2022 年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你有什么感触?你有哪些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谢谢知乎邀请。

我就是 25 年前,在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升起五星红旗的那名旗手。

1997 年初,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担任外事参谋。能成为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上的升旗手,非常幸运。

实话实说,一开始我把升旗想简单了,练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任务有两个要求,一是国歌一响,国旗就要上升,国歌一停,国旗就要到顶。第二个是要保持匀速,不能忽快忽慢。我先是掐着秒表练,感觉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第二点,很难做到。

练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压力很大,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最后我决定从听国歌开始找感觉。

当时我买了一个小型随身听,磁带的每面都录制了 30 遍国歌,循环播放。后来终于找到一个规律。旗杆高度是 8.28 米,国旗要上升 5.6 米,我一共要拉 8 下,通过反复听歌,我把国歌里一段一段的旋律与我的每一下动作对应了起来。这样,不管国歌演奏得快慢,是 45 秒还是 52 秒,我都能保证在国歌奏完的瞬间把国旗升到顶。练到最后,我已经没有时长的概念了,就达到歌、旗、人合一这样一种境界。

到了香港之后,我们和英国的仪仗队合练,那时候我们的动作完成度已经很高了,但他们的仪仗队看上去还没怎么好好练。看着他们的步操,我还在心里暗暗自豪,感觉还是我们解放军的正步好看。

好多人问过我,执行任务前紧不紧张。这么说吧,那几天真是吃啥啥不香。尤其是到了升旗当天,中午吃完饭,领导开始做战前动员,我心里压力忽然大了起来。午休起床后,我竟然流鼻血了。

很多媒体后来在报道里都提到我在升旗仪式上 “流鼻血” 的事,说我提前往鼻子里塞满了棉花,血都被我咽了下去。其实,流血并没有持续太久就控制住了,不然从下午流到夜里也太夸张了。不过,为了确保晚上升旗时万无一失,我还是在鼻子里塞上了纸。到了升旗时,我真的感到鼻子里有东西往下流,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血,但我知道它一定不能流出来,所以我借着吸气就把它咽了。

那天晚上,香港会展中心灯火通明,那是我军旅生涯最值得骄傲的经历,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 “真空 12 秒”。原本按照约定,英方应该在 23 时 59 分 58 秒结束奏乐并降下英国国旗,然后留给我们军乐团指挥 2 秒钟的准备手势时间,确保我们能在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旗。

为了这 2 秒钟,我们和英方谈判了 16 次才让对方同意。但就在这样一个精确到秒的仪式上,英方的降旗仪式竟然提前 12 秒结束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还要怪英方自己,他们的查尔斯王子在之前讲话时延迟了 23 秒。

当年,中方最担心的就是英方故意拖延时间,给我们制造不良影响。国旗晚升一秒就是象征香港晚回归一秒,那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等了 155 年,今天一秒钟都不能再等!我们当时甚至准备,即使他们国歌没有演奏完,我们也要在零点准时将国旗升上去。

就这样,现场司仪开始加紧各个环节的衔接,一定要把时间抢回来!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抢,英方最后竟然自己提前了 12 秒。

当时,英国降完旗,全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我们的军乐团一直没有奏响国歌。我当时一度以为自己失聪了,耳朵忽然听不到声音了,心里非常紧张,两手因为用力一直在抖,手心也出了汗。我知道,这个时候整个会场,甚至全世界华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只能目视前方,紧张地、静静地等。

12 秒钟过去,国歌奏响,我拉动旗绳,按照平时的训练节奏,准确无误地将国旗升了上去。

升完旗后,其实我心里非常纠结、忐忑,因为我不能抬头看,不知道在整个过程中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纰漏。直到我回到休息室看重播时,才知道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国旗分毫不差地升起在香港的上空。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心理负担过重,我并没有兴奋起来,但是我睡了一个很长很踏实的觉。

2018 年底我从部队转业,转业后我一直致力于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能把中国军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我的儿子今年上大一,他在学校里也是一名升旗手。

2019 年 4 月份,我再次来到香港,指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升旗片段的拍摄。时隔 22 年,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仍旧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于我而言,香港是个特殊的存在,那里承载了我的汗水、梦想以及作为军人的无上荣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站在如今这个历史节点回望当年,我百感交集。

1997 年,我升起五星红旗,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两年后,我再次有幸升起国旗,见证澳门回归祖国。

未来,我多想再一次把五星红旗亲手升起,升起在我们的宝岛。

知乎用户 朱涛​​ 发表

大家好,我是海港 Sir。這個問題讓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 25 年前,當時我是個 24 歲的警察,零點一到,我和同袍們一起在維港海濱換掉了帽子上的警徽。

我 7 歲的時候從內地來到香港生活,那個時候的香港在英國管治下,華人被看低一眼,當時我就決心長大做警察。23 歲那一年,我終於進入警校訓練,在油麻地警務處,一個古老的英式建築。那一年是 1996 年,香港回歸的日子臨近,我和很多朋友都很激動地期待那一天早點到來。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那天,被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帶領小隊,到油尖旺一代保障回歸活動,維持人群秩序。那一天,中國軍隊進駐香港,駛過彌敦道,空中升起焰火,國歌響起,道路兩旁市民揮舞着國旗。我們和市民們一樣激動,但我們不能看焰火,而是要緊盯人群,保證現場的安全。

午夜零點一過,最激動的時刻到來,在回歸儀式上,中國政府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群沸騰起來,所有酒店國旗變成中國國旗。我和我的同袍們,按照安排,一同將制帽上有英國女王皇冠的舊警徽摘下,換上標有紫荊花圖案和中文「香港警察」新警徽。我和我的隊員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因為我們知道,從這一刻,我們終於可以當家作主,回到祖國懷抱。

從讀書第一天就考警察,到今天當了 26 年警察,都沒有一分鐘後悔。我就是要一心做一些正義的事,好好愛我們這一片土地。身為香港紀律部隊的一員,我們很幸運成為這一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更要繼續保護香港在國家支持下不斷發展。

每一年的「七一」,我都激動不已,今年更是这样。25 年來,我見證了香港在國家支持下繁榮穩定,生活越來越好。愛國者治港保障下,「一國兩制」也定會繼續行穩致遠。

知乎用户 海港 HabaSir​​ 发表

读书时,对香港有一些很具体的好奇——

正宗的车仔面,是什么味道?

右舵开车,是什么体验?

弥敦道九号,到底是不是理发店……

做记者后,第一次出远差采访,就是到香港。大半夜住在跑马地,不停传来飙车「炸街」声;清早坐小巴,司机驾驶风格和跑车类似,还好马力不够劲…… 还有,第一次见到有声的红绿灯,绿灯一亮,「哒哒哒」声响起,大家快步涌过斑马线;我坐在铜锣湾的街边,趴在流动摊贩搭起的小桌板上,一碗车仔面加鱼蛋,特别市井的味道,现在流行叫「烟火气」。

我总觉得,只要进入一个城市的肌理,总会有哪里让你爱上它。更何况,是这么丰富的香港。

所以,当香港遭遇动荡,城市扎起路障、烧起黑火,「痛心」也很具体;所以,在这个回归祖国 25 周年的节点,遥望着经过由乱到治、进入由治及兴的香港,也想留下一份具体的「祝福」。

早早约了一些采访。比如,和霍生一起看看夜晚的女足、见证香港故宫文博院的开展…… 想让更多网友重新发现香港的魅力,重新燃起对香港的好奇…… 可惜,没能成行。于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做了下面一个系列,取名**《狮子山下相对论》**。

何生是「黑暴」中险些一命呜呼的人,今年整六十岁了,胸口的刀疤淡了些。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说起什么时候第一次有强烈的「祖国」概念,他说是 86 年,到北京爬长城。我打断他说「那年正好我出生」。他笑着回了一句:「那你可能一出生就有强烈的中国人的感觉,我到 24 岁时才有。」会有点打动你吗?好多感受是这样的——自己觉得理所当然,别人却需要时间和机缘。

你可记得陈卓禧校长当初那段义正言辞的「护国歌」发声?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如此 nice、还有点文艺的老人。准备采访时,翻看当年那段刷屏视频的完整版,才发现,传媒突出的,是他的「刚」,却忽略了他对学生的「叨」——「希望你们继续探查。用你们的赤子之心,去为我们国家的改变与进步做出你们的贡献」。

「十四亿人茶餐厅」李凯瑚的故事,最不易的是母子的和解,小家映照着大家。而让我挺意外的,是最后一组问答。问:「希望孙子长大后,留给他一个怎样的香港?」答:「如果只靠别人留下很多东西给他们,是不正确的,一定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努力,是 Kate 姐心中的「狮子山」。

33 岁的陈颖欣,是本届香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也是国外社交网络上的 KOL。从港岛区到深水埗,让团队小伙伴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名校毕业却扎根基层的选择。我最难忘的,却是她最后一段讲给父母的话,用的是粤语——因为父母听不懂普通话。上一代人的语言隔阂,丝毫不影响他们从小教育女儿,和祖国的心意连接。

说那么多关于「祖国」的细节,是因为经历动荡,这对于他们真的很重要。而真正的心意相连,更多人,尤其年轻人的心意相连,是要努力、要经营的,要打破刻板和隔阂的。

这四位采访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到过内地,也都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到内地看看。内地的人们呢?如果有机会,去去香港,看看那里具体的日常;如不能成行,至少也保持具体的好奇。这座城市,值得我们的爱和期待。

知乎用户 庄胜春​ 发表

中国能建有哪些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那就不得不说历时三年完成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的樟洋渡槽项目,该项目率先采用了同类型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 U 形薄壳渡槽等四项技术,创下了当时的 “世界之最”,只为那一渠碧水润粤港。

时代楷模铸就民生工程

管子 · 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1962 年到 1963 年,香港连续 9 个月滴雨未下,当年 350 万香港同胞望水兴叹。

为了缓解香港的用水问题,1963 年 12 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 3800 万元,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即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跨越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和深圳市境内,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

东深供水工程在 1964 年首次完工后,又经过三次扩建、一次改造,最终满足了当前香港约 80% 的淡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

全力保障香港生命线的过程中,中国能建的建设者们开山劈岭、修堤筑坝、架槽引水,建成了一条横跨粤港两地的东深供水工程。

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渡槽是一种输送渠道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也叫 “河上河”。

上世纪 90 年代,香港人口已趋于饱和,经济发展规模也趋于稳定,东深供水工程历经几次扩建后,水量已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很快,随着珠三角一带经济迅猛发展,东江水河道里污染现象日益明显。怎样才能迅速并彻底改善水质?架在空中的渡槽成为首选。

樟洋渡槽是广东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沿线三大渡槽之一。2000 年 8 月,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就接到了樟洋渡槽的施工任务。“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从第一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传承下来无惧挑战的勇气和担当,让中国能建的建设者扛下了工程改造任务。

初涉项目,葛洲坝一公司就遇上了一个世界性难题——“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的年供水能力是 24.23 亿立方米,每秒通过管道的水流会达到 100 立方米,这样的体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没有先例。” 时任东深供水樟洋渡槽项目经理的贾志营回忆到,“当时这也是葛洲坝一公司第一个渡槽项目,没有成熟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 才可能打开一番新天地” 贾志营给项目部员工鼓劲时说到,“学习、创新,就是我们突破的工具。” 在施工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在不断摸索、学习之中,突破一个个业内难题。面对渡槽伸缩缝处理的难题,项目部曾多次组织讨论,并结合箱涵施工经验,最终拿出了技术方案,圆满实现了 “滴水不漏” 的目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部与业主一道,在世界上首次运用了工程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确保了施工工期与质量。在技术创新中,他们勇于尝新、大胆实践,采取移动模架等新技术,使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整体攀升。  

历时三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水。樟洋渡槽全长 1000 米,槽壁最薄处仅厚 30 厘米,为同类型世界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型薄壳渡槽。

在工程全线竣工提前向香港供水表彰大会上,樟洋渡槽项目以总评最高分获得了 “质量特别优秀奖”。2004 年,该工程整体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樟洋渡槽之后,葛洲坝建设者们又承建了南水北调漕河渡槽、沙河渡槽、湍河渡槽,孟楼渡槽等一系列渡槽工程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以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成就了 “天下第一” 的渡槽施工品牌。

繁荣粤港的见证者

时隔 20 年,让很多记忆渐渐消褪,但东深供水樟洋渡槽工程里的许多故事不应被遗忘。如今东深供水工程供水量从最初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 24 亿多立方米,工程供水能力大大提升。每年 24 亿立方米的东江水让香港迅速摆脱了水荒困境,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曾经的 800 多个日夜,7000 多名中国能建的建设者们胸怀祖国,心系同胞、全力保障香港供水生命线,不断增强香港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汇聚爱国爱港强大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传扬。

截至 2020 年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 267 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这项 1965 年诞生、历经四次扩建改造的供水工程不仅已成为整个大珠三角区域内最为珍贵的 “水源生命线”,也给全国跨区域调水以及水质保护工作树立了典范。

一渠碧水润粤港。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搭建在半空的漳洋渡槽向着香港源源不断延伸开去,被誉为 “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的东深水持续渗入到香港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也见证着香港的繁荣发展。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还将继续担负粤港两地人民安全优质供水的使命,任重道远,传承不息。

(来源: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

知乎用户 中国能建​ 发表

谢邀,香港回归的 25 年里,有我的 10 年青春。

有很多知乎小伙伴,最早也是通过 “香港记者” 身份认识我的。

那么,你的青春,被封印在了哪座城市?

它或许并不完美,但你还是爱它;

许多人吐槽它,但你总想维护它;

其实,你所爱的、维护的不是这座城,而是它之于你的 “独家记忆”。

我的那座城,就是香港。

这是我港漂的第十年,读书、成家、立业都在这里。

作为一名港闻记者,那些你们远远看到过的新闻,我在现场报道过,这些年你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质疑和困惑,我也都感同身受过。

最近我总是在想,每个人一生中,或许都有一件压箱底的衣服,代表成熟的那套西服,代表爱情的那条婚纱,代表新生的那件爬爬服等等。

我的那件是下图的红色 T 恤,熟悉我的小伙伴都见过,2017 年就是穿着它,报道香港回归 20 周年的,那是我做前线记者的最后一年,2018 年就转岗做专题主持人、制片人了。

时间过得真快,最近在录制香港回归 25 周年节目《回归之路》,第一站是已经萧条了的中英街,有老人告诉我们,25 年前那天也是下着大雨,他们都载歌载舞地去街上表演,演出服淋湿了洗干净压在箱底,时不时拿出来看看,那是他们的独家记忆,象征着一雪前耻,提醒着铭记历史。

五年前,我也穿着这件衣服淋了很多场雨,政府总部、立法会、维多利亚港、驻港部队、辽宁号军舰等等,六七月份的香港湿热多雨,经常要从早到晚的直播报道,这件衣服淋湿了又晒干,很多同事都生病了,我也发了一场高烧,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这张照片是当时的首席摄影师杜德基拍的。

我喊他 “德基爸爸”,因为他待我就像女儿那样。和很多凤凰前辈一样,德基也是经常在战地出生入死的勇士

那天是持续一个月回归报道的尾声,我们在天台做连线报道,突然阳光灿烂,疲惫一扫而光,他说:“女啊,你会记得这一段时光,还有这一场仗”。

是的,十年了,我已经拿了永居,算是一个新香港人,尽管广东话还是蹩脚,但如果你问我是否有身份认同感,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有。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对这里有独特的感情,我当然也不例外,这里也是我的家,有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比如说这两年我在深圳怀孕生子,一河之隔却因疫情过不去香港,会时不时去吃一碗 “碗仔翅”,它跟我们老家河南的胡辣汤很像,不止是味道,对我而言,都有家的感觉。

几年前很多通过知乎认识我的小伙伴,都也揣着梦想来到了香港,有些发展的还很不错,如果你问我是否推荐年轻人来港漂,我的答案未必还会是肯定,因为现在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来内地发展,机会多的地方自然是更优解

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实话实说,后悔过,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媒体人,我错过了内地自媒体发展的黄金十年,但现在的我回头再看,这座城市带给我的,远远多于我所错失的。

首先,在这里,我拥有了国际视野,尤其作为记者,不仅有机会报道港澳新闻,还深入了东南亚、东北亚,见识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

其次,这里有着最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凤凰从业八年间,我没有收过一分钱车马费,也没有报过一句假新闻,这也算是对青春的一种尊重;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收获的友情、爱情、战友情,是这辈子都无法复刻的,可以说,香港见证了我十年青春和成长。

当你爱上一个人,就会情不自禁想要靠近他 / 她、理解他 / 她、呵护他 / 她,同样的,当你爱上一座城,也会想要力所能及为它做些什么。

产假结束后我回香港述职,见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们,他们对我说:“大湾区是媒体人更广阔的战场,大湾区也是香港最好的出路。”

我记住了这句话,于是隔离结束就申请制作大湾区专题,深度报道了跨境学童、疫情援港、前海港青、口岸重建、港铁高铁等等,我和 95 后团队小伙伴一起,烧脑、奔波、中暑、熬夜,为的就是希望为香港的发展探路尽一份力。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已经快要 35 岁了,不可能永远奋斗在前线,但即便未来切换赛道,去到更宽泛的文化领域,我的主战场也会持续在大湾区,因为这里有我爱的城,香港深圳都有我爱的人,大湾区也是我的家,我愿用所学来滋养和回馈它。

这次回答我录了一条 vlog,再次穿上了那件红色 T 恤,大家可以去视频最后看,虽然皱巴巴的,但我觉得很有意义。

最后,祝福回归 25 周年的香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越来越好,也祝愿见证我们每个人青春的那座城,永远年轻。

知乎用户 潘玥​​ 发表

**7 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25 周年,**备受瞩目的驻香港部队,对多数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今天,是时候了解一下这支 “香江卫士” 了。

一切从 25 年前那一夜说起,1997 年 6 月 30 日 10 时 10 分,中央军委发布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命令。

6 月 30 日 23 时 58 分 53 秒,中英两军进行交接仪式,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1 日零时整,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1 时起,深圳的驻港部队从不同方向开进香港,全面担负香港防卫任务。

25 年以来,驻香港部队官兵,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务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成为名副其实的 “香江卫士”。

一、三军齐备

驻香港部队是**全军首支三军合成部队,**汇集了多支人民解放军的精锐,组建部队主体构成。

这支部队集中了我军很多先进装备,**不管是单兵武器,还是重型武器驻香港部队,经常是全军最早试用或装备,**如 95 式自动步枪、轮式战车等。

二、文明之师

驻香港部队的另一大特点是,**开放度极高,**每年定期举行的军营开放日活动,总会吸引大批香港民众前来。

截止 2018 年的数据显示,驻香港部队组织了 **30 次军营开放,参观访问量 70 余万人次。**驻香港部队已成为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情感桥梁。

三、威武之师

25 年来驻香港部队开启在 “一国两制” 条件下驻军的崭新篇章,“特别讲政治、高度重使命、严格守法纪、开拓创一流” 的标语牌傲然挺立。

作为三军联合编成部队驻香港部队,坚持陆海空力量捆在一起练、联在一起打

2013 年 3 月驻香港部队航空兵首次实弹训练,2015 年 7 月,驻香港部队组织 **“香江卫士—2015C” 联合军演,**并首次对外开放,香港各界 500 余人观摩了演习。

2016 年驻香港部队**首次走出国门,**与马来西亚展开 “和平友谊—2016” 联合军演。

2017 年 6 月驻香港部队某旅特种作战一连被中央军委授予 “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 荣誉称号。

**

**

2018 年 3 月驻香港部队海军同来港的法国海军 “葡月号” 护卫舰,举行联合海上课目演练,这是驻香港部队海军自进驻以来首次与外军组织联演联训。

25 年来一茬茬驻港军人相聚在紫荆花下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驻香港部队,将与香港人民一道,迈步向未来

祝愿香港明天更美好

资料来源:香江砺剑、央视军事新华网、中国军网、央视新闻

相关摄影作者:岱天荣、周汉青易定、王群、焦力、刘春峰沈雁、余晨曦、曹信、王豪珊、邓子荷、吴玉印

知乎用户 一号哨位​ 发表

更多的感触还是与时间有关。

我仍然记得,香港回归的那天,我和我父亲看了直播。那是一个炎热的仲夏夜晚,吃完晚饭后,我像平时那样等着看电视剧,心里还想着 “今晚郭靖还会使出那招降龙十八掌吗?”。等到电视剧快要开播了,一向不怎么看电视的父亲却搬了张椅子在电视前,神情专注地看着一个新闻直播

彼时年少,根本不知道父亲在看的是什么,只觉得所有的新闻都索然无味,心里多少有些毛躁,期望这个直播能尽快结束,好让我看电视剧。但很奇妙的是,当电视画面给到一个高楼林立的港湾时,我脱口而出 “香港!”——因为在看成龙的电影时,有出现过类似的场景,所以我知道那是香港。而父亲则带着笑容告诉我,我们正在看的,是香港回归的直播。他用一种很开心的语气说,“香港要回来咯!”。

坦白讲,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香港回归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从父亲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事儿不简单。而且,那时候我们一般看电视最晚看到十点,除非春晚才看到十一点多,但是那晚我父亲却拉着我一直看到了凌晨时分。所以在很多年之后,我都还记得,当我们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缓缓升起的时候,我的内心涌出了一股夹杂着激动、自豪与神圣的感觉。我也有注意到,那时候才三十来岁的父亲,脸上分明挂着一种庄重、激动与自豪的神情。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想不到时间在四季轮转的过程中,竟然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

那时年少无知的我,已经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开始明白责任的意义;那时三十多岁的父亲,如今已经有了皱纹与白发。

有意思的是,当年香港回归之后,住在我家隔壁的嫂子生下了一个男孩,为庆祝香港回归,特地给孩子取名为 “杨港”。现在想想,时间一晃,当初跟在我后边流着鼻涕喊着叔叔的小屁孩,如今也已经是二十五岁的大小伙了!

于是,“香港回归”在我这里便会有了一种 “时间节点” 的意义。每次看到这四个字,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和父亲一起看直播的夜晚,也会不由自主地感慨时间过得真的好快。

值得一提的是,年少时期对 “香港” 的记忆,很多时候都与电影有关。因为那时候的电影启蒙,多半都是香港电影。无论是从奶奶那里讨要五毛钱跑到录像厅里看电影,还是跟着小伙伴们去邻居家用影碟机放电影看,几乎都是看的香港电影。

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成龙的《龙少爷》、《警察故事》、《A 计划》,李连杰的《少林寺》、《黄飞鸿》、《精武英雄》,如此这般的影人与作品,是那个时候培养我对电影、对香港形成初期认知的精神食粮。

多年以后,当我自己亲身去到香港时,站在太平山顶眺望维多利亚港,内心会感到无比的激动。我当时特意花了很多时间去香港的街头漫步,穿梭于高楼大厦间,行走在星光大道上,看着街上车水马龙的景象,脑海里会不自觉地跳出香港电影的画面。那些招牌,那些出租车,那些行色匆忙的人,虽然是第一次真正遇见,却也会有一种很神奇的亲切感。

所以,在我这里,每当提到香港,我自然会想起香港电影。这其中或许会有很多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但更多的,是香港之于我的独家情感。

感谢香港,感谢香港电影,感谢香港电影人。

在此由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祝福香港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木易 movie​​ 发表

2022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在过去的 25 年里,香港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港股总市值已从 1997 年底的 3.2 万亿港元,增至 2022 年 6 月 27 日的 37.88 万亿港元,其中 2021 年内曾一度达到最高点的 58.6 万亿港元。此外,截至 2022 年 4 月,内地在港上市企业 1370 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 53.3%,占港股总市值的 77.7%。

与此同时,香港市场交投情况也不断发展,越发繁荣。香港回归 25 年来,成交额从回归后的第一年,即 1998 年的 9200 亿港元,稳步增长到 2021 年的 410881 亿港元,是 1998 年成交额的 44.66 倍。

当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加速,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融合进程也在加速,优质上市标的和资本的聚拢正在使得港股市场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在未来,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券商,都应抓住这个时代金融发展的机遇,重视金融科技服务的升级,做好准备提升用户体验、产品技术,不做资本市场的看客,更加不负回归后的重大机遇。” 华盛证券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港股市场 25 年:地位升级 功能进化

回望过去,多只港股上市盛事仿佛历历在目:1997 年,中国移动成为回归后的首单重磅 IPO,募资高达 323 亿港元;2004 年腾讯在港上市,日后成为亚洲股王;2018 年小米成为第一只股不同权的在港上市互联网公司,对市场带来极大正面影响。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 27 日,港股总市值达 37.88 万亿港元,相较 2002 年底的 3.61 万亿港元,近 20 年累计上涨 949%,总市值扩张近 10 倍;港股上市公司亦从 2002 年的 978 家上升至目前的 2565 家,扩张近 2.5 倍。

在这个过程中,2018 年 4 月 30 日港交所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功不可没。《主板上市规则》为没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 的创新企业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回港二次上市创造了条件,正式施行当年 IPO 新增数量就超过 200 家。目前,新经济板块(科技、医药、新消费等)市值占比由 2017 年底的 28% 提升至当前的 50%,越来越多优质内地资产赴港上市,极大地丰富了香港资本市场。

2018 年《主板上市规则》修订后,据港交所报告显示:2020/2021 年港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达 47.52 万亿港元、42.38 万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达 38.07 万亿港元(占比 80.1%);33.43 万亿港元(占比 78.9%)。2020、2021 年港股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 2538、2572;其中,内地企业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 1319、1368。实际上,在当前港股市场上,中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占到 “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以来的 25 年间,恒生指数整体呈震荡上行态势,1996 年底恒生指数位于 13451 点,截至 2022 年 6 月 27 日,恒生指数位于 22229 点,累计上涨 65%。

值得一提的是,广发控股(香港)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指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截至 2022 年 6 月 28 日,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已达到 2.38 万亿港元,港股通成交占主板比重达 14.62%,2020 年底南下资金流入速度及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2021 年初交易活跃度触顶。其中,机构是港股市场的主导,且目前机构投资的份额仍在持续提升。

据港交所数据,2020 年、2019 年机构投资者共计占比分别为 56.5%、53.4%;个人投资者共计占比分别为 15.5%、20.3%。其中 2020(2019)年外地机构(非香港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 36.6%(35.9%)、外地个人投资者占比 6.7%(5.3%);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 16.8%(20.6%),本地个人投资者占比 13.6%(10.2%);交易所参与者本身交易占比 26.3%(28.1%)。

“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变成了全球金融中心。由主要服务香港本地客户逐渐变成服务大中华区乃至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无论是对于中国内地还是西方世界来说,香港在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其功能也逐步进化与升级,由过往的大量引进外资进港,到现时资本内外流动,助力内地实现与全球的互联互通。” 富途投研团队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监管体系不断成熟:内地经济成长助推港股活跃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香港亦是如此。

在对接国际上,1999 年香港金管局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建议,展开前所未有的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将原有的以资本为基础的监管制度,转变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再后来,香港于 2007 年实行全新国际资本及风险管理标准,采用内部评级法(IRB)对认可机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成为全球率先实行《巴塞尔协议 Ⅱ》的地区之一。2013 年,香港金管局开始分阶段实施《巴塞尔协议 Ⅲ》,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另一方面,2008 年美国雷曼事件发生后,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在延续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强化了对金融机构操守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强调行为规范重于产品。2011 年以来,港股 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监管不断强化,从 “建议披露” 走向“常态化披露”、“完全强制披露”,持续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监管体系更加成熟。

而在对接内地上,2020 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 26 条具体措施,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业的主导思想具体落实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

从监管架构来看,目前,香港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香港金融监管局(金管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保险业监管局 (保监局),分别负责监管银行业、证券和期货业以及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行业自律机构则分别是香港银行公会、香港交易所和香港保险业联会。特区政府在金融监管中担当管理者的角色,行业自律机构则重在内部风险的控制和审查。

“回归 25 年以来,随着实施一带一路及大湾区政策,促进了内地香港两地经济互联互通。内地经济的升级发展,也将有助于港股市场的进一步活跃。” 华盛证券 CEO 张霆对记者表示,“未来港股机遇与内地发展息息相关,只要继续互补合作,将同时有利两地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2014 年至 2017 年港交所陆续推出沪深港通、债券通,互联互通机制的开通让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从此前 860 亿港币左右上升到 1200 亿港币以上,近期稳定在 1300 亿港币左右。

券商新机遇:中国客户海外配置桥头堡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入,在港耕耘 30 余载的中资券商,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香港金融市场上的中坚力量。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在相关研报中指出,若按产品和客户归属地来划分矩阵,中资券商国际化业务发展的通常路径为:初期战略包括帮助内地客户开拓海外业务和帮助海外客户投资中国两大主线,然后基于一定的发展成果金额客户基础后,全面探索海外市场。

从业务板块来看,目前上市香港中资券商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五大板块:经纪业务(1、2 号牌)、投行业务(6 号牌)、资产管理业务(9 号牌)、贷款及融资(8 号牌),和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业务。

广发证券进一步指出,中资券商香港业务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客户海外配置需求的提升、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需求的持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带来的投资中国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对海外客户的吸引力,以及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国际大行金融危机后的业务收缩。

除内资券商外,香港本土持牌券商同样在多年的历史中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香港互联互通发展的当下,每一间券商都不应错过这一市场下的机遇。

“香港最大的优势是金融市场,而内地拥有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 张霆提及,华盛证券由内地和香港的团队组成,一方面善用内地成熟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利用香港金融市场经验,两者优势二合为一后,为投资者带来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加速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富途证券则向记者介绍,公司在通过更多的投教内容让香港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内地市场,“我们通过大量的投教内容和信息,让香港投资者更加了解内地市场与内地企业,让投资者更加愿意投资内地市场。同时,公司不断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将信息、投教、交流、交易各个层面都能够流畅衔接,形成更加高效的循环,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让香港投资者能够以多形式、多方面的角度更加了解内地市场。”

“随着内地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以及内地人均 GDP 的上升,境外资产配置已成大趋势。” 张霆表示,尽管近年环球股市波涛汹涌,但随着今年中国推出一系列稳经济政策、中概股回流,愈来愈多的明星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市场,香港市场未来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机遇和财富。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历史上的今天:2017 年 7 月 1 日,拍摄于维港。

香港读博的四年,或许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这里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我在这里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参加第一次学术会议,也最终收获了博士学位。我在这里邂逅了现在的女朋友,结识了三两位好友,也遇到了许多有趣的善良的人。我登上过香港许多的山,游过许多的海,穿梭过许多大街小巷,寻觅过各色美食……

转眼间,历经离港 5 年了。

我向来有整理照片的习惯,特别是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场合与活动。下面这些便是我在香港期间拍摄的所有照片的集合,每个文件夹里的每一张照片,便是我和香港的独家回忆。

我去香港的时候还不到 20 周岁,现在已经是个油腻的快 30 的中年人了。刚毕业的时候写过很多文章记录和香港的因缘,现在却觉得长篇大论的文字过于沉重。只想凑个热闹,祝他:

生日快乐,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好大的风​​ 发表

1983 年,当香港由港人自治的消息传来,香港议员们甚至哭了出来。

不是喜极而泣,是舍不得英国人走。

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就组建了香港青年才俊团,去北京游说,希望让英国人留下来。

即,中国人拥有香港主权,英国人拥有治权。

他们还打了个比方:香港就是一家公司,中国是香港股东和董事长,聘用英国人来治理香港。

只是北京拒不接受这种提议,而且骂他们是汉奸。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英谈判中,北京坚决不让香港本地人派代表参与谈判的原因。

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发布后,很多议员们埋怨,这就是一场包办婚姻。

大局已定,他们没有办法,很多人希望能移民英国。

结果英国在联合声明发布的第二年就出台了(英国)《国籍法》,几乎是专门针对香港人,不允许他们大规模移民英国本土。

一些议员们感叹:北京把他们当汉奸,英国人把他们当狗!

1997 年回归时,英国特许给香港公务员的家属发放几十万张移民签证。

这意味着,这些公务员虽然吃港府的薪水,但心里牵挂着英国(家人)。

早期,港府甚至连 “管理层不允许双重国籍” 都做不到,只能要求核心部门的一把手不能是双重国籍。

这也是董建华以及之后历任特首都当的那么艰难的原因。

其他领域更严重:

媒体领域,几乎全部站在英国立场;大陆设的大公报等基本上无人问津。

银行方面,英国汇丰银行掌管着全港六成存款,香港几乎所有大公司,背后都牵涉着英国的资本。

司法领域,除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几乎所有法官都是双重国籍。甚至最高法院一半法官是地道的英国白人。

2019 年事件后,上面要求涉及国安的事件,由特首指定法官审判。结果这一政策甚至连首席法官都表示反对,说不应该把外国法官排除在外。

————

香港是和平回归。

和平听起来很好,但任何好东西都有代价。

代价就是这些年香港人心不归。

香港如此,台湾还能如此?

知乎用户 恒子笔记 发表

在 Carrie 宣布不连任后,香港算上她的前任 Leung,香港实际上已经有两任 Chief Executive 放弃连任了,在 Democratic Election 的架构下连续两任 Chief Executive 放弃连任在选举生态上,并不是非常的 positive。

香港回归已近 25 年,50 年不变的承诺也已经过去一半,回首过去,特别是过去 5 年,对于香港来说,真的有些恍若隔世。在这五年中,香港很多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贫富差距、阶级固化及让人窒息的高房价带来的生存压力。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衍生的事态,又没能很好的拉近两地同胞的心理向心力,再加上外部复杂、严峻且不友善的国际形势。。。香港面临了愈加严峻的挑战。在 2019 年新加坡超过了香港,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外汇交易市场。2021 年新加坡又超过了香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而 2020 以来,很多外资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都在默默的往新加坡倾斜资源权重,这对于香港来说,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未来如何看似雾影重重。

当然,我并不是揣测 Carrie 在执政上的不成功,相反,有过和香港共事,且工作经验的,都清楚,她是一个标准香港公务员群体中优秀的精英代表,勤勉、厚重、敬业、负责,并且实际上以一个女性的肩膀承担了外部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公务员精英在香港的公务员服务体系中,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都是尽职勤勉的。只是这样的优点对于香港面临一系列问题和转型的关键节点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香港警察的步操也已经换成中式布操的了,政府誓词和选拔的倾向也已经越来越回归内地,毕竟爱国爱港已经是香港公务员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这是可以理解的。而长期看起来,香港政治主流内地化似乎已经越来越加深了。

当然,“大陆政治治理当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少官员展现出来的实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去解决复杂问题和重大挑战的杰出能力,是香港所欠缺的,也是香港目前最为需要的勇于破局的政治勇气。某种程度上讲,香港历任特首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贫富差距、阶层固化和住房难的深层次矛盾,在推动人心回归上缺乏作为,便与香港政治中缺乏实干、励精图治的改革家密不可分。

而同样的道理,香港治理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专业主业态度、高度法治精神和对于民众合法权利的尊重,保护的态度,**也是内地政治治理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若香港政治内地化指的是这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香港和内地未来皆可期。。。。。衷心希望东方明珠的未来可以越走越好

知乎用户 flyingpanzer​ 发表

出发半个多小时以后,车停到了中环一带。远远地看到立交桥下有许多打地铺聚在一起的姐姐,应该就是菲佣了。于是我在此下车。
她们坐在硬纸板上,有的人吃午饭,有的互相聊天,有的戴耳机和家人聊天,还有的彼此打牌。我只是想找落单的菲佣聊聊天,结果发现她们自得其乐,一个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打扰她们。因此渐渐走远了。我想,距离下一站要去的锡克庙还很远,不妨边走边看,总会有适合聊天的机会。
立交桥下与地下通道是菲佣们的天下,而光天化日之下的街头公园凉亭也有许多香港市民休息。当然,有时候并非泾渭分明。但大家各美其美,总是要好过为了面子而赶走其中一群人的做法。那么,香港警察便不负责了吗?看那些有吃有喝的菲佣,她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个垃圾袋。这就是警察起作用的结果吧。
走了大概有一公里,到了一座天桥下,有好几伙菲佣各自休息。其中有一个落单的。我一边看着大姐,一边走,一边想着怎么和人家开口交流。不知不觉走到了天桥上,一看手机,再有十分钟就要下雨了。于是灵机一动,有了对策。本来想直接在桥上和她说的,但转念一想,居高临下总是不尊重,在这样一座发达文明的城市吼那么大声也不好。于是走了下去,用英语提醒她:
“Excuse me,my lady.My weather forecast says it will rain within 10 minutes. I suggest you’d better go up to avoid the rain. Shall I help you?”
释放善意以后,于是两个人就这样聊开了,十分钟以后果然下起了雨。我如约帮她搬到了天桥上。她也邀请我坐在纸板上,甚至一起喝她买的啤酒。但我终究是肝脏不好,向她说明情况,然后谢绝了。
我们全程都用英语交流的。她夸我英语说得好,于是我也反过来夸她,并建议她去做英语口语的语伴。谁知,人家除了家政以外,还做家教的 tutor 工作。得知只有每周一天的假期,我实在佩服她的吃苦,于是说我母亲也是这样平均下来每周只有一天假期。“妇产科” 这个词过于复杂,因此我说 “我妈妈是帮别人生孩子的医生”。她立刻就理解了。竟然是同行,她在菲律宾做的是助产士。
大姐家并不在马尼拉,而在吕宋别的什么地方。坐大巴从马尼拉过去又要 10 个小时。所以她每年回家都要坐两趟飞机。我也告诉她,我同样每年只能回家一次。为了在上大学的孩子,她也是很拼的。
至于菲佣们聚在一起用什么语言交流,她说,大家都会说他加禄语。南方有的岛上人们可能母语不是他加禄语,但也会。只有在遇到印尼或者别的地方的朋友时,纸板上才会是英语的天下。
我直译菲佣用的是 “housemaid”,而她则说自己是“helper”,帮忙给别人打扫是在给“boss” 工作。征询了她的意见以后,不出所料,人家还是更倾向于喜欢 “helper” 这种更有尊严的词汇。
菲律宾人毕竟是东方的拉美人,聊天直来直去,百无禁忌。她问完我的年龄以后又让我猜,我说 48。居然被我猜对了。然后是宗教,我说我是共党。显然,她家那边对菲共也不了解,就问我:共产主义是一门宗教吗?我说并不,我们的使命是为了让人们获得幸福,其中一条内部规定是不得信教。
至于她,是菲律宾常见的基督徒。她告诉我,不远处就有一座教堂,那里的牧师有中国人也有菲律宾人,她有时会去祷告。
她还主动聊了些时事。她表示自己虽然待了很多年,但这毕竟是本地人的事,她不好管。
我对自己的身份描述是一个业余记者,经常翻译各国的消息。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和菲律宾。我并不因此获利,只是为了减少误解罢了。
到了一点半,我发现自己得继续赶路了。于是互相告别而去。锡克庙里面参拜的教徒说的同样是咖喱英语,我勉强听懂了一些帮我的指导。洗完手上楼转,却进了人家祷告的地方。领拜人在上面挥舞拂尘,指导着男女信徒诵经,我背着挎包披着头巾,用传统的中原坐姿处在其中,感觉无所适从。毕竟我虽然对宗教群体感兴趣,对各种教义、仪式和经文却敬而远之。真可谓如坐针毡也!
我连忙跑回脱鞋处,鼓起勇气问了一位小哥 “我是一位访客,你能带我看看吗?” 没想到他会意错了,以为我是讨要斋饭而不好意思开口,领我去了最底下一层楼。
最底下一层楼是 Langer,也就是锡克庙向人们发放斋饭的地方。没想到已经是下午两点半的时刻,居然还有吃的。当然,领我下来的小哥又看着我洗了一次手。
我接受斋房师傅的安排,坐在地毯上,随后,一盘咖喱饭就端了上来。还有一杯凉水。
大饼是随后发放的。他们告诉我,不能直接端起餐盘接饼,必须用双手接。尽管咖喱糊糊的卖相不好,为了照顾不同信仰的人们,斋饭也是全素,但却意外的很好吃——尤其是在大米中放一些孜然粒的做法。
吃罢,斋房师傅带我开始参观。首先是斋房的后厨,我看到志愿者们如何择菜准备几小时后的晚斋,也看了他们的炊具。
我告诉斋房师傅,我业余会翻译一些印巴新闻。我对锡克教的了解,仅仅知道有的教徒去巴基斯坦朝圣,以及迪拜的锡克庙在伊斯兰斋月准备斋饭的事。他建议我学一下南亚语言。上电梯时,我又看到了刚才庙门口的老人。他冲我笑了笑。
我被领到了像庙祝的人办公室那里,收到一册宣传页。他们知道我不会信锡克教的,仍然用英语告诉我不管信不信,多了解一些知识总是好事。我也深为赞同。带我来的斋房师傅还和我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偶尔会来深圳。但不仅如此,他还去过河南少林寺,见过释永信呢!果然现代的锡克教会大多是开放的。2019.7.20,在特区不出国门而国际旅游的一天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1982 年 9 月,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邓小平会面。

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说道:“我作为现任英国首相访华,看到你很高兴。”

邓小平听完看着撒切尔夫人,轻轻笑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也认识好几个,但是,我认识的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

撒切尔夫人向邓小平要求,1997 年之后英国要继续维持对香港管辖,并威胁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严肃回敬:“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这一决策,香港继续繁荣,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香港的政策。”

邓小平还坚定地说:“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如果在 15 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波动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以及方式作出调整。”

会谈结束,撒切尔夫人面色凝重,从人民大会堂石阶往下走时,绊了一下,栽倒在石阶上,手袋也摔到了一边。

1992 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向邓小平提交了接防香港的有关方案,在邓小平仔细阅读完之后,给出了两个字的批示:软了!

随后,邓小平就接防的方案提出了两点硬性要求:

第一、军队的香港接防方案中,不能只有和平的接防方案,没有武力的接防方案;
第二、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必须回归,不管英国人用什么样的借口拖延,如果出现拖延回国,解放军就开进香港,一锤子砸死!

他对刘华清说:“我们的态度可以温和一点,但是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要足够明确才行。另外,当初和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我就说了,咱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万一在这接访期间,香港出现了什么动乱或者意外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清楚的。”

听了邓小平的话,刘华清懂了:这几年关于香港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和平解放、和平接管进行的,并没有考虑到一些突发情况。

在结束了与邓小平的谈话之后,刘华清立刻着手此事。在接下来的会议中,他们围绕着 “和平接管” 和“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这两个思路,重新商定了进驻香港军队的准备工作。

在重新制定规划时,大家充分考虑了在军队进驻香港时,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并准备了相关应急预案,保证 “即使有动乱,也能及时地解决”。当刘华清将这些方案交给中央审批时,邓小平满意地点了点头。

站在当下,回首往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在岁月静好的生活,从来不是西方 “文明国家” 的恩赐,也不是光靠嘴上讲道理讲出来的,而是必须以国家强大、军队有力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人家坐下来好好谈。

如果当时没有做好武力接收香港的准备,以英国政府的调性,很可能香港真的需要动用武力才能收回;正是因为做好了武力接收的准备,才大大降低了需要武力接收的可能性——这既是辩证法,也是博弈论。

台湾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知乎用户 李征义​ 发表

我在西九龙晒太阳

我忘记了自己是如何得知这个地方的,总之,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里空无一人。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很难想象的。向北一百米是著名的圆方购物广场,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这里都有,就连 H&M 与大老王联合发布产品的那次,圆方也是三个售货点中的一个;圆方上面是 ICC,里面有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等巨头。向南一百米,就是著名的中环商圈,香港最有钱的财团都在这里——汇丰银行、长江实业、中国银行三足鼎立;旁边还有 IFC、立法会、国际会展中心。然而在它们环抱的中间,我却站在一个空旷的草地上,在下午四点半,以我为中心,80 米为半径,不超过十个人,两条狗。

我带着自己从旺角西洋菜街小商铺买来的单反相机,坐在和煦夕阳下的长椅上,看着夕阳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低,身后 ICC 的玻璃幕墙上的颜色由天蓝色渐渐变成橘红色。跑步的欧美壮汉低着头一圈一圈转着,给了我一个人生赢家的错觉;一对青年男女躺在草地上和狗玩耍,让我马上联想到了一个词,“狗男女”;海边的巨石上,有偷偷钓鱼的老者,他们带着草帽穿着衬衣,给 “狗男女” 一种隐秘富豪的错觉;我坐在长椅上看着夕阳,不知道会给它们什么错觉。

一个中年的香港男人带着两个老人走来,用粤语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揣测那是在问路。那时我还不会说粤语,只好摇手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不会讲广东话。”

“哦,那算了。” 香港男人立刻说起了叉烧味十足的普通话,“我本来还想问问你地铁站在哪里呢。哈哈哈。”

“地铁站啊,你往北走,过了天桥就是圆方,圆方里就是香港站。” 我回答。

“哎呀。” 他带着 TVB 里典型的广东式感慨说,“我们香港人还要问你路,哈哈哈哈。我们从来没来过这里。”

“我也是第一次来,刚刚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香港人笑着离去,夕阳也几乎快要沉入海底。

风起了,有些凉,有些海洋的味道。

我并不想离去,我觉得如果可以不在意别的东西,每天都在闹市中的这片荒地里跑步钓鱼,人生能多活二十年。而在一百米之外的地方,正在上演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张嘴闭嘴上百亿的项目,想想都累。不信你看 ICC 里,灯火通明,亚洲股市收盘了欧美股市又战火重燃,没有歇着的时候。那个欧美壮汉刚刚可能是在 “晨跑”,然后他也许会去喝一杯双倍特浓意式咖啡,然后在电脑前和远在伦敦的同胞们厮杀一场。

我永远也做不成那对青年男女,但我确实羡慕它们,甚至爱屋及乌地羡慕他们养的拉布拉多。我就算到了六十岁也不可能天天在维港里钓鱼。不过在那时,我强烈地希望留在那个城市,留到六十岁,就算只是为了西九龙海滨走廊。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香港,回到了大陆故乡。而那个下午沐浴在安静的西九龙阳光下的时光,我却一直难忘。

我在数码港喝冰雪喜马拉雅

第一次听到数码港这个名字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内地的报纸上有一篇关于数码港与小超人的报道,在我心中,我认为那是一片充满科幻色彩的地方,有一个港口,像 16 位游戏机一样离近了看都有马赛克。但这些马赛克却代表着科技与先进,正如计算机都是二进制一样。

后来我真到了香港,却听说小超人已经违规把这片政府征收来为了大力发展互联网的科技用地变成了香港最贵的楼盘。我的经理和人聊天:“喂,你去看过吗?中介带我去的那天是个傍晚,夕阳就那样洒在窗外的海面上,哇,别提多美了。”

我第一次去数码港的时候也是傍晚,为一个国际学校的小朋友补习中文。就在杨颖和黄晓明家那栋楼旁边。学生家不大,但是朝向海的那一面没有墙,开发商聪明地知道住在这里的人图的是什么。那就是洒满橘红色夕阳的南太平洋,偶尔一条开去欧洲的船驶过,我相信窗口里的人会觉得生活还可以如此美好。

于是我就在数码港多接了几个学生。其中还有加拿大国际学校家长推荐的,比如甄子丹的儿子。

周二下午,我会提前一个小时做港铁贯穿整个港岛,在坚尼地城出来后搭一趟小巴。小巴顺着海边的悬崖开上二十分钟,眼前的一切就都豁然开朗了。我在数码港总站喊停了司机,下车在麦咖啡里要一杯冰雪喜马拉雅,有时候没有冰雪也无所谓。做茶的港妹冰雪聪明,看到我东张西望就问我是不是要找卫生间,我告诉她是的,她会笑着指着对面,说在戏院二楼。

整个麦当劳里都是混血的小孩儿,他们大多穿着加拿大国际学校的校服,胸前印着一片小枫叶。做茶的 MM 会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窗外是耀眼的太阳。

我拿着冰雪喜马拉雅走去海边的公园,穿过马路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杨颖那辆碳纤的兰博基尼缓缓驶来,那时她刚刚订婚,满脸洋溢着喜悦,手伸得老高,似乎想要抓住车外的海风。她的妈妈坐在副驾驶,也是一脸幸福与满足。

我想要喊她一声,祝她新婚快乐。可后来想想还是作罢,虽然她就在距我不到五米远的地方,但此刻她难得的有清静的空间,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里,无人打扰,她可以完全享受自己人生里的喜悦。

我走到海边的公园,阳光下都是遛狗的中老年,隐约听到他们的口音,许多都是北京、东北的老乡。年轻的富二代躺在修剪整齐的草坪上,全然不顾旁边 “小心有蛇” 的告示牌,我猜测他们是新一代的香港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像极了他们的祖辈。

这片平静的海滩上,阳光无比绚烂,我坐在长椅上喝着喜马拉雅,在那一瞬间,我有了一种幻觉,自己也和周围那些成功的人一样,可以享受这片宁静。

身后有一排独栋别墅,住户非富即贵,据说古天乐、任达华都有一栋。再往后的半山坡上有一栋高楼,狗仔队拍到过方力申夜里从山路上去密会邓丽欣。下班的时间到了,一大群豪车沿着薄扶林道开了回来,我也要去学生家上课,海面上的太阳已有一半入海,那种感觉是用语言描述不来的。

爬野山

香港是世界上城市化非常高的城市,不过,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她的自然风光又保护的很好。

沙滩、山丘、森林,甚至野生动物。

年轻人最喜欢挑战的一座野山就势蚺蛇尖。我有一次在不工作的时候,去过: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不是野牛。确切地说,他们是家牛。只不过,在人类城市化的进程中,他们被人类抛弃了。

他们的主人去了城区,做起了市民,而它们,继续留在山里的田野中。

其实,我觉得他们反而不会因为遗弃而悲伤,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自由。

大家也不用担心他们的生老病死,或是生活能不能自理,因为卫生署和环境署会有人来管理他们。

他们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号码牌,就像身份证一样,上面记录着各种信息。定期还会有人来给他们打疫苗。

游客也很尊重他们。

比如它现在正在吃草,我就等在它旁边,不会过去,以免惊吓到它。

知乎用户 大器碗盛​ 发表

邓小平曾说,争取活到 97 年,就是要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走一走看一看

小时候看香港电影的录像带,警察局都会挂英女王的画像(还是相片),警察还是被叫做香港皇家警察,回答都是 Yes sir,现在都改口了。

Yes sir 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香港警队 7 月 1 日起,全部采用中式步操口令和对答 ,改为 “知道 长官”,“明白 长官” ,越来越有归属感。

看 TVB 和港片长大的我,印象中的香港警察不是在油麻地警署当差就是西九龙重案组的督察。岁月荏苒,那些年发生过的港片正在逐步逐步离我们远去。幸好这些影像早已封存在我们脑海,与我们一起成长,一同度过只属于我们自己逝去的岁月。没有人能够忘却油麻地警署,这里曾经有过太多属于一代港片迷的回忆。

作为九龙服役最久的警署,油麻地警署目前只作为报案中心使用。港片中要选最上镜警署一定是油麻地警署,这栋三层小洋楼实在是超有感觉,TVB 总在油麻地警署取景,一半的原因得归功于它的超高颜值,另一个原因大概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离油麻地警署不远就是另外两个传说中的地方——庙街和钵兰街

庙街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而钵兰街最多的是什么吗,又是谁罩着的吗,洪兴十三妹吴君如啊,总体来说,油麻地是最鱼龙混杂又最具本土气息的地区,人们很大程度上仍旧保持着香港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要选择一个又有案情发生,又很体现香港生活的故事发生地,油麻地是最佳选择。

电影**龙城岁月**

知乎用户 郭豪 发表

想起了 1997 年 7 月 1 日的深圳

当时的我,在深圳的某个门口,拿着庆香港回归的旗子拍了张照。

老深圳们肯定知道这里是哪里。

当时年少,只知道很开心。

当时满街播放的都是《东方之珠》这首歌。

现在想起,已经 25 年过去了,深圳天翻地覆的发展,香港也经历了改变。

现在听到这首歌,还是会鸡皮疙瘩。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那天晚上的直播里,下了大雨 ️

知乎用户 瑞恩的奇幻博物馆​ 发表

当年总设计师定的是五十年不动摇,现在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

知乎用户 接盘侠 发表

知道为什么在修例风波期间,香港上岁数的人和年轻人频繁爆发冲突吗?

因为香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外号叫 “红港”!那些训斥年轻人的老伯正是当年走上街头与殖民者抗争、渴盼统一崇拜毛主席的热血青年。

八十年代之所以涌现出一大批比如今大陆许多影视剧更正、更红的香港影视剧,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比如《大侠霍元甲》。

中英谈判在主权问题上的从容,同样与此有关。后人解读多以为靠的是五百万正规军,其实哪用正规军?只要派过去几个中型企业的民兵营就行了。因为他们常年进行军事训练,他们熟练使用且装备重机枪、高射机枪、60 炮、装甲车,他们接受过游击战、运动战的理论熏陶,甚至有实战经验。他们去香港不敢说能歼灭驻港英军,但打的他们不敢出门却轻而易举。

那是一个虽然穷,但武德丰沛的年代,那是一个上天下海费劲,但脚踏大地就爱谁谁的年代。

打烂的香港也比没有香港好,英国殖民者正是在 “要主权没钱、不要主权能捞钱” 的选择中妥协。

当然对中国来说,能不打烂还是不打烂,一个窗口、一个外资来源地、一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梯队做交易的场所,还是有意义的。

正是在中英双方基于 “捞钱” 这一最大的共同利益而达成的收回香港协议中,香港的资本主义得到完整保留。由此而论,香港从 2016 年开始的变乱是必然会出现的,允许英国保留利益,英国就有操纵社会的杠杆,在英国脱欧脚不沾地被迫靠在美国身上之后,英国的香港遗产就被美国接手。

这是一场迟来二十多年的拨乱反正,伴随着国安法斩断了美国干涉的触角,也顺便扫清了英国的大量遗产后,当年那些书写了 “红港” 岁月的香港年轻人,终于见到了真正红色的香港。

深圳河两岸,都是中国人,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

知乎用户 社会科学 发表

虽然我理解这种话题下,推几个官方指定回答会有一种” 喜庆、温暖、荣耀 “的氛围。

但实际上呢,咱随便街头问问,大陆人对香港人的印象多集中在:亚洲四小龙、港片、金融好厉害、购物好便宜东西好多,和说出来影响团结的那些过去没多久的热点事件

普通民众对香港的观感就是撕裂的、带有时代 & 有色眼镜的,港人看不上大陆人,大陆人又何尝那啥那啥是吧,也就感觉比蛙好点,而已。

你可以说港不在乎,但港在不在乎,这都是事实。

所以呢,说这些,是单纯希望港人们别因为那些为了配合宣传的文案觉得大陆上赶着贴你们,那单纯是政治需要。在老百姓眼中、心中,咱们彼此看对方的眼神,是比政权还高度统一的呢

知乎用户 狼外婆的守护者 发表

难忘 “香港生命线”—— 回忆“三趟快车” 峥嵘岁月。

1962 年 3 月 20 日,随着一声汽笛响,一辆载满活猪的专列从武汉开往香港,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辆 “621” 专列,就是三趟快车的前身。

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央领导一直十分关心港澳同胞的 “菜篮子”。当时香港人口 500 万,澳门人口 40 万,每天需要活猪七八千头,牛五六百头,禽类上万只。1962 年 12 月,结合 “621”专列经验的 “供应港澳鲜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 体系形成,每天从上海、郑州、武汉分别始发三趟货运列车,将鲜活商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香港。因为三趟快车 “定期、定班、定点” 每天开行三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三趟快车”。

据统计,从 1962 年开通到 2010 年退出历史舞台,“三趟快车” 开行 48 年间,经深圳海关验放的车辆达 4 万多列,验放活猪近 1 亿头,活牛 580 多万头,冻肉近 800 万吨,鸡、鸭、鹅等活家禽数十亿只,瓜果蔬菜、活鱼水产、干货等更是不计其数,始终按照 “优质、适量、均衡、应时” 的原则,风雨无阻地将农副产品送入港澳地区,保证了香港的劳务成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香港社会保持活力的幕后英雄,被港澳同胞形象的称为 “生命线”。

中粮作为当时的主要供货方,为保证供应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出台补贴政策提高公社、生产队和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研究冬瓜等时令蔬菜的储存方法等。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向港澳均衡供应,在列车运行的几十年间,中粮组建货源基地,改进商品的品种、品质,不断扩充着三趟快车的货物单。

中粮 风雨无阻的 “赶车人”

“三趟快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三趟快车运营好,光有 “快车” 不行,还必须要有好的“赶车人”。为完成供港活猪的配额任务,每年,老一辈中粮人都会去供港活猪基地和猪场指导生猪生产,改良生猪品种,挑选合格且优质的活猪,再按计划装运到停靠在武汉汉口江岸车站及武昌纸坊车站的 751 次专列的运猪车皮上。

在长达 1000 公里甚至 2000 公里的运送路途中,活猪运输一直是困扰押运人员的难题,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原因,活猪死亡的事情经常发生。中粮人不惧艰难,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找到保证猪存活率的方法。

夏天,押送员要保证车厢通风,即使人不洗澡也要保证让猪洗澡;冬天,猪因为怕冷抱团容易压死,押送员就定时赶猪。因为担心火车头鸣笛吓坏家畜,押运员还自行总结出一套装车技巧,将前几车厢装其他干货、保证牲畜在补给站尽可能接近水管,并且将单层改双层甚至三层,针对不同牲畜改造不同车型。

每次押运的数天时间里,押运员在列车上给生猪喂水喂料,与猪同吃同睡,保证将生猪安全押运到目的地深圳。

几代中粮人不辞劳苦组织货源,将鲜货和 “活口”(活禽活畜)送上货车,保障“三趟快车” 正常运行了 48 年,有力地支撑了香港澳门今天的繁荣。

70 多年来,中粮一直坚守初心,从胡同小院出发,伴随国家的每一步发展,从贸易起步,向上下游延伸,根植中国,走向世界,链接起全球超过四分之一人口的餐桌和全世界的农场,向国际大粮商迈进。

知乎用户 中粮集团​ 发表

我自己一直有一份非常独特可能又罕见的香港回归记忆。

是一场晚会,但是不是那种隆重的官方晚会,而是一次农村 “二流子” 们的一次表演。

在举国欢庆的时候,在遥远的北国,一个普通农村的戏台上,一场被人们称为 “二流子” 的时尚青年,给香港回归搞了一次农村演唱会。

在那个时候,村子里是很流行那种演唱的,就是几个小青年,拿着话筒和音响,然后放着 VCD 唱歌

在当时,这种堪称我印象中世界最流行的东西了,毕竟小时候,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而我的世界里,也第一次知道了粤语这种神奇的语言,毕竟那个时候流行歌曲,粤语好像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当然,能够搞这种演唱的,也不是普通人,一定是最时尚的几个小年轻,而且,他们还有另一份职业,就是负责各种丧事演唱会上的表演,很独特的一种风俗。

而这些人,往往是穿着很时尚的却被人们叫做奇装异服的东西,然后也不好好读书,好好种地,自然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二流子。

而就是这些人,在香港回归的那个晚上,在村里的大戏台上,搞了一次全村的晚会。

可以说,那次晚会,是我在现实中参加的第一次晚会,记忆十分深刻。

犹记得那天晚上,天还是很热,毕竟是伏天了,但是农忙之余,有点娱乐,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村里人不少都去戏台来看他们的演出,于是戏台这个仅仅在春节时候唱戏的地方,也就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然后这些人在大戏台上开始表演,当然,主要是唱歌了。

记不起当年他们唱什么歌了,但是印象中,粤语歌貌似不少,特别是那个时代,很受欢迎的一首《护花使者》。

而最为特别的是,那一天,那个架子鼓的镲被敲的飞出去了,也是引发了很大一阵轰动。

所以,对于香港回归,在我有限的童年记忆里,是一次很重要的回忆。

后来随着读书需要走出农村,对于农村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了,往往是从家人的电话里才知道一些故人的近况。

如今,时过境迁,香港回归已经是 25 周年了。

我也从一个曾经对时政十分关心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更多关注自己和身边的人,所以,只是偶尔对香港一瞥,但是依然看到了螺旋式的上升和变化。

希望未来的香港,更加繁荣。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97 年我爸为了看香港回归的直播专门买了个小彩电,今年要是直播的话,他应该没时间看,干活太累。

我也很累,我要睡觉了,晚安。

知乎用户 林空鹿饮溪 发表

作为 80 后,我们对于香港最深的印象还是香港的流行文化,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尤其是武侠片,现在还历历在目,还有听过的歌曲,以及众多明星等,可以说我们小时候受到香港的流行文化影响非常大,当时是非常羡慕和向往香港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内地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而且创业环境和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我就是其中一员。

2015 年,我作为一名创业者去了香港,在 “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坛上,对话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与香港青年分享我自己的创业经验。当时香港还受到 “占中事件” 的影响,让不少年轻人思想都跑偏了,但当我去分享创业经验的时候,他们还比较愿意听,说明大家还是想多挣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更需要努力和付出。

记得我当时分享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我的一个合作伙伴是香港年轻人,在北京创业。合作几天后,这人找不到了,他说现在在休假。我不反对大家休假,但在北京创业,我们都是 7×24 工作,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收入,要每天努力。他来跟我合作,做了一半去休假了。他对现状不满对收入不满,但你的能力够不够呢?我们的用户,只关心 App 用得好不好,并不会管是这是北京人做的还是香港人做的。香港老一代人都特别努力,但我觉得跟我同代的香港人不够努力。

第二个故事,曾经想在香港做分支机构。一个合作伙伴告诉我,在香港做不要雇佣香港人。为什么呢?他说香港人名片上是不能留他的手机的,因为下班后不能联系他。他还告诉我香港房租特别贵,会导致公司成本支出非常大。在创业环境方面,内地出了问题可以找政府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香港政府能不能做到这样?

后来,我们公司也来过很多香港的实习生,他们在工作上也挺努力,但通过沟通,发现他们还是欠缺一些创业精神,很多人还是愿意实习结束后回到香港,愿意按部就班就上班,不是说上班不好,而是觉得他们跟老一代香港人相比,缺少一些开拓进取精神。

所以,我觉得香港青年最需要的是重塑老一辈的创业精神,重新定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发挥香港比较优势,比如会计、投行等,降低成本,做好内地与世界的窗口,服务内地。

知乎用户 许泽玮​​ 发表

没有想到,仅仅 25 年后,连美国都变成当年英国了。

时代变幻的真是太快了!!英国现在连国家领导人都变成 “神经质” 人了,这样的人都能上台,侧面说明英国人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香港才算完全回来了,教材权收回来了,警察,司法,爱国者治港~~然后就是台湾收回,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一切都会顺利!!!

知乎用户 op3721​ 发表

香港的二次回归,将从今天开始。

过去几年的事件表明,香港的种种问题极为尖锐。在别有用心的坏人的操控下,香港在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回归并未完成,家国认同方面极为拧巴。

家贫知孝子,板荡见忠臣。

盛世时候喊口号容易,逆境之中依然能家国共荣辱的,才是同胞。

日子过得好就我和我的祖国,日子过得不好就闹着要独立分家,这岂是忠诚?

如今世界经济萎靡不振,我国也遭受巨大冲击,加上疫情背刺,民生艰难。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愿同胞们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希望由今天开始,香港开始二次回归,从内心的层面真正完成家国认同。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香港回归那年我即将十岁,在黑白电视机上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香港警察更换帽徽,“皇家警察” 成为过去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自豪感爆棚!

唯一的遗憾!小平爷爷没能在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

知乎用户 周羲律师​​ 发表

邓公千古!

知乎用户 硅谷 IT 胖子 发表

97 年,香港第一次回归。

香港依旧是一群英殖人的天下,高层建筑还是那批资本,财阀,殖人,老百姓没有得到实质性上的根本改变。

英国人依旧控制着司法,教育,舆论,经济,行政。

我们这边只有主权,外加部分外交权。

也不能完全埋怨我党,将心比心,97 年到 2010 年前的香港,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生活水平远高于内陆水平。

而我们就一个名义上的经济规模,其他福利条件远不如香港。

没有底气,所以更谈不上能插手香港的日常事物,加上香港那几年回归跟没回归差距不大,中央政府处于行政管辖的基本权益,也只能与香港地方的利益集团妥协。

导致以李嘉诚这群资本权威集团敢回应 “黄台之瓜”。

1. 中央政府没有实质上管辖。

2. 地方宗族豪绅内外勾结。

3. 老百姓没有实质上得到改变。

这也是后来香港两次动荡的根本原因。

也别说什么香港人看不起内陆人,这群人有,数量也不少。

但依旧代表不了真正的香港市民,更何况还有 350 万英国国籍人士,外加数量不少的东南亚难民及后裔,保守估计有 100 多万人。

反而导致本土真正的香港人不能发声。

第二次回归是 2021 年,香港黑暴事件后。

以欧美联合台湾地区情报组织发动的 “颜色革命”。

那是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社会暴力事件,带头的是香港本土资本财阀集团,联合以美国情报组织,英国情报机构及台湾地区情报机构为主,澳大利亚,加拿大为辅,发动的反人权,反道德,反社会的颠覆政权性质的政治活动。

参与者多为外籍人士,有被殖民癖好的殖人,罪犯,难民,无业游民,对立的前朝余孽,前美英政府高层,美英政府机构,原殖民地官员,宗教人士(基督教为主)以及利用节假日赚外快的学生等等。

后援团队多为李嘉诚及其子女为代表的利益集团,澳门的洗米华利益集团,美国索罗斯家族为首的做空资本。

过程就不多说了,怕血压又高起来。

后续结果就是中央政府委派广东省政府重拳出击,也就打了套 “体操拳”,直接把闹事的乌合之众给吓跑了。

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动荡,原本沉默的大多数直接站出来发声。

后续越来越多人不满所谓 “时伐革命派” 上台作为,连基层议会(居委会街道)都管理不好,拿高薪,干瞎事,白痴智障当议员,据说还有个连擦屁股都不会低能儿当议员,直接雇保姆照顾他日常起居。

更别说有相当数量客观的文盲议员。

没错,就是文盲,连字都不会写的那种,香港快乐教育的产物。

外加洋法官的恶意判决不公(钱礼为代表的贪腐前科人士),很多人想起来英殖民时期的感受。

尤其是那位摆摊大爷被黑暴人士烧死,只是因为大爷报摊被砸前去理论,然后被泼汽油烧成重伤。

加上香港黑暴护士在疫情发挥 “英国精神”,不专业,不负责,能力差,直接点燃普通人的怒火。

而那些 “黑暴成员” 依旧在疫情期间发挥重大“作用”,直接用疫情引爆香港。

香港普通百姓算是明白了,怕事躲避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建制派和黄派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投票把 “红派” 选上去。

李家超_百度百科

其实李家超在胜选后就宣布一系列举措。

1. 收归权力,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从教育,行政管理,司法上下手,驱逐外国残余势力。

2. 精兵简政,把香港机构原本冗屯的机构和办事规程进行简化。

居民办事效率提高,官员行政效率提升。

3. 收地,针对四大家族的。

拿出《回收土地法》,把富商囤积的土地回收,改建大面积公租房。

逐步淘汰香港的劏房,笼屋。

4. 开发香港北部地区,也就是深圳对面。

5. 继续清算黑暴势力,拨乱反正。

以上举措是不是很眼熟,眼熟就对了。

香港,第一次回归是 1997 年 7 月 1 日,我们只有主权。

第二次回归是 2022 年 7 月 1 日,这次是真的全面回归。

知乎用户 洛天 发表

我高中毕业时,香港的几所大学刚开始通过高考从内地招生。那会讨论得还是挺热烈的:远高于内地大学的国际排名、昂贵的学费、高昂的奖学金等等。那几年还从内地招走了好几个 “状元”。前几天在知乎看到有人问,为什么除了清北以外的高校不抢状元,真是风云变幻。

我自己当时倒是不太关心这事。毕竟自己也考不到让港校用奖学金抢的分数;家庭条件也付不起学费(总是买房子比较重要)。倒是和祖父闲聊起过这件事。解放前的大学生笃定地说,香港的大学怎么可能比内地好?(此处不代表我对香港的大学的评价。)

后来也有本科同学去香港念博士,自己毕业后和香港的大学有所接触,去过几所,随便写几句。

港大的位置是真的好,港岛挺核心的区域,校园环境也不错。但最近香港大学的供应商云系统培训竟然只给粤语和英语两种可选语言,实在是……

港科的位置实在有点偏,地铁下来还得换小巴。但校园坏境是不错,只是科学楼内部通道实在太复杂了,我就没走明白过,都是找个门出去再说。

城大,又一城附属大学。不过,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能力真强。那么点地方楞是摆了好几个像模像样的实验室。

风云变幻,不过不管香港局势如何,这几年高等教育界的交流还是很紧密的,已经发展到香港的大学来内地合办大学了,港中文(深圳)、城大(东莞)、港科技(广州),听说还有港大(深圳)。就个人体会,内地校区在科研经费的支持上比香港本部还要好一些,对人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怎么说,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大湾区的联系更紧密,大湾区的明天更美好,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知乎用户 卷阿​​ 发表

25 年前,贵阳某公园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免费开放,然后很多小孩子挤丢了,一路上好几个治安亭的都看到小孩在哭。

知乎用户 维民所止​ 发表

很多人不清楚,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在我国从英国那里重新割回来的领土。因为根据两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两个条约,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被割让给英国的,换句话说,这两块在国际法上已经是英国领土,一个半世纪。但 25 年前,我们从英国人的肚子里掏回了这两块被他们殖民的土地。

什么感触呢?我觉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名的中华,慢慢又回来了,不再是棋盘、棋子,当回棋手,当回要进决赛的棋手。我又想到,今天的一切困难和挑战,起因都来自于我国对美国霸权的不服从,而也正因如此,今天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都是我们中国人命里必须要渡的劫,渡过去了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翻历史书,很好明白。

知乎用户 天知 发表

就说一条。

以前我一直以为央视那些主持人就是混混,念稿子谁不会…… 写稿子人更是不过脑子,套词假大空嘛……

以上为背景。

回归那一天直播,一看电视,我艹完了,瓢泼大雨啊!这特么怎么讲啊?大夏天你也不能 “春雨贵如油” 啊?而且好像之前准备仪式预演全都是室内或者晴天。

砸了。

这是我的心理。

然后,电视里主持人激动的声音,“看啊,这深情的大雨,洗刷着百年的屈辱,寓意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

当时我差点跪下唱征服,国家队真有你的!

好像窦文涛就是那时候开始火的,太也一直直播间里面吹:这个雨下得好下的秒下得呱呱叫……

怎么说呢?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体会啥叫个扬眉吐气。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一组动态海报看香港 25 年可喜发展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走过了不平凡的 25 年。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这 25 年香港取得哪些成绩?

知乎用户 人民网​ 发表

家族里有亲戚是香港人,在 2002 年,我曾以探亲的方式造访香港,当时还未成年的我对香港的感觉是:

  1. 海洋公园好好玩。即便是后来香港迪士尼开业,假期的海洋公园,日接待游客数仍然可以达到 1 万。
  2. 人不多,景点很干净,这一点直到疫情前也保持的不错。
  3. 车开得好快。乱过马路的情况很少,在路上行使的汽车在市区常常能开到 50km / 小时。

作为从小看 TVB 长大的广州人,对于香港融入内地这件事,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在行动。

2010 年前,我身边的朋友,追的星都来自香港娱乐圈。

那时候还是学生的我零花钱不多,所以每周必看的娱乐杂志 <YES!>,内地出版的《舞台与银幕》,几个同学轮着去买,这周是我,下周是小莹,再下周是小怡……

这些出版物报道的都是清一色的香港明星,Twins,陈慧琳,谢霆锋,容祖儿,陈奕迅…… 很多很多,数不胜数。

那时候,香港电影逐步加入内地演员,而且也会有粤语和国语两个版本,同时在广州市场上演。

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学和朋友,每月至少 1-2 次到香港扫货(购物),化妆品、衣服、黄金珠宝都是他们的目标。

[1]2010 年前的自由行,为香港带来非常可观的游客量以及经济收益。根据环球网公开报道,2010 年内地访港旅客达 2268 万人次。

2013 年,第一次与香港同事共事。

第一日上班就独自一人 7 点半从广州的家出发,到香港总公司报到,整个过程没有一丝不便,粤港交通网络非常发达,铁路、公路,甚至水路、空中,都已连接两地。

当时广州属于公司刚开发的市场,香港同事们会发表专业的行业意见,也很尊重当时还是职场小萌新的我的建议。

在往后几年的工作里,部门团队采取的是异地工作模式,上司和其他同事在香港 + 我一人在广州,使广州成为公司业绩最好的市场。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作品,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也有更多的内地人员加入。

2017 年后,成为妈妈的我,每两个月都要去香港或者澳门买奶粉。

除了奶粉,还有手机、海产品、化妆品,甚至日用品,都从香港买,再带回家用。

与我 2002 年第一次到访的香港对比,旺角的行人量越来越多,可以与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上海的南京路媲美。

2018 年,香港一个亲戚结婚,我们全家受邀赴会,原来即便同属粤菜系主导的香港宴会,礼仪上也与广州有少许的差别:

  • 服务员在上菜后,都会直接给每个宾客分一小份菜用以尝味;
  • 除了每个宾客有自己的一双私筷,每一个菜也都另有一双公筷

相同的是:

  • 粤菜的顶流白切鸡,也是香港人宴客必备;
  • 香港人也是每一顿都要吃青菜,一定要绿色的叶子才算青菜,所以红萝卜不算;
  • 香港餐饮业不止西餐受欢迎,也融入了更多的地方菜系,川菜、苏杭菜、北京菜被食客追捧;

文化方面,内地主导的电影作品在香港上演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疫情后的港人

最近刚重返职场的我,加入到一个港人主导的国际机构里面工作,令离开职场两年的我对 “大湾区” 这个概念更有感触。

香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的发展,从学术界(各种 “大湾区” 的区域赛事,覆盖中港澳多地高校),到商界(不少港人经商的区域不再局限港区,积极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的业务),再到普通人(不少港人对 “北部都会区” 寄予厚望)……

作为身处大湾区的一员,可以预料,未来的我们将会从工作、到生活感受到城市间的区域界限感进一步降低:早上在香港出差,晚上返回广州的家里,明天在深圳会见客户,这样的日子或许会是更多人的写照。


我是 @鱼头妈咪 Zoe, 知乎认证【母婴家庭领域答主】,爱宝宝也爱自己的二胎妈妈。

参考

  1.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q9ss

知乎用户 鱼头妈咪 Zoe​ 发表

我永远记得 15 年在香港实习的时候看到的一切

知乎用户 Ezawa Tami 发表

原文:两个鸦片贩子的香港情缘

在上篇陆港关系当中,说到了一个鸦片贩子,叫做威廉 · 渣甸(William Jardine),是香港的大地主怡和洋行的创始人,那么这篇就来说一下这个鸦片贩子及其同伙,究竟是怎样一手缔造了 19 世纪远东最大的鸦片贸易中心——香港的。

1

怡和是什么来头?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连上班地点都要分三六九等。而写字楼租金最高的中环,无疑是位于最顶端的存在。

两人见面,如果其中一人在中环上班,说一句 “我返中环(我在中环上班)”,仿佛立马就能获得光环加持,气势瞬间压过对方。

不过,如果两个人都在中环上班,场面就会略显尴尬。当然,这对于什么都要比一下的香港打工仔来说,显然是不可以接受的。

于是在中环内部,各个大厦按照地理位置,被进一步进行排名。在这个更加详细的排名中,位于最顶端的有两栋建筑,一个是置地广场(landmark),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IFC)。

如下图所示,下面的红圈是 Landmark,上面的红圈是 IFC。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怡和集团,拥有两个红圈连线之间的几乎所有物业(蓝色标志和红色标志),包括置地广场(landmark),太子大厦,遮打大厦,历山大厦,怡和大厦,交易广场等等。

来源:Hong Kong Land

除了以上香港最核心地段的物业,怡和集团在香港的业务还涉及了零售、酒店、航空等各个方面,足以与李嘉诚的长江系抗衡。如果到这你还没有什么感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 711、万宁、惠康、肯德基、必胜客、美心、宜家等等,都是他家的 [1]。

来源:香港 01

另外,因其对早期的香港影响巨大,如今很多香港的街道都以怡和集团、其创始人或大班(大班指早期洋行的经理人)的名字命名 [3],如:

  • 怡和街(Yee Wo Street)
  • 渣甸街(Jardin‘s Bazaar)
  • 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
  • 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
  • 敬誠街(Keswick Street)
  • 伊榮街(Irving Street)
  • 波斯富街(Percival Street)
  • 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

而这些,仅仅是在香港。除此之外,怡和还在亚洲其他核心城市拥有多处物业和多项业务,包括中国大陆的各大一二线城市、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

1832 年在广州成立的怡和洋行,如今已经走过了 187 个年头,在全球拥有超过 40 万员工。根据 2018 年《财富》杂志的评选,怡和集团以 394.56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828.14 亿美元的资产、37.85 亿美元的净利润位列第 283 位 [2]。

尽管怡和现在看上去仍然威风凛凛,但是这已然是衰败后的怡和,与当年殖民地上风光一时无两的渣甸洋行已经相去甚远。

2

三个大烟客

十七世纪的巴黎街头,活跃着三个火枪手,他们喊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口号,扶贫除恶、匡扶正义。

十九世纪的伶仃洋上,同样活跃着三个大烟客,他们喊着 “己所不欲,必施于人” 的口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向中国运送了成吨的鸦片。

首先出场的,就是怡和洋行的创始人威廉 · 渣甸(William Jardine)。这个老头子可是坏得很,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敌人了,不仅向中国走私了巨量鸦片,还一手挑起了鸦片战争。

![](data:image/svg+xml;utf8,)

威廉渣甸

Portrait by George Chinnery 1820s

来源: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威廉是苏格兰人,出生于 1784 年,出生时家境优渥,不过 9 岁丧父,之后靠兄长扶持完成学业 [5][7]。16 岁时,威廉得以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别看现在爱丁堡大学已经远离巅峰(仍然很强,世界前 20),当时的爱丁堡大学,可是丝毫不虚剑桥牛津的。

两年以后威廉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了,在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印度公司谋得一职,在 “Brunswick 号” 商船上当医生助手。

尽管在很多资料说威廉是医生,不过其实威廉只是一个 surgeon’s mate,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医生助手而已。

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妥妥的算是英国第一大国企,当然也就具备了一般的国企特征,即薪水少,但是福利好。这里的福利,是指雇员被允许夹带私货上船,并且还可以得到公司分配的特定的吨位,用来存放私货。到达目的地之后,出售这些私货,也可以获得不菲的利益。

按照当时的规定,威廉这个级别的船医助手,有 2 吨配额。这个配额看上去不少,不过跟其他职员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可怜了。比如船长一次往返总共可以带近 100 吨货,平均获利 6000 英镑(相当于今天的 10 万英镑)[9]。

精明的威廉当然不会让配额限制住自己,除了无所不用其极地塞满自己的吨位,他还租用其他职员的吨位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贸易牟利 [7]。

起初,英国所有的对外贸易基本都被东印度公司垄断。不过到了 1813 年,自由经济理论(《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主张)在英国已经颇具影响,英国议会颁布了一条 “特许权法案”(the Charter Act of 1813)。该法案规定除了茶叶贸易和对华贸易继续由东印度公司垄断,其他贸易可以向英国个体商人开放 [15]。

这条法案的效果,大概相当于我国 1983 年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要求 “停薪留职” 问题的通知》。在这条法案之后,大批英国自由商人开始从事贸易,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从东印度公司 “下海” 的,其中就有威廉。

在坚持带货 15 年,带货量可以绕苏格兰一圈后,威廉于 1817 年从体制内离开了,开启了自己的创富之旅,完成了由船医助手到独立商人的蜕变。

下海之后的威廉,去了印度孟买。彼时的孟买是鸦片之都,可谓炙手可热,在鸦片界的地位犹如今天的华尔街之于金融业、硅谷之于 IT 业。

在孟买,威廉遇到了老熟人,拜火教商人吉吉皮,也就是本节的二号大烟客。再次重逢,威廉还是那个带货的威廉,而吉吉皮,已经是孟买有头有脸的城中富豪了。威廉与吉吉皮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面,一同回忆了双方此前的友好往来,并为之后数十年的商业合作奠定了基础 [6]。

这个吉吉皮也并非等闲之辈,双亲早早亡故,跟着叔叔靠卖空玻璃瓶子为生。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天赋,“瓶贩子” 吉吉皮在 17 岁的时候就借到了一笔巨款用于贸易。在 1799-1807 年之间,吉吉皮五上中国,贩卖鸦片 [11]。

晚年的吉吉皮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各种捐钱建医院,建堤坝。并在 74 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善举,被英女王授予从男爵,成为了第一个被授予爵位的印度人 [10]。

在第四次去中国的时候,因为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他先后被法国和荷兰扣留,最后辗转到了南非,历经四个月的颠沛流离才返回印度。

当然,这并没有阻挡吉吉皮远赴中国卖鸦片的决心,他回到印度之后,又一次踏上了去往中国的鸦片之旅。

一个印度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卖鸦片,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在上面的第四次旅途中,吉吉皮乘坐的商船,就是东印度公司的 “Brunswick 号”。吉吉皮也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了船医助手威廉 [12][13]。

![](data:image/svg+xml;utf8,)

吉吉皮和他的中国秘书

Portrait by George Chinnery

来源: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那个时候,两人都是 20 出头的小伙子。威廉还在带货赚点小钱,吉吉皮的鸦片生意却已然有声有色了。看着吉吉皮飘逸的小胡子,威廉心中暗生钦羡,埋下了卖鸦片的种子。十多年后,走出体制的威廉,果然来投奔吉吉皮了。

威廉在孟买并未久留,毕竟吉吉皮只能解决供应问题,至于销路,还是要到中国找。一年以后,威廉再次来到中国广州。在广州,威廉遇到了他的合作伙伴,怡和的另外一个创始人,三号大烟客詹姆斯 · 马地臣(James Matheson)。怡和集团现在的英文名字也是两个人姓氏的组合 Jardine Matheson。

詹姆斯和威廉不仅是苏格兰老乡,两人还是爱丁堡大学的校友。詹姆斯比威廉要小 12 岁,而且被认为是两个人中,更有魅力,更聪明的那个 [4]。

![](data:image/svg+xml;utf8,)

詹姆斯 · 马地臣

来源:Stornoway Facilities - Isle of Lewis, Outer Hebrides, Scotland

詹姆斯当时是个妥妥的富二代,出身高贵,家族与大国企东印度公司关系密切。大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决定追赶潮流,去印度淘金,投奔了自己在印度的叔父。

然而,詹姆斯在印度并没有待多久,就因为粗心大意,惹怒了叔父,受叔父之命 “滚回家去”。

心灰意冷的詹姆斯来到码头,准备买票回英国,却遇到了东印度商船的一个老船长泰勒。泰勒一看詹姆斯骨骼惊奇,英俊非凡,眉宇之间透出一股鸦片的清香,便对小伙子说:“别回英国了,跟我卖鸦片吧,广州走起!”

这几句话对于涉世未深的詹姆斯来说,简直是直击灵魂深处,很快,詹姆斯就和泰勒联手做起了鸦片生意。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年詹姆斯就几乎破产,老泰勒还故去了,留下一屁股债。

当时的詹姆斯可谓心灰意冷,惶惶不可终日,孟子的声音不断地回响在耳边:“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不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英国人从 18 世纪末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最开始鸦片的产区有两个,一个是巴特那,一个是贝纳雷斯,都是由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后来在 1820 年左右,另外一个产区摩腊婆生产的鸦片开始流入市场,而这个产区,不在英国控制范围,所以很多散商会从这个产区进货,进行贸易。

多出来的鸦片供应,再加上前面说的东印度公司 “下海潮”,对市场造成了不小冲击,所以在 1820 年左右,鸦片价格开始下降 [18][19]。另外,当时清政府对于鸦片贸易执法强度的犹犹豫豫,也助推了鸦片价格的暴涨暴跌。

詹姆斯当时的窘境,与这次鸦片价格下降密不可分。不过不久以后,印度鸦片在中国的市场彻底被打开了。从 1820 年开始,仅仅四年,印度销往中国的鸦片就由 4244 箱增长到了 12434 箱,之后在 1838 年更是达到了 40200 箱 [16][17]。

市场打开了,价格也就上去了,后来的鸦片价格暴涨,算是让詹姆斯彻底翻了身,还出手阔绰地在澳门买了一栋豪宅,毕竟,自古有钱多买房 [6]。

彼时,澳门才是中国对外的窗口,香港还没被割,还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英国人当时对于澳门也是相当地眼红,在索取舟山遭拒之后,还妄图武力抢夺澳门,最后被两广总督以停止贸易、断粮断水的雷霆手段挫败 [20][21]。

而清朝皇帝嘉庆在 1799 年颁布的禁烟令 2.0 版本,使得澳门作为鸦片贸易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因为禁令并不适用于澳门,反而使更多的鸦片贸易集中到澳门进行,葡萄牙人一时欢欣鼓舞。

看着葡萄牙人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英国人心里当然是郁闷的。这个时候,英国的散商发挥出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夹缝之中,找到了广州黄埔作为据点。于是,在命运的安排下,1819 年,威廉和詹姆斯初识于广州 [6]。

1823 年,当时的老牌鸦片经销商麦尼克行的创始人查尔斯病情危急,需要返回英国治疗。此时与他一同经营麦尼克行的弟弟正在英国度假,然而,鸦片必须要卖,群龙不可无首。病床上的查尔斯掐指一算,想到了当时崭露头角的威廉。

威廉欣然接受,代为管理麦尼克行。不曾想,查尔斯回到英国没多久就挂了。查尔斯弟弟心头一紧:哥哥就是在广州病倒的,此地不宜久留。于是,留下一纸委任书,升威廉为合伙人,自己直接跑回英国退休了 [22]。至此,威廉正式成为了麦尼克行的实控人。

这个时候,詹姆斯也在另外一家西班牙洋行干得风生水起,还办起了中国的第一家英文报纸,Canton Register and Price Current。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新中国的传媒事业…… 而是为了给英国的鸦片贩子提供最新的鸦片价格信息和政策监管情况 [22],提供的服务类似于今天的 bloomberg 和万得。

1826 年,詹姆斯的合伙人在印度去世,这是詹姆斯在 6 年内熬死的第二个合伙人,第一个是老船长泰勒。1827 年,一边处理旧东家的清算事宜,詹姆斯一边把财产转移到了麦尼克行,交给威廉管理。1828 年,詹姆斯带着剩余家当,加入了麦尼克行。

两大烟客携手之后成绩不俗,在 1829-1830 年间,麦尼克行经手的鸦片 5000 多箱,占了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1832 年,两人重组麦尼克行,正式组建了渣甸马地臣行。后来,为了蹭十三行首席行商 “怡和行” 的热度,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做“怡和洋行”。

3

愤怒的小鸟

19 世纪初,鸦片贸易如此猖獗,有人要问了,难道朝廷不知道吗?

还真不知道……

为什么呢?因为没人往上报啊。当地官员尸位素餐、为虎作伥,从中捞了不少好处。如实上报,无疑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尽管嘉庆帝发布的禁烟令,在 1810 年的时候已经更新到了 4.0 版本,但是实际效果微乎其微。要说当时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英国佬身上的锅,至少要分一半给当地官员。当时盘踞在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 “贿赂基金”,从鸦片贸易中抽成,用于贿赂当地官员 [23]。

运营这个 “贿赂基金” 的人,叫做叶恒澍,是鸦片商人和当地官员之间的中间人。不过,1821 年,这个叶恒澍被捕了,随即爆出了整个鸦片贸易的贪腐链条。

当地政府也迫于压力,对鸦片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缴。以前停在黄埔的鸦片船,都被驱逐了,一共有四艘,其中三艘都跟詹姆斯有关系 [6]。而至于詹姆斯…… 风在吼,马在叫,詹姆斯在咆哮。

像威廉、詹姆斯这样的散商,从诞生之日起,脸上就写满了憋屈,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首先,国企东印度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垄断权益,时不时地会敲打一下英国散商。别看都来自大英帝国,你胆敢动我的蛋糕,我就干你。

其次,中国当时对外贸易采取的行商制度,所以对外事宜由行商全权代理,也极大限制了散商贸易的自由性、创造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另外后来行商纷纷破产,形成了巨额的欠款,这些欠款,都是欠散商的 [25]。

再次,当地的贪腐官员往往狮子大开口,吃拿卡要、坐地起价的事情时有发生。本来散商干得就是非法生意,只能忍气吞声。

另外,当时中国的禁烟态度反反复复,也让威廉和詹姆斯叫苦不迭,把鸦片贸易基地先后从澳门搬到广州黄埔,然后又搬到伶仃洋上。没错,就是 “伶仃洋里叹伶仃” 的伶仃洋,不是哪个岛,就是在伶仃洋里,基地就设在趸船上,简直是鸦片贸易的航空母舰。

趸船(dǔn chuán),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边,最初仅作为浮码头使用,用于装卸货物或供行人上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用作商业、娱乐及水上学校等使用。

来源:知音号” 配套趸船成长江沿线最大亲水旅游平台

做商人难,做英国散商更难。夹缝中生存的英国散商,心灵被刻上了一道道伤痕,进而使他们产生了 “自己才是受害者” 的错觉,仿佛他们从事的鸦片贸易是正经生意一样……

除了心灵上的创伤,当时的英国散商们,精神上也出现了分裂:一只手捧着亚当 · 斯密的《国富论》奉为圭臬,鼓吹自己应该在不受管制和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商业活动;另一只手却把同为亚当 · 斯密所著且更受作者本人重视的《道德情操论》(就是温总理之前力荐的那本书)弃如敝屣,全然不顾自己倒卖的这些个玩意在中国是非法且危害巨大的。

终于,1834 年,随着自由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流行,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特权被取消了…… 散商们弹冠相庆。

威廉和詹姆斯眼看大批竞争者就要到来,两人也没闲着,抓紧时间开疆拓土。怡和洋行成立之后,两人更是一手建立起了由趸船(鸦片储存中转),飞剪船(从印度运送鸦片),沿海航船(运到中国)构成的一整套庞大的鸦片走私系统,堪比当今的一支舰队,势力范围不光在大湾区,还辐射到福建,甚至到达华北、东北地区 [6]。

![](data:image/svg+xml;utf8,)

飞剪船又名飞剪帆船或飞剪式帆船,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

来源: Wiki

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结束之后,英国政府需要一个代表英国政府的角色来处理中英之间的贸易。于是,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被任命为首任驻华商务总监。

![](data:image/svg+xml;utf8,)

William Napier

来源: HK Museum of History

这个律劳卑是海军出身的苏格兰贵族,其本人做事横冲直撞,蛮不讲理,是个愣头青。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叫做 “纳陛”(Napier),贵族气息不言而喻,而当时清政府执意称其为“律劳卑” 意为“劳苦卑贱”…… 风在吼,马在叫,律劳卑在咆哮……

不过律劳卑的到来,倒是让威廉和詹姆斯兴奋起来,因为他们都是苏格兰老乡,并且政见一致。

果不其然,律劳卑一到中国,就住进了詹姆斯在澳门的豪宅,听威詹二人诉苦诉了一个礼拜。三人执手相看泪眼,誓要成为大不列颠战士,为大英帝国找回尊严。

在其后的两个月里面,威詹二人的反复挑唆加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律劳卑和清朝官员之间发生了多起冲突,力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清政府的外交态度和礼仪。

然而律劳卑终究还是没能当成大不列颠战士,反而成了大不列颠烈士…… 在到达中国两个月后,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急火攻心(猜测),律劳卑因病去世……

这位莽撞的英国海军固然高傲无比,但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清政府对洋人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和蔑视,在今天看来也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要知道当时的英国横征暴敛、已然成为海上霸主。

比如,清朝官员在一些对外交涉文书中,对洋人的形容经常是 “夷目”、“夷性犬羊”、“该贱” 等等。在一则中文告示中,还称律劳卑为“不知尔外国何等狗夷”(不知道你是外国的什么野蛮狗东西),在律劳卑死后,称其“惊悸胆破而死”,是被“天谴”(林则徐曾在书信和禁烟通告中分别采用此二说)[26]。

律劳卑的死并没有让英国散商们冷静下来,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加激进。愤怒的小鸟已经起飞……

愤怒的小鸟

来源: 手游那点事

律劳卑死的时候,威廉顾不得儿女情长,携 85 名散商给新国王呈上请愿书,建议国王向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以洗刷律劳卑受到的屈辱。威廉强烈的主战倾向在此时暴露无遗 [5]。

不过当时的英国的外交大臣威灵顿对此并不感冒,接替律劳卑的几任驻华商务总监也无疑挑起事端,只是实行 “沉默政策”,力图保证中英贸易平稳。其中一位没干多久就辞职了,据说是因为受不了威廉等人一个劲儿的絮絮叨叨 [27]。

首先行动的是詹姆斯,借着送律劳卑妻女回英国的机会,詹姆斯开始了自己在英国的游说。如上所述,外交大臣威灵顿对此并不感冒,所以詹姆斯的烫脸贴上了冷屁股。

不过纵横鸦片场这么多年,詹姆斯也不是盖的,扭头就转向了工商界卖惨。工商界的人还是很买账的,一听说对华贸易对英国这么重要,而英国商人在华的处境竟然 “危险” 且“毫无防范”,就纷纷捂着自己的钱袋子,跳脚加入了主战派[6]。

那边厢詹姆斯在卖惨,这边厢威廉也没闲着,抓紧时间玩命卖鸦片。到 1837 年,威廉的大动作已经惊动了北京,被道光帝点名批评,并下令驱逐。1838 年,道光终于忍无可忍,委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南下禁烟,惩治威廉这个 “铁头老鼠”、“奸猾之尤”。

早就接到驱逐令的威廉,虽然并没有在 1837 年动身,不过也切身感受到了形势的紧迫,在林则徐到来之前,逃回英国了。

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马上对鸦片商人采取了雷霆手段,勒令鸦片商人上缴鸦片,之后主持了著名的 “虎门销烟”。当时的驻华商务总监是义律,代表英国与林则徐交涉。

![](data:image/svg+xml;utf8,)

查理 · 义律

来源: wiki

这个义律也是后来的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义律这个人呢,个人是对鸦片贸易极为鄙视的,但是屁股终究要决定脑袋,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他也没有公开反对过。尽管一直小心谨慎,维持平稳,但是鸦片战争还是在他的任期发生了 [5]。

当时义律劝说英国商人交出鸦片,并承诺他们受到的损失会由英国政府买单。这可把詹姆斯高兴坏了,因为这样一来,这些上缴的鸦片就变成了英国政府的财产,中国人一硝烟,那可就涉嫌国有资产流失了,正好可以借此发动战争。

当然义律说是这么说,英国议会一听自己要掏腰包,当时就不干了,“中国硝的烟,你们去找中国”。这时候英国散商直接懵了:义律你到底行不行啊,说好的政府赔偿呢?于是英国散商又找到了已经逃回英国的威廉。

这可正中威廉下怀,此时的威廉身在英伦心在汉,身居万里之外而不忘手足,听闻宗族受损,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在英国继续自己的未竟之业:挑起战争。

不过当时英国内部的声音并不统一,同一时间恰逢英国进行 “宪章运动”, 对发动战争持鲜明反对意见的就是英国的宪章派(代表无产阶级),他们通过印发文章和小册子来说明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 [28]。当然,这到底是出于道德因素,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笔者认为,在政治活动当中,是不存在道德因素的,亦如后面英国的所作所为。

为了赢得这场舆论战,威廉托关系找到了当时的外交大臣巴麦尊,并呈上了自己对于敲诈勒索中国而部署的详细计划,包括要占领哪些港口,要派多少兵过去等等。

这个巴麦尊是个著名的战争狂人,鸦片战争时期是英国的外交大臣,之后担任了两届的英国首相,两次发动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挑起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起义, 还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支持南方奴隶主。

![](data:image/svg+xml;utf8,)

巴麦尊

来源: wiki

巴麦尊对于威廉的造访欣喜若狂,简直是干柴遇烈火,久旱逢甘霖。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对于即将发动的战争摩拳擦掌。

搞定了巴麦尊,威廉又开始对英国民众进行洗脑。看着宪章派们成功的公共宣传,远在中国的詹姆斯有感而发,写信给威廉建议:“我们得借助报纸来声援我们,找几个专业写手 (literary men),写点软文”。威廉比划了一个 OK 的手势说,放心吧,《泰晤士报》正帮我们铺路呢 [6]。

当然,狡猾的威廉回避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转而拿起了爱国主义的大旗,把女王的荣誉搬了出来,为了英国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向中国反击 [5]。

最终,秉承 “爱国主义” 的主战派,在议会辩论中以 271 比 262 票的微弱优势获得了胜利 [30]。辩论中,当涉及到道德问题时,巴麦尊直言中国才是道德有问题的一方“他们要买别人都禁止买卖的东西,难道还是别人的责任吗?” 由此可见,在政治活动中,亦不存在逻辑之说[29]。

1840 年 6 月,英国正式出军,由懿律和义律担任正副领队。其实义律应该叫做查尔斯(Charles Ellioit), 他堂哥懿律应该叫做乔治(George Ellioit),不过记载中都是按照姓氏来的,所以我们只能用同音字区分。

不过后来懿律因为生病,提前回去了,义律变成正领队了,所以在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中,义律占了大部分篇幅。

就这样,义氏兄弟打着 “正义” 的旗号,要让清政府为大英帝国所受到的 “屈辱和损害” 进行赔偿。

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不是一个维度上的战争,而是单方面的碾压。英军根据威廉提供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在广州久留,封锁了珠江口之后,就继续北上,接着占领舟山,封锁宁波,然后继续北上,抵达天津,直指北京。

直隶总督琦善临危受命,与义律进行交涉,并向道光帝转交了 “巴麦尊外相至中国宰相书”。

这个时候,翻译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人已经把军舰开到了家门口,态度可谓相当强硬,然而翻译成中文,态度却变成了一个委屈的受害者,求皇帝做主……

比如英方要求 “demand from the em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实际意思应该是 “要求皇帝赔款并匡正”,但是当时的翻译是 “求讨皇帝昭雪伸冤”[31]…… 道光一看,这些个洋鬼子看上去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讲起话来还是蛮有礼貌的嘛。于是大笔一挥,让琦善转达:你们的冤屈朕已知晓,速回南方待命。

英军此时已经在海上飘了一个多月,北方的环境又不熟悉,眼看谈判扯皮了这么久也没有什么成果,索性也就南下回到广州了。这个举动给了道光极大的正面反馈,以为是自己的皇恩浩荡,威震四海,并自诩 “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接着又派琦善南下“安抚” 英国人。

回到了广东以后,义律才开始逐渐加码,狮子大口逐渐张开。自己没那么大权力,但是又要奉旨讲和,这口双面大锅是非背不可了。

义律这次侵华,根据巴麦尊的旨意,是一定要占领舟山的,所以英军北上也是率先占领了舟山。然而当地居民顽强抵抗,而且疾病肆虐,英军又缺水缺粮,根本无力长期盘踞舟山。再加上威廉等鸦片贩子已经在伶仃洋上建立了鸦片基地,一个劲儿地絮絮叨叨说香港有多好 [32]。

义律一看占舟山臣妾是做不到了,占香港算了吧,怎么说也算个岛。

毕竟涉及到割地,琦善本来还想在香港问题上刚一下,但是英军突袭虎门还是让琦善软了下来,最终同意了英国人的条件。义律一看低配版不平等条约已经完成,也就见好就收了。1841 年初,英军从舟山撤兵,占领香港。

从事后的分析来看,无论是琦善还是义律都没有决定权,广东谈判实际上是一场义律越权、琦善违旨的活动 [31]。既然如此,也就不难预料,这场谈判的结果,双方都会不爽。

消息传到英国,巴麦尊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指着义律大骂:你特么是不是听不懂人话,让你占舟山,你占香港这个不毛之地做什么??然后就把义律撤职了。

这边琦善回来之后,道光帝还沉浸在自己的龙威当中,一听说琦善自作主张把香港给割了,怒发冲冠,直接把琦善发配到了大东北黑龙江…… 在此前,道光刚把林则徐发配到了大西北伊犁……

义律被召回后,巴麦尊又派了另外一个全权大臣领导侵略活动。最终清政府明白自己并不是英国佬的对手,于 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几乎同意了英国人的所有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也开启了自此之后的中国百年屈辱史。

手捧城下之盟,道光帝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崇祯帝:吾非亡国之君,翻译误我!

4

时代在召唤

威廉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至今还存在争论,毕竟巴麦尊在见到威廉之前,脑子里就盘算着怎么打中国了 [5]。而且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讲,英国当时整个的殖民地经济体系严重依赖于对中国的鸦片贸易,禁烟无异于斩断英国的财路。再往深讲,落后就要挨打,不管有没有威廉都一样。

当然,威廉在其中不遗余力地挑唆民众,提供作战计划,确实也配得上一个鸦片战争的 “特殊贡献” 奖。而巴麦尊更是亲自以书面形式对威廉的突出贡献进行了表扬[5]。

1841 年,在鸦片战争的前期准备中出尽风头的威廉当选为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与此同时继续向英国的侵略事业和《南京条约》的签订献计献策 [6]。

回国之后,威廉终于像自己的老朋友吉吉皮一样,靠鸦片成了城中富豪,在伦敦市中心到处建房子,又在苏格兰买了座城堡,如下图。

Lanrick Castle

来源: Hole Ousia

1842 年,威廉患急性肺水肿,1843 年出,刚过完 59 岁生日的威廉告别了自己的鸦片人生。威廉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鸦片事业,并未结婚,也没有子嗣,巨额财富均由兄弟姐妹侄子外甥们继承。

在威廉回到英国以后,三号大烟客詹姆斯一边与威廉遥相呼应,为鸦片战争远程添砖加瓦,另一边带着侄子们继续顶风作案,贩卖鸦片,还借着禁烟之后的鸦片价格暴涨小赚了一笔。

在英军占领香港岛之后,詹姆斯还饶有兴致地出席了香港岛上的升旗仪式。看着冉冉升起的英国国旗,詹姆斯感到无比自豪,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在威廉死后,詹姆斯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刻终于来了,在第二年赶回英国,毛遂自荐,接班威廉成了下议院的议员,总算在政治界露了回脸。

在打卡当议员之后,詹姆斯感觉人生距离到达巅峰就差一座城堡了,于是像威廉一样,也建了个城堡。不过詹姆斯出手要阔绰地多,直接买了一个岛(Isle of Lewis)…… 然后在上面建了个城堡(Lews Castle),之后他继续投资房地产,成为英国当时的第二大地主 [33]。

Isle of Lewis 以及 Lews Castle

来源: Wiki, Stornoway Facilities

1878 年,詹姆斯 82 岁,在法国芒通告别了自己的鸦片人生,虽有配偶,但无子嗣。

威詹二人都是受亚当 · 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理论深度影响的贸易商人,他们选择性地无视了自己的贸易手段(走私)以及贸易商品(鸦片)对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巨大危害。

斯密的两本巨著《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贯穿始终的、对于人性的一条阐述就是:人是自私自利的。

不过斯密并不认为有纯粹自私自利的人,他认为人的情感是由自私自利和同理心共同构成,即便是罪大恶极的恶棍,他的心中也会存有一点点同理心。而同理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而在威詹二人与中国的所有交集当中,暂时还无法找到哪怕一点关于同理心的内容。

中外历史上靠鸦片发家的商人有不少,不过大部分要么是只作原始积累,要么在其后大量做慈善,虽然这并不能洗刷之前的罪恶,不过也算勉强有同理心。全身心地投入鸦片事业,并在其后不遗余力地挑起战争,威詹二人也算是独占鳌头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威詹二人及其后人一直都没有放弃粉饰这段历史的机会,尽管这段历史的罪恶性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

怡和洋行在纪念成立 100 周年的书中这样描述威廉:“他的诚实和荣誉永远洁白无瑕。”

至此,两个鸦片贩子的上岸之路就已经讲完,不过怡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属于威詹二人侄子和外甥们的时代在召唤……

请保护好眼睛,且听下回分解。

原文:两个鸦片贩子的香港情缘

感谢阅读,全文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后天在说

本文只供学习使用,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指导。

文中出现的人物、剧情、对话若无出处,则为胡编乱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承担任何责任。

知乎用户 后天​ 发表

时间的刻刀,在历史之壁轻轻雕凿,25 年弹指一挥间。

1997 年,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邓家胜当兵来到驻香港部队。凝视时间的坐标,老兵邓家胜见证了 25 年来驻香港部队的变与不变:各方面建设日新月异,听党指挥的军魂永驻。

25 年风雨征程,25 年忠诚使命。25 年来,这支伴随香港回归应运而生的年轻部队,高举旗帜,初心如磐,牢记使命,聚力备战,律令如铁,威武文明,成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香江卫士。

2017 年 6 月 30 日,习主席视察驻香港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驻香港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加强驻军工作,坚决贯彻 “一国两制” 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无愧使命的忠诚答卷。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校正航向,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

初心如磐 军魂永驻

“受阅一次,荣耀一生。” 那一幕,深深印刻在驻香港部队某团二级上士林旭脑海中——

2017 年 6 月 30 日,习主席视察驻香港部队并乘车依次检阅驻香港部队 20 个方队。作为方阵第一排标兵,林旭和战友们光荣地接受了检阅。

“同志们好!”“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每当回忆起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林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要永远铭记受阅荣光,做让党放心、让习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一名战士的誓言,述说着一支部队的使命。驻香港部队以习主席视察检阅为新的起点,广大官兵牢记习主席殷切嘱托,坚定举旗铸魂,砥砺忠诚品格,深刻领会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做到忠诚维护核心、坚决听从指挥。

“驻防‘一国两制’环境,政治上必须特别过硬。” 驻香港部队政委赖如鑫说,驻军党委认真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不断强固政治工作生命线,全面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全面锻造过硬基层,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和党内集中教育,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培养 “四有” 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 “四铁” 过硬部队。

聚焦 “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驻香港部队进一步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主题教育,从机关到基层,从将军到士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改进学风要求,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强固忠诚底色、激发强军兴军动力。

夏日,香港大帽山郁郁葱葱。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一连就驻防在大帽山下。5 年前,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该连 “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 荣誉称号。

“这份殊荣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新时代香江卫士,就是要不忘初心跟党走,无悔青春担使命!” 连队荣誉室内,指导员孙天龙正结合学习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官兵谈心得、话感悟。

每年学兵进港、新干部到任,连队都会组织官兵参观荣誉室、观看接受习主席检阅的电视新闻,重温连队授称的光荣时刻;连队每月落实一堂 “习近平强军思想照耀我前行” 理论课…… 像特战一连一样,在香江大地的座座军营,“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做习主席的好战士”已成为广大官兵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旭日初升,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中区军用码头冉冉升起。仰望迎风招展的国旗,升旗手、某旅一连中士赵鑫祥难抑内心激动。

选调进港前,赵鑫祥是解放军仪仗大队队员。来到驻香港部队后,他一次次升起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有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在香港升国旗,更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赵鑫祥说。

25 年来,驻香港部队始终将举旗铸魂摆在首位紧抓不放,持续打牢官兵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凝聚起奋斗强军的磅礴力量。

锤炼过硬本领,锻造胜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定海神针作用——

使命如山 百炼成钢

“铃……” 急促的战斗警报在驻香港部队营区响起。不到半小时,一幅三军联合演兵图在香江之畔全景式呈现。

陆军机动梯队紧急出动,海军舰艇直扑目标海域,空军直升机迅疾升空…… 战车、战舰和战鹰列阵,陆海空混合编队开展联合巡逻。

特战、防空、舰艇等多个兵种协同行动,完成陆空巡逻、海空巡逻、联合搜救、拦截查证等 10 多个课目演练,驻军防务能力得到全面检验。

“有驻香港部队在,香港的繁荣稳定就有保证。” 这是驻香港部队常态化联合巡逻带给香港市民的满满安全感,更是香港市民对驻军防务能力的高度认可。

“发挥定海神针作用,这是统帅对驻军的殷切嘱托。” 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彭京堂说,守卫香江,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光,我们要扛起如山使命,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定”字靠什么?靠硬实力,靠真本事。在 “一国两制” 环境下履行防务,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25 年来,驻香港部队始终聚焦使命任务,从容面对 “能力大考”,一次次用硬实力交出满意答卷。

“发现空中目标!”一次演训,香港某海域浪涛汹涌,驻香港部队某舰艇大队宿迁舰横摇达 20 度,全舰官兵坚守战位,成功 “击落” 空中目标,圆满完成演训任务。

2017 年部队调整改革后,驻香港部队与时间赛跑,积极探索新编制体制下练兵备战方法路子,实战化练兵不断向纵深推进,战斗力建设按下 “快进键”。

这是驻香港部队实战化练兵的坚实印记——紧贴使命任务,围绕备战打仗现实问题,驻军机关每年开展专题研究,领导领衔课题式攻关,探索形成上百项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培养联合作战人才有效途径,打破军种壁垒,组织陆海空三军参谋骨干互学军兵种知识、互研作战理论、互鉴指挥技能,实现指挥中枢多 “脑” 合一,硬指头攥成铁拳头;积极融入战区作战体系,每年组织实兵演习,每季度开展陆海空联合巡逻,砺兵之路越走越开阔。

作为一支三军联合编成部队,驻军官兵将练兵备战的目光,一次次从高楼林立的香江之畔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5 年,驻香港部队海军首次远航大洋。

2016 年,“和平友谊 - 2016” 中马联合军演在马来西亚成功举行,驻香港部队官兵首次跨出国门参加联演。

2021 年 7 月,驻香港部队某团防空分队机动 2000 多公里,深入西北大漠参加实弹演习。

……

从港内到港外、从近海到大洋、从封闭到开放…… 自信与忧患,催动着这支部队只争朝夕、百炼成钢,把联战联训释放出的体系优势转化为守卫香港繁荣稳定的强大能力。

胜利是永远的报告词,冲锋是始终的进行时。开新图强的砺兵之路,回响着这支部队牢记使命责任、逐梦强军征途的铿锵足音,见证着他们听令景从、将统帅嘱托转化为练兵动力的不懈追求。

心中有法纪,行动有规矩,脚下有定力,一身正气守卫香江——

律令如铁 依法从严

“驻港无小事,事事守法纪。”在 “一国两制” 环境下履行防务,学法、懂法、知法已深植每一名驻军官兵心底。

走遍驻香港部队的座座军营,也许能听到海浪翻涌、汽笛悠长,战鹰轰鸣、战车驰骋,但听不到军号声。

在驻军军营,部队轮换 “静悄悄”,实弹打靶提前公告。

25 年来,为遵守香港有关法律、尊重香港市民生活习惯,驻香港部队所有营区不鸣军号。飞机升空、舰艇出海,一律提前通报。

周有法治课、月有法纪日、年有法规月,25 年从未间断。驻香港部队法律处处长吴韬告诉记者:“香港现行的 700 多部条例、1500 余部附属法则中,有近百部法律直接与驻军相关,官兵一言一行都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老家晒的牛肉干能不能带”“我想给电脑配个机械键盘,能带进去吗”…… 驻香港部队安检站里,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刚刚做完车辆安检的安检员张海龙一路小跑,拿起听筒耐心地为战友们答疑解惑。

今年是张海龙来到安检站的第九个年头。这些年,他接到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咨询的内容也越来越细。时代在变、人员在变,但驻军官兵严守法纪的作风始终不变。

一年端午节,一位军嫂拎着一兜亲手包的粽子进港看望丈夫,但规定未经检验检疫的食品不能带进去。张海龙用耐心解释,赢得这位军嫂的理解和配合。

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出入境法规政策,让每名官兵顺利合法过站,扎紧驻军官兵安全防范的 “铁篱笆”,这份神圣的职责给了张海龙和战友们足够底气,去直面 24 小时值班、365 天“不打烊” 的繁重任务。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被誉为 “文明之师的流动代表队” 的驻香港部队某基地汽车连,常年穿梭在不同法律环境、不同交通规则的深港两地。在深港运输线上跑久了,官兵们养成了特殊的习惯——

任务途中,无论是主副驾驶,自觉做到不塌腰、不抽烟、不吃东西、不随意说话、不挽袖子、不解领带的 “文明行车六不准”;行驶中,会车时让对向来车优先通过;下雨天,路边有行人,主动降低车速,以防车轮激起的积水溅湿行人……

今年 25 岁的汽车兵张一,入伍以来已安全行驶 11.5 万公里。说起行车中的注意事项,他如数家珍:“香港快速公路对大车的限速是 80 公里 / 小时,连队的规定是 70 公里 / 小时,中途不能无故停车,不能办私事……”

“纪律就是政治,形象重于生命。” 连队指导员钟朕鋆介绍,自组建以来,连队没有发生一起车辆违章、交通事故、涉私问题。

心中有法纪,行动有规矩。驻防深港两地,“依法”“按纲”“从严” 成为官兵共识。近 5 年来,驻香港部队着力推动治军方式深刻变革,进一步完善战备训练、警卫执勤、交通运输、出境入境等方面 50 余部制度规定,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网络越织越密。2020 年,驻军某旅被中央军委表彰为 “全军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纪律如山,作风似铁。25 年来,办事依法、处事守法早已印刻在驻军官兵心底,成为行动自觉,赢得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立起国家主权 “宣示窗”,聚起爱国爱港 “向心力”,架起亲民爱民 “连心桥”——

爱港亲民 情深似海

华灯初上,香港新围军营门口,哨兵挺拔如松。

2021 年 1 月的一个夜晚,一名香港市民来到营门口,礼貌上前说:“感谢你们让我的钱包失而复得,我特地做了夜宵,请你们一定尝尝。”

就在前一天,一名着急上班的香港市民,在营区附近捡到一个钱包,交给了执勤哨兵。

值班干部张建虎逐级报告后,马上和香港警方联系找到失主,这才有了送夜宵的动人一幕。这位香港市民对张建虎说:“看到你们,我就感到很安心。”

心暖心,心连心。这一幕折射出驻香港部队官兵和香港市民的军民鱼水深情。用真心赢得真情,以行动换来心动,驻军官兵持之以恒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拉近和香港市民的距离,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和认可。

2018 年 9 月,超强台风 “山竹” 登陆香港。大树倾倒,山路堵塞,驻军官兵接到命令后,火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清理道路时,一棵粗壮的树枝突然砸向路过的香港市民,班长沈文庚挺身而出保护市民,自己被砸伤。获救市民感激地说:“解放军救了我,感谢你们!”

官兵们奋力救援的行动,让周围的香港市民深受感染,纷纷加入清理的队伍,一名香港市民更是现场唱起了《我是一个兵》。他说:“我真真切切感到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果然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多谢解放军!”

军民同心,无往不胜。在官兵与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本来需要 3 天才能清理完的路段,仅用 1 天就全部清扫干净。

初心笃定,大爱笃深。开展慰老爱幼、义务植树、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举办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等活动…… 深耕厚植、绵绵用力,立起国家主权 “宣示窗”,聚起爱国爱港 “向心力”,架起亲民爱民 “连心桥”,25 年来,驻香港部队爱港亲民的坚实足迹不断延伸,真挚为民的大爱情怀润泽香江大地。

2018 年,驻香港部队官兵受邀到香港汉华中学开展国防主题教育活动,为新界北区中小学师生及家长举办军事生活体验日活动…… 近年来,他们多次组织营区周边中小学学生进行专项军事生活体验,为香港青少年制服团体开展国防和军事知识讲座,有力强化了广大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和国防观念。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019 年 7 月 1 日清晨,香港某军港歌声飞扬。驻军官兵与参加军营开放活动的上万名香港市民,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

短短 3 天里,一幕幕暖心场景不断上演:参观前,驻军官兵为市民送上饮用水;参观时,香港少年为执勤战士撑起遮阳伞;烈日下,香港阿婆为战士擦去脸上的汗水……

心相通,情相融。这份与香港市民心手相牵的感情,凝聚着驻军进驻 25 年来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的不懈努力。

2021 年 7 月 8 日,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在昂船洲军营建成开放,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先后接待香港特区政府、社会团体和香港中小学师生等 170 多批 6000 余人次参观。

“我们的祖国太强大了”“感谢解放军的守护”“想下次带着孩子过来一起看看”…… 展览中心留言簿上,一些香港市民写下真挚感受。

“我走近你,你走近我。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让我充满感动。” 展览中心解说员唐铭徽说。

香港回归祖国 25 年,驻香港部队官兵始终真诚爱港、赤诚为民,心与心越靠越近,情与情愈融愈深,大爱情怀根深叶茂。

短评

砥砺奋进续华章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每一段奋进的壮美航程,都会在时代的画卷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25 载忠诚使命,25 载风雨兼程,一代代驻香港部队官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青春和汗水、奉献与坚守,书写了人民子弟兵的 “香江故事”。

2017 年习主席视察驻香港部队以来,驻香港部队官兵始终牢记统帅关怀嘱托,坚定举旗铸魂、聚力练兵备战、严格遵纪守法、真情爱港亲民,为维护 “一国两制” 在香港成功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忠诚答卷。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驻香港部队官兵永葆忠诚本色,强化维护 “一国两制” 的使命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汇聚胜战之力,练就过硬本领,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名片擦得更亮,必能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忠诚镌刻在香江大地上。

驻港部队最新宣传片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香江卫士的忠诚答卷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记者: 陈典宏 危瑶 姜博西 唐双山

视频来源:解放军报微博;作者:周详 梁东东 杨杰揆 张艺瀚 沈广

知乎用户 中国军网​ 发表

请收好这份来自香港的集体记忆

近日,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简称年报)中,香港排名从去年全球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 6 月 15 日表示,年报肯定了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香港的竞争力有赖于 “一国两制” 下的制度优势。

回首 25 年,紫荆盛放,风采依然,历史性时刻仍历历在目;展望未来,香港将在 “一国两制” 方针和 “爱国者治港” 原则下,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更加团结奋进,开创良政善治新局面。

25 岁的香港特区正年轻,香港发展未来可期!

1997 年 7 月 1 日 0 时整,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图为香港政权交接典礼上,中国国旗升旗仪式现场。视觉中国 王苗 / 摄

1997 年 7 月,香港回归后,香港市民挥舞着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冒雨在大街上庆祝。视觉中国 Langevin Jacques / 摄

香港启德机场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客运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货运量更是全球第一。然而启德机场是一个坐落于市中心,只有一条跑道的机场,周围更是高密度楼房,空间非常狭小,运作时曾经有 “全球十大危险机场” 的称号。在安全及需求考虑下,香港政府于 1989 年宣布在大屿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兴建新机场。新机场工程历时 8 年,于 1998 年 7 月启用,同时启德机场完成其历史任务,正式关闭。图为 1996 年,一架即将降落在启德机场的飞机贴近居民区飞行。视觉中国

1998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市经历极大波动。8 月下旬,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成功击退国际炒家,稳定了香港金融。25 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趋巩固,金融市场得到多方面的长足发展,银行存款总额在其间增加超过 4 倍,股票市场总市值更增长了不止 10 倍。图为 2017 年 7 月 22 日,金融机构林立的香港中环。视觉中国

2003 年 3 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 680 万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为阻止病毒扩散,香港特区政府迅速加强协调和统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区政府推出 “家居治疗计划”,所有与证实非典患者有家居接触的人士,均须留在家中接受隔离治疗,并组织全港 18 个区举行一连串清洁大行动,凝聚社会大众力量共同抵抗非典,此外,为保障学生安全,特区政府果断作出全港学校放假决定,有效防止了非典在校园的扩散。图为 2003 年 4 月 16 日,香港佩戴口罩预防非典的人们。视觉中国 Christian Keenan / 摄

2003 年 4 月 6 日,第 22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作为非典疫情后的振兴之作,香港群星打造的电影《无间道》在这次金像奖上获得 7 项大奖。同时典礼上还举行了纪念张国荣的简短活动,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 “四大天王” 清唱了张国荣的歌曲《当年情》。 IC photo

2005 年 9 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门迎客,成为全球第五家迪士尼乐园。图为 2020 年 6 月 18 日,香港迪士尼乐园开放迎客。澎湃影像

2006 年 11 月 9 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选举中国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最高领导职位。图为 2019 年 3 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之前,陈冯富珍在 “委员通道” 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人民视觉 潘松刚 / 摄

2008 年 8 月,北京奥运会马术赛事在香港举行。8 月 15 日,在香港沙田赛马场奥运马术障碍赛中,中国马术队李振强首次在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亮相。视觉中国 李晨 / 摄

2009 年 12 月 5 日,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图为开幕式期间精彩的焰火表演。视觉中国

2012 年 6 月 29 日,香港驻军阅兵仪式在驻军石岗军营空军基地举行。 15 支方队 3000 多名官兵接受检阅,他们由驻港部队陆、海、空各军种部队组成,包括军乐队、三军仪仗队、陆海空学兵方队、女兵方队、陆军步兵方队、特种兵方队、装甲兵方队、通信兵方队、工程防化兵方队、防空导弹方队、直升机方队等。图为香港市民现场参观,并合影留念。 澎湃影像

2013 年 5 月,香港最低时薪从 28 港币提升至 30 港币,21 万基层打工人员受惠。图为 2013 年的香港街头。视觉中国 John Harper / 摄

2014 年 11 月 17 日,沪港通正式开通仪式在香港交易所举行。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右二)和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岗(左二)在香港交易所一起敲锣,宣布沪港通正式开通。人民视觉

2015 年 10 月下旬,教育部发布了 2016 年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的具体安排,参与免试收生计划的内地高等院校增加至 84 所。图为 2017 年 11 月 29 日,香港大学毕业生拍摄毕业照。 中新社 / 视觉中国 李志华 / 摄

2015 年 11 月 27 日,《内地与香港 CEPA 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根据该《协议》,内地将在全境给予香港最惠待遇,并于 2016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图为 2019 年 11 月 21 日,在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见证下,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前排左)与时任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前排右)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创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修订协议。 中新社 / 人民视觉 李志华 / 摄

2018 年 10 月 24 日上午 9 时,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这条全长 55 公里的超级工程连接着珠海、澳门和香港。图为拍摄于 2021 年 8 月 25 日的港珠澳大桥全景。IC photo 马红海 / 摄

2018 年 9 月 23 日 6 时 44 分,伴随着从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首发列车 G5711 次启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内地高铁网延伸至香港,两地高铁实现互联互通。中国网记者 唐佳蕾 / 摄

2018 年 10 月 30 日, 全球华人最知名的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 “香港四大才子” 之一的金庸与世长辞。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 年 3 月 10 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 年移居香港。金庸所创作的武侠世界成为一代代 “金迷” 传颂的经典。1985 年起,金庸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图为 2018 年 11 月 12 日,金庸的个人追悼会在香港殡仪馆低调举行。但在香港街头,依然聚集了不少前来送别金庸的粉丝和市民。IC photo

2019 年 2 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图为 2019 年 2 月 21 日,在香港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人民视觉 张志韬 / 摄

2020 年 5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 摄

2020 年 6 月 30 日,香港市民在特区政府大楼外高举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实施。人民视觉

内地大力保障香港民生物资供应,中资企业目前供应了香港逾 90% 的活猪活牛、78% 的食水、70% 鲜活畜禽、52% 的小麦粉、42% 的油气。2022 年 2 月 19 日凌晨 4 时许,由粤海广南行、珠江船务携手统筹供应的首批新鲜蔬菜,自广州番禺港货运码头顺利抵达香港油麻地珠江船务泊位。通过这条新开辟的供港民生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今日抵港新鲜蔬菜 3 吨。首批水运供港蔬菜将于当日上市供应,为守护香港市民 “菜篮子” 提供可靠支撑。图为工作人员把货柜从船上卸货。中新社 / 人民视觉 陈永诺 / 摄

2022 年 5 月 20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李家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于 2022 年 7 月 1 日就职。图为 2022 年 5 月 8 日,李家超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 摄

2022 年 6 月 12 日在《大公报》创刊 12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 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 年 6 月 12 日,《大公报》创刊 120 周年庆祝仪式暨图片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图片展呈现《大公报》从创刊日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新闻。《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创刊于天津,是全球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章。图为嘉宾参观图片展。中新社 / 澎湃影像 李志华 / 摄

2022 年 6 月 20 日,在香港尖沙咀街头悬挂了数百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再现红色 “旗海”,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澎湃影像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2022 年 7 月 1 日,建党 101 周年的大日子!

这都上不了热榜 TOP 1!

居然要给香港回归 25 周年让路!

孰轻孰重?

孰为本,孰为末?


10:30,终于来了!

@中国军网

不忘根本,好样的!

知乎用户 一阳来復 发表

Yes, sir.

Yes, madam.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这是港片给我留下的极深刻的记忆。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大渡河连进入香港。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98 年,香港回归后第一年,我和我的家人们去了一趟香港. 虽然当时我是小学生,但依然印象深刻. 从此香港这个城市在我脑海里面种下了深深的烙印,一个几乎和上海一样糟糕的映像.

这一趟旅程可以被概括为三句话: 我们进香港的时候像囚犯,旅游的时候像乞丐,离开的时候像小偷. 我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香港本地人一看到我们这几个不说广东话的游客就露出鄙夷的眼神,为什么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大堂经理看我们的时候眼神一直怪怪的. 为什么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坚持要跟我们说英文.

后来,我长大了,出国了,接触了很多在外面的香港人,每当说普通话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神,那是一种看菲佣和外劳的眼神于是乎我懂了.

然后我就开始在公共场合用英语跟香港人沟通. 不管是去香港玩还是去机场过境. 即使我知道他们能说中文,即使我知道他们英语不好,我依然跟他们说英语.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许是我的错觉,每当我英语说的越多,他们眼神中那种轻蔑的感觉就越少,态度也和蔼了起来.

纵使我其实挺喜欢上环的小店和摊位,喜欢看太平山的夜景,喜欢弥敦道的车水马龙. 但我知道这个城市的内涵是糟糕的,势利的,充满距离感的漠不关心. 空有一身华丽外衣却没有民族情感的剥离感

所以当人们问我对香港回归 25 周年有什么看法时,我只想抽出一把龙泉送给香港市民,祝他们幸福安康,并对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一年忘年​ 发表

无论在哪一时代, 音乐总能唤起人们最初的感动, 因为那份感动在音符的帮助下, 刻下了人们不同阶段的情绪与经历。

上世纪的 70 年代一部电视剧《狮子山下》,讲述着香港几代人为了生活而打拼的故事,并且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历史。同名歌曲《狮子山下》歌词借助空间意象 “狮子山下”,建构了一种既有别于乡土身份又摆脱殖民统治的新的共同体想象,唱出了香港人的共鸣

狮子山下音乐:罗文

‍今年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3 周年,在这一历史时刻来临之际,由广东省音协组织创作并推出的歌曲《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用优美曲调深情讴歌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当中,勾勒出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蔚蓝的海面上洒满霞光,

海风送来了紫荆的花香。

天水之间想起归航的汽笛,

宽阔的码头总是那么的繁忙。”

紫荆花开正烂漫,

踔厉奋发启新程。

那些唱响神州的 “东方之歌”,

记载了一个城市的飞速发展、

国家和民族的阔步前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发,

回顾那些饱含拳拳爱国心、

殷殷报国情的经典歌曲,

感受香港同祖国

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情感连接。

►►►

浪奔,浪流

你一定能哼唱出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的熟悉旋律,

也一定记得一个

名叫卢国沾的词作者。

上世纪 70 年代,

伴随着 “香港精神” 的觉醒,

一代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香港青年

开始在 “狮子山下” 团结在一起,

有了新的身份认同。

“中国香港人” 埋头苦干,

力求创造摆脱殖民统治、

属于香港人自己的历史。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

迅速诞生了一大批

曾经深入国人血脉之中的歌曲。

那些让不分地域、不分年龄的

全体中国人都热血沸腾、

引发共鸣的词曲旋律,

承载了一代代香港音乐人的

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

《上海滩》

演唱者:叶丽仪 发行时间:1980 年

上海滩音乐:叶丽仪 - 叶丽仪'83 演唱会

家喻户晓的电视剧《上海滩》是上世纪 80 年代港剧的经典之作,由周润发和赵雅芝扮演的主人公许文强和冯程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电视剧同名歌曲《上海滩》亦是脍炙人口,歌曲气势恢宏,起伏强烈,叶丽仪浑厚奔放的嗓音唱出了上海滩纷纷扰攘的争斗和刻骨柔情,其中暗藏了很多的情怀,从这首歌里可以听到家国、故园的声音,也可以在歌曲中品尝到特有的人生百味。黄霑在歌词中以海浪、潮水来隐喻人生际遇的挫折与高峰,这位从来没到过上海的词人,却以一句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把大上海的风云变幻刻画得如在眼前。曲调的大气,歌词的爱恨缠绵令这首歌曲深植人心,成为经典作品。

《万里长城永不倒》

演唱者:叶振棠 发行时间:1980 年

如果说《狮子山下》诠释的是香港精神,那么《万里长城永不倒》,则写出了中国人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和不屈品格。《万里长城永不倒》由卢国沾作词,黎小田作曲,叶振棠演唱,该曲也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

在创作过程中,卢国沾认为歌曲要有唤醒中国人爱国、抵拒外侮的感情,于是引用了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作为歌词的开头,继而完成了《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词创作。亲切自然的粤语演唱,铿锵有力,气势非凡。这首歌唱响的不仅是民族的觉醒,还加入了竹笛、古筝等民族乐器,流露出对祖国母亲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

《铁血丹心》

演唱者:罗文、甄妮 发行时间:1983 年

铁血丹心音乐:甄妮; 罗文 - 一份真演唱会

上世纪 80 年代家喻户晓的经典港剧除了《上海滩》,还有 1983 年 TVB 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其中第一部《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的主题曲《铁血丹心》也曾是在中国内地流行一时的粤语歌曲。《铁血丹心》的前奏一出来就是连续急促上行的弦乐和铺天盖地黄沙般的和声, “猛风沙、野茫茫”,英雄 “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美人轻吟 “藤树两缠绵”“身经百劫也在心间”。家国情怀、儿女情长,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在这首歌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的中国心》

演唱者:张明敏 发行时间:1983 年

我的中国心音乐:张明敏 - 我的中国心

歌曲《我的中国心》创作于 1982 年,它的出现,既是历史大潮推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偶然天成的经典之作。《我的中国心》的歌词采用了中国传统诗词中 “十三辙” 之一的 “人辰辙”,将“亲近”“穿在身”“中国心”“中国印” 等字词的尾音形成工整的对仗。其中,上阕八句歌词形成 “起承转合” 的结构特点;下阕在保持韵脚的基础上,形成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这一实一虚的对应,最后点明 “我的中国心” 这一核心主题。歌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之美融入具有民族精神的主题内涵,饱含着创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感

《东方之珠》

演唱者:罗大佑 发行时间:1991 年

东方之珠音乐:罗大佑 - 罗大佑 · 专场

1986 年,著名音乐人罗大佑创作了《东方之珠》粤语版歌曲。二十世纪 80 年代末,出生在台北的罗大佑终于确定了将香港当成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随着 “音乐工厂” 这个厂牌的揭幕,罗大佑也将音乐视角转向香港,并于此时将自己的旧作亲自改写为普通话版歌词,并于 1991 年推向市场。《东方之珠》从诞生之日起,就拨动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思,“东方之珠”也成为美丽繁荣的香港璀璨的城市名片。2019 年,该曲入选中宣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优秀歌曲 100 首”。

《男儿当自强》

演唱者:林子祥 发行时间:1991 年

男儿当自强音乐:林子祥 - 这次你是真的伤了我的心

《男儿当自强》是黄霑填词创作的歌曲,该曲为电影《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的主题曲,分粤语、普通话两个版本,皆由林子祥演唱。《男儿当自强》源自古曲《将军令》。但这并不是《将军令》首次与 “黄飞鸿” 结缘。上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将军令》长期被用作黄飞鸿系列粤语片的主题曲,并改为**粤乐奏法,**因此在民间流传着《将军令》源于广东军乐的说法。2020 年,《男儿当自强》提名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国十佳电影金曲奖。

►►►

1997,来了!

1997 年 7 月 1 日

是香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日子。

经历了 156 年的漫长岁月,

终于在这个崇高庄严的日子,

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

那一天,

包括香港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

以及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

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缓缓升起,

无不为这一神圣时刻流下

激动的泪水。

以 97 年香港回归祖国

为主题的音乐创作,

掀起了上世纪末

华语乐坛的创作高潮;

一批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作品

展现了一腔血脉共流的

人文关怀和历史情怀

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时至今日再听起来,

仍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我的 1997》

演唱者:艾敬 发行时间:1992 年

1997 年之前,香港同胞还不能自由地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来到内地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回到香港驻留;而内地居民想拿到香港签证也相当困难,这让无数人尝尽了相思的痛苦,他们盼望香港能早日回归祖国,不再承受分离之苦。在这种心情下,艾敬有感而发,创作了同名专辑主打歌曲《我的 1997》。

1992 年,香港著名音乐人刘卓辉在北京创办了 “大地唱片”,艾敬成为“大地唱片” 旗下的签约歌手。刘卓辉为艾敬筹划了第一张音乐专辑《我的 1997》,这首歌的歌词,更像是一部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的纪录片,娓娓道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虽然唱的是艾敬的经历和期盼,但也以最微小的个体阐释了社会正在和即将来临的变化。这首歌不仅真切地表达了艾敬和刘卓辉的感受,也同样唱出了两地相思的人们盼望香港回归、祖国团圆的心声。

《中国人》

演唱者:刘德华 发行时间:1997 年

中国人音乐:刘德华 - 爱如此神奇

香港回归结束了百年飘零,香港人也终结了无以为根的生活。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刘德华的一曲《中国人》可以说来得恰逢适宜,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样特殊的历史节点,《中国人》这首歌拉近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凝聚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

《1997 永恒的爱》

演唱者:中国大陆群星 发行时间:1997 年

1997 永恒的爱音乐:群星

《1997 永恒的爱》由刘欢、韦唯、那英、蔡国庆、解小东等百位内地歌手共同演绎,彼时 MTV 作为新兴的音乐媒介,让歌曲呈现出百位歌手共同唱响的壮观场面。优美、大气的歌词——“我用心一次次的敲响五千年的钟声,你用爱唤起沉睡百年的梦想,用暖流浇灌起绚丽的紫荆花……” 充分表达了人民对于香港回归的迫切期待

《公元 1997》

演唱者:中国大陆群星 发行时间:1997 年

公元 1997 音乐:华语群星 - 你爱不爱我

《公元 1997》是一首由大陆群星共同演唱的歌曲,由靳树增作词,肖白作曲,是 1997 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而创作的一首歌曲。

对于很多 “90 后” 来说,第一次听到这首《公元 1997》是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当夏洛架着拐兴奋地站在 “1997 年” 的十字路口音乐随之响起,当年的历史事件也一一闪过。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首歌感动,对往事勾起回忆。

《相约一九九八》

演唱者:那英 王菲 发行时间:1998 年

《相约一九九八》是由靳树增作词,肖白作曲,那英和王菲在 1998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收录于那英于 1998 年 4 月 15 日发行的专辑《征服》。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 1998 年之间国家的变化对人民的影响,**充分展现人们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歌曲曾于 1998 年在 “相约 98” 香港回归一周年晚会演唱。

►►►

回归 25 周年,我们会更好

文化认同

是粤港澳三地

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

是建设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需要,

也是构建 “人文湾区” 的重要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颁布三年来,

“大湾区” 这个概念

在音乐领域同样深入人心。

两千多年同根同源、血脉赓续

的人类文明史的岭南文化,

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

共同的情感基因

在多年的文化交融里,

港乐早已深深植根于

中国文化的土壤,

发出了新枝。

如今,全新的 “大湾区”

正以区域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身份

开出绚烂的花朵。

《始终有你》

演唱者:中国香港群星 发行时间:2007 年

《始终有你》由陈少琪作词,金培达作曲,群星演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纪念” 制作的官方主题曲,歌词寓意深刻,又平实感人。

歌曲以中国传统吹奏乐器笛子开拉序幕,钢琴伴奏贯穿始终。主歌部分缓慢深情,快到副歌部分时变得轻快;第二段副歌部分加入鼓点,粤剧表演艺术家尹飞燕和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的演唱更显大气,彰显 “多元共融”;第三段副歌多了国语伴唱,真挚动人,朗朗上口,最后以一句“香港始终有你” 缓缓落下帷幕。

回归十年,伴随着大小的磨难与挑战,香港 “找对了路径”,港人 “人人能力大小也力拼” 的精神感染了每个中国人。从始至终,“香港有你的拼搏血汗,香港有我的诚挚祝愿”,才是至关重要的。

《承诺》

演唱者:中国香港群星 发行时间:2008 年

《承诺》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后,由刘德华作词并领衔香港群星合唱的一首歌曲,表示对地震灾区的慰问和关怀。该曲由刘德华将 Beyond 乐队的歌曲《海阔天空》重新填词而成,香港演艺人协会发起并联同无线、亚视、凤凰卫视、新城等携手组织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行动”,一呼百应,召集起全港两百多名歌手、艺人一起灌录《承诺》,向受灾群众送上祝福与关怀,充分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血脉赓续的精神内涵

《国家》

演唱者:成龙、刘媛媛 发行时间:2009 年

《国家》由成龙、刘媛媛演唱,王平久填词,金培达作曲,歌曲发行于 2009 年 2 月 28 日,收录于专辑《国家》。

《国家》这首主旋律歌曲的策划工作由歌曲《北京欢迎你》的策划团队负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献礼。在中国经历了 2008 年这一不平凡的年份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依然风雨同舟。王平久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以散文诗的形式记录其个人感情的流露,成就了这首歌词,流露出一位爱国者、爱家者的心声。金培达为这首歌思考了近一个月,歌曲总计修改了七个版本,最终充分表达出一位中国香港作曲者在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心灵感悟。

2012 年,该歌曲获得第 12 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

《同舟之情》

演唱者:陈奕迅、张学友 发行时间:2013 年

“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狮子山下》的经典金句大家都耳熟能详。2013 年 4 月 24 日 “家是香港” 运动启动礼上,香港歌手张学友和陈奕迅合唱了由此句歌词演化而成的大会主题曲《同舟之情》,二人更在片段中抒发了家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随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多位司局长与小朋友们合唱《狮子山下》,唱出 “家是香港” 的讯息。

歌曲的创作意念来自《狮子山下》原曲中一段主调歌词和旋律,并加入新的曲谱和歌词重新糅合而成。原曲《狮子山下》凸显了香港坚毅不屈、关爱互助的精神,新曲《同舟之情》则用崭新手法颂扬香港迈步向前、积极创新

《紫荆花开》

演唱者:陈善宝、张琳、罗梦妮、何煜森、雷若天

发行时间:2017 年

《紫荆花开》是为献礼香港回归 20 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从小西贡到大香港的概念,结合了香港回归 20 周年 “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 的主题,赞扬了香港人开拓进取、团结一致的精神。 此歌曲同时也折射出了香港由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演变成举世知名国际大都会的故事。

歌曲引用当地经典客家童谣《麻雀仔》拉开序幕,童谣部分融入海声、麻雀声的意境颇为优美,和谐的前奏把听众带到了海天连接的意境之中;由歌手雷若天、陈善宝演唱的主歌部分则描绘了一幅西贡海域美丽的画卷。“有你有我充满希望,明日世界更闪亮” 体现出强烈的香港精神

《前》

演唱者:华语群星 发行时间:2022 年

5 月 31 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曲《前》,由著名音乐人陈少琪作词及监制、音乐人张家诚作曲、编曲及监唱,并首次邀请谭咏麟、张学友、刘德华等 28 位香港及内地歌手共同参与演唱。该主题曲由香港电台制作,展现国家为香港带来新机遇,鼓励年轻人把握机会,同心创建,让香港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路上,迈步向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这首歌曲表达了祝贺:“很高兴在新冠疫情受控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的活动能顺利展开,为逐步恢复常态的社会及经济活动添加欢乐气氛。其中主题曲的制作能在疫情下顺利完成,实属难得;我对两位及各位歌手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会更好》

演唱者:容祖儿、陈伟霆、谭维维、孙楠

发行时间:2022 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歌曲生动展现回归以来香港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未来,用音乐独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传递香港各界同胞期盼背靠祖国香港更加繁荣稳定、未来会更好的心声,增强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更多香港同胞与祖国同发展、共奋进。 《我们会更好》邀请香港著名音乐人陈少琪、张家诚共同创作。歌曲清新明快、朝气蓬勃、朗朗上口,充分展现新时代香港各界对 “我们会更好” 的自信与期待。音乐人陈少琪有感于 25 年间香港与内地在各个方面的融合不断加深加强,在歌词创作中极具巧思地运用 “海”“河”“湾” 等三十多个偏旁为三点水的汉字,凸显大湾区的地域特色。此外,使用 “桥”“岸”“灯塔” 等词汇的温暖意象勾画出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歌曲的作曲及编曲具有鲜明 “港风” 特色,融合香港青年喜爱的轻摇滚和彰显传统文化的国乐,体现 “东方之珠” 的独特魅力。音乐人张家诚希望借由创作表达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并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忘初心,努力且坚毅地走向明天。

香港这方美丽的土地,

国重之;

香港这个温馨的家园,

人爱之。

一年不虚,来年有梦。

“一国两制” 的伟大实践

在新时代益以新创,

又开花,再结果。

香港好,国家好;

国家好,香港更好!

让我们共同祝愿

香港的明天,

更加美好!

知乎用户 中国文艺网​ 发表

我和香港回归时间同岁,不同月份,小时候我以为这是上天注定我和国家大事绑定在一起,甚至有一种天选之子的错觉,长大才发现,97 年出生的不是只有我一个,除了香港回归,还有澳门回归呢,这么一想,好像自己也不是很特殊,沮丧了好一阵子。

认识香港,除了回归之外,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和歌曲中,金庸的武侠片,成龙的武打片和警匪片,周星驰的喜剧片等等,香港的人气歌手刘德华,小时候的我对香港只有羡慕,那里是繁华的代名词。

后来,占中事件爆发,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我都搞不懂他们为啥吃饱了撑的要去闹事,搞得大家都不好过,为啥 zy 不出手,后来才发现,对于香港来说,这是一国两制过渡期下必然会发生的问题,英国殖民影响和大国博弈的双重背景下,加上香港本地居民的观望态度,香港沦为角斗场。这个时候对香港是不屑的。

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港独分子被收拾了,顺带加强了对香港的管控,开始从制度层面上规避类似的问题。

总之,紫荆花开在五星红旗下才能鲜艳夺目,不让然只能像歌唱的一样,唱着无人问津的歌谣。

最后,希望两岸三地早日完成制度上的统一,增加交流,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漂移蜗牛​ 发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全球华人,那一记得让大陆人民感觉莫大的荣耀,祖国的统一迈出了踏实的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不计一切代价支持香港,击退索罗斯,那一刻对国家和香港都特别有信心,感觉国家真的是有实力了;

2003 年,23 条立法事件,那一刻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大陆人很惊讶,爱国立法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政权、每一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吗?然后仔细关注和研究香港的管理体制,才发觉早就是一面筛子。

2014 年中环事件及前两年,闹了一年多的暴乱事件。每多闹一天,都为香港的明天揪心不已,香港的明天在哪里?好在《国安法》及时落地,才避免了更大的悲剧。

希望 25 年后的今天,香港能真正的拨乱反正,再次出发,走向美好的明天。但是香港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敌对势力不会甘心失败,希望香港同胞能与国与民,风雨同舟,别瞎折腾了。

知乎用户 风啊 发表

曾志伟: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回归后我第一次出国,填表时终于能写下‘中国’这两个字,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在香港回归 25 周年之际,香港著名演员、TVB 节目内容营运总经理曾志伟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深情讲述自己对香港回归的感悟。与其饰演的很多角色一样,健谈、洒脱,是银幕之外的曾志伟留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

曾志伟表示,香港应对国家抱有感恩之心,自己 2021 年回归 TVB 也是为了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国家。在谈到自己曾参与联署支持国安法时,他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就好像你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一束光。”

“明年我想做关于‘回家’的节目”

**环球时报:**香港回归当天的情形,你现在还能记起来吗?

**曾志伟:**那天凌晨我也在看电视,我们从小听英国国歌,当真正听到我们自己的国歌,升自己的国旗的时候,是非常感动的。

回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去国外,要填国籍,一般都填 “香港”,但如果“香港” 后面不加上 “英国”,人家会说“香港是‘国籍’吗?” 填了,英国人又会问 “你真是英国人吗?” 那种感觉很不好受。回归后我第一次出国,填表的时候终于能写下 “中国” 这两个字,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环球时报:**公开资料显示你的祖籍在广东,你对故乡有什么印象?

**曾志伟:**起初我对回乡还是比较陌生,但一直很想回去找一下自己的根。大概 10 年前,我回去了一次,很多乡亲父老带着我,告诉我:你祖上是从这个地方出去的,(我当时感觉)很开心。

明年我想做一个关于 “回家” 的节目,让每个艺人回到自己老家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会在当地办一场晚会,把好朋友邀请来跟乡亲们同乐。“跟自己的根联系上”是我一直最想做的事。

**为什么我们要寻根?因为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国家给的。**现在的香港市民应该非常感恩我们的国家,我还记得小时候 “制水”(供水管制),每 4 天就要提着桶下去排队提点水。就用这点水吃饭洗菜,洗完菜再洗脸,可能再洗脚最后拿去浇花,直到国家大量输入东江水以后,水才能放开供应,我现在总对小孩子讲,水龙头不用的时候一定要关。所以我们说香港要有感恩的心,回归后,国家开放自由行对我们帮助也是很大的,这都是国家给我们的。

**环球时报:**你还记得第一次到内地的情形吗?

**曾志伟:**我 1991 年第一次回内地,我记得大概 70 个艺人做华东水灾捐助工作后去北京,那个时候我们很幼稚,还跟大家讲:“70 个人去就要 70 个人回来,少一个人都不行。”——可笑到这个程度。我一下飞机就问:“这里是北京吗?” 因为好像路上没有什么人,结果我们的旅游车进了市区才看到,人们都在公园跳舞,只是没什么灯而已。那时候正好是晚饭时间,很多烟囱都在冒烟,因为每家都在烧菜,用的都是煤。

我第二次回去的时候,是去跟民政部谈做慈善工作,因为我们香港明星足球队每年都帮很多国家筹款,为什么就不能为祖国做点事呢?当时的想法是 “减灾扶贫”,因为当时内地一些地方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灾害,1993 年和 1994 年我几乎没有拍过戏,去了 13 个省演出,做减灾扶贫工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探访贫困户,当时有贫困户家庭年收入只有 200 块人民币。我回到香港社会筹款时就跟大家讲:“你们喝一次咖啡的钱,捐出来可能就是他们一年的收入。”

你想一想,短短的 30 多年,现在的祖国是什么样?反差太大了。

“家里有事,就必须要承担”

**环球时报:**你为什么选择在 TVB 在香港处境艰难时回来工作?

**曾志伟:**如果 TVB 处在最兴旺的时候,我回来干嘛呢?就是最艰难的时候我才能为它做点事情,TVB 是我成长的地方,有了 TVB 才有了我的今天。我回来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传承,告诉现在的年轻人 TVB 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以前的工作态度是什么。我常常告诉他们,TVB 是香港最大的传播平台,要有社会责任,要用心去做,观众是感受得到的。

什么是社会责任?我举个例子,香港有一档节目叫《奖门人》。我第一年主持的时候,主题曲大意是 “数百万,只当是零钱而已”。一次我到街上,有父母抱着三四岁的小孩唱这个主题曲,我听到就觉得不行,怎么教小孩子谈钱呢,所以从第二年就把歌改了。因为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瞬间,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环球时报:**TVB 曾一度被反中乱港势力针对,你当时有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全?

曾志伟:**作为一个香港市民,不能因为担心这些事情就不去做,因为这是你土生土长的地方,家里有事,就必须要承担,**对不对?我觉得很奇怪,那个时候黑暴势力都在想什么?家是你的,你要把自己家都打烂,不承认自己的爸爸妈妈,怎么能这样?没人能够做所有事情,但是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环球时报:**TVB 推出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在内地口碑很好,为什么会做这个题材?

**曾志伟:**疫情期间,我在内地待了 8 个月,这 8 个月才是影响我最深的。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了解祖国,毕竟 90 年代就开始来过内地了,但是我大都是拍戏、演出,没有深入生活,但是那 8 个月我一边拍戏,一边抽出几天去旅游,我才真正了解到现在祖国原来那么先进,很多东西香港已经落后了。

我一直希望把这些信息告诉其他人,“无穷之路” 讲的是扶贫,国家几年间就能够把贫困县变成那么好,没有路就把它修通,(这些)你必须要告诉别人。所以我们第一季叫《无穷之路》。马上我们做第二季就叫《无价之 “保”》,就是讲环保,这是我们国家的决心。

人在接触到先进和文明之后,是不会走回头路的,当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 OK 了。我记得一个内地导演去日本玩的时候打电话给我,问 “志伟你有没有朋友在日本?” 我说 “干嘛?” 他说 “能不能让朋友拿点日币给我?” 我说 “你去旅游不带钱?” 他说“我在国内从不用钞票。”——很多人觉得这是笑话,但我在内地生活了 8 个月回到香港,再接触钞票放在口袋,总觉得不干净。

大家都在关注扶贫、环保这些话题,TVB 的优势在哪里?我觉得优势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今天还有活干,是因为很多人从小就看我的电影和节目对不对?中国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你陪着他成长,他就会认真听你讲的话。我在内地 8 个月期间也做过直播带货,很多人来买,我就问他们 “你喜欢这个东西吗?” 他们说“不,看了曾老师那么多电影,就当打赏了”。你看,中国人对老演员是非常尊重的,都叫 “老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恩心。

“所有东西都要从‘心’出发”

**环球时报:**你之前接受采访时提到香港年轻人不了解内地,但之前两地年轻人交流其实不少,为什么还会不了解?

**曾志伟:**可能很多交流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生活。很多在香港生活的年轻人还认为 “香港不才是最先进的吗?” 其实当他们来过内地以后就会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如果还小的话,我就会送他们回内地念书,我现在常常劝朋友把孩子送回去念书,因为我觉得念书除了学校好不好以外,学习气氛也很重要。

**环球时报:**你是公开支持国安法的香港演艺界人士之一,为什么这样做?

**曾志伟:**我觉得很多香港市民在看到黑暴行为的时候,都不晓得怎么办才好,那个时候真的是太乱了,已经到无法无天的地步。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但连我们的立法会都被破坏,连警察局都敢冲击的话,总要有一个法律出来制止这些人,还好国家马上出手,国安法出台,就好像你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一束光。

我经常跟人家分享一个字:心。**所有东西都要从 “心” 出发。**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你没有亏待任何人,没有亏待自己,就永远不会失眠,国安法就好像这样。谁怕国安法?只有心歪的人,如果是好人,你只会心安。

**环球时报:**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之际,你对未来最大的期许是什么?

**曾志伟:我希望香港能够重拾辉煌,更希望我们跟国家深度联系,年轻人能够抱着感恩的心看待国家。**香港有很多优势,我们跟国际接轨,能够把国家和世界连在一起,我们做了该做的事情以后,再去回报国家。

来源:环球时报 - 环球网 / 范凌志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1997 年 6 月 30 日下午至午夜,一直是大雨滂沱。

22 时 24 分,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官兵车队开进军营。

23 时 50 分之前,英方卫兵已在门外站岗。

23 时 50 分,双方卫队、卫队长集合完毕。

23 时 52 分,英方卫队出发,向预定交接位置齐步走。

23 时 53 分,中英防务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陆军一身草绿,海军一色鲜白,空军一身天蓝,昂首挺胸,威武雄壮。

23 时 54 分,中方卫队从集合位置向预定交接位置齐步走。

23 时 55 分,中方卫队到达预定位置并面向英方站立。

23 时 56 分,中方两名士兵肩扛步枪,迈着正步走向营房大门,在左右两个门柱前立正上岗。

23 时 58 分,双方卫队长以提起脚后跟为信号,同时向预定交接位置出发齐步走。

58 分 20 秒,双方卫队长相互敬礼。

23 时 50 秒,英方卫队长埃利斯讲话。

23 时 53 秒,中方卫队长谭善爱讲话。

23 时 57 秒,中方卫队副指挥官下达 “半面向右转”的口令,卫队半面向右转成立正姿势,接着,下达 “敬礼” 口令。

59 分 13 秒,双方卫队长各向前走一步,同时伸手握手。然后,后退一步,中方卫队长向英方队长敬礼。英方卫队长还礼后,我方卫队长礼毕。

59 分 23 秒,双方卫队长向北转身。中方卫队长左转,英方卫队长右转。

59 分 26 秒,英方卫队长下达 “卫队副指挥官,齐步离开威尔斯亲王军营” 口令。

59 分 30 秒,英方卫队副指挥官到卫队的纵队前方就位后,中方卫队副指挥官下达 “敬礼” 口令。卫队同时行持枪礼。英方卫队离开。

59 分 55 秒,英方卫队最后一名英国军人埃利斯中校走出威尔斯亲王军营营门口线,走向停泊在 50 米开外的军舰 “漆咸号”。

倒计时开始:

5!4!3!2!1!

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的夜空回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香港的 14 个军营也同时升起了五星红旗。

0 分 0 秒,驻香港政委熊自仁少将讲话。他宣布:“从 0 时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正式接管了香港的防务!”

知乎用户 萧溪​​ 发表

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看过不少港剧。

我印象很深的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就是法庭上那些带着假发的人。

至今我都觉得黄种人学英国戴个破假发,英国人那是秃顶,你们带着干什么?

现在我没再看过,香港法庭是不是还是一堆人带着假发?

只要他们还戴假发,我对他们的心态是存疑的。

知乎用户 南风寺山 发表

25 年前的今天,历经百年风雨,香港重回祖国怀抱。25 年来,香港与祖国同行,“东方之珠” 愈加璀璨夺目。

“Yes Sir” 这句英文,爱看港片的肯定不陌生。这是香港警员在回应长官时常用的敬语。从今年 7 月 1 日起,这句英语口令就成为过去了。

替代它的是有力的:

“知道,长官!”

英语变成中文,小小的变化,却非常重要。今天,让我们向 “Yes Sir” 说声再见,喊一声“知道,长官!

祝福香港祝福祖国,也祝福所有的朋友们,七月和后半年都平安顺遂

知乎用户 福源​ 发表

上小学前,对于香港的记忆来自于区政府的广场旁的巨幅海报。

上面有着邓爷爷的照片,以及庆祝香港回归的醒目标语。

![](data:image/svg+xml;utf8,)

到了小学时,在学校的组织下,

得以在去汇报演出的同时,一睹香港的城市风光。

从白天的迪士尼乐园,到夜晚的维多利亚港,无不让我兴奋非常。

对语文课文里的 “鳞次栉比” 和 “琳琅满目” 有了及其直观的体验。

那会儿的香港,在我的心目中,

远超彼时的北京,是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大都市。

大学时期,往返香港的次数更加频繁。

与之相反的,是香港在我的心中,慢慢走下了 “神坛”。

这十年,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从一名孩童成长为了青年,

而香港,仿佛还停留在 10 年前的样子。

在新式的摩天大厦不远处,

我见到了以往忽视掉的,格格不入的旧式老楼。

原本宽敞的街道,由于社会活动,变得拥挤非常。

彼时的香港,

更像是一座褪去了光环的普通城市。

在那以后,已有 6-7 年没有再去过香港。

如今的香港,

从乱港分子的整治,再到警队的解放军队列

想来应该早已迎来一副崭新的面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由衷希望香港能够抓住这个新的 10 年。

在祖国的复兴之路上,书写下自己的华章。

知乎用户 玉得一​​ 发表

25 年前香港回归的 1997 年,我刚好 10 岁。

那时候看着电视直播,内心的自豪感爆棚,作为一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那种畅快感觉,让自己的眼眶都湿润了。

那时候,那种自豪感是发自内心的,内心澎湃,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知乎用户 苏 sir​ 发表

今天是香港回归、党的生日,还是我结婚纪念日。

具体当初为什么选这么一天结婚,大概是我爸想纪念香港回归和党的生日吧,这日子是我爸选的。我爸的各种密码都是党的生日,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想想还是挺感慨,六年前的今天结婚,六年后的今天过着跟六年前差不多的日子——装修。

衣帽间的柜子刚刚立上,也算一个里程碑吧。

知乎用户 似夏菲夏​ 发表

中国近代历史饱受屈辱,看了很多影视资料和视频,香港的回归,就是中华民族重新开启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特别是小的时候,电视还没有那么多,一大群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看香港回归的现场直播,不少年长的老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经过香港回归,后来看了一部 8 集电视剧《中国仪仗兵》的剧情以后,就满是军人情节。

2007 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就希望以后能够去香港走一走。

2009 年国情 60 周年之际,观看了大阅兵以后,就报名参军了。

服现役的时候也跟随军舰到过香港维多利亚港,当时因为纪律要求,就没有离开过码头,一直在军舰上呆了一个多星期就离开了。

退役以后参加工作第一家公司也是香港公司,去过香港很多次,也走访了很多香港社区。

香港好的和不好的都存在,好的一面令人鼓舞,不好的也令人触目惊心。

香港的贫富差距在世界上算得上前列,所以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消化和转移香港的一些尖锐矛盾,花费更多精力和资源让香港年轻人来大陆发展。

香港的几乎所有大学都去参观过,之前《香港国家安全法》还没有出台实施的时候,香港的校园很凌乱的。

记得在香港大学的学社会宣传栏上,就看到很多不堪入目的宣传文稿。

本来计划做社区采访的,可惜粤语说不好,就放弃了。

转了香港很多街道,包括油麻地、尖沙咀、旺角、铜锣湾、钵兰街等以前在电影上才能看到的街道,也乘坐钢铁转了很多地方,实地走了一遍以后,才发现香港的很多烟火之地,还不如内地的小县城。

2017 年元旦的时候,再次去了香港,途径尖沙咀的时候遇到有人在街头宣传法论功,吓了一大跳,赶紧避开。

实际上的相关并没有媒体宣传上的那么美好,除了港岛,其他很多地方发展都不怎么样,特别是靠近深圳的北区、屯门区、元朗区,跟内地的很多县城又有一定的差距。现在香港新政府将重点发展这三个区,把之前过度以来港岛的资源转移出来,给更多香港年轻人机会。

1997 年的时候,香港的 GDP 就高达 1.32 万亿港元,人均 GDP 为 19.2 万港元。

2021 年,香港 GDP 总值达到 2.86 万亿港元(约为 24000 亿人民币),人均 GDP 超 38 万港元,进出口额达到 10.27 万亿港元,香港的经济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香港 2021 年的 GDP 在全国只能排在第六名,已经被内地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超越。

香港不再是全国唯一的经济骄傲的时候,也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加紧向大陆和中央靠拢的步伐。

香港回归 25 周年,期待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带领香港能够走出过去的瓶颈,为香港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有利的贡献。

知乎用户 常悬咨询​ 发表

你,多久没去香港了?
昨天,我整理房间盯着通行证的时候,
发现自己已经不记得了。
今天,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纪念日。
看着满屏的祝福。
突然有点恍如隔世。
因为当年的工作原因,经常往返香港。
想起了很多很多瞬间。
想起了当年在弥敦道的茶餐厅,要一杯走冰奶茶的时光;
也想起了走出油麻地 C 出口,找到库布里克书店的惊喜;
想起了海港城逛街的兴奋;
想起了维港星光大道的人头攒攒,
想起了夜晚跟完金像奖颁奖典礼,
穿过尖沙咀打车,
和司机聊起那一届影后红姐(惠英红),司机的开心;
当时,金像奖和港片还没有如今这么让人唏嘘。
也想起了凌晨从将军澳到旺角的叮叮双层巴士,
夜晚的风,吹得所有人都醉了。
唯有街灯和卖夜宵的大排档还在灯光闪闪。


狮子山下,
世间始终你好

「这些当年在香港拍下的瞬间,可以让我们想起一些什么吧
红色的 taxi 经典不再的 TVB」

香港迪士尼,无数孩子造梦起航」

「街头的掠影无论旺角还是铜锣湾人们总是行色匆匆」

「转角遇到人情冷暖或者转角遇到惊喜和爱」

「夜晚也不总是寂静的但夜晚一定也有光亮」

「香港街头的饮食男女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材料准备好了再下锅」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
你能认出照片里有香港哪些地方吗?
那么。
你呢,你又多久没去香港了?
最后,祝一起顺利安好。
· END ·

知乎用户 黄卿​ 发表

丹东 93 岁老人事件就这么悄无声息了。

知乎用户 安生 5050 发表

香港、江湖再见。

江湖,再见!__香港黄金时代经典电影混剪​

知乎用户 守正出奇才 发表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25 周年,感谢他们为香港和平稳定做出的贡献,敬礼!

知乎用户 蓝天是我的保护色​​ 发表

我,爱香港——本文写于大流行时代开始的四个月前,彼时的香港,曱甴泛滥。

那是我对于香港最后的记忆。

当时,我正在纠结,是否要在 2020 年初去香港跑马。谁想到,这一纠结,就是三年。

三年,香港,我好想你。

如下——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时,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在当时看来昂贵的物价,诱人的美味,以及那些曾经在录像厅里看过无数次的繁华的街景,而是**斑马线两侧与地铁扶梯**。

在香港的斑马线前,无论这条街有多空旷,街巷有多窄小,哪怕只有三五米宽,只要交通灯是红,人们都会站在路边等待转绿,无一例外。

当时我特别不习惯,见街中实在空旷,等得又久,便闯了一次。至今我都记得对街等待通行的路人向我投来的目光,那目光中传递出来的不是像北京人、上海人对待外乡土仔的嘲笑与鄙视,确切地说,那目光中没有任何情感的流露,但就是那样直直地看向我,一种冷漠与不理解的目光。

后来,很多次赴港,再未闯过红灯,但回到北京,说来也不算惭愧,在 CBD、三里屯那种超级聒噪的地区,几乎所有人都在闯灯,我一个人傻逼呵呵地等在遥遥无期地交通灯下,倒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了。

第一次坐港铁,进出车站时乘扶梯,下意识地跟住前面的人站在扶梯一侧,让出一条通道,真的没有一个人会站在那条通道上,无论再多人,大家都只站一侧。

想来,那应该是十年前的港景了。

后来再去香港,每去一次,就感觉闯灯的人多了几个,站在扶梯通道上的人多了几个,及至最近一次在今年 2 月赴港跑马时,夜色中铜锣湾的几条错综街区间的斑马线上,我倒恍惚间回到了北京的 CBD 和三里屯,红色的交通灯已经显得有些无奈,正好在机动车绿灯时通过的轿车也会愤怒地鸣笛,但意义不大。

在港铁的扶梯上,似乎单侧通道上站住的人比北京地铁上的还要多了。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喜欢香港。

有人说港人特别冷漠和势利,最多的例证有两个

一是自从内地经济腾飞后,本港的奢侈品店里,导购对于内地顾客总是更加热衷,而港人反倒屡遭冷落,因为内地的消费力实在旺盛地惊人。

另一个是很多朋友的亲身体会,在香港一些格调高的服务场所,最好是和侍者讲英文,这样会获得最高阶的尊重,其次是讲白话,他们也会正常对待,但如果操一口普通话,有很大概率会被怠慢。

但从我的视角和亲历,更加多地感受到的却是港人的服务精神。

一次在大屿山带着孩子乘坐缆车,买的是双程套票,但下山时发现返程票找不到了,一阵紧张,如果在内地的旅游景区,毋庸置疑是要再购买一次单程票的,但我试着在购票处解释,那个操着很不流利港普的女孩先是仔细询问我的购票时间和详细购票细节,然后打电话到下面的购票点查询,五分钟后,竟然又给了我一份返程票,笑盈盈地叮嘱我不要再丢掉了。

去年看过票房大热的港片《追龙》之后,我专门去电影中的主场景九龙城寨探访,现在已经变成港人的健身休闲公园。

就站在门前,看着那幅 “中西合璧” 的对联出神时,一个老伯走过来,主动给我讲九龙城寨当年的故事。

他说的是粤语,夹杂一两个普通话单词和几个英文单词,我只能听个大概,但听得入神,起初没听太懂,后来明白了,他是在说这个公园还是没做到很好,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香港有很多必吃的餐厅,都是那种与高大上绝缘的场景,服务态度很差,但真的好吃,每次排队也是心甘情愿。

甚至有鬼佬说,去这种餐厅,一方面是为了美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专门体验这种 “特殊服务”,就是那种视金钱如粪土但保证让你吃到抚腹的绝佳体验。

在香港跑马拉松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凌晨 6 点从尖沙咀弥顿道出发,窄窄的街区两边全是住宅,而赛事的起点处没有任何领导讲话和劲歌热舞的热身操环节,更没有安检通道,所有跑手都安静地聚拢在起点,等着一声特别低调的发令枪响后,缓缓跟随人群跑向亚皆老街,西九龙公路。

过三桥三隧,历尽风浪与闷热,回到轩尼诗道,享受路侧港人真诚地用最地道的粤语喊出的加油口号,然后在维多利亚公园接受精致奖牌的回馈。

我和很多人都推荐过港马,我常说,如果说中国只有一个值得二刷、三刷的马拉松赛事,我宁愿选港马。

虽然上马也不错,但你试过港马,才会了解,这条路线有多么迷人,在 42.195 公里的赛道上,你会体验到人生的浓缩性。


话说的多了,但我真是爱香港,每次赴港,我都尽量用脚去走过那些街区,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就是一种特别舒服、又或者特别怀旧的感觉。

可我怀的是哪里的旧呢?录像厅和 VCD 时代港片的旧吧?

今天晚上在北京坐地铁,进站时要安检。我突然想到,港铁的乘客比北京要多很多,线路也比北京要复杂很多,但在香港,从没有任何一个港铁站内设置安检通道。

这是为什么呢?

我突然特别不乐观地想,等我下次再去香港时,有很大可能,港铁就要全面实施安检过闸了吧?

于是,我想明白了之前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和留恋在香港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绝对的法治社会,人们秉持着契约精神之下的互信,且不在其中缠杂更多地情感因素。

冷漠而克制,拥挤而秩序,是需要一座城中所有、至少是 99% 以上的市民共同实现的。

我希望香港,尽快好起来。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港乐、港片、港味,是中华文化中绝无仅有的存在,是几乎所有从那个物质匮乏时代成长起来的内地孩子心中的一块温存与向往。

香港,加油。

ps. 本文第一张图,弥顿道,赴港游客都了解,那是多么繁华而秩序的一条街啊……

现在却成了什么样子!

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真的希望香港好起来。

本文,给我爱的香港,给我爱的那些充满秩序与克制的街区。

在内地,我找不到,我真的找不到这样的街区。

以下为公号原链,打扰了。

我爱香港

知乎用户 无犀之谈 发表

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的升旗手朱涛先生发帖说 “未来想再一次把五星红旗亲手升起在我们的宝岛”,这句话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不光朱涛先生,我想所有国人应该都想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应该不远了!

朱涛先生是无比幸运的,他分别参与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仪式,在万众瞩目下升起五星红旗,我感觉光这经历就够聊一辈子的了!我们这一代人运气也不赖,有幸生在大国崛起的年代,见证一个又一个中华奇迹与祖国荣耀,真的自豪!

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朱涛先生的愿望早日实现!

知乎用户 打开盒子吓一跳​​ 发表

1984 年,中英谈判进入到第 14 轮。其中关于中央政府是否在香港驻军的问题,双方有了比较激烈的争论。

根据香港特区的国防事务由中央负责的规定,中央有权在香港驻军。但英方强烈反对,提出了各种各样荒唐的理由。

4 月 18 日,邓小平还亲自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专门谈到驻军的问题。这位外交大臣不掩饰自己反对驻军的立场,声称 “中国有责任保卫香港,但不见得非驻军不可”,“只是遇到外部危险时,才由中央政府派兵去香港”。

邓小平当即表示不赞同,他说:“一九九七年后,我们派一支小部队去香港。这不仅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对香港来说,更大的好处是一个稳定的因素。” 邓小平的话再次表达了对驻军问题的坚决态度。

然而,正当我国外交人员跟英方谈判坚持驻军的时候,内部出了一个纰漏。

1984 年 5 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期间,香港记者趁香港各界人士同中国高层人士聚集的时机,想采访到一些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回归后人民解放军是否进驻香港问题。

其中一名记者钻了个空子,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一位副委员长发问:“中国是否可以不在港驻军?”

这位副委员长含糊答道:“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

结果第二天,港英的媒体大做文章,香港各大报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刊登了有关报道,企图造成中国政府态度已经软化了的印象。

5 月 25 日,邓小平在接见港澳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气,并立刻采取了补救措施。

![](data:image/svg+xml;utf8,)

当时记者拍了照片准备离开会场时,邓小平招手特地又把他们叫了回来,专门就驻军问题作了澄清。

邓小平说:“趁这个机会,我要对记者们说几句话,所谓的‘将来不在香港驻军’不是中央的意见。” 他口气非常严厉地说,既然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驻军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公开向外界谈论驻军问题,使用了这样异乎寻常的方式,很快成为了港媒的新闻热点,我方对驻军的态度及时得到传播。

同时,在邓小平发火之后,英方意识到中方态度十分强硬,就不再坚持 “反对中国方面‘1997 年收回香港’以后行使‘驻军权’”,谈判顺利推进到下一个问题。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解决了中英谈判的一个关键问题。

邓小平为什么对驻军问题如此 “较真” 呢? 他在这个问题上是十分敏锐的,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香港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他理性而实事求是地指出,驻军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卫国家领土的需要。

1984 年 5 月 25 日,邓小平对港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解释说:“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我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1984 年 10 月 3 日,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指出:“我讲过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除了在香港驻军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在香港驻军还有一个作用,可以防止动乱。那些想搞动乱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国军队,他就要考虑。即使有了动乱,也能及时解决。”

1986 年 4 月 24 日,邓小平会见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查济民时说:“驻军是体现国家主权,是个安定因素。不要以为香港不会发生动乱。等到发生了动乱再派军队,问题就严重了。有点象征性的军队,就可以防止爆发动乱。”

事实证明,邓小平对于香港驻军的强硬态度是绝对的英明之举。可以说,驻港部队就是香港安全稳定的一块压舱石。每次不管看到香港怎么闹腾,一想到驻港部队,心里一下子就感到踏实了。

知乎用户 小佳碧玉 发表

香港回归 25 年了,是时候开始为 “一国一制” 做准备了。

要渐进过渡,不能到时候了一刀切,那样容易不适应。

另外,基于香港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坚决反对对台湾实行 “一国两制”!

军事上统一现在压力不大,要在如何高效地实现 “一国一制” 上花大力气。

补充一点:

强势力促香港回归,是邓公万千功绩中耀眼的一笔。

然而,邓公没能亲自参加回归仪式,也没能到回归后的香港土地上走一走,实在是世纪遗憾了!

每念至此,满心喟叹!

唯有把香港建设更好,方能告慰邓公千秋!

知乎用户 舆论排头兵​ 发表

第一次听说香港回归这事,是在 1997 年初春节过后,电视里播放小平同志的讣告,家里人说太可惜了,小平同志没能等到 7 月 1 日。

那一年我 8 岁。小时候信息渠道封闭,是问了家人之后才知道香港几经波折才回归祖国。

那时候没什么家国情怀,我心里只记得一句 “可惜,可惜了”。

小时候在碧桂园读书,顺德碧桂园有很多港商买别墅,我们当时都认为香港人很有钱。

班里也有香港同学,很多香港同学祖籍是潮汕、江门籍贯的,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同根同源的。

香港同学普遍很有礼貌,我们很喜欢他们。最讨厌的是韩国同学,喜欢装,总是打架,一点都不文雅。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了 10 年,老板是潮汕籍香港人,非常儒雅,对员工极好。

去外地,吃饭点菜的时候,会被小姐姐问我们是不是香港来的,说的话好好听啊。

不是,我们是广州来的。

那时候香港乐坛很火热,整个内地都听粤语歌,普通话地区听到粤语自然而然会觉得这话很顺耳。实际上,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在读音和语法上都有非常多的区别。

比如我们给地铁卡 “充值”,他们叫 “增值”。我表姐在海港城买东西留了一台“手机” 在柜台忘记拿,小姐姐说:靓女,你的 “电话” 唔记得拿喔。

后来开放了自由行,我们去香港方便了很多。

第一次去香港是跟团的,那时候爸妈也不懂,再后来都是自由行。

油尖旺区很多东西买,我妈甚至拉着手拖车把整箱公仔面拉回广州吃。去香港基本就是买东西,买巧克力、买活络油、买老人奶粉、买双飞人药水(可以喝的那款)。

从天星码头过海,可以去港岛坐叮叮车。

吃饭就在遍地的茶餐厅吃,全是冻肉调理,肉大块但肉质不好,价格二十多,很贵。要知道那时候大陆一个盒饭也就 5 块钱。后来茶餐厅概念蜂拥到大陆,广州开了遍地都是,又要排队、价格又贵、还是冻肉,完全没 get 到香港茶餐厅的本意。

之后跟我太太去了好多次香港,主要是签注实在太方便了,天河区政务中心就在我们公司附近,插个通行证进去就能立刻出签。

去香港吃各种好吃的,比如尖沙咀的刺身放题啊,大坑一样的一兰拉面啊,等等。

这二十几年,大陆通货膨胀厉害,我如今在广州珠江新城工作,吃午饭的价格跟香港茶餐厅差不多了(考虑币值)。

我们去香港基本都是为了看演出或者博物馆,有些展览是大陆根本不可能有的,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巡展等等。

最后推荐一组数吧。

叶灵凤老师主编的《香港史系列丛书》,包含:

《香港方物志》(这本有趣)

港岛沧桑录(这本必看)

《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一般吧)

香港的失落(这本的知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香海浮沉录(这本揪心一点)

家国情怀的感叹,就不多说了。比爱国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这块土地的历史,去了解这块土地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的重要性。

知乎用户 黄恒乐​​ 发表

97 那年的一天早上,我们家习惯性的起来后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当时我还在躺着刚被声音弄醒,然后就听到了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一瞬间我就清醒了过来,马上我的眼圈就红了,虽然我当时还只是个孩子,但是我知道他老人家没机会看到香港回归的那天了,这对于他本人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知乎用户 Vane 发表

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二十五载治而兴可期
邓公图治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四十四年中国梦渐圆

知乎用户 肥拆 eLab 发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于本月 1 日迎来回归祖国 25 周年纪念日。《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七一,香港警队迎来诸多新变化:全面采用中式步操、反恐战术部队换装新制服、国产装甲车 “剑齿虎” 正式投入使用…… 以 “忠诚勇毅 心系社会” 为座右铭的香港警队将用崭新的面貌,继续维护特区的繁荣与稳定。

自 1 日起,香港警队将全面采用中式步操,港片中熟悉的 “Yes,Sir” 也将被有力的 “知道,长官” 取代。近日,《环球时报》记者曾前往位于黄竹坑的香港警察学院,现场采访香港警员中式步操训练。

“向右转!齐步走!”刚刚走进学院,《环球时报》记者就遇到一队女学员从一栋建筑走出,在带队警官的口令下熟练地列队,并喊着清脆的 “一、二、一” 出发。记者注意到,不仅是这队学员,香港警察学院里所有的警员在日常列队行进时都已经采用中式步操。“我们每位学员都为正式采用中式步操感到光荣和自豪!”一位陈姓护旗手学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因为中式步操能体现对祖国的归属感和民族情怀。

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主席林志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纪律部队采用中式步操,去除了 “殖民色彩”,对国家和香港特区具有象征意义,有利于团结香港,并向外展示“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的坚定立场,“相信透过中式步操,能够进一步凸显警员炽热的爱国心,有助于强化国民身份认同,培养爱国爱港意识。”

除全面采用中式步操外,包括机场特警队、反恐特勤队及铁路应变部队在内的三支香港 “反恐战术部队” 也将自 1 日起换装由内地厂商制造的新制服执勤,以新形象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据港媒报道,香港警队三支 “反恐部队” 现在穿着不同的制服在香港市区巡逻,或参与反恐演练,一般市民难以分辨出警种。警方为配合行动需要,以及让市民更容易识别 “反恐部队” 的鲜明特征,为三支部队新设计出统一的长袖制服,并以深蓝、浅蓝及浅灰色区分,机场特警队的新制服为深蓝色、反恐特勤队为浅蓝色、铁路应变部队为灰色。

据香港机场特警组总督察孔逸娜介绍,新制服由内地厂商制造,采用立体剪裁,使反恐特警在跑步、攀爬时更加灵活。新制服有不少显著特色,包括采用企领并绣上警察字样;将肩章改为臂章,以免被防弹衣遮盖,而臂章以白色字显示警员级别及所属队伍英文缩写;在肩、手肘及膝盖有护垫袋,队员可按需要换上软护垫或硬护垫,另外,新制服还增加了装载备用弹匣或记事簿的衣袋。

同样在七一前后,香港警方今年早些时候购入的国产装甲车 “剑齿虎” 也正式投入使用。资料显示,“剑齿虎” 装甲车是香港警队使用的第四代装甲车,内地警方也在使用该型号装甲车。

据港媒报道,该装甲车车长 6.7 米,宽 2.36 米,高 3 米,装有搜索灯、催泪炮、升降照明灯、声波驱散器等装置,还装备有全方位红外线摄录系统,车内可容纳 10 人。该车的所有玻璃均可防弹,全车也能抵抗子弹攻击。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保安局及各纪律部队会继续做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以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积极推进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的工作。

知乎用户 豌豆​ 发表

小时候还是小学生的时候,遇到 7.1,我以为能放假~

结果并不能~

后来又遇到了澳门回归,同样以为能放假,结果同样不能!

所以没感觉~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骄傲,自豪,激情,昂扬!

今天是党的生日,是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纪念日,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来庆祝。

现场的校领导,老师们,学生们还有孩子们都满怀热情地参加。

升旗仪式

祝愿香港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希望两地增进了解,交流和沟通,打通历史壁垒,实现高效的陆港双向互动。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羊绒皮卡​ 发表

前几天看新闻珍宝海鲜舫不幸沉船了!!

有超过 45 年历史的香港仔珍宝海鲜舫自 2020 年 3 月停业以来,已有两年。早前,香港仔饮食集团因未能找到第三方营运,活化项目不了了之,加上香港没有泊位、保养价值不菲,决定将其移离香港。

珍宝海鲜舫时几代香港人的共同记忆。就在两天前,香港市民包括众多明星还满怀深情与遗憾去与她做告别。

然后就莫名的想起来香港之前的暴乱!

2019 年八九月份后,香港激进分子的暴力行为升级为针对一切不同意见者的无差别攻击。

  2019 年 11 月 6 日上午 8 点 44 分左右,屯门湖翠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正在进行选举宣传。一名手捧鲜花的陌生男子走上前与他攀谈,在相距不到半米的距离时,该男子突然掏出尖刀刺向何君尧。何君尧左胸中刀,伤口达 2 厘米长,2.5 厘米深。

  2019 年 11 月 11 日中午 1 点左右,香港市民李先生在下班路上看到暴徒正在破坏公物,他上前与这些人理论,遭到围堵和谩骂。

  此时,一名蒙面黑衣暴徒突然从人群后方冲出,将一瓶易燃液体泼到他身上并点火,李先生瞬间被大火包围。

  被烧伤李先生的妻子:我先生平常是开挖土机的,每个月(收入)两万多,他平常回家也是非常辛苦的,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情。

  11 月 13 日中午,激进分子在上水北区大会堂及龙运道附近架设路障,用砖头阻塞道路。香港市民们自发清理砖头时,与激进分子发生争执。70 岁的清洁工罗长清被一名暴徒扔过来的砖头砸中,伤重身亡。

  新界北总区刑事高级警司 陈天柱:他正在午间休息,没有与任何人发生争执,也没有清理道路,他只是走到那里。我们的录像显示,他走到那里试图摄像,然后就被蓄意地用砖头砸倒,不久后死亡。

  “恐怖主义:为实现政治主张而采取非法的暴力及恐吓手段,尤其针对平民。”

  这是牛津辞典对 “恐怖主义” 的定义,香港暴力活动正滑向 “恐怖主义” 的深渊。

  早在 2019 年 7 月 20 日,警察在突击检查荃湾区一座工厂时,就曾发现超过一公斤的 TATP 烈性炸药。

  TATP 烈性炸药杀伤力强大,具有高度不稳定性。1 克,可以炸断手指。2 至 3 克,可以炸断手脚。1 公斤可以轻易粉碎一辆汽车或一座房屋。

  这种炸药曾屡次被恐怖分子用于自杀式爆炸,例如 2015 年巴黎恐怖袭击,2016 年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与 2017 年曼彻斯特恐怖袭击等。

  而香港警方 2019 年累积搜获的 TATP 烈性炸药为历年来最多。

  2019 年 11 月中旬,多所香港高校被暴徒占领,香港理工大学是其中之最。

  在香港理工大学内,暴徒用电锯切开桌腿、栏杆等金属设施,改造成路障。他们手拿弓箭不断练习,将汽油等易燃物质灌入瓶中,连夜制作燃烧弹。

  2019 年 11 月 17 日,一名警员的小腿被弓箭射穿,另有一名警员的鼻梁部位被钢珠击中。

  暴徒们焚毁理工大学附近的红磡畅运道行人天桥,并引发爆炸。随后,他们又用燃烧弹焚烧了一辆警方的装甲车。为平息事态,警方开始使用催泪弹驱散示威人群,而回应他们的是更多更具杀伤性的攻击:弓箭、钢珠与汽油弹。

  2019 年 11 月 29 日,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香港理工大学共检查搜索出 3989 枚汽油弹,连同此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搜到的 4000 枚,以及从其他院校搜出的,光是汽油弹就总计超过万枚。警方还在香港理工大学内发现 1339 件爆炸品、601 支腐蚀性液体,以及 573 件武器。危险品数量之惊人,宛如一个 “巨型武器库”。

  从象牙塔到兵工厂,一片火海中满目疮痍。暴徒还坦然表达着这样的要求。

  占领香港理工大学的暴徒:我现在要平安离开这里,不受任何指控。

  2019 年 12 月 8 日,香港警方修例风波以来首次查获枪支武器。

  香港警务处刑事及保安处刑事部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高级警司 李桂华:我们(警察)找到了一把 9MM(口径)的半自动手枪,经过军械专家鉴定,它具有优良发射能力。期间,我们还找到五个弹夹,里面有三个是上满子弹的,在里面还找到了 105 发子弹,也都是性能良好的。

  从铁马堵路,雨伞袭警,到开始使用硬物、镭射枪,再到大规模使用汽油弹、燃烧弹……

  当钢珠、弓箭、炸药甚至枪支这样的致命性武器出现在香港街头时,2019 年香港的修例风波早已超出所谓 “和平示威” 的范畴,暴力行为突破社会可接受的底线。

  香港市民:现在的暴力情况,这级别是很多人都不可以接受的程度。

  香港市民:我是香港出生的,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看过这么混乱的场面。

  香港市民:我期望今后,今天开始,我们的香港警察以更强硬的手段去对付这些暴徒。否则的话,香港就没前途了。

  2020 年 1 月 1 日,新年伊始,香港汇丰银行总行门前却发生了这样一幕:

  两只守门的铜狮双眼被涂上红漆,贴上符咒,其中一只更是被纵火焚烧。

  这两只铜狮是港币上狮子头像的原型。它们守卫在汇丰银行门口近 85 年,承载着几代港人的记忆。

  铜狮上一次遭破坏是在 1941 年香港被日本侵占时期。几十年后,当时光淡去战乱的伤痛,铜狮却再次遭到损毁。而这一次伤害它的,不是来自异国的侵略者,却是香港暴徒。

  这样的香港,还是我们心中那个法治的香港吗?

2020 年 5 月 22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危害国家安全的形势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是香港的全称,也是法律意义上的名称;“一国两制”,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方针,也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条的内容。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内容均说明一个观点:香港是中国的香港。

但自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摆脱被殖民的命运以来,香港反对派与反华势力勾结在一起,一直鼓动、挑唆部分香港市民,实施占领特区政府立法机构、在香港多地打砸破坏等暴力违法行为,搞乱香港、叫嚣香港独立。香港反对派的目的是与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争夺香港的治权,反华势力是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制造障碍并企图颠覆国家政权。二者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国际社会目睹了去年香港 “修例风波” 中,港独分子的暴力行径,他们污损国徽,焚烧国旗,冲击中央驻港机构,声称要 “武装建国”“广场立宪”。香港反对派设定了按照立法会、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和行政长官选举三步曲夺权路线图,并采用“揽炒”(玉石俱焚的意思)等极端手法为其造势,四处投掷汽油弹、放置爆炸装置,制造恐怖主义事件。反华势力则赤裸裸地加大干预香港事务的力度。美国政府和国会高层官员从幕后走上前台,公然向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施压,为反对派撑腰打气,提供保护伞。去年 11 月美国出台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对中国和香港特区事务的干预进一步升级。这些事实证明香港乱局背后的最大支持者和操控者就是美国。《苹果日报》老板公然喧嚣香港暴力活动是“为美国而战”。而台独分子也与港独分子和美国政客勾结,诋毁“一国两制” 在中国的实践,叫嚣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并向港独分子传授暴乱经验、提供资助和培训。

知乎用户 娱乐圈潜水怪​​ 发表

诸位,老佛爷都没钱修园子了,你们还在这儿怀念大英呢。

知乎用户 杨逢空 发表

感触太深了!香港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虽然地方小、拥挤但香港人整体文明、素质高。假货极少、讲规矩、守秩序,诚信………;司法公正、廉洁清明有廉政公署,没有律师给法官行贿的;医生是看病的没有宰病人的、没有吃回扣的;没有毒食品、吃得放心等等等……….;实话实说,看得出、感觉得出香港人有自我的优越感和优秀感。同时香港同胞不歧视内地人!是少数内地人自己把自己歧视了!!……..

几年前香港发生了令人痛心和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不法之徒针对性的打砸烧,其中污国徽、烧国旗等是必须坚决反对和不能容忍的!但一码归一码,部分不法之徒的所为不能绑架整个香港民众,然而少数媒体和网民把其与香港人歧视内地人绑架话题、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是不真实的………。

下面就我个人感受和经历加以说明、证明。2000 年第一次带着好奇心去香港,对高度文明和高素质的香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住在佐敦,酒店老板很热情提醒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内地人注意事项,详细指导我们旅游购物路线等;多次迷路了在东张西望时香港人会主动上来问询:“需要帮助吗” 并耐心的给予指路;不怕见笑有一次行李多了拿着吃力,有多个港人主动要帮我们拿,吓的我和妻子赶紧拒绝,香港人只是淡淡一笑………. 在内地被吓怕了………….。由于职业的关系,以后因公因私平均每年去 2 次香港,又多次纯粹是备年货、打酱油和吃点牛肉等美食,那牛肉真香啊!因为香港没有注水牛肉和猪肉染色的假牛肉!更有一次在元朗把买的价值五千多元东西遗忘在电话亭内,到了铜锣湾才想起急赶回寻找,虽然过了五个多小时东西原封未动还在!!震惊、吃惊,此类情况这在当时内地是不敢想象的……..。不服不行!

在近 20 年内,虽然本人在香港遇到过换币被坑、买滋补品磨粉被敲诈过 {未遂} 等个例,但绝大多数香港人对内地人是热情、友好的………… 举例:. 就是在 2019 年 11 月份分 2 次 12 天内在香港也是如此,当时香港游行、混乱、打砸烧……… 即是这样 8 号 9 号晚我在旺角购物,在山东路、西洋菜街等地热心青年市民向路人散发普洱茶瓶装水,我也分到一瓶,味道很正、很好喝;11 号中午我在旺角先施百货购物热心售货员嘱咐提醒我出事了,让我注意早一点动身;14 日在中环怡和大厦不小心被电梯门刮破头皮,一香港女士赶紧拿出卫生纸帮我擦血,另一男生找创可贴等很是感人!14 日我从尖沙咀步行至油麻地虽有五分之一商铺关门,遇到过全副武装的警察和蒙面人,路人也明显减少,但没有见过无缘无故的游人被打……….. 我也坚信她们是不会无辜、随便打游人的,这也是我敢去香港的主要原因。

14 日晚乘中港通巴士经深圳湾口岸回深圳,在罗湖医院集团东湖社康中心包扎碰破的头部,2 个医护人员认真的问我:“你的伤是被香港人打得吗?” 我说不是!她们起初不信,我又把详情和亲眼所见说明,她们信了…………。

有人 11 日在旺角被打报道是不真实的,因为时间地点、实情错误!那个被打的人说:“当时回深圳没有交通工具、口岸封了、只有皇岗口岸开通、【实际上深圳湾口岸还开通】!、还买了劳力士手表等……….” 就算是地铁、大巴停运了完全可以打的士回深圳!的士随便. 打,只是价格贵一点……….。因在港有 7 天限制 11 日到期,我准备坐地铁从罗湖口岸过关,列车到沙田站停止行驶了…… 我又倒回至大围站乘大巴到深圳湾口岸,我也是 11 日从旺角步行到油麻地海景丝丽酒店再回深圳的!

所以对于那些所谓的香港人歧视内地的观点错误的,她们所谓歧视是,是对那些有极不文明内地人的所作所为的鄙视、厌恶。别说港人就是我这个内地人也是对她们极度厌恶鄙视,有少数内地烂人行为严重,例子比比皆是。我也曾见过内地劣人在香港酒店里用床单、毛巾擦皮鞋等……..11 月 6 日崇光百货店庆内地人蜂拥而至,在金钟地铁电梯上见过带有浓烈的大陆中部某省口音的五个人,她们横排在电梯上,占据着左边通道遭到香港人痛斥;在海景丽丝酒店吃自助餐也是某省人脱鞋、高声叫喊、浪费食物等烂行遭到港人训斥,港人那表情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鄙视和厌恶!作为内地人的我也替她们汗颜!

更巧的是在深圳至青岛 398 次列车软卧四人包厢内也有 3 个某省人,刚上车时耀武扬威、傲慢目空一切,虽然穿戴尽是国际奢侈品名牌,但掩盖不住自身的肮脏、丑陋和猥亵!:打电话吆喝至深夜、睡上铺的穿着鞋爬上爬下、在上铺吃东西往下乱扔垃圾、上厕所不放水冲等等。这 3 个人真是猪狗不如!我小时候养的猫狗也比她们强千倍!!

没有家教的她们对老夫居高临下,搭讪对我问东问西,显摆她们穿戴的奢侈品,说老夫不懂………… 但她们丢人了,她们碰到了从事几十年的鞋类、服装设计师的我!她们连锡兰红茶不知道是叫斯里兰卡;连莱赛尔、海马毛、美丽诺羊毛、克什米尔羊绒、嘎巴甸 {华达呢} 甚至丝光棉不清楚,更不用说驼马毛了!…….. 等她们的丑恶表现的差不多的时候,对这些烂人愚民、精神乞丐老夫毫不客气给她们上了一课:“你们穿的多半是东南亚、大陆、印度等生产的、不是原产国产的、性价比极低、材料做工一般,从针线、缝线针距、边距、电绣、商标颜色等就能看得出。在奢侈品上洋人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卖给中国大陆与国外的是不一样的!!人家洋人专门歧视、欺骗、忽悠你们这样钱多人傻的中国人;戴的卡地亚蓝气球更是不值,卡地亚内部是拖拉机的机芯外部装了奔驰的壳;提的是早已烂大街的古奇、香奈儿包包,其中一个是假货;更有有一个丑恶的五短身材肥胖、粗腿的女子穿了一件巴宝莉风衣被我揭穿是假的!我说:” 就算是真的,巴宝莉风衣那也是有有教养、有修养的绅士穿的!再说巴宝莉风衣适合于英伦三岛的气候、不适合于中国中北部气候………..。”
你们再看看老夫穿的是:英国劳克牌固特异皮鞋、意大利小黄狗体恤、英国保罗史密斯、君皇仕外衣外套、德国布兰施牌腰带、戴的是……………. 都是原产国,店庆优惠、打折时买的,除了手表其余是国内价格的五分之一!仅一件意大利产的羊绒大衣就能省出全部差旅费,香港打折就是打折,诚信!…….. 我三千元港币买的这件羊绒大衣在淄博银座要卖一万五千元人民币!!……….. 这些都是不出名的奢侈品,但货真价实,性价比极高”…………” 把她们羞辱、恶心的无地自容。她们马上就换了一副嘴脸。

她们的烂行无法用语言再形容了!对这样的败类深恶痛绝!她们活在世上真是污染了地球、增加地球负担、如果是战争年代砍了她们的头都嫌弄脏了刀!拿她们跟猪比较真是 “侮辱了猪”!!………. 等等这些能怪香港人鄙视、厌恶她们吗?不是!凡是还有一点点良知、有一点点教养的人、不论是港澳同胞还是内地人所有的中国人对烂人烂行都应该说不!!

所以说香港人没有地域歧视!少数内地人的极不文明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遭到鄙视、厌恶!

疫情过后通关了,再去香港打酱油、备年货……….

至于感触就是:不论香港将来如何,就现在来说香港人整体比内地人在文明、素质等方面要高出很多、很高!………. 这不是、不能用物质、金钱来比较和衡量的……….。

祝香港继续繁荣。

知乎用户 红缨枪 发表

香港之外无江湖,香港之外无恶搞。

周星驰、徐克、王家卫、梁朝伟、梁家辉、周润发、吴孟达、林超贤、杜琪峰、张国荣、袁咏仪、朱茵、张曼玉、张敏、邱淑贞、古天乐、张耀扬、刘振伟、李力持、吴镇宇、李兆基、刘伟强、王晶、林雪、李健仁、张学友……

我想发自内心对他们唱一首歌:“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爱常在心底!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

知乎用户 Michael Jackson 发表

我第 1 次去香港的时候,要办港澳通行证,前后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

希望 25 年后,我能像去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地方一样去香港。

不希望 25 年后,我去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地方,都像现在去香港一样。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撒切尔摔倒的这一下吧

文化上讲,也曾经有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时候,正像人民大会堂前的这一摔,象征了百废待兴的中国以混乱为阶梯,在混乱中百花竞放。那时候港漂多数都有大陆背景,他们产出了一大批有家国情怀、江湖气、风尘气的作品,大侠霍元甲、精武门、精武英雄,阿飞正传,旺角卡门,甜蜜蜜,警察故事、少林寺,还有林子祥、黄家驹、黄霑,金庸,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化的半壁江山,乃至超过半数江山,都是由港文化构成的,没有港文化,你没有现在看到的中国现代文化。

然而时光一去不回头,现在早就没有了曾经旭日初升的朝气,就像一个脱离了少年进入中年的男人或女人,被生活所累,被繁华所迷,被迷茫所惑,美国有 60 年代的嬉皮士时代,陆港也有 90 年代的叛逆时代,而这些,都是关于香港乃至新中国很美好的记忆。

知乎用户 Julya 发表

我以前看过亦舒的一本小说,叫《预言》。女主是个从加拿大回香港采风的记者,男主是被派去监视女主的便衣。采风期间女主见到了因为分数不够而被迫住在农村的亲戚,和拥护体制的另一些亲戚。后来女主被想偷军事机密的男朋友连累,被抓了起来。女主妈妈,一个国际知名的作家,为了救她,使用了自己的统战价值,回到了自己发誓不再回去的故土,微笑、参观、出席记者会。乡下的亲戚也得鸡犬升天。最后一群人终于回到温哥华。我印象最深的一处,就是女主在回加拿大的飞机上做噩梦,梦到男主因为对她徇私被抓了起来。

我大概十五年前看的这个小说。当时的感觉就是:这都是什么跟什么!我觉得这个故事荒谬到让我怀疑亦舒脑子里都在想啥。她在别的小说里还写过,很多人在 97 年之前拼命想要移民。

香港,它在我很多的记忆里,很多的青春里,很多的眼泪里。

知乎用户 秋爽 发表

我是 2016 年第一次去香港,当时感觉很不错,非常美好的城市,但是因为 2019 年看了那些汉奸卖国贼这样的上蹿下跳真是恨不得拿机关枪把它们全都扫了,以后再也不会去那边了

知乎用户 菓戀橙 发表

香港地铁很安全,很干净,地下空间很大。

比纽约不知道强多少倍。

知乎用户 嘉心海​ 发表

出品 | 网易新闻
**导语:**伶仃洋上一架飞桥互通互联、香港故宫两岸文化血脉同宗同源…… 迎着朝阳,去接一朵烧红的信念。看见火焰,燃开 101 岁的初心和 25 周年的庆典。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的日子,近些年来,在建设香港重大工程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01 港珠澳大桥: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珠澳大桥集桥 - 岛 - 隧于一体,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 “一国两制” 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自 2003 年开始启动前期工作,历时 15 年,于 2018 年 10 月 23 日正式开通运营。因修建难度极高被誉为桥梁界的 “珠穆朗玛峰”,并拥有多个 “世界之最”: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跨海大桥——全长 55 公里;
世界最长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
世界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 46 米;
世界最重沉管——海底隧道由 33 节沉管和 1 个最终接头对接而成,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

此外,世界首创桥 - 岛 - 隧集群方案、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 都是港珠澳大桥的亮眼成绩单。

不久前,港珠澳大桥作为目前世界钢结构桥体最长的跨海大桥,又获得了国际焊接最高奖项。主体工程桥梁上部用钢量达 42.5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工期紧迫、质量要求高。施工过程中先后开展了板单元自动化焊接技术、免涂装耐候钢焊接、高效焊接技术、迷你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研究,打破了传统的钢桥制造模式,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焊接水平和钢箱梁品质。

在大桥开通前,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时间大约 4 小时,现在取道大桥只需 45 分钟。大桥的建成对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对香港乃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02 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大桥:香港又一重要跨海通道

去年年底,香港境内又一个重要跨海通道——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大桥的主线上部结构全部吊装完毕,主线桥梁全线贯通。

将军澳大桥位于香港新界东南侧的将军澳海湾,是连接将军澳和蓝田隧道的重要跨海通道。该桥主体为一条横跨将军澳海湾的海上高架桥,跨湾连接路全长约 1.8 公里,其中 1 公里为海上高架桥,主桥桥面宽约 35.8 米。

项目主桥由三跨钢结构桥梁组成,包括主跨 200 米长的外飘式蝴蝶钢拱桥,两侧各 100 米长的边跨钢箱梁。引桥采用跨径 46 米至 75 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宽度 35.8 米至 50.6 米,单榀箱梁最大重量达 3300 吨,创造了国内外同类箱梁单体重量的最大纪录。

将军澳跨湾连接路主桥将会是香港继青马大桥、昂船洲大桥后又一地标性大型跨海桥梁,是香港首条同时设有行车道、行人路、单车径及观景台的海上高架桥梁,为将军澳东南部区域提供一条快速进出市中心的通道,造福当地民众。

03 香港国际机场 “三跑道” 将启动:未来每年可承载 1.2 亿旅客

香港国际机场在 1998 年 7 月启用,当时客运量每年仅 2800 万人次,经过 20 多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连接全球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超过 1100 班航班往来于香港和世界各地。

国家 “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今年 4 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条跑道顺利完成试飞,下半年即将正式启用。

在疫情之前,香港国际机场年均客运量已经达到 7500 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达到 500 万吨,基本已经达到两条跑道的极限。若想要更多的人流、货流来到香港,让整个机场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扩容。
扩建后的香港国际机场将达到年接纳 1.2 亿人次旅客及 1000 万吨货物的目标,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领头的国际机场。同时,以港珠澳大桥为枢纽,对接港澳机场,接驳香港葵涌码头,实现 “空港 - 陆路 - 海港” 区域联动

扩建后的机场将助力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除了新建跑道之外,也会对设施进行全面的提升,包括在机场范围为香港打造一个商业和娱乐的新地标——“航天城”,里面包括 11 天空(11 SKIES)、亚洲博览馆(二期)几个重要的项目,将于 2023 至 2027 年陆续落成。

改造之后的机场,更是加入了很多无人巡逻车、消毒机器人等。到 2024 年,机场管理局还将把无人驾驶车引用到陆侧,让游客可以通过口岸的无人驾驶车直接抵达航天城。

0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文化新地标来了

6 月 22 日下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7 月 2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香港故宫开放后,将分阶段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 900 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 166 件国家一级文物。

从开工到竣工历时 982 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维港海滨拔地而起,设计总体风格将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香港城市景观相融合。建筑外形相当于一个上宽下窄的青铜方鼎,通过外形 “上宽下聚,顶虚底实” 的美学特点,展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巧妙平衡感。

香港故宫建筑以紫禁城建筑的主色调为基调,以米金色为主,深红及冷灰为点缀,馆内色调则主要为淡色和大地色,在博物馆正门和每个展厅的入口则采用了紫禁城城墙的朱红色。中庭天花板的设计借鉴了北京故宫琉璃瓦元素,犹如竹帘、轻纱一般飘逸。

除了设计,香港故宫建造中的 BIM 技术也值得一提。从图纸设计、工厂生产、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检验等方面都深入运用了 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从而减少了项目图纸的错误。同时通过智慧工地系统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准确率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守护文物的安全
结语:
回归 25 载,从交通工程建设到文化展馆建设,一项项工程让香港与内地从空间到文化上更加血脉相连。未来香港还将是国内大循环的 “参与者” 和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入祖国发展大局,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栏目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合作邮箱:newsresearch_ntes@163.com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官方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weibo.com/u/6357519188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网易号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www.163.com/dy/media/T1490002277117.html

知乎用户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发表

本来见证领土回归就是我的人生第一次!

97 年 2 月,一早醒来就听到讣告。心里只有惋惜,就差几个月,就可以踏上了自己的土地上看一看。

6 月 30 日晚,或者说 7 月 1 日凌晨四点,我人生第一次排队买邮票。买回归套票。

其实买到了邮票心里还是有点激动,但我分不清是因为买到了激动还是因为回归了激动。或许是自己做了这样一件事而。

知乎用户 Dickson 发表

7 月 1 日(周五),晴。香港回归 25 周年之际,回顾当年小平说过的 “50 年不变”,颇有感触。1984 年 6 月 22 日,小平提出 1997 年香港回归后,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改变,用他的原话说就是 “马照跑,舞照跳〞。

具体说来,主要是指:1. 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2. 生活方式不变;3. 现行法律基本不变;4. 自由港的地位与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5. 与其他国家保持经济合作关系不变;6. 坚持港人治港。

今年刚好是 50 年的一半,变与不变其实我也不懂,毕竟生活在远离香港的地方。如果说谁有发言权,大概也只有港人自己了。我这辈子只去过一次香港,呆了三四天,唯一印象就是吃个饭死贵……

奇怪的是我去过不少国家和地区,包括美日欧,唯一觉得在香港吃个饭死贵,至今也是如此。加上亲身体验过港人对内地人那种不加掩饰的歧视,所以一直不喜欢香港。

不过这不妨碍我有时候会对 1980 年代、1990 年代的香港娱乐界有点怀念,虽然彻底不懂粤语。那时候群星云集,好歌和好片(剧)不断,不夸张地说,我几乎是看着港片(剧)、听着香港流行乐长大的。

1980 年代最火的是《上海滩》和《霍元甲》,不过记忆中每周只放一集,看得牵肠挂肚…… 而街边录像室里放的 83 版《射雕英雄传》,虽然可以连着看几集,因为录像带质量差图像模糊,看得也不爽。

过去了那么多年,今天只要听到这三部剧的主题曲:《上海滩》、《万里长城永不倒》和《铁血丹心》辨识度很高的前奏响起,我的小心脏还是会鸡冻那么几下。

前几天看到 80 后们发圈说,听到后街演唱组的歌,顿时集体 “爷青回”。一个个都很洋气的样子,原谅我没文化,不识外文,我还是喜欢《铁血丹心》和《沧海一声笑》这类老歌。

如今,黄家驹、陈百强和哥哥走了好多年,四大天王也都老了;另外,黄霑作古,《沧海一声笑》成为绝唱;金庸去世,“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再无续篇。

香港娱乐界的荣光不再,是否预示着曾经光鲜亮丽的香港开始褪色?或者香港从未有我想象的那么色彩斑斓,仅仅因为当年内地太过色彩单一,才凸显出香港的绚丽多姿。

就像我们总会记得小时候吃过的美味,其实今天再去尝尝,也不过如此,只是因为小时候没见过世面罢了。当然关于这点,最有发言权的依然是港人自己,毕竟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旁观者清的。

知乎用户 沧海一声笑 发表

97 年 7 月 1 日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那晚和我爸妈看了本港台直播。

再大一点大概是五年级或者六年级了,七一前后,班主任在课余给我们讲香港,说在马路上抽烟要罚款,说没有人随地吐痰,说那边很文明,说那边素质高。

初中的时候看报纸,上面提到了香港的清洁工月薪一万六港币,好像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值钱,我跟当老师的妈妈说要不你别教书了,我们去香港扫垃圾去吧,那时候我妈的工资大概是一千八。

大学的时候,有些同学暑假甚至周末都会跑去香港玩,经济还不错的同学用的都是港版欧版手机,穿的背的是同品牌大陆没有上架的鞋款包包和相机,我也有,但不是去香港买的,是去澳门买的,很奇怪,我很爱港乐,也爱港片,却没有过去一探的欲望。

工作后,赚钱了,会托人从香港帮外婆买药,托人帮忙买手机电脑相机,还是没有去一次的冲动。

六年前,认识了我老婆,陪她去打疫苗,吃了很有名的一兰拉面,逛了海港城,给爸妈外婆买了药和保健品,买了衣服鞋子包包,去了陈浩南的地盘,也拍了金紫荆,本计划最后走的时候再去买点烟酒,在此之前去了一家市井老店吃细蓉(云吞面),理论上那家店不会是旅客热门景点,买单的时候掏出红彤彤人民币(店门口写明了支持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当时没啥港币在身了要省着点用),那店员的语气和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大家说的粤语都差不多,但那眼神和语气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最后我俩没去买烟酒,其实大陆的价格贵不了几个钱,以后就不贪这种小便宜了。

本来回来后也没那么坚定的,毕竟以后要是有了小孩奶粉总得要买的吧,好在马上就有了网易考拉和洋葱,这种感觉真爽。

知乎用户 沙克也干了​ 发表

散了吧,大伙该加班加班,该还贷还贷,跟个人没啥关系

知乎用户 西西瓜瓜​ 发表

说个我自己的回忆吧,有些痛苦

11 年刚毕业,正好在深圳轮岗,周末了趁着空准备去香港玩一玩

拿着港澳通行证过关,在麦当劳里简单吃了顿,出门后发现有一群同龄人那着张纸对着我和所有走出麦当劳的人唱歌,也没什么旋律、根本不在调上。

那时候听不懂粤语,以为是什么快闪之类的行为艺术,笑了笑就走过去了。

等晚上回深圳看新闻,发现原来对着我唱的,就是著名的 “蝗虫之歌”,我还特意去看了看歌词,刹那间有多恶心就多恶心。

在那之前,对香港印象非常好:国际大都市、包容性很强、各方面出色;

但自那之后,就觉得未来的香港有很大隐患。

所以 14 年占中事件、19 年反修例事件,我都一点不奇怪——一切早在 2011 年就有苗头了。

现在看起来,一顿重拳出击之后,教科书、传媒届、社会面都开始转向了,算是个好消息吧。

希望香港以后越来越好,至少,别再有人会向我这样,被人大庭广众叫 “蝗虫” 了吧。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1. 对香港的最初认识是刘德华、张学友,那时候家里有很多港星磁带。但是,我只会哼。

2. 对香港基本认识是建立在央视电视剧《香港的故事》,我和我妈一起看,我就在一旁哭,好像女主角剧名阿带。

3. 然后我妈后来去香港给我带回来一个玩具,具体是啥记不得了,但是还有条金项链,说是给未来儿媳妇的,当然现在在我深圳家里的首饰盒里。

4. 其实四大天王如果从音乐上最吸引我的是黎明《全日爱》、《爱上她》(这首歌我 2006 年才知道具体名字),其次是郭富城《啪啦啪啦樱之花》,我的审美就是和主流的刘德华与张学友不一样。

5. 因为我成长的年纪(青少年)被韩流笼罩,我喜欢一个女生,她告诉我她心有所属喜欢安在旭、下一个安七炫、下一个裴勇俊、下一个元彬,包括这一个也是一样,不过我已经不会像过去那种气急败坏地每天诋毁韩国明星,虽然偶尔也会和这一个一起看马来某敏感词歌手的《超级偶像》MV,高兴之余少了很多嗔怒,因为没用,这群女人就是花痴,那我有什么办法?所以,香港艺人,我青少年时期最多就追过张国荣,为了不侮辱哥哥,我选择只听不唱。

6. 逆反期的港台老艺人,让我比大多数中国北方网友更能融入粤文化。比如,初中上自习用 iPod 听陈百强,听许冠杰,然后我妹(没错,东北人喜欢把不能在一起,又高于友谊的异性关系塑造出兄妹),我妹说这种歌都是她爷爷听的,她只想听周杰伦。

7. 后来就是狂刷香港电影,无意间发现了黄子华,后面 2018 年有去香港看收山之作。

下图:

8. 直到大学之后,又开始研究香港留学,一直想读浸会大学(请不要歧视它,谢谢),我想读电视制作等,不过最后被逼考公务员,放弃。

9. 如果非要我再多提及广东歌,那就是《眼红馆》,《你瞒我瞒》,至于陈奕迅,始终不是我的菜,如果不考虑《富士山下》和《一丝不挂》

10. 大学时候有特别不错的公益粤语老师教我粤拼,包括一些简单的如「听日昂昼,唔该你去办公室」,然后人人网上的我基本上就是啪嗒啪嗒的打繁体字(港式)其他人觉得我有病。

11. 深度迷恋过 钟楚红、邱淑贞、周慧敏,不能自拔!包括,周慧敏现在,我也觉得,算了公开场合不聊这个,所以某种程度上,视觉审美启蒙基本上极受港女影响。

12. 和前任分手前,本来打算去香港玩,但是出现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香港传播,我就鸽了她,她却理解为我不舍得给她花钱,我又无语她在各种论坛里搞穷游攻略,总而言之,我只能说后来,我到香港时候,应该除了半岛以外的所有五星我都住过,可能这就是缘分没到,这块我心里的福地和她气场不合。

13. 后来就是在香港开户,投资港股,总之反正如果哪天在深圳呆没意思了,我一定选择去香港,哪怕去再读个浸会。

14. 我和高中同学们在香港几乎不互相约饭,主要是当初拿 70 万奖学金的现在在卖保险,211 的本科同学已经全球做 IPO,大家都互相很难堪,所以香港也是我同学网状关系最薄弱的城市。

15. 在香港结实一些准神仙,点到为止。

16. 海港城 City super 港女沙拉服务员歧视我不讲广东话,国泰空姐也因为我讲普通话带搭不理(旁边那个白人就服务很周到)

所以,其实我知道我可能在不能熟练讲广东话之前,不用想着融入这个圈子。

17. 没封关之前,我没课的周末基本上都在香港度过,同事是去搞港代,而我是去逛圆方,在那里好像看过复仇者联盟 3 亚洲首映。

18. 经常住在上环的苏杭 hotel,有购置周边的想法,但是还得等时机,喜欢楼下的永乐饺子和那家已经关掉的法式烤鸡店。

19. 在 mall 被港女要过联系方式,直升机在旁边没敢给。

20. 羡慕过九龙 W hotel 旁边的房子,40 万(大概 2019 年)

21. 香港的麦当劳和内地不一样,在麦当劳见过用流利英文讲天文话题的高中生。

22. 同品质材质下,其实香港饮食比深圳便宜,如果你不认同,请你带我去你们机关单位的食堂体验。

23. 跨过年,许过愿,吵过架,如果说三十岁是中年的开始,那香港是我青春尾巴,也是最美好的岁月。

24. 慢慢地身边的人开始仇视香港,我也就不再多提,看到本题,触景生情。

知乎用户 Jim Green​ 发表

不知道这篇答案能不能发出,以及会不会被删。

我所理解的,文化认同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文宣和教育落实,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

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 1997 年,而是 2019 年。

97 回归的时候,确实激动了一阵子,但那是还小,其实思想深处是不那么明白为何要激动的,就是一个直白的感觉,丢失的东西找回来了。

2019 年 6 月,可能一说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就明白了。

当时正好因公出差,身处香港,又正好遭遇了他们大氵方人子(U)彳亍。

乌央乌央的黑衣人,期间不少组织者维持秩序,带领口号。

还见到了青天白日旗队伍,据说是来自宝岛的 “声援”。

从他们的标语口号,到海报等宣传物料,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除了黑发黄肤,我们跟他们的差异从思想到认知真的差别巨大。可见教育和文宣的重要。

另外,在他们活动的前夜,我们有几个人走在港大校内。且不说黑底白字的阴间条幅十分戳眼。我们几个陌生大陆面孔也很快被注意到,并被尾随。

不过因为有本地校内学生的陪同,他们没有做什么。只是把陪同我们的学生叫过去问询了一下。原来怀疑我是大陆公安……【本人当时留了一个平头,且确实长得非常不 “香港”。】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佩服邓文公,五体投地。

对香港包容的心态接纳,一国两制。

其实结合今天的闹剧来看,我才能更加明白当年的改革开放是顶着怎样的压力。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束内乱,谁不改革谁就是人民的敌人。

天降伟人一样,救中国于水火。

今天…… 至少我怀念他。

知乎用户 七个橘子多少钱 发表

关于对香港的独家记忆?那当然是趾高气扬的日常,对陆游客的辱骂,袭击路人打砸商店

知乎用户 暴躁老哥尼尔森 发表

支持香港,就是支持大湾区!香港好! 大湾区就好!国家就好!

兹瓷!

知乎用户 LOST 发表

这几日,为了庆祝香港回归 25 周年,香港特意签署了庆祝 25 周年的文艺晚会。

据最新消息,本次文艺晚会将有超 700 人参加,包含香港歌星以及各音乐团。

届时,该晚会将以直播的方式,在翡翠台进行。

咱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将进行同步或者转播。

就此事,饮水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有不足欢迎斧正。

四大天王难齐聚,天王刘德华确认出席

对于很多人而言,四大天王已经超过 20 年未在舞台重聚。

歌神张学友。

影帝刘德华。

舞王郭富城。

人气王黎明。

很多人觉得,此次是‘四大天王’重聚的好机会。

只可惜事与愿违,时隔多年后,四大天王难齐聚,大家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四大天王中,只有刘德华确认出席文艺晚会。

至于前几日网传‘四大天王齐聚’的消息,以及放出来的参演人员名单,经过证实后都只是谣传而已。

据了解,此次香港回归 25 周年庆典,以港台明星为主。(毕竟是人家的主场)

四大天王虽然无法参加,可罗家英、谭咏麟、谢霆锋等人也会倾情加盟。

虽然时隔 25 年,饮水君仍记得那首震撼人心的《东方之珠》。

饮水君个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再一次听到刘德华再唱《东方之珠》。

至于主持人,最开始传出的消息,有尼格买提等人。

但根据最新传出的消息,此次香港回归 25 周年,主持嘉宾还是大家所熟悉的面孔。

分别是汪明荃、陆浩明以及陈贝尔。

至于其他主持人,应该不会增加。

成龙、星爷哪里去了?

这几日,成龙大哥与星爷先后接受多个媒体采访。

他们无一例外,都对香港回归 25 周年做出了简短的评价。

香港不仅是香港人的香港,更是咱们国家的香港。

自香港回归后,前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后续在咱们国家的帮助下,也展开了新的蓝卷。

香港回归 25 周年,不仅是香港发展的 25 周年,也是体现咱们综合国力的 25 年。

据悉,香港回归 25 周年庆典文艺晚会,至今仍未确定成龙大哥和星爷的加盟。

他们是因为各项原因,不能参加这次的香港回归 25 周年庆典文艺晚会?

还是说他们早已经暗中加盟?

准备给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们一个惊喜?

对于香港回归 25 周年文艺晚会,你最期待的明星是谁?

欢迎留言讨论!

创作不易,喜欢的请点击关注加评论加转发!

知乎用户 SPACE 饮水 发表

有钱宁可不赚的出台奶粉限购令。说普通话会被歧视针对的离谱地区。

。。。。。。。

居然没啥好印象

知乎用户 陈子文 发表

2012 年国庆期间,因工作在深圳,国庆摸去了香港,通行证即便户口不在深圳没有回老家办,真的是感叹深圳的办事效率。题外话,据老婆回忆,那段时间,她在暨南大学读硕士其实离的很近。

以下照片均拍摄于 2012 年 10 月 6 日。渣画质。

期间去了星光大道,看见麦兜,留下印记。

当天降半旗了,因为数天前发生在南丫岛的撞船事故造成 38 人死亡。

香港的 7-11 吃了个小吃,这种在超市吃东西的模式在当时来讲很新鲜。

暴露了什么爱好,不管了。

遇难者纪念碑,纪念二战期间为同盟国遇难者。

当时的电影海报

可能是菲佣聚会,当时周六。

不小心把我拍进去了

这个有点出戏,我买了个琥珀水晶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和屁民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周星驰接受央视采访时说:“香港的年轻电影人应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把中国的故事发扬光大,又可以享受到庞大的市场,也可以带动大湾区的发展。我希望香港的未来,在国家的支持底下,可以继续保持创新活力,我们一起努力去创造未来。”

知乎用户 翻不乱李晓蓉​​ 发表

当年还在读小学,穿着印着香港回归的短袖短裤。

知乎用户 翩跹为忘记 发表

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到香港读书自称是留学

知乎用户 老张高手​ 发表

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我想一想……

《古惑仔》算吗?

回归后,向家依然屹立,还是风光无限的人上人!

“公摊面积” 算吗?

回归后,李家依然富有,只是不再是香港的半城!

杀人放火金腰带,不被清算!

敲骨吸髓乐逍遥,不被控制!

这对得起马克思?对得起正能量?对得起善良的民众?

当初对李嘉诚的宣传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啊,全方位的各种夸!

低价给人家土地,指望投资,结果被人戏耍,转卖土地白白赚走几十、上百亿!

想起来就忍不住笑!

如今每当看见关于向家的新闻,我就很迷茫,善恶真的重要吗?有钱后好像没有人会关心你的钱是怎么来的!

“窃珠者诛,窃国者侯。” 古人诚不欺我啊!

回归了,我去香港时你却跟我要通行证,不可笑吗?

回归了,平等的公民,还要给 “特” 供,还要给优待,不可笑吗?


你如果每十年庆祝一下,我理解!

但每年都庆祝,至于吗?小家子气了吧?

这好比,你只是要回了借出去的一部分钱而已,真的用这么兴奋吗?


如果那里和事实不符,请指出,我改!

但请别对我本人进行评价,不需要!

我讨厌坏人,但更讨厌蠢人!

无脑夸的、无脑黑的,我都讨厌!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没理由让着你!

你骂我,我就会骂你哦!!!

知乎用户 紫风无梦​ 发表

记忆里有一顶棒球帽和一个人。

1、一顶棒球帽

我们家从小就穷,是除了必需维持生计的衣食以外,基本没有额外的消费。但是 1997 年 7 月 1 日,我收到了一顶「纪念香港回归」的棒球帽。那顶帽子在老家,不知道现在还能否找到。但我非常喜欢那顶帽子。喜欢「香港」、「回归」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在我心中就是美好的意思。喜欢紫荆花的标志,年幼的我以为那是五角星变成的风车。

那顶帽子我戴了好久好久。

(备注:帽子在老家的某个角落,小红书找个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图片 [1]。)

2、 一个人

那天电视外大家在庆祝、电视内大家在欢喜。我戴着那天收到的棒球帽,和家人们一起看了交接仪式的直播。唯独这个人,一脸哭丧的脸。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后来,我知道那个人叫查尔斯王子。他是代表英国女王与时任英国首相托尼 · 布莱尔一起,将香港主权从英国移交给中国。当时他在发表告别演说,和我们庆祝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知道了所有的历史,更加了解其中的意义。你在哭泣,我在庆祝这就对了,因为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靠自己把失去的拿了回来。

马上要到香港回归 25 周年了,希望香港越来越好,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那天,我会再跑到街上买一顶「纪念香港回归 25 周年」的棒球帽!

参考

  1. ^ 旧物志:97’香港回归棒球帽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08ff29800000000010256e6

知乎用户 imluffy​ 发表

香港教会我们土地财政\\\ (‘ω’) ///

知乎用户 兼付与凄凉 发表

从 80 年代的中英街买进口货,香皂蛇果之类的。90 年代的星光熠熠的电影和乐坛。2000 年代之后的工作往来,自由行扫货,周围稳吃,离岛游

总是觉得 2010 之后的回忆,虽然最近,但已经不太深刻。唯独一次算深刻的是在港大里饮咖啡,看着天空的鸟,在等某人在课室里听严歌苓的讲座。

时代真是变化很快,快到几十年的事情,都压缩为几个脑海里的片段。

借用了香港朋友拍的一张相,不要问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知乎用户 工场扫地僧 发表

实话说,前面那些歌功颂德的回答基本不看,点不不会点进去

知乎用户 海绵宝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786356396949611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21840777822245

知乎用户 Ur Home 发表

时光荏苒,香港已经回归 25 周年了!

回忆起 1997 年 7 月 1 日那天。早晨在小区门口,我碰见住在我家楼下的小学美术老师钱大个子(身高 1.87 米),他说 “今天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在静海寺现场直播”。我早上在家看电视,已经知道了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可惜我上午没时间去静海寺。

到了中午大约 11:50,我终于到达静海寺。在走过兴中门城墙时,几个卖香萑的商贩正在谈论:刚才静海寺的钟声起码有 100 多声!

走进静海寺,里面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一处古典屋檐下,悬挂着大幅标语:庆祝香港回归,共创美好未来。我没有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报道,只看到有一辆车身上有 “中央电视台” 五个大字的汽车停在寺门外。

在寺内一处院子里,“香港回归倒计时碑” 静静矗立着,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碑身上的倒计时数字已显示为 0!在另一边,警世钟赫然在目,但并没有人在撞钟。有一名年轻女子(好像是讲解员)在对几位老同志说:“刚才撞钟 155 次。” 我立即想到,这 155 次钟声代表了香港被割让 155 年后终于回归祖国了!

这座静海寺,是明代永乐年间修建的,为了褒奖郑和下西洋的功绩,殿楼亭台,宏伟壮丽。不曾想,到了 1842 年 8 月,这里成为了中英双方谈判议约的场所。中国方面最终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上的英国军舰 “康华丽” 号上,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

在香港回归之前,每次看到静海寺纪念馆内的 “《南京条约》议约现场复原”,都会感到一种愤懑和屈辱,而香港回归后,再看这个场景,立即有一种酣畅的胜利的感觉,扬眉吐气了!

知乎用户 剑书神侠 发表

那天和学生一起看电影《激战》,当彭于晏出场时很多同学直呼好帅,片中他名叫林思齐,“有点像女孩子的名字”,一个孩子说。

如果叫林贤齐,就不像了吧——反正名字寓意都一样,见贤思齐。

导演这边劝着你 “思齐”,但也不妨碍导演暗戳戳把自己名字放在电影开头:林“超贤” 作品。

说回贤齐。1996 年圣诞节前一天,中国台湾省歌手任贤齐发行了《心太软》专辑,转年来到 1997,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

你能想象当时那场景吗?街头巷尾的,只要有个音响或喇叭,几乎都在争相播放这首歌,真可谓 “凡有音响处皆可歌任曲”。

![](data:image/svg+xml;utf8,)

任贤齐后来的专辑,反响也都不错,接着他开始拍电视剧和电影。不过在演戏这方面,任贤齐真的是数十年如一日,他的演技几乎没什么长进,从楚留香和杨过,到银河映像的悍匪与杀手。

好在 2016 年他突然转了性,在银河一批新锐导演的《树大招风》中,任贤齐终于收获满满的口碑。电影里他饰演一个打劫金铺的悍匪,角色原型便是 94 年持 AK-47 打劫金铺的贼王,叶继欢,当时的画面在网络上还可以搜到。

记得小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看港产电影,还有 TVB 的各种剧集。

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和家里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两集《天地男儿》或《壹号皇庭》,接着,美美睡去。有时也睡不着,比如有天晚上,刚看了《刑事侦缉档案 I》蝴蝶杀人事件,高婕的姐姐扮鬼打电话,最可恶的是,她刚打完电话这集就结束了。

我只好悻悻地爬到自己的小床上,抓紧被子,瑟瑟发抖。

即便小时候,我和周围的小伙伴几乎没出过远门,但并不妨碍大家对香港的异常了解,可以说,当时除了自己的家乡,我们最了解的城市,就是香港了:

去元朗要记得买老婆饼,慈云山有火警,油麻地最著名的是警署,遇到大事要去西九龙重案组,庙街混混横行,有排面的要去中环,约女生出去玩要吃臭豆腐,当然还有最著名的人生哲理: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咯~

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讲,香港,既熟悉又陌生。

每当课堂上听到老师神采飞扬地提到 1997 年 7 月 1 日,我和同学们都觉得香港回归离我们太遥远了,不知道究竟要徘徊过多少橱窗,写过多少作业,才会觉得等待也并不冤枉。

那时候的港产电影里,也常常非常政治不正确的念叨一句台词:要 97 了,所以我们家才 XXXX。

也是在那一年,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

香港玉女掌门人杨采妮和周慧敏都在 97 年宣布退出娱乐圈(T_T),现在回头看,这意思有点像《笑傲江湖》里刘正风金盆洗手的架势。也是在 97 年,高圆圆凭借《爱情麻辣烫》十几分钟的演出,从香港明星手上接过了玉女掌门人的桂冠。喜剧之王周星驰那一年也想离开,只不过被加拿大移民局拒绝了,原因是他们觉得周星驰是黑社会

提到黑社会,令无数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古惑仔》系列在 97 年也拍到了第四部——《战无不胜》,山鸡浩南在这一部里破天荒地减少了打打杀杀,陈浩南甚至去当老师了???

![](data:image/svg+xml;utf8,)

而各区扛把子也尽可能心平气和地聚在一起,进行民主选举…… 这场景,莫名想笑。

值得一提的是,山鸡哥那一年还拍了《少年赌神》,在里面扮演龙五,一改往日嬉笑怒骂的混混习气,一张扑克脸冷酷到底,这同很多年前他在《怒火街头》里的造型十分相像,只要有他在场,就知道赌神高进这边,稳了!

1997 年,还是四大天王的时代,但刘德华在那一年没什么好电影,倒是唱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罗大佑重新填词后的,国语版《东方之珠》。香港回归那阵子,刘天王和那英一同演唱了这首经典之作。看看当年的画面,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关于香港,罗大佑在 90 年代初还写过一首粤语歌《皇后大道东》,里面满是港人面临回归时的迷茫与惊慌。

后来这首歌在大陆被禁了很久,直到 2000 年。

第一次听到这首很嬉皮的曲子,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 II》里,只不过电影里是闽南语版的《大家免着惊》,同样调侃了台湾省的社会现状,那欢快的曲调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实在太搭调。

97 年的夏天,十分闷热而漫长,印象里,那个暑假因为没有电视可看,孩子们只能在外面和小伙伴玩耍,时间久了,相看两厌。

打开电视机,看不到任何娱乐节目,因为,邓公去世了。对于孩子们来讲,大家并不明白《中英联合声明》意味着什么,也不了解刚刚奔袭千里大败阿根廷的英国在国际上声势有多么浩大。

而我们又顶住了多少压力,摧败了多少阴谋,终于让五星红旗在 1997 年 7 月 1 日 0 时 0 分 0 秒,飘扬在了香江上空。

1997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知乎用户 当时年少 发表

呵呵

知乎用户 hyu jj 发表

香港喜迎回归祖国 25 周年,

坪石邨公屋的天井内挂满国旗和区旗,

一片红海,

蔚为壮观!

学到位了,值得表扬,

这才是中国香港应该有的样子!

在香港利东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迎风飘扬。

距离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纪念日还有几天时间,喜庆的气氛已在香港街头洋溢。港岛、九龙、新界,大大小小的庆祝横幅、海报点缀着大街小巷;到了夜晚,一束束斑斓的灯光照亮这座城市的墨色苍穹。

“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同心庆回归 同行创未来”“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 无论在高楼大厦的外墙上,还是在道路两旁的灯柱上,抑或在悠悠行驶的叮叮车车身,一幅幅庆祝标语映入眼帘,一面面红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鲜艳。

夜幕降临,漫步于海边的星光大道,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所演绎的海报灯光秀,让原本就灯火璀璨的维港更加五彩斑斓。一束束灯光射向天空,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与绵延的灯带交相辉映。灯光投射到水面,维港仿佛披上一层彩色外衣。

  这是 6 月 25 日在香港荃湾拍摄的彩灯。

  利东街是一条位于港岛湾仔的步行街,长约 200 米的街道汇集了餐厅、茶座、手办店等众多商铺。随着回归纪念日的临近,红色成为利东街的主色调,由国旗与区旗交织组成的旗阵高悬于中庭,随风轻轻拂动,场面壮观,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湾仔区各界协会联络人李文龙告诉记者,在利东街打造 “旗海” 的想法早已有之,这一方案也得到了商户们的大力支持。此外,他们还将在湾仔海滨公园、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点亮展现香港多元文化的特色灯饰,与市民共同迎接回归纪念日的到来。

  6 月 23 日,一艘帆船挂上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横幅在维港航行。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一艘红帆船 “停靠” 在北角汇前的一处草坪。这艘帆船长约 7.5 米,三面红色风帆上均印着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的字样。

  香港东区各界协会秘书长李少榕介绍说:“香港特区成立 25 年,今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打造一艘帆船是一种祝福,希望香港将来越来越好。”

  在元朗商会中学,来自 25 所学校的 250 多名师生正进行大型壁画创作。据元朗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林碧珠介绍,该壁画长 30 余米,由在校师生和义工共同创作,将于 28 日开放给公众参观。

  据悉,这幅壁画将从家国情怀、香港特色、市民齐心抗疫及民生等方面,多角度描绘作者心中的梦想家园,让市民感受社区情怀,共庆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知乎用户 头榜之乎​ 发表

25 年前,香港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怀抱

25 年后,东方之珠光华更胜往昔

香港(HongKong),简称 “港”(HK)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位于华南,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广东省深圳市以北,珠江以西,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中山市隔珠江口相望。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日。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那是 1997 年

那一夜的旗帜飘扬

是老街里的市井烟火气息

是粤剧舞台上的金石丝竹

是雄狮起舞时的锣鼓声声

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升旗手朱涛

分享了他的感触。

他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站在如今这个历史节点回望当年,

我百感交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在四季轮转的过程中,

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怀抱 25 年了。

香江水澎湃不息

紫荆花永远盛开

让我们祝福香港,祝福祖国!

知乎用户 心敏​ 发表

【香港回归 25 周年!谭咏麟、任达华等众星祝香港繁荣稳定,人民幸福】
在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之际,香港艺人谭咏麟、任达华、曾志伟、钟镇涛、杨千嬅、陈豪、黄翠如等艺人纷纷出镜,祝愿香港继续繁荣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健康平安!

知乎用户 青蜂侠​ 发表

谈起香港,就不得不说一国两制,因为全球来看,他是第一个地方,采用这个制度。

很多香港人认为,香港追求民主,大陆追求共产主义,其实这是错误的。

共产主义和民主,本质上来看,都是美好的,但都难以实现的,但香港认同共产主义的人很少,因此他们认为和大陆有分歧,其实实际上,大陆也一直在尝试追求民主,只不过现阶段我们无法实现,为什么呢?让我举个例子。

一大家人去餐厅用餐,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品尝的佳肴,民主的办法就是尽量让所有人都能点一道自己喜欢的菜,专治的办法就是一个人念菜单,看那道菜喜欢的人多些,就点那道菜,假如家里只有三口人,那么其实民主很好实现,也能负担起费用,但是假如是 10 口人或者更多,那专治会来的更切合实际一些。

所以说民主其实是很昂贵的,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为什么欧美国家可以实现民主呢,因为他们在殖民时代积累了大量财富,当然都是掠夺来的,其次就是,他们的人口少,这就导致西方具有实现民主的可能,为什么西方最近几年民主程度下降了呢,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们的财富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我国有 14 亿人,大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的两倍,因此我们国家搞民主需要的成本是惊人的,以目前的财力看,是几乎不可能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人均 GDP 决定了我们没法做到民主,所以这是我们没能实现民主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不想,共产主义也好,民主也好,只是一个名词,其本质就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满意。

很多香港青年因为民主反对自己的国家,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就公开表示过,造成这一局面的背后原因,是反华势力将近 20 年的洗脑。当然,大陆也有不少年轻人或者已经不年轻的人走上了追求民主极端的道路,四处诋毁自己的祖国,所以香港暴动的问题,在大陆也需要重视。

现实中,我们根本不难发现,无论是非洲还是拉丁美洲,凡是走上民主道路的国家最后都国弱民穷,在回忆一下南美专治时代,反倒成了高光时代,这就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过分追求民主造成的,而英美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用人类的美好追求,去摧毁一个又一个国家。

2022/6/30

知乎用户 蒙古断生 发表

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于 1984 年提出的方针五十年不变,全称为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现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该方针被载于《中英联合声明》第三条及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条相应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新华社播发:邓小平关于 “一国两制” 的谈话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的谈话要点。)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 “左” 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 “三民主义” 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取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能干得好的。所谓香港人没有信心,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见。目前中英谈判的内容还没有公布,很多香港人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不了解,他们一旦真正了解了,是会完全有信心的。我们对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是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是经大会通过的,是很严肃的事。如果现在还有人谈信心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政府没有信任感,那末,其他一切都谈不上了。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到一九九七年还有十三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在过渡时期中,一是不要出现大的波动、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二是要创造条件,使香港人能顺利地接管政府。香港各界人士要为此作出努力。(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记得老电影里的白人总督,一度让我很别扭,索性现在的香港是中国人的香港,以后记录新时代的电影里只会有我们自己的特首!

知乎用户 花前月下​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一群人破防我就放心了,敌人越是批评,就越是说明我们做的对

知乎用户 滑稽果 发表

感触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

来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吧。

香港回归那年,我刚上初中,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县政府要求每个镇的中学,都训练一支军乐队,在香港回归那天在本地最繁华的那条街上巡游表演。

于是,我们从四月份开始,每周末都要去训练,期末考试结束后,甚至每天不停。

25 年前的夏天,和现在一样热,每天的训练都是汗流夹背。而巡游表演那条街四五公里长,我是站在指挥后面的大军鼓位置,拿的乐器是最重的,爸爸妈妈一度担心我会不会晕倒。

97 年的 7 月 1 号,大概是我从小到大最累的一天,四点多就到学校准备出发,7 点钟全部准备好就位,中午回到家里饭都没吃就倒头大睡。 不过我们的巡游表演非常成功,不管是走在大街正中的我们,还是街道两旁的群众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

然而,我真的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已经是工作以后了。 和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两地京沪再地分居,每隔两个月就找个第三城碰面,顺便旅游,香港就是我们选择的目的地之一。

和所有游客一样, 坐天星小轮,

去温兆仑演《天降奇缘》的海洋公园(当年香港还没有迪士尼

看维港夜景,

坐小火车去太平山顶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去吃鱼蛋面,吃双皮奶

甚至还大老远去买《舌尖上的中国》里推荐的 “和兴腊味家” 的腊肠。

再后来,准备结婚,虽然是裸婚,但还是去香港买了个咪咪小的钻戒意思意思。

没多久之后,为了和老公团聚,从北京辞职,来到上海工作,进入珠宝行业。每年都要去香港会展中心看珠宝展。

去国外出差,和深圳的一起选择从香港出发,总之感觉去香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再后来,怀孕,生子,很久一段时间没有去香港。终于等到娃断奶了,我又开始出差,这下再到香港,又开始给娃买各种吃的,小熊珍妮的饼干,哄娃的小熊软糖

号称话梅中的爱马仕的 “上海么凤”。

最近看新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要开幕了,虽然没有北京故宫的建筑,但是藏品等级却有足足五个展厅,连北京故宫很少展出的高古书画都有不少,好希望疫情结束可以好好带娃去香港故宫看看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 7 月 2 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你对哪些文物感兴趣?建造这座博物馆的意义是什么?

香港曾经离我们很遥远,但却又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有他的影子。

最后的一个回忆,是 25 年前,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一次香港回归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我答错了,所以直到今天都印像深刻。

那个问题就是,香港回归后制度多少年不变? 正确答案是 50 年。 小时候觉得 50 年好长好长,没想到这么快 50 年就已过半。

知乎用户 陪玩妈妈贺小狗​ 发表

香港回归的那一天

我晚上正好看意甲联赛

当看到国旗升起来 国歌唱起来 东方之珠放出来

感觉一切 都像新的一样

而且那一天 回学校谈感受 同学和老师都感觉 我们的国家在慢慢变强大

知乎用户 九笨应援会 发表

25 载,我们守卫香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25 周年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防务使命。

25 载,忠诚不改;25 载,使命如山。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考验,一代代驻香港部队官兵初心不改、笃行不怠,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深入贯彻 “一国两制” 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务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努力锻造守卫香江的忠诚卫士!宣传片《25 载,我们守卫香江》用 4 分 42 秒时间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见证历史,一同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驻军治军的生动实践,展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乎用户 中国军视网​ 发表

2012,香港回归 15 年,辽宁舰服役。

2017,香港回归 20 年,辽宁舰访港。

2022,香港回归 25 年,福建舰下水。

期待 2027,想去参观电弹,歼 35 和 kj600!

知乎用户 萝大锤​ 发表

2019 年之前,

类似的问题下的回答,

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割裂。

知乎用户 微甜卷心菜 发表

我最大的感触是:

7-1 所有香港的同事都休假,而我们大陆的同事却要正常上班!!!

这让我觉得有点小不爽,小嫉妒呢。。。。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25 年后,香港依然是香港,大陆依然是大陆,香港人疫情会发钱,大陆发红码,大陆和香港之间还是隔着港澳通行证,港珠澳大桥在物理上将两者联系的更紧密了,可是有资格过桥的屈指可数。25 年了,香港依然遥不可及。

知乎用户 火红的花生 发表

25 年,我们来数数香港共经历几次危机。

97 金融风暴,不多说,央妈给力。

大游行抗议八万五房屋政策

2002 年沙士,虽然在新冠面前是弟弟。但是当年的盛智文就说了一句 hongkong is dying。

2003 年自由行开放。

我就不多评论

然后歌舞升平到 2018 年的社会动荡。

接着的就是 19 年开始的疫情。

如果当年董伯能强推八万五政策,今天的香港不会有那么严重房屋问题。

当年非典过后的自由行政策是否正确? 这政策也埋下不少仇中的种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自由行所带来的好处。

回顾 18 年这场动荡,其实是社会上的怨气由各个不同角度汇集而成的。不是单单某个因素就能引爆这个事件。

说句不好听的,我是有点惋惜水果的,虽然他家屁股不正,但是社会上就是得有异声。

他家报的 tan 官事迹可是龙飞凤舞的。

再看看后疫情时代的大湾区政策,北部都会区能带领香港走向何方吧。

知乎用户 wyman lei 发表

97 年的某天,黑白电视机里到处是鲜花,欢呼,火树银花,龙狮成群。旁白解说,一直在滚动着播出,香港回归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那时电视机没有色彩,电视里的烟火却无比绚烂。

那年年少,懵懂不更世事,虽然亲历了那样伟大的时代,却没有体会该有的那份自豪。

重看当年影音录像,依旧感觉激情澎湃,振奋人心。

大国崛起,民族自强,努力做好螺丝钉。

知乎用户 娄大. Fresh​ 发表

唉,一下子老了 25 岁,真想回到 97

知乎用户 Danny wang 发表

93 年生人,对人生最早的记忆就是在我老爹的职工宿舍,坐在一个特别矮的木板凳上,摇塑料小红旗,对着一个 97 年香港回归的挂历咯咯笑。

二十五年过去了,国家翻天覆地,我们大部分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共产党带领所有人继续奋斗下去,让中国人更有钱,更有尊严,更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二锅头 发表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歌《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 “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 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小时候老师一直教我们唱,这是我记忆中最熟悉的一首歌!

知乎用户 爱吃喵的鱼​ 发表

独家倒算不上

只是特别供应罢了

知乎用户 伊藤诚​​ 发表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

【东方之珠】海风吹拂 5000 年!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谨以此片,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

知乎用户 星球研究所​ 发表

提出一国两制的那位老人家,他去世那一年正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

我一直觉得很遗憾,他要是再多活一年,是不是就能去我们国家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了呢?他出生的那一年,大清还没亡,国家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他三落三起,奋斗了一辈子,才堪堪见到一个不那么虚弱的中国。新世纪入世之后经济腾飞,科技发达,他都没看见啊!要是他临终之前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看到在一国两制的思想下,祖国统一的大业又迈进了一步,民族振兴又向前了一步,那该有多好啊!

港澳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是因为他认为回归五十年之后,大陆的经济就可以发达到与港澳平齐,到时,港澳也会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然而,理想很丰满,就像他一生落落起起一样,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事啊。按理说,十个 if 都已经一一兑现,那就说明都失败了呀,怎么可能在剩下的时间内让大陆的经济赶上港澳啊?

他若是泉下有知,看到今日之中国,会认为失败了吗?今日之中国,比他出生时何如?比他接手时何如?比他去世时何如?也许他会说,情况没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继续向前就是了。

健全的市场经济,完善的法治,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哪一样不是我们正在追求的。贫富差距过大,完善税制改革啊;996 大行其道,完善劳动法啊;乱赋红码,取不出钱,完善金融监管的制度啊。资本主义国家都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们做不到?还要回到那个没有监管、没有法律的年代嘛?

向左向右总要再向前,长江黄河的水不会倒流。香港回归给我的最大的两个启示:一是要坚定,“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二是要发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不要回头看,要向前看。要想解决今天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是要坚定信心,二是继续向前走,不走回头路。

知乎用户 寒四公子 发表

跟我有毛的关系啊

老子去还要通行证

知乎用户 Adolph 发表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知乎用户 尧漫尘​ 发表

“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在中英防务交接仪式上,解放军指挥官谭善爱喊出的这句话,至今仍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5 年前,那会我还没上小学,记得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当初的我还懵懵懂懂,只看到父母特别开心,叫来了同学朋友一起在家庆祝,不常喝酒的爸爸也拿出他珍藏多年的陈酿。7 月东北的晚上很少见到璀璨的烟花,我以为是过节,像极了《人世间》里秉昆家过年一样的热闹场面……

爸爸告诉我,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就像一位游子,终于找到了妈妈……25 年后,我们以各种形式庆祝着香港回归,时代在进步,祖国在发展,国家和人民对香港的爱始终不变!

对比几年前的香港,“东方之珠” 由乱到治,这座城市被国安法和更加完善的选举制度所保护,市民安居乐业,一法安香江,选规护远航!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这狮子山下冲线,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 走过二十五载,香港拨云见日,再次扬帆起航!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二喜警官​ 发表

2019 年的香港。

我怀着梦想去香港留学

香港告诉我你梦碎了。

现在对香港舍不得的,只有旺角的大满喜,和佐敦的那一碗谭仔。

知乎用户 哥不是毅帝 发表

(1)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正式将 香港岛 割让予英国。

(2)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签订,把界限街以南的 九龙半岛 割让给英国。

(3)1912 年,第一所大学 香港大学 成立。

(4)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开始香港日治时期。

(5)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香港重光(香港行政管理权于 8 月 30 日由日本移交至英国)。

(6)1963 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7)199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香港基本法》。

(8)1996 年,董建华当选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临时立法会成立。

(9)1997 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临时立法会通过《香港回归条例》成为香港主权移交后第一条通过的法案。

(10)1998 年,启德机场关闭,由香港国际机场取代。

(11)2003 年,港澳个人游正式推行。

(12)2005 年,第一届行政长官董建华以 “健康问题” 为由辞职。

同年,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成为第二任行政长官。

(13)2008 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北京奥运),香港协办马术项目。

(14)2009 年,香港举行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15)2012 年,梁振英上任成为第四任行政长官

(16)2014 年,中国发表一国两制白皮书

(17)2017 年,林郑月娥上任成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亦为第一位女特首

(18)2018 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19)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表决通过。

-—– 我就更这些吧,每一条后面都有故事。

知乎用户 爱历史的小龙 发表

上中学时,从香港转来了一个男学生,留着大背头,喷着香水,戴着牛仔帽,穿着花衣服和喇叭裤,全校的人都像看怪物一样,到他的班级那里去围观帅哥,就像看动物园里的猩猩一样,我好像记得他的名字叫冰冰。

冰冰的头发被学校勒令剪短,否则的话就不用来上学了。

听说冰冰哭了好久,最后他依然按照学校的要求剪了短发,才在一中正式待了下来。

看来香港人的素质是有的。

听说冰冰是因为在香港那边入了伙,他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从香港转到了本市,对他的那些当时不好的小伙伴进行物理隔离,由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代为管教。

不过冰冰的学习还算可以,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居然能在班里考上中游。

冰冰的朋友在一中不是很多,我是他其中一个。

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显的和国内的孩子不一样,非常的绅士,说话不急不躁的,很有自己的想法。

真的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文雅的学生能够加入什么社团。

不过没有两年的时间冰冰突然就被他的父母接回了香港。

因为他走的太快了,直接就被他的父母从学校里开车拉走了,我们都没有挥手道别的机会。

冰冰走了以后,就像一阵风刮过了一样,没有了任何的消息。

弹指一间已经过了 25 年。

期间我看到一个很像冰冰的人,是人人熟知的人物,可是他离我太遥远了,就一直没有再联系。

岁月悠悠,各自安好。

知乎用户 重生二舅影视写作​ 发表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香港人!

知乎用户 华润万家 发表

#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 25 周年,祝福香港会更好,不管在哪里万水千山总是情

回想了一下,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经历了 1978 年之后的中国,亲眼见证了 25 周年前回归的香港。我们享受了国家飞速发展的 40 年,享受了全球化分工协作,中概股辉煌繁荣,创业创富传奇的 30 年,享受了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资本红利的 30 年。用一句话形容:这盛世如 “你” 所见。
25 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归祖国,有人一直追忆过去,有人看向未来。历史负责记录,时代负责前进,故事总有序章。从业电商战略分析十一年,我们也和时代一起见证了互联网电商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台从一超多强到强强竞争,从形式单一到多元,新国货品牌持续走向全球角落。经济政策不断优化改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回港上市,看重发展趋势。
面对未来国家从未放慢脚步,前进既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需要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过去几代领导人的成功智慧,什么时间也不会过时。

知乎用户 李成东​ 发表

为了忘却的回忆。

在七零后的心里,八九十年代,香港代表影视明星、华衣美服、音乐、影视、繁华世界至高无上的存在。

“1997 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艾敬创作的《我的 1997》,唱的是憧憬,是内地人跟香港之间距离的时代记忆。

先说回归那天:

1.1997 年 6 月底,我在成都。当时和一群朋友从上海沿着长江线路,从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到成都、绵阳、德阳。6 月 30 日,疲惫的伙伴们返回到成都,整理结束准备上街逛逛。没想到在酒店门口被保安拦着了,好心地劝我们:别出去了,外面全都是人,都在庆祝香港回归,满大街都是人,出去也走不动,还是在酒店楼顶上看看吧。“

我们真听话,留在了酒店里。也许是个遗憾,夜空下的酒店,门里张望,门外沸腾。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夜,与我而言是想象。

其次,我自己看到的香港:

2.2004 年平生第一次去香港,有几个感受:

  • 原来香港很小,人与人、人与物都很紧。过去在影视剧里体会不到空间,把繁华世界想多了,以为是好大的一个地方。也许因为自己已经走过了大的地方,对香港这样密集的街道、交通、建筑、人群,繁而不乱紧密有致的布局感到很有意思。
  • 初入香港,看到路边印着名人名言的巨幅海报,告诫香港市民努力工作、奋斗不息的意思。感到很惊讶——纳尼?原以为富裕繁华之地,人们必然是乐在其中,逍遥享受,那不就是我们奋斗的目的吗?
  • 还是我太年轻了。香港人永远都记得奋斗。晚上在兰桂坊等地,看见七老八十、瘦削干瘪的老妇人清扫保洁,奋力推着巨大的垃圾桶;一边是俊男美女灯红酒绿、畅饮嗨的人群,脑子里不禁冒出了 “一国两制”。

3. 当我独自在香港蹓跶(其实就是买买买)发生过两件小事:

  • 说英语还是普通话?作为内地人,我九十年代到上海,领教过势利眼。去香港我决定说英语。无论购物还是用餐,都能体会到温柔和煦的服务。然鹅,母语太强大了,无意识中会脱口而出,场面凝固,好尴尬……
  • 没想到地铁是双层,我差点把自己搞丢了。走惯了上海地铁,没有做攻略的我完全没想到香港地铁有两层。所以,我前后两天到达明明是同一个站点,却看到站名不一样,反复奔走,依然不知所以,被 “困” 了一个小时才鼓起勇气问港警。语言,又差点儿障碍了帅气的港警。

4. 2006 年,广州闺蜜介绍我一份工作,作为某广东企业的业务代表,常驻香港。把外贸业务流程的理论和实践再三梳理,对移居香港做足了心理建设,我没想到第一回合就被企业否决了,——因为粤语,我不会。

它不似从前,但它还是受欢迎之地:

5. 朋友的女儿在加拿大读完本科,申请到英国某校读研究生;疫情一来,改申请去了港大。去年底开始实习,今年夏天因为香港的感染者实在太多,返回了苏州。两口子赶紧劝说女儿留在身边的种种利益。6 月份上海发布新政,应届研究生即可落户。就在我们都以为女孩会留下的时候,孩子还是选择了香港。

是啊,香港,务实,前沿,生机勃勃,奋斗不止。

知乎用户 竞予姐爱聊幸福​ 发表

【迈道原创】作者:唐峥

卷首珠批

明天,就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25 年,抽象说是弹指一挥间;25 年,具象说是沧海变桑田。

曾经,香港因其地处中西文化交汇的桥头堡位置,令改革开放中的内地流行文化,深受其浸染,无数年轻人在荷尔蒙勃发的年纪,和着娱乐业北渐的南风一起律动,见证了香港明星辈出的绚烂和流行音乐影视业的辉煌,同时也接收到狮子山精神的滋养。

对内地那些 “追星族” 来说,香港为什么那么香?是好听的流行歌曲的繁多,是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和综艺的吸睛,同时更是极具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的,团结互助努力奋斗的的明星们,所带来的正向力量。

本文作者作为报道者、评论人、作词人,熟稔近半个世纪两岸三地流行文化的发展史,其作品颇得港台乐坛大咖首肯。现在,我们请她如数家珍重述历史,包括一些秘闻,以及她分析的因由、观感。

难忘那些难忘的过往,唏嘘近年来娱乐圈的低谷和暗淡,但是,又因为我们知道那些砥砺香港娱乐业前行的底蕴在,精神在,地域特色在,所以,相信,香江一定还会有满天星光。

还记得艾敬唱的一首歌吗?歌名叫做《我的 1997》。

她在歌中快乐地唱到:“香港香港怎么那么香?……1997,快些到吧……”

这是当时很多内地年轻人的心声。

对于一大部分在改革开放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内地人来说,香港和台湾的流行文化是最接近自己语境和心灵的流行文化,是滋养他们青春的两大奶瓶。

尤其是香港,这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 “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它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中心,更曾是内地大众了解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

经济高度发达是香港流行文化繁荣的基础,造就了曾经令我们至今仍然回味不已的文化娱乐黄金年代。

那时候,许多内地人是仰望着香港的:谁不想去看看那个 “花花世界”、看看八佰伴究竟是什么样?

作为歌手,艾敬唱到 “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作为歌迷,也想体会一下坐在红磡体育馆看演唱会的滋味呀!

如今这首歌面世已经有 30 年了,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的纪念日也马上就要到了。

今天,我就想站在文化娱乐的层面上,跟大家聊聊:香港到底为什么这么香?

01

回忆香

除了艾静,还有多少人是被 “港乐” 奶大”?

前两天看了芒果 TV、湖南卫视联合 TVB 出品的音乐献礼节目《声生不息 · 港乐季》于 6 月 26 日播出 “港乐与我共此时” 庆祝香港回归 25 周年特辑。

这个综艺节目已经播了若干期,从开播到现在一直很受大众的关注,到了这期特辑更是形成了一个高潮,不但收视获得了多个平台的第一,还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发文点赞。

其实我一直在追这档节目看——毕竟,我也是一名被 “港乐” 奶大的音乐爱好者。

从网上网友们的评论来看,大众对节目有赞也有弹。

关于弹的部分我也能理解,这么短短的几期节目的确很难涵盖所有的香港歌坛优秀作品,有的内地歌手在演唱粤语歌曲时让人觉得缺少诚意……

但这都属于瑕不掩瑜,这档节目应该还是能称得上是精心之作。

即便它无法很系统很完整地为观众、为歌迷呈现出我们迷恋过、热爱过的那个香港歌坛——那不得拍成纪录片啊?

即便它还没有邀请到更多广大歌迷想看到的香港歌手,仅仅是邀约到了几位有代表性的老中青香港歌手,以及几位对港乐有牵连有热情的内地歌手。

但它至少还是能够在歌迷心里激起一些涟漪,让人回忆起香港流行文化那段曾经繁盛的光辉岁月。

80 年代以来,大量的香港歌曲和香港影视作品渐渐被广大内地受众熟悉和喜爱。

许多青少年成了追星族,大家可以看看电视剧《我爱我家》里的贾圆圆追星那段,那都是 80-90 年代追星族的真实写照。

02

音乐香

要知道,周润发们背后站着一个顾嘉辉

有人看不起港乐,有时候会看到网上有人说香港歌坛没什么本土原创,净是翻唱欧美或者日韩歌曲。

这说法我不完全同意。虽然说内地大众熟悉的不少香港歌星的火爆金曲的确是翻唱国外作品,尤其以日本的居多,罗文、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陈慧娴、李克勤等许多歌手都翻唱过,但这也无法掩盖香港本土音乐家的光辉。

比如大神级别的香港音乐家顾嘉辉先生——是的,大神,yyds(永远的神),我觉得用大师这个词已经无法表达我对他的无比崇敬和膜拜。从入行到退休,顾嘉辉先生为香港乐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撑起了港乐的大半壁江山。

顾老先生作曲的经典作品太多了,我就简单说几个吧。

周润发演的电视剧《上海滩》很多观众都看过吧?在对着帅帅的周润发流口水的同时,别忘了叶丽仪演唱的那首著名的同名主题歌:“浪奔~~ 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周润发演的电影《英雄本色》很多观众也都看过吧?张国荣演唱的电影主题曲《当年情》也是传唱至今不衰,这首歌不仅狂扫了中国香港 1986 年度的几大音乐奖项,到了 2014 年,它还入选了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 KBS 评出 “韩国人最难忘的六大影视金曲”,并且是唯一入选的华语歌曲。

还有我们一提到香港精神就会提到的那首永恒的励志歌曲——罗文演唱的《狮子山下》。这首歌的年代更早一点,诞生于 70 年代末。几十年来,在许多重要时刻,尤其是遭遇各种危机的艰难时刻,这首歌都会被反复地引用、播放或翻唱,它成为了香港的一个精神符号,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港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一起去度过难关、创造美好未来。

说过了顾嘉辉,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好搭档黄霑先生。前面说的三首歌都是黄霑先生作词的,黄霑先生还有一首歌词作品在内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我的中国心》。

1984 年的央视春晚,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一夜之间爆红。“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质朴的歌词表达出对祖国真挚的深情。

黄霑作曲也很厉害。他的《沧海一声笑》完美地体现了什么叫做 “大乐必易”,可以说是古风歌曲和武侠片歌曲的天花板。

此外还有一些音乐人比如黎小田、卢冠廷、伦永亮、杜自持等,还有更年轻一辈的比如伍乐城、陈辉阳、雷颂德、江志仁(C.Y. Kong)等,他们也都曾经为香港本土原创音乐的发展做出过许多贡献与探索。

当然,还有一群本土音乐人一定要提,那就是 80-90 年代乐队浪潮中的一群音乐人。

内地大众最熟悉的肯定是 BEYOND,其实那十几年之间香港涌现出许多乐队,这些乐队分分合合,经历了各种重新组合,其中的详情不足为外人道也。名气比较大的除了 BEYOND 还有达明一派、太极等,还有不少乐队很地下,或者是很短命,我就不多说了。

BEYOND 的经典歌曲《光辉岁月》,原本是致敬曼德拉的,后来似乎已经成了内地大众心目中另一种励志歌曲的典型。

当然,有时候也常常被用来抒发一种情怀,那往往是对曾经有过的辉煌的沉湎和追忆。

这些乐队中 BEYOND 在内地的影响力最大,后来内地有不少玩音乐的小孩会说自己是听着 BEYOND 长大的、跟着 BEYOND 学吉他的……

这阵短暂的浪潮过去之后,许多乐队成员在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有些去做了幕后工作,比如做乐手、做和音、做制作人等等,近几年最被大众熟悉的可能要算梁翘柏,他做了《我是歌手》等好几个综艺节目的音乐总监,他为王菲作曲的《匆匆那年》也火了一把。

03

影视香

用汉堡吃下最后一个通告。刘德华、刘青云怎样耍大牌?

香港电影也有过一段黄金岁月,这个城市,曾经被称为 “东方的好莱坞”。

![](data:image/svg+xml;utf8,)

那些熠熠发光的香港电影明星的名字实在是太多了,什么 “双周一成” 啊,等等,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80 年代开始,香港的电影业出现了很大的繁荣,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影片也层出不穷。90 年代之后,香港影人也屡屡在国际上获得重要的电影奖项。

比如王家卫导演,他的《春光乍泄》获得第 50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史上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他的《花样年华》,获得第 26 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他的《2046》,获得第 5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当然,也有人认为香港影人走向国际虽然是成就,但也意味着香港的人才流失。比如张曼玉,她在 2004 年获得第 5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亚洲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演员,但令她获得此项大奖的影片,是一部法语片《清洁》。

除了香港电影之外,香港的电视剧也让内地大众印象深刻。

《霍元甲》、《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等,那都是一两代人的集体回忆。

后来的《流氓大亨》、《警花出更》、《义不容情》、《神雕侠侣》、《创世纪》、《金枝欲孽》、《鉴证实录》等等,也都深受大众喜爱。

香港的演艺界从业者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敬业乐业。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工作起来很拼命。

张国荣在演《霸王别姬》之前提前半年到北京学习京剧,曾经指导过张国荣京剧的著名京剧演员张曼玲透露:张国荣非常用功,有一次老师看到他满脸通红地在练功,就问他是不是太累了,他回答说 “没事儿,只是练得出汗了”,后来老师们才知道张国荣当时发烧 39 度多。

还有一次张曼玲老师指出张国荣的某个动作还欠点火候,他说 “我今天一定回去好好练”,第二天一见面他马上做那个动作给老师看,张曼玲老师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惊讶了,一夜之间就变样了,刮目相看啊!”

![](data:image/svg+xml;utf8,)

曾经有位在刘德华身边工作过的公司高层给我讲过一件事。

刘德华有一段时间接拍了两个戏,两个工作人员可能没沟通好,把某段时间排冲突了,两个人谁也不肯让谁,争吵起来,刘德华听见之后把档期表拿过来,直接跟两个工作人员分配好了自己的时间。但是工作人员看过之后傻眼了,说:“老板,您这样觉都没的睡了!” 刘德华只是轻描淡写地答了一句 “那就不睡了”。

然后,他连轴转了一星期。

有人说香港艺人来内地工作时都爱耍大牌、事儿多,但我接触过的艺人不这样。有一次我陪一位香港艺人跑了一天宣传工作,时间排得很紧张,但是每一个采访都会拖延一点时间,最后剩一个通告之前,原定是要带艺人去吃晚饭,再开车前往那个通告地点,但如果吃饭下一个节目通告就会迟到。艺人直接说对工作人员说,咱们买点快餐在路上吃就行。于是他在车上啃了个汉堡就接着工作了。

大部分香港艺人从艺以来都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日子。走红了、名利双收了以后,他们也始终不改初心,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就在前几天,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电影《神探大战》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花絮照,曝光刘青云拍戏日常。

58 岁的影帝刘青云,早上 6 点半到拍摄现场,当天气温高达 38 度,他却带妆等了 8 个小时,期间也没有麻烦剧组给与特殊待遇,而是一个人默默的等待、背剧本。

04

人品香

不仅是刘嘉玲,成龙、梁家辉一样直面黑社会!

除了以敬畏之心对待本职工作之外,有很多优秀的香港艺人在生活中也不像我们很多人以为的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7 个保姆 8 个助理的。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北京的地铁里见到一位香港演员,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是后来听到周围的乘客也在窃窃私语:“那个人,不是李子雄吗?” 后来他下车了,身边并没有什么助理同行,还有个乘客追上去找他要签名。

有人可能会说,李子雄没那么红嘛。

那咱们说俩更红的。

还是刚才说的那位影帝刘青云,平时生活十分低调。有一次上市场买东西,遇到电视台的记者进行街头随机采访,记者问:“今天是不是买菜煮年夜饭?刘青云回答:“是呀”。记者又问:“花了多少钱什么菜?” 他也都很有耐心的一一回答了。可能他太低调了导致记者没认出来吧,采访播出的时候,字幕上打的是 “市民刘先生”。

后来这成了网上的一个梗,大家都笑称他是 “热心市民刘先生”。

其实周润发也时常被路人偶遇,有时候是坐地铁,有时候是爬山,有时候是晨跑。

甚至有一次,有人拍到在一个台风天,周润发冒雨徒手帮忙清理被台风刮倒在道路上的树木。

香港艺人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艰难,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这是份内的事儿,但最惨的是有时候还会受到黑社会的威胁和欺压。

成龙、梁家辉、刘德华等等大明星们都有过被黑社会威胁的遭遇。

后来香港演艺界人士成立了香港演艺人协会,团结一心,抱团取暖。

协会成立至今,已经进行过多次为不平事件发声的行动,如:1992 年香港电影界反黑帮暴力活动,1995 年 “72 小时封嘴行动” 抵制八卦杂志媒体采取窥探隐私的狗仔队式报道,1997 年和 1999 年的反击盗版活动,2002 年针对八卦媒体刊登女艺人裸照的 “天地不容” 声讨行动等等。

协会还举办过很多赈灾募捐活动,比如 1991 年为华东水灾募捐的《演艺界总动员 – 忘我大汇演》以及慈善电影《豪门夜宴》,1993 年的《减灾扶贫创明天义演》和《减灾扶贫闭幕汇演》,1999 年和 2009 年分别为台湾地区地震和风灾组织的义演,2008 年为《雪中送暖》和《演艺界 512 关爱行动》大汇演等等。

香港演艺界人士在灾难或者黑恶势力面前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这也是无畏无惧、携手踏平崎岖的 “狮子山精神” 的一种体现,这精神一直鼓舞着很多人,也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05

努力香

一港币片酬的张国荣试图抓住 “流星雨”

近年来,无论音乐也好,影视也好,香港流行文化逐渐呈现衰退的态势。

以我个人的浅见,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当然,我的浅见并不全面哈。

  • 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大危机冲击,比如曾经出现过的亚洲金融风暴、Sars,等等。

其实港人是很坚韧的,总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行业在做着努力,试图去拯救些什么。

20 世纪末,张同祖、罗启锐、尔冬升、王家卫、许鞍华、关锦鹏、张之亮等 20 位香港导演发起成立 “创意联盟”,意在降低演员片酬以节省成本,增加影片制作费用,打造出优质的作品,拯救香港电影市场。

导演张之亮后来曾经对媒体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上世纪末香港人陷入悲观沮丧的情绪中,香港电影市场很低迷,“有一天我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孕妇,没有一点开心的样子,我就想拍一部喜剧,让人们能快乐一点。”

张之亮拍的这个电影是《流星语》,原本想拍一个喜剧,但后来成了一个小成本文艺电影。电影的预算很少,很多大明星婉拒了。

在尔冬升的引荐下他找到张国荣,张国荣为了支持他,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元钱的片酬,在电影上映时也十分卖力地配合宣传。张之亮多年后回忆到这个事情依然很感动,2011 年他来内地举办自己影展时,在现场对张国荣的粉丝说:“你们没有爱错偶像,他不仅是一个偶像,更是一个真实的人。”

然而非常遗憾,这些大明星大导演们尽管很努力救市,终究没有达到他们希望的效果。

电影《流星语》虽然目前在豆瓣上有 8.6 的高分,但当年,这部本打算救市的电影连自己恐怕都是个泥菩萨,最终只有 233 万港币的票房。

或许他们努力的方向有一点问题,据说张国荣当年在票房失利后曾经反思说,想要拯救市场,还得需要卖座的商业片,靠文艺片不行。

但无论成败,他们救市的初心是很好的,这也正是港人骨子里的 “狮子山精神”。

  • 许多年来的心理优势让人有点高高在上、故步自封了。

以前,内地人看香港的视角的确是有点仰望,港人也比较习惯于这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

虽然他们有着吃苦和勤奋的精神,曾经也有过些许的改变,比如 2003 年我去香港出差的时候看到大街上有不少普通话培训班的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词我印象深刻:“学好普通话,机会多一点。”

这很现实。

你看就连那些娱乐圈的明星不也都在努力练习,让自己的普通话说的不那么塑料,以便更好地来内地工作赚钱吗?

但有时候骨子里长久存在的高傲和优越感还是会隐隐作祟的,难免就会弄得人故步自封。

就拿唱片宣传来说吧,十几年前,内地的互联网已经开始飞速发展了,这对唱片工业的运作造成很大的挑战。

可是有的香港老板却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点,眼睛盯在电台排行榜上不动,不能在唱片宣发策略上及时地顺应新渠道、新趋势做出调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当然,这只是大行业中的一个小事情,不过从这样的小事不难看出,港人的思维方式的确需要更加与时俱进一些了。

  • 我们的眼界更宽了,口味也更高了,内地的土偶也是一薅一大把了。

如今内地经济发展的更好了,大众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更高了。

大众对于流行文化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到的娱乐享受也更加多元。且不说欧美的日韩的,就连内地的本土偶像也是一薅一大把。流行文化的发展,显得有些此消彼长,内地受众看待香港的视角,也渐渐地不再是仰视。后者已经失去继续强势输出的优势。

06

血脉香

看谁还敢逼梁家辉写什么 “悔过书” !

尽管前段时间,有少数香港艺人在某些事件上表达了不正确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的香港艺人是热爱祖国的。

早年间梁家辉来内地演了电影《垂帘听政》的咸丰皇帝,这部电影令他获得了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也成为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但是他却因此被某地区的相关部门封杀。

据说只要是他参演的电影一律都不被允许进入该地区,除非他写 “悔过书”,因此很长时间没人敢找他拍戏,但梁家辉宁可失业也不愿意写悔过书,后来一度到街头当小摊贩赚钱。

现在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了。

很多香港艺人都与内地有了更多和更深入的合作,他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更激发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他们也积极地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并通过媒体或社交平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香港的文化娱乐业需要再努力、再奋斗、再进步。要想再造新的辉煌、新的黄金年代,除了用自己的 “狮子山精神” 去努力以外,更需要依靠着身后强大的祖国。

正如《声生不息》这档综艺节目的寓意那样,希望香港和内地的文化事业以及各方面以后可以更好地进行融合,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新辉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或困境,大家都携手砥砺前行,因为我们血脉同根。

祝福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永远璀璨,永远闪光。

END 迈道传媒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空间,如有冒犯,即刻删除

设计:遥远

美监:喜雨

知乎用户 我身边的牛叉奇葩和渣 发表

先想了想,的确没有,还没有去过香港呢。

知乎用户 蛋炒饭里面的青豆 发表

独家记忆很少,最爱的还是那些经典港片港樂,感动了不少童年时光。比如昨天又刷到一部曾经喜欢的港片《南海十三郎》,有感而发答了一题来纪念

现代人学文言文有什么用?

该片上映于 1997 年 5 月,十三郎传统文人的风骨,印象相当深刻,推荐。

雪山白凤凰


稍微个人一点的相关记忆是曾经设计过一个涉及香港地铁的桌游,朋友们玩过都觉还不错,分享一下游戏预印图 PNP(初稿),权作纪念,或许以後有机会再考虑众筹出版,哈哈

知乎用户 半枝莲 发表

“一国两制”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1983 年初,中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形成了十二条基本方针政策。“十二条” 包括:
1. 中国政府决定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2. 恢复行使主权后,根据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
3. 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法令、条例基本不变。
4. 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主要官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委任。原香港政府各部门的公务、警务人员可予留任。特别行政区各机构也可聘请英国及其他外籍人士担任顾问。
5. 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保障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行、迁徙、通信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私人财产、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以及外来投资均受法律保护。6. 香港特别行政区仍为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
7. 保持金融中心地位,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资金进出自由,港币照常流通,自由兑换。
8. 特别行政区财政保持独立。
9. 特别行政区可同英国建立互惠经济关系。英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照顾。
10. 特别行政区可以 “中国香港” 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签订协议。特别行政区政府可自行签发出入香港的旅行证件。
11. 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由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
12. 上述方针政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之,50 年不变。

25 年前,一国两制成功帮助了香港平稳回归。

25 年间,香港作为大陆对接世界贸易的重要窗口,为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循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国两制是实现这些的基础。同时,香港也因为大陆的发展,25 年间服务的转口贸易量暴增上百倍,保证了香港持续的经济繁荣。

但是世界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因为苏俄的没落和中国综合国力的起飞变得不同,世界秩的主导者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冷战后期的准盟友(80 年代),到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合作伙伴,转变为现在的全方位对手。“一国两制” 的一些弱点和问题暴露出来并被刻意引导放大,以至于造成了香港的动乱,以及台湾的和平统一几乎丧失可能。

一国两制原先的设计中,很大概率会导致中央对地区的控制力偏弱,在和平与发展中并无不妥,但在对抗和冲突中很容易被其它势力利用,这其实也是香港、台湾人民的巨大风险,这里几乎肯定会成为大国角力的前线,等待他们的不会是所谓的民主自由,而会是混乱和战争。

我认为,在将来,中央会对 “一国两制” 政策进行重大的革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对香港,会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并转移香港的部分功能,防止战时被敌人直接冲垮。对于台湾,会以完全控制为目标,彻底摧毁台湾当局的执政基础,避免将来出现香港类似的情况。

我们的执政党是一个一直把 “改革” 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政党,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会不断地研究新的政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会不断试错,并完善;一个进步的政党,带领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可以碾碎一切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知乎用户 临阵 发表

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知乎用户 吾儿拉索 发表

香港有廉政公署,有自己的法律,留一片净土吧,别像某地一样,乌烟瘴气,百姓排队报案

知乎用户 绣球的天堂 发表

今天(7 月 1 日),

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1 周年

也是中国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

25 年前,香港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怀抱

25 年后,东方之珠光华更胜往昔

那是 1997 年

那一夜的旗帜飘扬

是老街里的市井烟火气息

是粤剧舞台上的金石丝竹

雄狮起舞时的锣鼓声声

图为:香港的大街小巷满挂国旗与区旗

在音乐综艺《声生不息》的舞台上,

那些深植在血液和记忆里的千千阙歌一响起,

回忆就被拉回了港乐的巅峰时期。

林子祥和叶倩文的时代经典;
李克勤和杨千嬅的款款深情;
还有新生代曾比特和炎明熹,

对于如今香港的低唱浅吟。

如今,东方之珠璀璨发光

我们在港乐中追寻曾经,

展望未来期许。

图为:《声生不息》大合唱舞台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话题——

2022 年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

你有什么感触?

你有哪些关于香港的独家记忆?

在这个话题下面,

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升旗手朱涛

分享了他的感触。

他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站在如今这个历史节点回望当年,

我百感交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在四季轮转的过程中,

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怀抱 25 年了。

看港剧、港片长大的我们,

有幸一起见证香港的繁荣、祖国的昌盛!

香江水澎湃不息

紫荆花永远盛开

让我们祝福香港,祝福祖国!

知乎用户 好猫教育周老师 发表

没有感触,一国两制,从来没见过在国内跑还要护照类的东西。

祖国河山,我走过的地方有多少?更何况别的地方。

在我眼里,国内是国内,香港是香港。

知乎用户 缺耳朵 发表

曾经繁华响彻,经典倍出的地方,如今 GDP 还不如广西了,看报道人才大量外流移民,自由民主法制的地方如今需要重振狮子山精神,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包容

知乎用户 牛在山坡吃草 发表

这是一个曾经我们想去,却不能随便去的地方。

现在变成了让我们去,我们也不太想去的地方。

知乎用户 泷月 发表

回来了跟屁民有啥关系,过去还要办签证,有屁用,说的好听是国家领土,那个国家合法居民区领土还要办签证的,只不过是一群人的自嗨罢了,早点 run 吧。想起一个老农民说,不回来我种田,回来了我照样种田。

知乎用户 hitlxz 发表

97 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游行,一堆学生穿着校服举着国旗浩浩荡荡兴高采烈的绕着城市游行,是我青春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也是我到现在为止唯一一次游行。

知乎用户 牧野流星​ 发表

独家记忆就是我家 98 年才买的电视机。。。

我没有看到香港回归的直播。。。

当年正月邓公去世,最遗憾的是他吧。

香港回归十年后赶上高考,还大言不惭的跟我妈说要考香港的大学,带她去香港玩。

又过了八年,办护照的时候顺带办了港澳通行证,然而并没有机会去。

后来香港乌七八糟的搞事情,也就没有想去的念头了。

25 年,差不多是小朋友到有小朋友的时间,香港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更好,也没有坏的不可收拾。

祝好。

知乎用户 孜然 发表

好日子不说丧气话。

以前都是从电视电影上了解香港,那是很有好感的,毕竟新奇潮流。TVB 剧有不同的视角也展现了很多浓浓的人情味。对香港也有了很多幻想。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还真去过香港,首先 “资本主义的确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建筑啊,绿化啊,公共秩序啊是不错。但是打交道的人嘛,就不在今天这个日子多说了。

知乎用户 哲瓦德 发表

香港回归那年,我第一次唱了国歌,第一次看到国旗升起。

那时我在外婆家上小学三年级。学校是村里濒危的几间仓库改的,我们班屋顶木板黑漆斑驳,是拆下来的棺材板补的。

学校贴了庆祝香港回归的红底黄字标语,屋顶上插着各色的彩旗。我们三年级唯一一个班唯一的老师刘老师,也是全校六个老师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初中学历,排全校第三,普通话却是颇为标准,所以由他在乡里学唱了国歌教全校五个年级不到一百出头的学生。

同时,学校还从大队抗来了一根削的光溜溜的杉木立在操场做旗杆,准备七一当天升起从乡里带回来的一面五星红旗。然后发现有旗帜、旗杆,却没有升旗用的绳子,于是老师们用稻草搓了一根,并试练了几回。

我们练了几天国歌,稀稀拉拉的似乎会唱了。

七一那天,下起了小雨。少先队员们难得的系上了红领巾,在刘老师的领唱下,我们在细雨中高高低低的唱起了国歌,一年级二年级的两个老师扯起了草绳将耷拉着的国旗慢慢升起来。

然后,刘老师突然忘词了,升到一半的国旗也突然卡住了。雨越下越大,于是人生中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唱国歌,看升国旗的经历就这么结束了。

晚上,我和外公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收看了回归仪式。我什么都不懂,只是还记得电视机里他的声音。

知乎用户 胸藏利剑李林甫 发表

25 年前的 7 月 1 号 , 香港回归,我这一代人拿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 0 点 0 分准时升起,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还在眼前,在这 25 年间,有伟大的祖国做坚强的后盾,紫荆花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在香港回归 25 周年之际,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香港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张梓朕​ 发表

一个鬼地方放就是再养寄生虫,吃你的,喝你的,不念你的号,还骂你。

知乎用户 麒钰麟 发表

凭什么香港人内地 985 随便上河南人上个公办二本都费劲

知乎用户 深庭 发表

印象很深刻啊!

那个时候我还是小学生

交接仪式是晚上 12 点

全家一起看交接仪式电视直播

但是到晚上 9 点

我太困了

我就给我爸妈说

我去睡一会

等下快十二点了叫我起来

然后我醒来的时候

香港都已经回归了

另外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

我校(小学)组织了盛大的

庆祝游行活动

大家呼啦啦的在整个校园(大学校园,我们小学在大学里)里转了一圈

非常有气势

知乎用户 庆云 发表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有统战价值么?????

知乎用户 王卅亖 发表

19 年之前每年都要去几次,那边的人很冷漠,包括服务行业

知乎用户 maikensou 发表

十多年前,还在小学的时候,我妈妈单位组织旅游,于是选择了香港澳门,我便有幸跟着一起去。到了之后,去看了香港很多的地方,买了很多东西,有一块表,我当时很喜欢,底盘是那种正面看是国旗的图案,侧着看又是紫荆花区旗图案,戴到学校,我就是我们学校最靓的仔,羡慕死我的小伙伴们。

知乎用户 余真卿律师​ 发表

虽然所有人的肉体回归了,但是很多人的灵魂没回归。

奴役、洗脑了那么多年,很多人很难回来了。

不过这代和上代回不来没关系,要加强教育,让下一代港人真正彻底回归。

知乎用户 道小忘​ 发表

如果我去中国自己的领土还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那还有什么意义?

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度

知乎用户 小马爬过河 发表

2022 年香港人口 740 万,英国籍人口 350 万。

知乎用户 包藏祸心 发表

2022 年 5 月 12 日,随着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CUG)与多家合作伙伴在香港共同宣布,命名为 “SEA-H2X” 的国际海缆铺设计划就此正式拉开帷幕。SEA-H2X 将连接中国香港与中国海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东)及新加坡等地,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亚洲区域内的网络连接性,为香港数字化转型扩容提速。

信息通信越来越方便,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国际联络越来越紧密…… 香港回归祖国 25 年来,这是广大香港市民的切身体会与真实感受。一直以来,中国联通高度重视在港业务发展和运营,深耕香港本地市场,发挥行业优势惠及民生,积极服务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助力香港经济发展,得到了香港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初心不变 为香港提供全球一站式连接

“以前每次在罗湖口岸过关前,都要手动更换 SIM 卡,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两个手机号码的切换,时常出现联系不上的情况,很容易误事。” 2000 年就开始每周往返深港两地的商务人士陈先生说,“后来在朋友介绍下,使用了中国联通的‘一卡多号’服务,真正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

早在 2009 年,中国联通作为香港地区第一大 MVNO (移动虚拟运营)网络运营商,就以 “CUniq” 为品牌推出 “一卡多号” 移动虚拟运营业务,为跨境商务和旅游人士提供服务。采用“一卡多号” 服务后,香港号码可同时接收来电、短信及流量服务,在深港两地穿梭时,不需要再更换 SIM,也不需要任何操作,即可自动无缝切换网络。“不管是通话,还是上网都非常流畅!” 陈先生指着手机笑道,“完全没有跨境切换的感觉!”

一站式连接、一体化服务。2015 年 5 月,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依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便利性,为沿线国家及全球客户提供包括数据专线、带宽批发、数据中心、云计算、系统集成、国际漫游、MVNO 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带动区域性国际信息应用、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等相关业务发展。迄今为止,联通国际立足香港,在全球设立 31 个分支机构,5 大国际网管中心、130 多个境外接入节点,覆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促进了香港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香港打造数字技术合作生态圈,提供全球连接及 ICT 服务提供助力。

创新技术 助力香港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西邻香港岛,东望清水湾。在香港新界西贡,一座雄伟的银灰色大楼上,红色的中国结热情温暖、分外醒目。中国联通(香港)环球中心就坐落于此。

“从入职开始,我就一直在环球中心工作,在数据中心建设及运维中,环球中心采用国际领先的高标准配置、高规格服务,为出海及入华客户提供全球领先的国际化服务,很多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环球中心 NOC 员工 Peter 骄傲地说。

2016 年 8 月 18 日,中国联通(香港)环球中心正式运营,是迄今为止中国联通在境外建立的最大、最先进的云数据中心,获得 Uptime Tier Ⅲ 设计和建造认证以及 LEED 金牌认证,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国内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项。一直以来,中国联通都致力于将环球中心打造成为 “一带一路” 信息基础设施枢纽、全球综合云服务中心和国际中立数据中心,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全球解决方案服务,为海外企业进入大陆提供近距离低延时的服务。

关注新基建,就是关注未来。近年来,中国联通花大力气进行以香港为中心的海陆缆建设。计划于 2024 年投入使用 SEA-H2X 海缆,全长将达到 5,000 公里,设计容量高达 160 Tbps,采用高规格光纤布线。该系统应用了先进的 Open Cable 技术,可以灵活地选择最优的海底线路终端设备 (SLTE),达到传输能力最大化。迄今为止,中国联通已打造支撑香港辐射全球的云网通信枢纽,超过 20 个国际陆缆系统,与周边 13 个国家和地区互联,超过 50 个国际海缆系统,拥有国际海陆缆总容量达到 77T。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增强了香港与内地及全球的联系,也铺展出香港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

同心共进 创享美好智慧生活

身处亚洲最具活力的市场和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如何为香港金融业提供安全可靠、低时延高保障的国际专线服务,助力香港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联通通过多年探索,为香港金融机构量身定制金融精品网,不光可以提供全光硬管道,保障端到端低抖动、零丢包,还可以提供专属通道、独享带宽、多重路由保护等技术服务,在安全性和时延上都为客户带来了极致体验。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中国联通针对媒体、视频等不同行业领域的需求,提供了 5G 媒体包、视频精品网、精品快线、云组网、大带宽等多样化、差异化的国际专线精品系列,推出智慧化场景化行业解决方案,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

共创美好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019 年 3 月,中国联通发起成立 “粤港澳大湾区信息通信联盟”,与香港电讯、澳门电讯一道,充分发挥各自在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资源、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等方面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个人客户及企业客户在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提供优质、安全、覆盖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无缝连接产品及服务。

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用户,从个性化产品到产业联盟。一直以来,中国联通高度重视境外经济走廊和信息港的国际网络资源部署,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立足香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 “一带一路” 沿线发展。

正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主题曲《前》中所唱的那样:“在这机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地锻炼……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这狮子山下冲线……” 面向未来,中国联通将积极发挥自身网络、产品和服务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结合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企业所有”,聚焦香港智慧城市、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始终以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奋斗,不断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前行。

知乎用户 中国联通​ 发表

再过 25 年,香港不知道能不能享受 996 的福报和社会主义劳动法的保护,香港到时候就再也不会有罢工和游行抗议了,真好啊,那时候香港和大陆再也不分彼此,我们就都是一片红旗下的中国人啦~

真好

知乎用户 Fhfhvf 发表

感触最深的是 粤港澳联考 随随便便上 211 985,嘻嘻嘻嘻

知乎用户 王在鹏 发表

为什么很多没去过香港的人独家记忆比香港本地人还多?

知乎用户 Crazy 阳 发表

我上学的时候,

小学四年级地理要考,香港何时回归?

那时还有 4 年。

小学五年级历史要考,香港何时回归?

那时还有 3 年。

初中一年级历史要考,香港何时回归?

那时还有 2 年。

初中三年级,看到香港回归的新闻联播,

瞬间感觉内心无比的激动和骄傲,

香港终于回归了!

初中四年级中考的时候,

时事政治题,还考了香港回归多久了。

可谓印象深刻,自己也是见证过历史的人了!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统 统战价值?

知乎用户 机械迷城 发表

罗大佑沧桑浑厚的嗓音唱响《东方之珠》的时候,一代人的脑海就已经落下烙印。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此后不论过去多少年,再听这歌,总不觉泪目。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知乎用户 张爱林 发表

虽然没去过香港,但是那边能上推特,看 YouTube。 他们的 steam 和我们也不一样。 游戏和影视作品也没有太多河蟹。

对接工作的香港同事经常放假,圣诞节放假,佛诞也放假,复活节放假。

我很羡慕。

知乎用户 EdwinH 发表

丹东继续压热度。香港继续涨热度

知乎用户 多余的 发表

李嘉诚一样,老黄瓜罢了,你们搁这感动得热泪盈眶,港人为什么都在发伊丽莎白

知乎用户 乌合柯基 发表

不是香港人,没感触
不如问问香港人的感触还实在点,热脸贴冷屁股,还一副自我感动的样子有点好笑

知乎用户 Johnny 发表

说来搞笑,我对香港的记忆居然全来自于波士顿。

知乎用户 小小猪排酱中游​ 发表

知乎用户 Acme 极致 发表

2022 年 7 月 1 日,便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的大喜日子。七月一日后,在政府架构中民政事务局将改组为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下称民青局),以及新成立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下称文体旅局),领导的新班子人选亦已公布,笔者深信本港青年发展将打开新篇章。

笔者在地区投身青年工作十多年,接触不少年轻人,了解到不同人生阶段的青年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亦面对各式各样的结构性问题,例如难以向上流动,需要政府有一套完整的政策和蓝图,帮助青年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

青年议题具有跨局、跨部门的特质,如青年发展、就业、居住等不同范畴的政策,现时散落于民政局、劳福局、运房局等各政策局,欠缺跨部门协调和资源配置,也未能从顶层设计出发,制订整体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政策制订过程中亦较少主动接触不同阶层的青年,致使本港青年工作不全面且停滞不前。

不过,笔者相信这局面将会有所改善。候任特首李家超将 “增加青年上流机会” 列入四大政策纲要之中,重组民政事务局为民青局,首度设立以青年为主体的政策局,青年政策的重要性必然提升。而候任民青局局长麦美娟多年来支持青年工作,对青年工作有热情,加上她熟悉地区工作,相信她能胜任局长一职,将地区与青年工作结合,发挥协同效应。

青发委升级 顶层设计制订青政

改组完成后,政府需厘清青年发展委员会(下称青发委)和民青局的权力定位和职能分工。由政务司司长(或副司长)统领、目前有九个政策局参与的青发委,应负责牵头检视跨部门的青年工作,制订整体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订立出青年发展五至十年的政策目标,让未来青年工作有明确方向;并由青发委切实推进跨部门协调和合作,督促民青局与各政策局的配合和联动,解决青年面对的不同需要及挑战。

民青局则可以担任辅助执行角色,并设立专责部门及人手、青年事务专员等,负责青年政策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制订青年发展指标以及检视政策成效,最后定期向青发委汇报。

制订出来的青年政策能否达致 “政通”,关键在于制订过程中能否做到 “人和”。民青局需搭建政府与各阶层青年沟通的渠道,在地区层面增加青年发展工作的资源和人手,透过青年团体的社会网络,为政府由下而上收集青年对不同政策的意见。

营商思维扶持文体旅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架构重组方案之中,文体旅局的成立亦跟青年发展息息相关。国家 “十四五” 规划支持本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大力推动文体艺和创意产业,将可以为青年创造多元出路,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惟笔者认为,文体旅局要做出成绩来,必须以营商思维去推动,真正视文体艺为产业,推出具体政策扶持产业升级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圈,方可帮助香港青年安心追梦,把握文体艺产业的机遇,从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和希望。笔者衷心祝愿,在新一届政府的带领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下,为本港青年创造多元发展的空间,让每位青年均得以发挥自身所长,实现梦想。

梁毓伟,太平绅士

香港青年联会主席

延伸阅读:

香港观察员: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获中央政府任命 - “乐手” 就位为港奏出新乐章香港观察员:杨政龙:疫情稍缓,香港经济如何恢复正常之路?香港观察员:杨政龙先生擢升为英皇集团副主席

知乎用户 香港观察员 发表

妈的 (>﹏<) 进来一看,知乎成了国家媒体

知乎用户 Oasis 发表

因为没去过香港,所以只能聊聊对于 “一国两制” 政策的感受。

“一国两制” 的提出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也非常包容的设想,创造性在于能够将国家统一和制度问题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用来笼络外国质疑的,非常包容也很直观,大陆放弃了对于香港的直接管辖,而是港人治港,建设特别行政区。如果真能实现得很好,那么对于台湾回归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每看到那些香港回归的宣传片都无不让人兴奋不已,感觉祖国如此智慧如此包容,两地人民也非常团结同心同德。

但后来逐渐起了变化。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室友喜欢把罗大佑的一首歌当早起闹铃,感觉听多了有那么点烦吧,后来也自己下了听,看了原曲视频,对于 “一国两制” 的看法有些许变化,原来那个时候他们并不乐观。

后来这首歌就被禁了,因为 2019 年的事。我也想通过这件事了解香港,看了咱们的纪录片,也看了他们的纪录片,心里比较乱。

真希望回到只能看见美好的年纪,这样就没这么多折磨了。

知乎用户 新生 发表

我也想努力的成为一个有作用的人 ,具有统战价值的人!

知乎用户 我是鱼 fish​ 发表

2013 年,短暂的在香港游玩,只记得天气变幻无常,雨水较多,天气阴沉。

不会粤语,用普通话在当地问路,年轻人竟然能用普通话回答我,肯定是大陆过去的吧!

生意人也都能用普通话招待大陆来的游客,当时香港游还是非常火热,偶然走进一条小路,找到一家路边摊,旁边年过半百的大爷穿着件白背心,学着他点上一份鱼皮,喝上一碗粥。

那时还没有各种运动,没有疫情,迪士尼要排 2 小时的队才能玩一个项目,我依旧认为海洋公园的服务称不上服务,也许服务人员也正和我们一样忧虑钱包的干瘪。

后来,香港发生各种事件,那时我有些疑惑,怎么平静的湖水开始沸腾,我想起了第一天酒店的逼仄,想起了服装店年轻老板的冷脸相待。

希望他们未来好吧。

知乎用户 安静的逗君 发表

我记得 1997 年回归当夜 ,7 月 1 日凌晨

央视现场直播的

我在读初一(暴露年龄系列)

总书记和查尔斯王子一起参加的降英国国旗,

五星红旗的仪式。

当时真的眼中热泪盈眶

知乎用户 Amber​ 发表

关于香港的记忆

除了回归时刻

要说深刻

还属 2019 年风波以来

波谲云诡

救火扬沸

急转直下

拨乱反正

知乎用户 四通八达的湖 发表

不如多关注河南红码事件吧

知乎用户 浮浮沉沉 发表

没什么可说的。对经济不太了解,还是祝愿香港越来越好吧

这里给各位分享一些键政小故事:

当初香港回归时,其实是英国人埋了雷。

从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之前,香港其实和英国其他殖民地并无不同。帝国不需要去刻意投资它,而需要去剥削它。以至于二战时日本人打进来了,英国人马不停蹄地跑了。

这时候的香港人是不认可英国的,还是认可内地

1949 年以后就出现了情况。香港不再是普通殖民地,而是中英两国外交上的一个谈判筹码

二战后,英国人重返香港。为了获得港人的支持,港督杨慕琦(Mark Young)于 1946 年提出了所谓的 “杨慕琦计划”(Young’s Plan),主张在市议会中增加一半的华人代表出任议员。其时,《联合国宪章》对自治领问题作出了规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已独立,英国开始考虑殖民撤退的问题。然而,这个符合帝国撤退步骤的改革计划提交到英国殖民地部后迟迟没有回音。因为在这个时候,香港问题已开始由英国外交部而非殖民地部主导。帝国政治家们正在密切关注着中国战局,在他们看来,香港的问题不是殖民撤退问题,而是如何与未来庞大的中国保持关系的问题。于是,英国政府在 1952 年 10 月宣布,目前在香港进行大规模的政制改革为时尚早,因为它意识到要将香港作为这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其利益的“政治上的守望战略据点”,就必须从英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的大局来思考香港问题,保证英国人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最终将香港归还中国。对此,港督葛量洪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当时“冷静而理智” 的心境:“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不同,香港最基本的政治问题不是自治或独立,而是一个对中国关系的问题”,“因为香港永远不能宣布独立”,“1997 年新界租约期满,香港命运可决,而从中国的观点,在此期限之前,将不致对香港进攻。新界租借能否续约,实属疑问,中国当然要英国交还香港。然而,如能维持现状,中国即可继续利用香港,互相利用,香港大陆两受其益。”[5] 正是在这种背景上,当解放军勒马罗湖边时,英国人很快向新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在西方世界中率先承认新中国,以继续保持香港殖民地。

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在 1970 年以前基本上是很烂的、、、因为那时候英国要的是钱,直接导致了香港的六七十年的反英决议。

一切转折是在第二次中东战争,这以后英国不得不面临帝国崩溃。1967 年,帝国宣布放弃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防务。之后 1971 年从东南亚撤退,帝国对远东的控制力降到了最低。

不得不说英国佬很会体面地退场,比美国佬要高明得多。

面对这种局势,港英政府在抑制民主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在归还香港过程获得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这个筹码就是培养香港市民对港英政府的忠诚,塑造香港市民的自我意识,使其与内地在身份认同上割裂开来,从而造成事实上的独立状态,给香港回归制造困难。
大英帝国开始采取 “民生抗共” 的撤退战略,即解决香港市民的民生问题,培养香港市民对港英政府的忠诚,从而使其抵制共产党中国,为英国的撤退争取最大的利益。为此,港英政府一改 “统而不治” 的殖民传统,采取积极干预政策,制定了大量保护工人福利的法律。尤其 1971 年麦理浩(Murray McLehose)出任港督后对香港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治理,推行了各项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房屋改革。香港土地属港英政府,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拍卖,由此导致香港地价飞涨,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私房,只能由政府提供廉租房。随着香港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政府提供的公屋远远赶不上实际需求,据统计当时香港大约有近百万人居无定所,香港变成地地道道的 “流民社会”。流民社会滋生了香港市民的流民心态,他们不可能认同香港法律秩序,更不可能忠诚于港英政府。“有恒产者才有恒心”,麦理浩深得其中奥妙,认为住房不足是政府与人民之间发生摩擦和不愉快的最主要的、最为持久的根源之一。为此,他上任伊始就推出“十年房屋计划”,计划到 1982 年用十年的时间为近 180 万人提供住所,使得普通香港人都能在寸土对金的香港拥有自己的居所。从此大多数香港人不再是漂泊的过客或流浪到香港的中国人,不再是“一盘散沙或一池无根的浮萍”,而是以香港为家,从而大大提升香港人的本地意识和自我认同。同时,麦理浩利用“行政治纳政治” 的方式,将普通市民组织到形形色色的地区咨询组织中,通过参与地区事务培养他们对香港的归属感。

这种手段不得不说是可以。

在此基础上,港英政府开始改革自己的形象。因为历史上港英政府是依赖贩卖鸦片起家,贪污腐败成为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其殖民政府依赖警察管治,警察为非作歹、贪污腐败到了半公开化的程度。为了增加香港市民对港英政府的认同,港英政府镇压左派的抗议运动的同时,提出建设 “好政府” 的口号,以强化港英政府的道德形象和正当性基础。为此,打击政府中和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贪污腐败成为政府的首要目的。麦理浩在伦敦的支持下,于 1974 年成立众所周知的廉政公署,肃贪倡廉,成效卓著。这迅速改变了港英政府的形象,获得了香港市民对港英政府的认同。由于廉政公署只对港督个人负责,大大强化了港督对整个官僚体系和社会的控制,也增加了香港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与此同时,港英政府在采取 “行政吸纳政治” 模式时,还推行政府体制改革,重建公务员体制,大大增加港英政府的效率。对于惯于依赖政府的中国人来说,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无疑是他们的梦想,港人对港英政府的忠诚可想而知。通过暴力镇压、赢心洗脑、精英培养、行政吸纳、社会治理和形象重建这一整套相互配合的治理手段,大英帝国终于获得了港人的认同。英国人手中拥有了认同和支持其统治的臣民,这成为英国在撤退中与中国进行讨价还价的最大本钱。

————————————————

最后,我想说说几点感想:

1. 一个好人一生行善,但如果只是在某个时刻他堕落了,他过往的功绩恐怕都会被否定

反之,如果一个坏人一生作恶,在某个关头做了个好人,他过往的罪恶恐怕都会被遗忘。

所谓新闻,罕见的才叫新闻。

2000 年遍地都是唐山,所以新闻少报唐山;

2022 大多不是唐山,所以新闻多报唐山

好人行善不叫新闻,你要抓住他堕落的新闻,抓住他作恶的新闻,使劲贬低

坏人作恶不叫新闻,你要抓住他反省的新闻,抓住他行善的新闻,使劲宣扬

道理很简单,没几个人真的懂。

2. 当光环褪去时,英国体面地落幕了,虽然它最后成为了美国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了美国在欧洲的延伸,但不得不说,英国佬退场比较体面

但是,英国终究是个人口 6000 多万,面积 24.4 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没人会相信,离开了殖民地这个小国还能再度崛起。

如果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落幕时,是否能这么体面呢?

赶尽杀绝是对一个文明的最大敬意。

知乎用户 KK 小小 发表

97 年 7 月 1 日

那时候我十三四岁,只记得那天街上好热闹,我骑着个自行车,在街上闲逛。

印象最深的是,路边人行道路沿上全摆满了盆栽。

后来我把车放回家再走过去才知道,盆栽里是桃子和紫苏。。。23333.。

后悔当时没拿个桃子吃,不好意思拿。

但是那桃子真的又大又圆,在县城的那种灯塔的黄灯照耀下看着很漂亮,肯定很甜。

知乎用户 老公 发表

【每日资讯简报,一分钟知天下事】7 月 1 日 星期五 农历六月初三 香港回归 25 周年

**1、**国铁集团:铁路暑运今日开始,全国铁路预计发送 5.2 亿人次;

**2、**多地治理 “躺平式干部”:一问三不知、工作靠演技,可举报;

**3、**光明日报刊文谈古装偶像剧:尊重观众才是 “流量密码”;【公众号:全球时事热点解读】

**4、**20 年来最高收取标准,7 月 5 日起 800 公里以上航段燃油附加费涨到 200 元;

**5、**香港警队 7 月 1 日全面采用中式步操及口令,“Yes-Sir” 退出历史舞台;

**6、**7 月 1 日起,冰墩墩等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将停产;

**7、**露营热 “带火” 我国户外移动电源市场,出货量占全球九成;

**8、**中国手机占领俄罗斯近 7 成市场,苹果、三星退出;

**9、**拟投 16 亿元!力争 3 至 5 年 A 股上市,汇源果汁重整计划获批;

**10、**两批次纯牛奶检出低毒物质丙二醇,新疆麦趣尔回应:正对产品大批量排查;

**11、**欧盟成员国就 “2035 年禁售燃油车计划” 达成共识;

**12、**G7 峰会落幕:西方誓言让俄付出代价,同时关注如何减少自损;

**13、**英国 10 亿英镑,美国 8 亿美元,两国再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14、**叙利亚宣布承认 “卢甘斯克” 和“顿涅茨克”独立,乌克兰中断与叙的外交关系;【公众号:全球时事热点解读】

**15、**意大利遭遇严重干旱,有城市禁止理发店为顾客洗两遍头否则罚款;

微语】共庆归来日,同与龙飞腾。

知乎用户 全球时事热点解读 发表

想想法子

知乎用户 青黑色的墨池 发表

25 岁,对于人生来说,是青年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意气风发、踔厉奋进的当打之年。经受住考验,跨越过险阻,“一国两制” 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或许你还没去过香港,但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你或多或少都会了解关于香港的文化,在你记忆中的香港是怎样的?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有人说,香港是购物天堂和超级市场,让人流连其间,各取所需;也有人说,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但更有人说,香港是怀旧的所在,市井草根,历史遗韵。

人们会因为一处地标、一首歌曲、一个符号而记住一座城市,在香港的每一帧,每一景,都记录着她的前世今生,都讲述着香港的人情风韵,透过一个个符号,我们窥见的是香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魅力。

紫荆花

早在 1965 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以洋紫荆为标志。1997 年 7 月 1 日后,香港区旗设计继续采纳了洋紫荆的元素。

洋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代表祖国,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紫荆花是一种花色艳丽花形较大的花卉,是一种亲情之花,通常它有着家庭和睦的意思,同时它也是香港的市花,象征着香港与祖国骨肉不分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关于香港紫荆花的故事,当年香港人为了抵抗英军入侵,牺牲了很多人,后来存活下来的村民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将他们的遗体葬在桂角山上,时间久而久之山上逐渐长出了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开遍了新界山坡,也象征着香港人永远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麦兜

麦兜是源自香港的卡通明星,大家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没有脖子、胖乎乎戴着帽子的小猪,它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卡通形象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的 “麦兜” 不太聪明,但它却是无数香港人心目中香港精神的化身。

麦兜的故事由谢立文撰写,麦家碧绘画创作。从他的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以至长大后负资产的一生,失败、失望,一个接一个;但资质平平、单纯乐观的麦兜却还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 “死蠢” 精神,创造了属于他的美丽世界。很多香港人觉得麦兜的一生映射了自己的一生,虽然在香港生活压力很大,但港人凭借着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创造出一个有一个神话。

茶餐厅

茶餐厅,是一种起源于香港的快餐食肆,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饮,是香港平民化的饮食场所,也代表了港民们的草根文化。香港的茶餐厅开得可谓遍地都是,尤其在弥敦道旺角等人气旺盛的地方,隔三五间铺头就会出现一间。

电影《阿飞正传》、《古惑仔》、《无间道》以及港剧《潜行狙击》、《法证先锋》、《读心神探》等,茶餐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香港人口的移动和文化的传播,香港以外的地方也不难找到茶餐厅的踪影。

维多利亚港

香港是一座繁华且精致的城市,想要切身感受香港的魅力那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维多利亚港湾。一艘艘天星小轮昼夜不停地穿梭于港岛和新界两岸,附近的渔船、观光船、邮轮再配上两岸的摩天大楼,交织出一幅繁华的海上美景。

对于香港人来说,维多利亚港湾也是十足的风水宝地,香港岛的水从珠江流下来进入维多利亚港,经观塘蓄水口流入鲤鱼门,水在中间两个转弯处形成了两个 “曲水聚宝盆”,有“九曲来水” 至上格局之意味。

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港姐

香港小姐是香港大型的选美活动,与 1946 年开始举办,原由私人机构在香港北角丽池夜总会举办,直至 1973 年,香港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举,之后才统一由无线电视举办。

港姐是香港女性美的代表,高贵端庄,是香港的一张魅力名片,港姐选美是香港社会的年轮,凝结着香港人的幸福和记忆。

这些佳丽用青春刻画了这个大都会流光溢彩的浮华气质,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和消费渠道。她们见证了香港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也影响了港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

TVB(无线电视)

你或许没有去过香港、没有吃过港式茶餐厅里的美食,但你不可能没有看过 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TVB 不仅在香港占据着广大观众的电视荧屏,在内地也有着无数的忠实粉丝。

TVB 的剧集没有精美的布景,没有华丽的衣服,但所有的导演编剧演员传达给了观众乐观自信,知足进取,不畏强权,热爱生活,包容豁达的精神,他们的感情如此的强烈,浓郁,朴实,真挚,是最为贴近普通香港人的真实生活。TVB 的剧集里,坏人最后总能得到制裁,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现实世界里没有童话,TVB 却始终为我们造梦。

看过港片的人,肯定对飞虎队有印象。飞虎队是香港警务处警察机动部队特别任务连,隶属于香港警务处行动部警察机动部队总部的一支高水准特警队。

于 1974 年 7 月成立,为香港第一支军事化特警部队,主要职责为处理高危险性的罪案、拯救人质、反恐、要员保护、侦测、搜索、执行水底及水面(包括水底搜索、跟踪、搜证及潜水拯救等)、空中及特别行动并且于灾难中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等。

四大天王

既然我们提到香港的文化符号,那必须提到的就是 “四大天王”,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注定对他们难以忘怀。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是无数 80、90 后的青春岁月,他们为香港文化输出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娱乐圈更新迭代速度如此之快,他们依然是不朽的传奇。

好猫教育 · 黄磊学长
从事专升本学历教育 6 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香港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为何不移居大陆?

知乎用户 林浩轩 发表 香港最基层的打工人一个月也能赚一万以上港币,就算不干活领综援每个月也有六千港币,愿意加班每个月一万五千港币也不难,而这些人如果来内地只能做月薪三千多的工作。香港虽然租房昂贵生活成本高,但一个月还是能剩好几千,而相似的 …

2047 年后香港会是什么样?

知乎用户 猴纸工作室 HK 发表 又遇上这个问题了。 我引用一则林郑出席的一次立法会答问会问答。 二○四七后香港还会有「一国两制」? 蒋丽芸议员:行政长官,我这个问题是代表香港一些年青人向你问的。在过去七个月,社会发生暴乱,很多年青人说要求 …

你现在对香港人是怎样的观感?

知乎用户 观棋者语​ 发表 我是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中国香港人。香港殖民结束时,我刚好 18 岁。 问题中这个 “你” 没有摆明车马地说明只限内地朋友,于是我诈作看不到当中的意味,不请自来,自告奋勇地唠两句,聊当挣扎。 回答区里说的负面评价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