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国 10 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齐松文 发表

众所周知,工蚁没有生育能力

知乎用户 反事实推断​ 发表

人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知乎用户 画和风 发表

各位要备孕的注意了啊,与其鸡娃策略把自己和孩子一起搞疯,你现在晚一年生娃,约等于干掉几十上百万高考竞争者啊。

再说了,这利好政策肯定是越来越多,你何必赶着 618 前买东西呢是吧?好歹等等优惠嘛。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统计局任重道远,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

知乎用户 闹东大师​ 发表

工蜂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无法生育。工蜂的寿命一般仅为几个月,很少能够熬过一个年头,其寿命的长短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的关系。

工蜂无愧于 “勤劳” 这一称号,因为历经短促的一生,它们似乎没有从工作中停歇下来过。可以说,它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蜂群中的大部分工作由工蜂承担,按其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幼年蜂、青年蜂、壮年蜂和老年蜂,而且随日龄不同有一定分工。

幼年蜂主要进行巢内工作,包括保温、煽风、清理巢房、调制蜜粉、饲喂幼虫并进行认巢飞翔;

青年蜂主要担任饲喂小幼虫和蜂王、清理蜂巢、拖弃死蜂或残屑、夯实花粉、酿蜜、筑造巢脾、用蜂胶填补孔隙、守卫蜂巢等工作;

壮年蜂指从事采集的主力工蜂,主要采集花蜜、花粉、树胶、水等;

而越冬后的老年蜂多从事搜寻蜜源、采水等工作。

知乎用户 大唐国子监祭酒 发表

这波是大赢?

还是中赢?

还是小赢?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好耶!

对,说明了好耶!

知乎用户 静山 发表

好耶

知乎用户 起名困难户​ 发表

96 年山西女生,用手机看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人口的自然降低,表明人们不需要靠生孩子来养老,反应我过医保体系、养老体系的完善。

中国人民不需要养儿防老,在养老金体系下老有所养,是我们社会保障的进步,体现我们马克思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与欧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因为阶级固化、贫富差异太大、底层人民看不到希望,物价高涨,磋伤了西方底层人民的生育积极性。

此时的中国,科技产业枝繁叶茂,产生联想、以岭、恒驰等高科技产业,我们由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时代,转换知识密集型时代。人口增长的缓慢,但是人口质量大幅提高,结构在稳中向好,人口规模更健康,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知乎用户 大观园的保姐姐​ 发表

人口就是经济燃料,人口负增长就等于燃料没了

目前,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就是日本,全世界都在看日本后续能发展成什么样。

日本与 1971 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

1995 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14%)

2006 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20%)

预计 2055 年,高龄老人要占人口的 40.5%

而中国在 2001 年进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 1-3 年内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两相兑照,我们的老龄化程度在日本 1995 年水平,日本的老龄化领先我们 25 年左右

日本目前有人提出领养老金的年龄提升到 75 岁,而日本最大的婴儿潮在 1947 左右,刚好这部分人也快到 75 岁

看起来日本的养老现状如此严峻,为什么日本好像还能撑得住?

原因很简单,就是日本的老人贼有钱

日本 60 岁以上的户平均储蓄超过了 100 万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 40 岁以下每户平均储蓄额只有 38 万人民币

老龄化社会最大的特色就是财富主要掌握在老年人手里,整个社会趋于保守传统和偏好低风险

年轻人都不加杠杆且消费萎靡,创新型科技不断减少,新岗位难以创作,经济发展进入长期通缩

所以即使日本这几年采用最宽松的货币政策 MMT,也未见通涨,甚至能把通涨 2% 定为政绩

就是因为人口的萎靡让产业就业进入通缩通道,财富不断向老年人集中,印出去的钱最后不是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空转,就是又被拿到银行保险存起来

就是你给他喂再多的饭他都能原封不动的拉出来还你

而中国是在 2015 年劳动力总数达到顶峰,新进入职场的 90 后,00 后都要比 60 后,70 后人少

人口负增长本来就是一项去杠杆的运动,未来,中国首先变得是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变少,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也会随之走低

土地财政快要玩不下去了,而在产业升级未完成之前,就业人数减少和高新岗位的缺失,会让招聘和就业两端变得更加扭曲

以后应该每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但中国比日本好的一点就是国土足够大,相应的做大消费市场有更多发挥空间

中国可以用行政手段把北上广深这类超大城市的资源分一部分出来给其他地区,让这些资源有更大的发挥作用,做到反内卷

要做的这点,中央集权就会加强,中央财政支出会加大,也会统一调度

比如目前养老金就要实行全国统一调配,这意味着北上广深这类城市的养老金领取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多,以后一线和超一线城市的养老金水平会和其他地方相继持平

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养老制度建设是落后的

日本政府早在 1980 年开始推行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政策,如派遣家庭协助服务员,
兴建托老所和保健训练中心,捐赠保健护理器械和生活用品等。

1982 年颁布《老人保健法》(1986
年修订),将医疗服务与保健服务分离,为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老人院舍照顾护理和家庭病床式看护服务。

同时明确国家制定政策和监督实施的责任,家庭和社区为老人保健实施的主体。

1997 年日本政府颁布《护理保险法》,于
2000 年 4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这是继日本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最新出台的社会福利保险
项目,是一项社会保障式家庭护理保险制度,采取派遣家庭援助者或受保人利用专业化护理服务

也就说日本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老人的医疗保健制度就随之建立,而中国在养老准备上还没有看到什么制度性建设

我是个卖保险的,这两年也经常有客户咨询养老的问题

其实养老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商业保险只是其中支付的一环

这两年百万医疗和消费型重疾的普及让很多至少在青年劳动力时期不再担忧大病风险

但老年时期的医疗护理很多人根本应接不暇

原因很简单,没钱

所以我们有只保到 70 岁的重疾险,而终身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因为保费太贵被很多人骂坑爹

其实,这真不是产品的错,只能说愿景和能力还不匹配

希望中国这次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人民走出这看似无解的困局吧

参考资料

b 站 围观主义 日本老龄化全球之最,但日本为何还能撑的住?

知网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知网 世界老龄化国家和地区养老机构规划经验——以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为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个世纪末的一波大下岗,让东北三省的老百姓刻骨铭心,多少在工厂工作多年的老职工被迫下岗,大量国企倒闭,大批工人下岗,大量无业人员无法找到工作,从那时开始东北人开始浪迹天涯,四处求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东北的老人和青壮年都经历过那个时候,穷怕了,现在东北经济也很差,穷人很多,我们家在五线城市,郊区墙上还写着计划生育的标语,当年执行计划生育最好的是东北,下岗最听话的还是东北,什么支援三线什么的就不多说了,东北一直都是最听话的,待遇也是最差的。这么多年我家这五线城市,大企业搬走了,小企业黄了,国企不景气,没有政策没有投资一切都是老样子,不一样的是和大城市一样高的物价,和收入不成比例的房价,医疗。。。别说无线城市了,哪的人也病不起,再加上现在养孩子成本太高,我的经济条件我能结婚生一个孩子已经不错了,我朋友里面有很多三十了别说生孩子了,结婚都难。一个经济倒数,人口大量流失,计划生育执行最好已经成习惯的地方,负增长太正常了。我就是个穷人,五线城市一个月四千左右的工资,还好父母帮助没背上房贷车贷,一个孩子,我不抽不喝不赌,工资基本也剩不下。我感觉现在过得挺舒服的,再生一个孩子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毕竟不能少了孩子的。

知乎用户 42.Tech​ 发表

很快就不在公布数据了,能看你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似乎有人觉得人口负增长是什么政府难以启齿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须知我们尚且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无非就是放宽了罢了,人口降低本质上是符合政府的追求的。

有些人会担心人口少了没有人口红利了,这是错误的,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比较优秀,劳动力占比比较多,是结构好而非人口数量多。人口数量过多,在任何国家都是被认作负担的,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计划生育。那这些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知道计划生育会导致社会老龄化,恶化人口结构吗?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人口数量带来的负担甚至超过了一个优质的人口结构带来的人口红利。

所以你说这个事怎么看?当然是鼓掌看,人口下降有利于提高人均资源,避免无意义的内卷,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目前所谓放宽生育政策本质上只是想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结构罢了,对于人口增加真的是避之不及。

更新:

在我看来,很多网友的思路是这样的。

生育率降低是坏事,那为什么生育率会降低呢?因为生活成本高,生不出,养不起。

我非常理解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也理解大家采用这种理由以舆论来督促政府改善民生。

但是从逻辑上讲,这两条认知都是错误的。生育率降低不是坏事,至少在人口仍然过多的今天,生育率降低、人口减少仍然是利大于弊的。上文有所阐述。

而第二点,大家真的是因为生活成本问题不愿意生孩子吗?那么美国、西欧北欧国家为什么生育率也很一般呢?虽然最近北欧的生育率上去了一点。但是北欧这两年相比于之前难道福利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吗?恐怕不是,相反疫情估计还提高了相应的生活成本。

实际上生育率降低是一个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的一般现象,不论是哪个国家都是如此,原因很多,可以从国家福利、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两性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但是从生活成本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逻辑上是错误的。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不是真的寻求知识与逻辑,而是想要表达诉求,我完全理解这一点。事实上我认为上面也不需要真的正视网友的逻辑,上面需要做的事理解网友的情绪然后改进工作。

但是现在大家的悲观与戾气愈演愈烈,所以我还是忍不住出来指明这一逻辑的错误。

道理要讲明,情绪要安抚,工作要改进。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去年人口增加 48 万

今年人口会咋样呢?

现在巨期待从官媒口中说出那句

中国步入人口下跌时代!!!

毕竟 10 月怀胎,抛去打胎流产的

现在他们手里应该是掌握了大致的出生人口

啧啧啧~

看看下半年会不会出台什么强有力的政策吧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稳中向好,全域静态增长。

知乎用户 Alba 发表

很正常的事情,这是苏联的计划生育的历史惯性刹不住罢了。在计划生育大力宣传的年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育龄年轻人,思想已经彻底被塑造成计划生育需要的形状了。抵触生育,是苏联当代绝大多数育龄年轻人的真实心声和自主选择。

通过把生育恐怖化,利用各种途径一遍又一遍的宣传,苏联成功做到了让当代育龄年轻人一想到生育,第一反应就是死亡、危险、痛苦、劳累、贫穷、愚昧,这才是生育率暴跌的主要原因。

所谓的房价过高、贫富不均,天价彩礼,这些只是生育率低的一个借口罢了。就算房价降了,先富带后富了,彩礼取消了,也不见得年轻人就能变得愿意生孩子了。

任何外部因素,都不如年轻人的内心驱动力那样可以如此有效地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

就像几十年前一样,再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也难以阻止生育意愿高涨的苏联人民。他们宁愿承担天价超生罚款甚至是被苏联政府抓起来强制引产的危险,也要变着花样地多生孩子。

诚然,这种思想改造摧毁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培养出一群兢兢业业的工蜂,的的确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最高杰作,但是苏联突然要求已经改造完成的工蜂生育孩子,这就有点过分了。

对比和生育有着类似副作用的传统工科。

很多工科专业的对口岗位,明明工人在岗位上干一年的死亡概率和在这一年里怀孕生孩子的死亡概率几乎是一个数量级,甚至更高,但是只要苏联政府不宣传,没把传统工科等于死亡、痛苦、贫穷这些东西灌进苏联年轻人的脑子,苏联年轻人就不会觉得传统工科有多么糟糕。

尽管传统工科从业者会有容易出意外暴毙早逝、染上职业病短命、社会地位低等各种劣势,在大国工匠的叙事下,优秀的苏联年轻人依然热情高涨地涌入传统工科。

这就是生育情况的反面。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我是山西人,计划生育时候山西很多政策黑洞,照样超生;二胎三胎时代还是政策洼地,不去多生。

山西人输麻了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重复强调: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根基。(我的的投资理念最核心基本盘也是从我国人口出发!)

全面二胎肯定是对的,但是不应该这么晚,而且更不应该一边想着亡羊补牢,一边却还用房地产泡沫(高房价)遏制生育意愿。相当于一边加油门还一边踩刹车!

绝大部分专家严重高估了全面二胎促进效应,与之相反,却严重低估了房地产泡沫对生育的沉重打击!

此前联合国、各大机构以及著名专家预测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约在 2030 年,现在来看,显然乐观过头了,实际上提前了至少 8 年。此前联合国、各大机构以及著名专家预测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约在 2030 年,现在来看,显然乐观过头了,实际上提前了至少 8 年。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19 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 10 年后到达最高峰水平,即 2029 年之后出现负增长。
  2.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9》预测中国的生育率 2021 年为 1.70,2030 年为 1.75,人口到 2032 年开始负增长。生育率是指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3.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21 年预测中国的生育率在 2021 年为 1.50, 2030 年为 1.52,人口在 2031 年开始负增长。
  4. 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预测 2020-2030 年生育率稳定在 1.8,人口在 2031 年才开始负增长。

2021 年,我国人口问题已经充分暴露,2022 年更不敢想象。已公布的省市常住人口变动一览(只有吉林、辽宁、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还未公布人口数据),具体数据如下,分享几个典型省市人口变化:

  1. 浙江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654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2 万人。(从出生人口数据看,2021 年浙江出生人口 44.9 万,创下近 18 年新低。人口出生率为 6.9‰,创下 1978 年以来的新低。
  2. 广东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2684.0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0 万人。(但是,自然增长人口 57.19 万人,自然增长率 4.52‰。)
  3. 山东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0169.9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 万人(建国 73 年来的最低值,人口自然增长率 0.02‰。)
  4. 北京市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2188.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4 万人。
  5. 天津市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37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6 万人。
  6. 黑龙江省 2021 年年末常住总人口 3125 万人,比上年减少 46 万人。
  7. 河南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988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58 万人。

这还是刚刚开始,不远的未来很多省份常住人口年均百万级别减少,我都不敢想象那种场景!以黑龙江为例,2021 年常住人口少了 46 万人,人均一套房两个人就少了约 23 万套住房需求。

可以这么说,我们先不用管人口结构如何,现在常住人口就出现负增长的地区意味着已经退出竞争舞台了。

我从 15 年左右注册知乎,刚开始仅分享爱好,18 年左右开始(海啸知识输出是 19 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人口、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分享到知乎和公众号,现在——我在房地产、人口、国际关系、金融投资领域迎来丰收季,无数案例验证我当初判断的准确性。

18 年我判断我国在 21-22 年人口将负增长。这个观点在当时绝对大胆,因为就没有机构和专家敢这样预测,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刚出来,基本上机构和专家都预测我国人口 2030 年左右开始负增长。


为什么生育率很重要?

这一点可以参见去年央行的论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关于 “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 的这段分析很精彩,逻辑清晰地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我国人口红利来去匆匆主要是源自计划生育,之所以有计划生育,是因为建国初期全国生育引导失衡,人口的急速增长导致人口过多的担忧,从而催生出计划生育,这就导致我国人口演化很激荡。

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 “人口减少,人均资源 / 财富就会增加” 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不可逆转,但是,不代表国家就应该无所作为。对于现在的我们,生育率稳住下降颓势就是赢,我国未来半个世纪的目标可能是要稳住 800 万出生人口底线。

如果我国接下来两年内不能切实降低人民的生活压力,那么按照当下出生人口每年减少 15% 左右的速度,到 2025 年我国出生人口就只剩下 500 万了,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而且由于又老了两岁,最后一波婴儿潮都 30 + 岁,更加生不动了,就回天乏术了。生孩子还是要靠 90、00 后,而不是 40 岁的女性!

目前,房价和养育成本下降速度要和生育率下降速度比大小,两者现在属于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关系。继续抓住房地产,那么生育率必会继续自由落体,这样即便短期维持住了房价,那么生育率下坠最终也会导致房地产崩溃。保房地产,还是要保人口,保住中国未来发展之根脉,这就不构成一个选择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人口结构如果成了倒金字塔,那么就会不稳定,随时可能坍塌破碎。

未来几年,我们会深刻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深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力,比如婴幼儿商品(奶粉、衣物、童车等)等越来越不好做了,农村以及小城镇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空置教室越来越多。

当下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国要经历一轮系统性重构,这轮重构的核心论题:老龄化(引申养老、医疗)、促进生育、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国际关系处理(市场这张牌要怎么打?世界工厂要如何维持并升级)……

为了健康永续发展,国家马上还会有更强的刺激生育率政策出台,房地产泡沫是必须破掉的,高房价是普通家庭最沉重的一座山。教育和医疗(这两个也已经开始了)紧随其后,再过 5 年,全社会养老问题将是头等大事。

告诫大家:搬好凳子,静观其变,攒钱蓄力,再谋宏图。


我国的人口方方面面我基本上也系统性研究透了,感兴趣我的历史人口生育方面文章,以下文章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前五篇文章):

  1. 【收藏转发】6500 字完全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 【深度长文】我国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与非对称机遇!
  3. 【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4. 疫情对出生人口的影响,2020 年人口出生率跌破 10‰意味着什么?!
  5. 人口是最核心问题,政策解读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6. 【促进生育】驳斥某网红经济学家「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7. 【人口热评】统计局公布数据 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同比下降 11.72%!
  8. 「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对未来会有哪些影响?
  9. 2020 年中国第 7 次人口普查的深远意义!
  10. 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

知乎用户 吴凛凛 发表

房子首付太高。

如果不动用六个钱包,一个人如果 20 岁工作,每年存下 10 万,且不被股市稀释,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到了 30 岁是有 100 万,按照 70% 的首付,可以买下 300 万左右的房子,也就是均价 3 万 ×100 平方米。

事实上本科毕业年龄在 22-23 岁左右,在 19 年后的最后一次暴涨之前,30 岁左右在一线还是有希望买到的。假设另一半的购买力接近相等,那就可以买到 6 万 ×100 平方米,均价 600 万的房子。考虑到本科应届生毕业 20 万以上年薪的工作不好找,这基本达到个人能力极限了。

由于现在学历内卷严重,研究生毕业也要 25 岁以上了,到 30 岁结婚,且不被股市割韭菜,要达到上文所说的购买力,每年存款必须翻倍,达到 20w,加上个人消费,年薪必须超过 30 万。这样的收入水平,一般也只有金融、互联网和部分优质赛道 (如曾经的房地产) 可以做到。这部分企业每年新吸收的就业人口总数不会超过 50 万,也就是说,如果职级不变,全国打工人能做到的顶多 50 万人,剩余都必须由父母资助。

由于女性生育的黄金期在 25-35 岁,到 40 岁后就比较危险。如果在 25 岁 - 30 岁结婚,生三胎的意愿是比较强的。如果在 30 岁结婚,那么二胎也可以接受。如果拖到 35 岁,估计二胎都没想法了。这才是阿喀琉斯之踵。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人均 GDP 反而增长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果冻菌​ 发表

说明「百日无孩」计划初见成效,同志们坚持住!

知乎用户 懒精灵 发表

大家想过一件事没有,经济数据在增长,科技在发展,国家在昌盛,可普通人想过上好日子,想养育小家庭,却比以前更艰难和悲观。在 80 年代,国家很穷,可那时的年轻人是很积极向上,我看过一本书,里面讲了个故事:刚改开的时候,新大学生们知道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急的睡不着,有的学生深夜翻墙进教室念书,发奋苦读,就是为了为国家尽一份力。

80 年代 90 年代,人人都很穷,那时候时涌现诗人和作家最集中的时候,现在那些成名的老艺术家,都是在那个年代扬名立万的。

那个时代有很多不公,可女性还是愿意善待和崇拜诗人和不赚钱的歌者,嫌贫爱富谁都会,可现在是几乎是公开的看你有几套房、工资收入、家庭阶级,你不成为螺丝钉就没有饭吃。

现在社会总体比以前安定,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可人民却不敢说比以前更快乐,没有人再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们为啥而读书,为了买房啊。

普通人没有了梦想,他们不去做诗人,不去实现梦想,不为国家追发奋苦读,一毕业就想努力工作攒下一点点钱,工作十年能攒下首付的都是精英了,中国的少年们用十年凑够首付,用 20 年时间偿还房贷,然而在他们攒够首付时,也就是 25 岁工作,35 岁时,却要面临被裁员和淘汰的风险,甚至还有很多连还房贷的资格都不配,更别说结婚生孩子了,要结婚生子房子是基础吧,反正我现在状态就是只敢单身,至于需求,陌陌啊悦技这些其实也能找到解决,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见面活动的,约个电影啊娱乐的,对眼了各取所需或者短期恋爱的也大有人在,就这样躺平吧,工资只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

梁启超说少年中国,你看现在的中国到底是少年中国,还是老大中国。

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奋斗一生没有创造任何东西,就买了一套 100 平房子的少年,绝不是有意义的人生,不是少年中国,你告诉我年轻人激情去哪了,他们是不是后浪。

这不是年轻人的错,我希望上面可以看到,曾经中国少年都有为国尽忠、读书报国、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是你们亲手把他们塑造成了奴才的样子。

但是奴才们不敢抗议,奴才们只是不想结婚,不想再生一个小奴才再受自己的苦罢了。

引用 “西班牙财富报的评论: “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像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知乎用户 布村杨千嬅 发表

又来看爽文啦?这才哪到哪,明年这个时候嘿嘿嘿。

知乎用户 小甜甜 发表

信心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很难,要想损失,就太快了。

比如说彩票这种东西,二块钱的花费,500 万的预期,即便是不中,也无伤大雅。事情按部就班,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一次次的诡异事件导致大家对 500 万的预期失去信心,现在彩票每天的销售额爆降,也在情理之中。

生育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两个人,你有情,我也愿,两个人组个小家庭,生生孩子,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家带孩子。多美的一幅画面。

可是有一天,这种事情前面突然就立了几座大山。第一,房价,第二,内卷,第三退休,第四教育。让人对之前我形容的那种美好画面慢慢失去了信心。

第一,房价,房价泡沫带来的是其他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大量资金锁进房地产。正常状态下的 360 行,行行出状元已经不现实了。高房价让很多年轻人十几年的努力成了一个笑话。十几年的努力都成了一个笑话,你还让他对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期待?

第二,内卷,现在的年轻人,哪有空生孩子,996 不说,还要拼命加班。而且对于男性结婚而言,要房要车要彩礼吧,现在的压力多大,年轻人结不起婚也很正常(反正就拿我自己做例子,我现在就是只敢单身,结不起婚也不想去祸害别人一起过苦日子,至于需求陌陌啊悦技这些上面也能找到解决,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见面活动的,约个电影啊娱乐的,对眼了短期恋爱或者各取所需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对婚姻的意愿也会那么强烈了),然后对于女性而言,现在对职场女性也特别不公平。只要怀孕,那就被辞退。严打这种现像,就会出现另一种现像,就是用人公司不敢接受适孕年龄的女性,真怕有女的就是来找冤大头的。

第三,退休,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退休。一边不让老的退休,一边让年轻的 996。孩子生下来能自己照顾自己?很多人都是普通家庭,被高房价收割完了之后就已经无力支撑高昂的保姆费用。生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大难题。

第四,教育,现在五五分流了,很多人已经产生了恐惧。他们怕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下面的 50%。虽然很多职高的人才也很优秀,收入高,而且工作机会大。但转化率还是有点低。

现在这四座大山已经结结实实的压在 90 后 00 后身上了。很多人已经自信今生无法逾越这些大山了。不逾越这些大山,就看不到我所描绘的画面,看不到,就不会有欲望。信心一旦丧失,那很难很难再恢复了。

知乎用户 路子辰 发表

不对不对,不是一共 34 个省份吗,怎么才 10 个负增长?

不过这也不耽误咱们开香槟!!!

咱们看看是哪 10 个省: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山西,重庆,辽宁,内蒙,上海,黑龙江。

华北三个,东北两个,华中两个,华东两个,西南一个。

河南,山东,陕西,新疆,北京,接近负增长。

除去港澳台,还有安徽,吉林,四川,海南,天津,这五个省份没出来数据,大概率负增长。

让我们看看这十个省份人口密度和经济情况: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重庆

江苏

咖啡市

知乎用户 Julya 发表

还不够,什么时候 3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人口负增长,形势才是大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得还有很多。

说句正经的,人口全部负增长,房市才会稳定下降,岗位缺口才会解决,岗位质量才会提高,生活水平才会有保障,才会得到尊重,不会担心就业被歧视,怀孕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有跟老板拍桌子的底气,有自由选择和选择自我的勇气,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因为现在是人多坑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人少了,那就是人少坑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福祉。小孩子不用提前学习高难度知识,学生不用熬夜复习高考,可以拿出大把的时间实践和娱乐,儿童可以享受童年,少年可以享受友情,青年可以享受生活,中年可以享受家庭,老年人也能随便来一次旅行,不为啥,因为大家都不是螺丝钉了,大家是个被珍重的人了,活着首先为自己,不为社会规则和别人的眼光去端着,会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能觉醒自我。

马克思中说,社会注意就要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全面发展,钱不好说,可你首先得有闲没闲下来的人不可能全面发展。

人口负增长,政府才会着急,其实这个答案下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丝畅快:你也有为人着急的一天,看到你着急又无奈的样子,挺不错。

知乎用户 肥托尼 发表

当所有人都看到人口负增长的时候,其实现实早就已经开始每年人口减少了。这是客观规律,这是中国特色,这是中国国情。

这跟房地产带动的债务推动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也跟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变化有关,最终又反过来作用于房地产和年轻人的价值观。

深圳:对恒大的处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不良资产的处置价格是市场价的 2~3 折。

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住宅用地流拍和撤牌地块数量达到 836 宗!流拍撤牌率高达 23.5%!

本来要给广东省的订单转移到了越南,中低端制造业向越南转移;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人口也要随着制造业朝中西部转移,本来全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实际每年减少,东部地区房价还要暴跌。

有的人因为股价暴跌而不得不卖房,有的人因为房价暴跌而不得不卖股票

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是房地产长期下行的年代,日本主动房地产去杠杆,中国被迫房地产去杠杆,房地产去杠杆时代就是通货紧缩的时代:现金不仅是王道,还很霸道。

现在所有人都看到的房地产不行了,现实其实早就已经不行了,这是客观规律。

2022 年 10 月份党的二十大再提房地产税,12 月底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2023 年在深圳杭州厦门首先试点房地产税。

指望以房养老的还是算了吧,中国的房子是用来收税转移支付给公务员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银行自己狂收利息用的,所以读书多而且聪明的年轻人才不买房:白嫖永不为奴。

中国是稳汇率还是稳房价?跟美元 PK,能稳住汇率就不错了: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土地财政寿终正寝,房地产税势在必行。

2022 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给人看的数据全国新房均价降到每平米万元以下,同比暴跌 10.3%,新房都量价齐跌,二手房更加惨不忍睹。

仅仅 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超过 1100 多万,全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开始每年减少了:全国重点城市房价因为总人口每年减少和乡村振兴人员回流所以还要继续暴跌

老百姓不消费,投的那么多大消费怎么赚钱?投的那些硬科技企业劲儿往哪儿使?

新冠疫情两三年了,俄乌战争给中美战争打了个样板,2018 年中美贸易战没有觉醒,现在老百姓已经普遍觉醒了,所以在降低自身负债,增加持有的现金。

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改善型需求给洗脑了!租房才是消费,买房就是投资。中国房价泡沫还会继续破灭,普通家庭辛苦赚的钱不要给房价泡沫做了陪葬。

跟谁有仇,劝谁买楼。

流动性是金融资产的生命:甭管你什么时候买的房,买的哪里的房,只要卖不出去,没换成现金,那都是纸面财富,啥都算不了。

2022 年美元加息 7 次并从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还带着欧元英镑港币一起加息,这个时候的人民币降息降准,A 股还得跌,中国房价还要跟着暴跌。

2022 年第一季度房贷负增长,新增的贷款也是在借新还旧。说明居民房贷能力已经到极限了,全国制造的韭菜盒子过剩而韭菜不足,而且韭菜的接盘能力没有了:没人买房接盘,中国房价就是继续暴跌。

少子化降低房地产需求,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压,房地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政策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加速加量降价供应,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缩短限售期到期踩踏式卖房:中国房价断崖式暴跌

只要是泡沫,必然破灭。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忽悠老百姓房价软着陆是自欺欺人的,泡沫早刺破比晚刺破害的人更少,剩下的人才能以大消费为主的内循环:房地产不死,大消费不兴;打掉房地产,经济内循环!

说好的房价永远涨,买房抗通胀呢?!房价怎么一直在暴跌?想打折低价卖房平台不让上架?房产中介忽悠的大通胀在哪里?

一方面忽悠别人忽悠自己 “钱放在手里会贬值”,另一方面 “能贷款就别全款”“能贷多少贷多少,能贷多久贷多久”——现在又抱怨房贷利率太高了,贷款利息比本金还多:这是多么前后矛盾的人生啊?自欺欺人!

租房才是刚需,买房就是投资。投资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高位买房接盘,那就是 30 年的接盘侠。

这么好的买房机会,你自己怎么不多买点儿,发动你亲戚朋友代持也行,你干嘛大张旗鼓煞费苦心地说出来,然后忽悠别人买房接盘?

2022 年第一季度 20 多家房地产上市企业宣布延迟发布 2021 年财报,美元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并加息 7 次,房地产美元债爆雷,人民币内债又集中到期:房企爆雷越多中国房价越暴跌

吃不穷,穿不穷,买房接盘一世穷。

阿 Q 买房接盘后房价跌了卖不出去,首付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我比没买房的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使尽了平生的力卖房,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卖出去,但这可恶的新房二手房不但很多,并且不好卖…… 但是不多时他也释然了:孙子才卖得出去房子呢。

2022 年清明假期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 64.7%,房地产二手房和新房量价齐跌,互相促进,恶性循环。

疫情、战争等加速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减少,包括中美战争,总人口减少房价就暴跌,因为房住不炒。

租购同权、老龄化少子化 + 房地产税导致的负动产时代,租售比过低导致的现金流黑洞,日元升值(人民币也在国际化升值),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东京核心地段房价暴跌到最高点时候的 1/9。2019 年 12 月的新冠疫情,2020 年的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火遍全球的元宇宙未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都是对所谓的核心地段价值的削弱——土地被技术平权了。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和元宇宙的未来,炒作核心地段是为了自己脱手变现而已。

贪婪和恐惧,买房接盘的人全都占了。他们自己还不敢承认 30 年的房贷是真金白银被人割了韭菜,还执迷不悟地对客观事实进行否认。

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北上广深房价暴跌就是从学区房开始的。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全国 2021 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新生儿共 887.3 万。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开始就已经负增长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维稳工作是掩盖不住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规律的。

2015 年至今买房接盘的人会高位套牢一辈子,他们不仅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接盘侠了,他们因房致贫成为新穷人:房价上涨觉得自己跨入高资产人群成为人上人;房价下跌又把自己归类到底层人民。

全中国所有城市都缺人,都在想方设法大规模抢人,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在总人口萎缩的时代,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成为所谓的抢人大战赢家。

为什么全国的房价一直在暴跌?不仅暴跌,还卖不出去?不仅卖不出去,还要收房地产税?

为什么全国断供房法拍房的数量连续每年增加?

新冠疫情这两年多,法拍房数量为什么激增?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排着队爆雷?

为什么房子严重供大于求,政府还要加速加量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什么深圳这样的城市要搞商改租?

为什么香港在 2019 风波事件之后要建设北部都会区吸引内地人才?

为什么 2016 年 12 月房住不炒之后,新生儿越来越少,连印度都超越中国变成人口世界第一?

为什么房企借了那么多美元债,而且美元要在 2022 年房企还债高峰年强势缩表又加息?

为什么部分地方政府降首付吸引买不起房的人去贷款买房?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婚不育保平安?

为什么关于楼市的任何问题,知名经济学家和专家的结论都是要老百姓买房?

为什么不看泡沫化程度就炒作核心区域居然还有人傻乎乎相信?

跟电商刷单一样:房子挂在网上的价格是给国家统计局和老百姓看的,真实的价格都是大幅度打折的,而且即便是打折也很难成交。没有交易量的价格都是虚伪的价格。

中国比日本更快速度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而且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日本的房地产负动产时代,中国进入定了!

2022 年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并周期性下跌到 2035 年。新时代 2012 年出生的人口 2035 年也才 23 岁。周期之下,玉石俱焚。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985-1995 年出生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还是受到了 “必须买房,不然不能结婚孩子没学上” 的恶毒影响,土地财政、开发商、炒房利益集团等房地产利益相关者正是利用这种痴念般的社会文化观念,相互配合大规模地 30 年房贷割韭菜的。老韭菜割完了,而 1996 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就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房价开始隐裂,只是绝大部分人还没觉察到而已;1996 年及其以后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改变了:不会觉得买房是必须的,婚姻和孩子也不是必需的,所以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的情况了,2022 年是第 4 年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

国家金融委、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强调房住不炒。房住不炒写入 2022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来 4 次将房住不炒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如郭树清所言 “押注房价永远涨的人要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狼吃肉,狗吃屎。狼吃完肉已经离场了,剩下的狗还在吃屎,狗吃屎不说,狗还以为自己吃的是肉,屎没有交易量了而且价格暴跌了,还说吃屎很香,还嘲笑其他狼说你们连屎都没得吃。

“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称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人。”——《自私的基因

“新冠一代” 出生的婴儿,普遍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沟通技能测试中平均得分偏低,言语、运动、整体认知能力显著下降。新冠病毒会加重孕妇早产和死胎概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殖内分泌科 Marcelle Cedars 教授分享了相关数据研究,指出妊娠过程增加了女性感染后患严重疾病、机械通气甚至死亡的风险。妊娠早期感染病毒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如早产和胎儿死亡的风险。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4 次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加量降价供应,跟商改租一起,分流新房和二手房的需求:新房更难卖,二手房不仅比新房更难卖,还租不出去

香港北部都会区,定位在科技生活区,容纳 250 万人口,既可以吸引香港人,也可以吸引深圳人,等于是同时增加了香港和深圳的土地供应,降低了香港和深圳的房价。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平均年龄 38.8 岁,印度平均年龄 29 岁。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趋势比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欧洲日本都要快!中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每年减少了: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年轻人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尽量不生,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先把自己活明白,不要害了自己,更不要害了别人。不要被房价泡沫、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所愚弄。

房地产税是直接税,可以直接调节贫富差距,还能转移支付给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国防开支也需要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有助于共同富裕。深圳杭州厦门的房地产税已经确定了,北上广深杭房价泡沫正式破灭。

房地产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还产能过剩,碳达峰碳中和之下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房价还要暴跌;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中国房价还要暴跌;中美战争摩擦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知乎用户 Young 斯基 发表

【最新人口重磅数据出炉】数据显示,2022 年一季度,包括贵阳市、河南省、山东省德州市、安徽省池州市等多地公布的出生人口或新生儿筛查、活产数等数据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1)贵阳市卫生健康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全市常住人口出生 9420 人,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 10049 人。两相比较,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6.3%。

(2)人口大省河南近期通报的 2022 年一季度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今年一季度河南完成新生儿 “两病” 筛查 19.46 万例、听力筛查 19.42 万例,筛查率分别为 99.06%、98.87%。而去年一季度,河南完成新生儿 “两病” 筛查 21.14 万例、听力筛查 20.83 万例,筛查率分别为 97.94%、96.52%,分别高于年度目标任务的 7.94 和 6.52 个百分点。同口径下,河南今年一季度新生儿减少了 9%。

(3)安徽省池州市,今年一季度该市出生登记为 2436 人,而去年一季度出生登记为 2966 人,今年下滑了 17.9%。//// 安徽省舒城县今年一季度出生登记共办理 1537,而去年一季度为 1855,今年同比下降了 17.1%。

(4)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 2022 年 1-3 月份通过山东省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出生人数为 7770。去年一季度该市出生人数为 8630。也就是说,今年出生人数下降了 10%。

全面二胎肯定是对的,但是不应该这么晚,而且更不应该一边想着亡羊补牢,一边却还用房地产泡沫(高房价)遏制生育意愿。相当于一边加油门还一边踩刹车!

绝大部分专家严重高估了全面二胎促进效应,与之相反,却严重低估了房地产泡沫对生育的沉重打击!

此前联合国、各大机构以及著名专家预测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约在 2030 年,现在来看,显然乐观过头了,实际上提前了至少 8 年。此前联合国、各大机构以及著名专家预测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约在 2030 年,现在来看,显然乐观过头了,实际上提前了至少 8 年。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19 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 10 年后到达最高峰水平,即 2029 年之后出现负增长。
  2.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9》预测中国的生育率 2021 年为 1.70,2030 年为 1.75,人口到 2032 年开始负增长。生育率是指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3.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21 年预测中国的生育率在 2021 年为 1.50, 2030 年为 1.52,人口在 2031 年开始负增长。
  4. 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预测 2020-2030 年生育率稳定在 1.8,人口在 2031 年才开始负增长。

2021 年,我国人口问题已经充分暴露,2022 年更不敢想象。已公布的省市常住人口变动一览(只有吉林、辽宁、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还未公布人口数据),具体数据如下,分享几个典型省市人口变化:

  1. 浙江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654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2 万人。(从出生人口数据看,2021 年浙江出生人口 44.9 万,创下近 18 年新低。人口出生率为 6.9‰,创下 1978 年以来的新低。
  2. 广东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2684.0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0 万人。(但是,自然增长人口 57.19 万人,自然增长率 4.52‰。)
  3. 山东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0169.9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 万人(建国 73 年来的最低值,人口自然增长率 0.02‰。)
  4. 北京市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2188.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4 万人。
  5. 天津市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137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6 万人。
  6. 黑龙江省 2021 年年末常住总人口 3125 万人,比上年减少 46 万人。
  7. 河南省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988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58 万人。

这还是刚刚开始,不远的未来很多省份常住人口年均百万级别减少,我都不敢想象那种场景!以黑龙江为例,2021 年常住人口少了 46 万人,人均一套房两个人就少了约 23 万套住房需求。

可以这么说,我们先不用管人口结构如何,现在常住人口就出现负增长的地区意味着已经退出竞争舞台了。

我从 15 年左右注册知乎,刚开始仅分享爱好,18 年左右开始(海啸知识输出是 19 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人口、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分享到知乎和公众号,现在——我在房地产、人口、国际关系、金融投资领域迎来丰收季,无数案例验证我当初判断的准确性。

18 年我判断我国在 21-22 年人口将负增长。这个观点在当时绝对大胆,因为就没有机构和专家敢这样预测,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刚出来,基本上机构和专家都预测我国人口 2030 年左右开始负增长。

本文选自知乎

@pure 日月

我国的人口方方面面我基本上也系统性研究透了,感兴趣我的历史人口生育方面文章,以下文章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前五篇文章):

  1. 【收藏转发】6500 字完全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 【深度长文】我国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与非对称机遇!
  3. 【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4. 疫情对出生人口的影响,2020 年人口出生率跌破 10‰意味着什么?!
  5. 人口是最核心问题,政策解读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6. 【促进生育】驳斥某网红经济学家「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7. 【人口热评】统计局公布数据 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同比下降 11.72%!
  8. 「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对未来会有哪些影响?
  9. 2020 年中国第 7 次人口普查的深远意义!
  10. 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

知乎用户 大钦岛别处书馆​ 发表

当年论证中国只有几个亿绝对会过的好的专家学者都哪去了?

不是应该让他们继续出来论证吗

继续赢下去

知乎用户 不负骚话​ 发表

铁幕: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全国 10 省份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喜讯。这表明新形势下我国人口红利深度发展,由数量优势向着为质量优势持续优化,人口政策初现成效。未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将适配国家中长期发展需要,构建以高质量高价值为导向的人口结构。

————

好似,开乡槟!

知乎用户 强哥 发表

上面这个表有五个省份出生人口数据没出,分别是四川、安徽、吉林、天津、海南,吉林和天津确定负增长,海南体量较小,安徽出生人口看来很不好看了,预估出生人口 53 万人,要抓住上海疫情回流人口,稳生、促生。四川出生人口也下降比较快,从成都出生人口数据可一窥全貌: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3 月 25 日,记者从成都市卫健委获悉,成都市卫健委近日发布《2021 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成都 2021 年共办理生育服务证 98790 件,其中二孩 35573 件,三孩 960 件。

按户籍人口统计,全年共出生 10.24 万人,同比减少 3.67 万人;人口出生率 6.13‰,同比下降 3.27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0.91‰,同比下降 2.20 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07.67,同比上升 1.22。

按常住人口统计(住院分娩婴儿),全年共出生 15.48 万人,同比减少 2.1 万人。

人口出生率高的地方: 广东、广西、贵州、福建、江西、云南等省份,北方省份都处于负增长边缘,尤其东三省负增长好多年了,未来在港珠澳大湾区,年轻人快点去吧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干得好,加油

房价 - 1:百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房价进入到哪个阶段了?

去化周期大于 20 个月,房贷利率 7% 以上,居民杠杆率 80% 左右,房价卒 —- 静待央行行动、静待最后一个阈值出现

决定二手房成交量的因素是什么?去化周期恶化以后,放开限购限贷还可能再次涨价去库存吗?思维惯性会导致什么?

16 城最新商品房去化周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去化周期恶化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2021-10-31 楼市数据更新:苏州 - 杭州 - 青岛 - 南京 - 广州 - 二手房成交量 - 去化周期

补充:西安、成都、合肥 2021-10-31 二手房去化周期及 10 月份社消数据点评

二手房去化周期、新房去化周期是衡量房地产阶段的必要指标,去化周期一旦突破 20 个月,就意味着商品房出现了滞销,健康的去化周期为 6-12 个月。

新房库存 = 新开工面积 + 待售库存,新开工面积受到去化周期的影响,去化周期升高的同时,新开工面积也会同步降低。

因此**只要去化速度没有持续恶化,新房库存会稳定在一个数值内,并不会无限的升高,除非房企已经感觉到危机并主动开始撤离,才会开始加速开发去土储,开始加速卖房。**从目前来看,百强房企除去恒大、碧桂园以外,并没有哪家房企出现高周转和降价的情况。从逐月各房企的数据来看,销售额与面积的比值确实出现了回落,但是幅度不大,唯有碧桂园的幅度较为可观。

**2022 年 1 月百城商品房库存最高,达到了 6.17 亿平,**年后新开工率降低,库存开始回落,但是商品房销售额也开始回落。

年后三个月百城去化周期逐月升高,2022 年 3 月份去化周期达到了 22.7 个月,形势非常的不乐观,4 月份全国部分地区受到上海疫情的外溢影响,出现了局部的风控,去化周期必然持续上升。

-—-

在《房企杠杆详解:你买的楼盘到底被开发商抵押了几次,它是如何烂尾的》中,我们详解了开发资金杠杆模式。

新房只开工就开售,开售以后马上获得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及预售资金,房企拿到预售资金以后,迅速磨洋工,加快销售却减缓施工速度,把大笔资金调往需要挪用的缺口。即新开工的商品房,成为了开发商融资的工具,开发商投资 1000w,可以获得数亿的资金进行周转,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利用新开工商品房融资的情况主要是高杠杆企业,大部分的开发商首选的是囤地捂盘熬过冬天。

一旦无法熬过寒冬,那么高周转、多新开工就成为了开发商获取现金流最简单的方法了,这也解释了房企为何缺资金还在不停的拿地,因为拿地以后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完全可以覆盖掉拿地成本。因此在房地产行业崩盘的末期,商品房住宅库存还会小幅上升,这些新开工的项目最大的作用是为开发商融资,一旦开发商度过危机,亦可加价交房,类似于恒大模式。

-—-

目前处于房价下跌的哪个阶段呢?我们认为随着新房去化周期步入 20 个月,房价开始进入房价心理博弈期,由卖方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且步入了房价阴跌期。

居民杠杆率可能超过或者接近 80% 吗?

由于 2022 年居民已经开始去杠杆,且政府加杠杆刺激经济,那么 2022 年末我们预测住户贷款余额为 74.69w 亿,GDP 为 120.69w 亿,居民杠杆率折合为 61.89%。

对比近几年的居民杠杆率走势,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杠杆率最高值为 62.25%, 住户贷款余额的最高值可能为 74.69w 亿。

假设 2023 年以后住户贷款余额开始降低,居民开始去杠杆,政府加杠杆,那么假设 gdp 不变,居民杠杆率必然出现回落。

最大的问题是真实的 GDP 值在房地产崩盘以后到底是多少?

按照我们的测算来看,房地产崩盘以后,gdp 不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增长,gdp 必然随着房地产崩盘而暴跌,现阶段的 gdp 至少高估了 20%。

如果按照真实的 gdp 计算,**假设官方允许 gdp 数值出现回落,那么短期住户贷款余额的下降速度一定会慢于 gdp 回落的速度,居民杠杆率会由于统计方面的问题出现被动式上升,**类似于农村人口去世导致城镇化率被动提高的因果关系。

-—

关于利率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目前居民杠杆率、去化周期均已满足我们之前的预测条件。

全国二手房去化周期是多少个月呢?

一季度 9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累计同比下跌 52%,天津等长期低迷的城市也开始了再次暴跌,一季度天津二手房暴跌 34.07%,新房暴跌 46.23%,二手房去化周期 22.9 个月,新房去化周期 4.59 年。(2021 年年末天津新房去化周期 2.1 年,折合 26 个月

[1] 结合目前的疫情走势、美联储加息步骤,我们再次呼吁大家去《卖房》,不要心存侥幸。

参考

  1. ^ 房价 - 1:百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房价进入到哪个阶段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897&idx=1&sn=6383584675b1805b4e6ae9562fa06c38&chksm=fb84b8a3ccf331b5278a246860f9907f55a3505809112fb362b35f19bc89a716f567cc4cd41c&token=1162168854&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诗不成​ 发表

我觉得有些人好奇怪。

想当年人口爆炸式增长,一堆社会问题、就业压力、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大家都在期待人口能少一点,到处都是关于人口增长、地球爆炸的负面分析,仿佛人多就意味着毁灭,国家就没有了希望。

现在人口负增长了,有的人又开始阴阳怪气了:人少就意味着毁灭,国家没有了希望。

反正不管怎样,就是没有希望了呗,一起完蛋了呗。

你永远唱衰,并暗戳戳期待所有人,跟你一起摆烂。你那看热闹的样子,好像村里倚着墙头嗑瓜子,无事摆活拱火、有事跳脚上吊的老大娘啊。

人口负增长,一部分固然是因为生育观念的改变。但很重要的因素是,40—60 年代的人本身就是很大的基数,以平均年龄计算,这些人开始步入老年,甚至是死亡。

我们这的教师这两年招的很多,为什么?一个是二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一个是退休老师太多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缺口,等 70 后 80 初加入行将就木的年龄,缺口会到达顶峰。大批大批的人死去,每年却只有少量的人增加,可不就是负增长吗

再者,不管是学业、观念还是社会压力,年轻人普遍生育得晚且频率低。以前的人,18 生娃,三年抱俩,18 年后孩子再生娃,三年再抱俩,70 多岁可能就四世同堂,有一大家子的亲人。

现在呢,很多六七十的,别说孙子、孙女,可能连儿媳妇、乖女婿都没影呢。

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社会经济转变,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不适应和大难题。唱衰有什么用?

不管人多人少,永远有矛盾和困难。但我们要相信,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总会与时俱进,问题会有办法解决的

知乎用户 糖飘人间 发表

辛苦统计部门了。

知乎用户 Po MG 发表

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想想平时高高在上闲的发慌的老爷们绞尽脑汁的编数据,开心的想中午加个蛋。

知乎用户 Alpha Sobolev 发表

说明计划生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知乎用户 西南赌侠 发表

太好了,四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总算起作用了。

咱们也讲讲道理,明明都已经十四五亿人口了,还搞那么多来人干啥?打算二十年后还靠着吃人口红利来发展吗?人太多就会拼命消耗环境资源,从长远来看,真的好吗?

六到十亿人最为理想。

知乎用户 张婷​ 发表

身体偶尔有个头疼脑热,这不是坏事,是身体在警告你健康出了问题需要赶紧治疗。但如果你如果吃止疼药掩盖问题,不去检查治疗,那可能最后一发现就是癌症晚期。

不生育看起来不暴力也没有破坏性,但本质上是最恐怖的武器,因为这是要 “与国同亡”。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国家的根本是什么?”

是土地?是文化?

都不是,国家的根本就是人。

要先有人才能守住土地,要有人才能传承文化。

而中国之所以是中国,正是因为这里有十四亿自认炎黄后裔、华夏子孙的人。

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你,有我,有我们的父母先辈艰苦奋斗留下的痕迹,所以它才是中国。

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没有人民这片土地什么都不是。

而低生育,则是缓慢而又稳定的蚕食这个根基。长此以往这片土地上将会充斥着绝望的老人,而老人的供养成本又会进一步压垮年轻人。

所以一旦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深渊,就几乎找不到回头路。人口只会不断减少,直到最终国土无人守卫、文化传承断代,那这个国家也就没了。

日韩都是这样的前车之鉴,人民挟国运以令当局,但当局也没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虽然还是发达国家,但现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两个带满金银首饰的老人,在消亡的路上结伴而行。

中国父母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你不结婚,以后老了没人照顾你,会死在一堆屎尿里。
你不结婚生子,以后老了没人挣钱给你花,会活活饿死。
你不结婚,以后生了病,别说没人陪床照顾,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这是几条最常见的催婚理由,你看,父母说的是 “幸福” 吗?

不,他们字字句句说的都是 “生老病死”,是“生存” 啊:

你不结婚只能靠撸,容易出去招嫖约炮,容易得上脏病,库嚓就死了。而结了婚有了稳定安全的交配对象,能减少你染病而死的几率…….

万一你哪天失业了,单身狗会饿死,结了婚至少能靠伴侣喝一碗玉米糊糊…….

不幸得了病住院,形单影吊没人管,会让你心情抑郁病情加重,要么病死要么跳楼…….

一旦被隔离在家十四天,两口子能说话聊天啪啪,吵架都有对手,单身狗搁家跟坐牢似的,还是最严的单人禁闭,四面墙会疯会崩溃…….

每一条都是 “荒野求生法则”。

婚姻的基础属性是 “生存”,两个人组成最小团体,互帮互助生存下去,然后在满足“生存” 的基础上,再去追寻“幸福”。

生存是下限,幸福是上限。

父母传递给你的信息,始终在强调婚姻的下限 “生存属性”,催婚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活下去。

——我们为你好。

而你理解的一直是婚姻的上限 “幸福属性”,你们踏马跳进了火坑还让我也跳进去?

——你们要害我。

你们双方完全鸡对鸭讲,都不在一个频率上,理解的也不是一回事,当然互相嫌弃,你烦他们更烦。

在你眼里,社会发达,科学昌盛,岁月静好,世界和平,自己不婚不育往后能爽五十年,爽一辈子直到死。

而父母眼里,世界动荡,处处危机,乱才是常态,说不定哪天就有天灾人祸从天而降,按现在科技水平,运气好,天灾大概能躲得过去,但 “人祸” 就完蛋了,人祸不一定导致天灾,但天灾之后,绝对会有人祸,把天灾的危害放大到十倍百倍……..

人祸之下,无人幸免。

这三年来,天灾和人祸轮番上演,轮番蹂躏的事儿还少吗?

所以,父母其实并不在乎你进入婚姻之后幸不幸福,他们只关心你的 “死活”,能不能靠婚姻小团体的力量,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上安全活下去,并尽可能活的久一点。

至于你找个什么样的爱人,怎么经营感情,婚后幸或不幸,那都你自己的事儿,跟他们有个屁关系。

——他们从头到尾说的一直就是 A,而你理解的总是 B,指定是你的毛病!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永远明亮,别用若即若离折腾他的自尊,别用冷漠磨损他的骄傲,不要让他为你一次次推后底线,不要试图挑战他的原则哪怕你真的可能成功。那不过是利用他的爱和热情,胜而卑劣。

——“我遇见你的时候你像光一样耀眼,如果因为我而黯淡,那是对光的侮辱。”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感觉到安适,让他每天回来看见你就像回到故乡,可以卸下防备和疲倦讲讲今天看见的云和昨天有什么不同。你已经住在他的心里了,就别要求他移动血管调转血液流向去迎合你的喜好,你不知道你开心满足的时候他是否彷徨无措。

——“无论我们爱过多少人,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个让你习以为常的人,像空气,像大地,让你活得踏实。”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知道你喜欢他。别时常让他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却要求他别想不该想的。也不要用一句轻易说出口的喜欢来束缚他,惊动了平静湖面却转瞬高飞的鸟是有罪的。你要学会用初遇之新奇去爱,用诀别之难舍去珍惜。

——“不要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让那些爱你的人难过,因为这个世界上,你爱的人固然很少,爱你的人也绝不会多。”

喜欢一个人就该放下过去,在一起之前选你所爱,在一起之后爱你所选,别在心里留任何一个不可见光的角落。放下并不意味着忘记,忠诚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不该忘记爱过的每一个人。你要做的是祝那些人幸福,然后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幸福与你无关。你抓得住的东西都在你手里,其余的该算了就算了。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喜欢一个人就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你没有权力把最好的自己耗在别人身上,却把如今磨平光芒的你留给最爱你的人。你要征服星辰大海才有能力风花雪月。

——“既然要做一件特别的事,就不能妥协,不能折衷,不能退而求其次。”

最后。

“你要分得清冷静和冷漠,区别开坚持和固执,对自己不失信,喝想喝的酒,说想说的话,见想见的人,想来想去,总有千万种欢喜。你看这年复一年,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相聚别离,都是刚刚好。”

M: 男攻女受是自然秩序,“君子好逑” 配 “待字闺中”。夫唱妇随,男主女从。性荷尔蒙的差异决定了男女行为的显著差别。雄性荷尔蒙使男性更有雄性魅力,是力量,征服,战斗欲望的幕后主使。它带来的是进攻性。

雌性荷尔蒙则让女性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丰富,本身就是矜持的,防御的。

也就是女性天然地就是在等待被征服,被追求。她们要求在得到安全保护的情况下施展自己的能力。她们情感上拒绝陌生环境。

女性的进攻,与男性的主动进攻不同,是 “被动进攻”,比如 “勾引”——设置男性无法拒绝的情境,引男性主动行动。男性以为自己是猎人,然而他才是猎物。

这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女性侧重的并非科技研发的智商,而是社交活动的情商。心机要比男性藏得深。

这跟狼与羊的故事差不多,狼总是捕食羊。而羊想被吃,就得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可口一点。然后去招引狼。但羊不会主动攻击狼的,在狼看来,这是自杀式恐怖袭击。

W: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喜欢吊着别人,是不是喜欢暧昧的感觉,或者说,是不是喜欢那种被认真偏爱的感觉,也有可能她们只是被一贯的 “传统” 束缚,认知中认为女生主动即为掉价。

一直以来我的思维习惯总是偏向悲观的,我不习惯把事情想成 Happy ending,那么感性的一个自己,我一点都不想想象,当我的情绪会受一个人的行为牵绊时,如果他稍稍在我约他吃饭的时候告诉我他没空,或者在出去的时候下意识躲避我的触碰,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胡思乱想。

很多人都觉得,我从事这一行,能够很好捕捉他人感受,分析行为根源,敏感在我这摆明了就是一个优势,我自己也不止一次说过,好好利用高敏感的人,是可以让敏感为自己所用的。

但我一直不想说的是,我是发现了高敏感的优势,但又怎么样?我仍然需要承担高敏感给我带来的反噬。它的存在感是降低了,但追人就等于是给自己主动 “找事儿”。

我是一个非常容易 “反省” 自己的人,所以如果我去主动追一个男生,他的退半步就会让我动辄检讨自己,是不是哪儿言语有失,是不是哪个行为突兀,是不是我哪儿又不好了?

我也不是没追过,我追过,我甚至比大部分男生都用心追过,论纯情我也可以纯过纯净水,比如调好情侣手表的分秒针,下雨天把自己仅有的伞给了人家,人家负面情绪冒头了,我就第一时间出现了。

不是说我就没有做过这些事儿,而是做了这些事之后那些结果让我挣扎了许久才能不去在意。

也真不是我不会追,你信我,一个女生去追一个男生失败后的负面情绪,是比大部分男生都要多出几倍的。你光看到男生追不到时去借酒浇愁,去抽烟排忧,和兄弟一起在网吧通宵。

但给女生的,是长久的自我怀疑,是不断的情绪焦虑,因为在人类的行为特点中,天性和潜意识就决定了男生是理性的,女生是感性的,所以失败后女生要承担的情绪成本势必比男生要高出许多。

而对于我这样高敏感的人而言, 这样的情绪成本,我不想去承担。所以,我不会去追,我会去暗示,去推动,去吸引,我就是不会去追,我也不会鼓励女生去像男生一样去追。

我从来就不信非谁不可那一套,说句不中听的,我再不想因为任何人去产生大量高情绪成本,如果吸引没用,暗示和推动也没用,那就拜拜。

我也不会等着一个人来追,因为我这个人就是信命,我认为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在冥冥之中,依靠你的选择去变动路线,但不会变动你选择的路线上的事件的。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不是我的。

D:“主动追求女 (男) 生”这件事,在多数情况下,是极其反人性的。

1、门槛高

没房、没车、颜值低… 容易被嘲讽奚落,被当成想吃天鹅肉。

2、正反馈周期长

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和付出努力,短期内的收获很小。

3、风险大

投入时间、金钱、精力… 还不一定就会有收获,如果追求初期就被拒绝还好,就怕一直没有结果,被钓着成了备胎。

所以大家慢慢地发现了两个道理

(没歧视,男女差不多):

1、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2、不谈恋爱,逼事没有。

所以男生更执迷于 “简单的快乐”,即:

1、门槛低的

2、反馈周期短的

3、没风险,投入就有回报的

比如打游戏,随便充点钱就能爽到飞起。比如打篮球,买个大桶矿泉水在球场能干到虚脱。比如可乐炸鸡火锅烧烤,急头白脸吃一顿百八十块钱足够了。相比之下,“主动追求女生” 这种事的确显没什么竞争力,投产比太低了。

你花 200 块钱给妹子买个口红,人家没准嫌弃你是个抠逼,你用这些钱买 5 斤排骨,它不香吗?私以为一段恋爱至少应该是:

相识→互相尊重→熟络→某一方有好感→付出→有回应→互有好感→深入发展…

那么为什么男生越来越不主动了呢,大多是卡在了【付出→回应】这个环节。

女生反而觉得 “为什么男生追到一半就不追了?”

但凡能给一个进度条或者消息反馈,人家都不至于结束进程。没有响应算怎么回事啊!

所以追对方的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信息,趁对方单身的时候一鼓作气,哈哈。

被追求的一方应该明确表达态度,否则长时间玩暧昧最终都得不偿失。

恋爱的前期准备 (性知识)

我记得大二有一门课程是《大学生恋爱和性健康》,尺度比较大的是学期中,讲到性生活部分。这名教授带了一个男性部位模型到教室。从讲台上拿出来的时候,前排几个女生转头捂脸走了。

我个人认为选修这门课,应当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非 “捂脸羞走” 展示自己有多“纯洁”,看到并不意味着自己“脏了”,反而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

当然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教授并没有说什么。随后她拿出一盒避孕套,让每个男生上台学习如何给模型戴避孕套。

如何分辨避孕套的正反面,如何戴避孕套不会破裂、为什么不能戴两个、如何防止滑脱、为什么要捏住顶端的气囊…… 教授一边讲解,一边教学生实操。

我并不认为这是 “羞耻” 的,反而是应当在真正面对前,所学习的东西。防止在第一次的时候使得双方受伤,至少有所准备更利于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系统的学习和教学,比自己凭借生理本能操作,总是要成熟得多。

学期末,教授给每个人发了一盒避孕套。告诉我们哪里可以领到免费的计生用品。并告诫不要滥交,再次提醒各类性病的危害性,以及应对的各种防范措施。

那么选修完这门课后,我 “脏了” 吗?上这门课的其他女生就 “脏了” 吗?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这门课,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有机会的话可以学习。不仅能混个学分,还能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另外这门课的老师一般不会严格查堂,有一定的宽容性。

系统的学习,能够剥开性的神秘感,让人学会如何面对。性是一种人生中很普通的东西,并非什么天上的东西,或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性观念本身是有科学理性基础的,而非基于一群猥琐者的指指点点、痴笑与恶意揣测里。有些猥琐的人,老喜欢恶意揣测。守身的耻笑 “老处女”、没守身又说 “那女的脏了”。无论你做什么,他们永远在背后戳脊梁骨。

为什么要受这种垃圾人的影响呢?科学的恋爱观、性观念又不是长在他们的猥琐笑里。其实只要不滥交、注意安全、不违反公序良俗、不违反社会道德、不触犯法律。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守身如玉也好,不守身如玉也好。只由你自己。

女性的人生选择,没有一个固有的硬性要求。无论是否 “守身如玉”,都不意味着高人一等或是低人一头,更不意味着可以因此便遭人指指点点。换言之,自己的生活,又与别人何干?

性真的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只是像吃饭喝水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每个人身边。对待它的方式,也只是每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行为选择,仅此而已。

有的人希望结婚后不要因此有太多矛盾,有的人选择和喜欢的男友做爱做的事,也有的人选择了同性。如果违反公序良俗的滥交、甚至因此实施违法行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一些个人合理的选择,只要没有伤害他人,我们应当保持尊重。

人家谈恋爱

靠长相

靠套路

靠烧钱

而我

靠对方眼瞎

在回家的路上,坐在我旁边的女孩,时而拨弄着手机叹息,时而闭眼深呼吸,时而望着窗外后退的山林。

可能是我看了她几眼,她对我挤出一个笑脸。问我到哪里下车。然后就开始聊起来。

十几分钟之后,女孩说了自己的焦虑。这一次到北京面试还是没有成功,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个并排的座位,女孩坐在中间。另外一边是一位先生,带着鸭舌帽。他听到我们的谈话,说,不就是个工作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活人还能饿死!你们年轻人没经过什么事,碰到事就慌…… 帽子先生一句句义正言辞。某种程度上讲,说的都对。

只是,这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还没有脱离重重呵护。第一次为自己想要的工作奔走,连连受挫。她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走出校园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焦虑一点,委屈一点,无助一点,脆弱一点,需要这么上纲上线吗。

女孩低下头不说话,眼睛里的委屈好像马上就要冲出来。我拿出自己带的东西分给她,她轻声对我说谢谢。

帽子先生也不说话了,不知道是不屑,还是意识到自己说得过了。

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女孩好像找到了一个出口,给我讲她面试的细节和思考,问我经验。

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我只知道,对这女孩来说,找工作是一件大事。连连失败,在慢慢接受和消化的过程中,无措和焦虑,都是正常的。

她以后在人生的路上能走的多勇敢多坚定,我们谁也不知道。我知道此时此刻,她需要的并不是说教和道理。

我听她谈自己的处境,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的迷茫。然后尽我所能,顺着她的思路总结和梳理。

在谈话的最后,女孩给自己制定了计划,也畅想了自己的未来。对我说,谢谢你,跟你聊天真舒服。

郑州站,女孩下车了。火车继续驶向我的目的地。我小心收藏好这一份谢意。

在女孩满腹委屈时,我不会标榜自己有多厉害,也不会唾液乱飞地告诉她我挺过比这艰难几百倍的处境,更不会嘲笑她的挫败感和迷失感。迷茫和焦虑,也并不代表脆弱。

听着她的絮絮叨叨,我似乎想起来以前我因为丢掉了一场比赛的决赛资格而在角落里哭了半天。

时空变换,我不能再回到过去校园里的那个自己,对她堆积在心头的忧郁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我不能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和心智去评判这件事。

我只能听着,帮她理出思路,给出回应。最后,她笑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共情”,又叫同感,同理心,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换位思考,学会倾听,表达尊重。

换位思考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不能换得一个人的执念和纷扰,也就不能懂得对方彼时彼地的困境和欢喜。如果你不是他,没有经历过他经历的事,没有走过他走过的路,就学会倾听,然后,理解和尊重。

这不是简单的克服 “以己度人” 就能理解的一种情愫,也不是 “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做” 那么直白。

因为有些事情,对你来说不重要,对别人来说是惊天动地;有些挫折,对你来说没什么,对别人来说是难以承受;就像两万块钱,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包,对有些人来说,是两年的积蓄,意义自然千差万别。

这千差万别,不关乎性格,不关乎人品,不关乎善恶,只是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

我们懂得,没有谁的苦难独一无二,没有谁的生活云淡风轻。但知道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用鸡汤文里面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无坚不摧。

太多时候,道理是苍白无力的。用心倾听,抵过几百碗鸡汤。

不管在什么阶段,最愉快的事情之一,都是跟几个闺蜜,聊聊天。不讲大道理,不互补鸡汤,甚至聊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因为同理心,闺蜜之间的 “说说话” 有了魔力,能把生活的委屈和不愉快消化掉,能把愉悦和幸福放大,缺了会不舒服。

恋人之间也是如此。两个人谈恋爱,谈的也绝对不是大道理,而是理解和信任,是陪伴,是一起说很多很多话。

以同理心 “度人”,是我这两年学会的最重要的本领——理解别人的处境,学会倾听,表达尊重。

听到朋友吐槽又被领导骂了,去体会她的那种委屈;同学为东西买贵了多花了五百块钱时,能听懂他的唏嘘。

同样,如果碰到开心或者纠结的事情,也希望我在乎的人,给出同样的回馈,而不是讲大道理,指责我喜怒行于色,劝说我要坚强豁达,告诉我经历的这些不算什么以后比这困难的多了……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还没有修炼到百毒不侵。舒服的聊天不是谈判不是说教,只是你在试图听懂我的话,我在试图理解你。

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里。

每个人都会被各种事情烦心,是一份没有拿到的 offer,是一段不安心的感情,甚至是昨天晚上走在路上扭伤的脚,是今天早上弄丢的银行卡。

每个人也会为各种事情欣喜,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是一段顺心如意的感情,甚至是今天早上女神的一个微笑,是晚上吃到的很好吃的一块牛排。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比沉默更可怕的,是一味的嗤之以鼻和居高临下。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份拿不起和放不下,如果不能读懂,可以沉默。不必随意举着大旗呐喊,好像自己什么都懂,好像别人都应该无所不能。

这也是为什么 “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是不需要讲道理的,道理都懂。我们需要在表达和倾听之中,慢慢将这些道理消化。

倾听比指教更重要,尊重比道理更珍贵。

理解生活的复杂和缤纷,并且怀有敬畏之心——每个人自有悲喜,尊重就好;每段生活自有节奏,认真就好。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是负重飞翔,我们有彼此不同的轨迹。当我们擦肩而过时,如果能并肩聊聊天,那么,你放心说,我会用心听。

知乎用户 pilium​ 发表

我大辽果然一骑绝尘

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部分统计局人员没有责任感,大局观,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善用语言和数字,挖掘数学潜力。造成一小部分人恶意看爽文的局面,统计局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知乎用户 好青年梦行​ 发表

谢邀

除了生育之外,人口迁徙也是各地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拿我这湖南来说,大家伙都戏称 “湖南的省会是深圳”

这么说的直接原因,是很多本地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南下,去深圳 / 广州追求理想和未来;

为什么?因为深圳的企业更多、更好,薪资待遇比长沙高出一大截,而且劳动法在深圳不是个摆设

再加上与一线不分伯仲的消费水平,长沙很难留住人才。

虽然房价比起其他 “新一线城市” 要低不少,但长沙的就业和营商环境,当真是有待提高。

虽然不乏有在一线打拼多年,回长沙买房养老的人,但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人才是每个城市理所应当重视的战略资源。

人随产业走,这是常识。北上广深能够对其他新一线二线城市形成虹吸效应,就是因为它们经济发达,产业成熟,公共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一流,法治环境到位;

劳动力和高学历人才不去一线城市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如今落户门槛越来越低,人口流动的制约也就越来越低,可以很清晰地预测,在未来一线城市对劳动力和人才的虹吸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低生育、人口负增长,意味着各大城市之间人口争夺战已然打响

逃离北上广?一线拼梦想?终究要做出选择。

前段时间长沙再次强调 “强省会” 政策,希望对我们小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吧。

知乎用户 郭 - 未来 发表

突然开心✧ (ˊωˋ*) ✧


知乎这么多恶心话题里总算有一个开心的了✧ (ˊωˋ*) ✧

知乎用户 LLL ZZZ 发表

负增长就负增长,还自然。

要是把越来越差的日子说成越来越好,能让人生孩子的话,就把卫计委并入宣传部吧。

知乎用户 柚子香又甜 发表

1. 首先,目前令人遗憾的不是出生率降低本身,二是出生率中降低最大的是人口中最优秀成分这一点。

2. 面对人口问题,找一个理论的解决办法是不难的,但是在说服人们实际上采取一个解决办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为所担忧的后果不是紧迫的,而且这是一个人们不习惯于运用理性的课题。如果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曾被人们采纳,其原因可能是国际竞争。不像理性和仁慈,这种动机也许在足以克服对出生率科学处理的反对意见。

3. 为什么要保证人口出生中的最优秀成分?首先最迫切的要求是消除节育的经济动机。(1)孩子的费用应完全由社会来承担。(2)食物、衣服和教育不应作为慈善事业提供给极穷的人,而且要作为公益事业提供所有的阶级。(3)除此之外,一个挣钱的妇女为了母性而放弃了挣工资,应该从国家得到一笔尽可能相当于她没有孩子而挣得的工资数额的金钱。由国家来维持母亲和 孩子的唯一条件是父母在身体和心理上可能影响到孩子和各方面必须健全。那些不健全的人不应阻止他们有孩子,但像现在这样,要自己承担孩子的费用。

4. 关于出生率问题,我们只考虑了种族的传接问题,而不是从两性关系在培养和阻碍男女发展的效果问题。从种族的观点看,所需要的是完全消除身心健康的父母由儿童所导致的经济负担,而且只要儿女的父系为众人所知,在法律上 应尽量给予自由。从有关男女观点来看,似乎也要求同样的变化。


5. 马克思的国家观并不十分清楚。一方面,和现代国家社会主义者一样,他似乎容许国家拥有巨大的权力,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一旦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国家就将消亡。马克思基本上一生都坚持这种观点。因此他的追随者们,就其直接目标而言,毫不奇怪地都是彻底地国家社会主义者。

国家社会主义者似乎要论证在一个非资本主义国家中自由不会受到威胁。依我看这完全是一种幻想。在一帮无论如何挑选出来的官僚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天生就有独裁的倾向。除了这种天生的权利欲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以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渊博的可以判定什么是符合社会利益的。像所有管理某种组织的人一样,他们会感觉到这一组织本身尽善尽美,不容更改。他们唯一所希望的改变就是修改规章以让民众明白应如何受用他们的统治者赐予的恩惠。

每出现一个问题,他们比一般民众都更清楚具体事实是什么;但他们就是搞不明白 “鞋子哪块更夹脚 “,但是那些明白人往往不善言辞,无法准确道出有多少鞋子夹多少人的脚,或者说不清楚如何进行修理。

知乎用户 杨攀 发表

别问了,再问迟早会像基尼系数一样,对外不公布了,不公布就没问题了。

知乎用户 路子墨的小墨 发表

生子歌 / 路子墨

叮咛复叮咛,都来劝我生。

钱房无一件,更差一女生。

恋爱不好谈,谈钱伤感情。

家里没有矿,买房西北风。

叮叮复叮叮,富豪在打钉。

一月三十个,换女如疾风。

房车他都有,眠花又宿柳。

换掉这一个,便宜了舔狗。

叮当复叮当,工厂螺丝枪。

厂弟和厂妹,吃苦岁月长。

劳动价值在,工厂把他卖。

利润去哪里?工资几千块。

丁丁复丁丁,撸 * 没心情。

看破奶头乐,最恨是丁丁。

时代变质了,太阳难破晓。

举头是浮云,哪里长安找?

知乎用户 铉钺 发表

才十个省,够干啥的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我只关心未来养老这块怎么办。有人说可以划拨国企央企资产填充,或者让资本家掏钱,但是哪怕这两条路都没阻力,也面临最本质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国企央企钱来自普通人劳动产生的价值,资本家的钱也来自剥削剩余价值,说到底还是要有人来产生价值。未来恐怕每个年轻人都当工具人,都扛不住那巨大的养老压力。

知乎用户 窝矮锅 发表

说明不敢不麻

知乎用户 外公养的猫 发表

说明没钱,可能原因是没钱 (´-ω-`)

国家会关心的,国家也会给出原因的,等安排就行了

知乎用户 赵颖 发表

是不是离像阿美一样人均大 house 又近了一步?以前闹计划生育那会儿我们都老羡慕了

知乎用户 许笺语 发表

青史

知乎用户 无内鬼 发表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知乎用户 不才 发表

读大学的时候班级里来了一个刚正不阿的教授,教的傅里叶变化,对于我们这群早就不担心挂科的学生来说根本没当回事,比较每一科考试前都有样卷提前发出来,临时备考几天就能过,这也是老师们和学生的默契。然而,这位博士初来乍到,不懂风俗,第一次考试就挂了全班 80% 的学生,导致学院领导大怒。这个数据虽然反应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但却不符合学校的传统。于是,教授就被约谈了,最终全班 80% 的人由不及格变成了及格,分数也很合理。只是,从这一刻起,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好教授。

知乎用户 花生了什么树​ 发表

这世道都这样了还想老百姓生崽真的是搞笑了

知乎用户 刘林 发表

降低就降低,减少就减少呗。

扯什么府增长,网友又不是某些人执着于 “增长” 二字,都魔怔了吧。

知乎用户 简单的复杂 发表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口之所以如此降低,根源在于女性的攀比和消费比较。

很多家庭结婚之后,消费主导的基本都是女方,而女方往往侧重比攀比,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最好的,有的时候,家附近明明有公立幼儿园一个月 1000 多,她们却偏偏要去 5000 左右的私立。在家庭消费中,往往不会根据自己的收入多少,按比例消费,往往都是月光。

这样就导致家庭压力巨大,完全没有精力再生。

男方往往没有话语权,月入不过万,都抬不起头。

没啥好办法,只能男的拼命努力,卷吧,反正对国家发展倒是有一定好处………..

啥时候女生不攀比了,然后会根据收入,消费自己这个收入水平的商品,才能换来人口的增长。

让女生不攀比,有多难,大家应该清楚

女生的世界 我们男生不懂

可能是一旦比姐妹们差太多

会受到不尊重吧

导致被迫攀比

知乎用户 Liberty 发表

给你们看一个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的答案。

知乎用户 画地为牢 发表

说明了什么也和我无关。

什么原因?

房地产肯定有一部分原因。

知乎用户 无心​ 发表

关于生育率变低的看法:

很多人说繁衍后代是自然天性。这其中其实是有些问题的。

自然选择,让人类演化出繁衍后代的这个基因,其表达的途径是通过 “性欲” 来实现的。也就是我看见漂亮妞想泡(女生同理),这是繁衍的基因天性在人身上的表现。

因为漫长的演化,是在自然界发生的。在没有避孕技术的自然界,基因这么干(让你想泡妞)这是很合理的,因为泡了妞,妞就要生孩子。但是人类社会发明了避孕技术,一下子就让这个机制失灵了,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只会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也并非是物质条件好,生育率就会高。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即使生育给各种福利待遇,也不愿意生育了。

其次就是我们现在的大环境真的不支持底层无产阶级去生育,按照马克思说,劳动者的薪酬应该包含三部分: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自我发展。

但是现在年轻人找一个工作,基本只能养活自己。养不起孩子的。养孩子不是说狠狠心买个贵东西就完了,而是伴随着后续一系列的巨额时间,精力,金钱的支出,要持续几十年的。

这就牵扯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封建农业社会,养一个孩子成本很低的,给口饭吃就 OK,所以养好几个也养的起,而且在农业社会,孩子是直接的生产力,长的大点了,就能给父母干活,在大些就可以去耕田,给父母带来收益产出。而父母的成本很小,给口饭吃,给件衣穿养大就好。

但是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以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首先,父母如果是工薪阶层,是广大无产阶级,那么父母即使不生孩子,也是被两头剥削。雇佣父母的资本家要剥削剩余价值,而父母去消费时,又要被生产商品的资本家贡献利润。等于是两头被剥削,因此现代文明下的无产阶级年轻人,在双重剥削下,养活自己都已经是很艰难了。

这种情况下,生了孩子,孩子以后也是无产阶级,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镰刀(奶粉,食品,儿童服装,教育培训等)都在等着割取你的 “利润”,而孩子养大后,又要被雇佣孩子的资本家剥削。

等于说是,养孩子的巨额成本,完全由父母承担(且在此过程中,父母为了养孩子,要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本家贡献利润)。而孩子养大后的收益,却是由雇佣孩子的资本家享受。

成本是你的,收益是资本家的。人都是会趋利避害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抵触生育,不想生育,这再正常不过。

你们瞎说,我刚刚去医院妇产科看了,生孩子的人很多啊,哪里出现负增长了,你们不要乱说啊,你们这是恶意造谣!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比黄金更重要的是信心

知乎用户 小云 发表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报告,截止 4 月 29 日,全球新冠肺炎。。。。。

知乎用户 诸神的恩宠 发表

越穷的省份,生的越多。

他们的孩子,未来将是耗材。

知乎用户 铜墙铁壁方校长​ 发表

充分说明,宗族势力和保守传统是提高生育力的良药。

知乎用户 海拉鲁盾滑一哥 发表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你们不愿意生孩子?

生孩子花销要是大的话,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呀!

没闲房这不解除限购了吗?

买不起这不我们正在研究代代相传贷吗?

贷款传给儿女压力大? 这不,再生一个两个,平摊贷款啊!

经济内循环懂不懂!

共同富裕是要共同努力的!

生孩子都不愿意,还愿意干嘛? 国家不养懒汉!

什么大赢小赢的!

是双赢!

知乎用户 智能 AI 发表

一共 31 个省和 4 个行政区,就算 35 个省吧,省事,疫情防控这么严格,有的地方连羊都要拉去做核酸,实在无法相信这是互联网、计算机的时代,一年了,都还不能出来,这帮人莫不是学男足,是人手工计算的吧?

就这几个省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全国都降才好说,到时候我看新闻联播还好不好意思说日韩生育率低,老年人要工作到七八十岁。

知乎用户 氧化反应的风 发表

再多几条这类信息,起点中文网都要倒闭了。

知乎用户 一个 UFO 维修员 发表

“26 个省份中,共有 10 个省份人口为自然负增长。”——说明有 16 个省份人口正增长。

知乎用户 M28 星云星主 发表

距离环境合理人口承载力还有较大差距。

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减少。

知乎用户 韵的影 发表

说明人口负增长趋势不可逆转,接下来各地政府想的不会是怎么让新生儿增加,而是怎么坐享其成,抢走兄弟省市的人。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当年工职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可以开除,现在完全可以 30 岁以上不生孩子上征信,实在不行限制政审,子孙后代都不能考公务员。

知乎用户 撸铁废柴 发表

亲爱的同志们,让我们热烈庆贺计划生育取得开天辟地之卓越成果!

知乎用户 是小汀呀​ 发表

前面的细菌把养料吃完了,养料不够了

有人会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把一些消耗能量的基因敲除,例如鞭毛是运动的,至于细菌是否快乐不重要,能产生某种物质就行了

某些菌耗底物多,产量低,但受限于技术无法发现,可能别的菌知道,但是培养人无法着手太微观

但总的来说,就是前面的微生物把底物吃完了,又没有新的底物进来。

你说微生物怎么不增长了,培养基里面的营养物质都快被吃光了

知乎用户 亦菲 起床吃饭了 发表

由廉价劳动红利人口,向高学历红利人口转型?

知乎用户 大明只有一个太阳 发表

经过计算,26 省份行政区常住人口增加 47.35 万人。

少了的省份四川省,安徽省,天津市,甘肃省,海南省

四川省 2021 年四川常住人口增加仅 1 万,2020 年增加了 20 万,

安徽省统计局 2 月 22 日消息显示,2021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为 6113 万人,比 2020 年人口普查时增加 10 万人,增长 0.16%。

天津 2021 年度常住人口为 1373 万人,相比上年减少了约 14 万人

根据 2021 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参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卫健委和省公安厅 2021 年人口年报数据,2021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2490.02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1.00 万人,

截至 2021 年,海南省常住人口 1020.46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34 万人。

在看一下我国 2021 年增加人口,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不养懒汉​ 发表

大山东还挺能生

知乎用户 局外人 发表

知乎用户 一根弦 发表

呦,耗材少了,开始慌了

知乎用户 褚大通 发表

知乎用户 沉默的巨石 发表

才哪到哪,到 20 个省份再庆祝不迟。

知乎用户 杞人 发表

tmd,统计局是吃干饭的吗

知乎用户 陆离​ 发表

说明我国人口由高增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中宣部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报道?

知乎用户 五更瑠璃​ 发表

居然还有 20 多个省份能正增长的,看来形势依旧一片大好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发表

高质量增长,恭喜!!!

知乎用户 加拉哈德 发表

我以前玩某款游戏的时候

看到 0.7 个人口这种数据经常嘲笑开发商

一个人就是 1 怎么数据会出现 0.X 这种情况呢

后来才发现它统计的是劳动力

一个成年男性为 1 人力

成年女性老人小孩按游戏进程点出的政策进行折算

解放女性、禁止童工、使用流水线都会让数据产生波动

对于人类玩家来说

这些直接影响游玩体验的最终数据才是数据

那些没有经过加权的原始数据看都不看一眼

游戏体验才是第一位

知乎用户 雍凉苦寒 发表

2022 年数据会更难看

知乎用户 沟沟壑 Cindy 发表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已出数据的 26 个省份当中,还有 16 个省人口正增长呢。我觉得我们国家充满了希望。

知乎用户 今我来思 发表

不要恶意统计。

知乎用户 奔跑的皮芽子 发表

1、当博士生去当城管的个案出现时,说明内卷的程度在加深,并且会持续很久。。

2、房价距离合理的范围还很遥远;

3、结婚的成本还非常高,婚姻也远比以往更加脆弱;

4、养育孩子的成本居高不下;

5、大学学历持续贬值,还有 35 岁毕业生魔咒。

知乎用户 故人已逝 发表

建议考公加一道必选题:生育证!

一胎 50 分,二胎 150 分,三胎 300 分。

生到国家破产,信吗?

知乎用户 小闲 发表

看我干啥?夹菜啊!

知乎用户 小卢 发表

可能是什么样原因导致的?

嗨嗨嗨

首先排除没钱

知乎用户 Dr.Kyo 发表

人口到底是负担还是资源,本身就存在争议。养的时候被视为负担,生产财富时却被视为资源。在我看来,人口其实是一个投资的机会。养育时付出,长成后回报。

关键问题是:人口到底有多少数量,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是生得越少越好,还是越多越好?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如果当时没有计划生育,可能造成人口的内卷,致使任何工业技术的运用都没人力便宜,导致我国无法工业化。并且,人太多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被稀释,致使新增的都是低水准劳动力。这样的话,无法促进工业化的实现。无法实现工业化,就没法创造足够就业机会吸纳本就过剩的人口,导致社会动荡。

现在搞成了工业化,但计划生育又有可能导致后续没有充分的劳动力继续支持工业化。其实,在中国搞计划生育的年代,其他很多国家其实也有类似的控制人口政策,都倾向于把人口视为负担,中国并不是独一份。但后来全世界的人们都发现了,工业化是天生的避孕药,越先进的国家和群体,生育率越低。一旦实现了工业化,生育率就会大幅下降。现在很多国家老龄化了,劳动人口减少了,世界各国的思路,就又开始倾向于认为人口是资源了。

我个人的想法是,人口确实是创造财富的资源,虽然人和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但人和人的价值绝对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爱因斯坦和一百个黑奴,你觉得谁能创造更多财富?不言自明。

工业化时代,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必然的,但数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财富创造就会减少。只要能够想办法把教育资源用好,更多的教育资源,用到更少的人身上。在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改善人口素质,靠提升质量而谋求未来。在未来,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提升人口素质的下限,另一方面的重点就是要突破人口素质的上限。要调配资源,真正培养和发现天才。其实,只要哪怕再出 1 个爱因斯坦,哪怕就把可控核聚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够全世界再吃 100 年红利。

所以说,不要妒忌什么精英。只要精英创造的财富能为所有人共享,那就要推崇精英,并且努力让更多人变成精英。毕竟,精英阶层代代传承,马太效应致使素质越来越好。从概率来说,远远比草根阶层更容易出现天才。其实这没啥不公平的,反倒是有助于人类群体突破能力上限。简单的一切平均,绝对的人人平等,只能让所有人憋死在低水准的社会发展水平。

知乎用户 万劫千秋 发表

四川直接没公布,上网查了一下,也查不到。之前 2019 年四川新生儿 77.7 万,2020 年 65.7 万,2021 到底是多差,甚至不好意思公布。

发达国家生育意愿降低是什么我不敢打包票,中国人生育意愿降低大多还是因为钱,关键是还无解。

很多人生一个还是愿意的,只是男多女少,大多数人收入虽然不高,需要花的钱却不少。缺钱没房没时间,任何一个条件都会让人难以找到异性伴侣,何况大多数人三个条件都占齐了,晚婚晚育不可避免。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找对象,生一个的心理还是有的。网上的人口嗨海得厉害,不影响他(她)们聊骚和造人。至于二胎,就实在是生不起了。自己已经过得不轻松,难道还要再生多几个,过着更困难的日子。就算是自己的下一代,也看不到希望,十几年后再成为一个每周休息一天都不一定能保证的打工人吗?

就现在,和家里人一年不一定见到一次面,没有陪伴,没有很深的感情。又不可能生着玩,成为生殖的机器。

看不到未来,只能混日子,能生一个都要迟到。至于二胎,那是不可能的了。

知乎用户 白丁​ 发表

只能说这才到哪呢

坚持 “少生多少,幸福一生” 的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

只生一个好,□□帮养老

不生有的是人生

知乎用户 一念神魔 发表

疫情原因

很多人不能在一起活动

造成出生人口减少

就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管理咨询朱老师​ 发表

建国初期疯狂生育的一波已经进入生命的尾声;90 年代前后出生的青年男、女为了自己的幸福日志,不愿意生育,这一进一出,自然负增长,纯属正常。

房子、孩子都要票子,赚票子速度赶不上房子、抚养孩子花销,这压力就是新的大山。这座大山与资本深度捆绑,与利益集团紧密关联,很难在短时间内搬开。

看开点,人口数用自然的方式回归到常态总是好事。一个国家占了地球 1/4 左右的人口,不是什么好事。

知乎用户 斯达巴科卡飞 发表

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有老爷们假装不知道。

假装不知道就算了,老爷们还要痛斥年轻人懒惰、不求上进、摆烂!

等着吧,好日子还在后面,虽然新闻联播收视率大不如前了,但我们还有观察者网、人民网、央视网啊。

知乎用户 神灵 de 伊甸 发表

疫情加速了人口进程让我们得以在老人痴呆前就吃到了瓜,不用让网友烧给自己了,真心感叹中国平民太幸运了能亲自参与伟大又民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我想这会成为中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吧,真正的劳动法是中国平民斗争的成果而不是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拙劣模仿,等什么时候中国劳动人民向上面的诉求从物质转向权力的时候,中国就真正成为现代化国家了,我相信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时代终将到来。

知乎用户 南天下奇遇 发表

要加速了呦

知乎用户 Zean Lee 发表

提个问题还说啥负增长,真是洗脑够成功的。你说下降,这个问题不通过吗

知乎用户 洛洛洛洛洛翔啊 发表

10 年前课本上说我们要从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看来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知乎用户 eyisilentone​ 发表

很奇怪,为什么我一看到负增长,就会有一种很期待的感觉?我不是希望看见人变少,人均变高的吗?

现在仔细想一想,人变少,人均变高。我大概率属于前半句。

——来自 38 岁油腻 ED

知乎用户 2021 发表

不负责任的总结:

西方近代历史证明高质量的生活和人民生育意愿是背道而驰的。

人口负增长说明人民生育意愿低,人民生育意愿低说明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这是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肯定,我们要坚持下去!

负责任的总结: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在经济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又有预防性的开放了二胎,这才短短几年人口就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这说明人民的生育意愿远比我们想象的恶劣,我们要找原因,找办法解决!

我看这是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分的有问题!

人口的负增长就是血淋淋的控诉!

人民有心里有苦,已经自绝与后啦!

TZM 哪,有大问题啦!

知乎用户 公正死母正存 发表

说明了计划生育已在 90,00 后身上得到落实,也是国民越来越遵循国家指导的一种体现。

什么?你说现在是三胎政策?扯淡。计划生育是国策,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是不能动摇的基本观念,大家早都背熟了,也默默的做到了。什么三胎,这一定是想要让人口拖垮分配的诡计,不能信。本来蛋糕就不够分了,要是人口还一直膨胀下去,那落到每个人嘴里的能有几口渣子啊?所以一定要坚决落实优化人口的概念,提升人口素质,成为高素质人口大国,不要低廉的劳动力,要高素质可输出的劳动力。

知乎用户 啥名字都可以 发表

早晚的事儿

而且未来五年不会有改观

少少一点就少一点吧

反正多了也不增加消费,他们本身消费能力也不强

无所谓,还不如开放二胎三胎,让生的起的人先生育,他们还能够提供一阵子的消费能力,至于以后的,就留给以后的人解决吧,反正不影响我的生存,我是双轨的本轨我怕啥

这可能是部分肉食者的想法

知乎用户 tommywu 发表

那不是好事吗?

知乎用户 太平洋棋牌室 发表

国家发展的代价全让自己人承担了,能做出这种决策自己就要知道一定会有反噬的日子的。

知乎用户 安安 发表

不能责怪新生儿出生率低吧,我觉得新生儿挺多的,只是算不上 “婴儿潮” 而已呀。

而且自然负增长不是挺好的嘛,小时候记得宣传一直是:人太多了呀。

知乎用户 zhanggaame 发表

最近房子卖不动了,需要涨价去库存

知乎用户 直选企业 发表

都怪我,都怪我,怪我结不起婚,买不起房子,找不到马子,生不了孩子。。。

知乎用户 哥哥你坐船头​ 发表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势不可避免,中西部地区人口下降是自然现象,我觉得不必为此着急上火,即使中西部拼命生,最终也都是要走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这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

我觉得与其抵抗趋势,让大家都不舒服,不如顺应趋势,摒除人口流动中的限制性政策,给予在城务工人员以应有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让人口从数量提升改为质量提升,同时提升社会公平性

知乎用户 南柯打盹 发表

好书共飨

多生孩子不是福,刘家超生住烂屋

旧社会,旧观念,多子多孙几千年

一孩人家最普遍,生育两孩稀拉拉

少生孩子求发展,幸福人家

计划生育就是好,少生优育好宝宝

人呾多仔多弯虔,仔弟多个父遭殃

知乎用户 金圣 发表

上海疫情在家。备孕呢。

就是担忧,封太久了,怀上了去不了医院咋整?

知乎用户 李杨 发表

这个数据说明 2021 年全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的省份达到了 10 个。

知乎用户 理想主义者 发表

好事啊,人少一点好

知乎用户 狂撩老公​ 发表

我不说原因,是个人都知道!

知乎用户 古月公子 发表

房地产透支的可不仅仅是钱.

知乎用户 拔魔 发表

是不是责任没压实呀?

知乎用户 鱼饭 发表

计划生育取得伟大成功

人口红利消失,推动产业升级

未来出现大量空置房产,房价会得到有效控制

优生优育,人口负增长有助于集中教育资源,民族素质得到极大提高,让电信诈骗成为历史

解决春运买票难,小长假高速堵车,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等现象

合理的人口数量,不再出现一职难求,告别 996,年轻人终于不用再卷了

一手王炸加四个 2,你告诉我怎么输

知乎用户 海绵坏宝宝 发表

可能是美国又在搬石头

知乎用户 张月星​ 发表

2021 年出现了 4 个政策,几乎在几个月里陆续出来的,分别都是:第一,取消中考复读,第二,鼓励生三胎,第三,取消中小学校外培训,第四,大力发展实体制造业,防止经济脱实向虚,鼓励年轻人多进厂打工。4 个政策连在一起,你品,你细品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就用热搜高赞的图片吧

知乎用户 凉白开 发表

自然负增长,画下来,要考。

知乎用户 旧手机换菜刀​ 发表

社科院李小平对此有何评价,还要制裁么?

知乎用户 木暖 发表

负增长里面不还含着增长吗?

知乎用户 中县 发表

兔兔们不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报效祖国吗?机会来了,还不赶紧和媳妇爬上床,不生个三个五个你对得起国家?

知乎用户 dream0711 发表

我觉得没必要担心一定阶段的人口负增长。因为一定阶段的人口数量削减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对人类的某种价值的需求在一定阶段是相对稳定的,而人类行使其价值的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调整:一种是单个个体或小团体(如家庭)的价值行使能力的提升,一种是人口数量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现阶段人类单个个体或小团体的自然价值提升,在自然界对人类总价值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类便会出现通过调整人口数量的方式来维持人类整体的自然价值。那么,人类的自然价值是什么呢?其实人类的价值和其他生命的自然价值相似,详情如下所述。

内容分为 3 部分:1)自然界的需求;2)自然界的需求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4)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自然界的需求

将一杯热水倒入一个水杯,热水中的热能会经水杯传递至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热水称为 “能量供体”,水杯称为“能量传递介体”,水杯所在环境称为“能量受体”,即存在“能量供体→能量传递介体→能量受体” 这样一条能流。不难发现,这条能流的存在,让自然界中的能量分布相对更加的均衡,说明自然界需要能量分布的相对均衡

假说这个水杯一半是铁质的,一半是木质的。已知铁的导热性更好。此时,当把热水倒入水杯后,不难发现,热能从铁质一侧传递的更多。由此可见,能量供体与能量受体对介导其能量流动的能量传递介体是有选择性的,即能量传递能力越强的能量传递介体,由其介导的能流越多

尽管能量传递介体之间的能量传递能力有差异,但当热水倒入时,热能会同时从铁质一侧和木质一侧传递,说明自然界不仅需要能量分布的相对均衡,还需要相对更高效的实现均衡。这便是自然界在能量流动方面的需求。

(2)自然界的需求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物的观察不难发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氧气(有的生物可能需要其它种类的氧化性物质)。食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被一步步转化为能量相对较低的化学物质,同时释放出自由能和热。基于此,食物在生物内的代谢过程,可以认为是食物中的能量被生物释放和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作为介体起释放和传递能量的作用,也就是说,生物是一种能量传递介体。对于食物而言,其能量也可以通过其它非生物途径释放,如燃烧。也就是说,食物存在多条能量传递途径,生物途径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我们将时间往前推至生物还未诞生之时,可以想象,那时,自然界中有些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难免存在多条能量传递途径,即存在多种能量传递介体。既然生物是一种能量传递介体,我们可以推知,生物是由非生命态的能量传递介体演变而来的。那么,生命体是如何从非生命态的能量传递介体演变而来的呢?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从能流的角度解释一下 “车是怎么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不需要运动,就像一些贝壳类生物,当其固着在岩石上后,一生都在这块岩石上一样,那么,车会出现吗?答案是否定的,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我们需要需要一种动能,一种可以让我们运动更快的工具。那么这种动能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涉及到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即一种能量被转化为动能。我们将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过程称之为 “能流”。

瓦特在用热水壶烧水时发现,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即存在 “热能→动能” 这条能流。在此基础上,将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出现了。动能通过轮子呈现,于是在这个产生能流的装置上添加了轮子;为了便于乘坐,又在这个装置上进一步添加了座位;为了便于改变方向,又添加了方向盘;为了让 “热能→动能” 这条能流具有持续性,又添加了油箱,还建了加油站等等…… 慢慢的,“车”的雏形出现了。由此可见,车的建造是建立在 “热能→动能” 这条能流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可以转化为动能的能流,那么,车就不会出现。当然,如果我们人类不需要动能,车就更不会出现了。

综上所述,车的出现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需求;二是存在实现这一需求的能流。需求体现的是事物的价值。此外,通过这个例子也可以发现,在车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上,我们人类需要的是动能,而不是车,车只是动能的一种载体而已。

生命的出现与车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诞生于自然界中的一种能流之上(详见备注中的《隐藏的动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一书》)

(3)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

通过共性分析不难发现,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自然界中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转换为分子量相对较低的物质,难以释放和传递的化学能转化为相对更容易释放和传递的热能,特定区域内的物质分子可以在自然界中更宽广的范围内分布等。这些变化的结果便是,自然界中的能量分布相对更加的均衡。没有生物体的参与,以上过程也可能会在自然界中自发的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生物体的参与加速了以上过程。这便意味着,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在于驱动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动,进而利于自然界中的能量分布相对更高效的实现均衡,生物是自然界对能量传递介体能量传递能力选择的结果

再者,通过几种能量的比较也不难发现,热能相对于化学能等其它能量,在地球上相对更容易传递。热能的传递需要介体,这可能也是真空环境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既然生物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的驱动自然界能量分布的均衡,那么,为什么会有能量相对更高的生命体出现呢?

前面讲过,对于自然界中任意一个能量分布不均衡的特定环境而言,它需要自身的能量趋于相对均衡状态,而且还需要以当前最高效的途径实现这一过程。有些能量(如热能、光能等)相对容易传递,它们甚至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能量传递介体就可自发的、快速的实现其在特定环境中分布的均衡。然而,也有些能量(如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等)相对难以释放,对于这类物质,如果单单依靠其自身的衰变,或者依靠非生物能量传递介体来介导其能量的释放和传递,将大大延缓该物质所在环境实现其能量均衡的速度。为了加速这一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让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等相对比较容易释放和传递的能量。此外,生物的生命物活动都需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成,而体温的维持,主要是依靠生物将能量供体中的能量一步步向能量受体的方向传递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由此可见,生物的出现,提高了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效率,适合自然界向能量分布均衡方向转变的需求。

生物要想行使其能量传递能力,首先需要保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生物介导的由能量相对较低的物质向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转变的过程,便是保障自身能量传递能力得以正常发挥的过程。基于此可推断,自然界对生物做功的 “目的” 便是,利用生物将那些在 “自然发生” 条件下难以释放的能量释放出来,进而利于自然界能够更有效、更快速的使其能量分布趋于均衡状态。换句话说,“逆流”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进而将环境中难以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相对比较容易释放和传递的热能的过程,是为了更有效的“顺流”。同理,一些微生物利用氮气合成氨基酸是为了将其它能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中的能量释放,为了让特定环境中的能量分布相对均衡。

4)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那么,从原始社会一定人口数量的部落群居,到相对离散独立、自给自足的个体户,再到现阶段的大规模人口集中,这一集中——离散——再集中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随机结果还是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又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从能流进化论的角度给予解析。

能流进化论认为,生物是自然界中的能量向相对均衡状态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其在自然界中的价值是驱动自然界中的能量分布相对更加的均衡,因而生物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传递介体。生物体的能量传递能力决定了其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大小,也决定了其承受自然选择压力的能力。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能够以多种物质作为能量供体(食物),换句话说,我们人类是多种需要释放能量的能量供体的能量传递介体。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界中很多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被转变为能量相对较低的物质,难以释放和流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相对更容易在自然界中流动的热能……

对于任意物种,其调整能量传递能力的措施主要是调整种群数量和个体能力。个体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获取能力及个体的代谢能力方面。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没有微生物一样的繁殖能力,没有鸟一样的可在天空翱翔的翅膀,没有豹子一样的奔跑速度,没有老虎一样的利爪和牙齿…… 这些特征意味着在原始社会阶段,与我们人类共享特定食物的物种中,我们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换句话说,在介导特定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能量流动的众多能量传递介体中,人类单个个体的能量传递能力是相对较弱的。例如,野猪是我们人类和老虎的共享能量供体,一个人捕获野猪的能力要弱于一只老虎,而一群人捕获野猪的能力要强于一只老虎。因而,我们人类只能通过群体的力量提高物种的能量传递能力,进而在与其它能量传递介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虽然群体中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对能量供体的竞争,但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矛盾要远大于人类自身的矛盾,因此,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是以部落或一定数量人口相对集中的模式存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主动获取充足的能量供体,有效缓解了与其他共享能量供体的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例如,我们人类可以自己去养猪,而不用再去和老虎竞争。再者,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我们人类单个个体的能量传递能力,例如,弓箭、刀、枪的使用也会让老虎对我们人类忌惮三分。此时,人类内部之间对能量供体的竞争矛盾逐渐取代人类与其他共享能量供体的物种之间对能量供体的矛盾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这个阶段,人类逐渐从以群落为主的人口集中模式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相对更加离散的个体模式转变。

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内部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对石油等能源的竞争、对教育资源的竞争、对产品市场的竞争、对土地的竞争等等。此时的能量供体不只是食物这种纯能量状态的物质,还包括以其它形式存在的 “一般等能物”(就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样),如知识、产品、任务等,它们虽然是无形的,但它们在经人传递的过程中,在驱动自然界能量分布均衡方面的影响更大,例如,知识的传递可极大的提高一个人的能量传递能力、生产一件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组成产品的材料及人和机器工作所需能量的再分配过程。

产品的生产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越复杂的产品,需要参与生产的人就越多。随着我们人类对产品种类、数量、质量等要求的提高,个人之间的竞争升级为群体之间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参与竞争的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集中,城市化随之就出现了。例如,对于衣服这一产品而言,最初的粗布麻衣,主要包括种麻,做线、制衣等过程,只需要一两个家庭就可以完成。随着人们对衣服质量和款式的追求,这一过程越来越复杂,包括蚕的培育与养殖,蚕丝的生产,桑树的培育与种植,织布机、印花机、缝纫机等机器的研制与升级、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服装的设计,市场的调查以及上述过程中参与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日常衣食住行的维持和发展等等。对衣服的要求越高,参与生产这件衣服的人就越多,生产这一产品的厂家越多,竞争就越激励,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员配制就越需要优化,最简单的措施就是生产这一产品的人彼此距离比较近,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结果便是人口越来越集中。以城市中的综合体为例,一个人在买上衣的时候可能还想买条裤子或鞋子,带的孩子可能突然想吃冰激凌或者买玩具,逛饿了又想尽快找个地方吃饭…… 因为人的需求,各种店铺就集中在了一起,成了一个综合体。为了上班方便,在这个综合体上班的人就又住在了综合体附近;他们的孩子需要上学,就需要各种老师;他们的健康维持,就需要各种医生……

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加剧,路程上的时间成本成了增强竞争优势的主要优化对象。然而,路程在缩短的同时,也加大了交通压力。当交通压力无法缓解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就遇到了进一步优化的瓶颈,因为单位面积的人口承载量是有限的。此外,人口的高度集中必然伴随着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进而导致与我们人体健康及舒适度密切相关的环境恶化,如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加剧。

自动化、智能化、云系统的发展,不但缩减了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人员数量,还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因为人只需要在家里就可以办公了…… 此时,距离不再是社会发展优化的限制因素。人类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必然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目前,人类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治理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最有效、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人在自然界离散分布,通过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自净能力提升自然界的整体自净能力,进而使得人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从大规模的人口集中,逐渐向相对更加离散的状态转变,进而引发出生率低等现象……

这一状态会持续到人类需要再一次通过人口集中来提高能量传递能力时……

隐藏的动力:生物在自然中的价值》(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20-12,CIP2020268179,ISBN 978-7-5658-4304-4.)是一本基于热力学定律,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方面价值的角度阐述生命起源与进化问题的书。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从能量和价值的角度探讨生命起源与进化问题的缘由;第二章介绍了自然界中能量流动所遵循的基本定律及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的价值;第三章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生物是如何从非生命态一步步演变为生命态的;第四章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生物的演变缘由、演变方式和演变方向;第五章提出了 “能流进化论” 学说,借以阐释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象;最后一章通过实例探讨了能流矛盾论在农业、医学、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隐藏的动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一书电子稿可从该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9210-1308965.html 免费下载。

知乎用户 顷词信笔游 发表

解决人口自然负增长问题。

你放开四胎,也是一种提高人口的方式。比如说你灵活计算孩子数目,离异孩子算两次;比如说你提高外籍补助,把国外闲置人口归化进来,都是很有效的。

知乎用户 视研工作室 发表

经济发展的副作用

知乎用户 某龙菌 发表

负增长加个绝对值也是正增长

知乎用户 灰常不喜欢​ 发表

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知乎用户 永黯之霊 发表

说明计划生育很成功。

知乎用户 小草根 发表

哥几个又过来看笑话,看戏了吗?

知乎用户 pappageno 发表

血肉苦痛 机械飞升

知乎用户 Sic 酱 发表

吉克派大胜利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 2020 合肥出生人口暴跌 23.4%?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HVIxS 发表 我记得之前看一个大神的回答说得很好,现在的房价,赚的都是断子绝孙钱。 知乎用户 墨儿 发表 最先是一个省会城市公布了消息 接着是其他几个市 然后一个省 几个省 等到陆陆续续公布出所有省份的数据 发现 …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修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避开正确答案 到处去寻找错误答案 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我倒是好奇,到底七普有个什么惊世骇俗的数据,让他们这么着急? 又是砍行业,又是改法律?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房产不崩,韭菜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