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除的大厂“泄密人”
收录于话题 #互联网公司 1个 把公司内部信息传到网上,在各互联网公司都是一件非常避讳的事。但阿里这件事的争议点在于:涉及公共议题的内容是否应该被公众知晓?员工披露之后被开除是否过于严苛? 撰文 / 薛永玮 刘培 刘冬雪 编辑 / 游勇 9 …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
5月13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并指定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对令计划案提起公诉,指控罪名是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对这些罪名,分别有“巨额”和“情节严重”的程度描述。
被告人令计划利用其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情节严重;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对令计划,依法应当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日报》
令的命运可想而知。由于第二项罪名涉及“国家机密”,此案理所当然将不公开审理。众所周知,与此牵连的令计划之弟令完成已“携密叛逃”,成为“中国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叛逃者”。然而早在2月12日,令完成就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否认持有大量中国机密,更否认将机密交给华府的传言。
如今又是三个月过去,令计划已被公诉,而叛逃事件则渐趋销声匿迹。若我们稍加思索,就能发现:在这出不亚于“王立军逃馆”的政治大戏背后,“国家安全”正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据报道,令计划窃密发生于2012年7月被撤换后一个月内。2014年10月,令完成赴美,2015年5月在美“失踪”。2015年8月3日,《纽约时报》披露了中国政府一直对美施压的消息。两天后,《环球时报》发文为中方造势。时值习近平即将访美,中方似乎对与美国达成交易颇有把握。而《环时》此文,一面靠“令完成可能成中国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叛逃者”博眼球;一面又借“中国前驻美国资深外交官”之口,反称令完成“掌握大量情报,足以供美国与中国进行政治交易”之说“纯属臆测”,力避渲染情报战气氛。
可是,不管是中共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习访美前夕赴美施压(2015年9月),还是公安部代表团访美呈交指控(2015年11月),均未能遣返令完成。随即,2015年底,“令完成向美泄露核机密,涉最严重叛国罪”的惊天消息以《澳大利亚人报》援引香港两家杂志,再被内地媒体引用的方式“出口转内销”。这一消息来源,据称是中方有意泄露的孟建柱内部谈话。到2016年2月3日,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又据美国匿名消息来源“证实”令完成已向美方披露中国核心机密,称其为“中国叛逃至美国的最有价值的人员”。
所有这一切戏码,均属于中共政治常见的套路:以海外放风助力国内政治斗争。官方公开、正式的回应却只有一次:2016年1月15日,中纪委首次证实令完成一事“中方正在处理,也在和美国进行沟通”。而其后2016年初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却据说并未谈及此案。
其实,此案中故意放出的“国家机密被泄”背后大有学问。据披露,令计划窃取的2700份中共机密文件中,最具危害的包括: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退休计划与在中南海的住所位置、出入和通讯密码;党中央在危机时如何指挥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党中央及中央军委动用核力量的程序,包括发射密码。
乍一看,这些秘密命运攸关、惊心动魄。然而细思量,其最大共同点却是一经更改(原有秘密)即告作废。特别是密码,一发现泄露必然更换,窃取者手中的情报即失去价值。即使没发现泄露,文中所涉的几种密码平时也必须不定期更换,情报价值转瞬即逝;即使是更具价值的加密方式泄露,也可以更换补救。
然而一般的舆论显然不深究这些细节。《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文章还称:中国当局发现,这些密件大多是在2012年9月令计划调任统战部长后复印的。卸任中办主任要从已被习的心腹接管的中办挑选、调取上千份高价值核心机密,并用复印这种危险的原始方式保存,实在匪夷所思。故而,媒体报道的泄密内情,其可信度不高。
即使令计划在中办主任任上,早就准备复制一批机密以备自保,也恐怕不会只有现在爆出的这类机密。我们能猜得到:美国最需要的情报,显然是中共的权力争夺、经济军事实力、内外政策,特别是对美战略的真实意图等等。这些在中办的机密档案中都不难找到。
可以说,令计划能获取的更具威力的信息,还不是国家机密,而是高层的个人政治丑闻甚至罪证。而最终披露的这些与核大战、危机应对程序和特务行动相关的信息,虽不能说对美国无用,但从战略和情报专业角度看,其实远非上品。渲染这类“泄密”,倒像是依照公众从谍战剧中得来的对“国家机密”的印象量身打造。
报道还称孟建柱痛斥“这一泄密事件已造成严重影响”。可是,中共高层退休计划迄今仍在激烈内斗之中,而无定案,最高层危机指挥机制也正因“国安委”和“军改”等伤筋动骨的体制震荡而处在变动之中。美国更需要的,显然是这一过程的实时动态。而这方面的一次性情报,只会迅速贬值。
由此推断,令计划“挟密自保”的动机颇为可疑。如果令完成只掌握传闻中的信息,因为这些机密会过时贬值,靠他在美随时泄密,很难构成长期威慑,迫使中央不敢或只敢象征性处理令计划。而且,既然令计划已无法逃脱,自然就构成人质,不管是泄密还是“泄丑”,都可能遭到中共高层的反制或报复。再则,即使要换取中央放令计划逃美,也要向其证明机密将被可信销毁,不会提供给美方──而这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在泄密一事被炒作之前,令计划已被开除党籍公职,等待审判。此时令完成将情报悉数献美,保本人安全说得通,保护其兄长已然来不及。若令完成手中的筹码尚有此威力,孟赴美的主题就应是“以令计划的人身安全换情报安全”,而非引渡令完成。另一个佐证是,若真是中美情报战,中共也并非没有别的筹码可与美方交易,而如此规格仍引渡不成,或许美国并不将此事视为情报战。
同此前的薄熙来、周永康等高层大案一样,通过法律上的一应流程,从一堆大同小异的高官劣迹或污点中定出罪名,都不算难。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得到“国妖”们认罪伏法的场面,以示“除妖者”代表着充分的正义和权威。这自然需要受审者本人的配合,让他在全国人民面前被钉上耻辱柱,“永世不得翻身”。
在大陆多数普通公众认知中,腐败和弄权已逐步成为见惯不惊的中共高层劣迹。但借常年神秘而可怕的“国家安全”教育之功,“卖国”还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恶大罪。而在中共高层政治争斗甚至日常运行中,几乎一切都是“国家机密”,是否“非法获取”更视成王败寇而论。于是,令家兄弟或许有窃密行为和叛国阴谋,但更大的可能是:此事被政治斗争之需严重夸大和炒作。
尽管“令计划泄密”的信息渠道并不扎实,炒作也不专业,但这一渲染,无不有助于中共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令计划十恶不赦”的舆论。在未能将令完成归案,特别是令完成是否已将情报送给华府尚无公开证实的情况下,中共仍能开审令计划,并且把“泄密”包括在内。这里的“泄密”就更像是在施展政治斗争的“障眼法”了。
以上这一切,让人多少联想到:近来中共借“社团改革”,将共青团直属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停招本科,并有意削弱团中央。而原本以改革起家的共青团系统,最近借中共整体严重“左转”之时变本加厉推行极左话语,却也仍然成为“被改革”的对象,这更可见到当前中共政局的有趣。
(丁丁,中国政治学者)
2017 年 7 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在此之前刊发的深度原创报导,都会免费开放,也期待你付费支持我们。
收录于话题 #互联网公司 1个 把公司内部信息传到网上,在各互联网公司都是一件非常避讳的事。但阿里这件事的争议点在于:涉及公共议题的内容是否应该被公众知晓?员工披露之后被开除是否过于严苛? 撰文 / 薛永玮 刘培 刘冬雪 编辑 / 游勇 9 …
习近平十九大后以反腐名义对官员的清理,重点之一是针对政法口,特别是公安系统。 2018年11月14日中国北京,中国司法部长傅政华于酒店举行两国签字仪式前会见土耳其司法部长。 摄:Fuat Kabakci/Anadolu Agency via …
过去一年资本市场上中国企业接连发生意外:从马云抨击中国金融系统的管制引来监管部门严查蚂蚁金服导致其上市被叫停,到滴滴无视中国网络安全监督部门对其推迟上市的希望、强行赴美上市从而遭到网信办责令禁止新用户注册、最终惩罚升级至全线程序下架,再到中 …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多党制或者两党制政府是一个不倒翁,你找不到理由去推翻它。 A 党贪腐成风,那么人们选择 B 党去接替政权。如果 B 党贪腐成风,人们选择 C 党去接替政权,或者又选回 A 党,或者其他什么党。 如果都贪腐,那么这些党一 …
沙漠开江河 风沙太大,本公号为“洞见大视野” 备用号,欢迎关注,谢谢!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电影《窃听风暴》反映就是当年东德政治警察监控人们的故事 二战之后,德国被一分为二为东德和西德,成为苏美两个大国冷战的前沿阵地。双方都在情报刺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