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应全面调查:谁是力保杨某媛的幕后推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武大霸凌事件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肖同学,还有武汉大学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亡羊补牢,晚不晚都得补。武汉大学应该全面核查的不仅仅是杨某媛的论文,还有导致事态偏离正轨的幕后推手。

撰文丨关不羽

所谓的“性骚扰”事件把百年名校武汉大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做出“本案被告的行为不属于和性有关的骚扰行为”的结论后,还把该事件称为“性骚扰事件”是极为不妥的,这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不存在“性骚扰”,而是单方面的霸凌。

肖同学的不幸,不仅是杨某媛个人的霸凌行为,而是多方参与、纵容的系统性压迫。

01

2023年11月,已经通过网络举报大获全胜的杨某媛“腰间宝剑血犹腥”,向法院起诉肖同学。不过,相比此前的“挂人”、煽动网暴,这已经是她在整个事件进程中干的最体面的一件事。可是,她没有把仅存的体面坚持到底。

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法院的审判结果出来了。判决书很长,精确到每一个证据细节,最后的结论是“不构成性骚扰”。建议所有参与此事件讨论的网友,都耐心读一下这份严谨的法律文书,尤其是其中的医学证据。

败诉的杨某媛心情并不沉重,却是斗志昂扬。

杨某媛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感言称,自己会“美美读博”,而肖同学“保研困难”,更扎眼的是“(肖同学)可能会申请境外的学校?不管是哪所境外学校都会收到我的证据材料”。

▲杨某媛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图/网络)

刚刚输掉了自己发起的诉讼,转身就公开威胁挑衅,还摆出了“天下尽在掌握”的嚣张。有尊重司法的基本素养吗?

有争议走正规的司法程序,是体面人的选择。打输了官司,翻脸不认,公然撒泼,把仅存的体面都输掉了。

02

是谁给了杨某媛如此嚣张的底气?武汉大学难辞其咎。整个事件至今,校方的处置应对都是一塌糊涂,说是姑息纵容都嫌轻。

实际上,事发的2023年7月杨某媛向校方提出性骚扰举报后,校方是很犹豫的。因为其中的疑点太多、太明显了。

杨某媛对所谓“性骚扰”的反应也极为反常,既不是第一时间制止、对质,也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长时间拍摄肖同学的下肢。心理素质迥异于常人。此后“交涉”的录音证据虽经过了剪辑,依然可以听出明显的胁迫、恐吓。

而且,这并不是什么疑难案件。以武汉大学法学部的强大实力,是不难得出和法院相同的结论的。肖同学的医疗记录都是现成的,挠痒和自慰也很容易区分。

实际上,网传当时武大法学部确有多位教授不支持“性骚扰”的指控,因此校方迟迟没有作出结论。这在校方正式的处分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端倪,肖同学的处分理由并非“性骚扰”,而是“不雅行为”。十分荒唐。

要是“不雅行为”就要记过处分,抠脚丫子、光膀子都要处分了。出现如此模糊且荒唐的处分理由,明显是妥协之后的“莫须有”。

显然,当时参与此事处理的校方人员意见并不统一,是有人“力排众议”非要给肖同学安个处分。这种宁可“莫须有”也要处分肖同学的无理做法,造成了武汉大学今天的被动。

更荒谬的是,司法结论正式出台后武汉大学自相矛盾的通报,既然“学校充分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全力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那就应该立刻按照司法结论纠正错误的处分决定。

然而并没有,而是“学校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杨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的问题和肖同学纪律处分,性质完全不同,怎么能强行捆绑?这个工作专班怎么“专”?

肖同学的事,已经走了司法程序,司法有了明确的结论,还要武汉大学搞什么“全面调查复核”?难道“工作专班”比法院更权威?

▲网传杨某媛诉肖同学性骚扰一审判决书(图/网络)

即便撤销处分要走流程,比如武大校长所称的上报教育部,那也应该在通报中说明“正在按照撤销处分流程办理”,而不是和调查杨某媛的学位论文捆绑。

前前后后的反常表现,完全不符合一所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其中的水很深、很混。这种浑浊感,也体现在了杨某媛的学位论文问题上。

03

杨某媛“成功保研、美美读博”的败诉宣言引发了舆论更高的关注。既然杨某媛为了对肖同学“公开处刑”,诉诸舆论主动公共化,那就要承受公众对公共人物的全面审视。

于是,杨某媛的硕士论文进入了舆论关注的视野。不看不要紧,看了是真开眼、很辣眼。

内容东拼西凑,查重率高达38%,这还是最轻的。捏造事实、编造数据,这还算是有技术含量的。把政权建立时间的1949年写成了“1049年”,还算是笔误。

“2001年《离婚法》出台”只能用平行宇宙解释了。从来都没有制定过的《离婚法》,难道是《婚姻法》的笔误?可是,两版《婚姻法》分别是1950年和1981年出台的。这种错误要多低级就有多低级,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杨某媛的硕士论文(图/网络)

这样一篇魔幻超现实主义的论文,武大的硕士学位就这质地,写出这坨玩意儿的能“美美读博”?真心替这座百年名校感到惋惜。

随着杨某媛的论文被质疑,“本剧”最黑暗的一幕也上演了。最早公开质疑的网友竟然在深夜被人带着警察找上门警告。公立大学的学术活动是公开的、公共的,论文上网不就是为了接受公众监督的?揭露学术不端,是公民的正当权利。是谁不惜动用警权,也要为杨某媛的论文保驾护航?

这些年学术不端事件被曝光层出不穷,不乏明星大腕、高官名师等大人物,也没见过警察下场干预的大场面?区区一个在读博士杨某媛,哪来那么大的排面?

拖了那么久,杨某媛的论文喜提知网前五,分析和举报其学术不端的海内外材料堆积如山。武汉大学岿然不动,“全面调查复核”的进度条还没读完。

武大这个所谓的“工作专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这坨一眼假的玩意儿,“全面调查复核”到底多全面?据说现在AI查重的收费是千字20元,要是武大经费不足,那要不要网友们给武大捐个千八百的?

该取消的处分迟迟不取消,一眼假的学术不端调查宕机。武汉大学是太对不起肖同学了,太对得起杨某媛了。

04

武大及调动警力的“神秘力量”在此次事件中上下其手的操弄,是因为肖、杨两人的个人背景吗?显然不是。

肖同学和他的家庭遭遇了严重的网暴,某些人硬生生要把肖同学塑造成家世显赫、性骚扰惯犯的“衙内”形象。这种网暴套路不值一驳。见过衙内“我爸是李刚”的跋扈,哪有肖同学这么软善可欺的“衙内”。遭遇霸凌后,祖孙两代,一死一残,如此窝囊的“新天龙人”闻所未闻。

至于杨某媛,目前也没看到任何家庭背景特殊的可靠信息。所谓家里是“海外NGO”的神神叨叨,毫无可信度。

武大这样的一流大学,本身就是大衙门,也不是那么轻易会看人下菜的。

因此,肖同学的不幸遭遇,不是因为他的个人因素。杨某媛的横行无忌,也不是因为她有什么通天的背景。武大严重不公的处理,是系统性的不公和压迫。这套“行云流水”的系统操作,与2023年四川大学女硕士张某构陷民工大叔如出一辙。

杨某媛和张某都是所谓“女权”圈子的活跃人物,都是保研、留学的校园名媛。在遭遇所谓“性骚扰事件”后的操作,都是“挂人”、煽动网暴。闹大搞砸后,都受到了校方明显的庇护,“美美留学”。

再往前追溯,2020年“清华师姐”在食堂构陷师弟“性骚扰”扬言要其“社死”的事件,也大差不差。明明是单方面的“误解”和赤裸裸的网暴威胁,校方竟以“相互道歉”和稀泥了事。

▲“清华学姐”的朋友圈(图/网络)

这些相似的事件中,都没有很特殊的个人背景。高度同构的操作,明显有系统性的特征。而且,从清华的和稀泥、川大形式化的罚酒三杯,再到武大的竭力保全,明显是对霸凌行为的纵容到鼓励的升级轨迹。

另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以女权为名、行网暴之实的舆论环境背景。杨某媛在网上“举报”3天,武大就匆匆忙忙对“不雅行为”作出处分决定,而杨某媛就此成了武大的重点保护对象。

此类所谓“性骚扰”构陷无辜的霸凌事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线上活跃的网暴群体,对实体社会组织的系统影响和改造。

这些所谓的网络“女权”不是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实际上她们压根不关心真正妨碍女性权益的系统性迫害,唯一热衷的就是通过制造、散布“性骚扰”恐慌,煽动仇恨、实施霸凌。这不是任何意义的女权,更不是平权,而是霸凌的特权。

05

任何权利及权力结构衍生的压迫性,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社会组织系统的实在。女性权益也是如此,因此现代女权理论关注的是“系统性压迫”,即社会组织体系中权力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性压迫。

毋庸讳言,在中国也存在这种系统性压迫。重灾区就是大小衙门。官僚体系的科层结构是权力不公的天然温床,官僚化、科层化严重的大型企业也类似。因此,海外女权运动无论多么过激,主要方向是挑战威权的“向上监督”。可中国网络女权恰恰相反,尽是媚上欺下的“向下找茬”。

在她们炮制的一系列网络暴力、实体霸凌事件中,受害者多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肖同学、清华师弟这样的普通学生、成都地铁的农民工大叔、追风小叶这样的小白领。偶尔碰一下娱乐圈的烂污事,就是极限了。

图/豆包AI生成

对于真正的权力者,则是竭尽谄媚为能事。总裁可以霸道,普男不准自信。这是哪门子的女权?分明是赤裸裸的阶层歧视。慕强综合征重度患者,谈何平权?

在女权相关领域,她们唯一大做文章的就是所谓的“性骚扰”,真正对女性权益侵害最严重的系统性伤害,秋毫无犯。之所以重拳出击“性骚扰”,并不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而是“散打”的可操作性强。

06

这种到处找茬路人的性骚扰恐慌,实际上和女权并无瓜葛。在女权理论中,“性骚扰”同样是权力结构失衡,而不是路人甲无意碰了一下、多看两眼的社交过敏症。

中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性骚扰场景,是鲁迅笔下的阿Q。

他摸小尼姑光头得手,是因为在鲁镇的社会权力结构中,尼姑庵是极为边缘的底层存在,小尼姑的地位低下,连阿Q都摸得。

他对吴妈“表白”,被赵家狠狠修理一顿,当然不是赵家的女权意识强。而是赵家作为鲁镇权力结构顶点,即便是吴妈这个下人也不是阿Q可触及的。

▲电影《阿Q正传》中的阿Q和吴妈(图/豆瓣)

这两场性骚扰场景,实际上是对鲁镇小社会的权力结构的描写。权力结构中的女性处境,才是现代女权理论的核心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性骚扰事件的“易犯人群”也与社会组织的权力结构密切相关,呈现出极端化的分布。

一类是权力结构的上位者,这几乎全部是封闭场所的熟人犯罪,就是“窝里横”。另一类则是不受社会正常规则约束、游离于社会主流组织之外的社会边缘人,如街溜子、小黄毛之流。

在治安良好的社会,前者是性骚扰犯罪的主要人群,占比一半到八成。比如教育部历年公布的校园性骚扰案例,几乎都是教师对学生,陌生学生之间发生的性骚扰案一件都没有。

事实证明,杨某媛也没有中“头彩”。但是,这种“窝里横”几乎全部都是权力所及的封闭场所。

在公共场所对陌生人下手的,主要来自街溜子、小黄毛。至于陌生路人,除了少数严重心理问题者,在公共场合实施性骚扰的微乎其微。

因为,这不符合行为理性。即便不考虑司法风险承受能力,谁知道自己“咸猪手”的对象是王局长的千金、还是李总的小秘?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正常人哪敢尝试?

可是,在网上女权炮制出的一系列的路人性骚扰热点事件中,上位者的熟人犯罪少有,小黄毛、街溜子绝无。仿佛她们有小黄毛、街溜子绝缘圣体或路人受害圣体。否则,无法解释专门被普通路人骚扰的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结果也的确很“妖”。从清华师姐到武大杨某媛的一系列事件,所有的指控都被证据确凿地证伪了,无一不是“误会”。这是偶然的吗?那么多的“误会”,真不太可能是误会。

07

极为讽刺的是,网络女权经常用于率意指控性骚扰的理由是“性骚扰隐蔽性”,然而中国城市的监控设施密度在全球遥遥领先,手机普及度也遥遥领先,还真不隐蔽。

只不过,在那些被网络女权闹得沸沸扬扬的路人性骚扰事件里,凡是监视设施提供的硬核证据,无一支持她们的指控。也包括此次杨某媛自己录制的“视频罪证”,5名专家鉴定,均认为不是自慰。挠痒和自慰的区别,真不需要太多专业水平。

缺少监控的“隐蔽性”场所当然也有,街角小巷、公园犄角旮旯都是传统的性骚扰事件高危地区。和小黄毛、街溜子一样,在网络女权的“爆款案例”中,一件也没有。

构成性骚扰事件主流的熟人犯罪,她们没有抓住过。小黄毛和街溜子,不知是何缘故,永远对她们绕道走。缺乏监控手段的隐蔽地区,她们安然无恙。所有被她们炒成爆款的热点事件,没有一起的监控证据是支持他们的指控的。

这让人高度怀疑,这些到处抓性骚扰的女权,到底有没有抓到过真正的性骚扰?真要是战绩彪炳,怎么不晒不挂呢?怎么每次闹出爆款,结果都是一地鸡毛收场?

这不禁让人怀疑,线上线下折腾那么多年,到底是反性骚扰维护女性权益,还是“柿子尽挑软的捏”的冤案制造机?

制造冤案、毁人清白,可维护不了女性的正当权益。结果是既制造了性骚扰恐慌,又分散了真正的性骚扰问题的关注度。真正的女性权益保护不是被重视了,而是被反复上演的闹剧遮蔽了。

她们制造的恐慌,强化了她们的霸凌特权。不是“性骚扰的隐蔽性”高,而是“性骚扰指控”的伤害性大、风险小。构陷他人、制造社死,却不需要一丁点代价。

这不仅是小投入、大回报的流量生意,还是向线下扩展的社会影响力。左右社会组织的决策,为“圈内人”制造晋身的捷径。这在武大霸凌事件中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这些人不仅在线上喊打喊杀、搅风搅水,还深度地介入了大学管理事务、学术活动。

图/图虫创意

劣质的女权主题论文并不是杨某媛的个人秀,武大论文库里被网友扒出来的“女权论文”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文理工商,皆可“女权”。没有专业不对口的量产货,都是粗制滥造的跨界作品。

杨某媛的魔幻超现实论文甚至不是其中最糟糕的。显然,这种扎堆“女权论文”不是对女权的重视,而是另类的学术捷径。由此批量制造的水硕、水博知多少?

武大霸凌事件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肖同学,还有武汉大学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亡羊补牢,晚不晚都得补。武汉大学应该全面核查的不仅仅是杨某媛的论文,还有导致事态偏离正轨的幕后推手。

是谁在不遗余力地力保杨某媛,又是谁让离了大谱的论文过审的,还有谁滥用警权骚扰举报者的?唯有还真相于大白,才能让校园重归清净。

08

当霸凌成为了通向权力的捷径,无人安全。这些打着女权旗号的网络霸凌者伤害的可不只是男性。

实际上,最早引起我关注的是她们对网红谐星Papi酱的骚扰。人家生娃在网上庆祝,评论区的“女权斗士”一片咒骂,“婚驴”、“出卖子宫”等等污言秽语纷纷涌现。这并不是个案,而是他们的日常操作。

她们自居女性代表,蛮横地把所有反对者都冠以“厌女”。然而,所有的女性特征、女性的正常生活,在她们眼中都是不可容忍的缺陷、污点。她们对不肯皈依的女性的谩骂侮辱,比任何人都不堪。

没有人授权她们代表女性,她们也不代表女性。肖同学的母亲会同意她们代表自己?所以,她们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反感,也不是“性别对立”、“性别战争”。

只看到她们动辄大骂“蝈蝻”,哪见过“男权主义者”对中国女性整体否定?厌恶构陷他人的恶女,不是“厌女”,就像反感渣男不是“厌男”。否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既“厌女”又“厌男”,只剩下厌世了。

▲“清华学姐事件,如果没有监控会怎样?”话题讨论下网友的评价(图/豆瓣)

所谓“网络女权”引发的巨大争议,没有“性别对立”,只有单边的“性别仇恨”。

她们上蹿下跳也不是为了争取女性权益,她们唯一在意的“权”,是伤害、侮辱、构陷他人的霸凌特权。这种特权是其中少数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成功捷径,写最烂的论文“美美留学”、戕害无辜安然无恙。

和所有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泥石流一样,核心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生意,盲从的都是情绪失控的疯子,起哄的都是出门忘带脑子或故意不带脑子的傻子。

总而言之,极端意识形态制造的疯狂,从来不分性别,我们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文革”干将谭厚兰、宋要武等人的事迹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时代变了,但狂热的恶意从未退场。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文集

《不服软的时代》

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

尚余少量

售完为止

图片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

张明扬、关不羽

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

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

徐达内、十年砍柴

联袂推荐

*题图为武汉大学,来源于CFP

*编辑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武汉大学杨景媛为啥要坚持控告呢?

知乎用户 夏季八冲才正宗 发表 杨某媛是近些年出现的极为罕见的超级恶种,内心的狠辣和恶毒超乎正常人的想象!用 “恶魔在人间” 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 她之所以要坚持控告,是因为她在享受诬告和拿捏别人带来的快感!对于正常人而言,是懂得不要把幸 …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图书馆杨景媛诬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oxgG1 发表 只说一个有趣的现象: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新京报、澎湃新闻、凤凰网和环球时报,这四家媒体的微博账号,没有报道,也没有锐评。 知乎用户 古德阿夫兔​​ 发表 这个事件的重点并非是被诬告,而是事发后大量有 …

如何看待网传清华美院学妹被学长强吻,是否已经构成性骚扰?

知乎用户 钟瀚 发表 我们不双标, 我们支持受害人报案, 一切结论以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为准, 其他所有匿名渠道的所谓证据,我们都无法承认其可信度。 知乎用户 穷码农​​ 发表 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遇到坏人第一件事情是应该报警, …

女权学论|中秋杂感:失联的黄雪琴是难能可贵的佼佼者

作者:王政 今年的中秋我没看到月亮。接连几天乌云密布阴雨绵绵,自然气象竟与我看到的社会政治气候高度吻合,影响着我的心境。周一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黄雪琴失联的消息,即使有明月这个中秋也是无法快乐的。 作为一名研究中外女权历史的学者,密切关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