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退过程中向志愿军冰雕连敬礼的桥段?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我翻阅了贴吧、小红书、微博、知乎不少的贴子,说法参差不齐,有人说美军向志愿军烈士敬礼的桥段是真的;有人说美军向志愿军烈士挨个补枪,地上都是空弹壳;有人认为仅仅是电影荧幕需要,刻意加上的一些美化元素;有人认为强行美化侵略军,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亵渎。对此,你怎么看?如此桥段究竟是不是真的(是否有历史事件、文件支撑)?如果是假的,该作何理解呢?

知乎用户 初风 发表

在父亲所在的那个部队,一次有三个人被日军俘获,竟用铁丝包上棉絮浇上煤油烧死了,其中有一最小的就是学生兵,围观的老乡事后告诉部队的人 “小的那个一直在流泪,嘴也在抖动… … 那个年纪大的一直用眼看着他。到死三个人一个也没发出一声”。日军埋葬他们后在墓前立了一块木板,上书 “支那三勇士之墓”,列队礼毕才离去。现在也能在主流媒体里见到相似报道,说是 “赢得敌人的尊重… …”。
但也请听听我的父亲的政委们就此事是如何对我的父亲及他那些小伙伴们说的:
“我们是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我们的顽强是勇敢;他们是为掠夺我们的国土、财富而战,他们只有贪婪的恶欲!他们对我们的烈士敬礼不是在尊敬我们,是在欺骗他们自己的士兵!是在混淆正义与非正义,想把我们正义的勇敢与他们贪婪的恶欲混淆起来!想把我们的勇敢也附到他们士兵的身上,他们妄想!”
——《我的父亲:一名新四军的生活》

知乎用户 荀子曰 发表

  凌晨 2 点钟,第 1 陆战团 1 营冒着暴风雪离开镇兴里向北运动,前去占领丰知岭关旁边主补给线上方的山头,即位于路东边的 1081 高地。陆战队在冰天雪地里静静地向山上推进,81 毫米和 4.2 英寸迫击炮和双管 40 毫米自行火炮被调来支援他们。大雪纷飞,又缺乏空中掩护,这使陆战队感到震惊,而他们却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一个地下掩体区。当时敌人的米饭锅正在炉子上煮着,大吃一惊的敌人不是被打死就是被击溃。
  1328 高地位于古土里以南约 2000 码的道路西侧,是第 7 陆战团的第一个攻击目标。该团的第 3 营在此处遭到中共部队轻兵器的猛烈射击,陆战团从古土里撤出的速度因此而放慢。上午 11 点钟,第 7 陆战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向 3 营营长沃伦. 莫里斯少校提出建议,让他派第 3 连去进攻。莫里斯少校厉声回答:“3 个连都派上去了——乔治连的 50 人,豪连的 50 人,还有艾特姆连的 30 人。就这么多人了。” 利曾伯格上校压住火气提醒说,整个营在激烈的战斗中损失巨大,所剩人数已远远少于陆战队的一个正常连。他把作为后备队的第 2 营也投入了战斗,让其从侧翼进攻中国军队。到下午 6 点钟,两个营已在山坡上会合。与此同时,主补给线东边的陆军营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夺取了攻击目标,并继续向前运动与第 5 陆战团会合。第 5 陆战团沿主补给线行进,然后进行了部署,向东面发起冲锋,夺取了 1457 高地。下午 4 点钟左右,陆军和陆战队把中国人赶出了这座高地,并击退了中共部队发起的一次微弱反击。
  12 月 8 日夜,阴云散去。12 月 9 日清晨,天气晴朗而寒冷。这一天也令 1081 高地上的第 1 陆战团 1 营士兵感到有点失望。在前一天,他们到达了高地上的所有地方,只有那座俯瞰四周的最后主峰还没有拿下。在其他连队的支援下,再加上迫击炮的集中轰炸以及 4 架海盗式飞机的掩护,A 连向这座寒风肆虐的光秃秃的山峰发起了进攻。中国人明白,一旦这座主峰失守,他们控制主补给线的整个阵地将会被摧垮,因而拼命死守。到了下午 3 点钟,陆战队占领了第 1081 高地。然而,A 连从镇兴里出发时有 223 人,现在却只剩下 111 名身体健全的人了。不过,他们夺取了丰知岭关上至关重要的山峰,使 530 名敌人横尸山上。
  12 月 9 日,在飞机和大炮提供的极好掩护下,部队继续行进,不久就到了断桥边。经过一场和中国军队的短暂交火后,他们很快就占领了该桥。陆战队的一个排穿过桥后的高地,发现 50 名中国士兵躲在散兵坑里。“他们都被冻坏了,” 第 7 陆战团 1 营营长 W.D. 索耶少校说道:“我们就把他们从散兵坑里拉出来,放到了公路上。”
  装满踏板桥构件的卡车此时向断桥驶去。下午 3 点半钟,经过 3 个小时的辛苦努力,工兵们把构件都安装就绪。当第一批的几部车辆从搭成的踏板桥上驶过时,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后来,一辆拖着掘土机的牵引车却压垮了放在外踏面之间和断桥中心处的胶合板。这预示着将会发生灾难,倒不仅是因为这件大型设备被留在了桥上,而是因为卡车和其他轮距较窄的机械将根本无法通过。
  技术军士威尔弗雷德. H. 普罗瑟是一名熟练的牵引车驾驶员,他想方设法把牵引车从损坏的桥上倒了回来,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后来,陆战队第 1 工兵营营长约翰. H. 帕特里奇中校赶到了。他迅速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踏板桥构件的间隔能尽量大一点,比如 136 英寸,那么,M26 坦克就可以省出 2 英寸。而吉普车可以沿着相距 45 英寸的踏板桥内侧边缘行驶,这样就有半英寸的富裕。踏板桥很快作了变动。随着夜幕降临,工兵们打起了手电筒,在工兵的引导下,第一辆吉普车小心翼翼地开到踏板桥上,两边的车胎紧擦着边缘,成功地开过了桥。帕特里奇中校对轮距较窄车辆的解决办法奏效了。整个晚上,车辆和部队从这个跨度很大的桥上涌过去,没有出现任何事故。另外,和士兵们一起过桥的还有数以千计的朝鲜难民,他们中很多人还牵着耕牛。
  部队没有遇到中国人的顽强抵抗,看来他们都被严寒封住了。美国军人抓获了几个俘虏,大多都患有重度冻伤和长期营养不良。他们证实中国军队的战斗和非战斗性伤亡一直都在削弱部队的战斗力。只是到了 12 月 10 日早晨,中共军队才采取了重要行动。此次行动是在陆战队停止向突围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即古土里以南的 1328 高地进攻之后才开始的。陆战队的观测人员认为,中国人正沿着与主补给线平行的侧翼向南行进。当 1081 高地上的美军发现中国人分成小队在山东面仅 1000 码处的洼地运动时,这种猜测被证实了。尽管大炮和飞机立刻向这些小队展开轰击,他们仍冒着炮火满不在乎地继续行进了一个小时。
  随着步兵陆续到达镇兴里,尽可能多的士兵被装到卡车上运回兴南,但还有许多人必须步行。看来整个撤退行动将继续下去,不会再有什么损失或延误。此时,保卫主补给线的是 “猛犬” 特遣队和第 3 步兵师 65 团的两个营,他们分别驻守在镇兴里以南 6 英里的水洞附近和水洞以南 7 英里的马田洞地区。然而,12 月 10 日夜,一小股中国士兵悄悄潜入水洞村,他们猛烈开火,使撤退行动一度受阻。后来,陆军士兵和陆战队员打垮了这次攻击,并放火烧毁了被中国军队当作据点的那所房子。
  12 月 11 日半夜之后,部队的后部遭受了另一次挫折。撤退部队的 40 辆坦克被部署在队伍后面,为的是防止万一有坦克出故障,使整个撤退陷入停顿。在陆战队侦察连的保护下,这些坦克沿着主补给线一路隆隆向南开去。数以千计的朝鲜难民放开胆子紧随其后。中国士兵也混杂其中,希望一有机会就发动袭击。大约凌晨 1 点钟,当部队的后部走到距踏板桥约 2000 码处时,倒数第 9 辆坦克上的刹车装置被冻住,最后的 9 辆坦克被迫停了下来。其余的坦克继续向前开去,并从视线中消失。这样,这 9 辆坦克和保护坦克的侦察连的一个排留在了后面,该排共有 28 人。
  在滞留期间,有 5 名中共军队的士兵从难民中走出来,其中一个用英语喊道要 (向) 他们投降。侦察排排长欧内斯特. C. 哈格特少尉半信半疑地走上前去,乔治. A.J. 阿米欧下士用一支白朗宁自动步枪掩护他。刹那间,前头的那个中国人闪到了一边,后面现出挥舞着冲锋枪和手榴弹的另外 4 名中国人。哈格特扣动了卡宾枪的扳机,然而,天气太冷,子弹根本发射不出来。哈格特迅速向中国人冲过去,像棍棒一样挥动着手中的卡宾枪。他敲碎了一个中国人的脑壳,但一枚手榴弹将他炸伤了。阿米欧开枪击毙了中国人,救了哈格特一命。但敌人的其他部队开始从高地上向侧翼和尾部扫射,哈格特的那个排慢慢向后撤退。最后一辆坦克连同坦克手们一起落人中国人之手。中国士兵投掷的一个炸药包,炸晕了哈格特并把一等兵罗伯特. D. 德莫特炸飞。只见他垂直落到了公路边,落在路下边几英尺的一个突起的地方,失去了知觉。排里的其他人认为他已被炸死,就继续向后退去。侦察排另有两名士兵失踪,也可能在混战中被人打死。阿米欧身着正在试验中的涂有玻璃纤维的新型防弹衣,一直用白朗宁步枪射击,掩护撤退。突然,一枚手榴弹正好在他的背上爆炸,不过,他倒是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而该排的另外 12 名士兵却在这次激战中受伤。与此同时,坦克手们想方设法把卡住的刹车装置松开,驾着前面的两辆坦克沿路驶去。其余的坦克有的落入敌手,有的被坦克手丢弃了。
  工兵们在踏板桥上等着,待该师的最后一支部队通过后,就把桥炸掉。等这两辆坦克以及紧随其后拖着伤员的侦察排过去之后,工兵们以为所有能跳脱出来的美国军人都过去了,所以,他们开始炸桥。他们这样想并不完全正确。一等兵德莫特被炸药包炸飞到主补给线下面一个突起的危险地方,他只是受了点轻伤,很快就恢复了知觉,又爬回到路上来。他看到路上只有朝鲜难民。听到前面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他意识到踏板桥被炸毁了。不过,他记得可以从水力发电站水槽上面的门房通过。德莫特和难民们一起徒步到达镇兴里,成了最后一名撤出来的陆战队员。
  12 月 11 日晚上 11 点半钟,剩下的两辆坦克和保护它们的侦察连的士兵一起到达咸兴 - 兴南地区的集合区。他们是最后撤出的部队,“向海边突围” 的行动成功了。考虑到部队所遇到的诸多巨大危险,他们付出的代价还是比较小的。然而,仅在突围行动中,就有约 1000 名士兵死伤或者失踪,其中大多数是陆战队员。突围前,在长津水库周围进行的战斗中,陆战队共有 2665 名士兵伤亡,其中 383 名中弹身亡或因伤死去,159 名失踪,2123 名受伤。在水库东面被切断并击溃的第 7 师的 3 个营中,有 2000 多人阵亡、负伤或失踪。而在其他战斗中,有 100 名陆军士兵阵亡或负伤。因此,加上英军陆战队突击队和一些南朝鲜军人的伤亡,在长津水库之战中,参战的大约有 2.5 万人,其中约有 6000 人阵亡、负伤或者被俘。
  当部队从下碣隅里出发,沿主补给线行进的时候,阿尔蒙德将军命令第 10 军的剩余人马在兴南附近集结。南朝鲜的第 3 师和首都师从最北边的辰镇向南面约 80 英里的城津撤退。在那里,一些人乘船撤离,另一些人则乘卡车或者火车到达兴南。未在长津水库附近和通向长津水库的主补给线上部署的美军第 7 师的所有部队都被调来保卫咸兴 - 兴南的防区。同时,美军第 3 师也撤离元山,加入到保卫咸兴 - 兴南防区的行动中。
  为了撤出第 10 军,一支有 193 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集合起来,并于 12 月 11 日开始运送部队、设备和物资。在为期两星期的撤退中,共有 10.5 万名士兵和 9.8 万名朝鲜难民乘船撤到了南朝鲜。另外,还有 3.5 万吨物资和 1.75 万台车辆被运走。在撤退进行的同时,由第 3 和第 7 师防守的防御圈也在不断缩小。而海军的舰艇则开始炮击,空军、陆战队以及海军的飞机也定时轰炸中共部队和北朝鲜的阵地。中国和北朝鲜人缺少大炮,他们向防御圈里没有发射几发炮弹。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他们不敢冒险用步兵发动大规模进攻。1950 年圣诞节前一天,第 3 师的最后一支部队发射完最后几发炮弹后,登上了正在那里等待的登陆艇,撤退到了提供保护的军舰上。军械和工兵部队把运不走的库存炮弹都发射掉,并放火烧毁了不得不留下来的物资。12 月 24 日下午 2 点 36 分,美军舰队离开兴南向南驶去。
  征服北朝鲜的巨大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 47 章突围

知乎用户 红黑色的风 发表

冰雕连这个来源是二次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对战役的总结,百度百科那个错的太厉害了,242 团是 81 师编制都搞错了:

某师某团某连,除一个掉队与一个通讯员外,全连在攻击新兴里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但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成战斗队形,死于该处,细察尸体大半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知乎用户 传记故事会​​ 发表

本期人物故事带你揭秘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光辉历史。

知乎用户 树洞​ 发表

2021/10/07 补充回答:

问题由鄙人提出,本来是不想再参与此问题的 “百家争鸣”,但确实是按捺不住。

对于仍然无法相信下列参考资料内容的贵宾,建议您选择视而不见;对于给我冠上 XXX 名号的贵宾,我非常感谢您的抬举,我答应您,我悉心听取您的教诲,但恕我无法与您谈论什么,因为您是贵宾犬,我学不会犬吠,无法沟通。


关于部分网友怀疑 “买” 热榜

自提问至锁定编辑,期间无任何问题修改记录,题主无任何消费冲榜记录,感谢关心。


关于问题本身,网友们的回答大致可分为

  1. 据 XXX 说(听 XXX 说),侵略军向志愿军 “冰雕连” 烈士致敬(真实 / 虚构);
  2. 个人主观认为,致敬(真实 / 虚构),该镜头属于(虚构 / 不必深究 / 多此一举 / 自作多情 / 一厢情愿 / 崇洋媚外 /“国外不认可浑身刺挠”/“导演屁股坐不正”……);
  3. 个人主观认为,与为了荣誉的侵略军高谈阔论人性、谈人道、谈客气、谈致敬,纯属 “无稽之谈”;
  4. 经(求证 / 检索)得出结论,侵略军表达敬意属于做戏,其目的及动机疑似将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混为一谈,进而达到掩饰自己滔天罪行的目的;
  5. 个人主观认为,不自信,认为部分人恐怕只有得到国外认可,英雄的付出才有价值;

……….

综上,我个人认为,美侵略军致敬属实,导演经多渠道了解历史后,采用敬礼镜头呈现其敬畏、后怕之心。请大家继续过目下方内容:

上图参考资料共九条,分别为:

  1. 人民网
  2. 中国军网
  3. 新民网
  4.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6. 中国新闻网

可见均为官方、权威平台

参考资料 1:

克劳塞维茨说 “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目睹“冰雕连” 悲壮牺牲的场面,军人的士气和战斗精神扑面逼人,令美军生畏、起敬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军官说:“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可见,“冰雕连” 静默的阵地上,却有强大的心理 “杀伤力”。

参考资料 2、3:

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向 “冰雕连” 敬了一个军礼!
这支美军是 “王牌军” 海军陆战队第 1 师,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以凶狠、残忍闻名,无一败仗记录,被称为“魔鬼一样的幽灵”。一动不动的冰雕连让这支骄悍的王牌部队吃惊不小,但让他们惊讶的事继续发生着。

参考资料 4:

参考资料 5:

参考资料 6:

听到前方遭遇中国军队,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团长帕尔莫不以为然:“中国人吗?他们也会打仗?”
帕尔莫没有想到,6 天之后,同样的厄运就落在了骑一师头上。骑一师,第一批入侵朝鲜的美军主力,美国的 “开国元勋师”,成为机械化部队后仍然保留着“骑一师” 的名头。云山之战,骑一师损兵 1800 多人,帕尔莫的第八团第三营被志愿军全歼
战后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 27 军 79 师 235 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 年后成为了中国第八任国防部部长。1996 年 12 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 · 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 · 克鲁拉克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叹:“败绩,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美军参谋长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评论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一升空,就奔着胜利;一亮相,就是强者。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不无吃惊地说:“中国几乎在一夜间已成为世界空军强国。”
保罗 · 弗里曼,美第八集团军二师 23 团团长,抗战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助理武官,对国民党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印象很差。时隔几年,当弗里曼与志愿军交手,他的部队被志愿军打垮,团部也被攻占。记者问弗里曼有何感受,他回答: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 · 托兰这样写道:“一支装备如此落后、基本靠人力机动的部队,居然敢围歼全部机械化装备并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中国的统帅和将领敢于想象并策划这个气魄十足的‘坎尼’,是源于此前无数次艰苦作战积累的自信,以及对麾下身经百战将士们的绝对信任。”
1951 年 4 月 11 日,刚刚过了 71 岁生日的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第二年 3 月,执意介入朝鲜战争的杜鲁门也因威信扫地,不得不宣布放弃总统角逐。1962 年,中国西部边境燃起烽烟。麦克阿瑟发出忠告: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参考资料 7:

参考资料 8:

参考资料 9:

参考资料完毕,恕我见识短浅,无法检索更多国内外报道,也无法想象为何官方要组织出长篇大论的谎言。

重回问题本身,结合参考资料,我认为美军向志愿军致以敬意一事并非空穴来风,也许在行军过程中遇到 “冰雕连” 时并没有当场肃然起敬,而针对 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军的态度不言而喻。


本问题确实无需刨根问底,一味的追求历史真相,因为确实不需要敌军如何夸赞我们,我们自己铭记历史,振兴中华足矣。

为何列举上文诸多内容以支撑鄙人个人观点,是因为已经有部分网友将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敌军向我军致以敬意此类手法,与不自信、抬不起头等 “罪名” 捆绑,贴上 “自作多情”、“多此一举”、“尴尬至极” 标签。

若确认致敬无任何支撑点,纯属空穴来风,再给予负面评价,不为迟;但我认为在拍摄前期,团队应该已经检索了更加大量的文献或报道,才敢于将其呈现于荧幕上。


以下为原回答↓↓↓


那就自问自答叭!

(本篇回答大量内容来自网络)

经检索:


2012 年 2 月 17 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津湖》节选(作者:王筠)

这是些什么人啊? 他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 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 里兹伯格摇了摇头, 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 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些无畏的勇士, 是真正的军人。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 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美国海军陆战部队的军礼。
里兹伯格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让他们呆在这里吧, 不要打扰他们。”
史密斯的陆战 1 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 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 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而文中内容是否虚构,我也找到了心仪的答案。

2012 年 01 月 12 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朱三平说:“《长津湖》不只是简单讲述宏大的战争故事,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
正如著名作家王树增推荐《长津湖》所言:“希望读者能从《长津湖》这本书里获得情感滋养,从并不遥远的历史中寻找到信仰之源。”
业界认为,目前出版的朝战题材大多是纪实、报告或者回忆录、传记,而选择小说样式的朝战作品不是很多。中国出版界不缺主旋律图书,但《长津湖》真正从文学层面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弱,很容易让读者进入角色。

可见《长津湖》这本书中确实添加了文学元素,并非 100% 真实还原抗美援朝战争。


2020 年 10 月 27 日上午,90 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进军营为武警官兵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我记得,那是 1950 年冬的朝鲜半岛长津湖畔,到处是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 40 度。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 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 129 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美军想把他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 刘石安动情地说, 后来,第 9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向 “冰雕连” 敬了一个军礼!**这支美军是 “王牌军” 海军陆战队第 1 师,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以凶狠、残忍闻名,无一败仗记录,被称为“魔鬼一样的幽灵”。一动不动的冰雕连让这支骄悍的王牌部队吃惊不小,但让他们惊讶的事继续发生着。

仔细观察,敬军礼并不在刘石安老将军的口述当中,也并不在电报中,故仍无法判断是否属实;但能够确认的是,经过无数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牺牲,侵略军对志愿军充满了敬意。而关于是否补枪一事,则在电报中明确: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之前一直不被承认的中国,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了整个世界的轰动。” 这段经典的点评,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海军陆战队情报军官帕特里克 · 罗所说。尽管美国官方一直不愿承认在长津湖败给了志愿军,但在许多坦率的军人那里,他们承认败给装备比他们差得多的志愿军,而且对志愿军充满了敬意。


另,检索过程中竟然发现刘石安出生日期 1945 年 1 月???

经检索 “刘石安” 关键词…

《不朽的英雄赞歌》海报据了解,纪录片从上海的视角切入,通过一支以上海子弟兵为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20 军参加长津湖战役,讲述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故事。今年 87 岁的刘石安,曾是 20 军 59 师的一名文化教员,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当年他只有 17 岁,还是一名新兵,抗美援朝的这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近年来,刘石安一面筹建第 20 军历史研究会,一面联络在上海的志愿军老战友做采访口述,希望英雄们的事迹不被湮灭。长津湖战役就是 20 军历史上最为英勇的一场血战,是战士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

所以是谁(编辑 / 改动)了词条呢?……


综上,经检索可大致判断,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离过程中向志愿军敬礼一事,也许参考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津湖》图书中的内容,旨在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弱;亦或是将美军对志愿军的敬意充分表达于电影内容中。而关于流传美军挨个补枪一事,结合第 9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内容,其并不属实。


最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20 军 58 师 172 团 3 连连长 杨根思

知乎用户 大小阴谋家 发表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没有具体的历史证据去证明美军到底敬没敬礼。或者补没补枪。但是,从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去想,假设你我现在是美国人,是美军军官。

当我们发现前方有敌情的时候,首先是迅速隐蔽,然后火力侦察。结果对面半天没反应,也没有回击。那我们会派出一两个侦察兵摸过去,或者绕后具体侦察。此时,这两个侦察兵不知道对面怎么回事,所以很有可能会对志愿军遗体进行补枪,但是在补枪多个志愿军遗体,对面依然没有动静的时候,就不会在补枪了。会回来汇报具体情况。

当你我带着部队过去,看到眼前一个个志愿军士兵,手握着武器,冲着我们来时的路时,却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时候。

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但是,我肯定是大为震撼的。作为一名军人,我是打心底的感到恐惧和敬佩的,中国人的装备补给如此恶劣,却能有这样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执行力。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怕。

如果他们的装备补给,哪怕在好那么一点点。那么今天,倒在这里的就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所以,无论你是一名军校毕业的军官,还是经过欧洲战场或太平洋战场洗礼过的老兵,我们都会被眼前冰雕连的战斗意志所震撼。中国人,是一群可敬又可怕的对手。~ 敬礼。

所以,我认为小部分的补枪,应该是存在的。美军对志愿军冰雕连的敬礼,也应该是存在的。

随便我们可以再做个假设。如果你把冰雕连换成是日本人,我估计美军得拿手雷全给他们炸成碎片。连遗体都不会给日本人留。美军给你炸完,自己不说,也就没有人知道冰雕连得存在了。

但是,美军为什么没有破坏志愿军冰雕连战士们的遗体?我想除了尊重和敬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和日本人在对待战俘问题上的天壤之别。

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是怎么对待战俘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我们志愿军是怎么对待战俘的,大家可以自行谷歌一下。

所以你光有战斗意志,你不当人,没有这种优待战俘的远见,那同样是得不到对手尊重的。

知乎用户 那个某某 发表

老实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群武德过于充沛的神经病。太平洋战争期间陆战队的人形机器们,面对整个二战最能忍受鬼畜环境的日本人,他们也基本不会对敌人的忍耐力表示什么敬意,他们只会以此为乐,敌人的痛苦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赢家。所以建议不要对这种忽然骑士小说主角一样的描写抱太大期望。

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遇到过战死以后依旧在机枪前坚守岗位,尸体被大雨浇了一夜还纹丝不动的机枪手,怎么说也算是个尽忠职守的狠人吧,搁三国里都算是个低配典韦了。但是陆战队们看到此情此景,有敬佩地向这个低配典韦敬礼吗?没有。马润里有一个文静的小伙伴(回忆录原文如此,“很文静的小伙子”),用这人积了雨水的下半截脑壳当投壶玩。拿骑士文学的标准,来烘托这种脑子里全是中世纪血腥暴力内容的杀人机器,未免太玛丽苏了。

当欧洲战场的美国陆军沉迷寻找德国军官的鲁格手枪寄回家,证明自己光宗耀祖的时候。太平洋战场的马润鬼畜们,证明自己光宗耀祖的方式是找一个死的造型不错的日本人,等日本人烂干净之后洗白白,先合影留念然后把洗白白的日本骷髅寄回家,这样江东父老就知道自己在战场上光宗耀祖了。

部分武德没有那么充沛,相对现实一点的陆战队士兵,沉迷收集日本人的假牙,死人的搜完了就去医院找日本伤兵拿枪托活撬。军医也不敢拦,只敢劝回忆录的作者,因为就他一个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作者想了想自己的确是个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不应该从活人嘴里撬假牙,就收手了。可想而知那些没受过教育的陆战队员是什么神仙。

所以不要对艺术化加工的情节抱过高的期望,这些精神还活在西进时代猎头皮的日耳曼蛮子绝大多数时间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样能找个纪念品寄回家证明自己光宗耀祖,剩下的时间在操心怎么样想办法搞点酒精来爽一爽。只要不去侮辱烈士们的遗体,都算这帮美利坚红脖子野蛮人道德开窍了。

志愿军的战士们的伟大和不屈,已经通过累累的战果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何必要还继续用这种 30 年前这种 “连 x 国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的老一套方法去画蛇添足呢?

回头找了一下文献,上面二战美军的记录都是来自一个叫斯莱基的陆战队员,他出身医生家庭,战后在大学里做生物学教授。1981 年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回忆录《帛琉冲绳旧事》,最后部分改编成了著名电视剧《太平洋战争》,一些著名的影视镜头其实就是以他的见闻为原型。这里是他的采访口述,上面我有一部分细节记错了,以口述内容为准。

知乎用户 言成医生​ 发表

敌人绝对不会因为 “尊重” 你而停止侵略,来自敌人的最高褒奖,不是尊重和致敬,而是恐惧。

我记得早些年和一个知友就张自忠将军葬礼日本鬼子不轰炸这事展开过辩论。

他说这表明了日本人对于张将军很尊重,甚至提到了说日本鬼子对左权墓的破坏,认为这尊重等级差得很远。

看了长津湖,我突然觉得有这种思路的人还挺多的,有人爱这么拍,有人爱看这个。

但我始终确定,任何来自敌人的尊重,都远不如来自敌人的愤怒痛恨和恐惧意义大。

任何描述敌人对于我们牺牲烈士的尊重的场景,都是挺搞笑的,因为烈士已经牺牲了。

这种 “尊重” 是一种胜利者和优势方的施舍罢了。

20211006 更新。

我们从头捋一下这个事。

首先,师长敬礼这个事有可能是真的吗?

非常不可能,不仅战史没有记录,并且也非常不符合常理 — 陆战一师 “向南进攻” 的时候不能说草木皆兵吧也差不多,遇到了疑似的志愿军阻击阵地,上去补枪麻利跑路是正经,下面的人报告敬个礼,师长穿着皮衣上去瞜一眼,有可能就成靶子了。

好的,那既然不是真的,那就是演绎了。

这也是我个人最恶心的一点。

从《亮剑》开始,骑兵连进攻完了,全体牺牲,鬼子的骑兵指挥官要求厚葬开始,我就觉得生理不适。

后面很多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就跟魔怔了似的,不突出一下残暴的侵略者怎么被感动打动,怎么被烈士折服表现出” 尊重 “,就跟缺了点什么似的。

杨靖宇牺牲了,鬼子很佩服,厚葬。

张自忠牺牲了,鬼子很佩服,收敛遗体,不打扰葬礼。

问题是什么?

问题是~ 侵略者是杀人的!我们的烈士牺牲了!牺牲了你知道吗!

我们的战士牺牲了,侵略者高兴着,兴奋着,施舍一点表面的 “尊重” 给你,造成敌人是仁义之师的假象,这他妈有鸡毛用!

这种表面上的尊重有个鸡毛用!

除了自我陶醉 “你看连残暴的侵略者都佩服我们”,有鸡毛用!

阿 Q 啊!

我能部分理解这事,因为从抗日战争开始,咱们就是被动的弱势的一方,很多时候场面上并不好看,我们的战士很多牺牲了,没办法。

但是,但是啊!

牺牲了就说牺牲了,演这种桥段搞毛啊。

什么是军人的尊重?

很多霉菌老兵的回忆中,恐惧黑夜,他们感觉黑夜是中国人的,志愿军在他们看来是黑夜里的恶魔!冲锋号和哨子就跟死神的脚步一样。

恶魔!对,我们就是恶魔,要命的吃人的恶魔,可以在黑夜里无情带走你们的恶魔!

言语越恶毒我们越开心,越大的恐惧就是越大的赞扬!

这才是我们觉得敌人真正表达尊重的方式。

衷心的希望,以后的战争里,这种表现对敌人尊重的机会,只有我军有,最好是死去的敌人。

死去的敌人是最好的最值得尊重的敌人。

知乎用户 我植物鄙视僵尸​ 发表

这是个国内比较常见的影视剧桥段:英雄在和敌人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后,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类似的就是亮剑里骑兵连被日本兵厚葬(虽然以日本人打不过就扔毒气弹这种不讲武德的习惯来看,他们有个屁的资格崇敬英雄)。

准确的说这就是古典式的战争描写,对战场的一种浪漫性描写。

没什么可评价的,归根到底这只是一种 “小说式的浪漫”,不真实,但是让不了解那段历史或者战争的人感觉很感动就是了。

没必要上纲上线的批判,但也感动的眼泪哗哗的也有点尴尬就是了

知乎用户 躬行客 发表

长津湖原本是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偏僻地方,但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之后,经过中美双方精锐血与火的厮杀后,长津湖从此铭刻在了人类军事史上。

长津湖战役号称是中美双方 “都不愿多提的战役”,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又不约而同的点到即止,不再深述。

中国在提到长津湖战役时,也只是着重说到了歼灭北极熊团的战绩,以及宣传杨根思等志愿军烈士的光荣事迹。再具体战术细节等部分,描述就比较少了。

而在西方媒体的报道里,也只说了美第十军团给了志愿军沉重打击并成功从兴南撤退。事实是媒体将美军退败换了一个说法,大概就是逃跑时姿势很优雅,所以算不得逃跑,反而是另一种胜利。这种明明打了败仗,却非要换一个说法的宣传方式,多少也能理解,春秋笔法嘛。

长津湖战役自然是中国胜利了,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我们是惨胜,付出了很大代价,歼敌数量却没有到达预期,缴获也不算特别丰富,大部分重武器都被美军带走了。

中美主要参战双方对长津湖战役的表述,虽有修辞,但都在合理范围内,反而是南韩对这一战役的描述显得很夸张,而且很不讲究。

在南韩官方史料里,是这样描述长津湖战役的:“当时,中共军第 9 兵团几乎被全歼(损失 70% 以上)。” 但与此同时,韩方又承认 “联合国军” 进行了“可与敦刻尔克相比”,“可以载入战争史的范例之中” 的海上大撤退。(此段描述来自南朝鲜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固城等译编:《朝鲜战争》)

说实在话,但凡有点军事常识,都明白南韩的这段描述有多扯,按照军事经验来说,普通部队一般战损达到 30% 就要撤出战场了,而战损超过 50% 就是溃败,建制被摧毁。

但在南韩的描述里,联合国军却被战损高达 70% 的九军团,赶入了海中,还进行了 “可与敦刻尔克相比” 的大撤退,简直是连脸都不要了,志愿军要是战损高达 70%,那被赶着跑的联合国军岂不是真正被全歼了?

自欺欺人颠倒黑白到这种程度,也是够无敌的。

典型智商不够,脸皮来凑。

不用太过纠结南韩的描述,这是他们的一贯操作,还是说一说长津湖战役更加实在。

昨晚去看了长津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电影没有单独对志愿军发动长津湖战役的前因后果做充分说明,而是将长津湖战役的前因后果放在了抗美援朝这个大的事件中去说。

所以很多人看后,没搞明白为什么长津湖战役这么重要,为什么要打长津湖战役,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部队前进过程中要保持无线电静默?

我来简单理一下长津湖战役的前因后果。(想知道抗美援朝前因后果的可以看这篇文章长津湖爆火,引出了一个问题,毛主席坚决打抗美援朝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基本可以划分为五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 1950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5 日,志愿军以突然性打击,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的作战企图。

第一次战役虽然击退了联合国军,但志愿军并没能在朝鲜站住脚,建立稳固的阵地和后方,所以第一次战役还未结束时,教员便跟彭老总探讨如何站稳脚跟,实现战略反攻,将联合国军击退到三八线以外的作战部署。这就是第二次战役。

而长津湖战役就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战,也有学者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战。

长津湖战役之所以很重要,关键就在于长津湖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

朝鲜半岛整体的地理形势是南北走向,而越往北部,东西之间的距离就越长,更为关键的是长津湖地处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地质为玄武岩台地,平均海拔 1200 米,被称为 “朝鲜的屋脊”。

一般高原地区都会有高山,就跟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一样,盖马高原西边也有一片山脉叫狼林山脉,平均海拔约 2000 米,这个狼林山脉处于朝鲜北部的中央,就如同一块巨型高地,隔断了朝鲜北部的东西两地。

就算没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块 “高地” 意味着什么,如果还不明白,可以联系一下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迹。

虽然狼林山脉跟大别山有很大差距,但美军要是占领了这里,并在狼林山脉建立众多牢固的根据地,到时志愿军就很难办了。

所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还没有结束,中美双方的指挥官就把目光瞄向了长津湖地区。

我们称之为长津湖战役,而美军则称之为长津湖水库战役,因为整个长津湖是长津地区发电站的蓄水库。

长津湖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抗美援朝期间的军事要地,而长津湖地区的多山的地理形势,又成了志愿军跟美军打伏击战的绝佳位置,美军的现代化武器在这里受到限制,而志愿军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所以我们的指挥官就依托长津湖地区制定了一个 “先请进来,再全部吃掉” 的战略计划。

长津湖电影说的是后半段 “全部吃掉” 这一环节,前半段请进来的计划是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完成的,当时志愿军 42 军与美陆战一师以及南朝鲜首都师、三师等在位于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地区发生的战斗,42 军给予敌方一定打击后主动撤退。

一般在战场上,有经验的将领在下达追击命令时,都十分谨慎小心,会提前做很多情报收集工作,生怕中了什么埋伏和圈套。

由于在第一次战役中,我们只和美军进行了初步接触,并没有过于深入的打击,结果美军的情报和决策部门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美国远东司令部情报处长威洛比向麦克阿瑟和美国上级汇报说,入朝志愿军总兵力仅为 3.4 万人,其中 1.65 万人已与 “联合国军” 进行了交战。

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德尔 • 史密斯再向美国总统汇报,竟然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减,他在 11 月 1 日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备忘录中写道:“在北朝鲜作战的中共部队,属于以特遣队形式行动的正规部队,人数在 1.5~2 万人,其主力仍在满洲。”

由于情报部门给出了 “错误且精准” 的数据,搞得麦克阿瑟以为入朝的志愿军就是第一战役期间的几万人,根本不可能左右朝鲜战局。一线情报部队和中央情报局都说志愿军没多少人,战斗力也就那样,而远在美国的决策部门依托错误情报,自然也就做出了错误决策。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 11 月 9 日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向杜鲁门建议:赋予麦克阿瑟的使命不应作改变,麦克阿瑟在军事上可以相机行事。

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后,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推进的异常顺利,这无疑让麦克阿瑟产生了胜利在望的错觉,不自觉的就低估了志愿军的实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所以,这才发出了著名的 “圣诞节攻势” 言论。但麦克阿瑟不会想到,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入朝志愿军人数迅速增加到了 29 万人!另一边,我们的指挥官,却敏锐察觉到了联合国军的弱点,打算利用好这一信息不对等的优势。

11 月 4 日 22 时,教员致电彭老总等人:“敌于收集各部略加整理后有向我军举行反攻之可能,请令我军各部注意,于其反攻时各个歼灭之,尤其注意德川方面。”

同一日,彭老总致电教员提出,第一次战役胜利后,“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并进一步指出,“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灭之”。

就这样,42 军奉命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地区演了一出戏,诱骗联合国军进入长津湖地区,而从上到下都沉浸在即将胜利的氛围中的联合国军一下就扎进了第九兵团布置在长津湖的伏击圈里。

第九兵团其实也是得到紧急命令,突然入朝作战的,当时第九兵团驻扎在上海、杭州一带,是攻台的主力军,但朝鲜局势变化太快,美军第十军集团军从仁川登陆后,战事就呈一边倒的态势了。

麦克阿瑟考虑到朝鲜半岛的地形,决定从北朝鲜的后方也开一个登陆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前后夹击的态势,意图将所有北朝鲜军队全部围死歼灭。

故此美第十集团军从仁川登陆后不久,麦克阿瑟决定采取分兵策略,让美第八集团军代替第十集团军继续顺着陆路向平壤进攻,而第十集团军则继续从仁川、釜山登船,然后向北朝鲜后方的元山港进攻。

如果按照教员原来的布置,第九兵团应该是十月底到达山东后修整,随后进入东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针对性训练,然后再入朝作战。

但美军的速度太快了,很快就突破了三八线,并跟志愿军在朝一线的同志交上了火,不得已,为了抢在美军前面先一步在长津湖地区布置伏击圈,只能命令第九兵团立即入朝作战,进入预定作战地区。

另一面,负责向平壤进攻的美第 8 集团军,一路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竟比走海路的十集团军还要早一步,从陆路上攻占了元山港。

麦克阿瑟极为高兴,决定从东西两面同时进攻,第八集团军从西面进攻,第十集团军从东面兴南港进攻,发起钳形攻势,要一举消灭北朝鲜和志愿军。

情况危急,第九军团必须要立即入朝作战,迟则生变。

为了抢时间,不要说针对性训练了,第九兵团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备齐,就匆忙入朝了。很不巧的是,1950 年十一月下旬,一波寒流突袭朝鲜东北部,导致长津湖地区的温度直降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

因为长津湖战役是伏击战,我们要秘密快速赶赴战场,借助长津湖地形特点,送给美第十集团军一个 “感恩节惊喜”。这就是长津湖电影开头,部队一路潜藏急行的原因。

11 月 7 日,第 9 兵团各部从缉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临江等地先后渡过鸭绿江。入朝之后,九军团的战士管不了那么多了,忍着极寒,冒着敌人的炮火,一步不停歇往既定作战位置赶去。

而经历过二战洗礼的美军也不是吃素的,美军飞机整天在中韩边境飞,狂轰乱炸,严密监视中国军队的动向。

11 月 21 日左右,第 20 军和第 27 军先后抵达长津湖一带。

有人在这里指责教员,说第九兵团没有充分准备好,连过冬棉衣都没有备齐,就被派到朝鲜了,导致第九兵团非战斗减员占比大增,说这是教员的败笔。

讲这句话的人,真是一点军事知识都不懂,兵贵神速,你在准备,敌人也在准备,你多抢一分时间,敌人就少一分时间准备。

事实证明,教员的决断是非常正确的。

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志愿军刚进入作战位置,11 月 24 日,美军陆战第 1 师就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了。当时美陆战一师和第七师一部通过黄草岭,进入长津湖地区后,为了进一步北犯,调整了部署,主要组成 3 个集团。

其中:柳谭里有陆战一师的两个团和一个炮兵团;下碣隅里有陆战一师师部及直属、后勤、坦克部队;新兴里有第三十一团级战斗群,即所谓 “北极熊团”。柳谭里在长津湖的西北方向,新兴里在长津湖的东边,下碣隅里在长津湖的南边,三地构成一个倒三角,陆战一师的另一个团分布在这个三角附近的要点上,保障师部及后勤线的安全。
下图标绿点的就是三个集团的驻扎地点。

三个绿点就是美军驻扎地。

美军的布置毫无问题,三个集团呈犄角守望之势,但美军根本想不到就在他们附近藏着 10 万志愿军。

从地图中看出,**东线联合国军的主力布置在下堨隅里,而守护其右翼的北极熊团则驻扎在新兴里,两个地方被长津湖隔开了。**而从地理位置和人员分配上看,显然北极熊团是容易被围歼的那一部。

11 月 27 日,长津湖地区突然天降大雪,志愿军指挥决定立即对长津湖地区的敌人发起总攻。

战斗一打响,27 军从正面向新兴里的东线联合国军发起了进攻,将新兴里的敌部主力包围了起来,而 20 军则迂回直接切断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联系,将这两个地方分割包围了起来。

长津湖电影的主要战斗场面发生在新兴里,那里是北极熊团作战集团的驻地。但真正的作战重点其实在下碣隅里。

从地图可以看出,联合国军三个驻扎点的核心是下碣隅里,要是志愿军攻占了下碣隅里,那新兴里和柳潭里的联合国军就会被彻底孤立起来。

如果这个时候志愿军有充足的火力,就可以较为轻松的将这三个地方的守军歼灭,但恰恰相反,美军依托强大的火力和有效的组织,反而硬生生抵挡住了志愿军的进攻。

在防守过程中,联合国军还有余力组织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大量的坦克,从古土里往下碣隅里进攻。因为这支部队带着大量坦克,导致志愿军无法消灭下碣隅里的敌人,而柳潭里和新兴里的敌人则用重火力开路,向下碣隅里集结。

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是双方的火力悬殊实在太大了,第十集团军绝对跑不走,要被第九军团一口吞下,当时整个战场基本已经进入我们的节奏了,围点打援,分割包围,都是我们看家本领,此前,不管是侵华日军还是国军,只要进入这套节奏,基本都会被我们吃干抹净。

可惜的是,联合国军的火力实在太猛了,双方的武器装备差了几个量级,我们只吞掉了北极熊团,其余敌部还是依托重火力跑了。

陆战一师及美七师一部在下碣隅里会合后,反攻的力量更加强大,火力更加凶猛集中,敌部靠着飞机、坦克开路,于 12 月 6 日向南突围。此时,我部已无余力继续组织拦截,只能无奈的看着敌部从兴南港坐船跑掉。

有点值得大家重视,美陆战一师果然名不虚传,当他们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在柳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等数个据点时,指挥有序,与突然出现的志愿军打的有来有回,一点都没有乱,很有组织性。

而且在撤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组织能力,撤退阵型很有章法,各部保持呼应,还保存了大量重武器。

虽然敌人火力很猛,跑得很快,但纵观整个长津湖战役,得益于比敌人先到一步的先机,我们依然取得十分丰厚的战果。

长津湖一战,共歼灭美军 13916 人,占到第二次战役歼灭美军总数的一半以上左右,全歼 “北极熊团”,重创美陆战第 1 师和步兵第 7 师一部,驱逐美军第 10 集团军,敲碎了麦克阿瑟总攻势的右翼铁钳,将美第 10 集团军赶出了长津湖地区,彻底掌握了东线的控制权。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的前因后果。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1、赵炎垒《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之战述评》

2、张枫《长津湖战役再审视》

3、石擅涛《近十年来抗美援朝战争述评》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

5、《朝鲜战争》

6、何楚舞《血战长津湖》

图片来源:网络

知乎用户 中原宪兵大契丹 发表

有句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文艺阵地也是重要的阵地。

澶渊之盟的誓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正式承认 2 个中国的历史文件,而且宋真宗还认了萧太后做叔母。堪称史诗级的丧权辱国。

但是在无数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说书人的编排下,澶渊之盟成为了宋朝,甚至是整个中国的伟大胜利,并且让无数中国人认同,认为宋朝占了大便宜,赢麻了。

这就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力量。

当工人和农民成为 “自由劳动力” 的时候。

文艺工作者们也成为了 “出来卖的”“戏子”“商女不知亡国恨”

When spring comes, no snowflake can continue to live

现在拍摄的抗日战争,还是土地革命战争,再或者是历次反击战争的影片,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你无法指望一群江南商女发自内心地给你跳一段完美无瑕的秦王破阵乐。这玩意不是商女能跳出来的。

当然,如果商女能跳出来,那问题恐怕就更大了。这就不是普通的商女了,必须要出重拳。

知乎用户 赵国星 发表

最近刚刚翻译了陆战队一个连队的长津湖战斗

“哈布拉回忆说 “我们当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大家虽然都知道中国人的反击必然到来,但地面结了一层冰,G 连大部分人都挖不动工事了。我们要么就毫无遮拦的暴露在冻土上,要么只能用中国人的尸体垒工事”,他也跟自己的手下说 “给我找一具尸体来”。”

“激战结束之后,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很多人是被 H 连的机枪打死的。战斗结束以后,莱比的这支小部队又赶往另外一处吃紧的阵地增援,他看到尸体中有个还活着的中国人,血迹斑斑伤痕累累,但仍然举起步枪瞄准莱比。

莱比回忆 “他的情况糟透了,几发机枪子弹穿透了他的胸口”。突然 H 连有个小伙子大喊:“毙了这个狗娘养的,他打死了我们连的弟兄”。这个志愿军士兵仍然徒劳地想要扣动毛瑟步枪的扳机,莱比冲上去一把抢走了步枪 “我想,杀戮已经够多了,我们两个人对视了足有一两分钟,我就是不想朝他开枪”。过了一会儿,这个中国士兵瘫倒在地,死了。”

战争中军人的心态并不是太好理解,看到阵亡或重伤的敌人,有些人会愤恨,但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毕竟矢石交加,自己说不定下一刻也会曝尸荒野或者奄奄一息落入敌人手里,而且敌人并不一定是仇人,两拨人殊死搏杀不是有什么私人恩怨。

当然,敬礼的话有点矫情,如果改成美军士兵给重伤的中国士兵一根烟,可能更自然,如果补一枪尤佳,更表现了美军残暴不仁。

但是我更希望就事论事,不要因为剧情有问题就说主创是思想犯。

知乎用户 上书房 发表

看到一个评论下面的评论,很有意思:

美国王师一边撤退一边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他们朝乱石堆上的志愿军尸体扫射以玩游戏时没有人性,

用炸弹加燃烧弹地毯式轰炸时没有人性,

末了被坚不可摧的志愿军战士打得屁股尿流时候就有了人性……

只一笔,

就把虚伪奸诈不把中国人当人的美国军人拔高到了人性的层面,

却在刻画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士时黔驴技穷,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不畏牺牲,

在很多年前的老电影里就有了,

《长津湖》不过以新的视听手段重复一遍而已。

而这场战役最伟大之处,是第一次狠狠痛击了西方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华民族的傲慢。

这种精神价值上的震撼,斥巨资拍摄的《长津湖》带来的效果甚至比不上没什么大战争场面的《至暗时刻》。

还顺带美化一笔罪恶的侵略者,

是真的创作能力的问题?

知乎用户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发表

真实战争中其实多半是要补枪的,尤其是在美军根本不确定这些冰雕战士到底还有没有战斗力,美军不正义归不正义,但你别当人家是傻逼,仁不掌军义不行贾的道理人家是懂的。

电视剧或者小说等文学文艺作品,好像特别喜欢强调赢得了敌人的尊重,因为这样可以凸显角色的性格层次感,也可以营造冲突美感。这其实是一种特别一厢情愿的做法。

我一个远亲的长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他的外孙和我聊过一些他姥爷的经历,他姥爷说他们志愿军战士其实相对最喜欢的其实是南朝鲜的一些部队,战斗力弱,也容易投降,自己不用付出多大伤亡就可以立军功和缴获战利品,举白旗的美国兵他们也没啥感觉,毕竟美国兵的装备更加精良,他们最恨的反而是作战能力强而且意志坚强负隅顽抗的美军,因为这些人会对自己和自己的战友造成巨大的杀伤,让他们没那么容易取得胜利。

失去战斗力的敌人才是好敌人,尊敬谈不上,喜欢还是可以喜欢的。

至于说值得尊敬的敌人,首先得建立在我赢了的基础上,我可以适当的尊敬一下来凸显我的大度,胜负还未分呢我特么哪来的时间尊敬你呢?

我们打仗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不是来寻求敌人尊重的。

我想,这才是战争的常态。

知乎用户 谷子 发表

看看现实中的美军是如何看待重创他们的对手的:

长冈市没有任何军事或工业目标,被轰炸的日期距离日本停战已经不足一月,而且是新潟县唯一被轰炸的城市,美军在这么一个小城市倾泻了 16 万燃烧弹,几乎全部城区被抹平。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是山本五十六的家乡,山本在 1943 年死于伏击后,他的骨灰送回长冈市下葬。

知乎用户 柏临​​ 发表

首先,个人的道德,人性的基础,这些东西是不以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而变化的。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从来没指望人性本善。

但是我又是一个对人性充满美好愿景的人。

因为我读历史。

读历史,看人类文明的起起落落,看人性的道德被生存与欲望的各种打击与磨损,

历史看的越多,对人性越了解,反而我越相信人性的伟大。

因为我看到的历史里的黑暗,实在太多太多。

人类文明的道德,确实是在一点点变高的。

所以我相信人类对文明,对道德,对人性美好的坚持于向往。

战争的发起者是正义还是邪恶其实只看立场与角度不同。

我从来不相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善良”“正义”,

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

人可以善良,而国家不会。

尊重人性中的美好,是个人行为。

为了各自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战争、舆论、杀戮、是 “国家行为”。

再 “邪恶” 的国家,也有好人。

再 “善良” 的国家,也有坏人。

对敌人的尊敬,不影响对敌人的杀戮。

而为了利益,对敌人最大的尊敬,就是用最大的力量去毁灭对方。

如此而已。

======================

补充几句话吧。

很多人都觉得 “人类应该遵守道德”“人类是高级生命,要文明” 什么的,

可事实上,人类做的坏事绝对是生物里最多的。

人类的道德底线也绝对是最低的,因为人类就是地球生命里最贪婪最自私的存在。

很多人对道德的期望过高,所以觉得世界上有正义什么的,

可事实上在我看来,世界上就没有正义这种东西。

正义只是人类在追求的事物,是最美好的存在。

可惜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里并没有所谓的正义,也没有所谓的公平。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仅仅只有利益而已。

正义仅仅只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目标,仅仅只是人性的一种方向,一个向往。

是未来才有的。

但是目前为止,人类文明里,“正义” 只是一个概念的方向,而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实体。

因为我从来没对侵略者有任何的 “人性要求”,所以他们任何的美好举动,都反而象征着他们对人性的追求。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我认为是艺术加工。

更加可能的情况,是美国人看到志愿军冰雕连,个个都是吓得半死,不停感谢上帝,庆幸这些中国军人被冻死了,要不然死的就是自己。

这不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吹,而是美国老兵自己讲的。

我在纪录片底下的留言区,看到了一些自称美军老兵家属的人的留言,转述了老兵对朝鲜战争的描述,大体上分几类。

一是闭口不谈的,战争给他们留下了巨大创伤。

二是恐惧的,被真的被中国人打怕的。没错,用了恐惧一词,scared。

比如下面这位。

我叔叔参加过战争。他说战争极端残酷,不仅比地狱更寒冷,而且中国军人一刻不停在进攻。他说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如此恐惧过

再比如下面一位

我爷爷当年在第一海军陆战队,也曾打过二战。他说朝鲜非常寒冷,并且有大量肉搏战

叔叔和爷爷参加过朝鲜战争,并且都幸存。关于战争他们只说了一点点。他们说虽然他们赢得了一些战斗,但是在撤退时,又被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军队攻击。

我父亲在二战后又被征召入伍打朝战。他所在的连只有 26 人从中国军队的攻击中幸存,连长跟高级军官全部被打死。我父亲虽然幸存,但后半辈子在 ptsd 中渡过。

还有第三类,感觉自己作为军人被出卖了,认为美国不是正义出兵。

我父亲打过朝战,并且失去了被他称为兄弟的最好的朋友。他心里恨,因为他们被轻易丢在一边,仿佛他们的命不值一提。直到 1993 年去世他都在问,为啥美国喜欢纪念一战二战和越战,朝鲜战争却从没有被同样纪念。他觉得那些死在朝鲜的兄弟从没有得到来自他们为之而战的东西的尊重。

我爷爷打过二战,在朝鲜战争中曾驻扎长津湖。在战斗中被俘,最后被释放前当了两年战俘,1963 年以军士长身份退役。他常说,你永远赢不了政治战争,并且联合国美国史上犯下的最大错误。

起码在纪录片下,我没有看到一个像志愿军老兵那样评价朝鲜战争的留言。

那么我就要问了,同样一场极端残酷的战争,为啥我们的老兵依然能够积极面对,而美国老兵则一个个如此消极。

唯一的答案,就是他们真的被打怕了

我不知道当年美国政府是如何动员美国士兵参战的,让美国士兵对朝鲜战争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乐观期待。

或者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还乘着二战胜利的无限自信,对朝鲜战争以及中国军队毫无思想准备。

再或者美军士兵原以为仗着武器装备优势,拉开距离风筝中国军队,没想到一上来就被中国人突脸打,而且中国军队仿佛不是人类的军队,神出鬼没。

以至于仅仅三年的战争,给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士兵,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创伤。

我仿佛可以想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严寒黑夜,美军士兵连个觉都不敢睡,动不动就被身着单衣的神出鬼没的中国军队打死或者俘虏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们一觉醒来,在撤退时看到了被冻成冰雕的中国士兵,是敬佩他们,还是庆幸自己还活着?

知乎用户 晋哥说电影​ 发表

知乎用户 泥巴牛 发表

这个画面没问题啊,美国将领的回忆录里面,无不盛赞志愿军的战斗精神,除了阿尔蒙德这个种族主义傻逼之外,何况整个美国军方都认为这厮是傻逼。

只不过陆战一师的士兵在经过这些冰雕的时候,衣服也太干净了。事实上攻克下隅里之后,志愿军忍受饥饿和严寒连续长达一个月的不断的追击,在公路两侧不断有志愿军战士像羚羊一样,对着残兵进行平行追击和射击。美军一路溃逃,有大量的冻伤。他们是相互搀扶着,怀着一种麻木绝望的心情路过冰雕连的阵地的。

最后向志愿军遗体敬礼的是史密斯师长,这样杰出的军人真的不配给两个镜头吗?他一直都高度重视志愿军的情报,看到志愿军没有炸毁长津湖上的桥梁,就立刻意识到有可能是要打伏击。他一方面加强了后方的港口和道路防守,一方面修建了简易机场,并且立刻向工兵订制了大桥的预制件。没有这几条,陆战一师绝对无法逃出生天。最后他用飞机送走了重伤员,带走了所有重武器,并坚持跟随士兵一起撤退。这样优秀的对手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志愿军是真正的文明之师,比如说志愿军优待战俘,志愿军会主动移交己方不能医治的美军重伤员,还会收集转交阵亡美军的兵牌,以便让他们的家属早一天能拿到抚恤………

其实,这些体现我军文明的东西更能震撼大洋对面的美国人,因为真正让人害怕的不是暴力,不是仇恨,而是基于文明和制度内生的理性,因为这才是有保证的永恒的暴力。

电影里面已经给了美军和美国士兵很多镜头,有很多清晰的近景,有丰富的微表情和内部冲突。这么珍贵的题材,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套拍一部美军视角的电影呢?就像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一样。

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陆战一师在 1950 年严冬的苦斗》。

我们的人民需要一部好电影来怀念我们的英雄。而一直被反智文化摧残的美国人民也需要一部有感染力的电影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不要光想着挣自己人的钱嘛,万一要能挣到美国人的刀了呢?没有攻势意识的内向的宣传是多么的无味甚至无聊。

刀了,美元,不寒碜。

最后,回到问题。让敌人敬畏的不是你的牺牲,而是超凡技艺和无畏勇气的结合。电影里的这个画面在地动山摇的战斗场面之后绝对不能算尴尬,虽然,表现的也并不到位。

知乎用户 孔亮 发表

当领导的,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美军将领以其所在的位置,作出敬礼的动作再正常不过。

秦末的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在彭城之战输的只剩下底裤,而项羽麾下将领丁公一路追赶,眼瞅着刘邦连性命都保不住了。急了眼的高祖回头对着丁公喊:“都是英雄,干嘛一定要赶尽杀绝呢!” 丁公听后想了想便引兵而还,可能也有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意思,反正刘邦因此而逃得性命。

后来项羽被杀,天下归了刘邦。两头下注的丁公得意洋洋地前来谒见,刘邦却冷笑一声,当场命令把丁公在全军面前给杀头。他的原话是:“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太史公将这件事记录在《季布栾布列传》里。这篇列传中记载的主角季布也是项羽手下大将,他曾经数次打得刘邦狼狈不堪。坐了天下后,刘邦想起这个追着他屁股猛打的季布就恨得牙痒痒,于是悬赏天下通缉他。这时刘邦手下的滕公就劝刘邦,说那会儿季布玩命打你是正常的啊!再说这么能打仗的人才,如果逼得他走投无路投奔了匈奴,是咱们大汉的损失啊。刘邦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不但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后来又一路升到了中郎将、郡守的高位。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忠诚是全天下都赞美的品质,即便是你的敌人,也会对英勇忠诚的对手充满尊敬,而背叛者一定会受到命运的诅咒。

同理,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三位将军殉国时,残暴如日寇也会对他们致敬。敌人尤其高层次的敌人也是晓得敬仰英雄的。毕竟,唯利是图者必定见风使舵、无所不用其极,既不会忠诚建设故国或旧公司,也不会忠诚服务他国或新公司。无信义之人只不过能做一时的走卒罢了。

知乎用户 万熊战车 59 式 发表

全片最大败笔。

知乎用户 甩锅大魔王 发表

美军什么样直接快进到第 57 分钟

“我们同日本、国民党、伪军、汉奸都较量过,但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还真就只有美军”

【《冰血长津湖》 揭秘长津湖之战 - 哔哩哔哩纪录片】https://b23.tv/ep350065

我愿称昂撒民族为 “小岛秀夫”,盘踞岛国左右横跳秀啊秀,只有武器装备碾压时出来六神装装逼,其他时间仗着自己的海外地理优势坐山斗蛐蛐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

如此武德你指望他干什么。

知乎用户 Edward Robe​ 发表

导演个人的自作多情罢了。

真实的历史是美军把志愿军冻僵的尸体用作掩体继续顽抗。

永远别指望这些香港导演能够和人民军队共情,去揭发法西斯军队的实质。

那是强人所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片段,无非是体现了他们对于战争理解程度也就是香港黑帮片火并差不多。江湖豪情什么巴拉巴拉,其实完全是中国内部这些文人的自欺欺人罢了。

人家昂撒人纵横全球多少年,靠的就是心狠手辣和伪善面具,让敌人在心理上松懈而后一举击溃, 而这群文人还在相信什么所谓的惺惺相惜,只能说 NT 无脑医。

知乎用户 jusalun 发表

这么多年了,我没在哪本跟抗美援朝有关的文献或者纪录片里见过这个内容的

所以我觉得大概率是电影升华了一下

后面雷公拉着信号弹炸诱导美军炸美军这个也没有史料出处,应该也是升华而出

不过不一样的是这是从编剧之前的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和虞啸卿沙盘攻防中用的招

知乎用户 任凤口鸟 发表

和日本鬼子给抗战烈士上坟一样,把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混为一谈,以便粉饰自己的侵略罪行。

当你为美日鬼子祭奠烈士而感慨 “人性复杂” 时,哪怕这个思考过程只浪费了一秒钟,它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为这一秒钟足够它们开枪打死你!

然后,

2016 年,美国出品了纪录片《The Battle of Chosin》,片中美军士兵回忆长津湖战役时说:

这才是法西斯军队的真实面目,和日本鬼子一样伪善凶残。

在朝鲜被志愿军打得屁滚尿流的麦影帝,二战时曾扔下同僚钻潜艇逃跑。在这个美国鬼子逃跑后,日本鬼子侵占南亚。和美国鬼子一样,日本鬼子继续掠夺南亚人民。以抢汽车为例:

像等公交一样,日本鬼子先站路边看着,等有顺眼的车经过时它就会把车拦下,彬彬有礼地建议车主自己走回家,并向被抢的车主鞠躬致意:抢了你的车,真是不好意思。

鞠躬比敬礼的致敬程度还高,要是有人把鬼子抢车的情节拍成电影,我相信不会有人说:你看被抢的人多英勇,日本鬼子都要向他鞠躬。

这种自我欺骗的洗白思想不是日本独有,在各种类型的法西斯国家都有表现,并在美国鬼子的《兄弟连》片尾德军投降演讲一幕中达到高峰。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且骄傲地为德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存在也只存在于战斗中
象兄弟一样,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互相扶持,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同接受磨难。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为能够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骄傲。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而和平的生活

对德国鬼子尊敬吧?鄙格高吧?

慷他人之慨谁不会啊?

美国鬼子也和日本鬼子打过,要是《血战太平洋》里丫再照着《兄弟连》那样再来一段: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天皇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只存在于大东亚圣战中
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在南京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起接受磨难。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很骄傲能与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中国观众看完了还会不会觉得美国鬼子鄙格高?

要是好宣部再出品个《血战中东》,片尾再来一段: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真主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只存在于圣战中
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在 911 那年,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起接受磨难。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很骄傲能与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中东观众看完了还会不会觉得美国鬼子鄙格高?

现实就是《血战太平洋》没有那段台词,也没有《血战中东》这部剧

相关回答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那一代人就是这样啦,中国人做的好不好,一定要一个大鼻子洋人来肯定不然不算数。

比如金坷垃广告…

知乎用户 梧桐酥​​ 发表

重要的并不是有没有这个敬礼以及发生的可能性,而是就算有,也是一种美军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我们的主旋律作品选择对这类桥段的展示和渴求才是问题。

保家卫国的立国之战,需要赢得的不是敌人的尊重,而是敌人的生命。

知乎用户 云荒若初见 发表

区区一个敬礼,就算是真的,又算得了什么尊重?

像岸谷隆一郎那样直接以死谢罪还差不多。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岸谷隆一郎为首的讨伐队,纠集数万之众,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展开疯狂讨伐。

1940 年 2 月 23 日,已弹尽粮绝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坚持了 5 天 5 夜,仍在殊死抵抗,最终牺牲在吉林濛江县(今靖宇县)三道歪子。

杨靖宇牺牲后,负责围攻杨靖宇的日军头目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对杨靖宇如何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继续战斗十分好奇,于是命人将杨靖宇的遗体剖开,发现胃里尽是枯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对着杨靖宇解剖后的尸体,岸谷隆一郎留下了眼泪,而且沉默了许久,后来身边的人回忆说 “他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岸谷隆一郎被杨靖宇深深震撼了,他不得不承认 “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从此以后,岸谷隆一郎把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中国人的抗日心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岸谷隆一郎内心承受的折磨也越来越大。

1945 年日本投降前夕,内心深受折磨的岸谷隆一郎再也受不了了,他首先毒死了妻子和女儿,然后自己也剖腹自杀了。在他留给日本天皇的遗书中这样写道”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岸谷隆一郎的亲侄女,岸谷和在 20 几年前,曾化名来到通化市靖宇陵园,悄悄向杨靖宇将军谢罪。2019 年,一个由十几名日本和平人士组成的访问团,来到通化市靖宇陵园,拜谒杨靖宇将军铜像、献花。

岸谷和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来中国,遂写下谢罪书,嘱托访问团把她的声音带到中国,完成自己的晚年再次谢罪的心愿。

岸谷和的谢罪书原文如下:中国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岸谷和,1935 年出生,今年 84 周岁了。我是岸谷隆一郎的亲侄女。他组织讨伐杀害了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起,就赞同中国革命,所以杨靖宇将军是我敬仰的国际友人。关于岸谷隆一郎的研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不管他本人当初去伪满洲的目的如何,也不管他本人到伪满洲后思想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归根到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岸谷隆一郎是一个忠于法西斯的日本侵略代表人物。实际上,我 20 多年前去了通化,拜谒了靖宇陵园,并向(杨靖宇)谢罪。但是我认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就是谢罪多少次也不够。**这次因为我的腿脚不便,我没能来,我在日本再一次向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表示谢罪,并献上鲜花以表达我的敬仰之意。我认为从今以后日中友好越来越重要,为了构建更好的世界和平秩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看看真正会反思、会认错、会追求和平的侵略者是怎么做的?以死谢罪!

而不是假惺惺的敬礼、作秀式的尊重!

资料出处:时隔 79 年的对话 岸谷隆一郎后代向杨靖宇谢罪 - 搜狐大视野 - 搜狐新闻 时隔 79 年的对话 岸谷隆一郎后代向杨靖宇谢罪

刘亚洲:中国拥有这样的铁血军人 一定不会亡_新闻_腾讯网 刘亚洲:中国拥有这样的铁血军人 一定不会亡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大是大非面前不需要常识

一定要坚决与打科学牌的作斗争

我们只感恩 坚决不怀疑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这非常符合逻辑。

B 向 A 敬礼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

只要满足五个条件:

1、A 英勇。

2、A 正义。

3、B 非正义。

4、B 处于低级部落阶段。

例如:匈奴,日寇,丑寇。

是否真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符合逻辑。

知乎用户 Tim Liu 发表

很恶俗的桥段,我一点也不喜欢。

志愿军的伟大不需要通过一个美国人的敬礼来体现。

知乎用户 我没有上将潘凤 发表

中国的战争片除了少数几部有深度思考。其他的剧都很样板化。比如

一指战员没文化,嘴里总是脏话。

但其实 zg 很多指战员很幽默风趣,风度翩翩的。往往深入简出。

二外军将领总是有原则,骑士精神的。

不知道什么风气,中国剧里总要来个外军外国人的认可。比如《长津湖》里就非要美军给冰雕连敬礼。其实美军看到冰雕连,是用机枪步枪扫射了战士的遗体来发泄愤怒。且美军从来不是什么正义之师,朝鲜战争里没少杀平民和俘虏。还用了毒气弹。美国大兵,文化素质并不高,杀人取乐,强奸妇女,欺凌盟友,卫生邋遢,衣着不整,总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自私的很。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总要美化外军。搞得衣着整齐,喝个咖啡,骑士精神。唉

三 gmd 军总是很有教养。

好多剧里都要把 g 军描述的衣着整洁,很有教养,谈吐文雅。

事实上 g 军里殴打辱骂下属,有钱了就去嫖娼赌博,逃兵还要抢劫百姓。十足的兵痞,这跟 tg 当时按时起床。早晚学习,上午下午军事训练,三大纪律没法比啊。人民子弟兵,是 zg 特有的。不是所有国家士兵都跟百姓关系好的。

四 tg 军打仗全靠人海堆

电视剧里,我军好多场景刻画都是人海战术,先是接到上面命令,然后下面一定是要拼死把什么什么拿下。然后画面就是人堆人。我军很多时候,面对敌人火力优势,的确死伤惨重。但我军大多时候还是很注重战术的,教员的四渡赤水就不用说了,解放战争的围点打援,分割包围,朝鲜时的穿插迂回,很多战术杰作。我军其实很会向敌人学习,还有自我的发明创新。但是很多战争剧里很少看到优秀精彩的战术。都是视死如归的悲壮煽情。

五。龙套的 flag

打完这场仗,看媳妇看父母看小孩。或者回去盖房结婚种地等。。。一看到这些,该龙套必死。唉。其实很多感情不必渲染,因为故事本身就够震撼悲壮了。而且震撼不是只有死亡。张桃芳的枪,猛虎团的旗,一句班长,一声軍号,一把泥土里的子弹壳,很多细节就够人泪流满面了。希望编剧者能多用点心。不要千篇一律,立个 flag 然后马上牺牲。

还有的请大家补充

知乎用户 邓德全说书​ 发表

历史似乎证明了这样一个规律,人类只尊重强大而有勇气的人,若非如此,即便你把自己的生活 “混” 的多么富裕美好,都无济于事。

在历史上富而不贵的民族和国家比比皆是,如果要想赢得尊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勇敢的迎接战争,哪怕你战败了,只要表现的够英勇,哪么也会流芳千古,而给予你最大尊重的恰恰是你的敌人。

无怪乎古希腊哲学家会这样歌颂战争 “战争是万物之王,他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

同样这样的规律也在美国史上应验,历史上最知名的印第安首领如庞蒂亚克、黑鹰、红云、疯马、坐牛都是成经在战场上重创过白人军队的人。

哪怕是一生只 “雄起” 了一次的梅塔科迈特,也被以响亮的 “菲利普王” 记录在历史中。

从 1675 年夏到 1676 年夏天,经历了一年多的战斗后,尽管摧毁了很多英国村镇,但是缺少弹药补给和经济基础的印第安人联盟,终于支撑不住,英国人开始反击。1676 年秋天,村庄被攻陷,失去补给的梅塔科迈特带残部退入康涅狄格的森林地带,应对英国人的围剿,并战死在这里——给他最后一击的不是白人,而是印第安雇佣兵。他的尸体被切成碎块,头颅被挂在普利茅斯的旗杆上示众。万帕诺亚格人被灭族,梅塔科迈特的妻子女儿和万帕诺亚格族人中的幸存者被卖到西印度群岛为奴,当年引狼入室者在与狼共舞了半个世纪后,终于死于狼吻。作为英国人在印第安上层培养的亲英分子,马萨索伊特的儿子都有一个英国名子,梅塔科迈特的英国名字叫菲利普,被英国人称为菲利普王,所以这场战争也叫菲利普王战争。

万帕诺亚格人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这个和第一个英国白人发生 “第三类接触” 的部落就这样消失了。这个本应该在北美历史上占据一定地位的部落,是否有人记住这个蹩脚的名字呢?

恐怕除了专业学者之外没人知道。哪是否有人听说过乔瓦诺克人、莫哈韦人、巧克托人、海达人、塞米诺尔人或者梅诺米尼人呢?

大概也没听说过。但是很少有人没听说过大名鼎鼎的阿帕奇人,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听说过科曼奇人、夏延人、伊洛魁人和苏人。

当年以富裕、文明、开化而著称的所谓的美国五大 “文明” 印第安部落,除了成经和美国激烈交战过的切诺基人之外,都被人遗忘了。

在哥伦布带领着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岛登陆后后,当地土著顺从的为征服者提供食品和女人,从事各种劳役,直到被劳累和疾病消灭殆尽,西班牙人却对这些可怜虫毫无关注。

而在海岛的东端,一小撮驾着独木舟在海上四处袭掠的军事民族(现在研究发现他们是来自于委内瑞拉沿岸的),在屡败殖民者后,却赢得了西班牙人的尊重,他们被称为 “加勒比人”,被看作非凡勇气的象征,后来欧洲人用把整个海洋都命名为加勒比海。

除了专业历史学家,你听说过哪个印第安人因为和白人 “亲善友好” 而流芳千古的吗?

当然,你可能会说宝嘉康蒂是一个,这也许正是男人和女人在历史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历史上,无数女人通过躺在征服者的床上,实现了 “不朽” 的名声。

但是男人却无法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实现美名,男人要么勇敢的 “站着” 迎击狂暴的命运,要么只能屈辱的 “跪着” 委曲求全。

就像哈姆雷特里王子的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美国战争电影里表现对敌军敬意,表现敌军对美军敬意的桥段多的是。

从 “美国人干了 xxx 不批评,中国人干了 xxx 倒见你批评,美分无疑” 的知乎成分划分法,

该问题下批判《长津湖》该桥段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美分。

太好玩了…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侵华日军向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脱帽敬礼,艺术来源于生活………………

5 月 15 日,张自忠率总部和七十四师抵达南瓜店。他们并不知道,由于集团军总部无线电通信频繁,被日军通信部队察觉,并被侦听到电台确切位置。 日军惊喜地发现:面对他们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部!

5 月 16 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调集 5000 多人,开始包围张自忠的集团军司令部。当时张自忠身边,也就 1500 人左右。 如果当时决定突围,还是有机会的。但张自忠再也不愿意临阵脱逃了,他决定死守待援。 5 月 16 日清晨,日军发起总攻。防守阵地上的中国士兵,都知道总司令就在自己的身后,血战不退。但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胜中国军队,防守高地相继丢失。 张自忠的卫队早就被派到了第一线,张自忠身中数弹浑身是血,依然站在小山包上督战。 张自忠的最后时刻,终于来临了。 先是一颗子弹射入了张自忠的腹部,本已倒下的张自忠突然挺立,用手去抓一名冲上来的日本兵的刺刀。这时,另一名日本兵将刺刀刺入了他的身体。 至此,张自忠的部队自他以下,全部殉国。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一个人到底在大家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不看他生前,而是看他死后。 刺死张自忠的那个日本兵,叫藤冈。他在张自忠的尸体上,翻出了一支钢笔,上面刻着三个字:“张自忠。” 藤冈大吃一惊,对方声名赫赫的集团军总司令,居然没跑?藤冈立刻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联队长。联队长不敢怠慢,请来了曾和张自忠有过数面之交的三十九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

确实是张自忠! 专田盛寿是跪着帮张自忠整理仪容的,随后命令士兵用担架把张自忠的尸体抬下山,清洗以后安葬。 清洗后,日军发现,张自忠身上两处炮弹伤,一处刺刀伤,五处子弹伤,一共八处创伤。

在陈家集,日军用柏木做了棺材,把张自忠的遗体用布裹好,下葬。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竖牌后,在场日军集体敬礼。(照片没找到)

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张自忠阵亡的消息: 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

《“汉奸将军” 的自我救赎之路》

作者:张玮

《巍巍太行见证英雄壮举》

《解放军报》2015 年 6 月 15 日第 1 版,作者:钱晓虎 赵品

【英模小传】“狼牙山五壮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 1 军分区第 1 团第 7 连第 6 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 年 8 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第 1 军分区第 1 团第 7 连奉命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向老君堂方向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连队留下马宝玉等 5 人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5 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战斗,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被老乡救起,幸免于难。

追击英雄当年的日军小队长——一边磕头谢罪一边嚎啕大哭

改革开放后,陆续有日本老兵来狼牙山祭奠谢罪。原易县县长、现任中非经贸促进会会长的刘建军就曾接待过一位特殊的日本老兵。

1997 年 7 月的一天,刘建军接到一个日本老人打来的电话。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语,老人请求刘建军第二天单独陪他和他的儿子看一下狼牙山。出于对日本老人的礼貌和尊重,刘建军答应了老人的请求。

车上,日本老人说,他就是追击 “狼牙山五壮士” 的那个日军小队长,他这次是来谢罪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罪。车子来到狼牙山脚下一个拐弯处,老人要求停车。下车后,他面对狼牙山笔直立正,用日语大喊了一声,随后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嚎啕大哭。擦干泪水,他说,当年是他们把五壮士逼上悬崖的。亲眼目睹 “狼牙山五壮士” 跳崖壮举后,他命令士兵脱帽敬礼、朝天鸣枪,向英雄致敬。后来有人告发此事,他因此被调回日本国内并受到处分。

车子来到易水河畔,老人又一次要求停车。他让儿子从后备厢取出一个盒子送给刘建军作纪念。盒子里面是一柄白布包裹的军刀,刻有 “天皇昭和 15 年制” 的字样。老人说,当年他佩戴这把军刀追杀 “狼牙山五壮士”,又在山下北淇村参与了“血井” 惨案,这把刀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见证了他当年所有的罪恶和暴行。这是他今生难以忘却的一场噩梦。谢罪,是他寻求解脱的唯一途径。

离别时,日本老人向刘建军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茅田幸助,当时是日本横滨大华株式会社社长。

现在,这把军刀一直被刘建军珍藏在保定的家中。刘建军说,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 “狼牙山五壮士” 的最好纪念。

知乎用户 酥盐 发表

无非就是表示一下敌人也有尊敬你罢了…

我当然明白对知乎上的很多美国党来说,吕超然才是正常人…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个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人民善良的一面,移植到美国人身上了。

也就是说,我国军队遇到了令人敬佩的对手,我们会尊重他们;即使是敌人,也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于是,以为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以为美国强大,必然也是理性的。美国强大,必然也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也是尊重对手的。

然而,美国人并非如此。

或许美国可能对白色人种如此。但对其他族裔,尊重?字典里就没有这个词!

有没有可能我军行为过于感人,所以引起了美军的共鸣呢?

也许能引发一两个人共鸣。让美军集体给你敬军礼?想多了。

无图无真相。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范佛里特这个有必要介绍下。了解了他才能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促进友好……。

上面是范佛里特面对美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的

范佛里特,他有著名的范佛里特当量,“范佛里特弹药量”。

1951 年他接替李奇微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上任伊始,就碰上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范佛里特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当美军转入进攻时,他居然敢穿插,一日内分兵 13 路突入中朝方面纵深达 80-100 公里,造成志愿军整个战线的动摇。

整个朝鲜战争中美方大致有我方 2 万名战俘,就这次,他在追击阶段收容了 1.7 万名俘虏。

范佛里特活到了 100 岁在 1992 年死的。

对志愿军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对手。

他的独生子小范佛里特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上尉军衔,隶属于美军第 3 轰炸联队第 13 轰炸中队。1952 年 4 月 3 日,小范佛里特驾驶一辆 B-26 轰炸机执行夜间低空任务时失踪。美军经过多方搜寻,都没有找到小范佛里特的下落。

怎么办呢?范佛里特只得向志愿军寻求帮助。

在板门店谈判中进行。范佛里特通过美方谈判代表,请求志愿军方面帮助寻找小范佛里特的下落。

志愿军的谈判代表解方将军说:“老范佛里特是我们在战场上的死对头,不过他不让他的儿子在美国国内过太平日子,却跟他一同到朝鲜来打仗,不管怎么说,从他们父子的立场观点出发,倒是一种愿为自己国家尽忠献身的表现。作为军人,我崇敬这种精神。只要小范佛里特还活着,我们找到后,会按照政策宽待的,也决不会把他扣作人质,可以让老范佛里特尽管放心。”


志愿军入朝作战,创造了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李奇微的接任,扭转了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形成了美军与志愿军的来回拉锯。


长津湖是发生在那最寒冷的冬天的一次攻击,美军是向南转进,他们见到冰雕连的时候,已经心无斗志,只想逃脱升天。

那时候的史密斯只想着逃脱生天。见到了他们值得尊重的对手敬礼也是正常的。

就跟后面的我军的代表说的,范佛里特值得尊敬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文暮 发表

十年前有些理中客,说我们影视剧把敌人描绘成毫无人性、太脸谱化的样子,作品的艺术性、真实性大受折扣,敌人也是人,敌人也是有血有肉的,立体的。

我呸,他日本军国主义者有人性,还来侵略我中国干嘛?他有人性,还屠杀平民?还用平民做 731 试验?

他美帝国主义者有军人品质,那还干嘛屠杀仁川平民,轰炸丹东?还干嘛在朝鲜和东北用细菌跳蚤?还干嘛在越南用橙剂?

有些人对美日的献媚,以前是宣传美日会鞠躬,会献花,会默哀,会过几十年还惭悔。现在是宣传美日会敬礼、会厚葬。

这特么是病,得治!

真正有人性的,看清楚咯,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DancingSnow 发表

知乎用户 一篇读罢 发表

因为假如志愿军没牺牲,后果是:

截自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推荐该片。

知乎用户 Juli 发表

镜头很不错,作为对手,吴京尊敬美军:不补枪,美军尊敬我军,给敬礼。把美军塑造成强大战术意志上可敬的对手,总比美军是傻叉强。千万不要让去看电影的孩子们以为,我们当年战胜的是弱智和野蛮人。

美军是傻叉,那志愿军是啥

不过希望不要忘了拍几个美军擅杀平民,我军与居民鱼水情,优待俘虏的场景,那是两只不同信仰部队的灵魂区别。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我无法回答史实如何,但敬礼和补枪矛盾吗?

先补枪,再对尸体敬礼,不是更符合常理吗?

历史上经常有斩了某某人,再给予厚葬的做法。

能不杀吗?不能。

厚葬是给别人看的,显示自己大度仁厚,或者是对忠诚的赞许。又不会复活死者,几个钱出得起,更何况几乎没有成本的敬礼?

知乎用户 惊蛰​ 发表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的绝笔信

1.“圣诞节攻势”

1950 年 11 月 23 日,正值美国国内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感恩节。

对于美第 10 军的战士们来说,这个感恩节跟以往大不一样。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仅用了 3 天就攻占了韩国的政治中心汉城,并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势如破竹,将韩军压缩在洛东江以东仅一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此时,朝鲜半岛已经有超过 90% 的领土和 92% 的人口被朝鲜控制着,只要再发动一此战役,金正日就能完成他统一朝鲜半岛的宏图大志。

但巨大的转折在 9 月 15 日发生了,这一天,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第 10 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一溃千里,占领不久的领土陆续被吐了出来,美第 10 军一路高歌猛进,10 月 1 日,越过了当时的临时国界北纬 38 度线攻入朝鲜境内,10 月 19 日,朝鲜首都平壤沦陷,但这支部队并未停止脚步,打算一举统一朝鲜半岛,11 月 21 日,其先头部队甚至进至到鸭绿江边,并狂妄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被短暂胜利冲昏头脑的美军致周恩来的严词警告于不顾,公然派飞机越过国界侵入中国领空,并轰炸丹东地区,将战火直接烧到了中国境内。

此时美国国内的声援浪潮也持续高涨着,《纽约时报》称:民主的力量正冲刷残余的抵抗。朝鲜的部队已穷途末路,美国海空军飞行员控制着天空,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也开始享受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感恩节这一天,尽管前线条件艰苦,但美军后勤还是尽了最大可能为士兵们提供了丰盛的佳肴,火鸡、肉馅饼、南瓜饼、红梅汁等全套特餐,火鸡虽然是冷的,但士兵们总算过 仁川登陆中的麦克阿瑟

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感恩节。他们乐观地认为战争即将结束,麦克阿瑟甚至对士兵直接说道:我希望你们这些孩子能在家过圣诞节。

从普通士兵到当时 “联合国军” 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全军上下都洋溢着一种异常乐观的情绪,除了战事进展得过度顺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手上拥有的王牌部队——美第 10 军。

第 10 军中,美第 7 师组建于 1916 年,曾先后参加过一战和二战,因执行任务一向准确无误而被称为 “滴漏器师”,而陆战一师更是大名鼎鼎,其前身是 1775 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第一连,是当时美军中少有的全职正规部队,随后经过几次扩编,终于在 1941 年 2 月组建成型,他们的座右铭是 “没有更好的朋友,没有更糟的敌人”。正如这句话,陆战一师高傲无比,但战斗力也在美军中鹤立鸡群,自组建以来无一败绩,瓜岛、冲绳岛等战役都成了它荣誉的注脚。

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部队,第 10 军军长阿尔蒙德踌躇满志,对麦克阿瑟的计划充满了信心。该计划令陆战一师从元山出发,11 月 15 日到达长津湖地区的下碣隅里,随时准备越过长津湖向江界、也就是当时北朝鲜劳动党政权败退平壤后的临时政治中心进攻;美第 7 步兵师主力则由长津湖地区新兴里出发向北进攻,第 7 师之 17 团沿丰山、惠山公路向惠山攻击,以侧应陆战一师的正面进攻。

但在当时的美军部队中,还有一个人对这场战役并没有抱着盲目的乐观情绪,这个人就是陆战一师的师长奥利佛 · 史密斯少将。出身海军的史密斯一向认为,陆军不是极度乐观就是极度悲观,很少有中间状态可言,例如这一次第 10 军的行动就太过于冒进,不仅对朝鲜北部冬天的寒冷气候和山地的崎岖道路准备不足,还无视了来自志愿军的威胁。在建议不被采纳后,他不惜抗命,对阿尔蒙德全速前进的命令置之不理,要求士兵们缓慢行军,甚至还在下碣隅里修建起了简易的机场。

11 月 24 日,陆战一师已经全部进入到了长津湖地区,此时的气温已经骤降到了零下 30 度,美军许多士兵患上了严重的冻疮,一些士兵因为医生无法给他们输血而丧命,因为血浆

麦克阿瑟(中)与阿尔蒙德(右一)

也会被冻结在瓶子和软管中。直觉告诉史密斯,这次行动应该被停止,但当时的所有客观条件都显示没有任何问题。

几日来,驻守在柳潭里的第 7 团抓到了几名中国俘虏,从他们单薄的衣物来看,中国部队的后勤补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样的装束即使一动不动地在这里趴上半个小时,都会被冻死,想凭借这种装备与美军战斗,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不知为何,一股莫名的不安情绪让他没来由地总是十分烦躁。

11 月 27 日傍晚,驻扎在长津湖水库两边的美军正安排向鸭绿江攻击前最后一夜的休息,他们的御寒衣物虽然比中国俘虏丰富得多,但应付起这样的严寒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多年后一位当时的陆战队员回忆说:我用铲子挖了一些树枝铺在地上,把睡袋放在上面,晚上才能好好休息一下。

入夜后,气温变得更令人难以忍受,呼啸地寒风在帐篷外肆虐,雪花像砂砾一般拍打着帐篷,发出 “沙沙沙” 地声音。疲惫的美军士兵大多进入了梦乡,只有这时候他们才能感觉稍微好一点。

但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了 “邦、邦、邦” 的声音,紧接着,刺耳的军号声在空旷的雪原上回荡了开来,喊杀声、枪炮声震耳欲聋,美军士兵从梦中被惊醒,匆忙提起武器钻出帐篷,眼前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阴云遮挡的夜空漆黑一片,零星的照明弹映得雪地忽明忽暗,就在乍明乍暗之间,美军士兵看到在不远处的山丘后面,数不清的敌人正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漫山遍野,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他们这才绝望地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2. 奔赴雪国

1950 年 11 月初,一列满载着士兵的火车在沈阳车站稍作停留,装载了一些军需品后就一路北上,驶向了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北朝鲜。原本只是接到例行换防任务的战士们这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任务是进入朝鲜,抗击 “联合国军”,并接替 42 军担负起东线的作战任务。

这支部队隶属于中华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时年 42 岁的宋时轮在解放军中可算是一员名将,他出身黄埔五期,又于 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长征、冀东抗日暴动、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之后又率部解放了上海,并短暂担任过上海警备司令,是三野粟裕手下的得力大将。他领导的第九兵团继承了粟裕的半个家底,一直在东南沿海驻防,原本计划是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但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彻底打乱了中共中央原本的部署。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场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挽回局势,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向朝鲜战场增兵,而这次他们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队——第九兵团。由于保密的需要,直到开往朝鲜之前,包括部队的指战员都一直以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单纯的去东北换防。

军情紧急,在沈阳火车站临时停靠的第九兵团只来得及补充些许物资就急匆匆开往了前线,他们大都还 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 穿着温区的单薄冬装,尽管东北的部队紧急调配了五万套棉服支援给他们,但对于 15 万的部队来说,这些补给显得十分捉襟见肘,许多战士甚至只领到了一顶棉帽,随后就一路进入到冰天雪地的朝鲜北部山区作战。

11 月 7 日,第九兵团的先头部队率先进入朝鲜,对许多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大雪,但殊不知这也成了这些人最后一次见到这样的大雪。长长的队伍除了行军外,一切都被冻结,首先跨过鸭绿江的第 20 军仅行军第一天就有 700 多人被严重冻伤,更让人焦虑的是,由于没有制空权,美军飞机 24 小时对志愿军的运输线进行破坏,导致大量后勤物资包括粮食、被装和弹药等难以运往前线,同时为了按时进入作战地域,志愿军只能轻装简行,平均每个班只有一到两床棉被,入夜后,战士们将棉被铺在一起,相互抱团来取暖。除了保暖物资严重缺乏外,就连军粮也供给不足,直到战斗打响之前,官兵几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甚至连口袋里的饭渣都要保存起来当做冲锋时维持体力的 “冲锋粮”。

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第九军团的官兵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他们晚上行军,白天宿营,躲过美军的飞机侦查,硬是赶在 11 月 21 日陆续到达了长津湖周边地区,而此时的美陆战一师还在下碣隅里修筑机场、浑然不知在他们的正北方,已经有一支十多万的大军潜伏了过来。

此前,志愿军最高统帅部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由毛泽东亲自下令:朝鲜北部江界,长津湖地区,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灭为方针。接到命令后,宋时轮开始部署作战计划,他心里很清楚,以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如果与美军正面对抗硬碰硬,绝对是占不到半点便宜,那么正面打阵地战不行,还有什么办法呢?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冀东敌后作战时的老办法,这些年实力壮大后,几乎很少再用起了,那就是打伏击。

若要打伏击,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宋时轮摊开地图在朝鲜北部江界以南的广大地区仔细寻找着,直到他的目光落在长津湖周边时,愁眉突然就舒展开来,不禁兴奋地大喊道:对,就是这里!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是朝鲜的第二大人工湖,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在长津湖以东约 30 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该地区冲山林里,平均海拔 1300 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

行军中的志愿军战士

道路崎岖,偶尔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这里一般从 10 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到 11 月下旬时,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 27 度,夜晚的温度则更低,而在 1950 年冬天,这里更是经历了几十年未见的罕见低温,宋时轮考虑到极端低温会影响到敌人的行军速度,长津湖,这里无疑是设伏围歼敌人的天赐之所。

而且在当时,志愿军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美军对这个对手的过分低估。最初,麦克阿瑟估计中国最多只会派出两个师的部队入朝作战,后来增加到六个师,这已经是他想象力的极限了。美军对第九兵团大规模进入朝鲜作战的消息目前还一无所知,这个优势最终让陆战一师彻底掉进了第九兵团的口袋中。

拟定方案后,宋时轮开始部署战斗计划,令第 20 军负责穿插包围,第 27 军负责正面强攻,第 26 军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和堵截。根据美军兵力的部署,志愿军各部队将在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形成四个包围圈,争取全歼美陆战一师。完成部署后,宋时轮要求各部队迅速行动,务必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并于 11 月 27 日晚上发起总攻。

27 日,长津湖地区突降大雪,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一师和美步兵第 7 师的巡逻队正沿着一条山间小路行进,当时有一个随军记者后来回忆说 “总感觉有人在盯着我们”,但当时的美军还不知道,就在山路两旁甚至整个山林里,都隐没着数不清的志愿军战士,许多战士为了不暴露目标甚至在雪地里被活活冻死。

就在敌人沉沉睡去,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声肆虐时,漆黑的夜空突然亮起了十多颗照明弹照得整片山谷通明,这是总攻的信号!刹那间,白茫茫的山林雪地里同时跃起了无数身影,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向山下敌人的营地冲杀而去,一时间漫山遍野响起了枪声炮声喊杀声,围歼当时全世界最精锐部队的战斗打响了!

3. 围歼陆战一师

11 月 27 日夜,随着冲锋号响起,无数志愿军战士抖落身上厚厚的积雪,向被包围的美陆战一师发起了总攻。

刹那间数不清的中国军人铺天盖地而来,突然遭到攻击的美军士兵仓促间钻出帐篷布设火力进行防御,由于装备火力上的劣势,志愿军士兵只能尽可能地隐蔽前行,直到敌人进入手榴弹投掷射程再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然后用步枪和刺刀与敌交战,有些被严重冻伤的战士手指根本拉不开枪栓,就抱着手榴弹直接扑向人群,根据幸存的美军士兵回忆说:太可怕了,你知道你会死,你诧异怎么会这样。

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发生在 1282 高地,这里是柳潭里北面的制高点,一旦占领了这里,柳潭里的敌军将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火力范围内,担负 1282 高地突击任务的是 78 师 235 团,当正面的战斗打响时,该部正悄悄迂回突击这里,但不幸的是有一个志愿军战士不小心踩到了美军布设的绊索照明地雷,攻击阵型完全暴露,当即就遭到了陆战一师密集火力的猛攻,先头部队受挫严重。眼见突击战术失败,235 团迅速改变了计划,以班为单位从正面轮番冲击以吸引敌人火力,大部队则迂回到侧后,冲上阵地与敌人展开近身攻击,夜色中许多美军甚至分不清对面的是敌是友,双方交战到天色微亮,到后来甚至连刺刀都折弯了,没有刺刀的只能把步枪当木棍来战斗,阵地上双方士兵互相扭打在一起,互掐脖子乃至互挖眼珠,E 连连长菲利普斯见情势紧急,急忙把带着刺刀的步枪猛插到地上,大喊到:从这条线起,一步也不 陆战一师师徽 许后退!但话音还未落下,就被志愿军密集的火力击毙。

天亮时,驻守在 1282 高地的美军伤亡 200 余人,而进攻的志愿军战士也付出了伤亡半个营的代价。到凌晨 5 点,79 师已经攻克了包含 1282 高地在内的数个高地,成功穿插到了柳潭里敌军的北侧,与此同时,南侧的志愿军 59 师也成功切断了该地敌军向下碣隅里撤退的道路,这一战,志愿军将分割包围的战术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89 师从正面压迫陆战一师防线,79 师和 59 师则迂回到两侧,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一举扼住了陆战一师 5 团、7 团的咽喉,但遗憾的是,59 师未能成功拿下 7 团 F 连驻守的福克斯高地,导致整个包围网出现了一个缺口。

11 月 28 日清晨,志愿军的包围圈已经基本形成,持续一夜的猛攻也开始缓和,此时,美陆战一师的 5 团和 7 团被包围在了柳潭里,1 团和师指挥部被包围在了下碣隅里,美步兵第 7 师则被包围在了新兴里,史密斯绝望地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志愿军的大军分割包围之中,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那么过了今天,陆战一师的番号将从美军中消失。

但此时的宋时轮也是愁眉不展,他刚刚弄清楚,这一带的美军除了陆战一师,还有美第

美军在下碣隅里的营房

7 师,比原计划中的多了整整一倍,再按照原计划进行围剿,很可能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撑死,要么噎死。

在一番权衡后,宋时轮果断调整了进攻计划,将兵力集中在敌人布防相对薄弱的新兴里围歼美第 7 师 31 团和下碣隅里的陆战一师指挥部,尤其是后者,只要拿下师指挥部,不但能给狂妄的美军一记重击,同时在围歼其他失去指挥的残余部队时也要轻松很多。

但下碣隅里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作为指挥中心所在地,史密斯在这里部署了 4000 人的兵力,并配备了 12 门 105 毫米榴弹炮,阵地前还设置了大量的地雷、绊索地雷、各类爆炸物和蛇腹形铁丝网,这些防御设施与机枪、各类火炮以及坦克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当天夜里,大雪仍然下个不停,远处的炮声显示其他部队正在遭受志愿军的围攻,史密斯心急如焚,他知道中国人迟早会来攻打这里,但不知道是何时,等待灾祸往往比经历灾祸更难熬。就在这时,距离下碣隅里不远处的阵地发出了一阵阵炮声,志愿军第 58 师的炮火准备开始了,持续长达半个小时的迫击炮轰击将整片天空照得明亮,炮火刚刚结束,军号声如死亡丧钟一般飘荡到了美军的耳中,随后,震天的喊杀声从山丘后面传了过来,无数志愿军战士沸腾着冲向了美军的阵地。

但是在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志愿军损失惨重,可志愿军战士毫不退缩,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只要冲上美军的阵地,短兵相接时,自己就能找回优势。经过一轮又一轮悍不畏死的冲锋,第 58 师终于在东西两面实现了突破,172 团攻占了东侧高地,对下碣隅里的美军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173 团也在西侧突入美军的简陋机场,但很快被敌人的增援击退。由于缺乏重型武器,甚至连反坦克武器也不足,战士们只能手持炸药包仰卧在公路上阻挡敌人的坦克,战斗一直持续到 29 日凌晨,58 师因为弹药得不到补充而退出战斗,经过一夜鏖战,志愿军未能突入美军指挥部,陆战一师也始终无法突出重围,双方在下碣隅里陷入到了对峙中,焦急万分的史密斯紧急连通了古土里陆战一师第 1 团,要求他们向下碣隅里派遣援军,打通撤退的道路。

4. 热血与荣耀,一个人守阵地

11 月 29 日,第 58 师 172 团 3 连的一支部队接到了一个任务——防守下碣隅里东侧高地。

3 连连长杨根思,说起来也是个名声不小的战斗英雄,1922 年出生的他父母早亡,8 岁就成了孤儿,之后在资本家的工厂当过童工,还给地主放过羊。22 岁那年,杨根思参加了新四军,也许是方言比较重,在登记时登错了名字,“羊庚熙”也被记成了杨根思,一直伴随了他一生。参军后,他随军南征北战,从一名战士一直做到连长,尤其在淮海战役中因表现突出,获得了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称号。

在接受防守任务时,营长特地想他交代:下碣隅里外围的所有阵地已经都被我们控制,天亮后,部队将停止进攻进行休整,而敌人很可能就要开始拼命突围了,一旦敌人突围,你防守的小高岭势必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你要记住,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小高岭阵地,为围歼敌人赢得时间。

杨根思望着营长坚定的深情,斩钉截铁地回到:请营长放心,有我就有阵地在!

配属给杨根思的部队是一个排,由于补给困难,战士们的口袋里除了弹药就只有几个冻得硬邦邦的土豆,即使如此还无法充足补给。他们围拢在一起,并没有任何焦躁和不安,只是静静等待着战斗的到来。

很快,随着一声巨响,美军的进攻开始了,炮弹如雨般落在阵地上,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飞溅的泥土遮天蔽日,凝固的汽油弹如火龙一般蔓延开来,只有这时,早已被冻得失去 杨根思 知觉的腿脚才能稍微恢复一些。炮火过后,敌人向小高岭发起了冲锋,但很快被志愿军密集的手榴弹所击退,紧接着又是更猛烈的炮火轰击,并且这一次,敌人的坦克也跟随着士兵开始了正面的强攻,杨根思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携带炸药包成功炸毁了一辆坦克,再一次击退了美军的进攻,就这样,防守小高岭的志愿军战士连续打退了 8 次敌人的进攻,阵地前美军的尸体堆积成山,志愿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少,整片山坡都洒满了双方战士的鲜血,打到最后,阵地上就只剩下杨根思、重机枪排排长和一个伤员三人。

杨根思果断下令:你们撤下去,向营长报告情况!

排长问:那连长你呢?

杨根思坚定地回到:我在这里守着阵地!

排长和伤亡走后,阵地上就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匆忙收拢着可用的武器弹药,集中到了一起,随后就隐蔽起来,等待着敌人下一次的进攻。

上午 10 点,在一阵激烈的炮火轰炸后,美军的第九次进攻开始了,进攻途中,志愿军的阵地上并没有子弹射来,也没用手榴弹爆炸,美军士兵都觉得,这个阵地上已经没有活人了,就在他们疯狂涌上阵地,插上陆战一师的蓝色旗帜庆祝胜利时,突然,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战壕里高高跃出,他的怀中抱着一个巨大的炸药包,弥漫着黄色的硝烟,“嘶嘶” 燃烧的引信仿佛是死亡的钟声,美军吓得四散奔逃,在轰然的爆炸声中,蔚蓝的陆战一师战旗被炸得粉碎,冲上阵地的 40 多名美军也未能幸免,敌人的第九次冲锋再次失败。

3 连的一个老兵多年后回忆说:当时我正趴在地上,突然听到一生巨响,我趴的地方都被震动了,一看,我想肯定是连长(牺牲了),指导员赶紧上去,说连长不在了,阵地上炸了一个大坑,周围还倒着不少美国兵的尸体,连长也不见了,只有一条腿还挂在树上,我说如果腿是长的,那就是连长,短的是司号员的…… 那个日子不好过,实在不想回忆,去的时候全连 160 多人,回来的时候也只有十一二个……

杨根思将他年仅 28 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阵地上,美军士兵再也没能冲上小高岭,直到现在,这里依然矗立着一块白色石碑,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荣耀。

与此同时,被包围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也如坐针毡,29 日清晨,他命令留守在古土里的 1 团派遣援军打通通往下碣隅里的道路,侧应师部突围。接到命令后,陆战一师 1 团迅速组织了一支 900 多人的精锐部队,由一个叫德莱斯代尔的英国海军中校带领,另有 17 辆坦克和 100 多辆卡车,浩浩荡荡向下碣隅里出发了。

负责截断下碣隅里与古土里联系的是第 60 师,该部为了穿插迅速到位,甚至不惜丢掉大衣轻装前行,虽然提前占据了公路两次的有利地形,但志愿军战士的另一天敌——寒冷也来袭了。

————————————————————————

《长津湖战役》后续正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知乎盐选 | 长津湖战役:1950,永远的「冰雕连」​www.zhihu.com/market/paid_column/1279120719389941760/section/1302967618269933568​www.zhihu.com/market/paid_column/1279120719389941760/section/1302967618269933568​www.zhihu.com/market/paid_column/1279120719389941760/section/1302967618269933568

](https://www.zhihu.com/market/paid_column/1279120719389941760/section/1302967618269933568)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如何评价美国军人的问题。

观众是如何认识美国军人的?

在整个朝鲜战场,美国军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要知道,在整个长津湖战役,美国陆战一师的表现不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不能将美国军人等同于美国政治家。

他们可并不想在这遥远的地方和一群陌生人作战。

在相关的回忆录中,美国军人充满了抱怨,长津湖地区严寒的气候,恶劣的作战条件,令人恐怖的哨子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外国军人。美国陆战一师战功赫赫,打胜仗几乎是家常便饭,被中国军队的攻势打得狼狈不堪,不断退却,这可是陆战一师军事史上不光彩的一面。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陆战一师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并不是一昧逃跑,仍然有断后英雄,组织防线拦阻志愿军的攻势,为掩护全军撤退付出了生命。

站在美国军人的立场,他们也是美国的英雄。中国军人为了祖国浴血奋战,美国军人不也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尊重敌人,这才是一支正义之师应该做的事情。

美国军人在撤退的时候,看见了一支令人敬佩的力量,同样伟大的中国军人,应该怎么表现?在电影中如何表现这一情节?

为了迎合国内观众的情绪而去丑化他们?

这种做法是低劣的,令人作呕的。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丑化的都是政治家,麦克阿瑟、杜鲁门、李承晚。

而对于美国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在反映他们的作战也十分顽强。就像是《上甘岭》《英雄儿女》这样的影片中,志愿军作战勇猛,而美国军人依然顶着炮火往上冲。英雄王成在被敌人包围,已经逼近阵地的时候,抱着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尽管有美国军人惊慌失措的一面,但是毕竟他们也到达了指定位置,作为军人不负使命。

志愿军战士的回忆录中,始终对于美国军人采取正面描述,认为这些人不是孬种,也是大鼻子好汉。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尽到了全力,功勋卓著,但是也没有完全吃掉对方,以全歼敌人的战略部署,实际上只做到了击溃战。

为什么不能完全吃掉敌人?

除了美军装备优先后勤保障有力之外,美国军人不可小视。

这是一支值得尊敬的敌方队伍。

因此,要表现出对敌人的尊重,就要进行正面描写。

如果在电影中,采用美国军人侮辱志愿军遗体,对着尸体开枪的镜头,这不过是反映美军胆小如鼠,杯弓蛇影,而且毫无人性。这就是为了吸引流量,刻意制造仇恨。

采用美军对着志愿军英雄敬礼的镜头,说明美军是有计划撤退,经过仔细侦查,认识到这些犹如冰雕的战士已经不能再威胁他们的撤退行动,在紧急的撤退途中,仍然有礼貌的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军人,以军人之礼致敬最伟大的敌人。

不能小看美国军人。

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武侠小说,不管是金庸还是古龙,高手决战,彼此是要相互尊敬的。华山论剑,五大高手打累了,黄药师还拿九花玉露丸分给大家,以武功决胜负,而不是为了天下第一耍流氓。美国的西部牛仔片,高手最后对决的时候,也讲究公平决斗,再大的仇恨,都不能代替对敌人的尊敬。

志愿军靠实力赢得战争,美国军人靠实力维持住了三八线,冰雕连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敌方军人的军礼,这是军人荣耀!


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一昧高喊口号,民族情绪高涨,学着日本那样称呼 “米畜”,这是错误的。头脑发昏,必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现在的民族主义声浪太高了,太危险。

这部影片 美国注定不会引进,这就是一部内宣的片子。这不是要你去和美国人共情,而是在不畏惧敌人的情况下,认识到敌人依然非常强大。

这么写当然很不讨好,在一大堆高喊口号的回答中,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不期望你的点赞,能看一下也好。

知乎用户 Snorri 发表

战争电影不是纪录片,所以必然有所取舍,有所升华。怎样取舍,怎样表达,其实就体现了导演的立场,即导演希望传递怎样的观念,希望观众看到什么,形成怎样的判断,对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形成怎样的印象。

美国军人撤退时向冰雕连敬礼,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历史上,导演选择拍摄这一幕,自然想到了这个镜头可能给观众传达的信息。这个敬礼敌对方的做法,首先表达了志愿军牺牲精神赢得了敌军的尊重。其次表达了美国军人有人性化尊重对手的一面。这是观众容易理解的内涵,也是导演希望传达的信息。

至于其他来源资料提到美军向冰雕连战士尸体补枪等做法,导演没有采用,自然也说明了导演的立场和想法,即导演不希望观众看到这些场面,认为观众看到这些场面对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涵是不利的。

知乎用户 长安司剑​ 发表

十个人有九个人看到美军敬礼都觉得这是从侧面体现志愿军的伟大。

结果突然跳出来一个认为这是在洗白美军????

这新奇的脑洞属实让人费解,就跟当初观网觉得《八佰》自爆人数不对一样。

真是媒体越发展,这种奇怪的问题就越多。

知乎用户 杨天津 发表

这个是慕洋派的传统毛病了,以前回顾长征的官方纪录片就大书特书某个美国旅人的感叹来证明长征的伟大。

在表现中国军人史诗般的历程时总想引用外国人的惊叹与尊敬来证明什么的手法完全是多此一举。

知乎用户 知奢多多乎​​ 发表

有时候看了知乎高学历人才关于电影的评论,实在是太能装了。

比如电影里面密集冲锋的队形,非在哪里抬杠说导演不行,关键是不这么拍,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镜头里怎么展现??

电影又特么不是纪录片。电影好比是小说,可以取材于历史,但是他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

还有这段敬礼的片段,作为一个上级,作为一个老兵,这么做有错吗?即是电影需要,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也不失为教育士兵的一个好课件。

怎么到了这里,就能抬杠了呢?

为什么就必须补枪呢,当你意识到这里有人,然后派兵侦查,用望远镜看了那边没看到人,结果走过去,都没有枪声,你也会将信将疑。

到了埋伏的地方,很多人都埋在雪里了,然后试一下鼻息,当时那么低的气温,很多士兵都被冻死了。

为什么就觉得对方不能敬这个礼呢?

就是真实的历史没有,艺术升华一下不可以吗?

知乎用户 王一点寒​ 发表

艺术加工而已,不用太过纠结。美军在撤退的路上不断遭到阻击,其中就有杨根思这样的连队。所以,美军撤退得很艰难,也很狼狈。经此一战,相信美军从上到下对中国军队的认识是有所改观的,认为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是值得尊重的对手,这是很自然的事。影片用敬礼地方式来体现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但既然安排这个桥段,我觉得就应该在影片前面安排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轻蔑作为伏笔以为前后呼应,否则,这个敬礼来得就如无源之水。

陆战一师的撤退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桥段。一个是华容道,曹操笑了诸葛亮三次,三次被打脸。当然,最后也跑掉了,不过大家都认为那是诸葛亮故意放虎归山。还有一个是钟会还是邓艾来着,绕道奇袭蜀都,结果在一个山口遇到了诸葛亮布置的兵站,说一定有人会从这里经过。只可惜,那只部队被废弃了。

如果是我,我会进行如下艺术加工:

美军撤退的路上不断遭到阻击,在经过又一个山口时,美军在讨论着有没有可能也有埋伏,结果没人,美军庆幸共军没有在这里设伏,赶紧通过了山口。这时,镜头慢慢转动到山头上,出现了冰雕连。在镜头慢扫一遍冰雕连后,从冰雕连的后面朝撤退的美军拍摄(枪口的视角),直到美军远去。这是告诉观众,不是我们的指挥官布置不周密,也不是我们的战士执行不彻底,单纯考虑两只军队的话,我们是完全可以打败美军的,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这也是整个长津湖的基调——遗憾。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韩寒流,如果我们的棉衣能更多一些,如果我们的后勤能再好一些…… 美陆战一师就要永远留在朝鲜了。可历史没有如果,这种遗憾,可以让观众对长津湖更加念念不忘。

知乎用户 林孟熙 发表

按个人理解,美军德军这种西方帝国主义军队军人的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那么在真实历史中,补枪的肯定有,敬礼的也不能说绝对没有。

但是文字创作并不是,历史上有,你就必须有,历史上没有,你就绝对不能有。

为了反映一个涉及几万人乃至几十上百万人,持续时间几个月几年的历史事件,肯定要根据创作意图进行取舍。

所以它不是个史实问题,是创作意图问题。

电影作为一部投资十亿,涉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献礼片,必定饱受各方的关注。

认为在这样一个严肃重要的电影项目里,一两个 “公知” 可以明目张胆的用一种拙劣手法美化美军,向美国主子表忠心。

而其他参与,监督,指导的成百上千成员,要不看出来了但闭口不言,要不根本看不懂。

这种解读,会不会过于悲观了?

一般而言,官方对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态度,一直是强调阶级性,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美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侵略军军人即是加害者,也是被毒花欺骗的受害者。

所以,才有优待俘虏,才有俘虏改造。才有日本反战同盟,才有整连向我方投降的黑人连。

在作品中表现,或者本人相信,美军士兵都是美帝国主义的象征,都是满怀对社会主义阵营仇恨的杀人机器,这真有什么好处么?

前阵子,新闻里还抨击美国右翼政客宣称所有中国留学生都是潜在的间谍。

知乎用户 桃之夭夭 发表

我倒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质疑的同时我们也低估了那群先烈们的伟大灵魂。

记得有位参加过长津湖的美军说过:

谁跟中国军队打仗,谁就是傻子,

当年他们凭借着重型武器冲上了长津湖,映入眼帘的不是炮火,不是子弹,

而是一个个趴在雪地里的志愿军战士,他们被活生生冻成了 “冰雕”。

长津湖血战中志愿军们最悲壮的一幕:冰雕连

长津湖之战,中国志愿军最凶险的敌人并不是当时号称 “北极熊团” 的美军,而是最严寒的天气,当时的气温竟然低至零下 40 度

在那场战役中美军开始撤退,而志愿军就用最大的极限进行拦截破坏。

但是奈何长时间在野外低温的暴露,生理机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美军在撤退途中,甚至发现了成建制冻死在阻击阵地上的 “冰雕连”,每一名战士都是以战斗队形坚守到了生命最后一刻,目视前方。

身穿大衣带着鸭绒睡袋的美军陆战 1 师不禁胆寒到惊呼:上帝……。

那个场景,应该是上帝也会动容,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正义出征,这些战士,哪个不是血肉之躯?

因为有信念有斗志,所以他们可以整体变成冰雕也绝不辱使命!

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最王牌的战斗部队都不由得胆寒!

所以我相信,那璀璨坚毅的品质值得任何一个哪怕是最肮脏的人动容,

不存在美化美军,不过是我们无法切身看到那残酷以及触目惊心的悲壮画面!

知乎用户 管中不窥豹 发表

败笔,看了之后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不知道是三位导演哪个想出来的。

拍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居然在:连我们的敌人都不得不尊敬我们这样的事情里高潮了。

敢情我们为国征战的将士们需要被敌人认可伟大。

简直让我无 fuck 说。

毕竟人家是高贵无比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

给你敬个礼比军功章还要荣耀。

我们的英雄有我们自己的人民来尊敬。

其他的犯我中华者,你是敬礼还是比中指,你干啥我都不 care,诛你就完了。

知乎用户 春水不夏流 发表

在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中,我军为了阻击美军陆战一师,曾三次炸掉水门桥,但是美军工兵部队三次迅速修好,最后一次美军居然用飞机直接运送钢架搭建,令我军无可奈何,负责打埋伏的一个我军整整一个连全员冻死在阵地,所以才造成了 “冰雕连” 的惨剧。

事实上,长津湖战役我军军队出动了 15 万人偷袭、包围美军 1 个师 3 个团,付出了比美军多 3 倍的伤亡代价还是让美军大部分突围撤走(以前我国对此也不怎么宣传,倒是美军宣传得多,视为大突围经典案例)。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电影,对剧情进行美化加工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现实中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也是挺伟大的,但电影中陆一师向冰雕连敬礼就实在是扯蛋了!真没必要向抗战神剧靠拢,电影情节和真实情况,大家还是应该辩证地看待。

知乎用户 Eagle 发表

这个桥段,我是不大信的。

甚至不符合兰晓龙写剧本的风格。

兰晓龙的剧本,如果要赞颂一个人,往往是明黑实粉。

“听他在那儿吹吧!” 迷龙不屑地说道,“他们就不会打仗,那哪有蹦起来扔手雷的啊?”

“我刚刚看到,有个人的枪管子还是弯的呢!” 蛇屁股补充道。

迷龙听到这里,沉默了半晌才道:“都 ···· 都不会打仗,还和小鬼子打,这不是扯犊子呢 ·····”

蛇屁股转过身去,对着身后的那片丛林大喊道:“傻瓜啦!!都是傻瓜!!”

他们就这样胡言乱语着,甚至是无来由的谩骂和侮辱。

上面这段,才是兰晓龙的风格,向喊出 “阿弥陀佛,远征军万岁,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的世航大师致敬。

如果是西方人,欧美军队,他们只会感叹冰雕连的司令官应该上军事法庭,如果给这些士兵好一些的装备和保暖衣物,哦上帝啊,恐怕我们都要去共产主义的集中营了。

同为东亚人的日军,还有可能作出敬礼和厚葬这样的事,因为东亚几个国家还真有差不多的文化基因。而且在抗日战争中,日军还真干过几件向他们认为的中国勇士致敬的事情。

《长津湖》电影中看到这一幕,我是感觉传统媒体那种 “在场的外国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或“在场的外国记者都被这诙谐机智的回答逗乐了” 蹩脚写法又出现了。

知乎用户 瓦尔格 · 钢铁之子​ 发表

自我感动脑补情节,写到文章里,过了几十年就被后人当做真相…… 美国人有没有敬礼不知道,德军某个老兵回忆录提到冬季进攻发现一处阵地上几个苏军战士被冻僵的尸体,然后一个士官笑着说给这帮俄国佬取暖,于是往尸体扔了颗手榴弹

知乎用户 明月婵娟 发表

这个桥段不一定真实。因为当时美国大兵是在撤退,说是落荒而逃也行。所以就算看到了应该也没有敬礼的心情了。

就是在事后回想,不同的人感受可能也不一样。有的看到的是勇敢和牺牲;有的看到的是执着:有的看到的是国力的差距,庆幸一下自己没有饥寒交迫;有的可能想到了反战。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很有道理的。就像下边五花八门的答案。

不过不论是谁,对对手异乎寻常的英勇生出敬意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也曾真实发生过。导演应该就是转移了这个情节,想用反方的敬礼致敬英雄们的牺牲。这也没有错,非说香港电影导演无法理解志愿军,这是美化美军,有点文革思维。

美国兵在战场上不算最丧心病狂的,至少比日本兵强多了。很多美国入朝的老兵多年以后还专门拜访过当年的志愿军对手。最有名的是被王海打掉飞机跳伞的美国飞行员,专门来见一见差点送他见上帝的中国空军司令。因为战场上是各为其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个人恩怨,所以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双方都是出国作战,虽然是保家卫国,我们还是叫志愿军。不像和日本那样家仇国恨。所以就算哪个日本兵忏悔,也没有资格来见当年的对手。

但就是最最恶行滔天的日本兵,也会佩服那些英勇顽强誓死报国的英雄。我看过一个报道:狼牙山五壮士与日军对抗时,有一个小道士因为没来得及在双方交火前跑脱,所以藏在树林里瑟瑟发抖。然后寡不敌众的五壮士跳了悬崖。小道士说他看到了日本兵追到悬崖边上,望着深不见底的沟壑,集体鞠躬。解放后小道士经常讲这个让他惊心动魄的经历,也讲日本人的反应。狼牙山五壮士名扬天下跟他也有关系。据说幸存的两个英雄根本不提自己曾经多英勇。如果不是小道士的宣扬,也许不会引起后来的重视。

后来就到了文革。小道士毫无意外的被批判了。理由就是丧心病狂的日本兵怎么会向中国军人致敬?他们不可能,他们不配。你做为中国人,目睹中国人跳崖都不出来,你的话就是为了美化日本人,掩盖你怕死的本意,必须批倒批臭!何况你还是一个道士,是封建迷信的余孽,罪加一等。然后小道士受了很多折磨。其实中国军人打仗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老百姓。马宝玉班长当时如果知道小道士的存在,他也一定会让小道士藏好,而不是拉他一起跳崖。但是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热血红卫兵显然比马班长要求高,他们不答应。

当然后来小道士平反了。

所以这个桥段应该没发生。但是军人敬佩对手的勇敢,这种事情发生过。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你死了,

你的对手给你敬礼,

你觉得自己可真牛逼啊。

就尼玛离谱,

他妈的不应该是让儿子去杀仇人吗?

敬你妈的礼啊。

希望以后的电影里,

是中国人杀人给对方敬礼,

别尼玛让别人给中国人敬礼了,

受不了。

知乎用户 笨蛋师傅 发表

正经人谁找王树增当顾问啊?

https://www.ixigua.com/7016130831345418759?logTag=159814f6a862bfc0fc35

知乎的老毛病又犯了,视频不让我上传,那大家就点出去看看吧。

刘老师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我的态度,虽然大家都无法考证美军这个对冰雕连敬没敬礼,但是咱可以看其他方面。

毕竟是相对于八百和金刚川私货没夹带。

我都不知道我们怎么会对表现自己的民族英雄和军人烈士的电影低到了这种情况,不夹带私货就是好的了。

知乎用户 杰斯汀的后半生 发表

艺术加工升华主题渲染情绪怎么都行,别人都能用我们中国人为啥不能用?

但某音某手一些哈啤营销号拿着影视片段加层滤镜硬说是史料骗点赞就很恶心。

知乎用户 拉普拉斯大魔王​​ 发表

这就是浪漫主义呀。

如果异教徒不再是遥远的陌生的,那叙事就是可以这样。

基督教国家的作家可以称赞异教徒的勇敢与虔诚,这才是人类该有的样子吧,不是给对方贴几个标签对方就被抽象成 “半兽人” 了吧。

(当然这么说可能政治不正确,但异邦人确实是人啊。假如未来开战,双方都把对方设想成妖魔鬼怪,那开战的原因结果,所得所失,是不是就都不用考虑了?因为对面是坏人,所以对面是坏人吗?那些美国人千里迢迢跑过来就是为了扮演三流反派的?这也太童话故事了吧。因为美国的一些政客不要脸,美国的所有人就都是不要脸的,这在战争动员的时候尚且可说,现在总不能拿着当时的人民日报说韩国不宣而战侵略朝鲜了吧?)

知乎用户 暗音 发表

他们致敬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值得尊敬的人。

他们继续野蛮的行为因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连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不懂了吗?

知乎用户 岂不美哉 发表

以下事迹摘自《漫长的战斗》,是美国兵自己的口述传记。不要因为电影里的美军,就去觉得这支军队在人性之恶上有什么改观。美军 300 年沉淀下来的礼义廉耻,只活在好莱坞大片里。

——1950 年 11 月 29 日,在新兴里经受了志愿军一夜围攻的美军,发现了十几名志愿军重伤员,天亮后来不及撤退,躺在雪地上奄奄一息。残忍的美军将这些毫无反抗能力的重伤员摆成一排,浇上汽油点火焚烧,伤员的惨叫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就在同一天,在西线的清川江左岸,40 余名志愿军因负伤落入美军手中,被直接集体枪杀。3 天后,在真兴里地区,又有 31 名志愿军战俘被美军屠杀。

——第五次战役期间,位于华川地区的一家志愿军医院来不及撤退被美军包围。对已经没有作战能力的伤员和医护人员,美军用机枪扫射和放火焚烧等方式,惨无人道地将数百名伤员和医护人员全部杀害。

——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中,两名志愿军重伤员被美军俘虏后,美军士兵为了取乐,竟用装甲车将他们活活碾死。

知乎用户 荣辱总虚名​ 发表

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是利己的

只是格局大小而已

连志愿军出征时的口号和真实目的都是 “保家卫国”

向中国军队的烈士敬礼,体现不出来什么意义

而且,根据逻辑和事实,也没有相关的证据

导演只是在卖弄自己的想法与才华

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这种电影的根基

即使是商业片,也不能脱离事实

哪怕描写得再美好,那也是虚假的

真正的尊重,是对实力的尊重,而不是对对方的那些 “死人” 的尊重

战争电影还是要强调实事求是,否则真的是误导了大家

使得大家对敌人的感受,不再那么清晰,甚至还觉得有些小可爱

巴顿将军说过的:我要你们记住,没有哪个杂种是靠 “为国捐躯” 来赢得一场战争的。要赢得战争,靠的是让敌国那些可怜的杂种为他们的国家捐躯。

反正,被敌人敬礼和尊重,在我个人看来,不是很重要

“令人畏惧强于受人爱戴”

这个才是真正的效果。

知乎用户 默梅轩 发表

上敬战死的英灵,

下敬涂炭的生灵,

中间的敬,

人世间的良心!

知乎用户 野三金​ 发表

我看过一个美国拍的长津湖的纪录片,16 年的,记得里面一个美国老兵他讲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他们跟我遭遇了一样的痛苦,要是没有战争,我会给他一个拥抱。

知乎用户 南无加特林菩萨 发表

就是为了说明,即使出于是敌人的立场,也是对于志愿军的骁勇善战加以尊敬的

这没什么,当时的美军军官相当一部分是经历过二战的,见识过什么叫勇猛

对于如此难缠的对手,予以尊重,很正常,毕竟这在指挥官的个人感情范围之内,不是不可能

导演组是用这个来表明,敌人也是通过艰苦的战斗才意识到了对手的勇猛,从另一个方向说明了志愿军的英勇顽强

兄弟连原著里有一个小节,E 连在卡朗坦战斗的时候的对手,德军伞兵团团长,德海特上校,在战后专门联系到了 E 连的部分人,双方把酒言欢,一起回顾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并且对于 E 连的战斗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站在对手的角度上,对于人物的加成

不是纪录片的话,对于这样的细节,看看就是了

知乎用户 op3721​ 发表

老兵说,如果当时冰雕连没有冻结,美一师一个都跑不了。

如果当时有每个人多发两个土豆,美一师也跑不了。

[

长津湖战役老兵亲自解说打败美国不败的王牌师:是土豆影响了结局

op3721 的视频

 · 1.2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9162758810595328)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我们太喜欢敌军向我英雄敬礼这种桥段了】■

远的杨靖宇、张自忠?后来什么南京南京?

不管真的假的,我们就是喜欢。

就连太空能看到长城也是这种。

外国人夸中餐。

我们太喜欢这种 “外国人肯定中国”

当然每个人层次不一样,能接受的肯定也不一样。

其实我也无法说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也会很看着那些外国预测说中国 GDP 将成为美国两倍的这种说法。

其实我的看法是【可以当作一个配菜,而不是当作一个主菜】

考证真假是重要的,但也没那么重要。

自己判断这种情形和对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

我倒不太认为这些会是真的。

即使是真的。

也说明我们就这一个英雄,就靠这一个英雄。我们其实对不起自己的英雄。

外国人为什么不用靠英雄也能战胜有英雄的我们?

说到底还是普通人没有顶上来,不顶用。

■希望每个人都努力做英雄吧,

这比在那儿让外国人尊敬自己的英雄要强■

让外国人尊敬自己。而不是只尊敬自己的英雄。

每个人都要做英雄。

而不能把英雄留给别人来做。

知乎用户 近代中国研究​ 发表

--作者:黄艾禾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

图为修理山阻击战中,某部二排在子弹打完之后,用石头当武器

1953 年 7 月 27 日一早,志愿军 23 军《战地报》记者洪炉,得到了上级的通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将在今天上午 10 点签订,12 小时后,也就是晚上 10 点(北京时间晚 9 点),双方正式停火。

洪炉立刻意识到,一个历史时刻到来了,他要立刻赶到前线的最前沿去。作为记者,他应该在现场见证这个历史时刻。让他无比兴奋的是,此刻领导不但派出了他,同行的还有摄影记者等几人,他们各揣了几个馒头马上出发,火速奔赴前沿--石砚洞北山阵地。

死尸堆成的惨烈阵地

北山阵地离军部有一百多华里,他们是步行前往。白天走在这条交通线上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美军的飞机和炮火随时可能轰炸,而在 7 月 27 日这天,轰炸炮火就格外猛烈,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到了距离前线只有十几里时,炮弹到处开花。“我们很幸运,没有被打到,但是身边就眼看有运送弹药粮食的战友,就在这停战前的最后时刻倒下。” 洪炉对记者回忆说。

为什么选择石砚洞北山阵地?不仅是这个阵地位置处于战线最前端,而且这里发生过极为残酷的战斗。洪炉虽然当时只有 22 岁,但已经是入伍 9 年的老兵了。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淮海战役和解放杭州、上海和舟山群岛等战役,然而在朝鲜战场所经历的战斗,却是有生以来最为惨烈的。

朝鲜战争爆发时,洪炉所在的 23 军正在东南沿海准备打台湾。战事的爆发使得攻台作战停了下来,1952 年他们的部队开到了朝鲜。这时候,五次战役早已经打完,上甘岭战役也将进行,当 23 军到三八线上接手 38 军防线时,双方的战线已经相对固定了。

石砚洞北山,本来是由美军占领着的,那里驻守着美七师的一个连。志愿军 23 军上了阵地以后,决定把它拿下来,就开始了反复的争夺。一般来说,都是志愿军在夜里发起攻击,以避开敌人的飞机轰炸和炮火,将阵地攻下;到了白天,敌人又凭着强大的空中优势和炮火掩护把阵地夺回去。到了 1953 年 4 月的一天,当志愿军第三次攻上北山时,阵地上发生了壮烈的一幕。

那次攻上北山的志愿军中,有一名叫做蒋庆泉的步话机员。所谓步话机员,我们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中已经看得比较熟悉了,他本身不带武器,是通过步话机在阵地调动炮兵的炮火来消灭敌人。那一天,打到最后,阵地上除了蒋庆泉,只剩下几个伤员,而敌人却越来越近,在指挥所与蒋庆泉联络的另一名步话机员陆洪坤亲耳听到蒋庆泉在步话机中呼叫:“敌人离我有 50 米,30 米,10 米…… 向我的碉堡顶开炮!”

战斗期间,洪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前线。这场战斗一下来,陆洪坤就告诉洪炉,咱们这里出了一个英雄。洪炉根据蒋庆泉的事迹写了一个报道,部队也准备为蒋庆泉请功--他们都以为蒋庆泉已经牺牲了。

“实际上蒋庆泉才是后来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的最早原型。” 洪炉说。

在志愿军第四次攻上石砚洞北山后,这块阵地才真正为我方占领。这时的北山,用洪炉的话说,“已经是一座人肉堆成的山”,每一次反复争夺,各方都在这里留下尸体,一层又一层。“那个阵地,土都挖不下去,每一锹下去,不是土,都是死人。战士没办法修筑工事,就把比较完整的美国兵的尸体,几个尸体堆成坎坎。战士就趴在死尸上,打仗,吃干粮,喝水…… 那是夏天啊,还离阵地几里以外,臭味就熏过来了,到了那个地方,人的嗅觉都没有了。那个蛆到处爬…… 这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7 月 27 日傍晚,洪炉冒着炮火抵达了石砚洞北山的阵地坑道,与战友们一起等待停战的一刻。

战友牺牲在和平到来的前一刻

“我们听得坑道外头全是一片火海。快要到停火时刻时,我们看着表,开始了倒计时。突然间,原来不停地响着的枪炮停了,突然世界静止了,什么声音都没有了,我们连气都不敢出,好像出气声大了就影响停战了似的。” 洪炉回忆说,“我记得我身边有位老排长,默默地就哭了。他知道我们死不了了,活下来了!”

“后来,我们听到外面的哨兵喊,美国鬼子全出来了,在那欢呼呢!我们也就一个个出了坑道,爬到了山头上。天色开始亮了,平时我们一出洞,总得弯腰低头躲避炮火,从来没有好好打量过这里,这回居然也可以抬头看了,也可以大声说笑了。这些平日最普通的动作,那时让我们感觉真是无穷地幸福啊。人的日子能这么过多好!”

“我身边战友就问我:不打仗了,以后想干什么?我说,我没上过学,在部队都是靠自学,战争结束以后想有机会认认真真学习一下。” 就这样,在那一刻,大家各谈各的理想。

然而在洪炉憧憬着战后生活的同时,他也特别为那些就在和平到来前夕牺牲的战友悲伤。他最要好的一个战友,名叫仇天,才华横溢,酷爱读书,洪炉说,他走上这条道路,受仇天影响很深。而仇天就牺牲在 7 月 6 日,停战前的 20 天。

那是停战前的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当时,朝鲜战场的谈谈打打已经拖了数年,到最后,“是李承晚不想停战。后来志愿军把李承晚的部队教训了一下,消灭他几个师。李的部队主要在金城一带。而我们的任务,是配合主攻部队作战。” 洪炉说。本来,脚上有伤的仇天可以不用参战,但他坚决要求上战场,说再不参加就没有机会了。结果,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中。

“只要仗没有停下来,就要死人”,洪炉说,但他特别痛惜的是,仇天就像他所热爱的捷克作家伏契克一样,死在了胜利前夕的最后一场战斗中,留给洪炉的,是从安东新华书店寄来的一封购书的邮件,一张写下他亲人名字地址的卡片,那是为自己牺牲后通知亲属留的。其中的一个名字,是他心爱的女友,他刚刚在上战场之前,向她表白了心迹。

金城战役中南朝鲜军队伤亡 5.2 万余人,志愿军伤亡 2.3 万余人。对于今天的读者,这也许只是一个不含感情的数字,但对洪炉来说,这里永远包含着一个 23 岁的年轻生命。仇天,将终生在洪炉的心里活着。

“王成” 说:他们为什么不向我开炮?

回到祖国以后的岁月里,洪炉果真实现了自己上学读书的愿望,他后来成为一位军旅作家。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经历过抗美援越等等重大事件,但是,朝鲜战争的记忆,已经永远地铭刻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而蒋庆泉--昔日的战场英雄--他也许还活着,这让他多少年来无法释怀。

当年他写完关于蒋庆泉报道后,还没见报,上级就来了通知:不要再宣传蒋庆泉了,他被俘了,他的名字出现在战俘名单之中。

以当年人们的观念与规定,不管这个人曾经做出过怎样的功绩,只要他被俘了,所有的以往就一阵风吹散了。

当年,在蒋庆泉喊过 “向我开炮” 两个多月后,1953 年的 7 月,洪炉所在部队又出了一位相似的英雄,名叫于树昌。这名步话机员,也是在敌人攻上自己的阵地后,向指挥所喊出了“向我开炮”,在炮火中与一百多名美军同归于尽。

于树昌牺牲以后,洪炉拿出原来为蒋庆泉写过的报道,修改了里面的部分内容,以《向我开炮》为题,将于树昌的事迹发表在了报刊上,影响巨大。后来,电影《英雄儿女》在拍摄时,采用了里面的部分情节,王成——这个实际上结合了蒋庆泉、于树昌和杨根思三位英雄的形象,成为了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偶像。

然而,几十年来洪炉一直想找到蒋庆泉,像大海捞针似的,他遇有机会就会向人们说起这个人,虽然他心里也知道希望渺茫--直到今年 4 月的一天,他的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告诉他,人找到了。

蒋庆泉回国后,先在专门接收管理志愿军战俘的管理处接受审查,然后,回到了他的辽西农村老家,当了几十年的农民。当记者循迹找到了这个小村,找到已经全然一副老农模样的蒋庆泉时,他竟然一开始还想否认,他就是那个最早喊出 “向我开炮” 的志愿军战士。

“他受的苦太大了,那是三重的苦啊”,洪炉说,“他在战场上经历了整个连队一百多人打到最后就剩几个伤员的残酷战斗;当了俘虏后,又在战俘营里受到非人的折磨;最后回来,马上又受审查…… 我在锦州的民政局,查到的战俘管理处的材料,他写的检讨,认罪书一大堆啊,他认为自己给祖国丢了人,不配当共产党员。那段受的屈辱痛苦,别的人体会不到的。”

1965 年的时候,已经在辽西农村娶妻生子的蒋庆泉看到了电影《英雄儿女》,他一看就明白,那里说的实际是自己做过的事。但他不敢声张,只是默默地流眼泪。他回家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又在地里干活时悄悄掉泪,他不能让别人看见,更不能让人知道,因为他心中压着那个 “战俘” 的重负,他认为,王成是英雄,但那是别人,不是他。

2009 年,蒋庆泉跟着儿子到丹东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这么多年一直沉默寡言的老人在现场突然犯了倔脾气,他非要把一张炮兵阵地的照片扯下来,儿子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拦住。后来老人道出原委:他一直对当年的炮兵们满腹怨气:当时我喊 “向我开炮” 他们为什么不开炮?开了炮我就死了,就不再会当战俘了!

“他是不知道,当时炮兵没开炮仅仅是因为炮弹打光了”,洪炉说说。

2010 年夏天,洪炉,陆洪坤,蒋庆泉,这三个当年的志愿军老兵,终于在那场战争过去 60 年后又见面了。蒋庆泉曾对来采访的媒体说,“他(指洪炉)是将军,我是战士,差多少级呢”,但洪炉说,蒋庆泉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后来跟地方民政局的人,包括村里的人说,你们这个地方藏着一个大英雄!”

“战友啊……” 分别近 60 年后,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们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再见”

让洪炉没想到的是,这一场朝鲜战争,不但把他与他的战友们永远地联在了一起,而且也让他当年战场上的对手找上门来。

“几年前,一个香港的朋友到了北京,给我打电话。他说,他认识美国内华达州的州长,麦克 · 卡拉汉。他是一位残疾人,香港朋友一次问他,怎么只有一条腿,他说是参加朝鲜战争时打掉的。他说,1953 年时在三八线,我们攻上了共军阵地,只看到了一个小兵还活着,他没有武器,我按照战争游戏规则,让大家不要打死他。冲到他跟前时,见他拿着步行机在喊,也不懂在喊什么,喊着喊着,炮弹来了,连这个中国兵,连上去的一百多美国兵,全部炸死,只活下来三个,也成了残疾,他便是其中一个。”

“我一听,那美国兵说的正是于树昌喊‘向我开炮’的那次战斗啊”,洪炉说。

“香港朋友告诉我,卡拉汉曾经对中国人非常愤恨,他觉得,当时我们不打死你,你却调来炮火把我们的人全打死,中国人怎么这样不讲道理?后来香港朋友把《英雄儿女》的碟带给他看,向他解释说,你见到的中国兵在中国是个英雄。最后,卡拉汉说,看来这个中国兵有他的道理。我们仅仅是思想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他坚持他的立场是对的,确实是英雄。”

洪炉说,这位美国州长和他的一家人后来都成了中美友好的积极分子,他也想以这段经历拍一部电影,但与《英雄儿女》完全不一样,是以反战为主题的。他想告诉世人,人和人应该是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他设想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从联合国大厦前那个著名的打了结的枪管的反战雕塑开始。这样,洪炉开始了与卡拉汉一家的交往,而且这种友谊还发展到两个家庭的下一代孩子们之间。前几年,卡汉拉去世了,去世前他交待了副州长和家人们,这部影片必须要完成。

这其实不是洪炉第一次与自己的战场对手交往。洪炉的脑海中总是清晰地记得,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鲜战争停战后的第一个白天,在朝鲜石砚洞北山阵地上发生的那一幕:

洪炉和一个摄影干事先下到沟底,也就是两军阵地的中间地带。只见美军那边也陆续下来了人。双方士兵人越聚越多,美国兵把一盒中华烟一抢而光,纷纷珍藏进口袋里,连烟盒也要走了。这时,洪炉就把自己笔记本中一幅 “热爱和平” 的木刻画片作为礼物送给一个美国兵,而那美国兵搜遍口袋也没找到可以回赠的礼品,就掏出一张美元钞票,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地址,送给洪炉。虽然仅仅在一天前,他们之间还在拼死厮杀,但此刻却都感觉到了洋溢在相互间一种渴望和平的人类共同情感,这一瞬间,他们都还原成了淳朴的年轻人。

洪炉他们在送给美军画片时,写上了一句话,就是 “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再见”,当翻译把我们写的话告诉他们时,美军士兵们一下子会意,把这句话一遍遍地重复,直到他们的军官下来,令士兵们回阵地去。

多少年了,洪炉总是忘不了这一幕。

他知道了,对于战争的意义和战争的记忆,在决策者、历史研究者和亲历战斗的普通士兵间,是不一样的。作为普通一兵,可能他对于战争的进程影响甚微,但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独特记忆,并不等同于历史教科书上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刻板的记载。

转自《衲曰》

知乎用户 tete798 发表

我只想问,谁还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

他跪了很久,奇迹般地没被打中,也许是久到让日军也想了起来——他们似乎也是尊重死者的,久到让我们也呆呆仰望着南天门。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我没有去调查这个事情,但是我觉得以我对美军的了解,我觉得这个桥段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美军虽然现在在阿富汗表现不佳,但是美军也是一支颇为注重荣誉的部队。亵渎尸体这种事情,我认为美军是干不出来的,但是,是否表达了某种敬意,这个就不好说的,但是我觉得敬佩之心恐怕还是多少有点的,虽然西方人自视甚高,瞧不起东方人,但是内心深处也知道我们中国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恐怕和他们自己没有本质的不同。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最寒冷的冬天,长津湖之战,零下四十度中国志愿军与美国为首联合国军对抗,为了取得战略主动,在武器装备悬殊之下,志愿军采取长途迂回战略包围和隐藏行踪战略潜伏,这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操作。

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里有熟悉中国的大量日本人和老蒋派出的军事顾问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津湖之战犹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而这天宫犹如修罗场。

关于长津湖之战的真相,我们从活着的亲历者中可以感受,我们从中美各自战争历史博物馆可以查询。

2009 年 11 月 1 日出版的《有一种战犯叫做参谋》,这本书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起因和发展过程进行溯源,对于日本侵华全程情报战进行揭秘,这种情报战一直持续到现在,而该书作者俞天任先生则对于朝鲜战争最寒冷的冬天长津湖之战做了调查,他调查的资料中有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朝鲜战争美国方面对志愿军战俘审讯材料。

众所周知,战争中对战俘的审讯是为了获取情报,审讯的重点自然集中在番号、部署、兵力、武器、后勤、战术等战争直接相关的情报上。可是美军对志愿军战俘的审讯重点却不是这样。他们更重视收集中国国内的战略情报,而不是朝鲜战场的战术情报。美军最感兴趣的是战略情报美军审讯时问得最多的是这个志愿军战俘家乡的地理、社会环境以及家乡所有能屯兵的建筑物,甚至包括询问家乡的河流是泥底还是砂底,河岸的角度,山坡的坡度等。问的那是非常之详细。其中对战士的审讯更注重家乡的地形地貌,对军官的审讯更注重社会情况。

美军对于中国战略纵深进行精确的情报收集梳理工作,这是源于杜鲁门政府对反共产主义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之中。美军要审讯中国战俘和梳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情报,这样体系庞杂的行动需要大量中国通,日本人在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审讯中国战俘由日本人协助美国人进行,想象一下美国中情局手段与日本人对中国仇恨结合会干出什么好事。

对于《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的协定,全世界都认为除了中国这样千年文明大国会全方位遵守外,信奉达尔文主义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此选择性的遵守。

长津湖之战中执行战略包围和潜伏部队像冰雕连的状况还有很多,作为被包围的美军对这只神秘的对手有多少敬畏不得而知。美国大部分参战青年并不是为国而战,他们为的是战后可以获得丰富奖学金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也就是朝鲜战争在美国大兵心中就是一个工作而不是为了解放人类建立文明。当然朝鲜战争中也有一些经历二战的老兵,他们对于共产主义对手没有太大仇恨,毕竟二战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是战友。

综合而言,对于那个最寒冷的冬天发生中国志愿军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作出保家卫国奉献我们需要牢记使命,忘战必危。对于我们的对手,我们要保持自己实力不断发展来斗争中求团结维护和平与发展。

知乎用户 老猫仙​​ 发表

个人偏向这有可能是真的。

从双方战争动员人数评估:

中方参战:志愿军第 20 军,21 军,22 军,名义参战:15 万人,实际参战 12 万人(参考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史 修订版;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第一次较量 抗美援朝)。

联合国参战:美军第 10 军 + 美国第五航空队 + 美国第七舰队,名义参战:10 万 3 千人,实际参战 3 万人左右(参考:Escaping the Trap: The US Army X Corps in Northeast Korea, 德州农工大学军事史,作者 Appleman, Roy.)

志愿军战略意图:1. 狙断联合国攻击;2.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全歼美国陆战一师(长津湖主要战役构想)。

战役分割为几个战斗部分:

1. 柳潭里

2. 长津湖以东

3. 下碣隅里

4. 美军突围战

战役结果:志愿军第一战略目标达成,美军撤回 38 线附近,第二战略目标未达成,所有美军都成建制撤回,并且带走近 10 万难民,7000 伤员,这些军队基本都参加了之后的朝鲜战争。

伤亡比:

国防部官方公布:

志愿军伤亡:19202

非战斗减员(冻死,营养不良):28954

合计:48156

联合国评估志愿军伤亡:

29800 战斗伤亡

20000-30000 非战斗伤亡,

合计:5-6 万左右伤亡。

第三方评估志愿军伤亡:6 万左右。

美军伤亡:

美军官方统计

战死:1029

失踪:4894

受伤:4582

非战斗伤亡(主要是冻伤):7338

坦克损失:15 辆

总计:17843

由于美军大部分的冻伤人员得到补给后归队,所以部分资料评估美军伤亡 9 千 - 1.2 万。

中方估计美军伤亡:

13900。

战斗意义:

1. 基本上达到了战役第一目的,使得联合国部队回撤,包括泰国,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菲律宾,希腊,南非,哥伦比亚,新西兰,美国,英国,荷兰,法国… 志愿军基本上凭借一己之力,打败了以上所有国家。

2. 给美军心理创伤极大,由于志愿军部分连队,班级出现成建制的冻死,营养不良,各种病症,也要不怕死的冲击美军,使得部分美军惧怕中国军队。部分经历过二战的美军评估志愿军的战斗精神超过了二战时期日本的神风突击。

综上,美军向死亡的志愿军致敬和表示尊重,极有可能。

向伟大的先烈致敬。

知乎用户 赵广 发表

说明当下很多国人还是不够自信,不能以平等心平常心去看美国,需要美国这种强大对手的致敬来达到自我肯定。

要是中印战争印军给解放军烈士敬了个礼,中越战争越军给解放军烈士敬了个礼,大家会怎么想?是不是没有美军敬礼那种自豪感了?

知乎用户 陷阵之志 发表

恕我直言!

我觉得长津湖电影中国电影人是下了大力气去拍好的,但是拍的还是不够好!

全程都是高潮,但是张力不够!

我看完了以后感受到的是战争场面的残酷和刺激,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但是没有感到强烈的感情冲突,中美两国实力悬殊的较量变成了势均力敌的拳击赛,

中国人勇猛,美国人专业,中国人强悍,美国人富裕。那还打个什么呀?大家坐下握手做好朋友呗?都怪苏联挑拨,朝鲜不懂事?

其实中国志愿军战士们为什么会敢于付出最大的代价,最根本的就在于对敌人的恨!

中国被帝国主义吊打蹂躏了一百年,中国人积攒够了仇恨和动力,当复仇者紧握住武器的时候,只有死亡可以阻止他们。

而美国人当时是怎么看待我们的?会充满尊敬吗?电影就应该表现为他们看到冰雕连,充满戏谑的调侃着,然后上去补枪!这才是这些飘洋过海来征服世界的战争机器们的本来面目。

知乎用户 明月登楼​ 发表

其实,看完有关长津湖的纪录片(中方的,美方的都看了)再去看《长津湖》电影,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朝鲜战争美国没有输,这就是历史事实!美国没有输,但美军是真怂了,每个美国将军们都清楚他们心中那些全世界最棒的美国小伙子们 “怂了”,都 “怂了”!所以战争没法打下去了,只能尽快谈判结束这场噩梦,让这帮孩子们回家!

所以,自朝鲜战争后美军凡是会触碰到中国军队的时候都非常 “巧妙” 的规避过去了,能不见面就绝对不见面的那种!能怂恿别人上就怂恿别人上,能打电话消除的误会就打电话消除,特别是在总统是个 SB 的时候。

至于美军是否向冰雕连敬礼这个事儿?还重要吗?不重要吗?重要吗?

知乎用户 中一 (MiddleOne)​ 发表

看了几个回答,说法不一。其实,有无敬礼不是重点。

美军中有为数众多的种族主义者,满嘴喷 fen、把黄种人骂的很不堪的,有在日本享受了全身心服务、打心眼里瞧不起亚洲人的。要说这些人会对冰雕连敬礼,估计不太可信。但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受到震撼,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这就够了,不管他们怎么自以为高人一等,下一次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想动手抢劫的时候,得好好想想。

但是,他们中也有比较中立客观的,也有只是随大流的,还有对历史比较了解和有国际视野的。当看到冰雕连这样的场景,肯定更会震撼,甚至产生共情。他们看到的是其他种族人民人性的光辉,想到的是到别的国家周围炫耀武力,甚至倾泻武力的卑劣。他们会带回互相尊重的理念,和平共处的信念。那么,这些人会不会敬礼呢? 答案显而易见。

世上总有以欺凌他人为乐的,以抢占他人财富为生的人。那些对欺凌不容忍,奋起反抗的人无疑是受人尊敬的,那些忍气吞声的人至少屁股不要坐歪,否则就显得奴性十足了。

知乎用户 福源​ 发表

**《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 71 年前冰天雪地中那场极其伟大悲壮的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动人的故事令人震撼,鲜活的角色感动人心。在极其严酷恶劣的环境下,面对敌我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境,信仰纯洁、战法出色的志愿军们,以 “钢少气多” 力克“钢多气少”,挫败了美军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场态势。

[

冰血《长津湖》

福源的视频

 · 13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9122818029678592)

志愿军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祖国的安康、后辈的幸福,不觉感慨发文:

“如今这繁华盛世,是对那些保家卫国的先烈们最好的回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破防!今日长津湖碧草连天

[

《长津湖》致敬最可爱的人们

福源的视频

 · 11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9123355856887808)

“在那个历史阶段和那场战争当中,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支撑起了我们民族尊严的脊梁。有了他们,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尽管他们倒在冰雪当中,很多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依旧在我们心里,是我们民族的丰碑!”

青山犹在,致敬先辈!

昔日白雪皑皑的战场,无数战士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如今这里碧草蓝天,一派安宁祥和。网友深情致敬:

“你们的伟大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不朽的精神会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

歌曲《乡愁》_中秋晚会_乡愁_陈彼得

福源的视频

 · 12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5282993343057920)

知乎用户 答疑解惑李老师​​ 发表

首先,我不认为真实的美军会向志愿军敬礼!按照美军那德性,不疯狂的鞭尸泄愤就烧高香了!

并且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向中国人致敬并不是因为他们尊敬中国军人。有那个觉悟的军队也不会侵略他国,屠杀百姓。作为侵略者的他们是不可能向反抗者致敬的。他们向解放军致敬是希望自己的军队像我们一样忠诚,坚毅,悍不畏死,从而成为更高效的杀人机器!

但是侵略者们根本不会明白我们悍不畏死的原因。那是融汇到国歌里的呼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正如我最喜欢的电影《风声》最后的独白!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知乎用户 后厂村村民甲​ 发表

也可以想象。对美军的展现会极尽克制,尽量避免造成像战狼 2 对星条旗的讽刺导致大量人士心理不适,但又不得不展示敌方的情节,使场景更全面。敬礼桥段的好处就是相互都接受,展示敌方的文明,我方的英勇。

我想起来,好多年前拍了一部电影,里面有八国联军和僧格林沁骑兵作战的情节,面对列强的枪炮,僧的骑兵一茬一茬倒下,后来敌军司令官就给这些死尸致敬了。

怎么说呢,都不是很有必要。

不过从后来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各类回忆录和书籍中,确实对志愿军各种无畏的牺牲表现了极大的赞美和惊讶,也正是这些惨烈的牺牲重塑了美国人对新中国的认识。是不是敬意并不重要,就敌对双方而言,畏惧就是最大的敬意。

知乎用户 韩韩 发表

不管真假,这是算是一种常见的电影桥段了。如果拍敌军侮辱尸体,那对双方都不好。

美国电影中也有类似日本海军军官向正在沉没的美国军舰敬礼的桥段。

观棋有语 147:谈谈国庆档电影,聊聊我们的主旋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最新一期有谈这事儿。

知乎用户 不想实名了 发表

这一幕前我就预感美国鬼子要过来敬礼,果然……

我的感受就是稍显刻意,并且显得导演很不自信。印象《金刚川》里也有类似桥段?

其实没必要通过美国人的尊重来体现志愿军的强大,我们已经把他们打的丢盔弃甲,战争结果已经了说明一切。

那一刻我就想看美国大兵惊慌失措,落荒而逃的衰样。

知乎用户 LWJ8023 发表

[我的父亲:一名新四军的生活 - 文摘 - 观察者网​m.guancha.cn/history/2012_09_21_99020.shtml

](https://m.guancha.cn/history/2012_09_21_99020.shtml)

在父亲所在的那个部队,一次有三个人被日军俘获,竟用铁丝包上棉絮浇上煤油烧死了,其中有一最小的就是学生兵,围观的老乡事后告诉部队的人 “小的那个一直在流泪,嘴也在抖动… … 那个年纪大的一直用眼看着他。到死三个人一个也没发出一声”。日军埋葬他们后在墓前立了一块木板,上书 “支那三勇士之墓”,列队礼毕才离去。
现在也能在主流媒体里见到相似报道,说是 “赢得敌人的尊重… ..” 但也请听听我的父亲的政委们就此事是如何对我的父亲及他那些小伙伴们说的:
“我们是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我们的顽强是勇敢;他们是为掠夺我们的国土、财富而战。他们只有贪婪的恶欲!
他们对我们的烈士敬礼不是在尊敬我们,是在欺骗他们自己的士兵!是在混淆正义与非正义。想把我们正义的勇敢与他们贪婪的恶欲混淆起来!想把我们的勇敢也附到他们士兵的身上,他们妄想!”

知乎用户 大树 发表

看了一堆评论,没有一个告诉我这事到底有还是没有……

知乎用户 雪舟无月​ 发表

高情商: 电影的艺术化处理而已,表达就连对手都不得不尊敬。

低情商: 意淫和美化,把敬礼变成陆战一师的震惊和恐惧更好!


电影是电影,它可以做艺术化的处理

但战争是战争

这不是体育竞技!

胜败之后还是朋友,比赛完了一起喝酒。

这 tm 是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对敌人表示敬意是素质么?

不是

是为了便于教导自己的部队!

就像是你作为军队领导看见别的士兵严守军纪,然后表示敬意,这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的部队向对方看齐。

不过是美化自己发动的战争罢了,和日本美化自己二战反人类是一样。

即使有敬意,也和美军素质没有关系,而是先辈们打出来的,作为胜利者,你才能赢得尊敬!

想想日韩两国对于驻日美军和驻韩美军的供爹态度你就知道了。

电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看到电影中这一幕后,不要产生思想问题。

不要轻视抗美援朝去世的近二十万志愿军,而那么在乎几个敌军的所谓敬意。

知乎用户 ScaleMail 发表

还好去电影院之前先瞅到了这个问题。

以前看亮剑,在独立团骑兵连战士们全员殉国后,日军指挥官要求手下士兵厚葬对手,理由是这是一群真正的勇士。当时年纪小,不仅不感到尴尬,还觉得演出了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又看到了诸如日本人多尊敬张自忠将军云云,日本人多尊重杨靖宇将军云云,看得多了,就咂摸出点问题来了。

毫无疑问,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虽然英雄辈出,也无法改变中国在被侵略的事实。宣传抗日英雄,增强民族自信心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些英雄的伟大居然要用所谓的敌人对英雄的遗体表示尊敬来体现,真的不尴尬吗?

英国的 BBC 是怎么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斯大林格勒已成功消灭希特勒的军队——德军用 28 天占领了波兰,而在斯大林格勒,却只攻占了几栋房屋。德军用 38 天占领了法国,而在斯大林格勒,不过是攻占了几条街道。”

只有把敌人打痛了,才会真真正正地对你产生敬畏之心。

回到题目,美军撤退过程中向志愿军冰雕连敬礼。像极了亮剑里的桥段,而且更加让我感到尴尬。只有自卑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觉得这种桥段体现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就好比一个人自夸,他说不出自己到底干成过什么,只会说那个谁谁谁你认识吧,他那么厉害的人也夸过我,我是不是很厉害?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画蛇添足,这是思想不健全的表现

印象中中外历史上的军队战斗力是和道德底线负相关的,就是战斗力不错的军队都残暴,但残暴的军队不一定战斗力就高。岳家军这种是凤毛麟角,我党的军队更是旷绝古今。

马润算是美军力战斗力相当不错的,号称吃的最少,干的最脏的牲口。道德水平可想而知。

这种把新中国军队的特例当成其他军队普遍特征的行为就是蠢或坏。

知乎用户 孫志貴​ 发表

有违背历史事实。

联合国军对所有冰雕连的冻毙的志愿军遗体均有补枪。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一下资料。

$ EOF.

知乎用户 想做手机侠 发表

我觉得就是因为有吴京。这电影才有讨论下去的热度。例如战狼一哈。狙击枪穿枪现实是真是假呢?加特林那样发射不怕打死老板吗?后坐力哪去了呢?雇佣兵这么厉害打的解放军毫无招架之力。脚后跟上子弹现实吗?等。

战狼二哈,一个人不可能在水下憋气那么久啦,床垫挡 RPG 不现实啦,吴京开挂啦打不死,一面国旗就让打仗停止不现实啦,等

流浪地球哈,地球推不动啦,不科学啦,等。

知乎用户 王秃驴 发表

有个描述英国人派探险家去西藏探险的电影。尽管把男主角描述的如此正义却还只能代表一两个人,更多的是侵略者被纯朴藏民帮助之后反过来带着大炮军队过来殖民掠夺。因为帝国主义最初的目标就是掠夺,在这些昂撒反人类匪帮眼中,全球都是牧场,不反抗的各族人就像绵羊,他们认为屠杀,掠夺我们是对的,而不是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同理我并不反对偶尔会有正常白皮抱着友好的目的。但更多的是没反抗成功的印第安人被侵占土地,人口几乎灭亡,北美,澳洲土著已经被干没了。

综上所述他敬礼无所谓,但他们只要不认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那就把他们摁到死。

日本就应该被如此重新清算。

知乎用户 yougen Sao 发表

我们一直在被这种可怕的思想洗脑!外国人从来不干这种事!战场上他们对我们只有仇恨!但是他们教育我们,要尊重敌人。将来战场上,我们尊重敌人、当君子的时候,别人使用各种手段弄我们,我们就输了!散播这种思想的都是卖国公知!

知乎用户 放声​ 发表

其实这样的表述放在以前,我们需要赢得敌人尊敬,就是国不强,民还弱的时候,无可厚非。

但在当前的大格局下,我们平视世界,中国已经能成长为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和世界一流美帝扳手腕的巨人时,我们需要及时走出这种思维。

敢于胜利,敢于斗争,之后才是善于胜利、善于斗争。

像是 “不断反思定式”“赢得敌人尊敬” 的思维定式,已经是过去式了。

这种艺术加工的形势,美化侵略战争的丑恶本性。

我们还是要分清楚,先赢然后才有尊敬。

可爱的战士们想的是:不要泪,要胜利!

知乎用户 热血沸腾​ 发表

致敬老英雄!

知乎用户 思故渊 发表

“美军向志愿军敬礼”“洋人竖起大拇指高声说中国人 OK” 都属于内代人常见 fetish

知乎用户 云途宅配定制家具工厂​ 发表

十几年前看过一本抗美援朝的书,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大学图书馆,里面收录了大量敌我双方战士军官的回忆录,敬礼没有说,但是很多美军回忆录里有大量看见冰雕连后震惊、呆住、恐惧、受刺激、站着动不了的词语。有个美军日记我大概记得是看着挂着冰楞的共军士兵时自己被惊讶的无法动弹。

知乎用户 lpc 发表

来自美军的回忆录,遇到冰雕连的中蔚写的,大家如果认为美国人撒谎,那也无法确定了。贝文﹡亚历山大当时是 “陆战一师” 的中尉军官,战后成为一名军史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朝鲜,我们失去的第一场战争》中,根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长津湖战役进行了较为客观详尽的描述。尤其是他随着部队在撤退过程中,目睹了我志愿军一个冰雕连的场景,以及在风雪中英勇杀敌的志愿军后,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下是根据他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几个场景。正在行进的时候,一个指挥官忽然大喊了一声,他发现远处的白雪中好像有反光;他拿出望远镜观察,不敢轻举妄动,等待了许久也不见对方有任何举动,这才派出几名侦察兵上前查看。侦察兵做出安全的示意后,我们很好奇地走到可疑的地方,结果一看,眼前的情景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雪地里趴卧着 125 具冰雕人,都保持着持枪瞄准的动作,枪口一致朝着我们经过的方向。他们有些人甚至被积雪覆盖了大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层冰壳,手中的钢枪和人融为了一体。有个美军想要拿走 “冰雕” 手里的枪,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掰断了他的三根手指,这才勉强的把枪抽走。指挥官凝视不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复杂,于是他做出了脱帽致敬的举动。在之后的行进中,我们心中不但充满崇敬,还有畏惧。然而更大的恐惧又来了。继续行走后没多久,从山坡上,雪地中又冒出许多志愿军冰雕人,不过这次却都是活的。而这些活着的冰雕更令人恐惧,一辈子都忘不掉。他们呐喊着向我们冲来,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脸上布满冻伤的人算是轻的,有些人单腿跳着冲锋,甚至还有爬着冲锋的,实在是太恐怖了。这样的天气,藏在雪地里,不出两个小时就会冻僵。我们难以想象,中国军是怎么活下来的?是如何撑过来的?还哪来的战斗力?

知乎用户 张宗昌 发表

殇值残余,属于无害但是有一丢丢膈应人的那种。

这种内容说穿了就是 “带人认可我了”,看来我真不错。伏拉夫现象的延伸而已。

技巧上就是初中生作文常用的 “侧面描写” 而已,放到现实中就让人觉得很刻意,就像初中生笔力努力构建的小小说,卯足了劲儿想体现出主旨,最终展现出的是木偶一样僵硬的故事,成年主创做这个,只能是暴露出丫内心深处浸淫多年的媚外底色。

我也不想批判这种底色,因为这东西是如此的顽固,长期以此为食,以至于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顺便一说,影视这一块,我唯一佩服的是姜文,他的作品里描写外国人时,差不多几乎是站着的,更难得的背景是屈辱的民国戏

知乎用户 jingdayao 发表

这个好像有点自我陶醉的感觉。最近的电视剧有不少日本官兵向中国士兵敬礼的场景,可能有模仿的痕迹。

俺知道:美军敬礼的地方要么在法院、要么面对自己的晋升职务的正式场合、要么面对上级、要么就是在葬礼上。美军面对自己崇拜的人,好像没有敬礼的习惯。美国人会崇拜英雄,会夸奖英雄,希望英雄活在人间,希望自己与英雄亲密接触。若中国军人这个英雄还活着,美军敬礼还是有可能的。可是向死去中国志愿军敬礼,有点过于夸大。毕竟,那是战火纷飞的战场,那是天寒地冻的长津湖,美军的官兵当时也差点被冻死,美军即使有这个心思也会由于寒冷而作罢。

中美两军在朝鲜交火是最大的悲剧。中国官兵参战认为自己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士,可是美军参战大多数是为了自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朝鲜战争美军作战时,一般是炮火先行。如果没有炮火,美军进攻时也是边进攻边开火,快到山头时还要扔手榴弹,也就是说美军大规模作战的习惯之一就是盲狙。这样来说,当美军看到冰雕连的尸体时,美军震撼肯定是无疑的。

但是,归震撼,震撼不等于敬礼!战场上,美军自己的士兵阵亡时,被吓傻倒有可能,敬礼则不可能。

知乎用户 树洞王阿强 发表

电影不是纪录片,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真把美军照实了拍,恐怕一大半观众会在电影院里直接吐出来。

毕竟,这支军队在二战的时候还流行着把敌人的骨头煮熟了寄回老家当战利品的风气,以至于美军高层都觉得这种阴间行为实在是太野蛮了,多次下禁令却屡禁不止。

美军的道德水平实际上一直停留在尼安德特人时代,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也不想承认这一点。

知乎用户 狼行天下 发表

战争对于交战双方的士兵而言,都是身不由己的,战场杀敌是职责所在,自愧不如是人性的光辉,对敌人的赞美和尊重不是美化,那只是人性。

知乎用户 千杯月华 发表

不管真假,看重这事儿就 tm 脑子装错了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侵略者怎么看我们?揍他们,揍跑他们,让他们以后但凡再起一点侵略的念头就肝颤才是好的。其他?我们需要关心他们其他想法吗?

对着冰雕连致敬了侵略者就撤军了吗?没有的话关心这破事儿(不论真假)干嘛?

知乎用户 zhebaoer 发表

电视剧带来的毛病。,鬼子向我军牺牲战士敬礼,几乎是个催泪标配。

其实还是心里脆弱,非得让敌人认可才行。

美国人不制裁的就不是高科技,美国人不敬礼就等于我们没打好。

知乎用户 雾隐传令​ 发表

我再说一遍,文宣口没有同志,只有明目张胆的敌人和遮遮掩掩的敌人。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知乎用户 雪暮疾风 发表

如同小学生考试考了高分 希望老师或者家长给表扬一样。我们的士兵!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英雄!在与美国人的战斗中牺牲了还需要对方敬礼致敬???此时脑内蹦出来陈宝国演嘉靖的那句台词:那是朕的钱!

人家美帝想对你赶尽杀绝 杀光我们所有男人 奴役我们的女人 抢走我们的财产。结果到了本该反应严酷战场的电影 还给人家拍的这么伟光正?这差别就像 同样是对德战争电影 苏联、俄罗斯拍的德国人就是穷凶极恶 而美国人拍的德国人就是温文尔雅。可见这美国人杀的我们 还不够多啊!我们的演艺界文化圈何时才能站起来啊!!!

知乎用户 景舟门下走狗​ 发表

有什么好评价的。

这一小段,屁股是歪的。

不论真的假的,我们为什么要在乎老美的敬礼?这就是从骨子里不自信啊,从骨子里觉得美国人的认可很重要。

这一段看的真的是难受,难受,加难受。

三个导演不自觉的就拍出来了。

负责审片子的也没看出来?

观众也都没有看出来。

哎,以下省略五千字。

知乎用户 蓝黑视界 发表

不存在的

敬礼最初或许是为了强调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对敌人的震撼,但后面逐渐转变成了对美军 “人性” 的赞扬和美化

但根据最近几次战争的情况来看,美军侮辱烈士遗体的可能远大于敬礼

知乎用户 得闻墩 发表

我不晓得真和假

但我觉得电影里这样表现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看这部电影应该获得的情绪反馈难道不是

和平和空气一样重要,

当拥有的时候或许感觉不到什么,

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窒息和撕心裂肺的苦痛

而我们这个且还尚算年轻的国家

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受侵害要拼全力捍卫,失去了要挣命获得,得到了要懂得珍惜

再说敬礼,顶层设计的那帮人其实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你在哪个层面,其实只能看到自己层面或者更小的那些事

情绪到顶峰,敬个礼又何妨?

现实很残酷,补上枪也未可知

战争的残酷,生于和平年代的你我根本想象不出来

在 16 年,我去敦煌,面对那些毁坏的壁画,塑像的时候

我想,要是历史能稍微仁慈一点点,真的只要一点点

如今这里也不至于那么令人痛惜

今天看电影时候我在想

如果当时我们装备精良那么一点点,后勤跟的上那么一点点

空军能发展那么一点点

也不至于一场在别国土地上的护国之战

如此惨烈,是带着悲壮和痛苦的惨烈

但历史是客观事实,没有残忍和仁慈的说法

一如其实在这部电影之前,抗美援朝是书本上冷冰冰的白纸黑字

邱少云 / 杨根思是作文里的常用素材

很多很多人,都只是 “知道” 他们而已

让人从心底产生 “他们不容易”“为他们惋惜 / 心疼,为和平的来之不易而感慨”

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就已经达到了

主旋律,不是只有伟光正三个字而已

对道德,对自己的心性,都是一种审视吧

知乎用户 男团女团八卦多​ 发表

单纯就冰雕连的本体连队而言,美国人是没机会见面的,因为那是志愿军的攻势一部分,他们是在进攻中被火力压制,最后竞全部冻亡,结果是当面之敌或死或逃。详情请去各高校借阅《抗美援朝战争史》一书,请以这一标准官方史料为准。

后面很多穿插阻击部队出现了严寒冰冻牺牲的情况,是后撤美军亲眼所见的。

他们敬礼不敬礼根本不重要。

我们尊敬烈士,并争取下一回不让美军跑掉就好了。

知乎用户 威龙卫 3 发表

麦卡锡主义盛行之下美国人可不敢沾上通共罪名

知乎用户 rossetta 发表

强行美化侵略军,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亵渎。

美军的军纪一直非常败坏。

知乎用户 路上行人​ 发表

就这个电影来说,结尾突然出现冰雕连很突兀。因为前期虽然也有没有棉衣这些描写,但这个七连的行动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至少电影里面看不出冻伤减员的情况。

其实电影里面可以拍点朝鲜的气候和九兵团以前作战区域气候的差别,从而体现防寒棉衣,防寒经验上的区别。以及在行军潜伏途中的冻伤减员情况。关于冻土豆也可以拍一下后勤线被轰炸,以及前线生火冒烟容易被敌机轰炸。

冰雕连的致意,如果一定要拍,不如是指挥所发现美军通过阻击阵地过快,像是没有人阻击一样。指挥所一边派人去查看,一边骂骂咧咧: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一枪也不放。等战役结束后,指挥所的首长们来到阵地,虽然早已知道冰雕连的事迹,但还是被震撼。有首长试图把枪从他们手中抠下,却发现纹丝不动,他们是在作战姿态被活活冻死。所有人含泪给他们敬了一个军礼。

知乎用户 黎塞留​ 发表

敬礼的可能性不大 ,至少未出现在正式记录里。史密斯师长是不可能的,因为陆战一师是在肃清了周围才通过水门桥的,遇到志愿军的可能是陆战一师第一营。20 军当时派出了很多阻击部队和爆破小组,尽量拖延四等人南下的速度,但是后面追击部队无力歼灭美军。冻伤的部队应该是在黄草岭的几个阻击部队,这些部队应该被我们所知,而不是寂寂无名。

整理了一下陆战一师通过水门桥,一路南下的过程

水门桥 其实并不是一座桥,准确来说是个水坝,而且此处并不是黄草岭最关键地方。这里应该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斗,《HQ, X Corps, Special Report on the Chosin Reservoir》没有记载,从战斗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下面那个大弧和 1081 高地是最好的阻击阵地。(水门桥附近有 3 个高地发生了狙击和攻坚战,1457 1081 还有一个只有代号没有具体说明)

位于江东里以南 10 英里处的 Chinhung-ni 的唐纳德 · 施穆克中校的第一营将向北行驶并占领占据丰其林山口的高地。特别重要的是 1081 高地,它是江东里和清兴里之间最重要的地形特征,它位于通过山口的主要桥梁以南约 1 英里处。需要攻下 1081 高地,否则战斗工兵在试图重建桥梁时会暴露在高处的烈火中。

第一工兵营 D 连的中尉大卫 · 佩平 (David Peppin) 接到了在缺口上架设新桥梁的工作。随着 12 月 9 日早些时候天气转好,两辆 Brockway 卡车再次驶向现场。佩平随后注意到被摧毁的桥附近有一堆木材。Peppin 测量桥上的间隙时,发现证明它太宽了,无法被 M-2 桥梁组件本身覆盖。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炸飞了大坝的一部分。

但是佩平(在一个排中士的推荐下)充分利用了他的情况,使用堆叠的木材在道路下方的一个小架子上搭建了一张婴儿床类似的支架。M-2 部分可以从中穿过其余的间隙铺设,从而恢复桥梁。 利岑贝格上校让佩平再多花两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到下午 3 点 30 分,新的部分被连接在一起,人行道被间隔开,以便坦克可以穿过。卡车和吉普车需要使用桥梁中心部分。

佩平还有另一份工作。中国人还炸毁了一座钢制路桥,该桥位于现已修复的压力管道(水门桥)以南约 1000 码处的高速公路上

跟随一个步兵营穿过人行道桥,佩平用推土机移动到新的障碍物。突然,一道迫击炮弹炸开。不过由此看来,佩平和推土机司机都安然无恙,佩平决定看看推土机能不能把大钢桥推开。一会后,通往清鸿里的路线开通了!

桥上没有容错的余地,原本以每小时两英里的速度进行的过桥更慢了。当车辆成一列穿过桥时,每个司机都必须全神贯注。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将意味着从山的一侧跌落 1,500 英尺。战地记者 N. Harry Smith 后来说:“我不想乘坐任何车辆穿越这条地狱般的道路,也许会从一座永远不会平坦的山上下来。”

到 12 月 10 日凌晨 2 点 45 分,第一批海军陆战队部队到达了距离兴南 43 英里但相对安全的 Chinhung-ni,但已脱离了追击。他们登上卡车,开往兴南。但其余的大部分人不得不继续向海岸跋涉,直到有更多交通工具可用。

1081 高地的战斗只找到很少的描述

第二天一早,12 月 8 日,第一营开出了 Chinhung-ni。他们的目标是 1081 高地,位于桥以东约 1 英里处。1081 高地可以俯瞰 MSR 的长长一段。而且从顶部,中国人可以很容易地够着通往桥的所有道路。山顶上的守军如果往西南方向看,大概能看到三里。越过山谷的海军陆战队员随后将远离山丘,而他们的背影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所以 1081 高地必须守住。

起初,我们遇到了顽固的阻力,无法取得太大进展。当天晚些时候,他们得到了第 73 工兵战斗营的一个连和 TF Dog 的自行高炮部队和 155 毫米火炮部队的增援。即使有这个火力,这也是一场艰难的战斗。直到第二天,12 月 9 日, 1081 高地 才被锁定, Able 连队终于登顶。

中国人很清楚这座山的重要性,志愿军 180 团早在 12 月 2 日就陆续进入阻击阵地,此后就一直呆在高地上。因为冻伤减员严重,他们捍卫它直到最后一个人。海军陆战队没有找到幸存者,他们在 1081 高地上发现了 530 具守卫的尸体。攻占这座山的代价很高——Abel 连 损失了 111 人,大约是他们连队的一半。

在 Abel 连取得成功后的几个小时内,第 1 个四等人开始穿过修复后的桥梁。现在,该师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无需忍受从上方倾泻而下的子弹和迫击炮弹雨,就可以通过 Funchilin Pass(水门桥) 到达 Chinhung-ni。

有一些关于志愿军的描述:

海军陆战队惊讶地发现,虽然在 1081 山的中国人已经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但一些军队已经在他们的防空洞和散兵坑里冻僵了。中国 PVA(志愿军) 的后勤供应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正在冻成冰 。

寒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毁灭性的。他们对最极端的天气毫无准备,后勤支持也很稀少。因此,许多中国部队被海军陆战队俘虏,因为他们身体无法移动,而且他们的武器已经冻结。一些中国人双手被步枪冻僵投降;海军陆战队不得不折断囚犯的手指,以便从他们手中取出武器。在从江东向南发起进攻时,一支海军陆战队发现散兵坑中的中国人在冰冻的情况下投降,海军陆战队能做的只是将他们从洞中抬出来,放在路上解冻。

补枪是存在的,这个美国人自己都承认:

Between Koto-ri and Chinhung-ni, the Marines captured more than a hundred Chinese prisoners, some of whom were so frostbitten that gangrene had already set in. But the Marine rifle companies in the hills could not afford to take prisoners. Strained to the limits of human endurance, bone-tired and pressed for time, some small units that captured prisoners defied the orders from higher headquarters to bring their captives down the mountain, and simply shot them as an exigency of war (from an eyewitness account cited in The Korean War: An Oral History, by Donald Knox).

在 Koto-ri 和 Chinhung-ni 之间,海军陆战队俘虏了一百多名中国俘虏,其中一些人冻伤了,已经长了坏疽。但山上的海军陆战队步枪连负担不起俘虏。一些抓获俘虏的小分队,精疲力竭,筋疲力尽,时间紧迫,不顾上级指挥部的命令:将俘虏带下山,干脆以战争的紧急情况而向俘虏开枪(来自目击者的说法)

唐纳德 · 诺克斯的_《朝鲜战争:口述历史》_

冰雕连是存在的,不过没有致敬的描述_:_

知乎用户 马克思主义乖巧​ 发表

看到网友留言说面对冰雕连敬礼这个是真实的。

我再次去查证了一下,确定这个桥段不真实,不太清楚这个是怎么传出来的。而现实是美军还向我冰雕连战士补枪了。


这个桥段,确实是《长津湖》中唯一一个让我觉得不应该出现的。

《亮剑》里面有类似的桥段,独立团的骑兵连在反围剿中,即便孤立无援,即便只剩最后连长一人,也要冲锋。最终日本军官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并要求下属厚葬他们。

小时候觉得这里非常感人,但越大后越觉得不对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真实

一个最基本的换位思考:面对一群刚把你身边战友兄弟给弄死的敌人,这都是血海深仇,你怎么可能还表现出对他们的尊敬。

即便你内心是真的认可对方的血性和精神,但你作为领导,你也不能表现出来,不然你让你的手下怎么看你?慈不掌兵,对敌人的任何仁慈就可能造成自己战友的死亡。那你的手下该怎么听命于你?

我倒是非常理解为什么导演要保留这类桥段。

说白了是为了表现我们的战士多么伟大、多么有血性、多么有战斗意志,连凶残的敌人都被感动了,从而受到尊敬。

但表达方式完全可以换一下。

比如面对 “冰雕连” 可以直接来个美军长官的面部特写:

先常舒一口气,表达出自己队伍没有遭到阻击,而感到庆幸。

再轻微点点头,眼神坚毅,注视着 “冰雕”,表达出自己的尊敬。

最后目视远方,表现出迷茫,面对如此有战斗意志的敌人,这场仗该怎么打?

个人觉得,这样应该要比敬礼看上去更加真实并且表达的内容还要多点。

知乎用户 人不口嗨枉少年 发表

冷静下来以后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从几个角度讲。

首先,在传奇、小说中这种表达手法不稀奇。中国不也有 “唯使君与操耳” 的经典桥段么。作为艺术作品,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用山高县的话说,由历史到传奇,本身还是这个民族对这段历史的肯定,我们愿意缅怀我们的英雄,同时也希望所有人和我们一样缅怀。

其次呢,我还是想说,我们不能把敌人都想成十恶不赦的坏人。毕竟,朝鲜这事儿是通过了联合国决议的。美军我相信也有不少人也是怀揣着一定理想来的。当然,通过联合国决议不一定就合法,毕竟我们投了否决票,谁 tm 不是大国啊。而且从电影里来看,陆战一师?的师长至少来说是一个合格的军事长官,并不是一个军事狂人。所以说,用他来表达敬意,不算污蔑。

最后呢,经过一定的反思。我还是觉得,我们对整部作品应该宽容一些。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作品。当然不包括陈大导演的部分。反战不是他这么反的,战士也不是这么成长的。我们不能打击资本恰爱国饭的热情。但是,也要让他们知道,老子喜欢的是爱国,不是你喂给我的陈凯歌味儿的屎。

知乎用户 所谓 发表

国产影视剧尤其喜欢这种,敌人向我敬礼的剧情。也不知道是谁向谁敬礼。

也只有面对敌人的时候,他们才不会觉得人性是黑暗的,人性是有闪光点的。

知乎用户 雷火丰​ 发表

在罗马,他们每消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把他们的神搬进自己的神庙供奉。所以,罗马才有了万神庙。

他们希望对方的神明来保佑自己。

同理,美国人在灭绝印第安人部落的时候,也会用他们的部落名字,或酋长名字,给自己的武器,部队,起名字。希望把对方的勇敢附加到自己的身上。

蒙古人也有这个习惯。

成吉思汗的爸爸,杀死了仇敌,然后把仇敌的名字给了新生的婴儿铁木真。

羌族也有这个习惯。

苻坚被姚长杀死。等到苻坚的弟弟前来报仇。姚长竟然向苻坚祈祷,乞求保佑。

总之。这些都是我们汉族文明无法理解的。

知乎用户 琉星 发表

之前网上流传过一段美军见到志愿军冻死在阵地上备受感动的内容,甚至《长津湖》将它弄到屏幕上引起了巨大争议和讨论。而美军在占领阵地后,不要说有什么敬意了,第一反应是对志愿军的烈士遗体进行补枪,逐个射击,生怕有幸存下来的志愿军战士。我军资料提到:烈士遗体全部被美军自动武器枪杀,地上子弹是空的…

而现实中的美军对志愿军的态度可谓凶残,不但对志愿军烈士遗体进行补枪,甚至陆战一师拿志愿军伤员垫烂泥路的记录满坑满谷。在新兴里外围山中间的一块平地上,从战壕里爬出来的美军发现了十几名志愿军伤员,他们身负重伤无法动弹,此时正躺在雪地里奄奄一息。美军将志愿军重伤员摆成一排,浇上汽油点火焚烧,伤员的惨叫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负责阻敌逃跑的 238 团听到动静后派人侦察,得知消息后战士们眼睛都红了,不顾一切地派人救援,但均被美军战机压制,十几名志愿军重伤员被美军活活烧死。

战后志愿军战士痛苦的回忆当时的场景:“由于是白天,美军飞机轰炸,没办法去救,但是仅相隔不到一千公尺,我看的很清楚,就在新兴里村边上,伤员死的太惨了……”

对待志愿军俘虏美军更是极尽凶残,美军第二师所属部队在平安南道价川郡中西里撤退时,以机枪将我被俘人员 31 名全部杀害,被杀害者胸前都挂有 “战争俘虏” 纸片。在洪川以东地区一个山上,美军枪杀志愿军被俘伤员等 30 多人。美军占领了在华川附近的志愿军战地医院,用火烧死我军伤员 10 多人,并枪杀伤员 20 多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美军会无缘无故地给四肢健全的战俘截肢,把他们变成残疾人。美军还在釜山战俘营、济州岛战俘营两地进行了三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在屠杀中,除了机枪扫射外,美军还使用了毒气,这三次屠杀都造成了大量战俘死亡。

美军不会向你敬礼,他只会虐杀你……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日军在中国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也给小孩发过糖,然后当做 “东亚共荣,中日亲善” 的证据大肆宣传,日本人这么做没有毛病,但是中国人帮着宣传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知乎用户 凉菜 发表

这个问题左不过是现实是否如此。但其实我们不用过于纠结银幕上的内容。一直都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我自己看来,我更愿意相信——艺术服务于生活。

无论历史上美国部队是否真的像志愿军行礼,这场战役始终真切得发生过,始终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今天的舒坦,都是由无数的民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而来。这是无可非议的。

今天的影视作品可服务于历史,只是将那段历史揭开些许面纱,让民众得以窥见当年战争残酷的一角。让人们不忘历史。让那些试图在大连建日本风情街的疯子清醒。历史永远不容亵渎!

知乎用户 tommaxmim 发表

旗帜鲜明的建议:

高赞回答不应机械错误的宣传日本兵残杀抗日战士的事件。

~~~~~

如果是想从日本兵的反应来衬托抗日战士的英勇,个人想说这是糊涂的愚蠢的方式,如同那落后愚昧的民国,记得当年还有类似的描述在自媒体的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中。

自己的英雄,应该用自己民族的文化方式去纪念和宣扬!

日本自身就有切腹介错的变态死亡文化,以及基础深厚的自杀文化,这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和变态,如同人殉一样应该被唾弃。

个人祖上有新四军地下党被日本人酷刑折磨、军犬咬死的烈士,还是发生在 45 年日本投降前的几个月,当时日军疯狂反抗失败的颓势,疯狂抓捕地下抗日人士。是不是都要让日本兵屠杀后,收个尸,列个队,作为后代就能无上光荣?

绝对的错误!

真正的光荣应该是 “他们居然不投降,还敢还击。” 这样的军人霸气和勇气,而不是敌人的怜悯和表面功夫。

对待日本人,美国的文化队伍才是正道:在美剧太平洋战争中,让奥斯卡影帝,对着削掉半个脑袋的日军脑壳尿壶拉尿、投石子玩,不知道日本观众是什么感受。

知乎用户 爱吃月饼 发表

差评,这肯定是这个电影的最大败笔。你以为这踏马的是赞扬志愿军?

这是导演白痴,效果上是其实侮辱志愿军呢。欺负我们不懂是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日本鬼子就爱这么拍,《盛夏猎户座》 片尾日本潜艇投降后。伊级日本潜艇上浮, 日本潜艇长和美驱逐舰长相互敬礼。樱花鱼雷哭泣倒地。日本这么拍其实是为日本法西斯洗地。

**导演你这么拍是给志愿军洗地吗?**两本主要的朝鲜战争的大部头记录书籍我都看过咋没见这么感人的场面呢?

当然,不排除个别个人性质的敬礼行为,但是你弄列队敬礼编造呢?

要踏马的说起敌军友谊,那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过停战联欢会过圣诞节的活动。还赠送巧克力呢。这是写进史料的,人家欧洲毕竟皇室都踏马是亲戚对吧?那是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一嘴毛。

日本假反战真洗地的《盛夏猎户座》敬礼片段。

以下是我看过的中美两本朝鲜战争主要纪实作品

还有台湾拍摄的 《赛德克巴莱 下 彩虹桥》,日军把反抗土著全部屠杀干净后,也对土著产生敬意呢!

看看吧 杀的多有诗情画意。

所以我说,日本鬼子,和台湾的不限于日本鬼子,最爱这么拍摄。 来呀对面的靓仔嗨起来!洗刷刷洗刷刷。。。。

知乎用户 老毛桃 发表

你是侵略者,你被洗脑为你的国家而战。

你身边是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战友。你侵略的步伐被该国的军人殊死抵抗。在战争结束后,你居然觉得他们英勇,向他们敬礼。

而你完全忘记他们杀了你的战友。

逻辑能够自洽吗?朋友。

知乎用户 Cellur 发表

敬礼啊?这也有。


三星吧:缺少些什么,张力还是不足。和以往大陆的战争片相比,场面更好看,人物也更真实丰满。但对于战争突破性的反思并没有,尤其对于这内战。当然,这要考虑到电影管制。就想啊,当年那些国军后代和共军后代一起看这类电影,会有何感想呢?冯小刚没有正面描述国军一笔,值得玩味

该条影评写于 2008 年

知乎用户 Rexaa 莱克萨 发表

以我对战史的有限的了解,我倾向于认为这个桥段是假的。

/* 事先说明,本人没有查美国的战史资料,所以以下观点仅为个人观点 */

从我国战史来看,这只部队,执行的是伏击任务,对撤退的美陆战一师部队进行打击,埋伏地点是公路两旁的高地。而当时由于我军伏击部队几乎全员阵亡,所以美军应该是正常通过的,并不会发现。(我志愿军在伏击的时候,美军也发现不了。这是有很多战例佐证的。)

即便是执行阻击任务,我军的部署地点仍旧应该是公路两旁的高地(我志愿军在当时都是如此部署的)。自然美军也不会发现,理由同上。

至于美军是否会派出先遣部队探路,这是可能的。但是根据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记录,美军的先头部队也通常不会对公路两旁的高地进行抵近侦察,顶多会进行火力侦查。(这样的战例在朝鲜战场上也是很多的,我军当时有一种常见打法就是放过先头部队,然后打击主力部队的第一辆车和最后一辆车,把美军堵在路上不得动弹。)

综上,我认为当时美军陆战一师在撤退时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公路两旁埋伏的冰雕连,自然也不会有敬礼的行为。

以上。

不多说了,想起来就难受:

一整个连,全部冻成冰雕,最后还是我军指挥部发现该连没有执行打击任务后领导大怒派人前去侦查才发现的。难受。

想想当时那位战士留下的遗言,我不敢想他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敢想,难受。

那是一百多条人命,难受。

一百多个年轻人就一直坚守在战斗岗位上,直到变成冰雕,难受。

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队伍,所以也是能创造奇迹的队伍。

至于现在的我解放军?现在的我解放军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再付出这样的牺牲。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时代真的变了啊……

至于现在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那用怀疑么?我已经向很多军人(现役的以及退役的)询问过了,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而且事实也证明了,我军,还是那个我军。装备变了,战士没变。

知乎用户 人生 发表

能得到对手的尊重,重视,敬礼,这是军人的荣耀。

知乎用户 haoranqikuaizaifeng 发表

特别反感这种桥段。

任何民族的英雄都不需要赢得侵略者的致敬,只需要让他们恐惧。

把侵略者的 “致敬” 煞有介事地专门点出来甚至编出来,这本质上是一种弱者心态。

知乎用户 莫道盈虚​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觉很搞笑,为什么美军不能向我们英雄的战士脱帽敬礼呢?

杨靖宇,东北抗联总指挥,英勇就义后,日本人曾利用其尸体、头颅进行宣传,之后出于对强者的崇拜,不仅厚葬其尸身,而且请日本僧人为其诵经祈祷。

张治中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杀身成仁,被日军奉为当世武圣,对抢夺尸体的 200 国民党敢死队几乎未加阻拦,宜昌城 10 万群众自发扶棂,日军在此期间战机虽然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久久盘旋,但出于对张自忠的敬重,日机并没有投弹。

战场上各自有不同的信仰,正所谓各为其主,必须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军人这辈子敬重的只会是比自己更强的军人。

所以如果说战场上有什么可以超越生死的,那就是英勇无畏,为了自己的信仰血战到底的意志。

知乎用户 行左实右​ 发表

并非虚构,但敬没敬礼不知道。

知乎用户 iopts​ 发表

首先百度有很多错误,其次真实的战报说明(多半尸体没有任何伤痕)

这说明美军肯定进行了火力侦查,估计是发现对方没有还击才上去查看的,不可能发现有人而不开枪直接上去的,好家伙,当自己美利坚超人啊。。

知乎用户 以太 发表

这件事我在这部电影上之前就了解过,也看过对我方军人和美方军人的采访视频,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现在可以翻到的就是百科,如下:

可以看出来,冰雕连有两个,戏谑的说一个美军敬礼了,另一个出乎美军的意料地发起进攻了。

有的网友说 “敬礼是假的” 大概是指第二个吧?

事实上,这部电影对这一情节是有伏笔的。电影前半段,美军指挥官曾坐着飞机探查过那里的军情,他让飞机降低再降低还拍了照,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把雪盖在身上,一动不动,这才瞒过了美军。而到了电影后半段便有冰雕连壮烈牺牲,美军 “敬礼” 这一情节了。

当时我们没有制空权,真实的一次战斗还有——我军埋伏在草丛里,美军从高处浇油放火烧,很多人的身上都起火了也一动不动,因为怕暴露军队位置,直到冲锋号响起。(这一段与本题无关,但我还是想写下来)

言归正传,至于说它的意义,这部电影的一个角色雷公说过一句话 “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我想历史上美军向冰雕连敬礼正是这样的吧!

补:

插个题外话。

鲁迅曾写过一篇杂文来吐槽一个现象,就是那时候我们国人总喜欢问一问每个来中国拜访的外国 “大家” 对中国的印象…… 好像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非常重要似的。

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清末的时候中国人的自信都被外国人打压完了,觉得我们的诗词歌赋、笔墨纸砚、思想传统等都是糟糕的、落后的,那时候对于外国人是盲目的崇拜,所以要重拾自信就得得到 “偶像” 的认可。

直到现在呢,我觉得倒也不是不自信,而是太谨慎了。我们怕重蹈覆辙、一叶障目,所以就谦虚再谦虚。

那我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有的人把这个观点跟题上这个 “敬礼” 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这两点的区别在哪里?以前我们是为了得到所谓的认可,以求自信。而现在我们是为了突出,为了显现志愿军战士的顽强意志。

这两点是不一样的,因为即便外国人不敬礼,我们也知道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意志、保家卫国之心。在此基础上,提 “敬礼” 这一茬只是陪衬,侧面烘托罢了。

知乎用户 军影前哨 发表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美军什么的,美化没啥意义。

你不看这几十年美国对外战争。

对越南,泼洒橙剂,落叶剂

导致大量的平民畸形。

你觉得美国人会对在越南丛林里奋斗的越南军人致敬么?

对于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俘,美国人把他们送去关塔那摩,那里的故事就多了,什么黑狱,什么剥夺睡眠,现在网上基本把那些消息屏蔽得七七八八,再也找不到了。

美国人打着世界警察的旗号,肆意对他国进行暴力压迫。

几十年世界把战火从东北亚到东南亚到中东到西亚,全世界都有美国人的军事基地。

且不说里面多少真的为恐怖分子,可是那些国家的国民就该享受战乱的生活么?

再说一句:朝鲜战争是伟大的!是我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相比对待战俘,我们怎么做的的!?

尊重他们的节日,举办战俘运动会!

这才是文明之师,正义之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参加整个世界历史,这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可惜我们在世界话语权还不是很足,西方国家以及他们的小弟,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对于我们心里不爽的。

西方精英阶层担心他们主导世界的格局被打破,西方普通民众大部分依旧有着 “历史终结” 的傲慢,而我们国内很多精英阶层与广大人民群众依旧保持一定距离,对于文艺作品依旧不能把一个站起来的民族的自信力表现出来。提到朝鲜战争,总是拿人海战术说事情,而却不去体现志愿军将士不仅仅是用血和泪去赢得战争,而且通过智慧,通过意志,完成了世界战争历史的一个“奇迹”!一个轻步兵军队的“传奇”!

对于朝鲜战争,李奇微的回忆录可以去看看,看看美国佬的想法,也可以去看看国内很多回忆录还有作品!自己判断事情的面貌。

再说一句,对于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自己要去爱他们!每年节日多带孩子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告诉自己孩子,我们现在美好生活是前辈用鲜血换来的,这不是什么仇恨教育,而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而是对于先辈真心的敬意!

对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自己就不该忘记他们,而不是通过敌人的小动作,来给自己感动!

知乎用户 惟愿卿安​ 发表

向勇士敬礼

不是给勇士贴金

而是给自己贴金

知乎用户 深思独想 发表

在极端分子眼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要是在特殊时期,美国人怎么可能尊重志愿军呢?美国人怎么可能英勇善战呢?

导演早就抓起来判刑了。

好好看看最高赞的回答,可以了解如今这种极端风气中,最吃香的言论是什么。

知乎用户 大路 发表

不知道是否真实 , 但是美军尊重也佩服志愿军是真的, 有些回答简直不忍看。 非要强调美国人是魔鬼 ?有意思吗?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 志愿军的作战, 那些真正的战士是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尊重。

那些英雄用超越人类的勇气在长津湖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救赎。

中国人, 真正的战斗民族!

美军是和中国军队一样优秀的军队。

真正的军人、战士如果像战士一样的战斗、 死去 得到敌人和对手的尊重有什么奇怪吗?

一群键盘侠在那议论什么 ? 枪没摸过 , 兵没当过不怪你, 书都不看吗?

大英百科全书朝鲜战争史的原文

“中国人是最凶猛的战士 , 也是最绅士的骑士, 最有偏见的人也找不出中国人违反战争守则,或虐待俘虏的事例”

美军尊重真正的战士不可以吗? 他们刚刚结束和残忍无比的畜生一样的日本鬼子的作战 , 志愿军这种真正的军人 让他们敬佩奇怪吗?

李光耀回忆录有中文版本。 去读读 、英国人的海关是怎么对待他的,在他过关的时候 、 在长津湖之战以后。

平生第一次 ,他作为华人骄傲而自豪 。

李光耀可是铁杆的反共。

那次战争 , 我们的长辈的勇气已经超越了 政治, 意识形态 甚至国家, 那是男人最高的荣誉 , 人类勇敢和钢骨的顶峰 !

我住海外五眼某国 , 养父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战士。

事情就有这么巧 我曾经的邻居就是参加过长津湖之战的美军 , 后来移居此地 。

两个人很遗憾终未谋面 ,但一直惺惺相惜。

“战士、我最佩服的勇士 , 天堂或者地狱 , 我愿意陪伴我这曾经的敌人 ,“ 我的邻居老兵的原话

去年此时写的一篇文章纪念 - 我的养父,

文章放在这里,

军礼给所有的中国的战士!

分割线—————-

原文

养父 凌晨三点去世。

老人终年 87 岁,1933 年生人, 朝鲜族 、爱国者、 中国人、一生的 战士。

1948 年 加入东北民主联军 ,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抗美援朝 长津湖的铁血勇士 。

后又参加过西藏平叛中印战争,伤痕累累,手脚都有残疾。

他文化程度不高,后转业退伍到帝都某大院,老首长出问题后 一直郁郁不得志 ,但从未抱怨,一直在大院后勤处工作 。

我刚 8 个月的时候 ,

父母无辜被关押 劳改,被迫和父母分离。

老人根正苗红 不怕事,把我一直抚养到父母平反归来。

天高地厚 ,皇天后土。

因疫情无法回国送终,只有遥祭叩首。

老人家庭并不太幸福 ,晚景也不好,这两年一直瘫痪在床。

他忠厚老实 ,但无比刚强,做人本分, 不争不抢 但从不懦弱。

为国的征战 ,他认为是本分和报恩。

他是解放者 、也是被解放者。

爷爷辈迁到中国 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他站立的地方 就是他的家,他的国 。

最后两年即使疾病缠身,看到电视里的坦克 听到枪声的时候 他总会撑起身子 坐正。也许再想敬个军礼 。

也许在遥想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也许只是想起了那些冻在长津湖的冰河里怒目远方 化成了冰雕的 30000 名不屈的勇士!

那些用生命和超越人类的勇气拯救我们这个古老而不死的被欺辱了 160 年的民族的武士 !

那些唱着战歌 ,浑身绑满炸药在雪地里已经不能走路爬着去 追击敌人和他们同归于尽的 少年英雄们

清长之战 宋时轮的 67000 人包围了 3 万美军的清长之战 。

美军的称号叫做长津精英

17 天地狱一样的战斗。

17 天 神哭鬼叫的搏杀。

两群最纯粹的军人, 最优秀的男人, 最后用牙齿 互相厮杀。

不管是美军 31 团 还是陆战一师 目瞪口呆 灵魂出窍

这群中国人 不论生死 以超越人类极限的意志和勇气 穿着单衣在零下 20 度的严寒中 用双脚追逐着全立体的美军。从来没有一群中国人是这样的。

1840 年以来的中国人是这样的。

英国人说。 华人狡诈 愚昧 怯懦无能 他们能听懂的最好的语言就是皮鞭 没有一个人能挨上十鞭子还敢反抗的

这就是新加坡鞭刑的由来 香港也是 ,

中国人是像牲口一样被俄军刺刀赶入黑龙江里的无辜百姓 。

谁都可以杀我们 打我们 欺负我们 英国人 可以 法国人可以 日本人可以 俄国人也可以。

日本人在我们的面前强奸我们的母亲 妻子 杀死我们的孩子 、

印度人用皮鞭抽我们 越南人用藤条打我们。

那个时候 生为中国人是一种不幸 。

这一天来了 这群向死而生的中国人来了 他们是汉族 朝鲜族 蒙古族 苗族 他们是中国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他们是被敌人称赞的真正勇士和战士

他们完成了中华民族从 1840 年以来的最终救赎

也许他在想这场战役

也许他在想西藏平叛时 被叛匪挖出双眼 在高原上 爬了 六天回到部队的 翻身农奴战友 都是藏族 叛匪挖眼前让他投降 回答只有 呸

也许他在想他

也许是这些 也许都是 也许都不是

我没问过。从没问过

我只知道

因为这群中国人 ,

70 年来 再没有任何外国军队能在我们的国土上 强奸我们的母亲 姐妹 女儿妻子 。

杀害我们的父亲兄弟和儿子

愿老人走好 如果去天堂 你是天使的护卫

如果是地狱 你是地狱恶犬。所有邪灵被你看守。

我一直觉得 我后来的选择有些对不住你

我和你说 我已尽忠给我成长的祖国。

现在 我要骑马挎枪走天下。去找我的家

你沉默

我住在你原来的敌国时 你还是沉默

后来 你说 你愿意就好。

我喜欢这个地方 天高地阔 英雄骑马

不管你是爱尔兰人 意大利人 还是中国人。这里就是所有人的家。

70 年前 你们是长津湖的满身炸药 决绝赴死的勇士。你们的敌人 甚至产生幻觉 用手去摸滚烫的机枪管。看看机枪是否在射击

你们为尊严 为中国人的救赎而战。

今天你走了 我向你保证 指挥官

我的枪不会放下 。这里是我的家。 你们给我们用生命和牺牲赢得的尊重 和尊严 我永不会放弃。

不公正 歧视 欺辱 永远都会存在。

我不会接受 不公正 歧视 和欺辱 你和你那些已化为星辰的战友 教给我 选择直面你的压迫者 欺辱者

也许有一天 日月颠倒 山河崩裂 国家 民族 都不再存在 甚至人类已没有勇气进行任何战斗

但 在那一天到来以前 我不会我的子孙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枪

无论何地 我站立 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你要战 就作战

我永远的指挥官

你和切 都是我的英雄 你们为自由 尊严 为所有被压迫 被欺辱的人而战

爱你 我永远的指挥官

军礼 一个老兵给他的指挥官送行

还有 Karll 。可惜你们终未见面。你的敌人给你的军礼

他说他也是日无多。只是他想向你敬军礼。请你问候那些倒在长津湖的中国勇士。那些最勇敢的敌人。

他说 他不服。很快去找你。再干一场

我猜你会说 你要战 就作战

天堂或地狱 天使护卫或者地狱恶犬 你绝不退缩。走好。老兵 。

九歌给您送行 9700 公里以外

国殇本为未及 20 而为国捐躯者。就像您长津湖倒下的战友

男儿流血不流泪

中国人的战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国殇

10 月 3 日 2020

知乎用户 杨若风 发表

不想赢得他们的尊重,只想让他们害怕。

知乎用户 天地正气 发表

这个情节不合常理,按照美国白人的虚伪程度,只有打赢的时候才会敬礼。

知乎用户 古德毛宁 发表

陆战一师向志愿军冰雕敬礼?确定不是愚兵主义?

如果看到冻死的敌军冰雕,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

A 啥都不管,先来一梭子,确定敌军死了

B 告诉长官及同袍敌军可能埋伏在雪地里,散兵队形,尖兵探路

C 耽误一下撤退时间并且冒着被伏击的危险,敬个礼表示尊敬

再说一个愚兵主义最好的例子

我听到这个的时候还没有费卢杰的事情。

城区攻防战,我方侧翼有个十几岁的孩子,并且不断向我方靠近,怎么办?

A 果断击毙

B 挥手适意他离开

C 人道主义精神救他

如果我在战区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看到非洲黑叔叔的房间里竟然有本最新的美国杂志,我一般都认为这是敌人布置的诡雷。

另外有些东西我就不说透了,美军什么德行全世界人民应该有目共睹,电影里美化美军令人作呕。

https://m.pinlue.com/icontent/248934773555.html​m.pinlue.com/icontent/248934773555.html

【美军虐尸事件_百度百科】https://mbd.baidu.com/ma/s/8UUHPM5f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刚在另一个热榜问题下边吐槽易烊千玺,结果不到五分钟就被删了。

在这边也发一下,看看啥时候能被删呗(说不定号也得被禁言)。

还什么清朗呢,好好一个爱国主义的片弄个流量明星是图个啥?还不是图的粉丝控评举报够勤快哦。

看来将来就是易烊千玺王一博这些资本宠儿 ugly 的天下了,呵呵。

知乎用户 馆长玉先生 发表

知乎用户 林翔 发表

有回答已经查了很多史料,应该算是基本还原了事实。

说下对这个事的看法。

首先,朝鲜战场中的美军和二战中的日军还是不太一样的。

二战日本的宣传口径是将侵略战争美化为反抗英美殖民和 “共荣”。但是具体行径非常明显。可以说普通日军被军国主义洗脑之后可能会相信这些宣传,但稍有自主思考就会发现事实真相。

朝鲜战场中的美军情况又不一样。首先朝鲜战争的 “先手” 是朝鲜一方,这给了美国以 “合理” 的出兵理由。即使是越过三八线企图占领朝鲜全境的行为,也被冠以 “实现统一” 这样的理由。同时,从二战末期开始盛行的 “铁幕” 思想,也导致美国将朝鲜战争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直接对抗(其实确实有这个属性)。在美军的官方口径中,对抗 “邪恶的共产主义” 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所在。因此,虽然因为朝鲜战争中断了二战退伍而导致普遍有怨言,但总体上美军士气还不错,也自认己方是正义的。

其次,战争中对敌方 “英雄” 的敬意表达其实是比较普遍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内外宣传需要。例如前面有人提到的,对敌方 “英雄” 的敬意,可以反过来激励己方士气,让己方觉得能够战胜这样的“英雄”,自己的行为也很“英雄”。

第二,普通士兵对战争逻辑的内在认识。在普通士兵看来,敌方 “英雄” 的行为是可以 “理解” 的,特别是在对方已经死掉的前提下,对这样的 “英雄” 表达一些敬意,自己也能得到安慰。这种往往是自发的,非宣传性质的。

冰雕连的震撼程度是极其惊人的,只要不是冷血或是麻木到一定程度,即使是敌人见到了也会有震撼感。

敬礼?未必一定会。但有类似脱帽或是致意这样的举动才是最自然的。

ps:说补枪的,还是对冰雕没有直观概念。

知乎用户 吴下阿萌 发表

都有可能呗。

但是放在电影我觉得并不恰当。

这里应该刻画长津湖一战美军溃败的狼狈,而不是不慌不忙看到冰雕连,敬了个礼。尤其最后大家蜂蛹冲到岸边目送美军离开。

excuse me?

好,忍住骂街,给制作组找补,他们还是太仁慈了。要是吴京指导说不定怎么讽刺怎么来。

比如北极熊团旗帜,就照搬史实,蒸馒头带回来的,多好。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要真是这么拍我非常期待这电影在美国播放时候,老外的表情了。(可能放不了)

嘻嘻。。。

知乎用户 成祖木隶的雁翎刀​ 发表

这不重要,敌人敬礼不敬礼根本不重要。

敌人不会因为敬礼就能洗去侵略者的本质。

志愿军战士们爬冰卧雪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敌人的尊敬

是消灭敌人,保护后方来之不易的和平。

因为中国经历的战乱太多了。

何况以美国军队的尿性,他撤退的时候一定把棒子赶上去挡枪。

这部电影看完了,泪崩

但我还是要说真正的历史上,比电影里残酷很多。

说到长津湖,很多人都会想到另一场战役,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一样是血腥,一样是在严寒中。

红军保家卫国,十分英勇,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更加英勇。

因为苏联是个强大的工业国,而中国是一个刚刚结束百年战乱的农业国,能造茶碗茶壶,可是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制造。

美国人有没有向冰雕连敬礼我不知道。

但是当时参加过二战的许多苏联红军老兵看到长津湖的故事的时候,真的是无比感动。

已经有一些老兵向慈父申请,准备在后勤保障和战斗经验上面协助志愿军。

朱可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崔可夫陆军上将等红军重要将领都佩服志愿军战士。

零下 40 度的天气,爬冰卧雪,咬牙坚持,就为了等待进攻的时机。

枪弹不足,需要节省子弹,枪管冻住,很难拉开。

没有足够的食物,把雪烧化就着炒面吃。

总有神神污蔑抗美援朝甚至是抗日战争,TG是游而不击。

他们光会说胜利者书写历史,却不说TG 为何胜利。

再来几次,TG都是吊打 KMt。

日本一个入门级工业国,几个月打到 KMT 首都。

TG带着一支农业国军队,不少还是原 KMt 士兵,将以美国英国法国世界等前十的大佬组成的军队赶回到三八线。

长津湖之战,一些情节没有拍出来。

美军的增援部队被志愿军拦住,处在包围之中的美军排雷工兵被志愿军打,

最后,美军把韩国人赶到地雷上去趟地雷。

质疑美军不会这么做的,欢迎和我杠。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把韩国人赶到地雷上踩地雷那都不是新鲜事。

联合国军也不会想不到,被称为伙头军的炊事班,能在老班长的指挥下,三次冲破封锁线,抢了敌人武装押送的运输卡车。

他们也不会想到,本来只是劳军演出的文工团,在团长的指挥下,坚守阵地,挡住敌人的数次进攻。

今天很多神神 YYGq“我能说的只有感恩”,我就特别恼火。

中国有社会问题吗?有,是个国家就有。

但是指出社会问题并且认为能改正,这很正常。

指出社会问题,但是认为这是你国问题的,那就是 XX。

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大书特书、对外国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那就是彻底的 XX。

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战争,让很多人知道一点,但是很多人不认可。

那就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和工业化,武器纯国产之后,美国几乎不可能和中国正面交锋。

美国还是世界第一不假,中国有差距也是事实。

但是 2000 年左右,中国只有几艘老旧的现代级。

但是 2020 年,短短 20 年,这是中国的飞机

这是中国的军舰

这些武器都是中国纯国产。

包括被黑的最多的芯片和控制系统。

纯国产

不是北洋海军那种买办货。

真正的北洋水师,是海上自卫队。

美国总说中国不足为惧,软弱无能,可是他不知道

中国一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别的不说,就中国古代每个朝代基本上都能找出一两个能干的皇帝

可是美国呢,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他以后未必能找得出一个比川普更厉害的总统。

何况,中国的英雄代代不绝。

长津湖的烈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困难,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证了当年明月说过的一段话:

很多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他们突然发现,中国汉奸不少,但是英雄辈出。官员可以贪生怕死,也可以组织军队抗敌。

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也无论什么样的绝境,从来没有把中国真正征服。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问题和无数劣根性的地方,也是一个伟大的地方。

它的潜力和伟大,统计学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因为这一切,坚韧、勇敢,不屈不挠,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每个人的血液里。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的伟大天赋。

知乎用户 直隶总督​ 发表

这个让我想起陆川的南京南京,南京大屠杀还没失去人性的日本鬼子。

人性真是可怕的东西,尤其是后人各种杜撰人性意淫的桥段,我甚至相信纳粹屠杀犹太人和一个人踩死一只蟑螂的时候,内心在流血,脸上挂着泪。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在影视语言里,敬重敌人尸体这种情节,通常是胜利者做的。当然现实中偶尔也有胜利者的遗体落入敌方手中却被厚待的事,如果改编这样的历史事件,尊重现实也没办法。但是现实中志愿军是长津湖战役的胜利者,美军也没有优待冰雕连烈士的遗体,编剧让美军给志愿军烈士敬礼,是暗示美军被打得不够惨,还有闲情逸致玩骑士精神的花活?

知乎用户 乔弟 发表

优秀的战争文学影视作品都是反占作品

知乎用户 小刘 发表

王师思想作祟,我要是导演就专门拍美军下跪,尿裤子。

真实的美军歧视黄种人黑人,抢劫,强奸,补枪虐待战俘。

中国导演眼里的美军,高大,威猛,平易近人,尊敬对手。

知乎用户 不便透露 发表

很感谢高赞初风对事件的讲述,我认可每个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感触做判断,但以我的角度,我认为向受侵略的敌人致敬,本身就是反思战争的一部分,我们不欢迎正义的反思,就像我们作为志愿军是绝对不应该把反思放在取胜之前的,因为我们打的是正义的战争,但作为侵略方,还是有必要的。

向对手致敬,即代表了对手做到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根据侵略的原则,一向都是强的一方侵略弱的一方,实力的强者并不是心理的强者,弱者想要抵抗本就该比强者更狠,但狠,是远远不够的,人向下突破的心理阈值越深,越需要坚实的基础,争强斗狠的程度永远是有限的,争名夺利也是,这就是侵略者能做到的极限了,因为即使侵略者在战场上孤立无援,他们也拿不出保家卫国的心理阈值面对战争,他们只会为了生存而战,困兽之斗而已。但保家卫国的人,是不一样的,只有他们,才能迸发出远超于侵略者的战争威力,而让对手致敬,本身就是习以为常的事,只是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出现在明面上。因为交战期间,是不允许打击自己士气的,所以就算你知道,你也不能表达,只能鼓舞自己的士气。所以明面上的致敬敌人,其实也很少发生,发生的时候,大部分也只是个人,还有些基本上已经陷入厌战,打完这场帐就不准备再打了,相较而言,我更认可长津湖算后者,但其实这个致敬冰雕连的事情,战场上并没有明确的史实,而战后,确实有大量的侵略者致敬过,反思过。

我们有见过任何电影电视里面被侵略者向侵略者致敬吗?侵略战争侵略方本身就不存在正义性,于个人和团队也是,这也就说明了致敬这件事,只会发生在侵略者身上,所以把致敬的内容混淆成勇敢,是解释权的问题。我不认为致敬对手会混淆成致敬对手的勇敢,不过让对手显得有人性确实存在,这也就是我认为致敬对手这种事在战场上明面发生少之又少的原因,因为显得有人性这件事,如果大规模发生在战争中,就意味着失去战斗力,所以没有哪个长官,敢带领部队致敬对手,他自己致敬是可以的,士兵也可以,但一起,不可以,除非这帐他一个人就能决定不打,而这种角色,不会在前线,也担不起战斗力受损的责任。

我觉得不能因为有负面影响,就优先去否认一件事,当致敬英雄混淆成致敬勇敢,确实会影响很多人,但这个是可以被解释的,当致敬用于表达侵略者的自食恶果,侵略者必须反思,就是非常正面的了,这也是情节的本意

知乎用户 FoxMulder 发表

现实中,美军可没这么仁义,美军屠杀平民虐杀俘虏向来都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别的不说,朝战前,整个济州岛的男女老少基本上被美军和李承晚屠杀完了,连小学生都不放过。

这种人渣的尊敬你需要吗?

向志愿军致敬,以往朝战纪录片里采访的个别脑袋清醒的美军会,但是美军里绝大多数是从小被反华宣传洗脑的红脖子和各种有色二鬼子,你吃饭用筷子他们都觉得你该死,你大概是没见过朝战美军老兵成群结队在中国驻外官方和民间机构门前进行反华集会各种闹事的。

千万别把向志愿军致敬这种现象当个事儿,有也是个别现象,更别把这种个别现象扩大到美军整体,尤其别在战场上,绝对绝对不要把美军当人看,你要是把美军想象成那种能懂得敬重对手的玩意儿,会吃大亏的。美军的残忍暴虐,比侵华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志愿军值得尊敬,但不需要来自人渣的尊敬。

知乎用户 巴巴托斯​ 发表

嘶。。。

至少就我自己来看,这个镜头给我的感受是:志愿军战士的意志过于坚定,让不共戴天的敌人都感到震撼和尊重。

获得厌恶自己的人的肯定与尊重,比获得喜爱自己的人的肯定更能凸显一个行为带来的震撼吧。

就像美国人也无法理解中国人抗击疫情为什么能那么迅速有序一样,人在看到自己无法做到甚至于无法想象的事情才会感到震撼。

反正我在上知乎看到这个问题之前,真没想到这竟然能联想到美军人道主义,可能是我格局小了。

知乎用户 文刀 发表

美陆战 1 师先后遇到的 3 个志愿军 “冰雕连”

1950 年 12 月 27 日夜,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事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不过,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后,志愿军 9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 29 日决定改变战术,先集中兵力围歼长津湖东边新兴里的美 7 师第 31 团级战斗单位。

这样一来,柳潭里的美陆战 1 师主力陆战 5 团和陆战 7 团终于缓过一口气来,美 10 军军长阿尔蒙德和陆战 1 师师长史密斯开始计划从柳潭里经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一线向兴南港撤退。

29 日,美陆战 1 师边打边撤,艰难地来到了位于柳潭里以南德洞山谷以西的死鹰岭。这一带道路崎岖狭窄,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行,所以志愿军 20 军 59 师师长戴克林早就在此埋伏了一个连,以期对南逃的陆战 1 师进行有力的阻击。

负责在死鹰岭阻击美军的是 59 师 177 团 2 营 6 连,全连共 125 人。不过当陆战 1 师主力部队胆战心惊地通过死鹰岭时,他们并没有听到一声枪响。这样一来,美陆战 1 师主力顺利地通过了德洞山谷,并继续向下碣隅里艰难地行军。

12 月 4 日,美陆战 1 师主力费尽千辛万苦和付出惨重损失后,终于抵达下碣隅里和其他部队会合。当得知柳潭里的美军到达了下碣隅里的消息后,59 师师长戴克林意识到死鹰岭的阻击出了问题,他生气地亲自赶到死鹰岭去察看情况,结果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 6 连的 125 名战士中,除了 1 名通信员和 1 名掉队的战士外,其余战士全部呈战斗姿势冻死在阵地上。他们的枪口都朝着向岭下狭窄的公路,但在美军通过时,他们已经无法扣动扳机或扔出手榴弹,因为他们早就因为零下 30 度到零下 40 度的严寒而悲壮地牺牲。

戴克林的警卫员在一名叫宋阿毛的战士口袋里发现了他牺牲前的遗言,遗言里写道,“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是上海籍战士,当时年仅 21 岁,他的这封遗书后来被 2009 年 9 月 16 日的《解放军报》称为 “宋阿毛的绝笔诗”。

12 月 9 日,史密斯带着陆战 1 师残部陆续通过水门桥,不过,他们还得经过最后一个可能有志愿军阻击的 1081 高地。这个高地位于黄草岭,史密斯之所以估计这里可能有志愿军埋伏,那是因为早在第一次战役中,北进的陆战 1 师就在这里遭遇了志愿军 42 军 124 师的拼死阻击。

事实上,在史密斯所部通过水门桥之前,从真兴里北上增援的陆战 1 团 1 营已经以阵亡 3 人的代价攻占了 1081 高地东北侧,而埋伏在那里的 60 师 180 团 1 营 2 连的全部志愿军战士早以 “冰雕连” 的形象冻死在阻击阵地上。

此同时,北上增援的美陆战 7 团和美 7 师第 31 团 2 营也对 1081 高地北侧的另一支志愿军部队发起了攻击,并付出了阵亡 9 人的代价。埋伏在那里的是志愿军 20 军 60 师的 1 个营,不过,当美军发起进攻时,这个营的绝大多数志愿军战士早已经冻死或冻伤

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 “冰雕连” 应该就是指的上述 3 个,或者可以说不止 3 个,但说实话,没有更详尽的史料来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如果你是对电影是否艺术加工了这个桥段,那么答案很明显,这是真实的,已经载入军史

如果你是认为问题是美军有没有敬礼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假设下自己就是美陆一师的指挥官,当你在零下 40 度,忍饥挨饿,长途跋涉来到死鹰林,发现这个适合打伏击的地方居然没有人开火,你肯定会非常奇怪,然后当你亲眼看到一连的战士冻死在阵地上,枪口还对着自己撤退的方向。。你的心里会不会受到震撼?我感觉作为一个军人,他下意识的就会抬起手臂,向自己的对手致敬!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代表着什么,他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他知道如果是他自己,他绝对做不到!

所谓英雄惜英雄,人类是有共情心理的,尤其是有类似经历的人,会产生不由自主的代入情景。

知乎用户 GD hao 发表

一厢情愿的关于人性的想象

那叫 “贱不贱呐”

知乎用户 美国劳模肖万 发表

美军高呼:“如信颜,定中红!”

知乎用户 枣泥酥 发表

1,

美军把阿富汗炸的面目全非,把阿富汗人民炸的四肢乱飞血肉模糊。

他们不会把这个真实现状拿来宣传。

他们四处宣传的是什么呢?

宣传自己是圣母:炸死阿富汗人民的美军,抱着那个炮火下侥幸存活的孩子,摆出一张圣母脸,全世界范围内宣传。

2,

阿迪耐克这类企业一边抵制新疆棉,一边故意签了跪族篮孩新疆运动员。

回头儿他们就会用致敬新疆来恶心我们。诋毁我们虐待新疆,声明他们是保护新疆。

3

《长津湖》里面敬礼片段:

美军自己宣传还不够,制作团队非要舔美国电影。

人家美国电影里美国大兵杀了敌军然后玩个真真假假的致敬摆拍,这种事情一直到今天轰炸阿富汗还在拍,将来他们美国拍阿富汗战争的电影,肯定也一样会把自己塑造成圣母。

制作团队还当真了。特么丫的,没有这帮杀人犯,我们的人民志愿军怎么可能冻死牺牲!!!

知乎用户 不太灰的小飞机 发表

这个敬礼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不必过于较真。

但是我相信美军看到这一幕,内心肯定是受到巨大震撼的。

电影就是把这种内心戏,给表现出来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激烈的体育比赛时,当对手发挥特别出色时,己方教练,未必会直接给对方喝彩,但是心里可能也会暗暗点赞。

电影,就是把抽象的不能看到的,给具象化的表达出来。

设计这个桥段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知乎用户 还是尔等最秀​ 发表

说实话

电影上映前我就已经盲猜到会有这种桥段了

所谓来自敌人的尊重,老套路了

至今也没机会去看这部电影

想来应该没机会去看了,实在没时间

知乎用户 爱玛的柠檬​ 发表

非常恶心

知乎用户 Yzak Jule​ 发表

我想问问,我志愿军在己方缺医少药后勤不足时,把俘虏的美军士兵及伤员送回美军阵地前,这如何评价?

我想问问,志愿军把俘获的 17 国战俘,衣管穿暖,饭管吃饱,不打不骂不虐待,不搜刮个人物品,还给他们开奥运会,这如何评价?

我想问问,在二十军的军史中白纸黑字的记载着我军指战员在为冰雕连收殓遗体时,发现了大量的美军使用自动火器扫射补枪的痕迹,这如何评价?

志愿军的伟大,用不着用他美国鬼子的尊敬来衬托,还顺带显着敌人多有人性一样,这群美国鬼子不分敌我的扫射轰炸屠杀南北朝鲜的平民时这群圣母在哪儿啊?美军屠杀百姓杀良冒功时这群圣母又在哪儿?

北美奴隶主种族灭绝反人类匪帮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冰雕画面还是美军拍的。。。。

美军没有感动,美军么有感动,美军不会感动。一切都是电影无聊的刻画,就为了凸现我军艰难。

知乎用户 jr chen​ 发表

看了一些回答,里面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恨和鄙视和对烈士的尊敬和爱护。

我不说感情,只聊聊我的看法。

先说说敬礼这件事有没有可能发生。

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理由是,发起战争也许是邪恶的,但参与战争的人却是完整的,他们同样面临生死,同样喜怒哀乐,同样有理想,有目标。对于一个战场指挥官,深刻的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可贵应该是必备的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能力,他能对志愿军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敬佩,我觉得是自然而然的。在对他的敬礼行为不做任何道德评价和个人喜恶评判的前提下,他的敬礼是他个人感情的抒发。

再说真假。

这个我不知道,我也不打算研究,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历史的内容,即使是当事人,目击者,可能也会撒谎,与其纠结这无关紧要的事情,还不如多想想其他有用的东西。

最后说为何要安排这个桥段。

因为这件事情如果美国没有大肆宣传,那就说明没有人拿这件事情来美化自己,那从一个纯粹的敌人角度做出的如此行为,可以视为从另外一个视角对志愿军烈士的认可。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其他回答中也提到了抗日战争中发生的类似情节,至于很多朋友玩梗虚构一些假设的可能情况,我觉得,大家开心就好。

知乎用户 刺猬手套 发表

如果陆战一师是火烧眉毛一样地逃跑,绝对没空停下来敬个礼。

只能说明人家撤退时急迫感不是很强,时间可能比较充裕。

知乎用户 缘辰​ 发表

这个剧情,完全没有砥平里之战中国失败后,美国人欢迎鼓舞的说

打破了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让我感觉骄傲。

敌人的敬意完全比不上敌人的恐惧。

我们的军队是让所有敌人害怕的,闻风丧胆的。它应该是一声冲锋号后从四面八方突然出现的大军,应该是美国军队抗美援朝初期混乱不堪节节败退。

冰雕连是英雄,他们由我们来尊敬就够了。

美国人的敬礼,不需要。

我宁愿美国鬼子说我们是 “冰鬼”,是雪地中潜伏的妖魔。

知乎用户 张知道 发表

换我我也敬礼

好家伙,现成的教材,赶紧趁这个机会教育手下士兵

看见没,中国人可以,你们这些美利坚大兵也可以!奥利给!

用敌人的尸体教育自己的士兵,这事太划算了

说白了,这种事是全人类的共性,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的士兵更加悍不畏死

不过说到个人观点,我还是认为这种事大概率发生的

当你面对的敌人没有确切形象的时候,你确实可以做到无视人性,无所谓啊,反正对方是【敌人】,只要杀死就好了。

但是总有会偶尔有那么几个瞬间,你会意识到对方是个人,活生生的人。

当你意识到对方是个人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试图和对方沟通交流

【让对方看起来不像人,剥离对方的人性】是宣传中的一个重点,把某个人群抽象成某个符号,可以让自己的士兵更加没有心理负担的开枪,可以让自己的人民毫无心理压力的接受某些堪称残暴的政策

【哦,天啊,他在看我,他有和我一样的眼神,我都干了些什么,我上当了,我不该来这里】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个士兵这样想,两个士兵这样想,当很多士兵这样想,反战思想就开始兴起了

中国人一般不考虑这个,毕竟目前为止咱们大部分时间根本用不上这个,你说咱们一个以国土防卫为重点的国家,根本来不及得这种武力争霸蓝星的病,咱们所有敌人那都是想抢我房子打我父母睡我媳妇的仇人,我的内心只想把对方挫骨扬灰

没人愿意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去送命的,美国大兵也一样

我很想知道,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并不道德并不正义,只是在为了资本家卖命,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志愿军的所作所为才更符合道德呢?

知乎用户 弯腰拾豆豆 发表

因为那是值得人神共敬的一幕,同为军人、同为人,同处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他深知个中滋味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红军,八路,再加上 PLA,有没有对死去敌人敬礼的先例?

推己及人,就知道敌人对我们牺牲的战士敬礼,可能性有多大啦。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先看纪录片,后看电影,

电影温和太多了,

我们不需要他的敬礼,

我们就想让他们滚蛋,让他们死。

知乎用户 newer 发表

这部电影屁股其实有点歪,借着好题材,夹杂自己的私货,而且毫不懂得家国情怀。

知乎用户 钦若昊天 发表

伏拉夫的味道

知乎用户 暖阳 发表

现在这种极端主义思潮十分普遍。

辩证一点。

美国人不是一个人,他是一群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不屑的,有恐惧的,有疑惑的,有尊敬的。

不用把美国人想的多么高尚,也不用把美国人想的多么卑劣。

只要是一个群体,什么人都有,为什么要那么极端呢???

这个回答下不同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断言美国人补枪的有,断言敬礼的也有。

与其说是你认为美国人会怎样,不如说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

不要臆想,一旦臆想每个人想法都不同。

你怎么确认当时的美国长官和你是同一种人呢???

相比于主观想法,我更信史实和志愿军的记录。

作者自问自答的那个回答蛮有意思的。

美国和中国没有世仇,不是中日那样相互仇视。

中美之间,仅仅是对手。

任何人都不高尚,任何人也不卑劣。

国际关系一切以利益当先,但只要是人,他就有基本的情感诉求。

好了,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没说,就这了,多的我也不说,省的被骂。

知乎用户 小张小张自有主张 发表

根据美军作风,陆战一师侦查兵发现对面有我军痕迹,报告其师长。陆战一师确定后第一时间呼叫空军支援以及炮兵先洗一波地先。

这才是真实战场。不过影视作品出于艺术需要,这么安排是很合理的。也彰显了影视作品对历史与志愿军的尊重。

知乎用户 长街 发表

这种桥段不能说没有存在的意义,但就个人观点来看,敌人敬礼是一种低级的宣传手段,会产生错误的引导。

曹操敬关羽,那是捉了关羽想收为已用,同时也做给天下人看的,

曹操哭关羽,那也是做给天下人看,顺便把蜀国仇恨引向东吴。

对敌人最大的胜利,就是征服,而不是所谓的 “敬礼”,

敌人的赞许,只存在于强者对弱者的虚情假意。

知乎用户 迟早报一箭之仇 发表

太几把扯淡了,根本没有的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记录片里的《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更惨烈

收录于话题 #影评 26个 中国、朝鲜、韩国都有许多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但反映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很少。相关的苏联电影更是没听说过,虽然苏联空军直接参战了。有人说美国反映这场战争的电影少是因为美国输掉了这场战争,这话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 …

《长津湖》中有哪些让你感动到泪奔的瞬间?

知乎用户 穿过军装的晨曦​​ 发表 我是组里军事副导演,负责所有演员军事训练和带领数百名退伍军人配合拍摄。 最早接到《长津湖》这个项目是 2019 年底,结果在 2020 年初临开机前因为疫情停止了。制片方妥善的安顿好每一名工作人员后,影片 …

当年长津湖如果不是那么冷能否全歼陆战一师?

知乎用户 古斯塔夫 发表 据《第 27 军长津湖地区进攻战斗弹药消耗统计比率表》 该部 1950 年 11 月 27 日 - 12 月 4 日消耗炮弹如下: 75 毫米野炮弹 447 发、山炮弹 604 发、步炮弹 166 发 4.2 寸化 …

“长津湖战役”最后发生了什么?

撤退的陆战一师 最近,很多人让说说热映的《长津湖》,因为没看这个电影,所以我没法评论,但是可以聊一点电影里没演的事。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的战术目标是消灭美帝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就是常说的陆战一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被陆战一师从 …

军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知乎用户 望远 发表 永远坚守小高岭。 网上一个短视频,亲历长津湖的 96 岁老爷子说当年要是每人多两个热土豆,一定全歼美陆战一师。 我们看不下去。 电影院里,到后半程影院不时有啜泣声。而我在看战斗片段时很平静。 让我泪如泉涌的,是在九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