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这么不景气,房子还能卖的这么好?
品葱用户 逃离东亚大陆洼地 提问于 5/24/2020 我是上次咨询30多岁零基础能不能学IT的,现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城市是一个边疆五线小城市,公司开发的小区不是学区房,离市中心八到十公里,这个小区没有出租的信息,基本都 …
此帖为2018年6月所写,距离现在已过去一年,跟同事取得联系。那个小区的房价已从22000掉到15000,感谢各位相信我的人,2016年是7500,2017年20000,2018年初22000,2018年中18000,2019年15000。济南啊济南
我今年六月份时,因为教师编制没考上,在济南被链家Hr忽悠了,怀着发财大梦去了链家。现在想来,卖房子真是可笑,根本卖不出去,还有一群人说我胡说八道。这是当时在链家时写的,帖子当时很火,我也匿名了,现在我选择不匿名了,因为已经辞职了,一个月只能发2000块钱。大家可以看下。
我在济南链家,一个全国挺有名的二手房集团。刚来到这里10几天吧,整天过的都很懵,不知道自己干啥。房子是卖不出去的,一个店10几个人能有一个人卖出房子,我们就激动的不得了。
更让人震惊的是,我的一个同事上个月就发了500块钱,这点钱在济南能生存是个奇迹。昨天一个业主过来,看看他房子卖出去了吗,120多平,卖265万,单价22000多吧,这个价,能卖出去我也是服了,看着300多套往外卖的房子,有的价格都低到18000了,还没人要,你说什么人会要这个他这个贵的。更无解的是,他说他买的时候7500,当时倾家荡产买下的,半年涨到了两万,他很有信心的预测,房子还会再涨的。尼玛,7500你都倾家荡产了,就过了一年多,你22000卖,买的人还不倾他祖宗18辈的产。要是那么好卖,我也不用整天过的很懵了。我同事也不拿那500块的工资了。
再混他妈一个月,打死我都不干房产中介了。能看到我回答的各位看官们,你们想想,一年多从7500涨到20000多正常吗,都是在抛售的房子,济南啊济南,呵呵哒。
亲爱的看官们,昨天听我经理说的,一个业主在北京买的房子,已经赔了70万了。他在济南买的房子,也是要十万火急的出售了。在下敢保证,要是不说实话,天打雷劈。
我看底下的评论,为劳苦大众发声看降的有,看涨的也有,大部分看涨的都接了盘,在高位接盘的人不要开心,我就在房产前线,现在这里87平的价格已经从上年冬天的195万降到158万了,为了保障我的人身安全,我把之前我说的那个济南的小区名字给匿了,大家理解一下。
看到好多人骂我没资格说楼市情况,更有甚者说我在放屁。本人第一感觉是碰到同事了,干中介的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好干不好干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让那些看涨的人再骂我,看看今天这位网友评论的,专门去搜了,是真事!
6月30日,_通州_K2十里春风的售楼处被“围”了,数十名身着印有“退房”短袖的购房者聚集在这里。北青社区报记者从现场一名购房者了解到,由于该项目的售卖价格前后相差太大,导致许多早期购房者集体要求退房:“刚开盘的时候是4万多,现在的售价是2万多……”(北青社区报),这是不是开始?
你有没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地铁上的青年人很少再讨论房价了。
我刚毕业那会儿,正好赶上房价的最后一波疯涨。蛮多城市零首付都出来了,多个城市房价一年涨了近一半。
上海、深圳、南京、厦门,包括我所在的苏州,地铁上的话题经常是房价暴涨和男朋友。
讨论房价的那些人里,欣喜者有之,讲述自己如何筹钱贷款,火速看房签合同的故事。沮丧者有之,听别人吹嘘,神色多少有点黯然。
再往后一年,场面有点把控不住时,上面指令多个城市开始限购。
刚开始大家都笃定这是房价还要涨的表示,过了半年,青年们聊得话题成了房价、比特币、男朋友。
到了今年后半年,很少有谁再聊房价了,主要话题是转行、找工作、男朋友。
不只是地铁上,留心一下朋友圈会发现,几年前丧文化开始流行,什么“今天很难,明天也不会好过”“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体重”。
丧文化看似很丧,其实在“丧”的背后,是一种对生活有所期待的态度,觉得丧着丧着还有机会绝地反击。
再后来,就开始佛系青年、中年少女,朋友圈里很多人晒保温杯加枸杞。
这时青年们的态度,比之“丧”更加低沉,几乎是一种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心态。
到最近几个月,我发现朋友圈很多人都“消失”了,没有动态,不见点赞,只剩下一堆微商和“老师”。
人们想要某些事物时,他们可能会骂、会讽刺、会自嘲,但很少会沉默。
当房子这个中产的象征、生育的保障、财产的标志对于年轻人失去了意义,那时它就会脱去种种外套,呈现本来的面目。
在过年的几年里,它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贫富分化的使命,买得起的早已上车,买不起的掏空六个钱包也没用。
有很多数据,我知道,譬如中国的城镇化进度,譬如一线房子的保值度,譬如土地供给的减少度……
拜托,很多年轻人对生活都无所期待了,讲这些有什么用?
我们只想要平静、自然地活下去,不盲目地努力然后沦为韭菜,认认真真不被操控地度过这平凡的人生。
房价什么时候会跌?
其实,很多城市房价已跌了一阵子了,有的是明跌,比如厦门;有的是阴跌,比如上海。
都跌的不多,大概10%-20%的样子,但这是一个趋势。
之所以这些“跌”没有像当初“涨”那般被人们关注,是因为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民众的视线,青年们对“跌”也激不起争先恐后的狂热。
中国的房价,很难像国外那样如雪崩般,短期内腰斩。因为这个国家太大了,经不起那样的折腾,各个区域情况也不一样。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那个遍地贪婪处处恐惧、不注重劳动鼓励巧取豪夺的时代就快过去了。
四个月前,我去黄山旅游时住在一家青旅,遇见了一个96年的男生,毕业后一直在青旅里做义工。
他本科学的是心理学,父母想让他回老家考公务员,他却厌恶那种既定的、一沉不变的生活,跑到黄山来。
在那个青旅里,他赚着不多的工资,每天用闲暇时间画水彩,他告诉我:
“我以后想做一个插画师,通过这个赚钱,我爱干这个。”
看了他的画,说真的确实画得不太好看,甚至画功还不如我,但他身上所代表的这一代、这一类人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少见的。
比我大一些的那代人,很多人生命就是一场竞争、一场表演,在争先恐后的粉饰中抢夺“体面”的标签。
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皆是如此,都想要在别人眼中活得精彩,却忘了自己最初期待的、追寻的是什么。
我很看好95、00后这一代人,几年后他们到婚龄时,应该没有那么紧张的空气,没有那么喧嚣的声音。
他们可以从容地用自己的态度,为这个世界带来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拔掉许多虚丑事物的外衣,比如房价。
2019年2月8日更:
少年加油,你的画会被很多人看到~
2019年2月4日更:
贴一个延伸的回答:
中国年轻人的居住状态是什么样的?www.zhihu.com
房子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可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要大。房地产一直是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首选,占比高达 71.5%,远高于美国的 15.5%,我们的老祖宗形容一个人混的最惨的一句话就是「居无定所」。
中国的房地产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涨多跌少,这是为什么呢?
先上一组数据,来看看中国的房价有多坚挺。我们团队做过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的 154个月中,有 127 个月房价涨幅为正,仅有 27 个月房价涨幅为负。这就意味着过去超过 80%的时间房价在上涨,而且每一次下跌之后都是更强劲的上涨。以北京二手房成交价格为例, 10 年间北京二手房市场均价就上涨了近 8 倍。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了中国房价十几年的持续上涨呢?从供需角度可以说明,可归纳为四个字「供不应求」。需求红利和供给瓶颈共同成就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十几年的「牛市」。
首先从需求端来看,三个红利让中国的房地产需求在过去十几年大幅扩张。
**一是青年人口红利。**买房的强需求人群有两个:一个是 20-35 岁的年轻人结婚买房,也就是刚性需求;第二个是 35-50 岁的中年人可能需要住的更好,存在改善性置业需求。
过去房地产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波出生人口高峰,一是 1962-1975 年,年均出生人数超过 2628 万,二是 1986-1990 年,年均出生人数超过 2400 万,分别是当前改善型需求和首套房需求的主力,是支撑房地产销售创下新高的主要力量。
**二是城镇化红利。**除了来自于人口年龄的增长,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人口迁移带来的需求。当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时候,购房的需求也是刚性的。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仅为 17.9%,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截至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9.58%,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超过 6 亿的刚需人口,按照人均 30 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估算,带来了巨量的新增需求。
**三是金融化红利。**因为房子不仅是一种消费品,更是一种投资品。在过去十几年货币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 M2 也就是广义货币规模飞速增长,2008 年,我们的 M2 才不到 50 万亿,现在已经超过 180 万亿。从结构上看,相当一部分流动性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居民新增房贷规模年均增速高达 35%,2008 年房贷 3500 亿,2018 年已经膨胀到 6.45 万亿,货币扩张推动加杠杆,也成为推高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求扩张是房价上涨的触发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任何一种商品,不管需求多么旺盛,只要供给能跟得上,那么价格也不会出现持续的上涨,反之价格将会持续处于高位。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大哥大这个产品,公开价格一度超过两万块。为什么?功能多好吗?不是,大哥大只能用来打电话,别的都做不了。价格高主要是因为极为稀缺,很难买到。而如今得益于技术进步,最新款性能齐全的 iPhone XS 的售价不到一万块,因为苹果手机早就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首先说结论:不会。
前几年的股灾,近几年的P2P,这些都显示现有投资渠道质量堪忧。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迫使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资本在里面炒来炒去,从而抬高了房价。
这些资金虽然保值,但总有一部分人无法避免泡沫部分损失,这是保值代价。
钱去了哪里?另一部分人把手中的房子出手,他们把手中的房子换成了现金。泡沫部分的损失实际上流入了这些人的腰包。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地方ZF和房地产开发商都是得利者之一。在地方财政的角度看,通过炒高房价去库存将泡沫卖给消费者,这是一个双赢局面:消费者承受泡沫,但实现了资产保值(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政府出售了地皮,换来了财政收入;开发商把土地财政转化为商品房价格,价格的操作余地很大,开发商也可以从中谋取暴利,迅速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带来更多土地财政收入。
然而这个过程不能无限持续,这个过程消耗的是居民存款。居民存款这个蓄水池抽干之后,这个手段就不管用了,因为随着储蓄下降,资产保值的需求同时也减弱了。这之后房地产开发商虽然还在哄抬房价,但抬高房价已经无法为ZF提供额外的财政收入,这就有了ZF和房地产开发商掐架的一幕,以及所谓的房产税出台加快。
在打击供给侧(去库存)的过程中,生产缩窄,又消除了这种泡沫。或者说,泡沫变成了税收。这是计划经济的力量。
房价上涨的本质是税率上提(计划经济内部)和供需不平衡(计划经济宏观)
之前说土地财政,什么是土地财政?就是地皮钱。地皮钱说到底,就是税。
有人说你这话不对,土地是有价值的。对,是有价值,但价格是谁定的?ZF定价,赚的部分不就是财政收入吗,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和税收不是一回事吗。
所以简单来说,土地财政就是现行房产税,在购买时付清。
有些地方的房价中,土地价格占了一半以上,所以也可以说房价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重税——把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绑定到房子这种刚需资源上,再课以50%以上的重税。
如果你一定要问房价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ZF的减税空间大不大。要是把租售同权落实下来,房价很快就会落到和房租一个水平线上(或者说现在的租金回报率畸形)。然而一旦这样做,土地财政就应声而倒(房价跌,房地产开发商不买地,ZF只能压缩地皮售价),所以说租售同权的本质是减税。
那么这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怎么会平白无故减税。GDP不要了?地方ZF大小官员等着辞职?所以租售同权的前提是房产税推行,把教育、医疗、交通这些附加价值以房产税的形式征收。
然后才是潘总预言的:房价下降,房租上升,租售比回归正常。那么对于买房者而言,无疑是减税了。
谁加税了?有房者和租房者。有房者首先会凭空面临房产税,但他可以用提高租金的方式转嫁房产税——很多右派也是以这种口号绑架低收入群体,利用他们对租金上涨的恐惧抵制房产税。然而以现在的租售比和租金上涨的反馈来看,这样做并不能完全转嫁房产税,只能转嫁一小部分。
所以房产税这个东西出发点还是好的,它让我国畸形的税收结构(月入5000的买房者要承担近80%的税率,真的只吃得起榨菜了)变得平衡了一点。
越穷税越重是资本主义和官僚制度的原罪,但以现在畸形的税率来看,推行任何改革都会受到来自贫富差距的阻力,这会把中国推向中等收入陷阱的深渊。
想要进行产业改革,还是要先想办法改善税收结构,去除不必要的政府支出(比如贪污腐败和无法回收成本的基建),而房地产问题的本质,是税收结构的调整问题。
关于房价涨跌……
这个东西谈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房价一定会跌,但5年后跌和20年后跌是两码事。
你要明白,房价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房地产规模扩张,一部分是ZF税收。
流入房地产的资金越多,供需关系迎来反转的那一天也就越早,房价下跌的那天来得也就越早。马云当年说十年后房价如葱,说的是所有利润流入房地产带来的结果。
另一部分是流入ZF,流入这部分的资金越多,ZF的财政赤字就越少,你的其他税收压力就越轻。
说房价不会跌的,理由基本都是后者:房价跌了ZF不就没有土地财政收入来源了吗?
呵呵。
收税的方法千千万,不收房子可以收医疗,收交通,收教育,收丁克,再不济还可以收货币税(放水)。别说房产税难推行,就是不推行,这税也收得上来。问题只在于征税结构是否合理,而不在于征税的名目。
说房价会大跌的,都是前者。打倒房地产开发商分房子,人人就都买得起房子。
呵呵。
打倒房地产,政府给你盖?
房地产要是没有额外资金流怎么扩张?
没有生产扩张哪来的供过于求?
哪来的房价下跌?
我们感谢在高位买房的勇士,真正为未来的低房价做出了贡献的是他们。房地产越是暴利,房子反而会越多越便宜。马云此言非虚,只是十年太短。
现在就是房地产和ZF谈不拢,对利润分配谈不拢,所以才直接上行政手段搞计划经济。ZF要细水长流,房地产要现金流。房地产开发商绑架民众要挟ZF出让利润,ZF绑架民众要挟房地产控制价格。
你帮哪边说话都无所谓,但没有人会帮你。因为他们分的这袋金币,是你身上的。
所以我推荐你不要在争论上浪费精力。
同一地区的房价属于人人平等的、不以收入差距为转移的税收,你工资高,税率就低。
不同地区的房价属于按收入分级的税收,你自觉挣不了那么多钱,就别急着去大城市交税。
现在有很人都被舆论绑架了,坐在地上等着救济,傻乎乎的。
买了房子背了一堆贷款的站台房地产,这我能理解,无非是房价跌了心里不平衡;
买不起房子的站台ZF,这我也能理解,推动税收结构改革,你是利益相关。
但你不能坐着不动啊?
你要往上爬。
平民能做的,也无非如此而已。
我个人认为,期待减税是不现实的。工业转型的本质就是让低收入群体承担高赋税,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与其对应岗位的诞生。
现在大家所言的“正在完蛋的实体经济”并不是实体经济的全部,而是无法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国的基建水平提升,靠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钱,靠的是实打实的税收。如果你的开的工资不足以让工人承担起税收,那抱歉,中国劳动力比你想象中的要贵。
这就是所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这部分劳动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高素质劳动力需要与其相符的工作岗位。为了促进高附加值工业诞生,ZF需要补贴大量资金——不好意思,这钱还是要从旧时代企业和工人们身上征。
三个东西会随之而来:养老金下调,退休年龄延长,税收加重。其中一个越轻,另外两个就越严重。
而在前十几年的转型期里,低附加值产业(以及分摊压力的工人)仍然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税收;
后半部分周期,高附加值的企业和高素质劳动者也要承担更高比例的税收;
直到转型结束,税收才会下调。
关心房价也要适度。
不想被历史的车轮碾死,就跑起来。
自知,自强。
与君共勉。
居住有其屋,大部分年轻人都能买得起房,才是健康的社会。比如新加坡,200万RMB90㎡,而新加坡人均年收入是33万RMB,就是说不吃不喝6年左右就够钱全款买!由95年至今,新加坡居民自有率一直保持在90%(新婚夫妇住在。这是新加坡本地人的房价,政府提供的福利。而有人说新加坡楼价不是世界前几名吗?没错,但这是给外国人和新加坡富人买的房子。新加坡本地人是不需要买这些贵价房。美国以纽约为例,除了曼哈顿岛极度贵,一般人买不起,以外的房价均价都比较便宜,以当地人均年收入来说。说说美国二线城市芝加哥,人口只有一线城市纽约三分之一。我朋友在芝加哥,90后,做普通厨师,在郊区买小别墅了。郊区开车到CBD30分钟以内。
以深圳为例,均价53800一平方,100㎡538万元,深圳人均年收入是99600元,不算利益的话,不吃不喝54年完款。 就算你想供房,首付3成,161万,要工作16年才能有供房的机会。22岁开始工作,不算做基层的2年,24+16,40岁恭喜你可以步入供房的开始,对,只是开始。
有人说新加坡小有优势,直接看数据,中国人口密度144.3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1145人/平方公里,新加坡7915.7人/平方公里。 谁比较缺地呢?重点是用地规划和房价调控。有机会出去看看新加坡政府的介绍,大家都是华人,而且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是中国最贫苦的人民,所以才会被卖猪仔。我们的祖先是中国本土,中国本土有大量文人武将,商人,政治家等等。
如果说新加坡国家小的话,我也提供了美国的案例,这并不是答案,仅供参考。留给大家思考的空间。
中国不是没有土地,中国是不可能缺土地,除了深圳,极少像新加坡这样缺土地的城市。根据不专业的网上统计,中国目前已建房屋足够给30多亿人居住。看如何规划,好好学习
本来不想回答的,但看到开发商和所谓的开发商请来的专家,在知乎到处骗人,我实在忍无可忍,回答一波。
不可能一直上涨。
大多数人觉得房价不可能降低基本就两个原因。第一,也是最影响大众的,目前刚需买房的年轻人生活在房价没掉过的十几年里,他们不知道房价会掉,而事实是能涨就能掉,能涨十几年,就能掉十几年,参考东京房价,崩盘之前连续上涨十几年,年轻人全部贷款买房坐等升值,就没人想过他会掉,91年崩盘之后,呵呵,连续跌了二十几年,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租房,所有人都认为觉得买房的是傻子。第二,通货膨胀,经济好,工资上涨,房价也自然跟随上涨,这无可厚非,一定的刺激有助经济发展,但超过阈限必然要承受崩盘的风险。就目前情况,目前,非常目前的情况,美国再次加息,而且准备继续加息,我国要不要跟加息?加息风险太大了,很多人还不上,导致断供,最终弃房,楼市断崖崩盘,不加息,外汇流入美国更惨,其实就是政府思考一个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问题。(如果是俄罗斯一样的资源出口国,如果美国加息,那么可以调整资源价格来平衡。而我国仍然没用从劳动力大国中完全脱离出来,需要靠劳动力换钱,一旦外汇储蓄不平衡,就等于几年白干,这种打击是致命的)。国家不可能大张旗鼓诉你,现在要控制房价,房价需要下降,那样掉的太快了。如果硬着陆,人民和国家活不活了,但是不能再让他它涨了,房价太高已经限制了人才的流动,阻碍了经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促进经济怎么说?阻碍经济怎么说?所以国家提示说:房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不允许它涨了(意思是让他慢慢掉,涨不行,掉的太快也不行),所以当前政策是“禁售”买了新房几年之内不允许你交易。这便是一举两得,一可以套住开发商的钱,让他资金断流,不能炒房,二可以防止楼市过快崩盘,让他一点一点掉。其实现在各大开发商早已悄悄出手,像什么碧桂园早就拔腿跑了,剩下一些没来得及出手的还在骗东骗西,还打折,打折不就是掉了吗,抢房的时候怎么不打折,现在跟我说打折。总说涨的,一部分也是被“不良消息”误导了,没有具体考察,石家庄房价15-16年涨的的厉害,大家以为现在还在涨,其实已经掉了一年了,掉了百分之十,我朋友做销售的之前赚钱到飞,现在闲的不行,而且还要减员。就目前,人民币刚打出国际市场,保汇率保必然的,最差也是房价汇率一起保。
我是看不惯“任大炮”那种开发商,和开发商请来的专家借着科普大众的名义,骗老百姓买房投资。我本是学心理学的,我是明白的,大部分不懂的情况下,听谁的,只能听领域内专家教授的话,这很正常。可是如果他们被资本利益集团操控,故意为资本家说话,老百姓怎么办?老百姓没办法,不相信他们还能相信谁?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科学家被资本操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说两件事,第一,很多人不顾缘由的反对我,说房价还要涨,我是理解,毕竟国人买房都是这样,买之前希望房子拼命掉,买之后思想立刻转变,希望它疯狂行涨。第二,关于生活在房价上涨年代的年轻人是难以接受房价会跌的情况的,因为他们没见过,又不好自己分析,所谓出生和成长在战争中的孩子,没想过有一天战争会结束,更不知道和平年代是什么样子。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被盲目的信息冲昏了头脑,冷静和理性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很难.下面附上东京的房价走势图,我不是拿东京类比国内,只是单纯的告诉大家,没什么不可能,一直上涨更是不可能的,泰坦尼克号曾被誉为永不沉没轮船,,而八十年代东京的房地产更被称为永不跌落的东京。
16年的这波暴涨大家应该都知道,资本与媒体的运作造成一种恐慌,给人一种房价永远会涨,再不上车这辈子就无缘的现象。魔都这边某些KFS甚至把房产8折卖给自己员工,然后联通某绿色很皮的中介高位价格挂出二手房炒高房价;新盘开盘甚至还请黄牛排队造成日光盘的现象,加上杠杆,银行放水,限购放开,开始一波买/炒房热。很多后上车的看着先上车的人在那因为房价的上涨沾沾自喜,自己也不淡定了,于是干脆放弃思考毅然选择了2017年掏空6个钱包上车。一线城市在一波炒作以后收起信贷,限购,冻结交易。资本流入二线,开启了二线去库存的大戏。以此类推,蔓延到十八线。
这一波操作带来的好处有:
本质上我们只有买与不买这俩个选择。经济发展的时候,早点买房的人都笑了,他们感谢国家,感谢政策,感谢时代带来的红利。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房价处于高位的当下,真的不好说。但降不会怎么降,某些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虽然明面上开盘价还是高,但私底下已经开始打折了。开发商的这一行为却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由此看出,虽然一直在说房住不炒,但是房价还是要稳住的。
育儿成本高启,生育欲望底下,失衡的人口解构,留学、海外人才流失等等都会导致刚需人口的下降。外加现在一线的房价已经是中高端打工人士能承受的极限了(不靠家里大概也就金融,码农和网红能买房了),再像16年那样疯涨,普通人想买也没能力了。当然非要投资的话一线还是最稳,毕竟如果一线都跌了,二三线会怎么样可想而知。而且全国富人买一线,全省富人买省会。不要拿自己的工资衡量他人的购买力。
最近的限购限贷去杠杆很明显了,就是不想让涨也不想让跌。通过经济的增长或者每年的通胀来抵消泡沫,因为再涨上去会怎么样香港和日本已经给我们答案了。
11月15日更新:
之前答案被举报,修改一下。
1月5日更新:
另外不推荐买这俩年的新房,房子质量应该会非常差。15、16年那波行情让ZF高价卖出了很多地给KFS,那时楼王频现,没个几百亿都拿不到块像样的地。现在政策收紧,外加限价出售,导致KFS利润空间有限甚至亏损,虽然地价和售价往往不能由KFS自己控制,但是土建成本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导致他们为了保证利润会对质量做出一些(许多)取舍。另外也可能会出现有些楼盘拿不到预售证的情况。我们都知道KFS的负债率一般都比较高,资金链往往很紧张,那么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对于拿不到预售证的楼盘,很可能通过赶工的方式尽早完工。因此最近几年交付的房子中奖率会非常高。
有个很可怕的现象,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贷款30年不是个事。
按照过往经验,30年前,哪怕10年前看似很重的房贷,隔几年都不是事,因为大家收入涨得很快。
但是13岁到17岁每年都长高2公分,就感觉以后自己也会长到2米多,大概率是无法实现的。
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道理,前10年我们发展的真的非常非常快,但把这个快速发展看成是常态,接下来10年也会持续,就有点心太大了。
还有人提到城镇化不足,后续有源源不断的刚需进城……意思是想让现在都买不起房的农村人口来接盘?
1-2线永远不会跌,核心区域永远有人买,中国人太多了,永远会往大城市流入,大城市房子永远供不应求,你怕是忘记了14年-15年房价没涨起来的时候那个冷清的市场,还日光盘……销售恨不得每天给你打10个电话。那个时候怎么就没这么多刚需了?
我是宏观经济学家管清友,同时还担任多家机构和政府的金融顾问和首席经济学家。
我认为伴随着房价上升的三大红利——人口、城镇化和金融的消退,房价可能会渐渐降低。
不过,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最终可能会出现房价的分化,核心城市的房价会有所回升,而非核心城市的房价则会持续下降。
过去十几年中国房地产持续上演着涨多跌少的神话。
需求端红利和供给端瓶颈共同造就了地产「牛市」,所以地产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首选,在户均 160 万元的家庭资产中占比高达 80%。
但进入「房住不炒」的后地产化时代后,买房似乎不灵了。
尤其是 730 政治局会议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地产大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房地产神话还能不能持续?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神话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供需失衡」。
从需求端来说,三大红利使得中国房地产需求在过去十几年快速释放。
**一是青年人口红利。**一个人跟买房有关的两个阶段分别是 20-35 岁的首次置业需求和 35-50 岁的改善性置业需求。
过去房地产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波出生人口高峰,一是 1962-1975 年,年均出生人数超过 2628 万,二是 1986-1990 年,年均出生人数超过 2400 万。他们分别是当前改善型需求和首套房需求的主力。
**二是城镇化红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进一步催生了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仅为 17.9%,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截至 2018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8.9%,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超过 6 亿的刚需人口。
**三是金融红利。**过去十几年的货币扩张政策使大量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产也不可避免的被赋予了投资品属性。
从总量上看,我们的 M2 也就是广义货币规模过去十年平均增速接近 16%,最高时甚至达到 26.62%,2008 年我们的 M2 才不到 50 万亿,现在已经超过 170 万亿。
从结构上看,相当一部分流动性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居民新增房贷规模年均增速高达 35%,2008 年房贷 3500 亿,2017 年已经膨胀到 5.6 万亿,货币扩张推动加杠杆,成为推高房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从供给端来看,土地和交易瓶颈导致房地产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第一个瓶颈是土地瓶颈。**房价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价贵。
数据显示,36 个重点监测城市住宅用地地价房价比的中位数为 34.76%,北京上海的这一比例都超过 50%,远高于其他国家。
美国的平均地价占房价的比重长期保持在 20%~30%,英国的地价占房价比重处于 25%~38% 之间,伦敦也只是刚超过 40%。
地价贵的原因是土地供应少,根源是二元产权结构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
在这种制度下,只有政府可以将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土地进而提供住宅用地,同时住宅用地供应又采用「招拍挂」的形式由政府垄断。
地方政府作为土地的垄断供应商,通过减少供应量以维持高土地价格是收益最大化的最好策略。这就导致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房地产土地供应是背离市场供需关系的。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过去的 GDP 导向政策,大量的建设用地被用于工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导致我国住宅用地在国有建设用地中占的比例明显偏低。2008 年这个比例最高时也才 26.5%,这也是土地供应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瓶颈是交易瓶颈。**本来土地瓶颈就导致我们一手房供应不足,雪上加霜的是,我们特殊的交易制度又导致二手房供应不足。
中国目前对房地产的税收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征收,持有成本极低。除了上海和重庆有实行试点的 0.4%-0.6% 以及 0.5%-1.2% 的房产税外,其他地区都没有房产税。
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市场需求下降,很多房主一看房子卖不上价就选择捂盘不卖了,反正房子空着也没有成本,这就使得供给和需求同步萎缩,即使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好,房价也很难降下来。
在明确房地产神话形成的原因后,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些支撑房地产「牛市」的因素在未来还能否持续。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支撑房地产三大需求红利都不会再持续太久。
首先是人口迎来拐点,中国房地产刚需人口数量已经度过峰值,将缓慢下降。
首套房刚需人口中绝大部分是 20~35 岁的青年人口。以年龄推算,未来 10 年中购房主力人群中大部分将是 90 后和 00 后。而数据显示,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在 1990~2000 年这十年中大幅下滑,1990 年新出生人口 2620 万,到了 2000 年新出生人口只有 1380 万。
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未来房地产市场中的刚需人口,将直接导致住房需求的下降。
其次是城镇化还有一定的空间,但不会像之前那么大。
2018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8.9%,相对发达国家 70% 的合理城镇化率上限,还有不小的空间,但增速逐渐会放缓。
这大半年,大道理已经聊的累了,想说些普通感受。
我不会讨论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于我这种月薪几千的穷人来说,帝都魔都遥不可及。
我不会肖想二线城市的房子,对于我这种月薪几千的穷人来说,二线付个首付要六个钱包全掏空,再背一辈子重债,还想继续好好生活?太难!
三年前,我还觉得自己可以在三线城市买一套100平的房子。那时的我信心满满,热血沸腾,觉得这个目标不难,也不会对生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在三线城市当个奋斗逼也不错啊。
可是后来……这三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懂。
作为一个二十岁出头,家庭极其普通的90后,我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欲望。
我清楚自己的水平,明白自己的实力,所以不敢奢望出人头地,只要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就很满足了,而且我不想拖累爸妈,所以我一开始就做好了在三线生活的准备,结果16年之后,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按照现在的房价,不靠父母,我大概40岁能交得起房子首付吧。
但到了那时,房子对我来说还有意义么?
社会上有多少是精英呢?大部分都是和我差不多,一辈子庸庸碌碌,平凡生活,一而再再而三修改自己的底线。
再涨?
那我这种普通人只能去终南山隐居了,再见!
品葱用户 逃离东亚大陆洼地 提问于 5/24/2020 我是上次咨询30多岁零基础能不能学IT的,现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城市是一个边疆五线小城市,公司开发的小区不是学区房,离市中心八到十公里,这个小区没有出租的信息,基本都 …
知乎用户 V6.47 发表于 7/9/2020 怎么没有一直涨? 我同届有个同学,2014年入学的时候花了50万美元全款买了一套学校旁边的两室一厅的高级公寓,2018年毕业80万美元卖掉了。不仅白住了四年,还把其中一间房出租出去赚了6万美 …
知乎用户 VERITAS 发表于 3/5/2019 这个问题差异性非常大,富人区的治安往往是最好的,主要是因为美国制度上的设计就倾向有钱人,不多做讨论。举一些例子楼主可以体会下。如果想被暴击下,可以直接跳到最底下的视频。 我刚到美国的第一个 …
[ ](https://m.21jingji.com/jujiao/getList?ztid=1236) **导读:**哪些城市最“火热”? 《网红城市网络热度指数TOP100榜单》显示,北上广深、13个一线城市均在榜上。北京和上海分别占据 …
本来不想再关心南方洪水了,在豆瓣上抱怨了几句,结果发现豆瓣还是有很多人不是杠精,我心里好受多了,也谢谢大家。现在就把一些洪水的知识和一些防护措施的建议写下来。 我不是水利专家,但从6月初开始就在关注南方洪灾的情况,每天都会看,关心各地的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