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2018 年 PISA 测试成绩出炉,中国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拿下全球第一,如何看待该测试结果?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闲鱼獭 发表

没想到这个问题最近又变得热门起来,补充一些信息吧~

先简单介绍下这个测试。

PISA 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跨国、跨文化评价项目,测试选取了便于量化的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科目,在题目、测评学生和学校的选取上,力求做到公平客观,旨在通过对 15 岁在校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评,评估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自 2000 年起,PISA 测试每 3 年举行一次,每次测试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 2018 年的测试主题是阅读,2021 年是创造性思考,2024 年是科学等。根据主题的不同和时代的变迁,PISA 也会同步调整测试的框架,比如 2018 年,PISA 在阅读测试中,删除了 “书面” 这一限定,将阅读文本扩展至数字媒体,体现了测试的与时俱进。

2018 年 PISA 测试比较注重阅读,最后给出的排序也是以阅读作为标准的,具体成绩如下——

2018 年 PISA 测试排名

这次测试中,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在三项成绩上均冠绝群雄,排名第 1,华人文化区的新加坡、澳门、香港则分列第 2、3、4 位,台湾省虽然阅读仅排名第 17,但数学、科学成绩也排行前列。日本、韩国这两个东亚国家总体表现也不错。

2015 年 PISA 测试排名(部分国家)

与 2015 年的 PISA 测试相比,中国的成绩进步很大(即使和之前仅有上海参与的测试结果相比也是如此),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15 年度中国的参评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本着缺谁谁尴尬的原则,某省就比较尴尬了。(这也可能和广东省贫富差距较大,并且没有江浙那么注重学习成绩有关。)。

当然,京沪江浙本身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这次评测的结果也不能代表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不过大致上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来看看其他地区的表现——

2015 年的测试中,越南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不过越南并未参与 2018 年的测试。

2015 年,香港的测试成绩和澳门相近,阅读和数学成绩还优于澳门,但在 2018 年的测试中,澳门所有部分成绩均超越了香港。

印度的部分邦曾参与了 2009 年的 PISA 测试,成绩名列垫底梯队。印度随后以文化差异为由,退出了之后的几届 PISA 测试。但有消息称,印度将回归 2021 年的 PISA 测试,届时我们可以关注下结果。

2018 年 PISA 测试,阅读成绩高分段地区

2018 年 PISA 测试,数学成绩高分段地区

2018 年 PISA 测试中,科学成绩高分段地区

在三项成绩的高分段地区中,中国大陆成绩的标准差均比较低,说明我国学生的成绩差异相对较小,比较能保证下限。相对而言,台湾省和新加坡学生的成绩差异就比较大了。整体而言,东亚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最优秀,包揽了排行榜的前 7 名。

总体来说,PISA 测试成绩较高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通常也不错,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中,东亚国家的测试成绩是最出色的,其次是欧洲、北美洲、东南亚、中东和南美。

面对这次测试的结果,国内外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人将其作为中国崛起的标志,一些人则怀疑测试的公平性和可信度,更有人将测试结果与智商测试的结果挂钩,试图证明其关联。

下面分享下 PISA 完整报告中的几个统计图表——

阅读成绩与学习时长的关系表(根据 2015 年度评估结果)

1. 在表中的所有地区中,京沪江浙学生在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排名第 2(第一竟然是阿联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也取得了最好的阅读成绩,相对而言,泰国、阿联酋的学生虽然学习时间较长,成绩却不及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芬兰学生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最少,成绩却不错,性价比最高。

经济发展与教育资源的关系

2. 在所有参评国家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拥有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充足教育资源。中国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低于平均值,还是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不过在教育资源、教师学历水平低于平均值的前提下,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测试结果,也体现了中国教育制度和学习文化的独到之处。

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占比

3. 在所有国家中,欧洲国家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错,其中波兰拥有硕士及以上水平学位的教师比例最高。中国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名列垫底梯队,且中国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教师学历水平差异明显。(这两年沿海发达地区教师的学历有通货膨胀的趋势,学校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有趣的是,教育资源丰富程度和教师学历水平并不完全和测试成果呈线性关系。尽管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学历水平较高的国家测试成绩普遍表现的不错,但一些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学历水平一般的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测试成果。个人以为,PISA 测试的总体成绩可能和教育制度、文化因素以及学生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关系更密切。而教育资源、教师学历水平则体现了国家整体的发展程度和福利水平。

男女生阅读和数学成绩差异

4. 在所有国家中,卡塔尔女生拥有比较明显的数学和阅读成绩优势,总体而言,伊斯兰国家的女生数学普遍比较好。中国的男女生成绩差别相对较小,男生在数学成绩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男女生数学和阅读成绩的差异可能主要来自于文化上的差别。

学校职业指导覆盖率

5. 所有国家中,北欧国家最为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相对而言,儒家文化圈国家除了新加坡之外都不是特别重视职业指导,中国也是如此,且差学校在这方面尤甚。

心理适应状况调查

6. 三个标度中,圆圈表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方块表示在学校中的局外人感(可以理解为在学校中的融入程度),三角表示失败对未来计划的影响。

可以看到,不少教育水平测试成绩不佳的国家学生心理状况反而更好,成绩比较好的北欧和东亚国家心理状况却不怎么好。总体来说,中国学生的心理状况属于较差水平。

学生遭校园欺凌情况

7. 所有国家中,菲律宾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最严重,战斗民族俄罗斯的校园欺凌情况也比较严重。东亚地区除了香港和澳门外,校园欺凌相对较少。韩国校园欺凌最少,主要发生于不同收入状况家庭的学生之间,中国校园欺凌较少,主要来源是性别和成绩差异。

评论和回答中有不少知友质疑测试结果,认为京沪江浙四地无法代表中国,测试成绩也无法全面的体现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试着回答下这些质疑——

1. 任何测试都只是具体情况的局部近似。不可否认的是,从 PISA 测试的标准和受关注程度来说,这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基础教育水平测试了。

@chenqin

大佬已经从数据的角度,论证了 PISA 测试取样的合理性。大量样本和数据支撑所得的结果,总好过我觉得,我有个朋友如此说这样的叙述。

2. 不少评论指责 PISA 测试没有包含艺术、体育、个性发展等维度,不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这是 PISA 测试的不足,但测试,通常都建立于量化的基础之上,体育、艺术、个性都是无法量化,也无法客观评判的领域,若是加入 PISA 测试,恐怕只会带来更多的非议。基于类似的理由,鉴于各国大学课程和专业设置上的差别,当然也很难对 23 岁的年轻人进行类似的测试。

2. 尽管在称谓和形式上都表现为国家,但中国着实是一个非常特殊,体量巨大,充满多样性的国度,它本身就很难和普通国家放在同一角度上进行比较。京沪江浙四地加起来人口为 1.8366 亿,超过了除美国外所有单个发达国家的人口,虽然这四地无法反映整个中国,放在世界上,也是无法令人忽视的存在了。

扩展阅读:

专家解读 PISA 测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不相关回答:

真正的精英教育是怎样的?

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菜的?

哔哩哔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美妆 up 主?

世界上有没有长得很像,但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

[1]

[2]

[3]

参考

  1. ^2018PISA 测试成绩 http://www.oecd.org/pisa/PISA-results_ENGLISH.png
  2. ^2015 年 PISA 测试成绩 http://www.oecd.org/pisa/pisa-2015-results-in-focus.pdf
  3. ^2018 年 PISA 测试报告 http://www.oecd.org/pisa/PISA%202018%20Insights%20and%20Interpretations%20FINAL%20PDF.pdf

知乎用户 Melo 发表

谢邀

@颢卿

@刘柯

2018 年 PISA 测试结果新鲜出炉,关于我国在学业表现上获全球第一,

@chenqin

的解读和与往年的比较已经答得非常清晰。而今年 PISA 的测试结果,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结果与分析。

所谓成长型思维指我们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发展和改善的,成功基于努力和方法,所以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接受挑战。相对的,固定型思维则指认为人的智商和能力都是先天的,成功基于天生资质,无法改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则倾向于放弃。

为何成长型思维如此重要?人的思维模式会显著影响我们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是不会改变的,自然不会付出努力和坚持,因为努力了也没用呀。

关于成长型思维,有兴趣可以我之前回答过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心理学有哪些知识点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 纠结于表扬还是批评?” 以及 “ 要如何让我的孩子更爱接受挑战!

下图是各国关于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比较图。关于成长型思维,PISA 的测试中问了参加者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智商是我们不能改变太多的东西。“图中的数字是每一个国家有成长型思维的参加者对此选择 “不同意” 以及 “非常不同意” 的百分比总合(注:不同意 “智商是不能改变的” 这样的观点,代表了参加者倾向于拥有“成长型思维”)。 图一中可见**,在我国接受测试的地区中,有 56% 的学生持 “成长型思维”,略低于 63% 这 OECD 平均水平。**

图一. 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及幸福感

此次 PISA 报告中指出(见图二),几乎所有的参与国家的学生中(包括中国在内),相比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更不畏惧失败。除此之外,你可能也发现了,在图一中,我国的参与学生有 78% 担忧在他们失败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远高于 56% 的 OECD 平均数。可见,我们的孩子,更加忧虑失败。

图二. 成长型思维与学生的态度

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思维模式的学生特点分析中(图三),PISA 报告剖析了学生的性别、社会经济文化(the PISA index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简称 ESCS)地位与思维模式的关系。有趣的是,整个图表中,只有在我国,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反而更有成长型思维。可能的解释有很多,但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有多一些成长型思维不是坏事,侧面反映了家庭背景较差的孩子们相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身能力。

图三. 成长型思维分析

2018PISA 测试告诉我们,中国一线城市孩子的学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数一数二,那有没有成长型思维又有什么关系?没错,一些担心自己会失败的孩子确实为了防止失败而努力学习,但 “害怕失败” 也是双刃剑,谁又能保证一个人能一辈子顺风顺水,永远不遇失败和挫折?一些一路顺风顺水的孩子,在步入大学或社会时,一旦遇到大一些的挫折,便容易备受打击,难以面对。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因为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更勇于尝试和挑战,从失败中获取珍贵的经验,从而享受学习过程、继续前进。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成就,但更希望他能明白成就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善方法得来的,而不靠纯粹的天生优势。

我们都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次的 PISA 测试对于成长型思维的分析,也提醒了我们,在培养抗逆力(遇到挫折时候的反弹能力)和心理健康上,我们的教育还需付出更多、更有效的努力。

以上。

参考读物:

Schleicher, A. (2019). PISA 2018: Insights and Interpretations.

B-S-J-Z (China) - Country Note - PISA 2018 Results

https://www.oecd.org/pisa/publications/pisa-2018-results.htm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到了 3 年一度的 PISA 公布成绩的时刻,这已经是我在知乎上回答的第三个关于 PISA 的问题了。

这是 6 年前的回答,大致介绍了 PISA 项目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再次排第一,说明了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96823/answer/20623552)

这是 3 年年前的回答,分析了 PISA 在京沪苏粤排名第十的结果

[如何看待 OECD 2015 年 PISA 测试的结果?​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57263/answer/134844250)

今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参赛省份有所变动,上海、北京、江苏不变,2015 年参赛的广东省被更换为浙江省,名次也从 3 年前的第十名跃升为第一名。这个名次的变化和参加地区的变化有关系吗?OECD 根据每个学生的父母教育、职业、家庭财富和文化条件(比如藏书)为每个学生进行社会经济指数打分,英文简称为 ESCS,用 3 年前类似的方法,首先可以看 2012、2015 和 2018 年的家庭背景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到,随着样本的选取,这三轮 PISA 测试的家庭背景分布还是有很大差异的。2012 年(蓝色线)只包括了上海,其家庭背景的分布比较集中且偏高;2015 年,评分较低的区间出现了峰值,这可能是来自广东的样本;2018 年,随着广东被换成浙江,家庭背景评分较低的区间被抹平了一些,整体家庭背景分布变得平缓,更接近 2012 年,但整体仍低于 2012 年的上海单个城市。

和中国的样本分布始终在变化不同,PISA 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抽样都是较为稳定的,比如下图是美国在这三年来的家庭背景分布,三条线基本重合。

本次中国重夺第一,我们可以看到 twitter 或者国外论坛上有很多质疑,比如华盛顿邮报有一篇标题为《China is No. 1 on PISA — but here’s why its test scores are hard to believe》的文章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ducation/2019/12/04/china-is-no-pisa-heres-why-its-test-scores-are-hard-believe/​www.washingtonpost.com

文章有三个质疑:

第一条,中国的成绩上升得太快了,这不可能!

第二条,为什么要把广东丢掉换成浙江,这不合理!

第三条,PISA 明明测试了更多中国省份,为什么只给出了这四个省份!

文章的酸味有点浓,但总体来说攻击方向和 twitter 上很多质疑接近——中国让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参赛,还可能存在掐尖等行为干扰抽样,因此这个成绩不足为信。

真的是这样吗?

一,中国学校抽样并非掐尖

首先,我们将前几名参赛地区的家庭背景分布画在一张图上——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即使选择了最富裕的四个地区,家庭背景分布在前四名(京沪苏浙、新加坡、澳门、香港)里面也是最落后的,和澳门、香港相比相对接近些,完全比不上美国和新加坡。

而在抽样过程中,以江苏(http://www.jssjys.com/Html/Article/14550/)和浙江(https://www.zjzs.net/moban/index/111448.html)提供的信息为例,可以看到各个学校都会被包括进去: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除了城市高中外,大量农村高中、职校、技校也被囊括其中,这证明 PISA 在中国的抽样并非掐尖,确实是有 15 岁年龄学生代表性的。

二,在同样家庭背景下,各国成绩差异如何变化?

和三年前的方法一样,用临近匹配法,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让不同地区的家庭背景分布尽量相似,可以算出当家庭背景分布完全一样时各地区的分数差异,列表如下(下表与 2015 年处理不完全一致,主要是 2015 年仅包括城市地区中学)

上表分别列出了 2018、2015 年领先的分数以及两个年份领先分数的差额。可以看到,在处理到相同背景分布后,京沪苏浙四省的数学、阅读和科学比 2015 年的京沪苏粤分别高了 28.5、29.6、41.1 分,这里有一大部分应当来自从广东到浙江的替换。2018 年,大陆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和美国,领先分数都提高了不少,比较明显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阅读成绩从落后 15 分到领先 15 分,2018 年被大陆的差距多拉大了 30-40 分。而美国作为落后 100 多分的教育落后地区,反而被落下得没有那么多,数学和阅读 3 年来仅被拉大了 10 分不到的差距。

因此,目前对中国 PISA 夺冠的大部分指责,都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的 PISA 不仅没有掐尖,即使选择了四个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整体家庭背景仍然弱于目前的前几名。若是控制住家庭背景,中国的领先将更为明显——目前的阅读、数学、科学总分分别领先第二名新加坡 6 分、22 分、39 分,进行家庭背景处理后,领先幅度会达到更大的 15.2 分、31.1 分、47 分。

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

前面说了很多中国在 PISA 测试中表现较好的地方,但 PISA 能告诉我们的远非仅仅如此。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将各科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都分为 20 个百分位,选择东亚的若干高分地区再加上美国,可以画出下图。

下图的横坐标是家庭背景的百分位,越向右背景越好;纵坐标是每一个二十分位家庭背景的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的分位点。一般来说,越富裕的家庭成绩越好,这条曲线肯定是向右上倾斜的。

可以看到,在 6 个地区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的曲线相对来说平滑一些,随后是韩国和日本,然后是美国。京沪苏浙的蓝色曲线是最为陡峭的,这意味着在京沪苏浙地区,家庭背景向阅读成绩具有最高的转化效率,这个转化效率甚至大于美国全国。

类似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向科学成绩的转化效率上,中在六个地区中依然排名第一,美国第二。

只有向数学成绩的转化效率上,京沪苏浙略低于美国,排名第二。

在之前的答案中,我分析了学习成绩向毕业后工资的转化效率,这个效率是越来越低的。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林盛儿」2014 年和 2019 年前后迥异的两次言论?​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260714/answer/838978817)

而今天,PISA 数据告诉我们,中国京沪苏浙四地的家庭背景向学习成绩的转化效率则已经在东亚和美国的比较中处于领先地位。好家庭能带来好学生,这条真理在中国比其他地方更真

这两个结论似乎给出了相矛盾的现象,但其实根本上并不矛盾,他都体现了一种教育信号的甄别作用不断下降的现实——当学习成绩的甄别作用极端下降到零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学习成绩可以用钱买到,但他并不体现为能力,教育也就失去了信号的功能。

后记:

在写这个答案时,我搜到了一篇 9 年前的新闻,标题为《上海学生全球测试考第 1 引欧美关注 国内遭到质疑》

[上海学生全球测试考第 1 引欧美关注 国内遭到质疑​edu.people.com.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du.people.com.cn/GB/13522361.html)

内容和标题一样,在阐述「获得第一」的事实同时,挖空心思自谦,比如有这么一段「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PISA 注重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反映的仍旧是知识教育的结果,而这恰是中国学生的强项。这一成绩,不应遮蔽我们在个性培育、人格教育、创造力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这段与当年的媒体环境非常吻合,这段话要是放到今天来说,这名专家可能会被骂得很难听。

9 年过去,中国又获得了两次世界第一,领先第二名的分数越来越多,再没有人怀疑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领先世界,值得各国借鉴的(值得一提的是,借鉴了中国制度的英国在这两次 PISA 测试中进步都非常大)

但此时我倒是觉得,有这样的成绩,好吗?优秀吗?当然很好,很优秀,但越是不断领先的时刻,也应该更加警醒,看到潜在的问题。十年前的那些挖空心思的自谦在当年看很迂腐,放到今天来,其实还挺可贵的。

知乎用户 光明日报​ 发表

国际评估测试重回第一,喜悦之外也要看到不足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在全部 79 个参测国家和地区对 15 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 3 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参测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名。

PISA 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教育评估监测项目,每 3 年针对全世界 15 周岁的在校学生举行一轮测试,2000 年首次举办,目前已经成为当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监测项目。上海代表我国在 2009 年、2012 年连续两次排名第一,2015 年上海、北京、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学生联合参加则排名第十。此次又再回榜首,令很多人欢欣鼓舞。

“重回第一” 固然说明中国教育在很多地方具有比较优势。从结果看,不仅参测学生阅读、数学、科学 3 项关键能力素养上的平均成绩均排名第一,而且学生基本素养达标率排名第一,达到基础水平及以上的比例均在 95% 左右,说明**我国基础教育能够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能力要求。同时,高水平学生数量总数亦居于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坚持 “素养导向” 的课程教学改革等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的结果。比如在硬件配置方面,我国四省市学校硬件短缺指数为 - 0.27,硬件短缺程度低于 63 个参测国家(地区),乡镇学校的学校硬件短缺情况比城市学校严重,但是仍好于 OECD 平均水平。

但面对 “重回第一” 的结果,我们也不必沾沾自喜。此次参与测评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鉴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结果很难代表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四省市 “组团打怪” 能得第一名,并不代表全国其他省份学生的参与,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甚至,换个 “参赛队员” 上阵,得到的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从测评结果来看,即便是四省市内部,也存在较大的校际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就更能说明问题。

**另外,中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成绩第一,但是成绩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从结果来看,我国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 31.8 小时 / 周,在参测国家和地区中排第 4 位;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幸福感偏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分别为 119.8 分 / 小时、118.0 分 / 小时、107.7 分 / 小时,在参测国家和地区中排名靠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 6.64 分,在参测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第 51 位和第 61 位。而英国在 PISA 测试中的成绩一直不太好,但是英国学生的 “幸福指数” 则相当靠前。这说明,我们的成绩取得建立在更长时间、更多投入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幸福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实际上,PISA 虽然进行打分和国际排名,但难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发展全貌,并不是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教育水平优劣的评判。更何况,每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不尽相同,相同的一套题目,能否反映不同国家、地区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也存在争议。这也正是欧美国家对 PISA 结果不怎么感冒的原因之一。

更清醒的态度,是将 PISA 测试结果当作对我国教育的一个体检,帮助我国在国际比较中了解教育系统的优势与不足。得了第一,固然值得高兴,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教育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当下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学生压力大等问题,并不会因为测试结果第一就改变,反而测试结果以国际比较的视角说明了这些问题的突出性。PISA 是一面镜子,看待 PISA 结果尤其要避免用竞赛、功利的心态去看待它,避免为了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而追求短期的政策改革效益,而忽视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教育质量的改善,那样只会阻碍我们认识和改进教育存在的问题。

知乎用户 余舍私塾​ 发表

我的天,太激动了!

江浙沪北孩子成绩逆天!

2018 PISA 全球测试成绩公布,中国学生阅读、数学、科学包揽三项第一!

现场图片(FWE 新闻发布会拍摄)

就在 12 月 3 日下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最新的 2018 PISA 测试结果。

在参与测试的 79 个国家和地区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B-S-J-Z)**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以阅读 555 分、数学 591 分、科学素养 590 分,包揽了三项第一。(如下图)

除了新加坡紧随其后,这三项测试中国均遥遥领先。

自中国 2009 年、2012 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到 2015 年的排名第十,再到今年是重回巅峰,对中国教育意义非凡。

—1—

中国基础教育,其实很强

PISA 测试,即 “国际学生能力测试”,每三年公布一次结果。从 2000 年首次举办至今,已举办至第 7 轮。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用于评估各国 15 岁学生利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来应对现实生活中挑战的能力。

来看看这一届中国的成绩。

1、阅读

中国不仅以阅读 555 分位居第一,底线水准也相当高:

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联合体中,成绩靠后的 10%学生,也显示出比 OECD 平均水平更好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代表中国大陆参与测试的这四个省市中最弱势的学生,其阅读能力都超过了 OECD 国家 / 地区的平均学生水平。

PISA 的题目和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阅读理解,论坛上问怎么给母鸡治病…

2、数学

在数学方面,中国不仅以 591 分位居第一。而且在优秀生比例上更是大幅领先。

16.5%的 B-S-J-Z 联合体 15 岁学生,13.8%新加坡(排名第 2)15 岁学生,数学达到了最高等级 6 级,具有高级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只有 2.4%达到这一水平。

对于数学这一项,2009 年和 2012 年,上海蝉联冠军,还让老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时 PISA 测试成绩一公布,美国主流媒体就造谣说中国在国际教育排名中造假,以致 PISA 测试的主办方 OECD 的总秘书长 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不得不为此专门撰文辟谣。

但其实,用国内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学生,由中国 15 岁的中学生来做,即便是欠发达地区,成绩基本上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也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PISA 数学难度在小学水平内。

3、科学

在科学素养测试中,中国不仅以 590 分位居第一。而且在优秀生比例上也是优势突出。

B-S-J-G 联合体的学生中,有 32%达到了高水准的 5 级或 6 级。而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只有 6.8%达到这一水平。科学测试结果表明,除了与较低水平的技能相关的技能外,这些学生还可以创造性地,自主地将他们对科学的知识和有关科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情况。

融入在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题。

PISA 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实际能力,也能反映出各国基础教育的真实水平,可以说是检验各国真实教育水平的一把尺子。

—2—

中国基础教育,什么这么强

上海平和校长万玮曾经解释过——为什么中国基础教育这么强:

讲到底,教育不是学校推动的,是家长推动的

放眼全世界,学校与所处社区密不可分,家长倒逼学校进行改革,虽然有很多的纠结痛苦,但教育的水平总体来说是进步的。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进步比较快,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当中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高——中国文化里面觉得教育是家长的责任,西方觉得教育是你个人的选择。

西方家长会认为,18 岁之后高中毕业你要读大学,学费自己解决。但是中国的孩子能读大学,家长砸锅卖铁也得送孩子读书。

在中国文化中,教育就是要改变人生命运,就是光宗耀祖。快乐学习是西方的理念,中国的教育哲学认为,学习就是痛苦的,知识改变命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西方也在反思,他们的理念也有走极端的地方。比如太过于以儿童中心了。他完全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强调孩子自身的兴趣和选择。

我们呢?则强调训练。

我们信奉的是熟能生巧,西方不注重训练,是怕把孩子的兴趣练没了,但是现在因为他不注重训练,孩子连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不具备。**创新也是要有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的。**所以现在西方教育面临这么一个大问题。

—3—

好成绩换来的是幸福感指数走低

但,三个基础学科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

这届 PISA 测试,中国四个省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都不奇怪。

江浙沪北地区的家长,无疑是走在国内鸡血教育的最前沿,校内鸡 + 校外鸡的的默契配合,让基础教育成绩一路走高。

但 PISA 测试结果中有一个非常扎眼的数据——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中国四个省市学习时间最长,每周阅读时间约为 57 个小时,而 OECD 平均用时仅为 44 小时,一周能拉开了十几个小时的差距!

中国学生一周学习 57 小时,学校学完回家继续学,每天近 9 个小时,快赶上大厂的 996 了。

韩国、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日本,这些也同样以高强度著称的国家和地区,每周阅读时长至少比我们少 5 个小时。

除了成绩的比较,2018PISA 还分发了一份关于幸福感的问卷。

从 PISA 的平均数据来看,约有 67% 的学生对生活感到满意,约有 6% 的学生时常会感到悲伤。

而中国学生中,仅有 59% 的学生对生活感到满意,而时常感到悲伤的学生占比达到 11%。

满意度低于平均值,悲伤度高于平均值。

可见鸡血下的孩子,过得也是蛮委屈的…

不仅是幸福感不高,国内孩子成长型思维水平也低于国际水平。

成长型思维模式,面对挑战倾向于迎难而上,他们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相信努力和奋斗的意义,关心的其实不是表现的是否完美,而是能否从中学到东西、在挑战中发掘乐趣——相信自身的才华是可以随着努力而改变的。

从整体的数据来看,全球约 63% 的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中国学生中,仅有 56% 的学生拥有成长型心态。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推动过于鸡血,孩子还没明白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的时候,就面对着来自家长的巨大推力,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很容易被破坏。

显然,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未来有更多可能。

毫无疑问,这代鸡血家长出效果了。面对好成绩,我们很开心很骄傲,孩子的汗没有白流。

教育不仅是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到个人心理成长,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终身教育任重道远。

素材整理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叭~
笔芯~

知乎用户 隐身休士 发表

感谢众位大老对 pisa 测试的科普,个人有 3 点体会:

1.pisa 不是竞赛,而是对各国教育现状的一个横、纵向的全面评估(理中客附身);

2. 中国的教育水平是领先的,但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与我无关);

3. 虽然不是参赛区的人,身为一个中国人优越感爆棚了(手动狗头)。

但高兴之余,我深深的为 pisa 的未来担忧,有两点原因:

1.pisa 有可能失去权威性,这就如同中国超算速度超过美国后,超算不算高科技的道理一样。

2. 中国 pisa 测试数据被逆向解读,从而浸蚀中国教育的固有优势。例如:时间过长论;包邮区不具代表性论;抽样作弊论等等

但无论如何我个人(非包邮区家长)还是非常开心的,为 00 后孩子们的努力、优秀点赞。最后低调的秀一下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哈哈哈………(气死那些不希望中国好的人!)

知乎用户 小边观点 发表

两则新闻。

第一则。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宣布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这是继前段时间取消高中阶段考试大纲后,教育部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也意味着未来无论中考是还是高考,将都没有考试大纲的指导。

第二则。12 月 3 日,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第七轮国际学生评估结果(PISA2018):中国在阅读(555)、数学(591)和科学(590)三个领域都获得了全球最高分数,综合成绩也位列世界第一。

好消息和坏消息,但我不告诉你哪个是好消息,哪个是坏消息。

当然,也有可能都是好消息和坏消息~

教育部的决定当然其来有自,毕竟三十多年来,最受诟病的就是 “应试教育” 这个大黑点,多少人讥讽其为“现代八股”,顶着这么个名头,教育部恐怕老早就像把这顶帽子给摘了。

用公文的原话来说: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一句话概括:原来是 “考什么学什么”,现在是 “学什么考什么”。

不以考试为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你说好不好?

听起来当然很好,不少专家就说啦:

“起码教育的开放探究性将会更强,学生的创造性不会被框的那么紧,老师也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后的教学内容也一定会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偏向于适用性。”

是不是这个理呢?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依然是那句话,事物从来都是有两面性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面的硬币。

之前有大纲的时候,代表着老师还能依据考点授课,现在没有大纲了,意味着整本书,甚至整个学年,整个初高中生涯的书中知识都是考点,这等同于所有老师抓瞎,学生更加懵逼,为了拉开差距,只能越考越难,而且范围更广。

相应的,“考点冲刺”就会变成 “全书冲刺”,除非你彻底废除考试制度,不然学生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这跟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实质上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的影响,一旦没有了考试大纲的指导,考题的灵活性和广泛度大大增加,这必然导致师资力量较弱的地区,其学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以前,凭借学生自身的努力还能在相同考点上,拉近同教育资源发达地区学生的距离,可现在试卷减少机械性的记忆,更加注重综合能力之后,你觉得乡镇学校的培养能力还比得上市一中吗?

说到底,这个政策就是把 “马太效应” 发挥到最大: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精英阶层将和底层于教育上拉开真正的鸿沟。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转头看看开头的第二则新闻。

PISA 测试里,中国学生拿到了数学、科学、阅读测试的三门第一,综合成绩也甩开第二新加坡好几条街,高水平学生数量总数居于前列。

是不是好消息?

算,也不算,完全取决于你用什么角度去看。

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你看看这个测试抽取的样本就知道了。

此次 PISA 测试里,中国内地是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的,换句话说,这个测试里所体现的水平,可以说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为集中,师资水平最高的地区水准。

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

教育可不是部分人的教育,而是全国性的。

指着这个 PISA 测试成绩,你大可以说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极佳,但绝不能说全国都很好。

相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教育水平相差十分巨大。

我绝不认为,一个湖北省黄冈市的学生,其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能有北京名校的学生那么优越,可为什么前些年黄冈中学和毛坦厂中学能驰名全国?

不外乎会考试三个字。

注意,这并不是讽刺。

一年几千张试卷的重复性练习,紧盯考点的教学手法,让他们通过机械性记忆产生了脑部条件反射,最终在高考这个战场上,有了和接受着绝不公平教育的竞争者们,公平一战的机会。

你可以说他们高分低能,也能笑他们是新时代范进。

但你不能否认,高考,或者说有明确大纲的考试平台,让这些小地方来的孩子,有了能改变自己,和自己家庭命运的机会。

当人类出生时,家庭、财产、身份就早早拉开了阶级鸿沟,而很庆幸,在中国有这么个全球唯一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让最底层出来的孩子摆脱在家乡放羊接受精准扶贫的命运,完成阶级跃升这个艰难的任务。

说到这,你大概也明白我的观点了。

这次取消大纲的做法,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积极的地方当然是有的,但总体是弊大于利。

我再顺着之前的话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把大纲取消,所有知识都成为考点时,课上时间必然无法全面覆盖这些点,或者没法深入去讲,结果反而是把学生和家长都逼去了课外补习班,变相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家长的钱包负担。

或者我有理由猜测,这其实就是想要把基础教育搞成产业化,刻意拉开学生的差距?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根本。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了太多呼吁 “减负”,呼吁学习欧美“快乐教育” 的声音。

这些声音中,有善意的,也有不怀好意的。

比如曾经作为教育部座上宾,网上早就被人扒皮的某些教育口公知,从搞快乐教育,减负教育,到抹黑奥数,不遗余力想要摧毁中国的教育体系。

这些人不遗余力地攻击公立学校,但自己私底下却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大肆敛财,就像搞新东方的俞敏洪大肆宣传 “快乐教育”——嘴上都是主义,底下都是生意。

当然,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接受着反华基金和港毒 NGO 的资助,这到底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还是要摧毁中国的未来呢?

放眼周边,日本作为欧美 “快乐教育” 的受害国,也力推“宽松教育”,让国民整体学力连年显著下跌。

同样在四年一次的国际 PISA 标准化测试中,1999 年,日本的数学应用和科学素养位列 OECD15 国第一,阅读理解位列第八;到了 2003 年,数学跌了 5 位,阅读理解跌了 7 位;2007 年,科学第六、数学第十,阅读理解已经沦为垫底的第十五位。

近年日本国内还有调查称,小学生 4 人中就有 1 人弄不清 “平均” 的含义。

这种 “快乐”,这种 “减负”,摆明了就是要毒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全体学生。

回过头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以高考作为主要选拔机制,现实中基础教育以高考作为终极目标。

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相对比较可靠的手段——既然这是明摆着的规律,用扎实的基础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敲门砖,更是必然。

在稳定的社会建设时期,普通家庭主要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变孩子的命运。即使考上个好大学不见得必然实现阶层向上流动,至少还能维持在现有的阶层,不致出现阶层的滑落。

说白了,中国的教育就是把乌龟训练得能和兔子一样跑。

而搞了二十多年的所谓 “减负”,永远只是形式主义的一阵风,根本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至于欧美的 “快乐教育”,更是裹着糖衣的毒药罢了。

知乎用户 清风 发表

江浙是很特殊的地区,那些高考大省太乐观了。

江浙的发展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是农村起步工业化,农村包围城市的。因此这里的县城除了规模小点,发展水平基本不输二线城市。

这整个地区其实是均质的,包括农村,和城市相比,只是一户建更多,间距更大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江浙的农民人均收入总是能霸榜,高得离谱~

再有,上海在苏南浙北这个范围内,水平并不突出,她只是政治地位高规模大,若去掉金融外资那些总部经济,上海在这一带还是偏下的。上海的农村发展水平甚至可能垫底。。。。

知道了以上这些,就没有那些乐观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这个考试我关注过几届,你说和经济相关吧?并不绝对正相关,2015 广东成绩很差(不要拿珠三角和非珠来说事,江苏内部,浙江内部经济,教育质量差距同样很巨大)

你说和教育质量挂钩吧?很多中西部人口大省,高考强省内部测评过几次,成绩很不好看,没敢公布,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教育质量不行。

因为PISA本身的测试对象并不是17/18岁高考考生,它的抽样测试对象是15岁的全体学生,即包括各地重点中学,和职业高中,技校的学生,后两者基本不参与高考,或者不是衡量高考成绩的主体。

包括15岁这个年龄槛,不同学校之间学生还没有通过3年高强度高中教育拉开极大差距。

PISA它很反映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省内部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公平的重视程度。

就是小学,初中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和倾斜程度,城乡之间,县城和市区,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省会,教育水平客观存在差距的。

这个东西,光看高考你是看不出来的。

高考比的是什么?用田忌赛马的说法来说,就是各省上等马 pk 上等马,中等马的赛场是三本/大专,下等马基本不参与高考,所以无法衡量一个省的中位数水准,只能衡量上限。

只能说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在省/市份内部基础教育公平做的比较到位,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二线省会还是三/四线,初中毕业学生的基本受教育程度下限都很高。

未来我还是希望更多的省份能够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更多参与到这个考试进来。毕竟对学生来说,这只是一个反映他们受教育程度的考试,对教育者来说,可以思考的问题非常多

知乎用户 Xiaonan Huang 发表

中国内地区(包含北上江浙四省)的 15 岁中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中打败了全世界其他国家学生,展示了压倒性实力。这届的学生和家长确实给力!

庆祝之外,也有很多人对国内学生学习时长和幸福度有了一定的质疑。

于是我决定把报告好好看看,将里面的数据摘抄出来放在这里。我只读数据,保持中立,不给结论,让大家自己看结果吧。

1、测试成绩

中国(北上江浙)学生在数学方面领先优势非常明显,以 591 的分数大幅领先排第 2 名的新加坡(569 分)。

阅读方面,中国(北上江浙)学生小幅度领先排第 2 名的新加坡学生们。前几名的国家学生阅读成绩其实差别幅度并不像数学那么大。

科学测试成绩方面,相当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北上江浙)学生以 590 分成绩大幅领先随后的新加坡(551)和澳门学生(544)。可见在中小学阶段,中国大城市孩子们的知识素养是非常高的。

2、阅读成绩分布

如果看学生阅读成绩分布,其实中国(北上江浙)学生之间成绩较平衡,差距并不巨大。由此可见,就算处在不同学校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都在比较好的状态。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PISA 报告里面指出,世界范围内男孩子的阅读成绩相对比较低,但是中国(北上江浙)学生阅读成绩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别。说明了,鸡娃的家长们是不分男女的

魔都的家长特别关心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别,例如一线公办、普通公办、民办等。在报告里面也可以看到,中国(北上江浙)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差距在中等水平,侧面说明了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确有差距。

不过,国内(北上江浙)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并不像以色列、黎巴嫩、阿联酋等国家差距悬殊。但是再看一下芬兰,冰岛,挪威,丹麦,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他们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相当小。说明了这些国家教育资源分配较为均衡。

教育资源分配也可以从教师资源看出来。衡量教师职位是否有足够吸引力的一个指征是:学校有多少老师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

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北上江浙)学校中拥有硕士或以上文凭的老师还是属于比较少的。而且优势学校和不占优势学校之间差别较大。好的学校师资强大许多。

3、具体阅读和数学成绩

你们觉得男孩女孩之间在 PISA 阅读和数学成绩上表现如何呢?中国(北上江浙)学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的阅读成绩好,男孩子比女孩子的数学成绩好。似乎符合了我们一贯以来的看法?

不过这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观察到的。在芬兰、挪威、冰岛、以色列等国家,女孩子的数学也比男孩子好不少呢。

下面有一些让我们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中国(北上江浙)学生的学习时长仅次于阿联酋,达到了每周 57 个小时。芬兰仅为 36 小时,世界平均则是 44 小时。所以,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是多少。

4、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方面,让我有些难过的是:中国(北上江浙)中学生中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想要选择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职业。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平均成绩,国内的男孩和女孩差别不大,连男孩子也并不是很向往科学和工程方面职业。幼儿园和小学时候,想着开飞机造火箭的孩子们上哪儿去了呢?

更令人惊讶的是(可能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中国(北上江浙)学生选择医疗行业的平均人数在世界范围内垫底。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学校是否给中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职业选择建议:中国(北上江浙)学校平均成绩属于世界中等。但是,较好的优势学校提供的职业建议和帮助远远大于并不占优势的学校。说明了国内不同学校对学生职业发展辅导这块的关注度相差较大。

5、身心发展

在身心发展这一块,有两个成绩我们可以看一下。

第 1 个是 “成长型思维” 评测成绩,中国(北上江浙)学生属于中等水平。大约 50% 多的学生拥有比较强的成长性思维。而且,在男孩女孩之间或者一线学校和其他学校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这点来说德国,爱尔兰,青岛,丹麦,Estonia 等国家都做的非常好,大部分孩子都有较强的成长性思维。

最后一个数据体现学生们对生活满意度,也就是幸福感。中国(北上江浙)大学生中,更多的孩子们并没有很强的幸福感。

当然,看数据也并不能完整的表现出这个结果,不同国家和文化有差别,我们也不知道原始问题是什么。

不过我们可以把中国(北上江浙)学生结果和亚洲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对比,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幸福感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

最后我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一直觉得国内(一线城市)的教育质量、教育重视度和激烈程度是今非昔比的,也在国际上数一数二。我们不用妄自菲薄去羡慕各个国家教育方法,而贬低国内教育成果。

老母亲 / 老父亲们可以自豪地说:你看看,鸡娃的成果就是这么牛!

其次,PISA 只是一个测试,它具有 3 万多参与者的大样本,所以宏观方面肯定能告诉我们许多有效结论。比如我们在前面数据里面看到的总体测试成绩、有效学习时间、对职业向往度等。但是,由于它是国际性测试,必然拥有不可克服的欠缺处,例如为了适合所有学生,题目为中等水平,也无法突出优等学生数量。还有不同文化对同样问题的理解度是否可以匹配等疑问。

所以,我们家长可以客观看待这次成绩,欣慰之余,找到我们欠缺的,继续努力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考得再好也没什么屌用,总是有屌丝老外能找出理由替你 “解释” 的。下面截图来自 reddit 论坛:

观点 1:中国人挑了数据(这条是被顶得最高的评论。)

观点 2:中国人死读书,每天学习很久,没有创造力。

观点 3:中国人都是骗子,喜欢作弊

观点 4:我不信我不信,明明我见到的中国留学生都是辣鸡 (from 某印度小哥)

意思重复的内容我没晒出来… 反正我看完觉得没意思透了。

有一个巴西小哥提出了问题 “各位大佬说得都对,大陆人是这样我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澳门和香港得分也这么高?”

但是没有人鸟他。

参考:

https://old.reddit.com/r/europe/comments/e5dwtp/pisa_2018_results/

https://www.reddit.com/r/worldnews/comments/e5ffiy/students_from_mainland_china_are_the_best_in_the/

知乎用户 贵帮阿贵实 发表

2009 年只有上海代表中国参加的时候,全部项目排名第一完全不出乎我的意外。

同样,如果这次结果出来之前告诉我是北京及江浙沪代表中国的话,即使我不敢猜全部排名第一,但也能保证肯定名列前茅。

因为,江浙一带重视教育早就形成一种社会传统了,而且这还不是一年两年、一代两代而是上千年的传统了。这种传统未必能保证上限多高,却能保证下限不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大陆是第一我就放心了,东亚最烂——弱省人确实须要被修理修理。

知乎用户 绚烂星空下 发表

和 2015 年的情况相比。。。。乳粤了。。。。

知乎用户 ChristyGwan 发表

昨天早上半睡半醒的我因手机弹出来的一条 CBC 新闻彻底清醒。什么?我所在的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在最新发布的 PISA 评估报告中成绩垫底?PISA 究竟是什么?加拿大全境的教育水平高地又在哪儿呢?一边嘀咕一边搜索,一边哀叹一边求解,从堂堂 “宇宙的中心” 到平均教育水准优秀的加拿大,究竟是否值得?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 PISA。PISA 其实就是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这是一个由世界经合组织 OECD 筹划的、针对 15 岁学生的、以” 将阅读、数学、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生活挑战的能力 “为评估内容的、全球性的评估体系。该体系被评价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成绩评估项目之一,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

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对 PISA 的介绍

那么刚刚发布的 2018 年 PISA 测评结果是由来自世界 79 个国家和经济体(其中有 37 个国家是经合组织成员国)、覆盖 47 种语言、超过 60 万的十五岁学生参与的。简单粗暴,我们先来看看结果:

乍一看,超 500 分的绿色区域只有祖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英国、环波罗的海四国啊。美国呢?澳洲呢?仔细看下表才知,祖国的代表团由四个教育强区组成(最早看的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出具的报告直接以 B、S、Z、J 四个字母代表京沪江浙,不过还是秒懂),位列第一,和第二位的新加坡分差还不少,而祖国的港台地区成绩也不错,位列第三、第四和第八。日韩包揽第六第七,等于说 PISA2018 在阅读、数学、科学三大核心学科表现平均成绩列入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占了七个,欧洲两个,分别是备受瞩目的芬兰和爱沙尼亚,美洲一个,就是加拿大。

看完结果是不是有想把孩子送回祖国历练两年的冲动?好在经合组织以及参与测评的各国都能够客观看待测评结果并进行科学导向和宏观调整(例如在下一次的测评中增设”全球胜任力 “和” 创造性思维“的指标),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反思。例如祖国就有媒体指出,以京沪江浙为代表团的斐然成绩是建立在花费大量学习时间、牺牲休息和娱乐、降低幸福感的基础上得来的,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将来并不想从事对建设国家意义重大的理工行业,教育现状仍有进步空间,基础教育任重道远。看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媒体、家庭甚至学生本身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现状存在的问题。那么,回国上学的事儿先放放,一起看看现在生活的加拿大。

在加拿大,横跨十个省份、来自于 800 余所学校的超过 22000 名 15 岁学生参与了测评。

我们先来看三大核心学科占主导位置的阅读。阅读水平通过三个子量表即信息定位、信息理解、信息判断和两个阅读材料结构分类量表即单一信息来源和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测评,PISA 把阅读水平分为八级,其中二级是达标线,也就是说在初中毕业时,阅读水平最差也要达到二级。而五六级是优秀,参与测评的加拿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下:

而各省学生阅读水平达标线以上的人数是这样分布的:

魁北克和阿尔伯塔以 88% 的达标率并列第一,安省 87% 位列第二,达标率最低的是大西洋省新不伦瑞克,倒数第二,就是开篇新闻提到的曼尼托巴。

当把加拿大的省份放到 PISA 参与测评国和地区中进行横向比较时,阿尔伯塔冲出前五,安大略也紧跟香港之后,曼尼托巴没有显示出来,494 分的平均分大致在德国以下,斯洛文尼亚以上。不过排名不是最重要的,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也贴心指出 “The focus is not ranking”,测评过后的反思和调整才是意义所在。

当对比加拿大的非移民群体、一代移民群体和二代移民群体在阅读方面的表现时,结果不同于其他国家非移民学生群体远高于移民学生群体的状况。在加拿大,非移民学生(可以理解成本地学生)和移民学生水平持平,细分的话,二代移民学生阅读表现优于非移民(本地学生),二代移民学生和非移民学生又优于一代移民学生。

至于数学和科学,表现最优的省份分别是魁北克和阿尔伯塔。

此外,加拿大的分析报告还针对学生所在学习项目的语言类别(英法)、性别、阅读态度等进行了测评,此处暂不提及。

加拿大作为位列 PISA2018 平均成绩 top10 里的欧美国家三者之一,取得的成绩并不耀眼,甚至与 PISA 全球水平一致,出现下滑趋势。然而对比上文国内媒体提及的学习时间,加拿大的成绩又显得 “性价比极高”。

上图横坐标为学习时间,纵坐标为月度平均成绩,如果以 OECD 的平均阅读分数线和平均学习时间线的交叉处为零坐标,显然左上第二象限、沿黄色箭头所指方向分布的国家学习效率最高,这里我们找到的是芬兰。而右上第一象限中沿绿色箭头所指方向分布的国家学习效率偏低。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拿大、中国澳门和爱尔兰的表现都不错。加拿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单从参与体育运动来看,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就被挤压了一多半,更别说其他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所占时间了。如果说学生放学后为了参与各种体育运动训练,连课下作业都是在体育馆里完成的,你一定别觉得夸张。

最后,我们来看一组照片,分别是参加 2019 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中、美、加三国代表队的合影。

我想说,不管生活在哪儿,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是毋庸置疑的。看到祖国基础教育成果突飞猛进真的高兴,可想想成绩背后孩子们的童年也确实心疼。如果你的孩子也恰巧生长在加拿大或者美国,请别不讲中文不学数学,也别盲目鸡血形同国内,因为这些长在海外的华人孩子未来的竞争者不只是同班的白人,还有同样来自亚洲的韩国人、印度人,以及来自祖国的同胞们,他们既需要继承,又需要融合,这真的是挑战。

[如何评价纪录片《他乡的童年》?​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168697/answer/858709426)

知乎用户 奈良 发表

pisa 是衡量富裕程度的一个标准,上面居然有回答会说:中国不派山东省出来就是不打算欺负人。这个榜单里是附带着技校的…… 你确定山东技校哪家强吗。

我们要努力把那个 bsjz(china)给换成 china。其实我也很怀疑,如果越南派出胡志明 + 河内。印度派出德里孟买加尔各答,能否一战?不过目前能在统一国家里只派出部分城市和部分省份的并不多。

希望未来中国所有大城市都会像 bs 一样发达,所有的省份都像 jz 一样发达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参加 2012 年上海的 pisa 考试。

对于那些说在中国只掐尖抽样的声音,我想说在那时候在上海的抽样,最顶尖的初中一所都没有被抽到,抽到的都是我没听过的初中名字甚至还有传闻很差的,我当时还在想这个偏差怎么会这么大会不会不公平,结果 12 年还是第一,就知道了,不用掐尖照样碾压。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在中国区的这个测试成绩基本反应中国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大量的职校和技校生参加考试基本上囊括了中国这个年龄段高中低各水平受教育人口的实际受教育水平,这的确是这七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就。

有人谈参与测试的算经济发达地区,其实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地区间差异应该是最小的,全国一个套路教学生,特别是大量的职校和技校生参加测试 (这波基本是同龄中垫底的学生), 这个测试结果进行全球比较的可信度就非常高。换句话说,这个测试扩大到这个年龄段全部中国学校,结果应该还是这样。2015 年的 PISA 结果应该是最差的情况中国的教育水平,大量放羊的广东教育真的比最穷地区的基础教育还要差,那是真的全国垫底水平,因为那是完全自然学习状态,懂多少听天由命。

而这次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平均水平。

==================================

这个结果应该是对中国公立教育体系的肯定,我们不需要一帮几岁就叫嚣着杀光他国人民的战争疯子 (他大概忘了他要杀光的国家是个核大国,他真把这句话付诸实践的时候将是人类的灾难,包括他自己都将被毁灭);也不需要一帮自以为是的小国寡民,对真正的世界没有了解,没有敬畏,凭着媒体偏颇的宣传乱舞的疯子。我们需要这个国家的建设者,这是教育的正途。

这十几年的 PISA 测试安排好像是一个套路,先拿最好的平均水平来测,全球第一;然后扩大,再组合一个全国最差的平均水平来测,全球第十; 好了,这次拿真正的全国平均水平来测,还是全球第一,不知道算是中国之大幸,还是全球的大不幸。

个人感觉就这水平可以登顶全球,应该是人类的悲哀。完全理解我哥的发小,在接受了美国 K12 的公立教育之后,让他那些没户口的子女去读宁乡的中小学,也绝对不回美国接受免费的废物教育。

知乎用户 一般通过车万众 发表

看了很多答主都拿成绩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本人当时初三,有幸参加了 2018 年学校组织的这场考试。那个时候每个考生会被抽去考三门,一部分人抽到了数学语文和生物,一部分人抽到了英语科学和地理,还有一些人不参加 (随机的,为了确保参加考试的人数一样好像,不存在说不让差学生考,年级前几的几个大佬都没选到)。然后做完以后感觉就是:这不就七年级的东西嘛? 我问了一圈大家感觉都差不多 (我的学校也算不上上海比较好的初中,最多算是普陀区一所普通初中)。我当时就觉得咱国家稳了,结果果然是这样。

知乎用户 纳思锐才 发表

时隔三年,PISA 又来了!

12 月 3 日,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8)测试结果。对 15 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 “组队” 作为代表的中国,在阅读、数学、科学 3 项测试中,分别获得 555 分、591 分、590 分,取得全部 3 项科目参测国家(地区)第一的好成绩。

关于 PISA

PISA 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框架下,对全世界 15 岁学生抽样进行的一项综合素养测评,包括学科测评和问卷调查,主要考量义务教育结束前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它始于 2000 年,每 3 年一次,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习评价国际项目之一,也为各个国家教育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方向。

最新的这一轮 “PISA 2018” 中,共有 79 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约 60 万名初中阶段学生参加测试,他们作为样本代表着所属的国家和地区的逾 3200 万学生。与上一轮的 72 个参评国家和经济体相比,参与地区保持增长。按项目规则,每个参与国家和经济体选择至少 5000 名学生参加。

上海曾两度代表中国取得 PISA 测试的世界第一。之后,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 4 省市为代表的中国,上一次排在世界第十。此次,中国又重回 PISA 榜首。

据了解,在中国,继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之后,浙江省首次参加测评。

此轮 PISA 使用电脑测评,每位学生除参加 2 小时的测试外,还用时 35 分钟完成问卷调查,关于学习、学校、家庭、生活和未来规划等,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等也纳入其中。

测试结果显示:

一、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均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

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上的平均成绩分别为 555 分、591 分、590 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我国四省市学生基本素养达标率为参测国家(地区)第一,高水平学生数量总数居于前列。

其中:基本素养达标率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上的能力表现达到基础水平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94.8%、97.6% 和 97.9%,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

单项素养高水平学生总数方面,参测国家(地区)数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1.7% 来自我国四省市,排名第一;参测国家(地区)阅读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13.4% 来自我国四省市,排名第二;参测国家(地区)科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2.3% 来自我国四省市,排名第二;综合素养高水平学生总数方面,PISA 将 3 个领域素养表现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定义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国四省市全面发展学生占参测国家(地区)全面发展学生的比例为 25.2%,排名第一。

二、我国四省市教育公平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城乡在硬件公平上有所改善,但存在乡镇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师教学技能差异大等问题。

硬件配置较充分,我国四省市学校硬件短缺指数为-0.27,硬件短缺程度低于 63 个参测国家(地区)。其中,城市学校为-0.35,乡镇学校为-0.20。

乡镇师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四省市师资短缺指数为 0.75,高于 OECD 平均水平,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3 位。

其中,城市学校为 0.44,乡镇学校为 0.98(指数为 1 是非常短缺)。城乡教师教学技能差异大。我国四省市城乡教师在 “运用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策略” 与“教学热忱”方面差异较大,部分乡镇学校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存在 “不善教” 和“不乐教”的情况。

校际不均衡发展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四省市阅读领域学生素养的校际差异比为 42.0%,按照差异比从大到小排列,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16 位,属教育质量高但校际差异大的区域。

三、教师教学方法较先进

因材施教方面(适应性教学),我国四省市教师擅长使用适应性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指数为 0.38,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4 位。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策略方面(认知激活教学),我国四省市教师的认知激活教学指数为 0.56,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3 位,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经验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

教师支持学生方面,我国四省市 95% 以上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支持,教师支持指数为 0.36,在阅读素养高分国家(地区)中处于较高的水平。

教学材料方面,我国四省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且充足的教学材料,学生在课堂阅读中接触到各类材料的机会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其中小说类作品比其他类型材料多。

四、学生爱好阅读

阅读兴趣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是参测国家(地区)中最喜爱阅读的学生,阅读兴趣指数达 0.97,排第 1 位。

阅读范围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范围广,学生普遍涉猎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24.8% 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两种类型的读物,19.2% 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三种类型的读物。

五、学生学习时间较长

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 31.8 小时 / 周,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4 位。

单项学习时间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上的平均学习时间分别为 4.6 小时 / 周、5.0 小时 / 周、5.5 小时 / 周,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 7 位、第 8 位和第 3 位。

三项总学习时间方面,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上的学习时间较长,三项课时占总课时数的 47.6%,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17 位。

六、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幸福感偏低

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分别为 119.8 分 / 小时、118.0 分 / 小时、107.7 分 / 小时,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列第 44 位、第 46 位、第 54 位。

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 6.64 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 51 位和第 61 位。

七、家长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学生家庭教育资源有保障,情感支持待提高

家庭教育资源方面,我国四省市家庭教育资源指数为 0.15,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18 位,超过了一些与我国四省市家庭经济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国家(地区)。

但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ESCS)仅为-0.67,家庭经济水平整体偏低,表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家长情感支持方面,我国四省市家长情感支持指数为-0.02,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中等水平。

据了解,经 OECD 统一抽样,我国四省市 361 所学校的 12058 名学生代表四省市在校生参加了测试,361 名学校负责人和 17634 名教师完成了在线问卷调查,学校参与率为 100%,学生参与率为 99%,教师问卷调查参与率为 98%,所有测试数据均由 OECD 审核、发布。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新媒体

  •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爸妈速读!诺贝尔奖得主告诉你:教育孩子什么最重要

杭州家长急换 “双优学区房”?最全小学对口初中名单出炉,家长速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毋庸置疑。但这数据不能代表全国,中国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所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我所在四川为例,这里是现阶段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学生自身经济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家庭教育封建保守,鲜能接触先进教育理念,教师也多以 70 年代师范生为主,接受新理念和自我知识体系更新都显得非常滞后,对于政策的变动也都是被动接受为主。因此,出现了“疲劳战术”、“大班额教学” 等等至今都为解决的诸多问题,“为学生减负”和发达地区相比,基本为一纸空谈。中国亟需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将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理念推广开来。

知乎用户 佳佳 发表

感觉全国都是赫敏格兰杰

知乎用户 兔小姐 发表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至 2000 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通过测试找出现行教育缺陷,改善学习效果。

PISA 到底是怎么抽取学生?

学生是否具有随机性,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任意省份任意学校的学生。目前看来中国派出的是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这四个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偏高的地方,如果选的是宁夏、陕西、广西和贵州等地方的学生,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PISA 是怎么组织考试的?

是不是类似高考一样每一门出个试卷就行了。那阅读怎么看出水平呢?科学又怎么出题呢?有时候提问比回答更重要。

PISA 权威性如何?

有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和日本在内的 65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被英国人称为 “教育界的世界杯”,说明这个机构有一定的权威性。

此次的成绩是否能说明中国学生水平世界领先?

此次 PISA 的结果说明中国一线城市的教育效果还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但是中国其他地区的教育水平还未可知。我个人比较认可德国的教育理念,即 “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此次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第一能否代表中国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的人呢,这要看 2021 年、2024 年…… 以及之后每个三年连续的成绩,还有未来对世界的贡献,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取得数量、世界性发明的数量以及各项专利的数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必须要匿名答,带有太多的地域性。

浙江替换成广东,就有这么大的效果?显然这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次的结果比此前上海单独测试还要好,显然还有个原因:整体进步很快。

先来看原因一,浙江和广东的差距。

首先,显然广东和浙江学生的天赋有很大差距。看卫生部的智商测试和英国对大陆的智商测试,很显然,江浙沪 + 北京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卫生部江苏略落后,而英国略领先,很有可能是取样的差别,因为江苏内部差距过大,摘取自当初的新闻 “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意外获悉,南京市儿童的平均智商竟然不足 100,不仅远低于江苏省 109 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江苏苏南苏中苏北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风俗习惯人口构成,都有极大的差距。从江苏高考也可以看出来,苏中三市 + 无锡常州是江苏高考最牛的城市,而以前南京倒数,现在赶到中游,苏州以前还行,现在倒数。

卫生部的,广东 101,上海 115,浙江 116,北京 114,江苏 109:

英国的,江苏和上海颜色最深:

尽管智商测试和教育水平后天环境也有关系,但是你不可否认和 PISA 相比,智商测试一定更偏向于天赋。各地儿童智商先天真的有差距,就像黑人的平均智商远低于东亚一样,虽然 zz 不正确,但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其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相比较长三角的 “一心只读圣贤书”,广东的家长显然更偏向于认为 “360 行,行行出状元”。

再看原因之二,北京上海江苏自身水平的提高。

借用其他答主的测算,如果假设浙江分数 = 北京上海江苏,且两次分数相同,那么广东的分数还不如最低的菲律宾,这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北京上海江苏自身水平提升一定非常迅速。

这里抛开江苏不谈,相信北京上海的家长都很能体会两地与日俱增的家长焦虑,上海和北京的基础教育也因此有着极大的进步。为什么?因为全国各地的精英都汇聚于此,每年大量学习的优胜者们不回老家留驻北上。北清复交留在北京上海的毕业生人数都是从两地招生人数的 10 倍以上,毫无疑问北京上海的压力在不断变大,甚至累计 10-20 年以后高考难度会超过目前的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不相信的话我们拭目以待。

我自己是江苏人在上海,家里人都在江苏教育最好的城市当教师,体会非常深刻。十几年前,江苏学生的课业秒杀上海,现在的江苏学生还是很苦,但是已经远远不能和上海相比了。上海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压力是江苏完全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差距极大。上海幼儿园大批量学习低年级小学内容已经成为常态,甚至还会有小部分小孩在幼儿园学完小学数学英语内容的,对此我瞠目结舌。

所以对于这 3 年北京上海的学生 PISA 成绩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毫不怀疑,再过 3 年再看,还会继续进步,但是江苏浙江可能反而会原地踏步变成拖累了。

知乎用户 胡不归 发表

2015 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联队阅读、数学、科学得分分别是 494、 531、 518

2018 浙江代替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联队的得分分别是 555、591、590

北京浙江江苏以前也单独参加过 pisa,分数与上海差距不大

也就是说广东的阅读、数学、科学得分差不多是 311、351、302,比排名倒数第一的菲律宾还要低几十分。 广东教育厅的日子怕是要不太好过了

知乎用户 杨拉登 发表

正经回答是:

感觉最惊喜的是,这次的科学成绩大幅提升了,即使对比之前只有上海参加时候的成绩。

如果说阅读成绩更多的受限于家庭经济状况,数学成绩受先天智商影响较大,那么科学成绩,基本就是完全反应了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12.4 更新

今天看其他人贴的具体分数,发现和 2012 那次一样,阅读方面虽然中国(上次是上海)的总分比新加坡高一点点,但是 6 级以上的学生(顶尖学生)比例仍然不如新加坡。阅读这门课,感觉还是和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之前国内各省的内侧,分数差距拉开最大的也还是阅读,上次 2015 那个,城乡差距的影响里面,也是阅读被影响最大的。

————————

12.09 更新

之前看到的关于 09 年的部分数据,今天又去找了下,原文在这里:

中国 PISA 夺冠路漫漫

https://wenku.baidu.com/view/3551b1282f60ddccda38a009.html​wenku.baidu.com

2009 年试测选取东部、中部、西部代表性省份,分别在天津、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湖北、海南、四川、云南、宁夏 10 个省市各抽 60 所样本校, 加上北京房山区所有含 15 岁学生的学校(21 所),合计 621 所学校 21003 名学生作为样本,然后合并上海市 PISA 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009 年试测结果表明:中国试测地区整体教育质量较高,数学、科学和阅读三项平均成绩排名分别为第 4、第 11、第 30,但省际、城乡、校际间差距较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检索、整合与解释能力表现相对不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尤显薄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纸质文本和电子化阅读的种类和频率,均低于 OECD 平均水平。。。浙江和海南两省阅读成绩差距达 118 分(OECD 国家间最大差距 114 分),阅读成绩城乡差距为 76 分(OECD 国家为 40 分)。

文章的作者,百度了一下头衔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张家勇

另有一篇 PISA2012 年的浙江的文章:其中多次提到浙江比位居第二的 J 省 XXXX / 浙江的通才比例低于 J 省 XXX,不用怀疑 J 省是哪个省吧?啊不对,后面写着写着直接把省名写出来了。。。另外提到,浙江的数学成绩比最低的省份(后面提到低水平比例 49.8% 的时候用的是 H 省,对比 2009 数据也该知道 H 省是哪个省吧?)高了 196 分。。。196 是什么概念?

[PISA 视角下的浙江基础教育——浙江学生在 PISA2012 试测中的表现及启示​www.doc88.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doc88.com/p-9873582933996.html)


玩笑话是:所以,广东这个锅要怎么甩?

知乎用户 milki 发表

大家看到了第一,就没看到香港吗?笑而不语,看来废青也是有点东西的,哦对了,美帝怎么在后面啊,世界拥有名校最多的国家,人才最向往的国家,怎么没进前五啊。

所以说,一个榜单而已,别激动,在 “成绩” 这方面我们当然牛逼,毕竟锻炼多了,但在创造创新方面还没准呢,我本科的时候觉得我们人的能力和成果是不错的,研究生就发现,在学术方面差距还是大,我们是用工具做实验,做分析,然而人家直接做工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广东还是有点尴尬啊……

个人认为参加 PISA 测试应该还是要把全部省份 / 至少是几个人口大省都抽下样,不然能不能代表中国的确存疑

知乎用户 淡定克 发表

首先表达下我的观点,真的很为这个成绩而自豪,那些黑中国教育的给你们说个笑话:以前总觉得国外的学生很牛,因为他们的学生可以一边玩一边还能拿诺贝尔奖。但长大以后才知道,拿诺贝尔奖的学生和玩的学生不是一拨人。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的高速发展说明,稳定、一贯的政治、经济制度很重要,琢磨下改革开放第一件事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有啥?恢复高考啊!

第三,中国社会的高速稳定发展的原因除了第二条,是因为我们所谓的阶级跃升之路没有封死,无论政商,只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任何人都有上 985,211 的机会,都可以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政方面我知道的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百度领导们的履历。商上面大家看看 90 年代的地产商,00 年代的互联网,10 年代的 BAT,美团,拼多多。

而说到考试本身,首先都是 15 岁的孩子,阅读能力第一,科学水平第一,数学成绩第一,真的很棒!其次,成绩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在更好的评价体系出现前,成绩就是一切。第三,地域差别,北京以及江浙沪包邮区。看看乌鸦校尉的文章,连考试方都是中国后 10% 的成绩比其他国家的都要好。第四,中国教育黑。外国人在 twitter 上黑就算了,国内自己人也黑自己,真的是。基础教育没搞好的是香港那样,大陆教育最少让同学们有了正确的三观,最少大家都爱国,这很重要!

一个不爱国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本人说的。

知乎用户 何林 发表

中国输了:中国教育果然不行!

中国赢了:肯定是测试存在偏差,欧美怎么可能输?

既没有必要因此沾沾自喜:东亚人重视教育本来就超过欧美;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英国不是还引进中国数学教育?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一个基本事实,欧美的高中毕业生的基本科学素质明显低于东亚高中生。这个在大学交过书的都非常清楚。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的科学素质一般可以认为是正比于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但是科技发展往往只是少数顶级科学家推送的,而这些人高中的科学水平往往并不和大学甚至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一致(很多脑子不好的人因此得出结论说中国教育扼杀天才,其实更可能是因为天才的成功和早起教育关系不大,欧美所谓天才多只是因为后期机遇更多而已 – 当年欧洲一两个实验室能出十多个诺奖,就是智力赖以发挥的资源过度集中的结果)。

所以欧美的基础教育虽然培养了更大批反智的老百姓,反转基因,反 5G 等等。但也不妨碍他们的顶尖科学家不断做出很好的成果。

知乎用户 成天乐 发表

我是上海的家长,这是背景。

我希望我儿子高考的时候,和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这些所谓的高考强省统一试卷和分数线。上海现在是政府强行压低公立学校的教学难度,真的比起应试来,上海不缺教育资源和钱,家长的平均学历和收入也不低。

知乎用户 寿匹夫 发表

除掉兵团非省市级单位,中国派出第一到第四,平均 115 的阵容!自然在世界上难求对手!如果是 15 年广东 101!考虑到人口比例,,那平均也就在 106!取得第十名也理所当然!第十名又不差

知乎用户 慕尼黑的麦克白 发表

15 岁这个节点,中西方教学进度有不小差距,你却拿来一起测试?

人家小学就一起 hapoy,我们却在小升初上烦恼。拿来一起测试,当然是中国学生强了,毕竟西方义务教育那是相当的 “快乐”

国人一直在自吹数学强,然而菲尔兹奖几乎没有中国人获得过,这种不靠实验室,不吃专利的学术研究根本无锅可甩。我希望大家还是理性看待这种问题。

有本事你测测 23 岁,大学毕业?

知乎用户 googol 发表

在有限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非常了不起了。

虽然在某些钢筋眼中,没有派出所有省份参加就是数据造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些说掐尖的…… 山东河南河北江西湖南这些高考大省也没有被抽到啊

知乎用户 南山牧翁 发表

这件事对于中国来说,毫无意义!在十几亿人口中挑出几个学生去测试,说不明任何问题。几千万分之一或上亿分之一只能代表中国的当官的有眼光!自欺欺人的事少做!我们感到恶心!

知乎用户 ling wu 发表

必须要来评论下 一句话 广州非珠地区生存地狱模式 江浙沪整体均富 中国最富裕地区 pisa 是体现富裕程度的尺子

知乎用户 崔路 发表

我只想说一点:现在中国发展的主力是在 30 年前接受的教育,这批学生未来如何起码需要 30 年来判断。评价教育要注意时间跨度。

知乎用户 追不上胡萝卜的驴子 发表

教育水平在提高,如何增加相应高层次就业岗位,是个大问题。

不然这种教育水平的提高唯一的作用就是增加学习时间和投入,增加内卷。

知乎用户 神夜先生 发表

我以为是野榜,没想到 twitter 上讨论热度那么大,看到中国第一我真的蛮开心的。虽然仅仅是北京加包邮区,但毕竟我也是包邮区的人,而且抽查中有我的母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感觉,山东湖北湖南可以代替北京上海一战……

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么?

知乎用户 kg hy 发表

每次阅读都是中国的弱项,中国的语文教育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55482/answer/307461985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15 年那次我就估计是我广拉后腿,今年验证了。好消息是以前玩我广教改的空中楼阁派再见了,下次再战也不会输给越南了。整体看来国内中小学教育是给力的,拖后腿的是大学以及部分脱离实际的教改专家。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最近老觉得中国实力无限接近甚至超过了美国?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基层去少了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有文化的蜣螂君 发表 那是一种错觉。。。。(大幅更新回答,请看后面) 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纽约 100 年前???兄弟,和现在的上海比如何?100 年前咱们什么样。。。。 1969 年阿 …

少时不懂朱自清 读懂背影已成年

壹 幼年时期,父母总是让儿女予取予求,觉得人世间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 长大后才知道,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只有父母。只有他们不计回报的付出,贪婪也不会被拒绝,任性也不会被放弃,过分也不会被责备,他们总是竭尽所能,把最好地给予我们。 即使最让人痴 …

如何阻止学生跳楼?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6/5/2014 Update 昨天写下答案的时候带有太多悲愤,叹息和心有戚戚焉的情绪,有点文不对题了。题主问的是阻止的办法,我回答的大多只是导致跳楼的原因。如其他很多答案所说,但凡一个人起了轻生的念头,你是没办 …

所以,苟晶撒谎了是吗?

7月3日下午,官方通报了苟晶事件的调查结果。 不久,苟晶在微博上作出回应。 在苟晶这条回应微博下面,网友们的热门评论是这样的—— 不过,也有这样的—— 所以,苟晶事件算反转了吗? 是苟晶卖人设,欺骗公众了吗? - 一个一个捋。 1、官方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