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化学实验室爆燃,已致 2 死 9 伤,目前情况如何?事故原因可能是什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一氧化二氢 发表

这些事故永远都只是冰山一角。
11 年南开一实验室爆炸,一名还有半年就毕业的女博士手指被炸断,面部毁容。但你现在上网搜,只有一则女生手部严重受伤的新闻。

大概 15 年左右,天大一搞生物相关的学生,半夜做实验猝死,早上了才被发现。这件事连新闻都没有,仅靠学生口口相传才知道。

也是大概 15、16 年,南开一名有机化学专业的直博生(大概博士第四年的样子),因为肝功能衰竭走了,你猜这事跟专业有没有关系?对了,他前老板是渣导,压榨多名学生不让毕业,最后闹到媒体上,学校出面延期转导才解决。

我们后来组织过捐款并到他家里看望过老人,两位老人都是下岗工人,没有工作,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无法想象他们要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

小事故那就太多了,跟老板赌气做实验,发生爆炸,眼睛受伤的;水银温度计打碎在烘箱里,造成后续的学生水银中毒的 (当时我跟一博士做实验,他打碎了烘箱里的温度计,一边收拾散落的水银,一边跟我说这事);一进实验室就全身起疹子的等等。

我自己做实验碰过巴豆醛(剧毒),呋喃吡啶(可导致不孕不育),苯(人体无法代谢),光气(战场上臭名昭著的毒气),做生物相关实验碰过某剧毒物质,可插入 DNA 引起损伤;实验楼常年一股怪味,吸过的试剂药品不计其数。南开化院早年会发一笔每月 60 元左右的 “健康补助费”,被学生戏称为 “吸毒费”。以上都是我本科期间的经历,我可能已经慢性中毒了,只是不知道而已:

看到这起事故我就想到研究生的工作环境,…

我读博期间做计算,不用做实验。隔壁组是做高压反应实验的,氧气、氢气、一氧化碳全都有,人家组的女生,能独自搬快有自己高,可能比自己还重的高压气体钢瓶,天天拿着二三十公分长的扳手走来走去,整天都是叮叮咣咣的敲打声和气体泄压的声音。偶尔扳手掉地上了,咣地一声,办公室一片惊呼,我心里都能颤几下,哪怕你老老实实蹲办公室,没有任何违规操作,也可能被一波带走。

说说我自大学至今 12 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转自果壳网】

知乎用户 飞机嘟哒哒 发表

作为一个化学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看到新闻的时候,心理很不是滋味。

本来不想说什么,但看到之前的相关回答被挖出来点了赞,想来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类似事件的。那就强答一番吧。

首先,逝者安息。


记得这个回答里

网传 3 月 31 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反应釜爆炸,一人疑似身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如何避免发生?

有个评论总结得非常到位:

国人对于安全生产有近乎信仰般的排斥

当时看到这句话我都愣住了,太 TM 对了。


举第 1 个栗子

曾在某中流 985,遇到如下情况:

二楼,加压氢化,严禁明火;

一楼,气焊切割,火舌飞舞。


举第 2 个栗子

某中间体重结晶溶剂是乙腈,离心时,需要用乙腈充分洗涤。工人师傅翻料不方便,就摘了手套裸手伸进去翻。

我:“你这样,不符合规定啊。”

师傅:“没事没事,我手洗干净了。”

我摇头,“乙腈也可能会渗进皮肤对身体有害啊。”

师傅:“没事没事,这么多年我都这样搞的,没事。”


举第 3 个栗子

某药厂,是当地重要企业。

他们搞了间实验室,用来小试交接。

通风橱是山寨的,通风橱门是木框的,玻璃是通过钉子固定的。

没错,就是九十年代以前那种窗户,玻璃放进窗框里,在边上钉一排钉子,通过留在外头的一半固定住玻璃。

我当时开玩笑,“你这万一爆炸,生怕死不了人,还加了破片增加威力啊。”

第二天,他们用报纸把玻璃糊上了。

我:“今天的实验内容不多,你照着这个做,有问题来问我,我在办公室里写点材料。”


举第 4 个栗子

某次中试,回流反应(溶剂沸腾,在冷凝器里被水冷凝后流回反应器中)。

工程部问都不问,也不告知车间,直接关了冷却水。实验人员发现了冷凝水有问题,赶紧去找工程部,人家表示有各种各种原因,水还来不了。我知道了这个情况,找了厂长把冷却水打开了。可惜,为时已晚,车间里全是酸雾,因为溶剂是醋酸。

当时带着防毒面具进去排险的小伙伴,结束了以后把一个崭新的防毒面具摔了个粉碎,去工程部那边骂街。第二天,那边的行政老大到老板那儿参了我们一本,说我们骂街破坏公司团结。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觉得这事儿有多大。如果反应器里是三氯氧磷或者氯磺酸,他们怎么挂掉的都不知道。


不举例了,情绪代入已经开始生气了。

回到题目,事故原因还是那句话:

国人对于安全生产有近乎信仰般的排斥


我解释下为什么只举例,不分析。

因为,人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除了表面原因外,真的猜不出深层次的原因。


解释下,我对 “国人对于安全生产有近乎信仰般的排斥” 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认可。

首先 真的遇到很多不在乎安全生产的事情,即使完全有条件安全生产,他们就喜欢 “走钢丝”。

第二,就是我评论里说的对违规带来的享受 “特权” 的那种爽快感。

第三,不说安全生产,家里新玩意儿拿到手第一件事是看说明书的,有多少?多少网上的用车小窍门一堆人点赞评论表示 “学到了”,其实都是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内容。

说得过分点儿,如果下面这个图的数据是真实的话,

那么我们现在社会整体并没有太好的学习氛围。什么安全生产知识,只要不扣我钱就好了,其他管他呢。

知乎用户 咿呀咿呀呦 发表

看到消息的时候自己也在做激光加工铝镁粉末的实验,一想实验室就我一个人在,真炸了流血过多也够我挂了的… 然后,我就关设备溜回去了 - -!

嗯,挺难受的,年纪越大越见不了这些。

我一直觉得,高校实验室所有的事故都是人祸,都是可以避免的。难以完全避免风险的实验根本没必要存在于高校,让一些仅拿着微薄收入的学生去承受这些。

想起读博时候令自己出离愤怒的一件事。我们和另一个组共用一套设备,也是激光加工金属粉末,我们一直使用常规铁粉,近乎没有危险,而另一个组突然有一天开始使用铜铅混合粉末,设备密封不好,根本不可避免泄漏。于是我们与对方沟通,但对方老师居然说这个铜铅粉末没有危害,当时就感觉自己被当成了傻子… 虽然他是老师,我是学生,但大家都是搞研究的,有没有害调研一下,甚至百度一下都行,在那糊弄傻子呢么… 而且他自己学生吸的最多… 有这么当老师的?后面我果断决定停下组里的所有实验(组里该方向大师兄~ 哈哈),知会所有用这个设备的学生,然后整理铅粉危害文档与参考资料发给所里其他老师,同时 “策反” 对方学生,反正态度很强硬… 他们不停我们不进实验室。而且,我相信我们导师肯定不会让自己学生处于这种危险下(emmm,不过也抱着那边导师不要脸,然后闹大的准备,不行就往学院和学校举报呗… 谁怕谁)。最后,组里派了个资历老的老师去和那边谈了谈,那边实验就停了。

总之,自己的安全自己把关,保命最重要,其它的爱谁谁…

知乎用户 rq cen 发表

化学实验极其危险,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就算完全遵守了,也难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前有诺奖得主 Sharpless 的一只眼睛、UCLA 丁基锂的事件。这也是我放弃(误以为)热爱的科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华读本科时,大三大四基本每天做实验到两三点,有次凌晨一两点左右(实验室没人可以独占旋转蒸发仪和气质联用)。卸高压釜(80℃,50atm,已冷却至室温)的时候,表头在手里炸了,零件四处飞射。操作上应该没有失误,已经做了几十遍相同的操作了,有可能是用的次数太多,表头老化的缘故。好在运气爆表,除了溶剂弄脏了白大褂,居然没受伤也没丧命,收拾好烂摊子提前结束实验回寝室,取消预约好的核磁,重新调整进度计划,补上因为意外损失的时间,好在备用表头还有好几个,没耽误太多时间。

后来去巴黎综合理工读研,周末偷偷独自去实验室加班(法国不让在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加班),上叔丁基锂(t-BuLi)的时候,注射器里的试剂遇到空气起火了。操作上应该也没有失误,丁基锂也用过几十回了,可能略有小瑕疵或者注射器品控不过关?好在通风橱很给力,有机气体浓度很低没有引发爆炸,也足够淡定没有惊慌失措,举着注射器等它烧完(想到了 UCLA 因为叔丁基锂不幸遇难的学生)。烧完后以防万一又猝灭了一遍,赶紧收拾东西回宿舍了,从此再也不加班了,玩去喽。

读完硕士就退坑了,怕运气不够用来抵消自己作死。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冬天看到新闻,本科时楼上的一间实验室爆炸了,一名博后不幸遇难。本科时我们经常去那间借试剂。

就是在这里熄灭了自己对科研的最后一点执着。

Research in Peace

知乎用户 Kelsey 夏至 发表

我一直认为实验室最万恶的文化就是辛勤万岁,因为实验学科试错以及实验流程耗时耗力,学生不得不为了出一点成果拼命在实验室搅试剂,烧炉子。导师们或是因为学生出不来成果拼命打压学生,或是不停给学生画饼打鸡血,感觉就像或是拿鞭子抽着骡子拼命拉磨,或是拿粮食诱惑骡子拼命拉磨。

我本科在纳米的实验室的时候,为了平衡上课和实验经常牺牲掉吃饭时间,即便如此,晚上十一点能回到宿舍已经算是早的,半夜喊宿管阿姨起床开楼门更是家常便饭,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最晚的一次,跟其他的同级同学,师兄师姐们在实验室卷到凌晨两点的经历,至于烘箱爆炸,金属燃烧,打碎玻璃,烧炉子的石英管裂掉,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也有幸操作过浓硫酸浓硝酸,被氨水呛出眼泪,以及水热反应时两层口罩都挡不住的硫化氢气味。

最容易打碎瓶子或者磕碎石英管的时候往往是特别疲劳的时候,可是课题组里很少有人会大肆摸鱼,不管是看别人都很拼自己不敢不拼,还是被老师画的饼或者被老师的打压驱使,大家都拼了命的卷啊卷啊卷啊。

有时候真觉得工科尤其是生化环材的同学们就是因为生活太单一才容易抑郁,才容易把课题当成全部,把导师当成天,以导师的期望为目标,或者以不被导师骂为读研期间的使命,然后成为一个麻木的实验机器。

可人终究不是机器,实验室事故排除机器老化,更多可能是操作不当。人在脑子有点蒙的时候,轻则碎个瓶子,重则失去生命。

请生化环材的同学们都多休息休息吧!!!多摸摸鱼吧!!逝者已矣,希望他们下辈子能过得开心,即便要努力,也努力的开心。

希望受伤的同学早日康复。

昔日同窗,一刹那之间天人永隔,节哀。

刷微博看到医院的工作人员说受伤的同学里还有本科生。

不管曾经在实验室的日子是苦是甜,一想到曾经那些或是和善或是可憎的鲜活面庞被大火吞噬,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不管劝退之潮声势多大,我们不读,生化环材总得有人去读,也有人是真心喜欢,所以去读,可是安全隐患这片阴霾,根本就不是开几次教育大会就能驱得散的,有时候做的课题必要的原料,用到的机器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只能说希望生化环材的同学老师们做实验时都有立于危墙之下的警醒,多休息休息。

说到这又想起来,我们讲学习工作经常说,量多不代表效率就高,刷了很多题也不见得就能拿高分,可是在生化环材,好像就是试错的量越大越可能出结果,到头来,果然还是实验学科本身积弊太深啊。

知乎用户 西部决策网 D 视频​ 发表

10 月 24 日,江苏南京,下午时分江宁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

当地消防接到报警后,迅速前往救援。下午 19 时许,南京消防通报,现场救援工作已结束,事故导致 2 人死亡 9 人受伤。

知乎用户 德华 发表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做得确实太差了,太不把人命当回事了。在德国待过,觉得德国高校实验安全做得不错,简单说一下情况,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自己实验室。

1 - 只要你怀孕了,绝对不允许进化学实验室,碰化学试剂。

2 - 周末或下班时间加班必须佩戴一个竖放装置,只要你因为任何事故平倒下了,那个装置会联系保卫科,直接定位你的位置,来帮助你,以免出了事故没有人发现你。(一般不提倡加班)

3 - 每年进行安全教育,由专人培训,包括实验安全,用电安全,甚至还包括在校园里的交通安全也包括,培训完每个人必须签字确认,任何人不例外。对需要操作激光的人有专用的 laser day 培训,讲师是从外面找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

4 - 每间实验室和办公室都有固定电话,上面都标注有紧急联系的短号。

5 - 校园内有正规火警和医院。

6 - 每一间化学实验室门口上端都有冲水的装置。

7 - 每一个房间都有烟雾报警器。

8–化学试剂的摆放有专门的箱子,酸类,碱类各一个,有专人管理。

9 - 对有毒或挥发性试剂,手套箱和通风橱是必备的。

10. 进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接触试剂必须戴手套,防爆眼镜每个实验室都有,随手可取。

11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12 - 实验室门都防火。

我们国内的研究生拿着比民工还低的工资,工作时长超过远超大部分企业,连基本安全都没有保障。各位研究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做危险的实验。做实验前做好一切可能的防护措施,要求学校、学院和导师添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各位当导师的要把学生安全放到第一位,出了事,多年苦心经营事业可能付之一炬。生命高于一切,不要为了个学位或一篇论文把命都搞丢了!

知乎用户 一言​​ 发表

事故的原因肯定是以事故调查报告为准。

不过可以参考 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的实验室爆炸案件,当年的案件最终结论是: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认定项目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负刑事责任,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最终的司法审判结果目前还没有看到公开报道。

多说一句,这种爆燃案件,大概率是被烧死烧伤,对于死者家属来说面对遗体的时候非常痛苦。

知乎用户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发表

这件事在不同平台上人们不同的评论, 就更可见社会的冷漠.

无知民众如同中世纪崇拜神灵一样, 口口声声说向科学家致敬, 他们哪知道死伤的不是科学家, 而是一个个只为了毕业后能找个差不多工作的学生. 他们做的这些实验的成果, 能否对找工作带来加成都是两说.

还有吃人血馒头的既得利益者在精神上鼓励学生们, 反正刀子又剁不到他们自己身上, 他们自己又不疼.

不知道以上两种评论者是否愿意自己去生化环材实验室, 或者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学这些专业.

然后就是脑臀分离护校小将, 他们为虎作伥, 坚信板砖永远不会排在自己头上.

对于生化环材这类专业, 我的观点更极端一些, 那就是干脆就不要去学这些. 本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失误, 混个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工作吧 , 也不用想是否没从事本专业会造成浪费, 本来现在学历高度贬值的社会, 本科学历只是通识教育, 只能证明你比那些拿着高中毕业证找工作的青年聪明一些而已.

至于本科学了这些, 然后读研还是读这些天坑专业的, 那就不是失误而是错误了, 如果一个专业本科没有, 那么读研只能更没用.

即使一些强如 985 材料硕士, 能够找一个机械设计的工作, 那都是谢天谢地谢亚龙了!

至于舆论, 导师, 学校, 民众忽悠人的那些话术, 你要是相信了, 那就是信神信鬼信兰城了.

按照觉醒程度, 六大天坑和两大护法专业基本是这样的:

土木觉醒度读最高, 行动最坚决, 而且体力最好, 适应社会能力最强;

机械迷惑性较大, 觉醒度和行动不如土木, 但智力水平较高, 存在转型低端码农的可能.

生化婚材觉醒, 行动, 智力, 体力都不占优势, 对人无论烈性 (爆炸) 还是慢性 (中毒) 的危害都是最大.

最后可以用一个理论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生化环材:

那就是 “你家缺钱吗?”"

如果不缺钱, 那你还不想办法转行?

如果缺钱, 那还不去工地多挣点钱?

知乎用户 Phosphates​​ 发表

南航实验室爆炸的原因,初步推测是由于金属粉尘。很多人可能觉得粉尘爆炸只会发生在实验室中,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危险情况在家中也是可能发生的。在厨房中使用面粉时不注意,一旦粉尘过多而且接触了明火,也是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国著名的 “面粉城”,1878 年 5 月 2 日,一家面粉厂中的一个火花,导致了巨大的爆炸,一共导致了 6 家面粉厂的损毁。2015 年 6 月 27 日,我国台湾省的八仙乐园举办彩虹跑活动时,抛洒的彩色面粉被高温灯泡所点燃,从而引发了重大火灾,一共造成了近 500 人烧伤。

那么,为何像面粉这样的日常物质,也会造成爆炸呢?这是因为面粉的确本身也是可燃的,尽管在常规情况下不是特别容易燃烧。但是,一旦当面粉形成了粉尘,就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质量比——而燃烧往往发生在与氧气直接接触的表面或者界面上。当面粉形成粉尘后,其表面积会增大成千上万倍,这也是为何燃烧会变得异常容易。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粉尘就会燃烧了,哪怕该物质平时并不易燃:

1. 该物质可以燃烧

2. 形成了粉尘

3. 有足够的氧气

4. 有足够高温的引火源

而一旦是在狭小的空间中发生时,燃烧就会升级为爆炸了。所以当在家中使用面粉时,请尽量避开明火。

这样的粉尘燃烧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实际上,很多的电影特效或者魔术,就是利用的这种原理。石松粉是一种蕨类植物的孢子,与空气混合易燃且容易控制,被特效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和烟火设计师广泛使用。

知乎用户 Physics 101 发表

你以为是为科学献身的诺贝尔和居里夫人,其实材料灌水毫无意义,很难想象这么多人牺牲生命只是成全了水平很烂的导师能多捞钱评院士四青帽子。

还是引用贱贱和 Sense 的回答:

我个人一直认为当前中国的材化学术界的发展状况,是美帝带偏中国科技树的巨大阴谋。即使美帝也许并无意于此,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效果的确是拔群的:现在中国的材化类专业的现状就是产学研脱节,产业水平落后于国际,学术界发论文水平遥遥领先于国际,学术界不关心产业关心的问题,产业找不到合适的发展人才。毕业生不转行很难找到工作,继续做学术为了生存又只能继续对产业意义不大的方向。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越多,反而主要消费在国外先进企业生产的仪器、耗材上,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反哺国内相关产业。国外相关企业的产品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本身科研力量很强,会越来越强大;而国内相关企业本身科研力量不强又缺少人才和需求支持,发展会受到限制。

从我的观察来看,简而言之,美国的套路是:通过美国学术界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出一批个人科研方向与出身国国家现状和利益不一致的、评价体系严重依赖于美国学术界的学术人士,然后再通过资源配置让他们溢出美国回到出身国。可以认为是 “学术买办”。

详细来说,在美国,对国计民生和产业地位有巨大意义的材料相关专利和技术绝大部分都在业界。国家带头先投入大量资金吹起材料相关的某些学科的某些新方向的学术论文泡沫,捧起一批学术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招募大批崛起国家的高水平留学生,然后教导这批留学生学会灌水、跟风、做学术包工头的套路;与此同时,这批留学生的学术方向基本在业界没有用武之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基本只停留在高 IF 的纸面上。

这样的套路造成两个后果:

1、由于这些学术方向其实对现实生产和产业发展指导意义并不大,后续的科研经费基本依赖政府行为,业界在前期也许会投资,但是经历一段时间的无产出,必然会减少投资。而政府也只是阶段性投资这些泡沫学科经费,不可能长期投入。这就导致本学科在美国本国(泡沫催生地)必然会僧越来越多,粥越来越少。新入局人士必然溢出到别的国家(母国)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2、招募大批外国的优秀留学生当实验室劳动力。由于毕业后并无法满足业界需求,这批人大多只能继续寻求在学术界生存(如果不转行)。而这批人在学术泡沫阶段积累了大量 publication,从学术界经历上来说是很丰富的。

恰逢中国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阶段,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对国外学术经历的严重依赖,而主管经费分配的人基本是学术界的大学阀们。这是一个典型圈内人 “坐地分赃 “的模式;上面提到这批人泡沫学科留学生的从事方向虽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海外学术经历非常丰富,导致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回国分赃,以自己的个人科研领域带偏国家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向。

这些学科方向虽然泡沫大、实效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其价值,对于真正踏实科研的科研人才来说,还是有一些新方向和可实用的研发机会出现的。这种实效低、风险大的方向,对美国这种历史久、基础厚、产业本已占据食物链顶端的国家来说是锦上添花,能做出新产业最好,做不出来其原有产业也仍然是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对于中国这种本来就底子薄、产业落后尚在追赶阶段的国家来说,本应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投入比美国更高的经费比例在这些方向上造成资源浪费,则只会导致两国的产业差距越来越大。

后果不言自明。至于解决方案?

我只想说,一旦一个系统形成了闭环逻辑自洽,那么除非进行革命推翻现行制度,否则谈解决方案是没有意义的。

知乎用户 董不懂 发表

昨天刚看到了几个关键词:南航材料学院、铝镁粉末(其他人转述,肯定不完全准确),我第一反应就想起来了几个做相关研究的团队。但具体信息还没公布出来,不太好说什么。

不幸死去的同学和他们的家庭真的很可怜,当然受伤的几个同学也会有精神和肉体的创伤。

其实如果你在机械或者材料的实验室做过实验的话,就肯定或多或少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意外——有的有损伤有的无损伤,有的损伤大有的损伤小——无论是设备还是试剂造成的,不一而足。

我在机械系呆的时间长了,也有过 “侥幸逃生” 的经历,当然见过的就更多了。其实每个人操作大型设备,都多少带点侥幸,设备越复杂,可靠性就越不容易保证;你对自己和要操作的设备越自信,你就越危险。

在现有情况下,我一直认为解决的方法,应该是能逃多远就逃多远;而不应该是 “我赶紧发 paper 赶实验,将来做教授就不用亲自做实验了”。

而不幸的是,后者居多。

知乎用户 Kebap 发表

我是一个上海 985 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在材料实验室由于第一次单独操作某实验仪器发生意外手指开放性骨折。事发当时手指完全变形食指骨头对穿手指,经手术后功能恢复不完全,导致食指无法自主弯曲。但我的情况与这些同学们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看到这些新闻我非常心痛。尤其心痛于,对于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感到绝望。因为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所谓的引起重视都治表不治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高校某些实验室的安全风险是化工厂的 100 倍。和化工厂不同的是,化工厂对一线工人上岗有严格的培训考核,以及工伤保险等劳动法保护,而高校里年轻的硕博士研究生,不仅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也没有任何法律保护。这对于每天生活在比化工厂危险一百倍的环境中的年轻学生来说简直是一场生命玩笑。大多数实验仅仅是师兄师姐带着学弟学妹做几遍教会了就可以了。而且就我个人观察,学校并不是没有对学生的实验培训,但基本仅限于操作一些非常昂贵的实验器材如电子显微镜等,存在自主操作证的培训考核,只有拿到自主操作证才可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实验。而这种培训并不存在于那些可以轻而易举伤人的重型机械。可能因为这些仪器并不会为学生所伤吧。

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采取的措施就是开安全讲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但人永远不可能靠状态与思想觉悟避开危险,而是需要制度流程的保护。如果医生是通过告诉自己要讲卫生来确保手术室的无菌性,那手术感染的概率将大大提高。我自己的案例也曾被列为安全讲座的案例之一,说因为我不小心造成了这样的意外。但事实上我作为一个新手,做实验尤其谨慎,因为根本还没有老生的淡然麻木。当时的意外也是第一次单独操作并不熟悉的重型机械所致,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小心引起的。

再谈谈法律角度,我个人经历让我意识到研究生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当医生建议我去做伤残鉴定,才发现学生根本不属于工伤范畴,因为没有劳动合同。而研究生也不再如小学初中生,学校有义务对未成年人在学生发生的事承担责任。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不通过法律诉讼是完全没有赔偿的。如最近上海某高校实验室受伤案件,某高校重新提起诉讼因为不认可当时对学生的赔偿。由此可见高校对于此类事件并不认为应该由高校承担责任,但法庭终究判其败诉,也证明了司法界的同理心。

写这些是真的希望能让一部分人看到,以一己之力,是不会有任何改变。像这样的实验室意外远比报道的要多。如果那么多年轻的学生用生命都没有换来一点点的改变,这样的灾难不断的继续发生,真的太令人心寒了。

一点个人看法,更严格的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以及法律权利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对待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至少要有对待一线工人的标准流程。仅仅靠学生教学生做实验,靠给学生敲思想警钟,是远远远远不够的。还有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熬夜做实验,在疲惫的情况下操作高危仪器是家常便饭。夜间实验室由于价格便宜,人少,也是不少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热衷之选,而这个时间段是完全没有安全员或老师在场的。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高校实验室的真相,能够有切实的方法改善。

知乎用户 塔姆队长 发表

有视频流出,感觉学生都被炸糊涂了,希望人没事,希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不知道逝者家人会有多么痛心,唉。。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学校不是不想重视实验室安全,而是不能重视。

客观上来说,很多学校的理工科实验室并不在专门设计的实验楼里,而是沿用有三四十年楼龄的老楼,而且各种仪器设备越塞越多、人越来越多,根本就不具备重视实验室安全的物质条件。

主观上来说,很多学科的 “科研” 本质是不能慢的,一旦你慢下来,别人抢先三天发了成果,你的研究就一文不值了,这类似于文明 5 里抢奇观结果最后一回合被遥远的国度给 duang 了。

因此学校的选择只能是快一点,再快一点,赶紧把 idea 变成 paper,至于死不死人,那已经顾不得了,反正死的不是校领导。

所以说啊,如果不转行的话,摸鱼是一个好习惯,你出现在实验室的时间越短,吸的毒气就越少,爆炸也就炸不到你。

知乎用户 墨白 发表

事故发生地点在我去公司的路上,距离我的公司只有 1 公里多点。

解释一下爆燃。爆燃就是火焰在极易燃烧的物质上极速蔓延,想象一下火焰在洒了一地的汽油上面极速蔓延燃烧的场景。

据说,此次事故发生在某军工实验室,事故源是镁铝粉末(当然要以调查为准)。

一旦发生爆燃,根本没有逃生的时间,所以一下子就有 11 个同学死伤。

愿逝者安息。

不过,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什么样的实验室会在周末聚齐 11 个人呢?

我也是材料硕士出身,我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周 6 天,周日一般实验室没人,除非是赶进度才会来,很难聚齐这么多人。

所有要么是项目进度压力,要么是课题组的制度。

在新闻中不断看到我们航天火箭发射成功的喜报,但背后无数科研人员的付出却鲜为人知。任何一个零件,任何一个耗材,都是有大量科研人员默默的付出。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压力有多大,是不是也像这 11 位不幸的同学一样,没日没夜一周七天的工作呢?

令人唏嘘。

像生化环材这类专业,毕业待遇收入不好,工作环境高危,性价比极低,不断有人员出逃,长此以往,对我国的制造业乃至国家安全都十分不利。

材料待遇有多低呢?

就拿我自己说吧,我是 2015 年毕业的材料硕士,税前工资 4500。我在原来的工资卡里拉了一下明细,大家可以看一下。

后面那个圈圈里的 6790,是工作半年的年终奖。

研究生毕业,25 岁的人了,月收入不到 4000,每月卡里只有三五千的余额,真的开心不起来。

作为已经出逃的材料学生,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心有戚戚。

知乎用户 肆惜​​ 发表

愿逝者安息!

说一千道一万,实验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实验成果是谁的不好说,但命是自己的。

在实验室待的年份长了,事故见多了便胆子越来越小了。

我带过几届师弟师妹,每次新人进实验室,我都会先跟他们讲实验室的哪个区域是污染区,实验室内哪些试剂易燃易爆易挥发,哪些操作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所有的实验仪器一定不要自己瞎捣鼓,找个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带一带。

所有的化学试剂,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读说明书,规范操作。

(关乎安全,大意不得。)

附上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在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适用于扑救木材、棉、麻、纸张等火灾,也能扑救石油制品、油脂、苯等的火灾,但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会消除燃烧物产生的活性游离子,使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断;或者干粉遇到高温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放出蒸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冷却和稀释燃烧区空气中氧的作用。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以及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ABC 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带电物质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600 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当燃烧区二氧化碳在空气的含量达到 30%-50%时,能使燃烧熄灭,主要起窒息作用,同时二氧化碳在喷射灭火过程中吸收一定的热能,也就有一定的冷却作用。

附上实验室常见有毒有害试剂相关的处理方式:

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多聚甲醛:有剧毒。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避免吸入尘埃。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
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不要吸入这些气体。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也是一种致癌剂。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避免吸入气体。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秋水仙碱:有剧毒,可致命,可导致癌症和可遗传的基因损害。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不要吸入粉尘。
β- 巯基乙醇:吸入或皮肤吸收可致命,摄入有害 。高浓度溶液对黏膜、上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有极大损害。 β- 巯基乙醇有难闻气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愿逝者安息!

愿天堂没有生化环材,每个人都不被 push!

愿天堂没有零零七,每个人都能好好休息!

知乎用户 测试狗科研服务​ 发表

其实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还是要多加注意的,因为很多实验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无论怎么小心都是不过分的。

知乎用户 钟无艳​ 发表

我看到

@千瓦时

老哥的想法,说可能是用水救火引发镁铝爆燃。我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根据这个消息随意说两句。就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么这次事故原因基本上就是基本的实验安全培训的缺失。

做实验之前一般我们都会查好每种实验所用试剂的 MSDS,而 MSDS 里面包含有如果着火的话,应该用什么手段去灭火。这是在救火的时候必须提供的信息,不然直接泼水是要出人命的。

为了保证这个信息能被及时提供,一般要求反应正在进行的时候,做反应的人要在附近,如果人离开了,则需要留下反应相关信息和自己的联系方式,保证自己能够被随时联系到。因为这些信息是一旦发生意外的时候,使用正确灭火方式的依据。

以上这些,至少在我看来,是国外化学实验室通用的常识。

还有一条是,我读 PhD 的学校,如果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 (大概是烟雾报警器?我不了解) 测得有起火苗头的话,整栋楼的警报会响起来,然后要求所有人离开,直到确认没有危险才放人进去。按这次爆炸的程度,警报应该早就响起来了吧?

还看到有说有学生跑回去是为了拿电脑抢救数据和论文的。按理说实验室电脑应该有定期 (比如每周一次) 的数据备份,电脑烧了就烧了,顶多也就烧前一周的数据和写的内容没了,重来一遍问题也不算太大。

我觉得国内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意识跟国外的比起来差距很大,这是大多数实验室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没听说哪个发达国家实验室动不动就爆炸出人命。难道国外做的化学跟我们做的化学有这么不一样?而我每次在说安全培训的事的时候,总感觉看到的都是满屏幕的复读劝退和情绪宣泄。

知乎用户 鲁森林林​ 发表

生化环材专业就业岗位少、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差,提升空间小。在大学做实验还有生命危险。已经发生多起实验事故。

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类专业很多年前就是被劝退的专业前几名,都已经劝退这么多年了,高校还要招收大量的生化环材的学生。

调剂都要把学生调剂到生化环材专业去。

去年高考季我到母校的贴吧里面看了看。录取结果出来以后,很多学生在贴吧晒录取结果。但只要是生化环材的学生晒录取截图,下面的评论大部分是让 “赶紧跑”。

这些被录取到生化环材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被调剂的。在信息透明的今天,很少有学生第一志愿填生化环材专业。

但是各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忧虑。跑掉怎么办?复读能确保下次考进别的好专业吗?下次就一定能考进这所学校吗?是不是转专业还有机会呢?有的本身就是复读生,再三战那压力真的如泰山压顶更大。家长也不一定会同意。

搞不懂。高校为什么不对就业热门的专业多开放一些招生名额。对于就业差的专业缩减名额甚至取消此类专业。

我实在搞不懂。

最后希望逝者安息。都是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可惜了。他们的家庭破碎了。也给看到这篇回答的准高考生说一句,你们一点切记:为了生命安全,请避开生化环材!

知乎用户 大森信仰共产主义​ 发表

高校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隐患是系统性的,主要的原因是:

  1. 学生内心深处的不重视。从研一新生到实验室科研油条,对于实验安全通常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①一开始战战兢兢,严格按照流程;②后来轻车熟路,但仍然关注安全细节;③再后来发现安全要求的形式背后的原理,然后尝试绕开形式规避风险以加快速度;④再后来艺高人胆大,不再关注安全要求,直接从原理上规避风险;⑤轻车熟路,流程中开始跳环节,做实验的时候也开始分分心发发呆;⑥DDL 警告,习惯性赶进度,风险系数飞速提高。往往到了第 6 阶段,研究生领会到了成果的重要性,就开始忽视过程的重要性了。
  2. 导师内心深处的不重视。因为出的事还是少,因为老师觉得为了快出成果,加加班,赶赶进度,违个规,创个新,是科研过程中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噎废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况且绝大多数的导师没有被蛇咬过。刚让开始让学生做实验的青椒肯定也会有一个战战兢兢的阶段,但是对冲击成果的渴望以及并没有出过什么事情的侥幸心理,渐渐会冲淡这种对于安全的担心,于是很多本可以在指导阶段潜移默化地强调的安全教育也都没有了。
  3. 学校对于实验室安全流于表面的重视。学科评估什么的,条件往往是 “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 和“学科声誉”等等;重点实验室评估什么的,条件往往是 “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当然我们都知道如果出事了那评估肯定会受影响,至少“运行管理” 不行对吧。但是出大事的有几个?出小事叫事吗?(话说 “我有一个朋友” 当年做实验的时候从两米的架子上掉下来头磕在地上,也没人说是个安全事故啊)只要没出事,有谁会拿安全来卷指标?
  4. 真正重视安全的人话语权不足。实验室都有主任,实验室都有安全负责人,实验室都有实验员。他们是真正重视安全的人,因为出了事最先被问责的是他们。但是人家不会跟着你研究生 007 做实验啊,人家要下班啊。按道理,下了班就不能做实验了对吧,下班前检查一圈,然后实验室一锁,监控一开,什么安全隐患也没有。可是导师不干啊。不光导师不干,研究生也不干啊。

反正,隐患是不难发现的。怎么改,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我想我能做的,一个是保证自己要把学生的安全凌驾于任何成果之上,二是呼吁学生们不要做老油条,要学学开火车开地铁的司机,有些东西即便是形式也要坚持。

知乎用户 霍华德​​ 发表

#南航实验室爆燃致 2 死 9 伤# 据南京消防通报,15 时 54 分,南京消防 119 接到报警:江宁区将军大道 29 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全部结束。

看到这个新闻真是让我悲伤。几年前我就统计过高校生化材实验室,但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化材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还在不断发生。在此提两个建设性意见:

  • 所有进实验室的学生,都应该统一购买生命安全保险,要不从导师经费里强制扣除,要不学院成立专项基金。
  • 学校成立专职安全管理员团队,并配套专门的安全改善基金。安全管理员每周轮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及时处理。

说实话,做这两件事成本并不高,十个编织的安全管理员,一般城市 20 万的用工成本足以,一年两百万。配合修缮基金三百万,一年五百万内足够把大量安全隐患消除。学生保险可以学校甚至多个高校联合购买集团险,每个学生的保费是很低的。很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重视!

知乎用户 哈哈哈​​ 发表

真是看得我都睡不着了,总想说点啥

我国高校就是货真价实的法外之地,硕博在应该参与工作的年龄,享受着低于人均线的薪资,承受远超 996 的工作时长,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甚至争取权益时会受到道德谴责的压力,基本权利完全无法和工地的民工相提并论。高校的安全措施基本都是纸糊的,连续出大事故实属正常,甚至可以说有些地方居然不出事故,真是仰仗了天之骄子们的机敏与强运。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种现象几乎必然会持续下去,怕是用不了多久我们又能看到某校上热搜,如此循环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高校安全问题。我们做机器人无人机啥的都需要用到锂电池。大型锂电池具有相当的危险性,锂电池从购买,运输,存储到报废理应有严格的流程。尤其是锂电池报废流程最麻烦,鼓包的锂电,破损的锂电,完全不是个人能处理的。像我们学校,有无数实验室和个人在玩无人机,航模,机器人,报废的锂电池怕是数都数不清,至今没有锂电池统一回收处理的渠道。领导不知道吗,怎么可能,我个人就在学院统计意见的时候提过这档子事,说是研究研究,研究到我已经毕业走人了

唯一能让校领导有所动作的,只有事故,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出了事就是各种整改检查。然而非常可惜,这种整改检查永远停留在表面,几乎不会对安全带来实质的提升,甚至反过来制造新的隐患。某次隔壁实验室锂电烧了,好在学生眼疾手快没有造成损失,但是一如既往全院整改。整改中提出了要求,所有有锂电池的实验室需购买电池防爆柜。问题来了,以我校这点实验面积,设备和人员都塞不下了,在哪放防爆柜?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只能把锂电塞到犄角旮旯拿东西盖上,或者把锂电放到其他实验室打游击战。这些手段都增加了锂电损坏的几率,反而造成了风险和隐患。检查人员不知真傻还是装傻,实验室那么多机器人无人机,说没有锂电,他们还真敢信。一套检查,徒增我们一线硕博的烦恼,对提高安全系数毫无帮助,甚至反过来制造了新的隐患

至于各种大型项目调试发生的危险,更是没法归纳预防,都是自己设计的非标设备,完全只能靠调试人员自己把握。为了能按时毕业,赌上被爆头断腿腰斩的风险强行调试的同学可不在少数

这些问题真的都无法避免吗,当然不,唯一的问题是想真正避免某些风险,是必须花钱花资源的。这可就要了老命了。我读博这么多年,对实验室各种安全隐患了如指掌,解决方案基本心里也都有数,但这些方案可能把项目成本提高几倍几十倍,更不提时间成本,所以有啥用呢。就比如锂电池这事,据我所知,但凡是做无人机的公司,不管规模多小,总有集中处理报废锂电池的渠道。高校只要想做,一定是有办法的,甚至因为规模效应均摊成本会更低,然而…

我们的高校需要的是思维逻辑的彻底颠覆,需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劳动者看待,至少需要享受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安全福利等基础保障,而不是当成小孩尽情白嫖。不过矛盾的核心点就在于,当前高校已经形成了基于白嫖的一整个生态,如果不能白嫖学生,大多数实验室和教授开的小公司立马就维持不下去直接可以关门了。所以我丝毫不看好高校生态会有任何改进

知乎用户 2-20 滑膛枪等 96 人​ 发表

有什么办法呢,一年 900 万大学生,找不到称心工作的话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去读硕博的。。。。

知乎用户 文若文和​ 发表

我是学机械的,做实验真的不容易。我的硕士课题类似于 AB 复合系统的开发和 C 材料的成型参数优化。我需要设计搭出来硬件写好调试好软件,然后做材料 (高温熔化粉末那种) 参数,磨样表征。

A 硬件有辐射。B 硬件是激光。C 材料是高温合金,熔点两千多度。还得用粉末来做人工筛粉。还好 AB 系统是密封的不会爆炸。

AB 系统搭建过程中磕到碰到擦伤啥的这都不说了。搭系统的时候有点时候需要蹲下来接线,我有两次裤子裆都开了,幸亏是在晚上自己偷偷回宿舍也没人看到。导致我现在穿衣服只穿那种弹性的。还有次工人挪我的设备拆了我的线路。我没记清接线方法,让 24V 电了一下子,右手小拇指和无名指麻了十几分钟。

这都还不算,关键这个硬件软件是我做的。它没有个安全检测和质量标准。我后续还得伺候着这个大设备做高温成型实验。

我超级羡慕商科文科,看人家秋招经验帖子都实习了三四段,amazing!我们这种传统工科导师能让实习一次都算是上辈子积德。

工科实验室爆炸致死年年都有,学生 zs 跳楼做不出实验延毕的也都是这些工科专业。有的专业它就是能集齐 “读书累,待遇差,工作危险,女生少” 所有 debuff。每次怀疑人生后悔不已的时候,我都能回溯到填报专业的那个下午,这些境遇跟你这个人牛逼不牛逼没关系,它就是整个行业拉跨,就是专业不行。不论导师还是学生,都在这个体系支配之下。

所幸我秋招已经上岸互联网了。我秋招的原则就是不做硬件。

大国重器如一梦,富贵不在理和工。

溪花不耐风霜苦,in the end run away.

知乎用户 半岛铁盒 发表

这已经不知道是今年的第几起了。

  • 2021 年 10 月 24 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一实验室爆炸,现场腾起蘑菇云,两名实验人员当场死亡,9 人受伤。
  • 2021 年 7 月 27 日 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博士生手臂动脉当场被刺穿。
  • 2021 年 7 月 13 日 15 时 17 分,南方科技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其中一位实验人员被烧伤。

  • 2021 年 3 月 31 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一名研究生当场死亡。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反应釜高温高压爆炸,导致该学生当场去世。

不用看完,相信每个人都要忍不住说一句: 珍爱生命,远离生化环材。

科研逐渐成为了一种 “高危” 行业,究其原因,还是标准化程度太低。科研,作为一种实现从无到有的工作,学生做实验没有成文且完善的规程指导(比如实验从设计构想到搭建实验台再到完成全部实验,往往由学生独自完成),安全教育缺失,同时缺乏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才会不停酿成惨剧,从这一点来说,学校和导师也要负很大责任。

部分案例转载自 @材料劝退急先锋

知乎用户 John Hexa​ 发表

#多加小心#

说得实在点,中国确实在文化上比较漠视安全。

这问题比较微妙。

中国文化在一方面非常强调 “不冒险”,要求持重、谨慎、保守、固穷、重迁;

另一方面,则漠视一般的人身安全,比如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比如 “不要穷讲究”,比如 “戴口罩干活太累赘”。推崇赤膊上阵,不怕牺牲。

这恰好和西方的倾向相反——西方文化高度在意不卫生、不安全,骑个自行车也非要戴头盔,但是却对冒险推崇备至。

具体点举个例子—— 一方不准玩山地速降,但骑摩托车也往往不戴头盔;一方骑个自行车也要戴头盔,但是却喜欢玩山地速降作死。

这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很值得你们仔细思考一下——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非常容易不自知的受到这种倾向的浸染的。

这两种立场,你可以选任何一种,但是,一定要是自己选的,而不能是被环境替自己选的,自己只是茫然的以为这就是天经地义。

话说回来——因为这种普遍的基准性的问题,中国的各种组织在制定安全规范的时候往往质量较差,体系有缺陷,执行不严谨。

你自己要对此有足够的警惕。

比如,安全通道你得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真的是通的。别到了火警起来了才发现安全通道里堆满了不要的儿童床和自行车。

比如不要轻易假定自动化喷淋一定有效。

比如不要轻易假定你的同事们一定会遵守安全规章。

你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练习清楚,随时保持警惕。

尤其是危险的岗位和职业,对于安全规范,你至少也要达到它的要求,并且最好要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更严谨的习惯。

比如失火,在不清楚具体原因的前提下,是不宜轻易去扑救的。

并且作为非专业人员,除非是出于自救没有选择,否则你的首要选择是迅速疏散和帮助别人疏散,帮助专业人员了解情况和获得资源,不是自己去扑救。

这本来应该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被普遍训练过的预案内容。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你要学习和擅长冒险,但你应该学习和擅长的,应该是你自己选择的风险,而不是因为粗疏和傲慢所频频堕入的危险。


至于有很多人因为实验室出了事故就喊什么 “劝退”,不必听。

往哪里 “退”?今天看到实验室爆炸,退专业;明天看到打渔落水,退海;后天看到裁员下岗,退职场…… 这样就这退那退,最后退哪去?

退回子宫里去吗?

老大不小了,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了。

没有哪里是不要拼命的,没有哪里没风险。

你根本没啥可退的。

而且是越退,越会没得退。

知乎用户 白日空谈家 发表

庆幸自己脱坑脱的早,本科同材料专业,本科毕设时,做不完实验谁都不能回,起码回了就做不完,就经常有睡实验室的操作,老师一点都不管,电话打不通,人找不见,也不指导,实验室墙上什么标识什么注意事项也没有,除了问研究生学长就是自己摸索或者自己查,拖到快答辩时,才能见到老师一面,最后还要被老师骂为什么不早点问他。

看着研究生学长们更累,每天睡 6 个小时,4 个人干着一整个班的活,被导师骂着,一分钱都没有,还要抽时间自己学,想找老师指导指导,先骂一顿,然后就是有事走了,半个月后回来,待半天,又走了。学长们每次跟我们吃饭都是一言难尽,看他们喝的酒里都是烦闷和哀愁,学长们和我们一同毕业后,大家都在同一个单位,相同的职位,相同的待遇。

好在我大三选择了跨专业,谢谢知乎!谢谢大佬们的劝退!让我提前认清了啥叫天坑专业,以前我还不信邪,报志愿和学专业课时的期待和热情,真的是一点一点被这个专业消磨殆尽,未来的情景随着学习越来越清晰,越清晰我是越后怕,材料工程,毕业我就先溜了,没有勇气继续学下去了。

我现在跨专业找的实习都比学长挣得多,还快乐,还安全,环境还好,还有了女朋友。money 和 life 都很舒服,学习和工作更有动力了,未来可期呀未来可期。

有话直说,生化环材,谁都别杠,坑就是坑。

ps:说我们这些劝退的,请你自己先好好了解和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劝退和情绪激昂的同学吧

再加一句,可能因为我自己的本科院校的缘故,我觉得无论什么专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选择面包有选择面包的理由和好处,但我真诚的敬佩和尊重投身科研的人,尤其是致力于国防科技的那群人。

只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

知乎用户 大饼 发表

民智已开 大家都聪明了

没出事,感恩就完事了。

出事了,致敬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昔年 发表

我南大化学楼,当年就在南京消防两三百米,学长学姐都说,你看,就算我们爆炸了,分分钟消防就来了,不怕

于是我大三的时候,做着实验呢,楼上炸了,一个二级烧伤,面目全非

大四的时候,又差点炸了,这次一个学长英勇的灭火了,没出大问题

到我大四下的时候,我导师说,你怎么不保研,我说我害怕,我想换个不做实验的工作

后来我转行做了仪器设备行业的技术支持,给高校的学弟学妹们培训怎么安全使用仪器设备

我培训,马弗炉要完全冷却才能打开。学弟学妹说,那来不及的,要几个小时呢……

我培训,液氮操作要配套面罩,防护手套,防护围裙等,耐超低温的那种,一样不能少。学弟学妹说,哪这么麻烦,顶多带个砂手套,能受伤那是傻子吧?

我培训,离心机要配平,要保证底脚水平,结果转眼看到一台国产离心机的脚,是拿书垫着的,学弟学妹说,没事的一直这么用

这些年出事的实验室不少,几个月就能上一次新闻,不上新闻的估计更多……

知乎用户 看星空的仓鼠​​ 发表

约七年前,仓鼠还是喜爱化学研究的理工科仓鼠(同样是历史爱好鼠)的时候,化学实验室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事故:氮化银(当时别称为偏氮化银)爆炸。

爆炸摧毁了 3 个烧杯、3 个烧瓶和一盏酒精灯——引发了小规模的火灾,由于通风橱一直是关闭的,这场火灾只是烧光了一张桌子的胶皮和所有酒精。

至于为什么会爆炸,在于那是个盛夏,午饭之前最后一堂课的某学生忘了把银镜反应之后的银氨溶液处理掉,结果化学反应产生了氮化银 (; ̄д ̄)

这玩意儿很不稳定,一旦遇到温度升高的环境和某些机缘巧合,就会爆掉。

而去吃午饭的化学老师一回来开实验室门,就闻到一股烧焦气味,赶紧调查,没花几分钟就发现了真相╮(╯▽╰)╭

遂勃然大怒,比抓包仓鼠等家伙在空教室里玩铝热反应、在天台上用黄血盐制备山埃、在操场上试验莫洛托夫鸡尾酒或是打碎更多的酒精灯还要强烈 (` 皿 ´)

因为这是化学事故,实验室里最倒霉的事件——无心为之的意外,反而比刻意为之的 “干坏事儿” 还过分。老师们可以无视操场上满地的碎玻璃碴和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燃烧的火头,反正仓鼠和小伙伴们会打扫或赔偿烧毁胶皮的费用;可以无视空教室里的 “铝热火龙”,毕竟事先检查过确保空教室密不透风,氧气烧完了就完了;至于天台上的黄血盐还原实验,老师更是放话说你们单是能把氰化亚铁提取出来再氧化成氰化铁,这化学老师就归你们当了ヽ(`⌒´ メ) ノ

因为这些都 “可控”,才显得只像是小孩子的玩闹过家家。

实验室里的活动一旦处于不可控,处于 “突发性”“不知名” 的状态下,就是一场灾难。

仓鼠的化学老师反复强调过发现钠和钾的化学家戴维老兄被炸瞎眼睛的事儿,甚至把戴维的画像放到教室正前方。

这还只是中学,实验室里就能发生一场不可控的小规模爆炸。

等到了水平、层级、装备更高更齐全的大学,不可控的就更多了,甚至在眼皮底下操作,都会出现极其容易被忽视的不可控因素,轻则摧毁实验,重则炸得满地狼藉。

还是那句话,请大家千万小心,能润就润吧(像仓鼠这样儿的)╮(╯▽╰)╭

知乎用户 宛陵公子 发表

另外,还是周日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1,化学和材料实验室,多数存在脏乱差的问题。猪圈一般。

其实不光化学和材料,其他类型的也一样。只是化学和材料危险品多。

药品摆放、归类不符合要求是常态。

2,归根结底导师的管理问题。

我们以前实验室也乱。导师后来经常检查,对乱放、不整齐、卫生差进行批评。后来慢慢就好了。

3,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

学生普遍的问题是:做完实验一堆剩余物质之类的,放那就不管,不清理。

久而久之,实验室和猪圈一样。地上到处物质。药品随手摆放。实验垃圾随处可见。

洗东西的池子,什么脏液废液都往里面倒,自己倒完就没自己啥事了。

一个精密天平,你也用,我也用,每次称完断不了洒点,最后天平上一堆污物。

以前在老外的实验室,规定还是很严的,酸碱要分开,氧化剂单独放,可燃物专门的柜子,电箱不能被挡住须留出一米宽通道,插线板不能再续插线板,大功率走专线,紫外激光必须要遮蔽并带警示,气罐必须固定,有害气体必须进通风橱、手套箱,废液必须分类装好,每周四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另外还有洗眼的向上花洒,每周要检查确保有效。

学校会派人不定时抽查,不合格的要整改。

学生经常不处理好自己的废弃物质,会被停止进实验室。接受培训,直至取得资格为止。

如果发生火灾,第一时间逃生,报火警。

国内有些导师,某些学生能出成果,就对他们放松安全、卫生、规章方面的要求,一味迁就,最后搞得实验室所有人有样学样。猪圈一般。

其实已经有人提到了校方安全管理和导师的权利大小问题。

年轻导师没权利没地位,小心翼翼。安全管理人员一来,好好整理。

大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啃不动,人家导师牛,觉得安全管理人员是多余,碍事。不搭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安全管理人员也是没事找事,提一些繁文冗节的规章。像我们实验,要求每次穿防静电鞋。这完全是增加负担,谁他酿进实验室每次都换鞋子呀。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导师最懂自己的实验危险程度。

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导师责任意识。

知乎用户 fei feifei​ 发表

很多国内高校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还比不上美国上世纪 70 年代。没有通风厨,有也不给开。仪器设备老化,没有专门的维护人员,教授们也不舍得买新的,还没有实验室实验规范和安全准则,反正学生不值钱,廉价劳动力根本不在乎。一向都是上一届带下一届,怎么方便怎么来。

倒不是说学生会乱来,但是不规范的操作和薄弱的安全意识一旦引发事故那就是人命。

500 次违规操作,没事,1000 次还没事,所有人都以为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蛋,事故就发生了。

有多少学校实验室对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训练?除去最开始的培训课程,每年还需起码一次的回顾训练,每半年组织安全防范调查,派专门的 EHS 人员检查实验室硬件。等等,国内高校有没有 EHS 这种跟实验研究机构绑定的 EHS?

带压力的设备,高温设备,重物,离心的,带电的,气体钢瓶等,这些都是需要训练的。不当程序,轻则仪器损坏,重则血溅五步。

当然出事了抓一把手倒是没有错。下一任就会很小心的推进落实。

可惜了几条年轻人的命。

最后,不要去读天坑专业。

知乎用户 Linterest​ 发表

煤矿只要发生事故,但凡死一个人,从上到下一条线的领导全部撸掉。

请严肃追责!生化环材 er lives matter!

知乎用户 权先生 发表

说个相关的。

当年我在匹兹堡大学化学系读博士,系里会举办针对全系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讨论会。整个系,除了做计算化学的和一些行政人员不参加外,上至系主任,下至本科生助研,只要有进实验室的机会,就都要参加。会上除了有专人介绍发生在全美的著名事故案例外,还会组织大家分组讨论,在纸上写出特定问题的注意事项。

老实说,第一次参加,还觉得新奇,毕竟在国内读书时,没参加过类似活动。但很快就感觉无聊了。因为会上就只讲了一些类似盐酸喷到脸和小规模可控的所谓火灾的小事,然后大家就分组讨论预防方案。我和几个中国同学参加的非常不积极。一方面是英语水平还不行,另一方面也觉得他们大惊小怪。这种事情值得全系所有人一起讨论吗?

随后才知道,他们还会干比这更加婆妈的事情。系里有专人,会不定期总结学生实验中的事故,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所有人。而所谓事故,也都是类似打碎的试管划破手或者不小心煤气喷灯烫到手这种小事。

要命的是,这种会每年开一次。除 09 年添加了 UCLA 的火灾事故外,每年都只在重复去年的内容,然后就是同样几个问题的讨论。所谓的学生实验事故,只要有新的事故,就不厌其烦全系发一遍。

我做本科生实验助教时,有次和实验室仓储和准备室的主管 Josh 聊天。我比较含蓄的抱怨了大家太过看重实验室安全,导致学生做实验都扣扣搜搜的不敢动手。或许是我英语说的不太好,Josh 以为我在夸他们,结果还兴致勃勃的带着我参观整栋大楼的一部分自动灭火装置。这套装置由八个装满高压二氧化碳的大钢瓶组成。每个瓶子都连着压力表和管线,管线通向不同实验室。Josh 说,只要实验室的传感器感受到异常,这些钢瓶就会自动喷气灭火。这个楼是 1974 年建成的,这套系统也是当年就投入使用了。

他说完这些,我还没觉得什么。但以下这句话,有点刺痛了我:

“This system has been working ever since 1974. But it never worked once."(这套系统自 1974 年一直待命至今,但它从来没有启动过)

虽然南航这次事故的真实原因还未公布,但以我在国内亲身经历过的事故,以及从别校同学同行那里听说来的事故,我猜真实原因无非两个字:疏忽(ignorance)。但凡觉得自己和他人的命还值钱,都不至于发生这种动辄死人的事故。

知乎用户 scczh 发表

南航的不晓得处理的咋样,作为兄弟院校反应的挺快,但到了下面就变成,

知乎用户 TEM watchdog 发表

绝大多数人都在讨论什么狗屁实验室安全制度问题,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跟小煤窑矿难一样!中国的煤老板挖血煤,中国的学术带头人发带血的 paper。

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驱动,而且是极力压低成本攫取最大的剩余价值的行为。

这不是某一个或某十个科学家老板自己的行为失范,道德沦丧或者利欲熏心。

煤老板们不知道仁义道德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把所有人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同样,这个机制反映到学术圈,就是为了学术利益(本质就是背后的个人私利)而疯狂的压榨人,而且做得冠冕堂皇心安理得!

被炸死的人,除了顶着一个学生的头衔,跟挖煤工人有什么区别?工资有多高?黑煤窑有安全措施吗?实验室比黑煤窑多了多少安全措施?

黑煤窑的瓦斯报警器还能正常工作吗?实验室的安全制度真正执行了吗?

什么,都执行严格的安全制度中国人就发不出那些牛逼的 paper 了?这话换个方式,就是如果执行严格的煤矿安全制度,中国的煤就没法挖了。院士老板跟煤窑老板的嘴脸咋都一样泥?

再说一遍,这不是某个老师或者某个大学的孤立事件,是整个学术研究体系在当今的剥削制度下的必然现象。什么时候中国的矿山爆炸事故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死于非命的几率才能降下来。

扯什么道德良心都没有用。煤窑老板跟你讲过良心吗?

写这些话就是告诉现在的及未来的学生们,在很多导师眼里,你们就是挖煤的矿工,给你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劳动工具,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你们要多产出,大产出,能发 cns 是最好,最不济也得把花在你们身上的钱都赚回来。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在实验安全方面,老美的确比国内好了太多。老板也要重视一些

想起来我以前的老板,有一次做个实验要用到一种强致癌的化合物诱导突变(剂量很小但皮肤和呼吸系统可吸收)。

胖胖的老板看了看实验计划,看了看我,说 “你还没孩子吧”? 我一下没反应过来,说是啊。他说:“我有三个孩子,估计 pretty much done(任务基本完成)。这东西操作不慎可能影响生殖系统,我来替你做吧”。

知乎用户 轩孤云​ 发表

据说这次爆炸可能是镁铝合金粉末爆炸。

铝镁粉尘爆炸机理

铝、镁粉具有遇湿易燃特性,其爆炸极限范围小,爆炸压力危害大,是导致铝、镁粉加工行业潜在危害的重要因素。  

铝、镁粉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一个气固二相流反应,其爆炸过程比较复杂,它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1) 热能加在粒子表面,温度逐渐上升;

(2) 粒子表面的分子热分解或者引起干馏作用,在粒子周围产生气体;

(3) 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便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发生火焰而燃烧;

(4) 由于燃烧产生的热量,更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不断地放出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而使火焰传播。

粉尘爆炸的预防

**减少实验场所中的粉尘,避免粉尘云的产生,安装除尘设施非常关键。**除尘设施要按规范要求设置,才能有效清除实验环境中的粉尘,保持工作面、设备表面清洁,防止粉尘云产生。在金属粉尘涉爆场所中,为了预防粉尘燃烧爆炸,除尘系统必须合规合理设置,尤其是除尘系统的安全技术特别重要。

**杜绝一切点火源,如:静电火花、明火等。**加强设备维护,确保风机、叶片运转正常,防止因设备松动、摩擦、碰撞产生火花。电源开关、电气线路套管、吸尘罩、除尘管道、除尘器、金属门窗等应做防静电等电位跨接并接地。

金属粉尘爆炸将要发生怎么办?

跑,能跑多远跑多远。

为逝去的南航的同学默哀。

希望每个进实验室的同学都能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次实验。小心驶得万年船。实验室安全第一。

———————————————————

不得不说有些老师真不嫌事大,遇到这种就赶紧润吧。

知乎用户 Vam​ 发表

周一看到这个新闻,心情非常很沉重。具体事故原因等待官方调查报告,我不多去推测事故情况,只说说自己做科研这么多年经历各类实验事故和一些感触。

我博士博士后都是研究传统工业催化的,我之前觉得化学研究很有趣,曾经不理解也不支持劝退风潮。直到去年朋友亲身经历了一起严重实验室事故,我开始关注实验室事故,也开始主张劝退,因为化学等实验学科实实在在的存在危险。对于未入行的朋友,希望大家选择专业时一定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对于已经在行业内的朋友,希望大家要重视实验安全,安全的优先级高于任何实验结果。引用我导师常说的一句话,希望每一个同行记在心中:科研注定有成功也有失败,文章发的好与不好也都无所谓,但没有任何一组数据比自己的安全更重要

我自己没遇到过什么大实验事故,但回头想想,这么多年来我和周围人遇到过无数次小事故,很多时候距离严重的实验事故只是分毫之差,没有任何人受伤不是我实验操作规范,只是因为我懒实验做的少,加上运气好。说几个我和身边人遇到的事故吧:我自己搭反应器时 chamber 漏电被电过,被电后很久胳膊肌肉都有些抖,整个下午都感觉呼吸有些困难。实验室的日本博后称量镍盐(也可能是钴盐,记不清楚了)没有戴口罩,不小心吸入鼻腔,当天晚上就鼻腔黏膜溃疡开始流鼻血。师兄用电烙铁焊上漏气的高压反应釜,焊好尝试加压,高压气体把焊上的锡块像子弹一样推了出去,在墙上打了一个坑。师弟长期做萘衍生物的加氢反应造成中毒,尿变成了绿色。另一个师弟用管式炉烧催化剂的时候,用了长期泡在水里的陶瓷坩埚,可能加热速度过快陶瓷孔道里的水突然剧烈汽化,坩埚直接在炉子里炸了,高温碎片从炉子侧面喷出来,好在当时没人在实验室。我的导师在工业界时一个熟悉的 lab technician 在封闭空间遇到液氮泄露窒息,他之后再也不碰液氮,有次他看到有学生操作不规范手持液氮罐做电梯,他直接发飙把那个女生骂哭。去年一个朋友更是近距离的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实验室爆炸事故,具体过程不在这里重复了,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回答。

为什么有人看好生化环材专业?

我博士博士后期间做过的三个大项目是生物质加氢,烯烃环氧化以及天然气的转化,我几乎每天都在和易燃易爆气体打交道。以至于学校 EHS 曾经写邮件到系里,说我一个人买的氢气气瓶比化学系一个系都多。他们也一直对我关照有加,没有全校实验室检查的时候,也会不定期来我这看看,没事就送我两个灭火器。实验室因为仪器暂时关闭期间,EHS 主动找到系里和导师,免费送了实验室一个 walkin 通风橱,把所有易燃气体挪到了通风橱里,并帮我们重新设计安装好了气路,还给氢气瓶都加了接地。我曾经觉得 EHS 是小心的过头了,当亲身经历的以及听到的事故多了,我越来越能理解他们的做法。疫情停摆后恢复工作要求重新参加一次安全培训,我不再像博士期间那样应付安全培训,我认真的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所有的安全培训视频,与自己科研有关细节还都做了笔记,也把很多细节打印出来贴在实验室提醒自己和其他同事注意安全操作。

我不希望再次看到严重实验事故的新闻,再次引用我导师的那句话吧,希望每个行业内的朋友看到:科研注定有成功也有失败,文章发的好与不好也都无所谓,但没有任何一组数据比自己的安全更重要。

知乎用户 林清时​ 发表

泛生化环材类实验型工科专业每年这类新闻我都看麻了

因为实验型专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和每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差不多,交通事故不可能件件都报道出来,同样的,实验室小事故也不会播报,但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有大有小。而一旦流传到网上,那一定是较为痛心的大新闻了。

作为同为材料出身,我吸过有毒气体,做过易爆的实验,当时有段时间,因为课题的缘故,用的试剂不是剧毒的,腐蚀性溶剂,就是 TM 具有生殖毒性的那种,而且做实验的时候,课题并不是很顺利,失败是常有的事,一度情绪很压抑。

南航材料学院这事,你没看到,周末休息日,他们还在工作吗?所以啊,各位想报材料学院的学弟学妹要有心理准备,别的学院的同学都在周末和小哥哥,小姐姐约会呢,而你可能就像个无情的工作机器在实验室里搭个反应釜,倒腾各种试剂呢

唯一庆幸的是,毕业之后,再也没有做过任何实验,已经基本远离了这类劳动密集型工科专业(工作需要打交道的不算)。

做实验真的是要细心加细心,同时自己注意的时候,也要谨防各种坑逼队友,因为他的骚操作可能影响的是你。再多说一句,我母校之前也有过什么实验室大火,因为仪器都是老旧的,线路老化导致的,把一个实验室里的东西烧了个精光,万幸这间实验室没放多少东西,也没有易爆的用品,当时也没有人员伤亡。像这种事情几年前,谁又会知道呢,不像现在微博,知乎之类的直接上热搜。

嗯嗯,再多说一个感受,今年年初拼多多辞退员工的事情,一时半会儿占据各大社交媒体热一,拼多多那事我们现在也不多说。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事人王太虚同学,本科貌似是 97 年的,刚毕业拼多多给的是 40 多个达不溜。互联网 996 累是累的,但钱还是多的,同为 985 本科毕业,你去问问浙大材料不转行能拿 20 个吗

这两年一直看到的一个事故,曾经的东华研究生因为实验身体受损的事,直到今年差不多才有个结果。补充说明一下,前几年华理也有化工类研究生在导师自己开的厂里做实验出事故的。身体永久性受损甚至失去生命了,那赔多少钱又有什么意义啊!

生物工程硕士因实验室爆炸,面毁失明,向学校索赔 170 万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一审宣判,校方有「重大过失」被判赔偿受伤学生 162 万,如何看待这一判决结果?

实验不实验的,永远没有自己的健康来的重要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而最大的自知之明就是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希望每个材料人,或者说是各位苦逼的实验搬砖同学,不管转不转行,都能有一个好的去处。

知乎用户 呆罗​​ 发表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就觉得很唏嘘,想想看念书十几年,入了天坑就天坑吧,毕竟干一行爱一行。但要是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付出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国内高校真的必须要重视再重视实验室安全了。存在一丝侥幸心理、节省一点可怜经费,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学生淋漓的鲜血和亲人撕心裂肺的恸哭。至于事故背后的责任人们,目睹这些原本前途无限的年轻人白白早逝,你们真的可以睡得下安稳觉吗?

(按知乎要求删去本小节。大家还是静待具体事故调查报告吧,相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简单提一下粉尘爆炸(Dust explosion)的概念。

粉尘爆炸指可燃粉尘在受限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粉尘云,在点火源作用下,形成的粉尘空气混合物快速燃烧,并引起温度压力急骤升高的化学反应。产生粉尘爆炸的五个条件为:可燃粉尘、空气中的氧气、点火源、粉尘悬浮并达到爆炸下限、存在受限空间。

粉尘(dust)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质量比。以重量 1 公斤、密度 1 g/cm³ 的球状物质为例,整体(bulk)存在时,其直径为 12.4 cm,表面积为 0.048 m²,但若将其分散成直径 50 μm 的球形尘埃颗粒(约面粉颗粒大小),表面积会飞涨 2500 倍,达到 120 m²。

极高的表面积质量比使得粉尘相比散装物料更易燃,且燃烧速率也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颗粒质量非常小,热传导损失低,导致粉尘点火能量相比整体材料更低,这一点在仓库或地窖这些压力显著增加的密闭空间中表现更为明显。

由于粉尘的性质,即使是铝等传统意义上不可燃物质(因整块存在的铝材表面会被阻燃耐高温的氧化膜覆盖)或燃烧缓慢的木材,当被粉碎为足够细的颗粒时,即便是微小的火花亦能将其引燃,短时间内失控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继而产生剧烈爆炸。

(铝镁金属粉尘的点燃能量低,更易于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详情可见 GB17269-200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粉尘爆炸往往破坏力巨大,组成粉尘的物质燃烧热越大、粉尘浓度越高、粉尘颗粒越小,爆炸强度往往越高。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就是会产生二次(多次)爆炸,因第一次爆炸产生的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又会形成负压,这使得周围的新鲜空气快速向负压中心涌入并带入大量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由于粉尘浓度更高、燃烧更充分,往往产生比首次爆炸更为惊人的破坏力。

家具厂送料斗粉尘爆炸

因粉尘爆炸的巨大危害性(学过《化工过程安全》或者类似课程的同学应该知道,粉尘爆炸有时是会专门开一章进行讨论的),各国均要求易产生粉尘的生产场所(典型如铝材抛光车间、面粉厂)必需落实严格的防尘、除尘措施以对空间中粉尘浓度进行有效控制。粉尘控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备的粉尘防爆标准化体系,但仍有部分企业单位缺乏对粉尘爆炸危害的足够认识。

2014 年 8 月 2 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特大粉尘爆炸事故,已造成 75 人死亡,185 人受伤。此次事故乃是我国历史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工业粉尘爆炸事故(搜索「8·2 昆山工厂爆炸事故」你可以看到一些该事故中的伤者照片,相信这会使你对粉尘爆炸事故的惨烈程度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我发现这次悲剧事故中似乎有部分同学是在围观事故现场时被二次爆炸波及受伤的(好像也有为抢救电脑耽误了逃跑时间的)。

遇见这类事故,真的,啥也别管了,一个劲只管跑就对了。

实验数据没了可以再做,电脑坏了可以再买…… 但是生命,唯独生命只有一次。

想起自己曾遇到过的最严重的实验室事故是高压反应釜泄露(生物质 HTL 实验,非本人进行),当时已经白烟滚滚了,无知的我居然还很兴奋地(?)在旁边开手机录像。现在想起来…… 真想骂自己一句傻逼。

知乎用户 塑料袋空空 发表

文科狗看着看着眼泪流下来,很莫名其妙

就是觉得怎么会这样,怎么就没了呢

科研本来就够苦了

我把他们代入自己,

感觉逝去的不止是那些生命,

还有他们自己那些,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期盼、对所追求的一身梦想的热忱

好像这些梦刚接触了个头,就和肉身被炸得粉碎

生命怎么能这么脆弱呢

这不是在平常的一天做个实验吗

那些脑子里,

还装有那么多熠熠生辉的、光明的、灿烂的东西呢

怎么人一下子就没了呢

非常难过

看小说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主角常常伸手一挥,这栋楼炸了,那座桥炸了,这座城市没了

看成龙的电影,看好莱坞的大片,呯呯嘭嘭的,帅吧

“爆炸” 这个词,早就被文艺作品滥用,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到我都忘记这两个字背后是怎么样的事实

直到刚看了一个说法,说是这些因爆炸而死亡的遗体,一般都是被活活烧死且不完整的

我才后知后觉,“爆炸” 的残忍。

谁说文艺作品对人没有影响作用呢,

也许暴力血腥画面的渲染,不会让人产生去效仿暴力作案的念头

可换个角度想,暴力题材和手法的普遍使用,甚至将某种暴力行为,做为一种典型的影视元素被使用

再配上主角逢凶化吉的 buff,让那些暴力都成为了辅助主角命运的无关紧要的背景板的时候

当暴力被以这样的方式滥用,它们还会可怕吗?

至少对于我这样一个重度网络爱好者来说,不会

这样的暴力只是一个片面的符号

只要我不常关注新闻,

暴力背后鲜血淋漓的人和事都是模糊的,既不会共感,也不会理解

但是看微博评论里大家讲的事,

有看见楼下有人哭着喊,上面还有人没出来的

有从楼上跑下来,边跑还能边听到喊救命的

有的说有的实验危险本来就是未知的

有的说他以前的地方附近的爆炸事件里,连出事的人的头都要找很久

看着很难过

有的时候痛恨着网络媒体的发达,

带来越发要求趋同的舆论大潮、越发极端的网民情绪、越发熟练的网络暴力

可这时候也会想谢谢网络媒体

让人说话,

让暴力背后的沉默发声,

让更多的细节被人看见,

让人言构造出一个暴力背后的真相,

来填补被影视作品 “吃掉” 的、暴力的本质。

最后想说,

所有在搞科研的你们都辛苦了,注意安全,

然后,你们都很棒,有你们真好。

知乎用户 键盘帽 x 发表

“我觉得比单纯的悲剧更让看客痛苦的是,你发现遭遇悲剧的人,和你的生平经历如此相似,而他们再也没有未来。”

好心酸啊,多关爱一下身边生化环材的人吧。

只是周末去做个实验而已啊。

知乎用户 枯原 发表

南航实验室爆炸, 2 死 9 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当时现场如视频所示……

但这不是个例……

2015 年的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 2016 年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 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

知乎用户 猫薄荷先生 发表

转载一篇雄文,出处不可考,最早看到的时候还在人人网。这么多年过去了,问题依旧在。

《学工科死得早系列》

1. 法宝天外飞仙记

有那么一年,我们某位师兄非常 NB,把老师忽悠瘸了,造了台反应器,压力 65MPa,嗯,65MPa 啥概念呢?不进工厂的同学大概没直观认识,这么说吧,以前那种架火上边烤边转的爆米花,那砰的一声够响吧,0.4MPa。

当然了,65MPa 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有在工厂干的大多会表示不屑,问题是师兄他非常有种,反应器拿去讨论的时候教授问为什么没有安全阀或者防爆片,师兄表示已经设计了,实体的时候会有的,于是就通过了。制造的时候不出意外地给忘记了,于是这台三无反应器就正式持证上岗了。

大概也就是两个多月吧,师兄带着一群本科大四的师弟,交代要 2 个小师弟晚上守好反应器让它自动恒温,就出门了,2 个师弟抓了一下阄,手气好的那个就去找女朋友打分手炮了,手气背的那个…… 守到晚上就跑到网吧魔兽去了。于是反应器正式进入全自动阶段。

接下来,反应器的温度热电偶不出意外地坏了,悲剧的是该温度控制没有三取二设计,于是开始加热,很快进入爆聚阶段,然后到了夜里 2 点左右,大家都知道的,一声巨响,就把俺们的破楼楼板给掀咯。

事后研究,据说该反应器爆炸时,内部压力大概达到 200MPa 以上,生生的把反应器撕成两半,大半那个留在母校,小的那一截就飞出校园、飞过居民区、飞过附属中学、飞过某商业街…… 万幸的是掉下来的时候没有夺人性命,否则半夜 2 点在家中酣睡,突然天外飞仙丢来一块大铁盖子取了性命,真是剑仙打歪了。

当年俺们学校的酒囊饭袋还没有占据全部的领导位置,所以 3 点不到立即就组织起事故处理队伍,当即根据楼板破坏大致估计出了飞行方向和可能的速度角度,公车私车一窝蜂往那边找过去了,天不亮就把下凡的法宝碎片找回来了,事故责任人严肃处理不提。

整件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空军,他们后来居然找上门来问我们,据说由于发射反应器的时候是迫击炮一样的高抛物线,他们的雷达那天都有反应了。当然,这空军的故事,可能是后来的好事者为了加强吹牛的效果而演义出来的,所以写在这里,徒博一笑罢了。

2. 重视安全的两位师兄

有一次,我们实验室要清理废液罐,那个罐还是比较大的,打开人孔后通风,爆检氧检合格了,开进容器作业许可证,下罐底清罐底泥。

问题是那个罐底泥里面什么都有,一开挖,就有爆炸性气体出来了,于是报告,于是负责这事的两位师兄,大师兄和二师兄就来了,二师兄下去看看,看能不能架水枪把那个硬得不像话的积年老泥冲开

大师兄猴精啊,把罐里的施工行灯给拽上来了,说这个不防爆,又叫二师兄把手机也拿出来,说怕万一来电话产生火花,这个安全我们一定要重视啊 BLABLA,一点危险可能都不能放过 BLABLA。于是二师兄戴上防护面具进罐了,下去这罐里黑漆漆的啥也看不见啊,连个手机照亮都没有,咋办呢?

于是二师兄掏出打火机照了一下。

然后守在罐口的大师兄就筋斗云了,罐里的二师兄就爆米花了。

3. WOT 伸缩炮的时候请不要顶住队友!

某实验装置,公用工程提供低压蒸汽,于是就有人用蒸汽来吹扫管道和化工设备,结果设备内阀门没关严,压力倒灌,把芳烃类物质倒灌到蒸汽系统里了,于是各个服务站、蒸汽疏水器排了一下,就没人再管了。

终于有一天,不出意外地又着火了,大家纷纷去找灭火器,一个师兄迅速抱起了灭火蒸汽带赶来,后面两个小师弟一看师兄抱着个大粗管子来了,立马跟在后面帮忙拖蒸汽龙带,三人小队迅速抵近火苗,对准火苗根部一开阀门,轰!

结果当然是明显的,芳烃类物质被蒸汽喷射出来,一遇明火迅速爆燃,火势迅速扩大,师兄面对熊熊烈火想往后退,但是后面还有两个师弟,一下子人挤人腿拌腿撤不下来,瞬间就被火舌吞没。

在被火焰烧到的时候,身为师兄,仍然坚持没有抛开手中的蒸汽龙带,否则他一旦松手,蒸汽龙带中的可燃物质将被喷到整个走廊和大实验室,火灾将无法收拾。两个师弟一个被踩倒在地面,另一个压在他身上,两个人腿绞住了,谁都没能第一时间站起来跑掉。他俩抵住了师兄,师兄也没能后退。

很快,蒸汽管线里的可燃物质喷完了,猛烈的蒸汽喷出来,抑制了火势。

从此,我们要求灭火时,就算是拿个灭火器,也要先试喷一下,——就算你里面装的不是汽油,起码不会跑到现场才发现灭火器喷不出来嘛!

4. 按照规定系挂安全带

建造的实验装置终于要拆除了,拆除这个活啊,大家都抢着干,为什么呢?这个就心照不宣了。结果转来转去,最后负责干活的施工人员来了我们一看:天啊,这不就是普通的民工吗?于是给他们进行安全学习,讲了十五分钟六十个工人只有三个睡觉不打呼噜的,被评为学习标兵。

于是这些人操起氧炔焰就上去割了,我们一伙师兄弟在旁边仔细看着,凡是不佩戴安全带的一律不给计工作量,几个师兄上装置顶上,看着每一个人都安全带双挂了,然后…… 就出事啦。

嗯,一般你要割除一座悬空桥,你是不会站在桥上先割完左边,再割右边,然后跟桥一起掉下去吧,这种情节一般都是动画片,对吧。

实际上,一般就是割除的时候真的要掉下去了,因为最后的时候还连着一点,往往人是有时间跳到安全的位置的,所以上去巡视的师兄看一下这边割开的口子,再看一眼作业面,感觉脚下一晃,立即明白过来,大叫一声战娘亲,就三步跳出去逃命了,回头一看民工虽然比他起跑还早一点,却已经摇晃双手随天桥掉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他的安全带还挂在那段天桥的扶手栏杆上……

这一起非典型高空坠落事故,经过我们讨论,一致认为是劳动强度太大,导致民工干活干懵了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5. 一个人与两个人

搞了一个圆筒炉做热效率试验,刚开始圆筒炉瓦斯控制阀 PID 参数没调好,阀门老是波动,还好波动不是很大,于是嘱咐两位小师弟晚上一定要看住了,必须双人值守啊,不许再去网吧打魔兽去女朋友那里打啪啪。然后又把咱们发射过自制反应器迫击炮的故事讲了一遍,师弟们纷纷表示人在阵地在(忒不吉利了)

当天晚上,两位师弟双人值守,在桌子上头对头,睡得很香。

炉子瓦斯控制阀波动太大,把炉子搞熄火了。一熄火按说这炉子火检就有反应了啊,自动保护就启动了。可惜没有,为啥呢?火检那个探头质量不好,调来调去火焰强度就是不行,投不了自动保护。

还好,炉子炉膛温度还投着一个报警,于是师弟就醒了,他立马叫醒了另外一个师弟,俩人一看,嗬,这炉膛温度唰唰的掉,八成是熄火了。

这时候咋办呢,应该报告师兄啊,师弟说不,这炉子烧得好好的交到我们手上,咱给烧熄了,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以后咋做人呢?不就是个炉子嘛,给丫点上不就得咧。

另一个说这不是你家煤气灶,你会点吗?师弟说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之前师兄点火,不就拿个电打火放电一打火吗,瞧好吧您就。

于是俩人到炉子跟前一掀看火孔,活动一下风门,拧好瓦斯阀门,电打火麻利的一塞,电钮一按……

三公里外都听见了。

为啥师兄点就没事呢?因为师兄每次去的时候,都会顺手拉开风门先吹一下炉膛,等里面积聚的爆炸性气体被吹走了,才开始把风门调好开始点火,由于每次都是一个人干,走过来走过去这段时间吹扫炉膛正好,两位师弟一边一个,动作太紧凑了,风门活动是活动了,没起到吹扫效果就给关了,于是就闪爆了。师弟光看了师兄的动作,以为只要照样做了就没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

6. 清洗的故事

有一次,某换热器运行时间太久,结垢堵塞了,嗯,大家决定要抽换热器管束出来清洗,首先处理换热器,先吹扫,从换热器入口往出口吹扫,出口有一根管线接到地下废油罐去,那天吹扫,一个师兄带两个师弟去了,结果那天正好隔壁干了件也很悲剧的事,造成氮气压力低,没办法用氮气吹扫了,师兄说不是还有蒸汽吗,那就拿蒸汽吹吧,一样的。

师兄指挥完就去玩 WOW 指挥下副本了,师弟们迅速开动起来,蒸汽吹了一阵,看看,嗯,地下罐也冒出蒸汽来了,吹好了,师弟们就把蒸汽一关,喊几个劳力来帮忙拆换热器大盖了。

大家吆五喝六的拿着液压扳手和大锤等一干家具来了,套好吊车,液压扳手一扳,顿时就从拆开的大盖缝隙里哗啦啦,挥发性化学物质立马流成瀑布就下来了,还好这玩意比空气重,有颜色能看见,当时就大喊一声快跑,大家拔腿就跑啊,一个师弟跑得快,跑出门时一把就把防火门紧急按钮按下去了。

接着车间里有毒气体报警联锁启动,滤毒抽风机瞬间把屋子抽成负压,然后抑爆氮气就灌进来了,还好没炸,还好没炸!大家互相宽慰,逃出一条小命啊。

为啥扫干净的换热器又灌了呢?因为蒸汽是热的,停汽后冷凝,换热器里面变成了负压,把地下罐里的物质倒吸上来了。

一群老师、师兄穿着防护服跑来破口大骂,骂完了,值班班长弱弱地说:

那个 XXX 不是跟你们一起干活的吗?他跑哪去了?跑出来了没有?

这下大家都傻眼了

完了!

7. 负责任的人

那是一次,某大牛研发了新型抗雷闪涂料,试用之后还不错,于是有厂家表示要用,于是大牛带着一伙师兄弟就去了,去了之后,动力事业部负责刀闸切除,清扫检查,然后师兄弟带着队伍就上去了,CT、耦合电容器什么的一顿好搞,搞好了,也下令结票了。大家就准备撤退了。

不料这个管施工的工头相当的负责,他想起还有点地方没检查,就跟师弟讲了,师弟一想说咱们去看看吧,本来屏蔽网都上锁了,他俩打电话把钥匙拿来,打开门进去了。靠近刀闸到 3 米距离时,那边送电了。

110KV,师弟和工头双双渡劫失败,删号重练。

该化工厂全厂总停工,21 小时后恢复正常生产。

华北电网波动 12 分钟。

知乎用户 张继英​ 发表

又 TM 是生化环材!天坑黑子们,出动,奥利给!

作为某 985 化学专业出身的,从大一开学,老师和学长们就给我们讲那些 “灾难” 故事。当时还听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的跟别人讲,感觉自己是现代社会的修仙门派高徒,不走寻常路,炼金特别酷!完全忽视了主角害人害己的悲惨命运。

直到自己被硝酸流到手指,王水溅到眼睛,手背烫秃噜皮,玻璃瓶划伤鲜血直流… 这故事并不有趣。

比较安全,反倒是裤子滴上酸,一天又一天,自己还没发现,成了街头最潮的洞洞哥和开裆仔。

我这都不算什么,研究方向接触的都是低毒。硕士所在的中科院所,高分子有机专业平均每年都出一名白血病。怎么知道的?因为每年都要捐款啊,甚至一个小伙儿就和我一层楼,经常见,家是汶川,08 那年母亲罹难,惨惨惨。

2015 年还在清华做博后,12 月何添楼爆炸,炸死的那名博后就住我楼下,还和他聊过几句。这也就是顶流大学才引起关注,每年那些 985,211,普本做生环化材(含药)实验的学生和工人,大大小小事故有多少?有多少人成了残疾和病秧子?领导丢了乌纱帽,导师被扣绩效?

爆炸遇难博士后 母亲卖蛋供其读书 - 观察者网

只有身边发生了这些,亲身经历了这些,才知道做化学这门实验科学的风险有多大!

都说高风险高回报,金融 IT 行业的风险的确大,被骗,押错宝,一夜间倾家荡产,但你至少还有个健全的身体!最不济还能当老赖啊。你看看老罗,李国庆,陈欧,看看周震南,虞书欣,看看贾会计,看看皮带许.. 依然吃香的喝辣的。

做实验发生了事故,重则丧命,并永远钉在该校甚至学术江湖的耻辱柱上(搞科研的其实最特么八卦)。轻则被老板老师骂无能,扣工资(学分),赔钱,人格羞辱,延期毕业,成为学院的笑柄。你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心理阴影更大,世上又哪有重生十字章,黑玉断续膏和解毒仙丹?还不得自己掏钱?然后生化环材这微薄的收入…

综上所述,同样是高风险高回报,每天都冒着伤残和慢性中毒的风险,折损阳寿,让自己,家人和爱人提心吊胆?值得吗?!有人会抬杠,谁叫你们不小心不严谨,实验室管理落后,很多人一辈子也没事儿。

拜托,没出事不代表他就安全!想想重庆奥陶纪公园。一万次才出一次,绳子断了就换,恰好就是你,干不干?反正生化环材从业硕博多,平均一周也够出一次。

**这行业本质不安全!**就算你自己严格按照规程,能保证没有意外(化学很奇妙),没有猪队友?王水那次就是一个师兄洗瓶子喷了,殃及右侧的我。大家都不傻,都能算清这笔账。

所以才要劝退,理由近几年知乎上也挖的差不多了,都够出本书了(篇幅接近四大名著)。

为啥天坑是生化环材,别的专业不坑吗?

而终于平平安安的博士毕业,还有博后退款和非升即走等着你呐。

国内博士后有多坑?为什么读博士这么惨还有人愿意读博士呢?32 岁清华女教授赵慧婵获百万奖金,如何看待搞科研的年轻人?

所以看完了这些的小伙伴,不顺手关注一下嘛?

Zhangjiying107(青山翠竹 107)

知乎用户 搬砖搬砖搬砖 发表

这种事故最后一定归罪于某个同学未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就是安全整顿大检查。

我自己是个马大哈,我想的是就算我失误了出错了,也不应该要我命。所以我是真的不适合这行业,润了。


有很多同学会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高考数学物理你会做,但就是各种粗心拿不到高分的,润。

昨晚吃啥饭你都记不起来的,健忘,润。

爸妈交代你洗碗,你没法做到洗 5 遍的,没耐心,润。

开车你没法做到绕车一周,还嫌系安全带麻烦的,没有安全意识怕麻烦,润。

骑电瓶车你都不愿戴头盔的,存在侥幸意识,你趁早润。

因为这在化学实验中都是必须要做的安全措施,你少做一步,就可能要你命,甚至要别人命。


关于润哪里:

上策:

本科考公;

研究生考公考老师;

跨专业考研:想卷就计算机,想躺就文科,哪怕学校降档次也要跨考,不要觉得 985 生化环材就比 211 计算机强;

中策:

毕业直接报个培训班当码农,干 1 年你拿 10k-15k 没有任何问题,包括二三本的,研究生和 211 上限更高,跟科班差不了太多;但可能有 35 危机,工作地局限在一二线;

下策:

为了有书读考本专业研;

为了有工作本科毕业进厂;

不热爱的情况下继续读博。

知乎用户 十年灯 发表

本人南航材院学生,辟谣。

  1. **视频中浇水是为了降低栏杆温度救人,**不是所谓试图灭火引发二次爆炸。有的媒体人都不在现场,咋比我们还懂?

  2. **不是所谓火箭炮实验室。**我就不知道 nuaa 还 tmd 有这个实验室,一个个信誓旦旦的张口就来,搞笑。

我不理解的是悲剧已经发生了,两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他们本该和我们一样有无限的未来。然而鲜有人关注伤者、关注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拿道听途说的消息和模棱两可的猜测博眼球,生化环材劝退党更是过节一样狂欢。

别的不方便说,只能说

我们 nuaa 材院人不是没有任何安全知识就莽干的 nc,选择这个专业也有我们自己的考虑和追求。

支持合理的猜测和讨论,反对任何恶意揣测和抹黑行为。

奋不顾身救人的英雄被说成爆炸的始作俑者,追求梦想报国的材院学子被说成狗都不如,人血馒头好吃吗?

更新回答

首先感谢关心,出了这件事后以后做实验肯定会更加注意。

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我并非反对劝退,而是反对在这个话题下进行不合适的劝退。

“因为待遇不好,安全防护不当,因此劝退。” 合理。

“生化环材狗都不学,正常人早就弃坑转行。” 滚蛋。

当然,很多劝退帖都是这样的话,我也从没说什么。但是,至少在这个话题下,十余名学生受伤,两名丧生,劝退盛行已久,他们以前没看到过吗?

如果是狗都不学,那么知道材料劝退却依然在学,甚至丢了命的我的同学,他们算什么?

成年人该学会在合适的地方说合适的话。

此外,这确实是一些材料人自嘲的话。但就我所见,更多的是圈外人不明所以的跟风,和一些人自以为高高在上的嘲讽。

补充,学校的公关确实厉害,管得很严,这件事就连我们也不知全貌,甚至有的发悼念同学的话都要被叫删除。我也只能就严重误解学院和伤亡同学的话进行辟谣,还可能因此被约谈。因此,目前任何网络上的猜测都是捕风捉影,关于事件只能等待公安调查结果。

知乎用户 哥淡定 发表

来,乌合麒麟出来画幅漫画看看,别天天盯着美国那点破事。最近几年我们的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实验室已经发生多少事故了,北交大、清华、中科院…… 今天又是南航。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寒窗学考十几载,还未成家立业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消逝了,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难道不应该讽刺吗?

看现场视频真让人难过!那个已经烧得精疲力尽、身上衣服都烧光了的学生,只差一步就能爬到对面了,但就在这个时刻,火光一闪,爆炸发生了。实验室安全条例的要求一般是发生事故时人人都应尽快撤离现场,但浇水的两位同学,明显是不忍遗下那位已经受伤的同学,并努力施救。但爆炸的火球把他们也吞没了…

我们高校和研究所的一些导师,尤其是化学 / 材料专业,为了自己的名与利,加之掌握着学生毕业的生死大权,对学生极端压榨,逼实验,逼文章,恨不得学生 24/7 都住在实验室干活,为了发文章无所不用其极。但他们同时却对实验室安全、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人身安全置若罔闻或大而化之。我以前当审稿人,就发现很多来自国内的文章,其实验非常喜欢操作一些非常危险的化学试剂。这些东西要么极端易燃易爆,要么极毒,要么强烈致癌,要么合成条件非常极端(高温高压高腐蚀)。从事这种高危实验一般需要实验员相当程度的水平和经验——不但要对反应过程、机理和反应物充分了解,而且需要预判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并知道应对措施。所以我审这些文章时,手里就捏了一把汗。比如我记得有次遇到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五元环上四个氮的化合物,合成路线上又是叠氮钠又是肼(都不是水合肼),用量都不少,看完成实验的第一作者名字还像个女生,真佩服这个小女生的胆量。这种实验可以想象,稍微一点失误,那就是可能致人伤残大事故。

所以我还是劝那些已经入坑但还没有毕业或还没有跳出坑的学生们,生命真的只有一次,以后的日子很长,千万不要因为一定要毕业或一定要发文章而损害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实验室的安全规程一定要始终如一地遵守,一直保持着你第一次拿起浓硫酸瓶子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就对了。对你从事的实验、反应,使用的试剂药品必须全面了解,尤其是是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要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如果你觉得实验太危险,试剂药品可能对你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女生,因为一大堆化学品对女性生殖系统尤其危害极大,我自己就知道好几个从事化学的女性因为年轻时收到有毒药品的侵害而导致终身不育),就不要从事这样的实验。如果导师好说话就找他 / 她谈,尝试用其他更安全的路线或试剂代替;如果导师是那种极端自私的奇葩,那就想办法软磨硬泡、磨洋工,实在不行就找学校、甚至退学不干 quit。在自己生命、健康和未来面前,这些都不值得一提。

除了做好自己,也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是不是有其他同事、同组人员经常违反安全规定,是不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危险隐患。如果有就要早做打算,如果仅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扭转局面,那就起码保护好自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早日跳出火坑。

以下为 10 月 25 日更新—————————

我本来不想理会评论区那一堆为喷而喷的言论,但有人既然一个劲儿提美国,那我就把这个问题也说下。

第一,我这篇回答是针对国内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大学(化学 / 材料类)实验室事故而言,这些事故造成了学生死亡这样的严重后果。我在这个回答并没有讨论和对比国外大学的实验室事故。

第二,就算国外大学发生过类似的实验室事故,也不意味着此次南航事故的发生就有什么 “普遍性”、“一般性” 甚至某种意义上的 “合理性”。说美国也发生过 UCLA 烧死女学生事故,所以 “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不觉得这有任何道理。

第三,如果真要对比中美两国化学 / 材料类实验室发生的事故,那么结果还真的比较 “冷酷”。

这里是美国 2001-18 年美国各大学、中学以及公司 / 企业机构的化学类实验室发生事故的列表链接:https://www.csb.gov/assets/1/6/csb_laboratory_incident_data.pdf

由此表可以看出美国的化学类实验室一样发生了很多事故,但是事故致人死亡的案例却较少。从 01-18 年,美国各大学、中学实验室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只有 UCLA 那个女生(被叔丁基锂烧死)一个案例。其他几个死亡案例,如 07 年(4),13 年(2),18 年(1)都是来自于公司或企业机构(LLC,Inc)的实验室,而不是学校的实验室。如果横向比较中国,显然我们大学的实验室事故造成的死亡案例更多;如果再包括国内的公司 / 企业机构,那就更多了。如果你不是那么极端偏狭,那么中美两国各自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比较如何,你自己很容易基于客观事实得出结论。当然,这个比较也要注意中国从事化学 / 材料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还有从事化学 / 化工 / 材料产业的公司企业及相关人员肯定要多于美国。所以发生事故的机率本来就大于美国。

UCLA 事故发生在十多年前,但是造成的影响很大,那个导师一度被刑事起诉,UCLA 花了几百万美元律师费才让官司以罚款和社区劳动结案。美国各个大学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规范。我记忆中的很多次关于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培训,UCLA 案例都是主讲人频频提到的警示案例。由上表可知,美国的化学实验室并不是此次事故之后,就再没有发生过安全问题。但具我所知,美国各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再没有发生导致人员死亡的极端案例。(如果有,请指出。)

以上这些都是事实,如果连这些都说不得,那还能说什么?

知乎用户 咖啡因给我力量 发表

不进编想什么呢,现在搞好行测申论两门绝学,才是所有学科最后的归宿,之前那些考试都是假的,这才是人生唯一有用的考试。工科人做实验,下工地,进工厂,流放古巴流放非洲,最后呢?得到什么?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性价比和幸福人生就把工科人碾压了。

瞧瞧你们灰头土脸爹不疼娘不爱的在干嘛,工作两年就又老又肥腻跟 45 岁似的,适龄异性都见不到一个,吃的东西如果摆城市超市里就像泔水,而进了编的在城里办公室吹着空调搞什么工作,吃的什么,三小时午休能做多少个深睡眠美梦。

地表最强科技之如何写出王者段位的好文章

A4 纸雕花工艺这才是核心科技,不是你们。

睁眼看看世界吧,工科人,什么做蛋糕比分蛋糕要高尚啊,感动自己罢了,燃烧自己去做别人的红利罢了,做蛋糕的能吃上几口蛋糕?干嘛跟自己过不去?转专业不行考研换专业,不行成人自考,电大,夜校,函授换个能报名考编的专业是第一要务,学习没动力就看 b 站大猛子

知乎用户 MISTBORN 发表

人在港科,表示内地的实验室安全条件跟海外高校简直没法比

港科的实验室,墙上最多的就是各种警示牌和报警按钮。

当报警按钮被拍下,警报会同步送到学校保安部和香港消防局,同时会断掉特定的电源,并开启所有实验室的排气换气系统。

每一扇门上都有两个警示灯,红灯表示实验室内有危险实验正在进行,结合门上的警告标示,可以提醒人在进入之前做好什么样的防护。

黄灯是警报灯,会在报警按钮按下后亮起,伴随巨大的警报声。

实验室会有两个门,分别通向两个走廊,它们互相没有空气对流,被安全门完全分隔。

来的这两个多月里,我经历过一次警报的误报,走廊里的紧急按钮不知道被谁拍下去了,无比刺耳的警报声让人几乎没办法呆在室内,而三分钟之内,保安部的阿 sir 就冲了过来,挨个实验室砸门提醒撤离和确认安全。

这里还要提一嘴,港科的阿 sir 和内地校园里痞里痞气的保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天他们都带着氧气面罩,腰间挂着氧气瓶在走廊里狂奔,并且能够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和任何人流畅交流。

来到这里,你可以很快地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而特殊设计的,而且都是切切实实能够起到作用的。

但反观这次南航的事故呢?且不说事故的起因和救援,一个堂堂的实验大楼,连最基本的逃生通道都保证不了吗?危险发生的时候,那么多人竟然要靠翻窗台来逃生?

做危化实验的实验室,它的安全通道设计和普通民居打的有来有回?

不过这也算是内地高校的常态了,因为即使新如南科大,在安全这一块真的也是一地鸡毛。

创园的通风系统根本就是薛定谔的系统,那么多次,整个创园都被奇奇怪怪的味道包围,好几个小时都散不开,而人们只能靠在群里互相问来尝试确定问题所在,每次到最后,也根本没人能确定这到底是哪个实验室的什么气体,毒性如何。

大如工学院大楼,还有那么多课题组要把工位设置在实验室里面,和试验台当隔壁桌。

至于报警和警报系统,根本就是 tan90,我都怀疑要是哪天出了问题,是不是还得靠人们在走廊里大声吼叫来警告大家撤离。

消防设施更是离谱,之前在一教做安全培训,老师演示冲眼器,一掌拍下去,从冲眼器下面淌出了可怜巴巴的深褐色的液体。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都是过去时了,因为校园里安全检查越来越频繁,整体安全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了。

但最根本的,实验室的安全设计,救援和培训体系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安全这事,不是靠安全办不定期抽查,把压力一路从教授压到博后、博士和硕士就能万事大吉的。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能够相互配合,环环相扣的安全体系来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小到定期培训和检查,大到实验室安全系统、信息报警系统设计,都不应该再被忽视了。

听说港科在建立之初,安全也几乎是一笔糊涂账,直到 1995 年,一位研究生因为化学品泄漏而去世。

那位研究生并不是做实验的人,他仅仅是闻到了味道想去查看一下情况,然后在没有任何有效警告的情况下径直走入了化学品泄漏的房间。

从那以后,港科开始建立自己的安全体系,直到变成今天的样子。

然而,我还是对南航持悲观态度,这次事故恐怕也不是改变内地高校安全状况的契机。

因为这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出现这种事件,都是导师停职,实验室停工,学校开展讲座,开始一种轰轰烈烈的运动式的治理。

而陈旧的实验大楼还在用和教学楼一样的设计。

真是让人唏嘘

只能希望各位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吧。

知乎用户 Eva 初号机 发表

如果有高三的孩子看到这个回答就好了,能救一个是一个。

千万别想着读生化环材,抱着雄心壮志想要为国家基础工业科技突破添砖加瓦什么的,你的梦想真的不值钱,基本上没有你这条小命值钱。

想想看,做的实验最脏最累最危险,读的专业课最多最难最繁,毕业之后的待遇横向比一下最拉垮。你选个金融,宇宙机,最多 996 猝死,压力大点那赚的钱也多啊,总比做实验赶 ddl 的时候被你操作的易燃易爆有剧毒的材料炸烂、毒杀好吧。

高考也卷出名堂,考了个知名 211 大学,算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了,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唉,铝镁粉尘爆炸,再次也有燃烧弹的水平了,受伤的同学估计也会很痛苦…. 学什么不好,学生化环材

来自西康路男子水利技校某普通民工的兔死狐悲

知乎用户 徐亦缈 发表

逝者安息,生化环材自带原罪。

2015 年 4 月 5 日,在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死亡事故,造成 1 人死亡,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 万元人民币。

中国矿业大学 “4·5” 爆炸死亡事故调查报告

2015 年 12 月 18 日上午,发生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

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爆炸起火 1 博士后不幸身亡清华爆炸致一博士后死亡 母亲卖鸡蛋供养其读书

2015 年 6 月 17 日下午 16:30 分左右,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 7 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2016 年 1 月 10 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又突然着起了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

2016 年 9 月 21 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暂无教师受伤。

2016 年时我上研究生二年级。9 月 21 日事发前,两名研一的学弟正在进行实验。之前导师也说过实验期间若有疑问,可以向我和研二的另一名同学咨询。其中一名学弟问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添加高锰酸钾操作,我让他在天平称 100g 高锰酸钾后,帮他进行添加高锰酸钾实验。然后就发生了爆炸。” 郭宏振表示,事故发生前,他和同学进行高危实验时,仅有一双橡胶手套。防护面具、护目镜等必须品,以及实验室冲淋等急救措施几乎没有,通风橱也已损坏。实验室所使用的浓硫酸、浓硝酸,高锰酸剂,还有氰化物之类的高危化学品,均可随用随取,也没人要求登记、检查。

这条新闻还有后续,今年还在打官司,两只眼睛基本废了,脸有很大疤痕。

郭宏振右眼盲目 5 级,左眼重度视力损害,构成四级伤残;面部增生性皮肤瘢痕形成,构成八级伤残;右侧眼睑轻度畸形,构成十级伤残;张口受限 1 度,构成十级伤残。

2017 年复旦大学的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学生手被炸伤。(06 年炸过一次)

复旦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 一名学生被炸伤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 2 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致三名学生遇难。

北交大爆炸事故 2 人被追究刑责 – 教育 – 人民网

2018 年 11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多名师生受伤。

实验室大门炸飞!南京中医药大学一实验室爆燃 多名师生受伤

2019 年 2 月 27 日 0 时 42 分,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火灾烧毁 3 楼 312 二维材料实验室内办公物品,并通过外延通风管道引燃 5 楼楼顶风机及杂物。

南京工业大学实验楼起火 幸无人员伤亡


15 年之前的就更多了

  1. 2006 年 3 月 15 日凌晨左右,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放置室内的试管、容器等相继发生连锁爆炸,所幸未酿成人员伤亡。
  2. 2008 年 7 月 11 日 10 时许,云南大学北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5 楼 510 实验室,一名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在做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该名博士生被严重炸伤。
  3. 2009 年 10 月 23 日下午 1 点多,北京理工大学新 5 号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 5 人受伤,其中有一名实验室负责老师、两名学生和两名设备调试工程师。
  4. 2011 年 4 月 14 日 15 时 45 分,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 B 座 103 化工学院一实验室,3 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实验物料意外爆炸,导致 3 名学生受伤。
  5. 2011 年 12 月 7 日上午 11 点左右,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
  6. 2013 年 4 月 30 日上午 9 点左右,南京理工大学校内一废弃实验室拆迁施工发生意外爆炸,现场施工的 4 名工人 2 名重伤,2 名轻伤,其中 1 名重伤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7. 2014 年 12 月 4 日中午 11 时左右,江苏省常州工程学院合一楼化工系顶楼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一片狼藉,伤亡不详。

知乎用户 muzhang1 发表

周日还要做实验,不知道是老师要求的还是学生自愿的。

知乎用户 佟水水​ 发表

刚刚看见了这条消息,触目惊心,

我心情非常沉重,心跳加快,久不平息,

实验室安全是最重大的命题,但总有些人视而不见。

我认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们好像忘记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而不是小作坊式的粗劣生产

我仅以我少有的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经历来说说看法。

**首先是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做实验是一种劳动,和工地搬砖区别不大甚至危险性更高,但是有的实验室夏天嫌热做实验不穿实验服,用甲醇、二氯不带护目镜等等举动比比皆是。然而每一次侥幸和麻痹都是没有爆发的危险。

**其次做实验自动化、标准化程度低。**做有机免不了过柱子,市面上的中压制备液相色谱设备已经很成熟并且很便宜了,用它做分离能将分离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但实验室还是选择让学生效率极低的手动过柱子,极其浪费学生时间、浪费流动相试剂,且很可能过一次不纯还要重新过,这半天时间就这么浪费了。

实验课上教标准操作,进实验室不讲究标准操作。本科生新进有机实验室操作很简单称量取样、开反应、点板、过柱子、打核磁这一套循环。但这每一个环节都有安全隐患,比如移液枪头乱扔造成不明试剂交叉污染,你哪知道它们沾到一起会不会爆炸?点板的毛细管乱扔,你哪知道取过样的毛细管扎到人会不会感染?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简单操作没有标准,才会导致实验室混乱,安全危机丛生。

**第三是部分实验室管理模式落后。**这就直接导致有一些实验室实验器具没人管理、实验耗材没人统计、实验垃圾随处乱扔、实验计划含混不清。像小作坊一样生产的实验室比比皆是,实验安排从来都是赶到哪想到哪缺乏系统性设计。这些都是安全隐患但一些实验室当埋头的鸵鸟视而不见。我敢打赌,部分高校实验室都不能达到 CNAS 的标准。

我认为这三点一定程度上导致生化环材类学科的学生工作条件差,常常要连轴转的做实验,缺乏必要的休息,而且没有保险的保护,这就始终存在危险爆发的温床。

作为一个南开大学的创业者,我们正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附近搭建自己公司的实验室。我们的实验室正在进行 CNAS 标准验收,我在实验室的宝贵经历让我知道怎么保护我公司的检验员工: 双休、上实验生命保险、不加班……。

毕竟,我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公司的实验员受《劳动法》保护。多么可悲,劳动者可以受保护,但没有什么法律能保护高校实验室的本硕博。

我始终记得一条标语横幅 “责任重于山、安全大于天”

出现安全事故一切成果归零,确保实验安全要从保障实验人员工作环境入手。

愿遇难者安息!

知乎用户 白毛小狼狗 发表

我认为本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内人口多,人命还是实在不值钱。另一个就是现在生化环材作为国内高校用来完成基金和高水平文章的 KPI 的工具专业,已经完全成为一种圈地盘圈钱的工具了。没人在乎是不是真的有有用的科研产出,也没人在乎做出来的东西的实用价值。现在基本做这个就是若干个学阀在各自的小领域内进行做实验凑数据——发文章——用文章换 funding ——用钱买更多的人和更高精尖的仪器——做实验凑更多数据 这个循环。在这样的循环里,根本目的是更多的项目更多的钱,做实验凑数据这步其实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这一步都靠作假来发文章)。更直白点,这一步所需要的数据完全可以靠廉价劳动力(研究生)堆出来。这就直接导致花在这一步的成本不会在安全这一项上。尤其是安全这一项在化学类实验室里其实开销特别大。随随便便几百万就出去了。在这件事上,个人觉得国内小学阀的侥幸心理跟黑工厂黑煤矿的老板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觉得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摊在自己头上的可能不大。

想改变这种状况也很简单:出个规定任何高校出安全事故,校长党委书记都要被连坐撤职。死亡事故赔偿千万以上。盲猜,一旦锅扣到真正当权的人头上,真金白银开罚了,实验室安全问题才会真正被严抓严控。

知乎用户 checkmater 发表

拿着低保的钱,干着最危险的活。

高校研究生权利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重视?

知乎用户 亓元 发表

首先泻药。

人在南京,下午五点多听说了消息,深表遗憾。

二十几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医生再多说两句,烧伤后续的相关护理才是麻烦,尤其这种粉末爆炸造成的烧伤,异物颗粒在皮肤肌肉组织里很难清创处理,很容易引起感染。

不管怎么说诚挚地希望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先保护好自己,自己的面包到位了,身心愉悦,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祝平安。

知乎用户 苏灵 发表

一般来说学校会让学生签字一份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声明,大意就是学生做实验应该对自己和实验室资产负责,如果有违反安全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情况发生,学生应该拒绝做实验,否则发生事故后果自负且要赔偿学校损失。

知乎用户 浮世清欢​ 发表

知乎用户 薄荷学姐 mint​ 发表

看到新闻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果然还是生化环材啊…..

本硕工科(环境专业),读本科的时候源于出国读研的打算,努力刷绩点,但是在读这个专业过程中本人有严重不适:专业课不是化学就是生物或者就是一些文科性质但是没有起到培养思维的科目,平时实验课仪器设备有限经常 3-4 个同学一起做实验也没练出什么技能。

为了验证自己是否能够坚定不移的在环境科学的赛道上坚持下去,我本科毕业设计完全自己(平时是和同学一起组队)独立做的,所以我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是在另一个大学的实验室做的,只有我一个人,实验设备和器材全都我一个人用。

虽然我本科毕业设计仅仅做了 3 个月,我已经得出一个结论:我这辈子不要再做生化实验了

在毕设的整个过程,我一边出数据作分析,一边优化实验方法,有时候为了一个误差我可能重复三次以及以上,一天做实验的最高时长 16 小时。晚上在实验室熬夜的时候我也是真的害怕,因为这是个老实验楼,很多设备仪器老旧,再加上休息不足体力有限,会导致注意力不足容易失误,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事故,估计我… 可能… 就这样无声无息的… 没了(估计都没人知道)。而且,当时那个实验楼大晚上的,几乎没人,就我一个女孩子,晚上,我,一个人,在,整个实验楼。现在想想依然是细思极恐。 晚上做实验做一半想上个厕所,我所在的实验室在走廊最右边,厕所在走廊最左边,每次上厕所来回都要百米冲刺,因为晚上就我一个人我快要被我自己的急促脚步声吓 shi 心里超级超级害怕啊啊啊啊啊!!

其实我还是比较庆幸,平时那种实验课根本看不出自己到底是适合在这个学科还是不适合,只有真的自己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才知道整个过程到底是不是自己长久能够承受的。那时候我已经大四了,已经拿到了曼大的相关专业的 offer, 因为我不想 gap 所以我还是读了,所以我硕士毕业论文做的是地质方面地下水 Acr GIS Spacial Analysis 方面的研究,而且英国有很多官方数据的渠道,不用去实验室真的 “水” 的好爽哈哈哈哈哈。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些人觉得在实验室待了三年就是优秀就是学术厉害,但是对于我,如果能用在实验的时间去尽早进入社会试错实践,那我的觉这个硕士 “水” 的值得。还有,在英国读这个专业的时候,我看到过这个科研赛道的天花板,优秀的环境科学的科研人(比如我的硕导),虽然英国社会福利不错,但是他们真的辛苦且聪明且勤奋,尤其优秀的老师本科专业是数学、物理相关,甚至他们的实验器材不能满足实验条件的时候,自己画图设计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来,真…… 绝绝子!我智力不如人体力也不如人动手能力差,能力有限,算了,我退下了……

生命有限,钱是可以再挣的,但是时间只能省下来。相比其他,我更惜命。

读完硕士之后我就去工作了,因为当时确实我太害怕做实验了,本科那次毕设给了我太多心里阴影。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心里挣扎:外界给我贴的标签和遵从自己的内心,到底哪个重要

最后我选择:做快乐的自己

但是其实呢,作为生化环材的毕业生工作坎坎坷坷依旧没有给我带来足够快乐,只是相对继续读原专业的博有了更多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试错两年终于转行互联网转行到互联网之后的我怎么样了

体验的够多,摔的够惨,才能痛定思痛转行和转专业(划重点:前提是你的学习能力足够好,以及执行力很强)。 是的,现在我转专业读博。

说实话,我很佩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实验室的人,希望他们耐住的寂寞最后全都能守得了芳华。

但是对于我,动手无能,体力不强,女孩子青春短暂,我不想一直把自己放在实验室,我不想把那些有颜色水倒来倒去,我不想看着窗外青葱的绿树和阳光只能在实验室哀叹我为什么不能感受春日阳光。

二十多岁还是年轻的,我们的选择有很多,不要把自己锁在自己认知中 “优秀” 的定义里。

岁月不能等,人生须尽兴。


「补充:」本科毕业做的是生化实验,牛粪是原材料之一,我需要用大烧杯把牛粪加热然后过滤离心,因为实验仪器老旧,有两三次烧杯炸裂了,里边的牛粪溢出洒满了实验台流到地上,我真的内心崩溃致极,现在想想心里还有阴影。

知乎用户 Spontaneous​ 发表

这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

以后还会有。

因为中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真的是烂透了。

包括但不限于:

  1. 一些很大的仪器市值几亿的公共实验平台竟然没有专职管理员。都是学生用爱发电。
  2. 安全意识极为淡漠。说的就是生化环材。
  3. 大量生化环材老师,为了节约费用。使用过期化学材料,风险极大。
  4. 官僚主义严重、官官相护。我一个朋友学校的超净间发生火灾,损伤上亿。负责实验室管理的主任过几年还升官了。
  5. 最重要的是。学校老师、行政人员漠视生命,根本不把学生的命当回事

知乎用户 流浪人间 发表

还记得去年中国科学院一学长使用反应釜开釜的时候泄压不足导致爆炸当场身亡,自那之后每次开反应釜我都手抖,好家伙,这次南航直接炸了,下次我走进实验室估计都腿抖得不行咯。

————————————————————

借机再说两句哈,生化环材工资低,就业环境和条件也不好,很多学生都是消息闭塞来着偏远地区,作为生化环材的学生我们也知道学生化环材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是国家基础科学的进步肯定也离不开生化环材,所以很多人依然选择了留下来,本就是拿着相对微薄的工资,冒着一定的风险了,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还不能得到保障,生化环材的从业者和学者真的感觉很心寒。

另一方面,实验室发生隐患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操作者自己的失误,另一个是实验室的隐患。先不说操作者会不会因为一些情况导致不当操作,我们先来看看国内实验室的条件是否符合规范,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了,监察是否做好了,仪器是否能够保障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预警。

每每想到国外的反应釜都是有配有压力表而国内竟然是因为成本而没有的时候,就不禁想到那么多国人不愿意从事生化环材,不愿意成为科学家,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国家对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又怎么企望能有更多的公民去重视它呢

刚好想起来就再说两句,之前大连理工因为毕不了业选择自杀的硕士生,和这些年频发的科研事故,是不是应该促使当下的我们思考一下科研这条道路是不是多多少少存在这一些问题呢?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事故原因看消防部门的调查报告就行。

我想说的是,这种事故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是系统性原因导致的。如果当今中国的学术界运转模式不改变,实验室安全是不可能改善的。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说过这个问题。

网传 3 月 31 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反应釜爆炸,一人疑似身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如何避免发生?

如果你不想遇到这种问题,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要学化学专业。如果一定要学的话,要提前弄清楚有意向的课题组在做什么研究工作。有些研究工作本身就相对安全,有些研究工作本身就相对危险。避免去危险的课题组。

知乎用户 叶赫乎 发表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2018 年末我国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从业人员有 374.3 万人 [1]。根据当时的煤监局,现在已经并入应急管理部的矿山监察局的数据,2018 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 224 起、死亡 333 人 [2],死亡率不到万分之一。全国 “生化环材” 专业的招生相关数据和事故的数据我不知道上哪儿找。我就在想,这些专业的事故率、死亡率与煤炭行业对比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如果高校作为公认的 “象牙塔”,学生在其中的伤亡概率和公认危险,需要“把脑袋别在腰上挣钱” 的行业拉不开数量级上的差距的事实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知道之后会是啥样?

参考

  1. ^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0/content_5453898.htm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332229741263469&wfr=spider&for=pc

知乎用户 之逆鳞 发表

[资源不存在]

现场视频,看着真吓人

知乎用户 hn nexx 发表

天坑专业现在不仅仅是

薪资地位低,条件待遇差

连存活率

都明显降低了

不论是主观的自杀

还是客观的事故

几乎无一逃得开生化环材

不可改变的是

这些专业还在大量招人

只要招,就一定调剂得满

感恩

知乎用户 黄泽洲​​ 发表

谢谢邀请。首先为逝者默哀,愿逝者安息。

昨天下午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在南航当老师的同学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目前不允许外传,因此我也不能说更多。

我还是那句话,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和相关管理制度一定要到位。这次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一定要严肃处理,还逝者一个公道。

默哀。

知乎用户 张喵喵喵喵喵喵​ 发表

级别越高的学校越容易出问题,只能寄希望于负责人真的把安环当回事。

为啥?

安环管理这种区县级安监部门落实管理的事情,去管省部级高校?

学校安环管理混乱的问题要解决,第一条路去行政化,让地方上该管的部门真正能管。第二条路就是重罚,只要出事,校长到院系负责人全部刑责同罪、涉事专业裁专业五年,荣誉、科研拨款清零。现在这种出事甩锅给课题组老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知乎用户 乌鸦只是单纯在叫 发表

看到生化环材都被冲烂了, 可我不一样

我换个角度帮大伙儿多踹几脚。

关于实验室安全问题;

许多大学实验室内众多安全措施都是为了检查 / 突击检查,如南航事件坑内同胞的图:

当然了检查 / 突击检查也是那些两三个月没检查过的铁饭腕儿工作人月赶 kpi 的结果,放心,没啥效果的。

所以实验室内真的没招生宣传片里面那么安全,满柜子无门无锁的剧毒物质,一开就转的 锋利刀片,进门随便拿的硫酸,实验室内办公(老师们,我保证没在说我自己的实验室,嗯),比比皆是只有你想不到的。

科研狗也不是像宣传片里的,一杯茶一包烟一篇文献看一天,穿个实验服在电脑前打打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而是制度 + 风气 + 道德压迫,疯狂 “发现” 数据,探索不同汤药的完美比例,再将拉屎写成 在幽暗的角落与白色的等待里,遗落一部分的自己 ,然后通过文章申项目 并循环往复。

所以 仪器设备试剂等东西,一个实验室专门请一个人来负责管理都够呛,而这个人一般不会存在,需要学生自己无偿管理维护,承担学业课题、生活、家庭、金钱、头发等压力天坑学生们管理那么繁多复杂的仪器试剂,结果是自然而然是责任分配不均,学生纷纷表示 “凭什么是我?” 然后推卸责任。科研慢,环境乱、差、脏,出问题后也不了了之等等情况组内每周汇报都提,不见好转。

十月怀胎,七年成长,十二年寒窗苦读,一个鲜活的生命 带着信仰,得到如此环境,如此的下场,心寒,心寒。

知乎用户 四个酒窝 发表

哎!

好痛心呀!

生化环材天坑,不只在于挣得少,还在于危险呀!

希望年轻的天坑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发现什么安全隐患,导师如果不重视,那么性格再包子也要跟导师聊一下,命要紧。

每次搞安全检查之类的东西,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愤慨。因为我觉得很多安全检查就是走过场,不但不能保障科研、生产一线人的安全,还给添乱。我们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安全保障,而不是身处危险中,还要配合表演安全。

安全是大事儿,别人不关心咱,咱要自己关心自己。发现啥问题主动上报,报了不管,上面责任就很大,不报,就是一线的责任大。

2 死 9 伤,青春年华,这也太令人痛心了。他们的父母,估计都要崩溃吧!

虽然我自己身在坑中,但是也想说一句,珍爱生命,有机会脱坑就走吧,挣钱多少的放一边,起码没有生命危险。

也希望,社会能够对科研人员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都不容易。

知乎用户 甄士隐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心有戚戚焉。

从现场干活来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不是在那些明知很危险的地方。比如 ±1100kV 的带电试验,比如高辐射的车间,比如旋转汽轮机或发电厂,比如高压气体储存位置。

因为这些地方有明确的安全风险,有明确的责任范围,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安全措施早就做足了。你要干活之前必须有懂的人领着你干,甚至你想靠近某些区域也会有人领着你过去,而且至关重要的是,你根本就没多少机会接触到风险源,早早就把你跟可能带来伤害的高危设备隔离开了。那么真正危险的地方在哪儿呢?

本人是电力相关的,就用电力相关的来举例吧。真正危险的是 35kV,是 10kV。因为在变电站里面这种电压等级是最低的,因此安全隔离区域也最小。当你习惯于很大的安全距离时,突然遇到小的安全距离可能不习惯,比如在 ±1100kV 电压等级下,你离设备最近的距离也在 10m 以上,这个时候你伸手,踮脚,跳高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在 10kV 的时候,伸伸手可能就能够到高压设备了,如果你仍然用那种态度去对待这个电压等级的话,那势必会出问题。一句话,你知道的危险都不是危险,你不以为然的危险,那才是真危险。

在学校里的学生,基本全部都缺乏正规的安全教育,而且实话实说,如果学生真的出了安全问题,也动摇不了导师、实验室主任以至学院院长的位置。对比一下,如果任何一个员工发生了安全问题,国网从上到下,从分管领导到工区主任到班长,没有一个跑得掉,帽子肯定要撸掉,钱就更不用想了。相比之下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安全问题受重视程度明显更低;更可怕的是从另一条路径上讲,学生操作的危险程度有时候比现场操作更高。很多学生用的设备是自己拼凑而成的,丝毫不像企业的设备要求质检要求型式试验要求安全合格书,学生为了研究总归是要用很多非标器件的。这些非标器件是大工厂做的还好说,但更多的是淘宝、郊区作坊、小工厂那种形式的加工方式。这些企业也基本上只为了挣钱,怎么节约成本怎么来,你认为的耐压要到 10 个大气压,他可能只是给你打了十个大气压,看了一下没漏就觉得好了,但是管路长期使用后是否会发生堵塞、气压表与腔体内部的管路是否顺畅、腔体内部老化的问题根本不会在意。同时,对于这种非标器件或者装备,也没有一个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几年必须进行一次检测,往往都是师兄传师弟、师姐传师妹一代一代传下去。上一代觉得有个地方松了点没什么,这一代觉得有个地方漏点气没什么,长此以往总归会在一代人手上出事。

简单来说,学生就处在一个别人不在意他们的安全,他们自己也不在意自己的安全,用的设备更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而且在一个越来越卷,很多人都提倡有了结果第一时间发论文的时代里,为了抢在别人跟前发论文,学生们自然也是越做越拼,发生事故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高。

知乎用户 未瞰 发表

类似的还有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一审宣判,校方有「重大过失」被判赔偿受伤学生 162 万,如何看待这一判决结果?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3 名学生死亡,事故原因是什么,暴露了哪些问题?网传 3 月 31 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反应釜爆炸,一人疑似身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如何避免发生?清华大学化学楼实验室 2015 年 12 月 18 日发生的爆炸是怎么回事?又一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实验室爆炸有多可怕,几组动图一起来了解一下!

知乎用户 花楹 发表

珍爱生命,远离生化环材。

钱少,事多,危险,大部分做的东西还没什么用。

知乎用户 爱睡觉的嘉心糖 发表

“严禁发布有关将军路实验室事故帖子”

“不给学校增添舆论压力”

“屡教不改者封禁处理”

“什么事实,你知道事实嘛?你清楚来龙去脉了?你知道事实你在贴吧发什么?”

“这种事情是需要瞒住的吗?只是公告在这里,让大家等候通知。不要这个时候传谣,给学校增加压力,懂?”

“这是吧务组讨论过后的处理方法。我们否认爆炸了吗?你不满意,别在贴吧待着,你走到将军路上去,给人发传单说实验室炸了,去啊。”

“平时没看你在我们贴吧发帖,这个时候你就来了?”

“赶紧发赶紧发,抢流量,看把你慢了,【脏话】”

“删了吧 影响不好”

“删了吧 你也不是南航的 发这个影响不好”

“我是”

“555 那就更没必要了 影响多不好”

———————————————————————————

15 时 54 分,南京消防 119 接到报警:江宁区将军大道 29 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知乎用户 水库野餐专用猫 发表

关于生化环材安全问题,简单说几句。

  • 规章制度:应该说国内这些年好了很多,可以明显感觉对危险品和危险实验的管控严格,但距离国外仍然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从业者的保护。以 UCLA 化学系为例,有专门的部门定期巡查实验室安全隐患,对抗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形成对课题组的制衡。安全部门与 PI 独立,拥有不同的 KPI,一旦出现学生受伤等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处理,还会留下记录等。我记得国内本科时(华北某校)带我的师姐多次对药品严重过敏,但并没有受到学校方面的关心,这在国外是会被当成事故处理的。

  • 条件限制: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外很多课题组都是工作区休息区分离,但国内很多实验室在设计之初就没考虑这一点。我在 UCLA 和现在的学校都有很好的休息办公空间,甚至现在还有专门的零食房间,但本科期间电脑座位和油浴锅只有两三米距离。严格来说,甚至不能坐在位置上喝水吃东西。在我大一去有机实验室的时候,师兄们带大家吃水果,只能无奈地在水池上面切开(没错就是洗瓶子的水池)。这显然是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需求造成的结果,所幸一些新建的科研设施有所改善,比如我母校的光电学院实验室就特别好。

  • 休息时间:众所周知,充足的休息能保证有效合格的工作状态,但国内生化环材(其实也不止是国内,这行在哪都差不多)通常为 9-11-6 工作制,少数机构如上海有猫所可能长达 80h 每周,这种状态下学生出错的概率显著高于合法的 40 小时工作制。

    @未来可期本升专

    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PI 对学生下达指示后不问细节,学生为了完成指标只能铤而走险,或者学术不端。(在此感谢我的导师,作为华人 PI 可以算是好到 2σ以外了)

说了这么多大概总结一下。

傻孩子们,快跑啊!

知乎用户 随遇而安 发表

我的经验:

1、尊重一切非常温常压的事物。

2、高效通风比口罩面罩眼镜靠谱。

3、规划好清晰无阻碍的逃生路线。

4、拒绝化纤、高跟、金属饰品、披头散发。

5、开实验前查清楚待用试剂信息。

6、远离猪队友。

7、不要当别人的猪队友。

8、实在不行,就别干了。

知乎用户 李皓 发表

《为国捐躯》《不能因噎废食》《不要畏惧》

那么,可以把作者那一栏里面不放导师么?

知乎用户 非同凡响邹宗丰 发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事件给学生们敲响了警钟!

不要选生化环材,材料物理等搬砖专业,远离搬砖灌水论文专业,拒绝做实验室小白鼠。

生化环材这些危险,就业差的火坑专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高校每年的招生都在下降。

而国内生化环材物理等专业,每年却在扩招学生,招了远超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学生来做廉价劳动力。

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高校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国内的高校是一切为了高校领导,导师们自己的帽子和钱包。

各专业方向,从就业角度(综合薪水和职位数量)由好到坏:

web 开发 > 大数据 > 云计算 > 推荐算法 > 自然语言处理 > 金融工程高频交易 > 投行分析 > BI 数据可视化 > 保险业 > 医学 > 网络安全 > 计算机视觉 > 互联网自媒体 > 电子商务 > 国际贸易 > 通信 > 物联网 > 电子工程,嵌入式开发 > 会计 > 项目管理 > 石油工程 > 车辆工程 > 供应链,物流 > 人力资源管理 > 建筑 > 小语种 > 心理学 > 酒店管理 > 土木 > 机械 > 餐饮 > 纯数学 > 护理 > 篮球 > 幼师 > 摄影 > 编导 > 舞蹈 > 瑜伽 > 哲学 > 历史 > 美术 > 光电工程 > 地质工程 » 物理,农学 > 生物,化学,化工,环境,材料

生化环材物理这类专业,现在每年大概新空出的教职数量, 不到每年这些专业毕业生总数量的千分之一。而且因为毕业的学生太多,生化环材物理这些专业的工资被一次次的压低。

生化环材方向不仅就业差,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压榨和勾心斗角。生化环材,材料物理几个专业是渣导师最多的:

生化环材方向的研究生被压榨

知乎用户 Republic 发表

导师为了让钱进自己腰包砍掉了安全维护费用。

导师为了更快的拿到 title / 基金 / 刷政绩残酷地压榨学生,学生 24 小时连轴转,疲劳实验导致。

导师唯影响因子论,仅仅以影响因子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

导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听话故意挑选家里有困难的学生。

导师对于那些产出效益的学生,挑错给他们延迟毕业。

这些都是美国教师惯用的手段!!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都是负责任,有师德,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的人!

所以肯定不是上述原因!

知乎用户 ansatz 发表

我看到南航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大国工匠刮火药失手了。

好像大国工匠在国企。

唉,做实验的科研狗真惨,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平安顺利地毕业!

转不出化学坑,那就跳计算,起码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都是可以预防的。

知乎用户 冷吃兔​ 发表

有视频但被吃掉了,上图为视频截图。倘若视频为真,我内心更多的是愤怒。

微博国际版

贴上视频链接

两位同学在跳阳台逃生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受到了进一步的伤害。

此处的实验室设计非常不合理,合理的设计应该为实验室外部的阳台互通,在出现危险时可作为安全通道,迅速逃生。

然而视频截图中的实验室阳台被白墙分隔,也隔断了两位同学求生的机会。

这两位求生的同学,包括另外几位救火、救人的同学,本可以安全逃离的。

意外的背后是人祸!

————分割线————

有评论讲,视频中不是阳台,而是空调外挂机的平台。但是仍难以解释,户外逃生通道的缺乏。

知乎用户 工笑生​ 发表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 2 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里发生爆炸,过火面积约 60 平米,并造成了参与试验的学生 2 名博士 1 名硕士死亡。

这起事故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三个逝去的年轻生命感到惋惜。

今天又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人觉得痛心。

很多这样的事故,最后查明原因,很有可能是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唉,周末还要去实验室做实验,看文章干活,每天 996,007,年纪不小的工科博士拿着微薄的工资收入。多么可怜啊。

我一直觉得工科硕士博士才是社会上地位很卑微的一群人。尤其是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等专业的同学,在学校没有丝毫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面临疯狂压榨和科研毕业压力,实验的风险又大,好不容易读到毕业却还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些工科学子往往出身贫寒,很多都是家里的唯一希望,辛苦 20 余载读硕读博,指望能毕业找个好工作,改变家境,改变原生家庭境况。可现实总是给他们当头一棒。学校科研枯燥,毕业发论文压力大,找工作不好找,考公三不限,工作进厂危险环境差,待遇低。生化环材现状就是很惨,这能怪学校吗?能怪导师吗?能怪学生自己吗?想想,竟也不能全然指责是谁之过。

生化环材的次生影响有时更甚于其本身的实验危险。

很多高分名校学子在读了这种天坑专业之后,面对科研和就业的种种困难压力,容易陷入自闭焦虑甚至社会危害心理。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子从小被教育,学习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事实上,现在读书上好大学,能改变命运,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读了烂专业,就更得放宽心态。博士毕不了业就算了,出去摆摊卖串,卖房卖车卖保险也能赚到钱养活自己,不用太在乎别人的看法。90 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能养儿育女实属不易,能看到子女长大成人就很好,至于是否成才都没那么重要。更不要过分攀比别人,社会太复杂,不是读书好就能成为人中龙凤的。能转行趁早转行,年纪大了转不了行就别怕辛苦,做点门槛低的行业也挺好,并不是那么多人真心喜欢科研,大多数还是为了混口饭吃。敬畏生命,好好活着,凭借双手能挣到钱养活自己就行,早日远离烧炉子,过柱子的实验室。

近些年,高校因为考核机制,为了水文章,各个学院都引进了大量研究材料方向的老师,比如机械专业,航空航天专业,电子信息,微电子,一定要警惕这种现象。虽然文章好发,但实质还是材料水文章的那一套东西。材料有的坑,这里面一个都不少。

对逝去的生命表示哀悼。愿伤者早日康复,也祝愿他们早点振作起来。

知乎用户 材料劝退急先锋​ 发表

十数年寒窗,一瞬化为灰烬…

伪化生实验事故大汇总(劝退持续更新)

[

材料劝退急先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材料劝退急先锋的视频

 · 129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4125145943228416)

知乎用户 Harlan 化浪​ 发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方发布消息:2021 年 10 月 24 日 15 时 52 分,我校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引发火情。当地消防救援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及时扑灭明火。学校第一时间将 11 名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其中 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说,此次事故发生在某军工实验室,事故源是镁铝粉末(当然要以调查为准)。

一旦发生爆燃,根本没有逃生的时间,所以一下子就有 11 个同学死伤。

在新闻中不断看到我们航天火箭发射成功的喜报,但背后无数科研人员的付出却鲜为人知。任何一个零件,任何一个耗材,都是有大量科研人员默默的付出。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压力有多大,是不是也像这 11 位不幸的同学一样,没日没夜一周七天的工作呢?

真是令人唏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劝退材料学?

一、薪资低

薪资低好像已经是材料学饭后茶余离不开的一个话题了。

像生化环材这类专业,我国代表了低端制造业,而现如今低端制造业的利润极低,工作环境也差,毕业待遇收入不好。

两个实际的案例:

朋友 A:28 岁,211 材料专业本科 2012 年毕业,刚毕业去的一个国有汽车企业的铸造分厂,干了不到一年工资只有两千多,果断辞职。

然后去做结构设计,又跳坑里,两千多干了两个月辞职了,当时觉得工作好坑啊,能月入 4K 就是很不错了。

然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去了一家工业铝合金厂干铸造到现在。4K 的工资真不好拿,一个月上班 250 + 小时,哈哈哈,当时大学曾发誓绝不会干铸造,想想也是造化弄人。目前已经浑浑噩噩干了 4 年多了, 年薪税后 8W,在新一线城市买了房结婚了,娃也快出生了,人生啊,不敢折腾了,又不甘于现状。

朋友 B:北京某 211 985 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工作三年,研发岗,各种补助和年终算上一年到手 12w。

二、实验室事故频发

近些年来,实验室的新闻我们都不知道看到过几次了,其实发生的事故次数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每天都会有或多或小的事故发生,只不过有些事故大了,才会上新闻给你看到。

我们知道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人,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人的行为又是受到思想支配,缺乏安全观念的思想导致了不规范的行为,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高校实验室中的行为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的思想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学生的思想又与导师的教导直接相关,如果导师不真正重视实验室安全,不指导学生重视安全,那么他的学生也不会重视实验室安全。

三、行业与世界差距大

首先,中国的钢铁产量是全世界第一,这也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材料行业,但是,我国的钢铁冶炼仅仅限于中低端产品,高端高强钢、轴承钢等依然受制于人。

其次,中国为什么难造航空发动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材料不过关,航空发动机的叶片目前也是中国的软肋,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单晶叶片,但要实现量产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革新的。

图片来源:Pexels

第三,中国的芯片也是被卡脖子的大问题,因为中国造不出高精度光刻机,而光刻机的设计制造也是一个涉及到材料科学的问题。

四、教育模式脱节

我国的材料行业产学研严重脱节,高校以论文为先,实验室研究成果动不动就是强度性能提升百分之一两百,但是从来不考虑如何实现量产和工业化制造。我大学期间接触了一个从德国马普所回来的教授,他告诉我德国的工厂企业里面就有自己的研究所,研究所内既有大学研究生,又有工厂技术工人,工人可以根据生产中的具体情况指导研究生的课题,实现产学研结合。

但是,国家的材料行业需要进步,总得有人做,总得有人付出,只是,我们能不能更好地控制一下风险,提升一下待遇。

免责声明:所载图片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和微信公众号公共图片库,由化浪进行编辑整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知乎用户 流枫阁​ 发表

听说有的实验室周末还需要考勤打卡…… 这…… 唉

知乎用户 没事别墨迹​​ 发表

希望伤者早日康复。

后来者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

救火的是英雄

知乎用户 Raelc 发表

你毕业 996 福报(计算机等),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普通专业,感恩),他甚至活不到毕业(生化环材),后浪略去不提,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love&peace

科研都从正常工作变成不要命献身

不悲哀吗?

永远出事故,永远默哀,但永远有一摸一样原因的下一次

昨晚宣传口还在宣传小女孩换血四次仍不忘考试,哈


题外话,最好的朋友也是搞机械和材料的,当初报志愿通宵电话都没能拦住,人在南京的我事故后再次劝她逃离天坑


再次更新:

我们的媒体在歌颂苦难这件事上真的有够坚持

光有歌颂有什么用

谁要你的高帽子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孟姜女》- 哔哩哔哩】https://b23.tv/1wPYTD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据南京消防通报,15 时 54 分,南京消防 119 接到报警:江宁区将军大道 29 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全部结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发布通告表示:

2021 年 10 月 24 日 15 时 52 分,我校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引发火情。当地消防救援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及时扑灭明火。学校第一时间将 11 名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其中 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官网显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 1952 年 10 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96 年进入国家 “211 工程” 建设;2011 年,成为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高校;2017 年,进入国家 “双一流” 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现启用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3046 亩,建筑面积 167.8 万平方米。

做实验要记住这九条

校园实验室中存放各类化学药剂,是学校防火重点场所,化学实验的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中国消防提醒:进行实验必须严格依照规程操作,实验前一定要了解安全规程。

编辑 | 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 | 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南京消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消防等

知乎用户 破灭的 Sunny 发表

其实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生化环材领域,那就是缺乏系统的实验技术培训。

因为各个课题组的工作不一样,需要用到的设备完全不同,再加上许多设备非常昂贵,需要预约才能使用,这就导致很多人根本没机会系统学习仪器操作以及使用,绝大多数生化环材的同学都是靠师兄师姐带着学会的,假如师兄师姐没时间,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在教你使用这上面,你对这个仪器的认知势必是非常有限的。在 21 世纪,生化环材的学生依旧按照传统作坊一样的学习模式,效率和安全性无疑都大打折扣。

所以能不能强化这种实验技能的训练,确保仪器 - 管理者 - 学生的交互和协调是生化环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假如大家都一知半解地使用着危险的药品、仪器、设备,而缺乏及时应对的方法,那么这样的灾难势必变成每年固定会发生的。

知乎用户 冥王星 发表

哎,南航材料学院今年 4 月刚毕业,图里爆炸的楼是新材料楼,采用的两片分开的建筑形式,要是在老材料楼爆炸的话结果只会更严重。

我看有人说是老师压榨学生,其实这个老师在学院风评还不错,学生愿意跟他读博士,因为疫情学校封校,学生出不去,“好像” 他们课题组有基金要解题才会周末做实验,老师是个好老师,他们课题组的学生我应该也见过,只能说看视频的时候一片惋惜。(“” 因为不确定)

说一说我们学院的实验室吧,这个院有材料,化学,核工程三个系。课题项目基本都是跟航空航天相关的,经常涉及到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和镁粉铝粉这些。实验室的环境也就那样,一个老师就一两个实验室,自然是为了方便都堆在一起,爆炸一旦发生极有可能有余爆。

说句公道话,其实全国的材料化学类实验室也都这个水平,中科大,南科技,华东理工,尤其是北交大那次事故之后,南航还专门整顿了一番实验室,包括定期检查什么的,不过等我毕业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在这方面确实松懈了一些。说这些也不是给南航洗地,别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水平真的也就那样。

那我们这些学生们做实验是为了啥呢?自然是为了发狗屁 SCI,前两年换了一个新院长,不发 sci 不能毕业,那学生们为了毕业只能拼命做实验,有的老师更绝,不发 3 篇 sci 不让毕业。。。我真的是服了,那些材料化学的 SCI 哪怕是什么一区,二区,AM 有几个是有用的。去年顶着疫情和教育部 “不唯文章论” 也不松口,依然是没有 SCI 不让毕业,毕竟最近几个升的快的导师就是靠压榨学生出的成果,呵呵。

因为对材料的深恶痛绝,所以秋招的时候,一个专业对口的都没投,最终也是靠着双 211 学历的找到了别的行业的工作,工资也不错,在苏南城市压力也不太大。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劝材料专业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怕转行,转行其实比你们想的容易,已经在坑里的不要怕沉没成本,找工作的时候都一样的。

哎,最后希望那 9 位受伤的同学都能快点好起来,这样的悲剧能够少发生点。

也感谢放养我的导师,感谢转行的自己。

-…………………………

补充一下,我想说的是全国高校的材化实验室几乎都是一泡污,这不是靠着两把锁,多几轮检查就能根治的。简而言之,需要专职人员,需要专业的设备,最重要的是需要钱,非得等有伤亡才知道疼么?

知乎用户 陆仁依 发表

建议等调查结果

以及,健康和安全一定要注意呀

知乎用户 鱼肉 发表

刚刚看到了几个朋友的评论

在这里强调一下,我没有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同学劳累导致,我只是看到评论区的发言来发表我的看法

-—– 分割线 ——

建议周六周日休息

休息好了才有清醒的头脑做实验

看到这条评论同位化学人的我深表赞同

一周七天,有六天是工作日 (课题组定的,虽然大部分实验室都是这么规定),工作日每天早八晚十 (保守点),有的时候因为仪器问题要肝到十二点。有自觉的同学为了赶实验进度牺牲自己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周日还是会去实验室工作,周日实验室人本来就少,发生事故了一个人不好处理,还会危及周围实验室人员安全。说了这么多,这归根结底还是毕业要求的锅,如果学校或课题组不给这么大的毕业压力,谁会拼了命的一周无休地工作,人不是永动机,机器用久了也要维护修缮,希望这次事故可以引起重视,适当给广大研究生减负,仅此对逝世的同学们表示沉痛哀悼,希望化学人都能健康健全顺利毕业。

知乎用户 勃立二象性​ 发表

逝者安息,双一流高校里的天坑专业真的应该被取缔了。

知乎用户 爱吃火锅的猫​ 发表

补充说明,虽然我是生化环材类的实验狗,做实验真的累,但是我实名反对所有让大家不要学生化环材专业的人!!!

(预防杠精喷子,我也不是说应该忽悠学生都来学生化环材,每个人都应该学自己感兴趣、有职业追求的学科,不应该因为生化环材的实验有风险、实验累、薪水不如 IT 和金融就去劝退本身感兴趣这些学科的学生,为了保护这些领域的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健康,这几个领域的从业者应该想着怎么推动实验室安全措施的发展,而不是想着撂挑子不干转行,当然你要真心不喜欢那你转行我支持)

生化环材的实验研究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毛主席说的实践出真理,知乎左壬们平时喊的声大,这时候又鼓吹大家只做理论研究和模型模拟,这思想觉悟特么真不合格!我们一直以祖国的健全的工业体系为荣,工业的基础可是理工科的实验科学,不是只在办公室喝喝咖啡电脑上敲敲代码就能实现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粗活累活积累起来的,现在到处劝退想学生化环材的学生,是想以后我们也产业空心化,聪明的学生都去做金融给资本家当管钱奴?

做实验很像做饭,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的娴熟,不操作失误,都是靠牢记实验规则、谨慎细心、熟能生巧,只是有些人动手的天赋更高一些而已。重要的是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的保障,让科研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应有的保护。工厂都有专门负责生产安全的部门和人员,有针对生产安全的教育活动,高校实验室虽然危险品的剂量相对工厂要少很多,但是安全教育和管理真的很欠缺,希望国内的高校能够重视一下这个,多雇几个实验室管理员,雇实验室管理员真的不是没有科研产出的支出,相反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做实验虽然体力辛苦,但是有时候会很有趣,而且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理论研究 / 模型模拟能够被实验验证,才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很多新的实验结果还会催生出新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日常吐槽实验累的时候也一直都自豪自己是个实验狗

—————————————

作为一个日常做生化实验的科研狗,我想说一下我在中、美、德不同实验室做实验的感受

国内真的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最低,本科时候进老师的课题组、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并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实验室里化学试剂、仪器操作的管理也比较混乱,当然我本科毕业出国已经好几年了,新建的实验室可能有所改进

美国稍微好一点,学校有统一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也有专门监督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定期巡查(比如逮到我们组的一个来自佛州的老博穿人字拖进实验室),但是做起实验来经常还是会为了追求实验结果不那么在乎人的健康(比如为了保证样品不被污染,需要加浓盐酸的时候在由内向外吹风的 laminar flow hood 里做而不是通风橱,浓盐酸瓶子一打开那气味扑面而来),而且对实验时间也没有管理,经常有苦逼博士生(比如我)赶实验的时候晚上和周末都还在实验室,这种时候系里负责设施 / 仪器的 staff 往往不在,出了事第一时间都找不到专业人员帮助处理

在德国我是在一个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这里的实验室管理就更加以人为本,进实验室之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而且每年都要重新参加一次,每间实验室都贴着负责的 technician 的联系方式,每个大型仪器上都贴着 technician 定期质量检查的表格,对于实验时间也有更严格的管理,理论上工作日晚上 7 点之后、周末是不能做实验的,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向 group leader 申请,像涉及大量有机溶剂、液氮、大型仪器的实验,如果要周末做必须有系领导的签字,因为正常工作时间楼里有专业工作人员,不管是仪器出了问题还是出现操作失误能第一时间补救,这种时候往往时间就是人命,但是非工作时间出了严重问题没人能帮助就呵呵了(虽然这个规则下还是有人会在迫切赶 deadline 的时候周末去实验室,但是心里会非常清楚周末做实验的风险,如果出了事故只能自己负责,这就会劝退很多人)

本科研狗亲身实践,工作时间长、劳累的时候,做实验更容易出问题。希望国内学术界不要和太平洋对岸的资本主义那样疯狂压榨底层科研人员了,科研也要以人为本,人活着,人健康,人快乐,才能更好地做科研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屡教不改,北交大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教训根本没记住。南航领导要下台向死难者谢罪,谢罪万拿出诚意来,越学邻国断指!

个人观点:当前对安全事故直接责任人、负有领导责任人处罚太轻,判刑已经不能以儆效尤,对特别严重者依法最严厉制裁。

北京交通大学 “12.26” 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公安处

北京交通大学 “12.26” 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2019-02-15 12:49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消防总队和海淀区政府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纪委市监委同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 “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并委托化工、爆炸、刑侦、火灾调查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 2 号楼。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中间两层建筑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 “环境实验室”),东西两侧三层建筑为电教教室(内部与环境实验室不连通)。环境实验室一层由西向东依次为模型室、综合实验室(西南侧与模型室连通)、微生物实验室、药品室、大型仪器平台;二层由西向东分别为水质工程学 Ⅱ、水质工程学 Ⅰ、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实验室;一层南侧设有 5 个南向出入口;一、二层由东、西两个楼梯间连接;一层模型室和综合实验室南墙外码放 9 个集装箱(建筑布局详见下图)。

(二)事发项目情况

事发项目为北京交通大学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横向科研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所属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目的是制作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德生申请立项,经学校批准,并由李德生负责实施。

2018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李德生与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 15 天内制作 2 立方米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与李德生的约定,从河南新乡县京华镁业有限公司购买 30 桶镁粉 (1 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并通过互联网购买项目所需的搅拌机(饲料搅拌机)。李德生从天津市同鑫化工厂购买了项目所需的 6 桶磷酸(0.21 吨、危险化学品)和 6 袋过硫酸钠(0.2 吨、危险化学品)以及其他材料。

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制作流程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过搅拌镁粉和磷酸反应,生成镁与磷酸镁的混合物;第二步,在镁与磷酸镁的混合物内加入镍粉等其他化学物质生成胶状物,并将胶状物制成圆形颗粒后晾干。

(三)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情况

1. 实验室管理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对校内实验室实行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学校层级的管理部门为国资处、保卫处、科技处等;学校设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处。发生事故的环境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层级管理部门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日常具体管理为环境实验室。

2. 危险化学品管理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保卫处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各学院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购臵(赠予)申请的审批、报批,以及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入口管理;国资处负责监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领用及使用的安全管理情况;科技处负责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因素科研项目风险评估;学院负责本院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购臵、储存、使用与处臵的日常管理。事发前,李德生违规将试验所需镁粉、磷酸、过硫酸钠等危险化学品存放在一层模型室和综合实验室,且未按规定向学院登记。

事发后经核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登记科研用危险化学品现有存量为 160.09 升和 30.23 公斤,未登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登记本科教学用危险化学品现有存量 43.5 升和 8.68 公斤,未登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二、事故经过及抢险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8 年 2 月至 11 月期间,李德生先后开展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相关试验 50 余次。11 月 30 日,事发项目所用镁粉运送至环境实验室,存放于综合实验室西北侧;12 月 14 日,磷酸和过硫酸钠运送至环境实验室,存放于模型室东北侧;12 月 17 日,搅拌机被运送至环境实验室,放臵于模型室北侧中部。

12 月 23 日 12 时 18 分至 17 时 23 分,李德生带领刘某辉、刘某轶、胡某翠等 7 名学生在模型室地面上,对镁粉和磷酸进行搅拌反应,未达到试验目的。

12 月 24 日 14 时 09 分至 18 时 22 分,李德生带领上述 7 名学生尝试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进行搅拌,生成了镁与磷酸镁的混合物。因第一次搅拌过程中搅拌机料斗内镁粉粉尘向外扬出,李德生安排学生用实验室工作服封盖搅拌机顶部活动盖板处缝隙。当天消耗约 3 至 4 桶(每桶约 33 公斤)镁粉。

12 月 25 日 12 时 42 分至 18 时 02 分,李德生带领其中 6 名学生将 24 日生成的混合物加入其他化学成分混合后,制成圆形颗粒,并放臵在一层综合实验室实验台上晾干。其间,两桶镁粉被搬运至模型室。

12 月 26 日上午 9 时许,刘某辉、刘某轶、胡某翠等 6 名学生按照李德生安排陆续进入实验室,准备重复 24 日下午的操作。经视频监控录像反映:当日 9 时 27 分 45 秒,刘某辉、刘某轶、胡某翠进入一层模型室;9 时 33 分 21 秒,模型室内出现强烈闪光;9 时 33 分 25 秒,模型室内再次出现强烈闪光,并伴有大量火焰,随即视频监控中断。

事故发生后,爆炸及爆炸引发的燃烧造成一层模型室、综合实验室和二层水质工程学 Ⅰ、Ⅱ 实验室受损。其中,一层模型室受损程度最重。模型室外(南侧)邻近放臵的集装箱均不同程度过火。

(二)事故救援处置情况

2018 年 12 月 26 日 9 时 33 分,市消防总队 119 指挥中心接到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 2 号楼发生爆炸起火的报警。报警人称现场实验室内有镁粉等物质,并有人员被困。119 指挥中心接警后,共调集 11 个消防救援站、38 辆消防车、280 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

9 时 43 分,西直门、双榆树消防站先后到场。经侦察,实验室爆炸起火并引燃室内物品,现场有 3 名学生失联,实验室内存放大量镁粉。现场指挥员第一时间组织两个搜救组分别从东西两侧楼梯间出入口进入建筑内搜救被困人员,并成立两个灭火组设臵保护阵地堵截实验室东西两侧蔓延火势。9 时 50 分,搜救组在模型室与综合实验室连接门东侧约 1 至 2 米处发现第一具尸体,抬到西侧楼梯间。随后,陆续在模型室的中间部位发现第二具尸体,在模型室与综合实验室连接门西侧约 1 米处发现第三具尸体。

救援过程中,实验室内存放的镁粉等化学品连续发生爆炸,现场指挥部进行安全评估后,下达了搜救组人员全部撤出的命令。同时,在实验室南北两侧各设臵 4 个保护阵地,使用沙土、压缩空气干泡沫对实验室内部进行灭火降温,并在外围控制火势向二楼蔓延。11 时 45 分,现场排除复燃复爆危险后,救援人员进入建筑内部开展搜索清理,抬出三具尸体移交医疗部门,并用沙土、压缩空气干泡沫清理现场残火。18 时,现场清理完毕,双榆树消防站留守现场看护,其余消防救援力量返回。

(三)死亡人员情况

1. 刘某辉,男,28 岁,山东人,北京交通大学 2016 级博士生,经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符合烧死(鉴定书编号:2018BL0114)。

2. 刘某轶,女,30 岁,河北人,北京交通大学 2014 级博士生,经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符合烧死(鉴定书编号:2018BL0115)。

3. 胡某翠,女,24 岁,山东人,北京交通大学 2016 级硕士生,经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符合烧死(鉴定书编号:2018BL0116)。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 排除人为故意因素

公安机关对涉事相关人员和各种矛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对死者周边亲友、老师、同学进行了走访,结合事故现场勘查、相关视频资料分析,以及尸检报告、爆炸燃烧形成痕迹等,排除了人为故意纵火和制造爆炸案件的嫌疑。

2. 确定爆炸中心位臵

经勘查,爆炸现场位于一层模型室,该房间东西长 12.5 米、南北宽 8.5 米、高 3.9 米。事故发生后,模型室内东北部(距东墙 4.7 米、距北墙 2.9 米)发现一台金属材质搅拌机,其料斗安装于金属架上。搅拌机料斗顶部的活动盖板呈鼓起状,抛落于搅拌机东侧地面,出料口上方料斗外壁有明显物质喷溅和灼烧痕迹。搅拌机料斗顶部的活动盖板与固定盖板连接的金属铰链被爆炸冲击波拉断。上述情况表明:爆炸中心位于搅拌机处,爆炸首先发生于搅拌机料斗内

3. 爆炸物质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磷酸与镁粉混合会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氢气和热量。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范围为 4% 至 76%(V/V),最小点火能 0.02mJ,爆炸火焰温度超过 1400℃。

因搅拌、反应过程中只有部分镁粉参与反应,料斗内仍剩余大量镁粉。镁粉属于爆炸性金属粉尘,遇点火源会发生爆炸,爆炸火焰温度超过 2000℃。

据模型室视频监控录像显示,9 时 33 分 21 秒至 25 秒之间室内出现两次强光;第一次强光光线颜色发白,符合氢气爆炸特征;第二次强光光线颜色泛红,符合镁粉爆炸特征。综上所述,爆炸物质是搅拌机料斗内的氢气和镁粉。

4. 点火源分析

经勘查,料斗内转轴盖片通过螺栓与转轴固定,搅拌机转轴旋转时,转轴盖片随转轴同步旋转,并与固定的转轴护筒(以上均为铁质材料)接触发生较剧烈摩擦。运转一定时间后,转轴盖片上形成较深沟槽,沟槽形成的间隙可使转轴盖片与转轴护筒之间发生碰撞,摩擦与碰撞产生的火花引发搅拌机内氢气发生爆炸。

5. 爆炸过程分析

搅拌过程中,搅拌机料斗内上部形成了氢气、镁粉、空气的气固两相混合区;料斗下部形成了镁粉、磷酸镁、氧化镁(镁与水反应产物)等物质的混合物搅拌区。

转轴盖片与护筒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了料斗内上部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并发生爆炸(第一次爆炸),爆炸冲击波超压作用到搅拌机上部盖板,使活动盖板的铰链被拉断,并使活动盖板向东侧飞出。同时,冲击波将搅拌机料斗内的镁粉裹挟到搅拌机上方空间,形成镁粉粉尘云并发生爆炸(第二次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火焰迅速向搅拌机四周传播,并引燃其他可燃物。

专家组对提取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视频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结合爆炸燃烧模拟结果,确认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

二)间接原因

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导致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是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违规试验、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违反《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未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告知试验的危险性,明知危险仍冒险作业。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未落实校内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未有效履行实验室安全巡视职责,未有效制止事发项目负责人违规使用实验室,未发现违法储存的危险化学品。

二是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发现违规购买、违法储存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未对申报的横向科研项目开展风险评估;未按学校要求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在事发实验室主任岗位空缺期间,未按规定安排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并进行必要培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下设的实验中心未按规定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对实验室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底数不清,报送失实;对违规使用教学实验室开展试验的行为,未及时查验、有效制止并上报。

三是北京交通大学未能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常态化监管机制;未发现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违规购买危险化学品,并运送至校内的行为;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购买、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情况底数不清、监管不到位;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未能通过检查发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违规行为;未对事发科研项目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未落实《教育部 2017 年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书》有关要求。

(三)事故性质

鉴于上述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组认定,本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四、事故责任分析及处理建议

根据事故原因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并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建议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

1. 李德生作为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违规使用教学实验室;违规使用未经备案的校外设备;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违反《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未告知参与制作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人员所使用化学原料的配比和危险性,未到现场指导学生制作,明知危险仍冒险作业,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张琼作为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未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等实验室管理制度;未有效履行实验室安全巡视职责,未有效制止李德生违规使用实验室,未发现违法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张琼作为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未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等实验室管理制度;未有效履行实验室安全巡视职责,未有效制止李德生违规使用实验室,未发现违法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给予问责处理的人员和单位

1. 曹国永,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对建设平安校园重视不够,落实实验室安全 “党政同责” 不力,专题研究实验室安全少,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管理上存在宽松软,层层传导压力不够,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重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诫勉问责。

2. 宁滨,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作为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贯彻执行、监督检查落实教育部相关决策部署不到位;对教育部 2017 年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不够,未召开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整改不细致也没有持续深入,该整改的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2018 年 10 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后至事发时也未主持召开过会议研究实验室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力度不够,学校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未落实到位,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重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 年修正)》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警告处分。

3. 关忠良,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作为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校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分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联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对建设平安校园重视不够,贯彻执行、监督检查落实教育部相关决策部署不到位,对教育部 2017 年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 未能有效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不够,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不到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和警示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对个别单位违规使用实验室、私自购买并储存使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问题失职失责,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4. 杨培飞,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国资处处长,对学校实验室储存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品监管不到位,对学校实际存放危险化学品底数不清,对日常管理中发现土建学院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跟踪整改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5. 荆涛,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未完善科研项目事前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李德生横向科研项目未进行任何安全风险评估,在不了解项目的情况下即批准立项,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6. 丁鹏玉,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保卫处(部)长,履行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监管、检查职责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并防止镁粉、磷酸等物品进入学校,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7. 马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落实学校实验室安全有关规定不到位,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一条之规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8. 张顶立,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对实验室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组织领导不力,落实学校实验室安全的有关规定不到位,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9. 陈立宏,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作为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严重失职,对学校要求学院进行的岁末年初安全大检查,既不向院长、院党委书记汇报,又不组织开展检查,对李德生的横向科研项目未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状况评价,对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各项检查流于形式,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按程序免去其行政职务。

10**. 周长东,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未按照学院要求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环境实验室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不了解;执行实验室安全日常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未通过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在原实验室主任出国后,未及时提请学院任命代理主任,致使环境实验室安全责任人长期空缺;未对临时负责实验室的人员明确责任、进行安全培训,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11. 陈曦,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未按要求到现场开展学院实验室安全自查,未及时发现环境实验室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未按照要求落实实验室日常检查制度,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12. 姚宏,中共党员,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对李德生疏于管理,对其私自用危险方法试验及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况不清楚、不掌握;在发现李德生违规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并堆放大量不明物品的情况下,仅要求李德生清理,未进行现场查验,未询问存放物品属性,未及时上报学院,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13.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对所属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落实学校各项制度规定不力,对学院老师李德生违规使用实验室、储存使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问题失察失管,对事故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影响负全面领导责任。依据《教育部党组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第十五条之规定,对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进行问责,责令整改,并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此外,对于调查中发现的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购买、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违法线索,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另行立案处理。

五、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议

(一)北京交通大学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深刻汲取此次事故教训,全面排查学校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加强实验室、科研项目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方位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实验室基础建设投入;明确各实验室开展试验的范围、人员及审批权限,严格落实实验室使用登记相关制度;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

**二是全过程强化科研项目安全管理。**健全学校科研项目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建立完备的科研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科研项目涉及的安全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核;对科研项目试验所需的危险化学品、仪器器材和试验场地进行备案审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全覆盖管控危险化学品。**建立集中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管理平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管理;严控校内运输环节,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校园;设立符合安全条件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使用制度,严肃查处违规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北京地区各高校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认真落实北京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涉及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教育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按照工作职责督促学校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持续开展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摸清危险化学品底数,加强对涉及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保管、废弃物处臵的监管,将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纳入平安校园建设。

知乎用户 李淼 robot​​ 发表

每年都这类令人遗憾的事故。

很多学校的实验室,不要说安全的规则,就连基本的面积都保证不了,安全隐患更是无处不在。另外,每周的工作时间,很多学生的每周工作时间是超过 80 个小时的。在长期的疲劳状态下加上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这类事故会不断上演,只能靠老师宣传大家要注重安全。

这类事故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计算机,虚拟世界,作为自己的未来方向,物理世界的东西,能不碰就不碰,尽量在虚拟世界主宰自己的命运吧。

rip…

知乎用户 胖胖 发表

真的吐了,微博还有好多吃瓜的搁这给人戴高帽子什么 “致敬科研人员,你们都是烈士,赶英超美任重道远”。

拜托,他们只是个被学阀压榨的可怜学生,周末努力实验只想早点发论文毕业找工作。

人家拼了命努力想脱坑,你们搁这给人戴高帽子,恶心!

我再啰嗦两句,每次生化环材搞个大文章,学校自媒体狂吹 “重大科研进展”,下面一片叫好,厉害了我的国,赶英超美就是现在。至于这个重大科研成果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没人在乎,牛逼就完事了;

招个 90 后教授博导,自媒体宣传多少多少篇 sci,团委学生会社团一个不落,健身烘焙旅游,或者小提琴绘画书法,下面一片跪舔的,就饭圈那一套,什么美女学霸,科研神童。什么?你质疑他们造神?质疑就是你酸,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吗?

每次出了重大事故,死了人,还没等了解情况,就是一片 “致敬科学家们,你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你们都是英雄,国家的支柱产业需要你们的奉献” 什么什么的,然后死者的名字没人记得,死者的合法权益没人在乎。

每次出了学术腐败的传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就是生化环材

知乎用户 中华锦绣皮皮虾 发表

材料专业真的不容易,背负天坑专业的骂名也就算了,最后可能连生命都搭进去。

另外,这么危险的作业,周末有没有足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值得深究。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报:

2021 年 10 月 24 日 15 时 52 分,我校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引发火情。当地消防救援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及时扑灭明火。学校第一时间将 11 名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其中 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此前报道:

南京消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 共造成 2 人死亡 9 人受伤

15 时 54 分,南京消防 119 接到报警:江宁区将军大道 29 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全部结束。

来源:综合网络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哀悼几位不幸遇难的同学,为了研究国防新型材料而牺牲。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背后这些人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另一方面,大家都要做好方案防范,避免意外。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都不容易,特别是这些领域的同学,他们的科研工作就是大国重器。希望我们在感叹各个领域的飞速进展时,悼念和记住这些背后的人们。

但是「因噎废食」这个词看着别扭,人没了,可不是噎了一下。真正的国家精神,应该是给他们创造更安全的环境,更好的条件,更好的个人待遇,是让这样的事故更少。

还有博士生出来的时候还带着电脑,爆炸的时候很惨烈。这可是周日,这些同学还在实验室里工作。就是很难过。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人身安全第一,

人身健康第二

设备安全第三

完成任务第四

按时完成任务第五.

希望严格按照以上要求, 进行入实验室的教育.

即便是校长, 实验室主任, 导师, 来了, 也是以上的坚持.

知乎用户 微光启明​​ 发表

不了解具体情况,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平安!实验有风险,科研需谨慎。

知乎用户 烟雨醉梦 发表

知乎用户 玲珑 发表

10.26

要是我因为这么一场事故毁了容,那导师,导师他孩子,导师他孙子下半辈子都别想休周末了。

我会 24 小时陪着他,看着他工作,哪怕帮他买饭,取快递,都没问题,我会时时刻刻得保证他在工作,喝咖啡,抽烟,磕药,都没问题,但是想要生活?想要吃好吃的?想要玩,想要休息?去 tmd,你一个研究生导师,你有资格休息?

你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你和你老婆做爱都得卡着点,免得影响了工作的时间,懂吗?

10.25

昨天和舍友说起来这个。一个舍友说,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说,对同一个楼层的算是好事吧,就是不知道能让导师们反省多久,死个人可能能好用一年?

离远了肯定不好用了,研究生的命多贱啊,每个学校每年不都得死一两个研究生,不死一两个你好意思说自己是 211985?

10.24

这种时候更需要乌合麒麟。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太可惜了,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家人肯定也很悲痛,先不要谴责谁,因为最终结论还需要调查,到时候该谁负责的一定跑不掉。

中国的学生也太拼了,不仅仅是 CS 专业的学生拼,生化环材的学生也很拼搏啊,周末都去实验室,还那么多人。

中国的强势崛起,离不开年轻学子的拼搏和付出,这一点和东南亚某些国家比比就太明显了。

人在越南,周边的年轻人是不愿读书的,其实也不肯努力工作,休闲为主,今天有吃的就不管明天。

大家都不努力,哪来的国家强盛呢,尤其是在非常时期,年轻人都跑回家了,丝毫不考虑啥经济指标的压力。

愿逝者安息吧。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我国很多学校的博士,甚至是教授,工程经验匮乏的令人发指!

我作为高校的供应商,经常被问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看到一些令人叹服的骚操作。

原因就是,大家都愿意去发文章了,没人下过厂,没人见过,想当然就上手了。当然容易出事故。

按照我们的说法

现在的工科博士,一群娘炮

不会钳工不会车工不会焊工不会电工,学的是哪门子工科?

知乎用户 tony 发表

我本人因为试验原因(高亮),眼睛受伤怕光,夏天时基本没用墨镜或变色镜就很难出门。

生化环材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止国内,国外也都是天坑。能躲就躲吧……

知乎上劝退的生化材环只要读了研究生 基本上都能拿个十几万薪,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劝退的?

另外,这不是什么人血馒头的问题。之前把这个答案删了三天,是因为我专门去了解了下那位教授的情况,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徒弟刚好就是那个教研室的。我也不怕你们说我洗地(我的各种信息其实足够定位到现实中的我,不怕你们考证)

而且南航最近是封校,学生没事干跑去做试验很正常,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打游戏或是打球。

我就是学金属材料的,我眼睛因为做试验伤了。但平心而论是我研究生做试验时,操作偷懒一直没注意好防护。

工作后去过很多工厂和大学,很多时候现场工人和学生真的只是因为偷懒,就忽视了很多安全条例,甚至明知一些操作会危害健康(粉尘环境不戴口罩),但就是哈哈一笑就略过了。

这是个体系问题,上上下下都没有无辜者

我们发展太快了,相应的安全体系和惩戒手段没有跟上。

我去国内工厂开会,进了会议室大家都是先寒暄,然后就进入正题开始讨论。很有效率,对吧?

但去国外的工厂开会,先去一个小会议室宣讲安全条例,介绍各个安全通道的位置。

这就是差距,质量和安全意识没跟上发展的速度

而且是系统性的差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化学实验室爆燃,已致 2 死 9 伤,目前情况如何?事故原因可能是什么?

知乎用户 一方通行 kuma​​ 发表

我不敢想,如果是我孩子这样子死了,我该怎么面对这事

独生子女

天坑专业,本来就不好就业

招这么多人根本不是说去研究那些东西,根本就是廉价给导师打工

人说没就没了

如果我是他们的父母,有人给我来一句 “致敬”,我一定撕烂他的嘴。这是人祸,不是你一句感恩我就能放过你的事。这么优秀好不容易考研等着孩子出人头地,用这种方式死了

我该恨谁?

知乎用户 三月天 发表

垃圾学校化工专业,不过生化环材不分家!

再次劝各位一句没入行的赶紧跑,大一大二的直接退学重新高考,大三大四提前准备考研跨考,研究生就这样吧看着办吧!

我是研究生没办法了。但是我把话放这我就是出门卖保险,回家种地我都不干化工这个行业

真求求各位后辈听听劝吧,实在不行你要是硬选再听一句劝,别选有机,金属,高温高压反应釜等一系列操作

知乎用户 琪拉露 发表

建议所有生化环材的学生尽早跑路,不要有任何犹豫

除非你正好是这方面的天才,否则继续读下去不会有任何好处,不仅累死累活没钱赚,还有可能像这样把命都搭进去了


另外每当这种时候就能看到这种把苦逼学生和国家发展绑在一起的,都二十一世纪了还在这让学生拿命换发展?何况生化环材的很多实验纯粹是导师为了水论文骗经费的产物,和国家进步屁点关系没有。

知乎用户 江北烟雨人​ 发表

我有几点感想:

**是什么让他们在周末仍然全员实验?**披露的聊天记录中,为什么有的学生不顾一切重返火场,只为抢救出载有实验数据的电脑?**为什么一群年轻人拼死拼活,不仅死于非命,还几乎留不下一具完整的尸体?**这一切,都怨学生 “不重视实验安全”?学校的责任呢?导师的责任呢?

**谁不惜命?在天坑专业待久了就会发现:想惜命,根本没有惜命的条件。**因为导师、学院不允许学生惜命,**惜命就是影响实验进度,就是动了导师的饭碗、学院的评审指标。**你是学生,以为自己能仗义执言,不改善安保就不干活?你恐吓谁?你不读博,有的是人愿意读。

以下情况肯定见过,但就是整治不好,即使每次都被通报: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满是异味;钢瓶、溶剂、实验器材无处可放堆满通道;危化品堆在水池底下,陈旧药品、试剂落满灰尘?

还记得,在湿冷的风中投酰氯,在 38 度高温下用乙醚?**有机实验室,鲜有药品不具备腐蚀性和毒性。每天接触毒素,呼嘘毒疠,实验进展不顺,心有戚戚。一周七天不歇,颓然麻木。情绪不压抑就怪了,身子不垮就怪了。**两年前,我整理论文,开反应忙到凌晨三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连夜测熔点、收红外,干到夜里 12:00,突觉后背针刺状疼痛,一口气喘不上来差点昏死在实验室门口。

他妈的,为的是毕业。

为什么?**正如我之前反复劝告读者一样,千万不要把研究生导师不比中小学阶段的老师。**对待学生,导师没有任何感性层面的加持,没有任何道德光环。硕博士与导师的关系,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试图以道德、良知以规范导师行为,形如以博爱感化资本家——阶级矛盾是无法用道德工具消灭的。

在导师眼中,学生不是自然人,是具有工具属性的生产资料。不是自然人,意味着硕博士不享有人类的尊严、休息和表达不满的权利。是生产资料,意味着**硕博士是可以牺牲、可以挥霍,即便出了问题也不会引火烧身的耗材。**既然是耗材,青春就是燃料,燃烧不充分者扔,燃烧了没烧红灶的扔,烧完了也扔。就业?待遇?那是捡煤核的人才会考虑的事情。

这种行为,是学院、学校所默许的。这是只对上不对下,只唯上不唯实的直接表现。与学术造假相比,毕业生就业数据放水更轻松,危险更低。何况,学校、学科排名,不会考虑就业率,但的确考虑论文被引量。

试想,**与其斥重金升级实验室的安全条件,为何不多雇几个廉价的硕博士做实验?**硕士每月补助 500,博士 3000。在社会上招一个人,工资十倍不止,出了事算工伤要赔偿。学生不仅便宜,死了不算工伤,出了事全怪学生,怪到自己头上也无非是停止招生二年,鲜被降职。

请记住:硕博士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补助,相当一部分导师都不愿给,给了还要强迫捐出,作为 “公用经费”。几万块装修费、安全护具购置费,怎么可能掏得出?

基于众所不知的历史原因,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一部分研究生导师,学不高,身不正,故而既不堪为师,更罔论为范。研究生导师,这一制度自创立至今,特别是自西方传入中国,与师长权威之传统观念相结合后,事实上容纳了一批败类狂徒。导师中的大多数人,也会被这种将阶级剥削——被我国宪法明令禁止的压迫性手段列入灰色地带的制度,失去了最后一点道德。

这不怪导师,这是制度的问题。这是考核标准、评审规则的问题。重压之下,资本家如不强迫工人生产,延长必要劳动时间,怎能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又怎样度过金融危机?何况学术界并非完全的自由市场,院士、大牛不就是一双双看得见的手?

**化学,已经沦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血汗工厂,而非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事实上,化学对理论基础乃至逻辑能力的要求之低,以至于高中生、初中生都能完成日常操作。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与化学硕博一样,被异化成机器的第一感触就是麻木,然后就会逐渐退化——学历越高,教育水平反而越低,求职竞争力就越差,一个当之无愧的 “去教育化” 过程。

我一度怀疑,但愈发认同知乎某位劝退大 V 的说法,**生化环材实际上就是庞氏骗局,传销游戏。**浪费国家经费,使得一台庞大的,有无数硕博士组成的机器嗡嗡空转,没有带来任何有实际产业性意义的产出,没有为中国解决任何科技壁垒和技术封锁。食而肥者,是导师和他们的导师。

化学学科发展至今,必然进入内卷,因为化学的上游学科——数学和物理还没有突破性的发现,因此化学早就失去了探索重大、突破性课题的机会,不得不搞学科交叉,不得不在合成化学中混入理论计算才能发好文章。作为产业,化学的活力早在 70 年代末就消耗殆尽了。也就是说,化学已经进入到一种被动重复探索的阶段,也就是类似清代文字狱时期兴盛的考据学。具体方法上咬文嚼字,研究方向上拾人牙慧。

总的而言,我认为化学科研并非真正的科研,它的核心目的是灌水发论文,只是论文层次不同。随便开一枪,打中哪里就在那里画个圈,吹自己打得多准。学术报告也好,论文简介也罢,基金标书也是,动不动就鼓吹 “解决一些问题”,可问题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没有被解决呢?因为它不需要被解决,或者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悲惨的事实是,化学这门学科,以它现在的拉胯程度——重污染、高能耗、低产率,高成本云云,已经足以满足人类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问题的确是问题,但它们不需要解决,尤其不需要纸上谈兵似的,在实验室的小反应里解决。

化学身为 “中心学科” 的地位,在我看来,意味着它只能屈居二等,作为辅助。既然是辅助就不需要多少创新,不需要什么脑子,不要什么安全,当然也不想要什么人命,只要能实现上游的点子,为下游输出产品就行了。

另一个比喻是,**化学是自然科学之腰。**形如女子:**哲学是精细面孔,物理和数学是傲然双峰,医学、药学、环境、材料和生物是翘臀。**男人可以被女人的长相吸引,可以盯着胸部,可以幻想着捏一下屁股,但唯独不会对腰部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对于腰部,不同于脸、胸、臀,女人们的要求也最低——够细就行,日常打理所耗精力也最少。

看到了吗?**化学越细越好,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化学工作者要在怎样简陋的环境中工作?**想象一个束腰节食的女子:腰部压力最大、收入(养分)最少、危险最高。

从上述两个比喻中可以看出,化学是全社会的成本而非收益。正因为是成本,所以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但这不足以让化学赢得尊重。整个体系的盈利、进步,要靠其他方面弥补、拉动。

话说到这,我已无言。只想劝各位看官几句:一群想逃离压榨,努力脱坑的学生,惨死在爆燃之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舆论的致敬和感恩,最需要的是对其合法权益的奔走呼号。

进而,越是天坑专业的美女学霸、科研奇才,就越是造神运动的产物——**当大多数天坑人过得不好,就越需要人为塑造一两个奇才,吸引新人入坑。不要觉得你也可以成为文章等身的大神,请问你凭什么发那么多大文章?**没错,凭什么?你有院士大腿抱吗?有新兴研究方向吗?有层次高人品高水平高的导师吗?有充足经费支持,药品随便买,核磁随便打?说着说着就没底气了吧?

你敢说化学专业博士 2000 元月薪,比计算机本科 3000 美金的月薪过得好?我第一个打烂你的脸,因为你比陈平还不要脸。

这,就是天坑。这,就是化学。为了生命安全,请远离生化环材。

知乎用户 小小风 发表

逝者安息!

实验室安全,真的是强调了无数遍,我们导师在我们进实验室的时候,真的是千叮咛万嘱咐,实验没做出来没关系,大不了延毕。我们师兄师姐也是这样跟我们说,一定要注意安全,我自己成为了师兄,也是这样来要求师弟师妹。

我自己读研的时候,其他楼的实验室,因为酒精灯倒在安全柜里面,风机抽着蒸发的酒精,后面整个实验室都着了,还好没有任何伤亡,不幸中的万幸。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不要不当回事。

知乎用户 谈教育谈生活 发表

安全第一,生命无价。

知乎用户 实话实说 发表

有机化学博士回答一波。

到现在为止还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疑似是校方严格保密的结果,也是媒体严格封锁的结果。

既然还有 9 个伤员,那么应该大致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但是他们的嘴好像都严重烧伤说不了话?还是有什么措施不让公开比较奇怪。

至于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显而易见,但是没有那么邪乎,尤其是本科生的实验都是已知或者大体上明确的。有一位高赞说的没有做错就导致燃烧或者爆炸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能够看出他的实验技能很糟糕,应该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无氧无水操作,那么那种事故不可避免,所幸他放弃了搞科研,要不然时间一长出严重事故是必然。

因为没有做错也是有危险的,不仅仅是爆炸和爆燃等安全事故,更因为大多数会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同志尤其是怀孕中的女人和胎儿的影响,我是主张女人尽量避免化学科研工作,如果一定要或者出于某种原因必须,那么必须做到规避相关的风险。

但是,化学实验不见得那么危险,如果掌握规律,严格按安全方式进行基本上能够避免悲剧的。或者说这一领域的工作是需要胆大心细,知道的事情不用怕,可能发生的风险想办法避免。

实际上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并不是只有化学实验室有爆燃爆炸危险。比方居民楼的天燃气是甲烷也是化学物质可以爆燃爆炸,面粉也是化学物质主成分是淀粉如果分散在空气中也是可以爆炸的。说明化学爆炸并不是不搞化学领域的科研就能够避免,这是中学有化学课程的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你做饭老忘记关气,那么就算是你不是搞化学的也是很难避免爆炸死于非命。从这个角度评价现在可以选择化学而不是必须的改革是严重错误。比方这两天大连居民楼燃气爆炸造成 2 死 7 伤,见下图,比较这一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爆燃和大连居民楼爆燃。

这一次的事故大概率也是不按规程操作的结果,因为大致肯定是本科生,而不是研究生或者什么开拓性的研究。

虽然,发生这种事情很遗憾,但是,规劝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那么建议不要涉足化学领域,那将不仅仅是你的悲剧,而且大概率很有可能捎带别人的悲剧!

就这一件事故而言大概率是一个人的错误,但是已经死了两个人,其中最少一个人是很冤枉!没有错误却死亡英年早逝,大概率还是独生子女让他的父母成为失独父母很悲惨!另外 9 名伤者相比之下是很幸运了。

让死者安息!希望他们的父母保重!!希望所有的伤员尽快恢复健康!!!

补充:

化学爆燃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不具备条件不会爆燃也不会爆炸,就是你让它爆燃爆炸也不会爆燃爆炸。

爆燃爆炸都需要燃料和氧化剂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点燃或者引爆才有可能爆燃爆炸,所以想办法避免这些因素就可以避免爆燃爆炸。

比方甲烷在天然气管道中很安全的,因为里头没有氧气。即使是有氧气如果不点燃也是很安全的,所以一旦天然气泄漏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发生明火并且立即通风。当然通风不能引起明火,包括开关开通风出现电火花。

没有人因为害怕化学物质爆炸不住在家里,这就是胆大心细中的胆大的基础,是有科学道理在支撑。但是,必须停火就关气,并且日常观察是不是出现漏气现象,并且保证不出现漏气现象,以确保安全,这就是胆大心细中的心细。

刚想到的,再补充一下:

国内化学领域频出恶性事故和剽窃造假满天飞的学术氛围关系很大。

既然可以合法的、光明正大的造假,为什么要严格做实验呢?

科学作风缺失,科学精神被蹂躏,很难期待严谨的科学作风,也是很难期待严谨的实验操作,人多时间长恶性事故是必然的。这一点应该受到广大的化学同仁给予高度的重视。

如果你也是想剽窃造假最好远离化学领域,因为如果那样确实是很危险!不仅仅你自己危险,而且你周围的人都很危险!

难不成以后教育学生,剽窃造假可以,严谨一点?

大连一居民楼燃气爆炸楼顶被炸飞,造成 2 死 7 伤,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图,比较这一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爆燃和大连居民楼爆燃。

知乎用户 笑笑 发表

在校本科非材院学生

当天晚上现场救援工作已经结束,即日起所有实验工作暂停,等待后续通知,辅导员第一时间逐个寝室安抚学生情绪,大家在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介于本校特殊的三航和军工背景,对于可能的原因不敢臆测,静待官方通告。

不知道怎么看待这件事。晚饭后看到一辆救护车无声地驶离学校,路边篮球场里同学们还在尽情挥洒汗水,情侣也如往常牵手走在博园的小路上。桂花的香气越来越浓郁了,现在正是南京秋意最浓的时刻,解封还遥遥无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冬天前去看看秋风里的玄武湖。这个夜晚,好像什么都发生了,又什么都没发生。时间还在流转,生活也还会继续。有人正为周一早八的实验课取消而窃喜,有人在为明天满课、周末却没有好好学习而懊恼。但大家心里都知道,有人永远留在了这一天。人与人永远不存在感同身受,但我真的为他们难过。这个周日天气还算不错,下午三点多,正是出游的好时候。

知乎用户 王大 bobo​ 发表

答案被建议修改,删除了视频图片。

答案第二次被建议修改。

本回答为了过审经过了大规模修改。


补充:可能是二次爆炸(爆燃)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楼下拍视频的同学显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性,这种情况要尽快撤离,不要看热闹,不要围观!


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那次爆炸事故的官方调查报告里原文

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

现在北上广深的地皮都不便宜,各个高校的发展之后,引进老师,老师招学生都要分实验室。人多了,最直观的是很多学校在最近都爆出了宿舍不够住的新闻。但于此同时,实验室的人口密度比以前是大很多,尤其是干活的小老板地方小,还要带学生出活,往往实验室里挤得人满为患。

3. 关于周六日休息

现实情况是,建议周六日休息,但实际根本做不到,上面压下面,压力层层传导,再加上有的导师嘴上说让你注意休息,心里真的不是这么想的。生化环材不好毕业,你自己也有压力(比如我,手动狗头,反正我现在就想活着毕业就好),一周工作五天肯定不够的,劳逸结合,只能是自己调节吧,关键一点是要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别被老板 pua 搞废了。老板对学生的 “期待” 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实验是做不完的,但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拿有限去对抗无限。

4. 最后祝愿各位生化环材的同志们,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早日出坑。

知乎用户 月出惊山鸟 发表

知乎用户 方瑶 发表

远离工科保平安。

知乎用户 学啥不好偏往坑跳​ 发表

向知乎申诉回来了!回答不易,且看且珍惜。

生化环材真的是在担着很大的风险去做实验。每年都上新闻,每年依然还是会发生事件。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先是发生了着火 / 小规模爆炸,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在发生明火和浓烟之后,有两位男生试图救窗台的另外两位男生,左侧试图施救的男生在使用水流,右侧 2 名男生试图跨越窗台逃生,能明显看见最右侧的一名男生逃离时背部已存在烧伤,(此时有可能是镁铝遇水,评论区指出更可能是粉尘爆炸),很不幸现场瞬间产生了爆炸,之后升腾起蘑菇云。

推测是之前的着火 / 小规模爆炸,没有造成大规模伤亡,但导致粉尘和升温升压,为之后的爆炸创造了条件。之后的爆炸造成了主要伤亡。

具体事故原因以官方消息为准

目前的消息是,事故发生在 10.24 下午四点左右,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1]
(据传,2 人重伤(转入 ICU),7 人轻伤。/ 也有消息称是 3 人重伤,6 人轻伤。具体数字未知)

从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医附属南京医院) 的术前麻醉单显示,有一位转入 ICU 伤者,26 岁,总烧伤面积 TBSA 96%,特重度烧伤,基本都 Ⅲ 度烧伤。仅剩足底足背腰背残存 4% 皮肤,很严重。

在遇到危险时,撤离现场还是救援同伴确实是两难的抉择。

爆炸现场的动图和视频就不放了 (已撤下),太过残酷。
消防方面曾发过一个救出大面积烧伤人员的图 (已撤下),烧伤后的抗感染是一大关卡,希望能挺过去

(具体事故原因以官方消息为准)

注意一旦出现事故,尤其是实验场地,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请立刻撤离现场!不要围观!


流传的学校工作人员的提醒截图,一言难尽。

出现伤亡,这是安全事故,事后从「地方」到「学校」再到「院系」不出意外都会被问责

(具体可以参考「北交」12.26 事故的处理 [2])

北京交通大学 12.26 事故调查报告 pdf

另外,关于烧伤的回答,可参考以前的事件:

SNH48 唐安琪烧伤程度有多严重?最好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等待后续。

-————————————————

申诉回来了!大家能看到这个回答不容易,且看且珍惜。

参考

  1. ^https://weibo.com/1805101535/KEf8Wowh2
  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213/c1001-30660275.html

知乎用户 何处香丘 发表

看学生躲在窗户上,还是没躲过去第二次爆炸,火光闪爆的瞬间,心都碎了。那么年轻美好的年华里,生命戛然而止,哪怕是陌生人,看了也忍不住流泪。

祈求满天神佛,保佑进入 icu 的那两位同学平平安安!请保佑他们!请保佑他们!!

知乎用户 黄震坤 发表

自从我在知乎上注册账号以后,好几年了。经常听到这类事情,一次一次在不同的学校和实验室发生。我想问的是,实验室都是学生在做嘛,老师完全不做嘛。以后建议学校出个规定,一旦做这种危险实验,自己的导师必须在场。出了这种事情,导师参照玩忽职守罪,从重处罚。

“本罪主要特征: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刑法第 397 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

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玩忽职守罪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从法条的前后逻辑关系来看,其

中的 “情节特别严重”,应是指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以上是我的回答 谢谢各位。 顺便告诉大家,我们计算机就是写代码,代码写错了,删除重写就是完事了,绝对不会出什么人命问题。就是自己不小心删除,公司都有也有类似回滚备份。

知乎用户 老司机小王​ 发表

学校,老师,学生,安监部门集体失职的悲剧

知乎用户 li 仰望星空 发表

楼上有人说是火炮材料相关方向的。

很多未知的危险是不可控的。

当我们以军事强国自豪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研究生。

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可能是那些硕博们日日夜夜付出的结果。

做好规章制度管理和个人防范,可以杜绝大多数的危险事故,这次的具体情况,需要等到官方公布才能知晓。按照以前的几次事故,如北交,化学所,还有东华的,基本上都是实验室管理不到位或个人操作失误造成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水火无情。

而对于那些日夜赶工的研究生来说,是实验安全大于天,容不得半分马虎,一着不慎,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

对于那些管理层,需要制订更合理的规章制度,研究生不是奴隶,需要被尊重,需要被保护,要像保护自己的家人一般。只有基于这种心态,以人为本,才能消除大部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漏洞。对于自身来讲,也不会影响晋升之路。

知乎用户 一言​ 发表

物伤其类。

生化环材真的不值,也不配。那么多优秀的学生 12 年寒窗苦读,又接受了 4 年的高等教育,却最终也只是成为了行业的薪火。普通学生和毕业生根本没有机会从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获得红利,反而自己成了红利。

我自己就是读材料的,本科也是在南京读过书。就我来看,目前几乎没有高校的学院会给自己的学生购买实验意外保险,而且实验区办公区没有分离,用于危险实验的车间也没有,防爆服防毒面具也做不到普及。

人本身的价值是无限的。但是人的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生源越充足优质的地方,学生的价格就越不值钱。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大学,生化环材一届一两千号人,学生就是最廉价的资源。实验室成本,耗材成本,办公室成本,苦一苦学生就行了,为什么要花钱去提高实验体验,尤其是高校中很多老师的资金本来就不充裕。最可怕的是,不仅是很多老师是这样想的,掌管学校的考核制度的领导也是这样想的,这就让那些好老师很难留的下来。

真心劝退生化环材,如果你对生化环材没有热爱到愿意直面生死的情感,就一定要去其他专业。对于真心喜欢生化环材的同学,也可以有相对更好的条件。还有在生化环材专业,师生比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关键的指标,资源的价格取决于需求,学生越少,学生就越值钱,就越会被当作人来看,学生越多,学生就越不值钱,就越像工具。

而且,我的身边统计学告诉我是真的。南京某高校材硕师生比接近 1:3,学生一个月工资 1000,办公空间人均 2 到 3 平米。上海某材料方向研究所师生比 3:1,学生研一每月工资 3400,每学期涨三五百,办公空间人均 8 到 12 平米,个人保险、实验室保险、实验室安全保障设施也都齐全。

想说啥,又不知道该说啥了,就简简单单默哀吧。能转行就早点转吧,学得越多,沉没成本就越大,到时候说不准就舍不得了。

知乎用户 Bean 发表

就没人问是哪个实验组出的事吗,其 PI 是谁?

知乎用户 沈念皎 发表

为什么那么多评论对生化环材这些天坑专业恶意那么大,还要取消这些专业?还要不让大家选这些专业?离了这些专业的科研成果,你们真的能好好生活吗?你们一定要让这些专业变得更加可怜是吗。。。

我们圈内人可以吐槽它们坑,因为做实验苦逼的是我们、就业困难的是我们,但还是有很多很多人没有离开它们,所以一味地贬低它们真的对我们还在这些领域里面打转的人尊重吗?你们可以不选,你们可以逃坑,我们尊重你们的选择,但不要把好好的讨论事故原因的提问转向为狙击这些专业的狂欢场,我谢谢你们。

说回来南航这个事情,真实的原因等官方调查吧。很多时候事故不是因为某个环节出了错,很有可能是所有的环节都稍微偏差了一点点,悲剧就酿成了。找到扛责任的人很必要,但并没有从中得到经验教训更有用。

其实很多高校已经有安全巡查组了,会定期 + 随机检查实验室,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会要求立刻整改。包括一些设备操作需要有专人接受培训经过考核,我们实验室是高压灭菌锅。我们真的是一边嘀嘀咕咕一边乖乖做完了所有事情,并且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毕竟我们都很惜命。所以你们看,高校有在努力改进,我们学生也有在好好遵守。不要一味地各种喷,让人心寒。不过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确实需要继续推进,安全意识也需要继续提高。管理层不要走过场,参与实验人员也不要有侥幸、糊弄心理,大家都为自己负责。

不光是实验室,办公区域和宿舍也有人每周一查,乱接电线、违规电器等等安全隐患。就,真的有在改和重视。

我还看到说周日还全员实验是被压榨之类的,这难道不是实验类研究生的常态吗?我们实验室单休,很多人是选择周末休两个上午,因为要睡懒觉。实验进行中必须有人盯着,我们实验室偏生物,有时候开展连续实验几个小时取样一次。好多人如果没人约也会去实验室处理数据之类的。科研就是这样啊,忙起来的时候就很忙,想放松忙中抽空嘛。现在这个时期并不是有些人说的科研淡季。抛开其他,博士要开题了,年底国自然要结题了,明年毕业的硕士博士需要最后整理数据还要开始准备工作了,明年毕业的硕士博士文章没发出来的不得去整整文章不然还毕业吗,想要读博的硕士现在也要准备材料走申请审核或者准备考试了啊。都火烧屁股了,周天去实验室有那么奇怪的?科研永远不存在淡季,每天都难铆足劲儿冲。要出成果要找个好工作啊,来水个学历的人除外。

还有说博士跑出来抱着电脑的,数据也是我的命,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是电脑 u 盘一起抓着跑的那个人,当然在保住小命的前提下。

最后,逝者安息吧。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评论这个问题之前先列个数据。

苏联的科研经费,只有 7% 拨给高校,14% 是拨给科学院系统,79% 是拨给广义上的国防工业综合体。

这说明苏联穷兵黩武?也不一定,因为按照苏联的制度逻辑,只要服务生产,战时都要转为军工厂。

79% 拨给工业系统,其实反映的是苏联的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是放在专门的研究所里的。比如中央流体力学研究所 TsAGI 就是有博士生招生指标的,还不少。他们招博士生,一方面就是用博士生来当劳动力,一方面博士生直接给导师打下手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恰好可以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室安全甚至广义上的安全生产这个东西,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程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在工业界,生产是核心,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有大量的资源是用来保证安全生产的,不仅保工人也保研究人员。人才交给专门院所培养,也是享受到这些行业机构的安全保障。而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的学术界,安全生产不属于重点关注的领域,能省就省能对付就对付。

在工业界,蔑视安全生产规程一旦出了事,逐级追责。在学术界,出了大事故也只是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当然既轻视安全生产,又蔑视安全条例了。

苏联搞党政军科教五位一体,不是搞 tm 用铁线缝出来的憎恶,在一个地方干其他地方的活。而是一个人在每个系统都有固定的职位,配套团队和薪资,到了固定单位只干固定单位的活。农业社会的小农思维着实害人不浅。

知乎用户 老咸鱼 发表

生化环材,狗都不学

有关系转专业的除外

好好想想为什么在这个等级森严的 b 乎,为什么会有人拿 985 生化环材和三本计算机比

来自理论数学的鄙视 (˃̶̤́ ꒳ ˂̶̤̀)

(小声哔哔: 我居然也能有歧视其他专业的一天,哈哈哈哈哈୧( ⁼̴̶̤̀ω⁼̴̶̤́)૭)

-—— 分割线

我去湖大三食堂蹭饭的时候,化工院和土木院附近的气味真的是令人作呕,我癌细胞都要活跃起来了,同学们要保重身体呀

知乎用户 Silver-s 发表

安全生产非常重要,我觉得生化环材乃至所有工科专业必须大一开始就要强制学一门实验安全课,考试计入学分的那种。

我反正是亲眼见过有女同学穿裙子,留长头发的头发不扎;不管男女都有的会穿凉鞋拖鞋短裤进实验室;实验服不扣起来敞着怀穿的,甚至离谱的还有在实验室里喝水。

实验室安全守则讲过,实验室大门后面就贴着,但一个就是时间长了就不遵守了。这是实验室哎,不是卧室。去厨房都知道起码穿个长裤不然油溅腿上也烫个泡呢。甚至我们高中实验室还干过把盐酸醋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放在一个柜子,盐酸和氨水放一个柜子,高锰酸钾和硫代硫酸钠放一个柜子这种事。还好不是大学实验室,他要是把氰化钠和盐酸放一个柜子那指不定哪天打开柜子人没了。

认真按照安全守则并不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但是能极大降低发生的可能性。


据传是镁铝合金粉在空气中发生粉尘爆炸,再结合南航和材料化学,我推测该实验室应该是进行 APCP 固体火箭燃料的研究。这种高能材料发生危险的可能性真的非常高。

APCP 燃料组成为高氯酸铵,铝粉(或镁铝合金粉,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铜等),粘合剂(HTPB 等)。原料中不仅铝粉有危险,高氯酸铵也有很大的危险性,甚至自身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爆炸。

但是作为固体火箭燃料中比冲最高的之一,APCP 无法替代。导弹,运载火箭都大规模的使用 APCP 作为推进剂。

铝的热值为 3×10^7J/kg,作为对比,木柴为 1.2×10^7J/kg,标准煤约为 2.9×10^7J/kg,乙醇为 3×10^7J/kg,汽油为 4.2×10^7J/kg(题外话,这也是为啥有人会觉得乙醇汽油动力不够的原因之一)。但是和他们相比,铝的密度是他们的两到三倍。同等体积下铝粉燃烧能放出的能量最多。

而且镁和铝相比这些液体燃料,还有一点就是燃烧温度非常高。铝热反应动辄三千度的高温各位应该高中都学过,甚至可以用来焊接铁轨。而在空气中燃烧爆炸瞬间温度更是可以上到四千度。

一旦大量镁铝合金粉混合在空气中,小到一个静电带来的电火花都有可能引起爆炸。一般来说,预防粉尘爆炸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提高空气湿度,但是在 APCP 燃料的制作中,由于高氯酸铵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一般情况下反而要尽可能的降低湿度以防高氯酸铵潮解。那么一旦镁铝合金粉尘再空气中扩散开,加之通风不畅一时没有很好的驱赶走聚集的粉尘,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解决原因只有一点就是通风。但是相比我们做有机的通风橱,对于金属粉尘来说相同通风条件下远没有有机蒸汽那么好的通风效果。只能说,多注意安全吧,尽量不要在实验场所携带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制品,比如铁和铁合金就比铝合金铜合金更容易碰撞产生火花。尽量不穿化纤衣物,以免摩擦产生静电。还有就是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有要求的,千万不能抽烟。

知乎用户 笨笨熊​ 发表

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对策

近年来,大学和科研机构实验室不断发生爆炸、燃烧等恶性事故:

2021 年 10 月 24 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2018 年 11 月 11 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燃,当时身处实验室内的多名师生受伤……

人们在为这些死伤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感到无比惋惜的同时,不禁要问一个问题:

为何实验室中事故会频发?作为一名从事过多年安全管理的化工狗,想谈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高校和研究机构实验室作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其从事实验的工艺参数、合成物料的理化特性和使用的仪器设备都是无知的,这种探索性客观上决定了事故发生概率比有着明确操作规程的化工厂高;

其次,由于是进行小规模实验,高校和研究机构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纷繁复杂、人员专业识及操作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主观上导致实验室事故易发。

最后,存在一种麻痹思想:认为实验室里实验物料少,反应条件也没工业生产那么苛刻;从事实验的学生相对比较单纯,对老师有一种盲从,对一些违章作业不敢也不能提出意见,处置突发事件的经历不足。

为了减少或杜绝实验室事故,本人想从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 “人、机、料、法、环” 五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成立校长或常务副校长领衔的高规格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 H(健康)S(安全)S(安保)E(环境)管理,所有实验室必须取得第三方认证的 HSSE 证书;

二是在安全管理委员会下,成立由教务处和保卫处联合管理的实验室安全办公室,负责制订实验室通用安全规程,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警示,室的物料领取,进出实验室的人员资格审查和安全教育,合理控制实验人员试验时间,定期巡查并检测实验室设备实施(尤其是电气、消防设备和通风设备)和物料存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加强物料管理,对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易制毒、易感染物质要加强跟踪,力争做到当天领用当天用完,不过夜不存放;

四是对一些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易传染实验,要在保密前提上,报送校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是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考核。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并为每个实验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高校既是科学研究机构,又是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学生养成防范风险、注重安全的好习惯,无论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还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提升都大有裨益。

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知乎用户 唯挑心灯伴夜霭​ 发表

愿天堂没有生化环材


一个人在某个位置,某个领域养尊处优久了,就容易产生优越感,为了凸显这种优越感,就会执着于发表一些教会他人的言论,言必称师,论必谈他人所不及,调必高过名利,但对吃饭的事就是绝口不提。 ————引用自

@帅天下

知乎用户 光阴的故事 121 发表

2018 年,北交实验室发生爆炸。各个高校应该引以为戒,引起足够的重视。很不幸,还是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原因还是等官方调查报告吧。希望这次事故,真的能让所有高校的实验室,真正的重视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和管理,生命至上!

最后,杠一下某博的热搜,“南航爆炸”,虽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确实简称南航,但是,这样的事故,很容易引起误解。这种三流媒体带节奏的标题,着实不妥。

知乎用户 地球物理局​​ 发表

知乎管理还是有些问题,当有这种问题出现的时候,榜首置顶的回答必须得是当事人的回答(经过认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不能被其它回答压下去。而不是抱着各种营销目的、发泄情绪目的的人的回答。你不能指望知友靠点赞评论把那些回答推上去。

事故是什么原因你就得听在场受伤者复述,然后还原真相。

但学院和导师有责任。平时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和安全监督都没有到位。

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比较重视科学伦理和道德教育,学生入学就发手册,很多个学期都有考试,纳入必修课程。但是各工科专业也需要开设科研安全课程,编写安全实验指南,纳入必修课程,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知乎用户 别找到我 发表

鲜活的生命啊….. 默哀。

不知全貌,不做评价。

但是做实验真的是需要一个清晰的大脑来聚精会神。

上次没有休息好,我用滴管吸样品的时候,把带着稀硫酸的样品撒出来了。万幸只是一点稀硫酸,但万一是浓硫酸,万一是其他失误,万一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后果真的不堪承受。

希望以后大家做实验都能平安顺利。

知乎用户 DT geng 发表

母校以我最不希望的方式和最沉痛的代价登上了热搜。

希望两位 ICU 的学弟或者学妹能平安归来,其他几位也能早日康复。

两位逝者安息,希望你们的生命能唤起所有人的警醒。

知乎用户 嗡阿喇巴札那谛​ 发表

逝者安息,又是材料专业出这种重大伤亡事故,哎。。。看到消息说伤亡的学子是做储能材料研究的,一定要彻查,看看存不存在可以事先预防的安全隐患,存不存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严惩相关责任人!

话说回来,材料专业真真切切是一个既不赚钱,还容易丢命的专业。没跑路转行前,我本科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每次用高压反应釜做反应,我都战战兢兢,你可以 100 次无事故,但是只要一次失误,可能就唢呐一响,直接开席了。教授们精明的很,每逢做危险实验,教授都让我们盯着,美其名曰多学习学习,他自己躲得远远的。呵呵哒。

远离生化环材。

除了环材专业,敢问计算机专业做实验,会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被炸成渣渣,尸体还要拼凑起来才能装敛?人家无非就是系统崩溃,程序报错,GPU 或 CPU 被烧,亏点钱的事情罢了。读环材的研究生,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教授是不会亲自去做这些危险的实验的,需要的时候都是廉价的研究生去操作。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危险不留给小小硕博们,难道你指望教授们去顶上吗?什么,你觉得危险,不想做?年轻人,好好提高一下你的觉悟!你还想不想毕业了?!

保护好自己,能远离危险就远离危险,对有安全隐患的实验,坚决 say no ,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我觉得化学理论研究跟实验应该分开。

已经标准化的演示实验,放录像足够。

探索性的实验,让专门的实验基地来搞比较好。

实验基地应该组建自己专用的消防队,某些危险化学品失火用常见的水或二氧化碳处理可能会使局面恶化。

知乎用户 银河飞瀑 发表

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读博,生化环材的坑里,没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能力去内卷,然后对于实验环境也有担忧。R.I.P

当个平凡的老师挺好的。

知乎用户 幸福今天炸号了吗 发表

多嘴一句,很多学生根本不具备自己一个人搞中试的能力,看其他回复说是镁铝粉末爆炸引起的,这东西… 我大胆判断绝大部分实验室压根就没有开展这种中试的资质!

化工厂搞这个死伤一个人都是特大安全事故,实验室死人了就是年复一年悲剧再现?

为什么?

因为没罚到位啊!

诸君不妨搜一搜,化工厂要是出安全事故死了工人,是怎么处置的。

我们实验室生物组灭个菌还要考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呢,这玩粉末的不要?

真想搞所谓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接轨的,应该大力推动研究院所和国家背书的工厂合作,让专业人士来搞中试和大试,最后顺理成章成为生产线也比较没阻碍。

实验室的学生,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操作方法真的学会了吗?装置达到配套要求了吗?可能学都没学过吧?可能就是在烧杯里搅搅或者防爆能力不足的密闭容器吧?

那某些导师是怎么敢让他们操作这么多金属粉末的?


实验对象很大概率是含能材料。

克级小试不至于。

中试有可能。

违规堆放的话参见北交大案,网友们没忘记,都记得挺明白。

知乎用户 Reading 发表

别学工科,别学工科,别学工科。

特别是传统工科,大家赶紧跑路吧。

节哀,唉

知乎用户 云古符​ 发表

这是最好的劝退。

知乎用户 kmz 发表

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科就读于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跨考某 985 化工专业。从小的愿望是当兵,后来因为白癜风没去成。

家庭条件正常,父亲退伍军人没有工作,母亲 7000 一个月,南京有一套 70 平米的房子,家里有一辆北京现代

我今天属实是激动了,难免有过激之言。原因是我看到了许多对化工行业,和学习化工人的带有攻击性的发言。让我一时上头,在此抱歉。

我先再解释一下我最后一句话,我没有说国家给我们的待遇很好,而是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对学习化工的人抱有冷嘲热讽的心态,因为很多人本就是逆行人。

化工行业不被待见,这是我高三就知道的事情,所以我本科学习了软件工程。在大三时,我看了好像是复旦一位教授的发言,他说道:“我国的材料比日本落后了 20 年,那我们还要发展吗?反正我们现在还能买。” 我们要,而且要大力发展,短板永远是大国实力的关键,更何况是这些基础支柱产业,由此激发了我的爱国之魂,哈哈哈,决定跨考化工专业。

有的人说我是陶醉在自我的情怀中,是的这是我一直承认的,我从小接受家人的熏陶,对国家有种特殊的情怀,希望长大能够报效祖国。很多人认为我虚伪,其实这是我真实所想。

至于很多朋友说要考虑现实问题,我认为化工可以保障我的生活需要,有的人开大众就满足了,有的人开奔驰还不满足,我认为这是每个人心态的问题,如果你想穿金戴银,那化工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支持着我的所作所为。

至于化工待遇问题,我没有一句话说不想国家提高化工待遇,但我也希望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有的人说这样高风险低收益的活,干的人是傻子。我请大家看看我国的边疆战士,支教老师,我很佩服这样的人,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奉献的人。

我也从来没有劝别人学过生化环材,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在这种精神满足的世界中,我没有说这更高尚,我也尊重大部分人的选择,活得更好是每个人所求,我也希望开奔驰,但相比之下,为国奉献更让人满足,所以我选择了这个。

很多朋友说我以后会后悔,可能因为我从小就乐观,那就让以后再说吧!人生没有不后悔的事情,或许以后我也会来一句:“学化工的是真傻逼!” 但至少目前,我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很感谢也有很多支持我理解我的朋友,我也很感谢有些骂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我明白其实他们也是为这个行业所遭遇的不公而抱不平,有人说我应该把枪口对准正确的人,我想说没有谁是我的敌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希望国家越来越好。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诗。

游子久伫立,极目望一径。

蜿蜒复曲折,隐于丛林中。

我选另一途,合理亦公正。

草密人迹罕,正待人通行。

足迹踏过处,两路皆相同。

两路林中伸,落叶无人踪。

我选一路走,深知路无穷。

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

数十年之后,谈起常叹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进此路,境遇乃相异。

知乎用户 从前有座灵剑山 发表

今年六月刚毕业的南航材院毕业生来答一波,以前上课专业课老师还跟我们说注意试验安全,哪年哪个学校的实验室发生了什么,没想到有一天能吃到自家的瓜。。。

因为老材料楼非常陈旧,里面的空间很挤,仪器设备也要换,新材料楼在去年刚建好,并且陆陆续续开始把各个办公室移到新楼。我毕业的时候,行政办公室基本上已经全搬过去了,拿毕业证书都是去新楼。

但是由于各大实验室还有大量的设备仪器和药品,这些从搬迁到交接,都需要挺长时间,所以老师、研究生、大三大四,或者上实验课的大一大二新生,基本还是都去老材料楼,只有较少部分先搬过去了。可以说在新楼和老楼交接的时间点发生这种事,真的是非常不幸了,唉:-(,责任也肯定是要追究的。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老楼发生事故,一看是新楼,不幸中的万幸是损失会小一点,毕竟老楼存放了几百上千号人的研究成果,那个是关系了多少人的论文啊,倒是新楼的行政资料档案不知道能保存多少。

至于引起爆炸的原因,毕竟搞化学材料的,接触一些危险化学品,需要满足的试验条件,如几百度高温反应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跑电池,各种有机化学反应,等等等等…… 一不留神都有可能引发事故。

发生时间在周末,研究生说轻松不轻松,说苦逼也苦逼,至少我之前待过的实验组,周末是肯定要休息一天的,老板大多不会无情到 997。所以周末人肯定是要少很多的,无论是工作日来上课的老师,还是做实验的教授和研究生,包括行政岗应该也是在休息的,不然结果肯定更严重。

但是,不排除一些导师比较 push,或者学生赶进度,比较急着出结果,这也和当今科研圈现状有关,不能走质那就只能走量。

只能说生化环材已经很苦逼了,想必大家也不求做出什么重大突破报效祖国,只求能顺利毕业,找个体面一点的工作。做实验的时候多留一个心眼,细节方面多请教一下师兄师姐,我认识的导师都挺不错的,有的阅历丰富,有的年轻有为,当然也是对自己 push 出来的。

在这个人人内卷的时代,从学生到教授都挺忙的,材院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很多,要让每个学生做试验都有人在旁监督,老板们肯定忙不过来,但是你要追究责任,那肯定从上领导到下学生。

挺惋惜的,虽然我已经跑路了,但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少收点人,少灌点水,求质不求量 ,**萎缩就萎缩点,别那么卷,对大家都好。

知乎用户 弗兰克奇​ 发表

因为加班了

知乎用户 Neo 丶 发表

我不想再用这个图了

知乎用户 巨星 发表

他们说,学生跑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捧着电脑。

知乎用户 土拨鼠 发表

“我觉得比单纯的悲剧更让看客痛苦的是,你发现遭遇悲剧的人,和你的生平经历如此相似,而他们再也没有未来。” ​​​

天坑专业、研究生、周末还要做实验。每一项都击中,但还好自己做完实验准备毕业了。想起上学期连续做了一个月的氯仿熏蒸,大拇指摁住了自己疼痛的脑门。

又想起了老板在组会上对本科生说,女孩子进实验不安全,实验还是交给 xx(我)做吧。

也不知道老板是没把我当女孩子还是没把我当人?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理工科院校这样的问题很正常,就是化学实验是很危险的,尤其是遵守规程操作和规定,这个是红线的东西,我认识的学生有的也都有过类似经历,后怕,所以能够就做科研的也都是很强的心理素质才行的,很认真,不能失误,就是即使出现问题,要有应急措施和应对,不过,一切都是要自己先到位,意识是必须要做的。

然后比如就是有的北京这边理工,交大等也发生过问题,就是一些材料不应该放在一起或者是不应该化学实验不进行记录,就开始实验,这个准备工作和细致就不到位,说真的,理科生科研博士和硕士不容易,这是科技的先行者,科技领域的人才,就这样损失了,很痛心的。

警钟长鸣吧,这个要找到责任人,是器材或者操作不当,还是其他的问题,总归还是先要想想这些理论科学的研究学生,为了科学,真的也都是刀尖上跳舞啊!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物理化学能学懂的人太少了。

做实验之前,先老实算一下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释放多少能量。但凡做了相应工作的,就不会有这个结果!

中国,也就那几所大学的化学系水平是可以的,其它的?恐怕都是潜在危险源。特别是材料专业,做得更是半拉子,估计还是做大量放热的聚合反应。

逼着做海量实验,得到很少的成果,实验派估计下面要被狠狠收拾一把,纯粹草菅人命。


专业的事,必需专业人员去做,而且要做得专业。应该设置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并设置资格考试和认证,合格的才能进实验室!

现在工厂怎么管,学校也要借鉴。

知乎用户 宇宙战神郭奉孝 发表

人类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来着?

网传 3 月 31 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反应釜爆炸,一人疑似身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如何避免发生?

知乎用户 重新定义 发表

为什么高赞全是答非所问的答案.

2021 年 10 月 26 日 00 点 37 分更新

不好意思啊,图片我删了。

原微博博主也把图片删了,我不想因为一个图片把人家 工作弄丢了。

图片内容是南航爆炸受害者住进 icu,患者全身仅 4% 皮肤完好。

知乎用户 RDX​ 发表

都让开,你们的爆破大师又要来开始装逼了!

现场什么情况我不了解,但是只要有爆炸瞬间的视频,是什么炸了,怎么炸的,就已经可以看个八九不离十了。可是非常遗憾,到现在我只找到了半截视频,分析的准确性也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既然咱要装这个逼,就得硬着头皮上,下面开始分析。

有消息说本次爆燃的东西是铝镁合金粉,但我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依据是,在爆炸发生前,可以看到实验室里冒出的烟是黑色的,然而铝镁合金粉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具体可参考航天飞机发射时候,两个固体助推火箭屁股后面。黑烟则说明,有含碳的有机物参与了燃烧并且占了较大比例,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一开始少量的铝镁合金引发了火情,火势蔓延开,又点着了别的有机可燃物。

紧接着就炸了。这是爆炸瞬间的截图

在爆炸瞬间 1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黄色的大火球迅速爆出,并在视频中可听到连续两声、先小后大的爆炸声。这是典型的可燃气体爆燃特征,而不是什么金属粉。从爆炸瞬间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整扇窗户飞了出来。注意这个 “整” 字,它体现了:爆炸威力很弱,主要威力以燃烧的形式释放,而非冲击波,这意味着实验室内的可燃物在没有达到爆炸极限时,就被点燃了。结合前后连续两声爆炸声这一特点,一个比较有可能的结论是:铝镁合金粉引发了最初的火情,之后引燃了附近的有机可燃物,最后烧爆了实验室中存放的含碳可燃气体瓶,造成了最终的爆燃。

知乎用户 魔都实习通 发表

高校理工科的研究生 好多都是干着 “老板” 的项目,拿着乞丐不如的工资!还要被 “老板” 威胁,不干活就不放你毕业!每一个受苦受难的研究生,只有两天是最开心的!一天是入学,一天是毕业!

知乎用户 李明 发表

和交大的那次事故很像,那次基本上是 100% 的人祸,责任事故,希望这次不是吧

知乎用户 假面骑士 发表

cs 天下第一,金融是世界上最好的专业。

知乎用户 好一手春秋笔法​​ 发表

稍微搜索一下,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能上新闻的都是死了人的,这背后很多生物化学的黑心导师不给学生买护具对学生造成的慢性伤害怕是数都数不过来。

给所有高校来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全国能过的怕是一个都没有。即便是标准的消防安全用具,很多高校都没有配置。说白了,建设经费都去了领导们认为该去的地方,消防、安全等方面因为某些原因,并不是很受重视。

知乎用户 小苏柏德 发表

上班 996 还有工资拿,读硕 007,读博住办公室。没有必要啊我的哥,哎。

知乎用户 夜雨纵酒 发表

老规矩,警情通报没出来之前不讨论事件本身,谈谈衍生出来的一些影响。

学校至少对在校的这几届学生中的个别学生培养是有问题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过网上流传的视频没有:

个别学生拿手机一边拍爆炸一边看热闹,一边还相互说 “爆炸了诶”“巨大爆炸”。

令人佩服的操作是什么?

学生骨干站出来要求党员、学生骨干、退役人员站出来,迅速划分成组。家中有医疗亲属的组成一组,前往爆炸区边缘区,在医护人员的远程指导下救助受气浪冲击的围观群众。

一般不得前往爆炸核心区救助,因为此时不了解爆炸原因,避免二次爆炸发生伤害。

一组迅速驱散校园内主干道人群,并前往大门处迎接消防车救护车,引导特种车辆迅速到达指定地点。

一组迅速封锁现场,禁止围观人群靠近并进入,同时拨打电话通知领导。

一组协调学生会,联络各班级班长或团支书,统计今天下午前往出事建筑物的失联人员名单。

事后还有负责监控舆论以供校方发布通告有效回应问题、组织同学校友捐款、配合学校安保处整改等等。

当然,我没指望能做到这样,只有在优秀的军校或警校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开展活动,还要求在场负责人有着极高的威望。

但个别人作为同学,作为南航一份子,可以不救助,可以不参与,可以当看客,唯独不该面带笑容吧?毕竟有人重伤甚至可能死亡啊(假定当时不知道有人死亡)。

这难道不是学校培养方式有一定问题吗?

对自己同学同胞受难都毫无共情心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利用技术为国效力呢?

知乎用户 097 发表

解惑一点细节吧。

目前还没有更多事故细节通报出来,很多人在猜是不是又是起火烧死烧伤。实际上比起火烧伤严重得多。最后发生了剧烈爆炸,感觉相当于 3 到 5 颗集束手榴弹同时爆炸的威力。爆炸那一瞬间,火光冲天。

加上这次,不知道这是今年第几起实验室事故了,怎么还不能引起对危险实验的安全措施的重视?

节哀,天堂里面继续做实验吧!

请珍惜生命与敬畏死亡。

视频太直接惨烈不给上传,就看点截图吧。

爆炸前几秒,一切都还充满了获救的希望:

这是爆炸那瞬间的截图,生死一瞬间:

知乎用户 黛玉倒拔垂杨柳​ 发表

说句题外话,现在的环境真的很可怕了,事故发生后的舆论的反应不是愤怒,问责,是感恩,感恩学生为国奉献???

学生是这么想的吗,学生想要的是安全!!安全的科研环境,安全的实验!这样的舆论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这怎么不让人劝退……

知乎用户 BOBO​ 发表

看到了一个微信群里的视频,不知真假,但是很愤怒

我已经脱离学生身份几年了,所以也不再从学生受压榨或者天坑专业的角度来谈了

我就单讨论一件事,实验室里的学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做的实验面临的风险,知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

根据微信视频,在爆炸燃烧后,有不少学生仍然聚集在实验室附近,试图用水来灭火(经评论提醒,是在向栏杆泼水降温以便于同学逃生)。

我们的消防队员在进行危化品,涉爆粉尘相关救援灭火作业时,最害怕的就是不知道燃烧物性质,不同的火灾要用不同的对应方式去处理,是隔离疏散,还是窒息灭火,还是喷水降温,这些都是有相关的流程规范的。但是如果不知道燃烧物性质贸然施救,很容易造成更大损失

那么消防员不知道你实验室里什么东西着了,学生也不知道吗?学生不知道,管实验室的老师也不知道吗?

那东西着了以后该怎么灭,能不能灭,该不该跑,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吗?

如果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爆炸,大家来不及逃跑造成了伤害,我能想到的只有可惜和痛心

但是如果是为了所谓抢救数据和成果,为了减少损失而贸然施救,引发更大的灾害事故,我只有愤怒。

事故发生后,尤其是危化品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做的是不慌乱,按照操作规程来处理,又或者是找能够处理事件的人来处理。

所以实验室必须具备所有本实验室所容纳危险品的应急处置规程,而且也必须保证现场附近的人员熟悉规程或者能随时找到并阅读规程。就算学生都不知道,老师总该知道吧!

危化品相关事故,你能单凭本能遏制在萌芽期,那是你的幸运,而不是你的本事。一旦事故已经不可控,一定要以自身生命安全为前提尽快逃离。

本专业相关案例一大把,为了救一两个,死进去四五个十多个的事故实在是太多了。也许大家看一些救人的事迹很受鼓舞,也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在危难之际救活他人的性命。但是说句不好听的,部分事故场景下,盲目的救援只会让事故的影响无限扩大,最后反而因为部分人无知无畏的救援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失。

——————————————防手滑的分割线———————————————————

我的言辞可能对部分同学或者围观群众造成了误导,我再梳理一下我发言的思路

1、这件事情,学生不明确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与风险,不明确应对措施,这件事是校方以及实验室方的管理责任;

2、实验室内有药品变动,随之引起的风险源变动,应同步辨识并形成相关的风险应对处置方案,交由学生学习;

3、遇到险情一定要按照相应规程行事,勇敢无畏的救人是好事,但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救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辨识风险而盲目施救,那么在救不出人的前提下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4、以上三条都是由无数条人命换来的教训,我只是在这里表述出来。希望各高校实验室也能像企业一样制定自己的风险辨识、管控章程与应急场景的应对处置措施,而且要保证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所处区域的危险并能够按照章程处置各类情况。

下面放几个事故

危化品企业的:

有限空间的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天津港 812,我就不放了

另外再放一个企业方面的文件《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企业推行的是 “入企即入校”,企校合作培养培训。要求新员工培训不少于 72 学时。那么我们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有没有一个强制的安全培训,有没有向他们明确实验室内相关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有没有结合实验室新购入药品不断的加强培训?这是我最想提出来问问南航的校领导的。昨晚写回答的时候是深夜,所以没有起来找材料,可能部分言语让人觉得我是在责备救人的学生。

但是我主要是想避免更多的类似事故发生。

知乎用户 盖德视界​ 发表

先说现场情况。

根据对南航学生的采访和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大致捋出:**爆炸曾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后几分钟内,一直有劈劈啪啪的声音传来,随后,又有一声较大的声响。据实验楼旁边宿舍的学生了解,两次爆炸是否为同一个实验室他表示不清楚,第二次爆炸是比较小规模的,外面看不见,只能听见声音。

据提供的视频显示,几名人员在冒烟的楼层窗口处灭火,然而在灭火期间再次发生爆炸。

某位目击者(家离事发实验楼只隔了一条街道)称:下午 4 点不到,当时她正在家中,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事发实验楼上空灰黑色的浓烟,“烟特别大,像个小蘑菇云。” 几分钟后,浓烟逐渐变小,飘在空中。事发后十分钟左右,救护车、消防车纷纷赶到。

一名 2019 级研究生说自己当时在图书馆,她去到实验楼时是 16 时 30 分许,“那时已经没有冒烟了,周围都拉上了警戒线,不准靠近。能看到的是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都到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爆炸,周围的人也都不太清楚。”

24 日 19 时 30 分许,多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证实,爆炸点大概位于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楼三楼一间实验室。

其他细节补充:

有知情者透漏,爆燃实验室所在的教学楼是一栋新楼,去年才建好投入使用。爆燃实验室是位于三楼的粉末冶金实验室,爆燃原因或与镁铝粉爆燃有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显示,按照相关规定,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若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和特种作业,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从业资质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实验人员应认真遵守学校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做好安全防护。

此外,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不得单独从事易燃、易爆、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实验。进入实验室前,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每个实验室会配备管理员,按照规定学生做实验需要向管理员申请。

原因疑似金属粉末爆炸

粉尘之所以会成为 “炸药”,是因为粉尘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块状物质相比,粉尘化学活动性强,接触空气面积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热过程快。当满足爆炸条件时**(1、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形成悬浮;2、充足的氧气;3、火源、振动或摩擦)**,粉尘中某一粒粉尘被火点燃,就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连锁反应,爆炸就发生。

**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粉末爆炸容易产生二次爆炸,且威力更大。**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 “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金属粉末爆炸,切忌用水。**对金属粉尘爆炸引起的火灾禁止用水扑救,可以用干沙、石灰等(不可冲击)。对于面积大、距离长的金属粉尘火灾,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势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最后,为我国高效的救援和消防人员点赞,也希望在越来越多这样的报道中,需要做实验的同学们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不要再发生这样地事故了。作为同样在实验室奋战过的专业同胞,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百感交集,一旦人人都对实验、对生化环材唯恐避之不及,那这是我们的悲哀!

知乎用户 紫藤萝 2020 发表

本人本科材料,硕士材料学,硕士毕业至今多年。昨天晚上突然看到这个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同为材料专业,真是很心疼这些学生,他们身后涉及到的这么多家庭现在得多伤心欲绝。

1)大四的时候,做毕业课设,在公共实验室磨金相,抛光机还在旋转过程中的时候,抛光布坏了,然后我磨的那块金属试样直接被打了出去,飞行直接对着我们班一个男生飞过去,万幸的是那个男生当时在弯腰捡东西,金属块打到了墙上。研究生的时候我方向不是金属方向的,不需要磨金相,但是我宿舍有 2 个是金属方向的,我有时候去实验室找 ta,看到在磨金相,都会回想起这一幕,还是会后怕。

2)研一时候,做一个实验,当时是用 HF 酸刻蚀硅片(氢氟酸的危害我就不说了),虽然通风厨开着,但是这种挥发性吸入在所难免。

3)后来研究生方向基本上定下来做石墨烯制备实验,会用到高压反应釜。“今年 4 月份网上新闻说中科院化学所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一人当场死亡,据传是因为该名同学高压反应釜操作不当,未等反应釜冷却打开釜盖,导致高温高压下发生爆炸,酿成悲剧。” 如今回想起来,我当时距离危险是多么近。

4)毕业第一年去了一个公司做材料研发,中式化制备膨胀石墨,制备过程中要用到 50L 的反应釜,实验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高氯酸、高锰酸钾等物料投到反应釜里,高氯酸加入后反应釜里雾气腾腾,感觉随时爆炸的可能性,因为在学校的时候还都是小试实验,从没没有过这样的中式实验的经验,当时在场的人也没有相关经验。

5)另一次做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当时在第一阶段: 低温反应,我在去查看反应情况并关闭搅拌机的时候出现意外,搅拌机突然增速,里面的液体溅到了我眼睛下面的皮肤上。被灼烧感瞬间疼的我尖叫(烧杯里液体是浓硫酸、高锰酸钾以及硝酸钠等混合液,),同事听到我叫声之后都跑过来,接着就开车带我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公司距离一个军医院不到不到 10 分钟的路程,非常庆幸医院那边备有相关药品,我记得那个药膏还必须在冰箱里保存。这次小意外让我特别的害怕,真的可能距离失明就差那一点点。好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后怕。当时对我的职业产生了严重怀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破专业,工资这么低,天天穿着实验服,拿命去挣钱。

“2016 年 9 月,东华大学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3 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1 名学生受轻微擦伤;另外 2 名学生因实验爆燃致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等灼伤头,面部和眼睛,伤势较重。 2020 年 12 月 28 日,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一审宣判:东华大学因有明显过错,存在重大过失,需向受害学生郭某赔偿医药费等各部分类费用 162 万多元。” 这次事件这个受伤严重的男生就是做的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实验,大家也可以搜搜相关新闻,后果很严重,这个学生现在眼睛几乎看不见,大好的前程断送。

6)在第一个公司干了 2 年,跳槽到第 2 个公司继续做材料研发工程师。当时做锂电池正极材料导电剂,需要用到 N - 甲基吡咯烷酮,这个试剂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我当时是刚刚结婚,已婚未育,知道我每次做实验时候的恐惧感吗。

7)还有其他的有毒试剂,不在一一列明了,除了试剂外,还需要经常用到高功率的超声设备,这个设备噪音特别大,每次试验超声都是连续好几个小时,每次试验做完,我心脏都难受。

工资的话是特别低,一言难尽。大学宿舍混的最好的就是当时转专业的 A 君, 考的某 985 的管理专业,现在已经在北京买房了。 另外一个同学院的 B 君大学是焊接方向,研究生也是金属方向,两年前 B 君参加了一个 4 个月的互联网培训,现在在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工资待遇也不错。但是他们同样也有危机感,因为快到来的 35 岁的的焦虑。 一场疫情让大家感受编制是真香,验证了宇宙的劲头是编制,但是材料专业真的要呵呵了,只能选择三不限。。。。。

上面说的可能有一些乱,但是师弟师妹们,材料专业(化学、物理相似)真的要慎重选择,专业决定你一生的幸福指数,决定你的圈子,决定你以后的工资,决定你以后生活水平。 任何时候转都来得及,尽快远离。 备注:真的有科研兴趣的人请绕过。

知乎用户 老傅同学 发表

演员是高危职业这种话怎么说出口的

科研,尤其是化工材料,才是真正的高强度、低收入、高危险的行业

化工 材料 机械 制药

爆炸 灼烧 断肢 致畸

简直是中世纪女巫待遇

据说这次是镁铝粉末爆炸 炸死还算痛快 你想象一下铝热剂糊脸和在身上灼烧的恐怖场景

为满腔热血从事科研的

感到不值和惋惜

知乎用户 萌之检事正 发表

看了视频,发声了二次爆炸,几个善后的同学当场就被伴随火焰的冲击波吞没

爆炸就不想着立即疏散而是打扫现场,可真行哦,指示学生这么干的人要判刑

知乎用户 大模头​ 发表

注意警方对事故的通报中用了 “爆燃” 一词,而不是 “爆炸” 或“火灾”,“爆燃”这个词经常出现在 “天然气” 或“液化气”事故中。

“爆燃”与 “爆炸” 有一定的区别。“爆炸”是以冲击波为特征,以超音速传播,由于压力激增,有震耳的响声及震动感,具有很大的破坏力。“爆燃”则是指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物质变化速率为数十米 - 百米,压力不激增,没有爆炸特征的巨大响声及冲击波,破坏力相对较弱。

爆燃的产生必须要有三个条件:1. 有燃料和助燃空气的积存;2. 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了爆燃的浓度;3. 有足够的点火能源。尽管危害程度不如 “爆炸”,但因为“爆燃” 前,室内大量空气已经与大量可燃气体或粉尘充分混合,所以会瞬间燃烧,对室内的人和物都会瞬间造成严重伤害。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普通火灾!

本次事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理论上,可燃气体或粉尘(如面粉)与空气的混合都有可能引发 “爆燃”,但发生事故的是一间化学实验室。因此,大概率是实验用的可燃气体泄漏或实验中释放了大量可燃气体,使室内达到了一定浓度,并最终被点燃引发的事故。或者是镁铝粉尘产生的 “爆燃”。

知乎用户 哐啷哐啷老魔仙​ 发表

2014 年上大一,学的自己第一志愿填的材料专业,也是在第一年学校就有一个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死亡,一名老师毁容并且失明。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经常提及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个话题。男朋友的姐姐在南航材料学院读博,发生爆炸的实验室就在她们实验室的楼上,因为她已经博士第四年了,一直面临害怕延毕的压力,所以经常在实验室加班加点,昨天这件事情发生,大家都很担心她,好在她没有去实验室。看新京报的新闻,爆炸发生在周日下午,居然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这些搞科研的学生,周末没有选择周日下午睡个午觉,没有出去见见朋友吃吃饭,来到实验室,他们都是自愿的吗,还是导师对他们有要求,他们不去实验室会被导师教训吗,还是这就是所有学生的常态。

我自己本科水过来了,没有很经常泡在实验室,硕士学的方向也不是很经常接触化学实验,所以没有太经常感受到危险。如今毕业工作了,从事的是与本硕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在一家钢铁公司的研发部,第一条答案答主提到的‘搬比自己还高还重的高压气罐,拿着扳手走来走去就是我的工作常态’。因为是做高温性能,时常操作八百多一千多度的炉子也是工作常态,不知道会不会哪一天就烧伤烫伤,力学实验加载荷也不知道会不会哪一天一疏忽就砸到自己,或者万能试验机抽风液压油泵里面的油就会喷出来。

我不知道向我们这样工作状态的人有多少,我们如果在微博发一个生化环材真是高危行业,也不会像明星发一个‘演员真是高危行业’那样被那么多人看到。国内这几个行业卷到不行待遇不好就不说什么了,追求不了太高的生活质量,毕竟我的工作还是使得我没有为生计担忧过。但是安全是不是至少可以得到保障,我们是不是不用在工作的时候提心吊胆。学生是不是可以在学生时代,在没有遭遇社会毒打之前,轻松快乐的享受周末。

知乎用户 哈哈镜 发表

理工科不同于文科,给张办公桌,给台电脑就能开展工作。理工科开展工作需要实验室、设备。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了现代科学。生产力决定了一切。大学扩招搞了这么多年,但是场地等并没有跟上,实验室安全,第一位当然是安全意识,但是足够大的场地也是最基本的保障。按照现在大学的人员密度,出事故是大概率事件。盲目的去否定硬件设施不足带来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安全意识淡薄其实也是一种懒。

知乎用户 苍暮 发表

在另一个类似问题下写了些想法,贴过来,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10 月 24 日南航材料实验室爆炸,生化环材问题又冲上热搜,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早上起床看到热搜,除了心痛就是气愤!这可是两条人命,国内的高校们,媒体们,老师们,什么时候可以把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是今年 8 月时候的一条热搜,宣传高中某 “宝藏老师”。看完视频,我就特别气愤。完全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没有实验服,没有护目镜,做及其危险的明火实验。我们的媒体天天宣传这玩意,大家能有多少实验安全意识?

有多少人会使用实验室外面的快速淋洗装置?或者说那些设备又有多少处于 active???我们的学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事情?反正不发生事故就等于我做得很好,花那些沉默成本也换不来老爷们的政绩。还不如花点看得见的地方是吧。

我本科的时候,大家统一交 200 块钱买实验服和护目镜。对于实验服和护目镜的质量,只能说,这是一件白大褂和一个塑料眼镜。唯一的防护功能在于不弄脏自己的衣服。护目镜的舒适程度只能说是负值,所以没有任何人佩戴。

我来美国念博士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对于实验安全的重视的不同。贴一个学校 PPE office 的文件。

实验服是有分类的!!!根据你的实验内容,你是可以领取不同的实验服。我们做的是无机化学实验,有一些可燃易爆的反应,我们就会选择第三种蓝色的实验服。而且实验服的清洗,也是这个办公室统一处理,而不是自己带回寝室的公用洗衣机!!!!(每次看到公用洗衣机在洗实验服心里真的是。。。F。。。)

然后护目镜

光第一种,safty glasses, 就有超过 20 种。你可以根据你是否戴眼镜,根据你的头的大小,根据你喜欢的颜色(有适合女孩子的粉色)来选择。戴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不舒服。(我戴着眼镜 + 护目镜几个小时都觉得蛮好)。

最后最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些完全完全免费!!!每个人可以领取 2 个护目镜和 2 件实验服,可以根据需要再申请!而且,免费不是因为你老板给你出钱了,是学校!!!这样就不存在抠门的老板不舍得花钱给学生买了!!!

然后其他各种实验安全培训:有基础的每年需要做一次,一些比较特殊的可能做一次就行。定期的安全巡视,突击检查。我身边的每个美国人,都已经把这些东西融入自己的习惯里,进实验室必戴护目镜,因为他们真的是从小就在强调这些。

最后,希望我们的高校,在追求双一流之前,追求一下实验安全。

知乎用户 头文字 D 发表

希望科研人员周末好好休息

知乎用户 云中客 发表

哎,心疼,都是优秀的同龄人和前辈,没啥好说的,专业问题,就跟 b 站的大猛子一样,我们这代人在高考以后的试错成本奇高,只要选了专业,就基本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说谁谁谁跨专业考研,谁谁谁自学代码年薪几十万,大环境下大部分人还是只能选择啥专业就走啥专业,运气好,考编考公上岸成功,运气不好,学历不够就要埋头继续加学历,研究生还不够然后继续到博士,有办法吗?没有的,真的没有的,唯一的慰藉就是提升待遇,真的,现在 b 站土木的 up 主基本都在提桶跑路要么劝学,可是土木十年前可是香饽饽,现在计算机又是这样,遇事不决选计算机,下一个又是什么呢?谁知道呢?可是除却这些风头爆火专业之外,别的专业呢?而且你知道吗?就选计算机,哪怕你不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选择考公的岗位也很多,但像土木材料可能只能报个三不限什么的,哎,扯远了,节哀。

半夜十二点半,又打开了这个话题看了一些帖子,更难受了,想一想真的,也就是和我同龄或者小一点的人,这个周末他们本可以去看看联盟比赛,出去找找对象,看个电影,操场上散散心,但又不得不为了毕业而在周末加班,说白了,还在读书,和孩子有什么区别呢?以为自己的专业是有美好的明天的,却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学校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光靠安全知识讲座和人自我的防范意识怎么能够啊?现在是 2021 年,不是建国初期,这些未来的人才需要的是更好的待遇,更安全的实验环境,更合理的一个毕业机制,而不是导师一言制,苦逼的给老板(导师)当苦力为求一毕业,那怎么能让人才留住呢?我想不通,真的想不通,可能真的有一些人面对生死无所畏惧,但还有一些只是想安安全全地毕业而已,活着就好。

活着就好,真的。

知乎用户 迷津不可渡​ 发表

正在实验室加班刷到这种新闻真是破防了

九龙湖离将军路校区也就几公里

不要靠近生化环材,快逃

知乎用户 半夏学长​​ 发表

周日还在做实验,那些疯狂压榨的导(资)师(本)们(家)放过可怜又卑微的研究生们吧!

导师责任制,已经成了控制研究生们的工具了…

知乎用户 乐曦 发表

知乎用户 只想当个懒狗 发表

实验室事故后一定要赶快离开现场,防止二次爆炸啊!

生化环材,狗都不学!

知乎用户 情绪温馨​ 发表

首先,愿逝者安息!

也要愿类似的事故不要再发生。

作为检测行业的一员,

测试基本就是工作的全部。

在这里,感觉大学出现的实验室事故已经不是第一起,

也很难说会是最后一次。

现在我国的大学管理和社会管理有时候是二元体系,

各种危险的行为,商业活动都很难获得行政部门批准,

然而进了大学,就可以关起大门自己搞起来。

尤其面对着学生,这一培训不足,

测试缺乏规范,

开展的工作有标准化程度很低的项目,

出现意外已经成为必然。

呼吁政府加强事前管理,

严格审查,

不要只是等着事故发生后,

出调查报告。

知乎用户 鲁超​ 发表

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标准需要向企业看齐。

知乎用户 逍遥 发表

他们是救火而死的,一直可以走的。。。

实验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默哀

——————————

妈的沙 b

知乎用户 今天又吃撑了 发表

看来贵校公关能力一流 两个小时从热搜第一到第八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如果只是少量的粉末爆燃,不至于炸这么厉害。你一小撮镁铝粉,直接扬了点明火,顶多在室内炸出个火球就没了。看现场视频应该是引燃了实验室里的其他东西导致的。说明实验室的材料存放有问题。

知乎用户 顾先生 发表

看来校领导,院领导得进去几个才能把类似的问题解决好…

铝镁粉试验的危险性是可预见的,措施得多差才会弄伤 11 个人?

特种试验就要安排特种场地,没条件试验就别试验!恶心!

想起大学里面一个物理专业毕业的到我们试验室制备石墨量子点发生事故的事情。可以说,整个事故全部是人祸,我不清楚一个化学试验都没接触过的研究生,是怎么进入实验室并操作试验的。

这哥们用浓硝酸氧化石墨,一开始装置乱搭,就开始准备加热了。还好我及时发现,重新给他搭了一套装置。但是,中午我吃完饭回来发现装置还是炸了,满通风橱都是浓硝酸。这哥们没事,因为他去网吧打游戏了……

后来一问 这哥们看见冷凝柱口有气体冒出来 找个塞在把它塞住了,塞子被气体顶出来后,这哥们找了胶带缠了起来。之后,他就离开实验室了。是的,加热装置存在条件下,没人看管。

感情这哥们把实验装置当高压锅煮汤呢?不会用, 找个试验室的学生帮你不行么?自己毫无安全意识上来就干。

事后这哥们根本不知道他犯了什么错, 反正后来告诉我们导师后,他就被赶走了。

这个人是 P 大某院士的研究生,谜之自信操作自己不会的装置,并且毫无安全意识。这还是国内顶尖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让一个物理专业,没有碰过化学试验的研究生做带有危险性的化学试验,我不知道这是傲慢,还是愚蠢。但,这就是国内高校的科研环境。

知乎用户 婆婆丁黄 发表

呵呵,真是神奇的热榜啊

热榜第一的问题

热榜被降到第七的问题

知乎用户 小兵 btx 发表

21.33 分 4109 万的热度 热榜第一(感谢评论区补充)

_____________

2021 年 10 月 24 日 22:20,热榜第八,持续关注。

2021 年 10 月 24 日 22:49,热榜第七。五百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4 日,23:00,热榜第八,509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5 日,08:10,热榜第七,368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5 日 13:30,热榜第六,876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5 日,19:00,热榜第十一,302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5 日 21:47,热榜第七,364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5 日 22:32,热榜第二,1260 万热度。

2021 年 10 月 26 日 08:18,不在热榜

2021 年 10 月 26 日,15:00,不在热榜。盲猜热度结束。

知乎用户 李小小李 发表

珍爱生命,远离生化环材

知乎用户 shanckge 发表

研究生导师 是最该被整治的一个群体 变态率极高 贪腐极严重 风气极其坏 !

知乎用户 Diors.Po 发表

愿逝去的生命安心,受伤的同学早日康复,违规违章的人受到惩戒和警醒。

  1. 这波再次给本就已经被誉为 “天坑” 的生化环材专业带来一波劝退警告。
  2. 很多高校在行政和各方面管理上,搞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非常严重,这种疏忽麻痹的风气下,出事是迟早的事。我在南京读研的几年,对南京高校这方面感受尤为深刻。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公安的宣传很好——安全源自警惕,事故出自麻痹。
  3. 如果是做实验导致,不得不提,今天是周日,双休日之一,都知道反对 996,结果从学校里就开始如此这般,实在无语。

知乎用户 安好的夜晚 发表

同样是 “炼丹”

计算机的可以泡个咖啡等结果。操作失误会提示:RunError…

某些专业的虽然也可以泡咖啡等结果。但是操作失误可能就会把自己搞里头。

但某些专业总有人要读的,诶

知乎用户 宫酱自宫 发表

知乎用户 升 Fmaj’cgr 发表

没敢看视频,就看这死伤数量已经够我倒吸一口凉气了,只能祝逝者安息,伤者早日恢复。

这么说吧,作为还在坑里躺着的小菜菜,我倒也不太客气地说 - 高中选择读化学,一方面确实是兴趣,另一方面… 是我不是读数学的料(尽管我高考数学成绩很好),更不是读计算机的料。研究生没逃跑,一方面是和职业规划有关(确实还愿意从事相关工作,要么做分析相关要么做老师,相对来说危险性小一些,而且未来休息会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是我得求稳,先有书读。

但实验安全确实非常重要。。。虽说我们实验室相对来说算是危险性很小的实验室了(所以实验服重要性并不如手套和口罩高 - 相对而言相对而言!),但我也不是没做过有机相关的实验,甚至可以说,风险确实不小,隐患也确实有。注重实验规范,确实可以避免绝大多数风险。

所以还是奉劝各位还在坑里的朋友,该休息就休息(无论是你,还是仪器),正常干活的时候好好干就是了。干的时候么注意一下规范,当然了 - 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操作简化,稍稍提升效率。

至于劝退这个事情。我坚持自己的态度:看人。来读的,有人是真心喜欢,有人是下决心只为了相对更好的学校平台,有人是学不会热门专业,这些显然没必要劝退。但假如不是这三类人,那我还是不建议来的,总之来之前请做好最慎重的思考和职业规划。

最后的最后,感谢老板收留我。不仅牛逼(能出成果),而且对学生算是很不错了(不太 push,甚至会和师兄师姐打球)。真要读的,找个好老板吧。

知乎用户 南理小小明 发表

还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因为他们学术水平不够?这跟材料专业好不好毫无关系

这些材料专业学生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是由海量专家精确计算出来的他们比你懂也比我懂

我觉得材料专业很重要,但是我学艺不精,应该由优秀的学生来做。

你若觉得材料专业不好,就去建设它。如果觉得军工专业坑,就去考进研究所改变。你若光明,材料就不黑暗。

知乎用户 没事吹吹 发表

这几天,一则新闻令人揪心,据媒体报道:2021 年 10 月 24 日 15 时 52 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 2 人死亡,9 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隶属于工信部的 211 工程大学,以前隶属于航空部,是国内的航空民航名校,军工特色明显。

南航作为军工院校,肯定有武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炸药方面的研究,那是所有学科中最危险的学科,这方面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更有发言权,两所兵工名校,在炸药方面研究是独步天下,南京理工大学在 2017 年曾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就是在炸药方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次发生的是材料学院。军工院校的学科基本和军工都有关系,发生在材料学院,也是让人一声叹息啊。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四大天坑专业环化生材。

这四大专业,主要是每年毕业生特别多,而本科数理基础又学得特别差,甚至很多学校像样的数学课程都不像开设,平常学习就是背背背,考试背背背,活生生的变成了文科

这四大天坑专业,毕业又待遇特别差,考公务员基本只能三不限,待遇和前途被计算机和医生吊打。

说句实在话,你 985 的环化生材毕业前途真不如人家二本学个计算机和医学。

毕竟二本学计算机和医学的还能继续读研读名校,你要是环化生材一条道走到黑,那前途会更渺茫。跨专业考研吧,数理基础为 0,又很难跨考,所以环化生材真的是害死人。

不火环化生材还有一个大问题,不是待遇问题,也不是社会地位问题,而是这个学科**非常危险,**读研究生时候就可能有性命之忧。

盘点一下近些年大学发生的大事情,基本上是百分百是环化生材类专业。

你想想,人家热门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能用啥危险?计算机最多死机,最多供电电源冒个烟。

人家学法学的,在学校有啥危险?

人家学金融的,在学校有啥危险?

唯一有危险是环化生材,电气。但是人家电气毕业去电网也是爽歪歪啊。

小编粗略盘点了以下近些年发生的大学实验室事故,基本都是环化生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就不说了。

就在这几天,东华大学几年前发生的事件,宣判了。

2016 年 9 月 21 日上午 10 点 30 分左右,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暂无教师受伤。

一名研究生右眼失明,左眼视力 0.01,脸部多处疤痕。不仅女友离他而去,处处求职碰壁,之前一直说要承担医药费用的学校也变了说法。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生的事情。学生和学校扯了 5 年,维持原判:162 万。

其实这点钱算个啥啊,毁了人家一生啊。

再盘点盘点其他大学环化生材这些年发生的案子

清华大学,化学。

2015 年 12 月 18 日上午 10 时 10 分左右,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

学化学不好找工作,做实验还有危险。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专业

2018 年 12 月 26 日 15 时,经核实,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 2 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3 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环境专业,待遇不咋样,还危险。

中山大学,药学

2021 年 7 月 27 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布通报,称实验室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一博士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

药学专业,制药工程,大家也知道,和环化生材一样,毕业待遇差,但是危险性很高。

其他大学发生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截个图吧。

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

这些发生爆炸的大学学科基本集中在:化学,化工,材料,环境,制药。

这些专业没前途,还有危险。

所以报考专业,千万要谨慎啊。

知乎用户 clementdeli 发表

没用,啥原因都没用,事故无法 100% 避免,但是可以加强防范。

最有效的就是高校的实验纳入《安全生产法》管理,校长和书记就是责任人;本年度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死一个人蹲一年,谁去蹲你们协商。

简单粗暴、效果奇佳,建议采纳。

知乎用户 娘子电影​​ 发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实验室爆燃三次爆炸致 2 死 9 伤

知乎用户 在下头很铁 发表

上热搜是因为爆炸声和冲天浓烟被人群发现了,有人拍下来传到了网上,而不是因为炸死了两个材化人

知乎用户 你的幸福和快乐在角落 发表

在某博上看到的评论:

“听到说博士生们跑出来的时候还拿着电脑,真的破防了。

大概就是从这个季节开始,每次从西区路过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工科男生们好像只有黑棉服黑书包戴着厚厚的眼镜。文科女生共同讨厌的一件事一定有上秋季学期的大课,因为大多是和理工专业一起教室总会闷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毕业一年多 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认识了很多曾经也是他们之中的人。开始明白他们并不是没有条件选择灯红酒绿的生活收拾一下不会比 “花里胡哨” 的男生丑脑袋里也不是只有化学公式数学函数。经常听到玩笑话“生化环材 狗都不学”。放弃轻松的生活,坚定选择科研学术 甚至是和高危试剂打交道,是出于纯粹的热爱和情怀,这比年轻的盲目的我们强很多了。

科研不易,一定一定要安全健康。”

作为一名材科的本科生,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很悲痛,我觉得比单纯悲剧更让人痛苦的是,发现遭遇悲剧的人,和你平生经历如此相似,而他们再也没有未来。

知乎用户 林屿路 发表

昨晚看到这条消息一直很心痛

看看微博,居然高评还有人说,这些事情不做总有人要做,不然国家科技怎么发展(点进去一看她自己也没学过化学)

换位思考一下我是孩子的父母亲人,听到周日还在勤勤恳恳的孩子突然被炸死了,该有多心痛啊

没有学过化学,看了一圈学过的回答都能感觉到是多么危险⚠️。学的类似生物,也是常年吸入有毒气。本科一个教免疫的老师,南医大的博士毕业,跟她做实验的时候她就多次提醒我们一定要防护好自己,她因为常年闻这些不孕不育了。有些东西你肯定知道有毒,但是你也不能百分百避免不被伤到。比如手动研磨不小心碰到,液体溅出来,或者老板数据要的急加班加点做的时候脑袋疲惫

这次的事件最后责任肯定百分之百能追究到学生,操作不规范之类的。可是,操作不规范就会丧命的实验,你们(学校领导)敢做吗。学校领导,你们周日会来工作吗

所以说生化环材,狗都不学。只有学过的人才知道有多辛苦,同一批材料同一批实验,可能每次结果都不一样。封闭、玄学的科研环境,让每个人都无法开心。996 的程序员喊累,007 的实验室到处都是。最初的梦想或许是成为对社会有用,自己有成就感的人。现在经过研究生的一年,已经磨练成『快乐就好,学会满足』的心态。哪怕研究生毕业以后拿着月薪三千多行政,我这辈子也不想再从事本行业相关的工作。心里想想那时候,估计只有悲凉和后怕

愿天堂没有可恶的老板和实验

一路走好

知乎用户 皮卡兵 发表

建议这类事故导师无条件负至少一半责任

不为啥,因为你是导师

知乎用户 经历编织 发表

最令人难受的是这样大的牺牲很可能没有什么价值。

一群正当最美好年华的年青人,没有时间享受人生,拿着微薄的工资,远超 996 的强度,被 PUA 成了毫无生气的实验机器,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并没有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大概率产出没有实用价值,只是在编织导师帽子上的金线。

知乎用户 清都山水郎​ 发表

实验室负责人难辞其咎。

违规操作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这么大程度的爆炸,实验室绝对违规储存大量的相关试剂。

另,实验危险,不要疲劳试验,不要违规实验,即使被威胁不让毕业,也要劳逸结合。

知乎用户 制造业打工仔 发表

看清楚了吗,周日ε=(´ο`*))) 唉

又惨又苦啊

走的都不安宁

我看班级群里面一发爆炸图,眼睛一撇就看到了赫然几个大字

材料!

其实,你不写我都能猜出来

知乎用户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发表

以前我去过类似的实验室,不是学校实验室,而是化工厂的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取样分析与提纯,我是参观为目的,而且也有朋友在里面工作,见过他们存放危化品的地方,当然,我不是专业人员,我也不知道他们摆放的符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我朋友:你们这些东西这么放安全吗?她对我说,绝对安全,都是符合规范的,我又多嘴问了一句:谁来检查你们这些措施规不规范?

这一下把她问住了,她说她也说不清楚,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儿,毕竟她只是实验室人员,又不是搞安全生产的主管,这种事不清楚很正常。

过了几天她打电话给我,因为她被我问的也觉得不太正常,因为她从来没听说过谁来检查过这些东西,自己越想越觉得后怕,就去问了他们安环部的经理,然后经理给了她一个答案。

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易燃易爆品的管理属于安监局管,化学有毒物质与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包括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属于卫健委职业健康司管。

我属于那种学的比较杂的,知道的东西挺多,研究的都不深,所以我就纳闷了,这里面我感觉有一个盲点,就是:如果这种化学物质,既可能对人体产生职业中毒,同时又属于易燃易爆品,那么,归谁管?

然后我就开始查资料,我分别找了安监局与职业健康司管辖范围内的两种专业评价报告,一种叫安全评价,一种叫职业卫生评价,这两种评价都是在工厂一个项目开工前必须完成并要进行审批的,我仔细翻了翻,还是有很明显的侧重的,安全评价着重写了应对各种工伤,包括爆炸,跌落,火灾,触电各方面的措施,中毒和导致的职业病也有提及,但一带而过,叙述的不深,而职业卫生评价则着重写了有毒有害物质的物化属性以及扩散原理,导致的职业病和毒性防护措施等等,详细的多,也就是说,如果说想防护这个化学物质的爆炸性,那么前者更专业,想防护这个化学物质的毒性,后者更详细。

但很可惜,如果这个物质既有毒性,又有爆燃性,两者都不能对这个物质给出全面和系统的界定。

更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安监局与卫健委完全是两个部门,两套系统,如果在监管执法过程中遇到交叉的时候,是会重复施政,还是会双方互推?

等等,谈到执法监管之前,还有一个问题不能漏过,就是这种评价报告的专业性,据我了解,市场上所有安全评价以及职业卫生评价已经全面市场化,其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政府认证的专业机构,比如安监局下辖的安科院,卫健委下辖的疾控中心,职防所等等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我相信应该是具备比较强的专业性的,但可惜绝大部分是民营评价公司做的,要做评价的企业给钱,评价公司在线接单,公司是需要盈利的,那么这些出自公司之手的评价报告是否准确,是否专业,谁来保证呢?

而就算这些报告全部都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提出的建议措施也很完美,那么工厂按不按照给出的建议来做,谁来管?谁都知道加装改建防护措施是要花钱的。

这些无疑都是需要监管的。

好了,问题来了,谁来监管?

按 ZF 职能来说,应该由安监局和卫健委来监管,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安监局和卫健委对这些东西并不专业,专业的是安科院,职防所,甚至有些比较强大的疾控中心和公司,也比他们专业。

但专业的这些机构,却又没有行政执法权,他们可以去检查,可以提意见,但是企业不听话他们毫无办法。

于是,有权力管的没这技术,有技术管的没这权力,尴尬吧?

还有更尴尬的,那现在具体是谁在管呢?

答案是不统一,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推卸责任,把监管权交给了更不专业的区 ZF,区 ZF 管不过来又给了更不专业的街道…….

让戴着红袖章的街道办事处大妈去化工厂检查人家的安全防护措施,这画面想想就麻了。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还是得说一些比较积极的方面,现在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了,我当然不可能天真的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企业家长良心,而是 ZF 对违反安全生产的事故罚得越来越重,出一次事故甚至出一例职业病就能让企业负责人损失惨重,甚至有些小微企业直接就关张的那种,所以逼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己去咨询专业人员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从技术上提高自己厂子的安全措施。

说到底,怕出事,一出事就完犊子。

这是把安全生产的控制按钮交给了企业负责人了,如果有些企业就是这么楞,不搞安全生产,凭侥幸心理,混一天算一天,工人的安全又有谁来负责呢?

只能凭命硬不硬了吧。

我是希望这个按钮还是得交给监管部门,让他们对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给出专业性的意见,并辅以强制性的措施,把所有安全事故预防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仅仅通过事后从重处罚出事的项目来倒逼企业自己长记性。

企业你怎么做我不管,反正你出事我就弄死你,你自己想办法别出事。————这个态度在我看来是懒政!

知乎用户 中华有为 发表

诗一首。

周日不休息是作恶,

作恶会有恶报。

现代朦胧诗人 中华有为

知乎用户 编程指北​​ 发表

为死者默哀,做化学材料方面的同学一定要小心,严格遵循实验室规范啊!

附规范指南,可以点赞收藏:

附大佬制作的《学科安全事故汇总》

知乎用户 我叫木鱼啦​ 发表

当我一看某某高校实验室爆炸,XXX 人死亡 XXX 受伤。

我就知道肯定是材料系或者是化学系的。

而且生化环材人才巨多 基本上内卷严重。

我学食品,很多高校材料系的也来竞争同一个位置。

所以大家为了健康和前途别选生化环材。

两个字:快跑

知乎用户 陈三藏 发表

如果知道读这个专业能把命送掉估计父母就是打死也不会让去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化学和材料专业的是真的惨,本身是天坑专业,工作不好找,长期实验接触的东西对身体也不好,还有这种一不小心就能造成生命危险的事故……

知乎用户 楚门 Truman 发表

打听到,好像救人的同学已经去世了,被救的同学还在医院,好心塞!

明明可以先逃走,却选择留下来给栏杆降温让邻课题组的学生好从唯一逃生通道窗台跳出来!

甚至有同学跑出来的时候还抱着电脑,不晓得他们毕业要求是不是要降一下!

唉,唉,好像全是硕博生,好难受!

昨天还在气愤为什么要拿水救镁粉爆炸,是我无知!

其实如果每个实验室必须按照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她们的实验很有可能就不用做了!根本不够用!我知道有的实验室有氢气,还有氨气,学生都瑟瑟发抖,但是没有办法!还有那仲丁基锂!

知乎用户 糖飘人间 发表

我上份工作就是管理实验室的。当时发现实验室里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喜欢加班,不仅工作日加班,周末也很少休假(那家企业执行类大小周制度,一周休一天半)。

我知道他们的工作套路是怎么养成的:在学校习惯了。

**生化环材一直被劝退,究其原因还是内卷,卷的不仅是时间,也是自己的健康和命。**可笑的是你还不能说,一说工资低有危险就会有一群人喊着 “你不干拉倒,有的是人愿意干”。

发生这种事最悲哀的不仅是生命的逝去,更有一群既得利益者在这里扣高帽子,好像死去的人都是为国捐躯了一样。

科研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哪怕身处产业,也不是做什么就成什么的。我改变不了这种现状,大多数人都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跑路,或者一边跑一边劝人跑路。

想清楚吧,给自己留个全尸,家人收拾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知乎用户 青瑾 发表

还是那句话生化环材狗都不学

现在多了一条了不学的理由保命

工资低还能挺挺,狗命可不能丢啊

知乎用户 Spectre​ 发表

我和舍友在大学也经历过一次爆炸,但学校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是在实验室楼下废弃井爆炸的,井口的大圆铁盖救了我们俩的性命,但当时我们俩的头发被炭了,爆炸的威力把井盖弹了起来,突然冒出的火跟动物的尾巴或者舌头一样窜出来。我俩因为不是全脚踩在井盖上,所以当时跟爆炸后条件反射的转身一下,但转瞬之间,其实我已经炸懵了,我第一次念头是我怎么站着睡着了,然后醒过来,我在哪…… 随后才意识到刚才爆炸了,脑袋顿时嗡嗡地……,没有你一点疼,我第一次领悟到死真的可以没有一丝痛苦。但令我十分恐惧。

为什么爆炸呢,毕业了,老师让我们把实验所有的化学药品都处理掉。因为瓶子都是非常陈旧的,有的也不是我们自己做实验所需要的,所以也不知道是啥,结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说实话,其实是舍友的实验,老师叫的他,然后喊我来帮忙,舍友跟我一说我就觉得这活挺危险的,对化学药品我是天生的恐惧,弄不过意外,第二天新闻就是我们俩的头条新闻,闻着废料井的呛鼻子酸辣甜精味,心理嘀咕会不会药品倒下去起什么化学反应啊,别人倒怎么没事,我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自燃事件,所以在想到它会可能起火爆炸还是有点怀疑和侥幸,我直觉可以说是相当准的,心理不知道佩服五体投地,多少事了,果然又应验了,它爆炸了。

造孽啊…………

知乎用户 王一帆 发表

大概率是做推进剂的吧,固推用的含能材料,金属粉末很危险

知乎用户 VZ 黑杯子满海 发表

刚开始吃饭刷刷知乎

有的回答看得我血压升高

首先做实验这个事情,至少我和我身边同学是不分周末还是节假日什么的。我本人周一到周五课真的很多,只有周末才会去另一个校区做实验(不是生化环材,但是也要做实验这样)实验 ddl 在那呢,做不出来合格的东西就得加班加点,晚上九~十点甚至能实验室看到导师,做实验的就是这样的。

然后吧,高校实验室的实验室安全其实分情况。集体上课那种的话,安全注意事项一定是反复强调的;但是个人做实验的话,可能有的小实验室就管的没那么严(戴手套穿白大褂什么的) 也分什么实验。(大多数还是很正规的,导师和师哥师姐很怕实验室出事。

最后,逝者安息,希望科研人们都注意安全,少抱一点阴谋论,害。

知乎用户 一只提莫 发表

生化环材土木机械航空航天。。。除了计算机软件,所有工科, gou 都不学

奉劝所有的高三学生,理科就,计算机,软件,医学。

文科就,法律,师范,汉语言文学。

别老想着郭嘉如何发展,敏足如何进步,我们就是最底层的做题家罢了。先要能吃口饭,赚钱买房买车起码凑个首付,自己过得舒服才是真的。

。。。。。。。。。。。。。。。。。。。

本来想着奉劝高中生,现在想想,初高中好像不能带手机进学校,家长也有可能为了学习不给买手机,哎,可真是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填志愿也就只留几天时间,最好在高考前再集体看一次《大国重器》,完美!

一生都被设计得明明白白的工具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40%:“毫不重要”的中职世界

以下这篇报道是关于我们国家15到18岁之间大约40%的少年: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没去上高中,上了“中职”。更确切地说,这篇报道是关于“消失”的40%——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近15年的入学人数总计超过1个亿,然而生活中、媒体上,我们很少能看 …

高考后,我上了一个假大学

" 高考失利后,山西男孩于涛遇到了陕西某所学院的招生老师。对方承诺,入读该学院,毕业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三年后,他才知道这是个骗局。 招生 4年后,面对学校和人社部门的代表,我想起了高考那一年。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