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美国的未来
从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美国的未来 作者:MEGAN K. STACK 2025年6月23日纽约时报 前不久在中国旅行时,我经常听到一些让人惊讶的提醒。“把你的包留在外面,”我认识的中国人或中国导游在我打算走进大街上的公共厕所时会这样建 …
当美国总统表现得像个五岁小孩,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GEORGE A. AKERLOF 2025年8月3日纽约时报
想象一下,一群五岁的孩子在玩棋盘游戏。规则清晰,目标公平,一个孩子逐渐领先——直到另一个孩子突然开始落后。这时麻烦就来了。“他作弊!”落后的孩子大喊。“反正我才是赢家!”他宣称。然后,顺理成章地,他掀翻了棋盘。在幼儿园的冲突解决中,我们知道会有这种行为。我们将其归因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教育孩子们要有更好的体育精神。
然而,当美国总统表现出这种行为时,我们该怎么办?周五,特朗普总统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这个国家负责记录就业、工资和生产力的日常记分员。原因何在?因为数据让特朗普很没面子。这些统计数据让人难堪。所以总统不只是质疑结果,还解雇了统计官员。这不是治理,这是在掀棋盘。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依赖于一个脆弱却至关重要的原则:独立性。像劳工统计局、人口普查局和经济分析局这样的机构虽隶属于行政部门,但其使命是为真相服务,而非为行政当局服务。它们的工作是报告事实,而不是白宫希望的事实。
没错,从法律上讲,总统可以解雇该局局长。这个职位不受法规保护。但是,就像民主制度的许多支柱——新闻自由、公平选举、公正法庭——保护劳工统计局的不是法律,而是关于政府应如何运作的一套共识。一个基本理念是:总统不操纵数据。
历任总统都尊重这一界限。该机构在里根的第一个任期里报告了两位数的失业率,他没有解雇其负责人。克林顿、乔治·W·布什和奥巴马都坦然接受了官方统计数据中的坏消息。特朗普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这不是他第一次与真相发生冲突。他曾质疑失业率数据,还驳斥新冠死亡人数被夸大。因数据与自己的说法不符而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这是一种新的越界。这不仅是在攻击比赛本身,更是在撤掉裁判。
这听起来可能像是内行人才关心的问题,或者说只有劳动经济学家才看重。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是根基所在。它支撑着投资者的信任,指导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告诉企业何时招聘、何时扩张、何时观望。当这些数据受到污染或看似不实的时候,连锁反应是巨大的。市场可能会对数据以及产生这些数据的国家失去信心。
诚然,劳工统计局对5月和6月的报告做了一些追溯性修改,大幅下调了对就业增长的评估。这类修订是常规操作,因为劳工统计局会纳入新数据,即便这次的调整幅度特别大。随着调查回应率下降,统计工作确实越来越难。但这并非渎职。
那公民呢?当政府解雇“裁判”时,我们都有理由怀疑:我们到底在玩什么游戏?一个明显的风险是,未来的劳工统计局局长可能会感受到政治压力,被迫篡改就业报告。更深层的风险是根本上的怀疑,是对制度信念的悄然侵蚀。如果我们连数据都不能相信,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大多数孩子都会学到,掀翻棋盘不会让他们成为赢家,只会让比赛结束。在民主制度中,同样的道理也成立。我们需要裁判,需要记分员。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领导者能够明白:公平地输掉比赛,远比靠强迫赢得比赛更光荣。
为什么?因为当总统掀翻棋盘时,结束的不只是一场比赛。民主的碎片也会散落一地。
George A. Akerlof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乔治城大学教授。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XYS20250804)
从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美国的未来 作者:MEGAN K. STACK 2025年6月23日纽约时报 前不久在中国旅行时,我经常听到一些让人惊讶的提醒。“把你的包留在外面,”我认识的中国人或中国导游在我打算走进大街上的公共厕所时会这样建 …
特朗普发动了一场有利于中国的战争 作者:NOAH SHACHTMAN 2025年4月26日纽约时报 激怒敌人、疏远朋友、主动破坏自身的国防,这绝不是任何人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安全战略。但这显然是特朗普总统在第二任期前100天里所采取的做法。这一 …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将如何让中国再次伟大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2025年7月3日纽约时报 你听到从东方传来的巨响吗?那是14亿中国人嘲笑我们的声音。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在耗电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美国总统和他的政党堪 …
特朗普的美国正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作者:JACOB DREYER 2025年7月1日纽约时报 还记得全球化的童话吗? 曾几何时,有不少美国人相信,只要将中国纳入我们建立起来的世界贸易秩序,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更像我们,而且或许像克林顿总统曾经 …
他主动辞去终身教职:“这里不再适合做研究” 翻译:王兆昱 “这里不再适合养家糊口,也不适合安心做研究。”近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马蒂亚斯·多普克辞去了终身教职,举家迁出他已生活了30余年的美国。 “在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尤其是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