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培训机构可以提高生育率吗?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可以。 中国要带生育率,就必须要让老百姓觉得生孩子保值,生孩子能跑赢通胀。 只打击培训机构,恐怕是不行的。 为什么生孩子不保值,为什么生孩子跑不赢通胀,为什么老百姓执着于保值和跑赢通胀, 这才是问题。 知乎用户 贾明 …
不可以。
中国要带生育率,就必须要让老百姓觉得生孩子保值,生孩子能跑赢通胀。
只打击培训机构,恐怕是不行的。
为什么生孩子不保值,为什么生孩子跑不赢通胀,为什么老百姓执着于保值和跑赢通胀,
这才是问题。
不知道,但是不乐观。
我很幸运,现在孩子已经进入高中了。但是如果我现在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我自己会因为打击培训机构这件事而考虑二胎吗?
绝对不会。
一想到中考要淘汰一半,再想想当下社会里职高的乱象,以及广大底层群众的苦,最后再想一想,一个 15 岁的孩子,三观尚未成形就要被扔进那个染缸。我就觉得我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情况。我的焦虑将会更加不可收拾。
我基本上会毫不犹豫地用一切办法,让孩子在中考前躲避开那个厄运。如果孩子有学习不好的苗头,我会采取花钱或者花时间的各种方法,包括并不限于请私教或自己以损害自己的事业为代价,花大精力亲自为孩子辅导功课。
我还会提前攒钱,做好最坏打算。万一孩子不能进入高中,我会考虑各种私立学校、乃至于去国外读书。
总而言之,对于不能上高中这一途,我的答案是,绝不,没有任何退路。
生老二?想多了,不想再一次经历这种焦虑了。
内卷不是因为培训机构,而是因为供求关系。培训机构最多是顺势而为了一把而已。
要是能的话,早些年搞 birth control,ZF 多多推广培训机构不就能控制生育率了么,还干嘛用那么多有争议的措施?
房间里有两只大象:房价、996。房间里还有一只小猫:培训机构。打死小猫,就可以避免房间被破坏了?
从目前推出的政策上看,海专精们觉得可以。
是不是真可以,就要看你们识不识相了。
学历越低,生育率越高,学历越高,生育率越低……
这是科学
此类问题一定要先考虑考虑:
递折子的人图啥递折子
没人说到点子上,他要真的觉得高考内卷太严重影响生育率,明明有更直接有效简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以后上大学不用高考,直接摇号上就完事了。
或者摇号说出来不太好听,那就 8 岁统一测智商,测情商,测 DNA,你测试合格直接一路从小学上到博士后。
我说的方式可能看起来像是扯淡,但是你按照这个核心思路,肯定能搞出来一个公平公正合理并且不给学生任何负担的选拔方式。
你们再仔细看看人家的文件,人家说了,教育机构出局以后,假期由学校免费给孩子上课。这说法看起来是考虑大家,教育机构没了,那孩子假期没法上课,那就接着来学校,免费上课。但是你再仔细想想,这不对啊,你弄死教育机构就是为了减少内卷,那去学校上课就不内卷了吗?
那这些人折腾这么长时间到底是为啥,一开始我也没想明白,直到我发现口号喊的震天响,最后的结果却是国内的教育机构已经不知不觉全部死翘翘了,股价基本归零了,现在还有一个部门专门监管课后补课。这个行业目前的处境就是 49 年的国军,未来的处境恐怕比 49 年的国军还惨,国军起码能去台湾,这个行业剩下的人就只能公考了。
人家真正的目的就是搞死教培行业,为啥,因为日韩的前车之鉴。日韩老龄化加剧,全行业萎缩,更多人争夺更少的教育资格,教培行业越加火爆,我们国家未来只会比日韩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是你一个月就发那么点工资,你全拿去给小孩补课,你不消费,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谁买,大家都省吃俭用投入教育,等到你家小孩出息了,却发现国家越来越差劲,然后努努力,申请国外学校,留学机构再赚最后一笔。
当然,你堵死教培口,只能堵得了一时,只能说,内卷不会通过教育的形式浪费资源。但是只要内卷还在继续,资源和资金还是会被内卷以其他形式全部损耗完。
不能,以下为原答案,改了四个字应该没事儿了吧,各位且赞且珍惜。。。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这个逻辑:
新婚姻法保护了婚前财产,逼着女人们自己买了房。(我是支持新婚姻法的哈,详见这里)
家庭主妇离婚了被判了五万块补偿这些年的家务劳动,这是逼着女人都出去工作赚钱。
山东一女孩生不了娃被活活打死,才判了两三年?(原来并不需要民事赔偿)这是逼着女人不要找为了生娃才结婚的人结婚。
山东一女子因无法怀孕被丈夫、公婆殴打致死,被告一审获刑二到三年,案件被发回重审,这一定罪量刑是否合理?
然后想要提高生育率。。。
这是想让女人们婚前拼命赚婚前财产,生完娃就回去工作,然后再生,再工作。
觉得娃是靠光合作用长大的?
好,很多强悍的女人确实是这么做的,因为有越来越完备贴心的培训机构帮忙搞定娃放学之后的事。
然后把培训机构给封了。。。
这波操作我是真看不懂了,所以生育率是不急的啊?
还有一种可能:
他们是觉得不生孩子,是因为没钱?
打击了大娃的教育,就能省下这笔钱?
要知道大娃再怎么上课,也不至于把家上穷啊!
人一年十万培训费的,你以为人家一家一年就赚十万啊?
而且大娃有课上,父母才有时间和悠闲的心情来造人啊!
我觉得这次这个一定是一个不希望我们人口增长的…. 搞出来的!
用脚趾头想想也该知道的啊!
要么出主意的人,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小孩功课!!!!
父母精力都用在给大娃讲奥数和英语上了,到了娃该睡觉的时候,那个身心俱疲的,只能上网看一下别人家辅导小孩大打出手的视频解解压。。。
然后睡死过去。。。。
带娃就是天然的避孕药,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懂吗?
为了不卷吗?
卷这个事儿,你以为培训班是卷的源头?
并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大学扩招才是。
大学生多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原本二本水平的人进了 211,211 水平的人进了 985。
是,平台是好了,但是每个人的天花板就在那儿,不是你上了博士,肝出一篇论文,你就真的有那个实力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所谓高学历其实不值钱了,但是拥有了高学历的人还是拿二十年前学历的成色来看待自己。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相应的眼光,于是他们管自己叫 “书香门第”,自己的孩子应该进常春藤,至少得是清北吧。
赖好学点高中数学,知道点基数概率也不会这么天真。而且都不知道 “书香门第” 是说别人的,不是自夸用的。
于是搞学术搞不成,每年还产出那么多的研究生博士,又不能这个时候收紧大学的名额,会引发社会矛盾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开始收紧,上到研究生博士再去送外卖就太浪费时间了,起码浪费了十年啊。好过现在一个高精尖专业的博士后毕业了去大厂当 HR,只是因为他们会考试。
而且对于国家来说并不需要担心,真的适合读书搞科研的人一定会突出重围的。
(这句话解释一下:比如神州十二号飞船,你看见那些工作人员了吗?你觉得他们是靠大学扩招或者从小家长那样疯狂地鸡娃才走到酒泉的吗?你觉得会被无良导师卡论文的人和他们有什么交集吗?看见我加粗的那个比如了吧?)
大政策从来都是成套的,真实世界里哪有这么方便的因果分析研究
当然不可以,生育率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孩子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中国人为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人,从怀孕那一刻起到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投入的各种成本(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心力成本,情感成本)接近正无穷。
这个正无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的压榨(剖腹产,进口奶粉,早教,幼儿园,学区房,私立学校,补课费等等等等)
而产出的回报无限趋近于零。首先,孩子工作了,是为父母创造价值吗?不是,是给老板创造价值。为什么人人都考公务员事业编要成国企正式工?当然有各种理由,比如稳定不裁员社会地位高等等。但最根本原因在于公务员国企事业编是社会上少有的可以做到产出大于投入的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产出相对于投入越来越大,而在私企则是越来越小。
在企业,你获得了 10 的回报,需要付出 15 的努力,创造出 30 的价值才可以实现。而在政府,你获得了 7 的回报,只需付出 6 的努力,创造 8 的价值就可以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私企你获得 10 回报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私企不养闲人,35 岁以上不裁你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你想要获得 10 的回报可能要付出 25 的努力。
而政府不裁员,论资排辈,工资年年上涨,赚的越来越多,而干的越来越少,毕竟年年有年轻人进。之前你付出 6 获得 7,可能现在你付出 4.5 就可以获得 10 的回报。
同样是人到中年,同样获得 10 的回报,可能私企需要比政府多 25/4.5-1=4.5 倍的付出。
其次,可以养儿防老吗?很难,现在基本上很少有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你在小城市,还要面临子女跑到大城市工作,成为空巢老人的风险。结果你孩子生孩子了,可能你还要负担孙子的费用,并且带孙子。
换句话说,从怀孕到子女长大成人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你付出了一切,而且几乎没有回报。全都回报给生命周期各个时间段出现的资本了。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人都要回报大于投入。仅仅用一个延续下一代是你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大话空话,是没办法填补生养孩子产生的巨大而持续几十年的赤字的。
而打击培训机构,充其量也就是把养育生命周期中一个时间节点的一个资本打掉了。解决不了整个生命周期家长复出远远大于回报的大局,所以当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
要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必须把生育变成一个产出大于投入的行为。
首先,农业社会养育成本很低,生出孩子只要能活就行,完全没有工业社会巨大的教育成本。而且农业社会孩子十岁左右就可以种地干活开始产出,而工业社会本科毕业找工作都 24 了,培养的时间比农业社会长一倍不止。为什么目前中国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生育率显著高于城市中产家庭?原因就在于农村家庭的养育方式更类似于农业社会的低成本养育,而城市中产家庭则为高成本养育。
其次,农业社会回报很高。首先回报时间长,孩子十岁左右就开始回报了。最重要的是下一代创造的生产力确实基本上都回报到家长身上了。如果是自耕农,自己种自己地,肥水不流外人田,全部回报给了自己。即便是佃农,也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回报给了家长,而且子女终身陪伴左右,父母在不远游,真正做到养儿防老。
正因为投入大于产出,生孩子是个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农业社会的生育率才会居高不下。然而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环境下,完全不是这样,所以生育率越来越低。
首先,大幅度降低资本在家长养育过程中对家长的压榨,幼儿园,奶粉,早教,学区房,私立学校这些压榨家长的行业都要大幅度遏制。
其次,大幅度提高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让子女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子女有更多的收入回馈父母。小城市有更多的就业可以让子女留在父母身边。
说白了,就是一方面打压资本在子女整个成长过程中先吃父母后吃子女再吃第三代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压榨,一方面均衡地域公平。这要对社会进行大规模改造。
看看这个目标像什么?像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环境下没有资本压榨,计划经济环境下经济资源归国家调配,东西南北很均衡,大多数人都可以实现本地就业,而不用背井离乡。很多人说,一旦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生育率降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在 1945 到 1990 年的冷战期间,苏东的工业化国家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成功做到了保持总和生育率稳定。
二战之后,所有欧洲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生育高峰,之后生育率开始下滑。然而俄罗斯波兰两个计划经济工业国在 1969 年就实现了生育率稳定,而英法德三国生育率都在持续下滑。在 1989 年之前皆显著低于俄罗斯与波兰。只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苏东经济社会崩溃,生育率才开始出现大幅下跌。
所以,要提高生育率,绝非一句口号,一两个政策所能有效,需要的是全面性的社会改造。把高竞争性,强马太效应,高掠夺性的野蛮生长资本主义向计划经济方向改造。把资本掠夺的超量剩余价值还给父母,让父母生的起。平衡地域差异,均衡就业让子女可以在身边孝顺父母。生育问题自然缓解。
他们觉得人不生孩子是因为补课考学之类的压力和投入。他们以为,以前 100 万只能养一个孩子,钱全都花在补习班,现在禁止了补习班,这 100 万就会变成两个,三个孩子。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其一,不送去补习班,“节省” 下的钱也要投给房子医疗养老,或者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其二,没了补习班,教育依然是问题。教育资源是稀缺的,中国很多大学就是 “高中延长班,成年人托儿所”,掺杂了太多水分和不必要的课程,质量低下,往往一个正规大学的学生学了四年,毕业后依然生存技能和合格知识为零,全靠社会大学的 “再教育”。
所以大环境在这里,就算没了补习班的 “卷”,以后就安全了吗?以前看“分”,假如“分” 不重要了,难道机会和资源就更平均更富裕了?
到时候还是要有新的标准继续 “卷”,继续通过新的竞争来争夺稀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其三,一半分流进流水线拧螺丝,同时堵住补习班的口子。
但一个海归博士能让自己的孩子大专毕业去电子厂吗,一个名校硕士能接受孩子去当小保姆吗,一个正规本科生能接受他的孩子只有不入流的高职毕业吗?
盘子就这么大,资源稀缺又不平均,生孩子下来遭罪?累死累活一辈子,供养各种贷款,担惊受怕,然后孩子混得还不如自己?
到时候护照卡限量,外汇要特批,分学校看家长的思想和贡献积极程度打分,你指望他能怎么办呢?你是个海归的有点积蓄的人,而你的孩子不幸成为了分流的另一半,只能去流水线上拧螺丝,这就是命运。
这两者有啥因果关系吗?
进城务工的青年,如果打算结婚生孩子,要需要学位(房子贵),小学二年级之前要接送(不能 996)。
当然,你也可以说,进城是自己选的,不能怨社会。
。。。。。。。。。第一,进城务工,没房子能不能上学?。。。。。。。
以深圳为例。各区公立幼儿园招生顺序是,先有房,后没房。正常情况下,没房的打工仔子女,只能上私立学校。
问:没房子进城务工子女能上学吗?答:幼儿园到初中能上,上高学费私立学校就行了。高中要回户口原籍高考。
。。。。。。。。第二,进城务工子女在小学二年级前需要接送,有时间接送吗?。。。。。。
深圳幼儿园早晚时间是,早八点半,晚五点。
对于进城务工青年 996.ICU 的打工人日常。你孩子谁接?
当然,也可以不接。上私立幼儿园会贴心的提供晚托服务。钱。
总结。越穷越买不起房,学费越贵。越穷负担越重。越富负担越小。
我经常被怼:“你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老了发帖子抱怨”。。。。。。算了,自己看图吧。
。。。。。。第三,中国古代王朝轮回的原因: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
宋朝福建和浙江一带杀婴风气盛行,不光是杀掉女婴,连男婴也是不放过。这里就是牵扯到中国历朝历代灭亡的根源: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
占据了生产资料,渠道,固定资产的官僚垄断阶级,并不需要缴纳物业税、移民税、遗产税。可以依靠垄断权力,不事生产,依靠固定资产增值的方式,掠夺财富。并且财富越来越向地主阶级集中。
底层老百姓衣食住行样样交税。
为了生存,古代没有避孕措施,只能杀婴。
。。。。。。。第四,中国古代明君,为了放缓王朝没落的脚部,无一例外选择 “士绅一体纳粮”,然而都不是正面评价。。。。。。。。
士绅一体纳粮 = 按照固定资产纳税。有地的纳税,没地的不纳税。
你可以搜搜。不管是张居正,雍正。都是士绅一体纳粮的代表人物。阻力大,名声差。人凉政息。
第五第六删
我们目前所经历的,都可以在 5000 年历史长河中找到借鉴。PS:我是唯心史观,毕竟轮回了无数次,为民请命的却只有一个教员。
“没关系的,都一样。”
打击培训机构是其中一环,并不是说打击培训机构可以提升生育率,而是提升生育率就不能还那么内卷。
这里我又要拿出韩国的例子了。
我一直说,东亚三国韩国内卷第一,就是因为韩国的培训机构是真多,韩国首尔市和京畿道的家庭,月收入超过 800w 韩元(约人民币 4.5w)家庭的学龄前儿童,上英语幼儿园的是 70.6%,上私塾的是 20.6%,美术私塾的 5.9%。月收入不超过 300w 韩元(1.7w 人民币)的学龄前儿童,上美术塾的是 42.2%,英语幼儿园的是 31.1%,私塾是 5.8%。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竞争,从小学时候开始。
韩国的私塾经济规模是日本的 1.5 倍,达到 33 兆韩元的规模,达到韩国国家预算的 9%。而韩国人口只有日本的一半,竞争极度白热化,可以说韩国私塾几乎全部都要靠虚假广告来宣传。韩国想躺平都难,他们想躺平只有一条路,好好学英语移民去美国躺平。在韩国呆着万一北韩打过来了说不定还要被拉去当兵。
所以韩国出生率和生育率连续两年世界最低。
也就是说,把韩国当前车之鉴,中国就发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还是当打之年,还是能生二胎三胎的时候,孩子上培训班内卷开始了,父母投入的精力财力大大提升还怎么生二胎三胎?
我们没办法让大家跑步入关都有大豪斯,但打击补课班的能力还是有的,大家都不补课了内卷不就下降了么?
上海又开始取消英语考试了,进一步放宽。再打击手机网游,开展体育运动等等,在日本这不就是宽松教育嘛。
积极意义说,大家都不补课了,少了一项开支,对整体变化不大,至少孩子小时候没那么内卷了。
悲哀的是,以后可能内卷都有门槛了,你要达不到哪个级别连内卷都参与不了。
杯水车薪
众所周知房价太高了是因为房产中介和炒房客
贫富差距太大了是因为大 logo 拍炫富视频
而人不生孩子是因为补习班
手动狗头。。。
显然不行,我看了很多数据和分析,比较同意一个观点,结婚人数的下跌是生育率下跌的主因。
我们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文化还比较传统,女人超过 30 岁,男性超过 35 岁没结婚压力是非常大的,即便如此大的传统文化压力下,大部分人依然迟迟无法结婚,根本原因还是房价太高,物价太高,工作压力太大,其中房子是问题的根本。
新加坡为了生育率推出了便宜的组屋,2 房的价格在 35 万新币左右,3 房 45 万.
新加坡大学生毕业薪水中位数在 3500 新币每月,算下来新加坡年轻家庭收入最多 4,5 年就可以买套 2 房。而在北京年轻家庭的收入买套普通 2 房则需要差不多 20 年时间,压力巨大。
我还没有把新加坡各种鼓励生育的福利算进去,但是为什么新加坡生育率依然很低?
因为新加坡的人均 GDP 已经远超普通发达国家水平,女性的就业人数和收入不断攀升,女性地位远比国内高,法律对于女性保护非常好(根本不会出现像阿里这种陪客户喝酒被猥亵甚至 QJ 的事情)
尤其是大量高学历女性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她们而言基本上没有。单身男女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文化。
组屋福利在这些女性眼里是很普通的福利,毫无吸引力。
这种环境下,仅仅靠一套普通的组屋是很难明显促进新加坡人结婚生育的。
而目前国内则不同,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新加坡依然很低,很多年轻人连基本的住房问题都无法解决。
如果想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目前是抄新加坡政府作业最佳时机,一旦错过这个时间,
单身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的话,
那就为时已晚了。
俩娃爸,忍不住来强答吐槽!
不会!不会!不会!现在把这些教培课程去掉了,养娃成本只会提高。
1. 学科类教育是最便宜的带娃方式.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网课价格已经是 50 元一节,由于老师之间激烈的竞争,他们必须把课堂做的生动有趣。作业有 AI 判卷,家长基本上非常轻松。我的俩娃都是很宅那种,都很喜欢上网课,俩孩子分别上 2 小时网课,是每天我和孩子妈最轻松的时间。
2. 艺术类、体育类课程很贵
这类课程在北京最少要 200 一节课,而且非常难以标准化!我家老大学了五年钢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她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因为没人给分数。即使学得好,钢琴和小提琴、萨克斯怎么比呢?機构之间、老师之间到底那个好?懂音乐体育的家长少,很难标准化!而且这些更贵、让养娃成本更高了
3. 国家队很烂
我去看了国家那个什么教育信息平台,虽然号称是北京各大名校老师上课,但课堂呆板,就是一些录播课,没有互动、没有奖励,制作停留在 20 年前的水平,我这个 80 后都看不进去,让我家俩 10 后的娃看?这就是没有市场竞争的产物!是逼着孩子去每天打游戏、刷抖音吗?
4. 周末和假期,家长负担更重了!
刚被通知,以后假期和周末的学理科类教培都没了!我瞬间懵逼,让孩子放假每天在家刷抖音吗?让我辞职当全职爸爸看着她和他吗?
现在就是,还没给家长能选择的路,就把路全都堵死了,原来周末和假期孩子上上课,孩子愿意上,家长还算轻松,现在不让上课,家长的负担更重了!更不想要三胎了!
不要堵,要疏导,这是大禹治水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毫无意义的学校托管、很烂的公共课教育平台,把本来已经经过市场竞争、做的物美价廉的网课都停了,让家长的周末和假期更加辛苦?这是鼓励我要三胎吗?
设想中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打击培训机构&中考 50% 分流→结婚年龄下降→女性首次生育年龄下降→生育率提升
中国目前的女性平均初次生育年龄是 29.3 岁,这已经是发达社会的水准了。女性初次生育年龄对生育率的影响的逻辑是,生育(二孩)几率随年龄下降而递减。
女性首次生育年龄、适龄生育群体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和适龄生育群体对生育条件的反馈速度是与总和生育率在统计学上相关性最强的三个因素。
请注意: 本文的目的仅是介绍一种设想中的逻辑。
参考:
不可能
我们缕缕这里面的逻辑
教培这个东西一般接触的都是谁?有孩子的家长
打击了教培谁开心?初高中家长
初高中家长还生孩子不?有生的,但不多,都四十多的人了,指望这部分家长提高生育率我觉得就是搞笑
那生育大军是谁?谁最有潜力?
90 后,00 后
他们为啥不生孩子?你还不如问问他们为啥不结婚。996 榨干他们的身体,房价榨干他们(和父母)的钱包,丰富的文娱弥补了年轻异性缺失,性别的对立让他们对婚姻恐惧。
教培对他们有影响不?有,但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连婚都不想结,你说打击一个十多年以后他们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就生孩子了?
禁了手机游戏和艺人综艺节目我觉得都比禁教培有效,别说孩子了,对象有游戏香?有小哥哥香?古代人油灯都点不起,啥娱乐都没有,大晚上干啥?叮叮当当造小人儿呗。
再说一个,教培没了,周末谁看娃?谁辅导他学习?没了教培就没了竞争了?觉得没了教培就没了竞争的人应该和沙漠鸵鸟一样大的脑仁,作为哺乳动物竟然和鸟类产生了趋同进化,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按照这个逻辑只要学校不公布排名那家长应该就更没压力了。
既然竞争一直有那就需要有人辅导孩子学习,原来花点钱可以找个教培解决,现在只能自己解决,谁去解决?做饭洗碗这种无脑劳动好多夫妻都能打起来,最后还是拿起手机定个外卖。辅导作业这种需要带着救心丸才能从事的高危活动更是没人想干吧。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按照这个理论取消外卖让夫妻更享受一起做饭的快乐时光年轻人就应该更想生孩子
原来周末送去学习班还能在家玩儿会游戏,现在两天在家大眼瞪小眼,你说干啥?你说太好了终于有亲子时光了,说这话的感觉没几个真正带过孩子。最后的结果要么花更多钱去学个素质学科,比如美术音乐,最后花了一大堆钱还没几个学生能考这个吃饭。要么在家打游戏,大学没考上还弄出个 800 度近视眼。
你说打击房价能提高生育率我信,可惜房价连着地方财政,打击容易,烂摊子谁去处理?弄不好基本盘不稳。
你说打击 996 能提高生育率我信,可问题劳动法是今年才公布的?分分钟弄出个自愿加班。是,人民日报都说 996 违法,然后呢?你去告公司?举报 996?大家都希望有个勇士出来打个样,可惜谁都不敢做出头鸟。有法不执法有啥用?执法太严公司跑了怎么办?又不能实现。
再不济你打击一下彩礼,我觉得多少都能缓解一下
说打击教培就能提高生育率就是搞笑,一堆公众号还煞有介事的分析,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只要有中高考就有竞争,只有修水管的比不上接血管的,敲砖头的比不上敲代码的,炒米粉的比不上炒股票的,教育焦虑永远都在,原来有教培还能花钱缓解焦虑,现在只剩下焦虑。
之前看一个答案,说国家当年管控计划生育的时候执行力度非常严格,评论区说有八个月都强制去引产的,最后新生儿在妈妈怀里呆了 2 个小时,死了。
按照有些公众号和部分用户的逻辑,那个年代还搞这么麻烦干啥啊,直接全面铺开教培,计划生育直接超额完成目标。
另外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因为打击教培淘汰下来数量可观的老师短期应该没啥生育率了
会降低生育率。
没有补课班可上,影响生二三胎的心情。
不可能,我们这一代 85-92 是人口高峰,问题是现在这一代很多人还没结婚…
打击培训班,是因为生育率么?
当然是。甚至,从急迫程度和严峻程度来看,倒逼培训班改革的若干因素中,生育率断崖一定是排第一的。消费排第二,毕竟消费不振还可以有周期等等作借口,还能拖。
而教育内卷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因素当然也有,可大概要排在最后一位,因为它实在是太久太久以后的事情了。
为什么打击培训班能提振生育率?因为让已生育的青壮年夫妇因养育成本下降而再生育一胎,比让未生育的人口生育第一胎,在【郑智上】要容易得多。
毕竟,已生育的夫妇,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了养育的经济基础,心理建设,养护和工作安排的经验等等。而对于未生育的人口,还要为他们准备上述玩意。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经济基础。想要促进未生育人口的生育,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分配,使得他们尽快攒足经济基础。比如,降低房价 / 房价补贴,比如,提供体面而充沛的就业。
比比看这两部分人群,哪边经济社会地位更高,哪边要触动的利益集团更少,哪边还能继续再拖一拖、苦一苦……
呵呵 2022 要是能生育率提高 以后倒立走路。
立贴为证
有点用,聊胜于无。
就好比一锅水烧开了,你拿个勺子舀一勺扬一扬,或许能暂时止沸,但起不到根本作用。根本作用还是得釜底抽薪。
釜底的 “薪” 有两层。第一层是高房价,第二层是恶劣的就业环境。
先说房价。我记得
曾经在一个答案里讲过,目前生育率连续暴跌的直接原因是结婚(初婚)人数的暴跌。
目前我国的生育观念仍然比较传统,新生儿几乎全是婚生子,非婚生子数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结婚率会直接影响生育率。
现在年轻人结婚的最大障碍就是房价。虽然现在啃老已经不是贬义词了,甚至被美化成 “会理财”“实现家族财富增值”“富人思维”。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掏空几代人的全部积蓄强行上车。
更何况还有相当多的家庭即使掏空全部积蓄仍然无法上车。在北京、上海等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你能看到很多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挤在一套鸽子笼里生活的家庭。过高的房价已经事实上把这种家庭的年轻人挡在婚姻的大门之外了。
此外还有大量农村进城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部分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资助,甚至有不少还要定期拿钱资助老家的父母亲人。这些年轻人到了婚姻年龄,也只能望房兴叹。
过高的房价,直接拉高了年轻人的结婚成本,导致大量适婚年轻人被迫单身,这是生育率连续暴跌的直接原因。
再说第二个原因,恶劣的就业环境。
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在职场上打拼过的,对恶劣的就业环境应该都有体会。996,内卷,35 岁失业危机,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碰到了天花板。全国主要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已经好几年没有提高了。恶劣的就业环境,疯狂的内卷,导致年轻一代对未来普遍悲观,这会沉重打击生育意愿。
现在的年轻人在面临生育时,普遍会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环境如此恶劣,生存如此艰辛,我为什么要带一个生命来到这个糟糕的世界上让 ta 受一辈子苦?我家里又没有矿等着 ta 来继承,我辛辛苦苦把 ta 养大,不过是给资本家培育了一棵新韭菜,这样对得起 ta 吗?养孩子真的值吗?生孩子真的是对的吗?
恶劣的生存环境,会让生育的意义变得很可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认为生育的负面意义远大于正面意义,从而放弃生育。
我可以肯定,如果年轻人的生存压力一直像现在这样泰山压顶,一直得不到缓解,不婚不育的风潮很快就会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了),不婚不育甚至会成为年轻人的 “政治正确”。你看看现在网上有多少人污名化婚姻和生育就知道了。
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拒绝生育是在 “抵抗”。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本质上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没有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思考恶劣环境下生育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把生育率低的锅不假思索的甩给年轻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本质上仍旧是在扣帽子,是在激化矛盾,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缓解矛盾。
生育率往小了说影响经济,往大了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年轻人,我们真心希望肉食者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一如既往的 “鄙” 下去,要行动起来,为国家和民族 “谋” 一个未来。
愚斗胆以为,
今天所有的行为,
比如打击校外培训,
整顿房地产中介,
反垄断等等,
都不是直接地、根本地解决生育率问题。
但是!
这是从外围到内部,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套路,
愚大言不惭以为,
咱应该要给奉孝时间。
你骑过哈罗共享单车么?
人家当年咋起步的?
从 3 4 线城市打入 1 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是从郊区打入市区,
当小黄车跟摩拜看到哈罗单车那天起,
就决定了他俩可以准备歇比退押金了。
所以回到国策上来,在下很希望近期的什么打击教培、房产中介等等等,这都是起手式,从外围非核心问题逐步往核心问题渗透,可千万别是啥终结式,别是什么蜻蜓点水,到此为止,那真的别怪年轻人彻底死了 “生娃” 这条心。
除了我们要给奉孝时间,
咱自己也该捋清楚生育率硬核问题:
房价跟 35 岁现象,
简言之就是住房跟就业。
住房阻碍结婚率,
35 岁现象则完全限制生育率,
没房接不了婚,
有房的结了婚但工作不稳定,
玩意 30 多岁下岗去开滴滴,
那点钱哪撑得起 “碎钞机” 碎钞的速度?
所以虽然有房子但工作不稳定的,
也不敢随便生娃。
综上,要有房票 + 长期饭票,
2 证合 1 你才敢生娃,
这个难度对当下相当部分年轻人来说,
难度还是偏高的。
还是那句话,
只不过打击校外培训,
这真的不痛不痒,
希望能逐步渗透,
扎实解决年轻人痛点问题,
落实房价监管、交易黑幕,
落实《劳动法》,
从这些基础的做起,
也许年轻人会从这这些基础的细节中,
看到些许诚意吧~
以上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真是烦死了,整天玩各种隔靴挠痒的事情,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
真的就是 要多生娃,那就全面代孕产业化得了。把医保支付失独家庭代孕费用也开起来。
什么打击校外培训,什么限制离婚增加冷静期。
依我看目前这些所谓提高生育的措施。就和打着保护未成年人的旗号,砍游戏砍动画砍影视剧一样。
根本不可能,反而打击生育率。甚至打击一胎。
今年编外教师大失业,这群人虽然不如编内教师稳定,但是也算是高收入人群,是生二胎的主力,而且女老师生育代价小,丧失工作的可能性低,生育愿望比大部分工作强。
而且编外老师除了暑假之外比较闲,而且闲的时间正好是周一到周五,可以担负低年龄孩子的上下学,和高年龄儿童大辅导工作(正好还是老师)
先说结论:不可以。生育问题是全球很多国家的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多如牛毛,但是基本没啥太大效果。靠打击培训机构提高生育率只是很多人以为自己懂的国家的意图,知乎的人说起政策啥的都是高谈阔论,个个都是治世之才,感觉让他们制定政策一年赶超美国,两年走出宇宙,三年称霸银河系。
生育问题是很多原因导致的,教育问题压根排不上号,结婚率逐年下降你还谈啥生孩子。你以为的机构关了家长省钱了,然后就有钱生孩子了?你去问问普通百姓有几个是心疼钱才不生二胎的?有钱就多给孩子花点没钱就省点,总归能活得下去。但是养孩子钱只是小问题,劳心劳力才是大问题。家长是养了一个孩子知道了养孩子真的累,真的很幸苦才决定不生的。有条件生二胎三胎的都是什么家庭为主?公务员等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他们收入还可以,假期也多,大部分时间按时上下班,还有父母一辈帮忙照。不说婴儿时期孩子多难照顾,就说上小学的时候,接送和辅导作业就累死你。 你以为国家出台的那一系列政策能减轻家长负担?想多了,知乎大部分人没孩子都不知道现在小学作业多难搞,自己去搜搜那些辅导作业崩溃的家长吧,你现在看着那些视频开心的笑,等到轮到你辅导的时候就知道啥叫闲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江苏一家长认为家长群让家长承担了老师的工作,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为什么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
与作业有关的可以看看这个问题里面的回答就知道家长有多怕辅导作业了。科技在进步,但并不会让人越来越轻松。
知乎有一种氛围,认为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就能解决问题,这个就太理想化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社会性问题基本无解的。就说教育改革这么多年,改出啥效果了?解决了啥问题了?很多东西看上去很美好,最后实施下来各种问题。
8 月 27 日大力整顿娱乐圈,动真格了啊,一一验证了,热搜第一了啊!
8 月 13 日二次更新:看到有人说开始炮轰医美了,这一系列出台的措施,真的是被姬永锋说中了,他早说过医美肯定会要大力整顿的。
看那些大 V 盯着某个政策,这样分析来那样分析去的,挺搞笑。赚足流量,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一些人还以为听到什么真理内幕消息似的。
————————以下是更新过的原文:
真的开始打击游戏业了,可惜我不是大 V。根本没几个人看到
底下这张图这个人说的挺好的,现在去他微博好像删了。
国家所有政策绝对是从宏观出发的,再一个为了 WW ,都懂!
你们一天天在底下 996,房价高啥的,根本就没用!
原文以下:
想生孩子,觉得春天来了偷着乐的,别高兴太早,请看看这张图。
德国教育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就是职业教育。我们的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中考严禁复读,50%的分流,有的地方甚至都不足 50。中考这个战场简直不亚于高考。
我表弟今年刚参加完中考,我正好写了篇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874762
大家可以看看一个中考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底下评论也可以看看现在中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十几年前中考压根不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
如果打击培训机构就可以提高生育率,那教师群体应该是原来没打击时最有生育意愿的群体之一,毕竟免费资源相对多。然而并没有。
问题一: 为什么农村男性结婚难?
彩礼贵。
怎么办?
禁止彩礼,或限制彩礼。
效果呢?
有,好像有,有吧。
为什么不生育?
孩子奶粉贵,工作生活两难,孩子小需要照顾,孩子上学补课贵。
怎么办?
不许补课。
效果呢?
有,好像有,有吧。
回到第一个问题,关于男女出生率问题,女童安全问题,农村女性上学情况,农村女性权益保障,这些问题能解决吗?
能,但是难。
所以,选最轻松的那个。
回到问题二,生育关的前提是结婚,为什么结婚率上不去?
对于适婚男女青年,进入城市第一关,是能在城市有工作,有住房,然后再谈发展。
工作情况,每年八九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怎么样?
住房呢?
不说了。
再谈发展,才有结婚,生育,抚养,上学,最后才是补课。
那禁止补课对谁有帮助?
想要生二胎三胎的家庭。
把对一胎的投资变成扩大再生产,再来二胎三胎,分散风险。
多好。
可不可以提高,可以吧。
毕竟,总要做点什么。
考试啥也不会,也要写个解。
提高生育率要降低女性受教育的层次。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顺嘴胡诌,可惜这是正经学术论文研究出来的本质。
所以这事,放到我身上就是:我发现读硕以上的很多女性(包括我)都不愿意要老二,因为更喜欢搞业务和事业。
所以,这其实和培训机构无关。和个人偏好有关。
目前唯一可行的提高生育率的方式就是研发人工卵巢,彻底将女性怀孕生子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大力改善生存环境,让养育子女不在成为人民的压力。
至于其它方案,探讨的都是细枝末节,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独立一两个动作没用,要上组合拳。现在各路资本看到的不是孩子,不是什么花朵,那可是会走的钱袋子!甚至赚钱,毒害一些也没什么,大头娃娃的事情还有人说?有哪个死刑?孩子,是用来赚钱的,换个方法而已。
谢邀。
整治校外学科培训效果微乎其微,但是还是必须整治,这是立威的一战,也是展示国家意志的一战。
要想刺激生育,根源不在什么中考和高考,也不在什么课外补习,根源在于这个社会能不能给大部分人们提供有安全感的工作岗位以及有温度的收入水平,同时降低人们基本衣食住行的成本。
只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才可能再续一波出生人口小爆发。
解决生育下坠,当然是非常麻烦的,可能需要大量时间资金才能系统性解决,比如严格 955 工作制、男女休相同的产假、降低生活成本、住房成本等。
但是,教育是当前最容易下手的,这就是为什么教育会率先被波及,因为对这个行业下手影响较小,容易控制,还可以积累经验。
为了挽救生育率,教育只是第一个着力点!
七普以来,国家针对人口的政策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力度一个比一个给力,可想而知,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的情况非常严峻,也可以想象,未来还将有更强的政策出炉。
减负根本是课外辅导么?我觉得不是,根本在于出路,在于就业岗位,如果有丰富的优质岗位,大家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一个稳定且收入尚可的工作,家长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培养孩子?
别以为家长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家长其实也是为自己的后半生打算,如果孩子以后不行,遭殃的还是父母啊。
可以这么说,“鸡娃” 就是父母的一项养老投资,超前投资。甚至不求子女未来有多大返哺,别让老年生活沉沦下去就好。
有好的工作的同时,国家最应该就是降低家庭的生存压力,最大额支出就是房子,首当其冲就应该打击房地产泡沫。
请大家记住一个事实: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主要影响的是我国消费能力,而非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会压缩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此主要措施就是要开拓市场!
牢牢记住我的这个观点: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理解了这句话,才能理解七普数据公布以来一波实施全面三胎政策、打击课外辅导、教育双减、抨击 996(互联网平台企业老老实实取消大小周以及加班制度、多招人)、房地产剥离教育属性、全方位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个持续 3 年,疫情短暂中断)、延迟退休讨论这么频繁、四川攀枝花与甘肃临泽奖励多孩生育、广西陆川调查高龄单身男性……
当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直到七普以后政策雷霆之势滚滚而来,有些人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更有些人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对大时代的深刻变化无动于衷。
7 月 20 日,国家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官方亲自承认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不可逆转,只能 “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那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缓呢?
1、为什么要促进生育?
(1)人的二元性
对于促进生育的重大意义,《决定》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详见第 1、2 条。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了,“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 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说过: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这句话体现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扮演的角色不仅是 “劳动力” 还是“消费者”。这句话对应了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当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也就是需要人;而消费升级呢,还是需要人。
理解了人即是 “劳动力”还是 “消费者” 的二元性,就不会说出未来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社会,不需要人了。因为,机器人不会帮你消费,机器人只会加速财富集中以及扩大贫富差距!
(2)老龄化过快的坏处
对于老龄化过快的坏处,此前央行那篇文章已经分析了(旧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核心观点——“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一针见血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 “人口减少,人均资源 / 财富就会增加” 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 / 老龄化,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因为适龄劳动力的生产减少,而老龄人的消耗增加。此消彼长,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2、提高生育的方法
该决定提到了两条措施,分别是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和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一条国家已经在做了,北京、宁波等地都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不仅如此,7 月 13 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描述了全托模式。
更加教育部的描述,我所预想的的【学校全托模式】即将成为现实,当然不排除学校将放学后的托管与机构公司合作。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下午不到 4:00 就放学了,这对于普通上班族的双职工家庭要是没有其他人帮忙,肯定无法兼顾;而且普通职工家庭周末加班是随处可见的,可能双休日都没法照顾孩子。
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 “三点半” 放学现象导致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后果,“三点半”难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5+2】政策就是针对这个痛点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哪个专家提出减负导致小学生 4 点不到就放学的,典型的枉顾实际情况拍脑袋决策!
教育部 7 月 13 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其一: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
其二:要推行课后服务 “5+2” 模式,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解读 1:“学校主动”表明暑期托管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教师志愿”中虽然写的是 “志愿”,但是,估计每位教师“轮着来” 是跑不了了,而且我可以想象为了防止一些老师不情愿,“志愿经验”将和评职称直接挂钩!“学生自愿”则给予有条件的家庭极大的灵活性。
解读 2:【5+2】模式教育部说的清清白白,“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就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与学生放学早的矛盾,不过这也得需要国家强制 955 上班制度配套,如果两个家长都得加班,那么也难办,不过,对于这样的家庭,可以得到 “延时托管服务”。
(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实话实说,本部分的措施力度还是不够,生育方面的措施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持,最好的一个措施可能是税收减免,也就是:
研究推动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 “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些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能视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以前不合理的措施取消了,仅仅是回归本来的样子,就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是比较初级,还没有实质性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措施出台。**刺激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仅此而已!
3、结尾
我国未来半个世纪,人口老龄化才是最核心问题。为了提升生育率,国家政策先从教育入手,房地产泡沫这个最影响生育率的大山绝对也逃不脱被抛弃的命运!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房地产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如果处理失当,有可能造成经济(甚至国家)整体衰退,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房地产算不了什么。
重要提醒:论对未来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没多少人可以像我这样的吧,绝大部分就是墙头草、马后炮,更多深度前瞻性文章,详见公众号【Smart_Dreamer】和【悟空价投】
别人家不知道,反正我在打击教培之后是幸福了不少。我老婆原来是自杀式的疯狂鸡娃,和那些中年妇女互相攀比,同时报八九个补习班和网课,孩子周末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课,疲惫不堪。我一年要掏十几万补课费,晚上和周末专职做司机,带着孩子满城跑,没有丝毫个人时间,不能运动身体,甚至影响了工作和收入。我想少报一个班老婆就大发脾气,骂我不负责任、要毁掉孩子,我威胁不给钱她就刷信用卡然后不还,把自己的个人征信搞得一塌糊涂,我只好出钱给她填上窟窿。现在国家严厉实施双减,老婆虽然还在穷折腾,但是已经少了很多,几个培训班还被迫退钱给我,我的时间和余钱都有了,周末把孩子带到图书馆看看书,有空调吹还不花钱,孩子也高兴。衷心感谢国家的双减政策,让勒在我脖子上的绳索松了松,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这个逻辑说的很多,但其实有点诡异。
首先要明白一点,不是培训机构的存在造成学生去补课,而是竞争的压力在促成课外补习,打击培训机构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曾经做过关于减负令之后,中国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率的研究,助理研究员魏易说:“减负令是一系列的条款,比如要求小学一年级要零基础开始教学,放学时间统一到下午 15 点 30 分,不能排名、不能考试等。颁布之后,学生补课参与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父母受教育水平高的孩子,提高得特别多。” 减负令造成了家长对补课班的实际需求,魏易说:“很重要的一条是,学校和校外机构谁来占据学生的时间。校内减负,处在优势阶层的家长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补课来占据孩子的时间。我们发现中小城市的补课参与率提升得没有大城市高,也是因为大城市执行减负令的力度非常强,中小城市蛮多学校是下午 17 点之后才会放学的。”
其次影响生育率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收入。人口学家贝克尔提出过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当生育的孩子越少,下一代子女的代表性会更强,因为父母可以将资金更加集中地运用于孩子的教育之中,让孩子实现再生产的目的。从家庭效益最大化的角度看,这种集中投入很难被多生孩子的策略取代,因为孩子属于 “时间密集型产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长收入的增加,时间价格也呈现上升趋势,**家长倾向于少生孩子精细养育,用孩子的质量来替代数量。**补课时间过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可它的出现和繁荣有社会现实的原因和需求。**它作为一种家庭消费行为,完全禁止的难度很大。**过去几十年是中国社会流动非常大的一个时期,很多人都看到了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地位上升的例子,它给了人们希望。
打击培训机构一直是教育部门提的
教育部门一直也不关心生育率这档子事
现在这么说的也其实是网民加某些非教育部门的部门
所以最终生育率能不能提高要看那些非教育部门的能力,他们如果有能力修改新生儿数据的话,那当然可以提高生育率。
单独一个政策影响不大,但国家想做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从来都是组合拳,各种各样的政策一起组成合力。
做了这些,可能还是提高不了生育率,但不做这些,遏制生育率暴跌的趋势(二阶导数),都将做不到。
这得先了解清楚,人们为什么想多生孩子?
我在大学的时候做过家教,有一位家长就一个闺女,他跟我说:
“我很自私,生一个闺女就够了,我们主要是自己享受生活,多生孩子是累赘。”
当时这句话对我来说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生一个孩子就够了?主要是自己享受生活?这听起来像个生意啊。
现在我也为人父,我跟这位家长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生孩子就是门生意,有得赚,才有人干。
以前为什么猛生孩子?
因为打土豪分了田地,每家地多,天下也太平了,需要多生孩子帮忙下地干活,这样父母就可以在家里坐着当地主了,而且种地这个事,时间越久越有经验,父母是天然的教练,哪个孩子敢挑战父母的权威?这父母当起来得多爽?谁不想要当皇帝的感觉?而父母需要付出什么?管孩子的吃穿住,仅此而已,现在哪个资本家敢这么剥削?
这明显是多生孩子就多赚的生意,所以大家抢着生。
现在呢?地分得差不多了,每户的地一个劳动力就种的过来,地里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另外,现在孩子都要往城市发展,城市有无数个行业等着孩子去挑选,但这无数个行业中就是没有种地的行业,父母的经验就用不上了,父母在孩子面前根本没有权威,孩子可以把父母驳得体无完肤,孩子不用听也不会听父母种地的经验,这种情况下,父母有当皇帝的感觉吗?有成就感吗?另外,孩子在外面挣的钱也大部分情况不会交给父母,因为他们还要在城市买房安家,父母甚至还要补贴,这明显是赔本的买卖。
所以,现在放开三胎了,不开补习班了,也不会有人争着抢着生孩子的,生孩子已经不是个好生意了
个人认为声称打击培训机构会提高生育率不过是一个幌子,至少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缓解社会矛盾,这个肯定是不能明说的。难道公开宣称:打击培训机构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缓解大家的生活压力,否则蚌埠住了?不可能这么明说的。
社会矛盾就几点,:
一,贫富差距,这个一时半会很难解决。
二,房价。房价大降会带来什么后果不用多说,牵连太广。所以目前的策略是锁住二手房让成交基本冻结。同时满足刚需,让其去买一手房。
三,医疗,医疗还行吧,目前没什么需要大改革的。如果大规模私有化老百姓负担更重。
四,就剩教育了。所以说校外学科培训绝对是可以动的,并且不会有太严重的负面后果,利远大于弊,并且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基础教育学科培训、不过是某些群体的作弊行为。
五,有人说这么多从业者失业怎么办?其实有个好路子,国家应该也会支持,就是成人职业培训。
六,国家、政府和社会、应该大力宣传成人职业培训或者教育,让那些有满腔精力和热情,但又不想只是去送外卖和送快递的人一条出路,很多时候是社会氛围不太好,自学又没有那个积极性,我所在城市的社区、前段时间搞了个、市总工会组织的免费叉车培训,5 个名额,很快就抢了。你说这些人是贪便宜吗?或者其他人出不起这个培训费?肯定不完全是,政府组织的就是有那个氛围。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崇尚終身学习,或许就不至于高考定終身,公考定終身。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引导发挥出、每个愿意发挥潜力的人、的潜力。
让失业者或者想掌握一项技能的成年人去学技术,不比压迫小孩好?对小孩的过度压迫又于心何忍呢?那些被逼疯甚至自杀跳楼的孩子有话想说。自己成为富一代或者有成就不行吗?自己不努力、却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
肯定不能啊。
因为打击培训机构之后就得自己研究题目了呀!
要知道人的忘性是很大的,两个孩子年龄差几岁,相当于之前的题目还又得重新学一遍呢!
多一个孩子就得多辅导一个孩子,真心是要累死了。和送到辅导班辅导的工作强度也差不多嘛。
当然可以,就和基本工资加个几百块差不多。
摆在生育率面前的拦路虎很多,能打掉一个是一个,这是对的
但是要是认为打掉一个就全部消失,那就天真了。
别的不说,学区房,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足以让多少人不愿意生孩受苦
这年头养个猫都嚷嚷不能给好吃的还不如饿死,何况孩子呢?
或者直白的说,现在生育率的问题早就不是简单地不生孩子
而是很多人已经不愿意结婚,或者很不愿意生孩子了。
而大部分这个时候根本还没考虑什么学区房,补习班呢。
所以,可以提高生育率,但是却有提高不了多少,当做安慰吧。
而打击培训机构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教育压力,堪忧。
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也不能指望有很大的突破。
1. 教育行业的整顿,既跟出生率下降有关,也能跟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有关。结合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的整顿,本质上都是为了确保 3 大公平;
2. 接下来可能会整顿的领域,就是医疗和养老了;
3. 教育行业发展到如今,真正产业化、资本化时间,也就不到 20 年,但这 20 年间,尤其是近 5 年,大量的线下、线上机构崛起,引发全民焦虑,加剧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4. 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既照顾到了底层劳动人民,也平衡了中、高层人士的需求,在短期之内也算是较为低成本的阶层逆袭方式。一旦教育机构横行,本质上是堵住了大部分国人向上跃迁的路径;
5. 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还在大量增加,同时在线教育的肆虐,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整顿。对于学科培训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产品,迟早要遭到清算。
6. 以及机构的跑路,消费者的投诉无门,都是在暴露行业的弊端。疫情作为机构倒闭遮羞布被扯去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7. 行业流水进的快,不压款,不垫资,导致阿猫阿狗都能做机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入行门槛、经营门槛、运营门槛被大大提高。一些单纯趋利的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8. 而真正拥有教育情怀,教育大爱的人,会与教育永存!行业利润降低过后,能够存活下来,且坚持下去的,才是赢家。当然,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
既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就意味着接下去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整顿教育行业!
而整顿,也表明行业还是有前途的。
这种整顿,会利于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但本质上会带来资本的退潮和行业入行门槛的提高。
所以,这次整顿,可以理解为正中行业七寸。
一、政策合规,所有机构都必须办理办学许可证,就能刷掉一大波;
二、收费合规,一次只能收取 3 个月学费,又能刷掉一大波;
三、教学合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明确超纲要求,还能刷掉一大波;
作为从业 10 来年的老司机来看,这 3 点是行业七寸。
一旦实施下去,线下培训机构基本上将会整顿得较为规范了。
接下来的教育行业将迎来资本退潮期,与每一位从业者和企业主都息息相关!
财富公平和教育公平,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当然,教育行业依旧存在机会,比如: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成绩补差,
在基于:1. 合规办学;2. 内容同步;3. 合理收费;虚假宣传等四大核心诉求的情况下存在,
并最终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
一言概之:教育行业的商业时代已然过去,接下来进入的会是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
还未办理办学许可证的,还在继续超纲教学的,
还没适应一次只能收取三个月学费的,请一定要注意哦!
资本退潮,进入门槛提高,对局内人有好处,但仅限于你真的是在做教育。
同时,请千万要去留意账户上的现金流与未耗课是否对等,
如果有缺口的话,那过往欠下的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还了。
规范运营,控制成本,比持续招生,持续教学,要重要得多!
1. 监管司的成立,实际上明确了教育行业整顿的主基调不会是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过政策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结合过往教育部门发言来看 “不允许校外教育机构再造一套教育评价体系”。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现有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所以,个人建议,无论是企业主和从业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2. 对于已经在局内的人,政策落地之前也没必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意义,一切都等政策清晰后,根据政策所述内容去做调整;而对于未入局者,今年建议观望到年底,目前入局不是明智的选择。
3. 从《通知》来看,有几点需要注意:
A. 监管司主要职责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管理,既包括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童,也就意味凡涉及 3 岁到 18 岁业务的机构,都在管辖范围之内。
B. 从目前教育行业业态分布来看:素质教育、学科培训、出国语培、出国留学基本都囊括在内。个人看法是在这些大业态中,又会区别对待。
C. 少儿英语、思维数学、幼小衔接、学科培训、大语文等直接刚需或间接刚需类项目,可能会规范的方向是:证照合规办学、教学内容不超纲、收费周期不得高于 3 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同时,与之配套的细则会有关于各年龄段和学科教学内容超纲的定义。
以上业务板块的机构,建议关注政策落地后的具体细则,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D. 素质教育规范的方向:收费周期不得高于 3 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会是两个主要方向;在证照方面,不排除不用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可能。
个人看法:
未来这些领域的机构,尤其是以学科为主,或许会回归到补差市场;
培优和拔高,会逐步演化为名师工作室状态,打游击战为主;
少儿英语和思维数学类型机构,会演变为专项科目补差;
一旦政策落地,机构最大的风险点是:收费不能超过 3 个月。教育行业一直以来的状态是寅吃卯粮,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以后,大部分中小型机构已经追加几轮投资。落地后,不排除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修正,相对而言不会是难点,毕竟大部分机构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调整教学内容,对机构来讲不会是致命伤。目前之所以焦虑,在于政策未落地,一切都是未知。
同样的,对于美术、舞蹈、国学、棋类、体适能等机构,或许会构成间接利好,学生时间可以重新分配。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不能去触碰底线。
4. “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 这些事情实际上部分已经在实施了,尤其是对于已经拿到了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来讲,内部装饰、师资和价目公布等内容,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内部建立党支部,都是属于基本明确的内容。个人认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会太大。
5. 监管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个行业建立规范标准和进行督办的部门,于大部分中小机构企业主与从业者来讲,是好事。这样的洗牌会利于行业规模重新打散分配。也能够让所有机构找到直接上司,而不是任何事情和证照的办理都陷入踢皮球状态。
6. 当然,从内容描述上来看,监管司主要还是停留在标准制定和监管执行的状态,具体执法还是由其他部门负责,只是能够为执法部门提供依据。所以,未来各地的整顿,依然可能是城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分工合作。(**刘一一,“深学邦” 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对于未来政策落地后的教育行业看法:
1. 政策合规是大趋势,但不是机构生存的致命因素,大部分有证的机构,也会难逃倒闭的厄运。
2. 教学内容合规,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机构,实际上都是可以做到的,且能完成转型的。毕竟,这是机构的看家本领,换汤不换药的事,还是能做好;
3. 虚假宣传,那是可以规范的。尤其是那些一直标榜是以转介绍和续费为主的机构来讲,不管整顿不整顿,就一直没宣传过;
4. 致命伤是一次收费 3 个月,且要监管流水!请注意!这才是大招!一旦落地,大部分机构会长期面临追加投资,长期要死不活!当然,素质教育机构也难逃此劫。
5. 资金监管是行业七寸,入行门槛大大加高,投资总额增大,周转资金变多,追加投资周期起码以一年计,机构扩张速度减缓,盈利能力变弱。
6. 如果你还只是在焦虑是否能办到证,教学内容怎么整改,基本上就没看懂这个行业。你需要关注的是账户上还有多少余额,还剩下多少未耗课?投资款是否有收回?账户余额和未耗课是否对得上?如果有缺口,怎么来回补?
7. 当下,招生越多风险越大,尤其是找招生团队来做这事,无异于挖坑埋自己。毕竟,资金一旦监管,进退两难喽。
8. 最后,个人不建议这次低估整顿的决心。未入行者要谨慎,哪怕你想做的是素质教育,也一样等政策落地后再动;已在局内,有照无证,无证无照,都听天由命;已在局内,有照有证,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所有内容明确后,依规整顿就好。【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仅属个人观点,转发请署名。】(**刘一一,“深学邦” 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首先,我不知道教育要多少钱,我只知道怀孕要钱,生要钱,奶粉要钱,衣服要钱,多一张嘴吃饭要钱,不上班照顾没钱上班请人照顾要钱。你先把这些钱整明白了再跟我讨论教育要多少钱。
从怀孕开始,叶酸,孕妇奶粉,补钙,孕妇衣服,产检,b 超要不要钱?
保健品是可以不买,脑发育慢,骨质疏松等等自己考虑。产检别说社保报销,报不报得全?要不要自己出钱?你还可以不去呢,地贫唐氏无脑儿也都不会死人对吧?
接着是奶粉,我孩子平均 4 天一罐,A2 最便宜的代购一罐一百多,我算吃到 5 岁好不好?多少钱了?别拿奶粉说事,我特意查了一下蒙牛伊利的价格,两百多一罐还要领券价,而且国产奶粉你真的敢给孩子喝?你咋不说直接给他喝米汤呢,那个便宜,反正死不了对吧?
然后尿不湿第一年没算过用了多少张,钱上万了,当然你还是可以不用,用尿布对吧?尿道炎爽不爽?别说没尿不湿的年代,还开裆裤尿地上呢?你现在不用尿不湿我看看?至于花费,尿不湿总比姨妈巾贵吧?卫生棉一般一包 10 片 2-30 没问题吧,6 个月前一天就能用 10 + 片,6 个月后能吃辅食少一点,最多算一半,自己算多少钱。当然你看他尿了没完全吸到爆可以不换,还是那句,尿道炎爽不爽?
接着孩子衣服,孩子衣服是特别贵的,一件巴掌大的少说 2-30,长大一点更贵,没记错 80cm 开始衣服就上 3 位数了,而且前期长的快差不多两三个月就得换了,还有吐奶,出汗,流口水,乱摸弄脏一天就得换好几套,你不得备个十件八件?而且这个需求量是随年龄上升呈指数上升的,尤其会跑之后,跑一圈湿一件,你换不换?不换去个医院比这一柜子衣服都贵,小朋友可没有多少医保报销。当然你还能找亲戚 / 同事 / 朋友要旧衣服,你咋不说还能改小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呢?
再有就是照顾孩子,产假你有几天?别提政策,我这边政策很多人能休 158 天以上的,但是公司只批 98 天,包括国企,你有本事不干。出月之后上班吧,找人照顾孩子要不要钱?公公婆婆可以,爸爸妈妈也行,不同城的过来要不要钱?无论同不同城的,你要不要给家用?家用 1000 起步吧?大城市光一个月饭钱起码个 3,4 千。什么你说啃老?那你都有老啃了,生就完了,看什么知乎?
哦,对了,最后还有一个,这个倒真的是丰俭由人,就是满月酒 / 百日宴。一桌 2000 起步,常规 10-20 桌。
OK,接下来自己算算到小学前要多少钱?然后再想想为什么不生。
PS: 我其实只是想表达,孩子光到学龄前就要花很多钱,想提升生育麻烦先把这第一笔钱整明白,奉孝搞教培是本末倒置。评论区一堆杠精全上来抬杠说价格问题有病吗?和我讨论欢迎,杠价钱的阴阳怪气的一律直接塞抹布!
不会。教培的从业人员连工作都丢了,更加没钱生孩子了。
不可以。
打击培训机构连 “降低教育内卷压力” 的作用都起不到,更谈不上能提高生育率。
很明显教育内卷压力不是培训机构带来的,充其量起了一点点助推的作用。
为什么教育压力那么大,根源是教育行业受到的管制太严重,越是教育产业链的上游,管制越严重。
看看我们的教育产业结构:托儿所,全为民办。幼儿园,大部分民办,少数公办。小学,多数公办,少数私立。初中,多数公办,少数私立。高中,基本都是公办。大学,基本都是公办。研究生,全部公办。
看出来没有,越是往上走,民办的比例越小。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是因为上游的利益更大。下游怎样表现,是上游决定的。
之所以要激烈的拼杀高考,是因为中国高校被分为三六九等,不仅有 211,985,双一流等名号,还有行政级别的不同,有厅级有部级。各种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大不相同,而民办又不准进入,因而无法稀释公立高校之间相差悬殊带来的问题。就算是高考录取率达到 100%,高考压力仍然不变,因为考生还得为进入 985,211 拼杀。
类似的,各地的” 重点高中 “都是人为扶持起来的,都是公立的,为了进入这些学校,自然得拼杀中考,自然要进辅导班。
辅导机构只不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已。如果真有诚意降低教育内卷,那么就应该放开教育准入,民办机构可以办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同时,公立高中及高校要取消一切等级和称号,全部平等。公立学校就不应该有” 名校 “,因为公立就是一种福利,是应该平等对待所有人。
现在的措施是反其道而行之。旗号是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其实是教育领域的国进民退,是打击民办教育。原本民办教育有潜力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减轻单一赛道带来的内卷压力。现在呢,反而把学生压力大的锅甩给民办机构了。
为什么不恢复推举制?这样普通人直接进厂生小孩多好,反正一堆人说自己本来就竞争不过有钱人。
不能。
但是打仗可以。
只是打击培训机构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内卷又不是教育这一方面
打击培训机构是最容易做到,影响比较小的一部分,毕竟大多数培训机构并不交税,顶多算是提供了就业
为什么双减政策稳准狠,因为直击命脉,现在很多家长肯定慌啊,而且是特别慌,一方面自己孩子不行,又不让补课岂不是更不行。另一方面,都不补课了,那只要自己孩子补课岂不是更好了。所以,课一定要补。
双减只是减轻剩余负担的一个小小措施,不要怀疑双减执行的决心,因为生育率这个东西比房价更开不得玩笑。连双减都搞不定,提高收入、降住房负担(请注意和降房价的区别)、降医疗负担都比降教育负担难 N 倍的更不要提了。
而且,取消培训机构也只是一方面,下一步就是学区房,不要怀疑,因为最好的学区房都在地段最好的地方,这里早就没有地可以卖了,对于郭嘉来说,根本就没有收益了。这一波韭菜可以割了,学区房油水已经榨干了,而且可以大幅度锁死流动性,毕竟买的学区房赔钱卖肯定是都不愿意的,砸手里正好双喜临门。
提高收入和福利待遇,毕竟现在收入还房贷都是难题的情况下就是孩子不上学也不会再生的,而且仅仅是提高收入也不行,还得落实休假制度,只有有钱有闲了,大家才愿意生,在配合父母的唠叨效果加成。
所以,打击培训机构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这只不过是众多减轻生育负担的一个小方面,真正提高生育率的将会是鼓励政策,比如说,原先是独生子女加分,以后可能就是生俩加 10 分,生仨加 20。
长远来说,可以。
因为目前生育率低,是因为生活成本高,加上内卷严重。
现在打击培训机构,相当于将资本赶出这个行业,抓大放小,将利润降下去,让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还有配合连环拳,就是将所有的教育资源打乱,随机分配,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随缘和靠天赋,另外严加管控分数制和排名制,让孩子和家长看不到排名,减少焦虑。没有焦虑,就不会都抢着补课,就不会将补课价格对高,省下的钱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然后生活水平就提高了,这样子就愿意生多一个了。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会导致生多。就是没有排名制后,很轻松过完三年后,发现中考考不上高中,孩子去中专了,大号练费了,必须要一个小号,这样子生育率就提上去了。
对于培训和生育率的关系,最近思考了很久,这里说一个角度,不全面啊,不喜勿喷。
首先看哪些地方生育率高?基本就是非洲和西亚。
哪些地方生育率低?发达国家和东亚。
再看国内哪些省生育率高?沿海地区和偏远地区。
西藏(14.6‰)、宁夏(13.72‰)、青海(13.66‰)、贵州(13.65‰)、广西(13.31‰)、福建(12.9‰)、海南(12.87‰)、云南(12.63‰)、江西(12.59‰)、广东(12.54‰)。
国内哪些省生育率低?东北和中部。
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重庆。
**有人说没钱养娃,那肯定是鬼扯,**生育率高的大部分地方都很穷。
**后来以为是越有钱越不想生,**也许是生活太丰富,不需要孩子提供安全感(养儿防老)。后来发现国内也不都是有钱的地方不生啊,比如福建、广东挺有钱的,生育率也还高。
所以,最有可能是文化因素,就是当地家族观念强不强,社会网络是由陌生人组织还是以家族方式组织。家族观念越强,生育率越高。
过去改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 30 年,也是中国人口流动的 30 年,农业人口比例骤减,原有的稳定的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网络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陌生人协作网络。
这个陌生人协作网络不论在社会分工、效率、法制、平等等多个方面,都有其明显的先进性,但唯独一点就是,和我协作的人是不是我的亲戚已经不重要了,不靠亲缘关系增加效率了。那么,生孩子立刻就变成了一件不那么划算的事情。
这么看来,回归文化传统,降低社会流动性,陌生人协作让位亲缘协作就可以解决生育率的问题。
**很多人问,打击教培机构,是不是老师的孩子,老师的亲戚就更有优势了?**是啊,就是更有优势。教培机构是陌生人协作,教自己家孩子和亲戚家孩子不收钱就是亲缘协作。亲缘协作更有优势,就可以促进生育。
此外,通过教育跨越阶层也会促进社会流动性。这一点不言而喻,多少人是从农村考出来进了大城市。也正因为人们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才导致家长愿意花大成本让孩子去读书。可是改变命运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增加社会流动性,这也是降低生育率的呀。那么,打击教培机构,有助于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公平就会产生低流动。
人类从来不是用倒退来解决当前问题的,发展带来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降低流动性,回到亲缘社会,就好像有人认为回到原始社会就不会污染环境了一样。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些新方法,在城市化、高流动、陌生人协作的前提下增加生育率,可能是 “社会化抚养”,可能是更“透明” 的信息社会,但这些方案都还没有特别明确,值得我们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探索。
人家是降低养育成本,鼓励那些有生育计划的大胆去生
至于那些不结婚或者丁克的,你们属于生育税征缴对象。要有自知之明。
打击培训机构本来也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或者说提高生育率只不过是它其中一个目的。
更重要的目的是在配合中考分流和高考分流的考试制度改革。
房价不跌,很难。
关于生育率降低和房价有没有关系,真的一点争议都没有,房价越高,生育率越低,这就是一个通用的公式。
大家可以看在 2012 年到 2015 年全国房价不涨的时候,人口出生就稳定在了 1600 万到 1700 万之间,后来二胎出现,2015 年冬天二胎政策放开,人们开始造小孩,2016 年人口出生率突破 1700 万,2017 年继续保持在 1700 万,可是在这个时候房价开始大涨,也就是 2015 年底到 2017 年这三年,全国房价轮流转,等到了 2017 年,大部分城市房价已经涨完了,人口开始感受到了高房价的压力,生育欲望被压制,2017 年不愿意生,2018 年出生人口就大跌了,后面这几年大部分人收入一直没有增加,而房价也没有大跌,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出生不断的走低。
大家觉得今年人口出生会跌破 1000 万吗?
不能,至少在大城市不能。大城市中产你说破了天,都不会生的。
但是打击培训机构可以削弱城市中产子女的一部分教育资源优势,把高考这条上升通道让出个口子来,以便让愿意生的小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子女在起跑线上少输一点,能够看得到希望。
至于小城镇和乡村人口是否愿意生,那得看生育补贴之类的鼓励政策是否实在了。
可以提高失业率
谁告诉你打击培训机构是为了提高生育率?
反正我在双减文件上没看到这句话
打击培训机构,最关键的就是隔离资本
全中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哪个不是掌控在党的手上?
凭什么教育可以不?
他们干不过公办教育,被公办教育按在地上打的时候,他们可以随便投资
真到了上培训比学校上课重要的时候,这才打击了培训机构
重要的不是教育培训赚多少钱
是剑不能在别人手上
不能。
出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不把穷人落下。
眼睛别老看着大城市,咱们往乡下看看,或者至少往城乡结合部看看。
那里有大量的孩子上不了辅导班,因为家里没钱,他们在高考面前天然的就比城里孩子弱势。随着补习行业的红火,城里补地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几乎方方面面都能补到,只要你出得起钱就妥妥能保证你成绩上升。
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之间的距离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大。高考,原本是个公平的上升机会,如今却成了城里娃的秀场、内卷地,已然跟乡下穷娃没什么关系了,反正怎么考也考不上。
于是国家出手了,国家要的是人心稳定,任何人都要有生活的奔头,这样才能推着国家这个机器向前进。农村娃要是知道自己怎么努力也比不过城里娃,怎么也考不上的话,你说街上会不会多出一大批街溜子?
打击培训机构,跟生育率没多大关系,该生的怎么着都想生,不想生的你奖励他都不会生。
觉得打击培训机构主要是因为政府想提高生育率的,逻辑就不太对。打击教培机构,会影响那些本来就占有资源和财富的人生娃吗?会影响那些对教培机构没有多大需求,多生娃多种地的人生娃吗?会影响本来也不想生娃的人的想法吗(一胎在家闹腾,岂不是更不想生二胎了)?会影响那些 “铁一胎” 的人的决定吗?会影响那些本来就在准备要二胎的人的计划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政策不会傻到用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去仅仅改变或者主要改变生娃的问题。真要是主要为了让大家生娃,打击教培机构损失的税收和就业岗位,直接折合成现金奖励给那些生二胎三胎的不香么?这样就业率有了,税收有了,娃也有了,不好么?干嘛要舍近求远?入不敷出了,随时停止就好,犯得着跟市场较劲?犯得着自己脱层皮?一个个喊 “不就是为了生育率么” 喊得老响了,也不知道有什么意思,你自己又不会因为这个去生娃,别人就会了?大家都不傻,政策更不傻。
再说,打击培训机构,根本原因就是在教训资本,其次,某些机构的教材也不咋地,夹带私货,“去中国化”,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最后,大家放心,合规的教培机构会不断出现,为了抢市场,价格战也还会有,便宜的课程也还会有,人是活的,在座各位再怎么聪明,能聪明过资本吗?换个姿势赚钱,就不是赚钱了吗?资本和政策磨合好了,自然就会趋于稳定。
只是相关人员利益受损,难免会喊几句 “就不生娃”,很好理解,没那么高深。
很多回答感觉都太极端了,没有一个人生孩子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如果某个相关因素显然是没有抑制作用,那么就极大可能是有促进作用。回答取消课外培训这件事上,显然不会抑制生育,那就极可能会促进生育。
月薪 2 万的我,买个 2500 多的星球大战乐高舍不得,不就一堆塑料积木嘛?还不如支持一下盗版买个 200 多的意思意思?转手就拿着 2500 给孩子报了几节美术课,老师水平在我面前就是个渣渣灰那种的师资。然后用 2400 盒乐高星球大战给孩子买了个学区资源。
什么是低生育率?我从小到大都不敢买的一盒乐高玩具,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买了 2401 套给孩子读书用,孩子学的还很不开心,我还要开心的哄他学下去,以后才能吃香的喝辣的娶个好老婆,掏空我这辈子买乐高玩具的钱给孙子继续读书。
这简直就离谱。
整个过程,我到底收获了什么?
来自其他鸡娃家长灌输的教育焦虑
来自各种教育机构每学期索要的教育支出
来自教育失败子女变成啃老废柴后造成自己的养老危机
来自学区房被国家消灭后资产严重缩水所引发的中年债务危机
来自孙子辈对你不亲但视你为最后一个可以被榨干的钱包后希望你早点超脱的意志力
国家打击培训机构,是希望教育资源公平化,不被私立机构哄抬价格,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额外支出,其本意是为家庭减负,反教育集团垄断,因为学区房这摊子涉及到的既得利益群体过于强大,甚至有种我自己打自己的感觉,因此只能切切蛋糕之外的边角料,反而进一步巩固了部分学区房的含金量。
打击培训机构并没有提高生育率这层含义,**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的婚恋成本过高,而并不是养育成本。**有些人肯定不服了,我养个孩子每年要花七八万在兴趣培养班,娃娃吃喝消费一年支出多少,这些费用跟高房价学区房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罢了。你把掏空六个钱包的学区房支出抹平掉,这笔钱你拿去消费啥都不会跳你眼皮一下,你每晚一顿一千的日本和牛都能吃上 20 年。
教育资源越是顶尖的地方,其生育率必然越低,相反越是匮乏落后的地方,其生育率会越高。影响生育率的不是私立机构,而是教育资产的分配不均,国民意识的逐渐觉醒所致。
提高生育率,别整那么多虚头八脑的,首先能不能把孕妇做唐筛,无创 DNA,羊穿的费用报销了意思意思一下先?
不过经过这么些年来践行 FIRE 主义后,我发现一个解决以上所有问题之道。
即:子女不依赖于当前教育模式被父母抚养成人。
理由: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教育,所培养的方向是社会生存技能,而非这个社会掌权掌钱者所需要具备的稀缺能力,依托于传统教育下诞生的孩子,大概率会在大学毕业后(一半概率是考不上高中去了技校)成为资本下面的廉价劳动力。
我并不希望孩子掌握这种技能,不是技能没用,而是不需要花费 2401 盒作为代价去获取这么一个工作岗位。
这就好比我一个同事花了 200 万去欧洲留学 8 年回来做了月薪 8000 的原画设计师一样,我交了 3 万学费就解决了,这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技能罢了。
不要被大众情绪所煽动,你一旦焦虑了就败北了,仔细想想你的孩子终其童年,你终其一生,所付出的教育收益,真的如你所愿那么有用吗?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买不起大别墅真的不是因为限购……
说句实话,肯定不可以,但是这算开个头吧。
年轻人没生娃的根本就不知道培训机构要多少钱,你孩子都没有,根本没人会去查补课要多少钱吧??更多的是焦心读幼儿园多少钱一个月,奶粉钱多少钱一个月,要读 xx 小学要买什么房子落户才能读,或者听谁拖关系去 xx 学校要几十个 W,或者要车房,贷款多少多少钱。
把生育率和培训机构挂上号,确实有点扯远了,但是对于大环境来说还是有好处的,至少普通不补课的家庭确确实实减负了。很多来城市务工人员他们孩子真的补不起一个月上千的补课费,更不用说专门的一对一教学。
我觉得很多人连为什么生育率低都没搞清楚,大部分年轻人连自己屁股都擦不干净,哪会去考虑养孩子多费钱啊??自己一天天都吃不起两顿牛排,日料,车房要啥没啥,好不容易奔一套房,每个月还得没脸没皮的找父母要钱还还房贷车贷,补贴生活。遇到父母按时打钱的还好,遇到父母还得自己催的,那真是难熬,要一次被数落一次,这种情况下自己都养不过来,还怎么养孩子啊??
孩子都没生,谁会考虑 10 年后的补课费??自己生活吃饱喝足,自然会饱暖思那啥,生不生都由不得你,一次不中?嗯?两个年轻人在家,工作轻松,每天开开心心,如果不是被社畜工作榨干身体,不生??忍得住??怕不是到时候夜夜笙歌。
过剩的产能怎么办?
很简单,卖给外国人,换取外汇,进口外国物资供给本国,这样就达成内外循环了。
但是一旦卖不出去了呢?或者外部消费饱和的情况下,怎么办?
原本意义上,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生产力的提高,制造业在创造失业,原本意义上 9 亿农民种地,现在只需要 10w 人种地,大部分人失业,原本意义上每个省份都有钢铁、纺织企业,现在生产力进步以后,我们全国只需要三家左右足够了,那么失业工人怎么办?
生产力的进步标志着单位产值提高,单位劳动收入价值升高,富裕的劳动力转向创新行业,比如自媒体,比如服务业,大家吃喝玩乐,但是这个大前提是必须社会生产力进步,制造业创造财富,服务业分解财富。
我国从 2010-2020 年生产力大大的提高,钢铁、煤矿等能源企业的产能效率大幅度上升,这些淘汰的人去哪里呢?
去做手机、汽车、电脑,去电子组装厂,所以我国经济又发达了十年。
那么 2020-2040 怎么办呢?
技术进步是有瓶颈期的,平均三十年到六十年一次科技创新,那么没有创新这段时间怎么办?
在依托制造业的情况下,进行大消费,服务业膨胀起来,也就是美帝就是这样的模式,美帝 80% 的人都从事服务业。
服务业的最大特色是吸收闲散劳动力,工资低,因此出现了民粹主义,那么此时政府为了维持大消费和生育率,就必须进行补贴,否则经济就会由失业导致负循环,社会倒退。
也就是资本家的福利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达以后的必然阶段,过剩的生产力必须以消费出清,而生产力进步导致的失业必须由政府买单,以此达到内循环。
这样注定了,生产力顶端的国家,越有钱,而底层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政府无法补贴给居民,社会福利最低。
所以我们从这四幅图就能看出我国未来的出路,一流国家美国,直接补贴发钱,因为是国际货币,
![](data:image/svg+xml;utf8,)
兑水也不怕,二流国家日韩,发展海外经济,赚钱后提高国内转移支付,增加消费,我们到底属于哪类呢?我们拭目以待。
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写到过各种药引,什么蟋蟀一对,需要原配。
什么平地木十株。
反正各种奇奇怪怪的药引。
各位可能想了,这位陈莲河是个什么庸医?
但是后来就有人说了,其实这位医生的原型是何廉臣,出身于医药世家。再后来有人说了,鲁迅的父亲得的是肝硬化,转到这位国手的手下的时候,已经腹水好几年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算是没救了。
所以文中陈医生只能给开一些安慰剂,抚慰家人和病人,其实暗地里已经开始摇头了。
——分割线——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16 年的时候兴许转给名医,还有救。一波涨价去库存的调理之后,时间来到 2021 年。何医生缕了缕胡子,叹了口气。
“我听闻这天山上有一味仙丹,可以治疗天下人不孕不育的病症。”
“哦?这仙丹是用什么炼制而成?”
“须把教培行业砍掉,便可救治。”
“谢先生,我这就去做。”
……
“这位病人已病入膏肓。我们已经得知了问题,但是无法解决。”
所以,双减不过是一副安慰剂罢了。你要是觉得这副药有什么用?那是真的想多了。躺在地上等着病情恶化,不过是等一个不会出现的奇迹。
16 年就开始放二胎,说明病情已经加重。开了一味猛药,病情恶化。然后开始说,我们正在尝试解决。下一步,就是,我们尝试解决,但我们无能为力。
因为你怎么看双减这副蟋蟀,都不是来治疗生育率低这个病的。任何逻辑,都抵不过还是不生这个现实——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个家庭由于培训机构的消失,而多生一胎。
越发达生育率越低说实话不是很适合中国,最主要的是居民的幸福指数。男♀平等对立我就不说了,怕被女拳师打。知识越丰富的人应该越能明白,男女有差距,生理上心理上都有,所以平等真正指的是人格平等。
没什么用,现在年轻人不生主要是没钱、没时间、没希望。
但如果问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不会直白表达,就说教育成本高、彩礼高、房价高等。。
于是出台打击教培机构、限制彩礼、限房价的措施。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没时间,最主要是因为 996。加上通勤时间,早上 7-8 点就要出门,晚上 10-11 点才到家的人,去做除了娱乐以外的事是强人所难了。就连小长假也不愿意旅游,就在家里躺平的年轻人都不在少数。
没钱,也是因为 996 和内卷,用 1.5 倍工资雇 1 人干 3 人的活。就少了 2 个就业岗位,使得更加卖力才能得到这 1 个岗位。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竞争。
没希望,这是因为社会发展放缓,上升渠道非常狭窄,后代也大概率和自己一样的人生,就像放羊娃的孩子还是放羊娃。
话说回来,为啥家长要小孩参加各种培训班,一是因为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总不能关家里让他玩游戏吧,培训班不只是提高学科成绩,也算填空余时间;二是有中考、高考这样的筛选,50% 的人能读高中,那任由孩子成为被刷下来的 50%,读中专大专在国内非常受歧视,要么进厂要么送外卖,这些工作是什么工作条件和保障不必多说。这也是为什么都要卷着做 “人上人” 的更重要的原因。
单独一个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但结合多个政策一起实施,还是能一定程度上提供人们生育意向。
打击教培目的,大家都清楚,降低教育费用,实现教育公平,从而实现提高人们的生育欲望。
结合今年以来的房地产整顿、学区房整改,到今天(21.8.3)的游戏整改。
都可以看出国家在为了提高生育率,做了不少尝试。
在此,深学邦总结了 8 个要点:
1. 教育行业的整顿,既跟出生率下降有关,也能跟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有关。结合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的整顿,本质上都是为了确保 3 大公平;
2. 接下来可能会整顿的领域,就是医疗和养老了;
3. 教育行业发展到如今,真正产业化、资本化时间,也就不到 20 年,但这 20 年间,尤其是近 5 年,大量的线下、线上机构崛起,引发全民焦虑,加剧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4. 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既照顾到了底层劳动人民,也平衡了中、高层人士的需求,在短期之内也算是较为低成本的阶层逆袭方式。一旦教育机构横行,本质上是堵住了大部分国人向上跃迁的路径;
5. 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还在大量增加,同时在线教育的肆虐,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整顿。对于学科培训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产品,迟早要遭到清算。
6. 以及机构的跑路,消费者的投诉无门,都是在暴露行业的弊端。疫情作为机构倒闭遮羞布被扯去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7. 行业流水进的快,不压款,不垫资,导致阿猫阿狗都能做机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入行门槛、经营门槛、运营门槛被大大提高。一些单纯趋利的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8. 而真正拥有教育情怀,教育大爱的人,会与教育永存!行业利润降低过后,能够存活下来,且坚持下去的,才是赢家。当然,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
这么说吧,打击培训机构是为了提高生育率所做出的努力,但是光靠打击培训机构是不够的。
当下年轻人不生孩子的四大原因。
第一工作太累,加班太忙,第二房子太贵买不起,第三交易成本太高,第四太丑了实在找不着对象。
除了第 4 个太丑了,实在找不着对象以外,国家其实组合拳正在针对前三方面一样一样的解决。比如互联网公司被打压,被约谈取消大小周取消 996。比如第 7 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后,就迎来了又一轮更加严格的房地产限制措施,比如三条红线集中供地等方法限制房地产公司。
所以有些事情你单拿出一个来说他能不能解决,光他一个他肯定不能,但是不代表没有作用。有些东西是组合拳的效果,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不因为这个东西眼前不能就不去做。就好像你说只要努力就能提高成绩吗?当然不是… 但不因为这个就不努力。因为努力是原因之一。
额⊙∀⊙
我觉得是不能的。
中日韩三国,提出的任何想要促进生育率的有关政策里。
我都没看到对女性本身奖励和福利,相关的所谓补贴,都是建议在家庭单位上的。
或者其实是有??但在我浅薄的认知里,真的是翻不到。
甚至基本的产假这样的福利,都鸡贼的把成本转移给企业。
作为普通人,对政策了解比较有限,是不是国家在提高生育率这件事上,其实是有对女性十分友好的政策的?
比如生的多可以优先提供晋升机会,在评职称或者贷款的时候,生的多的女性就有优先权?
如果有这样的政策,麻烦大家告诉我。
打击教育机构不仅不能提高生育率,反而会降低生育率。
因为打击教育机构有两类人是不受影响的,一类是有钱人,因为人家根本就不用通过中考高考来为孩子谋取未来,人家的办法和途径多的是;另一类就是穷人家的孩子,饭都吃不起了,生个孩子就是当劳动力使用的,那么上不上学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间这部分人,一部分人自己以前吃过苦,然后现在挣了点钱,生活有所改善,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走过的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还有一部分家长自己也是通过考大学实现了人生的逆袭,那么他们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这个已有的生活条件和阶层掉落下去,这些家长才是最看重中考高考,也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那么教育机构关停之后,如果想继续给孩子补课,弯道超车,那么只剩 2 个方法,一个是一对一私教,一个就是自己教育孩子。一对一私教就意味着补课的成本要大幅的提高,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以前去教育机构补课虽然也花钱,但是毕竟还有小班、中班可以选择,花的钱相对还少一些,现在改成一对一了,而且还是私教,成本肯定会上升,钱花没了还拿什么生孩子。
再说家长自己教育孩子,不论高中的时候家长的学习有多好,但是放下书本十多年了,想再捡起来还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再学习一遍的,那么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人各学几门课,然后去帮助孩子补课,那么家长的空闲时间都去学习和帮孩子补课了,那还有时间生孩子吗?
即便是那些既请不起一对一私教,也没有能力自己教育孩子的家长,心里也是着急的,也不能放任孩子,只能花更多的时间陪着孩子,监督孩子学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心情焦虑是必然的,那还有心情和精力去生孩子吗?
这次打击教育机构的行动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目的其实就是防止人们教育内卷,在说的简单点就是让大家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孩子是那块学习的料,不用补课也能考上高中,考大学,如果不是那块料,就不要浪费时间,直接去上职高,出来当个工人,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人才,这才是最真实目的。
这跟培训机构有一毛钱关系?
生育率低是因为低工资、高房价、加班多、物价高造成的,都买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生什么孩子?
我还希望培训机构继续火爆呢,我北京西城前五的高中毕业,你们以为有了学区房就完事了?真以为好学校就都是好教育资源了呢?太幼稚了,我高中老师一个个都神马玩意,买了学区房,上了顶尖高中,还得去培训机构。
好多附近高房价的好中学,就是让一群好学生,进一栋上面挂着牛闪闪题字的楼里上自习。
一纸公文,一个合法的行业,变成成一个非法的行业。
当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摩托、电动车、环保,下达即生效,没有一点软着陆的余地
打击培训机构,配合其他政策,能快速提高生育率。
打击培训机构,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如果配合法定结婚年龄提前、禁止堕胎等政策,生育率提高立杆见影。
现在的孩子发育提前,加之双减后没财力补课的家庭必然增多,广大青少年课余时间大大增加。可以想像的是,双减以后,快乐而又精力无限的青少年孩子没事谈谈恋爱啥的,一不小心容易怀孕。只要把法定结婚年龄提前到 16 岁,且不准非法堕胎(年满 16 岁怀孕不准堕胎),生育率一定会快速提高。
结婚之后,还允许继续上学。16 岁正常该上高一或技校一年级,16 岁结婚生第一胎后,允许继续读书。有了孩子的家长继续读书,学个一技之长或者养家糊口的本领的愿望应该更加强烈,过几年再生二胎三胎的,时间很充裕。
我这建议很好,锅加不一定听。双减落实后,青少年问题一定会抬头,唯有配合法定结婚年龄提前、禁止堕胎等政策,提高生育率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不行。
降房价无法提高生育率,停办所有培训机构无法提高生育率,严禁 996 也无法提高生育率。
禁止女性接受教育后降低女性结婚年龄为 16 岁,可以大大大大大提高生育率。
问题出在最易受孕年龄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上。
最易受孕年龄在 18 岁前后。
什么叫碰一下就怀孕,18 岁真是碰一下就怀孕啊。
处于最容易受孕年龄的女性,因为激素的原因,对爱情是无脑的。
用一句话说就是。
我想给最心爱的人生猴子。
你再看看那些二十六七岁的老女人,嫁个人挑三拣四,从学历到性格,从房子到车子,从收入到储蓄,啥都考虑了,就是从头到尾就没有提过想跟对方爱爱,啪啪啪。
30 岁以上的中国女性性冷淡比例高达 30% 多。
你觉得这些性冷淡会愿意生孩子么。
至少培训行业的人,这几年是生不起娃了
这问题底下一大堆人分析来分析去
就没有人说一句:“我原本不想要孩子,因为这事我改变想法打算要一个 / 更多了”?
有的话评论区报个到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韩国,1980 年,韩国政府颁布了《规范教育和消除课外补习过热的措施》,成立了 30 多个专项稽查队,负责打压并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直到今天,韩国的教培机构都是被打压的,当然私人教师是管不了的,并且公益性质的补课等漏洞也管不了。
那么韩国的人口数据咋样呢?韩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呢?2018 年,在韩国 20 岁至 44 岁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是单身狗。在那些没有约会对象的人中,51% 的男性和 64% 的女性表示他们宁愿选择单身。媒体称,就业、房子、教育是韩国年轻人的三大压力源。统计数据称,2018 年 4 月,20 岁至 29 岁的韩国年轻人失业率高达 10.7%,高失业率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即 “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钱买房结婚;不结婚就不会生孩子。” 即使找到工作也结了婚,也因各种压力不敢生。
再看一眼上海的数据,上海人口出生数(按人口比例)比韩国还低。2021 年韩国人口约 5200 万,上海常住人口 2487 万。2020 年,韩国新生人口 27.23 万,上海新生 12.76 万人,其中上海市户籍人口出生 6.81 万人,占 53.4%;非上海市户籍人口出生 5.95 万人,占 46.6%。
一切都在不言中。。。
![](data:image/svg+xml;utf8,)
并没有直接作用。
有几个以前大量上培训机构的家庭,会因为没机构就生孩子去了?
不少家庭反而会更焦虑,更不敢生吧?
不能了。
如果将孩子看成资产的话,以前的孩子是正资产。因为在小农经济下,孩子就是劳动力。
现在的孩子就是负资产。小的时候要在教育、住房、婚嫁等方面消耗你的现金流。长大后,他们还得在社会上内卷,基本无暇顾及父母。
所以从现在国内的情况看,生孩子是个赔本的买卖。所以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我观察身边的同事朋友,基本都是单身或者一胎。现在中国经济内部已经出了问题,你们看网上口号越喊越振奋、国家愿景越来越大,但多数老百姓日子却越过越紧、收入已停滞多年。
追加:刚看见,陕西省准备给生三胎的放产假 350 天。评论里面的那些,觉得我伤害了你们生育权的,来来来,继续发表一下意见:你有这资格休 350 天么?这是鼓励你生孩子的么?要不再直接一点,你有双休么?
政策,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订立的。普通人很难短时间内理解人精的思维深度和宽度,所以初期都是骂声一片。
很多人觉得,国家鼓励生育,那我就应该多生,国家就该给我补贴,啥事都得考虑我的需求。你咋脸皮那么厚。
鼓励生育,那是鼓励基因优秀的人的生育率。鼓励啥都没有的生一堆干啥?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国家负担么?比如说,偏远贫困农村,都喜欢生孩子,国家一看这得鼓励啊,给他们发钱,叫他们随便生。生出来国家养,你觉得可能么?扶贫都扶不过来,叫他们多生更加贫困?你啥都不行,生一堆孩子出来,教育的路给你堵上了(中考分流,双减),指望婚姻脱贫蹭别人的路也给你堵上(新婚姻法)。指望多生孩子给自己养老的路也会给你堵上的。(干预农村彩礼)。这是鼓励你多生?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更精准的筛选人群,把质量高的优秀群体筛选出来,叫他们享受到好的教育,生育不限制,财产被保护。
多胎政策,是计划生育的升级版,而不是推翻版。生一个还是多个根据自身条件自选。如果觉得多生很吃力,那就是不在鼓励范围内,消停的生个一男半女就好了
不可以。
为什么你觉得政府做什么都是为了你?
政府做事是为了做大蛋糕。
现在有一个群体他们明明在生三胎。但是知乎 er 嫌弃人穷。比方我。未来我生几胎说不好,也许独生子,也许不是。甚至。。就不诅咒自己了。
对咯。就是他们,这个他们里面就有我。政府打击培训机构最大利好是谁?
是从来不补课的群体。是没钱补课的群体。
“都补课等于都不补课是一种谬论” 因为 “有一个群体,包括我,他么就没钱,就不会补课”
而现在有人想靠着各种手段,焊死所谓阶级提升的大门。
政府出手了。
政府保障的是愿意生的群体的利益。让愿意生孩子的家庭能够为社会为这个国家养一个更有出息的后代。而不是不愿生孩子的人。
所以打击培训机构可以提高生育率吗?不可以。
但是可以提高愿意生孩子的人的改变未来的可能。
可以。
现在生育率低的关键原因是成本太高,培训费高是其中一个,治理培训机构降低培训费自然就降低了人们教育孩子的成本,会提高生育率。
但是,只看这个方法,效果有却不会太好,因为生育成本不止这一个,还有房价、彩礼等高,还有生育假不足,还有收入不高等等。
其实这些成本和收入问题都在治理,只是见效的话都需要时间,初步见效的是房价,终于不再野蛮生长了,很多地方和很多楼盘在降了,无序扩张的企业也触碰红线困难重重打折自保了,不要急,这些治理只是开始。
而且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少朋友虽然因为生育难而不太开心,但恰恰因为大家自发选择少生育,导致治理这些高成本的房价、培训等效果比较好。设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狠劲生娃,你要治理高房价容易吗?所以,群众无奈中选择的却是有利于自己的一条路,等成本降下去了,收入继续增长 (共同富裕这个慢慢实现,具体方法之一是治理资本无序扩张),生育会慢慢改善的。这应该是很务实的提高生育率的方法了。
这两件事情有关系吗?
不知道。不过如果一个不偷不抢的合法行业能一夜之间一纸文件就变得 “不合法”,恐怕所有非铁饭碗行业的人都会在平时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开支,以便自己这个行业万一什么时候不合法了找到下一份工作前不至于断粮。如果要提升生育率,不妨 gwy、国企什么扩招一下?
基本不行,因为社会结构变了,以前大家都是农民,生了孩子最差就是农民,随便养一养,但凡能读书,就能阶级跨越。
现在大家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像知乎这种基本都是清北毕业的,硕士学历以上的,肯定不怎么愿意生孩子,因为孩子追上自己的阶层太难,很容易阶层滑落,所以每个孩子的投入都很大,生多了投入加倍提高,结果还不一定好,打击培训机构,孩子更难培养,更不愿意生。
不能, 打击培训机构不能够提高生育率
但想要提高生育率首先就要打掉培训机构
生育率前面的大山太多了, 培训机构只是比较显眼的那一块罢了
不能。
在多数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生了孩子是一定要养的,不管是不是科学地养。虐待孩子、生了孩子弃之不养在明面上是少数人,也不会有人光明正大地说自己不养孩子或者虐待孩子(按家长的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前提下,“好好地养大” 一个孩子的所有成本便制约了生育率。而〇〇目前的方向还是在如何尽可能不动蛋糕的情况下搞些降成本的 “闪转腾挪”。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以下省略敏感内容)。所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要解决生育率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来根治。源头是什么?就是 “好好地养大” 的道德观念。如果我们学习(敏感内容),搞新时代的破四旧,根除这种 “好好地养大” 的道德观念。那生育率当然会回到令(敏感内容)满意的水平。
严格八小时工作制:让男女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 doi 带小孩。996 的情况下 1 个人干 3 个人的活拿 2 份薪水,955 的情况下 3 个人干 3 个人的活 1 人 1 份薪水,这样就业的人数提高人民的安全感会增加,贫富差距相对较少(资本家需要支出更多的劳动成本,工贼不会带动内卷),这样子人们就不会因为担心下一代成为人下人而不敢生育。且男女之间会更平等一些男女对立减少(不用加班,大家收入差距不那么大,男女一起赚钱一起做家务,谁都不觉得不平衡。)
租售同权:不解释了。
男女共同产假:我忘了哪个国家有这样的政策,夫妻双方产假共 xxx 天,夫妻双方可以商议决定怎么支配怎么请假,其中丈夫的产假不得低于 xxx 天,这样子一方面降低女性的就业歧视(至少如果这个政策实施我是愿意生二胎的),一方面将育儿责任回归小家庭,减少双方父母的压力(带孩子不再成为没有外人帮忙就无法完成的负担),一方面加强父亲的教育在家庭中的作用,一个接受了父母双方的教育和照顾的小孩必然会对家庭有更完整的认知和期待。
以上三个点,除了租售同权会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其他两点我确实想不到对国家发展会有什么损害。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有这么一天吧。
不聊,生育率,说说另外一个观点;
结论:打击培训机构,为将来的教师教工提供分流空间;
20 年前,那个时候一年的出生人口大约是 2000W,造就了现在每年的高考生 1000W 和职高生 1000W;2021 年的出生人口预估 1000W 上下,往后推演 18 年,也就是说 18 年后的高考生和职高生加起来的总和的极限是 1000W 学生; 从 2000W 到 1000W 的学生人数的减少,代表着多大量的教师教工,培训老师,培训职工的分流和安置的任务?
现在开始打击教培行业,是为了避免将来的行业血崩造成社会不稳定;
生育率取决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观念取决于生育成本。
所以,我们可以把问题转换成:打击教培机构可以影响生意成本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过去大家都在补课,生育成本同时增加,但是社会岗位就那么多,该进体制的进体制,该进公司的进公司,该进工厂的进工厂,该待业的待业。
现在国家不让大家补课,生育成本同时降低,社会岗位还是那么多,该进体制的进体制,该进公司的进公司,该进工厂的进工厂,该待业的待业。除了大家都少花钱外,我没看出来有啥明显区别。
生育成本降低了,不一定会在短期对生育率产生立竿见影的结果。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民的生育观念最终一定会因教育成本的减少而改变。观念变了,生育率自然改变。
不能,但让塔利班的人做长老团一定可以。
可不,这培训费拿来吃饭还能长肉呢。
是个正面因子,但效果不会很显著。底层的福利保障没有明显提升之前,补习的需要不会减少。
为什么补习会扯到福利制度?
原因很简单,家长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然后课外又要出一大笔钱让孩子去培训班?
因为希望孩子要往上走,至少不要跌落现有的阶层,因为底层的辛苦付出和获得实在不成正比。就很简单的,没学上的人进入社会之后,他能有多少好的工作机会,没学历的人有多大概率能有好的未来?
你说那是他不努力是吧,从个体来看,部分穷人都有他自己的原因,可以说都是活该的,他该穷,但这肯定不是全部,毕竟环境资源承载力有限,你所谓的 “努力” 不过是这个社会必定要筛下去一部分人所画出的标准,而这部分人没达到罢了。
这些以种种方式被筛下去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啥样的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哪怕这里是平均年入至少 50 万的知乎(百万夸张了些,但三五十万应该答主们很普遍的说法)
因为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过上这样的生活,所以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帮孩子创造条件,而在中国读书确实是相对公平的一条路。
如果我们现在的底层,就是最穷的人也能有住房、每天能蛋奶,每周能鱼肉,那么比较穷的家长就会释怀,比较穷的家长开始不加入这场内卷,那么稍微穷的家长压力就下来了,可能这里面的家长也会决定不加入,其他的相对富裕的家长之中,也会有非常支持孩子选择的,迫使他们加入内卷的原因之一消除之后,可能也会有人放弃这种折腾孩子折腾自己的方式,放任孩子自由发挥,完全可以拿报班的钱来支持孩子追求梦想。
如此一来,家长还需要逼着孩子去读书吗?读书说白了,不还是为的衣食住行,有几个人是为了远大理想才去打鸡血读书的。
但是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打鸡血内卷就还会存在,补习班的需求也会在。
而需求在,被打击的供给却在减少,你说能真的缓解吗?能的,毕竟有的家长是真心不愿意参与进去的,看到内卷氛围减轻,自然是会缓解压力的,但是这部分人有多少不好说。
至于生育率,方方面面的原因太多了,指望靠打击培训机构就一劳永逸,纯属想多了。
恕我实在脑补不出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一定要生搬硬套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培养一个鸡娃的钱剩下够同时养俩孩子是吗?
生育率总被拿出来说事,其实看看结婚率的持续走低以及离婚率的水涨船高其实是更直接的原因吧!
怎么可能?!
昨天去找我们大领导签字,其他科长在他那儿汇报工作,然后聊了几句,突然话题转到结婚,他就问我:
怎么你们 90 后都不想结婚呢?我同学,他闺女在北京也不愿意结婚,多好的小姑娘啊!还有我媳妇同事的孩子,他们家一起吃饭,就问了句年轻人啥时候要孩子,孩子直接说要丁克。给急得呀!怎么就要丁克了?!
另一位科长,性别女,她就说支持女儿,不管接不结婚都支持,只要她快乐就好,一个人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家里车房都给她准备好了,随便她接不结婚。
我今年结的婚,没有孩子,现在看到政策已经开始规划以后了。
最近下载了不少 app,一个个筛选、模拟课堂情景,想想就头疼,要是以后都没有培训机构了,有些时候就不得不自己上了,我还算是勉强有点经验的,在国外实习,教过小朋友,也教过成人。国内教过中小学生,不过时间比较短。但是我理科真不行,有时候在想要不要找 985 理科生搭档,我负责文科,她负责理科。
就冲着这工作量,谁愿意生二胎呀?
养娃成本很高,但是考虑到传宗接代,一部分人还是要生的,毕竟 6 个荷包养娃还是比买房简单些。
但是,双减加分流这么一搞,我敢打包票,只有下跌预期,绝无提高一说。
你别看很多人在双减上拍手叫好,但凡你问他,会不会接受自己辛辛苦苦拉大的孩子去进厂打螺丝,你看有几个愿意的。哪些大喊公平的 C 货,只是看到拉别人下马一起垫背而开心罢了。但一半人上不了车,谁看不到。
不生是因为社会太卷,而卷,是上升通道狭窄,而不是教培。教培是果而不是因。很多人分不清因果。
可以。
道理很简单。
将人群精准分割即可。
一部分人继续卷,而且还会更卷。因为这部分人是要上高中的,50% 上不了高中的魔咒会让在这个范围边缘的人群更加内卷。这种环境会促使更多高素质人群产生。
一部分人彻底躺平。反正考不上高中大学,当个工人也很好啊!这部分人就会彻底摆脱教育机构,反正孩子么就是吃饱穿暖不冻不饿,没事闹腾了给个手机玩去就行了。
而生育主力就在这一部分当中。
反正生出来的按这种养法也花不了多少钱,生个两个三个的没什么压力。
这样一来皆大欢喜,人才么照样有,可能素质还能再提升。工人呢也有,数量也会不断增加,成为消费、税收和劳动力的主力。
就算是奶粉尿不湿都不要钱了,你以为我会生?
应该或许有效,但是不是很强的关联吧
更新:想要人口红利何必要多生孩子,仿照韩国,韩国全民到部队服兵役,我们可以规定:满 18 岁的成年人必须到工厂服厂役两年。这样人口红利不就源源不断了。
原回答:受教育程度越低越愿意多生,受教育程度越低的,越能接受自己孩子进厂。
下一步已经想好了:限制高中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控制高中学校的招生人数,高考禁止复读,提高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的条件,控制社会考生参加高考的人数。
无法提高中产阶级的生育率,但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生育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的稳定程度。
首先我们把有孩子的家庭分为以下几类:
一、高层家庭;
二、中层家庭;
三、底层家庭;
四、算不上高层也算不上中层的知识分子家庭(就是夫妻双方至少一人从事公立教育工作的)
在这场打击教育机构的活动中,除了本身从事课外教育机构的人受到的负面影响外,以上四类家庭受伤害最深的就是中层家庭。
以下具体分析:
首先,高层家庭本身就是不存在补习班焦虑的一部分人,出身于这些家庭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不参与国内的内卷。剩下一部分参与的,也早早接受的是一对一的家庭名师辅导教育。而这次打击教育机构,势必会有很多名师转战一对一辅导教育,客观上还会为这些高层家庭省点钱。所以对于高层家庭没有影响。
同理,对于知识分子家庭也是如此,公立学校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圈子,不排除有的老师也会让自己的孩子上补习班,但没有补习班他们也是有 planB 的,所以也没有影响。
接着说底层家庭,底层家庭本就负担不起孩子的课外补习费用,而这次打击教育机构不可避免的会使很多中产家庭孩子的起跑线滑落到和底层家庭一个档次,所以对于低层家庭,尤其是底层家庭中有天赋的孩子,这件事不得不说是利好。
最后就是中层家庭,中层家庭是唯一一个利用学习来维持自身阶层的一类人。很多中层家庭的夫妻双方都是通过学习完成阶级跃迁。所以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可能不具备自己那样的天赋,但是通过大量的补习和提前学习,进行勤能补拙,不仅可以在底层和中层之间构建一个阶级壁垒,还可以让下一代向高层前进。这种做法同时给高层家庭带来了危机感,给底层家庭带来了绝望感。
而中层家庭夫妻忙于工作,同时随着孩子的升学,自身知识的偏向,导致了课外补习机构是中层家庭最好的选择。而打击教育机构就是为了打击中层通过学习垄断阶级的想法。
而在中国,中层和底层是占大多数的,这两个阶级的良性流动,对于社会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底层家庭生孩子本身就重量不重质,当自己孩子有出头的希望,底层家庭还是愿意多生的,而中层家庭重质不重量,即使给了再多的资源,中层家庭一般也是选择把资源投给一个孩子。
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有群体是牺牲最大的,以前是农民,后来是工人,现在肉眼可见是中层。
培训机构 80% 的员工都是女性,这次会是一次比较大的女性失业潮。而且在这些机构里做的工作,大多是辅导老师,批改作业,放在整个社会来看技术含量不高。
而且她们的年龄,大多数正好是适婚适育年龄。
行业不存在后,想去别的行业,恐怕只能从事客服一类的工作。
但是现在客服已经大量被人工智能取代了,未来艰难。
所以,短时间内,将会有大量女性进入或者回归家庭,然后,很可能会提升一波小小的生育潮。
————
说点个人看法。
提升女性权利,最直接的办法肯定是两个,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大规模让女性进入职场。
但是前者必然会造成农村大规模光棍,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粮食安全。后者几乎必然会伴随生育率大规模断崖式下跌。
从整个奉孝来考虑,这样肯定不行。但是反过来,郭嘉也无权摁着人脑袋逼着人去和农业从业者结婚,去生孩子。
这几乎无解。
目前来看,前者大规模农业现代化加重新拾起并改良农村合作社。后者推进研发人造子宫几乎是唯一出路。
—————
感觉时代真变了,最近打击饭圈经济,打击内卷培训班,打击炒房,这其实是在帮普通老百姓省钱,过去那几年娱乐行业,教培行业,地产行业也是资本最爱的行业,大趋势很明显了,包括对资本的态度民众也起了变化,过去对资本那是一种典型的幕强心态,而现在普遍是厌恶,在舞台上的戏子或许真的感觉不到时代的变化,未来的舞台应该属于每一个踏实劳动的人。
这几个行业的特点,看似娱乐,地产,教培行业不同,但这几个行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娱乐圈那几个头部明星,就可以赚走整个行业大部分的利润,平时生活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又被万众追捧,年轻人看了会如何想,那就是我也想当明星,我也要出名,我也要红,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个头部效应就会产生无数的追随者。
对资本来说,炒红几个明星,再玩饭圈经济,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且娱乐行业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
再说炒房,道理也是如此,一年上班打工才赚多少,一次房价上涨几十年白干,那些炒房的赚的盆满钵满,那赚不到钱的就会心痒痒,深圳不是出了一个深房理玩出了炒房资产证券化证券化,大家一起凑份子炒房。
然后炒房过程中假离婚,假结婚,做假流水骗贷款,甚至女婿和丈母娘结婚等等事情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行为也在败坏社会风气,让打工人不能安心打工。
如果把信贷看成是一种资源,一部分人通过作弊的方法暂时领先占据了更多信贷资源那也就意味着其他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失。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居住体验也就那样,但这个游戏玩下来,金融大佬和地产大佬都赚到钱了。
培训行业也是如此,无论教培行业如何发展,985 的录取比例是不变的,班级第一也永远只有一个,但比别人更好是一种人性啊,资本当然深谙这种人性,中国家长的焦虑一点就燃,而且只要一部分学生补课了,其他学生因为竞争就只能一起补课,如果不加限制客户的需求会像具备竞赛一样越来越强,那资本也就能 A 轮 B 轮 C 轮这么玩下去。
号练废了就再申请一个的意思吗?
我忽然想到一个逻辑,不知道对不对:
打击教培 –> 家长必须亲自辅导 –> 辅导需要时间 –> 996 被抵制 –> 年轻人也开始不需要 996 –> 有时间谈恋爱 –> 情到浓处,干材烈火 –> 医院不准流产手术 –> 生育率上升。
这里特么就差一个玩意了:套子得涨成天价。
我要说一些暴论: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资格最后可以搞科研,甚至做科研周边配套工作。总有人要拧螺丝。总有人要去做顶级大厨,总有人是科研落实过程中的高级蓝领工程师。总有人要去做建筑工人。但是许多人不接受。这些人本质上鄙夷体力劳动。甚至于排斥劳动。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天赋就是不同。
我想知乎所有人都上过学吧?学生分好几种: 非常少的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搞懂课本知识,第二种老师讲一讲就懂了,第三种老师讲一讲自己私底下努力写作业复习掌握了,第四种老师反反复复教才能学会。最后的基本很难学会。虽然你不服,但是没用。再说暴论: 天才是生出来的不是鸡娃出来的。你把普通孩子鸡娃出个好成绩然后去搞那些真正需要高智商的工作,他也完成不了!看看那些真正的天才,他们的人生就是如同开挂,做出的成果就是前无古人,就是开创性的。国家的资金就是要给到这样的人来带领我们的科技前进!鸡娃上去的高分伪天才就是在浪费资源!
还有辅导吞噬了几乎所有无产阶级的所有精力包括所谓的中产。我身边的例子: 薪资八千孩子上两千块的幼儿园去上两千多的培训班。薪资两万的上五千的幼儿园五千的培训班,做生意的同学一年百万以上的收入孩子一岁就开始上两万左右一个月的托儿所!请问一下你挣多少钱才能养起第二个?是不是还有十万一个月的幼儿园?只要你焦虑二十万一个月也不是极限!可是二十万一个月的幼儿园能保证成功么?别逗了好吗?你咬牙切齿拿出这些钱还在骂社会的时候,想想你自己的的智力,按照遗传学来说你孩子不成功才算是正常,成功了做一做亲子鉴定吧!当然也许是突变了。
打击培训机构,和提高生育率,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件,只是有关联而已。
关联简单讲就是:“打击培训机构”属于 “实现共同富裕的其中一环”,“实现共同富裕” 过程中“生育率得到提升”。
培训行业一直存在太多隐患,如资本(尤其国外资本)过度参与、触及民生刚需、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包括前些年包装的一些名师言论不受控制、煽动性强)、预付款制度财务风险大、税收不好管制等等一系列因素。以上我说的几条,今年都有相关行业被严查,国外资本看滴滴,民生刚需看阿里,税收今年查了明星工作室、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等等。培训行业以上几乎全占,资本摩拳擦掌以为是块宝地,这架势不查你查谁呢。
至于生育率提升,目测还会有刺激政策出台,这么大的事都需要站在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非官方的任何人都不适合片面的建立因果关系。
国家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个大方向下去思考生育率的问题,是肯定能解决的。
打击培训机构等同掩耳盗铃;
真正要提高生育率,高考改成摇号入学;
毕竟生的越多摇中概率越大
参考欧美的人口变化,提高生育了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减少人口。
还有一个就是疯狂发钱。
前者的思路就是减少人口,让每个人平均资源多一些。
后者的思路是补给穷人,让社会分配更平均。
我们现在打击教培属于第二种。不过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
以德国为例,当年德国 zf 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生育,效果都很差。
最后放的杀手锏就是大量补贴生孩子的家庭,补贴金额总计大概是德国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二,并且小孩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费都是 zf 出。
这一招直接导致德国生育率反弹,甚至有一批女性专门假结婚生孩子拿补贴,以此为生。
所以小打小闹用处不大,最后还是要钱的。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 Benny。再怎么打击也不能提高生育率,只有生态好了,孩子的出生率才会高?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生态?我结合最近的话题聊一下。
1. 小男子汉们的阳刚气息。
2. 学生拒绝电子产品。
3. 家校和谐,但是沟通不能通过微信和 QQ。
4. 作业留在学校,给孩子们充足的课外时间。
5. 培训机构要合法合规。
6. 监督小学生睡眠质量。(这条你们自己搜一下,知乎上通常滞后,目前没啥讨论)
蓝图画得很美好。但问题在于怎么做?
我下午才吐槽的作业留在学校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要么老师义务加班到六点半(小学冬令时三点半放学。),要么减少作业量。
如果减少作业量的话,我这个做培训的,能赚到把知乎收购了。(让我做个梦)
而阳刚气息呢?自己都没给个定义,除了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绝对不犯错误的话,没了。
说到体育锻炼,那就有趣了。现在的规定是手机视频打卡,跳绳拍球种种选一个。
而手机?学生禁止带入校且不谈,老师不允许通过微信 QQ 发布作业,那就意思是开发一个专门的软件,能够直接打包学校所有的教育信息。除了作业外,课堂点评,考试成绩,学生纪律,班级活动一概通过教育软件发布。
至于监督学生睡眠质量…… 家长买个手环吧,和教育软件捆绑。
我把这几条合在一起看,除了作业留在学校完成这条完全是鬼扯。其他的呢?四个字
互联网 +
看来陈部长的生态建设是想着教育并轨高科技,实现移动时代的新潮流。
那我这搞培训的,得跟上步伐啊。
网课走着。
哎妈呀,弹钢琴写书法画国画,你让我搞网课?让我关门算了。
多扯一句,整顿的每一条我都看了,目前对我这没任何影响。
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scyyhd”,会安排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疑问~~
效果比较有限,但是打击培训机构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为了解决别的更紧迫的问题:一是国内消费增长和升级乏力,二是劳动人口萎缩和不足。
有孩子的家庭,一般收入的 20% 左右可能都贡献给了培训机构,家长为了孩子不光花了这么多钱,还花了很多接送孩子的时间。这样一来,人们既没有过多的钱也没有时间去消费。结果就是社会消费疲软,这样就会阻碍国内消费增长升级,并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而这两个是国家多年来一直追求实现的经济目标,而且也是眼下疫情中面临的最紧迫经济问题。
从多年前开始国内的劳动人口就进入了下降通道,而且这个趋势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工厂招工难的问题已经持续多年了,而与之相对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些年蓬勃发展的培训业解决了很多大学生就业,据说有一千多万。但是培训业对国家来说是没有太大作用的,无非是加剧了学生的无效学习和内卷化竞争,培养了越来越多无用的做题家。所以国家通过改革,去除这块无效或有害社会经济业务,培训机构的这一千多万培训老师就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虽然这些老师不一定会全部进入工厂,但是他们的再就业会把其它岗位和行业的一些人挤去工厂,结果就是工厂会多出一千多万劳动力,这些高素质劳动力的进入对现在制造业发展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打击培训机构主要解决的是眼下最迫切的两个问题,这样既提振了因收入滞长带来的消费不足,又缓解了因老龄化化带来的制造行业劳动力紧张。至于说眼下的出生率低,或许可以起到一点点作用,但是这不是眼下紧迫的问题。要不然的话,各种催生促生的大招肯定早就放出来了,哪里用得着这样隔靴搔痒。因为现在的低出生率对现在影响不大,严重影响也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那时候都不知道我还在不在,哪管它洪水滔天呢。
结婚生子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既然是权利,公民就有权结婚生子,也有权不结婚,还有权结婚不生子,不受他人干涉。
其实一个自己选择的事情,网上平台喷的都那么多,还几乎一边倒都是反婚反育言论,而现实中,不想结婚生子的并没有网络上这么多。除了房价和 996 的现实因素外,个别专家大放厥词也是重要原因,专家的所谓催婚,只会造成更多人不想结婚,而且目前反婚反育思想已经影响到了还没出社会的 00 后,这是不好的趋势。
不仅不会提高生育率,反而会极大打击生育积极性。
事实上,取消培训机构以后,我们的家庭经济负担极大增加了。简单算一笔账
在取消培训机构之前,学期里我们给女儿报了晚托班 + 英语班 + 奥数班 + 国际象棋班 + 少儿编程班,这么多培训班加起来一个月开销大约是 5900 元。其中晚托班包接送,包晚饭,也就是说孩子放学了,我们不用去接,晚托班会有包车去接。到饭点了,晚托班还管晚饭。做完作业后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玩,会提前讲下学期的课程内容,让孩子学校学习更轻松。晚托班上完后,还会帮我们把孩子送去下一个培训班。
好了现在这些培训班大概率都要没了,也就是说我们省下了每个月 5900 块钱。但代价是(1)下午 3 点半放学,只能请专人接送。(2)我们家长不能再加班(至少一人不能再加班)。(3)要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晚饭问题,不可能每天都出去吃或者点外卖。
那再简单算一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付出多少。(1)请人接孩子放学,这事和其他几位家长商量好了,每家每月出 600 元钱,请了一位退休司机接孩子。(2)加班费损失,按少的算,一个月 26 天,每天损失 150 元,3900 元没了。(3)孩子的晚饭,只能请阿姨来做饭了,一个月 26 天,每天 200 元,5200 元没了。
好了,没了培训班以后,我们家**每个月要多负担 9700 块钱,比原来增加 3800 元,**而且这还是在不请私教的前提下。如果要请私教继续教孩子英语奥数编程和国际象棋,那可能一个月要多支出 30000 元以上了吧?
就这经济负担,怎么可能提高生育率?
————————
有些人一看培训机构,立马就脑补家长逼着孩子上培训班,孩子怎样怎样辛苦,压力多么多么大,家长寄托了各种各样的期待等等
实际上我家孩子这些培训班都是她自己要去的。晚托 + 英语 + 国际象棋是她自愿去学的,少儿编程是她强烈要求去学的,作为学编程的条件,我们让她报了她不怎么喜欢的奥数。少儿编程纯粹是坑钱的课,我们家长没有人希望孩子浪费时间去学,但无奈孩子实在喜欢,当时也给她自己做了选择,编程和奥数都学或者都不学,她自己选了都学。
反而是学校开的晚托班,就是让孩子坐在那写作业,不能讲话不能出去玩,作业做完了也只能继续在座位上看书。这种形式就算让成年人坐一个小时,恐怕成年人也受不了,孩子是真的不愿意上学校晚托。
希望你们有了孩子以后,不要以你们自己的脑补的画面去思考孩子的想法,也不要用网上部分网友的论断去代替孩子做选择。希望你们可以倾听一下孩子自己的想法。
可以,但这样主要是打击了中产的生育欲望,剩下的下层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上层不会有太大影响。
教育机构打击的核心宿愿在于:公平。将教育资源的额外分配重新平均分配给大众。顺便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但这个其实限制了 “让子女达到阶级跃升” 的可能性。没有额外的教育资源分配,学生的上升途径和资源基本一致了(其实不一致,各地各校各家长本就不一致。只能是大体上)。问题从经济压力转变成了“期望压力”(即家长开始缺乏处理孩子教育的其他途径)。
而且 “双减” 的下压,同时间导致了 “学校没有朝纲教育” 的可能性。大家都读过“九年制”,应该十分清楚一个事实: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教育,实际的教育内容远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多出来的时间,除了“超前”,“竞赛”,“加分选项”,最主流的是“练题”。
那么大环境下,所有 “校内教育” 就变成了“练题”。
但反过来,同样曾经历过教育的我们,也清楚 “课外教育” 无非也是上述情况。只不过:课外 “练题” 效率更高。
所以当文件下达后,各校自身师资力量的差距就会开始拉大。好的好,差的,很难再好了。
那么,“管生不管养”和 “资源过剩” 的群体没什么影响,“资源有限”的中间群体焦虑不安,在 “躺平” 与“违规操作”间各种横移。
最终生育率是会上升,但 “管生不管养” 但群体数量会大增。配套的专科教育跟不上的话,剩下的就是烂摊子了。
现在干点儿啥都说能提高生育率
其实他们们明白没用
但是不搞事情显得他们更无用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可以。 中国要带生育率,就必须要让老百姓觉得生孩子保值,生孩子能跑赢通胀。 只打击培训机构,恐怕是不行的。 为什么生孩子不保值,为什么生孩子跑不赢通胀,为什么老百姓执着于保值和跑赢通胀, 这才是问题。 知乎用户 贾明 …
知乎用户 人生如寄 发表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知友说的,国家建国以来投资万亿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被挖空了,名师优师都给挖到机构去了, 本来是利国利民的教育,成为商人的风口,进而商人变成大鳄,资本家,这与我们立国性质违背, 优秀师资挖到机构后,机 …
知乎用户 奶菌 发表 社会资源严重不足,没有人想被分流去专科去工厂。这个都懂,不多说了。 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多焦虑的是孩子。双减政策下来之后,学生真的身体要顶不住了。 初三开始啊,六点起床九点放学,六天学,周日补课。 …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讲一下以前在北京某个区当家教的故事。 大概十几年以前了,因为很穷嘛,所以找了个中介机构给人当家教,中介也很黑,给我一个小时还不到 50 块钱。我先后教过不少学生,印象还很深刻。 有个男生高三了才来找我补习化 …
知乎用户 发表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23日强调:“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一是继续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实好已经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