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新教师 7 人来自清华北大,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by , at 25 October 2022, tags : 名校 清北 教师 毕业生 中学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吴辰晔​​ 发表

其实让大家触动的,无非就是高学历和所谓的低就业。

然而,文中的这些中学,可远远不是一般的中学。就像问题中所提到的,温州中学每年考入清北的人数一直维持在二十几人,而且温州又是一个经济很强的城市,无论从哪个维度,就高中老师而言,在温州中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那清北的毕业生去当高中老师会不会浪费呢?

国家这些年主打的强基计划,自然是希望清北这些名校的教育资源,往有志于投身国家重大战略的年轻人倾斜,但是如果因此就给清北的毕业生贴上标签,有哪些工作清北的毕业生应该做,哪些工作不应该做,这就实在是给了大家太大的社会压力。

其实教育部最近也在一直强调前沿科学工作科普的重要性。那么合格的博士毕业生,很可能相对更容易了解这些前沿科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原理,如果可以经常以科普的形式和高中生讲讲,我相信对于提高高中生的眼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我还记得李雪琴曾经说过一个小段子,她说她入学北大的时候,听到的 “不切实际” 的鼓励是,今日我们以北大为荣,明天北大为我们骄傲。然后她说,她的同学朋友中,有 99% 的人,一生都会践行前面半句话,可是只有 1% 的人,可以做到北大以他们为骄傲。

其实如果把清华北大自身当成道,这句不切实际的鼓励,颇有一点,以道弘人的感觉。其实,以道弘人,也就是说,把道拿过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孔子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

当然,把以清华北大为荣,比做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肯定是夸张了,没有那么严重。只不过我想说,以道弘人,相比于人能弘道来说,实在是简单太多。即便我们做不到人能弘道,做不到让清华北大以我们为骄傲,这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这个梦想,可以通过做出厉害的科研成果体现,可以通过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体现,可以通过当一个杰出的超一线城市的高中老师实现,也可以通过当一个相对普通的高中老师实现。

或许问题中的这些同学的选择有一些无奈,这些无奈可能来自于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国际局势。但是我也相信,他们一定是从某种程度上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而且如果他们未来能长期干下去,相信他们对这份工作也一定是有一些激情和热爱。

知乎用户 东岳老师​​ 发表

放在十年前,北大的学生都不可能屈膝一个中学教师。都会投身于建设中。至少会选择一家不错的公司入职。

社会的一切问题本质都是经济问题造成的。

从小卷到大,这群最牛的卷王心中都有梦想的,都想做点事情,家庭给他们投入巨大,他们自己也投入巨大,一个人人生二十几年,不是在奋斗,就是在奋斗的路上,然后奋斗完了,甘愿做一个中学教师,是真的心甘还是无奈呢。

作为一流的大学的学生,不应该做更大的事情吗?

然很遗憾的是,当前的产业支撑不起这些人的梦想。十几年过去了,本应该吸纳高精人才的企业,却没有承担起吸纳人才的能力,反而吸纳能力越来越弱了,我们搞了十几年产业升级了,本该大学生提供的职位越来越多才对,可如果你对比下这几年的就业数据,大学生失业率却越来越高了。

于是,连小学老师的职位都要北大硕士去争抢了。你不知道有多少学校,但是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企业吗?是 4000 万家,是的,4000 万家企业吸收大学生就是一个企业吸收一个,也足够消化掉三年的大学生了。然这 4000 万家企业,每年连毕业的 1000 万大学生一半都吸纳不了。于是两亿人灵活就业了。

可奇怪就奇怪在这里,4000 万家企业竟然没有办法吸纳这么多大学生。因为大部分企业不是华为这种公司,大部分企业都是低端产业,你造一个鞋子需要大学生吗?你造一双袜子需要大学生吗?不需要的。

我们不敢说产业升级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中。但是产业升级进行中,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大学生越来越好就业才对,薪资越来越高才对啊。因为高端职位一定越来越多,需求的高学历的也应该越来越多才对啊。哪里有产业越升级大学生越失业的道理呢?

从宏观上面看,作为曾经吸纳大学生最多的,薪资最高的互联网行业,也已经哀鸿遍野,四面楚歌,那,当阵阵寒风传导给每个人,最好的去处不就是当一个中学老师吗?

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企业是唯一创造价值的实体,也就是只有把企业的税收上来,公职人员才有钱发薪资。从一个国家发展角度来说,如果实现进步,大量高端人群应该进入企业才对。否则,没有人才如何完成产业升级呢?

如果经济不行了,那么经济传导存在一条逻辑链,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个体工商户,再到小的公司,到大的公司,最后到体制。体制是最后感受到寒意的地方。

当年轻人都无力生娃了,教师又能坚持多久?一个北大毕业的教师,难道要带一个学生?

我们总觉得这里安全,那里安全,其实整个社会都是一个机体。哪里会有安全的地方呢。

稳定成了现在人最需要的,这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其实更多人本应该投入到产业升级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到里面去才能够助力产业升级。

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就在未来关键的几年了。

知乎用户 Yuhang Liu​​ 发表

这有什么奇怪的么。。清北硕博又不一定都是清北本科,普通 985 本清北硕博,去江浙富裕地区体制内,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公立学校教师还是其他事业单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而且你去看看这些人的祖籍,我猜大部分也是三线城市或以下地域出身。你要说是北京上海学生考上清北本科然后跑去温州教书,那我会觉得有点奇怪。如果是中西部县城考上普通 985 本,然后考研上清北,读个研究生然后去了温州教中学,不好意思我觉得这已经算阶层跨越成功了。

知乎用户 影疏​​ 发表

如何看待这一趋势?首先脑子里来了一个字——“卷”,清华北大的精英都去下去教中学了,这不是浪费人才吗,不是跟广大师范生们抢饭碗吗?感觉是有点大材小用,学历贬值的趋势。

不过再看看招聘的学校,虽身处二三线城市,但温州中学也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教职工平均年薪 40 万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虽不如深圳中学那么吸引力那么大,比起内地城市还是好很多的。

作为内陆城市 ,看看郑州一所中学今年新招教师的豪华阵容:

那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呢,或者说这些学校是如何吸引名校生的呢?

一、从毕业生方面看

首先,为了事业编制。很多大学招聘教师是按照 “非升即走” 的原则,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某山大学的“专职科研岗”,不仅没有事业编,到头来如果达不到升职称的要求,可能就会直接“失业”。而公办高中教师岗却有稳定的事业编制,大大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收入达到预期。深圳中学等东南沿海城市的重点高中一年几十万年薪,相比有些中西部地区的科研院所,大学给博士的起薪还不到 10W,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最后,有些中学教师岗位比很多大学老师的岗位更轻松。很多人觉得大学老师轻松,上了课就走,作业都不用留。别忘了大学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要做科研,出论文,压力蛮大的。

二、从招聘学校方面看

能招得了清华北大毕业生,给得了几十万年薪的中学都是实力雄厚的,基础教育领域比较靠前,非常需要这些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在前沿科学引领方面很有示范作用。

其实许多发达国家硕士教中学也是很平常的。以初中教师学历为例,在 2018 年芬兰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 90%;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为 54.9%。 目前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格证的学历水平规定为硕士及以上,而这些都可算得上教育强国。

三、当大学老师好还是中学老师好

这是因人而异的,看你的选择了,对我来说,觉得还是在大学当老师好。

先说一下自己情况吧。前年入职东部一线城市双一流大学,讲师,“3+3” 非升即走。就是说,三年一个聘期,两个聘期结束后如果升不到副教授,学校就不再续约。这个压力是很大的,上课、做实验、写论文、申请经费,每件事都很耗精力。

刚入职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一点多回家,没有周末,比 996 还累。不过付出也有回报,最重要的是去年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 “国自然”),这是晋升职称非常重要的条件,比论文、课时还重要。

拿到国自然后就放松了下来,下班不再那么晚,周末也可以在家休息休息。本想着以后就可以这么轻松下去,但很快发现不行,还要继续 996。甚至评上副教授也不能躺,还要评教授。

虽然发过 Nature 子刊,虽然拿到国自然,说实话我对科研不感兴趣,只想拿个铁饭碗,衣食无忧,轻轻松松地生活。

所以不想继续卷下去,不想 996。那时正好听说深圳高中的老师年薪三十多万,稳定有编制;看看我的薪水,想想我的工作,就很想去中学当老师。网上搜索、跟朋友了解相关信息。了解的多了,发现中学老师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好,跟大学老师相比,主要的劣势有几个:

1、坐班,时间不自由

2、有升学率、成绩的压力

3、不能搞课外辅导,不方便搞副业

我的前导师,刚入职时也是每天 996,现在拿到 “杰青”、“长江学者” 等头衔后,都不怎么来学校了。硕士、博士都让博士后带着,idea 懒得想,论文也懒得管。

对比这些情况之后,觉得之所以认为中学老师好,是因为不够了解;而觉得大学老师累,是因为资历浅,等有了一些成就和资源之后,可能就不那么累了。

知乎用户 教师考编指南​ 发表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会选择中小学任教?无他,待遇高而已。比如淮安招聘的北大毕业生,除了正常发放事业编教师工资之外,还承诺给予每年 30 万元的补贴。需要知道的是,淮安作为江苏的一个地级市,教师工资待遇本身就相当有吸引力的。

清北毕业生会选择温州中学也很正常。温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什么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温州中学又是当地最好的中学,待遇即便是在温州的中小学当中也应该是最好的。

内蒙古鄂尔多斯作为一个北疆小城,为什么也能吸引清北毕业生任教?看看这个数据你就明白了。_2021 年中国城市人均 gdp 排名第一的是鄂尔多斯市, 人均 gdp 达到 207163 人民币 / 人。_所以鄂尔多斯有底气承诺年薪六十万招聘清北毕业生任教。

除了公办学校之外,一些私立中小学也重金聘用清北毕业生任教。

比如私立青岛中学,背靠北京名校十一学校,招聘了不少清北毕业生,甚至清华毕业的博士生任教。

比如济南天山实验学校就招聘了 10 名清北毕业生任教,据说年薪几十万。除此之外,还有大批 985 毕业的教师。

总之,只要能提供足够高的待遇,别说清北毕业生了,就是世界名校毕业生也有愿意应聘的。

市场经济时代,哪里待遇足够高,哪里就能吸引到名校毕业生,这再正常不过。

与此同时,很多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教师紧缺的局面,招聘要求一降再降,要求大专学历的岗位尚且招不到人。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就决定了人才吸引力的差距,从而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过剩将成为必然。清北毕业生进中学,985 毕业生进小学的现象将在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出现。当然,中西部地区仍将长期面临师资紧缺现象。

知乎用户 rq cen 发表

上个知名大学,没多么了不起,找个普通的工作,也没什么浪费,都只是临时的一件小事而已,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才是漫长的一生中更重要的。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当你觉得清北的孩子是傻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像当初高考时那样走在你前面看不见的地方了。我一一来解析这些问题。

一,在大学教书,并不能给高学历人才带来安全感。

东部高校博士堆扎,就算没有非升即走,考核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收入能倒扣,没达到科研指标,不仅能扣光你的科研奖励,而且能倒扣你基本工资。

职称能倒退,教授能变副教授,副教授能变讲师,讲师能变助教,助教能让你没饭吃。

年轻时肝一肝就算了,等你年龄大了试试,玩死你。

其实大家都明白,搞科研跟做题完全是两码事,发文章跟出成果也是两码事,中 “本子” 跟科研水平更是两码事。终究是没有给你一点安全感,换个领导又是“三把火”,从我的观察来看,高校老师已经成为了癌症和猝死高发群体。抑郁,熬夜,压力过大那都是常态。

学校换一次上层就增加一次考核难度,玩的就是心跳。(注: 人的心脏跳动次数和可承受频率都是有限的)

二,高校待遇兑现难,跟你玩花活儿的非常多,全是文字游戏。

这些多出现在中西部高校,我师妹在中部某高校做人事,她告诉我,她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根据上级的要求想办法在引进人才待遇的兑现上玩花活。比如安家费 60 万,先扣除个人所得税,就变成了 48 万。

这 48 万呢,先发 30%,其他的 30% 按月发放,发放 8 年 (其实就改成了每个老师都有的奖励绩效,这 30% 就相当于吹牛逼了),还有 40% 考核发放。这个考核怎么考呢?这个就更有意思了,你来的时候是一套标准,主管部门换一次老大就是一个新的标准。

三,东部中小学兑现待遇扎实,且按成绩一分钱一分货的给好处。

东部当中小学老师要给孩子开 “私灶” 补课有风险,要看抓的严不严,抓的严的地方不敢搞。

但是中小学兑现待遇可不跟你玩任何花活儿,说 60 万安家费那是一分钱不少,就税后给你发钱。

再是工资,这一点我早就提过,宁要江浙一张床,莫要东北一套房,什么意思呢?江浙地区小学老师收入比中西东北地区高校老师收入高,这在圈内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有的江浙小学老师扣除的公积金比中西东北地区高校老师的基本工资都高,公积金差距能到三倍以上,比如山西某高校 (一位老师提供的公积金待遇) 讲师公积金双边现在是 1200,浙江小学老师中级的公积金普遍在 2400-5500 之间。

社保医保交的档次也完全不同,这个就是养老金和人身保险呀。高校老师你能接受退休工资是小学老师的一半吗?医疗报销比例和医疗报销地也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吗?(江浙沪医疗体系一体化) 当你察觉不到的时候,这件事儿就已经发生了。

而且江浙一带财政充足,工业发达,泡沫少,不用担心未来没饭吃的问题。

第四,国内产业界容纳不了这么多高端人才

有很多方向的硕博理工科毕业生毕业后极为尴尬,市场上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但是你说他们的方向不重要吧,挺重要,但是市场还没进化到那个程度来。

但是,国内有一个地方确实能给这部分人才充足的去的理由,就是体制内。

体制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你老了,累了,病了,不爱了,黄了,它都给你包容。只要不犯事儿,比你爸妈还可靠。“高校不给编,高校要取消编”,那咱就去编开始的地方。最近大家不是在讨论人口减少当老师没饭碗的问题嘛。其实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中小学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张表格:

这是 2020 年人口普查时浙江省各地常住人口的变化,你可以发现除了丽水和衢州,其他地方流入人口都在增加。

像杭州,宁波,金华增加人口都在 200 万以上,增加了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再看看温州,对吧,缺孩子么?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编制呀,开玩笑,这就是实现梦开始的地方,谁不向往?中小学老师的编制属于一类事业编,怎么区分一类二类三类事业编可以看我下面这篇文章:

放弃二类事业单位,去一类事业单位。现在很后悔,怎么办?

江浙地区高中早就可以划为义务教育了,高中教师编制有可能变成一类事业编。也就是说,别人不知道,我还不了解吗?这群清北的学生想问题比普通人深远了去了。他们总是站在最有利端,让其他人吃灰。一类事业编永远不存在取消的可能,为什么?因为它叫做公益类事业编,公益类单位是不能盈利的,什么叫不能盈利?中小学以教学水平来进行收费,你愿不愿意?曾经有地方这么干过,不到一个月就被上层叫停了,这涉及到恶性竞争。

有的事儿,我不便深入了说,但是清北的孩子可都不是傻子,当你觉得他们傻的时候,他们已经像曾经高考时一样,走在你前面几十公里了。

知乎用户 无良 HR​​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就是,清北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摸着良心说,我也觉得大材小用,但是不得不说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我们国家是消化不了那么多科研人才的,真正的科研阵地都在发达国家,有项目有利润有预算,才能给科研人才提供就业。

我们国家目前还是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压根儿不在我们这儿,所以一不需要高端的工程师,二不需要高端的科研人才。

那为什么国家要培养过量的科研人才呢?

一方面过量就是为了淘汰了,为了优中选优,让学生内卷,筛选出卷王来,让卷王去从事真正的科研。

另一方面过量是为了满足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用工需求。

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们没有那么多预算,但是想招工,怎么办呢,就招学生,廉价劳动力,免费干三五年,甚至更多年。有的导师十年没有一个学生毕业,无限延毕,就为了继续用劳动力。即使毕业了,也不会用科研人员的待遇留你继续从事科研,而是再招下一批学生顶替你,继续当廉价劳动力。

这种畸形的用工导致本来只需要培养一个科研人员然后持续任用,而为了用廉价劳动力就要培养 5 个出来,轮流使用。

岗位只有 1 个,但是专业人才有 5 个,那剩下 4 个也得找工作吧。

那就只能出来教书了,算是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了。

而且说实话名校名师在社会上是很有地位的,无论是黑道白道,家里的孩子都得读书,都得跟老师说不好意思让您操心,然后掏张卡片出来意思意思。

去企业还得内卷 996,去二三线城市的中学名校,清北毕业还是个稀缺资源是个人物,能待价而沽,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师资力量,这不好吗?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个好事儿。

所以怎么看待?

当然是鼓掌欢迎了。

知乎用户 壹哥​ 发表

第一反应是,现在的一线城市内卷居然严重到这种程度。

清北高校的毕业生都宁可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难道一线城市对他们都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么?

现状的形成跟市场供需是分不开的,铁打营盘流水的兵,都是谋求发展的时代没有人不想着往高处走,只是权衡利弊后的最后选择罢了。

学历内卷资深,求职竞争力更大。

这两年疫情的反噬影响,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让很多毕业生都是担惊受怕的过活。毕业即失业的场景,也在互联网大厂身上得以印证。

所以,毕业生们不得不提桶跑路,很多人都为了考研考公使出浑身解数,渴望着能够一朝上岸,缓解就业的压力。

总体来说,没有单位不优先考虑硕博,而去降低层次考虑本科。这不是打脸,而是现实的写照。

来看一组市场调研数据:

2021 年春招季,产业界的应届博士生招聘需求同比增幅达到 75.7%,平均招聘薪资 24775 元。

所以,就业形势肉眼可见的严峻。对于毕业生而言,学历就是职业发展的第一关卡,没有内卷就没有竞争力。

而对于选择去二三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们来说,一线城市确实是资源更优、平台更大,但对于选择有编制的教师岗位来说,稳定才是最好的答案。

从最近的新闻不难看出,年轻人追求平稳自由的工作状态不难理解。要么去鹤岗全款买房,要么是高学历回乡创业。

学历的通货膨胀,并不影响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追溯。可以从名校托身,也可以去编制内安稳。可以以一技之长,也可以是自由职业。

同理而言,这既不会是低就业,也不会是教育资源浪费。一线城市的配套并不全是香的,多大的责任担多大的事情,各种科研学术各种研讨对垒,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编制的凤头。

知乎用户 体制老司机​ 发表

上大学的时候,学过一门课,专题讲了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听老师介绍说,梭罗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当时就很困惑,堂堂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毕业的,不去知名大企业挣大钱,或者去从政当大官,反而跑去当了 8 年老师,甚至还跑到一个鸟不拉屎的野地里玩隐居。

读名校,当大官,挣大钱,才是正道啊,为什么有的人就 “误入歧途” 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不是说当大官,挣大钱,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

之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读名校就要当大官挣大钱,是因为以前物质生活太匮乏了,生活艰难,挣钱过上好日子成了最重要的追求;加之社会阶层分明,有的人高高在上,有的人备受欺负,成为人少人,成为上层人士,被人尊敬,成了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

读名校就要当大官挣大钱,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还处于较低级阶段的价值取向。

但看看欧洲很多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家的物质极大丰富,很多人就算不工作光拿福利,都能过上我们小康的生活;社会也比较公平,对富人征收重税,补贴穷人,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没有强烈的要做人上人的价值取向。

所以,这些国家的很多人,对挣大钱当大官兴趣不大,在平均的物质水平达到之后,他们更愿意去追寻快乐,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较高级阶段。

当然,我们距离北欧西欧这种国家的发展距离还比较远,中国很大,人口很多,也有独特的文化,想 14 亿人都像北欧西欧高度发达国家那样生活,是不可能的。

但人性是一致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普遍规律,有一些新时代的人,没有被传统的文化过度束缚的,享有平均以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他们是具有这种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去摆脱做大官挣大钱这种价值观的控制,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当然,名校生选择去中学当老师,原因很复杂,必然也有经济不好,不好找好的工作,内卷等客观原因。

但也不能否认,作出这种选择的人,有一些是没有强烈做大官挣大钱的欲望的,而是有强烈的过自己喜欢生活的欲望。

前段时间老家来一个领导,我请他和他在京上大学的女儿吃饭。席间,这位领导说,希望他女儿今后考公务员进体制。但他女儿说,自己根本不想当公务员,也不想进体制,就想找一个做自由行的企业,满世界跑,去玩。

单位里很多司局长的孩子,这几年都毕业找工作了。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可以给他们安排到国企,到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但有一些直接拒绝,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公司;有一些去了国企和事业单位,没干两年就辞职走人,也是去自己喜欢的公司了。

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从出生以来,就没有承受过物质匮乏之痛,也没有深刻感受过贫富贵贱的巨大鸿沟,到了他们要成家立业的时候,房子、车子等基本的生活物质,父母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他们完全有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去追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但像老司机这种从农村出来,一无所有,在北京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没有工作一家人就只能吃风屙屁,没有任何物质依靠可以免除生活危机的人,是没有条件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

似乎每一个人都有环游世界,无忧无虑干自己喜欢事情的理想,但大多数人,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连请三天假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现在的很多 95 后、00 后,物质上能免除基本生活需求的困扰,价值观上摆脱了传统的做大官挣大钱做人上人的控制,精神上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名校生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做自己喜欢的老师,其实是一件好事,也是这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意义所在。

如果若干年后,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有这样从容、快乐的人生选择,那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知乎用户 卷阿​​ 发表

这个回答会写得比较散,想表达的观点有点多。

我去温州中学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检索,能找到这几位被录用教师的详细信息。

2022 级小萌新们!温州中学 “新教师天团” 期待与你相遇

可以看到,招录的大部分名校毕业生,获得过高中学科竞赛一等奖,可能本身就是学科竞赛保送进的北大清华。现在温州中学招录进来,可能本身也是为了带高中学科竞赛的,也算专业对口。学科竞赛也不是那么好搞的,至少我个人,哪怕是本科、博士刚毕业那会,不经过专门训练,也没法参加或者带学科竞赛。

温州中学本身也不是那么普通。浙江的中学名校并没有完全集中在省城,温州中学也挺不错的,温州本身也曾经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浙江经济的桥头堡,虽然最近十年确实不够耀眼。

从个人角度看,温州中学的教师在当下环境下,也算是过得去的工作了。只要新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满意,就是不错的选择,我相当支持。

但要是放到社会整体层面,这样的事情成为常态,我难免是有几分忧心的。我自己上高中、本科时,社会上也有对学科竞赛保送生就业选择的讨论,那会说的还是 “都不搞基础科学,去金融行业赚钱”(那会移动互联网还没起来,计算机赚钱还处于停滞期),没想到一晃十年过去,已经要进高中带竞赛了。

“学而思”等教培还火热时,曾招聘大量好学校基础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当老师,我那会曾开玩笑,“自己做题能力不错,专业没选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去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做题能力,也算薪火相传了”。没想到,到了今天,连竞赛生都开始回高中继续培养竞赛生了,提前实现 “内循环” 了。

只能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了。


还有一件好笑的事,知乎上部分网友,对第一学历的推崇,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见到名校的硕士、博士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别人的本科出身,比社会上的广大 HR“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我就见到了,说北大清华,不强调本科的,一定是研究生,还不知道本科是哪的呢。结果,温州中学录用的大部分新教师,本科还真就是北大清华的。

那英国的硕士,本科更加不知道是哪里的了。可我还真认识不少本科挺不错的朋友,选择去英国念硕士。

我这样的国科大的博士,更加没有人权了。前几天一条回答的回复里,就有人说我 “本科不知道哪的”“本科不知道哪的,再念个二本硕士,最后不知道怎么搞个博士”。其实,我很佩服不断努力向上走的人,只是我真没这个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诚然,去北大念本科,确实比去北大念研究生要困难。但一位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表现如何,和他本科是哪的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何苦整天盯着人家的本科?有些网友甚至都不是盯着,只是闭着眼睛恶猜。

我自己在中科院还不错的研究组念的博士,同窗的本科学校来源确实挺广泛的。但我的实际体验就是,相对一般的学校过来的学生,不少基础知识也很扎实,工作很认真,勤于思考问题,且有一定深度。当然喽,按部分网友标准,我们搞化学研究,哪怕是物理化学,本质上也是瞎试,不需要基础知识,也不需要思考。

知乎用户 要学的太多​ 发表

北大清华光一年就毕业几万人呐。

这些人里很多同学,是从小啥也不干,纯学习苦读出来的。

他们的能力和心力已经燃烧殆尽了。本身是无法参与到长期高烈度高收入的工作竞争中的。

因此凭借较好的应试能力,去二三线城市中学任教,既有可观薪水,又有晋升空间。

是有利于身心,非常好的选择了。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除了新闻中讲的关注点外,还有另外一个关注点值得说一下。

即北大清华的学生与北师大,华东师大两所学校在当老师这一行当的竞争力的问题。

从新闻中看,注意这么两句。

浙江省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11 人中有 7 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 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 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 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这 11 人中有 2 人拥有博士学位,4 人是硕士毕业,甚至还有 1 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此前拟聘教师名单中同样名校毕业生扎堆。根据名单,该校共拟聘老师 22 人,其中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3 人是硕士研究生

从上面的话来看,貌似看不出哪个学校的是硕士,还是学士或者是博士。

通常来说,去当老师的话,貌似在相同学历下清华与北大的不比北师大与华东师大的竞争力差。

从学科角度考虑,

清华的在理科类中占优,如去教物理。清华大学美院出来的,不知道去当老师有没有竞争力,估计也不会大肆宣传。

北大的在文科类中占优,如语文。

另外,清华、北大学管理的(如清北两个有名的管理学院)很少看到进入学校的。

知乎用户 IT 佬的未来 发表

清华北大的出来和大家一起卷了。

知乎用户 葆二爺的读心术 发表

这个情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现实的两面:

一方面,对于学历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学历大幅贬值,这是不可反驳的事实。其实自从 2015 年左右,国内的高等学历(包含博士、硕士的含水量就已经开始抬高,学历通胀一年胜过一年)。

相应地,学历高的人群找工作的优势也就不太明显,这一点对于纯文科专业的硕、博士更加明显,没有什么硬技能,光有一张文聘,离开教职很难找到薪资或工作内容同时让人满意的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有机会在优等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更年轻的人群来说,是一件好事,优则更优。但这里也明显存在一个冷酷的壁垒:只有原本就优秀的人,才能接触到优质的师资。

这个情况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一个中学生,只有当他生活在一线城市,有能力进入北大附中等水平的高中,才有机会跟着清华北大毕业的老师学习。不过最近开始,一些非一线城市的中学也开始陆续招收了名校毕业生来当老师。

说实话,对于中学生来说,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好事,但学习和教学是很实际的事情,名校老师的教学能力能够与中学生的需求匹配吗?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否跟上名校老师?双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然会需要一段过程来磨合。

但从名校毕业生进入非一线城市中学任教这个现象本身来讲,这个现实本身也意味着一种先前存在的倾斜和优势被打破,对于背景普通的学生来说,只要够认真地对待学习,也会有机会接触到国内一流的头脑。

当然了,站在那些名校毕业生的角度来讲,从就业择业的角度,我们当然是要支持和赞许他们。一方面,能够选择投身教育事业本来就是自我奉献的选择,为一群有无限潜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不会是不明知的选择。另一方面,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不计较经济方面得失的高尚行为。不要说什么:读那么多书,去中学教书亏啦…… 这种想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总有一些人把育人看待得更高层次一些。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有三种选择:

一种是像七十年前,读个中学算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只能在地里干活,不会有就业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累死累活还吃不饱。

一种是像四十年前,普及义务教育,但高等教育人数很少,读个大专就香饽饽,国家帮分配工作,大多数人读完小学初中就进城打工。

一种是像现在,每年八百万大学毕业生,出门左转就能碰到大学生,国家头疼怎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多大学生只能去干以前中学生就能干的活。

你不可能一面要求资源普惠一面强调自身稀缺。

知乎用户 杜腐​ 发表

不知道这种事情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都知道北京、长三角等地方的高校、中小学待遇比其他地方好,但是这些地方一共才能有多少编制?这些年高校有编制的非升即走,末位淘汰,没编制的实行派遣制,合同制。

就是连编外的现在都是满负荷,这些毕业生既想在体制里上班,又进不去相对好的地方,只能向外扩散了。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的,新生人口出现断层,学生生源大幅减少,师资力量严重过剩。教师精进化,教育精英化,是迟早的事。

这是好事情,真正重视人才、重视教育、重视劳动力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知乎用户 桃源中人 发表

先说结论: 大力支持。

我认可三个基本假设:

一是自主决策: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一定尽最大努力搜集了最多的外部信息,一定对自己性格特点和能力结构最了解;

二是战略匹配: 在做就业选择时,一定不会选择明显处于江河日下甚至与大集体利益相悖的方向;

三是正外部性: 在理智决策、战略匹配基础上,给社会创造出的价值大于自己的索取,即贡献正外部性。

只要满足上述三个假设,我认为所有的决定都应该支持。

清北毕业生,和其他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是要在 “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和“社会允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找最大公约数。

而绝不是活成毫无利益相关方的吃瓜群众眼里认为的那个样子。

回到问题,清北同学并不是个个天赋异禀、身怀绝技,并不是个个都需要立刻马上做大事业。里边不光有理科、工科、管理学和经济学,也有很多未必适合搞科研、金融、管理的人,做老师难道不是高尚的职业吗?

知乎用户 乌麻布​ 发表

这一波啊,这一波可以称为 “卷的传承”。

老卷王下凡去制造新的卷王。

我们的教育需要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这个没有错。

但是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啊,东北师大的毕业生应该比一个三本毕业的学生当老师强,但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就当个中学老师而言,真的能比东北师大的毕业生强很多吗?

有些工作,要求就是没那个高的。

当老师也不是自己学识高就够的,关键是还得会讲课。

就像影评人不会拍电影一样,你自己学习好,是个学霸,可不代表你能交出学霸来。

反过来讲,我们高中每年将近 100 个清华北大,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可没有一个是清华北大毕业的。

所以,从教育质量的方面讲,意义是有的,但是不大。

更多的体现的是现在的卷。

老师卷,学校卷,学生也卷。

说明了目前的教育,压根就不是想让人变得更好, 变成人才,而是一种筛选机制而已。

用所谓的教育,考试,把人为了等级,让他们找到各自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分配给谁,还能让大部分都接受,那可就有讲究了。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

不然你好好想想,你真觉得现在的学生这么苦,这么累,压力这么大,多做的那么多卷子,对他未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吗?

可以帮助他的事业?可以帮助国家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不做那么多卷子,就不行吗?

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去二三线城市的中学当老师,不正好说明了,他们当初的内卷很大程度上都是无用功吗?

你看,完美闭环了。

知乎用户 可口可乐了 发表

我很不能够理解

那么多师范大学是用来干嘛的

清华北大是狗皮膏药么

什么都能塞

啥都能治?

知乎用户 萤火虫​​ 发表

本质还是卷。很多人强调温州中学不错,不过问题是,如果人大附中、上海中学、深圳中学这些地方还有空位,这些毕业生肯定还是优先选择超一线城市啊。问题就是,这些地方空位已经占完了……

再过几年,温州中学也没空位了,于是那时候的新闻,会是继续向下卷……

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市场化就业,双向选择,对不对。关键还是待遇。为啥东北西北中西部以及那些欠发达地区吸引不到名校毕业生呢,承担不了高待遇啊。这就像前一段时间新闻中敦煌研究所招不到人,要是五十万一年,估计也能有名校毕业生去。问题是北大出身的所长估计收入都没那么高,想啥呢。

至于内蒙古的中学也想高薪招人,招一个还是两个啊?不要难为自己,难为别人。人家去了之后,这薪酬能持续支付下去吗?背后是不是有超高的考核压力?会不会像郑州那样,套牢人才?

所以还是要强调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买方之间有竞争,卖方之间有竞争。这几天不是还有条新闻是国考热吗?我早就提出过,美国不是靠公务员、事业编和国企崛起的。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在市场上打拼历练,而不是沉没在一眼看得到退休的岗位上。不是说公务员不需要优秀,但过热肯定是有问题的。我建议是,国考招考比例高于 10:1 的岗位,降薪 10%,照样能招到优秀人才。如果当年录用比例仍高于 5:1,继续降薪 10:1。国考招考比例小于 3:1 的,提薪 10%。以吸引人才到艰苦岗位上去。如果当年录取比例小于 5:1,次年继续提薪 10%。直到最终国考招考比例稳定在 5:1 左右,对于吸引人才已经足矣。别说国考,企业就是这么干的。供大于求,那肯定是要降价的。供少于求,就要提高买价,刺激供给。如果公务员或任何岗位由于非市场因素长期价格虚高,高于人才的市场价值,背后必然会产生腐败寻租——打招呼、招关系户,等等。别说公务员,国企、地方企业、事业编,无不如此。

中学教师队伍的待遇,长远看必然也会如此。直到市场供需平衡(这个平衡不是 1:1,而是指如上所述的合理供需比例)。

只要是没有垄断、行政等因素干预下的市场化薪酬待遇,多半就是合理的。(很多不合理是因为没有竞争、垄断和行政干预)在美国,收入高的顶级私立,一样吸引了许多人才加盟。据我所知的就有名校终身教授辞职去顶级私立中学当老师,虽然非常个别,但说明了顶级私立中学的吸引力(收入高、压力小)。不仅仅私立,某些好学区的公立学校教师收入一样很高。给一个纽约市郊区好学区 scarsdale 高中的数据,教师平均薪酬 14 万多刀。(当然,这是平均薪酬,年轻教师的薪酬肯定是被老教师和校长拉高了)

https://www.niche.com/k12/scarsdale-senior-high-school-scarsdale-ny/

另一个学区 Jericho 高中,13 万多刀。

https://www.niche.com/k12/jericho-senior-high-school-jericho-ny/

Access to this page has been denied.

Access to this page has been denied.

放心这些学校的教师岗位,也是挤破头的。

但是它是市场化的,良性循环的。学校招更好的老师,教学质量更高,吸引更多人购买当地学区房(Scarsdale 学区房中位线价格 147 万,考虑该学区高达 3.4% 的房产税按现金流模型折算房屋成本,学区房目前实际成本高达 220 万刀以上),房屋价格上涨,房产税多收,投入教育资金增加,招更好老师——

如果中国不能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优化配置,效率怎么能提高,怎么能和美国竞争呢?

美国联邦雇员的招聘要求其实也非常严格的。但是美国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一定不在公务员系统。联邦雇员收入比同类私营部门要低 22.47%。(当然,联邦雇员的福利较好,医疗、退休金都好于私营部门,这是一个弥补)

Federal Employees Paid 22.47 Percent Less than Similar Private Sector Workers

知乎用户 多年之后 发表

本硕双 985 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一二三线城市事业编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主流

11 名新教师 7 人来自清华北大,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

中国新闻周刊 2022-10-24 18:03

作者: 赵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硕博毕业生扎堆任教的现象,正在由深圳中学、北京人大附中这样的一线城市 “牛校”,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

最近,浙江省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11 人中有 7 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 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 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 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这 11 人中有 2 人拥有博士学位,4 人是硕士毕业,甚至还有 1 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招聘了 22 位教师,其中有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引发广泛关注。

在教育专家看来,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大,硕士、博士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

多地迎来 “教师天团”

过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扎堆任教的中学,多见于一线城市的 “牛校”。但是最近,这样现象逐步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的中学。

不同于此前因为教师学历亮眼而被关注的北京人大附中或深圳中学,最近诞生 “教师天团” 的温州中学,并不在一线城市,甚至连省会城市都不在。

2021 年,温州市 GDP 为 7885 亿元,在浙江省排名第三。目前温州常住人口为 964.5 万人,在浙江省排名第二。

不只温州,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此前拟聘教师名单中同样名校毕业生扎堆。根据名单,该校共拟聘老师 22 人,其中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3 人是硕士研究生。

此前,像深圳中学这样的一线城市 “牛校” 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除了依托一线城市本身的综合优势之外,高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据了解,深圳中学整个教师队伍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师有 100 多人。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预算,深圳中学 2021 年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约为 2 亿元,该校职工总数为 471 人。这意味着每位教职工的平均年薪超过 40 万。

此后,高薪吸引顶级名校毕业生的策略,被不少地方所学习。比如 2021 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中学,开出年薪 50 万~60 万招聘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毕业生。

“温州普通中学教师的综合年收入有十几万,但温州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与省会杭州相比有不小差距,更不要说与深圳相比。” 一位温州市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温州当地一位中学教师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温州教师收入与工作年限、工作积累的成绩息息相关。他说,“不会因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薪资就单独计算。”

排除收入因素,温州中学在当地一直是重点中学的代表。上述温州教师认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选择温州中学,看中的更多是学校的综合优势。

温州中学创办于 1902 年,初名 “温州府学堂”,1953 年被确定为浙江省 14 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 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 18 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 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 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同样,楚州中学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也是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

最近几年,每年从温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人数一直保持在二十几人。2022 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温州中学共计录取 29 人。

前述温州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温州中学不论是地位,还是待遇,在温州所有学校中都是比较最突出的。

“双向奔赴” 背后

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应聘这类中学的教师,学校择优录用,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但在教育行业一直都存在争议的是,像清华、北大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范生相比,是否更适宜普通的中学教学工作。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重点中学之所以热衷招聘清华、北大这样顶级高校的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合学校的竞赛辅导。“自己高中时期就有竞赛经历的老师会更受学校的青睐。”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一般而言,能够入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这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将直接获得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

以温州中学为例,2021 年 12 月,在第 38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家集训队 50 人名单中,浙江有 15 名物理学生入围,其中温州中学物理竞赛团队有 4 位同学以全国前 30 名的成绩入选物理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

而在竞赛生中,除了入选国家集训队这样的顶级学员,不少 C9 院校(即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高校的联盟)、985 院校在强基计划等专项招生计划中,也非常看中竞赛成绩,给予不少减分录取或面试的条件。

以复旦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为例,如果获得数学或物理全国竞赛省一等奖的同学,可以直接免笔试进入面试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类似,不过竞赛学科除了数学、物理之外,还包括化学。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天团” 所展示的另外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开始加入中学教师的队伍。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大学的教职,实际上是供大于求的,不少博士即使要找一些中、西部地区普通大学的工作岗位,也并不容易。

中国新闻周刊从多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处了解到,近年来不少 985、211 高校的招聘标准水涨船高,普遍标准已经由博士学位加拥有海外经历,变成拥有海外知名院校博士学位或拥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而即使能成功入职部分 985、211 高校,也面临 “非升即走” 的巨大考核压力,因此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将中学教师岗位列入就业意向。

马雄刚从某 985 院校博士毕业,在他看来,不少普通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整体待遇来看,都不尽如人意。“有师兄入职湖南某地级市的一所二本院校,每月到手工资约 5000 元;另有朋友入职河北的一所省属二本院校,到现在已经工作 3 年,每月到手也只有 5000 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在 8 万元左右。” 马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储朝晖认为,对不少名校硕博士而言,到较富裕城市做中小学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比较的。他说,“在他们看来,去一些中西部普通本科、专科院校任教职,未必好过到深圳或杭州做中学教师。”

专家: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

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在地区性重点中学的教师中,顶级名校的硕博学历越来越多,这是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

储朝晖说,在发达国家,博士做中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园教师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数量不少。

熊丙奇说,发达国家的高中教师大多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大,硕士、博士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毕竟现在硕士的培养规模是 1998 年本科和专科培养规模的总和。

数据显示,1998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为 108 万(包括本科和专科),而 2021 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已达到 117.65 万人,较 1998 年(7.25 万人)增长了 15 倍,较 2011 年(56.02 万人)增长了一倍。

而我国 2020 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初中与高中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3.9% 与 11.5%。

以初中教师学历为例,在 2018 年,芬兰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 90%;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为 54.9%。

根据现行《教师法》的规定,获得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只需中专学历;获得初中教师资格,只需专科文凭;获得高中教师资格,本科学历即可;获得大学教师资格,研究生或者本科学历皆可。

相比而言,目前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格证的学历水平规定为硕士及以上。

2021 年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时介绍,《教师法》修订将聚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学历要求,建立教师从业资格审核把关机制。

在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教师天团” 逐步增多的情况之下,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不平衡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也为不少教育界人士所担忧。

储朝晖说,广东、浙江等较富裕地区,存在入职的教师学历高、收入高的现象,但是不少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农村,依然很难招到高学历的教师,因为这些岗位不仅收入相对比较低,工作条件也比较差。

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涉及到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他说,我国保障基础教育资源,主要依靠县乡财政(大城市则依靠区县财政),因此,财政实力强的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大,教师工资待遇高;而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会低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教师。


教育部网站显示,我国十年来培养了 700 多万名博士硕士生

中国新闻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十年来,全国 800 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 60 多万名博士和 650 多万名硕士。此外,在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 2012 年的 35% 增至 2021 年的 58%,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 5.8% 增至 9%,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分类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A,知乎热点话题:51 万 985; 211 的毕业生将来干什么?

B,知乎热点话题:怎样看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的毕业生选择去当老师?

C,知乎热点话题:华中师范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普通师范生未就业率达 33%,反映了哪些问题?

D,知乎热点话题:教育部提出到 2025 年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E,知乎热点话题:30 人编制 4000 人来抢,超千万规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该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测试狗科研服务​ 发表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硕博毕业生扎堆任教的现象,正在由深圳中学、北京人大附中这样的一线城市 “牛校”,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

最近,浙江省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11 人中有 7 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 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 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 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这 11 人中有 2 人拥有博士学位,4 人是硕士毕业,甚至还有 1 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清华大学。图 / 视觉中国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招聘了 22 位教师,其中有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引发广泛关注。在教育专家看来,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大,硕士、博士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多地迎来 “教师天团” 过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扎堆任教的中学,多见于一线城市的 “牛校”。但是最近,这样现象逐步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的中学。 不同于此前因为教师学历亮眼而被关注的北京人大附中或深圳中学,最近诞生“教师天团” 的温州中学,并不在一线城市,甚至连省会城市都不在。

温州中学。图 / 图虫

2021 年,温州市 GDP 为 7885 亿元,在浙江省排名第三。目前温州常住人口为 964.5 万人,在浙江省排名第二。 不只温州,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此前拟聘教师名单中同样名校毕业生扎堆。根据名单,该校共拟聘老师 22 人,其中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3 人是硕士研究生。此前,像深圳中学这样的一线城市 “牛校” 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除了依托一线城市本身的综合优势之外,高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据了解,深圳中学整个教师队伍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师有 100 多人。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预算,深圳中学 2021 年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约为 2 亿元,该校职工总数为 471 人。这意味着每位教职工的平均年薪超过 40 万。此后,高薪吸引顶级名校毕业生的策略,被不少地方所学习。比如 2021 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中学,开出年薪 50 万~60 万招聘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温州普通中学教师的综合年收入有十几万,但温州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与省会杭州相比有不小差距,更不要说与深圳相比。”一位温州市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温州当地一位中学教师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温州教师收入与工作年限、工作积累的成绩息息相关。他说,“不会因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薪资就单独计算。”排除收入因素,温州中学在当地一直是重点中学的代表。上述温州教师认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选择温州中学,看中的更多是学校的综合优势。温州中学创办于 1902 年,初名“温州府学堂”,1953 年被确定为浙江省 14 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 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 18 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 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 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同样,楚州中学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也是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最近几年,每年从温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人数一直保持在二十几人。2022 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温州中学共计录取 29 人。前述温州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温州中学不论是地位,还是待遇,在温州所有学校中都是比较最突出的。“双向奔赴” 背后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应聘这类中学的教师,学校择优录用,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但在教育行业一直都存在争议的是,像清华、北大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范生相比,是否更适宜普通的中学教学工作。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重点中学之所以热衷招聘清华、北大这样顶级高校的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合学校的竞赛辅导。“自己高中时期就有竞赛经历的老师会更受学校的青睐。”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能够入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这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将直接获得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以温州中学为例,2021 年 12 月,在第 38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家集训队 50 人名单中,浙江有 15 名物理学生入围,其中温州中学物理竞赛团队有 4 位同学以全国前 30 名的成绩入选物理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而在竞赛生中,除了入选国家集训队这样的顶级学员,不少 C9 院校(即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高校的联盟)、985 院校在强基计划等专项招生计划中,也非常看中竞赛成绩,给予不少减分录取或面试的条件。以复旦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为例,如果获得数学或物理全国竞赛省一等奖的同学,可以直接免笔试进入面试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类似,不过竞赛学科除了数学、物理之外,还包括化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天团”所展示的另外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开始加入中学教师的队伍。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大学的教职,实际上是供大于求的,不少博士即使要找一些中、西部地区普通大学的工作岗位,也并不容易。中国新闻周刊从多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处了解到,近年来不少 985、211 高校的招聘标准水涨船高,普遍标准已经由博士学位加拥有海外经历,变成拥有海外知名院校博士学位或拥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而即使能成功入职部分 985、211 高校,也面临 “非升即走” 的巨大考核压力,因此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将中学教师岗位列入就业意向。马雄刚从某 985 院校博士毕业,在他看来,不少普通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整体待遇来看,都不尽如人意。“有师兄入职湖南某地级市的一所二本院校,每月到手工资约 5000 元;另有朋友入职河北的一所省属二本院校,到现在已经工作 3 年,每月到手也只有 5000 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在 8 万元左右。”马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储朝晖认为,对不少名校硕博士而言,到较富裕城市做中小学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比较的。他说,“在他们看来,去一些中西部普通本科、专科院校任教职,未必好过到深圳或杭州做中学教师。” 专家: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在地区性重点中学的教师中,顶级名校的硕博学历越来越多,这是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储朝晖说,在发达国家,博士做中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园教师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数量不少。熊丙奇说,发达国家的高中教师大多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大,硕士、博士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毕竟现在硕士的培养规模是 1998 年本科和专科培养规模的总和。数据显示,1998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为 108 万(包括本科和专科),而 2021 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已达到 117.65 万人,较 1998 年(7.25 万人)增长了 15 倍,较 2011 年(56.02 万人)增长了一倍。而我国 2020 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初中与高中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3.9% 与 11.5%。以初中教师学历为例,在 2018 年,芬兰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 90%;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为 54.9%。根据现行《教师法》的规定,获得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只需中专学历;获得初中教师资格,只需专科文凭;获得高中教师资格,本科学历即可;获得大学教师资格,研究生或者本科学历皆可。相比而言,目前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格证的学历水平规定为硕士及以上。 2021 年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时介绍,《教师法》修订将聚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学历要求,建立教师从业资格审核把关机制。在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教师天团” 逐步增多的情况之下,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不平衡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也为不少教育界人士所担忧。储朝晖说,广东、浙江等较富裕地区,存在入职的教师学历高、收入高的现象,但是不少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农村,依然很难招到高学历的教师,因为这些岗位不仅收入相对比较低,工作条件也比较差。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涉及到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他说,我国保障基础教育资源,主要依靠县乡财政(大城市则依靠区县财政),因此,财政实力强的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大,教师工资待遇高;而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会低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教师。

作者:赵越(zhaoyue1@chinanews.com.cn)

编辑:孙晓波

运营编辑:肖冉

知乎用户 王付有频道​ 发表

老王认为,这种方式不应提倡,原因是:

1、不是高学历的人就可以做好教育,真正能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真心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而奉献。

2、清大北大等名校的人应该做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不应该降维打击,和非名校人员竞争岗位。就好像你本科毕业去洗车一样,这不但是人才的浪费,更降维打击的错误。洗车的人员基本上都不是高学历或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而你和这样的竞争,你虽然胜利了,但胜利的不光彩。

3、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人应该去搞基础的科研或搞卡脖子的事情。对现在国内情况来说,最缺的是基础的研究,必须基础物理、化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验。

4、名师未必出高徒,真正出高徒的人是爱教育、懂教育、懂人性。从人性出发提供教育,才能真正的带出好的学生。

5、短时间经历不是爱好,只有为教育奉献一辈子的人才叫热爱。

王付有频道

78 次咨询

5.0

薪友会(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

210639 次赞同

去咨询

薪职网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清北的硕士博士不是傻子,不要再说什么内卷,什么学历贬值了,好不好?再内卷也不至于博士去卷大专生的程度,再贬值也贬值不到硕士博士头上!

那为什么 “清华毕业去当保姆”,“985 硕士去当保洁”,“985 博士去二本当辅导员”,“博士硕士扎堆小县城”,就是四个字 “降维打击”!

**主要是这些二三线中学的老师真的不是不抗打,让这些名校的硕士博士看到了能力碾压的可能!**就好比这些岗位是蜀中无大将,我一个廖化去了就能当先锋,更何况我是关羽赵云之类的五虎上将!并且这些清北的师弟师妹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王者,制霸的地位!

**与其与跟自己能力相当的人一起竞争,不如跟那些能力远不及自己的人竞争,这种错位竞争和降维打击可以使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实现利益最大化!**试想一位博士,你留在高校里任教,周围都是博士!你如果去一个县城的高中当老师,这个高中可能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学历这么高的老师,那是不是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鹤立鸡群和鹤立鹤群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看到这里面还有发过 Science 子刊的师弟师妹,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 8:00 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知乎用户 喝不醉的晓东哥 发表

一群智商 130、140 的人的选择,让我这个可能 120 都不到的人怎么看?只有学习的份了。

前几年的问题还是怎样看待清北硕博去中学当老师,当然这个中学还是北上深的重点中学。没想到短短几年,中学所在地已经变成了二三线城市了,看来名校生 “降维” 也内卷。

其实这些名校生考虑得非常周全,把种种情况都想到了。毕竟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去向都摆在那里,选择已经非常明朗。

让这些同学按照世人的期望,比如矮大紧老师说的 “名校毕业不是用来找工作的,名校是镇国重器,是要让人民相信真理的”,去搞科研,去献身国防,现实却没那么乐观。

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竞争非常激烈。

去大公司上班吧,基础学科专业没有工科的就业好。

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比如留北京上海,或者去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高企,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而且大厂高薪也不像过去那么吸引人了。大家虽然年轻,但都懂得看以后,干几年就裁员,这种风险谁也不愿承担。

教师编、稳定,再加上强二三线城市,这样的选择优势很明显。

工作稳定了,收入还不错,又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有将来小孩上学也没问题。一线城市 “奋斗逼” 们头疼的房价、失业风险、学区房的问题全都解决了。而且像温州、苏州这些地方离一线城市并不远,一线城市的福利也能辐射到。

至于说名校高材生去中学当老师是不是大材小用?这个管不了,从上大学到找工作,都是个人的选择,只能提倡,不能强制。耶鲁大学毕业生还有当家庭主妇的。

现在全国不就是这个趋势吗?资源往一二线城市集中,人才也往这些地方集中。名校毕业生只不过是顺应趋势而已。

说到老师,我早就知道这个流动趋势了。我的中学母校是一所省重点,但是地方比较穷,老师工资都发不全。2000 年以后学校开始出现一股暗流,某几个教学骨干被广东的一些中学挖去了。

那些中学也不是多大的名校,但是给钱多。以前小地方的人比较保守,不敢离乡。当老师的人也注重师道尊严,怕被别人骂贪图钱财。只有胆子大的老师才敢跳槽。

广东那几年经济发展很快,流动人口增长快,学校建得多,钱也多,急需大量有经验的老师。内地老师经验丰富,工资又少,这不就一拍即合吗?

等这帮人赚了钱回来得瑟,跳槽的老师越来越多,跳的学校越来越好。后来学校快成了广东中学的培训基地,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走了。

我的初中物理老师,人很挫,但是时运很好。学校老师纷纷走人的时候,他没走,安心教书。

结果学校缺人,破格把他从初中调到高中,后来当了奥赛班教练。他执教几年后才跳槽去了广东一所名校,居然教出好几块金牌。其实他有本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那边有钱、人多,生源也好。

老师们的这种行为怎么评价?没法评价,我也是从小地方出来混大城市的。

知乎用户 Prince M4sato​ 发表

11 名新教师 7 人来自清华北大,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题主 - 清北 - 本科 - 清北人 - 不会 - 去 - 当 - 这些 - 老师的 - 我 - 估计 - 是 - 清北硕博 - 硕博 - 不一定 - 就是 - 清北 - 本科 - 的。

清北 - 学子 - 一向高傲 - 不可能 - 去 - 当 - 中学 - 老师的 - 他她们 - 性格 - 要么 - 留学 - 要么 - 搞科研 - 要么 - 创业 - 要么 - 去 - BAT - 谷歌 - 微软 - Facebook - 等 - 企业。

就 - 算 - 有 - 清北人 - 去 - 当 - 中学 - 老师 - 只能 - 30% 概率。。

30% 概率 - 当 - 中学 - 老师 - 大多数 - 是 - 混子。

如果 - 说 - 搞 - 科研 - 清北 - 肯定 - 勇往直前。

如果 - 说 - 当 - 中学老师 - 可能性不大。

如果 - 说 - 当 - 教授 - 科学家 - 那么 - 可能性 - 70%。

我 - 以前 - 那届 - 基本 - 都是 - 当 - 数学家 - 要么 - 科学家 - 很少 - 有人 - 说 - 去 - 中学 - 当 - 一个 - 教师。

基本 - 都 - 跟 - 家 - 有 - 关系。往大 - 说 - 现在 - 他她们 - 大部分 - 要么 - 院士 - 要么 - 其他 - 职业。

提醒一下:一个人 - 是 - 混子 - 不管 - 走 - 到 - 哪 - 都是 - 混子。

你们 - 未来 - 人生 - 是 - 你们 - 自己 - 选择 - 和 - 决定 - 成功 - 或者 - 失败 - 都 - 需要 - 过程。

你们 - 每天 - 干什么 - 做 - 什么 - 生活 - 都 - 帮 - 你们 - 记着。

你们 - 今天 - 逃学 - 旷课 - 以及 - 不学习 - 不努力 - 等等 - 不好 - 的 - 行为。

未来人生 - 未来社会 - 都 - 帮 - 你们 - 今天 - 做着 - 这个 - 事情 - 到时候 - 后悔 - 你们 - 来不及了。

或者 - 你们 - 大学 - 四年 - 研究生 - 三年 - 博士 - 五年 - 8-10 - 年 - 左右。

人生 - 和 - 社会 - 帮 - 你们 - 记着。

是 - 混子 - 还是 - 人才 - 只有 - 社会 - 知道 - 你们 - 自己 - 知道。

清北 - 本硕博 - 一般 - 留校 - 继续 - 搞 - 科研。

清北 - 本 - 硕博 - 留学 - 一般 - 在 - 大企业 - 工作。

清北 - 本 - 硕博 - 留学 - 一般 - 国外高校 - 当 - AP - 搞 - 科研。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这个还得看收入。

二三线城市成绩最好的学校待遇不低,而且隐形收入不错。

同时,清北本和清北硕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要不特地说明,往往就不是清北本。

知乎用户 导演 王大路​ 发表

某种角度来说,是好事。

说明人才越来越多,上游人才饱和也好,内卷也罢,开始向下游分散。

对于他本人可能有点壮志难酬的感觉。

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是好事。

过去清北的,高精尖行业抢着要,毕业生都不一定够用。

现在能有一些去做教师也好,做培训也好,做创业也好,不恰恰说明毕业生综合水平越来越高了吗。

想想我小时候的小学老师,最多就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的那都是人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出的学生,和现在有的比吗?

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遍布各行各业,而不是供不应求,这就是国家搞教育这么多年的成果啊,你们怎么会觉得是内卷呢。内卷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

知乎用户 lauv 发表

教育行业最大的悲哀是:不是用教育行业本身的吸引力来吸引人才,而是通过高收入和稳定的事业编来吸引从业者。

这也算是教育的失败。

诚然,教育必须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经济支持,但是从业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从业的必备素质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如何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知乎用户 Keta​ 发表

好事儿。国家也想加强公立老师水平,摊低教育成本,这样还能维持一下生育率。不然公立老师水平不行,有钱人去私教补课,普通人卷不动不卷又不行,谁还生孩子呢?

从业者角度来看,肯定是综合待遇更好。

我当年毕业时有大概三个选择:

1 一线城市 北京 腾讯视频 爱奇艺等大厂,年薪 18

2 二线城市 济南 山东电视台 年薪 10 左右,经常加班,没编制

3 二线城市 青岛 中学教师 年薪 15,偶尔加班,有编制,有寒暑假

多数人会选 3 吧

知乎用户 刘小马​ 发表

不要误会!

标题中所说的二三线城市,说的是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不是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

上面举例的浙江温州,江苏淮安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好,并且房价也没一线城市那么高不可攀。

类似的还有广东佛山,东莞之类的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的教师,公务员,性价比都不错的!

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可不傻,哪里待遇好,性价比高,门清!

知乎用户 小曼话博士申请 发表

说白了,国内缺乏足够的高端岗位容纳数量庞大的名校毕业生,这确实是一个无奈之举。

但无奈之举并不代表一定就不好,可能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名校生来说,去中学会使自己的发展暂时受限,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一个学历高且格局大的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高学历老师都受过良好的科学教育,把这个教育传导给中学生,是会让人受益终身的。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如果能力不是特别突出,想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是需要承担比较大风险的,去大城市的优质中学教书,其实和考公一样,也是相对稳妥的选择,同时隐性福利也是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名校生去中学教书,户口问题都很容易解决,并且顶级中学学生的家长通常都是本地社会资源比较顶级的,这些人脉资源都是隐性的收益。

温州也算二线强城市,众多清北等名校生选择这里肯定也是考虑到很多方面,在当前环境下,综合来说其实也算还行的选择。

知乎用户 男团女团八卦多​ 发表

能拿到一线的收入,别人为什么不去二三线城市。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仔细看了一下。

一、温州中学贴出来这 11 个人的详细情况。除了一个女生教语文。

数理化基本都是竞赛队出身的。全国一等奖,国家集训队水平。

学校很明确是让竞赛队出来的,教数理化竞赛,这个东西普通老师真教不了,绝对不是大材小用。

二、温州市去年有个老师优待计划,老师工资和公务员持平,估计十多万。

但是对于名校的单独培养,有个一次性奖励 20 万到 60 万。

然后,还有个额外补贴,最高 7 万。

这样第一年拿到的数字相当可观。

以后经济形势好,可以辞职去公司。经济不好,有事业编制。竞赛去补补课,收入可观。还有寒暑假。

综合看,温州中学的这个职位性价比不错。学生如果专业不怎么样。去中学比去大学非升即走强。

除非大学给编制。

3、有些唏嘘。

几年前,互联网公司有钱的时候,我有个设想。让某市拿出一部分编制。在高新区搞试点。

吸引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京东,小米…… 把研发放过来。

给出的筹码是,开发区内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双薪制。

政府出编制,大企业出一份工资。有从幼儿园到高中配套教育。

老师既有一份政府编制内工资,又有一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岗位平均工资。

类似于这种竞赛队选拔,只要第一流人才当老师。

这些学校学位对入驻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子女开放。全额满足后,有剩余学位再给政府去分配。学生或者高考方向,或者出国方向。

还有一个小医院,也是两份工资。也是只要第一流的人才。医疗仅接待入住研发企业员工和家属。

政府在研发园区内提供高标准配套齐全的公租房。企业研发中心员工不购房可以一直低价租下去。公租房提供酒店级别的餐饮,房间打扫,健身,娱乐等服务。

在园区内研发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的 40% 全部返还。

电信企业在区域内提供低价高速接入服务。

以子女教育,医疗,税收优惠等优势,吸引各个企业把研发中心搬过来。

在这个高新区内。

研发员工,收入高,缴税少,住酒店级别服务,价格便宜的公租房。子女可以享受最优秀人才提供的高品质教育。企业和政府买单,义务教育。全家享受有高品质医疗服务。

吸引一流企业在这个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

当地政府当然不会白干,在园区附近开发高品质商品房别墅。这个别墅就得市场价去买了。

优秀企业研发扎堆过来,优秀人才聚集。可以人造出来一个硅谷。

这个意见上去转到相关部门,有人打个电话详细沟通了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知乎用户 凝视暗角的神主 发表

这是什么新鲜事吗?我 2012 年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哈尔滨的第三中学就有博士入职了,有什么可报道的?

我们这头省重点老师就是这么高的要求,现在不一定卷成什么样呢,估计已经半数以上的博士。

另外,哈三中也有可能本科生就进去当老师,说是能力强,你信吗?

反正我是可信了

知乎用户 徐空寻​​ 发表

太正常啦,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人永远都是趋利避害的。

清华北大毕业的难道会比你傻么?

特别是在现在经济下滑大城市坑位减少的时期,名校毕业生往二三线城市跑是必然趋势。

而且这些所谓的二三线城市也都不差好吧。温州和淮安都是很差的城市么?相反,他们都是沿海经济很发达的城市。

正如上文所说 “2021 年,温州市 GDP 为 7885 亿元,在浙江省排名第三。目前温州常住人口为 964.5 万人,在浙江省排名第二。” 就连名不经传的淮安,2021GDP 也有 4550.1 亿元。

就算是在经济良好、一片繁荣向上的事情,只要待遇给够,有什么不可的?

之前深圳中学招老师的热搜你们又忘了么?高中老师,七八十万一年,要你你不去?

更何况温州、淮安这些城市处于江浙沪一带,经济还是比较发达基础设施教育什么的也都比较健全,结合当地的房价,生活在这里体验也并不差。

就算清华北大的人也不一定能留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不是么?

所以退而求次,其他二三线城市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不论地区,文中所提到的中学可也不是普通中学。

温州中学创办于 1902 年,初名 “温州府学堂”,1953 年被确定为浙江省 14 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 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 18 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 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 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同样,楚州中学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也是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
  最近几年,每年从温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人数一直保持在二十几人。2022 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温州中学共计录取 29 人。
  前述温州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温州中学不论是地位,还是待遇,在温州所有学校中都是比较最突出的。

就拿温州中学来距离,每年考清北的人数都在二十多人,这已经相当顶尖了!

在这种学校不论是体验还是社会地位还是物质上都不会太差!

  温州当地一位中学教师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温州教师收入与工作年限、工作积累的成绩息息相关。他说,“不会因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薪资就单独计算。”

不过说实话这点我还是不太信,清北这种工资应该还是会高点,可能学校会特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这种新闻说实话现在已经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了,我觉得是一种正常现象,等什么时候连清北都找不到对应身份的好工作,那就有意思了。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太卷了。

只要这个行业有清北毕业下沉的情况 那这个行业可能就离死不远了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题的,因为是正常现象。而且对教育来说,名校出身的老师对孩子们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事本身没什么可以考虑的。但是 看了其它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基本都是反对,竟然没有一个是正面评价的。

大家知道中国近代湖南出人才,为什么湖南出人才呢,因为重教育。但为什么湖南人才集中在清末民出呢?因为曾国潘打败了太平天国,其湘军大小将领敛财无数,有钱了就办教育。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湖南大办教育。不惜重金招揽优秀的学者老师,在哪个动荡的年代让一批湖南青年一飞冲天。这就是办学 请名师的好处。

到了今天难道北清的学生,就不能去教学吗?全国各个地方就不能高价招揽好的老师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有句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我倒是希望中国有一半的名校生去教书。再说句自私的话,难道大家不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位名校生在教吗?

知乎用户 Terrell​​ 发表

聪明人的选择是当下就业形势的指示剂。

知乎用户 关耳老师会点数学 发表

高学历低就业的又一个典型例子嘛?

当真是卷?

给你看个例子。

黄灿,北大毕业后,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当中介。很多网友感叹:读书看来真没用,北大高材生还不是一样出来卖房子。
看到下面的截图,却不得不咂舌。

黄灿在其负责的北京九棵树地区,卖掉了 227 套二手房,还有 7 套新房,还出租了 21 套房子。
网友算了笔账,假设每套房价值 600 万,总成交额高达 13 亿,按 1% 的佣金提成,税前佣金就能赚 1300 万

有没有可能有能力的人早已经思考的非常清楚了,他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他觉得自己在平凡的岗位可以创造传奇。

你千万不要说在编老师有什么前途,我来告诉你。

简单几句给你分析一下子:

在著名中学做出成绩,获奖,评职称,给孩子和家长留下很好得口碑。这样做十年就可以辞职了。

因为你积累的资源足以让一些副科长局长啥的找到你帮他的大侄子补补课,给你买茶喝。不用小看这样的资源,也不要认为这是阴谋论。请多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乎用户 Conlius 发表

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现在在美国读 phd。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选择,我有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就选择去高中当老师。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做研究读 phd,这一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最后能留下来做教授的只占很少的比例,而且前期投入太大,基本上三十岁之前都在读书,留不下任何积蓄。

相比之下,去高中当老师可以本科一毕业就进入社会,一方面高中老师相比其他工作是非常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基础学科本科毕业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大部分研究岗都要求博士学历。同时,二十岁出头就经济独立可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可以准备考研去更喜欢的专业再读个研究生,或者攒钱买房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如果读 PHD 到三十岁可能还在向家里要钱,更别谈去补贴家庭了,这对于小地方考上来的学生家庭来说很不容易。

他们是既自力更生用真才实学养活自己,又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巨大的好处。

知乎用户 愚不追日 发表

首先点明,你可以 “看不起” 老师,但是你不能看不起“教职”。

教师也是职业,但教师不是老师,老师是教你子女的那个。

而教师,是进教职里的那个 ,高级得很。

同是进学校就职,是不是教书匠可不一定, 更何况只要有标准,就会有 “办法”。实际上,越标准越卡底层。

当然,其实这并没有抢普通教师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一直都没属于过你们,纵然是看过去的晋升背景,其实都是尖子上的百分之 1。

现在不过是 非职业教育出身 的高等教育也进来抢这点机会 了而已。

至于第一时间就在想 “教孩子” 的,你拉倒吧!

都不说会做但并不主做,就一个 在名校中学里还需要那么累的老师吗?你当生源是垃圾?

倘若让这些老师去乡村,

你觉得他们能呆多久?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他们不可能看一眼 城市和县城中的普通中学,

只会考虑两种就业地
一是顶尖实力资源的学校。
二是顶尖政治价值背书的贫困山村,那是镀金打卡的圣地。
这是他们自己人生的发展路线引到好了方向的。

像你认知的那样在学校里上辈子的课?起早贪黑,催你娃读读背背?做啥美梦呐?

所以,说什么浪费人才,

过几年看,这些人无不是

前途无量。

知乎用户 旁若​ 发表

非常反对名校,甚至是普通大学毕业生去做中小学老师。

中小学老师是个低微的工作(在精英眼里),但是跟护士一样,虽然低微,但是非常重要。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耐心,需要不出格。少年儿童是很难搞的,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应对。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更重要的是输出能力。

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要不为了户口,要不为了稳定,即使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的,也是要干出大事业的。学校又是一个十分僵化的环境,年轻人在其中未免烦恼重重,自身也充满困扰。

教师是个平凡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踏实,主流,稳定。人才太多了,未免像那个预言,仙鹤,马驹和螃蟹,鼹鼠朝不同的方向拉车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不是卷,而是做样子………….

试想:每年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有多少毕业者,又有多少留在国内、走向二三四线?

一看就知道,还需要去什么趋势吗?

知乎用户 Andreas 发表

说明快卷到头了,慎入此坑。

总量上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已经满员了,虽然分布不均。这是根据今年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折算的一个大数:

各类在校生 3 亿,教师 1844 万

义务教育在校生 1.58 亿人(民办 1674 万人),教师 1057 万

小学 1 亿人,小学教师 660 万,生师比 16.33:1

初中 5 千万人,初中教师 397 万,生师比 12.64:1

特教 92 万人,特教教师 7 万

高中 2600 万人(民办 450 万),高中教师 203 万,生师比 12.84:1

中职生 1372 万人,中职教师 70 万

如果放开专业和年龄限制,清北的更多。天坑专业和文科冷门只能通过教师招考入编,理工科除了电子、计算机大部分都报不了公务员。

如果不是地方教招为了引进人才放宽专业条件,清北想报名都没有资格…

比如天津,为什么没听过清北的参加教招?丫年龄卡 30 周岁、专业卡的可丁可卯,报考的主流是师范类科班应届生… 虽然直接导致天津教招的教师学历拉低了(二本一大把、双非一大把,天大南开的硕士眼馋但报不上),但好处是保障了公平,让普通双非的师范生有机会能端大城市的饭碗,不然他们的归宿就是普通县城的县中教师…

可即便这样,有些人还不满意,嫌累、嫌工资低,那还能说什么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持续发展

搞好教育经济产业内循环

知乎用户 冯博有料​​ 发表

越来越内卷了!有着 24 年教龄的高校教师,不请自来。

其实不光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的中学扩散,名校毕业生也有向二本高校扩散的趋势。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是一个老牌二本院校,近几年随一本招生。2019 年我们教研室招聘教师的时候,我是面试评委,那年我们教研室招的老师是河北师范大学应届的博士,属于教学科研岗。

到了 2020 年的时候,我们教研室招了一名来自南开大学生物化学应届毕业的博士,年龄 30 岁左右,也是教学科研岗。

2021 年,我们教研室招了两位博士,一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的博士,年龄 30 岁左右;一位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年龄在 40 岁左右,均属于教学科研岗。

今年,我们二级学院招了 2 名科研岗老师,一位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博士毕业生,自己带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位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年龄均在 30 岁左右。

再说说我了解到的今年博士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原来我带的一个本科生,今年从军事科学院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今年 30 岁,他在找工作的时候,本来想去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但是无奈文章没达到要求,只能去了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综上,名校毕业生仍有光环,只是随着学历内卷,他们也只能接受预期降低的事实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因为清北的文凭不值钱了。

是这么些年研究生大扩招造成的恶果。

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年轻人都在说内卷!

你看看知乎上这类似的提问吧,何止清北的学生就业困难?

所有名校硕博都很难。

无数硕博说自己不想卷下去了。

可是如果不去卷硕博,本科毕业出来,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有个朋友,她爸 92 年大专毕业,因为成绩优秀就直接留校工作。

她 2018 年 985 研究生毕业,留校考个辅导员都卷翻了天,他爸找关系花钱找了人,她都留不了自己学校,只能去他爸隔壁的另一个二本院校当辅导员。

她爸 21 岁大专毕业,留校当辅导员。后来确实兜兜转转,现在 50 多岁,当了一个学院里的书记,算是学校里的中层干部。虽然他爸这个学校也就是从大专升级成了普通二本。

她 25 岁 985 研究生毕业啊,也是进了一所二本高校里当辅导员。她自己都说,她爸的路线根本无法复制,就这么一所二本院校,进来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博士,她爸为了让她以后发展好一点,也打算把她挂他爸一个朋友的名下,她跨专业去念个水博士。

不然以后无法竞争啊!

太 TMD 卷了!

她自嘲的说,本科 + 研究生念了七年,最后的效果和我爸当年读了三年的大专一样!

请注意,一个是七年!

另一个是三年!

人生之中有几个七年?人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学校,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出来干的活一模一样。

你觉得值得吗?

所以为什么现在都在喊内卷,都在觉得没有前途。

985 硕士毕业,还得找关系才能去一个二本当辅导员。

那些没关系的硕博,就算是清北毕业的又能怎么样呢?

我再举一个例子,2013 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想考好一点地区的法院检察院的公务员岗位,很多地方,比如说大连市中院,你本科学历,法学类,甚至不过司法考试都可以报名,到 2016 年之前,很多法官助理岗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就能报名。

但是到了 2020 年、2021 年呢?

同样的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的助理岗位是法学本科、法学硕士,通过司考 A 证。

这才过了几年?怎么要求就变得这么高?

干的活呢?

干得活都是一样的!

你说为什么要招研究生?

你说内卷不内卷?

最好的地方最内卷,2022 年广东省考,深圳的中级人民法院的岗位要求是法学博士!

我 TMD 的就服了!

你说最高法要求博士我服气,一个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博士来报考!

这是要做甚?

公务员不需要学究,不需要这么多高学历的。司法更多需要的是从实践中来,再去加深理论。

可是现在都是什么玩法?

浪费的是谁的钱,是谁的青春?

要我说!

博士就不该扩招!

就不该培养这么多硕博!

每年只能招 2—3 万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招 10 万人!

硕士更不该扩招!

每年最多就是 40~50 万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110 万的招。

没有学术能力和天赋的学生,就不该读研究生。

读研读博应该优中选优,不应该成为缓解就业的方式。

往远了说,每年更不应该有那么多人该读本科!

每年各种本科就应该招那么个 200 万以内。

那些什么独立学院、三本升上来的辣鸡二本就应该通通取缔。

高等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产业!

很多人就不应该读本科!就该去职业学校,去搬砖,去种地。

而不是读了几年大学,毕业出来去待业、送外卖、搬砖、送快递。

只能说明,高校大扩招造成了学历严重泛滥。

扩招硕士、博士研究生是可以缓解就业,可是无疑会严重增加普通岗位的内卷,从而导致所谓的高学历人充斥着基层岗位,自己怨声载道,又没有晋升空间,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躺平摸鱼混日子。

扩招必然导致学历含金量变水!

你以为这帮硕博是什么真心愿意去小县城发展吗?

每年科研院所,高校,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对博士的需求就是 4 万,可是如今,每年中国的土博士,都一年 10 万人毕业,还不算海外博士一起来卷。

那这些博士能去哪?

看看今年惨淡的就业率不就知道了

读了这么多年书,找不到什么工作。

在我印象里,史上最严毕业季这几个字,每年都在提,好像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人民网都这么说咯

作为一个已经而立之年的 90 年出生的老职工,我印象里 08 年经济危机以来,就开始说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年年都在说是最难。

一面每年最难就业季,一面又在说

看看这么惨的就业率,再看看这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这不就意味着,如今你研究生毕业,你觉得你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

其实和你爸当年大专毕业是一样的!

难怪有句话说,3000 块钱一个月你请不了农民工,但是你可以请得起一个大学生!

原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么多啊!

难怪现在都在说内卷,找不到工作什么的!

原来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太多了,读个大学也找不到什么工作,只能成为灵活就业,被统计为就业意向率

高等教育 2.4 个亿,北大核物理博士卷街道!

高等教育 2.4 个亿,北大硕士入职重庆某地殡仪馆!

那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真的没有好处,增加无效内卷罢了。

清北名校进什么中学,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知乎用户 托马斯 发表

今天早上在群里看到的一张图

当市场饱和时,知识最好的变现手段就是教别人学知识

知乎用户 AttackOnGundam​ 发表

这就是学历的通货膨胀。

对社会而言,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这是好事!

对毕业生而言,比前辈付出了更多,但得到的并没有更多,会不会有点心理不平衡呢?

知乎用户 这里有泉水 发表

这不是很好嘛,就应该这样,整体教育质量才有机会提升

知乎用户 莫凡 发表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即使在物资枯竭的时候人家也因为有高学历高文凭,名校光环混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起码不用 996,还有三个月的假期,虽然读书贬值的厉害,但是相对于那些考不上高中,还不努力的可能已经隐入尘烟了,当然如果你是周公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知乎用户 蒲公英​ 发表

名校毕业能选择教育行业是好事。如果每个人都有爱心,有教育梦,当然是最好!

固有的老老师有压力和冲击会好一些,教学有提高,收益的是学生。

之前师范的分数线最低都没人去报,没有更好的选择才选择师范。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希望好的品质保持,不好的剔除。

知乎用户 高堡名人 发表

这不是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一两个人去还可以说兴趣使然。扎堆去一个地方,有点费解。看来产业升级真的受阻了!学了屠龙之技奈何无用武之地,没入江湖就退隐了。

知乎用户 你是我的嗜好 发表

充分说明了地方财政支付教育经费的优越性,一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小县城投资教育事业都是血本未归,所以今后会越来越没有动力投资,而是宁愿盖几栋新教学楼,毕竟楼不会跑。

知乎用户 金三一 发表

以偏概全的趋势

知乎用户 冷色的冰​ 发表

单说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逾千万之数。这显示一个明显事实:就业形势严峻。

这样的背景,加上新冠,国际形势挤压,就业内卷变成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

这就是原因。

知乎用户 关月思齐 发表

卧槽,那俺们二本学历不就成一张白纸了吗?这卷的也太狠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济形势不明朗吧,从这两所其中一所毕业已经两年多了,毕业的时候也是选择当老师,当老师的时候觉得待遇一般,觉得还是要去企业发挥自己的价值比较好,就离职了。离职后不断地遭受到社会的毒打,开始思考这一生到底要什么?尤其是那种老了以后自己还能有什么?

如果家庭条件小康,夫妻两工作都比较稳定,教师岗挺好的,离职以后看着以前的同事寒暑假到处旅游,周末还能晒美食挺感慨的,现在的我不断的恶补工作技能,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就连过年都不想出门了,一年换了三家公司,让我心力憔悴。暂时在一家新公司从零开始学习,也不知道啥时候熬出头,主要是现在工资还没当老师的时候高,年纪也大了,还没成家,唉不说了…

知乎用户 疯清羊 发表

说明社会在进步,由人口红利转变为工程师红利、高学历人口红利。高学历人群和普通人的待遇差距缩小,说明分配方面不断改善。

应该是这样吧?

知乎用户 韩梦雨​ 发表

人才浪费,优质岗位太少,当老师要那么高学历干嘛?高中那些知识本科都够了,发刊的硕博来当高中老师?真的是笑话,卷就继续卷呗,经济稳中向好~卷到以后带编制的清洁工是不是都得清华北大?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已经写了很多次了,这不是什么卷,是垄断的吸引力,不要觉得人家清华北大人都不会择业

真想给孩子减负,只能是大幅降低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考难度,除此之外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封杀辅导班,前几年可以掩耳盗铃,真临近开始了孩子啥也不会,家长还能眼看着没学上继续玩吗

反而要到地下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去找家教,反而是增负。所谓双减的结果也和减负没有任何关系,纯粹为体制内教师封杀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已

没有了辅导班愿意加班加点教课录课、愿意以相对良好的态度服务于学生和家长、愿意充分竞争末位淘汰、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高质量教育群体,自然没有竞争

没了竞争体制内教育就是完全垄断,工作时间短、对老师和学生态度差、不开拓不创新教死书、天天喊着涨工资、甚至享受着寒暑假还天天喊累的老师们,可以进一步变本加厉。对学生辱骂体罚、给家长布置海量作业、甚至还要求家长必须额外送钱

如此的垄断福利,清北的明白人怎么可能不抢着去呢

希望中国教育能早日走上正途吧,竞争力不足就打压竞争对手是完全错误而短视的,只有利于老师却不利于学生,充分竞争 + 大幅降低考试难度才是正道

至于降低考试难度之后的选拔问题,北京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只要教育资源的投入真的足够多,无论多少人高分同分,都有足够的学校去承载,自然没了选拔问题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想起电视剧《我们这十年》里《热爱》单元,从南京去伊犁那边当体育老师,他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进体制内,当然也因为有一个教师证。

体制内很重要啊。

知乎用户 jiaxiang 发表

说明专业对口、待遇优良、有社会地位体面的工作太少了。

知乎用户 菊花 发表

就是屈才。从微观上,她爱干嘛干嘛。宏观上就是浪费人才,并且社会也没有足够的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岗位。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我觉得很好啊

农民都知道要选择最饱满的谷粒作为种子,一个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本来就是很合理的事情

知乎用户 懦弱的人 发表

好现象,有点走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立国是需要加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素质。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现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远远超过美国,甚至博士人数超过美国,所以教育立国应该体现出来。教师队伍最少小学需要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初中本科以上,高中硕士学历以上才能够基本上符合要求。

而现在只有大城市的牛校才能够勉强开始涉及,说明国家有关部门严重失职。以上相关部门忙于灰色收入没有顾及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更不用说偏远山区的教育了。

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重新制定教师资格门栏,并且有关部门需要火速拿出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贪污腐败分子的非法收入让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没收主要用于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要看有关部门的人员心中有没有人民了。

至于这个题目的学校,人口接近一千万的大城市牛校招聘清北算不了什么,只是强调检验模仿能力的高考取清北太过追求形式和表面了。

教育立国、科技强国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以后达不到教师队伍标准的现象、偏远山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应该成为新闻和热搜,让全体人民实实在在的关注国家的教育事业。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太卷了,找不到工作了。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我们家乡十八线小城镇,现在那个划片直升的初中,都有 985 毕业生去教书

然后邻居家小孩问我,他们努力考那么高分有啥用……

我确实没法回答,我只能说,别看你们老师月薪四五千(甚至不到),985 学生潍坊市也给不少人才补贴呢……

反正少数信了,他跟我说,他们同龄人很多看到这种就业质量,初中直接摆烂,很多学生积极主动读中专(甚至还有不错的学生),因为中专不用写作业,反正最后工资差不多……

有些事我这成年人都想不明白,更不要说怎么跟小孩子说,反正各个年龄段多交流也挺好,认识还是比较全面

最后,升华一下,我认为这种现象非常好,有利于形成德国那种分流模式,并且是市场化的自发行为,当然,我觉得作为清北,应该有点预判吧,直接去教中专不好吗?

二三线弱校被中专挤压,加上出生人数减少,去常规中学教育这饭碗能端几年?后续裁员按学历高低留人就是学生时代做梦呢,要真到裁员那一步,还是留下干活多的,顶个高学历光环毫无优势

知乎用户 蔡夫斯基 发表

有没有可能北上广房价太贵了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如今是市场经济,我们讨论一个现象就应该看看本质:钱是不是给够了。温州 9 月 9 号出了个政策:加大了引育人才奖励力度,面向全球名校招录青年教师,作为 “教学名师” 培养人选,给予每人 20 万元 - 60 万元培育经费。淮安的楚州中学则是给予 30 万元的补助。

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办。

这个趋势很符合市场经济原理,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看下人大附中的名单,你们就会发现差距

人大附中招聘的 9 名老师里面,有 4 个人来自北京大学,1 人来自清华大学,1 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1 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1 人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只有 1 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属于师范生。

人大附中是研究生起步…

知乎用户 zhou ye 发表

我觉得蛮好的,我们需要优秀的教师。

知乎用户 蛋蛋 发表

人都不傻,大家都往里钻的行业一定是赚钱的行业!

所以这个现象本质就是 “当老师太赚钱了”。

2 年前和几个十多年没见的高中同学小聚,问起其中一个怎么没来,被告知现在当了老师,周末补课要到 10 点,周日一天就赚 5.6 千。

我这两年工作有好转的情况下,一年能到手 7-11W 左右。本来还挺沾沾自喜的,结果人家一个周末妥妥赚我一个月的工资,说不定还有多…… 着实是羡慕了。

后面有一次聚餐那个同学也到了,了解到他不是学校老师、是补课班老师,打击更大了。

问了家里有孩子的同事,得知我们这边周末补课大多是班主任全班抬,100 / 人 / 节;一对一的话,一般老师 600-800 / 节,一中(省重点)老师一节课四位数。

我算他周日全天,周六半天算 3000,周 1-5 就晚上算 1000,每个月也是 4.5W。

这还是建立在不是在校老师,所以不收礼、没工资福利、只是单纯补课的前提下。

在校老师,尤其是好学校的老师,只会赚得更多。

PS:别说什么不允许补课什么的,根本没人管。也别说什么不让送礼,有的是方法合理合法的把钱给到手。

而我们这个东北四线开外小城市,普通本地人的月平均工资在 2500-3000 左右~

所以说老师对比其他普通职业,工资真的不止是几倍的问题,很可能是十几倍的差距!

知乎用户 dfbbb 发表

很多人东扯西扯,其实这不过是个简单市场竞争的结果而已。。今年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博士研究生新生都十几万了。以后会有更多的博士入职中学的。

知乎用户 姜正心 发表

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呢?

知乎用户 lgm023 发表

这至少有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名校学生的也可以选择去中学就业,这对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

二是就业形势严峻,名校学生就业同样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师范院校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优势在逐渐减弱,就业压力更大,11 名教师中来自师范的只有 3 名,值得师范大学对其人才培养深思;

四是依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有吸引人才的优势,如何将高质量的师资吸引到中西部地区需要思考;

五是虽说是个案,但也值得高校对其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深入思考。

知乎用户 锻神锋 发表

不看了,你看看研究的卷的,一年比一年牛逼。

清华北大亦是如此。

以目前都少子化,学校过剩未来也是问题。

知乎用户 莫能臣朴 发表

不要说其他的,我们就聊聊基本的条件,足额缴纳社保的岗位,属于底线的要求,你看多少企业这么做了。

知乎用户 洛亦仙 发表

很多年前,老公的朋友夫妻俩都下岗了,日子过得很紧巴,公婆与一个没结婚的小叔子都挤在她家这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里头。嫂子很少说话,很和气的一个人,跟公婆住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她对公婆有什么看法,从来没像周边其他女人似地说长道短、搬弄是非,都是家里家外的活干得利利索索,把公婆照顾的很自在。
当时,家里人七拼八凑好不容易买了辆出租车,老公和小叔子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嫂子开了个小店铺,打烧饼卖。因为家里穷,小叔子老大不小了,也没个对象。后来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要结婚了,没有钱啊!大哥就拿出开出租车几年挣的辛苦钱,给弟弟买个房子结婚。十几年前房子很便宜,但是也得十来万。大哥还把出租车让给弟弟开,让弟弟与弟媳两口子过上安生日子,自己去找别的事做了。
后来大哥几年几经折腾下来,慢慢地就发达起来,现在车有好几辆,千万资产都不止了。
从这件事上,让我联想到了孝道的问题。以前孔孟讲孝悌,悌指兄弟情义,悌同时亦是孝。小弟生活不济,必是父母的心病。照顾到小弟,去了父母最大的心病,做到了悌的同时,也是大孝了。许多人只懂得尊重父母,但为了利益,不顾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使父母忧心,这恐怕算不得真孝。
老公的朋友作为大哥,能有如此的担当,解决了父母的心病,真的让人敬佩!!!
什么样的心,生什么样的命。没有这份心,哪有这场富贵???

知乎用户 sunwater 发表

一是老师待遇在提高,二是生产企业不景气。

知乎用户 陵南皮皮侠 发表

你知道这些学校工资多高吗?

知乎用户 林灰原 发表

清北毕业不一定能教好书,做题家不一定能教会别人做题。

知乎用户 诺曼地豆腐 发表

高成低就

东邪西毒

知乎用户 jiangshan123 发表

形势一片大好

知乎用户 堡垒​ 发表

这个趋势是个好的趋势,一方面优质资源再次向社会倾斜而不是资本公司,另一方面能够有限的提升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

但有一点必须要说,如果是参与基础性教育一定要保证这些老师们的屁股是正的。

知乎用户 华广中的一只猫 发表

其实没什么 谁能给得起钱 待遇好 就到哪里就业而已

知乎用户 大树 发表

据说清北大部分毕业生都出国了,这些能留下来当老师,怎么着也比那些人贡献大。

有说大材小用的,即使真有大才,也是给外国人用。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挺好的,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的领域,也不老说什么内卷、什么知名院校的学生,不思进取,争相进入体制内,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不管什么原因,知名院校的学生,来教小朋友,就是好的,总比之前说的,学习不好的才去当老师的时候好啊。

教育是百年大计。

知乎用户 黯淡客星 发表

经济下行,就业前景暗淡的又一实证

知乎用户 神皇境剑修 发表

反应了资本比学历重要

知乎用户 无所谓 发表

我小孩小学一年级老师是武大本科深大研究生,我就觉得老师怎么也这么卷了

知乎用户 研究生 fighting 发表

清华北大也在扩招,现在的学历贬值了,每年贬值 1/10 都不止

知乎用户 一念神魔 发表

建议直接

设立专项基金

补贴四线城市的青年教师

尤其是这种的

有利于降低学区房

知乎用户 海南刘方刚律师​ 发表

没什么大惊小怪,

也没什么好坏之别,

大学生毕业后,

首先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这个很重要,

所以,这样看来,

向着二三线城市发展,也没什么

知乎用户 水蓝儿 发表

这说明教师的福利待遇太高了,明显高于企业,这就是根本原因。为什么还有很多教师跳出来说自己福利待遇不好,不好为什么清华北大都抢着做,这就是事实。

教师队伍需要的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有奉献主义精神的人,这么高的待遇,只会吸引很多逐利的人。

有人会说,教师也需要吃饭。是的,但是教师这份职业,社会已经给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就不能再给予高的福利待遇,否则就会吸引很多目的动机不纯的人。待遇只要满足基本生活就可以了。

如果一个人在低待遇的条件下,仍然投身到教育事业,这才是真爱,这也是对道德的一种评价。

知乎用户 jecc 发表

太夸张了,学历贬值的太厉害,不过高学历的烂人早泛滥成灾了,什么也说明不了,未来还会进一步加速贬值。

知乎用户 大白​ 发表

有教师资格证就能当老师了,就算不去学校开个培训班也行了,你清华北大到头来跟师范毕业的没啥区别都是当老师, 谁也别看不起谁

知乎用户 024 神会​ 发表

还是太少了!

中国教职缺口太大,导致门槛过低。

让一群学渣教导孩子怎么当学霸,光是想想就 tm 刺激,可这在中国已经是长期保有的普遍现象。

你们想想自己上学时的任课老师,是不是比你们高考中考成绩差?

知乎用户 连续对称守恒 发表

也不算浪费人才,因为学科竞赛本来就选不出真正的人才,很多人基本概念都是错的也不知道那些 gp 题目是怎么做对的,高中竞赛学得那些相对论啥的跟民科无异!如果本科结束甚至博士毕业都没看出来物理竞赛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骗局的,就活该去中学跟一群群弱智和弱智爹娘玩耍

再说了,你起码去中山武大这种没门槛的韭菜田混一期再 “毕业” 嘛,说不定就有什么新点子发个顶刊或者直接润出去了呢,怎么至于去中学呢,去中学还怎么润,钱多有润重要吗?钱多有互联网金融多吗?钱再多润不了还不是白干,钱再多下一代还在国内学英语甚至学物理有什么用!

知乎用户 钢镚系扫地僧 发表

​1988 年夏,天津。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味道,但比气温更躁动还有此刻和平路上某家旅馆内的几个中年男人。

一个中年男子从皮包里掏出一张神秘的纸片,交到旁边的同伴手中,同时打破了空气中的沉寂 " 一吨 900 元 “。接过纸条的男人也照猫画虎般将纸条交给了下一位,唯一区别是报价已从"900 元 “涨至了"1100 元 “,声音中掺杂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就这样小小的纸片在众人手中这么一转,还没出房门,报价就已经从 700 元 / 吨涨到了 1600 元 / 吨。

这张神奇的 “纸片”,就是当时每个国人都熟知的、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 “批条儿”。这些微观事物后的宏观叙事便是当时著名的特殊时期**:价格闯关**。

1979 年后,国家对原材料实行价格管制,同时又允许企业生产自销产品,这就形成了 “计划” 和“市场”的两个价格。从 1984 年提出双轨制到 80 年代末基本完成并轨,这短短的数年时间,催生出了一批又一批一夜暴富的阶层:倒爷

倒爷们利用关系,拿到计划经济下商品供应的批条儿,用计划内的低价买入,再用计划外的市场价卖出,赚取官方价格和市场价格价差利润。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纵观 40 多年的历史,造富潮可谓一浪接过一浪,但无论是此后爱好女演员的煤老板、日进斗金的地产商还是硅谷回国的互联网精英,没有哪个群体能比倒爷们更完美的诠释什么叫做 “空手套白狼”。

站在当时的历史时点,每一个赚取暴利的倒爷们都深知这样的历史机遇绝不可能长久,“抓紧时间搞钱” 才是当时最要紧的事,部分有着特殊背景的中国人抓住了这短暂的窗口期,疯狂的复制着这种模式,赚取了暴利,也完成了积累。

譬如日后进入地产界大赚特赚万通四君子之一的风轮,其第一桶金便是靠着当时靠着手上的 1 万台彩电批文换取了外贸老总 30 万的资金,没错,这是 80 年代的 30 万,要知道当时中科院资深研究员柳传痣的月薪才 104 块。

与此类似的还有爱爬山有个好岳父的王蚀。1983 年,王蚀通过从北方倒卖玉米到深圳,在短短几个月内赚到了 300 万,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日后创办万科的家底。所以万科做到如今国内第一房企还是很好理解的,人不是现在才牛,人是一直很牛

站在当下 的历史后视镜来看,这样平地起高楼的抢钱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拉长时间视角,甚至将视野扩散开来,望向遥远的西芳。我们会发现,跨越阶层的 “黄金时代” 向来都是转瞬即逝,都是昙花一现的,

没赶上?那就等下一波吧,只不过那是你我可能都已经挂在墙上了。

第一朵昙花——真正的 “黄金” 岁月

当我们在谈起 “黄金岁月” 这个词时,我们还真的逃不出黄金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贵金属。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了解或者拥有它,说它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黄金作为货币属性的地位,其实早已废除,但你说它遥远吧,其实也不过才 50 多年的光景

1880-1914 年,国际货币秩序的黄金时代

对于西方而言,19 世纪是一个美丽的时代。先是用炮火轰开了富饶却羸弱的东土世界,一头肥的流油却没有自卫能力的猎物几乎是每一个猎人的梦想。

与此同时,发端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电力革命,在客观上擦亮了猎人的刀枪,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降维打击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换言之,猎人宰牛的刀,更锋利了

一方面,通过全球掠夺获得无穷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条约赔款的方式又获得了天量的金银。有货又有钱(金银),强盗们吃着火锅唱着歌进入了 “黄金时代”

1880 年,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巅峰时期

**所谓金本位制,也就说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它和我们现在手里拿到的钱可是完全两码事,在施行金本位的部落,酋长们为了保证自己印出来的纸币具有公信力,会承诺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以自己印的票票按一定比例找自己兑换成黄金。你现在拿着各地酋长们发行的红红绿绿的票票只能去 “买” 黄金,而不能让银行无条件的按一定比例去兑“黄金”

酋长们的言下之意是,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肯定会相信黄金

19 世纪以前,虽然也有第一次蒸汽革 M 的天赋加持,生产能力得到急速扩张,但问题是,没有销路!其实没有销路是表象,需要物资的穷人可是多了去了,根源在于这些穷人,他们没有黄金

而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本质,归根结底四个字 “利益交换”。但提前掌握了 “先进科技” 的聪明人们垄断了生产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先人一步的汇聚了财富的象征—货币,在金本位制下也就是黄金

黄金之所以稀缺,是因为它总量是稳定的,虽然每年也会有新开采,但减去自然磨损增量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几乎独立发展的东西方文明会共同的把黄金作为货币

用中学教材的话来说 “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所以在撬开东土世界的大门之前,金本位制度的春天还并没有到来。只有当世界彻底联系在一起,一群富得流油却手无缚鸡之力的群体出现时,强盗们的美好时代才如约而至谁不喜欢富得流油却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呢?所以金本位进入巅峰时期的真相其实是

抢啊,还不赶紧的!谁他妈能一直抢啊?晚了,就没了!

就算是抢钱,一开始也是想立牌坊的,标榜文明先驱的强盗们最初想通过正大光明做生意的方式把东方人的黄金赚到手,奈何躺平摆烂的东方人根本不吃西方奇技淫巧这一套,相反西方倒是对东方的茶叶、香料垂涎欲滴,折腾半天最后发现,亏钱了

胳膊比你粗,钱却在你手上,MD,不装了,还是脱裤子开抢最合适。

前面说过,抢晚了就没了。当时间来到到 20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开始有点不太对劲了,连着当了二季地球大乱斗主角的阿德,为啥要放着舒服日子不过满世界的放炮?过惯了鹅城周期末尾日子的农民伯伯们怕不是再清楚不过了,辣肯定是日子过不下去啦

好巧不巧,阿德们日子过不下去满世界揍人的标志是 1914 年萨拉热窝的枪声,而学术圈公认的金本位黄金时代落下帷幕的时间点也恰在 1914 年,九泉之下的倍安要是知道世事如此吊诡不知会作何感想?

在金本位的巅峰期阿英阿法这种率先开启生产革命的国家,利用自 you 贸易规则,把财富也就是黄金成功从 old money 也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暴发户手上,赚到了自己的手里成为了 new money。钱进口袋,屁股就歪了,这可把后进生的战车民族给急坏了

当初去东方抢钱的时候晚了一步,没搞到钱玩工业

结果一步晚,步步晚

哪怕阿德后来在生产力上大大超过了前辈,也被国际规则压的死死的

我一分钟只能生产 20 万匹布你特么一分钟现在能生产 30 万匹布了?这么搞下去我不就穷了?那不成!原来 1 英镑 = 2 马克是吗?现在 1 英镑升值啦,1 英镑 = 3 马克了!爷手里有黄金,爷就是规则制定者!爷就不给你黄金,你能怎么着?

老被欺负的阿德看邻居们也忒欺负人了,一次没忍住揍了邻居一拳,结果被邻居伙同盟友狠狠教训了一顿,这就是地球大乱斗第一季的故事

_“谁特么让你们是后浪!”活该!“我们阿英几代人的努力”“凭啥被你们阿德一代人就给超越?”_做梦!

阿德偷鸡不成蚀把米,本就不富裕的家底又被狠狠刮走了一块肉,作为败方阿德需要赔偿 1320 亿金马克的赔款,为了偿还赔款,阿德们开动起了印钞机。这下好了,钱毛的更快了,第二次地球大乱斗前夕阿德的钱毛到了什么地步?战前 1 美元可兑换 4 马克,后来 4 亿马克才能换 1 美元。这哪是通胀?这就是赤裸裸的要置阿德人于死地了

胳膊那么粗,却被鞭打、掠夺、欺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不用我说了吧

第二朵昙花——上帝保佑美丽坚

我们经常在美剧里听到这样一句台词:上帝保佑美丽坚

这其实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翻开美丽国的发家史,阿美之所以能弯道超车终成联盟霸主,首先要感谢的就是 ta 那无敌的运气,人类历史上接连两次黄金岁月结出的果实很大一部分都被 ta 独享

众所周知,前两次地球大乱斗以阿欧本土成为废墟而告终,前一代霸主阿英地位急速陨落,日不落王国被打回原形,本来有望替代阿英成为新一代霸主、胳膊肘最粗的阿德固然实力强劲但是寡不敌众也被揍的元气大伤,一大批德裔最强大脑在大乱斗后被阿美尽数吸收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阿美作为渔翁幸运的吃到了第一个时代给予的红利,而从阿欧逃难来到阿美的众多人类精英,又埋下了下一个 “黄金时代” 的火种

1971 年 8 月 15 日,夏,这是一个燥热的夜晚,阿美总统尼克松通过美国三大电视网络,向全世界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暂停国外央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权利。从这一天起,黄金正式退出了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人类终于迈向了一个未知的新纪元——信用货币时代

什么是信用货币时代?我们手中持有的仍然是花花绿绿的纸币,只是这些货币不再以任何贵金属作为本位来发行,而是以各国 “家长们” 的信用作为发行的基础。准确点来说,就是白条

对于看到这篇文章的绝大多数筒子们来说,因为你们出生时世界已经是信用货币的时代,“钱就是财富” 的概念像钢印一样深深的印在你们的脑子和生活感知里,没有经历过超级膨胀的时代,还难以理解货币的欠条本质。

没有 “家长们” 大搞基建借钱创造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贷款),就没有你们手中所持有的“毛爷爷”

信用货币制度并没有解决两次大乱斗的根本矛盾

为什么要设计信用货币?是因为从大乱斗的根源上看,黄金是有限的,财富是无限的。如果以黄金作为本位,随着生产能力的普及,商品会越来越多,但黄金永远就那么点,率先掌握最先科技的部落一旦掌握了足够多的黄金,就有充足的躺平资本。

就算后来者在技术上实现超越,也可以通过修改规则,来无偿的占有资源,就像 100 多年前阿英阿法是如何欺负工业革 M 的晚辈阿德的

只是这种 “白嫖” 也是有期限的,期限就是当被白嫖的弱者,在技术上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掀桌子的时候,又会回到 “拳头说话” 这条最原始的丛林法则上来!

所以黄金有限,财富无限仍然没有说透矛盾的真相,真相在于丛林法则固然能够保证社会资源在某一时间点上按贡献大小来分配,但率先掌握资源的群体会构建高高的壁垒来堵塞当初诞生自己的通道

信用货币制度看似解决了有限货币和无限资源之间的矛盾,但它解决不了优胜劣汰法则下资源天然且高速极化的现实

白条就算无限那也是白条,算个屁的资源,擦屁股的纸都快堆成山了!

回顾 1880 年金本位 “黄金时代” 诞生的条件,**其一是有代际差的生产优势;其二是有充足的货币资源。**当时钟从金本位黄金时代的起点 1880 年再往后拨 100 年,也就是 1980 年,新的 “黄金时代” 具备了再一次诞生的绝佳条件

一方面 1971 年信用货币制度的设立其实是新任霸主在吸取了上一个部落霸主阿英陨落教训上建立的,通货紧缩自此成为了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名词,再也不会出现过多的商品追逐有限的货币了,

钱(baitiao),要多少有多少!

换言之,第二个条件也就是货币资源的问题被彻底解决

至于第一个条件,相信大家都知道,1980 年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大人口的那个部落,终于冲破了神的封印,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神对于华夏的灵魂改造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客观上创造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封闭环境——地球部落里最大的两个酋长 30 年里甚至都没说过话!

封闭带来差异。代际差的生产优势再一次成为了摆在强者面前的令其垂涎欲滴的肥肉(区别是这次,肥肉变聪明了:吃我可以,技术拿来!)

与此同时,在上一次黄金时代幻灭后无数德裔最强大脑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帮助阿美开启了以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 M3.0

龙珠再一次集齐了:崭新的技术、充足的货币和刚刚联通的世界!

欢迎再次来到奔涌向上、充满希望的 80 年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百年一遇的黄金时代会存在多久呢,19 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黄金年代的寿命是

30 年

如果从 1979(-1)年开始算起,到 2008 年危机爆发,周期也是 30 年,你说巧不巧

第三朵昙花——人间清醒张朝阳

**张朝阳想不到自己的风评会在短短几年有这么大的转变。**几年前他还作为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典型代表在互联网上被一阵揶揄。只是时代就像龙卷风,变起脸来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有,在云哥、东哥相继隐匿的今天,在网上转行做起物理老师的张朝阳就因为一句 “年轻人不要过度努力” 被众多网友们奉为了神明

原来张哥才是真正的大佬,深藏功与名的智者!

其实牛人是一直都事很牛的,张老师并不是这几年才清醒,人是一直很清醒!只是这几年才被后知后觉的网友们发现而已!

来看张老师几年前接受央视采访是怎么说的吧,当被问及 “当下是否还会选择创业” 的问题,情商极高的张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那肯定是了,因为当时包括我啊像丁磊这些人其实一无所有,我们如果去做传统行业是没有任何资源的,传统行业是不给我们机会的…”

来看看这样一个 “人间清醒” 是怎么既能在政 Z 正确的前提下还输出自己真实观点的

他先是用一个肯定的答复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创业是政 Z 不正确的),但是他之后其实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张老师想传递的逻辑是没有任何资源的普通人是不要随便进入一个资源性质的行业的,而现在的互联网早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成为了新的 “传统行业”,这几年更是 “毕业声声声入耳”,其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

用另一个互联网创业巨头、同为超级做题家——雷军的话来说

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大佬们说的还是太含蓄了,其实这些市场大潮里的创业者,他们的心路历程和过去 200 多年 “黄金时代” 的胜利者行为的底层逻辑是不无二致的!

当时代的天梯短暂打开之时,就要赌上全部身家不顾一切拼命去抢!落后一步就会步步落后!

自私的人道下,没有任何人和企业会因为丛林法则的 “短暂公平” 而去维护“这种脆弱的平衡”,只会在获取先发优势后竭力构筑高高的堤坝让资源在内部进行流动!

体制作为分配资源的重要枢纽,如果贯彻丛林法则,虽然会有短暂的公平,但代价就是纵容天赋差异下资源的自然集聚。强者恒强的局面就更加难以改变。换言之,短期的公平是以长期的不公平(阶层固化)作为代价的!

而集聚的终点就是掀桌子

相反如果用年龄来为仕途设限,虽然从个体角度来说,存在效率损失,但也客观上延缓了赢家通吃的历史进程:纵使你能力超凡,只要不在体制系统或者错过了最佳年龄,这辈子也不可能染指到更大的资源!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鹅城权始终大于钱的原因,体制控制大多数资源,而想要控制体制这台机器对候选者的人生路径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为的就是避免关乎绝大多数人福祉的资源不能【轻易】落入门户私计手里,避免六朝之事被利益集团所控制

所以体制内各种各样的年龄门槛看似愚蠢迂腐,其实蕴含的是更高深的智慧,只是微观的去看,我们永远得不到正确答案

下面问题来了,换做是您,身处黄金时代结束的 1914 年,您会怎么选?

通往体制之路

我是钢蹦子,懂点体制,懂点金融,更懂公考。钢蹦子超级公考课第三期正在火热进行中!

知乎用户 Itcanrain​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想到十几年前我读本科的时候对 “当老师” 这件事的向往。当然在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过那时候真的被 “有寒暑假”,“平常来带带课,日常有一家公司运营“,” 学生可以作为私活的低价(免费)劳动力 “等等所谓的好处所吸引了。我本身就喜欢说话,又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在我心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没有比这种“旱涝保收” 的职业更好的选择了:有下限,也有上限的空间,以至于我后面的人生规划自觉不自觉地也往这个目标靠近。

现在想想,不过是自己那时社会经验少,于是只看见表象,看不见本质,就同 2014,15 年左右全网对程序开发和互联网高涨的情绪一样——总觉得世界是永续高涨的,于是乐观也是一尘不变的。另外,圈子也小,眼界也窄,身边人的就业轨迹可供参考的就那么几个,自然盯着老师看——毕竟在学校里,老师就是最权威的人了。

毕竟人谙于模仿,按图索骥是最容易的了。就像身边的设计师很多创业也选择开设计公司,进大公司 / 好学校的人会反过来培训别人如何上岸,不过就是不断地重复一样的轨迹罢了,本质就是一个个人形复读机。

可世界上,哪有不变的事。

不过那时候可想不了那么深,拼了命考研,考了非常好的分数选了博导:我多少要保留一点做教职的可能性。那时至少一切看上去还十分美好:差不多十年前入学的时候,刚好赶上师兄博士毕业,去了某所 985 学校任教,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但慢慢的,一切就不那么对劲了。

等到我读了两年研究生,我突然发现,怎么新毕业的师兄去不了 985 了,只能在 211 里挑?我后来犹豫很久还是没有读博,不敢赌五年后的就业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果不其然,等我毕业了,新毕业的师兄就只能去普通一本了。而我后来掐着指头算如果读博什么时候毕业,找校友打听了一下,那一届的博士普遍去了二本任教。

他们都是很厉害的博士生,当初去业界就业可能早就独当一面,但向来这个社会不是学校那种 “强者优先” 的,而且在社会上选优的因素太多,你无法证明什么是真的优。于是这几年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就业,从国内高校随便挑,晋升也好,到 985 只要海龟博士,晋升“非升即走”。我自己曾经在毕业的时候也面过一个上海的二本学校,后来去当老师的同学跟我说要坐班,哪有我当时想象的清闲,而且硕士当老师压力很大,寒暑假都要怎么产生思考学术成果,那个学校又非常偏僻,校区黄沙漫天。

但其实,老师这个职业可能从来就没有变过,跟无数的职业一样,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市场有巨大空缺,所以先到者有一些红利。这不禁让我想起空乘这个职业,最早的时候人们也是趋之若鹜的,严格挑选,待遇丰厚。等后来坐飞机的体验都跟绿皮车趋同了(说的就是你,春秋航空)空乘这个职业也就祛魅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说实在的,时代的机会在变少,但优秀的人总能披荆斩棘。前几年我就有一个博士毕业的学长,在找工作不容易的时候去了江南大学,几年之内就做到了设计系主任。

但是,优中选优,有人的地方就有三六九的排名,人总不能一直优秀下去。业界起起伏伏,趋势来了又走,可能找到热爱,再花时间慢慢耕耘,才是解生活之苦的一味良药。

知乎用户 婷婷玉立 发表

多地迎来 “教师天团”

过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扎堆任教的中学,多见于一线城市的 “牛校”。

但是最近,这样现象逐步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的中学。

在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教师天团” 逐步增多的情况之下,

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不平衡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也为不少教育界人士所担忧。

财政实力强的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大,教师工资待遇高;

而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会低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教师。

知乎用户 职业规划师 Tina​ 发表

我看到了什么呢?

1. 除了卷还是卷

高薪吸引名校毕业生任教,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实力、水平。普通家庭要想进入这类学校,学费、成绩、家长地位等都需要。

高薪聘请,学费自然也比较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哪个地方,人群中鹤立鸡群、突出的那个,都会成为大家挤破头想要进去的。资源少,人多,自然就进行删选,学区房筛选一轮,钱筛选一轮,成绩?也重要,不过金钱和人脉关系排名更前。

这个趋势还会继续,随着高学历人士的增加,国外疫情、国内疫情影响,高薪且稳定的教师岗会成为这波精英竞相追逐的 “肥差”。

但是啊,物多就不稀奇了,随着高学历人士都去往这个岗,地就那么大,人不断增多,那自然是条件一直不停的上升,开启新一轮的卷。

反正我看不到什么开心的场面。

2. 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随着疫情的演进,考公、考编、教师事业单位岗等,人数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求稳。在咨询中,一些名校海归、高学历人士也会考虑去高校,毕竟这是挺好的去处,但是竞争也很大。

有个朋友是某所学校的副教授,她说现在学校招收的教师,学历一个比一个横,你是国内名校,他是海外名校,而学校的招聘条件也直接拔高。没办法,太多人想进去了,就把门槛拉高些。

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时代环境下,总会被驱动去做一些大家都认为正确和可行的事情。当产业升级、就业空间、经济发展等都暂时无法改变,时代还是会迫使大部分人去向那块海中高地。

3. 敢于创意和有想法的人,也许能成功。

虽然就业的竞争越来越积累,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少部分人有目标,清醒的认识到时代变迁下的机遇,学会抓住,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之路。

前有 90 后年轻人四万块去鹤岗定居,后有回乡创业的高学历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努力为这个时代贡献更多的选择啊。

努力读书 - 考取名校 - 进入名校任教,这只是主流社会中的一条路选择。这条路看似正确和美好、成功,但是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互联网时代,好处就是给了更多草根、低学历的人一些可能性。只要你愿意学习、思考,还是能有自己的立身之地。

4. 这个现象会越来越多

一家立起,也会有更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和效防,慢慢的,资源全国高地扩散,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多,也就不奇怪了。

从这一点来看,貌似也看到了一些好的方面,助力教育资源的 “平均化” 啊,说着平均,哈,事实上,很难很难。历史的发展验证了,除非整体跟着上升。高考给你加 10 分,别人没有,这是优势。大家一起加 10 分,整体没啥。

希望高学历任教的现象,能普遍提升当地整体的教学实力、学生素质(理想化状态),国家越来越强盛吧。

知乎用户 林海​ 发表

一线城市比较作,忽略了人才流动才是普世规律。

首先,户籍是人才心中永远的痛。无论能力都出色,北京的朋友仍然得受到户籍的制约,甚至得承受长期两地分居之痛。就冲这一点,人才外流还需要理由吗?

第二,房地产是一种浪费性投入。不学习德国调控房价,以实业为本,反而倒逼用户用几辈子的收入买房。这种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发展。换一个生活成本更低、收入差不多的地方不香吗?

第三,二线城市突破天花板之路就是抢一线城市的人才。不仅抢人才,连企业这种纳税资源也抢。而一线城市已经习惯了人才聚集,现在看到人才流失了,心里很慌。

第四,互联网提供了线上协同工作的可能性。现在很多伙伴都在国外,为什么还一定要瞄准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资源。越内卷,整合的资源越国际化。一线城市,也被一线城市的人才俯视。

第五,人才流动是普世规律。在北京买一套房,在二三线城市可以买几套。好好算过这些账吗?经济衰退周期,一线城市超高的商务成本,又有几分胜算?商业模型不成立,人才只能流动,从而达成新的模型。

第六,教育人才先流动,是因为教育行业与地产行业已经绑定。由于这种绑定,教育人才的价值才能真正凸显。而一线城市在不断调控房地产行业,这也是一种作死。

第七,二线城市现在整体吸引力仍不如一线城市。什么时候人才大规模流动,才是所谓的趋势。二线城市也有作死的地方,大量资源也投入到地产行业而不是实体经济。五十步何须笑百步?

安居乐业是人的根本性需求,可是超级内卷,是生活的大背景。去二线城市的人才,也会有很多无奈!真能留下,谁又想走。也许根本原因是一线城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造成一波流的人才损失。高收入的岗位已经没有那么多,大厂也是一个人才中转站。现实中一定是实践出真知。那个张一鸣,也不是清华北大啊。还有那个谁谁谁,也不是清华北大啊。学校能吸引清华北大的人,只能代表他们能开得起高工资。这对于教育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于清华北大的人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整个社会内卷,把他们也卷起来了。

一线城市绝对值得留下来,因为事业的空间很大。一线城市绝对有很多要走的理由,因为人才成长是一个周期,何必让家人一起在很长的时间内吃苦。

一线城市的魅力,就是能遇到很多优秀的人,与他们同行。一线城市的怪圈,就是无论多么努力,仍面临西西弗神话的困境。无论攀登的多高,仍然会滚下来。这是一个无限的游戏。

知乎用户 王胖胖 发表

清北都去中学了,距离清北去小学,清北当保安,清北找不到工作还远吗。

知乎用户 老衲不生气​​ 发表

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总有人说什么浪费教育资源啊,怎么不去搞科研之类的。拜托各位,咱能不能活在现实啊。现实就是很多高校科研工作真心苦的一逼啊。

不少高校还乐于搞什么 “非升即走”,颇有些乌烟瘴气,鸡飞狗跳之势。

短期来看仿佛非升即走能带来一定的论文产出,但长期来看让高校人才陷入无尽的内卷斗争,发表一大堆说用也没啥大用的论文。舍弃了教学水平的提升,降低了本科生教育质量培养。长期以往,大学颇有些失去大学教育的作用,单纯变成追逐排行榜的机器。

这样的高校环境如果不净化一下,还有多少博士愿意往里卷的?即便有愿意卷的,那那些不愿意卷或者卷不动的,不就要吗去国外,要吗选择其他譬如公务员、中小学等出路了吗?

这里咱们简单对比一下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给疑惑中的人提供一些思路。

其一,待遇方面。如果是普通高校教师,没有课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单纯收入相比中学教师真的没有多少优势。以浙江省属高校为例,真是被很多省里的中学吊打,更不提温州中学这样比较优秀的中学了。

**其二,工作压力方面。**高校教师有非常繁重的科研任务要求。每年都有科研考核任务要完成,如果没完成,本就不富裕的绩效还要再扣。除了科研还有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各种杂活等。而中学教师,重点工作内容还是以教学为主。虽然工作算不上轻松,但是光是不用搞科研这一点,就很吸引人了

总体来说,科研水平强或者说水论文能力强的人,还是去大学更舒服,因为大学的工作环境更宽松,对教学也没什么要求。而中学的重点就是教学,有比较大的升学压力,但是不用搞科研。

在我看来,绝对不能容忍的就是所谓的 “资源浪费论”,反手就是一记排云掌。

教育资源哪有什么浪费不浪费的,说到底都是市场规律。当高校科研压力大的一定程度的时候,或当高校与科研院所待遇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或当人们的理想抵不住现实压力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求变。人家求变的方式不管是去考公务员,还是进中小学当老师,哪怕是到国外发展,那都是人家自由的选择。无可厚非。如果嫌教育资源浪费,为什么不改善高校科研环境

为什么高校与科研所不能想办法让人才工作的更舒适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当科研工作的待遇能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自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如果你给不了足够的钱,能不能尝试着改善一下工作氛围呢?让考核压力变得小一点,让人工作的舒适一点。别动不动就说什么 “为了防止年轻人躺平” 的搞笑言论。

咱不能既给不了草,又天天拿鞭子抽马,非要他跑的多快。

对于一些高学历人才选择中学,我完全是举双手赞成。只有当人才们的选择出路足够多的时候,那那些恶劣的工作环境才可能会有所转变。最近看到一些高校在尝试抵制 “非升即走”,深表欣慰。

我抵制一切不把人当人的工作。无论是万恶的非升即走,还是互联网 996,我都是同一个态度——抵制。

人不是工作的机器,人是有感情的人,一切工作环境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上。

知乎用户 非夜非昼 发表

首先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公务员与事业编成了大部分人就业的首选。稳定的工作成了目前面对疫情封控下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的奢求。

2022 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多达 450 万,2023 预计突破 520 万。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研究生深造,纵然研究生的招录名额不扩反缩,但在这么多的考生之中不乏二战,三战。这就导致研究生人数慢慢增多,相较于 2000~2016 年的疫情还没爆发时多数人更倾向于就业的趋势来看,考生数量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大城市的压迫感与快节奏生活让一些人更倾向于去二三线城市中竞争一个更好的岗位。一线城市的优秀岗位从不缺好的应聘者,海归,国外名校毕业生大有人在。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关于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在北京找不到工作的文章。二三线城市节奏较慢,生活水平较高,物价较为合理,名校毕业生进入二三线工作,通过所谓 “降维打击” 更容易实现优秀岗位的争夺。

其次也是因为学历差别的缘由。在现实社会中,名校确确实实要比普通本科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好岗位,所以普通本科力求更上一层楼,到达罗马,而早就在 “罗马” 的人已然投身于就业。这就是“学历差别效应”。

这一趋势是迎合当今时代的大背景条件下所产生的,当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针对于学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同时,如果经济形势渐渐稳定,疫情得以控制,不至于随时不定的封控导致实体经济产业步履维艰,这种趋势还是会有所缓解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趋势只能是不断增强。

从另外一个角度,固然名校毕业生下到二三线城市会挤压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但在教育这一行业上,不得不说更高的学历的教师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平衡与协调。不同学历的格局和眼界终归是有差距的,纵使还有一小部分学历普通但见识广的人存在,但这些终究是少数。

内卷化严重的当今社会,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对于大部分平凡人来说,这是让人喘不过气的千斤巨石。

知乎用户 秦风​ 发表

这个事的本质原因是,名校生太多,社会上的好坑被占满了,那还能怎么办,降维打击呗。

清华北大每年本科生有 6000+,硕博士得有 20000,一下子两三万清华北大的人涌入求职市场,就不说还有复旦交大浙大中科大这些学校又是几万人了,我们中科院这种双非地方一年毕业的硕士博士就有大几万人,顶得上这些学校加起来。。。

现在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好坑具体有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肯定没有这么多。

1、定向选调,尤其是好的定向选调,也就千把人;

2、投行等的核心岗位,也就能容纳几百上千人;

3、核心互联网大厂的重要岗位(排除一些辅助岗位),之前每年还能有个几千人,2023 届。。。直接雪崩,几百人撑死了。

4、科研单位、高校的帽子岗位,那更少了,而且大多数给世界名校博(高校普通讲师,那就不算了)

5、特殊人才,创业型人才、商业型人才,那个本来就不多。

所以你说,剩下的名校的普通人(名校大多数也是普通人)他们能去哪?去知名中学,已经是他们当前的最优选择了。

做个预言:几年之后,知名中学,大多数清北的同学去不了了。。。一是名校教师打广告效应消退,各大中学发现这么玩没啥收益了,索性不玩了;二是清北等名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卷,想去也去不了了。。。

更别提优质省份的定向选调了,早已被名校生挤成红海了,知名中学就是下一个红海。

新人一波一波来,老人还未老,那还能咋办,卷呗。。。。

知乎用户 Schumann 发表

说明我国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极大丰富,制造业 2025 和弯道超车即将实现规划目标,把美帝踩在脚下也指日可待,美帝赶紧识相取消制裁与我国重新交好!到时候看清分赏你一口饭吃。

知乎用户 大格局的小卖部长​ 发表

想起个大学时候的段子

大致是漂亮国一流人才当教师,二流人才搞科研,三流人才去经商,末流人才去做官

所以美丽奸代代传承,因为最牛逼的就是教师

所以美利坚政通人和,因为官员傻逼骗不过百姓

这才几年

咱们的名校毕业生去做教师了

就要被各种为什么、凭什么、是什么、怎么看?

是清华北大毕业不能做老师

还是名校毕业生不能向三线城市扩散?

优质人员去做老师,不好吗?

知乎用户 HR 凯蒂​ 发表

我认为人才愿意流动到二三线城市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一线城市人才供大于求,尤其是竞争高校职位内卷严重,清华北大的博士学历也不够用。与其卷到上天也不能换来一份稳定的工作,要面临 “非升即走”,还不如二三线城市稳定的编制,适当的压力和舒适的生活条件来得实在。

清北硕士、博士选择二三线城市,是基于现状作出的理性选择,既为自己扩大就业通道,也提升中学教师的质量,是有利于小城市的教育发展的。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近年来,许多 985,211 大学的录取标准水涨船高,普遍标准是 “博士学位加海外经验”,使其拥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后工作经验。 但是,即使能进入部分 985、211 高中,也面临着“非晋升即走” 的巨大考核压力,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将中学教师职位作为就业意向。

一直以来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像我所在的广东三线城市,每年初中中考后,广州深圳的优质学校向顶尖学生抛出橄榄枝,也有家长想方设法花十几万几十万让孩子挤进一线城市的好学校,只为孩子们有更大的机会考入名校。造成人才和资源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城市资源匮乏,更难发展的局面。

如今,高校人才扩散到二三线中学,可以提升学校名气和实力,学生家长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在工作机会和城市生活质量方面对高校人才吸引力提升。从近年新闻来看,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支持小城市或乡镇发展,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改善家乡的产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温州中学每年都有十几二十人考入清北,说明学校实力强,而且温州 GDP 在浙江排名第三,可能出于对母校,对家乡的感情,让学子们愿意回流家乡做出贡献。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是一件好事,再也不是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都给一线城市做嫁衣了。

知乎用户 夜猫学姐 HR​​ 发表

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

我是 2007 年读的大学,我的母校北师大,也是自那一年开始,推出 “免费师范生” 计划,也叫 “公费师范生” 计划,对报考基础学科的师范生实行大学四年免费教育,毕业后要先到中西部贫困地区任教服务两年。

这项计划实施之后,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北师大毕业生 “零的突破”,因为是同届,我有很多校园里认识的朋友都是 “公费师范生”,十几年过去,他们有的依然扎根当地教育,成长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骨干、学校管理层。

这些优秀的教育从业者,有一个算一个,化作繁星点点,闪耀于脚下的土地上,一届又一届,带给学生们深远的影响。

我自己也曾经在大学毕业之后到西部支教一年,相比于现在身在一线城市大公司,那时候的忙和苦有意义多了。真心希望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有教育理想的人,不从众选择、不追求一线生活,脚踏实地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第二,未来的职业选择越来越脱离标准版。

随着 00 后开始涌向就业市场、整顿职场、改造老板,原来职业的条条框框开始被逐个打破。职业选择和职业方向也不再拘泥于 “本应该”——你是硕士就应该留在一线城市进大公司,你是计算机毕业就应该进大厂,你是女生就应该回老家…… 甚至师兄师姐的选择,都不是样本,不是必选项。

未来是多变、混沌、不确定性的,变来变去的环境里的立根之本,就是自己到底热爱什么,能否把热爱打磨成一门功夫,靠着这身功夫行走于江湖。

你若热爱教育,那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岛屿,打磨功夫,积累资历,修炼成老师傅,管它一线二线四五线呢。

知乎用户 Michael Li​ 发表

与其说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倒不如说 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中学增加了吸引力。

评价一个学校是否优质的要素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就是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子也是师资力量,简化一下也可以这么理解,学校和学校的竞争,也是老师水平的竞争,也是优质老师资源引进的竞争。

回忆读书时代,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有同学故意插话问道,“教授,像您这样的水平,为什么在我们这样的一所普通院校呢?” 老师笑笑,娓娓道来,大概是对现在任教学校的浓厚感情,同事的和睦,最后也提及了,相比在好一些的学校任教,就没有现在分的房子那么大。我们在听完老师的解答后,钦佩老师的情怀也赞叹学校留人有术。离校多年,搜索引擎上输入老师名字的时候,惊诧于他后来还是去了华中某某大学当博导去了。

名校毕业生在选择的时候,放弃一线城市,而去了二三线城市,一定有理性的成分,如果二三线城市学校没有吸引力,是不会招纳倒大批名校生。千金买骨,最终可以买到千里马,也可以传播良好的口碑。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是综合的来评估各个因素,以及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一线和二三线只是影响决策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一线城市是齐王的马,二三线城市是田忌的马,田忌的一等马胜过齐王的二三等马,就像二三线城市在与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竞争中,部分优势单位获得了人才争夺战的胜利,取得令人称赞的结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一趋势说明产业升级比较失败,再一次证明这个培养体系不是培养人才而是筛选天才,说明因劳动力过剩提出的大学扩招已经不好使了。基于现实矛盾,我们已经提出了中考五五分流,高考五五分流,为廉价劳动力保驾护航,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老骥伏枥 发表

如果在座各位有江苏省 15 年到 17 年高考的同学,无论你苏南苏北,很有可能听过一个如雷贯耳的学校:江苏省姜堰中学,当年 15 年到 17 年姜堰中学连出三年省状元,(江苏省没有衡水中学那种超级中学,各地比较平均)。很多人当时可能不知道泰州姜堰这个小县城都知道姜堰中学这所神校。

三连冠!姜堰中学获得新成就:连续三年拿下省高考状元!

题主提到了淮安市的楚州中学,招聘了 22 位教师,其中有 15 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引发广发关注。但是恕我直言,楚州中学在省内的高考成绩远逊于姜堰中学。楚州中学可以受到清北学子的青睐,那姜中呢?我们上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高考成绩非常非常牛的姜堰中学,很难招聘到 985 的硕士、博士,更别说清北。

鄙人研究生室友有一名苏南某国内前五强县级市的同学 && 江苏老乡,老乡毕业于该县级市一个高考成绩排第四的高中,但是该校的教师学历百分之 80 以上都是 211 的研究生(南理工苏大南师大等),再不济也是扬大这种。

所以通过这一列对比我想说什么?

我想说很多东西不要太乐观,华东地区的普通县城(姜堰再普通不过了,哪怕高考成绩很 6),很难吸引到很强的人才。人才最终还是会流向苏锡常宁、宁波杭州温州这种富庶之地,而不是长三角的边边角角。当地的财政收入才是决定性因素!

姜堰中学这种学校,去年能考上 985 的学生,起码 200 到 300 人,再算上以后考上 985 研究生,起码 500 人,但是你看看最后能有几个人能回到家乡去任教?淮安楚州中学那个绝对不是一个常见的现像,人才最终也只会流向那几个城市!小地方的各项设施、福利等,真的不太行,哪怕是位于长三角的教育之乡泰州市姜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收入决定教师学历!所以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附录:这里我再贴两个文件,分别是泰州市姜堰区去年招聘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可以看到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些二本非科班!

说明没有过硬财政收入支撑教育之乡,也很难吸引到人才

教育之乡尚且招揽不到教育人才,其他方面可见真的并不乐观!

2021 泰州市姜堰区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名单下载 | 文档预览 - 江苏华图 - 华图文档

知乎用户 霜雪明​ 发表

其实这个事可以反过来看,可以想象一下,清北复交的毕业生也分三六九等,跑去二三线城市卷中学教师岗位的学生,肯定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批人

应该有一些人,比他们再优秀一些,去了各大五百强企业,成为了高管苗子,前两天京东不是还说吗,刘强东的内部会议上已经有了九零后的存在

最后可以想象,在所有这些普通的,比较优秀的毕业生的上面,最顶尖的那批人,应该就是流入了各大企业的科研岗和国字号研究所的人才储备池

当然,这些人有的去了国外,有的去了外企,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人,也足够把我们自己的科研岗位填得满满登登了

我这种学渣是难以想象,这帮顶尖人才在我国科研事业上会怎么生龙活虎地建设社会主义,但是眼看着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大疆,京东等民营企业的技术迭代如同母猪下崽

运 20,轰 20,003 号航母,天鲸号,盾构机,高铁等等高科技突破如同日常新闻

我就觉得这帮科研人才真他妈给力

知乎用户 作品 9 号​ 发表

本质上还是质优科研 / 教学岗位稀缺,僧多粥少,内卷溢出,被迫向下兼容。

不说带编的讲师,现在 985 硕甚至连校聘副教授、校聘讲师这种无编教职都摸不到。

即便有幸入职,还要忍受非升即走的紧箍咒拼命卷,沦为科研民工和工具人。

广横走的双鸭山,前两年本科毕业还能给中小学编,现在没有硕士学位说什么都不好使。

伴随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的自然是内卷溢,啃不来大学教职就取中学教职,留不在一线城市就只好润去二三线。

折戟沉沙风云再起的浪漫主义与惨淡现实的冲突越发激烈,退避三舍寻求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自然越来越多地成为另一种选择。

清北学生席卷深圳中学教师岗曾经引起人才浪费的空前讨论,现在清北再卷浙江温州中学和江苏淮安楚州中学甚至不能算新闻。

说明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期待主动向下兼容,以在收益和投入中获得更多平衡和幸福感这种现象正越发普遍,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世俗上的成功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次级选择拒绝内卷慢慢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学历贬值和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正对年轻人形成双重绞杀。拒绝内卷不应再简单理解为人才浪费,它代表个人选择的一种态度和哲学。

争取在工作和生活间取得平衡,应该被允许成为大众所追求的人生意义。

去广袤的农村和十八线城市探索更美好的生活吧。郊区,才是年青人唯一的出路。

知乎用户 漫三儿 发表

怕是对长三角珠三角的有些所谓二三线城市有什么误解吧。

这些地方的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并不比一些所谓的新一线甚至是一线城市差。

但你要往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看,名校毕业生肯去的就少多了。

另外,你看这些清北当老师的,大多数是硕博,真正的一线城市好工作,首先看第一学历,本科是名校才行。你看清北本硕博的有几个去当老师的,大多数还是 211 和末流 985 本,清北硕博。更大的原因,本身又是天坑专业,搞科硏卷不过,好单位进不去,考公只能去最偏远基层,二三线强市教师岗相比而言就香多了。

清北每年各毕业一万多人,其中本科三千多,硕博七千多,清北本硕博只占一千多。非本科清北硕博相对含金量不高。

非清北本科的硕博,如果再叠加天坑专业,找象样的工作,很久以前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大家别再提学历贬值,学历溢出了。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应届硕博,除开科技行业,找工作并不容易。

知乎用户 夜深沉 发表

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中,青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属于天之骄子,就业都是在大公司大企业中央部委或者高校,根本不会去小城市的中学屈就。

但是现在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近这些年大学包括名校的扩招,导致毕业即失业,名校学生只好去挤占基层就业岗位,这就导致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都不知道十年后我儿子大学毕业后还能不能找到工作。

知乎用户 爱吃兔子的胡萝卜​ 发表

人的选择都是经过对比的……

平均收入

2021 年,温州市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09736 元,比上年增加 12961 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11.8%;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12832 元,比上年增加 13594 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12.1%。

2021 年温州市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

深圳市 2021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53471 元,同比增长 11.8%。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155563 元,同比增长 11.6%。扣除物价因素,深圳市 2021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分别增长 10.8%、10.6%。

2022 上年度深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新标准(附历年标准)| 深圳劳动争议纠纷律师所在线免费咨询电话 - 深圳劳动仲裁律师网

房价

要我我也知道该怎么选择

更何况说不定人家家人就在温州 这个选择对于年轻毕业生而言更是无法估量的加分项

知乎用户 水煮鱼片 发表

最近关注了一场国有企业的招聘:

中层干部要求 1. 本科 2.45 岁以下,

基层员工要求 1. 研究生学历 2.35 岁以下 3.cpa 等优先

你说是当领导干部要求高还是做一般业务员要求高???

坑已经被人占了,想挤进去很难,规则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制定的,你能怎么办??

机会公平吗?劳动致富吗?唉,混口饭不容易哦,社会竞争机制摆在哪里,没有坑位,甚至有时候劣币驱逐良币。

知乎用户 快乐 ing 发表

好事,教育水平均衡大好事

知乎用户 考研英语小站 发表

这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好吗?一个像温州那么富裕城市最好高中的老师,这能是一般人去的地方吗?

不要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你总不能以为清北学生都是傻子吧?他们的选择才是高智商的体现!

而且,这些学校其实就是想通过 “五大学科” 竞赛来实现清北等名校的突破,谁来教竞赛生比较好?当然是参加过竞赛并拿过好名次的了!而这些人通常都在清北等名校。

而且,大家不要觉得什么大材小用,清北毕业竟然只当个高中老师

咱这儿就不说温州这种土豪城市了,前两天南通一批学校到次一级的南京大学招聘,有竞赛经历的甚至可以开出 40 万的年薪

在南通这样一个三线城市,年薪 40 万,且不用考虑学区房,不用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岂不是美滋滋?而且,作为江苏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城市,这几所名校的老师社会地位肯定不低。

而且,这里面的两位博士与其到大学非升即走,卷王之王,还不如到这些名高中稳定自在。

如果没有极端情况,他俩副高肯定没问题,正高也是可期的,不都是教授吗?何必跑到高校被压榨来压榨去?

有图有真相,何况是清北毕业生?何况是温州?

其实现在的高考,纯裸分考上清北的已经很少了,什么**强基计划、国家集训队**…… 占据了清北等各大名校相当一部分名额。

你要想纯裸分考上,高考至少要在全省前几十名才可以,所以,教育的城乡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农村或者县中的学生想要上名校会难上加难!

正如题目中所提的温州中学,清北学生至少也会到温州等富裕二三线城市的头牌高中,极少有想到贫穷落后地区教育扶贫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头牌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这是必然,所以,这 11 人的选择正确、没毛病。

而且大家也不用着急为师范生谋出路,其实他们干的不是一样的活。

知乎用户 顾北​ 发表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知乎用户 Three 发表

那我有点好奇北京的中学老师都哪毕业的

知乎用户 Cx330 发表

我比较好奇师范生怎么办

知乎用户 storm 发表

一线城市买不起房,落不了户口

知乎用户 夏雪寒夜​ 发表

清华北大也比不上铁饭碗来的香,现在的经济形势,干啥好赚钱。你就是清华北大也不好搞科研。

知乎用户 张明明 发表

正常,趋势。崔健的一首歌送给你

知乎用户 还是差一点 发表

正常啊,你人口基数大,导致清华北大再怎么难考,每年毕业人数还是不少的。偏偏中国现在又还只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不了这么多岗位安置他们,只能向下沉淀了去二三线城市了

知乎用户 灰兔子不下蛋 发表

教中学还好,要是教小学,有可能成为灾难。 我说的是有可能。

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不只是口号,内涵着深层的道理。

讲一个案例吧。

朋友班上(初中)倒数第一名的女孩子,父亲就是那两所学校之一,他的女儿并不笨,但是有时候会犯特别低级的错误。

找她谈话的时候,小女孩除了哭,啥都说不出,仿佛大脑一片空白,这个时候问她一加一等于几,她都要反复听几遍才回答。

事实描述,一点不夸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女孩从小到大被天之骄子父亲大人骂过来,只要长辈一找她谈话,这种被骂的记忆和痛苦的感受就会自动提取,形成了一种应激反应。

与她母亲交流,了解到真相,父亲一直嫌弃女儿笨,丢他脸。

能考上清北,智商非同一般,但不等于懂教育,如果当了老师,愿意去钻研人的发展规律还好,如果对自己过于自信,不愿意去了解不同阶段人的发展现象以及其他教育理论,那受苦的是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是小学老师,那就是孩子们的灾难。

知乎用户 okkk 发表

小城市的高中生都感动哭了。。。高中生的天赋和智商差不多的情况下,师资决定一切啊

知乎用户 Pedro 发表

小镇做题家跑去各个乡镇了,名副其实了

知乎用户 單純的落魄贵族 发表

还好我没有考上清华北大

知乎用户 單純的落魄贵族 发表

清华北大学生也太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 211 硕士曾跟着卷去深圳中小学,现已离职。现在在高校挺满意。

其实没你们说的那么伟大或者利益化,就是纯想当然。

1 听说某地中小学有点钱有点闲就想当然是这样

2 听说体制内很稳定中小学可以养老就想当然是这样

3 听说当中小学老师就是教书,或者主要工作是教书而已就想当然是这样

4 听说大学工作很卷自己应聘不上就想当然

5 听说企业 996 很累所以就想当然不去企业

……

当年和我一起竞争的他们我问过,我当年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三观被毒打了,大家什么工作都很正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了解的一个国内五百强企业。

十年前专科进去都是宝贝。

三年前但凡是本科几乎一两年一升。

现在,不好意思,只在 985 211 校招了。

二三本和专科进来的,晋升上不去,因为学历要本科才能晋升。

领导上级都是十年前的专科甚至高职 基层都是本科。

知乎用户 小樂​ 发表

博士生当中学老师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硕博期间所受到的教育与训练和教中学生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教学能力是第一位的,博士未必比一个合格的师范本科生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当然,就国内科研圈这种现状,留不住人才那是活该。

知乎用户 是雨 发表

产业升级失败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人才的浪费。

知乎用户 为何 发表

将军的儿子是将军

士兵的儿子是士兵

知乎用户 BOO 聊通信​ 发表

去互联网、大型民营企业,虽然收入高,但工作压力大、拿不到北京户口,且有裁员失业风险,何况现在高薪岗位供给远远低于过去。

去考部委公务员,竞争激烈,考上的概率极低。

去央企国企,总部和省一级的竞争同样激烈,985 硕士基本是入门起点。

所以现在 985 名校硕士,如果拿自己的身份去降维打击某类还比较体面的工作,也就是小学中学老师了。毕竟招聘需求量极大、有编、收入可以,对名校学生招录流程还简单。

但是如果大家都想去降维,最后结果就是小学中学老师入门起点就是 985 硕士了。

知乎用户 灼灼宜 发表

大家别卷自己人了 能不能去卷卷洋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向有钱的地方扩散

先富裕起来的地方并没有选择去带后富

而是把这部分钱用在了自己身上

知乎用户 会反思的一介匹夫 发表

你们都在考虑高学历低就业问题,亦或者是就业内卷。但是我现在很难去信任清北出来的人进入高校当老师,特别是懂王都没制裁的国内数一数二的国内两个学府!真的难以甄别…

知乎用户 大侠 发表

贫富差距与经济下行。土豪们请个保姆都得是大学毕业。

知乎用户 笔幽灵 发表

如何看待?

我看挺好,想想以前上学,总想着要是能遇上更厉害的老师,更明朗的老师就好了。

现下想必有这么多高学历的老师,想必学校里的学生也会更好了,中国的教育也能更好了,那些个黑心的老师,也会少不少。

知乎用户 炅风​ 发表

说明一线就业越来越卷,部分人才流向二线工作,比如教师。

从古至今,教师就是一个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职责。目前低级的教师只是单纯的知识普及,大部分以未成年教育为主。高级的教师才是真师,传道受业解惑,如巴菲特的午餐。

而刚毕业没有任何一线工作经验和成就的人,本身是没有自己的道的,最多是道听途说;自己都没业授什么业呢?除非教孩子怎么当老师;解惑就更别提了,都没卷过没在红海中厮杀过,何以解惑。

至于为什么喜欢高学历名校的毕业生做初 / 中等级人名教师呢,因为高考制度。这些” 人民教师” 有高考成功经验,在高考这个业上,是有话语权的。所以此” 师” 其实是” 大学长”,学长教你怎么考试。本质是这个。

知乎用户 愤怒的韭菜 发表

清华北大有啥用啊,还是咱工农兵和专科好用,至少忠诚。

知乎用户 郑州除甲醛老冯​ 发表

专家说,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

读名校就要当大官挣大钱的普通逻辑可能要改改改改改改改改了。

对第一学历的推崇也要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了。

不正好也说明了,他们当初的内卷很大程度上都是无用功了吗?

高学历和所谓的低就业及大材小用,选择有一些无奈。这些无奈可能来自于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国际局势,源于当前的产业支撑不起这些人的梦想。学历内卷资深,求职竞争力更大。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企业吗?是 4000 万家。可每年连毕业的 1000 万大学生一半都吸纳不了。问题在于大部分企业都是低端产业。你造一双袜子需要大学生吗?产业升级?更不需要更多劳动力了。

加之经济下行,曾经吸纳大学生最多的,薪资最高的互联网行业,也已经哀鸿遍野。

于是,宇宙胡尽头就是编制。当然,价高发展好地域好的工作,更好了。

往外头看看,也就心平气和和了。以初中教师学历为例,在 2018 年芬兰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 90%;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为 54.9%。

在河南,地域偏僻县城的公务员肯定没有郑州的事业编好,更别提县城的教师岗位了,谁又傻呢?于是,中西部地区仍将长期面临师资紧缺现象。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知乎用户 SIGN.D 发表

公医师版本万金油,前几年的金融和计算机,更早以前的建筑和土木,清北那些人的去向基本就是时代的标准答案。

先不说他们去的那些中学待遇多好,哪怕就是个二本三本师范出来进了普通中学,也总比你 92 出来工地打灰工厂干活过上没日没夜钱没多少还累成狗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强的多吧

知乎用户 lkq 发表

悲哀,我告诉你好学生永远当不了普通人的老师,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差生是咋么想的,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如果硬去当那些差生的老师只能说误人子弟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线做题家回到二线,三线做题家回到三线,小镇做题家回到小镇,没有好爹 house 好资源,回到出生的地方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知乎用户 B 乎软文基地 发表

国家觉得这事很涨脸吗?

国家觉得这事很涨脸吗?

国家觉得这事很涨脸吗?

知乎用户 长弓莫及 发表

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高端岗位,又无法贯彻执行劳动法,却来怪大学生去竞争一些顶尖县中,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句话,大城市不好就业呗!

知乎用户 zhaopeng 发表

高学历人才开始下沉到 3-4 线,这是教育之幸,未来这批人才开始培育更多的学生,以自己作灯塔。

知乎用户 基督山伯父 发表

我觉得这是好事。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四线城市流动,对于帮助各地区均衡发展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特别是教育行业,可以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一方教育生态。

名校每年培养那么多人才,大都挤在一线城市内卷,很多人都被埋没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就应该向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流动。

知乎用户 MBenzene 发表

很简单,幸存者偏差

就是你们媒体炒出来的话题

知乎用户 汪洋 发表

好事,提高教育水平,长远看利国利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大下岗,希望不会发生吧

知乎用户 攻无不克​ 发表

招的到,留得住?

知乎用户 Lawyer G 发表

都看了好几年了,还 “趋势” 呢

知乎用户 tong pan 发表

卷就是卷,学历贬值就是学历贬值,固化就是固化,不要辩解

知乎用户 一修哥 发表

人家自己都不担心,你们担心啥?清华北大毕业的人的不傻,他们肯定深思熟虑过的,而且对二三线城市也是好事,好的教育资源回流,培养更多更改人才,有什么不好呢?至于担心好不容易培养的科研人员浪费,那更是杞人忧天了,以前那么多清北人员出国为他国贡献才智也没见你们担心,现在肉烂在锅里就更无须担心了

知乎用户 扯犊子​ 发表

根坏了,资源被霸占完了。哪怕你是天才,哪怕你教育孩子花了几百万,孩子比别人牺牲几倍时间学习,最终只能拿别人挑剩下的资源

知乎用户 文小刀 发表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知乎用户 Helen 姐说留学​ 发表

这是很正常的选择,我也有一些同学选择去了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虽然表面上大家会觉得大材小用,觉得名校生作为国之重器,就应该投身于科研等前沿的事业,但教师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并不比做科研小。

而且不管是深圳中学还是温州中学,这都属于国内比较发达城市的顶级中学,这些顶级中学附属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等等也都是顶级的,这也类似于公务员,都是隐性的福利。

名校出来的虽然说不一定教学好,但总体而言,名校的老师毕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肯定要强于普通的教师。如果能把自己在名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传递给中学生,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其实也不只是中国,在美国加州比较好的公立私立的老师,有不少也是美国知名教育系的硕士,通常来说这些中学待遇都是不错的,并且比较稳定,在当前大环境下其实还不错了。

知乎用户 锦帽貂裘​ 发表

他们去的都是好中学,还好!

一般的中学,可就不太好了

知乎用户 百花缭乱​ 发表

学历高有啥用,会学又不一定会教,学生也不一定能跟得上。

还是师范类比较专业对口。

我一想我高一那个隔壁毕业的数学老师普通话二乙都不知道咋过的就头疼,高二分班换了老师就好多了。

倒是之前教培还不是地下产的时候,清北招牌拿出来招生挺好用的,但也就吸引生源用了。

知乎用户 萃忖儿 发表

高学历 低就业
这类问题往往引发很大热度

作为一个应届生 简单谈谈想法

不愁吃穿、生活条件不错的独生子女一代,离家近、一定的稳定性 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这就限制了择业选择。大中型国企、学校、公务员、事业单位成为了热门选择。

小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着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生活品质、社会地位和照顾父母之间的抉择。为了前者,进入大型头部私企成了首选;为了后者,稳定更为关键,毕竟小城市没有生活压力了。

我身边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很多都有想成为一名教师。嗯 我也是。
对于我而言,读书只是为了拓宽眼界、认识朋友,最重要的,是思考世界、了解社会。如果能成为一名教师,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我可以提供他们肆意成长的环境,还有我的见识和认知。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知乎用户 叶子 发表

个人理解吧,不知道对不对:

1、产业确实在升级,但只是部分,而且只对口小部分的毕业生;

2、社会快速发展这么多年,已具备了充足甚至过甚的熟练工,几乎不需要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互联网巨头也是如此;

3、人类第三波互联网红利,基本到了尾期,技术发展也可以说遇到瓶颈,再往深研究产品,出花的概率已经很小了,大部分企业也不会大力投入,看看现在的电子产品和 app 吧,几乎再难有质变的产品出现了;

4、基础科学确实有很大天地,但这个领域的待遇和社会氛围还没提升起来。

最终国家、社会、家庭培养的这些高学历的人的流向呢,就是如同水流一样,逐渐流向社会的边边角角,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就业水平。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能看到小吃一条街上 90% 的摊主都是本科毕业,村里的养猪养牛大户,基本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 “垄断” 呢。

知乎用户 Acidophil 发表

该说不说,哪怕是清北,就生化环材专业的就业前景来看,当重点中学的老师也不见得是个坏去处。

知乎用户 王过儿 发表

一句话说完 现阶段就业环境真的太差了

知乎用户 季大吕​ 发表

仅从教育角度作答。

答主八零后,初高中就读的学校是十八线小城市,那时候我的初中老师,鲜有本科生;高中老师,鲜有研究生,更不要提名校毕业,省内师范大学毕业的,都是骨干。

我同学中,现在有一些当了老师,平心而论,想到我的孩子要让他们教,我的内心是有一点纠结的,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太好,有一些甚至是小混混。可是现在的教师队伍,就是以 80 后作为中流砥柱的。

我一位要好的同学,这两年跟我抱怨教师行业的内卷,十几年前,她以本科学历进入学校而且有编制,现在的年轻人硕士毕业还要在临时岗位上熬一熬。

看到名校毕业生,开始去做老师,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我开始期待他们继续扩散,直至十八线小城市。

那样,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些更加博学、思路更加开阔、更有活力的老师。

教育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Em,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义务教育,最终目标不是让大部分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既然是这样,优质师资资源流向二三线,不是好事吗?

知乎用户 宋扬 发表

还没踏入社会就选择趟平。这是多么绝望的社会!美丽国敢封锁芯片就判断你搞不赢!当官的也没这方面硬性要求。只看站队。要想杀出条血路必须一激励机制!上市的这么多公司有多少真材实料?股民这么多钱只是喂饱一众蛀虫!从清北毕业生当教师就发现根本没有科研土壤!卖地的钱上市圈的钱全部即得利益者分配完成!!

知乎用户 锦鲤机​ 发表

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职业是神圣的,但是高学历都抢着去,高科技靠谁?进口。

知乎用户 寡人爱好研究经济 发表

他们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吗?

如果不是,那这个讨论就比较有意思了。

知乎用户 东边一树 发表

一年毕业好几万,也不能都搞科研啊。去年毕业的几万也没死了啊。前年也好几万啊,从此上溯四十年 那些毕业生 都还没有退休啊。

李雪琴那不也讲脱口秀去了。

知乎用户 cc cc 发表

旧时王谢堂前燕

知乎用户 hyttt 发表

别说中学了,深圳的小学这些清北毕业的都抢着去。

知乎用户 王先生长不胖 发表

十几年前毕业时到北京农展馆参加广东地区中学招聘会

一个中学招聘台前排起了长队

我在队中

前面是清华的

后面是北大的

还有个插队的是北师大

……

虽然我也算是 985 毕业,但是面对这个场面真的心中一阵不解

这些优秀的学生就是要找个中学老师做做么?

当时间到了今天

可能,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没有什么规定说 985 不能当中学老师

何况当老师其实是个还不错的职业选择

我觉得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最高学府的同学向下沉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搞学术或科研

去做可以发挥自己的事情是个好事

另一方面

社会也应该乐见和鼓励这样的选择

知乎用户 拔布者 发表

有什么问题吗?很多年前你们觉得教师资源不行,现在资源好起来了,你们又觉得这样不好,就该维持原先教育的倾倒,什么心理?

再说你们所说的 “内卷”,照你们那么说,大学就不该扩招,国家就不该搞高等教育。那我问你,怎么解决日益增长的高端人才需求?国家怎么富强?

知乎用户 粉红粉红一次 发表

抛开专业谈就业就是耍流氓。

知乎用户 斐迪南黄​ 发表

这种情况在几年前就已经有苗头了。

比如我自己的高中是在一个山区高中读的,过去师资基本以二本院校本科生为主,大概 11-12 年的时候,开始有湖南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来当老师,到了 18-19 年,新进的高中教师,已经是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生为主了。

我从北大毕业的时候,周围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去二三线当老师,跟他们也简单了解过一些情况。

首先,清北很多专业,真的不好找工作。

知乎上学生为主,可能会觉得上个清北很了不得,出来以后工作随便挑,其实真的不是。

**清北多数专业,就业都非常差劲。**比如北大中文系,排名世界第一,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北大中文本硕,直言工作很难找,本专业在北京能有个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就算是烧高香了。

另外,现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以北京为例,经过几轮暴涨,目前刚需上车盘也得有个 200-300w 首付,每个月还贷一两万块钱。如果不是金融互联网这种高薪工作,没有雄厚的家底,根本就没有在北京立足的能力。

对比下来,地方的教师比较稳定,待遇在地方上也还可以,生活成本相对也低一些。自然会成为清北学生的一个主要去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还记得当年宣传外国的文章,外国人重视教育,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博士,不像国内招一些低学历的人。

现在看来,我国也走上这条道路了,可喜可贺。

知乎用户 浅一 发表

个人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吧。

对于家有就读小学的娃,像在我们这种二线城市,如果学校师资及名衔高的话,各地家长都会蜂拥而至的来就读;就像去医院挂号,绝对会优先选择专家门诊主任是否,再考虑临床经验及从业经历。

有名师的学校,象征着该校的教育空间和教育精神,他们往往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教育思想、和一流的教育主张表达能力,在名师感召下的学生,往往能得到思想的启发和精神的充分发展,这是其他普通教师所不能全面给与的。

另一方面,名师的到来,促使学校发展,更促进学校周边学区房的房价和销售,对一个城市来讲,也是相当有利的。

弊就是,名师的专业性是否真有科班出身的老师更强?是否达到学生的可接受度?是否能实质性的带好学生?

总的来说,此卷风向,还是相当期待的。

知乎用户 赏金猎人 发表

高学历低就业已经表明如今中国产业升级是失败的。当然,这里产生升级失败的定义不是指产业升级停滞,而是其速度完全无法跟上中国的教育和生产的需求。

至少现在中国的名校生还可以卷卷中学教师这种体面的岗位,要知道颜色革命前的摩洛哥,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只能去当导游和小商贩。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生的痛楚,空有才华而无施展能力的平台。

美剧 big bang 里主角团工资最高的是学生物的伯尼,而生物在中国被称为天坑。其差异的背后就是美国有大型医药研发集团支撑,而我们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卷怡情,大卷伤身,强卷灰飞烟灭

说白了就是资源蛋糕不够分了,真不如以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伊文西​ 发表

在校外培训最火热的时候,好未来曾是北大应届生第二大就业单位(第一好像是华为)。

相比北大清华毕业生去搞学科培训,进公办中学是不是合理很多?

知乎用户 刘工 发表

因为周公子不怕清北的人会读书

知乎用户 悠悠 发表

因为现在的研究生多了,去别处找工作也不好找,能进体制内待遇好又稳定,社会地位高!不香么?

知乎用户 Frank 发表

我只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师资是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有这些老师,他们应该会看的更远,走的更远吧。

知乎用户 微拍堂​ 发表

或者对于教育领域来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又或者从个人价值来说,得到实现~~~

知乎用户 ZT135 发表

不然呢?只要不是计算机和金融,几个人能靠自己在北京上海买房?

知乎用户 学习鬼才​ 发表

深圳中学这样的一线城市 “牛校” 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除了依托一线城市本身的综合优势之外,高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清北名校的学生选择进入中小学我想还是综合考量了的,加上用人单位本身就不差,能够提供给他们足够施展才能的平台提供丰厚的待遇,同时学校也需要这一“头衔”,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其实没有什么可惊叹的。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大多数人对一些职业形成了固有的看法,认为白领就应该是光鲜亮丽,收入丰厚,而工厂的蓝领则是满身污渍,待遇不好。然后事实恰好相反,当前的就业形式下,有技术能吃苦的大专生可能要比大多数文科生更好就业,这样看是不是更能明白为啥清北学生愿意当老师?

最后,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如果高学历人才真的能够成为好老师,不仅不是浪费,而且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基础教育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而且是学生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与大学相比,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好教师来示范和引领。而当前在我国,博士进中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其他国家也有顶尖的人才从事中小学的教育事业,从舆论的角度,应该把这当做一种正常现象。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名校、高学历未必能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帮助,但现在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传授知识,拓展视野、培养想象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名校、高学历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影响。

凡是都有两面性,也有人认为硕士 博士作为顶尖人才,应当从事科研,推动社会进步,从教中小学多少有点浪费。

所以,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阿莫西林​ 发表

知乎用户 将个烂就学个习 发表

我觉得是一种好的趋势,我高中母校是四川的一所省重点中学。今年也招了两位清北的老师。这些老师的知识面都是丰富的 (对于高中六科而言),老师在上本科目课的时候可以拓展一下其他科目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记得我生物老师就喜欢给我们讲教材一些定义的话为什么会这么定义,听了之后豁然开朗,那些抽象的话语就不再抽象。也会讲色素吸收蓝紫光的原理(原来是牵扯了物理衍射相关的知识,好像是这方面,因为已经脱离高中有点忘了) 当时学起来就发现生物确实是理科,而不是所谓的死记硬背,了解原理,记忆起来也轻松。化学老师讲理综选择题第七题那方面的诗词中的化学的时候,是真的会解读诗词(不过肯定没有语文老师解读的好)。

知乎用户 王牧宸 发表

既然温州中学教职就要分析一下这些老师的家乡在哪

一、最有可能的是温州附近或者是本地的青年

在他们的视角 留北上广编制性价比不高 而且还是得买房卷教育 去私企秃头打工面临失业风险 混起来大概率也是个普通人 真不如附近教职 离父母近不愁房子 收入稳定

二、中西部小镇青年

不多说 阶级跨越了 江浙的待遇和中西部天壤之别 转移支付还是不够

三、一线城市富裕青年

估计不多 这个学历如果是北京人 大概率不会跑到温州

你觉得人家浪费了学历 实际上都是工作 说到底就图 钱多事少离家近

知乎用户 乐乐乐 发表

首先想到的是这些毕业生去这岗位就业的待遇是什么呢?大家提及到的中小学待遇是不是毕业生就能拿到,还是需要中间换岗

知乎用户 疯丫头​ 发表

顶尖学府的代表国内顶尖受教育程度、知识、智力、能力、潜力的毕业生全面向体制内倾斜(公务员、教师、国企等),都是 GUO 进民退的表现。

代表大部分人,包括本应最有选择权的顶尖人才,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走向和趋势的悲观和保守。

这可能是三年疫情的后遗症,也是经济下行期的必然结果。还有什么比体制内更能给人安全感。

一线饱和了,就下沉到二三线吧。

我身边年薪接近百万的人,都在四处劝亲朋好友考公、当老师,所以,怎么说呢,就是这么回事吧。

知乎用户 Sleep 发表

产业转型失败,工业仍由低端生产业为主,羸弱的高端工业吸纳不了顶尖大学培养的人才。

所以只能降维打击

知乎用户 gdwjljh 发表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糖妈 发表

记的在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在一个小县城,教师有些都没有教师证,现在我亲戚的小孩在县城读书,老师必须有教师证,而且随着时间增加,教师的应聘越来越严格,学历越来越高.

县城现在能享受以前城市的教育,现在二,三城市能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说明教育需求在提高.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学历越高,说明所教育的人素养文化也会越来越高,以后国民整体素质会越来越高,为成为发达国家奠定基础.

知乎用户 红尘悲伤客​ 发表

看这个问题,别人都是去的长三角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而不是中西部、西北一二三线城市,经济好就能吸引更多有能力人来,经济越好的地方呈良性循环,经济越差的地方呈恶性循环。

知乎用户 踏雪寻梅 发表

说明这个中学给的待遇足够高

知乎用户 李夏洛克 发表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国家大事,世界大势,好像只是谈资,离自己生活很远。但实际上经济下行的影响正以一种非常缓慢但是沉重的方式渐渐压到普通人身上。

从世界整体形势来说,

资本主义每十年一次危机,本来到 2018 就应该有了,但 19 年底疫情一起,把这件事掩盖住了。所有人都关注疫情去了,没人再想经济危机的事情。然而经济确实在一直下行。

美国自己的经济也在下行,但没想到兔子因为强硬的封控把基本盘稳住了,世界工厂稳定赚钱,所以他得搞一下兔子好剐点油水,这才有了佩洛西窜访。然而兔子看似软弱实际是个刺猬,美国无从下手,只能把目光转向欧洲和俄罗斯。为什么不看亚非拉?因为肉太少,不够回的。为什么不看中东?因为从科索沃开始中东一直是个泥潭,土大户们手握石油当墙头草,谁给得多就跟谁,之前美国不想给钱,想用拳头说话,然而驻军多年,得不偿失。

所以俄乌冲突的关键不在于领土争端,还是在于经济。欧洲站队乌克兰,就不能买俄罗斯天然气,只能高价从美国收购(马克龙发文谴责)。

为什么矛盾激化成这样?本质就是因为有些人穷疯了,不择手段地想捞钱,也就意味着经济已经恶化到必须挑战俄罗斯才能从中渔利的程度。(欧洲、美国最近几年失业率连续增长,还有大量的新冠医疗成本)

**从国内政策走向来说,**前段时间连续发布了许多条新闻。1. 央行约谈工农建中交邮六大行,要求年底前每个行发放 1000 亿定向金融贷款给房地产;2. 多地出台政策,由政府回购商品房;3. 多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说白了就是现在城里房屋需求饱和了,新的年轻人买不起了,开始找市场买房;同时政府和银行都给房地产企业回血。

为什么要给房企回血?因为资本为了扩张根本不会考虑 “格局”,房企们疯狂盖楼,现在经济下行,疫情影响,房价高昂,根本卖不出去。而很多房企是从银行贷款盖楼,等着卖出去好还债,如果卖不出去,现金流断裂,房企们可以直接申请破产,留下一堆烂尾楼给银行(比如恒大);银行光有楼没有钱,那么当储户发现自己的存款取不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恐慌(河南银行)。所有人都开始恐慌的时候,经济危机就止不住了。

所以国家要出面调控。但反过来讲,国家要调控就意味着市场已经失控,经济不是普通的涨跌波动,而是控制不住地往下了。所以你看到最近几个月股市一直在跌。就是因为大家对市场没信心了,都开始甩卖,没人要了自然就跌了。反之,黄金的价格在一直上涨。

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经济下行比我们以为的要更严重。

每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大爆发,同时带来经济增长的机会;90 年代经商的人现在大多非富即贵,卖任何东西都能发家致富;2000-2010 普通消费品已经没那么繁华了,不少人发家是靠着计算机软件;2010-2018 互联网应用、移动产品掀起了狂潮;但到目前为止,能看到的未来是元宇宙、智能穿戴设备、新能源、智能驾驶、光伏清洁能源,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普通人想跨界难上加难。

我们都在说内卷,内卷的本质就是人均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蛋糕增量非常缓慢,每年都有新的毕业生——暂时先不管出生人口,他们还参与不到当下的竞争当中,就业机会并没有增长很多,导致许多岗位招聘要求比实际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总有更优秀的人在找工作。

所以当一流的人才数量远大于一流的工作的需求的时候,多出来的就只能去找二流的工作,只能去自己以前根本不会考虑的岗位。以此类推,最后最难找的还是学历一般、能力一般的普通人。

再加上北京最近有几所高校确定要在雄安新区盖新校区,首都逆城市化,把部分人口迁出去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而这一点不可能只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同样可以推广经验。所以未来的二三线城市将迎来大量的一线城市退下来的人才和产业,而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医疗、教育等基础行业,所以不光是清北,名校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几乎已经是必然。

而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讲,外来的竞争压力将上升,成都、武汉、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将再也没有现在这么舒适,未来还会越来越卷。

知乎用户 朝暮朝暮 发表

好事啊,你别管目的,要看结果,最终结果是不是教育加强了?是就足够了。

几年前你们说不重视教育,来教孩子的都是臭鱼烂虾,现在高端的来了。你们又说他们目的不纯,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知乎用户 brqi​ 发表

人间清醒,清北去中学当老师是个人选择而已,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太严肃看待此事。

知乎用户 soybean​ 发表

加速了内循环,形成广泛模糊意义上的自产自销。制度体系进一步得到稳固,但是否产生价值未知。总体上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走小姐​ 发表

真心不稀奇!

能吸引高学历教师的基本上都是当地名校。

我小孩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回来说,班里有个小朋友很调皮,上语文课的时候,竟然站起来用全英文跟老师说话,然后全班同学都用英文制止他,然后秩序就乱了。

我问,那么老师怎么办呢?

然后,老师就也用英文跟他讨论,知道那个孩子说不下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文文弱弱的女老师,是刚刚就业的新老师,有个别孩子有点欺负她。

这位老师是英国留学回来的,伦敦大学毕业。

然后回国,做小学语文老师。

所以,高学历人才流入中小学并不是个例。

能吸引高学历人才的,基本上都是当地名校。

这也符合双向选择的市场规律。

更高学历、更高见识的人才来参与基础教育,我觉得挺好的。

提高国民素质,多好!

知乎用户 Beili​ 发表

教育资源会越来越集中,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策可以影响。

稀缺资源永远会受到追捧,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

知乎用户 坚持不内卷 发表

社会的一切问题,本质都是经济问题造成的!

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这一现象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1、合理性!职业方向的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无论出发点是理想还是现实经济,都是毕业生的合理性选择!高学历人员参与到教育事业,也给孩子们带去了更丰富的知识营养,孩子们也给受益匪浅!

2、不合理性!国家有专门的师范类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肯定都是经过提前调研拟定的,不可能缺口太大!**但是目前,教资考试报名的人数激增,**而且门槛也不是很高… 现实的矛盾性,让大众有点摸不着头脑!国家对教师团队的结构性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调整,是重新洗牌还是另有打算?教育改革的初衷还健在嘛!

教育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培养祖国的后继力量,需要国家的深思熟虑!

知乎用户 克拉克 119 发表

很正常,工厂里一堆本科毕业出来的,当然他们也干不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什么好看的,钱多啊!你再看看贫困地区的教师,有几个是名校毕业生,更别说清北了。

知乎用户 哇哒西蛙​ 发表

可能这些老师家乡就是二三线,他们本来就来自这些城市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铁岭 2022 年考入清华北大多少人

知乎用户 风起任飞 发表

能不能别什么事情都要贩卖焦虑,这件事情本事体现的是教师行业蓬勃发展,清北毕业能到二三线,那山村就有机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教师,国家才能实现教育强国。

可见我国拥有众多有责任心的大好青年,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知乎用户 华华世界 发表

难道要流向老美才好吗?能多留一个是一个

知乎用户 学好奇门遁甲​ 发表

内卷真可怕,下层人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低了。。。。。

知乎用户 和光 发表

清北越来越祛魅。

人们开始意识到决定你的工作的更多是专业不是学校。

你土木打灰再好,清华土木那你对应的职业也不会是法官不会是医生。

未来可能就跟美国和日本一样,美国地方大学的法学院比哈佛教育学还难考,日本地方学院医学院分数齐平东京大学工科,对应的中国就是地方双非医学院法学院分数齐平清北复交工科。

知乎用户 逸飞 发表

他们的下限就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上限,顶级中学老师也不是随便是个人就能去得了的。

知乎用户 蓝色枪骑兵 发表

觉得挺正常的。

我九几年上中学时,四川二线城市的重点中学里就有北大毕业的历史老师,很年轻 30 出头。女生比较喜欢,男生有点酸

教师也是很需要能力的职业,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做教师没啥屈才的。

知乎用户 慧慧卉 发表

在大城市读过书,在高等学府学习过,这个去二三线工资也不低,工作也不累,舒舒服服,开开心心,何必去不必要内卷,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开心吗

以上仅仅也只是部分人,那些想在大城市激烈竞争的, 也会就在大城市 (不过现在社会压力确实大,所以也有这类在大城市打拼几年后,回去的)

知乎用户 勃学家 发表

10 年前,我在学而思上补习课,教我数学和化学的老师是北大毕业的,还有一个教竞赛的是人大本科金融在读。

4 年前,我在新东方上托福课,教我口语的老师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

3 年前,我在新东方上考研,教我政治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教我英语的是人大在读博士生。

知乎用户 米采昭阳 发表

嗯,看来以后双非院校出来的只能去送外卖跑滴滴了。

再往长远看,C9 院校也要让位于常青藤毕业生,去送外卖跑滴滴了。

再再往远点看,常青藤也顶不住去送外卖跑滴滴了,机会要留给那些取得名校特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手握 10 篇以上第一作者的 SCI、在《Nature》等核心期刊发表数十项研究成果的人。

按这个节奏看,我们的教育强国梦就快实现了,卷赢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百度傅菁吧 发表

每年给清华这么多财政拨款,就是让他们培养这些人的吗?

我看不如把清华的钱分给师范类学校

知乎用户 书剑两成 发表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29 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商场按电梯的服务员都是哈弗的

知乎用户 神雕侠侣 发表

人家卷到清北毕业,肯定是去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

一线打工人随时被裁,二三线城市的中学老师可以干一辈子,这还想啥,就这还不好进去呢,人人一拥而上的地方,也只要清北那几个。

存量时代僧多粥少,捧到个铁饭碗,还不死死抱着。

不要扯什么宏大叙事,清北就应该建设祖国吗,祖国还让为国生三胎呢,这怎么建设得起。

知乎用户 2233​ 发表

是清北的本科生吗?

知乎用户 凹硬 发表

还能怎么看呢?无非就是适应这些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没有了呗!

知乎用户 苏小坡 发表

温州中学在我们这很强的 虽然没考上

知乎用户 nimmy​ 发表

读书已经不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

知乎用户 这种 00 发表

学习好和教的好是两码事

知乎用户 刘刘​ 发表

大材小用吧,而且术业有专攻,我还是觉得师范生更适合当老师。会读书与会教书并不是等号。

知乎用户 施奔腾 发表

我希望全国的学校老师都是名校毕业 践行一下教育公平

知乎用户 UIZ-9​ 发表

那二三线师范毕业生应该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西瓜味的胖次 发表

中学老师待遇远远不如公务员和医生,相差非常大,实际新一线城市老师工资基本到手就是 7000 左右,极少数财政补贴较高的城市,老师工资较高,比如深圳、烟台等地。

没有一技之长的文科生选择当老师才合适,但以规划前景来看,也不如公务员。当你踏入这个职业以后,职业提升基本为 0,你的人生不会有什么惊喜或期盼的东西,问题是工资还很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特别累。

尤其是理科生做中学老师,就工资这一块真的没多少前景。你本来是当工程师的料,你的理科知识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前景无限。

然而你全部荒废了………

我现任女友是数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后来当老师几年,我要她改行学单片机开发,现在工资真不是数学老师可比的。

比如你会数字电路,而且还十分精通,那你当老师干什么?哪怕是生化环材,除了生物工程这个天坑专业以外,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实际最后收益都超过老师。

比如你搞材料工程的,你考个材料成型工程师,在这个行业磨砺几年,难道不香啊?哪怕就是一般的技能,那些美容美发店的师傅,一个月工资都不见得比老师低,工作还轻松。

只有少数文科生当老师,也就是图个安稳,比如语文老师,外语系毕业的学生,但实际工作一样的累。

另外嘱咐一下,尽量不要去民办学校当老师,除非这个学校比较著名,因为民办学校的老师是没有编制的,签的是一般的劳动手册,在双减情况下,老师的压力变大了,还有末位淘汰。

知乎用户 三宝 发表

热榜终于可以评论了,撒花庆祝

知乎用户 张翠山 发表

大家可能没有认真读过这 11 个人的简历 里面相当一部份就是温州中学奥赛保送去清华北大的 现在毕业重新回哺母校育人 不是最好的报答么

知乎用户 安娜 发表

说明工作可真不好找。

另外,以我的经验来看,北大清华如果是在普通学校任教,大概率不如普通 211 学校毕业的老师好。因为,在他们的天赋和理解范围内,很多问题,都不需要讲,孩子天然就理解。这可真是资源的错配啊。

知乎用户 柚子茶 发表

点重点,待遇突出。所以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何必大惊小怪。

都说清北的都是天才,但说实话,在现在的状态下,天才也分很多种,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可能只擅长学习,跟学习之外的东西不挂钩?

前几年跟一个北大的同学聊天,据说北大的划分一般就两种,有天赋的专心学习,小小年纪直接被挑走,没天赋的大家默认多搞实践,他们的话也很难说,或许只是单纯卷不动,拼一波学历?

看很多人在说温州中学重点,其实没必要看这么多,假如他没钱,待遇差,又怎么能有吸引力呢,意思就是归根到底,还是有钱,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完了之后的直接效果,学校重点,高升学率。

工作这么多年,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大厂都是给名校生卷的,普通人都去卷编制了,但事实是,因为现在行情如此,即便名校出生,也依旧要狂卷,刷光环,刷履历是名校生必须要做的,要不然顶着名校光环毕业也依旧会一事无成,最终只能在普通人堆里靠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卷死普通人。这时候,用人单位选谁也就没有其他好说的了。

知乎用户 小楝​ 发表

说明经济不行啊,其他行业回报低不就只能去当老师了吗?一开始只是去深圳,现在都只能跑去二三线了……

2017 前我大学毕业,那时候也就五年前,那时候没有贸易战没有疫情,大学毕业生除了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的寥寥无几,因为大家都可以靠自己专业拿到比较过得去的 offer。

除了逼不得已,没几个大学生愿意考公务员跟教师的。

我知道你们会说,公务员稳定啊、教师稳定啊……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他还没有见过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没有自己去闯荡过,他还没有尝试自己可以走多远,就不得不去选择一个一眼望得到头的工作,如果有的选,他是不会这样选的。

特别是公务员,你以为很多只会读书不懂人情世故甚至社恐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吗?我刚刚在知乎看到一篇回答,一个 985 硕士一次上岸,但是后悔了,因为根本融入不进工作环境,如果不是就业艰难,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敢进入体制。因为大部分人在学校连学生会、班干选举都不敢兴趣,也对于跟高关系、和老师搞好关系不感冒,他如果有的选敢去考公务员?反正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不敢的,因为我很清楚,我连女生宿舍那点人际关系都处不好,哪里敢考公。

大学生扎堆考公务员跟教师也就这两三年的事情吧,因为我好朋友是 19 年师范研究生毕业,所以我很清楚,那时候也还没有那么明显的趋势…… 微博也没有人去注意教师跟公务员的薪资。

只能说疫情三年时间,就业环境跟经济形势真的越来越严峻了,大家都过得很艰难,提前还会在 996 的时候憧憬一下诗和远方,现在,只求能活下去吧。

知乎用户 正常 发表

不要把清华北大向中学扩散的现象单独拎出来看,这样才能看的更清楚

知乎用户 请离我八米远 发表

扎堆城市算个屁的教育公平,你看他们有谁敢去农村!教育不均只会越来越大!

知乎用户 君莫笑​ 发表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

就是穷病;

世界上只有一种趋势,

就是去更好的活着;

新闻看着新鲜,

背后的东西几千年就没变过

知乎用户 马懿 发表

如果你是学生,你的老师是清华北大的研究生,那么你努力学习的动力会不会减少好多?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都去卷一个中学教师的岗位这正常吗?

知乎用户 学业规划教练竞莹 发表

稳定、有编制,还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学习以及教别人如何学习,也许还是在生源地教书。

沐浴着别人尊崇的目光,做着稳妥的工作。

这是最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时光逝 发表

知乎用户 Photonomous 发表

刚看到这条新闻,想必大部分人会想到浪费人才的问题:清北的本硕毕业生是全国万里挑一的人才,怎么能屈才去当中学老师呢?

中学学的东西,本科知识就能完全覆盖,难道全国顶尖的师范院校也不配任职?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主要有两种看法,两者说法不矛盾:

1.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众所周知在顶尖中学里有一批早早学习大学知识点的 “竞赛” 生,他们通过参加全国性质的竞赛,换取心仪院校的降分。这种中学的 “保送” 途径通常被认为是高于高考的。而清北本中有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竞赛,可以对学校中的竞赛生提供方法论、经验上的指导

然而只是竞赛的考纲内容,顶尖师范生就可以胜任,为了那点竞赛经验就买下十多位清北本,中学校领导出手的确阔绰

2. 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自由

当事人的选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当然是薪资。如今经济大环境低迷,这些清北硕博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时,工资反而可能不如到中学任职。

我们不能要求清北毕业生都牺牲自己的舒适度来为国家相关产业做贡献。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反思,对于人才,为什么产业的吸引力连中学都不如?人们常常为人才流失到国外而担忧,却对人才流失到国内缺少关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相信任何一个 985/211 大学生在出校园前都会希望自己以后能扎根一线 CDB,又或者干公务员,甚至下基层,去支教,总之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又或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码刚出校门那几年是很膨胀的,之后被社会打懵的另说

清北学生更别提了,我接触过的,都能看出来他们多少有些不同,尤其是对自己未来规划以及对目标的执行力

但就如今这个形势… 清北学生也有牛逼的一点,能最早的认清现实,不幻想,直接降维碾压当老师,福利吃满,不像我们这帮半吊子学生,天天还搁这幻想着有机会当白领干一辈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啥好解释的。

本人就是复旦毕业,今年刚刚上岸二线城市重点高中。

原因无他,教培倒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想想我们念书那会儿,都没啥人想做教师,念华东师范都不用高考,凭会考成绩就成,更别提什么上海师范了。当时就在想,这以后的教育水平让人担心… 现在拨毁来点总算是好事。

知乎用户 7cups 水三日 发表

挺好的呀,清华北大毕业生不扎堆出国留学开始扎根二三线城市为基础教育做贡献,有啥不好的呢。

知乎用户 广域工坊长王铁锤 发表

原来我反对这种人才浪费。

不过最近研究了美国教育拉胯的原因之后发现学霸下沉也真的不是坏事儿。

57 年苏联发射第一课人造卫星,美国总统艾森豪维尔召开紧急会议,作为白宫冷板凳权力最低的内阁成员,尼克松作为旁听者第一次提出登月。

但是由于技术资金远达不到,被搁置嘲笑 ,但是会议纪录里还是记上了。

从此美苏太空争霸开始,为了较劲 1960 年肯尼迪再靠作弊出卖好兄弟尼克松当上总统后继续搞竞争。

于是大量学习好的孩子都去了理工科专业,学习好的孩子都学理工科了,那么去读教育学的都是什么孩子呀?

你老师从小到大抽烟喝酒烫头,纹身吸毒混帮派,一辈子没得过 A。他教的学生,你想吧。

就即便不这么浪,他自己当年就没学明白,他学了教育学当了老师你想能好的了吗?

然后 86 年开始又推广 stem 教育,加剧了这个问题,教育学常年作为招生分数垫底的专业,专收学渣。老师都是一翻书就困,干啥啥不成,学习不善长,玩耍第一名。

最搞笑的是老师工资低,可能收入一年也就 5 万刀不到,但是开除解聘一个老师要 40 多万,于是不管你教的多烂能不换就不换,毕竟开除你多给 8 年工资,你走了他还得雇个人替你,白扔 40 万。至于教育水平差,素质教育要什么水平?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得注意,都当码农挣高薪去了,剩下不善长学习的都去了学校。。。好在我们有应试教育,否则搞素质教育的结果必然比美国问题还大。

这么看来曾经的卷王下沉到基础教育不是坏事儿,起码给其他老师一点压力,对国家社会孩子都有好处。

知乎用户 肖震宇聊心理​ 发表

以前这些毕业生可能会去头部教培公司,干个十年再自己跳出来开教培公司。现在看来,还是吃皇粮最保险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太难了,我们一般学校非博士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 阳光下的小黄鸭​​ 发表

别扯那些乱七八糟的了。讲白了,事业编,工作稳定,寒暑假,双休日,保险和超高的公积金,这些还不够吗?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社会竞争太激烈了,现在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活在幸福快乐的氛围里(bs),所以挤破头都想求个稳定。

所以不要冠名堂皇的给他们做解释了,好好活着吧,保重!

知乎用户 苦瓜烧饼 发表

我司,也算知名大厂,我们部门昨天刚据了几个清华博士。。。因为还有几个海龟常名校的博士可以挑,我也看不懂了。

前几年末流 985 的博士就可以进。

邻居不知名民企,以前招大专的,最近说有几个普通院校的博士来面试

知乎用户 花生了什么树 发表

普通人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了啊

知乎用户 vacancycrysteal​ 发表

简单来讲的话,小编并不了解温州中学的真实水平,尤其是凭借 GDP 这种最难以反映温州这座城市实际情况的指标作依据去评判温州的教育,是典型的 “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找点数据就想当然地发新闻了。当然,也不排除特意哗众取宠吸流量而编写如此内容的可能性。

多说一点:如果真的了解温州教育,就知道温州中学哪怕比不过宁波镇海、杭州二高、学军等顶级高中,那也不是浙师大或者普通 211 师范生就能来当老师的,最起码也得顶级 985 比如北师大、华师大来上课才能负担得起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一本率(说难听点,才能被这些重点大学储备高中生看得起),所以就师范教育的专业来说北大清华也就和北师大华师大各有千秋吧?这就很明显看出小编不过是打着 “北大清华” 的标签来搞新闻罢了(除非是北大的文理科或者清华的工科来二三线城市,那说屈才还算站得住脚)。

另外再讲个话题,请外行人切忌随意 judge 温州这座神奇的城市,比如温州还真就是全省人均 GDP 倒数,总 GDP 虽排第三但和杭甬差距极大也甩不开老四的水平,但你真的敢说温州人穷吗?城市经济再强,真看民生幸福指数还是得衡量老百姓口袋里的钢镚多不多,如果允许我在此开玩笑黑一句的话,在我看来,武汉就是座 “伪富有” 城市,看似发展很快很好,老百姓却…… 不多说了,这样的情况不仅仅针对咱大楚,其他类似城市其实也有很多。

再比如温州医疗,浙南闽北赣东最强市没问题了吧?简单来说:如果温州都治不好也没必要跑省会了,还是直接去北上甚至国外吧。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

当然我并非纯粹吹嘘温州,作为比较典型的二三线城市,其规划烂的问题一直被人所诟病,不过这事有点偏离此次话题了没必要多说,只能说这座城市真的有很神奇之处,外行人是真的拿捏不准的(比如多年前为何一座小城市的房价能排全国第一、远超北上广)。

总的来说,包括但不限于这次谈论温州教育等有关话题,在外界旁观的网络朋友们也就看热闹图一乐得了,实际情况还是得深入了解甚至实地调研才能看得清。

知乎用户 Sealody​ 发表

所有人扎堆去的方向最好要警惕,尤其是清北都过来卷的时候,说明很可能需求已经饱和了。

知乎用户 Azusa 发表

向前看!

知乎用户 迪爸迪妈 发表

这些毕业学生回原籍地就业都能吹成学历贬值?!!看着都可笑。你看看这些清北学生的原籍地是不是他们就业学校的城市。

这些留学中介为了引导中产让子女留学也是不折手段。好像国外留学回来的学历很好用一样。

知乎用户 八卦才子​ 发表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扩散效应】促使他们到了二、三线城市,对于已在二三线扎根的,建立并保持终身学习习惯,不落潮头把。

经济梯度发展中有三种效应,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

【极化效应】是指处于高梯度的发达地区,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使生产进一步集中,加速经济与社会发展,加速两极分化。

【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

【回程效应】如果不发达地区末能改善投资环境,未能消化吸收转移技术,这时就会有大量资本本息)回流到发达地区。

三个效应诠释着早期年轻人北上广聚集,形成北漂,南漂;后来北上广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部分人选择了逃回二、三线城市;最后逃离的部分人发现二、三线城市的生活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惬意,于是,他们又打点行装回到北上广。

部分产业极化效应仍然明显,部分产业已四处扩散,面临名校高学历的扩散,作为个人最大的感受要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不然可能就被扩散开来的人群给淹没了。

知乎用户 梁如睿 发表

给钱多是好事,但是读书是经世致用的,而不是内循环,学生出老师,老师再带学生。更何况大学、研究生学的东西和初高中脱节很多,很多内容甚至不衔接。比如说数学的圆锥曲线,物理对滑块、斜面纠结来纠结去。中学物理电路学太简单,与大学模电、电路分析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不是说学了东西就一定要用,而是学造飞机,最后打螺丝,这个我们真的要反思。

教奥赛虽然会用到大学的知识,但主要是折腾技巧,学一些很偏门的东西,同样与大学、研究生脱节。

说真的,如果学习就是为了筛选的话,不如我们学八股文,还能锻炼写骈文的技巧。

知乎用户 华木​ 发表

总体上来说,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的中学去任教,这是一件喜事好事,它有助于提高中学的教学水平。

抛开公司待遇等各方面的福利因素,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名校的毕业生到中学任教,这其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回想过往,我们的教师队伍人员少,待遇差,极少有优秀大学毕业生,去任教甚至很多的村镇出现了教室荒的情况。

孩子是国家社会的未来,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国民教育,针对前段时间出现的教师荒,待遇差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年教师的待遇,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待遇在飞奔上涨。以我们当地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来说,其与医生是我们当地工资领先的两个行业。

百年树人,教育为重,也希望这些名校毕业生能够充分担负起振兴教育的重任。

知乎用户 大盗十四 发表

说明清北的人在企业里面并不吃香?

知乎用户 后山人 发表

格局小,线性思维,阴阳怪气!为啥清北名校毕业生不能去二三线城市中学?这是好事!

知乎用户 成不错 发表

这个趋势比几万字的报告来得更直观明了,贴近现实

知乎用户 林麦唛​ 发表

祖国的花朵,不配拥有清北博士当教师吗?

加加油,幼儿园教师也换清北博士。

知乎用户 陈生 发表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王芳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以后不靠自己,拼爹吧。

知乎用户 你好我好大家好​ 发表

我可还记得以前一堆人吹日本北欧国家,顶尖毕业生去教书当老师,是注重教育,把最好的资源用来培养下一代。

知乎用户 Duang 发表

对清北毕业生来说,这是贬值。

对全社会来说,这是红利。

知乎用户 陈大文 发表

怎么看?

让人家指名道姓的说:看看,好好读书就是这种下场!

知乎用户 zan 发表

说明生活真的很难

知乎用户 MrSu 发表

什么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教育资源的严重错配就是这样了。很多中学的教育资源说实话就是一些大学看了也得眼红,比如北大附的学生有击剑课可以上。而西北十八线小县城的寄宿制高中,因为疫情封校两个月,学生一次澡都没洗过。他们就是隐入尘烟里看不见的人。

【北大附中击剑俱乐部 2021 年中国中学生击剑联赛(北区赛)视频集锦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leFmbbd

知乎用户 梅咩用 发表

各位大佬别卷啦,哪哪都卷…… 顶不住了

知乎用户 卡卡 发表

清华北大抢师范学生的饭碗!谁抢了清华北大学生的饭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情况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第一个就是专业原因,由于国内企业发展等原因,对基础学科的学生首选就是老师,而且这些学校都是超级中学,所以有编制高薪,为什么不去。其次,对于 C9 这种学校的学生,可能都不一定限制专业,冷们专业的学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说到底就是大家的需求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比较追求实际,温州拿个 40w 不比你在北京 60w 香多了吗,而且超级中学的老师想挣点外快不要太容易。就比如名校毕业生去北京街道办,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只是为了拿一个户口,为自己以后的路铺路呢?

知乎用户 别睡了 kk​ 发表

吾等双非以后只能去工厂了?

知乎用户 织女的工作 发表

所以,学区房要继续涨价了!赶紧买!

我没有孩子啊……

我连对象也没有啊?!

我连对象也不想谈啊?

我还大学毕业了啊……

我为什么点进来?!

知乎用户 肥彭变成辣鸡了 发表

本人 211 本科毕业,回四川老家县城,考乡镇特岗教师,每月到手 4k 多,年综合 6w,好像也合情合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笑死

先看看这个子刊是不是一作

再看看本科是不是清北

清北的硕博,发不了论文的比比皆是,不去中小学还能去高校不成

知乎用户 起个名字太难了 发表

这说明高端产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埊观 发表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知乎用户 某科学的史莱姆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偏基础学科专业就业太难,就连清北硕博的大佬都卷不动科研口的工作,仔细一想卧槽搞科研累半死没假期,还是中学好工作稳定假期规律又给的多,于是纷纷改去中学卷了的缘故吗……

知乎用户 兮年 发表

当然是喜闻乐见且很有必要。

现在别说二三线了,一线老师有多少还在用十几二十年前的教育方法?自己甚至都没有出过省,下班没再摸过书,阅片量也几乎停留在国产热播上,下班唯一的爱好是打麻将,更有甚者贪小便宜,连正常的语言组织能力都没有,甚至三观歪得一匹。

为什么我知道?因为小区附近三所学校,业主群里有不少中小学老师。不乏一些才三十来岁就天天约麻将局的老师,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教不明白,一天到晚只会打得叽哩哇啦哭,看起来甚至都没有亲子类的博主会教孩子,看到别的小区有孩子跳楼了说孩子自私极端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这是老师能说出来的话?别人能放心把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教?

业主群里不允许发广告,有两个老师像不认识字一样,天天往里丢微商广告,群主孩子在他们学校上学也不好意思踢人。你指望这种人教书育人?

据个人了解教师办公室的攀比风是最严重的,比家势比老公比包比首饰比娃,你指望这种人去正向引导你的孩子?。

之前在群里看见有老师丢了张截图,本市每所中小学今年刚招的的清北硕士和海归硕士教师名单。那些老师说卷死了卷死了,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不好好报效国家来挤兑他们的饭碗。呵呵

好老师有,但真不多。普遍情况还是只管成绩不管其他,甚至连教案都是相互抄一抄的,只要不换教材,一本教案在全校老师中永流传。小区里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老师,只会说教材上的那点英语,跟高一学生都无法口语对话你敢信?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用知识储备量更丰富,学习能力更强,眼界格局更广阔,教育理论更先进的人教孩子不是更好么?

知乎用户 墨云教育 发表

如今的社会教师,医生,技术工种都是良心行业,没有明文规定规范道德的范畴,做人做事都是凭良心。让高校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教书,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好事啊,让优秀的人培育更多优秀的人,但是中国最牛的学府走出的学生,不去搞科研,为了生存压力的释放,大量拼命的争夺铁饭碗,真的就是名族之光吗?

这个也有鸡头和凤尾的选择问题在,是去一线城市当个凤尾还是去二三线城市一个名校教员,这个每个人选择的不一样没有办法衡量,但是如果真的想投身教育,获得教育基础经验,我建议名校高学历的毕业生直接去 4-5 线支教,然后每五年一个上升晋级空间,像大城市进军。

教育是以人为本,教师要有持续学习和开放的心态在,高学历教师在专业基础上是有优势的,但是某种程度同样会削弱对他人和本身事业的社情,比如你的能力是 S,但是你身边的工作同事都是 A,你很难保证自己不人云亦云被迫降低自己的技术能力。

知乎用户 健康快乐​ 发表

学生: 自己的老师是清华北大毕业,会有榜样力量,动力十足,带飞随时可能。

家长: 自己的孩子有这些牛校毕业的老师教,不要太好。求之不得。大力欢迎。

名校毕业生: 疫情之后,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网友:* 的,太卷了,普通人还有活路吗?

知乎用户 xlb 发表

本来现在经济发展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某些利益集团灌输这种思想导致大批青年毕业既失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改善劳工权益,提高劳工收益,打压资本剥削的本性,让工人农民享受到公平待遇,年轻人以当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为荣,真正体现劳动光荣 ,失业内卷的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知乎用户 见鬼的明日君 发表

好浪费,

知乎用户 大白老师 发表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这一趋势深刻的说明:实体经济拉跨了,所谓互联网行业等 “吸血” 行业也将进入寒冬

这种状态下,清北的卷不进公务员,开始卷中小学教师岗了

包括近期金融机构的集中表态支持实体经济,恰恰也说明了这一点。

99% 的人都是普通人,都在赚钱的小目标下努力。

知乎用户 d’Anjou 发表

我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即原楚州区,题目中的楚州中学所在地)

楚州中学在淮安不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可能 100 个学生里面都不定有 30 个可以上本科(这是我那个时候的情况,现在估计本科率也绝对没有一半),1000 个学生里面可能才有 1-2 个 985。

不过他们给的钱特别多,据说【据说!】北大毕业生给了 30 万一年,还有一套某商品房(在淮安算不错的地段)的居住权,不离职就可以一直住。只要干满 10 年就获得产权。

不想当老师了,理论上可以转市内其他事业单位。

这个待遇放在江苏省不管什么行业(包括计算机)也算是待遇最好的一档了。

至于为什么会给这样的待遇

这就不得不说淮安市特殊的高中体制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产业升级升不动的必然结果。

清北的这帮人,没有会为了不能短期实现的目标虚耗人生,看不到希望的 “高端产业” 根本发展不起来,要不润,要不趟,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zero05​ 发表

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事实也是大势所趋,因为我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我国国民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这点势必会影响到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行业这种对高学历人才需求较大的行业。

**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教师学历提升所引起的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不平衡该如何避免进一步加剧。**北上广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入职教师学历高、工资高的现象,但不少中西部内陆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仍存在难招到高学历教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而我国保障基础教育资源主要依靠县乡财政支持(大城市依靠区县财政支持),故此,一般来说财政较好地区的教育支出要更多,教师的工资也会更高。

(喜欢请点赞、收藏哦,谢谢支持)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谅解。

知乎用户 jimtio 发表

长篇大论废话太多,本质就几个字,有编制

知乎用户 宅心 and 言控 发表

我觉得是不是上升渠道锁死了,没啥位置了,读书厉害都没得用了

知乎用户 DDDDD 发表

应证了统计局的:全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F22​ 发表

教育强国,国家有希望

知乎用户 生为豪杰 发表

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长期诈骗非法行医,白衣恶魔堪比日本 731 部队,比湘雅二院黑恶百万倍,成活人屠宰场,残害致死整毁无数老百姓,黑恶兽医,杀人诛心,多部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恶贯满盈,血债累累!对不法分子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坚决要求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公安部彻查严惩,还全体受害人公道,还国家法律公正!——请广大正义之士转发微博微信曝光,不要让更多老百姓被残害了!

施害方: 1、肖执国,主刀医生,无执业资质,非线雕专业,非法行医;

2、邢文特,作伪证签名医生,多次残忍骗害受害人;

3、刘昕,美容设计师,还有其上司一起行骗;

4、鹏爱医务科邓姓科长,售后工作,继续骗害受害人;

5、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位于南山区,黑恶医美势力;

6、深圳市卫监局张卫平等执法人员及卫健委腐败人员;

一、事实简述:

肖执国、刘昕及鹏爱医务邓科长等医美流氓及鹏爱医院非法行医,医疗欺诈,故意残害受害人,置人于死地,手段残忍,令人发指;邢文特及卫监局张卫平等执法人员作给鹏爱医疗作伪证;卫健委腐败人员不作为,包庇鹏爱黑恶医美势力,作出不实认定,共同残害被害人。

二、具体事实:

受害人于 2016 年在东莞市因救助公司两位职员生命安全时被罪犯行凶而导致受伤,右唇边被医生包扎时留下小痕迹。2020 年 11 月 1 日,受害人被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网上医托指引于当日下午四点半多到医院咨询。咨询该问题时,被所谓的美容设计师(名字:刘昕)带往至施害方肖执国面诊,介绍其为主任医师,肖执国面诊完毕之后当即就说 “线雕”,受害人没听说过“线雕”,故就离开肖执国的诊室,当正要离开时就被美容设计师刘昕拦在大厅,刘昕就宣扬“线雕” 是如何之好,无创伤,零出血,无恢复期,能生长胶原蛋白把痕迹皱纹全除掉,且无任何风险,并承诺不会改变受害人现有容貌脸型轮廓,是注射在痕迹处把痕迹除掉,能保持一年半至两年效果,当以后没效果时也保证恢复至现在的容貌,并且要受害人今天就把 “线雕” 做了,由于受害人不了解这个项目,受害人拒绝做 “线雕”,正要走时,刘昕又即刻拦住受害人,称其说她们有个专家,是她们的上司即总经理,她知道怎么解决,然后刘昕就把她的上司叫来,是一位年龄为五十左右的女人,其又宣扬“线雕” 如何之好。在各方宣扬欺骗的情况下,当时受害人在室内也怀疑被使用了迷幻药物,受害人在一个意识模糊的状态下,将医疗手术的费用转给了刘昕,接着刘昕拿了几张空白的单过来给受害人签署,就是注射肉毒素说明书和病历空白页,并说是由肖执国做线雕。让我等候,我一直想找肖执国了解情况,但一直未看到肖执国本人,问护士要病历,并且要求看用什么线材时,被护士找借口推脱了。六点多肖执国出现了,他说他没有做过这种线,叫女医生做线雕,那女医生出来把我看了一下,说她不做,然后她就下班走了。然后我同那医托发信息说她们医院没人做线雕,要不退钱算了。随即肖执国就跑出来说,由他来做,并声称其会做好,因已被护士先打麻醉,面颈部全麻,当时意识也不是很清醒了,就被推进手术室,当时现场就肖执国及另一男一女护工共三人,受害人因为被麻了,所以感觉不到很疼痛,本来只是做一个部位,那肖执国竟用五六根粗针大线,暴力提拉,把受害人的全脸都毁了,把牙齿也用针扎坏了。做完半个小时不到脸全肿,且全变形了,嘴唇两边皱纹出来更严重了。且手术前未告知任何风险,未签风险告知书、麻醉同意书、线雕术前体检、皮试都没做,肖执国就往受害人面部非法植入异物材料,肖执国,刘昕等人就是骗害受害人,以受害人不知道线雕手术原理非法施行线雕整形手术骗钱毁损受害人容貌。受害人当晚就把术后情况返馈给跟踪线雕售后青青,要求第二天复查,她先同意后又推说要先等一周,一周时受害人要来复查,她又以线雕要半个月消肿才能复查,预约好半月复查时即 2020 年 11 月 14 日,受害人去复查,当天上午就去了,但肖执国人影却不见了,到处找不到他人,又找刘昕,她竟然说肖执国请长假了,并说没问题,受害人要求她安排医生解决问题或叫她领导来处理,在那等了很久,最后其竟然把受害人推到医务科邓姓人员处,说他是领导,专门负责解决问题的。我要求修复并解决问题,邓姓人员说线雕没任何风险,三个月线吸收就恢复原状了,叫我回去等恢复,具体有没效果等他们领导研究后再作答复。

无执业资格非法行凶老兽医肖执国

一个月时问题严重了,要求他们安排医生解决,邓姓人员竟带我去做拉皮手术修复,还要交四万多给他们,后又骗我交钱植发,就是不解决线雕毁容的问题,再后来就一直找他们,找了他们的营销总监还有七八十岁的柳院长,他们就说线雕三个月半年就吸收恢复原状,没有任何风险,叫我继续等恢复。两个多月后拿回病历,病历内容全部是虚假病历,术前照片也 P 改成被害后被害人毁容情况照片。 现在脸严重变形,大小脸,脸全拉塌了,面部皮下软组织全被肖执国用粗针大线毁坏了,左右脸塌陷,两边颧弓处皮下各隆起一条长疤,额头上也隆起两条长疤,左边软组织拉到耳根后往脖子下跑,嘴唇两边拉塌畸形严重,下嘴唇全拉进去了,牙齿被针扎坏了,两边牙床全拉坏了,吃饭右边吃不了,冷热水都不能喝了,腮下腺,舌下腺,颌下腺及面部神经、血管、皮肤汗腺及呼吸系统全损坏了,左边颌下软组织坏死严重鼓气起不来,有医生说软组织神经损坏致面瘫,现在吃东西没有明显味觉,且肖执国未经皮试就往举报上额头注射肉毒素,对眼睛损害很大,现在看东西视力也没以前好了,眼睛也变形严重,给举报人精神肉体上造成毁灭性损伤和打击。

深卫健委公示函查无肖执国注册执业资质

补充:被肖执国非法施行线雕手术后第二天洗脸时,发现头发里全是血渣,当晚回去口腔里流了血,当晚手术时脸上流的血被那男护工现场擦掉了,所以当时没发觉,他们为了掩盖罪行,为了骗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线雕是高风险的三级整形手术,受害人被害前皮肤饱满紧致的很,根本就不需要做线雕提升,且刘昕及肖执国等说的和做的完全不同,并不是注射胶原蛋白线在痕迹处,而是采取暴力方式用粗针大线在全面部打遂道提拉,并且还从上往下暴办拉拽,把面部组织全往脖子下面及耳根后扯,把人害了,就应该及时把线松掉或取掉,而医务科邓姓人员、该医院七八十岁的柳院长及其他医生等竟继续骗说等线吸收就能恢复原状,其实质就是故意伤害与医疗欺诈。

国家卫健委查无肖执国执业注册资格

后受害人投诉到南山卫健局,卫健局说他们没权力管,又投诉消协与工商局,他们都说他们管不了,只有深圳市卫健委才管得了这个医院,后又投诉到卫健委要求处理修复毁容问题,但卫健委却单方同鹏爱医院协同作出不实认定,说他这种毁容害人行为合法合规,后受害人再三投诉,并要求同卫健委一起调取监控查证事实情况,但卫健委却单方说去调取了监控,说手术室门前监控被覆盖,同层电梯口监控没覆盖,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作出了当天非法医生肖执国单独实施线雕手术有邢文特在场指导的伪证认定,公然非法包庇鹏爱黑恶医美势力。

鹏爱医院用伪贴牌医生邢文特签名作伪证残害受害人

后受害人找到邢文特,要邢文特复诊,邢文特说她不认识我,没有给我做过任何手术,我问为什么病历上会有她的名字,她说是肖执国签的她名字,她没有给我做过任何手术,是肖执国做的手术,叫我不要找她,我对邢文特全程有录音,录音证据证明手术是肖执国做的,而不是邢文特,我后来又投诉并提交录音证据,但卫监局张卫平查收后,仍然作出原来错误认定,继续给鹏爱流氓医院做伪证认定。

多名受害人在深圳鹏爱医院门前举牌公示大众曝光该医院非法行医,诈骗害人毁容事实

该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害人,网上都是它致人受伤受残的负面新闻,死亡一名护士,受害人区学军维权无门报复杀了该医院四个兽医,像歌手张美美等众多不幸人士,不是把人整残,就是一定要把人故意害死,把女性乳房切除,把女模特隆鼻整瘸腿残废,把女性生殖器官损害,手术台上公然侮辱妇女,勾结黑恶银行诈骗逼迫在校学生和打工者贷款整形,残害致毁无数老百姓,就是地方黑恶势力,有相当部分腐败人员收黑钱为其撑腰作后台,给他作伪证残害广大爱受害人。 以上受害人陈诉,望广大正义媒体主持公道,严厉曝光批判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及肖执国、刘昕及邓姓科长等一帮黑恶医美流氓刽子手,也希望中央领导出手扫除深圳鹏爱这帮黑恶势力为民除害。医院本该救死扶伤,医生本该医者仁心,而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及这一帮流氓医生却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禽兽不如、坑蒙拐骗、杀人诛心,赚人血馒头的罪恶勾当!

知乎用户 烁烁​ 发表

就说明对于普通人大环境不好呗,有关系的人更好混了。清华北大的普通学生都不得意其他普通学生能得意?大环境好了清华北大普通学生不先得意其他普通学生能先得意?无论什么年代,对于普通人好好学习才是硬道理。想多了没用,有用的是说明有关系的宝宝更有利了哟,有关系人群偷着乐的趋势。

知乎用户 油条 发表

老母亲打电话来问我,会不会失业,我说这要看公司能撑多久,问她为啥突然问这个,说是现在失业太严重了。

说大院被封了,所有邻居都在院子里做核酸,这才发现,大量的年轻人在家躺着,平时见不着,这下都出来了。

遇见了自然要寒暄打招呼,聊了才知道,很多年轻人在家躺好几个月了,有些失业的,更多的是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在家躺平。年轻人平时不出门见不着,这下,一眼望去,突然冒出来那么多年轻人。

清北的跑去卷本属于北师大、华师的工作,这样一直往下卷,可不就大量的在家躺平么。

让我们感谢万恶的美丽国抢走了那么多高端人才,给普通人留了个工作?

知乎用户 茹毛饮血​​ 发表

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只要钱给够了,哪都有人去,前几年余杭区的街道为什么北大清华扎堆,年薪四五十万,旱涝保收,去哪找这么舒服的工作;

像一些没钱的三四线城市,不会有人去的,当然也不会上热搜。

知乎用户 大肉丸​ 发表

好事!教育是大事儿,什么学历都不过分!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才能逐渐改变我们教育的窘状。

说清北学生教中学生是学历贬值的,你是在看不起教育这件事。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这些人算的是经济账,根本不是什么理想、未来、国家人才培养。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分等次,小学、初中、大学,然后大学的人又回到小学、初中、大学继续强化分等次。这他娘的就是自我定义,啥玩意儿都不是。

这帮所谓的名校生跑回初中教下一代练习刷题、做题、参加竞赛。对教育有个屁的意义。

这帮人去根本不是给基础教育帮忙的,是给基础教育增添等级的。从此之后,学校就有了另一个广告可以打出去了——“在任教师……”

大学教育什么情况,你们不清楚吗?凭什么他名校头衔就能改变教育现状了? 大学只负责分等级和选拔,早他娘不负责教育了。

知乎用户 Vic 杨燕 发表

一线城市的师资是非常卷的,就好比亲戚家的女儿上天河广州中学的初中,如果要读本校的高中部,中考必须考上 700 分以上,这需要耗费家长、学生、老师的多少心力?

毕业之后,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另外回事,大趋势,还是自主创业比较多。

知乎用户 千珊木雪​ 发表

好极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一代才更有希望

知乎用户 斯温 发表

清华北大本来就是念书极好的人;教书育人还是自己去改变世界,本就是这类人正常的选择

知乎用户 Gcx 发表

总比美国教育劣化好,他们是最差的学生跑去当老师,我们是最好的学生才能去当老师。

知乎用户 丁远江 发表

清华北大的还好,牛津剑桥的都有不少。

讲道理,清华北大牛津剑桥这种出来确实做公务的多,你找工业建设得找帝国理工之类。

知乎用户 彭涛 发表

是好事 ,会考试的人来教孩子 总比考试一般的人来教孩子要有优势一些

知乎用户 路上的骑行者 发表

清北只是头部高校学生的当前社会最优解风向标,他们是在权衡所有利弊之后做的最优选择,以前大家都吐槽的清北出国那会出国镀金最好,然后是进互联网,现在是去二三线极好社区或者学校的基层或者教师,为啥,民族情结?为人民服务?仅仅是最优解。至于说卷师范学生,那不是他们该关心的问题,招聘单位吃这一套就行

知乎用户 小鸡喝饼 发表

清北的人要不出国润,要不当买办,要不国内卷,搞研究做学问不在行

知乎用户 周意蕴 发表

很正常,当上面提供不了那么多高端位置时候,学历高的只会选择向下兼容,2022 年只是开始,当你随便从一个二本挑出来的老师都是清北时候,那才算真正的绝望,现在才哪到哪。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候,很多普林斯顿,哈佛,斯坦福博士都去初中。咱们只不过走美丽国的老路而已,也是高校扩张的必然结果。

所以,非名校的学生早点看清自己的位置,别被卷没了,别心高气傲,你不是清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以前我就说过名校也就那样。哪怕清华北大的学生,混出来的比例比较高,但大部分还是平凡人。

收入,社会地位也没有说上个学就彻底翻天覆地了。大部分人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凡的生活。

但是以前这个观点我说出来总被人喷,还被人说是酸。主要就是这些名校生离大家太远,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回来的少,而且集中在体制内,不跟大家打交道。所以自带神秘光环。

现在回回流三四线城市的名校生数量开始增多。说不定未来你的孩子高中老师,就是清一色的清北十所。甚至于未来小学,初中老师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更理性的看待名校生,看待这些名校。像发达国家一样。我觉得对整个社会是一种提升。

知乎用户 Saga​ 发表

分开看。

一是教育质量下降,国家 top2 的学生本来应该是镇国重器,去当老师并无不可,但比其他学校的好多少,不好说,甚至大多数现有事实是支持名校出身老师不如普通学校老师的,毕竟学霸的世界不是谁都能理解的。这些人本身并不够去清北的的素质,为什么去了,又为什么去了以后不能培养成重器,国家顶级学校的选拔和培养说没问题我是不信的。

二是顶级教育资源的下沉,是好事,毕竟这些人见过世面,总归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但愿不是为了苟安选择的躺平道路。

知乎用户 麦浪 发表

弱弱的问一下,清北的毕业生有没有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宁夏内蒙新疆西藏甘肃地区的中学任职的?

知乎用户 见喜 发表

懂还是清北学生懂,疫情时代下,当老师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了

知乎用户 aLQ53F 发表

我觉得挺好,教师的队伍卷起来,对国家的教育挺好的,棒棒的~

知乎用户 TinDing 发表

高材生来当老师挺好的,只要别两三年以后跑教育局里去了就行

知乎用户 魔杰座 发表

大家别忘了 清华北大就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也是有很多劣等马呀,再说搞不好人家就是温州本地人 或者别的原因追求 比如:从小我就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一名人民教师!

知乎用户 河马啸东风 发表

这是好事。

认为清华北大毕业的不能当老师?有这种想法和认识的人,才是思想有问题。

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个人的选择多元化。而不是僵化地认为谁就应该去干或者不能干某种职业。

八十年代西南地区某乡村的村里(还不是乡政府所在地)国防三线企业的子弟校里 就有毕业于北航的人做老师 他们也接纳所在村小组的农民孩子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工人和干部的孩子一起上学。

社会进步了,大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选择扎根穷乡僻壤的农村学校发光发热,大山深处的低学历孩子能到大城市求生存谋发展。硕士毕业可以自由选择做外卖小哥,外卖小哥可以努力上大学读硕士。

社会发展到现在,没几个人想回到农民孩子没考上大中专院校成为国家干部就只能守着家里承包地,上了学的就只能服从分配拿着一纸派遣到可能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报道做一块砖的老路上了吧!

现在算上高职院校,全国三千多所高等教育学校,出生率又这么低。我国也迟早要进入到硕士毕业做水电工并且收入还不错的阶段。

知乎用户 烟火 发表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稳定。我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两年单位进了三个大学生: 人大硕士、北大博士、北大硕士。

知乎用户 木木 发表

这是一种悲哀,学生会想我卷成最厉害的学生上清华北大了,最后也不过成为中学的老师

知乎用户 搞怪女 发表

每年毕业生那么多,大学卷完了往中学卷,一线卷完了向二线卷。

知乎用户 进击的师范生​ 发表

这种趋势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清北一线城市的毕业生会渐渐流向二三线城市,也就引申为高成低就的问题。

就我看来,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校毕业生流向的学校虽然位于二三线,但是学校都是重点学校,可以说学校里集齐了一个地方最优质的学生生源。由此可见,这些名校毕业生的选择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权衡与考虑的,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智慧的提现。

其次,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校开出了高薪来吸引人才。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这些金钱来看出名校毕业生的价值。另一方面,现如今地方积极进行人才引进的策略也得到体现。这其中表现的是教育为重,教育强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地方发展,首先得重视教育。

最后,就毕业生本人而言,不留在一线城市,大概率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点,可以从侧面看出,一线城市生存的压力之大,生活的节奏之快,这也就导致了纵使是名校应届生,也会不适应。过度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空前的压力,进而人才流失,所谓盛极必衰,相必也是如此。第二点,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生活质量更加被推崇。这些名校毕业生选择了二三线城市,也就一定程度上选择了节奏更慢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几两碎银忍受一线城市的压榨。我猜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质量的追求将会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主流。

知乎用户 inhow 发表

精通物理,数学知识的人并不一定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知乎用户 大知闲闲​ 发表

开始向下渗透式内卷了。可怜的中小学生

知乎用户 风居河 发表

既然资本市场已经不可靠,那不如趁早呼啦啦的卷

知乎用户 Bestry 发表

首先,就业形势不好,而这些带有编制的公务员以及老师天生受学生青睐;

其次,这些学校目前能够提供超过企业的薪资待遇,且更稳定。

考去 top 学校的学生们大多聪明,会优先选择待遇更好的职位,而他们的学历经历会给他们带来优势,既然如此,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人才流动方向。

但是,对待学校,名校生的加入的确可以提升学校纸面实力,可是学校不是做科研,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是经验性的传授,这些佼佼者的加入,在初期可能要学习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够认清孩子们的能力有限,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他们一样轻松学会理化生。这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挫折感,难以言喻的,无法解决的障碍。有人会转变自己,抓重点学生,出教学成绩;有人呕心沥血,试图保证所有人不掉队;有人素质教育,全靠爹妈课后辅导与家教;还有人只是来躺平而已,教学成绩与评教保证自己不会走人就行。

知乎用户 长醉不复醒 发表

说到底就是太卷,冠冕堂皇的话我劝题主少说

知乎用户 馄饨云吞 发表

大家关注点为什么都在学历贬值上……

说实话,一年挣个几十万,再搞点补课收入,还没那么累,这收入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人意味着什么…… 这不比科研机构、大厂香?

有的人好面子,有的人要里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教育有救了

知乎用户 夜夜夜夜 发表

计算机早晚垮台

知乎用户 何老师​​ 发表

卷,继续卷。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卷,是教育资源可见的最大浪费

拿块金砖去垫桌子,桌子是稳了,金砖也派上用途了,但这样的应用场景是否合适呢?答案够明显了。

清华大学 111 岁校庆献辞提到:我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即是这所高校的培养方向。

大学生培养成本一一高校经费

中国的一流大学,均为公办模式。虽然学生都有交学费,除特殊专业交费多一些外,普通专业学费标准多为 4-6K / 年,这一学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上绝大多数高校。

是国内高校运行成本低吗?当然不是!

培养一流的学生,必然需要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师资。通俗点说,这些,全是靠钱堆起来的。正式的说法则是:

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大学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

4 月 21 日,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陆续公布了 2022 年度部门预算。让我们来两部门直属高校的经费情况。

(计算公式:2022 生均预算经费 = 各高校 2022 年度收支总预算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数据显示,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中,

2022 年生均预算经费最高的是清华大学,为 63.17 万元;

北京大学以 47.55 万元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三,为 46.33 万元。

此外,生均预算经费超过 30 万元的高校还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

培养清北的一个本科生,经费拨款大概是两百万以上。

这两百多万从哪来?财政拨款!财政收入从哪来?大家清楚了吧。

基础教育师资需要金砖级大学毕业生吗?

这个问句是个废话。就像我问你金砖拿来垫桌子一样。

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懂的自然早懂了。

人才的浪费和流失,还是对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

话题扯多了,下个问题继续扯。

何老师

137 次咨询

5.0

电子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

23387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BiilAckman 发表

挺好的,希望以后十八线城市的教师都是清华北大的,那么我国基础教育应该会很强大。

知乎用户 天马李大哈 发表

供给过剩。原因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本科和研究生扩招,导致高学历人才生产数量过多

2、产业原地踏步,对高学历人才吸收空间不足

3、体制外就业环境差,导致毕业生往体制内就业,名校毕业生占优势

4、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往二三线城市蔓延

至于影响嘛,人口红利还很充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对推动产业升级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应当抓住当下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鼓作气完成产业升级。(笑)

但是看看现在的出生人口,从 2017 年开始的下跌,目前还没有止跌的迹象,明年刚刚上小学,七年之后初中学生人数就会下跌,老师并不是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行业。相对于教育,养老产业的市场将无比广阔,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笑)

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看到危机的另一个方面。每年一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总是创造比如 “灵活就业” 类似的新词汇来掩盖就业真相,不能妥善落实就业,那么这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年轻人,将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

主流媒体应该聚焦国内的产业现状、烂尾楼问题解决现状、农业农村与城市鸿沟现状,着重提升人民幸福感,而不是时刻围绕欧洲能源危机、俄乌危机大做文章,不能在比烂中凸显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华五千年文明造就了这一代人,希望庙堂之高能思民族未来,我还是很看好咱们这些牛马的张力的。

知乎用户 塔塔尔 发表

优秀的太多了不需要了去建设大三二线吧!

知乎用户 shawn 发表

舆论场很拧巴

优质毕业生留在一线吧,说人才都被大城市吸走,下面得不到发展

现在往二三线走了,又说一线太卷了留不下,就业环境恶劣

合着怎么都不对啊

知乎用户 高贵的游牧 发表

不知道大家为啥觉得老师不好,在深圳,年薪 25 万的老师看不起腾讯员工都很正常。

知乎用户 云音 发表

反应了一个问题,好的位置已经被占的差不多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知乎用户 走马观自在 发表

教育资源不平衡,差距过大等突出问题,有待于得到解决。

名校毕业生转向二三线城市,也是大势所趋。

人口新增持续走低,一线城市适龄儿童逐年降低,也就意味着,教师需求有限,那么就业压力增加,待遇提高也增长乏力。

二三线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那么很多名校毕业生就有了用武之地。

知乎用户 Aroma 发表

什么低就业,我们说的可是教育行业。

中学生值得好老师,值得高层次的知识给予和思维引导,尤其尤其是思维引导。

好老师值得高报酬,难道他们做的事情不比某地建房某场做游戏来的更有意义吗?

有些人拿着高薪摧残人才,有些人培养人才不值得高薪?功利如现在也应该算一下投资回报率。

我不是老师,但是听说有的地方老师也降薪了,私以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老师都应该涨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胡说几句。

一方面是北大清华有很多人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当中学老师,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各种补课卷得不行。读书获取高学历成了很难但投诉产出比很低的一件事。但人们别无选择,在中国,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文凭,几乎注定了这辈子连平淡的日子都过不上,大概率会成为终其一生只能在活着这个层面苟延残喘的蝼蚁。

有一种说法,清北学生大规模去什么行业,往往预示着这个行业很快成为夕阳产业。这一说法在过去几十年应验了不少。现在他们大幅进军中小学教育,以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大概率二十年后教育行业会日子不好过了。师范专业,更是不能选择。

知乎用户 排长​ 发表

总比去美国强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趋势就是所有学历都越来越不值钱,卷就完了。

知乎用户 桕繆湬 发表

出国不方便了,只能内卷了

知乎用户 南衙府军​ 发表

20 世纪 40 年代纽约的公立学校在当时是最好的,” 长期研究城市教育史的纽约大学教授黛安 · 拉维奇说,“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是换到其他时期或去其他地方,一定能当大学教授。他们都很出色,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之所以选择到公立学校教书,是因为这里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有养老金保障,不至于被无情地解雇。”

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在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已经发生过。1903 到 1911 年这段时间出生的,即便是天才儿童也咸有成功。他们毕业后就和萧条撞个满怀,萧条还没过去又迎来了二战。待战争过去,他们年富力强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将舞台让给后一辈。

每一代人有着不同的境遇,也应该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又何苦拿从前的成功标准来难为现在的人呢

资料摘自马尔科姆《异类》

知乎用户 舟亢 发表

大好事,让孩子认识清北学霸,老师能力强,怎么都是好的

知乎用户 李的摸鱼日记​ 发表

系统提醒您,请查看这些人的第一学历。

知乎用户 小马 发表

少子化进一步加深,我们看到的是名校毕业生扩散 23 线城市,甚至国家层面禁止课外辅导班,属于是供大于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问题是,这些学校都是能跟深中掰掰手腕的存在…

“清北教师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不过是个噱头,并未指明是非常优秀的名校中学,这样的标题是否有些哗众取宠了?好比茅台酒厂在遵义招聘了大量 985 学生,难道我能起个标题说 “名校毕业生向云贵小城市扩散” 吗?也太忽悠人了吧!

学校本身在江浙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工资也很可观,清北学生去了要么教竞赛,要么作为实验班骨干教师培养,个人定位是清晰的,发展道路也很好,这有何不可?

知乎用户 苏氏​ 发表

以下是罗翔老师在 2020 年 11 月,得到大学开学典礼演讲: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罗翔: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以下为演讲稿全文:

讲这个题目之前,我扪心自问是不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发现内心并没有这种笃定。

虽然当了近 20 年的法学老师,也曾经得到过一些荣誉,比如我最看重的是校内 “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

但是,我也时常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所以今天,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从事一份职业,到底怎样才算称职?” 我想跟大家分享,对我的教师生涯影响很大的三个时刻。

第一个,我想先说说怎么当上老师的。

我从 1999 年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讲课,当时是讲自考,目的主要是为了补贴生活费,从那时开始,父母基本上就不再给我生活费了。

但是,我做老师有个障碍。

我从小很害怕在人面前说话,刚开始来北京的时候,普通话说得也不好,经常被人嘲笑,比如 “刘奶奶喝牛奶”。而且,我还说话结巴,当时一开口就自卑。

关于结巴的原因,有种说法是,结巴的人思考速度快于语言表达。

但是只要我站上讲台,结巴就会好一些,当我说普通话时,可能头脑中有一个转码过程,这样思考速度就和语言表达同步了。

备课的时候,我会写讲稿,把要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都写出来,甚至连 “下课了” 三个字都要写出来。

熟能生巧,讲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其实人类所有的成就,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

我在讲课这件事上得到了正反馈,学生喜欢听我的课,这给我很大的鼓励。

反正,我现在讲普通话的速度,跟家乡话区别不大了。

你看,我开始做老师的目的一点都不性感,没有什么伟大感召,就是为了赚生活费,还有治结巴,就是这么卑微的出发点。

卑微的起点会促使你开始一件事,但是让你坚持下来的,一定是热情和使命。

这就要说起,对于我教师生涯,第二个重要的时刻。

大家知道我,是因为 B 站上的视频,那些视频是我在进行法律职业资格的辅导培训。我在读博士期间就在外从事这个工作,至今已经快十七个年头。

当时去讲课的直接目的还是很卑微,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家人患病,需要大笔的治疗费用。

仅凭我在学校教书的收入,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那个时候,我拼命讲课,然后把赚来的钱赶紧投入治疗。

讲了十年之后,厌倦了,身体也疲惫了,关键是,我觉得辅导培训也不入学界主流,所以想告别这个课堂。

后来,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了一段话。

他说:“如果你真的想传播法治的理念,也许这个舞台比学校的受众更多,每年有几十万的人要参加法考,这些人真正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法律,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会从事法律职业,他们是法治建设最直接的力量。”

“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影响他们呢?”

这个问题,打中了我。

我到底为什么要讲课?是为了在学术界获得一个位置,还是因为在这个讲台能够点燃自己的热情,拥有自己的使命?

和很多人一样,我大学的专业是父母指定的,十七岁的我,对于法律基本没有太多的认识。回想起来,当时塑造我法律观的主要是公审大会,犯人游街示众。

少年的我根本没有人权保障的观念,只是觉得法律就是打击犯罪的工具,偶尔看到五花大绑游街的犯人会觉得他们既可恨,又可怜。

当然,还有一个关于法律的印象就是当时看的一个港剧《法外情》,刘德华演一个年轻律师,为一名被诬告的老妓女辩护,但由始至终也不知道这个女的其实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当时,我就觉得做律师,戴假发、穿法袍很帅,帮助穷人伸张正义很令人向往。

进入大学,我开始慢慢理解法律的意义。

法律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专业,在最早的大学里只有三个专业,神学、医学和法学。当一个人的灵魂出了问题,他需要神学;当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可见,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维护社会秩序。

但是,法律本身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它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异化为破坏社会的力量。

我所研究的领域是刑法,尤其体现了这种看似矛盾的悖论。

一方面它是通过最严厉的惩罚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轻则剥夺公民的财产、重则剥夺自由甚至生命;另一方面,对于惩罚犯罪的国家权力又要加以最为严格的限制。

一如培根所言:“一次犯罪不过污染的水流,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污染了水源。” 如果惩罚犯罪的权力不受限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的悲剧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我是一个书斋里的法律人,真正在法律工作一线的,是我在法考课堂上的学生们。我要通过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才能一点点走近自己的梦想。

我教书的政法大学,老校区面积很小,是一个小而美的校园。

从东门进去,右拐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有老校长江平先生所写的 “法治天下” 四个字。

每当看到这四个字,就让我感到激动与平静,忘却暂时的疲乏与怠惰。

做老师这么多年后,我才慢慢读懂这四个字,这不仅是一个前辈的教诲,而且是一个庄重的邀约:你愿不愿意做一束光,把个人的微光传给你的学生,让法治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无法撼动的参天大树?

我接受了这份邀约。

人生大多有两种路径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一种是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另一种是热爱自己选择了的事业。

成为老师、进入法律行业,这些事的起点都是卑微的,但是过程中的这些高光时刻点亮了我,让我真正开始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理解自己的使命。

当然,一份职业,不能仅凭热爱支撑。一时的热爱容易,坚持很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热爱,不等于称职。

把热爱转化为持续的行动,才是称职的开始。

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重要时刻,行动的力量,从哪里来?

有次,我参加一个公益项目,和一群朋友去探访麻风病院。

出发之前,我非常紧张,因为我害怕麻风病有传染性,毕竟麻风病曾经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疾病。

我在出发之前,无数次上网搜索麻风病的传染性,得出的结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麻风病经过合理治疗,已经没有传染性了。

但是,我还是充满恐惧,我跟负责人商量,要不我们就别去了,我们多捐钱就好了。

结果,大家还是决定探访。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但我内心充满恐惧,又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恐惧。我们一行十人,我个子最高,躲在队伍的最后。

快到麻风病院的时候,一位麻风病人用滚轴自制的小木板车助力前行。

麻风病因为会攻击人体的痛感神经,让人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受伤了也不知道,因此身体上有很多伤口疤痕。这位麻风病人的脸形扭曲,非常丑陋。

当时我们队伍中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孩,跑着过去和麻风病人打招呼,甚至拥抱他。

这位女孩长得非常漂亮,而在那一刻,美丑的对比,让她更加漂亮,这种漂亮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而丑陋的是我内心的幽暗。

后来,我私下问她:“你不害怕吗?” 她说其实也挺害怕的,只是当时突然有一种力量鼓励她去拥抱病人。

她很感恩这种力量可以鼓励我们所有的人,可以给病人带去希望与光明。

不只是这位女孩,那次活动中,同行的朋友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他们走在一起,我也终于可以从恐惧中走出。

一切有意义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行动。

作为学者,我们经常会思考许多崇高与深邃的观念,但是我们经常误以为自己想到了、说到了,也就做到了。

这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在走向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一个人往往是怯弱的,能够帮到一个人的,是凝聚成更大的共同体。

十多年前,我们搞过一个读书会,这个读书会现在变成文章小组,每次我写完文章,都会发到小组,供大家批评指正。

有段时间我因为一些原因,遭遇网络攻击,心情非常郁闷。

第二天出差,居然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位读书会朋友,因为疫情原因,我们都已经九个月没有见过面了,居然神奇地坐在同一趟火车,去同一个城市出差。

我当时向她抱怨自己的遭遇,她却问我:“当被人夸的时候,你是否觉得不真实?”

我说:“是啊。”

她接着问:“那你高兴吗?”

我说:“还挺高兴的。”

于是她反问:“那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为什么就不高兴了?本质上,过分的夸奖与过分的批评不都是误解吗?误解本来就是人生常态,不要喜欢好听的误解,而厌恶不好听的误解。” 这一段话,让我瞬间释然。

还有一次和朋友吃完饭,正好遇到一个学生索要签名合照,朋友嘲讽道:“你很享受现在的虚荣吗?” 我羞愧万分。

我很感恩,能够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友谊让我走出自恋,能够拥有前行的力量。

今天,我感到很幸运,能够跟同学们坐在一起,探讨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命题,那就是如何行动,当我们从知识迈向行动,我们可以在行动中获得共同体的力量,这份能量又能回过头来,为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行动提供力量。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我从未想过成为英雄,我只想在使命中卑微地活着,所以,我渴望共同体的友谊能够不断地温暖彼此,互相扶持,如果每个人都能发出微弱的光亮,群体的力量就能汇聚成法治的熊熊烈火。

人这一生,总要为某种超越人生的东西而活着。这些东西也许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我今天提到了四个词,热爱,使命,行动与共同体。

你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汇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是 P(passion)、M(mission)、A(Act)、M(Mass)?

PM(下午)和 AM(上午)正好是一天的二十四小时。

昨天已经成为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够拥有的就是今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今天称之为礼物,PRESENT。

最好的礼物,就是今天。

各位同学,愿我们在共同体中,拥有持续行动的勇气,获得源源不断的热情,在使命中超越我们有限的今生。

我们无需关注未来,我们只需要活好今天,因为永恒由每个今天所构成,每个今天都可以触摸永恒。

致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称职的人民教师!您辛苦了!

知乎用户 南侠展召 发表

精英知乎论坛,大多数人本科都没有,在知乎侃侃而谈替名校精英做职业规划了,666

知乎用户 雪友​ 发表

哪儿给钱多去哪儿,这趋势有什么新鲜啊

只是选择有点短视:

1. 未来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孩子在变少;

2. 在线的虚拟化教育一定越来越普及,竞争在变得激烈;

3. 二三线城市,是引进教师成本高,还是建设虚拟化教学一劳永逸呢?

网络与科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飞速发展,一定会导致教育资源的过剩,**每个教师不得不和全国最好的那个虚拟 “老师”PK,**特别是小城市的孩子,更加依赖虚拟化教育打开视野,获得优质资源。

京东

[

科大讯飞 AI 学习机 X3 Pro 8+256GB 10.5 英寸 护眼平板电

京东

¥499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68132351204229120-0-1&p=JF8BAR0JK1olXwUDVlZUDksfC18IGloUXgELVl1dCk8nRzBQRQQlBENHFRxWFlVPRjtUBABAQlRcCEBdCUoWAGgBGVgVXwIdDRsBVXtQdzxdTT9mCGZqACglQRNLAm9dRgBTUQoyVFddCkMWAm8PGGsVXAcCUFteC00WM18IHmtDMwYDVV9cAUseAGs4GmsVWgEFU1pdAUIRAmgOK1sdWTbU-sqIgPTOs8resfXA0LbX3fWJts0nM18LKwBACU9HSF5ZD0IXAWwKH1sWXAMBV1ZdC0oLAnMIK1gUXQECU1pdAU95Bm8JGl4TWQ4HVDBfCUoVBWYKGV0cbQYyV24DZkpEBWwKSQgTM1sKCwsFCx9UbWoJE14UWwEHZFxcCUkVM18)

天猫

[

科大讯飞 AI 学习机 X3 Pro 讯飞智能学习机一年级到高中学

天猫

¥4899.0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7jnV5FOt8%2B9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YsT87UE4zG4J1gyddu7kN%2B%2FcyIYYQLbnkDod7XD%2BVBksxa4RdroURZegYq42D2A6Ex1tF%2Brjil%2F5mzd0fxoCIaFpjofm3hpRmW0%2FCx3cS00%2ByglSF3L4PgLZMqoQW%2BfuKGzo1lVxIioBXhnCv6hhU5ZkSdouJ%2BqbDShwrRri8Bb3T5dsKthNenH9a7AcM6pFDMVCsGovHPl2Ri9Bm4jDHegZ4hAvgWL0UUwof8VHNmWKUGQZm3w2JwZSP4JyeBBw%2FjAql1e0Abhesi5EAowCmZyECqVM6EMeeD41zhlhRzoNZWBhAbsulZpXUp9YHbrRmPSfpRcCAXe%2Fb61N8SVhvxEUNGDOFSD5KMmcB%2FnTtS%2FG%2BtfjzlEE%2FfGJe8N%2FwNpGw%3D%3D&unid=1RQ5mv5QVOM0&union_lens=lensId:TAPI@1666653120@2108b2c8_0b78_1840c446871_43aa@01&cont_id=1_2729075766)

这个设备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知识点都有思维导图和优秀教师的视频指导讲解,错的题自动分析弱点,自动判卷(数学,虽然有时候不是很准)。,,,这仅仅是 2022 年的技术,能想象 10 年以后吗?

今年七月购买,很有效果。

教师特别是二三线教师,堪称夕阳产业,现在投身,估计十几、二十年就要失业。

教师这个职业,最终也会消亡。二十四小时关心孩子成,辛勤耕耘的只有 AI。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本质,替代成本极高的人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清北毕业生出国,你们要批评。

清北毕业生当公务员,你们要批评。

清北毕业生从事金融,你们要批评。

清北学生卖猪肉,你们要批评。

清北学生现在去中学任教,你们还要批评。

就说,他们该干嘛吧

知乎用户 日语 kaku 老师​ 发表

脑子里冒出两个字 “内卷” 再加上口罩的原因,出国的意愿降低,编制岗竞争越来越大。对当地学生来说也是好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时候,上云贵川,至少上我们破河北当中学老师,才值得看待,深圳 w 多,上深圳挣 w,你看待啥啊,你不吃饭啊,你不想吃好了啊。

知乎用户 XP Lee 发表

所以多说无用,高材生们会用脚投票,这无非说明目前城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综合来说在全社会都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有些城市中小学老师们也不用哭穷诉苦了,咋不见这些高材生们抢着去农村学校当老师,咋不见他们抢着考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务员?咋不见他们抢着去基层工厂和企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这十八线小县城,引进了十多个北大学生,分散到各个中学中职。

  1. 事业编
  2. 补贴一年 30 万
  3. 一套 100 + 平的人才房

房价均价 1 万的小县城,一年轻轻松松 40-50 万,不香吗?

知乎用户 天真的创新小天才 发表

好事!如果都想着当明星,那应该是不好的

知乎用户 黄裳 发表

对于个人来说,追求美好生活,这无可厚非。

但是,那些洗的,真的没问题吗?

学历贬值,清北也贬值了?清北不管怎么贬值,都应该是全国最掐尖儿的那部分人了吧?

中国现在感觉越来越像阿根廷了,体制外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大家只能一起涌向体制内,而这就像饮鸩止渴,只会导致整体经济继续下滑。

希望有一天,中国每个人都可以过的像个人,而不是只有体制内的才能像个人,其他人跟狗一样。

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循环,就跟电影恐怖游轮一样,无休无止,有的时候我都觉得,中国这片土地是不是被诅咒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跳出这无止境的循环。

知乎用户 付光耀 发表

赚钱呀,名校在职老师,胆子大的出来接私活年入百万轻轻松松。

知乎用户 南天宇 发表

看似为教育资源公平打下了基础,其实是教育资源不不公平分配的进一步深化。很好很好好得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成功的又一次打消了我辞职的想法。

名校生毕业生都这么卷了,中年阿姨还是默默地在岗位上端茶倒水吧。

知乎用户 轻一叶舟 发表

可以的,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知乎用户 志学不惑 发表

说明

一、大多数师范学校的培养失败 or 大多数中小学的选拔体系失败,不然不可能全国只有北师和华东师能和清北碰一碰,事实上到底能不能碰一碰还说不好

二、大多数硕博培养失败 or 大多数硕博选拔失败,我相信即使是师范去从事教师的硕博也没几个接受的是将要成为教师的培养

不是觉得高学历人才教不好,而是深感我国大学培养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不反对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但希望是针对类似于师范专硕的要求,当然这个是高校培养体系和中小学选拔体系一起才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吐槽一个现象吧,很多师范专业的不想当老师,很多当成老师的都是不想当老师的,在这个时代抱有教育情怀多少有点可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几个是清北的本科土著啊?说白了还是一群有体制癖的二本生而已。

知乎用户 张燚龘​ 发表

算是降维打击了

知乎用户 涩谷的素素 发表

…… 想想就很绝望啊。

知乎用户 墨弦 发表

从某一方面来说

会提高二三线城市的教学水平,向一线城市靠拢

然后促进二三线城市发展,使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向一线城市靠拢

接下来

就会是清华北大毕业生任职四五线城市

促进四五线城市发展

接下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土生土长温州人现身说法。温州中学是温州最好的中学,很多初中凡是有一个考上温州中学的,都得在学校门口拉横幅的程度。就这样的地位,工资待遇不会差到哪去。

在温州,如果考生差分数线一两分,有人脉的话是可以买进去的,一分可以要到 20w 不止。

之前一直说的 “双减” 我怀疑有很大的面子工程在里面。在温州 “双减” 不到哪去,该补课的还是会补,有人脉有钱该补的一个不会落下,名校的老师一节课要两三千的比比皆是。

以及温州的婚姻观还是比较封建的。凡是结婚必生孩子,典型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生源就是有生意。

知乎用户 任带逛 发表

因为在一线,买不起房,活着太累

知乎用户 咱一楼 发表

提高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很好啊,再不济也应该比进体质进国启吃铁饭碗强吧

知乎用户 kpone 发表

大多数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又不是北大清华的本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他,一个字,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关系?

没关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清北的也找不到好工作了,在扑面而来的寒气中颤抖吧

知乎用户 养猫大户 发表

以后能请到名校教师的曾经导师讲网课也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土著和新移民不走,毕业生当然留不下

知乎用户 jxn01 发表

这是一种可悲可笑至极的现象

知乎用户 Liam Z 发表

没什么可看待的,被录取是一回事,去不去,呆多久是另一回事。

这只能说明,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名校生把体制内工作也纳入了选项之内而已。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他们的选择比普通学生多很多。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卷也卷不到位,老师属于特殊技能人员,比不上该校行政管理岗,不见得能多多少钱而且累多了,清北有点浪费好点的师范就行。

知乎用户 JUSTIN 发表

确实经济底子太差了,就业太难了,这两年最明显,现在搞经济太慢了,你看今年活动,都有博主整理出来某靌的双 10 一,可以直接零取所有无门槛,输入 “大家好好的 56”,方便快捷不用领来领去

知乎用户 知道不知道 发表

一所高校要有自己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清北不是师范,中学卷,深圳中学更卷。极端浪费!专职做中学教师完全不合时宜。

知乎用户 天真 发表

我觉得是好事 本来就应该这样,再也不想看到当年班里成绩最差的那个教我们的下一代了。优秀的老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子,我们的将来才更有希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犬子今年侥幸考入温州中学,并进入以竞赛生组成一班,回家跟我们聊起这些老师,基本上是温州本地人且是从温州中学毕业,回母校教书可以说是母校情结吧。

说起教学水平,犬子反馈都很好,这些老师里多位是前国集选手,教竞赛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目前也基本上教竞赛班的学生,虽然执教经验略欠缺一点,但解题思路、上课节奏很适合竞赛生,如果这些老师去教平行班,或许不一定合适。

知乎用户 明月半墙 发表

无非是因为二线比一线的性价要高得多而已 我已经后悔去一线了

知乎用户 哈哈哈呵呵呵 发表

记住,只要这个行业有清北毕业下沉的情况,你就要考虑这个行业离死不远了。尊重个人的选择,但从群体来讲是个不正常现象。一言以蔽之,清华北大成为中学教师的摇篮。说明这些人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外企、私企、研究机构……

知乎用户 小草 发表

非常可喜的发展预兆。让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回到中小学去当老师,这绝不是资源低配,而是能级正配。让高质的大学毕业生回流到中小学当老师,可以很好地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学成之后返回中小学去,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好的中小学学生,好的中小学学生又为一流大学提供好的生源,如此循环,就会带来正向良性滚动发展。

如果每年都有一批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能够入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假以时日,就会有一批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优秀教师涌现,这才是提升中小学教学水平的根本大计。

一种办法是鼓励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直接培养高质的专职教师,但目前可能不太现实,数量上难以满足要求。另一种办法就是鼓励 985 或 211 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入职教师队伍,这可能比较现实,又能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关键在于政策导向。

之所以强调吸引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教师,是希望一些具有 “学霸” 天赋的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中小学教师,以培养更多 “学霸” 们。

这里不是关注升学,而是关注教学。一直希望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需要教给孩子们智慧,而传授或启发孩子们智慧,可能就需要有 “学霸” 特质的教师队伍。

要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就真的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小学是人才的孕育之地,更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人类灵魂工程师。

当年,我的中学老师很多出自名牌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让我受益良多。然而曾几何时,有多少 985 或 211 大学的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教师?今天似乎有了好的盼头,有感而发。

知乎用户 我还是换个名字吧​ 发表

老师: 努力考上清北,毕业就能和我一样回来教书了 !

知乎用户 黑面佛 发表

国家建设总是需要钱的,如果每年收多少钱办多少事,那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赶英超美,所以需要大家提前把未来的收入捐出来。

以前中国用的是房地产,美国用的是精英教育。如果现在中国人不接受房地产了,那么精英教育也不乏作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知乎用户 张三峰 发表

如果清华北大毕业生全部去中学,那也算我们教育的一大成功,比起那些卖肉的,出家的,出国,收监的还是好了很多。大不了改个名字,叫清师范,北大师范。多好

知乎用户 照顾 发表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知乎用户 学海无涯 发表

说明高考的确不是古代科举,但很多人认为高考是科举。考上清华北大就是状元,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无知至极。

知乎用户 bhgy 发表

哪里给钱多,哪里待遇好,就说明哪里急缺国家需要的人才。

科研人员觉得内卷待遇低,说明我国科研人员已经过于饱和,甚至发达到不断向科研水平落后的国家,比如美国不断输出人才。

顶级大学毕业生往公务员和教师岗位走,正说明国家急需公务员和教师的高水平人才投入。

知乎用户 三国无双 发表

好也不好

好的是基础教育素质提高了

坏的是 “清北” 祛魅

对于学生们而言,以后下最苦的功夫上最高的学府,结局却是和他们的老师一样

知乎用户 王城 发表

继续内卷,促进内循环,支持。

知乎用户 不才 发表

我说房地产吸干除了房地产关联行业之外其他各行各业的血,你们非要跟我杠,说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社会。你们可知道房地产吸干的可是过去 30 年以及未来 30 年的希望。

知乎用户 割裂 发表

能润的都润了,不能润的留下来还要被你们批判,怎么就不敢去骂老爷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中在西南二线城市,我高中的数学老师就是北大本科加硕士,而且他也是我们高中毕业的。没啥奇怪的,虽然我个人现在很废物,但高中学校确实足够优秀,配得上这种高学历人才。

顺带一提,高中班里一女生的梦想也是以后能回高中当老师。

知乎用户 cwcde 发表

最终还是为了房子卖个好价钱,这样土地就能卖个好价钱,地方政府和官员就能有个好收入,搞到钱好办事,又可以出好业绩,于是升官发财。

但是非生产出来的财富,不是财富的创生,只是财富的转移,或财富的泡沫化。除非有美国一样的本事,依靠金融对外掠夺。

知乎用户 佳人李大花​​ 发表

卷呗,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总是大惊小怪的。

博士生应聘中学真的有这么神奇,这么令人惊讶吗?十几年前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生物老师已经有来自复旦大学的博士后了。当时重点大学博士毕业进入五所至少是三所成为高中老师,并不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

后来到我自己博士毕业的时候,市五所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博士也未必进得去,市九所的新应聘人员中,重点大学的博士比比皆是。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博士,出站的博士后数量只会节节攀升。高校的坑毕竟有限,而且必须扛住非升即走的压力。所以直接选择去重点中学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教师,又有什么问题呢?

讲真,双减之前中学老师真的赚的比大学老师多不少,很多高校老师甚至在外面办培训机构。当然,现在这样的事情几乎没有了。

此外,各一线城市的 “牛校” 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那二线的牛校也是不错的选择。二线的牛校招聘条件水涨船高之后自然向三线扩展,反正博士越来越多,好学校的教师岗却未必。只要形成竞争,只要提供足够吸引的待遇,以后全部招聘名校海归博士也未必不可能。

当然,我觉得这个趋势对于学校发展是有好处的,博士能毕业的人专业素养毕竟是不低的,而且一直呆在学校的人头脑简单,习惯完成自己领域内的工作,在备课、上课方面可能会更加认真和用心。不排除个别不擅长表达的博士,其所教授的课程评价不会很高,但是毕竟博士成为好老师的比例更高一些。

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跟着一起卷起来吧,学历神马的只会卷成浮云。

知乎用户 abbie123 发表

其实不反映什么,二线也有强校。

知乎用户 THOMAS2022Y 发表

要被 debuff 了

目前国内需要人,去充当大国工匠。原因参见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网友吐槽加州建设速度「比中国慢 100 倍」,马斯克评论「没错」?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哪些?

中国的理工人员,用远低于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完成了无数星辰大海的工程项目。

主观和客观上,目前国内会大概率维持理工人员的目前工作和收入状态。

但是为了维持人员流入,有很多措施,比如高考调剂,把天坑专业设在北清复交。

另外,削减流出路径。

比如转专业 / 转校很难。培养专业狭窄,就业面窄,只能本专业就业。

另外之前已经动手砍了商业教辅了。商业教辅的收入和劳动强度相比于理工行业,那已经是蜜和乳。

这种新闻一出来,意味着大批北清复交的理工学生,在没有拿到选调生后,选择了去当老师。

联动阅读

特斯拉前董事称「比亚迪是特斯拉唯一的挑战者」,对此你怎么看?

知乎用户 慕容锦鲤​ 发表

是好事,说明一些二三线城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年轻人愿意走出大城市的内卷,回归生活,建设家乡。中国这样的二三线城市越多越好。

知乎用户 西南 发表

个人的选择,有什么好评判的。只希望全中国那个地方都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也许就会碰撞出很多有益于人生活的新东西出来,其实就是好事呀。

知乎用户 吃鱼的小鱼 发表

看来学区房又要注销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JtpPyx 发表

说明企业能提供的高端岗位越来越少了。

第二产业冲击高端(高新科技)的失败了,目前市面上基本上全是中低端产业,利润太低,没办法给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一份说得过去的收入,全靠压榨基层作业人员和工程师活着(也可能是企业既然靠压榨工人和工程师就能活的还行甚至能赚大钱,干嘛冒着风险追求技术进步研发高端产品)

知乎用户 barbar 发表

谁还信中国制造 2025 呢

知乎用户 Leo Wizard 发表

这是什么好事情吗?这是哪门子的好事情?

知乎用户 小虾米露丝 发表

清北毕业生做老师是学历膨胀,进体制内是学历浪费,请问他们做什么好?博眼球卖猪肉送外卖?

明明医师公已是普通人职业天花板,何来不好一说?答主觉得很好很正常的择业。

知乎用户 简聚壳 发表

本硕的话,去当高中老师也正常吧。一个学校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想搞科研、去业界。但是博士去高中,确实有点浪费,因为他博士期间所受的科研训练其实跟高中教育内容差的很远,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但主要看个人选择吧,如果这人科研做的很差,确实也没啥好出路也情有可原,没啥错与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学区房房价稳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再过 3 年看看这些人还在不在原来的学校,还上不上课带不带学生?

再过 10 年看看这些人还在不在原来的学校,还上不上课带不带学生?

和广大同学关系大吗?

没意思。

知乎用户 一米落叶 发表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这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优秀的老师,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会培养更加有希望的未来。

人的智力虽然有差距,而且有极少数人是天才,但大部分人的智力是相差无几的,只要培养优秀的习惯,正确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拓宽学习视野,会有更多的普通学生变得更优秀。

让名牌大学的学生加盟中学教师队伍,甚至将来加盟小学教育,意义重大,优秀的教师把自己优秀的习惯传承给自己的学生,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可以预期的。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校园,教师的配备结构是有很多问题的。教师来源相对单一,师范类毕业生居多,特别是中小学校,大多数教师来自低级别的师范类院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单一,缺乏高学历教师,总体学历偏低。很多老师当年上学时,不是学习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也会通过教学濡染给孩子们,这个是无庸置疑的。同时,现在的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偏大,特别是有些小学甚至基本没有男性教师,不是说女教师比男教师教学水平差,而是这种基本女性化的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习惯培养都会形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引入人才,改善教师结构势在必行。

不要只在中学名校引入这种教师天团,希望建立合理的机制,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让更多的优秀学子加盟中小学教师行列,这样,我们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知乎用户 乔晓叶​ 发表

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优质教育不能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这样不利于国家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更需要优质的老师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用物质吸引人才流动,也符合市场规律。求稳是当下每个求职者的心态,当大环境不好时名校生也不例外。人才的发展靠平台,反过来,平台也需要人才促进其发展。

知乎用户 梦会卢湾 发表

扩招和就业的对局

知乎用户 猖 09 发表

这里说的二三线城市不知道包不包含兰州

据我所知,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貌似都招不到北大清华的毕业生

虽然高考清北人数全省第一

知乎用户 36 岁老军医 发表

好事情,希望以后十八线县城也有。

知乎用户 大帅鹅​ 发表

产业升级失败

失去世界工厂和美国贸易合作伙伴身份的中国很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权衡利弊罢了,一线城市定居压力较二三线大很多,二三线的中学又舍得给钱,有钱又舒服不比北漂滋润?

再者,很多人过度夸大了在一线的发展,即使你在北京上海买房定居了,并不代表你就改变了阶级了,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一线土著他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比得上二三线的体制世家的,一线的中等马下等马很可能比不上二线的上等马,金字塔结构会有重叠部分

知乎用户 学长小 K​ 发表

只能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稳定的好处,厌烦了 996。

其实从近些年来清北毕业生去向也可以发现端倪,比如北京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去北上广和去浙江、江苏、四川等新一线扎堆的省份差距越来越小。

新一线毕竟生活成本相对较小,而且房价偏低。

从岗位来讲,北大本科生排名第二多的选择是教育(仅次于信息科技),研究生排名第四多的是教育(甚至比科研还要多)。

分享一个最近逛北大未名 BBS 十大上的一个帖子,只能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想卷了,更不想 35 岁失业,学生都在讨论 WLB(Work life balance)

另外在北大 BBS 上,教师入职指导的小聚会,也很容易就满员了,你就知道有多热门。

知乎用户 武侠超人​ 发表

关于题目中名校毕业生的去向,可以提取出来两个关键词:二三线城市 + 中学教师

原因上无非就是 客观的外在环境主观的个人选择 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也以自己所在的行业为例来说一说

先说说客观的外在环境因素

第一、应届生整体就业形式的供大于求

随着学历的不断贬值,应届生毕业人数年年突破新高,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岗位的需求却并没有爆发式增长,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以所在的互联网为例,近两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所谓的 “降本增效”,人力成本的缩减更是重中之重,于是便可以看到,” 大厂裁员 “、“秋招哀鸿遍野 “这种类似的帖子最近一段时间是层出不穷,很多 985 甚至清北的毕业生都很难在一线城市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一方面是优质应届生供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岗位需求不增反降,学生们的选择也不多啊!

第二、以往优势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过去这些年,除去体制内,以高薪著称的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是清北名校毕业生的首选

以自己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为例,受制于整体经济形式,薪酬上的优势逐渐缩小,听说今年互联网应届生的薪酬和往年比已经不再增长了,而为了获得这些较高的收入却要承担 996 的工作时长甚至随时被裁的风险,综合对比下来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而与此同时,很多中学教师给应届生开出来的薪酬也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并不输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没有了薪酬上的优势,这些以往的优势岗位拿什么来和中学的教师编进行 pk 呢

第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北上广深的房价一直在涨,即使是清北毕业的名校生也很难说单靠自己的收入,能在几年内就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更何况还有其他生活成本,还有万里中一的北京户口和车牌,还有那令人窒息的竞争压力呢

反观二三线城市,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相对小了很多,在收入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性价比的优势反而更加突出了

再说说主观的个人选择因素

现如今的毕业生多半为 95 后或者 00 后,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以往我们的认知并不一样

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们并不喜欢 PUA 和内卷,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他们追求的不只是金钱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和领导争吵,干的不爽就辞职,觉得一线城市生活艰苦就果断放弃北漂,在二三线城市住着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最后话说回来,这些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去了二三线城市当中学老师就真的是一切都好么?

随手一搜,近几年教师群体也在面临着各种降薪,延迟发放工资等情况,尤其是近两年的疫情背景下,教师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承担很多额外的学生事物,这些恐怕很多毕业生在入职之前是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具体好不好,相信每位做出选择的同学都会有自己的认知

最后,选择没有对错,人生是活给自己看的

知乎用户 有录网​ 发表

说明卷啊… 卷这种事,在国内只有卷和更卷…

近年来考研人数的确创下了历史记录,加上国家当下非常重视教育,这两年关于教育的问题在网上的讨论次数也明显增加,随着重视程度的增加,中小学老师在学历上开卷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虽然很多人觉得大材小用,但老师学历的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但宏观角度看,当下博士生们的就业去向,无不是中小学老师、大学老师、体制内事业单位,有多少是真的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呢?

从国家科研事业发展角度是有些惋惜的!

小录以为,兴趣是科研的原动力,是我们努力读博(搞科研、发论文)的根源,才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创新,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内升华。而不是追名逐利…

只能说国内的名校博士、高端人才没有更多的选择吧,相比之下,海外博士的选择面和发展前景会更好一些!一是没有迅速扩招,而是文凭也没有国内卷,更多从研究本身出发完成学业拿到学位,发顶刊论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国内的情况或许有些本末倒置了!

知乎用户 大头鱼 发表

无非是那些好的坑位被占据了。。。

知乎用户 股神苑德志 发表

这是教育结构失衡 毕业生没有工作的极端体现

同时也是教育提升为国本的战略调整集中体现 日本一流人才都是教师 然后才是医生公务员律师

知乎用户 出众述学陶​​ 发表

只能说知识进一步贬值!

这个情况要分类说明,而不是一味的说别的有的没的。

1. 你以为他是来教书的,其实就是来当平台,进行考公的!很多名校生就喜欢先占个坑,搞个编制来,然后再看考更好的学校还是考公务员。相对来说,名校生真的很适合考试类的,从小到大,他们考试基本上没输过。算是本来就会的专业技能。

2. 就是一过渡用的。很多名校毕业生,到学校就开始努力卷,然后一大堆的荣誉,评职称,然后向更好的学校考试。去更加好学校,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人人都想去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看看多少名校毕业生真正留在原来的学校!

知乎用户 大象乱踩​ 发表

血统大于学历

知乎用户 文明认同 发表

大卷之年,稳字当头。

知乎用户 拜 deng 发表

做得好,说明关好门以后别让清华的跑了

必须一起享受劳动力福利

赚钱买房


2005-2020 年中国历年博士、硕士、本科毕业数量,学历内卷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沙盘推演 - 5:中国农民的三次大跃进,学历、彩礼、商品房泡沫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阶层泡影?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讲究师出有名、以理服人,唐太宗时期就以科举制选拔人才,后世均以固定的规则秩序来维护社会的合理秩序,例如民间举孝廉方正,皇室世袭制、分封制、长子继承制。
而近代以来除了内部推荐以外,社会就业机会多半以考试为筛选标准,考试大多分为报名、笔试、面试,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筛选掉一部分不合格者。
底层农民为了实现阶层跨越,不得已而加入了读书内卷的大潮中,即便面临着学历泡沫也在所不惜,农民失去的是家庭的财产、农民的孩子失去的是时间和快乐,他们获得的只不过是设定好的一个工作机会。
2005 年以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均有较好的去处,即便不包分配,各大企业均对大学生敞开门口。
2015 年以前,大学研究生硕士文凭成为了求职的筹码,本科生随着高校不断的扩容,已经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各大企业把招聘门槛统一上调至研究生,本科生只能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只有研究生才能够坐办公室搞研发。
2025 年前后,大学研究生博士是否会成为大企业求职的必备文凭呢?
这主要取决于就业机会的供给数量和求职者的需求数量,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门槛降低,而供给小于需求时,劳动门槛提高,劳动价格降低。

2005-2020 年本科、硕士、博士合计毕业 5562w,这个数字恰好与国企从业人数相吻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有着好的去处,而是说明如此大的人才供应,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劳动力红利。
学历水平越高的青年,留在大城市打工的几率越大,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学生是新市民的主力,农民工留在大城市的并不多,刚需购房人数也是以大学生为主。
假设毕业两年后开始买房,**2015-2020 年毕业的大学生合计 2685w,**以 2017 年涨价去库存年代计算,这批大学生的购买力储量为 2685w,他们为了就业机会、婚育必须掏钱买房。
[1]

2015-2020 年毕业大学生占 2005-2020 年毕业大学生数量的比例为 48.27%, 即 2005 年以来将近有一半的大学生面临高房价,要将毕生的家庭积蓄贡献给开发商,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我们有一半的大学生人才接盘了高价房

参考

  1. ^2005-2020 年中国历年博士、硕士、本科毕业数量,学历内卷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9536&idx=1&sn=19258a120c9edf8591430abaff07ff8b&chksm=fb84b13accf3382c7abfb1eafb07f0098d4f1e4966385aeea7237f360f39566a74eaaeb7611a&token=1672840256&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孟博​ 发表

这个不是卷,也不是清北贬值,

根本原因是社会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从前,消息闭塞,学生们不懂,

现在,网络传播,让学生们了解到了这些现状。

尽管学校也不干净,但是,毕竟有分数。

高分数就决定了一切。

在其他行业里,唯一的标准就是领导的心情。

比如生化环材,比如大猛子的土木。

清北的毕业生,会愿意伺候这帮二本领导吗?

知乎用户 鲲鹏时评 发表

学生将来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清北毕业的老师怎么回答?

11 名新教师 7 人来自清华北大,这还是三线城市的学校。

确实如媒体所说,清华北大毕业生当教师的现象,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将来会不会很多学生的老师,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呢?

学习的悖论:

老师,你们考清华北大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教你们怎么考清华北大。

知乎用户 青玉黯 发表

我就是淮安的,那个楚州中学的招聘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了,看到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太卷了…

知乎用户 lovexi 发表

简单,经济岗位与教育产出不匹配,至于为什么经济体制没办法消化这些中高质量人才。

看看他们爱说的卷与反躺平。

我只能说: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碌碌无为 发表

为什么二三线城市的中学只能要二三本的毕业生当老师?

那七八九线的中学生是不是只能让幼儿园毕业的教了?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说明清华北大还是 NB。

连去顶级中学做老师在很多人看来都成了 “无奈之举”,说明清北学生选择余地足够大。其它学校正常的选择,到了清北那就是 “现象和趋势”,说明清北就业底线足够高。

其它学校,实在不行只能考公考编了(还是百里挑一),清北,实在不行只能去二三线城市顶级中学老师了,NB。

知乎用户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发表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说个冷笑话,2022 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破千万。

2022 年新生儿人数也很有可能破千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遍地研究生,想去体制内

01 有句话很伤人:“中国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 为此,南风窗采访了三位不得志的硕士毕业生。 其中一位姑娘,本科在双一流大学读,后来去山西某双非院校读研,专业是人文地理学。 毕业时,父母推荐了法院书记员的工作,但她很苦恼,因为这份工作就 …

怎么看近 2 万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留在硅谷?

知乎用户 TT 学长英国求职圈​ 发表 对号入座,清本美博,业内 top 实验组,几年前回国加入前东家(国企),解决了多项国产化关键技术,经济效应上亿,项目的事迹也上了好几次央视。 实际情况是到手的薪水和读博时候的工资差不多,做出来的东西全 …

教培风雨中的清北毕业生

" “双减”政策落地,拉停了教培行业野蛮生长的势头。风头正盛时行业展现出的前程和财富,吸引了一流大学毕业生前来任职。清北毕业生在此找到准备开启人生的事业,也化身“清北名师”,成为教培机构宣传的噱头。潮水褪去之后,行业人才需求骤然缩 …

如何看待长郡中学段向阳老师猥亵女学生一事?

知乎用户 Tombird 发表 回答评论区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不报警?首先是受害人在被段姓男子在对受害人施暴后回家后给受害人母亲转账 2w 元,有封口费的嫌疑;再根据目前互联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表示长郡校方采取了行动,至于检查社交软件和在监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