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小猫帝释天​ 发表

首先,恭喜你,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瞒你说,你提问的这个问题,美国社会科学家也在研究。当然,他们并没有研究一个特定国家,比如拿越南国籍是不是不利于研究,或者拿印度国籍是不是更不利于研究,他们研究的是高校人才流动性,比如什么样的体制可以留住学者,高薪?学术自由?或者,文化障碍,比如对美国文化不欣赏的这个情绪,会不会成为美国国家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诺瓦东南大学读书的时候,我自己也很好奇,所以我看了几篇关于高校教师流动性的问题,也看过中国高校制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美国在研究,很多 SSCI 上都有中国学者讨论的声音。知乎里你能看到的骂中国大学制度死板的问题,早在 10 年前,15 年前,中国学者就开始用英文在美国的教育期刊,社会期刊上骂。骂的有理有据,骂的很精彩,骂的全部没有脏字,不仅骂,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从工资制度,到用人制度,到学者升迁路线,我保重,你去看几本 SSCI 的学术杂志里骂大学僵硬体制的论文,你再也不想看任何的微信公众号和知乎答案。他们骂的太 low 了,分析也不到位,停于表面,既无数据,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所以,最近十年,你看到的事实应该是,根据这些中国学者提出的问题,中国高校调整了教授的工资,增加了对青年学者的待遇比如给科研启动资金,比如有些东西专门留给青年学者,在大学工作算是体面的职业之一了。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老教授们还骑着自行车,这个年代怕是很少见了,不说奔驰宝马,但是普通的小康水平的车大家都觉得教授们肯定没问题。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国家有钱了,重视科研了,自然投钱。但是,你没有看见的是,体制也是一点点改革的。以前的大学教授是有编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都是事业制在编人员。俗话叫做 “体制内”,是个铁饭碗。现在,很多大学都取消了编制,让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升的快,而不是一直熬资历。这番话,其实现在已经在大学里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应该更有体会。

所以,你看到的现象是,一部分博士生选择回国。这其实很难。有多难呢?给你说个数据吧,十年前,美国的中国籍博士毕业五年后的归国率是多少呢?你猜猜,是百分之七(包括自费 + 公派博士)。100 个人来美国,接受美国的学术训练,最后只有 7 个人选择回国。最新数据我没有看,别人跟我说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至少翻倍了。

再回到你的问题上,其实答案我更希望你自己去寻找。我一直觉得学者的任务学者的任务不是告诉别人是什么?而是启发别人去自己思考。但是我可以给你提供几个角度。

角度一,美国学者自己讨论的,世界的顶尖学者期刊基本为英文,所以全世界其他各国的人必须用英文来讨论问题。非英文讨论很难进入学术界主流。

角度二,也是美国学者总结的,世界的学术中心在西方世界,他们拥有的学术资源,是其他非西方国家不具备的。

角度三,学术自由的吸引力 + 高工资不是其他非西方国家可以负担得起的。

当然,我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观点会让你自己思考,提供一个角度。此外,我希望在这道问题下,你不要盲目的听从任何一个知友的答案,包括我在内。作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乐趣更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他们在美国上班啊。在美国上班、工作、定居,当然要选择排美国绿卡、拿美国国籍。

你问他们为什么不保持中国国籍,应该首先问问为什么这些华人科学家们只给美国的高校投简历,而不愿意给国内大学、研究院投简历,为什么不回国而选择留在美国找工作投简历继续科研事业。

这背后就牵扯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了,包括学校体制、待遇、学术自由、生活环境、平价购买力、机会、人脉、孩子教育、户口和居住权、有没有资格买房、房价多少钱、有没有资格买车、孩子户口怎么办、开会是不是方便等各种各样的细枝末节的问题。

——你看,我一说出来,你自己心里也知道答案了。

知乎用户 蒋晟 发表

科学家一发论文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科学无国界。不过敏感专业一个签证 check 几个月。学历越高,check 概率越高。以色列籍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 Adi Shamir ,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参加自己创建的 RSA 会议(他是 RSA 算法里的那个 S)。所以签证是个对学术研究的阻碍。不过有绿卡就可以不用 check,不用申请国籍。

因为符合 8 U.S.C. § 1324b (a)(2) 规定的单位很少,其他单位在雇佣的时候只雇佣公民或者进行国籍歧视是非法行为(8 U.S.C. § 1324b (a)(1)(B) https://www.justice.gov/crt/8-usc-1324b-unfair-immigration-related-employment-practices),所以美国绿卡和公民在工作生活上差别很小的。一般大学教授绿卡就够了,工作生活不需要申请国籍。申请国籍影响的是机密研究(别的需要类似门槛的工作也有,但是科学家大概不会去国税局查逃税或者机场查违禁物品)。一些项目要求参与者有保密许可,保密许可大多需要有美国公民身份,所以钱学森这样的美国空军上校想提高保密级别就需要入籍。更高的保密级别更要求没有外国的影响(不说有外国父母了,给外国亲属寄钱都有问题),入籍也很难提升到那种保密级别。

知乎用户 flydog 发表

我说几点,近年来虽然有改善,但仍存在的问题:

1. 拿经费很难,无经费科研无法持续。虽然经费总投入不小,但是基本聚集在院士杰青长江千人等知名教授手中,一些普通研究人员可能经常面临断粮,断粮则科研难以为继。讲的严重一点就是学术垄断,与研究的社会价值和学术贡献不一致。

2. 收入低,博士毕业一线到手一万出头,二线拿五千六千一个月很正常,还要面临高压考核,一年能买两三平方房子。正值壮年,孩子要上学,家人要养活。就算家里有矿不缺钱,这点收入说出去也被人笑话。

3. 管理复杂:科研人都是想把绝大多数精力放科研上,而不是跑腿。然而,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非常复杂,买个小配件都得层层审批,越搞越麻烦,有些人甚至宁可拿工资买便宜科研材料,也不用经费。一年买几十次东西,填各种表格,就把科研时间占用很多。有些教授大多数时间都在写本子、结题、跑会、评审、跑项目上,精疲力尽,已经没有精力科研了。

4. 高校科研人员地位有待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有目共睹,在高校跑个手续,经常就是看人脸色。这也是很多科研人员抛弃科研,投身转向行政的原因。学校把科研人员当刷指标的工具,让人感觉没尊严。现在行政都说是为科研服务,但是科研人员都用脚投票跑了行政管理岗去了。

5. 频繁考核:在有些单位,不管是 40 岁的特聘教授,还是 55 岁的老教授,一年一小考,三五年一大考,要一直关注合同指标(拿了什么级别的奖、拿了多少钱的高级别项目、进账经费数额,发了多少几区,高引)。你想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很难,因为考核不合格就高职低聘、调岗、甚至解聘。所以进了科研圈子,自己不拼命跑,就会被推着跑。说多数一线科研人员累的跟狗一样,一点都不夸张,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实际上也是天天折腾的精疲力尽。

知乎用户 荀日新 发表

你怎么不问问为什么国内【敏感词】子女都有绿卡,名流富豪动辄移民。

加拿大籍、新加坡籍,美籍,英籍…… 这算比较热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很多农村出身的孩子到城市发展有能力扎根之后之后要选择城市户口?

因为你要享受这个你服务了一辈子的这个城市给你带来的福利,户口是你的门票

国籍和户口,本质上是一个东西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不止是华人华侨留学生,很多其他国家地区精英学者专家,包括俄国,印度,非洲,东南亚乃至欧洲日韩等精英人才科学家等大都会选择移民美国加入美籍。可以说美国科研很多就是靠外来人才支撑的。像爱因斯坦,冯布劳恩等是德国人加入美籍。

这里介绍一下近几十年来全球产业分工:美国西欧等负责科技研发,日韩德国负责部分高端制造业,中国大陆,南亚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东南亚越南等负责大部分普通制造业,而其他亚非拉第三世界负责提供资源原料。

在这种分工下,科研在美国,工厂在中国。所以中国工人上岗(当然是血汗工厂 996),欧美西方工人失业下岗铁锈带;全球科技人才往美国跑,因为科研产业在美国。

等现在中国大陆逐渐有钱了,开始大规模投入科研了,自然有科学家留在中国。

知乎用户 vczh 发表

本来这个问题就应该是问为什么这些人要在美国工作。因为对于科学家来说,“拿绿卡 / 国籍”和 “长期在美国工作” 这两件事情是等价的。你长期在美国工作,你根本没有不拿绿卡的选择。

国籍还有另一个问题是开会方便。只能说我国现在还不够牛逼,为什么不能把全世界顶会的活动都放在中国举行。这个问题以后解决了,要不要美国的国籍就没什么区别了,甚至还能 check 美国的科学家,不让他来(逃

什么,爱国?搞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左飞 Jacky​ 发表

很简单,以前回来的顶级科学家多未得善终。

举个可以说典型的例子:

这个人早就被国人遗忘;

这个人是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

这个人就是,“衣原体之父” 汤飞凡

一、“开挂” 般的学霸生涯

那么牛为什么少有人听说?具体原因后面说,先说说他为什么牛吧。

1897 年,汤飞凡出生,湖南人。此后,这个人可以说是从小一路开挂,然后走上了人生巅峰,再然后,断崖式下跌,最后死于非命。

他传奇的一生从 1914 年开始。这么算来,那年他年仅 17 岁,就被湘雅医学院破格录取,成为它的第一届学生。

湘雅医学院又是什么牛校?

先不说它学术上多厉害了,咱们先看看跟汤飞凡一同 “出道” 的同学和校友就知道湘雅医学院在中国医学界是什么地位了:

张孝骞 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

谢少文 国际首次成功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

李振翩 病毒疫苗培养法创始人;

黄友岐 中国神经病学奠基人、中国神经科鼻祖;

王肇勋 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1933 年于国内首创心电图学;

林筱周 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著名耳鼻喉科学家;

刘泽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科创始人;

韩 明 中国移植医学奠基者;[1]

明白了么?学科带头人都不算什么了,从湘雅医学院前几届出来的人,不是创始人级别,都不敢跟人打招呼。

校友都那么牛,汤飞凡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吧?

当然不会,这些校友里,如果把汤飞凡放进去,他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当时是湘雅医学院第一年正式招生,只招了 30 人,毕业人数更少,只有 10 人,汤飞凡就是其中之一。

你知道的,医学生 7 年苦读,学成之后社会地位和工作基本上都不会难找,尤其是从这么牛的医学院出来的,更应该是 “香饽饽”,大把医院和机构抢他。

这是一般人思维。

汤飞凡不是一般人。7 年苦读之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当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2]

他没在说空话,**转身又去了协和医学院进修了传染病学和细菌学。**一修就修了 3 年。

协和医学院又是怎样的存在?

业内素有 “南湘雅,北协和” 之称。

它比湘雅医学院还早,1908 年就正式开课,1914 年就有第一批学员毕业。[3]

就这样,历经 10 年,南、北排第一医学院都被他学完了,就算在现在,也算是牛人中的牛人了。

在协和的第三年,汤飞凡又被更高学府奖学金录取了——哈佛大学医学院。

那年,他 27 岁。

17 岁上大学,10 年间不断开挂,在求学的路上扶摇直上,最后来到医学界最高学府。

这样的开挂人生莫说在国贫民弱的当时,就是在现在,也算是人中龙凤了。

二、回国报效

按照一般父母的想法,在哈佛大学学完,“混” 个实验室主任或者去美国医院找个医生当当应该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也许同样认可他是个牛人,但绝对不会是我非常敬佩的牛人。

我敬佩他,是因为他的家国情怀。

3 年后,尽管当时哈佛大学极力挽留,汤飞凡也毅然决然的回国了。对,回到那战火纷飞、贫困羸弱的中国。

只因为一封信。

这封信,是汤飞凡在湘雅医学院的老师,湘雅医学专校的校长,颜福庆寄给他的。

大家记住这个人,文章后面我会多次提到他。

信里没写待遇和许诺,只说:现在困难,然希望能回来帮助建设祖国医疗事业。邀请他来到颜福庆参与创办的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4] 任教。

1929 年,汤飞凡回到了上海,在中央大学医学院担任细菌系副教授。那年他 32 岁。

在中央大学医学院,汤飞凡边教学边研究,从 1929 年到 1937 年,汤飞凡先后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 16 篇学术论文,为中国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菌炎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5][6][7]

8 年写了 16 篇国际论文,这还是在建校初期和资源极度匮乏的时候。难度不可想象。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又是受到颜福庆的邀请,汤飞凡毅然辞去上海一切职务,前往长沙,参与主持重建中央防疫处。

1939 年,为躲避日军,防疫处迁至昆明。

在此期间,国内狼烟四起,流民失所。流行病肆虐也让抗战形势雪上加霜。

汤飞凡带领学生,利用极度匮乏的资源,生产出了高效、高质量的青霉素**(五万单位一瓶)**和疫苗制品。

汤飞凡治疗的药品,不但供给国民党军队,也供给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抗战盟军。

加之日本采用细菌战杀害中国无辜民众,当时的中央防疫所大量制造抗菌药物和疫苗,挽救了数万名军民的生命,也使中央防疫所成为全亚洲最重要的防疫供给中心。

三、新中国功勋

(一)飞速灭鼠疫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央防疫所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

1950 年,冀北察哈尔地区鼠疫肆虐,当时疫苗全靠从苏联进口,极度短缺,汤飞凡花了 2 个月,就研制出国人自己的鼠疫减活疫苗,并迅速生产了 900 多万毫升[2]

(二)中国灭天花早世界 16 年

大家都知道天花。

要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产自己的天花疫苗谈何容易。

但汤飞凡利用自创的 “乙醚杀菌法”,能相对便捷大量的制造出天花疫苗,这让我国早在 1961 年便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比全世界早了 16 年完成。

(三)亲身试毒,攻克沙眼

知道有这个病,不算厉害;

分离出这个病毒,并证明就是这个小东西造成的这个疾病对人类才更为关键

因为只要分离出了病毒,就可以在实验室更方便的做实验,更快的找到杀灭病毒的方法。

但很遗憾的是,病毒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想要分离出来,谈何容易。

当时的新中国,沙眼就是这样的疾病。

全中国有超过 55% 的沙眼患病率,5% 的致盲率。

在农村,几乎人人有沙眼,致病率高达 90%。

为什么不治呢?去药店买个眼药水不就行了么?

当时可不行。

因为当时医学界连导致沙眼的致病病毒都没找到。

曾经日本有个医学大咖——野口英世,他宣称找到了沙眼病菌——颗粒杆菌。

这是当时全世界的医学难题,因此野口英世也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他的研究成果还包含黄热病、梅毒和脊髓灰质炎),他的头像还被印到了日元纸币上。

但汤飞凡否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并在 1955 年,开创性的利用**「卵黄囊分离法」**成功从恒河猴身上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病毒。

但因为猴子的眼部构造和人类不同,沙眼症状也不同,无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1958 年,汤飞凡又亲身试验,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眼中,在 40 天不治疗的情况下,采集信息,证明其分离出来的就是沙眼病毒。

就这样,先是英国,然后是全世界,都认可了汤飞凡的成就,他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因此沙眼病毒也被称为 “汤氏病毒”

这种病毒比常见病毒大一些,又比常见细菌小一些。

汤飞凡的研究促使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将此类微生物单独归为一类——衣原体目[8]

这项伟大的研究,使中国在两年内,沙眼致病率直接从 55% 降到了 6% 以下。

(四)其他成就

除了沙眼衣原体,汤飞凡在之后的研究中还成功分离出了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这些病毒都是在当时人民深受其害的流行疾病。

病毒的成功分离让攻克和预防这些疾病成为了可能。

四、从巅峰到低谷

1957 年,无疑是汤飞凡的学术巅峰期。

但是,

1958 年,就是汤飞凡的人生低谷期。9 月 30 日,汤飞凡不堪其辱,上吊自缢,年仅 61 岁。

这段我没法写,此处省略一万字,但大家查一查 1958 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就不难理解了。

影响汤飞凡一生数次命运转折的恩师,颜福庆也未幸免,在十多年后也遭受迫害并因此一病不起,于 1970 年病逝。

五、迟到的荣耀

作为沙眼衣原体分离第一人,也因此导致生物分类学界重新界定了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个新分类。

国际都公认汤飞凡是 “衣原体之父”。

别的不说,按照我们的一般常识,一听说谁谁谁是 “XXX 之父”,而且是很著名的学术界的一大突破,那么,八成这人会得诺贝尔奖。

是的,汤飞凡被国际沙眼防治组织颁发金质奖章,并打算提名他入选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但这份荣耀来的有些晚。

直到 1970 年,国际上才将沙眼病毒定义为 “衣原体”。

1980 年 6 月,国际沙眼防治组织要邀请汤飞凡参加 1982 年国际眼科学大会,并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并打算将其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但这几份殊荣来的太迟,人已不在,无法挽回。

后来甚至还有冒领奖章和研究成果剽窃的丑闻,这里不详细描述,大家可以自己查询。

直到汤飞凡的妻子在 1986 年写信给国际沙眼防治组织,这才为汤飞凡正名。

而我国,直到 80 年代末,才为这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正名。

1992 年国家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中,我们才能找到汤飞凡和他迟到的金质奖章。

六、国士无双

汤飞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帮助新中国抗击了鼠疫;消灭了天花;克服了沙眼;解决了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还发现了微生物学的一个新物种。

这应当是国人的骄傲!

与当代英雄人物钟南山相比又如何?

国士无双这个词,我相信,钟老爷子担得起,

但是,汤飞凡更担得起!

人才难得,更奈何无双之国士!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9]

在 60 条总方针当中的第 7 条中,着重提出大力发展科技力量的战略方针。

科技,是人创造出来的。

我相信,

现在的我们,要比以前的我们更有担当。

现在的我们,要比以前的我们更有远见。

我们不愿再遭天灾,更不愿再出人祸。

莫叫国士寒心,莫要自毁前程。

参考

  1. ^ 百度百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97%E5%A4%A7%E5%AD%A6%E6%B9%98%E9%9B%85%E5%8C%BB%E5%AD%A6%E9%99%A2/763669?fromtitle=%E6%B9%98%E9%9B%85%E5%8C%BB%E5%AD%A6%E9%99%A2&fromid=9818063&fr=aladdin
  2. ^ab 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61 岁自杀,无葬礼祭奠,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21/08/33003862_936802176.shtml
  3. ^ 百度百科:北京协和医学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97%E5%A4%A7%E5%AD%A6%E6%B9%98%E9%9B%85%E5%8C%BB%E5%AD%A6%E9%99%A2/763669?fromtitle=%E6%B9%98%E9%9B%85%E5%8C%BB%E5%AD%A6%E9%99%A2&fromid=9818063&fr=aladdin
  4. ^ 汤飞凡的前半生,为了这个人,5 次改变命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6/21/49247701_737611506.shtml
  5. ^Ward HK,Tang Fei-fan.A note on the filtration of the virus ofherpetic encephalitis and of vaccinia.J Experim Med,1929,49(1):1—4.
  6. ^Zinsseer H,Tang fei-fan.Further experiments on the agent of herpes.JImmun,1929,17:343.
  7. ^ 百度百科 汤飞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A4%E9%A3%9E%E5%87%A1/1468562?fr=aladdin#1
  8. ^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 第三十卷 人物志 下册:湖南出版社,1995 年 12 月:465-467
  9.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104/c64094-31917780.html

知乎用户 李永菜 发表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且你说许多,那到底有多少?我无法单从主观判断上帮你分析

华人是个很大的概念,最早 1785 年就有华人在美奋斗的历史了,不同人的背景不一样,学霸拿奖学金出去留美的是华人,拿血卡的华人也是华人,朱棣文那种出生在美国的也是华人

你指的是哪一种华人?要看背景分析的

同时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钱学森那种爱国情怀,人各有志,这种事不能逼的

同时我国在科学上的发展确实欠缺,无论是科学家的待遇还是学科条件与氛围,确实多多少少不如外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难理解

作为个人追求学术成就有中国国籍会阻挡研究科学的脚步?

分学科,看情况,有时候你有美国国籍都不行,国籍不等于 clearance.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提醒一下,根据张纯如 (Iris Chang) 有关钱学森的传记,钱当年也是打算申请美国国籍的。他把申请材料都递交了,结果威因鲍姆事件爆发,钱受了影响。

时隔多年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人用从中国买来的 Silkworm 导弹攻击美国军舰,而这种导弹就是钱学森回国后领导开发的,也算是钱老对当年美国人迫害自己的复仇了。

知乎用户 amigo 发表

我说一个吧,因为不是当事人,也不是搞科研的,如果说的有不对的,请轻喷!

我初中同学兼好友,父母双双下岗工人,但他学习很好,上的国内排名前 20 的大学(县里高中),本硕博一口气读下来,后来去美国一所公立大学博士后,现在那所大学任教,他任教的分校不是常青藤(那个大学另一个分校是公立常青藤之一)。

前段时间他申请的 NIH(美国卫生研究所)的科研基金批下来了,1.5M(一百五十万美元),正好国内前段时间杰青、优青名单下来了,看了看,好像科研基金最高也就 200 万(人民币),大部分都是一百万左右。我那同学没听说在美国评上什么类似国内杰青、优青啥的。

当然不是给钱多、给钱容易就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这也反映美帝对科研的投入真给力,对科研的重视,科研环境之好。也难怪美帝科技那么牛,也难怪很多国内搞科研的都去了美国,像颜宁在清华那个地方也还要出走美国。

知乎用户 2-20 滑膛枪等 96 人​ 发表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喷施一公入籍, 我倒是觉得这是人之常情

美国相当一部分经费,NIH NSF 甚至 DOD 和 DOE 都有部分不敏感项目,有绿卡就可以,有的连 H1B 都可以。从工作上来说没啥区别。敏感的项目,华人美籍都做不了。

绿卡和美籍最大的区别是美籍可以给父母申请美国绿卡,也就是所谓的 “链式移民” 中的一环

家中独子 / 独女到了 40 岁肯定得考虑父母养老问题

是选择母亲还是选择祖国母亲。

其实科学家算入籍率比较低的。 当年某个大会酒店信息泄露,所有住客,主要是科学家的生日住址签证信息全泄露出来了, 差不多有一半科学家还是绿卡。北大的吴虹就是 30 年绿卡。

因为科学家流动比较容易有选择权。。。

普通的打工仔入籍率更高。

知乎用户 铜铃哥哥 发表

新时期世界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美国成为世界上争夺人才、实施人才吸引战略的急先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是靠引进人才起家的,在争夺人才上它们是深谋远虑,技高一筹。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人才,他们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地 “抢”。美国从各国吸引人才可谓不择手段。

据美国官方统计,在 1949~1973 年期间,世界各国迁居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达 16 万人;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每年仍有 6000 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如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大学毕业后曾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并被选为普鲁士科学院士,1921 年获诺贝尔奖金。1933 年,希特勒执政后,他们对爱因斯坦等大批科学家又恼又恨,采取种种手段向爱因斯坦进攻,使爱因斯坦人身和科研事业陷入困境。美国人看准了这个机会,“抢” 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到美国后,立即被委任以令世人垂涎的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职务。因他的学术成就及影响,一大批科学家趋之若鹜,尾随其后,迅速壮大了美国的科技力量。爱因斯坦在美国定居 20 余年,为美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攻克柏林后,美国随即派了 3000 名科技专家来到德国进行调查,派了 100 架飞机,把战败德国、意大利的几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带到美国。这些科学家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工作,对美国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战败国德国,苏联搬走的是机器和设备,而美国抢走的是人才。

美国之所以雄踞世界经济领头羊位置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有衰退的迹象,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人才引进战略,利用灵活多样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密切相关。移民是美国吸引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而近 50 年来美国的移民是以挑选的方式进行的。移民法多次修改规定,只要是专家、学者、教授,不分年龄、信仰、国籍和民族均可优先移入。20 世纪 90 年代,布什总统又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种专业人才移居美国。从 1990 年开始,美国还实施 H-IB 签证计划、“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使大批的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近年来,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出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信号,美国为了赶上这班刚刚启动的新经济列车,把争夺人才的重点聚集到计算机领域。有专家预测,美国将短缺百万科技人才。美国移民局公布的数字显示,1999 年美国签发的专门针对外国移民美国的 H-IB 签证达 11.5 万人,其中印度人占了 46%,中国大陆占了 10%。外国科技人才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填补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

美国能够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还受益于其庞大的教育体系。一批批世界各国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被美国的大学吸引,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学成之后又为美国各大公司所雇佣。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已形成 “吸引 - 发展 - 再吸引 - 再发展” 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才库。美国掠夺人才不仅深谋远虑,手法也十分高明,它们利用托福考试把争夺人才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国。此外,美国还通过国际合作,在 “互利原则” 下利用别国的人才资源优势。它们也直接到其他国家办企业或者设立研究机构,与所在国政府争夺人才资源。

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政府部门负责移民工作。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很多在给美国效力,而美国最优秀的人才几乎没有一个给中国效力。

知乎用户 葫芦三娃 发表

核研究所大量离职的事,某航天核心人员离职去私企,这俩事没过去多久吧

科学研究方面有两个必要的点,一个是自由,一个是体面。

说到自由,你觉得自由吗,你有没有不知道那个字不合适就不能说话的待遇?你有没有哪个事实摆出来让阿红们高潮不止?上海什么医院主任张大夫说早餐最好吃牛奶面包鸡蛋,少喝粥,因为粥营养单一,被多少无脑人骂?思想的禁区,言论的禁区,实验的禁区,已经如此束手束脚,还要天天受坐办公室的文职的气,本来应该是众星捧月的,偏偏结果是最受气的,而他们自己哪一个不是满腹才华意气风发?

说到体面,上边说的下海的航天专家,从组织里出来工资翻了 10 倍,所里工资 9000 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两万,下海以后税后 10 万,送住房,送保姆,这是什么待遇?

研究生和博士的生涯惨不忍睹我就不多说了,就是帮导师打工呗,就当是给导师当干儿子了,虽然东西是我弄出来的,但是以导师的名义发表,我也能搭导师的顺风车,也算不那么亏

我们天天说培养人才,人才是培养了,可是一直在拱手往外推,为啥,因为怕管不住

美国的实验室最好的是个人名义的实验室,资金多,待遇好,自由,公平,哪一个都在向全世界抛橄榄枝,谁能禁得住诱惑?如果对美国有研究成果,小的绿卡,大的入籍,享受低物价,低房价,享受无拘无束的个人土地,谁能把持的住?

所以说这不是人的问题,也不是道德的问题,人在不能用嘴说话,不能用手投票的的时候,那就会用脚投票。

我就一普通小市民,但也是占最多数的人,我的视角有限,俗的很,满脑子只有钱和待遇,费劲吧啦的考研,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就是为了能改变吃苦的命运,所以我别的说不出来,只能说利益,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大有人在,教授当不了,就是让我去给教授当学徒也行啊,至少开会的时候我能表达一下我的拙见而不是没头没脑的做口号一样的笔记,也不用在忙着做实验的时候因为电脑开着费电这种事让文员叽叽歪歪,更不用担心那句话说的有瑕疵而担惊受怕

谁不爱自己的亲妈呢,但是给隔壁阿姨当儿子确实是很难抗拒啊

知乎用户 知无不言者慎 发表

关键一点,利益使然,自利性驱动而已。无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人的专业能力、学术道德、人品性格、国家意识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必然德才兼备的。所以多数专业人士都是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作为本钱,选择他和他的小家庭能生活的最舒服的地方。人性而已,谈到爱国就扯远了,这么说知乎人都懂。

2020 年初这些人也是把美国的口罩买空了寄回中国的,结果年中的时候,他们带枪去超市抢购还被纯老美骂,他们这么做不一定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只是处于对国内亲友的关怀和对自己身处美国的安全自信。

因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穷!意识形态为西方所不容,所以我们国家选拔官员和科研带头人时就特别注重宣传教育,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爱国奉献。毕竟穷和缺乏人性自利的自由,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住的,尤其对有才华的人来说。一说到奉献,知乎人立刻就扯到 “造卫星的买不起房子了。” 物质的匮乏可以逐步改善,但是人的品德必须首先具备。

至于说到国内科研机构的办公室内卷,怕是知乎人忘了美国的 “玻璃天花板”。当然了要是在美国一辈子都在一间厕所大的办公室里做白领,拿几十万刀的年薪。是没机会见碰到玻璃天花板的。

不容否认,确实在知乎上很多美籍华人、工程师白领,2020 年在美国活的很滋润,干着和国内差不多的工作,却享受着更好的福利和薪水,但他们是属于民生领域的普通工作者,不会引起美国政府的特别关注,很多知乎人都想过他们的生活。现在是赴美机票价格最低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去美国反而计划要回来呢?

美国虽然现在面临很多退潮,但是超级大国不是只靠吹牛建立的,美国目前仍是世界金融和科技的最佳引力场和加速器,美国的优势地位可能还要保留 80 年,到 22 世纪,所谓的亚洲世纪中国世纪只是针对中国现在得发展势头来说的,中国是近十年才有钱大量投入科研。上帝特许之地的天然条件:南北弱邻,东西大洋没有国防安全压力,地大物博人口适当,现在钱多炮多嗓门大,优势都在美国。中国都不具备。所以,华人愿意往美国跑,很正常。已经出去的普通白领基本也不想回来,要回来的算计的很清,随时做着脚踏两只船的劈腿准备,下面的问题基本没有说要毅然决然的举家返回的,

但是,在军工科研等高端领域,美国对华人的防范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华人科学家要入美籍,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认为美国环境更好这是真的,毕竟美国的科研投入是最高的,而且美国还有中国永远跟不上的优势~“自由”,比如黄赌毒枪都是国人喜欢的东西,周立波的难兄难弟博士唐爽可以涉案持枪带毒品,化学博士黄西可以转说脱口秀,还有前段杀人又自杀的两个高知可以同性恋。在中国,科学家们只能搞女学生贪污科研经费。


什么钱学森会离开美国?

[美华史记 | 麦卡锡主义下的钱学森​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SCQ9BKKtZkVPwzglDygojQ)

麦卡锡主义阴影之下,美国华人沦落为危险分子。大批记者和知名华人学者都收到了 “非美国人活动委员会” 的传唤,听候调查。大量华人组织都在审查名单之列,例如华人手工洗衣协会。加州理工学院集中了世界顶级的科学精英,是思想自由者的集中地,加上他们从事防御工作涉及国家安全这一敏感性,特别容易受到麦卡锡主义的影响。

1950 年 6 月 6 日。两名联邦调查局官员来到钱学森办公室,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他是否或曾经是共产党人。

钱学森不仅没有亲共,恰恰相反,他娶了国民党高官、蒋介石的军事顾问蒋百里的女儿蒋英为妻。的确,他曾经在 1948 年和他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说过,毛可能会战胜蒋赢得解争的胜利。但是,这仅仅是他对中国战争形势的预估,并不代表他支持共产党的主张。

钱学森否认自己是共产党,表示自己不支持共产党的主张,同时他不认为温鲍姆和其他嫌疑人是共产党。麦卡锡主义政治迫害之前,钱学森计划的人生目标都是在美国。他为开发第一枚原子弹的 “曼哈顿计划” 做出了贡献,帮助开发了第一部美国喷气发动机。

在欧洲胜利日(V-E day),他以上校身份,对纳粹科学家进行技术讯问。他询问了韦恩 · 冯 · 布劳恩鲁道夫 · 赫尔曼。

正如商业杂志《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在 2007 年指出的那样, “没有人知道,未来的美国太空计划之父布劳恩正在接受未来的中国太空计划之父钱学森的测验。” 钱学森被评为 “年度人物”。

虽然官媒说钱学森计划回国的决心坚定不移,但是他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室友袁绍文坚称:“钱学森从来无意回到中国!

1950 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开庭听证会上。审查官和听证官问他:“如果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你会为美国而战吗?”

钱学森想了好久。他说:“我忠诚于中国人民。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发动战争,并且,如果美国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那么我将为美国而战。”

钱学森始终强调的是,他不忠于哪个政党,他忠于中国人民。但中国没有他可以进行研究的设施。他是被迫离开美国的。” 之后的数年里,听证会反复开,钱学森就这样在随时被提问和听证中度过,受到迫害,失去了宝贵的自由。钱学森曾经有过继续在美国工作,甚至可能成为美国公民的想法,在多年的法律争斗中,慢慢地消失殆尽。

钱学森的律师格兰特 · 库珀说:“政府允许这个天才科学家前往共产主义中国,这是本世纪的悲剧之一。” 在科学界,许多人都认同这种观点。

美国海军部长丹尼 · 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逼钱学森回国)是这个国家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他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们却强迫他离开。。。


美国就是这么一个白人精英统治的国家,充满实用主义和美国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意识形态决定人才政策的偏执思路,每过几年就要泛滥一次。只要他看你有用就会千方百计吸引你留下来,一旦把你用完了就踢一边去。

比如,单是我从知乎了解到的,美国曾经不承认其他国家的医生学历,不准外国医学生来美国就业,但是当发现本国医生不足了就搞了个 “医师资格证考试” 允许外国医学生进入美国,知乎就有这样的人才留美了。

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缺兵员了,奥巴马开始开放外国人当兵入美籍,战争打的差不多了,川普上台就冻结了外国人当兵入籍,可坑了一匹为美军卖命的中国人。

甚至,今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撤编坦克,直接把近 2 万名坦克领域的军人提前退伍,这要他们如何再就业?典型的卸磨杀驴。

2020 年,新冠在美国爆发,美国一面甩锅中国一面开放全世界医护来美国堵机枪眼,同时开始针对中国留学生科研者出难题,基本每隔几年 fbi 都会以间谍罪名抓几个中国留学生。类似的事太多了

但是,华科们记住不要掺和美国的核心科研领域,随时有被麦卡锡的危险,一旦面临中美冲突,要像杨安泽啊丘芳芳一样,美国人还没想到甩锅,自己就先鞠躬再说对不起然后以血统为耻,最后帮着美国人甩锅。


冯布劳恩,美国人一语带过的晚年

(原载于《纽约客》, 作者为托马斯 · 莫伦)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人物》杂志 2009 年第 4 期。

冯” 字是世袭贵族封号的象征, 出身名门的文赫尔 · 冯, 布劳恩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史上曾起过非凡的作用, 可被称作是 “世界火箭之父”。他虽然从内心深处不想过问政治, 但在二战和后来的冷战时期却身不由己地成了科技界的罪魁和历史的替罪羊 。

冯 · 布劳恩作为一个在死后仍被美国按 “驱逐出境” 对待的独特人物, 长期以来背负着这样的名声德国法西斯的忠实助手,“冷战”期间的幕后策划师, 最终被遣送回国的“瘟神”。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历史学家已经渐渐开始将冯 · 布劳恩与德国纳粹的身份撇开。因为尽管冯 · 布劳恩很乐意承认自己高贵的雅利安贵族血统(希特勒向往的种族)并从中获利,这名拥有工程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曾在 30 出头的年纪获得了阿道夫 · 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暗中资助,长期从事研究和制造火箭。

为满足冯 · 布劳恩的需求,希特勒在波罗的海的乌瑟敦岛(Pedommunde)上修建了一座设计精巧的设施,随后挑选了数百名德国顶级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协助冯 · 布劳恩的研究,并采用奴隶劳工制度来提高 V-2 导弹的产量, 但他也没反对这样做。在二战的最后几年里, 成千上万衣衫槛褛来自多拉集中营的囚徒们日夜不停地装卸着闪光的飞弹部件, 然后却回到阴暗的地下室中栖身。他们除了忍受鞭答, 还要整日处在肮脏不堪疾病流行的环境中, 死亡率令人吃惊, 仅 1944 年的头三个月里就死了 5000 人。冯 · 布劳恩 当时足以被战后战争罪行裁定委员会起诉, 具体说至少有两个时机他会被纽伦堡法庭绳之以法。

冯 • 布劳恩在几年后告诉一名美国记者,“我们掌握了 V-2 火箭技术,但你们没有。所以你们自然想要了解有关的一切。” 美方工作人员给这群火箭专家送来新鲜的煎蛋、咖啡和黄油面包。这些虽然也不错,但远没有豪斯英格堡的食物丰盛。他们被安排在单间休息,房间里准备有干净的枕头和床单。

 次日一早,各大媒体已经在门外等候。盟军 “俘获” 了制造致命武器 V-2 火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对国际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条重大新闻。科学家们一边面对镜头微笑,一边摆好姿势配合拍照。面对记者,冯 • 布劳恩十分风趣。记者录了他的谈话,听他吹嘘如何发明了 V-2 火箭,并自诩是“它的奠基者和领头人”,其他所有人都只能屈居其次。

  第 44 师反间谍特种部队的一些成员发现,冯 • 布劳恩所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着实令人震惊。“他装腔作势,没完没了地与美国士兵合影,时而眉开眼笑,时而握手言欢,时而指着对方的勋章问这问那,表现得好像一个社会名流,而不是阶下囚,” 一名情报人员写道,“面对我们的士兵,他仿佛是一位纡尊降贵前来访问的参议员。” 沃尔特 • 杰塞尔少尉是最早负责审讯冯 • 布劳恩的美国情报人员。他对这名火箭专家的第一印象是此人毫无懊悔之意,而这种印象在他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他既没有承认德国战败,对德国的罪行和责任也只字未提。” 冯 • 布劳恩和多恩伯格深信,他们对美军至关重要,因此要求面见艾森豪威尔将军,并将其称之为 “艾克”。

  另一名情报人员写道:“如果我们抓住的不是第三帝国最重要的科学家,就是最精明的骗子。”

1984 年, 又出现了更糟的意外之事:他的同事亚瑟 · 鲁道尔夫宣布放弃美国公民身份并在来美近 40 个年头时回归德国。这意味着他们这一类人, 作为来自纳粹德国的最后一批被美国利用完的 “垃圾”, 已被彻底扫地出门, 原因只在于冷战一停, 冯 · 布劳恩等 人已作用不再, 这种“盖棺定论” 虽说不是全无道理, 但也充分显示出了美国人的偏见和无情:昨日功臣, 今日罪人。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几个原因吧!

1. 国内找不到同类。研究需要同类,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是单打独斗。但是,次一级的应该很多。可是,连次一级都找不到的时候,只能说,这个科目中是几乎空白的。

那么,你作为一个唯一研究者,是继续自己做下去?还是找更多同类?

2. 空白领域,没有支持。科研是前沿的。一个行业形成,需要很多基础研究,而超前的研究,就会发现基础方面没有支持。这是非常难受的情况。找人说吧,会把你当傻子疯子。不仅没有支持,还会生活不能自理。陷入绝境。所以,还是要找同类聚集地,有基础研究支持的地方,有资源的地方。要不然,你做什么,没人知道。做出成果了,也没人明白。更没人搭理。

3. 报酬名誉。这些其实在研究者眼中是次级需要。因为,研究进入状态,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除非处于一个根本不懂研究成果的地方。把黄金当石头的地方。金子也发不了光。

4. 资源不够。研究需要很多资源。资源不到位,研究就会缓慢。如何获得资源?上面的都做不到,谈什么资源!

5. 讲不通。真相就是真相。实验就行。问题是,讲不通。不跟你实验,就是扯东扯西,逻辑,背景,还来个你不配。讲得通,不需要这么麻烦。直接实验,定真假。

所以,研究者就是冰山雪莲,生长因素非常苛刻。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合适的。自己是金子,就要找合适的地方生长。为了自己,为了研究能成功。

知乎用户 猎魔杀手勃洛特 发表

因为他们发现,回来之后可能地位还不如钟南山。

我的意思是,国内派系深厚,你回国没有大佬罩着你,哪怕你国际声望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北大回去的几位生物科学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问题问得,因为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美国好啊,美国皿煮富饶遍地是金,他们在美国发考题待遇高生活好受人尊敬。科学家也是普通人,是人就会喜欢往好的地方走。村子里有本事的人就想进城,小城市里有本事的人就想到北上广。别说科学家了,你看看现在美国绿卡有多少普通的国人在排。s386 最近留学圈里闹得沸沸扬扬,为了拿绿卡国人和印度人都要打起来了,这些人要么是国内清北 985 出来的尖子生,要么就是家财万贯,全都是中国的精英,一个个说着爱国,最后不也用脚投票了吗。相比之下不行就是不行,承认也没啥不好的,承认了差距才能弥补啊。自己发达了,人才流失自然就没那么严重了,天天用爱国强行捆绑别人,真的治标不治本。

知乎用户 酱肉包 发表

其实原因很简单啊,你在问为什么许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国国籍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一百多年前那些晚清学童大多数选择去欧洲,去英国,怎么当时不去美国啊?因为当年的美国就是个二流货色,谁去谁傻逼。

为什么选择美籍,没有其他那么多戏,就是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霸主,因为美国科技最先进,因为美国的各种实验设备最先进,因为美国有最完善的高新技术投资环境,因为这些环境造成现在很多尖端技术只有在美国才会最先被开发出来,所以对于很多科技宅男来说,现在的美国就是搞科研最好的地方,至于说什么 “未得善终” 之类的话,即使很多去美国的科学家也未得善终,但现在还是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就是因为美国现在有最好的科研环境,不光华人科学家,日籍,韩籍,英籍,德籍,俄籍,印籍等等,一样都都对美国趋之若鹜,难道说这些国家的科学家回国都会 “未得善终” 吗?

所以很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籍个人觉得很正常,不要看到美国今天很光鲜,看看历史,美国 GDP 还是世界第二的时候,那时的美国就是欧洲人眼中野蛮牛仔的国度,除了野蛮就是粗鲁,根本和科技占不上边,即使美国在 1894 年 GDP 世界第一以后,也还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以后,才达到让世界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主动落籍美国的,如果我们现在对能对很多华人科学家回国建设已经比当年的美国做得好太多了,现在大家都能有空闲安全的时间做键盘侠混日子的,所以不要对自己的国家太苛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个人认为,很多人选择美籍是因为中国很多方面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的一些态度让他们没得选。

例如,中国以前尝试过和一些国家谈免签,但是别人认为人均收入太低有移民倾向直接给打回来了,而学术界中开会可能需要满世界跑,美籍省略了这一点。第二,中国科研工作者大多数还是使用 google,Twitter 来跟近工作,院校的专线速度太慢,你还是要购买 vpn,如果离中就省去了这种麻烦事。第三,这只是个人认为,大多数人难以超越自己的大环境,例如导师,院校,所以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环境中很重要。而美国是一个水平巨高的场所。入美籍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被动地被赶出这个环境。第四,阅历和知识水平有限,房医育不了解更谈不了。

所以,个人认为这更多是选不了的问题。最后,个人认为中国未来可能会适当开放双国籍,毕竟优秀科学家和顶级球员一样都是可以规划的。那个时候我们再看看有多少人会主动放弃中国国籍,毕竟这个时候中国国籍对他们人畜无害,那时,题主想要的答案才真的会出现。

知乎用户 Ciao 发表

写在前面:我不是教唆大家敌视海外华人,恰恰相反,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可缓和的余地中,尽可能将他们争取到我们的集体中。


以下是原回答:

不光是科学家,各行各业都有不少优秀的人选择了美籍。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想自己过得好是最首要的,很直白很赤裸。

就像为什么古代中国强盛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优秀的人也愿意到中国效命一样。

很多人是不在意集体的,只在意哪个集体能让他过得更好。而从心底选中一个集体而为其奋斗的,在哪个时代都是少数,尤其是这个虚伪的和平时代。

他们会说,这个集体中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那个集体让我更舒服,所以我跑了,为那个集体做事,也可以让我很开心。二十世纪这么说这么做的人也多的是。这是很正常的。

同时也有人,认为我生下来就是这个集体的,成长也是这个集体的,羁绊太深,这个集体不好的,我要改变,这个集体落后的,我要努力,终究不能舍弃而已。

这只是很现实的两种选择。放在现在就是,美国有钱,去美国的高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这是事实,所以他们就去了。

改国籍的,为了自己好好奋斗,留下的,为了自己和集体好好奋斗,都不忘初心。

谁也不用骂谁,谁也不用为自己洗。终究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任何利益战场上见面都是敌人。


做个补充:

核心思想:不是一个集体,仍要抱有善意和争取对方。

以上是从利益是冷冰冰的理性角度来分析的,由于国际利益争夺大多都是以国家为单位的,而不再是民族。因此在国际利益斗争面前谈民族显然是脆弱和虚伪的。

上面谈到了不同国籍利益冲突面前冷冰冰的现实。下面说说怎么做,防止有些人看完就光想着 “敌人” 两个字而忽略前提。

作为中国人,中国这个利益集体的一份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改善我们自身的环境,拿出努力来,争取世界上任何有才能的人。因为肉眼可见的现在和未来,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国家利益对个人息息相关,国际上以国家为单位利益争夺的时代。

改善自身环境不光对我们自己好,还能够吸引 “自由” 的人才来参与到我们的集体中。对题中所说的美籍华人更是,首先改善我们自身的环境——1. 变得更有钱,让他们能尽可能实现过得更好的愿望。2. 变得更尊重,让他们能够过得认可从而参与进来。3. 变得更高效合理,提升我们的治理水平、对腐败分子的打击能力和改善落后的部分管理制度。

既然还在可以缓冲的余地,没有形成敌我关系的时候,自然要互相争取对方的人,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减少自己力量的流失。

例如:

英伟达黄仁勋是个大家都知道很卓越的美籍华人,然而他研制的显卡卖给中国人,不会因为他是华人就会让中国显卡事业有所进展,中国人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美国的产品;他公司交的税,是输入到美国的福利,美国的军费中,是用来和中国争夺人才,开战时武器杀死中国人的;在显卡芯片中美斗争中,他就是敌人,而不是 “自己人”。而在平时,我们要对他们进行争取,不论是改良自身环境,给予对方更好待遇,还是加大文化宣传,思想认同等方面,试图让他用自身的力量来投入到中国的建设,在中国交更多的税,把技术转移到中国,以中国为根基来对外争取市场,这样至少他的成就才会反馈到中国人身上。

如果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做出的成就不是在中国,那导弹技术核武器技术都会用来攻击中国人,他们的 “美籍华人” 身份会被视为我们的骄傲么?恰恰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我们才如此骄傲。白求恩不是华人,甚至不是中国国籍,但是他对中国人切切实实的帮助,我们会因为他 “海外白人” 的身份就不纪念他么?不会。这就是事实。美籍华人,终究是给美国做贡献,只要你还是中国人,那其实就跟你没啥关系。

虽然用黄仁勋来做这个吸引对象是在做白日梦,但是对其他绑定不深,或者仍然能够争取的海外华人,却不能够放弃,并且也给予友善的反馈。疫情期间,海外华人对祖国的大力支持、支援,我们也要用同等甚至更大的善意回报,海外别的人对我们的支援,我们也要用同等甚至更大的善意回报。可这并不影响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一个集体,与其对海外华人抱有更多的期望,不如对国内留下建设的人才加大力度扶持,还有关注少数民族、归化国人、港澳台同胞,他们和我们才更是一个集体。

题中说了美籍华人,是对国家和民族两种层面的混合,因此什么集体内部的蛀虫,内部的敌人,外部的敌人,外部的帮手,不展开说,只说题目。

知乎用户 adrofbear 发表

在政治人物眼中,这些又臭又硬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被消灭的敌人,因为他们太聪明不好忽悠

知乎用户 sen2020 发表

签证问题了。美籍去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开会都不需要签证。中国护照去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要签证。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小孩是美籍。要是一家人国籍不一样,国际旅行该多麻烦。

如果这些科学家拿美国军方的科研经费,国籍也是个问题。以前中国国籍没问题,未来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不是国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是现实。

已经在美国读书,接下来在美国生活想要更便利就得拿那里的绿卡乃至入籍。譬如说,我认识的长辈在旧金山落户之后,孩子因为有加州户籍上 Berkeley 只要 1.5w 刀的 tuition,但是州外就要五万,中国学生要十万…

二来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即使回国,一没人脉二没资源,各种人才计划自然基金你也抢不过院长校长们啊,更别说研究院的工资要多少年才能买房了…

知乎用户 王旭东​ 发表

高校学府已烂,需要商业机构崛起并接位。如阿里、华为之类的,可以接过高校学府的旗帜了。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高校有党政机关、行政级别就难以摆脱官僚主义作风的问题。想想各种潜规则,想想当年的汉芯事件,想想那一个个从楼顶上跳下去的研究生,想想大规模甚至习以为常的学术造假。简直可以称得上中华之耻了!

知乎用户 健身小老太 发表

我网友大爷 2016 年监管的科研资金是一亿美金,主要来自美国能源部 DOE,他单位对他监管资金的原话描述如下

an annual budget of about $100 million for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funded primarily by the DOE Office of Science.

所以科学家有很多种,如果你指的是这种级别的华裔科学家

他在美国能获得全世界最顶尖的设备,人才 (他管理两百多名科学家),代表美国参与全世界的项目成为 group leader,获得美国亚裔杰出成就奖,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

他回来,你有尖端的高能物理设备给他?你有跟他一样水平的科学家同事提供给他?你的项目在国际项目地位如何,能不能让他做全世界项目的 group leader

请你告诉我他回来的动力是什么?

我还不说他意识形态的问题了,他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你懂不懂八十年代的大陆大学生跟你完全不一样的意识形态,我就不往深处说了,免得知乎折叠我

反正就是那意思,八十年代大学生,西方世界更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更接受西方意识形态,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时代

科研还是精英推动的,美国能容天下难容之怪人,这是它未来还会在科研方面做霸主的最重要原因

天才不太可能在我们国家制度里维持一个比较长的科研生命,马斯克其实也不是好天才了,就是胆子肥敢拼,你看看他抽的大麻,对新冠发的言论,请问你能忍受的了他?

他过来做生意可以,你让他这种人进入科学家队伍接受政府的管理,你自己想象一下后果。

虽然美国经常被吐槽,但是对于科学怪人们来说,它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更加包容和自由

我那个大爷是打内心里欣赏美国政治制度的,否则他怎么会有段时间还想退休了跑去当陪审员,lol

哎嘛,你看人家退休了的爱好都跟我们中国老年人不一样,虽然都是大陆出身的

大爷的脑袋特好使,你如果经常跟华裔科学家们接触,你就知道了,什么人老了记忆力就会大幅衰退,那就是一些人根据受教育平均水平很低的老人退休后不用脑得出的谬论

其实只要你勤用脑,哪儿来的啥记忆力衰退,脑袋不如年轻人好使?

天天不用才不好使,我看我学生就是,年纪轻轻就得了老年痴呆,啥都记不住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如何看待媒体披露武亦姝爸爸是知名律所合伙人?​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1637139/answer/737489113)[长期一个人生活,会让精神越来越强大,还是三观越来越跑偏?​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61075/answer/1308104398)[网传复旦唐世平教授说: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这一言论是否属实?你怎么看?​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277275/answer/1551495508)[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533266/answer/644032569)[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82300/answer/894727223)[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6080/answer/1459165975)[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2564/answer/132893274)[那些九十来斤的仙女一天都吃些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825606/answer/1074412350)[美国人真的有着十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17787/answer/653714650)[没有朋友的人是不是不正常?​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14019/answer/993316481)[上双语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孩子,长大后有没有明显差异?​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318610/answer/863219801)[北方人如何抵御四川的冬天?​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749707/answer/903494118)[所有家务里,难度最大的是做饭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450838/answer/1525059614)[如何较为轻松地搞定英语语法?​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81568/answer/886870567)[有哪些有意思的科普书,读完让你感觉相见恨晚?​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550429/answer/926045649)[有哪些十分惊艳值得推荐的书?​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55626/answer/887357375)[https://ww​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53193/answer/1130157689)

知乎用户 令川 发表

这世上最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不选择最尊重他们的地方工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科研设备相关行业。就我看到的接触到的国内学术人员,滥竽充数居多,只有会 “做人” 才容易拿到经费。很多人还没有经销商会做实验,每次都是问我们做哪些实验、看哪些参数。我就想回问自己不看文献吗??文章跟风灌水、拿回扣、压榨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学术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但看看国内的学术环境,真对抗美没信心。科研设备市场进口产品占有量非常高,国产的人因可用性差、参数不准、基本抄袭国外。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整体来看就是底子差、风气不好、行政干预程度高、资本力量介入程度高。劣币驱逐良币。也有可能是我所在的领域自身问题比较多,以至于我盲人摸象了。分享出来,仅供大家参考吧。估计很快会被举报删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问问那些尸位素餐的大学老师,问问跳楼上吊的研究生博士生,问问潜规则女学生或者让学生叫爸爸还能继续当教授的专家,问问让自己还在小学的儿子做神童发表癌细胞研究拿少儿组冠军的教授(讽刺的是他儿子还是美国国籍),问问自杀的那个校长。。。。。同年级同学为了保研为了发论文送礼送钱找关系有多恶心。。。不要再问了,再问好多东西不能说。。。。

知乎用户 安良友贝​ 发表

因为待遇更 “好”,可以活的更 “舒服”“容易”,更有 “尊严”,更有 “意义”,等等。

但,不可不提,很多条件很好,是有亚籍背后有强大的祖国的因素,你可以认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与国家无关,但事实上,人家就会按照皮肤分类,该歧视你亚籍印籍非籍的还是会歧视。

回头想想,有国才有家。

舍 “小利” 才能有“大义”。

虽然,我也是俗人,或许只不过没能跳得了船~ 逃~~


说点深层可能被 feng 的

从 zheng 测角度,目前在科学家层面,改良 zb.zy 比改良的特色 sh.zy 要更友好一些。这是个人推理下,认同的底层逻辑。

如何去改变这一情况,需要很多的智慧,在保障最广大 rm 根本 ly 的基础上,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如何去变化,保障与平衡更能创造价值的科学家物质与精神的供养,是需要更多的执 z 智慧的。我相信我的祖国。我们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与变化出更强更新的社会协作体系,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尽管,这是一个比烂的 sh,但我们都希望,更优秀的群体,更优秀的自己。

知乎用户 ffddgghg 发表

因为美国科研待遇好。

当然现在我国也在逐渐提高待遇,有些人也别想把待遇提到和美国一样高,我国还只是发展中国家,今年才全部脱贫,而且只提到了工资之类的,全然没有提到我国科研人员的福利之类的。

学术环境的话。美国比中国好,是不可否认的,但国家有些人不想改变吗?这也是要慢慢来的,你总不可能把那些人全调离或者杀了吧,中国不要发展了?只能提拔青年学者,以后环境应该会越来越好。

这个国家总不缺英雄,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们铭记那些为祖国奉献一生乃至在那场运动中蒙冤的人,但也欢迎为祖国锦上添花的人

知乎用户 zearo 发表

你的题目已经自己回答了啊

是华人,不是华侨

华人本就不具有中国国籍,也早就宣誓效忠于其现国籍所在国

那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近年来,很多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人才流失严重。就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来说吧,这是中国目前最高级别的两所学府。可以说能进入到这两所学校学习的,不是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就是通过竞赛被保送的天才。但是通过数据研究发现,这两所学校每年外出留学的人数不断激增,而且回国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多人都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都是在为国外培养人才,为什么这么说,说明他们看到祖国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心痛。

很多从中国高校走出去的留学生,在欧美一些国家成了顶尖领域的人才,被重用。其实除了学生流失之外,很多已经在职的科研人员,他们甚至放弃现在的工作岗位,选择到国外定居工作。这是为什么?是有着难以抵挡的利益在诱惑他们?还是他们无法承受在国内的压力,又或者是他们在国内得不到重用。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学的数学天才许晨阳,他选择了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进行进一步的科研项目。

他的举动让我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我国曾经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否存在缺陷和漏洞,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知道,当今的战争可以说是经济战,科技战。这些都离不开人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到美国,这对我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分析认为,很多科研人员选择去国外,并不是因为被利益所诱惑,而是他们更看重国外科研机构的氛围。科研机构不是利益场所,他们需要被重用,需要拿到属于自己合理的待遇。要让科研人员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兢兢业业日夜奉献的科学家,到头来他拿到的报酬可能还不如一个明星演一集电视剧拿到的片酬高。你们觉得这样的环境能留得住人才吗?所以我们在给一些在国外扎堆不愿回国的人才灌输爱国思想的同时,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让他们看到,我们是重视他们的,他们回来是可以劳有所值的。对此我国专家呼吁,对于人才保护措施必须加强,而且要立即整改不合理现象。

知乎用户 美移移民​ 发表

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必须这么做。人有时候其实无法主动选择,华人科学家入美国国籍,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极为不体面的事情,出生在中国,身体发肤也是中国血统,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最后却成为了别国的人。不管怎么说,都有点吃里扒外的意思。

这些华人科学家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显然不是,他们比谁都清楚选择美籍会产生什么社会舆论,但是为了自身利益,他必须这么做。

在美国工作、生活,没有绿卡 / 国籍是行不通的,你去趟港澳台都需要通行证,何况是出国呢?没有绿卡 / 美国公民身份,就没有合法待在美国的理由。

而且从经济层面上来说,拥有美国国籍是有优势的,就拿最简单的孩子教育问题来说,美国学生和国际留学生的学费差距就很大。入国籍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跟美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比如医保、多种补助金等。

有人纠结的点可能在于,拿绿卡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入国籍?这就要说一下绿卡和美籍的一个重要区别了,光拿绿卡是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没有 zz 权利,连投票都不能投。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那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国内那么人挤破脑袋想拿北京、上海户籍?不是因为户籍值钱,户籍本身不值钱,但是拥有一个北京 / 上海户口,在买房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比外地户口更有优势,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谁都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科学家如果总是把时间精力花在生活的各种琐事上,还能好好搞科研吗?

知乎用户 佐仓慈 发表

因为美国的科技世界第一

财富诚可贵,民族价更高,若为科学故,二者皆可抛

知乎用户 Shawn 发表

挣得多

知乎用户 红哥 发表

美国工资高啊。这有什么稀奇的。哪给钱多就去哪咯。至于…… 其实你忽视了财富的变现认知。知乎上大把因为科研收入低就去干更高收入的牛 P 货们,呵呵,稀奇么?

知乎用户 super land 发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的太多真的没意思,钱够就回来了,什么信仰啊,学术自由啊,什么的都是假的,大部分人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科研系统从里到外烂掉了

知乎用户 fei feifei​ 发表

不入籍怎么参政?不参政怎么改变和壮大华人势力?怎么从根本上改变华人甚至亚裔尴尬的地位?

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跟杨泽安之流的香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意识形态,和目的;比杨泽安父辈,早一批移民 (那些打工开餐馆稳定下来的)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财力和手段。

只有入籍,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文化输出才能更彻底。

事实上,不止是科学家,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也应当积极移民入籍,之后想办法参政。

收入问题嘛,10-15 年之后祖国更强大了,GDP 增长带来的收入剧增会很轻易的解决科研人员的犹豫。

至于人才流失,这个完全不用担心,顶端科研我国的两院院士完全不虚,中层数量足够庞大。我反正迄今为止还没见到哪些做出了惊世骇俗的成果的跑到美国,让中国科技停滞或者倒退的大佬。大部分拿绿卡和入籍的科学家,水平还不足以改变历史。真要出现钱老,杨振宁这种顶级封号斗罗,你觉得国家会选择坐视不理吗?

知乎用户 千年公 发表

体制内都喜欢海龟,当然是尊重它们的意见

知乎用户 橘子皮呀皮 发表

尖端人才的培养是内因与外因、个人与环境、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缺乏了解,甚至与规律对着干。

**现当代最具创造性的华人科学家应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这当然是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美国,其浓厚的经济、发达的教育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所致。但是,如果我们仅把目光停留在美国而忽视了华人自身的因素,甚或根据一般的成材规律,人们就自然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既然华裔科学工作者能在美国如鱼得水,那么,土生土长的美籍华裔比外来华人移民不是更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吗?

可统计的结果却却相反——六十三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既不是以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为主体,更不是以其它国家赴美定居的华人占优势,而几乎是清一色的从中国(含港、台、澳,下同)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

也可以说,迄今为止,仅靠在美国积累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限本文统计的,下同)一个也没有出现。同样,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赴美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中,也没产生过这样的人物。即使由港、台赴美后成名的科学家,八成是 1949 年前随父母离开大陆的,在港、台土生土长的也很少。笔者拟从学者孕育需要代际积累的角度,对这些现象作一初步的探索。

来源与构成

1、统计对象。

由于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现成资料,故本文的研究对象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世界顶尖的十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他们分别是:_诺贝尔_奖获得者: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琨;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陈省身、丘成桐(也是菲尔兹奖得主) ,以及素有 “东方居里夫人” 之称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

第二部分,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国科学院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1~1994 年版,以下该书简称《传记》)收录的三十位美籍华裔科学家。

第三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的三十一位美籍华裔(见中国科学院网站) [1]。

第四部分,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的十五位美籍华裔(见中国工程院网站)。

排除重复者,实际统计对象为六十三人。

由于《传记》所收的是_1990_年前成名的科学家,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们基本上也是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_台湾_中央研究院院士),以最近几十年做出重大科学成果者为主体,则本文讨论的对象基本上囊括了现当代最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2、主要来源。

在六十三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中,有六十人是中国去的知识移民(大都是留学生或访问学者转变)。

其中,来自大陆的二十六人(全部是 1949 年前出去的,其中一人在南非读完本科后赴美);

_台湾_的二十三人;

香港的八人(内有二人 1950 年由大陆来港)。

另由新西兰、加拿大转道的各一人,一人(张永山)何时何地赴美不详。

在美国出生的只有丁肇中、朱棣文、钱永健等三人。

其中,丁肇中是 1934-1935 年其母王隽英与父丁观海留学美国时怀孕的。丁父先期回国,其母 1936 年生下丁肇中,并于三个月后独自把他带回中国。此后至二十岁前,丁一直生活在中国。

真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仅存朱棣文、钱永健俩人。

而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钱学森的堂兄弟)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留美,后在那里定居的科学家。

概言之,六十三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几乎全部出自从中国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 [2]。

3、具体构成。①

出生地区。

在六十个非美国出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中,他们的出生地分布如下:

中国大陆五十二人,占 87%;_台湾_五人;香港、澳门、新加坡各一人。

这说明,他们的 “根” 主要在大陆。且他们的祖籍,多数属清代教育发达的州县,又几乎都出自书香门弟或有产者家庭。②

出生时段。

根据相关特征,我们把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出生时间划分四个时段,具体分布如下:

1897-1909 年四人;1910-1925 年二十人;1926-1940 年二十七人;1941-1952 年十二人。③

教育背景。

赴美前,大陆本科(含肄业或同等学历)毕业的二十二人,其中研究生八人;

_台湾_本科毕业的十九人,其中研究生二人;

香港本科毕业的四人,其中由本港和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各一人。

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合计四十五人,正好占六十人中的四分之三(这至少说明留学并非越早越好),其中研究生十人、博士生一人。

本科教育由英国完成的二人、南非完成的一人。

其余的十五人(含丁肇中、朱棣文、钱永健),在美国修完本科至博士的学业(其中钱永健的博士学位是在英国完成的)。

在十八位由国外取得本科学位的,又有十三人在国内完成高中学业(含自学)、一人接受了小学教育,一人(张永山)不详。

由此可见,若按接受教育的年份计,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绝大多数主要在中国接受教育。

同时,有十人是国内以教授身份去美国发展、定居的。六十三位科学家,除了二位(林同炎、贝聿铭)获硕士学位外,其余都是博士出身。

这表明,高学历是华人在美国科学界立足的必备条件。

同时,他们修完各级学业时,都明显地比同时代的学子要来得年轻。如至少有十六人在二十岁及以前本科毕业。这也显示,天赋或少年得志并保证学习的连续性 [3],是他们成为自然科学家的一个特征。

成因分析

二战后,华人在美国科学界的崛起,_大大_提升了华人在美国乃至世界上的形象。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对邓公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4]。就此,我们只要对在美华人占美国人口的比例,与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得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的人数及美国公民的获奖总数做一比较,再附以公认的获得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概率最高的美国犹太人的相关数据,就能体会到卡特的 “不成比例” 之含义。

1926-1980 年的半个多世纪里(成材与获奖都有时间差),在美华人大概占美国总人口的 0.2%[5],美国犹太人约占全美人口的 3%[6],是华人的 15 倍。

1926-2011 年,美国公民共有二百四十人获得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 [7],出生或生活在 1926-1980 年的美国华人至今共有 7.5 人(高锟是英 / 美双重国籍,计 0.5 人)获奖,占总数的 3.1%;

同一时段,美国犹太人获奖人数在 70-80 人之间 [8],约是华人的十倍。

由此推知,美籍华人获得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的概率不仅远远高于美国人的平均数,在特定条件下比较,甚至还超过了犹太人 [9]。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同样出乎意料的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几乎全部出自从中国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

何以如此?

这就得从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和科学家们自身的人文背景两方面进行考察。

1、华人在美国的简单回顾。

华人规模性地移民美国,始自 1848 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之后。根据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和华人在美的实际境遇,学术界一般把华人移民美国划分为四个阶段:

1849-1881 年的自由移民时期;1882-1943 年的排华时期;1944-1965 年的限制移民时期;1966 年至今的平等移民时期。

在自由移民时期,华人在美的人口增长较快,从最初的年移民数百人,到高峰期的数万人,扣除回流部分,到 1880 年,在美华人已超过了十万。正当华人以更多的数量进入美国时,受经济危机和种族主义等影响,美国欣起了排华浪潮,并于 188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十年之内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不允许华人入籍为美国公民。此后,美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排华法律,执行至 1940 年代初。

六十余年的排华法令与制约性的移民政策,对中国移民及华裔产生了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地理分布和居住模式孤立局限、就业与教育备受歧视等后果。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移民数量的不断下降,华人人口(主要靠自然繁衍)徘徊不前,甚至减少。

二战时,包括居美华人在内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积极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是改变了在美华人的命运。

1943 年,中国_政府_向美国及时提出废除 1882 年以来的《排华法案》,宋美龄的访美又促进了事态的进展。出于战略结盟和打击法西斯的需要,美国总统罗斯福在 10 月 11 日向国会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于同年底获得通过并生效。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废除了 1882 年以来的所有排华法令和相关的排华条款;

第二,每年给中国一百零五名的移民配额(后又增加到二百零五名);

第三,允许合法进入美国的华人入籍美国。

废除《排华法案》和同意在美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标志着美利坚的国门再次为华人开启。但区区一二百人的名额,毕竟仅是象征性的,当时的美国_政府_也并不打算在移民问题上让中国人分享欧裔白人所享有的待遇。故在 1943-1965 年,真正按配额移民美国的华人也仅数千人而已。但此期有两批特殊移民的人数及其作用不可小觑。

1945 年底,美国国会通过 “战时新娘法案”,使六千多名华人妇女以美国军人妻子的资格入美,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华人在美的性别结构,男女比例渐趋正常,从而加速了核心家庭与土生华人的增长,也使华人在美更能安居乐业。

此外,在 1940 年代末的中国新旧政权更替之际,曾有较多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和外交工作人员滞留美国,同一时段和 50 年代初期还有更多的避至美国的所谓 “政治难民”。

美国在 1952 年通过的《麦加伦 · 华而特难民与国籍法案》,使得三万多名上述华人及其家属获准定居美国。“这些人中,大约有五千多人是当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其他则是原中国社会的上层人士,包括高级军方人员、_政府_工作人员、外交人员、大资本家和企业家以及其他上流社会成员。这一批移民大多是非广东省籍,凭着强大的经济和人际资本实力,克服初到美国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在美国中产阶级的郊区落户”[10],使得华人第一次群体性地置身于美国主流社会。

此外,从 1954 年开始,_台湾_地区每年有两三千人到美国留学,直至 1980 年前,这批留学生的多数在美国定居了,这进一步改变了华人在美的社会结构和地位。

1965 年,在民权运动的推动和美、苏人才竞争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法修订案》,消除了过去移民法中种族、国籍歧视的传统立场,确立了以家庭团聚和技术移民优先的两大方针,这使华人双重获利。

正是该法案,华人才得以大量进入美国 [11]。如 1960 年美国华人才 23.7 万,可至 1980 年就达到 81.2 万。此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华人移民美国的势头更猛。不过,由于本文重点比较的是 1965 年前出生在美国的华裔,或 1980 年前来美的华人 ,故最近三十年来华人移民美国的情况不再赘述。

2、土生华人与知识移民代际积累的比较。

在自由移民时期,来美的华人男性人口占到 90%,为数不多的妇女又大多以卖笑为生。排华时期进入美国的华人妇女更少,而美国的社会与法律又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故早期这种单身的、“寄居性” 的华人移民,在美国缺乏组建家庭的条件。所以,在第一代(1850-1875)和第二代(1876-1900)中前期的移民中 [12],几乎没有土生的华人,那也就谈不上华人子女的教育。“这意味着,华人作为一个种族群体,融入美国文化的时间被耽误了”[13]。

不过,即使排华时期,华人中的外交官、商人、访问学者、留学生及旅游者仍可来美。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上述人员及华工中的幸运者在内,华人家庭逐渐出现,土生华人也开始增多。

同时,由于入美移民的减少,使土生华人在美国华人中的比例稳步上升。如土生华人比例,1890 年仅占 0.7%,到 1900 年上升至 9.3%。此后每十年约递增 10%,到 1940 年土生华人首次过半。

可是,尽管按照美国法律,土生华人可享有一切公民权利。但与其父母一样,他们在接受教育等方面仍受到歧视。始而不能入公立学校读书,继而也只能接受隔离的公共教育。种族隔离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客观条件差,教育质量低。当时华人接受教育的年限也普遍少于美国人。

1940 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华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 2%(此后的二十年里,几乎增加了二十倍)。这种排斥与种族隔离政策持续到 1940 年代。在此期间,华人的就业也备受歧视。他们先期大多干的是采矿、筑路等繁重的体力活儿;排华后则集中在洗衣、餐饮等两大服务行业。即使受过较多教育的,也很难在主流社会谋取与学历相当的职业,乃至出现在美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回到国内谋生的情景。

也就是说,前三代约 1850-1925 年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几乎不具备成为著名学者的条件;他们与祖国来的留美学生或知识移民不存在可比性。

随着 1943 年《排华法案》的废除,特别是 1947 年种族隔离教育政策的终止,华人在美的教育环境和工作条件也相应地改善。一般地说,每个人求学路上最重要的阶段是大学本科教育。那么,我们由 1947 年上溯,把比较的土生华人的出生上限设定在 1926 年,亦即第四代在美华人的开端。因为从法律或理论上说,1926 年后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在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上已无种族上的障碍。

因此,本文择取 1926 年后出生的两拨人——土生的美国华裔与外来(一般指中国来的,含台、港、澳)的华人移民进行比较。

由于成材与出成果的周期,他们的出生下限都划到 1965 年;外来华人移美的时间截止到 1980 年。

大家知道,不同阶段华人在美国的土生比例分别是:

1920 年_30_.1%、19_30_年 41.2%、1940 年 51.9%、1950 年 53.0%、1960 年 60.5%、1970 年 53.1%,1980 年 36.7%[14]。

我们由此设定 1926-1980 年在美华人土生比例平均为 50%。

但应该注意的是,外来华人的平均年龄要比土生的大,则同一时期移民接受教育的年限自然要比土生的来得长,他们成功的机会(时间)也多;又由于 1965 年后土生的华人至今成为著名科学家的时间还不充分,而 1966-1980 年来美华人中的知识移民,却具备了这个条件。

不过,外来的华人移民人口中,也包括了大量的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赴美的华人。如上世纪 70 年代末,仅从越南涌入美国的华人难民就达 10 余万,这些移民的经济、文化等层次,都不会太高。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假设,1926-1965 年间土生的美国华人与 1926 年后出生、并从 1980 年前来美的华人移民相比,他们出著名科学家的概率为 4:6,即十分之四为土生华人,十分之六为外来华人 [15]。

数据表明,1926 年后出生的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有三十九人,如果根据以上的概率换算,土生与移民的比例应为 16:23。可统计的结果是 3:36,与预设的大相径庭。而由前所揭,土生三人内的丁肇中,虽属土生,但不是 “土长”;而朱棣文、钱永健俩人,都系第四代来美的知识移民的后人。

换句话说,迄今为止,仅靠在美国积累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一个也没有出现,简直是匪夷所思!

同样,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赴美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中,也没有产生过这样的人物。而其他领域,如实业界、政界、艺术界、体育界等,完全在美土生土长的重量级美籍华裔,早已涌现 [16]。

通常看来,在美国生存与发展,举凡政治、社会、文化、法律、语言、地理、社区、生活、风俗、同化、交际、适应等方方面面,土生的美国华人要比外来的移民占优势。

当然,从经济上评估,1940-1960 年代(主要是这一阶段)的知识、经济、政治移民,总体上要比土生的华裔占优势,因为他们大都出于旧中国的上层家庭。

然而,直至 70 年代后期,外国出生的华人尽管 “和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有相同的学历和优越条件,但前者的工资收入仍比后者要低 1/4”[17],也即土生华裔个人收入上的优势(也应是职业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可抵消他们的父辈在经济上的劣势。

我们认为,从外层扫描,知识移民与土生华裔比较,唯一绝对的优势可能是他们接受过良好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 1940-1960 年段),因为,知识移民在当时国内(包括大陆、台湾、香港)上的几乎都是优质的中小学,而土生华人那时在美国大都还没有这个福份。

此外,知识移民作为原统治阶级和社会名流的子女,在美国还有较广的人脉。但在异域他乡,知识移民的这些优势不足以能在整体上改变比较的权重。故我们认为,按一般的成功轨迹去判断,在科学事业上的博奕,土生华裔应占据优势或与外来华人旗鼓相当,至少不该被后者甩在老远。

那么,何以诠释土生华裔几乎 “全军覆灭” 这一客观事实呢?我们认为,如果从世界人才史特别是中国人才史的角度去探究,这一疑团并不难揭开。

据笔者对我国宋以降,尤其是明清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发现了两个规律性的东西。

一是明清的专家学者集中产生在教育发达的地区。一个县级以上教育发达地区的形成,一般需要上百年以上的积累;一个地区在文化上升过程中,出的人才类型先后常常是科举人才→仕宦人物→学者;一个地区从教育勃兴到著名学者的产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另是学者一般产生在前人已为他创造了条件的书香、富贵或破落之家,几乎没有其他家庭。无数的案例表明,一个学者需要一个家庭或家族数代人、上百年的接力,且多数人需要父系、母系双方的接力。这种接力,既是经济的积累,更是文化的薪传;既是先天、遗传的,更是后天营造的,包括人脉的构建。

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赤贫之家的男孩,通过他本人的努力可以致富,也有可能成为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甚或谋求霸业,唯独很难成为学者尤其是著名的学者。

“一代难以成为学者” 是本人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包括六百多位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年观察的结论 [18]。

事实上,数百位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出生地区与家庭类型也基本如此。若没有这两个 “百年” 条件,学者难以产生。

现在,我们来探寻早期赴美华人的出生地及其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

至少是前三代(1850-1925)去美的华工,绝大多数来自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其中,60% 来自广州府的台山县(1914 年前为新宁县)。宋以降,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到清后期,珠江三角洲业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只是广州府一枝独秀,即使辖 14 个县的广州府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如作为府治的南海、番禺及附近的顺德,已堪比苏杭;可相对边缘的丛化、龙门、新宁、增城、清远、新安、花县等县还属于比较落后甚至很落后的地区。

若以最能体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进士的多寡来衡量,有清一代新宁县只出了六个进士(南海、番禺、顺德、清远、丛化、龙门的人数分别是 137、120、129、3、2、2),约是全国平均水平(16 人)的三分之一、广东省平均水平(11.2 人)的二分之一、广州府平均水平的(41.4 人)七分之一 [19]。

史料显示,清末的台山是一个人口众多(1853 年就有人口 68 万)、土地贫瘠、全年生产的粮食只能养活三分之一人口的贫困县 [20]。为了生存和发展,台山人不得不另谋生计。可他们若去广州、香港等地经商,都不占优势。于是,位处南海的台山人,当他们较早地获悉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后,就大批地跨洋去碰运气了。

关于早期赴美打工者的社会阶层和地位,笔者同意近几年的不是 “最底层” 的说法[21]。因为,若去的是“最底层”,谁为他们提供或担保不菲的川资?相反,较高的阶层也用不着去冒这个险,更不愿来美活受罪。我认为,最初来美的华工是一群身体健康、比较聪明、性格外向、有人缘、能吃苦、受过一点教育,又不满足于现状的社会下层。

由此可见,早期华人大多来自沿海比较落后的地区和比较贫穷、受教育不多的家庭。假设历史给他们机会,如在美国能享有欧洲白人移民那样的待遇,部分人有可能在一代内成功。

但是,来自这样的地区和家庭的群体,即使成功,前二代一般也只能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想在学术上有较大的作为,通常要等到三代及以后。

更何况他们遭到了美国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严重的歧视和暴力,使第一代华人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在美发财致富;第二、三代也生活在社会最低层。与美国白人或其他族裔通婚的,对方一般也不会是上层子女。

所以,二战后,虽然在第四代土生华人中有数以万计的青年人进入美国高校,但他们只是家庭、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学生,考进名牌大学的不会太多,掌握的是谋生的技能而不是治学的基础,一般不会对学术感兴趣,也没有多少人会把科学当作献身的职业。

严格地说,包括商人子弟在内的第四代土生华人,鲜有人出生在书香家庭的,至于父、母系都是门第的,更是寥若晨星。

相反,1940-1970 年代来的新移民,也许平生第一次踏上北美大陆,众多的恐怕是他们家庭、家族中的第一代移民。

但是,与早期华工大多来源于台山为主的相对落后的粤地和贫穷、缺少文化的家庭不同,40 年代的移民,不仅大多来自全国教育发的地区或新兴的港口城市,而且基本上出生于旧中国的精英家庭;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前的移民,他们虽然从_台湾_,香港启航,但背景与前者大同小异。

以本文统计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来说,绝大多数出生在书香之家。如 1948 年赴美的杰出的光化学家杨念祖(1928-2008),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前清进士。许多家庭还是父母双方都是书香之家,如吴健雄、李政道、丁肇中、高琨、田长霖等家庭。

同样,那两个硕果仅存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钱永健,不仅是第四代来美的知识移民的后人,他们的父亲都是有影响的科学家,而且他们的母亲也都出自精英家庭和名牌大学。而有如此文化背景的家庭,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完全土生土长的华裔中,能找出几例?

概而言之,拥有书香家庭的多少和层次,是土生华人和华人新移民中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分布极端悬殊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美国历史上长期的排华政策对华人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最形象的反映吧?

从本质上讲,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并无优劣之分,人人生而平等。但任何民族都各有特点是客观存在的,各地区、各阶层接受教育的时间与条件也是有差异的,这些特点和差异自然会反映在出人才前后、类型与层次上。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类似华人内部人才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也绝非个别。例如,目前美国黑人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远低于白人,美国(也是全世界)至今尚无黑人获得_诺贝尔_自然科学奖。同样是黑人,大学教授、科学家、学者、工程师,又被少量的内战前的 “自由的有色人” 后裔和有 “黑人犹太人” 之称的西印度群岛人所垄断。

这些都与美国黑人规模性地接受教育迟——到了内战以后,此后又长期饱尝所谓的 “隔离但平等” 的教育政策之苦,以及黑人内部获得自由和涉及独立生产的迟早,并主要由此带来的接受教育的先后与条件不同所致[22]。这不是与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来源、构成及原因有很大的相似性吗?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科学产生于西方,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思维,科学家其实是一群高度西化了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与普通的中国人相去甚远,而美国又是西方世界最强大最具包容性的国家,因此科学家们在美国才能找到精神归宿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知乎用户 深秋 发表

你从家乡换到某个城市工作和长住都要迁户口,想想,别人换个国家工作不迁户口得有多麻烦!

知乎用户 胖头于 发表

差钱,说别的都没有价值。

科研经费不如人家给的多。待遇工资不如人家给的多,隐性福利也不如人家给的多。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最容易做到的事情有一件,那就是别对高级科研人才的高消费说三道四。

知乎用户 黄先生 发表

之前有段时间,就算你是全世界最牛的科学家,依旧会被打翻在地,全家任人辱骂,那个年代的人见识过了,心有余悸,就再也不想回来,即使国外的月亮没那么圆,何况,那时候的确很圆。

知乎用户 鱼丸粗面 发表

为什么北漂的人想拿北京户口?

知乎用户 落花雨 发表

别想那么复杂,就像是人从四川到北京读了本研博,毕业时候有那么一部分就会想留在北京,取得北京户口。

至于为什么,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人脉资源都在北京了呀,北京也确实比四川发达呀。你让他再回四川老家,一切重新开始(父母很可能并不能为他提供助力),他也很难吧?先要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才能说到治国平天下。

所以有那么一波人留下来我觉得正常,变籍也可以理解。就像有些人家乡情节重,在北京深造后又愿意回自己的小乡村一样正常。

知乎用户 李可 - 集慧智佳 发表

只以个例来说,很有片面性。科学家无论在中国在美国,有好结果、不好结果的个例都存在。问题是如何更全面地看问题?

很直观很现实,长期以来,普遍来讲,美国科技最先进,也最有钱,所以给科学家搞科研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和条件,也给予了科学家很好的生活条件。在前述基础上,美国也以较为开明的政策吸引全球人才。全世界的科学家愿意往美国跑难道不自然吗?但是这一切正在改变,当然离完成彻底改变仍要较长一段时间,但历史性大趋势已经很确定,美国吸引科学家的优势终将不在。

美国吸引科学家的优势将失去,是与美国大势将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大势不能长久,这道理中国古人早讲清楚了,霸道能成就一时,以势力和利益团结一些人,但本质上很自私,道德有亏,不能以德服人。王道更能长久。

详参:

[文化下的博弈论​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0649625)

知乎用户 咕咚 发表

为什么许多老家在二三四线的科学家 / 白领 / 商人 / 文化人选择扎堆北上广?

知乎用户 Joan 发表

歪个楼,欧洲这边(具体主要是德国瑞士荷兰),大多数在欧洲搞科研的(只局限于我认识的,会有偏颇)年纪基本上是 85 后 - 90 后,其中一大半都学成归国(能力越强 / 家庭条件优越,回国率越高),留下的一半,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很少有加入他国国籍的,基本拿的都是长居或者蓝签。

入籍的有,但目前接触的人群中,大多都是比较早出来的,其中做商贸开饭店的偏多些;另外比较多的就是华人二代,(华人二代中,不是生在欧洲的,也大多保留国籍)年轻一些的第一代华人,即使是嫁 / 娶了当地人,也会更倾向保留中国国籍。

以上是根据个人经历得出的大概粗糙印象。

知乎用户 抱着自己前行 发表

因为他们掉钱眼里了,被腐朽的资本主义侵蚀了灵魂,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不懂感恩,不懂无私奉献,不懂牺牲自我成全别人。

自私自利,把个人利益看的比集体利益还重,一点吃苦精神都没有,用金钱和待遇来衡量科学,妄想把研究成果算成自己的功劳。

不懂处理人际关系,就会埋头研究,占用科学研究资源。

知乎用户 训练日 发表

因为人是利益驱动的,信念驱动的人非常少,正因如此他们非常宝贵。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也有选择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的啊。

知乎用户 Itdepends 发表

因为他(她)们不爱国,不愿意回国报效祖国

为什么他(她)们不爱国呢?

不知道,骂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楼上大佬们都已经说的很完善了。

我再补充一个。

一个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娃的天子骄子,好不容易读书去了美国。

结果你跑回来,是不是会给人混不下去的感觉?

那边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本来就高于中国的顶尖学院。

大家读完书,留下来继续科研、工作不是很正常么?

为了方便生活、工作而办绿卡、进一步成为别人口中的他不是理所当然么?

知乎用户 如此的不解风情 发表

因为脑子正常

知乎用户 萋萋公子 发表

全世界的各领域优秀人才都向美国聚集,不单是中国而已。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写参考文献时有一本专业书籍不知道作者国籍,盲写美国,99% 不会错。世界文化超级大国在全世界是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的学术环境和资源足以吸收各国人才,印度、日本、西欧各国等等都有大量的人才前去,怎能只算中国呢?

知乎用户 Wind Wang 发表

不入籍很多研究做不了

知乎用户 土豆炖熊猫 发表

归根结底大环境不好

收入不高导致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停地赚钱,目的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会一样。别人都这样,你想独善其身根本不可能

再次无意义的事情太多了,各个单位大跃进现象严重,形式主义泛滥。从柜子里拿个试管需要三级签字三种记录,这谁受的了。一年模板式的报告少说几十个,个人简历填 20 遍很常见

再一个,体制上就默认了国外要高一等,看看高校老师要求海归就知道了。到底怎么样大家心里了还是有数的。

总结起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国内很难实现,所以都走了。

知乎用户 杨耀宗 发表

一方面确实是中国目前陷入了一个怪圈,卖艺卖骚卖 PG 的,比袁隆平、钟南山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收入还高!科研不被重视,甚至连名义上的重视都是靠群众所发起的。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时代,中国都不缺汉奸。古有吴三桂卖主求荣投降张存仁,近有汪精卫以曲线救国的论调做汉奸,现在,他们换了一件新 “衣服”,美其名曰科学无国界,做了叛国贼。

如果科学无国界,又何来专利封杀?

即使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不要是个人就拿自己和钱学森去比,你们也配?

知乎用户 凤凰国际教育日语 发表

能将所学致用、做出成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于。

对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知乎用户 哈利路亚 R 发表

国内科研环境实在差,多少大学老师为人师表,干的却是让学生免费打劳工,蹭别人论文的事情。

国内学术环境不改变,这种情况不会改变的。

这种环境下,想安安心心搞研究都不行。你看回国的博士,全是来圈钱的,有几个是安心回来研究的?

知乎用户 天地神锅 发表

现在的科学家选择美籍是为了利益

几十年前的科学家一部分为了利益,另一部分为了活命

知乎用户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发表

举个以医院开说

某医生学历高,医术高,为人直板,但一直是副院而不是正院,院长换了一届又一届都不是他当!

另一家医院招他,让他当院长!是人都知道怎么选

人理想有抱负,在一个地方无法实现,只能去另一个地方

知乎用户 杨里见秋 发表

不如描述清楚一下问题。

为什么许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籍?”

“为什么许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籍?”

“为什么许多华人科学家选择美籍?”

这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答案是不太相同的,现在问题下面的答案五花八门各有侧重,看得我云里雾里。

知乎用户 分享你吹 B 的故事 发表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这句话很透彻,但是又有谁重视。

知乎用户 苑宇楷​ 发表

嗯,我们搞生物的花钱算挺多,但还不是特别多的那种。

就这样,我一个研究生,三年下来,不花个十几万还算是正常的。博士师兄花个将近百十来万也看不到什么。

cns 这种顶刊上,随便一篇文章常常都要花几百 w - 几千 w。早年中国能花的起这种钱吗?

你那着外国籍,人家让你当教授也会在一些地方卡你,那入个籍又算什么呢?

归根结底还是没钱。不要把钱能解决的问题提高到道德水平。

那是资本主义社会干的事儿。毕竟资本家才是个个高尚。

知乎用户 笑尽一杯酒 发表

美国制度是精英文化,达尔文主义。只要有能力,你在美国能过得比中国快活得多。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得管 13 亿人,这其中大部分人并无特别高的能力和思维。所以注定了,政府的政策更偏向于平头百姓,大锅饭主义。所以作为高智力人才,你会觉得中国的很多政策很沙币。

所以就看你自己选择,牺牲自己部分自由和权力以惠于大部分人;还是只要符合法律和程序,天崩地裂与我何干。

知乎用户 mahe 发表

俗话说得好 千里做官 为的吃穿, 人家硬肝了十几年的学术 不是为了拿一两万 rmb 的工资

知乎用户 星空下的尘埃 发表

选择美籍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爱美国,等美国衰落,他们也必将弃美国而去。没什么好可惜的。大英帝国还是当年那个英国,他们就会去英国。

知乎用户 豆子大魔王 发表

你应该问问为什么商鞅 公孙衍 张仪 范睢 吕不韦 李斯加入秦国?

知乎用户 王皮皮 发表

美国因为自己的高福利以及重视科研大力投入换来的红利是从二战开始的吧,这也是它能够登上霸主地位的重要基石之一,尽管这些科学家的收入跟研发成果未必能够改变自己一生的收益,但是名确确实实是他们的,我记得他们在研究所所研发的专利产品自己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版权,但是署名权。

假设中美这个条件一致,那么相同投入的前提下,在中国跟在美国哪个能容易成功,就氛围,学习,讨问,跟学术自由,自己想想都想得到吧。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被25道数学题难倒的“民科”路在何方?

被25道数学题难倒的“民科”路在何方? 作者:郑永春 五年前,在一档电视娱乐节目中出镜的一位下岗职工,在节目中提到他正致力于“引力波”等诺贝尔奖级的重大科学研究,遭到了评委和主持人不留情面的批驳。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晚 …

一个北漂的移民之路:我的生活需要一些改变丨看客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背井离乡。” 2006年7月,我从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毕业,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 此前我也想过读研,奈何家里条件不允许:父亲没有正式工作,我和姐姐从小跟着他,披星戴月进入东北林场砍树。他怕我俩跑丢,经常一边砍, …

爱去酒吧的后浪就不是后浪了

文/六神磊磊 以前听说过人们苛求“完美受害者”的,现在一些人仿佛开始苛求“完美新冠患者”了,一个女生得新冠,非追问人家去酒吧干嘛,不澄清还不行。 今年5月份的时候有个片子火了一把,叫做《后浪》,对年轻人掏心掏肺,欢喜赞叹得不行,说“时代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