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上海疫情规模比武汉大但疾病严重性低,无症状或将可以居家隔离」,上海何时能结束本轮疫情?

by , at 03 April 2022, tags : 隔离 疫情 上海 居家 防疫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无症状居家隔离是明显违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要求的,那么作为瑞金医院副院长,肯定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那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隔集中隔离点是不是也快不够用了?

按着上海每日新增 5000 左右的这种增速,大概每天都得有一个世博馆这么大的集中隔离点投入使用才行,上海能跟上吗?

另外关于无症状的患者问题,如果上海的无症状诊断标准真跟全国是是一样的,那么上海无症状比例真的有这么高,我支持放开,不要在搞防疫了,这样就挺好的,毕竟上海感染了 4 万多人,只有 1000 多确诊,无症状比例高达 95.7%,而且死亡 0 人,也就是病死率是 0%,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现在的防疫措施呢?放开不好吗?

而对比同期的吉林疫情,同样的国家,同样的疫苗接种,吉林的确诊比例超过了 60%,是上海是十几倍,那么,我非常建议通过这 2 组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队列回顾性研究,寻找到上海能够如此大规模的降低有症状患者的比例的原因,这将是结束全球疫情的关键因素,也可能会寻找到人类与病毒对抗的制胜法宝的关键点,将会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级别的发现。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

武汉早期刚爆发的时候 12 月,期间该干嘛的干嘛,直到 1 月底封城,当时有部分朋友感染,但是进不了医院。同时可能也有很多的人产生了抗体,成功免疫。

封城早期还没有全部封,不准出武汉,但允许出去买菜,一周后升级了封控措施,于是大家全都不能上街,只能在小区内活动。再过了些时日,完全不让下楼,不准出门栋,那时候开始搞小区团购送菜的事。

有通行证的车才能上街跑,于是只能那几个固定的商家才能送菜,信息沟通是买菜群,大家在群里预订买什么菜,那个时候能吃上猪肉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当然,社区本身每周也会送一些青菜。

封城初期就是推荐让大家尽量居家隔离,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医疗挤兑已经非常厉害了,根本就进不了医院,卫生所都爆满,后面改建了医院以及增加方舱之后才缓解。——而社区群反复播报,今日 XXX 栋检出 X 例阳性,今日 YYY 栋发现 Y 例阳性,今日 ZZZ 栋发现 Z 例。也就是说居家隔离期间,阳性增长始终没有停止

大概是全国过来支援湖北,一段时间后,社区群才开始宣布:感染者不要再居家隔离了,都申请进医院!对于感染者应收尽收。也就是把所有居家隔离的人全部收治。

此时我意识到武汉应该缓过气来了,毕竟,应收尽收之后才能保证社区不会产生新的感染者。同一个楼道内是可能通过空气,下水道等传播病毒的。所以居家隔离基本等同于全家感染,甚至沿着楼栋感染到其他住户。

应收尽收,把所有感染者全部集中到医院去之后,社区才开始慢慢清零,我记得在应收尽收之后,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通告出新的病例了。武汉才慢慢解封。


所以上海这个情况,如果专家建议居家隔离,对比武汉的情况,那么当前的上海应该依然处于医疗挤兑阶段,还根本没有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每日会持续存在新增感染者。

什么时候才会结束本轮疫情?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等第一波感染者出院,医疗资源释放,然后实现应收尽收,把所有居家隔离的感染者全都收治进医院之后才能结束。因为感染者全都进了医院才能让社区感染停止,让社区感染停止之后才能有疫情真正意义上的缓解。

知乎用户 微尘 发表

听一听来自北京的真正的公共卫生专家吴尊友是怎么说的吧

图太长不看的,我总结了一下。

1、上海初期行动不够果断,错过了最佳控制期,现在仍需要至少 10 天到半个月时间才能控制住疫情

2、完全消除疫情影响,至少需要 3 到 4 周

3、疫苗作为放开的条件已经过时,不适用于奥密克戎

4、所有的疫苗效果均不好,序贯接种没有实质意义

5、奥密克戎致病性弱,但是社会危害性不弱

6、没有参与上海决策,不了解上海初期的决策依据

知乎用户 风轻轻吹 发表

专家说的两点,我不太同意。

一个是上海的判断标准与全国一样,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多,是因为上海筛查早。难道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展全员核酸的城市吗?好意思说自己筛查早?还是说上海的无症状实在是别具一格?

另一个说,轻症者有条件居家隔离。什么叫有条件?就算他一人一户,就是不出门,但是空气水源这些有没有问题?香港深圳都出现过,一户有问题,整栋楼这个户型都出问题。感染源不切断,如何动态清零?还是上海根本没打算清零,是想走新加坡动态压平的道路。你早说啊。别怪我们别的城市对上海封城啊。我们赶紧修二线关还来得及。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讲一个笑话。

两个外省人如何激怒上海专家?

第一个外省人变着花样说上海防疫拉胯,什么哮喘护士得不到医治,无症状比例奇多,放阳性病例上火车,市民买不到菜。

上海专家微笑以对。

表示你不懂防疫,也不懂上海。

第二个外省人只是在上海专家耳语了几句。

上海专家脸色大变,满脸通红:

就算上海疫情再怎么严峻你也不能开这种玩笑。

一个人好奇地问他到底说了能让上海专家这么生气?

此人回答:

一个外籍男子在上海丁丁都硬了 50 多个小时了。

知乎用户 酸菜​ 发表

要反思怎么大起来的!

别拉扯武汉了,上海对疫情防控措施一塌糊涂!

武汉每天确诊 1 千多的时候就封城了,上海 6000 多了还不封城!

当时武汉的检测能力有限,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更是有限,同时现在的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比初代更快,上海累计确诊人数未来超过武汉是板上钉钉的!

我们现在回头再看当年的武汉,那会真不容易,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全面匮乏,所有人对这个病毒都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检测手段甚至治疗方法都在探索中,硬生生抗下来了。

可上海发展成现在这样,简直了啊!

当年的武汉在大年除夕封的城,甚至全省封控!而武汉人民从未有任何怨言,一直配合着国家!

上海这是人为造成的,就目前的防疫态度,真的不配和武汉相提并论!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外溢说了好多次了。

上海自己的问题,关键在于集中能力。

把小区阳性拉走,才能解决社区传播,越传越多。

需要准备大量场馆作为方仓。

奥秘轻症,放在方仓给连花清瘟就行。

少数重症才需要医疗资源。

方仓不够,传染不止。

另外,小区核酸

可以慢,但是不能聚集。

已经不出小区了,就不同一天测全市了。

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来,但是要不漏一人。

一层一层,一户一户,慢不要紧。确保测完。保证一人不漏。

保证一户不漏,一人不漏的情况下,一周左右,阴性小区就可以解封,减轻防控压力。

避免集中核酸的感染。

上门认真做核酸看似慢,实际上扎扎实实,清一个是一个。

知乎用户 大叔 206​ 发表

我就讲一个事实:上海没有高风险地区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上海疫情规模比武汉大,虽然疾病严重性低,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次上海疫情中人祸的因素占了多大的影响

国内第一个抗击奥密克戎的城市是天津。2022 年 1 月 8 日,天津打响了中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

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决胜务必以快制快。天津战疫行动之快超越了天津人悠闲缓慢的生活节奏。

1、分区施策,封控措施落地快;

2、科学编组,筛查行动展开快;

3、靠前指挥,决策号令传导快;

4、整体联动,各项部署推进快;

5、重点保障,物资调度到位快;

最终天津取得对奥密克戎第一战的胜利。

而上海对这次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低效且缓慢,完全不像江浙这一带的行政管理风格。

一开始媒体都在吹嘘上海的精准防控,大家都信了,因为上海之前确实做得很好,封控一个奶茶店的案例给捧上天。

后来疫情暴雷了,吴凡还出来说上海不能封城。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封了上海,对全国,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有人说所谓的国际社会,只有欧美发达国家,其他都不算。全球经济,实际上也是以那些国际资本为主。封城了,疫情控制下去,刚引进的 “特效药” 卖不出去了,肯定影响那些医疗资本啊!

等国家督察组下来了,才不得已采用到划江而治的措施,上海精准防控可以说宣告失败。用鸳鸯火锅的方式,只封浦东不封浦西,简直是在拖延时间,疫情进一步外溢的其他城市。

后来浦西也封了,可要到 4 月 2 日零时起,离沪人员除须持有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 24 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这多余一天时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管居于何种原因,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更多的阳性患者外流到外地,引发更多的疫情。

按照以往的行政管理效率,天津和上海应该对调才对。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案例。

深圳的疫情几乎和上海是同时发生。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上海常住人口 2487 万人,人口密度 3923 人 / 平方公里;深圳常住人口 1756 万人,人口密度 8791 人 / 平方公里;可见深圳的人口密度是上海的两倍。

人口密度越高,病毒传播速度越快,按理说深圳的疫情控制速度应该是会比上海慢的。实际上是相反的。

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 一、精准防控;二、网格化筛查、社区封控。三、非重点地区的抗原检测。

深圳疫情防控措施: 一、全市全员核算测;二、全市小区封闭式管理;三、全市公交、地铁停运;四、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或居家办公。

深圳市仅仅 7 天就控制了疫情。上海现在半个多月过去了,拐点还没到来,阳性病例已经超过几万。

很明显上海精准防控的措施是失败的。这个上海专家说无症状可以居家隔离的观点也是荒谬的。无症状居家隔离只会给上海增加精准感染病例,并不会解决问题

如果上海疫情防控效率比深圳差,那还可以理解。可是比天津还不如,而是天津市第一个抗击奥密克戎的城市,给上海提供了成熟的经验。上海的疫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子的。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怀疑的是: 为什么上海对疫情的防控效率,在辉瑞口服特效药 Paxlovid 引进之前和之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表现呢?

有没有可能卖所谓 “特效药” 的觉得靠上海一个地区的市场收不回成本,故意把祸水外溢到其他地区?

我向来不禅以最坏的恶意, 来推测资本家的, 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知乎用户 陈凌云 发表

笑嘻了,规模这么大也不是一日之功呀。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规模心里没有 B-tree 吗?

还好意思跟捂汗的情况比,哪来的脸。

重新定义无症状,死鸭子就是嘴硬。

新冠专治各种不服,接着奏乐接着舞。


尚海什么样的真实形势,难道肉食者不清楚吗?就那还放人到外面,严重破坏了政治互信,圣地光环早该破灭了。

苛求没有输入是难事,管住不外溢才是本事。

当时看到尚海无症状和确诊比例,差点忍不住冲动说数据太假了,幸好没说,提前说尚海封城的人被以造谣之名拿下了。

想想就后怕。


忍不住想说,现在还有人趁乱叫嚣着放开疫情管控,与病毒共存… 地铁老人手机. jpg

说什么病毒致死率低到普通流感水平。

我反对这个观点,有如下理由,欢迎理性探讨。

  • 与病毒共存的国家死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换言之,抵抗力弱的人早已去下面排队等待了,现今才在致死率减弱的奥密克戎面前低死亡率,我们跟他们相比就是穿鞋的与光脚的,他们资本主义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石猴子也怕投鼠忌器
  • 新冠目前变异到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不代表以后的变体致死率低
  • 西方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度没我们高
  • 人家疫苗打的辉瑞默沙东摩德纳 (我们没打有特殊原因)
  • 不排除新冠是人为放出的,如果我们放开管控,放出更强的病毒,来个加仓操作。政治没有如果,政治的摇摆后果不堪设想

欢迎提出友善的不同看法。


看到有问我们为什么没打辉瑞的原因,又说那么多锅架引进的是辉瑞。我分析下大家看对不对。

我们还是太善良了,不明白对岸郑智家有多凶险。许多锅架后来打辉瑞了是个事实,可是那么多锅架多少人口,加起来有没有十四亿?对岸能第一时间给我们辉瑞吗?那时候谁先让锅架稳定谁就可以宣扬文明优越先进性。而且亚美利加那时候信任体系在松散的边缘,不怕他们敲诈一笔然后出尔反尔?不怕他们用做郑智武器,等俺们打出问题了,他们作秀:so sorry,不小心把变质 / 消毒液加进去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把命运交给对手?

小体量锅架可以追求小民幸福同时一定程度上维护着锅架体面,大体量的锅架根本不会有人欢迎你进一步茁壮成长。

谁不想要切身的实惠,说句难听的话,印度这么大的锅架想当阔佬家的狗,人家都嫌养起来太能吃了,反而想吃狗肉。

命运当自己做主,唯有团结一心凝结共识方能傲视群。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不是上海,人性一样

无症状居家就是个笑话,作为一线志愿者。已经见过太多居家隔离人员外出。

有遛狗的,有超市购物的,有卡点打架的。

如果你去管,他就是你凭什么限制自由。

你要是上报,根本没人力去盯着。

你要是报警,两个社区一个片警。

然后你就发现每天都有案例,每天都在增长,就是控制不了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像是居家隔离这种做法,就是传染全家,进而传染全楼全小区的节奏,一旦放开,那就是奔着群体免疫去了。而一旦开始玩群体免疫,疫情就没有结束之日,只有防疫措施撤销之日了。

上海的路径其实和香港是一模一样的,默默发展到没有办法应收尽收的程度,然后开始搞居家隔离,然后疫情进一步扩大,到达除了玩群免没别的办法的程度,最后来一句基层力量有限 “臣妾做不到啊” 就完了。

现在某些人打的算盘,不过是觉得上海和香港不一样,我们不会对上海封关,所以只要上海闯关成功了,全国就必然被带崩。

然而时至今日,外省显然也已经联合起来,开始把上海当做外国来对待了,在这个措施完善之前,各地疫情大抵还要震荡一段日子,一旦这个内部隔绝完成了,上海也不过是第二个香港罢了。

只可怜了上海人民,以香港的死亡率计,上海起码要死三万人,如果各地真的被带崩了无法援助,那数字肯定还要往上去的。这就是个大型人体实验,而上海人就是小白鼠

至于上海人热衷讨论的经济,既然都已经自绝于全国了,还配讨论经济?

讲真我前段时间还是挺焦虑的,再一想,我可是在北京啊,我到底担忧什么呢?何况我前男友正好在上海,我还不如看个乐得了。

知乎用户 秋海​ 发表

以当年武汉的经验,居家隔离基本等于全家感染,除非这家里的无菌操作意识有三甲外科医护的水平。

当然,因为上海确诊率低,全家感染也许问题不大。但如果只是居家隔离不去做个 CT,怎么断定是 “无症状” 而不是肺炎确诊呢?上海应该还没强到可以居家 CT 吧?

知乎用户 浩然 发表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无症状感染者多而已!”

还在那装 13 啊,现在什么情况心理没点 AC 数吗?都火烧眉毛了!

尽快封城,请求国家支援,请求各省市派出医疗队支援,建立尽可能多的隔离场所,应收尽收。尽快打破传播链。

同样是面对奥密克戎,深圳已经给出最优解了。深圳在 3 月 13 日封城,经过一周,解封了,就在 4 月 1 日,深圳摘星了!

深圳领导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保人民而不是保经济,保政绩。

封城的时机,物资的保障,核酸的检测都非常精准,尽可能的减小疫情造成的损失。

事实证明,保人民就是保经济,保人民就是保政绩,一心想着以牺牲人民群众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和政绩,就什么也得不到。

存地失人, 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 人地皆存。

无症状感染者还居家隔离,还觉得阳性患者不够多是吧?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坚决反对 “无症状居家隔离” 的观点

一. 武汉疫情的拐点是 “应收尽收”

可以回顾 2020 年的武汉疫情,在 “应收尽收” 后,疫情才有全面好转

白岩松:武汉的防疫形势如何?

王辰: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白岩松:提出 “方舱医院” 的初衷是什么?能发挥多大作用?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1]

白岩松: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情况下,方舱医院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能控制在 2 万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 “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二、感染者居家隔离严重违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原文链接:

第九版下载链接:

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 (www.gov.cn)​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5679257/files/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5679257/files/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

有关集中隔离的部分在 11-12 页。

三、上海疫情要想成功清零,“应收尽收” 是唯一路径

防疫三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传染源不控制,其他的所有防疫措施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如果上海没有足够的隔离点,就举全国之力,解决隔离点的问题!

参考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751952529709482&wfr=spider&for=pc

知乎用户 青云​ 发表

武汉的经验就是,如果做不到应收尽收,就不可能阻断病毒传播。

那个时候的初代病毒传播力,要比现在低几个等级。

这位 “专家” 说的,居家隔离。

基本就是不隔离。

简单来说,就是放任病毒传播。

跟西方一样。

等到抗不住的都死了,死亡率自然就降下来了。

如果这代表上海的防疫方向的话,只要跟国外一样,不把疫情当疫情,疫情随时都可以宣告结束。

但基本不用想要把感染者清零了。

知乎用户 皮皮岛岛主 发表

比武汉疫情的疾病严重性低,是因为你们防疫做的好吗?

比武汉疫情的疾病严重性低,所以要夸一句上海防疫做得好吗?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我自己在英国经历了每一波大爆发,对居家隔离这件事深有体会。

英国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搞了几个集中隔离的点儿,但都没怎么用上。

几乎一直就是无症状轻症居家隔离,重症叫救护车拉过去。

在死了不少人打了不少疫苗后,确实也控制住了。

但是居家隔离在英国能适应下去是有原因的,英国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地广,但依旧是人稀,除了市中心,大多数人住的很分散,自己独门独院的情况居多,那么这种居家隔离,是真的可以隔离开的。

疫情期间最严重的其实是住公寓的,特别是学生公寓,基本上一传染就是一栋楼,因为共享一个门,一个楼道,一个电梯,稍微不注意就中招了。

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后者,居家隔离挺难实现的。

知乎用户 阿源老师​​ 发表

这里我想写一下:居家隔离真的是最优解吗?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虽然专家说的「无症状或将可以居家隔离」,但网上说的「无症状和轻症都可以居家隔离」,我这里就一起讲了。

就不提武汉当年的经验了,我全新来说,大家可以看完得出自己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怎么把轻症 / 无症状与普通型、重症区分开?

这里肯定就有人说了:《诊疗指南》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吗?

曾经还有人评论说,不会科普 2 年了还有人分不清吧?

这种就是天大的误区,他以为一堆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按照指南上一点点的对应,A 是轻症、B 是重症,划分好,然后各找各家,就像流水线一样。

实际上当然不是了,任何感染性疾病都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只是不同疾病这四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 潜伏期里所有人都没有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 前驱期里所有人都是很轻微的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轻症。
  • 发病期里部分人会进展到普通型或者重型,甚至危重型,在这里才能真正区分开,对于新冠来说可能还需要肺部 CT 帮忙快速区分。

所以并不是说就像分流水线一样能马上分清楚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所有重症都有从轻症到重症的发展过程,不过病程进展快慢的问题。

不是说,这个人是轻症,他就一直是轻症了;这个人是重症,他就一开始就重症了。

你在哪个期被检测出来,决定了通报时你会被划分为什么类型,随着病情进展,你有可能会改变类型,相信在通报上大家也都见过。

所以,区分的重点是「如何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症患者」。

我们得判断这个人是否感染了新冠

要么居家测抗原,要么去检测点测核酸。前者假阴性率很高,就会导致更多传播,不过从单个人来说,他没有去占用医疗资源;后者依然占用医疗资源。

确定了阳性,应该如何区分?

可以通过几个办法区分**此时此刻(这里加粗,因为病情是变化的,后面会分析)**该患者是否为轻症或无症状:

(1)做个 CT 看看有没有肺部症状——这样依然要占用医疗资源

(2)他自我感觉是否严重:自我严重就去医院,通过医院筛查(还是得占医疗资源),如果没有肺炎,就会被赶回家里要求居家隔离;不严重就直接居家了。

前面我们说了,一位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他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变化的。

潜在的重症患者居家会经历哪些过程呢?

霍普金斯大学分享了一个重症新冠患者的经历(以实例来讲,以免有人说我瞎编,分享这个案例我主要是想说重症患者的疾病流程,用国外的案例,主要是用国内的资料容易被某些人阴阳怪气):[1]

2020 年 3 月 11 日,他首先经历了流感样症状,包括轻微发烧

2020 年 3 月 14 日,他呼吸困难,虚弱得连自己开车去医院都不行。由他的医生朋友劝他坐 Uber 去西布里纪念医院。

2020 年 3 月 15 日,他去了,然后就发现了新冠和流感双阳性,入院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恶化,他接受了换气治疗,并于当天被转移到约翰 · 霍普金斯医院。

当然你们可以说时间太早了,那么这是一个 22 年 1 月公布的,21 年 10 月感染的案例,可以看出也是由轻到重的,这是一位 27 岁的年轻姑娘(没打疫苗,再次声明我不是想说重症风险,我是想说重症的流程,国外能查到这种没打疫苗的年轻重症案例,大概率是想催打疫苗)。

至于现在的重症,很多人还没出院,案例还没海量公布,所以暂时无法提供。但是「由轻到重」这个流程是不会变的,变的是「由轻到重这个时间段有多久」。

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一开始都是很轻微的(可以说是轻症),20 年那位 3 天就转为重症了,21 年那位 2 周后叫的急救车。

潜在的重症患者需要的支撑

这里就需要有呼救意识以及转运速度,第一个例子是朋友劝的,第二个例子是家里人帮忙的。

这种潜在的重症患者,死在家里并非没有可能。

这是 22 年 3 月 2 日,韩国的新闻,第一个是就是床位不够,转运时间过长;第二个就是独自居家隔离,呼救能力欠缺:

据卫生当局周一称,首尔地区至少有两名患者在周末居家隔离期间死亡。
在京畿道水原市,周日晚上 9 点 17 分,一名 7 个月大的婴儿因发高烧被送往急诊室时死亡。第一响应者在接到电话后 6 分钟内赶到了婴儿,但努力寻找可用的床位。在前往 10 公里外的医院约 40 分钟后,婴儿在抵达时被宣布死亡。
周六,一名 50 多岁的男子被发现死于首尔西部冠岳区的家中,他在检测呈阳性两天后被隔离在那里。他的家人最后一次联系他是在他去世前一天,并在无法联系到他时寻求帮助。当急救人员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

根据我对国内各种事件的围观经验,这两个事件值得全平台好几天的热搜榜前几名。

第二个问题:如何避免家里人和邻居被感染?

不用说普通人,我也不敢保证我时时刻刻能做好所有防护措施,以我们这样的居住条件,所有人吃住在一块、楼房为主,居家隔离导致全家一锅端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几乎无解,当然评论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而假如家里人、邻居有潜在的重症患者,最后真的不幸出现了不好的结局,我想没几个人心里会好受吧?

第三个问题:居家隔离可行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如果资源实在弄不过来了,非要转运还会造成其他伤害,居家隔离也不宜为一个权宜之策,但是你要说,居家隔离就是一个万全之策,值得全国推广,那我个人是很难同意的。

参考

  1.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coronavirus/patient-stories/ahmad-ayyad.html

知乎用户 二炳说​ 发表

规模这么大,我们应该看到上海的努力,

这波疫情全国紧张,上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就算全国都红,上海也是仅存的那一捧黄土。

上海,加油!

再接再励!


好的,一百多个市。

知乎用户 顽皮的虎鲸 发表

居家隔离就打不断传染链了,武汉好起来是建方舱应收尽收开始的。之前居家隔离的结果就是越传越多。

疾病严重性低?omicron 是因为疫苗防重症有效才显得重症率低的吧?咱看看疫苗接种率高尤其是三针率高的西方防疫标兵的死亡情况吧?

以下是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以色列丹麦的每百万人口日增新冠死亡七日均线,上海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 3000 万,你乘个三十,就是上海的情况。对了,上海人均医疗资源不一定比这几个国家好吧?三针率也不如这几个国家。

该求援求援,方舱可以管够建。

我这人脾气好不想骂人,但是你是被驴踢了?

知乎用户 听风​​ 发表

对了,我记得甘肃有个大学搞了个疫情预测模型,能不能预测一下看看。

我觉得专家的话,忘记了一个群体,三周岁以下以及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

规模以及外溢问题,相比武汉那会儿确实很大。

至于严重性这点,建议专家说话时,还是保持谨慎比较好。

疫情已经经历了整整两年多,大家都在期盼着能早日拿下口罩,正常生活。

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疲惫,但依然在严格按照政策来防疫,这专家说的严重性低,导致民心焕然,也不是不可能。

上海这次犯了错,全国跟着遭殃,问题以后应该会有追责。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经亲自下场发表研判公告,说明问题确实很大。

希望上海不要盲目自信,全国的上海抵不过全国的老百姓,该求救时,对外求救,该全封时,还是要封。

把防控保障做好,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大白就住在楼道,真的让人心疼。

把物资保障好,刚朋友圈又看到一个抢不到菜的学弟。

毕竟你说的,上海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拿出最先进的政策,也是你的义务。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现在上海疫情增长还是看不到拐点,确诊阳性患者数据增加太快了,听说如果奥密克戎病毒确诊患者单日过万就没有办法控制。西方很多国家就是因为控制不了疫情,才选择躺平的,目前上海已经封控几天,但是目前效果还是没有看到,可能要持续很久的封控才可能解决。

因为确诊患者太多,环境其实已经也有病毒了,深圳和广州为了彻底清零,把整条街道或者整条村的人隔离,然后彻底消杀。

目前上海确诊患者这么多,奥密克戎病毒可能已经在污水里面了,很多小区如果排污系统不好,那么可能也会被环境病毒传染。

我是现在对上海防疫没有啥好感,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北京都管控都挺好的,就上海成了笑话,而且昨天还给洋大人宣传丁丁保卫战,这次疫情,好多人真的对上海这个城市没有啥好感。

好大喜功,吹牛逼搞精准防控,但是实力也就那样,从抗疫能力来说,深圳真的赢麻了,毕竟深圳旁边就是躺平的香港。

知乎用户 李小喵​​ 发表

高情商:无症状可以居家隔离。

低情商:医院没床位啦!

知乎用户 林夕邦邦 发表

结束?上海现在有没有实现要动态清零的共识都不一定吧。也只能说是面对汹涌的舆情有些人选择了暂时低调。能不能完全按照中央的精神执行,至少按照目前全城绿码的情况看,不像。

当然,上海的统战价值这次也已经消耗完了,山东已经开始强制把全部由沪反乡人员定位中高危地区人员自费执行隔离了。后续越来越多的省份也会跟进,这下彻底成享受归国人员待遇了。属于是在国际化程度上的长足进步。

我真的特别心疼被输入疫情的城市,最近一个月上班天天戴口罩,本来以为过期也用不完的口罩存货快见底了,还长了痘痘。一共做了六次核酸,好歹堂食开放了但是电影院不开门,神奇动物基本是看不成了。坐一天难受,健身房也不开门运动场也进不去,还好可以去海边跑跑步,不然真就憋死了。

[

振德医疗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成人医护级三层防护口鼻罩

天猫

¥24.9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tqHeYf06zgl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ZlUW6AIk8tx5x%2BIUlGKNpVI8qWC5kJxil2q7GABfZQQTF3REgpAFegx%2Btet1B0aZaYhZX0cvcxtqGXK58Jc1%2BhtJfOipEYQaXlwjaz5lL9551rn0gGr6aaySbHmSI7wOtef%2FroYqRld%2FufIeaShmLs1BuDcQMomrAnD4qta78pBCEJlXSxGQZYa2Bmd%2BzfSauR2KbePhjdkP1cycc7nVA1Ca%2BaR1tSJ6YY13vq0DkQJjZndpieetyDuhOtPc8RUDWCY072fSIx0QkNtTkXPFtVQGNYb8l%2BVKwC%2FJeSfTd6eyInoxq%2BxiZ%2BiZ%2BQMlGz6FQ%3D%3D&unid=1MkRFM4HdK00&union_lens=lensId:TAPI@1648890415@213fef36_1575_17fe9870a47_398b@01)

完全不敢想象,如果一个地区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输入疫情了,还是拿着绿码进来的会是啥心情。

疫情是讲科学的,你首先要人员静止,然后全民筛查,找出集中爆发的区域和密接人员,等两到三个潜伏期过去,在全民筛查两次没有问题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上海如果现在全面动员,大家还可以期望过个五一。

如果,到五一上海还是有疫情外溢,那旅游也基本上就完蛋了,上半年基本颗粒无收。那对经济的影响就太大了。

最怕的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拖着,封也不好好封,解封又不敢,来来回回消耗基层的执行力,打成焦灼战。

我觉得上海本地人,最好存点水果蔬菜罐头,中国人长期不吃菜真的容易疯。速冻的蔬菜也行,反正很便宜,以防万一。上海可比西安,武汉大多了,封城后配送跟不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还容易被漏下。

知乎用户 jusalun 发表

丧事喜办的一种说辞罢了

同样还有当时淞沪战役,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合着打的烂,打输了,换个角度看也是重大胜利

我说的特指第二次淞沪战役,简称淞沪会战,第一次淞沪战役实际上是我们以日军一半的兵力赢了

第二次淞沪战役完全就是为了感动外国人结果在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发动组织不足的战役,表演赛打成消耗战,对自己放血比给日本人放血还狠,大量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折损在淞沪,间接导致了南京的悲剧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上海阳性病例数较前几日增加 官方回应:筛查范围扩大

4 月 1 日 0—24 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60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6051 例。今天 (4 月 2 日) 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上海今天发布的阳性感染者的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这是因为筛查范围更广了。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第一批封控筛查的相关区域也发布了公告,对辖区的街镇进行了阶梯式管控,封控区实现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实现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央视新闻)

知乎用户 曾云​ 发表

我寻思,哪怕是 1922 年的上海,也没嚣张到这种地步吧?

上海政府是想干什么?真的打算当东方的爱丁堡吗?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2022 年 4 月 2 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通报,4 月 1 日,上海市新增 260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 6051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60 例确诊病例中,8 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50 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2 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6051 例无症状感染者中,5402 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649 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今天发布的阳性感染者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这是因为我们的筛查范围更广了。” 她说,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第一批封控筛查的相关区也发布了公告,对辖区街镇进行阶梯式管控。封控区实行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实行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我们也恳请各位市民关注自己所在区的公告,严格遵守各项防控要求。”

今天发布的 260 例确诊病例中男性 130 例、女性 130 例。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浦东新区 79 例、闵行区 57 例、徐汇区 37 例、松江区 19 例、普陀区 13 例、杨浦区 11 例、静安区 11 例、宝山区 10 例、嘉定区 9 例、黄浦区 5 例、金山区 3 例、虹口区 3 例、奉贤区 2 例、崇明区 1 例。

截至 4 月 2 日 9 时:这次疫情上海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 38598 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 35339 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 74935 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 68577 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浦西地区的筛查工作正在进行,这一批涉及人数更多、管控范围更大、各类情况也比较复杂。吴乾渝表示,要确保核酸筛查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好这一轮核酸筛查工作。

截至 4 月 1 日 24 时,第二批浦西地区第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超过 1400 万人,目前正在检测中。浦西区域的核酸筛查还将继续,请市民朋友在此期间做到足不出户、居家办公。排队采样时请规范佩戴口罩,保持 2 米距离,不要拥挤聚集,不要聊天抽烟等。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

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发布会介绍,4 月 2 日发布的阳性感染者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这是因为筛查范围更广了。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

第一批封控筛查的相关区发布了公告,对辖区街镇进行阶梯式管控。封控区实行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实行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请各位市民关注自己所在区的公告,严格遵守各项防控要求。

封控区域就医怎么办?

浦西封控涉及人数众多,目前,浦东还有浦南地区目前处在阶梯式管控中,现在上海对放化疗、血透病人、孕产妇这三类人群的就医有没有特别的渠道?

2022 年 4 月 2 日,上海举行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关于封控区域的就医问题,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

她透露,目前,各区普遍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畅通就医渠道。本市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如果是急危重症患者,市民可以第一时间拨打 “120”,同时向村居委申请就医。如果是非急危重症患者,可以与封控小区所在的村居委联系,由社区安排专车点对点闭环转运至医疗机构就诊。

放化疗、血透病人原则上到原来的医院就诊,因封控原因无法前往的,到所在区的定点医院就诊。另外,孕产妇原则上闭环转运到所在区的定点医院就诊。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用药,在居村委的协助下,由所在区的区属医疗机构将药品送至社区。

怎么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心照顾?

社区封控期间,上海怎么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心照顾,比如孤寡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人?如果家里大人感染被转运治疗,未成年人子女谁来照料?

2022 年 4 月 2 日,上海举行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对社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各级民政部门、街镇和村居委也在想方设法做好社区特殊人群的服务保障工作。

比如说,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了解掌握情况,帮助老年人开展核酸检测登记,协助送餐和配送生活物资等。很多 “老伙伴计划” 志愿者们与结对关爱对象每天通一个电话,通过“远程陪伴”,提供关心关爱。

同时,针对封控管理期间社区老年人的一些刚性需求,比如助餐、居家护理等,我们要求各街镇、各服务机构在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力提供服务。

此外,很多区发挥养老顾问服务网络,及时掌握高龄独居老年等群体的动态信息,利用 “为老服务一键通” 信息平台,24 小时在线受理老人和家属来电。对有特殊要求或困难的老人,反馈至对应的居委会或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当然,关心关爱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要我们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支持。这里恳请大家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给予身边的独居老年人和困难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将持续改进工作,完善措施,更加及时地响应和妥善解决特殊人群的急难需求。

对于因疫情可能导致的儿童临时监护问题怎么解决?

一旦大人被感染转运治疗、或者疫情封控管理无法回家,造成未成年子女无人照料的情况,我们要求儿童所在街镇的 “儿童督导员” 和所在居村的 “儿童主任” 迅速响应,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为第一原则,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和帮扶服务。

对于适合居家的未成年人,要协助尽快确定合适的照料人并安排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照料人,儿童所在区和街镇应第一时间落实属地责任,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指派专人临时照料,确保孩子处于有效监护的状态。

对于无法在家中实现照料的,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街镇未保工作站等场所可以安排专门人员,提供兜底性的临时照料,保障孩子有人管、有人关心、有人照顾。

知乎用户 寒阳碎雪 发表

· 【奥密克戎绝非大号流感】

新华社 2022 年 3 月 25 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25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去年 8 月至 10 月与 11 月至今年 1 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等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可以说,【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流感化。这也提示,新冠肺炎不是 “大号流感”】。(记者李恒、张泉)

-

“【新冠真的只是大号流感吗】

犹太医药集团一直鼓吹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这种观点纯属扯淡,原因如下:

1,大数据来看。

香港疫情表明,当地新冠死亡率为 2%,2019 年爆发的美国大流感,死亡率为 0.1%,由此可见,【香港的新冠死亡率是流感的 20 倍。从哪里看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

绝对数字上,新冠爆发以后,美国新冠死亡人数约为 75 万,目前接近 100 万,从 11 月 24 号奥密克戎爆发到现在的 4 个月时间里,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增加了 25%。我们知道,美国新冠死亡人数突破 25 万是 2020 年 11 月 19 号,当时距离 2019 年七月纽约新冠爆发间隔了 16 个月,而现在【奥密克戎只用了 4 个月就让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剧增,增速是当初纽约毒株的 4 倍。从这里可以看出,奥密克戎杀人速度与传染速度一样可怕。从哪里看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假如美国打赢生化战,中国未来会怎样?》

-

“大号流感” 奥密克戎占全美新增病例总数的 99.9%。刷新美日增死亡记录:

-

“【没有证据说明病毒已经停止进化】,病毒进一步变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奥密克戎进化出的超级传染能力,这本身就是新冠病毒越来越强的证据,病毒传染性越强,则载毒量必然同步增强,绝不可能下降。目前已知奥密克戎毒株载毒量是原始毒株的 1024 倍,比德尔塔毒株还高。

【病毒进化只有两个方向,毒性和传染性,但是单一向毒性进化,那么就会快速杀死宿主,导致病毒繁殖停止,单一向传染性更强进化,则必然导致毒性下降,最后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然而,新冠这种 RNA 病毒在之前的变异中,已经实现了毒性和传染性螺旋增强】:

新冠 1.0 的纽约毒株注重于毒性,但是传染性并不强。

新冠 2.0 的 D614G 变异出现以后,传染性增强了 9 倍,载毒量提高了 10 倍,毒性却没有提高多少,而传染性增强。

德尔塔毒株出现以后,毒性快速增强,但的传染性并未增加多少。

【正是病毒在变异进化中平衡了毒性和传染性,才导致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致死人数越来越多】。【病毒整体进化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在遏制毒性同时,增强传染性和遏制传染性增强毒性间,病毒整体的毒性和传染性都在不断上涨】,不能因为某一时间段传染性的增强就认为毒性不会增加。

【目前数据来看,奥密克戎传染性增强的同时,致死人数也在暴增】。这就是螺旋上升的具体表现。

奥密克戎的超能力来自于新冠毒株不断进化,但当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会停止变异。目前,【以色列已经发现了集合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德尔塔克戎毒株,病毒进一步变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下一个毒株极有可能是类似于德尔塔毒株的,全面增强致死率同时传染性变化不大的西格玛毒株】。

如果不加阻止,新冠病毒在螺旋式上升的变异中,一定会成长为极高传染性与极高毒性结合的终极毒株,T 病毒,也就是奥米伽毒株。”-《假如美国打赢生化战,中国未来会怎样?》2022-03-21

-

·【新冠后遗症高发、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且需长期治疗】

“现在已经用 “后新冠综合征”(post COVID syndrome, PCS) 或者 “后新冠后遗症”(post-COVID sequelae) 来形容新冠肺炎的某些后遗症,其症状包括乏力、嗅觉和味觉改变 / 丧失、(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痛、创后应激障碍等。已经有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这些症状的发生率。以下是 PCS 的某些症状及其发生率的统计[1][2]:

【乏力】——最为常见,住院患者发生率 60.3%,ICU 患者发生率 72.0%;一项针对 50 岁以下人群的研究得出 39-73% 的发生率;甚至有人得出了更高的 82.9%;

【(劳力性)呼吸困难】(dyspnea)——住院患者和 ICU 患者出院后发生率为 42.6% 和 65.6%;

【胸痛】——22%,对于出院两个月的患者来说;

【睡眠障碍 / 焦虑抑郁】——分别影响 26% 和 23% 的患者,即便是出院六个月以上;

【创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流行率在 5.8-20.0% 之间;

【神经病】,包括缺血性脑中风、脑血管炎、格林 -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脑炎、肌炎、癫痫、眼球震颤肌阵挛症(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 OMS)、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ATM) 等,可以成为并发症或后遗症,但发生率较低或非常低。有研究得出了 5.8%(患者组)与 2.5-3.4%(对照组)的比较关系。GBS、OMS、ATM 已经在急性病例中作为并发症被报告。(这里使用的缩写只是暂时为了方便,不是常用的缩写,请读者谨慎在其他场合随便使用。)

【嗅觉和味觉障碍】——出院六个月患者的发生率为 11% 和 9%,有研究得出了更高的发生率,33-36%。(嗅觉障碍发生机理可能包括,嗅上皮细胞表达 NRP1,NRP1 是新冠病毒的辅助受体之一;嗅上皮细胞表达 ACE2 和 TMPRSS2,同样是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辅助因子,新冠病毒可能对嗅上皮造成了严重破坏。关于这个,我写过文章:小鬼星云:新冠病毒有其他受体 (4):神经菌毛素 1(NRP1)、小鬼星云:新冠病毒有其他受体 (5):重新认识 ACE2 和 S 蛋白。味觉障碍的机制不明。)

【肺损伤】(包括肺纤维化在内):39-83%;

不同研究得出的,至少发生一种并发 / 后遗症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可以达到 94.3%[3],也有研究估计在 10-35% 之间 [4][5],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研究手段和对象的不同。

辛辛那提大学医学中心建议将后新冠后遗症分为 5 种亚型 [6]:

1 型:康复时间与感染、器官损害及其病症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2 型:新冠症状自起病起可持续六周或以上;

3 型:在最初感染后病症处于不活跃状态或者完全恢复,此后复发,时间持续 3 个月及以上(3A 型)或 6 个月及以上(3B 型);

4 型:感染后无症状,而在 1-3 个月(4A 型)或大于 3 个月(4B 型)之后出现症状;

5 型:起病很晚,在接下来 12 个月内的某个时间中可能突然死亡。”

https://www.zhihu.com/answer/2053468279


总结:

所有事实均已明证:

【“严格防疫管控” 及 “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联防联控指挥救治”,才保下了如今人民生命安全、国家经济快速复苏、稳定发展的大好局势】;【放弃防疫举措 将如同英美一般虽疫苗接种、神药加身、仍感染死亡飙升,经济陷入泥潭。】

【在

· 奥密克戎导致全球死亡人数飙升、

· 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中 “毒性” 和“传播性”双项交替进化已成事实、

· 新冠后遗症高发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需长期治疗

的当下,对上述诸多事实选择性失明、颠倒黑白,行极力鼓吹中国放弃防疫、与病毒共存之人,其心可诛!】

现呼请各界人士积极 求证 - 补充 - 转发,完整事实,凝聚全民正确共识,勠力同心,粉碎美生化舆论攻势:

· 破除疫苗、医疗【跨国资本打压抹黑廉价有效中医药的攻势、正本清源正视中医药在抗疫中取得的骄人战绩与显著优势!】

· 【坚定维护国家严格防疫不动摇!】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下图是米国近期的每日新增趋势,日增 4 万左右。在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被奥密克戎肆虐的时候,米国日增四万,跟以前比起来也像抗疫优等生了。

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何米国现在新增这么少?难道在 1 月和 2 月的高峰期,米国绝大部分人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了吗?这一点,也许真有可能。

米国就采用的分级诊疗,普通病例直接居家隔离静养。

但是,从住房结构来说,米国采取居家隔离非常有优势。因为,米国居住密度低,绝大多数是独栋住房。这样的条件适合居家隔离。

然而,国内住房基本都为高层住宅,如果采取居家隔离,可能整栋大楼最后基本都会感染。比如下图这种超高密度住宅,在全国随处可见。这样的住宅楼,有一户阳性居家隔离,以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最后整栋大楼基本都会阳性。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感染者还是不要居家隔离。

知乎用户 Hideonbush 发表

没想到双城之战是部纪实作品

知乎用户 懒回顾​ 发表

我们不如来讨论一下到底是先枪毙一批专家好,还是直接把上海当浣熊市处理比较好吧

知乎用户 iDamon 发表

我可以说这位专家是读书读多了读的脱离人民群众了。

但是我不想,我只想说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坏。

居家隔离一年前卫健委就很明确的说明了。

居家隔离的最大问题。

是要求有单独房间及单独卫生间

以及医疗垃圾如何转运(包括废水)

然后就是人性问题。

真的能居家 “隔离” 的,有多少在乎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实际上呢?难道要违反消防规定把门给焊死了?还是装报警器出来密接一大堆了再追责?

不说别的,“外省” 那位在小区里新陈代谢的是因为啥?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

所以说啊,这位 “专家” 说这话,无非就这么几种可能:

A. 真傻

B. 收了钱铁了心对抗卫健委

C.“外省” 隔离点已经不够用了

我不知道选哪个,但是按照上学时猜选择题的思路,不知道就选 C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大江东: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居家隔离?
陈尔真:**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如果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

我觉得作为专家,描述一种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性,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提问这个问题的居心,就另说了。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已经不关心了,搅吧搅吧,爱咋咋

最好多封一段时间,封到服务业 gg,封到财政亏空,封到产业链转移,封到供应链崩溃。反正清零政策下不发工资不做生意的人又不是我,反正中西部吃转移支付的人也不是我,反正经济再下台阶失业的人更不是我

我在家老老实实每天睡睡懒觉看看书举举哑铃打打老头环还能正常领工资,该收的房租利息也一分不少,空闲的时候炒炒股票刷刷知乎打打德扑。放着这神仙日子不过我去吃力不讨好鼓吹什么共存啊

我们一定要坚信得了新冠一定会死,但不工作不做生意就能活得悠哉悠哉。毕竟 tjj 的同志不是说了,工作没收入那你可以去收租嘛,都 2022 年了哪个中国人还没几千万几套房啊?都共同富裕了,没有的肯定是 50w,是 1450

封,给老子狠狠地封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我东方爱丁堡,地上达拉然,防疫的胆子没有,借防疫的名义,给洋大人治屌的胆子,不仅有,而且很大。

惊喜就是拉上两千五百万人,精准感染,缝上他的蛋……!

知乎用户 1 齐看数据 发表

上海诊断标准

上海绿码

上海式隔离

堂堂上海,连个 6 万人的集中隔离都建不起来了吗?

病人是有康复期的,可以循环利用啊!

就算体育馆什么的住满了,多造临时房啊,农民工居住的集装箱,简易棚,一拉不是有很多吗,临时住所先弄起来啊。

现在是春天,不太需要空调,上海连这点资金和地方都没有了吗?

就当供养 6 万人的军队的住宿都不可以了吗?

新冠就是打仗啊,还在这磨磨唧唧扭扭捏捏,这也舍不得,那也不想弄,干什么吃的!

提供隔离冗余吧,不要再拖了。

把病人扔在家里,武汉时期已经证明过了

一人得病,全家阳性

数据清零只会更慢

别瞎闹

要不上海独立得了

自己指定标准,自己制定法律,自己爱治治,不治拉倒

也证明了上海地区是没有自我清零动力的

太难了,能让老百姓得病,就尽量不耽误经济

要吐了

还有病人把居家隔离当个宝的

踏马的无语了,你居家隔离,家里全是新冠污染物,以后别人还能去你家吗?

不恶化还好,恶化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万一出现呼吸困难,当天就能把你送走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病毒传播速度太快了,所有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加起来,每天新增不比武汉少。

但是,注意到一点,武汉当时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一切未知,但是上海面临的问题,已经经历了两年,按说,自己还是所谓的抗疫优等生。

数据已经越来越不可信了,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为啥如此多的无症状感染者?

现在,上海疫情根本就没有被阻断,社会面清零大概是个遥远的梦想了。

从各种吐槽中发现,上海对疫情爆发的准备是不足的,无论是医疗上,后勤保障上,和心理准备上,表现出非常混乱不堪的一面。

这两年,各地防疫的经验教训,对上海似乎就没有任何触动,大规模疫情到来的时候,还是重蹈了很多地方的覆辙。

至于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能居家隔离,需要考虑这些人的传染性的强弱,包括隔离时间,治疗条件,对家庭成员的影响等等,不可以盲目自信。但是,如果医疗资源已经被击穿了,居家隔离也是无奈之举。

知乎用户 皮布格鲁 发表

造谣,一个高危区域都没有的地方你说能有多严重

知乎用户 chris7896 发表

我只想说随意拿上海和武汉当初比真的很肤浅!

武汉当初是什么情况

第一,对病毒情况完全一无所知,疫苗没有,检测药剂没有,治疗办法没有,防治手段完全没有,都是摸索着来

请问上海现在是这样吗?

上海疫苗现成的,多数人都注射了两针疫苗,新冠检测试剂现成的,随时可以大规模测试,治疗办法和防治手段现成的,不用走弯路。

第二,武汉是完整经过病毒发现,病毒传播,病患暴增,医疗资源被挤兑,医疗资源完全击穿,封城,全国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建立,方舱建立,应收尽收,封小区,治疗清零,核酸复查,解封这些个阶段,真正死亡人数暴增是在医疗资源被挤兑,医疗资源完全击穿到封城这个阶段

请问上海现在是哪个阶段,顶多也就是病患社区传播病患暴增阶段,上海市的医疗资源都没有出现挤兑,所以上海现在压根没出现多少关于新冠的直接死亡数。

病毒感染期间什么时候传播性最强,就是刚刚感染病毒的头三天,也就是症状开始出现或者被感染的开始三天,现在上海处于社区传染病患暴增的阶段,一旦这个阶段完成病患的指数级积累,庞大的病患数量就会顷刻冲垮上海本地的所有医院的医疗资源形成医疗挤兑,不但是直接的新冠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死亡,也会挤占很多其他疾病的治疗空间造成其他疾病患者死亡大幅上升的次生死亡效应。

说白了,武汉当年是闭卷考试,上海现在是开卷考试,结果,现在一个所谓专家拿不同阶段传播状况,不同的前提条件下单独提取出来进行比较,很片面的得出疾病严重性低于武汉,无症状患者合适居家隔离这个结论,真的不敢苟同!

在大规模爆发疫情的情况下,任何有传染性可能的病患,不管是确诊的还是无症状的,一定要集中隔离,与人群完全分开,这样才能完全切断传播链。我是完全不相信所谓人的自觉性,这么多国家和地区,所谓居家隔离,基本都是失败告终,最终都是用人命去填,去被迫躺平,哪怕号称过去说的最强调服从一致性的日本,居家隔离也是失败告终,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居家隔离就是最大的隐患,图这个方便只会让清零遥遥无期!

知乎用户 林琪雨 发表

网上说一群精疲力尽的大白照顾一群生龙活虎的无症状…… 看来是真的……

知乎用户 池小妞 发表

我建议别听上海的了,都听中央的吧。

知乎用户 文四爷 发表

朱同志是如何应对上海疫情的

作者 / 文四爷

1987 年 12 月,初冬的上海已经有了寒意。

这时候,朱同志来到了上海。

他的新身份是上海市委副书记。

上海这座曾经号称东方巴黎的城市,此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浪潮里,并没有拔得头筹。

它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余晖,已经开始明显落后于广东等地的发展。

上海急需一个懂经济的改革闯将来做主政领导,也可以把身兼市委书记和市长两个职位于一身的江同志从繁杂的政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朱同志之前一直在经济口工作,先后在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工作,他是当时科班出身,懂经济工作的干部。

在此之前,大家对朱同志知之甚少,但很快朱同志的真才实干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同志刚到上海,一场突如而来的疫情,就席卷了上海。

1988 年 1 月 16 日、17 日,上海市黄浦区传染病医院和黄浦区中心医院杨廉奎、刘小庆两位医师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两家医院已发现陆续发现 20 余名因食毛蚶而出现甲型肝炎症状的病人。

毛蚶是外壳带黑,形状类似花甲一样的水产。

医生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不是一个偶发现象。

那个时候还没有疾控中心,也没有互联网,怎么把这个情况告诉大家呢?

两个医生想到了登报。

他们出于对大众负责的态度,马上把这个内部信息向当时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进行通报。

可以说,杨廉奎、刘小庆这两位医生是这次上海甲肝疫情的吹哨人。

解放日报的记者费智平面对这个信息,他并没有大意,他敏锐的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严重性。

本着对新闻严谨负责的态度,费智平把这个情况向上海市卫生局防疫处去求证。

当时上海市卫生局防疫处给出了现在看来让人无比庆幸的答复:

这两家医院所反映的情况应当引起卫生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关注,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虽然当时的上海已经离远东第一城市的桂冠离去很久,但还是体现了它高度城市化的管理底蕴。

从医生发现问题开始吹哨到大众得知到所有信息,只花了短短两天时间,这还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就算放到现在,也算是非常高效。

但是甲肝是有一个月左右的潜伏期的,这批发病的,基本都是一个月前感染的,而且随后上海甲肝疫情开始了井喷式爆发。

上海第一批突然爆发的这些确诊病例,后来证实都是食用了启东新发现的 “毛蚶矿” 的海产。

原来,在 1987 年底,位于上海北面的启东市在全面疏通长江口航道时,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野生 “毛蚶矿”:近海水域的毛蚶堆集厚度近 1 米,长度绵延数公里,毛蚶蕴藏量估约在 5 万吨以上

在缺衣少食、买粮食都要用粮票的日子,毛蚶作为一种不需要粮票就能购买的食物,受到上海人民的热捧。

后来据估计,上海有 230 万人都食用了启东毛蚶,约占当时上海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1988 年 1 月 19 日,甲肝确诊病例数急增至 134 例。

1988 年 2 月 1 日,甲肝确诊病例爆发式的达到了近 2 万例。

上海疫情进入第一批高峰大爆发。

朱同志上任没多久,就碰上了这么一件棘手的大事,这次甲肝疫情发病来势之猛、发病之集中、覆盖面之广,为国内外医学史上所罕见。

当时不仅整个上海都陷入焦虑和恐慌,而是全国开始不接收上海寄过来的东西,上海人在外地出差去吃饭,别人一听到上海来的,拒绝招待,上海代表去北京开会,都要单独吃饭,单独住宿。

虽然在 1988 年 4 月之前江同志还兼任上海市长,但是朱同志已经开始经手具体的工作了。

朱同志雷厉风行,马上抓起了这些问题。

首先是尽快找到病毒的传染源头

开始只是根据流行病学推断毛蚶是甲肝病毒的源头,但是没有直接证据。

上海的卫生防疫部门很快就派出专家去在启东售出的毛蚶上进行取样化验,确实发现了大量甲肝病毒。

证明了上海此次疫情的爆发传染源是来自启东毛蚶,随即,启东毛蚶立即被禁售。

因为防控及时,当时医学界预计的第二批确诊高峰也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猛烈。

协调床位并保证确诊病例得到收治

当时的上海疫情严峻,确诊病例每日新增过万,虽然当时的上海拥有着几乎全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好的医疗条件。

但是上海的各个医院迅速睡满了病人,上海看似很多的 5.5 万张床位迅速爆满。

更多的病人甚至自带被褥和折叠床,住在走廊、大厅甚至洗手间里。

上海的瑞金、中山、仁济、华山等医院全线告急,载荷量全部突破上限。

当时江同志做出了这样的动员和号召:打一场扫除甲肝的人民战争

朱同志迅速开始部署,协调了上海全市的企业仓库、学校宿舍、旅馆、新建或正在改建的住宅等改为临时隔离病房。

经过紧急动员,全市隔离收治点增加至 1254 个,床位数增加了 11.8 万张。

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甲肝确诊病例的收治。

与市民及时通报信息

朱同志每天都关心疫情的情况,他见到分管卫生的副市长谢丽娟就会问:

今天的甲肝病人是多少

另外,朱同志还特别关心确诊病例信息的准确性。

在那个数据还没有联网的年代,朱同志对手工收集上报上来的数字更是特别关注,他特别问谢丽娟:

你说的这个数字准确吗?我怎么好像听说不是这么回事儿?

疫情期间,人们容易因为信息缺失产生焦虑。

当时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纸,不断刊登一些科普性的文章,并且开辟了专栏,向大家宣传关于甲肝病毒的防治方法。

大家得到了信息,心里就没那么慌了,而且交叉传染也得到有效避免。

现在看起来这一套应对好像大家觉得平平无奇了?但是这是在 30 多年前,中国第一次在城市应对如此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居然已经可以跟现在科学的做法相类似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疫情的责任

出了这么大一场疫情,最后肯定是要追查责任的。

针对当时国内各种压力,江同志和朱同志,都对负责防疫工作的干部进行了公开支持。

首先是江同志的公开表态:

这是一场病灾,上海有什么大事,要说责任,应该是我的责任

朱同志作为即将主政上海的负责领导,他的表态也很重要。

朱同志在人大会议后回答记者的提问关于这次疫情责任的问题时回答说:

这次甲肝发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吸取。但是据我所知,上海市政府的负责同志是非常认真负责地对待这项工作的。这样一次因生食毛蚶引起的大规模肝炎爆发,在这么短的时间平息下去,没有引起第二次感染,这是很不容易的

江同志和朱同志对上海疫情工作的这些表态,保护了当时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负责人员,没有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情,让朱同志主政上海这座城市后,开始重点提升上海卫生水平。

朱同志要求改革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体制,要包干,实行责任制,他说:

上海与北京、天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一看脏的样子就头疼,这么脏,士气是振作不起来的

在朱同志的主抓下,上海从一个很多马路边上刷马桶导致粪尿横流的城市,一跃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全国卫生城市。

上海的这次甲肝疫情,让上海这座城市有了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实战案例和经验。

朱同志要求相关卫生的负责同志,要逐步去搭建现代的公共卫生体系。

从那时起就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机制,建立流行病预警和防控体系。

朱同志这些宝贵的无形财产,传承了下来。

让上海人民一直受惠至今.

更多内容,关注我的公众号:文四爷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没人看管的 “居家隔离”,有几个自觉的?

没有专业的防护消毒,会不会引起更多的传播?

毕竟开始就说过,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下水道传播。

知乎用户 DDDa​ 发表

没有一例重症那就别清零了呗

知乎用户 门禁卡 发表

上海本次疫情,就确诊规模而言,已经超过了 2020 年的武汉疫情,并同样面临了医护资源紧张的情况。现在,上海的防控措施已经升级到了顶格,加上江苏、浙江、安徽医疗队的帮忙,上海结束疫情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至于何时能结束,现在讨论有点早,还需要等到拐点来临后。

专家在讨论居家隔离的时候,使用了可能一词,2020 年武汉疫情最大的教训是,大部分的居家环境是难以达到隔离生活的要求,一人阳性,极易全家感染。即便全家都是无症状,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也可能出现反复的互相感染,对于居家隔离,还是应该慎重又慎重。现阶段,还是要遵循国家卫健委应收尽收的要求。

知乎用户 剑鸣 发表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是志愿军 67 军军长李湘。
他牺牲于 1952 年 7 月 8 日 13 时,从发病到去世只有 8 天,年仅 37 岁。
死因是什么呢?是细菌感染!
他被细菌感染后,病情迅速恶化,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袋肿胀得像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医治,也无能为力。
为什么在抗美援朝期间,一个年轻军官会突然被细菌感染呢?
因为丧心病狂的美军,在正面战场打不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情况下,悍然对我军和朝鲜人民、东北人民发动了细菌战。

1951 年 10 月,以美军为首的 16 国联合军队在朝鲜正面战场遭到了惨败,联合国军被迫 “向南进攻”。
败军撤退不说是撤退,叫做 “向南进攻”,这是美国传统的丧事喜报技能。
既然正面战场打不赢,美国人就开始想歪点子,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创造一片疫区。
二战后,美国完整接收了日本战败后留下的细菌实验基地,也就是 731 部队。
把 731 部队的 20 多名战犯送到了美国德特里克营,继续从事细菌战和生物战研究。
背负大量中国人血债的 731 部队战犯石井四郎,被聘为美军高级顾问。
这个德特里克营,后来升级为德特里克堡生物化学武器实验室,成为了美军第一个,也是最大,级别最高的生化武器实验室。
纳粹德国生物武器头号专家,细菌战实验室主管埃里希 · 特劳布,也在德特里克堡工作过。
美国就这样融合了两大法西斯的头号科学家战犯,让他们替自己制造致命的生化武器。

1950 年 10 月,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武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了炭疽、兔热病、鼠疫、肉毒杆菌等四种细菌弹。
1951 年 3 月,美国卫生研究院院长海斯宣称:
“微生物的炮弹和炸弹已制造成功,达到了能使用的阶段。”
1952 年 1 月,美国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声称细菌和毒气才是最廉价的武器。
这篇文章成功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美国不是正在打仗么?
这些武器正好用在朝鲜战场上,因为美军实在是打不赢,人道主义什么的,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存在的,美军什么时候有过人性?
所以美军决定在志愿军后方以及中国东北投放细菌武器,企图在志愿军后方建立一个满是传染病的 “真空地带”,摧毁志愿军的后勤。

1952 年 1 月 27 日夜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派出多批飞机,在 42 军阵地上空低飞盘旋。
这次美军的飞机很奇怪,不像往常一样俯冲投弹射击,而是丢下来一堆东西,连个响都听不见就飞走了。
第二天早晨,375 团战士李广福在驻地金谷里山坡上发现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散布在约 200 米长、100 米宽的雪地上。
这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此时是朝鲜的冬天,冰天雪地的时节正常来说不应该出现这类昆虫。

随后 375 团在外远地、龙沼洞等地也发现了大批昆虫,形似虱子、黑蝇或蜘蛛,散布面积约 6 公里,最密集的一处达到了每平米 600 只,黑乎乎的昆虫群和周围的皑皑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地居民都不认识这些虫子。
到了 2 月 17 日,志愿军第 42、12、39 军和志愿军第 19 兵团部队驻地相继发现美军投掷昆虫的情况 8 起,昆虫密度最高的地方达每平方米 1000 只!
2 月 19 日,志愿军总部向总参谋部电话报告:志愿军第 15 军部队发生了霍乱、斑疹、脑炎等病症,已经有两人死亡。

美国的细菌战只是用在战场上么?当然不是,你把美国人想得太好了。
美国的飞机紧接着,就把细菌弹投掷到朝鲜居民区和中国本土的居民区了,战争不针对平民?美军说不存在的。
从 2 月 29 日到 3 月 21 日,美国军机共侵入东北领空共 955 架次,遍布 70 个县市,其中只有 17 架次投掷的是炸弹,其余均为带菌物体。
带菌物体包括带有炭疽杆菌的标本虫、苍蝇、跳蚤、羽毛,还有带鼠疫的田鼠,染有霍乱的蛤蜊……
攻击的地区包括中国东北的抚顺、安东、凤城、临江等地区,还有朝鲜的安东和大同等地区。
这些细菌弹显然是为了朝鲜战场准备的,昆虫的抗寒性极强,苍蝇甚至可以在零下 17 度的低温下产卵。
被捕获的昆虫让志愿军做成了标本,成为美军细菌战的罪证。
细菌弹的成果也很显著,在美军投放细菌弹后不久,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就大规模出现了各种瘟疫。
鼠疫、天花、炭疽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同一时间在志愿军的后方大规模爆发,多点多源同时出现。

1952 年 2 月 19 日,中央军委确认美军已经发动了细菌战,并立刻做出了反应。
中央军委决定马上把全国现存的所有 340 万份鼠疫疫苗、9000 磅消毒粉剂和其他防疫用具连夜装运至朝鲜及东北,并下令国内立即赶制 1000 万份鼠疫疫苗。
接受注射疫苗的,不仅有志愿军战士,还有疫区周围的朝鲜普通民众和中国民众,共有约 450 万朝鲜群众接受了疫苗注射。
同时,为了防止丧心病狂的美军扩大细菌战的范围,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中国人改变习惯,开始喜欢喝开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除四害,讲卫生,这些普普通通的卫生工作,已经被迫拔高到了粉碎美帝阴谋的爱国主义运动。

经过广泛发动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疫运动,中国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美国的细菌战也宣告完全失败。
1952 年 9 月,美国军方负责生物武器的项目的人员向政府报告,他们对细菌武器的威力估计过于乐观,运用到常规战争的计划并不成功。
但美国人不会死心的,毕竟细菌战也取得了一些战果,杀死了中朝百姓和志愿军高级将领。
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不仅没有关闭德特里克堡生化武器实验室,反而在乌克兰等近 30 个国家,建造了 300 多个生物实验室!

美国不仅在朝鲜战争中用过细菌弹,也在越南战争中用过包括橙剂(Agent Orange)在内的脱叶剂,导致越难出现很多一出生就残疾的儿童。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爆发多起大规模传染病,比如非洲猪瘟、禽流感、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等,这些流行疾病都来得非常突然,为什么?
最近俄罗斯攻入乌克兰,缴获大量美国资助的乌克兰生物实验室文件,美国在研究生化武器研发可以说是实锤了!
那么全球无数次大规模传染病的源头,是不是也可以推导出来,谁是始作俑者呢?
根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来看,美国的这些生物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通过昆虫、蝙蝠、老鼠等媒介,去悄悄放毒。
只是不用飞机去投放细菌弹而已,本质上美国还是想尽办法去投毒!

这两年多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因为新冠病毒有 “人传人” 现象,不好控制。
但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抗疫,从 2020 年 1 月在武汉爆发的新冠疫情,到同年 6 月就基本得到控制。
可是诡异的情况出现了,新冠肺炎 “人传人” 之外,又增加了 “物传人” 现象。
有人统计了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新冠肺炎局部疫情的传染源,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
除去境外输入的 “人传人” 疫情,大部分都是 “物传人” 现象。

如果说进口冷链食品的病毒传播,属于偶发事件,那么近期的几件事就值得我们警惕 “投毒” 的可能性了。
2022 年 1 月 17 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表示病例曾收到了国际邮件,这个邮件由加拿大发出,在 4 天后到达当事人手里。
经调查,该邮件包装外表面 2 件、内表面 2 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 8 件,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阳性病毒。
通常情况下,病毒离开活体是无法复制的,如果仅仅因为寄件人打喷嚏,无意将病毒蹭到文件上,很难让一份文件里里外外都沾染病毒。
还有 2022 年 1 月的杭州疫情,经调查,第一个病例来自杭州市滨江区慧而特(中国)餐饮设备有限公司,疑似物传人,在咖啡机芯上检测出阳性病毒,并且在企业未启用的进口物料中,检验出多份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阳性样本。
咖啡机芯上的病毒传给人,简直是匪夷所思!

新冠病毒在非冷链条件下,到底能存活多长时间呢?
有日本学者对此作出了研究,还发了论文:在同等条件下,奥密克戎毒株在室温 25°、相对湿度 44~55%(模拟春夏交际的常温状态)时,在皮肤上可存活 21 小时,在塑料表面能存活 8 天以上,比之前几代毒株的存活时间更久。
德尔塔毒株虽然毒性大,致死率高,可稳定性和传播强度远不如奥密克戎,离开人体后失活速度很快。
所以这种这种非冷链运输进口零件,运输时间相对较长,即使无意间沾染病毒,经过打包装箱、漂洋过海、清关、运输到工人手上,病毒依然富有活性,且能传染给人的概率似乎不大。
那么答案就显然易见了:西方国家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自以为隐蔽传播的方式,在向没有疫情的中国投毒!

抗美援朝战争里,美国向中朝军民直接投细菌弹;
全民抗疫战争里,西方向中国隐秘投放病毒。
每一起外部输入疫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

现在上海疫情和吉林疫情如此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和地区,你敢说这不是有人投毒?
如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躺平,只有我国在内的少数国家坚持清零政策,这时候境外势力想狙击中国经济,「投毒」绝对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哪怕边境检疫人员细心检查,面对来自「躺平国家」的货物,也很难将所有检疫精力放在每一件物品上。
而且许多进口物品的可操作空间很大,用一些特殊材料封存,手段隐秘一点,藏匿的位置隐蔽一点,很难被发现。
另一种投毒方式是故意隐瞒,出具假的检测报告,将核酸报告改为阴性,瞒天过海,导致确诊者得不到妥善隔离,造成病毒规模性扩散。
只要每天大批量发出带有病毒的国际邮件,又或者花五十万雇几个汉奸,就有机会让一座城市停止运转,重创区域经济,并且还能发动舆论,攻击我国的防疫政策,鼓吹一下共存躺平,形成完美闭环。
投入成本低,回报率极高,我相信这笔「投毒」生意会很畅销。
这就是当前我们防疫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知乎用户 太空铁​​ 发表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阳性病例太多,根本送不过来,送的过来也接不过来,接的过来也住不过来,住的过来也治不过来,之前的录音也说了,第一波病人还都没出院呢,哪里有新的病房给他们用。

知乎用户 第一大明白 发表

说几个不好的预感:

  • 集中隔离收治点的条件和家里不能比——所以希望你们感染后选择居家隔离。
  • 集中隔离点不能开空调——电费很贵的,留着给新能源车充电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 收治却不给药——药物不足,尤其是所谓的辉瑞特效药,更是少,某些人就别寻思用药了。
  • 感染规模比武汉大——现在的初筛阳性但尚未复核的感染者数量已经远超武汉当时的数量了。
  • 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实在没法强行解释,只好否认存在单独的地方确诊标准。
  • 未来感染者可能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收治点条件不如家里,还不给药,所以你为什么不居家呢?你居家,上海省了集中隔离收治的人力、物力,你又获得了舒适的养病条件,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关于开不开空调,我想不通,大家都是阳性,都已经被安置在一个空间了,还害怕吹的空调中有病毒吗?还是说你害怕空调滤芯中沾上病毒,之后消杀、更换空调滤芯既麻烦又费钱?

不给感染者给药,我也想不通。你们连密接、次密接都给中药汤剂,连防疫工作者都要喝药,为什么感染者就不给药?不给药,给点安慰剂不行吗?

居家隔离,我也想不通。就算是某人家中有多所房子,能满足自己在家隔离,那又怎么保证医学观察呢?谁来观察他有没有症状变重、有没有出现高危因素呢?凭感染者自己吗?自己给自己量体温、测血压、测血氧等等吗?又如何保证感染者吃上营养餐呢?自己动手做,还是家人送,还是点外卖?中国人常说,安心养病,居家隔离是让人安心养病的态度吗?另外,居家隔离如何保证感染者不通过风道、烟道、下水道污染其他居民的生活环境?如何保障其他居民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感染?

上海本轮疫情算是让我看清了上海人的精打细算,精打细算到不想在防疫问题上多花一分一厘,精打细算到疫情明明已经很严重了还要保经济。总之,钱是最重要的,钻钱眼里去了。

不过想想也没问题,这年头有啥都不如有钱,有钱就可以瞧不起乡下人,有钱就可以买通媒体自媒体,有钱就可以吹嘘防控措施… 如果钱没了,这些优越感和拿捏感不都没了吗?不就得跟东北西北一样,整天被舆论黑,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西北人素质不行等等有的没的全都来了。

做老葛朗台挺好的,老葛朗台说的也挺好,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和辉瑞交易也是人生,是某些无辜市民的人生。

知乎用户 LLL ZZZ 发表

我们小区已经有拉走隔离的阳性人员转阴回来了。

实际上如果动态清零的理想状态,也不需要居家隔离。

需要居家隔离就代表已经失控了,隔离设施不够。

上海应该不缺这点场所吧。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呵呵….. 规模比武汉大但疾病严重性低,还可以居家隔离,这个专家还真会捡好听的说,没打疫苗你试试这个病毒到底轻了多少?有地方能隔离为什么要同意居家隔离?人太多没地方就直说呗,有点儿脑子的都知道这个专家说的话和安慰剂没什么区别

那些某大夫的铁粉儿拥趸们你们该上场了!

知乎用户 逗波​ 发表

真没必要揪着一个城市骂。

如果上头一句话,上海也不敢这么搞。

说实在的,也许风向要变了。

知乎用户 蓝色月光 发表

为什么规模会比武汉大,自己心里没有一点数么?

比武汉发现早,比武汉有经验,比武汉规模大,上海加油。

知乎用户 雍和 发表

规模比武汉大,疾病严重性低,但是影响太大太大了,

武汉是医疗问题大于行政问题,

上海明显行政问题多于医疗问题。

我们也无从指责谁谁谁,因为未来很多事情说不准。

因为现在大是大非是:新冠治疗大于一切,一切病都比不上新冠,

所以,上海大面积无症状,引发外溢,造成我国大面积区域疫情爆发,自然影响太大,

嘲笑和指责专家的人就多了,

本地居民冲突,民生冲突,太严重。

事实上在城市管理方面,上海真不比武汉好多少,

反而是深圳这种以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城市反应和管理是非常强的,

上海有百年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搞经济是一流,

你指望他们可以如臂使指把 3000 万人口都指挥好不现实。

所以,一开始专家所谓的精准防疫,科学治理的思路并没有错,

错,自然还是在于对病毒传播低估太多了,对上海城市管理太自信了,

没有选择保守的管理,造成了和其他地区的疫情防控冲突,

最终被推向风口浪尖。

你现在出来说规模比武汉大,严重性低,完全没意义,

你看看武汉人同意吗?武汉人当时是两眼一抹黑,连新冠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看看上海人同意吗?现在你有电子码,有核酸,有疫苗,有特效药,你搞成这样,

你好意思和武汉去比?

你看看上海外溢城市他们同意吗?人家油都不给你加了,上海地区人回去都被网暴了!

到底是谁的错?

是一句道歉可以解决的?


你现在说无症状可以居家隔离,你先定义什么是无症状。

你先解决了无症状可以顺利买到药的问题,

再解决无症状不会到处跑得问题,

然后再解决无症状如何控制,如何复出的问题

这里牵涉到学校,医院,工作单位,公共场所等问题,

还牵涉到法律,道德,人情等问题。

你上海可以无症状居家,那么其他地区呢?

你一张纸出来,如果没有匹配的法律政策,你看看有多少矛盾出现,

有多少你没想到的小问题,最终造成大问题。


如果未来病毒进化,无症状转换为重症的比例加大,

你的政策能不能迅速跟着走?

你现在说无症状居家隔离,怎么隔离,吃什么药,怎么做核酸检测,

涉及的费用,涉及的请假,涉及的误工误学怎么办?


例如一个初三或者高三的学生,因为居家隔离错过升学考试,是不是一辈子就完了?

你因为居家隔离,不能缴费,不能赚钱,怎么算?

是不是全部纳入黑名单?

你居家隔离会不会被邻居歧视,网暴,社区工作要怎么治理,怎么搭配,有没有详细的安排?

这些都考虑到了吗?

因为居家隔离,突然从轻症转重症,导致无法救治,谁负责?

这些考虑了吗?


按照目前东南亚一些开放了国家的思路。

就是所有人当感冒看,压根不看核酸,不管阴阳,

只有严重了再去医院,

这意味着首先,你只能把他当感冒,大家才会这样,

这和我们的动态清零是完全违背的,

所以,你无症状居家隔离完全执行不了,

必然要去方舱隔离。

所以,在动态清零下,我们能做到的目标仅仅是:

  1. 继续核实筛查,
  2. 轻症无症状去方舱,数量可以不为 0.
  3. 重症去专门医院。尽量去清零。

如果还是动态清零,居家隔离是完全做不到的,

否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更何况,我们还要打开国门对外流动,

你居然提居家隔离,你说说怎么动态清零?

知乎用户 垃圾砖家​ 发表

本人最近两周身边有八个人得了奥密克戎,症状最长的三天,因为没打第三针。有三个有咳嗽疲惫轻微症状,两天恢复,其余四个压根没症状,因为密接才感染。。反倒是有个兄弟因为得了春季 flu 流感,跟他老婆病了一个多礼拜。。

居家隔离本来就是唯一的出路。。不然真以为欧美日韩都傻吗。。一天建一个方舱医院,就算 “中国速度” 跟得上,不也是经济内耗?钱哪来的?

知乎用户 逆旅人 发表

上海的无症状为什么这么多?和疫情同样严重的吉林明显没有这么多。

上海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无症状成了无能的遮羞布,并且其他城市也在学习,只是没有上海做的那么过而已,如果这次让上海摆烂下去,看着吧,其他城市必定会大步跟进。

不是特权阶级和 VIP 的人就自求多福吧!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知乎用户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发表

确实症状低了后,不是必须去医院,也不是必须去方舱的了。只要能老老实实待着,不要解除他人。完全可以随意找地方隔离的。

但是,

但是,

深圳的经验表明:总有极少数人是不愿意不害人的。有人会躲着不做核酸,要别人用自己的核酸码去检测,给自己骗到绿码。有人会用假的绿码到处乱跑。

上海也一样,有阳性故意上高铁千里送封区的。

虽然这种人可能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但是 2000 多万人封了,十万分之一也有 200 人了。R0》10。他们可能会干扰 2000 人呢。

只要不能做到完全堵死逃检测的 toudu 者。那就不可能居家隔离。

特别是,深圳经验发现,非大陆户籍人士,特别是外籍人士,真的是投毒重灾区。上海这次也是,浦东已经封了,浦西还一大堆不戴口罩的洋鬼满大街乱晃。

建议,非大陆户籍的,就别搞啥绿码红码了。搞个人脸 + 护照认证的监控卫士。关键路口、商场出入口、公交站和地铁站口等地方,必须刷脸 + 护照核查。凡是 48 小时内没有阴性核酸结果的,一律发出警报。

外卖也是区别对待,凡是非大陆户籍的,只能非接触式收外卖。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再说一遍:

1 当前有效而且唯一有效的动态清零手段就是坚决执行隔离等政策,没有人实验出来模糊空间。

2 上海一些人是惯于骗自己骗老百姓骗中央的,大概是想等到天气热一点,怎么都能保住官帽。

3 上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民素质并未见得比武汉高,官员素质也未见得比深圳强。

知乎用户 冷血豆腐 发表

只要愿意改口,今天就可以结束了。比如让统计局把十万感染者的死亡率罗列一下。但是这话语权的争斗,本质是权力的游戏。专家说了不算。

现在是神仙打架,清零派与共存派的斗争。我既没买防疫公司的股票,又与辉瑞公司无交情。管那么多干吗。

作为两脚羊派,能不死最好,如果不能,好好考虑怎么死才是正事,要么像货车司机被两头堵死去,要么躺平后抢不到医院床位死去。听天由命吧。

忽然想起知乎上网友说的,对于某些人,在东航飞机上死去是悲剧,对于另外的某些人而言,这是最好的死亡方式,没有煎熬,还能给妻子儿女留下赔偿金,真好。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随着外溢的越来越多,现在各地对上海人员都在严控。

所以,上海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八云社​ 发表

现在的问题是:

上海市到底归不归中央政府管,
他听不听国务院的命令。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国电发〔2020〕11 号)

**《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的要求:

病例长期停留地区 (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
14 天内发生不超过 10 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14 天内发生若出现 10 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而截止到 2022 年 4 月 2 日,累计确诊近七千人,无症状感染者近四万人,而上海市全市无一处高风险地区,均为中低风险地区。

知乎用户 顾回 发表

一个问题,居家隔离的人你能保证他老老实实在家?你能保证他们在家不被饿死?特别是上海的那群老人家。何必遮遮掩掩,隔离点不够用的事,一个星期前本地群里就传开了,阳性不立即拉走的事也不是新闻。

上海的医疗专家们还是少碰点 zhengzhi,多花点心思在治病救人上。

知乎用户 赵树猪 发表

这样安排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最好把上海设为高风险区,从上海去国内其他城市隔离 14+7。

要不然,很快,全国无症状居家的人就比现在全国因为疫情防控而居家的人还要多了。

反正上海是国际化城市,去掉跟国内的交流也没啥【狗头】。

这样搞一波,上海生产力与上海房价,两个问题至少能解决一个。

反正我家长辈没有住上海的。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是头牌张文宏专家说的吗?还是终南山?


商铺泡沫 - 2:全国 20 家房企商业营运地产,浅析万达商管的营运模式及未来趋势,中高端商业综合体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我国的商业地产到底有多少,过剩了吗?

商铺泡沫:人均商业面积严重过剩,人均消费却严重不足,商业地产的未来在哪里?

不考虑公寓性质的办公楼,2000-2021 年全国写字楼及商业营运商品房销售面积合计 19.47 亿平,外加 1990-2000 年的全国商业综合体面积,及 2021 年库存商业地产面积,狭义的商业地产面积在 25 亿平左右。参考国外城市人均商业面积 1.5 平 / 人,我国的城市商业地产人均面积为 2.7 平 / 人,国外人均商业面积 1.2 平 / 人,我国人均商业面积为 1.77 平 / 人。

无论我们怎么去计算衡量我国的商业地产远景,本质上都是过剩的,如今的商铺市场完全是博傻市场,没有任何流动性。

2017 年以后我国的商业地产就已经见顶,支持我国房价的是住宅投机市场,而 2017-2022 年我国商业地产的扩张不减反增,最终进入了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阶段。

在商业综合体中的竞争中,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红星美凯龙分别位列前三,均属于中高端消费场所。

我们按照城市生活结构,把整个城市分为 6 个大的商业中心,第一个是住宅经济区,以住宅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社区底商,他们的主营业务就是通讯、快递、水果、蔬菜、药店、超市便利店、小餐馆、小型教育培训及其他便民生活的业务。

第二个是小型商业综合体,一般以几个超大的社区为依托,形成了稍微具有规模的平民消费场所,例如地下超级市场、菜市场、连锁品牌餐饮、银行、地方特色餐饮、电影院、小吃街,这些地方消费不高,但是种类齐全,场所不大,但是距离住宅区非常的近。

第三个是以万达、万象城为主题的城市购物中心,经营范围主要是手机电脑、汽车、名贵珠宝首饰、连锁餐饮和电影院。

第四个是景点类,带有公益性质的公园、湿地、城市广场以及商业性质的古城、地方景点。

**第五个是城市的营运类枢纽经济,**物流集散地、大型蔬菜水产批发中心、城市小规模企业的生产配送中心、当地重工业制造基地。

第六个是城市的写字楼服务业经济,金融保险运营中心、信息互联网服务中心、文化传媒孵化发展中心、总部代理企业中转中心、中介服务业产品中心。

这六大商业中心均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住宅经济区、小型商业综合体、城市物流经济体稳定性都比较好,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危机,这些产业都属于刚需产业。

而**城市购物中心、景点休闲中心、写字楼服务业经济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宏观环境变差,那么这些商业中心会迅速萧条,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几个行业。**这几个行业都属于我们今天分析的商业地产行业,常年的商业地产扩张,主要享受的是我国社零高速增长的红利,然而当社零增速将至个位数,甚至进入负值区间,那么这些行业也必然同时伴随着衰退。

我们从万达广场和红星美凯龙的开店数量就可以看出,双方的营收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市场扩张,万达广场完成了从一线二线的布局,正在向三四线下沉,按照我们目前的研究结论,全国有超过 100 个县城的房价过万,全国主要 300 个城市的商品房销量占到了全部城市的一半以上,全国目前有 294 个地级市、375 个县级市,即万达覆盖了大部分的有购买力的城市。

万达也由最初的重资产转为轻资产,进入委托管理模式和租赁运营模式中,除去早期自持物业以外,目前运营第三方的商业广场达到了 27.9% 的比例,非第三方的采取共同持股的方式,通过信托、股权等结构实现轻资产。

从 2022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即便地产消费出现回调,商业地产整体的营收还是增加的,主要得益于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以上数据并不区分权益营收,均是所有商业综合体的总营收数据。

万达一季度的营收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委托管理的商业体变化导致的,其本身业绩回落还没有形成趋势。

万达广场生态内部 70% 的租户都是全国性的长租用户,租金较低,因此整体出租率较高,而仅有不到 30% 的业态在当地招商,且租金较高。**之前在我们对于我国消费的预估下,房地产泡沫崩盘以后,汽车、珠宝首饰、高端服饰消费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暴跌,那么此时对于商场的租金收入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商户要想生存,营业额必须达到生产经营的盈亏平衡线才能继续运营,而商业综合体入驻的商户都是重资产投入,投资回报期一般都在 2 年左右,如果销售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那么即便免费出租,商铺也不一定能维持正常经营。

商管业务的毛利在 40%-70%,净利润在 20% 左右,商管业务中最大的开支是商场维护成本、人力成本,其次是财务费用、营销费用。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小型商业体对中高端大型商业体有替代作用,商场的净资产收益率只要大于银行融资利率,就可以运营下去,至于我国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命运如何,我们认为非常不乐观。

未来商业综合体面对的不是租金下跌的问题,而是免租都不一定有企业愿意去入驻,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数据出炉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

[1] 海底捞增收不增利,这也是未来商业综合体要面对的问题,当扩张达到一定份额时,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行业风险,还将面临宏观系统性风险。

参考

  1. ^ 商铺泡沫 - 2:全国 20 家房企商业营运地产,浅析万达商管的营运模式及未来趋势,中高端商业综合体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697&idx=1&sn=fd11c071e0c3dfa106804b314458a05c&chksm=fb84b9ebccf330fd6bf3e840205b8d46b1dad6f94f3c4f1c47f7cf30dbfd54a5ffe3a62d7054&token=134365765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晴天里的思绪 发表

本轮疫情何时结束?!天真了吧

如果居家隔离,就意味着真正的与病毒共存,共存就没有结束这一说了。

但是说放开只是在发泄情绪,放开是逐步实施的一个过程,预计这个过程需要一到两年,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我知道有些人把居家隔离当成宝。

算了,我也不反驳。

我只提醒一点:退烧药和止咳药备好了没(我不是问有关部门,我是问每一个家庭)?

特别是小孩的退烧药美林,退热栓(塞屁屁的),必要的时候甚至是成人退热栓(切尖尖下来,只用前头那四分之一,这一招还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一个医生教我的)。

我只能提醒诸位到这儿了——来自我闺女当年流感高烧不退的经历。

知乎用户 懦弱的人 发表

最少,上海和吉林省的被感染速度远远超过隔离诊治速度,更不用说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了。或者说,与病毒共存并不是什么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能不能的事情。简言之上海这一波疫情结束不了,结束就是与病毒共存。

两个地方都是 2000 以上,上海都 6000 多,每天建三所大型方舱医院都不够用隔离被感染,怎么可以做到应付持续不断的冲击?

也就是,正规医院只能接诊重症危重症,方舱医院可以考虑有可能转变成重症危重症的轻症普通型,和有可能转变成重症危重症的年龄偏高的老年人和带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缓解正规医院的压力,千方百计的避免新冠死亡。

也就是群体免疫的正规做法,下一步着重考虑如何与病毒共存,和如何拉长高峰期让有限的医疗资源从容的应对庞大的与病毒共存带来的重症危重症,挽救他们宝贵的生命。

所以,从现在开始需要做,正规医院只接诊新冠病毒重症危重症,方舱医院为正规医院做辅助设施使用而不是隔离轻症无症状。

与病毒共存的趋势已经确立,千万不能不切实际的幻想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造成更严重的武汉人道主义灾难!香港就因为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其相对死亡率是有可比性的新加坡的四倍不止!

有可比性的新加坡有计划有步骤执行与病毒共存以 500 万人口至今为止新冠死亡只有 1270,而过去的 24 小时死亡只有 7!

新加坡,更新至 2022.04.02 22:52, 数据说明

实时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地图

而香港 700 万人口已经造成 8061 死亡,其中 7800 多是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的第五波疫情贡献。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报告,

截至四月二日零时零分,于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间共录得 7 848 宗死亡个案曾对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当中由医院管理局及公众殓房报告的个案分别为 7 795 宗及 51 宗,以及两宗由香港中文大学医院报告的个案。至今本港累计死亡个案共有 8 061 宗。

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报告,过去一天死亡 116 是新加坡的 7 的 16 倍多,相对比例也是近 12 倍!

截至今日(四月二日)凌晨零时零分,共有 10 138 名确诊 2019 冠状病 毒病的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医管局) 传染病中心、新冠治疗中心(亚博馆)及公立医院接受治疗,有 1 439 名病 人出院,99 名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以及 17 宗早前离世未公布的个案。

所谓的早前离世未公布的个案指的是不在公立医院离世,也就是为了所谓的应诊尽诊接诊所有的被感染造成无暇顾及重症危重症,很多重症危重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及生命甚至失去生命的情况。高峰期这种死亡是公立医院的一半左右。

事实证明有计划有步骤执行与病毒共存比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科学!

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知友们可以参考下面一系列的回答、文章和想法。

懦弱的人:根据中国现实状况如何实现与病毒共存?

懦弱的人:方舱医院需要转变职能

懦弱的人:香港第五波疫情数据帮助上海避免灾难

懦弱的人:针对第五波疫情给香港的三点建议

懦弱的人:香港应该立即执行与病毒共存!

如何决定传染病严控期限? 传染病防治的…

香港第五波疫情终于走出最黑暗时刻,确诊…

如何解读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科…

如何解读科学精准,动态清零? 全世界新…

严重警告! 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以来首次 …

上海已经被沦陷

香港疫情已经过高峰为什么装看不见? 香…

知乎用户 留德华叫兽​​ 发表

贴一个法国驻上海领馆

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致意

这波 Omicron

欧美很多国家日增几十上百万

但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

后者自我在家隔离、自愈

对医疗资源可以说是 0 依赖

我身边大概有十几个朋友(20-40 岁)中招了

大多数 “发烧” 一周后自愈转阴

小部分(包括一家三口中部分家庭成员)无症状

没有一个去医院的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刚说了建立的方窗医院有 1.5 万张床呢,转眼间就放风要居家隔离了。上海防疫还能做得更紊乱一点不?

而把事件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基本上,上海防疫优等生的帽子已经被趴得一无所有了吧。这里面,反映出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它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怎么才能踏踏实实活下去。

《赛博魔都 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有个小官吏被老婆抓破脸,不得不谎称说 “晚上乘凉,被倒下的葡萄架刮破了脸”。上司很同期他,想出来秉持正义,结果被夫人听到,要大闹当场。做上司的慌忙对下属说:

你且暂退,我内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因此,在上海话中,“葡萄架倒了”就成了 “惧内” 的婉约说法,大约相当于川黔方言的“耙耳朵”。

但沪语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它的活学活用上。例如这个葡萄架倒,在必要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适当外延,例如:

用于对上海近期疫情表现的评价。

上海滩的葡萄架也要倒了?

这两天上海疫情回潮的事,大家都晓得了伐?

按照上海卫健委通报:

① 本轮魔都疫情的溯源是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华亭宾馆管理疏漏,导致于 3 月 1 日出现外溢。

② 目前上海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 36000 例。

我根据卫健委数据,统计了最近一周的新增感染者情况:

阿拉上海拧要惊呼:

要西夸了,病人嘎西多!

曾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现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的陈尔真,在 4 月 1 日接受采访时谈到上海防疫与武汉防疫时的区别:

两次 “战争” 面对的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跟当年的武汉相比,上海在准备上、经验上要好一些。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

用官媒的评述是这样的:

在不到一个月之内,上海这个曾经的 “抗疫优等生” 就被 piapia 打脸了。例如全国人民就搞不明白:

超过 3.6 万名患者的上海,为什么还没有划定至少一个高风险地区?

还有更奇怪的,有网友反映:

持绿色健康码驾车离沪的人员,刚进入外地,健康码就变黄了,检测核酸发现还真阳性了…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得合理解释,很可能影响基于健康码的疫情防控体系的信度。

而且,事实上真的如此简单吗?这里就挑几则吐槽的寓言故事,记录如下。

丁丁在上海

尽管上海卫健委明确了这波疫情的溯源是境外病例,但似乎入境人员并未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甚至出现了一条街的两边,左侧国人隔离管控、右侧外籍人士口罩都不戴地看热闹的新闻。

我翻了翻日历,确认 “租界” 这一页确实已经翻过去了呀…

而 3 月 31 日,上海六院发布了《新冠疫情笼罩下的 “丁丁保卫战”》,大意是医生不顾被感染风险,为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人士做了个紧急手术,期间克服的重重困难中就包括: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整个手术及麻醉护理团队采用最高级别的防护。在厚重的防护服和无菌手术衣的包裹下,手术台上的每个操作都极为困难,还需要克服护目镜雾气阻碍视线。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曲 “白衣天使的赞歌” 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化目的,反而是在上海护士被本院拒诊而去世的背景下,激怒了众人。

当前的严峻形势大家都了解,但定下的防疫纪律可不可以选择性执行?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这种 “超国民待遇” 呢?

如果防疫政策可以区别对待,直接放任某些特定标签的群体肆意妄为,甚至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破例倾斜供给… 这不但是赤裸裸的歧视行为,还会让当地政府的严格防疫政策成为纸上谈兵,因为病毒传播是不看你身份证号码的。

1935 年,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创作了经典连环画《丁丁历险记》,其中有一本是这样的:

![](data:image/svg+xml;utf8,)

80 多年了,丁丁如果重游上海,很可能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然后问一句:

上海滩的某些人,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啊…

怎么正确解读热点新闻?

前段时间,上海的防疫工作做得很有特色,而市民的反映也很有个性,例如传说中的 “举着红酒排队检测核酸”、“临时解封后第一件事是买咖啡”…… 迎来一片盛赞:

上海这个城市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觉得挺有趣,有人觉得太 “作” 了。我觉得吧,如果这是个人行为倒是无伤大雅;但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热搜第一,并获得当地主流媒体的轮番刷屏,这说明至少得到了某种默许或暗示,试图展现出 “既要精准防疫,又要展示格调” 的复杂内心吧?

而且疫情持续了 3 年,各地政府的防疫手册都更新到第九版了——临时解封不意味着完事大吉,各地政府的标准做法都是统筹小区居委会帮忙配送蔬菜和生活用品,准备第二阶段的封控。为什么到上海就需要家家户户倾巢出动买买买,难道不知道这种大规模聚集会导致传播风险吗?

所以从程序的角度看,无论是 “端红酒做检测” 还是“临时解封疯狂购”,当地政府对防疫的理解还不到位。

我们再看看这篇大规模传播的文章中,核心观点是什么:

围绕着 “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在激烈对线的人们啊,你们还没有 get 到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火,为什么必火:

文中盛赞的 “我要红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 生活,是披着 “生活格调” 的皮,在宣誓 “菜篮子管够” 的核。绕了大半圈,搁这儿搞高级营销呢——这阅读理解,你学会了吗?

![](data:image/svg+xml;utf8,)

那么,上海的菜篮子是否管够?普通人家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巧了,我的老领导就住在临港新片区。她在朋友圈展示了非常时期的生活小技巧:

![](data:image/svg+xml;utf8,)

简单地说,她在盘点冰箱后也采取了差不多的操作,灵活使用了滚动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以及没写下来的先入先出法、KPI 管理,以及 360° 反馈评价…

还好我本行虽然丢了,专业词汇还看得懂,只能赞一句:

不愧是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敞开了供应,还需要这样精打细算么?

另外,我还有个住在浦东的朋友,描述了他家的日常生活:

家里食品供应总体正常,就是蔬菜有点少。剩下的一棵白菜,每餐掰 2 片叶子,细细地切丝。然后和勾芡的肉丝开汤,再打个鸡蛋搅拌…… 最后做成类似于北方胡辣汤的模样——但没有加入大量香料,味道以清淡为主。总体评价是:绿色又健康,干净又卫生。

所以,当全国上下都在严肃执行 “网格员分发到户、畅通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 100 米” 时,某地却并未大规模、成建制地组织统一配送,而是各个小区以及志愿者“灵活分发”。这是一个 2500 万人的特大城市的应有态度吗?

哮喘病人怎样才能获救?

3 月 30 日,上海浦东某病人犯哮喘,家属在向附近救护车借除颤仪时遭拒,最终导致抢救无效而死亡。无巧不成书的是,该急救车当时正在执行对同一小区另一住户的急症患者急救的任务。由于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现场无法判断没有同意出借设备。该医生已被停职处理。

这个新闻出来后,网上的反响强烈,有部分网友关注的是两个问题:

① 医生的应对到底有没有问题?

②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才能获救?

在回答这两个连环问题之前,我必须申明: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这不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生命重要,因而不能指望着道德绑架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没得谈。

所以,如果你是当时的医生,你的选择并不多,基本只有两个选项:

选项一:把救护车上病人的设备挪给哮喘病人使用。这样,与你无关的哮喘病人可能获救,但后果可能是救护车上与你有关的病患突然情况转危甚至死亡。此时你违反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的相关规定,你面对的是明确无误的医疗事故赔偿 + 刑事指控,是一定足够入狱的。

选项二:拒绝挪用,哮喘病人死亡,但救护车上的病人得到符合程序的合理看护。你面临的主要是道德上的困扰,至少是不可能面临医疗事故认定及判刑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会怎么办?

当你不知道作出这个重大决策会导致什么严重结果的情况下,你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拒绝。因为:

一方面,拒绝的最严重后果也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进监狱),而不拒绝的话,真的有可能被告上法院甚至判刑。 另一方面,你根本不知道用了设备后,车上的病人会不会因此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如果你认为放弃任何一位病人都会导致死亡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与自身责任无关的那一个呢?

这个结论让人有点不舒服,但它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陷入医疗纠纷了,你入狱了,你妻离子散一辈子毁了… 你能承受这样的无妄之灾么?

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做出牺牲的叫英雄,但你不能苛求周边每个人都是英雄。

可见,医生的应对,可能在细节判断上有偏差(例如学艺不精,不知道判断两位病人谁更紧急),但在总体方向上,是真没什么可被口诛笔伐的。

理解了这一点,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思路就有了。

**遇到类似情况的破局途径,就是设法把事情闹大,把原本不相关的人给卷进来。**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两个选项:

**第一个操作叫做 “以暴制暴”。**也就是部分网友宣称的 “谁拦我就 X 谁,以暴力胁迫他人,捍卫亲人生命”,凶器架在脖子上,医生不得不做出确定选择。但这种强行建立联系的方法后遗症很大。例如事后被追责怎么办?例如遇到反抗怎么办?我们不建议作为第一选择方案。

第二种操作叫做 “上屋抽梯”,同样是把事情弄大让第三方入局,但高明之处在于替他免除责任。例如这个案例中,家属可以扑上救护车,说不给治疗就拔管子或者砸车上急救设备。这时候,当值医生的责任就被不可抗力解除了——他大可以解释说,如果我不配合这位过激的家数,很可能导致两位病人都病危,我这是合理选择。

事实上,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能暂时免于责任,多少人都是通情达理愿意帮一把的。对吧?

这种理论是有着成功应用实例的。早年一则关于人口拐卖的报道中,一位机智的被拐女孩就是在赶集环境里突然掀翻了街边炸油条的摊子,然后被群众扭送派出所而获救。

这种围魏救赵式的智慧,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有对应的故事。民国时候有本叫做《厚黑学》的奇书,里面说到做官的人有两种做事方法:补锅术和锯箭术

补锅术说的是,乘着东家不注意,用锤子把裂缝敲大一些,才能显示出你的手艺值得更高价格;锯箭术是说,外科医生把病人露在体外的箭杆锯掉,剩下的问题就可以堂而皇之甩给内科医生去处理了。

该书作者李宗吾的本意,是讽刺官场的奇葩现状,但他也确实说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把破锅上加一重锤,不就是把事情搞大,强行建立起联系,让原本不相关的人等都牵涉进来吗?把箭杆锯掉再让病人去内科,不就是把一方免责,让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吗?总好过内科外科双方扯皮,最后事情得不到解决吧。

这种狡黠的智慧虽然不能当做为人处世的主动选择,但了解一点总归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理解一点潜在的运行规则可能会帮上大忙。

赛博朋克式寓意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寓言都有一个寓意。那么,本文瞎扯的这三个赛博朋克式寓言又有什么寓意呢?

故事一说的是丁丁的故事,它的寓意是:投胎是门技术活。当然,人生不能重开,选择了地狱难度(impossible)开局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对不平之事呐喊出来,否则不合理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故事二说的是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它的寓意是:**你看到的魔幻新闻,背后有一个另外的角度和逻辑。**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观感也会有区别。至于是努力升到高维,还是把高维降到低维,这是你的选择。

故事三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常见思维,它的寓意是:**站在别人角度思考你的问题。**这可以帮你找到双方的公约数,进而推动事情的解决。

如果把三个故事连起来,似乎说的是这样的事实:

即使从长期看,每个人的出身状况也是很难改变的;在中期内,人们可以考虑类似于阶层跨越的社会运行规则;而短期内,还是多看点书、充充电吧,这是疫情期间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自我提升方式。

如果这是一则软广,此时就应该出现一个书单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所以这是一篇三观很正的扯淡文章,请不要怀疑我居心叵测。

最后,我们需要给出一点正能量,免得大家从此怀疑人生。

余华表述过一个观点:

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区别在于,在面对严肃作品时,批评家绞尽脑汁地设法解构、拷打作者的所有想法,然后找到作品的缺陷;而文学家则努力去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挖掘自己难以触及的品质,然后写出更伟大的作品。

同样地,如果你立志于当个单细胞的批评家,那满世界都是钉子等着你去敲;如果你基于工作、生活中的普通人角度去思考,你能琢磨出:

这个世界比《赛博朋克 2077》还赛博朋克。

全文可参阅:

《赛博魔都 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5971&idx=1&sn=7c07bc7adf70e546c7de066ecc44d222&chksm=ce461b2ff9319239207557b8e37e133e9e7733407af3205ab9278a31d02dfc705cf25cbecb91&token=1443136062&lang=zh_CN#rd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紫罗畅想​​ 发表

上海的疫情主要看上海市政府要不要脸。

面对如此的疫情数据,每天强调有多少是封控区的无症状,有多少是封控区的确诊。

我们以 4 月 2 日的公布的 4 月 1 日数据为例:

确诊病例 260 例,无症状 6951 例。

确诊病例(260 例):8 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50 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2 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

无症状病例(6951 例):5402 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649 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也就是说:在普遍核酸中,确诊 250 例,无症状 649 例。

这个数据少吗?

非常多了,在 1 月份禹州市爆发的疫情中,全部确诊病例 360 例。

你一天都干 260 例,上海人口 2490 万,是禹州人口二十二点六倍。

按照同等比例放大一下,上海这波疫情 8200 例差不多了。

但是上海一天的无症状就六千。

你说他的疫情防控合理吗?

通过人口,感染人数,来看显然不合理啊。

还是多看看防疫政策吧。

现在上海的静态清零和动态清零不知道有什么区别。

我只知道,现在国内影响好像并不突出。

国际也没有因为上海疫情影响到乌克兰的战斗。

知乎用户 大鱼不吃小鱼 发表

这一波上海基本上是和深圳同时开始的。

深圳现在都已经结束了放开了。

上海的正在处于大幅上升期。

可见,不要再去迷信什么国际大城市什么都是好的对的。

而且,不是我对上海有偏见,上海是全中国崇洋媚外最为严重的城市,这个从十里洋场就已经开始了。全中国都喜欢喝茶,就上海喜欢喝咖啡。

那边救护车都不够死了人了,这边还在为极力抢救了一个洋人的丁丁而高声欢呼。

同时,上海也是在全盘上最接近西方思维的城市。

相应的,自然也会有上海例外论。

上海这一波为什么搞这么糟。前面装各种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更优秀,更有经验。后期看情况失控又马上转脸过度加码。

为什么?

根子就是我说的那个上海例外论。

或者说叫开放例外论。

就是说,在他们心里,很多东西,在上海,跟在全中国其它地方的标准不是完全一样的,有时要向西方靠拢一点。

但恰恰就是这个向西方靠拢一点,在这一波害苦了上海自己以及大幅牵连到了其它许多地方。

你看上海一开始是怎么说的,说上海不只是中国的上海,封闭会给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球性的,云云。

这不还是西方鼓吹与病毒共存全面开放的那一套吗?

西方全面放开,他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还用我说吗?

去看看现在欧洲的情况,上一波还没走完,这下一波又来了。

现在有一个算一个,为了经济而放开的,谁的经济因此而变好了。

就在眼前的,香港,现在成了什么样子,连全员核酸都做不成了。

是,这一次的毒株毒性没那么强,但问题是它传播速度那么快,感染人数一多,它就会挤占别疾病的医疗空间。疫情本身不死人,可会堵住别的病的治疗通道,让别的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人。

那不还是要死人吗?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回到老路上,封闭,隔离。

早这么做,早就结束了。

对于这种事情,要么就全面的左,要么就全面的右。全面的左那就是先顾人不顾钱,全面的右就是先顾钱不顾人。反正总是得落下一样。

但是这种身在左面,偏又心向右面,向右前进发现问题太大又折回左面的想法和做法,肯定是两头不落好,两头都吃亏,两头都占不到便宜。

天底下没那么多的好事,便宜只能占一样。

这话老祖宗们都说了多少年了。

还想不明白。

知乎用户 cainmusic​ 发表

蠢,蠢不可及。

居家隔离你怎么保证他不到处跑?

前阵子大白睡楼栋椅子的新闻不记得了?

哦,找人来一对一盯防?

人不是人,干这种活?

还有些没人盯防的怎么办?

在家里闷着无聊出去散散步?

知道的还能帮报个警,不知道哥俩好咱唠唠嗑?

再者要知道,当初在隔离酒店对门开个门拿个外卖都能被感染,有些地方楼上楼下有没有传染的可能?

上海从疫情之初开始的各种骚操作,究其目的,压根就不是防疫。

知乎用户 Absoler​ 发表

我们不是不知道奥密克戎的毒性可能小于以前的品种。但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上海半开放、防疫政策近似于国外的同时其余城市依然执行严格防疫政策;是上海疫区居民危险程度近似于回国人员的同时他们依然能在国内自由活动。

其他城市这一波属于是开放的好处也没吃到,封校关门也一样没落下。搞试点学共存可以,能不能一开始多少准备一些完整的应急预案。并且哪怕单说上海内部的管理,很多政策都显得莽撞生硬。有患者了就直接封禁整个小区,让居民饿肚子,其他人就随便自由活动,最后还是该怎么传染就怎么传染,让被封小区的居民毫无意义地付出。明知道新病毒的特点是传播能力强,还非得把防疫政策降级,侥幸心理作祟。

知乎用户 甄贾世清 发表

居家隔离是西方自由主义下的抗疫方法,集中隔离是我国集体主义下的抗疫方法,大规模建设方舱和集中隔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

只要我国还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就坚决不能舍弃自己的政治优势,坚决不能放弃中国特色的抗疫方针路线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坚决不能走上西式抗疫的邪道。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抗疫正道。

知乎用户 花花酱 发表

忽悠,接着忽悠。

大凡真症状这么轻,HK 不至于死那么多。

我年纪轻,几天就好了,这病对家里孩子的影响还不知道,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可未必扛得住。

要搞钱就搞钱,反正他们有钱的病也死不了,我一个底层只希望离这些黄老爷远一点。

真就是把自己忽悠瘸了,继续忽悠大家一起瘸是吧,这样就不会被嘲啦?

我们不敢嘲笑,我们只会鄙视啊。

知乎用户 虞仲癸 发表

深圳 3 月中在传说某小区发生了循着下水道产生的气溶胶传播。没有公开说明,但从那之后各个社区都在布置要求居民改造下水道口。

如果允许无症状患者居家的话,基本上是楼栋团灭的后果。

参考来源:深圳卫健委 3 月 12、13、14 等几天的确诊报告。

另:上沙村、沙嘴村都出现过传染给环卫工的情况

上沙(塘晏村、龙秋村) 清零是在异地转移安置、集中消杀之后。

知乎用户 云天明 发表

还嫌感染规模不够大吗?

还想再扩大到整个上海

搞到神仙难救?

就趁势躺平了?

搞成这个鬼样子,

还不就是你们这种专家暗中实施事实上的共存,搞出来的好事?

真当群众傻呢?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3 月 10 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闭幕

上海,深圳两市的领导人都同时从北京赶回自己的城市,解决同时出现的新冠病毒扩散的问题。

3 月 12 日,上海、深圳新增新冠病毒患者人数(含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 65 人和 66 人。

昨天,4 月 1 日,深圳的健康码已经摘星了。

上海今天摘星了吗?

都是高层领导人,我相信无论是哪个大城市的领导,在能力上都是差距不太大的

真正差距大的,恐怕是本地的一整套医药班子

知乎用户 猫眼 2020 发表

无症状、轻症居家隔离将会导致整栋楼被一锅端。

气溶胶污染可不是闹着玩的。

句号。


再次提醒,把家里不是水封的地漏换成水封地漏或者直接堵上,往水封地漏加消毒液及灌满水。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微量即使吸入了也不会感染。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时,应该打开所有室内积聚的公共场所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这样就可以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的室内外通风的室内积聚环境,持续大风量用没有新冠病毒的室外空气置换室内空气,防止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就可能减少积聚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人每分钟呼吸 16~18 次,也就是每三秒钟进行一次吸气和呼气。人每次呼出的气体只有 0.5 升,就是一瓶矿泉水那么多。一立方米空气是每次呼出气体体积的 2000 倍。室外空间是多少一立方米?即便室内有 2、3 个新冠病毒携带者,持续大风量用室外空气置换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浓度也不会高,而且在新冠病毒携带者离开后,很快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就没有了;反之,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随着 2、3 个新冠病毒携带者的呼吸在逐渐积累,而且即便他们离开了,新冠病毒气溶胶还在,还会造成传染。

在室内外温差相差大时,或者没有窗户,或者没有办法进行开窗通风,可以改造为地进风上排风的室内外通风环境。

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除了打开所有窗户进行大风量室内外通风,并且戴好口罩,减少停留时间等必要的措施以外,在有固定座位并且没法戴口罩的室内场所,如餐饮、酒吧、茶馆、咖啡厅等室内场所,能够保障吸入前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使其不具传染能力,就能大幅度减少积聚时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发生。

在影剧院、集中办公场所,会议场所,对外服务场所的固定座位,能够保障吸入前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使新冠病毒丧失传染能力。

**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时,**幼儿园、学校下课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上课时为了避免互相影响,也要关门开窗通风。**在室内外温差相差大时,**幼儿园、学校应该达到国家标准的新风量,尽可能多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以便于在室内有新冠病毒携带者时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气溶胶浓度,尽可能防止集聚性传染事件的发生。

显然,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时,地面交通工具如出租车、网约车和公共汽车应该打开窗户运行,这样在相对速度作用下,车内外通风量会很大,也就是快速用没有新冠病毒的车外空气更换可能有新冠病毒的车内空气,即便乘客或司机有人携带新冠病毒也不会造成互相感染。

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时,应该打开所有家中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的室内外通风居家环境,持续大风量用室外空气置换室内空气,防止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就可能减少家庭感染事件的发生。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知乎用户 锌挎 发表

  1. 专家称「上海疫情规模比武汉大但疾病严重性低,无症状或将可以居家隔离」

2. 如何看待「上海婴幼儿被单独隔离哭闹」,上海妇联回应「已在协调过程中 」

这两件事竟然是同一时刻发生的

知乎用户 美食答主​​ 发表

谢邀。

陈专家是临床医生出身,好像是急诊、ICU 专业的。

他说的 “居家隔离”,从诊疗的角度没什么问题。

主要还是会增加防疫压力,影响清零。

“结束疫情” 主要看怎么定义,有几种可能性都可以触发疫情管控结束。

我觉得,他只是指出来一种可能性,就是临床观察点的收治能力也是有上限的。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我就不批评这位专家的言论,因为他说了居家隔离有效果 “最关键的是个人的依从性问题 “。

普通群众是肯定没有这个依从性的,只有经过考验的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们才有这个依从性吗。

所以请领导干部们居家隔离,群众还是集中隔离就好了。

知乎用户 鼻涕虫​ 发表

实际不应该是怕得病的进方舱,其他不怕的人正常生活吗?

小区里不停的有人因为快递和外卖中招,包括帮业主送东西的物业工作人员。你说送外卖的现在还能在外面的人,都已经 24 小时核酸了,大家都手套口罩的戴了,还这样。心里没数吗?微信群里看到上海有老人隔着栏杆求小区外的人帮忙买鸡蛋,虽然路上人都没有。看着小区业主群里哭诉家里老人没法出去做透析。看着那么多人在方舱里拍的视频。

玛德,封吧,封到上海变成上海堡垒。

预防一下防疫爱好者: 如果你们叫嚣着让希望开放的人滚出国门,那么等真的开放了的时候你们去朝鲜吗?

知乎用户 索马里稀有葡萄​ 发表

如果最后试点居家隔离了,那上海,哦不,“北京” 还算恢复了理智。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我是都说过很多次了,就是上海的规模比武汉的规模要低,而且无症状的居家隔离后,相对来讲就是能尽量的减少一些这种人员的往来。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不用再有更多的医疗设施或者是医疗的这种人员的安排了。

而且,能这样的话就是减少一些新冠的影响生产和生活,尤其是严重性,现在就是对身体的影响很低的,这些群体就确实自己在家居家治疗和隔离基本就能治愈,服用口服药或者去社区医疗就好一些的,这个做法等于就和国外的这种无症状患者不统计和居家监测就有关系。

知乎用户 沈猛 发表

从疫情上看,前年在华中腹地城市搞中心开花,如今在长三角核心龙头城市搞共存拐带,两者之间不排除有一定的关联之处。

特别是后者,从网络舆情上看,有内外联动的迹象,应该呼吁国家安全局介入调查。

从地缘上看,东亚这边的绞索,第一岛链相对松散,不像在欧洲有个北约集团,那边还有二毛大波波等便于提供支撑的抓手,这边有海洋阻碍,如果选择搞常规摩擦的套路,必须从海上奔波而来,长时间消耗支不住,得不偿失。

从支点选择上看,对方最好的点在 4V,问题还是缘于岛屿的天然局限性,引爆 4V,开局就是终局,没有回旋余地,不如二毛那么便利,只能在最紧要的节骨眼上起爆。

此时,岛上的最大作用,是派遣键盘水军支持共存试点。

问题来了,既然老美确定将遏制我们的崛起作为头号战略目标,在各种公开场合也反反复复对此进行重申,但大家都知道,他们一时半会没能力搞出大众熟知的热战模式,按老美秉性,他不会也不可能放弃攻击,那么排除热战选项之后,对特定目标地区的超限战攻击,就是必然的选择,基于这么个逻辑关系,问题就变成,他们会选择什么模式的超限战,在哪里搞?

金融霸权,科技打压,略。

就谈当下,新闻陆续报道的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起底,佐证了老美有在亚欧大陆搞生化超限战的重大嫌疑。

那么,这波从魔都刮起的共存试点风,配套的舆情诱拐,不排除是他们试图制造新支点的试探。

所以,说本轮疫情何时结束,不如问问自己是否还幻想共存试点?

呼吁国家安全局介入调查。

知乎用户 杨力 发表

《诊疗指南》大于《专家共识》大于某专家个人意见。

知乎用户 nyu nga 发表

措施是要互相配套的,我想只要现在还是坚持动态清零,那政策上应该就不会允许居家隔离。

无症状或轻症居家隔离,包括之前的抗原自检(如果只要求看抗原结果的情况下),都是与动态清零要求不符合。

居家隔离是有社区扩散风险的,而抗原自检会出现阳性不上报情况。清零要求的就是快,无漏洞,如果一边坚持动态清零,一边实行这些措施,那么清零成本会扩大,清零周期也会变长。

所以我觉得讨论无症状或轻症是不是可以居家隔离,最终又会回到是不是要放弃动态清零这个问题上。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可以参见我另一篇文章。

清零还是共存?共存需要两个条件

知乎用户 张婷 发表

抗疫,首先是认知战。

统一认知,万众一心,全力以赴,迎接全胜。病毒到底什么水平,是不是要封城。从目前香港上海实践来看,不封不行。

其次,是经济战。

保障供给是否到位,组织是否流畅。

再次,是耐力战。

战线要统一,要留有余地,要果断决策。上海的养蛊为患更多的是经济和抗疫取舍之间的两难。有时候,宁可初期严格些,好过事后一地鸡毛。

最后,才是防疫医疗战。

检测前移,大数据轨迹锁定,空间伴随人员的辩识。技术手段盯死,不漏死角。疫苗的更新迭代要跟上,效果有但还不够理想。最关键的是,没有降低感染率,这是核心。反复感染,一旦全面开放,仍将一地鸡毛。而大面积封城消耗的医疗基金,最后总会有见底的时候。得有各种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在省会城市兴建备用方舱医院等。

歼灭战打成遭遇战乃至巷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上海不重视,而是上海在探索新的出路,兼顾防疫和经济。事实上的防疫失守则说明骑墙派注定死路一条。

当前中国抗疫,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至今没有找到对付疫情的动态最优解。上海作了某种程度的尝试和试水,但是最终不得不回到传统的解决轨道,这给经济和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国家要兼顾防疫和经济发展,要有融入世界的时间表或者隔离开世界而不影响总体经济形势的措施。全国总 GDP 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死亡率大约会升高 1.5%,同时生育率会降低 2%。形势严峻复杂。

当前的应对疫情的方式是有耐受极限的,如果感染率提高 1 倍,只要个别地方有漏网之鱼,那就是燎原之火。而目前有没有这么厉害的病毒呢?英国目测出现了新型混个株,比奥 2 感染率还高 40%。

常州从第一例阳性,到第 100 例,只用了一周,后来不得不主城区全城封控。而同样 1 周,感染率提高 40%,3 天传播 1 代,那将感染 2000 人,非常恐怖的传播速度。而感染率是目前 2 倍的话,只要有 1 例阳性(哪怕是无症状),7 天可以感染 4 万人。

目前大有这样的认知,北美医院的 ICU 里新冠病人正大面积清零,中国继续抗疫属于瞎胡闹,自己折腾自己。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中国目前的抗疫确实经济代价高,不断探寻更加精准、代价更小的抗疫模式势在必行,但是急不得。外面的 “群体免疫” 全都是被迫趟出来的,老百姓接受目前的死亡风险也是无奈之后的麻木。

当前中国动态清零路线的最大挑战还是经济代价太大了,我们很多人都在身边感受到了萧条,奥密克戎被清零的难度远远高于之前的新冠毒株,它对经济的伤害难以控制。一位亲戚在铁路上工作,他已经因为公司事实上停运而在家 “休息” 两周多了。

他们好在是国企,基本工资照发,但那些服务业的私企和个体经营者怎么办?对 “手停口停” 的他们来说,防疫导致的经济损失真的要比染上致死率已经不高的新冠病毒更加可怕。

抗疫导致 GDP 下降,它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折射了很多人家生计的艰难。因此缩小全社会的经济损失,这已经不是抗疫中的次要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它就是抗疫本身。只有把经济损失能够不断压下来的抗疫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所以国家强调一定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效果,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既要…… 又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因为难,才预示了好的结果和成绩。西方从一开始就逐渐躺平,很简单啊,但结果是造成那么多人死亡。中国则艰难探索了一条自己的路,从而奠定了我们之前抗疫的明显成就。

疫情暴发以来,作为经济金融重镇、承担对外交往的重任,上海在精准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用尽量小的代价遏制住了几次局部疫情。

然而,本轮疫情反扑的势头很猛,隐匿的能力更强。据统计,3 月份以来,具有更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我国 29 个省份,本土感染者累计突破 12 万,中高风险区一度超过 600 个。要战胜更狡猾、更顽固、更难缠的对手,上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动态清零” 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必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如果说 “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那么,千方百计集中资源和力量,着力解决好疫情防控的关键性支撑性问题,是上海的当务之急。

比反思更重要的是温暖,比黄金更重要的是信心。当此之际,这座苦战疫情的城市,最需要的是战友的鼓劲,是同胞的温暖。

这种温暖,首先是对上海抗疫工作的殷切期盼。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呵护生命健康,是比天还大的事;保障日常生活,也是民生的重中之重。

从对抗疫一线人员给予临时补助补贴,到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从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到切实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城市有序运行……

上海正在一手防疫情,一手保民生,一手谋发展。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提高政策效能,越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相信上海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

对于这场看不到头的 “战争”,每个国家的“打法” 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立场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 “国情” 都不一样,更何况每个城市的情况也不一样,更容易被忽略的是,这次疫情参与战斗的战士们,既毫无经验,也不是训练有素。最为艰巨的是:她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最考验战士们的意志力。

很显然,如果说,这场”战疫 “从指挥官到管理员再到基层指战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信心不足,凝聚力不强,方法不对,执行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一场小“战疫”,或者说局部” 战疫”失败。

知乎用户 Nemo China Gao 发表

重点:有条件。

翻译一下,住房面积人均 100 且雇两个全职严格防护的医疗工作者。

知乎用户 白夜微霜 发表

浦东新区北蔡镇,鹏海社区,大多数小区从 18 号隔离至今,政府发放了三批物资,鹏海社区居委会,私自拦截从深圳来的物资,高价卖给居民。而且,还不能供应。

目前快递停运,外卖不送,超市关门,所有的物资来源渠道,都没有了,但是社区居委会,把属于我们的菜,私自售卖了,还卖给了其他小区,我所在的小区鹏丰苑三期,目前大多数人,已经顿顿白水煮面条。小孩晚上饿哭,父母完全没办法。国务院投诉,12345,110 反馈都没有回复。

居委会与任何人员,回复我们任何疑惑,打电话,只要是居民,全部挂掉。

求助

说明,北蔡不同于别的地方,属于上海最早集体管控的区域,没有时间机会买菜,补充物资,然而上海大多数区域已经三批物资发放完毕,我们这里连湿垃圾都没有。

知乎用户 何必东风效西风 发表

上海堡垒居然神片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有情绪可以理解,

但是警惕有敌人深入,

错的是防疫措施的执行者和不守规矩者,

而不是整个上海及市民,

上海人也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曾经 010 发表

支持专家的看法,这么多无症状,那肯定是轻症。

只有一个要求,你们上海能自己这么玩吗,我们小城市玩不起,你们想怎么玩怎么玩,别外溢就行。

话说这些专家是站在上海大街上说这话的,还是坐在通风人少的办公室说这话的,还是直接人不在上海说这话的。。。

这年头,专家这俩字就跟小 J 这俩字一样,臭了大街了都。

知乎用户 上帝的捧哏 发表

居家隔离有没有准备环境消杀方案?物资?和应对?

何时?

所有写论文的人都在等一个结果

知乎用户 郑妮​ 发表

如果做不到一人一室,真的不建议居家隔离。

(家里有初筛阳性、无症状不方便转运的)

首先要保证公共区域卫生,

房间里要有单独的垃圾桶,

分时段使用厨卫、不必要不出房间门,

手套、口罩、酒精、药品、测剂…… 要充足。

(要避免交叉感染,只能是做好消毒)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放可以,长痛不如短痛;封也可以,大家先喘口气,未来怎样,未来再商量。但不要摇摆,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事关十四亿人的事情,感觉就像儿戏一样。一会坚持清零,一会又让回家…… 无语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方仓不够,以拖待变。不再出乱子,计划两个月起。

无症状两个星期后再看,如果大量无症状转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祈天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往好处想,嘴硬,命也硬。

特朗普称,死亡人数可能达到 220 万,如果美国能够将其控制在 10-20 万,就意味着我们 “做得很好”。

上海市啥时候放一个 “做得很好” 的目标出来,让大家放下心。

知乎用户 灰产圈​​ 发表

病毒从不讲面子,也不讲大局观。

两个多小时前,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推送了今天上午对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的专访,信息量很大。现摘其要点分享给诸位。

1、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

【大江东】您当年作为领队也驰援过武汉,您觉得这两场战争有什么区别?

【陈尔真】两次 “战争” 面对的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跟当年的武汉相比,上海在准备上、经验上要好一些。**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奥密克戎的 BA.2 这个变异株,毒力下降、传播力在增强,传播速度很快,所以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增加了我们管控难度,压力很大。**目前来看,上海的救治比较平稳,我们会尽快按照 “应收尽收”“应隔尽隔” 来抓落实。

2、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上海此次疫情还未出现一例重症。

【大江东】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上海此次疫情还未出现一例重症,该怎么看?

【陈尔真】是否重症,主要是看患者有没有出现呼吸衰竭,还要看其他一些指标,比如器官受影响的程度等;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毒性也在变化。早期的新冠病毒不仅影响人的呼吸功能,也会造成其他器官功能受损。从这次奥密克戎毒株来看,主要还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肺部病变很少很少。我现在看下来的病人情况,目前没有发现有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当然,这里也要考虑到人群特点,**如果是高龄患者,本身器官储备功能下降的,受到新冠打击之后,应对能力下降,就有可能成为高危患者。对高危患者我们也有相关预案,把问题看得复杂一点、严重一点,做到有备无患,尽管备着不一定用。**用这样的原则,来安排我们的资源。

3、量太多的话,无症状感染者未来有可能会居家隔离。

【大江东】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居家隔离?

【陈尔真】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如果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当然我们要配合居家管控的一些措施,最关键的是个人的依从性问题,既然是居家隔离,就要按照规范,严格管控好自己,不出门了,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要做到位,否则就没办法达到阻断传播的效果。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ps,对上海疫情下一步进展的分析和预判,可参见本公号 29 日的推文《当下魔都疫情五问 | 新增数字怎么看,接下来可能如何发展

另补充两组公开报道过的核心信息——

1、今天下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 36000 例,近期感染者数量仍将增加。有网友根据昨天和今天上海通报的病例数,推测魔都此轮疫情已经出现拐点,这基本上是一厢情愿,具体可留意明天和后天的数字。总体上我们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务请做好心理建设。

2、上海近期正在全力以赴推进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整理了一下沪上媒体这几天的公开报道,**截至目前累计准备救治床位数或已超 4 万张。**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一期项目约 7000 张救治床位和世博展览馆 1400 张救治床位已于 29 日全部投用;新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项目月 7400 张救治床位已于 31 日投用;另有临港保税区保税仓库改建项目约 14000 张救治床位,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改建项目约 3000 张救治床位,东方绿舟改建和长兴岛项目(床位数不详)等。

【前排右二为陈尔真,上图据新民晚报,丁燕敏】

知乎用户 moonbird 发表

哈哈哈……

大号流感论来了,上海果然比香港更像欧美……

我就说一句,上海自己想怎么玩怎么玩就是别到处投毒了!你上海人有钱半月不上班咖啡照样喝的起……

广大内地省份一个月不上班公司可能就没了!

反正只希望内地省份再严格点,上海来的一律自费隔离 14 天。自己到处乱跑的该判刑的判刑!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上海这一轮疫情?

知乎用户 九月 发表 我的老婆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一位默默无闻的一线护士。她一直以自己是急诊抢救室的护士,觉得自己可以救治很多人而自豪,虽然知道危险也热爱自己的岗位。3.6 凌晨我老婆接到通知召回医院,全院核酸,因为发现住院病人在复测 …

我在疫情下的上海

网上这张图传神地表现出上海人在疫情下的心态 3月1日,上海本轮疫情爆发。最初那两天,虽然也有传闻说这一波来势凶猛,但类似的“狼来了”已有很多次,何况谁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怎么个凶猛法,在影响到自己之前,生活总还是得继续。 虽然已在疫情的阴影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