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学者称「中国人口比官方数据少九千万,出生率被高估近 50%」?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这名美国学者是易富贤,《大国空巢》的作者。从知乎的回答看,大家可能认为我似乎是和易老师站在同一条战壕里面的。但事实上,我和易老师大概五年前就已经在微博上相互拉黑了(也许是我单方面拉黑他?忘了)。主要原因是——易老师的研究功底不太好,你想吐槽,结果人家听不懂你在说啥,吐着吐着,一着急,就爆粗口了。

易老师关于「中国人口比官方数据少九千万,出生率被高估近 50%」的论点是通过这样的逻辑计算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 1999-2001 年年均出生 1767 万人,2005-2007 年小学年均招生 1712 万(平均 6 岁上小学),2007 年小学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 1717 万学生,这三个数据基本一致。这些孩子到 2010 年是 9-11 岁,都已经上了户口,但是 2010 年人口普查 9-11 岁平均每岁只有 1427 万人,2010 年户籍 9-11 岁平均每岁也只有 1411 万人。这些孩子到 2015 年已是 14-16 岁,都有了户口,有些甚至有了多个户口了,但是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14-16 岁平均每岁只有 1434 万人,2015 年户籍 14-16 岁平均每岁也只有 1455 万人。这些孩子到 2013 年读初中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只有 1466 万学生。可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有 20% 以上的水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0 年后出生数据的水分更多。1991-2015 年公布的出生人数中有大约 8000 万水分,也就是说 2015 年实际人口应该只有 12.9 亿,而不是公布的 13.75 亿。中国的各项社会、经济规划全部建立在错误的人口数据基础上的。

来源:如何评估中国全面二孩政策? - FT 中文网

简单说,就是易老师发现,

1,2000 年左右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2006 年左右的小学招生数以及 2007 年小学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学生数都是 1700 万左右。

2,2000 年普查的 0 岁人口、2010 年普查的 10 岁人口和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的 15 岁人口都是 1400 万左右。

但两组数据明明应当说的是同一批人口呀?

易老师在这个访谈里(【一点资讯】对话易富贤:我说官方多算人口 9000 万,有 7 万字研究 www.yidianzixun.com)还这样说道:

朱顺忠:你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人口普查,但是如果说国家统计局拿出了一个证据证明自己数据的准确定,那你的科研成果是否就站不住脚了? **易富贤:**还有什么数据比人口普查数据更准确?国家统计局拿不出来的。他们不可能再拿出比这个更权威的数据。所有国家都是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准。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得出的数据不要,那简直是在犯罪啊。

也就是说,人口普查和 1% 抽样调查是最准确的调查,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和小学招生人口由于和人口普查有矛盾,因此是错误的,他们都高估了 20% 以上。

推而广之,易老师认为,从 1991 年到 2015 年的 25 年里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有 20% 以上压根就没生出来,这些压根没生出来的人加起来一共有 8000 多万,所以 2015 年的实际人口应该不是 13.75 亿人,而应该减去 8000 多万,等于 12.9 亿人。

易老师的逻辑,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引用一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中国的人口数据 - 知乎专栏,在这篇文章里面主要讲了一件事,就是人口普查可能会低估低龄人口,这些人口在入学时会逐渐冒出来。

但易老师显然不吃这套,他认为,入学人口也是被高估的,因为

因为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普及率接近 100%,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 8:2,中部地区为 6:4,学校和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机虚报学生数以获得更多经费。

来源:如何评估中国全面二孩政策? - FT 中文网

也就是说,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被高估了,这批出生人口到了 6 岁以后上小学的人口也被高估了,哪个是对的呢?易老师认为,人口普查公布的那个出生人口是对的。

好吧,那这个答案就完全基于人口普查,看看基于人口普查,我们还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1,将 2000 年普查的各年龄人口推算到 2010 年,用 2000 年普查的生育率计算 2001-2010 年的出生人口,并与 2010 年的普查人口相比较:

虚线是 2010 年普查值,实线是通过 2000 年普查数据乘上生存率或者是生育率来推算到 2010 年的结果。

先看红圈。

红圈指的是 15-20 岁的差距,比如在 2010 年时的 17 岁人口有两种算法,第一种是当年的普查结果,有 2077 万(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html/A0301a.htm ),

第二种是通过 2000 年普查的 7 岁人口 1791 万(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html/t0301.htm )乘上生存率(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html/t0601.htm )之后,大约等于 1784 万。

1784 除以 2077,等于 85.8%——两次普查对同一年龄段,有 14.2% 的人口差距。而这一批人口在 1999 年时恰好进入小学,当年的普通小学招生总数是 2029 万(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1c/t2006c.htm )。

那么,易老师在这里打算使用哪一个数字呢?这个 1999 年的小学招生数 2029 万,是和 2010 年普查的 17 岁人口 2077 万对比,说「小学招生数其实没问题」,还是和 2000 年普查的 7 岁人口 1791 万对比,说「小学招生数被高估了」?

再看蓝圈。

蓝圈中的虚线来自 2010 年人口普查的 0-9 岁人口,实线是通过 2000 年的分年龄人口乘以生存率后得到的每年龄人口,再乘上 2000 年普查算出的生育率(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html/l0606.htm )后算出来的。两者的差距每个年龄都在 20% 左右。

那么,易老师在这里又打算使用哪个数字呢?是通过 2000 年普查时算出的生育率 1.22,来说明「2000 年的生育率极低,统计局的出生人口高估了 20%」,还是通过 2010 普查时的分年龄人口反推,来说明「2000 年的生育率没有那么低,统计局的出生人口没有高估」?

2,再来说说易老师多次引用的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这个调查的质量,我们简直可以说,咳咳,可以说是非常烂的,而且是有烂的传统。现在 2015 年的 1% 人口抽样调查到底烂成什么样,我们不好说,没有可以对比的基准,但是可以看一下 2005 年的上一次 1% 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

首先,我们将 2000 年普查和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不考虑出生人口地推算到 2010 年,和六普对比,结果是这样:

可以看到,2000 年普查和 2010 年普查虽然在低龄人口阶段有些差异(前面的红圈说到的就是这个),但在其他年龄阶段还是吻合的。而这个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 到底是什么鬼……

其次,我们用 2005 年的生育率推算出 2010 年的 1 到 5 岁人口,和 2010 年的普查人口比较,又可以得到下图:

生育率推算值小于 5 年后普查的低龄人口,差不多又是 20% 的差距。更别说普查的低龄人口可能仍然是低估的。

易老师在这里又打算使用哪个数字呢?是仍然根据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坚持认为 2015 年生育率已经达到了 1.05 的极低水平,还是根据 2000 普查、2005 年 1% 抽样调查推算到 2010 年普查的经验,认为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的生育率被低估了 20% 甚至更多??

3,易老师有一个论证:

2007 年小学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 1717 万学生 …… 但是 2010 年人口普查 9-11 岁平均每岁只有 1427 万人 ……2015 年户籍 14-16 岁平均每岁也只有 1455 万人。这些孩子到 2013 年读初中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只有 1466 万学生。

再结合这段论证

因为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普及率接近 100%

易老师想要说明,2000 年左右出生的人口真的只有 1450 万左右,2007 年的小学招生人数 1700 万是被高估的,而 2013 年初中平均每个年级在校 1466 万才是正确数字。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在之前出现的红圈——2000 年普查的 10 岁人口到了 2010 年增加了 10%,那为何 2010 年的 10 岁人口不会在 2020 年增加 10%?这意味着 2010 年普查时 9 到 11 岁的平均每岁 1427 万可能是会上调至 1570 万人,和 2007 年的平均每年级学生 1717 万之间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第二,使用 2012 年 CFPS 数据,我检验了「因为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普及率接近 100%」这个论断,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2012 年时,1999 到 2001 年出生的人口已经有 7.1% 不在学了,2013 年,这个比例还会增加。因此,「2013 年初中平均每个年级只有 1466 万学生」这个易老师在这里使用的证据,结合从 CFPS 中获取的辍学率,应当让我们得出 1999-2001 年出生的平均人口至少大于 1600 万的判断,从而显然不应该继续坚持 2000 年出生人口仅有 1400 万左右的结论了。

4,也是最容易想到的一点。2010 年人口普查公报提到,2010 年全国总人口为 1370536875 人。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提到, 2015 年中国人口为 137349 万人 。

那么易老师既然以人口普查为准,那为何不愿意相信人口普查直接得出的结论,却宁愿相信一个自行计算,通过「去掉出生人口水分」后算出的数字,认为中国人口只有 12.9 亿人呢?

小结

这个答案并不是想说中国人口数字没问题。问题肯定有很多。

但是,如果以人口普查为基准,更主要的问题,显然是低龄人口的漏报,低龄人口漏报的现象能够解释多次人口普查之间的年龄动态差异,其他的小规模微观调查(CFPS、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同样在年龄结构、教育结构上支持这点。

而同样用人口普查作为基准,易老师在完全忽略普查之间的年龄动态差异,进行了一段稍显残破的论证过后,竟然得出了中国人口被高估九千万的结论,我觉得能把这个论证写完也是一种本事,要是我的话,已经写吐血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以为哪个美学者呢,果然是易富贤……

从感情上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很好玩,天天在微博上劝少妇们再生一个,而且他废除计生的主张我也支持。但作为半路出家的人,他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而且有很严重的 “立场先行” 问题,让人无法赞同他的观点。

在相关学者中他和翟振武是两个极端。

翟振武总是宣称中国人都是虫族一旦放宽计生政策就会家家生出一堆孩子来。

(关于他被打脸的历史见:如何看待 2015 年我国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减少 32 万人?

易富贤正相反,总是宣称中国人已经不孕不育即使取消计生政策中国也要灭亡了。

易富贤最主要的错误,就是坚持认为人口普查比较准确,无视各种准确性评估的相关研究…… 别人提出他还不接受,总是诉诸感情、转移话题,说不过就拉黑人。

但人口普查本来就是每过十年自己打自己脸啊…… 它至少有这些问题:

1. 人口普查中 0-9 岁儿童漏报率很高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顺带一提:由于某些原因,女性漏报率明显高于男性。所以很早以前新生儿性别比就很高,但过上一二十年再看,那代人性别比并没有高到那种程度)

2. 由于这种漏报,生育水平被低估了

2010 年的六普数据显示总和生育率为 1.18,考虑到这种漏报,学界重新估算通常在 1.4-1.6 之间。有人乐观一些有人悲观一些,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翟振武和易富贤那种数字。

现在官方的目标是将总和生育率回升至 1.8 左右,我很好奇他们用什么方式办到。

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行方式是学习以色列,把小部分人养起来专门在家生孩子。

(以色列大部分人生育意愿很低,但哈瑞迪犹太人平均每个女性有 6.5 个孩子,这个数字甚至两倍于以色列穆斯林。他们硬是把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拉到了更替水平以上。

来源见:In Israel, Haredi and Muslim Women Are Having Fewer Children

3. 死亡率也存在漏报现象

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口规模、人均预期寿命等数据的估算。不过和题目无关就不展开了。

当然,易富贤主张废除生育限制,这个我是支持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些说人口调查登记表涂改的 ······ 别张口乱说行么,别总玩什么 “听说”“听朋友说”“听老家讲”

我六普的时候就做了人口调查员。

电话调查不行,还要上门访问,然后户口本,调查结果,跟派出所户籍管理资料一个个手工输进去身份证号比对。输入一个放行一个,可以讲结果是非常严谨的。坐标杭州市区。

所有出租屋人口也要调查,所有新生儿都要上户口,我个人觉得是不存在瞒报的现象,除非流浪汉睡大街游击战我们实在找不到人的那种,剩下工地现场我们都要调查。但流浪汉能有多少?(我指的是真正精神有问题,自己什么人都说不清楚的那种,而不是来乞讨的,来大城市乞讨的只要在老家上了户口就能在系统里查出来)。

而且所有不确定的,没身份证的,我们都是默认为是没有统计的,再手工输入一遍人口登记各种信息和户口。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只有多算的,没有少算的可能。

如果不存在上层篡改人口数据,我可以非常负责任讲六普数据非常准确。

====================

匿名是因为这个号老板同事有关注,不想被打小报告上班刷知乎而已,而不是怕对质。

知乎用户 陈大卫 发表

五普六普的基本数据是可以相信的。计生委一直有调高中国生育率以便为维系自己的存在找理由。

比如 2000 年五普的总和生育率是 1.22,但是计生委觉得低了,硬是提高到 1.74.【见《社会学研究》2012 年第五期王广州的《到底能生多少孩子》】好,看现在是 1.74 的 “高生育率”,所以计划生育还要严格。其实,哪怕是 1.74 都已经很低了,完全可以放开。

——不行,中国人是虫子,放开大家都会生七八个,不行必须继续。

计生委一直以来都是故意提高调查所得生育率,以证明中国仍需要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比如一胎政策,后来实在难以执行搞了一个更加严重歧视的一孩半政策(此政策更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衡),后来眼看都是老人了硬是只能双独二孩,后来只好放到单独二孩,后来没效果,但是仍然会严惩极少数生育三孩的家庭,要罚到这个家庭无力提供给孩子一个较好的教育,以便拉低国人素质(计划生育导致人口素质的逆淘汰就不说了),同时为全世界节省资源为其他国外的民族腾出生存空间(有些话这里不能说),拖了好久才弄了一个全面二孩。

总之,五普、六普的数据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不管是说中国人口比现在的数据更高一些还是更低一些,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一个不用争议的事实。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中国人多,所以严格计划生育还要继续执行,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知乎用户 小山坡 发表

跟民政局的同学聊过类似的问题,她说现在大部分基层政府都有多报人口,因为一个乡镇人口数量低于规定值会被撤销建制,很多乡镇实际上早就空空如野了,经济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人口大量外流,常住人口数也不达标,只能靠多报人口数来维持建制避免被合并。当时听到这个也是尿了。
然而就是这样做了,还是在前年开始了大规模的乡镇合并,建制撤销。。。
有种青少年人口数量塌方近在眼前的感觉。比我略大的已婚同代人中,几乎很少有人有自信生得起二胎,即使算是小富的那一部分人都觉得所有资源砸在一个小孩身上都嫌不够怕被淘汰。
不得不说计划生育政策除了优生优育之外真该彻底废除。首先就该从撤销计生办,把优生优育的工作交给卫生局和教育局。计生办从一开始就是个祸国殃民的机构,我小时候所认识的那些被计生办强制引产的妈妈,大都精神受到重创,家门口的犯神经病的女人无一不是计生办强制堕胎的杰作,天杀的!
就现在而言,计生政策改革的最大的阻力也是这个坑比计生办了。
### 继续掰 ###
关于青少年人口数量。转述某前县太爷的话,95 年到 10 年,这个时间里老头老太们的退休金增长速度是高于青壮年的工资增长速度的,这就是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根据自己的研究显示』
我发现这真™是个新词,
数据呢?

没数据那就是徒手撕动机咯?

男比女多 3000 万都敢公布,

男女出生比接近 120:100 都敢公布,

少点人还有不敢公布的动机?

别闹了…

你不炒作老龄化这个概念的时候,

大家只会拍手称快好嘛,

说我们国家终于控制住了人口,多骄傲啊…

我拿第六次普查数据画过图的:

张口就来 30-50% 的水分…

这一嘴炮就干掉了一亿人,大概 100 颗核弹吧…

怎么滴?我们人少的不行了,老龄化要早 20 年,大家都被骗了呗?

是不是没在中国呆过啊,

反正这个国家啊,只有听说生了之后户口上不了的;我就没听说过有户口上故意不去上的…

我还一直觉得这普查少估计了 2E 呢,你看我也没说出来,

毕竟,我不能用**『根据自己的研究显示』**这么牛逼的话啊…

贱贱的圈 | 群 | 站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身边生育率约 0.9。至于谁说的对,我不发表意见,跟我无关。我只相信权威论断。还有,你去日本感受下,直观上比中国生孩子多的多,二三个的遍地是,然而生育率 1.3-1.4。

另外我发现中国人喜欢把人口当垃圾负担而不是资源财富, 说人口过剩?这就好像说石油过剩一样可笑,你会说资源太多是灾难而让人忧虑不已吗?人力资源可是 21 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哦 。

还有说什么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口就是垃圾牲口负担什么用没有的,先不说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口也可以创造大量财富,只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效率较低而已,就算上述说法成立,请问 石油不经过开采加工和正确利用也不能使用从而产生价值,这能说明石油无用吗?

知乎用户 南宫 发表

国家统计局的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计生委的绝对有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对主流的撤销计生委的意见,应该把优秀人才并入民政部门,全部工作重心转向绿绿才对。

积累了几十年的独门秘笈如果不用在真正为全人类造福的地方,就是犯了反人类罪!

知乎用户 商明媚 发表

新闻没写全。看起来像易老师胡扯一样。实际他是算出来的。有推理过程。还有数学计算过程。
是拿小学生数量反推的,教育部公布有小学生入学率 (接近 99%),在校学生人数。反推过去,与生育率差别很大。
易老师想证明的是教育部与统计局数据矛盾,而教育部显然没有数据造假乃至少报瞒报学生数量的因素 (实际是多报)。所以他认为统计局数据少报几千万。

知乎用户 61 白 发表

一会说中国农村超生黑户多如狗,给人一种农村妇女找个厕所拉出一个孩子连血带屎抱回家养死活不上户口的错觉,反正南方公园里面那个死胖子说了,08 年中国人口就 20 亿了,

一会说中国人口虚高。。。9000 万什么概念,4 倍上海的常驻人口。4 个台湾人口。说多出来就多出来。。。

要不你们先讨论一个差不多观点我们再来吃瓜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高票答案我羞愧的无地自容啊,我应该痛批卫计委捏造数字才对,我应该痛陈放开生育的必要性才对,就事论事谈论易富贤的观点,有啥好处?

而且,我不应该拿统计数字说话,统计数字都是掺了水造了假不可信的,我应该陈述的切身经历,以切身经历来说明真相。

所以原答案索性直接删了了事。给我点赞的诸位,很抱歉,我让你们失望了。

=======================================================================

如果想要详细了解易富贤的观点,他在今年年初的一篇博文可以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5383&do=blog&id=1038154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 r 认为即使现在立刻停止计划生育,到 2020 年时中国的总人口也不会超过 13 亿人,而且那时中国已经开始人口负增长了。

本文假设中国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分三个方案预测未来人口:低方案:生育率从 2016 年的 1.05 上升到 2017 年的 1.15,然后在 2020 年跌回 1.05,再平稳降到 2050 年的 0.9 后维持固定。中方案:生育率从 2016 年的 1.10 上升到 2017 年的 1.30,然后降至 2025 年的 1.20 后维持固定。高方案:生育率从 2016 年的 1.15 上升到 2017 年的 1.45,然后渐降至 2030 年的 1.228,在鼓励生育政策的推动下,再渐升到 2045 年的 1.4、2055 年的 1.5,然后维持固定。 2015 年人口结构采纳缩水后的数据(12.9 亿人)。低、中、高方案下,总人口分别在 2017 年、2019 年、2020 年达到 12.91 亿、12.94 亿、12.99 亿的峰值后开始负增长,2050 年只有 10.3 亿、10.8 亿、11.1 亿,2100 年只有 3.6 亿、4.8 亿、5.9 亿。

论点惊人,论据也惊人。易富贤敢这么说,是因为根据他的判断,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卫生系统每年公布的分娩数、公安系统所掌握的户籍资料、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小学入学人数都有水分,而且还是很大的水分。多大?20% 的水分?开玩笑,那是最小的情况,多的时候可以达到 30%!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转变为:易富贤的估计可靠吗?这些统计数据真的有这么多水份吗?

人口学界过去十几年关于这些数据可靠性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所以我们不妨看看人口学界的专家怎么说:

1、先看统计局发布的出生人口数。六普之后,有的专家学者根据六普的资料重建了过去几十年的出生人口数,并与统计局的数字相比较(郭志刚,《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

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72e9c69a80ba69d3318947a18e7f9386.html

可以看出来,1990 年到 2005 年间,统计公报的数字和六普的数字间存在较大的误差,据计算,到 2005 年时两者间的累计偏差达到 2400 万人。而 05 年之后的统计公报数字跟六普数据非常接近,基本上没太大偏差(累计偏差只有 74 万人)。

但易富贤认为偏差可不是 2400 万,而是八千多万人啊,几乎是 2400 万的 3.5 倍啊!数据还是对不上。

而且,这里面其实还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低年龄段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信度有多高?

郭志刚在文章的最后其实也承认,六普数据也有缺陷,不能完全按照六普的数据来计算。而一些学者对六普的数据进行了准确性估计后得出的结论是:六普的数据在 0~9 岁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报。他们假定六普的数据质量与四普相近,所以根据四普的漏报率推算六普的漏报人数。得到的结果是在 0~9 岁的人口中有八百多万漏报的人口。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08390708667dcbc0a0c293ae7b36fd2b%29&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www.docin.com%2Fp-1226036012.html&ie=utf-8&sc_us=17241881411177364989

2、再看看户籍数字。

易富贤对户籍人口数据的态度如下:

第四,2015 年户籍低龄组水分更多。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 20 多项,超生罚款难抵户籍的利益,因此绝大多数超生者都上了户口。近年实行了户籍仁政,不管无户口人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包括超生),都能落户,绝不允许再设障碍,这就导致低龄组人口水分增加:以前少量还没有上户的超生者上了户口;过去千方百计在异地上了户口的超生者又以 “无户口” 为由光明正大地在父母户籍所在地上了户口;一些非超生者也趁机上了多个户口。

易富贤并没有具体论述多报户口的好处是否真的能抵消超生罚款的坏处,毕竟我们知道超生罚款数额还是不小的。不过这个先放在一边,我们暂且认为户籍数字确实存在一定的水分,但这个水分到底多大呢?易富贤没说。他不说,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推测了。

学界对于户籍数字讨论的文章不多,不过偶然间我在一篇论文中找到么一组这数据(赵梦晗:《2000-2010 年中国生育水平估计》链接: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5dd3a1a2373be765318947a18e7f9386.html

赵梦晗拿公安部 2013 年的户籍数字与六普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 0~14 岁女性人群中,公安部的户籍数字要比六普的数字更高一些。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1、人口普查在低年龄组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2、公安部的户籍数字有水分。

先看第一种可能,人口普查在低年龄组存在漏报现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历次人口普查都存在这个问题,六普自然也难以避免。之前的一篇论文提到六普在 0~9 岁年龄段中漏报人数高达八百八十万人,把它除以二,正好能解释公安部的数据和六普数据之间的差异。

至于户籍数字的水分问题…. 我想请大家注意表格中的最后一栏:15~19 岁女性人群中,户籍数字反而要比六普的数据要低。这是因为六普的数据在不同年龄段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对低年龄段存在的问题是漏报,对 15 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六普数字存在着重报的问题,具体讨论可参考相关文献(陶涛:《六普人口数据的漏报与重报》,链接 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5817dcb2ac85c720318947a18e7f9386.html:)。这里只上图:

从这个数字中我们可以推断:就算公安部的户籍数据真的有水分,它的水分也绝对要比六普的水分小。如果你还打算承认六普数据在 15 岁以上年龄段的可靠性,认为它大体反映了中国当前的人口现状的话,那么户籍数字的水分也绝对不可能太大。否则的话,六普数据的可信度就很是值得推敲了。

最后,奉上最近几年的户籍数字,图片翟振武的一篇论文:

http://www.cssn.cn/shx/201603/t20160307_2900420.shtml

3、最后再说一下教育部的数据的可靠性….. 其实早就有人利用教育数据进行人口重建了,比方说蔡泳在 2009 年就发表论文,认为教育统计数字中掺水了,必须去除掉水分才行(蔡泳:《教育统计数据真的是估计生育水平的黄金标准吗?》)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37e93301ad1d2605bc2cfd35d1b000c4%29&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www.doc88.com%2Fp-3082242463798.html&ie=utf-8&sc_us=3678671482024190746

但是蔡泳估计的 90 年代出生人口数是这样的:

而易富贤的估计是这样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 1999-2001 年年均出生 1767 万人,与 2005-2007 年小学年均招生 1712 万(平均 6 岁上小学)基本一致。这些孩子到 2010 年是 9-11 岁,都已上了户口,但是 2010 年人口普查、户籍 9-11 岁平均每岁只有 1427 万人、1411 万人。这些孩子到 2015 年已是 14-16 岁,有些甚至有了多个户口了,但是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户籍 14-16 岁平均每岁只有 1434 万人、1455 万人。这些孩子到 2013 年读初中 1-3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只有 1466 万学生。可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有 20% 以上的水分。1991-2015 年公布的出生人数中共有大约 8000 万水分,也就是说 2015 年实际只有 12.9 亿人。

易富贤认为 1999 年到 2001 年间每年出生的人口只有一千四百万,与蔡泳估计的相差较大。这是因为蔡泳在计算时只认为教育数据中的水分是 2%,而易富贤添加了一个零,变成了 20%。蔡泳当然不认为 2% 是上限,但是一下子由 2% 变成了 20%…….. 这…..

易富贤用初中在校生的人数倒推出生人口,这有两个问题:1、他没有考虑初中在校生的年龄分布;2、他没有考虑初中的辍学率。第二个问题尤为突出,因为根据蔡泳的估计,2000 年时 14 岁的人口中只有 85% 的人还在上学,辍学率是很高的,必须要把辍学率考虑进去。当然,2010 年时的初中辍学率相比 2000 年应该下降了一些,但是否下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易富贤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4、总和生育率。这个问题学界还在争,不过有一篇论文可供参考:

http://www.docin.com/p-932937772.html

作者结合了人口普查数据、教育部的入学数据和公安部的户籍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对 20 世纪初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给出了判断。

结论:任何一个人,只要把上述文献认真阅读了一遍,恐怕此时心中已经很清楚易富贤的判断是否可信了。如果你还不清楚,那也没关系,只要等四年就行了。四年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就会出来,到时候大家自己看看中国的总人口到底有多少、每年出生人数到底是多少人,心里不就清楚了?

知乎用户 郑有光 发表

我来回答一下:

很多人,尤其是 80、90 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思想早就被异化了,就像某教的洗脑,他们对计生的正当性深信不疑,完全是一种信仰,民族的悲剧呀。

易富贤说人口不过 12.86 亿,其实不是猜的,是知道的,这个数字我来告诉你们怎么来的,2014 年,中国 31 个行政区(不计算港澳台),户籍人口是 12.75 亿,易富贤就加上一个 0.12 亿来增加保险系数,这其实是一个保守的做法,他怕说少了被无脑喷而已。实际上这 0.13 多数都在 2014 年前上了户口,现在国内黑户完全在统计误差内,不用考虑了。

但是死亡未销户数量可是非常惊人的,我听说就是浙江要求先销户后火化,其他地区没听说过,很多地方因为火化后再销户,需要老人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身份证、户口本,农村很多找不到这些,就刁难不给销户,具体数量有多大不好说,肯定少不了。

因此,我告诉你们,易富贤恐怕还是高估了中国的实际人口数。

知乎用户 sk933 发表

易富贤认为,如果没有实行一胎化政策,中国人口原本会在 2040 年达到 16 亿的峰值后开始下降,从而让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享受时间长得多的 “人口红利”。

多年来,government 很不欢迎他这种不同看法,他的书直到 2013 年才被 jiejin。不过,随着 bj 的官员开始认识到一胎化政策的真正代价,他们对这位旅美学者的态度变得亲切起来。

今年 3 月,government 出钱请易富贤乘坐商务舱从美国飞到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Boao Forum for Asia)。博鳌亚洲论坛是效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在华南召开的年度会议。

摘自 ft 中文网。

可见这位学者还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说点跑题的,个人觉得生育权是天赋人权!影响我的只有健康和经济因素。政策是死的,想办法变通就好了,准备第三胎

知乎用户 猫不理 发表

生育率 1.7 感觉有点夸张了,身边朋友亲戚大概 10 对里面有 1 对生二孩,还有没要孩子的,生不了的,再加上没成家的,随便一算都不可能那么高。当然,全面二胎政策实行才刚开始,以后生二孩的可能会多一些。

知乎用户 xu castor 发表

虽然他的说法不一定正确,但是有关部门之间数据存在矛盾

知乎用户 云飞扬 发表

就算是没有水分中国的生育率也是异常的低

知乎用户 保长 发表

当年的计划生育产生了无数的黑户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中国现在已有 2 亿的单身青年,5.8 亿的老龄化人口,3 千万的单身男光棍,恋爱率高分手率更高,结婚率高离婚率更高,分手率离婚率一路狂飙至人口危机,不爱不婚族群体越来越庞大,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庞大,艾滋病群体越来越庞大,抑郁症群体越来越庞大,谈不起恋爱结不起婚的单身男女群体依旧谈不起恋爱结不起婚,谈得起恋爱结得起婚的单身男女因为中国极不稳定极不持久定时炸弹般的婚恋环境而极度害怕和异常恐惧婚恋,中国真正在高质高量参与社会劳动和祖国建设的人寥寥无几,创造社会价值和发展贡献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当这些亚健康群体和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先我们而去时,中国人口数量将会发生巨型的锐减,中国现在此时 10 几亿的人口数量只是虚脱的人口红利假象而已,全国人大如果不立中国恋爱法和中国民政部不实行对象包分配以及中国外交部不通过强有力的外交手段从国外引进那些女生数量充沛而且还愿意来中国的国外女生们和中国多余的男生们进行通婚以填补中国男多女少的数量空缺和婚恋漏洞,中国人口危机甚至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引发全面剧烈的社会危机的哦!因此必须反婚恋自由,不反婚恋自由的话,中国的婚恋市场只会更加混乱,中国的婚恋形式只会更加严峻,中国的婚恋状态只会更加恶劣的。

知乎用户 阎宇 发表

这貌似是社会学家的事,和美学家有毛关系。

知乎用户 臭道士 发表

有没有觉得易富贤跟任志强有相似的感觉,你你尽可以批评他,但他总是对的。

知乎用户 阿快 发表

人口增长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甚至阻力!!国内外历史和现实已经给出了回答!在此不做过多解释了!
现在中国的人口问题首先还不是总和生育率低!
教育程度越低家庭生育率反而越高!
高教育程度家庭生育率低甚至不生!
少数名族尤其是某教教徒由于宗教原因生育率奇高!
不用说长此以往,在我们有生之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谁之过??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几天才弄了个人口问题的数学建模…. 如果继续计划生育…. 预测 2030 年人口 9 亿左右 2333333

知乎用户 jacky yang 发表

有一点好不明白,每个婴儿出生都要登记,因此理论上登记数量与出生数量一致,考虑到有人出生了没登记,所以登记数量应该小于实际出生数量才对。如果实际出生数量比登记数量少,是有人没出生跑去登记玩?

知乎用户 叫什么好呢 发表

最终结果不应该拿总和生育率计算吗?
9000 万在 3.7 亿里,也到不了 30% 啊,他数学怎么学的?
1.4-1.7=0.3,
0.3/1.4≈0.21。
怎么算也都只是 20% 出头。30-50%,水分有点大吧,这位学者怎么学的?
他认为死亡率大幅提高了是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易富贤,男权主义、大汉族沙文主义者,没有起码的社科学术素养,连基本的统计学知识都没学通,对于必要的数学工具掌握程度达不到大陆本科院校经管类高等数学 3 的要求。该人是药理学博士学历,威斯康辛大学妇产科 Senior scientist,自封的 “人口学家”。

威斯康辛大学网站该人的 Person details 可查证。该头衔相当于合同工,只为某个研究计划专门聘用,其主页因此没有任何具体研究成果介绍,只有部门和联系方式。

该人整天拿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数据作惊人语,代表作《大国空巢》。职业 “异议学者”,又不用动脑(数据直接拍脑袋发明或 “修正”),又没政治风险(因为他完全不涉及计生政策中强制堕胎等敏感问题,他只是纯粹大汉族主义),先在美国拿钱吊着一口命,然后等着国内这两年政策转向了,又常被邀请回国演讲,这样两头拿钱、十分惬意。

我大概估计了一下题主的知识水平,给你一个黑名单,帮你少走一些成长的弯路。以下这些人说的话,不管是不是 “似乎有几分道理”,都可以直接忽略不计。在这些人的言论的基础上讨论完全是浪费时间,比如我这个回答就是如此。我纯粹是背单词烦了,闲得蛋疼。

人口学家易富贤、经济学家叶檀、战略学家郎咸平、生物学家顾秀林、文化人类学家林达(这是夫妻两人共用马甲)、医圣张悟本、历史学家袁腾飞、社会评论家李承鹏、万物评论家高晓松、启蒙思想家韩寒(和他爸)、作家余秋雨、心理学家于丹。

对可能要为易富贤辩护,或在他喷的屁话基础上试图进行任何 “理性讨论” 的乎友,我先上个图片防身。

知乎用户 一偶 发表

数据已经难看到没办法公布了哦

知乎用户 飞尘 发表

哗众取宠而已,认真就是我们好闲!

知乎用户 熊鲜森 发表

这个所谓学者其实没什么水平,十年钱就在天涯上被人扒过皮,他的言论一向危言耸听,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销他的书。

知乎用户 成长中的基金经理 发表

计划生育,是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中国最大的金融思维碾压!
毛主席都说了,不许计划生育,要生便生!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按照教育部公开的小学生数量来看,计生委是肯定说谎了,或者说我国算下来还有 3000 万失学儿童_(:з」∠)_,这点不是知乎键盘侠扣帽子就可以解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不是搞社会学的,也不是人口普查员。籍贯是广东潮汕。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潮汕人喜欢生孩子,我出生时刚好是 80 年代初那次很严的计生期,父母双职工,超生直接下岗,所以我出生后,办了 “独生子女证”,母亲上环。
后来 80 年代末期,放宽了,于是,和很多潮汕人一样,我妹出生了。我家规避的方式,是户口入到我亲戚户头下面(他家自己三个,有钱,又是私营生意人,农户,所以不怕罚。)。
我舅三个孩子,都是 94 年后出生的,两姐姐一弟弟。。第三胎的时候有人去抓,两人跑了,所以抓了我外公去派出所待了一晚,第二天无奈放了。
小表弟出生第二年,碰上第五次人口普查,交了钱,顺利上了户口。。
这就是我们家有超生的几户情况(我家里里外外的亲戚,就我一个名义上的独生子女),而且这在我们那边很普遍。所以我一直以为全国都一样,后来发现似乎有些地方是真的严,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终于认识了一个真正的独!生!子!我当时就很好奇,原来还真的有独生子女啊。。。
========
我说那么多,和出生率的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了很多回答,有说阴谋论的,有说数据不准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计生政策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那么严,通常都是严几年松几年,地区也不同,特别是农村,很难搞,所以出生率这个东西,到底要如何统计才算接近事实?
我个人认为,数据统计可以作为参考的前提是合理的统计过程。可现在网上通常都是不问过程直接引用结论,扣以发出结论的人各种头衔,什么人类学家,什么社会学家。。。
以个人人品和头衔来论证结论是否可信,这是不是太随意了??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不懂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我只是觉得得出结论,都需要相对正确、全面的原始数据和严格的论证过程,否则都是白搭。你无法辨认是否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结论,编造数据,发明公式,故意改变计算方法。你说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必须说,结合我个人的经历,现在网上的各种乐观和悲观的结论,我一个都不会信。我只会根据政策、我自己家的情况,和老婆商议的结果,决定要生几个,从没想过要做什么伟大的贡献,谢谢。。

知乎用户 子心如芥 发表

人家美国佬说实话了,
中国统计局给出的数字本来就有很大水分,这是统计局以及和统计局打交道的工作人员的共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口最大的功劳就是消费,中国搞着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所以你们理解不了消费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学我这样说吧,中世纪的经济学解决的就是生产短缺问题,现代经济学解决的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问题。而我国领导人还可悲的抱着古典经济学不放手呢。你知道啥叫经济高速增长吗?啥叫经济繁荣吗?很简单就是社会总需求极大,而社会总供给不足,导致我生产什么都可以赚钱。而经济危机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社会总需求萎缩,而总供给却超出需求太多,导致我生产什么都卖不掉,然后大批工厂只能倒闭。所以人口是不是负担?我认为如果你人可以一辈子不消费,不买衣服不买米不买房子不买车,对那可以说你是负担。否则只要你消费,你就承担了消耗社会生产工业品的责任,你就养活了一个生产者,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负担。现在的经济问题就是因为当年老毛那个时代,生的过多的人口逐渐步入中老年,他们的消费能力递减了。而新一代 80,90 登上了经济舞台,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撑起上一辈人留下的市场,所以我们的社会总需求暴跌。而我们的生产体系还是适应着上一代人的需求体系,面临新的萎缩的需求体系,生产体系就需要进行调整,换句话说我们生产的太多了,必须要倒闭一大批工厂才行。由此就引发了经济危机,所以说人口红利的关键是消费,而不是生产。马云的淘宝就做国内市场可以做到电子商务第一,然后再进军海外,试问如果中国只有几百万人?马云那个只有几百万客户群体的网站能竞争得过别国有几亿客户群的网站吗?最后的结果就是,本国的实业体系,都会被别国的大公司给占领了。所以老说美国跨国公司实力强的朋友,别忘了,美国可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呢。没有这么大的国内市场做背景,他们的公司可发展不起来。巨量人口 + 贸易保护,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绝佳武器。

知乎用户 晓野鹿子 发表

我认为,中国的总人口数被低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是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指标考核制度对地方的 " 一票否决” 压力下,数据造假较为普遍,严重的时候用造表来应付考核成为基层计生专干的核心业务技能; 二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生儿子不罢休的观念长期存在并影响着实际的生育行为,性别比偏高就是力证; 三是根据我的深度调查,在西部农村,2000 年 前后,三孩、四孩家庭比例较大,我曾经调查过一个村,最小的孩子为男孩的家庭,三到四个孩子的家庭占 40% 以上,五孩以上的家庭占到 10% 左右,独生子女家庭占不到 1%。而这些超生的孩子不仅家庭隐瞒其存在,地方也层层隐瞒。2008 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普遍实施以后,这种现象才逐渐减少。西部农村的实际生育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些地区进入较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四是无论是十年一次的人囗普查还是五年一次的 1% 人口抽样调查,都是以户口本为基础的调查登记,重复记录的可能性较小; 五是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期间,一直存在三种较权威的、合法的数据: 公安部门、统计局和计生委各掌握一套数据,这三套数据因登记指标,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一直存在明显差异,三个部门之间互有歧义,彼此难以说服对方。但差距没有《大国空巢》作者估计的那么夸张。
编辑于 2018-01-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农村以前偷生的很多啊,好多都没有户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非是统计局数据普查数据,教育部入学数据,卫生部出生率数据,哪个更准确???
假如每个系统都造假,肯定是站在各方利益立场上的
统计局:
首先,普查即使大量人力物力,漏报还是不可避免,不能保证每个基层人员尽职尽责,而且普查员很多都不是专业的,镇基层,村基层,以及临时外聘人员。或许他们觉得这一户不是常住人口,不报,然后他们家乡认为他出去打工,不属于本地常住,也不报。这种现象是有可能的。至于多报的情况,没有动机,唯有可能是偷懒随便填。 其次,统计局隶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大一项政绩是人均 GDP,人口数据往小里报可能,往大里报,呃?
教育部不是清楚,不过个人看法,9000 万的数据不是那么容易造出来的,财税缴纳就那么多,教育经费怎么分派给多出来的 9000 万人?
卫生部的数据最水,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我都怀疑,第一个虚高,后两者虚低。

非专业人员,不对请指出

知乎用户 一疑 发表

说个跟数据真假无关的事,有一天我蹲坑拉屎,突然想起计划生育的事了,就和旁边的领导讨论了一番,当时想,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孩子的另一半也是独生子女,然后他俩结婚再生一个孩子,这家一共七个人,等爷爷辈的死了就剩三个了,中国人口一下少了一半啊!这事想想都害怕!

知乎用户 南风熏 发表

这件事我没有权威数据(除了计生委有这个权力,谁有呢?当然,人口普查应该有)。从知道的一些事情看,计生委已经成为一头怪兽,相关工作人员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说丧心病狂了。只说一个事实,从单独二孩,前面二孩到传说中的全面放开,就说明计生委的说辞是谎言。如果告诉你她们还在疯狂反对放开生育,你信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 2015 年中国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减少 32 万人?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谢邀。 自单独二孩之后,计生部门的顾问专家们已经一次又一次被打脸,都不敢乱说了。 简直比苏联讽刺小说还精彩。 比如说专家组最活跃的翟振武吧。这个人写的东西我看得比较多,他的主要特点是不会说人话。 前不久竟然还有 …

全面放开二孩会出现哪些社会现象?

知乎用户 田吉顺​ 发表 看到数据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其是里面非独夫妇和单独夫妇的年龄构成,我颤抖了。从 2013 年底单独政策放开,已经明显感受到之后高危妊娠的发生在显著增高。而如果结合这个年龄构成的变化,以及 2014 …

为什么 2015 年初,上海有卫计委官员呼吁大家生二胎?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想象一个场景。2015 年,差一天就到 55 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 10 …

印度的人口年龄分布为何每五年出现一个高峰?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藕粽 的回答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Digital preference。印度人口的奇怪形态就是因为记不清自己的生日而产生的误报。 人口普查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 Whipple 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