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逆命,也是随波逐流
很多人会问我一些人生规划的问题,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我自己的人生都没有啥规划,走到哪里算哪里。 是不是听起来觉得很虚伪? 但这是实话。 我这个人做事属于特别极端的高执行力,不信命,不信邪,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判断,看问题从来 …
Marcel Duchamp,To Have the Apprentice in the Sun
连叔,
我写了一段时间小说、随笔,只是给朋友看看,我很热爱读书,并且确信读的这些都是文学大家(卡夫卡、卡尔维诺、茨威格、卡佛、毛姆…)现在只是高二学生,用课余时间也足够每天读几十页。最近在考虑,如果以后想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大学需要报考相关的专业吗?还是要正常的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还不了解。但感觉如果以后真的专职写作,在现在这种…大家没那么关注国内青年作家的情况下(仅自我认为,可能因为我是这样,为何不读上世纪的杰出作家呢?),作家能够保证正常收入吗…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无论现在怎么想,最重要的是高考。觉得连叔应该了解这方面,求教。
暮春早夏
暮春早夏:
你以后想当一个作家。作家梦可能是最常见的梦,人掌握了文字,写出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相当愉悦,这种心理状态,作文当过一次范文的孩子都有,以至于想把它作为职业。
作家梦又是最危险的梦。作家总的来说,收入并不高。有句话说,作家间的一点利益纠纷,都能演变成惊涛骇浪。收入低,认为应该更高,心理不平衡,又熟练地掌握了文字骂人,难免就变成这样。你看社交媒体上,作家文人间围绕着鸡毛蒜皮的骂战,那是最玩命的,可观赏性也是最强的,当然,也是最令人心酸的,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可怜呢?
或许你可以说,收入我并不在乎,我只要精神上的荣耀,能通过文字“启蒙”或“拯救”读者就行了。可惜,在这点上,作家也是做得比较差的。多数作家出过几本书,也加入了作家协会,自我感觉极好,以为人们要高看他们一眼,然而人们并没有,毕竟绝大多数书并没有价值。这让渴望认可与荣誉的作家相当失落,于是有人对自己的那点文字过于自恋,时不时提一下,怕人遗忘;有人甚至对世界充满了怨恨。反正,都不太正常。
至于所谓的“启蒙”与“拯救”,那作家更做不好。相反,只有形象思维的作家,多愁善感,着迷细节生动的个例,对谣言、伪科学是最没有抵抗力的群体之一。他们反而是需要被“启蒙”与“拯救”的,他们普遍需要逻辑训练、经济学常识和最重要的科学思维,才不至于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去歪曲世界。
对思维能力最有帮助的大学学科,是这4类: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你想当作家,最好也去读它们,读着读着,你觉得它们更有力量,可能就不想当作家了。或者,你继续写作,那么,宽广深刻、健康饱满,是只读中文的人难有的。再说了,其实中文系也不是培养作家的,只是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手段培养能力全面的人才。很多数中文系完不成这个任务,往往让学生既不会写作,又丧失其他技能。
我一直认为,作家成为副业,更能做得好。作家曾经是我的主业,幸运的是,我从来都是高收入的作家,更幸运的是,后来我把它降格为副业,我对文字的理解得以加深。投资、管理公司,是我的主业,在这些方面,不能玩虚的,不能放纵情绪,要理解与尊重他人,更要尊重事实与规律,否则,就是亏损、破产的残酷后果。文学经典,不会教你这些,你在里面打滚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做一两件事对世界的了解深刻。
当然,由于分科与兴趣,你将来会读中文或其他文科专业,那也不必过多担心,只要提醒自己,读这些专业最大的风险是更缺乏科学思维的训练,自己主动地、长期地、系统地补强就是了。
想当作家的人,一定要记住鲁迅在遗嘱中说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文学家(包括其他艺术家)的空头比例相当高,为避免掉进这个大坑耽误一生,你以后在择业时,可以反着来,先找点小事情过活,过活之余,再写作,能写成,当然好,成不了,也可保住思维的健康。
祝开心。
连岳
推荐:必须追求一点“不舒服”
上文:写作很简单,人生亦如是
连岳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很多人会问我一些人生规划的问题,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我自己的人生都没有啥规划,走到哪里算哪里。 是不是听起来觉得很虚伪? 但这是实话。 我这个人做事属于特别极端的高执行力,不信命,不信邪,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判断,看问题从来 …
Edgar Degas,Seated Dancer 连岳兄: 您好! 关注您的文章很久了,也把您的文章推荐给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女儿。 今有一事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我女儿现在上海一家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读大三。在校也很努力,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 …
Knud Baade,Cloud Study 没有人,没有组织可以免于被批评,再强大都没这特权。 舆论与反对者的批评,是次要的。最主要是规律的批评。只要违背规律,它的批评就残忍而无情。你看美国的新冠疫情,死了十万人,和它的一战阵亡数差不多 …
这两天不断有人问我对所谓“古典自媒体”怎么看。 我一开始觉得很奇怪,怎么搞自媒体的还有古典派和先锋派? 那是不是还有印象派和抽象派? 难道我们不应该都是渴望一边讨好读者,一边从甲方那里接广告的舔狗派吗? 然后我才了解到,所谓的“古典自媒 …
90年代,木心和陈丹青在纽约 1982 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 1984年,客居纽约的木心恢复写作。2006年,木心的书首次在大陆出版。2011 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集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