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10 月 30 日「外卖员等餐崩溃砸东西被店主殴打痛哭」一事?反映了哪些问题?如何看待 10 月 30 日「外卖员等餐崩溃砸东西被店主殴打痛哭」一事?反映了哪些问题?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打工人打打工人。 打工人被打工人打。 打工人把打工人打。 枯燥的现代汉语语法转换,在这个场景中转换出戏剧性、讽刺性和悲剧性。 打工人是来打工的,结果变成打人的了。 到底是人把工来打,还是工把人来打? 这其中隐藏着什 …
料理包分两种,一种是冷冻料理包,其本质是一种速冻食品,类似超市里的包子馒头披萨,储存时需要 - 18 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买回家拿出来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另一种是常温料理包,其本质是一种 “软罐头”,类似超市里的泡椒凤爪、乡巴佬卤蛋等包装熟食,可以保存在常温下很久也不会变质,不需要低温冷冻保存。
无论是哪种料理包,都不是什么新技术、新产品。
这玩意早就有了,我们之所以现在才聚焦料理包,是因为它通过外卖,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颠覆了大家普遍认为餐饮都是现炒的这个认知。
外卖盛行之前,料理包早已存在于传统餐饮中,甚至被当做中餐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之一,许多大规模连锁餐饮,对料理包的运用都比较推崇。
眉州东坡酒楼,最早开始中餐标准化的餐饮企业之一,早已根据店内招牌菜开发了各种料理包,还有自己的工厂,生产的各种菜肴包不仅在餐饮渠道出售,也面向大众消费者,开通了京东和天猫店铺。
黄记煌三汁焖锅,就是那个号称三无店铺的餐馆——无厨师、无厨房、无油烟,黄记煌是国内最早开始运用标准化料理包的餐饮企业之一,可以说,料理包就是黄记煌的核心竞争力。
黄记煌现在也有天猫旗舰店,搜进去一看,也是主打各种酱汁和成品菜肴包。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这东西只有外卖用,其实堂食餐饮里用的也不少,可能你在外面吃饭早就吃过很多次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料理包是食品工业化向餐饮业渗透的一个缩影,中国餐饮业千百年来一直以纯人工手作为主,标准化程度低管理粗放,以致我们这么大的餐饮市场,就没有一个上的了台面的大型中餐连锁,仅有的那么几个大企业,像海底捞,哪一个不在努力做标准化做供应链?餐饮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料理包等工业化产品在餐饮业出现是必然的,以后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多,将来,或许城市人口的温饱问题会大部分由工业化产品解决。想想章丘铁锅,想想各种手工艺品是怎样由工业产品取代的,餐饮业不过是另一个手工业而已,未来餐饮可能是两级分化的,一个是大量廉价的工业餐饮产品,一个是高端手工定制的餐饮艺术。
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工业化趋势必然会让餐饮业产生变革,变革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只是现在,料理包让你们都看到了变革的表象。当变革产生的时候引发矛盾很正常,因为事情开始变得和许多人以往的认知不一样了,开放的人在想通了之后会很自然的接受这种变化,但势必会有一部分人,不是少数,他们很难顺利接受这种变化。远了说有西医的发展史,近了说有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鸡肉风波。
如今曝光出料理包制作时的脏乱差问题,罪过不在技术,不在料理包这一形式本身,而在于工厂管理者没有遵守食品安全的要求,在于外卖店主没有严格考察采购合格的产品,在于监管的疏忽缺位。任何品类,不管是食品工厂还是餐饮企业,堂食还是外卖,都应该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过程。
还有我希望媒体们都专业一点,不要大惊小怪胡乱报道,容易引发误解
比如我看了几个暗访视频,其中一个标题是 “你知道吗?你吃的外卖是 10 天前做的!” 内容说的是店家使用的料理包是十天前生产的,我信了你的邪,料理包保质期本来就长达半年一年的,10 天前生产的不是很正常,干嘛要用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
这次刚刚香的视频,里面提到 “这排骨都放了一年了”,冷冻肉制品的保质期就是长达一年的啊,排骨放了快一年,最多我们说这排骨是临期食品,但也没有问题啊,放一年它也不会变质,何必大惊小怪
还有这句:“牛肉里加了百分之二十大豆蛋白” 嗯,你可以认为这是欺骗消费者,但我要说,食品工业中肉里面加大豆蛋白是常规操作,不违法不违规,既可以降低成本让你以更便宜的价格吃上牛肉,还可以改善牛肉的外观和口感,作为一个营养师我告诉你,加了植物蛋白的牛肉更健康,避免了摄入过多红肉。
所以,请媒体客观报道,别人不懂,你作为媒体也不懂?不懂你不知道问不知道弄清楚再报道啊?总想搞个大新闻,以煽动情绪为己任,不顾报道的专业性。我觉得作为媒体最基本一个事,在报道相关行业的事情的时候至少也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啊,实在找不到人你可以来知乎找我,本人不才,愿意尽力解答,只求你们不要再加深外界对行业的误解了
不过很多人反对外卖使用料理包,不是反对产品,是认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了损害,毕竟大家普遍认知是:餐馆提供的是餐饮服务,菜肯定得是现炒的,不现炒那不是糊弄人吗?
那么可以引申出另一项讨论:
首先餐厅肯定不能刻意隐瞒,但是需不需要主动标注呢
支持标注的观点认为:餐饮企业与食品工业不同,餐饮企业提供的是餐饮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传统消费者默认从餐馆购买的菜品都是现炒的,使用料理包不标注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而认为没必要标注的观点认为:料理包本身没错,安全规范的料理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安全性也更高,使用料理包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都是常规操作,所以无需特别标注。如果标注,反而可能给人一种料理包有安全问题的误导。
这个问题我也没想明白,可以参考转基因食品的标注,到现在也争论不休,还是看以后国家会不会出相关政策来规范吧
另外大家关心的亚硝酸盐问题
大部分料理包不需要添加亚硝酸盐,如果需要添加,按照国家规定添加也不会超标
营养问题
速冻食品的营养其实比大家想的好很多,速冻可以较好的保留营养成分包括蔬菜中的维生素,相比保存不好的新鲜食品来说,一采收马上处理和一制作好马上速冻的操作反而食品品质可能更优
常温料理包的工艺其实也就是罐头工艺,就是加热和密封而已,和你自己烹饪差不多
料理包里一般不会有绿色蔬菜,因为绿色蔬菜不好处理不耐储,这个你自己烹饪也是一样的,不代表料理包里其他的内容物就都没有营养了。而餐厅使用料理包的时候一般是重新搭配绿色蔬菜的
我们需要警惕黑心劣质料理包,但不应该把料理包行业一杆子打死。
料理包可以吃而且很安全很好吃,比如必胜客、味千拉面、吉野家。
大家惧怕料理包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对它的不熟悉,还有一些黑心商家可能会生产一些劣质的或者三无的料理包。这方面就需要料理包行业加强监管。
**料理包能代替外卖吗?**视频后半段我会替大家从口味、营养、价格三方面对比一下。
精彩讲解点开视频观看吧~
转一个前厨房从业者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种工业做法没有问题,但是需要严格的监管
我作为前厨房从业者表示:
流程大致正常, 细节方面才是致恶点.
有部分拍摄者试图展示的恶心感的画面, 其实是正常的流程, 不正规的操作导致的
恶点 1: 原料廉价, 过期冻食, 以及温度不达标的冻库.
恶点 2: 掉在食品框外的食物捡回去再使用.
恶点 3: 制作车间相对混乱, 不够干净
恶感画面 1: 解冻肉粒, 一大池血水, 铲子翻动.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使用水 + 常温解冻, 冰冻肉是释放大量血水, 看起来污遭遭的血水是正常的
.—> 正常解决办法: 流水解冻. 视频里老板不舍得多用水, 于是看起来糟心. 此为正常流程, 不正规操作
恶感画面 2: 配字: 过水解冻后直接腌制.
不是很明白想表达什么内容. 自己在家做饭, 解冻完毕, 不是直接腌制吗?
.—> 正常解决办法: 由于视频里之前的血水, 应多一遍过清水流程. 此为正常流程, 不正规操作
恶感画面 3: 用手搅拌酱汁, 以及搅拌缸.
有一说一, 比较糟糕. 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 很多厨师尝汁水味道, 会直接用小指浸入汁水沾起来调味. 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西餐可能好点. 由于生酱汁都要再煮开, 所以细菌方面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你们知道的话就会糟心.
搅拌缸, 个人觉得没问题. 还是那句话, 你家自己腌肉丝, 酱料多了, 看起来也是糊糊. 量这么大的情况下, 看起来就会是视频里的样子.
.—> 正常解决办法: 使用工具调匀酱汁, 以及换个看起来干净点的搅拌缸. 此为正常流程, 不正规操作, 搅拌缸个人持保留意见.
恶感画面 4: 配字: 烧制间, 不炒菜, 都是油炸.
作为西餐厨师, 也去中厨房帮过忙, 第一次见到大批量 (2 千人盒饭) 的蚝油牛肉的制作: 油炸牛肉丝, 一大锅水勾芡, 下耗油 + 酱油 + 其他调味料, 沸水烫彩椒条, 最后放在一起搅拌.
可以理解, 超大量的菜, 没法炒, 生熟不匀才更容易导致吃坏肚子.
这一条, 驳回, 不接受.
至于采购廉价低价肉, 商品成本低售价高等等经营类的, 不做评论.
来源 http://bbs.nga.cn/read.php?&tid=15661805&pid=307540230&to=1
这视频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指向性…… 用词及手法等等:
什么 “冷冻肉”、“用手搅拌”、“令人作呕”、“触目惊心” 等等,你初看很唬人。
但是火锅店卖的不就是冷冻肉么,饺子不就用手包的么,超市里卖的速冻盒饭不也是这样的么?
还有超市里卖的速冻水饺什么的,难道会去肉铺称新鲜肉来给你包么?
下面有个营销号的评价说 “国人残害同胞不手软” 怎么就残害你了???
说实话对梨视频卧底这么长时间,拍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么个 “用手搅和黄色的糊糊” 然后配着大叔大妈的声音说 “令人作呕” 是不满意的,看来这已经是他们能拍到的最惨画面了,但这也比我预想的要好多了。
目前最新的新闻是 “合肥食品药品监管” 微信公号 11 月 16 日消息:
经查,合肥杠岗香食品有限公司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排骨、牛肉、大豆蛋白等食品原料进货验证资料齐全,未发现过期食品原料和成品,大豆蛋白的使用符合相关规定。该公司生产车间存在地面积水、原料运输过程防护措施不严格的问题。目前,食药监部门正在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在库的食品原料和成品,包括网络视频反映的料理包,进行全面抽样送检。该涉事公司已主动要求停产自查。
所以其实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只是管理问题什么地面积水、不带手套等等那是中国企业通病,什么用手搅拌之类最后高温出来菌落总数也都控制在范围之内。**只是中国人对 “食物” 要求都很高,每份饭照片看上去都要像 “日食记” 一样美美的,无法理解背后 “工业化食物” 原来长这样。**楼上有人说 “黄色的糊糊” 太可怕了,哈哈哈,肉联厂的肉糜,水饺厂的肉馅,罐头厂的咖喱土豆,你们怕是没有见过…… 还有机器一截一截的夹断…… 其实生产速冻食品和生产狗粮的工厂都差不多,而且合肥这还算好的,土豆还是土豆,排骨还是排骨,你绝对不会想要去参观美国人的罐头工厂。
当然平台和商家也有责任,如果是速冻的应该就说清楚是速冻的,应立刻监督实施。而一份饭外卖平台抽 5 块,骑手抽 5 块,买什么饭应该自己心里有数了。
另外基本所有餐厅都在使用料理和半料理包。 什么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味千等各种连锁门店甚至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都是用的料理包哦,酱炖类的比如什么 “奶油蘑菇汤”、“意式肉酱面”、“土豆牛腩饭” 最喜欢用料理包,至于什么“照烧鳗鱼”100% 的是料理包,因为门店做不出来…… 鳗鱼太难处理,我自己冰箱里就囤了很多鳗鱼。
**这问题的本质是针对 “低端消费者” 的产品该如何平衡 “质量” 与“成本”。**就好比咱们看 “拼多多” 上卖几百块一台的山寨电视觉得这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但买了这些山寨电视的农村用户评价却是“非常棒很好用”。供需关系是满足了但你总觉得哪里“怪怪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食安问题而甚至是社会和经济问题。
梨视频利用 “信息不对称” 搞了个“大新闻”,营销号跟着喝点汤,今天的新闻头条还有花总怼五星级酒店和马蓉花式晒证据…… 哎,乱七八糟,不看也罢。
怎么说呢,这就是工业化的生产。
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觉得接受不了,那你这辈子基本只能自己去菜市场买新鲜的原料了
你说不干净吗?确实不怎么干净。但是这个价位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水平了。你觉得路边同价位的小店的厨房会比它干净吗?你可以试试进去看看。
如果又不能接受自己做饭,又不想吃这些廉价工业食品,怎么办?
再往上一层,有国际化快餐,KFC 必胜客什么的,肯定比这个干净
再往上一层,有高级饭店。完全就是钱的问题了
所以说,市场化的社会,一分钱一分货。一直用 1000 块的标准评价 10 块钱的货,是有问题的
看了全部视频,这家的东西在正常值吧…… 没有很糟糕啊……
真要说的话,很多自己炒菜的小苍蝇馆子比这个脏不能更多……
主要有问题的是用的肉是临期的肉,不过这种肉冻一年还是在 OK 范围的,一般龙洞的保质期是 1 年到 2 年。说桑拿一样的冷库?那肉拿出来还是冻得,哪里来的桑拿???
肉化冻的时候有俩问题,一个是浸泡的水的更换频率应该较低,肯定是当天的水,但是应该过几波就要换水的,这血色过了。还有就是落地的生肉捡起来继续用有些问题。
绞肉和调酱汁部分应该用手套的,直接上手有卫生问题,但是考虑到还是在操作前端,影响还 OK
肉馅什么的,难看是一定的,这种都是做成肉糜,你去看麦当劳肯德基也是一样的
地面的话可以看到整体比较干净,没有很明显的油腻,视频里能看到有人拿着拖布在走说明在生产过程中也有清洁。
至于操作,铲子炒是正常的,看视频里器具也没有落地,大锅菜基本都是用炸炖形式了,快炒你也搞不起来啊……
装袋部分还 OK,有部分掉到操作台的,但是操作台的洁净度应该还行,有一定影响。操作都是带着手套的,这点可以。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用料偏廉价但是还算合格的料理包生产商,生产过程有部分操作有瑕疵,操作环境可以改善,但是和小饭馆比的话,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另外,你自己做饭也会直接上手吧……
11/20 更新
好像那个视频出来之后…… 某宝上的料理包销量大增,部分店铺已经开始排队发货了……
毕竟大家都发现了买料理包,价格便宜还比不知名的小餐馆外卖安全……
我最近外卖吃的少了,主要是地方偏,配送费贵。不过看完这个视频我的内心毫无波动,还想点个外卖。
这个视频的引导意味很重。
首先,外卖店用料理包这个事情是一回事,用的料理包制作流程不规范是另外一回事。
结果上来就是 “你还敢点外卖吗”。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所有的料理包制作都不规范,那也不是所有的外卖都是用的料理包啊。
这家流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掉了的东西捡起来放回去,但是总的来说算是比较卫生的。
视频里面还有一些看似很恶心的,但是实际上很正常的东西。比如那个 “褐色的粘稠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就算是非常规范的流程,全程无菌环境。你如果大批量做咖喱之类的东西。基本上都那个样子。
再加上加粗的大字,一些人的话(我觉得有可能是被套话了)和恐怖片一样的背景音乐。
然而实际上这个工厂,首先绝大多数的设备,工作台都是不锈钢的。员工也都算是穿了工作服的。也没有特别严重的卫生问题,比如老鼠乱跑蟑螂满地这种。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还有谁能告诉我,冷冻肉解冻之后要经过什么步骤才能拿去腌制,我厨艺不行,虚心请教。
还有热菜的话热好之后要经过什么步骤才能给人吃,要加 84 消毒么。
还有惊讶说保质期一年的。请你明天去超市看看速冻水饺的保质期。你要是不吃速冻水饺,那你看看冰淇凌的保质期。
不过外卖商家确实有错。用了料理包应该标出来。
最近另外一个五星酒店的事情。虽然以我的标准看,大多数其实还行。不过五星级酒店,花了那么多钱却得到这样的服务,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你点个十块钱的外卖如果是这个制作水平的话,其实可能还不错。
如果你点了十块钱的外卖,指望它比视频里面还要干净卫生的话,那我觉得你可能是有点想多了。
最后的最后,就算这工厂满地蟑螂,老鼠乱窜。卫生条件不符合标准。那这个新闻顶多也就能叫 “某食品供应商出现卫生问题”,而不是什么“看了之后你还敢点外卖吗” 这种故意吸引眼球的破标题。
这个事件中有两个问题:
1、食用 “料理包” 食品有问题吗?
没多大问题。
2、外卖使用 “料理包” 有问题吗?
有很大问题。
料理包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们平时不这么称呼它们而已。
最常见的 “料理包” 就是速冻食品,比如饺子、汤圆、包子等等,相信很多人家里的冰箱冷冻区里都会存一些。
另外一大类 “料理包” 就是现在超市里可以看到的,把各类生鲜的肉、蔬菜、佐料全都搭配到一起,消费者只需要回家简单地炒一下就可以。
此外,很多 24 小时便利店都会提供方便的午餐或晚餐,少数是自加热,多数是在便利店的微波炉加下热就可以食用,也有称之为 “软罐头” 的。
这一次曝光的 “料理包”,不难看出,它属于第三类,已经是半成品食物,加一下热就能吃。
作为食品 “工业化” 的支持者,我对料理包并没有什么反感。毕竟不是专业厨师,家里做饭什么的,还是需要有这些 “料理包” 辅助,比如早上起来,一般就是吃速冻包子(今儿早上也不例外),蒸上 15 到 20 分钟,配上牛奶或煎鸡蛋,就能有一顿说得过去的早餐,快捷又美味。
但是,对于外卖使用料理包,我觉得不能用 “工业化” 遮掩过去。
在前面提到的三类料理包中,食品品质的控制难度相差很大。
在以往的新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速冻食品出问题了,要么是什么菌超标,要么是过期之类的。速冻食品真的比其他食物更脏吗?其实不然,随便拿一包速冻饺子,它的卫生程度足可以秒杀大部分人家的厨房。但是,速冻食品从生产、包装再到运输,全都需要采用冷冻技术,虽然对现代来说不算复杂,但是考虑到保质期动不动就是半年甚至一年,出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怎么办呢?加强监管呗。对于小企业而言,生产速冻食品的风险很高,也许一次抽查就能导致关门。
超市的生鲜料理包,用的食材未必是很好的,但是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食材是可见的。比如我偶尔会自己煎牛排,一般就是直接买这种料理包。前两天做孜然羊肉,也没有自己去割鲜羊肉。这种料理包,它的保质期通常很短,当天做好了当天就得卖出去,要说监管有多严格,我看够呛,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眼睛不瞎,鼻子不塞,判断其是否新鲜,易如反掌。而超市的生冷食材,进货渠道还是比较严格的,这一点不需要过于担心。
最麻烦的就是第三种。
你说它监管严格吧,还真难说,作坊一样能加工,说实话,只需要一台 100 升的反应釜,以及一台包装机,我就能干这一行。一天搅十锅,净利好几千,占地二十平,生活乐无边。监管单位查我?我躲民房里,包装上印个假地址,查什么查?相比之下,做速冻食品,光冷冻机的动静就藏不住。当然,这次被曝光的至少是个成规模的企业,没这么寒碜。但是,因为行业的低门槛,基本决定了这一行的水平参差不齐,包括涉事企业,不规范操作也没法洗。
你说我靠味蕾去判断品质,是不是可行?然而,味觉并不能决定卫生程度。举个例子,重庆的老油火锅,因为长时间涮了之后,核酸与蛋白质充分水解,里面富含嘌呤、氨基酸这些鲜味物质,所以深受喜爱。但是,它确实不卫生,而且油脂长期加热之后的致癌物也不可忽视。更何况,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对添加剂的熟悉程度远高于消费者,很多人连糖精和白糖的味道都区分不了,对于已经做熟的饭菜,还要去区分里面是哪些食材,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这其实就是这次事件之后,消费者恐慌情绪的来源。
那么,为什么便利店这么做是可行的呢?因为我们在食用之前,至少能够看到料理包本身,知道它是否为三无产品,知道它是否过期,而外卖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出现这样的事,光谴责是没有用的,因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追求便捷与标准化,外卖食物选择料理包,也是迟早会发生的事。刨开视频中带节奏的解说,必须要承认的是,以现在的监管条件,我们还不敢接受料理包外卖。问题是,对于楼宇森林中那些中午只有半个小时休息的人们来说,还有别的选择吗?
也并不是真的没有。都市中大部分公司都会设有微波炉,咱就不说自己带什么爱心便当了,既然都是吃料理包,那么自己买点靠谱的料理包,也是可行的。这也是我对本题中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劣币驱逐良币是我们消费者自己用脚投票出来的,要想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继续用脚投票,倒逼市场监管的加强,倒逼餐饮企业的自律,比如在食品单上声明自己所用的是哪家的料理包。外卖使用料理包的大趋势不会因此而终止,但是至少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更透明的产品信息。
首先这个视频带有严重的倾向性,我这个回答也有倾向性,但是没视频的那个夸张。
这个背景音乐一出来就是要搞事的,而且视频在某些程度的真实性上存疑,比如掉地上的肉再制作,我只看到有人捡起来,但是之后镜头就切掉了。
一个个来吧
①冷冻肉问题,这不是挺正常的么,不止他料理包企业,很多火腿肠企业也是一样,都是用的冷冻肉,这类肉制品企业都需要在一年里猪肉价格最低的时候大量购进,然后冷冻囤起来,快到一年,这不还不到一年么,冷冻肉的保质期就是这么长,猪肉。但是如果真的如视频所说,只有零下七八度,那企业是真的有点问题,这个温度不够低,冷冻率不够的,但是温度够低就没问题,一年不到刚刚好。什么夏天桑拿房就过分了,企业缺心眼啊,有冷库不开,等着肉烂掉。
②工厂环境,我觉得挺好的,我也去过挺多食品工厂的,什么糕点厂,粮油厂,饮料厂,我觉得视频里的这家企业还不错,员工也都戴了口罩和头罩,地板也符合要求。
③用手拌料,之前在面包厂干过两个月,不瞒你说,我非常喜欢那一个个蛋黄从我手上滑过的感觉~ 因为这些都不要紧,指甲都是要剪过的,避免物理污染,最后还需要高温杀菌,避免生化污染。用手拌料也没任何问题,不然用脚啊?
④价格问题,中国食品价格是真 TM 低,各种安全规定,还要被黑。我自己家里是做衣服的,零售价格较成本价格翻的倍数远比食品高 (除了像月饼这种又贵又难吃的),成本价 65,出厂价 80,最终零售价 350 到 450 不等,贴牌销售卖个 600 也是正常。5 块成本卖个 15 有啥奇怪的。也就更不可能卖你鲜肉了,卖鲜肉至少到消费者手上得 30+
其他: 也不是没有高品质的食品可以选择,nfc 果汁,批发价 7 块钱 300ml,零售价就更不要说了,超市里见过 500ml 装的,价格直逼 20 块。冷鲜肉,0 度左右冷链的肉品,价格一般在 50 一斤,来点噱头能卖的更贵,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嘿 “这肉跟菜市场的肉没啥区别啊,那还不如菜市场的”,殊不知其中的差异。说实话,这种品质比较高的食品在中国还不太有市场。外卖同理。
要说企业有错吧,也有,其实我也觉得在外卖中要标注出来,一个是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个不能亏待了良心商家。不过,这样别人还咋做生意?我希望呢,以后这类食品能够成为常态,而不是搞地下组织一样,百姓也能够逐渐用正常心态看待这类食品,然后价格和用鲜肉的餐饮店能够区别开来,有钱咱吃好的,没钱咱就将就点,前提是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中餐要想标准化连锁经营还就得这样。没必要妖魔化料理包。这玩意跟流行的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差不多,加热方式不一样而已。
再说快餐行业。吉野家不就是料理包加热,肯德基麦当劳也是半成品加工。都是简单加热就上菜。鸡肉,薯条之类网上也有卖的,开个小汉堡店东西全是网上买的很正常。
工业化生产口味肯定不如现炒的,但是可以做到味道统一,价格低廉,方便快捷。卫生条件其实是可以保证的,开食品加工厂比开餐馆要求可严格多了。
现在很多商业楼盘不允许有油烟,餐饮店用料理包肯定会越来越普遍。搞不好这些料理包企业会搞线下业务,诞生出国际化的中餐品牌。
刚看了那个视频,只能庆幸平时一般不吃外卖
虽然食堂的饭菜仅仅只能维持生存
但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___________
刚看见评论区有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学校食堂不抱信任,我就说一下我们学校食堂怎么做的吧,
在食堂就餐区分散有大概十几块屏幕,上面播放的都是监控器看到的食堂内部仓储,原料处理,炒菜做饭等实时情景,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就能看食堂里的情况,食管会和一些学院学生会的同学也会经常组织进入食堂内部参观或是做一些趣味活动,这些都是在有 qq 空间直播的,我也看到过,食管会在各食堂入口或出口都有设点,有问题可以马上反馈。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饭菜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卫生安全问题还是有保证的,
料理包?我举双手赞同这玩意的使用。
这说明中国外卖行业的模式,终于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了。
咱就拿在中国赚的满嘴流油的星巴克为例,人家一个店一个店的开,每一个店的人力、资源配置,店面布局都是大致一样的。所有的饮料都有标准的制作流程,而星巴克的饮料,就是照着提前准备好的官方程序,按部就班的复制再复制……
这不就是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么,不就是资本运作的模式么。
这种模式的直接好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理,反观外卖行业,用料理包流水批量成产,之所以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因为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第一,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产品味道忽咸忽淡)
用了料理包之后,盒饭制作程序为①加热原材料→②料理包入味→③包装,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如同星巴克一杯饮料配方全国通用,味道步骤几乎一模一样。这和外卖餐调料包拼接本质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缩减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有手艺的师傅很贵)
干外卖的未必自己就要懂做饭,自己不懂也想干怎么办?组合积木总会吧。相比手艺精湛的厨师,基层创业者没有一技之长靠拼积木放料理包做外卖,人力成本下降了好几个量级。
星巴克亦是如此,做咖啡的员工如同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照着说明书操作即可,不需要多少年的咖啡文化以及素养积淀。萌新员工几天培训做咖啡绰绰有余,而热爱咖啡艺术的专业咖啡师傅,凤毛麟角,能有几个呢?
所以我完全我支持料理包的出现以及使用。这是餐饮行业资本运作化的产物,是企业多赚钱,消费者以更高性价比解决温饱的中间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我很在意,就是安全卫生。
我不知道星巴克的饮料健康营养多少。不仅星巴克,肯基的半成品加工炸鸡,必胜客半成品加工披萨,味千拉面半成品汤面,和外卖料理包的使用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依然不知道这些产品的健康营养参数具体是多少。
但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就是他们的安全卫生是几乎满分的参数。为第三方 QA 检测,因为公开透明的原料信息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他们不敢,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品牌,他们不敢,更输不起。
但是外卖不一样了,QA 没有,监管不落实,小作坊为主,大品牌没有,原料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安全卫生。而这个解决,也就几乎没有太过分的问题了。
所以,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外卖行业能加大料理包的推广跟应用,并且严格审核其安全程度。而外卖商家,我管你是请厨师还是用料理包,你是古典工艺还是现代科技。只要能花价格低廉钱的吃饱,让舌头吃开心,大众的核心诉求也就解决了。
可日理万机的年轻人,每天的生活工作,就过得够苦逼了,钱还赚不了几个。好不容易从一天的煎熬中短暂脱离出来,吃顿味道还不错的廉价外卖,缓解焦虑与痛苦就挺不错了。而谁又会在乎正八经烹饪的过程和未来的养生投资?
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都难受的不行,还谈什么未来呢。
日食记这种 food porn 看多了,回家看老妈包饺子,大喊 “你怎么不带手套就摸面啊,太脏了我不吃”,然后被打个半死
部分过程有不规范,但是整体属正常操作
视频和新闻有明显的指向引导性,有选择性的曝光,挑部分画面搞大新闻
之前盛传国外的屠宰加工流水线视频,看起来令人舒适,也只不过把部分令人不适的流程隐去而且现场应该也是为了拍摄特意清理过的
食品工业化的进程中肯定不会如部分人所想那样,像日食记老刀精细慢调,用优雅的手法和好看的器具做份菜给你吃
必然是在满足最最最基本的标准以上去追求效率和利润,在享受了工业化的便利和廉价的同时,恐怕就要适当接受这些区别纯手工的差距
我想一部分人不适的原因大概还是觉得自己点的外卖竟然是这么做出来的这种受骗的感觉吧
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健康的话,还是自己做饭吃吧~~~
附赠一张图,以前设计圈图改来的
祝大家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看完这个,我立刻去淘宝搜索料理包买了。说实话,就冲咱花的那点钱,人还给你送过来,不知道什么品质吗?
如果你一餐外卖 50 元以上,这种品质,那值得声讨,平时 10-20 元,真的没啥说的,没毒就庆幸吧。
楼下一个冷面摊,吃过三次,每次都肚子疼,前两次还以为偶然,第三次后,才知道是他们,那你说这个料理包吃了不会肚子疼吧。
价格决定的,我觉得这个吹毛求疵了,我确实听说这个就去网上买了,之前还不知道,冲这点,谢谢作者。
劣币驱逐良币?
我觉着是良币驱逐劣币吧
黑心小作坊再怎么在保证口味的情况下一味的压缩成本,也不可能干得过工业话统一采购生产吧…
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这些事情才过去了几年,最近的学生食堂的黑心餐饮这么血淋淋的打脸都不记得了?怎么怎么快就忘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多严重了?
料理包我个人认为是可以使用的,也可以考虑大范围推广的…
一,是料理包的使用减少了餐饮经营者在食品采购和处理方便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作为食客来讲不用担心吃到 n 天前的食材 (这个做餐饮的都明白)
二,就是料理包实质上已经用了很多年了,你们以为你们吃的黄焖鸡什么的不是用料理包做的吧,只不过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成品而已
三,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作为曾经常年吃料理包的达人,我对这样的生产过程完全理解,并且非常推崇。
工业化大生产就是为了解决小作坊式生产所带来的效率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除了保质期问题这种可能影响食物品质的问题之外,工业化大生产无论是效率,食品安全还是产品成熟度,都始终是优于小作坊式的生产的。
现在的料理包已经可以与一般厨师制作的食品相媲美了,使用者不用买菜做饭,只需要用微波炉或者开水热一下就能吃了,这种方便快捷而且安全的食用方式应该被更多人所接受。当然,你不接受也无所谓,只要你还去吃连锁快捷中餐,我保证你 90% 吃到的都是料理包,包括永和豆浆这种老品牌快捷中餐餐厅。
对于有问题的料理包,我们应该严格监管,促使食品安全部门来监督这些企业会更好,因为作为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是重中之重,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而严格监督之后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我觉得在使用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我认为既然你都在吃外卖了,那也就无所谓劣币良币了。不客气说,目前在食物品质上,料理包是优于市面上的很多餐馆的,如果你去过这些餐馆的后厨,你会发现还不如吃料理包更安全。同时料理包由于是专业厨师团队研发的,所以在口味上完全不输一般餐馆的炖煮菜肴,可能在炒菜方面由于料理包本身的保存问题无法达到最好的状态,不过在炖菜和煮菜方面,料理包是完全能够达到要求的。
真正高端的餐厅,往往不愁生意,一般想要去还需要提前订位子,有没有时间做外卖还真不好说,而且我估计就算真的做外卖,这些高端餐厅也不会自降身价将自己的信息放到外卖平台上,他们会有一套自己的系统服务自己的 VIP 客户。而中低端餐馆,我觉得跟料理包餐馆相比也就是半斤八两的水平,甚至有一些还不如料理包做的好吃,所以谁是劣币还真不好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不担心。
我觉得在未来,料理包一定是一般人解决日常饮食问题的最佳手段,可以说料理包就代表着未来中国饮食的发展方向。之前我看过一个外国人
的演讲:
美国人爱吃快餐,竟然只是为了省时间去玩?www.bilibili.com/video/av31941260
我觉得他最后说的很有道理,美国人喜欢快餐的原因是为了节省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选择外卖也是这个原因,这是经济发展之后人们所出现的必然的选择,所以在未来已经是快捷美食的天下,而料理包,一定占据着其中最重要的市场。
所以我一直都在使用料理包,哪怕我会做菜而且做的还不错,我觉得我们要有勇气拥抱未来,让科技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届消费者真的不行。
第一,料理包不算什么坏事,不说各类中西餐一些菜品中使用的罐头,你们常吃的方便面、方便米饭等方便食品和料理包有啥区别?只要它作为食品能达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符合具体的食品卫生标准,就可以食用。一些高校餐厅窗口都是当着学生面打开料理包的,就你们个别知乎消费者高贵,只认可新鲜的?
第二,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从来没有堂食过的店的外卖,我这一年常点的外卖多数是本地餐饮连锁,每家都至少在店里吃过 3 次以上。外卖订单每单 15~40 不等,有些人用价格来判断质量是真的蠢,估计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破设备。
因此,就算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也是在消费者不实践不学习的前提下,媒体进行不恰当引导导致的
这种工业香料包,在卫生安全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我是支持的。
因为我知道火锅底料就是种成熟的调料包。
总结一下选择外卖餐品的小诀窍:
1,烹饪时间长的菜不点:如土豆炖牛腩,小鸡炖蘑菇,糖醋里脊鱼香肉丝这种耗时长或工艺原材料复杂的菜;外卖出餐讲究时效,没人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2,店铺优惠后价格低的菜不点:不解释,满 21 减 20 这种别碰就对了。
3,非家常做法的菜不点:什么脆皮鸡米饭,奶油蘑菇汤,照烧鸡排,黑椒牛柳…… 一定要相信如果你家厨房做不出来,那些小门头店更做不出来。
4,亲眼见到有外卖门头店的不点:只有一个门头一个接餐吧台的店铺,不要考虑。
以上规则不适用正常营业的餐厅,他们一般都有能力养自己的厨子;即便用餐包,至少也是相对健康干净的中央厨房产品。
外卖市场现在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
海外留学回来,来外企工作四年。
想自己创业,选择了鸡汤饭的外卖品类。
供应链用海底捞蜀海,最近冻品价格暴涨,一个手枪腿成本四块五,菌菇两块五,东北五常大米一份成本一元,可降解环保包装盒一套三块五,每份成本近十二元。
一般顾客点一份我们的餐花费二十五元,其中平台保底扣点五元,配送费四至六元不等。
在顾客没有使用超级会员红包的情况下,我们的毛利不足 25%。每天还需要开 400-600 元竞价排名,正是靠着这微薄的毛利,要赚出每个月的房租、人工水、电煤数万营运成本。
目前每天两三百单,投资三十万做了大半年才回来六万块钱,说出来都没人信。
售价十六块的一份餐品,扣掉扣点和配送费,到手也就六七块钱,怎么可能用好的食材?
我对员工的要求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要敢给自己的孩子吃。
全世界的外卖,都应该比堂吃要贵。
只有在中国,互联网餐饮旧靠疯狂补贴,培养出的外卖用户对价格极度敏感,我将活动力度下调两元,立即就没单子了。
每天和黑心商家拼成本,据我所知本着良心做事的朋友们都准备关店了。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个市场就是由平台、房东、黑心厂商、无良商家一起做坏的。转方向啦~
此前,我前同事每天中午买外卖时,用各种红包券,把价格压在 10 多块。当时我就提醒他们,这样的价位的外卖,质量难以保证。他们就笑笑,还是继续买。
现在这事儿出来了,我不知他们现在会如何选择。
知乎上之前有个问题,大概是在某宝用很少的钱买到过哪些不错的东西。里面一个高票的答案,是个大学生的,买的各种便宜的东西,还挺高兴。
我当时想提醒,但还是忍住了。没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醒悟。
年轻人不会算账。
你买食物剩下那么几百块,损伤的身体健康,要拿几万 几十万甚至更多来填补。因病致贫的事,难道没见过吗?
在杭州,去年我在城西梦想小镇那边工作时,时常和店主聊天。那边一个店面,价格从 5000-9000 每个月,那么一天的流水大概要达到 4000 + 才能保证不亏。像我常去的一家店,客单价一般在 25 左右。
这是这个店的人力成本。
这是滨江区的房租价格。
没有店家会做亏本的买卖。你在外卖平台上贪便宜,除非卖家新开店要冲量刷人气,否则别人会亏本经营?就像你去一个公司上班,你愿意不拿工资还倒贴钱么?
顺便上一张图,这是在杭州转塘那边的小山村看到的。现在最不值钱的,应该就是大学生了吧。
那个小村庄如下。
与其说劣币逐良币,不如说每个贪便宜的买家,都是良心卖家的刽子手。因为你们贪便宜,让那些用真材实料的卖家活不下去倒闭,反过来市面上大流通的产品都是垃圾时,倒霉的是你们。
不论有万千理由,也绝不能在生存上省钱!实在不行让家人支持点也比那样好。
前段时间那个阿里巴巴 P7 员工因为甲醛房去世的事,就是警示。
年轻人不要把社会想的太单纯,有的人为了牟利,药用胶囊都能用垃圾材料,治病的药都能造假。没钱晚上回家煮杂粮粥都比点廉价外卖安全。我自己点外卖,基本都选择品牌连锁店和我知道的店。
要知道,年轻人社会阅历少,好骗啊!所以那些人才能赚你们的钱。年龄稍大点的,都不好骗了。
买食物时,一般选择连锁店为佳。连锁店一般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 中央厨房等措施以降低采购成本 物流人工成本。同时连锁店一般没必要在成本上扣,因为连锁店越多,其公司收入越多,那样的企业一般想的是如何扩张,而不是用劣质材料。
——————————————————————————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像你无法阻止歹徒对女性的侵犯,但你能,也只能去提醒女性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你管不了法外之地。
有人说我抨击贪便宜的人。
就拿重庆公交车这时来说,肇事者是罪魁祸首,但沉默的大多数不也有错么,他们的沉默让肇事者气焰嚣张,最后因为这些沉默,导致他们生命陨落冰河。
反过来说,贪便宜的买家让无良商人有了生存空间,甚至因此致富,他们的购买不就类似于公交乘客的冷漠吗?虽然他们不是主犯,但这不就是推波助澜吗?反过来说,他们最后受到了损失,不就类似于公交车乘客因为沉默而失去生命吗?
我只是说大实话罢了,只不过真话永远不好听,因为它总会戳中一些人。我个人经济也不佳,买东西时也会考虑价格,如果超过承受能力就先憋着不买。但绝不买不值得的东西。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这么廉价的外卖,不就是危墙吗?国内当年奶粉不就是因为大众贪便宜,便宜的好卖 有竞争力,最后厂家为了满足市场而对奶农打压价格,最后奶农不得不掺入三聚氰胺,致使国产奶粉信任崩盘。到今天,婴儿奶粉等高端高利润的奶粉领悟,依旧以美素佳儿等外国品牌为主。生命不容试错啊!
——————————————————————————
我去年在一家固装家具公司工作,老板的客户是中高端级别。15 年和他一起做固装的公司,他们经营路线基本都是走低端路线。如今他们都倒闭了,就老板的公司活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好。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可能吗?如今市场上,为低端买家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少,不论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都逐渐开始往中产阶级发展。
我现在在的电商行业,有的买家用 3.9 元买一袋粮食(冲销量),还跑过来问好评返现吗?连运费都不够。
市场,与其说劣币逐良币,不如说是低端玩家自掘坟墓,未来为穷人提供的服务会越来越少,现在趋势已经如是了。
中高端市场的买卖不以价格为论调,以质量。卖起来还省心,不会有买家为了讲点价格跟你磨半天。
话说的很难听,但也很真实。
——————————————————————
别跟我扯肉糜什么的,大城市就是这么残酷。
我前老板,去年还在他那里时跟他交流,他说,要想在杭州留下来是很难的。他 11 年毕业时,他算同学里混的比较好的,3500 每个月,每周请同学吃一次带肉的饭菜。他一个浙大医学系的同学待不下去回老家了。
我现在的房东(他是二房东)说,我现在租的单间,隔壁那个大房间原来住着一个女博士,待不下去回老家了。
这就是现实。键盘侠们多接触点世界吧。
————————————————————————
顺便说一句,之所以会有这些劣币逐良币的事情发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资产所带来的总回报要远高于劳动带来的收益。
前几天看到关于韩国普通民众的收入的问题,像星巴克的员工能达到 1W5。
同样类似的问题里,也有说英国劳动者的收入与地位的。
而国内,我去年的房东靠每个月收租,每个月就能入万,远超过大多数劳动者。
而有资产的人永远是少数,劳动者是绝大多数。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有资产的人,把赚来的钱更多地投入 资产投资——拥有更多资产——投资更多资产。而劳动者收入越来越少,购买力下降。最后导致市场上的商品卖不动,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大问题。
对于社会而言,应该让每个劳动者都劳有所得,而不是在那里抨击说,你收入低就是因为你没本事,你没用。这个社会运作,永远要有送快递 服务员等等。他们也应该拥有生存的权利和尊严。而不是被一些人说,有本事你别干啊,不愿干就别干啊。
我寻思着,这种料理包肯定也有工商质监部门管理吧?如果质量是合格的,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质量不合格却能流入市场,那首先是质监部门的锅吧?应该呼吁加强监管。
总之看了视频我开始在淘宝上搜索料理包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既然是食品厂,食品的一些证要求一般都挺严格的,当地的卫生监督局会时不时突击检查的。卫生方面其实比黑作坊好太多了,资料图的这个厂卫生是有瑕疵,是要去改善。如果卫生做到位了,本人觉得吃料理包也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我们要致敬关于料理包的反智英雄。其次感谢大量媒体报道料理包为料理包免费打了一波广告,最后我们得出结论。
1、只要是国家允许的合法添加剂按比例正确添加都是合理的,从生产成本就可以看出来,况且几十块钱想吃到大块新鲜的牛肉本身就不现实。
2、该视频的生产厂家已经主动停产并且配合相关部门检查,一定程度上这看出他们的生产行为是符合规定。
3、食物在保存时用不同的手段保鲜,料理包的形式只是其中一个,而视频的拍摄者包括配音,很明显代入了主观臆测。他们想夸大事实,并且想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带一波节奏。
不会有人以为肯德基麦当劳里的鸡腿鸡翅是厨房里现杀鸡杀出来的吧?
现代正规食品工业大批量集中化生产,不敢说口味,卫生和质量控制绝对高于绝大多数餐馆的单打独斗,你们家厨房都没有他们工厂干净,我给你说。
食品工业有问题吗?当然有,有些厂商没有严格执行标准,但不严格执行标准的散户店铺更多更难控制。
而且食品工业有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嘛,很多人直接想干掉整个食品工业,这和怕孩子蹬被子会感冒所以要打断腿有什么区别?
好比三鹿事件里,散户养牛全靠良心,良心不好的就加水(增加体积多卖钱),用密度计测密度来判断浓稠之后,又开始加尿加尿素,于是检测方式多了测尿素,于是又开始加三聚氰胺(这玩意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牛奶里面按道理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检测项目里根本就没有,要去检测成本很高),然后就出大事了(三鹿们明知却放任不管)。事件后很多牛奶企业就不收散户的牛奶了,自己大规模牧场运作,这才能比较好的保证安全和品质。
(所有的成分检测,不管是不是食品行业,都是你告诉检测人员你要看什么成分,然后他会检测告诉你有没有,有多少,而不是他把所有世界上存在的物质都给你判断一遍,就算他能检,你也掏不起这钱,讲真的)
还有很多人热衷的土鸡和土鸡蛋,完全看养鸡人的良心,他要好好喂,鸡舍弄干净,花心思,那土鸡肯定比规模化鸡好吃,不管怎么说生长期长很多,但是如果他不好好养呢,让鸡吃垃圾,乱用抗生素,鸡舍卫生也很差,就因为走地没装笼子,这样的鸡也叫土鸡,土鸡蛋,你敢吃那完全来源于对真相的不知情从而自欺欺人~
如果没有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很多人还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呢,肚子都吃不饱,哪有机会给你瞎扯淡。
天然和好不能划等号,原始人吃得够天然了吧,30 岁就算长寿。
只要正规厂商生产的,放心吃就是了,安啦,慌什么慌啊。
*******
以前在一个小店吃东西,墙上贴着,本店绝对不使用非法的食品添加剂。
而事实是,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法规要求的适用范围和量使用,都是合法的,不合法的那根本就不叫食品添加剂,别让食品添加剂背锅。
劣币驱逐良币?不存在的。
吃人的社会讲诚信?谁良心谁死,不说全部吧,大部分都是。
五星级酒店就一定比小旅馆干净?京东会员杀熟了解一下?代购大多国内发货不知道?假疫苗?红蓝绿?
太多了,法律缺失是一方面,自己就有作为了嘛?沉默的大多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容易被操控思想,那么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吧。也挺不错的。
看来资本的公关来了
知乎回答指南 按照问题的导向反着说,这样就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当然有没有良心就另说了。
对这种故意博人眼球的视频很反感
这是一个商家,一个企业,评价他的标准是国家法规、行业规范。如果质检合格,那就没问题。反之就是有问题。我想问的是,既然都下功夫进行了暗访,为什么不买几包回去留样,送去检测呢?
他没有,因为他就想暗示看到视频的人,这个很恶心,吃不得。
多的我就不说了,我就是一个消费者,看图
说明下以上的订单里都是两份的价格
如果有些人抗拒料理包,没问题,你自己做饭嘛。选择外卖就是图方便,也有现炒的外卖,我从附近酒店订餐,菜价 28 到一百多不等。订一份 20 以下的套餐,还对料理包这件事大惊小怪,我只能说你大概没有进过菜市场,没有自己做过饭。还有觉得恶心的,你自己杀个鱼杀只鸡做个咖喱之类的就适应了。顺便想起舌尖有一期拍了老人做西瓜酱,做好了就着馒头吃的津津有味,弹幕还一群人说恶心…… 连舌尖这种把画面调到极致的都觉得恶心,那我觉得也确实没办法了,如果真是这种体质,那减肥还挺方便的
可怕,也看出现在国人唯一的信仰就是钱,社会全部趋利这种现象就不会消失。
这个问题下一水奇怪导向的回答让我感到可怕。
日本麦当劳曾经爆出过一段视频,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麦当劳遭受重创。
以下来自维基百科
福喜事件 [1],是发生在 2014 年 7 月 20 日因被媒体曝光福喜集团在中国上海的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向麦当劳和肯德基等提供过期原料被查封的事件 [2][3]。2016 年 2 月 1 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10 名被告人均被判处一年零七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4]。10 月 3 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证实,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和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共计被罚款 2428.5 万元人民币 [5]。
2014 年 7 月 20 日,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报道了上海福喜公司向麦当劳和肯德基提供过期原料的事件。据媒体报道称,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原料解冻间当天要使用 18 吨麦乐鸡原料,这其中含有大量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而这些原料已经过期了将近半个月。过期原料被工人送至绞肉区,经过大型绞肉机粉碎乳化,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被裹上三层浆粉,经过高温油炸后,麦乐鸡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另外,为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每隔一段时间麦当劳等客户都会对上海福喜进行参观检查。记者发现,每次检查前一天,上海福喜的质量把控部门都会通过邮件通知生产单位,检查当天各生产线 “不能有次品”,工厂的次品都规定装在蓝色的塑料袋中;而事实上,每当有检查,生产线车间的蓝色塑料袋全都消失了。工人表示,万一给客户们知道,订单就会取消。
2014 年 6 月 10 日,上海福喜各部门的主管同一时间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要求 “物料延长保质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产”,迷你小牛排的生产将分为两天生产,每天用量为 5 吨。现场的工人则直接告诉记者,这些物料是臭肉,不是正常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已经超过保质期 7 个多月。另外,这些产品的生产数据都被随意自改过。[8] 不仅如此,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还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9]
时隔多年事件重演。
我只是想吃得安全干净而已。
本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读大四学生,在学校食堂,周围小店打过工,前段时间还在辽宁省安井食品有限公司(一家生产火锅丸子还算比较好的公司)实习。
说实话哈,食品厂,差不多都是这样吧,我在安井实习,也去过双汇,学校组织去周围食品厂参观,这些地方生产环境都不怎么样,让人恶心(浆料掉地上泡下水又塞回去啊,直接用手不戴手套啊,下水道收拾完又回去操作啊这些),但是同样的,大多数食品厂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
这个标准就很有意思了,吃不死人,吃不出病,长期吃没问题。普通人一看觉得要求也太低了,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食品出厂只要菌群,污染符合标准就行。工厂为了效率,为了利润,会制定一套生产工艺,按照工艺来生产一定是符合标准的,但是中间恶心不恶心,就不是工厂要考虑的了,所以大多数时间车间里各种事情都是恶心人的。
与工厂一套科学的生产流程所相反的是,食品产业目前仍需要大量工人,做不到完全机械化,这是目前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到时目前愿意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的,很少是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更多的是没有食品安全意识的大妈和大叔,这些人群卫生意识不行,经常会出现各种小的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尽管出问题后出厂检测一般都能拦住问题产品,但真的让人恶心。
总之呢,只要是正规的企业,出厂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后续运输,加工过程不出问题一般吃下去是没有问题的,既不会拉肚子,长期吃也不会出现什么健康问题。
再返回来说我们日常觉得干净的家里厨房和饭店。
先说家里,我们日常清洁卫生的频率是绝对赶不上工厂清理卫生的频率的,像视频里这样大产量的食品厂,车间往往是一轮班(12 小时)一清理,一周或者半个月大清理。家里厨房是绝对赶不上的,而且家里消毒措施也赶不上工厂里的,家里的抹布就是细菌的培养皿,还有各种犄角旮旯,真的很难清理,外界污染又多,能做的只有食品全都加热再食用,盘子什么的在消毒柜里消毒。可以尽量避免污染。
再说饭店后厨,这个是让人最恶心的地方,没有之一。
1 餐具:饭店是绝对没时间认真刷碗的,一般是在洗洁精水里泡一下,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就算完事了,也有直接用水冲一下就完事的店,食堂会好不少,一般会有统一洗刷餐具的地方,可能会给消毒,一家学校的食堂洗碗的的地方我都没进去过,也不好评价。
2 原料:饭店原料不可能是现用现买,至少也是两三天的量,肉制品,丸子还好一点,都可以冻上,解冻完的豆制品是最恶心的,这类食品往往需要水泡,拿出来就是室温,天暖和的时候,半天就臭了,就一直换水,让闻起来没有味道,夏天两三个小时就要换水,冬天半天一换水,但微生物早就超标了。还有就是去吃麻辣样等自选的原料时,如果框里是满的,就从后面开始选,添料的时候新鲜的都放下面了
3 烹饪:就以我在学校周围观察,中午,晚上订单太多的时候,是往往来不及做现成的,接受自己外卖是提前准备好的这个事实,让我最恶心的是,麻辣香锅这种东西,居然有提前煮一大锅,再根据你的订单把需要的菜给挑出来这种操作。
4 环境:这个看老板了,有的环境比较好,有的比较差,但是最好的,也就是和家里一样,差的真的是让人恶心,还不如题主问的那个视频里的环境
说实话,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很多时候看起来让人恶心,说些难听的话,食品厂的下水道口,比那些营销号的手机键盘不知道干净多少了,把摄像机带进去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的规定的,还在这里危言耸听。
总之就是目前市场上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比家里饭店更加安全,可以放心食用,在家自己做饭只要注意卫生,多注意不生食肉类,不是倒霉到家了一般不会出问题的,出去饭店就随缘了,吃个饭就别想这么多了,学校食堂一般还会有个备份,出去饭店只要不是一次进医院好几个,就自认倒霉吧。
吧啦吧啦打了这么多,作为一个食品学生的吐槽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看完,工厂是真的让人恶心,去一个厂子让我少一样吃的,但同时工厂出品也必然是符合标准,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吃饭的时候就别想那么多了,10 块 20 块的还想啥呢,有味吃饱吃不出毛病就好了。
还有国外的食品厂希望让人恶心,以前看美国的肉罐头厂的视频上我好几天不想吃肉。
说实话,我觉得视频卫生状况还好,主要是肉类质量问题让人担忧…
我自己在家做肉丸子也是直接上手捏揉的,没有手套没有什么勺子搅拌之类的…
但我会买好肉,视频里用的是低温零下八度放了一年的肉…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首先,料理包绝对不是什么劣币,而恰恰是工业文明的先进体现。大规模工厂出来的东西安全系数比手工制作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要是现在技术足够成熟,自加热或免加热的营养全面均衡的方便食品可以做到与一般连锁快餐店相同的价格,谁还要吃手工做的食物?又不是每家餐厅都是三星级。
任何一种商品,最终演化的方向无非两种:工业品化和奢侈品化,前者追求标准化追求最低的价格或者最高的性价比,而后者追求差异化追求最高的性能。手工业,除了高端化奢侈品化可能有一席之地以外,都应该被淘汰。
料理包的的广告吧这是,听说一碗饭只要 5 块钱,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得到呢?
首先卫生不卫生,我也不是专业的检查人员,也不了解是否还有别的隐情,但是有一点:我点外卖就是点的你饭店里厨师现做的,结果你用这种半成品外面包,那我为啥要点外卖?我买这个东西自己做好不好?再有就是那我平时去饭店吃饭,那些炒菜也是用这玩意儿做出来的?
劣币驱逐良币是肯定的,用外卖包的成本低,在竞争中,必然会压过那些真正的良心商家;不过随着市场和国家监管的日益完善,和媒体的报道,将来终会呈现一个好的局面,只是希望这一天来的早些。
而且这只是这家公司的情况,在其他规模较小的公司中是否还有类似或者更甚的情况?如果说还有比视频中这个厂家的外卖包更差的,细思极恐!!!
最后:庆幸我基本都是自己做饭。
那么如何理解麦当劳的炸薯条不是直接洗土豆再削皮而是直接用大包装的预制薯条?汉堡包里的肉饼不是剁馅拌佐料而是直接用预制肉饼?面包不是现烤而是用预制面包胚?
说实话,只要检测卫生合格,这价格,就配享受这样的商品,15 块钱你又想要纯牛肉,又想要新鲜,这不就是 “何不食肉糜” 吗?
互联网公司支撑股价的最大基础就是把所有线下的骗术、诈术挪到线上来,可以用更短的时间骗更多人。
看见来源是梨视频我就知道尿性了。
看到梨视频,想想安医生
看了这个问题,简单一下我的三个外卖阶段。
第一阶段,最开始点外卖时候,都是什么便宜点什么,尤其是满减加上大红包,之前我一顿饭都是在 10 块钱一下是常事,并且量还不上,问问最后会上图。但是,我近期加了一个桌游群之后,发现一个更厉害的老哥,平均每顿可以保证在在 3 块左右,有菜有肉有水有饭,没错,就是一瓶可乐的价格。
第二阶段,前一段时间,也是各种外卖小哥告诉我取餐时候看见的一切,各种菜放在厕所里,居民楼专门做外卖的等等,具体大家可以去看另外一个曝光问题。这时候我有那么一丝丝的醒悟了,感觉不能吃这种楼道里面的东西,吃坏了自己不值得。**但是没有外卖我也不能在公司做饭啊,**所以开始订饭时候选择品牌商家。一直到没看见视频之前,我都感觉品牌商家应该还是靠谱的 (当然我也不订外卖好久了,这里说的仅仅是我认为品牌商家靠谱),毕竟是总店统一供货,也有门市,但是我现在感觉,所谓的统一供货,谁又知道是不是就是 40 万份中的一份呢?
第三阶段,现在我开始带饭了,电热饭盒,每天晚上自己做好饭,第二天中午米饭是现蒸的,菜也是热的非常透,中午吃饱了刷干净,晚上带回家第二天继续,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最后,真心建议大家不要去订如今的网络外卖了。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笔账,咱们订一单外卖,其中给骑手 3.5,剩下的是店家的毛利,他要用剩下的钱去买材料,加工,包装,最后自己还要赚钱,人家一个做买卖的不能和咱们办公室搬砖的也就赚几千吧?你说你要是店家,是准备让自己赔本干还是要良心呢?
我记得小时候咱们去饭店看见有外送的,一般都会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多少起送,一个是跑腿 (内个时候还没有配送费这个名词) 多钱?现在凭什么就让你连吃带喝花不到两袋薯片的钱啊?
出门在外说自己没时间做饭的,想想父母,咱们把自己吃坏了谁来给他们养老?在家更不用多说了,爸妈应该都很愿意做饭给咱们带的。
最后说一下我最开始不定外卖的原因,就是害怕他们做菜多放味精给我吃坏了。。。。。。。
如果有人杠我说的数值一律删除拉黑处理,不是没有好商家,想想你花的钱够得上好商家嘛?
另,虽然干不干净不知道,但是这些家真的挺好吃的,最后在给大家看一下我小饭盒和明天带的饭。
天天背着他挤地铁我也是挺累的。
和我们这行一样,盲目贪便宜的不在少数,明显低于正常价,商家也得赚钱,所以就只能用低成本的东西哄骗别人。
服了,高赞回答一堆水军。不知道发一篇多少钱。
外卖平台用料理包没问题,但你不告诉顾客,还欺骗是现炒的。就是有问题。
工业化生产料理包也没问题,但你生产过程那么脏就是有问题,还什么鬼脏是通病,通病就合理?
明明曝光是曝光特别脏,还扯什么工业化问题,有本事全部机械化,还用人手在那拌酱油,掏肉糜。
康师傅生产车间都比这玩意不知道干净多少倍了。
恶心,就是恶心。首先生产这种速食料理包没有什么问题,无非是监管不到位。但是外卖餐馆拿来当新鲜菜和肉的价格来卖就有点丧尽天良了。
别的不懂不好瞎说,用手怎么了?日本人用手做寿司的时候咋不嫌弃呢?
作为一个很少吃外卖的人 看到这消息还是胆战心惊 外卖市场中的优劣产品已经在我心中不存在任何意义了 还不如实在忙得过不来的时候 吃快餐 吃泡面吧 。看到那些料理包 都是油炸 想一想那死老鼠 还有那些工人师傅都犯恶心的肉酱 过期的肉制品 快去她妈的把子 吐了 现在那些的外卖店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亚硝酸盐得超标成啥样子?可怕
看着就反胃。
价格低于市场标准,一定就是什么病肉,死肉之类。加上视频里的生产环境一看就没达到 ISO 标准。扯什么 “这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的人一定是挣着黑心钱然后吃高档餐厅食物的人。
希望有童鞋搞个名单,曝光这些用料理包,冒充现做食物的商家。最最重要的是弄清这些料理包食物的源头。不然一个商家跑路了,改天又改个名字回来了!
我以后没去过的实体店,都不会点外卖。祝题涉公司早日倒闭。
说实在话,我天天吃外卖,一顿从来没超过五块,一餐吃两顿,我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没钱只能这么吃,没有办法的事情。出来打工就是这样,吃死总比饿死强,谢谢。
利益相关:我家做外卖的。
总的原则是一分钱一分货。
饿了么刚开始的时候(2013 年左右),有大把的补贴,那时候不少店家借着外卖的东风赚了一笔钱,我常去吃的一家黄焖鸡因为外卖太多,把所有桌面堆满了,把我们赶出来让我们点外卖带回去吃。
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平台不再补贴,还要抽取服务费。你支付 20 元点一份外卖,包括服务费 20% 以上(4 元)+ 推广费(0.1-3.0 元)+ 配送费(2-4 元),实际到商家手里大概剩 10 元到 15 元。
在此基础上,还要和同行竞争,通过提升推广费,买广告位,搞 9.9 元套餐、五折套餐,送饮料,发红包,这些钱最终都是要算进成本里的。
以上是外卖平台点单和到店吃的差价。再除掉水电房租燃气,用于原材料的钱就更少了。所以便宜一点的外卖都开始用料包做。
给经常点外卖的人一点建议:不差钱就点贵的,差钱就到店里去吃,实在要点外卖点知道门店位置的、点自配送的。
选料好,味道好,有便宜的外卖不存在的。
不瞒你说,这个视频我是一边看一边起鸡皮疙瘩的。但我除了说一句粗口话以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其实是我们害怕的源头。
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了这段时间,外卖还是会吃。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这是事实……
看第一边,恶心,老子再也不吃外卖了。
再第二遍,其实料包制作流程都很正常,只不过这个视频的指向性太明确了。若不说原料问题的话,我家炖排骨也是这么出水的,也是出水后直接腌制的(只不过血水没有那么恶心)。我家里的作饺子也是用手搅拌的。没有多大区别
这真的脏么?有过一些厨房经验的我怎么觉得不脏呀,我怎么觉得更加放心了。
违规之处当然要整改,这件事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最差的地方仅仅这样,我会不思悔改,吃得更加理直气壮。
大家要注意,这段视频控诉外卖之恶,自然是通过剪辑已经把最差的地方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就这样还有一半的内容无关痛痒。
美国就大量使用冷冻食品,冷冻肉稀松平常,新鲜的肉才是稀奇的选择。
食品安全当然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要草木皆兵,见商家都骂吧。
这段视频我主要想质问
1,为什么不标明是速冻料理包,平台是否该担负起责任。
2,一年的冷冻肉还是否安全。
温度不达标必须要整改吧
因为我穷,吃不起高档餐厅的饭
因为我懒,即使知道脏也还是点了一单外卖
所以我只能在键盘上声讨一下了哭Ծ‸Ծ
五粮液的一个广告,用脚踩酒糟,这个如果拿拍摄者角度讲,岂不是令人作呕,震惊
以前在好几个餐馆工作过,食物处理就那样,眼不见心不烦,你穿的内裤原料的时候还不是被人踩被手摸,洗了就觉得干净贴身?牙刷刷毛经历过什么,还不是天天塞嘴里。说到底,食物还加热到一百度,牙刷放厕所天天落屎,没见消毒。
料理包这种东西,不是今年刚有的。
吉野家、真功夫等等快餐其实用的都是料理包,对于中式快餐企业来讲,料理包是去厨师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连锁企业确保品质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的连锁餐饮企业,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
1. 用总部提供的料理包的(真功夫)
2. 不用料理包,餐品现做,但是料汁由总部提供的(永和豆浆)
3. 全部材料或主要材料由总部提供,完全现做的(肯德基)
对于中餐来说,第一个和第二个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中央厨房统一调配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极大的竞争力。
那么,料理包的优缺点都有哪些呢
优点:
1. 标准化,这是餐饮包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方法能够保证东北和华南的餐厅口味完全一致。
2. 安全,相比于现炒,餐饮包更安全。餐饮包的生产更可控,无论是原料,还是流程,更可控。而且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夏天。即使出问题,料理包也更容易追查。
3. 成本低,由于生产料理包的企业进货量大,所以价格能够尽可能的压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外卖选择料理包。
缺点:
这个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料理包的缺点,就是质量良莠不齐。我国的国情决定不同品牌的料理包质量差距极大。而且还有一部分生产料理包的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质量就更难保证。
但是,整体来看,料理包的推广是中餐连锁化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是中餐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外卖用料理包,用什么料理包其实不是新问题,外卖质量良莠不齐跟料理包没关系。
没有料理包,照样有人在厕所炒菜。没有料理包,照样有外卖厨师有乙肝。
对于这些极不规范的小作坊,料理包的推行未必是坏事。
再来说杠岗香
本次提到的是杠岗香的外卖料理包
但是我们去百度地图搜一下会发现,杠岗香是一家餐饮连锁店,而且店不少。
那么,外卖料理包的杠岗香和这个连锁店有什么关系呢
杠岗香的料理包是合肥杠岗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而杠岗香功夫煲仔是合肥杠岗香功夫煲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
这两个公司又有什么联系呢
表面看二者没有股权联系,但是餐饮公司的前法人,也是杠岗香功夫煲仔的创始人,叫詹开俊。而这个人,是食品公司的三个股东之一,也是食品公司的监事。。两家公司无论从名称,还是人员,还是注册地,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食品公司的料理包,有很大一部分是为连锁店(很可能包括杠岗香功夫煲仔,杠岗香功夫面和放鹅郎)提供的。至少,这三家连锁店集中配送的料理包和视频里的料理包生产环境和管理模式类似。毕竟,管理层如此相似的公司,生产完全独立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三家餐厅的菜品也确实和餐饮公司生产的料理包品种重合
这正好和问题中员工说,料理包一半用于外卖相呼应。
这样的结论可以得出两个推论
1. 部分连锁店的餐质量也有问题
2. 外卖的料理包有可能是安全的
这两个推论哪个对,我不知道,但是这个推论在很大程度上把外卖料理包和连锁餐饮,杠岗香在全国绑在了一起,要死一起死。杠岗香系列公司在国内开店不少,加起来几十家总是有的,算是区域性的连锁店了。如果是外卖从业人员来写,这个视频的标题很可能是 “和连锁店一样,你还不敢随便叫外卖吗?”
至于说劣币驱逐良币
料理包如果真的大面积推广,那么不同外卖厂家的同一款产品,如果用同款料理包,价格就会很接近。最终的结果就是,用好料理包的贵,用便宜料理包的便宜,用不合格料理包的底价出售。
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一样,好的贵,次的便宜。一分钱一分货。
跟现在有啥区别
要说真有什么变化,就是现在晒环境,以后晒环境和用的料理包的品牌。
看了很多评论,感觉很多人在偷换概念,现在讨论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工业化,视频里面有两点印象深刻:
1、远低市场价的排骨,夏天温度零下七八度,进去都和蒸桑拿一样
2、工人自己都不吃
那么试问一下,谁能解释一下这里面的食品安全问题?视频就是揭露了外卖的 “另一面”,怎么就好像动了谁的蛋糕一样,不抵制食品工业化,罐头能接受,料理包也能接受,但是不管是不是有钱还是没钱,总是要关注一下食品安全问题吧。
有些菜 30 分钟内不可能做好,提前用半成品或 冷藏冷冻食品
举例:
正宗的川菜东坡肉(红烧肉),需要小火慢炖 2 个小时 。
正宗的西湖醋鱼,最快也需要 20 分钟;正宗的土豆炖牛肉,牛肉达到软烂的口感,高压锅需要炖 1 个小时,普通锅需要 2 个小时。
。。。。。。
鲜切肉现做,2-3 个小时后做好,外卖这样搞,客人会不会投诉?
并且有的骑手,一趟送 2-3 份餐食,可能不是同一家餐厅的,这就意味着,为了不被差评,骑手会催单。
碰巧这个客户点了 红烧肉、糖醋鱼、土豆牛肉,咋整?
但如果 头一天晚上就把肉做好了,然后放在冰柜里,遇到客人点东坡肉拿出来热一热,方便快捷 ,如果中央厨房冷链配送,还能保证全北京 60 家 田老师吃到的红烧肉是相同的味道,能保证 45 家吉野家 吃到的 胡萝卜一样的嫩脆 牛肉一样的肥瘦均衡
这就是料理包!
保证口味统一、肥瘦均衡、制剂分量差异极小
大一点的餐饮连锁,如田老师、吉野家、有中央厨房冷链,没有中央厨房的怎么办?
OEM 定制代工即可,找一家有资质的食品加工工厂,提出诉求
什么黄焖鸡米饭啊!三杯鸡饭啊!椰子鸡饭啊!
都可以给你做出来!保证口感一致、制剂相同(150-200 克)、荤素匹配。
料理包分为半熟、全熟;运输分为冷链运输、常温运输;包装采用 常态包装、真空包装(所有的鸡爪、卤蛋、扒鸡,甚至烤鸭都用了真空包装)
一般冷链运输的食品料理包,可以做成半熟(包子、馄饨、饺子、薯条、虾仁、),采用常态包装,不抽真空,全程低温冷链配送,简单料理即可食用。
一般常温运输的料理包,3 种保存方式,一是抽真空(罐头、卤蛋、鸡爪、扒鸡),二是巴氏灭菌(牛奶、乳制品),三是添加抗氧化、防腐食品添加剂。
肯德基 / 快餐店用的薯条,即是冷链运输的半成品料理包,冷冻薯条,从冰柜里拿出来 炸一下就可以 售卖了。
只要你能忍受在饭店点餐二个小时后才能上菜,只要能忍受比现在价格翻了十倍的价格,我觉得一切都 ok
干了餐饮行业那么多年,我只能说一些人心目中的 “良币” 至少也是中档餐厅,这其中都不会包括 KFC 和麦当劳这种等级的,包括其他单次正餐消费不低于 20 元众多连锁餐厅。
料理包几乎是所有连锁餐饮的唯一出路了,外人以为我们是在人力上省钱,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许根本招不到像样的厨师,技术到位的厨师职业道德却未必高,招呼都不打直接走人,当天没法出菜的烂摊子遇到太多。厨房设备也许可以买便宜的但放设备的地方租金是有多贵?厨房的装修布局还是要受相关部门监管的,厨房开支不是你想压缩就可以压缩的。
不得不承认是有很多 “劣币”,但“劣币” 也是币也能比较价值,至少不能将餐饮工业化妖魔化成“冥币”。料理包工厂难道就不存在市场竞争了么?就一本万利高枕无忧了么?料理包都是很多年前就有的东西了,去餐饮的行业展会看看就知道迟早要出现高端产品,甚至还要往中档餐厅以上的市场渗透,竞争的差异化多元化早就开始了。
回到低端产品上,食品质量安全就是底线了,踩红线了那这 “冥币” 就该烧了,相关人员从重处罚。想要新鲜原料原汁现做那麻烦各位还是要多赚钱当然还得舍得花。
还有那些认为做商业餐饮就是自己买菜做饭那套升级一下而已的,那只能说你想简单了,如果真去自己开店多半很快就倒闭。曾经一位朋友爱好做西点,说要开专业面包店,甚至开口投 60 万开工厂,我和同事笑笑,开工厂 600 万还差不多。真的,单单就钱这个事情上,外行内行脑回路里至少差一个 0。
16.8 块一份的外卖,还是在一线城市,骑手平台店家各自还要有利润,想想就知道是什么原料和制作环境,其实我在想,日产四十万份料理包,怎么不敢自动化,之前可以干净很多吧
人是动物,外卖是饲料的一种。
看了下报道, 操作过程一般般, 就是冷冻的肉被放置坏了有点恶心, 冷库坏了还放了一年都腐败了吧.
首先商品是人劳动价值的集合,而采用了新工艺(料理包)的方式确实解放了生产力,但商品的价值降低了,当一家店面使用了新工艺,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的情况下确实可以提高利润,但随着工艺的普及,产品的价格自然会与价格相适应。你说店面 / 外卖很辛苦,平台和外卖都抽了不少钱,为了控制成本使用料理包。那既然吃的都是料理包,现在快递又方便,消费者时间少和代餐需求就都由网购和微波炉解决了怎么样?
外卖行业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并不会因为一部分商家使用料理包而呈现整个行业的下降趋势。
为什么说不会,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是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简便的事或物,而外卖就是这个物,吃外卖就是这个事。
随着外卖行业的成熟,形成了一条稳定的生产链,商家→平台→配送团队→用户,而现在只是在商家这里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说商家在这里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有问题,所以只需要把不合格的商家除去,剩下合格的商家自然就可以继续下去,而这个行业依然可以运行下去。
所以问题是出在了部分商家这里,跟外卖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RTC 预制菜很正常,各种餐饮大牌都在用,例如肯德基、棒约翰、汤先生.. 在电商渠道也很多,像猫超、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等
产品装袋之后直接速冻,零下十八摄氏度,后续运输和仓储都需要专门的冷链车,保证食物品质。
从视频中看出,这个厂除了原料、部分操作之外基本没什么问题,明显是记者不了解这个行业,夺人眼球而已
做为一名专业厨子,行政总厨看了不得不发言:食品工业化流水线生产都是一样的,这家还算可以,没什么上岗上线的大毛病。梨视频是没新闻发去搞了这么一个新闻吧。
对厂家,微博上一片骂声,知乎上反而认可的多。
所以我上知乎。
小米姑娘就是跟杠岗香一个梯度的料理包企业,它们家的生产流程就跟杠岗香一样,对方说了这都是正常流程,经过高温加热之后,被手抓过的食材都没啥问题的,不用担心,在食品工业中,注射大豆蛋白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吃到的口味好的牛肉、猪肉、羊肉等等,并不是动物蛋白,而是植物蛋白!该公司自己的老板都不吃自家工厂生产的料理包,为什么,自己想吧!而且,该公司信奉致良知!每天都要读小红本,溜得很!小米姑娘旗下有小米姑娘、小米米、F + 牛肉饭等几个品牌!
理论上讲正规生产的料理包是可以吃的,但是成本摆在那,一分价钱一分货,外卖平台上那种 9.9 特价的卤肉饭之类的能干净到哪里去?
之前我住城中村的时候楼下有好几家专门做外卖的小作坊,他们用的都是料理包,店面看上去就不干净,而且用的料理包估计也好不到哪去,我在外卖平台上看过这几家的价格普遍便宜一点(成本低呗)。
所以我想说这种东西偶尔吃个一两次没事,吃多了早晚出事。真心建议你们要点外卖最好点那种有门面,现炒的那种(这种不是 100% 干净也比料理包要好),不要贪便宜了,现在省的钱早晚在医院要还回来。要么想省钱就自己做。
可怕。资本家的水军啊,真没有良心,圣母婊
就没有人质疑一下他一个暗访收音是怎么做到这么清楚的?
不同的消费群体决定的 不是一家调料包就能解决的
调料包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饿了么自营的未来餐厅就是用调料包的 但是一份外卖经过平台,骑手,商家,房东的层层剥削 剩下的就只有那么多了
贴一个我在别的答案写的成本计算公式 这个基本上外卖商家都懂
最好的鉴别方法是问骑手 最安全的方法是自己做 外卖
另外给大家提供一个成本计算公式
以饿了么平台为例
某商家餐品价格为 14 元 配送费原价 2.1 减免后 0.1 元 顾客使用超级会员红包减 3 元
顾客实际支付 11.1 元
商家承担配送费补贴 2 元
商家承担超级会员红包 3 元
保底平台服务费 3.5 元(部分地区 3 元,专送 4 元,超过保底价格收取 17% 服务费)
商家实际收入 2.6 元
这就是大家平时吃饭剩下来的让商家买原材料的钱
很恐怖吧
要明确的第一件事是
我们否定的不是料理包本身
而是个别厂商不规范的制作过程
这一点十分重要
看了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不反对便宜的外卖用料理包之类的,一分价钱一分货都明白。但是有些开在高大上商场里的餐厅也用料理包我就去你 m 的吧。去外边餐厅吃饭不就图个新鲜热乎么,你他妈用料理包还你妈卖那么贵,草。老子在家泡面吃多好。
这个事情对外卖商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我是外卖商家的话,乘机打扫装修一遍厨房,平台上宣布本店绝不使用料理包,并且上门自取的顾客可以参观后厨,赢得顾客的信任,可能反倒会增加订单量。
ps:我没有任何反对料理包的意思。
看完视频表示内心稍有波动,但总体并无大碍。
可能是新闻报道过太多类似的事件,让我产生了比较强的抵抗力,甚至觉得视频里展现出来的加工车间还挺干净的(对比某些小饭馆和以前曝光的食品)。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也是这种感觉。
建议点外卖点一些炒菜类的,相对于料包外卖,炒菜类的要感谢,仅供参考!
建议题主先搞清楚什么是劣币和良币
看到这些,我得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
海底捞洗白且上市
大慨就说明了消费者活该
什么时候这种食品问题出一例
倒一家公司
食品安全才算真正安全了
首先个人认为,这样的事情,主要责任不在于消费者,而在于产业管理者。
我花 15 块买外卖,是因为我能承担起这样的消费水准,大于它我会觉得贵,小于它,我会觉得不好吃。民以食为天,我要是每天定便宜的外卖肯定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因为穷。
我也凑过单,参加外卖的活动,买到过 3 块的外卖,而且我清楚的知道这单质量肯定合格。因为它是学校内的外卖,到店我能看见厨子颠勺做饭,各种什么安全证每家都往墙上贴。
大家只考虑过店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但没想过饿了吗和美团争抢份额的时候会做赔本的买卖吗?
曾经闹得最凶的时候,好像是江苏某地,一阵子外卖几乎不要钱,送外卖的小哥日赚 3000,好像是美团刚和什么打车有活动,毕竟是道听途说,消息我不能保证准确性。
不过实际这些都和我没什么关系,在家时家里做饭。学校里的外卖大多都是炒的,到店点单能看见锅的那种,各种证贴在墙上,一看就正规。我吃着也很放心,不时点一下学校外的外卖。
工作了,公司管饭,偶尔出去吃饭也是打牙祭。
靠,好恶心啊,为什么还有冻一年的排骨啊,那我们外面吃的也是这个吧,真功夫是不是用的他们家的啊
无良商家真是对整个行业来了一次暴击。
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干。
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啊,由于信息不对等,消费者无法得知快餐的食材和工艺信息,只能从味道和价格判断评分,所以心越黑,成本优势越大,本分经营的小店因为食材价格高反而做不下去,一些品牌连锁除外。当然这不能怪消费者图便宜,他们无法判断老板良心的好坏,因为即使价格高的,也可能用的是黑心食材。那么其他的参与者监管方和外卖平台的责任就不可推卸,但是在中国就是那么的奇怪,你很难追究这些人的责任:这么多店,我们监管部门就那么几个人,怎么监管的过来,顺便大到苦水,多么多么辛苦,唉!不想说了,最后估计还是罚款了事,罚款也不可能去补偿消费者。
前一段也曝光过外卖用料理包这个事情啊,所以我双十一就买了一批料理包自己吃,省事还不用被外卖赚钱了,自己挑牌子相对来说也比较卫生放心。
总的来说料理包不是个黑点,黑点还是在于制作料理包的企业有没有遵守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提供合格的产品。
高赞答案告诉我们,反正还有更恶心的,稍微恶心点能忍受,卧去,你们的良心不会痛么?自我安慰是可以的,但也不要合理化吧。
恶心就是恶心,不干净就是不干净,不理解为什么高赞能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工业化生产没问题,但并不能甩锅给监管,那么多馆子哪那么容易监管。给别人做吃的谁能做到辛苦下自己,牺牲自己的利益,把东西做到很干净?
我们都喜欢在外面吃饭,也喜欢安慰自己外面的东西没那么脏,实际上我认识几个在餐馆工作的,地沟油,劣质菜肉,火锅油重复利用,食物里面加罂粟壳太多了。
所以知道外面东西肯定不怎么干净也得吃,该怎么骂还得怎么骂,不用洗白餐饮行业,只能建议大家能自己做饭还是尽量自己做,少吃外卖,口腹之欲是要满足,但健康也要平衡。
先不谈卫不卫生,光是让我知道平时吃的外卖是提前做好只需加热一下的 “速食餐”,就够让我震惊了。有时候还是自己做饭吧!
很多人图便宜买廉价的外卖,外卖平台基本抽点 20,商家还有满减,还要赚钱,有时候还有红包要承担。
1 不要图便宜点外卖。
2 最好是点吃过堂食的外卖,最起码知道卫生情况。
3 虽然曝光这个事情,这些商家销量不会改变多少的。
关于饿了么的回应我也笑。。。
说个事。。。饿了么自己也不知道哪家用过这个调料包。。
而且,自查?什么鬼。。。。。
我点外卖都是点没满减的。。或者满减非常少的。。多的真不敢点,祝大家身体健康
微博上一位网友,常年吃外卖,某次去医院检查,肠道里都是寄生虫;
西安一对情侣,一次点吃外卖,结果一人住院,一人死亡;
一份外卖,从最初的食材,到最终的消费者嘴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简化如下:
“上游食材方 – 加工工厂 – 餐饮商家 – 外卖平台 – 消费者”
作为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我们关注味道好不好、价格高不高、干不干净、速度快不快……
我们要求高吗?当然高了。
你看看产业链里其他环节,他们关注的就没我们那么多!
商家最关注什么?答:利润。
房租太高搞个小作坊就开干,反正放个假图片,刷点评论,消费者就相信了;
人工太贵就不请厨师了,弄个速食袋;
办证交税太麻烦,那就几个商家用一个呗,反正也没人知道。
外卖平台最关注什么?答:利润(现在拼命做单量,为了未来的利润)。
竞争对手都一天四千万单了,我们要的是单量、单量!不然你要我怎么和投资人要钱;
315 曝光了,那就发微博道歉嘛,食品安全又不是我一个环节的问题,我只是个平台而已。
加工工厂最关注什么?答:利润。
出事的这家合肥杠岗香的老板,那就是个 “商业传奇” 啊,
外卖平台要单量,商家要降低成本,消费者要速度。
我们不是一个劲催外卖小哥吗?
那好,我开发做个速食袋,弄个菜肴包,不就把你们问题都解决了吗?
什么鱼香肉丝饭啊,卤肉饭啊,煲仔饭啊,
通通来个制作标准化,操作傻瓜化,
你有个微波炉就能开店,热一下就能卖钱,
真是 “佩服” 这位老板,能抓住这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上游食材方关注什么?答:利润
蔬菜生鲜、鱼肉蛋奶、米面粮油,外加调料,
怎么便宜怎么来呗,反正我在最上游,离消费者最远,
工厂加工以后的成品才卖五毛钱一包,你说食材价格多实惠。
于是乎,
利润之下,一切都不是重点;
没被发现,一切都不是问题。
中国有上亿的 80 后、90 后年轻人,几乎天天都在吃外卖?!
他们中午不回家、晚上要加班、平时不做饭。
外卖,就是他们解决一日三餐的唯一途径。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每天都得花的钱,市场大、需求强、频率高。
这么大的商业机会,得有多少利润?
这个时候没你可能会讲:
这还有没有 “商业道德” 了?
懂不懂什么叫 “义利合一” 啊?
明不明白什么叫 “基业长青”?
其实说再多也没用,任何一个产业链里,永远有不仅只看利润的人,也永远有只看利润的人。
所以我也相信,一定有一些商家、平台、工厂、食材供应方,他们是有良心的,他们会更在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更在乎企业创造的长期价值。
希望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下,未来赢的是他们。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打工人打打工人。 打工人被打工人打。 打工人把打工人打。 枯燥的现代汉语语法转换,在这个场景中转换出戏剧性、讽刺性和悲剧性。 打工人是来打工的,结果变成打人的了。 到底是人把工来打,还是工把人来打? 这其中隐藏着什 …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308篇原创 1 从18年榨菜股票大热开始,消费降级、消费升级两个词就在反复出现,同样诞生的词汇还有价格迟钝型消费者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我一直坚持认为,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是个伪概念。 仔细一品,就能品出“冤大头”和“鸡贼” …
知乎用户 天眼查 发表 6.26 更新回答: 6 月 20 日,彭林发布微博向华为及余承东致歉,称当下不是发布维权视频的时机,并为给华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示歉意,请求未来得到与华为 “摄月” 相关技术人员交流探讨的机会。 天眼妹也一直默默关 …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84篇原创 1 在中国,有一个名词经常被妖魔化:信用消费。 很多人会觉得,信用消费就是网络版的贷款,一不小心就会被套路。 很多媒体也经常有意无意模糊两者的差别,实际上两者差的还挺多。 当下的社会,在与财富相关的思维方式上呈 …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84篇原创 1 在中国,有一个名词经常被妖魔化:信用消费。 很多人会觉得,信用消费就是网络版的贷款,一不小心就会被套路。 很多媒体也经常有意无意模糊两者的差别,实际上两者差的还挺多。 当下的社会,在与财富相关的思维方式上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