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誌建议女性这样赞美男性:「你就像是苏格拉底」遭嘲。你认为鼓励的方式,问题在哪裡?
品葱用户 一只鹿兒 提问于 12/7/2019 (中央社) 鼓励女性称赞男人像苏格拉底 日时尚杂誌遭嘲讽 2019/12/05 专门针对年轻女性的日本主流时尚杂誌「JJ」,其中一篇文章鼓励读者,当男性在说某些複杂的话时,应将他们跟古典希腊哲 …
国内很受欢迎的App,我不敢在朋友圈里骂它(因为不想要social suicide
好奇大家们对这个App看法?
我偶尔用过两三次,感觉是一个教你如何全方位做一名精致女性的App。
追求美丽不是坏事,但它很多内容也太蠢了吧?
大量虚假信息:
我买口红前想看看别人的试色,结果找不到一张没P过的图。
我染头发前想看看别人的试色,结果还是找不到一张没P过的图。
全是色差…然后我卸载了。
大量低质量信息:
很多人对护肤品的评价就是:“我感觉有用”,“我*感觉*好像白了一点点诶~”
没有类似于IMDB之类的条目集中评分,基本上就是一系列低质量碎片信息的集合。无法检索。
消费观恶心:
小红书上很多那种20个爱马仕、天天豪车豪宅秀生活的人。
消费观是很私人的话题。你有钱想买20个爱马仕,是你的自由。不过楼主是宁愿拿买包包的钱去买股票的人,不理解这种行为。我认识的富一代都是很会财富管理的。
….当然,我也不知道这20个爱马仕的真假。
好奇大家对这个App有何评价?
讨厌它什么?喜欢它什么?有什么可取之处?
也许上纲上线一下——觉得它对中国城市女性的风气有什么影响?或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风气?
或者你作为女反贼,对于它体现的那种风气、消费观有什么评价?
谢谢~回复的时候请注意言辞,不要仇女~
这有一些学者研究成果,贴出来看看:
陶东风:后极权社会的新景观:“美丽新世界”和“老大哥”的联合
2008-01-14
英国的两位作家,乔治·奥威尔和奥尔德斯·赫胥黎,分别写过两部预言性质的书,《1984》和《美丽新世界》。前者描述的是极权主义统治的可怕景象,后者则预言了另一种可怕景象:娱乐至死;前者是我们所熟悉的、以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和中国的文革为典型的极权专制,而后者则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娱乐专制。
《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在此书的前言中比较了奥威尔和赫胥黎的两本书: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1]
不知道为什么波兹曼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结合,专制和娱乐的结合,或者说,“老大哥”和美丽新世界的结合。[2]我这里之所以提出专制和娱乐的结合这个问题,是因为娱乐或消费文化本身成为专制(如《美丽新世界》所言),与我说的极权专制和娱乐专制的结合还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极权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政治学术语,是指以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为原型的现代专制形式(以阿伦特的研究为典范),这种专制形式产生于消费主义出现之前的时代,那个时代连娱乐都少的可怜,哪来的娱乐至死?娱乐至死是消费主义时代的现象,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在这些国家,没有出现过类似法西斯主义或斯大林主义的极权主义,因此也谈不到极权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结合问题。但是在一些原先是极权主义,后来又进入后极权主义的国家,则完全可能出现事实上也已经出现原先的极权专制和新出现的娱乐专制联手和结盟的现象:**既强行禁书,又无人愿意读书;既剥夺人们的知情权、控制信息,又让大众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各种娱乐新闻)之中;一方面是有人故意隐瞒真理,另一方面是大众日益对真理不感兴趣;在文化仍然受到控制的同时,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文化也在泛滥。**也就是说,奥威尔和赫胥黎担心的事情同时发生,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甚至相互依存、联手、结盟。这就是我反复说的后极权社会的特征!
-——————————
[1] 《娱乐之死》第2页。
[2] “老大哥”(big brother)是《1984》中塑造的专制者,影射斯大林。
这篇文章我蛮喜欢的。
在《有闲阶级论》一书里,凡勃伦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服装。他认为,服装是炫耀性浪费(conspicuous waste)之原则的最好应用。我们知道,炫耀性浪费的两个主要途径是明显有闲和炫富。中国有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英文则有“A cheap coat makes a cheap man”与之对应。对于有闲阶级,高雅的服装之所以能到达高雅的目的,不只是在于其昂贵的价格,而且还在于其做为有闲的标志。所以,高档服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价格不菲,足以能炫耀财富;**二是穿在身上非常不便于从事任何生产劳动,故而可以成为有闲阶层的标志。**除了这两个特征外,高档服装(尤其是为女人制作的)还得附加第三个条件,即服装式样必须不停的变化,也就是成为我们常说的时装。
一个典型例子是女用紧身胸衣(corset)。从人体健康的角度看,紧身胸衣实在是对女人身体的毁伤行为。那为什么妇女会如此自虐呢?原来,穿紧身胸衣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妇女的活力,**使她永久性地、显而易见地不适宜于劳动工作。**毫无疑问,紧身胸衣对人体带来一定的损毁,**但同时它令穿着的人炫耀有闲和地位。权衡利弊,社会地位的增益会远远高于对身体的减损。**因此,紧身胸衣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女性服装。
但仔细分析起来,高跟鞋与缠足还不太相同。这是因为缠足的代价太高,而且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而穿高跟鞋则很容易模仿,任何人都可以穿,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穿。所以,穿高跟鞋本身并不一定真能代表有闲阶级。为了更明显地表明身份、地位和财富,女人在鞋子数量和式样上互相攀比,展开竞赛。许多女人是鞋子控,买起鞋来毫不吝啬,一双接一双地买,有些甚至还从没穿出过家门。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更是爱鞋如命,据说收藏了足足4000多双鞋子。如果她一天换一双,十年也不会重样。如果我们熟悉凡勃伦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很容易解释。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顿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喜欢那种夸张的美甲!
我当时还觉得:指甲上亮片水钻一堆,不方便干活吧?后来才知道this is the point. 人家就是想要炫耀自己不用干活啊!
国内现在宣扬两种主义,或者说不是在宣扬,而是环境如此,就是:消费主义和金钱至上。
消费主义背后的经济意义就是促进消费,提高钱在市场中的流动,因为中国房价过高,而房子在面对当下阶段的人口膨胀是刚需,这会导致人们不愿意花钱,变的爱储蓄。推动消费主义的意义就是不让大家储蓄,改为推崇大家去透支、刷信用卡,为国家付账,花未来的钱,给当下的自己。 小红书等等APP的爆红其实就是这样的目的。
而金钱至上其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意识形态,强调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意识形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愿意亲自实干派来挣钱的人会越来越少,出卖某些意义上道德是来钱最快的。电视购物、虚假宣传、收钱说鬼话、刷假评论等等等等。人们都向往金钱,想变得有钱,却不敢承认,然后用一个冠冕堂皇的包装粉饰它就ok了,比如带货、推荐、安利等等。。。其实本质就是销售。
简单下个结论,接下来一段时间各个领域各个意义的“小红书”类APP将会越来越多。并且会活得很好。
美妆一直都是女性消费市场的大宗。这件事情一直有人在做,往后也将有类似的产物出现。小红书只是证明了,在中国网路世界也同样奏效--那就是美妆品,也可以偶像化、网红化,甚至可以是一种娱乐性浓厚的读物。
这可以负面的去看,它确实是在鼓励受众沉溺于消费行为,也多少肯定了炫耀物质的价值观。在这些社群上,所展现的都是生活光鲜的那一面。总之人生还不简单,就是快乐的买买买。
不过,其实也可以正面的去评价,透过买这买那,打扮梳化来展现自我的个性。反正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可以买个什么东西来抒压,觉得自己真是无辜可怜。那感到开心的时候,也可以买个什么东西,觉得自己真是好棒棒。听起来非常低能,但不得不说确实有效……。
在台湾,小红书感觉只有在学生族群为主的社群,会有一些讨论。很多人或许会批评小红书非常拜金,但它整体的目标受众,是很年轻的。个人建议可以周年庆的时候,去百货公司旁观大肆採购的婆婆妈妈,买乳霜彷彿在买狗罐头。每次经过都深深怀疑,她们到底有几张脸?就会知道会看小红书的女孩,买个口红也要看别人试色看半天,简直真是勤俭持家。
印象里小红书刚出来的时候 作用像是炫富only 把全身上下穿的东西加上tag 写上品牌。用户也没有那么多 还有一点土
现在基本上网红都得有小红书号 和抖音一样
里面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广告而且像三无产品一样
不过里面有钱人很多 某些程度上扭曲了一部分的消费观
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 女朋友看了小红书以后想要xx万的xx怎么办
反正搞的本来就浮躁的那部分人更加浮躁
原先的传播学理论认为,需求+传播 才能打造好的营销效果。健康的产业,需求(和能最好满足需求的产品)应该才是主体,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传播只是附加手段。
小红书这类的东西颠覆了这种认知,传播媒介不仅能刺激需求,把需求转化为购买力,甚至能通过一个小团体内的攀比,众口铄金,创造需求。由是,很多人讨论产品时,说的不是”这个好不好看/好不好用“,而是讨论“这个是不是网红款”。
**小红书是农业社会步入发达社会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当年日本韩国都经历过类似的时期。
通过媒体引导使口袋殷实大脑空虚的人购买高溢价产品,等到经济爆发期结束进入稳定期后,群体会重新回归理性消费,甚至进入断舍离的低消费状态。
小红书存在并且还活的挺不错,说明它的受众范围不小,用户量也不低。
无论人们如何反思消费主义,反思娱乐至上,可中国互联网还是被类似小红书等碎片化信息严重的劣币产品占领了。
抖音、快手、微博、知乎、贴吧、头条等。
资本有错,但不全是资本的错,根本原因还是大陆的废青喜欢这些东西。
小红书现在完全成了营销平台,国内这种社会,什么平台都能做成营销…..而小红书简直是为营销量身定做的,上面全都是假信息,很多人都是P的图,搞营销的,真实的晒日常生活的少之又少!
竟然还有人在上面能找到小姐信息,简直了……
我一般只看他們的網頁 不用app 但是他們的網頁現在改了設計 如果沒有app看到的內容就不多 強制下載他們的app 這種真的很討厭
然後就覺得如果牆內的人的生活水平都是小紅書這種 牆內的人好有錢啊 簡直是遍地黃金那種
我一般是去哪裡看美容電子產品的review 或者是別的review 然後發現 裡面的人 如果是自己寫的 寫得真差 沒有內容 一點都不相信 稍微好一點的 一般是抄襲 內容一模一樣的完全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到 完全的copy & paste
再然後就是 我對這個網站完全無感了
以前有加過小紅書寫功課賺錢的群XD
只會看做飯,化妝品那些,很多都只收藏不買,不覺得普通女性能有錢到有幾十個愛馬仕,大牌出新化妝品馬上入手。
1.隐藏的色情信息平台
2.假货泛滥
3.夸张的攀比刺激你的焦虑
建议卸载。
她们也挺可怜的,她们除了胡乱花点钱,她们还能干嘛。我认识的几个,爱国剩女奴才,甚至还去做传销(她们不是没有钱也不是需要钱,她们就是无聊,闲的)。。假如不是当初法轮功烧的太快(也可以说是一种加速主义),她们可能也会去信法轮功的………
小紅書試色跟台灣/歐美的試色看了真的會覺得是兩種產品……
都可以開濾鏡開到變別種顏色…….
修圖修的程度也很誇張,下巴看起來都不像下巴了,尖成那樣還有骨頭?
小红书是lookbook.ru的山寨版。确实就是为了营销存在的。
字数字数,自数字数,自述字数。
我一直搞不懂,一個月收入沒有1萬rmb的人,天天買奢侈品,還要對著其他人炫耀,說別的發達地區窮是什麼心態。。。
认识一个三线城市以下,89年单身女分红,经常贴个小红书要买这买那的,中毒太深
问题是, 不用消费主义麻痹大众怎么能保持自己的合法性?
品葱用户 一只鹿兒 提问于 12/7/2019 (中央社) 鼓励女性称赞男人像苏格拉底 日时尚杂誌遭嘲讽 2019/12/05 专门针对年轻女性的日本主流时尚杂誌「JJ」,其中一篇文章鼓励读者,当男性在说某些複杂的话时,应将他们跟古典希腊哲 …
首页推荐全是快手抖音低俗视频,有的嘴臭的还被消音,恶俗的还看不了,例如老八吃粑粑这种。 番剧,血全部被其他颜色替换,有的番剧情还被阉割,少许裸露镜头全部被打码。 影视区up主,一些解说电影电视涉嫌侵权被下架,还有的解说关于近代历史的视频,无 …
首页推荐全是快手抖音低俗视频,有的嘴臭的还被消音,恶俗的还看不了,例如老八吃粑粑这种。 番剧,血全部被其他颜色替换,有的番剧情还被阉割,少许裸露镜头全部被打码。 影视区up主,一些解说电影电视涉嫌侵权被下架,还有的解说关于近代历史的视频,无 …
品葱用户 ThomasYan 提问于 12/6/2019 【重要安全提示】 请勿暴露重要个人信息!!! 对行业进行模糊化处理,不要透露地址 也可以增添一些干扰信息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仅为6%,你观察到的的行业有跟随这 …
看來中共的仇恨教育,還是非常成功的,他們把清末那段歷史說成民族的屈辱史,因為中共最終是戰爭的勝利者,把自己塑造成民族的保護者,以說明自己專制統治的正當性 剛才看到了一個提問《如果有人認識到中共的獨裁專制不好,但是又糾結於中國近代屈辱史憤恨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