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院士的神叨胡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朱清时院士的神叨胡说

作者:棒棒医生

朱清时院士近日在某中医药大学做了一个《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演讲,不仅刷新了中国院士科学素养的底线,也创造了中国院士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新记录。

这不像院士,简直是中学没毕业的文盲。下面就其文中极其低级的医学错误做一点评。

朱院士对现代高科技手段观察不到真气和经络而古人却“观察到了”的解释是,“古人是用身体观察真气并发现经络的”,古人的“身体比我们普遍灵敏得多,而且比我们会使用”。这等于是说,现代人退化了。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就认为,中医的经络穴位是古代具有“反观内视”特异功能的人看到并画出来的,现代气功大师仍然具有此种神奇功能。对这种神棍理论我们不必费笔墨评论。

关键是,作为科学家、院士,朱清时说【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一面学习与人体有关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一面努力用自己的身体观察真气,以求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更准确地讲述真气和经络。】他自学了十年的生物医学,学到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大脑神经元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每分钟都会更换大约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它们都会重新建立连接。】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寿命,如红细胞平均120天,白细胞大约10天,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的寿命最长,几乎与人的寿命相同,一旦死亡,几乎不会再生。每分钟更换100万个,朱院士的神经元是脓细胞吗?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与神经元的突触相连。例如,当某个细胞出现炎症分子,就会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发出信息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然后,大脑判断后,通过运动神经,把指令神经信号反馈给最初发出信号的组织,使该组织停止合成统称为细胞因子的其他炎症分子,并通过制造“药物”来控制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我要严重地告诉朱院士:你的身体里绝对没有那么多的突触,可以与每个细胞都相连;炎症不是以细胞为单位发生的;迷走神经是十二对颅神经之一,既不可能遍布全身,也不负责传递来自细胞的炎症信号;运动神经传递信号到肌肉组织,指挥肌肉运动,而不负责调节全身各种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朱院士作为科学家,这样毫无顾忌的胡说八道真的好吗?敢到西医大学里去这样讲吗?

【如果经络或脉道是神经网络的干道,中脉就是主干道。】朱院士可能不知道,中医界是绝不认可经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的。

【正确地锻炼身体,可以使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常人不可企及的能力;正确地锻炼中脉(脊髓和大脑),可以使中枢神经元越来越健康,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通畅,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更能增强智力和认知能力,如果有人因此得到了常人以为神奇的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个观点看,禅定的奥秘之一是否就在这里呢?】朱院士说的“中脉”不是中医概念,而是密宗和藏医的术语,相当于中医的督脉,但这并不是指脊髓和大脑。不然,经络又成了神经了。而且,朱院士练禅定之前的人生,难道说脊髓和大脑都不大“通畅”吗?那院士称号是怎么得到的呢?前有刘维忠打通任督二脉,今有朱院士打通脊髓和大脑,中国的院士和厅长神叨起来,直可谓宇宙无敌。

不敢相信院士居然可以如此之low!朱院士自称学了十年的生物医学,用我家乡的土话说,那都学到牛屁眼里去了。

(XYS20170613)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科院院士何满潮继续吹牛他的地震预报

中科院院士何满潮继续吹牛他的地震预报 作者:王龙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曾在汶川地震后的2009年10月称准确预报地震的监测仪在2009年11月研制成功(原话“新一代监测仪,大概在一个多月后就能研制成功” …

打着高科技招牌的复活幻想

打着高科技招牌的复活幻想 ·方舟子· 死而复生,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幻想,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传说。到了现代,这更成为科幻小说常见的一个主题。1931年美国有一篇科幻小说讲了这么个故事,一个教授死后让人把尸体发射到太空中永久保存起来,几 …

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就凭这两样成功当选工程院士

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就凭这两样成功当选工程院士 1.“铅笔板新工艺研究”,82 年获天津市优秀成果一等奖,84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改进的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发明专利,95 年获中国专利创造金 …

包刚为何能成为院士候选人

包刚为何能成为院士候选人 作者:海晏河清 近来网络上流传不少有关院士候选人包刚涉嫌学术剽窃和有违学术道德的文章。包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初评(听说已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否决)和进入院士选举第二轮,着实让人惊讶。本着科学的精神,我也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