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开车回村种地」,称「他强调的是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何看待此事?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现在很多地方农业已经靠惯性在种地了,农业那点利润本身就相对微薄,再开车去种地,油费现在工薪都第一笔大开销,农民靠什么支撑开销呢? 其实最近几年有趋势是又想把旁氏信贷往农村转移消化,比如四五县以下的房子库存,算 …
收录于合集 #在风原创 60个
你好,我是在风
** 1 **
感觉为了让农民去城里买房,专家真的操碎了心……
今天就有专家建议,农民可以去县城买房,然后开车去农村种地。
专家认为,“在县城,一个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能接受到信息,增长的见识,和农村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于提升农民的个人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这个建议,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上周,就有很多地方,都在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了。
说实话,我也建议这些专家,不会建议就别建议,不懂鼓励就别鼓励,不然容易惹出笑话。
第一,能够在县城买得起房,然后还开车去农村种地的农民,有多少?如果在县城都有房有车,还需要天天自己下田种地吗?
第二**,**专家觉得县城的公共服务比农村好,那我还建议您直接去省会大城市买房买车呢。省会城市的公共服务不是更好?
第三,不要把农村说得那么不堪,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离开大城市,回农村过自己小日子的——换句话说,“在农村生活”不等于没有素质,也不等于素质低下,去了县城也不代表个人素质可以提升,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所以说,给出这些建议和鼓励的人,明显脱离群众生活太久,不知人间滋味与疾苦。
买房买车,对于在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更何况是在月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
** 2 **
最近真是挺奇怪的,好多地方都在鼓励群众买房。
前有湖南一县委书记号召大家,买了一套买二套,买了二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好像这房子不用钱一样。
后又有北京拟试点“老年人贷款买房”。
说实话,这些老年人到现在都买不起房,光是靠您鼓励一下,给予一点优惠,就能买得起房了?
就算这些老年人付得起首付,贷款后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还完,这也是个问题呢。
这样一想,我都不觉得魔幻,而是觉得心酸。
“以后85岁的我起床,发现我55岁的孩子正在做早饭,28岁的孙子已经出门上班了,2岁的重孙还在睡着,洗漱完吃完早饭,跟我55岁的孩子带着重孙一起出门去上班……今天又是努力还贷的85岁的一天。”
“原来以房养老都out了,现在要贷款买房了,人过70古来稀,退休后还款20年就是80多岁,有几个活到80多岁没病没灾的?”
“实在看不懂,怎么又开始让老年人贷款买房了?老年人应该看紧自己的钱包,那是养老的救命钱,拿出来买房一定要慎重考虑!”
** 3 **
所以说,建议这些提建议的人,多到“凡间”走走,多去农村种种地,去工地搬搬砖。
看看基层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得出这些结论。
不管是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还是鼓励老年人贷款买房,还是鼓励群众多买几套房……
似乎都像是农民日报评论所说的这句话一样:
“将楼市去库存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些群体身上”。
不然,专家怎么会有两副面孔?
PS:为防止失联,请关注我的备用号。
公号主笔:在风,一个95后大叔,在上海工作与生活,写上海,也写其他城市,更关心普通人的点滴!很累的时候,关注我,你会得到一些释放!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关注我的公众号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
依旧是为了防止走丢
上篇原创推荐:
希望你把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的最新推文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现在很多地方农业已经靠惯性在种地了,农业那点利润本身就相对微薄,再开车去种地,油费现在工薪都第一笔大开销,农民靠什么支撑开销呢? 其实最近几年有趋势是又想把旁氏信贷往农村转移消化,比如四五县以下的房子库存,算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谢邀。 看到文件里的 “家庭养老” 和“个人自我养老”就懂了。 养老路线也是一直有争议的。 一种是建议搞大建,建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建各种老龄设施,让老人有个可以聚集生活的环境。 这类可以称之为 “社会化养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玩不起就别瞎提问害人 知乎用户 请不要影响我爱国 发表 真的确定要问吗? 就,这种事情,你们要写报道也好写推文也好,就直接写得了呗,干嘛非得问呢? 积极意义就是可以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可以把老有所为同老 …
知乎用户 格罗斯特公爵 发表 董藩是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所以他研究的一定不是如何让我们买起的房,而是如何让我们即便买不起房还心甘情愿的背房贷。 他最近输出了不少有关房价的言论,比如: “预售制是房产领域一个伟大的发明,不应该取消”, …
** 凤凰网原创** 让人难过的是,农村老人在高温中的死亡,往往被认为是正常死亡,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热射病”这个词。 作者|张丰 专栏作家 昨晚到今天上午,我在成都的朋友至少有三位遭遇停电。一位朋友半夜停电,彻夜难眠;另一位朋友上午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