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工作,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知乎用户 西街以西 发表 得到了工作保障和实现价值的机会。不作伪。失去的是自由感和轻松感,公务员体系高度内卷化(知乎人熟悉的 involution),存在高强度竞争而无其他出路的。有些人的激烈竞争史结束于高考,公务员们则大概要到五十几岁, …
建议今日中国青年都能对我国建国至今的简要历史,特别是各代人的阶层构成比例,以及各阶层各人设人群典型的人生经历轨迹,能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没有什么是一定不可能的。
不会。尤其是公务员。
即使当年大下岗,国家对公务员也比国企工人小心翼翼一万倍。
因为顶层精英他们是看懂了史书的,他们是真正知道秦朝是怎么丢掉天下的。
知网之前有一篇博士论文,作者统计了从 1950-2000 这 50 年复旦大学入学新生成分。
结果发现最稳定的是公务员家庭的孩子,一直保持 35% 左右,其他各个行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小商人家庭出身的新生都有剧烈的波动。
1950 年代末国家提出要重视农民,结果农民出身的新生比例就从之前 10% 一下子提高到 40%;1960 年代是工人家庭出身的新生比例冲到 40%,然后改革开放后是城市中产。
不过不管世事怎么变迁,公务员家庭出身的新生永远占 35% 左右。
而且即使最困难的 90 年代,公务员 “下岗” 也有非常多的优惠,最常见的就是“停薪留职,保留职务”。
潘石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停薪留职” 状态,21 世纪之后,SOHO 快上市了才正式从编制内退出的。
所以,如果你是公务员,不要担心,即使你坐上了泰坦尼克,你拿的也是最后沉没的头等舱门票。
瞄了一下有些人的答案,呵……
今天很多人把公务员,考编这些东西看的不得了,其实在当年压根就不是多大的事,就拿我爹来说吧,我爹没读多少书,标准农村出身,然后参军,参军回来以后就成了公务员。
我爹这种模式在七八十年代遍地都是,工资太低了,所以为什么很多单位那种所谓的 “军转干部”,当兵退役都能当公务员?别说大学,中专都没上,都能当公务员?
是啊,当年公务员就是这么不值钱。
当时心里念念想的是去国企,国企待遇好得多了。
到九十年代的时候,经济不好,是整体不好,90 年代公务员群体,事业编都很惨,动不动单位发不出工资,而且发不出工资这种鬼事情都搞习惯了。
下岗?不会下岗的,熬着呗…… 工资发一半什么的,工资拖欠什么的,搞习惯了。
“20 岁的铁饭碗到了 40 岁被(全国性)下岗” 实际上是经历了制度剧变转轨的社会的特殊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情况是这种:1920 年的日本公务员是铁饭碗,2020 年的仍然是,甚至二战战败 “被入关” 了,文官政府的正式职员也没有被系统性大面积开除(被砸饭碗的是一小撮战犯)。就像房价二十年涨十倍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的特殊现象,一个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如果以 “过去二十年房价涨了十倍” 来论证“未来二十年房价也会涨十倍”,是很可笑的。
90 年代的国企大下岗,本质上是 “制度错配的一次性出清”。
全世界有几个市场经济社会,天然竞争行业的企业,有大规模 “铁饭碗” 存在的?全世界有几个全国性大市场,县级行政区划都有比较完整、自成体系的工业?——90 年代国企破产,最多的企业类型就是计划经济年代一窝蜂搞起来的,各种纺织厂五金厂化肥厂农机厂铅笔厂、(县级)国营百货、(县级)国营建筑工程队之类,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产业分工,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占据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而非螺蛳壳里做道场似的 “独立自主”。
实际上,哪怕在 90 年代,供电局这种不用参与市场竞争的国企,照样吃香喝辣——那个时候人家真的是 “电老虎”,而现在越来越像皮卡丘(“电老鼠”)。同期发不出工资的不只那些市场竞争失败的边缘化国企(核心国企是 “命脉” 级核心资产,被牢牢地拽在手里呢),还有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和教师。但是,为什么这批人没有大下岗?
还有人喜欢拿 “裁军” 说事。“裁军” 和 “裁员”都带一个 “裁” 字,会给人一个误解,体制内部门被 “裁撤” 后,里面的人就会没饭吃了。远的不说,就是最近的这轮“裁军 30 万”,连级(相当于科员)以上的干部,有谁被组织扫地出门、被迫自生自灭的?
实际上类似 “裁军” 的机关事业单位撤并,一直没有停过。比如区划调整,四个区并成两个区,区直机关人员直接倍增,人员严重过剩。或者,类似地级巢湖市被拆分,巢湖市级机关事实上就是被 “裁撤” 了。再比如,这几年的全国性事业单位改革,大量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直接被裁撤了,“单位” 还真是说没就没了。然而,哪个在编人员丢饭碗了?
和某些人鼓吹的 “处级以下人员直接滚蛋” 不同,基层干部、普通干部,往往是先行安置的对象。杭州去年区划调整的人员安置思路也大同小异。合并的四个区,人员分流对个人意愿尊重度还是挺高的。——假如你和知乎神棍一样,和下城、江干的干部说 “你们区要被合并了,然后你们就要下岗了”,人家要么觉得你有毛病,要么觉得你在妖言惑众。
哪怕财政有压力,对于非市场竞争的组织而言,最小阻尼路径的选择,也不是 “裁员”,而是 “降薪”。同时,封闭入口端,自然退休减员,退一个人、核销一个编制。(21 世纪后,垄断央企系统应对冗员,普遍就是这种模式)
甚至在市场竞争的行业里,纵观全球,财务压力下也并非只有裁员一个选择。一遇危机就裁员甩包袱,是昂撒式新自由主义的路径依赖(转轨期,搞全国性大下岗式的休克疗法,其实就有新自由主义内味)。但莱茵模式之类的社会市场经济,往往就更倾向于集体降薪、共渡难关。
答案是不会,现在编制事业单位其实是缺人的,但缺人不是因为人少,是干活的人少,那群以前中专就分配当事业编的人,一个比一个能浑水摸鱼,都说年轻人摆烂,他们才是最摆烂的,而又拿着高工资,活是各种不干,社会日新月异,他们更有借口了,电脑不会,跟不上,学不会,看不懂,做不来,多数当领导为了保证任务完成,基本都是找年轻人,各单位年轻人的工作量至少那些中老年 2 倍 3 倍,,最可恨的是有些为老不尊的好不容易退休了,不回家去,还要利用和原单位的熟识关系,返聘回来继续吃单位,住单位,干着更少的活,把单位当养老机构,
理所应当的把活给年轻人
在我提出工作分配有问题时
我亲耳听到的名言逻辑: 一、是我的事我不会推脱。二、领导有交代我就是我的事。三、领导你这个问我没用,我不会。完美闭环,工作内容职责停留在 20 多年前,且只有减少的取消的工作任务,没有新增,
把这些人清掉,现在的事业单位人就会少很多,并且高效运转。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以前需要大下岗,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国企啥都干,金饭碗,铁饭碗,破饭碗全都一把抓。
金饭碗,铁饭碗行业权力大,利润高,就算国企运行成本极高,也能维持收支平衡,创造利润。
但破饭碗行业,国企参与进去不仅捞不到好处,还因为要承担职工福利和养老,活生生背上了养活部分劳动人民的沉重包袱。
而大下岗后,郭嘉学聪明了,学到了教训,
编制不能轻易给,行业有轻重主次,一心狠抓钱袋子。
那些辛苦,竞争,无法垄断的行业,用市场化,外包,派遣临时工来解决问题,
大下岗实际是把传统国企参与的破饭碗行业,部分没干好,干不好的铁饭碗行业丢出去,打折处理,
主动降低了负担,精简了人员,把组织重心和能量集中在最重要,最赚钱的地方。
为什么私企 35,40 岁就很难找到工作,
为什么私企普遍不交五险一金,不遵守劳动法。
市场化,大下岗,是不得已,但却从来不是盲目进行。
真正的金饭碗,铁饭碗,郭嘉从头到尾都牢牢的抓在手里,
而破饭碗行业,以国企的员工成本是没法负担的,丢给市场之后,也是依靠不交五险一金,不遵守劳动法,让穷苦人廉价出卖未来才制造出市场繁华的。
穷人虽然参与的是破饭碗行业,但好歹比严重剪刀差下的土里刨食好多了,
这才有了,郭嘉丢了负担,减了包袱,穷人捡了芝麻,进了血汗工厂的皆大欢喜,双赢。
一旦要求私企参与的破饭碗行业,遵守法律,缴纳五险一金,按照国企的中低标准给职工提供养老和基本福利。
这些市场化,这些被郭嘉主动丢弃,放出来的市场行业,自称效率更高的私企,马上要死要活。
未来编制会随着财政收入缩减,人口红利消失,人口减少,出现各种变化和考核压缩。
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大下岗的概率并不高,因为真正不赚钱,又苦又累的破饭碗行业早就已经丢给市场了。
现在还有编制的,都是掌握权力,占据重要地位,是可以自己主动创造利润的特权行业。
下岗就完了?
入没入党?
“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你以为说说就完了?
大下岗几乎不可能的。现在再重复当年的故事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早就换了人间了。承平之世,万事求稳,何况是自己基本盘的稳定。
前几天的新闻,四川一个小县城,拍卖机关的食堂承包权,都卖到三十年以后去了,而这个县的公务员人数是八千多。就这,也没听谁说要减员缩编的。
无非是粥少了就多加点水。拿粥瓢的和离瓢近的就多打点稠的,离瓢远的就喝点稀的。顿顿酒肉肯定是没有了,饿不死也是肯定的。 然后再用时间把这些冗员都吸收掉。
可以参考以前的地方电视台和报社,风光的时候过去了,但是也不至于被赶到社会上去,一个编制一碗饭还是有的。就是要经常打个横幅讨个薪啥的。
大城市和经济重镇还好些,毕竟产业发达税源广。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方,恐怕日子是最难过的。财政塌方,说不得要苦一苦基层公务员。就算有转移支付,也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保医保的压力。
考公在知乎当然是比天大的政治正确,但是我们炒股的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一条路,再怎么好,要是所有人都涌上来,大概不是什么好兆头。
肯定不会,后面这几年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太多了,人还不够用呢。
别看事情都是处在河南、河北这些地方,其实到处都有这一类隐患,只是程度不同关注度不同而已。
既然都是隐患,那就需要弹压,这得靠谁?最稳的还是编制。只要编制不动,就不不发工资让他们吃老本也能稳得住。
经济形式好,都是编制的功劳,得加编制;经济下行需要靠编制稳定局势,还得加编制。
不会也不需要。
首先政府要维稳,就要保证内部的安定团结。再来,体制内马上会开启 75 年前(含)出生人口的退休高峰,会空出很多编制。编办完全可以退休一个编制收回一个,不再或少招人,慢慢人数就下来了。单位人员是否繁冗,各单位领导是最清楚的。编办只要向各单位传达收编的指导意见,不差人的单位领导自然顺水推舟默认,差人的单位领导会向上级反馈(非充分需求不会支持),完全不会出现大的 “误伤”。这样即合理又能充分保证现有人员的利益。
就拿我们单位和隔壁兄弟单位来说,因为涉及改革现在已经冻结编制一年,人员只出不进,两个单位合计 5 年内要退休大概差不多 1/3 的人,人数在 30 以上。在我看来,这些人退休后不招人,两个单位再一合并,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当然,如果确实有迫切专业人士需求,申请招 1、2 个人问题也不大。
以上,明明在 3、5 年内国家可以靠时间兵不刃血的减员增效,减少财政压力,何必走极端。
7.18 更新:
1、一堆人在杠退休也是在给财政增加负担。我想说,无论体制内外,只要退休,最终都是给财政给社会增加负担(现在退休工资都是社保基金支付)。而公务员不可能一直不退休。
我只想问一句,到底是退休 2 个公务员新招 1 个公务员财政工资支出少还是退休 2 个公务员继续新招 2 个公务员工资支出少?
你们一会嫌弃编制内人浮于事,财政供养人太多。减编吧,又说这些人退休后工资拿太高是负担。要不要那么双标。
2、题目已经把编制内、国企员工划分开来,所以只讨论行政编(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问题。政府临时工之类的不在讨论范围内,另外,因为财政压力,重庆这边今年已经有合同工到期不续签,这个临聘岗位直接撤销的情况。
先说结论:会。只不过可能不会直接大批下岗,会换个形式,但本质是一样的。
下面从宏观上分析。
我们以小学教师编制为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2020 年数据(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1. 小学阶段教育
全国共有普通小学 15.80 万所,比上年减少 2169 所,下降 1.35%。另有小学教学点 9.03 万个,比上年减少 0.62 万个。招生 1808.09 万人,比上年减少 60.95 万人,下降 3.26%;在校生 10725.35 万人,比上年增加 164.12 万人,增长 1.55%;毕业生 1640.32 万人,比上年减少 7.58 万人,下降 0.4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6] 99.96%。
小学教职工 [7] 596.63 万人,比上年增加 11.37 万人, 增长 1.94%;专任教师 [8] 643.42 万人,比上年增加 16.51 万人,增长 2.63%。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 99.98%,生师比 16.67:1。
以及 9 年义务教育在校人数:
根据历年出生人口(出生人口_百度百科)简单推算一下,汇总一个表格:
如果仅看 2015-2020 在校人数,会有一种微增的感觉,因为 2015 年入学的人口是 2009 年出生的,而 2009-2014 年出生人口在 1500-1600 万稳定略有增长。
但是 2020 年入学的人数是 2014 年出生的 1687 万,我们假设一个小学老师在 2020 年开始带一年级,等到 6 年后 2026 年他 / 她再次带一年级入学新生的时候,入学人数是 1200 万,和上一届相比下降 (1687-1200)/1687 = 28.8%。
同理,2021 年带一年级的老师,到 2027 年再次带一年级时,入学人数下降 35.8%。
2028 年下降多少大家发挥想象力吧。
之所以用一年级入学人数比较,是因为 2-6 年级的学生 / 老师数量基本就固定了,每年的变化就发生在新生入学的数量变化。
如果细化到不同地区,比如一线城市小学入学人数到 2026 年保持基本不变,那就更麻烦了,因为全国平均下降 28.8%,一线城市不降甚至略有上升,那其他地方降的就远不止 28.8%。
所以准备考小学教师编的需要仔细考虑在哪上班。
再说公务员和事业编。
这里讨论的公务员和事业编都是指大部分基层,如果已经到处级、厅级请自觉远离知乎。
本质上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经济好的时候没多少人考编,经济形势差的时候大家会卷破头考编:
数据来源:https://m.gwy.com/gjgwy/66231.html
然而公务员和事业编都是吃财政饭的,本质上是税收供养。如果经济不景气,本来税收就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大,能稳住不降薪就不错了,想涨薪得等到下一个经济景气周期。(参考今年房地产市场)
考虑到我国还有一个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如果将来小学老师过剩,这就尴尬了。
只要活得足够长,未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在一个百岁老人,出生的时候,北洋军阀还在混战。连巴菲特都说过:
2020 年 3 月 8 日:我活了 89 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2020 年 3 月 9 日:我活了 89 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2020 年 3 月 12 日:我活了 89 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2020 年 3 月 16 日:我还是太年轻了……
虽然未来编制也可能下岗,但编制内稳定性、抗风险都远强于编制外的普通人,唯一的问题是今年是 68 个人竞争一个编制,相比之下,中考、高考都弱爆了。
不需要。
很简单如果需要下岗,把薪酬调下来,反正编制基本工资并不多,多的是绩效考核。很多人就想去社会闯荡,顺便把编制一封,实现了体制编制的大量裁撤。
不过确实有个问题,赶走的多数是平民家庭,因为无法权力变现,剩下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和能力实在很差的人。不过这种方法是合理合法的,总比下岗带来的负面性质小得多,因为下岗下的也是平民家庭和能力差的人,关系户是轮不到他的。那时候考虑的是财政问题,谁走都没关系只要成本够低就行。
其实很多人以为关系户能力不够,我觉得是误解了,就政府除了各级领导,普通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太大能力,普通人也不代表就有能力,关系户完全可以胜任,皆大欢喜。
现在有个问题其实蛮严重的,大家都在说缩编,但我感觉编制数量这几年一直在膨胀,部队军人要安置,大学生要就业,三支一扶你就能扔掉?还有这两年卷炸的国考省考。失业率这么高,国家超编也要吸一部分人。但是,经济这么差,谁来供养他们呢?
-————————— 分割线 –‐——————‐——–
举个例子,假如我在苏州某市级机关单位,财政情况好的情况下大概月到手 1 万(基本工资以及绩效车补),公积金房补 8 千,精神文明奖综治奖高质量考核奖大概 7 到 8 万,十三薪六七千,总体含公积金 30 万多一点。
怎么砍呢?很简单先砍年中年末两笔,砍到 2 万到 3 万量级,月到手可能加一点比如说加个 2 千左右,公积金算法是根据上年到手进行计算,估计这样调大概公积金房补降到 5 千多,含公积金 23 到 24 多一点点。
看起来似乎也不少,实际呢,很多人受不了了,因为很多人都是杠杆拉的比较足的。肯定有人会走放心吧,数量一少加上到手公积金减少,就把成本降了很多。
有人会说领导奖金更多不会动,其实领导不差这点,差钱都是基层公务员。
最后更新一次
之所以苏南浙北珠三角工资这么高,其实和它的房价相关。
其实有钱人(指普通人)拆迁户贼有钱,随便拆个小千万洒洒水。
这也是外地人来这些地方工资敏感的最大原因。
不会,但是部分地区拉横幅讨薪是少不了的。
“编制内”三个字说复杂也复杂,但说简单也简单。目前所谓的 “编制内” 一般也就是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而从具体的比例来看,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市或者一个县中,各单位的人员构成大致是这样:教师(中小学)占比 1/3~1/2,公务员占比 1/5~1/4,其他杂七杂八的单位分剩下的比例。
这基本意味着,在当下的 “编制内”,教师与公务员就占了 70% 左右的人数。但很显然,教师与公务员大规模下岗是很难的,这二者一个是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另一个则是搞劳动力再生产的。这两个群体大下岗,那就不是经济下行,而是天下大乱了。
而剩下的编制内岗位中,就算财政有压力,也未必都要靠下岗来解决。比如说一些传统纸媒机构,原本是事业单位,但不少地区都已经将其转为了企业,组建了传媒集团。这么一来,这些机构就要自负盈亏,对财政的压力当然也就小了。而至于说转成企业之后,如果你考核不通过被辞退,那就跟国家没什么关系了。过去这些年,很多体制内的机构,比如质检、文艺、媒体、教育等相关的都已经市场化了。
这意味着,如果说国企破产是直接破产的,那么事业单位还可以多一道先转为企业,然后再破产的程序。可一旦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那企业经营成什么样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前面所说的公务员,倒也有可能因为机构裁撤而转岗到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但总之很难直接下岗——毕竟,公务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也才 1/200。
再比如说大学——这些年大学的去编制化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些大学是搞非升即走,有些则是用岗位编取代之前的人事编,还有些大学在搞其他的改革。但总归不是说因为没编制了,就让人直接下岗。
把这部分再剔除出去之后,剩下的那些既有财政压力也无法市场化的编制内机构,占比可能连 1/10 都不到。就算真的要把这些机构裁掉,也不至于说是 “大批下岗”。
假如说财政真的紧张到了没法发钱的地步,上世纪 90 年代还搞过一招停薪留职。你自己要真觉得有本事去市场挣钱,那就去闯一闯,实在不行了还能回来上班。这么搞的好处是,你要是最后放弃公职,那肯定是你自己挣的钱比单位工资高出不少,等于给社会创造的价值更高,还能空出个编制来。而如果你最后混不开再回来,单位也少给你开了几年的工资,用人成本还是降了下来的。
上世纪国企工人的大下岗,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国企的产业竞争力不足,已经无法维系原有体系的运转,而与此同时国企的替代品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比如,国产的汽车竞争力不行,汽车厂破产了,但并不影响用车的单位买汽车——因为进口的汽车性价比还更高。然而,编制内岗位取消了之后,去哪儿找替代品?
你把警察的编制砍一半,社会治安服务去哪儿找替代品?去国外进口?那中小学教育呢?基层医疗呢?这些都得依靠本国人本地化的服务,而不可能到市场上去进口替代品。
而这也涉及到了之前国企改革时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产品或者服务要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更容易被改革,本地化属性较强的则不容易被裁掉。比如,汽车、机械这类国企生产的产品就可以直接进口替代,因此把厂子关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供电、自来水这种涉及居民基本生活的企业,其产品是不可能进口替代的,并且本地一定得留有相应的人员来进行设备的维护,所以同样是国企员工,下岗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经济下行,会的,但规模不会有下岗工人那么大,而且不同编制有不同的防火墙。
首当其冲是财政困难地区的地方国企员工,他们没有防火墙。
其次是事业单位,部分边缘事业单位可能企业化,职工因而失去事业编。
如果困难严重,最后可能轮到公务员,但可能不是解聘,而是分流到事业单位或国企。
很多回答说不会,说要维稳,巴拉巴拉。那是他们没经过九十年代的下岗分流与机构精简。
如果经济下行,土拍停滞,那么可能会发生财政困难,人员工资可能就难以足额准时发放。
这个时候,一些外围和边缘单位可能就开始分流精简。事业单位可能改企业,边缘部门可能裁撤,人员可能分流,编外人员可能解聘,编内人员可能鼓励流出或分流到企业。等等诸如此类,都可能发生,二十多年前就发生过。
从边缘单位边缘人员开始,一步步来,影响什么稳定?
插个轻松的回答,关于俄国衰落原因。
苏联解体只是丢了一小部分领土,为何实力会与原先差距一泻千里?
上世纪工人大下岗,是因为企业私有化造成的。企业归厂长私有了,厂长成老板了,工人由老板发工资,企业赚的钱归老板自己。这样,老板就想多赚钱,利益最大化,就会裁减工人,让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老板就能少发很多工资,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成致富带头人。这就是被我们一致夸赞的减员增效。
那么政府机关会不会私有化呢?应该不会的。
假设法院搞私有化,法院让院长私有了,院长成老板了,员工的工资都由院长发,法院赚的钱归院长自己。这个时候,院长就要大量裁人,让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
但是这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公务员不会像上世纪工人那样大批下岗。
基层巴不得一个人当八个使,赛博巨婴在网上担心体制内大下岗。
大下岗不太可能,毕竟下岗了没人干活,没人干活约等于 xx 崩溃,缩编倒是有可能,不过这样以后巨婴们考公就更难了,他们在网上的牢骚也就更多。
但是多归多,还是吊用没有。
就看中央如何处理,如果顶层权利进一步集中,地方市场盘不活,那逼到极端就是社会百业萧条,接着编制大量撤编自生自灭,你说的不仅有可能,还会比你想的更加恐怖,比如北京周边的奴隶省大概率成为你说的下场。
但是,如果市场盘活了,去私人企业收入节节高,那么体制内倒不会下岗,只要降薪恶心你就够了,反正有手有脚,自己出去找活干生存,而且体制内工具人训化都是良好的,一般有钱挣就不闹事了。
正常社会就没人乐意追求不给钱的 A4 保障,稍微没啥上进心还很容易成市场经济下的废物,不过这挺看个人的,有些人就鸡贼,不去私企卷,懂得专营利用体制保护自己自由度,也做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以后出来经商挣得也不少。
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公务员缺额,事业编严重超额(湖南)
原因有两个:
一是十八大以后,公务员考试相对规范,事业单位考编水分一直拧不干。前两年某县纪委一次性招三百多个事业编,一次跟进整改有过对接,干活的竟全是乡镇抽调上来的……(我偷偷看过新进纪委人员花名册,几乎都是开放大学大专或本科学历???)
二是以前国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人都可以改编制到公务员身份,现在卡得严,渠道慢慢被堵住了。又是某县,县乡领导职务人员企业编、事业编转公务员编的比例太高了。
疫情期间,公务员放编太多了,每年 30%-50%,编制才开始不足,再放水,水库要干涸了。
事业编已经几乎是只进不出,而且职称评审(可以加工资)也卡得很严。以前基层违规进编的七大姑八大姨、叔伯舅佬也在慢慢变老,五到十年能解决一大批问题。
至于改档案年龄的那批人(占一半以上),内退也卡得严,坚守岗位,才对得起退休工资。
把公务员想象成物业就清晰了:
人口基数大的小区,物业是不愁物业费的,能够支撑足够多的物业管理人员,适当的高薪也能承受。
但人口基数小且不断流失的小区,物业收到的物业费很少,只能靠救济(转移支付),还不一定到账及时,难以支撑足够多的人员,也不太可能维持高薪。
所以公务员会不会大批下岗,看看自己所在城市的六普和七普数据对比就明白了。
到那一天,可以看到改朝换代了。聪明人应该考虑去新政府任职。
编制人员,不管真实想法如何,客观上这一部分人是体制的拥护者,是政府的基本盘,是社会的稳定器。如果这些人被无情的推向社会,那么后果你给想想的。和体制外的无知群众不一样,这一部分人一旦翻脸了,是不会相信政府的忽悠,这些人也知道政府的命门所在。一旦这一类人投入心有异志组织怀中,那杀伤力不是一般二般的。
一、基本盘要稳定。
即使是改朝换代,旧人员都要留用,慢慢过渡。
体制内不稳定,所有人行为短期化。
这个政权很快会变成土匪。
土匪和政府的根本区别就在短期化和长期化。
长期化选择收税,作为血酬。
短期化选择掠夺,反正呆不长久。
这样政权也不能长久,所以这个基本盘是不敢动的。
即使要减员,也要保证后路。
譬如国地税合并,老人可以提前内部退休,不用人,少给点钱,让你回家玩,也不敢辞退你。
二、财政不好,百姓日子会很不好过。
1994 年朱搞分税制以后,1998 年卖地以前(实际 2001 年后才开始逐渐大卖。)
地方财政很紧。
朱的解决方案,城市是住房,医疗,教育甩锅,三座大山压给百姓。政府减少负担。
国企大下岗,把国有资产贱卖。
体制内加薪,稳定人心。
农村没有钱,基层的选择是苛捐杂税,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村提留,乡统筹。
农业税被层层加码,给财政开支。
不交钱的去学习班捆绑吊打。
这是李昌平写信的时候。
三、目前的问题在软着陆
现在,外贸其实还不错。
因为清零防疫,除了个别摆烂城市,中国的生产力影响不大。
主要问题是消费和投资。
现在掐死房地产,会有一轮硬着陆。类似日本失去 20 年。
政府财政爆,金融安全爆。
现在刚刚开始,仅仅是停滞了半年,还没开始崩溃,失业率就上去了。
现在需要托住房地产,托一轮,争取时间解决地方财政大项目的尾巴。
把财政大项目的花钱收尾。税收保住人头和办公费。财政不爆,金融不爆。
失业率会增加,但是不会爆炸。
从高速增长变成低速增长。继续发展,等待科技下一轮突破,或者其他国家崩,吃尸体。
不用未来,我曾经在一个中央部委办局里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个单位 90 年代末的时候,裁员近 50%。当然,没有大下岗那么残酷,一般都是分流到该机构的直属事业单位了。
20 世纪末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倒闭裁员买断,这危机后来试如何解决的?
答案:加入世贸。
这也是特朗普喷克林顿夫妇的,说他们养虎为患,给了中国生机。
那个时候的美国年度财政盈余,国债很低,其实形势不是很好,而是大好。
当然,从克林顿与小华莱士(跟长者谈笑风生那位的儿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如果是民主党继续执政,拉登不会成功,因此克林顿把锅甩给了小布什。
小布什上台导致美国被攻击,然后打了两场耗资几万亿美元的毫无意义的仗,这才最终导致了美国的国力衰退。
让中国加入世贸,一方面跟美国形成有效分工,降低美国的物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美国转型升级,腾出精力搞高科技;另外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有了更多资金消费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对美国也有好处。因此,克林顿夫妇并不认特朗普说的理。
其实克林顿夫妇也冤:如果特朗普说的对,那么中国应该对克林顿夫妇感恩戴德;但事实上可以发现,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华人群体支持特朗普的其实都不会对克林顿夫妇感恩戴德,甚至把他俩骂的很厉害。
不管加入世贸对美国好还是不好,这个或许有正争议,但我说对中国好,这个估计没什么争议。
因此,在 20 世纪末中国经济几乎崩溃的时候(特朗普援引中国经济发展数据说每一年 GDP 增长率都比上一年低,直到克林顿夫妇出手相救),加入世贸救了中国。
首先,大量欧美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解决了中国国企下岗失业的职工再就业问题。
其次,大量制造业出口创造了天量外汇储备,为发展贡献了资金、
然后,几大国有银行技术性破产后,大量外汇适得国内可以海量印钞,推升房价,让国内房地产得以发展,解决了银行的坏账,目前几大国有银行每年利润数千亿,房贷贡献很大。
然后,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依靠出口已经无以为继。比如中国家电制造占世界 50% 以上,很难进一步提高比例。虽然非洲发展起来后对空调、冰箱需求也会很大,但他们凭什么发展呢?只能承接低端制造业,也就是只能把中国自己的制造业岗位贡献给他们,他们才有可能买我们的产品。或许,那时候变成买他们自己的产品了。
因此,现实就是如此尴尬。人们的需求是很有限的,从 0 到 1 需求大,比如之前的家电下乡;但现在大家都有了,空调 10 年、20 年换一个很正常,那么需求就变成原来的 5%-10%,大幅下降;现在虽然多了智能家电,比如声控、手机遥控等,但本质上还是家电,不可能你多了这玩意价格就翻倍,不可能的,人们也不会因为你多了这个功能就换新的,所以本质上影响不大。
其它行业也大概如此,全社会的客观需求本质上大幅下降,需求下降导致了生产下降,生产下降导致了失业增加。前面说了,要提高国外非洲的消费水平,就需要抢我们的工作岗位,导致我们下岗进一步增加。
之前有一本书关于机器人社会的,说未来无条件基本收入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质上也没错。其实最基本的道理在于:如果上层人的美好生活是依靠剥削下层人取得的,那么一层剥削一层,最底层的人肯定很惨;因此解决方法,只能是剥削机器人。
现实种还有其它问题,比如机器人输于资本家所有,它的产出不会给其他人,甚至机器人跟底层人是竞争关系。因此,只能给全民基本收入,这样才能让全民享受机器人的劳动成果。
有点像老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还是有点不一样:老马是说生产资料公有,但大家还是要劳动,只是不被资本剥削;但机器人社会,更像是大家不再怎么劳动,而是一起剥削机器人。这样也不怕下岗了。
无意探讨这个问题,我不是决策者,我说了也不算,也没办法给出答案。
但是我见到很多公务员和事业编,或者说是精神公务员和精神事业编,在知乎上说要裁也是裁国企员工,不会裁公务员和事业编,还说国企员工和公务员事业编性质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总之优越感大到爆棚。我就忍不住说几句。
国企好歹还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还给财政输血呢,你们创造了个啥?你们大多数人天天做的事,有多大意义,有多大价值,你们心里没数?
怎么着,工人没有地位?国企员工没有尊严?你们下不下岗关别人什么事,少在那掰扯别人。
还有人自我感觉良好,说维护社会稳定要靠他们呢。靠北啦靠,社会如果不稳定,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没钱,要是大家都有钱,怎么可能不稳定?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公务员事业编能创造出钱啊?你怎么维护社会稳定啊?消耗纳税人的钱还差不多,你们又不创造经济价值。
还有说什么高层不会自己裁自己的,靠北啦,你以为你是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怎么了?好比在明朝,内阁首辅六部尚书和县里的小吏是自己人?你认识他,他认识你个鬼噢,谁跟你自己人噢。还真当自己是个啥了?
你为什么怕下岗,还不是因为你自己也清楚,离开那个体系,你的那点才能不值一提,根本啥也不是。除了你的爹妈,谁会把你当个宝噢?
经济好的时候,养着你们也就罢了。要是经济下行,大家都挣不到钱,还得好吃好喝地养着你们?你们看到时候,决策者是会选择得罪少数人,还是得罪广大的劳动人民。
以后要是经济持续繁荣,那么一切好说。要是经济发展不好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了,都挣不到钱了,就你们还在那岁月静好?想 P 吃呢!你猜劳动人民会怎么想?就你们这觉悟,是在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在制造不满,制造不稳定呢?
是,你们有个编制,那怎么了?中国是什么社会?古往今来,本质上一脉相承。过去的那些大人物,还有丹书铁券呢,有几个人逃过那一刀了?所谓编制的概念,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几十年,在历史当中算啥?过眼云烟都算不上,你知道以后会怎样?真以为你们和劳动人民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历史面前,都是蝼蚁而已。
还有很多人,说什么各地编制都不满员,都缺人,怎么可能裁人。拜托你好好想想,既然很多地方都不满员,都缺人,那么有哪个地方的公共事务运行出问题的么?既然都没出问题,就说明根本不缺人啊。你说缺人,缺什么人,缺冗员差不多。三个人能干的事,你就一定要招满五个人是不是?还是那句话,经济发展得好,一切好说。经济下行,不让你一个人干三个人的事就算你运气好了。
还有人说降低公务员工资,公务员腐败就会严重的。笑,腐败是什么?本质上是权钱交易,大多数公务员,你手上有多大权你自己不清楚么?嚷嚷得最凶的那些人,也就是上传下达的工具人而已。就算今天开始,就让你的工资一个月两千块,你去腐败一个我看看,谁会鸟你还是咋的?有能力腐败的会在意工资降了点么?盯着个工资的你有能力腐败么?
一天天脑满肠肥,拽得二五八万的,就你们还说国企怎么怎么了,工人怎么怎么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配说这些话。
会不会不知道,但作为普通人,最好祈祷这种事情不要发生。
一旦发生这种事情,说明财政已经快崩溃了,要么是经济本身就崩了,要么陷入了战争泥潭之类的大事件,无论哪一种,先倒霉的一定是普通人。
按群体而论,体制内的人是住半山腰的,体制外的人是住山脚下的,半山腰能不能被水淹?能,水够大肯定能,但问题是那时候山脚下早就是汪洋泽国了。大部分体制外的人,请问你是买得起飞机还是买得起游轮?
应该不会吧,苏联最后一年也没大批清理公务员,帝国的基础。但底层收入越来越少没什么悬念。
不需要,只要把目前体制内吃空饷假病退离岗创业依然领工资长期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批人清理一下,至少得缩编 30% 以上岗位;再把文联艺联工商联这个办那个办清理一下,至少再省出来 20% 岗位~
啥事都解决了!
这个国家几乎没有哪个行当是可以长期如同大家期待那样稳定如一的,剧烈的、彻底的变动才是主流。
建国后,所谓 “吃国家饭” 的人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国企、事业编和公务员。这三类职位的铁饭碗属性被依次打破是历史之大趋势。温相说的体制不改革,则经济改革的成果可能会丢掉。体制改革中的部分内容便是打破三类职位的铁饭碗局面。
不少人认为对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难度较大,因此长期看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经济改革长期积累的经济、社会问题亟待体制改革协同,否则所面对的局面可能要远远糟于动一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种社会客观规律会推动着事情发生转变,有可能是慢慢地调整和变化;也有可能如同破堤的洪水般短时间内倾斜,后者必定会造成很多遗憾与悲剧。
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推行的改革中,国企工人遭遇到下岗潮。而在此之前,工人们笃定自己肯定不会面对下岗问题。毕竟届时在理论上、宣传中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这样的阶级怎么可能会面临下岗?
可为了推行改革,为了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国家果断从国企中寻找到了突破口,国企工人密集下岗。因此,现在的编制内人员以各种理由论述自己工作的稳定性都是不确切的,毕竟理由再大、再冠冕堂皇也肯定比不过 “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主人都可以被下岗,何况现在的事业编工作人员呢?
近年来,改革很明显继续在事业编中寻找突破口。现在不管是高校还是研究所,编制都已经非常难已获取,很多部门也在逐渐淡化编制的存在感,将编制员工逐渐转换为合同制员工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鉴于当前改革的温和推进,事业编工作人员感受到的压力暂时还不太大,公务员则暂时还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不过随着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集中爆发,届时有一定可能会大幅推进改革的速度,事业编工作人员首当其冲会感受到剧烈变化。对这些人员带来的影响很有可能类似于当年的国企工作人员。
在事业编工作人员的改革结束后,下一个轮到的便是公务员群体。从长期看,国企、事业编和公务员没人能躲避改革带来的剧变。
改革是不可被阻挡的,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可以让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但势必也会遭遇一些阻力,带来一些牺牲,希望大家能够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切莫成为时代之殇。
720 阅读,一个赞,这篇写得略失败哇
体制内不会。应该担心的是这几年被强制分流到职高的学生,他们才是未来的下岗主力。
感觉挺难的,法院系统匿名一波。
坐标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基层法院,近几年就两万往下的收案数。公务员九十来个,包括一些扶贫的、防疫的、抽调出去的、因病因孕常年不在的,正常上班也就 80 人不到。这些人进员额+执行员+调解员已经超过了 3/4 了,剩下的就是后勤和法警。法官助理和书记员里编外的占了八九成(基本是一个员额法官带两个编外,或者一个公务员身份的执行员带一到两个编外),后勤和法警就更多了。
感觉很难再缩了。首先法官跟执行员的收案数一直高居不下,把他们缩编了肯定影响结案速度,到时候炸的是当事人和代理人了;然后是后勤岗,经过这些年的压缩和机构改革,也就勉强维持一个编内人员管理一个具体领域了,一出现怀孕或者大病马上缺人。最后法警里面也没几个专职的公职法警了,年富力强的都去兼职执行员了,还有个别抽去防疫啊、驻村啊,就剩下两领导带着几个老弱残兵。
反正别的不清楚,但再缩编就连很多要害岗位都填不满了,那时候的廉政风险怕是得亮红灯了。
(▼皿▼#) 你根本就不知道,现在编制为啥会这么多。你知道 20 30 年前国家大裁军的时候,安排了多少退伍军人进编制么?就这还没全部安排妥当,产生了大量没编制的复退军人吃财政饭。你现在军人退伍要带编制要么级别高,要么重新考,卡得多严么?现在系统化,智能化,数据化,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务员吃空饷了。忍个五年十年,等这批人全部退休。再卡卡编制,严进宽出,问题会解决的
直接大批下岗不太可能,你要知道,就算是下岗,当初也是筹划了很久,做了很多铺垫才逐步开始执行的,也不是一下子全下,而是一批一批下,尽可能把所有人的力量全分化开了
体制内肯定也会有类似的事情,但未必是下岗,其实更可能采用过去的办法,那就是拖欠工资
体制内拖欠工资是由来已久的,其实能发满额工资,高福利的时间一共也没几年,工资就是不发,也不说不给你,就是有钱了再给你,拖个一年半载,熬不住的人自然就走了,走了之后慢慢再把工资补上也就是了,这和下岗其实功能差不多。实际上下岗前也采用了很长时间这样的办法,很多下岗工人到最后都没拿到自己被拖欠的工资。
哪有人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
纯路人
我就觉得一些小酸子真的没必要。
我们家公公那么努力,每天备考 25 个小时,发烧 360 度还在写申论。你们知道
我们公公自己考上的,你们这群小酸子酸什么?
你们纳税,关我们公公什么事?
没有我们公公你就不纳税了么?
你试着了解一下他们啊。
荔枝,你让我拿什么荔枝啊?
我爱的哪些公公都被你们这样对待了,还让我怎么荔枝,啊?
看着公公们被你们骂得狗血淋头我还坐视不管这就叫荔枝了吗?!
我告诉你们这些小酸子,不会,永远不会。
你们就算都饿死了,我们家公公还能岁月静好呢。
我记得我原来去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院墙上总是刷着大标语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看新闻变成了 “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我只知道,一切坚固的都有可能烟消云散。随便看了几个回答。都在那块以一副很懂行的样子,摆出一堆貌似站的住脚的理由,说绝对不会。诚然这些理由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人吧,稍微上点年纪,经历过的事件多一点,再多看一点点历史,就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只知道,时间都不用回推到过去很久,哪怕早个一两年,好多人还一直坚信中国所有地方的房价永远会涨,什么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这那那这的,理由一大堆(98 年中国正式开启商品房制度到现在连 30 年都不到就把太多人忽悠傻了)可问题是貌似这么坚挺的价格其实脆弱得像一张纸。除了现在所谓的一线新一线。大部分城市现在的房价说崩就崩了。更别说很多 90 后 95 后可否听闻过当年的计划生育。那是作为基本国策被多么坚定执行的事情。随着时代发展,该改变也就改了。小中专,国企职工,养老制度,上面哪一个词不是被视为绝不可动摇的事情。所以啊,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看上一两本史书,看了几篇 paper,根据几个所谓的研究就敢笃定说坚决不会。当年的国企职工也坚定认为 “自己为国家出力那么多,集体不会抛下我的。” 可历史的车轮就这么颇具讽刺的从他们身上欢快地碾了过去,连头也没有回。大家都这么忙的,你想多了,哪有时间回头?
还是那句话,我只知道,一切貌似坚固的东西都可能会烟消云散。还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教员看得透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不论是科技界的柯达胶卷,还是曾经挂在腰间的 bp 机。讲个笑话,当年的苏联老大哥,自己个也没料到突然就解体了。事后再去分析,专家们一个比一个分析的头头是道。不信你去知乎找找,年轻的知乎大神,可以分分钟给你展示啥叫个早有预兆。
下岗不会,但是降薪拖薪肯定会。
不说别的,非珠已经有县城拖了。
弃卒保帅
弃炮保帅
弃象保帅
弃车保帅
弃士保帅
轮到谁,就是谁
不会。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完全不了解目前行政系统、事业单位的用人现状,不知道现在编制有多金贵,不知道基层有多缺人,对维持这样庞大人口基数的社会运转需要多少行政力量没有概念。
98 年公务员改革才过去多久,果然互联网没有记忆。冗官,不只是民间舆论的政治不正确,在中央眼里也是极大的政治不正确,缩减编制是 gwy 亲自发话的死命令。编制总量目前每年都在递减,未来考编,只会一年比一年更难。
现在编制人员的数量已经被极大压缩了,未来也会只减不增。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当中,合同工、劳务派遣才是绝大多数,在绝大部分的基层单位、乃至市级单位,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的数量大概是 1:2。就这,基层部门还是长期处在人少事多、人员不足的高压状态。
800 万 + 公务员,以后只会更少,按照 14 亿的人口基数计算,根本不存在冗官冗吏,目前全社会面临的问题,是矫枉过正,导致拥有行政权的人员总量严重不足,越是基层部门,高压运转、人员缺乏就越明显。
在深圳,已经被逼得动用特区立法权,赋予辅警一定的独立执法权了。
并且由于方向性的原因,这个局面在未来只会不断加重,退休人员编制的不断回收已经是正在进行时。假如再出现大规模的在职编制回收,那将让整个行政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题外话
香港警力人口比 0.0048,美国全职警力人口比 0.0021。
日本号称警力少,也有 25 万警察,警力人口比 0.0020。国内算上辅警才 200 多万,比例比日本还低,能维持现在的治安状态真的是奇迹。
现在沿海随便一个百万人级别的区县,任何一个基层法官、检察官年均刑事办案 200 件起跳,上不封顶,深圳更是可以去到 500+、600+,这个案件量能保证司法质量才有鬼了,民庭法官工作量我都不敢想,一个法官手底下配 7、8 个人不少见。
说个有些人不爱听的结论:维持人口基数 14 亿的庞大社会运转,所需要的投入远超你们想象。目前国内财政供养比已经远低于美、日等所谓 “小政府” 的主要国家,国内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是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就是当地民企最低一档的水平,都是普通打工人罢了,遑论什么福利待遇。普通岗位动辄年薪 20 万起跳的只有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的正式编制,这是并不具有代表性的绝对少数。
先是国企(2025-2030)——央企(2030-2035)——政府合同工(2036-2040)——差额事业编(2041-2045)——自收自支事业编(2046-2050)——全额事业编(2051-2055)——公务员(game over)!
实质上所有的中华王朝几乎都会冗员。
裙带关系存在、吸纳寒门进体质维稳等特点,注定了冗员肯定会发生的。
不断膨胀的体质是有利于稳定的,僧多粥少,必须创造几个饭碗来吃粥。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吃粥,虽然没有吃到粥,但是也会心安理得。
体质内减员,这会导致人心涣散。吃肉肯定不会同意,吃粥勉强会被优化,但总体上来说改变不了冗员的历史趋势。
无限挤压体质外,也有利于消除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存在其实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体质内冗员不断膨胀,也有利于稳定。
不管怎么说,体质内冗员是不会改变的,即使一批吃粥的被弄走,也无法改变体质不断膨胀的历史趋势。
最好的办法或许是捧上体质内的金饭碗,至于如何操作这不便细说。
你是不是特希望这样
我认为会。认为不会的主要有两个论点:一个是总结历史得出体制维稳需要公务员队伍忠诚,因此需要维持公务员队伍稳定;另一个是可以通过公务员退休之后收回编制来达到缩减公务员队伍的目的。我认为会也从历史的角度,到王朝中后期财政问题会成为不可回避也必须解决的问题,维稳也好给维持公务员队伍也好,都是有成本的。如果体制过于臃肿僵化影响了社会活力和财政收入,那么精简冗员就是必须要进行的课题。张居正变法中的一项就是考成法,提高考核标准,将绩效不达标的官吏淘汰出局,从而提升官吏队伍的效率。张居正摄政的十年内,通过考成法淘汰的公务员达到了公务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历史表明,张居正的变法实现了给大明续命的效果,也说明精简冗员只要方式合适,哪怕影响规模很大,也不会影响稳定。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体制对体制内外人员的向心力,还是必须在精简人员的同时大量招纳新的公务员,因为一个新的编制岗位可以铆定数千个考编人士,给他们上升的希望。所以第二条退休一个收回一个编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项。稳定地精减冗员的要义是一边裁员一边招新,所以又会出现另外一条历史定律:越精简体制越臃肿。
===================
更新。增加一个精简膨胀的例子。王安石变法中精简冗员主要有如下操作:第一是宗室制度改革,缩减并限制皇亲国戚当公务员的数量;第二是大规模撤销州县建制,通过废并州县级政区精简了州级公务员 500 人、县级公务员 21.3 万人。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推行变法,又要大量增设新的机构,什么均输法、青苗法都得设置新的公务员岗位去推行。这么一来二去,到最后宋代的公务员群体反而变得比精简之前更庞大了。公务员吹在体制规模不会缩减的角度是对的,但是具体到个人,时机到了也还是会被裁汰(再换另一批人接替其位置)。
不会。因为不具备那时的条件,而且 dang 是一个很擅长学习并自我完善的 zd,不会让那种事情发生,有的是更好的办法。
上个世纪整个发展路线就走错了,社会结构完全失衡,不刮骨疗毒不行了。
现在发展路线很正确,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没有严重失衡。
上个世纪犯的错误那是大是大非的错误,不调头不可能解决,现在所谓的地产绑架经济,相比起来小了很多,有的是更温和的办法。
更温和的办法就是不会一下子大批下岗,但会为体制内引入末位淘汰机制,让体制内出现一小部分人也会失业。
都有什么温和的办法呢?很简单,比如北京这里,让这群人自愿脱编变派遣制或备案制,自愿脱编的基本工资翻倍,还真有人愿意。我爱人老家那里不招事业编了,新人全改成备案制。我原来工作的特大型军工央企,走一个在编(特大型央企总部也有一部分编制,比较少)的,补一个借调的,有的部门经理都是借调的,三年砍了 40 多个编制。
北京的一些事业单位和公办学校教师,都有绩效考核,考核不通过,算竞聘失败,合同到期直接回家,都说不犯大错误不会失业,什么叫不犯大错误?规章制度一旦完善,把什么叫犯大错误定义清楚了,怎么就回不了家待业了?绩效考核不合格,对于一些体制内岗位来说,就是犯大错误。
还有我大学的免费师范生(部属师范大学)就反映,本科毕业后想留省会,没有免师编制,想有免师编制只能去地级市甚至县级市。有去地级市的反映,入职的时候签署各种制度的同意书,制度里就规定了不少 “犯大错误” 的定义,比如所教班级成绩排名倒数,就得被调离岗位(一般是调到更偏远落后的地区),不同意调离就是犯大错误,直接下岗。
行政编几乎不可能
其他编制有待商榷,行政编特别是警察让她们下岗是难于登天的
在国朝,越是困难时期就越是有可能依靠加大行政控制力度解决问题
况且行政编是利维坦的基本盘
不管是赈灾还是筹款又或者是对付上访再或者是有人恶意取钱
脏活累活难道要指望决策的老爷们亲自去做吗,还不是要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差役
经济下行愈严重乱象滋生越频繁,行政编不扩编就不错了
你要是裁员,只会把没有关系的实心用事之辈裁掉,局势不好控制不还是要扩编
不过非行政编的其他编制倒是有可能要上体国情下体百姓小小的牺牲一下了
这个人纯属瞎编呢,公务员从来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进过,那些中专都能进的背景都不是一般人,哪怕公务员最惨的 90 年代卡的依然很严。
事实上相对惨的只有 90 年代,80 年代和 00 年代公务员都是吃香的,更别提 10 年后了,而且 90 年代只不过是发不出工资,但那个年代是我国最魔幻的年代了,工资只是公务员收入的一部分罢了,吃拿卡要就像喝水吃饭一样平常,真以为 90 年代公务员清廉靠工资过日子?
要看是多大的事了,如果是从事实变色发展到名义变色的程度,那么绝大部分国企都会经历裁员和重组,以最快速度完成寡头化和效率化。
像今天某些国企基本上就是女人的天堂,换其他企业招聘环节直接 pass 的某些群体,混进国企愉快二胎三胎混日子,浪费国家资源的同时还挤占工作岗位,私有化以后这些人至少一半会被迫缩回家当家庭主妇。
不过男性不用太担心,只要从人进化为驴,那么在同一个岗位应该还是可以坚持发光发热的(如果你没到三十五岁的话)。
我们的未来很光明。
不会,但是会让你一个月拿着 1000 块的高额工资主动提出离职。
为什么要考虑大批下岗?
二十年前的经验就是,工资欠着不发,保留编制,人爱哪哪去。
不用下岗,人就跑完了。
工人大批下岗的目的是要给民营经济(也就是自己的右手)腾出来人力资源和市场空间。
公务员下岗干嘛?
他能自己开出来自己的基层组织?
哦对,如果考虑到部分地区重提乡贤对于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效果,还真不是不可能。
但,现在另有方便之门。
乡贤负责解决最后的难题,然后直接进入人大序列。
所以,还是没有公务员大下岗的必要性。
上世纪国企工人就像现在编制内的合同工,要下岗也是合同工下岗。
拿我来说吧,我省级事业单位编外,我们单位 2/3 编外,1/3 编内。编内都 70 后和军转干部,70 后过几年退休了,军转部队出来就是为了躺平的,编外的全部下岗,先不说我们编外人员会怎样,编内的自己都受不了,一下子工作饱和度工作压力上升 300%,要么就向家里抱怨,不出半年我们单位一把手就会被各省厅级领导们的关切逼疯;要么直接躺平,看心情工作,反正工资一分不少,家里吃喝不愁,房子 4-5 套,公费医疗用不掉;再无赖一点的谁医院不认识几个人呀,谁没点慢性病呀,医院开假病历嘛,长期病假,直接躺赢。
我今年 35 了,我已经算单位比较年轻的编外人员了,我们这些人现在下岗已经没有机会再找工作了,单位让我下岗我肯定会动用手段拼命要补偿的。
不过我们单位已经快 10 年没招编外人了,今年刚刚招了两个编内的,也是因为现在编内的老油条使唤不动,但是编制太少了,这几年工作量又剧增,业务工作都忙不完,事务性工作都也要压死人了,还有各种党员会议…… 领导要业绩没人干活可不行,何况编外的只需要支付编内 1/3 的工资,我更倾向自然减员不太会让我们下岗的。
国企工人下岗,那是由于有些人要上岗,上岗后国企可以改制,变成混合所有制,再变成私企。企业,特别是多年的老国企,有大量财富,也可继续生产财富,所以原有的企业主人,工人,要下岗。
各个事业单位,不生产财富,反而消耗财富,它从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给那些在国企工人下岗时上岗的人而服务的。也只会随着这帮人的心意而动,至于会不会大批下岗,这不好说,但是即便大批下岗,其原因于国企工人大批下岗的原因必然是相反的。
把工资降到当地收入中位数 人自然就走了
会!已经下岗!财政没钱各种找理由开除你,让你去野外郊区干活,不提供班车,而且工作地点不固定,逼你辞职!不辞职就开除!!
编制下岗和编制无关和下岗也无关,不要在能力看现实,否则就会无意义的盲目或愤怒
未来主要看经济发展方向和机会,其他不重要
假如 1:未来成功实现全球化,中国文化彻底进入欧美世界中,全球化商路平稳运行,政通人和且地产、教育和医疗有序降温,人口红利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人口智利,中国商品出口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优势显现,并在高端科技领域有所作为,远离疫情和地缘风险,那么结果是什么?
东风压倒西风,公务员和编制价值继续提高,不仅不会下岗还会扩编,同时形成五湖四海的 “跨国公务员” 远程支撑全球化经济通道 + 中国动力效率,到时候不是中国编制问题,而是全球社会主义公务员体系,可与 “盖世太保”“世界警察” 相媲美
假设 2: 未来继续被压制,一带一路被沿途地缘波及,疫情反复并继续升温,欧洲彻底倒向美国,日本右翼上台和韩国一起挑事,亚太和非拉和我们翻脸,老龄化加速导致轻工业失去竞争力,重工业依旧被卡脖子,房地产、教育和医疗新 “三座大山” 导致内需低迷,全球原材料价值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价格高企….
西风压倒东风,那还玩啥呢?经济如果跟日本一样连续下跌三十年,年轻人不如他的父辈学历高,大家一块排队领面包,民营企家一起解散,公务员直接转编去军区吧,只能搏一搏了….
没有人不想要好的生活,但时代的发展不在乎任何人的意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可能,gwy 是自己人,百姓是外人,自然是苦一苦外人,给自己人发福利
不会。
因为当年编制内其实不是像国企那样大批下岗。
而是工资低到他们忍不住要跳出来下海干活。
所以未来不是大批下岗,而是大概率随着房价下行压力,卖地无法支撑财政支出,导致大批体制内的减薪。
直至有能力的,或者自认有能力的,忍不住跳出去。自认没本事没能力的,就憋着别说话。
话说之前不是有的地区公务员及老师不发绩效甚至绩效要收回去了吗?
西北地区的,邮政快递员,工资发不来?
必然不会
虽然我在体制内,但我并不是自己站自己,还是有一定理由的,希望大家能探讨一下。
一是编制事实上已经缩减了,未来大部分单位临时工劳务派遣比在编人员还要多。现在的政策是县域内编制只减不增,人不够就招劳务派遣,而且你有编制想招人也很难,因为现在的新工作比较多,你必须空出来一些编制,在关键时刻能招到需要的人。
二是稳定需要。我们基层干部已经维稳几十年了,政策路线我们门清,我们一旦被裁,为了维护稳定大局,又得招多少人呢?
三是用时间引起质变。体制内大规模招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年退休十个招五个,慢慢来吧。
大下岗我感觉不会,但大规模降薪完全有可能,以后可能就是有本事的自己创业,等人走了差不多了,工资还可以涨嘛。
如果体制内出现了大下岗,说明已经出了大问题,下岗不下岗都不重要了,能吃饱最重要。
不排除这种可能。
国家如同一个企业,当它的收入养不活所有人时,只有两个选择。
一,降薪,会逼走最有能力的人,留下最没本事的人。
二,裁员,裁掉最没本事的人,留下最能干的人。
因此企业遇到困难,通常都是裁员而非降薪,只有在迫于其他压力无法裁员时才会降薪。
如果地方财政危机无法解决,无法供养全部人员时,缩编就成了最后的选择,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走那一步,大明裁撤驿卒的教训还摆在那里呢。
由于每年考公的人很多,公务员的待遇实际上还是溢价的,所以现在还在挤待遇,减薪水,等溢价部分差不多挤完,就该裁员了。
我的回答是公务员不会。
经济下滑,政府对于体制内的采取是措施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第一,2019 年的机构改革,合并减少机构数,核销编制,新成立机构的编制从核销编制中划转,整体保证编制数的减少,并实际上减少了很多领导岗位。
机构改革除了合并编制数,还有就是把一部分事业编变成自负盈亏的类企业,等于核销了他们的编制,减少了财政负担。
第二,整体降薪,这一点不用多说,网上已经传遍了,这也是在降低财政负担。
第三,这几年新录用的事业编都已经是聘用制了,财政真到了那一步,这些事业编人到期不续约,等于实际裁员。事业编实行聘用制其实就在为日后的裁员做伏笔。
第四,要求公务员不得吃空饷,退二线人员必须要到岗上班,前一个已经实行很多年了,后一个最近开始要求的,但这些对于整体的影响很小。
第五,未来的合县,把人少不足 10 万,或者 12 万,或者 15 万(看到时候怎么定义)的县区合并,进一步减少编制数。又或者进行新一轮机构合并,减少编制数。
第六,鼓励公务员创业,停薪留职,鼓励公务员提前退休,公务员只发基本工资(这一点中央财政保障的),所有奖金福利全停(这一块已经越来越少,而且还会进一步减少)
总结,其实你真正在体制内,多留心一点,你可以看到中央层面早就在未雨绸缪,很多措施早就在实施了,总结来说就是降低收入,减少编制,整体降低财政负担,要受影响的话,公务员一定是影响最小的那个群体。
说编制内大批下岗,是有可能的,但更多的是事业编。
肯定要分情况。
首先是公务员的品种区别,最狭义的行政编肯定是最有护城河的,在这之外的参公,事业编,本身很多单位就一直在裁撤。再外层的医生教师国企就情况更加复杂了。
其次是公务员的地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限制户籍的严厉程度,限得越严的越不容易受冲击。全国限得严的除了北京上海,就是西部几个自治区了。
个人觉得是现在是上海市考(只指行政编)的波谷期,本身薪水比周边省份低了很久了,再加上除了本科应届生之外基本都有户籍限制,导致卷度很低,这次全国性减薪受的冲击总体也相对少。疫情又让很多人对上海的公务员群体产生了情感上的反感(当然也有嗅到发财机会的),所以这两年市考估计会比较冷清。尤其是传统市区和市属单位的公务员,因为前几年没啥地可卖的原因,待遇不如郊区导致被嫌弃。
但卖地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按股市的说法,价值回归是迟早的事情。像有些有 35 岁焦虑,转行焦虑的朋友,家里本身有房不缺钱的,又胸无大志的,我就推荐上岸得了。
毕竟应届生不限大学都能来考,考上就能落户,不知道啥时候卷度就可能提升了…… 现在是房价挡着别人来考,因为大部分人还是想有自己的产权房的。如果真如 00 后所说,以后无所谓买不买房了,那公务员本身房补和各种优质租房机会,包括可能的单位食堂宿舍这种吃住福利,就显然是优势了。
现在上海市考的外地应届生,主要是长三角还有山东江西东北等一些省份的富贵家庭子女,一方面是拿了户口能买房,另一方面是目前房价和低薪让卷度变得很低,有时候我都觉得是不是有意这么设计的。
土地财政撑不下去了
按照一年 400 对夫妻结婚来说,一对夫妻能贡献 30 年 * 人均收入 差不多也就是 200 万左右 每年能撑住的房地产数量大概是 4 万亿左右(按照房地产收入的 50% 收入),现在的土地收入大概是十万亿左右,所以土拍会萎缩到 4 万亿左右。
但是土拍和公务员工资紧密相关,如果土拍萎缩到了 4 万亿左右,恐怕能贡献收入的夫妻就不到 400 万对了。
看出来了么,这是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今年上半年土拍已经腰斩。这个螺旋,人口导致土拍不够,土拍导致公务员买房动力不足,公务员收入减少导致收税增多,收税增多导致人口下降。所以是死锁,除非超级棚改或者对外战争,所以打不破这个螺旋。
所以现在的烂尾本质上是 feature,地方也明白人口正在向下,如果真捡起来了,相当于做空自己,谁会做空自己啊,你会吗?
跳个大神,2025 新婚人口降到 700 万,新婚夫妻大概会在 350 对到 300 万,土拍应该是会降到 2 万亿以下甚至归零,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不会下岗,但是,待遇上肯定会下降。
待遇下降,不一定是工资等收入减少,而是投入的精力劳力和收入比,会下降。
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比如,很多地方的基层,包括乡镇和一些社区(社区也是有事业编的),已经实行了好几年的单休制度了。而公务员加班,貌似是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但又有很多部门单位,又很空闲。所以说,中国的贫富差距,也显现在公务员队伍当中。
这几年搞权力下放,说到底,不是权力下放,而是负担下放,把很多活,层层下放,到最后,都压在基层组织头上,比如,乡镇,社区,派出所等部门。
所以,我觉得,以后会出现,基层公务员缺编,省市级公务员招考火爆的局面。
我就弱弱的问一句,军队不是编制内么?
转业安置停过吗?
我国是党指挥枪,枪杆子里出政权,有了政权才有国企、事业单位。
这个逻辑还是很清晰的。
枪杆子都可以转业,可以裁军,不许经商,叫忍耐就一忍几十年。
那么政权肯定没军队那么猛,执行力没那么强,难道就不能搞搞机构改革,部门撤并,转岗分流,减员增效,收支两条线,不许私自发绩效?
一百万军队都说裁就裁,都不怕军队造反,还怕政府的人员?
何况政府是铁板一块吗?
过去三十年,几亿农民到城市定居,无数县城已经没什么人了。
这些县级、镇级行政单位未来将何去何从?
很多中西部、东北的地级市,人口还没有东部的一个县级单位多。这些地级市能一直保持地级建制?
军队都可以把一堆非作战部门逐步剥离出去,那么政府为什么不能把一些非政府职能的部门剥离出去?
撤并和剥离出去的过程中,肯定有安置,就像军队转业也肯定有安置一样。但是….
就像当年邮电部拆分,去了邮局的,去了邮储的,去了移动的,后来天壤之别….
其实,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问题根本不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地方越发达,对体制内来说政府行政需求大,财政越强待遇越好,对体制外来说发展空间大、赚钱机会也多。
部门处于上升阶段,那么机会就多。部门在凋敝和萎缩,有编制无非是最后离开罢了。看起来最后离开的人坚持得最久,但也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理论上来说不可能,但是现实中很有可能。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一些东部地区的财政已经出现问题了,大量的外债,卖地收入锐减,再加上疫情的支出。
现在一些公务员的工资就是发了这个月的下个月没着落,去年的奖金大半年了还没发。
而且,政府现在在干嘛呢?一轮一轮的检查,调研,巡视。企业一个月得接待好几波人,报的材料得摞一米。这其实还不算什么。有些行业现在是颤颤巍巍,因为赚钱,被盯上了,几年来一直有人提议要他们搬迁,整改。这些地方的纳税大户,一旦被搞,地方财政将雪上加霜。
那些务虚的部门,以前是一杯茶到下班,现在是加班加点的干,不干不行,不然怎么出政绩呢。结果是他们忙着给其他人制造麻烦。每天睁开眼,就得拿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转发文章,点赞,评论,看视频,看小说,攒积分,还得时不时的答题,截图,汇总。还得搞排名,通报。大量的精力浪费在这些毫无用处的地方。不仅企业深受其害,连公务员自己都叫苦不迭。
那些有前途的领导,调他们到一些经济好的城市,他们三四年之内就得有政绩,gdp 得实现两位数增长,怎么办?修路,修湿地公园。大手大脚的花钱,gdp 一下子拉起来了。结果年底财政局结不了账了,你们排队等吧,啥时候有钱了啥时候给。
反正他干一任,就很有希望高升了。
就这种管理理念,你们觉得未来能好吗!
以我浅薄的思想,地方财政想好起来,除非发明炼金术。
变不出钱来,什么历史经验,什么历史规律,统统没用。大明朝是不想给李自成发工资吗!
不可能,工人是最底层,编制内的公务员们可不是最底层。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人大规模下岗的本质是,危机代价层层转嫁到最底层的结果。同时代的农民同样悲催。
而现今同样发生危机,转嫁危机的套路依然是从最底层开始,逐渐升级,现在最底层还有活路呢。像上次危机那样大规模卖血、卖淫求生存的现象还没发生呢。同样看看现在的婚恋经济,女性们都还端着呢。说明底层还有承受危机的能力,所以公务员会降薪,但不会大规模被抛弃!
随着建国一代婴儿潮的退休,机构真想精简人员是水到渠成的
匿名一次,现在都这么缺人了,只有扩招的(虽然主要是编外),还下岗?再下岗靠鬼来干活啊。在某省某地级市某区某局,单位公务员 20 个,有被借调和扶贫在外的,所以实际在岗的公务员也就十五六个。然后我们单位光办事窗口就有 28 个,有几个股的工作还不是以窗口为主的。所以还有公务员人数三倍多的各种编外,但是廉政风险高(已经出过事了,现在依然很多事按规定必须公务员办的,缺人只能聘员去)。然后我们因为窗口和咨询电话太少,每天都取的号都喊不完,咨询电话也打不进来(尤其是某个股就一公务员股长带 7 个编外全坐在前台的,经常群众说打一周电话都占线),每周都被群众投诉到市长热线,都要求政府给我们单位多安排点人。
不会的,谁 tm 拿刀割自己几把
鬼知道,读一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你就会发现,当时人们认为绝不会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往前推十几年公务员老师发不出工资都是常态,这几年疫情影响下地方财政大幅度下降,恐怕又要开始拿公务员老师开刀了。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小公务员真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了,还真以为自己是八旗子弟啊。说句难听话真有一天把你裁了,你告诉我你有什么办法?
还有人把公务员比喻成头等舱乘客,是真的看得起自己。如果非要说那个群体是头等舱乘客,那也只会是军队。哪怕最乱的时候,军队也是比较安稳的。
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升级成功,世界原材料市场有话语权,只要经济不脱实向虚不走金融路线,公务员编内编外都需要大量人员。
大城市有编制的要多一些,县城和乡村编外合同工要多一些,也是合理的。现在头疼的实际还是能源和原材料问题,技术问题现在就是半导体。现在提的是需求不足,就是说生产能力有,一部分人没钱没购买力。不谈贫富差距问题,这事短期长期都解决不了。银行也有钱贷不出去,物价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定,说明还有科学放水的空间,就看怎么放。现在大部分应该是放到基建领域,有了基建,从生产端到劳动端都能挣到钱,而且国内有基建的需求。基建在大城市搞的是不错,小县城也要搞一搞。靠政府基建投资能促进就业,市场也能促进就业,有就业就有消费,也就有需求,也就有投资。
就业在中国是个大问题,稳定的就业岗位更是个大问题,这个稳定就业实际上只能政府来提供,哪怕是几年一签合同的非在编人员。比如街道网格化管理,这就需要不少人,工资各地给的应该都不多,有钱大家挣来消费,多几个小资消费总比一个小富裕阶层更能释放消费潜力。前提还是有生产能力,原材料也要供应充足,只要 GDP 增长,就能放水,也敢放水。就业实际就是接水,老板拿盆接,普通公务员拿碗接,劳动者拿酒盅接。市场方面的白领,政府管理员,农民工劳动力都要增加。
其实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一产和二产,哪怕三产,在未来完全实现自动化(比如,机器搞研发,机器生产机器,机器维修机器,机器自己可以自主代替人的一切体力和脑力劳动),他们都有极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人需要干什么。这就考验政府的智慧了,这些闲人不能让他闲着,人一闲就要出问题。每天吃喝玩乐必然出现大规模搞破鞋和群体事件,因为他闲的。那个时候政府应该组织全民参加公务员队伍,公务员主要搞社会研究,做学问,搞管理研究,现在人玩了命的学习充电实际上不就是要脱离体力劳动。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必然要转移到服务行业就业。政府也是为人民服务,也是服务行业,队伍肯定也要不断扩大。如果没有大的制度变迁,如果政府财政不出大问题(现在信用货币好像可以无限供给),保持发展速度,编制内的同志们可以放心了。你们是最次能喝个汤,汤里一定也有肉丝肉片,哈哈哈哈哈。
完全不会。
编制是维持政府用的,怎么会大批下岗?
就算拖欠工资,也不可能大批下岗。
政权越不稳,越需要他们来维持。给国家打工,开玩笑呢?
看历史,大明末期够惨了吧,民不聊生,但也没出现官僚大批下岗呀,欠钱归欠钱,但辞退不可能!
年轻人不读历史也该看看四大名著,水浒传里的 108 好汉,野路子跟编制内的,哪些下场更惨?不一目了然嘛。比下限要跟同时代的其他群体比啊
《6 月南昌、唐山、天津、哈尔滨商品房销售面积,弱二线城市还有希望吗?》接上文,云贵川作为一种独特经济体的存在,长期享受着超额的中央财政转移,四川成都、重庆主城在国家大力的产业投资下,形成了西南部两个制造业基地。
其中重庆制造业以计算机、摩托、汽车为主,而四川成都主要以军工及其他产业组成制造业基地。
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主要依靠旅游为支出产业,但是这些地区的旅游都存在区域垄断性,并没有形成像海南一样的旅游经济带。
海南地区既有房地产也有候鸟式的东三省退休人口,还有自贸区和免税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位置很可能取代香港的部分地位。**因此云贵川与海南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云贵川可能开辟与越南的贸易交通线吗?**如果越南发展成为下一个亚洲版的韩国,那么云贵川的区位重要性可以提高吗?
在我们看来非常困难,如果越南真的成为下一个韩国,那么云贵川的管制可能更严,而更加难以受到越南的辐射,甚至可能出现跨国人口流动,部分低端劳动力迁移到越南。
One Belt and One Road 彻底因为 R-U war 被截断,因此云贵川的处境可能更难,光靠转移支付已经无法继续刺激经济发展了。转移支付发展大基建的边际效应已经很小了,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其实意义也不大,当香港变为内陆城市时,其本身就丧失了高估值。
我们看到昆明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丝毫没有反弹的迹象,其实这就已经说明该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经济已经要结束了。
-—
如果把一个地区结婚彩礼价格作为贫富的分界线,那么很显然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只有物质文明才能创造精神文明,当物质匮乏时,任何生存的环节都有可能被定价,而在时代的浪潮下,大部分人只是一粒尘埃,被迫去接纳一切。
下岗潮应该不会,但是工资奖金绩效能不能保证不降不扣就说不好了。
你要是自己忍无可忍辞职那就不属于下岗了。
另外,因为防疫不利等等原因被处分也不在下岗之列。
已经开始了。
没几个说到点上的
这个肯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简单的做一下分类
人口流入的沿海工业地区
人口流入的内陆工业地区
内陆矿产资源地区
人口缓慢流出的工业地区
人口净流出的无产业地区
要说的是最后一种地区,也就是大约 90% 的考编人要去的地方
这些地方政府卖不出地也没有产业收税,银行经过这轮之后也不再借钱,所以慢慢的完全要靠中央转移支付过活,这笔钱所有人都在盯着,名义上要专款专用,但各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就是拖欠工资,停发奖金绩效,部门合并缩编,各种基础设施没钱维护等等,工资欠上一年后只发 50% 预期会发生,但是裁人大概率不会再次出现,因为没必要,拖欠后发到手的钱都比不上当地最低工资,还要花钱维稳
综上,普通人可以去,但挤破头实在是没有必要
前几种地区值得挤破头但你无法战胜潜规则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这是两码事。
公务员是 “自己人”,家族成员,掌控一定权力。事业单位编制属于家奴,拥有一定资源的支配权,没什么权力。家奴可以开掉,家族成员没那么容易开掉。
所以,如果真要大批量下岗,那最多也只能是事业单位编制,而不是公务员。
“救民先救官”,能理解这句话,你就真正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反腐败之后再加上反不作为即可,干嘛送进社会?这些人在监狱里的成本,比社会消化便宜太多了。
如果美国崩了,就不会
如果美国不崩,会
我觉得不会,因为已经吸取教训了,现在很多都是签劳务派遣合同,没有编制,那你说还会有下岗之说吗,那叫正常辞退。
90 年代,和今天一样碰到了财政困难。1994 年,国务院减编 45%。
http://www.gov.cn/gongbao/shuju/1994/gwyb199406.pdf
本来就人手不够 再大下岗……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什么是能一直稳定存在的, 一切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实际上国家和公司都是差不多的, 公司能赚钱那么就会招大量的人, 一旦赚不了钱甚至开始慢慢的亏损了, 那么公司做的就只有三件事, 一个是通过全员降薪来降低成本, 一个是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 还有一个就是公司实在活不下去了, 那就直接破产倒闭了. 所谓的国家基本上也是这样的, 只要经济持续恶化下去, 体制外的公司大量倒闭破产, 大量的人失业, 税收收不上去, 体制外劳动者创造的利润输血太少或者输不了血, 那么就很难维持住当前体制内所有人的工资和福利.
到时候能做的事就和公司一样, 一个是不下岗但是所有人全部降薪或者根据地区不同, 逐步降薪, 直到降到财政可以维持的地步, 可能不会要求具体的下岗, 但是在经济悲观的情况下或许会通过降薪逐步的逼迫你慢慢的下岗,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九十年代的下岗潮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一个是开始逐步精简部分的人员, 会从最外层的所谓的 “临时员工”、合同工类似这些的开始, 依照目前的情况, 这两步都已经开始有苗头了, 具体的情况网上有很多,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最后一种就是破产, 目前看来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还是很低的.
不过依照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 对于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 可能进编制内是最优解了, 毕竟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 只不过还是想给大伙提个醒, 不要对所谓的体制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本质上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只不过这份工作 “相对” 来说会稍微稳定点, 至于这份工作以后是否会从你手中拿掉不是取决于你个人的意志 (除非家里面的能量特别大) 而是极大的依赖于外部环境, 一旦外部环境继续恶化下去, 那么这些事情也有可能变为现实, 毕竟九十年代末的下岗潮离我们也才过了二十多年.
哥几个又来欣赏 “爽文”
这需要中央有大魄力,真正的改变部门职能和结构
同样的,这一意味着,让一大堆适应了官僚体系下贪污腐化的人进入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的行业
也不知道,这么做,会让社会更好,还是更坏
有编制的不会,在财政无法负担的时候会缩编,有些退休的公务员的编制不会再放出来,然后大量使用 “人口红利” 以节约成本,最后就是缩减福利,目前已经有一些迹象,三板斧砍过去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过副作用也明显。
天塌下来了都不会
体制内的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近些年的几次机构改革,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的 “三定” 方案,已经不断科学,系统完善,运转正常的体系。
不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超编制,人浮于事的问题,形成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各自按照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办事,工作紧张而有序,任务呈饱和状态,有特殊任务的时候,还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并不是社会上一些人猜想或误解的那种 “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玩玩手机混一天” 的状况。
近几年一些大学毕业生,经公考入职公务员,或考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她)们亲身经历和体会到了在体制内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自在,感受到了工作辛劳的一面,有的入职 1~2 年就辞职了,有的几个月就辞职了,这当中兴许有难以承受辛劳方面的因素之一。
未来编制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入职工作的人员,仍然会象现在一样保持编制人员的基本稳定,不可能像上世纪的国企工人一样大批下岗,事关国家党政机关 “大小机器” 的正常运转,非同小可。
会变动的是按照规定达到退休年龄,每年都会有人退休。这些应该退休的人退休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会及时按编制增添新人入职,也就是现在经公考入职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经考试合格入职的人员,以保证各部门,各单位日常工作不脱节,不打折扣,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这李建秋确定是武汉人?90 年代武汉光谷广场叫鲁巷,一个烂泥巴塘罢了,那块就一城乡结合部,都不被当成是武汉,房子送人都不带有人要的!
一群非体制,不了解体制人谈体制。
看个笑话就可以
问这问题就说明你会忽悠傻了,绝对不会下岗,因为不需要下岗,真要是财政收入不足了,那就不搞基础设施建设了,工资没多少钱的,财政的支出大头都是建设,你懂么,别以为钱都被工资发掉了,大部分的钱都是搞建设,被老板们赚走了
外包和合同制的都没有动,更何况有编制的
与其担心会不会下岗,不如担心自己是不是背了贷款(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而不敢下岗。
背负贷款就会脆弱,下岗就会致命。
没有贷款,下岗就当短暂放假。
不少人已经急了,这非常好。
他们非常害怕大家建立真实的世界观。毕竟现在大家都看清了医教公的优势地位了,都去卷。
但是在这些人看来牛马怎么可以这样呢?都以卷医教公为目标,谁去当牛马?
不行,绝对不行。必须给你们这帮卷医教公的人塑造错误的集体记忆,即:
说医教公 80-90 年代过的惨,乐。
那个时代有几个过的比比医教公还好???
给举个例子??
横向对比一下,医教公什么时候都是这个社会上的中上等工作。
没看过平凡的世界是吧?
肯定不会,也许编制这个东西会变成昨日黄花,但是政府的运行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手,不管是编制还是聘用制在这个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员离职。
政府要精简机构,开除的都是傻干活,不走关系的老实人。
精简完了活还是没人干,又要招聘。
政府是越精简越膨胀。
这种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得到答案,我国目前正儿八经的公务员人数和人口比例是世界上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里面很低的,你认为公务员多,是吧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全算上了
答案是不会。
因为这涉及到我国权利运行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国家公职人员效忠于党和国家,而不是效忠于领导个人。
如果大下岗,换而言之就是一部分领导掌握了底层职工的生杀大权,谁去谁留,最终总会经过某人或者某机关来决定,那么很显然,大家为了能留下来,肯定是用尽各种手段,结果大家自己想象就好。
这也是为什么公务员采用终身聘用制,就是为了让基层人员免除后顾之忧,领导无权随意开除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敢干事。否则领导让你去干违法的事情,你不干领导就把你开了,你能轻易拒绝吗?
不会,大下岗现在正被 35 岁清退 + 灵活就业人士所取代。
公务员、事业编什么的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稳定国家才稳定。
况且当年大下岗和部队大裁员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是严重高估了当时的基层治理能力与执行力后的眼高手低 + 对国企经营不善的原因没有准确认识(不是工人素质不行,而是管理方式有问题)的结果。
编制内减员的办法是这样的:不招新人。等着老人物们自行凋零
万人大会,稳住基本盘,你以为稳的是谁?
不会,因为到那时候,进编制的大多不愁钱和福利待遇什么的了;在这之前,会有一批人因为需要前者而逐渐地被迫离职。
不会
但是从钱少事多变成钱多事少是很有可能的,参照某地编制内人士成为免费的维稳力量,动不动去结亲家什么的。
另外发不发得出钱取决于该单位自己能不能弄钱,烟草石油电力海关等要害部门肯定不用担心,骏景也没事,高校之类纯耗钱的单位就好好琢磨吧。
80 年代和 90 年代之交的时候县城老师一度集体罢课,因为他们长期只能领到白条。现在除了打白条还可以强迫编制内人士买房,反正编制内工资大多来自卖地,让他们内循环也没什么不对的。
我个人的判断是不会,但大概率会继续降低收入、缩减福利,一些地方真发不出来钱就拖着,同时也会要求大幅度削减开支,过紧日子。
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就我们这边来说,去年的绩效应该是不发了,然后今年绩效削减四分之一,一些补贴停发,到手总收入大概下降 20%,而有些地方从去年起就拖着一到两个月工资。
这也是可以预见了,整个大环境都不好,许多人失业、收入锐减,作为吃财政饭的怎么可能一枝独秀,必然是共克时艰。
个人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很有可能像绩效什么的直接取消,每个月的工资加一点,总收入回落到当地中下水平。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说明体制外已经尸山血海了
会的,政府前几年不是把医疗教育都私有化了吗?赚钱的才留下来,亏钱的卖了换钱发工资。那你说后面还没钱发工资咋办,继续卖呗,国企央企全部没收编制,市场化运作。再没钱继续卖,天天研究还有啥资产,想办法卖了。再没钱就宰富豪,富豪没钱宰小资,宰完小资宰农民。最后实在没钱了就学西方,除了领导岗位,其他的全部合同制,领导工资都维持不住的话,那这个国家也凉了哈,学斯里兰卡一样带着钱跑路。
人就活一辈子,也就 70 多年,领导比谁都清楚,自己拿免费房,车,巨额存款,免费吃香的喝辣的不好吗?为什么要受罪?罪是老百姓受的,不是当公职人员的受的。疫情捐的吃用东西,不是都被他们自己人吃了,说给一线工作者,他们都下沉社区了,就是发给自己了,老百姓都没见过。这种事干的太多了
几十年前赵本山年轻时 20 多岁就拍电视剧,揭露公职人员天天免费吃香喝辣的,贪污腐败,他都快死了,现在不还是这样嘛。
会的 只是不会这么狠辣 进行大下岗
裁撤冗官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必然会使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很多人以为大明亡在裁撤驿站上 实际上是错的 大明是亡在裁撤驿站太晚了 加三饷加的太多了 如果早点裁撤驿站 根本就没这个问题 在万历朝直接裁撤 依托于万历朝的国力进行压制
有些人觉得党员越多政权越稳是错的 如果党员越多政权越稳定 那么苏联就不会灭亡 苏联解体的时候党内有超过两千万党员 不是照样解体了 一个党派的核心人数是有限的 很多人以为党派是一个圆 其实是同心圆 类似于宗教里面的狂信徒 浅信徒 伪信徒
裁撤冗官最多是削藩 过度加三饷那就是讨死 读书少的人直觉上觉得铁杆庄稼就是好事实际上在清末还有拿着铁杆庄稼反对满清的人 现在这个时候内部已经是不纳盐税了 再加苛捐杂税加饷加多了鱼和水可就不同了
大下岗公务员大概率是不会的 但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是必然 不说别的 你们的饷银我是不能摸到的 但是内部的其他款子我是可以贪污的 你觉得裁撤费用 我是裁撤吏员还是裁撤其他
裁撤驿站吏员是阵痛 加三饷那是彻底刨根 而且什么时候官员和吏员的利益是一致的了 hhh
觉得不会的人 我建议看一下安德罗波夫改革 此君是苏联后期杰出的领导人 在此之后切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都在改革冗官 最后还是这些冗官送走了苏联 所以你觉得读过历史书的大佬会不会呢
多的是温和路线可走,比如机构改革(单位降级收入降级),人员分流(公务员变参公),只发基本工资甚至拖欠工资(基本工资 2000 块),冻结编制(只许退不许进但工作量不减),裁退编外人员。大家愿走走愿留留,好聚好散。
机关单位不会一下子就裁员。讲道理,好多私企想辞退人,也是先搞冷暴力让你自己主动走呢。
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答案,让我简直没眼看。最好别盼着社会乱,最好是全社会一起越过越好,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基层治理社会运行维稳的基本盘要是垮了,那真是梦回 80 年代治安。知乎大部分人手无缚鸡之力(包括我),真遇上武德充沛的街溜子,三个都不够人家一个抢的。
有些同志呢,总是担心他们会让你饿死。其实大可不必,想想怎么可能呢。
只会让你饿个半死。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凭空产生
历史就是不断重复的故事。
传说当年国企是铁饭碗,然后铁饭碗就不铁了。当年轰轰烈烈的下岗再就业,多少人承担了改革的代价,“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一句歌词,道出多少豪迈的心酸。
编制是一个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是需要纳税人或其他预算养活,在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养活体制内这么多人的经费是个大问题。美国是不断增加赤字,然后灌水到全球收割。咱们原来是收割房地产,以后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想想吧。
精兵简政才是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
2017 年黑龙江佳木斯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刘开滨等人给郑艳华出具了一份内容造假的鉴定,鉴定编号是(佳)公(刑技)鉴(法临)字【2016】336 号。根据这个假鉴定,郑艳华又找到佳木斯中医院司法鉴定所,伪造了一份司法鉴定意见书,编号是佳中医司鉴【2019】临司鉴字 128 号。
郑艳华依据上述两份假鉴定对叶君宝进行诬告陷害,最终导致叶君宝入狱两年半,被敲诈勒索 105 万元。二审判决的法律文书为:黑龙江佳木斯中级人民法院(2019)黑 08 刑终字 103 号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从郑艳华诬告陷害叶君宝开始到目前,叶君宝一直向相关权利单位主张对假鉴定重新审查并重新鉴定以确定真伪,但存在严重争议的上述两份假鉴定重来没有被相关部门行政复议过,也没有进行辨别真伪的重新鉴定。
2021 年 6 月叶君宝根据黑龙江省监察委的建议,带着两份假鉴定到富锦市公安局进行报案,报案的理由是:郑艳华利用严重造假的假鉴定,敲诈勒索叶君宝 105 万元,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叶君宝上网公布成债务人。解决的办法是:由富锦市公安局对郑艳华的身体状况重新委托权威机构进行重新鉴定,最终确定郑艳华是否依据假鉴定对叶君宝敲诈勒索的 105 万元结果有效。
但是黑龙江富锦市公安局不给立案调查。一直辩称法院判决书判定叶君宝赔偿郑艳华 105 万元伤残赔偿金,是法院判决的结果,真假是法院判决的责任。
法院判决结果的对错由检察院及监察部门负责审查,不是公安部门能确认判决书真伪的。富锦公安局作为侦查机关,只为提供的侦查材料真假负责。现在当事人叶君宝对公安机关向审判机关法院提供的鉴定存在质疑,对依据鉴定产生的后果不认可。作为提供侦查证据材料的公安机关,理应重新调查以自证清白,这也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责任。
叶君宝要求富锦市公安局调查郑艳华依据假鉴定敲诈勒索叶君宝 105 万元一案,与郑艳华诬告陷害叶君宝导致其入狱两年半及被敲诈勒索 105 万元是两个不同的案件**。前一个案件是叶君宝对公安机关出具的假鉴定存在质疑,否认假鉴定带来的后果。而后一个案件是法院认可公安机关出具的假鉴定并根据假鉴定进行判决。两个案件都涉及到公安机关提供的鉴定是否真实有效的问题上。现在富锦公安局以法院判决书的判决结论推卸其提供假鉴定的责任,殊不知法院的判决结论依据的也是富锦公安机关提供的假鉴定。公安机关与法院是两个系统,各自所做出的决定没有相互影响,更不可能作为自己不履职的依据。**
要看什么编制,企业编,事业编,公务员编,编制不同结果不同。企业编和部分事业编很大可能自谋职业,公务员编不可能动,机关单位稳定压倒一切。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大量公职人员实业的情况呢?
这个在历史上很多见的情况是朝代快速衰退,或朝代更替的时候。
比如隋末,元末,明末,清末,满洲国末期这些情况下;
但是中下层的公职人员存在一个大的问题,缺乏基础的谋生能力。
如果是经济上升时代,这事情到是不难搞,大部分人换换地方还是能活下去的,比如当你下海去深圳啥的;
但是如果是经济下降年代,这事情就难搞了…..
现在的编制和几十年前的国企可不一样。现在的公务员是稳得,只在某时段工资低,基本上不裁员。事业编制稍微复杂,肯定的说都是签合同,归劳动法管的。有行政机关事业人员,更多的是教师,医生。行政机关事业人员是公务员的重要补充。一个政府里面,公务员只有非常小一部分,绝大部分搬砖的就是机关事业人员。这些人比较稳,裁了没人干活,而且这部分人很少,最多不过总体事业人员的十分之一。
相对来说,医生和教师在未来可能会有裁员的可能。因为人口骤降。学生和病人太少了。当然,也有可能像国外一样,变成小班制,家庭医生制,提高教育和医疗质量呢。不过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力成本极大的提高,就看我们能不能养的起这么多的公职人员了。
妈呀,我昨晚刚梦到我表姐(事业编老师)下岗了,全国大批公务员和事业编下岗,然后企业又很多倒闭了,包括工厂都很多人去挤,然后我表姐就回老家干农活了
我今早上醒来还在想,不可能吧,体制内怎么会下岗呢,现在就刷到了这个回答
害怕 (๑ó﹏ò๑)
希望经济早日好起来,不然苦的还是底层老百姓
不会。上头很清楚,最稳定、最维护、最忠诚的是编制内人员。薅羊毛薅得太狠,四处怨气涌动,必须要依靠忠诚抬轿子维护的群体。 所以会继续加大对编制内的福利倾斜,以笼(收)络(买)住。
有些人是不是觉得错过了大批下岗颠覆中国的绝好时机?想中国再来一次好把握住机会?
你说的未来是多久
如果足够久历史就会开启新篇章 可能就换个名字了
会也不会,这看你怎么认定编制内,如果是学校医院这些,包袱已经再甩了,随着财政不足,步子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但是真正赚钱的比如烟草,石油,电力绝不可能出清。
最后就是冗余的各级官员公务员,这个更不会,答案从二十四史就能找得到。
中国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历史太长了,因此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当然不会
国企工人下岗,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国企的发展沉重,流程机制繁冗,正恰逢特殊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
企业是要自负盈亏,要给工人发工资的,不下岗,不减员,生存不下去的。
编制内的岗位职责多数是管理,社会服务,是职能型的,不涉及经济收益,都是国家养的,所以不可能会下岗,大概率地方财政如果不能支撑,应该会降薪吧,
会的会的,所以你们都别考编了
真正增加财政负担的不是工资,而是各种装修,健设,某单位一年工资支出 1000 万。建设费用 5000 万。装修 500 万,真到没钱的时候就就停止建设
如果说未来,那肯定会,如果说一定时间内,我觉得不会。
国企下岗,是因为那些企业养不活这些工人了,要改制,通过更先进的企业模式去盈利,赚钱。而现在编制内这些人要他们下岗,最现实的就是这些人的管理或者服务不行了,有更好的可以替代他们。
我们现在很多城市都有行政审批中心,但是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科技水平的提升,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之类的实现,这批人就可以下岗。但是如果这些人都可以下岗的时候,我觉得会有很多的人也会被替代,那就不是编制内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
不会的!你让他自己开除自己?搞笑。
上一次大批量公职人员被精简,好像是明朝末年。结果驿站小吏李自成觉得无路可走了,然后………
现在的国企和央企大多是市场化了,自负盈亏。赚钱的养点人没关系,既稳定了社会就业又向政府缴纳了税金。不赚钱的可能会越来越困难,重组、破产、转制都会分流掉一部分人到社会上。但是还有一个特殊群体,体制内。这些人该不该下岗呢?
公务员应该不会,真正公务员没有多少,体制内存在大量事业编,自收自支,劳动派遣,公益岗位这种,这种好多还是混子吃空饷。
如果单位有十个人,现在要裁掉五个人,一个你发小,一个上级领导的小舅子,一个过年过节总给你送礼,一个刺儿头还知道你点见不得光的事,一个马屁精,剩下五个没什么背景也闹不起来的,你觉得最后谁走的几率大?以前单位一把儿没有人事任命权,你觉得他说的不对完全可以不听他的,向上级反应,也不用担心得罪他,现在他能直接辞退你,你还敢反抗他吗?
编制内的人比你想象的少很多
在地方 很多科室十好几个人只有 2 个人是公务员
中央军编制多不愁的另说哈
反正这也是民心所向
个人感觉 8 年后很难说了
看性质!效益好的转为企业自负盈亏!公益性的继续!剩下的有可能。。。。
你猜上个世纪国企工人,会觉得自己下岗吗?
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多就是逐步降低工资,忍受不了低工资的编制内员工会选择下海经商。公务员的工资逐步提高是从 2006 年开始的,在这之前我的印象中家里的生活条件还不如下岗之前在国企工作的亲戚家,在这之后虽然工资有了小幅提升,但最大的优势也只是旱涝保收而已。2014 年开始,公务员的工资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但那时我爸早已退休了。我们一直在提倡高薪养廉,但我认为还是和普通工作差不多的薪水才更能筛选出廉洁有责任感的公务员。我在上初中之前我爸都在外地工作,他那时在政府部门任职还兼任一家国企的厂长,我四叔在这家国企工作了十多年还只是个临时工,直到我爸从外地调回来也没给自己的亲弟弟转正。他从外地调回来的时候只有两箱子书,除了一些专业书籍外,我还看到了一张军令状,大概的意思是完不成生产任务就要接受什么惩罚。我爸一直都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直到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还喜欢穿补丁袜子,没有贪过一分钱,有送礼的甚至会给人家骂出去。工资低的时候廉洁的官员很多,那时候进公务员队伍的不是因为收入高才选择这份工作,而是靠的思想觉悟。现在考公热这么多年,有多少人是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稳定才选择考公?有多少人是想着升官之后靠权力换取金钱或者为亲友谋福利?因为初心都不一样,所以待遇提高了人的贪欲也更大了,当然了我说的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员,我相信大部分编制内人员还是廉洁奉公的。我的提议也只是个人见解,工资待遇的涨跌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的,希望编制内的网友不要拍我。
随着经济减速,降低供养人员开销是必然的趋势。可能不会违反公务员法去随便裁撤人员,但是可以想办法从人力成本那里割肉。
最简单的方法,以税费收入降低为由,停发一切奖金和补助,只发基本工资,并且连续多年不涨。你看会不会有人自己主动辞职离开。
总之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
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更名不久的江苏海洋大学
正在努力创建的河北海洋大学、福建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大学
政府部门再并三轮,海洋大学不会裁撤一个,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可以参考一点:美国奴隶制的废除是北方统治者发现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自上而下提出的,然后和南方打了一仗后再在全国推行。
理想还是自上而下地优化一波吧~
不是下岗,是降低薪水。现在已经在做了。以前 “下海” 流行那段时间,也是这样。
呵呵,你信不信会越裁员人越多?
他们下岗了,房子摊给谁买?
他们下岗了,他们的房子卖给谁?
不会。
基本盘(公务员系统)不能出问题。
基本盘中的基本盘(军事系统)更不能出问题。
当然了,除非…………
降薪了是真的
大家都一样吧。
领导公务员待遇不知道
但是我问到的以及我自己这种底层编制员工,工资很难看的。
你们别笑,我在收入好的时候高位上房地产的车。
然而现在房贷不变,收入都不用交个人所得税了。
生活很艰难啊。
好歹有一份工作。感恩了。哎,喝稀饭是可以的。
下岗不可怕,体制内一堆废物关系户是事实,砍掉反而是好事。
问题是,真到了下岗的时候,下的是谁。
不会,自从明末陕西编制内人员大下岗,引发的大事件后。朝廷对这件事可是慎之又慎。
12 年,49 年旧社会的编制内人员都能熬到留用,更不用说好日子的新中国了。
咋的疫苗问题玩不起吗, 不讲证据说道理玩起了控评,小朋友你更是可爱,一个人活着就行完全没家人可以被别人威胁,国家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疫苗强制接种就是假的对吧?那我挺羡慕你无忧无虑一个人的。
分情况,编制包含:公务员、事业编制
公务员不会大批下岗的依据是《公务员法》
事业编貌似没有依据
办公自动化是否会进入体制,如果体制实现办公自动化是否会出现赘余的情况?
政府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是选择裁员还是降薪?
我觉得不会吧,反正就目前来看,改革肯定是会有,但是大批下岗不至于
怎么可能发生大批下岗???
现在这个郭嘉,只有灵活性就业,摩擦性失业,后续一定有更多灵活的名称,表达一不小心擦枪走火的含义
大批下岗,你就算看到了,也是假的。
新闻上,怎么可能说大批下岗?
一定会说,暂时性待业,临时工灵活运用,摩擦性换岗,一代更有一代强,一句更有一句骚,一定要相信官方代表。
他说摩擦性失业的时候,我就在想插进去了,怎么可以拔出来?
原来还可以定义为摩擦性,高,真的高,又高又硬
可能性不大,因为没有必要。
编制内 60 后 70 后出生的人有很大一批,女的 55 岁开始退休,男的 60 岁,其实从 2020 年开始,退休人数就逐渐多起来了。
从解决财政负担的角度考虑,老人退了不招新人就够了,没必要大规模辞退编制内员工。缺口拿临时工派遣工顶上就行了,又听话又便宜(一个人每月也就一两千块钱)。比如我知道的某单位,除了领导,有编制的员工最小的一个今年 50 岁整(还是女的),十年之内基本可以全部退休完。
什么事都会发生上山下乡也有可能
有可能。在当下中国就业环境中,编制确实是一种稳定待遇好的象征,同时,也是家长心中比较骄傲的工作,不用担心失业更不用担心加班熬夜,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增强,可能会有过时的一天,有可能国家会优化结构,也有可能会裁员,就像三十年前的工人一样,那时候工人很让人羡慕,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现在人都不愿意进场当工人。过个十几年或者二三十年,也许编制不会带有光环,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已。
时间拉得足够长,没什么不可能的。
补充一点,就像有人说房价不会跌一样的道理。
变得不会像今天这么有吸引力倒是会的。。。
你是否厌倦了现在一成不变的颓废生活?
那么不如尝试改变
加入鲸选小试界
限时折扣 即将涨价
独享亿万蓝海市场
开启无忧 创业时代
如果编制内都下岗了,其他行业会好吗,这个问题没啥意义,不要杞人忧天也别想一劳永逸
坐标内斗省,听我朋友讲,已经有乡镇的公务员开始欠薪了,事业单位合同工欠薪更早了,有啥不可能
无所谓啦,真到了那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医院再就业,就自己开个诊所呗。
我才不怕呢。
革命怎能革自己命的,就算形势极端不利也是先扔医疗教育社会福利这些花钱的部门,最后就剩下钱和枪,所谓精兵简政。
精兵简政,1938 年就搞过了。
不会。
编制内的,那叫下海!
分地区,也分情况。
未来最大的可能是,在部分人口萎缩地区和高度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很有可能会精简机构。
但这个 “精简” 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窃以为会以这样的一种形式进行。
首当其冲的是地方的国企。其次在人口萎缩地区,部分公办小学 / 初中(乡镇与县一级)进行合并,同时对冗余人员进行 “停职留薪” 和“退四进一”等操作。然后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业编制与单位,部分事业单位可能会转为企业,而一些参公事业编则可能降低待遇或是停薪留职(除非该编制隶属于要害部门部门),最后的一刀才可能是公务员。
所以说白了,所谓的体制内,其实等级更加森严。就像沿海发达地区的省直市直公务员和中西部地区县直事业编之间的差距可能无限接近于 100 块和 100 万的差距。因此,笼统地回答或是提问未来会不会出现 “编制下岗” 现象,是不全面的。
不会,大下岗的时候公务员都不开工资的,白干为什么要辞退?
变成合同工的概率更大一些
不会大批下岗,但是可以让你变相下岗。懂不?
如今,关于自动化的焦虑广泛传播。人们开始担心鉴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的惊人发展,在未来,许多工作将由机器完成,而不是人类自己。可以明确的是,未来将会出现重大改变。但尚未明确的是,究竟会出现何种改变,通过研究,我认为未来既令人困扰又令人激动。技术性失业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是一个好问题。为了解释我如何得出这个结论,我会反驳三个迷思,它们混淆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动化的未来。
找一个工作?关于未来工作的三个迷思(视频) - 认识自己, 自我孵化 - 自由自在, 再塑生命 - 自孵彩蛋
不管是在电视、书籍,还是实况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场景:大量机器人走向工作场所,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替代人类工作。我将这称为终结者迷思。机器的确会代替人类,完成特定的一些任务,但是他们不只是替代人类,也会在其他工作上辅助人类,使工作更有价值、更重要。有时他们会直接辅助人类,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比如出租车司机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导航到不熟悉的区域,建筑师可以使用电脑上的设计软件来帮助自己设计更宏大、更复杂的建筑。
但是技术进步不仅仅直接帮助人类,也通过其他两种方式间接地与人类互补:首先,如果我们把经济想象成一个蛋糕,技术进步会使蛋糕变得更大,随着生产力提高,收入和需求都会增加。因此在旧经济中失去工作的人们,可以在新经济中找到工作。但是技术进步不仅仅让蛋糕变得更大,它也改变了蛋糕的原料。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消费的方式变得不同,改变了收入在现有产品上的分配方式,并且发展出对新产品的喜好。新的行业诞生了,新的任务需要执行,这意味着需要填补新的角色。
……
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视频。
上世纪下海
上世纪也不是直接裁员啊,就是按照现在的物价给两千左右的工资让你熬,自然就走了。
现在手段那么多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截流。当年也是的确想不到更好的方式。
比如你买个房子烂尾。
那天我买个期房,半年后,夷!房子去哪儿呢?
比如只要是编制企事业人员都要生三胎。
那天我接到文件,三胎后,夷!钱去哪儿呢?
比如你遇到乡镇银行上门召储。
那天桂圆来我家召储,半年后,夷!钱去哪儿呢?
只要思想不跑偏,总比你下岗来的好。
判断这类事件,核心就一条:资金的收支状况。
之前的 “上山下乡”,“国企下岗潮”,“百万大财军”,最主要推手就是财政问题。
一旦资金支撑不了,必然会牺牲部分群体。
你在这问这个能有什么答案?现在知乎大把考公的,从自身利益出发,肯定是回复不会崩盘,而且还希望更多的人考公,形成所谓的 “大势”
我这儿整个区的国企与事业编单位的辅助人员
也就是厨师水电保安之类
最近被集中送到了一个混合制改革的物业公司里
你说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在合适的年龄被炒掉呢
编制内坐窗口的合同工越来越多
完全意义上的传统编制内,今年奖金还在 “核算” 两年前那笔
也不是没有
把一部分人三十年的收入通过卖地,几年时间就拿到手里
是很爽的
但很可惜这个爽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武汉去年卖了 1700 亿的地,今年计划 1500,半年卖了 200 还一大半是地方城投左右手互倒,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下不下港太远,小吏们大规模降薪估计是要势在必行了,在找到下一个可以一次性收过去几十年积蓄和未来几十年收入的工具之前,我觉得是必然。
上世纪又不是没有公务员,你看国企工人下岗的时候他们下岗了吗?
这是个数学问题,完全取决于未来的财政收入能不能负担的起体制内人员的吃喝拉撒吧。
中国的养老金黑洞到底有多大,有人能给个大概的数字吗?国家现在鼓励三胎,打击线上教育,调控房地产,要解决的是啥问题?还不是因为韭菜割的太狠,长不出几茬了。
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改变的话,估计 2030 之后体制内人员可能要成为被重点维稳的对象吧,但是到时候靠谁维稳呢 。
想到《疯狂的石头》一句话,“那是两百多张吃饭的嘴,你喂不饱他们,他们就反过来吃你。”
这两年疫情原因我们这已经是年终奖只发一半了。
基础工资真的就是基础工资,比最低工资标准也就高那么一点,基本全靠绩效奖金生活。到时候需要减少人数就把奖金一停,除了不在乎工资的全都得主动辞职。
到时候家里有钱有势的会在体制内不走,穷人为了生存必须离开体制。
基本盘,什么叫基本盘?既得利益者叫基本盘。现在经过大下岗与剪刀差的洗礼这两个基本盘基本上已经被砸了,如果现在再把养肥了的公务员这个基本盘给砸了,那还有基本盘吗?
现在趋势是定编不定岗,优化退出流程。就是社保公积金足额交,加班按照公务员法。你考上,有编制,但是考核不过,没有关系一样走了。
泛体制内的岗位不需要赶你走,只需要在待遇、福利和工作强度上膈应你,你自己就离开了。今天可以是没有垄断资源的国企和过完黄金岁月的银行(比如:爱 PUA 的地级市的 ZG 银行),明天就可以是很多事业编岗位和基层公务员岗位。
官吏在中国几千年了,还没碰到过混得惨的朝代。
从古至今,人人十年寒窗,都想一朝成举天下知,混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无论是哪国哪朝哪代,统治阶级都是食物链顶端,不然半截入土美国老头还能爬起来忙选举?
可替代性强,成本高,且随着退休人员变多,最终会难以维持
自己裁自己,哪位想出来的问题,人才啊!
不如问问十八线地方政府会不会破产,如果会,那么体制都给你撤了,如果不会那就不会。
经历过的别太健忘,没经历过的多读书,尤其是多读一读当代作家九十年代的书,当年不下岗就逼你滚蛋的招多的是,随便说点当年旧事的当代版,先客气点停薪留职,自己走最好,再然后市政没钱,公务员工资里市长带头,一个月借个三千,发欠条,吃住行不用钱的领导当然顶得住,来个一年半载你顶不顶得住,既然自认是基本盘,一人来个 20 万集资共克时艰干不干,不干的显然立场有问题缩编优先,而上面这些都还是客气的,再进一步我就不说了,反正说了也过不了审。
国家已经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了,精简机构人员,越来越规范化
摘自某省新闻:
问: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怎么改?
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推进:一是全面压缩现有事业单位编制规模。二是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数量。具体来说,“空壳”事业单位一律撤销;整合撤并 “小散弱” 事业单位。省直编制 30 名及以下单位、市(地)编制 5 名及以下单位、县(市)编制 3 名及以下单位要重点推进机构整合;省直编制 5 名及以下单位原则上一律撤并。通过整合撤并,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中,20 名及以下编制规模的事业单位最多只可保留 1 个;优化整合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按整合后单位职责任务确定合理的事业编制规模;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事业单位整合。重点是科研、报刊、干部教育、培训疗养、地质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领域事业单位。三是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与党政机构改革相衔接,全面清理和剥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推进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实行以市县属地化执法为主的管理体制。四是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区分不同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实施不同改革政策。经济效益较好的先期转企;经济效益一般的创造条件转企;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予以撤销或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五是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去市场化。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开展分类回头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举办企业),不得取得经营性收入;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从事的竞争性业务及收入进行清理规范。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面向市场的竞争性业务并取得竞争性经营收入。
一定会
10 年内见分晓
其实大多数城市的基层公务员工资根本就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吧。在没有更高效的税收制度推出之前,市政府有没有钱完全在于拍出多少地。
所以在这个地产持续拉跨的时期,可以自己分析下。
工人下岗,尚有一技之长;
小吏下岗,毫无生存之道。
1. 不会,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普遍存在不够用的问题而不是过剩的问题。
2. 除非转型军政府,全部事务改为军管,或者更极端一点已经无法维持自身存在。
盖因编制内就是大部分政策的抓手和缓冲带。
3. 国企工人下岗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工人贵族们的全家世袭,甚至不用考虑技术水平,现在的编内逢进必考。
最后工人贵族们天天嚼烂账有啥意思?不就是工人贵族们自己作到生产效率极低,生产水平垃圾,世袭工贵吃空饷严重,甚至出卖国内专利技术导致国产拳头产品成为他国专利才导致大下岗的?
你们哭爹喊娘的时候有考虑过农村出来的吗?哪怕那个时代的农村干部放现在算公务员的被拖欠几年工资要靠父母亲友接济的都不少,你们在城里吃好喝好的啥好处都先占了,吐出来一点就是国家迫害你们了?还想着报复?
这东西谁也说不清的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各行各业也有盛衰的周期律。拥挤的地方也许有陷阱,无人问津的地方也许有机会。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私有企业效益不好、压榨员工严重。好多大学生通过考编来追求稳定,这无可厚非。但没有永远的稳定岗位,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人口向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集中,偏远地区的人口以肉眼可见的数字降低,编制人员自然会慢慢多出来。当一个地方的人慢慢流失的时候,其经济自然是下行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会随之降低,为了减少负担,政府自然会裁员。
私转公不已经开始了么,下一步就是大量没背景的分流到公里面去,那时候就不叫 gwy 下岗,叫公转私自然淘汰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
如果公务员会被辞退,能不能把我的失业保险补上,因为没有失业保险,这回太原市的职业技能补贴都不能申领,对我这种穷鬼来说,好几千是我几个月的饭钱啊
不说别的,
大学,行政裁掉 1/3,没问题。有问题,可以让教师岗课少的去兼职。
行政岗,一部分就是混日子。
可能会。我们乡有个段子 – 粮所所长不是干部。就是八九十年代改制,粮所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了,那所长属于是两头没捞上,工人身份退休了,好歹退的早,过几年公转非更玩儿完。
我蹲过看守所,想到肯定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蹲看守所,所以我简单说一下原因。
那天我的高中同学打电话给我,说有事要请我帮忙。我问什么事,他说急事,过来再说。约在了拖拉机厂那边。既然是急事,我就开车过去了。
过去以后,发现他不在,有五六个人在那里,我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郑西西没跟你说么?我说没有啊。他们说那你等会。
然后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人,总共大概有不到二十人。没多久又来了一拨人,没我们多。然后我们这边出去一个人就跟他们那边对骂,接着大家呼啦啦上去就打成了一团。
此时距离我到现场应该只过了十分钟,我一头雾水,看他们打得挺凶的,就站在桥柱旁边不知道怎么办。后来那一方可能吃不消了,不知道谁报了警,警察过来了,就全抓走了。
之后就是审问,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是有人喊我过去的。这里面有几个人我认识,是初中和高中同学,还有一些不认识,我没动手打人。警察都记录了下来。反正后来稀里糊涂被送到了看守所,家里请了律师,律师过来说不要着急,警察在调查。
然后我被关在看守所的时候,正好见证了 103 号房的一场 “革命”。原来每个号房都有“牢头”,“牢头” 也有几个小弟,作为“打手”,都是狠人。
在看守所可以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但每个人都有限额。“牢头” 和他的兄弟们,每次都霸占其他人的限额,买很多食品。相应的,其他人就只能买少量食品和生活用品,勉强度日。
而且在看守所睡觉,是睡大通铺,晚上大家都挤在大通铺上。大通铺的大小是固定的,号房里的人数是不固定的。如果被抓的人少,大家的空间就宽裕点。如果被抓的人多,就很挤了,所以地上也会睡满人。但不管人多人少,“牢头” 和他的兄弟们每个人都固定占有一人半的空间,其他人哪怕人叠人他们也不管。以上是背景。
我被抓进去的那几天,出现了两件事。第一是看守所进一步降低了每个人购买物品的限额。第二是上头觉得人睡在地上看起来不文明,而且容易着凉。所以规定,以后不管多少人,所有人都必须睡在大通铺上。而那时 103 号房关了二十三个人,还有几个大胖子。而按照大通铺的大小,上面只要睡十六七个人就已经人叠人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牢头” 和他的兄弟们,依然像以前一样开账买东西,依然占有以前的铺位。而其他人,甚至连牙膏都不够用了,胖子也快被挤成了烧饼。
终于在某天,晚上放被子睡觉的时候,众人忍无可忍,一开始是几个人互相指责对方挤了位置,产生了骚动。但很快,大家看到了 “牢头” 和他的几个兄弟们,早早就放下了被子,躺在那里悠闲地吃着零食。有人让 “牢头” 的兄弟们往里面挪挪,“牢头”大怒说,怎么着,想翻天啊?踢了那人一脚。一瞬间众人的怒火就被点燃,几乎所有人都一拥而上,把牢头和他的几个兄弟们揍了一顿。我记得有个人一边揍,一边还在说,NMB,抢吃多占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时候,CNM,打死你个 B 样的。
后来管教过来,制止了众人,打架的事后也都受到了处理。但是,从此以后,“牢头”和他的兄弟们,就和大家一样了,开账和睡觉再也没有特权了,准确地说,103 号房,再也没有 “牢头” 了。只有号长,但号长是没有什么特权的。
所以,我想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矛盾都会被遮掩起来,大家只要还能过得去,也就得过且过了。但是,如果经济形势恶化,大家的经济情况变差了,资源更紧张了,那么很多以前被遮掩住的矛盾,都会激化。比如路易十六的玛丽王后一句 “饥民为什么不吃蛋糕”?(真实性不作深究)也会引爆民众的熊熊怒火,最终引发法国大革命,以至国王和王后双双人头落地。说到底,还不都是钱闹的。
总之,至于肉食者会选择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是强势镇压大多数人,强行维持之前的状态。还是弹压一部分以前的既得利益者,以安定大多数人,共度时艰。这就不得而知了。
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就点到为止好了。
至于我后来怎样了,当然关了一段时间,查明我确实不知情,就被放出来了,恢复了工作。其他人大多都被定了聚众斗殴罪坐牢了。
原来是郑西西被绿了,他就约了对方打架,他叫了人过去给他出气,怕人不够,把我也喊过去做了气氛组。
不过他还算有良心,证明了我确实不知情,其他人也都这么说,对方则说以为我是路过看热闹的。这样才放出来了
郑西西被定了聚众斗殴组织者,虽然他没去,但人都是他叫的,所以判了两年九个月,还好都没有持械,要不然三年以上。他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也丢了。
唉,这都算什么事啊。
会不会下岗不好说,好日子肯定不会很长久了
房地产已经成了过去时,买地拿到大笔收入的时代一去不返
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这类直接税收起来之后,纳税人的意识就逐渐觉醒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现在喊着让老百姓感恩,以后直接可能被纳税人怼回来
花钱养着你来服务的,QNMD 感恩。。。
知乎的用户特别喜欢用《三体》来解释世界。国家大事我不敢妄议,我就问一个《三体》的问题:
当全球七十亿人口只有在澳洲才被允许生存,你在澳洲提前圈了一块地,能确保你活下去吗?
你好,即使可能会。先担心的也依次是外聘、劳派、人事代理、不同类的事业编,最后才到行政编。如果随着经济恶化,在这个逐个往里剥的过程中,同地区一般的私企环境又成什么样了呢。对于普通人,尽量做出对于他们合适的最优解就可以了,有更好的出路的去更好的,考公已经是最好的选择就去考公。如果真的到了无人幸免的程度,那担心也又没必要了。
上面的回答都是基于国家大体能稳住局面的预期
讲真的,如果哪天单位跟我说我被辞退了,或者编制没了下岗了,
我做梦都能笑醒。
不一定,当年经济下行,需要精兵简政,国企工人下岗只是涉及卖不卖国企的问题,卖掉国企工作岗位归私企,资社性质虽然变了但这些财产总归是国家的。
现在经济又下行,这次精兵简政可不一样,想再靠老办法的话就只能卖锅了。
所以编制内人员要么是苟着,工资要拖欠到出现新增长点或者其他国家有人要卖锅,要么就干脆直接把现在的社会矛盾统统转嫁出去。
没钱了,就只发基本工资呗.
看看宋朝,看看汉朝,最后再看看明朝,吏治,经济政策,体制,时间大差不差
历史螺旋上升
对了,把思想放在四百年尺度上看一看
核心不是那一点术语,朝代更迭思想剧变,内核不变
各行各业的尽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员,而公务员的尽头是抱住 gj 和 dang 的大腿,
那一天 dang 和 gj 养不起你了,不要你这狗腿子了,就是你下岗之时。
“已有的事势必再有,已行的事势必再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再看看国家这个公司的 “收入” 是什么?1. 税收;2. 卖地;3. 其他
房地产大势已去,选项 2 没了,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搞不好居家办公,停业,封锁一周,但是老板的工资还的照发,
但是老板是不是慈善家,必然缩减岗位,福利待遇,大规模裁员,所以税收这块必定大幅减少。
看看最近深圳的公务员各种降薪就知道了,这还没算上天天核酸防疫的成本。
再有,屁民们都被房地产压得喘不过气,疫情又大量灵活就业,断贷,还有油水可榨吗??
**公务员的本质是什么?**吃国家这个公司的 “铁饭碗”,学而优则仕,当官,就和过去七品芝麻官的县令手下没有任何区别。说难听点,就是权 li 阶级的狗腿子,需要公务员去维护 tongzhi 阶级的利益的,世道好的时候,都能喝点汤,世道不好,就是帮助那些上层压 zha 底层老板姓。
但是我相信不会走到这步,因为意识形态决定了,以后肯定是政府规模越来越小,权力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经济,个体的人性自由,发展这些会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再来个朱总理,估计是可行的,现行的编制只是部分人利益的保护套,效率低,大量浪费资源,无法真正创造社会价值,最重要是只进少出,最多岗位调动,转向其他部门,没有失业风险,长此以往,必然越来越庞大,不断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最近几年,国家层面也在合并机构部门和职能,但是好像只会人越来越多,换个场地,职能交叉问题并没有解决,还增加编制内勾心斗角的风险和公平性。
只要社会够民主,只会越来越需要迎合时代的机制部门,哪些越来越弱势的编制部门,只会被压缩,时代在变迁,很多职能部门其实也要变转,或者取缔下岗。人民是税收的来源,如果那一天,由纳税有一定权重决定一部分非必要的职能部门存在就好了。国人太享受安逸了,思想和行为也决定了现实,谁家里不想有人当官。
经商和创业,往往还是排下层的,还是思想问题,因为这条路太难,负担太重了。
不然这个国家带着如此庞大的负担如何赶超米国,如何复兴中华。
很有可能
但是形式不会那么像当年国企下岗潮那样惨烈
你们听说过 1990 年之前的石化厅吗?
会啊
不过手段没这么直接,就像大下岗阶段是个持续超过了十年事事情一样,消灭编制人员自然也是个长期过程。
国企在乡镇企业和外国倾销的竞争败下阵来以后,下岗政策就事实开启了,那个时候叫停薪留职,买断工龄。
这招已经用过了,所以将来用在编制上面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你特么在想什么呢?你知道中国的国情吗?你了解体制内的实情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体制内吗?
问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制定政策的是什么人,他们就是体制内的!他们会往自己头上套紧箍咒,会压自己五指山!你在异想天开!
不会,编制里的都是自己人,数量有限,国企工人都是耗材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 xx
任何体系下,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未来的财务预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的环境下,都需要认知到的定律。
拿对于编制内,首先编制内的工作服务于谁,编制内的工作量有多大;
其次对应的编制是什么编制,未来是否还继续扩张;
但无论怎样,编制体系都需要保障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即使财务是负反馈,都需要体系的安定。
国企工人大批下岗,主要是国企创造的收入与实际对应的支出不相符,同时大环境存在更多的潜在机会给到这些下岗工人。
会灵活就业
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下体制人数,只找到了几年前的一个数据:
结合媒体每年报道的考公、体制内人数,估计数量膨胀的很厉害了。
体制就像一家” 特殊 “的大公司,经济景气的时候事情多,多找点人手干活,发点工资不算什么;一旦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问题就来,活少了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而且也没那么多钱发工资了。这时候就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维持体制自身的健康,还是兜底体制内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
参考阿里等大厂的做法就在危机来临之前,就迅速祭出” 降本增效 “方法。但对于体制来说,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这也是大家当初拼命往里挤得原因之一。
..?
不可能的,社会的稳定靠这帮人。临时工和企业就不好说了。
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要弄清这里的未来到底是多长时间的未来?
如果是一年,那么可以肯定的说,不会!
因为这么庞大的体量,就好比庞大的物体,肯定有政策上的惯性。即使想变,也有一个过程。
如果是五年、十年以上,那么这样的可能性应该存在!
因为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有社会主义的定语,但再怎么修饰,也还是市场经济,也得具备市场经济的本质,即市场竞争主体的产权清晰。
很显然,对照这样的本质,现行的国有企业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比如,同样是国有性质的钢铁企业,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昨天还貌似竞争来、竞争去,但今天一早醒来,上面一个指令,大家又是一个集团了,又是不分彼此的兄弟了。
如此,你怎么让这些企业的员工、领导们真正有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
所以,这样的国企是完全有可能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再来一次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届时,大批下岗很可能在所难免。
此外,以上尽管讲的是国企业,但同样适应于其他编制内的情形。
就目前大学生考研、考公的劲头来看,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竞争增加,而用人单位却在缩减相关的招聘岗位,这样的社会环境,社会就业没能给人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未来还是这样,那么对于那些好不容易进去了的人,还有那些已经习惯安稳的人来说,告诉他要被迫下岗了,指不定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就就业方面来说,社会岗位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体制内稳就业是必要的,失业率的增加或是减少关乎社会经济发展;
就退休养老一方面,目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65 岁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养老压力也在增加,zf 需要缓和社会的养老压力,体制内的养老金福利可以缓解,至少子女方面压力会缓和,或许还能带动养老消费,有利于社会稳定。
就最近的某话剧院编制相关的一些事,若是真实的事情,那么其他部门相似的违规的情况应该也会存在。另外,那么其他的部门混进去的人也会有,其他的吃白饭的人肯定也会有,下岗不会,改革倒是有可能,将那些闲置的人运转起来,该历练的去历练,该调岗的调岗,对于部分岗位,事多钱少压力大,辞不辞职是你的事。我又没逼你
本中县人一个月三千多(实发两千剩下的年底给),每个月休息不到五天还需要需要值三天二十四小时不能离开办公室的班,上周半夜三点起来动员做核酸。就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比我在乡镇混的时候舒服多了。
真有人还不明白,公务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挺难的。这次跟原来不一样。
不会,中国真正有公务员编制的仅七百万左右,按比例基本是世界最低了。事业编只要是老师、医生,其实比例也不高。比较危险的是政府里各种无编制的人及基层政府私自招聘的合同工人,这些人是有可能被解聘的。
会而且会很残酷。
有些人拿秦朝来说,我真他妈服了。
摸着石头过河,这个石头不是秦朝,不是清朝,不是明朝。
这个石头是整个西方文明,是诞生了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西方文明。
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特色了。真实情况是中国集权,积累原始资本,发展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我们一直在追赶西方先进科技和知识。什么东西落后就是要残忍割掉的。
桥(美国)就在那,还摸什么石头?各位看一下美国或日本的体制内工作就行了。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准确来说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更包容更开放的市场。
现在的情况是政治体制与市场在搞来搞去。很多人在害怕。但这些人跟老百姓半毛钱关系没有。
不过以现在中国的体量,国外的力量是很难造成冲击的。所以说割肉求进步,那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个冲击可能在内部产生。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这是初高中物理。
会。
可能不大,上世纪的国企工人,有权有势的那个没进入编制内?所以把,这些人最大可能无限提高进入编制的难度。下岗在换一次?太麻烦了。
党一直有一个理论:一个党员影响 9 个人。我们有 9000 多万党员,影响 8.1 亿人。测算公务员,1 个公务员影响 5 个人。把公务员中的非党员算上有 2000 万,大概就是影响 1 亿人。。也就是说有 9 亿到 10 亿人都受到影响。。。你觉得这根基怎么样。
这个不会的,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机器恐怕不能替代。但是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淘汰制度会更明确,公务员进出的流动性会加快。现在的问题是编制内指标越来越庞大,但是编制外的队伍也在每年扩员,这恐怕很快会迎来缩减,编制外的有朝一日会撤减是大概率事件,“临时工” 会越来越少,毕竟有经费限制。
为什么现在编制越来越难考了?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缩编,招的人少了,发的工资就少了。现在已经到退休潮了,每年的新招人数恐怕远不如退休人数多,十年之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会比现在少不少。
那干活确实缺人怎么办?
答案是,多招临时工。体制内因为有编制,造成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但很多东西又不能改,否则就是自打自脸。这时候,招一些能干脏活累活、能背锅、能被优化、价格便宜的临时工,就成了各大单位的最佳选择。
题主想的慢了点,上面大概十年前就意识到题主今天所想到的问题,所以早就实施这两种办法来慢慢减少体制内人数。这样做既不会造成社会动乱,又可以达成简编的目的,还能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行。谁说人们不会从历史里学到东西的?
未来的事情谁都不好说,但是曾经发生过得事情倒是可以看一看
1978 年以来,中县的所谓好单位形成了涌动的波浪,随着形势一波一波的变化。
90 年代之前是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社等单位;
95 年之前是县化肥厂、县酒厂、县灯具厂和县棉麻公司等企业单位;
2000 年之前是银行等金融部门;2000 年之后到现在则是党政机关。
与这些好单位形成的波浪相对应,则是干部单位流动形成的人流波,只要是好单位,则是人人想进,不少人都找关系,寻门子,千方百计往里挤。
当年鼎盛的物资局,人员高达 500 人,其局长说,这 500 多人,除了组建时的几十个人外,分配的学生和军队转业复员的有 100 来人,内部子弟有 100 来人,其他 200 多人都是当时千方百计调进去的。
现在除了个别的调出外,全部砸在里面,2000 年改制破产后,工资都没有了。
额
你们可能对编制数量没啥概念
上海中小学教职工总数 30 万➕
上海公务员总数 10 万➕
上海医护人员 20 万➕
其余事业编总数 15 万➕
你们这么急着想要教育医疗全部私有化
我听了也是很快乐的。
只要把私有化换成编制裁员,人就兴奋起来了
刚才还忘记算了,公务员➕其他事业编 25 万➕中,起步 4 万➕警察
如果掰一掰,医疗教育产业化,还能把监狱外包,赚得更多了。
不会,绝对不会!编制内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更是人精,他们脑子又没有让驴踢了,会让自己、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下岗?不下岗也不用他们去养。
省级以上的公务员,基本上不可能,或者也可以说百分百不可能。
但是,省级以下,特别是财政不那么好的省级以下的公务员,则会部分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但是,即使这样,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拖欠工资,之后会补发的。但是,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则非公务员群体中的普通老百姓,则连补发的机会都没有。
此外,中央和地方的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有可能因为经济形势或相关改革,出现取消编制的情况。但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基本上不大可能取消编制。
公务员年薪十万八万,撑死了二十多万,无非就一个稳定。你何必眼红这点钱,盼着人下岗。。。
真要有那一天,谁也别想好过啊。。。
请放心,一定会有办法搞到钱发薪水的。
很简单:不会!改革开放几十年,编制管理也一直摸索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就是依照社会运行的需求设定编制。如果出现大批下岗,则说明社会运行出现了很大问题,但那个时候已经无所谓下不下岗了。
✓,去下海吧
从各国的公务员数据对比,我国的公务员队伍缺口其实还很大,最多的缺口在政务服务方面。政府体制一直在改革中前进,从审批到服务,一直在放管服,基层干部的缺口很大。
比如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上海等大型城市的社区服务人员极度短缺,三四个社区人员服务三四万的社区,这明显不够。
也就是说我国公务员系统以后的方向不是领导岗位,而是服务岗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会有下岗这个担忧。
早就是了,或者说这个发生的比当年国企工人下岗更早,只不过一般人看到了也想不到,但是早就知道用脚投票了,简单的,现在的供销社,粮食局,各种层级的工业局,外贸局,这些单位当年的风光现在早已不在,而当年那批人去哪里了呢?答案是优化组合了,只是名称不叫下岗而已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实权单位也学会被如此,而新的实权单位,只能是新设的,而不可能是原来的,哪怕好多单位随着合并其他单位,表面职权扩大,但是真正的一些核心运作也会被调整,因为基本运转结构体系的变化如此。所以这玩意想要不被调整,不被优化组合,人只能先不断的优化自己,而不可能把某些单位当做永远的保险箱。
你想的太多了,你之所以感觉在负重前行,是因为有人在替你岁月静好!
所以你还得付更大的重,让更多的人岁月静好。
绝对不会,但有一些人会被忽悠出去
这要看你怎么理解 “下岗” 这个词,如果撤销岗位,大幅改变岗位性质,剥离岗位权利都算 “下岗” 的话,那么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编制内这 20 年已经有很多人 “下岗” 了,而且这个人数肯定比在岗的多。比较典型的是一些 “局、委、办” 的大幅合并、撤销和改制,人员分流、合并和改变身份,从编制内到编制外,这应该算是 “下岗” 了吧。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建工局” 和“规划处”,这两个部门 在 20 年前是自己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自己设计、自己批准、自己建设,现在已经撤销合并了,管理职能归建设局和自然资源局,技术人员多数改变身份转入社会,现在很多地方性规划院和各省市建工集团就是当时撤并的产物。
如果狭义的理解 “下岗 " 就是砸饭碗,我猜未来也不太可能看到,毕竟资本主义国家公职人员也是一个不犯错就能干一辈子的工作,尤其是东亚国家。
历朝历代朝廷都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把学识最高,能力最强的人才网罗在自己的队伍里,妨碍江山每 300 年易主吗?
科举这东西可是自古以来
你现在的考公热和以前比都是小儿科
种国所有的王朝灭亡的原因都一样: 特权阶层的膨胀,因为每个领导都有很多子女,情人,亲属安置,当经过几代人的繁衍,成几倍速的递增,最终这个社会最终势必无法负荷特如此庞大的权阶级的盘剥,被寄生的群体造血的能力已经跟不上被吸血的速度,此时要么反抗要么死,总有人会揭竿而起,进行新一轮的洗盘,知道两者恢复一种平衡,进行新一轮的轮回。
企业要追求资本积累率,追求效率,要减员 “增效”,是一般纳税人,但党政机关不是。
未来几年是体制内退休高峰,很多单位至少将近 1/5 的人要退休,当然这些空出来的编制大部分会被编办收走。十八大以来,组织部一直还是坚决贯彻缺三招一的原则,编制不会大规模增加,反而会持续压缩。一些服务性职能会放给市场,由政府财政来购买公共服务。
不会,公务员和农民是政权根本,公务员要待遇好,农民的底线是不能大规模饥荒饿死人。最遭罪的是城市工薪阶层,打工人,底层蓝领等不在体制内的人,这些人明明对国家贡献是最大,却是最不当人的。
官吏官吏 流水的官,铁打的吏,
少年时代看过一本书。那个名字很绕嘴,大概叫什么 11 国游记。写的是清朝末期有人去欧美诸国国的感想。多数都忘记了,但有一句我一直忘不掉。国家生财者众食利者寡则兴盛。食利者众生财者寡国家衰败。
大家想想现在我们国内有多少公务员了?多少吃财政饭的?是不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经济下行,我们彻底养不活这么多闲人的时候。大家觉得会不会有个新的下岗潮呢?
这不是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而是一个必然要发生的问题。
对了是这本书,凑巧一搜居然找到了
晚清英才也是英才,其思想境界之高,即便今天也并不落伍。不要人云亦云的跟着别人批判,要自己阅读自己分析独立思考。大势所趋的东西都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大下岗,这群人去哪里工作?知乎上搜一搜就知道了,现在就业形势很不乐观,难道直接让这群人全部失业嘛?这是要出大乱子的!
如果就业形势好,那也不必大下岗,降薪人就自己走了。
少招人,加担子,砍待遇。
有能力有想法的自然主动离职;留下的不知道能干啥屁事。
不会,当时下岗的都是底层阶级,无权无势。,和公务员这种利益纠缠的模式天差地别。
谁会把自己阶层的人开了
会先压减临聘人员
公务员下岗了如何维持这么大的官僚系统?工厂能私有化,政治权利也能?
反 亡 不反 亡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稳定的是编制,不是财政工资,更不是待遇福利,编制可以一辈子都不取消,工资可以迟发,少发,不发。
类似烟草这样的小微企业很多,利润极高风险小,即使不卖地省着点花都够发工资。如果要铺张浪费,一条路一年修几次再多钱都不够造的。
怎么可能。
大不了就是倒逼呗,体制内加强各种考核,实行田字格式工作方式,同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还怕收拾不了你摸鱼?反正到时候总有一批人干不下去,自己都会用脚投票对吧?
就是说,我作为公务员,定一个政策,把自己开除了?而且,下岗以后,国家怎么办?交给谁治理?聘用吗?那好,聘用临时工,反正我干一天算一天,今天我上位了我就定政策对我有利,明天我就辞职了,以后国家怎么样关我什么事?
不会。
既得利益者不会让自己的编制退下来的。政府及事业单位一堆闲人领导会不知道?但是是领导的亲戚啊。
顺便抱怨一波,24 岁以下的年轻人失业率 19.3%,学校里大批到年龄的老师不退休不干活工资照拿,心疼大学生。
我觉得会,现在到处都看到年轻人进体制躺平的事例,应该会来一波清算吧,现在提倡努力奋斗,公务员不以身作则怎么能行。
朋友家姐妹弟四人。
三个姐姐都是编制内。弟弟无固定工作(不进体制我们就说没有固定工作,不管多有钱
有时朋友的父母会心疼儿子,觉得不如姐姐们生活好,替儿子操心。做了很多让女儿们伤心的事,朋友说,因为疫情,父母看到编制内女儿和体制外儿子的不同,但是,却忘了,从小到大,我们姐妹们上学,考学吃的苦,在外面工作受过的委屈,挨过的累到底有多少父母都不知道。而弟弟从小就被宠着惯着,做点什么活都觉得是苦。即使是现在结婚生子做个小生意,也要睡到七八点。而姐妹几人,个个从早到晚,辛苦工作,努力地打理自己的生活,从不敢懈怠。
体制内的人,大多数不会有多少钱,但是有一份稳定和安全感。
而这几年的疫情爆发,让人们对体制内的安稳有一更多的向往。
其实,社会形状就是一个金字塔,越往上,越难。所以,也越少。
人们认为哪里好,哪里就会挤。
几乎,每一个在体制内的人,都是当年在学校里的优秀生。
几乎都是,没什么例外。
除非,社会变制,体制内不会有下岗潮。
别想了。
也别跟风向往体制了。过几年,风向变了,还是自己有个事业好。
我一直认为:百无一用是 “小公务员”。很多事业单位因为有自己的专业却显得更可贵一些。
可以改制,可以缩编,可以只发基本工资…… 不用未来,现在都大把的。
不会,当年国企工厂待遇比公务员好,公务员啥都没有,工资又低,乡镇一级的很多都没人上班,因为开不出来工资,很多人都做生意,上班的也是上半天,现在不一样了,乡镇一级的累死人
你去想那么远的事有什么用?你考上了实权单位,抓紧时间搂钱,然后移民。
不会,体制只会越来越臃肿,这是王朝周期律
在?教培人出来骂一骂?
下岗的换了一批人而已
绝对不会。
不会 除非变天了
为了精简人员,设置了一个精简办,旧的一个没减少,新增加了不少编制!
他们舍得革自己的命??
啥编制?
zf 编制?
事业编制?
国企编制?
编外人员就是预定的下岗人员,以后不签合同就行了
我给你个数据你自己判断。
2022 年全国出生人口估计不到一千万。
2022 年全国本科和大专毕业超过一千万人。
这意味着未来的 18 年后,既是你高中三年躺在家里,高考考场写完名字交白卷。你也有大学可上。为啥?大学生是大学的衣食父母稻米钱粮。没有大学生入学,大学拿什么申请经费拿国家补贴?
所以你觉着高考零分上大学这事会发生吗?如果不让这事发生,你是国家你该怎么做?
这样说吧,起码现在的人员编制不会
现在政府人员编制,按照工作量来说,是不够的,大量基层工作还需要临时工合同工来做
现在政府编制人员的主要问题是福利待遇和地方普通从业者比起来过高
我要是说不会,是不是让很多人不高兴?
我要是说会,是不是太简单?
准确的说,不会那么简单粗暴。
上世纪国企工人下岗,是对当时经济体制的挑战。新的经济模型基本雏形出来了,自然需要这样释放劳动力和各种其他资源。
体制内,已经在通过机构改革逐步精简,先把单位撤了,人员进行分流。这一步就很关键,原来 6 个人的工作,现在 4 个人干,等有人倒出编制,最多是 4 个,起码少了 2 个。这样过几年,体制内的人就越来越精简。
你要是希望一次性裁去很多个,现在看,估计是不现实。简单说,就是成本太高。比如烟台开发区的教师们,还没开除呢,就是降降工资待遇,就能这么恶心人。其他的,谁知道呢,会导致社会运行的稳定成本持续上升。简单说,相当于让禁毒的去贩毒,你想想吧。
但是,如果整个官僚体制发生变化呢,就像当年经济体制由计划变为市场。那咱们就不知道了。我的想象力没那么丰富。
经济非常不好的话,会有大下岗。
否则大概率只会精简或调整机构,只会有一部分人下岗。
看看李自成和 GMD 就知道,编制是最铁的基本盘,这块都丢了离。。。就不远了
直接像企业那样关停全员下岗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部分财政压力比较大的地区可能会减薪,降待遇,严格控制人员进入,甚至拖欠工资都有可能,这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另外建议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最好关注一下你们每个月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政府财政困难会首先砍这一块福利,往往不容易察觉。
毕竟政府机关和企业不同,企业会出现整体经营不善破产, 政府机关不会一下子一个地方机关直接关停,人员下岗。但是不排除部分机关单位以后会过一段时间苦日子。
不会
国企下岗是因为这些人本质上都是蛀虫,政府和社会都用不到这批人。
但是编制内的人是维持统治不可或缺的,国家和社会的运转离不开这些人。东方爱丁堡没有裁撤编制,只是给的待遇比较低,防疫过程中东方爱丁堡表现怎么样? 那些体制内三十万一年的城市表现怎么样?
企业也是一样,公司运转困难有裁边缘部门有裁打杂员工的,有裁核心高管的吗?
非但会大下岗
各位还可以学习下下岗前的集资等等故事
不会,你想象一下,大清有把八旗解散的可能吗,任何政权都不会动它的核心阶层。
详情参考
民办教师待遇问题
你缺乏想象力。
眼光只在国内,为什么不能全世界一起享受变化?
未来编制内会不会像上世纪的国企工人一样大批下岗?
不可能的
好似,开香槟咯
防溢还缺人呢!都顾不过来了,得多招人!
不是因为经济不好,导致下岗,而是当编制这种生产关系阻碍了内部运行和经济发展时,才会大批下岗。
你们觉得下岗是不利底层的吗?诸位知不知道当年砸烂了这些工贵的铁饭碗,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就换来了最广大底层劳动者的生活上巨大改善。因为铁饭碗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停滞不前,造成普遍贫穷。
引入市场机制后除了失去铁饭碗的工人的生活变差了,所有劳动者的生活都开始好起来了。
个人觉得会!所以编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要具备随时离开的能力,否则只能沦为政策的牺牲品
旅鼠多了,
都会跳崖自杀减少数量。
任何一个组织和群体,
都有一个平衡点。
一旦突破平衡点,
不管你是天王老子、神仙皇帝,
或者是白人至上、天命在我,
还是无产阶级、先进代表,
都要被规律的天平调节。
想想 60 年代的军人、70 年代的工人、80 年代的大学生、90 年代的个体户、世纪初的私企老板、10 年代的房地产 / 演艺人员 / 外贸行业,还有这两年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中年人,
有哪个能撑过 10 年好光景的?
就编制内的人员,
自己可以看看自己的前辈:
建国后三反五反、斗私批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三个代表、科学世界观、新时代,
那个来了不是一批人下去,一批人上来。
你以为自己只要躺平,不争不要不抢,就可以熬到退休了。
恭喜你,没事的时候先把心理学证书考了吧,
到时候实在受不了的时候,
可以自己给自己治疗一下。
看了知乎上一堆人说当年公务员发不出工资,国企多好之类
我父母当年都是国企工人,在我的记忆里
国企发不出工资,拿着生产的锅碗瓢盆,箱子瓷器之类顶工资也是年年有的事……..
没钱的时候,谁也别想好过..
放心,编制绝对不能维持长久,编制就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为中国大部分的资源都被编制所垄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二十年之内,编制还是会很吃香的。
我看到回答中这么多大 v 回答不会就觉得完了,这和历史上一样,还会发生。
真的是有可能的,别真把铁饭碗当铁饭碗了
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但我对此有个人的判断,我觉得不好说,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复纠结许久,还是放弃了考公的念头的原因。
很简单,公务员不创造产值,那么,当财政不够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另外,学生数量减少,老师还需要那么多么?高校也是,招不到学生的专业,还需要那么多教职么?
当需求减少,供给也会减少,是客观规律。
多说一点,很多部门的公务员真的是除了体制内的一套,技术性的东西早就不太行了,真的要被裁员的话,在市场上会很惨。高校老师做的东西不接地气儿的话,一旦被裁员,市场上找不到工作,也会很苦。
一切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考公其实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是最适合自己特质的选择。
考公为的是稳定,但现在这个环境就是最不稳定的环境。
最稳定的只有个人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是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够在广泛的平台中都适用的。
考公之后的能力除了那个特殊的平台,很难迁移到广泛的市场上去。
当然我说的是我所在的行业。不过很多行业也是类似的。
我们要培养的是永远不会饿死的能力。
这世上将不会有一劳永逸的铁饭碗。
不一定会下岗,但可能买断编制转外包后降薪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地方会围绕 “节流” 来开展
毕竟 “开源节流”,部分单位不赚钱,辖区内人口减少(或者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能支持的公务员数量会快速减少,那么是减少招聘,还是裁员呢
然后非常 “中庸” 的方案,缩招直接导致大家不考公了,每年二战三站拖住那么多就业,又有新的问题。裁员,有点过于直白,并且也不好听。降薪,对 “编制” 声誉有影响。我认为会对部分不胜任的,买断编制后,转外包降薪,非常可行
反正人口结构已成定局,房价降都用了五六年,人口恢复至少要等十几年在,这期间没那么多钱养,但怎么处理非常灵活,毕竟结果只需要减少开支减少适龄劳动人口的人均负担就可以了
为什么有这个判断,因为如今居民水平有非常好的公共服务裁员环境。大家在疫情影响下,都会自主填外出登记、使用小程序展示健康码,以及使用部分办公平台,只要可视化工作到位
居民端已经给出答案了,部分工作分分钟能用网络程序代替,至于下一步该干啥还用想?
90 年代末,朱镕基总理时代也有大量公务员下岗。
其次编制分多种,地方编制和单位编制,吃地方财政的,过几年就会下岗了。
说不会的,公务员岗位聘任制了解一下。
其实在国家法律意义上,公务员既是编制又是聘任制。也就是说,国家随时可以执行解聘、取消编制等手段。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只不过没有到动真格的地步罢了。
封建王朝已经结束很久了,但很多人的思维依旧停留在封建王朝。
我觉得不会有之前那种大规模的了。当时因中国经济中,国有企业占据经济的绝对比例,然而由于管理落后等诸多原因一直效率低下,众多国有企业面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不得已进行重组后的必要改革措施。 所以现在的国企都严格控制用工人数了,有工资总额,定员定薪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派遣用工。在现行制度下,很难再有大规模下岗潮了。现在应该就是可能碰到个别效益不好的国企,会裁撤或者合并。现在对于编制把控很严,基本上退 3 个才招一个,虽然每年都在招人,但是对比大量退休的老人真的不多。何况退 3 进 1 政策。
我认为事业单位会!gwy 不会!
很多性质的事业单位,说实话都没必要吃财政,甚至都没必要存在。一些公共事务完全可以外包或者统筹成一个。具体单位就不说了,呜呜泱泱几百口人一个单位事业编制,天天干着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事,简直就是国家包袱。
gwy 不会裁人,因为历史上,国内外都有过裁人精简 zf 部门的经历,结果是越裁人越臃肿。裁人后再招人都是干几天就被同化,现有编制已经是很优化了。
不会,随着建国时间越来越久,阶级固化是历史必然性,穷者越穷 富者越富,王侯将相孩子照样是王侯将相。以前那种不过是建国小几十年的变动而已,政权时间越久,越不会自我改良,阶级只会越发固化
编制不能一概而论。官和吏不一样。绝大多数编内人员都是所谓的吏,也就是办事员而已。
换咗人女干
没啥不可能。当年的大院子弟也以为天下笃定有他们一份,后来的失落看看王朔的小说即可。
90 年代有过干部分流,岳父就从机关中层干部到事业到企业,虽然他们那批的结局都不错,甚至有哭着被塞给房产这烂摊子躺赢成亿万富翁的,但这靠的是大环境,是加入世贸的阵痛和大发展的背景。
会,我猜的。
那这就不是刮骨疗毒了,而是断臂求生
就我们现在这个人口比例,四千万人对比十四亿人
基层缺人,缺能干活的人,这是很明确的
我们政府规模并不大,甚至还不够
这四千万包括医疗,教育,社会服务,也包括政府机构
你再想一下入学看病问题
基层政府已经忙的连轴转
当然,我们会迎来一波退休潮,大批老同志面临退休
政府裁员,先从哪动手?是把老同志都裁掉?还是把教育医疗体系裁掉?
你怎么这么天才,觉得你比中组部和智库聪明的啊,你要是真能拿出方案来保证减少一半人,都不用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工作效率和基层管理能力就行,你现在应该是政治局常委会的常客,中海南都得有你的办公室
我们当前经济问题在转折点上,低质量发展已经快看到头了,而转向高附加值产业,这种阵痛必不可少
壮士断腕需要大智慧,大魄力。有这样勇气的人不多。硬着陆也需要强大的社会承受能力,有维持稳定能力的人也不多。
刚好他是一个。
但你指望再出一个,不太现实。
也不让你下岗,只是不发工资而已。
不大幅度降低编制内待遇
说其他的都扯淡
忘记李自成了吗?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当年国企下岗是促经济,保大中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亏损,发工资都困难。
推迟退休年龄。医保 30-25 年的缴费年限,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
如果未来社会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向好,供大于求,人太多岗位少也会被下岗。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形态。
不仅不会,而且还会扩招,
不仅扩招,而且工资越来越高
不仅工资越来越高,路子也越玩越野。
反正迟早让你麻了。。。
编制内不会,但是可以改制啊,把你踢出编制。
然后企业内优化。。
体制内也分 “三六九” 等,就像 “国企” 下岗一样,下岗工人绝对数量很多,但是相对比例并太高。
“岗位”主要集中在 “技术含量” 低,竞争充分,生产落后于需求的“轻工业”,和部分产能过剩的“重工业”。
反倒是 “垄断性”“资源型” 国企,规模“逆势扩大”。
如果 “体制内” 下岗潮出现,一定是“旱涝不均”。
远离 “权力中心” 的岗位,必然首先受到波及。
国企下岗前弄了厂子经理制度,厂长经理上下其手,本来好好的企业就亏到卖底裤了,自己人就便宜卖自己人了,公务员要下岗,那得弄个县长县委书记制度,然后他们上下其手搞个无底洞,国家才能抛了让老百姓自己选班子自己填
没有什么是一定会或者是一定不会的事情。
如果蛋糕持续变小,别说是编制了,就是公务员也得下岗,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活着已经是一种奢望了,更不要提其他的东西了。
一般来说 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看出 哪些人是没机会考编制的
现在的手法更多样更温和也不会造成社会负担。
国企现在做法是搞个三产单位,依旧算国企但是也就是纸面上的国企,其他和民企几乎没啥两样,把一些甩不掉但是还有点工作能力的塞进去。同时再招些打工人,创造点价值也好。
体制内也会有办法。现在不比以前。
想看笑话的还是消停点吧
怎么会啊,开战了送上去啊
很难。
尽管现在地方财政有点吃紧,但是饭碗这事情还是要保的。而且这部分人大规模下岗,可是真的没有一技之长。
降个工资,饿不死的程度留着吧
08 年瞄着考公务员的人和 08 年瞄着搞计算机的人,这两种人到现在那个过得更好?
别想了 体制内不干活的都有背景有路子不会下岗 总不能把没门子的都赶跑吧 那谁来干活?
知乎用户 西街以西 发表 得到了工作保障和实现价值的机会。不作伪。失去的是自由感和轻松感,公务员体系高度内卷化(知乎人熟悉的 involution),存在高强度竞争而无其他出路的。有些人的激烈竞争史结束于高考,公务员们则大概要到五十几岁, …
知乎用户 文册 发表 贾府的财源逐渐见底,王熙凤打算降低一些月钱节省开销。 平儿建议:“二奶奶,少爷、小姐们的月钱和身边佣人的可以减,但外面的那些管家、买办和小厮们还是别减了。” 王熙凤怒道:“怎么?他们还敢反对我不成?” 平儿说:“他们 …
知乎用户 梅氏利维坦鲸 发表 为了保证公平,负责切蛋糕的人应该最后一个拿蛋糕,这样他才会尽可能将蛋糕切分的均等。 而现在的问题是,切蛋糕的人也是第一个拿蛋糕的人,他们当然会给自己分最大的一块。 这个问题,我大学里思修课的老师提到过。他的解释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女友也是,考上教师试用期考核刚过就提分手了。去年她刚毕业时候因为论文问题差点没毕业,后来找工作又找不到考教师编也没考上。那时候她父母还天天给她压力让她回老家。 她那时没钱,我供她吃住,晚上回去给她做饭刷锅洗碗。她 …
标题:“我前男友是公务员”:1张聊天记录揭开病态现象 **作者:**小椰子专栏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椰子专栏” **发表日期:**2022.6.15 主题归类:体制内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