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干嘛去了?

by , at 12 August 2022, tags : 工作 年龄 歧视 德国 失业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核子可乐 发表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人口

我司在冰岛有个分公司,而冰岛一共就 30 万人,所以仔细研读冰岛同事们的简历就会发现,不仅老弱病残孕一应俱全,而且每个人都干过无数种工作,而且前后毫无联系

也就是说,在冰岛这种国家,只要你是个四肢基本健全,头脑基本正常,有着正常学历和工作技能的人,除了一些极其专业的职业比如医生,律师等,其他工作根本不挑人,也不挑年纪,因为雇主也不会有太多选择

扩大一点来说,只要是个经济还算发达的国家,人口不要太多,普通人总能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

更何况欧洲(非美国)出了名的社会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外企白领比超市收银员工资最多最多能多个一倍,而就算是收银员,也能有房有车每年全家度假,而极高的城市化率也导致几乎没有城乡差距,很多大企业总部都在鸟不拉屎的村里

回到中国,咱们有 14 亿人口,2019 年出生 1500 万,2019 毕业大学生 834 万

而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全国好的公司就那么些,又不愿意窝在老家开个小超市什么的,每个人都想来上北广深做互联网产品经理,企业也不傻,总有年轻力壮肯加班脑子好工资低的人可以用,干嘛用你?

最后,大家一定要理解,人口密度这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说到人口密度,日本,德国这种都比中国高了去了。对于中国,14 亿人口如果能平均分布在 960 万平方公里上,那大家都是瑞士生活水平,但是这种生活水平需要极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来支撑,我们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只能支持上北广深最多加上杭州苏州之类的超级大城市达勉强达到入门发达国家水平,而这需要无数新鲜的血肉,前赴后继地来燃烧青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1AmbW 发表

和老美老欧聊过,35 在中国求职啥的都是个问题,人家一脸懵逼:你 tm 在逗我……

假设大学毕业 22 岁到 60 岁退休,一共可以工作 38 年,然而对中国人来讲工作 13 年后人基本就瓶颈跳不了槽了……

欧洲的话,俄罗斯这边感觉大家比较随性,尤其男的,干了一会儿钱够了就不干在家享受了,花完钱再出来工作再赚

可能是因为俄罗斯这人本来就少,尤其莫斯科圣彼得堡整体人才供不应求,基本只要你想干活都能找到工作,本身毛子招人不怎么看学历,年龄的话,反正递简历都不写年龄的……

除非你是去做体力活 or 高技术比如开飞机什么的,否则你几岁真没人在乎……

女的没生孩子没结婚就不让入职、男的 35 以上不收什么的我是没听说过…… 毛子心态比我们年轻很多,40、50 觉得自己年轻想挑战一把的大有人在

还有那种读到一半读个书 or 旅游一两年再回来就业的,一点问题没。要是国内你裸辞空了几个月没工作下次入职肯定要被 HR 问死

当然,毛子能那么任性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俄罗斯的移民就业政策。俄罗斯没有所谓白左思想,每年几万中亚斯坦国大兄弟们来俄罗斯工作干开车、送货这种不怎么要技术含量的活,毛子们就吃吃喝喝玩玩,什么时候缺钱想干活了,移民们是一定要给俄罗斯人让位子的…… 移民们只能干那些俄罗斯人不想干的活,俄罗斯人想干的移民不能和他们竞争

所以俄罗斯没有英法这种本国人和移民竞争工作的问题,俄罗斯很和谐,本地人想干外国人就 gun 蛋,本地人想走找外国人填上 ok,反正工作永远给你留着,任何工作都是一年一个月带薪休假 + 加班加薪,移民是没有休假的,移民不能干俄罗斯人想干的金融、商业和财务等活。用人单位从情感上都想招俄罗斯人,要是移民实在不想走也没关系,花点钱找警察查绿卡扣下来驱逐出境就好(中亚和高加索大兄弟们真是惨)

说真的,毛子们解体之后,现在一代人已经无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穷人们的贫苦生活了(手动狗头)

当然这几年俄罗斯经济被制裁工资很低,为了养家糊口俄罗斯男人勤奋很多,都开始工作了,导致中亚大兄弟们要么失业被遣返要么自主创业去了……

知乎用户 Lunaaaaaaaaa 发表

个人背景:留美第六年,现居洛杉矶,H1b。之前在一家传统行业 500 强工作两年,然后跳槽至一家 Tech 科技公司,做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首先明确一下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先上答案:(根据镜像问题的答案方向)

  1. 北美有没有工作环境下的年龄歧视(ageism)?

2. 北美总体来说,工作环境下的年龄歧视有没有中国大陆严重?

没有

3. 如果北美的工作环境下的年龄歧视没有中国大陆严重,可能有哪些原因?

a. 对职场 “年龄大” 的定义不同

b. 政治正确的社会环境 & 法律

c. 人均国家经济资源更多可以养更多职场 “吉祥物”

a. 对职场年龄歧视的定义:

第一,35 岁在西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年轻精力旺盛的年龄。其实对于老年人的歧视可以比较直接的说是体力和脑力跟不上职场节奏,所以不予雇佣或者辞退。但是对于中年人的歧视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家庭的人相对于单身来说,能够分配给工作的时间更少;比如婚后女性要生育和带孩子,精力和时间的平衡都非常困难;比如已经追求稳定的年龄段的人,与追求 “锐意进取” 的科技公司的公司文化理念都不够相符等等。这些因素,哪怕在 “政治正确” 非常严重的北美,也是会被雇主隐性考虑的重要因素。

然而,北美相对于整个东亚地区来说,由于整个婚恋家庭时间的推迟,以及西方人对个人探索和自由的强烈追求,25-35 岁是年轻和探索的状态。所以雇主考虑到一个雇员或者潜在雇员会被家庭影响时间和精力的年龄段会相对东亚往后推移。在我的理解中,45-55 岁的普通员工 / 中层管理,才会比较容易遇到 “职场年龄歧视”。

第二,北美找工作是不需要进行 “年龄披露” 的。年龄属于个人隐私,简历上只需要标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如果不是靠人脉推荐的话)。且由于美国本身的多种族性,跨种族判断大概年龄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除非到了比较容易判断中年 + 的 45-55 岁,雇主是无法判断个人状态的。

b. 政治正确的社会环境 & 法律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政治正确非常严重的国家。我的理解中,政治正确就是对所有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该做什么样的事”(Stereotyping) 的反驳。例如:

” 我是黑人不代表我就该是奴隶 / 罪犯 / etc“

” 我是亚裔不代表我就是 nerd 书呆子 / 体育差身体弱 “

” 我是女性不代表我就要柔弱 / 不够果断 “

” 我是女权不代表我就是职场女强人 / 不爱家庭 / 不能辞职回家带孩子 “

………………………………. etc

在这样的环境下,” 到了什么年龄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以及要做什么样的事 “这种观点是侮辱人且剥夺个体选择权的。个体的差别和自由度会更大以及更被认可,在舆论和法律双重环境下。

因为没有个体一定要做什么的社会舆论压力,所以更多个体会想要探索和知道自己的 passion 热爱的点是什么,这就带来了更长的探索期和更高的换工作频率。

1957-1964 年出生的美国人,在 18-50 岁期间,平均每人更换了 11.9 份工作。

18-24 岁期间,平均每人换 5.5 次工作

25-34 岁期间,平均每人换 4.5 次工作

35-44 岁期间,平均每人换 2.9 次工作

45-50 岁期间,平均每人换 1.7 次工作

(这里解释一下,总和超过 11.9 是因为,跨年龄段的工作在每个年龄段都各被统计一次,但在 18-50 岁只被算一次,例如一份从 42 岁做到 46 岁的工作,会被同时算入 35-44 的区间以及 45-50 的区间。数据来源:美国 2017 年统计局报告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pdf/nlsoy.pdf

c. 人均国家经济资源更多可以养更多职场 “吉祥物”

最后是我觉得北美相对东亚来说人均经济资源丰富,有更多的能力来养职场闲人。所以对个体的职场贡献度的要求没有特别大,特别是在一些进展比较稳定缓慢,体量比较大的传统行业。

这个问题下各个答案有比较全面的阐释了: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多浪费资源?

最后回到问题细节部分,亚马逊,谷歌,脸书,IBM 都是 Tech 科技公司。科技公司雇员的平均年龄比其它行业年轻应该在中美都是一样的。我截取了美国中位数年龄最高的五个行业,如下表:

这是属于跨行业间的年龄歧视问题了,中西方差异其实并不大。这主要由行业性质和公司文化决定的,这里就不细谈了。

知乎用户 赛勃朋氪 发表

主要是中国社会普遍有个二十七八岁就要结婚买房的认知,导致年轻人生活的稳定性远远超过西方同龄人。

如果所有中国年轻人的理念都是干一两年就换个城市体验生活,30 岁之前北上广深都待过一遍,那技术企业就会重用 35 岁以上的人,因为他们有家庭孩子,不会动不动就换个城市说走就走,留下一堆祖传代码无人维护没人敢动。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开了。反正这辈子迟早都要选一个地方待着的,房价又不涨不会踏空了,早结婚买房的性价比就越来越低,租房四处闯荡的吸引力越来越高。95 后平均 7 个月离职,公司会发现,招一个新人刚刚培训完上手没几个月他就走了,还不如对老人好点培养他们的忠诚度。

至于西方,因为不会因为员工年龄而裁员,所以要么找到工作的一直干下去,找不到工作的就一直在打零工打一辈子,不存在 35 岁之前工作体面 35 岁之后失业的问题。

知乎用户 Alex 路以 发表

在欧洲某国工作过一段时间。据我观察:

1. 餐厅服务员等低技术含量工作:国内要求 35 岁以下,甚至 30 岁以下;欧洲对此限制极小,去过一些餐厅和酒店,目测大约 1/4 的是有不少白头发的 50 岁左右的人。但是他们穿着干净整洁,动作也比较熟练,继续工作着。

2. 程序员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国内不少企业也是要求 35 岁以下。那边,公司里也有些 40 岁以上的,有些人在公司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但是,薪资换算成人民币后仍然是比不过 BAT 同级别年薪 + 股票的,有得有失。

知乎用户 满满甜甜 发表

坐标德国,已满 6 年,说一点个人经历吧:首先这边全职是 40 小时每周工作制基本上 855 节奏很少加班,普遍的法定退休年龄 67 岁无论男女、未来政策可能还会延后(生一个娃女性可抵两年工期,如果提前退休金会打相应折扣),然后自己是工科背景,说详细点就是建材质检和技术咨询领域、放在我们这里 35 岁还是年轻人好吧(在国内同行也普遍比其他行业尤其是 IT 相关更常青树)。

除了偶尔评论是好久没来认真答题了… 最近项目工作是越来越忙(为兼顾家庭先半职了两年,孩子上小学稳定后才全职;苦逼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不起也请不到住家保姆… 就算是专门托管机构看娃的,她们下班时间通常比你下班时间还早),这次实在没忍住来冒个泡 为什么镜像那边是众说纷纭、这边却鲜有关注,那是比如因为在西欧这么划线年龄简直不可思议。

之前在法国读书和在职博士过快 7 年,后来生小孩和为了团聚换国家学语言,说实话那时慌的很、整天觉得再不怎么样就来不及了… 但其实我刚入职时也才 30 岁出头,和老板同事们说过中国人的年龄焦虑,德国人表示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最年轻的都是 1968 年… 比我爸妈小不了几岁,最年长的是秘书出生于 1957 年过些年退休),尤其是某大型手机公司 45 岁就能归隐的现象…

之前培训求职过程中,更是接触到无数放在国内就是大龄失业人员,但这边工作招人主要就是看:1. 能力资质是否与职务匹配,哪怕学历低也没关系可以再培训;2. 靠谱专业能稳定高效干满 10 年以上就可以,不少机会都是保护雇员利益的终生职位。在那些打过交道的一对一就业咨询师眼里,我们中国人简直太贪心太心急了什么都想要还不知足(比如自己当年 30 岁博士学历能力资质四国语言有房有车有孩子有老公的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的情况下自己还有兼职外快,还整天烦恼怎么没有更优越的工作机会… 但我的出发点是比起再往前追溯 6 年在法国时的收入和职位都显著退步了)。

当然德国人文化里也注重 Work-Life-Balance、和童年时陪伴孩子无论父亲母亲,非但不歧视全职妈妈、也有些全职爸爸,更多是一个全职工作、一个半职或兼职的组合(但双刃剑… 税收也对两个全职高薪超级不友好,我这真是为了热爱和前途而工作啊),更不会觉得 35 岁就是所谓职场的年龄分水岭,反倒是我们这种偏要早日奋斗 35 岁之前就得如何才心安的更像异类…

知乎用户 蓝蓝的孩 发表

以前室友是一个意大利小哥,他 23 岁以前觉得人生就是美酒,美食,抽大 Ma,23 岁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废了,于是从意大利的小村庄来到伦敦开始打工。一开始在 Pizza Hut 工作,最低工资,一干就是三年。后来喜欢拍照,于是攒钱买了相机,开始免接活儿,一开始只是街拍模特啥的,然后一天他看到路上一个漂亮的女生,拍了两张,女生说私密照拍吗?小哥说拍,女生把他介绍了给自己老板,老板是东欧拉皮条的,手下一大堆出来卖的,小哥就硬着头皮上,当时还给我看,说其实都是 P 出来的,哪有什么前凸后翘,东欧老板说一般大概有个 5 分像就好,大部分客人见了真人就忘记照片了,很少有人退订的。那时候他还是半 Pizza Hut 半拍私密照,私密照赚了一把,于是他把 Pizza Hut 的工作辞了,开始全职做摄影师。

然鹅,他也开始焦虑了,私密照熟客两三年才需要换一套照片,他又不是拍广告出来的,没有这么多活儿,所以只能有啥做啥,摄助片场都做,收入不稳定,但是也能勉强过活,那一年他大概 32 岁左右吧。后来我们聊天,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拍照是他的兴趣和爱好,开始人家说他拍得好是表面客气,也知道他不是专业的不需要用专业眼光评判,后来他全职拍照以后才知道自己天赋一般,混口饭吃是可以,混成大师是不可能了,所以就是能赚就赚,自己喜欢就好,存够钱以后自己开一个意大利小馆子,每天早上煮 Expresso 和卖 Deli,平时接一下活儿,最重要还是能回归到美酒,美食和大 Ma 的日子。

然后 32 岁那年他跟着老婆移民澳洲去了,我们也失去了联系,现在他应该也是 35 了吧,估计他还在拍照,说不定已经开了自己的意大利小馆子,想起了当年快乐的日子,他在后院种的大 Ma,还有他亲手拍的毛片。。。

知乎用户 RoseofVersailles​ 发表

西方这个定义可太大了。

只说发达国家

1. 美国

2. 加澳新

3. 西欧

4. 北欧

社会主义程度 4>3>2»1

所以你问这个问题,也就美国能体现出来一些,比如人到了 50 多岁,可能会被看出来老了,有些隐性歧视。

至于剩下的那些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那简直就是社会主义的典范好么。你见过社会主义国家抛弃老人不管的?

抱歉,想了一下,还真见过一个。

知乎用户 速速​ 发表

西方这个范围比较大,我就聊聊德国的情况。我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快十年,从读书开始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疯狂打工人,涉及过各种行业,就稍微了解一点普通人的现状。

重点加粗:普通人。

首先德国的失业率其实还好,从 2010 年的 7.7% 一路下降到 2022 年的 5.5% 我个人的经历是整个行业(土木)正在疯狂招人。疫情初期我投简历收到了十几个面试邀请… 基本投三个有一个回复。如果你上德国的社交媒体看看华人们的分享也能感觉到疫情以来就业市场大好,很多人跃跃欲试想跳槽加薪。

这里稍微说下德国的就业率统计,可信度我个人认为是很高的。因为从我踏上德国这边土地开始想搬砖起,就深刻体会到德国这个国家的死板或者说规章制度之繁杂。

比如你要正规打工,去餐厅或者任何零工,只要你不是黑工,那都有一堆材料要上交。包括你的税号。

在国内特别小城市,比如我老家县城,能跟你正规签合同并且给你五险一金的工作都是非常好的。很多人灵活就业哪有什么五险一金工作合同失业保险…

但是德国这边正规纳税的工作这些都是有的,财务局、保险公司、劳动局等等都有打工人的详细资料,每个月的纳税情况种种。所以我倾向于统计数据相对可靠。

铺垫这么多回到正题,就我的了解,在德国 35 岁并不是找不到工作的年纪。

因为德国现在正式退休年龄是 67 岁(额滴苍天),35 岁在职场真心还是年轻人。

疫情之后德国各种用工荒,很多行业都在招人而不得,举个例子我们土木行业大学毕业生基本是职位等人….

35 岁算啥,我公司很多同事 40 岁才开始在土木这一行工作。

我在德国市政部门,类似于国内的事业单位,交通局建设局住建委之类的。

身边同事年纪普遍比我大很多,90 后很少,60-70 年后为主力军。

一个同事在部队服役十几年,他退伍之后做了几年职业培训,算是技术工,38 岁入职我们部门,作为技术人员。

还有一个同事是家庭主妇,两个娃都上了中学才出来重新求职,也是职业培训,完了之后在我们部门做文秘工作。

一个同事是波兰人,跟 30 多岁老公离婚,后来重新申请了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读研遇到了困难,于是 41 岁那年她决定辍学研究生不读了,入职我们单位。现在她工作三年。

还有一个同事以前在私企工作,行业下行公司倒闭他也失业了。然后参加职业培训,后来入职我们部门,也是技术工人,负责城市给排水。

….

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有一个关键在于职业培训

我不是要吹德国职业培训有多好,而是想强调一点,德国社会其实包容度很高,它给很多人以机会。

像政府部门的工作招聘上会写明,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女性、残疾人,并且欢迎有移民北京或者所有的国籍都欢迎。

(公务员除外,需要欧盟国籍)

德国有多缺人呢?很多体力活都已经靠外国移民撑起:本国人都不愿意干,哪怕赚的还可以都没有人干。

我在德国两个不同的市政机构工作过,清洁工几乎都是外国人。波兰,俄罗斯等等东欧国家的女性。

补充一点背景:10 月份以后德国最低工资是 12 欧元一小时。

签正式合同的清洁工们也有假期,保险各种。

如果一个德国人 35 岁以后失业,找不到工作,大把体力劳动在招人。就看他们要不要干。

举个例子,疫情之后现在出现报复性旅游,德国各大机场疯狂缺人,餐饮业邮轮酒店都缺人。

疫情期间德国地里的芦笋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来收,一般都是东欧的打工人来打个短工,一小时 10 欧起。我的学生时代身边很多同学夏天去果园打工,把车厘子吃到吐。

我们土木行业缺建筑工人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德国建筑行业这些年非常火爆,我们很多项目工地上都是来自东欧的施工队。也就是包工头或者监理说德语,工人大叔们都不会说。

他们工资很高。

我之前负责招标,审核材料里有几项非常有意思。

一个是投标的公司有没有招够足够多的女性员工?

一个是他们有没有满足最低工资要求?

工人们的保险啥的就不用说了都要有的。

没有就没法参加投标。

我们的项目有时候不得不几个合成一个,因为怕数额低了建筑公司瞧不上:他们生意太好订单太多忙不过来了……

如果一个本地人失业,他不管是 35 还是 45,都可以选择一个行业进行培训,然后就有活干。

德国缺人到什么地步,很多行业都已经需要大量引进外国劳工,德国的签证也一再放松。

包括难民。

很多乌克兰难民来了之后政府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一来有了需求就拉动了消费。难民们开始学德语,有的拿到了劳动局的许可就开始打工,比如我们单位的清洁工阿姨。她还不会德语。

这些活德国本地人并不是很喜欢做,因为有收入更高相对更轻松的工作。

我有一个同事是叙利亚难民,他在德国读完大学之后开始工作。他和很多他的老乡分散在德国各地,他在叙利亚国内就是首都大马士革人,来了德国努力学德语读大学读研究生,现他和他的很多老乡也都找到了工作。

我还有同事是非洲来的单亲妈妈。学德语,找工作,她的娃也可以领德国政府的补贴在德国免费读书。她没到 35 岁。

可能我行业原因?德国职场的包容度真的非常非常大。

比如我单位的残疾同事,他们一年的年假是 35 个工作日。比我们普通的多 5 天。

怀孕生娃也不会丢工作,职位会给你保留。

我读书期间在德国公司做翻译,公司出过一本职业培训教材,是我老板编写的。已经印刷了 700 万次,考虑下德国只有八千多万人。

他跟我说是这样的,70 年代德国大量的煤矿关闭大批工人失业,所以政府就想办法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进行再教育。我当时兼职的公司就是做这个的。

老板说这些人基本都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他们没有太多文化,但是再次培训入职需要学很多东西,所以他就想办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编了一本教材。

我一个朋友以前在护理行业工作了十几年,后来她在职读了本科,现在在职业培训学校做老师。她说很多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甚至有的德语不太好。也就是说也有很多外国人。

德国的养老护理行业也是缺人缺到不行。

主要是累,不然我朋友也不会跳槽去当老师。

我学生期间在养老院打过工,端屎端尿,徒手帮尿裤子的老人换衣服,喂药喂饭,各种…

工资当时比最低工资高很多,但要不是缺钱我真不爱干这个。

德国老龄化也很严重,平均寿命男性 78.5 岁女性 84.3 岁。所以如果一个德国人 35 岁失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不嫌弃上夜班,别的不说护理行业就大大的缺人。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懒得工作吃福利多快乐。

这种人德国拍了一些纪录片,真的笑死个人。

一对胖乎乎 200 多斤的女同性恋,两个人都是板寸嘻哈风打扮。她们就是不要工作,反正廉租房住着救济金领着。

一天天的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吃吃德国超市廉价的面包加香肠。缺钱了想点理由写信给劳动局要钱。

在德国的小伙伴可以看看,真的超级搞笑,评论区也是人才辈出个个说话都好好听。

就是这对来自 Neuss 的小兄弟。(姐妹)

我上次追的后续是她们中的其中一个要把儿子接来一起住,理由是:补贴更多。

说干就干,她们俩声泪俱下的写信给政府说孩子来了之后需要买家具买电视等等。

我以为她们在搞笑。

她们得到了她们想要的。

其中一个姐们儿也是工作过的,第一个上班她迟到早退请假 10 天: 自然没有通过试用期。

大姐灵魂发问:上班这么累工资不比我领救济多多少,我为神马要上班?

于是俩人愉快躺平~

没事飞飞叶子吸一点你们都懂的东西。

我只能说万恶的资本主义德国吧,高端领域跟美国没得比,但是低端领域穷人的福利之类的,那是相当的有得聊。

我来总结下重点:

在德国如果你 35 岁失业找不到工作,

如果之前有工作那你可以领一年的失业救济。劳动局会帮你介绍工作,给你提供各种免费的咨询再就业培训。

如果你想往上走,各种职业培训,培训期间有工资,不高可能生活紧巴巴那种。培训完了找工作一般也不会太难,税后收入过个普普通通的生活不是问题。

你非常有志气,甚至可以继续读大学。德国大学宽进严出,学校里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同学都有。我读书的时候身边好几个 35 + 的同学,有的想找更好的工作,有的是生娃之后做了几年家庭主妇想重新开始。加上德国大学几乎不要花啥钱,想重新开始并不是很难。

如果你懒得再学什么,那大波很累收入很低的工作等着人。收入低归低,医保社保都有。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来说社会就帮你挡掉了很多风险。比如突然生病?刷医保卡。孩子读书?免学费,户口不绑定户籍,你房子租到哪里都可以入学。娃每个月还有 200 多欧补贴。这样的生活注定要一切从简,现在物价飞涨可能更难。但是医疗和教育社会给你分担了之后,日子紧是紧了一点不至于过不下去。

如果你彻底想开了要做三和大神?我错了三和大神人家上班的。我的意思是你要领福利躺着享受人生,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参考某些社区的路线,比如生四五个娃娃。一个娃娃 200 多欧,还有各种补贴廉租房。这种日子也是紧巴巴的一切从简,但是一切都从天上来,各有各的爽法。

我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有一些东欧人比如匈牙利啥的,他们来德国搬砖租房子住。租了房子就要去户籍处登记,登记好他们的孩子就有政府的儿童金可以领。大人么…… 有的搬砖有的家里躺。这样一大家子人竟然收入还可以?他们会把娃再送回去,于是那段时间的新闻就是德国每年大量儿童金流向海外。

嘿嘿嘿,德国版骗保事件。

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娃也是跟着爸妈学的,就等着混到年龄书肯定不读然后直接领失业救济。

这点救济正常上班的人看不上,但是他们老家可能累死累活也赚不到这么多还要啥自行车…

我总觉得德国要是开放对我们中国的签证,勤劳勇敢中国人分分钟占领各个行业。

最后关于职业培训我真诚提醒一句:我不是中介也不太了解,德语没有那么好学前期投入很大。我文中提到的德国人他们职业培训没有语言障碍所以 35 岁以后失业再开始很简单。

德语专业的同学们如果卷不到好的工作可以试试看来德国卷。这边的摸鱼大神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国内很多同学肯定比他们能干多了……

知乎用户 李嘉宁 发表

问题完全不成立。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 这是中国特有现象。

西方国家简历上连照片都不放,你敢问年龄、性别、婚否、性取向这些隐私,明天传票保不齐就来了。

这个问题就如同清朝时候问:

西方国家妇女都是怎么洗裹脚布的?

西方国家科举不中的人都去做什么了?

西方国家人们是怎么处理自己的辫子的?

西方国家拜完灶王爷的供品是自己吃了还是扔了?

知乎用户 Hugo 发表

1. 任何招人的单位, 如果对应聘者的年龄提出要求, 即构成歧视.

2、收入差距不大,不少蓝领的工作都超过白领. 即使是较为低薪的行业, 如零售, 餐饮等, 如果夫妻两人都工作, 也能生活得不错.

3. 社会福利精准到每个人, 每个家庭上. 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不少的补贴, 生活水平并不会差很多.

4. 就业和教育机构提供很多带补贴的, 切合劳动市场需求的工作培训, 转行容易.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西方社会,那家伙,凡 35 岁以上一律先淘汰成为大胡子僵尸军队,只要你考不上常春藤,一律发配乌克兰,如果连伯克利都进不了,那就进马里乌波尔,如果州立大学有一本 B,就去钢铁厂。

知乎用户 Vince 发表

如果是被公司 layoff 的,一般公司先给个 severance package. 大概能撑 2 周到半年。severance package 的具体数额视工作年限和公司规模而定。

之后就去 Service Canada 申请 EI (失业金),失业金最多可以拿 $573 每周,最少 14 周最多可以领 45 周。具体数额多少和时间长短视你过去 52 周内所积累的 EI 缴费数额而定。

领取失业金的时间内,你得必须努力寻找工作。不是说你拿着失业金可以去加勒比海度假了。

加拿大找工作不得以年龄歧视,简历上不写年龄,HR 也不能问,更不能在明面上以年龄为原因拒绝申请人,这是底线。

加拿大有很多人工作到七八十岁根本不稀奇。我们公司以前有个搞卫生的老大爷看上去七十多岁,有一天忽然前台发了信说他心脏病发作去世了,令人惊愕。

我家庭医生的前台女士也是工作到八十岁 (她的年龄是我后来问家庭医生才得知),去年得病了才停止工作。

加拿大本地人一般 16 岁就开始打零工-超市收银,装袋子。读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几乎每年都做一个学期的 intern。这样磨磨蹭蹭,大概 25 岁才会从本科毕业,正式进入社会工作。

在职场里,35 岁还是很年轻的,好不好!

根据加拿大税务局的统计,加拿大收入最高的人群是 45-55 岁的欧洲裔男性。

知乎用户 九一 发表

美国不了解,说一下欧洲这边的情况吧。

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方向供应链管理,今年 28 岁。无特殊技能,只有考出来 CPIM 的 certificate,可惜的是在欧洲,只有美国公司看重这个证书,所有并没有什么鸟用。

好了,开始说说我在这里看到的情况吧。

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一家服装公司,我在公司的欧洲总部。整个 office 一共有 176 人,其中超过 35 岁的占 55% 左右,可以说是公司的真中流砥柱。30 岁以下的 manager 几乎没有,最年轻的 manager 今年 31 岁,去年升的职。公司的 senior manager 全部在 35 岁以上。director 的全部超过 40 岁了,没有例外。可见在欧洲,即使是美国公司,也是看资历升值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的平均年纪也不到 30 岁。首先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有一堆,还有一堆刚 20 岁的实习生来拉低平均年龄。

在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占比多的公司里面,平均年龄低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非常消耗脑力的体力劳动啊。而在传统行业,比如电子,医疗这些需要沉淀和经验的行业里面,普遍年龄都在 35 岁往上。

随着员工的年龄增长,公司需要付出的运营成本也会相对提高。很多非重要业务,公司就会选择干脆外包出去来减少成本。像我们公司,今年就把全球的客服部门(亚洲的除外)外包到了保加利亚。所以前两个月,刚刚裁减了 53 个客户部的员工,只有 2 个成功转岗到别的部门。

总的来说,年龄越大,转换跑道越困难,找工作越不易。但是如果你不停的提高自己,累积经验,让自己变得难以取代,年龄就不会是你的短板!

共勉!

知乎用户 伊伊 K 发表

我在美国奢侈品店做兼职

之前店里来了一位应聘者,应聘全职 sales 的职位。 白人女士,大概五六十岁。

我们经理没要她,因为她工作背景不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作过,做过 sales,离职原因是因为结婚了。现在出来找工作是因为离婚了。三十多年没有工作过我们经理觉得她无法适应我们店的氛围。而且她整个人态度有点唯唯诺诺,不符合奢侈品 sales 的气质,如果这三十年她一直在做兼职 sales,她这个年龄肯定是看不上我们店的,可以去更大的品牌,比如香奈儿爱马仕一类的就很喜欢上点年龄的 sales,因为跟上点年龄的客人很有的聊。

后来我去 see‘s candy,看到她在上班了。

美国的工作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不管多大年龄,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到工作的。

知乎用户 YZW 没找到 发表

韭菜的数量和使用成本决定了资本家的态度,我将这一发现命名为 资本 – 韭菜使用定律

知乎用户 Gabe​​ 发表

在美国对于管理、金融、律师、医疗、大企业研发岗等重要职业 35 岁以上只是工作黄金年龄刚开始或者还没有开始,原因很明显,PHD、JD、MD、MBA 各种职业必需的学历拿到了知识有积累了,工作经验有三四年了,人脉有积累了,平时工作比欧洲累但是也有 work-life balance 有机会锻炼身体也正在巅峰期。为什么不是黄金事业期刚开始呢?唯一的问题是我觉得人脉 / 知识储备到了 35 还不够,可能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当然身体锻炼要跟上。34-5 岁强迫退休找不到工作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拿到博士一般 30 岁左右,工作三四年还没上道就要强制退休是对人才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计算机几乎是仅有的例外,但是也没有说 35 出来就找不到工作。这个行业不看学历,看一两年经验。原因有二:一是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了,不停在快速刷新,前面的经验和学历适用性相对没那么高;二是本来就是个技术活,就看能不能出活,不看人脉,但比较耗身体(所以印度人华人机会多)。

中国前几年的发展过于迅猛,也养成了一些因为野蛮发展导致的错误认知和做法。仅以医疗 / 投资为例,过去中国做的药物、器械都是仿制,卖出去靠关系和医生,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学历基础,能搞关系够勤奋就行。而且行业也很简单不需要国际视野,不需要很久的积淀(整个行业都刚发展起来没几年),做投资也是一样。加之生活方式不健康,谈生意就是吃饭喝酒小小年纪出三高,肝脏出问题身体不行了,所以年纪大了也都很难胜任这种工作和生活的模式。另外,过去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个人也在高速发展,有些企业会认为到了 35 还没到重要位置说明人不行或者没进取心。

而现在随着蒙头狂奔野蛮发展模式的一去不复返,伴随着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医疗行业也在规范化,销售变成以产品实力为导向,伴随着健身运动方式的增多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观念必然会起变化。现在也涌现了一大堆美国其他先进国家博士有经验的四十多岁海归回国创办的优秀企业。35 以上很难找工作的陋习相信会改变,也必须改变。

知乎用户 王 Nathan​ 发表

这个要看不同过的地域,西方国家也有差异。

对于美国而言,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低,工作机会比较多,找到一份好工作会有点难,但找到一份工作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人,一般是自身有问题,比如说有严重疾病,或者吸 x 品等。对于美国而言,美国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昂,Medicare 覆盖的主要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所以对于工作年龄段的人而言,支付体系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来支付。美国的商业保险和工作直接挂钩,公司支付大部门,个人支付少部分,所以找不到工作对于普通美国人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不能生病,一旦生病没有工作,没有商保的话,因病返贫都是小事,直接破产都没有问题。

对于英联邦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医疗支付是单一支付体系,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个人支付的部分非常少,甚至为零。这样的话,在这些国家的 35 岁以上的人,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找不到工作可能是自己不想工作,可能是想玩几年,想休息几年,反正生病了有国家付费治疗,而且这些国家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民众受教育水平较高,所以工作的机会很多,找到工作很容易,那就想干点啥就干点啥。北欧的高福利国家也是类似的体系,所以不工作,也不用担心因病返贫的问题,生活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对于我们国家 35 岁以上的人而言,没有工作意味着因病返贫的风险快速增加。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医疗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和商业保险,尤其是后面两个和普通人息息相关。但问题是药效好,安全性高的创新药,在国家医保目录中收录的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商业保险的覆盖比例较低,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而且商保的赔付机制并不透明,拒赔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外,商保的额度在大病重症的治疗费用面前,依然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下,不工作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会降低很多。衣食住行上面还可以讲究一下,治病没法讲究,病情发展了,意味着问题更加严重,花费可能要更高。

所以,我们希望医疗健康领域能有更多的投入,让中国的人民群众能有更好的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来面对工作。

知乎用户 Mia Germany 发表

坐标德国,35 岁基本还处在菜鸟快进阶到中流砥柱阶段(各别牛人除外),40 到 50 岁进化成中流砥柱 (绝大多数公司的任职重要岗位的和 / 或做出名的人物都是这个年龄段),50 岁之后开始准备进入退休状态,重要工作会逐渐放手给年轻人

反正德国职场论资排辈很严重,尤其在传统工业界,年轻人因为缺乏经验反被歧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种问题在知乎注定不会太受关注 回答也不会多少人来看

因为 第一 真有国外工作经历的太少 一帮得比得比半天 全是听说

第二 怎么能说别人好?他们 35 岁以上有工作?他们三四十岁还竟然跑到学校读书?这是 loser 社会啊!三四十岁我们这都是高管领导上流社会了好吗?你说你一做技术的,做了一二十年,你说你会这会那,能有什么用?你得管人!只有管理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他们靠技术?别逗了,那是他们经济不行了!

看看我们 朝气蓬勃 永远早上八点的太阳 所以 才要淘汰 35 以上 劳动力永远保持在 25

这有什么不对吗?谁让你活到 30 多的?

知乎用户 Wesley 发表

关键还是国内人口太多,企业可以挑选人的余地太大了,高中生可以胜任的工作,研究生们因为就业压力都会抢着投简历,换了你是老板你会不飘吗?

知乎用户 终端研发部​ 发表

刚刚看到大神沈世钧的回答了,感觉自己弱爆了。回想起自己现在已经三十岁有余了,还处在基层做开发正式真是的惭愧。

目前还是移动开发,算上开发组长,不过感觉自己对技术还有浓厚的热情。不过感觉公司效益一般般,目前还不怎么赢利。不过目前对我来说,还是学习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为主。

虽然今年行情不太好,但是对我来说出去面试拿 offer 还是有一点把握的,但是找一个好的公司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提去 准备一下。

再说一下移动端 Android 的行情:今年下半年,一些公司纷纷倒闭和裁员,android 行情也太乐观,但是对于中高级的而言,行情依旧不错。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达到中高级的水平呢?答案 可想而知

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深造 Android,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深入。假如你明年想换工作,主线就把精力放到 Android 上面,你去研究 Python,或者 Java Web ,面试的时候也可能是有优势,但未必是加分项。就像我自己研究数据结构与算法一样,明知道写出来的文章很少有人去看,但我还是做了。

不是 Android 行情不好,而是被细化了,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深究其中一门技术,然后去进阶

  1. 高级应用层开发,不限于高级 UI,各种性能优化。插件化、组件化、热修复开发,不限于自研和使用开源框架集成开发
  2. 移动架构师
  3. 数据结构与算法
  4. 音视频 FFMpeg 解码和直播
  5. 系统 Launch 的开发 ,不限于 Rom 维护和 FrameWork 层定制需求

知乎用户 april 发表

国内职场这个年龄歧视真的无力吐槽,35 就被定义为中年失去竞争力,女性更是备受歧视,这种畸形的观念和风气真的很有中国特色了。在澳洲和新加坡都找过工作,求职简历从来没有雇主要求年龄,照片,性别这些,除非你是要应聘当演员之类的,都是看你的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还有适不适合公司的文化。其实 35 岁才刚刚有了一些社会阅历和经验,大学生从毕业到开始工作,也不过短短十年多,后面还有几十年的职场生涯就这样被否定了。不谈不求上进的人,不管学历如何,只要愿意学,20 几岁和 30 甚至 4,50 都没有太大差别,甚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成熟度 35 + 的打工人更有优势,企业认为不值得花钱雇佣 35 + 真的是个笑话,这样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其实只能反应说这些企业的短视和缺乏企业文化培养意识,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H8Qa 发表

记得高中毕业在 HK 遇见一个俄罗斯人,他是个小提琴演奏家,拉的非常非常好,不比国交的首席差,我夸他乐感,音准,还有旋律线条很棒,他说第一次在中国听人说的这么专业,别人要么说好听要么也就鼓掌不会说太多,然后就多聊了几句才知道他原来是毕业柴可夫斯基学院的学生,后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老师,现在辞职了,我当时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在学校教书了,他说我要为我自己打工,这句话,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后来我问他靠什么赚钱,虽然知道这种话题对老外很敏感,不过他也很乐意跟我聊,他说,他经常穿梭在赌场还有七星级酒店这样的地方,给别人拉琴,生计没有问题,我就想找寻自我,生活不需要太复杂,活着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带着自己的身体感受生命的气息~当时目测三十五六的感觉,我不知道三十多岁我会不会这样,至少我确定,二十多的我是不敢说这种话,也不敢面对这种活法,着实很佩服他

ps,后来加了 FB,从他的页面上我也学到很多东西,可惜回来了,现在国内上不了了。。。。

知乎用户 Gavin 学长 发表

看到众多答主回复,收获颇多。

原始积累带来的优势,够我们追一百年不止。

欧洲当前的各种工作和生活的 “好”,在我们人口大国面前多数无法落地。

高福利保障的失业,这是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这也许就是存在即合理吧。

去过几次斯洛伐克,相对较落后的欧盟国家,这种和国内的村镇差距也是极大的,饭店的服务员从 20 几岁到 60 几岁,平时工作层面没觉得有什么本质差异。

偶尔也会换工作,税后收入普遍不超过 1000 欧。

知乎用户 88bb 发表

澳洲失业 2 口子失业津贴月 1600 租房补助月 400

上进点的 去澳洲给钱最少的中餐馆 一天 100 管一餐 算你一月上 20 天 2 个人就 4000

4000+1600+400=6000

再算上低收入人手一个的 hcc 卡

水电煤搬家 买药一律 5.5

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更别提那些一边低收入 一边搬家清洁 didi

就你们知乎这些假的年薪白 w 到手的钱绝大多数都比不上这些低收入拿救济的

知乎用户 隐姓埋名​ 发表

中国的 35 岁约等于西方的 60 岁。

结局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他们等到 60 岁,也基本上是跳槽加薪无门,捱几年等退休了。

知乎用户 生生不息 发表

劳动力过剩就是这张,再加上一棒子国内企业瞎带节奏,我早就说过国内就业的年龄歧视极大,还有一帮子人吐槽我

知乎用户 Z.ZOU​ 发表

美国年龄线大概是 50 岁吧。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国内人太多,人多就会出现与专业技能不相关的筛选条件。比如连招个服务员也能写个 35 岁以下,这是把 35 岁以上当残疾人吗?

知乎用户 渡生 发表

滑水上班中,看到此问题也很好奇,特意去看了一些数据。以美国为例,做了粗略的分析,计算方法有待商榷。

放一个隔壁邻居阿三也在面临的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同样难题,世界难题,35 岁以后的程序员该如何坚强的活下去: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usiness/india-business/why-nobody-in-india-is-unemployed-after-35/articleshow/73861532.cms

如果想省时间的,直接看黑字的结论:

  • 美国 35-65 岁年龄段的 “失业率” 远高于全国平均失业率。这个年龄段很多人或许被动失业,或许主动放弃职业,或者所在职业未被统计入美国 13 大类的产业类型
  • 在职的 35-65 岁年龄段人员职业分布也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产业,农业,制造业,建筑类,部分服务业,教育类,医疗类职位。而 16-34 岁职业分布集中商业服务,零售,信息服务等新型第三产业。(想要找到 35 岁以后的工作?那就看产业和年龄分布,不同产业对于年龄的容忍度不同,依赖于 Experience 的职业自然倾向于招收更 senior 的员工)
  • 35-65 岁中女性失业率远高于男性,这部分女性很可能转为家庭主妇职责 (参考资料:美国失业率性别和年龄段分布 https://www.bls.gov/web/empsit/cpseea10.htm

那老大哥美利坚合众国数据看,首先看美国的失业率,整体失业率在 4% 左右,这和中国官方公布的 1999-2020 年平均失业率 3.61% 这个数字相差不大(但也有统计口径统计数字在 5.1% 左右)。然而这个数据没有年龄段的区分,所以这里又去查了一下就业率年龄段的分布。

然而这个数据没有年龄段的区分,所以这里又去查了一下就业率年龄段的分布。大概算了一下(排除统计时间段差异,只是纯粹的按照在职人员数量 / 35-65 岁段人口数 = 35-65 岁在职率的数据,大概是 89%。Excel 忘记改单位了,Population 转化为千的单位计算的 89%。

数据来源参考:美国国家劳动局统计网站:https://www.bls.gov/cps/cpsaat18b.htm Statics 数据: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1488/population-of-the-us-by-sex-and-age/ (里面有具体每个产业每个年龄段的职员数量分布)

很多答主的回答已经说的全面了,比如欧美这些福利相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国家,35 岁之后找不到工作的人大多是属于客观条件不允许工作的,或者主观自我放弃工作的人。好的工作竞争强,但普通的工作(建筑制造,Hands-on,part-time)这些并不是不难找,甚至我在欧洲遇到的大部分柜姐,也都是看上去已经是 40 + 的阿姨们,只要你愿意干,糊口的工作肯定有的。

公司中很多新加坡的同事,对于那些没有绿卡的外籍人士,享受不到社会福利保障的,基本就是干到老干到死,失业后从事一些服务性质的行业(Uber 司机,建筑工人,或者干脆经营小生意),和中国社会大体差别不大。欧洲的情况稍微好点,意大利英国的朋友都是选择干咨询,按照 case 接生意,或者选择干一段休息一段,再不济了教教外语,线上就能赚钱,大多年轻的时候攒钱,老了买一个房子一辆车子,拿着退休金或者福利,日子不会不好过的。

知乎用户 Jess 木子 发表

首先,我默认这里说的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是因为裁员或者想转换跑道而失业的人。

在澳洲,公司岗位招聘大多是没有年龄门槛的。比如我所在的金融领域,应聘初级后台岗位的人年龄范围是 21-45 岁。这里面那些超过 45 岁的人里,有重返职场的二胎妈妈,有从投行前台想转为清闲岗位的 40 几岁的男子,也有之前在银行其他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结果被优化的人。

不按行业划分的全体澳洲劳动力市场,35 岁以上的雇佣率也是有 80% 以上的。

据说,政府部门的老龄化是非常严重的,找到了一则新闻。从图表可以看出,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年龄在 55 以上的都足足有 27%,可想而知 35 岁以上的少说也得 60% 了。

知乎用户 Waikato 之梦 发表

年龄这个因素,在白人职场里很少被提起。多看看招聘网站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招聘信息,第一重视的是经验,第二是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至于年龄,性别,婚否,育否,族籍,都是绝口不提的。而且大部分也不要求学历。

说白了就是什么都不看,只看能力。

(性别和种族的隐形天花板当然还是存在,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总之年龄歧视是万万不行的,告不死你。)

知乎用户 永明君 pvc 发表

如果说亚太区域是低福利人口红利模式,那么欧美就是高福利人口平衡模式。

人口平衡就是在高福利制度保障体系下,人均可消费额度走高,为满足人们高等的生活水平,人们必须支付足额薪水给足够工作岗位的模式。由于是高福利体制,人们自然也愿意消费,因为医疗、生育保障都外包给政府。

有了高福利和高消费,还需要担忧没有工作岗位机会吗?不仅年轻人容易找工作,年老人也容易找工作,因为单凭年轻人工作,满足不了全体公民对高水平生活的需求,必须让年纪大的也参与进来。

欧美居民这个高福利是欧美政府给的,而欧美政府靠的是向全球发债尤其是向亚太国家发债来维持这个高福利(公共预算)支出。那你会问为什么欧美债券卖得出去,因为给的利息高且欧美代表最高生产力,欧美产品在全球利润最高,所以这个债券利率比由亚太本国公民提供的税收还要划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债券。欧美国家向亚太国家发债,本质是高精尖生产力向低等生产力收的生产税,说白了就是欺负你。

所以总结就是,高精尖生产力带来高利润,维持债务续存,让低等生产力国家低头买债,从而维持欧美国内的高福利,高福利带动消费,带动全面就业,这就是人口平衡。所以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不会失业。

再回头看亚太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生产力低,产品没有高利润,国家税收低,自然税收无法全面支付居民保障金,没有保障居民就不愿消费,产品只能走低端外销,与人口相比工作岗位远远不足。所以年纪大的要和年纪小的抢饭碗,但是年轻人要价低爱加班,老年人又拼不过,只好失业,做点小买卖。

但是亚太人口红利模式又有优势,就是人工便宜,对于那些对生产力要求不高的产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等等,是可以就业的,但是老了会不会失业,没人管。

知乎用户 小二黑 发表

人家已经实现了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的实现了社会共享。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他们好多都去送外卖和餐厅打工了。在中国你愿意吗?

知乎用户 sunRise 发表

那边 35-40 几是黄金年龄。

这边不要 35 到 40 几是因为人力成本控制的原因,由国内互联网企业开始这样,传播到其它行业。

知乎用户 athousandmiled 发表

好像没有 35 岁这一说 都在该干嘛干嘛

如果真的说西方也有年龄坎的话 应该对标五十岁

知乎用户 En passant 发表

所谓的 35 岁分界线的例子似乎都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公司,这也许可以理解,因为快四十岁的纯技术类的人在精力和灵活性上也许跟年轻人很难相比。而管理层相对来说人数上占少数,所以平均年龄不高。

本人地标法国,身处传统的快消零售行业,身边的同事 35 岁以上的大把大把,在公司工龄 20 年以上的也是大把大把。即便是在 IT 部门,由于为了削减开支,公司很早就削减 IT 部门成员,把很多技术岗位进行外包或雇佣临时员工。这不仅在我们公司,很多其他的非 IT 公司都走了这条路。所以这并不是年龄问题,因为留下的人也不年轻了。那么被裁的人要么去给找别的公司,而更多是为外包企业工作,给其他公司当临时工。而留下的人成为公司 IT 系统的唯一专家,就更加裁不得了。

因为根据年龄招聘和裁员是违法的,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和降低平均年龄,公司也可以通过只招聘实习生来取代一些不重要的正式员工的位置,但必须是非长期必须职位。

知乎用户 肥仔熊 发表

大学毕业都二十几了,就干个十年多点,不悔入华夏?如果我有得选…

知乎用户 黄家三兄弟​ 发表

我的感觉是,关键是我们 80 年代的生人太多了。

以 85 年为基准,现在是 2020 年,线划在 35 岁。

到了 2025 年,基本上 40 岁以下的都要了。

再过 10 年到 2035 年,50 岁以上的才会有明显歧视,这就和美国目前的现状接近了。

为什么?一是因为 80 世代后面没人了,二是因为新的年轻人观念也变得更随性了。

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年龄将满 34,之前在国内做 IT 行业 HR,看着满屏的 35 岁红线焦虑的要死。

现在在国外读书,同班 30 多岁来读书老外同学一堆堆,跟他们聊起 35 岁现象,他们表示不可思议… 目前所在国家国家平均年龄 42…

未来的计划感觉可以开启下半场职业人生了,目前看没有太因为年龄被歧视,毕竟这个是职场大忌,问了就是歧视。

知乎用户 天天换名字​​ 发表

我司招聘最终决定权不在面试官跟 hr 手里,而在一群大佬组成的 HC。这群大佬见不到候选人,只能看到面试官的反馈。面试官反馈只能写跟你面试的内容相关的信息,甚至连 he she 这种带性别指示的词都不可以用。所以歧视根本无法存在。

hr 在整个招聘流程里起到了监督作用,因为他们的提成在候选人成功入职了才有,所以天然利益冲突让他们自然而然的监督每个环节没有歧视发生。

两个方面保证了公平,所以只要你过了面试,65 想来焕发第二春大家也欢迎。

知乎用户 MX 梅兮 发表

一个周末,跟两位朋友开车去郊外爬山。经过了一周工作的锤打和城市的忙碌,出城去山野间放松一下,变得越来越必不可少。同为职场打工姐妹花,路上的话题从吐槽工作切换到跳槽可能。

朋友 A 在几年前换到了现在的工作,互联网行业 HR,想着相对轻松,可以就此稳定下来。然而自己的工作经常被忽略,没有得到匹配的认可,她决定在 35 岁前尽早跳槽到下一家公司。

朋友 B 入了自己喜欢的小众专业领域,但属于民营企业,疫情期间深切体会了一把什么叫 “自负盈亏”,经常担心被辞退。她计划如果失业就去开一家点心店,问来问去只有炸油条、做煎饼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心碎~

两位姐姐都在职场上身经百战,有几把刷子。然而,对于 35 岁后可供选择的职业道路,依然充满焦虑和担忧。尤其是面临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 “职场年龄红线”,交织着结婚生子的压力,何去何从,就像车窗外因修路而改道的路牌一样,处处写着 “此路不通”。

年龄为什么让人焦虑?

近几年,网络上和现实中充斥着职业发展的年龄焦虑,国内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 “限 30 岁以内”,“博士毕业可放宽至 35 岁”,而互联网大厂辞退 35 岁以上员工的新闻,更是拨动了职场人无比脆弱的神经,引发群体性焦虑……

晋升高管、创业成功或者体制内有编,成为多数人理想中的中年职业图景。为什么三十五岁成为了职场的分水岭?过了年龄以后的打工人,真的无路可选吗?

实际上,根据世卫组织的年龄分段,35 岁还处于青年阶段,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2 年将 14-34 岁界定为青年,35 岁确定为中年的起点。目前,国内学术研究基本采取统计局人口普查的统一口径,也将 35 岁作为中青年的分界。

而中年男性,从来都是与 “危机”、“油腻 “、“发福” 等词联系在一起,坊间传闻,如果到 35 岁还没有升为高管,基本上职业生涯就没戏了。但管理层人数少,晋升渠道有限,没有成为管理者的打工人该怎么呢?跳槽选择其他公司,不仅面临着招聘中的年龄门槛,在加班上也竞争不过年轻人。

对女性员工来说,35 岁也是最佳生育年龄的 “大限”,哪怕是职业发展不错的女性,在“生娃还是升职” 上,也面临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先生娃,此后的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在喂奶陪玩送培训班上,工作上精力难以企及;先升职,承担更多的责任让人焦头烂额,神经紧绷一不小心过了最佳生育期,又担心后代的质量。

总之,不论选择哪一个,都是错过。。。

繁衍与停滞的冲突

除了生理年龄和身体机能带来的困境,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互联网的冲击下,技术的更新迭代让原有的经验很快被淘汰。

以朋友 A 所在的互联网公司为例,虽然是新兴行业,但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基础 IT 工作,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有经验的老手和没经验的新手都可以做,甚至新人在新产品开发上更有优势,因此流动性特别大,每半年几乎就要换一波人。

▲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创作者来冠名

与技术快速迭代相矛盾的,是中年期的日渐安稳。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 Erikson)的职业发展理论指出,中年人面临着繁衍和停滞的冲突。

一方面,中年意味着繁衍的责任,也就是生育并抚养孩子,或指导职场上的年轻人参与社会的生产与创造;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停滞,这部分人感觉到人生目标已经完成了,比如结婚生子和稳定的工作,他们会变得自我放纵,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拒绝创造性的改变。

繁衍和停滞的冲突使中年职场人不那么容易适应环境,做出改变。社会快速的改变与他们求安稳而不得的心理激烈交会,制造了内在的焦虑。

德国人如何应对?

职场年龄焦虑究竟是中国特色,还是普遍存在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德国人有这种难题吗,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恰恰相反,在德国,相比较打工人的年龄焦虑,更着急的是德国企业。2017 年,数据显示德国职场人的平均年龄是 43 岁。联邦劳动局称德国职场年长的员工数量大幅上升,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德媒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其中,德国经济周刊以《“老兔子” 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为题进行了分析报道,(注:德语中将职场老鸟称为 Alte Hase 老兔子),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1. 德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年轻劳动力迅速减少,在一些行业出现了专业人员短缺的情况。由于 “婴儿潮” 那代人进入退休年龄,加之长期以来的低出生率,保守估计,到 2030 年,德国的劳动力人口要减少 650 万。

而德国劳动和就业研究所的预测更惊人:哪怕每年有 20 万的移民来到德国,到 2060 年,有劳动能力的适龄男女也要比现在少 690 万。

▲德国人口结构(2019 vs 1990)

2. 尽管与年轻人相比,年长的员工身体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经历也已经久远,但他们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也更有把握。同时,他们对企业的流程和程序更为熟悉,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能够成功地完成项目。3. 人们对于 “老” 的固有印象逐渐被破除。在德国,55-65 岁的人群中,有一半还在工作,而退休年龄已经延迟到 67 岁。这些图景都清晰地表明,人是可以终身学习的,用 “老” 来描述一位员工,不如用 “有经验” 更贴切。

可见,德国职场的年龄结构和观念转变都让年长的员工更具优势。在 67 岁才退休的德国职场,35 岁可能还属于愣头青,实在犯不着焦虑。并且,他们对年龄的定义不像国内那般严苛,在任何年龄人们都可以从头开始学习一门技能,社会和企业也给予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例如,联邦劳动局对继续教育提供资助,没有设年龄限制,很多中年人也可以通过申请经济上的支持,例如培训优惠券(Bildungsgutschein)或晋升资助(Aufstiegs-BAföG)参加职业培训,这中间产生的培训费、差旅费、工资扣除等都可以由联邦政府或州政府补贴。

为了留住有经验的员工并让他们保持较高的工作能力,企业也会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用报销培训费等方式让员工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甚至,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员工在细节上展开 “抢人大战”,如增加可以调整高度的办公桌,提供超大的电脑显示屏,以及在长途飞行种订更大空间的座位,可以伸长腿……

当然,这些并不意味着,德国打工人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躺赢职场,安安稳稳等退休。面对新技术的冲击,一些德企巨头如西门子、戴姆勒、宝马经常曝出裁员上千人的信息。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也成为德国社会的共识,大潮袭来时,谁跟得上,就可以乘风破浪,谁停在原地,就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

职场焦虑,既是危机也是契机

德国社会的现状,也在国内渐渐露出端倪,例如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们对年龄红线的质疑等。看德国犹如在看自己的未来,在不远的将来,当企业面临新增劳动力短缺的困境,有经验的老员工也许会变得更受重视,职场打工人是不是可以稍稍宽心呢?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趋势预测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目前中国人口构成

回到当下,当我们产生年龄焦虑时,可能是正在面临职场危机,觉得自己步调慢了,或者厌倦了。但它可能同时也是做出改变的契机,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对现状不满,是不是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以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有没有精进的可能?

技术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此前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固定答案的难题。与其担忧 35 岁之后没有路,打工人们,不如自己走出一条。

作者:梅花十三

公众号非严肃 De 说:fys_deguo

用客观的眼光,温暖的笔调,不煽动情绪,不制造对立,带你 看见不一样的德国

知乎用户 椰子 发表

感觉还是国内新鲜韭菜太多,所有让我摸拼命生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没去过欧美上班,说说我的一个经历。

8 年前 27 岁我在魔都一家美国外企上班,公司女的一水 985,交大硕士等,我们都做着基础助理工作,除了学历高还要求英语好。我也 985 毕业也做助理。

但是工作中逐渐发现,身在美国的白人同事,没错也是助理和我一样的职位和工作内容,她们是 40 几,50 几的老阿姨。当时在大家眼里高不可攀的外企,985 毕业生需要拼命进去。可是在美国公司,竟是一些阿姨悠哉悠哉的在做和我一样的内容。。。

知乎用户 品客饭米粒 发表

题主提到了一个年龄坎——35 岁,足以见得这个年龄在国人眼中,甚至在亚洲人眼中的分量

我在新西兰住过四年,也或多或少了解下所谓西方人对年龄和工作的态度

朋友 A:年龄接近 50 岁,原来在我所在的学校做 technician,类似于实验室管理员那种,很轻松,朝九晚四那种,但是她辞职了,去另外一名老师那里做博后,理由是工资高,的确,新西兰的博后的工资要高于大部分的工作,按常理来讲,她应该有年龄的危机意识,毕竟 technician 的职位不好找,而她的关注点在如何取得高工资

路人 B:我一次在做 ta,大概就是讲讲实验室之类的,遇到一位本科生,年龄 40+,虽然看着的确有违和感,但仔细思考,这不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吗?认为想去读书了,就去了

言归正传,首先我觉得,西方人并不存在一个 35 岁是个多大的坎的概念,至少用人单位不会拿这个来衡量一切;其次,的确有放弃人生,35 岁 + 去等着政府救济的,也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愿意继续人生的,或是从事体力劳动(因为国外体力劳动并不意味着低薪),或者进修,社会也不会赋予异样的眼光,自己也不用在意 35 岁 + 再去学习晚了之类的

大环境不同,的确,国内的环境对 35 + 的人是不太友好的

但题目里提到的北美互联网行业,面对高龄裁员的问题,的确也是个普遍现象,但这个行业有特殊性,在大企业呆不下去的 35 + 人员,如果愿意降薪去小厂,还是挺容易找到工作的,但是高薪拿惯了,这些人愿意吗?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有挑剔的资本,因为之前的薪水积累足以支撑

个人的一点看法,可能有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人口下降到 5 亿以内 绝对不会有 35 岁危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Qg433 发表

在德国某个小城,

35 岁,工作两年不到跟老板不合被辞了,一下子拿了三个月的工资大概有 1 万欧。

一下子找不到工作,政府好像比你更急,定期要去劳动局报道一下。失业金一个月大概有 1300 多欧,可以领至少一年(我表示以前在国内全职工作也就这点)

如果你不想找工作,想要创业,写好 business plan,政府要你上交的材料都写了交了,每个月可以领 1800 的补助,不用还钱(但是每个月保险要自己交钱)

基本不会找不到工作的,就算你实在没有钱,做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一个小时也有 20 欧,两个小时 40 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2021 年安保人员招聘公告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那些说当保安的,人家也不一定要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讲真的,国内用人环境太差,很多企业不懂装懂…… 其实 35 风华正茂…… 但是我感觉这也是一窝蜂,国内很多企业看有些大公司或者某些行业招聘只要 35 以下,大家也一窝蜂这么招人…… 最近两年好像好些了,我看放宽了,毕竟其实整个市场还是缺人的…… 另外国外比较注重健身,锻炼,心态也是觉得 3040 大好年华…… 不像国内,刚 25+,30 左右,就一堆人说你老了…… 但是,我觉得这些情况会慢慢好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成都的亲身经历。前几年无偿加班加吐了,身体也伤了,现在年龄到了被劝退,意不平吧!)

要看地区和行业,经常加班的地区和行业,公司就是 34 劝退。

公司:你不滚还想要补偿,公司不是看重补偿那点钱,要是每个员工都这样搞公司还怎么管理?你去管委会走程序吧,信访、投诉、仲裁、起诉,不管怎么样公司就不给补偿,你等法院强制执行吧

知乎用户 traderjoe​ 发表

西方 35 岁他们觉得不老。很可能还没结婚过着年轻人的日子。西方国家 35 正是步入职业生涯的黄金期。我们常说 30 几岁是大叔或是”30 岁” 的中年人,自己把自己前推 10 年到下一个年龄层。。所以企业也觉得你老不招 35 以上。

另外我国还在发展中所以多数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偏小 (毕竟离成熟市场有距离)。譬如欧美基金经理都是从助理研究,分析师,资深分析师,junior 基金经理,然后基金经理。往往做上基金经理比我们 A 股同职平均大了至少 10 岁。我们是 30 不到就成基金经理比比皆是 (硕士后就几年的基本功)。 还有国外 40-50 岁的分析师或或金融一线人员也普遍。这里你过了 35 好像是怪物在某些行业和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各行各业那么多 20 几岁 30 出头的 “总监”, ““副总”",部门主管,等等。一切都是好急 (包括买房,结婚,生孩子) 好像晚了就没了的感觉。。。这和西方差别特别大。

知乎用户 陈迎 发表

所谓西方是指发达的工业国家吧。以我为例,老婆移民加拿大,我留国内。据观察,加拿大除了需要认证的职业外,主要需求没有技术含量的小职员。所以如果你对标年收入 25 万人民币,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舒服。这也是我一直奇怪所谓国内外企为什么能开那么高工资。出去了才明白,他们就是这样。再往上,基本上机会很少。35 岁如果离职,那自己不开公司,就是干 2 年歇 2 年。我老婆的一个上司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下北泽老实人 发表

1、在家一边找工作一边吃救济。

2、在家一边生孩子一边吃救济。

3、在大街上一边乞讨一边吃救济。

第一种属于突然被公司开除了,因为年纪大了很难再改行。只能尝试去政府的再就业中心尝试找新工作,期间领政府的失业救济。

第二种以比较 bogan 的白人红脖子为主,学历很低素质也不高。因为西方国家的老龄化和生育补贴,靠生孩子吃政府救济生活。反正人家要求也不高,就在家里天天玩,没事出去逛逛超市、喝酒看球就很满足了。

第三种一般比较绝,有那种中年失业被老婆离婚直接成穷光蛋的,心态崩了开始吸毒、酗酒沦落为流浪汉的。也有出生在红脖子家庭,父母游手好闲基本不怎么管孩子。孩子从小就偷东西打架,小时候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抓进去没多久就放了。这样他潜意识里觉得犯罪没事,直到他年龄够判刑了,直接送进监狱。监狱里都是什么人啊?放进去就是养蛊,等他关了 10 几年出来了。父母可能也进去或者因为吸毒人没了,他什么也不会还有犯罪前科根本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开始乞讨,裹着一团黑乎乎的被子睡在大街上。

知乎用户 13472722199 发表

国内就业环境太差,在日本上班时能看到几个残疾人座轮椅上班,这个在所有公司都很普遍,你说在中国看到都是奇迹。

知乎用户 翠翠 发表

我跟法国的好朋友聊起国内 35 岁中年失业焦虑时,他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举个真实例子。我一个巴黎土著朋友的妈妈,为了带他哥和他暂离职场,回归职场后年龄也 35 + 了,工资嘛,没有生育前高,但在巴黎生活也过得去。一直又这么干了二十年,他妈妈今年 60 出头,刚刚听说跳槽成功,准备升职加薪了。

所以说,他们 35 岁以上的人都去哪里了,继续打工然后享受生活呀。

知乎用户 言午六六​ 发表

国内的 35 岁和国外的 35 岁不同 个人认为 国内 35 岁之前 各种加班 应酬 没有休息日去休闲 年龄 35 岁 实际身体年纪可能到了 40 + 了

国外小伙子们的 35 岁(欧美国家 在某手 某乎 某音 看到的欧美那些国内直播的人) 普遍是 855 每天工作八小时 每周工作五天 周末带老婆孩子去休个假 玩一玩 工资高的一逼 民生物价便宜的一逼 没什么心里压力 身体倍棒

年龄 35 实际身体年纪也就二十来岁 精力旺盛的很,

还有 几年前听说谷歌还有一个 60 多岁了吧 还有新闻谷歌 50 多岁的码农还能入职你说气不气人

还有国内房价让人焦虑的很!!! 我一个 N 线小城市 房价高的都 1w / 平了

平均也有 6k-8k 了 你让那些大多数收入 3500 元的普通人怎么活 !!!!这是大多数人啊!!!

知乎用户 一氧化二氢 发表

南欧一堆 35 岁以下找不到工作的,35 岁以上由于经验丰富反而吃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公司最近找一所谓技术专家(其实说白了就是个体 It 民工)头发都掉没了,满脸皱纹褶子都能夹住 2 元硬币了!就这嗷嗷干(9 点到 5 点)你猜人一个小时多少钱?85 一个小时!!跟我说现在你们中国印度人过来做 it 太多了,他以前都 100-150 一个小时才接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的资本家们是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肆意压榨劳动力并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就因为人多呗,”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句话成了老板们的杀手锏。去年贸易战,今年又碰上新冠,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知乎用户 不是卷发君 发表

坐标土澳本地公司,最近公司新招了个大妈 technical officer,跟我爸妈差不多大吧,孙子都有了,学历跟我们公司的专业完全不符,所以说年龄完全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业界砖家 发表

北欧的话,你 40 岁,失业了。

找个学校,学个专业,政府补贴每月 6000 克朗,找个超市或餐馆,每周工作 20 小时,然后你发现这样子收入和做全职时的收入差别不大。

所以每个学校总有些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在念书,他们的同学可能比他们的孩子还小。

知乎用户 cici57 发表

坐标枫叶国,就… 好好工作呗

两个例子:

前同事,女性,50+,移民,今年在职读完心理学的硕士,刚刚找到政府部门卫生局的心理咨询师工作。

朋友的前老板的老婆,女性,50+,本地人,去年刚找到政府制定 policy 方面的工作。

从没听说过什么 35 + 的死线…

知乎用户 陈皮皮 发表

人在澳洲。个人经验以及所见所闻来看,找不着得到工作完全取决于你的经验和能力,与你的年纪无关。

就我的公司来说,我的部门里除了我的都是 35-50 的。最近新招的阿姨也 50 多了,但是因为在行业里有 10 几年的工作经验也不影响他入职。除了正式员工,我们还新来了一个实习生是从欧洲移民来的然后又在澳洲读了个学位,已经结婚生了小孩了也是 30 出头。

而且也听说有很多妈妈们在小孩长大一点点重新回到职场的故事,她们也都是 30-40 岁的。

有能力的 50 岁都能找到,没能力没经验的 20 岁也找不到。

知乎用户 墨邻 发表

至少在美国,一旦有年龄歧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每年都要做公司的 training 将不能歧视这不能歧视那。年龄就包括其中。

身边有见过国内读完博士工作再出来读硕士继续找工作的,快 35 岁人也找到了 entry level 的工作…

我见过在我们公司工龄比我岁数还大的… 在岗位上退休了,也只是我和目前平级的职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招个 senior,已经半年招不到人了,你想一下。我们组的活特别简单,刚毕业的都会做。就这样还招不到人,国外根本就没啥人。还有大把的人看不起我们这样坐办公室的。觉得工资又少又不酷。

知乎用户 Miku spark 发表

不急慢慢来 等着 60 后 70 后老去 咱们人口红利结束了 这些资本家又会吹起他们的奋斗战鼓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12g5Q 发表

欧美哪有那么多劳动力啊,要是所以公司都不招 35 岁以上的还招的到人吗?

知乎用户 巴巴里海军 发表

不存在什么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欧洲是年轻人失业率高,35 岁以上的人在职场反而吃香。中国这边就是年轻人太多,随便压榨。

知乎用户 进击的黑森峰 发表

一句话,人家不内卷,就完事了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能做到事多得很啊。

可以做网上直播,可以做水暖工,可以做赌场发牌员,还可以做中高档餐厅服务员。

水暖工:我在欧洲见到的水暖工,平均每天赚 500~800 欧元。

中高档餐厅服务员:穿得笔挺的服务员爷爷,一副贵族大管家的气质,这种餐厅平时生意就很不错,周末更是开到夜里两点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农民以为皇帝锄地用的金锄头,挑粪用的金扁担。

哈哈哈哈哈哈哈,肯定有人要喷我……

emmmmm……

轻点喷,匿了匿了

知乎用户 斯巴拉西斯基 发表

福利确实很好,可是整个欧洲加起来也没有中国人多啊,人口基数在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等到我们开始把职业和社会地位分开之后可能对年龄焦虑症有一定的免疫。现在都想找个干的少拿得多的工作,对进工厂很排斥,我们不缺人,缺的是干得好的人,发展职业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都是大学本科毕业,谁会放下身段去工厂上班,你爹妈可能会打断你的腿。现在都挤在中间这一段,高端进不去,低端不想去,你不焦虑谁焦虑,有高级人才焦虑吗,他们到哪都是一样的,而技术人员只要有工厂就有工作,不怕失业。

知乎用户 yy long 发表

想回答 lz,可是西方社会并没有 35 以上找不到工作,年龄歧视条件几乎不存在。。。相反,我一朋友,身体原因几乎没正式工作过,在超过 35 后,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人家出来找工作难点,还是有机会的。

感觉这点也是中国特色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去过西方,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法长啥样,他们的劳动法有效不

天朝的劳动法已被资本绑架

知乎用户 乞力马扎罗的咸鱼 发表

我生活过 3 个所谓的西方国家。据我所知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只有不想工作的。想干活的分分钟能找到工作。可问题是福利辣么好,为啥要工作?

知乎用户 Isa Lee 发表

社会平均年龄大,35 真的还是小朋友

个人西班牙的经验,也就互联网行业年纪轻一些,基本同事都 40 以下。 其他行业应该都不会受这个年龄的限制

不过,已婚未育的女生好像是有一点点被歧视,不过也不明显

知乎用户 胡呼呼 发表

去泰国 / 韩国 / 中国 / 中东土豪国等等的国际学校教英语,顺便讨几个老婆,美滋滋

╭(╯^╰)╮

知乎用户 猫咪奥利奥有点胖 发表

年龄歧视是中国特色 根源就是人太多, 无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这问题比「西方社会是如何裹小脚的」更可笑。

禁止年龄歧视,可是天大的政治正确。一旦发生一次,HR 可能这辈子都完了。你别以为企业偷偷做没事,大家可积极相互举报了。所以大部分招聘都明令禁止应聘者在简历上贴照片、写年龄,也禁止询问年龄相关问题。

还有人会故意假意来面试,搜集政治不正确的证据,到处举报赚钱或者赚名。面试官人人自危,哪还敢问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屠龙少年已经不在 发表

社会主义好,工作不好找

知乎用户 一生仁迷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好尴尬,国内 35 岁以上的人在做什么工作,国外的人就在做什么工作,你以为国内国外有什么本质区别?还是说被互联网 35 岁呗辞退吓坏了?

知乎用户 色拉在哥斯达黎加 发表

西班牙 35 岁以上的某个社会学博士在做接线客服,所以西方社会也存在卷一卷,但是为什么他们还如此淡定呢?因为有福利托底?还是天性乐天?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可能和祖上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有关。8090 后也是这样承上启下的一代,要自我安慰,我现在努力和全社会打工人一起 “建大楼”,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这样一想顿时阿 Q 的觉得自己好伟大。

知乎用户 Jiang 发表

额…..

我是一个喜欢跟 uber 司机砍大山的人。很多人特别有故事,有 60 多退休了,纯属娱乐,添加收入。有被辞退,没有啥学历的,只能一边开车一边投简历。有破产的前公司老板,慢慢赚钱还债。有趁还没带客户预约的时间出来跑一趟的房屋中介。有去过无数个国家最后被遣返的游民。有养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也有 43 岁的祖母,热情的晒出孙女的照片。

基本上勤快点,家里还有人的,总是能找到点零工。

但是大街上也不乏壮年的流浪汉。在一个吸大麻合法的国度,基本就是瘾君子!饿了,教会会定时派发便当,降温了,慈善组织会派发毛毯。只要堕落了,这个地方会让人再也爬不起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JmMGcB 发表

福利制度。不干活天天在家睡着也至少有你一半的工资多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FXbHa 发表

在菲律宾柬埔寨见过不少穷困潦倒的欧美人。。。

知乎用户 薇观 发表

我 35 才移民到加拿大的…… 现在在银行工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来西方社会没这种烦恼,如果中国发展了,也许也会改善,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希望

知乎用户 心在焉 发表

终身学习,平衡工作与生活

知乎用户 七七家的猴 发表

大多发达国家,北美及西欧,肯定有其他国家的韭菜进行收割,过去叫殖民侵略,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我们白手起家,勤劳致富。一带一路,虽然结果跟那些发达国家差不多,但出发点过程和结果至少要比那些发达国家好看些。

他们福利高,可以躺着,可以到处去旅游,依然会有钞票源源不断地进来。而东亚人不行,我是相当佩服东亚人的,真就是地狱模式,一步一个脚印莽出来的。

60 年代的韩国,在中东地区牺牲了一代人去盖房子赚外汇,才有了现在的韩国。7,80 年代的日本,90 年代后的天朝。去看看东亚的历史,简直称得上奇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每次看到公知忽悠没出过国的果人,我都想笑,还以为是 20 年前吗?就别忽悠了,你的大清都亡了。尤其是那个 Edward,一移民外国的外国人,就使劲吹,你吹美国也就算了,还吹俄国,臭脚就这么香吗?

知乎用户 HR 白不冰​ 发表

面试时,我婉拒了一位中年美妇。

某日,一位打扮的蛮清爽的中年美妇:身材匀称、五官精致、服装得体而干练,关键是笑起来还没鱼尾纹,被招聘专员带到我面前,面试行政文员一职。

颇让我感意外,原来她学的是英语专业,专业八级,毕业后就在一家大型国企做办公室文员,一呆就是十来年。

现在,国企效益不好被分流了,英语早就在办公室端茶倒水中扔的一干二净了,只好来应聘行政文员。

我好一阵惋惜,本来重点大学、专业八级英语、良好的颜值是她优秀的职业能力,被十来年日复一日重复而枯燥的行政工作淹没了,现在,顶多也就是剩下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八个字。

聊了一阵,委婉的拒绝了她。

不是她不能做,但旁边的新鲜出炉的女大学生在那里活蹦乱跳、阳光甜美、感到做到、批评一下一分钟就过去了,还可以随时加个班,我为什么不用她?

职场的前三年,是人最关键的结路口之一!

职场前三年,决定以后三十年的人生走向!你的事业、婚姻、家庭、幸福感等等都与你前三年的职业之路有关系。

知乎用户 魏毛毛 发表

根据 2018 年一个美国网站对 500 多名科技行业初创公司创始人的调查,89% 的人承认年长员工在行业内面临年龄歧视。受访者认为年龄歧视开始的时间是平均 46 岁;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年龄歧视最早从 36 岁就开始了。

1967 年通过的联邦就业年龄歧视法,保护特定员工和求职者在雇用、解雇、晋升、降职以及其他就业相关方面不受年龄歧视。此外,硅谷所在的加州还有公平就业和住房法。根据这些法律,40 岁以上的劳动者是受保护的群体,有权在工作场所免受年龄歧视。

尽管受到法律和伦理方面的约束,美国科技公司崇拜年轻的文化依然根深蒂固。硅谷的大多数风险投资家不会给 32 岁以上的创业者投资。

年龄歧视不只存在于招聘阶段。年纪大的员工在公司内能获得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也不尽如人意。根据职场培训提供商 Skills4 的说法,很多公司会将培训晋升机会提供给年轻的员工

硅谷的年龄歧视,甚至激发了一股整形热。科技行业的中年男士们希望通过整形手术来掩盖年龄

年龄歧视带来的压力和不安会对所有员工群体造成伤害。一方面,大龄人才不被重用,或者被抛弃,真正有积累、有经验的人才上升空间受阻。

另一方面,年轻员工也会产生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会为了避免裁员或 “重组” 而跳槽。职场的稳定性与员工的忠诚度下降,会从内部削弱公司的实力,不利于企业的技术传承与长期发展。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市场上依然有许多公司珍视技术人员的经验,35 岁以上的人依然有生存、发展空间,高龄程序员也不罕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十五岁,在专业领域锤炼成了高手,雇佣这样的人相当于捡现成的便宜,人家每周都要拒绝若干精英和猎头的面试邀请,找不到工作是什么?

知乎用户 cococute2017​ 发表

应该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找而已。坐标美国。今年年初我在码头钓鱼的时候,遇见一对夫妻,女的是中国人,男的老美。聊了一下,她今年五十二,不过看着挺年轻的。老公比她还小几个月,刚结婚才半年。她是探亲然后因为疫情回不了国。后来一想,反正自己也单身,不如就地找人嫁了算,结果她亲戚给介绍了她现在这个老公,两人就结婚了。我遇到她时,她还在申请绿卡,后来没多久她绿卡下来了,就开始找工作。先找了个超市卖花的工作,然后觉得累,就又找了家商场,反正觉得她找工作很容易,她英文也不怎么好的。最近听说她又想换工作了,说是现在的这个商场上班也辛苦。大概是以前在国内没有吃过什么苦吧。

知乎用户 卡哇伊 发表

躺着饿着啊。貌似这样的条件你也有,在没选择的时候,你找个不要租的房子,住下来,随便找个超市工作,不要钱要食粮日常用品。这个应该可以的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拿着低保去东南亚吃喝嫖赌没钱了靠那张白脸教个英语继续吃喝嫖赌不香吗

知乎用户 风轻轻吹 发表

回答里面那些说西方国家简历里面不许说求职者年龄,雇主就没有年龄歧视的。你是在开玩笑吗?

看看学历,看看从业经历,再看看求职者长相,雇主对人的年龄,还是能够推算个大概的。人家也不想要老人,不想要孕妇。大家都是做生意的,都要压榨剩余价值啊。

只不过毕竟是发达国家,很多人有积累,工作岗位也多些,雇主也不敢横挑竖挑,所以看起来年龄歧视不严重。

你试想一下,现在深圳的平均 GDP 是踏入准发达国家水平了。如果全中国都是这个发展水平,你想挑人家求职者年龄?你想多了。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干活。搞不成低不就,在家啃老的多的是。能有人来干活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Frank Ding 发表

西方没这套 人家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你这个社会主义治下的资本家有资格问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范巴斯滕 发表

西方大多数人 35 岁以上可以找到正常的工作,你以为是国内呢?

知乎用户 索林 发表

西方国家人少,所以员工的劳动会得到珍惜,之所以有 35 岁现象就是因为一个词,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资本家的朋友是劳动者的敌人

知乎用户 黄昏落日 发表

西方的不好评价,个人认知中西方是工资高消费低的,如果持续工作到一定年龄应该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而且同时还会有所收入,这样一来一去自身资产可能还会越来越多,这是个人看法。

知乎用户 开到茶蘼 发表

澳洲来说~~~

  1. 作蓝领,开卡车,开挖掘机,开各种车 (工资很高也很辛苦)
  2. 靠政府救济金吃饭
  3. 找一份兼职,同时读书

知乎用户 惑捻 发表

估计是找工作去了吧

知乎用户 flawlove860612 发表

中国已婚的女人出来打工图的基本上打发时间顺便找到兴趣点可能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会照顾不了家人,未婚的女人都很混乱,不想结婚的,事业女,或者混日子。男人不一样,没收入没出息。中国女人工作可以但没必要,男人不行,30 了还没有稳定下来遭人唾弃。排除非常底层和家里有钱的。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看到保安哥了吗,快递哥,外卖哥,滴滴哥,这些好多都是 35 岁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你如果问西方,我倒是真不知道,可能也是去送外卖?

知乎用户 倒数第二​ 发表

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慢,国际竞争处于劣势,工作及其难找,不管 35 岁上还是下。不过去麦当劳端盘子,到不限制年龄。

知乎用户 加了个肥​​ 发表

奔三的我瑟瑟发抖。

答主人在澳洲,感觉 35 岁以上的人正是养家的时候,其他行业不熟,这边码农越老越吃香,就算轻易被裁,也能找到根据工作经验的丰富找到另外比较优厚的工作。

那么其他的行业呢?

  1. 前一阵航空业萧条,看新闻说有个飞行员因为停薪留职,没法只能跑去街边工地举牌子,就是指导马路上的车上停下或者开走的那种。在澳洲这一般是不愿吃苦的小姑娘干的,叫 lolipop,棒棒糖女孩,工资着实不低,貌似 10W 刀,人民币 47W,在澳洲年薪里算不错的了。
  2. 另外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那就只能去领救济金了,忘了有多少,不算太高,勉强够生活吧,现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失业,政府也加大了补贴的力度,有些人因为福利比工资还高,已经不想去工作了。另外说句不好听的,有些花大钱过去的老移民,国内挣着不少钱,在这还领着低保。。
  3. 此外,如果破产了,只能无家可归,在街边露宿,在我观察这类人多逗留在市里,有慈善机构晚上可能回去送吃的,也有人捐钱,一度成为一个灰色产业,但鬼佬受过教育的深以此为耻(前两年经常有国内大妈拿着旅游签过来找人捐钱,咳。。。

知乎用户 林有朴樕 发表

欧美国家常年生育率低下,自己国内的劳动人口一直不怎么充足,还需要大量移民来填充数量众多的低收入岗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是老板,你需要招几个有大学学历的技术工人,那么你会发现,你把年龄控制在 35 岁以内的话,很可能会招不到足够的人。

中国每年毕业好几百万大学生,这是中国的独有的优势。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有这么充足到甚至内卷的劳动人口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就想问,那为什么西方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呢?别杠,你杠就是你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国内一边加班严重一边又失业严重,有可能平衡吗?

知乎用户 大熊 发表 知乎用户 Harry Zhu​ 发表 加班,本质上就是抢了别人的工作机会,这没什么好辩驳的. 如果你多问几个身边申请美签被拒的人,大多数理由都是 “有移民倾向”,因为美移民局就是用最简单逻辑来办事:不管你以什么方式(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