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的说法?
品葱用户 不动如山的kuma 提问于 8/8/2020 问题来自知乎,当然按照尿性底下一堆批判。 品葱用户 不动如山的kuma 评论于 2020-08-08 转个知乎问题下的答案,个人觉得写的还可以。 匿名用户 任何正常人只需要独立思考1秒 …
有些事情吧,说你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说你不是就不是。
一般来说学历史的敏感性还是挺强的,这点别说正儿八经搞学术的,B 站的文史自媒体也是如此,当它们都展现同一声调的时候,怎么评价?不好评价,反正普通人只有两条路,一是进编
仅 “自主限关” 这一段就非常掉价。
只要是朝廷掌握主动权的就不能叫 “闭关”?
只要有一艘船出了海就不能叫 “锁国”?
按这个标准,那只有 1453 年的君士坦丁堡才能算得上 “闭关锁国” 了 / 摊手
之前大家因为不了解明清而妄下结论……
这对救亡图存的思考一下子堕落到连洋务运动的水平都不如了.
清末全方位落后于世界,仅仅是因为拒绝了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的失败已经明明白白告诉国人,技术是要有一整套社会制度和架构才能发挥作用的,不然后来就不会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以至于辛亥革命了.
妄图在保留旧制度的前提下吸收先进技术就想救亡图存?怎么不看看这方面比清帝国强的多的沙俄是啥下场?沙俄相对制度落后但技术跟西欧国家没有代差吧?结果是什么?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吊打,日俄战争被新兴的日本吊打,最后参加一次世界大战,沙皇都被人杀了全家了…
严格来说它是《历史研究》2022 年第 3 期特稿,《历史研究》属于中国社科院。同时中国历史研究院本身就是中国社科院所属机构,有人还给该院成立发过贺信,可以说它的发文具有某种政治风向性作用。
这篇文章第一大段主要是写世界各国专家对闭关锁国的研究和质疑,第二大段是讲闭关锁国的定义和历史来源。
从第三大段开始先讲背景,第四大段重新解释闭关锁国,第五大段表明闭关锁国没有影响经济文化交流,第六大段才是文章的真实想法。
有两个基本事实客观存在:一是尽管中国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悄然萌生并缓慢发展,但封建传统根基依然强大,从总体上看,中国仍是一个封建国家;二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
第三大段定义突出了稳中求进总基调,对已经确立的思想大方向大前提基本不动。后面写得一堆就是讲近代欧洲殖民者怎么殖民扩张并介入到中国局势,算是近代世界史简写。
首先,在军事上加强对西方国家的防范,“立中外之大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明清两朝实行的海禁政策并不等于 “闭关锁国”。
其次,在经济上限制对外贸易区域,以便有效管辖。
明朝和清朝政府的上述举措,并非完全出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保守思想(事实上,传统的自然经济同样不可能完全离开市场交易),主要缘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乾隆皇帝对此有明确说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利之所在,瑕衅易滋”。
此外,明清统治者对西洋科技和文化,采取 “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的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禁止天主教传播不等于终止中西科学文化交流。
显然,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 “闭关” 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 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 “自主限关” 的对外政策。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是否开放、如何开放、开放范围多大,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国内外一些学者简单地斥其为 “落后”、责其为 “野蛮”,甚至认为违反所谓 “国际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从第三大段的殖民者入侵到第四大段,主要是把闭关锁国解释为政治自保,否定了闭关锁国是因为愚昧无知而封建自保。
“自主限关” 政策具有维护国家主权、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意图,无论是形成还是发展,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最新研究表明,“自主限关” 没有阻断明清时期中外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明代中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伴随明廷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朝贡贸易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五大段后面基本可以不用看,看了还以为在说当代。
尽管明清政府 “自主限关” 政策具有防范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没有阻断中外交流的进程,但不等于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相反,它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消极防御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对西方先进科技采取漠视态度,加剧了军事和技术的落伍。
当然,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近代中国的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历史再次证明一个基本规律:因循守旧而不解放思想,抱残守缺而不与时俱进,墨守成规而不勇于改革,就会导致国力衰竭,社会停滞,民不聊生。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所以我最开始说了,它具有高度政治导向性。最后总结就三句话,路线确定了干部就起到决定性作用,改革只有进行时,要相信政治,最后就差来个《公车上书》了。
如果要较真,闭关锁国是消极防御,怎么就是积极防御,发展先进军事技术。可要是了解乾隆时期军事技术就知道,欧洲殖民者并没有在军事技术上有巨大领先,甚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没有维度差距。
文章没有从社会状态和生产方式等综合角度去看,甚至是封建也就提了几个就没了,仅仅是选择了一个政治作为切口。看着像是某位高赞说的那样好像是洋务运动的 “器物说”,盛赞明清并没有说的是野蛮落后,其实它不过是《资治通鉴》罢了。
文章前面写得很详尽,后面草草收场,中间词语乱用乱搭。可要我说它的意义仍然不小,看着好像是洋务运动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器物说,实际上就是通过追溯前现代的方式来去依附去殖民。
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演变有一个完整序列,从器物说到制度说,再到思想说,代表中国前现代体系的全面解体,进入一个半殖民半现代体系。想要去殖民,最快的办法就是文艺复兴追溯前现代,这就形成前现代化、殖民化、现代化三重矛盾。
自己爬梯子再快,别人撤梯子的时候还得重爬一遍,就像我们手机搞得再好,半导体给断了我们还得一步一个脚印重走一遍。通过一个短时间内在思想上的快速文艺复兴来去西方中心主义,再短时间内再走一遍现代化路径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当然也可能失败。
其实背后的符号体系还是那套东西,不过是换了套意识形态和话语结构。这么多年各种大 V 光想着解构西方现代化,真到了重构中国现代化又闪烁其词,想得办法还是回到了西方话语结构,满脑子都是威权体制,其实也就是重洗一遍的问题。
更一下:
照该文的口径,类似《天朝的崩溃》这样的优秀历史著作马上就要被打入另类了。
没法评价。与其说是史学研究,不如说是文字游戏,外加一个毫无史实支撑的结论。
自从社科院下属的一系列单位合并成立了这个所谓的 “研究院” 以后,但凡那些出自该研究院公众号,能在网上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文章都在无时不刻地提醒我,这就是一打着 “研究” 旗号的野鸡机构。
需要开放的时候,闭关锁国是得不偿失的。
需要封闭的时候,闭关锁国是有积极意义的。
船都那么大了,掉头可不容易。
说不定以后历史学上会写 “明清时期的艰难探索”
这篇文章有很多错误
1、错误地把朝贡贸易视为 “贸易”。朝贡贸易是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或者自由贸易吗?根本就不是,它是建立在宗藩体制下的政治行为,他的政治性远大于经济性。
2、剪裁马克思的话,一方面用马克思的话去说明资本主义多么邪恶,另一方面根本不引述马克思关于并入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3、混淆皇帝利益和民族利益。把皇帝对于殖民势力的恐惧,混淆为是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这里所说传教士介入康熙储位之争就是一例
4、把局限性仅仅归结为是拒绝西方技术。
读读这番话
当然,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近代中国的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历史再次证明一个基本规律:因循守旧而不解放思想,抱残守缺而不与时俱进,墨守成规而不勇于改革,就会导致国力衰竭,社会停滞,民不聊生。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清廷在拒绝接受西方宗教、社会制度的同时,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视为 “奇技淫巧”,把诸如军舰大炮之类 “制胜要器” 拒之门外,实际上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对立面。
在作者看来似乎拒绝西方制度是对的。但是拒绝西方技术是不对。
使得一下子思想高度降到了洋务运动时期
5、将伏尔泰对于中国的赞美视为是合理。却把反感中国,批判中国的说辞都视为是污蔑,完全不引证相关的论证
一言以蔽之,这不是一篇纯粹的学术论文,
最搞笑还用 “封建” 这个概念描述秦以后的社会
看了一圈其实就是复读一些很早就有的观点,而且本身 critical thinking 做得也没啥问题,之所以被关注不就是因为在当下的时局加了 “自主限关” 这个四字解读挑动了简中网络的神经吗?
那么容我忍俊不禁一下,之前是谁让你们把神学当历史来着?
这是个野鸡院吧
历史的三峡终于过去了,只不过是往上游回溯,走去 1860 洋务运动了。
那篇文章的反动性上升到了新高度,其否定了支撑中国近代以来所有进步化、革命化、现代化、改革开放的国家必须动态发展的前进历史观,回归到一种静态的、等级的、山头大王、天朝上国的静态 “自主” 历史观。
很难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我有 6 点想说
哈人
下次是不是该哀悼辛亥革命 120 周年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现在跟闭关锁国有多大区别。所以,把大门关得再紧点,也没什么。
历史的规律就像跳高,如果为了下一次跳得更高必须再深蹲一次,也只能顺其自然。
中体西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咸丰 11 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所谓 “洋务” 乃由于西方社会注重效率,与中国传统社会习惯大相径庭。每一件兵器的使用,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之约束,而这些都是在每一方面都受到影响。如开办各类实业工厂,社会上需要有各类商业组织作配合,如零件、银行、保险等等,但这些在十九世纪的中国都付之阙如;会计没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会计账目不能有效核实;人事管制漫无标准,盖因传统文化欠缺现代人事管理思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注定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而在当时大量的保守士大夫使洋务运动不可能进行全面的西方化,因而注定失败。
坐等续集《满清 “文字狱” 问题新探》和完结篇《清末 “辛亥革命” 问题新探》
记得不错的话,闭关锁国一开始是外国学者造的词,只针对清朝,然后我们研究的时候沿用了,还顺便把明朝加上去了。
而像文中这样的说法,早就有了,现在再次拿出来说,不过是争主导地位罢了。
有一说一,来往确实不是完全断开,也不可能完全断开,有没有主动去跟上时代、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这才是关键。
我们批判的是拒绝接受先进科技导致落后挨打,而不是批判不和西方来往。
说一千道一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大国竞争,菜是原罪
真就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吧。
不需要的时候就批判一番。
需要的时候就立马翻转过来供起来。
不怕精神分裂啊?
“我们要闭关锁国啦?”
“不是,怎么可能?!”
“跟明清也不差不多嘛”
“那… 干脆——明清不是闭关锁国! ! !”
这叫——明清的新探索! ! !
这是个老问题,起码学术界在新中国之初就有讨论。
说清代 “闭关自守”" 闭关锁国 " 源于当时向中国推销鸦片的英国犹太商人。后来成了列强凌辱蚕食中国的王牌 “闭关锁国,就该武力敲门 就该挨打”
因为马克思在 1853 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引用了类似说法,被纳入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并写入教科书:中国因为 “闭关锁国” 由先进转为落后,挨打。
当时,就有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
西方国家也搞过 “海禁” 就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击垮国外势力,促进本国发展;
清政府 “海禁” 是自我保护。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是满清的腐败统治。
“闭关锁国” 具体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性政策,比如 “海禁”,“一口通关” 等。
其实明清两代只在明前期、嘉靖倭乱时期和清初短期全面海禁,时间远短于非 “海禁” 时期.
即便清朝禁海期间,走私贸易依旧。
康熙就说:“向虽严海禁,其走私贸易,何尝断绝”。
以康熙二十三年以前为例,赴日商船每年平均就有三十艘左右。
平定三藩后的 1681 年春,福建巡抚吴兴祚即奏请 “应定西洋、东洋日本等国出洋贸易,以便收税”。当时派往广东处理三藩善后事宜的刑部侍郎宜昌阿,奏请留用原来为尚之信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沈尚达、周文远等 130 人。
前清海禁是为了防范海盗:
1683 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废止海禁,开海贸易。并对奉差福建广东回京后的内阁学士席柱说:“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所何待?”
康熙还总结性的认为:“凡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九月,康熙帝诏谕: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
1684 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具体规定:
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
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
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说得有一定道理啊!不闭关锁国国家就一定强大吗?
那奥斯曼帝国没有闭关锁国,怎么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了?
印度莫卧儿王朝没有闭关锁国,怎么被英国完全殖民了几百年?
整个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没几个闭关锁国,但是面对西方殖民者,哪个有好下场了?
科学技术是客观存在的,没法否认
制度意识是可以找一堆喉舌把黑的说成白的的。
绕了一圈就差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挂在脸上了。
真是后清也是清
现实意义>历史意义
宣传意义>学术意义
介是要为后续行为做前期铺垫
哥几个,风紧扯呼吧
傻孩子,快跑!快跑啊!
自己的进步性一点一点的崩解,露出里面的封建内核。
以前,我总觉得鲁迅的话有些偏激和阴暗,现在觉得他的话确实有些道理。对于中国某些方面的状态描述,确实比较贴切。在中国,某些做事的特别喜欢做绝,没有缓和空间,不留余地。唉,…………
如果这篇文章发表于几年前,其实也没啥,学术问题嘛见仁见智。但历史研究院在 2022 年这个节骨眼上发表了此文,这就不禁让大众浮想联翩了。
当然啦,我要给这篇文章的作者们提个小意见。本文虽然提及了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之频繁,在贸易规模、出口商品与白银和其他海外商品的涌入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并没有与当下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走势相呼应。众所周知,今年的基调是 “贸易顺差是检验经济发展含金量的唯一标准”,只能说此文作者对于明清贸易顺差的评述过于泛泛而谈,这是本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认真看了文章,就算如研究者所说:是自主限关,是主权范围。
那么我想问,你的自主限关,代表的是明清统治者的利益,还是人民的利益?
人民不想多卖掉茶叶和瓷器吗?人民不想多几种购物的选择吗?
你说的主权,是统治者的主权,还是人民的主权?
明清的闭关锁国或许确实是为了保护文化、保护国土、保护政权,乃至保护货币不外流而导致的经济崩溃。
但是明清朝到底是不是一个落后野蛮且愚昧的国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
明朝当年还没照片,看清朝其实也很能理解。
帮英法联军引路到圆明园带路党是不是「汉奸」或者「满奸」?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会做什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为什么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
老百姓看到八国联军入城,他们的表现是这个样子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表现?
可以参考:
该书中从入侵的法国将领视角看当时清政府的状态:
上下层完全分离的结果就是这样。
其实甚至跟民族关系不是很大,明朝朱姓亲王的剥削丝毫不比八旗贵族差。
除非你认为这是合理的,不然就必须承认这种不把百姓当人的状态是愚昧的。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等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这话其实适用于当时的一大批朝廷人士。
真的很难说清朝不是愚昧落后的国家。
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对于过去历史的诠释已经和那件事情没关系了,表达的都是诠释者对于当下的态度
你懂我意思吧
个人认为是一个预先信号,给自己后续行为先造好个 “理论基础”
知道什么叫 “历史虚无主义” 吗?
姥爷说是真的,你要反对,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等姥爷拍个板,你们就接好 “历史虚无主义” 的帽子吧。
大清的洋务运动距离大清倒闭隔了多少年?
迟早这篇文章要删掉
为什么?
从什么夏日祭被禁就知道了
体制内什么话语,全是文化入侵,有一个是一个没脑子还真是没脑子。
一切都忘了,黨怎么转化成党的?
包括所谓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
所有的词语仿佛是在用就是中国词?
现代中文脱离古汉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和制汉字的回流,摆脱了封建帝王们的知识封锁。没有光绪帝一批留学生,怎么会有励志图新,怎么会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怎么会把洋务运动按死在耻辱柱上?
从不合适的角度说,现代中国就是日本文化入侵的产物,不服,没办法,这就是历史,现代汉字永远会将很多东西刻印在耻辱柱上。
这帮人想要再塑历史,一定不会成功了,因为历史决定了中国,决定了现在的国民意志。
就所谓的闭关锁国是和制汉字的日式说法,那又怎么了?孙中山在日本把同盟会变成了党,还能翻案了?
长江黄河是可以倒流的
关,都可以关,没什么不能关的。
连最极端的入关人都知道自我封闭是没有未来的,要走出去
学术界的文章就图个乐,真看文史哲社科还得是_________。
目田友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讲科学了是吧
米帝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呢。有人就开始重新定义闭关锁国了。信号危险。
下面这个视频挺有意思。
1793 年,也就是乾隆 58 年,英国马夏尔尼使团带着蒸汽机、炮舰等当时先进技术装备访问大清。
没自主闭关的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自主闭关的大清,被各国吊起来打。
结论:闭关锁国是抗击侵略的法宝!
多亏了自主闭关,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才能打败智人!
你这研究院,怎么一股带鱼味道。
针对这两个词,单纯讨论清廷的直接行为没有太多意义。
这两个词又不是什么客观标准,怎样算 “闭关锁国”,怎样又算 “自主限关”,还不是有话语权的人自己说了算?这两个词本身也没有任何矛盾,难道闭关锁国不是自主的,是被人强迫的?
这两个词的差异,在于价值判断。
在于我们认为清廷的行为,是无知短视讳疾忌医,带来了是非常负面的结果;还是高瞻远瞩柔韧有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关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受过高中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区分。特别是如果你还看过日本近代史,再了解过清廷面对洋人时的具体态度和核心诉求,两相对比,就更觉得痛心疾首。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就难以保证人才、技术和思想的更新换代和优中选优,长久来看必然会导致该项活动的衰败。
大范围的开放、扩大规模,短期内确实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平均水平的下降,但若从长远角度来看,良好稳定且逐年增长的群体对于一项活动的成长与推广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比如八九十年代的围棋热环境下诞生的一大批围棋高手。
咏历史研究院
——观《明清 “闭关锁国” 问题新探》
历院掌乾坤,满座腹经纶,
限关非闭关,锁教未锁门。
丹心斥洋夷,斩断媚外根,
指猿为祖者,岂是我辈人!
讨论之前推荐阅读汪敬虞《论清代前期的禁关闭海》张之毅《清代闭关自守问题辨析》朱雍《洪仁辉事件与乾隆的限关政策》徐祥民《‘海禁法令’的立法目的——兼驳清朝文化封闭观点》赵轶峰《清前期的有限开放——以贸易关系为中心》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评法批儒**是 1970 年代的一场政治运动。表现为 “梁效”、“罗思鼎” 等写作组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以及各单位组织学习,持续到 1976 年。
历史
1972 年 12 月 17 日,毛泽东召集周恩来、张春桥、姚文元等开会说:“赵纪彬、杨荣国都是批郭的,认为孔是复周朝的奴隶制。历史要多读一些。历史中有哲学史,其中分派。儒法两派都是剥削本位主义,法家也是剥削,进了一步。杨荣国没有讲清,新的势力兴起,还是剥削。”1973 年 7 月 17 日,毛泽东会见杨振宁时说:“我们郭老,在历史分期这个问题上,我是赞成他的。但是他在《十批判书》里边,立场观点是尊儒反法的。法家的道理就是厚今薄古、主张社会要向前发展、反对倒退的路线,要前进。”1973 年 8 月 5 日,毛泽东与江青谈话说:“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
于是,掌握舆论的文革派开始组织人手发表文章。
据李锦全回忆,杨荣国的本来观点是先秦有儒法斗争,之后不知道。经过 1974 年 7 月至 8 月迟群主持的法家著作注释工作会议,“认识统一了,认为儒法斗争汉代以后也是一样存在的”。
思想
“两千多年来的儒法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还会影响到今后。”(《在斗争中培养理论队伍》)这些文章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战国至西汉时,在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武帝的领导下,地主阶级经过与奴隶主阶级复辟势力的殊死斗争巩固了政权,这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儒家代表奴隶主阶级。东汉到魏晋发展起来的士族地主集团又开始阻碍生产力发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抑制士族地主集团,扶助庶族地主集团,这时法家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地主阶级中的较低阶层。至于宋代的儒法斗争,罗思鼎认为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梁效则认为司马光代表大地主阶级,但梁效表述得不甚明确。至于明代以后,有人发表文章认为李贽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也有人认为王夫之代表中小地主。
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被表述为 “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法家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 农民战争往往客观上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或法家思想的继续传播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但是他们两者有原则区别,“法家是剥削阶级的政治派别”,农民战争和法家“是根本对立的”。
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梁效、罗思鼎等写作组对毛泽东思想的发挥已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有所出入。毛泽东 1965 年 6 月 13 日同胡志明谈话中说:“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儒家的左派。” 石仑则说:“荀子是儒家的叛逆者,他的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属于法家的”(《论尊儒反法》)。毛泽东 1975 年 5 月与芦荻谈话,不赞成说李贺、李白是法家,又说: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丧失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逸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秦的暴政,完全是正义的。” 梁效虽然也承认秦始皇 “滥用了民力,妨碍了生产,激起劳动人民的反对”,但强调说:秦始皇时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还没有激化到大规模外部对抗的程度”,是赵高 “奴隶主式的残酷压榨,使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激化起来,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赵高篡权与秦朝的灭亡》)。
这些文章经常征引章太炎的看法,说他是 “资产阶级革命家”,“早年还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
后续
中国官方认为,江青批所谓 “现代的儒”、“党内的大儒”,是攻击周恩来。梁效写作组成员周一良则表示,从来不知道有影射周恩来这种含义。上海写作组负责人朱永嘉称:“毛泽东和直接领导我工作的张春桥、姚文元都从来没有公开或暗示过我们,要结合批批林孔运动、尊法批儒、评《水浒》来公开批判或影射周恩来。我也没有授意和同意过写作和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
1977 年《红旗》杂志第 6 期、《人民日报》6 月 4 日全文转载吴江文章《现代复辟派和古代变革史——“四人帮”是怎样利用批儒评法进行反党阴谋活动的》,此后梁效等在 “评法批儒” 中制造的一系列论点被系统清算。有文章认为《略论秦始皇的暴力》等文章是为迫害老干部制造舆论。
以上引自维基百科。
梁效是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的笔名。“梁效”即 “两校” 的谐音。
罗思鼎是上海市委写作组的笔名,谐音 “螺丝钉”,取义于雷锋的名言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清朝: 屠城,闭关锁国,强行剃发易服,灭族,部族统治,联合外人屠杀子民,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北洋水师,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奇技淫巧,。。。。。。
你敢说心只是一个器官?不具有思考功能?来人,诛九族。
哎呀妈呀,火药真厉害,可不能让他们玩,封禁!
规定:不允许出村,存外面 30 米外 3 人出行视为谋反。
到处都是桃花源。
大清真好啊。
且不说 “闭关锁国” 这个说法到底是否正确,明清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闭关锁国”,而是封建专制的不断加强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道路。
最近好多新词啊,关键每一个新词都会成为一个梗
还有什么是我们不敢洗或不能洗的?
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五千年文明的核心是什么
明白不明白啊?
要单说乾隆的一口通商也就罢了。
明朝海禁、康熙内迁和西方有个毛关系?合着倭寇、郑家也成西方殖民者了?
表达什么观点都可以理解,只是这种观点在当下的时局中还是会显得很敏感……
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历史问题做出定调,以后就得按这个思路做研究,否则就涉嫌历史虚无主义。
读史早知今日事。
推荐一本书据说不能再版的书《走出帝制》
百度仔细搜索一下,电子版还是可以看到的
文章很有趣,作者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和官方视野不同,篇幅不长,小半天就读完。
我印象里这个机构以前好像有发表塞里斯人种本土起源的说法
不管是维护这安全还是维护那安全。总而言之,统治阶级所有举措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从统治阶级的视角尽可能的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这并不是多么惊人的新观点。
如此之学术争鸣早已有之,不必过于激动
翻案不得人心
还是等等看俄罗斯人对苏联政权的评价吧,家人们。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是在为未来国家要走的方向做理论基础的铺路工作,中国未来会去向何方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吧?我是真润不了。能润不润的等着后悔去吧,一点没开玩笑。
毕竟老是在外面吃瘪,所以准备给闭关锁国找台阶?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装了?
这是真要加盖了?哈人
谁控制了过去, 谁就控制了未来; 谁控制了现在, 谁就控制了过去。
其实没啥问题,就问一下罗刹、浩罕等中亚北亚东南亚等国家不和大清做贸易吗?白银帝国不和闭关锁国矛盾吗?《航海法案》和所谓的闭关锁国有什么太大区别吗?人家是保护本国利益,到你就是愚昧麻木。
所以我想问一下,左宗棠的毅军最后哪去了?张勋为什么留了辫子还能活下来?二次革命为何居正和日军合兵一处?谭嗣同为何鼓吹日本仁义之师?
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正如文章所提到的 “随着全球史观兴起,国外学界充分探讨了中国在 17、18 世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状况,认为清朝中国是全球史的一部分,从未自绝于世界。” 可以说。文章的观点并不新鲜,基本上是在海外史学研究的基础上稍阐发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略微突破了传统的官方叙事。
但传统官方叙事本身就是为合法性背书的历史神学,无关历史的事实与逻辑,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旦与之相悖,就很可能被舆论场扣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所以这种官方引导的史学观点试水被认为是某种政治投机也就不可避免。
“闭关锁国”被固化为一种国民认知,被认为是 “积贫积弱” 的核心原因,是进步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唤醒民众,向西方学习,不断开放、改革乃至革命,希图走向全面现代化中发展出来,这种经典革命叙事,显然不太适合许多人的心理了,退回到 “洋务运动” 的水平很符合社会发展现状。
又给四十年后的历史教科书提供了素材
大清之所以会落后西方几百年,本质原因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是太过骄傲与自大,总以为外界无论如何变化,自己都是永远的天朝上国,是万邦来朝的盛世,不愿意谦逊地学习西方的技术,也不愿与西方的文化进行交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列强们很了解东方,而东方对其列强们一无所知,于是才有了近代的耻辱。
殷鉴不远,牢记使命。。。我们在自信的同时,也切莫勿忘谦逊地学习。共勉。
洋务派?
非常好。建议弘扬传统文化,学习老祖宗的智慧,你还能有老祖宗聪明?
看了之后,我立刻去和高中的学生讲:你历史白学了
我寻思这还不如高中历史教材必修内容。必修内容是什么?上了高中都要学的,人家尚且能做到正常。《历史研究》又是什么呢?纯粹的找自信找到自卑了。
只能说是神文,差点就信了。
人一走,茶就凉,那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问就是体制优势
不新鲜
虽然该院的定位有宣传功能,但是人也不是一点学术讨论的文章也没有。
这文章本身写的还是凑合的,有点瑕疵也问题不大。很多观点其实先前论文早就有了,无非是集成起来复读一下。结果在知乎上被一帮子民史和票友都算不上的业务爱好者看不起,没几个正经就文章思路展开讨论。无非是今天某些立场视角泛滥淹没了正经讨论,害怕防疫 or 其他限制,跟历史学讨论半毛钱关系没有。还上来就探口风,定风向,摊手。
然而最大到问题在于除非你是经典建制兔兔派 左派会觉得大清 / 大明封建王朝早该死死了 右派会觉得改开正确的…… 你封建搞闭关锁国就是错滴
我觉得除了没有思考能力小粉红谁会相信呢
属于开历史倒车了。
你的承诺呢?
你的弹夹呢?
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是吧?
支持自主限关说,闭关锁国的说法无非是是类似于傅满洲一样的刻板印象,把古人想象成思想畸形极端保守的奇行种。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西方文化入侵以及保护国内产业,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颇有维护之意。
东方老大帝国,封闭稳定,闭关锁国,处于静止社会、停滞状态。
西方文艺复兴、人文精神、进取开拓、殖民大航海、工业革命、新教伦理。
这一套本就是西方国学。本文试图重新定义历史叙事,是正确的。
明朝下西洋,构建朝贡体系,清朝广州十三行,康熙朝直接任用西方传教士进行历法、军事改革首开中国历史先例,乾隆朝与英、俄冲突,经营中亚关系,晚清洋务运动。不管是具体来说,还是整体来说,很难武断地冠以 “闭关锁国” 的称号。
除非你认为,下西洋与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朝鲜贸易不算贸易,只有坐船探索美洲才算开拓进取。
或者与中亚国家交往沟通、经营西域不算是对外联系。跟准格尔、俄国激烈对抗不算 “系统外部影响”,那就听你的呗。
或者换句话来说,只有跟欧洲少数几个国家一模一样,才算是不 “闭关锁国”。那这一套就有问题了。
我最近一直引用知乎答主高天流云的图
带英殖民航海工业革命了一百五十年,财政收入刚刚赶上大清种田。
其中 1685 年 - 1724 年财政收入从 500 到 2000 翻五倍,是因为七年战争英国胜利,接收了法国等国的大片殖民地。
1766-1791 年财政收入翻番,是因为东印度公司成立。
如果七年战争战败,没有印度,英国殖民航海一辈子能不能吃到工业革命的果?那些七年战争战败者、殖民竞争失败者的殖民大航海工业革命叙事,我们有人关注吗?
如果英国就在带清带明边上,早就被带清带明橄榄了,它还能殖民大航海吗?
如果欧陆国家具有稳定霸权,那英国还能殖民大航海吗?
殖民大航海工业革命这一套西方国学,只是西方近代化的一条偶然路径,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历史公理。
因此中国历史研究院试图重新定义历史叙事,是正确的。至少,不是错误的。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
这样想来,大清当初最大的败笔就是让孙文先生有机会去了日本。
品葱用户 不动如山的kuma 提问于 8/8/2020 问题来自知乎,当然按照尿性底下一堆批判。 品葱用户 不动如山的kuma 评论于 2020-08-08 转个知乎问题下的答案,个人觉得写的还可以。 匿名用户 任何正常人只需要独立思考1秒 …
收录于合集 #历史研究 78个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 来源:《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 ** ** 摘 要:“闭关锁国”不是中国古代既有概念,也不是西方对中国的固有认知,而是晚清中日语言嫁接产生的历史名词,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 …
品葱用户 毛毛成 提问于 10/1/2020 观视频的一大堆像张维为一样的弄臣说是繁荣带来民主而不是民主导致繁荣,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使用了奴隶贸易,血汗工厂,殖民主义等专制手段,还说高福利自由民主的制度只是在最近几十年苏联逼迫下建立 …
品葱用户 hhhsss 提问于 5/28/2020 我认为中共一直在妖魔化西方殖民 我看到,被英国殖民的香港,反而是本土粤语文化最辉煌的地方,还可以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中共统治的各个地方,本土文化不断被同化、灭绝 那么中共对 …
文/郁风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的结论是,传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观点是过时的、站不住脚的,是“特定时代欧洲中心主义影响下的文化产物”。 恰恰相反,该政策起到过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