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养老金 8% 的个人缴费只记账不坐实?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15》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经超过 4 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基金下降至 3274 亿元,帐户资金不足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多 …
我小时候,我父亲傻乎乎给我买了个保险。
一年几百块投入,坚持 5 年。
90 年代,两三百块也真不是个小数目了。
回报很丰厚:我上大学时每个月领 30 块,大学毕业就回本,如果读硕士博士还能血赚。
我退休后,每月更能领取 600 元退休金。
我分析我爸逼我考大学读研,可能有这个因素。
但他对我读博的态度很无所谓,估计是因为出租车涨价了,每个月去一趟保险公司取钱,如果打车来回,需要车费 20 元。
我问我爸,为啥要买这种保险,我爸说当时想着退休 600 一个月呢,比他工资高。
我……
个人认为,这是最好的养老金制度。
反正钱就这么多,要么多交,要么少发。
现在不能少发,那就只能多交了。
让你多交,就得让你相信多交钱是值得的。
这就变成庞氏了,只能注水。
中国 1980 年人口为 9.81 亿。2019 年人口为 13.98 亿。增长了 1.52 倍。
中国 1980 年 GDP 为 1911 亿 。2019 年 GDP 为 990865 亿。增长了 518.51 倍。
中国私人资产 1980 年设定为一亿基准点的话,那么 2019 年 6 月 5 日,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在深圳联合发布《201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显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 190 万亿人民币。其中可投资资产 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达到 197 万人。那么我们以最低标准 197 万人每人仅 1000 万元可投资份额,那么最终也达到了 197000 亿。这极端保守的数字仍是增长了 197000 倍。
再列一下
1.52 倍
518.51 倍
197000 倍
为了不刺激你们 996,最后这个 197000 仍是极端保守的一个数字。中国无产阶级这个被指责为大多数碌碌无为的群体你们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你们知道了吧。
再看看高赞答案下的用语吧。
社保是横向公平,你的钱存进去就是大家的钱,大家的钱存进去就是你的钱。这种方式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的私心,是公共地悲剧,是道德风险。
如果青年人到了中年还是很穷,那就老老实实接受最低保障水准的晚年吧。
现在我要问的是,中国养老问题是穷的问题吗?
快零点了,再打点字。
教员说过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斗地主时的首要问题。
有人说你倒是给出个办法啊。
办法当然有,不过讲出来就会被惊诧掉。那么我就结合教员的话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呢,也是我小时候听老人讲给我的。这一晃也四十多年过去了,你看以后就不要说 70 后多反动不是。我们也是有一颗进击的心呢,当年也被人扣帽子说是喝狼奶长大的一代,没想到吧。
故事很简单,一共有三个角色,两只小熊和一只狐狸。他们三个为什么聚在一起了呢?是为了一张烤饼…… 换现在时髦的话讲应该是蛋糕了……。两只小熊一起做了一张烤饼,然后他们要一起吃这张饼,但是都觉得自己贡献大,要多吃点,于是便争执起来了。这时,来了一只狐狸,看到这个情况便说,这样吧,我来帮你们分,保证作到公平公正公开。两个小熊便答应了。狐狸二话不说,拿起这张饼便一撕两半,分给两只小熊一熊一半。
然后呢,甲小熊提出了不满,说很明显乙小熊那一半比自己的大。狐狸仔细看了看,和乙小熊说,确实我给你的有点多。于是乎张开嘴便吃掉一小块乙小熊的饼。可是这下乙小熊不高兴了,说现在我的饼比甲小熊的小了。狐狸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这样,于是乎张开嘴又吃掉甲小熊的一小块饼。为了公平公正,代价还是要付出一点的。就这样,狐狸为了公平公正的结果不断的用他的嘴修正着分配的结果。到最后两只小熊都只剩下一小捏的饼了。这时狐狸拍拍肚子说这下你们剩下的都一样多了,我的方法还是很科学的吗。
这个儿童故事当年给我很深的印象,今天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你也能讲给你的孩子听。
为什么我说要结合教员的话来读这个小故事呢?因为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在于谁是我们的朋友呢?是起了纷争的两只小熊是朋友呢,还是那个来科学分配的狐狸是小熊的朋友呢?谁是我们的敌人呢?是起了纷争的两只小熊是彼此的敌人,还是那个狐狸是小熊们的敌人呢?
这是首要问题。
看着答案阅读量还在,再推点自己写的一些让人不舒服的答案。
为什么 2020 真人版《花木兰》评分这么低?《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算抄袭吗?
提俩个供大家批判。
自己存钱给自己养老,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我觉得这样挺好。说实话作为打工人我每月那点可怜的工资都没办法每月按时给自己父母打养老钱,但是个税里面一扣扣那么多养老保险去养那些城市里养尊处优的老年人然后再让他们长长寿寿的来收我房租来歧视我排挤我,说实话我是不情愿的。。。
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现在公开的消息。个人的观点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个人养老金制度 “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归根就是一个方向,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从更重统筹平衡转向更重个人所得,鼓励大家更多的自我养老。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自己在基层法院工作过多年,也专门在劳动争议合议庭干过一段时间。期间处理过大量因为没有缴纳社保而起诉企业的案子,无一例外,因为现有政策这些劳动者几乎没有几个胜诉的,当然,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并非是胜诉败诉的问题。而是如果你真的接触过这些案子,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劳动者不交养老保险并非企业不愿意给他交,而是他自己选择不交,自己更愿意把交给养老保险的钱拿着自己用,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人当年确实穷,到手的工资就没有几个,所以更愿意把交养老保险的钱自己留着用。二是这些人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可真的老了,才发现困难的是现在,更难的是未来。企业承担大头的养老保险尚且如此,个人养老金制度又会是什么结果?
逻辑上来说,你可以说这是他们自作自受,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可是对于穷人,这所谓的选择真的是选择吗?
当然,大家都能看到现有社会保险入不敷出,如果不改,能不能撑到我们这代人退休都是个问题,但是简单的将养老问题市场化,会不会导致和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一样的后果。如果说后两者还能得到修改,养老问题由于其长期性,一旦真的选择了市场化,几乎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加几句话。我并没有否定他们。老一辈有老一辈的贡献,也是吃大苦过来的。关键在于差距太大。其他的不展开了。
另外,我觉得我原答已经把意思表达出来了。非得说直白点,就是我已经在你这定投一只封闭期四十年的保底产品了,如果新产品不保底自负盈亏自己理财,为何要投给你?基金平台给打折,银行大客户优惠,资产达标每年送体检套餐机场接送,人家的客服都做得很贴心,过年过节还主动上门送礼品,给我个理由。
若跟税务扯上关系,我倒是愿意投,因为我过起征点了。但那些没过起征点的呢?那些孩子都快奶不起的,还得从口粮里抠一块出来投?如果允许自愿不投,是不是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说出 “活该年轻时不投”?
讲真,我们大多数老百姓没多少理财意识,很纯朴的相信奉孝,比如国债出来就秒光,至今还有不少人零存整取。我们是什么奉孝?老百姓不懂你什么年化,老百姓只知道交给奉孝保管最安全最放心。现在你告诉我说自负盈亏,那我有理由认为你是打着奉孝的招牌卖封闭期四十年的基金,要没奉孝的招牌看谁理你。
原答如下,一字未改。
在医院里见过不少住单间病房却一毛钱不用花的八九十岁的老人。
养老金一万多一个月,还有各种补贴再加一万多。年年还能跟着涨。
要不现在护工咋敢开口就要两百八一天呢。去年还看到有护工见面第一件事不谈工资,先问你是不是公费医疗的,她只愿意伺候公费医疗的老人。
现在护工基本是农村阿姨叔叔在做,没什么职业培训学历要求。那些中年失业的城里人,只要舍了那份傲气,月入八千妥妥的,还不用交税。不过没多少节假日倒是真的,大概只有过年那十来天能休息。要不要考虑一下?嗨,跑题了。
那些老人,僵尸一样躺病床上,靠插胃管灌营养液活着,这算安度晚年吗?一个月能领两三万,住院又不要钱,抢救啊,当然要抢救。
跟护工闲聊时,据说最久的那位,已经在医院住了九年了。
这样的老人,一个抵十个工人退休。关键是,按他们的年龄来看,大概率是一毛钱社保都没交过的。
转制后的国企中层干部,退休工资没转制前在编的清洁工高。
智慧、技能和劳动力都不能决定你的养老金。
想那么远干嘛呢,能不能活到七十都说不准。理财意识得从娃娃抓起,过年的红包也是一笔小钱了。虽然靠工资不可能发家致富,但大多数人的本金还得从工资里一点点抠出来。
指不定啥时候又撞上像去年那样,十万变二十万,二十万变四十万的行情呢?
本金滚到一千万后,你还用得着在意每月交的那点养老金吗?
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鼓励个人储蓄,削弱再分配属性,这么做你可以说更公平了,也可以说更不公平了。
一方面,个人存个人的钱,为自己的养老负责,站在有钱人角度上讲更公平,另一方面,穷人本身赚的钱就少,现在还要自己考虑自己养老的事,站在穷人的角度上讲,他要对平时的花费更具约束,才有能力到晚年混点好饭吃,当然有钱没钱是个广义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中国早就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是其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环而已。
中国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一个疑问,而这点会使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中国实行起来麻烦重重。
即,中国怎么解决类似于社保混账管理,空帐运行的情况?
都知道个人养老金制度全世界新加坡实行的最好,新加坡养老金的最大特点是个人账户强制储蓄。
新加坡的社保制度覆盖人群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性居民。公积金法规定 “凡工薪收入者,无论是公务还是非公务职员,都要参加中央公积金计划,向中央公积金局按规定足额缴纳公积金,连个体商贩也要参加。”
中央公积金规定了 55 岁以下分设三个账户:
账户层层分明,用途清晰,就要保证公积金的绝对安全性和可行性。
因此新加坡发明了公积金独立于政府财政的分帐管理模式,确保公积金的资金绝不会被挪用他处。
如:公积金制度法律依据是公积金法令。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为公积金管理机构,隶属于劳工部,政府财政的丰歉对公积金没有直接影响, 而且政府无权动用公积金去弥补财政可能存在的赤字。
公积金投资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运行,确保本金安全和盈利。
反观中国,社保的统帐结合 、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模式一直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1953 年 1 月 2 日,《劳保条例》开始进行修订,当时规定企业按照工资总额提取劳动保险金,70% 由企业自行管理,用于发放当期退休金和其它福利,30% 交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保管,作为企业间统筹调剂和储备。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均能享受退休金和医疗等其它福利。
而此制度实行不到 20 年,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69 年 2 月便停止了国营企业劳动保险金。当时全国总工会积存的近 4 亿元社会保险总基金悉数缴解国库,转为财政资金。
此后,职工退休金完全由各企业自行负责。到了 20 世纪末,有些国企因为市场化改革无法在自负盈亏,甚至濒临破产,工人面临下岗。很多企业此时已经无力支付单位职工退休金,原来在此退休的或者正要退休的职工无法再领到养老金。
国家为了维稳,将职工分为 “老人”“中人” 和“新人”,三类人对应三种不同的养老金政策。
养老金账户实行统筹账户 + 个人账户相结合方式。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将 “新人” 缴纳的钱在当下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老人”,这样就能解决众多企业无法负责还在嗷嗷待哺退休职工的退休金问题。
而新人的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退休时可以由权利人分期领取。相当于强制储蓄。
改革实行时,已经退休的老人从未缴纳养老保险金;工作了一定时间的 “中人”,在参保前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他们未缴纳的部分,全部“视同缴纳”。而在改革中,不断有职工按照“视同缴纳” 的政策参加社保。
所以 “视同缴纳” 的部分好像等待泰坦尼克号撞击的冰山,数额巨大但我们却看不见。
历史的欠账被强行加在正在缴费的 “新人” 肩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但又实行低水平的养老金替代率,开源节流,来解决养老金改革的转型成本。
可即使这样统筹账户的资金还是不够支付,于是,在现收现付制下个人账户被挪用于退休金的发放,这就是著名的我国养老保险的空账运行问题。
到了去年医保改革,单位缴纳的 30% 进入个人账户全部充公进入统筹账户。
社保设计的个人账户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反而在统筹账户出问题后时时被拿去填窟窿,根本没法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这次又要执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那这个制度谁来监管?能否独立于政府财政?立法谁来保护?怎么杜绝和社保和社保个人账户一样的混账管理,空帐运行的情况?
更多精彩回答
不管怎么折腾都会崩的……
最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我们是文明社会,所以不予采纳…… 全球都一样。
这得具体看细则。
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其实这种感觉有点像”不那么坑爹 “的” 养老分红保险 “,又或者是国家引导的另一种” 封闭型“基金,而且这玩意有多多少少有点看良心的感觉。
我个人对统筹进行的养老金没有那么多看法,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妥妥是一笔烂账,且必然会在未来扯出各种分配上的问题,而且妥妥地是国家的一种负担。
如果咱从什么” 现收现付**,**分配不均,先人摘果,后人种树 “的这种角度来讲可讨论的地方就太多了,就公平角度来讲,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统筹进行的养老金的优势也很明显,因为牵涉到人群多,涉及到的领域比较敏感,所以这个制度稳定性极强,执行度极高。
如果说”退休年龄 “这一块还是能做点文章的话,那么” 个人养老金“基本是动无可动,而且尤其是统筹账户上的养老金不可动,而过去的经验也基本验证了这点,个人账养老金的优先级是远低于统筹账户的,甚至说如果统筹账户上的资金出问题,甚至说还必须得想办法给补齐。
统筹账户很全面,很重要,很敏感,所以是必不可能动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啊,这种统筹的养老金在以后说白了就自带一种”劫富济贫 “的效应,当然如果放在前些年” 部分享受养老金“模型下,可能是反过来的,但我们还是往前看不是。
那么大家觉得在目前统筹养老金需要”劫富济贫 “的现实下是需要更多地吸纳“个人养老金” 来补足 “统筹养老金” 呢,还是把”个人养老金 “并列于” 统筹账户“上呢?
而且这种” 个人养老金 “的模式大概率也是 " 封闭基金式 “的长期模式,我们且不提整体的投资风险(事实上从目前看来社保投资收益还不错),这些存在于” 封闭期较长“的个人养老金由谁管理,会不会被挪用以及如何被继承的问题吧就有待商榷。
当然从合规性考虑,这种挪用,管理问题肯定是会被坚决杜绝的,但实际上这类账户的资金管控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在当下”统筹养老金 “结余相对困难的情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不是应该想办法理顺” 统筹养老金“呢?
如果大家认为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给” 统筹养老金 “做增量的话,那么我们这时候引入” 个人养老金制度 “又有什么特殊意味呢?
统筹养老金 > 社保个人账户应该是人尽皆知的现实了。
那么” 个人养老金制度 “是会在原有养老金模式下取消掉个人账户做存量调整照顾年轻人,还是利用” 个人养老金制度 “做增量让年轻人额外多交呢?
…………
那啥… 对于社保基金来说.. 年轻人们,我们就是增量…..
由政府研究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也称 “个人养老金”,已经从今年 3 月 1 号起,在北京和浙江省开始试行了。
这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和我们之前交的社保有什么区别?
交了能领多少钱?哪些人能交,应该怎么交呢?
相信许多人都还是一头雾水。
所以我专门拍了这个视频,来给大家讲清楚这些问题。
这个不就是国内版的 IRA 嘛(非雇主支持的,雇主支持的为 401K)。总体来说这个政策应该是相对公平的。美国类似的政策运行了几十年了,没看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具体的实施还有一定的担忧的。
国内现行的养老金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入不敷出不说,还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具体的解决方法是有,但是要各方妥协,牺牲利益实在太困难了。个人认为,不管怎么变,最后演变为美国式的 401K/IRA 是必然的事情。理由如下:
在劳动人口逐渐减少的前提下,统筹进行的养老金必然是一笔糊涂的烂账,必然出现分配不均的事情,进而必然导致人们缴纳的意愿降低。反正我不管缴纳多少,最后大部分都去了别人的口袋。
多种养老制度并行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复杂的问题必然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只能说做到相对的公平。但是我们又得体现制度的优越性,否则又和无良的美帝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具体什么样子,你看美帝的 401K 的执行情况就知道了。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养老金完全自愿,取决于个人。你年轻的时候存多少,老了之后就有多少钱可以动用。年轻的时候不存钱,老了之后就会很惨。政府层面上给予税收优惠的补助,对于个税占大头的美国税务结构来说,这部分的延迟课税可以显著的降低纳税额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IRA 作为 401K 的一个补充而存在的。我们先用非雇主支持的 IRA 作为试点可以理解。扩展阅读:Valkla:美国各种投资账户的税收细节
但是这个执行有几个很重要的前提:
只有这几条达到了,这个计划才有可能推行的下去。目前看来,我们相关的政策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很多人都没到个税起征点,税务优惠实在是聊胜于无。除非说能找到别的福利能够激励人们多存。另外我们是大政府模式,养老问题全部推给个人这个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就算是无良美帝,养老的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的三元结构。公务员,教师等还有自己的养老金计划,由联邦财政承担。所以指望中国版的 IRA/401k 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而且,美国可以推几种有限的指数基金让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平均利润,我们的股票市场还是以投机和割韭菜为主,你敢把你的棺材本都放进去吗?养老金账户对于可投资的品种必须要有限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高增长,而是战胜通胀,资金的变化需要靠慢慢累积来达到。况且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自己操作长期投资的能力。所以在具体的细则出来之前,持谨慎悲观态度。
以上。
[
美国税法典(精选本)
京东
¥420.00
去购买
[
致富之门 汤森路透 Reuters Eikon 金融数据定制服务金
淘宝
¥10.00
去购买
社保是横向公平,你的钱存进去就是大家的钱,大家的钱存进去就是你的钱。这种方式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的私心,是公共地悲剧,是道德风险。很多人都想按照较低标准交社保,但是在社保基金支出的时候参保人往往对社保基金安全不怎么在意,尤其在医保领域存在薅羊毛风险。
个人养老金则可以理解为年金账户。你的钱就是你的钱,最多可以让后代继承,或是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助。这个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道德风险,但是缺少社会成员之间的扶危济困。
我多年前跟马督工提到过类似的想法。
降低社保保费率及保障标准。同时推出类似美国 401K 账户的个人养老年金机制,存入养老年金的钱可以享受部分个人所得税抵扣,但是投资方向必须是有关部门认证的安全方向。养老年金账户的钱可以指定继承人继承,也可以用于保障近亲属的养老、医疗需要。
我的想法是青年人要就业创业,就业问题是青年人的主要问题,养老需求一时半会没那么迫切。降低社保费率有利于青年人轻装上阵就业、创业,减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用人顾虑。等到青年人步入事业有成的中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存储年金,为自己准备优渥的老年。如果青年人到了中年还是很穷,那就老老实实接受最低保障水准的晚年吧。
又一只 “花卷”,苟或者革或者入,
看起来三条路,其实长期来看,只有两条路
我其实挺理解国家的无奈!
一切根源都是人口老龄化。
根据我的保守估计,到 2050 年,我国老龄人口(记住我这里说的老龄人口指的是年龄大于 65 岁的人)占比将超过 30%,社会总抚养比将达 70%,意味着 10 个劳动力(15-65 岁)要养活 7 个非劳动力,其中包括 5 位老人。
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人 20 岁,甚至 23 岁才工作,社会总抚养比将远大于 70%。
人口老龄化这个洪流下,我们基本上束手无策,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是因为体量太庞大了,任何小事儿,如果乘以亿,就是天大的事情啊。
这不,前几天报道国资委又将 1.21 万亿的国有资本划转到社保基金了。我告诉你,这不是国资委第一次划转了,19 年就曾划转过 6600 亿呢。
现在还是只是老龄化的初期阶段,2019 年末,我国老龄人口占比还只是 12.6%,等到 2050 年,65 岁人口占比 30%。这得是多大的窟窿啊,划转资本量得 10 万亿起步了。
实话实说,不管是养老金计划改革还是延迟退休,我都很理解国家的难处,我觉得,体谅是不够,我们得做些什么。
揶揄的风凉话就别说了,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
在此!
我呼吁: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主动承担起责任,工作时候多存养老金、退休后少拿养老金(退休金最大的支出就是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占比最大)。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个人对国家的赤字真情。向日本公务员学习,不能被这个岛国给比下去了。
我们的约 1 亿先锋模范,也要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起责任化解养老金危机,即便是再小的贡献,乘以一个亿,都会散发出巨大的能量,一年不领养老金对小家没什么问题嘛,但是却可以替国家减轻很大的负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我也会身先士卒,争取自己存钱养老,不给国家添堵。
(PS:我已经开始存钱啦)
我们所站立的就是自己的祖国,我们不努力谁来努力。
希望更多人响应我的呼吁,行动起来!
同时,呼吁国家快点清除掉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人们就能够多存点钱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这句话是重点,
这不就是一个封闭期非常长的基金?
市场化投资运营能投资什么,国债?优秀的公司债?股票?这些都是有风险的,
从最近几年爆雷的上市公司股票和上市公司违约的债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都会看到有一个两个社保基金的影子,这就很尴尬了,
同样,即使运气好,没有遇到爆雷事件,(这几乎不可能,只要是投资,时间一拉长,不论几率多少,总会遇到黑天鹅。)
股票市场也会有正常的下跌,比如最近很火的贵州茅台股价从
2021 年 2 月 18 日最高价 2627.88
到 2021 年 2 月 26 日股价 2122.78,
股价跌了 505 元,在 8 天跌了 20%,还有其他的酒类股,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等都跌了 25% 以上,有的甚至跌了 30%,
还有企业债违约,延期兑付,甚至无法兑付,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小王 25 岁工作,每月从工资拿出 1000 元参加个人养老金投资,这些钱一旦投入只有退休才能取出,
一年 1.2 万,30 年后,小王 55 周岁了,这时候小王距离退休时间还有十年,这时候小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有个人的本金 36 万和 30 年的投资收益 14 万,一共是 50 万,
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要来了,投资基金肯定是分散化投资,每个领域投资百分比额度也肯定有标准,但是,黑天鹅来了,它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就是来了,虽然是分散投资,但是所有的股票,地产,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暴跌,有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进行了破产清算,
这时候小王的公司也破产了,55 岁的小王被辞退了,小王虽然被别人辞退了,但他的心态还算好,因为他有个人投资养老金,在一个月之前养老金账户还涨到了,55 万呢,虽然没有了工作,但是休息一段时间也是很好的,
结果小王打开个人投资养老金账户一看,他的所有者权益只有 15 万了,
我的 55 万呢?为什么变成 15 万了?
这是怎么回事?在发生黑天鹅或者金融危机中,所有的资产价格都会暴跌,这个暴跌不是跌 20%30%,而是暴跌 60% 以上,如果还在持续卖出,那么价格会继续非理性的下跌,最终有的公司会跌破 1 元,退市。
美国 2001 年科技股泡沫和 2008 年金融危机都造成美国 401k 养老金亏损几千亿美元让许多美国老人一生的积蓄几乎血本无归。
从近百年来,大规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过很多次
1929 年到 1939 年美国大萧条,
1973 年到 1975 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20 世纪 80 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1997 年到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 年到 2011 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这些只是大的,影响全球的,还有许多小的,比如 2000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还有欧洲的债务危机,
从希腊发生,然后蔓延到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
除此之外 2008 年的中国股市和 2015 年的中国股市,这算不算一次小型的危机,
还有去年的石油价格暴跌,是有跌破净值,这算不算,
我没记错的话,摩根家族起家的时候就干过一件生孩子没屁眼的事。他们把一个劣质基金包装成优质基金,然后通过贿赂当地官员让一个地方的养老金买单,最后,那里的居民血本无归,老无所依
市场化之后,咱们这儿是不是也要上演这样一幕?那群玩金融的心有多脏心里没点 B 数?
还有这个国家财政补贴,如何保证这个补贴的钱用得其所,估计也是需要在漫长的试错过程之的吧,人口结构失衡不想着解决问题,打这个主意是不是有点隔靴挠痒?
说个题外话,这些年,俺们村墙上的标语换了一茬又一茬: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后来是:
只生一个好,国家帮养老
再后来是:
延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再后来是:
生个二胎好,养老压力小
我觉得现在这个标语还得改,就改成:
市场养老好,欺诈少不了
大家说,我要不要去找村支书说这件事?在线等,挺急的
社保的养老金,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再分配性,是低收入者割的富人的韭菜。由于人口老龄化增速,养老金压力巨大,个人养老金制度施行之后,精英阶层将更青睐于分配合理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看一下美国的例子就知道了。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对面的老美,在养老金方面也同样的采用的是三种举措,而且和咱们的三种政策出奇的像。在我国养老金其实也只能算是刚刚开始而已,因为现在领取养老金的这些人,也算是第一批人能领取的人而已,所以咱们对比一下老美,看一下老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咱们下面说两个问题
老美的退休金是怎么回事?(三种制度)
以及很是不情愿的为了点赞量的说一下我是
怎么看待我国的 “个人养老金制度”,受益者是谁?
(文章较长,第一点不想看的直接去看第二点)
一、美国人的退休金是怎么回事?
① Social Security Retirement Benefits(社保退休福利)
(此段介绍较长,可直接快进至此段结尾处,有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之后,美国人的退休工资)
首先美国人想要享受退休政策,也就是在退休之后有退休金领取,他们在年轻时候工作也需要缴纳咱们国内类似社保中养老保险的一种保险,叫做 Social Security Retirement Benefits,翻译过来叫做社保退休福利,注意这是普通民众的退休金制度。
这是美国人的第一种养老金制度,和咱们所交纳的社保中的养老保险有些类似。
其次,他们在缴纳这种退休金的时候,叫做 “社保税”,也就是说他们是以一种税务的形式进行征收的。不过和咱们相同的是,他们的这种“养老保险” 也是公司和个人一起缴纳,通常的比例是个人缴纳 6.2%,公司也缴纳 6.2%。
现在一位美国公民普通民众的工资大概每月在 3500 美金左右,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要扣除 217 美金的养老保险,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 1401 元左右。当然这只是单纯 “养老保险” 这一项,还有其他需要缴纳的费用,咱们在这里不过多说。
美国人退休之后可以领取多少钱呢?说起这个先要说一下美国人的退休年龄,美国人正常的退休年龄是 66 岁,可以在 62 岁提前退休但退休金会打 75 折,在 66 岁之后往后延迟退休的话,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定比例。
他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比咱们的要简单一点:
第一步,取最高 35 年的年收入总和(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1980 年赚 5 万当然比 2010 年赚 5 万要多得多,社保局有每年的通货膨胀系数,最后统一换算成现值),如果没工作 35 年就取所有工作年份的收入;
第二步将总收入除以 35,再除以 12 得出平均月收入;
第三步是计算正常退休年龄下的退休金(以 2012 年为例):头 767 折算 90%,从 767 到 4624 区间算 32%,之后是 15%。
打个比方如果某人的平均收入就是 3500 美金,那么他的退休金为:767×90%+(3500-767)×32%=690.3+874.56=1564.86 美金,换算城人民币的话大概在 10105 元左右。 |
---|
怎么样你们觉得美国人的退休金高吗?是不是觉得也不低,光退休金就有一万左右人民币了,而咱们好些人包括小编连工资都没有到这些。
但是咱们需要考虑美国高昂的医疗、物价以及各种税收等条件,这些退休金很难满足美国人的正常生活,所以在美国很大部分人选择延迟退休来增加收入。
② Pension Plan (部分公司和政府的退休金)
这一点其实和咱们听说过的某些国企才有的六险两金中的 “企业年金” 有些类似。
他们的这个退休金的福利是由公司负责承担的,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也不用缴费,在员工退休后支付,如果公司倒闭或经营不善,那么退休金的支付就很容易打水漂。
在美国,退休金并不是公司义务承担的,这点咱们的 “企业年金” 很像,所以在美国能领取到退休金的也算是美国的 “国企” 是比较少见的。而且美国很多州像邮局等一些“事业单位”,由于不堪退休金的重负,也取消了这项政策。
③ 401K 和 IRA
随着 Social Security Benefit 越来越入不敷出,而且公司政府均趋于减少退休金计划,使得美国政府牵头的退休金计划越来越难以满足公民的正常生活需求。
其所以很多民众都会选择再参保一份 401k 或者 IRA,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退休金依靠。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民喜欢炒股,而这 401K 和 IRA 简单地理解一下,可以认为是一种买的一种类似银行定投理财的基金,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这一点和上面说的建立养老金保险个人账户是非常像的,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二、怎么看待我国的 “个人养老金制度”,受益者是谁?
其实全世界的养老金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搞着搞着就发现这是份赔本的买卖,难搞的很。我国也是,美国也是。不过老美的路子比咱们出发的早一点,其实咱们很多现在遇到的问题,老美在当年也遇到了,所以对咱们而言,老美的经验虽然不能照搬,但是肯定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所以三条路子出来了,其目的就是健全,只是在延迟退休决定之后这个节骨眼上出台,加上我国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发放制度,对于还没有正式出现详细制度文件之前都不好多说。
上面说到,其实谈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情愿的,但是的的确确是迫于生计,名目张单的为了点赞来的。 原因嘛,很简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和我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和大多数人都是没关系的。
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我国现在年轻人的现状 “4+2+1” 什么意思?两个年轻人,赡养 4 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加上房贷和车贷,搞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真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关系的。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老板们自然是看不上的,花那些时间,那些精力,对他们而言有点 “不务正业” 的意思了。
其实也不算是受益者,是真正能用到的人,是一些中产阶级。上面已经说了,对于分配更加合理的个人养老账户,肯定更受精英阶层的青睐。从美国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使得个人阶层更加青睐。
这导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流入社保养老金池子里的钱,有一些违反社保建立初衷的再分配性,加剧社会贫富的差距。
先说结论:
“平和理智的看待随着时代变迁的制度调整。”
1985 年的 “ 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 年的 “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 年的 “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5 年的 “推迟退休好,自己养自己。”
以往的社会养老金的大金库,随着劳动力减少、区域老年化不平衡,大锅饭已经逐渐无法兜底了。
虽然愤愤不平。
但是建立自己的养老金库,自己给自己谋求未来的生存,心里会多少安心点。
![](data:image/svg+xml;utf8,)
个人养老金说白了就是基金定投。
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基本养老金入市我记得许多年前就有人提了,每次都会出现社会的激烈反对,现在能维持靠的是经济高增长。
考虑到资产性收入永远高于经济增长,把民生作为一种资产像美国运营养老金那样做就非常正常,这也是改善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民生核心资产就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不要指望靠税收解决分配问题,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资本社会只能资本逻辑来处理。
建议 90 后能不交社保就别交
自己理财自己养老吧
社保制度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有些人拿得太多。老百姓退休拿多少?公务员退休拿多少?天壤之别。一句话,羊没了,韭菜也不长了,食物链是要崩溃的。
我经常会回答养老金之类的问题,因为我将来也会拿养老金,家里的老人都拿养老金。
我们都会老,我们都要拿的,学习一下,了解一下,不会错。
但是无论多少次,无论过了多久,我都会在知乎的回答区看到一种很神奇的理念。
那就是,养老金仿佛来自于年轻人的劳动。
你拧一颗螺丝,全中国的老人能多拿 1 块钱养老金……
所以,为了大家都有养老金,必须要有年轻人去拧螺丝……
所以,谈到养老金,就是老龄化就是生育率……
这……
这特么不是扯淡么……
我就不说给老人发一块钱是不是一定要有人拧一颗螺丝了(实际上根本不是),
我就说你拧一颗螺丝,就一定能给老人发一块钱吗?
就这,还能几千几万个赞……
============
然后个人养老金制度很多国企早就开始了,什么延迟养老金就是其中之一。
举个例子,好比你现在每个月少拿 1k,国家拿去帮你投资,退休的时候,算上利息按月返还。
好处是,这 1k 本来是要交税的,现在不用了。
坏处是,因为我国神奇的税收体系,1k 大概也就免个几十块甚至几块钱的税,
而你可能要 30 年后才拿到这笔钱,正常人都不干啊……
“又想多交养老保险的钱骗我去买基金?”
2 月 26 日奶爸网上冲浪看到这条热评,原来是养老制度新形式将要试行推出,未来养老体系会更加的完善。
该养老金制度总得来说就是:强制储蓄设立个人养老账号,再把养老账号里的钱拿去投资。
一方面传来消息说多地的养老金亏损。
自己交的钱还没开始享受就已经被花完了,到自己退休的时候都不知道还有没有退休金拿,现在还有消息说又要弄个个人账户放钱进去,这不又要掏钱吗?
另一方面又传来消息说股票基金 “跌跌乐”,多国利率还下调说要进入负利率时代。
而这边说放进去个人养老账户的钱还要组合投资,交给专业人员统一打理。
可是明星基金经理自己都亏了 20% 了,专业人员靠不靠的住?那未来的养老钱交给别人去打理,这风险自己怎么承受?
如果单从这个字面意思上理解,这个第三层次养老机制好像不怎么招人待见。
不过,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不如先来听听奶爸讲解一下这个制度大致的运作模式是怎么样的,如何去提高我们的养老保障?
**如果想要了解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点击链接咨询奶爸相关资讯:**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际就是中国版的 “401k 计划”。
那 “401k 计划” 又是什么呢?
“401k 计划” 其实是美国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种养老机制。
之所以称为 401k 计划,主要是这条款是出自美国 1978 年《国内税收法》的第 401 条新增 k 项条款。
这项条款中涉及了不少证券投资和所得税等问题的条例。
这个涉及证券投资和所得税的条款怎么会成为现代美国养老制度的 “代称” 呢?
说到这个,我们还要往回再倒十年来年,说说触发 401 计划的起源事件。
1963 年底,美国非常出名的汽车制造厂:斯图特贝克汽车制造厂陷入了倒闭危机,使 5000 工人失业下岗,其中包括一些还有一两个月就可退休领取全额退休金的老工人;
再加上正在领取退休金的 2000 名已经退休的老员工。
一共 7000 人的养老金蒸发,前前后后将近一万多人生活陷入了困境。
而这里面包含了一部分已经年迈无法再就业赚取生活来源的老人家。
这个事件被称为 “斯图特贝克” 事件,“斯图特贝克” 事件当时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重视起来,进过一系列的调查、调整,最终在 1974 年出台了《退休金保障法》,也就是目前美国正在使用的养老金制度。
1974 年的《退休金保障法》已经是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实行文件,那为什么会用 1987 年《国内税收法》其中的条款来 “代称” 呢?
这个就与这个养老机制涉及的承载主体有关了。
“401 退休计划” 的养老金打哪来?
它并不是靠企业单方面负担员工养老金,政府提供诸多配套服务或者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来实现的。
而是另一个层次的保障体系:由雇员和雇主共同承担,政府进行税收和监管支持,同时账户资金进行长期有效的证券市场投资。
这里就涉及到了美国 1978 年《国内税收法》的 401 条 k 项里面关于证券投资和税收等条例;
对于美国养老机制的具体实施参考更有价值的是这些条例,于是美国的养老计划就被广泛的成为 “401k 计划”。
“401K” 计划是指员工根据自身条件拟定缴纳额度,企业也按照一定比例存入同一账户,同时企业提供合适的投资组合供员工自主选择,再交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统一打理资产。
目前我国说将要推行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机制是一样的。
相对于目前我国实行的养老制度最大的差别在于承载主体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即投资增值方,一般就是投资基金、证券,甚至股票也有可能。
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往账户上放钱,政府对进这个账户上的钱不收税或者延迟收税;
然后企业或者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投资组合给员工自主选择,比如投资于本公司股票、共同基金、债券、股票、货币市场等多种金融产品。
员工可以自行选择不同风险系数以及收益率的投资产品,账户的钱以及由其产生的投资收益就作为该账户员工的养老金。
当然,这投资当中的风险是由员工自身来承担的。
这个机制中其实就是增加了运营投资产品的专业管理人员统一打理用于养老的资产,实现更多的增值。
这个养老机制如果运作顺畅,可以使四方受益,产生三大作用:
一是使国家和企业负担养老金的压力减少;
二是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
三是使证券投资等有效地增加资金收益。
**如果还有其他更多的信息需要深入了解,可以点击链接咨询:**
那为什么我国会在这个时候说要开始着手规划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计划呢?
也许是时机到了也许是危机意识驱使。
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金亏损等消息相信大家应该都略有耳闻。
2020 年养老金上调了 5%,这已经是我国养老金持续上调的第 16 个年头了,上调是因为养老金充足吗?
不是的,只是人口老年化使退休人员加大,需要的老年人养老投入更大了而已。
2020 年养老金调剂金额为 7398.23 亿,同比 2019 年增长了 17.4%,是基金调剂历史之最。
而且据数据显示,全国 31 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已经有 21 个省市养老金处于亏损状态,3 个省市收支平衡,只有 7 个省市是盈余的。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来:
养老压力已经渐渐地加大,甚至已经开始不堪重负了。
未来如果继续依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来养老是难以承受的。
说白了就是功成身退后 “不干活光拿钱” 的人增多了,给钱的人钱袋子不充足了,需要找更多的人去想办法“充钱”。
如果想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就必须加快完善养老体制的步伐。
我国的养老体系是由 “三大支柱” 组成的。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老金。
目前覆盖人群最广也是制度最为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层次。
不过虽然占比最大,但是由于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比例平均不超过 45%,随着老年人群体的逐渐加大,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会更加失衡。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这个层次的参保人员较少,覆盖面不大。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后一次性或者分期领取。
职业年金是指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补充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退休后按月领取。
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这个方式就企业和个人拿出一部分钱储蓄在账户里,这部分钱是税钱缴纳的,退休领取时再补税,然后再把这部分钱交由投资组合的专业人员打理,进行统一的增值。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保险是采取自愿参与的,而且其中的投资产品也可(在给出的产品中)自主选择,不过其中的风险也要由自己承担。
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就是奶爸平时经常测评的养老年金险,是属于自我规划的养老金储备方式。
商业养老保险会有保底利率,也就是有一部分收益的固定可以拿到的,所以优点就是稳健。
目前第一支柱发展成熟,第二支柱覆盖面窄,第三支柱尚在开发阶段。
不过,养老年金险现在也逐步为大家所关注,一些保障意识比较强的朋友,也已经配置好年金险为养老作准备了;
只是还未达到大众普及的程度,毕竟这个途径的养老准备是需要自行全数缴纳保费的,需要一定的经济预算。
由此看来,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是当前可以依靠多方合力,提高养老保障的方法。
在尚未高发?实行的养老保障层次中也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种养老保障机制。
所以,相关部门根据当前的养老保障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来判断,需要开始着手从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机制中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
说到底,其实就是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养老制度,而能效力发挥更大、覆盖面更广、最具开发性的就是我们养老体系的第三支柱。
我们也看到,第三支柱中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养老制度(也称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另一个就是商业养老保险。
这两种其实都有涉及投资理财的性质,只是参与的主体有所区别,投资的产品也有所差别。
因而风险和收益上也是有差异的。
那这两个养老金的储备方式哪个会更加的好呢?
其实这个不好说,各有利弊吧。
首先,说一下个人养老制度。
个人养老制度收入最大的主体也是个人,但是它还涉及到国家、企业和投资产品运营方。
设立的是个人账户,自己往里面投钱,企业会协助提供投资组合产品,国家对投入账户的钱暂不扣税,投资产品运营方帮忙打理,实现增值。
多方协助的运维,使得这个个人账户的安全性会比较高。
因此会有以下优点:
1. 各方的 “经济” 压力都会降低;
2. 投资产品方得到资金去进行理财;
3. 个人的养老金经过投资理财渠道可能获得更高的养老金;
4. 多方协助,安全性高。
不过,我们也会看到这个账户是有所限制的。
一是自主选择投资产品,风险要自己去承担,就是可能利率方面会有所盈亏。
二是自愿参与,但是账户的钱投入进去后需要退休之后才能按照领取方式拿出来,并且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灵活性比较差。
不过,在实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会对风险进行调控。
其实,在 2020 年有保险公司参与过这个方法的试点。
没错,我国在试行这个方法的投资选择不是证券基金,而是以保险的形式进行的。
试点的保险产品叫做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
投保这个产品的投保人,所交保费可以在税前先支列,退休后领取保费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每个月最高可以税前支列 1000 元。
根据设想,退休能拿多少钱呢?
假如:参保人 30 岁投保;每月投保 1000 元,产品保证收益 3.5%,60 岁退休。
那么总保费是 36 万元,账户价值是 61.8 万元,一个月可以领取 2746 元。
保证收益 3.5% 其实不低,但是这个投保的规模却不大,吸引力不足,为什么呢?
主要是遇上了个税改革。
刚刚有提到,这账户的钱在领取的时候是需要补交个人所得税的。
根据试点办法,退休领取时需要补交个税税率是 7.5%,但新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政策是月收入 8000 以内的劳动者,个税税率是 3%。
个税政策调整之后,起征点也有 3500 元提到了 5000 元,纳税人群进一步缩小了。
因此,对于月收入 8000 元以内的人群其实是产生了负激励效应,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还有 1000 元的税延上限,对高收入群体吸引力也不大,从而覆盖面也变窄。
这是试点中所暴露的问题,目前既然说要进一步规划实行,那么之后的个人养老制度相信会更加的完善。
个人养老制度还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我们从这个试行中可以思考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中包含了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也以与保险公司合作设立对应的保险产品来实行。
那么,在通过养老保险来储蓄养老金,是投保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好还是直接投保年金险 / 增额终身寿险等理财保险产品进行个人规划更加靠谱呢?
如果是个人投保理财型保险,保证收益可能会比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会低一些,但是会有浮动的预定利率,而且领取时也不用补交个人所得税,收益有可能更高;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虽然灵活性较差,但是相对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来说又会更加灵活一些。
因为如果急需资金,可以通过退保、减保或者保单贷款来取出一部分收益,当然,这些操作中也会造成一定的保费损失。
两者其实各有各的优势,想要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储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评估。
如果是一款收益率高的养老年金险,那么配置之后收益会更加的高;但是如果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承担年金险更高额的保障时,选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会更加的保险。
毕竟年金险是按照投入来计算收益的,保额越高收益就会越多。
目前,个人养老制度还没正式全面实施,之后会怎么样的调整才需要等尘埃落定之后才知晓。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养老制度肯定是越来越完善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更多依靠自己来提前做好养老准备。
最后,奶爸通过一款年金险的收益演算来让大家了解一下,当前比较好的年金险收益能够达到的水平在哪里吧。
**有保险理财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与奶爸一同探讨:**
【光大永明钻多多年金险】
光大永明钻多多,是一款预定利率 4.025%,万能账户保底利率 3% 的年金产品。
这类产品在目前市场已经很少见,且它将在 3 月 31 日下架。先来看看这款产品的基本形态:
光大永明钻多多是可以选择万能账户进行二次增值的。
**光大永明钻多多是属于快返型产品,**从第 5 个保单周年日起开始领取年金,一直领至保障期结束。
这款产品的缴费时间是可以选择 3 年或者 5 年的,如果选择的是 5 年,也就是说,钻多多最快能够在缴费期结束后立即领钱。
光大永明钻多多另外还有满期返还保障,除了领取过的年金外,满期还可以返还 105% 保费。
举个例子,张先生 30 岁,投保了钻多多,每年投 10 万,3 年缴费,保障 20 年,总计 30 万保费。
投保后,张先生可以从保单中这样拿钱:
1. 张先生从第 5 个保单周年日开始领取年金,即从他 35 岁开始领取直至其 50 岁。
且钻多多从领取的第二年开始,每年领取的年金,都会在上一年的年金上再加 10% 的基本保险金额。
假设首期领取了 1 万元的基本保险金额,那么第二年就能领取 1*(1+10%)=1.1 万元,第三年就是 1.1*(1+10%)=1.21 万元,以此类推,领取的年金每年都在递增。
为什么会有递增部分?
因为光大永明钻多多的年金会从领取的第二年开始,会在上一年的年金基础上增加 10% 的保额。
2. 由于张先生是选择保障 20 年的,因此,在他 50 岁那年还可以领取满期返还金,已交保费的 105%,也就是 31.5 万元。
张先生投保这份年金险能够得到的收益除了 15 年的年金外,还有额外 5% 的满期金收益即 1.5 万。
这是张先生没有附加万能账户的前提下得到的收益,如果张先生附加了万能账户,收益还可以复利增长。
且万能账户增利宝(尊享版)还会在合同满 10 年后,每年给付 10% 的个人账户价值。
【光大永明钻多多,收益不是虚高】
光大永明给出的预定利率是 4.025%,在当前的年金险市场理是第一阶梯的存在。
万能账户的保底结算利率也有 3% 的高水准。
我们可以来看看张先生的保单:35 岁的张先生年交 10 万,3 年缴费,总共投进去 30 万保费,保 15 年。
1. 无附加万能账户假设张先生没有开万能账户,而是固定领取年金,他的收益是这样的:
张先生从 40 岁开始领取年金,首期年金是 9300 元,第二年开始就逐年递增 10% 的基本保额。
可以看到,在张先生 44 岁,也即是缴费期结束后的第 6 年,保单的现金价值是 300700,这时已经回本;
孩子还未成年、父母却渐渐老去的张先生,可以将每年领取的年金用作孩子的教育费用,或者是孝敬父母的赡养费。
到了 50 岁,张先生一共可以拿到 31.5 万的满期返还金,以及当年的年金,一共 33.4 万。
保单结束,张先生累计领取了 46.8 万,IRR 达到 3.97%,非常接近 4%。整体来看,不附加万能账户,钻多多的收益也很高。
2. 附加万能账户截止至 2021 年 2 月 15 日,钻多多的万能账户增利宝(尊享版),其结算利率高达 4.9%。
如果张先生附加上万能账户,将年金转投进万能账户增值,他的收益是这样的:
在附加万能账户后,张先生 42 岁时,保单的生存总利益就已经超过 30 万的本金,回本的速度比不附加万能账户快;
60 岁时,如果是保底利率 3% 的收益,生存总利益会有 66 万,是本金的 2 倍多,张先生这时退保的话,能够拿这一笔钱来养老,或者拿 1/3 给孩子付婚房的首付。
80 岁时,张先生仍生存,如果按 3% 的保底利率计算,保单里有 119 万,IRR 达 3.25%;
如果是 4.5% 的中档利率,保单里有 188 万,IRR 达 4.36%,超过 4.025%。
这笔钱,能够当做财产传承给下一代。
可以看到,不管是否附加万能账户,钻多多的收益都是实打实的高。
喜欢细水长流领钱的朋友,可以选择不附加万能账户,每年固定拿一笔钱;想要领取更灵活,可以附加上万能账户,随存随领,用来应对大笔财务支出。
有人也会提出说,如果我自己储蓄,不做养老保险保障,晚年会不会更好一些?
这个其实我们也是可以计算的:
假设一个人 25 岁开始,每个月给自己存 1000 元养老钱,60 岁退休。
则到退休前养老金储蓄有:1000*12*(60-25)=420000 元
假设活到 80 岁,则每个月养老钱有 420000/(20*12)=1750 元
也就是说,如果仅靠个人储蓄来养老,根据延迟退休的政策来看,目前 25 岁的朋友退休可能要到 60 岁;
所以在保证从 25 岁开始每个月固定 1000 元拿来做养老储备,到退休年龄是可以储蓄到 420000 元,如果活到 80 岁,那么每个月的养老钱只有 1750 元。
这个养老钱还要在 35 年内确保不因疾病、家庭支出而挪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虽然我们的工资可能会随着年龄而增长,但是生活支出也会因为年龄增长建立家庭、养育孩子而增多。
所以,能够保证夫妻两人储备养老金,每个月就需要至少 2000 元的固定积蓄。
通过以上数据的演示,相信大家对于养老保障怎么规划才是最 “划算” 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奶爸就不再一一具体分析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机情况,好好规划规划。
养老问题一直存在就需要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奶爸认为转变到以个人为主体去规划养老保障是值得去考虑的一个思路。
不管是跟着政策走还是自行规划,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养老金储备了,有能力靠自己规划才是最靠谱的方式。
写在最后:
我是奶爸保,专业的保险测评机构。
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能解决你的疑问,或想要更多适合自己的专业意见;
那你可以通过下方链接找到奶爸;奶爸会以服务 10W + 家庭的经验,给你专业的建议:
以下是奶爸团队小伙伴做的部分保险测评:
成人重疾险产品测评:
达尔文 5 号焕新版 | 超级玛丽 4 号 | 完美人生守护 2021 | 康乐一生 2021 | 无忧人生 2021 | 粤港澳大湾区重疾险 | 康惠保旗舰版 2.0 | 和谐健康福满一生 | 康佑人生 | 哆啦 A 保 2.0 | 阿童木 1 号 | 超级玛丽旗舰版 2021 | 瑞华新瑞保 | 守卫者 3 号新定义 |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 | 长生优诺健康 | 福特加重疾险 | 吉康人生 2021
“个人养老金制度” 不是新鲜事物,现在强调推出这个,是对养老金保障体系的亡羊补牢,是财政补贴压力愈发增大下的必然选择。
咱们国家养老金有三大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社保)”、“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补充养老保险”。该体系结构是在 1991 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 [1991]33 号)文件中就提出的,距今已经 30 年过去了。但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居然还是瘸着腿走路。
先说说相对比较陌生的年金,有的人干脆就没有。2004 年初,《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 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3 号令)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至今已经倡导性实施了 14 年。
根据人社部公布数据和相关数据显示:2007-2018 年,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积累基金规模年均增长 22.79%,实际运作资金规模年均增长 51.11%,该阶段内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年平均收益率为 6.97%,企业年金市场投资收益累计达到 2792 亿元。
增幅数据看上去很美,但只要一看比例就傻了:截至 2017 年底,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数只有 8.04 万户,占企业总数不到百分之一。到了 2018 年底,我国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比例仅为 0.25%,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际覆盖的程度较低且近 3 年比重持续下降。
中国社保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年金充足度指数和企业保障程度指数由 2015 年的 58.7 下降到 2017 年的 56.5,显示出企业对年金计划的动力正在削弱。截至 2020 年初,我国企业年金参保人数约为 2548 万人,这一人口比例显然不足以应付巨大的养老保障需求。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办、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显示: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由总数 40 家增长到 2019 年的 63 家。受托人市场里面从 2008 年 - 2017 年,市场集中度趋势逐渐上扬,市场份额前三强资产总额占比由 62% 提高到 70%,前两家 44% 提高到 57%,市场集中度指数从 2011 年 165 提高到 2017 年 199。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较低,企业年金在现实中成了非常孤立的一个环节,甚至成了大型企业的一种手术群体享受的养老保障产品,没有发挥出针对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年金推出时,有个重要的政策利好,是将企业年金计划和税收优惠挂钩,但年金的计税环节很复杂,企业代扣代缴后,员工也搞不清到底优惠在哪里了,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高税负挤出效应,直接影响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普惠程度。
那么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社保” 情况如何呢?有的人有个误解,认为咱们国家的社保制度很落后,我看这个问题下面还有人说:“社保学新加坡”,这是极大的误解。
中国和日本、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一样,采取的是 “国家为主 + 企业为辅 + 个人补充” 的模式,属于世界主流的养老保障模式,我国还和日本等国进行了社保跨国合作(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 - 日本社会保障协定的通知(人社厅发〔2019〕81 号)》,2019 年 9 月 1 日)。英国采取的是通过税收扣除社会保险,依赖本国高税收;新加坡比较另类,采用的是个人收入强制储蓄法(中央公积金),国家只是托管而已。
我国的养老钱到底有多少呢?
人社部数据显示,1998—2017 年,各级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总额达 4.11 万亿元,而同期基本养老保险的滚存结余是 4.39 万亿元,两者几乎不相上下。
财政部 3 月 5 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关于 2018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9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在 2019 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中,财政补贴收入为 1.95 万亿。2019 年一年补贴数额就等过去近二十年补贴总额的一半!这还是在 “减税降费” 大背景下实施的,2018 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 2 万亿元,财政补贴越来越吃力。
另一方面,我国的财政已经呈现疲弱。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财政压力不断加大。自 2020 年 4 月份以来,全国财政支出增速持续正增长并大幅度超过财政收入增速,财政困难不只是近期、短期的事情,中期也会非常困难。
从 2009 年起至 2020 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2017、2018 和 2019 年债务付息支出增速分别超出当年支出总额增速 16、10 和 4.5 个百分点。进入 2020 年受疫情影响,1-11 月份,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 16.1%,超出支出总额增速 15.4 个百分点。“十四五” 时期,大约四分之一的省级财政要将自身 50% 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偿债。这无疑是在动摇养老金支付的财政基础。
总量看上去很美,但要具体到每个省来看,就一点也不乐观。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四个地区的养老金结余就占了近几年全国养老金结余的一半以上。少数省份兜里有钱、心中不慌,有的则是近似见底、月月发愁,如黑龙江、青海等就收不抵支。这个容易理解,一些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年轻人不在本省缴纳,可本省的老年人却在本省领取,入不敷出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不容小觑!
202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 1/7,按此发展下去,再过 15 年相当于每 2 个劳动力养 1 位老人,到时谁来支付养老金?恐怕还得国家托底。
2020 年 6 月份,中央在调剂基金年金预算框架下将广东、北京、浙江等 6 个省份的养老金结余,划拨支援给湖北、四川、东北三省等 22 个养老金不足的省份,确保这些地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发放。
但隐藏在全国总量之下的,是各省间养老金两极分化的财务状况。一方面,从反映当期财务状况的指标——年度结余来看,养老金向少数省份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8 年 4 省养老金已当期收不抵支,而广东(2120.7 亿元)、北京(1034.7 亿元)当期结余则超过千亿元,仅这两个省份就占到了全国当期结余的 48%。
如此看来,养老保险的三根柱子里,年金的柱子力小式微,社保这根受力负担太重,除了加大财政补贴、增强社保基金投资收入外,那就只剩下个人养老金这根柱子了。
截止到 2019 年年底,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空账高达 4.83 万亿元,如果再算上通胀因素,这 就意味着自 2000 年以来,我国养老金累计损失可能已达数千亿元。因此我国就开始推行借助退休延迟政策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同时努力做好养老金投资增值工作。但即使如此,我们的养老金还是面临巨大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重点主要在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上。2018 年 4 月,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 号),是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 “第三支柱” 的表述。
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以个人养老为目的,个人自愿参加并主导的储蓄性养老金制度。
按照国家的试点部署要求,2018 年中旬开始,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被纳入 “EET 税收优惠模式”(E——Exempt 的首字母,T——Tax 的首字母)试点范围。EET 模式是指对补充养老保险业务购买阶段以及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免税,而对退休职工从个人养老金保险计划领取的养老金征税。
扣除限额按照不超过应税收入的 6% 和 1000 元 / 月或 12000 元 / 年孰低的办法确定。但该试点计划最终令人失望:截至 2019 年 5 月末,福建全省只有大约 1.2 万人购买了税延型养老保险,保费合计约 2274 万元。根本没有达到试验预期。现在看来,EET 最大的优势——“免税” 在试点中并未完全体现,实际办理免税业务时程序繁琐,影响了投保企业的积极性。
我们国家采用 EET 模式,也是经过充分考虑的。首先,国际上多数采用了个人养老商业保险的国家,都采用了 EET 模式。其次,EET 模式缴税放在了最后阶段,即年金给付阶段征税,类似消费税,和咱们现在买房时征收的契税等税费正好相反。E**ET 模式体现了缴税延迟的特性,因此也称为 “税延型养老保险”。**EET 模式减少了当前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却造福民众,激发了民众参与个人养老保险积极性。同时,由于退休后总收入一般都是低于工作时收入的,那么领取退休金的人应缴纳的所得税也就会低,这也是造福退休人员。
十四五” 规划建议已明确提出,要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 2020》显示:
2019 年底,全国社保基金 2.1 万亿元(去重后);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 6.3 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 2.5 万亿元,其中职业年金为 0.7 万亿元;第三支柱税延型养老保险只有几亿元的保费收入,因而忽略不计。
然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同期已经改变以国家补贴为主的养老金支出模式,以美国为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显示,
截至 2019 年,美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规模已达到 11 万亿美元,在美国养老金体系内总规模占比超过 1/3,成为美国养老金体系的最大组成部分。
至于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但其中属于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的部分不及一半规模,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去年新增在售的年金保险产品也仅有 10% 真正具备养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此外,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产品类型,目前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 EET 模式当前还很难单纯依靠自觉而发展起来,未来很可能是采取类似地铁拆迁奖励拆迁户的办法——“先到先得、先到多得,晚到少得,不到不得”,国家还需在税收上予以大的倾斜和支持方才能推导第三支柱尽快树立,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近几年来,关于 “养老金制度” 除了传统的责备政府态度外,又多了所谓 “吃闲饭” 观点,认为现在领取养老金这些人是国家的包袱。
我总是说:“搞经济研究要有温度,要做有温度的经济学者。”
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叫做 “库兹涅茨—索洛增长”,我们几乎都有一个常识:中国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后开始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说来是来自于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高储蓄红利。
还记得那些 “外来妹” 吗?还记得每天三十年前每天早上自行车人潮汹涌吗?还记得一周工作六天吗?还记得 “夏令时” 吗?还记得父亲出差回来给你带的第一个玩具吗?
正是那些现在 55-75 岁的人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在每个月 10 块、20 块到 100 块左右的工资情况下,辛勤劳作,他们创造的价值无论从经济学角度或者放大到精神层面,真的就只值每个月几十块吗?他们是人口红利,如今人口红利不再,我们是否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未来的经济增长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幸福不断创造新需求的过程,是人类幸福的涌现。**经济发展终究是为了人。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在这个星球上屹立不倒。
![](data:image/svg+xml;utf8,)
忽然想到初高中时极其喜欢的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仿佛回到梦里唐朝
致敬这个国家,致敬那个曾经的少年!
如何看待我国 2021 年的经济形势状况?假如我国央行不跟随美国放水,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如何评价媒体报道「东北三省一年减少 42.73 万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能解决人口负增长吗?离异女性再婚是否比较困难?
企业可以不帮交养老了。
同时工资又不会涨。
这不就是变相压榨吗?
同时各种第三方机构又会推出各种养老保险吧。这里面又得有多少坑啊。
在东亚,政策的好坏与否,很关键的便是能让各方愿赌服输。
这个制度好,在私有制导向下,本来养老就应该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社会和集体,给国家添麻烦。
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导致世界养老金制度都面临巨大问题,不愿意生孩子的是年轻人自己,比预期寿命活得更久导致老龄化的也是我们自己,既然我们有这么大的自由,为什么不把养老的自由也还给我们?
**学香港那样,长期缺乏养老金制度,后来也只有类似半强制理财产品的强积金制度,把养老金做成选择题就非常好。香港公务员的雇主香港政府可以自愿多缴纳一些养老金,**如人民日报就曾介绍过海外的公务员退休待遇比普通人高,其中便写到香港政府给公务员提高比例多交养老金的情况。人家的雇主有钱,人家自己也有钱,多交多拿岂不是理所当然。
有钱想制订养老计划就去保险公司买商业养老理财,只有 5% 的强积金那也怪自己年轻时候没交,大家各自选择,没人怪香港政府。
反倒是我们这些本着民生第一,早早就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因为年轻人任性不愿意生孩子,老年人懒惰不愿意工作导致养老金入不敷出,反而被老少两代民众骂到狗血淋头。香港买不买养老金全靠自愿,很多老年人到了 70 岁还在赚钱自己养自己,反而人均预期寿命世界第一,远超一堆养老金保障雄厚的发达国家,老了不出去工作多活动怎么能够长寿?
以后有些人退休后嫌自己养老金太低,就可以问问他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自己交「个人养老金」,而不是总质问国家和社会。至于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没交「个人养老金」,那肯定是个人不够努力没赚到钱。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某种程度也是在用年轻人的钱去给老一辈买单。一旦个人缴纳个人使用的属性更强,媒体报道老龄化问题反而还可以从输出负能量变成年轻人自愿多拿钱出来替现有养老金支出买单的动力。比如以前媒体整日报道黑龙江老龄化,养老金亏空严重,黑省年轻人越听越害怕,而如今有了多交多拿的机会,交钱就能情愿更多,至于多交的年轻人将来怎么多拿,反正还早到时候再说。
早都说过,体制外是社达斗兽场。有钱,多交,多拿;没钱,少交,少拿,就是把养老金往更私有制的方向转变。以后,随着老龄化少子化收支压力巨大,基本养老金发点意思意思就行了,真正能养老的事情就交给自己决定的第三方或者补充账户吧。这符合私有制经济结构。
今天早晨(3 月 18 日),会长刚刚打开新闻,一条热搜直接跳入我的眼睛:
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
此处为了让大家了解到直观的消息,会长将官方新闻截图如下:
从这条新闻当中,我们总结最关键的信息如下:
养老保险体系要向多层次发展,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提出;
个人养老金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同时国家支持;
个人养老金的参与方式是多样化的,不止储蓄,更多的是依赖金融产品。
好,主要就是这三点内容。
看起来都是中国字,但是干巴巴地怎么读都读不明白对吧?
别急,会长这就来给你们一一分析。
在分析新政策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老朋友——社保。
老话重提:社保是国家福利性质的保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合称五险一金。
我们平时经常说的 “税后工资”,指的就是每个月扣除社保以及缴税后的实际到手工资。
社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缴纳的,一般是由公司和个人分别承担一部分。
首先,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养老保险的缴费数额:
企业缴费额 = 核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20%(你可以忽略这个)
职工个人缴费额 = 核定缴费基数 * 8%=(职工工资总额 * 60%~300%)*8%(每年缴费额)
企业缴费额指的是公司为我们交的钱,这部分是完全由公司承担的。
而我们每个月工资里扣的钱,仅仅是个人缴费额,问题来了,我们每个月究竟交了多少钱给养老保险呢?
**核定缴费基数:**上一年度的本人工资收入,以 60%~300% 之间的一个额定比例进行计算后,得到的数值。
在这个基数的基础上,再乘以 8%,就是每年从我们的工资里扣掉的部分了。
养老保险是一定要按时缴纳的,因为养老保险的缴纳会直接影响我们退休后是否可以合法获得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员工和公司共同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正式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需要个人承担全额,包括无业者、自由职业者等。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缴费和领取的方式也不一样: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纳数额往往是高于居民养老保险的,因此,职工在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也高于居民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
老一辈的人常说 “养儿防老”,国家设立养老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不至于因退休而失去经济来源。
在我们国家,无可避免的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近几年养老金待遇一再上调,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仍然存在缺口。
按照我国的养老金计算方法,收益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可以满足我们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难发现一件事:养老金越来越不够用了。
以会长所在的杭州为例,给大家算一笔账。
A 先生 2019 年退休,当年他的收入是 7080 元 / 月(与当年杭州市平均工资持平)
2015 年,他的养老保险按照之前的公式计算如下:
个人缴纳部分 = 个人总工资 * 8%=6803(元)/12=566.88 元(每月缴纳数额)
单位缴纳部分 = 核定工资总额 * 20%=1417.2 元(企业缴纳数额)
这样算出来,A 先生当年个人缴纳养老保险 6803 元,企业缴纳 16992 元。
按照社保需交满 15 年计算之后,最终合计数据如下:
个人账户(含利息):65140 元
每月发放养老金 = 个人账户总额度 / 139 月 = 468.6 元
基础养老金 =(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工资)/2 * 缴费年限 * 1%=(7080+7080)/2*15*1%=1062 元
合计:每月领取 1062+468.6=1530 元
为了计算简单,这里假定了 A 先生的收入与杭州市民平均收入持平,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老百姓的收入达不到平均收入水平,这样一来,他们分到的养老金就更少了。
我们举例的 A 先生退休于 2019 年,想一下现在杭州的生活成本,每个月 1500 多元的养老金,可谓是杯水车薪。
可是 A 先生少交钱了吗?
缴纳社保 15 年,A 先生在养老保险这方面,个人和公司缴纳部分相加接近 20 万,然而退休之后被平均一下,只能领取到可以说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钱。
这也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面临的困境。
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人口基数带来的巨大分母,二者综合,让养老金变得十分鸡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交养老保险。
会长了解过一些情况,现在许多私企、小微企业,在为员工发放工资时,让员工自己选择:是否缴纳社保(养老保险)?
许多年轻员工迫于生计,只能饮鸩止渴,为了多拿一些工资,选择不缴纳养老保险。
对此,他们自嘲:反正按现在的工作强度,也活不到 70 岁退休,还不如提前多拿些钱。
会长很清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谈论养老,无异于空中楼阁。
大部分人不会想到自己老了以后会过着怎样的生活,甚至很多人想象不出自己 30 岁、40 岁的生活。
但是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老去,你可以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观察一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衰老带来的身体机能的退化、免疫力下降、思维迟钝等负面影响,是每个人无可跨越的天堑。
这些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日常行动不便:出门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迈大步,浴室里得扶好墙,否则脚一滑就得表演一个瓷砖上的劈叉;
疾病缠身:最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脂肪肝…… 这些疾病,不要说五六十岁了,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困扰许久了;
身体机能下降:哎呀,年轻的时候贪图肥宅水,老了以后发现自己牙齿掉的太快!不良的营养结构导致牙齿脱落、骨质疏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以上这些,都是你会面临的,很多人说自己有 “年龄焦虑”,很害怕衰老,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活质量势必会下降。
缺失的这部分生活质量,就要依靠金钱来弥补。
生病了,要去医院看病;行动不便,要买拐杖轮椅;嚼不了东西,要吃流食。
换句话说,单靠政府的养老金,是不够维持我们日常生活的。
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开始推行养老金的其他来源。
养老金第一支柱:社保包含的养老保险;
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
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第一支柱是最基本的养老金来源,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属于补充性的养老金制度,非常适合长期在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当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工作年限,会在退休时收获丰富的养老金。
而个人养老金,是未来会推行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会长猜测,是以个人出资 + 国家帮扶结合的形式,进而刺激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实现国家与个人的双赢。
对此感到担心的朋友大可不必,因为这种形式必然是自愿参加的,无论是否参与个人养老金缴纳,都不会影响到我们本身的社保养老金。
但是个人养老金势必会存在一个弊端:养老市场化。
有钱的人,通过投资让自己更有钱,老了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教育子女;
贫穷的人,只能吃社保的老本,老了以后得不到救济,甚至社会资源也会被全方位碾压。
在养老市场化之前,先行在前的是教育市场化和医疗市场化。
我们看到了近几年大张旗鼓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以及数不清的私人医院、诊所。
这些私人机构是市场化的产物,在资本的追逐下,私立机构不断冲击着公立机构的服务质量。
消费者在这样的驱使下,自然而然会向市场化的方向倾斜,以至于现在的师范生、医科生,不少都会选择进入私立机构:能挣大钱。
如果养老一旦市场化,和医疗市场化就会立刻黏合在一起。
到时候,手里有资本的人,晚年可谓高枕无忧,而普通的打工人,又该何去何从?
有保险疑问或需要进行保险规划,欢迎私信或评论留言
保险购买指南:
保险产品测评:
我不懂这些。
以我现在的工作强度,还没干到退休年龄我就先驾鹤西去了。
为了这条狗命。
生活有时候,让我觉得,我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想了一个最后的退路,坚持工作,交满最低 15 年(随政策改变而改变)社保之后,去西林寺出家 10 几年,等到退休年龄(随政策改变而改变)就还俗。我曾去西林寺看过,苏轼曾为其写过《题西林壁》。
我想我妈让我皈依佛门,就是为我中年饭碗不保,混不下去,她也帮不了我的时候,我能有个去处吧。
还俗后,在寺院养成的不消费主义,是我可以靠着每月领着一点点养老金度日。继续保持着每天喝露水,诵经的生活,养着一条气息,给年轻人以希望。
等有天养老金也不发了,我也失去了挣钱能力。
就学韩国老年人去捡垃圾……
早该如此,现在的统筹模式就是个糊涂账,交的就三类:不知道自己退休拿多少,知道自己少交占便宜,知道自己多交吃亏了。最后结果就是能少交就少交,不懂就不交。
推出个人年金,清晰可见自己的退休金余额和预计可拿的钱,可以提高缴纳积极性。
降低统筹力度,给少交的最低生活保障降低社保压力,促使他们主动通过个人年金补充。
简单来说:
老百姓可以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做投资理财,这部分资产增值应该会免税,几十年的投资收益可以滚成一笔可观的数目,不过在你退休前这笔钱应该是拿不出来的。
国家养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负,国家只需提供政策支持,不用再贴钱,个人养老金账户自负盈亏。
总体来说很类似美国的 IRA,估计个人养老金政策开始实施的短期内,各大基金公司会开始乱战,烧钱补贴宣传拉客都会很多,但基金不是立即生效的优惠券,需要大家擦亮眼才能选对基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学计算机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那些 fintech 公司,个人养老金是很大一块业务,做这些业务前端后端移动端都会大量招人的。
给我的感觉就是 80,90 后撸秃了!
人均十几万债,去掉有钱的人,这个数据还得加。
现在领养老金的人,基本单靠养老金就能生活,但是和以前缴纳的比例相比,吃到的红利也太夸张了。
假使 90 后拖着加班的残躯还能熬到退休,单靠养老金绝对活不下去。
用支付宝上的养老金计算器算一下,就可以知道。结合我们货币贬值速度,到时候不要说买药看病,看看那个数字,能不能顿顿吃饱,都得打个问号。
所以这次改革是必然的,吃大锅饭的时代结束了。时代的红利真的只有那么一批人享受。
未来固化和分层并举,单身和少子化加重,春节迁徙潮规模逐渐缩小,三大姑四大舅的亲戚关系逐渐崩盘,私有化和规范化也会逐渐成为主流。
内卷也是必然的趋势,得利最多的人就是最早就开始利用规则漏洞的人!
这是 2019 年设计出来本该在 2020 年推进的改革,现实中让位于席卷全球的疫情。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社保改革与金融供给侧改革双重覆盖的重点区域,问这个特点和优势的人如果不是在自问自答,那就是个()
附一段:
**蔡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涉及生育政策、退休制度、教育和培训体系、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收入分配格局、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与之相联的改革和发展任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协同推进。
**首先,按照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部署,推动人口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减缓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按照一般规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很难再回到 2.1 的更替水平,但尽可能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争取回升到更接近 1.8 的水平,仍可产生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十四五” 期间将稳妥推进生育政策改革,尽快实现家庭自主生育。同时,也要推进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养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儿友好型的社会环境,提高家庭生育意愿和养育子女的能力。
**其次,从设计养老金支付方式和加强在职培训等方面入手,提高老年人的实际劳动参与率,出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表路线图。**养老金支付方式的设计重在增强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延迟退休的有利性,加强在职培训着眼于提高老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在从这两个方面提高实际劳动参与率的前提下,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就更加人性化,最大限度达到政策意图和个人意愿的激励相容。
**再次,建立健全尊老敬老事业、养老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扶助体系,调动全社会资源和积极性,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特定人口年龄结构的形成,是以往所实施相关政策和发展路径的结果,有助于应对老龄化事业和产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需要政府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同时,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趋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应主动立足于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相关涉老产业的发展作为老龄化社会的新经济增长点,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领域。
**最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应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加深的因素,做到供给的均等化和社会保障给付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应在缴费的基础上,开辟更广泛的资金筹措来源,包括保持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划拨充实社保基金的制度化和机制化水平,确保在抚养比进一步提高情况下养老金可持续支付。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护。加强执法力度,消除就业市场年龄歧视,提高有能力、有意愿工作的老年人的实际劳动参与率。
前不久,我们刚刚了解了人社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个人养老制度”;紧接着最近一周,有关“个人养老制度来了” 的消息再次上了热搜。
小夏仔细翻了翻评论区,很多人都说,这一届年轻人实在是太难了,又要生二胎,又要 996,现在还要自己花钱养老…… 其实个人养老制度并不是给大家增加压力,而是为大家的未来减轻压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夏跟大家聊聊。
01
为什么要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
小夏之前跟大家科普过,**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也就是统称的三大支柱。**根据人社部透露的数据,**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已覆盖近十亿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目前覆盖 5800 多万人。而作为第三支柱的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从数字上也能看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广,可谓 “一枝独大”,但问题在于替代率不高;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覆盖面相对较小。所以发展第三支柱 “个人养老金制度” 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未来人民群众更美好的老年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数据来源:人社部官网,2021-02-26)
从海外经验来看,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正在弱化,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投资后来居上,已经成为每个人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世界前 8 个养老金资产超过 GDP100% 的国家中,共同特点是没有主权养老基金和储备基金。但是第二、三支柱比较发达,合计养老资产是第一支柱的几十倍。(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3-10)
02
是什么导致目前的养老形式?
那么,**第一支柱替代率不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伴随生育率下降与人均寿命延长,少年儿童与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及占比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这里面自然包含两个关键原因:生育率下降与人均寿命延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 30 年来,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增长至 17.8%,这说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约 17.8 名老年人,1 名老年人需要约 6 个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数据来源:界面新闻,2020-10-25)
而这种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剧。《中国发展报告 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计:“65 岁 +”5 年后将破 2 亿,2030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2050 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30%,老年人口将近 5 亿。(数据来源:金融界,2020-06-20)
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有个人问题。比如养老金缺口较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压力日益突出等,这些问题是导致养老第一支柱独木难支的主要因素,也让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越来越迫切。
03
个人养老金制度怎么 “支” 起来?
本次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小夏在前不久跟大家聊过,总思路就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根据人社部介绍,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而公募基金在个人养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 年 8 月国内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拉开了公募基金助力个人投资养老和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序幕。截至 2021 年 3 月 17 日,养老目标基金数量过百,达 129 只(A/C 类份额分开计算),合计规模 658 亿元,产品种类、目标日期均不断丰富。(数据来源:新浪财经,2021-03-19)
**华夏基金一直是养老金管理及养老目标基金运作的 “先行者”,不仅行业首批获得基金行业全部养老金管理资格,目前旗下更有 6 只养老基金产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专业的 “一站式养老投资解决方案”。其中华夏养老 2045 三年持有混合(FOF)A(006620)**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过去一年收益达到 50.38%,成立以来收益达到了 66.52%。(数据来源:华夏基金,2020 年四季度报告)
个人养老制度的推出,是为了我们未来更好的生活,从现在开始规划,为将来的自己和家人减轻压力!
温馨提示:1. 华夏养老 2045 三年持有混合属于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是目标日期型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基金,属于中风险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 本基金每个工作日开放申购,在 2046 年 1 月 1 日前,对于每一笔认、申购,投资者持有期限不短于三年。3. “养老” 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本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4. 本基金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不短于一年。在基金份额的一年持有期到期日前(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不能对该基金份额提出赎回申请;基金份额持有人将面临在一年持有期到期前不能赎回基金份额的风险。5. 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6. 本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7. 本基金可投资存托凭证,基金净值可能受到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价格波动影响,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的相关风险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本基金的风险。8. 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9. 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10. 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 “买者自负” 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11. 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12. 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13.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参见:
李光耀,不得不服。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第 3 个层次还是短板,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构建思路。“总的考虑是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资源,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目前我国三个支柱的养老体系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已经达到覆盖 10 亿人左右。
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已经初步建立,覆盖 5800 多万,覆盖率并不高,有些单位没有给职工或者员工办理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
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制度,其实就是商业养老保险。现在的普及率也并不高,国人的保险意识本来就欠缺,即使是买商业保险也主要是集中在重大疾病或医疗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买的人还是不多。
不是人们不想买,而是对保险公司及其产品信任度不高。
现在人们都是拿税后的工资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如果国家能给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让个人建立养老账户,那是再好不过。
好在此次税收优惠的对象并非某项具体产品,而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都可享受到税收优惠,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何种产品。
这样基本养老 +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 + 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的养老建设体系,会让养老替代率进一步提高,使人们的老年退休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未来面临的是步入老龄化社会,长寿社会百岁人生、少子化的时代。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建立尤为必要,更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多交多拿少交少拿,多交还可以免税或税收优惠。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把一部分钱拿出来,用于未来的养老准备。
1999 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相当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 80%,而目前退休人员领到的养老金仅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 45%,替代率越来越低,加强第 3 支柱的投入是当务之急。
我国曾在天津、上海等地尝试过个人税延补充养老保险试点。但效果不及预期,个人不积极,保险公司不积极,有关部门也不积极。
第 1 支柱只能保基本,第 2 支柱主要看企业的利润及意愿,第 3 支柱才能提高替代率。
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把钱存起来交给专业机构打理,是投资养老。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自由选择符合条件的养老金产品。除了目前保险业推出的养老金产品外,还有基金业的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银行的养老理财产品等等不同的养老产品,满足不同的收益需求。年轻人可以选择承担较高风险的产品,高风险高回报,临近退休人员可选择低风险、回报稳定的产品。
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可以避免不理性操作,获得合理的长期收益。
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人们提高第 3 支柱的个人养老账户积累,这是人们多年期盼的政策,人们 翘首以盼尽快落实施。
人在坡县,刚下马桶。
不知道中国这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具体会是什么样子。
我对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比较熟悉,可以介绍一下,让大家有个概念,以及一个养老金制度有哪些个人要关注的地方。
新加坡的公民和绿卡被强制加入政府的公积金计划 CPF。
每个人开立三个个人账户: 普通账户 OA,主要用途是买房;特殊账户 SA, 用来养老;以及医疗账户 MA。
在 55 岁时,OA 和 SA 会合并成退休账户 RA。从 65 岁开始,个人每月可以从 RA 里面拿钱,拿到去世。
以下是一些细节,也是一个养老制度个人需要关注的地方
下表列出了在 55 岁时,OA+SA 存入 RA 里的钱,对应你 65 岁开始每个月能拿出来的钱。
55 岁最少需要有 90500,这样 65 岁开始每月能领 750~810; 最多可以存 90500*3=271500,65 岁开始每月能领 2030~2180.
如果少于 90500 怎么办?需要用现金填补差额,不然就不能加入这个计划
如果多于 271500 会怎样?可以多存多领吗?并不能!但多出来的部分可以提现
存款额和领取额每年都会增加,以应对通货膨胀
2. 存进去的钱有什么收益
a.OA 有每年 2.5% 利息, SA 和 RA 有每年 4% 利息。OA+SA 首 6 万还有多 1% 利息。 要知道现在新加坡房贷利息才 1% 多,算是相当良心了。因为 55 岁时 OA+SA 超过顶限可以提现,有些人会额外往 SA 里存钱。这样做可以获得 4% 的无风险收益,还可以抵扣一些个税
b.OA 和 SA 里的钱可以用来投资,但仅限于政府圈定的少量产品
3. 多久能拿完
用上面的存款额,领取额和利息稍加计算,就会发现,要领完你存的钱,开始撸政府的羊毛,你需要活到 90 多岁。政府比我们会算,总是不会吃亏的。要知道政府已经用你的钱投资赚了不少了(淡马锡成立 45 年以来,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为 15%)
4. 去世了还没有领完那剩下的钱呢
**由继承人继承。而且以现金支付。**这一点我觉得相当好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给现金而是转存入继承人的公积金账户会怎样
等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出来,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上面这些关键点。
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释放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初见模型,会采取一个账户式的办法,由参保人自愿的参保,第二个为了鼓励大家参保,还会跟税收递延等政策相衔接,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推出,这对在职参保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一共经历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
这是我们国家强制实施的国家公共养老保险计划,是养老保险的第一层次。该层次强调的公平性与普及性。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我们个人和企业共同缴纳的,其中个人缴纳的比例是 8%,单位是 20%。
这个账户是由国家统一来管理的,叫统筹账户。规定只有缴纳满 15 年,才能参与统筹账户的分配。
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 “现收现付” 制,也就是当下领养老金的人,领的是交养老金的人的钱。
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 9.99 亿人,这部分资金会越来越不够用,有个别省份现在已经入不敷出了。
所以推出了第二个层次——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或私人养老金计划。
是企业为本企业职工提供年老后收人保障的制度。企业年金并不是强制性的,采取自愿形式进行缴纳,一般在国企、央企作为福利给员工,但很多私企是没有企业年金的。
企业年金和美国的 401K 养老计划比较接近。
但是要缓解养老压力,这还不够的,所以推出了第三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存养老金,可以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或在参与其他资本运作,但是国家会对这部分支出,在财政税收上给予减免支持。
第一个层次的缺点是你现在交了的养老金,是给现在领养老保险的人花了,到你该领的时候不一定还有没有了。
第二个层次的缺点是只有部分人可以享受到。
第三层更多取决于个人,有能力就多交,未来领到的也多,作为一种强制储蓄手段,还行。
但是说实话,与其把未来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不如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理财,年化收益跑赢所谓的养老保险、年金险都是妥妥的。我不会参与。
我觉得不管这个养老金制度怎么改,都不如多起一点公立养老院,而且全部统一标准集采,至少先实现城市全覆盖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社会财富再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刺激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
当你听到市场化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什么?机遇与风险,机遇表现在市场化中收益率往往较高,但同时意味着风险更大,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主导的养老金更看重本金安全,一定会放弃一些收益预期,这时我们大致可以对三个层次的一些特征进行排序:
1)第一层次政府主导的社保养老:
风险小、收益低、背书强,保障性高,金额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范围覆盖的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障。
2)第二层次企业年金
一般是大型企业才有的制度,也是福利的一种,企业每年从个人薪资中扣除一部分钱,延迟在未来发放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这些钱再投资获得收益,并且往往可以几乎无成本用几十年,收益在未来以第二种退休金的形式返还给员工,这种是相互的,企业建立了信誉,年金往往对员工的工作缴纳年限有很高的要求,降低人员流失,对于员工,退休以后有多一分的养老保障,收益率更高,相比于国家主导的养老:
风险中、收益较高、背书中、企业投资性质。
3)个人养老金制度
我们经济体一直以来都有一项数据领先全球,那就是居民储蓄率,从资产再投资的角度来说,高储蓄率往往不利于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富起来的时间太短,各类社会保障仍不健全,人们必须维持高储蓄率以应对购房需求、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的重大开支,以及现在金融体系监管尚不成熟,大众投资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钱出去且不说收益,往往本金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但社会总在往前发展,社保医疗等社会福利逐渐健全,金融体系监管理论上在逐渐打各种补丁,保障投资者权利是一切投资的根源环境问题。回归正题 ,所谓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更加偏向市场化的居民养老储蓄再投资问题,其实也就不难理解被称为第三层的养老金制度,金融机构把这些钱拿来再投资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些资金池原则上会因为投资变得更大,以支撑投资者在退休以后的第三份养老金收入。相比于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的养老制度,个人养老金是由金融机构主导的,更加偏向市场化投资运作的养老补偿:
风险中等偏高(相对第一二种)、收益较高、背书一般、金融投资性质。
第一层次是只要政府的信用还在,那么养老金就会如期发放,并且社保养老是一个企业给员工最基本的保障,自己并不需要交太多,对劳动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保障,一个连社保养老都不舍得给员工交的企业是值得推敲其创办目的的。第二层的企业年金,只要当时所就职的企业还在,并且企业信用履约,那么可以获得第二份退休金,企业给的收益率往往很高,到手金额与当时缴纳数额有关。第三层的更加依赖市场投资收益率以及金融机构信用,这些钱投资赚了,那么大家分得多,少了那么大众分的少,收益率其实并不是核心,而是赚了钱以后分蛋糕的比例,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吸收大众养老储蓄再投资的过程,只有配合严格的监管才能保证赚了的钱在很遥远的未来能返还给大众,我们都知道,兑现时间越长,期间的各类风险越大,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对于管理机构的道德风险要求也就越高,仅靠道德来约束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异想天开,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之前一定是先制定非常严格的金融监管,不能等真的出了问题再去监管,P2P、蛋壳等金融创新的伤至今还没有抚平,而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些钱事关老年人生存,处理不好就是大的社会问题。
最后,经济体其实要的不是各种金融创新,因为现在很多所谓的金融创新更像是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大众期待的创新是真正能够惠及到普通人利益。
但凡有关于是否交五险一金,该不该交,该交多少的问题
排前 5 的回答都是必须交,交的越多越好,年限越长越好
因为,按照目前的养老金算法,社保是很划算的
什么?人口老龄化?你要相信(敏感词)会兑现承诺
什么?医保改革?不良资产剥离?下岗潮?
不不不,这次不一样
支持,同时希望将美国优质基金指数纳入投资范围。这样做完美对冲。美股起飞中国人也能享受到红利,美股跌穿美国解体也能完成众多中国人的夙愿。
“个人养老金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鼓励个人将工资一部分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个账户里的金额,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积累养老金资产。
有点类似买商业养老保险,但具体要不要买还是看个人意愿,另外并不影响现在交的养老保险待遇。
采用 “个人养老金制度” 的优势在于:
存入官方管理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在工作期间按期向账户缴款,国家对一定额度的缴费给予税收优惠,在个人应税收入中予以扣除,这部分缴费暂时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鼓励我们年轻的时候,每个月固定给自己存一笔养老钱,这个钱有专业团队帮我们去投资赚取收益,并且把钱存入这个养老金账户还能让我们少交点个税。(类似上海目前试点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是计入个人账户的投资受益暂不征收个税)
个人养老账户采取的自愿原则,愿意开通就开,但是这个账户一旦存入了钱,就只能够等到退休年纪才能够领取使用。
平时自己存钱,虽然一再叮嘱和强迫自己千万不要动了养老钱,但是很难保证这笔钱会不会被挪用,可是个人养老账户自带的强制属性,就能够保证金额不被挪用,实现了专款专用的。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65% 是房产等非金融资产、仅有 35% 是金融资产(存款、股票、基金、保险、养老金等)。而在金融资产中,大部分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部分是低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
而个人养老账户可以把部分银行存款转入,之后将资金投入官方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并且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是退休后才能领取,里面的资金可以做长期投资,一定程度上收益会比自己存钱更高。
就像前面聊到的上海地区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银保监会曾算过到达退休年龄后,税延养老保险每月能领多少钱:
假设参保人从 30 岁开始参加,每月拿出 1000 元投保,产品保证收益率是 3.5%,等 60 岁退休时,缴纳保费 36 万元,账户价值 61.8 万元。通过精算,一个月可以领到 2746 元。
加上个人购买社保后领取的养老金,那么退休后能领到的钱确实是增加不少。
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我们 @51 社保 ,如果还有五险一金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撩~
说点伤心的事情,父母农民以前交公粮,好像三四百斤多,当时小麦六七毛一斤,猪肉五块钱一斤。现在一月也就给一两百块,猪肉好久没买过,不知道价格。还好兄妹多,不然养老他们都是个问题。自己都吃一顿没一顿的,拿什么养。
现在出来上班,工资也还算可以,每月税收加各种扣,一月扣不少钱 (各种加起来要扣 1500 左右,私企,我待遇还算可以) 这些都不重要,扣就扣,只要上班就没事。有一次失业,三四个月没上班,积蓄快用完了 (别问为啥没钱,吃的喝的,住的以及朋友交集) 想领点失业金,哎,算是看透了这玩意。
住房公积金,现在失业一次就业要好久 (找个合适的不容易,今天面试明天去上班的, 往往干三月不是倒闭就是工作变态的让人干不下去) 父母农民自己又没积蓄,房子和我有关系吗?我买得起房子吗?我要这玩意干啥?自己的钱拿出来都麻烦的很,企业给我交的那部分是肯定拿不出来的。
目前 35 不到,找工作明显的感觉到很难了,说实在的,加班也比不过小年轻了,效率也没小年轻高了,唯一的优势就是工作阅历比小年轻多,但是现在企业都是把效率排在第一位的。身体明显的吃不消了,也理解企业招人的标准。
划重点!!!
2 月 26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养老保险第三层次制度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1. 账户制
自己的账户自己管,自己的钱钱自己算。
2. 市场化投资运营
个人委托给第三方投资机构运营,管不好别赖国家,亏了自己担着。
3. 自愿参加
社保养老金以后不会再噌噌噌涨了,觉得不够用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4. 仅从税收上支持,不要指望有财政补贴,有钱的自己掏钱,没钱的看着别人掏钱。
税收支持政策,参考税优健康险和税延养老险,前者每年 2400 元的税前扣除,后者每个月 1000 元的税前扣除。
最终形态?
带个税税延优惠(这种储蓄型产品不会是税优优惠)的个人养老基金,每个月税延额度为 1000 元,与税延养老险保持一致,且两项优惠互斥,不可同时享受。
其实这个早在 2019 年初就开会讨论过了,路边社流出来的消息是原计划 2020 年 5 月 1 日实施,不知为什么又难产了。
如何看待?
今朝有酒今朝醉,利好茅台!
已经说得很具体明确了,新推出的账户制是**「养老保险第三层次制度」。换而言之,从目前来看并不是替代,而是养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未来降低强缴部分的社保保费率及保障标准会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啥意思?要明确,从目前现行有效的法律来看,存在劳动关系不缴纳社保是违法的。可见,国家在强缴社保上仍然保障一定程度的兜底,但仅是保障晚年的基本生活,相当于晚年有一个社会最低工资给你度过晚年,想要过得好那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想办法。不然我国这些年大力推进社保覆盖率是为了什么?**因此并不存在养老国家不管的说法,而是说养老要管,但只管饱不管好。**从大政府的养老概念中脱离出来,这从政府改革方向上看是保持了一致,即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包办型政府。包办型的结果,就意味着养老金替代率畸高(可参见
的回答),这就是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即政府到底有没有因为社保养老而去印钱,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
而现在养老保险本身就是账户制,这点没有大的变化。无需做过度解读。
《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而是把这个账户制再深入进行改革。将账户的钱分为两类,一类是强缴的部分,一类是自愿的部分。强缴给你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自愿的部分靠自己争取自己选择。否则全靠自愿参加,那跟美帝有啥区别?之前的全覆盖不就白做了吗?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与目前社保基金入市相契合。**其实早在 2015 年 8 月 23 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之后,就有人开始预言这是否系 “401K” 计划。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之后,一些投资经验和管理经验基本已经成熟,再推出这个制度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可见,当时的预测基本是实锤了。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也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相契合。**有些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看到那么大笔钱交给国家心里就觉得不舒服,那就双方心照不宣各自安好吧。结果出了问题,往往倒霉的是用人单位。法律强制性规定怎么可以违反?现在推出这么一个制度,对于用人单位就利好了。既然强缴的部分降低到一个合理水平线上,作为广大小微企业都能够负担的水平上,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去做违法的事情。自从社保税征,开始要求必须按照实际工资缴纳起,每个用人单位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心里一直泛着嘀咕。而且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均是按照社保下限基数缴的,能够结清的用人单位可谓凤毛麟角。倘若哪一天政府一道命令下来要补缴,那岂不是要破产?所以,既然社会共识均认为社保缴费过高,那么就降低缴费基数吧,就按照最低保障来。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也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灵活用工相契合。**现在互联网平台的灵活用工规避社保缴纳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了这个制度作为嫁衣后,在强制社保费率降低的情况下,要求这些平台去强缴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就在前两天,英国最高法院裁定 uber 司机归类为正式员工,享受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权利,这就给 uber 的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在美国加州 uber 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而倘若我国在推行这个制度之后,能够在强缴社保方面下功夫,那么让灵活用工平台缴纳社保也就有了理论上的可能,即在不打击创新、不打击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给老百姓谋福利。
**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也能促进个人缴纳社保的意愿。税收优惠和基金投资,这两点就更诱人。**税收优惠包括专项抵扣和个税减免两部分,经过这两年的个税改革大多数人基本都知道这两个的概念了。前者是全额抵,后者是在税率方面给予优惠。基金投资则具有一定稳定性,虽然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可控的,因为风险是全社会负担而不是个人,所以基金管理者在操作上会更为谨慎。税收减免,基金增加,这么操作跑赢通胀的概率就会增加,甚至高于银行同期存款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对于没有理财概念的劳动者而言这反而也是件好事。
然而这个制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弊病。大部分资本家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核心就是赚钱。虽然国家不强制缴纳高额社保了,但用人单位并不一定会把多出来的钱给劳动者。因为招人以及用人的成本这实际并不是有老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得根据市场行情来,老板开高工资是希望更快招到员工以及自己想要的人。
可见,从总体上来说,这个制度从长远上来说是利大于弊。
1,注意,这是个人养老金,和通过企业、单位参保的不要混为一谈。
2,如果你随便参考几个其他国家的方法,就可以发现,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自己出钱购买,政府免税、减免或延缓缴税。资金汇总后由公办管理部门运营,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运营。
所谓,殊途同归。
3,将来的养老金可能分为:a 退休金、b 通过企事业单位强制缴纳和购买的养老金、c 个人自愿购买的国家管理养老金、d 国家给老年人发放的养老金。
欧洲国家基本都是如此。美国的 c 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意愿购买的有私人基金管理的养老金。d 都一样,美国的州也会给没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发放一部分养老金。我国也有这部分,但金额太少。
这里讨论的其实是 c 这一部分。
4,在欧州国家和加拿大、澳袋、日本,关于 c 部分都有调节税收的功能。比如我们国家现在个税起点 2500。那你工资 3000,其中的 500 元要交税。那么你可以把这 500 用来买 c 这种个人保险,那么这 500 当年就不用交税了。等你退休后,你的退休后的收入减少可能不到 3000 了,比如降到 2000,那么你当年的 500 就可以拿出来,总收入就是 2500 了,正好低于交税标准,你就不用交税了。这 500 就顺利避税了。
但是我其实不主张这种,算起来太复杂,平时报税都费劲死人。因为还要设计到税率的问题。而且每年的起征点都会调整。总之,到头来这玩意会变得奇麻烦无比。报税时要填几十页纸。欧美国家的人(包括懂王)每次都说要简化报税手续,就是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吧,有个好工作或者有资产比什么都强。
自己平常操点心,别把钱花精光。
公办养老政策只是给中低收入人群兜底。
实在不行,和日韩的老年人一样,延迟退休呗。
“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底是个啥?对我会有什么影响?”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企业、个人一起解决养老问题。国家管社保、企业分担养老成本,个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养老是长期的事情,一点马虎不得!
1)个人自愿参加——是不是有 “弹性工作”“不强制加班” 内味了?
2)从税收上予以支持——怎么支持法呢?还记得前不久的退税吗,emmm,就先这么支持着。
3)市场化投资运营——专款专用,普通人提前准备养老的钱往哪投资呢,推进公募基金的投资。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简单,基本养老保险压力太太太大了!!
覆盖人数有 10 亿这么多。但现在你交了养老金,多少岁退休?延迟退休具体怎么走?未来能领到多少钱?老龄化严重,这么大体量的养老保险怎么运转?……
太多太多,我们普通人无法控制的问题。
央视新闻在提到养老保险的时候也说了大实话:养老保险:交得越多≠得到越多!!!
从计划生育到鼓励二胎。每次政策的调整真实地改变一个个小家庭。
目前的养老金发放的情况就四个字 “僧多粥少”。
![](data:image/svg+xml;utf8,)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 年人口出生率只有 10.84‰。
一边是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而另外一边是老龄化人口比重的上升。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 8090 这第一代独生子女有多难了!
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每个月有交养老金,退休之后能拿多少,压根不知道。
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其实分为两个账户:基本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退休时全省上一年月平均工资 + 月平均缴费工资)/2X 缴费年限 X1%
个人账户养老金 = 实际账户累计额 / 计发月数(60 岁退休按 139 个月计算)
看着晕,没事可以借助一下 “退休金计算器”,就拿深圳来说。
养老保险就像个储钱罐,每次投几个硬币,该用的时候拿出来。
越早开始准备养老压力越小,活越久养老保险的回报率越高。
全指望这笔钱养老呢,也有点不现实。
毕竟物价涨得比到手的养老金快,想住养老院,也只够我们住个一般般的。
高级的养老院,1.6w-4.2w,只能看着说再见了!
如果你还觉得基本养老保险 + 自己的存款可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滋润,
那真是想太多了。保障,保障,当然只提供基本!
制度,我们普通人很难左右。但生活,依旧可以自己掌控!
现在要说一个待定的制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还太早了。
如果非要说影响,一定是想提醒我们:早作打算!!
这种问题能答吗?
小黑屋伺候。。
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 3.2 万元,假如每人收入的 15% 缴纳养老金。
全国一年养老金加起来大概 3.2×14×15%=6.72 万亿。
目前 60 岁老年人 2.55 亿,平均下来每个老人每年可以得到 2.63 万元养老金。
平均每人每月 2196 元养老金,平均一天七十块钱。七十块钱,一个老人,35 块钱吃肉好吧,两斤肉也吃不完啊,剩下 35 买药可以了吧。
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生产力生活水平可以支持一个老人非常不错的生活,到 2035 年,人均收入可能还会再翻一番。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养老光指望国家肯定不行,还得自己想办法。
目前,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已经开始在浙江省和重庆市试点运行了。
虽然具体的产品还没出来,但产品的形态几乎已经被银保监会定下来了。
我大致看了下,主要有 4 个特点:
1、规定时间领取
60 周岁以后才可以领取,领取期限不短于 10 年,最高可以领取终身。
2、退保可能会产生损失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退保损失比较大。
如果还没开始领钱:
如果已经开始领钱了,那就不能退保了。
除非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发生重大疾病,可以申请特殊退保。
3、采取账户式管理模式
简单理解,就是把钱存到一个官方管理的账户。
账户里的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
一般都是比较长期、可稳健增值的投资组合。
账户主要采取 “保底 + 浮动” 的收益形式,收益会每年公示。
具体的收益率,可能会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的来看,产品的形态跟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险是比较像的。
4、支持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它支持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
这一点有点类似美国的 401k 退休金制度。
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一定的资金,交给指定的基金公司管理,由员工选择偏好的投资组合。
缴纳的本金和获得的收益都归员工个人所有。
不同的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主要针对的是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人群。
比如一些自由职业者、短期工或者外卖员等。这类人群因为和企业没有正式的劳动关系,所以大多没有社会养老保险。
而有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之后,即便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也可以享受养老保障。
不过,具体的实施机制还没出来。
企业和个人要按什么比例缴纳?
如何保证企业为这类从业人员办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还有待观望。
总而言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是件好事儿,至少能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多一种准备养老金的渠道。
但具体的收益如何,相比市场上的其他商业养老金有没有优势,还得看具体的产品,等产品出了,我会更新,为大家及时测评~
我是保哥,专注保险测评以及家庭保险方案定制,日常科普社保和商业保险干货!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保哥!
个人养老金之后,现在的社保还能维持吗?
不能维持,现在的老年人怎么办?
我怎么相信,自己老了的时候,个人养老金能维持呢?
社保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养老问题…
要学能不能学全套,缝合怪很烦人
重点看市场化三个字,我们已知的东西市场化之后怎么样心里都有个数吧 当然会有人说有三个层次,但你知道多年之后哪个会是主要层次哪个是次要层次?各层次又如何调整? 悄悄 但凡叫好的答案都好好的 手动微笑啦
你知道为什么撒切尔夫人政绩那么好看吗?
只要把政府的职责丢给市场,先市场化剥离,再宣布破产,支出一定减少,政绩一定好看。但别忘了,撒切尔这个人让多少人贫困,挣扎。
如果国家这么干了。你清楚你是 “我们” 还是 “代价” 了吗?
共同富裕。我建议富人税加重用来养老。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对于各种政策,总是有一个简单,固定的思维方式:
对我有什么影响?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对比我差的人,又有什么影响?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对比我情况好的那一批人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政策是治标还是治本?
所以,看到这个政策的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
1、这个钱谁来出?
我自己出吗?
每个月工资扣完各种五险一金,到手就这点,还要从我这微薄的收入里面拿出一笔钱?
如果公司跟个人一起出,公司会愿意增加成本来为员工提供养老保障吗?
毕竟,公司可不是单位。
我敢肯定,如果真的执行,真正愿意响应政策号召的,还是这些体制内的单位。
但是,这种马太效应,就是这个政策的初心吗?
2、账户化养老金制度为什么非得重新交一笔钱才能开始?
现在交着养老金的年轻人们,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到现在交了多少钱?如果按照这个额度,正常缴纳,到退休能领多少钱?
我见识浅薄,一头雾水。
但是公园里打太极的老头老太太们,一个人每个月领的退休工资,怕是十个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养不起。
他们的账户又交了多少钱?
可以说他们在国家发展阶段,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很重要的牺牲; 但是社会上那个老人又没有对国家做贡献?
就拿农村的老人来说,他们贡献不大吗?要知道,农业税才取消多少年?我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粮站交粮的时候,板车排成十几里路,这些人我看能领到的养老金没几个。
既然要重新搞一个养老金账户,那必然是要多交多得,少交少得。
原本的养老金制度,本质上就是养老金税,用来保证社会的基本福利,必然要下限提高,上限降低。
这些配套的措施什么又时候提出来?
3、如果是自愿参与的话,我肯定不会参与,那有哪些人会愿意参与?
有能力自己理财的,为什么要把钱放到这个账户里面,搞不好还跑不赢通胀。
而且,限制账户资金的取用,谁能动用?什么时候能动用?谁敢打包票?时代会变,政策也会变,如果下一个政策是要拿这些钱补充养老金谁又能说得准?
没有能力理财的,又有资产的人群来说,买两套房不香吗?
而对于那些甚至连五险一金都没有的人,还指望再参与这个?设计这个政策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过他们吗?
不是才说,我们有六亿人口月收入不足 1000 吗?这会又大家都能交的起?
所以对于想要解决的养老金短缺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能不能别搞什么退休年龄限制。想退休的存够钱的,能领养老金的就可以退休养老,那些愿意奋斗的继续奋斗,不愿意奋斗的,也得攒够养老金退休,免得总是难!!!
我们分 2 个方面来说优点:
对于政府来说:养老不要靠政府。
对于个人来说:养老不靠政府。
赢 2 次!
下面我就认真说一下,个人养老金这个东西要能执行,不管新加坡的 cpf 香港的强基金,完全依赖于一个因素:大家对于货币购买力的稳定有信心。否则的话,没人会愿意定存几十年个人养老金的。
人民币购买力的稳定性将来不敢说,我认为可能会趋于稳定(因为和发达国家的物价差值已经没有多少落差)。但是从过去 30 年的记录来说并不太好,所以你很难劝说大家把钱存到一个几十年后才能提取的账户里去。
有人说你账户可以投资,OK。在中国投资不外乎大 A 和房地产。如果能投房地产,这个就是住房公积金。如果投大 A,万一再来一次股灾,药丸的就不只是股民了。
所以如果图稳,要么香港新加坡那样在购买力相对稳定下强制储蓄政府提供利息,要么像美国的 401k 一样虽然自愿但是有税务优惠。后者很难,因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普遍来说太低,而且在物价通胀的预期下,很难让人自愿去存钱。
没懂?这和以前的自己养老有什么区别。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分蛋糕,现实中大家努力工作,最后
养老金却变成三种
1、公务员(包括老师)养老金,基本高于等于比在职工资,这块分的蛋糕太多,要缩减。
2、城市养老金,这几年涨得很快,但是确实也不会太高。
3、农村养老金,以前没有,这几年才开始全国普及,额度太低,退休拿到的钱 100 块一个月连联合国贫困线都没过,国家要想办法,提高这些人的养老金,不然共同富裕成了空话,中华民族崛起就成了空谈。
只要规定好准入门槛就行。
比如:年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大中小企业管理层,强制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收入还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的不推行。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我看到下面很多评论还在嚷嚷还是社保养老好,至少郭嘉会兜底。如果社保真的能保证给养老兜底,为什么还要搞个人养老金制度?给有钱人一个选择?开玩笑,有钱人本来就不在意社保,他们有的是保证自己晚年生活的办法。
郭嘉已经就差明着告诉你们了,还听不明白,我只能说思维钢印真的很 NB。
关键词:账户制,个人自愿, 财政支持,市场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1] 第十一条和十五条的规定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从这两条可以看养老金是由国家 + 用人单位 + 个人组成,属于国家养老金制度,既然是国家制度那么对企业也有一定约束性,如果是这种个人养老金制度,那么就由个人 + 国家 + 市场化组成,这中间是不是少点了什么?
而个人自愿为也只是为了减少推行的阻力,这个政策的核心逻辑就是国家为了减轻养老金负担,把自身应该承担的养老责任通过个人养老金制度丢给市场化,为以后的全面养老金违约铺路,而国家养老市场化目前有两个成果,一个是中安民生 “以房养老” 骗局,骗了 849 人,涉案金额 12 亿,88 名嫌疑人被刑拘 [2],第二个是养老院市场化(金融化)[3],养老院被当成非法集资的工具,这就是国家在没有给予完善监管的情况下盲目把养老推向市场化的必然风险,所以养老金市场化以后也会是这个结果。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
Hello 大家好 我是鸡排饭 一个扶不上墙的废猫
2 月 26 日,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 “正在紧锣密鼓的提出”。
该制度将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 财政 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
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是啥,有什么好处?以及个人应该怎么做自己的养老规划?
再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三支柱
从 15 年开始,我国就开始逐步搭建 “养老三支柱”
**第一支柱:**1997 年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建立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2004 和 2015 年分别出台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树立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2018 年颁布出台了个人养老金政策,构建第三支柱。
第一支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也就是我们一直在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是现收现付的制度,也就是现在向打工人收到的钱,经过统筹之后,就直接发给了现在对应的退休人员。
第二支柱,体制内的朋友肯定不陌生… 从 15 年开始,由于养老金并轨的原因叠加一些其他很难细说的考虑,很多事业单位就开始缴纳企业年金了,企业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进行投资,退休后可以本金 + 投资收益全部提取出来。
非编制内的能参与这种企业养老金的人就比较少了…. 毕竟这种要企业出钱的事情,除了国企,其他的企业…. 这种真正的福报… 是吧….
第三支柱,也就是这次提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虽然具体的政策还没有看到,但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来看,有可能是一个国家支持的,EET 类型的商业保险账户。E 代表免税,T 代表收税,EET 就是指的缴纳和投资的时候免税,最终提取的时候交税。
用人话来说就是,工资发下来了,存一部分钱进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这个账户呢,可以选择一些投资标的进行投资。最后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分批取出这个账号的钱用来养老
并且这部分存的钱呢,在存入和投资的时候是不用交税的,简单地讲就是,大家现在是用到手的税后工资去定投基金,后面可能就成了大家先用一部分钱去定投基金,工资减掉这部分再算税。并且,基金的买入费用可能会按照税费的标准再进行一定的折扣。
等到退休后,正式要领取的时候,再根据领取的金额和当时的税率缴纳更少的税金。
目前呢,三支柱的比例非常不健康,像美国的话,三支柱占比大概是 10%、50% 和 40%,也就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了大头。但是我国呢,由于整体的养老体系发展的比较晚,目前三支柱的比例大概在 70%、20% 和 10%。
我们刚刚提到了,目前覆盖度最广的 “社会养老保险” 是“现在的打工人缴纳给现在的退休老人”的。
目前呢,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增长至 17.8%。这说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约 17.8 名老年人,也就意味着 1 名老年人需要约 6 个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这导致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由于少子老龄化以及适龄劳动人口的下滑,抚养比还将快速的上升,养老金更是会加速消耗。一直火热提及的延迟退休也是基本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并且呢,少子老龄化除了带来养老金的加速消耗,还会让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感觉不平衡而降低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从而导致养老金的增量的减少….(关于少子老龄化的可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 “新生人口断崖下跌 内卷加剧”)
最后呢,由于社保养老是关系到民生基本盘的资金,这块资金在投资的时候也束手束脚,就现阶段来说,结余资金不仅没有跑出收益,甚至连通胀都没有跑过…. 虽然这块已经在改革了,但是很难说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我们以老龄大国日本做样例说明:
1990 年国民年金参保者和养老金领取者的供养比为 5:1, 2009 年下降为 1.8:1, 从 2006 年的统计来看,20~30 岁人口有一半左右的人拒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 30~40 岁人口的 40% 左右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
so…..
这代表啥,这代表虽然我们年轻的时候交了钱,但是多少岁能领,领的时候到底能领多少。
老年的时候到底是每天出去旅游还是每天出去工作… 都是一个未知数….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人还在… 钱没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体制内的朋友就当我没说,毕竟同一套政策在体制内外就是两种政策,令我们焦虑的延迟退休对体制内来说甚至是一件好事情…. 谨言慎行谨言慎行….
我倒是期望什么时候国内也能看到下方这种新闻:
扯远了,话说回来…. 所以呢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就应运而生了。
(多说一嘴,这个时候抱怨 ZD 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抱怨来抱怨去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除非你不在这个限制条件下玩,没有这个能力的,就老老实实顺着规则,最大化为自己获取利益。)
这个时候,很多小伙伴会有其他的疑问,
第二支柱里面是企业和个人一起缴费,这个就算了,毕竟还能拿到企业的福利。第三支柱这个纯粹的个人养老金,和我自己存钱去投资有什么区别?
换个问法就是,个人养老金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点:
2. 标的和投资会趋于稳健,提高投资的稳定性。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理财配置是需要配置一些长期偏向保本的打底资产的。这个资产是作为整体规划的基石而存在的。
而恕我直言,目前很多投资买基金的小伙伴们,跟着消息追涨杀跌,是没有办法横跨一个很长的周期做成复利的。
看着 B 站上那些基金实盘的视频就能完成长期基金复利了? 别开玩笑了… 大部分都只是没有什么水平的镰刀而已。要是今年后面行情一直不好,看看他们还有多少能坚持下来的…
可能去年行情好赚了 50%,今年行情不行亏了 10%,明年行情又好了又赚了 10%,后面行情不好爆亏 20%,算下来年化复利可能都做不到 4%…. 如果中途爆亏的时候赎回,暴涨的时候再追,可能会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钱
长期来看,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七亏二平一赚确实是一个铁律。
而不让在短期赎回,长期做统筹管理并且做稳妥投资的个人养老金却是有可能能做到长期复利往上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长期养老的基石。
就从最基本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匹配到的产品肯定也是经过官方筛选过的低回撤的品种。
虽然还没看到对应的产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其他方面来反证这个逻辑:
第一个是现行的商业养老保险,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对 “年金险” 和 “增额终身寿” 这两个险种不陌生,这两个险种吧,也是在第三支柱之内,并且是保证收益的这种类型。
这两种保险获得的收益也就是长期的投资收益,不够的会有保险公司来做一个补充。
只不过很多人看不上年化 4% 的复利….. 虽然年化 4%,算下来 20 年左右也就翻倍了,作为投资基石是比较稳妥的一个选择。
而以我们求稳的风格以及比较大的养老基数来看,我觉得大概率政策走下来,是肯定会有这种这种比较稳妥的保本型商业保险产品供选择的。
而对于比较激进的投资者来说,除了保本保险之外,个人养老金账户大概率也会提供类似基金的品种。例子就是下面要讲的美国的 IRA 计划
第二个是美国的 IRA 计划
这个计划也就是美国的养老第三支柱,也是上面说过的占比达到了整体养老计划的 40% 的那个计划
我们来看一下 IRA 计划的大致规模和资金配置。
从 1995 年开始,IRA 计划从 1.3 万亿美元增长至 9.2 万亿美元,规模增长 607%。而同期 GDP 增速是 170%。
从资金配置上来看,由于利率的持续下滑,更多的 IRA 选择了将钱投入 “共同基金” 中(也就是图中的“Mutual funds” )
共同基金也就是国内常见的开放式基金。代表就是大家口中原来的 ikun,现在的坤狗….
投资的大头是在基金,这也是很多人一直在说的,美股不可能跌下来,因为有很多的养老保险的钱在里面… 这让美股已经成为了养老的基本盘。
由于 401k 和 IRA 计划的收益率趋于同质化,我们以 401k 的收益率来做一个对比:
可以看出来,整体的投资是肯定可以跑得赢指数的,我们抛掉 01-03 年的互联网泡沫,从 04 年到 14 年,经历了一轮牛熊的 IRA 计划能带来年化 7.06% 的收益。
如果你能忍受得了短期的亏损,那长期来看,这个计划肯定是能完成增值的。自己投资的话就很难达到,原因就是上面说过的: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无惧波动,优质拿这么长时间的…
再往简单了说,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钱交给靠谱的理财经理,让他去帮助配置,你只需要每个月打钱就完了。剩下的你自己想咋折腾咋折腾…
综上呢,如果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了,作为理财和养老的底限来配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呢,来聊点别的
首先,先是房住不炒的坚决执行,后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逐步实行。都指明了一个很明显的点:未来 10 年,最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地方,90% 可能是在二级市场,也就是股市里面。
伴随着注册制的逐步推进,养老资金的逐步入市,10 年慢牛近在咫尺。
其次,趁早放弃幻想,拥抱现实,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少抱怨多行动…
要么顶着压力多生孩子投资未来,给未来一个 “人” 的保障;要么多存钱,多投资让钱升值,给未来一个至少钱财上的保障。
如果两者都不做,晚年既没有钱,也没有儿女在身边,就算住进了养老院,也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晚年生活。因为你会成为那个时候的弱势方。
真以为年轻的时候逃掉了内卷,内卷就一辈子都不会上门了?债务只会转移而不会凭空消失啊盆友们。
就酱
我是鸡排饭,下一篇打算来聊聊乡村振兴的一些事情,也可能聊一聊鸽里鸽气的鲍威尔?不晓得…
算留个彩蛋吧,哈哈哈,下一篇再见….
来源:“鸡排饭的小屋” 公众号
作者:鸡排饭的碎碎念
取消双轨制
想怎么折腾都说得过去
如果未来年轻人不足,钱多也只是加剧养老金分配对立,因为总量就这么多,钱多了就是养老服务或其他产品价格上涨,不会增加供给。
同时因为个人缴纳,导致分配更不均衡,在总量不足时分配不均衡会加剧供给压力,导致养老保障更加不足。
如果最终不得不依靠外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那么又何须搞这一出个人养老金?如果想让高收入人群承担更多社会义务,那么直接用资产税或者收入税来调节即可,完全不必为未来的养老分配埋下隐患。
本质上是分配问题,而这种表面看起来自愿的养老金只会加剧分配不均,如果总量足够根本不需要这种方式,总量不足时这种措施又会加剧分配不均导致严重供给危机。
近日,人社部领导关于 “个人养老金制度” 的表态,预示着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最新突破,以个人自愿,账户制管理,市场化基金运作的 “第三支柱” 个人养老金体系即将正式建立。下面我将以养老金融从业者的角度,从三个层面简要分析一下该制度建立的背景、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首先,个人养老金体系是我国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必然选择。 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过往以现收现付制或完全积累制为主的单一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银行倡导的三支柱模式成为各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共同趋势。三支柱模式最大优势是能较好实现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养老责任共担,促进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 “第一支柱” 的基本养老保障力度较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未实现全国统筹,区域间存在不协调和人群间不平等问题,保障的实际效果有限,压力巨大。因此,自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代表的雇主和职工共同出资,风险共担,市场化运作的 “第二支柱” 养老保障制度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动和发展,特别是 2015 年随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职业年金的正式建立加速推动了我国 “第二支柱” 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截止 2020 年末,根据人社部数据和年金管理机构统计,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归集和投资运作总规模已经超过 3 万亿,覆盖人数近 5000 万人,基本完成统一的年金制度体系设立,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但是,我国年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 2010 年以来,参加企业年金企业数量以及参与职工人数放缓,新增的企业年金的企业个数和员工数量增速几乎开始停滞。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就业形式发生很大变化,灵活就业人员比重在不断提高,无法参加第二支柱年金的人员,亟需建立更加灵活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此外,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当代的老年人,尤其是城镇人口,在养老需求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从前的 “生命延长” 到现在的“生命质量延长”,基本养老保险有限的支持已不能满足很多人对老年生活的需求。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以个人为主体,属于个人自愿选择是否作为老年生活的补充工具,如能予以适当的政策鼓励支持,合适的产品配套,合理的收益,第三支柱的发展潜力无限。
**其次,个人养老金体系建立的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长期完善社会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升个人养老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带动个人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的理念转变、改善家庭资产配置,引导养老基金长期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简而言之,个人养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优化我国居民储蓄养老、买房养老、养儿防老的传统方式,满足个人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合理引导个人养老基金入市,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对于个人养老需求的满足还可以很好的与 “个人消费升级”、“智能商业” 等当下新兴商业模式结合,实质是真正解决 “养老基金” 换“养老服务” 的问题,长期利好围绕个人养老需求的产业改造和整合,对于社会提高整体养老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
最后,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立和长期完善仍然 “任重道远”。尽管国家已经做好建立个人养老金体系的相关准备,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人养老金体系长期的稳健发展:(一)制度设计层面,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人群、税优政策和投资政策的设计事关个人参加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公平性。第一支柱面向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第二支柱面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那么第三支柱的覆盖人员是面向所有国民,还是必须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一般来讲,尽管国家鼓励广大城镇、城乡职工和居民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实际中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部分城乡居民仍存在不少没有主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时应考虑这部分人群的实际意愿,建议低门槛、逐步推广。税优上,也需要避免导致富人借助个人养老金实现 “合理避税”,形成新的社会不平等,当然也有个人税优力度不足,无法有效激励个人参加的问题。投资政策上更是需要科学设计,充分借鉴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教训,确保个人养老基金投资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上的均衡。**(二)产品运营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制管理的实际运营要考虑安全性、唯一性和流动性需求。个人账户的开户机构选择应考虑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具备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系统能力的金融机构。唯一性应考虑以个人身份证 / 护照等有效证件,建立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从而实现:享受税收优惠、 个人投资选择以及权益记录等功能 ,同时在个人账户中可以核算所有符合条件的产品,无论在哪个环节征税,都可避免重复征税,确保养老金个人账户体系的准确和公平。流动性应考虑个人不同就业状态,即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到个人之间的账户流转,可以实现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账户的自由流动。(三)体系管理和宣传方面,**由于个人养老金体系是直接面向参加个人,对于个人来讲,不像第一第二支柱那样有政府和单位的集中管理保障,个人在账户开立、产品选择和个人养老投资规划上亟需政府、平台机构、中介机构的支持,比如设立仿照企业年金理事会模式,建立个人养老金平台理事会,负责个人养老金体系各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风险控制和政策宣传等。还可以允许有年金资质的金融机构提供个人养老咨询服务等,进一步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管理,引导个人科学规划养老投资。
综上,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立影响深远,待顶层设计后再详细分析,以此内容供参考,谢谢。
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记得 “做实个人账户”? 这才多久,以前的个人账户就不算了。重新推出一个新的个人账户。
![](data:image/svg+xml;utf8,)
到底是推出还是退出?
破乎审核不严啊。
你们先回答吧
最后我统计一下
多少账号因为这个问题没了
我们明显存在短板的是第二块。 职业养老金,也就是公司养老金,是每个月存入工资的一部分,比如 5%。这部分工资不仅不被税,原本要交的税也会被存入养老金,相当于一个国家在税务上给愿意储蓄养老金人群的福利。同时,公司也会根据内部福利再交一定比例(最低 3%),相当于一笔额外收入。 这笔钱会用来投资,投资机构可以公司选择,主要是保险公司和资产投资机构等。约定形式上有两种。有跟投资业绩相关的进取一些的。也有保证退休后一定数额的,那就和业绩无关。如果确定可以每月拿上几千到上万英镑,相信可以在全球绝大多数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进行养老。 钱不会无缘无故产生,退休后更是这样。早做打算。
“强制性公积金”
,强积金是一个社区词,仅在香港地区通用,《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条例》是香港特区政府推行的一项强制性退休计划,任何 18-65 岁在职人士都需要参加该计划,以协助本港的就业人士安渡退休生活。雇主和雇员均需供款,标准为 “有关所得”(包括当月薪金、佣金、红利、津贴等)的 5%。自雇人士供款标准为自我收人的 5%。供款标准还依收人水平高低有特别规定,如月收人不足 4000 元者,雇员可免于供款,但雇主仍要供款; 而对于月收人高于 20000 元者,供款额以 2000 元为高限。
我相信这个帖子说的很清楚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质上就是香港强积金。
准确说就是自负盈亏的特定基金,看起来属于强制储蓄但业绩好坏看你的个人选择,还有运气。
再说说现实情况。
1. 社保缴费基数依然很高。
2. 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今年 4 月底到期后,将再延长 1 年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
要解决问题恐怕还需要配套政策了。
关于养老问题,其实我已经写过不少回答了,也做过一些相关的视频。难点归结起来无外乎三条:
先说第一点,养儿防老难以为继,这个现实其实大家都清楚,无非你承认不承认罢了。
城镇化推动大批劳动力进城,每年春节都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回农村看一眼就知道,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其实已经破碎了,但中国有多少农民以及在城乡生活的人?
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也会老去,也需要养老。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女们却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为怎么留下来、怎么不被职场淘汰、怎么组建自己的家庭等这些问题而焦虑。
过分点说,自顾且不暇,重大问题上甚至还需要父母接济。
站在为人父母角度看,靠着儿女养老,能放心吗?
在家庭人口结构上,先前政策促成了当下许多 421 家庭,一对夫妻需要赡养 4 个老人、一个孩子。
4 个人指望 2 个人养老,2 个人还不得不投入孩子教育的内卷军备赛里,这种状况,想想就得大口喘气了吧?
再加上,过去的相关宣传,什么谁谁来养老之类,导致大家从心理和物质角度,对养老问题其实是没什么准备的。
过去人多,人口红利大,想的都是眼前的事儿,发展的事儿,几个人去想养老的事儿?以至于在现代化过程中,农耕经济时代的养儿防老成为过去式时,大家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点,社会化养老尚不成熟。
其实现在制度上对养老问题的解决,无外乎社保体系、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银行储蓄几种。
社保体系随着人口拐点的出现,其实已经支付告急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承担缴费大头的单位养老金缴纳比例下调(20% 下降到 16%),进一步促成缩水;延迟退休(但没有人保证你的就业),推迟养老金领取。
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我之前做的这期视频:
当代年轻人,完美错过养老红利?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这些都会动摇人们对社保养老的信心。
最重要的,社保养老本来就不是用于全盘解决你的个人养老问题的,而是用来为社会问题兜底的。
即便你按照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的 100% 缴养老金,即便你已经有了 65 岁退休的觉悟,交 40 年,一直工作(不跳槽、不失业),到时能够领的退休金也不过是工资水平的 40%。
65 岁的时候,你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想过吗?有没有房贷车贷或其他贷款要还?
假如你 30 岁结婚,两年后生子,届时你儿子 / 女儿也刚好面临婚姻问题、创业起步问题,他们要不要靠你资助?
都 65 岁了,身体情况怎么样?
年底的时候,旧款重疾险停售,我接了许多 90 后、95 后的重疾险咨询,二十啷当岁的朋友们都已经体况一大堆,各种结节、息肉、增生、慢性病不要太平常,加上压力大、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撑到 65 岁,真当自己有 65 岁人的身体吗?
那到时健康支出要不要考虑?
这些问题加起来,就会导致领取的那点社保养老金,压根不够用。
再者说,永远不要觉得你是最穷的人,回农村看看,大批人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人家一年收入,兴许还没你一个月多。
对于 ZF 而言,他们的养老问题,比你的重要多了。
你顶多是生活质量遭遇问题,他们呢?
为了社会稳定的考虑,怕是也得考虑公平性吧。
而社保养老,本身就是考虑公平性问题的一个具有共济性质的制度。直白点说,就是劫富济贫。劫富济贫第一步是划分谁是穷人。你觉得你穷,但只要你的工资超过了社平工资,你就是富。谁管你是不是要买房,所在地衣食住行成本有多大呢。
而如果你是在私企工作,其实养老缴纳基数也很可能没有 100%,只有 60%,这样的话,65 岁你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便只有当地平均工资的 32% 了。
企业年金这东西,目前在国内还没流行开,有些有有些没有,没有就不谈了,有的话前提是你得是公司的人不是。那又有多少人打算在一个单位终老呢?
又有多少单位,允许你从一而终呢?
30 岁前是你的主场,过了 35 岁,你就能体会啥叫人嫌狗不待见了。
个人商业保险,也就是养老金,这个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得益于保险代理人的人海战术,以及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近几年的发展,再加上这几年互联网公司比如支付宝渠道的推广。
但整体来说,它的知晓率仍然不高。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养老年金是个什么东西,不知道这种稳健理财,是家庭财务规划里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有钱了就存银行里,任期通胀,买基金股票,定期被割韭菜,或者投资房子,这个门槛高,而且投进去基本没什么流动性了,指望它来养老,前段时间北大钱理群卖房养老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还有部分网友,是通过支付宝渠道,看到年金定投这种东西。觉得靠谱,且能承担,然后就买了。但是他们对于年金市场上具体都有哪些产品并不熟悉,对于这种形态能够达到多高收益并不熟悉,对于自己选购的产品,其 irr 怎么计算,仍然不熟悉。只是凭借感性认识,或者广告文案上的利益演示就购买了,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被割韭菜的情况。
个人储蓄部分就不用讲了,太多现金流只能说明你资金利用率不高,估计也没多少年轻人真指望这么存钱养老吧。
第三点,养老产业目前正处于野蛮发展过程中。
这种新业态已经起来,大家都瞅着是个机会,**骗子也是这么觉得的,**把养老当金融游戏玩,所有就有了益阳老人的悲剧:
如何看待湖南益阳养老院疑似以预订床位为名诈骗,老人一生积蓄化为乌有,选择跳桥结束生命一事?
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家的邪恶,社会的冷酷吗?当然不是。
真正原因是,普通人压根不能评判一个养老院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合规。如果它不爆雷,大家就觉得它没问题。
甭说老人不能,你去也不一定能。
实地走访一看,养老设施在那儿杵着,各种证书、资质,要啥有啥,甚至还有当地政府背书。但谁知道他能经营多少年?谁知道他们盈利情况怎么样?
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搞庞氏骗局,或者老板有没有瞎投资?
益阳老人正是无由判断这些问题,看到拉人头回报高,投资多回报大,见利心喜,一把 all in,养老积蓄全砸进去,才闹出了后面的悲剧。
随着我们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养老市场,这个领域还会有很多机会,有很多机会,意味着就会有很多骗子,意味着行业可能会跑到监管前面,那对于顾客而言,养老这个最厌恶风险的事情,其本身就会充满风险。
其实以房养老也好,靠商业年金养老也好,重点是得自己把控主动权,确保老了以后,即便不出去工作,也能有稳定的现金流入。这才是重点。而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时间还充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时间够长意味着事缓则圆,准备空间大,对于年金这种复利投资而言,也意味着雪球可以滚得更远、更大。
像益阳老人的悲剧里那样,指望退休后拿出钱,然后还能稳定地每年拿到 10%、20%、乃至于更高的回报,甭说是不是为难自己,这压根也是为难养老院。恐怕也就骗子敢接这种活儿了。
我是凯鹅,一名注册财务策划师(RFP)/ 保险经纪人,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凯鹅。
其它文章:
我提一个暴论,供大家批判:
1、同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对全部资产课税。
2、采取总遗产税制,起征点 300 万,采取 30% 到 70% 的五档累进税率,并扣除速算数额
3、若生前有公益捐赠,捐赠数额可以抵扣应缴税的财产额度,并且适当降低其收税比例
4. 先从具有完善登记制度的财产开始征收,逐步覆盖所有类型遗产
另外,严格管理和认证公益基金会等可能被用作避税的渠道。
谢谢邀请,我在 2019 年的时候就在公众号上预测 2021 年会出现以国家为主导的补充养老险,并建议大家不要去购买商业养老险。
https://mp.weixin.qq.com/s/mdTJr74xJx2oCjjI0i2E6A
以上是公众号文章链接。
我觉得这个制度利好自己创业,自有公司,自己缴纳社保的人士。 如果市面上有什么东西能长期对抗通胀, 我想个人养老金制度一定是一个最稳妥的选择。
另外我觉得在 20 年后退休的人,如果没有个人养老金估计天天吃泡面都吃不起。 所以四十岁以上的,手里有闲钱的还是买着吧。
祝好
目前的这些改变,只是对现有养老的补充,还谈不上根本性变革。
长远看,应该废除企业交养老金的做法,一律由个人交养老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强制交社保。
现在很多企业不交,原因一方面是社保费率高,工资 3000 实际企业支出 4000 多,更重要的是有 “免社保” 的劳动力供给——很多人自己认识不到社保保障的重要性,做不到普遍抵制不交社保的企业——企业当然喜欢招这类员工了。
**养老金全由个人来交,才可以真正做到强制。如果不交,可以按照失业人员对待:**只能住廉租房,不得拥有十万元以上的大额存款,不得购买汽车,不能去中高端饭馆吃饭(例如监测到去星巴克喝了 40 元的咖啡 —-“滴,您已违规”),购买的电脑和手机设定低档价格上限(运营商监测到中高端手机即自动上报),电影院、KTV、迪士尼这类高价游乐场除了赠票一律不许去。这样一来,绝大多数人都会自觉缴纳。每月交 800 元(数值是假设)社保费,和花 800 元租房或者 800 元吃饭一样,将成为每个人的必须开支。
企业付出的雇工成本,强制全给员工,企业到底为员工花了多少钱,就一目了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社会上根本没有不交社保的人,那么企业就没办法避开社保这项开支了。**任何雇人的企业都必须开出能让员工交得起社保费的工资,才能招到人。比如现在工厂现在招人工,最终到手的工资(含加班费),必须让工人吃饱喝足后还能存下钱,过上比低保户更好的生活,才有人来应聘,否则还不如回家吃低保。
(补充:解决 “996” 其实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思路:对每个人的工作行为进行监控,一旦监测到劳动时间超时,立刻警告,再犯就记 “违规超时打工”,那么 8 小时工作制很快就会自动普及,因为社会上再也招不到敢超时工作的员工了)
当然,对失业的人可以提供一种免费的 “低保级” 养老,一个人就算一分钱不交,老了也可以享受基本生活费和廉价基本医疗。但必须按失业人员标准生活,接受上面提到的各种限制**。**
在此之上,只要一个人想要稍微体面些的老年生活,就得交 “普通级” 养老金。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强制性养老金,**这个档次覆盖大多数人。
收入高的,则强制交 “高端级” 养老金,让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来贡献社会。鉴定方法?按财富。比如名下有千万存款,有百万豪车,那就得交高级养老金。别人代持?那么谁代持,就让谁交,高级的养老待遇就成了代持人的了。
至于什么 “有钱人不交”,那就是拿平民百姓的省吃俭用思维看问题了,一个身价十亿的富豪,每年交的税恐怕都以千万计了,就算让他交一千万养老金履行社会责任,他难道会因为不需要养老金而冒偷税漏税风险?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先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养老金是否安全?
2:如果引入商业险,如果保证商业保险的信用?
3:养老金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
说个别的方面的
城市的养老金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吧,西安四千多大差不差吧,真的要比一般年轻人工资高哦
那么农村一个月多少呢?
2018 年全国最低标准为 100 元左右,最高标准 1000 多元,人均 135 元左右。
是,老一辈人为国家做了贡献,吃了苦,现在退休了这些都是应得的,我们年轻人不用吃老一辈的苦,都是老一辈人的贡献,我们完全理解。
但不是说这其中没有问题,现在的老年人有房租吗?有房贷吗?有车贷吗?相反,房子多的还能出租获得额外收益,身体硬朗的可以当保安大爷,一个月再怎么也有个两千三千的,退休金再一拿,情况好的一个月收入六七千有了吧,再不济还有退休金保证。
医疗方面,城市的我不说,可是农村的有一个现实,就是农民本身就穷,有些老人大病之后会这几种情况,一是老人认为自己是累赘,不想治,二是子女没有能力,这种情况稍微了解农村的人就知道,比比皆是。
城市的老人于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村的老人也一样,吃得苦不比城市的老人少,只会更多。去问问农村的老人,那个时候的白面馍对于他们来说是什么概念?肉是什么味道?油是怎么用的?
如果从城市的养老里扣出 300 元、500 元、可能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孙子压岁钱的事,但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500 元就是一个月的开销。
农村的老人没有保安这个活,扫大街还得要去镇子上。对于他们而言,没有退休,年轻时种地,老了还得种地,且种地收入并不高,但劳动强度没有下降的太多,吃了一辈子的苦,老的干不动农活时愿望就是大病不折磨自己和儿女,安然离去就好。
不解决农村的后顾之忧,怎么能让农村重新焕发活力?城市保障体系过于优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奔现城市,形成内卷,最终城市保障压力不堪重负,然后一地鸡毛。
有人觉得我在鼓吹个人养老制度,这真的是很冤枉,我只是说这可能是老龄化社会的大概率走向。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风险其实挺高的,比如说在其它某些国家已经表现出来的:
1. 整个国家没有特别好的理财渠道或者金融发展不规范。交给基金公司运作的钱可能亏本。
2. 老年人因为到一定年龄后认知下降容易受骗,每年都有被骗取养老金然后血本无归的可怜老人。
3. 当年买的年金涨不过通胀,老后反而陷入贫困。
—————-
在老龄化国家,这是必然的事情吧,否则一个年轻人养两个老人,不是要活活把年轻人累死吗?
个人养老金就是自己存多少,今后就能取多少。要是用完之前你去世了,剩余的钱可以由子女继承。
政府会给存入养老金账户的钱税收优惠,然后存进去的钱一般也是由养老金基金运作。美国和新加坡属于这种模式。
欧洲很多地方是混合模式。比如英国,68 岁之后有全民的,最最基本的养老金,现在大概是 9 千多磅?一年,能保证老年人可以普通吃饭,但是吃好一点都够呛,所以老年人还需要自己的补充年金。这个是自己存自己花。
自负盈亏的好处是不用被别人占便宜,坏处就是你也占不了别人便宜。你得完全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我记得 2020 年初(还是 19 年初)有一段时间股票特别不好,我们公司的养老金账户,如果你选择的是 股票基金的投资的话,就短暂的缩水得有点严重(虽然不到一年就涨回来了)。我当时 team 有个 65 的老爷爷,他准备退休了,leaving drinks 的邀请都发出去了,结果发现自己账户里的钱缩水得有点多,于是他就很焦虑,然后继续决定在公司干到 70,只是从每周工作 5 天减少到每周三天… 这种其实还算不坏,新加坡 food court 里面收盘子的,全是 7,80 岁的老人们,很多都是年轻的时候没有存够钱,老来手停口停的人。所以自己存自己花的个人账户模式,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就特别不友好。
看了半天,没看出这和个人买基金有什么区别。所以,我猜测这个消息言之不详。
个人账户、自负盈亏,这不就是投资吗?至于说税收优惠嘛,买基金也就给点印花税而已,也没有个人所得税啊,有什么区别?基金投资还有资金灵活、种类繁多的优势呢,凭什么投资这个?这完全没有吸引力啊,甚至对比理财型的商业保险都不具备优势,怎么能让群众自愿参与呢?所以,我猜测,这个政策一定不止如此。
我猜测,是猜测哦,只是猜测而已,**这个政策的目的是要薅资产阶级的羊毛。**怎么薅?就是企业要根据个人投资的资金数额,同时缴纳一定的比例。
例如:个人投资 1000 元,企业要掏 100 元。
然后又根据企业掏钱的比例来确定是否给企业分红和给多大比例。企业给的比例低(例如上面说的 10:1),企业就没有分红,给的比例高,企业就可以参与分红。
例如:个人投资 1000 元,企业也掏 1000 元,那就让企业也可以参与分红,但比例不同,例如个人拿 60% 或 70%,企业拿 40% 或 30%。
只有强迫企业参与,才能让群众有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给企业画一个饼,才能让企业甘心被强迫。
挺好的,这是学习其他国家的养老双轨制的尝试。
类似新西兰的 Kiwisaver,作为国家基本养老金 Superannuation 之外的养老 / 置业辅助系统,其特点有:
参考链接:
KiwiSaver - How KiwiSaver works & why it’s worth joining
这个提议是可以的。
鼓励年轻人从工作的第一天就自己存养老金,可以用于风险投资,由于退休年龄还比较漫长,长期投资可以期待较高的年收益。等真到五六十岁退休的时候是很大一笔钱。投资回报率高的个人甚至可以提前退休,先通过支取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钱用于生活熬到 65 岁领取公共养老金。
之后的配套是个人养老金年提取数额超过多少数额的,减少公共养老金的发放量,可以缓解公共养老金的压力。
但是前提是要公平,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一般企业职工从个人养老金账户提取金额如果算入收入减少公共养老金的,体制内退休人员从个人养老金账户(或者由其单位提供的)提取的金额也必须同样算入收入来减少甚至取消公共养老金的配给。
不可以一般职工自己养自己了,体制内还继续吃特供,那就要引起大家不满。
对年轻人来说,眼睛要擦擦亮,提高自己的理财和金融知识,甄别出适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金融产品来购买自己的养老投资。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成熟,股市牛短熊长,很容易被套,而且还不能投资国际市场。所以,估计这种退休养老金投资很难做到像欧美国家金融市场保持几十年平均两位数的年华增长。这个是较大风险。
养老金这东西,没的公平可言。国家设立养老金的最终目的,就是社会稳定。但是社会中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所以社保的性质其实就是税收,通过国家强制性的措施,进行财务的再分配。
由于职业原因,对该问题是既想说又不太敢说。好在我在许多线上课或者非公开场合已经足够畅所欲言了。
关于养老金的亏空问题和困难,大家可以搜官方数据,也可以通过这几年许多社保有关的制度发现。例如 2018 年的《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很多非同行人员非常容易忽略这个文件。这个文件中有两个灰常核心的要素:
1、各地的养老金都需要统一上交部分到国库,富裕的地方多交点,贫穷的地方少交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南方支援北方,实际上就是整体入和出快失衡了。
2、上交的比例在逐渐增加。3% 起步,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大家可以算算到 2030,2040 年的时候会达到多少比例。温水煮青蛙,有人问地方要是上交不出来怎么办?不存在的,我国合规缴纳社保的企业只有 30%,这什么比例?稍微严一点,逼一下,马上就有了。
但是是不是只要这样就不愁养老金会亏空了?那也不可能,太严格,逼的太紧,会导致更多企业没有利润,经营不善倒闭,不利于就业。所以当法律问题遇上政治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如何权衡利弊的选择问题。
其次最近再次提到的延迟退休政策,更是实锤了这个问题。奉孝给出的关于需要延迟的理由,其实大体上都很难站住脚。例如说道平均寿命的提高。我上一辈或者上两辈的人身体多能抗,精神多好,上班多正常,吃喝的多健康;再康康我们这一辈的吃喝,内卷,996ICU。毫不开玩笑的说,我能活到退休年纪我都觉得赚了,在这种情况我缴纳了再多的养老保险都无福消受。
因此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实质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养老金本身的缺口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填补。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缺口,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许多人获得了视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也就是钱没交,但是就当你交了。但是能量是守恒的,于是只能拿后面人的钱来补前面人的。
再加上这两年奉孝为了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出台了一系列减税缴费的政策,更加需要一个政策方法来刺激一下养老金的资金池。所以该政策的特点就是:自掏腰包,无法保障。优点麽,让我想想~ 看看是否有必要追更~
我是一个热爱人力资源的资深自由职业者。欢迎对人力资源有兴趣和疑问的小伙伴在知乎或者百度搜索里关注我进行学习和咨询~ 个人资料可进主页或百度上进行搜索~
说一千道一万,养老金对于 80 后,90 后这几代人可能指望不上了。我们能做的实际就是储蓄养老和子女养老。看看人口数据就知道未来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负担养老。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养老金实际是偏高的,他们要享受接近未退休的待遇,而且财政支出并不足。农民实际是子女养老,所以 80 后的农村娃一边替别人父母养老,一边养着自己父母。惨惨惨。。。
Rts 玩家估计容易理解一点:开局赚 100 块和游戏后期赚的 100 块不是同一个 100 块
” 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核心是这句 “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到底财政会补贴多少?如果仅仅是免部分个税,应该是没人愿意交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前只有 1~2%,是没人愿意交的。从 16 年开始,记账利率保持在 7% 以上,实际投资利率是没有这么高的,中间就有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这个补贴,就算免了 20% 的税,摊到 20 年复利上,年化利率还不到 1%,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钱不在自己手上,冒着被挪用的风险… 大家又不傻。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概念?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指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社会制度。具体运行模式是居民在金融机构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委托投资机构进行投资,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并通过税务和金融监管机构设立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同时进行监管。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作用
1、帮助个人积累养老财富,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上看,非金融资产配置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较高,居民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到房地产、土地上。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利于个人将资产配置引导到金融资产上来,优化资产配置的结构,提高资产的回报率。在人口老龄化和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土地等非金融资产向个人养老投资等金融资产的转移,实际上降低了个人管理的风险,提高了资产的回报率。
2、优化个人金融资产的内部结构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除了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外,还促进了居民金融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后,居民可以将银行存款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委托投资机构进行管理,提高资产的回报率。
3、降低个人资产管理失误的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将制定养老金融产品标准,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投资机构为居民提供多种养老投资组合,并在金融监管下在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个人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选择投资组合,减少了个人直接参与资本市场带来的收入波动和不确定性风险。
4、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个人养老金通常是封闭式管理的。个人在年轻时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委托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到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总量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投资机构进行长期的资产经营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回报率。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让每个人可供选择的养老方案又多了一种,个人不仅可以构建自己的养老保险组合方案,还可以积累养老资产,为养老生活增加一份保障。
那就是在公共账户的基础上,多交多拿?
我觉得这个挺好,对于有余力的人,这个可能比某些商业养老保险更好。
比如我一个同事,单身离异没孩子,她就比较适合这种。
对于普通人,多生几个孩子,可能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这个政策是对无业以及暂时失业的人是有利的。
失业之后,空档期让企业代缴社保真的太贵了。
现在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有一批只交了很少或者没交过的人领了不属于他们的钱。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交多少领多少,没交过的人不能领。已经发的钱要强制要回来。
否则,养老保险就是庞氏骗局。
在真金白银面前,别谈制度和阶级。
没有意义。货币形式的储蓄是错误的,除非能随时拿出来支付首付。买房才是唯一可行的养老方案,其他政策措施都是在阻挠养老。
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这句话是重点
税收上支持而不是财政上,说明不保息甚至不保本
市场化运营代表了可能是由第三方代理操作等于一个长期封闭基金
就我个人看来,还是把钱放在自己手里比较好,因为我对自己的寿命预期并不乐观,这笔投入沉没成本太高,需要累计投入三四十年,这么长的时间群主都换了规则变动也是正常的
其次我对投资团队持疑问态度,在周期性危机中能不能提前跑路,还是像老美一样每次危机养老金都被噶韭菜
在没有财政补助的情况下个人养老金性价比太低了,还不如自己拿一部分钱做理财,如果只追求 5%-7% 的年化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发生经济危机身处市场一线也能尽早感知到
最后我认为不论养老还是医疗,最终还是会由商业保险补充
好。
特点:这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交多交少都是自己的,这一部分不会因为出生的晚就被出生的早的花没了。换句话说,就是原来统筹的那部分养老金可能目前的老人会把年轻人的花没了,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想获得一个有保障的晚年生活,就要自己存储养老金。
优势:让现在的年轻人认清现实,在自己经济状况良好时就去储备年老的干粮。换句话说我们很可能会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个补充就是如果这个养老金是存进去几十年不退休就不能取出的话,希望可以低息抵押贷款,并要手续简单。因为这个养老金也是很稳定的一种资产。并且对于大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抗风险能力较低,如果没有低息贷款途径可能一辈子不小康。
最后希望政策执行者能更有智慧吧
https://toutiaosg.com/ 香港式困惑新加坡要这么解李显龙接班人说透
有些人退休了领的比 996 的社畜还要高,有些人一个月领的差不多也就买个几斤肉。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不同,我唯一能够对你说的就是,请你看在自己老去之后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值什么价?
不求平均主义,但求老来温饱。
其实,其实,其实,九十年代就已经被被迫接受过一次了。
或许,这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咱打工人要为国家想,自己不养老谁养老?
刚刚查了下,基本信息如下:
养老金制度迎来调整
我国目前是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辅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又有多少人有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呢?),基本养老金是我国保养体系的第一支柱,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但是与一些西方国家比,尚缺第三支柱,就是 “个人养老金” 制度。
目前人社部已经着手准备,欲建立以个人账户制为体系的 “个人养老金制度”,国家在税收上还进行了一部分支持,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制度即将推出。
个人养老金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将个人的钱存入一个户头,账户采用一人一号的方式,采用第三方托管公司进行单独运营,钱放多放少完全由个人来决定。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其鲜明特点,一个是它灵活性高,有点类似于商业保险,但是目前存在的情况是我国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意识不强。
当然,这个 “个人养老金制度” 也是不强求的,是独立于每个月工资里正常缴纳的养老金保险或者企业年金。现在推行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都比较稳健,收益明显,还略微增加了一些风险性产品,由国内比较有名的保险公司开发,符合保险行业的收益稳定、终身领取的行业行规。
有人算过一笔账,现在一个 30 岁的年轻人每个月定投 1000,到 60 岁退休时可以每个月领接近 3000 元左右,三倍的回报率几乎十年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此外延长的保险金不用多花一分钱(可是真实的购买力,即除去通胀外的回报率又有多少呢?)。
怎么看呢?我认为作为强制储蓄给自己攒一些养老钱还是可以的,但收益率真心不敢恭维,30 年翻 3 倍,这年化收益率大概是 1.2%,再去掉通胀因素,这收益率得为负吧?
30 年不用的钱做资产配置,哪怕是定投一个月一个月来,至少也能年化 10% 吧?
最多不会超过 20 年,70 岁退休。而且社保缴费基数估计是每隔三四年会涨一次。
退休金每年涨,缴社保的不涨说不过去。
90 后应该能看到自己退休年龄从 60 岁改成 65 岁,然后又改成 70 岁。
届时,水军铺天盖地的同意,你不同意又有什么用?控贴删评非常成熟。
日本已经施行,中国的人口比日本多太多了,也就是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要比日本缺的多太多了。
养老金的初衷就是衡量出人口平均死亡年龄,
在平均死亡年龄上制定退休年龄,
尽可能的让年轻人心甘情愿的定时定期上缴固定数额的金钱来供给现在的老人使用。
目测未来 20 年,90 后要养 60 后,70 后,80 后的人,一代人养三代人一定会成为事实。
谢邀。
有压力呀。
20 年的疫情+经济衰退,等于一边要加大花钱力度,搞防疫和政府投资;一边要压缩收钱力度,减轻企业压力,防止大批量倒闭。
20 年的财政状况挺难看的。
20 年财政收入增速是负 3.9%,76 年以来最低;如果聚焦到更能体现经济活力的税收收入,增速是负 2.3%,69 年以来最低。
建国以来,税收增速比 20 年低的年份,只有 55 年、61 年、67 年、68 年。
14 个省市负增长,比 19 年多 8 个;23 个省市自治区财政自足率不达 50%,对转移支付和借债的依赖在加深。
20 年正式口径的赤字率是 3.7%,收支差 3.76 万亿。
但照粤开证券首席分析师罗志恒的算法,把临时调来救急的政府基金和国企经营预算去掉(例如茅台转让股份给地方这种),等于多花了约 2.5 万亿;把临时增发的 3.75 万亿专项债和 1 万亿特别国债再算入支出。
20 年真正的收支差应该是 11 万亿,以 101 万亿名义 GDP 为准,赤字率过 10%。
在这个压力下,很多改革措施必须加速。
例如养老金。
19 年有件事情算是缓了一下 20 年的压力:
社保基金一直有压力。17 年定了下来,要把大型国企中国有股份的 10% 划入社保基金。这事一直磨磨蹭蹭,但在 19 年加速了一把。
到 20 年底,93 家央企转进去了 1.68 万亿。
要知道 20 年社保减负了 1.54 万亿,其中 1.33 万亿是养老金。现在人社部能出面保证 “准时足额发放”,真得感谢国家调配。
养老金的压力在哪呢?
一,名义缴费率高,实际上收不到那么多。
以北京为例,五险一金最高可工资的 22%,企业要交的部分可到 32% 至 41%,加总能占工资的五六成。
现实里有几家这么交?
前几年说是要按规定办,把钱收上来。可现在要恢复经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主流。
二,收支压力大。
少子化与老龄化。照现在这个人口趋势,不碰退休年龄、不碰最低交费期限,必然是领养老金的越来越多、交养老保险的越来越少。
我觉得这块都不用找数据了。
人社部这次有段话非常 “深”:19 年当期结余 3400 亿,20 年特殊不算,21 年预计略有结余。
大家不用担心,历史结余有 4.7 万亿呐。
你这段话要是配上 99 年至 01 年的新增人口图表,那肯定别有风味。
三,财政补贴依赖加深。
06 年到 18 年的养老金支出里,各级财政补贴年均占比是 18.8%,且总量在逐步拉高。
所以前段时间不是一直在说延长退休年龄嘛,狠一点的,还建议 “动态调整” 当年养老金待遇。
年景好就多发,年景差就少发。
总之,财政在补贴、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害行、必要时国有资产可以划拨进来,现阶段安啦。
但肯定要动起来咧。
人社部介绍,现有三层体系:
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十亿人,这张网基本健全。
有一嗦一,确实。这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伟大成就,而且养老金也真的是 15 年交 10 万还你 20 万(但要按月领)。
但群众不是怕通胀嘛。
第二张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就是 “五险二金”。
说白了,就是企业再给员工整个养老保险,一起出钱,由专门的机构去运营。其中企业发起的是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的是职业年金。
大哥,这得是大厂才能有(而且特么的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没有)。
人社部也承认,把事业单位算在内,这第二张网也只覆盖了 5800 万人。
那就第三张网,个人养老金。
账户制,你的就是你的。基本养老保险里,你交的一部分是要拿去统筹的,说白了就是给别人,账户制就是你的;
个人自愿,不强制;
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帮你省点;然后这些钱拿去做市场化运营,想投啥股票机构自己看着办。
没有企业参与的 401k。
怎么说呢,只能这样吧。
你要平抑养老金的收支压力,要么是多收,要么是少发。少发要炸锅,只能先多收。
能收的对象就企业和个人。而企业(尤其中小微)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承担就业任务,他们现在该收的都已经没交了,要多收就是刺激裁员。
只能问个人要。
但要让个人愿意交钱,就必须明确保证他交的钱最终受惠于他自己。如果还是大统筹,现在又有那么多压低标准交的,他们不会愿意合规缴纳。
所以只能个人养老金制度,Every man for himself。
储蓄有什么用?
一波货币贬值,毛都不剩。
除非 “领养老金” 的时候,
是按照 “社平工资” 来领。
但是社平工资得靠当时的未来年轻人交钱。
而新生儿数量腰斩有目共睹,何解?无解。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15》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经超过 4 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基金下降至 3274 亿元,帐户资金不足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多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个人养老金账户一般 2 类,代表就是新加坡的公积金 CPF 和美国的 401k,刚好我都有。 大家先要理解一个前提,这个世界上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是不会去充值个人养老账户的。因为自己给自己 …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15》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经超过 4 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基金下降至 3274 亿元,帐户资金不足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多 …
知乎用户 发表 热议多年的“延迟退休”,这次真的要来了! 根据近日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学习辅导百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知乎用户 尹两灿 发表 多年后的我 60 岁的那天早晨 5 点,我起床,去公园晨练,回来后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 8 点。 来到地铁站,人很多,一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看了看孱弱的他,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 来到公司,那条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