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说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这个话错误。

宰相合肥天下瘦,中堂他老人家用一代人的时间捞了好几代人的钱,怎么能说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呢?

知乎用户 金吾 发表

首先,李鸿章没说过这话

其次,这句话的出处来自香港电影《一刀倾城》,而原片里,说这句话的是谭嗣同

你也别惊讶,《走向共和》这电视剧就是一部台湾野史大集锦,估计蒋介石蒋经国看了都感动——“老子授意手下胡编的历史,台湾没人拍,大陆倒给整理了一遍”。所以摘抄一部香港电影也没啥大不了的。

比较缺德的是,《走向共和》这电视剧大肆夸大、描摹了二流人物李鸿章,而忽略了一流人物谭嗣同,把这句话按到了李鸿章身上,且篡改了谭嗣同的绝命诗,赫然鼓吹 “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梁启超作的伪诗(的确是谭嗣同原诗,《留庵日钞》为证,梁启超只是将 “吾” 改为“我”),说什么谭嗣同绝命诗是“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这诗出自清末神魔小说《绣像康梁演义》)

人家谭嗣同还留给后人论什么罪啊?他就是第一大反贼,势力比当时孙中山、兴中会大得多,两湖会党新军遍布其门生故旧,“誓杀尽天下君主,使血满全球,以泄万民之恨!”,号召 “冲决君主之罗网”“冲决纲常之罗网”,说的那话好像是个五四青年穿越回去似的,这么个人,会向清廷低头?

至于 “一代人只能办一代事” 这种思想本就是极端消极、不负责任的,《一刀倾城》用这个说法来解释谭嗣同的赴死是不合理的,谭嗣同为什么赴死?并非梁启超宣称的 “为变法流血”“程婴杵臼,我为易,君为难”,谭嗣同和梁启超并不熟,认识没几天,两人互相利用而已,谭利用变法的声势,梁利用谭在两湖的势力。谭之赴死与他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有直接关系,“晦气满面,又内伤症已见,干咳不能寐,肝气横烈”,谭嗣同是以自己将死之身,迎清廷冷血屠刀,绝两湖志士变法苟安之念,激中国革命奋起之心。——所以在谭死后,中国革命闹得最凶的就是两湖,后来两湖革命领袖都与谭嗣同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谭嗣同一没后悔自己的作为,二不是为变法而死,三没推卸责任 “把事情留给下一代人”,在这点上《一刀倾城》的立意就是错的,而摘抄其的《走向共和》更是荒谬绝伦,啥叫 “一代人做一代事”?做啥事?

今儿我革命,明儿我就可以反革命?(蒋)

今儿我维新,明儿我就心安理得的保皇?(康)

今儿我不负少年头,明儿我就大东亚共荣?(汪)

今儿我爽够了,明儿哪管洪水滔天?(慈禧)

不过《一刀倾城》有一点说对了,中国的确走了谭嗣同的路。

知乎用户 帽子先生 发表

坦白说,这句话没错,但是清末民国那一帮 “大佬” 并没有资格说这个话。这句话在他们嘴中无非是洗白自己,推卸责任。

既然一代人做一代事,那么李中堂又做了些什么呢?你对人民和国家又做了些什么呢?宰相合肥天下瘦吗?甚至可以往大的说,清末民国的很多高官厚禄的人又为国家进步做了些什么呢?答案是没有!从 1840 鸦片战争起到 1949 年,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中国还是一个极度贫困、文盲遍地、地方割据、工业匮乏的农业国。与此相比,隔壁的日本却在几十年内就已及时转向,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了世界强国。这些所谓中堂、总统(常凯申不要看别人,我说的就是你)的当权者,如果真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我们又怎么会被日寇屠戮半壁中华呢?

事实上他们那一代并没有做他们那代人该做的事,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全都留给了新中国。新中国才是一代人干了几代人的活,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1949 年到今天不过 70 年,可新中国所创下的壮举简直是惊天动地。土地 GM、扫除文盲、平定土匪、男女平等、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全面工业化、改革开放等等,哪一件事不是伟大的丰碑?我们常说老一辈的人很苦,的确如此。因为他们真的是一代人做了好几代人做的事,把之前欠的债全部还清了。他们拿着微薄的收入去开垦土地,修建水渠;他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还是用算盘打出了原子弹;他们没有补给,没有棉衣,还是把强大的联合国军挡在了国门之外。如果不是这些伟大的中国人,我们今天能在电脑手机面前敲着字,刷着知乎吗?

所以,李鸿章说这句话,他不配。

知乎用户 古剑情深 发表

反对这种看法,这种看法是悲观的,局限的,甩锅的,还有不作为的!

就拿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成就来看,就可以反驳他的观点,那代人吃了多少苦,创造了多少在现在我们看来都吃惊的成就(寿命大幅度增加,文盲率下降,两弹一星,完整的工业基础,杂交水稻诞生等等)你会觉得他们一代人 只 能干一代人的事吗?

他们这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干了两代人的活!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不是无病呻吟般在那里感叹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

知乎用户 李云歡 发表

给人一种反动派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功成身退了一样。

实则,一代人做一代事,这句话的内涵是认知和实践随着时代进程的积累和递进关系。即反动派一代比一代反动,革命派一代比一代革命。

这一点,许多人认识不足。如阎锡山在编遣会议期间,屡屡和他的左右说:“袁世凯那么厉害的,我都对付过来了。蒋介石不如袁世凯多了。”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反正后人肯定比我们聪明,他们会有办法的……

知乎用户 土豆熟了 发表

2020-1949=71

1911-1840=71

可咱大清亡了,李鸿章,张之洞,慈禧都不知道干嘛呢

1972-1949=23

1949-1927=22

日记狂人胜利转进宝岛,从此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渣)

一代人终究时间有限,纵是教员也没带领大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但他李鸿章有什么资格说这句话,他配吗

洋务失败,军事失败,政事也没赢了左宗棠,相反左宗棠顶着压力收复新疆,这说明就是当奸臣,他李鸿章也不够格

桓温: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千古

巧了,咱李大人一样都不沾边

这句话,让李鸿章说,就是在洗白


根据大家建议,最后一句话略有改动

知乎用户 古柏 发表

那个我补充一下,我的意思就是这句话就类似于以前天桥上的算命半仙,模棱两可,怎么说都对

原回答如下

这种话不就是跟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一样,完全的空话吗? 为什么政府说空话的时候你们会骂,你们嘴中的理中汤说就不骂了呢?

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一代人的事是什么?

理中汤这种人认为自己的事情是给清朝续命,继续贪污腐败

同时期的谭嗣同觉得自己应该维新变法,拯救中国

袁世凯觉得自己的事情应该是称帝,孙中山认为自己应该革命

那么一代人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是他这个糊裱匠的屁话

知乎用户 一条闲木鱼​ 发表

他是晚清第一裱糊匠,鞠躬尽瘁只留下四千万两白银。 他被称为慈禧的背锅侠,人送外号东方俾斯麦。 他也是洋务运动领导者,为老佛爷修园子做出了卓绝贡献。 李鸿章,晚清头号名臣,一生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主导大清军事、内政,外交四十年,是晚清权势最高的汉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但鄙人认为他没有把那代人该干的事干好。做了一期视频捋了一下他的事迹,希望和各位理性交流。

知乎用户 云龙且 发表

剧中的情形是,庚子拳乱之后梁启超向李鸿章献策。

分别是上策,两广自立,挥师北上,辅立光绪正位,然后孙文率领革命党支持李鸿章做总统。

中策,北上剿灭义和团,与洋人交好(实际上仍然是自立)

下策,奉诏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万世骂名。

李鸿章选了下策,并说了这段话。

以当时的情势。

在实力上,权力分野并不是以满汉划分。刘坤一、张之洞可以和李搞东南互保,要 “共举大事”…… 不现实。且甲午之后李鸿章声名扫地,对直隶北洋这些原本的基本盘早已失去控制。那依靠什么成事?孙大炮么

李鸿章如果真以耄耋之年召领两广独立,政治上不能一呼百应,军事上必然举步维艰,列强各怀…… 结果要么是清廷瓦解,国家再次回到或者说提前进入豪强混战的局面。要么受洋人扶持胁迫,做儿皇帝。

剧中梁启超的所谓上策中策是理想化的,初衷正义。李鸿章的自身理念源自儒家,行事作为偏向实用主义。可无论是儒家义利,还是出于成熟政治家的情势判断,都不允许他不选下策。

剧中这句话,就是认可梁的初衷,不认同所谓的上中策。实现共和,李鸿章他那代人做不到,梁启超这代人未必不可以。

PS,有人鄙夷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句话,首先这话是戏剧台词,和历史人物无关。其次人物历史局限性是必然的,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眼界、不同的信念、不同的追求,这并不是否认时代人物奋斗的必要性(李鸿章的许多作为,正是远超同侪)。

党报有文章,标题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两句话相仿,然“只能” 是老人的无奈浩叹,“担当”是青年的蓬勃朝气。

知乎用户 大闸蟹 发表

春秋笔法,被中国小资文青史盲奉为金科玉律,流毒无穷。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你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没问题,尸位素餐的人哪个朝代都不缺,我们总不能要求你像一个教员一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毕竟段位相差太大,但你干嘛贪几代人的钱呢?宰相合肥天下瘦是怎么回事?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李鸿章说的。无论哪种观念正确,在知乎上一个右狗尚无法说服一个五毛,一个五毛亦无法说服一个右狗,试想把某种理念灌输给一代人该有多难。

有些话我知道一定是李鸿章说的,便是他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用政治经济学回击美国的排华法案。要知道自由经济理念是英国 170 年前的思潮,如果 20 年算一代人,从李鸿章掌握那套思想起,到现在怎么也有 5 代人了吧,然而现在知乎上有多少人就此问题还在跳。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有点高估现状了,应该补充一句 “有时候几代人要做一件事情”。

知乎用户 文以载道古律师 发表

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把自己搞得跟八卦小报里专门写腥膻色的狗仔记者一样。

像什么慈禧太后修园子挪用海军经费导致甲午战败。

外交官偷东西。 五号用魔术化解尴尬。

实际情况是, 我大清行将就木, 李中堂照例上骗皇帝,下坑百姓。 手里钱多,哪怕历经战乱,子孙后代手里也不少钱。 然后要把李中堂洗成诸葛亮, 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最近有了新的想法。

要做大事不可能单枪匹马,必然会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奋斗。当你在做 “一代人的事” 时,你们是好同志,好伙伴。当你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超越时代,一口气把几代人的事都做完时,你昔日的伙伴,会不理解你,会怀疑你,会公开反驳你,会抱团对抗你,会假意逢迎背地破坏你的计划,会歪曲你的理念为自己谋利,会逼得你不得不寻找新盟友然后伺机消灭他们,会分化你仅剩的支持者再用其中最极端的一批来指代全部,会把一切罪责归结到你头上,最后,如果这都无法阻止你,他们会讴歌你,神话你,把你的理念奉为无可置疑也无从执行的教条,从根本上架空你。

李鸿章之所以会说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可能是因为他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失去伙伴吧。

知乎用户 吴儿夜啼张文远 发表

党国喜欢李鸿章,总不能鼓励你们当陈胜吴广吧。

所以给合肥圆一下,让你们晓得我大清有难处,自有国情在此,而世界并不能跨越式发展,大家一起努力维持住我大清就好,不要有非分之想,后来的事交给后人才对,“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嘛

这样一代代拖,我后清的铁桶江山就万万年了。

知乎用户 歌未竟 发表

其实这话没错,如果大家听不惯,那就换个说法咯:

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尽力。

毕竟说上面那段话的人还说了:

要明确肯定的是:1997 年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而且不仅只是新界,还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知乎用户 Lonely Hermit​ 发表

这句话没问题

李鸿章、张之洞做了他们这代人能做的事,尽可能地维护住国家、政治稳定,怎么样能救中国,他不知道

孙文、黄兴做了他们这代人能做的事,他们知道救中国要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他们把帝制推翻了,但怎么能救中国,他们还是不知道

然后下一代人做了他们这代人能做的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终于不受列强欺侮,有了国人翻身做主的新中国了

再下一代人做了他们这代人能做的事,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为生计发愁的国人越来越少了

再下一代人做了他们这代人能做的事,让中国更强,让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声音更响亮了,承担的国际责任更多了,中国的军事、科教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多领域成为世界一流或正在向世界一流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只有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

再下一代人……

所以,这真的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真的不能指望李鸿章 77 岁了突然思想解放,推翻帝制,他能在他位子上,把他能做的做到最好就行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只能做这一代人事的人,他们做的以后人的三观来看就一定是对的,而且当他们落后于历史的脚步的时候,他们同样会被请下历史的舞台,让下一代人再上来

知乎用户 李依 发表

可惜了,这番话编剧要是让孙中山说多好。

我最喜欢的例子:

秦朝,从商鞅变法开始,到秦始皇一扫六合,历经 7 代帝王。

到秦始皇这代,灭六国,都算一个极限了,甚至是透支,加上后面的各种改革,秦始皇一死,秦三年而亡。

杨广,这个更不用说了,秦始皇有六世之余烈供他奋,他才一位,一通折腾,毛了。

正面案例也是有的,康雍乾三世对准噶尔,从 1690 年到 1757 年,耗费三代清君心血,把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再过两年,天山南北并入清帝国版图。

国事,有大有小,小的,比如康熙平个鳌拜,朱元璋杀几百个大臣,大的,比如汉朝削弱诸侯王势力,明朝废除丞相制。大的往往凭一代帝王是做不到的,朱元璋不就失败了吗,明朝整个王朝都在承受激进废除丞相制造成的反弹作用中。大事需要循序渐进,其中有社会形态,有意识形态,有生产力,都密切关联着的,不是你朱元璋多砍几颗人头,汉景帝发个《削藩策》就能实现的,康熙不也是吃过亏吗?

看初中历史,中国发展一直是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推进,也能看到任务超额超进度完成了,但是每次五年计划仍然按部就班,我知道你能做的更好,但我不要求你做的更好,你能做的更好最好,做不到更好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

为什么?机械提高指标,会出现很多问题,瞒报,谎报,或者矛盾转移,比如封建王朝你逼他们纳多少税,征多少兵,不考虑现实,最后发生了多少惨事?建国以后也有,大跃进就是这么来的。

共产主义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你和我也有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知乎用户 三七先生​ 发表

事实上,新中国建立前后,曾经有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办了三代人的事。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他们曾经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吃着窝头,喝着脏水,躲避国民党军的围剿与扫荡。曾经在千里无人的大草地上煮皮带,啃草根。曾经在幽暗的地道里拿着低劣的武器跟日本人拼命。曾经在塔山阵地上用血肉之躯硬钢蒋光头的飞机坦克军舰。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像一排排整齐的树林一样倒在了美国人的汽油弹下。

侥幸活下来的幸运儿,又一言不发的跑到了沙漠隔壁中种出了蘑菇弹。

所幸,今日中国如你所愿!

知乎用户 小明不听话 发表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句话别人说是对你的理解,你自己说就是逃避责任。因为别人无法替你选择,而你却可以。你说呢?

知乎用户 呜啦啦 发表

空一格 1887 年生,教员 1893 年生,一个 85 后,一个 90 后,算不算一代人??空一格一统全国十年了吧,你看他打二流工业国的时候给全国的讲话,哎呀万一失败就亡国灭种了。

毛教员统一全国刚刚一年,你看他打第一强国的宣言,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彭德怀是 1898 年生,算是 95 后,人家和 85 后不会是两代人吧?人家怎么说的,即使失败了,不过是晚解放几年嘛!

这差距也太大了,那么到底是前面一位什么事都没做?还是后面两个做了好几代人的事?

李中堂他好啊,好就好在教员和他不是一代人,不然这句话还能给他洗喽?

知乎用户 lyounger​ 发表

这句话本身是对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重点是要看是谁说的,说的场合

如果是后人臧否历史人物,这叫做有历史的同情心,不苛责历史人物

但是,如果是在面临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关头,历史人物他自己说的,那就是他在为自己逃避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而开脱

明知道某件事是历史大势、利国利民却不去做,或者明知道某件事是祸国殃民而任由发生,原因可能是因为既得利益的束缚,也可能是因为观念的陈旧,都是历史的罪人

知乎用户 王子长​ 发表

结合剧情,意思就是我老了,造反这事还是你们年轻人来干吧

知乎用户 古德毛宁 发表

如果中堂大人在我面前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我估计会回复这句话:“茫茫中国, 代代有人才, 强国何须借代而生!”(《大秦帝国》中的商君卫鞅的台词,这都是改革变法的电视剧)

看电视剧,如果把反面人物的消极的话信奉为真理,那就搞笑了。(这句话不是指的李中堂)

传播正能量,从我做起

知乎用户 caterpillar​ 发表

他深情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国要统一,不统一就没有出路。我们有出路。我们这些人岁数都不小了,都希望中华民族来一个真正的统一。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来完成。我们的后人总会怀念我们的。如果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会责备我们的。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

知乎用户 改之理 zcw​ 发表

我印象中这句话是《走向共和》里的台词。真正的李鸿章说过没说过就不知道了,我猜他没有说过。

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孙中山来找李鸿章,说大清药丸,煤山上还有棵歪脖子树,不如我们来革命吧,由中堂大人你牵头,这才是对中国最好的选择。

(经提醒,我记错了,这里是梁启超去见李鸿章说的话。梁启超给李鸿章出了三个主意:上策是在两广起义,打到北京,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或者孙文他们同意,请中堂大人当总统;中策是,带领兵马剿灭义和团,与列强交好,下侧就是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去。最后李鸿章选了下侧。梁启超感到不解,李鸿章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儿。)

李鸿章受到很大的震撼,但最后还是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儿。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我不革命。

第二、革命是对的,大清药丸也是对的,这我也知道,只是我不做,你来做吧。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所以其实李鸿章并没有做大最大的努力。李鸿章见识过现代社会是什么样的,(在电视剧里)也认同中国不能只靠对大清修修补补。但是他不去做。因为他还是站在了一个传统的士大夫的立场上。他知道这是一个落后的想法,他把这归结为时代的错。并想要下一代人代替他来完成它认为对的路线。

无他,小时候一直被洗脑,跳不出去了。

知乎用户 赤桐 发表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知乎用户 林先生 发表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是李鸿章所写的最后一首诗,也就是绝命诗。到了最后一刻,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是可以表明李鸿章的心迹的。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云飘摇的时代。

洋务派并不是不知道单纯学习西方不行,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仅仅学习器物,已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了。

看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才发现,中国的历史教育真差,差就在差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根本没有被人学会。如果能够学会唯物史观,根本得不出这个问题下面的大多数答案。但是他们自以为自己很 “马克思”

知乎用户 Dovahkiin 发表

这句话应该是出现在《走向共和》电视剧中的,所以我们就电视剧论电视剧。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他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比如慈禧为什么做出向十一国宣战这种无脑行为?比如中日关系经历了怎样的转折变化?一些事情书上是写了的,一些事情书上写了但得费点心思读出内涵的,还有一些事情书上没写,咱们只能猜,比如这个情境下,编导抛出的问题是:

  1. 李鸿章是否认为大清吃枣药丸

  2. 李鸿章如果认为药丸,他会怎么做

我们把这段场景复盘一下:

李鸿章和侍女红儿在庭中抽陀螺,梁启超来访。(此处省去对陀螺的怨念和康党三头六臂的梗)

李鸿章上来就说:我曾经跟太后说过,我也是个康党。可我背了康党的恶名,却没有见过康党的恶人。(笑)梁先生,我这里可是龙潭虎穴啊。

梁启超:北京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吧。

李:梁先生有何见教

梁:不敢当。但目前局势,中堂大人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李:哦?你说说

梁:乱世出英雄。晚生为大人计,摆脱朝廷,先拥两广自立,然后挥军北上,为亚洲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国,这就是上策。

李(沉吟许久):嗯…… 那,谁来当你说的那个新皇帝呀?

梁:晚生在拜会大人前,先行拜会了香港总督卜力先生。他答应晚生,如果光绪皇帝,对以他的名义所做的事情,没有责任,那么英国政府,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进行统治,是不会反对的。

李:嗯?

梁:呃…… 晚生还遇见了孙文先生。

李:孙文?

梁:他说曾去天津拜会过您。

李:噢噢噢,就是那个满口革命的后生吧?记得。

梁:孙文先生说,倘若两广在中堂大人的策动下,率先独立,革命党将支持大人做 president。

李:什么?

梁:请中堂大人,当总统。

李(沉吟):谋反呐?…… 那中策是什么呀

梁:带领兵马,北上勤王,彻底剿灭义和团,以此与各国交好于前。

李:嗯…… 那你的下策,我就知道啦:奉诏进京,跟八国联军谈判,投身虎口。是这样吧,梁先生?

梁:中堂大人,晚生万没料到,中堂竟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策。

李(拍梁肩膀):卓如啊,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梁:晚生只是为中堂可惜。

在此之前的主线剧情可以概括如下:

  • 义和团运动进攻天津租界

  • 1900 年 5 月 31 日开始,各国派军保护使馆

  • 6 月 10 日,各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摩尔率领

  • 次日,义和团与联军在廊坊进行遭遇战(即所谓 “廊坊大捷”)

  • 16 日,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一天后占领。慈禧于是发出解散义和团民的上谕

  • 17 日,慈禧收到一封假造情报,其中表示洋人出兵是为了逼她归政光绪,于是太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命载勋任步兵统领,带领一帮亲贵统领义和团(这是一条有争议的说法,电视剧采用了)

  • 20 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成为开战导火索。

  • 21 日,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

  • 8 月 14 日,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慈禧、光绪出逃

  • 9 月,清廷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上述电视剧情节应该发生在慈禧出逃到辛丑条约签订之前。而在清廷尚未向各国宣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人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借口入侵,同时秘密商议如果北京失手,而光绪帝、慈禧太后遭到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刘坤一、张之洞于 6 月 26 日,以上海道台余联沅为代表,与各国商定《东南互保章程》。李鸿章对中央 “支持义和团” 的命令做出判断,“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回到电视剧的环境中。李中堂面临的环境是:

  1. 北京陷落,太后皇帝生死未知

  2. 东南各省由于互保协议,暂时处于和平状态

  3. 由于互保协议与拒绝支持义和团,地方已经有违逆的口实

  4. 民族冲突有所抬头,驱逐鞑虏的口号也已出现

  5. 清朝多年的改革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要想调转如此庞然巨舰的船头,有多么困难

  6. 李鸿章自己带出来的直隶、北洋势力早已脱管

可以说东南已经进入半无政府状态,而所有的总督之中,李鸿章经营最久,在外国公使中地位最高,群臣中威望也最高。剧中梁启超所提,多半就是当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可能性。然而李中堂的每一句回答都异常谨慎,因为他的顾虑也同样明显:

首先,以儒学忠君为根基起家的他,做出 “谋反” 之举,自己的声誉与做人的立场如何自圆其说。

其次,合作对象孙文与香港总督的承诺有多少可信度(孙大炮大家都是知道的)。

再次,皇帝生死未知。如果皇帝死了,李鸿章要继续搞君主立宪,岂不是得自己当皇帝?那么他的下场很有可能参考袁世凯。的确,那个时代依旧是皇权主导,但不代表谁当皇帝都镇得住天下。如果皇帝没死,其行为无异于逼宫,将皇权让渡于议院。然而对君主立宪这个概念,即使到了八年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十一年后组成首批内阁,人们都没搞清楚立宪到底立了个什么。1900 年是否有足够的民意基础和办事人员去贯彻?

李鸿章一辈子办北洋,兴新学,穷尽一生都是在试图探索,是否有一剂良药救得活大清江山。他在有限的时间做到了最好,却也无力回天。他已经没有时间再做新的尝试了,一生的无奈都融进了这句话当中。而对于革命,剧中的他应该是 “隐约觉得恐怕这才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却无法直言”。

电视剧在这里相当于补充了自己对李鸿章心态的揣摩:他知道需要改变,所以自称康党;他是儒家子弟,就不可以谋反;他想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却已无法实现;他所有的尝试都已经走不通,只能指望后人代劳。

知乎用户 进击中的晓东哥 发表

我记得知乎里有人跟《走》的编剧张建伟老师聊过,探讨了他塑造人物时的真实想法。大概是说,张老师虽然在剧中把李中堂的形象塑造得很高大全,但内心里对这类文人看不上。

首先,**“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话,历史上真实的李中堂肯定是没说过的,这话是编剧替他说的。**所以我觉得讨论问题的重点,不是李中堂这人在真实的历史上干过哪些坏事,而是剧中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注意是剧中,而不是历史上。

甚至还要探索编剧塑造这么个人物,究竟想表达什么想法。就像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不仅仅要解题,还要去研究出题老师的命题思路,去干这种超纲的事。

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摄政王载沣,这个人物的形象非常强势,总是一副牛皮轰轰的样子,行事非常愣,朝堂之上拿枪打袁大头。但历史上的载丰是个性格软弱的人,没有那么强势。可你要说编剧不懂历史吗?估计他看过的史料够你读一辈子的。

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人物的性格要为剧情服务,一部剧中又没那么多角色,必须要把好几件事集中放在某一个人身上,所以只好改载沣的性格了;二是剧中的载丰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晚清最后的上层决策者,不管他们各自性格如何,对外看来就是蛮横又无知无能。

同样的道理,剧中的李中堂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很多人灵魂附体。编剧给他的人设,是代表晚清汉族士大夫阶层中的新派,与之相反的是剧中的翁师傅代表保守派。

新派有什么特点呢?当然是锐意革新,但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身是靠读书做官起来的,他们立身处世的根基是忠孝礼义,是朝廷,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矛盾性和软弱性,可能会改革,但终归要维护朝廷。

何况像李这种做官起来的人,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士大夫的弊病,明面上是家国不分,君国不分,暗地里是贪污腐败。不腐的人,在朝堂里是上不去的,吴思的《潜规则》一书中,记载了连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是潜规则的受益者。

真正到了国家危难时刻,李也没有全力以赴,没有吟那两句诗,而是把个人利益,集团利益放在了国家和人民之上。

剧中借日本人之口,评价李中堂干什么事,都会被众人挚肘,被一堆手按下来。这个明明已经不可救药的朝廷,却是李中堂赖以生存的根基,他不得不去维护,这个历史局限性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克服的。所以当国家遇上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被列强侵凌的时候,他们的做法很可笑,一方面要抵抗,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官位,最后甚至不抵抗。

我们换个人物来看,李的师傅曾屠户,当初大功告成的时候,有不少人劝进,大概是觉得朝廷昏黯,正好曾又手握重兵,不如重演一把陈桥驿,但曾不从。

从实际利害来分析,曾当时虽强,但他的兵源,粮草、物资全部来源于南方各省,是大清整个官场在支撑他,更别说他打的旗号是儒家礼义。他要是敢学袁术,前面说的那些资本顷刻间即可化为乌有。曾一代枭雄,这点事还是明白的。

李与曾都一样,虽然权倾一时,但已是朝廷中人,是虽然腐朽但仍然巨大的机器中的一个部件,你让他,让他这一代人完成更重大的历史任务,真是所托非人。

以李中堂为代表的新派就是活在这个巨大的矛盾中,所以改革不会成功,历史重任也不可能交给他这一代人。

知乎用户 潭柘寺的松 发表

比如现代倍受争议的民族细分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建国初,之所以这样厘定民族问题,是为了 “分裂各民族统治阶级阵营”、“激发各民族无产阶级的阶级仇恨”、“通过阶级斗争建立跨民族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当时中共预计,可以用 20 到 25 年时间,“消灭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建立革命的无产阶级联合体”。

简单而言,中共在全国革命基本胜利的大背景下,考虑的根本不是所谓民族融合问题,而是以阶级划分取代民族划分、以阶级自豪感取代民族归属感。

现在我们知道,中共对阶级斗争消灭民族的判断过于简单,导致如今一系列民族问题。但这是时代发展、环境变化的结果。先辈们在他们的时代,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无愧家国。而我们则需要根据新的环境条件制定新的政策,而不是一味埋怨前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N7i2f 发表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李德胜

在小小的地球上

有几只苍蝇碰到了墙壁

它们可怜地嗡嗡叫着、抽泣着

蚂蚁以为自己的王国是何等广大

小虫子要摇动大树,哪有那么容易?

在长安城里,秋叶纷纷落下

如中箭的骑士

多少事情都是来去匆匆

时光飞逝,世界变得很快

一万年太长了,我们应只争朝夕

大海上 云在滚动 巨浪翻腾

各大洲狂风怒呼电闪雷鸣

要在地球上扫除一切害人虫

我们是不可战胜的!

知乎用户 纪德奇​ 发表

约翰 · 亚当斯:“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知乎用户 海海嗨历史 发表

”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话没错,如果能把这代人能把这代的事情做好,那就很不错了。遗憾的的是,我们近代以来到现在很多代的人在补上代人应该干的事。

我认为,李鸿章那代人干了他们那代人应该干的事,而且干得不错。

李鸿章属于哪代人呢?他们属于所谓的开明地主阶级洋务派,用阶级属性来划分历史人物,不太准确,或者可以说他们是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培育出来的最后一批人,李鸿章算是其中一个,他者还有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郭嵩焘等人,这些人以曾国藩为首。

这代人临危受命,挽大厦之将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词说得有点大,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不从大面上说,不然无从下笔,找出他们这代人干得一个方面——外交方面,外交思想。

近代以来,外交不平等。你也许认为,我下洋上,我们受尽外国屈辱,而是实际情况非如此,其实是我们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洋人们反而感觉受尽屈辱。

当时清朝处理外交,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外交政策,也没有外交官,只有理藩院。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外国人的态度,把外国人当做藩属来处理。

而” 藩属 “二字在清朝人心中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 “蛮夷 “。满清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大东北,那里曾经被处于中原的明王朝看作蛮荒之地,满洲人也被明朝看作北狄,明朝对那里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压迫得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反明,最终顺治帝进关,满清入主中原,昔日的蛮夷成为了华夏。

然而他们并没有以原来的兄弟身份对待其他周边国家,继续维持着朝贡体系,享受着天国荣耀,甚至变本加厉,更加维护着天朝体制,严防夷夏之变。

当西方各国到来时,清朝还是把他们当做藩属或者蛮夷,来者必称觐见,必须三跪九叩;如果中外产生矛盾时,他们则认为是不懂规矩的蛮夷在闹事,因此清朝君臣在处理外交时的常用语叫作 “羁縻 “,羁是指马笼头,牵马的绳子,而縻只是拴牛的缰绳。所以清朝人是在潜意识里把外国人当作牛马畜牲,根本没有完整的外交政策,只有随时而变的羁縻之道。

签订的条约,清政府不遵守。比如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规定允许英国人在广州城内居住生活,当时由于广州民众的反对,英国人始终无法进城,英国领事交涉多次,两广总督总是打哈哈,一会说让进,一会又随便找借口不让进,这样一拖十几年,丝毫不认为需要履行条约,连道光皇帝自己都说 “英夷进城之约,在当日本系一时羁縻 “,说白了就是糊弄英国人。

实行这种羁縻外交政策的官员有个典型的代表,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非常出名的总督,被人称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这是当时人对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表现的讽刺,面对英军进攻广州城,叶名琛不抵抗、不守成、也不求和,当城破时,叶名琛也不投降,也不逃跑,也不自杀,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涌入总督府的英军抓获,后来他被带到英国舰艇上送到了印度孟买,在那里绝食而死,又被称为海上苏武。

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表现就是典型的羁縻,面对英国人入城的要求,他时而闭门称疾,时而佯作政务繁忙,总是找借口不见;等到非见不可的时候,就顾左右而言他,英国人感到自己受尽愚弄,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来英国的外交官威妥玛就指责清朝说:“今日骗我,明日敷衍我,以后我断不能受骗了。中国办事哪一件是照条约的。如今若没有一个改变的实据,和局就要裂了。“

叶名琛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了无限的天朝上国大臣的骄傲自豪姿态,把英国人当猴耍,而他这种姿态在当时备受好评,说他是攘夷的楷模。当时年轻的曾国藩也是众多崇拜叶名琛的士人中的一员。但是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这种态度就变了,否认了叶名琛的羁縻外交政策,甚至引以为戒,他常说 “久作达官,深虑蹈叶相末路之愆(qian)“。

曾国藩推崇的外交政策是一个诚字,提出了诚信外交。

他曾经写过一篇奏折是这样说的:

臣 愚 以为 与外 国 交际, 最重 信义, 尤 贵 果决。 我所 不可 行者, 宜 与之 始终 坚持, 百折不回; 我所 可 行者, 宜 示以 豁达大度, 片言 立定, 断 不宜 若 吐 若 茹, 稍 涉 犹豫 之 象, 启 彼 狡辩 之 端。(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Kindle 位置 82080-82081). 岳麓书社. Kindle 版本. “)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态度,他称英法等人不称夷人,而称 “外国”,可以看出他内心把外国已经当作平等国来看,交际原则他则强调要重 “信义”,而且一定要 “果决”,意思暗示朝廷不能朝令夕改,和外国人定下和约就要按照条约来执行,如果条约中有些条款我们很难办到,也要坚持执行,百折不回;如果条约容易办到,那更要豁达大度,答应外国人,而且得片言立定,说到做到。千万不能犹豫,不然就会启兵端。

这是曾国藩对朝廷的规劝,也是对朝廷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表现的讽刺。

曾国藩在对外处理中,他始终坚持一个” 诚 “字。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把洋人们当作了人,当作了和自己一样的君子。

他长期以来修炼儒家的修身治国之道,所以也以君子之道待洋人。

曾国藩这种对外的思想也影响到了李鸿章,反复对他说处理外交时,要推诚相待,曾国藩说:“老老实实,推诚相见,和他平情说理”。

他对李鸿章说:“夷务本难处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静四字,笃者,厚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代人就坚持要遵守和外国人签订的条约。

有人说,那些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不遵守也罢,其实不能这么说。这些条约也是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议定的,双方各有让步,签订了就要遵守,这是国际准则。

曾国藩强调说” 事端纷纷,总以坚守条约,不失信于外人为是。只可力求自强,不可轻易动气。若无自强之实,而徒有争气之言,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为什么要遵守条约呢,其实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我们现在的势力不如人,你越使诈,别人越不信任你,最后也只能自己倒霉。外国人都看着明明白白,一旦较真起来,刀兵相见,后果不堪。这也是近代很多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果遵守条约,不招打,维护和平环境,获得喘息之机,慢慢发展自强;

第二呢 ,其实条约不仅仅约束清政府,还约束外国,如果外国不遵守和约,挑事,我们也可以据理力争,以国际法来争取权益;

再有,诚信外交,和国外建立良好关系,可以正常交往,商贸往来,互派留学生,便于引入先进技术。

因此,曾国藩也解释说:” 惟洋务宜守条约,乃有准绳,不致失信于外夷。平居无事,则大小各官勤廉自励,求所以自强之道。久之政通人和,上下一心,正气盛而邪气自衰,外夷慑服,亦不敢多所要求也。“

这句话其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只有自己好了,别人才会尊重,曾国藩当时也只想自己好,并不说要强大了就要去管国际秩序。

这就是曾国藩、李鸿章那代人的基本外交思想,首先平等对待外国,把外国人当做君子,然后以诚相待,遵守条约,维护和局,最后希望能够在和局中谋发展和自强。

然而,能够坚持这个思想、实践这个思想相当不简单。他们这代人所能做的事情只能是慢慢影响朝廷以理智的心态和思想去决策外交政策,避免那些好言战争的清流派。

以诚待人,以诚待外国人,诚信外交,是曾国藩必死都在坚持和提倡的事情,他也因此办理天津教案时,受尽了当时人的唾骂,被称为汉奸、卖国贼,遗憾而死。

所以说,能把这一代人的事情干好,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代人真的能够做好一代人该干的事情,就够了。

知乎用户 Steven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但有的一代或几代人干的特别好。

秦灭六国,奠定基本盘汉地十八省。

两汉开疆拓土,经营西域,于是西域有了自古以来。

北周 / 隋 / 唐恢复统一,开启盛唐。

但是,也有那么几代人,干的特别差。

永嘉,靖康,甲午,庚子,是民族最惨痛的伤疤。

石敬瑭卖了燕云十六州,挖了一个 400 多年的大坑,燕云历经契丹,金,蒙古,元,直到明太祖才填了这坑。

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要不是左公抬棺出征,都不敢想象这坑得几百年才能填上。。考虑到北方毛子介入,估计这坑是填不上的,参考外蒙古独立。

知乎用户 LG.KouDi 发表

关键词:‘一代人’既可以泛指处于一个时代的一特殊群体,也可指一个时代。

1. 生命历程中,一个人就能干那么多。

这里,‘一代人的事’是一代人的宾语。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人生中,一个人释放的能量是有上限的。

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盼田春播秋收,盼儿娶妻生子;读书人捧着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只为考取功名;官员们想着光大祖业,加官进爵;皇室成员想着万年吉壤,春秋万代。

小到黎民百姓,大到天潢贵胄,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愿景和期许,但事儿也就能干那么多。受能力、阶级的影响,或许只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颤抖一下——

小民馄饨店老板,守着祖上留下的店铺,不愁吃喝,但其对子孙的影响或许就只能是往锅里再添份佐料。

将领邓世昌为保海疆,与敌船粉身碎骨,论战斗他赢了,气节可歌可泣,但对战争的结果没有影响,甲午海战还是输了,大清还是要赔款要割地。

皇帝光绪主张变法,试图夺得实权,想着改革。最后看到的却是王朝风雨飘摇和瀛台的夕阳。

评判人的功过是非要看横向的当下与纵向的未来,或许这些人会影响历史走向,但对‘当下’的他们来说,依旧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位置上奋力一搏,改变不了当下可悲的时代。

李鸿章这儿,捻子打了,洋务办了,北洋搞了,条约也签了,这些他都能干。最后他能留下北洋军,留下洋务改革的工业与实业,留给他亲信与子嗣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给皇上和太后一个答复,留给世人一片骂名。

然后梁问他 “李大人,我们革命吧,创建新的时代,我们推举你作为 president。”

李鸿章答 “老啦,一辈子就能干这么多,你们干吧。”


2. 一代人受制于他们所处的时代。

这里,‘一代人’是一代人的定语。

三维世界的我们,终究是时间轴上的线性动物。事业有大小,小到恪守祖业与世无争,大到安邦定国改朝换代,但你要一个人改变思维方式、事业格局就难上加难了。

重八朱元璋能完成农民到皇帝的跃进,但逃不出封建的‘家天下’思想。

文官瞿鸿禨在固守读书人在朝的最后一丝火种,演绎封建末代文人清流的绝唱。

争议者袁世凯与孙文一并创建了共和时代,最后又试图复辟,按照田沫小姐姐的风格说就是——“一个内心倾向封建体制的人在共和下的痴心妄想。”

太后慈禧老佛爷用汉人能臣,保持宗族和旧贵族的稳定,在改革变法以及洋务之间斡旋妥协。迂腐也好胆识过人也罢,不过是维系封建满清皇朝的苦老太婆。

所有人都在努力,但却都受制于时代。人和思想构成社会,社会承载着时代,时代继续影响着它子民们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一个体系,一个轮回。

所以,为啥袁世凯、康有为他们都是为了强国,却不能像孙先生毛主席这些伟人去打破封建的桎梏呢?还是田沫小姐姐那句 “因为他们是倾心封建的。” 他们也许不效忠于皇族或大清,但一定效忠封建体制。

康是读书人,袁是将军,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各位,在生命的早年历程中接受的都是传统封建思想的熏陶。什么君主立宪,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也不过是维护他们心目中的‘封建世界’的手段罢。像田沫、罗议员、孙先生等青年是由心排斥封建,向往共和。国家体制好变,江山易主换套法律即可。但社会与人心若真倾向走向共和,就需要几代人的迭代了。

到李鸿章这儿,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效忠的先是曾国藩,然后是太后皇上,打交道的是在朝重臣,对付的不仅是外患,还有封建中国体制下千百年来的腐朽和黑暗。他要在统治者满意、既得利益者认可、效忠国家且不叛逆、维护主权且尽量不卖国、背负同僚的排挤与黎民的唾骂、被新思想和旧体制撕扯中下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后梁问他 “李大人,我们革命吧,创建新的时代,我们推举你作为重振中华的魁首。”

李鸿章回答 “靠我思维格局也只能做这么多啦。新时代你们去开创吧,累了累了。”

梁:“晚生只为中堂感到惋惜。”

3. 一代人应对他们功过荣辱责无旁贷。

这算是弦外之音,

这或许是李鸿章自己的叹息。和那句 “王爷您还年轻,路还长着呢” 算是上下句关系,对象虽不同,但合在一起就能窥探导演所要塑造的李中堂在生命陌路时的心声了——

“年轻人们,我老了,也尽力了,我这一生就只能做这么多喽,骂名我来担着,你们的路还长,放手去干但要小心长路漫漫呐!去建设一个新的,富强的国家吧。”

(或许李中堂已经窥探见更远的未来,只可惜那路上没有他。这就是李没抓孙与梁的原因,仅限剧情范围内讨论

结合 1.2.3

1 是‘一代人’奋斗一生的结果,2 是结果的成因,3 是后人对结果的评判和内心的回答。

以上(图片等在刷的时候再补吧)

知乎用户 wangm 发表

说的没错,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人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但是,也有人可以引领一代人,也有人可以创造历史,这些人,就是时代的英雄。

中国近代对外战争不少,最惨烈,武器代差最大,战争规模最大的,就是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这两场战争试想如果李中堂来领导会是怎样的结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了,李鸿章自己说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真是形容的有自知之明啊!

知乎用户 杜少爷 发表

有时候,我真佩服某些答主。剧都没看过,上来就一顿批。《走向共和》不是史实,你把他当三国演义看就行了。历史上李鸿章怎么可能说出这么直白的一句话,明显是电视剧艺术加工。所以题主问如何理解,那就要去看电视剧情节。放在电视剧中,有些答主上来就说什么一代人怎么就不能干好几代人的事,什么奋发进取都整出来了。这是断章取义,电视剧这句话说出来是有他的情境的。

以下纯凭对电视剧的记忆做答(看这剧的时候初二,现在研究生都毕业五年了):剧中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朝廷让李鸿章去谈判。李鸿章是两广总督,刚刚联合东南各总督进行东南护保。这时候梁启超去拜见李鸿章,此时的梁启超已经与其师康有为在思想上有分歧了,不再是坚定的保皇党了。梁启超劝李鸿章不要北上,而是以两广总督身份凭其巨大的威望宣布两广自治,梁启超愿意率领康门弟子众人去游说东南各地总督联合自治,并拥戴李鸿章当大总统。

这是剧情,到这里,李鸿章才缓缓说出那句话: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我记得剧里梁启超说了上下三策,上策是当总统自治,下策是替清庭去谈判)。李鸿章此时身体已经不行了,快死了。他一生虽是洋务派,但是读圣贤书出来的,其实是老一辈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分子,舍不得一生功名,怕自己此举会毁了自己的一世名声,所以毅然坚定的北上去为清庭和八国联军谈判。但李鸿章又能接受新鲜事物,他感慨欣赏梁启超的勇敢与胆识,所以说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意思是我这代人就这样了,一经快死了,但我欣赏你,以后舞台交给你们这些后辈了。其实说这句话,导演是表达梁启超跟李鸿章思想上的不同。

最后引出梁启超要为李鸿章做传的事。就这么简单,剧情需要,不要做过度解读。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一代人确实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北洋水师电视剧里丁汝昌当时算命,先生说大势之成在气数啊,要是气数不在了,人力难以回天。

在那个西方强势征服世界的时代,清朝那一代精英已经算够努力了,他们也做到了那个时代能做到的次好结局了。

清末不管怎么说,国体保住了,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工业起步培养了一批种子,虽然耻辱赔钱但是毕竟没有沦为殖民地,在当时的世界能做到这个已经不错了。

后面的北洋军阀时代又是一代人,在这个时代,中国摆脱了辛丑条约一半的影响,对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的赔款中止,第一次成为战胜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大批民族资本家。

后面的民国时代又是一代人,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彻底摆脱了辛丑条约的内伤,成为五大国战胜国,联合国创始常任理事国。打败了日本这个恶邻,瓦解了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强悍的对中国地缘优势。

进入新中国第一代人,朝鲜战争打出了威风,开启了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在两极格局取得了最大的优势,实现了两弹一星保家卫国,有了水利化肥和种子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告别饥荒。

新中国第二代人,改革开放,在中国有主权情况下引进外资发展自己,让中国因为封闭而落后的经济得以快速增长赶超,中国第一批企业家得以高速发展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快速落实。

第三第四代人,加入 WTO,实现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涌现了一堆能进行国际竞争的一流公司和企业家群体,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跟上了互联网 IT 革命的大潮,中国的军工企业突飞猛进,出现了一大批厚积薄发的先进装备。

我们现在处于的时代,已经开始向世界顶级发起冲击,我们这一代需要补足的是过去缺的技术短板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繁荣,打破国际不公正的经济金融剥削秩序,实现中国的两个百年计划。

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在过去一百多年一直都是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情,每一代人都不能说不努力,尽管结果经常都不是太出色,但是基本的差强人意都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开始异常艰难,各种毛病频出,甚至因为内部问题而倒退,然后不断扯皮中干事,这个时候甚至发现周围一些小国都超过了我们,但是搞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其实最困难时候过去了,已经是一马平川无人可挡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的发展资源比如资金市场人才都是海量,这样的巨大发展本来就不可能在一代人完成,但是每一代不断奋进积累,中国厚积薄发的力量总有爆发的哪天,而且是不可逆的。白邦瑞就说,中国对美国的百年马拉松一旦超过美国就是不可逆的,这就是大国崛起的的难度和崛起的份量对应。

只要我们这一代干好我们这一代的事情,前途一定无比光明。

知乎用户 刘振林 发表

那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张之洞:教育方面,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他所建议并监修的芦汉铁路,自光绪二十四年兴建,到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完成,命名为京汉铁路。。

光绪九年(1883 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 年),法国在越南猖獗,边疆告急。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四月,清廷召张之洞、封勇晋京。张之洞上陈抗法之事,多所谋划。

六月,法国侵略军占中国台湾基隆,张之洞奏请饬吏部主事唐景崧,往会刘永福,合击法军。他认为:“援台惟有急越,请争越以振全局。又言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济。” 清廷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加刘永福为提督记名。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骁勇善战,屡创法军。

光绪十一年(1885 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 “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强,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 月 26 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 三项主张。10 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 “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 五事。11 月 2 日,调署两江总督。11 月 7 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 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李 “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于日之说,于 2 月 28 日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 “权宜救急之法” 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 月 29 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

张只是地方大员,而李是内阁首辅、北洋水师统帅、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我个人觉得对比之下,张之洞比李鸿章更有资格说 “一代人只干一代人的事”。李鸿章位高权重,他其实可以有能力和条件做得更好。

知乎用户 曙光 发表

我觉得现在讲话的人思维都有障碍,连最基本的看懂一句话什么意思做出正常回应都无法做到。

别人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他就举开国 30 年如何建国立业功绩卓越——恰好不是一个时代。

别人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他承认这话没错,但是无非是洗白——话要是有明显错误怎么洗白啊?那不是更脏吗?洗完了,看着白了,才叫洗白啊!愚蠢的洗白见多了,怎么碰上正常的洗白一下就跪了呢

别人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他说但是他贪污了好多钱——这不正是用今天的标准要求大清朝的官员吗?

与其阴阳怪气讲那些歪理邪说,不如好好承认自己讲不过老谋深算的李鸿章,至少不要让自己太黑,衬托出李鸿章发白。那样的话,不但李鸿章洗白了,自己还要沦为被利用的洗白工具,还是干肝脏活的工具。我不太了解李鸿章,不知道这人怎么算,但喷李鸿章的常见言论大体都很差劲,缺乏基本思辨能力还无知无畏出来带节奏。真是不敢货比货,比下来还要替人说好话,搞不好我也要成漂白粉了

同时代长这样:

李鸿章环游欧洲之时,在德国见到了其前首相俾斯麦, 问他说: “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国家尽力办事, 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合起来拉他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的支持就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 李鸿章说: “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 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那些大臣侍从,经常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想了很久才说: “一个当大臣的, 假如用真心操劳国事,估计没有不被君主体谅的,唯独在妇人女子手底下办事,就不好说了。”
李鸿章听了沉默不语。

李鸿章就算不灵光,脾斯麦总还中用吧

大清要亡辣!

知乎用户 陈阳 发表

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那么李鸿章,李中堂,您这一代人该干什么事,您心里没点数?

跟您一个时代的俾斯麦做了什么,您不会不知道吧?

德国太远,国情不同,没有参考价值?好啊,我们就来比隔壁呗。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3 年日本黑船事件。要论被列强轰开国门然后开放,我们还早了 13 年。

年轻的李中堂当时有何作为?

我们读日本史,读日本维新,无论是维新三杰,还是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又或者是站在幕府一方的新选组,我们都能看到他们为国家富强的努力。

然而彼时,中堂大人又有何作为?

曾国藩张之洞等等人物,又有何作为?

鸦片战争时,李中堂 17 岁。黑船事件时,坂本龙马 17 岁。日本人不惜生命维新图强,而李中堂 17 岁中秀才,24 岁中进士,一路镇压起义升官发财直到中堂,可曾有过救国救民的想法?

几十年的时间,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边搞洋务运动一边中饱私囊,最后甲午一战,被完全打爆!要知道洋务运动可是比明治维新还要前的,你们办工厂的时候,人家日本可还在讨幕内战呢!

明明是清朝先的!被打开国门也好,吸收西方技术也好,都是清朝先的!为什么最后日本成了列强一员,清朝在不平等条约的路上一去不回?

其中原因,李中堂您心里没点数?

如果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看看隔壁同一代人做的事情,李中堂,李鸿章,您不羞耻?你们这一代人干的什么屁事?

1910 年的中国,比 1840 年有什么区别?除了多背了一屁股债,多了一大摞不平等条约,多了一个虎视眈眈的邻居,有什么区别!

70 年!近代的 70 年能做多少事?能有多大发展?而你们这一代人,干的事情就是维护清朝统治,把原地踏步当成成就?

70 年啊!看看新中国也不过就只有 70 年,中间还走了弯路,现在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爷爷辈、父亲辈还有我们自己,像李中堂这样以原地踏步为一代人的使命,那我们现在还保持着 1950 年的状态,简直不堪设想。

呸!

得嘞,这不过是电视剧罢了。我不知道现实的李鸿章有没有说过,但不管他有没有说过,他都该为这他们这几十年来的几代人的无所作为感到羞耻。

对了,电视剧编剧也是。容我爆几句祖安话。

以上。

知乎用户 今夕流年​ 发表

其实跟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观点差不多。

天朝这两百年处于转型期,形象的说就是在三峡中航行,每一段得水势水情不同,每个时代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每一代都只是一段航程的舵手,每代人都只能解决那个特定年代的问题,一代接着一代,最后完成转型。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也很多,比如本朝太祖,在建国前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建国后却各种问题。而李鸿章那代人也没法解决孙中山袁世凯那代人的问题。

一方面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不同时代的人的视野观念有差,另一方面,人的寿命时间也有限,剧中李文忠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年近八旬,时日无多。

天朝的转型从技术,制度,文化分等各方面不断推进,唐先生的这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跟天朝官方史观有些类似,也能解释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无为而智 发表

左宗棠,孙文他们如果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十分贴切,他们为国家前途积极奔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也没能跑过时代的滚滚洪流。

李鸿章之流嘛,算逑吧,一代人捞几代人的钱倒是真的,一代人卖几代人的利益他做得出来。这样的说法,无非为了他这样的少数虫豸,强行拉一代人下水罢了,也别问,问就是历史任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定义一下 “一代人的事” 好吗?什么才是 “一代人” 的事,什么又是下一代人的事?

事在人为,不做怎么知道一代人完成不了?所谓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与明日复明日有何分别?明日何其多也!

说这话,分明是李鸿章在推卸责任。

唐初突厥来犯,李世民若是有这种想法,就该学汉初高祖、文帝、景帝,缩起头来,等自己孙辈来出击了。可见事在人为。抱着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的心理,只能永远做一个裱糊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年龄为借口,仍然是借口。身为晚晴重臣,这点担当都没有,还要占据高位,岂不是尸位素餐?为何不早日让贤?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身为晚清重臣,一呼百应,孜孜以求的,始终是自家和淮军一系的财富、名利,从来没有把国家民族置于私利之上。与左宗棠、张之洞之争,与翁同龢之争,都是私利优先,可能也有自污以安上之心。问题是,李鸿章自己也说过,彼时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既然如此,还用那一套权术,还汲汲于私利,何面目以帝国重臣自居?何不早日归隐?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李合肥大权在握,就不能找借口,否则,怨不得后人骂

知乎用户 布尔乔亚猎食者 发表

盛京浪人:回头看清末塞防和海防的对错,李鸿章和左宗棠哪个是对的?

他说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但你李中堂能不能把你该干的你那一代人的事干好了啊?别占着茅坑不拉屎啊。人家冯子材左宗棠都能做好,你李中堂为啥就不行呢?

知乎用户 往往误解我的心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他的阶级局限性把他限死了,他和他的祖国(清)已经尽力了,作为一个地主,他做的很好;清作为一个封建的政权已经发展到了极限,不愧是中华灿烂的封建史的终结。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做两代人的事,不过这个 “两” 是“单位一”,真的搞两代人的事就像 WG 似的。

知乎用户 Brody·Wilson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但是不耽误我老李贪污 4000 万两白银啊

知乎用户 长星照耀十三州 发表

非常同意高赞答主,还想补充一点。

在光绪以及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强要开战导致甲午战败,签了马关之后,前半部那个虽然衰老但仍意气风发的李鸿章就不见了,剧中也有他想借红儿之手自杀的情节。

马关之后,到戊戌变法开始,李鸿章只有一个闲差,变成了边缘化人物,慈禧一度想委任他参与变法,以威望压住年轻的皇帝和她认为靠不住的那些变法派,李鸿章对此借口去西洋游历,参考各国富强之本,慈禧对他非常礼遇允许了。

变法失败以后,李鸿章回国见慈禧,此时慈禧依然希望他复出主持大局,然而李鸿章对此回避,更顺着慈禧试探性 “广东也没个人看守” 的话将错就错马上说“老臣愿意看守两广”,慈禧剧中一共说了三次“是这样啊”,表示她内心的失望到达极点,第一次是拿康有为取名蛐蛐为由训斥光绪罢李鸿章,任用新人;第二次就是李鸿章申请两广总督,慈禧连说了两次 “是这样啊”,不得不说吕中老师和王冰老师的对手戏真的精彩无比。

随后便是庚子之乱宣战十一国,只给了李鸿章一点镜头,此时他已经在戏份上都边缘化。

最后就是,梁启超见李鸿章,李鸿章进京谈判签下辛丑条约

在梁启超和李鸿章这段对话,结合剧情来看,我以为不仅仅是高赞答主所说这几层意思,更重要的一点是李老了,自感来日无多,整个人物在政治上彻底进入了养老归隐模式,剧中对此的表现就是他游历西洋诸国的 “退场”,在慈禧那里喝下午茶,给慈禧带新奇玩意儿,与红儿的打陀螺,和第一集里规规矩矩坐在墩子上回答慈禧光绪问题的,和之后想为北洋水师争取点军费而殚精竭虑的股肱之臣截然不同了,只剩下老年人衰颓的暮气。

梁启超的上策,不一定是李鸿章开明到可以接纳,人物矛盾在他儒家弟子出身所致;主要是这番话激起了他曾经想争一番的那个斗志和激情,就如同恭亲王评价他说的,你这个人遇事总爱争三分。这一点也是非常符合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因为李鸿章在谈判桌上维持的外交准则也是,能争一分是一分。

但是最后他知道自己老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大清国也积重难返,人物虽然没有给到回忆杀镜头,但我相信他一定想起之前自己权倾朝野,慈禧倚重时他为了办实事儿苦心孤诣送鹦鹉,贿赂李莲英,请慈禧喝咖啡等事是怎样的辛劳和事倍功半。

在梁李谈话以后,王冰老爷子饰演的李鸿章最后的戏份就是回京和八国联军谈判,咳血,萎靡不振,喝参汤续,抽雪茄,无一不是这个老臣为了他忠诚的大清国最后的舞台竞演。

背上最后一个锅,代替庆王签了最后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以为,这就是李鸿章对梁启超所说,也是他自己理解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苑宇楷 发表

只见中堂打嘴炮,不见中堂学明治。

知乎用户 李小明 发表

萨镇冰 (1859 年 3 月 30 日—1952 年 4 月 10 日)

1933 年 74 岁,**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代理过国务总理**的萨镇冰与十九路军在福建一起反蒋抗日。

李鸿章(1823 年 2 月 15 日—1901 年 11 月 7 日)

1894 年 71 岁,孙中山写《上李傅相书》,中堂大人官威侧漏,说:“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孙中山旋即由治病改行要命创了兴中会。

1895 年 72 岁,孙中山已经开始反清起义了。中堂大人还在裱糊呢。

1896 年 73 岁,中堂大人**让沙俄赔款受贿三百万卢布,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区域变成了中国的势力范围**。萨镇冰最多也就能在 74 岁反蒋抗日,比不了中堂大人。

知乎用户 枪进酒​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话本身没错,有点类似于后人所说,搁置争议,让后代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但是李鸿章过于保守了,他本可以更加进取一些的,袁世凯做的很多事,让李鸿章来做也许更好。

知乎用户 庞博​ 发表

这话李鸿章没说过。

这话是真理。

理解这句话,第一步先看看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主要人物的诞辰日。

然后在看看你身边比你大 20 岁或者比你小 20 岁的人是什么状态。

一般一个人冲劲最强,三观最新潮的时候是 20 到 35 岁,之后会逐渐固化,到 40 岁左右逐渐积淀,并开始实现抱负。但这些有能力的半百之人,相比那些当时在世的年轻人,多少显得落伍且保守,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年轻时冲劲最强。

洋务派,李鸿章 1823 年出生,1840 年正是热血青年,1860 年代正是中青年才俊。

维新派,康有为 1858 年出生,洋务派已经阻碍中国历史,到戊戌变法 1898 年正是中青年才俊。

革命派,孙中山 1866 年出生,1900 年后孙中山多次起义,到 1912 年正是中青年才俊。

陈独秀,1879 年出生,左派共产主义。

毛泽东,1893 年出生,就不说了。

邓小平,1904 年出生,这个更不用多说了,说多了怕查水表。

康有为在古稀之年,很可能就是延续他年轻时的思维,当保皇派,但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康有为年轻时维新派确实比洋务派更加先进。但以此抨击当时也将近古稀之年的李鸿章老顽固,有失公允,因为在李鸿章年轻时,时代局限下,能看到洋务,已经是人中豪杰。指望李鸿章或者康有为举起红旗,那根本不可能的事。

知乎用户 肆外韬圆 发表

现在大陆搞全民直选的话,就是一个大号的台湾;

需要明白 “直选投票的权利和义务” 那一代人,才是搞全民直选的时机。

注:现在这一代人,太多人只知道投票的权利,不知道投票的义务。

这就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怕人打 发表

他干了啥事? 宰相合肥天下瘦?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JeOLg 发表

按照剧里的时间线,李鸿章当时已经快要死了。所以他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因为他已经老了,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去接受新事物。我们对一个人老人不要要求那么多,不要当年轻人不存在。所以他这样说没什么问题,但他心里不一定是这样想的。

李鸿章是有雄心壮志的,不管是练兵还是办洋务,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猜,当时恐怕也有官场老前辈或者乡愿文人跟他说过类似的话,至少像倭仁、刚毅这些人肯定是反对他这样干的,理由一定也类似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国情如此”。但是壮年时期的李鸿章从来没有相信过什么 “历史潮流”,我就是要只手补天裂。最后的结局,李鸿章没有实现当初的理想,终究还只是裱糊匠,而不是改革的总设计师。所以他最后说一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算是一种感慨,但也只是感慨而已。

剧里,李鸿章对梁启超如是说,但是梁启超可不相信什么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所以他也一直在努力。梁启超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理解状态。当一个人说出这样丧的话时,我们要去规劝他,但是我们不强求他们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持初衷、坚持理想,什么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偏就要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了算是心愿已了,不成也算是无愧此生。

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比较重要。

知乎用户 销号 发表

后人说这句话,可以。是给前人贴金。

担事儿的人自己说这句话,不行。是不要脸。

知乎用户 元气满满的卡比兽 发表

评论里太多架空历史的杠精了,这个问题不得不说几句,先定几个调:

1.《走向共和》是影视作品,是历史的演义,表达的不是完完全全的历史真实,而是总结过的一些历史律。如果谁从这里去讨论完全真实的历史和人物的话,直接翻篇,去看书、看纪录片,或者移步历史的讨论区;

2.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他的局限性,无论是个人自己经历得来的,还是时代给的,任何人都不例外,所以不要说为什么他不推翻晚清之类的,放在李鸿章身上纯粹痴人说梦。

3. 任何好的台词,脱离不了角色、时空场景和戏份。

以下,我们开始讨论下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句话:

首先我们看看,李鸿章这个角色,作者为何塑造出来,他代表了什么?贯彻全片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有很多美好的侧面,有担当、有智慧、有作为,但同时,也有着深深的无奈。假不假?不假!真不真?也不真。为什么?

先回归到晚晴的历史之中,虽然慈禧李鸿章被很多键盘侠喷得要死,但我还是希望为他们说几句话,我们回头看看,慈禧接手晚晴政局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完完全全封闭愚昧的农业国,一帮大臣完全被打懵了,妄自尊大的还不少,还狼烟四起,西北回乱、太平天国造反等等一大堆事。李鸿章借平太平军之乱,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参与、主导晚晴的改革。而他们离世的时候,经济上,中国已具备了一定的近代工业基础,这些工业基础孕育出了所谓的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已迈出了君主立宪的脚步,虽然已经晚了,军事上,我们也有了近代化的新军。可以说这代人还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万事开头难,别说后人多牛多牛,换任何一个人到慈禧李鸿章的位置上,都不见得能比他们做得更好,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前人奠定的一定基础上做出来的。

还原到晚晴的戏份,最最主要的角色,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的戏份,李鸿章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担当、有作为的中央改革派官员的一个总代表,同时登台的张之洞,是地方改革派官员的代表,你可以说左宗棠多牛、刘坤一做了啥贡献我都不否认,但这个是电视剧,戏份有限!不可否认,在晚晴的改革之中,李鸿章是起着最中流砥柱的作用,剧中有不少表现,比如对银行业、军队建设等等。但同时还会呈献出各种复杂关系,比如与宫内近侍的微妙关系、各路官员或多或少的掣肘等等。总体来讲,是塑造成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沉的热爱,满心希望做出一系列振兴国家的变革,同时有着极强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智慧,却依然受到各种掣肘的暮年孤胆英雄这么个形象。

就这么个让人同情的孤胆英雄,遭遇和面临了啥?下属的腐化堕落(北洋水师斩、罚、赏那场戏)、同僚的保守掣肘(翁同龢截北洋军费)、清官坏事(翁同龢重名)、夸夸其谈不务实际的同僚(张謇朝堂之辨,指望用正义打败日军),这还仅仅是剧中表现出来的,都还没容量去表现比如晚晴各路军队的不配合,甲午之战实际上是日军与李鸿章淮军之间的战争。甲午战败后,慈禧还是心疼他,任命两广总督,一者降职平民愤,二者也暂时让他远离漩涡中心去休养一下。

上面讲完角色,时空场景来了。正是在这个搞了半辈子改革,遭到惨败的暮年老人在两广休养之际,梁启超来了,希望策动两广独立,李鸿章凭借他的政治声望去担任所谓 “广东共和国” 的总统。咱们从几个点来分析:

1. 李鸿章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出身,从小接受的教育,忠君爱国,也就是可以变法可以革新,但忠君是底线,所以剧中李鸿章沉吟地回复 “哦,谋反啊…” 你看大家的措辞就知道思维和认知的不同(虽然其实就特么一回事)

2. 作为官场沉浮大半辈子的李鸿章,晚清官场多腐败,他比梁启超这帮愤青清楚得多,也深刻得多,但老成谋国,一个国家的积弊不是所谓一场革命就真的能去除干净的了,你看现在都 2020 年了,很多人的思维不依然活在大清吗?

3. 晚清官场有多腐败,他清楚,民族资产阶级是他们这帮人一手扶植起来的,是怎么样的他也很清楚,矛盾在哪,是否能调和,未来怎么走,晚清的问题在哪、怎么改、能不能改、能不能来得及改,恐怕在剧中甲午战败、与梁启超对话的李鸿章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将来历史会怎样发展,那幕场景恐怕也已经隐隐约约在眼前呈现了,但他的身份(立场)、他的信仰,让他不愿真的相信会有出现那一天,你说是自己骗自己也行,那是他历史的局限性。

4. 李鸿章在说这句台词的时候,已经是个耄耋老矣的老人了,最后他还出国走了一圈,但很多实务,是无力参与了(你说是为了远离政治风波也行,说是出国考察取经也行,说是他自己有啥密谋也行,这几个也不冲突嘛。辛丑之乱后签约之时李鸿章还代庆亲王签名,大意是你的政治生命还很长,锅和骂名我来背吧,你还可以有大把空间施展作为。这完全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嘛。)

所以此刻的李鸿章,你还指望他领导革命?你还指望他推翻满清?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在知道这个后生策划谋反时,李鸿章并未通报有关部门将其缉拿归案,反而是将自己生前的文章奏折全部交给他,希望能相对公允地为自己写传记,这放在非常看重名声荣誉的传统士大夫来讲,是什么级别的交托了啊!另外我们仔细玩味,这句话的内涵很深沉。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作为我李鸿章这代人,师夷长技、兴办工业、组建军队、振兴实业,该干的很多事已经干了,基本盘算是打下了吧,可是发现我大清前进的阻力依然很大,这样看来,这个阻力就不是简单的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差距了,而这个阻力,我改不了,也改不动了,我老了,也有我的各种无奈……

作为你梁启超,还年轻的一代人,我知道你们在密谋做啥,我也不打算拦着,万一真有那天,也是命数使然了吧,我也管不了了。但是当朝清算、抹黑前朝,已是我国历来传统了,你梁启超文笔好,人也正派,我的传记,你来替我写吧,不管后面时局走向有多大的变化,希望历史还是会给我有个公允的评价的。

这是多深刻的无奈啊,李鸿章倾尽全力想有一番作为,但上有喜怒无常的老太太,中间有各种掣肘的同僚,下有腐败的下属。这是对晚清非常深刻的反思和揭露,只不过是通过李鸿章的戏份揭露出来而已。

至于那些架空历史或者光凭几句枯燥的口号说 1949 之前的中国多么多么贫困落后的,啥都没有的,我想说,虽然不如理想中好,但也没有唾骂声中那么差。就以全面侵华战争之前的数据来说,

1931 年,日军的军械产量还蛮可怜,日本军费开支就站国家预算的 30.7%,即便如此,其主要兵器产量仅为步枪 3600 支,机枪 540 挺,火炮 90 门,坦克 10 辆,飞机 194 架。

同时期,仅奉天兵工厂,年产量:步枪 48000 支,轻重机枪 1680 挺,1924-1931 年累计产火炮 829 门。

1936 年,日本军费开支飙升到 47.3%,铆足劲产。也才年产:步枪 25300 支,机枪 2400 挺,火炮 590 门,飞机 600 架。

同时期,仅四川军阀刘湘控制下的其中一个兵工厂,是中国那么多军阀其中一个军阀,控制的那么多兵工厂中的其中一个!就年产捷克造轻机枪 3600 挺。更别说有的队伍还在用晚清留下的遗产,汉阳造。

这就决定了我们抗战前期在大会战大决战中,由于重火力的不足,处于弱势,但在游击战、消耗战、长期战中,将处于绝对优势。

我无端端引这么段历史似乎是跑远了?不是的,而是想说

你以为这些么个兵工厂、技术工人、管理人才、技术沉淀、近代军队是一天内变出来的?

洋务运动、东南互保、发展新军、退位禅让、一战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黄金期等无数的事件加起来,才攒下些这么点抗战时的家底。

每一代人都不容易,大清之前欠下的历史债太多太多,才导致晚清要一次偿还。支撑时局、挽救危亡的这批人,你说指望有多高的道德操守,自己不搂钱完全一心为民为国那不可能,水至清则无鱼,道德完备的大善人镇不住这复杂的时局和人心。

每次的时局变动都是打掉旧的既得利益集团,新的将得利益集团重新切蛋糕,但关键就在于,新的这批人,是否一定程度上代表更优的生产力和更好的社会组织形式。至少退回到那个时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盛宣怀之类的开明官员,他们确实做到了那代人该做的事。

指望他们当时立刻推翻晚清,不可能!!!在新的社会阶级培育起来之前,推翻旧王朝无非起来一个新的王朝,本质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反倒伴随着无数的炮火与毁灭,就像太平天国之乱一样。等新的社会阶级培养起来之后,他们也老了,后面的,就真的只能交给后人了。

所以回首真正的历史,只能说,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没有圣人,很多都在那个时代下做出了时代需要的事,他们有贡献、也有局限。他们的成败荣辱、智慧担当,都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对历史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学习,少一些愤恨与责骂,对学史的成长才会更多。

所以这句话本没错,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剧中的李鸿章那代人,该干的就是积极开展变革,为下一个历史阶段的飞跃尽可能蓄足力,足矣。那不是最真实的李鸿章,但也不是过度美化的李鸿章,他只是晚清愿意为国家变革强盛的官员,他们身上为国尽忠那面的一个集中缩影和代表罢了。

另外再度强调,这是个电视剧,不能当做真实历史,如果你要了解真实的,还是要去看书,尽可能多学习、少判断。电视剧,不是为了呈现真实的历史……

哦,对了,这片啥时候上映的来着?

知乎用户 阿疯 发表

要是李鸿章真能 “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那么大清朝也不会签订这么多不平等条约。

不开上帝视角清政府在对外战争的失败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鸿章站不到这样高位,也看不出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他更不会把清政府的失败看成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如果他这样看了如果他这样看,那么他不把他们这一代人全骂成猪了?

首先李鸿章是太平天国上的位,太平天国什么军事实力?保守估计 100 万大军。

其次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开始。李鸿章随即建立了北洋水师。

说实话大多数人以为的清政府贫穷那是一厢情愿,剿灭太平天国和推进洋务运动那个不需要钱?大清朝缺个颐和园的钱吗?奕䜣在欧洲购买军火那可是真一掷千金,卖军舰那是以舰队为单位的卖。李鸿章搞洋务运动慈禧什么时候卡过李鸿章的脖子?汉阳兵工厂、江南造船厂都是花费巨万。

说句实话《走向共和》就是胡扯,纸面军事实力淮军有可能败于八国联军?还是甲午海战会失败?

现在一口锅甩个清政府,让后腐朽的清政府这口锅甩给慈禧,有意思吗?

1875 年李鸿章带领总理衙门干的馊事,1895 年甲午战争时翁同酥干的那些馊事,这些就不是腐朽的清政府了。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都要甩给慈禧,这样恐怕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把。牡丹社事件是谁不让出兵的?不是你李鸿章吗?

怪慈禧的万国战书?八国联军就 TM5 万人,100 万人的太平天国都被灭了。区区 5 万人的八国联军,不把他蛋黄子捏出来炒韭菜怪了。

说实话不看主观性评价,只看那一段时间清政府各种事件。我都不知道大清朝应该怎么输。

所以清政府灭亡的这一口锅,恐怕还是要你李鸿章来背的。

另外补充个基础知识,鸦片战争英国并未取得战略性的胜利。你不想想中国人的种族天赋是什么,事实是鸦片战争后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业被中国本土鸦片吊起的抽。中国一跃称为世界第一大鸦片生产国和出口国。清政府财税到慈禧死的时候扩张到了 4.2 亿两。号称乾隆盛世的财税收入是 3500 万两。

知乎用户 风雩 发表

这句话别想太多。想简单点那就再正确不过了。

一代人就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代人要做的就是养好自己,生好、养好子辈。

非得想着再生好孙辈,怕是子辈即便不怀疑长辈动机,也要审视一下其智商情商了。

搞革命的一代人就安安心心豁出命来造反,认清楚哪些要砸碎,哪些要留下就可以了。

下一代人就在革命后的废墟里面把还能用的东西收拾好,重新搭建一个框架出来。

在下一代人搞些粉刷,加固。

然后是精装修,置办些家具。

然后是养些花草猫狗,填些气氛。

一代一代越来越好。

要是有本事一代人从革命搞到富强,那实在是太好了。可惜办不到啊,就是没这本事。

所以呢,有人就责怪了,爷爷也没本事,爹爹也没本事。自己呢,就是被前人坑了啊,好惨好惨哒~

这和啃着老还不自知,不思进取的人有什么区别?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种树的都忙着呢,就乘凉的人话多:

“为啥你们这些傻逼就知道种树,不知道可以装空调吗?!”

“这说的还真有道理,那你就别蹲树底下了,快去城里买空调吧。另外记得顺便帮这里通上电。”(此处并非在已有村村通的中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每代人真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不简单。

首先是认清现实,当代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条件可以用,哪些问题必须解决。

然后是定目标,怎么能让更多人认同这一目标。

然后是分工,怎样分工才能扬长避短,提高效率,同时又要避免大家身心疲惫,要掌握节奏。

收益怎么分配?按需?按劳?按地域?按人均?按历史贡献?按未来预期?

……

最后发现,4000 年下来,200 代人,真正做好其一代人的事情的,能有几代呢?

又有几代,完全没有前进,反而坐吃山空,穷尽老本呢?

知乎用户 温热 发表

其实这句话本身没错,可你们这代人基本没干啥事啊

同时期日本 明治维新 甲午 日俄全赢了

咋们 1840 1860 1895 1900 洋务 戊戌 全输 赔了多少钱割了多少地

所以李中堂智商是有,就是不干人事

知乎用户 孤独的人 发表

这句话不晓得是李贼生前真的说过,还是《走向共和》的编导,为了洗白李贼而编造出来的。如果这句话真的是李贼说的,那么倒也是符合事实,因为李贼和老母狗慈禧它们的那一代人,真的是就干它们那一代人的事:割地赔款、祸国殃民!

(被《走向共和》剧组洗白成忧国忧民的贤后和忠臣的慈禧和李鸿章。)

而如果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的这句话,是由《走向共和》剧组的人编造出来以洗白慈禧、李鸿章之流的奸佞的谎言的话,那么《走向共和》剧组的居心,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知乎用户 七轮​ 发表

清朝培养的李鸿章,于恩于情于理于习惯,他都做不到自己保护了那么久的腐朽王朝葬于自己之手,走向共和中有两个经典的跪,一次是法门寺袁世凯跪李鸿章,李鸿章说袁世凯你谁的人都不是,做自己,另一个是袁世凯跪在裕隆太后面前,裕隆太后问袁世凯以后见面谁给谁磕头啊,袁世凯说我给您磕头,习惯了。

肉体凡胎的皇帝容易消灭,人心中的皇帝难以消灭,袁世凯是当时各省督府共选的领袖,没有梳理好意识形态的汉族革命党和各大保守势力根本不知道清朝之后该建一个怎样的国家,人们不停地打碎打碎打碎,终于有了现在的中国,以后怎么走,还有赖我们 60 70 80 后三代上中两股力量,90 后还是小孩,80 后将承担更多中层力量,中南海乃至县城会有大批 80 后走上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一代做一代人的事,我们怎么接好上一代人的班,成了一个大议题

知乎用户 魁星 发表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已经超时代了好不好!

你就当编剧盛和煜和导演张黎隔空喊话吧。

张黎就是个大缓则,但凡政策变变,弄死八回都够了。

特别是这段台词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 的大背景下说的。

东南互保是十九到二十世纪,全球的民族主义浪潮里的一股马基雅维利式的逆流。

所以说,走向共和对于 “李鸿章杂碎” 之类的矮化,起到了还原历史的作用。

但明显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把李鸿章塑造成圣人了。

历史上不说别的,就说李鸿章贪了多少钱吧。按着《走向共和》的逻辑,这些钱都是 “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用来上下打点,不得不尔的? 恐怕未必。

但这话对于今天来说,是对的。

现在的好些年轻人觉得多么深刻黑暗,切齿瞋目的的体制问题,往往可以以理解为当轴者老糊涂了。

这个群体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挨饿挨过来的好吧?

你比如广电的审批宁枉毋纵,网络的审批却形同无物。你说什么原因?所以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都起来了,王欣完了。

这种事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概率问题。全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这种 “无序” 是最可怕的。

不怕你统治阶级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就怕你压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任何左或右的政策,总会陷入到民间资本的汪洋大海当中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全面革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任何统治阶级都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本身的智能不足,带来的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可怕的 “无序” 状态。

自从进入近代,统治阶级差不多都能人生七十。

所以社会变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生命周期和外部环境、科技的变化周期,两条曲线的一个相位问题。

说白话就是他们死的是不是时候。

有时候差一差好一好,就汨罗渊里波涛动了。

说实话,我觉得咱们的国民经济再夏花,不是,下滑个几年,也不是不可能诶。

所以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只有忍。谁来了也没法操之过急。

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抽象的阶级,其实也应该看到具体的人。

倘使列宁多活二十年撑到二战?钢铁模式就未必搞得起来了。

这是一个 “设使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问题。”

知乎用户 Zwei 呵​ 发表

狗屁。难道伊藤博文等人一代人干了 4 代事?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为了洗白李中堂,黑一代人。

知乎用户 拉普拉斯大魔王​​ 发表

一代人确实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儿,有人说这句话是消极不负责任的,实际上这没什么消极不负责任的。

但具体什么事儿只能干,什么事儿只能干不出来,在干之前说了,那就是消极的不负责任的。

就跟适者生存一样,适者生存听起来是很残酷很不人道,但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不能生存,这是个客观事实。

只有作为主体的人妄图自己去界定谁是适者的时候,这才是残酷的。

知乎用户 一念永安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那要是这代人没有干好这代人的事呢」

知乎用户 奇怪的黄瓜汁 发表

他年纪大了,有资历,也有能力拿拐棍把桌子上的菜掀起咯,但是没有能力重开一桌好菜,这样紫

知乎用户 明扬天下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件事?所以李鸿章就专一的给满清当狗奴才签卖国条约?

知乎用户 Martinsaber​​ 发表

不妨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从 1870s 开始到甲午海战失败 1894 持续了 20 年时间。证明了中体西用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政治上的改革。之后才有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证明君主立宪不能成功,才导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仍有袁世凯和张勋复辟。之后是北伐战争,国民党建政。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最后才在 1980 年改革开放,直至 1992 年南巡谈话才确定市场经济。中间多少仁人志士探索中国的前途。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只是处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离中国自强 1949 间隔 80 年,离中国求富 1980 间隔 110 年。中国在黑暗混乱中探索了 100 多年,岂能因满清朝廷的一个大臣能改变?

第二,李鸿章的实权并没有达到能左右朝政的地步。清朝军机大臣 + 大学士为真宰相,李鸿章职务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只能说在地方督抚中实力最强,并无调动整个清朝资源的能力。地方上,左宗棠,张之洞等都能与其分庭抗礼;中央上慈禧,光绪,恭亲王等人的权力并不亚于李鸿章,翁同龢等人与李处于对立状态。李鸿章的实权只能算是半个宰相(来自于慈禧的信任)。

第三,在晚清若要力挽狂澜只能是最高统治者变成彼得大帝之类的人物,既有开阔的眼界,又有圆滑的政治手腕,以皇权强力推动改革,才有一丝君主立宪的机会。

知乎用户 知靖​ 发表

这是必然的,很多人觉得,革命就是打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其实复杂的多,打烂,重建,不合格再打烂,再重建,还不行再来,多次循环折腾上百年,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新秩序。历史上的乱世终结,至少上百年,甚至更多。春秋战国、汉末到三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大的乱世一旦形成,尤其涉及制度变革,很可能一乱一两百年。中国不仅仅是改革这么简单,改革伴随着皇权到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横跨农业社会到手工业社会到重工业社会这三步,西方做完这些事情用了几百年。这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干得了的事情。

梳理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整体经历了诸多尝试和磨难。

1. 以曾李为首的洋务运动。想要技术救国,技术上成功,但是救国失败。

2.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其实非常理想主义,就是想控制光绪,像秦孝公一样改革。但是他们忘了,大清不是大秦,光绪不是秦孝公,他们也没有商鞅杀伐决断的手段。这次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想先整合顶层再整合底层,理想很完美,第一步,卒。

3. 甲午战败后主流社会放弃改良,转向改革。我们先说大清皇家残存的改革,慈禧和摄政王载沣(宣统皇帝之父)都试图做这件事情,但是步子迈不开,或者是老百姓等不及温和的改良,卒。

4. 甲午之后的小规模暴力革命派: 孙中山为首,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暴力革命和政治理念传播,但是暴力革命局限于小规模起义或者刺杀,并无稳定的军事班底和正规军力量。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孙看到了中国必须没有皇帝。最大的失败在于皇帝是没了,但是没有政治思想和军事力量能把全国拧成一股绳。孙中山一辈子试图拿回最高领导人的实权,但是被各路野心家利用,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事班底。

过去老百姓几千年只认皇上,认为皇上是龙,是天子,富有四海抚育万民。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三纲五常,核心是忠君,其实父子、夫妻可以看成家庭版的君臣。

注意! 重点! 君臣关系没有了,远不止是没有了皇帝那么简单。上到知识分子下到万民,都不知道该为谁做事了。处于全国一脸懵逼,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状态。既然皇上没了,草头王就来了,所以自此之后将近四十年,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绝对性的领袖,包括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蒋介石这些人,没有一个有绝对意义上最高领导人的威望。大家觉得皇上是天子,你又不是,你能干凭什么我不能?

所以说,孙中山之后的革命要解决两个问题:

1. 皇上没了,如何用新的思想理念整合全国

2. 新的理念靠什么人整合?这些人能否有足够的战争力量打服不听话的人。

五. 军事共和派: 其实核心思路还是拳头大的是哥哥那一套,没有解决整合全国的问题。袁世凯靠着个人能力和威望还能压服全国,但是他一死,全国立刻分崩离析。他和孙中山同一时代,一个重军事,一个重理念,斗了一辈子,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中华大地在等待一个军政一手抓的强人出现。

六. 蒋介石为首的军事革命派。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尤其是孙中山屡次被人利用,蒋介石看明白了,不把别人打服,想要革命那是不可能的。可能是这个思维太过深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一辈子眼睛盯着兵权,成也军队败也军队。成在挥师北伐,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如果不是鬼子横插一杠子,老蒋很有可能能拿下整个中原。至少灭了桂系和阎锡山冯玉祥问题不大。接下来就看小六子怎么表现了,不过看六子那两把刷子,虽然家底厚实,但是真打起来应该不是老蒋的个儿。当然历史没有假如,不过我个人认为,老蒋即使统一全国,这个国家也长久不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只统一了高层,精英和军阀听他的,但是他口口声声自己是革命军人,老百姓却倍受官僚军阀剥削,委员长天天高喊三民主义,路边饿死的人都无人搭理。老百姓的力量完全没有被组织起来,这也是老蒋失败的根本原因。

七: 我党为首的底层革命派

我党整合了底层,用毛主席的话说,搞明白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所以说毛爷爷伟大。解放战争初期,美国记者采访毛爷爷,问他老人家,您觉得能不能打赢?军事实力远不如国民党。毛爷爷压根没有提军事,给她讲了土地革改的进程。

这就是伟人啊,一眼就能穿过纷繁复杂的世界抓到本质: 只要老百姓支持,十个老蒋都必败。

为什么我党能成功说,这看起来真的是个奇迹。

你想想,中共一大,十来个代表,全国一点点党员,到现在八九千万党员,执政超级大国。建党用了不到三十年,拿下了全中国,又用了不到七十年,从一个贫穷落后火柴都造不了的二流国家,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二大国,唯二的超级大国,而且甩开第三名日本一大截。很多人一上政治课就瞌睡,其实答主觉得,无论任何人,都应该研究党史。

你想想。

一家十来个人的创业公司,三十年,绝对垄断了一个几亿人口国家的全部重要产业,又用了六十年,拥有了世界顶尖的竞争力,发展到接近一亿员工,管理着十几亿人口,上下游的供应商以及顾客群体覆盖四五十亿人,是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最大的客户和供应商。

你觉得这样的公司值不值得研究?有没有很多值得每个人学习的地方?

最后,发现没有?中国革命经历了上百年的求索,经历了几代人,才有了新中国。你觉得,这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吗?

知乎用户 安德森先生​ 发表

看了几个高赞回答,感觉就是答非所问,大概是看到李鸿章三个字,已经怒发冲冠了。

题主问的是《走向共和》这部剧中的李鸿章,而并非现实中的李鸿章。其次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句话在剧中,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出来的,你们看剧了吗?上来就码个八百字。

我只讲剧情,至于现实中的李鸿章怎么样,不做评论。

剧中的情景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外逃,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清廷准备派李鸿章去议和,此时梁启超找到李鸿章,劝说李鸿章起义。李鸿章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我个人的理解是:剧中的李鸿章并非不赞同梁启超的观点,而是他觉得梁启超所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由年轻的一代人来完成。

知乎用户 Cavas·Ace 发表

一代人干一代事。

清末,恰逢国内皇权统治顶点,官僚主义朝纲败坏,所以李中堂对上报效朝廷,对下鱼肉百姓。

清末,也恰逢国外工业革命高潮,新经济模式日渐成型,所以李中堂们对内洋务运动,对外以夷制夷。

只不过对比曾国藩平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新疆,李中堂连蕞尔小国日本都拿不下。

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做的那个年代的事,你说他鱼肉百姓,他也为了帝国搞了运动续了命。你说他功勋卓著?甲午一败,还东南互保,算什么功臣?

所以,吹,是不能吹的。

毕竟只是一个跪受笔录的军机大臣。

但是,能让更多当时的国人认识整个世界,李中堂还是有 “贡献” 的。

知乎用户 TongYuRain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这句话没错。但左宗棠干了那一代人能干的事,而李鸿章干了那一代人不该干的事,干了不该干的事,就是那一代人的罪人,是大卖国贼!是大奸臣!人人得而诛之!

知乎用户 当时远 发表

李德胜出生在 1893 年,也就是清末,甲午战争的前一年,他的家庭是富农,标准放低一点是收租子的良善地主。怎么都是那个时期的人,他们这代人就得吃那么多苦,去推翻三座大山呢!

知乎用户 小华同学 发表

没错呀,所以才有那一代人民把大清的狗命给革了,难不成那一代人该做的事是给大清当牛做马续命?

知乎用户 kk Lee 发表

这句话是说给那些,事后诸葛亮妄自点评古人的现代人说的。那些动不动就批评曾李反动,迂腐。批评这个反革命,这个封建王朝的余孽。笑话,你让从小读四书五经,考科举长大的人提出三严三实,三个代表么?每个人都不能超脱于个体的时代和背景,看历史人物要从他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着眼。“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我李鸿章这一代人只能干剿灭天平天国,操办洋务运动的事。创建共和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干的。

知乎用户 孔令远 发表

这里我想从北宋的都城说起。

众所周知,宋代立国的五十年前,北宋一朝的天敌——辽国,就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而燕云十六州也早已被石敬瑭送给了辽人,河北、山西的北部都在辽人的控制之下。稍微了解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河北北部就是华北平原的北部。而一个大平原的北部被善于骑射的民族控制的后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说,辽人随时都有可能会倾巢出动,用铁骑迅速踏平华北平原。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还要把都城建立在华北平原腹地的开封,而不是有群山屏障的洛阳以及固若金汤的长安。要知道,赵匡胤可是被毛泽东诗词提到的五大皇帝之一,不会傻到这一点也看不出来,那么他的选择肯定是有他的苦衷。

北宋立国之初,燕云之地尚在辽人之手。所以,宋太祖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军队以应对辽人。而另一方面,国家饱受战乱之苦,北方中原早已残破不堪,维持常备军队的粮食只能从富庶的江南运来,而运送军粮只能通过大运河的通济渠这一段。通济渠原本是能够到达洛阳的,但是由于常年战乱,开封到洛阳的一段已经坏掉了。若要通过陆路从开封将军粮运送到洛阳,则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宋代承接五代时期的战乱与黑暗,国力尚未强大,没有多余的国力负担陆路运输军粮到洛阳的开支,更不用说将军粮运往更遥远的长安。也就是为了节省这些运输费用,宋太祖将国都定在了开封。宋太祖也讲过,将来国家太平了,还是要把国都迁往更加安全的西部。

因为强敌在北,所以要维持大量军队,为了维持大量军队,所以需要大量粮食,为了得到这些粮食,所以只能将都城建立在危险之地。因为现有的资料记载了这么多困难,而没有记载的困难可能有更多。赵匡胤这一代人,能做的只有这么多。第二代人能做的选择更多:要么向北收复燕云之地,重新获取天然屏障;要么,修好运河,修好田地,将都城迁到更加安全的地方。但是,遗憾的是,一代人倾尽全力造的避难所,却被后代人当作了坚固的宫殿。

知乎用户 明王 发表

这句话是盖棺定论式的上帝视角,借李鸿章的嘴说创作者的认知。

但是在电视剧上让李鸿章大喇喇的说出来就显得李中堂太过于不要脸了。

这就像是抗日战争影视剧中出现的 “八年抗日战争” 动员一样,都是开启了上帝视角。

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就会出现客观的定论。
在网络文学中,“上帝视角”的含义延伸为,明明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创作的作品,却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来描写 “我” 之外的人物心理活动。角色 “我” 好像万能的上帝一般无所不知,故而被批评为是“上帝视角”。

上帝视角对应的凡人视角,其实也就默认了开启上帝视角的人物是英雄式的高大上角色。这也造成了不认同李鸿章的所作所为的人群与创作形象的冲突,换而言之,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李鸿章本人是立不住的。

历史书上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会有一句历史局限性的语句,但如果是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自己有历史局限性那就太过于无耻了。

如何理解?

历史类作品都是拿前朝的剑杀本朝的官,《大明王朝 1566》《雍正王朝》等等莫不如此。

应该把作品中的人物与话语分离开,不要因为作品中的观点去代入到历史人物身上,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这种上帝视角式的创作与李鸿章的拙劣表现给观众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冲突,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理解问题。

至于理解,不求正确的话,按照自己的立场理解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枫影 发表

按普遍客观规律来说,他这话说的没啥问题。

哪怕是教员,完成建国大业后,建设社会主义也只能先捡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来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得靠作为下一代人的邓公来实现。

因为人不是神,有些东西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试错才能发现,而这就需要时间。人的寿数偏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必须把未竟事业托付给后人。没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的试错,你就规划不出后续的改革开放。

李鸿章的历史使命到洋务运动失败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他的洋务运动也算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试错。失败了表明行不通,他本人也寿数将终,壮志难酬。同时也是因为甲午失败才导致维新派和革命派大规模走上历史舞台,正因为他的试错推动了新生代的觉醒,非常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知乎用户 肝能补脸 发表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大清上层并没有改革的前瞻性准备,大清的中下层又没有做好改革的思想准备。

举国上下顽固势力当道,得过且过,等到列强一再打脸,内外交困,自然就只能等到 “抽心一烂” 了。

赵烈文于 1867 年的预言,就这样实现了。

知乎用户 涛哥哥 发表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监狱里有个黑人老头几乎可以搞到任何东西,但是让他出狱的时候他却害怕了,因为他的能力只在监狱里面,对外面的世界无用。

李鸿章也一样,剧中李鸿章整理北洋水师纪律的时候先要杀方伯谦,最后放方伯谦,然后杀了一个自己的关系最好的心腹旧将。将封建时代旧将领笼络人心,控制军队的手段发挥到极致了。

李鸿章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的集大成者,他的全被能力只适用于封建时代。魔兽争霸世界冠军 sky,在魔兽世界所向无敌,后来打 LOL,虽然打的也不错,但是不可能达到他打魔兽争霸的高度。李鸿章也一样,只有封建君主体制里才能发挥他的能力,他还是世间方知李中堂,贸然进入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只会让他晚节不保。

知乎用户 公孙央 发表

没学过马克思么?马克思说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就是李本人有两个局限性,第一是时代局限性,第二阶级局限性。我们现在很多人总喜欢说我要是那个谁谁谁,我肯定怎样怎样。我要是清朝的谁谁谁,我会如何如何,明朝要是不灭又如何如何发达。说这些话的人好好读读马克思。这个概论甚至可以套到毛身上,他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是他的历史使命,但是他想有其他作为,他的生命,他的意志力,他的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以及种种,都无法支撑他继续完成他的梦想。李本人肯定没说这句话,但是导演用艺术形式让他表现出来就是让大家明白要有一个唯物史观。而不是非黑即白。

知乎用户 绿毛豆腐 发表

《走向共和》这是部电视剧,不是《清史》等史书!!!!!

是编剧说的,不是李合肥说的!!!

多看书,少看电视剧,别拿电视剧来树立历史观。

知乎用户 康诺特公爵罗恩 发表

并没有看过《走向共和》,但我可以确定,《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帝里也说过这句话。《汉武大帝》根据《史记》《汉书》编剧,其根据是这段——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太子每谏证伐四夷,上笑曰:”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知乎用户 Nikiyou​ 发表

参考维多利亚 2,意思应该是,民智未开,识字率 4%,怎么改革都会被反动主义拉回来的,这不是中策上策改变得了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llHpm 发表

李提摩太劝李鸿章每年花一百万两办教育,二十年后见收益。李鸿章说没钱,等不了二十年。

二十年每年一百万,一共二千万,李鸿章家产据容闳说有四千万。

知乎用户 神样悟道 发表

三刷《走向共和

情绪依旧极为激动

这一次最深刻不是孙中山的演讲

而是李鸿章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起初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所云

或许这位裱糊匠知道大清终会亡

但或许是忠 又或许是无奈

只选择做好眼前的事

至于未来 交给下一代人吧

在知乎看到有关于此的一条评论

“常委们估计也这么想”

会心一笑

倘若大清没亡 君主立宪成功了

这句话也有他的价值

符合保守主义者的

“以现实和传统出发,日拱一卒” 的思想

无论这句话表达的是 “大清必亡” 的无奈

还是 “日拱一卒慢慢进步” 的希望

都不可否认这是对的

一代人保家卫国

一代人革命

一代人开放

一代人富强

一代人争取民主自由

每一代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吧

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垮掉的一代

知乎用户 zero3rd 发表

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段话呢。

邓小平非常轻松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 10 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在没有很好的办法下,当个种田党等等终归是一种最不坏的选择。因为漫长的时间会让力量对比产生变化,比如说香港回归,建国后没谈成,等了几十年,结果如何呢,还是回来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前提也是天下有变。

不过也有搁置问题到爆发的时候,那就只能怪自个了,也怨不得别的。

当然从实际行动来看,李鸿章本人有没有资格说这个,我就持保留意见了。

知乎用户 哼哈 发表

李鸿章的意思不是说我不想革命成立现代政府,而是我试了失败了。我现在认命了。这种事还是你们年轻人去做吧。李鸿章一生打太平军,办洋务,筹海军,理外交。样样都走在中国和时代的前列线上。八国联军前,他在慈禧面前自称革命党人,到了广东后和孙文,梁启超等人暗通款曲两情相悦,对于政府对革命党的打压命令阴奉阳违。到了八国联军时公然违抗朝廷命令东南互保。他已经在传统的忠君爱国路线下越走越远。但是最终和孙文建立民主新清国的思路没有成功,功亏一篑。日本人记载说是因为李当年在苏州杀降,导致两个人最终合谋时孙文退却了。这时候李鸿章知道自己无法再前进了,只能接受朝廷召命,去维护本来已经要抛弃的政权了。他也明白自己一生风浪颠簸,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新浪推旧浪的宿命,这一生功过要靠清政府去盖棺定论了

知乎用户 魔法少女马冬梅 发表

中堂大人一代人捞了几代人的钱

迫使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用一代人干了几代人的事情……

知乎用户 乳酸君​ 发表

编剧借角色之口为李鸿章洗地而已。

——————正经线——————

单理解这句话,简单说就是局限性。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无法超越他所处时代带来的局限,而他的行为受时代环境束缚更大。比如你跟一个明朝人说君主立宪,即使他能明白个差不多,他大概率也会报告锦衣卫,而不是跟你一起到处宣传。拿剧中的李鸿章来说,就算他看透甲午海战结局如何,他能有什么办法?

知乎用户 金小光 发表

邓小平,七八十岁,照样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场动静极大的改革开放。

人家也没把责任留给下一代。

知乎用户 wonderboy 发表

从 1840 到 1900,整整六十年,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就是条约越签越多,跪的越来越多。

从 1912 到 1945,中国先后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战。1945 年以后。。更是宏伟。

知乎用户 张决毅 发表

走向共和这部剧背后的投资方我敢打包票绝对有李鸿章的后人,历史上的李鸿章远没有剧里那么光亮,还伪造出一个受尽委屈的裱糊匠,替慈禧太后背锅等等,其实真实的李鸿章是个真小人阴谋家,贪污腐败,党同伐异,迎合清贵,虽然名义上提倡洋务运动,但是纵观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等几位大臣的洋务贡献,李鸿章可谓毫无建树,他完全只是通过洋务运动来广开明目为自己敛财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什么贡献,唯一拿得出手号称重金培养的北洋海军也不过是个纸老虎。

知乎用户 谭围钟​ 发表

走向共和当个玄幻剧看就行了,剧中的李鸿章只是和历史上的李鸿章重名而已,差别有多大我相信认真学过历史的都明白。

知乎用户 LG 君 发表

人一天只能做一天的事,但有些人一天做的事情比另外一些人一周做的事还多。总而言之,这句话不过是某些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正确的废话罢了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他这么说是因为知道人类的寿命有限(少数几位除外)

李鸿章接到通知去议和是 1900 年底,1901 年没过完他就死了。片中梁启超要他当总统的时候他还能活不到一年,比川普当总统的时候还老了将近两届。别说李鸿章不行,就算是毛主席,也不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立新中国吧?

知乎用户 萌萌哒的盖浇饭 发表

李鸿章是中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概相当于副总理分管外交,你让这样一个人反清,那不等于反他自己?他就是庙堂之上的人啊,电视剧一代人这个说辞只是比较委婉的说法

知乎用户 知行 发表

高情商: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儿

低情商: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顺带说一句,你要身体力行,心诚意笃一辈子,你可以这么说;你要栽树培材,师亡徒继续传承,你可以这么说;你要著书立说,灰底薪火,你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你要是庐州半城、国瘦李肥。你真不能这么说。

裱糊匠者,糊弄主家糊口自己。就别给门口灯笼贴金描红了。

知乎用户 雨急知北严 发表

李老爷子这句话和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但是呢!

李老爷子算个什么,也配说这句话?

就凭宰相合肥天下瘦?

就凭纸糊的北洋?

就凭马关辛丑?

就凭逢战必以保存实力为上?

就凭越南主和?

就凭舍新疆保海疆?

就凭早日本三十年变法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

北洋是他建立的北洋,也是他以权谋私的北洋

北洋还在,慈禧就不敢跟李财主翻脸

北洋完蛋,李财主也完蛋,回家抱孩子去吧

都这么明显了,居然还敢在北洋损公肥私,何其之智也?

就这还号称东方俾斯麦,可别瞎碰瓷了,人俾斯麦打垮了奥地利,抢了丹麦,阉割了法兰西,分裂几百年的德意志在他手上一统,国家实力赶英超法,李财主执政那么久,成果喜人,也不过就是签了几个不平等条例,丢了所有附庸国,从只被西方英法列强欺负变成了什么混子都能割肉的砧肉

不知道为啥他也有人洗,就凭一群连李老爷子的朝敌和李老爷子本尊都分不清的粉丝么?

老爷子比他自己说的伟大多了,毕竟这样的丰功伟绩一般一代人完不成,但咱老李可以

果然真中堂!

和大人千古

知乎用户 喵呜大将军​ 发表

时代的局限性呀,古人就只有这个水平呀,李中堂又没学过马列毛,你能指望他做什么

平时都说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奴隶,官僚难道不也是一样的嘛

知乎用户 路从今夜白 发表

历史大河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李中堂深谙大清之弊病,奈何他有心无力。

一代人只能干一带人的事,这一代的林林总总只能在这一代人手中了结,这是宿命与责任。

后来者有更艰巨的民族复兴义务和责任,而李中堂这代人所能做的就是为后生和百姓铺路……

这是一种循环,流传和继承。

李中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可不谓大义凛然也!

最后上男神图

![](data:image/svg+xml;utf8,)

李中堂签订辛丑条约.

知乎用户 土拨鼠恶霸​ 发表

他说的是对的,每个人成长背景不一样,长大后代表的阶级等利益也不一样。李鸿章已经被钉死在了封建地主上,钉死在了清王朝。他所有的力量都来源于此,你让他去干革命就干不成。

一代人确实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改革是循环渐进的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麻麻家老大 发表

首先,我没有考证过历史上李鸿章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不过我觉得大概率是没有说过。那我们姑且当,历史上的李鸿章没有说过这句话。(如果有知友考证出来,李中堂说过这句话,可以私信我,我来改回答。)

所以这句话是电视剧的编剧借中堂之口说出来的。结合剧情,山河破碎,列强环伺,国将不国,有家无家,电视剧编剧为了表现人物此时复杂的情感,将这句带有悲剧色彩的台词写在剧本中,以表达一代名臣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愤寂寥之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奉为圭臬,从而感慨什么 “年少不识,老来方知” 的狗屁理论,我是很鄙视且厌恶的。

一代人吃几代人的苦,谁说不行的?一五计划知道不知道?抗美援朝知道不知道?两弹一星知道不知道?大庆的石油,长津湖的冰雪,罗布泊的呐喊,这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干了几代人的事?

一代人享几代人的福,谁又说不行的?现在的我,上下班有公交地铁私家车共享单车,公司里有无线 WiFi 热咖啡工作餐,家里有 24 小时水电气外卖快递随叫随到。问问上一辈,他们在我这个年纪能想象得到今天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吗?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民族,我们一代人能干几代就干几代,我们工业化的脚步永不停止,这一代干完了,下一代接着上。不要再把前清的那些死鬼拿出来消费了,近几年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总有人翻出历史上的几个人物来,把黑的洗成白的,再把白的抹成黑的,是非颠倒混淆黑白,不就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么?

好好的,挣碗干净饭吃,不好么?

知乎用户 阿佐尼佩斯 发表

电视剧的李鸿章不是真实的李鸿章,用真实的李鸿章来理解电视剧的李鸿章是一种错误,这是文学化了的作品,寄托的还是作者的一种观看和看法。

为什么要美化李鸿章?你可以说是给李鸿章翻案,但是我觉得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更多在说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今天站在近代史的立场,也只能说从器物到制度,由制度而心性的变革,归根到底还是要进行文化上的启蒙。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的社会转型,往往需要几百年。孙中山做了下一代的事,闹起了革命,建立了民国,但又何尝不只是割了个鞭子换了个称呼。

在我看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更多的还是在突出改革的困难。我妈也经常在家感慨,他们这一代死完了,才能有下一代的进步。道理很简单,事总归是人在做,李鸿章面对的是一个民智未开的士大夫阶层,士大夫尚未启蒙,遑论全国。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希望总是在青年身上,未来总是一步步推动的,无非一个大势。走向共和是中秋节的意外,但更是百年的必然,走过的路当然困难,作者无非想说这一段历史的艰难,改革何其难,无非说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知乎用户 弃水 发表

俾斯麦 (1815-1898)

李鸿章 (1823-1901)

西乡隆盛 (1828-1877)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

慈禧 (1835-1908)

张之洞 (1837-1909)

伊藤博文 (1841-1909)

明治天皇 (1852-1912)

袁世凯 (1859-1916)

列宁 (1870-1924)

张作霖 (1875-1928)

斯大林 (1878-1953)

朱德 (1886-1976)

蒋介石 (1887-1975)

李宗仁 (1891-1969)

毛泽东 (1893-1976)

宋子文 (1894-1971)

知乎用户 风炀 发表

大家已说的够多了。 我只想补充一句:这句台词莫非脱胎于程颐的 “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6Nq0c 发表

毛主席一代人把几代人的事都干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考虑一下李鸿章的处境,清朝到了末年,中国这块大蛋糕已经被国内大贵族地主分完了,朝廷里面各种利益链很稳固,党派林立各自为了自己利益政治斗争,没几个人干实事,都是能不作为就不作为(因为做得多错的多,中国政治斗争基本形式就是找政敌的错误然后在最高统治者面前参他一本),只有李鸿章还有点心去搞洋务运动想要富国强兵(这得多大的勇气和担当,果然甲午战败以后就被各种不干实事尽拿钱的腐儒骂),但是奈何朝廷斗的欢,下面人被压迫的麻木冷血(很多学生直脑子不懂,等到了社会上进了公司感受一下就知道了),正式那句话:队伍大了不好带,整个国家一团糟,结果锅让李鸿章一个人背,要消灭掉中国这庞大的利益链在李鸿章任期内基本不可能,有心无力,而不消灭利益链,国家不可能有钱去富国强兵。有人骂李鸿章贪财,试问你没钱谁帮你办事(看看公司里那些功利逼就知道了,攀比有多严重,领导也不好当),甚至说给了钱人家也办不好事。钱就是另外一种政治资本,李鸿章没了钱保障不了下面人的利益,慢慢的也就没了权,连在朝廷立足都不行。说到底李鸿章只是个小喽喽,有心无力才会说出这句话。最重要的还是国运。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源于日本是小国好改革并且赶上了科技革命的福利,于是才能够上下一心打败中国。一代人指的就是国运,中国当时国运太差正好赶上王朝末年利益分配完毕社会阶级矛盾最大化才会被西方人欺负。李鸿章个人能力暂且不论,试问谁能在他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改革?

知乎用户 陈独秀 2.0 许先声 发表

一代人要是干 2 代人的事情就是耍流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一个人的功率输出是有限的,电池容量是有边际的的。精力有限度,毕竟 也将 最终江郎才尽。

举例:

接力赛: 是一人一段路程,就能能保持每个阶段个人状态最佳,团队竞争力就强。

分工: 分工明确,能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福特的汽车流水线,就是分工,每个人只干自己份内的事,(属于伟大发明)

人是有生理峰谷的,年龄太大会有生理障碍的,华为等互联网企业不成文的文化,35 就要考虑退休,华为等企业,就是 1 人干 3 人的活拿 2 人的工资,提高竞争力的,年轻人精力充沛,有勇气,有魄力,有生理优势。林彪,嬴政,刘彻,李自成,多尔衮,朱由检,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候都是 20-40 岁左右。

日本国最近 20 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老不死的掌权 七老八十的 社长们老眼昏花还依旧掌握核心发展决策权。这是日本近些年减速 %& 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其实和房价跳伞,美帝打压是低关联。

建立退休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成功案例: 战国时期的秦国: 从商鞅到李斯。美国的家族信托基金: 洛克菲勒等等,能延续家族财富继承。

把持经营权的普京和风水轮流转,今年我当家的大米漂亮国相比较,优劣从国力就能体现出来,李鸿章,: 姜还是老的辣

太老的后果:

李鸿章年老色衰,生理上魄力不足,思维僵化。

李鸿章: 拒绝了孙中山的建言书,孙造反。

拒绝了琉球国的跪求,琉球降日

拒绝了袁世凯的朝鲜改行省的建议,导致甲午 & 抗美,2 战损耗国力。

接受了日本的领土索求,日本得寸进尺。

双汇火腿老板不知进退,内部消耗。领导要自觉,不要太贪权,人生有边际,各干分内事,制度有规范,舆论有效力,国恒盛,企恒荣,家恒和,人恒健,

李鸿章,说的到 VS 做不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知乎用户 刘元 发表

强行洗地而已。

近代史就是屈辱史,责任在谁?首推满清。

一方面说自己做不好,只能让下一代人做,但是又不肯说另请高明——呵呵

中共在 1949 年基本擦干净之前死了多少人?

知乎用户 豹司令 发表

《走向共和》分明是当年的时政剧,偏偏被一群半吊子拿来学历史,学出了李鸿章翻案风。

给李鸿章的翻案,这就是个预设立场问题,一旦你认定他是忠臣,那他干的一切都是对的。贪污是被逼的,水师战败是别人的锅,卖国是代人受过…… 用这种模式,连汪兆铭都能洗个干净,何况慈禧的小李子。

知乎用户 流流舞 发表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知乎用户 这只柠檬​ 发表

屁话。李中堂一代人捞了好几代的钱的时候怎么不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钓月 发表

李作为清朝的官员,他的事做的是可以的,但是他作为那一代人,如果从历史角度评价的话,他就是罪人。

知乎用户 Steven Ban 发表

这话本来不错,但是你们这一代人能干成的事,你李中堂和老佛爷也干的不好啊!

比如同样是一代人的伊藤博文,人家工业化如此迅速,如此成功,四十年前还被人按在地上爆锤,四十年后就全灭你北洋水师成为列强了。资金技术洋务派并不比日本人差,却被邻居反超,同行这么厉害,你们这么水,你们不脸红吗?

结果就是你们这一代人本来能干的事,都丢给下一代了,锅甩的真快。

知乎用户 日晷之离 发表

我是这么理解的,他在安慰自己。

先得定性,作为汉人精英,放在历史长河中,清末那一堆重臣,也就是曾李左张那一堆人,综合水平是中游或者中游以下,再加上满清政府这个少数民族当政的大背景下,中游的水平也无法完全的施展,毕竟清政府忌惮汉人军阀可比忌惮洋人来的大,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入主中原,在康乾极盛的时候很多矛盾体现不出来,一旦式微,很多矛盾就很复杂了。

毕竟清政府心想大不了回东北,搞洋务汉人军阀起来了,我怕,我手里没兵,和洋人打也就是卖国而已,卖就卖吧,反正也是我抢来的,不是我的血汗我不心疼,仔细一想卖国好像比搞洋务来的舒坦,这也才有量中华之物力解与国之欢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鸿章想不明白,受教育程度有限,格局有限,虽然不守旧,但毕竟是个旧知识分子,认不清社会主要矛盾,所以他也不知道中国问题怎么解决,他想要国家强大,所以洋务,一洋务满人政府就不开心,因为他们玩不会,所以又要忌惮你,给你参沙子,然后自己又是个旧知识分子,地主阶级,他翻了翻中国上下五千年,书里没有三千年变局的答案,但是书上有富贵还乡,锦衣夜行,所以他总要为家乡做点啥显摆一下吧,所以天下瘦?他觉得自己没错啊,就大家都这样,历史以来都这样。

但北洋水师覆灭后,他比较懵逼啊,咋就不行了呢,器械都还可以啊,克虏伯大炮,致远定远不差劲啊,咋日本都玩的比我厉害呢,他想给自己找个答案,他不知道,你问问日本人他们为啥明治维新后他们赢了中国?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赌的啊,虽然是有计划的赌博。

这一切的东西,李鸿章无法解释,但他也确实是近代化奠定了很多基础,包括现在中国的工业,都有当时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的影子,造大船的地方都是他打的基础,但是他无法解释他晚年的一系列惨败,所以他安慰自己,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他没有上帝视角,在历史长河里也不是那种特别厉害的人物,那没办法,他觉得他自己尽力了,虽然他挺滋润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句话,这句话是安慰自己的,并不太算是勉励后人的吧。

无论褒贬如何,他是有贡献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VVhRi 发表

李鸿章有干好他那代人的事吗?人家伊藤博文都干了两代人的事了。

知乎用户 aus​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句话没毛病

可他那一代人干的真的挺糟心的

1840 年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到 1911 清朝灭亡

中国依然遍地文盲,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洋务运动看似轰轰烈烈,甲午一战,我们发现洋务运动就是个笑话

是北洋舰队为私产,一味的蔽战保舰,终至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1900 年慈禧对世界宣战,一纸东南互保完全是在分裂国家(如果慈禧后面没怂让八国联军干掉了,那就真的南北朝了)

宰相合肥天下手

知乎用户 在路上 发表

看立场,或者说按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他给教员提鞋都不配。

如果从传统士大夫的角度出发,李中堂已经尽了传统士大夫的最大值能力,三立中立德立言做不到,起码是立功了。

如果从封建官吏的角度出发,李中堂是妥妥的一代人杰。

李中堂的贪腐是不容洗地的,但是相比较而言,他也做了一点事情。对比同时代的其他官员,贪腐只是权力没李中堂大,贪腐的数量没李中堂多,但是行为本质都是一样,但是做事就更加呵呵哒。还有一些所谓的清流,张佩纶、翁师傅,嘴上一套套的,除了没贪腐钱以外,但是不作为或者没能力作为不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

李中堂不能救国,翁师傅不行,左大帅也不行,因为在积难重返的时代,没有打破一切的决心,是不行的。

至少在当时没有人有打破一切的决心,更加没有打破一切的能力,至少在当时,没有人能做的比他更好。

知乎用户 会 · 一 发表

因为书生(特别是知乎里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世事,总认为事情能一步到位。说白了,眼高手低罢了。

说得再细一点,最近天津处理国有资产,国内的某些左派、学生公然反对,指责倒卖国有资产。可你细想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文化大革命,再从改革开放至今,家族攻伐,家国天下变了吗?什么社会主义?什么共产主义?什么公有制?千年的专营专卖会因为披上一层皮而变化吗?自 2012 剿灭 “上海” 乃至 “太子” 伊始,很多人以为变了天,你别忘了高位者谁?他终究无法背叛他的阶级,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超越他的阶级属性那就只能用来毁灭。

最好的理解:他做完了他该做的,该你了,闭上你的评论和空话,该你接过接力棒去抛头颅洒热血了,怎么样?你这表面左派骨子小布尔乔亚怂了?

知乎用户 张右侯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重点是 “人的事”。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李中堂除了捞钱干了什么 “人的事”?动用国家海量资源搞的事哪个办成了?国家越办越差,中堂越办越好了,对照到现在不就是某些韭菜收割机现状?追着捧臭脚属实是魔幻的互联网思维嗷。敢情大家已经学懂了历史唯物主义,要就事论事了。但是唯物是要懂得另一个东西才能真唯物的,抱着一个信条去分析那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因为按照这个观点去分析,除了真的不是人的,所有人都在干人事,不搞笑吗?

知乎用户 忘尘​ 发表

人力有穷,天意弄人,莫要好高骛远,须知世事多艰,如是而已。

知乎用户 刚好知道 发表

这是甩锅大法,如果你想从正面说无非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性,历史的局限性让我并不能搞改革。

可是你李大人可是去过欧洲的,手下的北洋水师管代们喝的是咖啡,威士忌,操的是洋文,您身居高位,在其位自当谋其政。

为其臣者不可造反,那你东南互保的时候怎么不想着你的主子没有满汉全席吃呢。

要我说无非一个贪字,贪恋权位。贪恋金钱,贪恋舒适的生活。与其置于死地而后生,不如蒙混一时是一时。

知乎用户 寻道图强 发表

彼得大帝领导了一代人;

叶卡捷琳娜大帝也领导了一代人;

亚历山大二世也领导了一代人;

明治天皇也领导了一代人;

威廉一世也领导了一代人。

怎么到了东方、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拥有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超过三十年的反应时间,这代人就这么窝囊呢?他们真的尽力做了他们能干的事儿了吗?

知乎用户 流浪的树叶 发表

我理解的这句话后面的本质就是 时势 的重要性,李鸿章一辈子晚清重臣,到最后起兵的话只能给天下留骂名,就像当时人民可以接受清政府称帝,但袁世凯想称帝(即便是君主立宪)就断然不行。再延伸出去,甚至到现在,一个人若是想做违反时代洪流的事情,成功率就会比做顺应洪流的事情低的多得多,下场也会惨的多得多。

所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是有道理的。这需要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至于回答里都是一些什么事在人为只争朝夕的言论,真的是太过理想化了。但大部分人也只是嘴炮说说而已,行动上还是很现实的。

说句不好听的,真正一代人不做一代事,逆时代洪流而动的人,早就被封杀了,你也不会看到他们的言论。大家现在大部分所能看到的流传广的东西,都是顺应时代洪流的产物罢了。

知乎用户 八月与生安 发表

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知乎用户 天上云飞 发表

李鸿章这个人会作官,会发财,从来不会考虑老百姓人民的利益,在他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孟子社稷为上君为轻他都做不到,真正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跟随他的升官发财,儿孙不愁吃喝,他这一代人就是当大清的官发大清的财,谁挡了路就和谁是死敌,他才华横溢又如何,只不过是革命的绊脚石,他的下一代孙中山黄兴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知乎用户 天涯咫尺​ 发表

先说所谓的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是指什么。我觉得是两种意思:

其一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就历史责任而言,汉高祖刘邦他们的历史责任就是维护好秦朝留下的全国一统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回到封邦建国,汉武帝和卫霍他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北击匈奴,朱元璋他们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其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就这点水平,你们不要要求我们做这做那,没那能力。

就像西晋喝肉粥的晋惠帝,北宋北狩的那爷俩,南宋有生理障碍的完颜九妹等,认为他们存心使坏的,那就是社会上一小撮不懂历史的人,正常但凡了解点皮毛的都还是非常信任他们的,知道他们存粹就是能力不行。

所以对于李中堂而言,不要把历史责任放到人家肩上,什么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什么近代首要之任务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等等等,你以为李中堂不想吗,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能做的也就是打打太平天国杀个人头滚滚,开始个洋务运动然后宣布它的失败,组建个北洋水师然后导致它的全军覆没,签定个《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然后拿国家点钱维持一下生活这样子,于是乎 “宰相合肥天下瘦” 也还正常… 常?

知乎用户 康米​ 发表

因为他干不来,但又不能直说,总得找个借口。

知乎用户 会跑的布丁​ 发表

请楼主分清电视剧和历史就好,不要用电视剧的眼光去看历史,那样是会误入歧途的。

知乎用户 1432 的皇帝 发表

中堂大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指宰相合肥天下瘦)

知乎用户 柳鲲鹏 发表

  不过是导演(及其支持者)的思想表达。

  执政就这水平,建议及早撤退。否则必然会变成汉奸、洋奴。李鸿章就把大清几千万两银子建设的北洋水师送给了日本,今天很多人为他翻案呢。

知乎用户 生死看淡 发表

确实,一代人只能卖一代人的国,下一代的卖国就交给你袁世凯

知乎用户 昆池碣石 发表

这种洗白古人的话,少当真。

照这个逻辑,袁大头没错,常凯申没错,以前被打倒的那些土豪劣绅也没错,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该回来继承你家的土地房产了。

知乎用户 箴言书 发表

理解不了,我们新中国的风气向来是一代人干几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橘子一块三毛五 发表

历史的局限性,所处的当时历史环境决定的。

民族思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思想还未萌芽。

人民群众还未真正的被启蒙被唤醒,工农联盟还未形成。

他们被历史局限了,只能做平乱,糊裱的工作,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见证者创造者

知乎用户 小 z 同志 发表

我理解的是社会是逐渐发展的,任何想揠苗助长达到高于他的社会层次的都会打回原形。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两个当权派能改变的。何况人们是不是真心听他的还不一定。把破屋修的能多住几十年的人不一定比把屋子推倒重建的人差。更何况谁也看不到这个盖新房的人能把房子盖成什么样。万一是个豆腐渣工程,到头来倒霉的还是住在屋子里的人。

知乎用户 amigo 发表

个人觉得得辩证看问题

诸如朱元璋,开创大明二百多年的王朝,可以说后面大明的皇帝和皇亲贵胄都沾了朱重八的光,影响了几代人?

然而,即便他帮朱标砍光了棘杖上的刺,怎奈朱标早丧;即便传位给朱允炆,怎奈还是被 Judy 夺了大位。

再如嬴政,开创千年皇帝制度,影响中国几千年,何止几代人?然而秦朝二世而亡。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jckzo 发表

问题是走向共和里的李鸿章说的,下面一堆喷现实中的李鸿章的,无语了,不会审题吗?

知乎用户 小桥流水人家 发表

现在的人解决前人留下的矛盾,现在的矛盾留着给下一代解决。产生问题的思维解决不了因思维导致的矛盾。

知乎用户 心理阴暗 发表

直接翻译:这事我搞不定,换谁来都一样。

可惜隔壁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不这么想。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个人一辈子也就干一个大事就不得了

志大才疏或朝三暮四没那个时间

知乎用户 黑夜之爪 发表

这句话就是明白人啊 ! 过去从来都未曾过去,都在造就现在。明白李鸿章的历史局限性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历史人物。

首先他个人想发奋图强么?然后就是他有条件发奋图强么?李鸿章是想干事的,至少是坚持办实业而不是直接用权谋利。但是他有条件么?很可惜是没用滴。一场变革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还是自下而上的光荣革命都是有一个强力变革推动者,至少也是能跟当权者分庭抗礼的存在。李鸿章时期的中国有这样的存在么?就好比一幢房子都没水泥地基你怎么建五层的高楼?

时代是什么?俗话说 “翻篇了” 。为什么 49 年以后建设成就无往不利,之前的民国时代却工业化举步维艰?连“大师” 都多出文史哲学类的。虽然有苏联援助,难道美国的援助就不是援助?人不是那些人了吗?因为 49 年就彻底翻篇了,政权基础不一样了,各项参数全变了。

回头来看李是什么?汉官!这点别忽略!这说明在满清政权里他不是最强的存在。同样是军机,满军机就要压汉军机一头。这是什么?不仅仅是祖,还是满清政权的现实需要。它的致命弱点就少数满人统治多数汉人。别小看这一点,想想宋朝军事上问题一切都源于五代十国的军阀给皇帝带来的忧虑,一切的制度设计都为了养个士大夫阶层来压制武臣所以在打仗上只能如此了……

说回来李只能在地方上搞搞,中央还是防着汉族高官滴。曾国藩再造之恩都出尔反尔没有生封王,这戒心你品品。清朝是烂在根子上,你要明白李的上限是什么?就是你得维护满清统治中国。他权力的来源就是太后,所以不管他想干什么都得看太后的喜好。修铁路被弹劾火车头过清皇陵扰列祖列宗,只能用牲畜拉。这些笑话一样的事情他就干得出来,而且只要一有机会就给太后讲铁路的好处,后来还修了一段在北京给太后看,最后太后就坡下驴表个态才堵住反对派的嘴。所以根子是满清的最高层不想搞,就想躺着吸血。要有明治天皇和脾斯麦那种威权什么都好办了…… 没有那个威权换谁都搞不了,你那是带着镣铐在跳舞,所以他自我评定为什么不是国之柱石而是裱糊匠!他是明白人,他挣脱不出满清政权的束缚。

满清其实很明白只要开民智他们就完蛋了。快马弯刀都打不过突突突了,现在连马都骑不了了,剩下的就是积威而已。太平天国又完全暴露了朝廷的虚弱,东南互保就是中央的积威已经不在了。再搞洋务运动让汉族掌握先进武器…… 真是怕死得不够快啊。后来也证明了辛苦练出来的新军就是自己的掘墓人。

知乎用户 C 小凯同学 发表

那您老倒是干啊

知乎用户 巴巴里海军 发表

这是说的人的历史局限性。清朝末年我们都知道应该改革,但那是开了上帝模式,清朝末年的当政者并不知道如何改革,尤其是 1895 年甲午战争以前,还停留在西学为用的阶段,1895 年以后算是了解了一点,但还是朦朦胧胧,光绪帝从小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对西方世界和制度毫不了解,湘军中有人比较了解但也就是说个大概,具体改革中如何操作?当时连一本日本明治维新过程的书都没有,光绪也不知道什么阶级划分,这些都是几十年后才总结出来的东西,李鸿章当然也不知道,还有,日本那些明治维新的干将一个比一个贪,贪得差点要把台湾还给清朝~所以不要用贪污来说李鸿章了。

知乎用户 景行行止 发表

洗白李鸿章,李鸿章就是一个买办阶层,远不如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知乎用户 夏紫炎 发表

问题是他也没干好事啊,应该说一代人挖的坑要几代人来填平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nJbSy 发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虽然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但是一定要有超级长远的眼光

知乎用户 笑看台上​ 发表

这句话单独来看确实没有什么问题,浓缩一点来说,就是历史局限性。不可能要求历史人物超脱于自己的时代,然后干出我们现在看来正确,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法想象的事情。

然而,放在李鸿章身上是适不适用,就不好说了。

客观上来说,李鸿章的思路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们对于近代中国不是没有贡献的,倘若没有洋务运动,近代中国不知要落后多少年,甚至于会走向解体。

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李鸿章确实对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功劳,但绝不足以能够功过相抵。让中国在近现代有解体的趋势的也是李鸿章之流,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机会的也是李鸿章之流。李鸿章们有着近现代的实用主义,但是内心也很清楚,所谓家国一体,便是把国变成了他们的私人财库,可取更可用。这一点上绝不是历史的局限性所能决定的了,更多的不过是欲望罢了。

因此,这句话套在李鸿章的身上,有着点避重就轻之嫌了。

知乎用户 念泽明空 发表

大概就是不搞争论的意思吧,摸着实投过河

知乎用户 东海雀舌 发表

要不大清完了呢。当权者都这么想。

知乎用户 soul 空白 发表

笨鸟懒得飞,于是窝巢里等后代飞

知乎用户 分灯夜读书 发表

按道理不说文言文?

知乎用户 六爷 发表

话没有错

就看如何定义一代人的事的范围了

知乎用户 無心 发表

话倒是没错,如果这话是孙中山说的还有点说服力,可是李中堂就算了吧,毕竟他连自己这一代人的事都没干好……

知乎用户 杜康 发表

他不配说这句话。

知乎用户 缓缓归 发表

李鸿章: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却可以贪几代人的钱。

知乎用户 一寸光阴 发表

话说他这一代干的也不行啊,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军费不也没少贪,谈判不也没少拿回扣?

知乎用户 新理人​ 发表

结合剧情看,而不是结合历史看,历史上的李中堂肯定还没做到位,肯定还能做的更好。但剧情里的李中堂已经仁至义尽了,你要看他说这句台词是什么时机。

八国联军打入紫禁城,张之洞签署 “东南互保” 协议,梁启超跑到广州建议李中堂振臂一呼,推翻清王朝,自己做“President”。李中堂语重心长的跟梁启超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啥意思?我理解的意思是“我老骨头一把了,你再叫我来造反,造了反这个皇帝位子能做几天?要是我今天称帝明天就驾崩了,岂不是又要天下大乱(点名袁世凯)?GM 啊、造反啊,这些都是你们年轻人该干的事了。我只能再拼最后一把,把洋人赶出去,给老百姓暂时还个太平。将来的事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别给我把这个接力棒给砸手上了。”

我不知道梁启超有没有听懂李中堂的这句话,也许他听懂了,但还是跳不出造反建立新封建王朝的思维模式,也许他迫于师傅康有为的压力,只能奉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其实真正没有接好接力棒的是康党,而不是李中堂。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YdLhF 发表

他算个球,他配钥匙吗?配几把?

知乎用户 i 田非 发表

他得知道该干啥事

貌似他真不知道

知乎用户 倔强土豆 发表

话是没错 在于谁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QM87x 发表

平凡的人的确只能如此,李中堂只是一个平庸的名人,他只能做他这代人的事,就是随波逐流。他不过是恰好被推到了时代的浪尖上,换个王中堂,赵中堂都也可以。

所以,李中堂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少才华,李中堂的失败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昏庸。他被时代浪潮卷来,又被时代浪潮卷走,一个毫无反抗力的平庸之辈。所以,他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而大多人都是如此,只有少数人可以力挽狂澜,做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事。

知乎用户 alloc​ 发表

感觉这句话,不应该是李鸿章说的, 应该是作者想说的,但是借李鸿章的口说出来。

不过从李鸿章的口里说出来,味道就变了。这可能是作者没考虑到了。

我理解,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指的是民众思想从封建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只能是一步步来的。

那个年代有的人思想先进,例如孙中山,但是绝大部分国人还是愚昧落后阶段,普通百姓甚至不知道孙中山他们闹的革命,跟太平天国、跟白莲教这些造反有什么区别。

包括李鸿章自己,虽然属于官僚里比较开明的,但是依然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宪政。在那个年代强行实行民主宪政,好比如今的印度:在一个封建的社会中执行一个现代化的政权,一个有种姓的现代民主社会(当然印度的情况要比大清要好得多,起码印度建国时政府已经获得了政权)。

所以经过后面的北洋、民国、到新中国的反复革命,才有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知乎用户 拂身依旧 发表

晚上适合睡觉,

白天适合做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q8Bhu 发表

李鸿章这一代人是不合格的,仅此而已。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洋务运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都是草房子,不要跟我说草房子也不错,他拿的是建砖石房子的钱

知乎用户 MY 莹 发表

所以李鸿章这一代人就该做卖国,贪污的事咯

知乎用户 姚铮 发表

首先李鸿章没说过,而且,我也不认同,这句话我觉得更像自己无能的借口,我更认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知乎用户 红心马卡龙 发表

哪怕真的是他说的,那么请问他们这代人干好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了吗?

他们做不好,导致后来人要做的更多!

知乎用户 骑摩托的胖虎 发表

这句话根本不符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传统文人。

横渠四句还记得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知乎用户 wangyanga4 发表

这句话是编剧借着中堂的嘴说出来的吧!

能说出这句话才能看出编剧历史看明白了 (狂妄了,狗头报名)

知乎用户 遗忘 发表

我爷爷是种地的。他的辛苦,使得我父亲三兄弟得以成年。

我父亲结婚后做商贩。辛苦养大我和妹妹。

十年攒钱,终于五十岁开了一个百平米超市。

我三十将近,单身十年。

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代人。

不过,大概率这个超市在我手里,扩大规模。

——————

我爷爷八十多岁了,他不可能经商的。因为他的青壮年时期,没有商品。

我父亲没法扩大超市规模的。

因为爷爷没给他留下哪怕一百元的起始资金。

他自己只有五年级的文化,认几个字罢了。走到如今,我知足了。

我。。。。我只求能结束单身。。。

知乎用户 你说的对 发表

李鸿章能说这样的话?这明显是现代人的认知好吧!

知乎用户 刘备无中 7 仁过 发表

我同意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但是他们干的是人事吗?

知乎用户 何人乘月归 发表

可能是李鸿章糊裱匠糊了一辈子,老了没时间学新手艺了,我继续糊这间破屋子,起码勉强还能算是屋子,等房产传给你们了你们是糊是拆你们看着办吧

知乎用户 郭子仪 发表

我这代人赔款割地,你们下一代给我们要回来。

扯几把蛋。

知乎用户 蓝山 发表

前面那些借机大肆抨击李鸿章的答案我觉得该送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和思想,你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必须按照后代的思想来要求他们。就像你不能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起来一样。如果都按照后代的思想来要求古人的话,那所谓的中华民族没几个英雄了,都是封建君主的走狗了?

打个比喻,如果几代以后同性恋婚姻变成主流了,你们现在敢不敢就去和同性恋结婚?你能不能说服你父母和爷爷奶奶?老人家不把你腿打折才怪!!!

再比如说,环保的观念没错吧!去给印度政府给那些非洲国家官员做顾问传播新理念多好啊!怎么没人去啊?

知乎用户 制品 发表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如果是李鸿章所说我还是认同的。

李鸿章:1823 年 2 月 15 日—1901 年 11 月 7 日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

1890 年梁启超认识康有为,当时康有为不到二十岁,换句话说可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强。反观李鸿章位居高位,自幼接受封建帝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一套,可谓是深深扎在骨子里。1840 年之前敢问诺大个清政府有几个对自己所生活环境有一丝反抗的想法,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李鸿章传里有一句话说到根上(能够造时势的英雄又有几个),李鸿章多年经营的平台就是清王朝,年纪大了有人提出推翻自己半辈子服务的清王朝,心中几个滋味我不知道!

环境对人的影响又有多大?长期经营权术的人,就会忘记年少的理想。开启一扇门,年轻人跳进去,再难摆脱。破坏规矩的多是年轻人,维护规矩的多是老年人,归根到底利益决定屁股。李鸿章一辈子所做的是不过是勉强维持清政府这艘大船,同样洋人也愿看到清王朝这个阶层存在,成为会议桌上的牵线人偶。

走向共和的想法深入人心了吗?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当时百姓的视野?

李鸿章真的拥有实权吗,看历史有太多权臣,掌握朝政。归根到底是制度的原因,让权臣有机会变成权臣,帝制制度逐步成熟,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后又有几个地方能够出头,当君主权力达到高峰做臣子的出头的呢?

李鸿章身处变局,着实有机会改变当时时局,能够改变时势又有几人。

知乎用户 做人爱自由 发表

  当时看李中堂说这句话,顿时感慨万千。但回头想想,其实就是导演穿越到清朝,附身到李鸿章身上了,换句话说,这句话是导演说的,并不是李中堂说的。

  走向共和一大优点就是去脸谱化,里每个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但这样也带来了一些缺点,比如角色过于情绪化,感性化,常常讲一些超过时代背景的大道理,比如袁世凯的那句:我只见过一个又一个人,从来没见过什么人民。的确,这种艺术处理能够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这句台词是个成功的例子,但个人认为,李中堂的这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则显得过于矫情,或者说暴露了导演的想法,而不是角色的想法,这种暴露太过明显和生硬了。

**纵观历史上,一代人却干了好几代人的事的例子并不是没有。秦始皇一统中国,统一文字和货币,确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后世之君效仿了几千年,大体没有变过;唐太宗贞观之治,促使大唐繁荣昌明,为后世子孙几代人造福,**当然这种有能力,有背景,有良好发展环境的历史人物不算多,却还是有的。李鸿章是有能力,有背景,但没有良好的环境,所以干不出几代人的事也在情理之中,但句台词容易把他这种境遇泛化到普罗大众,容易在观众头脑中形成一个潜意识的成见,那就是: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却忽略了李鸿章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这句话用到他身上很合适,但用到其他人身上却未必合适,这是个特例而已,并不能作为普世化的道理来这样看待所有事物。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句话,单就剧中来讲,更多的体现了李鸿章的无奈心酸,以及单凭个人难以回天的无力感,放在剧中并无不合适,但容易被观众理解为李鸿章看透世事,处世高妙的人生哲学,这个就是错误的,这种哲学并不高妙,或许只是无奈下的自嘲之举罢了。

知乎用户 天狼 发表

李鸿章说的也没错,但他那一代人干了该干的事情吗?从 1840 到 1856 两次鸦片战争已经把满清打明白了吧。落后世界一大截了,该改革了!

然后他们改了啥?洋务运动造了几个厂,买了几搜军舰,送了一些人去留学,装模作样的去欧洲转了一圈。

政体,军制,教育一系列重大问题一个都没改。

知乎用户 默不关心 发表

像极了鲁迅写的《两地书》

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 “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 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 “希望将来” 的就是。

那问题来了,新中国是怎么来的?

大秦帝国:

茫茫中国, 代代有人才, 强国何须借代而生!

知乎用户 陈建军 发表

什么是一代人的事,搞巨额家产是一代人的事吗,一代人花的完吗,给日本赔款让日本财政续命有钱打中国至后代被屠杀是一代人的事吗,他赔的钱赔的地他收回去了吗,怎么就是一代人的事了,别把电视剧当历史,别被一些粗一听很有道理细一想全是胡编乱造的编剧迷惑了,擦亮眼睛吧

知乎用户 海上文哥 发表

听说李鸿章的遗骸被墓穴中挖出,被拖拉机拖着在大街上游街示众,后来不知所踪。

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种人性。

知乎用户 Todo 发表

读好了五经四书才有资格去学数理化的一代,是没有机会与德先生赛先生的国家一争高下的。

知乎用户 赵子龙 发表

李鸿章这类人还有所谓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左胡彭)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股反动力量,为满清王朝续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破烂屋子的裱糊匠表面上是在为国筹谋,即使其主观上是想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耽搁功夫,因为大方向错了,做得越好罪恶越大,还不如直接推倒重来。

中国近代百年的耻辱从何而来?从 1840 到 1949,你想想满清王朝是哪一年亡的?是 1912,一个说出 “宁与外人,不予家奴” 的满清朝廷占了 72 年,在近代化飞速变革的宝贵时期,在所谓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有这样的一个异族政权压在头上,中国没被彻底灭亡算是奇迹了。1840 到 1860,20 年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几乎就没有一点动静,白白耽搁了 20 年,归根结底满清朝廷是一个殖民政权,防内防汉终于防外。后面好不容易太平天国席卷大江南北,大有摧枯拉朽灭清之势,这一棒子所谓的中兴名臣就跳出来了,果然就为满清多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太平天国革命下死亡的千万冤魂都做了空,换回的不过是一个早该淘汰的体制的死灰复燃,诚然,太平天国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已经没落的延续了两百年满清王朝,要不然曾国藩也不会拉拢到士绅阶层的支持,但换了一个起义,曾就不会兴办团练绞杀造反派吗?所谓的文化正统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才是解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办法,而绝无可能是从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出发!

所以,李鸿章所谓的做一代人的事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他们这些人是做了满洲贵族的汉奸走狗的一代人,应该为后世中国人所唾弃。

知乎用户 冋冏囧 发表

最近在看这剧

先说点废话,李中堂无疑是走向共和这部剧中我认为的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没有之一

当然真实的历史谁又能窥视,不过是后人愚钝,自家想象罢了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中堂大人说话果然句句珠玑

首先,他时日无多,辛丑之后便知大限迅疾,死生不期

【政治变革不是一个简单程序,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从政治、经济、人文、水利、文化各个方面入手,因而需要一个强大、先进、系统的集团去主持。需要时间、需要准备,梁启超贸贸然去游说,正暴露了康梁的急躁。戊戌变法操之过急、团队虚浮、结构单一、经验缺失,其失败恰恰就印证了这些。】

请问当时有这样的团队么?请问李中堂还能组建这样的团队么?他已经有心无力,北洋覆灭,他的力量、集团就基本上是全数垮台,气数已衰弱,实则有心无力也。

所以上面有答主提到说,“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我是不同意的。他本没有必要也趟这趟浑水,但他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了许多,并且还是使力精准,中堂可能是高精度核导弹嘎。

你看他最后进京请辞,已经跟慈禧表明自己的立场说他本质上是康党,也就是立宪派

你看他临死前不忘伏案执笔,以期慈禧下定决心变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李中堂一人也。

这是其一

李中堂启慈禧书,以下: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暝。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

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优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计谟,臣在九原,庶无遗憾。

至臣子孙,皆受国厚恩,惟有勖其守身读书,勉图报效。属纩在即,瞻望无时,长辞圣明,无任依恋之至。谨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不计前嫌,不拘一格用人才,大力举荐袁世凯(改革关键的储备人才)

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是改革的关键之处那么在此之前呢?促成张之洞汉阳铁厂的官督商办,政商合资(推动体制变革)

康有为建立强学会筹集捐款之时,他就捐了两千两白银。但是呵~ 康有为这个傻比不要罢了(支持开化民众、支持宪政)

张之洞达成南北自保(尽量保持领土完整)亦遗言弹劾保守派翁同和(至少跟李鸿章是有一定关系的)············································································

中堂大人不是已经給后人铺路了很长很远的路么?

把李鸿章写得那么完美,我觉得编辑跟导演都是李粉~

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一名答案说的很好。我来上几张图

总感觉李是时代的牺牲品,一生兢兢业业,敢不为大清效犬马之劳。但政府的腐败是由内向外而来的,一百个廉政的村支书在地方勤恳为民,顶不住一个市委书记在上面违法乱纪。更何况 leader 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一家子,打折骨头连着筋呐。对于外人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了。往小点说,当时清政府的作为搁现在说就是小团体利益,怎么可能会长远。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2pBy8 发表

证明李鸿章是个小人物,做不了什么大事。

明朝要为两百年后的事负责,孔子要为两千年后的事背锅,这才是大人物。

知乎用户 台城柳 发表

李鸿章最大的成就就是化国为家,宰相合肥天下瘦嘛。他的资产要是合到现在比尔盖茨算个屁啊。现在人都开始为大贪腐犯洗地了,你说道德沦丧到各种地步?那辛苦劳作却沦为饿孚的,难道刨过你家祖坟不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大家会吹慈禧?

知乎用户 奥特兰托公爵 发表 我第一次知道不杀董福祥也是吹点。完颜构还不杀刘锜韩世忠呢,这两位对金兵的战绩可好多了。 而且照这么说,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硬是不杀拉斯普京大神父,实打实地信任到死,是不是可以和慈禧太后竞争世界前二明君? 朱祁 …

「东南互保」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知乎用户 何楚之 发表 先说结论:东南互保意味着政治层面上自 1860 年以来的地方化倾向的成型,以及社会层面上士绅势力正式走上历史前台,是之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近代化历程的先声。 首先说政治层面上的地方化倾向成型。1860 年对于清王朝 …

苏联那么地大物博,为什么会多次出现粮食短缺?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11/2021 俄国人口75%以上住在欧洲部分,地处东欧平原,乌克兰是大号产粮区,且苏联工业化迅速,在战后也算是工业化大国了。苏联资源广大物产丰富,为啥无论在战前还是战后都多次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后期有著 …

如何评价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在世界史上地位如何?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1/2021 伊斯坦堡尔,当今唯一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城市,也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人口1400万,也是中东第一大都市。 历史上君士坦丁堡长期作为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繁盛一时,又连接着东西方文化,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