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8 日,著名钢琴家傅聪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你对他有哪些记忆?

by , at 29 December 2020, tags : 傅聪 傅雷 肖邦 音乐 英国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滋养丰富风味绝佳 发表

知道傅聪是因为《傅雷家书》。

傅聪是傅雷的大儿子,傅聪从小天资聪颖,后来作为钢琴家享誉国外。傅雷夫妇将大部分的爱都倾注在大儿子傅聪身上,傅聪在国外读书期间,傅雷夫妇与傅聪的书信往来由傅敏整理便得《傅雷家书》。

我找了下当时写《傅雷家书》读后感的部分节选

-———

其实傅聪的问题也是很多年轻人的问题,傅雷的叮嘱也是很多大人的叮嘱。

傅雷夫妇除了信也会常常寄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其他用品过去给傅聪,他多次叮嘱傅聪回信不能只说收到,而是应该仔细地交代收到什么,以确保物品无丢失,好让父母放心。

傅雷会告诉儿子,写信的时候要注意字体的整洁协调,字不可太大,写信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表达,也要让读信人更好享受。

傅雷告诉傅聪签名的时候 “聪” 字的心不可写太长,因为傅雷研究了一些书法,发现只有横着写才代表心。

傅雷还让傅聪要注意人之间的礼仪,尤其到了异邦要多多了解当地人的习俗文化。他留意到傅聪从外面进室内之后只习惯脱掉大衣而不摘围巾,要注意大衣和围巾应该是一起脱掉的才礼貌。

傅雷还特别关心儿子在外少用母语而生疏,听到什么音乐不能总用 “好极了”“太棒了”,而该多用婉转、流畅、激昂这些词,毕竟话语表达是很影响人的。

傅聪结婚后,傅雷夫妇除了给儿子写信,也用法文或英文给儿媳弥拉写信,不仅在持家理财方面给出建议,也会鼓励弥拉多学习也给出了具体的参考资料,努力让婚姻带给两个人进步。

傅雷也常常通过书信自省,觉得自己为人太直脾气不好,而傅聪太像自己,为父的努力在改变,儿子作为年轻一辈青出于蓝也该改改身上的小毛病。

傅雷还鼓励儿子要多去感受自然与人文,作为音乐家除了要努力争取音乐上的长进,也该有其他方面的艺术修为。因为艺术是相通的,对书法、绘画的理解也会促进音乐的升华。

除了傅雷给儿子写信,妻子朱梅馥也会给儿子写信,1960 年左右的信多由妻子代笔。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朱梅馥对傅聪的生活要更关心些,常提醒他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 傅雷夫妇悉心培养儿子,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感情丰富的人,多次提醒他到国外要以音乐为重,要节制管理好自己,不可轻易陷入感情以免影响身心。

关于《傅雷家书》其实一点我留意得比较多,那便是在书信中出现寥寥的傅敏。傅敏是傅雷的次子、傅聪的弟弟,《傅雷家书》正是傅敏整理编著的。

-———-

《傅雷家书》里对傅敏提及得很少,但傅敏其实更牵动我。

傅敏小时候学音乐被父亲认定 “没天赋”“悟性差”,他后来成了一名教师。可是有资料说傅雷的朋友觉得傅敏很聪明,他的手掌其实比傅聪更适合弹钢琴。傅雷夫妇似乎把全部的爱和培养都灌注给了长子傅聪,对于傅敏,偶尔提及的几次还是说他天资不如傅聪,对他管教少且迟,悟性没有傅聪好,只能靠他自己慢慢去摸索。

其实很羡慕傅敏的心胸,他的心胸是开阔坦荡的,不然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看到的《傅雷家书》。

我去找了一张傅聪和傅敏同框的照片,这一张在我当时看的书里也有。光看照片还是可以看出傅聪和傅敏的不同,前面的是傅聪,后面的是傅敏。

知乎用户 杨谢 发表

评论区里面知友

@花千树

说的比我好,比我透彻!

傅聪在中国不会死,至少有呼吸机,可能连感染都不会。微博里还有人说在傅聪在中国活不到现在,但他弟弟傅敏在中国活到了现在。中国是曾经发生十年浩劫,但并不能因此否认英国现在正经历着人道灾难。

最后一句说得尤其精髓。我不想讨论傅聪的过去也是这个原因。傅聪去世和英国失控的疫情是密切相关的。争论那么多过去的往事,却对现在发生的大规模的人道灾难视而不见,我觉得是不对的。

原答案—————

斯人已逝,

不管以前到底是怎样的原因,现在争来争去也是笔糊涂账。

过去的事情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不同的人持有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同。吵来吵去,是吵不出结果的。

希望傅聪先生一路走好!

另外也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现在抗疫的失败,我现在怀疑傅聪老爷子很有可能死于医疗资源的挤兑……

我昨天还看到有人说傅聪老爷子状态好,都不用呼吸机——从反面看是不是说现在英国状态糟糕,根本没有多余的呼吸机用了呢?想想昨天连呼吸机都还没上,也没进 icu,今天就去世,这种事情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还在海外的音乐家们、音乐学院留学的学生们,趁还能回来就赶紧回来吧。生命比事业重要,现在是真的中国比国外安全得多了。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听说过这个人。

86 岁去世,已经超过了英国 2019 年的男性预期寿命,2019 年的英国男性预期寿命是 79.4 岁。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有些人悼念傅聪老先生是假,显得自己有逼格是真的,就像一群张国荣去世他都没出生的孩子一口一个 “哥哥” 一样。

和艺术沾边嘛,如果能再说出几句 “艺术无关政治”“艺术超出国界” 那就更显得自己超脱了。

相对于傅聪先生,大多数人了解的还是他父亲傅雷先生,若不是他逝世,我觉得不搞艺术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去百度查一下他的生平。

说实话,傅聪先生的逝世我没有什么感觉,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死去,我们没有那么多感情为这个悲伤,为那个悲伤。

何况傅先生已经充分享受了几十年发达国家的生活,用不着一些人在这里怜悯人家,因为无论如何,他和可怜这两个字都沾不上一点边,所以一些人可以歇歇了。

不过,他因为新冠肺炎去世,我倒是想说上两句,其实也是发几句牢骚。

傅先生 86 岁了,即使现在人们的寿命长了一些,其实也快到寿终正寝的年龄了。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英美等国没有任何有效的防疫措施,高龄的或者贫困的人群一旦得病,和等死没有本质区别。

据说就在前几天傅聪老先生的身体也没恶化到要一命呜呼的程度。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傅先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照料以及医疗资源?

是不是傅先生在临终之前就已经被放弃了呢?

我突然又想起那个河山硕。

当然,话说回来,傅先生虽然做过一些我们看起来不太光彩的事,但是他的品格肯定不是河山硕们这种败类可以相提并论的。

我只是感叹,不论何时,有些东西总是国籍和人的所在地也改变不了的。

就不说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了,单说我们国家对待老人的温暖和关怀,就已经把英国这种假绅士甩开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我们的老人们得到了全力的救治,不惜代价,不惜资源。

他们年龄最大的有 108 岁,设备使用最多的用了上百天的 ECMO,而这并不是最强,最强的是 8 名医生和 48 名护士组成的救护小组苦战 3 个月硬生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名 66 岁的危重病人性命。

我虽说的轻松平淡,但我不敢想象当时医护人员们的紧张和付出。

那我是不是可以学着公知的口气说一说。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有多少的足球队,曾经有多少的殖民地,也不是看你吸引了多少人入籍,更不是看你的女王活了多少岁,而是看你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所以说,什么人权啊,什么关怀啊,什么生命啊,我觉得以后英美等国还是少发言吧。

知乎用户 木管子 发表

我就是不明白,傅聪去世居然能上头条。

说他是叛国者吧,除了自私一点,叛逃后也没做过什么大恶,也没攻击过祖国。

说他是知名钢琴家,恐怕没几个中国人听过他的演奏或者音像。

说他得了新冠去世,英国人已经因新冠死了 7 万多了

他最拿得出手的身份恐怕就是傅雷的儿子了,但……

我为汪峰不服

知乎用户 略略略 发表

惊闻英国钢琴家傅聪因为新冠去世,深表悼念。虽然他的人生具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毫无疑问他本人依旧是一位称得上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因新冠去世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以他们的年龄而论,也算是寿终正寝。但是他们大概想不到经历过各种风云激荡世事变迁之后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终结人生,我认为这是所有新冠死难者的悲剧。

我相信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为什么这么些历史都要记下一笔的大人物倒在了这个许多人好像不怎么在意的病毒上呢?因为他更容易侵袭老年人?因为他传染性很强?确实有这方面因素,但是这并不是不能防范的。对比中西数据的巨大差异,我深刻的认识到,这就是人的问题。

我本人身在一个县级市的 CDC,身在防疫一线的我看着自己的工作就觉得欧美的卫生系统和政府都应该拉出去枪毙。我们现在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已经到第三代了(密接的密接的密接),几乎能做到把所有相关人士控制在规定的范围。看看隔壁市最近新增的十几个患者我们排查的时候就已经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摸鱼划水坑人了。我很好奇,西方每天新增那么多,他们的 CDC 是在干嘛?度假吗?

另外就是傅聪先生确诊的那张朋友圈上我发现了一个很困惑的问题,有华人华侨在海外上过呼吸机或者进过重症的吗?他们现在是怎么一个流程啊?考虑到说没进重症监护室到去世时间之短,我觉得医生和护士总有一个应该拉出去枪毙的。

最后就是没人能回避的政治问题,傅雷先生的死是一个沉重的历史悲剧,从政治和历史角度都已经有了一个结论,该平反该处理该负责的都有了一个说法,虽然不见得为所有人满意,但是也算是公认的翻篇了。傅聪先生后来的人生道路是他个人的选择,旁人本也无权说三道四。但是今天发生的一切证明了一点,某些人嘴里如同虎狼一般的小将或者 “极左”,比起新冠来还是好多了。舆论能不能杀人这事各家自说自话我且蒙在古里,作为业内人士,奉劝一句,疫情真的会死人,尤其是西方那种低效的,充满种族歧视的卫生系统,太平年月都天天在害死人,别说现在了。不管你是国际名人还是逃犯,先回来,保了命咱再说别的,活着想干啥都有机会,死了,就啥都没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想你们都活着。哪怕是骂战,争论,打官司,活着,才有未来。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80 多岁了,差不多了,新冠就喜欢这样的祭品。

一开始大家都说新冠死的都是穷人,欧美富人、上流社会其实安然无恙,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像鲍里斯约翰逊当初那样发病,如果他不是英国首相,只是个小议员之类,估计就死了。

国会议员级别也新冠死的不止印度,日本也刚爆出国会议员新冠死的。说到底是个基数问题,死的人多了,自然名人上流也不容易逃脱了。

欧美的主要问题是这个病毒没有任何可能得到控制的迹象,完全就是在赌病毒的 mercy。这显然赌不得,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最后还是会回到特朗普的 downplay 抗疫法。我死人,我不说,就在犄角旮旯插播一句 “ICU 满了,高薪招人”。反正最多也就 1%,每年自然死亡都有 1% 呢,人心安定就好。新冠多死这么些也没什么关系,人的预期寿命虽然减了 3 岁,但不过是 1995 年的水平而已。什么?我们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已经连邪恶的中国都比不过了?不告诉老百姓不就行了?

接下来几年里,欧美政府大概率会延续特朗普的 downplay 方法。与此同时,会爆出越来越多的这种名人新冠死亡事件。

至于 “傅聪这个人病死” 怎么评价?我觉得不重要,英国都死了 7 万多人了,还缺他一个不成?死到 70 万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值得评价的死者出现。

知乎用户 风逝的忧伤 发表

相比于著名英国音乐家傅聪的死亡,更悲恸的应该是 2020 年还没走完,中国已经失去了 36 位院士,也就是说平均不到 11 天就有一个擎天巨柱崩塌。这些逝世的院士中有多位和傅聪一样都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第二代留学生。相较于傅聪绝大中国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知道这些院士的名字和事迹,但是相比于傅聪的音乐这些院士创造的科技进步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支撑了中国的脊梁。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第一次听到傅聪是从《傅雷家书》上看到的。

老一辈人当初的选择,有其个人因素,也有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现在来看,我们总说人死为大,没必要再去争论对错,在去争论这些反而让人觉得纠结于过去的事情走不出来。

每一个死在新冠的人,都是对所有人的磨难。

知乎用户 上杉绘梨衣 发表

中国人的性情向来是唾弃背离祖国的人的。在古代背离祖国而人他国者皆是骂名远扬。怎么到了如今非要歌功颂德了呢?傅先生虽不能说是叛国,但他离国事实。要知道有很多人虽然囿于生计也没有换国籍。一个英国人死了,出于道德和人性,悼念两句得了。他要是个优秀的钢琴家,多两句赞美的悼词就得了。非搞得跟伟人离世一样悲痛,真显得你的圈子高尚了吗?

假如你收了傅先生的恩惠,那你应当痛苦追忆。假如你和傅先生同处艺术圈子,那你应当追悼。如果你和傅先生没有任何交集,你们在替什么打抱不平呢?一个毫无交集的人——傅先生,他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不就是曾同为中国人吗?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他现在是英国人了,他就是个背离祖国的人,有很多人觉得义愤填膺很正常。诸位不必借此批评来显得你高尚。

而且,题主让想让我们谈谈对傅先生的回忆,不是让我们吵架的。知乎现在都这么恶臭了?

知乎用户 杜蛟寿 发表

21 世纪初在武汉有过一场演奏会。付聪喜欢坐八仙椅不喜欢坐琴凳。下面有小观众比较吵。付聪直接中断演奏开训。

怎么说呢…… 肖奖第三名后过了 50 多年,也没有录出几首(我这里都不说几张)经典的录音,现场听起来也就那样吧。。。

知乎用户 医师黄继斌​ 发表

我只想说一点,在那个中国人勒紧腰包,生活普遍简朴,被西方围堵,制裁,甚至有时还会饥饿,外汇极其稀缺,极其珍贵的年代,因为高等教育资源也不够,许多农民、工人子弟得不到充分教育的情况下,傅聪是公费留学,是的,再重复一遍,傅聪是拿着老百姓辛苦挤出的钱,公费留学。

知乎用户 明州第一洪世贤 发表

有的把脑子当大肠使用媒体,大概是无法理解教员的教导,只想着怎么挑起舆论热点,煽风点火,引来流量,而某些大睿智就真的往里跳,最后把敌人搞得多多的,自己人却越来越少。

我们国家最近在打舆论战,如果有个别有心之人把这些睿智的言论发到外文上,对我国的国际形象还是很不利的。

傅老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有多少贡献,我国动荡年代又给傅老带来多少伤害,我觉得这算不清,也早就找不到担责的人了。但是请问各位大睿智们,傅老有做过任何类似许某鑫、空气香甜的美国女生那样危害我国国际形象、损害我国同胞利益的事情吗?诸位大睿智应该是答不出来的,因为确实没有。那这样的人,这样的有贡献的华裔同胞,不能奉为座上宾,也应该尽量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里来,而不是把傅老往外踹。

最后我本人不太了解外籍华裔如何恢复中国国籍的要求,故而去查了,如果傅老想恢复中国籍,可行度大不大?首先傅老得有永久居留证。下面是永久居留证的相关条件。

  • 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一)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 (二)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 (三)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
  • (四)本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指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 18 周岁的未婚子女;
  • (五)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 (六)未满 18 周岁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
  • (七)在境外无直系亲属,投靠境内直系亲属,且年满 60 周岁、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并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应该语文水平过关的朋友都可以明白吧,傅老要想回国,至少需要定居很多年,诸位大睿智为什么要求一个朋友家人学生都在英国的老人,回到他已经几乎一无所有的祖国买房定居呢?关键你们希望傅老回来干嘛呢?开演奏会需要定居吗,傅老需要空降到哪个音乐学院当名誉院长吗? 你有病还是傅老有病啊?

这么纠结别人哪国人,对于该纠结的人不仅不要纠结,还要把他开除出去,让他没有立足之地,对于不该纠结的人,也不要纠结,既然人家认可自己的祖国,让人家帮忙宣传,出点力带学生也就差不多了。人家未必是不想回来,很可能是回来有难度,非要把人往外踹,不是脑袋不好使,就是屁股歪了。

知乎用户 吾桐 发表

我是在中学读《傅雷家书》时,第一次知道傅聪的。我为傅雷的爱子情深而感动,同时得知虎父无犬子,傅雷之子傅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傅雷也为儿子在欧洲夺得音乐大奖,为国争光而感到自豪。

之后我知道了,傅雷被打成右派分子,一家人都遭受不幸,这也直接驱使傅聪留在欧洲,从波兰跑到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定居。文革时,傅雷夫妇遭受迫害,不堪受辱双双自杀,傅聪的弟弟傅敏也数次自杀未遂(相比傅聪,其实我更喜欢傅敏,他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其时,傅聪早已加入了英国国籍,这也让傅聪负上了 “叛国者” 之名。

再后来,我知道了傅雷一家平反后,傅聪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兼职教授,并积极参与国内的音乐会,继续为中国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音乐才华。这让我对他敬佩不已,尽管他一家人曾受过不公地对待,但他并没有因此仇视甚至攻击中国,而是选择继续为中国发光发热,在这一点上他比很多身为中国人,却对祖国无端攻击的 “精 x”“公知” 等小丑不知磊落多少倍。

今早惊闻傅聪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不胜感慨,又因为傅聪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所以特此回答。希望傅聪先生一路好走

知乎用户 胡大水​ 发表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点 · 代序》

知乎用户 不好意思认错了 发表

傅聪先生因新冠去世这件事有热度,和他是傅聪关系不大,只是因为他是傅雷的儿子而已。所以题目的 “著名钢琴家傅聪”,不如改为“傅雷儿子傅聪” 更恰当。

知乎用户 FOREIGN DAILY 发表

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知道傅聪是因为《傅雷家书》。

没想到 2020 上帝带走了太多人

没想到,在 2020 年的尾巴,又一位传奇离开了我们。回顾这一年,难道新冠的打击还不够沉重,上帝一次次带走了我们熟悉的那些面孔。

这些人,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是多少人的偶像,是多少人都能脱口而出的名字。

整整 10 个月前,科比的死讯传出,那时他 41 岁。

2020 年 5 月 9 日,摇滚乐的奠基者,影响了猫王等整个欧美流行音乐史的音乐家小理查德去世。

2020 年 5 月 26 日,叱咤澳门半个多世纪的 “赌王” 何鸿燊,辞世。

2020 年 7 月 14 日,《流言终结者》主持格兰特 · 今原因脑动脉瘤去世,享年 49 岁。

2020 年 8 月 28 日,超级英雄《黑豹》的主演查德维克 · 博斯曼,因肠癌去世,年仅 43 岁。

2020 年 9 月 18 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 · 巴德 · 金斯伯格去世。

2020 年 10 月 25 日,创造了三星集团富可敌国霸业的社长李健熙逝世。

这些还远远没结束。

20 世纪最好的吉他手之一埃迪 · 范海伦

英国国宝级喜剧演员德里克 · 福德斯

《康熙来了》里可爱美人刘真

日本国民级艺人志村健

表演艺术家于蓝

《动物世界》的配音,著名主持人赵忠祥

除了这些名人、明星,2020 年最让我们悲伤的还是那些奋斗在防疫新冠战场上的医护人员的离开。

新冠突如其来,而且来了就气势汹汹。

那些从新冠开始就保护我们健康的英雄们,假如没有这些医护人员,今年会不会还要糟糕?

他们是我们最该感激的人。

2020 年,失去、离别成了主题,但疫情下的生活又让我们明白了陪伴、健康、保护的真意。

不想说的再见,在这一年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不想道的离别,不知道还要经历几次。

我们怕失去更多,我们怕再次流泪,万幸,2020 已经快过去了,我们寄希望于 2021 是美好,是新气象,是新希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一个号称知名的钢琴家,在大众眼里的身份是傅雷儿子,那只能说他艺术造诣在钢琴界并不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对比起来,你知道傅雷,我知道朗朗,我觉得可以用魔法打败魔法,朗朗才是因为才华出名的。

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傅聪这个傅姓,以及他专门上了热搜来强调这个人,在这里装逼的很多人应该是不知道他是个谁的,所以说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傅雷儿子有什么问题么?

古典音乐要维持逼格不出圈,那朗朗算什么?还是才华并不非常出众呗。

知乎用户 总是在名字上纠结 发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搞的什么风气,不多关注关注抗疫一线,和保家卫国的奉献者,在这却关注一个外国老头,。

知乎用户 水星旅途中 发表

过去一切都已结束,多余的事情也并不想知道后再为此争执,86 岁的老人,希望他一路走好,微博上的一些评论实在是不堪入目,完全没有必要。

知乎用户 今夕何夕 发表

86 岁英国钢琴家傅聪在英国感染了新冠,已住院两周,现在去世了。

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当时一部《傅雷家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只是一部书,不代表其他。

傅雷自杀前表示:只说教育出了一个叛徒儿子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傅聪是国家送去波兰去学琴的,他在上世纪 50 年代叛逃去英国,给了其父沉重一击。

“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好多话,妈妈已说了,我不想再重复……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

傅聪曾经向父母发誓,不加入英国籍,不去台湾,不说不做不利于祖国的事。傅雷原谅了他,并希望他与英国妻子幸福。

结果 1964 年傅聪加入了英国国籍,再给傅雷沉重打击。

1966 年 9 月 3 日,傅雷夫妇因该时期受到巨大迫害,在上海自杀,无言抗争。(转载自 b 站用户超萌梨子喵

注: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 · 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 世纪 60 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该时期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 年 9 月 3 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转载自 b 站用户童话的配角

再注: :1958 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委会派柯灵通知傅雷该消息。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 年 12 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坐飞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然后 wg 就开始清算了​。(转载自 b 站用户 FUGY

ps: 以上一切转载,侵删。

我只是看到,想说一下而已。

另方便的话,建议标题加个英国钢琴家。

如果不是因为他父亲是傅雷,和他本人的国籍变换。

他感染新冠逝世是不会在网上引起如此广泛讨论。

当然他肯定也有他的理由,但又如何呢。

知乎用户 DArtagnan 发表

祝老人家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收到最细心的照料,祝早日康复,早日回到钢琴前,为乐迷奉献精彩的音乐。

小平同志说:要警惕右,但现在主要是反对左。难道小平也是英国人?

我上学时听过傅老爷子的现场,80 多了琴音依旧震撼(不是说音量多大,而是那种美感带来的冲击)。老人家很低调,来了也不多说话,上台就马上进入状态,开弹。又很平易近人,不会拒绝后台给粉丝签名。

这里的一小撮口出狂言之辈,别说傅老,可能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里列出的世界名曲,都未必能认真听过几首,呵呵,别说听过,能说出名字也不错。

傅老是英国籍,没错,但那更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德沃夏克、库贝利克,美国籍,人家捷克人有不把他们当做本民族艺术成就的骄傲的吗?

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美国籍,人家俄罗斯人(还是美国长期在军事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死对头),就不喜欢他们的音乐了吗?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中国要回到本应属于我们的位置,我们要文化自信。但是,我们要的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高度繁荣的国家,而不是夜郎自大之国!

只要东边的草,不要西边的苗,和 170 年前 “英吉利至回疆有无陆路可通” 的大清遗老有什么分别!

知乎用户 阳阳傻傻笑 233​ 发表

《傅雷家书》至今印象深刻,

一个大师凋零的年代 (・᷄ὢ・᷅)

知乎用户 小桑 发表

前几天整理书柜,傅雷家书还在,几次搬家,这本书一直都在。

今天看新闻,傅聪先生已驾鹤西去

走了一些弯路,挺平常的几个字

知乎用户 四一 发表

所有的记忆来自《傅雷家书。》

1954 年 8 月,傅聪由政府派往波兰,由波兰的老教授杰卫茨基亲自指导,准备参加 1955 年 2 月到 3 月举行的 “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傅聪去往波兰的那一天,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在月台上哭成泪人,每一滴泪都 是对儿子的不舍。

当天晚上,傅雷伏笔写信,信中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充满懊悔,懊悔儿子在的时候,与他发生了矛盾。

此后直到 1966 年傅雷夫妇自杀身亡,他们一直都在跟儿子通书信,并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从艺术文学、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家庭财务与个人成长多方面教导儿子。

《傅雷家书》出自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久负盛名,在教育子女方面算得上少有的佳作。对后人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01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阅读《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学习经历很能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傅雷对儿子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图 | 傅雷与妻朱梅馥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

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他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直接讲解,是叫孩子事前准备,自己先讲; 孩子如果不了解的文义,只用旁敲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发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

02

关于学习语言

在傅聪为出国留学而学习语言时,他说学外语只是自己学习语言,不在国内与该国土著沟通,不融入当地人生活,效果不会那么好。

关于交朋结友

与朋友交流,无论如何忙也得写信去。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他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凡是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一个人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一个人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 “薄情” 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 “薄情” 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心里没有不明白的,那最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出来。无论大小事,要和有关系的人有交代。

 朱梅馥与孩子们

关于时间、学业的安排

忙碌的时候,一个人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要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

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一切都会打折扣。劝诫傅聪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关于婚姻和爱情

“男女之间如果什么都没有,只有爱情,这种爱情只能存在于童话世界里,因为他们除了爱情,一无所知。

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相爱,作为男人应该发觉并维护女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对于任何人来说,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根本就不是一个天地。处在这样片面的人生观中,谁都不会得到幸福。

因此,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 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和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傅雷与朱梅馥结婚照

与爱人相处,如果有些信念和想法竭力想灌输给对方的话,务必思考两点:

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先改自己的。

第二,永远不要忘了父母在教育自己的时候所犯的毛病。这样能使自己避免同样的错误。

出于对儿媳妇原生家庭的考虑,他特别叮嘱儿子,凡是童年不快乐的人都特别脆弱 (也有训练得格外坚强的,但只是少数), 特别敏感,所以对待爱人精细、谨慎。

所以恋爱期间,要用更加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尤其要对婚后的责任先培养一种忠诚、庄严、虔诚的心情。

他用自己的例子跟儿子说 “我有很多的理解是与你妈妈谈话时谈出来的,我经常与妈妈谈天说地,对人生、政治、艺术、各种问题发表各种感想,往往使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一个小小的头绪来。单就这一点来说,你妈妈对大有帮助,虽然不是出于她主动。可见终生伴侣的相互帮助有许多完全是不知不觉的。”

关于高尚与否

在知道儿媳妇的祖母因为出生而自觉高人一等,傲慢待人时,傅雷感叹 “世界上除了回教我完全茫然以外,没有一个宗教不教人谦卑和隐忍,不教人克制骄傲和狂妄的。”

一个人如果始终没有弄清楚教育的目的,只笼笼统统说要儿女做一个好人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所谓好人实在是非常狭小的,限于高尚的,而从未想到更积极、更阔大的天地和理想。

假如一个长辈,心目中有此意念,她必会鼓励孩子 “培养自己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 人的伟大是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地自我扩张。

一个人只看见她自己,她的家人,姓氏与种族; 那么她看别人的行为也永远从别人的自私出发。

自己没有理想,如何会想到茫茫人海中竟有具备理想的人呢?

03

《傅雷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 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同时给大家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大家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读书之时,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那颗对子女的淳淳教导与呵护的心都是一样的。

对于大多数文科生来说,傅雷总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文学专业的人,一定读过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罗曼 · 罗兰、伏尔泰的作品; 美术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傅雷所著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都是必读书目; 而音乐专业的人,对傅雷的《独一无二的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肯定也不会陌生。如果以上书目和文章,你都没读过,那就千万不要错过《傅雷家书》。

金庸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这个评价中肯贴切。

知乎用户 lives 李 发表

我觉得,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叛逃也罢,家书也罢,其实早就随着时间流逝了。

现在只是一个 86 岁的老人在英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不幸去世。

不管是不是异国他乡,其实很多年前那场轰动的叛逃现在说起来,意义都不大了。

我们无法理解他那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也许他也会纠结到底是家人重要?还是自己视如生命的艺术重要?

当年的人可以痛骂,但是今天的人真的没有必要再去纠缠这些历史了。

唯一可叹的事,英国对疫情的处理能力真心的让世界唾弃,当然和美国比,老二老大争执没啥意义。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些因为疫情消逝的生命~~~~

知乎用户 张雍 发表

提到傅聪先生,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傅雷先生的家书

也正是因为这份缘故,每次一提到傅聪先生,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孤单地在游学、到世界各地去演出的青年艺术家形象,以至于忘记了他已经是享誉古典音乐界的 “钢琴诗人”

还记得在一个冬夜,辗转反侧,精神很糟,找到了傅聪先生弹奏的肖邦的钢琴协奏曲,一些心结逐渐被音乐所呈现的想象空间覆盖。后来那段时间,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都会找到先生的音乐来听。在音乐里,逃避,或者做梦。

如果说傅雷先生是用他的文字来拥抱这个世界;

傅聪先生无疑是在用他的音乐,去慰藉每一个未曾谋面的灵魂

知乎用户 ASSASSIN 发表

我就奇了怪了。。 除了傅雷家书,真的有人认识傅聪是谁吗?这热度也要蹭

知乎用户 晏之敖 发表

摊上个好爸爸,好兄弟,成为人生赢家。

当然个人奋斗也很重要。

历史进程比起爸爸和兄弟来说,太弱了

知乎用户 大熊 发表

作为一个热爱钢琴的武汉人,对傅聪先生的离世,觉得万分痛心。

但是也在这几天的报道里,发现了一些端倪。

傅聪先生的生平,我等小辈就不评论了。

主要是英国的对待新冠的问题。86 岁老人,连呼吸机都上不了,说明医疗资源已经极大被挤兑。如果照料得当,治疗有效。

傅聪先生还是有机会活下来的。

知乎用户 你啊啊 发表

不知道在那个国家,傅老先生配不配进入 icu

知乎用户 destink 发表

现在对叛国忍受程度都这么高的吗?当初国家公费派他出去,结果叛逃,让他父亲多丢脸,傅雷可是求的周总理让自己儿子出去公费留学的,而且叛逃原因还是跟个英国女人结婚,结果没两年又离了,答应自己父亲叛逃了也不加入英国国籍,不说中国坏话,结果他父亲还没死就加入英国国籍了,他父亲在文革中的遭遇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他父亲的死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知乎用户 张枝摞 发表

已经去世。

在国家大剧院听过现场,震撼啊。我女友说,有摇滚精神。

从小就喜欢听傅聪的唱片。

从小就喜欢肖邦。

对于傅聪同志,评价可能得等一百年之后的后人来评说了。

一百年后见。

如果那时,知乎还在,我,还在。

知乎用户 jupitermuxing 发表

如今谁都有潜在的可能被感染病毒的可能,只能说,祝老艺术家早日康复。

这其实跟他是什么职业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知乎用户 上观新闻​ 发表

他去天上,跟傅雷先生相会了——重听那年,傅聪这样谈 “琴” 说爱

他去天上,跟傅雷先生相会了。

有 “钢琴诗人” 美誉的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英国去世。

噩耗传来,让笔者回想起 2008 年 5 月,傅雷百年诞辰,时年 75 岁的傅聪为黑白琴键上的纪念侃侃而谈时,依然坦言 “没有父亲的谆谆教导,就不可能有我这一辈子的人生轨迹”。

父亲用文字,他用琴声,交流书写人生感悟与痛楚。傅聪坦言,《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及他们父子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肖邦和舒伯特,当时他选择肖邦 6 首练习曲先给百年诞辰的父亲。“肖邦音乐有一种无限的惋惜,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一种无穷的怀念。化成一个字,就是‘情’,这是抒发对父亲感情的最好方式。”

**笔者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当时的傅聪依然戴着露指黑手套——**是为他战胜身体疾患后保护手部的 “硬” 装备。他着一袭带暗花的黑色中装,不离手的 “福尔摩斯” 式烟斗,则是他说话时的搭档。
那时的傅聪,当然已不满足于打开他的提问总是停留于《傅雷家书》,他直白:“很多观众喜欢与我交流《傅雷家书》,可我早已不是书中的那个小孩。这些年走了这么多地方,弹了这么久的钢琴,音乐已成为我的习惯。”

愿他安然奔往那条明亮的相会之路,与父亲愉快地 “手谈”。

缅怀傅聪,笔者想与读者共同打开 2005 年,时任解放日报文艺记者的笔者与李君娜女士,合作采写的这样一篇长访谈——

听傅聪谈 “琴” 说爱

文 / 伍斌 李君娜

傅聪要复出开音乐会了。

四年前在上海音乐厅与观众一别后,这位钢琴家因颈椎病和手疾已有四年未曾来沪登台。(2005 年)5 月 8 日,他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重新释放出串串凝聚着沧桑人生感慨的音符。

傅聪有点激动,早早从伦敦赶到上海,并主动请本报记者去他下榻的公寓见面谈谈。那天,客厅里日光斜照,摆设规整。71 岁的大师看上去精神很好,穿着休闲黑衣坐在沙发上,另一件靛蓝色的唐装,被随意搭在另一边的椅子上。当年,《傅雷家书》中那个需要父亲循循诱导的孩子,如今已到古稀,虽然头顶着 “在世的肖邦”“钢琴诗人” 等光环,可他全无传闻中的吝字如金、很难接近的样子,侃侃而谈,谈对钢琴、对人生的至真至性至爱……

我无论如何达不到完美

**问:**你手指上的旧疾恢复得如何了? 会影响您的这次演奏吗?

**傅:**不会啊,手指经过两年的治疗,已经彻底恢复正常了。

**问:**听说这次音乐会上除了你一向擅长的肖邦作品外,还带来了海顿的作品?

**傅:**是的,有三首,分别是海顿音乐生涯前期、中期和晚期的代表作品。

**问:**但是,您以前好像没有弹奏过任何一首海顿的作品。

**傅:**我很惭愧。我直到最近才开始喜欢起海顿的音乐。以前一直很忽略海顿,直到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教课的时候,有个学生弹奏了一支海顿的曲目给我听,才发觉他的音乐是如此美妙。有些人会觉得海顿的音乐听了会让人想睡觉,其实,海顿比莫扎特更注重将一些新鲜的元素放入作品中。这跟他的生存环境有关。他很早就被一个匈牙利公爵供养,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以安心创作作品。

**问:**这一次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奏海顿的作品吗?

**傅:**之前在波兰已经有过一次。波兰有个新的肖邦协会成立,他们用真正 “肖邦时代” 的钢琴,演奏肖邦的音乐,并邀请我开了一次音乐会。我当时就提出,可否在里面穿插海顿的音乐,他们说没问题。我选了三首分别代表海顿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这次在上海的音乐会,也就沿用了这些演奏曲目。

**问:**您有 “在世的肖邦” 之美称,那么肖邦的作品应该是您最拿手的吧?

**傅:**没有什么所谓拿手不拿手的。只有在每一次的演奏过程当中,我才能知道自己每一次演奏的好与坏。但是若要谈完美,我觉得我无论如何都达不到。没有一个演奏家能穷尽音乐作品的全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永远比所有最伟大的演奏家更要伟大。同时,伟大的作品并没有一个 “唯一性”,作曲家在乐谱上完成的每一件作品,经过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又重新成为新作品。

不向儿子留 “家书”

**问:**尽管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傅雷家书》的意义已经远非 “家书”,而是影响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一本书,但对你来说,《傅雷家书》却永远是您父亲留给您的 “家书”。你现在还看《傅雷家书》吗?

**傅:**我不敢看《傅雷家书》。

**问:**你曾经说过这一观点。我还是想知道,背后究竟是为什么?

**傅:**每看一次都会大动感情,太激动了,以至于没办法正常工作。

“家书”已经在我的心里了,不需要再看了。其实 “家书” 是我父亲追求的一种精神价值。这个精神价值包含了很多东西,东方的西方的,是一个很博大的精神价值,可是绝对不是物欲横流的世界。一切缘于功利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读懂 “家书” 的。

**问:**我们知道,你自己也早为人父。有没有想过像傅雷先生那样,对两个儿子留下有形或无形的 “家书”?

**傅:**没有。我的第一个孩子凌霄是第一个夫人生的。离婚后,孩子没有和我生活在一起,父子间的接触不是很多。我接触更多的主要是第二个儿子凌云。如果一定要说对他言传身教,那也就是他目睹了我在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痛苦和挣扎。但这个可能也对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很惭愧,没有像我父亲那样为子女做那么多。

**问:**你会要孩子们看《傅雷家书》吗?

**傅:**不会。他们生在欧洲,文化和时代的背景截然不同,他们理解不了 “家书” 里的精神。而且我也不赞成把自己的经历强加到下一代身上。这跟我父亲当年教育我是不同了。我和父亲的文化背景是相同的,但是我和我的儿子之间,却完全不同。基本上,对于子女,我顺其自然。

**问:**那么你的两个儿子有没有受您的影响,走上音乐道路?

**傅:**他们都没有成为音乐人。我的小儿子现在攻读哲学博士,我喜欢哲学,这可能受了我的影响吧。

郎朗如不这么夸张会更好

**问:**你对现在的 “新生代” 钢琴演奏家比如郎朗、李云迪怎么看?

**傅:**李云迪我不熟,只听过他的 CD,没有现场看过他表演。

郎朗是百年难得一见的音乐奇才,我非常欣赏他的音乐才能。如果单论天生音乐上的技巧,他肯定超过我。郎朗这一代很幸福,有最好的老师教,有最好的琴弹。我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8 岁第一次接触钢琴,中间又中断学习多年,直到 17 岁才算真正入门。学习音乐的最好的生理期就这么白白流过。而郎朗在这个年龄时,已经成名。即便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任何一个学生,在这点上也都比我强。

**问:**郎朗的演奏方式,你怎么看?

**傅:**有些人很喜欢郎朗的演奏,但是我看了,觉得夸张得不得了。这么好的孩子,这么好的音乐家,实在不需要这么去做。我希望他的艺术能走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上去。音乐家不仅仅要被听众喜欢,更要承担起引导听众走向一个更高境界的审美趣味上去。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坚持做这一点。目前的现状是,谈不上 “中流砥柱”,几乎是 “孤军奋战”。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比赛文化” 无文化

**问:**很多年轻的钢琴家都是从国际大赛上脱颖而出,并为人们所认识,这点跟你当年的情况很像。但是您却不止一次地提及反对音乐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是吗?

**傅:**比赛把音乐变成一种竞技。名为 “比赛文化”,实际却是反文化,毫无文化可言。为了比赛而比赛,却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这都是功利主义的思想。我父亲在“家书” 里曾说过,理想的状态是维持一个平衡的对学问的追求。现在我回想当年,很是惭愧。那时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比赛曲目的练习上,没有好好练习巴赫的作品。而巴赫的作品,正是钢琴入门的最需要扎实掌握的基本功。如今回过头来,悔之已晚。

音乐比赛就是一次实用主义的 “演义”。现在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了实用主义,没有了真正的哲学。在实用主义者眼里,哲学是荒唐和无病呻吟的。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谜,如果大家都是实用主义,怎么可能会做梦? 怎么可能会有美?又怎么可能思想并产生美的精神境界呢?又怎么可能会有音乐?

不太欣赏贝多芬的作品

**问:**你好像很喜欢苏东坡的《江城子》。

**傅:**很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每次看到这一句,我都会掉眼泪。感情多真啊,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但我又不太喜欢苏东坡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觉得有点 “江湖气”。但是同样豪放的,我又很喜欢辛弃疾的词和曹操的诗。这大概是个人趣味和敏感性所致吧。趣味的东西很难解释。

**问:**你喜欢真性情的东西。但是据我了解,您并不太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难道他就不真实吗?

**傅:**也不是不真实。打个比方吧。中国的艺术有道家的,也有儒家的。在唐朝,李白就是道家艺术的代表,而杜甫就是儒家艺术的代表。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李白的诗作,因为都是直接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语言。而杜甫也不能说不喜欢,但杜甫太用力,就像贝多芬; 而儒家的作品还有一定的说教意味,这也像贝多芬。其实,贝多芬有些作品未必就好,但是因为他是贝多芬。贝多芬一开口,他首先自己就认定自己说的很重要,别人也觉得他说的很重要。如果单纯从我天生对音乐的喜好上而言,我更喜欢舒曼和莫扎特那样的音乐。

**问:**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贝多芬是一种 “救赎” 主义,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更多地带有 “逃遁” 色彩? 对中国的音乐家来说,可能天然要接近于带点 “逃遁” 色彩的莫扎特或舒曼?

**傅:**对,以中国人的天性,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取舍。

**问:**大家都说您是中国文化和西方音乐结合得最好的一个人。

**傅:**这是别人说的,不是我自己说的。我并不是故意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应该是很自然而然的吧。

(作者:伍斌 李君娜 编辑:肖雅文)

知乎用户 小怡 发表

几年前才在星海音乐厅看过他的钢琴演奏会,那时还感慨七八十岁的人还能完成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演奏会,体力真是杠杠的…

没想到竟然也扛不住新冠…

可惜了,唉

知乎用户 阿真真 发表

这个问题没太看懂。不明白提问者想要看到什么答案。

总之希望,一位早年给我们带来很多优秀作品的钢琴家,年长者,无论在哪,能扛过病毒,健康平安。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傅聪?不认识,没听说过,所以没啥记忆。

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他是傅雷的儿子,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才华享誉世界,而不是顶着老子的光环让人知道。

到离开人世的时候,别人记住的身份只是 XX 之子,还有比这更不堪的吗?

有,那就是死于英国的新冠,而国内的亲友却无人死于新冠。

这个记忆可真不好。

知乎用户 小王不开心 发表

我记得他爹.

知乎用户 玉贝 发表

86 岁钢琴家傅聪在英国感染了新冠,已住院两周,现在去世了。

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当时一部《傅雷家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只是一部书,不代表其他。

傅雷自杀前表示:只说教育出了一个叛徒儿子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傅聪是国家送去波兰去学琴的,他在上世纪 50 年代叛逃去英国,给了其父沉重一击。

“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好多话,妈妈已说了,我不想再重复……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

傅聪曾经向父母发誓,不加入英国籍,不去台湾,不说不做不利于祖国的事。傅雷原谅了他,并希望他与英国妻子幸福。

结果 1964 年傅聪加入了英国国籍,再给傅雷沉重打击。

1966 年 9 月 3 日,傅雷夫妇在上海自杀。

知乎用户 莫向外求 发表

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就只是来源于傅雷家书,然后现在还通过百度知道他是个叛徒,叛逃到了英国,最后客死异乡。

他的父母和弟弟就是被这个大儿子傅聪的叛逃而连累的。

傅聪 50 年代国家送他去波兰留学,人家直接叛逃英国。

他爹傅雷在国内被整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好儿子。

然后傅聪 64 年正式加入英国籍,隔年他爹就自杀了。

知乎用户 张旭 发表

一个普通的英国籍老人死亡了。

他不是因为新冠死的第一个英国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知乎用户 我永远喜欢 DF41 发表

傅雷先生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给我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外国名著,提高了国人的文学素养,我们缅怀他,为他身上发生的时代悲剧感到悲哀。

然后他儿子是个什么?提高了我国普通大众对钢琴的欣赏水平?还是做出了别的什么贡献了吗?

人一英国人,死在了即使自己叛逃母国,抛弃父母也要到达的理想国,并且已经 80 多岁的高龄,他死不死的有多重要吗?不是傅雷家书,不是他死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恕我孤陋寡闻我都不知道他是个啥……

我大概了解了傅聪先生的生平后,只说一句,如果您死后能见到您父亲,请跟怹道一句歉。

知乎用户 史努比喵喵 发表

现在知乎呈现出一个 “万物皆可建政”“所有人都要划分出红色蓝色,左壬右壬” 的风气,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一个公众人物,然后看了一眼他生平就帽子一扣就开始搞媒介审判,当年刘翔、杨振宁都被这样喷的一无是处过,与其事后道歉,不如说话的时候嘴巴把把关。作为老网民我对不了解的公众人物评价都是很谨慎的。

还有些人就盯着别人答案里面的字眼挨个挑毛病,比如有人能从我的答案中解读出我 “认为叛国行为无可厚非”,然后问我“难道你觉得汪精卫也是无可厚非的吗?” 你非要这么想那我真没办法只能关评论了,希望大家就事论事哈,我很珍惜我的账号,不想再涉及建政话题了。


傅聪老师的肖邦夜曲集我今年听过几遍,网易云评论区要么对他弹琴的技法表示差评,要么就是借傅聪和傅雷的故事搞情绪化攻击言论,攻击的方向和知乎是完全相反的。

本人音乐就是普通爱好者水平,只觉得傅聪先生的肖邦弹得非常轻快辨识度很高,特别是他弹的肖邦一号夜曲最后那段我比较喜欢,傅的其他作品我都一般般无感,类似评论区一位朋友说的 “古典又不古典,现代又不够现代” 这种感觉,放收藏夹里几天就删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回忆了…. 遵从本心我保留到现在的还是郎桑、鲁大师的曲子比较多

傅聪先生这个级别的人,居然都能感染上新冠,还能不治身亡,一方面觉得很惋惜,这种事情在国内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让人不得不担忧英国的抗疫工作,会不会比我们新闻上看到的还要差劲?

让我想到之前河山颂的经历,包括很多知乎上的高华知友,过去一副俯视众生的口气和国内人介绍外边的灯塔多亮多好,现在在事实面前又经常嘴硬,开始吹开罐器、炸鸡什么的,一个个都活成了段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傅聪的因新冠疫情去世,确实又在舆论上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有那么一丝黑色幽默的感觉

普通公众对于傅聪这个人的评价非常的两极分化。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的这种行为肯定是失望加愤怒的,大部分人也都站在傅雷的角度对傅聪表示不屑。但是也有人拿傅雷先生遭到的一系列不公正对待做例子,表示傅聪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里边事情比较复杂,为了答案能够保留就不展开说了。

从郎朗、李等人的最新悼念消息,以及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国内主流舆论对于傅聪还是正面评价为主的,我们普通人跟着吃个瓜就可以了,本身也不是太了解他,对一个人生平的定性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客观下来。我只能说傅聪的个人选择我表示尊重,傅聪机缘巧合客死他乡,作为中国人而言落叶无法归根是很悲剧的,不过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知乎用户 lwangls 老王老师 发表

他算是公派不归的第一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知乎在很多事情上都喷死者为大是陋习

到了英国友人身上反而又是死者为大了呢?

既然评价一下嘛,功过都要说嘛

说来惭愧,没看过傅雷家书

知乎用户 琴里鹅鹅 发表

别的不多说,赶快好起来是真的。

我在学校大师课见过他两次,其中一次是在厕所

倒是我外公和他爸爸曾经是好朋友,前不久还说起过,可忄

更新:

R.I.P

知乎用户 一叶​ 发表

古典音乐之路,有不少引领我的精神导师,其中傅老对我的影响最大⋯

《望七了》一书,导我打破中西方思维的隔膜去理解古典音乐,用黄宾虹山水画中留白的想象力,同理乐句间起承转合的意韵,以莫扎特钢琴曲中悲悯众生的大爱,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留给我的,是他的三场音乐会的风采,二十多张钢琴录音的记忆,还有他践行的: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知乎用户 夜听大风歌 发表

哪些以为看几本家书就能教好孩子的家长,该醒醒了

知乎用户 小云 dotcom 发表

我以为在中国去世的,打开一看在英国,忽然没话说了。

知乎用户 小楼昨夜又 发表

回来了,他们都回来了。

别问,问就是人死为大。

也别说傅聪是英国人,说了你就是极左。

至于叛逃在前,父母自杀在后,反正都是 wg 的锅,现在瞌睡乔还没上来呢,知乎就乌烟瘴气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英国艺术家傅聪的死表示遗憾,同时我对英国灭绝人性、漠视艺术家不尊重知识分子的做法表示愤慨。一个艺术家、一个英国公民究竟是因为肤色还是年龄没有用上呼吸机?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深思的。

大师已去,我们在缅怀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现实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使一个老人、一个艺术家到死都没用上呼吸机。

知乎用户 金旭亮​ 发表

看到许多人对傅聪的评价两极分化。

我觉得吧,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定行为(他为什么这么抉择,是不是只能这么抉择……),需要放到特定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得出的褒贬结论,也需要指明使用的是今天还是过去的观点与评判标准。

《傅雷家书》虽然名气很大,但我没看过,对傅聪就更不了解了,对其一家人谈不上有什么成见,也就不发表任何褒贬意见了。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评论的,傅聪如果住在中国,估计新冠这关能够挺过去,不仅被传染的可能性低,而且就算感染上了,对于各行业的杰出人物,中国医疗资源的投入还是足够的。

知乎用户 金晓东 发表

无感,要不是因为他父亲的名气,都不知道有这人。现在去世消息一出就有很多没听过他音乐的人出来给他云戴孝,场面真是说不出的滑稽。

知乎用户 巧克力岛 发表

逝者安息。

希望每一个在海内海外的人,不要经历【只有 0.2% 死亡率】的灾难。

知乎用户 Gavin Huang 发表

真的挺 “著名” 的,在中西对抗的敏感时期叛逃英国,父母担心受牵连自杀了,后来几十年活的挺潇洒的,完全没把这当一回事。

知乎用户 乱世悲歌 发表

。rip ,他出去了不回来可以理解。说实话,现在要警惕极左死灰复燃。再说几句吧,极左和左派可不是同一个概念。大多数极左都否认改开的意义,马寅初在他们口中就是对民族没有感情。

知乎用户 ufa 发表

不遗憾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在新中国初生一穷二白时叛逃英国。

在新中国抗疫一枝独秀时客死英国。

真是太具有象征意义了。

评论是在搞笑吗?傅雷就是被这倒霉儿子坑死的呀,二儿子傅敏特级教师,现在还活着。

傅聪是政府资助去波兰留学,然后叛逃至英国入籍,直接把家人连累。真正的无父无国啊。

而且作为鲜明对比,傅敏也曾去过英国,人家还回来了,还是特级教师,还活到现在。

叛徒,神气什么?

知乎用户 勃立赛高 发表

唉,其实还是有点痛心,虽然我本人对古典音乐没什么研究,但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傅雷家书没少看,对傅雷一家人,始终是保持着敬意在里面的。

看书的时候觉得他们很伟大,可是再看那十年的浩劫和如今英国疫情,才发现时代的灰尘落到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人在历史洪流面前,和一粒尘土,也差不了多少。

希望他们能够在天堂团聚吧。

知乎用户 飘飖 发表

本人音乐生,也是钢琴专业,不是来附庸风雅的,只是来写点东西

在朋友圈看到钢琴老师分享的消息,仅此表示一些遗憾之情哈。毕竟那个年代的华人钢琴家也不多

对于傅老先生不是特别了解……… 在这里对傅老先生的生平就不多做评价了

留个爪表示我来过这里

知乎用户 青蜂侠​ 发表

傅雷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 86 岁

[

傅雷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 86 岁

青蜂侠的视频

 · 41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27149696934981632)

据央视新闻援引奥地利音乐频道消息,当地时间 12 月 28 日,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 86 岁。傅聪是著名钢琴家,有 “钢琴诗人” 美誉,为钢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

知乎用户 风筝听雨 发表

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他明知道自己是公费学习结果却加入英国国籍是代表叛逃,而且这会让他的父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旧选择了加入英国,那他这就是典型的不孝不仁不义,难道现在连不孝不仁不义也能被原谅了吗?

也许现在有人看来他的行为可以被原谅,但我们在看任何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抛弃父母,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撒谎,拿着国家和人民的血汗钱叛逃,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会赞扬这样的人,也就只有中国会这样了吧

我是真不知道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缅怀的,就是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知乎用户 两吨猫胡子 发表

很多人对于,50 年代父亲被划作右派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缺乏认识。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

当地时间 12 月 28 日,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去世,享年 86 岁。阿格里奇基金会转发了聪离世的消息: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音乐家。

钢琴家傅聪被誉为 “中国的肖邦”,也被誉为“中国的钢琴诗人”。年轻时,他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一战成名,他对肖邦作品的权威演绎举世公认,“他的肖邦,是最真挚、最诗意、最纯洁动人的。” 钢琴家李民铎评价。

肖邦成了傅聪最重要的标签,然而,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仅限于肖邦。

傅聪 1934 年出生于上海。他从小对音乐的感受力特别强,父亲傅雷感觉他在这方面有潜质,也许能有所发展,就让他学了钢琴。

傅雷曾经这样写道:“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

幼年时的傅聪曾师从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1954 年 8 月,傅聪受中国政府派遣,赴波兰留学。

1955 年,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波兰华沙举行。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傅聪经过三轮比拼获得三等奖,并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也是从这一届开始,“肖赛” 在中国钢琴学习者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肖邦写过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不同于他那些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他的《玛祖卡》被认为 “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傅聪斩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意味着他对肖邦作品的诠释,得到了很多肖邦专家、前辈大师们的肯定 。

“在他之前,这个奖从来没有授给过斯拉夫体系以外的钢琴家。肖邦所有作品里面,《玛祖卡》是最有民族性格的,当时很多评委都说,他弹《玛祖卡》比波兰人还波兰人。” 乐评人李严欢形容,“他把每一首《玛祖卡》都弹成了高度艺术化的精品,将肖邦音乐里的舞蹈性和诗一般的意境完美结合。”

1950 年代末,傅聪离开波兰,开始长居英国伦敦,1979 年首次回国。

1980 年代国门大开,傅聪常常回国演出和讲学,回上海演出基本都在上海音乐厅。1998 年 10 月,上海大剧院落成不久,傅聪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演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肖邦作品,指挥为余隆。2001 年,为纪念傅雷夫妇逝世 35 周年,傅聪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2006-2009 年,他几乎每年都会登台上海音乐厅。

人们最早把傅聪称为 “中国的肖邦”“中国的钢琴诗人”,然而,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肖邦。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畴。

“我没有说不爱肖邦,但我是音乐的奴隶,我希望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肖邦这一个瑰宝,我还想做得更多。” 傅聪说,“作曲家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独创的个性;而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在弹奏作曲家的作品时,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灵魂,去把很多很多音乐家的灵魂再现出来。”

“他非常喜欢莫扎特,他对莫扎特作品的解读,和他演绎肖邦作品的地位是一样的。” 李严欢记得,1998 年以后,傅聪在上海的公开演出里,只弹过四首钢琴协奏曲,且均为莫扎特作品。他曾说,“能够进入莫扎特协奏曲的‘世界’,就是真正进入了莫扎特的‘世界’,因为它真正代表了莫扎特。”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很‘歌剧化’,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音乐主题,就像歌剧里不同性格的人物,你听他弹那些主题,仿佛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在你面前,都被他演活了呀!像是莫扎特歌剧的一种索引。”

李严欢回忆,有一回上大师课,傅聪示范了莫扎特《第十八钢琴协奏曲》,仅仅是第一乐章开始那几小节,他的演奏已将莫扎特时而戏谑、时而又故作深沉的情绪变化,生动地、丰富地展现出来。

“当时他之所以示范这个部分,就是为了说明莫扎特音乐中的情绪变化之快,几秒钟,可能就会从‘笑嘻嘻’变成‘哭丧着脸’。” 李严欢说,这两个词,傅聪其实都是用上海话——“什特嘻嘻”和 “哭出乌拉” 讲的。

上课时,老派的傅聪经常会蹦出一些老派的上海话来,比如 “寿头刮气”,也就是“傻乎乎”,他还管“大拇指” 叫“大指拇”,也是沪普。

他还常常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这首,你们有没有听过玛塔弹?”玛塔便是玛塔 · 阿格里奇,傅聪与这位钢琴 “女祭司” 相识多年,不仅艺术上彼此敬重,私下里也是交往密切的知己。

得益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傅聪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

他曾说,贾宝玉加孙悟空,就是莫扎特:一来,莫扎特是赤子之心,他的音乐里有一种博爱,有一种大慈大悲,这一点和贾宝玉是一样的;二来,他千变万化,你给莫扎特一个主题,他就能编,要怎么编就怎么编,而且马上就编,这个本领就是孙悟空的本领了!而且他非常俏皮,他的幽默充满了温柔,有一种童真。

“莫扎特的音乐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平易近人,可是它里头有无限的想象,充满了诗意。所以我说莫扎特是‘中国的’,他跟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人应该比任何民族更懂得莫札特!” 他说。

和学生聊到德彪西的音乐时,傅聪指着墙上黄宾虹的梅花图说,“德彪西的音乐跟中国的画一样都是讲究意境的,画家虽然画的是梅,但传达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与更高深的意境有关,德彪西的音乐也是这样,如果理解为只是为了描绘标题中的景致,那就是一种肤浅的理解方式了。”

晚年时期,傅聪又开始迷恋海顿。

2009 年 5 月,为纪念海顿逝世 200 周年,傅聪在上海音乐厅献演了整场海顿作品,并将海顿称为 “音乐家中的音乐家”。

傅聪认为,海顿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境界,“跟土地很接近,很质朴,不像莫扎特的作品那样一听马上就有感受,也不像肖邦的作品那样在旋律上很有特点,你要是体会出他音乐深处的奥秘,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音乐家里恐怕没有人比海顿更懂得幽默,莫扎特的幽默是笑中含泪的,而海顿是真正的幽默。他是个老顽童,一直到老年童心都还在,天真无邪。”

带过几届大师班后,傅聪甚至认为,看一个学生的音乐才能,就看他弹海顿的奏鸣曲,“你可以马上看出这个孩子的想像力,以及对音乐直感的能力,或者是理解到什么程度。” 若想将海顿的奏鸣曲演好,“一方面是理解,一方面是想象。”

“他不喜欢勃拉姆斯,他说,舒曼的疯是真疯啊,勃拉姆斯的疯呢是装出来的,也有一点受他父亲影响。” 李严欢说,傅聪对很多钢琴家喜欢的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也不太感冒。

早年,傅聪和上海交响乐团多次合作,“2013 年曾邀请他独奏,想再续前缘,后来取消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

2014 年 11 月 15 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傅聪举办了 “完全肖邦” 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闻名的傅聪又回到肖邦,用全场肖邦曲目(二十四首练习曲)和乐迷们共庆 80 岁生日。这也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转自《澎湃新闻》文章《钢琴家傅聪因新冠去世,系傅雷之子》

知乎用户 逼乎 发表

不认识,不知道他是谁

经过高赞科普,原来是叛国者

一个叛国者汉奸也能被这么多人缅怀,惊了

知乎用户 十一月的萧邦 发表

犹记得学过《傅雷家书》。

可惜现在啊。

还是中国好啊

知乎用户 Mono 发表

不想说什么了

身为古典音乐学生,只祝他一路走好。

顺便有些人最好还是积点口德

知乎用户 青云阁 发表

傅聪当年叛逃国外,不但害死了自个爹妈,还害了一位女青年江小燕的的一生。傅雷夫妇自杀后,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家里亲戚没人敢去给他们收骨灰。后来是一个叫江小燕的素不相识的女青年,为了避免被当成无主骨灰扔掉,冒充他们的家人替他们收了骨灰。 这个江小燕 19 岁高中毕业时,就因为不肯按组织的要求揭发自己的俄文老师,从此被打入另册,不能被大学录取,也不能被任何一家工作单位接收。她替傅雷夫妇收尸后,又因给周总理写信,替傅雷夫妇申述冤屈而被抓走审讯,幸好因她是一个未与社会接触的底层无业青年,才最终逃过一劫。直到 34 岁才被安排到街道的生产组工作,46 岁才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因为大好年华错过而终身未婚。

傅聪真是害了多少人。

知乎用户 云天明 发表

哦,原来他之前一直在世。

我以为傅雷的儿子得是什么大爱国家,想多了

知乎用户 知乎就是垃圾 发表

当地时间 28 日

著名英国钢琴家傅聪

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叛逃出国,逼死父母的人需要你们来可怜么?

86 岁活久见

知乎用户 luckyblack 发表

舒服了

知乎用户 大九段线 发表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世界的也是中国的

教员的舆论战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只要不是明确彻底反对的那都是支持的

86 岁,染病去世,多么好的问责

人类的宝贵财富就这样命丧英国防疫策略之手,对老人深表遗憾和悼念,对英国防疫策略予以谴责,并宣布我国防疫的成功和安全,防疫策略的妥当,防疫物资的充足,人民生活幸福安宁

死的是谁不重要,死在哪里很重要

知乎用户 骉马 发表

1955 年,傅聪获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最后得到第三名和 “玛祖卡” 奖,成为首位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 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结束后,傅聪留在波兰学习钢琴,直到 1958 年底提前毕业。这期间,傅聪曾于 1956 年的 8 至 10 月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札特协奏曲音乐会。1958 年 12 月傅聪离开波兰,没有按计划回到中国大陆,而是移居英国伦敦(叛逃)。 公费出去留学,不回国就是叛逃。

@李建秋

知乎用户 老道童 发表

傅雷的海外关系应该多集中于法国,不知道为啥傅聪怎么选择去了英国。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知乎用户 泠 木下 发表

德彪西前奏曲,傅聪的版本是我觉得最好的版本。

如图。

知乎用户 真理道人 发表

傅雷一家的遭遇是一个悲剧。傅聪不是所谓畔国者,他没有做过伤害国家的事情,至于出国不归,请先看看之前和之后对他家做了什么,你可以不理解他人的苦难,但是不要轻率的诋毁。

知乎用户 MIsike 发表

知道《傅雷家书》,也知道傅聪,至于傅聪干过什么就不清楚了。

有个问题:这样著名的钢琴家,如果他是个中国人,怎么会死在英国呢?

知乎用户 想不想吃西瓜 发表

有些人一看到 “曾被判为右派的艺术家” 就觉得有冤情,我恰恰相反,我一看到这种人就觉得还有余辜。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高晓松当年说’汉人根本无音乐细胞’是否贴切??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12/7/2020 高晓松当年在《晓说》里面说:汉人根本没有音乐天赋,乐感极差,节奏感很差,节拍感也很差,只会XXX加油,XXX加油。而且自古不重视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天赋好的都是少数民族,全被汉人轰到了边疆。 …

从短期和长远分别来看,英国脱欧对英国有利还是不利?

品葱用户 支乎难民刁近乎 提问于 11/28/2020 我看现实有三派观点,其中一派认为英国脱欧从短期来看对英国有利,但长期有害;一派认为英国脱欧短期对英国有害,但长期有利;还有一派认为不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英国脱欧都对英国不利。 请问各 …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扮武则天吃蟑螂的片段?

知乎用户 blues 发表 先把这个恶心离谱的片段放一边,我注意到题目中,这个恶心离谱片段是放在《糟糕历史》里的,这让我感到更疑惑了。 我在读大学时候,大学英语老师很爱放这个节目给我们看。 荒诞的表演,离谱的故事,还有改编后挺好听的歌曲,是 …

再次被隔离了,说一说政坛中的另类英国首相约翰逊

最近 RFI—曾与新冠殊死搏斗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再次自我隔离 想一想贵为一个国家的首相,先前感染肺炎被抬进重症ICU,是够倒霉的。先前提出群体免疫政策,把许多大大咧咧的英国人吓到够呛:!@#¥%……&*我们会不会在这场病毒流感中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