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楼继伟认为:通货膨胀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没有钱进入市场的人是受害者?
知乎用户 资管人 Edmond 发表 从 08 年开始的量化宽松,就是各国印钱救市,这种结果就注定了。 我再次强调一个概念,现在的通胀率,已经被割裂为两个部分: CPI 和 P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投资品物价指数。这是量化宽松以及全球化生 …
当前的经济局面是什么?
1 复杂的经济难题
4 月有一组数据比较准确地展示了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PPI 指标是 6.8,CPI 指标是 0.9。(5 月 PPI 指标是 1.6,CPI 指标是 1.3)
这组指标是啥意思?
PPI 是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注意!它不仅仅是消费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还包括初级原料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所以,这个指标一般被看作是制造业产品成本变化的一个指标。
我们可以把 PPI 指标为 6.8 简单地理解为工业产品成本增长了 6.8%。
CPI 是我们的物价指数。
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指标。
CPI 指标为 0.9 的意思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了 0.9%。
这一组指标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不大好的经济现象——
**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了 6.8%,但是最终消费品价格竟然只上涨了 0.9%!**换句话说,我们企业在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居然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这是偶然的现象吗?
不是。
事实上,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我们的 CPI 指数就一直在 0.4 以下徘徊。
在今年一季度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暴涨,制造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 4 月的 CPI 指数才从 3 月的 0.4“大幅度” 增加到 0.9 而已!
正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也会想尽办法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下游的最终消费者,所以 PPI 上涨一般都能带动 CPI 同步上涨。
而我们的企业却如同雷锋一样承担了几乎全部成本上涨的压力,硬是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以上情况说明了什么?
说明终端消费异常低迷!
消费低迷的现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数据得到佐证。
今年五一,我国出行人次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3.2%,但是最终消费却只有 2019 年的 77% 左右。
出行人次更高,但是消费金额却更低,大家外出旅游都捂紧了钱包。
那么,为啥从去年十月以来,我们消费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呢?
因为杠杆率太高!
杠杆率就是负债率,2020 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负债率)高达 273%,其中居民负债率也超过 60%——
负债率越来越高就是导致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负债率太高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顽疾,原因其实也好理解。站在宏观层面,最近 20 年中国基建狂飙猛进,中国短短 20 年时间的基建规模就超过了西方国家 300 年的成就。
如此巨大的成绩自然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很高的负债率——对!你没看错,我国基建大部分是靠负债建设起来的。
**2015 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就接近 250%,所以从 2015 年起,我们开始搞供给侧改革,首先就是去杠杆。
**2018 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降了一点,大致是 240%,但是这一年偏偏遇到美国向我国发起贸易战!外部冲击之下,只能暂停去杠杆。
**2019 年,**我国杠杆率又恢复到了 250% 左右。
**2020 年,**因为突发的新冠疫情冲击,央行被迫实施了一波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到了 2020 年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一下子飙升到了 273%!
站在老百姓的层面,负债率高达 60% 主要是房地产影响。
2000 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 9 平米,到了 2018 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6 平米(城市 30 平米,农村 45 平米)。同时,居民自有房率也达到了 96.5%。
这两个数据甚至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高,付出的代价就是居民负债率比较高。
2019 年我国居民负债率 56.5%,去年央行放水之后,房地产又火了一轮,让居民负债率直接超过 60%!
本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大家还担心会造成输入型通胀,结果通胀意外地没来,来的是更让人担忧的通缩!
从经济内循环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的供给端与需求端是都存在隐忧的。
供给端是成本大幅度增加,产品价格还不敢涨,所以企业是叫苦连天。
需求端是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消费低迷就无法支撑供给端发展,就无法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
怎么办?
怎么解决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
2 供给侧为企业降本
直接开始去杠杆降负债?
这肯定不行。
当前经济恢复并不牢固,老百姓连消费都很低迷,如果强行去杠杆降负债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当前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
对于供给端——
尽量降低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企业降成本。
对于消费端——
其一,千方百计保证老百姓就业;
其二,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其三,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供给端。
为了化解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管理层花了很大力气来打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目前来看,对煤炭、铁矿石价格的平抑手段效果显著,但是对石油、铜等效果不大理想,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煤炭我国储量丰富,管理层有足够的产量去平抑煤炭价格。
铁矿石的全球主要买家就是中国,虽然暂时还无法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但是作为全球主要买家,我们也有丰富的手段去打压铁矿石价格。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打压铁矿石价格,包括——
**一、提高粗钢出口税率,同时将粗钢进口关税降为 0。**仅此一项每年我国就要减少 5000 万吨以上的低附加值钢铁产能;
**二、加大对国内废钢铁回收与利用。**2020 年我国废钢铁产能有 2 亿多吨,这一块做好了将降低 20% 铁矿石需求;
三、促进国内钢铁产能整合,提高我国钢铁生产效率。
以上措施多管齐下,直接将铁矿石价格打掉 30%,铁矿石价格指数从 1358 的高位大幅度调整到 1058 的年初低位,好吧,土澳又要哭了。
铁矿石价格下来了,钢材价格也会降下来。
但是石油与铜的价格就比较难控制。
这类资源不但国内产量少,对外依赖比较高,而且国际上买家众多,中国采购占比并不大,所以即使管理层想尽办法,也无法控制跟随美联储印钞而起舞的石油与铜的价格。
总体来说,管理层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控制国际大宗产品上涨对我国制造业成本的影响,但是除了部分产品(煤炭、铁矿石、钢材)有明显效果,对大部分的原材料效果并不明显,说白一点,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定价的干预能力还很有限。
按: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干预能力较差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占比太低,目前还不到 3%,与我国国际贸易金额全球占比 15% 严重不匹配。
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就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还任重道远。
3 保障老百姓就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消费端。
消费端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就业。
这一两年保就业是管理层的首要目标,原因很简单,在宏观负债率、居民负债率都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业率不抓上去,整个社会与经济都要出大问题。
今年保就业的力度更大。
保就业具体而言就是保中小企业,毕竟我们中小企业解决了 80% 的就业。
对于保中小企业,管理层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个是在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对小微企业实施力度更大的减税降费。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一个是坚决反垄断,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
我们有些资本巨头吃相很难看,企业做大了就希望利用平台优势与资本优势坐地收租,对中小企业刮骨吸髓搞赢家通吃,这是绝对要重拳打击的。
最后一点就是捏着鼻子还得保出口。
今年一季度我国 GDP 同比大增 18.5%,其中出口贡献极大。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 38.7%,而进口只增长了 19.3%,贸易顺差高达 7592 亿,同比增长 690%。
说实话,在美联储拼命印钞,美元指数一路走低的大背景下,贸易顺差太大并不是好事——
相当于我们拿实实在在的商品去交换了越来越贬值的美元,顺差越大,我们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美元不负责任印钞的转嫁成本。
所以,从五月开始,连续就有两位央行系统官员放风说人民币将长期升值。这个消息直接刺激了资本市场放量大涨,然后央行又站出来表态——
警告投资者不要去赌人民币升值,久赌必输。不但有表态,央行还有行动,6 月 15 日,央行将外汇存款保证金从 5% 提高到 7%。
(来源:新京报)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为啥这么做?
有句话说得好,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的选择是我都要!
放在宏观管理的领域,管理层任何一个政策都是 “既要…… 还要……”,这句话用来解释央行这一系列的行为就是——
既要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缩小贸易顺差,也要控制人民币升值节奏,防止对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
出口不仅就是 GDP,出口还是就业。
为了保就业,我们央行不得不刻意延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4 稳定居民负债率
其次,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对居民负债率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
毕竟,老百姓买房子大都需要贷款,开发商每出售一套商品房就意味着某个居民增加了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负债。
当然,对于老百姓正常的买房需求(比如刚需、改善型需求)还是要保证的,管理层真正要打压的是投资性购买行为,正是投资性购房才会导致居民负债率快速上升。
去年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年底一线城市与省会中心城市的房价又有了快速上涨的势头。
要打击投资性购房就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光靠行政手段干预不是长远之计,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土地价格。
今年国家尝试用集中供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价格,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进行集中供地的试点城市土地溢价都创出新高。
既然集中供地效果不好,管理层终于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件威力无比的武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
5 卖地收入划归税务
下面讲一讲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影响。
过去卖地收入是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虽然目前还是由地方政府支配,但是征收部门变了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因为税务已经完成了国税与地税的整合,由中央直辖!
打个比方,比如以前你是企业某个部门的领导,部门有一块收入自收自支。
现在这块收入划归企业财务部门征收,虽然怎么支配还是由部门决定,但是意义绝对不一样,因为财务部门是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
如果是部门小金库,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出来给部门人员发福利,现在这块资金放到财务部门,部门虽然理论上也可以提出来发福利,但财务部门一定会将这个情况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某一天过问一下部门领导发福利的理由,部门领导怎么交代?
所以,同样一笔钱放在不同部门,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对应到本次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管理也是如此。
首先,地方政府拿卖地收入直接给基层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合同工(临时工)发补贴会越来越难,所以未来卖地收入高的地方公务员与事业编的收入与福利可能要下滑一大截。
其次,过去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各种开发区屡禁不止,原因就是地方卖地收入这块小金库财源,未来这种乱建设乱开发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的抑制。
这两块支出得到遏制意味着卖地收入不再投入到一些效率比较低的领域,而是投入到保民生、保经济等效率更高的领域。
说白一点,这就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一起来共克时艰。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房价。
为什么?
过去卖地收入直接归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地方政府总有推高地价的动力,土地价格炒高了,直接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过去比较被动的是,只有当一个地区出现房价大幅度上涨之后才能出手干预,但是干预的时候,已经有大批土地卖出去了,而且是高价,最后只能采取行政手段强行控制房价。
但是对于已经买地的开发商,地方政府是不能让它们亏损的,所以往往在风头一过,行政干预放松,房价就出现报复性上涨。
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一个地区土地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时,中央政府就能及时出手干预。
如果地方卖地溢价太高,不排除中央直接让税务部门转移支付给中央政府,这样不仅中央政府能从源头上控制地价,地方政府也大大减少了炒高地价的动力。
现在的媒体对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的政策解读还是过于片面,大都停留在房地产的层面去认识。
你只有了解当前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你才能全面理解这个政策的全面含义。
共克时艰!
我觉得这才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政策的根本含义。
6 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最后,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老百姓的刚性开支主要就是住房、教育与医疗。
降低老百姓在这些领域的刚性开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增加老百姓的福利,让老百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收入去降负债或者消费。
在欧美国家,要提高老百姓的福利只能靠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来解决。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仅靠财政扩张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管理层却有很多的解题思路。
住房——房住不炒以及大力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
房住不炒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是用更低成本解决底层人群的住房问题。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对房住不炒这个政策有任何幻想,任何时候打击投机性购房都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政策。
原因很简单,看看我们现在的宏观负债率,看看居民负债率,一旦放松对投资性买房的打压,居民杠杆率马上就会飙升,那将绝对是一场灾难。
教育——是双重手段。
一个是民办教育公立化。
民办幼儿园公立化是最近全国性的趋势,但是民办教育公立化只是在重庆率先开始试点。
为什么民办教育公立化没有迅速向全国推广呢?
因为地方财政没钱。
那么地方财政什么时候有钱来干这件事呢?
就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系统之后,这块收入将投向更有效率的保民生的领域,民办教育公立化就是这样的领域。
另一个就是打击校外培训违规行为。
(来源:央广网)
可以这样讲,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的打击远比这则新闻更大。校外培训市场萎缩,对于一般老百姓也能省下一大块开支。
医疗——扩大医保对更多病种更多药物的覆盖。
最近几年医保扩容力度很大,不但逐渐覆盖了更多病种,还覆盖了越来越多的药物。
而且,医保使用范围也在放开,过去医保只能自己用,现在医保个人账户还可以给父母、配偶、子女使用。
为了让医保扩容,国家也是花了很大力气。
一方面,国家财政给医保的补贴每年都在提高;另一方面,国家采用集中招标的模式将纳入医保药品价格杀得极低。
(来源:第一财经)
通过集采让药品大幅度降价这是将整个医药行业利益链的水分挤干。
7 共克时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过去数十年的大规模基建建设叠加疫情的冲击让我国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让我们的经济有陷入通缩的危险。
为了解决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管理层下了最大的决心来构建国内经济内循环。
这个决心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 “共克时艰”——具体而言就是国家以雷霆般的措施迫使各个层面利益集团向民生领域让利——
包括垄断资本、互联网巨头、地方政府(小金库)、教育产业链、医药产业链、金融系统(去年我们国有银行向实体经济整体让利 2 万亿以上)等等。
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在经历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之后,中央政府威信空前高涨,得到十四亿国民全力支持,整个国家凝聚力非常强。
所以,我们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全国如臂使指,这在其它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环视全球其它国家,与中国相比妥妥就是一副学渣的表现。
号称皿煮的灯塔、自由的象征的美国,社会割裂,政治混乱,现在勉强只能靠抹黑甩锅中国来凝聚共识;
号称发展中国家民主典范的印度,经济沉沦,疫情失控,整个国家变成人间炼狱,中央政府所有的社会改革一事无成,执政阶层只能靠宗教来维系国家不至于分裂;
至于老牌发达国家欧洲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三天两头就爆发此起彼伏的街头运动,现在只能苟延残喘,在中美大博弈的夹缝之中寻求平衡。
所以,我们即使经济层面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是无解的难题,毕竟与学渣相比,学霸拥有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手段。
这里多啰嗦几句。
现在我们的经济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至少还是经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看看全球其它国家,它们都还在疫情的泥潭里打滚!即使是接种疫苗最快的美国,现在每天还是确诊好几万,死亡好几百!
与全球其它国家相比——
第一、我们基本扑灭了疫情;
第二、我们经济状况怎么也比它们好得多!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不是嚷内卷就是喊躺平,这种态度实在是太消极了一点。
国家都在想尽办法与大家共克时艰,为啥我们个人要放弃努力呢?
保持定力与耐心,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里是 @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07、08 年的时候我在准备中考,当时我的政治老师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屁事没有。为什么?
答: 人均储蓄率全球第一。
十三四年过去了,现在要想维持货币流通效率和购买力,大多数人靠的好像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花呗和网贷。
没查过多少啥数据,不知道现在人均负债率全球第几。
现在的情况大概是: 顶层通胀,底层通缩。
顶层通胀,说明有钱人成了储蓄大户;底层通缩,说明老百姓已经没钱可刮了。
我经历过 15 年股市大跌,也参与过所谓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时代的创业讨论,更见证了大基建时代一个个国家项目、互联网平台的兴起。
资本投资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现在我从事的是通信以及芯片制造行业,越来越觉得 5G 虽好,但有极大可能沦为噱头,毕竟运营商在 4G 投资上还没回本。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概已经严重不足。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没有局外人。2021 年的通胀, 已经是一种十分现实的民生灾难。” 这句是王石最近说的。
答案: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两个世界。没关系!
整体通缩,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原因:信用货币制度
以下为具体解释,可不看。
日常理解:通胀就是物价涨价。
但是这理解过分粗浅,通胀如果这么简单直白,世界都和平了。因果搞反了,自然不知道手里的财产发生了啥。
弗里德曼说过,通胀的本质,是货币现象。
解释:如果在一个只有鸡腿的世界,社会 100 块钱对应 100 个鸡腿,但是突然货币多印刷了很多,然后放到这个世界中流动,那么 500 块钱对应 100 个鸡腿了,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是,从 1 块钱涨价到 5 块钱了,物价上涨,是通胀的结果。
但是,现实社会不是只有鸡腿,否则,你看看楼下的鸡腿,十年涨了几块钱?5 块变 6 块?7 块?这是不是真实的通胀率?这通胀率岂不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国近十年不是超发货币很多吗?为什么没通胀啊?美国印钞机今年都冒烟了,为啥炸鸡还是 1 美元?美国为啥也没通胀?(最近美国消费品倒是涨价了,今儿不探讨,原因复杂)
奇怪的现象就来了——通胀存在吗?必然存在,因为超发货币了,但是穷人,是看不到通胀的,因为穷人不在通胀的世界中。
我们来比比不同世界的通胀水平。
你有个穷人朋友,十年前 100 万卖了自家房子,买了 100 万煎饼果子放家里,我们假设这玩意儿没坏,现在卖出去,撑死值个 150 万。10 年消费品膨胀了 1.5 倍。
你还有个富人朋友,十年前 100 万买了楼上那哥们的房子,现在卖出去 1000 万,回老家换一套别墅,吃吃喝喝颐养晚年了。10 年房地产资产膨胀了 10 倍。
这就是穷人世界和富人世界的真实通胀率。所以,穷人每天只和基本的肉蛋奶这种日常消费品打交道,是感受不到世界真实通胀水平的。
最可怕的是,穷人在自己的世界挣着微涨的工资,感知了十年没大变化的消费品价格,平平静静也无事,但是富人朋友享受了房子世界 10 年的爆炸通货膨胀,然后现在换了钱又回到消费品市场了,这钱它居然没有贬值,剩下的 900 万在这个世界居然跟十年前差不多的购买力,这不就是对穷人世界的降维打击吗?
以上故事虽然简单,但说的是个复杂问题——结构性通胀,和可怕后果。概念很好理解,就是在一个商品体系内通胀了,另一个商品体系内却没有。所以,别再围观知乎上那些 “从超市涨价看通胀问题” 的各种讨论了,你要从猪肉价格比,现在都通缩了不是么。现在,各央行印出来的钱,会被精确引流到一些 “核心资产” 里,然后不停的涨;而其他地方,没钱流入,自然不会出现更多货币追逐着更少商品跑的情况,也就没有通胀。
为什么就结构性通胀了?
结构性通胀,这种现象就挺奇怪的,不是吗?因为资本应该像水一样自由流动啊,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同时规避风险。资本总往一个体系跑,这个体系钱太多,通货膨胀严重,就会引发巨大风险,不合理了,资本就会出来一些去往其他地方,也就是从高风险高利润的地方流入低风险低利润的地方避险,资本的本性会自然地维持这种动态平衡。
但是,现在,似乎资本的流动性失效了。资本经常待在一个体系里坚决不出来,打死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资本的情绪变了,资本觉得这个高利润的地方没风险了,变成高利润低风险了!为啥低风险了?因为在风险即将到来的时候,就有只手,会出来托底救市了。
来吧,还是用历史来证明吧,资本的情绪多重要。
2008 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当时美国股市已经涨到了高潮,资本也感觉到了股市有泡沫,疯狂出清了一阵子,这本来是自动戳破泡沫解决股市结构性通胀的好时机,但是政府缓缓伸出手拖了把股市。这下子,本该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看了看,又掉头杀回了金融市场,稳稳开启了美股的 10 年大牛市,也造成 10 年后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所以,有个常识,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根本没有释放完,只是被暂时藏起来了。
我们的楼市也是一样,很多城市的房子租售比都要上百年了,还能投资吗?按道理它不能啊,这就违背科学。但房地产即将发生问题时,政府就出来下调首付比例、下降贷款利率,或者涨价去库存…… 托住房地产市场,使得应该流向其他领域的钱一直在房地产市场里打转。
慢慢的,资本的情绪就知道了嘛,哪来的风险,不存在的,别慌,政府会托住的。资本怕跌,政府这不是也怕跌嘛,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同体。于是,资本冲进来的越来越多,钱都在这个市场,开公司拉投资借贷款卖房子买房子,上下游越来越庞大……
房子的结构性通胀就来了。那是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代,不信,去问问欧神大仙,去问问那些借了企业贷偷摸去炒房的公司,去问问那些主营业务亏损却用卖房扳回收益的公司,去问问那些手持几十张信用卡却一百块都拿不出的疯狂炒房客…… 一旦有了高利润,资本市场的大小枭雄们就都进来了,而且严格遵循着收益归自己,风险给别人的准则,不信,你再去问问许老板呗。
所以,为什么会结构性通胀?结构性,就是资本情绪引起的。(其实,普通人的投资买房,买房必涨的情绪也在其中)。通胀,是货币超发引起的。
额,先别着急跟着大家一起骂央行货币超发啊,这个原因如果只是这么表层人人都懂的话,那还算啥经济问题,你都能解决了难道央行美联储解决不了?重点来了——货币超发的本质原因,是现在美国带领全球开启的信用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体系吧,没有锚!印钱比较方便,以后哪天全球数字货币了,连纸都省了,电脑上敲串 0 就行。同时,全球一起被美国拖下水也比较容易,所以 08 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都被迫跟着老美超发货币,搞不懂这个逻辑的戳这里我们房价的历史、现在和??(一)。老美为啥超发货币呢?也就是为了自救,只是中央国这种简单直白的自救,可以死道友不死贫道。
简单来说,就是全球信用货币体系下,通胀是必然的,我们外围国家们,只能忍一忍,再忍一忍……。最惨的道友,要数土耳其,次次被美国一缩一放就搞到金融市场自杀给全球看,不信你可以多看看他家的新闻,就是那种,睁着眼睛,看着被收割,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倒霉劲儿。
结构性通胀的痛苦指数?
我们来关注下咱自己的房地产结构性通胀,其实依旧严重。
第一,如果结构性通胀继续严重是什么情况???
就是,房价继续涨,首先,普通家庭痛苦指数继续飙升。全家的钱包都为了刚需儿子娶媳妇送给房地产公司了,自然没有钱去消费品世界了,况且,大城市的房子,儿子不够,还得媳妇儿家的钱包。这下子好了,两家三代人都不好好消费了,鸡蛋灌饼都不敢多加个蛋。
非刚需呢,眼见着投资啥都不如投资房地产,多买套房吧,卖命创啥业啊。炒房玩家呢,继续把银行能借出来的钱都借出来,最大杠杆加起来去全国买房。公司呢,做实业的也转行去房地产,或者先买一栋楼屯着……
穷人和富人的世界彻底分离,穷人更穷,不去消费市场玩了,富人更富,但人家本来就不消费。消费业趴的越来越平,社会的发展就停滞了,彻底的社会危机就来了。
国家当然知道这个风险,这几年一直在劝退炒房呀,无奈公众不听,房地产公司不听,这就是资本情绪起来了,拦也拦不住,恒大们要早早听了劝,也不至于今天…… 后来只能一城一策限房价。
你瞅瞅,国家这是喊着给你机会的,该听还是要听的。
第二,如果结构性通胀崩盘了是什么情况???
就是,房价腰斩再腰斩,什么情况?那就属于结构性风险了,资本情绪就会认识到这里要完了,到时候引发的大问题多得是,大家该吃吃该喝喝吧。所以每次看到一堆人跟着瞎起哄喊房价要打骨折才能时,就让我觉得这世界傻人太多,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这情况谁更惨还真不好说。哦,只是,幸亏这个基本不会发生。别拿日本那会说事,我们跟日本体系没有可比性,这就不说了。
第三,如果结构性通胀被遏制住了是什么情况???
如果房地产的结构性通胀被遏制住了,就是房价不怎么涨,那么资本首先会聪明的流出然后去四面八方找新的利润点,算不算好事呢?
肯定是,也不全是。得看你屁股坐在哪个位置,以及,现在这世界啥情况。
是,因为许多低迷的制造业、实体经济可能被托起,回归正常秩序,这绝对是好事啊。
不是,因为目前还有个背景——美国还在印钱,还没停,老美嘴里喊着通胀是暂时的,但手里哆嗦,就不敢缩表。全球资产泡沫已经涨起来很久了,房价也是一样,谁能想到,德国那边都涨了,钱多了,全球都刹不住车的。
所以流入我国的钱,一直在变多,变多,变多,新一轮钱变多导致通胀的故事就又来了。如果不是现在使劲摁着,房价早就飞起一波了,就算摁着,深圳今年也还有漏网之鱼,实在是钱太多。
摁住了房价不涨(或者有城市微涨,有城市微跌),是最好的情况。
但后果是,房地产体系内的钱会流出啊,加上外边输入进来的钱。这么多的钱,都丢到消费品市场,就肯定会引起通胀。
所以很多人能看出来,国家早就想为这部分无聊的巨额资金提供好去处了,对啊——快去股市吧,涨了大家都开心,快去投资实业吧,快去投资高新科技吧,但绝不能在消费品市场待着把通胀抬起来,因为底层人民受不了,贫富分化又会严重,也就是——不能全面通胀。
你的痛苦指数是多少?
回来谈点同等焦虑值的吧。其实很久以前呢,通胀也是裸奔,所有人都看得见,奋力跑一跑呢,速度差不多,还能追的上,主要是那会大家都穷,一起跑,无所谓。现在,通胀坐上汽车上高速了,但高速不让跑步的人上去啊,骑自行车都不行,所以在旁边国道上跑的穷人,也看不见这玩意儿。
啥意思?你得先有汽车才能上高速看到通胀。汽车——就意味着资产。资产很多种,当然包括房子。如果你十年前凑钱贷款买了房子,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富人世界呆着了,也吃到了通胀的巨大红利了,就别再 BB 社会暴打你了,真正的穷人连这种被暴打的机会都看不到,他能享受房子暴涨的 10 年还是能享受到比特币泡沫的红利?
以后还有房子这种通胀红利吗?没了,洗洗睡吧,国家警告过大家不要炒房的,普通人就不要对抗监管。富人穷人两个世界的问题已经成为绝对主流问题了,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只会持续关注穷人世界,最近提出扩大内需的大政策后,第一个锤的就是房地产,然后提升低收入人群收入,提出全面富裕…… 大家看新闻就行,贫富均衡才能最大可能释放内需的潜力,富人才不消费呢。
要说贫富差距,得看隔壁印度,丰田公司以前参照我国的发展历程套到印度,以为印度逐渐会有中端汽车的巨大需求,二十年前就去开厂埋伏了,结果亏了 20 年,今年终于想明白给关了,印度的贫富差距根本没有丰田车的消费基础,印度人要不就富的买飞机,要不就穷的三蹦子了,能有多大消费潜力。
中间人怎么办?不知道,不建议,只有逻辑。
喜欢可以关,w:湖上居民。我的宗旨是… 绝不瞎扯。
年轻社会,
欣欣向荣的社会,一般都是通胀社会。
老龄化社会,
死气沉沉的社会,一般都是通缩社会。
道理很简单,
老年人没劳动能力和收入,全靠有限的一点积蓄来养老,对物价上涨非常敏感。
中国处于人口和年龄转折点,再往下随着老龄化加深,大概率是全面通缩。除非产业升级成功,或解放西太,伟大,赚的利润大大地,经济在老龄化的趋势下反而逆增长,通过增大养老保障保证老年人养老,通胀是可能地。
至于现在,精准滴灌,滴灌,懂不懂?
2019 年 4 月 15 日:
我不是经济专业,仅以目前深圳和哈尔滨的普通老百姓感受,超市里的食品价格的确不高,至少相对于一两年前价格没有上升。但饭店快餐店价格飙升或分量减少。我想可能是人工和店面费用上升的缘故。
现在很少有镉大米和重金属菜的新闻,但是我不信那块地这么快就无毒了。
我一直觉得对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放任不管的主要原因是一旦严管,我们就真的吃不起了。
2021 年 11 月 6 日: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涨价
深圳罗湖,精品牛肉面 18 元,煎蛋 3 元。我很好奇普通牛肉面 13 元是啥样的。
老布的回答到点子上了。
也有很多专业财经博主或者媒体提到过一个问题,即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亦或者叫顶层通胀、底层通缩的时期。
举个例子就是顶层直接财富或者是有价值、有规模的资产增值速度和幅度,远远超过底层赚取或持有资产的增幅。
经济学家付鹏曾经举例,感慨二十年前、十年前去香港吃碗面和现在去香港吃碗面价格差距并不大,远不如我们所熟悉的香港相关的其他资产增长的多,而这二十年间香港的金融发展、热钱融入却又造就了一大批金融、企业相关的富豪似乎和住蚁楼卖面卖港茶卖猪脚饭的港人没有任何关系。
换句话说,举个形象的比喻,持有多套房产、白酒系股票、定向获得国家补扶持、低息贷款、收入渐长的百分百稳定职业群体等等的人,他们希望门口的炸酱面永远 8 块一碗,哪怕每年涨一块两块对他们而言都是高品质的生活。
与之相对的是,底层为了卖炸酱面去还房贷、养车、养孩子、养病等等,需要不断地控制成本,压低售价,锱铢必较的去经营每时每刻,辛苦不说,手里的资金却又少之又少。
如果你比较聪明能快速理解这个逻辑,你会发现放眼全球,美国、欧洲也在干同样的事情。美国就是顶层,其他中低端工业制造国家就是底层,就是门口卖炸酱面的。美联储疯狂印钞,一方面让各国美元外汇缩水,一方面让自己这个顶层通胀然后可以对通缩的底层进行收割交易,当然前提是这套玩法的货币必须是世界货币。
有很多人费解,为什么欧美疫情要全民发钱,难道发的钱最后不都流入资本家的口袋了吗?
这类群体不理解的原因有三:
1. 忽视了得到美元、欧元后底层群众改善生活所购入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药物等是实实在在留在自己手上的。
2. 忽视了消费对于整个经济的恢复、维持功能,消费可能是这一环的起点。
3. 忽视直接发钱给资本家是更糟糕的选择,这是最能加快顶层通胀、底层通缩的手段。
简单一句话概括,目前阶段属于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为啥呢?因为从去年疫情开始,货币放水了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恢复,虽然整体有所收紧(主要在杠杆率,房地产投资方向)但总体上还是适度便宽松的,上个周末降低存准率,也是要提前对冲下半年流动性偏紧的问题。所以整个市场上钱其实是不少的,按这个道理来说,应该有通胀才对啊,但是,大多数钱都流进了大中型实体,股市债市,房市。
所以资产价格在去年和今年 1 季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那么谁拥有的资产多,谁用货币表示的账面价值就水涨船高了,所以富人通胀。
反观中小企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输入性通胀),PPI 和 CPI 剪刀差巨大,说明成本上升,但是销售价格却没有,所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利润减少,而中国最大的就业人群就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利润有压力,员工收入自然增长少甚至负增长,所以穷人通缩,消费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一直在重点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增加贷款,定向减税等等,另一方面堵住目前货币流动的一些方向,比如房地产,P2P, 配资炒股等等。就目前情况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恢复消费,保持合理通胀不简单是货币问题,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医疗,教育,养老,买房等等这些都是内需不振的深层原因,最近几年政府已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需要串起来看。
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只有出口,投资,消费三个大的支柱,出口和投资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动力,目前都面临很大的问题,贸易战,大国博弈影响出口,我们的对策基本是围绕一带一路展开多边合作;投资房地产拉动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和金融风险,房住不炒,房企三道红线,二手房指导价等等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控制风险,稳定价格,避免泡沫直接破裂,时间换空间,逐步降低金融风险和实现住房普惠;最后就只剩下消费了,所以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转型的重点,一方面要提高普通人收入,一方面要减少后顾之忧,减税,给中小企业输血是要提高收入;药品集采,公租房,共产房,教育普惠制度抑制学区房炒作等等是要减少储蓄压力,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长期看也是不得不走的方向。
从长期看,经济周期总是要经历衰退,复苏,繁荣,再衰退的过程,由于疫情的扰动,我们目前看经济处于从上半年的快速恢复到下半年回归正常的过程中,下半年 GDP 增速大概率会下降,货币政策也可能出现更多宽松的信号,如果消费复苏不理想,那么富人通胀,穷人通缩的情况至少还会持续很久。这里面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疫情和大国博弈的变化等等,咱们拭目以待吧。
谢邀。
我们知道,我国通货膨胀率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的。我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构成项目和权重:
1 、食品 34%
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3、 居住 13%
4 、交通通讯 10%
5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 10%
6 、衣着 9%
7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6%
8 、烟酒及用品 4%
我国的 CPI 指数是不包括房产价格的,而所谓 “居住” 是指房屋装修等附加消费。为什么不包括房产价格?因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的是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而买房在经济统计中属于房产投资,房子归入投资品。
我国 CPI 构成权重体系中,食品占了 34%,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分类项。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约占 CPI 整体 9% 的权重。猪肉价格对 CPI 影响很大,所以猪肉一涨价,CPI 就明显上涨。
我国 CPI 权重分配 “五年一大调、一年一小调”,上次“一大调” 是在 2016 年。所以,严格意义上说,CPI 指数是不能简单地对比不同年份数据的,尤其是相隔较长时间年份的数据。
回到您的问题。
1、“去产能”,是指减少过度生产和过度投资,尤其是过剩、落后产业的生产和投资,这些是生产领域的事情,与消费品价格之间还有比较复杂的传导过程与传导机制。所以,“去产能” 与通胀、通缩之间并无直接对应关系。
2、2019 年 3 月 CPI 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9 年 4 月 11 日公布的 CPI 数据,3 月 CPI 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从环比看,CPI 由上月上涨 1.0% 转为下降 0.4%。**其中,
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 3.2% 转为下降 0.9%,影响 CPI 下降约 0.19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 0.4% 转为下降 0.2%,影响 CPI 下降约 0.18 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部分鲜活食品价格节后回落。鸡蛋、水产品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 6.0%、3.6% 和 2.6%,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下降 1.8%、1.7% 和 1.6%,上述六项合计影响 CPI 下降约 0.21 个百分点;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趋缓,各地猪肉价格涨跌互现,全国平均上涨 1.2%,影响 CPI 上涨约 0.03 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出行人数减少,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 15.9%、11.1% 和 1.5%,合计影响 CPI 下降约 0.25 个百分点;务工人员返城,劳动力增加,车辆修理与保养、家政服务和理发价格分别下降 5.3%、4.1% 和 3.9%;成品油两次调价,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3.6% 和 4.0%;服装换季,价格上涨 0.6%。
**从同比看,CPI 上涨 2.3%。**其中,
食品价格上涨 4.1%,影响 CPI 上涨约 0.82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1.8%,影响 CPI 上涨约 1.46 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 16.2%,影响 CPI 上涨约 0.42 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 5.1%,为同比连降 25 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 CPI 上涨约 0.12 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 2.7%、2.4% 和 2.1%,合计影响 CPI 上涨约 0.94 个百分点。据测算,在 3 月份 2.3%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1.1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1.2 个百分点。
您感觉 “现在物价并没有感觉下降,相反钱还在贬值”,可能与您平时购买的商品品类有关系,也与您对比的时点有关系。
通胀通缩,就是物品的价格上涨了或者下跌了
一个经济体内,100 块钱对应 100 个商品,每个商品会卖 1 块,300 块钱对应 150 个商品,每个商品会卖 2 块,所以只要看货币数量和商品数量就可以大致看出物品价格
那么广义上,比较粗略的货币增长速度就是 M2 增速,商品数量增速就是 GDP 增速
所以 M2 增速大于 GDP 增速,就可以大致的认为通胀了
但是通胀和 CPI 又是两个概念,GDP 增速基本可以说是所有商品的增速,但是 CPI 中有很多商品不包含在内,比如房子
所以 M2 虽然一直大于 GDP 增速,但是由于所有商品中房子部分吸收 M2 速度远高于平均,这样可以造成其他商品的涨价速度小于实际 M2-GDP 的数量,造成 CPI 上涨较慢,对于通胀感受不灵敏
一旦 M2 继续增高,找不到投资品市场吸收,那么只能转嫁到商品领域,造成明显的菜肉价格也就是 CPI 上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投资品市场来说,因为资金不断撤出,投资品下跌,这部分商品就是通缩了,而另外一部分日用商品,就是通胀了,这种情况下会造成投资失败进而公司倒闭,失业率上升,工资减少而菜肉价格上升,经济进入恶性循环,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滞胀
滞胀发生的原因是投资品市场难以增长了,其**核心原因经过了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各行各业趋向饱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赶不上资本的增值要求了,**这个时候用于投资的资本就不断减少,公司成立的少倒闭的多,招人的少裁员的多造成市场预期经济下行,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经历这一步,这就是常见的 “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办法不多,根据历史来看只有两种,武的是战争或殖民,文的是发展科技或文化殖民占领各行业上游吃垄断利润和专利费,核心都是自己国家不行了,只能靠外国来满足资本的增值要求
那么回到滞胀的时候货币政策是倾向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
首先,经济不好的时候货币是会天然通缩的,因为社会预期经济不好,就会普遍减少贷款,减少杠杆,导致货币乘数降低(也就是央行每印 1 块钱能变成几块钱 M2),进而减少 M2
第二,对于政府来说面临一个选择题
是选择维持放水、保持基础投资、维持社会运转、控制好不恶性通货膨胀就行、中上层每次放水都可以得到财富增长很高兴(贫富差距加速扩大)、看看国外有没有机会让我们度过难关、最后实在不行说不定可以交棒到下一任呢
还是选择一次**放血疗法,资产价格快速崩盘、失业率剧增、中上层资产大幅缩水怨声载道、短时间内社会不安定老百姓诅咒、没有人喜欢你因此被政敌攻击被迫下台背锅**呢,作为一个新上任的执政者会怎么选,作为央行和各部委的实际负责人会怎么选?
现在的地球已经实质上是一整个经济体了,没有新大陆了,野外没猎打,只能抢别人家的,所以到了出问题的时候,一般第一选择都是稳住自己,先让自己别让人吃了,然后在外部找解决办法,就看谁先露破绽了
一个社会不一定大多数人是处于相似的经济地位。
大多数人如果处于相似的经济地位,那么这个社会是橄榄型的。
而常见的社会结构是三角型的,甚至是图钉型的。
在橄榄型社会,可以说整个社会是通货膨胀,或者是通货紧缩。
但是对于三角型,图钉型,那就不同了。
举个最极端的图钉型社会例子。
1945 年
对于国统区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通货膨胀,因为他们手中通货大多是法币,是在不停贬值的东西。
而对于国统区的少数人来说,是通货紧缩,因为他们手中通货是黄金、白银、美元,是在不停升值的东西。
48 年发行金圆券,强制将法币、黄金、白银、美元兑换成金圆券,但是少数权贵是不理睬这条强制法律的,所以金圆券很快的也通货膨胀了。
而那些权贵手中的黄金、白银、美元,还是在通货紧缩。
__________
过去的例子太远,可以举一个最近的例子,那就是美国。
美国现在是 K 型经济复杂。
所谓的 K 型,就是少数有钱人的经济越来越好,你可以看到股市在大涨,而大多数人的经济越来越差,要靠救济生活。
对于美国那些有钱人来说,是通货紧缩,你可看到美国在不停的放水,可还是不够,那些放水出来的货币,都流入了股市,炒高了企业的股价。
而对于美国穷人来说,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在涨价,食物、衣服、住房,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在涨,他们手中掌握的那点现金,贬值非常厉害,通货膨胀严重。
美国富人与美国穷人,拿到的都是美元,并不像民国那种情况,权贵拿美元、黄金、白银,一般人拿法币、金圆券。
那么为什么美国富人与美国穷人感受不同呢?
原因在于资产,美国富人拿在手中的资产是升值的,而美国穷人没有什么资产,就算有,那点资产也是在贬值的。
所以虽然都有相同的通货,美元。两者的感受完全不同。
_____________
通货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用来换其他东西的一种物,它可以是纸币,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在我之前举的那个民国例子中,如果单纯从名义的角度来看,法币、金圆券才是通货,权贵手中拿着的黄金、白银是资产。
而事实不同于名义,那些黄金、白银是可以当成通货来用的。
正如历史上粮食、布匹这些东西,也是能当成通货来用的。
所以你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就是不要把通货这个概念,简单的等同于纸币,等同于钱这个玩意。而是要抓住通货的本质。
通货是被大多数人承认为衡量其他物品的尺度,可以用来支付交换其他东西,可以贮藏、分割的东西。
高盛预测中国经济 2022 年增速是 4.8%。
实际上目前来看,经济开始下行。
前 20 年是这样过来的。
2008 年中国经济进入了 9% 区间
2012 年进入 7% 区间
2015 进入了 6% 区间
至于目前是通胀还是通缩都没有意义。
因为明年肯定是 5%。这个社科院已经预测了,预测了就肯定能实现。
因为上一次 外循环通缩的时候,搞了内循环强行通胀 (丨涨丨价丨丨去丨丨库丨丨存丨)
后遗症太大又只好 内循环强行通缩,又赶上外循环通胀的时候了。
循环不同步 ,导致不同行业冰火交加。经济不稳定性程度很高。
先给大家发一篇旧文,供参考。
然后开始回答。
先看一下目前的 CPI:
画成图,可能更清楚一些:
CPI1% 左右的这个涨幅,有的时候甚至还要是负数,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通胀了。
所以通胀还通缩,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事实。
重要的是怎么解释它。
大家都知道,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费雪公式:MV=PQ 公式的意思是,货币供应量(P)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商品价格(P)乘以商品数量(Q)。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总量不变的话,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成正比。因此,M2 的增幅越高,那么通货膨胀就越严重。
其实,不用公式告诉我们,我们只是凭借常识和本能也会得出同样的道理:货币竞逐商品,商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越多,价格越高。
如果商品总量不变的话,货币多投一倍,购买力自然会减半。货币总量和购买力成反比,或者说,货币投放速度和通货膨胀成正比。
然而,意外的是,现实却跟这个常识不一致。
原因有两个:
1、随着我国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能力过剩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 C 端消费领域,可谓是一片红海。
这种情况往好了说,是物质极大丰富,消费者可以追求更个性化更重品质的消费,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而是对消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往坏了说,就是给供给侧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诸多生产企业竞逐有限市场,企业自身在存量竞争中不断内卷。
在供给大量过剩的市场条件下,商品价格很难得到上涨。
2、CPI 统计的是居民消费。它并不包括全部交易,尤其是不包括资本支出。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占比越来越低,而在消费以外剩余下来、用于投资支出的比例则越来越高。
这部分支出集中在房市和股市当中,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货币,而且由于房地产交易的低频特征,拉低了货币流通速度。
大量货币和低流通速度消耗了 MV 的作用,在 Q 不变的前提下,抑制了 P 的上涨。
理解到这一点,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个人观点,不是通胀,不是通缩,是滞胀。
整体大局是通缩的,个人生活的某些体感是通胀的。滞胀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停滞 + 通货膨胀,而是社会上缺少资金的流动性。
举个例子:
假如这个社会上有 10 个商品,每个商品价值是 10 元,价格也是 10 元(成本 5 元),总价值是 100 元。社会上的钱也是 100 元,那就是刚刚好。通胀就是,国家印钱印多了,社会上的钱变成了 120 元,所以每个商品的价格变成了 12 元(价值不变,还是 10 元)。但是同时,生产这个商品的人,赚的钱也从原本的五元变成了 7 元。所以,通胀情况下,钱变得不值钱了,是因为钱和商品的价格比例从原来的 1:1,变成了 1.2:1。这里对应到社会上,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工资。假设一个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是 10,在不通胀的情况下,能拿到 10 元工资,在通胀情况下,能拿到 12。所以,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工资也涨了。因此适当的通胀能刺激经济,大多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工资上涨了,生活表面变得好了。
通缩是反过来的,社会上流通的钱只有 80 元了,在通缩情况下,钱变得更值钱,是因为原本一个价值 10 元的商品,只要花 8 元的价格就能买到,购买力提升了。大家赶紧到钱值钱了,就会倾向于存钱,不消费了,所以容易造成经济活力不足,慢慢低迷。这个时候,郭嘉只有往市场上适量投放可流动的钱,就能改善这种情况。
对比之下,滞涨是,社会上有 10 个商品,每个商品价值是 10 元,价格也是 10 元(成本 5 元),总价值是 100 元。但是,由于一些其他原因(政策、产业迭代、财富分配不均、负债率高等),导致市场上的钱虽然是 100 元,供大家买东西的钱却只有 80 元。这就导致了剩余 20 元的商品过剩,卖不掉。为了抵消这 20 元商品带来的亏损,只能提高另外 80 元商品的总价,导致物价上涨,也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通胀。
通缩就是市面上的钱变少了,例子里 “消失的 20 元”,少的这部分就是通缩的钱。对应到现实社会,消失的那笔钱,就是债务(在中国大部分是房贷),现在这笔钱在银行里,因为市面上都不赚钱,造成银行不敢投资,放贷越来越谨慎。人很难感受到钱变少了,只会感受到钱越来越难赚了。一个人觉得难可能是个人问题,普遍都感觉难,就是通缩的情况了。
因为钱少了,购买力降低了,所以一些必需品,比如食物会涨价,而非必需品会降价,比如我关注的代购,一瓶神仙水早几年都 1000 以上,现在 800 多就能买。这里必需品的涨价,和通胀里的涨价是不一样的,通胀里是水涨船高,大家一起涨,船还是水平的。这会儿就相当于水没有变多,因为船两头的重要性不同,一头涨起来,另一头不可避免地跌下去了,像跷跷板一样。
滞胀时代,现金为王。不负债,不失业,有余款,就已经跑赢很多人了。
我也搞不懂,当年推出四万亿搞基建,很快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的包子快餐每几个月涨五毛钱,理发店也是每隔段时间涨 5 块,以往过年理发店涨价,年后恢复原价,那段时间过年后理发店通通涨价。但是贷款的利息反而降了。
我们工资呢当时两千多,年中公司说物价上涨了给大家发补贴每个月三百到五百,还能补发之前半年的,年终奖金比往年多了一成,连续 2,3 年这样子工资也翻了一番。虽然房价物价也涨了不少但是收入涨了不少,加上随着公司的发展升职了,收入还是不错的。原来房贷的压力已经减轻了很多。甚至很多人已经提前还完房贷。现在呢?美国疯狂印钱,如果通胀的话为什么还不涨工资?物价也没怎么涨。
现在大部分人背负的债务太多了,如果通胀对背负房贷的人是好消息啊,如果通缩或者滞涨那就可怕了。
跟中国关系不大:
美国在放水,中国跟着放,但水放到了别的地方:
金融市场:那些市值高的,在玩的金融搞砸的改破产的破产,改整改的整改,2018_2021 国内金融业整改破产重组了将近 1-3 万亿的规模,银行作为保底的基本无影响!
制造业:对于制造业和机械行业肉眼可见的替代品在上升,这后面少不了研发的大投入,尤其是智能机械领悟
房地产:国内龙头玩票的房地产都在努力活着,但房价不涨,房子新区规划依然快速在建,说明有些房企在快速去水分的同时进行快速扩张,或许等 2024-2025 新一轮的房企排名出现大幅巨变,举债建房拿地套利的企业必死无疑!
互联网:所有巨头都陷入垄断困境,市值打压明显,新一轮的互联网估计会以从组的方式明确规定跨境域垄断的企业拆分!领域内企业垄断企业估计也会明确不准打压!让市场活跃起来
ai:喊了那么久依然没有巨头产生,估计很着急都在等
大数据:国家级大数据时代来临,所有企业都必须上交,至少上十万亿级别的市场建立,所以企业政府都需要大数据给出数据来做决断和规划
地方政府债务
汽车:新能源 + 智能驾驶,这两年明显各大企业已经在跑车阶段!只差最后临门一脚,这个市场也在 5 万亿级别左右_-~(主要是货运自动驾驶跑高速市场太大尤其是铁路枢纽 + 自动化 + 智能驾驶 = 陆地航口,航空 + 自动化 + 智能驾驶 = 转运码头;海运 + 自动化 + 智能驾驶)
这上面的大的市场就基本把国内放水 4-8 万亿直接吞没,堪称国家级风投,只需要成功 2-3 个,甚至现在都处于临门一脚阶段就能直接推广使用!每一个都能让我国上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
就不用再提医药,航空,航天,基数设施,重点城市规划,芯片,集成电路,3D 打印,软件,光刻机重点项目布局等这些投入了
所以我们生活基本没有大的影响,这次放水明显是规划性的乘着美国欧洲大放水我们把水放到了特定的有规划的未来决定性爆发的领悟!跟 08 年完全不一样!
甚至这次美国来人我们坚定回绝就是想他们再坚持坚持,等个 2-3 年等 2024 年我们 1-2 和项目出了成果再聊最好,逼着他们继续死扛!
如果中国美国 2021 年 10 月前谈不拢,他们只能扛到中期选举后,那时候再磨磨曾曾打打嘴炮基本 2022 年又过了,而过了中期选举,2023 年他们就得考虑 2024 年大选的事,继续死扛,所以我们就是要为 2024 年前后不管是拜登还是川皇上台,都只能看着我们把放的水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
我们现在的问题可以说不怕放水,跟现在的实体经济没有多少关系!甚至为了把钱放到特定领悟,我们还专门出了很多个调控控制性之前大基建领域法案:
地铁与城市财政人口挂钩;高铁建设上交国务院批准;城市改造叫停;等等之前这些领悟别忘了是 08/16 放水的主要领域,现在都专门出法案叫停,就是为了把钱用到特定领域,防止地方政府阴奉阳违钻空子!
如果美国继续放水,我们也能继续加大投入!我们能抗住!这次放水甚至房价 18 年到现在都没有怎么波动!别忘了 08 年 - 13 年放水 4 万亿级别,我们虽然有高铁,高速,城市化,地铁,村村通,大飞机,快递,互联网但房价涨了 2 倍!16 年 - 18 年我们放水 3 万亿级别,房价又涨了 2 倍,基本定向放水进入了基建,虽然城市规划好了,高铁建设,地铁建设也突飞猛进,但效果不如 08 年那次!直接后果就是全民炒房,通货膨胀!后果严重不说,可以说直接把生育率搞没了!
2020 年,全球放水超过 10 万亿美元级别,其中美国 7 万亿美元,中国不到 2 万(10 万亿人民币)亿美元级别,欧洲 1.5 万亿级别,日本 1 万亿美元级别,英国单独 0.5 万亿美元!这些钱有欧美基本都给了银行股市!
后果就是欧洲日本基本全部货币贬值!美国房价都涨疯了!
而中国严防死守货币进入房地产,定调制造业!扶持中小产业!又赶上疫情,说实话,2020 年真的难!尤其是做企业的
今年 2021 年美国继续放水,中国继续跟,但很明显今年不一样了,2020 年定了制造业产业化的基调之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没有 2020 年的那种不知所措,当然一方面是西方也在吃疫情之苦,加大了我们的产品进口;另一方面我们的资金计划定点放水,也是功不可没!
而且我们现在敢于戳破一些企业和一些泡沫也为我们的资金和计划有了大胆的方向!
想方年戳破 p2p 平台的时候,网上感觉药丸!现在在中美大战之际滴滴,商誉计提折算,各省份 GDP 挤水分我们都毫不犹豫的挤泡沫!对实体经济和大局基本没有影响,反而给了下面实体经济和企业信心!
所以,如果这个局势持续到 2024 年,美国没有新的手段,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对外实力可以直接和美国硬对硬!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贬值 50% 我们贬值 30%,但其欧洲国家贬值 60-70%,日本韩国还在坚持,但其他的已经扛不住了,俄罗斯东盟直接认了人民币,中东非洲直接拿矿产换工业品,南美洲也是拿农产品换工业品!都在绕开美元;而没有产品也没有资源农产品的东欧北欧国家这一轮可以确定全部出局!要么一带一路靠中国制造苟活,要么美国刮干净,要么像朝鲜一样封闭!
这一轮中美 2024 结束之后全部裸游,欧洲估计只留下德国法国搜刮欧盟
美国可以预见的就是把日本台湾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东欧中东所有盟友拿来祭旗都不够 2020 年一年放的水!
从货币政策来看应该是处于带有特色调控的通缩阶段,我们需要分析发展的阶段,经济环境所处的阶段往往决定了你是否要把钱换成资产,或者把资产换成钱。
1、**温和通胀,**所有经济体都在追求温和通胀,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经济持续发展阶段,货币增发速度略微大于社会有效产出速度,手上钱的购买力缓慢缩水,这个时候人们会减少储蓄,更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消费,投资和消费又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持币会有略微的贬值风险,但算上税收等,**投资(非自住)**不动产又几乎和理财持平,这个阶段金融体系如果健全,你可以尝试投资股票,统计上来说股票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对应我们 08 年以前,物价平稳,经济增速稳定,不动产投资收益一般,都是以自住为主。
2、高通胀,这个阶段是货币增发速度明显大于 GDP 增速,这个阶段社会有效产出速度低于货币增发速度,居民存储的货币贬值加快,资产价格便会上升,尤其是不动产,任何经济体都给出了在货币超发的时期,不动产价格会快速增加,这个阶段人们往往不会选择存储,更可能会去借债,货币抛的越快,换回来的资产越划算,货币超发时还会伴随利息的下调,更加降低了借贷成本,人们会大量涌入不动产行业以获得高的投资收益率,喜好储蓄的人们手上货币购买力转移到喜好投资投机人群,这个时候大众大概率不会持有货币在手上,也就是我们的 08 年初 - 16 年末,近十年发了前 60 年货币总额的两倍多,不动产能不增值?债务能不扩大?
但是高通胀是不稳定的,以 15% 的年增速来算,10 年货币会增加(1+15%)^10=4 倍!!!,每十年货币就会增加 4 倍,这怎么可能稳定呢?高通胀催生的资产泡沫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金融风险,往往爆破在债务问题,不动产吸干货币的流动性,你发多少钱都会直接间接的进入房地产把泡沫吹的更大,而在货币超发时高的投资收益率又催生高的社会负债率,人们对未来经济过度自信而忽略债务风险,逐渐进入明斯基时刻,而 16 年之后由于巨大的债务风险要求发更多的货币才能保证不出现集中违约,但发的越多,下次要求的也就越多,这种债务如同黑洞,同样是(1+x%)^n 关系,光靠发钱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就如同委累瑞拉和津巴布韦货币一样,一旦达到某个基数,通货膨胀随着时间就会呈现指数关系,这个时候钱就可以用来烧水了,而我们的货币政策看来是选择了另一条严控货币的道路,也就是第三种情况,添加特色调控手段的通缩!
3、添加特色调控手段的通缩,通缩其实也是通胀的后遗症,当大量资源被用在不能生成社会有效产出上,而是在某个领域空转,结果只有增加了债务,以地皮为例,假设 09 年 1 亿买的地皮,什么都没做,到 10 年翻了一倍后卖掉,地还是地,投机者分走另外 1 亿的货币,房子同理,而货币又是社会资源的一般等价物,总会有人为这地皮溢价借更多的债买单,不动产相关的产业窃取了过多有效资源的同时,又极大的推高了社会的负债率,负债率又使得消费能力下降,进而是其他行业乃至于不动产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动产的产能过剩通过 16 年的涨价去库存解决了,而其他行业处境则更加的危险,没有消费能力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要裁员降薪,从去年到今年的裁员(末尾淘汰)只是刚刚开始,人们不再敢消费了(除了很多人会选择几张信用卡套现来维持消费水平),商品价格便会下降,钱的购买力又升高了,但人们发现钱购买力上升后,便更不会在这个阶段消费,恶性循环导致通缩螺旋,虽然对于经济大环境是非常不利的,但对于个人来说,陷入通缩螺旋后,有债务的为了保证不违约,就会以极低的价格将资产处理以换取货币,牛奶你可以倒掉,刚建成的楼你不能炸掉吧!经济下行中,总有人扛不住会低价甩卖资产,对于普通人这个阶段来说当然是现金为王了。16 年末至今,货币政策显示我们应该处于通缩阶段,但为什么还没有出现资产价格下降呢?你会发现,虽然货币供应降低了,但货币调控手段越来越频繁,如间隙越来越短、量越来越大的 MLF、频率加快的降准等,以天量的货币基数,降准 0.5~1 个百分点带来的货币进入市场可是不得了的,现在的阶段虽然持有货币会有贬值风险,但在货币政策没有大的变革之前,是不会有问题的,反过来用来投资是风险极高的,尤其是我们脆弱金融体系下的股市,典型的少数人套利工具,房子就更不能进了,经济下行的资产价格崩塌,往往都是房地产泡沫开始的。
如果房价崩塌,一切以不动产为锚点的货币崩塌,乘数下降,那绝对是处于通缩阶段,人们更难赚到钱,而债务又处于变卖资产的出清时期,谁有现金谁就有主动权,很少的现金可以买到很多优质资产,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通缩是短暂的,要瞅准时机,将现金转化为优质的资产,而资产会在下一个周期中为你带来新的货币。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带来收益,有时候收益是极高的,比如高通胀阶段买入不动产,在高通胀结束阶段卖出换成现金,通缩结束前又将现金换成资产。带来收益的同时你要承担风险,什么时候将钱换成资产,什么时候将资产换成货币,都要求你对经济所处的阶段做出准确的判断。
中国现在应该是滞胀期
按照美林时钟来说现在应该是商品和现金为王,股票次之,债券下跌
但是目前应该是滞胀中期,由于中国庞大的中游制造业高度内卷和海外旺盛的需求,导致上游商品的价格一直没办法传导到 cpi 上,但是如果商品不跌,道理来讲消费品很快就会涨价了。
由于美国和中国周期没有完全重叠,美国通过大幅扩表,目前应该已经跨过衰退期的尾声。接下来美国会逐步退出宽松,商品价格自然也会滑落。
中国应该是要在等商品价格回落之后开始逐步放水,这样可以在不通胀的情况下尽快跨过衰退期。
国内做右侧的人理论上应该做空债券,做多商品。
做左侧的人可以逐步开始低位建仓债券,逐步高位做空商品,股票逢高减持
现在是智障,之后是通缩,下图是弘泽搞的商品供需差,用的是全球集装箱船流量增速-散货船流量增速,,数值越高代表终端需求比商品供应越旺盛,数值越低代表终端需求比商品供应越低迷
集装箱运的是成品,可以看做需求,散干货运的是原材料,可以看做供应。众所周知的因素,碳中和,煤炭供应减少,能源投资不足,自己能源终端需求阶段性高峰导致最近原油天然气动力煤暴涨,然而大宗商品里越接近终端需求越接近消费端就越弱, 这个也验证了上边的猜想和判断。最近比较好的盈利策略是多 PPI 空 CPI。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疫情和放水,疫情导致供应链不顺,放水导致美国需求旺盛,中国订单量大,产能利用率高,反过来影响煤电的供需不平衡,但是我国老百姓日子普遍不大好过,涨价去库存,六个钱包买房,高位接盘以及对未来的不乐观都导致国内消费需求比较差;不是经济增长,钱包变厚带来的需求终究不可持续,供应引发的涨价向下传导也困难重重,另外美国为了美元,或者哪怕依据最朴素的认知,美国也不能一直放水,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有戏。那美国的消费订单旺盛期就不可长期持续。
供应引发的能源高涨,成本高企,带来的通货膨胀,遇到未来稍微下滑的需求,上游的通胀很难传导到消费端,企业利润下降,一边是成本高,一边是利润少,这是什么现象,就是智障啊,看下美林投资时钟,你再看下原油走势,欧美股市的破位走势,是不是又和智障期对的上了。
未来怎么走,随着中国煤炭开始增加产量,国内的限煤断电现象大概率会缓解,暂时因为大秦线路检修,山西暴雨 27 座煤矿短期停产,影响的也是短期价格,心里要有个认知,国内动力煤大概率见顶了,不过因为冬季旺季需求和预期,高位震荡,相关化工品也比较强,但是一定要注意风险了,股票一般先于期货见顶,煤炭股能源股如果国庆后不能创出新高,那么就算交叉验证。
投资上逐步减少商品多头股票多头配置,增加国债配置。
至于后期,盯着美元缩表加息节奏,这个可能会影响未来一年到两年市场的最重要因素,至于最终会怎么样,鬼知道啊,全人类了到了一个无石头可摸的深水区,几千年从没遇到过的重要经济体的老龄化 ,史无前例的放水,无以为继的贫富差距,已经没有理论指导各国政府该怎么办了,要么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大提升,蛋糕继续做大。要么就内卷呗,全球各地区想尽办法做各种损人利己的决策,最终博弈出损人不利己的结局
滞涨,物质极大丰富而人民没有购买力。
通胀是商品产能跟不上货币发行量,货币太多,商品不够。导致的结果就是商品价格上涨。
通缩是商品产能大于货币发行量。货币流动性太少,商品太多。导致的结果就是商品价格大跌。
从刺激经济的角度来讲,适度的通胀比通缩好。越要刺激经济,加大货币发行肯定会刺激产能发展。
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钱好赚,经济快速增长。
但过度了就会造成资金空转。
因为人性使然,当钱太好赚的时候,投资泡沫就会扩大,也就是投资过热,导致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表现就是产能没扩大而是直接炒价格。
这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
从平稳经济的角度来看,适度通缩更容易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让经济发展缓慢,但会保持商品价格上涨缓慢。
因为货币流动性差了的直接表现就是钱难赚了。这会造成消费力下降。消费力萎缩导致的就是商品制造产能下跌,商品价格下跌。
这会造成人性变得低欲望,更喜欢躺平。
钱难赚了,人的消费活动会趋于保守。
通缩和通胀各有利弊,只要不是发展到恶性,
对整体经济影响有限。
当下国内肯定是通胀压力大。
通胀压力大所以才会有减少货币流动性的压力。
所以很多人感觉钱难赚了。
因为收流动性了。
但这个收是基于通胀的压力下。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会感觉通缩了,因为钱拿赚了,消费下降了。
但商品价格还在上涨。
所以整体还是在通胀压力下的经济环境。
如果已经在通胀下继续扩大流动性,这会造成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最终结果老百姓还是会觉得钱难赚,消费力下降,通缩的感觉。
答案就是,国内就是通胀,没有通缩。
之所以很多人感觉是通缩,是因为通胀下的收缩流动性,自然会造成这种现象。
但真正要进入通缩,那要商品价格下跌。
主要指标就是楼市价格,楼市价格大幅度下降,那时候就是在进入通缩了。
但只要不是恶性循环,适度通缩下的社会生活也不会有太难熬。
日子也能过,就是人人欲望低了,更佛系化。
资产端通胀,生产端滞胀,消费端通缩。刚好对应了阶层的地位、权力和议价能力
国家在抗通缩,百姓在担忧通胀。。。
产品通缩,资产泡沫
滞涨
首先回答问题:是保持有控制的通胀。
其次:现在已经不是通货膨胀理论所说: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时代了。
如果按供求关系决定,现在中国大部分商品都是供过于求的。
现在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决定的。
中国既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就不可能独善其身,只享受好处,只接受资本和市场,不接受这个体系带来的其他问题和矛盾(不能简单的说坏处)。
资本认为最好是保持适度通胀,才是最健康和良好的市场。
全球市场参与者:政府、资本、企业…… 其实正常都是有意无意的配合这个来调控。
当然,资本贪婪的本质、政府能力的大小、企业经营的好坏会在不经意间部分或全部搞砸。
有意或无意。
第三:中国去产能的目的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抑制通缩。
但是,更重要的是调生产结构、节能减排降耗环保,去落后产能。
既然产能过剩,在削减产能的同时,去库存、降耗环保升级产业结构正是政府该推行的。
第四:说去产能。
以火电为例,依然在新建更先进,能耗比更高的火电站。
关停的都是能耗高、不环保的落后电站。
更别说在电力已经世界第一的前题下:各地大规模的建水电站、风力发电站、光伏发电、储能站。
综上所述:不能简单的说通胀还是通缩。
而是保持温和通胀。
在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前提让货币适度贬值。
如果关注的话:国家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提高退休金等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包括扶贫建设。
在这同时保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适度升值。
让中国人手里有更多的钱。
让中国人手里的钱在国际上更值钱。
让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更挣钱。
同时保护和恢复环境。
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吧?
这才能叫有为政府吧?
一切都是比较而言
金融有个至理名言:金融从不帮助穷人。
我们分配手段都是投资放贷等金融手段,金融分配的效果,就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所以,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先看最新数据:
中国 7 月 CPI 同比增长 1%,环比上涨 0.3%,中国 7 月 PPI 同比上涨 9%,环比上涨 0.5%。1-7 月平均,PPI 比去年同期上涨 5.7%。
所以如果要描述成通缩,肯定是不合适的。
之所以给人造成通缩的印象可能原因有两点:
目前,CPI 变动的主要变量猪肉价格已经从最高点 59640 元 / 吨大幅下跌至 24930 元 / 吨,带动替代商品(鸡肉、牛羊肉等)大幅下跌。
7 月服务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1.6% 和 0.6%,保持低位,其中 7 月食品 CPI 同比下降 3.7%,较上月的 1.7% 继续扩大,鲜菜价格同比由正转负,由 0.10% 降至 - 4.00%,非食品通胀从上月的 1.7% 上涨至 2.1%。
从社消需求上看,需求主要集中在可选消费品,必须消费品需求有限。其中,可选消费中的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年初至 7 月份,平均月度涨幅为 50%,体育、娱乐用品类平均月度涨幅为 33%%,而必需消费品中,粮油、食品类平均月度涨幅仅为 11%。
一方面,自全球大放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涨价,CRB 商品指数从 106.28 上涨至 220.11,涨幅超过 100%,其中布伦特原油从 20 美元 / 桶上涨至 72 美元 / 桶,涨幅超过 200%,基本金属铜、铁、铝分别上涨 34%、28%、23%,造成输入性通胀。
另一方面,我国碳中和政策使得钢铁、煤炭的产能受限,供需矛盾凸显,叠加市场炒作情绪,价格大涨。输入性通胀叠加政策限制造成了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挤压了中下游的利润,PPI 与 CPI 剪刀差保持高位。
从收入类型上来看,转移支付和资产类收入受大放水和政府补贴的影响出现回暖,但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并未修复到疫情前水平。
从企业复苏情况来看,我们看到小型企业 PMI 已经跌至 50 分位线以下了,而中大型企业 PMI 依然保持在 50 分位以上。
这两点表明低收入群体整体收入修复程度远不及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占收入比更高,但由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并未修复,整体下游需求修复较差,上游通胀难以向下游传导,并且呈现必须消费品疲软而可选消费品高景气的情况。
我是
,欢迎点赞关注并进主页看我们的往期回答哦~
推荐阅读:
北京将设立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释放了哪些信号?
从小周期看是经济上升周期尾声,衰退周期早中期,大周期看是滞涨初期,第一轮通胀周期尾声
中国现在去产能已经去的魔怔了,动不动连知乎 er 都知道要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还老是盯着上游去,但是要知道,现在上游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经常有人在回复里怼我说中国钢铁产能是过剩的,现在钢价贵是因为供给侧改革限产,嗯,我感觉就是我们电是够的、煤是够的,现在电和煤不够是因为限电限产差不多的意思?
现在很多行业去产能的原因已经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为了控制污染,同时把某些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赶出中国!也可以理解,凭啥中国人承受着污染,给欧美打工,拿着一点点利润还要被喷吃肉太多?那我们不产了,你们去生产吧
所以这轮通胀大概率是长期的,不过因为我们中游集中度太低了,所以现在上游涨价无法向下传导,所以接下来大概率是中游制造业小企业大量倒闭的阶段,会进入一个短期衰退的阶段,所以我说短期是通胀的尾声,衰退的早中期(由于房地产和基建对中国经济周期影响太大,到底到哪一段了还是得看政策变化)
有些滞涨的趋势,但还没有完全滞胀,国家统计局称其为——“类滞胀”。
我分析了一下最近十年中国的 cpi。
今年的 cpi 出乎意料的低,前几个月还没破一个百分点吧。
可是,ppi 已涨得没边了,导火索就是美国大放水。
所以,为什么 cpi 不涨?涨得 ppi 去哪了?
一方面是企业承担了,一方面是外贸出口输出了。还有一部分估计就是降质,降低成本。还有一部分是觉得通涨还没有从生产端传递到需求端。
人民呢?躺平,就是躺平。管住自己的的小钱钱,不消费。你放再多水,我全部存起来,这就是凯恩斯的 “流动性陷阱”。民众抵抗消费,对未来预期悲观。
在历年的 cpi 中,有一个年份,2015 年,cpi 相当低,只有 1.44%,那一年,房地产行业大萧条,股市暴跌。
而后就是棚改和涨价去库存!然而,这波神操作直接让房价暴涨两倍!
可是呢?现在这张房市牌不能用了。锁死房市,是目前的策略。
按照以往的惯性,经济这么低迷:
1:必然会大搞基建(参考拜登的万亿基建计划),这也是 08 年中国救市后的牌。
2:房市大水漫灌。(2015 棚改货币化和涨价去库存)
3:印钱。(08 年 4 万亿入市)
4:汇率贬值,提振出口。(当然现在升值了哈,毕竟 ppi 真的太高了,而且不想接美国的锅。)
5:刺激消费。(参考家电下乡)
But!都用完了!这些牌现在一个都打不了。
今年的双十一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实体店铺开不下去,国内消费低迷,国民债务率攀升,绝对不能量化宽松,只有努力拉着,避免掉入通缩的陷阱。
还有一点就是预期,中国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加上国际经济局势也不行,导致老百姓不敢花钱。
然而,美国正准备缩表,下一步要加息,而且美联储的主席也没换,还是鲍威尔,这说明,美国加息几乎是肯定了。
那么,中国跟不跟呢?不跟,资本外流。跟了,本就内需不足的消费又要雪上加霜。
我预期,全球经济将进入通缩的衰退期。中国就算可以避免滞涨,也不会再扩大债务,来抵抗通缩。
经济下行,房市必然是被抛弃的那一个。我说的似乎有点危言耸听,有的人觉得是智障言论,哈哈,anyway。
既然各位有质疑,那我就分析一下房价。
我从中国的城市中挑了几个对应这一,二,三,四线的城市:
H 城,S 城,Z 城,W 城。
H 城是一线城市,S 城是国内有名的二线城市,Z 城是某省会,W 城是人均工资极低的小县城。
我的分析方法:1:选取两室一厅大概 80 平米的房子。
目前这套房子在几个城市的房价(大概):
H 城:600 万 S 城:200 万
Z 城:150 万 W 城:50 万
2:我用当地对应地段的大概的一年房租价格,按照 50 年的年限,以年 3%的房租上涨幅度,对四个城市 80 平房子用历年房租进行贴现。
得到每个城市 80 平米房子到底实际价值是多少:
H 城:180 万左右 S 城:120 万左右
Z 城:50 万左右 W 城:20 万左右。
(我用贴现来分析,不代表它们的跌幅,只代表他们的实际价值,就是和各城市人均收入相匹配的实际价值,以此来看泡沫化程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公式什么的我就不写了。这些数据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首先,这个结论也是吓我一跳的,因为我没想到租售比差距这么大。其次国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差距一目了然。我必须夸一下 S 城,它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房价不算太高,经济条件不错。
但是某省会 Z 城就不太行了,一看就是房价虚高,人民没钱。和房价相比,平均工资太低了!
大家不相信一线房价会跌到它的实际价值,跌五六成对吧?但是,我提醒各位,一旦房价下跌,一线房价是会跌的最狠的!也是泡沫最严重的。你只值 200 万的房子,你卖六七百万,会不会有问题,当然有问题。经济不发展,有大问题。中国人有的是有钱人,是的。
但是,经济的发展是靠老百姓的。
看看这些年,GDP 都涨哪里去了,去推高泡沫了。可惜,就房租和工资分析来看,人民能承受的实际价值就这么多。
注意:我说的是中国人实际的承受能力。
房价不是本文的主题,我还是针对质疑分析了一下。而且房价也不是未来的主题。
还有好多不懂的朋友可能无法理解我的算法,我再强调一遍,我是用历年房租的现金流贴现求和。我看到有些不懂还嘲笑的,我只想说,数学很重要**。知乎不是号称人均 985?连这都要我解释?心累了。**
我也建议,各位老铁锁紧钱包,多学点技术避免失业才是正事。
未来,至少过半的就业岗位全部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只有真的人才才不会被淘汰,尤其是与制造业相关的一线工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真的很难。
我感觉,这几年必然是通缩周期,消费之前先掂量掂量。
针对质疑二,我说金融开放,有人反对,但是国家并不会因为你反对,你不理解,就不会去做。这是未来的大方向。
推动经济环境通胀的核心要素只有两个:
一个是钱越印越多;
一个是商品供应越来越少。
在过去二十年里,全世界的通胀水平整体是缓慢攀升的,但是并不可怕,因为各国虽然钱越印越多,但是商品供应也在慢慢攀升。
这其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居功至伟,想做第二个世界工厂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等)居功至伟。
直白点说,在全球生产这个环节,很多后发国家陷入了 “内卷模式”,争相生产廉价商品,所以即使中国做了十多年的 “世界工厂”,但是自家生产的商品也始终卖不出高价格来。
疫情的突然爆发暂时扭曲了这个逻辑,而欧美国家鼓吹的 “环保政治化” 则将彻底的修正这个逻辑。
欧美国家目前力推的全球限碳政策,就是 “环保政治化” 最大的现实落点:
实事求是的说,这是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大事件,也许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原子弹的发明。
如果全球限碳这件事上,欧美在 G20 以及格拉斯哥峰会上与中俄两国达成一致,则人类文明的未来将彻底改写。
全球限碳政策本质上就是全球 “去工业化”:
因为按照欧美环保政策的标准,旧能源、重污染的化工以及部分重工业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过量会 “毁灭” 我们的地球。
所以,为了保护地球,需要 “优化” 旧能源产业、重污染的化工以及部分重工业。
这意味着,对于很多还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后发国家而言,相对廉价的旧能源、化工以及部分重工业都不能继续发展了。
三体这部小说里,外星智能生物智子通过 “水滴” 锁死了地球的科技树攀升;
在现实世界里,欧美大国也要联合中俄通过 “全球限碳” 锁死地球整体工业发展规模。
旧能源是工业动力之源,化工是粮食增产之母,重工业是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之关键。
没有了这三样东西,则绝大多数后发国家的发展路径都会被锁死,但是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在生产这个环节,“内卷模式” 不存在了,未来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资格生产。
这意味着全球商品的总供应量会开始下降。
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所以钱依然越印越多;
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愿意站出来反对 “全球限碳” 政策,所以商品总供应量下降将是必然。
(中俄不会反对 “全球限碳”,因为这个政策也保障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但是他们会在政策落地之前向欧美索要更多的好处。)
所以,大通胀以及大滞涨在未来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时间内)都是经济走势的必然。
对于国内的普通人来说,大通胀当然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历史上所有的大通胀发生后,普通人都是输家。
唯一不算那么糟的是,我们只是面对大通胀,而很多国家将面对大滞涨。
从时间的维度看,我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完整版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愚者的世界,《通胀防御指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前脚刺激,后脚就通胀,传导几乎没有时滞,腾挪天花板依稀可见。
本轮主动刺激到尾声了,通缩夜幕再次降临,通胀是政策对通缩的反抗,阶段性反复和结构性反复都是客观事实,经济本身就是复杂的。
单纯通胀还是通缩已经无法准确描述现状了。
准确地以地产为锚的产品、关联产品及衍生产品,包括地产,地产金融以及绝大部分其他金融产品处于通胀状态,且由于之前过渡通胀导致严重泡沫,目前表现出很强的通缩预期。
另一方面,所有实体产品,诸如农产品,原材料,商品,又由于大量印钱,新增流通货币超过实际生产力增幅,市场实际处于通胀状态。
简单的讲就是以地产为锚的财富,通胀过了头,绣花枕头一包草,就快维持不下去了。而实际上的真实财富增速由于远远跟不上印钱速度导致实物一直在涨价。
一旦楼市崩塌就会因锚定商品贬值,触发通缩,通缩原理主要是因为房产贬值,引起的所有以房产为锚发行的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崩溃缩水,从而导致金融市场通缩连锁,但范围仅会限定在虚拟金融市场,然后再进一步以坏账的形式向实体企业传导(当然表上可能是跑路、违规借贷、贪墨、假合同等各类奇葩事件,但实际上是坏账的变形罢了)。然而另一方面,已经因为通胀形成价格上涨的的实体材料、商品,因总体价格与价值比较接近,不会马上形成价格变化(钢筋水泥等房地产直接关联的材料、商品除外),依旧处于通胀状态。再接下来会根据与金融及地产关联性强弱,由强到弱,以需求下降的形式逐次向外传导。
另有一条世界线里,如果要保住楼市,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房产价值,保证房地产企业保有的资产价值与负债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或者缓和。增发货币,引导房产价格上身,进而进一步引起相关金融产品估值上升,发放贷款进一步增多。形成新的一轮大通胀,直到下次房地产危机如常再至。
再往后就要看应对政策反应,无法预估了。总结来讲当前处于通胀状态,但房产和金融存在强烈通缩预期。如果危机发生则是实体商品(房产相关除外)会保持通胀,金融市场会陷入通缩。如果要保楼市不发生危机,则需要再进一步提高房产价值,维持资产负债平衡,继续引起全面性的通胀。
因为争论被男朋友吐槽了,不应该和别人争论的。
删评论,匿了。
一只金融狗,就应该有一只金融狗看戏的决心。认真我就输了。
本身我也是根据我的日常生活吃瓜。
如果有人在他的地区日常生活是生活必须品的物价下跌,也可以拿出数据来进行补充。
但是我拜托,一定要纵向比较好吗?不同地区同一时期本身物价就是没法比的。总不能希望上海的物价和一个三四线的县城相同吧。
谁希望发生滞胀呢?如果真的走日本道路,发生通缩,我一个没债务的人,看物价狂跌我能高兴死。
以下为原答案。
感觉有滞涨的趋势。
债务通缩。
物价上涨。
很多人说什么除去猪肉,我们其他的食物没什么大的涨幅?
一个月鸡蛋也是涨了两块的。之前应该更便宜。还有其他的食材,也在偷偷涨价。
西红柿。
但是我很少买菜,不懂是不是季节变化导致的?
现在这个趋势,生意不好做。想要加工资的可能性很小。
之前说十年内物价温和上涨追房价?
如果工资如果不涨反降,我们就要忍受债务和物价上涨的压迫?
想要实现物价追房价。只能是体制内强行加工资了,然后体制外的群众自求多福。
反正我国是个奇迹大国,我是看不懂接下来的走势。可能有什么经济奇迹呢?
耐心等待,耐心看戏,专心买菜,观察价格。
从未想过自己喜欢买菜的原因居然是想要看价格变化。
好了不说了,我得去研究怎么做饭了。
金融资产通胀,日常用品及实业通缩。
通缩和通胀本质上指代的是货币实际购买力变化的现象
一个场子里货币的购买力上升,另一个场子下降。
不矛盾。
不寒碜。
通胀和通缩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
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起来之前,抢钱比较明目张胆。
金银本位时代,你辛辛苦苦生产做大了商品市场,结果货币不变,商品卖不上价,结果被掌握着金银资本的收割,这叫通缩。
在纸币时代,你辛辛苦苦生产做大了商品市场,结果政府直升机撒钱货币超发,商品换回的钱不值钱,又被货币资本收割,这叫通货膨胀。
后来中央银行 + 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后,抢钱变得富有技术性。因为借钱是要还的,所以从原理上来说货币长期中性。但是这里有个 bug 就是货币周期和资产抵押物,只要在不同时期在二者之间合理转换就可以收割其他生产者。
所以在周期正反馈阶段的起点,大撒币控制住生产必需资料和生活必需资料,然后在正负反馈交界处抛出换钱,然后在负正反馈交界处重新购置上述两类资产。这样一通操作你啥也没付出就收割了生产者的财富。
本来这一套体系是金融本位对生产本位的天然压制,结果生产者也不傻啊出现了另类玩家。
一个玩家抓住的 bug 是利率,我给你整成负的,你的钱如果没了收益不就白白为我服务了,即使你不来,我自己建财团和生产企业来个铁索连环,自己给自己贷,反正欠自己的钱,肉烂锅里。该方案的后果就是经济效率急剧下降,被人戏称失去了二十年,最近连欧洲老财都学去了。
另一个玩家抓住的 bug 是债务 + 破产重组,我直接债务驱动经济发展,把你的钱全部超前整成实物,美其名曰我来做新基建,让你控制上面衍生的赚钱的新动能 (美股上市)。该方案牛逼了,不仅利用了资本的贪婪,让其心甘情愿的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重资产全在自己手上,新动能的公司、人员等轻资产也全在自己手上,相当于借钱的一波债转股含泪成股东,然后债务危机来了股票哗啦啦贬值,再将不良债务剥离到部分公司破产重组洗白。金融资本哭都没地去哭,气不过想来霸王硬上弓,你当我解放军内陆长剑天上 20 海上航母是摆设啊。于是中国明面上采取措施防止债务危机,暗地里却对危机充满期待、摩拳擦掌。
现在这么一通升维分析,你还关心通胀还是通缩吗?
早就 OUT 了!
现在是滞胀时代,通胀和通缩同时存在。
滞胀这个情况,在经济学上无解。货币贬值,商品上涨,商品上涨并不是以为货物紧缺,而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大家没有钱,商品还是涨价。
通胀的要求基本上是要求人民有钱,可是货币贬值,人民的钱更少,人民没有钱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通胀。
从系统结构考虑,经济体,人体和生态系统非常相似
货币之于经济体,血液之于人体,大气和海洋之于生态系统
对于典型的失血休克过程,是一个人体系统对血液这个变量的下跌从努力调节适应到超出阈值彻底崩溃的过程,失血 20%,血管收缩维持血压,继续失血,血管反而麻痹舒张,系统走向完全崩溃
货币也一样。在典型的产能过剩债务通缩过程中,此时表现为利润和收入下跌,产能是过剩的,这是通缩。通缩条件下的实际利率升高,债务违约,引起信贷的收缩,利润的进一步下跌和货币的收缩。当产出下降的超出货币收缩的程度时,反而表现出通胀,但这不是货币超发,而是产出下降超过货币收缩而已。
所以,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结构,推导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血压下降或者通胀就能概括系统状态的。
通胀,并将长期处于通胀。
中国现在处于胀缩并行结构当中,是一种熵增状态下的普遍现象:混乱失序,低效高耗。
但这是没办法之中唯一能够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优选项。如果不混乱失序,呈现整齐划一的情况时,很容易就导致共振发生,然后出现更加不可控的崩盘情况。而混乱失序,恰好可以进行暂时性的调控,以保持局部均衡,因为此起彼伏能够降低负重压力,抵消共振效应。而混乱失序所带来的后果自然就是低效高耗,无法用最低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只能投入最大的成本产生最小的收益,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样的投资必然导致不可持续性,但是从社会学方面来说,又需要这样的低效投入,以免出现更加尖锐的矛盾。所以,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它需要通胀来刺激消费,加大利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它希望通缩来保有自己的购买力;从经济层面来说,最优方案就是降低人工成本,榨取高额附加价值,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最优方案就是扩大就业,尽量减少贫富差距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时,就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引发了混乱失序、低效高耗的运行模式,这本身就是政治与经济这个欢喜冤家互相博弈的产物,比如政府不断要求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员工福利制度等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是加大企业负担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盈利水平,而企业为了保持足够的盈利,唯有通过加高售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胀链条,政府越要求企业多做加大成本的投入,企业就越发推高了通胀速率,熵增魔咒如影随形不可避免,政府和企业都被迫玩起了刀尖上的舞蹈,遇到厚刃的地方就趁机往下踩重点,遇到锋芒时就死命跳高点以免被割伤。
通胀的趋势一旦成型,就无法逆转,就像宇宙一样,只能向外无限膨胀,直到热寂来临,再次坍塌缩回奇点,等待下一次混沌开启。
原料通胀,因为国际上大放水。
制成品没有,因为国内消费数据不理想,导致厂商难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我看到的数据,前者同比上涨约 10%,后者几乎不变。
富人钱多了买资产,穷人钱多了买商品。
钱多东西少,肯定会涨价。
中国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是资产大幅度通胀,商品小幅度通胀。
因为新增货币大部分流入富人手里。
统计上通胀低,只不过是资产通胀不计入 CPI 而已。
通缩认真的吗?
PPI 都历史新高了还通缩?CPI 是 1.5%,实在看不出来哪里通缩了。
绝对是通胀了,只是中国自己开始觉得不能大水猛灌了。今年炒股不难发现,有色绝对是大牛。汽车也是巨大产业链,近几年国家会先引导到汽车产业链上,也顺便降低了房产的舆论,但是最终新能车的结果其实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过剩就是最终结局。慢慢经过几年,老百姓对房价没有那么大仇恨了,又会默默开启一波行情。
上述故事都是个人 yy,随意看看。
滞涨了解一下
中国长期,并且一直处于通胀中。
甚至!!
打算用通胀。以时间换空间,消化掉房地产泡沫。甚至地方政府债务。。
中国不存在通缩。
不知道,不好说
但是我想提一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
房地产经济是虚拟经济,并且是国内支柱产业
有个观点是这样的:房地产经济不是吸血鬼,恰恰相反,房地产经济在供养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没有房地产经济,很多行业估计都要扑街
这个观点不好说一定正确,但是的确可以启发大家重新思考经济是什么样
我们先从虚拟经济说起,虚拟经济是个很大的范畴,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需要深入了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
虚拟经济有一个功能是,可以为社会提供货币(现在不是把货币量化比喻为放水嘛,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水改为液体,为了方便后面作形象比喻),房地产经济作为虚拟经济就同样有这个作用,为社会提供货币,为经济运转提供了液体!
为了更好地说明,说一下 GDP,GDP 是地区生产总值,特指交易量,不交易不属于,比如你自己做饭,不计入!但是你请个保姆就是了!这就是说明,所谓 GDP 本质就是一个地区的商品服务交易量。
大家都知道,交易是必须使用货币的,因为货币可以交易,因此货币的功能就丰富起来了,贮藏,支付,衡量,财富的标志等等!
所以,虚拟经济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虚拟经济能为社会提供货币,货币越多,说明越有利于提高交易量。
房地产经济属于虚拟经济,不是指建筑公司盖房,买卖水泥建材请工人那部分,这部分是叫建筑业,不属于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经济是指地块买卖,土地抵押,商品房按揭,这个才是高大上的房地产经济。
下面来看看房地产经济是如何为社会提供货币的
首先政府拍卖卖地,大家交保证金,这是地产公司的真金白银,某公司中标,贷款,把地买过来,然后把地抵押给银行,假设地价值 100 亿,当这块地抵押给银行借出 100 亿,就是为社会提供 100 亿的货币,社会有了这一百亿,无形中就提高了交易量!
地产公司请建筑公司盖房,房子建好后,买房的人又去银行申请贷款,又提供一次货币!
央行搞什么降准降息,其实就是方便商业银行放出贷款,而商业银行放出的贷款就是为社会提供货币,地产公司拿地去抵押,等于是把土地变成了货币,可以说是把固体变成液体,从而提高了社会的液体含量,并且土地使用属性也不受影响,是双赢的!
但是个人贷款买房,就是把人的血抽出来充当液体,房价越高,抽得越多,如果经济不断发展,个人工资水涨船高,回血也快的话,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是好事,但是当回血速度跟不上,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健康!
从住房改革开始,房地产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房地产经济最大的作用就是非常有效率地把国人的血汗变为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液体!
只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再这样抽下去,再强悍的人都得挂,但是没有新的液体补充进来,没有为社会提供货币,经济发展也会出问题!
货币供应机制,或者说叫货币发行机制,可能才是解决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简单说,现在是滞胀,具体理由如下:
疫情、财政刺激致供需错配 + 资本市场涌向新能源,引发供应链危机
最早在今年 1 月份的时候,美联储就向全球警告供应链风险,3 月份我国金融委也提到该问题,它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产生巨大影响,随后政府频繁干预,整体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
意识到供应链的风险在去年年底。全球疫情后的恢复是不均衡的,中国是全民防疫,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经济放缓,疫情缓解后,现在中国生产环节迅速恢复。
但是海外选择的是全民免疫,这个过程,第一会持续时间非常长,需要 1~2 年。第二是生产环节无法真正得到恢复,如果说消费环节、生产环节没恢复,供应链的风险可能影响不是很大,但需求曲线是率先恢复的,这就会有影响。
从去年 5 月份开始,全球的需求曲线就已经在快速恢复了,但是供给无法跟上。受疫情的影响,全世界只有中国在生产,中国生产需要原材料,商家把原材料从海外引入到中国,所以即便海外的供给需求没有恢复,在全球大家是一起消耗原材料库存的。中国只要开工了,全球库存都在极速下降,但上游端一直得不到恢复。
这场疫情,使供需曲线发生了非常明显的错配,需求先来,供给无法跟上,原来已经去产能的供应端,迅速严重短缺,再叠加当下的疫情的情况, 二、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内,都会产生无解的情况,短期内无法弥补这样的供给端。
财政刺激导致需求曲线先推,但就业恢复慢,导致美联储直到今年 3 月前,整个政策都明显滞后,在金融市场上会导致通胀预期先行,名义利率滞后。
今年五六月份之后,商品价格已经不太正常了,需求占比降低,但短期内供给无解的占比大幅度拉升。所以大概在二季度开始,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就演化成了各个商品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逼仓或是挤仓,这对整个金融系统影响都非常大。
应对疫情,除了财政刺激导致错配以外,还有主线的路径,资本市场是正向回报,各国似乎都在往新技术新能源这个方向推进。
但是这里忽略了重要的因子,新旧能源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者专家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资本市场上意识到这个问题比较慢,或者干脆就不想这个问题。
在各种气候峰会后,各国声明都是在强调平衡,第一是技术进步,第二要注重能源安全和能源转换之间的平衡。本质上而言,就是这场疫情后,在错配的环境下,出现了旧能源类的供给危机,也就出现了供应链的危机。
新旧能源转换的过程中,旧能源的反应是要比想象中快的,商家会削减它投入、产出,控制扩张,这样就会出现旧能源投资不足,一旦出现任何的错配,马上就会形成能源危机。旧能源的供应链非常脆弱,源自于对于未来远期替换先作出的反应,新旧能源的跷跷板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那么电动车的电、铝制造环节的所有的原材料从哪来?这个环节只要不是通过非化石能源产生的,本质上来讲仍然只是新旧能源转换而不是替代的过程。如果左手边压着旧能源,右手边提着新能源,那相当于左边压供应,右边是提需求,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的短缺了。
所以可以看到在这场危机之后,各国都在要修正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去做到动态平衡?
我认为最多到明年开始,各国政府都会做政策上的微调。主线的路径(资本市场涌向新能源)叠加疫情,导致今年所有的因子都爆发了。
国内在 9 月底 10 月初,对煤电快速做出统筹安排和部署,使得我们整个今年冬天保供风险逐层下降。另外今年好在油价没被挤仓,事实上来讲 3 月份如果没有欧佩克逐渐把供给端释放,油价不会缓解。
资本市场投资的两条路径反应:
全力搞新能源和股票投资
体现在资本市场投资,路径反应有两条主线。
第一,技术性的进步,全力搞新能源。今年持有的新能源板块不断缩圈,到最后大家发现内核圈不曾改变,但要注意明年会不会有一些问题。
新能源造车环节产能过剩,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利润分配已经在向整个新能源最上游的产业链集中,而下边一直到整车环节都将进入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充分竞争,其中并不存在太高增长的利润问题。
中国从汽车新车的销售数据来看,是交叉的,新能源车在政策扶持下销量增长,但旧能源车增速下降,总体量在下降,但是结构性的东西在发生政策主导下的变化了。
从很多车厂其他环节可以看到,新能源(的利润)仍然被上游的原材料给挤压掉了。比如与消费相关的环节,那就和经济增长基本一致,年初开始经济的总需求就不足了,与消费相关的就率先下来了。
第二,今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每一次危机的后两年,所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都会超级好。比如全球的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平均是 15% 左右,以理解在全球范围内持有股票是有斜率的,是增量博弈,其中要注意异常年份。每一次重大危机后的两三年,全球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平均是 40%。
有两个因素。第一,重创以后经济才有反弹,反弹的越高,回报率增长越高。第二,钱多,每一次危机以后都放水,全球货币的总量和资产之间的回报是高度吻合的。
全球流动性收缩,港股下跌正常,
市场回报预期也会降低
所以会发现目前美联储的 paper、各国央行的加息,中国也没有搞强刺激,宏观上非常简单,大家面临的环境就是流动性总量已经开始收缩,比如香港市场今年的下跌也体现了这一点。
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和金融中心,香港的 m2 增速代表着全球资金,全球流动性多, 今年港股的下跌完全正常,因为流动性收缩了,m2 增速都降为负。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缩,大家对于明年全球市场回报率预期就会下降。
比如从去年到今年全球股票市场平均回报率近 40%,这个比例按照现在的流动性,大概就要回到百分之十几了。如果全球经济增速再放缓,比如像 2018-2020 三年,美联储为什么降息?根本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经济放缓,全球权益端回报率下降到不足 3%,这是跟债券市场、宏观经济完全吻合的。
但是为什么在疫情之后从不足 3% 一下子升到到近 40%,就是钱多了钱便宜。每一次刺激的过程不仅是钱多,还有钱便宜。
明年面临关键问题:美元实际利率变动
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实际开始放缓了,明年要面临一个大问题:便宜的钱什么时候变贵?这就关系到美元实际利率。美元实际利率由于今年基本上没变化也显得至关重要。
先看黄金,自去年 8 月从 2000 多美金跌下来后,今年黄金平均价格为 1700、1800 美元 / 盎司,实际利率一直横着不动,明年的实际利率走向是交易者非常重视的一点。
如果实际利率明年抬升,流动性总量在今年同比增速大幅度回落,相当于宏观环境上明年钱紧且钱贵,很多的估值和资产要做降预期判断。
黄金是领先指标不是滞后指标。黄金从去年到今年实际利率一直不动,通胀预期很强,但是实际利率是横着的,美联储在去年有些滞后,今年 3 月份后美联储速度很快,可以释放市场的预期,也正是因为它足够快,所以供应链的风险没有形成更低的实际利率,没有造成更严重的资产泡沫。
明年供应链的风险能不能缓和下来,胀的预期能不能降?如果战略预期回落,美联储还往前走,大概率上实际利率是往上抬的。流动性增速放缓,资金成本抬升,我们对所有资产回报率预期从危机以后的不正常的状态开始向正常的状态大幅调整。
判断是否真正短缺的关键:金融环境拆杠杆
从目前的角度去看,供应链风险在大幅度缓解。所以要区分临界值,判断价格挤仓是不是真的短缺,金融环境先拆杠杆便可知。
比如今年的木材从 1500 跌回到 500,这就属于金融环境一拆杠杆,不短缺,价格就会跌回去。
真正的短缺发生前,逼仓、挤仓开始挤出风险的时候,多、空双方之间的利益,除价格以外,还有时间价值(价差),当发现价格过高时,价格受到干预后,就只能通过时间成本对基本面进行补偿。
所以很多投资者理解的 “不是空,即是多,不是涨,就是跌” 不太正确,这里面重要的时间成本将成为后边对基本面补偿,所以也并不是研究员说的基本面上短缺后,就必须用价格补,可以不用价格补,用时间价值补,这也是商品圈里讲的 “super back 不做多 super contango 不做空” 的一个原因。
明年判断依然是需求一般,通胀预期缓解
对于国内而言,今年是保供,待明年外围环境压力不太大时,政策可能会微调,使两边供给相对平衡,所以之后也不会有这么激进的环境了,当基金环境恢复,向均衡重新回归时, 我们明年判断依然是需求一般。这时供给环境再缓解一些,明年通胀预期是高还是低,答案不言而喻。
10 月,明显通缩了。
周围的餐厅纷纷打折,秒杀的券和食堂差不多价格了已经,每天都有秒杀,秒到也不难。
每天和女朋友出去大吃大喝,感觉挺爽。以前出去吃一顿往往要 200 左右,虽然负担的起没问题但是总有点肉痛,现在六七十八九十一个套餐,做的还挺不错的,随便去……200 可以吃到波士顿龙虾了……(话说美国不是大通胀吗?为啥波士顿龙虾突然如此泛滥了…… 这比波士顿还便宜……)
(想想我本科时候一个月只花 800 块…… 不过现在的生活宽裕很多很多了……)
平时的其他消费,打折也很凶猛,比如 4 折的乐事薯片之类…… 一大包 135 克的,五块多……
不过工资也降了,看旁边超市招收银员,一家是 5500-6500,一家是 5000-7000,去年是 6000-8500 和 6000-8000,一下子就减了一千块……
不知道 9 月 CPI 多少,要知道去年的 9 月猪肉价格已经降下来了,CPI 只有 1.7%……
盲猜是因为外贸退单回流国内市场导致的供大于求…… 因为海运的原因,很多外贸订单运不出去,只能在国内处理掉,上半年又巨量扩产了……
是通缩。
或者这么说,中长期来看(比如十年时间),是通缩,但是为了对冲通缩所产生的巨大破产,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维持宽容的货币政策,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略微的通账……
你把 1929 年的大萧条翻出来看一下,那一次就是因为在经济下行的通缩环境下,没有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引发了大萧条,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了二战……
这次在处理经济危机时,基于 1929 的失败经验,所以在严重的通缩背景下,保持市场上的货币宽松政策,可以对冲经济下行造成的大规模企业破产……
当然,最重要的是避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省的现在世界上的富人又跟当年的犹太人一样,被追的满世界跑……
为此,美国几个最杰出的投资家还给老二出谋划策,怎样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想想也是醉了。正印了西方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把达里奥的债务危机这本书翻出来仔细看看,上面有近两百年的各国历次大的经济危机,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治国良策,每位管经济的高层都得人手一册……
至于大萧条啥情况,看看卓别林拍的电影就知道了……
那是一个拳头 称霸世界的时代……
老牛老牛,力大如牛,左一拳,右一拳,打遍天下无敌手,垃圾桶中我称王,占着垃圾桶,从此吃饭不用愁,不用愁……
✌️✌️✌️✌️✌️✌️✌️✌️✌️✌️✌️
假设: 1. 没有疫情导致国外需求回流,
2,扣除猪肉下滑对 cpi 的影响,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景象???那就是 CPI1% 以下,PPI 也不高, M2 仍在高位,那是什么??
实际利率的通缩,表面看还是微小通胀,实际利率来看,已经通缩,内需不足,生产供给过剩,那时候你怎么办??
1、加大环保,落后产能去除,2、搞科技
通胀是人类永恒的常态。区别只有温和通胀和恶性通胀。通胀的意义就是促进物质生产、投资和消费。
每一次花钱,都花在低点,未来更贵。
这样会促使所有人尽量花钱,追求物质,间接促进了科技和文明进步。
而一旦通胀消失进入通缩,生产和投资就不如储蓄和吃利息,钱越来越贵产品越来越便宜,每次花钱都是顶
非金融专业人员,胡猜一下。
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大约是即缺钱又贬值。
银行缺钱,市场缺钱,企业缺钱,甚至社会缺钱,央行各种 mlf、中期借贷便利保证市场流动性,按理说货币作为商品价格应该提高,可是宏观调控下基准利率一直在降,货币作为资产的收益反而比前几年降了不少。
在现实中,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挣钱越来越不容易,收入减少或者增长有限,综合生活成本却提高了,总的物价水平也增长了,产品不是价格高了,就是质量差了,货币的购买力没有增加。换言之,产品在升级,服务在升级,消费在升级,唯独收入和购买力没升级。
说点题外话,去年我们这边的商铺,有的卖到两三万一平,160 平房子三四百万,租金哪怕一年十万,基本也就和银行大额存单收益持平,还是在确保每年都租出去的情况下,结果热钱大量涌入,等知道的时候早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也并非经济没增长,可能贫富差距太大了,财富涌入少数人手里了吧。
其实吧,我感觉现在经济处在一个很奇怪的状态,非要形容一下,就好比一个人拿着一根木头走钢丝绳,木头往左偏是通胀,往右是通缩,下面一百多米是个水泥地,掉下去无非摔绳子哪一边。以前木头肯定是往左偏的厉害,08 年的货币政策,房子作为蓄水池涨了太多了,带动社会的工资水平物价水平涨了太多,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从左边掉下去了。想拉回平衡的时候又难免拉过了,毕竟宽松了那么久,高负债什么的都习惯了,买房付个首付坐等升值都正常,结果一收紧流动性企业纷纷倒闭,刚限制房地产行业没多久,恒大就跳出来说自己不行了,在这个预期下,正常人既不投资也不消费都把钱存银行了,于是流动性就不好了呗,流动性真要是抽大了,就扭身从右边掉下去了。这就是我对经济的感触,就是从通胀回调的过程,无非实体经济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发展了这么久,还是低端的产品多,对于这个回调接受能力不那么理想就是了。
结构性通胀与通缩。一方面,固定资产价格进入通缩通道,表现为房地产价格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及受其传导的下游商品价格进入通胀周期,其中生活必需品价格将会迅速上涨,而非必需品受制于消费端不振可能会趋于温和通胀。
处在滞胀向衰退的过程中,并同时伴随着债务的定向爆破。
接下来看情况,如果债务危机能处理好,疫情不反复,供应链恢复,原料价格稳定,中美经贸协商顺利,联储能顺利推出量宽,外需稀释,同时央妈降准,则回重回低利率低增长时代,直至新的技术突破为止。
若债务危机失控,就是天崩地裂之后,一片萧条。
目前看来前者概率更大,然而如果让美国喘过这口气,之后我们会更难。
抹脖子还是喝百草枯的区别而已。
重新写了回答
其实不是很爱回答经济类问题,因为民科太多,为什么这次认真回答,也是因为民科太多,实在是看得难受。
通缩必死。对于国家来说,制造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民众有更多钱的假象,同时物价传递并不会那么及时,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核心是要刺激信心的方式以及让居民收入增长走在商品价格前面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通缩情况下,尤其是信息时代,几乎不可能有自然性的通货紧缩,那么通货紧缩放出来的指标是什么?信心崩溃,经济学其实也很玄学,有很多学者将经济学定义成 “信心学”,不管怎么说,信心崩溃题主应该是知道说明情况吧。(还有一个原因是缩减贫富差距,不多赘述)
题主提到的供给过剩,其实是目前中国许多人认为经济不好的原因。
首先回答题主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剩了,但是价格不下跌。其实是下跌了,比如钢铁,煤炭。尤其是煤炭,跌的不成样子了,似乎一阵是以毛计价。
但是为什么 CPI 不下跌,或者说不通缩?因为它是原料,普通购买者买原来吗?买煤炭吃吗?自己加工?
那作为原料价格下跌了,为什么制成品价格没有下跌,或者下跌的幅度没有我说的煤炭价格下跌的这么夸张?制成品价格应该是有变动,或者不涨了,其实变相来说,是有下跌,但是为什么没有大的变动,因为购买者已经和商家博弈了一个价格,所以不会大的改变。通俗来说,我卖 2000,有一堆人买,销量不错,购买者也可以接受还很开心说我是良心厂家,足量,我为什么要降价?多赚一点不好吗?
接下来,为什么一方面严重过剩,一方面在那个期间没有体现出来?或者在通货膨胀 cpi 上没有体现出来?
通货膨胀是由名义 GDP 减实际 GDP 的差值。名义 GDP 属于现商品 a 价格乘以商品 A 产量加商品 B 乘以 b 价格。。。。以此类推,所有商品以及服务都是大概这么计算,我应该讲的是不正确的,因为 GDP 统计没有这么简单,但是大致原理是一致的,现今单价乘以数量,实际 GDP 则是以某年为基期,比如 2008 了,但是我们拿 1988 年物价为基期,即 2008 数量乘以 1988 物价,来排除其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然后一减然后再扣除之前几年已经计算过的通货膨胀,就是这一年通货膨胀。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是可以互相抵消的,比如中国过剩的是钢铁,煤炭,杂牌衣饰,农产品(尤其是玉米小麦水稻,15 年中粮储动用预备金来储存粮食,文件新闻稿中甚至用了 “调不动,销不出,储不下” 的字眼)都是低端产品,初级制成品,原材料。但是中国其他,包括中端一点的,比如品牌服饰,手机,家电等中端以及部分高端产品价格与产量齐升。所以那几年数据看起来,很漂亮,实际上低端产业已经是暗潮汹涌。其实郭嘉也知道,一但初级市场崩溃了,经济马上凉凉,但是郭嘉原本以为市场经济会竞争,有自己内部完成市场劝退。
供给侧改革,基本上是三年进行,第一年关国企给市场经济让市场,除了例如太钢(太钢前几年攻克了圆珠笔头钢)这种,科研实力科研任务的企业留了(其实大部分关闭的也是僵尸企业了)。第二年抓环保和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又干掉一批土高炉类的落后产能,第三年就还好了。煤炭产业直接限制产能,不让外出运煤,结果后来价格上涨了,差点又要走老路(产能过剩),被发改委死死掐着出水口,所以没有再出现旧有的情况。其他几个点有空再说
上层通胀,底层通缩。
欧美奢侈品被中国人爆买,惊呆贫困的欧美人。
底层年轻人消费降级,流行购买临期食品。
即使放水刺激经济,底层也就稍微好点,工作略微好找,自然也有点钱了。但放水,主要流入了房地产?
房住不炒,希望股市能兴国吧。毕竟市场饱和,钱多了也无处可去。
好久没有知乎回答问题了
写两句吧
答案是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
大道至简,先回归下课本讲的内容
通胀是什么?通胀是经济过热,物价飞涨的结果,直白说就是,供销两旺,ppi 和 cpi 不断走高
央行对应通胀的手段就是收缩流动性,加息,当然,最近大家听到了很多小国家在加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大哥还没加息,小喽啰们就开始加了呢?
是因为小喽啰疫情之后跟着美国大哥一起放了很多水,现在本国汇率已经撑不住了,再补加息,美国大哥就要带着绿纸,冲进去扫货了
只要本国汇率能撑住,在时下节点,没有任何国家的央行是愿意收缩流动性的,谁加息,谁的日子就得勒紧裤腰带,当然,你不加,立马崩
我们是通胀吗?并不是,即便 PPI 越来越高,但我们依然不是,因为并没有经济火热,ppi 的数据,是起源于碳中和碳达峰,也就是产能收缩引发了资源价格上涨,而不是产销两旺,经济过热
所以说,这个通胀是假的,因为资源价格不会一直保持在高位
无敌的汇率告诉我们,下一步就是要继续降准,我们的人民币依然很坚挺
这就是和其他小喽啰国家的区别,别人快崩了,我们安然无恙
那么,时下,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上证 50 和沪深 300
你可以不信
我们年底再来看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美国狂印美元,一波世界级的通胀正在路上。中国虽然面临美国各种打压但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并没有减缓,因为疫情防控措施得当,中国大陆生产井然有序。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因为疫情放缓,中国受到波及,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都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所以目前中国经济不能说是通缩,也不能说是通胀,只能说是面临结构性矛盾比较多。中国双循环战略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国面临的世界市场需求不足,国内某些行业生产过剩的问题。中国大力建设的一带一路,发展的多层次的区域贸易合作机制可以从生产到消费寻找到新的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危机也是机会,世界力量在重组,美国衰退是明确的,欧洲各个国家开始寻求不依赖于美国的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德国积极和中国合作,法国被美国抢走了潜艇大单,也开始重新思考法美关系走向。
未来中国的机会很多,挑战很多,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努力拼搏,世界会为中国而更精彩!
内循环 — 通货紧缩。(中国央行)
防火墙 — 外汇管制。(中国外汇管理局)
外循环 — 通货膨胀。(美联储)
看了一大堆,解释的稀里糊涂,还是用朴素的现象来解读吧。
亲戚中有专门做钢材生意的,动则几千万这种,这两年真的没少赚钱,因为价格上涨,材料短缺。
不止钢材,家具木料等原材料都在涨。
所以这个你说通货膨胀也好,供需决定价格也好,反正就是原材料上涨。
再来看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吃,这段时间肯定都有切身的感受,食物价格涨了,以前同样的饭馆,上海人均 80,现在没有 150 吃不饱。
通俗的理解,也是通货膨胀了吧,不然商品价格不涨。
当然出于疫情的原因,大家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往往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比如拼多多越来越多,衣服买的没有以前那么多,美甲做的也没那么勤快了。这个并不能说是通缩吧?
提高储蓄,防备可能到来的风险,是一种备荒意识。
至于旅行,疫情期间的特殊原因,大家不愿意出门,出门也不愿意过多的消费也能理解,去旅游景区的主要消费是吃住玩,住没有那么多人过去,房屋没有以前那么离谱的涨价正常。吃,因为疫情,不愿意扎堆也合理。
反馈到小企业的生意,就是订单没那么多了,企业还是那么多,订单没有那么多,原材料上涨,需求不涨,就导致了终端商品价格上不去,压缩了企业利润。
但这是持续性的整体现象还是局部性的现象,有待商榷,正常的生意现象吧,有赔有赚,熬不过去的先完蛋,让出市场空间。
三大产业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工业已经产能过剩,即便是大山里的山民也可以享受到网购的廉价和便捷,置办更多的商品,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并不是一件坏事。
提高服务业的消费就是必然的路线了。
总体而言,我认为是通胀。
今年主要还是美国疫情期间 0 利率导致美元超发,看看苹果、谷歌、微软去年市值翻了一倍以上,这可是世界超大型公司,就知道货币超发多厉害。
美元超发引发的就是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涨价,而美元超发可人民币并没有升值多少,美国人没想到自己印一堆废纸还能买到以前一样价格的中国商品,从这个角度,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是贬值的。
大家想一想,美元印多了通货膨胀,大宗商品大幅上涨,这时市场会怎么做?很可能就是囤货居奇,资本会快速将钱换成物资,等待变现,同时那些拥有物资的人可能会不急着变现,市场物资短缺,价格会飞速上涨,大家近期也看到了煤炭、天然气的快速上涨,如果这是猪肉、鸡肉、大米、小麦、玉米呢?
这种事一旦形成趋势,不仅资本会进场,一些国家为了本国稳定也会进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国家甚至会出现人间惨剧。
行空时评: 吃醋也要不自由了,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通胀和通缩能说明白的。对于社会生产的货物和发行的货币总量来说,我们是通胀的。但对于社会生产货物和其广大受众来说,广大受众是没有置换能力的。
换句话说,我们发行的货币没到它因该拥有的人身上。无法和社会生产的货物进行有效的置换。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去产能的问题,我们的产能没有严重过剩,而是我们生产产品的目标受众购买力不足。但整体社会货币体系内又购买力超标这么个现象。
这种现象下,货币是不敢随便乱印的。当货币印到一定程度,当货币聚集的那些群体集中抛货币的时候,抛向哪种种基础物资哪种物质就会立刻失控,通过这种手段最终会控制整个社会。从而,货币发行方的社会信誉会彻底崩溃。
这种情况,不是一个通胀多生产货物,通缩多印钱就能搞定的事。这是一个复杂社会分配方案中的问题。
结构性通胀与结构性通缩并存。
通缩的同时,资本家还产能过剩,并且,这些资本家快死了,降价也卖不出去,那倒不如在必须品上涨价。
魔幻时代来临。
不是必须品打骨折也没人买,必须品,比如吃的,食物,等等,开始涨价,我称它为必须品涨价去库存。
资本家的垂死挣扎,那些做不三不四产品的企业还是,赶紧关门,保留现金,裁员吧。
而那些做必须品的,现在开始涨价了。
干,一个字,难。
穷人开始被收割最后一刀了,我准备打包回家,种地了。
至于城市平民,还是卷吧。
你不卷,连饭都吃不起,毕竟你除了钢筋混凝土,没有地啊。
我回家当小资产阶级去了。
拜拜
祝您好运。
类滞胀,增长见顶、宽松预期有限、消费疲软,典型的滞胀表现。
知乎用户 资管人 Edmond 发表 从 08 年开始的量化宽松,就是各国印钱救市,这种结果就注定了。 我再次强调一个概念,现在的通胀率,已经被割裂为两个部分: CPI 和 P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投资品物价指数。这是量化宽松以及全球化生 …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名义上通货膨胀是 6.2%,但是美国公布的通货膨胀的统计方法一直都是很 tricky 的,水分很大,实际上远远比 6.2% 高。下面是权威媒体根据官方数据和其他来源罗列的一些重要民生消费品的对比去年同期的涨价幅 …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取决于多少名为 “中产” 用各种奇怪的观念把自己精致包装的无产者因为收入骤降断供失去住处。我国是个大国,千万人口级别的阶层滑落每代人都应该有一次。 知乎用户 黄彦臻 发表 这回答里面 80%的人压根就不懂。 国家要 …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不会。 新冠病毒的影响会逐渐传导下去。这玩意,一个月的话只是个公共卫生问题,半年是经济问题,一年的话那就是供应链问题,几年就会成为日常生活问题。 要保证供应链不出问题,需要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1%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