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邢老师的脚,套不进外卖员的鞋
临沂大学文学院的邢斌老师最近大火。他的文章《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似乎每次一个老师、研究员或者处级干部体验送外卖,都能成为一个热点? 邢老师在一次分享会上,从个体经验讲到了他的文学和哲学思考,非常深入。大致的意 …
原创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微信号 cicero2020
功能介绍 我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拾起那些美丽的贝壳,拿给你看。然而,真理的大海,永远在你我眼前展开。
发表于
从没有任何一条规则能杀人,
能杀人的,从来都是我们心中的傲慢与偏见,戾气与恶意。
各位好,刚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则报道《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小区门口的冲突与杀害》,有一种遏制不住的感慨,随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1
在报道当中,那个不幸殒命的外卖小哥李越凯,记者给他做了形象还原——32岁,未婚,父母年近六十,家中曾经对他期望颇高,高中一毕业就送他到澳洲留学,攻读心理学,总共花了一百多万。从澳洲回来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送外卖打零工补贴家用,看得出,小李是个非常勤奋有想法的人,想自己创业、做木工、把手工家具发到网上售卖,看到视频平台很火,就想拍短视频推售家具,但回国五六年了,一直没激起什么水花。所以只能出来送外卖,同时过着一种低欲望的生活。“他说不打算恋爱和结婚,只希望经济上取得一点成绩,父母有经济压力。”入职外卖员的几天,他工作很勤奋,别人一天送几十单,他送100单。
但就在他在为自己的未来奔波的时候,一次与小区门口保安的争执,和突然刺来的凶刀,结束了他的生命。
我读到这个画像的时候很触动,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也许另一个时空位面里,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32岁,这刚好是两年多前,我从单位辞职,开始专职做自媒体的年纪。尤其记得,当时领导在签字放我走之前,还最后劝了我一句,说“小西,你可能想好了。自媒体可不比铁饭碗。也许你出了单位这个门,你的号立刻就没了。到时候你怎么办?”
当着领导的面,我当然感谢一番领导,然后请他放心。可是真辞职出来,我自己心里也在自嘲:是啊,万一那样了。我怎么办?
我不敢给家里打电话,怕他们无谓的担心。只能跟朋友商量,然后自己给自己打气,说“大不了,出门送外卖呗。总还能养活自己。”
朋友说:“拉倒吧!你复旦大学毕业,最后沦落到去送外卖,这不跟北大出来卖猪肉一样惊世骇俗么?”
我当时苦笑:“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人总得活着吧?”
是啊,人总得活着吧?从开过那个玩笑之后,我点外卖时有了个习惯,会把外卖平台送我的那个红包,用打赏的方式转送给外卖员。虽然也就三块五块的,但多少也是一份心意。
我也曾自嘲的想,这是不是一种伪善呢?
但想过之后我发现不是的,我这样做的唯一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在开过那个玩笑之后,真的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如果我的自媒体创业失败,或者像新闻中的那位小哥一样,屡次努力而不得门可入,我可能真的就去送外卖了。因为我总得活着。
你看这位不幸的外卖员,留学归来,因为际遇不好,不也得送外卖为生么?
所以,我、我们和那些外卖员之间,真的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职业鸿沟”。我们不过就是这个漂泊不定的社会当中奋力挣扎的个体而已。区隔我们的,不过是几个偶然的运气与际遇。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工作确实不好找,而阶层沦落,确实太容易了。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外卖小哥的不幸遭遇引发了那么多网友共鸣的原因——我们都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本质上是在同情自己。
2
但我觉得这种讨论中,有一种倾向是让我不赞同的。那就是很多人讨论了半天,最终会把矛头指向外卖员这份职业,认为是外卖平台要求小哥必须准时送单的契约和算法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让外卖员“困在算法”中,甚至“害死了小哥”。
我觉得这个流传甚广的想法有问题。
首先从报道还原的新闻事实我们能很容易的看到,外卖这份职业,至少给李越凯在困境中提供了一种自食其力挣钱的机会——“海归大学生回国送外卖”这个说法听上去固然很令人,但至少比“海归大学生回国在家待业”要强得多!在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时候,能跑几单外卖,自食其力的挣钱,这难道还不正能量么?
而很多人一说起外卖员太辛苦,就呼吁要严管、乃至取消外卖这个行业。这种思路之幼稚,让人想起了郭德纲老师讲的那个笑话:村里的“大善人”看不得乞丐要饭,就要要把全城的乞丐都赶走,以图他良心安宁。
是的,真要实现在了这样的思路,固然能让很多善男信女心里好受一些,可是却会让更多的李越凯们沦入更困难的现实境地当中——只不过我们不再那么容易看到罢了。
还有人呼吁平台应该“放宽算法和送单时效,让外卖员们不要那么赶”。这个想法看似慈善,实则也是似是而非——
我们必须要澄清一个问题,促使外卖员抓紧时间送单的规则,到底是谁制定呢?表面上看,似乎是平台方与他们签订的契约。但实则不然,是外卖行业目前的供需关系和商业规律使然。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而这个“新就业形态”主要指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以网约服务业。
而若问,到底是什么让网约服务业拥有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吸纳量呢?
答案是网约服务业的高效、快捷与廉价。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当你叫外卖时,能够预期到快递小哥会迅速而且便宜的把外卖送给你,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外卖、网约车等服务。
请问,如果我们不依靠市场的自然调解,而是主动强行更改外卖平台的送单契约。那会造成什么呢?
表面上看,可能会缓解外卖员的压力。但长期结果却一定是,外卖业在用户的眼中不再那么快捷、廉价了。进而很多用户会放弃选择点外卖。快递员最终的总体接单池会迅速萎缩,最终导致这个行业无法容纳那么多的工作机会,让很多李越凯们失去获得“落脚工作”的机会。
是的,把悲剧归因于行业送单契约的严格,说外卖员“困在算法里”。这是一种很多人在看到此类新闻时最容易想到的议论,可是这种议论却也是最廉价而无用的——让外卖员不得不赶时间的,是该类服务业目前所达成的客观供需平衡,表面的平台规则无非是呈现了这种市场的动态平衡罢了。
幻想通过强力的方式,强行修改这个契约的实现与价格,或者简单的谴责平台。也许能解一时之气,但一切试图与经济客观规律作对的一厢情愿,一定是受到规律的反噬和惩罚。最终为此买单的,依然是那些奔波的外卖员。
所以我觉得,眼下某些评论对这起新闻的评说,有些跑偏了,把矛头对准外卖这个行当,空说些什么“资本对人的异化”“困在算法里”。这些议论停留在“评论家的轻易”中,是一种简单归因的想当然,是空想者试图修改客观规律的狂妄。
那么,我们从此事中,应当得到的正确反思,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要先回归到个案的本身当中,才能瞧出端倪。
3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该起事件是一起偶发的恶性凶杀案,那个杀害外卖小哥的保安,你就很难将他归为一个“正常保安”,正常保安谁闲着没事带刀上岗执勤,一言不合捅别人一刀啊?
可以想见,在这起悲剧发生之前,这个保安身上其实已经自带了一种戾气,隐约产生了那种无差别攻击,就是要找一个人来捅一捅的恶念。而那位外卖小哥,则不幸撞到这个恶徒的倒扣上。甚至他有可能是为该小区业主挡了刀——反正刀已经在手了,如果这个恶徒不是因为当天的争执捅了他,他没准也会为别的争执去捅别人。
但是,这名保安最终挑上了外卖小哥下手,又有一定的必然性——我不知你平时用心观察过没有,国内个别“高档”小区、写字楼的保安,平素确实经常找外卖员的“茬”的。人家要进去送个快递,在可放可不放的“自由裁量”之间,有些保安就会天然倾向于不放。
我自己出门在外,就亲见过了不止一次这种事情,写这篇文章时,我都能回忆起某些保安“拿”住外卖员时的那种神态,面对对方送单时限快到,却不得门而入时的哀求,有些保安脸上居然生出了一丝居高临下的管理者的得意与享受。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底层互害的心态在作祟——有些保安作为服务业从业者,有自己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产生的戾气,除非遇上疫情那种极特殊情况,他们无法向业主或上级这样的强者发泄,于是会更倾向于拿捏比他“弱”的外卖员。通过“管理”对方获得一种心理补偿。
而推而广之的说,有这种“捏软柿子”心理的,又何止是个别保安呢?
这两天我我刚好看到了另一则新闻,某地医院的一位护士,点了一份外卖,因为只写了科室没写楼层,外卖员无法送上楼。结果该护士就打电话过去追责。按说这本来也没什么,用户权益么,可是那位护士在打电话时说的一句话特别让人受不了:“你就是个社会底层,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
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就觉得这位护士的思维方式真的既可笑又可鄙——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真的要在各种职业当中分个三六九等,同为“伺候人”的行当,护士又到底能比外卖员“高端”多少呢?你说人家是底层,那你不是么?
我们现实中有些人,真的就是这样对待他人的。越是自己身处底层,反而越是以过时而庸俗的层级的身份去审视、衡量他人,媚上虐下,一定要比出一个他比别人更“上层”的结果来,以求心理满足。宛如未庄的阿Q总觉得自己比王胡或小D高级一些。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当年对我们国民性的讽刺:“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
我觉得,这种在他人进行阶层比较中找优越感、存在感的心态,是有毒且可鄙的。它在我们社会中的陈陈相因,才是造成外卖员和所有“伺候人”的服务者在现实中压力、甚至酿造这场凶案悲剧的真正原因。
因为当大量人都像那位护士一样,潜意识里认定外卖员是“社会底层”,就会有更多的用户苛责给他们送单的外卖员、更多保安苛待想要“从此过”的外卖员。
而这样的人多了,保不准就真会有人像那个杀人的凶徒一样“弱者之怒抽刃向更弱者”,胸中一有戾气,就向比他们“更弱”“更底层”的外卖员发泄。
所以,对于这起事件,我不呼吁什么“改变外卖规则”“抵制资本对人的异化”,因为我知道从事外卖业是那些外卖员们的主动选择,强行更改外卖的规则,试图以人的意志扭转客观规律,除了让他们失去这份宝贵的营生别无任何作用。
我要呼吁的,是改变我们的人心,改变那种底层互害、让更多人从把他人视为更底层的互害心态中走出来,走向“底层互怜”、走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宽容,互相帮助。
如果你是点外卖的用户,请你向每一个给你及时送单的外卖员报一个微笑、说一句谢谢、甚至给几块钱打赏。
如果你是小区或写字楼的保安,请给他们多一点通融、帮助。
也请把这种善意普惠到所有你所看到的,为你服务或你所服务的人身上。
别再分什么“上层”“底层”,因为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在这个谁的工作都可能说没就没的际遇里,你还分什么上层底层?
给你送单的那个外卖员、给你打针的那位护士、为你出门抬杆的那位保安……他可能就是昨天的你,而你,也许会成为明天的他。
是的,
那个争分夺秒送外卖的小哥就是我,
那个尽力照顾病人周全的护士就是我,
那个在寒风中看门护院的小区保安就是我。
请对所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底层人”报以微笑,
请看见他们的辛劳,
请理解他们的困苦,
请不要对他们发泄你从别处得到的戾气。
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
下一个突遇风波、沦入底层、挣扎求生,却无人怜悯的人,
就一定是我!
我们无法决定冬天是否到来,
但我们可以决定向他人传递冷漠还是温暖。
凛冬之中,就让我们彼此相怜。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文章有点长,感谢所有能看完的朋友。
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临沂大学文学院的邢斌老师最近大火。他的文章《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似乎每次一个老师、研究员或者处级干部体验送外卖,都能成为一个热点? 邢老师在一次分享会上,从个体经验讲到了他的文学和哲学思考,非常深入。大致的意 …
最近有个热搜,叫:“外卖小哥里面有多少大学生。” 一开始,只是魅族前高管李楠给了组数据,说30%的外卖小哥有本科文凭。 他其实没给出任何信源,不过底下网友却大都相信。 有人阴阳道:孔乙己终于脱去长衫了。 有人感慨说:还是中国年轻人懂事。 这 …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打工人打打工人。 打工人被打工人打。 打工人把打工人打。 枯燥的现代汉语语法转换,在这个场景中转换出戏剧性、讽刺性和悲剧性。 打工人是来打工的,结果变成打人的了。 到底是人把工来打,还是工把人来打? 这其中隐藏 …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01 浙江宁波。 一条宽阔的马路上,人来车往。 一位环卫大爷独自跪在一辆黑色轿车前。 有人经过,前去劝说,可老人始终长跪不起。 路人纷纷侧目,起初是惊疑,等有所了解后,只剩下愤怒。 来源:九派新闻 那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流调成为了这个时代映照更完整人间的镜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给这么多人按时送餐,自己却一天只来得及吃一顿饭,为了多送几单, 阳性之后,这位小哥他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没法继续送餐, 唉。 想到同一天看到的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