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国家人民都不如中国人这么爱奋斗?

by , at 21 December 2020, tags : 奋斗 中产 发达国家 孩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El Facil 发表

房价爆炸前日本社畜能全年睡在公司,觉得努力工作能买下全世界,后来连跌 20 年也都佛了。

别把自己想得太特殊,每个人都有中二的年纪,也都会长大。

知乎用户 千叶 发表

  这次我想从个体的角度,谈一个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崇尚丛林法则的人挤人的高压环境里,一个人过上自由的生活如何可能?(推荐相关书籍)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不能过上自由的生活。

  这里姑且把自由生活定义为较少的人际压力,拥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我们认为一个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是房和车,然后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外在于自己的客观物,眼下能直接获取它们的办法似乎只能拼命加班工作,那么我们就已经掉入陷阱里了。其实,房和车只不过是表象,它们的本质是社会承认(伴侣的承认、朋友的承认),即人需要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中得知自己该如何看待自己,进而巩固自己的自我概念(参考卡尔 ·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如果拥有财富不能转化为社会承认(比如清代即使非常有钱的太监也会被普通人瞧不起),或者不能转化为自我承认(比如许多人物质丰富但有严重的抑郁),那么就不能说财富是自由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物质的追求背后是对他人承认自己的追求,进而转化为自我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比如楼下的小学生们最近突然热衷于收集某一种卡片,商家们趁机把价格翻了七八倍,仍然止不住小孩子们节衣缩食地去买,因为能收集卡片最多的人会被认为是最有能力的,在这个微观的环境里,卡片是比钱要更值钱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那种没有房车就不配活着的观念,问题就转化为如何获得社会承认上

  有人会说:社会承认也是一种客观现实,你不能否认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就是势利的,只看表面的。其实,这里有一个误会,那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现实实际上并不真的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怎么想,而往往是由几个重要他人(父母、重要朋友)以及小圈子造成的,没有人真正接触过 “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一个农民家庭和一个商人家庭的孩子,在谈到 “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 想到的内容常常大不一样,虽然表面上他们谈论的都是一个概念。即便我们承认真的存在 “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 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和你的思想发生关联仍然是靠你的小圈子为中介的。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反思、批判你的重要他人对你思维方式、性格气质的影响来实现精神上的超越,之后你可以通过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社交圈子(精神交往),从而将抽象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很多人不相信网上交友和网恋,认为那很 “虚”,但现实是,人类历史正是呈现出不断把“虚” 的东西变成 “实” 的趋势(从农业、工业到文化产业),一个人利用互联网找到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个过程正是从 “虚” 中创造出一个 “实” 来(无中生有)(邓晓芒《人之镜 · 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实”的 “虚” 的关系并非如老子所说的 “虚其心,实其腹”,事实上“心”(精神)才是真正的实。如果你能够从“精神是实体” 的角度理解问题,许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其实,精神和物质本质上是一体的,当你从精神的角度理解财富后,财富也往往会向你敞开。

  其次,我们需要破除社会对于吃苦的崇拜和对自由的污名化。

  许多人不敢不加班、不工作,除了上述的害怕被讨厌的原因外,还害怕自己成为无用的人,所以想从吃苦中寻找出某些经不起推敲的意义,比如把身处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说成是锻炼人情世故的能力,把忍受无聊繁琐的工作说成是在锻炼顽强的意志力,实在无话可说了就搬出 “青春拼搏无悔” 这种空洞的安慰剂。这些心理防御都是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长期处于有压力的、焦虑的工作环境里,人的思维带宽只会更小,视野更局限,更加缺乏洞察力和创造力(参考《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长期处于可能被伤害的防御心理里(勾心斗角的环境里必然意味着互相伤害),人确实会变得更能忍受,但这不是什么能力(所谓能力就是可以选择的,可为也可不为),只是一种麻木和无助(参考马丁 · 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David J.Wallin《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人的身体和认知存在着相互影响(参考《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在一个对身体规训严重的环境里,不仅人的思维将受到严重限制,人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挫(有压力的条件下的学习不仅效果更差,而且不可持续),而这其实是损失了人最宝贵的能力——持久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许多人的职业规划就是线性的熬年限、熬资历、看概率,这种思维方式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损失了什么,才会无视自由生活的迫切性。

  第三,我们需要明白自由生活对人生(婚姻、教育、职业发展)究竟有哪些潜在价值。

  许多人在核算生活成本和收益时,常常不理解、不知道从精神的角度看待金钱,导致与实际情况产生严重偏差。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自我的 “刚需”,一切的刚需都是以“我” 为绝对前提的需要,这也意味着,我必须在内心里给自己的 “刚需” 找到个体性的理由,而不能仅仅以“大家都这样”(或以外在于自己的客观现实为依据)就批准了自己的经济行为。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精神胜利法,但只有这样看待问题,你才会去不断反思自己的需求有何依据,而不是一被外界鼓动、诱导、恐吓就忍不住掏钱(参考《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思考,快与慢》)。由于拥有理性的投资、消费习惯是需要花时间锻炼和培养的,它不仅需要有长期保持敏锐思考的能力,也需要搜索信息、快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且这些能力都不可能是通过学校或者任何培训班教出来(学校最多教你如何解决问题,但最难的是如何结合自身需求去定义问题,这是不可能培训出来的能力),只能在自由的生活环境里自己探索。实际上,这些能力往往与大部分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互相抵触的,因为前者需要的是不断发散、不加任何框架限制地寻找原因,而后者则往往是针对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有局限性的思维活动。

  因此,自由生活的巨大价值,一方面在于它可以为心智留出空白,使那种由于焦虑和压力导致的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得到缓解,进而极大地降低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是只有在无目的、不加限定的生活环境里,人才能够成为真正有思维能力的人(而不是光有文凭)。许多在自己领域相当专业的人往往脱离了熟悉的圈子后就犯极其低下的错误,这源于他们并没有把理性运用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去,只是上班或者上学时唤醒一部分,其他时候理性是处于沉睡状态的,他们本身不是思想上的勤奋者**(参考《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因此,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实是,专业文凭对于真正渴望求知的人来说并不是必需品(当然这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人也是多面的),如果一个人关注的是事物本身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高估这些世俗标签的意义,(这些东西其实非科班照样能够获得)。对于 “科班” 这一标签的追捧,实际上是在为思想的懒惰找借口而已。其实,如果一个人内心足够敏感,他就会意识到世俗标签常常表现出对求知欲的阻碍效果,因为任何考试、评测、证书都是分领域的,限定时间的,但人的思维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可不分文法理工农医,也不遵循任何学术共同体的划分标准,更不会遵循任何外在的时间规律。

  这里需要着重解释一番,尽管我绝不否认世俗标签对人心理安全感的巨大意义,更不否认学历的价值,但我在这里仍然想强调它们可能造成的问题。在我接触许多人的经历后,我验证了这样一个心理事实:一个人的精力、学习能力、创造力等等个人能力,其实和他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心理定位有密切的联系,人常常是通过自己在何种人际圈子里建构自己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这种自我概念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指导自己的言行的(卡尔 ·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比如一个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的人,他会在许多领域和场合表现出符合学生身份的言行,即使在那个场合并不适合表现出那种言行。因为任何特定的社会身份(比如我是一个教师、医生、商人、学生)都包含着该身份所对应的知识边界和权力场域,所谓知识边界,就是一个身份所对应的知识必然是有边界的,甚至与其他知识相冲突,比如一个教师如果精通于不符合教师气质或社会主流对教师的刻板印象的知识,人们就会说他不务正业,或者怀疑他是否把心思都用在了教育活动里,而不是赞叹他的爱好丰富,兴趣广泛,一个理工科学生需要通过建构 “文科生都是空口说白话、逻辑水平低” 来确立自己的优越地位,一个 A 学派的人常常过度贬低 B 学派的学者,把 B 学派说成一无是处(这样无意义的口水仗到处都是,但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无反思地认同自己的身份,必然会让人带着偏见去看待其他领域的知识,并**常常过分夸大了不同学科、不同职业的知识之间的壁垒和分裂,**比如所谓哲学和科学,理工科和文科,理性和浪漫等等事物在大众看来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但这些对立对一个丰富的、真实的、追求真理的人来说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谓权力场域,就是该领域里人们会依据掌握文化资本的程度建构权力的阶梯关系(参考布尔迪厄《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张毅《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比如职称越高、头衔越多的在那个领域往往越有权力,于是人们经常把追求权力场域中的上游地位当成了自己在追求知识。以上两点正是我认为社会标签对人自发的学习能力的干扰所在,当然这里不是建议大家都去退学,都去放弃资历证书,而是说我们在保留世俗标签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去关注真正永恒的东西,任何证书学历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取消、修改、缩水、贬值,但自己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力不会。

  第四,我们需要了解自由生活可能带来的问题。

  我以为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心的痛苦和不幸的感觉;二是会暂时地变得很无能,没有办法进行工作和社交。

  中国家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从小被不信任的,一旦放松监视就会立马不求上进、惹是生非,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为了避免外界惩罚,学会了预先进行自我审查,当自己出现想要颓废的念头时,不需要等待外界惩罚真的降临,自己就会寻找出各种理由反驳。那么自由生活的一个巨大作用,就是严重冲击了这种他律下的 “伪自律”,当你发现,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人会批评你,指责你,你真的可以去做时,你会感到极大的恐慌,不仅是恐慌自己不知道未来会滑向哪里(因为你完全无法预测自己下一个念头是什么),更恐慌的是,你意识到自己原先的自律根本就是装出来的,只是没有条件放纵自己,一旦有了机会,你比你自己讨厌的人还要过分(所以说人们讨厌的人里往往藏着被压抑的自己)。当你脱离了人挤人的环境,只和自己相处时,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有很多在被规训环境下所不可能产生的各种念头,它们都冲击着你原先的自我认识,正如我在另一篇回答为什么如今知乎上还有这么多人反对「自由」?里所说:

你开始对那些庆祝放假的朋友圈动态无感,因为你每一天都在放假,但这一点都不快乐,因为放假的快乐,只有依附于不放假的痛苦才能存在;由于你可以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你很快就意识到所谓 “清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这样的话根本就经不起反思,实际上,一切先前所以为的那些天经地义的人生意义都在这种自由生活中彻底崩塌,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在集体中,人们常常把周围人当成自己生活的参照物,不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怀疑,可现在发现,就连 “人为什么要吃饭睡觉” 这样简单的问题都显得很沉重。这是一种极度虚无和痛苦的感觉,痛苦到人会怀念那种有人给你提供现成的生命意义,甚至包办一切的生活。

  这种状态下的你也会变得很无能,因为虽然你拥有特别敏锐的内心和强大的思维能力,但却无法应用在任何世俗事务上,因为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欺(我必须毫不怀疑我做的事情是有巨大意义的),需要与现实进行妥协,需要处理许多琐碎的细节,不断进行元追问势必会打破自欺,人也就显得特别无能。

  因此,自由生活绝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轻松,说自由比不自由容易,就好像说一个奴隶反抗比服从容易,一个艺术家独创比模仿容易一样(参考邓晓芒《灵之舞》)。它意味着敢于接受自己的各种恶念,敢于让自己陷入未知和荒谬中的勇气,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是人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生活,他不会永远陷在虚无和无能的状态里无法自拔,相反,当他挺过了这个阶段,他也就迎来了新的生命。正如黑格尔所说:

一般地可以说,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转折点,这是他的本质上的一个昏暗的收缩点;他要通过这一关,才能达到安全境地,从而确信他自己,确信普通的日常生活,而如果他已经没有能力以日常生活来充实自己,则通过这一关才能确信一个更内在更高贵的生存。

相关回答及文章:

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你对放弃高考准备去上海图书馆自修的男孩有怎样的建议?

如何看待安徽一中学在操场公开砸学生手机,校长称「有些过激,但不做危害更大」?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官博发布清华学生的作息表,每天只睡 5 小时? 这种作息方式是否在透支身体?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发达国家奋斗的意思是:我努力造飞机,然后让弱鸡们用 100 亿件衬衣来换。

中国的奋斗:我先学造自行车,再学造汽车,然后学造高铁,现在我也会造飞机了。你发达?发达个毛线,都给老子经济危机。

奋斗逼的奋斗:我先造他 2000 件衬衣,把隔壁那个只能造 1000 件的挤走,然后加紧造衬衣,总有一天我会击败造飞机的发达国家的。

知乎用户 喵大人 发表

说中国年轻人不爱奋斗爱佛系的也是你们。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中国人对于 “玩” 的理解,本来就是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的。

全世界开放的国家,恐怕只有中国,才会把 “玩” 当成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需要给 “玩” 寻找 “正面意义”。在一个人自述“我没有玩的资格” 时,恐怕只有中国,才会夸他 “有拼搏精神” 而不是感叹“基本人权得不到满足”。中国人下棋,是为了开发智力,打游戏,是为了拼搏进取,踢球,是为了强身健体,看电影,是因为“你知道我家偶像有多努力吗”。

把 “娱乐” 包装成“努力”,假装不在玩,当然会觉得“中国人最努力”。把这些额外的意义去掉你再看看。

提供一个旧回答:

[国外有哪些事情是大部分中国人无法接受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178265/answer/709599886)玩。
国内普遍存在的观念是,“玩”等同于浪费,甚至是堕落,简直可以说是犯罪,公开的谈论 “玩” 是不可想象的道德败坏。
所以,做这方面生意的,找了条曲线救国的道,把 “玩” 包装成 “生活方式”,甚至提升到“身份认同” 的境界。我是热血少年,所以我玩游戏,我是文艺清新,所以我旅游拍照,我是流行达人,我看电影追剧看综艺。你是什么人,你就该玩什么,通过娱乐方式就可以判定一个人的阶级。
目前中国唯一能无视身份差距的 “玩” 是看球,而且还仅限于足球篮球这两项,你如果说喜欢看棒球都会有人觉得你是看日漫的中二少年。
我们已经在 “玩” 这个字上打上了深深的身份烙印。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因为现阶段的中国,奋斗还有获得感。要是哪天没有了获得感,你看他还奋斗个鸡毛不?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种获得感,如果有哪天你干活不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你看你还奋斗不?磨洋工也不会少一毛钱的收入,累死累活也就那么多,人不可能长期保持这种奋斗。日韩当年都比现在的中国人还要拼,等到经济不行了,灯尽油枯也没有什么获得感的时候,还不是马上就佛系了。

这是连狗都知道的道理,偏偏人喜欢视而不见。

我们家黄科长屡次三番试图谋杀我,比如说趁我睡觉的时候一口扯开我脖子,或者趁我在拉萨河边上发呆的时候一头把我撞到河里去,再或者感染狂犬病然后传染给我,因为我曾经把它的蛋蛋割了。

导致它一直没有把这种阴谋付诸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我让它担任保卫科科长的职务。

在来农场以前,它是一条很可怜的流浪狗,朝不保夕不说,因为它是短毛狗,冬天还很容易冻死。我捡到它的时候它就正在垃圾堆里瑟瑟发抖,别的流浪狗还排斥它,动不动就要咬它,甚至把它吃了。

而来到农场以后,虽然蛋蛋与它挥手作别,从此了却烦恼根、一心看大门,但是他获得了比较优势:它是保卫科科长,其它狗子都是受它管理的下属。

因此它果断放弃了对自己蛋蛋的追诉权,从而选择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你想想,连自己的蛋蛋都能果断放弃,劳累一点算什么。

黄科长觍列农场管理阶层之后,因为整天跟人打交道,充当人和狗子之间的桥梁,逐渐也沾染了不少人类才有的恶劣习气。

比如说,恬不知耻

箭头所指的狗子为恬不知耻的黄科长。

该科长任职在位期间,抵死不承认自己是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贪恋位高权重而放弃的自己的蛋蛋,而是拼命的为自己舍蛋蛋于不顾找借口、找理由。

首先,它声称这是因为文化差异。东方的狗子要割卵子,是因为东方有宦官阉人的传统文化;西方的狗子不割卵蛋,是因为西方自古以来都不割卵蛋。

其次,它声称是受了黑心资本家的蛊惑,也就是我,是我极力鼓吹割卵蛋更好,是我声称割卵蛋有利于长寿,是我声称割卵蛋美容养颜还有利于解决拖儿带女的问题。

然后它还辩称,它的卵蛋被割是带有强迫性的,那五大三粗的胖子一把揪住它顶花皮就摁翻在地上,手起刀落、电光火石,蛋蛋就搬了家。

最终它经过详细的论证,证明了它的蛋蛋被割是具有正义性的,是光荣的被割,是正义的被割,是顺应自然的被割。简直就是幸甚至哉,割以咏志;狗生几何,对酒当割;白日放割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今日听君割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割舞几时休;割蛋以明志、去势以致远

总之,蛋蛋被割,黄科长自己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它就是所有没有蛋蛋的狗子里面的一朵白莲花,简直是堪称东厂一枝花,太监的道德楷模。

它的这套说辞为它赢得了很高的狗群地位,众多狗子都为它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所感动,兢兢业业的干好保卫科工作。它俨然成了狗群里的意见领袖,颇有点呼风唤雨的架势。

然而我肯定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因为我是黑心资本家。

它找的那些理由在我看来都荒唐可笑,比如说,西方先于东方割狗蛋,也就是近几年才有宠物绝育这一说,不信您看农村那么多大黄,哪个割了卵子?就像 20 世纪初期的西方工人阶级一样,哪个又不奋斗?哪个不是削尖了脑壳往上爬?至于黑心资本家的蛊惑,黑心资本家又不是今天才有的,更不是中国独有的。再比如强迫性,你打死不让摸蛋就拼,谁敢?

刚开始黄科长也不大敢在我面前嘚瑟它这一套理论,因为我是黑心资本家,它一切的苟且都是跟我达成的阴谋,它这些小九九我心知肚明。

然而在狗群里得到众多支持以后,它有点得意忘形了,跑到我面前嘚吧这些破事儿。

我反手就是一个耳光上去,打得狗头砰的一声,狗脑子差点打成猪脑子。

我说,“你特么蛋都没有了,你还扯蛋呢?”

黄科长当时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呲牙就要翻脸。

我可不怕它这一套,因为我是黑心资本家。再呲牙,明天就把你赶出去。

本来炸起来的狗毛瞬间就顺滑了回去,这厮尾巴一夹,立刻换了一副模样,地上一趴乖得不行。

谁都明白的道理,蛋之不存,毛将焉附?不给你点甜头,谁又愿意不要卵子呢?只要甜头还在,黄科长就断然没有理由要我的命,为它的蛋蛋报仇。如果这个农场倒闭关门破产报销,它第一时间露出獠牙直取我咽喉,而如果没破产,我就算真的把它狗脑子打成了猪脑子,它也一样乖乖的。

不管是人是狗,欺骗自己总是不好的。

知乎用户 河内程飘雪 发表

因为人家不想要福报,也不爱结交兄弟

知乎用户 四七 发表

纳尼!我潜水两天怎么就破千了?
首先关于考试,本人两个英国硕士,我当然知道英国大学的分数啊。
问题是我提到的这个分,是高中入学分。
英国高考 A-LEVEL 一直有划分时区的惯例,为了防止作弊。
但是从 2000 到现在 2020 年,有兴趣的人可以拿每年亚洲区的卷子和英国区的对比,大多数专业的数学教育者会告诉你,我们的时区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当然英国人不会承认。
即便如此,我们时区的分数线还是屡屡创新高:本区包括了北上广深港澳坡县马村日韩印!
在这个统考之后,成绩优异有竞赛背景决心报考牛剑的人会去考另外一个笔试,这个考试是统考之外的,只有少数人会考,剑桥的 step, 牛津的叫 mat. 我说的数据,是 MAT 的数据,所有人考的是一模一样的卷子。最后牛津的录取是在考了 MAT 的人里面录的。 所以学生发邮件问的是录取了的人里面 MAT 的平均成绩。
-- 我没说人家不对啊,换了我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朝强大,我也不乐意清华北大把所有名额给一堆金发碧眼的 “贱民” 啊!只能留非常非常一小撮,所以 “贱民” 就要奋斗去抢啊!
有人提到饺子的人口因素,这和国籍不矛盾啊。
物以稀为贵,中国就是有十四亿人,才要奋斗啊。
他们只需要跑赢六千万人,而我光想跑赢广东省就 1 点多亿……
而且我走过很多地方统计学意义上价格都是,法国菜 > 意大利菜 > 东南亚菜 > 中餐。
中餐唯一能在价格上跑赢法国菜的是西方人不耻的粤菜系鲍参翅肚。
不过看了评论,我才知道原来包小笼包的师傅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国年薪百万,轻轻松松就国内几套房子的哦,好厉害哦!!!

奋斗这事情,不仅是中国人,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都是酱紫的了。
当然,我不是提倡奋斗、不是提倡奋斗、不是提倡奋斗!
我不是奋斗婊,你也表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所以我才混在国外给资本主义国家添堵添乱啊!
问题是,在我到达不用奋斗的环境之前,我要比人家奋斗很多倍……
——————————————————
我们部门就我一个中国籍。
他们老爱 diss 亚裔学生补课的氛围。
亚裔考高分,是因为补课。
白人考高分,就是 creativity.
我开玩笑似的问意大利姐,我上长笛课,你儿子也上长笛课。
我一个星期一节课,他一个星期三节课,这算不算补课?
我们学同样的时间,一起考过了八级的话,你会不会夸我有 creativity?
但是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悠闲。(我觉得说人家颓废有点过了)
我竞赛组的几个亚裔分别给几个大学发了咨询邮件,他们把大学录取数据发回来。
牛津大学为例,去年录取的学生里面,英国籍人入学考试平均成绩是 75 分,中国籍 88,菲律宾籍 86。– 也就是说中国籍要比英国籍多努力 17%。
这还是拿到了牛津面试的人之间的比拼,那在面试之前呢?
A-Level 的 Further maths 考试,英国区 A * 分数线是 186,中国区 196,并且中国区卷子难度更大。

我很喜欢用一个饺子的故事怼怼意大利姐:
意大利人做的饺子,就叫 ravioli,餐厅卖 25 + 新币,厨子月薪 5-6 千新币,不一定请得到。
咱们大陆海漂师傅的手,那叫 dumpling,鼎泰丰,上好的竹笼,18 层的折子,才卖 12 块新币不到,老师傅月薪 3500 新币。
我们能不奋斗么?

知乎用户 Chang Allen 发表

今年 32 了,在国外呆了 1/3 的时间,再加上老婆的原因误入东南亚,不得不说:

中国人爱不爱奋斗,这个我不大清楚。中国人能奋斗且平均努力水准是世界之最,这个基本是真的。

至于原因我觉得一共是三个,首先是不得不奋斗。对于出身平平,甚至贫困的人来说,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就是奋斗。说实话,我们应该用进步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因为如果在普通人群中能有 “奋斗就能改变生活” 的共识,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劳能有所得,所得能改变生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类似快递,送餐,施工工人一类的工种已经渐渐体现了人工劳动溢价了。

第二个原因是,习惯。其实这不是一个新观点,当今世界上除了西方世界整体当框架下的文明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外,只有以东亚儒家文化为根基日,韩,新加坡和湾湾,实现了真正的基于工业化的现代化,中国总有一天也会到。这说明了文化的内在共同性。东亚文化下的普通民众比较有行动力,比较适合工业化,比较容易管理,也比较接受努力奋斗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思想,比较接受的意思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奋斗所要放弃的个人休息、家庭等等种种的耐受度。这是一种文化上滋生出的习惯。有些人会 critisize 说这很悲哀,但我们从一个更远的视角来看,这是唯一能够发展的方式,而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够发展,个人的生活改变其实根本无从谈起,所以真的无需玻璃心。饭都还没吃热乎呢,就开始追求精神文明,有点矫情。世界是很残酷的。

第三个原因,也是我想重点说的,就是努力之后可以赢得上升通道。这个上升通道指的是财务自由,阶级跃升的那种上升。别笑,这种通道其实在很多社会里其实是关闭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国家,美国。私以为,美国之所以至今仍然在西方社会里一枝独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依然保留了普通年轻人的上升通道。有能力的的人通过努力可以得到匹配才能的地位。这一轮,请看硅谷。大部分的硅谷新贵,都没有太多显赫的背景,是实打实的天才 + 努力 + 机遇的结果。我的大学是在 UIUIC,就曾出国很多硅谷公司的 CEO,他们确实都是普通人,普通的码农。所以,短时间内说美国要衰落,我是不认同的,这样一个普通人上升后的现身说法是很能鼓励人的,所以美国人是相信奋斗的。而欧洲的老去,很大程度来源于人口的流失和上升通道的关闭。用比较好听的话说呢,就是用世界二流的佛系定位换取永久的和平。

今年过年,刚去了一次澳大利亚,和我十年前去没有什么变化,就拿它举个例子吧。澳大利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采矿,旅游和教育输出。听到这,你就该明白,这个国家的上升通道基本是关闭的,天花板已经顶着额头了。年轻人在一个 2000 万人的市场了是没有办法通过奋斗真正得到什么质的改变得,但是呢,不努力也不会太差,因为这三样基本都是坐着吃山的。所以我是澳大利亚人,我也不努力。因为都差不多。

再说泰国,因为我老婆的原因,了解比较多。泰国 2018 年的人均 GDP 是 7500 美元,对你 2018 年的中国人均 gdp 其实真的差距不大,算是东盟里面的第三名?(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前面,其实大家讨论很热烈的越南人均才是它的 1/3)也就是说伟大的我国,也是近几年才真正在人均上甩开它的。但是这个国家很多地方特别像日本,成体制的垄断。整个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还是以农业为住,外加旅游业。但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被外资或者大财团垄断了(很多是华裔构建的)。一个普通人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壁垒非常非常高。我也问过我老婆,有没有什么泰国年轻人创业然后特别 nb 的那种?她完全说不上来。所以还不如进入大企业做个职员。过去的 10 年间,你说的出日本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新公司么?还是有能力的年轻人都进了大企业?

而中国呢?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太多的泥腿子变大企业家,乡村教师变首富,退伍军人的小目标这样的故事。这些都是真是的,历历在目的,特别鲜活的奋斗。这些故事一再一再的发出一个声音,可能你就是下一个。这也是我们该庆幸的,今天的中国你奋斗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有机会从农村来到城市改变生活状态,也可能只是单纯的挣钱,即使你没有学历你曾经很穷困。

中国人为什么比西方人爱奋斗?因为我们还有的奋斗,我们也必须奋斗。我明白很多人说,这很奴性,为什么不能像西方社会那样让废柴也过得很舒服?其实答案很简单,表面的看是中国还没有那么富,其实深层次的看,一个国家社会如果想要躺着赢的人达到了一定比例,那也就是发展的拐点到来的时刻了吧。

/************************************* 一更 **************************************/

很多人在说,奋斗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以及我怎么能就是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不奋斗?

虽说不是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但我觉得也是有意义说一下的。

奋斗听着很吓人,其实无外乎就是指的特别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在的生活,也许今天在中国的社会里感受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和可能你周围的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要努力,但是放在一个全球的尺度来看中国人整体是在奋斗的,也就是特别努力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管你想不想,也许 “奋斗” 都已经和你有关了。

其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的目标是考 100 分,那么你很努力,也许呢考个 80-90 分,但是如果你目标就是 80 分,则可能会不及格。今天存在的上升通道在于让你有考到 90 分的希望,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一下财务自由。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工作,那么不好意思,可能只能碌碌无为一辈子,直到你的下一代。所以奋斗当然和每一个人有关,因为或多或少我们都需要努力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家的住家阿姨,一个月工资 9000,她高中都没毕业,背井离乡住在我们家,一周工作 6 天,我觉得她就是在奋斗,因为她不奋斗怎么可能以她的背景拿到这个工资呢?而她的女儿上了大学,有了更高的起点,同样程度的奋斗就会有更大的一个进步。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太多太多。大家还记得 “美国工厂” 里不戴护具捡玻璃的人么?这就是他们奋斗的方式,而他们的奋斗方式很可能就是他们的 daily life 但在美国人看起来简直是惊天地地泣鬼神的奋斗啊。

最后回答一下,我就想做个不奋斗还活的的很体面的人,有啥不好呢?当然可以,这是你的选择,但请记住你能有这样的选择,前提是有很多人在奋斗创造更多的价值,交税,构建福利系统。时至今日其实我们原始积累还不够。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今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有这样想做个开心的废柴的想法,甚至有些人真的可以很滋润的做个开心的废柴,很大程度是来源于我们的上一代心无旁骛的奋斗。你可以说他们僵化,没有自己的思想等等等等,但是客观上是一批一批的在各个层次上努力奋斗的普通人,才成就了今天的普通人能够有更多可能性平平凡凡又有尊严的过一生。所以不管你怎么想,我觉得我是在享受他们奋斗的红利的,现在他们老了,为了他们老得有尊严,也为我们之后的国家能更好,我会继续奋斗。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听着很抽象。但简单来说,国家的发展如果来源于工业化,产业的发展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产能,需要更多的人来填补,就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普通人就业就有更多的选择。不管你的技能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甚至没有什么技能,就是能吃苦,都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养活自己改变生活的的方式。

最后最后,奋斗了,有钱了,生活品质提升了,其实,感觉真的挺好的,没必要否认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可乐是去粮油站打到大瓶子里的。你觉得我们真的是躺着就有今天了?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品质基础的提升,福利的更大化,社会的奋斗动力肯定会降低,但现在还远远不是时候。

知乎用户 伊藤诚 发表

佛系

看开了

知道阶级固化是难以改变的

社会上层都是分配好的蛋糕,你努力奋斗而成为新贵的概率就和矿工挖矿会成为煤老板一样

上层社会的裙带关系可不是你努力就能获得的

另一方面,西方人的价值观是不同于东亚人的

努力奋斗是目的是为了活得更舒适

舒适,这个词,东亚人是很难了解意味着什么

过度的努力,最终的获利者不是努力者本人,而是资本家

就好像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别和我杠)

你的努力给你的回馈就好像吃汉堡

在你饥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汉堡获得的收益最多,然后开始递减,而当你吃到第 5 个汉堡的时候,不但没有受益,反而还感到不适。

类比成你工作,工作前几个小时效率最高,到了 8 个小时以后效率就很低了,一天上 12 个小时的,基本就是磨洋工,同时你损失了工作以外的东西,譬如身体机能下降,没办法照顾家庭,缺乏娱乐导致精神紧张。从生理,心理上来说都造成了负面效果。

但是有一个人是肯定受益的,那就是你的老板,即使你工作是个小时以后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只有前 8 个小时的 1/3,那也是有价值,好过你下班回家。至于你生理心理上感到不适,那和公司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果因此得了绝症,我就把你辞退啊!

我接触的很多人,他们想不通这种递减效用。他们只看到多吃一个汉堡,值多少钱,而不在乎这个汉堡吃下去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甚至逼乎上还有很多人吹 996 牛逼,自己做到 30 岁赚的钱比 955 做到 50 岁赚得还多,更魔幻的是,还要困扰为什么没有妹纸看上自己?明明自己都年薪 30-40 万了,为什么得不到幸福?没有妹纸投怀送抱?一定是妹纸太势利!!OMG,你天天早上 7 点半就得出门,晚上回家都 10 点了,洗一洗累得要死上床就睡着了,“他好我也好” 都救不了你的性生活,你要妹纸嫁给你守活寡吗?

现在内卷这么严重,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大部分都被忽悠着努力过了头,最大的受益者倒成了那些资本家了。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如果你觉得 997 是奋斗话,那么确实如此。

如果你觉得 997 是挣扎的话,那么答案就来了。

如果你同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控制经济基础的人,必然会宣传对自己有利的意识形态的话,那就不难理解什么内容流行了。

当然,如果连挣扎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的话,要么佛系,要么挑战规则。

基本社会保障比较到位,就选择佛系。基本社会保障不到位,或者因为削减预算被砍掉,就挑战规则。

所以,韩国拍出了《寄生虫》,美国拍出了《小丑》,都抨击社会规则,也都大受欢迎。

小丑反社会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公共财政为他提供心理服务质量低劣——心理医生朝不保夕,最终还被裁员了。

对了,说点题外话,日本也拍出了有本国特色的反应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矛盾的影片…… 我的微博有转发,为了避免有人说我开车,就不贴照片了。

知乎用户 黄秋古 发表

你第一句,“去了英国美国”

就暗示了 你家有钱;

但你英美的圈子 大概率不高。

所以你的题设 等于田忌赛马。

用中国中产阶级,比英美底层、甚至社会边缘。


换而言之,国内那十亿坐不起飞机的群体,七八亿买 1000 公里铁票都心疼的人。

城中村闲散青年、棋牌室混日子的阿叔阿姨,

他们在数量上 阿狸、猾伪、茎洞 的奋斗逼 高几个数量级;

这些 赶在 34 岁以前 享受福报的奋斗同胞

对标伦敦纽约对冲基金 麦肯锡贝恩的精英,

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刷钉钉时间卡、凑工分

相关的伪命题

[为什么法国人那么懒,整天休息,法国 GDP 还那么高,科技还那么发达?​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45305/answer/95648549)[为什么大多数上海人没有外地到上海来打拼的 拼命?​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639606/answer/417968439)

知乎用户 山高县 发表

光看见八旗废物提笼架鸟斗蛐蛐吃铁杆庄稼的生活,没看见当年满洲男儿脑袋栓到裤腰带上打江山的日子。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经济制度决定人类社会的一切,一样的制度必然产生一样的现象,只不过时间有早晚。

一个小男孩问他爸爸: 为什么你长胡子我不长?他爸爸回答: 到时候你也会长的。

七八十年代,中国人都喜欢穿化纤衣服,一种叫 “的确良” 的布料尤其受中国人喜欢,轻薄,耐磨,不易起皱。而棉布易坏,厚重,易皱,不让人喜欢。那时候听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喜欢棉布衣服,很不能理解,他们脑子有病吧?可是现在中国人也普遍都喜欢棉布了。

在奋斗这件事上,其实每个人天生就需要吃穿住用,天生就会奋斗的,连动物都不敢懈怠,积极寻食。可是在私有制市场经济下,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奋斗的结果是一无所有,始终达不到目标,就会丧气,颓废。

长跑比赛,开始都很有劲,而跑到后来,有人被甩了七八圈,连前三十名的希望都没有,他还会努力跑?直接就退出去在一边歇着看热闹了。

所以私有制市场经济里的竞争失败者必然丧气颓废,私有制市场经济制度必然造成一部分人丧气颓废。

解放前的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很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懒汉二流子,成群结队,没有钱吃饭就偷抢拐骗,有了钱就吃喝嫖赌抽,抛撒光了再去偷抢拐骗。清末的大烟鬼也是很有名的。

而解放后,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每个人都给安排工作,都有活干,懒汉二流子都给改造好了,有人还成为劳动能手。说私有制能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公有制让人懒惰,都是骗人的。有很多从来都不打扫自己的房间,但是教室必须打扫,因为有纪律,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实行非公有制市场经济,开始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那时大家差不多都一样贫富,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劲头都很足,理想也都很美。可是几十年的角逐下来,排名已经基本固化,前几名已经定性,后面的也已经定性,想成黑马奇异超越几乎不可能,就逐渐有人退场颓废。例如有名的深圳三和大神。至于现在颓废的人还不如发达国家多,是因为时候没到。一样的制度,一条路线,经历也必然一样。前车开进水塘,被水没顶,你的车在后面水才刚没轮胎,是因为时候没到,人家已经走了几百年,你才走四十年。到时候你也会长胡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东西都有发育过程,不要急。庸人看到的都是眼前一幅静止的画面,而智者看到的是一连串来龙去脉的动画。

知乎用户 raof01 发表

他们也奋斗,只不过他们奋斗的方向是让八小时工作制和各种法定节假日以及妇女儿童老人的权益保障写进法律条文里,并得到很好的执行,造福所有人的子孙后代。

中国人奋斗是为了让自己富有 / 当官成为人上人,让自己及后代有保障,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即使这种奋斗 / 保障会损害同阶级人民的利益。

然而有些人不懂的是,没有制度性的保障,再有钱再有权又能如何?

知乎用户 刘星驰​ 发表

从文化批判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西方的现代化程度深过中国。所以西方社会遭受现代性的影响也要超过中国。集体感和意义感在西方社会变成很稀有的东西。西方的劳动者因此缺乏那种为了一个超越自己得失的目标去奋斗的动机。与此相对的,我国现代化程度有待加深,在很多时候保留了旧时代的温情脉脉的东西。我们相比较而言,更愿意为了家族、家乡、民族之类的概念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性地说一点我的见闻啊。我有一个法国好朋友叫做皮埃尔。他是非婚生子,父母都是冒险家,虽然在各自领域都有建树,但是对于家庭责任却没什么感觉。皮埃尔从小几乎就是共和国养大的孩子。皮埃尔有一次出了车祸,获得了几千欧元的赔偿。这时候有意思的事情来了。他贫穷的妈妈认为这是一笔横财,见者有份,就来敲他竹杠,问他借钱。更有意思的是,他认为妈妈动机不纯,也不认为自己对他妈有借钱的这份信任和义务,竟然就一口回绝了。皮埃尔后来用这笔钱买了一辆碳纤维的单车,还交了个女朋友。法国家庭观念之破碎一致于此。

相比较而言,我国人民则对家庭血缘极为看重。我有一个好朋友,做高科技生意发了财,早就财务自由了。但是他仍然耕耘不息。我有点不解,有一回问他:『讲道理你每年的股息都不可能花完,想买私人飞机或者钓鱼的船也不成问题,为什么还这么拼呢?』他回答说:『我不想我的孩子还要重来奋斗一遍。』有意思的是,此君并没有孩子,也没有婚配。他仅仅是在对一个概念上的后代履行义务。他不需要和孩子建立感情,就已经认为自己对孩子负有责任了。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华人的家庭观念。

涂尔干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现代性批判概念,叫做『l’anomie』. 这个词很难翻,有的翻成『混乱』,有的翻成『自治』,有的翻成『无法无天』。

涂尔干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 Anomie 具体指的,是『一个人在物理上从属于一个集体,然而他在心理和道德上却已经脱离了这个集体。』举个例子——一个在城市里念了研究生的高材生,回到乡下农村去工作。他就觉得家乡的人好愚昧,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了。他对各种公共事务都表现得漠不关心。于是,他就进入了一种『自治』或者『无法无天』。

又比如说,我们知乎玩家很容易有这样一种感觉:知乎上面的人都是傻逼。

但是,我们其实从属于『知乎玩家』这个集体。我们为什么会对于这个集体有反感,并且认为自己是脱离这个集体的、高于这个集体的呢?这就是现代性带来的 anomie。我们不会认为自己对于这个集体的发展负有责任,我们只想做好自己、在这个贫矿中攫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原子化』。

原子化了的知乎玩家就对公共事务兴趣缺如。这种玩家既不费心去点踩,也不在乎友善地参与互动。换句话说,他们『不拼了』,他们不想为一个自己物理上隶属的集体做出贡献了。

一个男人要在社会上存活下去,是不那么难的。一天吃进去两千多大卡热量,晚上有一个庇护所,一群能够喝啤酒的朋友,就足矣。但是他如果希望负担一些社会和家庭责任,他活得就没那么轻松了——他可能需要找一个体面工作,为了女朋友还要挣钱储蓄之类,慢慢还要养活孩子和侍奉父母…… 我们在这两种生活方式中间看到两个成年男人。一个原子化的男人,他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不负责任也没有烦恼。一个没有原子化的男人,他要延迟满足,要为周围的人提供资源和庇护,要把劳动所得的大部分拿出来用来维持他的社会地位。

西方社会的很多年轻人,约等于我上文中那个原子化了的男人。他们是生活在高福利社会的三和大神,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为周围的人做一些什么。而生活在东亚的我们,则是上文那个没有原子化的男人。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生活在责任和理想之中。我们挣来的钱并不是给我们自己花的,而是给老婆、孩子、父母、亲戚朋友花的。所以我们挣钱永远不够花,永远没个头。这是我们的宿命。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不要贬低对手。

不要相信那些贬低对手的话。

那是自我安慰。

那是让你变蠢。

日本人二战前相信一些说法,比如美国人都是少爷病不能拼命;中国人都怂之类的;都是自欺欺人。

1,

只要是人,大部分都喜欢待在舒适区懒得奋斗,但待在舒适区的人都喜欢以为自己在奋斗。

有些人喜欢嘴炮奋斗,嘴炮爱国,嘴炮高大上,嘴炮反资本。其实懒且空虚,靠刷知乎续命。

中国人爱奋斗,是假的。

西方人不爱奋斗,假的。

2,

国人都爱奋斗,抖音咋这么火?都奋斗了有空刷抖音?

都爱奋斗,会有这种新闻?

爱奋斗,一堆人喜欢把内卷挂在嘴边,连个英文四级都考不过?你反感内卷你外卷去奋斗啊!

事实是,其实中国很多人,并没有刻意奋斗,按部就班,改上班上班,该混混,该收租收租,该打麻将看韩剧广场舞,都没拉下。

奋斗,且有效奋斗的是少数人。

3,

题主所说的西方人,他们的普通人是相对悠闲一些。但是也有奋斗的典型,像马斯克,一周工作 70 小时。

题主要知道,你去英国美国玩只能看到悠闲的人,努力工作的人你是看不到的,都在办公室,不出来晃悠。

以上

其实是:中国人的工作意愿更强。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更新:有朋友说国内上升通道好,以及说同样收入在国内生活也不会比国外差。其实这事我想说好久了,一直懒得说,这会有空就掰斥一下。

首先,所谓发达国家上升通道没有、阶级固化云云,本质上就是个伪命题,相当部分是从没出过国的一批自媒体扯的淡。为什么呢?

还是以日本为例,按日本国税厅的数据,2010 年日本人均收入 410 万日元,今年我没查,偷懒。以及,按照日本一些医疗机构(他们最关心这个了)的统计,日本年收入 300 万日元以下的约 20%,800 万以上的约 20%,余下 60% 约在 300 到 800 万,这部分人占了大部分。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人民币年收入 18-20 万的属于底层,20%。这部分人大多数是打短工或派遣,满世界的 711 和全家,随便都能有份工做,现在小时工收入大概东京是 1000 多 / 小时,大阪 850 左右吧,你纯小时工其他都不干,一个月干 20 天也能有十几万日元,如果夜班会高一点。这个收入够生活了,买得起手机什么的,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是底层。

但是如果你愿意干且勤快,很多工作可以做,到三十岁左右,一般公司工厂的普通员工三十几万月薪,一年 400 万属于正常,大公司 5、600 万。

换句话说,这百分之六十的人,就是可以买房买车的中产。当然他买不买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人有能力买,买得起,所以他是中产。

说上升通道不如国内,国内努力就可以上升的,我就不知道怎么个努力上升法了,你是不是想从中产上升到富豪阶层?那国内更难,我们十几亿人有百分之二十高收入人群吗?没有。国内有百分之六十的中产吗?没有。既然如此,那何来上升通道更好一说?

如果你是说的是从低收入进入有房有车的中产,那么不好意思,人家绝大部分已经是中产了,而且并不需要你多努力,只要正常工作就自然是中产,不需要上升啊,那所谓的上升通道不好又说的是什么?难道是说想当老板或做 500 强高管四大的 manager 嘛?那也是国内更难。

所以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国内的上升通道,主要是从低收入步入中产,而发达国家本来就是中产占了大部分。如果说大家都是从中产进入高收入,依然也是国内上升比国外难,况且你还先需要从底层进入中产呢,那又谈何国外阶级固化、上升通道不好?

再一个就是你如果想谈努力的话,那么你在国内从底层突破到中产的努力程度,在发达国家,我们还是以日本为例,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进入 600 万以上年收入行列,也就是所谓大手公司职员。那么我们现在的来讨论一下,是你从底层突破到中产好呢,还是你从有房中产突破到住大 house 开雷克萨斯的高段去好?我觉得答案不会有其他的。

再说说有人说的所谓收入一样在国内也可以一样活的很好的话题。

首先,你们所说的收入一样是什么意思?

日本低收入是 300 万日元以下,也就是 18 到 20 万人民币年薪,中国有多少?

日本中产的中位数现在大约是 450 万,也就是 26-30 万人民币年薪,中国有多少人?而且这个收入,如果你独立自主就一个钱袋,能在北上广买房吗?日本可以。北京四环里一个厨卫齐全精装独门独户单身公寓租金多少?没有 7000 下不来吧。我们还没提医保、孩子上学呢。

哪怕收入一样,生活水准的差异也很大,以后不要再说这种没有经过计算随口遛遛的话了。

我以前说过很多次,发达国家之所以叫发达国家,是因为他们金字塔的底层在我们金字塔的腰部。一个国家发达不发达,不看上面塔尖在哪儿,而是看底部的海拔。而且按照日本的分布,他们还不是金字塔形,是个纺锤形。

我们不但要在海拔上追平对方,还得把金字塔形变成纺锤形,我国政府公开声明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几十年差距,不是随口说的。

—————以下原答案

除了如

@纸盒勇者

说的在国内的 “玩” 和世界主流背道而驰这个现象外——在国内我们总是需要给 “玩” 先赋予一个所谓正能量的目的,譬如为了更好地 XXX,所以我们打球放松一下等等,我们总要先给 “玩” 正个名,而不是我们单纯就是为了开心或因为喜欢甚至什么理由都不需要单纯地玩一下。因为不这样基本就是说在不务正业。另外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不够发达。

众所周知,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务必请正视这一点。近年来有很多人各种膨胀,各种问本朝 XX 是不是世界上最 XX 的,我就很无语。前段时间美国要把我们列为发达国家,我国政府义正词严地拒绝了美帝国主义这一包藏险恶用心的阴谋,并坚持我国的立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离发达国家还有距离,还得几十年。

美国比较远,我举离我们比较近的日本做例子吧,因为有投资和一些项目合作在那边,我对日本的金融、房地产、医疗,以及普通人群的收入和工作这些方面还算比较熟悉,在某些领域,或许比一些在日本生活很长时间的朋友还要熟悉,因为我从事相关工作,而很多人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去接触这些事,除非他到了必须要接触并且实际操作过的时候,譬如要结婚买房子之类。补充一下:我说的都是我自己看见或经历或实际操作过的,但并不能保证面面俱到,我也不想把什么都说一遍,只说有关这个问题的部分。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本朝人民是酷爱买房子的,六个钱包什么的,嗯,这其实和本朝国情有关,也和传统有关。我国是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没有经过首先让地主破产的资本主义阶段,因此残存的地主和小农意识比较强,喜欢买地买房——此处大家应理解为我在说我自己,不要误会,我没说大家有小农意识……

正常情况下,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你在北上广深工作,或者在杭州苏州南京工作,绝大部分人在结婚的时候,是无法靠自己买房的,哪怕六个钱包加一起都有很大难度。这个现实很残酷,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如此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买套房子的现象。

我们看下日本。

日本大学生毕业,大约 20 几万日元吧,如果你不天天去居酒屋月光,生活不会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薪资也会等比上升——我说的是普遍和平均水准,不要拿个案和特例和我说事哈。那么你三十岁左右应该是三十几万日元收入,然后你已经拥有了几年稳定工作和银行流水、税收记录,这个时候你去贷款买房,如果你是日本人或有永居,那么基本上毫无难度地你可以零首付或最多一成首付买房。

日本本国人或永居做房贷,利率大约 0.7%,最高也就 2% 吧,这种 2% 的高利率还一般是因为你征信不理想无法在大银行获得贷款,去信用金库这类金融机构做来的贷款,它就会利率高些。正常情况下,大银行的利率非常低,肯定不会超过 1%。而我国的房贷利率,你们知道不,能到 7% 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年泡沫破裂后各种法律和经济的管控手段我们就不说了,就说一个很直接的市场行为吧。

按照计算,一个普通人,如果你工作一辈子,那么你一辈子收入大约可以支持五、六千万日元的贷款。所以你去银行贷款,只要在这个幅度以内,都 OK 的,银行很高兴贷给你。而且他愿意一次都贷给你,贷款经理的内心 OS:最好把你一辈子收入的估算额度都用掉,这样你就没法去其他地方贷款了,你这辈子的全部额度就都是我的业绩了,啊,居然同意了,哈哈哈,我的阴谋达成了。嗯,就是这个亚子,也所以…… 什么?你想贷八千万,抱歉,那没门。除非你的收入和工作可以让银行评估到认为你可以应付。

然鹅,五六千万可以买相当不错的房子了,一般用不了这么多钱。我记得知乎上有位朋友,就是自己买的地盖楼,好像是盖了个三层独栋,大概也就是五千万左右。嗯,就是这个亚子的。当然了,这要看城市和地段以及地铁线什么,我们不讨论这么具体了,此处就是泛泛地表达一下,买房子不难,普通人都 OK 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那么高的要求,大学毕业后想完全靠自己买房,并不需要太奋斗,正常工作就 OK 了。如果你太太愿意婚后工作并且和你一样勤快,那么恭喜你,你的生活会很舒服。

结婚以后,当然是孩子问题了。生孩子有补贴的,这事儿不操心,大概率可以有富余。孩子长大后要读书了,在日本没有学区房这概念,因为都是就近入学。哪怕你一个外国人只要拿到居民票,也一样对待。所以理论上你想在哪里上学,你去那边租房住就行了,其他没要求。当然,有些学校基本上是进不去的,譬如皇居附近的那几所学校,都是皇族子弟和顶层富豪什么的,日本人自己也很难进,这不单是钱的问题,它们和哈佛这样的还不太一样,这个不展开了,总之,资本主义国家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们要批判和打倒资本主义。

实际上如果你们两口子都工作,三十来岁的夫妇,勤快点一个月的家庭总收入六七十万日元不会有太大问题。基本上,大部分中国移民都是一个人的工资用来开支,房贷车贷吃饭通勤孩子上学什么的,一个人的收入存起来。日本人…… 很多都被欧美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教坏了,消费主义观念严重,不知道存钱,很多家庭由于一个人工作也够开支,所以就一个人工作,于是就没有太多存款了,因此大部分日本人其实没啥存款,没咱中国人会存钱——话说,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中国人更会存钱的人吗?当然没有。犹太人也就是会赚钱而已,比存钱咱中国人怕过谁,古代没银行咱都能把钱存罐子里来个上千年毫无难度,别说现在了……

那么他们这亚子的生活,难道就不怕我们常说的一场病从中产到破产吗?

这个还还真不怕。

日本的医疗制度很有意思,太复杂的不说太长不看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在日本法律下,医院是不能赚钱的,你投资医院后,你会发现你就是赚了钱也拿不出来,只能用来投资再发展医院,所以有私人医院希望和我们合作,开设第三方机构,赚的钱留在第三方机构…… 嘘,商业机密不说了。以及,私人诊所和医院不一样,所以日本很多各种诊所,牙科胃病心脏什么的诊所,这是可以挣钱的。

另外需要提示一点,如果普通外国人去看病,譬如没留学和劳务签证的,会很麻烦,大概率会被拒。需要经过一些专门的手续。

日本本国人看病,如果一种病你看到一定开支,这个看你收入哈,按比例来的,到了一定程度比例你就可以申请减免,譬如你收入 25 万日元,如果这个月要开支 10 万看病,这明显就影响到你生活了,你就可以去申请减免,通过后可以减免花销的一部分,且再接下去的费用就是国家负担了。因此并不担心一场病看破产,有病随便看,不会有看不起病这种事。

至于孩子上学…… 学校…… 如果你上公立学校,免费的。嗯,本年刚刚宣布,2020 年开始,日本大学也免费了。所以肯定读得起书。

所以你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工作到了退休年龄。通常而言,是按工作年限一次性支付退休金给你的,最少也是几百万日元。因此其实老年人很有钱的,很多时候路上开好车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才是穷人…… 话说,这也造成了不少老头拿了退休金上交给老太太以后,被扫地出门的社会现象…… 老太太挥舞着扫把:这么多年每天你进门我跪着给你脱鞋还要问候说你辛苦了你回来了,现在你个再不能挣钱的粗大垃圾,滚粗吧,哈哈哈。

所以,当你很清晰地知道,你只需要安心工作,一定可以买得起房,买得起车,孩子读得起书,看病不担心医保,还有余钱可以去居酒屋喝个小酒,假期去度个假什么的,那你还奋斗个什么劲儿呢,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一切都会有的,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和你一样…… 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是有其存在基础和理由的。

我们那么热衷于存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危机的恐惧,说白了就是保障不够。如果你知道你一定有房子住,一定看得起病,孩子一定有书读,那么估计你也不会那么热衷于存钱,大概率就愉快地玩游戏去了——王者农药!我来了!

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保住你的饭碗,只要保住饭碗其他都不是事儿——日本人社畜是有存在基础的,实在是这事儿对他们太重要了,基本上是他们生活全部的存在基础。

然鹅日本是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看看满街白发苍苍的出租车司机爷爷,你一个年轻人壮劳力中年人,怎么可能没工作,除非你懒,你自己不想工作,那没办法。譬如我认识的一些中国移民或拿了永居的包车司机,自己贷款买个阿尔法,标配大概只要 30 万软妹币的样子,加入一个租赁公司,专门给一些公司和机构接送客人,勤快点一天收入两万日元没有问题的,几乎全是东北人,他们说这事儿有圈子的,也很有意思。当然,我是不会告诉你们他们老撺道我想带我去飞田新地溜达去神户洗泡泡浴什么的被我严词拒绝拒腐蚀永不沾这种事情的。

嗯,所以说,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确实不如中国人爱奋斗,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强烈的原始驱动。

你各种奋斗的结果,是除非你能变成大富豪,不然你和他们的生活并不会拉开太大差距,大概也就是你开雷克萨斯他开丰田汉兰达这样的距离…… 那么,他为什么要奋斗?他可以比你轻松很多,但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你奋斗的程度和你的收获大概率不成正比,性价比甚至是可以说不太理想的。

所以你如果在日本大学读书,和你日本同学说自己毕业了会创业开公司什么的,马上可以收割一大片崇敬仰视你的星星眼,那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一般日本人不敢想……

当然了,社畜是哪儿都有的,工作也不是游戏,永远不会轻松,日本不是天堂,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人家是发达国家。所以咱们就不讨论生活到底有多难之类的问题了,我想表达的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好,收入也够他们生活开支,所以大部分人就没那么大的奋斗的必要。

另外,日本是我见过的最重视征信和个人信誉的国家,基本上你不可以犯错,如果你犯错了,绝大多数时候你连改正的机会都不会有,它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这个社会直接摒弃掉你,很容易直接变成一个什么都没甚至连身份都没有的流浪汉。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空在另外问题下去八卦。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我仿佛看到了 “996 福报人” 看不起经常去打高尔夫的老总儿子,还骂人家儿子“怎么只知道玩”。

奋斗就是忽悠屁民的词汇。只要是心智正常身体没病的人,哪一个不知道为自己生活努力?为自己,这是第一驱动力,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所谓奋斗只不过是 “对于一项可能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不计代价的投入”,这并不代表所谓的“不奋斗” 就是“故意对自己过不去”。大部分被奋斗逼歧视的普通人只不过看到了真相,知道鸡汤教的奋斗法则就是骗人的。

人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简单来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玩。

知乎用户 李晔 发表

不是西方国家,

是除了儒家文化圈的国民之外都不爱奋斗。

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算半个吧。

都是往死里奋斗的类型,这种奋斗感是刻在骨子里的,真的就是为了奋斗而奋斗。

我做了好多年的汉语老师,教过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欧美、南美、非洲、东南亚各国。

都没有那么大的奋斗瘾。

儒家文化圈的奋斗,是有一种生存恐惧感的,不奋斗就是一种罪恶,不奋斗分分钟就会被社会淘汰,外加上儒家文化的尊卑有序,爬不上去就感觉会被别人踩在脚下。

很多时候,明明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是环境就会给你一种你 TM 不奋斗还是是个人吗?的感觉。

倒不是别的国家的人不会奋斗,很多看似不靠谱的国家的人奋斗起来也很拼命,但是确不像儒家文化圈的人这么焦虑,他们奋斗起来有点像是打游戏,为了打得好也能拼命,但是打不好也死不了,那就这样呗。

这事最诡异的是,是否选择当一个奋斗逼很多时候跟物质条件无关,甚至跟身处何地都无关。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在美国把学区房发扬光大了,真的让人害怕。

想了半天,可能还是跟科举有关,好处是只要奋斗,那科举制真的可以帮一介草民出人头地,但是没有科举的国家,也就那样了,奋斗也没啥大用。

科举保证了人才流动,打破了阶级固化,但是代价是全民幸福感丧失,人人变成奋斗逼。

凡是皆有代价啊。

顺便说一句,听一些在美华人说,在美国的印度人现在学习学得最疯,这个到底是什么文化因素,想不通,还请大神解释。

知乎用户 凌子卿 发表

原问题被修改了,以下回答根据原问题回答。


“玩” 本应是人权,不可剥夺的天生就拥有的权利,是融入在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部分之一。

而有些人,把它视为成功者的奢侈品,富人的财富。

你把你自己视作一个美好冒险的旅行者,还是一个宏大叙事机器的螺丝钉,决定了你对于自由的态度。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年少之时就被剥夺了这份权利,我疑惑地看着这片土地,人们说着 “起跑线”,说着 “未来”,却从没有真正地珍惜现在。

说到底,我认为是高竞争的环境造就的,人民被视为人口红利,我们纵容着底层服务者的辛劳,我们熟视无睹。

那些拿着两三千元月工资的底层人民,他们不怨恨,他们不痛苦,他们不想改变吗?但如果他们无法改变自己,难道不会拼尽全力让他们的孩子不重蹈覆辙吗?

只是遗憾的是,可能无论孩子被迫如何努力,当富人的孩子在通往发达国家的飞机上看电影的时候,一种明明应该是震耳欲聋的悲鸣,消失在空气中。

对于一无所有者,他们不将 996 视作侵犯,而视作机遇;对于一无所有者,他们不将爱情视作美好,而视作机遇;对于一无所有者,他们不将欺骗视作不义,亦视作机遇。

这也是人性中求生的一部分。

有一种病,可能比癌症还难治愈,它叫作 “穷”。

我们固然应该指责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不要对错了人,不要忘了底层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生活在多么绝望的环境,有着多么绝望的生活。

我们应该警示的,是利用这份绝望,用这份绝望来敛财,把人当作工具或财富的人。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人家富过,我们穷过。

不止在中国大陆,在全世界,在华人文化圈之中,奋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政治正确。这里是认真的讨论问题,不需要调侃。

同样在下午五点商店就关门的国度,中国人经商开店,好好工作养活自己,让家人过的更好,这似乎已经是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华人文化圈里的传承,让大家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奋斗是自然而然的。

最近看微博里有博主在中美洲旅行,墨西哥、玻利维亚、洪都拉斯… 这些地方,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看到很多中国人的总结,包括当地人的总结,普遍反映当地人不如中国人 / 华人勤奋,很多中国人到了那边,几年十几年下来,通过开店等等,总能攒下一些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一开始往往是一穷二白或者只是投亲靠友。

但是如果产生了西方国家的人们都不爱奋斗的错觉,那就错了。

我以前在某美国企业工作,一开始觉得,论奋斗,我们中国人应该很厉害,后来发现,美国同事里有一批很优秀的人,比我们的投入度还高,很厉害。

像这些已经有积累的国家,只需要有一批人在奋斗,产生的发展惯性,已经足够带动整个社会往前了。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这就是中国人和华人文化圈的情况。

上面说的是关于奋斗本身。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里潜在的另一个问题,奋斗是我们主观要奋斗,而不是被压榨,被以需要奋斗为理由忽悠,甚至侵犯合理合法的权利。

中国人的确总体更愿意奋斗,但是中国人也希望自己的奋斗得到尊重。

知乎用户 马卡卡 发表

看过《美国工厂》吗?福耀玻璃美国厂的一群美国人,到福建的中国厂参观,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无法忘记的一幕: 一群中国人戴着没有做特殊处理的普通白手套,在一大堆废玻璃里面工作,没有防割手套,没有防护面罩,没有耳塞,就是光戴着一副普通手套就冲进去了,旁边的所有人都在骂:这群中国人绝对他妈疯了,不要命吗?

可是这群中国人真的都是神经不正常的人吗?他们没有痛觉,不知道危险吗?当然不是了,他们这些人和旁边的美国人都是一样的人,神经也正常,也有常人的意识,也有痛觉,那他们为啥还会这样?

因为没有办法啊!保护好自己不能让你生活的更有尊严,但是挣到了钱就可以有尊严的活着,这个就是这群人的哲学,而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谓的 “拼” 其实都是这个道理。(看到评论区吵起来了,多说一句,这些人并不是该工厂的员工,跟资本家是不是提供防护措施根本没有关系,这些人是周围的农民,种地之余过来检点零碎卖钱的,福耀当然可以给他们提供护具,当然不提供也没啥问题。如果想用什么批判资本主义思维来评价,最好还是去看下,不然就是立靶子攻击空气)

纪录片的镜头转向美国,一个美国妇女家庭破产了,失去了工作,没地方住了都,只好住在自己妹妹家的地下室,寄人篱下,白眼肯定是没少挨的,后来福耀玻璃去美国投资,这个妇女去了福耀上班,又能自己挣到钱了,然后搬出了地下室,找到了一件环境很好的单身公寓,每天瞧着窗外的美景喝喝咖啡,日子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我们满心以为这个妇女会对福耀的工作好好珍惜,可是她并没有,她参与组织了美国公会的投票,让所有福耀美国员工加入美国的工会,而不是自己厂子里组织的工会,所以被开除了。

视频的最后,这个美国妇女面临着又要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但是她很不解:我是坚持了正义的举动啊,为什么公司要开除我?

有时候,“正义” 和生存,只能选一样,穷怕了的中国人,和蜜罐里长大的美国人会选择不同的道路,自然看起来就会完全不一样

写过一个美国人以前的生活,有兴趣的可以当个拓展阅读

https://www.zhihu.com/answer/778343334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想过好日子?

大概三条路。

其一,出人头地。

其二,水涨船高。

其三,天下大同。

人家祖上已经奋斗出一条船了,你管人家是不是躺甲板上晒太阳呢。

咱这边没船的还泡在水里 “力争上游” 呢。不奋(扑)斗(腾)就沉到底了!

知乎用户 JIUQIANSHUODAO 发表

其实很简单,没必要而已,高赞说了半天都太复杂。

1,大部分发达国家 “失业” 或者 “待业” 完全不会饿死,欧洲尤其以猪群五国为首的福利好,意大利南部 3/4 年轻人不上班,领救济金可以吃饱喝足,3 年上满十二周剩下时间可以领 75% 工资(去亲戚餐馆干会活剩下的时间就能和朋友到处玩当 youtuber),政府给发。但凡不是脖子上套块饼都不肯吃饿死的懒鬼,都不存在生存问题,而在中国你 99.9999% 以上投胎概率,不好好工作就是什么都没有,要么耗死父母要么自己讨饭。咱们 zf 给的失业补助只喝白开水吃大米都不够活下去。

2,奋斗不一定有正反馈,全世界论经济增速,奋斗能要正反馈的国家其实很少,gdp 增长快第三产业消费提升,其实本质上就是年轻人有盼头,无论是赚钱职位车子房子女人,中国的奋斗价值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物化价值观很普及,而在发达国家阶级隔阂以及就业机会太少,像日本韩国压根就直接堵死你上升通道,逼迫年轻人成为大财团大公司的工具人,流水线赚钱机器,这种情况下混日子的人自然就多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本身就比其他国家经历磨难更多更能吃苦耐劳。

知乎用户 平章律事纯钧殿 发表

因为你融入了中国的工作圈。而你没有融入英国美国的工作圈。

你看到的中国人都在工作,因为你在工作;你看到的美国人都在玩,因为你在美国玩。

如果你在美国的大律所上班,你就会发现这些人也都很拼命 (虽然该玩的时候也很会玩)。

知乎用户 银河屯田地球捕鱼 发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企业家洗脑员工 996 福报,也是这个调调。

问题是,天天那么辛苦,996 保底,每天疲惫不堪。

你生而为人,到底图什么?

图什么?省吃俭用 30 年,换套房?生了孩子,重复这个过程?

反过来,再看看背后这些企业家,哪个不比你会玩?

咦?这就奇怪了。

鼓吹全民努力奋斗 996,企业主为什么 82 年拉菲、游艇、私人会所、大佬吹牛会、金屋藏娇….

奋斗,讲给谁听的?

比我们懒的美国,为什么至今不可超越?

生产力来自科技突破和高质量劳动力的培养!

落后国家,剥削来的利润都被资本家吃喝玩乐消耗了,鬼给你突破科技培养劳动力。

劳动力都是韭菜。

爱奋斗,多么刺眼讽刺的词汇!

企业家深知博弈论的最优解,就是瓦解韭菜,不让他们联合,灌输自私自利理论,最后,人人为自己,人人是输家。

韭菜为了 996 这样的岗位,互相内斗排斥,最后只会导致 996 的岗位薪酬越来越低。

反观美国互联网,都开始上 4 休 3 了,丝毫没影响,随便一个苹果、谷歌、亚马逊,吊打几个 abc 联盟。

生产力的进度,和加班成反比。

中国人,要以奋斗为耻!

要以团结和建设更好的模式为荣!

知乎用户 赛勃朋氪​ 发表

出一份力拿一块钱,出两份力就能拿两块钱甚至三块钱,这叫奋斗。

总共就只有一块钱,却有两个人抢,导致出一份力只能拿五毛,甚至为了抢这个机会两个人都出两份力,还是每人只能拿五毛,这叫内卷。

欧美日也不是没有内卷,比如人家的文化艺术体育产业,竞争极其激烈残酷。因为人家素质教育搞得好,擅长琴棋书画唱跳 rap 篮球的人多,艺术体育类产业的人才远远供大于求,看看好莱坞有多少不拿工资的实习生就知道了。

而中国人因为比较相信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都不怕”,内卷主要落在了科研、计算机等技术工种上面。

所以中国的码农到了西方会觉得生活真 easy,西方的艺术和体育从业者到了中国也会觉得钱真好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健身私教课五六十美元一节,教练都是肌肉猛男;中国私教课敢收三五百一节,不少教练自己肌肉都没多少。美国的健身教练要是来中国,一定觉得这钱真是太好挣了。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产业而言,中国的内卷程度都远远高于西方。这不光是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的问题,还在于产业单一,热门专业挤破头,并且有些产业完全不存在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在西方学人文社科的学生,很多毕业之后会进入各种 NGO 和社区工作,比如妇女权益保护协会、关爱残疾人中心等等。这些 NGO 有固定的基金会和捐款等收入来源,并且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发起的社会活动可以影响各地的议会,养活了一大批文科生。每到换届选举的时候,各种广告牌子插起来,助选活动搞起来,电视辩论办起来,又养活了一大批新闻媒体广告从业者。虽然这些东西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瞎折腾,但是它确实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并且不会被 AI 取代。

而中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方面的就业机会少得可怜,仅有的部分也被体制所垄断,导致大量文科生毕业就失业,或者不得不找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让原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被大量浪费。

知乎用户 大风 发表

美国人只占世界人口的 4%,但他们却消耗着全世界资源和能量的 1/3。

发达国家总人口只占世界 15%,但却占有全世界资源和能量的 85%-90%。赚取全球利润的 90% 以上。

西方国家人躺着赚钱,需要奋斗吗?

至于中国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更:

我不清楚有些人脑子里为什么有一种匪夷所思的观点:好生活来自于奋斗,所以推导出没有奋斗就没有好生活。因此,996 有理、996 万岁。

我只想说,幸福生活确实来自奋斗,但是奋斗是有很多种类的,趴在地上 996 的奋斗绝对不是我认同的奋斗方式。

如果你喜欢,您就好好珍惜,莫炫富了,我特么不稀罕!

还有,很多人有一种比烂思维,要比烂找安慰,自己比,可别强迫其他人跟着你甘之如饴了。

说原始积累的,996 的你们都积累了些啥?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共同富裕,所以贫富差距合理咯?

即便是活在鸟笼子里面,我也要争取更大一点的鸟笼子。


以下原回答:

无非就是 996 呗,有什么可骄傲的?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浸润成长起来的人,我们应该知道一点点剩余价值理论吧。

工作赚钱就是为了生活,工作从来不是生活的本身。

当欧美人民已经脱离了为了工作而工作,享受生活本身的时候,你居然认为他们落在我们后面。

靠!

我们 “超英赶美” 为了啥?为了后退么?

首先,你得认识什么叫奋斗?以及为何奋斗?

一群被生活 “操” 得死去活来的人,不去思考我们现在走的路对不对,反而以耻为荣,呵呵……

记住下面一句话: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两个原因

  1. 中产之后,上升通道比中国还要窄。
  2. 中产和无产的日子很滋润。

西方国家本来的思路是,用国家的税制来避免两极分化。然后把税弄得高高的,把条款搞得复杂无比。结果,对有钱人来说,多一条条款就多一个避税的手段。对中产而言,多一个条款就多一交一笔钱。最后,变成了国家机器把 95% 的人挡在了高收入以下。

税制更滑稽的地方还在于无形中在无产和中产竖起了围墙,无产想要步入中产,开始自己工作不吃救济,然后突然发现,卧槽,为啥我的收入还更低了!你没看错!吃救济的时候不用交一分钱的税,甚至欠银行的贷款也可以不还或者只还小部分。但是一工作,我擦嘞把税一交,把贷款多还几百,然后发现收入还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下降了!!!!

当然必须承认,欧美中产的生活比国内还是滋润太多。工作强度和物质水平还有各种社会保障的确做得更好,更人性化。

向上没希望,停在这里儿很舒服,凭什么会有上进心呢?

至于中国,好像中产一个不留神就能摔成无产。而咸鱼翻身的传说依然到处都是,奋斗就有回报,自然跟打了鸡血一样了。

知乎用户 Gains iFortune 发表

假设有 A 和 B 两个群体。

群体 A:

收入不低,衣食无忧;

不同级别收入差距小;

收入稳定性高,铁饭碗或失业救济的替代比例高;

职位晋升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组织扩张基本停滞,画饼忽悠放卫星,也不太好使,大量年轻人可以 “一眼看到退休”;

论资排辈,各种 “关系”,和老黄牛式个人“奋斗” 的关联度有限;

……

群体 B:

平均收入显著低于群体 A,且内部收入方差大,高者海天盛筵,低者地下室蜗居;

收入稳定性差,整天活在 “末位淘汰” 的阴影里,失业救济的替代比也很低,形同鸡肋;

所在赛道宽阔,野蛮生长,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会所嫩模,失败搬砖干活”;

大量真真假假的励志故事和成功学鸡汤,“屌丝逆袭” 的案例也确实比比皆是;

……

那么,相对于 B 而言,A 会显得不那么 “爱奋斗”。B 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则会对 A 进行污名化,“混吃等死”、“贪图安逸”……

在现实社会中,A 和 B 两个模型会有各种不同的变形,但人性的内核是相通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为什么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845730/answer/985379922)[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14063/answer/639612410)[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是相比于欧洲国家(比如法国),感觉普通人活得很累是因为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478047/answer/1012950592)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中国人的奋斗,与其说是奋斗,倒不如说是在刻意延迟满足感和在丛林法则之下的奔命

知乎用户 魔力奥 发表

这个问题下面简直唯心主义内卷现场。

什么人家祖宗苦过了为后代挣下享受权,纯属胡扯!

你祖宗难道不苦?难道没奋斗?

什么晋朝人玩乐,那是权贵,晋朝老百姓苦的很。

翻翻中国历史,哪一代老百姓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一代奋斗的少了?

照这个祖宗本逻辑,中国人都奋斗五千年了,现在岂不是应该人均王思聪?

这套说辞就是宿命论,唯心。

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积累,个人奋斗的成分是微小的,主要是靠历史进程。

而且,微小的个人奋斗部分,效能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依赖少数创造性人才。瓦特,特斯拉,盖茨们,多做一点工作,那是有效果的,一个顶一万个,一百万个。至于普罗大众,比如你乎主力码农们,一半工作是铲前人的翔,一半工作是给后人造翔。966 和 955 有个鸡儿区别!莫矫情,你们自干烧和富强国家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你们老板喜欢看人体烟花而已。

回到正题。

答:知足。

人是有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较为宽裕,就有幸福感。注意,较为宽裕,不是极大宽裕。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度和福利保障较好,他们不需要太辛苦就可以实现较为宽裕的小康生活。另一方面,主要是欧洲国家,受政治因素影响,税制也倾向于保护中产阶级而不利于新生资产阶级。社会主流文化养成了满足于中产小康生活的倾向,除了某些移民群体,大体没有过度竞争氛围。

反观中国,社会发展和保障还不够高,贫穷群体需要努力奋斗来争取小康生活,这是正常的。重复,勤劳奔小康是正常的。注意,下面是不正常的:

原本正常的积极脱贫,经过几十年的重复,加上不可言说的因素放大,凝结成了社会思维定势。很多已经可以实现较为宽裕小康生活的人士,依然要过度竞争,乐此不疲。而且竞争的结果不再是获取更多幸福,反而是提高门槛,让追赶者获取幸福的难度加大。西方奋斗比自我燃烧,住的豪斯从 200 平变成 400 平是让自己和孩子与狗更快乐;中国奋斗比自我燃烧,住的窝从 80 平变成贵了一倍的 80 平是让追求幸福的后来者更加绝望。

那么中国人可以不奋斗么?一定基础上是可以的,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是干金融的,而且比较成功。资历,硬件都可以。

这哥们如果去上海,收入保底翻一番,混好了前途不可限量。金融,都懂,事业随缘。但是一定要去北京,去上海,拼,才有空间。世俗的理解,理当如此。

他不,守在一个 2.5 线城市,天天准时上下班。拿个不多不少的工资,开个买菜车,郊区住着装修格调很风趣的大房子,娶了个长腿妹妹。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人生需求就是:菜里有肉,杯中有酒,出门有车,床上有长腿老婆,将来孩子有地儿藏(意思是房子大。他是东北小镇青年出身,家里可以躲猫猫的县城半亩宅长大的,坚持后代也要能家里躲猫猫)。哪里实现最容易,付出最少,他就在哪里混。世俗人眼中事业平台更大的一线城市,更好机会,在他看来是南辕北辙。

论钱,他的纸面收入对不起他的本事;论幸福,他比很多沪漂同行快乐充实得多。

这就叫通透,想得开。

可惜,这种人在中国,属于异类,说起来几乎是有点奇怪的。大多数同类都挤在陆家嘴,每天靠中午绿地放风感知生存。

什么时候,他不说成为主流,成为正常,中国人就能轻松一些了。

知乎用户 yang 元祐​ 发表

很多人管东亚式内卷的挣扎生活叫奋斗

人家眼中的奋斗

盎格鲁 - 撒克逊人到美洲去开荒(到印第安世界大杀四方),往返非洲 - 北美做大生意(这个赚钱生意大家都知道)。

印第安人,人死地留

人家祖辈在奋斗的时候,你还天朝上国,你的四万万佃户在内卷。人家已经奋斗过了,早就阔绰惯了,要做的只是吃喝玩乐、收割世界。你错过了大航海大殖民时代,就只靠内剥积累原始资本啦。

看看人家的边角料生意

一个雅思考试,费用都高达 2000 了,这种考试有几个成本。一个语言考试就可以让很多人活得很滋润。

这就是得益于人家祖辈当年的奋斗,然后后辈们就有了一吃能吃几百年的帝国红利。

你看看有人考爪哇语没有,别说两千啦,倒给钱都没个鬼去考。

[东南亚和南亚的部分制造业会取代中国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137177/answer/937684759)

…………………………………………………………………………………………………..

你管 996 叫奋斗,但资本家不会管你 35 岁中年危机,不会管你 40 岁成秃头怪,不会管你 40 岁肾不行了肝不行啦。

你管各种造神运动《2X 岁学霸发 XXX 篇 SCI,当上 211 教授、博导》叫奋斗,你成了千老没人接收,头发耗完还在熬夜,但没人管你。

你管各种励志故事《XX 的奋斗史: 高考数学只有 1 分, 毕业后当了英语教师》叫奋斗,但真的成功人士只会让你不明真相。

真的要奋斗还是去非洲开荒,把黑叔叔赶走,建设美好非洲,建设工业非洲,建设文明非洲,在非洲繁衍生息。或者去西伯利亚开荒,反正西伯利亚有大片的人类土地、大量的资源,放那也是放那,不用白不用,而且老毛子也不能生。

非洲并不局限于地理空间上的非洲。比如这几年从四大天坑转行到 CS 也是广义的去非洲开荒。比如张教授等人开辟了拓扑绝缘体领域,这也是拓荒,不过是为全人类拓荒。

到蛮荒世界开疆拓土,奋斗过后,你也可以喝酒滑雪把妹颓废了,否则就一直奋斗吧。


衡水模式就是内卷,所有人在更努力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的收益并不增加,整个群体的利益是在受损的。所有人的努力都变成了对内倾轧,而没有产生新增的价值。

[究竟何为「内卷化」?生活中或者历史上有什么通俗易懂的内卷化的例子?​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762516/answer/829869474)


最野蛮的日耳曼系,‘奋斗’深深印入他们的骨髓。

在我们看来是罪恶,但在红皮黄毛看来是先辈荣耀。

世界一点都不太平,你不犁他,他就会来犁你。

忆往昔峥嵘,几条木船,惊涛骇浪,敢与海神争高低;
昔开疆拓土,几万褴褛,枪林弹雨,敢与欧亚竞雌雄;
蒙冲斗舰,尸山血海竟自由;
先人因有英雄血,
英雄才有后代荣。
先人因有先人血,后人才有后代荣。人家玩儿是先人杀出来的。
人家昂撒人被欧洲大陆人辇到了英伦三岛,又在英伦三岛击败了凯尔特人,一直受欧洲大陆封堵、排挤,连英语都被排挤成蛮族土语……
不得已昂撒人只能向大海进军,,,,

全文:为什么西方国家人民都不如中国人这么爱奋斗?

[五眼联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03063/answer/581516275)

知乎用户 李大哥 发表

光见你奋斗,怎么没见你买得起房子?

你的奋斗都在替人家奋斗了

不过可能也是自愿挨剥削

毕竟富二代开豪车在国外炸街 “爱国” 的时候,你们还叫好来着。

知乎用户 燕枝 发表

因为驴拉磨拉不出文艺复兴。

知乎用户 梦羽灵泉 发表

因为没有第二次全球化,东亚虽然 “爱奋斗” 导致亚太地区上升迅速,但是在结构上无法突破利益层

欧美在 17-20 世纪初完成的第一次全球化,在逻辑上也是最后一次全球化——这是废话

先发者可能没落,但是全球化后后发者的全球利益链条位置和发展空间,是被锁死了的,所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可以迅速崛起,日本完成原始积累后却错过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球化的尖端位置

就是说,先发者在全球化之前要想萎掉,容易,板鸭如此,英国也不再日不落,但后发者在全球化之后赶上,就难了

所以现在是美利坚主导的世界

一个很好的类比是中国近代,19 世纪末中国山河破碎风飘絮,谁也不知道走到头的是谁,但中国一旦在 49-54 年完成政权全覆盖和制度改造,你再往上搞分裂,就难了,就必须借助外部势力,甚至发展到后来,借助外部势力,也难了

知乎用户 赛博铁犁 发表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孩子,高中没有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那么拼?

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深圳本地人,广州本地人,上海本地人,北京本地人普遍工作没有外来务工人员那么努力。

原因是什么?

又穷又不甘心。

还能为什么。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

其实很多时候也是管理技术的差距。

你看法国人一天上七个小时班,但这七个小时里可能六个班小时都是在工作的,工作可以在工作时段精准地分配到螺丝钉头上,保证你忙到脚打后脑勺。到点下班,工作生活两不误。

国内倒好,你一大早坐在办公室,你想干活,结果工作没协调开,你开展不了,只能摸鱼,老板来了假装紧张干活,结果熬到快下班了突然来活了,先开会,开会摸鱼,六点多开始一天的正式工作,忙到九点还没忙完。这一天也没啥实质性进展,还给自己累够呛。

其实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这是咋回事。为啥人家一天学六个小时能上清华,你一天学十四个小时只能上垃圾二本?因为人家一天坐六个小时,人家是真学六个小时。你一天坐十四个小时,有十个小时是在那溜号卖呆的,剩下四个小时还得抠抠鼻子剪个指甲啥的。

知乎用户 Vincent Miniz​ 发表

以偏概全一次,当个段子看就好。

在西方国家,“幸福” 是个普通的形容词,西方人民觉得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开心、安稳、随心所欲就好。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就没有必要再去额外奋斗给自己徒增痛苦。

在中国,“幸福” 是个比较级形容词,我过得好不好不重要,我过得比你好才重要。所以每个人都拼命奋斗,跟赛龙舟似的,无休止地攀比竞争。

知乎用户 一只蚂蚁 发表

这个时候就该明白为什么培养 “钝感力” 对咱国人这么重要了。

因为一旦你不 “钝”,很快就知道自己活得跟洋鬼子比是多么失败:

人家滑雪、打球的时候,你在加班 “忙事业”;

人家登山望远的时候,你在加班 “忙事业”;

人家一家老小远足春游的时候,你在加班 “忙事业”;

人家亲朋好友把酒言欢的时候,你在加班 “忙事业”;

终于有一天,你看着洋人的生活,鄙夷的说:洋鬼子就是颓废,还是咱爱奋斗。

光见你奋斗,没见你日子过得比人家好,这气不气人?

凡是一开始觉得 “爱拼就会赢”,“钱是次要,重点是自己的成长过程” 的,到最后都挣不到钱,而且也完全没成长。结局就是被资本家日完了当做药渣扔进垃圾堆。

知乎用户 Juli 发表

今天看到一个基层公务员,不想被提拔的案例。跟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有类同。

那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表示 “不想被提拔”,理由形形色色什么都有。有说自己计划二胎,最近在休养身体的;有说老人身体不好常年住院的;也有说能力不足经验不够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求别提我!
既然提上去也多不了多少钱,还要承担更大责任,那我何不做个清闲安逸的小兵呢?

问部分公务员不想被提拔到特定岗位:当小科员一个月三五千,当领导六七千。当领导每天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背各种责任和勾心斗角。为什么要被提拔?

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人不愿意奋斗:摸鱼的生活也能保证一间别墅、一台车,一个老婆两个娃,再养一条狗,周末 BBQ,我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选择 996?

那种生活是说一小部分极为发达的国家,不是全部西方国家的人都能有这样的生活。

在大奋斗的年代,很多很多人 996、007 的目标是过上 “小康”。最终这个目标实现了,吃穿不愁,有时间和资料休闲娱乐。小康的标准满足后,到中产阶级的困难度需要依靠知识,难度增高,从中产到中高产难度又提升了几个数量级,人的懈怠心和满足心战胜了向上爬的欲望,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保守和知足。从中高产再向上爬升,难度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本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放弃,因为玩不起,资本的游戏和体力游戏又有根本的差别。

所以现在很多中国人,处在从小康迈向中产的生活,这条途径成功率相对比较大。至于什么是小康,什么是中产,大概有一个标准。但有闲心思看这个问题的,都是小康以上吧。

而外国人,具体是东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的年轻人,已经身处中产了,社会福利保障他们一出生至少也是小康。再向上的动力不足,该有的都有了,从心态上是这么解释的。

另外西方的商业活跃度、法制问题都算是原因,底层员工和高层领导的生活区分也是个原因,有的商业环境里,默认领导必须 996,员工可以早点下班。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人家祖上大航海上船死一半,去非洲抢东西被祖鲁黑叔叔戳死三千多龙虾兵,去美洲抢东西开始几十年就五万多人活着到了美洲。

这时候我们祖先拿着佃户的供奉在研究四书五经孔夫子这句话啥意思,邻居家当家的男人死了我们去找头狼把他家儿子叼走,接着说他家女人不贞浸了猪笼然后抢人家家产吧……

知乎用户 北极熊 发表

这是盲人摸象和文化差异混合后造成的认知错误。

中国人爱奋斗是个错觉。2019 年中国人均 App 使用时长 4.7 小时,及时通信,短视频,在线视频,综合新闻和手机游戏占了接近 70% 时间。那么这些使用时间发生在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用来奋斗还是划水的?玩王者荣耀,刷知乎 / 微博 / 淘宝 / 抖音 / 快手,属不属于奋斗?

看看知乎上 996 上被喷得多厉害,就知道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没什么不一样。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大多数人的期望。

从 2017 年工作时长来看,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除日本)在同一数量级,2000-2200 小时;中国比美国工作时长仅多 24%;西欧北欧国家工作时长明显较短,但其法定节假日较多,造成了这一显著差异。

通过个人的朋友圈总结中国人的奋斗和用北上广代表了解中国一样,一叶障目。打局游戏,看个修仙,网上喷喷,是不大会在朋友圈看到的。

发达国家的娱乐线下为主,中国的娱乐线上为主,也是造成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

当中国更加发达,会看到更多中国人和欧美人一样,毕竟现在奋斗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用奋斗。

知乎用户 卯金刀维奇 发表

恰恰相反,我并不觉得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的劳动者与西方国家的劳动者有什么不同,中国劳动人民有着光辉的阶级斗争史——“历代都有大小规模不同的农民革命斗争,其性质当然与现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根本不相同。但有相同的一点,就是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 从天公将军张角到天王洪秀全。宋朝的摩尼教,杨么、钟相,元末的明教、红军,明朝的徐鸿儒、唐赛儿、李自成,清朝的白莲教、拜上帝教(太平天国)、义和团,其最著者”(《MZD 读文史古籍批语集》,读《三国志 • 魏书 • 张鲁传》批语)“我们不作工,不过是死!我们照从前一样作工,做人家的牛马,比死还要痛苦些。我们誓以死力对待,大家严守秩序!坚持到底!”(《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1922 年 9 月 14 日)…… 历史和现实证明,封建礼教侵蚀和新自由主义冲击并未消磨掉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斗争性,什么 “奋斗”“福报”“兄弟” 之流永远不可能骗过劳动人民雪亮的眼睛,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呢?

另外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无产阶级究竟被资本主义分裂到了何种程度!“据世界劳工组织估计,处于不稳定就业状况的工人数量在 1999 年上升至 15. 3 亿———占据全球劳动力的一半以上,这其中有 6. 3 亿人每天的工资不到 1. 25 美元,这些工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况之中。与此同时,全球失业人数增加至 2. 05 亿…… 中国的小时工资是美国小时工资的 4% ,是欧盟国家的 3% 。墨西哥的工资仅仅是美国工资的 16%”(劳尔 • 德尔戈多 • 怀斯《移民与劳工问题:帝国主义、不平等发展和劳动力被迫转移》) 而这其中我国甚至并不算是最不体面者,还有不少非洲、东南亚人偷渡来华打黑工:

比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种巨大差异就是资义世界吃人的现实,再想想全球发达国家总人口不过十亿人,而这十亿发达国家的人民,难道普遍能享受到日常的酒吧和滑雪吗?究竟什么才是实际上的 “主流” 呢?发达世界的“主流”,往往在第三世界是不可望、不可即的!在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下,有些人生活在体面一些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时,更多的人则必然要更直接地面对它的野蛮,资义世界下,酒吧和滑雪的生活注定不会属于所有人。对于这一切,我想解决方案在《宣言》的最后一段里说得已经很清楚了……

知乎用户 豆沙包 发表

这就忘了西方人奋斗的那几代拳打东方龙脚踢羽蛇神的时候了?

想当年中国人拳打匈奴脚踢百越之后,大晋不也正经玩了几十年嘛。大业、贞观哪次奋斗完后面不玩出个花来?当然大宋比较牛逼,奋斗未完而中道开玩。

反正人去玩,就会玩脱。那么在能玩,不能玩以及明明不能玩还非得玩这三个状态里,还是能玩比较好嘛。

知乎用户 Ivy Lee 发表

  中国人讨厌 “玩” 应该是一个事实。在我们的文化里有太多用来污名化 “玩” 的词汇了,诸如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干、吃得太饱了等等,很多人也喜欢用 “我很忙” 来标榜自己不是一个贪玩之人,顶多认为玩和休息有一定的功能性(有利于更好的工作),像西方哲人那样推崇 “闲暇”,认为“闲暇” 有“出智慧”这个高度的意义的几乎没有。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们有着奋斗自强的优良传统,其实不然,我们首先需要给 “玩”与 “玩” 相对的“正经事” 找一个定义。

“玩”一定比 “正事” 更 easy 吗?

  事实上,很多人的工作里有挑战性的部分很少,重复单调和枯燥才是常态,也因此职业倦怠才能成为一种流行病(倦怠就说明工作太无聊枯燥而不是太困难)。反倒是不少娱乐活动和游戏相当考验人的思维能力(比如许多游戏都很烧脑)、协调能力和冒险精神(比如题目里列举的滑雪)。

“玩”一定比 “正事” 更没前途吗?

  也许在分配工作、没有选择自由的年代里的确如此,但在现代,一个人的工作所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常常是有限的,而他则可以凭借他的丰富爱好参与到更加广泛的社交活动,认识更多不同领域的人,且由于他对他的爱好有着强烈兴趣,他更可能在这一活动中更用心和专注,把爱好和副业发展为主业并实现成功转型的例子已经太多了。另外,今天许多娱乐活动已经被纳入到 “正事” 当中(比如游戏产业),但在起初,如果一个人没有对 “玩” 的大量体验,如果不认为 “玩” 享有至少与 “正事” 同等待遇的地位,光凭单纯的努力工作,他怎么可能预见到 “玩” 在未来的巨大潜力和商机,又怎么敢抛弃主业,去探索一片未知领域呢?

  因此,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玩” 之所以是 “玩”,仅仅是因为它是为自己的,不驯服的,不受控制的。**如果我们把游戏纳入考试标准,很多中学生的网瘾可能一下就没了,因为那种 “为自己” 的自由感觉不存在了。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儿童,从某个角度上说正是因为尚未被社会规训的儿童身上有一种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是最有魅力的。正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自卑感与软弱感的根源在于:无力自发活动,无法表达真感觉及思想,其结果必然是用伪自我取代他人和自我。无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最大的自豪与幸福莫过于思考、感觉、说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在玩和闲暇的过程中,人更可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情绪,感觉,而不是他人的、社会的。

  因此,一个社会的文化对 “玩” 有深重的敌意,无非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太恐惧自己成为自己,也恐惧别人成为自己,孩子成为自己,意味着他要脱离父母的控制,不再唯父母意志是从;员工成为自己,意味着他不会死心塌地地为公司工作,他不会认为自己的生命除了为公司许诺的伟大愿景奉献牺牲外毫无意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成为自己,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一个救世主或保护神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商鞅正是出于意识到 “玩” 和“闲暇”有激发自我意识的潜在危害,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使臣民们永远在操劳和奔波(“疲民之术”):

  (商鞅)通过抑商间接鼓励农耕。禁止商人与农民的粮食贸易,使商人无利可图;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会对经商产生怀疑甚至懒得干的思想…
  (商鞅)纠正可能影响人安心农耕的不当喜好,推行国家禁欲主义,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压制民之享乐等欲望。禁止音乐、歌舞、装饰品,它们不仅会造成物质浪费,还会激发人的享乐之心。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格,加重其税收,使之十倍于成本,这样贩卖这些商品的商贾之人就会减少,农民就不会过度地饮酒作乐,大臣官吏们也不会沉醉于吃喝玩乐之中。
   引自《极权路上的陷阱:商鞅学派学说的演变与误区》

  与 “疲民之术” 配套的则是“弱民之术”,经济学告诉我们,贸易和专业化能够增加总产量,使每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而干预、禁止粮食贸易,在农业技术水平落后的古代,必定大大削弱了普通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稍遇天灾就会流离失所。然而商鞅并不无知,恰恰相反,他正是因为太聪明,太懂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让一个人永远在为食物奔波忙碌吃苦受罪,他的思想才能单纯、好控制,他的自由念头才会越少,说什么就信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历史里为什么如此喜欢谈 “民心向背”。按照常理,哪怕小到一个家庭,家人们都常常容易因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产生分歧,一个社会有千千万万的人,这千千万万的人应该也有千千万万个心,千千万万个互不相同的思维与想法才对,怎么那么容易出现“万众一心”、“民心所向” 的局面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人长期在温饱的生死线上挣扎,根本没有工夫思考和发展个人的爱好,只剩下 “活下去” 这一个愿望,所以谁能让大多数人立马吃上饭,“民心”就向着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式奋斗精神与早期美国的那种奋斗精神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为了让自己的肉体活下去或者出于其他的匮乏动机,后者则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增进自己的自由所进行的奋斗。当然,这里无意指责谁,只是为了认清这种奋斗的真相。

纵观世界历史,为何唯独中国农民喜欢闹革命?

《红楼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放在现代社会可以避免悲剧结局?

为什么精英人士中不少人都教子无方?

你见过最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人家的父亲在闷头狂写代码造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时候,我爹还在努力地摊煎饼果子呢。

我爹摊煎饼果子 365 天从来不放假,每天连续摊 12 个小时;美国人的爹当年写 Windows 的程序员,每天工作 8 小时,每年休假一个月,挣的钱也是我爹的 10000 倍。

做人啊,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几斤几两。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可以参考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

国内右翼喜欢否定老马,比如否定老马的劳动价值论;但既然否定了劳动价值论,那为何要强调奋斗呢?既然努力工作都不产生价值了,那奋斗又有何用?

这一点西方那一套反而自洽的——比如芬兰为了刺激经济,人家做法是把工作时间一周 5 天变成 4 天,一天 8 小时变成 6 小时,这样从原来的 5*8=40 小时变成了 4*6=24 小时。人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刺激经济,因为:

  • 大幅减少办公成本。比如日本微软 5 天变 4 天后发现节约了大量电费,但产出没啥变化,可见原来摸鱼多么严重;
  • 有利于提高效率。8 小时工作压缩到 6 小时,迫使人们提高效率,更加专心,不像以前成天瞎扯淡;
  • 有利于创新。因为创新需要大脑放松的时候才行,996 大脑都傻了无法创新。而创新带来的效率提高是指数级别的,但 996 带来的效率提高是逐渐衰减的,连线性增长都达不到,因为后面时间会劳累,效率降低。

知乎用户 doing 发表

讲个新编老段子:

一个渔夫 A 攒了些钱去海滩度假,看见一个渔夫 B 也悠闲地晒着太阳。

渔夫 A 感到不可思议,忍不住问 B:“你为什么不去工作呢?”

B:“我已经工作完了,我工作到下午 2,3 点钟,有时候还加班到 4 点呢。”

A:“为什么不多干一会?”

B:“前些天捕的鱼已够我生活所用。”

A:“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鱼,多赚点钱啊。”

B:“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A:“买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鱼,建立自己的船队和航运公司,当百万富翁。”

B:“当了百万富翁又怎么样呢?”

A:“那时你就可以什么事都不用做,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啊。”

B 哈哈大笑:“我现在不正在这里晒太阳吗? 再说了,我已经有自己的船队和航运公司,早就是百万富翁了啊!当年俺们家祖上打了不知多少船的鱼,你现在买的船还是我家老祖宗开的厂造的呢!要享受生活,不要这么累,年轻人,你还是太幼稚啊。“

30 年后,B:“大哥,你们这么干有点过分啊,捞鱼也就算了。你们死劲造船是几个意思,你们好好地享受生活,多来沙滩上躺着不好吗?”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有些青年人一讲理想,就是工资多、级别高、地位高。这不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才是我们真正的理想,八小时工作制、星期天休息是群众的习惯,但绝不是不看情况,任何时候都如此。在我们的工作走下坡路、搞不赢资本主义的时候,为什么还一定要坚持八小时工作?为什么不能做夜班?
——刘少奇

知乎用户 刀尖红叶​ 发表

西方国家人民每天工作 8 小时,被剥削拿走了 4 小时的劳动成果,剩下 4 小时的劳动成果自己享用,有钱有时间可以酒吧、滑雪到处浪

我们每天工作 12 小时,被剥削拿走了 10 小时的劳动成功,剩下 2 小时的劳动成果自己享用,当然没钱没时间过的苦哈哈了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因为他们就算不需要奋斗,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中国人的好几倍。

与此同时,在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人尽管强调 “奋斗”,但如果有朝一日相信奋斗与否对提高自己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无足轻重的话,我想也就会弃疗了。

知乎用户 荻 生 发表

西方国家人民不爱奋斗?

骚瑞啊!人家早就奋斗过了好不好!人家老祖宗一条小舢板就敢横渡大洋找新世界抢金挖银;几十号人就敢袭击麾下几万大军的印第安国王;九死一生穿过半个地球跑来中国买丝绸茶叶回去贩卖……

这不是奋斗,这是玩命哦!同时代我大清人民岁月静好、父母在不远游……

知乎用户 吞没纸笔 发表

这十年来,随着中国的 GDP 水涨船高,这班以刘国师为代表的洋人的好学生渐渐觉得自己可以反过来指点洋人了。中国人勤劳,欧美人懒,所以中国发展迅速…. 福利养懒汉…. 最低工资标准会使中国失去竞争优势…. 此类论调喧嚣尘上,已经成了他们的 “常识” 了。

**这种 “常识” 很有迷惑性。粗看起来,人勤劳,多干活少休息,必然能发家致富,而欧美人这么懒,一个中国人能干的活要分几个人干,难怪要走下坡路了… 可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因科技和殖民都遇到瓶颈导致的无处投资,这个原理我已经反复阐述了。**民众的福利高低无关科技和殖民,不可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

一个经济体,必然是围绕少数几种尖端行业形成的。典型如台湾,就是电子产业。其他的一切文教、娱乐、金融、运输、建筑、食品之类都是为它做配套服务的,从它创造的财富中分成。

为什么这个电子产业是核心呢? 为什么不以别的行业,譬如农业来计算,把其他行业看成为农业做配套服务呢? 因为电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假定有一个经济体,它的影视作品畅销全世界,出口影视赚取的外汇比它自身的电子产业还高得多,那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的核心是影视业,包括电子产业在内的一切行业都只是为它做配套服务,从它的利润中分成。

因此,我们研究一个经济体,要看它的核心产业的状况,那些劳动生产率低下、依附性的部门基本可以忽略。

欧盟的核心产业,显然主要是德国的工业,其他金融文教之类虽然也能出口,从不发达国家挣到钱,但主要还是从那些工业产品的利润中分成。因此,欧盟想要提升经济,只有一种办法: 德国的几家核心企业扩大生产。

于是,问题来了,德国扩大生产后,产品卖给谁呢? 国际市场总需求实际上就那么点,那些企业心里都清楚,目前的生产规模刚好能供应他们占领的市场份额,再扩大生产是卖不掉的。

可是它们不扩大生产,必然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就只能一个人的活分几个人干(此句为转者注:我国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时国企也是如此干的)。于是,表面显得:欧洲人很懒,福利高导致懒惰。实际上他们要是像中国人一样勤快就完蛋了。譬如某个德国汽车公司,本来年产量 100 万辆汽车刚刚好,员工突然非常勤奋,一年生产了 200 万辆,这多出的卖给谁? 这不是制造经济泡沫,自寻死路吗? 勤奋了一年后,他们只能跟中国一样,忙不迭地去产能,去库存, 防范金融风险。

德国的低生育率是这种经济状况下的自然反应。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增加人口就是增加失业人口。一万块钱,两个人分,都能活得挺好,现在变四个、五个人分了,你愿意吗?

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发达国家,实际上大部分生产线都被闲置,只开动一部分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人”作为生产工具,也是同理,只开动少量,大部分都闲置着。如果由于某种变动,需求无限,生产线全速开动,所谓的 “懒” 就消失了,同时人口也会猛增。 (实际上需求本来就是无限的,只要他们改变思维,抛弃投资必须有利可图、“ 市场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瞎扯淡,国家很快就会焕然一新,什么老龄化、文化危机、移民冲突都会变成过去的笑话。)

因此,刘国师去笑话欧美的懒,是非常愚昧无知的**。欧美的劳动生产率高,只需要开动一部分产能,就可以通过不平等交换从不发达国家掠夺足够的财富,使国民过上富裕生活,没必要也不能去勤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低,必须出口大量初级产品去交换欧美的高级产品,不拼命干活就要破产。**这是我们根本不能比的。我国这群充满 “奋斗决心” 的人要向洋人学的还多着呢!

——皮皮

知乎用户 会飞的土豆君 发表

人家为什么要为生来就拥有的东西奋斗?

更何况中国人式的 “奋斗 " 不是长期累死累活也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下自我安慰的产物吗?

被榨的骨头渣子都没有了的社畜们,还把被压榨的过程美化成 “奋斗”?

生而为韭菜已经够可悲了,被洗脑后还尽职尽责地替资本家向其他韭菜宣扬 “奋斗光荣” 的思想

这不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吗?

可怜,可笑,可悲

知乎用户 Mr.Nero 发表

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吧。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以后的,欧美工人阶级的待遇变化。就知道为什么他们现在人懒了。

再学学欧洲近现代史,包括几百年的对外殖民史,航海史,贸易史,战争史,就知道为什么他们现在这么人懒但是依旧可以高福利了。

不是因为他们政府好,资本主义好,而是因为有共产主义在用枪口盯着资本家。

——

感谢大家的支持,此回答仅是一个思路,供大家思考,是否有一定的合理之处,理解的人自己理解,不理解的人也或许会明白。

额外补充一点,以上的观点可能仅是造成西方社会现状的原因之一,至于起到多大作用,很难去量化衡量。希望大家看清回答的主题词,理性客观的评论,共建文明讨论氛围。

说实话,不曾离开过国家,不曾在外长期居留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下面这句话,尽管她现在还有种种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她一定是对我们最温柔的国家。

给大家配一个视频,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完全陌生的劳作方式。这样的中国也是中国,一个曾经科技落后,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对比当下,我们不应该珍惜吗?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父母辈,甚至祖父母辈辛苦劳作的基础上的,现在交到我们手里来继续这份建设事业,请大家好好珍惜,呵护它长大,长成参天大树,再交给下一代人好吗?说真的,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用另外一个更好的条件来养我们 14 亿中国人,除了中国。

给大家再更新一点英国的日常,

1. 高福利带来的是高税收,比如零售超市业,20% 的所得税。

2. 高福利造成的,服务业消费成本高昂,普通男生剪一个短发,16-20 磅,折合人名币 150-180 人民币。而且往往理发师都不是本土人,是东欧国家过去的人从事,当地人不屑于干这些。同理就是建筑业,建筑工人收入同样很好,但是工作时间和国内一样,英国本土人很少从事这类行业,非洲兄弟更多一些。

3. 电子维修业人力成本奇高。高到什么程度,论小时收费,而是一小时都是在维修,并不保证修好,一小时 50-100 磅。很多当地人遇到这种情况就直接买新电器了。

4. 希望大家有一个意识就是,高福利的背后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钱不是印钞机一开,就可以随便发钱给大家的。当前社会蛋糕还在做大,而欧美已经在分蛋糕阶段。

来源找不到了,侵权立刻删除,谢谢

——2020.4.15 又来更新了

背景,国内在疫情过后,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疫情在国外遍地开花,资本主义露出了獠牙,老人被选择性治疗,优先救治年轻人,一些养老院医护人员集体离职。灯塔国成了最严重的国家,牛月州成了周黑鸭省,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平间里装不下死难者,开始挖无人岛草草掩埋尸体。

再次说一声自己在初次更新中写的那句话:她可能现在还有种种问题,但是她是对我们最温暖的国家,这句话过去没错,现在更没错。

就先更这些吧,懂得人自然懂。

转发一篇有关疫情下西方的舆论战的一种解读。清者自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318287/answer/1153095829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996 工作是中国互联网人拼搏奋斗的基本写照,是一代互联网人体现出来的奋斗精神! …… 企业之间的竞争,国际大环境中的竞争,崛起中的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对 996 的诟病就是对奉献精神的诟病,或者是对年轻一代人的拼搏向上的精神的歪曲。
  996 不是自上而下推动形成的,而是由于行业格局竞争的惨烈,在企业文化的推动下,自发形成的一种应激趋势和形态。…… 诟病 996 是成为 “平成废人” 的开始!每个人都年轻过,回忆我年轻时的奋斗拼搏,我无悔青春。让我们把视野拓宽一下,看看我们邻国日本发展的轨迹:日本昭和期间,国民有一种拼搏奋斗的精神。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充满活力。到了平成时代,人们崇尚平稳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状态,人们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激情和拼搏,日本社会也陷入了经济衰退,那时候的人被叫做平成废人。
(选段作者: 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博士

知乎用户 风起绿洲 发表

列宁同志教导我们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中国人这种奋斗热情,真的是奋斗吗?我看这是病态,是长期被奴役的条件反射,而西方很多中产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奋斗。一旦生活压力减小,中国人还不知道会散漫放荡到什么程度。因为长期的高压使国人没思想,满脑子只知道房子票子,如果明天宣布废除货币、福利分房,那些奋斗狂真的知道大好时光该干点什么吗?恐怕会一窝蜂的涌入黄赌毒。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奋斗?

知乎用户 李子安​ 发表 两千多年前,有个叫商鞅的人,在秦国搞了一场变法。 他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声明无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得入宗籍、亦不得承袭贵族特权。 随即又配套性地推出了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军功爵位不仅仅是进入贵族阶级的象征、亦是当 …

【黑猫奇妙物语就】性别志愿:假如可以自由选择性别……

在14岁之前,地球人是不分性别的。 自婴孩时期所有人下面都空空如也,既无褶皱,亦无凸起。去厕所不分男女,想去哪间就哪间,如厕姿势也是一律统一的蹲或坐。 自然,青春期明显区分出男女的第二性征的发育也不会出现。 这一切,都要等14岁人类最终确定 …

如何看待海淀妈妈们认为 Python 是儿童才学的低端编程?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刘老师说得挺好,按目前 c++ 的复杂性,必须从小学起才能对所有特性有个全面认识,你们想想孩子现在 10 岁,20 岁时候就是有 10 年 c++ 经验的老程序员了,30 岁就是有 20 年经验的 c++ 大师了,完 …

蓝衣女孩的视频事件:你的善良,要放对地方

这个蓝衣女孩是非常有心机? 还是仅仅只是天真无知? 近来一个三个小女孩在天台玩耍的视频疯传: 男子发现有小孩在楼顶天台上玩,两个红衣服女孩在危险边缘,一个蓝色衣服的小女孩扒着栏杆站一边。男子拍下视频,并告诉她们危险,赶紧下来,并说要发在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