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半年,只为存钱 | 棱镜
来源:人民视觉 作者 | 周纯子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又是秒没! 张菁(化名)对着手机叹了一口气,这已经是她本月第三次抢单失败了。而她想抢的,是银行APP里20万元一份 …
中国的经济不决定于自然规律,决定于几个部门的意志。
但是消费取决于自然规律,昊天大帝来了也无能为力。
15 年房地产眼看着都要完蛋了,你能信 2017 年又翻身了。
20 年教培行业马上都要螺旋升天了,你能信一张 A4 纸就消失了。
调控经济有三种牌可以打,比如投资牌、出口牌、消费牌。
调控经济,只有投资这张牌是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 ,但是,这种大搞投资,投资了能回本吗,只扩张债务,不回本的事情,这不就是庞氏骗局吗。所以投资有 “效率” 的要求在里面的,投资到最后效率性降低,过了安全边际线后,投一个亏一个。现在已经到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线,再投资妥妥的是亏本的,所以大搞投资是不行的。
而出口牌有的国家能控制,有的国家不能控制。假如我是美国,我让日本大量进口美国 AV,日本也只能乖乖的进口,尽管日本既不需要也不喜欢。但是我们不行,我们对哪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霸权,不可能凭借一张 A4 纸就让其他国家进口我们的钢筋水泥。
在消费领域,政府既可以直接控制也可以间接控制。政府调控只有两张牌可以打:直接控制的 “禁止牌”,和间接控制的 “刚性需求牌”。
禁止牌很好理解,就是不让你干了,所以这个消费就没了。比如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这种。但是,禁止牌一般只能带来减少消费的效果,因为我们假设禁止牌不带有刚性。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个了,也是本篇内容的关键点。
消费调控之 “刚性需求牌”,这张牌用好了是能创造 GDP 的。
还是以房地产为例子,无论炒地皮、炒房价、房产涨价,都有一个共同根基,就是房地产的需求刚性。如果房地产失去刚性,就无法保证价格上涨,那么炒楼、炒地皮衍生就不存在了。所有的房地产投资,都是以消费刚性为基础的。
消费的刚性牌是一定能提高消费、提高 GDP , 而政府对这个做的事情很简单,涨价或者额外付费。
大米、汽油、食盐、香烟这种刚性产品,政府涨价就可以,你不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这么一来消费和 GDP 就上涨了。这里我们不考虑替代性原则,比如大米和玉米的替代。
额外付费也更好理解,比如电动车升级新国标,不让烧煤炭炉,就属于额外付费。
但是对于 “非刚性” 消费的调控,政府是无能为力的 ,即便发放消费券、即便今天的降息。换句话说仅仅从消费端调控消费,是调控不了的 。消费是投资、出口这两种基本因素的果,也是经济信心、蛋糕分配的果,预期经济不好、老百姓没钱,都会导致消费低迷。
消费完全遵从自然规律,靠政府发的 A4 纸没有任何效果。
投资投不动了,出口没有增长,仅仅从消费这张牌上下手,
天王老子十八罗汉来了,都无法提振消费。
三驾马车完全失灵,GDP 是肯定增长不了的,失灵的标志就是三驾马车往回开,投资、出口、消费的规模都降低。
和美联储反向操作,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对于股市影响,按理说降准降息股票应该会涨,但是由于经济低迷,股票的风险指数也增加,股市未必会繁荣。
待续。
利率早晚要归零的,资本过剩就会压低资本收益率,这是市场经济周期必然规律,归零以后就是 qe,然后撒钱,然后通胀。当然在每一阶段停留多长时间不一定。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已多次下调挂牌存款利率,最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发生了改变。
为实现银行贷款端利率和存款端利率的联动,确保银行业合理的息差水平,**今年开始存款利率主要参考债券市场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进行变动。也就是说,银行存款主要锚定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进行定价。**今年以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持续下行,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也在意料之中。
贷款利率下调拉低了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在此背景下,主动下调利率既符合政策导向,又符合银行自身利益。因此,不仅国有大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区域性中小银行也会选择跟进。
问题来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不用担心存款搬家吗?
的确不用担心,因为存款资金无处可去。从替代性选择来看,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购房意愿差,存款向房地产市场的转移受阻;资本市场持续下行,亏钱效应显著,存款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受阻;固收 + 理财产品纷纷破净,存款向债券市场的转移受阻;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存款向理财的转移受阻;……
无处可去,存款只能待在存款账户中,表现为储蓄存款余额的持续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机构有底气调降存款利率,因为存款无处搬家。
此外,存款背后对应的是收益、安全、便捷等多种需求的平衡,利率高低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比如,一些储户在主观上认为大行更安全、存取款更便捷,就会倾向于牺牲部分收益将钱放在大行;也有些储户更加注重收益,更容易被中小银行相对较高的利率吸引;也有些储户看中便捷性,更青睐收益和便捷性较为均衡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如货币基金、同业存款指数基金等。
展望未来,银行存款利率还有下调空间吗?
只要诱发存款大规模搬家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依旧低迷,银行就有底气下调存款利率;只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旺,LPR 就仍有下调空间,继而为存款利率下调创造条件。结合当前状况来看,LPR 仍有下调空间,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一时半会起不来,存款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想把钱从银行里赶出来容易
问题是,放到哪去?
谁来给指条道儿呗?
很多人说这是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呵,你睁开眼看看你好不容易攒的那三瓜俩枣
存银行贬值,买理财暴雷
放股市蒸发,做生意疫情
买房子还要躲着点烂尾
甚至连自己当下的收入都不一定稳当
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你指望他把这点家当拿出来花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请问他敢么?
他拿头来消费啊
讲道理,咱并不是一个高福利国家
需要你自己给自己兜底的地方有很多
医疗,教育,养老,居住
四座大山里至少有两座是你很难躲的掉的
光景好的时候,挣钱的路子多,花钱也就大胆一点
现在都这样了,大家只会把钱越攥越紧
别忘了,你哪怕是负利率了,你至少还没到金圆券那一步嘛
如果经济迟迟得不到改善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他们只会选择或者说只能选择让自己的钱慢慢贬值
毕竟慢性死亡,总比一下嘎嘣强得多
最近应该有不少人接到收到了 “推销” 贷款的电话或者邮件吧?贷款业务不好做,贷款利率也在降,存款利率没有不降的道理。
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最近的地产暴雷和理财方面的负面消息,但自然利率随老龄化程度加深而降低是个一般性的结论,即使无事发生,自然利率也正处于下降过程。
人的行为选择受预期影响,在劳动年龄阶段人会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老年生活预期储备养老资产,因为没有人期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水平出现大幅下降。
下面列举一些国家或地区进入零利率 / 负利率阶段的时间和老龄化比例:
各国情况不同,不能直接照搬,但欧元区的经济体量和生产门类比较接近中国,我们就以 65 岁以上占比大约 20% 为参考。
虽然中国从去年开始刚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5 岁以上占比仅 14.2%,但人口年龄结构导致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了,按卫健委方面的预计 2032 年附近就可以达到大约 20% 的水平。
也就是说,中国在大约十年以后也很有可能会进入零利率时代。但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老龄化带来的自然利率下降有不同的表现,且自然利率呈下降趋势也不代表趋势期内不会形成中间波动。
利率下降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该轻易扩大投资和非必要消费,因为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样会导致需求转弱。在此趋势下,个人更有必要尽早规划、做好养老资产的积累,特别是要考虑自然利率趋零时要面临余下的养老资产并不会如预想那样增值的问题,同时也要警惕打着高回报幌子的 “金融创新”——资金供给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极难得到高回报。
9 月 15 日起,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下面是某银行今天的存款利率报价表,供参考。
为啥要降低存款利率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
商业银行主要是赚取利差的,从公众那里吸取存款,然后再把钱贷款给需要的人或者企业。
现在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可以看下表。
1 年期、5 年期以上的 LPR 一直在下降,这只是名义利率,实际贷款利率要比上边这个还要低。比如我所在的城市,个人首套房 5 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能做到 4%,甚至有些地方还能到 4% 以下。
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之后,利润就变少了,相应的,也要降低成本。成本主要是从公众那里吸收存款的利息,所以顺理成章的要降低存款利率。
另外,降低存款利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少公众储蓄,刺激消费。
但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现在口罩这么严重,失业率上升,公众更舍不得花钱。再加上房贷、车贷、养老压力等等,真的不敢再想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存在银行的收益是银行自己提供吗?当然不是,而是与市场收益有关,银行只是一个把钱从储户手上转移到需要借钱的人手里,就是信贷,银行赚的是利息差。
减低存款收益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行为 - 货币需求转弱
供需关系不仅决定商品的价格,还有货币的成本,钱少信贷需求多,那么就会导致利率上行。这种一般出现在经济高增长的时候,干啥都赚钱,那么企业愿意举债扩大规模,劳动者收入虽然赶不上资本收益,收入水平也在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乐观,改善生活需求也具有信贷的需求。
相反,市场赚不到钱,企业借钱如果不能产生收益,只会加剧负债压力,居民预期收入转弱,也不太敢乱加杠杆,再加上居民杠杆不低了,很多人总喜欢拿居民杠杆率和发达国家比来证明相对较低,而又把收入水平和利息压力和发展中国家比来证明较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投资旁氏信贷的断层,张三李四王五本来各有 100 万,张三先买了一套房花了 50 万,李四从张三手里花 100 万把这套房买来,最后王五再以 100 万存款和 100 万贷款接盘,房子还是一套房子,但张三的钱变成了 150 万,李四变成 200 万,而王五则是获得一套房和 100 万的负债。这个过程虽然市场投资并不会多出商品,但张三和李四收益率极高,王五想要赚钱,就需要找下家,借更多的钱来维系这个旁氏信贷和财富转移。
房地产作为我国最大的金融市场,后边的人接不住,或者不愿意陪着玩了,比如低欲望趋势,信贷需求转弱是很正常的。
2)政策行为 - LPR 下降
这几年利率下行是基本趋势,政策也非常希望通过扩大信贷来刺激市场热度,降低存款利率也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一个手段,一般情况下,降低存款收益,就会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变成消费或者其他方向的投资,比如拉房地产投资。
与需求转弱相对的就是供给过剩,一天几个电话的接到贷款电话,就是之前文章提到的超额准备金压力,居民避险一方面增加了储蓄意愿,增加银行的放贷压力,另一方面不要忘了最近几年的降准,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并不会直接到市场,还是要靠银行把钱借出去,压力可想而知。
从规律上来看,就是市场需求收缩,而银行中避险资金和政策刺激的供给增加,供需关系推动存款利率下行。
至于效果,还得看市场状况,两害取其轻,假设现在借钱,企业投出去赚不回钱,利息再低也是负担,居民借钱消费,未来劳动收益无法保障,经济下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借钱来干嘛呢,扩大消费吗?内循环阻塞,花出去的钱有多少能变成收入回到自己手上,从宏观上应该扩大内需阻止螺旋下降,而从个人的选择上,负债消费也是未来极大的负担。
这类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本质是向经济体的未来借钱,问题是过去十几年已经把未来几十年的潜力都透支了不少,现在还能向未来借多少钱呢,也能理解从宏观货币政策到地方的强拉信贷为啥没效果了。
真没想到知乎上有存款的青年竟然还有这么多呢。
没那么多大棋,直接原因是经济大环境下行,银行能贷出去的钱变少了。
银行利润 = 贷快利率 - 存款利率,现在贷款利率下跌,银行要想维持利润,只能减少存款利润,俗称 “降息”。
降息,首先是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
当前我国国民存款余额是个天文数字,利率稍微动一动,就是千亿资金浮动。
其次,降息理论上还能促进消费。
现在的大环境,大家也知道:疫情反复,生育暴跌,经济下行,生意做不起,房子卖不动,没了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普遍缺钱,公务员都出现欠薪。
民众对经济预期普遍持悲观态度,连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今年也佛系了,投资数量远远低于以往。
前阵子不还有个新闻吗,谨防资本无序扩张的同时,更要谨防资本无序收缩!
但大环境下,无论企业还是民众,不收缩不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既然形势不好,就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以应对不测。
所以,经济越不好,民众越胆小,纷纷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提前还债。
可如果人人都不买房、不生育、不消费,都想着提款自保,经济怎么办?
因此银行必须想办法,把民众和企业的钱赶出去,让他们去消费,去投资,以带动生产,促进循环。
那么降低利率,让钱不值钱,能不能带动消费呢?
当然不行。
民众为啥不消费,老爷心里真没数吗?
把民众的后顾之忧解除了,花钱谁不会啊?
不去完善社保,不给民众托底,民众一旦没钱了,就只能听天由命。
不掏真金白银,仅靠这些金融花招,你觉得有用吗?
消费要是这么容易被驱动,哪还有内需不足这个说法?
闲聊公众号:特例的猫
微信页面,直接搜 “特例的猫” 即可
相关文章推荐:
房子难卖,房价暴涨:诡异背后是悲凉疫情下的普通人,如何面对生存危机
无非还是想让钱流动起来、刺激消费,另外就是顺带给银行减点压。
但不管是企业增加投资,还是个人提高消费,都需要有对未来更大的信心啊,然而现在不确定性那么多(国际局势、疫情影响、青黄不接的社会发展等等),除了部分新兴产业,企业基本都是在求稳,得先保证能活下去啊;个人层面,除非工作稳定、收入增加(房价相对稳定),才会提高消费。
没有根本上的驱动力,钱该怎么用还会怎么用,该存还是会存,无非让银行付息少了一点,对个人没有什么利好。
真想全面重新激活消费,要么靠新科技带动新的增长点,要么把压在人们身上的大山挪一挪啊,可惜这个是这十多年高速发展的支柱,顶梁柱是不能垮掉的,那么只能等下一波科技发展了,然而即便现在大家都知道未来是智能互联时代(AI、智能制造、物联网之类的),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引领社会发展走入千家万户?至少未来几年还是一样要苟着过吧……
理论上,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是为了让老百姓少存款,多消费,属于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法。
实际上,你就 0 利率,老百姓也舍不得花钱,一来是没钱,二来是合订本看多了,对国家不信任,导致不敢花,攒钱看病、养老。
下调存款利率其实势在必行
1,促进消费。
目前疫情肆虐,经济下行。生意搞不好哪天关门,老百姓搞不好哪天就事业。社会对经济的预期悲观。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老百姓要多储蓄。应对危机。近几个月的社融数据显示,虽然经济下行,但居民存款稳步增加。长期贷款出现减少,说明老百姓在加大储蓄,提前偿还债务。
这种选择下,老百姓是安全了。但人人都这么搞,不消费不买房只存款。只会导致消费与生产进一步萎缩,经济进一步下行。
所以降低存款利率,存的钱不值钱了,可以促进居民消费。那么有没有用呢?基本没用,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经济好的时候,老百姓把储蓄拿出来投资。经济不好的时候加大储蓄,还没有哪一次通过降息刺激消费成功。
要让老百姓消费。靠的是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大病返贫。这些哪个不需要钱来顶着。经济越不景气,这些矛盾就越凸显,谁敢消费。
2,进一步刺激人民币贬值
原因很好理解,中国这边降息,美国那边加息。资金自然会流向美元。国家近期不断各种降息已经说明保经济与保汇率二者要选择前者。显然国家认为汇率适当贬值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讲,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
3,保持银行利润
银行是靠存贷差赚钱的,即利润 = 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之前贷款利率不断下滑,但存款利率不变。意味着银行利差下降,利润下滑。
看到这,可能大量网友都愤愤不平,为何银行已经赚了那么多钱,实体经济都被银行吸干了,国家还得支持他继续赚钱。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
4,为何一定要保持银行利润?
中国不是美国,银行都是国有企业。除赚钱之外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当经营和政府意志发生冲突,必须服从政府意志。
银行最怕什么?最怕不良贷款,那么什么企业不良贷款率高?
1,自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站在银行立场,银行天然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但站在政府角度,经济要发展,就业要保证,银行就必须给中小企业贷款。这种情况下,明知大概率会成为坏账,也得硬着头皮上。
2,中国的经济体系内有大量的效率相对低下的国企,规模庞大,管理低效,但承担很大的社会职能与就业,还必须保护。这种企业贷款风险也很高,但也要硬着头皮上。
最近十年,中国经济都处在增长动力衰竭的不稳定状态。就没有哪个时期没有风险的。2012-2016 年是产能过剩,2018-2020 是贸易战,2020 至今是新冠疫情。经济不稳定,意味着行业性的大面积亏损概率增高,自然贷款风险也会增高。
这样,上述三种风险叠加,还得继续贷款。就要有更多资本对冲风险。即虽然潜在风险很高,但银行利润也很高。这样一旦出了风险,银行也有足够的能力摆平风险。
金融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拨备覆盖率,指的是银行专门用于应对坏账的准备金与目的呆坏账的比值。理想状态下自然是 100%,如果低于 100% 意味着准备金不足以应对坏账,就会发生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高于 100% 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准备金占用,资金效率低下。
而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通常都在 200%~350% 左右,比如四大行都在 300% 左右。拿出比坏账高三倍的钱来应对坏账,这其实就是对上述三种风险的对冲。这么多钱从何而来,自然要从利润中来。
所以,中国经济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整个国家以银行这个渠道去补贴大量低效乃至无效的经济构成部分。这个补贴带来的风险需要银行承担,所以国家允许银行赚取暴利对冲风险。
而目前宏观经济如此不景气,大量贷款只会进一步增大风险。风险进一步升高,自然就不能降低银行利润。
依旧没办法刺激消费,甚至会让大家更节衣缩食,因为这才是将经济不景气的信号传递给每一个人。
真想刺激消费,应该还是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想办法。
面对遥不可及的房价,一人重病全家返贫,精英教育,养老金不足,即便是目前的高收入家庭,也是每天如履薄冰。
投资理财?大多数还被套着。
所以,大家只会将钱包捂的更紧。
有人调侃:
1. 对于已经贷款买房的,贷款利率没有降,银行赢了;
2. 对于没贷款有钱买房的,存款吸引力降低,有助于转换为购房需求,银行再赢;
3. 对于没贷款也没钱买房的,除了存款,钱也没其他地方去,银行降低成本,银行还赢。
所以,这是三赢。
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言归正传,9 月 15 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发布公告,下调各个期限的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对于公众来说,这不算个好消息
但是从稳定经济增长角度来讲,存款利率下调在意料之中,因为早在 8 月 22 日 LPR 的下调,1 年期、5 年期以上分别下调 5 个、15 个基点。
现在银行有点撑不住了,贷款利率降得很低,贷款利率降到三个多点,最优惠率到降到三个多点,还没有人愿意贷款,很痛苦。
但是存款利率没降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不断降,银行就没法赚钱了。
所以存款利率的下调,实际上是为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不管如何,希望大家好好赚钱,希望未来会好吧~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贷款利率享受不到,存款利率人人都有份
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 + 息差
注定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必须面临取舍,我们也看到了选择,降贷款利率的同时降存款利率。
为方便查看,我整理了本次存款利率的变化表: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 9 月 15 日消息,记者今天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了解到,这六大国有银行将从今天(9 月 15 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
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 0.5 个基点。目前,这六大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 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2.6%;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是 2.65%。此前,8 月 22 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结果显示,1 年期 LPR 下调 5 个基点,5 年期及以上 LPR 下调 15 个基点。不少分析认为,随着 LPR 的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也有可能随之下调。
与此同时,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 15 日消息,9 月 15 日早间,21 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多家银行 app 发现,相较昨日,四大各个期限的存款以及大额存单利率已经下调,具体为:除 3 年期下调 0.15 个百分点外,其他期限均下调 0.1 个百分点,包括挂牌利率与实际存款产品利率。分析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主因为 8 月 22 日 LPR 的下调,当日 1 年期、5 年期以上分别为下调 0.05、0.15 个百分点。
2022 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当前银行业存款定期化现象较为明显。上半年,上市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分别增加 3.3 万亿和 10.3 万亿,其中定期存款同比多增 4.3 万亿,贡献了上半年存款 93% 的多增规模。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为 52.8%,占比较年初提升了 2%,呈现出明显的定期化特征。分居民与企业看,个人定期存款与企业定期存款分别增加了 5.7 万亿和 4.6 万亿,占总存款的比重分别为 28.4% 和 24.4%,较年初分别提升了 1.1% 和 0.8%。
对比来看,工商银行人民币挂牌利率所有期限均有下调,5 年期、2 年期及以下下调 0.1 个百分点,3 年期下调 0.15 个百分点。
同时实际整存 1 年期、2 年期存款利率也分别下调 0.1 个百分点,分别为 1.90%、2.40%,3 年期存款利率下调 0.15 个百分点;5 年期存款利率保持则不变,仍为 2.75%,低于 3 年期存款利率 3.00%。
对比来看,建设银行 1 年期、2 年期存款利率(含挂牌利率、专属最高年利率)也分别下调 0.1 个百分点,分别为 1.90%、2.40%(专属最高年利率),3 年期存款利率下调 0.15 个百分点;5 年期利率下调 0.1 个百分点,为 2.65%,且低于 3 年期存款利率 3.00%(专属最高年利率)。同时,3 月期、半年期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调 0.1 个百分点,至 1.50%、1.70%。
对比来看,农业银行 “银利多” 系列多个期限存款利率下调,1 年期从 2.00% 降至 1.90%,3 年期从 3.15% 降至 3.00%,降幅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降幅相同。同时其大额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调,3 年期利率降幅为 0.15 个百分点,当前为 3.10%,与 “银利多” 同期限存款利率相同。
中国银行 app9 月 15 日显示利率对比前一天没有变化,但 1 年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利率分别为 1.90%、2.15%、2.60%、2.65%,与上述三家大行保持一致,或表明中国银行已提前下调。
招商银行 app9 月 15 日利率显示,其 1 年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 1.65%、2.15%、2.605、2.65%,除 1 年期低于四大行外,其余保持一致。
同时,也有股份行存款利率暂时未发生变化,如某股份行 app 显示,当前 1 年期、2 年期、3 年期最高存款利率分别为 2.25%、2.65%、3.30%,与昨日保持一致。
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半年报业绩会上表示,接下来净息差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下半年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仍然承压。从资产端看,前期 LPR 下调、二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快下降,对息差的影响将持续体现,对后续生息资产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受居民和企业投资及消费意愿下滑的影响,存款定期化趋势较明显,负债成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刚性。”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21 世纪经济报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作为房贷利率 5.88 的顶级韭菜,我先提一杯:
银行缺钱了,他们很慌。
我 2019 年买的房,利率上浮,最后是 5.88.
当时说好,还款一年后,可以随时提前还款。
建行还有贴心的手机 app 服务,直接手机银行预约,到期自动扣款,提前还款完成。
这两年,房贷利率不断下调,现在有 4.1 的。
大家排着队提前还款。
提前还款对买房者来说,是省了利息。
那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少了收入。
今天,我点开建行 app 一看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立刻打电话询问当地贷款中心。
贷款中心的人说漏嘴:系统不让还,那肯定就是有要求啊。
说白了,啥系统升级,就是给你制造阻碍。
其实我手上也没钱,但我就想搞明白这事。
我说,我就要提前还,怎么处理。
银行方面表示:需要提前预约,一个月后才能进行提前还款。
本来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的事情。
现在变成了需要三四步,还要抽时间去线下办理的业务。
银行的利润,就是低利息拿到钱,高利息放给我这种购房韭菜。
现在,老韭菜们一窝蜂提前还款,收入端口没了。
房地产市场奄奄一息,没有新的韭菜进行补充。
既然没法开源。
那就节流。
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
另一方面,堵住提前还款的口子,尽量让老韭菜们继续付利息。
对了,我最后还跟银行进行了极有哲学意味的辩论。
我说:合同规定了,还满一年贷款后,我可以随时提前还款,现在你说要我预约,一个月后才能还,是不是已经违反合同约定了。万一以后你们把申请时间改成一年,三十年,我该怎么办?
银行说:那你也只能等。提前还款,必须经过银行同意。
好嘛,合同就是,我的权利,解释权归你所有。
你的义务,解释权还是归你所有。
本来可以直接没收的。
咋还给了咱一个混凝土框子呢?
如果回顾我们近两年的宽信用宽货币政策,前期我们一直搞的是降准,不断的降准,意在增加企业贷款意向,把钱放出去,让钱流动起来,结果就是,因为口罩和国外复工复产的原因,经济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越来越低迷,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中堂一直的言论就是 “防范金融风险,不搞大水漫灌”,降准投放贷款这条路不行了,那就降 LPR 吧,先降几次试试,减缓下老百姓的压力,试了两个季度,结果就是,还是不行,这点毛毛雨起不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那就刺激消费吧,于是又开始搞一搞汽车家电下乡,消费优惠券,结果就是,消费数据会在短期回升集中爆发,后面又不行了
很显然,这次降息不是官宣的,当然,即便不是官宣,也是央行授意的
所以,降息的后果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了口子,就是饮鸩止渴
另一头的美国,在不断的加息缩表,而我们却反向宽货币宽信用降准降息,这样必定会造成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逃就逃吧,这已经是最后的杀手锏了,如果不行,那就是不行了
简单说,存款利率下调是指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利息变少了;LPR 的降息是指我们向银行借钱买房,借钱时利息变少了。
因为受疫情影响,大环境变差,对未来方向不明确,大家都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还是暂时存在银行比较稳妥。有数据表明,今年新增储户存款新增 10 万亿。
都不愿意消费怎么行呢,房子、商品卖不出去,企业赚不到钱,财政就没有收入,政府就没法运营,企业也会因此缩减生产并且裁员,这又导致更多的人对未来充满悲观的预期,更不愿意消费,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下调个人存款利息,鼓励我们把钱拿出来消费,才能带动经济的复苏。
不消费也行呀,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改变投资方向,买股票,基金啊这些都行,这也繁荣了经济。这是 “稳增长” 背景下的常规操作。
下调个人存款利息,一方面可以刺激居民的消费,另一方面利好股市银行板块,大消费和房地产。存款的利息变低了,借钱的利率也变低了,这时候人们反而是去购买一些刚需大消费比较划算的时候。
有些悲观的网友说:就算是利率降为 0,也没钱拿出来消费,辛苦一年都没有存到 3 万块钱,怎么去消费。这个现象大部分人应该是深感同受。
同时,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都不愿意买房、结婚、生娃。辛苦一年几万块的存款,就算是降至负利率也不敢拿去消费。
这是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共同富裕。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富人消费饱和,穷人没钱消费,资本依旧挥舞着镰刀去割哪些都不成熟的韭菜,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财政 “高招”:政府摊派拿地,终于拖垮了地方城投公司!五个关键词: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
发两个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深度了解一下目前的经济形势。谢谢!
银行钱太多没有优质资产可以投,已经不想要那么多钱了,多了也放不出去。
降低存款利率就是想喊各位不要老是把钱存起来,该投资的投资,该消费的消费。
实际上反着来就行。
我本人倒是没什么存款,都在股票里面折腾。
股票风险大,指数在相对低位,定投指数基金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沃伦. 巴菲特的名言: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资金成本。
国家希望银行业可以将更多低成本的资金投向价值投资领域,对于微观经济上主要是刺激家庭消费,在商业上主要是普惠型金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滴管营养液。
这就意味着宏观政策需要以将低存款利息来引导大额资金进入社会投资市场,问题在于中国对于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处于一个疗伤期间,毕竟麦子无法对镰刀说个啥。
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中国保持严格清零的政策,国内的内循环经济体系需要统一大市场机制保驾护航,然而打造统一大市场又要解决中国经济地域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主要矛盾,34 个省直辖市中能够保持财政自给自足的只是那么六个,六个经济大省需要克服疫情影响完成国家下达的财政上缴任务,其他等待财政转移支付的省市还在嗷嗷待哺。
后房地产时代,土地财政的沉淀的财政问题需要市场经济方式来消化,地方债和企业债是国家开的一条金融通道,用时间来换空间。国家级别的国债由于信用保障极高,国内发行很快供不应求,澳门和香港也是被疯抢。地方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发行就面临信用与风险控制问题了,虽然国家会给地方城投公司和地方财政授信,然而社会资本还是会自己去尽调。
股市,楼市,债市是联通的,经济大省河南在解决楼市问题上推出一项目一银行一工作组做法,宏观政策渗透整个市场交易活动全流程以稳定楼市和债市,这种做法最核心的工具是低资金成本的银行。
我们的存款在银行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不太担心银行破产或者银行技术及主观失误带来的保险理赔,保险公司最担忧的是银行诱导存款进入理财单元以稀释自己市场规模。理财就是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风险与收益是一对恋人,付出风险不一定会得到爱情成果,不过不付出风险就一定得不到爱情雨露均沾机会。
银行在经历几次金融创新的洗礼后,现在已经成熟稳重审慎很多了,回归到银行常规表内业务,让市场来消化市场经济波动的风险,根据相应监管法律和流程引导投资人理性投资,信托,基金,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都是风险与收益挂钩的投资,合格的投资人具备相应风险判断和承受力,盈亏都是理性的选择不会撒泼闹事搞出大事件。
银行常规业务如下:
1、 资产业务
主要包括贷款业务、贴现业务、投资业务、同业拆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吸收资金运作并赚取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的活动。这里需要指出,央行有时发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即减少了商业银行存放央行的款项,增加了商业银行可运作资金的额度的行为。
2、 负债业务
主要包括存款(储蓄)业务、同业拆入、发行债券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凭借金融牌照合规借入拥有使用权的资金的行为。这里需要指出,央行有时发文降低再贴现 / 再抵押利率,就是指央行试图降低商业银行从央行拆入资金的成本,对银行及借款企业构成利好。
3、 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表外,利用自身的网络、信息、信用或者牌照优势,为客户提供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主要包括担保、代理、顾问、收付款等业务,也可以称之为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就是大家可以在年报中看到利息、非利息收入。粗糙地说,客户在商业银行被收取的一切费用,均为中间业务收入。
基于以上三种业务,银行的利润主要由存贷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截止目前,存贷息差仍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 近三年逐年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我们金融系统也是双循环模式,世界货币篮子里占主导地位的美元波动会引发金融资源供需关系波动,国际化的人民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行情和自己国情来规划自己货币政策,这是东方经济智慧。
综合而言,国家在宏观调控刺激内需和拉动投资政策背景下,银行会围绕这个宏观政策进行系统性技术配合,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波动中只有一个不可确定成本因素,那是银行和市场之间的中介交易成本。
[
【自营包邮】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 著
京东
¥83.20
去购买
继今年 4 月下调后,个人存款利率再度迎来调降。9 月 15 日,根据多家银行信息显示,包含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在内的多种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较之前下调了 15 个基点。
以建设银行为例,记者查询该行 App 发现,9 月 15 日,该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较之前下降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降了 15 个基点。
(图片来自建行 App)
除了建设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多个品种的定期存款利率均进行了同等幅度的调整。
除了国有大行外,第一财经还注意到,有股份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进行了下调。记者通过招商银行 App 查询发现,该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与国有大行相同,均较之前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降了 15 个基点。
(图片来自招行 App)
随着上述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加入下调队伍中。事实上,业内对此轮利率调整并不意外。
今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央行明确,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 央行称。
当时,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就下调了部分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而自 4 月之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又历经了两次下调,先是 2022 年 5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保持不变,五年期 LPR 下降 15BP;再是 8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下降 5BP,五年期 LPR 下降 15BP,再叠加十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因而市场对此轮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调整已有预期。
从负债端来看,存款利率的下调将有助于银行稳息差。近年来,在金融支持实体政策基调下,银行业不断让利,贷款利率不断下行,银行息差明显收窄。有统计称,当前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点,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94%,环比下降 0.03 个百分点,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0.12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点,这主要是受年初以来政策利率的数次调降,以及让利实体经济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银行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曾表示,在当前贷款利率历史低位,需要从银行负债端着手为银行减负,以保证银行健康的内生资本积累能力和长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宏观上,银行业经营是资产驱动负债,贷款创造存款。所以微观的存款竞争会形成宏观上囚徒困境,过度竞争更多带来的是价格的上涨,而不能带来总量的提升。”
业内的共识也在于,在监管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利率下调是趋势所向。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今年 1 月曾提到,“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刘国强还强调,稳定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很重要,因为如果存款竞争无序的话,存款的利率就会特别高。比较差的银行、经营不好的银行,拉不到存款,就利用高利率诱惑老百姓存款,这样就会把存款利率带高,别的银行不得不跟上,整个银行存款秩序或者存款的利率水平会被比较差的银行引领,所以存款的秩序很重要。
不只国有大行,股份行存款利率也调降了,最高下调 15 个基点
你们继续聊,这事跟我关系不大。
涨价去库存,
降息去通胀。
埃尔多安经济学精髓属实学到了。
3 年定期存款这点钱都要往出赶,
好比一个公司对外都说经营状况非常好,背地里开始狠抓考勤了。
我不管什么复杂公式和研究结果,单纯觉得,世界上的所有问题,百分之九十几都可以用 “上帝的给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来解决,
比如房贷按揭利率下降,这表示让一部分刚需和持币观望的购房者能勇敢进场,提振经济,
同样的,银行存款利率高一点,也可以照顾另一部分就是想收缩银根过冬的老百姓,三年定期利息到手,本金还是那个本金,起码舍得拿利息好好吃一顿或者换部手机了,也是对经济的正向意义,
这就叫各归其位,
银行少赚一点嘛,共克时艰,
对于存款跌入谷底就进入消费冬眠状态的人来说,怎么玩命刺激,人家也一样寻找稳健渠道,让利一点给自己人有啥不行呢?都是良民老百姓,
干嘛噶这么勤呢?
最近忙装修,只要装修就注定撕逼,这个大家都是共识。
有几块瓷砖我觉得贴的不好,想让泥水师傅返工,又觉得不好直接讲,就跟包工头说的。
结果包工头上怼我下屌师傅,
师傅一脸委屈问我为啥不直接跟他讲,
我也很懵逼,我就是为了不影响师傅的情绪才跟包工头说的。
更奇葩的是,包工头自有一套说辞,
大意是,人工贵,工人工资他付过了,自己的利润又要保障,最后只能贴成这样,站在他的角度巴拉巴拉一通说,
我都气乐了,我直接问他他存在的理由是啥,我花钱找装修公司就是为了让包工头站在我的角度,如果都他妈站别人的角度,那有必要让他赚这个钱么?
这年头经济不景气,装修的人就少,有些工头赚这种太容易的钱太久,就飘了,觉得自己的利润是什么 “神圣不可侵犯” 的东西,
业主的利益随便扣,工人也剥削着,凭啥对吧。
没有谁的利润是固若金汤天经地义的。
有钱的用钱投票,没钱的用脚投票,走不掉的还有手,手能干的又不只是投票。
感谢邀请。
这个回答简单做一个理财科普,对银行存款利率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看看哦,看完记得一键三连
2018 年以来,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向市场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比如降息、降准、释放 MLF 等,货币政策也由此前的去杠杆逐渐转向稳健宽松。
由此带来的影响便是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的收益也会因此下滑。
事实上无风险资产利率下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如果想获取更高的收益率,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
这一次国有银行下调利率,其实就是在偷偷降息了。
为什么要降息呢?逻辑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了。银行存款,重大变化!
一是领导想要刺激实体经济,就需要通过降存款利率的手段,把居民的储蓄赶出去消费或者投资。
二是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稳定银行的盈利能力,这样话银行可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对银行股也是一个利好。
一、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据媒体报道,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工农中建四大行存款利率即日起下调。这是继今年 4 月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以来的又一次调降。
建设银行 APP 公布的挂牌年利率显示,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另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相关信息显示,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目前来看主要是对银行三年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的微调,而且只是一部分国有银行,毕竟存款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体系有巨大影响。因为存款是国内居民最主要的理财手段之一,同时也决定着银行的负债成本。
央行在小部分银行试水的基础上,为未来全面降存款利率做铺垫,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就是所有商业银行存款将全面降息。
二、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在今年 4 月之后,存款利率已经变成了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可以参考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自行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那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国债利率下行、短期贷款利率下行,银行就有了下调存款利率的基础。现在,我们再看看影响存款利率下调的几个因素。
1、首先是十年期的国债利率,最近央行宣布 MLF 下调 10 个基点后,十年期国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行。
2、其次是一年期的 LPR 利率,最近央行已经宣布下降了 5 个基点。LPR 一年期下调至 3.65%,五年期下调至 4.3%。
2022 年 1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降息 10BP,五年期 LPR 降息 5BP;
2022 年 5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保持不动,五年期 LPR 降息 15BP。
2022 年 8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降息 5BP,五年期 LPR 降息 15BP。
3、再次是国内疫情反复,消费和生产萎靡不振居民、企业都不愿意借贷了,哪怕利率一降再降。
而且利率下降的影响提前还清房贷的人越来越多了,银行的优质资产正在流失,这里主要是指房贷、消费贷、经营贷。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其实是负债,贷款才是资产。**因为贷款产生的是正现金流,每个月收回多少利息 + 本金,而存款是负现金流,每个月要给出多少利息。
4、最后是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了,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里,大家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贬值,也不愿意去当别人的韭菜。
尤其是村镇银行的事情出了之后,这样的话银行也没有高息揽储的想法和必要了,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
因此当下几个调整存款利率的基础条件均已满足,因此最近的银行存款的利率,也出现了 5~10 个基点的下调。我们也要做好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心理准备。
三、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影响?
1、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国家通通过降息的方式来调控我国的经济,也是是国家一种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手法。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国内疫情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在此情况下,降低储蓄鼓励消费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而降低银行存款利率,让存款的机会成本提高,当存在银行利息逐渐减少,那么一部分居民就会选择投资消费,消费就会走向积极,刺激实体经济发展。
2、缓解息差收窄压力,稳定银行的盈利能力
清流之前也讲过,银行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稳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银行股也是一个利好。
这个比较好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存、贷、汇,也就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三类。
银行的利润是由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额决定的,贷款利率下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盈利,存款利率也会跟着下调。
3、增加通胀和资本外流压力
但其实利率下行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美联储和全球其他经济体持续加息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可能会增加通胀和资本外流压力。
四、那么稳健理财尤其是闲钱理财,还有什么选择?
事实上,无风险资产利率下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如果想获取更高的收益率,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
说到稳健的理财产品,大家常见的就是银行存款、国债、货币基金这些了。但是很尴尬现在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面临着利率下滑的风险。
比如货币基金,它们的收益率是市场化的,可作为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风向标。早期余额宝上市的时候有 6% 的年化,后面降到 4%、3%,现在都不到 2%。
天弘余额宝的净值,最新的近 7 日年化收益率为 1.43%,也就是说 1 万块钱,1 天的收益是 0.39 元,创年内新低。
不光是它,目前 700 多支货币基金里,差不多 90% 的收益率都不到 2%。如果是长期资金,一直买这些产品的话,收益只会越来低。
目前市面上,可以作为闲钱理财的基金产品还有同业存单基金、中短债基金,另外还有一部分银行理财,这点可以关注我,里面会有理财科普和攻略。
最近全球市场的行情都不太好,不由得想起《涛动周期轮》中的一句话:**万物皆有周期,万物皆有波动。**波动就是变化,对变化进行观察和总结,就形成了对波动的规律性总结。反过来,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指导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大家也认识到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的只买股票基金,有的只买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事实上很多人的家庭资产配置都是缺项的,要么只做短期不做长期,要么只做高波动、不做低波动,这样的配置,未来都是因隐患的。
大家可以对照下图中的家庭资产配置表,看看自己缺些什么,可以早点补齐,不懂的话可以随时问我。
往期理财科普: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 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用最白话的说法解释下,银行不需要这么多存款了。
为什么不需要这么多存款,因为贷款发不出去,也不敢多发。
资质还行的个人客户不想消费,不想购房,资质差的中小企业想要钱,没人敢给。
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未来还会继续有 LPR 下调和存款利率下调的空间和举措。
当然上述论断会被专业人士吐槽,太不严谨,没有讨论各种货币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等等。
但讨论那些有什么用?银行不要存款了,贷款都发不出去,拿了存款还要付利息,何不降息?
最后很担心人民币汇率,美元马上加息 75BP 板上定钉,我们还要进一步降息,再加上这经济状况,7 的汇率恐怕是…
中午写完回答,晚上破 7 了… 唉
让你们消费,你们却存钱。降
必须大降、特降!
如此,还不消费,别怪我发大招了,负利率。
CPI 至少 4%,才符合目前中国得现状。
作为有良知的百姓,出一个点子:
对待存款总数超过 500 万 - 1000 万(所有银行一起算),利率 - 2%
存款总数超过 1000 万 - 5000 万,利率 - 4%
超过 5000 万的,利率 - 9%。
如果有反对的,那就直接开启遗产税和资产税和离境税(70% 以上)。
如果有钱人都把钱取出来,放在保险柜里,还不消费怎么办?
那把 CPI 搞到 7%。
那有钱人被逼急了,买房子保值。
哦!这个最好,当地政府乐开了花,终于把手里的房子卖出去了。
多说一句:如果把 CPI 搞到 3%,一年期存款利率 0.75%,三年期 1%。也可以算作负利率了。
存款赶不上贬值速度,百姓也会消费,买大量商品来保值。
同时把房价维持横向波动期间,那过不了多久,百姓又会买房了。
快刀斩乱麻如曹操,犹犹豫豫如袁本初。
一个成为枭雄,一个家族败落。
国家大幅度调低存款利率,目的还是为了刺激个人消费,刺激市场的繁荣。但这种政策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要想刺激消费实际,能够提供提高普通职员,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最有利于刺激消费,大家的钱包鼓了,感觉未来有希望了,就有勇气去消费了。这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政策。要让民众感到未来的经济大有希望,自己的钱包会越来越鼓。
这样大家就会勇于消费,敢于消费。现在由于企业大量倒闭,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家反而对未来有一定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就越来越不敢消费。
存款利率再底,也刺激不了百姓消费欲望,百姓消费欲望与收入稳定和对未来前景有关!但是,这种大幅度降低利率的政策,可能会对一些资本带来投资欲望的提升。
隐约记得有个新闻,2021 年,中国上市企业盈利排前十的… 有 5 家都是银行。
先说个事… 银行不负责生产资金,只负责搬运资金。
属于是 “把冰箱打开”“把大象塞进去”“把冰箱门关上” 的中间人。
只是当中间人,净利润都可以排到年度国内上市企业净利润前十,可想而知有多赚钱。
当然,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点。
存款利率下降,其实就是倒逼储户把钱掏出来。
掏出来干嘛?不管。
反正别放在银行这儿增加负担。
银行要把钱借出去给人,那利息,才叫收益,放在,那是负债,银行不但毛都拿不到,还得给钱给储户。
下降利率倒逼储户拿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银行现在真的钱太多了。
年初中央的 12 万亿计划放给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没有好的放贷目标,指标完成不了很麻烦的。
房地产?三道红线压着,谁敢给?给了会不会像恒大,boom,直接钱打水漂?
实体产业?别闹了,内需饱和了,外需跟美国打贸易战,欧洲经济不好,非洲也是一片乱泱泱,能稳得住原有生产链就不错了,还扩大生产线吗?
服务业?人都没钱了服务谁啊。
旅游业?疫情那鬼样子,算了,都是泪,不说也罢。
医疗行业、芯片行业、半导体行业、能源行业… 倒是可以,问题是人家本来就不怎么缺钱,除非是扩大产能,不然没有向银行借钱的必要啊。
绕了一圈,想了想,大基建花的钱还是比较多的,大基建,政府牵头,国企信贷,银行放,国企出大头,民筹出小的,有信誉保障(?),收益也还行,属于合作共赢。但今年门槛高了,收益低了,也说明国企同样在收紧。
银行,绕了一圈发现个问题。
玛德,钱太多了,多到根本派不出去。
很诡异,但是没办法。
三辆马车瓦了两俩,拿头派钱吗?
大围局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贸易战、俄乌持久化的战争、疫情影响、楼市走弱……
貌似已经没有多少省和市还能保持正增长的势头了。
这时候,保增长的目标任务,压力就更大了。
市场没资金吗?
显然不是
一边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太大的效果
另一边是,老百姓的存款上涨趋势惊人
也就是说,民众对市场信心不足,对资金安全越发重视,与其冒风险,倒不如放银行收利息实在。
对于银行而言
这时候,市场向银行借钱的比例,应该是在不断下降的。结果当然导致银行的收益在减少,所支出利息在增加。
银行肯定会想节流的。
在整体经济疲软的角度而言,要解决问题,还得依靠老百姓投资做生意。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可以有一个共同点的。就是让老百姓的钱拿出来投资。
那就降低存款利息吧
之前已经做过政策指引了
存款利率市场化
再这样发展下去,未来低息化,零利息化,也不是不可能的。
银行真的是大资本家,一点亏都不吃。
之前贷款利率下降的时候,大家就应该知道存款利率肯定会下降。
银行的主要收入,就靠息差来活着。
银行如果只降贷款利息,而不降存款利息,那不等于是银行自己在让出利益。
现在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还是为了减少支出,顺便逼着一些人别把钱存银行,让他们把这个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
贷款利率降的越多,存款利率就会降的最多。如果国内房贷利率降到 3 字头,那么存款利率有可能连 2 字头,都保不住。
现在存款利率也那么低了,但想要靠这个就把人们的钱给逼出来,还是有点难噢。钱存着,至少本金还在,拿出来投资,有可能本金都没了。
工商银行上半年营收 4872.7 亿元。
建设银行上半年营收 4359.7 亿元。
农业银行上半年营收 3871.96 亿元。
让老老实实打工存钱的老百姓,通过存钱赚点利息怎么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统计局的数据。
日前,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 5363 元,同比减少 2.4%,为 2020 年三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也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三次。其中,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6753 元,同比减少 4.5%,农村人均消费支出 3493 元,仍保持同比增长。
在这次消费支出的下行还几乎复制了前两次负增长的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仅食品烟酒、居住两类消费保持增长,教育、文化和娱乐降幅最大,衣着与其他用品及服务次之。
这背后是消费信心的下降,消费者在控制消费水平时,优先替代了非必需品的购置。二季度以来,网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几乎全靠吃类商品拉动。
此外,消费者对消费水平的控制也体现到了电子商务公司的财报上。二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同比下降,京东收入增速也为上市以来最低,而拼多多收入增幅达 36%。
而银行收益方面也承压中。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大行、全国性股份行以及多数中小上市银行已披露中期业绩。
整体而言,大中型银行营收、净利润增速回落,原因之一是 2021 年同期基数偏高。
此外,2022 年上半年内外部复杂环境给银行营收带来较大压力:
利息净收入方面,多数银行不仅净息差持续收窄,而且疫情反复导致住户部门贷款投放遇冷;
非利息净收入方面,多家银行青睐的 “财富管理战略” 遭遇了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基金、理财产品代销收入下降,不得不转向发力期交保险。
对于 2022 年后半年的发展,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曾概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信贷投放挑战;
二是资产定价下行,带来稳息差挑战;
三是经济下行,部分行业风险暴露带来风险管控挑战。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居民、企业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分化。**即:居民和企业部门 “缩表” 降杠杆,政府部门 “扩表” 加杠杆。从政府、企业和家庭三大部门看,现在是“一头热”(政府),“两头冷”(企业和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但由于私营经济创造了 60% 以上的 GDP 和 90% 以上的就业岗位,仅靠政府部门和国企加杠杆最多只能起到引导和撬动作用,关键仍然在于通过综合施策,为私人部门重新扩张资产负债表提供激励。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在疫情压制消费场景的因素之外,国内消费低迷亦受其他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中国家庭部门的实际偿债压力高于美英德法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压制消费能力。其二是,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上升,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影响消费意愿。
还有观点认为,新冠疫情冲击过后,中国消费恢复的进程慢,背后固然有着疫情反复的原因,但也同居民资产增速的走低息息相关。
根据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的测算,**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居民资产的增长受到明显的干扰,资产增速回落至个位数水平。在中国居民资产中,以房地产为首的实物资产占主要组成部分。**在 “房住不炒” 的大背景下,中国房价止住了疯狂上涨的局面。
2022 年 8 月 15 日,央行超预期下调了七个月未动的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 7 天逆回购利率各下调 10 个基点(BP),意味着新一轮降息开启。
随后的 8 月 22 日,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 年期 LPR 下调 5BP,5 年期以上的 LPR 一次性下调 15BP。这是年内 1 年期 LPR 的第二次下调,累计降幅 15BP;而 5 年期以上 LPR 则是年内第三次下调,近八个月降幅已达 35BP,为 2019 年 8 月 LPR 利率改革以来的年内最大降幅。
降息通道开启的背后,是 “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
然而,对于降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性,多位市场人士心存疑虑。
与此同时,即使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过去带动中国增长的几大因素,例如全球化、技术引进、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等,几乎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都是顺风,现在每一项似乎都在转向。从微观上看,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也变了。谁也不敢假设自己的收入会持续增长了,因此不敢借钱、不敢消费、不敢投资。” 另一位资深监管人士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似乎也驶入 “未知的水域”。
“没有人拥有水晶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货币政策只能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试探。”
以上。
参考内容:
【数据深挖】省吃俭用 人均消费支出减少、复现 2020 年结构
银行: 放低存款利率是为了大家不要把钱放银行了,都拿出去花。
老百姓: 发现存的钱变得更少了,大家就越恐慌,越不敢拿出去花。
于是经济更加低迷,社会各项进一步缺钱。
银行一看情况不对,继续下调存款利率,甚至把利率无限接近为 0。
老百姓直接躺平,你调整为负的我也要存,大不了存家里。
社会经济进一步低迷……
以上就是日本现状。
敢花钱的年轻人没钱,不敢花钱的老年人有钱。
这就是事实。
市场普遍预期,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是大势所趋。
9 月 15 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同步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查看各家银行 app 发现,上述四大行均将 3 年期存款利率下调了 15 个基点至 3%,1 年期、2 年期的定期存款分别下调了 10 个基点至 1.9% 和 2.4%。同时,大额存单利率亦同步下调。
如按照存款 10 万元计算,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在下调后与下调前相比,1 年定期存款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少了 100 元,2 年定存利息减少 200 元,3 年定存到期后利息减少最多,共减少 450 元。
这是国有四大行今年以来第二次集体下调存款利率。2022 年 4 月份,国有四大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普遍下调 10 个基点。业内人士预计,在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之后,部分股份制银行或将跟随调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或打算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展望未来,市场普遍预期,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仍是大势所趋。
三季末冲点 存款 “失宠”
“我们已经进入了三季度末的冲点备战时刻。”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与往年各家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不同的是,三季末银行不仅不会上调存款利率,下周可能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
另有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其所在的银行已通知,即将下调存款利率。在她看来,存款利率下降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银行不缺存款,成了最直接的原因。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客户对存款的热衷,让不少银行存款增速创新高。央行今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 “更多储蓄” 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 2018 年开始逐步上升,到 2022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 45.4%。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
有银行理财人士指出,由于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恰逢市场震动,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不及存款,部分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现象。这让不少银行理财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了存款中,推动了今年银行存款规模的上升。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8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 252.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3%,增速比上月末低 0.1 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高 3 个百分点。
银行存款利率为何一降再降?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四大国有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主要是因为 8 月 22 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所下调。
今年 4 月起,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银行存款利率要参考 10 年期国债利率和 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情况。这意味着国债利率和 LPR 利率均持续下降,存款利率亦将跟随下降。
数据显示,2022 年 9 月,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2.63%,同比增长率为 - 8.43%。最新的 1 年期 LPR 利率于 8 月 22 日下行 5 个基点至 3.6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市场供求来看,由于财政、货币等政策发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受宏观经济波动等短期因素扰动,国内存款增长明显,银行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存款价格,促进市场平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表示,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采取包括全面降准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 “不差钱”。但是,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
此外,银行净息差承压,亦是银行不得不调降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
周茂华表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部分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偏大,部分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合理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行,这让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均出现了下行。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贷款端利率持续下降、负债端成本的上行亦是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的主要原因。
银行存款利率或仍将持续下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但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股份制银行针对银行利率的定价各不相同,但普遍偏高。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以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股份制银行普遍在 3.25% 到 3.35%,最高可达 3.4%,最低为 2.9%。
“存款利率还将持续下行。”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银行而言,当前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已出现了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倒挂的情况。同时,部分银行 5 年期长端存款利率低于 3 年期存款利率,这亦预示着银行认为未来存款利率还将持续下降。
工行 app 显示,当前该行 5 年期存款利率为 2.75%,较此前暂未下调,但仍低于该行已调降后 3% 的 3 年期存款率。
董希淼亦认为,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他指出,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降房贷啊,照这个算法本月我的房贷要少交了差不多两百块哦。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不断降息是必然趋势。
甚至量化宽松也是指日可待。
早在 P2P 平台暴雷的那一年,我就让身边喜欢存钱的人多存五年期。
包括未来几年也一样,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再加息,对房贷一族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对企业来说也是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生存压力。
所以,不要看现在利率低,有条件的还是存五年定期吧,未来利率只会更低。
LPR 利率下降就给了存款利率下调的基础,因为存款利率是挂钩国债收益率和 lpr
这次下调的幅度和 8 月 lpr 下调基本吻合
下调之后,可以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然后一是想给储蓄搬家,促进消费和投资
但在投资风险无法稳定的当下,如果能促进消费,会反过来稳住企业的运营,从而再带动投资
第二是想稳地产,因为 lpr 和存款利率之间相互牵引联动,可以使得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率相匹配。促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所以存款利率的制定会以一年期 lpr 为参考,8 月 lpr 降低,今天存款利率降低就不意外了
对于这部分不了解的朋友简单说明就是存款利率是银行的成本,贷款利率是银行的收益,两者的息差就是银行最后赚到的钱
要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两者之间就必然紧密联动,不会息差没限制的拉大或者缩小
而贷款利率降低,对于地产企业来说,现金流压力减小
对于贷款买房的人来说,减轻买房成本,一定程度可以加强房地产的销售
从而稳定上下产业链的就业,现金流等问题,间接稳金融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这是目前国际金融环境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网传杭州 30 万元可「买」人才身份,杭州回应将依法处理,暴露了哪些问题?
记得当时回答这个问题时
有提到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种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和支持会密集出台
今天这个算是金融层面的支持手段
对于未来,我个人认为国家是看到了国际金融背地里的风险,在打提前量的做一些防范手段
至于未来究竟会如何,以我这个普通人的层面看不到太多,能做的,就是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以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
花不起钱
攒不出钱
好在,目前存钱还不收保管费
信号很明显:希望减少存钱,让更多的资金流通到市场上,推动经济复苏。毕竟国内民众都很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越是经济不景气时,大家越倾向于 “广积粮”。
那么,此次下调会起到多大作用呢?个人储蓄大致上可分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往往是满足临时头寸所需,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较低。此次下调的是长期储蓄利率,固有的避险意识可能会驱使人们转向其他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比如 “硬通货” 黄金。再者来说,能够作为长期储蓄的资金,一般都是闲置资金,所以即便利率下调,对存储需求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毕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内百姓的理财意识和消费习惯都是长期文化所致,仅靠下调定存利率,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总之,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消费作用,但如果希望以此来推动大型消费品的购买,比如:车子、房子等,实际效果可能相对有限。
综上,此次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一是遵循央行的政策,二是也忧虑负债端成本过高,毕竟面对贷款利率的不断下调,利润会进一步减少。所以个人存款利率的下调,在目前阶段来看也是符合逻辑的。
这还能是什么信号,就是我们距离零利率时代、乃至于负利率时代更近了呗。
从去年开始,就频繁降准降息,这就是宏观环境,哪个个人也不能改变。
摆在普通人面前的难题,不是通胀,也不是病急乱投医,盲目切入不熟悉的赛道,妄图挣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普通人真正该做,也切实可行的一个动作,就是锁! 利!
趁着利率还没有降得更难看之前,把现在能拿到手的利率锁死了,能锁多久锁多久。
如何理解 “能锁多久锁多久”?
还没有养孩子的,就锁定自己终身;已经有孩子的,以孩子为标的,锁定年轻一代终身。
道理很简单,孩子可预期的、未来继续生活的时间,一般是比我们更久的。保证到孩子的最后一刻,锁死今天可以兑付的利率。
比如说今天可以兑 3% 利率的增长,那就锁死 3%,有 3.5% 那就锁死 3.5%
怎么锁利?
选择具有锁利功能的产品,万能账户、增额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供终身保底利率的产品。
关于万能账户的介绍可以参考文章:
今年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钱难赚,原因就不说了,湖对岸在加息,中美国债收益也开始倒挂。
裁员、加息、外流,对应的都是流动性减少,股市下跌,要不是有提前布局的资本,和哪些国企,估计贬值不止 7。
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作用有限,有邮政存款过亿包的人,只是换个金融机构换个收益率的事,没多少的估计屁股也不想挪。
靠金融机构解决不了经济危机。要没有办法,还是掏出老办法吧,毕竟,你不能指望办公室里能解决这些问题,只在体内捣鼓解决不了。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一个问题,分开了三个问题问。知乎又不是微博,不要热榜都是三字哥哥好么。
最简单的话就说完了。
降低个人存款利率 = 赶钱出门 = 街上人民币增多 = 购买力下降 = 贬值 = 兑美金下跌
对于中国股市,这 20 年都没有什么新意。
降息≈好开低走 = 跌
加息≈低开高走 = 升
上面的公式只是个大概,而且只限 A 股,别拿这个套在美股上。
银行的降息只释放一个信号:银行都不要钱了,你还不把钱花出去?
人民币的发行量取决于赚到的美元外汇,美元才是人民币的锚点。外贸创汇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而不是房子。
房子是什么?房子是 GDP。举个例子,A 有一坨屎,A 卖给 B 五百万,B 再卖给 C 一千万,C 再卖给 D 一千五百万。整个过程,屎还是只有一坨,但是产生了三千万的 GDP。
那么,外贸如何创汇呢?即通过低价出口优质原材料的低附加值商品赚取美元,同时给予出口企业巨额补贴。羊毛出在羊身上,补贴自然也出自于对普通人的税收。
因为优质商品的外流,市场上商品供给量就必然减少,供给量减少→物价上升,所以国内商品就都是劣质且高价的。怪异的一幕就发生了,外国人低价享受着我们的优质资源,而国人只能高价购买毒奶粉,地沟油,转基因大豆,营养大米等科技与狠活。
泛滥的货币如同洪水,此消彼长。压制物价就会涨房价,压制房价就会涨物价,有一部分会流到股市上,被庄家一口吃下去。是的,牛市已经在蕴酿,所以我就敢说 A 股今年末,明年初能上 5000,而且不怕被鞭尸。
本狐为知友们带来深度信息:
【国有大行再次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
9 月 14 日有媒体报道,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9 月 15 日早间,21 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多家银行 app 发现,相较昨日,四大各个期限的存款以及大额存单利率已经下调,具体为:除 3 年期下调 0.15 个百分点外,其他期限均下调 0.1 个百分点,包括挂牌利率与实际存款产品利率。
据公开消息,这是继今年 4 月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以来的又一次调降。
继今年 4 月下调后,个人存款利率再度迎来调降。9 月 15 日,根据多家银行信息显示,包含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在内的多种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较之前下调了 15 个基点。
以建设银行为例,记者查询该行 App 发现,9 月 15 日,该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较之前下降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降了 15 个基点。
除了建设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多个品种的定期存款利率均进行了同等幅度的调整。
除了国有大行外,第一财经还注意到,有股份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进行了下调。记者通过招商银行 App 查询发现,该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与国有大行相同,均较之前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降了 15 个基点。
随着上述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加入下调队伍中。事实上,业内对此轮利率调整并不意外。
分析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主因为 8 月 22 日 LPR 的下调,当日 1 年期、5 年期以上分别为下调 0.05、0.15 个百分点。
2022 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 央行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9 月 15 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多家大型银行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从内因看,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主动行为。今年以来,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LPR 明显下降。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端成本,在保持息差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降。
从外因看,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一是今年市场流动相对充裕。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采取包括全面降准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 “不差钱”。但是,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
二是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采取多方面措施,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保持存款市场竞争秩序,进而推动实体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
三是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央行今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 “更多储蓄” 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 2018 年开始逐步上升,到 2022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 45.4%。
他表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但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从国外看,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存款 “负利率” 现象。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从宏观经济而言,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引导居民降低储蓄,鼓励消费。同时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融资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也同样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表现。
从银行体系而言,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提振银行业绩。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能现住地改善银行的净息差,而息差又是影响银行股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息差进入上行通道时,银行股往往有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非息收入占比较低,息差会极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当银行息差触底反弹时,中小银行的市场表现也往往比大行更有弹性。
除此之外,还有资金在不同资产间流动的效应。一般而言,当存款利率下降时,特别是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时,会推动存款人将资金从存款向其它资产转移。当然,这并不绝对,会受到资本市场表现、其它资产风险收益等情况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存款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进而推动存款向其它大类资产转移。这也一定程度上会推动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入。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也释放了息差不会继续大幅单边压缩的信号,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
就稳住息差而言,多位银行高管指出,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入手,在负债端关键是要控制和降低成本。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负债方面要继续推进负债成本下降,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加大财富管理的考核牵引力度,通过财富管理来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称,一方面要严格管控高成本负债,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大客群、做强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活期或低成本负债。
“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称。
(资料来源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网、北京日报、第一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狐瞰
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国有大行网点员工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信息。此番个人存款利率下调符合预期,8 月 22 日公布的 LPR 报价结果显示,1 年期 LPR 下调 5 个基点,5 年期及以上 LPR 下调 15 个基点。彼时不少分析认为,随着 LPR 的下调,存款利率也有望再度下调。
人民银行此前透露,2022 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 4 月下旬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欧美经济表现的特点是滞涨,美联储 icon 还在不断的加息 icon,但是通胀并没有打下下来,所以美联储的政策也存在失灵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经济有趋于通缩的趋势,所以我们采取的是降息的方式刺激投资规模的进一步增加。按照历史规律来看,当持续降息达到一定的地步之后,市场投资的热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经济进入到平稳乃至景气的良性周期当中。
继续降息!这次降的是存款利率,让大家炒股买房消费,为经济复苏和内循环做贡献。有人认为,新一轮存款搬家运动,股市最受益?政策营造良好氛围,A 股明日将开启反弹之旅?
之前调整 LPR 是贷款降息,这次降的是存款利率!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定期、活期的都下调了。
存款利率再次降低,钱拿来干嘛?买房、消费、投资!这将是 “稳增长” 背景下的又一个大招!
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社会主义不养闲人?解读六大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财迷前两天才发文谈到人仔汇率破 7 概率很大,今天人仔就破了 7。而且离岸和在岸汇率都已破 7:
所以,财迷的假设又获得了证据支撑,幸不辱命——当初留言区一大群人天天叫苦说自己买的美元亏了,估计现在不会叫了罢?
但以上不是本文主题,本文主题是六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相关原因,窃以为可能有如下几点。
1)贷款利率降低导致存款利率不得不降低。
由于上个月贷款利率降低,所以存款利率也需要跟着降低,否则银行就要亏本。
而且,各位可以看到,上面最近一直在努力支持以较低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如果存款利率过高,恐不利于贷款投放:
2)银行优质信贷业务减少导致存款利率不得不降低。
1-8 月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在持续下降:
如上图,既然房地产销售数据持续下降,则意味着银行的最优质贷款来源——房奴的房贷——在不断减少。如此一来,银行就木有办法继续躺在房奴身上吸血。
然而,作为各级领导的裙带们最喜欢的单位,银行往往有大量员工。如果存款利率仍然保持在高位,这会对银行利润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各地银行只好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增加利润。
此中有两点值得一提:
首先,各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和柜员往往都有拉存款的任务,过去一段时间,这些人已经因为完不成任务而压力山大,寝食难安。现在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他们恐怕又要夜不能寐。之前有空姐说自己穷到想出去卖(具体请看这里:《财迷‖空姐月入 1 千 3, 航空业上半年巨亏与 “低成本月兑互助群” 建群通知》),现在我看不少在未来理财经理可能也会发出类似哀叹:
其次,神州银行是神州的重要机构。重要性不亚于 “木仓杆子” 和“笔杆子”。因为银行掌握着最优质的信贷资产——无数房奴们未来的劳动,同时银行又是各地衙门的输血管道,所以银行是无论如何要被保住的。
但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 “皇亲国戚” 进入体制,在里面苟着等经济回暖,这似乎确凿会造成“恶性循环”。
3)“社会主义不养闲人”。
知乎上有不少人在问 “300 万 / 500 现金是否能实现财富自由”:
而回答都是可行:
这说明啥?这似乎说明神州类似阿卡林省周公子的 “富贵闲人” 有很多,他们不想“先富带动后富”,只想靠着固有资产“躺赢”。
既然现在不少人都把钱存着不拿出去用,有钱宁可存定存,期望着过上知乎回答里那样的生活,做个 “富贵闲人”。辣么通过降低银行利率可以让哪些企图躺在存款上吃利息的“富贵闲人” 愿望落空,只能把钱拿出来投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不养闲人”。
举个例子,1000 万资金,一年定存利息 2.75%。那就是 27.5 万,如果不算通胀,这笔钱足够一个家庭过上小康生活。这次降低 15BP,就会导致千万现金的年存款回报率从 27.5 万降低到 26 万。假如这样降几次利息,就会让靠着存款利息吃回报的家庭收益不断下降,最后不得不把钱用来投资其他标的,或者出去工作。
讲清楚了原因,再来看这个政策的影响及我等**草民的对策**。
第一,现在好投资标的太少,而需要用钱的地方又太多,利率再低,我等草民也难以把救命钱用来投资。
a) 疫情之下,可以获得与其风险相称的回报的投资标的实在不够。
在经历了 X 大和中原某省份的一连串事件之后,草民显然对楼市持观望态度。
买理财的话,由于不知道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否和楼市或者一些村镇银行相关,所以风险也不小。
股市,十年没有上涨,板块轮动也不外乎茅台 / 宁德时代这样的溢价早已上了天的股票左手倒右手。还动辄就被庄家割韭菜,风险也不小。
一句话,神州十分 / 极度 / 非常缺乏好的投资标的。
不然,我们不会看到除了搞黄色基本上没卵用的 AR/VR 产业也居然有一大堆神州资本追捧。原本是上面应付鬼佬的碳排放也是一大批神州资本去抢着投资。
b) 神州不算高福利国家。草民需要准备一笔钱应对不时之需。
举个例子,民间有谚语云 “黑蛇白蛇眼镜蛇,都会咬人”。
“黑蛇” 是身披法袍之律师。诉讼和仲裁的时候律师都收费不菲。
“白蛇” 是穿白大褂之医生。,进医院如果是大病,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是常见的事。
“眼镜蛇” 是老师。即使教育培训产业遭到整顿,但如果孩子中小学上国际学校,或者大学要想自费留学,花费都相当不菲。
所以,神州普通人存款之目的,本来也不是为了利息,而是储蓄以应对买房买车就医等大开支,否则存个 3 年定期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过——这也是为何过去神州人很多不存定期的话,就会去买房。
c) 最重要的是,神州房价收入比过高,很明显地限制了草民的投资。
具体见下图,一图胜千言:
举个例子,深圳张三,存款 20 万,税后月入 10000,房贷 6000。当个人存款利率下调的时候,张三一年利息少了 15bp,也就是减少 300 元。
目测张三并不会因为利息下调而把他的 20 万取出来去做投资,他很可能反倒是会因此减少消费——少出去聚餐两次,或者本来想买华为 MATE50, 也只好改为买小米 12S。
因为对张三来说,他的收入减少了,而存款要应对各种低福利社会里的风险,只能减少消费。
总而言之,草民可以投资的标的太少,低福利社会中需要准备的现金又太多,所以只要是一个理性经济人,面对当前形势,都会减少消费而不是增加投资。
第二,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哪些人均上亿甚至上千亿存款的 “关键少数”。
去年财迷就发章讲过,神州是万分之七人口掌握五分之一财富,具体各位可以见此文:《财迷‖万分之七人口掌握神州五分之一财富?》
在那篇文章中,财迷查到 2019 年中资私人银行客户为 103.14 万人,资产管理规模(AUM)为 14.13 万亿人民币,平均到每人的存款是 1371 万(图看不清请点击放大,下同):
“国行智库” 任涛给出的 2019 年神州人存款总规模数据。具体见下表中的红框内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神州个人储户在所有银行的存款规模为 81.92 万亿。
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论:最富有的 103 万人的财富占总体财富的比例为 14.13 万亿 / 81.92 万亿 = 17.35%。四舍五入的话,大约为两成。
这 103 万人在总体储户中的比例如何?
财迷查了一下,光是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神州工商银行在 2019 年就有 6.5 亿个人客户。所以,即使保守估计,神州的几亿老年人和小孩都不存钱,14 亿人里面有 10 亿人有银行账户,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最富裕的 103 万人在 10 亿储户中的比例为:103 万 / 100000 万 = 0.103%,也就是千分之一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 2019 年,占了神州储户千分之一的最富裕群体,拥有神州 17.35%(接近两成)的存款。
这里有两点需要各位注意:
a)这仅仅只是存款和理财,也就是现金流。而神州人最喜欢配置也配置最多的资产是房产(财迷看到的数据是 50%-70% 的资产都是房产)。
b)实际上,如果把比较范围扩大到整体国民,我们可以计算出拥有私人银行的这 103 万人占 14 亿人的比例为:103 万 / 14 亿 = 0.074%,也就是万分之七。
由此,我们基本上也可以说:占了神州人万分之七的最富裕群体,拥有神州 17.35% 的存款。
而由于这批人都是人均千万存款,所以一旦利息降低,对他们影响是很大的。比如,1000 万存款,则年利率降低 15bp,就是 1.5 万,这会导致他们考率将钱拿出去投资其他标的。
所以,存款利率降低,想要刺激的似乎是人均存款达到 1371 万的 “关键少数”——所谓的“社会主义不养闲人”,似乎确凿是希望这些“关键少数” 把钱用来做投资或者去做消费,以刺激疲软的经济。
然而,即使这些 “关键少数” 去做投资,还是会遇到草民做投资必须遇到的“大哉问”——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现在楼市 / 股市 / 理财其实都不怎么挣钱。他们的钱投出去,也可能达不到预期回报,而且就中原银行的操作来看,越有钱往往垫付就越要往后拖,这样反而提高了 “关键少数” 投资的风险:
对了,别忘了几年前,上面就出了白纸黑字的文件,五十万以上的资金存银行,一旦银行破产,是很可能无法兑付的。
第三,要解决市场投资标的匮乏这个问题,最好办法是给草民发钱或者降房贷。
因为只有草民有消费,才能培育出一个需求强劲的市场,并让投资回报上升。
还是以月入一万,存款 20 万,房贷 6000 的深圳张三做例子。
前面财迷说了:一旦银行存款利息下降,只要张三是个理性经济人,则他很可能降低消费,不出去聚餐,买便宜的手机,而不是把救命钱拿去投资。
一个张三这样做不打紧,一亿个张三这样做,很可能就是全国会减少几百亿消费。这会导致餐饮业和手机产业饱受打击,并出现更多下岗人员。
而如果张三的 6000 房贷变成 5500。又或者月薪从 10000 变成 10500。这样他就会因为支出减少,或者收入增加而去多看几场电影,或者多聚餐几次。一亿个这样的张三,就能增加几百亿的消费,并盘活一两个产业.
而这一两个产业有了资金养活技术人员,就可以继续搞产品更新换代,不但继续在国内培养一个很好的市场,甚至还能出去赚外国人的钱——这样一来,不管是草民还是 “关键少数” 的投资,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即使银行存款利息不降低,他们也会屁颠屁颠的抢着去到处投资。
简而言之,由亿万草民培育的强劲市场,能带来经济的良性循环。也能解决投资标的匮乏的问题——而这只需要让每个草民少还几百元房贷,或者给每个草民加几百元工资而已。
行文至此,我们就可以做个总结:
由于 1) 贷款利率降低导致存款利率不得不降低;2) 银行优质信贷业务减少导致存款利率不得不降低;3)“社会主义不养闲人” 等可能的原因,神州六大银行降低了存款利率。
然而,降低存款利率对草民起不到什么效果——草民可以投资的标的太少,低福利社会中需要准备的现金又太多,所以只要是一个理性经济人,面对当前形势,都会减少消费而不是增加投资。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哪些人均上千万存款的 “关键少数”。
但即使这些 “关键少数” 去做投资,还是会遇到草民做投资必须遇到的“大哉问”——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要解决市场投资标的匮乏这个问题,最好办法是给草民发钱或者降房贷。一个草民多了 500 文闲钱,一亿个草民就可能增加几百亿消费——这不但能盘活几个产业,也能让 “关键少数” 的投资获得更高回报,实现良性循环。
所以,为啥不花几百亿给草民发点疫情补贴呢?
毕竟,上百万的 “关键少数” 人均坐拥千万存款,让他们 “先富带动后富” 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言尽于此。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 “JLTCM2016”,或扫描下列二维码:
![](data:image/svg+xml;utf8,)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作为备份。此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润 (yi) 学(min)视频,同时也会在应急时转发财迷文章:
![](data:image/svg+xml;utf8,)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推特中关注 ID:“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 B 站 (境内) 和油管 (海外) 关注财迷的视频号: 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 CMXHHK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 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 “鼓瑟吹笙” 一栏进入财迷 QQ 群观看。
我劝你们还是多消费,现在还是苦口婆心的刺激你们,真逼急了直接把你存款没收了信不信
下调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却依旧保持高位,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年利率在 15%~18.6%(再加上手续费,很多消费贷款的累计利息接近 30%~40%,也是一种套路贷,特别是分期还款),是要告诉大家别把钱存银行了,赶紧去消费,把 GDP 拉上去,产生税收和财政效益。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调整,下调存三年期存款利率,就是说当前后疫情时代,大家日子不好过,别把钱都存银行了,不划算…
当前内外形势都比较严峻,对外可能面临新的经济、经贸 “十面埋伏”,对内高通胀还在持续,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跟涨,很多老百姓依旧还生活在贫困边沿和破产边沿,说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负债转移到了无辜的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开始遭遇了 “不公正对待”,莫名其妙就身负巨债,特别高房价时代,正在剥夺很多后进之人的居住权和活路…
银行调整三年期存款利率,只能释放有线的 m1,让 m0 体量持续增加,物价会继续上涨,GDP 数据会更漂亮…
其实 GDP 能衡量经济活力,但是社会发展与进步,跟 GDP 关系不大,GDP 三大板块中,很普通老百姓相关的只有消费,而另外两个板块是投资和出口,都是资本控制的…
消费本身就是负债转移的方式,特别是当前的消费升级,消费者消费的东西和过去没有多大区别,除了付费方式便捷和方便购物以外,反而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这几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繁,就是一种预警…
而这一切,赚走利益的资本家却不管身后事,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资本家要做慈善事业,其实就是坏事干的太多太绝了,找一个好名头伪装自己,他们大部分才是真正的破坏者…
以互联网巨头 a 公司为例,他们的创始人一直在给消费者和行政体系洗脑,借用广大消费者的手为自己争取声誉,特别是 “乡村教师计划”,但是计划终究是计划,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什么,只不过自始至终都是在演戏而已,借住蚂蚁平台,想成为中国绝对的金融控制操盘手,可惜野心太大,手段太脏,虽然不是明抢,但是暴露出来的血腥程度,连中央都大为震惊…
银行业始终是当今全球最赚钱的行业,他们永远能够赚大钱,因为他们一直在算计和设计,等着别人拿钱来孝敬…
说明银行对于中期投资前景不乐观、说明企业从银行手上借三年期贷款难度正在急剧上升。
银行是靠利差吃饭的。利差是它的收入之本,至少对于中国的大银行来说,这点从未改变。
当贷款利率没法上升、内卷严重(也意味着优质债权难找的时候),降低存款利率就是扩大利差的的唯一方法。
存款降低则会对未来的可贷款规模行程直接影响,按货币乘数 4-6 匡算,对未来贷款规模的影响不啻于贷款加息数十上百个基点。
春江水暖,一叶知秋,差不多说的就是现在的银行,它们开始感觉到了经济的寒冬正在来临 ing……
1. 别存钱了,出来消费。
2. 别存钱了,出来买房。
3. 别存钱了,出来当韭菜。
对于未贷款但有能力购房的,存款吸引力降低,有助于转换成购房需求。
对于未贷款也无力购房的,反正除了存款也没啥其他投资渠道。
非必要不消费
1、发生了什么?
9 月 15 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2、我国的 “存款利率定价机制” 是怎么样的?
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货政报告中指出,
自今年 4 月起,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来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换句话说,存款利率将跟随 “一年期 LPR 和 10 年期国债利率” 变动。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 “存款利率定价机制” 的链条是““MLF—LPR—贷款””;相当于这次改为了“MLF—LPR 与 10 年国债—存款与贷款”。
为什么要改?
一方面,增加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考,可以推动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 “两轨并一轨”。当下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低,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纳补充超储的动机不强,为存款利率下降提供条件。
另一方面,同时以 1 年期 LPR 为参考,存款利率与 LPR 可以相互牵引联动,使得银行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相匹配,促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
3、为什么降存款利率?
我看到一个比喻,觉得说挺好的。
对于银行的经营模式来说,存款利率类似于银行 “进货价”,贷款利率类似于 “销售价”,MLF 是 “原材料价格”,LPR 是 “中间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中间品价格,进而影响银行进货价与销售价,销售价调整了(央行 8 月份下调了 LPR),进货价也需要调整。
用人话来说就是,贷款利率是根据 LPR 来定价的,8 月份 LPR 已经降了,贷款利率跟着降,对于银行来说,意味着收入端减少了,为了不受损失,银行怎么办?只能下调存款利率,减少支出端。
4、有啥影响?
第一,存款利率调降可以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银行赚钱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吃利息差——(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 金额。
之前贷款利率降了,银行收入减少,现在存款利率也跟着下调,支出减少,对银行来说,就是负债端的压力就小,利好银行股。
事实上,今天银行板块逆势表现还不错,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促进资金由储蓄转化。
款利率下调,则客户在银行存款 的收益和意愿会相应下降,可能倾向于将资金用来消费或者转而投资其他金融产品。
同时,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而 “存款搬家” 同样会使得资本市场因此受益。
5、对大 A 可能有什么影响?
去年年底以来,每次资产端 LPR 调整之后一两个月,银行股都有阶段性反弹行情。
而本次 负债端利率下降反映了金融体系基准利率调整从季度连续变为月度连续,确认了降息周期的全面性和持续性,类似于 2014 年 11 月的全面降息,也表明四季度政策加码概率较大,不排除银行股将有较大级别投资机会。
——以上供参考,每日基金 & 股票市场分析大家可以移步公众号:花少点财。
公号有新文章 + 重磅大瓜,大家可以移步过去看看。
近期回答:
9 月 15 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7.0 关口,自 2020 年 7 月以来首次,会带来哪些影响?鲍威尔称美联储未来几个月或将大幅加息,美股闪崩,道指狂泻 1000 点,美国持续加息将带来哪些影响?43 赞同 · 22 评论回答 43 赞同 · 22 评论回答 43 赞同 · 22 评论回答 43 赞同 · 22 评论回答2022 年下半年买什么基金?16 赞同 · 4 评论回答 16 赞同 · 4 评论回答 16 赞同 · 4 评论回答 19 赞同 · 4 评论回答 19 赞同 · 4 评论回答 19 赞同 · 4 评论回答 20 赞同 · 4 评论回答 35 赞同 · 5 评论回答 45 赞同 · 5 评论回答 63 赞同 · 6 评论回答 63 赞同 · 6 评论回答
降息的同时也回收了流动性。
有两个目的
1. 刺激经济发展。目前看起来,发展经济仍然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2. 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占有率。美元缩减供应,人民币顶上,扩大国际货币占有率。
说明
1. 经济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
2. 中国的自信,人民币在国际上吸引力增强,确保能占据一部分美元的地盘。(美元比例未必会下降,可能会挤兑欧元的)
指数、情绪双杀,
下调存款利率,利好银行,
今天银行略强也托不起一片天,
而赛道类今天砸得找不到娘,
从高位下来打四折五折的开始多起来了,
一轮良好赚钱效应后总是伴随着一轮爆锤的亏钱效应产生,
一轮爆锤的亏钱效应过后,
又会转到一轮赚钱效应产生,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指数吧,从大结构看,上证也还处在 “1、2、3” 这个箱体之内,
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指数还会继续做震荡。
但个股的震荡要比上证指数狠得多,
特别是前期核心主流板块,
从下图创业板指数就能看出,
亏钱效应主要来自成长风格。
昨天也说了,要参与的话,
先不要按价值成长的玩法,
先按题材的玩法玩,就是比烂的行业,
鸡汤的话就是:烂到不能再烂,剩下的就只有好了。
这类票明显强于市场整体。
从短期来看,
今天这么一杀,貌似又有一次短线的博弈机会,
从各个数据指标来看,
我觉得博弈个短线的赢面还是挺大的。
但也还只限于短线,
中期的机会还是看不到重要信号的出现。
祝发……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活动上正式对外发布《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22 年 1 至 6 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1477.89 亿元,同比下降 1.80%,出现近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游戏用户规模同比下降了 0.13%。市场收入与用户规模出现 “双降”,主因是疫情期间用户收入减少,消费意愿降低以及游戏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等。用户规模下降趋势表明,游戏产业的 “人口红利” 基本消失,行业或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2022 年 1 至 6 月,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1245.82 亿元,同比下降 4.25%,受市场整体低迷影响,上半年自研游戏在国内市场明显遇冷。
这个游戏行业疫情时候反而发展不行了,这个水能解决问题吗?
xswl,我 9 月 10 日说要增发流动性。
9 月 15 日就说要下调存款基点。
你就说妙不妙吧?
只要是按部就班的定政策,那我真是一蒙一个准。
这么多存款不降才见鬼了,我敢说这还不是最低的,利率,还有降准空间。
这和美国加息不加息没关系,主要是存钱的人太多,借钱的人太少。用屁股想也知道银行付不起这么高的利息。
前几天又有不少银行要贷款给我了,我一看到大量银行想借我钱我就知道肯定大领导知道要降准了。不然为啥这么急着把钱借给我?还不是为了高位锁定利率?
PS:我是真的没有偷听领导开会。
**存款利率 “如期” 下调是 “稳增长” 背景下的又一个大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息的背景下,我国坚定选择降息,而且不仅降贷款利率,还把存款利率也降了,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加资金流动性,拉动内需。资本流动起来,才能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股市能由 “寒” 转“暖”。
**给商业银行适度减负,激活银行体系的放贷意愿。**2022 年以来,商业银行体系面临近年来最大的息差压力(即存贷利率之差,银行主要盈利来源之一)。从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净息差也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而存款利率基本上决定中国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因此,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给商业银行适度减负,降低部分负债端压力,能够激活银行体系的放贷意愿,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鼓励老百姓消费。**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国内疫情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在此情况下,降低储蓄鼓励消费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降低存款利率,让存款的机会成本提高,则是鼓励消费的重要手段。
**(1)股市:**多数市场专业人士认为,不存定期的部分资金有望流入股市,对于股市或许形成中长期的利好。存款利率下降会使得原本依靠利息获取收益的资金持有者另选投资路径,从投资渠道来说,目前来看买房也许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所以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把部分资产放入股市,最近 A 股成交量一直维持在 7000 多亿的水平,也很需要新的资金进入。当然需要认识到,股市走强与否受多重因素影响,但不管怎么说,这对股市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信号。
**(2)消费板块:**对于消费板块的刺激也是板上钉钉,资金总要寻找出路,货币贬值让很多聪明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固定资产或者投资其它投资领域。
**(3)个人理财:**降息是把 “双刃剑”。对于大多数人喜欢将生活费存放其中的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会面临低风险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利率降低就意味这收益也要降低。尤其对于银行中存款数额达到上百万的人来说,利息损失是巨大的。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低利率时代,资金成本也会降低,若能合理学会使用贷款,低成本使用资金,将有机会实现自我增值。
总之,投资者应当理性对待当前的市场,等待股市回暖,同时适当调整理财计划。
关注公众号【火象】,了解更多金融知识,我们和大家一起砥砺前行,共同成长~
政府的存款利息减少,相当于变相补贴银行息差。
企业的存款食利减少,但是这其实没什么用,没有几个企业的存款是吃存款利息的。
真正的目的在于把老百姓的储蓄从银行里面赶出去,促进消费。问题是老百姓的储蓄和负债相比,能消费吗?
最后变成都是变相补贴银行的息差了。
补充一下,
老百姓也不傻,发现了银行拿自己的钱赚自己的钱这个秘密,最近半年自己开发了一个叫做 “提前还贷” 的 “2022 最佳理财产品”,来减少被银行薅自己的毛。
想法上已经说过了,直接复制过来,补充一下,充充创作者积分。
先说结论:金融系统的企业,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机构,现在都面临这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或非银机构的资产有三种科目,一种是持有到到期的,比如你在市场上买了一堆债券,你不能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只能到期拿回本息。一种是在持有一定时间后可以卖出的。第三种是可以随时买卖的。这三种科目的资产买下来的时候是按哪一种科目申报的,中途不能更改。
往常年景,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比如美债是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配置的,而且往往是持有到到期,也就是即使跌了,也不能卖。那么今年的美债跌成什么鬼样子,这可不是投资级债券,而是核心的优质债券。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大幅缩水了,另一方面由于今年 m2 增速高,很多资产被认定为风险资产,综合一算,银行和非银机构账面上的资金满足不了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
对于一些券商,今年大面积地开始配股再融资。而对于四大行而言,反正像村镇银行这样的小银行你也不敢存,我利息降多低,你敢放到其他地方去么?那当然是压低你的存款利率降低我的资金成本,增厚利润咯。
存款利率未来只会越来越低,现在很多银行已经停止了五年定期存款业务,即使有,五年期存款利率也和三年期倒挂,明知道未来存款利率会大降,银行会傻到帮你锁定收益么?普通人想通过干活储蓄积累财富?门都没有。
谢邀。
目前,六大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 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2.6%;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是 2.65%。
这在警醒我们,把钱放银行是不行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显然,银行现在压力也大。
你们看现在的十年期国债收益,再看以前的十年期国债收益,趋势下行不会改变的(图表月线:07-22 年)。
这中利率下滑,可不止是国内才出现这种状况
当我们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进程中,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
比如:
日本,1999 年开始实施零利率;丹麦,2012 年开始实施负利率,欧州,14 年开始实施零利率。
大家看到的这些国家,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我们目前正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所以往后五年内或者十年内进入 O 利率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我们这个数据在去年统计是 14% 左右,上面的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 20% 左右。
只要老龄人口进入这个区间,负利率和零利率就必然到来。
所以未来的几点建议:
1、尽量不要把钱存银行,放到基金或者投资回报率能够跑赢通胀的项目上,但同时也要注重风险。
2、招一个可以锁定未来的理财产品,比如现在市面上很火的储蓄险或者年金
3、投资优质的行业龙头公司,做他们的长期股东。记住我说的是长期股东,不是叫你去投机取巧,赌博心里去梭哈玩。
4、分散资金池,给自己留足后路。
更多内容可移步公号:条件说
仅仅靠货币政策,已经带不动内需了。
首先,疫情爆发以来的三年,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干扰,很多企业包括行业的效益断崖式的下滑。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还有诸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宾馆饭店之类的服务业。
其次,大家都在省钱,以备不时之需,家里如果没钱,你能扛几天?
第三,需求减少,谁还去消费?现在,大家基本上只买些吃的喝的,其它东西很少了,比如服装鞋帽之类的,因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大家基本上压缩了,或者直接省略了。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真的很难了。
电影《华尔街》里面有句台词叫金钱永不眠,但国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自己拼命挣钱,然后把钱存入银行,让钱躺在账户上睡大觉,不信你看看中国人的储蓄率,应该是全世界排名前列的。
降低存款利息的信号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钱不要把钱存银行了,要拿出去花,投资或是消费。
总之不要让它躺在银行睡大觉,存款太多贷不出去或是找不到好的出口也不行,就成了一潭死水,必须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和活力。
**【大河报 · 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静)**继 4 月份下调后,个人存款利率再迎来调降。9 月 15 日,国有六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本次调整中,定期存款方面,降幅最大的是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力度达到 15 个基点,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在内的多种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同样出现下调,力度为 5 个基点,至 0.25%。
以建设银行为例,调整后该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较之前下降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较之前的 2.75% 下降了 15 个基点。
除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多个品种的定期存款利率也进行了下调。
目前,国有六大行和招商银行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保持一致。
事实上,业内对此轮利率调整并不意外。
今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 4 月下旬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随后,作为参考利率的 LPR 先后在 5 月和 8 月两度出现下调,其中 1 年期 LPR 在 8 月下调 5 个基点,5 年期 LPR 在 5 月大幅下调 15 个基点,8 月再度大幅下调 15 个基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本次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将从以下三方面产生影响:
一是表明存款利率改革成效正在显现。自今年 4 月起,央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一方面可以推动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 “两轨并一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存款利率与 LPR 相互牵引联动,促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
二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管控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94%,较一季度继续收窄 3bp。目前,信贷供需矛盾依然较大,今年 5Y-LPR 累计降幅达到 35bp,在明年一季度重定价之后,将会对银行营收形成较大挤压,为此进一步管控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
三是当前市场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自 9 月 15 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预示后续存款加权平均利率还将继续下行。综合各类因素判断,年底前 5 年期 LPR 报价还有 20~30 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
责编: 陈玉尧 | 审核: 李震 | 总监: 万军伟
其实这是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正常且必然的操作,没必要过度解读。
相反,我们应该理解存贷款的形成机制。
先看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是在贷款基准利率(LPR)的基础上,加点形成的。目前一年期 LPR 为 3.65%,5 年期 LPR4.3%。
企业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利率、个人的房贷利率等,都是在这两个 LPR 基础上,加一定的点数形成的。至于加点多少,由银行根据贷款人的风险性大小等,具体评估。
再看存款利率的形成。存款利率同样是在基准利率加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存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 LPR 一样,都由央妈决定。具体见下表。
区别在于,贷款基准利率每个月都会更新,存款基准利率自从 2015 年以来就没变过。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很陌生。
存款利率同样还有个加点问题。这个加点数的多少,由各类银行组成的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组织” 共同决定,目的在于防止某些中小银行为了揽储而大幅度的提高利率,进行恶性竞争。
不同类型的银行、不同的存款期限,利率自律组织设置了不同的 “基点” 上限。各大银行基本上都很默契的采用了这一套标准。
可以看到,定期存款利率加点最多是 0.75%。
接下来看看存贷款的基准利率的利差:1 年期 = 3.65%-1.5%=2.15%。如果算上加点,就只有 3.65%-2.25%=1.45% 了。
很显然,这只是对冲贷款利率下滑的必然选择。毕竟银行赚的就是这个存贷利差。
不过存款加点还有一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用尽时,还可以调节存款基准利率这个压舱石,只是不会轻易动用罢了。
未来的日子,我们要慢慢习惯存款低利率的新常态,同时也要降低投资回报率的预期。
如果想了解更多存款利率形成的机制,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银行为了保持息差呗。
好多人估计今年接到了无数不厌其烦的 “您需要低息贷款吗?” 之类的电话吧。
也应该听说不少人一算房贷不划算,于是宁可交 1% 的 “提前还款补偿金”,也选择提前还贷,无债一身轻吧。
更多人则是亲身经历投啥啥亏,而且工作收入也开始不确定性变高,于是被动选择提高储蓄来应对可能的风险。
于是银行可要哭了,你们不花钱,都存起来了,我这里钱的 “存货” 都多到成灾了,去哪赚息差?
这点你通过 Shibor 也可见一斑。
MLF 相当于央行给的批发价,目前一年期为 2.75%。
而 Shibor 可以视为银行这些资金 “经销商” 间互相拿货的价,从年初的 2.73%,直接掉到了目前不足 2%。
而常识上,经销商价格比批发价低那么多,是不是说明经销商 “库存” 太高了?而对银行而言,就是现金 “存货” 太多了,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
而银行目前又不能通过提升贷款利率来保证息差,所以只能降低存款利率来保证经营的息差,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存款利率定价的一种市场化。
说好的共克时艰,你却偷偷赚着大钱。
银行真是一毛不拔,贷款利率降低,存款肯定跟着降,反过来可不一定,反正全球主要国家最高的存贷款息差得保持(两桶油表示英雄所见略同),要么薅实体的毛,要么薅居民的毛,要么一起薅。建议配合下述问题一起食用。工商银行 2022 上半年净利 1715 亿,日赚近 9.5 亿,创上市以来新纪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知乎 (zhihu.com)。
不再重复原回答,简单摘录一段:
由于牌照、网点、营业范围、领导审批制,存贷款利率指导制(基准利率上下浮),我国的银行业在经济学上属于垄断竞争格局,2022 年上半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活期 0.3%、三个月 1.2%、半年期 1.3%,一年期 1.5%,两年期 2.1%、三年期 2.75%,存贷款利率差在 2 个点以上(以前有过相关统计加权利率差在 2.6% 左右),而国外银行业利差平均不到我国一半(有意思的是,国外银行到了国内后,其利差也明显高于在国外水平,但稍低于我国国内银行利差,可谓一丘之貉啊),说明垄断格局明显抬升了银行业的收益(利润放大一倍不止),换句话说,银行业应让利至少让利 50% 给企业或居民才正常。
预示着存款百万以上的合格投资者,可以找我聊聊 PE 基金的相关问题了!别缠着银行了,人家都不爱你,我爱你,我的 LP 们。
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行业净息差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降,负债端利率走低也是必然趋势。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也有专家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将利好银行板块。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也释放了息差不会继续大幅单边压缩的信号,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
就稳住息差而言,多位银行高管指出,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入手,在负债端关键是要控制和降低成本。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负债方面要继续推进负债成本下降,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加大财富管理的考核牵引力度,通过财富管理来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称,一方面要严格管控高成本负债,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大客群、做强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活期或低成本负债。
“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称。
加息:不惜以牺牲短期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代价,也要稳通胀,保民生,厚积薄发
降息:不惜以牺牲长久民生利益为代价,不计通胀后果也要稳经济,救大而不能倒,一锤子买卖
不同的民主程度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但降息说破天也是印钱,个人非常不支持,尤其是在前期降准幅度和频次早已高居世界第一的前提下
另外普及一个关于通胀的常识,cpi 是消费价格指数,不反映投资,把通胀藏进投资也就是房地产,就可以把 cpi 做低,但不代表不通胀,反而通胀更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再也不提共同富裕,反而不择手段保房地产,房贷规模也至今仍在不断扩大,网友们幻想的整体性房价暴跌根本无法出现
通胀的传导需要时间,大概 2-3 年后,大家就会明白今天的逆势降息是什么后果
饮鸩止渴,岂可断乎?
吸毒上瘾之后,接着吸最后慢慢并发症后遗症而死,要比戒毒毒瘾犯了活活痛死好吧。
中国的房市,美国的股市,世界两大强国的命根子。
按黄奇帆等一些专家的预测, 中国房市市值约为 430 万亿, 约为 GDP 的 3.9 倍, 但中国股市市值仅 80 万亿, 约为 GDP 的 72%。
美国房市市值约 230 万亿, 占 GDP 的 1.5 倍, 股市约 450 万亿, 占为 GDP 的 3 倍。
还有消息称,2022 年中国房地产市值是 GDP 的 4.1 倍,而美国只是 1.48 倍,日本也只是 2.3 倍。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达 65 万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房地产总市值只有 60 万亿美元。65 万亿美元,按照 6.366 的汇率粗略估算,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大概为 414 万亿元人民币;(中美房价收入比对=4.1/1.48/(1/6 - 人均GDP比)/(14/3.3 - 人口比)=3.9倍);
2020 年中国房地产增加值跃升至 74553 亿元,GDP 占比 7.3%,估算整个房地产及产业链拉动 GDP 占比落在 (21.4%,30.2%) 区间内;
毕竟各种贷款利率也在降低,存款利率降低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还是希望依靠这个办法促进消费吧。
说句题外话,大资金不谈,老百姓的存款意识其实和具体的利率关系不是特别大。估计也就会影响一下存在哪里,该存还是存。
经济形势不好,大家看不到未来的方向,那该存钱还是存钱,就算利率再低也还是存钱。只要大家收入上来了,不至于 “朝不保夕” 了,才敢消费。
这预示着,你要是再不抓紧赶快把手里的钱存起来,后边利息会越来越低的……
给身份证和户口本配银行卡,发人民币。
户口本按家庭人数指数发放。
我就说一句,对于普通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最安全的就是不投资,往往你为了财产保值而进行的投资反倒让你的财富更加缩水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很多人在问这个标题,我想他们问的肯定不是这个标题。
因为这个标题本身近乎于废话,我知道多家大行从昨天起通知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三年定期,大额存单都下调了。
so tama what?
你没注意到,此前贷款利率也下调了么?
银行靠什么吃饭的?难道是用爱发电吗?银行本身就是用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差额,覆盖掉运营成本以及不良贷款之后的利润,存在的。
如果贷款利率下调,存款不下调,贷款利率继续下调,存款不下调,你真当银行能印钱啊。
我们经常说印钱印钱,大部分的印钱是以债务的形式出现的,债务都没有,直升机直接撒钱,美国都很少干,虽然他们作为霸权的存在,有能力这么干。
所以钱,债,杠杆,这些东西是息息相关的。
钱要多,债就多,杠杆就大,杠杆下去了,钱就多不了。当人们集中于提前还贷款的时候,当贷款不容易放出去,当你经常接到手机骚扰电话,问你要不要借钱的时候。
你就应该清楚,存款的利率早晚会下调的。
那么既然这个常识没有任何值得聊的地方,读者究竟在问什么?或者说,提问的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我觉得,他们其实是在想,增值保值这个话题。
人为什么会提前还贷款?一定是他找不到增值的路子,于是急着还钱。
那同样的,人为什么会在意存款利率变小?一定是他指望这个来保值。
这其实就是博弈,你总想着把利润留给自己,把风险丢出去。
当然这没有错,金融机构也都是这么做的,风险管理就是把风险丢给别人,利润留给自己的过程。
所以我用的词儿是博弈,而非贪婪。你要说贪婪,人皆贪婪,所以犯不着谁说谁,这就是彼此之间的博弈。
我们是一个很有存钱惯性的民族,我觉得这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一方面是我们脱离农耕社会的时间太短,大家还是更倾向于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尚未进入发达国家序列,所以我们对于那种长期的低利率没啥感觉。
你说美国人不怎么存钱,很正常,因为没用。
他们历史上肯定是经历过存了也白存的某个时期,所以后来爷爷告诉爸爸,爸爸告诉儿子,于是就逐渐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
我相信日本迟早也会这样。日本今天还是有存款的,存款都集中在战后一代的老人手里。随着后面长期的低利率,外加目前日本已经浮现的通胀,我相信,这一代年轻人也会养成不存款的习惯。
说到底,这是个顺序问题。美国先进入发达国家序列,日本次之。商品社会维系的基础是什么?
就是消费。
甭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就这么点事儿。消今天的费,消明天的费。
我们之所以没有感觉,是因为起步的晚,其实过去的几十年,都是咱们作为生产者,卖东西给美国。
你一边卖,一边有钱进账,一边有订单,有需求,所以你感受不到说,我必须消费这个压力。
你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进入发达国家序列,除了自己,你指望谁来消费?
长期来看,利率总归是在降低的,虽然短期会波动,会有加息减息的过程,但超长期的看,总是降低的。
所以说,你想用存款的方式来保值,这个怎么说呢,任何时期都不太靠谱。
整个市面上充斥着投资机会的时期,存款是跑不赢整体增速的;反过来讲,整个市面上没有投资机会的时期,也就意味着贷款利息一定会降低,那么存款利息也会跟着降低,所以,还是跑不赢整体增速的。
明白这个顺序吧?
你把钱交给银行,他们把钱贷给公司,公司拿着钱去冒险。
我问你,钱是谁赚回来的?是这些公司赚回来的。他们承担风险,所以他们当然享受最大的利润,第二块给了渠道,也就是银行,最后才是你的。
当整体利润率上升的时候,他们分的最多,你分的最少;当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时候,他们分到的少了很多,那等而次之,你分到的自然也就所剩无几。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钱的价值,钱不值钱的,值钱的从来都是人。
从古到今无数人想要把财富留给后代,但没有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你当然可以留给后代,但是它必然被不停的稀释,不停的稀释。为什么?因为什么是财富?是由锚定,或者说参考系来决定的。
而谁来决定参考系呢?人,有能耐的人。
历史上总有大牛,不甘心,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是我干脆把关隘把住,我让你没法重定义财富。
你比如秦始皇,干脆把全天下的地都占了,这下搞定了吧?
搞定了,但是接下来就会有更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嬴氏整个就没了。
我那天就在试图让读者接受这个概念,赚钱不是第一位的,你有自己的根据地是第一位的,你凭什么守住自己的根据地,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怎么折腾都是没用的。
财富这个东西,是水,你要存住水,除非有个池子,没有池子,无论如何都是存不住水的,能理解么?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理解,只是不愿意接受。
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讲述自己的父亲,是个工厂主,做家具的。因为种种原因,厂子撑不下去了,负债累累。
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个好人,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会是这样。
他希望帮助父亲走出泥淖,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财富故事,所有的财富,要么在第一代手里就失去,要么在第二代手里失去,要么在第三代手里失去,要么在第八代第九代手里失去。
无论怎么说,最后一定会失去。
《红楼梦》这本小说伟大就伟大在于作者并不是想告诉你怎么努力的去避免失败,也不是怎么导致的失败。
他想要告诉你的是,失败是数学上的必然,只要有时间,就会这样。所以红楼梦上升了,成哲学书了,成数学书了,不仅仅是小说。
你想要改变你父亲的命运是不靠谱的,你能考上公务员,能够进入体制内,非常牛了。
我从来没听过,没见过哪个父亲对儿子的要求是指望他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
在天底下的父亲眼里,儿子能顾好自己,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你爹就算破产了,就算一无所有了,当他看到你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的时候,他就会很开心。
至于你还能不能拥有财富,那要看你了。
中国,从历史走到今天,每一年都有无数的家庭从富有跌落贫穷,同样,也有无数的家庭从贫穷走向富有。
通常这个比例高的时候,我们就说,阶层穿越容易了。反过来讲,比例低的时候,我们就说阶层固化了。
如果每一个富有家庭出生的孩子,都像这位读者一样,指望永不衰落,那么对不起,你的家庭危险了。
跌跌更健康,真的是这样的。
你还不到 30 岁,等你 40,50 岁,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如果你坚持不愿意接受这个结局,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自己来,你去从头创业,而不是接手你老爹负债累累的烂摊子。
把一个下跌中的企业拉回来,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的,需要你有背景,有经验,而且有大笔的资金。
一个企业走下坡路,原因非常复杂,这就像一匹马惊了,它在狂奔。什么人才能把它拉住?除非是大资本,或者大能耐的人出手。
你是么?如果你现在已经是某上市集团创始人,你说就为了家族的记忆,一定要出手保住你父亲的企业,是有可能做到的。
可如果你只是一个从未经过商的素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我说句实话,作为前者,他通常也不愿意那么做。因为很不划算。
你如果要硬生生盘活一家企业,所耗费的资金,精力,也许这家企业盘活之后,未来一辈子都赚不回来。
所以我前面才说,除非你有大资本,而且有情结,非救不可,不惜代价。
如果你没有,甚至连经验都没有,又非要不甘心失去财富,那唯一的选择就是从头再来。
你自己去创业好了,就像你父亲年轻的时候,选一个赛道,花二十年的时间,看看能否做得比他好。
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你就会理解林尚沃的那句财上平如水。
那并不是仅仅在教人正直,他实际上是告诉你,钱就像水,随着地势在流淌而已。
我那天举例子兵与地,也是想告诉你,势在了,钱才会在。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银行得益最大,存款利率低带来更好的利差,方便投资。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会引导资金流动其他资产上
前几天,接到信用卡的取现推销。
告诉我取现免手续费,利息打 5 折。
看来银行促流通任务真挺重的。
现在几乎没影响,但是从大的周期来看,并不乐观。
首先,不得不承认,未来几年利率下行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1)因为我们整个世界都处于经济下行阶段,叠加国内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消费整体的需求萎缩是可以预期的,收紧是不可能收紧的
(2)而居民信贷消费的大头——房贷,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也是肉眼可见的迅速萎缩
(3)整个社会的消费不足,很容易陷入日本那种低欲望社会大家不消费的情况
(4)别看美联储和欧美国家现在加息加的很猛,加息周期完了之后不用多久又会开始宽松的,放水爽惯了,复吸是必然的
因此宽松的利率是可以预期的
而最近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又开始多了,整个世界经济分裂,全球化的倒退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全世界的生活生产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了
怎么配置我们手头上的资产,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权益类资产,不喜欢房产也不喜欢贵金属之类的
不过乐观一点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比谁比较强的世界了
而是比谁比较稳定,比较不烂的世界
对此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我都懒得去想啥信号,捡个信号枪打一发还能落个空投哩。
啥信号?没人愿意被金融资本剥削了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金融资本本质的描述是 “寄生性资本”,我觉得太对了。这些寄生虫趴在实体经济身上吸血,都快把实体经济吸死了,甚至于说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教程来做事儿就快把实体经济吸死了,还不去找根本原因在哪儿么?还降息?
我记得另外一个问题,有人说社会总融资增加,我阴阳怪气的说这说明金融创新做的好,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我胡说八道。其实是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抽贷款,而所谓的 “新增贷款” 只是在他们自己体系内转圈,根本进不了实体。为啥?因为现在的实体经济问题很大,他们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自己不折本,所以新增贷款只能在自己的体系内打转。
事实上的问题,是老百姓个人没有了贷款的意愿,但是银行给一定得政策,而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需要中长期贷款,银行只给短期贷款,还压额度。
很明显,这就是在告诉老百姓,钱不要存银行,要消费!
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 10.33 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银行自然就急了,毕竟居民消费了才能刺激经济。
当然,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还与今年贷款利率多次下调有关,这样银行才能保持利润。
那么,存款利率下调后,对楼市有何影响呢?
对于没买房的人,存款吸引力降低,有助于转化为买房需求,把钱换成更保值的房产;
而对于已经贷款买房的人,存款收益降低,会促使他们提前还贷,降低房贷利息。
[事关你的存款!今起多家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对楼市有何影响?1786 播放 · 0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53780838260490240)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看看发达国家不都这样做的吗?利率哪个不是一路走低,然后走向负利率的
也就美国还好点,日欧不都负利率了吗
什么?你说负利率之后经济还咋发展?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大势所趋
利率当然是货币现象,但作为要素价格它反映的是资金跨期调配的成本,或者说资金跨期使用的收益率。
跳开行业、个体、公司的差异,宏观层面这个成本的锚就是经济增速。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觉得现在的经济增速怎么样?一定是稳中向好对吧~
简单来说:
我充分相信有司在努力通过利率政策来释放流动性,呵护经济;
但考虑到当下经济的增长潜力,现在的利率不是太低,而是太高。
如果只降低贷款利率,会造成银行存贷利差缩窄,利润下降。银行也不是活雷锋,没有动力或者也没有能力这么干,甚至若因为让利企业,造成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更得不偿失了。
最好的方法是,同时降低存款利率,把让利实体经济的成本分摊给储户。但以前大行想这么干的时候,地方中小银行为了争夺储户,常常以更高的利率水平揽存,这就把大行架住了。所以此次由央妈从源头出手,压降了存款利率,未来才有可能降得动贷款利率。
而此时调整存款利率,还有个天时,恰恰是股市大跌,理财产品纷纷破净,即便存款利率走低,储户也不至于大量流失,进而影响银行业整体流动性安全。
所以调整存款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不大,预期中的政策基本在股市中得到了消化。总体而言,预期中的事件对股市一般不会形成大的利好。鉴于近期大盘形势不明朗,仓位重的同志逢高减仓,仓位轻的勿盲目追高,此应是最为稳妥的操作策略。
但是证券板块一直未再爆发,证券板块不排除利用降息的刺激演绎一段行情。
货币政策主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预计后续还有更多次降准降息,但我认为降息空间有限,而降准力度还有不少空间。
市场没钱了,都集中在银行手里。
就是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去消费去投资,去折腾。去刺激经济发展。缓解现在经济的颓势。
下调存款利率,也是金融手段之一,对于目前的大环境影响不大。真正的问题是,就业。民生福祉,在于各有其业,有恒产。
预料之内,LPR 下调就注定了存款利率必会下调。
银行系统维持一定的息差事关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以下为历史内容了,完全命中!
眼前的例证:最近我们下调了 LPR 的利率,尤其是 5Y-LPR 下调了 15BP,机构测算考虑到 2 季度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 38.9 万亿元,本次 5 年期 LPR 调降 15BP 相当于年化节省居民房贷利息 583 亿元。
如果存款利率不下降,意味着每年银行要损失这么多息差收入,但是为了不影响银行系统稳定性,必须维持一定的息差,因此未来银行负债端存款利率改革等措施或将继续深化。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强调 “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意味着存款利率还会随之下调。
过去 30 年存款利率下行大趋势如下图所示一目了然,未来为了产业转型升级,利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旧文《【正本清源】房贷利率再降 0.15%,贷款利率最低可到 4.1%!》)
历史文章我也多次告诉大家(旧文《利率下行大势,如何锁定长期收益率?》),我们不能静态看待当前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比如大额存单、国债虽然目前利息尚可,但是,以发展眼光来看,未来他们的年化收益只会越来越低。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大额存单或者储蓄国债 3.X% 的收益率还算可以,但是,随着利率下行,要如何才能保住并维持几十年 3.X% 的利息呢?
【温故知新】2020 年旧文《房地产杂谈,契税与再谈是否转 LPR》
(1)
个人是推荐转 LPR 的,因为你只要想明白了未来的中国靠什么驱动经济发展,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未来靠什么驱动经济发展呢?消费,国内消费。而不是靠什么房地产,房地产的路已经走完了,该换引擎了。
消费驱动的话,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会双双下降,尽最大可能释放消费潜力。不管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消费这条路是走定了。
(3)
房贷利率方面,目前房贷利率已经和 LPR 挂钩,房贷利率 = 当期的 LPR + 加减点数。央行最近所公布的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 LPR 数值,双双下调,符合我当初的预期。
对于降低房贷利率,也不用奇怪,而是必然。而且随着房贷利率的下调,迟早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轨,最终只会有一种房贷利率。
参考欧美日的房贷利率,我国的房贷利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本人估计,未来将会继续通过下调 LPR 利率的方式下调房贷利率以减轻还贷压力,促进消费增长。
何时适合买房?详见我的历史文章:
历史关于房贷利率的文章:
现在形势其实很明确了,前几天新闻 M2 暴涨,但是房子价格并没有起来,CPI 也没有大幅度上涨,股市依旧在暴跌,房贷提前还款设置门槛,那问题来了,钱在哪里?
很简单,钱现在在银行空转,不让你提前还款是因为银行不缺钱,正想办法往外放贷款呢,你还想提前还?现在再把利率调低,存钱没了意义,你花不花?强制逼你消费,前提是你真的敢消费,消费的前提是有信心,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有吗?
上个星期,我和爸妈一起,将爸妈微薄的存款,存了一个三年定期,利率我记得好像是 3.15。
现在三年期利率到 2.6,已经很低。
但这样,你以为老百姓就去花钱了么?不可能的,钱袋子捂的更紧,现在这样的环境,谁敢乱花钱。
父母现在一个月房租水电生活费差不多 1000 多块,日常在厂子里面吃一两顿,基本不怎么开火,也不怎么花钱,偶尔多多买点小东西。
我们做为孩子,压力大也很大,各方面都需要钱,但坚决不花父母的钱,因为真的是血汗钱,养老钱,父母在干个几年就要回老家,还好老家就在城市周边,找清闲的活干,累了一辈子,你看,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父母的一辈子,累到死为止。
话说回来,年轻人别超前消费,让有能力有钱的人去消费,你兜里没几个钱,大手大脚花钱,那是在作大死。
我基本都是买的存款产品,这个政策出来,我每个月的利息少了很多。
那我会因为利息少了就去买房么?
不会,只是少了点利息而已,又无所谓,不可能为了那仨瓜俩枣的利息去高位接盘
说实话,思路可能还是需要调整。
即使下调个人存款利率,现在这种情况谁又敢去买大件 (如房、车) 呢?谁有会因此提高自己的消费呢?
大概率连增加自己的消费都做不到,甚至于还会因为利息获利的减少而忧虑。
目前横在大多数社会打工人面前,最核心的压力就是房贷月供,可能没有之一。
例如在杭州的小李,存款 15 万,税后月入 9000,房贷 6000。
你现在把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了,小李会因为利息获利变少了,就把存钱的欲望降低,每个月就会增长自己的消费了?
恰恰相反,因为利息收益变少了,会更加压缩自己的消费。
真正能释放小李消费的是月供从 6000 变成 5500、5000,税后收入从 9000 变成 9500、10000.
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即使有存款,但是所有人都会对坐吃山空而感到焦虑,稳定的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比存款更加让人安心。
你可能会说,你一个打工人存款才几十万在这里耍什么存在感,这个政策是颁布给高净值用户的,存款几千万、上亿的那类看的。
那我只能说,请继续表演,延续现在各大城市主城区疯狂卖地建设 150-400 平奢豪大平层,受捧到脱销首付八成、验资大几百万甚至数千万存款依然门槛被踏破,与此同时偏一些总价更低的小户型刚需房却遇冷的魔幻场景吧……..
银行利率提高有利于储户,不利于投资者,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国家的利润率一定要高于利率;而利率一定要高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于利率就没人存钱了,因为存钱就等于赔钱。利率高于利润率就没人投资了,因为投资不赚钱。这样一来,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利率升高或降低还会引起资金的流动。如果本国的利率低,资金就会流向国外。反之,如果一个国家提高利率,那么资金就会流入国内,因为储户都想把钱存在存款利率高的地方。
摘自:韩秀云著. 中国新经济. 中信出版集团
[
韩秀云经济系列全 4 册 推开宏观之窗(第三版)+ 清华韩
天猫
¥148.40
去购买
被封了 16 天,昨天中午总算是解封了,这算是成都人民的大新闻。而另一边,多家国有大行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也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大新闻。
新闻一出,不管保险行业还是银行的销售,都不约而同的发圈推荐年金增额寿,大逻辑就是因为利息都在降,那么锁定超长期利息,复利 3%-3.5%,且安全稳定的储蓄保险(增额寿、年金)一对比就更香了。不过为了和大家说透说明白,这里通过公众号文章形式聊下降息的知识点,以及增额寿险的购买逻辑。
降息的逻辑是啥?
最近一年情况是美国通胀飙升,美联储持续加息,而中国这边经济疲软,降息宽松,一升一降,昨天美元汇率破 7 了。其实加息、降息,都属于调控经济宏观那只手的主要手段。而这个息,又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而比这次存款利率先降的是,贷款利率。“8 月 22 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其中,1 年期 LPR 为 3.65%,上月为 3.7%;5 年期以上 LPR 为 4.3%,上月为 4.45%。” 有房贷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则新闻的。
其实贷款利率降低原因就在于经济疲软,大家都不愿意借钱。不管是借银行钱买房,还是企业借贷扩张,都意愿不强了。大环境不景气,疫情的不确定,导致以前开公司的老板很多也在躺平,房价不涨还有很多烂尾,热衷买房的老百姓,也不想继续背贷款买房。不仅如此,今年很多人还提前把房贷还了,尤其是房贷 5% 以上高位站岗的。大家觉得现在理财又不保本,房价又不涨,手里有钱股市也不敢去,还不如还了贷款得了。
与之伴随的还有居民储蓄意愿创历史新高,存款暴增,中国人半年存了 10 万亿。
**大额存单、保险年金、增额寿为啥卖得火爆,原因也不外乎就是上面这些。在不确定大环境面前,老百姓风险偏好变很低,投资、消费意愿也在不断降低。**央行刺激经济,银行为了刺激贷款,贷款利息也一直在降低。LPR 利率,从 2021 年 6 月的 4.65 降到了 4.6%,再降到 4.45%,再降到上个月的 4.3%。
银行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存款,而是贷款不容易放出去。
我估计也有朋友经常接到各种电话:“我们这儿有很低利息的贷款,您看您需要吗?” 而商业银行主要赚钱方式是赚取利差,从公众那里吸取存款,然后再把钱贷款给需要的人或者企业。贷款利率一直降低,存款利率又没变那这个利差就被压缩了。既然也不缺存款,那么就得存款利率往下调调,保持息差。
**和买增额寿有啥关系?**其实我一直不太提倡因为 “时机” 而去买保险产品。因为保险是个相对非常长的金融产品,但为什么又忍不住想推荐下呢?因为:**大环境变化确实太快了。**就像现在我们多么怀念 2019 年的蒸蒸日上,出国旅行的多么容易,哪知道现在,被封 16 天的我们竟然因为「解封可以出小区」都可以庆祝一番。回想,2019 年那会儿因为政策下架的几款年金,利益确实高;2018 年那会儿我买的万能账户,存取没任何手续费,终身保底 3.5%,比起 1.4% 的余额宝不要太香。但这些产品,就像刚兑的信托、理财一样,再也回不去了。
昨天恰好和银行的客户经理伙伴们做增额终身寿的知识培训,也聊了下当下的理财市场。
不难发现,疫情以来,大家现在买产品,更看重「安全」。房子怕跌怕烂尾,股票不敢入,理财破刚兑不敢乱买。而满足这类安全需求的也就是存款、大额存单、储蓄险了。
准备 PPT 时也也找到了银行热销产品的图:
2020 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增额寿,已经在 2021 年占据银保渠道 top 10 的 8 位,今年在资管新规,银行理财破刚兑的大环境下,更是称为很多银行的主卖产品,银行网点营销小黑板上,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增额寿的身影。而当前利息继续下降,就像早上看到的这则新闻,大家**「挪储」到保险的意愿自然更强了。**
财联社新闻,2022/9/16
既然存款利率一直降,那么保单的利率会不会以后也继续降呢?有这个可能。
众说周知,人寿保险的预定利率跟储蓄险的 IRR 也是息息相关的。目前人寿保险预定利率还维持在 3.5%。回望历史,寿险预定利率一般调整很少也很谨慎,相对银行利率通常也会有一个滞后期。但随着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后面看到寿险预定利率的向下调整,也完全不用意外。
市场和环境瞬息万变,今年我们老在见证历史,而为家庭做好安全垫资产自然显得无比重要。而在当下这个节点,锁定长期利率,安全稳定的储蓄保险(年金、增额寿)自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公众号:李若曦
看到这个消息,立马去建设银行 APP 上面看了一下,现在存三年定期,5w 以上,3% 的利率,我咋记得高了?原来是 2.75% 吧?这咋说?
也不知道这些该不该说,两种利率,一种是挂牌年利率,确实降了,还有一种是专属最高年利率,这个反而升了。
当年日本面对危机,积极加息,保民生,最后我们还嘲笑日本经济停滞,但是人家停滞 ,依然是世界顶流,人民生活还是很富足,文化依然昌盛。你所谓的发展了,又怎么样?以至于嘲笑日本的 “平成废宅”,我们一直以“平成废宅” 为贬义词,但是你想想,你有资格当废柴吗?你停手停口,而日本呢,那种细腻的文化,我们是不存在的,因为你在忙于生存。尽管平成废宅,但是现在日本无论是人均收入、国家经济、科学、教育等,在世界上都是顶流的。单位领导很多孩子,都去日本留学。
一句话:你是想当 “平成废宅” 还是“人口红利”?你来选。
我不是精日,也痛恨日军,但是作为一衣带水的日本文化,还是尊重的。毕竟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文化,你否定日本文化,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隋唐文化)。
我觉得,我们要想在肉体和精神上征服日本,必须尊重日本,必须了解日本,甚至研究日本,把他们争取到自己一边。把日军和日本分开,把日本鬼子和日本人民分开。而不是盲目的给自己树立敌人。
而我们呢,面对危机,反向操作(美国都在加息),交枪投降,通胀势必来临,今年已经很明显了,你去超市看看,去一次超市买蔬菜水果鸡蛋和肉,你能买多少?
经济原理很简单。
加息:本币信用增加,保护民众财富。就好比冬眠,外面环境不好,我们就在家好好猫着。
减息:本币信用减少,稀释民众财富,逼着你出门找吃的。就好比 把饭锅砸了,背水一战。
减息会让企业资金成本降低,市场物价上涨,对企业影响不大,因为企业有销项,水涨船高。但是对老百姓打工人影响巨大,因为打工人的收入只有死工资,不是浮动的。所以物价上涨,虽然企业老板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但是销售收入也上涨,总的价值是不变的。然而对于打工人,生活成本上涨,但是工资收入不变,甚至降低。。。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现在的一切政策都是有利于企业的,有利于老板的。但是却对打工人不利的。在劳动法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老板是不会分利给打工人的,老板越来越富,打工人勉强糊口。
我们一方面要看你挣了多少钱,还得看物价水平,你要花多少钱。
过去,100 块钱工资,可以养一家子,现在 1 万工资,都未必能养一个孩子。
所以,不要被绝对数收入迷惑,你要看相对数,也就是钱的价值。
也不知道,那些经济专家,是什么逻辑?美国再加息,其他国家也在尽力收缩货币政策,而我们反向操作。也许他们和我们不是一类人把,他们是想掠夺打工人的财富,不让打工人躺平,逼着打工人出来给他们卖力,因为把老百姓都逼成穷鬼,就可以逼着你去加班 996 了,进而促进生产,可能作为普通人的我,格局没有他们那么大,惭愧。
另外,所谓减息促销费,也就是通货膨胀而已,今天 100 块能买 2 袋大米,明天就只能买一袋了,所以赶快今天买了,否则明天涨价了, 反正存银行也没利息 —— 这叫促销费?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储蓄,有人说老百姓的钱又要缩水了。其实非也,用经济学家马光远的话说:你不用焦虑,通货膨胀伤害不到穷人,同样的如果你在银行存款只有个三五万,其实利率下调对你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本来也没多少利息。
在这样的时点下调存款利率显然不是为了鼓励大家去买房,细想想现在还有什么好的投资路径吗?没有,大资金现在可选择的投资方式似乎只剩了理财和股票,所以此举的目的就是引导资金入市。昨天 A 股的成交量再度缩至七千多亿,跟高峰时候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如此低迷的成交量显然大家都不玩了,场内的躺平,场外的不进,股市怎么能涨呢?
但现在还有个问题,对于穷人而言,即使利率再低,他还是要存银行,第一没有多种投资渠道,第二保护本金对他来说最重要。富人也不傻,利息少点就少点,总比到股市亏光要好吧?尤其是现在看着场内的资金反复被割的情况下更不愿意进场。
所以高层动作意图其实很明显了,第一步是降低利率,第二步肯定要搞活股市,打出赚钱效应,最终的目的都是引导资金入市。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我推测接下来股市可期了。
没有消息比这个更坏了
银行给你利息是因为他利用你的存款可以赚更多的钱,比如把钱放贷出去能挣十个点,给你三个点,它自己能落七个点。
这种情况它是希望你不停储蓄的,你越是储蓄它能往外借的也越多。而借贷另一边可以催生更多存款,两头不断生钱。
但是现在调低利率说明银行不能躺着赚钱了,市面上好生意我银行也接不了多少了。另一方面代表愿意贷款的人也少了,这意味着没什么人创业,更少的货币进入流通,经济活动变差。
这时候你是觉得自己能比银行找到更好的业务,还是选择比别人亏少一点。
你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也只能选择储蓄这种收益较低的方式,凭什么经济变差了你还敢把钱取出来。
意思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老是把钱存着,存着不划算咯,要消费起来呗。
比方买房啊,比方炒股啊什么的。
靠你们了。
昨天夜里,台风登陆上海,在狂风暴雨中突然看到一条消息:
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经降到 3%,而三年定期存款则为 2.6%。
另据贝壳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因为存款受热捧,银行发行大额存单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监管要求的上限。多家银行表示,当前大额存单额度普遍告急,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在 1 个月前下调了存款利率,并表示利率仍将持续下行。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理财和基金产品收益率大幅回撤,安全保本的定期存款受到客户热捧。但因为监管要求银行机构减费让利,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银行的存贷差进一步收窄。因此,银行控制负债端的成本成了当务之急,利率下行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随着利率下行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意味着:
存钱,要找新的地方了。
所以,今年很流行一个词,叫 “挪储”,能够锁定长期利率的增额终身寿受到热捧。
以 30 岁女性为例,年交 5 万,交 5 年。交费期结束后,现金价值即超过所交总保费。放得越久,收益越高。不用担心存到期后利率再次下调。
现在还可以搭配保底 3 的万能账户,早上车享受当下 4.8 的高结算利率。
随着利率不断下行,储蓄险也不能独善其身,这样的产品坚挺不了多久。早早规划的客户,已经锁定了一部分的长期利率,且买且珍惜~
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北风和太阳比赛让人把棉袄脱下来,北风呼呼吹,棉衣裹得越来越紧,反而太阳一晒,棉衣自然就脱下来了。
体制外工作不稳定,农村出身的父母没社保,创业的环境又不好,养孩子的成本一年比一年高,敢花钱?就是看着贬值也不敢花啊。北风就可劲吹吧,衣服只会越裹越紧。
这次降息是为了配合 13 日国常会的政策,大部分措施,都是在增加流动性:
1、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 月 1 日起再延迟 4 个月补缴,涉及缓税 4400 亿元。
2、对制造业新增留抵税额即申即退,2 个工作日到账,今年后 4 个月再为制造业退税 320 亿元。
3、对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银行以不高于 3.2% 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
4、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 100% 予以专项再贷款。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期限 1 年、可展期两次。落实已定中央财政贴息 2.5% 政策,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
5、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要加力稳外贸稳外资。保障外贸企业用能、物流等,必要时全力予以支持。
6、抓紧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更大力度支持海外仓。
7、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服务。
8、我国电子电器产业规模大、吸纳就业多,要用 “放管服” 改革举措激发更大活力。一是对安全风险低、技术条件成熟产品取消强制认证、电信设备使用许可。二是全面清理产品上市不合理限制。三是压实监管责任,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监管。
9、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会议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调低利率,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就是让大家赶紧把钱花出去。
但是现在经济形势越是这样,大家越不敢花钱。
很多人甚至提前还按揭贷款,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进行去杠杆化。
就投资市场而言,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都不够靠谱。
房地产市场是面临崩盘危险,持续 20 多年的房地产信仰正随着房价阴跌和烂尾楼频发开始消融。
现在各地都出台放开限购政策,甚至说要给购房补贴,但越是这样,大家越不敢买。
房产投资市场就是这样,买涨不买跌。。
大 A 股就更是惨淡了,经过数十年教育的股民,相信已经学会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了。
所以关键的关键还是提升经济的活力。
这也是 13 日国常会各种政策的主要目标。
但现在各地时不时就会封城一段时间,每封一次,经济就会被迫卡一下。所以这些政策落实下来,能不能真的起到预期的效果?
那只能拭目以待了。
随着 LPR 的下调,存款利率下调也就不意外了。
有钱人实在太多了,个人存款直接拉升 ,现在市场也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存款利率呈现下降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影响?
银行的利润是由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额决定的。贷款利率下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盈利,存款利率也会跟着下调。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银行业盈利也会越来越艰难,未来银行业可能会继续收紧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额,我们要做好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心理准备。
下调存款利率,那么贷款利率也会下降,这样消费就会走向积极。“以前那种将钱存在银行获取利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存在银行没有利益,那么居民就会选择投资消费。
“根据 2022 年最新的存款金额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存款总金额比去年增长了 7.8 亿元。” 大家都存钱怎么行?近日有不少网友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利率下降至 1.74%,这个曾经对于大多数人喜欢将生活费存放其中的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利率降低就意味这收益也要降低。就连其中深受储户喜爱的大额存单也未能幸免,国有银行中纷纷下调了 0.1% 的基准,这样的下调基准对于银行中存款数额达到上百万的人来说,利息损失是巨大的。“而这样的数据并没有让银行或是国家高兴,而是更加忧愁,毕竟存钱的人再多,没有人来借钱,银行中的资金就无法流动,而银行需要不断的付息,所以只能通过降息的方式,促使民众不断消费!”
总而言之,国家不可能让储户们的钱安安静静的躺在银行,通过降息的方式来调控我国的经济,只能说是国家的一种回暖经济的手法。
还是那句话,这时候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说持有现金的被打脸的真疼
信号非常明显:放水,继续放!
工农中建四大行存款利率即日起下调。
这是继今年 4 月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以来的又一次调降。
不同期限存款利率均有下调建设银行 APP 公布的挂牌年利率显示:
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另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相关信息显示,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市场的最新动态
昨晚到今天,美国市场出现了反弹,纳斯达克涨了 0.74,标普涨了 0.34,道琼斯涨了 0.1;油气板块继续上涨。
消息面上,第一个大的消息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继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包括进一步延长了制造业缓税补交的期限,涉及到 4,400 亿,来给企业提供一定的现金流方面支持,但是最终税还是要交的。
第二个就是专项再贷款,还有财政贴息,去补贴部分领域的设备的更新的和改造,涉及到高端制造、机械制造、环保设施等等。
第三,出台了一些稳外贸、稳外资的措施。
从这三项措施来讲,确实是属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是并没有特别的直接性。
不会因为这三个政策出来,相关投资就会马上增长,更多的还是一个 “托” 的政策。
我们说经济政策方面,一类是 “托 “,是防止你往下掉,还有类是 “举”,是往上顶,这是不同的。
第二个大的消息,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降息了!
是昨天半夜 11 点多,多家的国有大行,从 9 月 15 号开始调低了个人存款利率,3 年期存款利率是下调了 15 个基点,这事其实挺重要的。
首先对于公众来说,第一反应是利空,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讲,从稳定经济增长角度来讲,存款利率下调其实是在我们预期当中的。
道理很简单,现在银行有点撑不住了,贷款利率降得很低,贷款利率降到三个多点,最优惠率到降到三个多点,还没有人愿意贷款,很痛苦。
但是存款利率没降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不断降,银行就没法赚钱了。
虽然很多人说,贷款利率再降也没有人愿意贷,但是你降的足够低的话,终归会慢慢会有人贷,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所以存款利率的下调,实际上是为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
我们之前讲过 LPR,理论上我们认为至少还有 100 个基点的下调空间,虽然美国不断的加息,我们有点痛苦,但是我们认为未来贷款利率还是有下降空间的。
这里敲黑板,就是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还是有巨大空间可以去做的。
通胀还在继续,存款利率又下调了,只不过是为了让你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用,这样的情况下,你手上的钱,准备怎么花?
说到这里,懂的朋友自然懂了,还不懂的朋友扫码和我们私聊,抓紧!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我会把我在全国城市考察的所见所闻和投资价值分析与你分享。
我从事地产行业 10 余年,一直秉承着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文字输送价值,帮助上千家庭实现家庭财富的增值,尤其帮助不少家庭避开买房的大坑。
在公众号上我们每天日更,会输出非常多的干货内容,帮助大家避开楼层坑、物业坑、开发商坑,也会在全国各地挖掘出有价值的城市,推荐给大家。
我还在公众号上准备上千篇优质文章,也做好了分类,能让你全面了解楼市,买到接下来最能涨的房子。
从几个问题来解释这个现象:
1、降低存款利率的逻辑是什么?
存款利率的下调,是跟随贷款利率来的,符合央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因为今年以来,从 MLF 到 LPR,已经经过多轮下调;而存款利率的变动,则并非同步。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它的负债,贷款是它的资产;存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的负债成本,贷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的资产收益;两边的息差就是银行的净收益——俗称净息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净息差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模式(没有之一)。
而今年以来,由于实体经济压力大,央行一直在引导金融机构让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了 LPR。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其实就是银行放出去的贷款的收益,这一块下降了,意味着银行的盈利空间——净息差被压缩了,银行要过苦日子了,怎么办呢?
很简单,存款利率也往下调一调啊!
储户吃点亏没啥,银行不能太吃亏
这降低存款利率的逻辑,核心是保持银行的利差,不让银行搞放贷的动力变弱;通过稳定银行的盈利,来进一步稳定贷款,以及最终刺激经济。
始终牢记:央妈一直在用上帝视角看着市场,利率水平始终控制在央妈手里,以 MLD 和公开市场利率为第一动力,慢慢传导到贷款,最后到存款
2、对于个人来说,还如何面对这个现状?
看到存款利率下调,PYQ 突然就冒出来很多带复利的增额寿险的消息。很多人看到这,都会有隐形的 “焦虑”:我的钱怎么办?会不会贬值?要去投资啥?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推荐?
经过这么多年在金融市场的摸爬滚打,我的个人建议是:
对于个人来说,除了接受现状,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该放银行还是得放银行。
即便有一天真的走到负利率,你给银行的利息,大概率也还是比你去乱投资亏得要少得多,不信你看下图: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应该是感受最深的一次经济周期,而且是下行周期。
请降低自己的预期和欲望,将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东西上,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就是最好的。
LRP 降了自然要降啊。
这不就是再简单不过促流通的问题了。
如果降息还不能促进流通。
那就只有印钱了。
能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负利率?!我欠的房贷你给我补点 doge
挺好的,早日贷款零利率
国服有很多好处,降息空间特别大,也算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优势
所以不要天天担心银行要寄,人家与国际接轨还要好多年
难道他们都把钱存美国了??
银行成本下降,涨,买。
当下 A 股的估值已经偏低了,我建议近一年,大家要是有不用的闲钱,可以慢慢买一些基金。
别存钱啦
赶紧买房吧
想让我们往外取钱消费?
现在年轻人谁不欠个几十万上百万的………
根据 2021 年度报表显示:
被称为宇宙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水平再次刷新纪录。工商银行 2021 年净利润高达 3483 亿元,相当于每天净利润 9.5 亿元,几乎达到 10 亿元。
其次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2021 年净利润分别为:3025 亿元、2411 亿元、2165 亿元、761 亿元、875 亿元。可以发现,四大行利润均超过 2000 亿元,工行、建行超过 3000 亿元,邮储、交行利润不足 1000 亿元。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银行业的业绩依旧亮眼,日进亿元已然是稀松平常。
就这样,银行还要继续降低储户的存款利率,只能说:太不要 face 了。
当然,站在微观角度看,应对风险措施的一种常规举措。
银行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吸储和放贷。
在不良资产率未来预期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将储户的利息降低,也是保障银行利润率的有效举措。
宏观角度,银行机构的审慎态度恰恰说明:中国经济的企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在是翻不动了,没点上赞。自己补充吧,利率下调,股市、汇市遭殃。
昨天股市普跌,由于美股暴跌创下了 27 个月单日最大跌幅,A 股的表现就算很不错了。
美国那边还是外因。老美的货币政策是收紧,市场中流通的美元在减少。而我们在宽松,市场中流通的人民币在增加。
周期不一样。
国有大行降息,对股市来说是个利好。
降低存款利息,也就有些钱会从吃利息变为风险投资。
这些钱,自然会有一部分流入股市。
市场本来就不缺钱,缺的只是信心。
有钱流入,涨了,信心也就来了。
所以,不要对股市太悲观。
当然,不悲观是针对大盘,针对低估的指数。高估的指数也不能太乐观。
虽然高估也不一定就跌,但获利盘多的情况下,一旦大资金获利离场,就会出现时间很长跌幅很大的回调。
而大资金何时切换赛道调仓换股,又很难精准的判断。出场稍有不慎,就被套住了。
指数不用担心。货币政策整体是宽松的,股市的整体水位不会降,指数也就稳了。要是再有一些水流入,比如银行降息的部分资金流入,水位还能升一些。
假设,资金从新能源流出,流入到金融、地产,也能把指数带起来。买指数,就是买国运。
上证 50、沪深 300 估值都不高,属于播种的季节。
种子播下了,也不会一天就长成大树,否则就违背自然规律了。留给种子时间,让其慢慢生长。
投资、投机、投基,都不能急。本质上,都是在借势,借外力,急也没用,无为而治才是智慧。
最近各种信号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
千万不要错过此时、当下的存钱窗口期
有几条新闻给大家汇总一下:
a. 9 月 14 晚上,四大行存款利率下调,1 年期、3 年期、5 年期都下调了;上一次降就在 7 月;上上次降就在 5 月……
1 年期:1.75% → 1.65%
3 年期:3.15% → 3%
5 年期:2.75% → 2.65%
b. 不仅四大行,股份银行比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下调了
交行 5 年期存款利率:2.65%
招行 5 年期存款利率:2.65%
c. 9 月最新一期的国债利率比 8 月份的低了 0.3%
3 年国债利率:3.37% → 3.05%
5 年国债利率:3.52% → 3.37%
d. 收益率顶尖的储蓄型保险金满意足臻享版,9 月 30 号被要求彻底下降,实际到手收益率 3.49%(复利),剩下同类型储蓄产品的收益率大概只有 3% 左右。
以上四条新闻,说明了一件事情——
各类无风险收益率都在同步下降,以后你哪怕想要高 1% 的收益率,都要承受更多的风险。
上个月买国债,还能有 3.37% 的收益率,这个月买就只有 3.05% 了。
上个月买大额存单,还能有 2.75% 的收益率,下个月就只有 2.65% 了。
前年买储蓄型保险,还能有 4% 以上的收益率,现在买顶尖的也就 3.49%,还马上下架了。
两年前大家提问有 500 万存银行能不能躺一辈子,当时按照 4%-6% 的收益率算的,现在看躺赚越来越难了,没那么多稳赚不亏的机会给我们。
所以,想存稳赚不赔的钱,真的要赶紧行动起来了,你晚存一个月,晚存半年,利息都可能比之前少很多。
2019 年的时候,前央行行长就说过,中国可以「避免」「快速」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也就是说进入负利率时代已经是共识了,关键是要避免快速的进入负利率时代。
时间过了 3 年,果真就是一路降息下来。
有人可能会怀疑,难道说,银行存款利率就不会重新变高吗?
首先,前提是,银行存款利率现在是市场化定价的,跟着 lpr 利率也就是贷款利率变动,短期肯定有波动,但长期一定是下行趋势。
为什么?
**1,**高利率需要高速增长的经济支撑,有人贷款买房买车,企业贷款扩张生意,贷款利率才会高。
但现在的情况是贷款消费的人少了,贷款做生意的也不敢了,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了。
那还能回到告诉增长吗?
基本不可能。就好像一辆大型的卡车,它根本开不快一样。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 1961 年开始 gdp 增速就维持在 3% 上下了,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要是还能有过去那么高的增速,那就统治地球了。
就像是巴菲特那么大的资金体量,到 20% 的收益率就已经很高了,你能想象它收益率翻倍吗?那美国都是他的了。
**2,**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但我们国家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了,老人都不爱消费只想存钱,所以这种刺激大概率会持续。
就像日本一样,经历过高潮后进入低谷,老百姓根本就不敢花钱,存钱才有安全感,所以哪怕利率低到尘埃里,他们也要存银行。
今年虽然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调,但是存款金额却突破新高。
![](data:image/svg+xml;utf8,)
**3,**人民币肯定是要走国际化路线的,大家看这张图就会发现,相对落后地区的存款利率都高,发达国家的存款利率都低。
存款利率降低是国家走向发达的一个标志,虽然对咱们储蓄来讲不太好。
![](data:image/svg+xml;utf8,)
以上总结一下就两点:
1,如果你要存钱,那么抓紧时间,否则各种无风险利率都会越来越低,越晚拿到利息就越少。
2,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最好把当下的收益率水平锁定久一点。
如果有闲钱,建议买一份长期的金满意足臻享版,能把 3.49% 的复利收益率锁定终身,不受未来收益率继续下降的影响。
如果短期用钱,可以锁定 3-5 年期的大额存单。
之前买的高息的存单、储蓄险尽量不要主动退掉,你当初买了,就已经跑赢大部分人了,感谢当初的自己吧。
有句话说得好,虽然它们利率低,但起码是正的啊。
今天打开我的股票账户,把五年的存款利息都跌没了。。。
ps:
急寻两枚读者,微信名分别叫:晨菲 & lixx,上个月默默的给我转发朋友圈,但是我送礼品的时候却始终没有联系我,如果看到抓紧加我微信或者后台留言哈~
变相强迫你们把钱拿去消费、投资,
不然在银行存着就是贬值,
反正直接降息我不敢,
窗口指导降存款利息怎么算降息呢?
话说最开心的的卖保险的?(鼓吹年金保险高额收益、锁定利率什么的)
卖房子的(钱又要贬值了、快买房抗通胀、趁低抄底)
现在还好,或许过几年就是负利率了
意思就是:你把钱存银行,银行帮你保管,你需要交保管费
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
8 月居民存款 + 8286 亿,同比 + 4948 亿
企业存款 9551 亿,同比 + 3943 亿
而这种情况持续快一年了。上半年,平均每天 近 571 亿存款进银行,存款是要付利息的,银行不想当冤大头。
到 6 月底,全国金融机构总资产 407.42 万亿,银行 367.68 万亿,证券 13.1 万亿, 保险 26.42 万亿
说明居民不消费,企业不投资。
在降息的大周期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必然下降,未来大概率出现资产荒
这种情况下,理财机构想拿到存款,一定会用高收益来吸引客户,那么机构就必然会冒险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在打破刚性兑付的今天,普通人要小心亏损甚至‘堡垒’。
以大多数普通人的金融理财知识来说,还是存银行,虽然名义利率是负的,但存银行大概率还是比拿出来乱投资亏的少。
熟记九阳神功心法: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噶。
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存款利率下降了,老百姓的存款收益就下降了,利好消费。
同时,存款利率下调了,对应的贷款利率也会下降了。
利率下降,利好房贷客户。
有媒体爆料**:房贷利率将降至 3 字头,**开心吧?不过我是还没有看到啊。
目前看到具体的长期房贷利率还是 4.3%.
在当前的低利率情形下,有钱的,需要自住的房子,可以考虑动手了。
毕竟相比去年贷款的总成本真得降低了好多了:
210 万的贷款,每个月就能省下 2100 元,是不是真的便宜了好多了?
如果真得有需求,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如果不是自住,要具体分析了,房子未来上涨的空间不会太大了。
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舆论都在暗示我们: 人民币通胀的厉害,钱不用就是废纸,赶紧消费赶紧买房。
如果人民币真的是废纸,为什么银行还要下调利率呢?无非就是多给点废纸而已。
深夜利好传来,银行释放 “降息” 信号
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点评:银行释放降息信号主要是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调。
1 月 23 日公布 1 年期 LPR 下降 0.1%,5 年期 LPR 下降 0.05%;
5 月 20 日公布 5 年期 LPR 下调 15 个基点。
8 月 22 日公布的 LPR 报价结果显示,1 年期 LPR 下调 5 个基点,5 年期及以上 LPR 下调 15 个基点。随着 LPR 的下调,降息效应叠加,存款利率也有望再度下调。
央行最新公布的 1 年期 LPR 为 3.65%,5 年期以上 LPR 为 4.3%。
目前 3 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 3.4%,最低为 2.9%,其他股份制银行普遍维持在 3.3%-3.35% 之间。
部分地方(比如宁波)首套房房贷利率下调至 4.1%,还有地产开发商的一些优惠举措,比如电器、家具等。甚至更优惠的地产开发商再补贴利率,实际贷款利率可达到 “3” 时代。
三年大额存款利率普遍维持在 3.3%-3.35% 之间,而房贷的贷款利率在 4%,或者更低。银行主要赚的就是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差,现在两者已经基本接近。再加上银行的运营成本、人工成本等支出费用,银行甚至可能出现亏本的生意。
再加上疫情防控期间,为应付未来不确定性风险,企业与个人对存款的积极性非常高,银行根本不怕没存款。连华为的任正非老总也说,企业保持着强大的现金流,先谋求生存,再谋发展。
从 M2 数据也可以看出一二,8 月末 M2 余额 259.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2%,增幅续创 2016 年 4 月以来新高
名词解释:M2=M1 + 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说白了,M2 就是全国的现金 + 存款
由上述可知人民存款的热情度有多高,再加上银行间的大额存单是有上限的,不是无限开放,需要上报给人民银行。不少群众存大额存单一度到了用 “抢” 字来形容也丝毫不夸张。
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目前是供大于求,因此存款间的利率下调也就不足为奇,后续仍有下调的空间。
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对于金融行业人士来说,这消息是意料之中。
看看前段时间的消息吧。
1、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下降。
2、国债利息跌破 2.8%。
3、基金屡次下跌成热搜。
4、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5、招行 23 亿理财产品暴雷,无法按期完成兑付。米哈游也被割了韭菜。
6、** 村镇银行出现问题。
7、余额宝收益跌落到了 1.76%。
![](data:image/svg+xml;utf8,)
去年底就出现过这类负能量新闻,特别是今年俄乌冲突后,就更多了。
现在就我接触过的富人都去买保本型理财产品了,比如 5 年 20 万、5 年 10 万等等。
PS: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收益较低,但收益长期且保本。
我的付费咨询小卡片:
Bruce
15 次咨询
5.0
14617 次赞同
去咨询
存款利率降了,房贷利率降的可不多呀!
定期存款下降是符合预期的。
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 8 月份 LPR,一年期为 3.65%,五年期以上为 4.3%
很多人,不知道 LPR 到底是什么?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视频讲解:
[2022 年 5 月 20 日 LPR 解读 607 播放 · 1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11104826058911744)
简单的说,就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基准下调,那银行盈利主要是靠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主要是挣利差,所以当贷款利率降了,存款利率必然下降以维持正常的银行利润水平。
当前,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之前人民银行采取过降准,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提供市场流动性,所以降息也在预料之中。
流动性不足吗? 并不是,新增存款再创新高,但是没人借钱! 不确定性太高,借钱可能会死,不借钱顶多难过一点。
看看美债收益率,美元强势回流,外部环境也不好。降息算是释放一定流动性,不然通缩不可避免。
关注我的都知道,我只说干货
1、想要从银行把钱拿出来,存高一点的,又不想每天逆回购太累,请看类似下图产品
由于合规要求我不能公开代码,所以我教大家怎么找的方法,授人以渔。
打开天天基金,打开搜索,输入 “资管” 或“资产管理”,找到随便一家证券公司资管号,进入,找到证券公司资管号下的分类为债券类产品,进入某一个债券产品,点 “同类排行”,可以搜到所有券商资管债券类产品收益排行,不要急,根据近一年,近三年,今年以来排序,搜索排名靠前最稳定的几个产品,进入看走势图,进行购买。
券商资管债券产品,你值得拥有。仅针对风险承受能力中低风险,5 万元以上,想要比银行定期或者活期宝高的客户。
当然,如果你能够找到走势和我一摸一样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过最近一直不间断限购……
我不能再说了。
2、上图大家看到我 6 月全卖了,原因是因为置换。(我不像营销号,啥没干在那里吹牛逼,我都是自己真金白银的经历告诉你们)
至于目前上海是否适合置换,我有个 2022 年下半年该不该买房的回答被删了,这里我不会老生常谈,我说一下新的想法:
1)市场上的钱会变多,而且会不值钱,如果你资金有更好的去处,那么完全可以不买房。
请注意 “如果你有更好的去处”,我上面写的 4% 多的那个不属于 “更好的去处”,只是相对银行定期或者活期宝在收益上好一些,给大家多一个选择。
如果你是刚需且没积分,那么我建议
350 万以下的(占上海 8 月二手成交 60% 以上),慢慢挑不急,不急哈。
350-500 万,找准需求,尽量还价。
500-1000 万,好房源吃紧,真的好房源实在还不了价就上车吧。
1000-1500 万,好房源你去市场上看,小高洋房次新地段又好你去看有多少套!你让链家去找能给你找到几套?有,满足你需求,你就上车,懂吗?
3000 万以上,他们是真正央行放水放出来第一手能搞到钱的人,到这层次,反而不急了,这层次到手的钱出路太多了,所以不买房,直接滚雪球滚起来。
2)如果你不在上海,那么我更不建议买房,尤其是目前收入不稳定的,行业不景气的,上面那个 4% 多的,算是相对 “更好的去处”。
毕竟,葛兰都生孩子去了,美国还说要加息,你说呢。
美联储一旦说提高利率,美国股市立刻暴跌。这是为什么?
利率高了,更多的人的钱就会选择存入银行。部分股民就会选择卖出股票。另一部分观望的则不会进场购买。
美联储一旦说降低利率,股市立刻暴涨。因为既然没利息,不如进入股市做投资。
以此作为参照,国行降息,那就是希望大家的存款从银行里出来,投资到别的地方去。但跟美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不热衷于股票投资。
中国人喜欢投资另一种东西。一种最近各种烂尾,而且最近卖不出去的一种东西。
未来十年 普通人财富密码:不结_,不生_子,不买_子。
做到了,你就是生活的霸主 。
2020 年开始已经预测利率在未来几年会持续下降。3 年期大额存单在 2020 年城市商业银行大概 4.28%,其他大银行大概 3.89% 左右,2022 年 9 月大多数银行大额存单都降到 3.1%。
降低存款利率,原因有二:
但是,中国人的传统是,越是经济不景气,越不敢花钱,更愿意存钱。
#抱歉发布一则寻人启事#
孩子已失踪两个月,警方至今毫无线索。求助广大中国人民帮忙紧急寻人!急寻 7.15 晚上 9 点多钟在重庆市南岸区大兴场码头失踪的 10 岁女孩轩轩,我的外甥女,失踪时身穿蓝色连衣裙,扎马尾辫(同我头像 / 查看主页)联系电话:杨女士:18723474448 轩轩小姨:15993074832 希望大家能帮忙找到线索,感恩!
无意占用公共资源,但我们真的需要各位爱心同胞的帮助,家庭已遭遇灭顶之灾,每一天都在等奇迹。底层百姓办事有多难大家应该也能想象到,警方如此敷衍,官官相护,反馈也都不了了之。十岁孩子究竟遭遇了什么,我想没有警方一句溺水说的那么简单吧……
现实就是,警方不能指望,政府不能指望,烦请大家能帮忙留意孩子的线索,我们还在等孩子回家。
在告诉我们,钱别存着了,赶紧提前还贷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在建设局工作的哥们赵哥,告诉了我一个大秘密。
赵哥说:“工作的关系,我跟市里几个银行的负责任贷款人都很熟悉。
前段时间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市里宇宙第一大银行的一个朋友,告诉了他们银行的数据,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前几年的时候,该行每年同期都有六七千多人的楼房按揭贷款。
今年的数据,还不到 90 套。
这样算起来,还不到同期的 5%。
房地产实际上占了整个 GDP 的大约 1/4~1/3。
现在贷款没有了,证明房地产就出了很大的问题。
房子一下子就没有销售数量了。
上半年,全市唯一一个开工的,就是我们市里的人民医院。
其他的都是那些旧的楼盘,在维持着继续施工。
整个新开工的,市区里根本就没有。
现在真的是到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候。
原先我们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确实是太大了。
各个地方都在拼命的建设着楼房。
现在楼房突然都没有人买的了。
银行里有大量的钱,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贷不出去。
房地产是一个龙头,牵扯的生产企业和下游企业实在是太多了。”
听了赵哥的消息,我也是感到非常的吃惊。
因为现在确实是到了房地产的深冬了。
现在买房子的人,几乎很少了。
另外在新闻报道上还看到有些,因为无法按时收到现房的人,联合起来对房地产公司进行房贷断供。
看起来,像以前那种房子只涨不跌的情况,很快就要彻底扭转了。
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银行。
因为银行,说实在的就是一个吸血鬼呀。
[
大侦探大战吸血鬼蛇岛惊魂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小学生课外
京东
¥81.40
去购买
[
血誓: 美国总统的吸血鬼
京东
¥14.85
去购买
人们把手中攒的钱存到银行里,银行只付给很少的利息,再把钱以高于存款利息的利率再贷给需要的人和企业。
现在房地产都出了问题,人们都不买房子不去贷款了。
那么存在银行了的钱,就不可能再有高额的利息。
存款利率的下降是必然的事情。
银行也是靠着吃利息差而来存活的。
现在银行手中的钱因为没法贷出去,所以银行就会把存款利息也一降再降。
其实房屋抵押贷款,其中的风险非常的低。
如果一个人到银行里去贷款的话,那么银行肯定会将房价打折进行评估的。
房贷的风险,银行会操作着降到最低的限度。
好像有的银行会将房价,按照市场价打到 5 折来进行抵押贷款。
这样即使贷款人还不上钱了,银行也会不受任何损失,将房屋贷款完全收回来。
所以银行一般都会对房贷进行大力的推广,因为这是优质的贷款。
相比起那些搞生产经营的贷款来说,房屋贷款的风险几乎为 0。
现在房子一下子卖不动了,那么房屋贷款就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有句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的房地产商,当初挣的钵满盆满。
现在却到了该还账的时候了。
[
房地产开发流程实录与解析 房地产开发知识和报批报建
京东
¥49.00
去购买
[
房地产商怕你知道的买房经 张金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东
¥33.00
去购买
[
EXCEL 员工借支管理项目部门借账借款还款欠账还账自动
淘宝
¥19.00
去购买
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打工人,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大厂都在裁人,号称要把 “寒气传给每一个人”,存款利率再低我大概率不会把自己仅有的存款拿出来消费的。
保不准哪天裁人的大刀就砍到我头上了,我还指望自己那一丢丢存货过日子呢,怎么可能拿出来消费?
银行个人存款的大头,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打工人的血汗钱,至于年入百万的大佬,怎么可能把所有钱存到银行,所以降低存款利率对刺激经济没啥卵用,只能说新的一轮金融危机正在降临~
另外,如果各位小伙伴有留意自己身边的话,一定看到了各银行的贷款广告,像什么上市贷、善融贷,本质上就是银行想把钱放出去,让大家消费,但就目前的大环境,现实吗?
以上纯个人瞎说,欢迎大佬指正
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只会继续下调,甚至像西方那样,超过一定额度收管理费
看看基本原理:
假定有张三、李四、赵五三人,张三是养鸡的,李四是卖饲料的,赵五是开店的
这天张三需要买 100 块饲料养鸡,于是找李四买了 100 块饲料,而李四的设备有问题,有这 100 块便去赵五那里买了 100 块的备件修设备,赵五这时候想吃鸡,花了 100 块到张三那里买了只鸡回家吃
这一累的循环后,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变化??有了 300 块的 GDP 增长,还多了一只鸡、100 块的饲料和 100 块的备件。看看,经济就是这样产生了。
但如果中间有一个环节中没有进行消费,那么不只影响 GDP 的增长总额,也会影响这个循环。
以上就是最简单的经济发生原理,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促进这种循环的发生,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多了 300 块的 GDP 增长,就应当有着 300 块的物质出来,假如张三、李四和赵五他们三个只是打牌产生这样一个经济循环,表面上也产生了经济消费的增长,实际没有生产出任何物质,通俗点讲三个人也是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白忙活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必须支持实业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业,没有真正的物质产出,非常容易受到冲击,而且很有可能一个冲击就会直接跨掉,参考斯里兰卡的国家破产,靠着旅游支撑,如果别人不去旅游,他就必死无疑,这也是小国的悲哀。
大国基本形成工业体系,实现自产自足,甚至出口到其他国家赚钱,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世界贸易的原因之一,既可互通有无,也可以把自己产出的过多资源换取自己短缺的商品——贸易差就是卖出去的与进口回来的一个差额,原理出是这么来的。当然这里涉及非常多的东西就不细说了,有兴趣自己去查资料。
总体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物质丰富起来,为刺激消费的产生,个人存款利率肯定下调,而且物料越是丰富,社会存量越高,这个利率就会调得越低,因为这些产品除了卖到国外去,家里的总不能存着放烂了,消费掉以后又可以刺激新的生产出来,既能更新换代还能增长经济,何乐而不为?
写在最后:当国家物质过于丰富时,出口赚钱回来才是最优解,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年年大会提外贸的原因。
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3 年期存款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LPR 一直降,贷款执行利率也是一路下降,从 4%→3.7%,再 3.4%→2.2%,我甚至见到了 1.7%(财政贴息)。
持续压缩存贷利率差,最直接的影响,银行的息差压力很大。存款利率下降,为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了空间。
贷款利率足够低,一定有人愿意拿钱,也真实反映出当前的一些状况。
下调存款利率也许对储户不友好,但对银行算一点利好吧。
去年四季度看多银行,今年四季度依旧看多银行。
好事情,有存款的都是富人,穷人只有还不完的贷款。
我们要知道,当下经济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是没有人接盘房地产。
房地产作为各大周期之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一旦房地产不行了,整个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变大了。
而且各地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极其严重,没有卖地卖房的收入,哪来的经济繁荣,哪来的投资热潮,哪来的高薪收入。
利率这个东西,就像巴菲特说的,是投资的万有引力。很多人对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利率下行,资产就往更高收益的地方跑。
以前存银行 100 万每年可以赚 3 万利息,现在下调 0.15%,相当于少拿了 1500 块利息。赚的钱少了,这钱就有可能跑股市,楼市,债市里面,因为这些地方可能收益率更高。
所以国家目的还是很明确的,下调利率,包括个人存款利率和 LPR,都是为了让钱流动起来,让货币流动性充裕,以此拉动经济,促进市场投资、经营活动。
因为单靠出口搞不定了,要刺激消费、刺激投资,还要出台一揽子积极的货币政策,把经济搞起来,历史没有新鲜事
无非就是贷款收益下降后,成本转嫁给储户
想银行老爷少赚点?沒门
(说刺激消费刺激投资的,沒那么多大棋)
就这个社融数据,就这个断崖式的贷款数据,存款能不降?
再加把劲吧,先破一,然后看看能不能负利率。
最近三个月接到的各种银行推销贷款的电话,比我过去人生 36 年累积的还多。特别是坑爹的 360 借条每周给我 2-3 次推销电话都是机器人客服,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而且每次打电话都换个号码,让人无法屏蔽。
不让存款了,就买点烂尾楼吧。
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 15 个基点。而很多地方小银行也纷纷跟随大行步伐,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而存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高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能力。
存款利率调降,并不必然导致本月 LPR 下调。本次存款利率调降,对于 9 月 LPR 利率报价并无指示意义。存款利率的下调,主要是在现有的调整机制下,前期 LPR 调降的自然结果,并不能据此推出 9 月 LPR 利率的再度下调,虽然存款利率的下行确实为 LPR 调整打开空间。
存款利率调降,促进资金由储蓄转化。存款利率下调,则客户在银行存款的收益和意愿会相应下降,可能倾向于将资金用来消费或者转而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当下社融增速和 M2 增速同比的剪刀差仍然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资金在金融市场淤积的情况仍然显著。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而 “存款搬家” 同样会使得资本市场因此受益。
类似的问题之前萝卜君回答过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其实都是为了助力经济增长,提高大家的消费自信。具体内容可以戳下方链接查看——
5 年期 LPR 年内三度下调,对楼市来说意味着什么?LPR 非对称下调,1 年期降 5 个基点,5 年期以上降 15 个基点,非对称下调说明了什么?以上内容由萝卜投研 app 整理发布,专业研报尽在萝卜投研
为了激活市场经济,促进消费,各种政策频出。降低首贷贷款利率,lpr 一直下行,各种限购政策解除,发放各类消费券,这又降低存款利率。明摆着让你把钱拿出来,买买买…… 存钱不可能的
讲个笑话
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 3.46
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 1.95
建议换汇
换汇理由写
美元在银行存款利率高
真是一口毒奶
人民币因不完全自由兑换所以无需高成本保汇率,这样不仅不加息反而降息,和美元周期反着拧,期望稳资产价格、促消费、保就业……,都是稳增长,但鸭梨山大。
美元那边,在疯狂加息缩表,基准利率 3.5%,华尔街预计年内美元利息会升至 4.4%,RMB 拿什么来稳住汇率?
比如咋们的香港,只能和美元亦步亦趋,香港金融管理局 9 月 22 日宣布,因美国于 9 月 21 日调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 75 基点,当前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 50 基点是 3.50%,香港金管局亦按既定机制,将基本利率上调至 3.50 厘,实时生效。
SO,美元的加息缩表周期,RMB 汇率将沿着自然、应该走的方向继续走,但不会有一步到位。这样,包括股市风险大家明白了吗?
做好食物和日用品价格飞涨的心理准备吧
从县医院转到省医院,可以说利好,也可以说。。。但是,市场的杀跌更能证明一切!
告诉大家一个短时间内收不到贷款电话的方法:当你接到贷款电话的时候,你就说你在创业,而且是做实体那种。这样的话,你就会从他们的目标客户中拉入黑名单。个人信息泄露是非常普遍的,别想逃过贷款电话,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她们拉你进黑名单,没有什么比创业更让她们害怕的了。
经济持续下行。。。
释放的信号就是 过去是政府过紧日子
现在是老百姓过紧日子。
你手里的存款开始贬值了
大家拿出存款买房子吧
消费吧~
为国家的经济添砖加瓦吧
走,取出存款,奔向未来
我估计很有可能是 1. 要尝试放弃人民币价值保房价了。2. 如果人民币贬值超过 20% 房价都撑不住应该就可能转头搞房价了。3. 但如果硬保房价,金圆券可能会重出江湖。有余钱的我建议买点黄金,如果最多走到第二步可以买纸黄金,因为实物黄金购买和出售都要让利一部分。如果是第三步请买实物黄金,这时候买纸黄金给你来个国际国内双轨黄金价你就哭去吧。当然了,如果房价又涨价了,我就立刻来删帖。
之前有看到一堆人说不能买银行的反买就完事了,2.85 的农业银行,3 块的中国银行,7% 的股息还要啥自行车。
什么你怕买了股价跌?分红再买入就完事了,分红除权,股价还要下跌你猜猜多久要跌破 1 元退市了。
存银行 vs 买银行股,自己考虑。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 中的 “投资、消费” 这两驾马车疲软,面对经济增长颓势,旁氏信贷的压力激增,拿出降低存款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结果是否能扭转经济增长颓势,我想效果是悲观的,可以看看前期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刺激其实收效甚微。
现阶段,我国是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有全系列的生产链与供应链,这些可以归为劳动工具;
再者,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础,老龄化刚刚开始,劳动力资源还算丰富,这些可归为劳动者。
《资本论》叙述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统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结合才能产出商品,也即所谓的生产力,gdp 是生产力的货币价值量的体现。
如今普通民众没有钱来满足高附加值的消费,如汽车、房产、医疗等,资本聚集于少数个体,高端消费主要是这个群体支撑,这一现象有点经济危机的雏形了。
你要说我国的商品产出能供给全国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出口外国。
那为什么我国还有相当群体不能很好地享受对等的生产力水平的生活?
其实,就是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这一反差现象,从而导致贫者恒贫,富者愈富。
分配的不合理根源在于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分离,所产出的商品属于劳动异化产物,这种分离是通过私有制来实现的,一种属于个人私有制,一种属于国家私有制(列宁提出)。
我们可以看到工地上停放着大批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属于劳动工具,每多停放一天,就少一天的劳动产出,这是资源浪费的一种现象;
同时,工地上的工人们没有活干,那么他们可能另谋他路,或是回家赋闲或从事农业劳动,劳动者的失业也是生产力的流失,造成这段时间的生产力下降;
劳动对象就是土地和各类建筑材料,这些没能与生产资料结合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房,这些建筑材料需求的降低会造成上游的更大一批生产资料的生产停滞,从而造成整个经济的萎缩,生产力下降。
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生产要素依旧在那里,由于过度生产以及消费者负担不起价格的原因,不能为继商品房的生产,造成这一经济萎缩和社会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换一角度思考,如果这些过度的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其他生活资料,并调度于医疗、教育等这些资源缺乏的行业,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福祉,也避免了生产要素的浪费。
所以说,解决方法就在前人的著作里,就看管理者能不能下定决心去执行,从宏观上有计划地调配资源配置,那些缺乏资源的民生行业就要大力扶持,那些过度资源集中的资本行业就要适度调控。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无产阶级与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个人看来,我们国家的物质生产已经极大丰富,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 8 小时双休的工作制),工作之余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发展个人的兴趣,可以是科技、艺术、文化等各方面。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哲学家都在想方设法解释这个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我有个朋友,上个月从股市清仓变现,到工行存年利率 3.15 的三年定期。
工行客户经理劝他先别存,说 9 月初有大额定期配额,年利率 3.2 几。
我那个亲爱的朋友有时候挺蠢的。为什么不先存掉定期呢?就算下个月有利率高一点的大额定期,取出来重新存过就是。他听工行经理的没存,然后刚才接到经理的电话,让他去存。
后面的故事你也猜到了,工行经理表情沉重地告诉我的朋友,说降息了,三年定期利率降为了 3.0,问他还存不存。
我的朋友傻眼了。3.15 不存,被忽悠得等到 3.0 来存。不存还能怎么办?
工行经理已经替我朋友想好了,挥手叫来了一个工作人员,开始向我朋友推销另一种利率更高的 “存款方式”。
我的朋友隐约听见了 “保险” 两个字,气得有些上头。这是嫌第一刀不够快,想趁他脑子乱再来一刀。工行经理上回劝他别存,有很大可能是为了下回给他推销这种“存款方式“。
我的朋友回家后越想越气,感觉被侮辱了智商。
请给我的朋友支个招。以他的小心眼,这口气要不出了,我怕影响他的写作。对了,我这个朋友是个作家。
9 月 16 日更新:
工行还是不错的,打人工客服说了下情况,当天就给解决了,按 3.15 的利率补偿了。
存款利率下调,往往是和贷款利率下调关联的,所以,贷款利息会下降,对贷款消费是有利的,能促进消费,特别是国人热爱的房贷车贷。
释放的信号是:你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因为存款利率低,房贷利率高,提前还房贷不是大赚吗……
问题来了:居民到底是看见低利率去贷款消费、投资,还是反其道而行之去提前还房贷,以降低杠杆率?
显然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或者说收入预期
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又来自于就业
就业就得看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是否存续…… 是否扩大再生产?
企业敢不敢拿低息贷款去维持企业存续、投资扩大再生产?
敢这么做的大概率是家里有矿的(手动滑稽)
正经说应该是对未来有信心的,以及不得不这么做的
换言之也即是新能源之流行业景气度没问题的,或地产之流需要拿钱救命的,以及央企国企之流承担国家重要使命、任务的,不得不这么做。
从整个企业部门来看,当下景气度没问题、未来预期好的没多少,地产融资的口子还没完全放开,以及没什么机构愿意真贷给地产,央企国企倒是一股重要力量
好了,不装了,摊牌了,绕了一大圈还是得地产、基建……
结论:地产再涨 500 年,买下银河系可期……
意味着在美元潮汐的加息周期里,不敢加息对抗,甚至在变相降息以保护某些种类的资产不崩盘。
毕竟崩了可就直接把改开以来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了。
一个劲地刺激流动性,想推动普通民众去消费,就这么简单。
考虑到 1 年期 LPR 近期已下调 5 个基点以及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有一定程度下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年利率下调有必要也有空间。
今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人民银行明确,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 人民银行称。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今年 4 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的又一次调降。今年 4 月,记者调研了解到,多家银行 2 年期、3 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均下调 10 个基点。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存款利率不应该脱离央票利率、基准利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等广谱利率的运行趋势。“在广谱利率总体向下的过程中,存款利率也应该呈现趋势性向下的特点。” 他说。
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
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行业净息差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降,负债端利率走低也是必然趋势。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也有专家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将利好银行板块。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也释放了息差不会继续大幅单边压缩的信号,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
就稳住息差而言,多位银行高管指出,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入手,在负债端关键是要控制和降低成本。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负债方面要继续推进负债成本下降,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加大财富管理的考核牵引力度,通过财富管理来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称,一方面要严格管控高成本负债,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大客群、做强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活期或低成本负债。
“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称。
银行降低利息,这是想要我们把钱花出去。
能流向哪呢?股市、楼市。
根绝我的观察,目前无论是就业还是房地产还是文教等意识形态领域,天上人还处于摸底的阶段。
摸底摸的不是市场的底,摸的是韭菜的底——他们大概还不确定,韭菜们是否真的已经被割伤根子自断经脉绝产了,还是普遍在漫天要价想索要更多的水肥。毕竟我带清自有国情在,生育率虽然在国外跌了就升不上来,但说不定咱们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割韭道路呢,对吧?
老实说我也不敢妄加猜测,毕竟我自己选择不婚不育,却无法代表其它喊得震天响的骡马也有同样的坚定的决心,甚至搞不好随着年龄增长我自己也会改变主意呢。
所以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很专业的回答我无法分析,我只能通过常识来说明我对存款利率下调的理解。
首先我们知道的影响国家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
在全球疫情环境的影响下,大宗商品的进出口显然是受限制的至少数据肯定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差很多。
投资,有很多种方式我们最常见的可能就是通过城投公司购买地方基建的公募基金了。再或者就是投房产,相信近两年在房产不被看好的环境下投房产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我们可投资的渠道有很多只是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或被专业骗子团队坑害怕了。
消费,其实是我们最常见了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消费。
消费者:经过了此次疫情突然才意识到,有一份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高学历甚至到偏远农村去就业竞争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岗位。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普通民企并不是很稳定,我身边有很多在各大地产开发的朋友,近两年基本都在家里待着当然这里面也有企业高管,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被裁就是降薪降职。那么在就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为了以后的生活只能将自己的存款放在银行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我们非常能理解)
所以,最近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知名专家讲 要买房、买车、甚至要让农民在县城买房再买车来回去农村做农活!我都觉得好搞笑。
再不消费,你们的存款可能要进入负利率时代了。
不停地降息,无非就是想把资金往楼市和股市里赶,但是非必要不消费,降到零也别炒股,这个制度一开始的设定就是收割散户的
至于投入房产,如图:
不止是中国,受疫情和乌战影响,全球多国央行纷纷降息或加大宽松力度,全球多国利率回落到历史低位。
为什么利率会创新低?
长期来看,影响名义利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和通胀,深层次问题还是 2008 年以来诸多问题导致杠杆高企、央行扩表,叠加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提升与金融市动荡。
(一)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从长期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 GDP 增速中枢都经历了一个由高向低的转变。中国增长进入增速换挡期,日本经济增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在低位徘徊,欧元区也回落到除经济危机时期外的历史低位水平。美国自 2008 年次贷危机后表现相对稳健,但新冠疫情无疑将对美国经济形成冲击。
(二)通缩中枢下行
长期来看,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中枢下行,产出缺口收窄,其通胀中枢也在不断回落短周期来看,2008 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核心 PCE 物价指数同比和欧元区的核心HICP 同比基本在低位徘徊,较少超过其目标通胀水平2%;日本核心 CPI 同比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回落至低位甚至是负区间,仅有少数月份 CPI 同比超过2%。而中国央行关注的通胀指标 PPI 同比则在 2017 年以来波动下行,疫情影响下,PPI 同比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行。
(三)高杠杆下,经济对低利率有所依赖
全球主要经济体整体杠杆率均处于历史高位。具体来看,除英国外,中国、美国和欧元区企业部门杠杆率在次贷危机后显著上升,日本也几乎恢复到次贷危机前的水平。居民部门杠杆率方面,各主要经济体居民部门杠杆率在不断降低或维持平稳,但 2016 年来,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行为突出。
(四)金融市场波动对货币政策影响变大
不确定性加大背景下,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各国央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金融市场的波动,尤其是美国。消费是美国经济的核心,由于股票在居民资产中占比较大,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因此需要依赖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环境以稳定市场信心,进而稳定实体经济。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市场(主要指权益市场)如果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影响市场信心进而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此时也需要依靠低利率环境来稳定市场情绪。
低利率持续带来的影响
(一)低利申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吗?
短期看,负利率政策实施后,市场主研究表明,短期看,负利率政策实施后,市场主会随着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下降而逐步走低,进一步使期限利差收窄,市场信心得到一定的提振,融资的约束也会有所改善。但不能高估低利率/负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一方面,从作用时间看,多国在 2015-2016 年的低利率环境,经济弱企稳狀态也仅持续到 2017 年’说明低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另一方面从长期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看,负利率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利率过低扭曲了价格信号作用,弱化了利率政策传导效果;利差和盈利下滑会降低银行放贷意愿,不利于促进产出和通胀,也不利于市场出清和资源有效配置,甚至会损害央行的政策声誉和公信力。当前我国低利率环境及政策支持会有助于银行增加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但其经济刺激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财政等其他政策的配合。
(二)低利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分层问题
2015-2016 年我国低利率时期,流动性较为充裕,流动性分层问题较其前后时期均有所弱化。疫情防控期间,政策要求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降低贷款利率。在此背景下,相对宽松的资金面和低利率水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分层问题。
(三)刺激政策的信用传导效果
从脱贫目标和稳就业角度考虑,逆周期调节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但从社融信贷数据与利率的关系看,信用传导的有效性需要反复确认和验证。如 1998 年 8 月在推出长期建设国债后,信贷增速有所提升,但 1998 年底信贷增速再度开始回落,说明此前刺激政策并未很好地成信用扩张,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依然不顺畅。
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民众贷款意愿不强,为了提高利息收入减轻货币贬值压力,银行只有下调利率刺激贷款发放。
恶意存款,恶意不消费,恶意不买房,恶意不炒股
利率下行比当时我想的还要快的多。
我记得 2017 年我刚开始卖保险的时候,有复利 4.025 的年金险。但那个时候,谁说把钱存保险里,绝对会被骂是傻子。
那时候听的最多一句话是,我放余额宝还 5 个多点呢,还灵活,多傻才买保险?
后来,4.025 停售了,余额宝也从最高 6 点多,到 5,到 4,到 3,到 2 了。
对,当时还有就是银行理财,一年期 6 个多点,也很香。
但很快银行理财也慢慢到 3 点多了。
当时我预估,从 6 到 3 需要 10 年左右。
没想到,这才 5 年,就到了。而且还有继续往下走的趋势。
现在的确有一部分人,后悔当时没买 4.025 的年金。但大部分人,开始考虑现在复利 3.5 的保险。3.5 说实话并不是很高,但有一点,就是锁定了啊,不会继续降了。
不过现在市场对保险的认可度还是不高,新闻基本都是负面。而且不同公司的差距也很大,大家都喊 3.5,但大部分是保额 3.5,真的现金价值 IRR 能接近 3.5 的产品很少。甚至现在还有人喊 3.9 的,更有甚者,喊万能账户的 4.5 的,还有更狠的,含分红的 6 的。
但现在确定收益的, 喊超过 3.5 的,都小心,大概率是偷换概念。
总的来说,利率下行对大部分人来说,并非好事儿,但这是一个大概率的趋势了。对我们保险行业的人来说,挺好,因为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了。
但保险只是金融工具的一种,是要配合其他工具,而不是替代,所以,合理的配比很重要。
不是你把利率下调了,那我不是更没钱消费了,你指望我这点死工资去澳门梭哈吗?
物价涨,工作卷,投资难,能躺平就躺平吧
并不是央行让下调存款利率,是几个大行下调存款利率,目的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
降低贷款利率是为了刺激生产和投资,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所以释放的信号就是经济很差,上面已经不得已的动用了利率政策来进行调整了。
大家有喜欢存定期的最近可以去看看小银行(兴业浦发广发北京等),他们利率还会持续一小段时间,上面每次出政策,首先身先士卒的肯定是国有大行,小银行会享受这一小段时间的政策红利多拉一些存款,但是这段时间不会太长。
银行本来就是一个盈利性的公司,只不过国有大银行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看起来不像个公司,而更像一个政府的服务机构,但是看起来像不能否认它的本质属性,贷款利率下调,从国有大行首先开始,所以存款利率也同样从国有银行开始,你国有银行都不践行社会责任支持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你还指着那些正儿八经的盈利性银行去支持?
贷款利率下降在前,那存款利率随之下降是必然事件,这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尤其是之前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和五年前利率已经出现倒挂,就更说明了存款利率必会降低。
债务危机来临之时,降息是常规操作的第一步,目前来看这点幅度的降息杯水车薪,所以也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大幅度的继续降息。降息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维持资产价格;二是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三是有利于减轻债务压力。
但也要注意,这种常规的第一步往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如果这一招管用也就算不上什么危机了。一方面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就是当市场足够悲观,无论如何降息也无法促进投资。另一方面中美息差继续增大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当这步操作并没能阻止债务危机的爆发,那后面降准甚至债务货币化也会随之而来。当然,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怎么避免人民币快速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就要看上层的智慧了。
想要解决危机而不付出代价,这是不可能的事。对普通人最重要的是,尽量采取措施别让自己成为这个代价。
可以了,至少你把钱丢那几家大银行,如果没有被存款变理财,存款变基金,存款变保险,也比拿出去搞什么啥几把投资啊,乱消费掉好
本来我估计熬一熬还有回暖的时候,不过现在看基本就是做好几十万打水漂的节奏算哒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无所谓… 就它喵那点存款
综多家所述:
1. 国内普通家庭财富的抗风险和承受能力太小。
2. 可靠的金融资产短缺(金融资产的变现性和流动性要远远大于不动产——房产)。
3. 下调利率的主要原因还是内需不振。
4. 内需的推动需要多多购买房产(第一套住房的消费品或第二套住房的投资品)。
5. 钢筋混凝土还是今后各地的经济秩序手段。
6. 国家的富裕等同人民的富裕。
如果想让一个人走出家门,有几种方法?
1: 外面有吸引他的,比如美食,娱乐,旅游,泡妞等等。
2: 亲人朋友的召唤,必须要出去。
3: 家被其他因素(战争,地震,海啸等等)影响到无法继续留下居住。
4: 有人说你出来,我给你换个大一点的家。或者我要拆你房子,你出不出来?
按照现在的情况,1 和 3 基本不会发生,2 属于限定条件,我在大环境下要么一直和 2 在一起,要么我一年也没有几次和 2 在一起的机会。
由此可以得出,4 是最容易发生的。
现在人们已经半免疫,但是如果用 4 的后半段呢?会不会乱套?
所以现在还在使用 4 的前半段,利诱,你们快出来呀,给你换大的,以后更舒服。
如果这个没用,那威逼就来了。
不意外,大家不买房、不消费,钱放银行里,能怎么办呢?现在问题不是银行没钱,是大家躺平不花钱、不借钱。
贷款利率一直在降,存款利率肯定也会跟着降,逻辑也很简单,得保持一定的息差,不然银行怎么赚钱。银行:我都穷哭了
大白话就是:大家努努力把钱取出来,该花花,千万别兜着,要以大局为重。
最最重要的是,银行利率下降实质等于银行都没有可靠的投资渠道,因此没有办法赚息差,所以才降低利率,可靠的放贷项目实质上仅剩个人房贷和车贷。所以这两年国家主推房产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让大家换车。
因为国家都没有稳定获取投资利润赚息差的途径了,所以当各位看到什么投资的文章,广告,项目,通通当诈骗就行了,你再精明还能比拥有第一手大数据的银行聪明精明?
国家想通过降低利息让大家去消费促进市场内需,同时我国又是外汇管制所以就算有流出也不会太快。
剩下的唯一热钱流动途径只有股市,但是受美股影响,全球股市都不会好。
因此哪怕利息再低,还是得存银行,而且是 4 大➕招行,别的小银行大家看看河南安徽应该懂了吧
首先对于公众来说,第一反应是利空,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讲,从稳定经济增长角度来讲,存款利率下调其实是在我们预期当中的。
道理很简单,现在银行有点撑不住了,贷款利率降得很低,贷款利率降到三个多点,最优惠率到降到三个多点,还没有人愿意贷款,很痛苦。
但是存款利率没降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不断降,银行就没法赚钱了。
虽然很多人说,贷款利率再降也没有人愿意贷,但是你降的足够低的话,终归会慢慢会有人贷,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所以存款利率的下调,实际上是为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
理论上我们认为至少还有 100 个基点的下调空间,虽然美国不断的加息,我们有点痛苦,但是我们认为未来贷款利率还是有下降空间的。
这里敲黑板,就是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还是有巨大空间可以去做的。
白花花的银子怎么能给穷人呢?
买房,都 TM 去买房
再次又一次证明,低利率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这不是一个 yes 或者 no 问题,而是速度的快与慢。
那问题来了,低利率既然逃不过,那么这会对我们的资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现金就是垃圾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 · 达利欧在多次公开场合喊出,相对于其它资产,尤其那些在通胀升温的时候能保值的资产,现金就是垃圾。
为什么现金是垃圾?
因为全球都在搞量化宽松,各国央行都在大量印钞票,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现金购买力贬值是不争的事实;
持有现金,就是财富的慢性自杀。
即使存入银行,但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明显,目前我们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活期是 0.35%,1 年是 1.5%,2 年 2.1%,三年 2.75%。
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允许各大银行进行一定区间浮动,今年 6 月份央行出台新政,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由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
新政对存款利率发生明显变化,短中期存款利率基本平稳,但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
大额存单利率在今年下降也是较为明显,目前,国有六大行认购起点为 20 万元的 3 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多数在 3.35%,股份制银行普遍为 3.55%,而在去年年末时,部分银行的 3 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仍能保持在 4% 以上。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 “10 年后想要买款年化收益 3% 的理财产品,都可能像汽车牌照摇号那样,完全靠运气了。”
银行存款利率下行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银行本身的揽储成本,改善银行盈利状况;另一方面也是迎合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的需要。
一线房子滞涨 二线房子阴跌
我们说投资得跟国家意志一起走,这样才能走得长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中央过去几年已经明确定调的。
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管控房价的,从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到银行的各项**限贷限供政策,以及从制度层面尽快落实和推动房地产税**,在这个宏观政策背景下,房地产注定不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投资标的。
在市场上,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房地产的债务压力还是他们的股价,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压力。
在土地市场上同样遭遇了大幅降温,典型如长沙、北京、沈阳、杭州、广州 5 个城市,第二轮集中土拍流拍率均超 50%,其中长沙和北京流拍率更是超过 60%。
最后到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上,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 月份,70 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超过 70%,70 城新房平均环比创下近六年多来的最大跌幅;二手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超过 90%。
这个时候去投资房子,和 2015 年大盘 5000 点时去梭哈买股票没什么区别,买了就砸在手上,当了炒房客的接盘侠。
不过对于房地产,也不用过于悲观,所谓物极必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应有水平,还有广大的农民工非城市户籍群体未来将转变为城市新人口,从维护经济稳定的角度,国家也不会让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否则伤害的是中国整体经济。
但像过去 10 年 20 年那样投资房子能够躺赚,是真的不切实际了。
股票暴涨暴跌 七赔二平一赚铁律不可破
要想在股票市场上赚到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是因为我以 10 块钱买进去,当涨到 11 块钱,就赚了 10% 的利润。
难是因为你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赚到 10%,你可能不甘心,要继续赚 20%,即使赚到 20%,你可以想要翻倍。
本金 1000 翻倍也就是 2000,本金 100 万翻倍就是 200 万,你永远想要更多,不想要更少,但亏钱就来源于市场的任性以及人性的弱点(追涨杀跌)。
如果你说你可以克服人性弱点,但是一只股票爆雷就有可能让你损失惨重。比如我之前写到的康美药业,董事长带头业绩造假,最高光的时刻股价 50 多块,现在彻底沦为 st 垃圾股,20 多万股民被割。
还有很多人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奉为投资圣经,可是遇到市场失灵的时刻,再怎么价值投资,也都将陷入不断创下新低的股票价格。
你知道我再说谁,对,我在说格力、万科、中国平安这样的价值白马股,也许这些股票的确是被市场低估了,但市场就是任性不讲理,低估有可能会继续低估,这一周期有可能持续 1 年、2 年甚至 3 年、5 年。
直到你认为再也坚持不下去选择割肉离场时候,市场又开始修正了,这就是股市。
所以股票市场上的 “七赔二平一赚”,我认为是不可能被打破的铁律,这里不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本身的问题,也不是某一家或者几家上市公司业绩问题,而是交织着投资者极其复杂的人性、情绪、态度和心理。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未来居民投资的大方向是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无论是从现有的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配比来看,还是从我们国家未来经济转型的内驱动因素来看,资本市场是我们的财富未来。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大部分的人不太适合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而是通过专业的机构,比如投资各类基金产品来获得长期的权益资产回报。
和投资单一或者少量几只股票不同的是,基金可以构建一个数十只的股票形成一个投资组合,即使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股票股价大幅下跌或者爆雷,不至于会严重拖累基金净值表现。
而且基金经理背后有着一群专业的投研团队在背后做支撑,无论是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判断还是经验对比普通个人投资者更占优势。
所以基金更适合普通老百姓去投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股票一样,基金净值也会遭遇大幅的回撤,导致你的基金账户大幅亏损,聪明投资者对他们筛选出来的 TOP30 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做了最大回撤统计,如下图所示:
你会发现,即使是市场上非常顶级的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产品净值依然会回撤 30%、40% 甚至接近 60%。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 1 万块钱买了他们的基金,最大亏损可能要超过 50%,账户缩水一半,净值腰斩。
基民和股民的心态一样,就会陷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导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心态、长期持有,总有一天基金净值还是会回来甚至创新高。
如下图表,以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为例进行测算,持有时间从 6 个月到 1 年、2 年、3 年……9 年,可以看到正收益、收益大于 4%、收益大于 8% 的概率均不断提升。
持有 7 年后,收益率大于 8% 的概率为 100%。
债券收益不再稳定 投资属性更像股票
过去我们把债券类资产归为稳定回报类资产,或者固收资产,因为我们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债息收入。
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包含信托、券商资管),在销售时被宣传为固定收益,保本保底,其实低层资产大部分也是属于一些企业债、公司债和信用债。
但是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全部要转为净值表现,同时不再承诺保本付息(资管新规发布前,保本理财占比高达 30%),打破过去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也就是说,即使一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可能也就 3%、4% 左右,如果哪天我们亏损了,这也不足为奇。
这两年我们在市场上也经常看到一些企业信用债爆雷,比如去年关注度比较热的紫光存续债、河南永煤短融债、辽宁华晨债、苏宁债等,这里不仅有民企,也有国企。
今年在房地产领域也出现了多起相关债券到期不能兑付,面临展期或者违约的风险事件,相关的房地产债券基金也是大幅下跌。
比如民生加银添鑫纯债 A 一个月跌幅高达 21.55%,此外,民生加银平稳添利 A、先锋博盈纯债 A 近一个月跌幅超过 10%,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在 10 月 8 日单日净值跌幅就高达 17.63%。
别说个人投资者踩雷债券基金,就连有的公司去投资债券产品,也一样中招,甚至为此起诉基金公司。
Wind 数据显示,76 只(A/C 份额分开统计)QDII 债券型基金中,近 70 只今年以来的收益为负数。
我们在文章最开始说利率要往下走,当基准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程度之后,债券的投资回报属性,更像股票。
因为要获得更高的收益表现,部分债券基金可能投向风险程度更高的资产,使得债券不再像以前(利率高的时候)那样让人高枕无忧。
不过有一些资产会释放出类债券的稳定现金流,比如分红、股息,就成了很不错的债券替代品。
比如铁路(京沪高铁)、铁塔(中国高铁)、水电站(长江电力)、银行(招商银行)、机场(上海机场)等每年的股息分红。
比如今年市场较为火爆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Ts),这类产品资金不是投向股票和债券,而是投向证券化的不动产资产。
稍微扩展讲下 REITs。
下图是今年 5 月份发行的第一批公募 REITs 基金,从基金名称可以看出底层资产产业园、仓储物流、高速公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居民住宅或者商业地产。
从上述申报发行的 REITs 相关说明文件来看,预计现金流分派率普遍在 4%-12% 之间,国金、浙商以及富国 REITs 还给出了内部收益率预测,基本在 6% 左右,超过传统国债、中高等级信用债投资的一般收益。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公募 REITs 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风险特征比债券要高,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风险等级。
我们测算了下各个 reits 的最大回撤,如上图所示,最高回撤也会高达 16%,也是不小的,所以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利差损风险加大 保险高收益产品逐渐停售
上面我们讲到,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房产、股票、债券,不是面临收益下跌,就是有着较大的波动甚至本金都不保的风险。
现在只有保险,比如约定固定收益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够保本保息的安全稳健投资资产。
为什么会是如此?
因为保险是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托底的资产,国家不允许这托底的资产出现任何问题和风险。
所以安全、保本、稳定是保险产品的根本特点,也是保险的根本属性。
但现在的挑战来了,挑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无法逆转的利率下行,这将影响保险公司很重要的一大块收入,即利差收入。
我们就拿近期火爆的增多多 2 号这款增额终身寿为例,我们来比较下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增额终身寿的利益表现。
如图所示,同样是一次性存 10 万,按 1.75% 和 2.75% 的基准利率演算,无论 10 年、20 年还是 30 年,本金 + 收益全部都跑输增额终身寿险。
如果利率进一步下行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这个收益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是写入合同的,必须刚性兑付给投保人的,即使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这部分收益是少不了的。
哪怕你亏损,也要按照保险合同兑付投保人相应的收益(保单现金价值)。
我们再拿最新公布的五年期国债(2.76%)和十年期国债(2.93%)来比较,同样的收益比增额终身寿少不少,而且时间越长,收益差距越大。
还记得文章最开始的这张图么,为什么很多人调侃 “欧美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因为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不给储户利息,反而还要向储户收取现金保管费。
那明明知道中国迟早一天也会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为什么保险公司还会推出这么高收益的 “固收” 保险产品?
你错了,那是过去,现在变了。
作为保险公司的监管单位银保监会,从 2019 年就开始发文,要求 10 年期以上的年金险产品预定利率从 4.025% 降低到 3.5%;
今年银保监会有多次发文,提示利差损风险,要求现有预定利率 3.5% 产品不得 “长险短做”,同时提高 10 年期以上年金保险、长期寿险产品准入门槛。
为什么从 4.025% 降低到 3.5%,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仍然很大?
因为看似 3.5%,实际上换算为单利年化收益非常惊人,如下图所示,按照目前预定利率 3.5%,10 年单利可以达到 4.11%,20 年 4.95%,30 年 6.02%,40 年 7.4%,50 年 9.17%。
难怪有人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目前市场上能够做到复利接近 3.5%,达到 3.49% 的增额终身寿,也正在逐步被清除出市场,保险公司无法维系这样高收益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下面这张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张 1996 年签发的年金保单,趸交 1 万,55 岁开始领取,每月领取 7095 元,年领取 8 万 5000 多块,活多久,领多久。
70 岁回测 irr(内部收益率)高达 8.59%,90 岁回测 irr 高达 9.04%,这仅仅是复利,单利更是相当惊人,不过在 1996 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高达 10.98%。
这张保单,相当于在 1996 年投保,就锁定了终身年化 10% 的复利收益,相当了得。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教会我们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下确保我们的财富不缩水的案例。
洋洋洒洒,这篇文章写了 5000 多字了,从收集资料到梳理资料到写下来,花了差不多周末整整两天时间。
我们谈到了长期利率下行,中国不可逆的将进入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然后逐步分析了房产、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债券、REITs(另类投资)、保险等可投资资产。
几个结论我觉得可以总结下:
1、房住不炒,投资从实物资产(不动产)向金融资产迁移;
2、现金(包含银行活期、定期)相比其他资产是垃圾,是贬值的;
3、增加风险类资产的投资,比如指数基金、偏主动管理型基金(含二级债基金)
4、适当增加海外市场配置和另类投资产品,比如美股基金、港股基金以及 REITs 基金等;
5、别忘了资产压舱石,配置合同约定收益的保险类资产(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平滑风险类资产波动的,对冲利率下行风险,同时为中长期的养老资金做储备;
在上述 5 点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你的资产配置组合结构,保持良好的长期持有心态,切勿短期频繁操作,追涨杀跌,极易导致财富亏损。
此番个人存款利率下调符合预期,8 月 22 日公布的 LPR 报价结果显示,1 年期 LPR 下调 5 个基点,5 年期及以上 LPR 下调 15 个基点。彼时不少分析认为,随着 LPR 的下调,存款利率也有望再度下调。
人民银行此前透露,2022 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 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 4 月下旬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这里推荐采购与供应链人的学习平台:
采购知识随时随地线上学
考一个含金量高的采购证书吧
看待这个问题先要知道银行是怎么赚钱的。银行的主要赚钱途径有三条,分别是存贷利差,自主型投资,管理服务性质的收费。其次,银行并不是只赚不亏的,这个涉及挺多方面的,不详述了。为什么要讲到其次呢,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本次降低个人存款利息简单点说就是磨刀行为。最后提一下自助餐,自助餐是行业创举,直接把数学理论直接体为价值,杀大赔小。银行呢也是一样的。关注点来了,有食客(含个人和地产商)普遍都赚到了的自助餐嘛…… 结论呢,通常是大多数人想听,又害怕听到的。你吃爽了吃高兴了,现在结账个买单吧,欢迎下次再来。
这难道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吗?利率下行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肯定是往发达国家靠拢啊,难道还会走退路,向印度靠拢?
这储蓄利率,是早晚要趋于负利率的,看中国历年的利率趋势,也可以看出来。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一点不为奇怪。更甭提这两年经济形势有多差、投资行情有多差!
大多数人赚钱的速度一定没有利率下降的速度快!目前,有且只有 1 种金融工具可以锁定利率,那就是人寿保险 - 储蓄险!
但是,储蓄险这玩意有点尴尬:
一方面,保险给老百姓的印象并不算好,很多的老百姓不信;
另一方面,它锁定的利率,在目前来看,不算特别高(3%-3.5% 的复利),各位投资高手掐指一算,都觉得自己随便年化收益都能搞到 4% 以上,但是他们算不到复利带来的巨大差值。
**同时,储蓄险一般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锁定周期(6 年 - 15 年回本)。**我做一个方案,中长期收益,可以达到 3.5% 左右的复利。**但坦白说,这样的方案,我并不推荐普通人投的。**因为这个保险产品到第 16 年,真实复利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 3.48%。
锁定 16 年周期,收益是真的好,但是,要 16 年不能使用这个资金,要求规划性非常强。我觉得很多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另一种,就是有保底收益的万能账户,一般会有保底 3% 的收益,现在的结算利率是 4.7% 左右。但是,不好意思,这样的优质投资钱袋子,需要先买一份储蓄险打底(保险公司也不是傻啊,不是平白给你一个这样的存钱工具啊)
但是,我会建议大家有条件的,可以尽可能给自己配置一个这样的产品,因为在未来利率下滑到了很低以后,你也可以保证存钱收益有 3%。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存钱。它跟一些投资理财,是有点区分的。
写在最后
现金储蓄,自然在于可以有高度的现金流通性,但是高度的流通性,意味着很低的回报率。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着人们在对待投资这个事情上,变得特别懒惰,但懒惰往往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 代价的。
普通人,其实是不能死存钱的,而是应该尽可能将这些现金转化为具备持续造血功能的工具,保证在将来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否则迟早会被通胀给蒸干。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储蓄险这种产品创造出来,一定程度其实是给普通人进行投资收益的,但是 x 现在是普通人信不过储蓄险,反而富人们密集投入在储蓄险。
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
如果想了解风险投资、保障如何规划,后台私信咨询或加**(微信:Valen-Chan)**
如果想配备文中推荐的安全保本的增值型理财产品,务必找我聊一聊!
下调存款利率,就是政府不希望你存款,希望你赶紧消费。
正常的逻辑是:大家的钱,因为想赚利息,所以存到银行里,然后你拿利息,银行通过放贷挣利息差,企业等通过贷款扩大规模,创造更多岗位,使得增加就业,大众挣到工资,然后消费、存钱,行成闭环。
现在的现状是,疫情三年,大家生活艰难,手里的流动性明显减少,不敢花钱,都把钱存到银行以防万一,从而导致消费不振,工厂歇业,员工收入减少,更不敢花钱,企业也没有动力扩大生产,银行放贷不出去却支付利息增加,那就有动力降低利息,减少成本了。
对于国家来说,肯定不愿意看到现在的情况。所以鼓励大家消费,以求实现良性的循环。所以就让银行降低利息,逼迫大家减少存款去消费,刺激经济发展。
现在各国都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我们也不例外,石油全球涨价,现在猪肉、鸡蛋都涨了 30% 以上了。
老百姓更不好敢花钱了。通过降息促进消费,效果恐难达到预期。
中国的银行存款负利率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大家都希望这一天能晚一些。
2022 年 GDP 增长预计只有 2%,那么只有贷款利率降到 2% 以下企业才愿意贷款。
保汇率和保房价如果只能二选一,应该会放弃汇率保房价,继续降准降息。
经济集约化,中心化发展模式毫无疑问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不过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抗风险能力非常差。
房价崩了搞不好会来个新版失去的二十年。
银行存款利率又又又双叕下调了,打工人该何去何从
自 9 月 15 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去提前还掉房贷的原因吧,当一个普通人没有更好的方式或者说没有熟练精通的理财技巧的时候,提前还贷是个不错的选择。
话说回来,无风险资产利率下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想获取更高的收益率,就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
这样的趋势下,普通打工人如何为自己的财务做好准确规划?
01:放平心态,稳住收入
有收入来源是第一要务,这几年很多人都失去工作没有收入,可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多重要。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工作保持敬畏之心认真对待,失业就不存在的。
02:做好家庭财务管理
焦虑是因为不安定和没有钱。解决方式是增加赚钱渠道和减少消费欲望。
做好记账工作:
总体来说就是做好家庭财务管理,记好收支,做好预算消费,极简生活。
很多咖啡因子存在,记账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块能省下好多钱,那些奶茶、快乐肥宅水就要杜绝了。记账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快 7 年。
所有人都期望加薪,实际上我们的收入是有限的,我们立马能做到的就是清楚自己的开支,从而减少开销,这才是当下最应该也是最容易做的。
做好风险保障:
1 手中有至少 6 个月的备用金
2 做好保险配置
3 准备好子女教育金,养老金
这些账户的帐可以使用神象云储蓄家庭账本,管理小家财务真的很方便。
不管是孩子教育还是养老计划每一项都可以记得清清楚楚,一个账本搞定。
题外话:很多人都排斥保险,其实没有遇到一个良心靠谱的保险经理又或者是自身对保险不够了解?
我在前阵子买了一款终身寿险复利 3.5%,保障本金安全还保障了利率,现下行情还是蛮香的。
这么看来,就是要多存些钱,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不管发生什么就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我一直觉得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生活,更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
说钱虽然很俗,但实实在在的他能解决掉 90% 的麻烦。
03:让手里的资产增值
《股市长线法宝》里有个故事:
三个美国人手里各有一美元,他们基于各自的风险偏好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投资决定:
第一个人保守,购买黄金作为保障;
第二个人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买了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券;
第三个人胆子大,买了风险大的股票。
结果如何呢?同样的 1 美元,到了 2006 年,除去通胀影响后,黄金价值 1.95 美元,债券价值 1083 美元,股票价值 75.52 万美元。
作者还做过统计,在美国金融市场中,股票是长期投资中收益最高的资产,其次是企业债券和短期国债。
事实说明跑赢通胀的只有股票?当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去做小韭菜,不懂不碰,毕竟钱是辛苦赚来的。
04:钱在手里就贬值,存银行利息少?
想增值就需要学习理财知识,下面分享一些理财书:
《小狗钱钱》、《贫穷的本质》财商启蒙必备,卖出财务自由第一步;
《解读基金》、《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基金入门必备,简单易懂;
《可转债投资魔法书》想入门可转债的可以看一下;
《股市稳赚》书中介绍了一个 “神奇公式”,通过基本面筛选出既好又便宜的股票。
好啦,以上就是蝉衣儿对存钱的看法,如果你看完有所收获,
请给蝉衣儿点个「赞」,「在看」也可以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谢谢你❥(^_-)!
关注我,你收获的不止是理财知识,还有积极向上、自律的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你也一定能够变更好!
还能有啥信号,经济不好呗,告诉你别存钱,让你去消费。
存款利率是和贷款利率相关的。而贷款利率受宏观经济预期影响。
大家判断经济不好就会减少投资,投资就是赔钱干啥还要贷款投资,你说对吧!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守住现金,别乱花,苟着。等着大环境改善。
我们看到这几年因为缺乏足够技术含量的科技进步,市场从增量开始转向存量经济。存量下,就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倒闭。而小企业是占市场大多数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小企业主感受到冬天来临以后,很多都躺平了。
现在我们经常接到银行的贷款电话,问要不要贷款,很多小企业也都很佛系了,就是不贷款,能缩减开支就缩减。
而银行款带不出去,相当于销售收入减少,营收端减少了,为了利润不是很难看,只能是去找成本端。
居民存款对应的是银行资金的成本端,降成本必然要降低存款利率。我们看日本经济从九十年代的持续低迷,附带着就是居民存款利率基本是 0 利率。
现在这个局面还叠加了口罩因素,如果后面信心恢复不过来,不能找到新的增量领域,基本上我们也会向日本一样出现的所谓失去多少年。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悲观的。低增长才是这个世界常态,高增长甚至倒退才是历史真相。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降低预期,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
《世纪决战:中房、美股、日债,三方最终的剧本是什么?》
《世纪决战 - 2:芯片之战与科技兴国,美版芯片法案的历史意义,美国主导的科技产业链如何重构?星球大战是否重现?》
《房价 - 3:2022 年 8 月全国 100 个城市房价挂牌价,2w / 平房价的城市有哪些?》
9 月份美联储将再次加息,利率将会回到 3% 上方,与此同时 30 年抵押贷款利率会回到 6% 上方(目前 5.89%),此时美国的房地产顶部阶段也将彻底形成。
无论是成屋销售(二手房销售),还是新屋销售量都出现了趋势性的下跌,2022 年 7 月美国成屋销售年化 481w 套,新屋销售 51.1w 套,新屋销售量约为成屋的 10.62%。
近二十年美国成屋销售年化最低为 2007 年 441w 套,新屋销售年化最低为 2009 年 33.1w 套,因此美国自 2022 年年初开始的加息周期行之有效,且充分的抑制住了需求。
美国房价泡沫最严重的两大地区就是硅谷和纽约,疫情之后这两个地区的房价都被爆炒过,而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萧条、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结束硅谷程序员源源不断的收入肯定会戛然而止。
疫情导致美国人手里突然钱多了,所以美国存在通胀需求式拉动,2022 年开年到现在,美国个人储蓄率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并且持续降低,即美国人疫情期间积累的钱已经花光了。
而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国内的需求也会一落千丈,到时候美国企业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既然美国经济顶部已经出现,那么衰退也是必然的,房地产经济作为先行指标,已经持续走弱,利率如果能够在高位维持 6-12 个月,美国房地产泡沫必然破裂。
-—-
PMI 指标作为环比指标,更加能够及时的体现经济增速何时出现拐点,我们从 2018-2022 年美国制造业 PMI 指数就可以看出,全美的制造业正在软着陆。
8 月份中国出口总额也出现了回落,从双位数回落至个位数,那么很显然这是外需在萎缩,而且萎缩速度不慢,这种情况下 6 个月内欧美外需必然进入到一个临界点,此时拉动各国 GDP 的因素还有什么呢?
拉动我国 GDP 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政府投资、进出口、居民消费内需。我国的政府投资比例已经占 GDP 比重非常大了,而进出口肉眼可见的要回落,居民消费由于房地产衰退也开始一蹶不振。
那么问题来了,2022 年 Q4 内需必然继续回落,外需增速可能回落至 3% 以内,光靠那点基建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吗?
答案显而易见,那是不可能的,必然要降准降息托底经济,即中美货币周期错配继续延伸。
而很显然现在国内 LPR 下行空间已经很有限了,下行空间不超过 20 个 BP,而财政空间也仅限于盘活存量 5000 亿存量,因此这个全球经济的转折点是最艰难的。欧洲目前的利率刚刚回正,如果今年的利率能到 1.5%,那么欧洲的内需也将出现衰退,随着欧洲内需回落,2023 年 Q1 全球经济必然见顶,这个顶部是近二十年的顶部。
在 2021 年末 2022 年初,我们判断全球经济的顶部在 2022 年 Q4,主要原因是 R-U war 导致 3、4 月份美国通胀恶化,彻底扰乱了欧洲货币正常化,导致欧洲紧缩周期慢了美国一拍,只有欧美全面紧缩全球经济才会见顶,而只要欧美紧缩奏效 6 个月后,全球经济必然增速见顶,出现负增长。因此今年 Q4 仍然是全球经济的顶部,而经济衰退也会有一个过程,明年全球主要国家的 GDP 都会陷入负增长,2023 年 Q3 必然是全球资产价格崩溃的时间点。
我存钱图的是那点利息么,我存钱是为了省钱不花钱,你再怎么降哪怕负利率也比在外面花好呀
有句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看,鸭子都开始有动作了,先保护自己了。
说是为了促销费那是扯淡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定政策的人大多何不食肉糜,但是这点基础常识他们还是理解的!难道不消费是因为存款利息高,钱被占用滚利息么?傻子都知道是对未来没信心,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机会转来这么多钱,赶紧存钱避险呢!难道你以为我高考第一志愿不写清华是怕北大知道了伤心不成!
昨天还看了个问题,说是:为什么恒大暴雷我完全没感受到带来什么影响?你看看,这不是就来了,真想把这个问题链接到那边让哥们看看~
疫情不开放想靠画这些饼刺激经济都没用。
如果你是商家和消费企业,面对随时可能的封城停工你是买还是不买原料?招还是不招人?要是正好封城了这些可都是坏了的成本,房租也是。而且客流相比以前什么样大家都清楚,外地客更是不会有
给力!
美国连续加息收水
中国连续降息放水
美国不断释放寒气
中国不断吹着暖风
才下调这么点。能不能下调 50 个基点啊
利好房市
这尼玛的有意思吗?按照二八定律,80% 的存款掌握在不到 10% 的人手里,降息有个毛用呢,就算是全部普通刁民都响应号召动起来,也只能撬动 20% 的资金,于事有补吗?重点应该是让那 10% 的人把钱花出去,什么富人税,遗产继承税,房产税收起来。
普通老百姓真是倒了血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超过 1000 啊,富豪 2000W 贬值一半他还有 1000W,我 1000 块贬值一半就只剩 500 了,吃饭都不够,牙齿缝里抠出来的一点攒着以备不时之需的三瓜两枣还一天天的遭人惦记
中性利率是指可以让借款方和贷款方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交叉点 (出清),同时确保经济产出在经济潜在产能附近,非意愿性和非摩擦性失业接近 0,通货膨胀保持稳定的利率。
现在资金供应方 (储蓄者) 需要走后门,排大队和抢额度才能购买到银行的大额存单。
资金需求者 (贷款方) 中,居民就算需要罚款也要提前还贷,银行收罚款都不给提前还贷额度;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利率但是长期贷款还是增加不多。
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创新高,经济增长很多观察者认为今年要保 4%,外国通货膨胀高上天了,我们核心 cpi 低于 2%。
结论是目前的市场利率远高于目前市场的中性利率,利率还需要大幅下降。
但是利率下降不是办法,目前对经济最重要的扰动是疫情。
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还是发钱,企业按以前的缴税额发,个人按人头发,发到疫情结束。
说白了就是通缩,PPI 一直涨,CPI 却硬生生的被不消费给拉了下来。
放水放到现在还没通胀已经很绝望了,三驾马车也就靠国外订单撑着市场。
老爷的钱多到花不了,几万亿几万亿的往国外送
老百姓过得紧衣缩食
曾经撸小贷生活的佃农现在小贷也不敢撸了
生育率低的只有未开化的地区能生
静态管理让你蹲大狱每一天
瞧好吧
从最简单的角度来去思考这个问题:
1,存款利率的降低和贷款利率的降低呈现双重下降,存款利率的下降鼓励消费,鼓励投资,减少资金在账户内的积压,盘活流动性
2,贷款利率的下降,促进企业投资和发展,增强市场建设。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共同下降一起促进资金在市场的流动性。
3,也为银行增加了收益。
4,对股市的影响,客观提供更多增量资金进来
5,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否为进一步放开房地产购买限售做资金准备?这不得而知,外媒有这样的消息,从市场反映来讲,今天房地产大涨加速。
房住不炒!
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刺激消费,本身就是错的。存款利息高,老百姓能有利息收入,能躺赚,才会舍得消费。存款利息太低,那么老百姓的收入只能是血汗钱,当然就更不愿意消费了。
虽然你收入越来越少,虽然你不能出门
但为了国家,你一定要消费
老百姓有钱才敢消费。
降低定期存款的利率只会让普通老百姓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不敢消费。
提高存款利率,让普通老百姓觉着自己的钱在生钱,花了又会生出来,才会越来越敢花。
人家花钱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了,存款利率涨一点,补贴一点做贡献的人,也是个良性循环。
就说一点,真的不怕被资产吸到美国那边?
就是想促进消费呗。
但以我为例吧,我没有房贷车贷,房子买不起,车子在观望,然后就没有其他消费需求了,结果还是会把钱存着。
感觉身边部分朋友,都不知道要买什么,该有的有了,没有的像房子车子也买不起,而且现在这环境大家都不愿意背贷款。
当然如果有消费券,还是很愿意去超市买些常用的。但太恶心了,就拿广州来说,满 30 减 5 的消费券还要抢,特么我抢了几次都抢不到。所以我也不明白,想让人消费就大方一点,不要玩什么套路。
股票,基金,理财我都买。降息了股票没涨,固收类理财收益还低了,醉了。
股市跌、基金亏
定期存款利率 “两度” 下调
对保险业是利好?还是利空?
①有保底又长期锁定利率
产品竞争力增强,似乎是 “利好”
②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
收益率倒挂下,险企亏损加剧
③产品的利好,经营的利空
历史或不可复制,认清新的未来
1
2022 年谁更难?
银行两度下调存款利率
股市下跌基民陪跑 “亏麻”
1. 基金、银行、保险、券商,2022 年谁更难?
转眼之间,已是金秋九月,2022 年已经走过 9 月有余…
这一年,疫情反复使人烦躁,股市下跌让人心慌、亏麻木的基民们最大的心愿也变成了 “别再跌” 就好。
以至于,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也在一年内两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
一时之间,大众对如何让自己的资产,更好的保值增值更为关注!
这也反衬出对于券商、银行、基金、保险而言,这个 2022 年有多难。
其实,自从利率下调以来,保险人的朋友圈就充斥着各种宣传产品 “收益稳健” 的消息,看上去好像是行业的利好~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或者或这么简单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2. 一年内两度下调存款利率,理财净值化,3 年期 5 年期利率倒挂…
今日,七大银行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招商银行。
以工商银行为例,1 年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如上图所示,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其余期限整存整取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今年内,银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上一次是 4 月中旬,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已经下调过 10 个基点。
也就是说,2022 年以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下调 20 个基点!
同时,银行理财也在今年进入全面 “净值化” 时代,打破刚性兑付后,一季度就有 2000 余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
可能大家感受更多的,还有以往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逐渐下调。
而且,此前还出现银行的 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 “倒挂” 现象,有点鼓励民众缩短存款期限的味道。
3. 亏麻木的基民,人均亏损 889 元!
再看今年的股市,也不理想,从年初至今,上证综指已经下跌 12.08%,一度失守 2900 点。
受此影响,公募基金也是亏损居多,如上图所示,2022 年上半年,8420 只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 5.09%。
昔日的明星基金,有的跌幅甚至超过 20%。
其中,权益类基金的跌幅较高,平均数为 - 9.67%,仅有 81 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约 1.73%。
因此,存银行不甘心、投基金又亏损,大家开始觉得让自己钱包里的钱更好的保值增值,变得越发困难…
求稳还是求高,是个两难抉择,一时之间,大家似乎都不知道将钱投向哪里?
2
产品有最低保证利率
且长期锁定,似乎是利好保险业
1. 万能险有保底利率,且结算利率较高!
因此,朋友圈和银行网点,开始宣传保险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年金险等,“锁定长期利率” 是最常用的宣传语。
确实,从目前看寿险产品有两个优势,一是期限长,二是利率 “似乎” 高一些,从而有了些竞争力。
比如,万能险产品的平均结算利率,一直跑赢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且与当前的定期存款利率比,也有优势。
而且,万能险产品还有最低保证利率,大多数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在 2.5% 左右。
但是,也有一些产品的保证利率较高,达到 3%,甚至 3.5%(现在几乎很少)。
2. 银保渠道推 “高性价比” 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灵活还保底收益也高…
此外,今年《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揭开了养老 “第三支柱” 神秘面纱。
按照文件要求,参加人可自主选择,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四类产品。
其中,去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养老保险,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
截至 6 月末,累计投保件数 19.6 万件,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 2.96 万件。
这些产品,不仅交费方式灵活;且采取 “保证 + 浮动” 的收益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
从年初披露的结算利率看,部分公司的稳健型和进取型产品的收益率都不错。
此外,今年以来,包括头部险企在内的多数寿险公司,都开始大力发展银保渠道,主推的多是保值增值型产品。
比如,保额递增 3.5% 的增额终身寿险、中期储蓄型的年金险等。
因此,从当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看,有保底收益,且利率长期锁定,在当前的环境下,保险产品变得相对有竞争力。
从产品层面看,对于保险业来讲是利好!
3
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
收益率倒挂下,险企亏损加剧
1. 万能险利率下调,高收益产品减少,行业投资下行靠什么支撑?
但是,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也是逐步下降的,从早前的 5% 下降至 4%,如上节第一张图所示。
尤其是,自从 2020 年监管因万能险结算利率过高,约谈 12 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后,高收益的产品快速减少。
从上图可见,2020 年初,万能险结算利率超过 5% 的产品高达 413 款,可 2022 年上半年,仅剩 22 款产品。
不过,还有 133 款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在 4.9%-5% 之间。而且,结算利率高于 4% 的产品,也多达 1081 款。
但是,在利率下行、股市下跌的背景下,险企的投资也不理想。
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例,2022 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率,较上年同期都是下降的,多数的收益率都还于 4%。
而且,万能险除最低保证利率是 “刚性兑付” 外,产品结算利率还是会随投资环境和实际投资收益,进行上下浮动。
但是,那些终身寿险、两全险,可是按照预定利率定价,没有浮动空间,考虑渠道费用对于险企来讲资产端的压力可能更大。
2. 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巨额亏损公司增多…
再看,保单的业务品质,以头部险企为例,不仅退保率较往年提升后,并未在今年有明显下调。
这背后,也许是大家对保险的持有意愿并不高,又或者说,是一种可用资金减少,被迫急于变现的一种方式?
同时,25 个月的保单继续率,也是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即使保险产品相对有竞争力,可却没能真正的留住客户。
再加上,资产和负债端收益率的倒挂,使险企的盈利空间被压缩。
2022 年上半年,75 家寿险公司的净利润降至 986 亿,4 年内首次跌破千亿大关,创历史新低。
亏损的公司多达 32 家,占比近 32 家,其中,中邮亏损 17.8 亿、百年亏损 13 亿,详见《2022 上半年寿险公司利润榜》。
此外,还有中融人寿继 2021 年亏损 65 亿,又亏损 7.39 亿,从成立至今,已经累计亏损约 90 亿,严重资不抵债。
也就是说,从险企经营看,利率下行带来的产品端利好,结果却是经营端的利空…
4
利好与利空相伴
规模涨利润降,如何平衡是关键
1. 产品策略下规模增长,拉动保险股上涨!
总的来说,因为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基金当前收益波动大,从长远看长期利率锁定的保险产品,却有一定的优势。
再加上,在保费增速低迷的背景下,各家险企在产品开发上,不得已会牺牲一些自身利益,推出的产品收益更具性价比。
因此,产品端的利好和银保渠道的助力,寿险业保费增速较年初明显提速,以国寿和太为代表的上市险企,更是扭转年初负增长颓势,实现规模正增长。
这可能也是近两月,保险指数逆市上涨的原因,从上图可见,保险版块在 8 月涨幅为 6.1%,9 月截至今日涨幅为 1.48%。
今日,A 股三大指数收跌,近 4200 只股票下跌的情况下,保险等板块逆市拉升,多只上市险企股票上涨。
其中,平安、人保和国寿的涨幅靠前。
2. 短期内的投资压力陡增,未来是否也会下调利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看,利率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目前,非标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大类资产配置中优质品种的缺失,也加大新增配置和再投资的难度。
所以,利率下调背景下,产品端对保险业的利好,和投资端对险企的利空,可以说是福祸相依,难分伯仲。
而且,资本市场如果持续低迷,加上定期利率下调,固收类投资收益下降,险企投资端承压的背景下。
展望未来,保险产品也存在利率下调的风险(这可就是利空了)。
这一点,从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在 2021 年一季度工作会议上给的结论也能窥见一二。
专家委员一致建议 “维持当前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变,以稳定预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对于行业来讲,利好与利空相伴,那么,对于险企来讲,可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经营策略上做好 “平衡术”。
产品的利好,经营的利空,新的未来发展模式,可能是我们要看清的事实。
没钱是问题,钱多了也是问题,钱多了还是自己问题就更多了,投资不畅不敢,消费没钱,唯有存钱,结果利息还降了。只能几者取其轻了。
大家都不容易,说到底还是要发展经济,释放真正的流动性,靠刺激消费、降低存款意愿,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关键是得有钱。
已经换成美元存到美国的话,就美滋滋了。毕竟人家加息 + 人民币汇率贬值。
刺激消费,本人只有贷款没存款!随便!
即使利率降到 0 也不会对刺激消费有任何帮助
既然表明了要站资本,坚决不养懒汉。那普通人不得多留点救命钱?
民众归根到底还是对 ZF 没信心
第一、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它也有成本,它需要保证利润,所以想要保持收益率必须降低成本,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第二、贷款利率降低,利润降低,原因同上。
第三、购房者观望情绪加大,贷款意愿降低。疫情反复,做生意的都在收缩经营,经营性质的贷款也在减少,最近接到不少信用卡打来办理贷款的电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第四、社会上的钱多了,用的少了,说明经济的活跃度在降低,下半年的经济也很困难。
第五、如果房子依旧销售困难,为下次降 LPR 提供便利条件。
第六、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改善融资环境。
其实都是迫于经济下行的调节工具。美国不断加息,中国不断降准。
经济危机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资本已经开始挥舞镰刀开始了血腥的收割,我们都将被剥削,你的钱没有少,但是钱的价值一直再贬值。
谨慎投资,努力学习,在危机总寻求生机。
啥时候三年期存款利率比银行房贷高了,我们再谈买房的事
躺着吃利差,恶心
最新的三年定期存款年利率已被下调至 2.6%。前两年,大行可以将三年期的做到 3.85%,小一点的银行怎可以做到 4.3%。现在估计难了。
老百姓好不容易赚点钱,存到银行里,指望安全,顺便赚点利息。殊不知,如果银行选不对,不但利息越来越少,就连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存款利率的下调,明显是跟随贷款利率来的,符合央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今年以来,从 MLF 到 LPR,已经经过多轮下调。而存款利率的变动,则并非同步。
大家知道,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它的负债,贷款是它的资产。不考虑其他业务的前提下,存贷款的利息差,就是银行的收益。
在中国,就算考虑完银行的所有业务,存贷款的利差,也构成了银行经营业绩最大的一块蛋糕。
什么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提了很多年,发展的水平,远远还是不如躺着吃息差舒服。
毕竟,躺习惯了,谁都不愿意赚辛苦钱。
储户吃点亏没啥,银行不能太吃亏!
就算银行业这么多年来一直躺在实体经济上赚得盆钵皆满,也不能让银行承担太大压力。有压力,咱老百姓上!
这大概就是降低存款利率的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股市大盘暴跌,创业板直接挂了,但金融和地产保持强势。
所以说资本市场还是要看政策的驱动,你无法选择对的板块,但你可以选择合适的开端,从基础端降低成本,万 1 的账户是首选。
讲个笑话,这回答里居然有人讲笑话推荐人把人民币换美元买美国的高息存款,你可真是个大聪明。
你要是专业换汇套利的这么玩很正常,人家有手段随时回笼资金,普通人把钱放美国存两年定期白嫖利息差?真以为天上掉馅饼?
又要祭出这张图了,觉得中美有利差可以换汇躺赚的人一定理解不了为啥 10 年期比 2 年期利率还低吧。
如果还有人不懂,不妨去查一查,上一次美债长时间倒挂是 06 年,随后美元指数在两年内暴跌 10 个点。
你盯上人家利息,人家盯上的是你的本金。
高房价把油水都榨干了,还在骨头上刮骨炼油??
别搞了,有钱我我宁愿休息一段时间,不干现在这个是傻逼工作。
不比无脑消费好多了?
叫你们不买房子
欺负你们没办法把钱转出去
叫你们存钱
有的是办法治你
让你去消费
付不起利息了呗。
另外想撵着大家去投资,问题现在是投资必剁手,房子也完蛋了,大家都不傻,坚决不动。
银行现在坚决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因为没人愿意找麻烦。
都抢着给国企央企地方政府贷款,因为就是收不回来也没责任。
于是出现了怪像,不要钱的钱抢着给,要钱的绝对没钱。
这样下去朕的大宋怕是要完啊。
新常态下要习惯个位数增长。
银行的利率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个高度依赖债务来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内。
银行的利率会转化为居民的还款,企业的债务。档
当银行把贷款利率降低的时候,表示居民和企业已经无法位为更高的利率支付成本,也就是说实业的回报率下降了。那么,对银行来说,赚钱的贷款利率下降,那么对应的存款成本也必须下降,不然无法维持自己的利润率。因为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就是银行的成本。
这就是金融与实体运行的基本逻辑。
经济不好,电销越来越夸张了。我中秋节刚回家,我爸的电话来了个陌生电话,老头出门不习惯带手机,接起:x 行信用卡,我挂掉,马上又来个电话,是联通营销流量包。。这两个电话相差不到 5 秒,牛批。
后面还有一个信用卡的,让我们到现场免费办理(估计也知道号主是个不懂的老头才让去现场办理),醉了
有没有经济学的,算一下国家还能放到什么时候?
工资最多还能涨 1/3,房价最多还能涨一倍。
那么研究国家的贷款利息和美国货币发行的相关性,能算出还能跌多少吗?
提高你的欲望,降低你的收入,还不够,现在还要逼你取钱出来投资消费,咋样,不取是不是,过阵子就存款收费了
难道意味着银行连存款的利息都快要付不起了? 村镇银行之后,都说要存到大银行放心,现在大行也绷不住了嘛?
接下来要轮到更多金融机构了, ,,各种违约新闻已经不新鲜了,股市崩了债券崩,债券崩了保险崩,保险崩了银行崩?
今年已经见过好些断缴保险和房贷的事儿了,是属于偶尔还是必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管如何,受欺负的是穷人。
1. 下调基点,是为了把钱逼出银行,促进消费和投资。
2. 富人一般是不会把钱存进银行的,因为人家的钱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说不定还有专门的投资团队或者投资顾问。即便不懂理财的新晋富人,人家也能找到团队,即便不找,人家钱多,即便利率低点,也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
3. 穷人一般都在忙着挣钱养家糊口呢,没有时间学习理财,所以好多人钱的去向就是银行,就指望吃点利息。这利率一降,那可不就得吃亏,要是再遇上银行不让取钱,赋红码,那可不就 der 了嘛。
促消费手段,有些杀鸡取卵了
老百姓存款能抗风险,如果大家都没存款了,再有一次灾害,会影响社会稳定
希望别再降了,别再惦记平民百姓手里余粮了
就算利率再低,对小老百姓来说,除了把省吃俭用抠出来的钱放在银行,还能怎么办呢?
刺激消费不是这么玩的!老百姓手里不是有钱不花,是没有钱!敲重点 -——是没有钱!
这几年疫情下岗,在还贷款,小孩教育,现在基本 50,60 后也变成老人需要 80 后照顾了,但是 80 后还都是独生子,再加上通货膨胀,真是难!赚的钱仅够维持运转,哪有多余的钱消费啊!
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一个背着几十年的债,怎么消费的起来,要真想刺激消费先把存量房贷利息降一半再说吧,
小老百姓没啥本金
你调低无所谓
本来存钱只是为了让钱有地方放而已
毕竟也不敢一堆现金整个保险箱放家里
利息有就行,高低也就那么回事
真想吃利息挣钱谁把钱放银行啊?
你直接一步到位,存款也的付利息得了
啥时候改成负利率,就是越存越少的那种
等我们成为发达国家
到时候存款是需要交钱的
这是历史规律 没人能抵抗
是不是银行坏账变多了,贷款贷不出去了呀。
利好比特币
你就是一万种招法花里胡哨的从头弄一遍,在清零运动这个一招先面前都是弟弟。
你有千条妙计,
我有坚持清零 。
付费存款。
期待
1,刺激大众消费
2, 刺激再投资,尤其是股市等金融投资
如果有不对或补充,欢迎补充
银行赢麻了
到头来还是舍不得这块心头肉,银行这两年盈利增速那么高,上半年商业银行利润增速 7.1%,GDP 是多少来着?就这样,还是一滴血都不肯让。鼓掌鼓掌
很矛盾:
LPR 下调了,每个月的房贷减少了一百多
税率累加了,每个月的个税增加了一千多
你问我会不会更愿意花钱?不愿意,但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直接告诉你答案:促销费 + 买房!但买房最好还是等一等,过了 2023 年第一季度,很多地方政府就绷不住了,就会允许!让房价下跌
存款利率是无风险利率,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促进消费和社会投资。
第一,由于三年疫情,马上就第四年了,很多老百姓对于未来消费的预期毕竟悲观,一个很明显的数据就是居民存款增加!
利率下调后,老百姓看到以存款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下调,收益降低,就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来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如果想开低佣金的股票账户,佣金万一的费率,可以私信联系我)
第二,让部分老百姓买房!个人存款利率下调后,社会流动资金增加,CPI 通胀率提升,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变毛了,会 促使一部分观望的刚需购房者进入房地产市场买房!
买了房,地方政府就能收到税,缓解某些地方政府紧张的财政状况!
最后要告诉各位朋友的是,政策信号很明显:
第一,房地产作为货币蓄水池已经不够用了,有闲钱可以分出来一部分做基金定投;
第二,刚需买房客,可以再等等,能省几万就省几万的购房款!
下一步通过 lpr 提高房贷利率,这一波银行准备赢两次。
释放了银行利润不能降,老百姓羊毛随便薅的信号
今天汇率破 7 了,地产股强势涨停
又到了保汇率还是保地产的选择关口
看来官方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你不存钱嘛,一直存款,那我就降息呗
在美元不断加息的背景下,你逆势降息,资本逐利必然外逃
可怜的是我们对外资产不断的贬值,可怜的是我们从来都不准的统计,物价油价上涨,我们统计出来的通胀就是那么的温和
我们的商品贱卖了这么多年,以后还要更便宜的卖给外国人,辛苦的是一个一个的家庭,拿着微薄的工资收入,面对着高额的物价,还欠着银行 30 年的贷款,面对着高耸的三座大山。只好骄傲的说,我们有人口红利,可是这人口红利究竟是谁的红利
利好银行呗
想释放流动性效果存疑
这样我更不敢消费了,因为意味着老了只能吃老本,连微薄的利息都吃不到了。
信号???
接着苟着呗。
海南八月初开始封,到了今天才宣布解除全域临时静态管理。
还有成都,贵州,新疆等等……
当然最令人无语的是:
国家卫健委要求对没有疫情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我连愤怒都没有了,只觉得荒诞。
如此寒冬如何叫人消费,谁人不为今后想想。
房价在这里横盘,好多乐子人还在等着看年底出生率的爽文。
看我们是否能超过韩国。
而外部,佩洛西窜访台湾后。
今日又通过了《台湾政策法》,再一看内容比老婆子来的影响还要大,光代办处升级成大使级就够劲了,别说剩下的不再仅限制台湾购买防御性武器,进攻性的也照卖不误了。
现如今真的是多事之秋……
注意力转到存款上了,是时候取出来放家里了…
说明市场不景气,没利润了,利息不得不降!
1. 银行投资利润降低。如果不降低,项目还不上钱,暴雷。
2. 借贷成本降低。如果不降低,就是相对高息揽储,暴雷。
利息低,你也放大银行吧,小心村镇银行暴雷。
个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银行的存款来自哪里?来自贷款来自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过去银行赚钱大头是来自住房贷款,小部分来自各种实体业务诸如国债、企业债、税收、证券交易等,现在大家都知道房地产不举了,那么要盘活实体经济就要给实体经济让利,而在银行业的经营过程中,除了典型的人力成本和耗材成本等,存款利息也是不小的成本,所以这其实是进一步为降低贷款利率并为股票升值做好业绩而准备。
另外再添一嘴,这其实也算是降低资本收益,降低利滚利来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毕竟,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讲,富人的资产大头其实还是各种货币而不是价格浮动非常大的实体资产,毕竟管理资产的成本也是成本。富人也要降低管理财富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存款利率低了,对银行来说要付的利息变少了,对银行是个利好,其次就是你就不想存了,你就会想把钱用起来,资金就有一定的流动性了,总体来说是个加强流动性的好事情
钱会去哪?
我真的很想知道。
希望不会楼市应声而涨,但是除了楼市还能有什么呢?
银行:愣着干嘛,快去贷款,快去买房
结合之前房贷利率下降来看
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在意料之中
其实逻辑很简单,既然大家都钱存着不动
那么总要像个办法刺激一下经济
所以银行想到法 是:好家伙,你不是不买房吗?那你给买房的人让利
HBn2C”> 降低房贷利息,降低存款利息
但是这种方法能对老百姓起到 “刺激” 作用?
我觉得不会,老百姓之所以热衷储蓄,不愿消费
核心原因是不敢冒险
钱的流通,无非以下三种:储蓄、投资、消费
把钱存在小银行,不敢(储蓄)
把钱拿去投资,不敢(投资)
把钱拿去消费,拜托,这种大环境下,手里有粮最安心好吗(消费)
所以啊,如何给老百姓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
在安全感面前,其它的一切都是花里胡哨
那对于手上有储蓄的人,应该去消费吗
我的看法是,静观其变
虽然钱存着利息少,但是好歹还在对吧
要是拿去投资理财
搏一搏,单车可能会变摩托
也有可能变成废铁
鼓励你贷款,效果不好。现在降存款利息,促进你消费。
不给挣钱的路子,还让人花钱。有钱谁不想花,不想过好日子。
非必要不消费,熬过寒冬!
建议发放金圆券,一步到位。
现在这情况就算是负利率大部分群众他也不敢消费啊,万一被封了还指望这点存款买口粮活命呢!
还是直接宣布银行存款 7 位数以下的自动转换为金圆券,金圆券能购买的物资按照物价局每日公布汇率变动。
存款 7 位数以上的灵活转换金圆券。
这么一来一是能够拉动消费,二是能够避免误伤姥爷阶级,三是留存一个灵活条款方便对背叛老爷阶级的老爷进行制裁。
一举三得!!!
老爷你看我能不能当个师爷【狗头】
奉劝各位一句,不管再难,今年尽量不要投资。
百八十万投资,泡都没有,替人交房贷
正常情况下还有 45~65 个基点的下调空间!
逻辑:坐标三线城市,100 万的房子一年租金 10000~12000 元(不包取暖费和物业费)。年投资回报率 1%~1.2%!
经调整目前年利率(整存整取)1.65%!
年利率与年投资回报率之差即是下调空间!
当然如果美利坚合众国继续加息,不惜引爆资产泡沫,与东方神秘天朝上国在整个经济金融领域决一死战…… 下调空间再 + 100 个基点!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继 8 月贷款报价利率(LPR)非对称性下调后,存款利率也迎来调整。9 月 14 日,记者从多方求证到,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作为理财客户我们能感知到的是,银行理财收益率从五年前的 5%,到现在 4% 以下;货币基金从 4%,到了现在 1.5% 附近;而近三十年,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总体是下行的。
其实在全球来看,甚至是零利率并不是稀罕事情,甚至是负利率也可能会出现。当下有个直观的认识,**钱存着越来越不值钱,赶不上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为改变这样的情况,居民在理财上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一定请规划好短中长期的资金管理。
我们很多居民喜欢规划短期理财,比如说三个月、半年期,很少规划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理财。但是 “长钱” 的规划尤其重要,如果未来呈现 “零利率” 时代,那要提前筹划。
举个例子,一个 4% 和一个 3.5% 的产品要选哪个?
一般人肯定说,傻了吗?当然选 4% 的,没错!但是如果限制个条件,4% 的产品是这一年 4%,而 3.5% 是未来 30 年都是 3.5%,你选哪个?是不是要掂量一下了?
3.5% 的收益率就是当前不再新出的终身型保险年金产品,这个配置,如果条件允许,当然可以打个底。不管未来是零利率还是负利率、高利率,**闲钱锁定高收益,**不也是稳稳的幸福?
其次,请注意财富的合理配置
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押一个品种,短期暴富机会越来越少。
原来加杠杆买几套房,那就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有人冒个险搞些比特币或者小贷,也可获得现金流。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没有发现,现在手里拿着钱,突然不知道投什么好?收益少的看不上,收益高的怕跑路。
个人建议这部分投资者一定要尽快适应低利率的新常态。摒弃单一产品中头彩的思维,那个虽然很爽,但是个双刃剑,甚至容易很受伤。在利率不断走低的趋势下,学会用组合来规划财富。
就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权益类资产(偏股)用来提升收益,债券类资产用来保护本金求稳,现金类管理挖掘小幸福做流动性管理;再有闲钱,才可以接触些高风险碰碰运气,牛刀小试下另类投资、股权投资,多元化的配置,才能够在这个时代获得综合收益。
最后,要适当提高风险偏好
在刚兑逐步打破的背景下,一定扭转 “无风险高收益” 的错误认知。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提高风险偏好,从长期看是能够提升收益率的。
零利率对权益市场是个利好,要学会提升风险偏好,但是在股市上一定要相信专业的力量,看看长期股市和基金的对比,就能看到,基民大部分完胜大部分股民。
不要怕风险,能够考虑到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在长期贬值和短期波动中要做出一个选择。
当然,在低利率时代,资金成本也会降低,如何合理学会使用贷款,低成本使用资金也是一门学问。零利率时代对应的社会经济也往往是衰退周期,如何实现自我增值、能力拓展也很重要。
总的来说,做好长期资金规划,锁定高收益;综合理财规划,多元资产配置和提高风险偏好,合理配置风险资产是零利率时代三个必备理财思维。
没什么信号,市场萎靡不振,刺激消费怎么都刺激不了的时候,降息就是逼着你把钱拿出来,钱放在银行里,活期的利息本来就赶不上通胀速度,死期利息往下调之后,就也就那么回事了。
本来银行的定期存款就是理财手段之一,稳妥,安全,收益率不高但是稳定,但是这一弄,定期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说到底都是刺激市场。
来吧,盖个厂,买套房吧,现在虽然存款不挣钱了,贷款成本也低啊。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努努力,开上法拉利啊。
投资热情有了,市场才能振奋,物价稳定,价格惠民的时候,消费热情也能上去。
说白了,没钱买车买房,还没钱屯两箱方便面吗?原本一箱六十,现在一箱四十,你就算不屯三箱,剩的钱还不买两包火腿肠吗?
你买方便面,他卖方便面的也赚钱啊。
市场上创业者投资者多了,才能创造就业岗位给应届生缓解就业压力不是。就业形势好了,大家有钱了,那赚钱的就不只是卖方便面的了。
经济形势就是这么拉跨,单靠刺激消费已经没用了,大家风险意识都高,都知道要存现金,但是现金对银行来说,那又不是自己的资产,那都是负债,这个钱要是流动不起来放贷放不出去吃利息也把银行吃死了。
所以就是个手段,但是效果还得看。
疫情一直这么高压,哪个虎的起飞的傻子也不会这个时候出来创业。
一是今年市场流动相对充裕。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采取包括全面降准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 “不差钱”。但是,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二是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采取多方面措施,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保持存款市场竞争秩序,进而推动实体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三是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央行今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 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 2018 年开始逐步上升,到 2022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 45.4%。
我要把银行里的 300 块钱都取出来投资基金。
知道为啥换汇限制吗?美元目前存款利率比人民币高了,你咋好意思说美元乱印钱的?
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 15 个基点,释放了哪些信号?
继 8 月贷款报价利率(LPR)非对称性下调后,存款利率也迎来调整。9 月 14 日,记者从多方求证到,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存款利率下调 ,释放了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信号,同时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老百姓生活是越来越难了
银行真是稳赚不赔呀,这行业真的需要变革!
赢麻了
说明印钞机开启的时间节点要延后了,说明股市老讲故事不灵了,说明楼市凉了热不起来了,说明制造业没有利润扩张的可能性没了,说明韭菜们都被割伤心了……
没有办法只能祭起利率大法让实际利率为负,降资金逼出银行,去消费去投资
为未来继续下降 lpr 做准备,大家做好全面放松房地产的准备吧
贷款利率还有空间
刚看了新闻广州新房价格最高可调 20%,他们现在很慌,兄弟们挺住,只要我们一直不买,房价还能降。
现在就等社融、社消和 CPI 数据出来,确定一下是不是通缩螺旋。
真要是继续通缩,乐子就大了。中美利差这么大,外汇压力这么大,经济和通缩却只能逼央行继续降息。
或许 MMT 或者其他什么离大谱政策出台就在今年了。
现在看来,拿钱炒房和炒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中房美股有相似性,但是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大水漫灌的情况下,炒股市会引起经济过热,各种妖魔鬼怪式的企业把泡泡吹的满天飞;
而炒房就不一样了,大水漫灌之下居然灌出来了通缩,除了地产和当时及其特殊的互联网之外,各个企业都是半死不活,就业和需求端极度惨淡。
这直接导致了在房企泡沫摇摇欲坠时,没有给经济体加息留下任何幻想的空间,本来应该学之前的日本一降到底炒热经济,但这种情况下外部环境又赶上了美元回流周期……
说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打倒美元霸权就有活路,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呢。
看看 500 强有多少中国的银行业,存款利率一降,财务数据更好看了
我是缺那点利息吗。
我是缺本金。
之前有人说国外买房贷款利率很低啥的,我当时就说了,贷款利率低同时必然是存款利率低,而在中国有存款的人明显比有贷款的人多的多,所以存款利率高对中国人更合适。
可以在部分省试点零存款利率,但是本地跨行免手续费。但是问题是人民会不会不怕麻烦把钱存到邻省市的银行,还是把钱花出去
利率差要有保证。
按照我们学习过的最朴素的经济学知识,
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意味着通货紧缩,需要刺激,
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意味着通货膨胀,需要抑制。
同样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工资降低,消费下滑,商品积压,刺激你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去投资,去升值,不然就会贬值。
问题就在于,对于普通人而言,现在这个阶段把钱拿出来也不知道放去哪里。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大规模的基建怎么把钱花出去,把经济盘活起来,是必然的选项。
多国?掩护?
看到这个新闻,觉得挺难过的,说明人们都不敢消费,而国家为了刺激消息,鼓励大家花钱,把能想的法子都想了,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第一:现在大行情不好,工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不存着点然,没有收入的时候如何过日子,周边都是倒下的酒 店,餐厅,工厂,所以大家都是小心又小心的花钱;前些日子听朋友说,他们老板特地从新加坡过来开会,说是明年的日子还要不好过,所以大家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而且前些日子看网上的文章说,不要随随便的辞职,所以说人们怎么敢放开手脚花钱;
第二:把钱取出来,用去哪里呢,买房子,现在很多房地产公司都爆雷,烂尾,谁敢买,到时为了讨回买房的钱脱一层皮可能都不行;
第三:买股票吗?作为底层股民,都是别人的韭菜,看财务报表,看到很多利好,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有水份,做出来的流量,等发现风向不对的时候,早成别人盘中餐,
第四:现在中生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来的,家里需要养活的老人不少,而且现在的老人都长命,虽然有退休金,但是如果一个家里有一个重病号,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日子过得不会宽松的,哪样都需要花钱,放银行的存款就是为了保证正常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啦。
最后,电视剧里都没有穷人,但是看看真实生活,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性,都可以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职场辞职,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哪一样不是钱,不可能口袋空空的过日子,手上有钱过日子不慌,所以就算是银行利息多低,人们还是会存在银行里的。只有收入有保障,活着有底气,大家才会放手消费。
是不是真有人存款吃利息那种,利息等于养老金,那带存多少啊?还是挺有钱的,每个吊钱,存什么?没有太多钱,本来也没指望有多少利息。
要打击芒果台、浙江卫视这些搞娱乐的节目,让资本回到实体经济。
必须在 7.2 到 7.3 之间横盘两周以上才能够最终确立
如果保楼市就是保稳定,就是保体制保公务员,那么,汇率放开和通胀持续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在新能源,新兴产业,芯片等行业里面的投资全部化为乌有!
8 月初的时候银行客服给我说定存三年有 3.75 的利率,8 月底告诉我只有 3.3 了,现在告诉我只有 2.6………
9 月 15 日起,工农中建四大行存款利率即日起下调。这是继今年 4 月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以来的又一次调降。
建设银行 APP 公布的挂牌年利率显示,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另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相关信息显示,9 月 15 日,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在之前的文章
端木以歌:10 个基点,又降息了,银行利率跟不跟?3.5% 的增额寿该何去何从?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里,我说什么来着:
下半年利率大概率仍会走低,资金会越来越便宜。
贷款利率下调,存款利率必然随之下调。
这肯定不算完,即便这一次存款利率跟着下调了,未来的趋势还是下行。
释放了经济压力很大,逼出大量储蓄来存量博弈,如果储蓄还是不动,还会降。
逼你去消费啊
存款不值钱 物价一直再涨
你说你持币还是持货呢
买吧 有钱的话
看看今天股市就知道了 感觉像上调了利率
储蓄存款,利国利民
公民个人存款储蓄,是有计划的合理消费行为。
通过储蓄有计划安排生活,
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是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有利于拯救被灌输消费主义、贪图物质享受、盲目虚荣攀比的年轻一代,
把他们从花呗、借呗、白条、裸贷、校园贷等高利贷陷阱中解救出来!
公民个人存款储蓄还是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重大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银行吸收公民个人暂时不用货币成为储蓄存款,在存款之内,个人的消费资金不再以个人购买力的形式出现,而被银行积累起来,相应地增加社会可用资金总量,支援社会生产发展,促进社会积累形成或增长。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第一、国家根据储蓄额的多少安排消费的生产,保持货币流通量适应商品流通量的正常需要,调节货币流通。
第二、当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国家开展储蓄业务,有效减少需求压力。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国有大行网点员工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信息。
近日多家大型银行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从宏观经济而言,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引导居民降低储蓄,鼓励消费。同时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融资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但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从国外看,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存款 “负利率” 现象。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百利好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建议就不要再添油战术了,对当下重度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病情没有任何作用,凡大症必下重药。啥时候活期存款负利率,请发短信通知,谢谢!
就算负利率了,我也会把钱从银行取出来,然后自己拿密封袋,樟脑球保存好,而不是去消费,现在这世道,什么都不能让我去消费
哦吼,我就是摆烂,不结婚生子,就是不买房,就是不 996,除非你用白衣天使强迫我这样我好有机会揭竿而起。
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银行的政策一定是有道理的,我们现在一代人逼着你干活,逼着你买房子,逼着你买车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反正我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大家努力吧,娶个媳妇,房子 100w+ 车子 15w+ 彩礼 20w+ 五金 5w+ ,银行说你们都不消费了,国家说你们都不结婚生子了,到最后一地鸡毛,真正上层人员是看不到下层人民过的苦的,领导到哪里,面子一定是有的,现在疫情保障,为人民做保障,牺牲国家利益,最后保护的是谁不得而知,最后保护的是谁的利益不得而知,疫情来了,物价上涨,房租上涨,我的流水变多不敢消费,股市暴跌,存款减少,我还怎么去消费,到最后银行说利息变少,为什么美丽国的利息变多,如果这样谁还存钱到银行里面,不如把钱存到美丽国银行,这样国家内部经济又会变少,不得不说在走下坡路。
如果房地产不降价促销,且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话,那么银行降息还会持续进行的。
银行拿着大家的存款,却无处投资,这才是最可怕的。现在爆雷的产业太多了,银行坏账也多了不少,这些坏账大多数来自房地产行业,银行贷款给房企,或者购买了房企的债权,结果房子要么烂尾要么卖不出去,那么银行也没办法行权获利,甚至连贷款都收不回来。。。
看看恒大就懂了,连这种大规模的企业都难成这样,更别说中小房企了。
要解决目前的困境,其实方法很简单,只不过体制内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在阻拦罢了,另外就是 ZF 某些部门不愿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
解决经济困境的方法如下:
1、教培行业改革:
有序放开教育培训行业,教培行业可以解决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刺激普通家庭消费。本身教培行业也是市场正常行为,即使禁了,那些有钱人还不是照样请私教或家庭教师……
2**、房地产改革:**
放开房地产行业的自主定价权,允许房企降价促销。同时,对个人或家庭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征收额外的房产税和闲置税,专门用于出租的住房除外。
3、贯彻执行劳动法:
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不超过 40 小时,这样大家才有时间有精力去消费啊。
4、版权审批改革:
制定完整、公平、公开的分级审批机制,让文娱作品、游戏作品可以顺利拿到版权,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更可以实现我中华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华场景。
只要我们做好这四步,何愁经济起不来?
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就是某些既得利益的阶级,不愿放开罢了,历史会证明,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必将遭人唾弃,成为千古罪人。
最后,我只想说,这届 ZF 缺少些能力,也缺少骨气和魄力。
这年头谁还存定期?
个人觉得三年以上定期存款是最鸡肋的,要流动性没流动性,要收益没收益。
而且长远来看,定期存款利率下降是大趋势,你看看日韩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存款利率就知道了。
以后该学习一些家庭理财知识了
按趋势,2030 年可能要试点零利率了。到时钱放银行不但没利息,还要收手续费。
只剩 8 年了,我是真心急啊。虽然咱的银行存款没几个零,也要心慌慌。
外蒙,台湾,西伯利亚,这几个地方值得投资。前提是拿下来,归于版图里,也是上佳的经济增长与投资点。再富饶一代人没问题
什么人民币,房票才是人民币,不买房的不是人民
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主动行为。
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端成本,在保持息差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降。
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一是今年市场流动相对充裕。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采取包括全面降准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 “不差钱”。
但是,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
二是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采取多方面措施,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保持存款市场竞争秩序,进而推动实体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
三是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 2018 年开始逐步上升,到 2022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 45.4%。
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
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存款 “负利率” 现象。
对广大居民而言,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说的好像我存钱是为了那点利息一样的
调整这玩意儿对于普罗大众来说 有啥用
对于投资客来说有啥用
谁敢把钱拿出来直接买房
今天看到这条新闻,说要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不会吧?不会吧?真的吗?对此我深感忧虑,赶紧骑车到银行查余额。还好,我卡里的 150 元还在。
哎妈呀,吓死我了。20 多公里路硬是半个小时就蹬到了!
以后再也不看经济新闻了,心太累了!
腿更累。
我国存款利率下调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美国那边加息抑制通胀稳经济,看来又得开始防止资产外流了。亦或是,加大外流?
欧美加息,国内降息,要不是控制资金外流,估计都换外汇存国外了。
分享刚刚发布的 “存款利率下调” 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昨天,银行界就出了大事!
事关每个人的钱包,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
那就是,国家这次对**个人存款利率**下手了!
这回又得下降。
从 9 月 15 号起,
多家国有大行将会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这回政策调整,到底会对大家的收益产生多少影响。
具体怎么调整?下降多少?
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继今年 4 月个人存款利率下调以来,
今起个人存款利率又再一次调降,
且不同期限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的调整。
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
银行给我们的存款利息,本来就挺低,
如此一降再降,
国家到底还是把目光盯到了我们身上。
这次存款利率下调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挂牌利率也跟着下调。
之前的利率都是银行根据挂牌利率加浮点,
现在不仅浮点少了,挂牌也少了。
就是说活期利率下调了,
从原本的 0.3% 降到现在是 0.25%。
无论个人或者公司存款,
连带着通知存款等和挂牌利率有关的都全面下调;
根据建行 APP 上公布的挂牌年利率显示,
从昨天开始,定期存款利率已正式下调:
工行、农行等几家大行,同样全面下调,
(cr:工商银行)
随着上述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
未来估计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下调的队伍中,
对于银行方面来说,
存款利率下调当然是利好。
利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成本,
可以让银行获得多一些的利润。
而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
就意味着将来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到手的利息越来越少了,
但为啥要一降再降存款利率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为啥要降低存款利率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
众所周知,银行主要是赚取利差的,
从老百姓那里吸取存款,
然后再把钱贷款给需要的人或者企业。
从今年开始,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
先是房贷,再是消费贷,
1 年期、5 年期以上的 LPR 一直在下降。
这还只是名义利率,实际贷款利率要比上边这个还要低。
而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之后,利润就变少了,
相应的,银行方面自然也要降低成本。
成本主要是从公众那里吸收存款的利息,
所以顺理成章的要降低存款利率。
另外,降低存款利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是减少公众储蓄,刺激消费。
中国人能存钱的本事可是相当大的,
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 18.82 万亿,
住户存款就占据了大头,有 10.33 万亿左右。
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天会有 570 多亿的存款涌向银行。
这么多钱屯在银行,还得反过来给储户发利息,
这钱银行捏着也是烫手啊。
只能降低点利息,让大家把存在银行里的钱花出去,
去投资也好,消费也好,
促进一下市场经济。
利率下行风险上行的时代,
低利率已成事实,负利率也许正在到来。
哆啦之前多次讲过,
目前能 “保本” 的靠谱理财方式,无非就 3 种:
1、50 万以内的银行存款
2、国债
3、理财保险(增额寿 / 年金险)
前面两种,可以做到安全,
但做不到利率锁定,并且国债基本一发售就秒没,
非常很难抢。
而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长期理财方式。
拿增额终身寿险来说,
不仅能锁定长期利率,还能按需配置,
领取各方面都非常灵活。
目前收益最高的金玉满堂,以 3.8% 复利递增,
急用钱时,支持减保或全额退保,不用担心被套牢。
而且回本之后想什么时候取,取多少,都由自己决定。
(金玉满堂不同缴费期 IRR)
而且 5000 元起就能投,门槛极低,存取灵活,现价高。
对于习惯储蓄的中国人来说,
不管是低利率还是负利率,显然都接受不了。
但利率下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谁也无法左右。
往后利率会越来越低。
与其攥着银行给的一丁点利息,
不如趁现在锁定相对高的长期利率~
我叫哆啦,是专业的保险测评师**。**
如果你有理财险问题,可以点击小卡片咨询我,让哆啦给你 1 对 1 解答。
1 对 1 解答您的保险问题
往期精华文章,选购保险之前看一看,避免买错花冤枉钱。
❤热销保险推荐❤
❤更多保险测评❤
❤保险知识❤
9 月 15 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今天(9 月 15 日)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了解到,这六大国有银行将从 9 月 15 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 0.5 个基点。目前,这六大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 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2.6%;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是 2.65%。
另外,据界面新闻报道,9 月 15 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发布公告,下调各个期限的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1.25%、1.45%、1.65%、2.15%、2.65%,均下降 10 个基点;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60%,下调 15 个基点。
为什么下调?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主因为 8 月 22 日 LPR 的下调,当日 1 年期、5 年期以上分别为下调 0.05、0.15 个百分点。
2022 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 央行表示。
当时,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就下调了部分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而自 4 月之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又历经了两次下调,先是 2022 年 5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保持不变,五年期 LPR 下降 15BP;再是 8 月 20 日,一年期 LPR 下降 5BP,五年期 LPR 下降 15BP,再叠加十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因而市场对此轮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调整已有预期。
据第一财经报道,随着上述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加入下调队伍中。
有什么影响?
中泰宏观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使得 LPR 下调对银行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减弱,有助于银行利润稳定。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偏弱,存款规模高居不下。而央行调降 LPR 推动银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使得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因此,多家银行为了控制负债端的成本,不断下调存款利率以减轻负债端压力。
中泰宏观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则客户在银行存款的收益和意愿会相应下降,可能倾向于将资金用来消费或者转而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当下社融增速和 M2 增速同比的剪刀差仍然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资金在金融市场淤积的情况仍然显著。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而 “存款搬家” 同样会使得资本市场因此受益。
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曾表示,在当前贷款利率历史低位,需要从银行负债端着手为银行减负,以保证银行健康的内生资本积累能力和长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宏观上,银行业经营是资产驱动负债,贷款创造存款。所以微观的存款竞争会形成宏观上囚徒困境,过度竞争更多带来的是价格的上涨,而不能带来总量的提升。”
据北京日报报道,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但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从国外看,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存款 “负利率” 现象。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距离零利率和收费管理不远了,一种可能性。
很明显后面几年基本走势,也和我说的差不多。。。地产 30 年萧条开始,腰斩不在少数,倒逼房产税出台,今后存款利率低于 1.3% 甚至负利率,贷款利率低于 2%,公积金政策消失…… 文章中不早就详细说了么。
这不是正按我今年初就说的走势一路在发展么?文章早说清楚,各种股票期货外汇,投资投机方面的大局,一目了然。
我基本不去看那些高赞回答,从答主到回复,里面的人除了情绪就是无知,看了都会降智。也就是些耗材命。
看问题看核心,看本质。那股票期货外汇的投机投资市场里面的各种坑,就能一眼看穿看透。
======================================================================
这是老美的阳谋,说了 N 次了。(2022 年,3 月)
这一切都是阳谋,,中国,股 房,汇三杀,这波绝对不亚于 08 年危机暴跌。
美国这次想搞个大得,估计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全部耗尽。
逻辑是这样的,
逻辑 1 美元潮汐要回流,对它最大的阻碍就是有另一个大国吸引资金流,那个国家本币跟着升值,就会影响到他回流,因为资金可能中途跑到大国去了。
逻辑 2 某大国是外贸制造业为 3 架马车之一,其他 2 架自己基本干废了,那么就集中火力轰击他外贸。
逻辑 3 小弟日本是其邻国,也是制造业起家,放他出来开启货币主动贬值,
逻辑 4 东南亚一众国家都是制造企业居多,那么大家都开启贬值模式,韩国等国不出意外很快会跟上。
逻辑 5 那么那个想升值来和美国夺取资金回流的国家,本币如果升值,但周边一众国家货币贬值,那么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大受打击。
两个结果,
1 死撑,大量企业恐怕拿不到订单倒闭,失业大潮叠加房地产泡沐,必然重创一波 。
2 跟着一起贬值,那么分流的资金必然重新回流老美。同时带动大量地产泡沐大的地区泡沐破裂 。
这是阳谋,你看得到但是躲不开 。
老美缩表,必然迎来通缩。还有好多人说老美缩表对中国没影响。知道什么是消费大幅缩减么?直接打击外贸出口型企业,而且是低端制造企业。海量外贸毕业生一步步走来。让 18% 的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是毫无疑问的。
市场就这么大,老美这次还开启印太经框,就是开启全面去中国化。 越南,印度崛起后面几年会大量替代国内低端。 墨西哥,拉美诸国也是老美扶持的对象。这又是就业最重的一头。
老美缩表 + 大量低端产业被替代。
老美联合欧盟,亚洲诸国,就是慢慢剥离中国。这是肉眼可见的大杀招。
中低端制造是很快就可以替代,外贸一旦被打击,失业狂潮叠加人口暴跌 + 老年化,以前的红利就会变成堰塞湖。
… 日元大幅主动贬值,这次就是要打东亚地区外贸,开启一波汇率战。
大量外贸企业寒冬将至,面临倒闭失业潮,
大量 “被毕业” 潮水般出现,互联网才是开头。人家是先知先觉最快的,
那些其他行业搞不清楚状况的群众还在吃瓜。
再强调一点,日元可是主动贬值,几周前我就说了,这种走势是主动的贬值,什么叫主动,就是知道要贬,一样会采用放任态度,那么就是说,日本方面做好了各种准备。这个几周前我就说了。
那么主动一定带有目的性,这个目的针对谁,针对什么,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来刺穿你泡沐的!哪个国家有最大泡沐?哪些个国家老百姓掏空 6 个钱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日本那是过来人,他太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了, 这家伙一直算计好了的。
============================
再更新点更深入的,想看我的以后我会说更多。。(2021 年,12 月)
说说大家关心的房地产方面的杀盘。
房地产 30 年萧条期已经开始,房价一路向下,偶尔反弹也难达前期高度了,前车之鉴就是日本。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大趋势势向下,不是简单再来次去库存就可以逆转的。
二手房会彻底停贷,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大量建筑工人都要转型,国家逐步剥离房地产在 gdp 的比重。
房产税还在路上,国家意志不以你几个跳蚤跳来跳去的发反对意见就改变,历史的车轮滚滚,碾压至渣。
无债一身轻,管住双手,减少不必要开支,再说一次,没有任何负债,不盲目增加杠杆负债,就是危机中最好的防御。
道理好简单且明显。
因为如果不剥离房地产比重,就会像黑洞一样虹吸打压其他行业,那么你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衰退,不赚老外的钱,那么你的收入就会不涨甚至下降,收入不涨房价就成无水之源,再空涨崩起来就没底。
你要收入涨,就必须转型搞高科技,高科技的钱又被地产吸完,不打压地产就没法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地产本就是钢筋水泥的低端的行业,大家都可以搞,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国际上更没竞争力,
如果说房地产的历史功绩,一句话概括,就是短时间内,合理合法的,把大量民间资本吸收到政府手里的一种手段。闲散资本聚集起来办大事。就是一种强心针做法。目前从各种情况来看,其历史使命基本结束,再靠它只能成为抱着毒药来解渴。
所以剥离地产短期看起来是阵痛,但是对于长期来说是转型关键。
日本当年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选择立马刺破,既保住中端,也保住了高端。
我们现在处境更难,日本 80-90 年代已经是人均 3W 个美刀的发达国家,2022 年我们才 1W 出头。
而且国际形势更加恶劣,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被各种围堵打压,高端制造被老美举起屠刀一顿砍废,中端和日本韩国欧盟一堆国家冲突竞争你死我活,低端又大有被印度,越南取代之势。
更要命的是全球开启了去全球化,WTo 岌岌可危。那么作为三驾马车唯一还能打的外贸也是肉眼可见的危机,海量工人毕业将可能不期而至…………
这就是一直依赖搞低端地产的后果,中间吃得油头肥肠的早就国外潇洒去了,留下些啥也不懂的小白还在拍手喊涨涨涨。
也难怪,他们主要就是被套慌了,胡乱上杠杆,负了自己承受不了的债务,因为好像看起来这几十年来发展顺顺利利,房子也形成了惯性涨价趋势,没有经历过危机,处处以为我们立马能赶超世界第一,你当时人家都是铺平了路让你超啊?
盲目乐观,大胆加杠杆,大胆贷款,大胆创业开店,最后一旦增速放缓,内卷加重,包括疫情,还有各种国内国外不利因素,断供法拍那是家常便饭,这还是危机才开始,就在这里喊天喊地了?
危机发展到最后你喊都喊不出来。
杠杆负债,被迫毕业,每天睁开眼睛就还房贷,没法了。看到别人说跌,心里那个悲。
但是你就算把每个唱空的人恨个遍,也无法改变现在国内国际的大环境呀。 日本韩国当年自杀的多少,跳楼的多少,还不是一样过来了。
改革和自我疗伤,哪会一帆风顺呢,必须得有炮灰呀。炮灰就是哪些盲目举债,认为房子是资产的,那是你负债买来的,叫负债好不好,你还希望大通膨来让钱不值钱,多恶心和心黑的人才这么来制造焦虑, 负债的人,在通货膨胀时,你的利息一样会涨,20% 利率了解下,而且危机时刻,大量失业还会加剧你的负债风险。
纵观二战后各国,有了稳定的五常和联合国,有了 imf 等现代金融组织, 主权稳定的民族和国家基本都不会发生恶性通膨或者金圆券这种事。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三遍牢记!
什么投资黄金,投资这样那样,还去抄底的,被那些抖音毒鸡汤一灌,在我看来这些人脑子都不太好使。
老百姓就别太惦记抄底,资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抄底你去抄底?特别是还有人高负债加杠杆抄底,那是直接会叫你继续穿仓,负油价了解下。
大危机还在后面呢,几周前我就说了日元开启主动贬值,就是要打货币汇率战,跟着就会带东东亚制造业地区集体贬值。现在果不其然,中国只能被迫跟进,资产贬值大潮不久将会席卷全东亚。
这次老美的阳谋非常明显了,就是要将你的万亿外汇储备全部打掉。
这次将是核弹级别的危机。好自为之吧诸位。
=================
必须还要再来爽文,
我以前分析国。2017 年后,土地依赖超过 65% 的城市,基本就是很难摆脱越陷越深。
毒药接着喝,停不下来的。
为什么?因为摊子铺大了,想停都莫法,
杠杆如漩涡,用了就难抽身,每次只有用更大的膏药去补前面的口子。
所以这些高依赖城市,必须看起来是每次都新高, 不然立马就死,这就是土地依赖症。
好日子在后面。
………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
再更……
不是说了么,土地依赖高的地区,不敢降,否则立马死硬,如同恒~ 大一样,恒~ 大就是那些过度融资的地方政府的缩小版。
为了借新还旧再融资,所以只能自摸,地价越摸越高,都晓得自摸会导致后面更恼火,但是还是得自摸,因为上一届留下来的继承贷,这一届你不接着贷是不行滴,否则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只能抱着毒药继续喝。
滨江集团和绿城,是这次拿地大头,都是杭州的本地企业,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这里自摸,白手套啊?!
有点能力的招保万金地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拿地了。只有莽子还猛起往里冲,背后原因是不得而知,或者不是拍就要死,自我恶行循环。
城投就不说了,政府喊多少,就是多少,自摸多高也得拿,不然工资可能都发不出来了,这能维持多久?
每一届自摸多了,传给下一届,大家都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一看吓傻了,莫得法,也只能继续自摸…… 相信再后来人的智慧。结果,借来的负债会越滚越大,到最后爆掉,反正不爆到各人手里头都烧高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借钱潇洒当然看起来光鲜,那是把后面几十年的钱都拿到现在用,当然潇洒,各种英明正确,各种宏大叙事,各种运筹帷幄给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呢,都是吃了时代的红利,而且是负债的红利而已,但是借钱是要有个度,太过了就会造成后面洪水滔天,居然还有一帮子人叫好, 傻子们还跟着羡慕,那些个借钱潇洒的主,哪个不是身边一群海吃海喝跟着红光满面的人,借来的钱不用还的么?等还钱的时候才晓得砍手断脚,树倒猢狲散。
不过呢,内债都不是债,苦一苦韭菜就对了,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韭菜开始自断根了。
内债虽然不是问题,但是现在世界不是你单一的,而是竞争力的社会,群狼环绕,大清如果不是八国一起上来捅刀子,还能坚持一百年懂不?
现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外部环境恶劣,你自己一堆问题,想稳住杠杆大泡沐,别怪别人拿着刀子来帮你破了。
所以话说回来,
土地依赖算低的城市,才敢降地价,自我调控还有上下浮动空间,谁撑的久才算赢。
====================
如果看得爽,就再更…………
黄教授都发言了,房地产开放商死得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才是常态,
现在与各类开发商相关的,一手二手销售,设计,渠道,广告,分销。 全都要死到剩十分之一,而且中间大量地产商只会采用提桶跑路的姿态。
这就是不破不立,没有一个行业在这种疯狂杠杆下还能全身而退。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
还有些傻子还以为国家这次还来兜底?没见人口断崖暴跌,各种外部环境恶劣么?去库存已经是掏空 6 个钱包。现在租金成本高得各类商铺都活不下去了。再涨点房价,
租金成本升高,大量做生意的都被租金搞垮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淘宝拼多多打得死实体,别得国家都是实体网购均分,因为国内畸形的租金,大幅超越了房子本身的价值,所以一旦再度被房价拉高租金,
恐怕就是大量商铺倒闭潮,失业潮席卷各地。连吹高房价的各类中介,我看租金都给不起。
再涨点?,我看本来就是摇摇欲坠的的餐饮,社商底层的那些 4S 店,大量商铺都关门大吉了。
我看那些盲目上杠杆的打工仔, 今天加大杠杆买房美滋滋,明天就 “被毕业” 法拍。
杠杆借钱一时爽,欠债还钱火葬场。。
还厚着脸皮要国家来利好,没见到恒~ 大,融~ 创等等诸多地产商躺地上哀嚎着,再给一次机会吧,这次一定好好卖房子,做个老实人,不再拼命上杠杆 ………… 一定好好学学企业管理,控制风险……
还有这个机会么?好多套牢的投资客炒房客,都哀嚎着国家再给机会,出去后再改邪归正好好做人,还有这样的机会么?
是个人都想跑,最后谁都跑不了,只有留着交房产税,或者断供法拍腰斩价出手。跑不掉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
更新,好多人说美股也要爆,简单普及下知识。(2022 年,4 月)
中房美股还居然拿来对比?根本毫无可比性。
说中房泡沐大,这是毋庸置疑,毕竟大家都开玩笑,卖掉中国一小区,可以买纽约几个街区,可以横扫德国半个州。笑,水泥值钱呢。
但是说美股泡沐大,都是些道听途说,炒股水平很差的人会那样看问题。美股历史上大起大落一点不奇怪,我预计这次老美道琼斯跌倒 2W 附近,但是人家多空都可以做,对冲基金也很多,美股走势是正常博弈的结果。从诸多经济指指标和历史对比看,标普 500 都不算什么泡沐,正常值附近上下而已。另外,股市不光看指数,你得看看是些什么公司。产品收割全世界的苹果公司,一个就抵得过全中国大半科技公司了。更别说
微软,谷歌,脸书,这些公司在,股价就算跌没了,他们会倒闭么?只要人才在,技术在,跌了后面又可以涨回来。这还光是科技类,老美其他芯片,医药… 化工,消费,制造… 世界级顶级跨国公司多了去了,可口可乐会爆么?强生,辉瑞这类大公司一抓一大把。 怎么爆?你公司的产品都卖不过别人,还要别人爆?
===================================================
2022.7.12 再更
后面咋办,下半年大量发债 ,什么城投债,各种特别债,谁买,当然银行出大头买!银行怕砸手里?
各种包装后再卖给接盘侠,就伪装成各种高端理财产品,再不然搞出一大堆基金,债基来接盘,或者一大堆各种信托公司来接盘。老美的次贷危机,有一样学一样。没什么创新的。都是这些路。
外观包装有变化,最后还是一样的烂里子,所以,
一定当心 22 年下半年开始各种你搞不懂的金融产品横空出世,开始火爆,各种广告吹嘘,但是都是击鼓传炸弹,当然先有一波人高呼买进赚大钱,然后偷偷跑路,留下一堆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白来接盘,最后砸手里,来个愿赌服输就完事了。
这些套路你牢记 3 遍,看我文章,不吃亏。到时候包装的精美的炸弹到处飞。睁大眼睛看好了。
反正这些理财包装后,你都找不到 “城投债 痕迹”,伪装成比银行存款利率还高的产品。因为存款利率大幅下跌是趋势,大家都不消费都去存钱了。
存款利率还能高么?说不定以后还会负利率,会走到这一天的,存款到银行,倒给银行钱,算保管费了。
或者就 1 个点存款利率,好多人还盘算年轻时找多少钱,以后存银行过舒服日子,笑话,你存个 100 万,1 个点一年 1 万利息,够都不够你一家人用的。更别说后面大概率可能零点几的利率甚至负利率。
否则日本为什么老来破产的多,日本就是负利率,存款都存银行没有收益,只能再工作,否则就是坐吃山空。
同时还有国内商贷利率也会进一步下降,3% 以下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实现,(现在是 2022 年)公积金这种中国历史产物迟早会消失。
东亚这么好个例子走在前面,人家踩过的坑我们一样踩,还踩得更重。
以前笑日本太傻,居然放任那么大的泡沐,现在看起来笑他人不如笑自己。
所以这波看起来肯定股市要承担不少风险。前面三遍是说管住双手,降低消费,不要负债,
现在多加几条, 看清形式,少参会与高利投资陷阱,因为后面有各种包装得很好得炸弹等着你。
这次就是东方版次贷 2.0.
危机才刚开始,还早呢。2024 才是大坎。
22 年要钱,23 年要命,24 年要…………
最后还是要唠叨一句,
客观规律走势不以我的预判言论为指导,如有雷同,纯属实力。
笑……
股票期货外汇,付费提问。一个回答就可能救你。
降息对股市是利好!对于公众来说却是利空的坏消息!!!
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讲,从稳定经济增长角度来讲,存款利率下调其实是在我们预期当中的。
道理很简单,现在银行有点撑不住了,贷款利率降得很低,贷款利率降到三个多点,最优惠率到降到三个多点,还没有人愿意贷款,很痛苦。
但是存款利率没降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不断降,银行就没法赚钱了。
虽然很多人说,贷款利率再降也没有人愿意贷,但是你降的足够低的话,终归会慢慢会有人贷,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由此可见,存款利率的下调,很明显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一方面是进行储蓄一直是中国人的固有习惯,虽然国家降低了存款利息但是中国人本身喜欢存款的习惯不会改变,同时在疫情影响下,大家时常足不出户,消费不出去。哪怕存款利息减少,还是会进行存款取得微薄的利息。
同时由于贷款利息的降低一些小银行不如国家银行一样抗风险能力较强,无法通过用吸引消费者的贷款业务获得更多的利益会使小银行无法生存,直至破产。相对而言人们会更多地选择国家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银行的被选择率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消费,国家也希望大家把钱拿出来消费。把钱投入到实体行业,让资金流转起来,不要再存银行。
毕竟民众将钱全部存入银行,用于消费的货币就会减少,良好的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关系缺一不可,消费者将资金大部分用于储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企业就无法获得利润从而发展,会使整个社会经济市场不景气。
不过经历这次利率调整之后,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处于最近几十年的最低水平。
你还会把钱存银行吗?
说明银行都迎接寒冬了
经济不好喽
想起了 上个世纪 日本泡沫过后民众不敢花钱,钱都存银行,然后银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收保管费。 历史啊历史。
幸好我没钱存银行。只有负债。
一样的措施放美国早被吹成经济强心针了,放在牛马国真是升必输,降亦输
都给我花钱,买房买车吃喝玩乐。
永远记住,除了你的亲哥,但凡带个表字的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银行也必在其中。
企业越不缺钱,银行越是跟在你后面,手机给你换上、茅台给你喝上、茅台月饼给你吃上,就想让你朝他借点钱。
企业越是缺钱,你就是给经理换手机、送茅台,他也不会借给你,因为决定他地位的是他的 kpi,没有地位他什么也不是,高风险的事他不做。
现在为什么降息?我就问你两个问题,你看了必懂。
1、之前借钱的多还是存钱的多?
2、现在存钱的多还是借钱的多?
为什么我问的两个主语位置不同?
之前借钱的多而利率不变,所以他赢了;现在存钱的多而利率降低从而成本降低,他又赢了;本来未来就要借钱的,降息扩大了贷款销量,他还赢。
三赢奉上。虚拟经济不生产,他做的是服务业,不割实体经济的蛋糕怎么活?
白花花的银子怎么可能给 Q 人,即使给你也是为了利用你。用你怕没钱的恐惧,和对钱的欲望,让你努力拼搏,他的路虎才能换宾利。
什么利率是市场决定的,为了调节经济之类的,谁爱信谁信。
你问我有什么办法?没有。没有体量、没有资本你哪来的议价权?这是世界通用准则。你即使不消费,他也有的是办法让你的钱不值钱!
是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如果没有疫情,这种手段是否有用还犹未可知,但是现在疫情当下,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可谓是摧枯拉朽,你就算放在银行一分钱的利息没有,我们老百姓也要存钱啊,危机意识不能没有,当然有钱的另当别论,反正说破大天,无论如何,手里有钱,身无外债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状态不是吗?
但凡材料没得炒、房子没得炒,接下去就只能炒股票了。
1993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15 年都是大行情,7-8 年 1 轮
今年 2022 年,大半过去了,剩下就 2023 年了
信不信由你
不就是大喇叭喊着让大家别存钱了嘛,都去消费投资。
我刚刚就被消费了一笔。上个月一次性回国,八年来的旧衣服裤子鞋子虽然都是平价货,但是没破没坏,想想回国的工作还没敲定,经济环境又这么差,不舍得扔,索性和专业书一起打包邮寄了。
回国的时候浦东机场入境,海关申报那里我问什么东西需要申报,工作人员说没有烟酒奢侈品就继续走,我之前对分运行李一无所知,白痴的放弃了走申报通道。其实我随身行李除了电脑也都是书,衣服,被单什么的。
没成想一回来收到邮政的短信说我的邮件要交税。尽管成都不知道要封到哪年哪月,一个月之内不交税就退回。不想退回在线交,50 块代办费。20kg 包裹,一堆旧衣服旧鞋子(都是穿了七八年肉眼可见的旧),在 1000rmb 的免税额度下,税了我将近 300rmb。
我真是没想到,就几件穿了八年的旧棉衣旧鞋子旧裤子,海关眼里光是税就值 1300。
既然旧衣服这么值钱,那我还消费个屁,这些衣服鞋子没穿破之前我不可能再买了。银行利率就是降到 0 我也不买了。作为牛马,能吃饱就不错了,还讲究什么生活质量啊。
昨天客户经理通知的,仅仅是一天的差别。
天天在这信号信号,你是信号枪吗?
有钱人不靠存款利息挣钱,没钱的打工人只能存银行挣个早餐钱,现在是让我们把钱取出来去吃顿大餐,然后每天的馒头不用吃了。
恶意存钱
凛冬将至,各位守夜人,还是继续捂好我们吃隆江猪脚饭的钱吧。
卖保险箱的要笑了
昨天去菜店取菜,正好有房产中介在做地推,展示附近的房源,于是聊了几句。
「听说现在认房不认贷了?」
「是的,今天农行已经可以办理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多买一套房子了?」
「差不多吧。」
「那这政策刺激的还行啊!」
「可是刺激没用啊?」
「为啥?因为没钱么?」
「可不是,现在天天捅嗓子,哪有钱。刺激归刺激,大家手上还是没钱。」
记得有人说 2020 年是这十年中最好的一年,或许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现在的世界动荡,经济走向不明朗,失业率攀升,作为老百姓能怎么样呢?
只能将钱袋子捂得更紧,能不花的就不花了,毕竟教育,医疗,养老三座大山还在,而活下去才是基本。
国家在鼓励大家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对于有消费需求的人来说,倒是可以去消费,一方面存着确实会贬值,早花早享受,还促进了消费。
钱币投资没了政策,换一些其他的稳健投资会很合适,比如黄金,比如教育。
但寒冬估计是大趋势,如果你本身工作没那么稳定,还是多存点钱。
哪怕钱贬值,它的通用性也是比其他投资要更好的。
我没钱存,也不指望那点利息,只要你能保证我的钱还在,如果没有了,那我没剩下什么了,那我就只能犯错了
我所热爱的生活,不由消费主义定义
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上午才看到这个数据的解释,0.07% 的人占了 81% 的存款
为了保房价,汇率可以不要
今天早先时候,各大银行发布通知进一步下调了存款利率,3 年期降低 15 个基点,终于银行也挺不住了
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我们的金融体系正遭遇严重考验,但归根结底还是银行过惯了好日子,是时候站出来承担责任!
1
过去的二十年,受益于国外产业转移,外贸高速增长,国内的经济迎来飞速增长,我们的银行业在资金和产业中间架起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因此银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是也导致了我们的银行转型缓慢。我国的银行盈利还停留在传统的吃利差模式,即吸收低利率存款,高利率放贷
上图是 2021 年宇宙第一行的营收情况,公司和个人的金融业务加起来超过 85%,这两项正是主要的利差收入
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个利差的空间被不断压缩,去年同期房贷利率最高超过 6%,而今年房地产遇冷利率已经降至 4.15%
2
从上半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居民的存款意愿进一步加强,而贷款意愿明显减少
6 月末住户存款规模为 112.8 万亿元,比年初时增加了 10.3 万亿元,同比去年多增 2.9 万亿元。企业的存款规模是 74.9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 5.3 万亿元,同比多增 3.1 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6150 家。贷款余额 9258 亿元,上半年减少 165 亿元
如果大家对经济有信心,应该扩张投资,贷款余额会一直保持增长,但是这一次余额却在减少,说明大家在提前还款
老百姓都在紧紧捂着钱袋子,生怕多花一分钱
于是银行的压力来了。目前银行账面上还能保持亮眼的营收数据,是因为前两年的存量贷款利率还保持高位
3
面对滚滚而来的新增存款,银行的负债在增加,而贷款业务量一直在下降,大家还在提前还款,营收收入进一步下降,
我们的银行自然有办法解决经营困难,银行果断减负,减少存款利率
这种状况的极端情形是日本的负利率时代,即存在银行的钱,甚至需要支付管理费用
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吗?我觉得不可能,至少在我看来,我们的社会总需求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很直观的例子是今年夏天,我们遭遇了严重的电荒。恰逢旱灾,高温炙烤,空调成了最畅销的电器
管中窥豹,据统计我国老百姓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而美国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冬天供暖和夏天空调
我国长江沿线的老百姓同样希望在冬天供上暖气,所以我们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需求见顶,只是短期内遇到低潮
4
美元加息,全球进入通缩通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出口遇冷,所以接下来必定是刺激内需
否则制造业生产的商品滞销,工厂就要裁员,裁员之后社会需求进一步下降,工厂就要进一步裁员直至倒闭,形成一个收缩的闭环
银行需要扭转国内的通缩预期,降低利率虽然是为了自保的无奈之举,但是客观上刺激了居民的存款进入消费市场
利率的下降让市场的资金成本不断下降,很快保值增值又会被老百姓提上日程,大家会重新配置资产
还有一部分人会拿着优惠利率的资金,可能没有合适的投资方向,就选择了稳妥的买房,既然三四线城市不安全,那就去一线城市吧
总之银行在这一次危机中需要实实在在让利,比如存量贷款可以松一松。好惯好日子的银行,是时候放下身段过点苦日子,和大家一起共克时艰吧!
朋友圈的
最近收到的网贷额度短信倒是越来越多了,看来都在愁把钱 “借出去”
政策方向上左右摇摆,灵活应对。
今年年初时,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了上调,主要是贷款规模扩张较快,为保证资金供应,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没想到的是,上半年各项存款增长超快,增加了接近 20 万亿。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增长较快,房地产支出减少。更大的一块是企业存款增长超出正常范围,投资意愿不足,或者像有些信用性贷款可能就没有使用,纯粹是为银行付利息了。
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促消费。反正一个基本的逻辑:钱不动了,经济就躺平了。这样的后果还是要努力避免的。
银行的主要任务永远是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不出意外的话,其他银行也是会跟进的。那具体少了多少呢?分不同的期限不太一样,比如说定期存款里面降得最多的是三年期的,降了 15 个基点,从原来的 3.15% 变成了 3% 的利息,而其他期限,也降了 10 个基点,就连活期存款都降了 5 个基点了,因为活期之前总共利息才 0.3%,也就是 30 个基点,真没法再降更多了,因为毕竟咱们国家还没到让人存款倒亏钱的地步。那这个幅度是什么概念呢?每降五个基点就是 1 万块钱,每年的利息少五块,看着是不多,也就是能买瓶饮料的,稍微贵点的雪糕可能都买不起,但是蚂蚱腿好歹也是肉吧。那为啥这个时候要降息呢?我们知道银行是干嘛的,主营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当然存款的利息会低一点,贷款要高一点,银行就靠吃中间的这个利差。但是上个月,央行下调了借钱给银行的利息,就是 MLF,之后各大银行就跟着下调了贷款的利息,那么贷款利息降了,存款的自然也就跟着降了。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这不公平吧,怎么我之前将的那个房贷利息要等到明年的 1 月 1 号起才下降,可是个存款利息的下降却是立刻就执行了呢?其实这是因为定期存款利息是看你存进去的时候是多少。以后不动的,比如说如果你在两年前存了一笔三年的定期,当时说好了 4% 的利息,那你到期取钱的时候都还是按 4% 来执行的,但房贷的利息是这个利息下降他跟着降,涨也跟着涨。当然你今天再把钱存银行或者申请房贷,那肯定就按最新的这个利息来执行了,那未来我们的利息还会再继续降吗?反正从目前世界主要的经济体的情况来看,咱们中国的利率水平还是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速相对比较高,那未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按照其他国家的规律,利率还是有下行空间的。未来我们大概率会看到社会整体的利率水平继续下调。那么利息降了,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首先你要想先赚一大笔钱,然后躺在银行里吃利息过日子,这个事儿可能越来越有难度了,因为利息越来越少了。更别提有的发达国家真的是负利率了,纯款还要倒贴钱。其次就是理财, 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在想找点安全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难了**。不过还好,这些都是有钱人的烦恼,对咱们大多数人来说,现在就差有钱了。**
我看到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事对于我们个人的影响
其实我感觉影响并不大,一个基点就是 0.01%, 没错,就是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
假设你有 10 万,调整前存 2 年的利息收入是 100000×_2.75%_×2=5500 元
现在 2 年期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存 2 年的利息收入是 100000×_2.65%×_2=5300
那么利率下调,存两年也就比之前少了 200
请问这 200 块钱的差值,会影响这 2 年你的消费支出,投资决策吗?
根据刚才这个小小的假设计算,大家应该就能明白,当你的本金本来就不高时,这种调整对你的影响几乎没有
那么对于有大量存量的机构,比如 5 个亿,下调 10 个基点就是 1 千万的差额(按照 2 年期算)
比如一些基金,没有好的投资标的,会把钱放在银行,因为利率的降低,就相当于存在潜在的损失,那么这笔原本存在银行的钱,就更有可能被赶出来投到其他市场
从而逐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
所以这个事对我们个人并没啥直接影响,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影响到整个社会,还是希望能把这笔释放出来的基金引导到健康的产业吧
吓死我了,眼花看成多家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还以为遇上强盗啦
不知道干啥!大家都在找项目,钱开始找项目啦,有能耐的上!
觉得自己能耐的也上!
贷个几十亿,你就是爷!
哈哈
敦促玩金融的赶快投资实体。
穷人该存就存,难道稀罕银行几个利息钱吗?
今年的通货膨胀系数 2-3%,存钱进银行不仅不挣钱还要赔钱,各位朋友们,凛冬将至!
不花? 不花是吧?都别想存钱
这个反正就是教科书式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赚的钱少了,贷款成本低了,一般经济下行时常用的手段。
其实通胀压力山大,上次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出来吹过风说下半年的物价会涨的厉害要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常规操作之一应该是加息以控制通胀。
如何看待国家发改委称「今年后几月到明年一季度,国内物价水平可能比前几月略高一些」?具体原因是什么?
只能说,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的博弈下,顶层选择了保经济。
但是普通百姓的日子却更加难过了,医师公及垄断央企等铁饭碗外,工作都是朝不保夕,股市基金对着平头百姓割得稀里哗啦,真的存款要是利息多点反而是好事,至于贷款,工作都抖抖霍霍还借什么钱,教育医疗养老哪个不是用钱大户,没有一点微薄的存款大概骨灰盒都要买不起了!
至于把存款拿出来拉动消费之说,答主做过推算,普通居民手里存款人均才 8 万,而且已经和首富们平均了哦。这点蚊子肉苍蝇腿的数据顶层不会看不到,也就是消费不足的本质是没钱叠加低福利叠加高失业,降息拉消费这个结果可能会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不明显。
小虾米露丝:不是舍不得是没钱花——从存款数据分析消费内需乏力的现状
先降的 LPR 主要还是为了房地产可以去库存,强弩之末各种手段都试一把。
白花花的银子放在穷鬼手里
造孽啊!
今年 4 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在 8 月 MLF 利率和 LPR 分别调降之后,自律机制成员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水平也在市场的预期之中。
因为前期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如果存款利率没有对应调整,银行压力很大。存款利率下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银行的息差压力,降低负债端的成本,有助于银行经营保持稳定。所以我们也能看到 9 月 15 日在 A 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中,银行板块扛住了下跌。
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也能够刺激银行增加投放贷款,有助于宽信用政策的落地。对居民来说,存款利率下降会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一方面有助于提振消费,另一方面随着后期风险偏好修复,也能够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资金。
卖不出好价儿,尽量不进货了
对个人来说,利率不管多低都得存,毕竟存款本来就是用来应对未来风险的,而现在看来,未来的风险只多不少。
答案是存外汇
RMB 的存款利率下降了
但是商业银行的美元 港币的存款利率涨了
虽然个人外汇业务大面积关闭和金融管制
但是还是有需求的 汇率低点的时候考虑下
现在的汇率不合适 但是过往有持币的很划算
例:南 xxx 银行 美元 3.9% 港币 3.5%
尊敬的客户:我行个人港币和美元存款利率再提升,港币 13 个月存款最高优惠利率 3.55%,美元 13 个月存款最高优惠利率 3.90%。澳币、英镑、加币存款利率也有优惠,具体可垂询网点或客户经理,利率如有调整以最新适用利率为准。
刚好今天 15 号 这个月又白领了 再怎么刺激也好 我是不会消费了
把房价再继续搞上去啊,全国均价 10 万一平,多好。国富民安
不买房
就继续下调
不行就负利率
总是有方法的
总不能大家把钱拿去
投资大 a 吧
那前段时间存少了
刺激消费!
信号就是刺激消费,增加流动性,让人们消费,买车买房,一句话,就是要你把钱花出去。
兜里有那么多闲钱,然后房子也是的刚需,你调不调利率,我也会找一个好的地段,好的价位,然后买一个足够大的房子。
目前什么阶段,疫情怎么个走势还不明朗,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钟南山也不敢拍着胸脯说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然后就是人们的观念在改变,经过这一遭以后,都知道多多少少要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普通人就把钱存银行了,虽然不能抗通胀,但起码事态不好不至于挨饿。真要是变成了房子,形式不见好转,苦的还是家人孩子。
赢麻
这个大环境谁敢消费啊,除非明天不过了。
我倒觉得这个时候银行 最该做的应该是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然后将资金贷给资金紧张的住户和开发商,帮助他们度过眼下的困难时刻………
不要想着全民发钱了,均贫富等下辈子吧。
促销费!
哎,生而为奴,有有什么办法呢,不是说好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吗?
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是势在必行。
没看到为了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接着贷款利率下调。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要匹配,要不银行怎么能双赢呢。
所以此次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也是大势所趋。
疫情原因,经济形势不好,各行各业都在苦苦支撑。
希望政策对经济有所刺激,中国早日走出经济低迷的迷雾期!
加速外汇储备的流失,加速人民币贬值
促内需促消费呗,至于效果个人不看好,口罩不除,啥政策都白搭~~ 哪怕给一个除口罩的预期时间,都比降息强~
作为普通人,银行降息个小数点会想到去消费?
最多骂一句银行真黑,然后把这个月的小钱钱放到风险高一点的理财产品当中去吧。
宏观经济差 — 市场无信心 — 百姓只能存钱(小银行不敢存)—- 大银行为了利润 —- 存款降基点
股市开始跳水了,光伏血流成河……
艰难、降低消费、养生、看戏
烦死了,直接给资本家每人发个十万亿得了,还要发展什么房地产,新能源,
科学养猪,勾结外国资本家学的坏样戏耍老百姓。
释放的信号就是 “蒜你狠”“豆你玩” 尤其是 “花生高”“猪坚强” 这些词又要多次出现在媒体上了。有仓库就屯点,没仓库就轻仓买一些花生期货等人抬轿子呗!
《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
【睿问财讯—国内】
—http://CnBays.com 湾区中国 | 睿问商务 ReveMgt
9 月 14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国有大行将于 15 日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存款等负债端成本,并逐步传导到贷款等资产端,最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据悉,活期存款、一年期至三年期等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降幅不一。有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确认,内部已收到相应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2022 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参考上述标准,9 月 14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2.672%,从 7 月初的 2.856% 不断下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连续下降。1 年期 LPR 在 2021 年下降一次,降幅 5BP;2022 年以来下降两次,总计降幅 15BP。8 月 22 日 LPR 为:1 年期 LPR 为 3.65%,5 年期以上 LPR 为 4.3%,分别较上月下降 5BP、15BP。
http://CnBays.com 湾区中国 | 睿问商务 ReveMgt【国内财讯】综合国内权威财经资讯摘编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文章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银行不哄你了,买黄金还是买基金?
你们都别存了,再这么存下去,银行都要开始收保管费了!
还能哪些信号,现金流动性差呗,街头巷尾的公司商店除了饮食的都倒闭了,人们也不消费了,降低利率就能促进消费吗?不存在的,利息少就少点吧,只要本金还在就成。。。大部分人的心态都这样吧我觉得。。。真的挺难了。。。。我们这国企都感觉快要倒闭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释放了焦虑的信号。
储蓄增加是有利于长期投资的,但是为什么要着急把资金挤出来?猜测是为了增加短期货币流动,为市场注入一些活力,顺便收割一把。
可是把钱赶到别的地方去,也无处可去啊。公共支出被某些群体 LD,与你我无关;货币扩张给通胀再加把火。
之前降贷款利率,这次降存款利率,表面上增加了货币流动量,实际上流动性陷阱已经形成,刺激无效并发生了挤出效应,个体经济投资借贷的实际成本反而更高。
消费成本在增加、生产成本也在增加,投资、消费意愿越来越低… 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大人们该想想别的办法了,书上写的招已经不够用了。
现在,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总供给都在缩减,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就目前这毫无希望的前景来看,个人判断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进入经济滞胀阶段,比通胀或者紧缩更恼火。
老爷们嫌日赚一亿还不够多
再苦一苦老百姓
不管怎么降息,我还是把我的那点小钱放银行。
去年买了点基金,年初买的,到现在还没回本,被套牢,亏了 2 成,怕了怕了
公司裁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头上,怕了怕了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养老医疗都是大头,手里没有点钱应急心里害怕
娃要读书,每个月的开销又多了几千块,再穷不能穷孩子~
那点小钱虽然不多,但是放在银行,通胀通缩的亏一点,但至少 5,6 年内变动也不会太大。总比直接消费掉,投资了亏掉强。。。
我觉得应该分阶层刺激消费。。
这不,今天我还看到票圈说有人卖苹果 14 的,一群有钱人预定了,哪怕加价 2000,照买不误,应该想办法刺激这些人多消费啊。。。平民老百姓本来就生活不易,就不要再折腾了~~~ 哎~~
我即使把钱赶不出来,我也要少付点利息
大 A 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除了银保地,全面下跌。
随时失业 + 近乎为零的保障 =
负利率 20% 都不敢花
加上一众投资品花式暴雷暴跌
这波利好黄金?(笑
存款下调也就意味着银行本身的资金收入也减少了,相应的他当然不想给你吃这么多利息咯,部分资金链都已经断裂,还在苦苦维系中,我认为银行收入减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购房贷款资金来源减少。受疫情持续的影响,房价持续跌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而不买房,不给银行放款收息的机会,所以现在各大行都持续降低房贷商业利率,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部分服务行业目前融资需求不足。很多小型的服务业收到疫情的摧击,几乎已经翻不了身了,这使得越来越多有想法做小型服务业的个体或企业望而却步,不敢走银行借款做生意了。可能大型服务企业还能继续下去,但是银行散失了小企业群体;
不管如何,金融行业依然是强势行业,其他行业要没落,我信,他要没落,不可能。
个人觉得,当前最最重要的是要提振消费信心。如何提振?当然是解决后顾之忧:比如更加完善医保,完善养老,明确疫情防控政策未来的方向,给群众一个明确性预期和期待。这样我觉得钱才敢拿出来投资消费。
释放了经济不行的信号。
经济越好,发展越快,资金缺口越大,收益越高,贷款利率越高。同时存款利率也会高一些。——因为资金太多,贷款差空间足够,同时国家不缺你存在银行里面的仨核桃俩枣。
经济差就直接把上面的弄成反义词行了。同时国家为了刺激消费,也会降低存款利率,一万块放银行一年 600 利息,跟一年 100 利益,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15 年余额宝刚出来利息是 6-7%。现在破 2 都困难。
19 年银行贷款公积金贷大概是 5 厘左右。
今年电话推销已经到了 3-4 厘。也就是年化 5%
那我存五年?
买房是不可能买的,大额消费那也是不可能的。
存款太多,不缺存款,存贷比不合理了
房贷利息使劲降降,居民就比以前敢消费了。降息也是存着。
除非调到负利率,不然就现在的环境,有钱的一样存,没钱的又不考虑这玩意儿。
为啥要下调利率,其实就是因为现在银行存款越来越多,但是投资找不到地方投资,投资两块去处不是股市就是楼市,为啥当年 08 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时大家分析为啥美国一下就崩了却没带崩中国,那是因为当年美国民众的杠杆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个储蓄国家,人均储蓄世界第一。只要有钱在手,抗风险的能力就很高。后来国家为了发展强行搞起来了房地产经纪,全国的房价节节攀升导致了现在中国的居民杠杆也达到了一个顶点的位置。这也是为啥金年来断供什么的新闻不绝于耳的原因,负债高了,储蓄低了,抗风险的能力没了。全民高负债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高负债,但这借的钱都跑那里去了?钱总有个去处吧,以前房价一直涨,楼一直建,钱一直在滚动,流动性起来,投资一直在扩大,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钱一直有地方去。现在中国的股市就不说了懂得都懂,而房市已经无人接盘,这就变成了钱没地方去,自然就在银行堆积起来了,存款就一直会显示一直增加,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的是存款增加了吗?大部分 30 年贷款买房的人实质是透支了未来 30 年的消费能力,这部分钱花出去已成定局,举个例子比如有 10 个人,原来大家都是有 10 块钱,现在有 A 个人花 10 块钱做了 B 卖给其他 9 个人 C,C 借钱 100 块钱买也就是把未来的钱给了 A,A 就有 900 块,如果 A 继续花 900 扩大规模做 B 物卖,这时大家的存款没变,因为钱在流通即在 B 处,C 继续借钱买,这个人就越来越有钱,但是 C 越来越穷,最后真借不动,也买不动 B 了,那 A 看到这情况就不做 B 了,但是因为 A 也没地方花钱了,只能把钱存起来了,看起来存款就多起来了,但实质 C 并没有存款并负债垒垒,C 的负债就是 A 的存款。所以存款利率的调整只对 A 有用,但是 A 是小头,没地方投资花钱,C 是大头,但是因为已经负资产,没有存款,利率怎么调都跟他没关系。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表面上看居民存款不断增加稳中向好,实则跟中等收入陷阱一样,存款跟大部分人没关系,都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上。所以不管怎么调整结局都是一样的,因为流动性没了,这也表现在除了必需品吃的物价飞涨,其余的都涨不起来。因为大部分人未来 30 年的钱都掏空了,未来 30 年的钱全集中都小部分人手上,大部分人只能选择躺平低消费,饭得吃,不吃要饿死人,但衣服缝缝补补还能再三年,总归大家都没钱了。
这也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高经济增长是靠快速攀升的负债增长起来的,就像你年收入 10 万,给银行借了 10 万块,你跟大家说今年我收入了 20 万,这并不符合逻辑,但表面上确实今年手里的钱多了经济增长了,这其实也相当于我们透支了后面几十年的 GDP 来支撑之前 20 年的 GDP 快速增长,出来借的总是要还的,不然为啥日本躺平 30 年,所有的指标都是躺平状态,因为他们这三十年的 GDP 都被当年给借走了,当年能多辉煌现在就能躺多平。逻辑是这么个逻辑,当然如果科技变革大爆炸,比如突然可以移民火星,可能真的我们未来的征途在星辰大海,这就能把钱又滚起来,因为星辰大海是新的投资点,股市楼市不重要了,现在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干脆把利率调成负的大家不是都去花钱了?
我就是不消费 你能把我怎样?
我现在每天都会接到房子要不要贷款啊之类的电话,利息真的超级低,基本上每天三到五个,让我很是怀疑到底是不是诈骗电话啊
为什么不是直接降低基准利率?
虽然我们贷款利率高,但我们存款利率低呀,WIN-WIN
继续艰苦奋斗,不然花出去的钱怎么挣回来呢?工资又不会涨……
不是小赢,是大赢。
利好洼地小将,存款越少收益越大。
大致释放了如下信号:
1. 这条消息释放了极强的文字信号;
2. 这条消息发出来的时候一定使用了网络信号;
3. 我早上在看这条消息的时候用的是 WIFI 信号;
4. 当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消息的时候,我在地铁上,用的是铁通 4G 信号(未必);
5. 当我决定写答案的时候,我在地铁外了,手机显示我使用 5G 信号;
6. 马上要扫场所码进入公司,大概率在电梯会没信号,而进入公司又是 WIFI 信号。
我都看着字典开始瞎说了,我还关注你降息?
我还咋关注释放的信息。
我坚信这是暂时的,总会涨回来的,除了利息。
这是打名牌了吗?
不过这有用吗?
还是说他们在第五层?
欢迎来到 “鹏城投基”,今天咱们聊两个话题:市场,银行。
9 月 15 日六大行下调存款利率,今天多家股份行跟进。两个关键问题:是否意味着 “全面降息” 周期开启?不讨喜已久的银行现在值得抄底吗?
1. 是否意味着 “全面降息” 周期开启?
回顾 2014 年,当年开启了 “全面降息” 周期:
(1)先是年初开始地产限购政策逐步解除、政治局会议频提支持合理住房贷款需求等,
(2)然后 11 月开始正式开启连续降息周期(6 次降息累计下调 1.25%,持续到 2015 年 10 月)正式 “全面放松”。
政策大幅宽松对银行确实有刺激。银行板块迎来一个大幅上涨的阶段,即 11 月底 - 2015 年 1 月初,期间涨幅超过 50%。
8 月下旬以来,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也出现了一些信号,比如:
(1)5 月以前 LPR 的降幅每次都在 5bps 左右,且 5 年期 LPR 仅下调 1 次(5bps),但是 5 月、8 月两次 LPR 下调 5 年期 LPR 均下调 15bps,且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下调了 20bps。
(2)9 月 15 日、16 日,各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除了有缓解银行净息差的官方关怀外,也有引导银行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的考虑。
(3)9 月份以来郑州等地 “保交楼” 举措加大等。
于是,一些分析师研报提出来 “全面降息周期” 开启。
嗨,想什么呢?我想先泼两桶冷水:
(1)2018 年开始,货币政策回不到 “大水漫灌” 的时代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房住不炒”,之后货币政策多次重申 “不搞大水漫灌”。现在再搞大水漫灌,恐怕很难,代价也承受不起。
(2)本轮美国加息周期没那么快结束
2014 年美联储货币紧缩的制约是比较小的。而最近几个月,美联储正处于快速加息阶段。
根据最近几个月的美国核心通胀数据来看,通胀居高不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有分析师预计这轮可能要加到 4%。现在还是 2.5%。9 月份如果加 75 个基点,则到 3.25%,还没到顶。
**现在影响经济复苏预期的原因中,疫情反复,防控不松,这个时候放水副作用太大,也使不上劲儿。**所以,现在的政策更多还是在财政政策上发力。
**现在确实难,但大家一起熬,熬到疫情拐点和美联储政策拐点,再进行政策反击,可能效果更好。**地产到现在其实只惨了 “不到一年”,这个时候如果定力不够,好不容易形成的“房住不炒” 预期有望功亏一篑了。
忍一忍,经济质量比经济增速重要。
2. 银行股大行情的前提条件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足够 “惨”!
银行毕竟是周期行业。“足够惨”是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这个 “惨” 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板块赚钱效应、估值水平、银行基本面的预期等。
赚钱效应到底有多 “惨”?
昨天的文章中,我做了个统计。结果发现,上轮牛市中,电力设备涨了 284%,银行涨了 19%,最差的地产你涨涨了多少。-4.7%!你没看错,牛市中还跌了,真是见鬼了。再说今年 4 月底启动的这轮,银行、房地产分别只涨了 0.4%、3.2%,真是一对难兄难弟。比 “惨” 的话,其他板块确实望尘莫及。
估值水平到底有多 “惨”?
作为周期性行业,看市净率更合适一些。9 月 15 日,跌倒 0.52 倍,创了近 10 年新低。跌破 1 倍是破净,现在是接近腰斩了。
基本面预期有多 “惨”?
业内用什么指标看银行基本面的变化呢?最核心的有三个,一个是净息差,一个是不良率,然后是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和净息差主导了净收入。
资产规模主要看放款规模。
净息差好理解,银行主要干的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存款要给储户支付利息,发放贷款则收利息,简单来说就是吃息差。
不良率衡量贷款质量,不良率高意味着放出的贷款没收不回来,要计提减值,减少财报利润。
**对银行的悲观折射在对经济的预期上。直观地说,最近跟朋友通电话,也感受了身边人的反应,大家的经济预期都比较悲观。**8 月 23 日,华为老大内部文章说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企业家的悲观预期可见一斑。
3. 怎么跟踪银行行情拐点?
**银行的机会本质上取决于经济增速和经济质量。**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经济增速不错,经济质量也高。这种情况下,银行板块简直是躺赢。这也是巴菲特上个世纪对银行股比较偏爱的重要原因。A 股在 2008 年之前的那波牛市中,银行也是领涨板块之一。
**经济质量可以从产业层面看,有没有比较牛的产业,多不多。**最近三年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在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18 年美国开始打压中国高科技领域,能够被人当做对手,至少说明还是有一些实力。产业方面,我相信中国产业升级是大趋势。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对经济增速比较悲观。**最大的制约是地产和疫情。
2022 年以来地产投资和消费持续走弱,叠加清零政策,市场对经济前景非常悲观。但是,疫情已经持续接近 3 年,病毒毒性降低是趋势,相信未来两年内一定有大的改变。拉长时间看,这个只是短期现象。
至于地产,并不能一棒打死,即使在美国也很重要,只是我们国家对建安投资依赖太大。地产方面,过去调控举措太多,政策空间很大,托底应该是问题不大。
怎么把握银行板块行情拐点?回顾发现,经济企稳回升往往带来银行的机会。
**至于观察经济走势的指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是公认比较重要的一个先行指标。**对照行业指数表现,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规律,当用电量增速持续上行时,银行往往随之上涨。8 月份累计增速 4.4%,实现连续三个月回升。
所以,我对银行的看法是,配置价值已经出来了。大行情短期还看不到。但如果是看未来三年,我相信银行的吸引力还是不错的。
好,今天就聊到这里。下周一咱们继续。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原创不易,点赞鼓励一下呗~
存款利率下调加上货币贬值,那么言外之意还是更想更多的流动性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毕竟除地产外,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也更多缓解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增强市场的信心。
刺激消费政策。
最近几大国有银行又降息了,引发了一波 “挪储潮”,大家都开始咨询买点保险,做一部分能锁定利率的资产配置: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挪储的王炸产品组合,正准备挪储的朋友可以认真看看。
— 1 —
利率,真的要锁住了
先说一下:
利率,建议大家配置一部分中长期能锁利的产品,把它给锁住了。
因为再不锁,就真的来不及了,后面即使是买保险,利率一样的越来越低,它是跟着银行存款利率往下跌的。
2020 年和 2021 年,定存利率和大额存单分别降了一次(点击放大查看):
2022 年,连续降了三次(点击放大查看):
跟利率快要降秃了——相对应的,是中国人上半年存了 10 万亿:
因为大家都觉得经济形势不好,钱不好赚,所以尽量少消费,还是把钱存起来稳妥。
你这么觉得,银行也在这么觉得,于是就出现了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
从银行层面判断,长期利率是必然下降的。
所以如果现在给了你更高的利率,相当于就拉高了自己借钱的成本,还不如等你三年到期之后,再降一次利息,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跟你借钱。
所以,现在完全可以配置一部分,短期内用不到的钱、在中长期的保险产品上,锁住终身高利率。
— 2 —
高配版余额宝
最近大家都在问的高配版余额宝——万能账户,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灵活存:
有零钱存 1000 进去也可以,追加 10 万也 OK;
二是灵活取:
万能账户里建议放可以持有 5 年的钱,因为持有 5 年后,支取无手续费;实在等不了 5 年也可以支取,只是要扣个手续费;
三是本金绝对安全:
有保底利率,并且写入合同。
四是按现行结算利率结息:
结算利率在 4.3%-5% 之间,月复利计息。
万能账户的特点说完了,我们来看看这款传说中市场最强的万能账户:
为什么是市场最强呢?
因为它的保底利率是市场上最高的:3%;
现行结算利率是 4.8%;
同时它的手续费是市场全最低的,前五年分别是:
3%、1%、1%、1%、1%;
——记得我们前面说过,实在五年内要取也可以吗?
如果实在要取的话,那前 5 年手续费低就很重要了,
现行 4.8%,第一年存了要取不会亏,第 2-5 年取收益也尚可。
这样看,它其实就是一个高配版的余额宝。
适合用来存可以放五年的钱,是大额存单的完美替代品。
总共可以存多少钱?
有两个档次:
01 主险总保费≥30 万,万能账户无限追加;
02 主险总保费<30 万,万能账户额度 = 主险总保费
— 3 —
主险一定要好
万能账户都不是单独购买的,需要搭配一个主险,所以主险好就很重要了。
之所以叫做王炸产品组合,是因为用来搭配这款万能账户的主险总共有三款,完全可以按需选择,并且这三款都是神仙产品,买起来一点都不勉强,我按照放钱的用途分别介绍下:
01 用来做中长期规划的增额终身寿
如果主险的这笔钱,你觉得它可以作为孩子的教育金、但不一定会用,如果没用到的话,将来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养老金,那么你适合买这款可以灵活取用的增额终身寿**——长城明爱传承。**
我把它跟最近很多朋友找我买的吹爆全网的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放在一起看,竟然也能胜出:
这是全市场长期表现最优秀的两款增额终身寿产品,可以看到:
放 16 年,实际每年年化单利达 4.26%;
放 26 年,实际每年年化单利达 5.12%;
放 36 年,实际每年年化单利达 6.23%;
放 46 年,实际每年年化单利达 7.66%。
这两款我都在卖,为什么更推荐长城呢?
因为,它和弘康从公司背景看,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保险公司,
很多朋友都更看重保险公司的安全、实力、可靠,那么长城的国资背景更加适合:
02 想买养老年金
今年提前退休 fire 特别受欢迎,很多朋友是奔着提前退休、想给自己存养老金来的,那么长城有一款市场领取最多的养老金**——长城明爱金彩。**
以 30 岁的小姐姐为例,
每个月给自己存 1000 元,一年就是 1.2 万,
存 20 年,总存 24 万;
从 60 岁起,
每年领取 3 万元,每月领取 2596 元,作为社保退休金的补充;
领取终身,活多久领多久:
活到 80 岁,领取了 62.3 万元,是本金的 2.59 倍;
活到 90 岁,领取了 93.45 万元,是本金的 3,89 倍;
活到 100 岁,领取了 124.6 万元,是本金的 5.19 倍;
……
这款产品的本质是以写入合同、保证终身的本金高复利,来对抗长寿的风险;
避免老了以后,人还活着,钱花完了的长寿窘境。
03 想做一笔备用金
有的朋友不想做那么长的规划,最好是放个五年就能动用的钱,那么适合做一笔高现金价值的备用金**——长城山海关虎啸可以实现。**
这款产品的特点是,市场短期现金价值之王:
3 年交、5 年交——5 年回本;
7 年交——7 年回本;
要用钱:可退保取出;也可以不退,保单贷款 80% 出来,一边享受低息贷款,一边继续享受复利 3.5% 增值。
我分别做了 10 万 ×3 年、6 万 ×5 年、4.3 万 ×7 年三个方案,可以看到:
3 年、5 年存,都是 5 年回本;
7 年存,7 年回本;
全市场回本最快的高现金价值产品,
适合放 5 年可能就要动用的钱。
— 4 —
怎么买?
找我买,我协助你投保。
9 月 30 日前,总保费 30 万,万能账户追加无上限,你可以一次性追几百万进去;
总保费 30 万以内,万能账户可追加额度 = 主险总保费。
9 月 30 日后,总保费 50 万,万能账户追加无上限;
总保费 50 万以内,万能账户可追加额度 = 主险总保费。
看好这款王炸产品的,可以与我联系。
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 15 个点,你调不调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的影响, 为什么呢? 因这三年的疫情,导致很多人入不敷出,哪有钱去存呢?更何况支付宝与微信的货币型基金,随用随取。利率比银行的高很多。首选当然是他们了。
哎呀,可以提前锁定后期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销售旺季又来了
各种打着让你赚钱名义的骗子,势必大大增加!
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下调带动 LPR 的下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重点行业领域的需求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以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助力经济稳增长。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各金融机构应主要参考 LPR 进行贷款定价。
LPR 下调会产生什么影响?
PR 利率下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直接有效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企业贷款成本下降。
二是将进一步压缩商业银行净息差。
三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债收益率, 降低债券发行成本, 对恢复债券市场发行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是能推动国债发行利率下行, 提高银行这一国债主要投资者的购债能力, 间接支持国债发行, 有效配合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从总体上看,LPR 下调带动房贷利率调降,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楼市回暖。从存量看,LPR 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成本。这实质上相当于增加了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金融对实体的让利,将为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发挥积极作用。
有大额银行存款的不用担心,毕竟存款基数大,降息不影响利息收入。小额存款的也不用担心,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息收入,拿出来投资可是分分钟没有了。
现金为王。
只问一个问题:共同富裕,进度条到哪儿了?
银行够赚钱了,还要给他们多赚钱吗?啥时候可以把贷款多降低?
符合时代发展规律
以后我们再把钱存进银行的话,能拿到的利息钱越来越少了
因为前几天,几家国有银行同时下调了人民币存款的挂牌利率,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其他的银行也会跟着降,至于具体降了多少呢?
不同的存款期限将的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年期的定存降了 15 个基点,原来的利息是年 3.15%,现在降到了只有 3%,其他期限的也跟着降了 10 个基点,比如活期存款也跟着降了 5 个基点,之前活期存款的利率本来就只有 0.3%,如果再这样降下去的话,真的都要变成负的了
假如你存 1 万块钱,每年的利息就少了五块钱,看着不多,但是为什么这个时候会选择降息呢?我们知道,银行是靠存贷差生存的,也就是存款的利息低一些,贷出去的利息高一些,但是上个月呢,央行下调了借钱给银行的利息,那银行就会相应下调了贷款的利息,那贷款利息下调了,存款利息可不就只能跟着降,不然就要亏损了
那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存款的收益越来越低了,而且你现在想找点既安全又高收益的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难了。
不过呢,这都是有钱人的烦恼,对于我们来说,只差有钱了
释放了我们在下一盘大棋的信号!
用不了十年,我们就是最强的!
大家拭目以待吧!
多家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这是我们国家按照 “LP R+基点” 的动态调整利率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无需过度解读。
欧美经济表现的特点是滞涨,美联储 icon 还在不断的加息 icon,但是通胀并没有打下下来,所以美联储的政策也存在失灵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经济有趋于通缩的趋势,所以我们采取的是降息的方式刺激投资规模的进一步增加。按照历史规律来看,当持续降息达到一定的地步之后,市场投资的热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经济进入到平稳乃至景气的良性周期当中。
刺激消费!
呃… 又不是只能存你这,哪个国家存款利率高或者国债利率高就放哪呗
给你钱,为国接盘。
我没存款
其实 是贷款降低了利率
贷款 - 存库 = 银行的利息差
银行的行为 本质是 保护自己的利润
压根没人提这个吗?
是真的没发现 还还不敢说?
这个很容易看出来呀,降低存款利率,第一,直接减轻银行的负担,减少利息支付,就是给国家节流。第二就更明显了,把存款赶出去消费,尤其是接盘买房啊,买新能源车啊,这不就是开源嘛。不过就现在这个经济形势,谁又敢去用力消费呢?
降存降贷都一样,通俗的说,就是让存款人觉得存款不值当,去花钱呗。
利息和价格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变化走的,最有钱的那一部分和最穷的那一部分都不是敏感性人群,前者有更好的理财方式,后者是不敢花钱。
楼市锁了多少资金?这两年楼市横盘甚至下跌会让多少人打消买房念头,从而释放多少现金,这都没刺激起消费,就这一点一点洒水能起什么作用?也就是给金融机构挣点利差罢了。
现在是什么导致普通人没有购买信心?结构。某些行业和某些阶层普遍意义上的有钱占有了太多的钱,这些人花钱对经济影响很小,穷人占据了剩下的大半。除了经济学家那两片嘴,现在有解决收入结构的举措吗?反垄断法出台了,除了增加一堆人外,对哪个商业巨头真正反垄断了?不疼不痒的罚点钱,巨头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还有股市,说是为了解决企业融资,实际去看看,且不说那些典型可笑的企业,融出来的钱还不如给里面各种利益所得者积累的财富多。从去年到今年融了多少钱?就这么说吧,只把股市当个蓄水池,这两年只上几十只股票的话,大多数人都获益了,现在需要消费的时候政策引导下股价跌一跌,出来一批资金到市场上,对整个市场上企业的作用也大于现在这一小撮人获益,消费依旧疲软。
别再让经济专家忽悠了,什么一次二次三次分配,忽悠了别人,也忽悠了自己,踏踏实实做点调结构的实事吧,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的增收可能,而不是继续被各种利益群体和专家当成案板上的肉,剁了一刀又一刀,才是提振信心的关键。
美国向右 中国向左 为保房价 不择手段
逼着你们去买房!
为了刺激股市上涨,看来毫无效果
银行也是要盈利的,它的模式就是:银行贷款端利率和存款端利率的联动,确保银行业合理的息差水平!说白了,赚得就是差价!贷款利率已经放低,如果存款利率不变,长期下去银行也会破产。所以,各方权衡,存款利率下降也是自然!
现在,大环境真得不好,银行放贷,但是实体企业却不敢加大杠杆,企业银行都有各自的苦衷!
经济环境,都有一个周期,只是俄乌冲突、能源危机、新冠疫情等等,是在加快经济的衰退危机!
但危机往往伴随机遇与转型,只是不知道这个 “转型” 何时到来?!
时代的巨变,需要一个领路人…
事情都发生了,还在这问信号呢?经济观察报的小编是中专毕业的吗?
下调存款利率,不用释放信号,这本身就很清晰,让你把钱拿出来花。
货币的无风险收益幻像 转换为 无收益风险真相。
银行明明可以直接抢你的存款
但还是要给你利息
它真的
我哭死
逆势降息。
为什么叫逆势?
好好想想。
5/1 - 年。
听两个央行的话,满足它们所有人的要求,一定有肉吃。
银行贷款宏观看来也就是个庞氏骗局,没有人愿意接盘做最后一个借钱的人,只有银行做庄家永远不亏
银行原来卖货,售价是 4.3 一个小目标,进价是 3.5 个小目标——赚 0.8 个小目标
现在把进价变成 3.35,那不就是卖一份货,赚 0.95 个小目标嘛
贷款利率下调,说明银行卖产品的单价在下降
那么如果我们自己是卖货的
卖的货价格下跌了,我们想多赚钱有什么方法呢
一是多卖货——也就是多贷款
(但是卖不动啊,大家都不愿意贷款,觉得经济不行,以后指不定什么时候要失业,得多存钱啊)
但是银行还不能不让人家存钱,人家来存,只能收着!
二是降低成本,降低进货价格——也就是降低存款利率
这样一来,每件商品赚的钱就会有点增加吧
要盘活经济
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选谁呢
出口:最近国外经济都不太行,并且还各种对中国打压,先放着再说吧
投资:股市一片低迷,房市又不上涨,投资个毛线
消费:大家都存这么多钱干啥,取出来消费啊
——不取是吧,看我给你把利率降一降,让你觉得不如取出来花掉
——15 个基点不行我再来降
——大家好好消费,盘活经济,等盘活了经济,大家就都有钱了,医疗教育养老啊什么的,国家来给你兜底
哦,对,消费还不够,最好来找我们银行借钱花,然后投资消费,让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人给我们打工
我真的会谢谢!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还有什么欢迎评论区告诉我或者来主页聊天
既然纸黄金纸白银不能买了,那就只能含泪挤兑实物黄金白银了
东汉末年分三国~焚火连天不休
疫情防控策略影响经济,经济影响利率。经济萧条时降息,目的是鼓励贷款和投资,经济过热时加息,目的是控制贷款投资和抑制通胀,这是一般规律。
现在中国在降息,美国在加息,为什么?因为两国的防疫策略完全不同。美国早早放开了旅游、餐饮、娱乐,经济实现疫后快速反弹,代价是疫情居高不下。中国持续坚持动态清零,疫情防控全世界最好,代价是经济下滑,所以央行要降息。
存款利率下调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希望大家把钱拿出来消费,拉动内需;二是希望大家将钱转向投资领域。
但是,就目前整个经济形式而言,疫情状态下很多人的收入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房贷都不能及时缴纳了,辛辛苦苦赚钱买的房都沦为法拍房,又怎敢将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呢?
更何况,最近的股市情况大家都知道,又有谁敢将钱投入股市?至于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么多人被忽悠,又有几个人敢买?
赚钱不易,哪怕银行利率低一些,总比把钱拿出来霍霍,要好得多吧!
前面的答主已经从很多专业的角度作了分析,无论是老龄化角度、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等等,利率不断降低甚至负利率也不是不可能呀
不管释放了什么信号,反正不是疫情过去的信号。
做好 10 年抗疫准备
在这 10 年,减少消费,捂好钱袋子,正规银行还能存一存
利率高低那点波动,对于大额有影响,我本金都不超过 5 万,根本不关注
就是说存定期利率更低了吗?现在我都不敢在外面吃朝鲜面了。我要存钱
现在的物价上涨得有多厉害,果木烤鸭我想大家应该都吃过,应该在各个城市都有,我们这里前 2 个月还是 48 块钱一只,这个月就涨到了 53 块钱一只,涨了 10%。
而存款利率下调其实就意味着老百姓的钱又要缩水了,中国老百姓存钱是应对未来风险的最主要的手段,物价不断的上涨而老百姓手里的钱却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老百姓能做的只能是减少消费,想通过降息来刺激老百姓消费,那是不可能的,而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国家的经济更加的萎缩。
我个人觉得有几个的因素影响了贷款报价利率 lpr 的下调
1、新冠疫情对全球的肆虐造成了全世界的经济下行,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西方国家纷纷的承受不起,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一下,在 2022 年的时候,中国也未能幸免,新冠病毒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死亡和恐惧以及各种的忧愁。截止 2022 年 9 月,国内基本上已爆发三波疫情,美国以前获多少?给各种行业的人们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困惑或困难。有的已经失业了、有的已经处于失业的边缘了。就国内而言不结婚的人数在逐步逐步的增多、结了婚而不生小孩的人,也随着疫情的影响在不断的增加。大家感觉当下的世界很困难,非常的困难。对所在的行业除医疗行业或芯片行业等行业以外,信心都不高,或者持续下浮。
2、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带来经济的影响,欧洲对能源方面的担心,持续不断的增长。
3、基于以上两个重要信息混合起来的组合拳,全世界人民对这个经济增长不抱希望。因此下调贷款发展的女 lpr。
4、就新冠疫情对国内的重要 GDP 贡献的房地产行业差不多是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按照以往的惯例,以往的 9 月和 10 月是被称之为金九银十的。但今年的 9 月和 10 月可以称之为黑九黑十。
5、今年整个大环境非常的差,但目前保有增长的几个行当:医疗行当、其中核酸检测行最为耀眼。芯片行业,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都属于上升的状况。餐饮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等各行各业基本上都处于负增长或者衰退的行当。
新冠的肆虐和俄乌战争的开启导致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对贷款利率的下调。全世界很多比例的人看不到未来行当的希望。
贷款利率的下调,其作用就是促进老百姓对消费产生希望。这个是政府所想看到的。当然也希望全世界的经济越来越好。也希望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
银行赚钱的时候没见让利给储户,现在利息收不上来了,就拿老实人开刀是吧
消费实在是不景气,私人资本投资又不太行
扩大社会面的总需求是未来一段时间把经济发展拉回正常轨道的必要之举
通过下调存款利率,一方面是逼着人们去消费投资——毕竟钱放在银行的收益越来越低
一方面也是促进私人资本在社会领域的投资,放松一点自己的钱袋子
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降息了,促进消费促进投资
发改委都说了要做好准备迎接通胀了。普通人还是尽量保持现金流的灵活性吧。
因为,说是通胀,但实际我们都知道,其实是全球都陷入滞涨,居民收入不增加,只是物价上涨。
如果不良资本要素不能出清,分配不能改善,结果就是大萧条。
成功出清,才有机会重启经济繁荣周期。
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保住份工作最为重要。
就是说贷款放不出去了
存款利率下调,降低人们把钱存银行的欲望
让更多的钱流入市场,但是现在的市场环境真的差
大 A 股半死不活,实体店、公司倒了一大片
想刺激人们消费?多少人都没工作了
不过还是有好处的,可以迫使国内的大资金流入更合适的地方
像那些上市公司,明明有那么多闲钱,都拿来拿理财产品。。。
像 NDSD,450 亿定增,半数拿来买理财,只能说好家伙
降低存款利率,迫使这些上市公司拿钱去扩大产能,去投入研发
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越这样越不消费
不让存是吧 那就取出来 宁可贬值 也绝不好使那些狗官
1、今年以来,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的差额一直在缩小,导致银行的息差不断下降,盈利减少,银行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稳定银行的息差,央行将存款利率改革为挂钩 LPR 和国债利率,存款利率下调已经是确定性的事情,只不过是滞后的反应而已。
2、另外,个人存款利率的下调,为银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下降,中小企业的贷款将会进一步增加。
3、对于今天央行 MLF 量缩价平会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4、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在银行将会越来越不划算。国债逆回购、短债、理财等投资银行存单的产品利率也会进一步下调。
5、在理财产品收益下调的情况下,居民投资理财会更加从存款外溢到消费、基金、股票等领域。
个人存款利率居然和个人没关系~
鼓励大家把钱拿出来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从疫情中复苏。
但问题是大部分老百姓的都是负债啊,三代人的钱都砸在房产上了。
不仅还背着房贷,而且看着房产市场的状态,原先的房子价值都贬值了,房贷依旧老样子,糟心。
疫情影响收入都不稳定,根本没有闲钱来消费啊,哎。
刺激消费,推动需求端。
通过财政手段,倒逼居民花钱消费。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市场都 hold 不住了,急需消费刺激减轻利息压力
钱在手里更容易花掉
你看我像是那种能改变大环境的人吗?看一直研究大环境的那些人被 0. 几的利率分 改变得怎么样了吗?不好意思没有个亿万千万的,0. 几真的差别不大,还不如多卖些东西赚点钱,多努力加把劲生活实在
下调存款利率说白了就是让大家不要存钱,把钱拿出来消费,让钱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下调存款利率,太吓人了,这反映了……
等会儿?我的存款呢?!
我没有存款………… 那没事了
有啥好大惊小怪的,就那三瓜两枣,能如何
各种企业公司或难过亏损倒闭
各类普通大众说赚钱难还贷压力大
但是
看看中国银行发布的业绩就知道了
银行呐,自己想要不赚钱,那都是不行的!
反正我也没钱存银行,只想着提前还贷,现在还不给我提前还贷了,气
决策层面的刺激,已经不能遏止消费萎缩和存款增加了。
所以,干脆就不刺激了,从存款利率上下手,直接减少存款收入,从而减少存款。
可是,很多依靠存款理财的人家,基本上也是不会理财的一些人,他们不会明白存款利率下降是什么,只会觉得我存一年的能拿到的利息少了,可是本来 300 圆的利息变成 250 圆或者 200 圆,于他们而言起码是挣钱了!
有望再度下调。。哪些人不希望存款利率高?
不行就存地方银行吧,利息要高一点。只要地方政府不跨,钱还是不会跑的。
反正就算把我的钱都赶出来,我也不会花掉它们,这是老本。
美国的阴谋中的阳谋,推演新冠肺炎会导致中国封锁,这样房子就没有外国人接盘,生产线运输线也给打断,组建排除中国的新的贸易格局。
现在居民消费不振,市场疲软。
多方面出台措施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是必然的。
为什么降息?
就是想刺激经济,但是目前这情况跟以前涨价去库存的思路没有区别。以前涨的是房价,这波全面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权利制定银行存款利率的只有人民银行。
2015 年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管制。只规定存款基准利率和上浮的倍数上限。各银行可以在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
2021 年改变为存款利率加基点。国有银行的基点小于其他行的基点。
2022 年 4 月份,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市场利率要参考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一年期 LPR,进行常态化活动。
所以 8 月 20 一年期 LPR 下调后,存款利率是必然会下调的。
国家想让你消费不想让你存钱
我认为还是多消费。现在是让你消费,讲究一个等价交换。
你以为不消费、躺平就不会被戈,
但不要以为没有别的办法~
但我还是希望尽快被戈到一无所有,那样它就来得快一点!
我只是业余学过经济学的,但我看出这其实和苏州等城市取消限购一个道理:经济形势太差了,没有人会做多余消费,全部存在银行里了。
这就是非常经典非常可怕的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消费能力下降,投资创业和商业活动减少,然后又导致失业率上升的死亡螺旋。所以经常能看到有人说,202x 年是往后 10 年中最好的一年,而且每年都如此。
其实这都是重复性的事件。房价的暴涨,还有所谓雄安新区的建立,什么东奥会,确实是真的厉害,我看到我老家县城新盖的高层商品房都竖大拇指。然而就像烟花一样,灿烂结束后就是大雾霾天。我现在原神小月卡都已经不买了。
然后应对方式我认为就非常可笑了。降息 + 货币贬值 + 强制征税 + 强制抬物价做核酸 + 禁出国,通过增加必要支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结果只会是 “报复社会” 更多,消费再次降级罢了。我觉得,不如通过 “风俗业” 来增加一些内循环,还算比较靠谱和有效。
其实结合我其他回答也能看出来,太多不应该的事由于各种各样的面子、个人利益等原因做了,导致了现状,都是非常正常的。最后还是那句话,应润尽润,尤其是 90、00 后,家里没矿的。
当大家都觉得是寒冬,都不消费不投资把钱存起来,那就真的是寒冬了,这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经济下行明显,需要刺激消费。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促使存款热情降低,达到消费目的。
贷款降了为了维持利差降存款利率,存款利率降了拉低贷款利率,往复循环。
释放了哪些信号,利率下行刚刚才开始。
继续吧。
慢慢地——
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
要不,我这个不是专家的人给个建议?
把房子实行配给制,现有还有贷款的全部清零。
到了那时,大家能解放一大笔余钱,肯定会去消费的
省流:没钱了
还降息,普通人都给我通胀死。
促消费的前提是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敢消费。
现在工作都没保障,谁敢消费。
蚌埠住了,猜猜钱都去哪了
下一步存款收多少手续费刺激消费,利好一波保险箱业务。
A 股接着跌
反正除了存在他们那儿,也无处可去。想怎么样,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忽然觉得之前花大价钱冰箱塞满日用品买足一直处于消费的状态没那么愧疚了 起码暂时不用愁了…
股市垃圾,房市也不行,再差下去,小心调到 0,看你还存钱不
贷款利率没降吧?!
越这样普通人越紧张自己的钱袋子,消费欲望反而更低……
下调个人存款利率针对的还是有大额存款的人,这类人的投资欲望比较旺盛,对资产的价值比较敏感,一旦发现银行存款的收益缩水就会立刻把资金投向其它领域,这样就促进了流动性
相信国家,不至于太惨
降了也没用,李易峰多抓一点,存款还能蹭蹭狂飙。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试问消费什么?怎么带动经济?
富人不消费,社会其他阶层怎么增加收入?不消费只会拉大贫富差距。消费的过程就是财富流转的过程。
那些年高尔夫、游艇、马术、小姐姐统统消灭。富豪一天也吃不了 10 顿饭,也没几个会买 100 辆超跑摆在车库。问题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清楚。
国有银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 15 个基点,我认为释放了以下一些信号:
1,会拉动人民币在消费市场的流动性,把居民存储往股市、楼市等市场挤压,可能会推动两市的反弹和增长。
2,进一步加剧零利率、负利率时代的到来,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让金融流动起来。
3,会活跃消费市场,特别是白酒、有升值空间的家具等,存酒、搞收藏可能比把钱存银行有价值。
逼你提前还贷
200 万亿,加上银行的作用 400 万亿。不吃不喝再干三十年,还有啥念想。
无论如何,也不能动了银行的奶酪呀,利息差必须赚,还得大赚特赚。
经济下行。降低利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是只这么做真能解决当下问题吗
咱假设一个条件。就是老百姓真的想花钱或者投资了。那钱应该花在哪?
房地产已经泡沫这么大了。现在入场那就等着爆炸了。即使房地产用政策稳住。那些钱入了房地产时间流动性也没多少
你说去消费实体经济。口罩三年。现在马路上多走走看看。多少店铺倒闭了。怎么消费?
这还不算上就业率失业率。入不敷出。开源节流都做不到。
这样搞我更是不敢消费了,没有利息也要存起来
唉,底层边缘人。
从一无所有到负债累累【致自己】
国家不让你存钱了,拿出来投资,中国人民是世界上存款最多的,国家只能通过下调利率来让你的钱拿出来生钱,刺激经济,但国人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能改变也是那几样,房产,股市,黄金,基金,债券,偏偏老百姓对这几样又不很懂,缺乏金融知识太多
经济下行,这是要割韭菜黄了,坚决不贷款不加杠杆
利率下降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是好事啊。
减少资本增值等于提高劳动价值啊。
普通人千万别被那三瓜俩枣的利息蒙了眼,你本质是靠劳动获得收入的啊。
这几年年轻人躺平,不婚不育,价值观崩塌,经济下行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劳动价值比不上资本增值的速度嘛。有套房子躺着增值一百万,打工二十年也挣不到一百万,这谁心里能平衡啊。
减少资本增值对普通人是天大的好事啊。
贷款买黄金吧。只有这条路了
相信 10 年后,负利率来临
咱就不说负利率和金圆券了,单就一条:存银行红码!
美国说美联储可能被别国渗透了
改为 0 利率 负利率就可以了,释放了让钱尽可能流到市场 股票 投资的信号
利息又降了,反正也没几个钱,随便降。
居民存款保不住了,
刺激!!!
结合村里越来越多的个人信用社之类的,这是打算把钱赶到信用社里?
白の神出击!
你倒是让我有钱存啊…
降低利率,促进消费,让钱不要睡觉,流通起来,促进经济发展
放心,20%的人占存款总额的 80%以上,就普通人你一年也放少不了几粒米,就算利率再高再低影响不了什么东西,没有钱的始终没有钱,凑个热闹就行了,还分析啥?
大势所趋,顺其自然,支持国家的决策。
反正外资大量出逃,a 股狂跌
大家坐稳扶好,别闪了腰
股市继续暴跌
说明阿乐要死了,未来是吉米仔的。
塞里斯的内需是不可能起来的。
姥爷又要卖高房价,高地价,又不敢取消部分出口退税,更不敢大胆发钱,那怎么办?
战略定力。
不动如山。
只等别人出错。
房贷利率不降到 3 以下,不要买房!
winter is coming
释放了 A 股继续 N 连跌的信号
银行: 你们存的太多了,赶紧花钱呀呀呀呀呀呀…
促进消费,不过真没啥用,普通人真没消费的底气,到处都要用钱。
降息 耕地入市甚至 mmt
1. 消费不足,降息,变像刺激全民消费。
2. 为降贷款做前期准备。有人说为了保持存贷差,我认为不全是,现在的存贷差没问题,所以接下来,房贷贷款下降,无限接近 3.25%。
3. 变像刺激股市,希望慢牛。
4. 稳楼市,保交楼,降低救市资金成本,让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
5. 重点刺激楼市和车市。
6. 靠着吃利息躺平的机率在降低,无限接近负利率时代。
个人存款利率再次下调了……
继 4 月份四大行带头下调存款利率后,这一次,不论是定期还是活期,可谓 “无一幸免”,全方位下调。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利息更少了。
我截取了建设银行目前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
![](data:image/svg+xml;utf8,)
存款额度不同,利率可能会有小幅上调具体以银行实际利率为准
调整前,其 3 年期与 5 年期定存的标准利率均为 2.75%,这次调整后就只有 2.6% 和 2.65% 了。
而且一个问题是**,利率很可能继续长期下行,能够锁定利益且利益不错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少。**
而且根据目前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得考虑长期利益,之前不用动脑筋就把钱存在银行的行为,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
目前市面上能够锁定利益的产品主要有三类:银行定期存款、国债还有储蓄险。
目前大部分银行 3 年前的大额存单利率能够达到 3% 左右;
利率相对较高的 5 年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最新一期利率是 3.37%,但是由于国债限额和购买时间有限制,普通人很难抢到。
此外,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债的利率是按单利计算的,短期内利益会高一些。
再来说储蓄险,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他们的利益都是按照复利计算的。
年金险一般需要持有三四十年,复利利率可以接近 4%。
相比年金险,增额终身寿只需要 7-8 年,就能有接近 3.5% 的复利利益率。
什么是复利?
以 3.5% 复利利益率来说,加入持有 10 年,相当于单利 4% 左右,持有 20 年,相当于单利 5% 左右。
持有时间越长,对应单利就越高。
银行大额存单和国债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可能可以找到利益不错的,但是到期后钱拿回来了,之后想重新投,可能那时候就没有那么高的利率了。
比如 3 年前选了 3 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为 3.5%。
如今到期把钱取出来,想再存一个 3 年大额存单,就只能以 3% 的利率来计算利益了。
相比它们,增额终身寿只要钱在账户里,就能终身享受 3.5% 的复利利益。
所以,如果有长期储蓄的需求,增额终身寿或许更合适,因为增额终身寿终身利益率不变。
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将在 9 月 30 日正式停售。
这款产品还有另外两个名字:金满意足臻享版、弘运增利。
金玉满堂的利益率能达到 3.49%,利益表现很不错,处于市场第一梯队。可能有些朋友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款产品,下面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
我们一起来看看弘康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运增利增额寿险)的基本情况:
1、减保灵活
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运增利增额寿险)虽然有投保时间限制(减保需满 14 个月),但并没有次数、频率的限制。
可以发现,金玉满堂的减保非常灵活。
2、有效保额递增速度快
有效保额直接影响的就是特定年龄阶段的身故保额,金玉满堂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增额比例高达 3.8%。
(3.8% 增额比例的增长速度要比 3.5% 要快。)
目前新上线的增额终身寿产品,规定了增额比例不能超过 3.5%。
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比例和身故保障有一定的联系,后期保额越高,保障力度也就越强。
特定年龄阶段下不幸身故,**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运增利增额寿险)**能够撬动更高的杠杆,赔付的保险金也就更多。
3、保障加码
除了基本的责任,金玉满堂增额寿还附带了假日交通工具意外身故责任:
如果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因乘坐交通工具意外身故,除了可以拿到基本的身故保险金,还可以额外获得当年度有效保额的赔付。
4、投保门槛低
金玉满堂的健康告知很宽松:仅有一条,有三高、结节等健康问题也可以投保
此外,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运增利增额寿险)支持隔代投保:可以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投保。
5000 元就可以起投。
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是大家非常关心的。
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运增利增额寿险)的利益一直是稳在第一梯队的产品里面的,现在的新产品真的没几个能打得过它的。
我们以某 30 岁男性为例,每年交 10 万,连续交 3 年,它的保单部分利益演示表如下:
按照表中的条件测算(30 岁男性为例,每年交 10 万,连续交 3 年)可以看到,现金价值逐年增加,第七年开始现金价值就能超过已交保费。
50 岁的现金价值有 57 万多,算出这时的 irr 为 3.48%,换算成单利差不多是 4.58%;
70 岁的现金价值有 114 万多,这时的 irr 为 3.49%,换算成单利约 7.03%。
总共交了 30 万保费,70 岁时的利益接近 4 倍杠杆。
越到后面,irr 越接近增额终身寿的最高利益 3.5%。
时间越久,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越高。
考虑到未来利率还会长期下降的趋势,这个利益增长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而且,现金价值都是白纸黑字直接写进合同里,不会存在任何的波动,属于真正确定性很强的资产规划方式,让你有满满的安全感。
以 0 岁男孩子为例,选择 3 年缴费,不同产品保单利益如下:
从长期收益来看:
昆仑增多多三号算是异军突起,在 3 年交的情况下表现非常好,
前期收益比较平淡,**9 年才能回本,**但后期收益越来越猛,
40 岁后收益最高,已经非常接近增额终身寿的最高收益 3.5% 了。
**金玉满堂:**回本更快,7 年就行,前 40 年收益无人能打得过。
最后是益利多,也是 7 年回本,虽然收益略逊于前面那俩,但跟后面的比还是强很多的。
至于回本速度,倍护金生 3 年回本;
**如果纯粹当做短期储蓄,**存个 5 年左右,确实要比存在银行更好一点。
综合来看回本速度和收益,其实金玉满堂还是理所当然的最强,两项都不弱。
以 0 岁男孩,保额 20 万,交 5 年,总保费为 100 万来测算:
5 年交,排在前面的仍旧是增多多三号>金玉满堂>益利多。
但综合回本速度和收益,仍旧是金玉满堂最强。
以 0 岁男孩,10 万交 10 年,总保费为 100 万;
从长期收益来看:
增多多三号直接退出了第一梯队,益利多反而变成了收益最高的;
30 岁时能拿到 241 万的收益,9 年就能回本。
**金玉满堂同样也是霸榜的产品,**回本速度也变成快的那一拨,也是 9 年回本;
最终到 30 岁时能拿到 240.9 万的收益。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说的,是招商仁和的金盈卫;
收益虽然比不上金玉满堂这种互联网顶尖产品,但却是大保司出品。
综合来看,10 年交的情况下益利多和金玉满堂同样优秀,选哪个都可以;
如果比较信任大保司的话,金盈卫也非常不错。
总结一下:
单从收益对比来看:
1)1 年、3 年、5 年期交的数据,弘康金满意足(又名金玉满堂、合同名弘康弘利增额终身寿险)最优秀;
**2)10 年期,**国联益利多 2.0 较为领先,弘康金满意足臻享版其次,但是弘康保单贷款利率低,也是一大优势。
目前很多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 2022 年人身险负面清单的影响,
银保监管认为,目前的增额寿险产品存在以下不合理设置:
1,减保过于灵活;
2,前期现金价值过高;部分产品 6 年、8 年就给足收益,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
3,保额增长速度容易误导消费者;
具体的政策我们就不再分析了,这个政策的直接影响就是,目前额寿险减保不限制的、回本太快,收益给的太快的、保额增长速度设置不合理的增额寿险产品,都得逐步停售。
**而弘康的产品就在其中,**如果你手上刚好有一笔闲钱,而且你又有孩子教育、自己养老等规划,或者想要长期攒一笔钱,那么就很建议你购置一份弘康弘运增利终身寿险!
官方投保链接入口:
弘康目前仅支持北京地区投保,大家在投保之前可以填写我所在保通保险代理销售公司的地址,
北京分公司:北京市通州区滨惠南三街 38 号 8 层 802。
以后如果想要减保,**大家可以找小任找个减保测算表,**没事自己可以算算,保单减保之后,还剩多少,以后设计怎么领,像这样的表格;
有啥问题就再问小任 renyoucai1 喽~~~
通过小任购买金满意足臻享版(合同名:弘康弘利),可赠送 CAR-T 权益卡,已经京东卡。
金满意足臻享版**,减保没有限制,各个缴费期间收益都较高,特别是 3 年期交、5 年期交非常值得买,**
2022 年 9 月 30 日停售,小任在微信 renyoucai1 等你来问!!!
利率下调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体经济形势。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我们的理财观念也得更新了。
要想保本理财,具有长期储蓄功能的保险也能发挥作用。
投保增额终身寿险,长期持有可以保本增值。
无论是为自己准备养老金,还是为孩子准备教育金,增额终身寿险都帮的上忙。
不发钱就算了,特么调整利率刺激消费?
看看几大银行的利润,都上天了,等于是钱转了一圈又回到银行,压根就没有起到对社会融资和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出发点,反而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碍。所以,折腾来,折腾去,老百姓永远是韭菜。
存款利率现在也是市场化了,之前的存款利率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准的,算是人为制定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低。
现在已经在几家银行里试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了,具体来说就是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利率为综合基准了,市场化程度大大增加。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中长期利率,而 1 年期 LPR 利率代表短期利率,两者结合还是非常能代表市场利率的。
至于有什么影响嘛,只能说央妈很护仔,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那只好再苦一苦百姓了。
现在老百姓的钱可真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放了,目前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只有三种:
其中长期国债金额有限,需要靠抢。
大额存单也不是谁都可以在银行拿到名额的,因为我们把钱存入银行后银行还需要想办法把钱贷出去,这对银行来说是个亏本的生意。
而且这两者都还有另外两个缺点:没法锁定终生利率,流动性差。
对比下来,老徐我作为一名从业 19 年的精算师,还是认为增额终身寿险是目前最适合我们老百姓的理财方式了。
一是安全、刚性兑付,前期交多少钱,后期可以拿多少钱,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且有完善的兜底机制,比银行的理财产品还安全。
二是能锁定 3.49% 的复利,钱滚钱、利生利,存得越久,收益率越高。长期持有能达到 7% 甚至更高的年化单利。
三是能通过 “减保” 功能自由取现,相当于一个高收益的活期存款,无非是从银行柜台跑到保险公司柜台取钱的差别。
我们举个例子,以某款增额终身寿险为例,一个 35 岁男性,每年交 5 万,交 10 年,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在保单第 8 年,现金价值就超过已交保费,实现回本!
PS:现金价值就是保险账户里的钱,有多少就能取多少。
要知道,监管对于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也就 3.5%。
在第 30 个保单年度,IRR 就达到 3.48%;第 50 个保单年度 IRR 就冲到 3.49%。不要以为 3.48%/3.49% 的收益很少,这可是复利增长!
**以 3.5% 复利为例:**存 10 年,对应单利 4.11%
存 30 年,对应单利 6.02%
存 60 年,对应单利 11.46%
所以买增额终身寿险,其实就是要跟时间做朋友,终生锁定利率,活得越久,现金价值越大。
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欢迎来私信咨询~
我是 @精算师老徐,毕业于复旦大学,北美准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从事精算行业已有 19 年,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在魔怔人眼中,银行的正确的做法是,贷款利率继续降,同时存款利率再上升,什么时候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可以反向吃利差了,他们就满意了
哦对了,还得是刚性兑付,我赚银行钱不能有风险
只能说我们又强大了,从胜利走向胜利,厉害了我的国。
翻译一下就是:你奶奶的,为什么不消费。
不涨工资,不落实劳动法,动不动就封城,人民群众看不到希望想存钱过冬,还要扣你的过冬粮。
一句话总结就是:没人贷款,国家也没那么多钱给你付利息。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被掐的快断气了,有的人说用中医,有的人说用西医,有的人说用水泼,有的人说人工呼吸,唯一没人提出,要把掐人的手拿开。
银行降息是一系列骚操作的必然后果:
四大家族(银 *、政 *、房 *,炒 ***)**寻求自己利益,一起拉高房价(2015 年后);
年轻人开始买不起房(2018 年后);
干脆不买房不生孩子了(2020 年后);
房子开始卖不出去,资金链断裂,暴雷(2021 年);同时,为了刺激大家买房,房贷开始降息,降首付的比例(2022 年);
银行利润增长率开始变负数,被迫开始降存款利率,降成本。
一句话:正常经济调整而已。。。
慌什么?
可以考虑存在我这里啊,利息最低给您打六折,八折也行,看眼缘打折。
不用算了,年化 8.8。
打完折都比他们那五年期收入高多了。
问我拿什么担保?
在这乱七八糟的盛世里,我手中没有枪,但是我有粮噢。
您认为,接下来,民间还会有比粮食更硬通、更值钱的东西?
想把人民的钱赶出去消费?就这种烂点子想刺激消费吗。之前的免购置税这么大力度,还不是没能刺激消费。
真正想刺激消费,就好好把疫情的问题解决一下!疫情疫情疫情,懂吗!现在出行都要 24 小时核酸,去到哪里还被那些那些鸡毛当令箭的人呵斥,我还不如在家看剧。
出去消费?我有钱,但是我不用。气死你。
看到很多专业人士对于存款利率下行进行了探讨,其实老百姓关注的是:你们今年到底想怎么玩?
房地产目前形式不太好,就算政策给予支持,但是还有很多开发商缺少资金,还是有暴雷的可能性,所以买房需求大大降低,不敢买,怕烂尾。
中国国民贷款,占比较大的就是房贷,大家都不买房了,自然没有贷款了,就算贷款利率下降也不能引起购房者的兴趣了。
以前,只要楼市行情不好,那么股市就会出现牛市。今年股市基本上是从年头绿到现在,股民们知道亏了,不敢出,也不敢补,就这样静静的每天打开看看,还有没有余额。
还有今年金融行业暴雷,一个村镇银行居然也出问题,各大开发商的金融板块都出现了兑付困难的现象,钱往那里放?
今年实体经济更加困难,疫情反反复复,很多公司受到影响,失业率大大上升,老百姓心理想的可能是如果我失业,我手上的钱能让我活多久。
老百姓是不会因为你降了一点利率就会把钱拿出来乱投资的,今年存款的数据是直线上升的,比往年都要高,这时银行就很痛苦了,贷款出不去,存款在增加,我拿什么来养活存款储户的收益啊,没办法,逼一逼,继续降,降到银行变成保险柜,降到收益微乎其微,看看你们还存不存?
老百姓想的啥,银行的这点收益本来就不在乎,存银行想的就是安全,实在是没有利息就没有,至少本金还在。
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现在世界上欧美在通胀疯狂加息,反而是我们在降息,要通缩了。
现在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工厂生产成本上升,反而房子建材啥的都没人买,产品价格一路走低。成本上升、成品价格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吧。
为啥人家通胀,我们通缩,因为我们的钱都流到外面去了?
释放了死了两匹马的信号。
什么时候世界能重启啊,活得不耐烦了。
我有 150 万存款,存在招商银行,我记得当时利率好像是 2.5,每天都有 90 多块的利息
要是砍掉 0.5,我就损失了 25% 的利息,这简直是要我的命啊
一天 90 多块都不够花,还得上班,现在把利息砍掉了这么多,简直是在害我的命
可我还不知道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呜呜呜呜
这剥削的比资本主义可怕多了
河南大干多少天,确保烂尾楼全复工,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我还纳闷,这玩意是你大干就能行的?钱从哪里来?
好嘛,这不就来钱了……………………
谨慎建议,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莫听忽悠,不要乱投资,最近这形势,把钱拿到自己手里!
错了,是紧紧的攥到自己手里!
挺好哒~我们的银行离世界先进的低(负)利率标杆还有很长的路走~下降空间还很大呢~
只有进一步降息~培养持续消费习惯~彻底根除 “储蓄” 劣习~才能充分发挥利率调整作用~
让我们共同期待人手一张信用卡的美好明天~
^_^
说点不相干的,今天朋友圈的银行人都在发存款利率要下调了,我把本来放在活期理财的钱拿来出来买了一个五年期的可转让大额存单。这种信号越是释放越是不敢花钱,之前我穿短袖几乎都是上千的,今年夏天只买了一件一千的短袖,其余都是一两百,我还算家里有点小钱的都开始降低消费了,不过我那个傻老公还在各种买买买一点都不焦虑。
笑死 根本没存款
于习惯储蓄的中国人来说,不管是低利率还是负利率,这几个字显然都接受不了,但这就是趋势,谁也无法左右。
低利率将成常态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钱除了能被小偷偷走,还会被时代偷走。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低利率已经成为常态,而负利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当你把钱放进了银行、放在了保险柜里的时候,你压根也不会想到,那些鲜明的数额每天都在贬值变少,你的钱有没有价值,终究还是时代说了算。
还记得两年前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创新经济论坛时说的那句话吗?
本来是句提气的话,却读出其中的无奈,尽量避免也就是说很难避免。CPI 上破 5%,存款利率下破 3%,这名义上其实就是实际负利率了,谁能想到这句话两年以后一语成谶。
别说大额存单利率下调,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亏钱都将成为常态了,第一财经记者根据 wind 统计,截至 3 月 17 日,全市场 28821 只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达 2036 只,占 7.06%。最近一个月和一周,分别有 4203 只和 5333 只理财产品为负回报。
今年正式施行的资管新规打破 “刚性兑付”,过去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类似于 “保本保息”“零风险” 等都成了过去式。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也需要做好亏钱的准备,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本金亏损将是市场的常态。
央视财经预测:在市场利率下行通道中,2022 年理财产品的收益或将持续下行。
同时,专家也表示,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收益走势也有很大差异,在资本市场有好的回报的前提下,投资股票的理财产品,收益会相对高一些,但同时这类理财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产品。
前不久,有段杨澜访谈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视频挺火的,李稻葵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前中央货币委员会委员。
在这次采访中李稻葵教授明确指出:总体趋势毫无疑问,利率肯定下行甚至负利率!
老百姓要仔细听清这句话
未来你拿着钱去买理财产品
你心里要有预期
理财产品的利率肯定会下降。
李稻葵教授提醒我们:对于银行不可盲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提到银行就认为是非常安全的,无论什么银行,银行里的什么产品都深信不疑,这无疑是比较危险的一个事,现在银行逐渐市场化,银行真成不了你的保险箱。
低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长期低利率意味着未来无风险收益率会很低,你手上的资产,要做好十年二十年后收益非常之低的准备。
举例来看,如按 1990 年的存款基准利率,100 万元人民币存一年产生的利息就能有 10 万元之多,而按目前的定期利率,同样金额的存款同样存了一年,利息缩水到了仅 2 万元不到,差别达到 5 倍多。
换句话讲,10 年后想要买款年化收益 3% 的理财产品,都可能要像汽车牌照摇号那样,完全靠运气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直记得,儿时母亲将几乎所有的家庭积蓄存在银行,储蓄虽然不是太多,但存款利息能帮着支付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算是一项不错的补贴。而放到数十年后的今天,相信普通家庭已经少有把银行存款利息作为一项可观的可支配收入了,银行利息作为一项家庭收入补充,可能仅是安全考虑,至于挣钱就别想了。
低利率也就是说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了,存款几乎没有太大价值了,那么低利率时代,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30 年前,你习惯 10% 的利率
20 年前,你习惯 6% 的利率
今天,你习惯 1.5% 的利率
未来,0 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你还能习惯吗?
在资管新规与利率持续走低的新背景下,以银行存款、理财、信托、股票、国债为代表的传统的理财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新常态下我们理财思维亟待转变。
你就直说怎么赢吧
简单的说就是寄希望于有钱把钱拿出来花掉
循环起来
对于塔来说,多少钱都是个数字,没意义
循环起来才有用
掐着人脖子给人抢救,都上体外循环系统了,一个劲研究为啥不恢复自主呼吸
你 tm 倒是松手啊
反正也从没在意过银行给了我多少利息
什么时候把房贷利率也下调下
明明可以靠抢的
下调存款利率,就是不希望你存款。希望你多消费。
根据经验,这个时候最好节衣缩食,别乱花钱。
寒冬难度。
求求你不要存钱了,去消费,去贷款消费吧。
首先我国的经济处在下行周期,降息、降准、释放 MLF 等,货币政策也由此前的去杠杆逐渐转向稳健宽松。
由此带来的影响便是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的收益自然也会因此下滑。
其次是一年期的 LPR 利率,最近央行已经宣布下降了 5 个基点。LPR 一年期下调至 3.65%,五年期下调至 4.3%。自然也会导致存款利率的下降,毕竟银行的主要盈利点就在于利差。
问题来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不用担心存款搬家吗?
因为存款资金无处可去。从替代性选择来看,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购房意愿差,存款向房地产市场的转移受阻;
资本市场持续下行,亏钱效应显著,存款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受阻;
固收 + 理财产品纷纷破净,存款向债券市场的转移受阻: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存款向理财的转移受阻;…
无处可去,存款只能待在存款账户中,表现为储蓄存款余额的持续拳升,最近更是有新闻报道多出了 10 万亿的资金储蓄。
本质上,这些储蓄只是国家的借条,如果不能够放入市场上流通,那么这种资金本质上不能够产生价值,反而会拖累市场流通速度,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那么在目前经济下行的阶段之下,什么样的投资能使得我们有操作的空间呢?中国一直以来**股票基金都只能够买涨,单线操作和一般机构相比,就已经输了一半,而唯有期货市场**是能够做到涨跌都可以盈利,选择一种能够在大跌行情下,波动较大周期稳定的品种,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才有可能实现稳定的盈利。
而在乱世当中,世道越乱,黄金的涨幅自然就越发夸张,最近几年,曾经有两次都达到了历史高峰,一次是口罩 2020 年,一个是 2022 年,而这刚好也对应了口罩时代和俄乌,这两个划时代的事件。
那么在这里留一个问题给评论区,什么平台能够更好的保障大家投资的权益呢?欢迎私信和评论。
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了,意味着银行的经营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了。
同时给企业放的贷款利率也能下降,让利企业,给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对于普通人来说,存银行的利息本来就不高,现在更加不够看了。
这也是因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大家因为房地产暴雷、口罩影响等原因,都把钱存银行,不愿意贷款、消费了。
这政策的目的不言而喻,现金不能为王,金钱需要流动。
存款降息,让大家把钱拿出来,去投资、去消费、去冒险。
当下一再宽松的金融环境,其实是最利于企业各种金融活动,是低成本进取扩张的时候。
经济市场想要有活力就要让钱流动起来,只待在银行的钱是死的。
在宣布存款利率下降的前两天,美股暴跌了,这个也值得我们关注。
**9 月 13 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 1276 点,跌幅达 3.94%,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 4.3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 5.16%。
纳指创下 2020 年 3 月中旬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标普 500 指数、道指均创 2020 年 6 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是什么让美股跌幅这么大呢?
这是因为当日(9 月 13 日)美国公布 8 月通胀率达到了 8.3%,这个数字是远远超过老美的预期的。
是的,大家都知道美国通胀高,但没想到高达 8.3%。
这让美储联从三月开始的加息,仿佛是个笑话。
加息抗通胀的效果不佳啊。
还有个事挺搞笑的。
美股因为高通胀率惨跌的时候,拜登在白宫庆祝《通胀削减法案》,CNN 也在直播他们家总统吹捧《通胀削减法案》的讲话。
后知后觉的 CNN 似乎也察觉到了时机不断,随后掐断了直播,接着主持人严肃的说:现在还不是一个庆祝的时候。
配合拜登前两分钟直播吹的 “我完成了过去几十年没有完成的成就”,就还挺幽默的。
美股暴跌,中国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降,这两件事叠加起来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来捋一捋这个逻辑:
美股暴跌→是因为美国高通胀→为了抗通胀,美储联要加息→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手里的钱不值钱了,能购买的进口商品变少。
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降→居民把钱存银行越存越穷
无论是全球经济形势的导向,还是国内的政策,都在让大家把钱花出去。
拿在手里就是贬值,那为什么不花出去呢?
但这钱要花,也不能乱花,别糟蹋钱啊。
国内最好的抗通胀,保值的手段是什么呢?
股票、基金、期货、理财都难把握,如果手里的钱,我建议你要么投投周围靠谱的项目,要么买房。
纯刚需,趁着楼市冬天好好看看匹配自己需求的房子。
求保值升值的,要开始研究一线、强二线的楼市行情了。
一二线核心地段有价值的房产,永远最保值,就像楼市大跌的时候,北上广深的豪宅不跌反涨的道理一样。
更多买房避坑干货,提高房商的文章,欢迎到公众号 “房大师聊楼” 获取。
我们目前汇集了一系列买房避坑干货,欢迎大家前往公众号: 房大师聊楼,查看阅读。
这里也给关心理财的朋友送上一个小福利。
3000 本经典理财书籍,免费给大家。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去年国内情况也不算很好吧,但是四大行的净利率依然很高,最低的工商银行也达到了恐怖的 35% 以上,其他还有达到 40% 多的,各行各业都有困难,唯独银行相比之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吸血不止。
2022 年可真是对我们投资人大大的不友好。上半年,银行打破刚兑,银行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这个早有风声,所以政策出来我人也就很淡定了,谁知道下半年还有大事发生,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银行接连宣布降息,看来这钱放银行里待着是越来越不值钱了啊!
本身因为疫情赚钱就变得不容易了,还有房贷、车贷、养娃养老…… 哪样都能压垮一个人。钱,真的重要,这个时候更要坚持理财,让家里现有的钱保值增值,而家庭资产一定要有一部分去稳健理财,因为稳健理财压舱石般的存在能让财富安稳增长。
一心求稳的你我,该去哪儿选择稳健理财产品?
在支付宝里面还有一些非常不错的稳健理财产品可以供大家挑选,它找起来也非常方便,只要在支付宝的首页直接搜 “稳健理财” 就好啦!
稳健理财一般都是以中低风险、以投资债券为主的理财产品,风险是不高的,收益不会有很大的波动,一般不太容易出现亏损的情况。
支付宝稳健理财很多产品都建议了持有时长,30 天、60 天、90 天、3 个月、6 个月不等,相比存在银行一年、三年、五年所给的利息,一些月月正收益、季季正收益、年年正收益的产品收益还是可观不少呢!让人更有盼头,而且持有时长也不算长,资金运用着也灵活,遇到突发状况用钱能有指望。
一般短期产品,0~3 个月内,非常适合一些周转资金来进行短期的投资。当然了,除了投资的周期短之外,相比而言这一类产品的收益也并不低,可以看到它们预期收益普遍在 3% 以上,相比于余额宝 1.3490% 的 7 日年化收益来说,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中长期类产品,6 个月~ 9 个月的,因为投资的周期比较长,这些产品的稳定性相比于短期产品要更高,如果有一笔闲钱要放个半年、一年的话,这些产品就是不错的选择。
反正就是在投资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时候,支付宝稳健理财的优势并不突出,我们只要适当把一部分闲钱放在这里,稳定家庭资产大后方就好了,该赚高收益的时候就勇敢出手!但在震荡市下,银行存款利率又这么低的情况下,稳健理财产品倒是可以被寄予希望。
当然,虽说这是稳健理财,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就前面开头说得所有理财产品都已经打破 “刚性兑付” 了,所以大家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摆正。此外,这些产品它们的时间周期并不相同,一定要想清楚资金的用途、资金的使用时间,再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消费 - 生产 - 收入是联动的
一堆键盘侠提倡不消费,存钱度寒冬。事实上,民众越不消费,企业制造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也就减少生产减少贷款投入,企业减少投入导致民众工资上不去甚至失业,最终又压制了消费。
鼓励一个人不消费,还说的过去。鼓励全民不消费,其心可诛。
因为这个世界最大的病根在于,所有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不是更好的服务大众,好不了的 积累到最后 毁灭吧
另外,中金预计今年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 RRR(存款准备金率)都不再下调。LPR 可能于 2020 年下半年下调 40 个基点、2021 年上半年再下调 30 个基点。MLF 利率也可能下降,但幅度或不及 LPR。预计 RRR 在 2020 年调降 200 个基点、2021 年再降 50 个基点。
9 月 15 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宣布开始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其中 3 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 15 个基点,其他年期的定期存款,包括 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和 5 年的定期存款利率,都下调了 10 个基点。
就连活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也下调了 5 个基点,如此一来,几家国有大行的 APP 公布的挂牌年利率就显示,3 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 2.6%,5 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 2.65%,又比前阵子降了不少。
其实这次银行个人存款利率的调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分几个方面的原因来讲解。
1、从原理上来看,8 月份 MLF 缩量降息,央行把给商业银行借款的利率调降了 10 个基点。
从此商业银行向央妈借钱的利率下降了。紧接着 8 月份最新公布的 LPR,也就是市场贷款报价利率也降了,其中 1 年期 LPR 下调了 5 个基点,5 年期以上的 LPR 下调了 15 个基点,这就相当于老百姓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也同样降低了。
要知道商业银行是吃存贷款利差赚钱的,既然贷款利率降低了,那么存款的利率肯定也得跟着降,否则银行赚钱的逻辑就被打破了。
2、**从机制上来看,今年 4 月,央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这个机制中就明确,银行应参考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如今 10 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和 1 年期 LPR 都降了,那存款利率自然也应该跟着降。
3、从动机上来看,如今咱们国家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需要鼓励居民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复苏。
所以国家的意思应该是,咱老百姓不是愿意存钱么?上半年银行存款不是新增了 10 万亿么?我把利息再调降一些,你们存钱的动力不就没那么足了,是不是就会增加消费了?
不过根据网友们的评论来看,大家似乎对这种刺激并不是很买账。任正非先生不是都说了,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了么?难不成我们现在要把过冬的粮食给提前吃掉么?当然也很理解很多朋友的想法,毕竟接下来这几年,咱们还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所以这个想法一点都没错。
但是这银行存款的利率一直降,存款能够拿到的钱也越来越少了,这确实也不是个办法。而且按照这种趋势来看,未来的存款利率还会一直降下去。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降一点利率,没有办法刺激到大家消费,那么以后多降一点点可不可以呢?所以说,利率下降就像温水煮青蛙,当你真正意识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你存在银行里的钱,其实已经没什么利息了。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安全稳健,利率还维持在高位,并且在今天买入,未来几十年利率水平都可以被锁定在高位的金融投资产品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说出你心目中的好产品。
不过无论是什么,这类产品在当下这个时代里面,一定是越来越稀缺的。
利率下行意识大势所趋,长期锁息产品且买且珍惜!
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历来都是大事,目前国内住户储蓄存款高达 80 万亿,也就是说存款利率 10BP 的下调,会在未来至少减少居民每年利息收入 800 亿元,因此相比于银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调整的频率更低,影响也更大。
看来今年要救今年的 GDP,还是要楼市,趁利率大好 核心城市 核心区域,现在是一个机会。
说好的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没来
欧美全面脱钩发酵太严重
不管是德国去中国化
还是美国电车卡中国
最近的老百姓都开始报复性存款
我是老荣 专注 非洲 跨境电商 B2B
老荣:跨境电商 - B2B 销售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6 赞同 · 0 评论文章老荣:电商运营职业规划 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7 赞同 · 0 评论文章 7 赞同 · 0 评论文章老荣:南非海外仓选择哪一些?9 赞同 · 2 评论文章 9 赞同 · 2 评论文章 9 赞同 · 2 评论文章 9 赞同 · 2 评论文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留言或关注,带你了解更多电商知识,内容将持续更新。。。
先看一下这几天的新闻:
9 月 14 日有媒体报道,多家国有大行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9 月 15 日早间,21 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多家银行 app 发现,相较昨日,四大各个期限的存款以及大额存单利率已经下调,具体为:除 3 年期下调 0.15 个百分点外,其他期限均下调 0.1 个百分点,包括挂牌利率与实际存款产品利率。
国家大幅度调低存款利率,目的还是为了刺激个人消费,刺激市场的繁荣。
要想刺激消费,需要提高普通职员、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家的钱包鼓了。这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政策。要让民众感到未来的经济大有希望。
这样大家就会勇于消费,敢于消费。现在不确定性那么多,国际局势、疫情影响、青黄不接的社会发展等等,除了部分新兴产业,企业基本都是在求稳,得先保证能活下去啊;个人层面,除非工作稳定、收入增加(房价相对稳定),才会提高消费。现在由于企业大量倒闭,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家反而对未来有一定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就越来越不敢消费。
没有根本上的驱动力,钱该怎么用还会怎么用,该存还是会存,无非让银行付息少了一点,对个人没有什么利好。
依旧没办法刺激消费,甚至会让大家更节衣缩食,因为这才是将经济不景气的信号传递给每一个人。
面对遥不可及的房价,一人重病全家返贫,精英教育,养老金不足,即便是目前的高收入家庭,也是每天如履薄冰。
想把钱从银行里赶出来容易。
问题是,放到哪去?
很多人说这是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存银行贬值,买理财暴雷。
放股市蒸发,做生意疫情。
买房子还要躲着点烂尾。
甚至连自己当下的收入都不一定稳当。
这么恶劣的环境下, 他拿头来消费啊。
现在都这样了,大家只会把钱越攥越紧。
刁民们还想偷偷存钱,不知道钱庄是谁开的吗?就你们那些家底早摆在老爷我们的眼里了,你们的钱不掏出来,不投资不买房不买车不买买买,老爷我们怎么吃喝玩乐给自己人搞福利,给你们的饼可以继续画,搞钱不能停
下调存款利率是激活市场货币的流通性,市场货币的流通性取决于很多方便的原因!
1. 整体经济环境与市场繁荣状况,如果有 200w 的现金储备,是存银行呢?还是创业呢?原来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创业但是现在对我 40 多岁的人,即使银行储备金下降,也得存银行,生存备用金,创业未来是否成功,很多时候你说了不算!因为整体市场需求严重低迷,实体创业带摊成本偏高!
2. 国内外经济都比较偏弱,缺乏区域带动性!此时的保守远远好于进攻!
3 国内政策拉动是稳步推进,未来是否可期不好说!作为个体更应该稳步!
[
SKG 腰部按摩仪 热敷 BW3
知乎自营
¥329.00
去购买
[
Givenchy 纪梵希高定香榭唇膏小羊皮口红 N333 女神红
知乎
¥299.00
去购买
这样下去早晚变成贷款负利率。
挽救经济,刺激消费的手段之一。
疫情的第三年,很多企业没有坚持到疫情结束的那天。
人们已经渐渐习惯日常的核酸、不定时的静默、封锁。
有些人不得不失业了,掂量着手里的存款节衣缩食、消费降级。
除非是真的很有钱的人,哪怕利率再继续下调,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新动作。
不让存钱了呗,赶着大家把钱花出去,最好再借一屁股债,把一辈子的钱都花光,儿孙都一起还贷。
花哪去?往哪花?特么的往哪花不暴雷?
这可不是过去 20 年,借一屁股债也能活了。
那么,钱花光了,人还在,一旦活不下去,往下可不好说了啊。
没用的,不解决根本问题拯救不了消费
今天上午就换了三千美刀,美刀国内银行利率 3, rmb 2,晚上就破 7 了,辛亏换的及时,下周加息更贬值,
直观感受是国家希望大家不要把钱存银行了,赶紧都把钱花出去,以增加流动性。可是,却没有考
虑到老百姓敢花钱的前提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或者说对自己预期收入有信心,就看今年的经济形式,
老百姓担心工作都来不急,哪有信心搞大笔消费呢?
存款利率下行是大趋势。
我国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整体处于下降状态,并且该趋势将一直持续,短期内降低并非偶然。
从今天开始,多家国有大行又开始降息,三年期及大额存单下调 15 个基点!利率继续下行,三年期定存昨天 2.75,今天已经是 2.6% 啦!
存款利率下行与我们有毛线关系? 简单来讲,以后我们赚钱的速度会越来越赶不上利率下行的速度了。
比如,你本来好不容易存了 150 万养老金,每年坐收利息 6 万就够生活。现在一降息,还想拿 6 万利息,就得准备 200 万,你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利息下降的速度。
所以,投资未来是一门必修课了!
你想坐收利息来养老的日子会越走越远了。
短期来看,贷款利率下行,是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对股市相对利空。
中长期来看,大牛市可期,毕竟钱没处花。
无非是不敢割自己的肉呗,多少二代在里面赚得盆满钵满,只能逼着屁民赶紧掏钱消费救经济。
说明了贷款利率还有下降空间
再等等
当然,我们有自己的财政政策
不跟着美国走
但是实际上
美国加息浪潮下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经济形势不好,未来会持续缓慢继续下调。
贷款利率也会持续缓慢下调
房价滞胀,好房子会保值,老破小完蛋了
老百姓把钱存银行不消费,可不是因为银行利息高。
至于投资嘛,请问是楼市还是股市?
不只是四大银行降息,各地也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促进购房,国家已经出手解决烂尾楼问题,政府最近也不提房住不炒了,济南市国有企业也在带头打包购房。
这一切释放的信号只有一个,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只有 2.5,远低于印度的 8.4,甚至低于 2020 年。八月底以来疫情全国多点爆发,中秋零售暴跌,使得最后四个月的增长更加悲观。动态清零仍在继续,中国仍然是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
没事的,相信党。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
信号一,赶紧存钱。信号二,赶紧花钱。信号三,赶紧找后路,别被裁了。
啊!银行又抢钱!
哦,存款啊,反正我也没有。
房贷可不可以降降?
你们存款是存款的事,但不能耽误我赚钱,虽然我的利润已经高到吓人【手动狗头】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又涨了,家里人口多的话,一年种地收入都交医疗保险了。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你存款利率降再低,我们老百姓还是尽可能选择存钱。
不用下调个人存款利率,破产两家银行,你看吧,钱立马就从银行出来了。
美元加息过程中,有将人民币换成美元赚取利息的可能性吗
感恩,存里面一年多了。
让我想起了以前新闻上的日本,以前日本给人的两条新闻最多,一条就是草食男女,年轻人啥也不干,看看漫画和小说电影就一生了,另外就是日本长期降低利率,最后都是负利率了,还是哎存钱,这两条新闻以前是很多的,这几年少见了,现在韩国和中国开始多了,因为这两个国家年轻人也开始草食了
为什么要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刺激消费!
为什么下调了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 15 个基点,人们往里面存?
不敢消费!
大环境怎样不用多说,人类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触发,留下最后点余粮,害怕更多的浪潮涌来,无处藏身!
公司倒闭,人员失业,工作难找,基金亏钱,股市跳水… 相比之下,钱放在银行里贬值,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后在看看这个问题来源— —证券时报;仿佛再说:要不还是来我这割韭菜吧
意料之中的事。从宏观经济来说,此举是国家调控的一个手段,存款利率降低,将会刺激储户拿钱出来消费或投资。简单理解就是,你把钱存银行,银行的利息给得少了,那你自然想着拿钱出来投资或者消费。
现在银行的贷款利息降低很低,首套房的按揭贷款利息 4.1%(十几年来最低),一些经营性贷款的利息 3.5% 左右。银行本来就是靠着吸引储户的存款,然后放贷出去,赚取中间利息差的一个金融机构,现在贷款的利息低了,可不得下调存款利率嘛。要不然银行怎么赚钱。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曾经说过:” 中国可以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 “。这句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看清楚哦,是避免快速进入,而不是避免进入。预示着,我国进入负利率时代是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在日本、欧元区这些发达国家,其实早就经历了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时代了,我国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教育、医疗、房产、养老,这些关于普通人的话题一直都存在的,并都是确定需要的支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鼓励消费鼓励投资,问题是普通人拿钱出去投资什么呢?
买房投资?现在按揭贷款利率降了,首套房的首付降了,大部分城市的限购也取消了,你以前想要的一切政策都给了,但你看看成交率,还不是一样惨不忍睹?
银行理财?资管新规出台后,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投资者要面临自负盈亏的情况。最近听到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暴雷太多了,包括银行破产等等,普通老百姓要更加谨慎对待。
当然不排除有人知道很多投资的渠道,但大多数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渺小的一员,我们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更多获取投资的渠道。但我相信一点,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你投机赚来的钱终究会凭你的实力亏掉。
教育、医疗、养老就不用说了,刚性支出,无论你想不想,这些钱你始终要有。你不会跟我说,我不生娃、我不生病、我不会老这些话吧?那我想说,你尽管逃避,人生是你自己的。神仙都需要供奉呢,你还能长生不老不吃不喝?而据保险行业的人说,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把钱存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公司的一些年金类产品,终身固定收益,也恰恰证明了人们开始重视以后的养老生活,毕竟年轻的时候赚得少一点,还有人力资本,到老了又没收入,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孤独无助。
所以,这几座大山压在普通人身上,确实很难受。就算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普通人也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再加上这个时期,口罩事件、大国博弈动荡,你敢拿钱出来投资吗?听过一个笑话,以前骗子打电话都让人投资房投资车,现在骗子打电话都说你有个快递出问题了。
存款利率下调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不太友好。但温水煮青蛙,总好过一夜回到解放前吧。
这些韭菜太可恶了,居然躺平还恶意存款
作为一个平民老百姓,其实想得是,钱拿去干嘛呢?现在缺乏的是信心啊,不敢买房,不敢买车,经济下行哪天失业之类,总要有更多储蓄。大家现在想得都是保本,不然都跑不赢通货膨胀,现在买啥亏啥,谁敢乱来啊,少亏就是赚的心理,乜办法。
其实,我们需要一个口子,我们也想消费。不敢啊,你大力发展新能源,那你就站出来发展啊。你发展医疗,你就站出来支持啊,疫情特效药,也有机会收割全球啊。芯片不行,其他渠道试试。能源汽车不行,那就让他飞起来啊。汽车不行,航空呢?经济型直升机呢?手机不行,你就迭代技术啊,别让他们捂着技术在手里挤牙膏啊。需要井喷啊,流通啊,不然谁愿意换啊。
经历不多,感觉每次到这种时候,都要有新兴行业站出来,或者转移巨大的膨胀。从邓先生的语录里面,其实中国一直做的很不错啊。为什么现在畏首畏尾呢?你钱不是早就在银行转不出来啊,你给点方向,创造就业啊。医疗,教育,科技,提振一条,其实大方向都不会错啊。难道不做,房地产就不会着陆了吗。
我一直很认同国家的方针,因为切身感受到了变化。一些人总是在吐槽哪里不好哪里不好,但是我想说,你至少有时间吐槽,还有时间吃饱喝暖。从小时候的过年吃肉,到现在吃腻味了,这就是很大的变化。不是你个人努力就有的,这是中国养殖业,经济,民生,就业都在爆发式增长啊。
双减我也觉得没错,总觉得有点夸大了,其实多向发展,单向精英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少有人做到全知全能,能做到行业领袖就不错了。还记得看过文章写的有 “培养精神外科新一代领袖”,只要公平开放,有机会竞争,就能接受。毕竟人家可能也是几代人的努力走到现在,没有开拓,没有创新,没有竞争,鱼塘就是死水啦。
每年国内大学都要关闭一些专业,新开一些专业。历史历来如此,有时候就是在走向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想办法规避,但是有些数据其实表明泡沫终究会破。也有机会,就看啥时候释放机会了。缺个契机吧,不然工业革面啥时候来啊。
按照我们一般的老百姓的认知的话,因为我们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们没有很高的觉悟。
银行这样做,我们只能认为是他们在薅羊毛,把我们老百姓当成韭菜在收割。
首先请给大家贴一张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今天各大银行都下调了存款利率
大额存单利率降了 0.15 个百分点
不少朋友都问我还有什么低风险的投资
我直接告诉他,没有!就这俩字足矣。
相信后人的智慧。
目前看来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在大盘下跌 1 个多点的情况下,银行股都很坚挺都还在涨。虽然小盘股已经跌到看不懂了。。。证券板块上午还拉伸了,下午又变成绿油油的一片了。下星期美国又有加息预期,资金进一步回流美国,这中国股票怎么办啊,人民币汇率短期也要炸了,破 7 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这个到是影响不大。央行下一步大概是继续放水,给市场提供流动性。利率继续降降降,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前几天的一个新闻,某银行半年赚了一千二百亿。折合每天赚 7 个亿。折合每个小时 2916 万。折合每分钟赚 48.6 万。
现在他们说 “银行是弱势群体”,存款利息太高他们负担不起。
所以就降低存款利息了…… 他们想多赚点!
我个人的看法是:
促进消费的效果有限。
对资方来说,各种政治风险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大,全球经济走弱,很难想象会因此扩大投资。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分配体系并没有改善,反而会加深寒冬将至的认识,把钱捂的更紧。
一,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控制方面已取得实质性成果,未因疲情导致的生产迟滞而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市场产品保持总量依然丰富,这给制定降息政策提供了坚实的信心保障。
二,国家对未来经济的中期发展抱乐观态度,其中最重要原因有可能是已在拖累经济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的某些局部实现了技术性突破。
三,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些年外贸、投资、消费均受重创,特别是投资和消费两个环节,需要进行电击式刺激,以使这两匹拉车的老马从昏睡中苏醒,重新引领中国经济回到川流不息的正轨。
四,降息之后应密切关注投资、消费之即时动向 ,预防过度情况发生,及时纠正市场偏差,尤其是直接关系百姓民生的地域,以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及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五,降息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人民币汇率,同时更敞开了出口的大门,拉大与有关国家的贸易逆差,需警惕由此招致贸易对手的潜在攻击可能。
百 钱
壬寅八月二十
释放了,股市要大跌的信号!!
恶意存款的收税 / 罚款 / 限制子女上学,这么多手段不都可以吗?
家里今年春节后刚去建行存了 200 万 3 年定期,幸好存早了。
别人以为的你:银行卡里还有 50 万,快拿出来消费。
实际上的你:银行卡里还 50 块,还能再啃一个月的馒头。
存款是储户的资产,但却是银行的负债。人们在感叹房价、学费、医疗费昂贵难以负担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道路、水电、房屋等基础设施甚至医疗设备绝大多数都是靠贷款兴建购置起来的。而随着房地产的畸形高企、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严重下降和 DFZF 对基建投资的惯性依赖,以及经济增速回归理论上的正常状态导致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回调修正,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信贷也存在事实上的退潮趋势,这使得那些原本依靠金融腾挪术在风口期放大杠杆、空手套白狼的激进创业群体,特别是一些与地产相关的私营企业,出现了腾挪困难、贷款逾期直至信用破产的情况。对于那些冒险家来说,这自然是自作自受;对于那些跟风放贷、惯性依赖所谓 DFZF 信用的金融机构来说,似乎同样如此。虽然这十几年来,以大中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年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作为同样靠资金杠杆经营的企业,一旦贷款损失超过一定程度,银行自身也存在对储户违约的风险;当然,这在央行以货币发行权、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为背书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但总归是有的。所以,在短期内经济增速难以大幅增长、房地产资产价格存在回调压力的情况下,难求 “开源” 的银行自然是要从 “节流” 上做文章的,这次的存款利率下调便是实例。
归根到底,人类经济进步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在科技水平几乎追平世界水平的情况下,后面的经济增长更多的需要来源于科研创新,而科研创新却不是简单的拿来模仿就能短期取得效果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所以即便是美帝这样的全球霸主,也仅能维持年 2% 的自然增长率。而之前的资产价格暴涨,往往是以后发追赶时期的非常规增长水平为激情后盾的,注定难以持久,吹出的泡沫也必然慢慢消弭。而为资产泡沫提供资金的,正是大量的信贷透支。即便不出现像日本那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也必然会使在激情中狂欢的居民持续背负沉重的偿还压力,从而压制消费增长。这正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困局。所以,与其坐视银行暴雷、存款无归,或是央行放水稀释存款,还不如接受直接被砍价,好歹损失都摆在明面上,且相对较小。
对于整个 GJ 来说,需要处理的是如何分流泄洪,避免资产价格堰塞湖的瞬狙崩塌对其他商品价格带来过快冲击,并尽量减少来自美帝剪羊毛的损失。但在享受十数年经济超高速发展的成果的同时,也应做好背负和处理前期借贷发展带来的持续压力的心理准备。即便是像日本那样实现了企业出海、用境外收入回补国内,也依然会面临国内经济难以振作的困局。话说,目前的存款利率考虑上故意忽略房产价格的 CPI 以后,或许早就是负的了吧,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挤出资金刺激消费,恐怕是一厢情愿了。
前景来看,今天的日本更像是我们的明天,所不同的仅在于军事上的变数。如果苟安的占多数,恐怕就难以避免日本化的结局。如果激进派占了上风,就要看有没有当世将星横空出世、延续国运了。
利率低了,表示你存在银行里的钱给你创造不了多少收益。然后跑不过通货膨胀,让你不得不想方设法找更高收益的投资。
说白了,就是变相逼你把钱取出来。去刺激经济,拉动内需。
对个人一点影响都没有,你就告诉我,你降存款利率了能让大家从天天担心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转变成心里有底的状况吗?
大家图的是那一点点利息吗?大家在乎的是本金啊!
谁 TM 现在敢大手大脚,胡天胡地瞎花钱啊!
不许存,都给我消费!!
只是一个 “信号” 吧,经济缺的是存款,不是在乎这点利息。真有这么多存款的,也是老人吧,你让他去消费?办公室政策。
今天出门感觉有点冷了,都分不清像是秋天还是春天的冷。想想还是穿件外套再出去吧。在衣柜里翻找了半天,只有一件 17 年买的黑色耐克卫衣。寻摸着虽然掉色,好在没有破洞,还能穿出去,于是套在了身上。媳妇眼瞅着我穿它上身,鄙视地站着看,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她从衣柜里找出一件一样颜色一样款式的外套。我突然想起来这是我今年买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淘宝活动 69 爆款卫衣。只见她随手向我一扔,正好朝着我的脸贴过来。
在家吃完早饭,我骑着新买不久的电动自行车,骑行了有大概 10 多公里到单位,心想确实比那辆开了 9 年的二手汽车好,不用担心堵车迟到和油钱了,心里也舒服多了。
趁着抽烟时间,打开知乎热榜,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深吸一口,急速掐灭烟头。看了看剩下的那半截,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塞回了烟盒。左手放烟盒,右手掏手机,抖动着右手打开支付宝理财,急切地想看到被套的银行基金涨了多少。不错,马上收益为正。嘴角情不自禁的上扬,中午可以点瓶汽水了。
平时不太抽烟的老板也出来抽烟了,我也不敢多待了,扭头回到办公区。看到年前还是拥挤的办公室工位空了一大半,我抬头挺胸,整理一下心情坐回工位继续干活。一家老小还指望我还车贷呢。
没办法,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出口难,企业不景气,投资难。只能从消费出手了。最近听说宁波放开了房产限购政策,限售怕是也要放开了,薅有钱人的羊毛吧
释放啥信号不重要,看反应和结果最重要。
人在上海,月薪 14K,到手 12K。
老家房贷 - 3.5K
上海房租 + 水电 - 3.5K
老大上学 + 老二吃奶粉、穿纸尿裤 - 2K
一家人勒紧裤腰 - 3K
你下调存款基点,释放什么信号,和我这样的基本盘有啥关系?
“你们兜里还有多少钱,赶紧全拿出来买买买,别墨迹”
咱就是说,15 日起下调,为什么让我 15 日早上才看到这条消息呢,唉。本来有个理财,前几天想转成 3 年定存的,看到这条消息立马打开 APP,一看,果真降了,感觉损失一个亿
劝我们不要存钱,去买房,去当接盘侠。
刺激消费?赶钱去股市?呵呵。
降利率容易,提高老百姓对经济的信心很难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 200。
我再说显卡,你以为我在说什么?
依然是流动性的问题。
经济学中的流动性就是指货币,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三:央行、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个人家庭或企业。
我们老说央行是水龙头,它是负责整个池子的规模,降准降息、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大招已出,但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所以需要在金融中介和个体中间作文章,调动这两者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广义货币的增速是增加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是收到影响的,这明显就是货币传导出现了问题。老百姓因为疫情影响,对花钱更加谨慎,选择了多存钱,但是也制约了货币的流通,而货币流通的过程就是经济循环的过程,经济自然就受影响。
下调存款利率,可以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保持一个稳定区间,如果存贷款基数不变,那么就保障了银行利润,银行自然对这个政策表示欢迎; 但是存款利率下降,让部分寻求稳妥资金的银行存款转向其他领域,比如具有风险的实业、基金、股票等。
现阶段,其实更需要社会资金进入实业,老板投了钱,就会消耗各种物资,聘用不同人群,而这些物资是由不同的工厂生产,不同的中介渠道流通,而人们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就可以去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经济就源源不断的进行。
所以我们回头来看,这个政策有多大作用?它只是我们国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作出一项配套政策,属于宏观政策,最终还是要看效果。短期的目的就是度过美元加息周期,而美元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减码紧货币政策,所以长路漫漫。
不消费,不买房,不炒股?
拿来吧你。
阳痿病人上伟哥
谢邀, 国有银年年利润疯涨. 民众觉醒了, 不买房不愿意一辈子为个砖头奋斗, 留着存点钱也不行吗?
只要不是负增长,我大头放银行,小头放理财。
国家希望居民存款能进入银行理财,通过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增厚银行利润,提高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银行的主要赚钱手段是存贷差。同时为未来降准降息打开通道。
面对未来经济预期较差,大众依然会存银行,市场安全的权益资产太稀缺。
都怪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但是即便是负利率也奈何不了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美国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我们都知道银行挣得是息差,即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带来的差值。存款利率高,那么与之对应的贷款利率一定更高。今年的经济形势严峻,银行存款利率也是一降再降,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低到 2.75%。这时候可能有朋友会问,市面上年化 9—10% 的理财产品还安全吗?在我看来,产品安不安全取决于背后资金的流向。如果资金用于消费分期,那么在逾期良好的情况下,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用于其他领域,就要另当别论了。
年化 9-10% 的收益看起来似乎很高,那么对应的贷款利率至少也得在 15% 左右。这么想是没错的。那么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可不可以再高一点呢?这个贷款利率有没有天花板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两个概念: 名义利率 apr 和实际利率 irr。两者的主要区别,irr 考虑了时间因素,即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对于当下流行的几种还款方式而言,本金提前偿还: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本等息下,IRR≈APR×2;本金最后偿还:先息后本、利随本清下,IRR ≈ APR。
一般而言,APR 是日常生活中,非金融专业人士常识中的概念。故民间借贷中说的 “我借你钱,到时候你还给我多少利息”,指的是 APR。而且民间借贷的还款方式多为利随本清、先息后本。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则大多使用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使用的利率则为 IRR。银行使用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的原因:提高资金使用率,寻求资金的再投资空间。很明显,机构使用的是 irr,因为产品大都是等额本息。
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理财产品的贷款利率天花板在哪里?2020 年 8 月 2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0 修正)》(简称 2020《民间借贷规定》)将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按照最新的 lpr 报价 3.65 四倍来算是 14.6%。根据部分法院判决来看,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等金融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所以小贷公司和消费金融,其利率上限不是随着市场波动的 LPR 四倍,而是受到金融借贷利率保护上限年化 24% 的保护的。结合法律法规,以及楼主在行业龙头的工作经历,发现市场主流贷款产品的 apr 利率最高不超过 lpr 四倍,irr 利率贴近 24%。由此可见,10% 的理财收益并不是遥不可及,在等额本息的产品下,24% 的 irr 收益率完全可以覆盖 10% 的客户成本,刨去成本,还有 14% 的丰厚利润空间,而且还是合法合规的。
例如在传统的助贷固收模式下,助贷平台只需要按照固定比例把授信资金成本返给银行等,扣除资金成本之后的综合息费都归助贷平台所有。当前现金贷市场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价格为 10% 左右,银行资金价格 6%-9%。
面对中国庞大的长尾客群,助贷机构中不乏优秀者。例如平安普惠,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平安普惠管理贷款余额达 6614 亿元。资产规模虽大,但平安普惠的不良率较低,甚至低于很多银行。截至 2020 年年底,平安普惠促成的所有贷款转变为逾期贷款的迁徙率为 0.4%,所有贷款 30 日以上逾期率为 2.0%,90 日以上逾期率为 1.2%。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良莠不齐,选择好的平台尤为重要。而这往往需要投资者具备火眼金睛,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楼主对目前国内较大的财富管理机构研究较多,例如恒天、融通、大唐、宜信。欢迎各位一起加群讨论,共同学习进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个错误,是阻碍社会发展、违背现实经济环境的错误,是收割 “韭菜” 的套路。
银行没钱了
存款注意事项:
今日凌晨存款了,但是由于不知道——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的事情,导致损失了高利息。下次再存款一定要先查好利率再考虑怎么存钱了。
我把 9 月 8 号左右存入的两年的定期存款取出来了一部分与另外一部分活期的钱共同凑成五千(只因为存五千的利息会高一点,如果低于五千元钱的话,利息会低。)。
我开始了如下步骤
1、取出 9 月 8 号左右存入的一部分钱。
2、将两部分钱放一起凑成五千。
3、惊讶地发现利率低了!!!
很难受
下次存钱的正确步骤
1、查询利率
2、考虑怎么存入
3、存钱
开心开心开心
再来洗劫一波
降存款利率是给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
昨晚,一个外地操盘的朋友打电话问我:
广州一手备案价下调 20%,房子是不是要大跌了?
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他激动抖颤的心跳。我说是有这消息,但还没正式发文。
许多人可能仅仅莫名兴奋,却不知这是一件影响既深又广的大事,关系着全国救市节奏和趋势:
楼市即将迎来大变局!
1
广州,打响全国第一枪
2022 年中秋节前晚,广州地产圈传出小道消息:
黄埔区对新房备案价进行动态调整,由原来按楼栋均价上下浮动 6%,调整为可最高上浮 10%、下浮 20%。
什么意思?
比如一个楼盘备案价 4 万 /㎡,按原来上下浮动 6% 网签价,则最低可卖 3.76 万 /㎡,最高可卖 4.24 万 /㎡,两者价差 0.48 万 /㎡,相差 12%。
而按新规,最高上浮 10% 即可卖 4.4 万 /㎡,最低下浮 20% 即可按 3.2 万 /㎡卖,两者价差 1.2 万 /㎡,相差 30%。
同一个楼盘,价差 30%,如果备案价 6 万,意味着最大价差 1.8 万 /㎡;若备案价 10 万,最大价差 3 万 /㎡…
精明的人会发现,其实这个价差并不是重点,关键是下浮的幅度:20%。
再说白点,现在可降 8 折卖房了!
有人会不屑一笑:当年恒大早就 7.5 折甚至 6.5 折卖房了!
NO,今非昔比!
过去只限最高价却不限最低价,而今天既限高又限低,否则不予网签。
比如 2020 年恒大那些白菜价房子,远低于备案价,甚至低于开发成本价,但项目只接受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且不能即刻办理网签过户。
我在前面文章《楼市,进入熔断时间!》已分析过,2018 年以后,湖北恩施、江西赣县等代表的三四线城市开启了一波 “限跌令”,房地产行业熔断的主攻方向转为阻止楼价下跌,各地执行规定是:
1、楼盘备案一房一价,上下浮动不得超过 10%,否则不给网签。
2、半年方可申请调整一次备案价,且调整幅度不能超过 10%。
按这规定,楼盘一年只有 2 次调价机会,合起来最多只能打 8.1 折。
还有更小家子气的。比如中山,2022 年 7 月干脆出台 “限微跌令”,明确规定房价每次降幅不得超 5%,调整间隔不少于 3 个月。意味着 3 个月内只允许你打 9.5 折,低于这个折扣不给你网签备案过户。
而此次,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直接把下限干到 20%,一步到位让你爽个够,令全国各城市都艳羡不已。
真能这么嗨玩吗?
2
为什么要下调备案价?
没办法了!
形势所迫,不降卖不出房。
2022 年 3 月以来,碧桂园位于大湾区肇庆某区的楼盘,月均卖不了 30 套,项目总急约当地房管部门大哥吃夜宵,虚心请教调低备案价的办法。
但大哥总推没空。
上个月,这个楼盘终于又调低了一次备案价,从 6500 元 /㎡调到 5525 元 /㎡。但是市场一路向下,为了快速走货回笼资金,项目无奈把成交价降到 5200 元以下,甚至有些 4 字头。
在降价和强势营销组合拳下,房子终于卖出了一批。但是,只能签认购不能网签,因为成交价低于备案价,被熔断了。
尽管项目总锲而不舍找领导,多次沟通申请,但根据规定未过半年仍不能调整备案价,意味着办不了网签,也就回不了款。跟等死一个样!
连头部房企碧桂园都这样,其他的楼盘更是可想而知。
这就产生一对死矛盾:一方面,楼市低迷进入买方市场,可能只有降价才能成交;另一方面,各地从大局考虑,出台系列限跌令,尽力托市。
也就是说,楼价不能你想降就能降的。
救市 1 年来,海南、石家庄、常州、嘉兴、海宁、昆山、无锡等地(主要是二线及以下城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取消限购,还是降低首付,或是降低信贷,唯独有一条底线大家都出奇地一致默契:
备案价。
大家心知肚明,不能让房价下跌,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你若降价,市场没信心,大家就不买,成交上不去,土地卖不掉,地方没收入,没钱投资搞建设…
但是,如果不降价,大家就同归于尽,尤其是民营房企,你不给人家融资补血也就算了,现在人家想降价销售你也不让,岂不是要生逼死吗?
也有地方想下降的,也在偷偷下降,但始终不敢拿上台面,因为限跌令,不仅是经济手段,更是政治觉悟。
当前大家都觉得,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房价是没得救了,二线又挑不起大梁。所以,全国都盯着 4 个一线城市,全民都看着房价究竟能降多少。现在如果广州正式发文,就是打响全国深入救市第一枪。
但是,这样打 8 折大幅下降备案价,又会导致 2 个后果:
**1、房价自此挤泡沫。**尤其是 4-5 线及以下楼价,一泻千里,为了走量还债跌破成本价,可能出现日本式蹦盘。
当然,这个概率不大,上层也不允许这个态势,肯定会出手拖尸。
**2、房企割肉自救成功。**项目降价促销一波回笼资金,回款就是回血,房地产开始走向复苏之路,飞轮效应的初期是缓慢的,但一旦转动起来,后势锐不可挡。
短痛换来生存的机会,先活下来再谋发展。这个思路是大趋势,一切皆在上层的把控之中。
3
救市 B 计划
我在前面文章《救市失败,启动 B 计划》里,分析过,在过去一年救市失败后,接下来将逐步甩出王炸:
1,限贷进一步放松,刺激改善型和享受型入市;
2,限购加大松绑,除了三四线全部取消限购,二线基本放开限购外,一线局部或大范围调整限购;
3,限价放开,主要是松限有实力的一线城市房价;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楼市新政,MLF、LPR 也连续下降,正在应验第 1 第 2 项预判,而第 3 项也开始要出来了。
俗话说,宝剑赠将军。
救市 B 计划要想实施成功,挑选城市很关键,三四五线肯定不行,就如请太监喝牛蛋汤,浪费汤药。二线也不可靠,因为许多城市已尝试实操过也没啥反应。
那么,就只剩下 4 个一线城市了。
但是,4 选 1 也是门技术活:北京是脸面,不能轻易试猛药;上海刚从一波病情出来,受不得大补;深圳楼市当前一半是火一半是冰,容易走极端。
最后,只剩下广州。这个楼价一直垫底的一线城市,基本面良好,主要是够沉稳:有人口、有产业、有库存,最重要的是楼市成交量太特么低调了,低洼得太明显了。
中指院数据显示,广州 2022 年中秋节新房只成交了 4 万平米,同比下降了 56%,是 4 个一线城市中同比跌幅最大的。腰斩啊!
在存量房方面,广州当前总库存量 1165 万平方米,全部消化需 17 个月,是近 1 年来的高位。
而令人惊讶的是,2022 年 8 月一手房网签均价约 3.8 万 /㎡,同比上涨了 5183 元 /㎡,涨幅高达 15.81%。这主要是刚需上车比例下降,而改善型投资型豪宅比例反而增多所致。
在全国数十个一二线城市中,广州楼市表演脱颖而出。
大佬们确认了一遍眼神后,对广州点了点头:
开干吧!
于是,9 月,广州继放宽限价政策,新房备案价可上浮 10%、下浮 20% 之后,再放大招,黄埔区限购政策松绑:
只要在黄埔区没有住宅,且在黄埔区工作满 6 个月,无论在黄埔区之外有多少套房子,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都能在黄埔区再买一套。
OMG!广州 6 大中心城区之一的黄埔区,取消限购,硬生生在均价 4 万 + 的一线城市撕开了一道口子。
一线城市是全国楼市风向标,广州动起来后,很快就会传递开来。
9 月 14 日,苏州也出楼市新政,全面取消限购:外地人在苏州六区购买首套房无需开具社保证明或个人所得税证明,同时相城区取消了自 2018 年开始实施的需要 600 积分才能购房的规定。
9 月 15 日,青岛限购区再次缩小,外地人买房门槛进一步降低,二手房完全取消限购。
9 月 16 日,济南开始优化限购政策,除二环以内市中区、历下区实施限购外,其他区域全面取消限购。
可以想象,更多的城市在排队酝酿大招…
4
集中办大事
中国式救市,从不单枪匹马。
9 月 15 日,工行、农行、中行、交行、建行和邮政银行等 6 大国有银行宣布,即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其中,3 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 0.5 个基点。
一句话概括:存款利息都下降了,定期时间越长,降得越多。
这是因为当前银行存款量巨大,居历史高位,降低存款利息就相当于把银行的钱往外赶。而赶去哪里呢?
赶去消费,赶去投资。
这在信心奇缺的楼市,就是采取信贷宽松的火力大助攻!
我们都知道,共和国有个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2008 年汶川抗震、4 万亿、2014 年始的棚改、全国去库存、2020 至今抗疫等。
从结果来看,没有哪件不成事的!
当前,上层集中力量要办的大事就是救楼市,主要 2 招棋:
一是保交楼。
从 8 月以来,国常会多次督导,要求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确保复工交楼。
比如郑州领悟得快,马上立 FLOG:大干 30 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在 10 月 6 日前全面复工。
又如济南国企平台忙发布招标书,大手笔收购 9000 套房,用做租赁保障房,100% 自筹资金,确保不烂尾。
地方大员们深知:交楼就是楼市信心回归的压舱石。
二是把成交量搞起来。
而要拉成交量,什么办法最有效?
对意向买家而言,除了宽松信贷外,就是实实在在的价格。所以,放开备案价,既给了买家实惠,又给了房企活血的空间,让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复苏。
对上层来说,救市最理想的状态是:先是房地产成交量上升,再传导给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快速恢复。
但是,翻看过去二十多年来,每一轮只要成交量涨上去,资金和情绪就会涌入房地产,楼市就没有哪次不上涨的。
而反过来说,如果楼市没有上涨预期,又有多少人会去傻傻买房?
所以,这注定是一场信心拉锯战,在涨与跌之间沉浮。
从广州备案价大降 20%、一线局部取消限购开始,楼市已迎来大变局!
-–end—
(PS:受平台限制,许多干货文章无法展现,欢迎搜索工种壕【高牛探】,与你分享楼市底层逻辑,一起进步。)
高牛探 入地产 15 年,做过记者,供职过头部房企(TOP50 前三),亲历多个周期,熟悉底层逻辑。从 “道、法、术”3 个层面,助你树立稳健的房产框架,独立思考,判断楼市走势,选对房避踩坑。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行业热点:
涨跌秘密:
《安倍与中国楼市》
地产牛人:
《李嘉诚抄底》
土耳其还没有崩,怕个什么
今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多变和世界经济衰退及俄乌战争影响下,所以许多人都感到日子越来越艰难。尽管日子艰难,但是人们还是慢慢的熬过八个半月的时间。那么这种艰难日子,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作为普通人在当下日子里又会遇到那些困难和问题呢?这里根据近三年的疫情变化和经济下行的形势分析,当下普通人将会主要面对以下三大难题。
一是物价上涨的难题。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物价就出现大幅上涨,许多生活必需品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价格上涨,普通人的日子越来越辛苦和艰难。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每月收入较低和不变的情况之下,留在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却越来越少,而房贷、车贷、创业贷却压得喘不气来,许多人都觉得花钱如流水,从而导致很多普通人成为月光族和困难人员。然而究其原因,这就是受到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影响所至。为什么物价在上涨呢?答案是物价上涨同疫情持续紧密相关,由于疫情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和下滑,许多中小企业停工停产,许多商品无处供应,由此商品在短缺的情况下就引起物价的上涨。同时为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必然需要对商品进行定期消毒,进而导致商品成本的增加,所以在商品进入终端市场时其商品的价格自然又提升不少,最终这些增长的成长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当今世界都面临着物价上涨的情况,如果疫情真的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消灭,那么物价还会出现持续上涨。试想假如疫情更为严重,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连续上涨,对此作为普通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尽管我国对疫情防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积极做好个人防控,尽量囤积一些必备的生活物资,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学会节俭和存钱及理财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普通人因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经济压力,也才能保障普通人的基本生活不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疫情多变的艰题。可以说,近三年来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较为到位、成效卓著,但是在部分地区还是不断出现小规模疫情,这种病毒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彻底消灭。因为这种病毒也在随时不断变化,传染性极强,后遗症也相当严重。虽然很多人都注射国家生产的免费疫苗,也提高免疫能力,但还是有不少人感染了变异的病毒,所以普通人一定要积极面对疫情多变的难题,认真提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努力做好个人防护。由于当下还没有研发和生产出治疗这种病毒的特效药,那么普通人只能是做到及时阻断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所以说当下普通人面对疫情多变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处在疫情期间有一些人因做生意不稳定必然出现收入减少,也有一些人因工作不稳定必然出现失业无收入来源,许多普通人一旦没有经济来源就会出现生存压力和艰难困境。经过这两年反复出现的疫情变化,作为普通人对此必须高度关注和时刻警醒,积极想办法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样才能使自己衣食无忧和生活安稳。同时普通人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人流量多的场所和地方,因为在许多公共场所如果稍不留意,就会成为密切接触者,这样就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家庭生活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果疫情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消除,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努力预防因疫情反复与多变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三是就业更难的难题。由于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和单位被迫停工停产,普通人只能居家隔离。尽管一些地区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因为受到疫情重创,只能被迫裁员,致使许多人失去工作,没有固定收入而只能吃老本。这些失业人员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那么总有一天也会坐吃山空,而物价却又不断上涨,其面对的生活压力必然不断增大。加上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稳定的工作了。如果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那么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千万不能有跳槽的想法,更不能轻易辞职,否则将会承担更大的风险。面对当今就业更难的形势,作为普通人保持稳定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即便是当前的工作暂时让自己有一些不满意和不如意,也不要急着跳槽,一定要在确定自己已经找到更加稳定的工作时再进行跳槽,否则一旦跳槽又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必然会对自己生活带来更多困难和严重影响。
总之以上三大难题,或许观点不对、或许表述不妥、或许提法不当,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当树立必要的忧患意识,主动去应对当下可能遇到的事情和难题,提前做好一些积极的应对和准备,努力给自己的未来生活增添更多安定与稳定。(杨鸿键)
不如直接改成存钱在银行要利息
这几年,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各行各业的经济受到了冲击,老百姓的消费、投资的意愿度都在下降,大家不想买房了、不投资、不消费了,于是大量的资金存进了银行。
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22 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了 10 万亿,大量资金在银行内空转。
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会拉动经济增长,创造财富。
而现在银行宣布降息,就是要让银行里的存款都去消费、投资,进入实体经济和产业,刺激内需,经济才能焕发活力。
当然,这也意味着,以后在银行存款的收益要 “缩水” 了,可能导致一些有钱、理财的朋友,就不愿意存到银行,对于股市、房地产和消费是利好。
不过,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大环境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能不负债已经是万幸,哪里还有存款可言。
即使有存款也不多,这点钱存在银行,利息变化不大,钱不多也不敢乱理财,所以还是会把钱存到银行。
唉~ 这年头,攒点钱可不容易啊!
未来看情况,存款利率可能还会继续下调。
其实,从国内历史来看,不管是存款,还是保单,利率大趋势都是向下的。
90 年代,银行存款、保单预定利率,都在 10% 以上,现在定期存款降到了 2%,保单预定利率也降到了 3.5%。余额宝的收益,大家体会可能更深一些:
最高 7 日年化超过 6%,现在也不到 2% 了。
像我,在保险行业的,感触会更深。
去年,还有很多预定利率 4.025% 的年金,到今年,很多保额增长超过 3.5% 的增额终身寿也要叫停了。
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 2019 年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反过来说,中国未来很有可能会进入负利率社会。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未来带有保本性质的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少,收益也可能会越来越低。当前还有的产品,且买且珍惜。
我们都知道,人这一生,因为大病、意外活得短,是风险;但有时候,活得太长,也是一种风险。
因为活着就要花钱。
如果退休前,按活到 80 岁攒的钱,结果不小心活到了 90 岁,后面 10 年就很尴尬。
利率的长期下行,理财收益更难获取,为了保证同样的生活水平,我们也不得不增加更多养老储蓄。
在之前银行理财收入,收入能达到 5 - 6%,100 万存银行一年就能有 5 - 6 万,而且基本是保本的。
自己省一点,靠着利息也能活下去。
但现在银行理财不再保本,如果未来到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态,有限的本金 + 长寿的老人,基本就意味着坐吃山空。
2018 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 77 岁,而且还在增长。
老龄化更严重的中国香港地区,男性平均寿命达到 82 岁,女性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 87 岁。
未来,活到 90 岁、100 岁,可能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试想,如果一个人 25 岁上班,60 岁退休,最后真的活到了 100 岁,那么上班时间只有 35 年,而退休时间却有 40 年,钱真的够花吗?
本来钱就可能不够花,长期利率下行只会让个人养老陷入更深的死亡循环。
关于买房,利率下降是好事,利息支出少了,同样预算就能买个更好的房子。
如果是刚需,确实也能承担得起,确实可以买,毕竟要住。
投资可能就要谨慎一些。
但关于理财,长期利率下降,就不是好事。
低风险资产越来越少,除非冒更大的风险,否则收益也会越来越少。
现在能做的就是锁定收益,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之前错过 4.025% 的,这次可不要再错过 3.5% 了。
最后,关于养老,还是多赚钱、多存钱吧。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感觉现在赚得少,每月存个几百块没意义,等到将来赚多了,自然能存下更多钱。
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我们的支出总是随着我们的收入增长而增长。
刚毕业,月薪三四千不够花,工作几年后,月薪一两万,八成也不够花。
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穷,只是花得太多,还老给自己找借口。
想存钱,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加薪或者拿到一笔钱后,存一半花一半。
比如现在月薪 3000,涨薪到 5000,涨的这 2000 块中,存一千花一千。
这样既能改善生活,又能存下不少钱,而且完全感觉不到压力。
存钱的同时,理财技能的学习也要跟上。
后面我们也会分享更多理财方面的技巧、心得,敬请期待。
关注 @专心保,让你随时掌握市场最新保险解读,也欢迎将本文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多家国有大行再度调整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所以,我们来谈谈利率。解答几个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利率会下行,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利率下行。
利率是什么?利率是单位资金占用的价格。
我们手里没花掉的钱,想放到任何一个地方,总要有个理由,不然的话大家都会把钱攥在手里——无利不起早,想拿我的钱去,得给我些好处来吸引我。
小明手里有 10 万块。A 银行说存我这里,每年给 1000 块利息;B 银行说,存我这儿,每年给 2000 块——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那小明当然会选择 B 银行来多拿 1000 块钱利息,因为 “为资金占用出价高者得”。对个人如此,对各种企业、金融机构、乃至政府、国家,都如此。
经济学最最基础的一个道理:价格由供求决定。资金占用的价格,同样如此。
回忆一下我们买房子时候的房贷利率和现在的房贷利率,感受一下。当地产市场 “过热” 的时候,房贷利率是不是会涨?因为想买房的人太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
为什么会发生对资金的 “需求” 呢?因为要 “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按揭买房?因为需要更多资金来满足我们对居住面积 / 地段 / 配套的需求。
大飞在风投基金里面也待过一段时间,创业公司为什么要找 VC、PE 融资呢?因为需要更多资金投入生产和运营,形成对竞争对手的 “压制”,从而占领更多市场……
那么,利率为什么会往下走呢?
讲个故事。
在遥远的世界尽头,有一个名叫 X 国的地方。X 国发展势头很好,经济欣欣向荣。
有发展的地方,就需要资金,于是,X 国的各家银行都向市场供应了相当多数量的货币,有房贷、车贷、消费贷、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 这些钱用来支持消费,解决住房,开展大量的基础建设,以及各类公司的经营。
不过,我们知道,宏观环境也好,行业也好,终究存在一些客观上的边界限制:消费品的市场,其天花板通常由人口决定,地产市场,通常会受到土地面积、容积率等条件的制约…… 当一个行业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之后,当需求相对稳定以后,尽管每年的增长额也不少,但在越来越大的基数面前,增长率则变得越来越低。于是,X 国的生产总值,从 1000 亿变成 1500 亿的时候,增长了 500 亿,增长率高达 50%;但从 1 万亿增长到 10500 亿的时候,增长率就只有 5% 了。
就好比我们驾驶汽车,同样的马力,刚起步的时候推背感十足,但开到时速 100 公里以上的时候,感觉就没那么明显了。
企业要借钱搞发展,当然也要对市场有个数——如果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是 10%,我借来的钱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一看市场里面比较好的企业的增长率也就 8%,也就意味着我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大概率也不超过 8%,那我还贷这个款干啥?不如老老实实用自己手里的钱低调发育。
于是,企业们都这么想,银行就慢慢发现钱贷不出去了——要记住贷款利率就是企业 “购买” 资金的价格,如果你们家的产品某一天大家都嫌贵不买了,你怎么办?
OK,降价,降利率。
这就是利率下降的第一个逻辑——各种已有经济行为增长率的逐渐 “封顶”。
除了经济发展规律上的客观 “放缓” 之外,X 国还有另一个问题:老龄化。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X 国的人口结构相比于之前的高速增长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年轻人少了,之前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主力建设者年龄逐渐增大,变成退休老人。于是,企业为了找到足够的适龄员工,用工成本要提高,同时,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适龄的消费者数量也变少了,市场需求下降,企业为了让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营销费用又要提高…… 此消彼长,预期利润率随之下降,这时候的企业一看贷款利率…… 算了,收着点儿吧,不贷了。
X 国的老龄化社会还有一个伴行的特点:低欲望。
从宏观环境而言,年轻人是消费欲望最为强烈的群体——他们有心气,也有资本(即便钱不多,也有相当多的时间资本)去体验各种新奇特的玩意儿。那么当年轻人变少的时候,“扩大内需” 就成为了一个还蛮严峻的问题。
具体到年轻人群体,年轻人自己也对未来存在担心啊:现在我们这么些人养很多老人已经有压力了,那我可能在消费方面可能要克制一下;另外,万一以后年轻人更少呢?我是不是也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些准备呢……
于是,本来要流入消费市场的钱,就被攥在手里,存了起来。
虽然银行看见存款还蛮开心的,但是企业那边贷款少了,银行也不愿意吸收太多存款——
让我们想想,银行靠什么赚钱?靠存贷利差。
给企业放贷收利率 6%,给储户存款付利率 3%,赚的就是这中间 3% 的钱。好了,现在储户存进来 1 个亿,要付 300 万存款利息;结果企业只贷了 3000 万,只能收到 180 万贷款利息。算下来,银行倒赔 120 万利息。这买卖谁还愿意做?另外,银行也要听 X 国领导们的意见: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啊,不能让大家把钱都趴银行里是不是?
(“都看我干什么,消费啊,消费啊……TNND 为什么不消费!”)
OK,降价,降利率。
X 国的利率 “高山速降”,还有第三个大回转:债务的运行方式。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管你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 到期了都得还。
可是借钱的人说:钱都投在我这大项目里呢,不过本还没收回来呢,手上没现钱啊,你看着办吧。
这些个大项目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银行也不能说收回来是吧——比如收了一座大坝回来,自己运营?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那怎么看着办呢?要不我再借你点钱,你把这一期还上,下一期再还这部分。这就是人们说的 “借新还旧”。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就以“新债换旧债” 的方式来实现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借钱的人,之前借了 1 个亿,利率 8%,现在到期了,本来要还 1 亿本金 + 800 万利息,银行说可以用新债换旧债,你希望新债的利率,是高于 8% 呢,还是低于 8% 呢?
你说:啊,我当然希望少还点啦,可这利率是高是低我说了不算啊?
拜托,都想象借了 1 个亿了,那就让想象力大胆一点嘛…… 万一,对于利率接下来怎么走,你说了算呢?
OK,降价,降利率。
(所以,如果你认为利率会上升,想想你的对手是谁)
于是,X 国的存款年利率,从当年的十多个百分点,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降到了两三个百分点。
至此,这个关于 X 国的 “鬼故事” 讲完了。不过对于 X 国来说这个 “鬼” 还不太可怕——因为它一看它的邻居们,存款利率都变成零甚至负数了。
最后特别强调一句:这个 X 国的故事,纯属虚构。、
故事讲完,回到现实。
我们看到有些国家的存款利率的确已经接近零,甚至达到负数了。
那么当我们的银行存款利率达到负数的时候,你往银行存钱,你还要付给银行利息,你还愿意存钱吗?
那怎么办?钱的处置方式,除了储蓄、消费,还有投资。
那我们就去投资好啦。投资投资,收益美滋滋。
只是,我们所有的投资渠道,都会温馨提示我们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有风险就可以用保险来解决对不对?什么东西是我们投资的保险呢?
是储蓄。
一个坚实有力的储蓄余额,可以让我们有底气去淡定地面对各种市场波动带来的账面盈亏,也让我们在真的遇到各种风险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卓越非凡的投资眼光不被 “俗事” 所左右——我可以安安心心等回调,等起飞,不用因为要花钱而被迫“割肉”。
一个足够稳定的储蓄利率,可以让我们在需要把握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有足够的 “子弹”(也就是本金)来抓住这个机会——现在告诉你北京某别墅区明年涨一倍,但是请全款,上不上车?怎么上车?
投资的本质目的是关于资产,但是投资的行为却需要现金流,而储蓄,解决的就是现金流的问题。
但现在,利率逐渐往下走,我们的储蓄窗口也变得越来越窄——上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如果能锁定一笔 8.8% 利率的大额储蓄,到今天,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在整个金融市场都可以是 “乱杀” 的级别——只不过多数人没有选,他们选了 10.8% 的银行存款,然后在存款到期准备转存的时候发现别说 10.8 不再有,8.8 也没有。
请让我再次重申,“储蓄” 和 “投资”,是两回事——好的储蓄,讲究的是每年都确定给到这个利率;而投资,我们并不在意在某个确定的时点,这 “10 个点” 是正数还是负数。
如果有朝一日,目前可以获得的利率 3% 左右的储蓄工具,变成只有 1% 不到,那么我们能选择的,真正稳定的储蓄工具,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了——这一天可能不会太遥远,因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这一幕都在上演……
“后储蓄时代”,我们的 “储蓄”,也即对投资行为的保障,也将变成投资——例如选择合适的对冲工具,选择一些复杂的投资计划来分摊风险等等……
好,现在谈谈你对 “对冲基金” 这个词的感受?有没有觉得很高大上?有没有觉得很需要很高的门槛和智商?不用觉得太遥远,当后储蓄时代到来时,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的“对冲基金经理”——聪明、勤奋的我们当然有能力做得很好,只是比起 “躺着拿” 的储蓄来,要更辛苦一些。
至于接下来的 “储蓄窗口期” 还能持续多久,一年,两年,五年,还是十年?我表示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今天建立的储蓄,将比明天建立的储蓄,利率大概率不低,而且还能多拿一天的利息。
后果:人民币继续贬值
那肯定是鼓励大家把不要把钱存银行了,不过鼓励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鼓励企业不要存钱,要去投资,有钱人用贷款来的钱投资,然后挣存钱人的钱。
包括现在的银行取钱的手续越来越复杂且不人性化,稍不注意卡还会被冻结,自己的钱还要证明等等。
从经济学角度上讲,钱放在那里不动确实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存款准备金不也是一直在降吗?
有钱人贷款来投资,然后越来越有钱。
老百姓不会投资存银行,货币不变,物价涨了,连对抗通胀都困难。
经济的底层是人民,所以要鼓励生育,但同时也是收割的对象。
信息差,教育差,资本实力差不断放大。
加油吧,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不是单纯的降利率来刺激经济,也希望更多优秀的企业出现,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人民福利待遇,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
8 月初存的三年期,利率 3.15%。现在看看,感觉赚了,哈哈哈。
希望通货膨胀率别太高,别把我这点收益率给吞掉。
市场环境不好,银行的钱越来越贷不出去了。
为了找到平衡。要不赚那么多钱给谁?当然是给存钱的人,贷款 100 万还款 200 万,把 100 万中的 1000 块钱分给你,美其名曰上调存款利率!
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疫情让全国各地闭环理,政府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群众手头的线也大大吃紧。银行也承担高息的压力。降息事在必行。同时也有扩大消费的企图。
拉动内需
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说啥也没有用,想让老百姓消费接盘,做梦吧,非必要不出门不消费
强行收割存量财富
要么忍受安全的低利率,被印钱通胀割
要么拿出来投基金股票债券,被包括权贵在内的各种镰刀割
要么拿出来投资创业,被房东和各个相关部门割
要么拿来消费,当然也会被物价割
想买安全性高的超短融这些?不好意思,不对个人开放
想做点有钱赚的领域,比如核酸?不好意思,你无法(在不上贡的情况下)拿到牌照
想学大佬全球配置分散风险?不好意思,普通人没公司,个人就 5 万额度,单纯投资的话还不定允许你汇出去
中国普通人,就像养在鱼缸里的食用鱼,不饿的时候养着玩玩,饿了也能捞起来吃,也不会反抗,甚至不敢进化出毒素一换一,最多只会翻腾两下或者早早在缸壁上撞死
口区
要买钱放出去,现在贷款率低,储蓄率高。
近几年,房地产一再说要崩。国内服务业持续受疫情影响,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消费群体对未来收入信心低。不断存钱,储蓄率不断攀升,消费意愿减弱,经济拉动力较弱。
近几年火的网络带货,行业门槛低,投资成本低,不需要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不大。行不成有效的大规模贷款。
银行有营业任务,前期制定有增长目标。该现象最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偏冷。现金流动慢,发展速度不够 ,动能不足。目的是推动经济增长。
从宏观目标来看,去年我国 GDP 增长 8.1%,今年我国增长预定目标 6%。
外贸方面,有消息称拜登政府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不会放弃对中国商品增加税务。
对金融不熟悉,但经常要换钱。
自从年初老爹病了之后,每个月都得换钱给老爹做药费和给妈妈生活费。
今年年初,RMB 对 HKD 的汇率是 0.81,到五六月开始汇率逐步攀升,0.85, 0.86, 0.87 到今天 0.89+。
国家降低利率估计要刺激经济,毕竟现在经济不景气。
降汇率到某个程度,估计是要保出口吧。
邀请键政大神
来做深度回答。
以上。
银行的收入来源有很多,但最大的一块还是贷款与存款的息差。现在住房贷款利率最低已经降到 4.25%,如果存款利率不降一点,那么银行会损失很大一部分收入。我想这是存款利率下调的一个主要原因。至于通过降低利率,促使人们多去消费,这恐怕既不是银行的本意也不是当前这种形势下可以行得通的方法。
现在经济形势低迷,房子很难升值、理财产品收益不好,人们手里的钱没处投,也不敢随意花,只能放在银行里面,忍受存款利率的下降带来的损失。而且照此发展下去,存款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给个建议: 负利促消费
我要存钱 存钱 存钱
当然是为了实体经济,麻成一片了
为了给实体经济输血,银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往企业手里塞钱(求求你收下吧),但是只降贷款利率,不降存款利率的话银行的成本有点高: 我银行贷款才赚了 1 块利息,结果你存款我要给你 2 块的利息,这么亏的事儿我银行能干吗?(虽然银行赚麻了)这就导致银行干活的动力不足,现在把存款利率降了之后银行的动力就上来了,可以继续追着人塞钱了(求求你们收下吧)。总的来说是好事儿,至于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来说,有,但不大,我就那几块钱你还影响的到我?
这是不让存钱,让把钱拿出来花,利息下调就没人愿意把钱存银行了。9 月 15 日国有六大行(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和招商银行集体下调,力度达到 15 个基点。
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需求,有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现在每个月最开心的就是失业金到账,上海每个月 2000 美滋滋,留学前正好薅满 6 个月,这养老保险爱谁交谁交,交的保险都给周公子不如直接给家里长辈呢。
润了润了
之前税后 2w+,不过现在不用 996 拿这些钱心满意足
意思就是让大家别存款啦,多多消费,支持国家度过经济难关。
今天,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22 年 9 月 15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 8% 下调至 6%。
这透露了什么信息?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这次下调的是外汇存款准备金,通常也被简称为降准,注意主语是外汇,不是人民币。通常而言,商业银行收到 A 的存款后是要以略高的利率放贷出去给 B 的,不然银行没有利润,但是放贷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贷出去,你得有一部分放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那边,以应不时之需,这部分就叫存款准备金。举上面的例子,商业银行手里有 100 美元,按照 8% 的存款准备金率,他必须上缴 8 美元给央行,只能贷 92 美元出去。那现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 6%,相当于能贷 94 美元出去,比原来多贷出 2 美元。这说明什么?说明业务流通中的美元变少了,所以央行才要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以缓解流通中的美元变少的趋势。
当然,这里的外汇不只有美元,还有欧元、英镑、日元等。我们国家一般不会公布外汇储备的具体的比例。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全球外汇储备中货币结构占比: 美元 59%、欧元 21% 等。
不看这个图大家应该也知道,我们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应该是美元,因为它是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总额的 40%,国际贸易结算仍然离不开美元,这也是为什么叫美元霸权?你不用它不行,暂时绕不开。
说回来,为什么流通中的美元变少?因为美联储正在加息,大家可以这么简单理解: 加息相当于提高美元的存款利率,存美元利息变多,然后全球的人都倾向于把本币换成美元,存到美国的银行,这样就造成本国流通的美元变少!同时还会造成另外一个结果: 本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因为全球资产持有人倾向抛掉本币,去存美元,就会造成对本币的需求减少,而对美元的需求增加!我们来看一下最新数据:
近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达到 1 美元兑换 140.35 日元左右,创下自 1998 年 8 月以来新低。
英镑兑美元下滑至 1 英镑兑换 1.1475 美元,这是 198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元曾跌到 1 欧元兑换 0.98 美元,是自 200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外汇市场可谓哀鸿遍野!
有一个指数叫美元指数,它计算美元兑 6 种货币的加权汇率,这六种货币及其权重分别为:欧元 57.6%、日元 13.6%、英镑 11.9%、加拿大元 9.1%、瑞典克朗 4.2%、瑞士法郎 3.6%。简单来说,美元指数上涨,说明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增加或者美元供给减少或者两者兼具!以下是美元指数的历史走势图:
图中这两个高点附近正好分别对应 1985 年拉美债务危机和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就是当美元升值到一定程度,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金融危机!这是美帝国主义割韭菜的套路。
通常美国本土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喜欢把危机转嫁出去,怎么弄?美元不是第一大储备和结算货币吗?好,那他们就大量印美元,就拿这堆纸来购买你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还造成全球大通胀,稀释其他经济体的财富,等到美国自己的经济恢复得差不多,它不管你死活,加息,造成其他经济体流通的美元减少,导致相对应的资金紧张,然后就爆发金融危机,接下来他们再用处于升值的美元来抄底你们相对便宜的优质资产,就这个套路收割一茬又一茬。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恨得牙痒痒了!全球要去美元化,这个理想很好!但要刮骨疗毒,自身得是关公!还要其他经济体跟着一起刮,如果他们还是死认美元,那就白瞎!当美元和沙特石油捆绑在一起的时候,石油美元背后站着的是实力,那终结它也只能是实力。任重而道远啊!
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和转发,感谢大家!
来,大额买保单☺
1,下调利率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2,存款利率的下调,为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了空间 ,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存大银行不如存小银行,虽然下调了利率,但是还有很多中小型银行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能达到 4% 左右,所以储户可以选择将钱存放到这些中小型银行获得高利息。
2,对比各家银行五年期存款产品,可以对比各家银行五年期的存款产品,从中选择利率较高的产品。
银行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要是老这么发展,储户还是要多学理财知识,合理配置资产,不要将鸡蛋放在篮子里,这样即使存款利率在下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有没有好心人能借我 300 块钱的吗,月底左右发工资钱马上归还,疫情影响导致之前的工作关门了,刚换的工作,前两天疫情又严重,附近的都是黄码,到处封区,又上不了班,这两天才解封,朋友差我几千块钱消息都不回!实在顶不住了,哎,都是自己作的,朋友能帮的都帮了,我也知道他们的情况,实在没办法了,唉!!
现金为王
当然是释放了赶快去股市买银行股的信号. 分红都快是定期存款的 3 倍了.
你要是觉得银行赚钱那还不快去买股票??
图安全就买各种大行, 农业银行啊, 工商银行啊, 邮政储蓄银行等等.
希望更高的收益兼顾安全就买股份行的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希望享受城商行高收益就买增速高价格也便宜的城商行, 比如江苏银行这种.
国家都发出存款没有钱途的信号了还不快去 A 股当股东收利息?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存在银行里的钱,钱无论是用去投资、消费,买房、买车,都很好。因为流动的钱,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的作用。你从银行提取出来的百元红钞,不论往什么方向花出去,它都会不停周转于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手中。对每一只手来说,它既是收入,又是投资。降息,就是国家催促这些躺着的钱,动起来。
但是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钱流动的方向,特别是… 多少钱会回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很难的问题。最省事儿的做法就是把它存在银行里等待利息,尤其在这个干啥都有很强不确定性的时候。
所以你看,核心问题还是我不知道怎么理财。国家降息升息,都改变不了这一点。想通了这点,还是先去好好学习吧。
利率下行刺激消费,但是疫情影响大家只会把钱捂着越紧,在加上现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可以刺激出口业的发展,对于没有外贸业务的公司来讲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利率下行大家就会找其他的投资渠道,加上现在房地产的调整,没有适合的渠道能够放钱,大家都想着多元化的管理资产。
流动性还是看银行现金流,想要博取收益现在股市又不景气,有人观望有人想抄底,现在大家都在 “挪储” 有中长期十几年二三十年的规划,大家都开始用储蓄险来锁定利率了,但是保险只是给一个确定的安全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增长点出现,大家的资产结构还是会再做调整。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有新的风口或者增长点出来吧。
这是我一个月工资 1500 的人该关心的吗!!!
就是让你不要存钱了,赶紧拿出来花。
我一个没有存款,还不敢消费的人,竟然笑了,哈哈哈,旁观者原来是这样的。
无它,刺激消费尔
高速发展的弊病加上疫情这个催化剂
教培,地产等行业的洗牌
无限循环的核酸检测
国家已经没钱了,何况地方政府
这种态势下百姓们更不愿拿出钱来消费
只能通过降息的手段让大家把钱取出来
用来投资消费以刺激经济。
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遭到严重冲击,居民消费、投资的意愿都在下降,大量资金存入银行。老百姓不买房不消费,那经济怎么办?银行只有降低存款利率,把钱释放出去,让大家去消费、去投资,才能带动经济复苏。
存款利率下调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实际上也是为贷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未来 LPR 还会进一步下调。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 0.5 个基点。
“存款是银行负债主要来源,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释放 LPR 改革潜力,推动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助企纾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 月 18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举行的 2021 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提前布局、靠前发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在鼓励股市、楼市、实体经济投资,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世界经济将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衰退,地缘性冲突、欧美经济体高通胀率、罕见的加息节奏……
无论哪个先倒下,就会被收割,所以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支撑。
年内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8 月 wind 数据显示: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增速低于存款增速。
银行存贷比持续向下,银行盈利压力持续增加,本次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也就显得合理。
担心存款晚了有损失的可以放心,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现在的利率依然是高的。
年底前降息 / 降准大概率还会存在!
前 8 月,企业中长期融资增速不及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再加上转型升级阶段,廉价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像芯片研发等产业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为摆脱 “卡脖子” 降息降准提供支持成为必要。
就像华为在” 将寒冬传递给每一个人 “,因为芯片而盈利能力骤降,作为我们理应支持国货,支持华为!
[
华为平板电脑 MatePad 11 鸿蒙 HarmonyOS
知乎自营
¥3179.00
去购买
再来看 8 月 2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今年后几月到明年一季度,国内物价水平可能比前几月略高一些。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货币购买力将更快速度下降,降息降准是最好的方式。
存款利息变少,物价涨幅加大。勒紧裤腰带,能省则省!
倡导大家理性消费,避免大额负债,也不要用力过猛,导致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有余粮” 的家庭还是要平衡投资分配,保持充足现金流。
保守型可适当减少权益类资产比例,增加债券、保险、银行理财、贵金属等。
激进型坚信市场充满风险同时充满机遇,增加外汇、大宗商品、权益类资产比重。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维持现状,熬过这几年,待春暖花开、乘风而起。
我感觉我要提前把房贷还了。
已有房贷在身,是否能同银行重新谈判贷款利率?贷款合同也是合同,理论上是可以合同变更的。
如果银行坚持不变更,那只能尽力提前还贷了。
香槟倒了不少,但是香槟塔底有多少酒呢?
什么是利率?利率就是借钱的价格。
越来越低的利率环境,是既成趋势的延续。比如余额宝、国债逆回购、银行间 shibor,收益率全部跌倒 1.6% 左右。而五年前,是 4% 以上。不难看出,现在市场上根本不缺钱。
那么,天量的钱到底去哪里呢?已扑街的房地产?已躺平的股市?还是你身边的实体经济?
全球性经济危机早已开始,我们正身处其中一环,既有危,也有机。
难道大家还没看出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难道大家还没有看出经济危机中的机?
华子,几天不见,这么拉了?
合理利用通胀保房市,后面会有一套组合拳来拉高通胀预期,把大家手里的多余资金赶到房市中,如果一个馒头五十元,谁也不会认为十万一平米的房价高
一降息就破 7 了,经济规律真准
是从淘宝买东西的好时候了嘻嘻
快进到想发达国家日本那样存款零利率
若经济不复苏,利率继续降
我一个年薪上百万的朋友,前年刚买套房子呢,股票几十万去年被套到现在。整天发表情包都是跟摆烂有关的,后面问他现在什么状态,他说跟坐牢没啥区别。
发钱吧,没存款降息有个屁用。
假如马某有一亿的存款,我没有存款,但我和马某在银行有一亿的存款。虽然银行存款很多,但贫富差距太大,百姓成穷鬼了,没有油水可榨了
目的只有一个:把存在银行的钱逼出来进行投资、消费,希望至少有一部份资金能回归实体企业!
问题是:
一、因前期偏差,出现了太多互联网吸引眼球及上市套现等投机行为,导致应用于实体企业投资的钱全变成了急功近利的割韭菜模式,此种情况下,谁还愿意把钱拿出来做长期实体积累性投资?
二、经济趋势变化的前提下,房地产、股票都前景不明,蓄水池功效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投资实体无利可图,导致钱都无路可去,M2 居高不下,贷款利率即使下调,也没人敢于过度用钱投资消费,银行负担越来越重无可避免,最终出现零利率都不足为奇!
利好国有大行:
之前一直降贷款利息,为了保证银行合理利润,避免出现风险,自然会降低存款利息维持息差。
反正我没有银行存款,重仓银行股票。
啥信号,就是告诉你国内的也要降了
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得不到任何教训。
这和日本当初如出一辙。
果断预言一波。
接下来银行利率还会继续降低
如果实在不行直接降成负的。
但大家还是会存款不消费。
低欲望社会直接到来。
一切都没什么改变。
说破大天,履行各种责任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何关系,何必惦记这点三瓜两枣。
再下调也对市场整体也没有多大的效用了,因为这些年货币流出来太多,物价也压不住了,消费萎靡,市场整体死气沉沉,只有高端市场还是一片生气盎然。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说这样下去经济是绷不住的,可惜号直接给我干没了。
所在的城市今天正式宣布取消限购了,房贷利率降了,存款利率也降了,可惜能有多大作用,难说。如果今年年初能够果断降息放开限购,形势绝不至于这么差,可惜犹犹豫豫无人担当,结果就是不得不走老路,而且更难走了。
多家大型银行降低个人存款利率,实际上是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带动市场,这段时间 A 股也处于拉锯的泥潭,这个政策也有利于加速稳经济政策落地,A 股也有望走出阶段拉锯的泥潭。。
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花钱
大家都知道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1. 投资:投资包括国家投资和企业投资,上半年政府发力基建,国债融资大增,而 7 月社融数据的暴跌则是在超量的国债融资短期见顶以及疫情触底反弹结束之后的回落。**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来看,企业债继续回落,政府债券继续发力。**7 月份企业债融资增加 1148 亿元,同比少增 3501 亿元。政府债券融资 3045 亿元,同比少增 6693 亿元。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同步减少,其中政府债券融资的减少主要还是因为前 7 个月基本把今年的专项债额度全部发完了。如果后续几个月没有足够的增量,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也是政府债券融资高峰的情况下,政府债券融资的不足将会成为今年社融增速的拖累。而企业端,在拿到国家的投资后并没有积极的投入生产,这主要是从 M1 不增返减看出来的。
2、出口:8 月出口同比增长 7.1%,显著低于前值的 18.0%,从过去四个季度的出口来看,同比增速分别为 24.2%、22.9%、15.6%、12.7%,而 7-8 月合并的出口同比为 12.4%,逐级放缓的特征较为明确。
进口继续维持在 0.3% 左右的低位,对应内需依旧偏弱。
3、消费:**先看居民部门。8 月居民部门贷款增量对社融贡献仍然为负,同比少增 1175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 426 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 1601 亿元。从 8 月的数据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好于往年同期,而中长期贷款则仍然偏弱。跟居民消费相关性更强的短期贷款企稳,跟居民房贷相关性更强的中长期贷款仍未停止下滑的趋势。前者反应居民消费能力有所改善,后者则是与房产相关,已经到了下跌的后半程,后续仍可期待地产的企稳。从房地产股票以及相关债券最近一、两周的表现来看,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在押注地产方向的企稳。
对于 2022 年的经济来说,需求端拖累之一是消费,前 7 个月社零累计同比 - 0.2%;拖累之二是地产,前 7 个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 - 7.2%;支撑因素之一是基建,前 7 个月累计同比增长 9.6%;支撑因素之二是出口,前 7 个月累计同比 14.6%。四种力量对冲之下,今年上半年经济总体较为平稳。若出口连续放缓,则经济总需求端会进一步减弱。基建今年上半年已经足够高,6-7 月同比基本都在 12% 左右,要对冲缺口,消费和地产至少之一必须有显著改观。
那么国家的政策也是在刺激消费和地产,从 MLF、一年期 LPR 和五年期 LPR 降至几年以来的新低,以及存款利率的不断下降。就是要刺激需求,刺激消费。让老百姓花钱。而近些年的 M2 和 M1 如下图:
M2 同比已经连续几个月 12% 的增长了,而 M1 也在在不停的增长。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而资产就这么些。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答案不言而喻了吧。。。看看 2020,2021 年的美国。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上世纪 90 年代 12 元 / 1 年经过 30 多年改革达到了 20 元 / 1 年,这说明了什么?给我的感觉是现代企业不需要忠诚的员工,仅仅一家之言哦,大虾们同意吗?
是不是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是有钱人了啊
“让我们设想一下,你是一家 “贷款公司”CEO。
你从社会上吸取资金,然后放贷给要借钱的人。
显然,这二种情况中。A 才可以赚取大量利润。并进而给 “储户” 回报。他经营管理得越好,能 “回馈” 的储蓄利率也越高。
而对于 B,他能给出的 “利率” 是非常低的。甚至为零。
对于银行业系统。其原理是一样的。
银行能够给予 “储户” 多少利率,关键在于银行放贷。能赚多少钱。
银行能否很专业地甄别出实际客户,能否发行高利率的产品(信用卡),能否控制坏账。银行业本身有没有挥霍腐败的高额行政成本。
如果这些回答都是 “Good” 的话,则银行岁末,才可以给予储户 “很高” 的储蓄回报。比 3% 高一点。
而相反的,如果「某国」银行业本身就是亏损。放出去的资金,有 25% 是坏账。铁公基连利息的利息的利息,都收不回来。
那么银行业,拿什么来支付你的 3%“回报” 呢。
“负利率” 其实是银行业效率的指标。
如果说「某国」目前是 - 11% 的负利率的话,那只能说明「某国」的银行业,极度缺乏效率,极度腐败,极度监管无自由。
如果要改善 “负利率” 的话,那你就需要银行业改革。
而银行业改革,创新 + 反腐 + 确权,这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积重难返。
你只要看一下这个清单。就知道这事办不成。没有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改革,根本改不好。
“加息” 只需要行长一句话。但却是吗啡,根本不治病。
“银行内部改革” 是几十年滴水穿石的事。但却是真正的做实事。
所以,“负利率” 环境绝不可能改变。
改革没有捷径。
我押注改不成。”
——yevon_ou「负利率下的资产模型」
意味着消费枯竭了,消费不足。
同时意味着投资萎靡,缺少人消费,也缺少人去投资。
有大额存款的人,相比那些咬牙养家糊口,被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的人,具有更大的消费力和投资能力。
降低存款利率,就是告诉那些相对有钱的人: 赶紧拿钱出来,去吃喝玩乐,买房买车,开公司去。
我房贷都还不上了,工作也快不保了
扬汤止沸,没多大用处
昨天下午,之前银行的同事给了我点内幕消息:
“存钱嘛?赶紧来,马上降息。”
我看了一眼:
“大额存单 50 万起,3 年期年利率 3.25%。”
我问她:
“你是觉得我能看上 3.25%?还是觉得我有 50 万呀?”
昨晚,降息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这次降息以国有大行为主,“小银行” 基本没参与,包括中信、华夏等。
参与的银行,活期降了 0.05%,3 年定期降了 0.15%,其他定期降了 0.1%。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体降息,但国有大行联合行动的威力以及释放的信号都不亚于集体降息。
今年贷款利率已经降过了,国债利率也下调了两次了,这次存款降息也算顺理成章,但我觉得这些都只是 “标”。
至于那个 “本”,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要等节后看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尤其是 GDP 增速数据。
很有可能,今年不止有这一次降息。
GDP 增速,是我们财富增值的终极锚。
站在企业的角度:
企业只会去借低于自己利润率的贷款,这样才有利可图。
GDP 增速≈全社会企业平均利润率。
GDP 增速降低意味着,所有企业赚钱都没有那么容易了。
他们能负担得起的贷款利率,自然也就跟着降低了。
站在银行的角度:
银行挣的是存贷利率差。
贷款利率降低后,银行的收入必然降低。
为了挣钱,银行只能降低成本,也就是降低存款利率。
站在咱们的角度:
存款利率是咱们老百姓投资收益的基础。
存款利率调整,所有理财的收益势必跟着调整。
国债作为无风险利率,利率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 1.1 倍,所以国债利率也要调整。(也可能国债先调整了)
**保本理财的收益是跟着国债走的,**国债利率调整了,大家都要调整。
保本理财收益调整后,其他理财的收益也会跟着调整。
当所有理财的收益都降低之后,我们就集体去提前还贷了。
银行收入再次降低,依此循环。
这一切的根本还是经济,如果经济持续走低,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振兴经济。
我的格局仅限于守住自己的三瓜俩枣,尽可能让它们别太贬值。
所以我今年做的最大一笔 “投资” 就是把车贷提前还了,虽然被罚了 3%,还是划算的。
不过房贷并没有提前还,因为公积金贷款利率只有 3.25%,我还能再撑一阵子。
毕竟现在找个 3.25% 的保本理财,只要不限定 “短期” 还是很容易的,比如我最近一直在说的金满意足。
说回降息,这次可能只是给三季度数据来点铺垫和预热,后面很可能还有第二次。
对了,每次降息都会选择在晚上。
因为关门前进入网点的客户,都要把业务办完。
如果白天通知降息,会有大量储户涌入银行,增加柜面业务压力。
一旦业务积压到 24 点后,则会按降低后的利率标准执行,纠纷也就来了。
所以降息的消息,必须等到所有银行网点都关门了才能通知。
相关阅读:
每天都会接到不同渠道的电话,推销是否需要贷款,不厌其烦的骚扰。很明显,老百姓不愿意花钱了,存银行的钱不流通起来,不会体现其价值。但是,如果把银行的钱都取出来,银行能吃的肖吗?取出来用到哪里去?都放在家里保险柜里吗?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15 日电(记者 韩婕)记者获悉,自 9 月 15 日起,包括工行、农行、中行、邮储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再度调整了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均有不同幅度调降。
个人认为一是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二是促进发展
存款利率下调,储户获得的利息收益也就降低,这样就能导致储户不愿意往银行里存钱,让储户自己拿钱出来消费或者投资,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活性,也是因为今年大环境不好,个点疫情反复,消费水平迟滞,导致 GDP 降低
美元强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有钱就换美元
怎么感觉和日本当年干的事一样…
不知道毫无意义名字你你你是我的荣耀
没明白啥意思
不就是想让把钱拿出来消费吗,ok,我也想消费啊,无奈股市深套,还想打我剩下那点存款的主意?
多家国有大行 9 月 15 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昨天,多家国有大行发布消息,自 9 月 15 日起再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
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对股市来说就是利好,因为在银行存款的利息少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市场,寻求回报率更高的地方,那么基金和股市就是选择方向之一。
其实多数发达国家的个人存款利率都很低,有的甚至为负,比如瑞士利率水平为 - 0.25%,意大利利率水平为 - 0.24%,日本利率水平为 - 0.10%。我们这次下调过后,三年期利率水平最高为 3.0%。
这个消息,一点不意外,只是好奇为什么这个时间点出现?
8 月贷款报价利率(LPR)非对称性下调后,存款利率迎来调整是必然的事情,有些事情是有关联的,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银行的初心是盈利,它们永远要有自己的息差。
银行,有人说它们的业绩未来会下滑,这个观点,小凡并不认同,很多朋友要么考虑事情,要么考虑太远,10 年后的事情他都去想,要么又考虑太近了,希望知道明天涨跌?
炒股的逻辑应该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实事求是,有效才是唯一的标准。你的逻辑,应该是能够带给自己盈利,这个投资标的,自己能够驾驭。而不是期限、消息、位置、热点……
降息,是注定的事情,下半年的宽松预期,这也是小凡为什么看好后市的核心逻辑,因为有资金了,就有行情,不是靠谁喊出来,而是靠估值逻辑。降息了,无风险利率降低,核心资产,蓝筹股的定价逻辑就会颠覆,市场就愿意给出更高的溢价。
小资金追求的是增值,大资金追求是保值,跑赢通胀,A 股越来越机构化,大多数机构,年化收益不到 10%,自己可以看看私募,北向资金的情况。
这么多的资金,将来会涌入两个市场,一个是楼市,一个是股市,坦白说,楼市的涨幅,不如股市,大多数核心资产都是震荡向上,这些股票,越是基本面好的企业,越是稳定成长,有护城河的股票,散户不会喜欢,他们能力很强,一般是追求翻倍。
这个消息,对于行情肯定是利好,不会立马就持续拉升,会震荡向上,慢慢磨底,盈利的事情,大多数散户肯定享受不到,这个市场,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90% 的人都盈利不了。
A 股,这里是修心修行的地方,财不入急门,认知逻辑不符合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做到稳定盈利。
个人观点,不作投资依据。谢谢点赞、关注!
这个差价我赚定了
大家赶紧去消费吧!去花钱吧!别存着了。
人们不消费整个经济都流动不起来。生产出来卖给谁去?
猜猜人们为什么不消费。
现在连超市能不去就不去,刚需的出门都不出。生怕弄个密接隔离,搞不好还挨骂。完了我还得感恩。
等疫情彻底结束了回趟老家。
有人说银行很痛苦,但是这些年银行挣的房贷利息还少吗?
前面有好几个大坑,需要填平了,经济才能正常运行,至于是谁的钱,重要吗?
说句实话,普通人在越南很难投资。
那些钱被赶出来能投资什么?就是因为越南没有好的投资标的,普通人的钱只能去房地产,你看看现在谁在接盘?
那其他投资呢?有啥机会?答案是安全没有,都是镰刀割韭菜。
这是国家金融政策导向,降低居民的存款意愿,利率虽然看着降的不多,但是一般都是组合拳,这边存款利率降,那边消费有大量新优惠,多少年来都是这模式,先从银行开始,陆续会有其他政策导向,反正想方设法让资金按照政策的指挥棒流动,这次灵不灵不知道,但是以前基本都很奏效。拭目以待吧。
希望自己存的那点钱能跑赢通胀,怎么就那么难啊
为啥不增加收入,减小差距呢。
多家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主要是因为在上半年行业净息差整体处于下行通道,这样做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从而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简单来说就是后期贷款比存款更划算了,这也是银行在努力帮助实体经济贷款,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多家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其中像建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 10 个基点,之所以这么调是在努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不懂
我想问一问各位,我国这算不算走到一种新型的 “流动性陷阱”
是否利好黄金呀
最终还是降息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买保险吧
这边建议攒钱而不是消费
抓住经济恢复的窗口期,需要在政策性扶持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
7 月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我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我们要正确认识 7 月份一些数据波动的原因,把握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认清中国经济恢复的坚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比如,尽管 7 月份消费环比回落,但办公用品、汽车等保持了高速增长,这表明中国消费依然在持续改善的进程中;投资增速的回落主要体现在民间投资、房地产、第三产业等领域,但基建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等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说明投资仍然具有较大恢复潜力;工业和服务业的回落主要体现在高耗能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的下滑上,但产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表明工业复苏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则持续提升,表明中国产品在各国通货膨胀全面高企的环境下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足以证明,7 月份一些数据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外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趋势发生了变化。更应看到,标志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核心指标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当前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窗口期和关键期。一是成功的疫情防控和快速的复工复产为畅通经济大循环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疫情纾困政策和经济恢复方案为国内经济循环创造了更多的动能;三是出口增速的持续高企为中国经济恢复注入了持续的外需动力;四是 6 月份经济的快速反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度过困难期。但也要清楚认识到,势要起而不可落,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抓住经济恢复的窗口期,需要在政策性扶持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化解主要矛盾和重大风险的力度,加速培育经济大循环内生动能。
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弹性和韧性,恢复的基础依然十分坚实。除了疫情散发多发的冲击外,还要深刻把握影响经济持续恢复的深层次问题:如何有效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如何避免各类风险影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增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实际上,7 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制定了科学的方案、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中央精神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必定能够使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作用,使经济主体信心全面提升并呈现出新的活力。
我们要坚定信心,在不确定性冲击中看见我国经济基本面的确定性,发现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巨大空间,看到时与势仍然在我们一边。深入研判各种主要矛盾和主要风险,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定能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穿越暂时波动、实现长期增长。
为什么我们要说别急?
别急是一种态度,一种张弛有度,一种不急不躁,一种泰然自若。
遇到羞辱急于还击,是莽夫,“别急” 教我们谦让三分、以理服人;
遇到挫折羞愤不已,是愚夫,“别急” 教我们另辟蹊径、以智取胜。
“别急” 体现的是中华儒家的中庸之道,体现的是虚怀若谷、谦逊祥和的人生哲理,所谓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学会 “别急”,方能成长,方能成熟,方能于世间百态中左右逢源、处变不惊。
你看那 a 股
利好房地产
经济杠杆调整,想人为的刺激消费。
参考日本。利率长期低于 3 个点才是常态。
美国按照通货膨胀来看是负利率。
说明我们之前日子太好过了。经济增长很好看。导致现在利率这么高。2021 买房,房贷年化利率 6%。真扯淡。更扯淡的是,还有人买!
你看看美国国债哪怕涨到 4% 都一堆人抢着要。这 6 个点的利率。如果开放给国际市场,怕不是高盛黑石大摩小摩抢着收
当然,所有的前提,是他不会崩。崩了就一切免谈
说白了就是想刺激消费,金融流通。可问题是这些都依赖信任,对未来市场环境的信任。疫情当前,各行各业都造受影响,到个人层面就是被裁和降薪。
疫情已经造就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收入又降低了,普通老百姓那还会有大的消费需求。与消费相比,不如想办法增加收入,收入的增长才是对可靠未来的保证。找一个靠谱的副业显得尤为重要(擦亮眼睛别被割韭菜)
后疫情时期,让我们看到了实体行业受到的冲击,但凡和实体相关的副业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未来情况不确定的情况下,任何新的尝试都要符合低成本,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实体不行,相应网络兼职就突出了优点 (千万不要花钱去学什么项目,分分钟被割韭菜),靠谱的网络兼职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让用户赚到收益,只要熟悉了相应的平台规则和玩法,后期多开增加收益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我本人就是这样做的国外平台,不花一分钱去做,刚开始很难,但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工作室并且专职去做。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当你的收入降低和未来环境不明确时,注意了节省开支的同时,一定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副业,好好赚钱只有钱不会亏待你。
存款利率下调、房地产市场低迷,这是倒逼着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但是目前的矛盾是,投资者买啥亏啥。
所以一个专业的理财经理尤为重要。
推荐这家排名前五的打券商:
1、客户经理每天开盘前发送晨训,内含当天的投资建议。
2、交易软件带有有问必答功能,专业投顾 24 小时在线解答问题。
3、交易佣金超低,A 股全佣万 1.1(也就是除了卖出时的印花税,其他全包)。场内基金(ETF、LOF)万 0.5 免五。国债逆回购打一折。可转债十万分之五。
感兴趣的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来源:人民视觉 作者 | 周纯子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又是秒没! 张菁(化名)对着手机叹了一口气,这已经是她本月第三次抢单失败了。而她想抢的,是银行APP里20万元一份 …
最近,各大银行的出镜率意外有点高 首先就是,各大银行都在拼命往外借钱了 什么随薪供、连连贷、怡浦e商贷等各种贷款方式层出不穷,更夸张的是有的新房在产证出来后第二天就放款了 最近还有一个颇受关注的新闻,多家银行下调了个人存款利率 此外,同样一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案子自己也办过一些,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按照犯罪集团而不是按照一般的共同犯罪来处理此类案件,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梳理清楚逻辑框架,像本案大概的犯罪逻辑框架就是: 吕奕作为集团的首要分子必然是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前银行人,现利益相关某监管部门。 源于银行的资产规模、风控水平、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等诸多因素,整体来说,各类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整体如下: 村镇银行 < 农商行 < 城商行 < 大型股份 …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实际上这五家村镇银行就是以正常的业务为掩护,开展非法帐外吸资和网络放贷业务,最终放贷出现无法收回的情况,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储户无法提现。 经调查说这五家村镇银行都是一个股东在操控,如今人已经跑到国外去了,如果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