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疫情下老人的关键心理问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 ****************2022年4月2日,上海因疫情而封控,工作人员将餐食送到独居老人王先生手上。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图)

全文共4862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 社会隔离意味着保持身体距离而非心理距离,在特殊时期,更应该和老年人保持沟通和联系。如果老年人懂电子产品,家属可与他们保持联系,即使是线上的、精神性的联系,也非常有必要。在联系的过程中,传递准确的疫情信息也非常重要。

    对于家属而言,可以学习基础的行为科学知识。如果老人开始出现记忆或认知问题,包括无法记住名字、日期,不能正常处理日常事务等,这极有可能是老人患上轻度认知障碍的迹象,但往往被认为是老化的正常部分,耽误了诊断。

  •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钟财芬

责任编辑|汪韬

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2022年3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科学简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第一年,全球重性抑郁障碍(MDD)病例增加27.6%,焦虑症(AD)病例增加25.6%。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弱,且大部分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易致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也承受着多重心理压力。

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柳叶刀》于2022年2月发表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指出,老年人的抑郁症问题通常被低估或忽视,被归为正常的衰老、机能损伤或身体疾病。

年龄歧视使得老年群体处境更为艰难。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年龄歧视问题报告》显示,根据57个国家83034人的调查发现,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持有中度或高度的年龄歧视。比如,在疫情期间,年龄歧视可能表现为,认为老年人体弱多病,“无论如何,本来也都会离去”,由此产生鲁莽和不负责任的病毒传播行为。

联合国宣布2021-2030年为“健康老年化十年”,各国政府及民间机构致力于联合起来,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的环境,反对年龄歧视,发展长期综合性老年护理,帮助老年人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和适当的卫生保健服务,例如疫情期间让老年人接种疫苗。

Debanjan Banerjee是印度老年精神病学专家,现为印度国家精神健康和神经科学研究所顾问,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老年精神病学研究,关注老年人边缘化、权益保障等系列问题。

早在2020年疫情之初,Debanjan Banerjee就注意到了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Nature印度子刊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文章中,他指出,对感染的恐惧、疾病带来的耻辱感和自责感,抢购、生存危机等种种问题引发的恐慌情绪,以及隔离期间孤独感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在受到健康威胁的同时,也容易滋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我们应时刻铭记,社会隔离意味着保持身体距离而非心理距离,在特殊时期,更应该和老年人保持沟通和联系,以便及时帮助老年人排解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顾虑。” Debanjan Banerjee告诉南方周末。

如何发现并帮助老人应对心理问题?以下是南方周末和Debanjan Banerjee的对话。

**南方周末:**疫情期间,老年群体可能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Debanjan Banerjee:**被忽视。这可能是老年群体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身体上的、经济上的、心理上的、情感上的忽视。有时这种忽视是无形的,比如说,我们告诉父母、祖父母不要出去,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那可能是他们一整天唯一的娱乐活动,这个时候他们才有机会和同龄人在一起,现在这种出去活动一下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还有缺乏自主权。有时候,某些决策说是为老年人好,但老年人自身却没能参与决策,甚至没有知情的权力。

患有精神疾病、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他们长期依赖于药物,但在封控状态下,他们不能去门诊,也没有其他的医疗服务,可能面临断药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老年女性可能面临其他的一些问题。

隔离也可能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加重。有很多研究,包括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都意识到,很多轻微、中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可能会因为封闭不能出去,缺乏社会刺激与互动,最后发展成重度患者。即使在情况相对稳定之后,隔离带来的影响也会使许多老人继续受到精神后遗症的长期困扰。

2022年4月27日,湖南鼎城郭家铺街道三滴水社区幸福屋,老人们一起下象棋。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图)

**南方周末:**疫情期间,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

**Debanjan Banerjee:**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感染后发展为危重症或死亡的风险都更高,这些健康威胁加剧了老人的心理压力。

其次,居家隔离也加剧了老年人边缘化问题。想象一下,老年人都待在家里,很多是孤身一人,家庭佣工不能上门;打算出去的时候,又被阻拦并劝返,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并且,很多老年人不太会用电子设备,在南亚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通过电子设备与外界保持联系的路径也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其孤独感。

此外,对感染的恐惧、疾病带来的耻辱感和自责感,抢购、生存危机等种种问题引发的恐慌情绪,以及疫情中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去世带来的悲伤,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南方周末:**哪些老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Debanjan Banerjee:**随着年龄的增长,非传染性疾病变得和心理密切相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中风、心脏问题,都与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相关联,因此,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同时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此外,感染新冠的、没有接种疫苗的,以及独自生活的、被滞留的或被隔离的老年人,也都是心理问题易发群体。

**南方周末:**对于家属而言,如何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Debanjan Banerjee:**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疫情暴发之前就有,如抑郁症、焦虑症、认知症等精神类问题,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重;另一种则是原本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从悲伤的情绪逐步发展成抑郁、焦虑或记忆问题。

要发现这些迹象,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意识和足够的敏感性。对于家属而言,可以学习基础的行为科学知识。如果老人开始出现记忆或认知问题,包括无法记住名字、日期,不能正常处理日常事务等,这极有可能是老人患上轻度认知障碍的迹象,但往往被认为是老化的正常部分,耽误了诊断。

家属应该意识到,晚年抑郁不同于年轻人,比如便秘、疼痛、头痛等身体问题,老人可能选择自己消化而不向他人透露,心理问题就更是如此。因此,当积极主动、社交活跃的老人变得极度焦虑和紧张,尤其应当予以关注。此外,当老人遭遇重大变故,如身边有人去世,悲伤情绪持续超过一年,或者睡眠障碍、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等症状持续较长时间没有缓解,家属就应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专业精神科医生来说,可以使用简单的筛查工具、与家人或者本人交谈等。确诊则需建立在对病史的详细记录和观察之上。此外,医生最好能够经常见到患者并持续追踪,并适当地向他们透露一些情况,心理健康问题有时候不需要药物治疗,患者了解自身情况也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南方周末:**发现老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后,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呢?

**Debanjan Banerjee:**如果老年人懂电子产品,家属可与他们保持联系,即使是线上的、精神性的联系,也非常有必要。在联系的过程中,传递准确的疫情信息也非常重要。但死亡和感染人数的数据可能会导致老人恐慌,由于存在感知问题、记忆问题、听力或视力缺陷,老年群体中的许多人可能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当他们听到老年人正在死亡、更多的人正在被感染时,自然将产生恐惧心理。

此时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数字距离”,就像保持社交距离一样。对于具备一定数字素养,能够独立接触媒体信息的老人,家属应帮助其建立信息甄别意识,确保老人接触的疫情数据出自世界卫生组织、疾控中心等权威平台。同时应当嘱咐老人,如果对某件事有疑问,应与家人讨论或者拨打官方热线电话咨询,缺乏权威性的社交媒体资讯不可尽信。

**南方周末:**如何帮助老人克服“疫苗犹豫”,增大老人的疫苗接种率?

**Debanjan Banerjee:**家属应帮助老人理解,新冠疫情只是一种流行病,虽带来一定风险,但并不代表所有老年人都会被感染或因感染致死,接种疫苗将带来很大程度的保护,平时注重身体距离、呼吸卫生即可。生活需要继续,一味让病毒停留在脑海里,哪怕没有感染也会为其所操纵。

疫苗犹豫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向老人解释时,首先要表述清晰;其次要与老人所处的文化语境相适应;再者,应当使用老人能够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最后,需要反复确认老人是否真正理解。

此外,家属也可以与社区医院、养老院等机构保持联系,以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作出专业应对。

2022年4月9日,北京,老人在流动疫苗接种车里接种新冠疫苗。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图)

**南方周末:**养老院等机构需要如何注意老人心理问题?

**Debanjan Banerjee:**需要强调的是,被收容在养老院或老年护理机构的老人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部分老年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相对脆弱,因此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养老院可对其工作人员展开适当的沟通培训,在我看来,沟通应讲究CARE原则,C代表Care (关心), A代表Autonomy(自主),R代表Respect(尊重),E代表Equality(平等),也就是说,养老院工作人员在与老人沟通时,应充分尊重老人的人权和尊严。

此外,养老院可举办老年人活动日等集体活动,使老人能够有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同时,应与其他医疗机构保持沟通和转诊关系;也可尝试在院内建立科学系统的老年综合评估方法(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定期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以及心理健康等状况,并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

**南方周末:**在社会层面,如何帮助老人应对心理问题?

**Debanjan Banerjee:**社会支持网络首先应确保福利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减轻老人的药物负担和经济压力。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策制定者应与老年护理领域专业人士保持适当沟通和合作,如果不接触、不沟通、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很难制定出有效政策。

目前,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优先服务往往不足,每个人都会变老,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也应该积极创造一个“老年友好”的世界。

**南方周末:**请举例,“老年友好”世界有哪些体现?

**Debanjan Banerjee:**设立专门性的老年病门诊部、普及推广老年人初级保健方面的知识,都是重要举措。此外,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援助网页也可以针对性地满足老人需求,印度的国家援助网页(https://www.helpageindia.org/)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印度老年认知症相关疾病协会提供支持,此类援助模式可以推进形成一个社会帮扶网络。

**南方周末:**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照顾老年群体?

**Debanjan Banerjee:**任何人都应该明白衰老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从一个晴朗的日子突然开始的,也不是从出生开始到50或60岁突然就有一个分水岭。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代际关系,让年轻人理解老年人的需求,保护老年人的自主权,尊重老年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年龄歧视。

个人的善意始于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对老年人的需求保持敏感,这意味着理解老人的需求。例如,针对性地帮助老人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鼓励他们参与有意义的社会互动,协助他们获得适当的社会福利等。

我们长期忽视了老年人边缘化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展示了当前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差距有多大。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Mental Health in an Unequal World”(不平等世界的心理健康),同年的10月1日也是联合国国际老年人日,主题是“Digital Equity for all ages”(面向所有年龄段的数字权益),这些都是为了推动对老年群体的关注所作的努力。

老年人遭受了很多健康不平等,心理上或身体上的,是时候消除这个障碍了。

(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南方周末实习生蔡斯亦有贡献)

其他人都在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

知乎用户 氓之蚩蚩​​ 发表 这个问题根本是不成立的。 “变成这样”是变成哪样?还是认为在 “这样” 以前上海是好的样子。 1、上海很多问题一直存在。比如社区结构上煤卫公用的二级旧里、“两万户” 老公房等劣质住宅比例全国前列;人口结构上老龄 …

被活着拉去火葬的老人

昨晚看到一段视频,上海新长征福利院门口,殡仪馆的车停下,卸下一个老人——被殡仪馆拉走了,发现人还是活的,又被送了回来。 一位上海媒体人在朋友圈愤怒发言:“希望明天10点的发布会回应一下。” 没有等到10点,有关部门就回应了。凌晨,上海几家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