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讲述胡女士的事迹,才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歹徒的尖刀,救下校车上更多的孩子,我们现在知道这位英勇的女士名叫胡友平。

感谢苏州公安公布了她的名字。人们不用再担心她的生命安全,不用担心她被仇恨日本的“爱国人士”报复,也不用担心网暴,因为她已经死了。

被评为见义勇为,多少是一种安慰。但是,这个通报对她“事迹”的讲述,我认为是有很大问题的。

“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这样的描述,似乎告诉我们,胡女士只是一个“路人”,而这也是普通的持刀伤人事件。

根据之前官方通报,事件造成一对日本母子受伤,歹徒想到校车上伤害更多人,被胡女士拦住,这才是她重伤的原因。

现在的通报,既没有提“日本人学校”,也没有提“校车”二字。

这当然是有所顾虑,但是无疑是让人遗憾的。看上去想隐藏,但是恰恰证明了一个事实:在中国,“救日本人”是有争议的行为,只能模糊为“在他人面临严重生命威胁”。

而试图攻击校车,不管是车上是日本孩子还是中国孩子,都会让人感到更为不安,所以通报把行凶事件的场景限定为“公交站台”,避免大家想到校车。

胡女士的行为让人敬佩,官方“追授”也值得肯定。但是,如何评价理解和讲述胡女士的事迹,也关乎到她的“意义”,在胡女士已经离世的情况下,这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她永远失去了自己讲述的机会。

这个通报中的胡女士,当然是英雄,但是却也变得面目模糊,有点抽象。当初促使她不顾生命危险去拦下歹徒的,到底是怎样的情绪?

可能是一个母亲的本能;也可能是一个员工的职责。日本媒体报道,她是校车上的工作人员,“引导员”,负责引导小朋友上下车。这个身份下的胡女士,是一个普通人,却更为可敬。

官方通报会斟词酌句,权衡利弊,最初写下通稿的人可能奠定了叙事风格。在这里无意责怪,你也不可能从一个官方通报中要求太多。

但是,在整个事件中,新闻媒体的报道是缺失的,这是对胡女士最大的不敬,昨晚网上甚至有几篇文章呼唤她的名字——这既诡异又悲哀。

这是一个悖论:官方想把这件事当成普通治安事件来处理,淡化它的影响,不要影响江苏和日本的关系,但是最终因为叙事的不足,却造成一个舆论事件。人们不得不读翻译过来的日本媒体的零散报道,这又是一个悲哀:如果真的存在“叙事的话语权”的话,中国媒体失去了这个话语权。

知道了她的名字,还远远不够。人们想知道更多,如实知道她的事迹,才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人们也想了解歹徒行凶的动机到底如何,只有更充分地了解事件的面貌,“疑云”和“不安”才会消散。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城市地得|在还有日本人学校的时候,请珍惜它吧

日本多家媒体报道,一辆日本学校的校车遇袭。一对日本人母子受伤,送到医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歹徒在刺伤这对母子后,试图冲上校车伤害更多人,被校车 “向导”(一位中国女性)拦下。 这位中国女性重伤,面临生命危险。歹徒目前已经被拘捕。日本驻上海总 …

那些正在“烂尾”的新闻

收录于合集 #世事评论 148个 1、 4月13日,贵州毕节市,两名小学教师在织金县凹河溺亡。据悉,上游引子渡水电站曾放水。 据媒体报道,有家属称学校安排捡鹅卵石。但这一说法被学校方否认,称是老师个人行为。 那这起溺水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

官方通报的结尾必须“举一反三”吗? | 舆论手札

编者按: 在发生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重大、恶性、突发事件后,或快或慢,总会有相关层级的官方发布调查通报。这种通报越来越流行,其发布程式成为官方处置的标准动作。相应地,书写重大舆情事件通报,成为一种暴露在公众视野的公文作业样式。 这种公文样式担负 …

聊城通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是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的经典段落,也是我看聊城关于冒名顶替事件通报后的真切感受。 这 …

善良而勇敢的人,不该如此孤立

苏州日本人学校校车遇袭事件,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视频平台上,“勘查日本人学校”是一个常见“爱国流量”题材。内容大多是对上海、苏州的日本人学校进行各种“探访”,并渲染“中国人不得入内”,有些视频甚至明确宣布将对日本人学校进行袭击。 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