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初中 3 年、高中 2 年?
知乎用户 桃之喵喵 发表 高中语文老师表示 如果高中变成 2 年 那么可能所有的课本都不需要了,直接就是刷题讲题应付高考! 现在三年的情况下,人教版必修四本书基本都是高二上学期全部草草结束,高二下开始一轮漫长的一轮复习 太没意思了 如果高中 …
“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二十一二岁即可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这句话是屁话。
大学生本来就是 21、22 岁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目前 633 学制正常入学是 6 周岁,12 周岁小学毕业,15 周岁初中毕业,18 周岁高中或职高毕业,这是合理的,18 周岁职高毕业正好可以走上岗位成为蓝领工人,大学生 21 周岁或 22 周岁毕业。
那么他的目的明显就不是 “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二十一二岁即可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提出这个提案的是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
从这一角度去猜测,原因大概是目前建筑行业的建筑工人(农民工)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导致用人成本上升工资上涨)。希望大学生也在 18 岁、19 岁毕业,然后因为不好找工作,进入建筑等行业成为工人充实劳动力,让大学生参与建筑工人(农民工)的工作竞争,既可以压低薪酬,并且明显大学生比高中生 / 职高生更受欢迎。
我是这么看的。
我支持不支持,能影响的了决策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些地方在实行 633 学制之前,还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543 学制,甚至有地方在 543 和 633 之间反复横跳,导致有些人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以至于我第一次听见 “九漏鱼” 这个说法的时候甚至都没觉出来它是骂人的)
比如我就是我老家 543 学制的最后一届,后来跟别的地方的朋友说起 “我初四那年”,他们都以为我初中复读了……
但是,无论是 543 还是 633,都是我们这些上学的升斗小民改变不了的。甚至是那些专家,对政策的影响也有限。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承受,专家能做的,其实也无非两件事:
一、政策出来之前提个 “建议”,探探老百姓的口风。
二、政策出来之后,想办法论证政策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比如我们当地实行五四学制的时候,专家的论证是:
缩短小学学制,有利于小学入学普及,提高小学入学率
初中多留一年,使过渡更平滑
初中课业繁重,多上一年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为中考留出复习时间
等到实行六三学制的时候,专家又变成了:
小学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多一年有助于儿童心理成长建设
小学时间长,有利于基础知识建设,能够让学生在初中学得更好
反正吧,每条每句看上去都有道理,但是仔细琢磨又经不起推敲。可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也知道 542 学制一旦实行,又会有一群人想办法来说这是多么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此我只想说:球球 ** 了,你们爱咋玩咋玩,别特么老折腾我们老百姓了行么?
3 年 3-5000 万就业人口,就问你工资谁来开,人大代表开不开?
======================
我不知道大家不写代码的知不知道什么是屎山代码。
有的时候,碰到一个 bug,刚进来一个小弟闭着眼睛 5 分钟就能 debug 到问题在哪儿。
但是,屎山代码的特点就是肉戏并不在于你找到出问题的点。
而在于这之后。
肉戏来了。
小弟很快提出了一种方案,修掉了漏洞。
然后,出现了 10 个别的漏洞,程序崩溃了。
手动谢邀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反应都好激烈。 其实 633 制并不是一直就这样的, 我爸妈是 60 年代的人,我记得我妈妈跟我说他们小时候就是**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 2 年。**78 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中专大专本科都是在高中毕业考的。
然而,专家此举的目的是增加劳动力,但是,现在中国的问题是缺少劳动力吗?
10 年前,20 年前很多工作的招聘要求是本科, 但是现在动不动就要求硕士,博士,真的是因为这个岗位需要研究经验,需要硕博的学历才能作吗? 也许有的岗位是,但是很多岗位,只是因为僧多粥少,毕业生多,岗位少,只能用提高学历要求,降低筛选成本而已。 更不用提很多学生在读研期间会被老板当作廉价劳动力。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缩短基础教育年限就能解决的,你缩短了基础教育年限,但是挡不住人家一窝蜂的自行提高高等教育年限,甭管什么类型的专业,先读个博士再说。
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优质岗位。
如果中国一直用衬衫换飞机,用廉价玩具换 LV,那么中国的大量岗位是基础制造业,而高技术研发岗位、设计岗位稀缺,这些岗位的竞争者们只能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提高学历,才能竞争到这数量有限的高附加值高薪岗位。
如果中国除了出口低附加值的基础制造产品,还可以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的航天航空,知识产权,文化娱乐,咨询服务等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的就业市场才可以给毕业生们提供更多他们向往的岗位。
只有中国在全球市场分工中,可以争取到更多高等岗位的分工,这种学历内卷现像才会减轻。
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国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中国制造 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 10 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 2025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除此以为,大家可能会认为,学校的作用,就只有教育知识,但是,我想学校可能还承担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在校时间可能也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劳动者数量的,试想,在劳动力饱合的情况下,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是否会造成就业率下降?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当劳动者紧缺的情况下,缩减整体的教育时间,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更多的劳动者,也可以稳定社会经济。 这时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进行调控,劳动力价格上涨,可能也会让一部份家境贫困的孩子放弃继续学习,转而直接去工作。
大家也许会担心,缩短教育时间,会让孩子们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或者降低教育质量。 我想,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除了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以外,还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们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之后,知识点适当做做减法,也无伤大雅。 不然各位知友自己想想,高中的知识大家还能记得多少呢? 而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中的内容,是不是又有非常多的内容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学习的。
总之,教育总是需要改革的,但是否能如专家所言由 633 改成 522 提前向社会输送人才,主要还是看介时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和数量,如果我们的中国制作 2025 能够实现,且教育能从教知识向教知识 + 赋予终身学习的能力方向转变,那么让学生早一点走进社会并不是坏事。
但是,如果介时高附加值岗位依然稀缺,不管基础教育如此缩短,人们依然会自发延长高等教育的时间。
单就教学而言,没问题。
中小学实在是太长了,学到相应的知识的确用不了 633,522 足矣。尤其是小学,六年有些太长了。而且最近几年考纲范围一直在降,只是掌握知识来说,中学 4 年也差不多。
就中高考而言,不行。
没有第三年的复习,中高考没法考,基本上是临阵磨枪的水平。
就育人而言,不行。
522 制,学程只有 9 年,毕业 15 岁,正步入青春期、叛逆期。
一方面,就目前中国的大学而言,从教职人员到课程安排,都不适合教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直接在最冲动,最易受负面影响的年纪直接流入社会,那影响更加恐怖。
而且中国法定工作最低年龄是 16 岁,这还差一岁呢…… 人家 15 毕业之后的一年干啥呢?
综上,我认为稍微折衷的 533 制可能会比较合适。
追更:
幼小的我不知道 533 制原来保留到那么晚,不小心就开了个倒车(笑)。
顺便,这种学制好像更有利于女生。
因为女生发育早一两年,而男生发育期原本差不多正好是初中阶段。
这么一调整,可能会有大量的男生在发育完成之前就迎来了中考,劣势还是挺明显的……
不但支持,我还有更极端的办法。
原来写小说的时候就设想过,人类的智力发展一般要到 18 岁后才成型,而学习一般就在 18 岁之前,所以学习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是不是成年后再去从小学开始读书会学的更加迅速且轻松一些呢? 所以孩子到了适龄就直接大卡车拉走去从事各类生产劳动,每天工作八小时,周末双休。这样既为社会做了贡献,还强健了体魄,拥有可以自在玩耍无压力的童年,以及赚到一些钱来补贴今后自己教育所需的花费。
父母带孩子的负担也减轻了,孩子养到 10 岁,送到社区劳动集中营,分配工作,干八年活。而工资的一部分由政府保管用,成为孩子今后的教育基金。
等到孩子 18 岁到了,送去小学读书,都不用 522,直接 222,读的出就读,读不出继续回去工作或者另某出路。
大家都当过打工人,更明白自己读了书以后应该干什么。
————————————————————————
更新
追加一个 [狗头]
高中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肯定是好事儿。
提前进入社会未必,看到很多人反对,但初中给出一年社会实习,不是工作,就是去了解成年人怎么工作,应该对小孩子有好处,孩子跟社会脱节的太厉害了。
也能缓解一些孩子的压力。
我觉得小学的年限是可以减少的。
当前小学的教育年限太长了。
教育内容过少,选拔考核过少,容易养成极差的学习习惯。
但是初中和高中不宜太短。因为中学是目前来看最适合强化基础科学知识的阶段。
大学侧重于广泛深入地寻找和思考问题,和中学侧重于建立周密的知识体系不是一回事。
我们学习外国经验时要用脑子,不能简单地把外国经验拿来就用。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屁有个屁用。
现在的学制年限其实受制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那就是所谓九年义务教育的虚名。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式,极度不负责任。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是最合适的。适应这个九年义务教育的虚名,更是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势,可以向下延伸一年,将幼儿园大班或者衔接班,这一年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
现在幼儿园教育处于一种理念与实践不相符的状态。
幼儿教育过度强调快乐教育,完全不懂得掌握信息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大的决定性意义。
快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极度错误的教育理念。
搞笑的是,与此同时在婴幼儿教育工作中还流行一个罪行深重的 “哭声免疫法”。我就奇怪了,怎么这个时候又不讲快乐了?
哭声免疫法是美国的教育方式,曾经在全美推广。
几十年前,美国发现这个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会造成严重创伤,被迫停止了这个教育方式。
然而不知道谁,把这个方法从垃圾堆里翻了出来,向中国民众推广。
哭声免疫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婴儿哭的时候不要抱,避免对父母产生依赖。
呵呵,那你打算让他对谁产生依赖呢?
结果幼儿园开始推行快乐教育。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幼儿,剥夺他的一切快乐。
训练基本学习模式的幼儿、儿童,不给他严谨踏实的学习理念。
我看,这就是反人类思想。
教育系统对于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反对,还支持,还一再下达行政命令打击,这专业性得差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问题不是幼儿园教得太多,而是小学教得太少。
幼儿园都能教得了,说明小学教少了。
整天折腾笔画顺序,调整字母读音,这种看起来在工作的形式主义,说明教育系统在敷衍国家使命。
教育黑箱必须打破,这才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
打破教育黑箱的目的,是真正扩大教育内涵。
目前教育部门做了很大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收效极其一般。甚至很有可能在 “傻乐教育” 的死路上狂奔。我甚至刚刚还看到有人在推荐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抨击日本应试教育的文案。问题是这个家伙自己就是应试教育出来的,而且日本自己都已经开始着手纠正 “傻乐教育” 的错误,反思前些年搞 “傻乐教育” 导致科研人才素质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错误。
打破教育黑箱,在原本几乎是教育系统自己封闭式管理的校园系统彻底打开。比如说,现在的小学课程存在课时过长而内容过少的问题,那就干脆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直接让农业部门、海洋部门、林业部门、工业部门、环保部门、科技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开设行业课程。我就不信了,这还纠正不了目前教育内容贫乏的弊端?这些部门本身也有负责教育推广的机构设置,就是形同虚设罢了。这样改保证真正让教育和社会结合起来了。
初中可以拿出四分之一的课时,高中可以拿出五分之一的课时。
以音乐为例,小学要用一年左右时间教基础的发声训练。初三或者高一要教变声期发声训练。
以体育为例,小学要教基础的、以准确、一致、特别是保持灵活性的基础技术动作。初中要开始教运动伤害防范。高一开始,要特别强调加强运动方面的青少年猝死情况的防范和急救技术。
反正你们自己也说了,不赞同目前纯粹以文化科和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方式。
那你不把参与部门改了,教育局自己改能改好吗?
让教育部门自己应对那么多既得利益群体,教育部门能应付得了吗?
不如干脆就来个九龙治水。
科技部门发现教学过程中自己负责的板块被弱化了,他们自己出不来政绩,当场就提出反对意见了。
这压根就不用社会上在那空喊什么教育改革。
喊半天都喊到傻乐教育上去了,不办正事儿。
一部分专家发现了这些学生的 “巨大潜力”,为了改善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众多问题,他们提出了缩短中小学生上学时间,以增加他们进入社会的速度
很奇怪的提议
这位专家不知道,国家已经做了教育改革,会有 50% 初中生不能进入高中,而是进入高职。
换句话说,以后进入高中教育目的就是考入大学。而非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这不是高中教育的目的。
反观进入社会最多的则是技校生。
那么两年技校教育,能给技校生带来什么实质上的教育?
简直不知所谓
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随着伪专家或者学制的变化而变化的,请遵守客观规律。麻烦对着客观规律说话,不然就算填鸭法北京烤鸭,一天都不带塞那么多东西的。
附图为华文认知能力量表的部分人群抽样结果
鉴于人类性成熟早于智力成熟,我建议可以让青少年先打炮生了下一代以后再继续教育,毕业了也更有动力 996 毕竟直接没办法躺平了
这家伙,又不让上大学了?
这是要创造人才还是单纯的想培养一批劳动力?
以后可能读书就是富人的专利了,想学知识就得花钱深造。
我们村砖窑的工人就老自称 “砖家”
如果真要改,我建议改成 542。
小学真心不需要 6 年,5 年足矣;
初中加长 1 年,在初四阶段,就可以分出高考班和高职班了;
高中 2 年,学习知识足够了。
短缺个屁。
找不到工作的人那么多。
然后去面试还挑三拣四。
就是想继续狗熊掰棒子。
我觉得 444 挺好的。
教育部勃然大怒,喷专家一脸。
老子刚说完不能搞超前教学,你就给我闹呢。
我用普通话给你解释解释啥叫 633 改成 522——
就是在你初三毕业的时候已经学完高三的课程了。
这个水平的孩子,全国也不多见吧?
推广普及开来,这学习压力,初中校园不得隔一天跳一个?
“整体青壮劳力短缺” ×
“资本家想招工又不肯多花钱”√
我建议把这些敲边鼓的砖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送去血汗工厂里身体力行地解决 “劳力短缺” 问题,然后再出来谈看法。
官员能放下身段去体验外卖生活,砖家们总不能比官员架子还大吧?
呵呵
与其将这些年轻人提前三年轰到社会上剥削,还不如把招聘上限年龄放宽到 38 岁的好,从工作能力上看 36-38 岁的人,肯定比这些 18-21 岁的人靠谱。而且即便是真的让大家都早点儿工作,结果大概率是将招聘上限年龄从 35 岁提前到 32 岁,并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更要命的是,当一个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会对社会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公平、善意、尊重、发展这些有害的、不成熟的思想会损害老板的利益。如果有些孩子一冲动撂挑子不干了怎么办?虽然三条腿的蛤蟆不多见,两条腿的大活人哪儿都有,但就是这半天的衔接也是有损失的呀!
年轻人虽然体力好,可以熬通宵、可以在公司吃住、没有妻儿需要照顾,但这种透支的生活越早发生就越会降低他们将来的价值。忘了在那儿看到的一个事儿,在八小时工作制实行之前,一个美国监工说:只要给我一台机器,就能把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半年搞成满头白发。
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现在那些二十多岁的孩子太自大了,觉得自己年轻就了不起。跳槽、躺平、不尊重老板、觉得自己还有希望,一身的臭毛病。把那些更年轻的放出来也好,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后浪的挤压,至少年龄越小的人要的工资肯定越少。
这个提议肯定是要增加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为目标的。
然而劳动力人口多了,不代表就业会高。
很可能会造成失业率的攀升。
要知道现在老百姓日子没那么苦了,舒服了很多,外加产线上实施精确管理,每一分每一秒你的时间都给你算的一清二楚,多一个无效动作都不行,所以产线这种低端工作和现在的生活比起来,简直是地狱一般。
所以现在就算空出来几千万劳动力。
我们的制造业就能重新换发火力么?
还是说,会多出这几千万的失业人口?
知道国家最怕的是啥不?
比起人口红利消失,国家更不想要的是失业人口。
这些人有还不如没有。
因为这些人是社会稳定的风险。
适当缩短学制,我是支持的。大多数成年人读完本科后,已经 22-23 岁了,如果再读研究生,毕业时年纪就更大了。确实存在就业时间相对受教育年限偏短、婚育年龄过大等问题。
但中学教育阶段要缩短学制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中考和高考。目前绝大部分学生,为了准备中考和高考,都要花将近一年的时间复习,即学制实际上已经从三年压缩到了两年。如果学制本身再压缩到一年,又要花一年迎考,就只剩下一年教学时间了,这实在太短了,没有可行性。而如果不花一年迎考,中高考的成绩又难以保证。取消中高考则教育公平无法保证。
这中情况下,能适当压缩学制的只剩下小学了。但小学教授的知识量和学生大脑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不可能按照后面的学习能力无限压缩。我以为压缩到五年恐怕已经是极限了。所以,目前的形式下,“533” 可能是中小学学制的压缩极限。
相较而言,我以为压缩研究生学制更为容易,且意义更大。目前,很多念学术型硕士的学生,并不是计划将来从事研究工作,只是希望提高学历,帮助就业。他们读学术型硕士是毫无必要的,且培养方式和学生需求错配,造成大量师生矛盾。应当进一步提高专业性硕士的招生规模,将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压缩到两年,甚至更短。
这位代表的提案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将高中和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除部分特殊行业外,十六岁以下未成年是不能参加工作的,且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能做的工作也受到限制。而目前初中毕业生只有十五岁,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初中毕业直接务农的比例更是进一步降低。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更为普及的高中 / 中职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更为普及的教育并一定意味着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义务教育体系是有巨大成本的,而目前就读公立中学的开支并不算很大。个人建议,目前的局面下,还是应以进一步扩大公立高中 / 中职教育的覆盖率为第一要务,对困难家庭可以给予适当补贴。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倒不用太过操切。
幼儿园的问题也是类似的。从鼓励女性就业和年轻人生育的角度讲,更具普惠性的幼儿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坦率地讲,目前公立幼儿园的费用并不昂贵,但问题是入学难度很高。这时候,与其盲目的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如先提高公立幼儿园的承载能力。
诸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初三高三是怎么过来的。
反正我高一升高二的时候,我们学校告诉我们说,我们的上一届(也就就是一年之后即将参加高考的那这一届),在高二毕业的时候,去做了那一届高考的卷子,已经有人能拿到一本线的分数了,人数还不少。
所以说明,高三的一年可以说都是在卷。
初三的一年也差不多。
对学校来说,9 年学完 12 年的东西,解放了学校的时间,让每个学校都能扩招 20%(小学)或者 50%(初中高中),还能缓解学区压力。
对社会来说,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出来之后就会被崔永元骗,但是新九年之后就是高中毕业了,就不那么容易被崔永元骗了。
对学生来说,反正都是卷,少卷三年也挺好的。到社会卷的时候好歹能赚钱,多花三年时间培养做题家也没意思。
再把制度搞得详细一点,尤其是两个学制之间如何衔接,搞定了之后我是支持的。
不过这个新闻写的挺有意思的,强调说专家发现了学生的潜力,搞得好像说逼着学生进社会挨打一样。难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引用然后做文章。
比如目前排名第二的那个答案。
只剩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多生一个好,政府来养宝
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再生一个好,政府帮养宝
养老不能依赖政府
养宝要靠社会企业扶持
延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提前入职好,自养自己宝
没什么支持不支持
因为我们支持不支持都不会影响和改变政策。
表面看,政策很好,提前让孩子去打工,为国家做贡献。
然而提前三年,孩子都不成熟就提前走上社会。
就提前过成人生活。让不成熟的人过成熟人的生活,结果不一定是成熟的。
这就好比养猪场提前出栏一样,表面看,似乎卖的生猪多了,实际上你的猪还没长好,谁要呢?价格最后只会更低,养猪场的整体收益只会更低。
国家需要的是成熟的,人才
你提前三年可以让他们毕业,但是你能让他们提前三年学会原本需要三年学会的东西么?
这和当下让孩子辍学打工有多大区别呢?
我都不信我会这样说:是个好办法。
一种观点,现在的教育问题是,某种原因国家教育部门引导所有人形成 “大学唯一出身论”,不包括大专。
不展开了,绝大多数人在整个社会风气裹挟下,只能跟随认同和追赶这个思路,那么脱缰的野马想掉头是不可能的。
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就是合理分流,大多数人不上大学,同时提高大学的学术门槛,只允许科研和高端人才,才有机会进大学。
这个模式我们已经没办法去借鉴了。
那倒不如假戏真做,反正有些大学也不是正经搞学术的,对不起说话难听一点,确实实力够呛。不如就把大学冠名权保留,而实质变成中专。
然后大家高高兴兴就业,个别有实力优秀学术人才,那你苦哈哈去研究生博士,都随意。
当然,必然的,以后博士也会越来越水,得加一个预备院士之类的学术台阶,让不水的个别博士去啃一下。
真心的说是个解决办法!
想起来泰国也是全民大学生研究生,一个个学历都高的不得了,实际国际公司招聘,都拉平了。
支持一下。
首先老龄化问题是指老年人比较多,整个人口结构变得不平衡。青年人几岁毕业并不改变人口结构的问题,因为那个青年人已经在那儿了,他早两年毕业还是晚两年毕业,老龄化的结构不会改变。所以这个事儿不要扯什么老龄化问题,这跟老龄化没有半毛钱关系。人口结构没有变。
第二。根据第 7 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国家每 10 万人所拥有的大学生数量从 8000 多上升到 15,000,差不多是翻了一倍。但即便如此,大学毕业生而且是连硕士博士,什么全算上,在整个人群当中仍然是只占一成左右。因此改变这个学制年纪,并不会让绝大多数人更早的进入社会。因为人群中没读过大学的占大多数。那些人本来就在更早进入了社会。而真正选择了读大学,甚至不断的深造下去的这些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取决于劳动时间,劳动年限的长短。
第三在 633 的学制下,如果一个人 6 岁开始上小学,等他高中毕业是 18 岁。要上大学上大学不上大学可以直接工作,要当兵可以直接入伍。如果改成 522 学制,那么他毕业的时候只有 15 岁。工作不能干(因为我国 16 岁以下算童工。)当兵也当不了。且人还是在最叛逆的年纪。那么即便高中被纳入了义务教育,你让这些人干嘛去呢?牵一发动全身,这会滋生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我国相当部分的农村及小镇青年在初中毕业以后并没有读高中,而是就读于各类职校。毕业以后成为各类技术工人。而这部分人也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基层中坚力量。当你把高中列为了义务教育以后,那么你让这部分上职校的人怎么办?作为义务教育都会有统一的教学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否则也就谈不上义务,但职校和高中是完全两种性质的存在。你总不能把职校也纳入义务教育。但如果职校不在义务教育那去读职校的人就是违法了。
第五,与义务教育伴生在一起的是学区房。为什么你没听说过高中学区房,那就是因为高中需要中考来进。有能者得之。考虑到高中和高考衔接是最近的,一旦高中变成了义务教育,那么高中学区房的争夺一定是所有学区房当中最为惨烈的。表面上看是促进教育的公平,事实上是从比中考成绩的转化为了家庭财产的不公平。其实是更不公平。
第六,我们不是没有学制,然后坐在一起讨论我们到底用 633 好,还是 522 好,而是我们有成熟稳定的学制我们要改掉它。那你就得充份地考虑改变的成本。比如学校还需不需要那么多老师?那老师的再就业怎么管?那可是全国的中小学老师。很多现在正在读的学生,他们就要面临和自己后一年的同学同时毕业的问题。那一年的升学、就业都会成为大问题。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没什么坚实的理由支撑这个转变。
1. 别的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证,试点的这几年出来的学生肯定是这一代最惨的一代人。
2. 记住这个人这件事,因为当有一天你发现你除了不生孩子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可选项,你得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
小初先不考虑了,虽然学的科目很多,不过都算浅尝辄止,基本就是科普扫盲,挺符合义务教育定位的。
高中问题就大了,首先高中不是义务教育,算是更高一档的教育了,这也就注定意味着,学六科非常浪费时间,因为专业原因,几乎不会有人能用上学的至少一半的知识。
其次高考基本就是在卡熟练度,高考的所谓难题,除了极个别,都只能在这个短暂的限定时间下才能体现出难度,能不能做出来完全看熟练度。而正常情况研究问题,都是用较长时间研究单一问题,跟熟练度没什么关系,只跟有没有想法有关系。这也就导致了哪怕会做,也不得不浪费大量时间去提升一点熟练度,这种熟练度离了高考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高中完全就是教学生怎么考高分,但是从来没有人教学生怎么选专业,规划方向,这也就导致不少人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而很多想上这个专业的人却又被卡了下去。
因此,我建议高中改成一年学制,学生仅需学 2-4 科,学什么科目,依未来专业而定,学生进入高中首先就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然后学习对应科目,高考时各个专业分开,卷子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但也要有足够的加时。
这样的好处:
1. 因为首先了解了专业,所以以后发现自己不适合的概率就变小了。
2. 因为尽可能学自己需要的科目,所以浪费少了。
3. 被非关键学科卡的可能性变少了,比如学物理的学生不会被语文卡。
4. 减少了对熟练度的需求,不必要死刷题。
5. 即使发现专业不合,因为高中只有一年,复读的代价也小。
6. 一定程度缓解学习压力,学生睡眠时间增加,而且也不需要拼三年。
7. 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继续深造,或者提前赚钱等等。
说实话,这个提议我整体还是拥护的。
现在小学和初中学制确实显得有点长了。至少小学砍掉 1-2 年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这个提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想让年轻人早点出社会工作,早点生娃。
不过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生育率重要还是就业重要?保生育还是保就业,这是个问题。
现在年轻人的失业率已高达 13.6%。
如果缩短学制,失业率走高的压力更大。
叠加即将到来的延迟退休,那年轻人失业率估计得爆表了。
而且还有一点,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生育率长期看也会受影响。所以,我认为。目前肯定是就业远比生育率重要,毕竟就业是一切的基础。
当然,我们肯定是全都要。失业率、养老金、生育率,三管齐下,一把解决,赢三次。
劳动力问题牵扯到利益问题,恰恰和孩子没关系,有决定权的是成年人。
从教育层面我个人有条件支持 522,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中等教育一分为二。实际上初高中之间的教育衔接并不好,很多都是重复教育,除了为了内卷刷人意义并不大。
54 在我看来更好,这样能最大条件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中二的时候进行会考,进行普职分离,把部分职业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包括教育课程等需要细化,所以我更多的是抛砖引玉。
相比延迟退休,这个建议才是真正思考了劳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个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位代表对现在招不到工的老板们的心思的研究之深、揣摩之细、判读之准,那简直是
西门大官人捡到金莲的棍子,
诸葛军师规划关二爷的路子,
微型摄像头推进病人的肠子,
紫霞仙子钻进至尊宝的肚子,
————啥都明白。
这样增加的劳动力全是身体健康、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被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污染,既能为国捐躯,也能为资本家捐躯。在更年轻的时候拥有了人生第一笔劳动所得也将使年轻人更早开始为 35 岁失业后去当创业小老板做资金准备。
由于年轻人更早的结束学业进入社会,会有更多年轻人有更高几率在更小的年纪有更大的激情和更强烈的冲动去结婚生子,既能提高生育率,也能更早的让年轻人学会承担家庭责任,避免躺平。
更多的年轻人更早的进入职场和工厂,也会为就业市场带来新鲜空气,产生鲶鱼效应,逼迫消极的躺平者得付出更多劳动才能挣到继续躺平的生活费,激励大龄劳动力下沉到收入更低的岗位就业或者拿出全部积蓄创业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市场立马盘活。
我有更好的建议。
这样改虽然可以让打工人年轻化,但是毕竟还要十几年以后才能见效。我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
所有 23 岁以上,60 岁以下的人员,全部将年龄改小 5 岁,18-23 岁的人员一律改为 18 岁。
这样做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1. 彻底解决延迟退休问题,一步到位。
2. 未来五年内养老金可以实现大规模积累。
3. 减轻医保账户向个人支付压力。
4. 解决一部分人的中年危机。
5. 如果今后再遇到当前问题,可以再考虑延迟退休。
都快 63343+996 了
还想搞 522?
倒行逆施~
皮一下
现在的初中和高中实际上本来就只有分别为两年半和两年的时间,剩下的半年和一年都是复习,为 “备战” 中高考做准备。这半年和一年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一遍遍地刷题耗时间,对学生的能力毫无帮助。
其实按照国内的教育体制,只要砍掉无休止的复习和题海战术,422 学制完全可以轻松地学完体制内这些知识。小学那点知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四年时间轻松愉快不费力地掌握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其实国内的教育根本问题是体制,而非学制。体制如果不改变,学制再怎么改变也是无用功。你把学制从 633 改成 522 或 422,只要体制不改变,学校一定会进一步压缩学生的休息时间,增加课堂时间,把高中的两年课程用一年或一年半教完,剩下半年或一年备战高考。因为对于学校来说,只有让学生们有一个全年复习时间才能提高掌握的熟练度,在高考中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平均分。所以如果体制不改变,学制再怎么改变都只会让学生更累更辛苦,完全做不到改变学制的初衷。就好比一个患者因为肝癌导致了腹水,你解决不了他的根本问题肝癌,单是抽腹水没有一点用处,治标不治本。
所以我看到国内很多代表的 “教育改革方案”,心中从来没有任何波澜。代表们的初衷都是好的,提出的观点都是对的。可代表们没有考虑到社会实际,高考指挥棒不改,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就都有题海战术的需求,搞什么素质教育就没有一点意义,落实的时候一定会背离代表们的初衷甚远。这些建议也就全都是治标不治本了,有些建议甚至连标都治不了。更何况,减负、素质教育提出多少年了,可见有落实的地方?我只看到了越减越负,现在的新一代 10 后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也更甚于 90、00 后。
我支持。
更早地进入社会试错后,重新来过的机会会更多。
现在本科生 22 岁工作,24 岁觉得发展学历专业不合适回炉重造,26 岁再回社会,如果还想更换职业,则职业经验积累、试错重来的空间已经不大。还要考虑成家,买房租房,享受 2 人世界,理顺家庭关系,抚养孩子(孩子 3 岁以前容易生病)牵扯精力,稍不留神,已过 30, 父母年长,自己也离 36 已经不远了。
硕士稍好,24 进入社会,2 年后全面熟悉工作,转型也不容易。
校园里的理想总要和世俗结合,被打磨,被较准,越年轻,辗转腾挪的空间越大。
有人说早进入社会的非大学生呢?主要是他们可获取的优质资源少,成长通道窄,背负生活以后更换生活模式难度更大。
我支持缩短学历教育,更支持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服兵役,因为军营是微缩 996 的社会,早体验早感悟早定向。
总有睿智拿个例来反驳我,用一个人学得好来证明所有人都能学得好,咋地,全国同年龄的一千多万人都让你一人代表了吗?还是全国人民都让你一人代表了?
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初中理化地生也都是看看就会了,随随便便考一下都九十多分。可是做了老师之后我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就是怎么都不懂。但我想想当年英语我也是怎么都学不会也就释然了,因为我不背单词,地理学不好的也差不多,就是不看地图。但初中地理难度已经相比于十几年前降低很多了。以前还会讲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然后发现八成多近九成以上的学生是完全听不懂的,只有少数能听懂,后来教纲就要求初中只需要知道现象,不需要知道原因。所以基本上初中地理就全变成背的东西了,但是不结合地图来背,背过就忘。
现在我教高中,提问初中知识,我们高中还是全县最好的两所高中之一,号称苏北最大私立学校,生源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提问初中知识的时候不是说不会就是说没学过,但实际上我提问的内容在初中教材哪一页上我都能大概说上来,至少具体章节是可以说上来的。但是学生就是没记忆。
以下原回答
完全不懂教育的狗屁建议
更加不懂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人的大脑是随年龄不断生长发育的,差一年其实差好多,除了少数天才,基本上可以明显看出相邻两个年级学生的差别,小学时候差半岁都能看出明显差别来。
高二的课拿到高一讲学生就是听不懂,你以为提前学就行了吗?
我有理由怀疑是不是最近大家都躺平了所以想个办法增加韭菜们的工作时间来更好的压榨?
还有,中国走到现在,需要的还是 “适用人才和劳动大军” 这样的螺丝钉一样的人才吗?
这个所谓的人大代表太水了,连当前国家战略思想都不懂,还学人家提什么案啊
我们和老美的竞争马上就是进入白热化的时段了,人家对我们的封锁可不是 “适用人才和劳动大军” 这样的人所能抵御的。从新高考改革明显可以看出国家的战略意图,明显是想培养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创新型人才。以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那个时候这才是主要目标,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靠这样的人就够了吗?
我们最新开会讲的内容是,新高考考察的是学生现场学习能力和临场决断能力,考察的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我们地理,现在讲究的是大阅读量、生题。要从大学老教授论文里出题,想通过大量刷题来期望在高考试卷上遇到做过的原题,哪怕类似的题都是越来越难的,几近不可能的。
现在的高考题是会有大量材料 + 读图来找到答案。要学生在考场上从材料中学习,然后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522 就完全与新高考思想背道而驰。我们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不是时间太长了,反而是时间太短了,根本不够。但客观上高中确实不能时间再长了,不然内卷严重的当下会把学生逼疯的,但也不能时间再短了。
综合来看小学可以适当减少一年,初高中不变是对的。大学部分专业可以适当增加一到两年,学生的毕业时间总体来说不变。
小学,1-3 年级主要是开发学生智力,这个时候应试不是最主要的,而带着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增加课外知识储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4-6 年级是小学真正学习的时段,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减少活动时间,增加学习的时间,更多的开发智力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可能大家都不太懂,初一的时候主要学的除语数外之外,还有政史地生。这段时间的地理生物基本就是白学,自然地理方面学生基本记不住,背完就忘,你给他讲原理他根本听不懂。不讲原理只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一定记不久。不是方法的问题,是学生的大脑根本就没有发育到位,这些东西初三再讲就完全不一样,但初三又多了物理和化学,再加上地生就有 9 门,对学生压力太大。
你给初中学生两年的时间,除语数外之外其他科目也基本等于白学,反而可能浪费两年时间。
高中的话,我们学校现在,六月初了,高三第二轮复习还没完,你再减一年,课都讲不完,那就只能有大量的内容删减。内容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对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这个少一年是肯定不行的,学生会差很多。
而且,学生过早的步入社会就一定是好事吗?螺丝钉早点用确实是好,但对于高精尖人才是不可能早用的,除了那些真正的天才外,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更要让人的大脑发育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步入社会。
我觉得可以在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 / 职高二年级允许学生自愿参加毕业 / 升级考试,成绩达标情况下允许提前毕业升学,达不到标准就继续读最后一年,升学选拔和三年级的一起进行。这样学习成绩好而且愿意提前毕业的可以少读一年,一般学生也有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能提前找准自己的定位。实行的第一年为了补偿当年初三 / 高三竞争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增加录取名额。
这么快把孩子放出来,他真的可以面对工作吗?
有句话怎么说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在日本变成老龄化社会前,那是个年轻化的国家,但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的日本,他们要面对的是满地苍夷,国破家亡是最锻炼人的。
今天我们的情况多少还是不同的,在独生子女政策下,这代孩子大多一胎,在与人相处上多少比较自我,万千宠爱不能说集一身,也是在五六宠爱在一身了。
如果真的要缩短学制,对于继续教育的质量还是要提升。除了高考外,也可以凭工作经验、资格证书,等等方式加大全日制的招生渠道。
有些人是晚熟的,但不代表他没有学习能力,没有处理问题的方法。
另外需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很多孩子所谓的早熟,不是他们真的懂事,而是过早知道的太多,却没有相对应的心性与能力处理问题,出来的结果自然是让人惋惜的。我国精神类疾病患者不是特别少,而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或承认后所面对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更大,并不能更好的协助治疗。
当然,前两年还在渲染智能机械代替人工,现在又开始人工短缺,或许我们该看看到底缺的是什么。
提供确切真实信源发现,确有此事。
不过:
搜索发现,这个人大代表从建筑工人作起,40 年来的履历中没有任何和教育工作相关的履历。
做个类比,就好像我作为国际关系博士生,写信建议中国航天要登录冥王星,人家问我为啥,我说,情怀。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外行提案,根本毫无意义。
2012 年之前,关于两会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奇葩提案。
这里面自然有境外反华势力的因素,但同时也确实有代表委员业务能力差,外行指导内行的因素。
最近五六年,加强宣传管理工作,两会 “奇葩提案” 越来越少。类似将 633 改成 522 这种奇葩提案,在今年的互联网上根本没掀起波澜,这已经说明官方的宣传态度了。
至于三孩政策出台,有人出来炒冷饭,也排除不了是一种挑逗舆论的初衷和目的。
我的建议是,忽略就完了。
你看民科说烧煤发射火箭,火箭专家多看他一眼,都算输。
不支持。
我的理由很简单,孩子在五六年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观察孩子同学,这个阶段基本都突飞猛进。其实,在七年级,很多孩子发育依旧迅猛,不如把小学阶段拉长到 7 年,或许孩子整体发育更好。
不是说,好身体才是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力吗?
再看高中三年的安排,很低效,所有课程基本都能在前两年完结,用一年的时间复习,不奇怪吗?单纯磨练意志吗?所以,把知识下探、做好教材优化,让升入高中之前的学生有更多的转变时间。我们观察到,不少中职学生在第一年其实突然爆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然后很快就被氛围淹没了,而能坚持到最后的凤毛麟角。
我设想过:一个更幸福的童年期(1-4 年级),适度的成长期(5-6-7),足够的转变期(初中),技术和知识掌握阶段(中职和高中)。
所以,如果时长不能改变,7-3-2,也不错吧。
中学课时没办法缩短了,就现在的这 3 年初中 3 年高中的,就已经让学生们压力很大了。小学 6 年改成 5 年倒问题不大,因为之前小学也就是 5 年制的。人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此压短课时,只能造成学生知识量降低。但关键问题是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入学率,这意味着大量只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直接进入社会,如果再如此缩短课程,意外着他们中的多数只能从事低端劳动(别跟我谈我国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别一天到晚尽想着廉价劳动力的,老年化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改善分配问题。你现在赶着学生进入社会做劳动力,没想过国民素质的问题吗?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国民素质问题,本土科技人才、高素质劳动力短缺, 严重依赖移民,中国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红利和工程师红利,现在就想着绝根?眼光这么短浅?未来高科技会逐渐排斥低端劳动力,高智能机器人会逐渐替代掉大多数的简单劳动,你现在逼着那么多只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进入社会从事简单劳动,未来他们怎么办?
而且低国民素质会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美国疫情期间的反智问题,国民如果整体知识素养差更容易成为韭菜,被收割而不自知,长此以往只能加速社会固化。
上海好像就是 543,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没有小学六年级,那一年算初中的预备班。
[上海为什么小学读五年,中学读四年?www.sohu.com/a/117878445_472221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117878445_472221)
[五四制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item/%E4%BA%94%E5%9B%9B%E5%88%B6
从八年义务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好学校还九年一贯制。这砍到七年,九年从小学上完高中算啥啊…… 社会资源不够也不能凑合。
中国的三年学前教育,这是前苏联、东德社会主义那边传来的。六岁入学。15 岁读完高中,18 岁之前高考的有没有?有,十六十七的,都是什么在英国那种晚入学,七岁才一年吧。
教育有两个阶段,一种是在课堂里的学习阶段,一种是毕业后的一辈子自学阶段。
要么课堂学习就有趣点,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们毕业后一个个自主地去沉浸在自己的感兴趣领域里深耕一辈子;
要么课堂学习就充实点,用十年时间把你一辈子该学的都教了,哪怕填鸭式也给你填饱了,你厌不厌学无所谓,反正也没考虑你一辈子学习的事,让你毕业后再也不摸课本都能正常融入社会。
前者培养精英和蠢材,后者培养普通的实用的人。
中国这几十年来能够把几亿文盲变为有文化的人,靠的就是后者,实用高效够用成本低,如果这个阶段搞快乐教育、精英教育,那是找死。
我们就把 633 看做填鸭教育,把 522 看做快乐教育,那么社会是否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做到快乐精英教育的地步了?是否可以二十个小孩配两个老师?是否乡村镇都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否学生的父母都有轻松的工作所以有时间陪孩子进行课外的素质教育?是否家长有钱有时间给孩子去做游戏做灯笼养蚕做南瓜灯游学?
如果有钱有闲,那么孩子三点放学也可以,小学不布置作业也可以,家长带着孩子去踏青,去运动,去弹琴,去画画,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不近视、爱学习、多才多艺;
如果没钱没闲,那么孩子三点放学就是看电视玩手机,不布置作业就是扔到补习班做更多作业,无形中是在迫害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
我记得有个人大代表说把英语转为选修课,如果按目前的音乐课体育课的敷衍教育来推测,英语应该也会变成学校和老师敷衍的科目,学校不教了,孩子就不需要学了?那去哪里学呢?都去补习班?这还是最好的情况了,真正的情况是有钱人去补习班,穷人家直接就放弃了。
所以,减负减负,减的是普通家庭的教育资源,损的是普通家庭孩子的未来。
当下的教育模式已经挺好的,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在学校就能学个七七八八了,至少能参加高考不落后,而有钱人家如果自己觉得吃不饱,那就自己去额外加一些精英教育即可,有钱人有这个条件。双方两不耽误。
说到底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有钱才有一切,有钱了别说给孩子们折腾更多的教育花样,就是三胎奖励一百万、18 岁前月月派发 3000 块都可以,不能成为人才未来也有全民低保吃喝不愁,啥都没关系,快乐教育养废物也没关系。
其实,我也觉得读书修业年限过长真没啥意思;我读的幼儿园中班、大班是两个子弟小学校合并低年级教学组形成的,两个子弟小学的中高年级教学组合并成了小学。
像小学数学,讲个圆周率就直接讲结论 Pi=3.14 就好了,完全犯不着把圆无限细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然后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比竟然是定值;讲乘法 3*5 就等于 15 就好了何必强调 3*5 和 5*3 不一样乘法还是特殊的加法而且加法还是数学的核心……?
像初中毕业数学会考最后一道题,竟然考用什么求和公式计算二次函数和 X 轴围成的面积?
连高考、硕士研究生数学 (一) 都不会考这些问题。
学习,还是请客吃饭好。
支持。
小学 6 年太长
初中保持三年,毕竟是青春期和叛逆期。
高中两年,降低高考竞争烈度。
从长远看,作为社会基础福利的普及教育加料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既然延长年限不可取,那就增加内容,让普及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果改成 52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上大学不带手机电脑学个 P 啊(
怕早恋影响学习怎么办?
那就缩短上学时间赶紧毕业了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孩子
结婚生孩子得办酒席,利好茅台
劳动力就像事业线一样,挤一挤总会有的
可是硬挤出来的事业线,当你躺下去,它们就平了呀
咦,这个思路好啊。
把天坑专业都取消,能解放出来几十万高智商的劳动力。
让他们不用读书到 30 岁还找不到工作,而是直接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不是更好吗?
好挣厕,戴表为了让人多交几年社保,真是操碎了心
其实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初三、高三的大多数时间确实只是备考做题,并不是学习新的知识。
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19 岁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干到 65 岁退休,**总共可缴纳 46 年社保。**这必将大大缓解老龄化问题……
支持,但实施起来不太可能。
关键还是中考 / 高考的选拔机制问题。只要有筛选,就有卷!无论怎么改,核心还是卷!
小学初中太过久远不记得了,单就高中而论。学制三年,基本上在两年之内(或一年半)就会把高中所有的知识学完,剩下大量的时间进行好几轮复习,刷题,备考。
如果缩短为两年,理论上来说,知识点教授问题不大。但相比之前,复习的时间少了许多。学生和老师将会更惨,卷的更厉害,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画面…
现存 6+3+3 的学制确实好长,正常情况下,本科毕业 22-23 岁,再读个硕士,24-26 岁。如果还想读博,毕业直接奔三。按照 35 岁退休定律,只剩 5 年了(狗头)。
但 12 年学制在国际上比较常见,基础教育被称为 K12,美国加拿大也是 12 年。
确实改革的话,把小学削成 5 年,还是可行滴!
没啥用,不支持。
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可能在最先脱贫致富的一辈人(王健林这种从小富到大富的人不算)中挺有市场,因为他们确实是 16 岁左右就开始出去闯荡,真搞个 522,那么一个 16 岁的小工就能有更强的知识和技能,他也有更好的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
我认为黄代表提这个提案也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毕竟他就是脱贫致富的代表人物,而且参考他的事迹,我觉得他这个提议是出于好心。
但是时代变化了,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未来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于是对于掌握复杂工作技能的愿望大增;而科技进步会使得大量较为底端(技巧简单)的工作机会减少,社会对大量低技能水平的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降低;另外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便宜的物资,制度进步也让保障体系越发完善,一般民众对于 “谋生” 的压力极大减少,说白了不至于晚上几年班就饿死。
当然,这个提议也并非没有启示价值。随着发展进步,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义务教育应该包含大专和本科教育,未来可以搞 5223 或 5224,希望深造的再考硕士之类的。
633 就是 80 年代从 522 转过来的。522 目前实行不了,522 是建国初期,人才极度缺乏而实施的措施。现在一般性的人才不缺,而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国家还在推延迟退休,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问题严重。你再搞 522,那不是加快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间,这是会出大事情的!
①在现有的文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有文理科刷题的学习方法下,这个实现起来很难。毕竟,内容、难度都不降低,学生连 633 的时间都不够用。②提高学习效率,改成 522,对人生的成长很有意义。③详见我的另一条回答。
个人觉得 522 更合适,在这个 35 岁就要退休的时代,633 加大学毕业的话,年龄都 22-23 岁了,工作时间仅 13 年,根本就存不够接下来 25 年的花费啊。
对于男生来说,30 岁以前存够钱才能卖得起房子、车子,才能娶得起老婆,养妻活儿,如此早日进入社会工作,才有更大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女生来说,25 岁之前要解决人生问题,否则就成为大龄剩女,22-23 岁大学毕业,留给她们解决人生问题的时间太短暂了,教育时间缩短为她们提供更多时间解决人生问题,对于社会来说是进步,也能减轻社会的负担。
另外如今的教育无用的东西太多,这些无用的东西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在如今啥都讲究高效的情况下,应该撇除那些无用的东西,将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更多实在的东西,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不支持
除非在提前工作年龄的同时提前退休年龄
早工作劳动生产率高,甚至应该早工作五年提前十年退休
这么改任何减负都不要提了,砍三年。。
学制砍一年我觉得可以,改成 533,但内容也应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一些选修可以砍掉。同时应该大力普及音乐,体育教育,不要小学就上什么奥数班,去踢球打球弹钢琴学声乐等等。。。
研究生以前的两年学制我觉得都是在搞笑,两年太短太短太短。。
虽然很多人会讲,素质教育只对条件好的适用,但中国这么多年经济水平提升那么多,不可能永远放着不搞啊。
这个代表显然弄错了一个问题。
中国缺劳动力吗?
只要你真正找过工作,你就知道虽然不能说找不到,但市场上一定是不缺劳动力。
那么中国缺什么呢?
资本家们缺的是廉价劳动力,缺的是一个月 2000 块没有五险一金,干到老了就滚回农村的上一代农民工。缺的是专心跪舔老板拼命内卷的奋斗逼。缺的是资本家的爪牙和工贼。
那么,让下一代年轻人更早的进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吗?那些比我们出生年代更晚,进入社会更早的年轻人能诞生上述资本家需要的劳动力吗?
显然不能。
这帮年轻人要么会躺的更平,要么会跳起来要资本家的命。
一个 14 亿人的大国缺劳动力根本就是个笑话。**这个国家真正缺的是能当家做主的工人阶级,**有了这个阶级,就会干的热火朝天,再低的生产力也能一穷二白的造两弹一星,挖油田,造铁路。
而一个遍地只有工贼和一无所有的工奴组成的劳动力群体,再多也只能成为买办资本家和外国资本的吸血场。
在资本家眼里,廉价劳动力没了才是最要命的,怎么办?他们没本事去殖民,也没能力去把黑奴贩卖进来,只会要求开放移民,找更多的廉价劳动力进来为他们创造利润,至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人种矛盾?关他们什么事?
毕竟越乱,他们的权力才越没人能够限制,自己能攫取的利益才越多。
大多数人可能没意识到,读书和大脑发育最好是同步的。
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不少走后门早点读书的,同级经常有比我小 2 岁的。
可惜啊,大家希望的年少意气风发没有发生。成绩最差的人里永远包含着那几个比正常读书小两岁的同学。正常年龄读书的人可以理解的事,他们就是理解不了,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然后高考,那些年纪小的一个都没考好。
另一方我听说,小升初要考的东西更多了。小学生都是神仙吗?
这个意思是不到 16 岁就高中毕业了?吓我一跳幸亏这是国内,这要是在美国和大学生滚床单还要担心会被 FBI 敲门也太令人扫兴了吧……
ps: 以上故事已经删除
降低高考难度,大家谁同意?好,素质教育壬同意!
降低毕业年龄,大家谁同意?好,做题家同意!
把大学变成高中(时间变早,难度降低),大家都同意了。
我支不支持,历史该怎么挂档还是怎么挂档,何况这只是一家之言,其他更离谱的专家还没发话,让子弹飞一会儿。
人大代表往往都不懂,听听人大附中代表的话我保证双手双脚双屁股赞成。
应该因人而异,以考定级。
而不是先统计或者臆测一个学习随年龄的函数,然后按这个函数对年龄填充内容。
有不少人是根据学习的时间来推定深浅的。他第一次学的时候是在 n 年级,他就会认为这个知识的深度是 n 年级。
高中二年级的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放到初中紧接着平面几何学习行不行?
我想如果教材真那么写,那么第一次学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本质上的障碍。
事实上,有的数学家都会被初中的平面几何难住。
不如推进教育资源匀质化,给协调各阶段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重复学的东西太多了……
小五初二高二的同学们迅速笑容开始消失。
我上学的时候,重庆同时存在两种学制,54 制和 63 制,54 制就是 5 年小学,4 年初中。
原则上呢,5 年制小学后,要接着上 4 年制的初中。6 年制小学,要接着上 3 年制的初中。
但是呢,有些人就投机,小学上 5 年制的学校,初中上 3 制的学校。
然后我高中同学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所以,实际上他们上的就是 53 学制。
从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没有发现因为少上一年而出现太大的问题。不管是成绩,还是心理成熟度,其实与我们 63,或者 54 学出来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因此,我一直认为 9 年义务教育,其实是有些浪费。
但是我也不支持一下子改掉 3 年。特别是高中这一年,众所周知,高中的学习还是很紧张的,要少一年去应付高考,还是不行。
我觉得可以试着改成 533,或者 523,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633-522 的提议明显暴露了如今考学制度的重大问题,就是每一个升学阶段都要使用一年时间在备考复习上。
单纯的复习并没有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反而把精力全部投入高考排名这个零和游戏里面。而且训练的大多解题技巧,在日后高等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用处不大
所以就真,灰常内卷 。
但是我依旧反对 522 这个方案。印象里最早梁建章就说过这个,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能在 20 岁完成本科,读研的能在 24 岁就进入社会工作。妥妥就是知道劳动力不足,当时又不提倡多生的情况下,想着法让人多出两三年劳动力。
其次是因为升学指挥棒并没有改变,很可能学校会把教学内容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挤出一点点窗口搞更高强度复习。
显然这个操作会明显压榨本就不多的少年锻炼身体,参与社交以及培育审美的时间。
堪称做题家 plus 培养计划
522 未免太激进了,我回顾了一下我曾经中小学的经历。5 年学完小学内容是容易的,但是 4 年学完中学内容几乎不可能。
初中阶段,初一有 12 门课:语数英,史地政,理化生,音体美。无论怎么压缩都不太可能把 3 年的内容压缩到 2 年,我记得我们投入中考复习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化学是初三开的,物理初三才开电磁学。生物地理的会考初二结束,这样一来一去时间勉强合理。
高中阶段,这时间我们上课已经不那么死板了,很多同学都有自学的现象,掌握一元微积分是常态,五大竞赛多少有参加的。稍微进度快点的(比如我)还能顺带着把大学物理,一点点线代,多元微积分的部分学了。但这能说明高中只有两年就够了?首先高一阶段是 13 门课,除去 12 门外还加了「研究性学习」:就是分组选题,做个开题报告,学期末结题,流程大致类似本科毕业流程。当时我们是 765,我们几个班周六早上加半天,剩下的时间有竞赛课,想去的就去。高三的时候周六加八点到五点半的课。回想起来,虽然高二基本上结束了高考内容的教学,但是出于应试教育,我们虽然掌握了知识但做题技巧和一些只教高考课程的学校的学生还有差距,不仅如此,压缩高中学制必然影响音体美等课程,同时被迫增长每天的上课时间….
633 没有什么大问题,况且未成年人需要的不仅是学习。想要年轻人更早进入社会工作?那倒是重拳出击卡学历的用人单位啊:要么歧视双非逼得人家考研,要么歧视本科逼得人家考研,横竖都得考研,那可不就多搭进去两三年?哦不好意思,我忘了体制内好像是最爱搞学历歧视的…..
支持或不支持都没有用处,一件事情好不好,关键看它执行了没有。
只要执行了的,不好也是好,自然有一大群人说它是好的。
根据家里人给我的信息,我们这里初中升高中的录取率为 50%,剩下 50% 里,有一部分读私立高中(少数),有一部分读中专和体校(更少),剩下的呢?多半早就进入社会大熔炉了。
所以专家为什么只看着完成了大学教育的那部分人呢?被中考、高考挡下来的青少年总数,应该占据了不低于 50% 的总量,他们不仅早就 “踏进社会”,而且还可能是下一步的 “社会不稳定因素”。接受了更少的象牙塔内的教育,在十七八岁这个年纪被动开始接触社会,怎么看怎么都是更应该被政府关注到的一个庞大的人群吧。
结合我国下一阶段肯定要为增加人口做努力,如果不解决好占更大比重的 “无大专学历” 的青年人群的生活问题,只会让社会氛围里 “要孩子” 的意愿更低。
干脆把高中和大学关掉,那样更快。
很难通过,这样改的一大问题在毕业生某一年井喷,比如原本这一年是 1000 多万参加高考,但是由于学制的调整高三的和高二的将一起参加考试,假如原本 1000 多万录 900 万,现在假设总数将近两千万录 1800 万,那这 1800 万人的就业怎么解决。现代教育的一大作用是缓冲青年就业。
梦回黄金年代。
解放初,我国沿用民国时期的基本学制,实行初小 4 年、高小 2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的学制。1952 年开始推行小学 5 年一贯制,后暂缓实行。1958 年教育也搞大跃进,再次推行小学 5 年一贯制。1960 年中央提出缩短学制,小学 5 年,直到 1982 年;高中减为 2 年,推行到 1962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 1961 年教学大纲于 1962 年出版了 12 年制课本。1970 年遵照最高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中学改为 4 年,初中、高中各 2 年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是 “532”,也就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总共 10 年。
按照七岁开始上学算起,到参加高考时差不多就是十七八岁。
另外,当时是从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课的,小学只有语文、算数、体育和自然课。
后来才变成了 “633”,入学年龄也提前了。
隔山打牛,高,实在是高。
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压缩学制可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真的能提高学生水平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说改个名学习能力就 duang 的提升一节。将幼儿园大班改成博士后站点,难道就可以培养出 6 岁科研人才了吗?
简直荒谬。我甚至都不用去调查报道是否断章取义,单单这一条就足够离谱了。
所以这个提案的实质是什么?答:将高中移除出公共教育,降低教育支出,逼迫初中毕业生直接就业。
此举一石四鸟:
这个方案的唯一缺点就是讲故事能力太差了,考虑到这批人早年也是泥腿子,业务水平不足也正常。我相当看好他们后代的浆裱能力。
但其实无法提升自己的讲故事能力的话,也并非没办法提升竞争力,比如说:
压 制 我 这 样 的 合 理 怀 疑 声 音
(比如让小管家夹一夹,不过鉴于知乎这几天给我推荐了不少这么丧的话题,所以我觉得还好。引用 L4D2 经典名言:we’re safe, for now…?)
还是按 6 岁开始上学算,522 学制下大概在 15 岁左右毕业,确定要在在一个人最逆反的年龄把他们送进社会吗?
缩短义务教育年限,随之而来就是无休止的内卷。因为无论如何,高中结束后都还有高考,高考这样一种人才选拔的方式不变,学生就必须要努力学习。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为学生 “减负”,一定会催生出各种辅导班,各种课外活动,而非国家管控的辅导补习很可能会设置准入门槛,长此以往,阶级越来越固化。
比如韩国高考,真正凭借能力考上顶尖学校的人很少,财阀、学阀等轻而易举就可以塞人,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专家就是怎么研究 zt 人,学生潜力巨大的,你就提前高考吧,差的该学的就学,该练的就练
???
7 岁读书,5+2+2=9,16 岁就出来了?甚至读了初中 7+7=14 岁就出来了?
然后让这群稚嫩的孩子参与跑快递,地产营销,卖保险,电话客服,进工厂等一系列的工作?
建议提出该方案的 “专家” 让他的孩子 16 岁就出来上班吧!
使不得呀,使不得。这不是要逼迫一些孩子十五岁高中毕业后就要混迹江湖,或者开始做苦力吗?到时候出现就业危机,可能又要来一次上山下乡运动了说实话,书虽然不好念,但还是比工地搬砖,田里插秧、山上开荒要舒服。
我就想知道 522 之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未成年不能打工吧。
没学上也没工作搁家里放三年成年人自律不好的话都变三和大神了何况未成年人。
我国现在能考上大学的人也就不到三成……
果然躺平才是大势所趋
我就想知道,这么个东西,没学过教育,估计社会学经济学也一概没学过,说句狗屁不通都不为过,怎么就有勇气舔着脸提这个案呢?
按补充劳力看,确有优势;按教育质量看,这提议和教育质量或平等没什么关系。
去年我带过几个初三孩子,孩子既不会也不学,我压着他一题一题教,可惜自己只是赚个外快,可以预知他大概率是考不上高中的。
小学最大的问题是造成初中学习基础的差异。这问题不解决,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的中学不是挖掘潜力,而是彻底毁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没有过分拔苗助长的情况下,成绩或者说教育质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意愿。
学习能力好说,有孩子就是学得快。而能力又分为学习天赋因素和学习方式因素两部分。
风大口中的 “小学应该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后者的体现。
学习意愿则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前者有着莫大的联系:倘若学得快,自然愿意学,能够从成绩和老师夸赞、同学艳羡的反应中得到乐趣,进一步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基础也好说,不过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家长拔苗助长,小孩儿没发育就送到学校,孩子反应慢,学习吃力;
二是相同年龄但基础不同。别人率先把课本学了一遍,熟稔内容,小孩看着课本满脸懵,当差距足够大时,不仅会丧失弥补差距的能力,还会失去弥补差距的意愿。
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相关(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意愿越高)且高度正态分布(强与弱的比例都很小)的特性,因此学习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会显著影响孩子的学习意愿,甚至影响成绩。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自我期待效应,说的是,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对某人的期望会使得他成为期望中的人,俗称梦想成真。
似乎现实中也有这个例子:校长对成绩平平的孩子说他富有潜力,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整体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这是实验还是故事已经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孩子由于成绩不出色所以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学习能力的不足又进一步磨灭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学不会的问题了,而是压根儿不想去学,也不去学,最终导致成绩彻底无法挽回。
而这些问题,在教育资源差的地区更为明显。如果一个班级只有四十人,老师们或许还能多关照关注成绩不甚出色的孩子;倘若有八十人,老师难免力不从心,而繁重的工作更会磨灭他们关心孩子的念头,最终导致大班级里成绩倒数的孩子基本上处于无人看管的放纵状态。
他们既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更不愿或不敢去触碰欠缺的学习基础,最终浑噩度日,大概率上不了高中。
可以说,教育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这群人。当然,作为被财政包揽的公共资源,确实不能苛求太多。
因此我认为,直接说想要劳动力就算了,别说什么减轻贫困家庭负担或者使得城乡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差距不在于学习年限,而在于师资设备。闻弦歌而知雅意,代表的提议重在劳动力而非教育质量啊,此时抓着教育质量看,倒是切错重点了。
一项政策有某一些部分有积极意义不难,特别是只是宣传中,要看整个政策的出发点和执行性。
权一直在制定者手上,关乎的是被执行者的命运,这时候被执行者的表态,要慎重珍惜。
合着看年轻人躺平了,榨不出油水了,开始榨小孩子了?
顺着这个意思
我提议改为 222 学制
2 年读完小学,2 年读初中,2 年读高中
大学纳入义务教育
大部分人在 18 岁走上工作岗位,早日 996
没有啊
以前需要人民晚点工作的时候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作为蓄水池
现在人不上个大学就是地段刃口的感觉时候 需要更多劳动力了,需要放水了
首先严格减少高中招生分流
其次减少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 让人早点出来工作
是最好的建议啦
我反正是很支持的,我觉得 522 是完全学的完基本知识的。
很多孩子完全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在哪,浑浑噩噩。
既然不想学了,真的想提前接触社会的,可以让孩子们先社会走一圈。
走完了,混清醒了的,终于有了人生目标的,这时也才 18、9 岁,有干劲有体力,再继续深造,有目的,有动力,一点不嫌晚。
有时只是父母说,那是完全体会不到的,要亲身经历,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去哪里。
即便是想让年轻人更早进入社会,也不是这么个改法。
把 633 改成 522,就是机械化的减少时间,根本起不到提升社会整体效率的目的。
合适的做法是加强高中筛选和大学筛选,提高升学门槛,然后没有考上高中的去上中专,没有考上大学的去上高专,接受专业教育。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高精尖科技发展动力,也补充了专业工人。
现在的社会上,根本不缺少平庸的大学生,反而极度缺少技术过硬的专业工人。
而把 633 改成 522,只是制造更多的平庸大学生而已。
我非常怀疑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我觉得所谓 “一部分专家” 只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愚蠢的观点而杜撰的。否则请明确,到底是哪些专家,这么愚蠢。
小学六年确实太长。
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只有 5 年,初中,高总各三年。中专也是 2 两年。
所以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高中不是义务教育,
详情里列出的观点…… 有点逻辑混乱啊,自己都做不到逻辑自洽。人大代表提提案如果都是这种水平,那每次人大开会的时候不会很累吗…… 光是弄清楚对方的具体诉求都很费脑子了吧……
尝试提炼一下核心诉求,就是:加快培养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适用人才和劳动大军。
说人话:适龄又适用的年轻劳动力缺口有点大,得想办法补上。
对此,黄久生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 “633 学制” 时间过长,大多数人读完本科 23 岁左右,读完研究生 26 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已年过 30 岁,有效劳动时间不足 30 年,教育产投比偏低。
鉴于当前我国人口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他建议,将中小学阶段教育学制从 “六三三” 改为“五二二”,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二十一二岁即可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简单的数学题,6 岁入学,“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二十一二岁即可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原本是 6+3+3=12,18 岁高考,四年大学,二十一二岁走入社会;现在要改成 5+2+2=9,15 岁高考,19 岁大学毕业,二十一二岁走入社会…… 这是连研究生三年也给算进去了对吗?
之前在一个考研相关的问题下边有人给我留过言,是站在企业主的角度出发的,认为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考研走人,企业刚招进来个新人 “培养” 了两年就“跑了”,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真正需要研究生学历才能干的工作”。
但是,很多人还是会去考研,还是想靠文凭改变命运吧。因为既然升职加薪无望,研究生的起薪和发展空间总会稍微高一点【。】
这位代表的提案,显然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了。
都想刷学历提高身价对吧,可以,主管部门也可以缩短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啊。一般能读到硕士研究生已经很厉害了,在新的提案下,硕士毕业也就二十一二岁,用过去培养出本科生的时间培养出硕士生,学生获得了想要的 “高学历”,用人单位获得了“更高学历” 的人才,国家获得了更多的适龄又适用的年轻劳动力,一举三得,多好。
接下来会不会再修改一次课纲,确保各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点都能在规定年限内修完呢…… 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纲什么的。
我只有一个问题:如果之前普及九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个人才的义务教育模式没能培养出 “符合社会需要” 的高素质人才,那现在在同样九年的时间里要连之前再加三年才能完成的高中阶段的目标一起完成…… 到底是会加大课业强度,还是改变培养目标?
“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是否就等同于 “让更多的孩子有更高的纸面上的文凭”?
这道题的镜像问题,总觉得应该是之前某位院士提的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静不下心做科研”……
非常支持,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实力。
就业率怎么办?原地放弃了吗
建议学制改为 8-4-4,然后普及 16 年义务教育
这样就业问题就被极大缓解了
451
配合教材改革。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要有连贯性。并注重能力培养。
缩短小学,是为了防止学校磨蹭。并把小学的主要任务定为识字和阅读能力培养。
增加中学,是为了增加阅读时间。并做好内容衔接。避免目前有的两个衔接问题。
最后一年,只是为想参加高考的人留的。不想高考的人可以不上最后那一年。
如果日后想上,也完全可以自己复习一年参加高考。或者上一年辅导班。不用非要挤高中班。
这样在初中毕业时,其实已经具备了解高中知识。这时分流和选择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会留下更多回旋余地。可进可退。
这样即使 50% 的人上不了高中,我觉得问题也不大。
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制由 633 改成 522 是可行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国家就实行 522 这种学制很长一段时间的。如果学校都能认认真真地按国家教育方针来做,真真切切地办教育,小学 5 年、初中 2 年、高中 2 年也应该说足够了。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目前实行的 633 学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因中考和高考的原因,不少学校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把教师授课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压缩,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在二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留出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来让学生刷题和应试,教师则花了很多的时间用来辅导学生的应试技巧和研究试题和试卷,而不是把精力花在教育教学上。即使是被压缩的差不多 2 年的课程教学时间,也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课堂的测试和月考甚至周考(此外还有期中、期末、统考、模拟考试)上,虽然国家和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但有些学校却不自觉执行。
高中阶段,为迎合高考,有些学校文理早早分科,基础教育不再体现 “基” 的本质,这样就造成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功底不厚,知识面狭窄,非考试科目学科知识不足或欠缺。
我觉得只要各地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跟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自觉依法按政照章办事,522 学制的时间完全足够了。
前两年四川高考前 1w 名有一半都是复读生。
高考都快变成实质上的 4 年了。
你还搁这想把它变成 2 年?
我建议提升教育质量,提升难度,给提前离开学校的学生以出处,那样也许更多人更早走向社会
而不是又内容美其名曰减负又减时间,有钱人自己学,平民都赶紧出去做牛做马呗
况且学生发展就要到那个时间才能头脑完全。男生发展慢这是跟明显的事情,中学老师表示明显的感到到了特定年龄小以后学生学生突然的提高。拔苗助长这样更加降低了考试选贤举能的能力,对国家的未来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对男性的制度性歧视也更加明显。
为了防杠,必须指明,男性为了昂贵的性腺发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成本,导致性成熟之前全程男性发育比女性慢。青春期睾丸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营养与微量元素导致男孩在特定的年龄发育明显迟缓。男性女性都为自己的性别付出了很多,只不过付出的样子不同而已,如果有女拳生孩子警告,男性也可以可以睾丸警告。拳师要说阉割警告,那我觉得拳师也可以阉割自己,赶紧割了子宫卵巢,觉得乳房烦人也可以割了,把自己打造成男性一般,绝对不会有人让你生孩子,还赚了不用养睾丸的美事。这样,拳师就到了比所有男性女性都优势的位置了
能复读我就支持啊,不能复读就算了。
522 确实可行。请搜索上海市实验学校。
但针对的是经过选拔的孩子。且需要减小中考高考压力。
我算一下啊,7 岁上学,经过 9 年,高中就毕业了,16 岁,如果不考大学,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了——所以,这是给 “将结婚年龄改为 18 岁” 做铺垫呢?力挽老龄化的狂澜?
我支持这个建议
因为根据我的人生经验,小学,初中,高中最后一年的课程早就通过补课学完了,最后一年都在复习或者考试
有的人还会留级,复读。
不如缩短学制,大家别折腾,也别这么辛苦了,碎片化学习不好,年龄小复习也未必有多大作用。
缩短学制,学习不好的,522 后,直接补个初高中连读 3 年
当然,我这个想法有很多问题,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只是暂时的想法。欢迎友善讨论。
633 改 522,就是小初高各减少一年
那么就会出现前一年入学和后一年入学的学生同时毕业的情况在小初高各出现一次
一方面导致当年初一高一大一的新生人数翻倍
一方面一群念 3 年的和念 2 年的做同一张卷子中考高考
并且在很长时期内,都会有年龄相差接近两岁的同学对年纪小的同学造成碾压性优势(比如 10 年 9 月出生的会和 12 年 8 月出生的在同一届),考虑到学制短,年纪小的这群要么选择主动浪费一两年留级,要么就得在发育期被不停吊起来打(智力方面,此处不讨论物理吊打)
我想问问,这些问题戴表同志给出预案了吗?
还是说,戴表只需要负责高屋建瓴,时代的阵痛就叫他不可避免的落下,忍一忍,十年一代人很快就过去了?
根据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需要,灵活恰当地调整学制并不是不可以。但让我惊讶的是,这种 “专家” 建议更改学制的出发点,居然是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创造劳动价值……
在当前人口结构老龄化、生育率降低、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提议真就有点揠苗助长的味儿了,跟鼓励二胎、三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本质上毫无区别。
对于学制我没有什么意见建议,但我个人十分反对这种荒唐 “专家”,基于一个荒唐的目的,提出的荒唐建议。
轻壮劳动力短缺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不从根本上去解决,你就是开放十胎、小学毕业就让打工,那也没用。
如果一个人数学不好,你找体育老师补习 1000 米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你跑进奥运会也没用!你数学还是垃圾,解决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而不是看现象。
这事本身还挺好的,让孩子早一些接触社会,早一些探索试错,这样就能早点找到人生方向发挥作用。我甚至觉得读硕士读博士应该强制要求两年工作经验作为入学资格。
但是,这么干其实并不能解决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反而是给劳动力市场增加压力了。35、40 的前互联网从业者,还有生完三胎出来工作的宝妈,这些人的就业没问题了,还缺人,再打老人和孩子的主意也不迟。如果总的就业机会不足,延迟退休和减少中小学学制只能变成第二次大下岗。
小学 6 年真的太长
改成小学 5 年,初中三年,高中 4 年,这样上本科容易点
这么一弄不是变短了?现在学的东西普遍比以前难,如果这样一改孩子来得及消化?吗
教育问题一定是全社会问题的缩影。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那改革教育本身一定没用。
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寒窗十余载,无非为了找份体面些的工作。
633 改 522,本质跟初中毕业进大学没什么区别,学习时间和内容就这点。那大学就会高中(中专)化。
其实这个问题就转化为,现在为什么高中(中专)毕业出来根本没法找工作。明明大学毕业了也一样什么都不会。
这个问题那些搞教育的根本没法回答,因为这根本不是教育的问题,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都脱不了关系。
短短 20-30 年前,高中毕业的都是香饽饽,本科生都是精英。因为改革开放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而后来国家搞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放缓,人没地方去,就多搞点大学拖你们 4 年。
合着教育根本不只是教育。而是人口和社会衔接的滤波电容。
关于教育,我希望真正被思考的是下面两个问题。
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个人意见是没有问题的,前段时间在朋友圈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小初高虽然上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小学教学进度特别慢,6 年压缩到 5 年完全没有问题,初中和高中,几乎初三和高三一整年都是复习巩固的时间,初二和高二还要应付小中考和小高考花很多时间复习,没必要没必要。
快速完成基础教育,然后对有不同天赋、不同才能的孩子进行因材施教。高中班上有个男生数理化生极好,年级 top 的水平,但是因为语文中等偏下英语垫底,最终只能上到二本,语文和别人差 40 分,英语和别人差 50 分,在满分只有 480 的江苏几乎无力回天。
其实个人认为,教育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当然现在我国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学生学段的划分不应该是年龄,年级的划分应该看知识量和学习速度,现在孩子接受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很快,对于不少孩子应该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划分方式。(但是有个问题是跟不上的孩子是不是一直不能升年级,一直停在一个年级,过了学龄怎么办,这个我不知道有什么解决方法 orz)
几十年前就是 522
大家都在提倡科学,就是生三胎的政策也是建立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育政策改革调整这样影响深远的事,没引列样本数据,没有试点观测,没有对比研究?只能个个凭经验判断了…
除了公园,父母花钱买票的植物园等,孩子们有什么自由的时间能自由地观察户外生态吗?自己做过非工业品的玩具吗?适合的社会社区实践(集体)活动每年能开展落实两次以上吗?
本地的粮食、蔬菜作物从种子到成株都认识吗?本地的人文胜景,有师长同学一起瞻仰吊唁游览,不同成长期几次?(非 ppt 浏览)。
等等…
缺了这么多的实践联系理论课,身体不能力行,眼镜多的隔断了室外风雨,专家却还觉得知识供养不够,要加快?这是要最终只取鹅肝吗?
总之,培养接班人的,怎样历练都不够。
而筛造工具的,资金流转周期越快越好。
522 是极好的。现在的 633 或 543,很多时候都是在浪费时间。现在小孩比以前可视聪明很多了。
如果有人觉得太难了,他可以选择留级嘛。
建议实行租庸调制,这样男子十六岁左右就算中男,可堪一战了,女子十五岁及笄,可以释放更多生产力了。
哦对了,对这个缩减学制我挺认同啊
反正绝大部分城市孩子靠着补习班都比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度要快了,慌什么。
这一波啊,这一波是推进教育私有化,刺激地下教育产业发展。
反正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哪个【上市】教育集团的口号来着?
有个更好的建议: 333
头三年: 兴趣发现期。
头三年开设尽量多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编程社交机械动手写作法律金融心理羽毛球围棋管理…… 考核不讲分数,以自由接触尝试为主。只看天赋和兴趣。天赋和兴趣度做记录。
但语文和数学必须考核,并记录分数。
中三年: 兴趣维持和通识教育期。
前两年期间进行语言数学逻辑方法论等通识教育。同时根据头三年的记录,对其天赋和兴趣度最高的课程进行维持和进一步探索。
最后一年,对社会各行业和部门进行有计划的参观体验,比如流水线和实验室,比如工地和农田,比如医院和火葬场,比如陵园和监狱,比如国家队训练场和养老院,比如写字楼和居委会,比如银行和证券……
但语文和数学必须考核,并记录分数。
后三年: 兴趣确认和高等教育铺垫期。
进行语言数学方法论的进一步教育,并为兴趣领域的高等教育做铺垫。比如物理天赋和兴趣的就多教点物理,对法律感兴趣的就多教点法律。
但语文和数学必须考核,并记录分数。
然后三年毕业,根据其兴趣报考高校和专业,参加高考,接续高等教育阶段。创新可不只限于科技啊。
想象力要开阔,胆子要大,可以试点开路嘛。
纯属娱乐,开心就好。
其实是因材施教比较好吧。
522
633
996
有说 996 的吗?提前和社会融合接鬼好不好?
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不一样,而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
在这个问题之前是要确定这个成长方式以什么为基准。
育人成材,还是批量化生产产品?
来一个弹性教育制吧?
让更多人有机会考入大专院校或高职院校深造,增加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 人 才 》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大学的时候回顾高中的我,还是觉得缺点太多。毕业后回顾大学的我,勉强接受的程度。
直接提前三年,不论知识的获取,还是三观建设,似乎略早
不支持。
大学和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人再为了一个考试逼你,你的自制力决定了你的成就。
而一个 15 岁的孩子(就是现在的高一)很难有足够的自制力,而大一大二没跟上,后面努力也难了。
中小学除了基础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是没法加速的。
如果想要更多的低质速生韭菜,倒不如扩大中专 - 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初中毕业后进入专科学校,中专毕业就可以工作,算上大专的时间,也比高中 - 大学快。
就是说以后要我的小孩 15 岁去读大学,18-19 岁出来工作受到剥削是吗?
你直接拉高分数线让他们都去上职高多好
这专家是不是真以为你家孩子 6 岁能背出英语四级的词汇量,就代表你家孩子有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其实是可以的。其实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那么差、一节课多讲几个知识点完全可以接受。高三也是复习的一年、完全可以提前高考。主要就是看初中能否把三年制改成二年制。初中阶段,需要考试的科目从初一到初三的数量是七、八、七。如果把初中改成两年、那初二学生就要学习九门课、压力实在有点大!
现在的孩子早熟,课后校习探索的信息比学校的还多,633 确不合适
学校教育减负重点应在于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以正确态度看待各种信息。
想当初,农村 14 岁的就可以参加劳动记工分了!
所以个人认为, 522 还是太长,3 年幼儿园,9 年中小学,12 年了!不够到位啊!
建议如果五岁开始进幼儿园的话,应该改成 2332 的中小学学制, 2 年幼儿园,3 年小学,3 年初中,2 年高中,15 岁即可毕业走向社会。多出来的一年还体现了和谐社会照顾青年的优越性,从而切实改善青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15 岁工作到 65 岁退休,好好为世界工作 50 年!
至于把幼儿园和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是黄代表觉得自己的提议吃相太难看了么?!
说实话,我个人并不支持这种做法。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硬生生的把 633 改为 522,就相当于拔苗助长一样,填鸭式的教学,孩子不但无法吸收,反而有可能会造成厌学情绪。
不排除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快,像这样的学生,可以执行跳级(这个制度应该已经取消了)。这就要求学校把控一定要严格,而且要从诸多方面对孩子进行考察后,再决定孩子是否可以跳级,而不是单纯只看成绩,不看能力。
很多人在走出大学校园之后已经是 23 岁甚至是 25 岁的年龄了。虽然他们入职时间有些晚,但是他们退休时间更晚啊!
等我的娃,不读书了,我随便。
什么, 幼儿园都没有上,不行,不行,不行,
长身体,,压力大,没有好教育,都来了,都是理由。
你打算怎么解决三千万的就业人口?
知乎用户 桃之喵喵 发表 高中语文老师表示 如果高中变成 2 年 那么可能所有的课本都不需要了,直接就是刷题讲题应付高考! 现在三年的情况下,人教版必修四本书基本都是高二上学期全部草草结束,高二下开始一轮漫长的一轮复习 太没意思了 如果高中 …
知乎用户 老猫仙 发表 题主,中国的教育体制本质上就像你提出的问题一样,非常的 “不具体,大,空,高度总结,实则在忽略细节”。 客观讨论中国的教育体制——谁会客观?需要谁的客观?如何定义客观? 别强调 “中国” 的教育体制,本质上所有国 …
知乎用户 落木寂无声 发表 你这话说的,好像以前能进高中的比例挺高似的。 知乎用户 飞奔的马达 发表 之前在和知友讨论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制如何能够顺利实行时,我们一致的意见是: 要是真想引导教育双轨,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一场比赛,只要有明确清晰的终点在那里,对于想赢得比赛的人,那根弦就会一直是紧张的; 而高考线就是学生,家长心里那个明确的终点线; 无论学校怎样减负,有清晰目标的人依旧会设法去实现那个目标; 多办几所品质好的高 …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大概就比较骨感了。 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