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by , at 03 September 2022, tags : 造假 学术 论文 科研 院士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Gibryant 发表

昨天下午刚听曹雪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做关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报告,今天就看到这个帖子,好讽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时读博的时候,第一个课题结果和预期完全不符,全是阴性数据,无奈离毕业还有两年的时候换题,那两年每天做实验到夜里一两点,全年无休,头发掉得都快秃了。最后在毕业前勉强攒够数据,发了一篇 5 分左右的 sci。课题的某个很关键结果用了 3 个多月才做出来,当时心理压力很大,都做好延迟毕业的准备了。不过数据可以保证完全真实,所有结果都能重复三遍。当时听说曹院士的某位学生 CNS 好几篇,三十岁不到已经是正高了。当时觉得自己既没有人家聪明努力,也没有那么好的平台,可能的确不适合做科研。

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没必要妄自菲薄,但可能自己也不适合在国内的学术圈发展。还是好好当医生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说是一作的问题,院士是失察之责。

下图就是曹院士当年的一作,不知道下面这些数据的可重复性如何呀:

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 (一)

论文连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Z198903008.htm

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 (二)

论文连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Z198904009.htm

补充一下:

作为导师,我经常和学生说的就是,咱们实验室对数据造假是零容忍。造假一旦被发现立马走人。不知道为啥曹院士的学生敢于这么疯狂地做假图。

大家可以想想,这种行为在实验室学生之间肯定不是啥秘密。我不厚道地推测,这几篇造假的文章被挖出来,只是造假水平太洼,或者不用心而已,用点心的造假在水面下面呢。


“白细胞介素 2”,这是不是免疫学领域研究的啊?一路走来,呵呵,呵呵。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被挖出来的那些文章造假责任是一作还是通讯。一个实验室出现这么多假图,说没传统鬼才信。

2019-11-15 17:45 再补充一点材料:

搜狗百科查到的曹院士履历:

1986.07-1990.12,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专业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知乎里(https://zhuanlan.zhihu.com/p/88723565)找来了一段:

按照硕士三年,他硕士答辩应该是 1989 年,然后他补了博士入学考试和第二外语后,在 1990 年获得的博士学位。

就是说,上面那两篇文章的研究时间,和他博士学位(也就是硕士学位)论文是在一个时间段完成的。

网上查不到他的学位论文,没法知道拍案称奇的内容是什么。

2019.11.16 5:20 补充

评论里好几个人在纠缠气功。请注意,我从来没说过或暗示过研究气功荒谬。对于科学工作者,研究什么是自己的事,但是,要有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在这个回答里,我质疑的是实验数据!

2019.11.16 9:30 补充

发现 2018 年知乎里一个回答,挺有意思的:

知乎用户 守心 发表

曹雪涛被查出疑似学术不端论文高达 46 篇,仔细想了想,这事儿不稀奇。前阵子陈平原说,每次评长江学者,同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张,评上的评不上的都不高兴,似乎做学问就为了评这个那个奖。高校密集的、严重溢出的奖励机制是症结所在,需要改变。

这么多的奖项、经费,等于变相鼓励研究者们更快地写作,要获得最大的利益,就需要不断宣称自己找到了 “重大课题” 或取得了 “重大成果”,换句话说,曹雪涛不大量作假,就坐不到校长这个位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学术” 很容易就被挤到后面,以至于刚入门的青年研究者们说话也颇有了理所当然之意:“要我坐冷板凳,我早就饿死了”,其实他并不是真的要饿死了,只是他也想和 “大佬” 们一样快速瓜分蛋糕而已。

一位在上海某高校读工科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做实验的数据基本都靠编,只看编得像不像,因为短时间里数据根本出不来。但评奖时间可不会等你。成果晚出一年意味着少了一年的奖学金。于是在很短的周期里,论文被聪明人不断 “制造” 出来,它们煞有介事,难分真假,一个个都被认为解决了重要问题,被送进各式各样的评奖机构,换成存折上白纸黑字的真金白银,换成单位里羡煞旁人的重要职位。

在这场表演里,谁都获利了,只有 “学术” 才是真正的失败者。但它不会说话。

知乎用户 黄晨​​ 发表

学生会不会接全锅?

给大家介绍下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经历了什么


上级的拷问:

“这周实验进度怎么样?”

“为什么做了一个月还没出结果?”

“你会不会做实验?”

“你做不出结果就不要毕业了”

“实验设计肯定没问题,是你操作的问题,重做!”

“你态度有问题。”

“你这么消极是不对的。”

“数据绝对不能有水分。”


学生心理:

“这个实验我已经做了 3 遍了,同样的操作问题怎么会出现三遍。”

“结果早就有了,但是结果不是上级想要的结果。原本都不存在的结果我怎么做得出来…”

“我好累,这么做到底有没有意义。”


以上不是普遍现象,但是绝对存在

问:学生全锅

知乎用户 以管窥天​ 发表

终于光明正大上热搜了,说明我们还有希望。庆祝

别洗了,什么都是小文章是学生自己搞的。大家可以去 pubpeer 网站上搜 xuetao cao,2004 年的 Nature 子刊就有图造假,2014 年主动去做了订正,说原始数据没了,重做了实验,但是,同一年,2014 年发了一篇 science,又是同样的方式造假,这次还没来得及订正。现在被发现造假的论文已经增加到 22 篇了。

更新一下,bik 小姐姐还在找,现在发现问题的论文增加到 24 篇啦

知乎用户 看风景的蜗牛君​​ 发表

在工业界的事故分析中,有一个著名的 “海因里希” 法则,即 “在一起重伤或死亡的严重事故背后,非常可能有 29 起轻微事故,以及 300 处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个数值是海因里希进行实际统计的结果,也被称为 “300:29:1 法则”

学术界同样可以提出一个类似的 “蜗牛君” 法则:在一起低劣的、明目张胆的学术造假事件背后,非常可能还有 N 起不易被发现的、高明的学术造假,以及 M 起数据修饰。N 和 M 取决于不同学科、不同课题组,在没有深入某个课题组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课题组 M 和 N 的数值恐怕不会小于 29 和 300。

其实这类法则逻辑上很容易理解,如果规范制度合理、执行严格,出现严重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同样,如果一个课题组整体氛围上对学术红线要求严格,那么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假是很难出现的。

知乎用户 刘秸秆 发表

更新:对图片可能的造假形式进行了举例。

去 Pubpeer 上仔细查了曹雪涛的论文评论,发现不止 Elisabeth B Mik 质疑了图片造假,八个月前就已经有人对图片表示质疑了。

把所有评论看下来,发现图片可能的造假形式主要有:

换个视野拍细胞、流式细胞仪数据点大片复制、条带及细胞图片复制粘贴、镜像翻转。

这些文章中曹雪涛皆为通讯作者。

以下开始举例:

  1. 换个视野拍细胞 / 同一张图截出不同的两张图:by Pubpeer 用户 Elisabeth M Bik

2. 流式细胞仪数据点复制粘贴:by Pubpeer 用户 Elisabeth M Bik

3. 蛋白条带复制粘贴:by Pubpeer 用户 Hoya Camphorifolia

4. 蛋白条带镜像翻转:by Pubpeer 用户 Elisabeth M Bik

5. 细胞图片复制粘贴:by Pubpeer 用户 Elisabeth M Bik

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实在是锤的太痛了。

在此贴上 Pubpeer 上前人对曹雪涛的论文发表的,质疑其图片造假的评论共 15 条:

Deliver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into the nucleus of tumorig…

Blockade of IDO-kynurenine-AhR metabolic circuitry abrogates…

Rb selectively inhibits innate IFN-β production by enhancing…

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

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

Chemokine-containing exosomes are released from heat-stresse…

CD69+ CD4+ CD25- 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Notch1 signaling inhibits growth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

MicroRNA in vivo precipitation identifies miR-151-3p as a co…

Splenic stroma drives mature dendritic cells to differentiat…

hPEBP4 resists TRAIL-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prostate can…

Silencing of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A novel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resis…

The methyltransferase PRMT6 attenu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

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

知乎用户 Gloucester 发表

新发现!! 两个论文,PS 改图方式相同,而两文作者里面只有一个重复的人:曹雪涛

=== 文章 1 (2009) ===

https://pic4.zhimg.com/v2-3c6def75805feffee66f2cf9e0bb1b5f_r.jpg

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β1

Fig1C:很多个 3 点、2 点 pattern 重复(知乎问题的图)

=== 文章 2 (2005) ===

Silencing of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Silencing of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 Sensitizes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Apoptosis and Cell Growth Arrest

Fig3D:很多个几个点的 pattern 重复多次

![](data:image/svg+xml;utf8,)

两个文章的 PS 手法真是很相似!

精彩的地方来了

第一个文章作者列表

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and Xuetao Cao

第二个文章作者列表

Xiaojian Wang, Nan Li, Hongzhe Li, Bin Liu, Jianming Qiu, Taoyong Chen and Xuetao Cao

只有一个人是同时出现在了两个作者列表里面。找出来了么?这次总不能说是 “下面的学生干的” 了吧?俩文章就一个末作是相同的。难道是两批学生心有灵犀想到一起去了?

=======================================

告诉我们:学生物一定要会编程。如果用 matplotlib + numpy.random 生成这些图,天才也看不出造假。

可惜曹校长只会 ps 不会 py。

知乎用户 李莹珺 发表

我只想说,看得到大树下的根有多么深吗?在后面加上了一些新瓜,求小伙伴们看到最后。

学术资源社: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我偶然从知乎的这篇文章里看到一个表格:

如果用这其中的名字到涉事文章的作者中去搜索,能发现什么呢?

Nan Li 这个名字出现了 23 次,在官方的报道里,我发现:

此外还有:

Taoyong Chen 这个名字出现了 9 次,可怕的是:

这些都是网络上公开的内容,我没有泄露什么机密的事情。Pubpeer 现在可以上去了,大家也不妨去搜搜看,这里就不过多截图了。这彼此利益相关的许多人,盘根错节,相互缠绕,早就植根在免疫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医学的土壤中了,若试着动一动岂不是要把地皮都掀起来。

不过更有趣的名字在那个表格之外,请看:

王建莉是曹院士的夫人,出现 9 次。

曹夫人在 2013 年前一直在 “杭州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持股 90% 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此后股权转到了吴啸手中)。而杭州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又拥有 49% 上海海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份。

透过复杂的股权关系,海欣生物的最终控制者是上市公司海欣股份。

我在故纸堆里翻出一条老新闻:

海欣股份 10 年免疫细胞存储 “烧钱” 项目仍亏损截至目前,海欣股份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 “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获得 CFDA 批准的、针对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性疫苗,由中国工程院曹雪涛院士主持,主要思路是 “采用化疗去除部分免疫抑制因素,利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 该项目研发团队颇为强大,曹雪涛院士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家 973 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该团队关于 “树突状细胞” 最新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 4 月 18 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好巧不巧,这篇 Science 文章出现在 Pubpeer 上:

其实 APDC 这种东西,类比 “魏则西事件” 中的 DCCIK,都是肿瘤免疫疗法发展道路上的支流,并没有哪一项能在临床上获得好的效果。海欣生物 APCD 的临床 III 期似乎也不了了之了。

研发 10 年未见效益还得继续 “烧钱”。2013 年 6 月,海欣股份又向海欣生物借款 2000 万元,用于启动 APDC 项目 Ⅲ 期临床试验。海欣股份曾公告表示,按目前制定的 APDC 项目 Ⅲ 期临床试验方案,预计 Ⅲ 期临床试验需三年以上时间,试验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初步选定 20 家医院为临床研究单位,并建立了 “细胞治疗产品的数据管理系统”。

这项试验似乎在 2015 年后就没有消息了。毕竟 PS 不能治癌症。

知乎用户 Jaddy Zhao​ 发表

首先声明:无利益相关,本文也并无针对曹雪涛院士(校长)的论文做任何点评,仅泛泛而谈了两句生医科研圈的常识。

看到圈内神一般的人物被扒,首先肯定希望是造谣,至于盖棺定论到底如何,既然曹院士已经回复了,大家等官方回复就好。

想到我科研菜鸟阶段曾因为实验操作不严谨搞混两个样品(当时一批建库共 9 个),后来测序结果出来老板看了数据,大发雷霆批评我。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的委屈根本不值一提,从科研的严谨性以及爱惜学术羽毛的角度看,我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我很感激自己有过这样的导师,也尊重所有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做事的学者。

提另外一点,有过生命科学相关科研经验的人都知道,**为了实现某课题完整的假说验证,常常需要通过 ABCD 四个层面的实验来证明,**比如分子实验、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再比如说某个生化通路的验证,既需要 in vivo(体内)实验,又需要 in vitro(体外)实验,而体内和体外又需要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证实,因为不同的技术有其优劣点,比如酵母双杂和 Co-IP。

一篇 Nature 级别的文章,完整数据的获得理论上看似 1-2 年的时间,**却常常因为某个细节的实验技术在该实验上适应性的问题,从而需要不断尝试或者更换其他 EFG 的方法,**这也是很多人被延期和大喊生化材苦逼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造假意味着什么?当其他人在细节上付出 3-5 年时间时,**造假者只需要轻易的更改数据,就能在 “1-2 年加 1 小时 PS” 这样一个周期完成一篇 Nature 文章,**甚至会因此抹杀掉那位埋头苦干认真严谨做课题同学的全部成绩,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开课题。

Pubpeer 开启的这个大清洗,希望能净化整个圈子。清者自清,老实做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一点我是很难理解,造假手段那么多,为什么要用 PS 这种最愚蠢的方式造假。曹校长实验室的生源质量不是全国最好也是全国一流,按道理说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由得想起韩老师,重复不出来,“是你细胞污染了”;细胞没问题还是无法复现,“是你没有严格按照我的 protocol”;就是按照您的 protocol 做的还是不行,“等等吧,我再写一份更详细的 protocol,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还是做不出来,“我这边重复的挺好的,你们怎么就做不出来呢”。如果韩老师也用了这么明显 PS,瞬间就被捶死了,哪还用来来回回讨论几个月。


以前看这种学术不端的新闻,就是吃瓜和幸灾乐祸的心态。11 月 14 日看到方舟子的爆料,突然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个是没想到这种级别的也造假,另一个是我也算个南开的毕业生吧。

被查出的只是一些最低级别的造假,那些常用的造假手段(比如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实验结果)基本上是查不出来的。

生物专业不能再这样搞下去了,哪个生物实验不是花费巨资!听到生物试剂和仪器的价格估计很多圈外人都会惊讶的瞪起眼珠。结果呢,制造了一堆毫无价值的 papers,其中甚至很多是造假的 papers。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啊。生物毕业生大多转行了,但是培养一个生物硕士的钱要比培养一个计算机硕士的多很多。

最后作为南开的毕业生强烈要求曹校长对这些质疑尽快做出答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利益相关:同体系搬砖工,F 院士学生

近期学术圈闹了很多大事,一是最牛博导曹雪涛爆出来学术造假;其二是饶毅教授举报三人学术不端;

其实对于圈内人,特别是我们实验室,对这个感觉并不奇怪。只是感慨一句:终于爆出来了。

从去年开始,我们实验室的文章也被方舟子爆出来学术不端,其实这都是小问题。真的是小问题。因为几张图片被重复使用出现的问题,真的属于比较低劣的问题。但还有更大的问题存在。

其实从曹雪涛实验室,到我们实验室很多工作,特别是集中在 miRNA 和 lncRNA 的工作,我不能说全部是假的,但至少都是被 polish 过的。效应并没有想的那么好,甚至并不是每次实验都能达到一致的重复。我们只是在多次重复里,挑出来符合逻辑的内容,拼凑了一篇文章而已。曹雪涛实验室比我们高级之处在于,他们能用更专业一些,能用得上高端的小鼠模型,更全面的组学分析和验证,分子上做的也比我们深入很多,所以发的多发的好。我们实验室,当来一个新学生,分一个 miRNA,然后就去检测相关的效应,最后找个靶蛋白,一堆肿瘤的功能试验一做,文章就发了。而这个时候,从大老板到小老板都会给你很大压力。比如实验室 N 老板,骂人那是家常便饭,而同届的同学,互相之间竞争压力很大,各自的结果,也是心怀鬼胎。但我们真的做的比较 Low,所以我们文章层次还上不去。但我们实验室,跟曹的实验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几乎重复的套路做不同的分子。前边的师兄发了一个 miRNA 调控胃癌的文章,文章发完后就扔了。后边基本上不会有人做,因为验证不出来。后边其他人再挑其他的 miRNA 再做,或者做这个 miRNA 调节其他肿瘤,换个细胞系再套路一番而已。更不会有人去关注临床应用价值,因为基本上都是瞎编的。

在实验室这样的传统下,没有办法,每个人只能按照这样的模式走下去。因为前边的师兄们已经靠着这个发文章留院拿了基金。而每个人在老板逼迫的压力下,都会很 Push 的去出结果。只不过,大部分结果真的都是垃圾而已。我见过师兄,因为硕士毕业前一篇文章修回时不想瞎编补实验,被大老板骂,过年没回家就在实验室补数据,最后还是凑齐了图发了文章。

不管是我们还是实验室的老师,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文章,但只不过我们产出的都是垃圾文章。我们的能力要靠文章去排位,老师也要靠新的文章去审新的基金和评新的奖。但真是,我们这样的工作,对学科发展完全没有什么用。

其实对于整个实验室,在科研上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基金申请了一堆,文章质量不咋地,最后靠宣传、靠吹捧去北京评奖。评奖的时候,我们实验室那些打头阵的师兄们,就耗在北京各种疏通关系。但说到贡献,我不敢说我们真的对胃癌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一点估计也适应于曹实验室。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羡慕曹的实验室,毕竟依靠美化结果,可以达到顶级主刊和子刊上,比我们发的这些垃圾 BBRC, oncotarget 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这种想法,也是足够让大家呵呵了。

其他同类回答 :

如何看待方舟子发文称孙颖浩、樊代明、马丁等院士涉嫌论文造假?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403681/answer/916955083

知乎用户 墨者 发表

学术造假在生物圈比较常见,从国内到国外。大佬太忙,手底下一帮小弟带着学生搞科研,学生搞不出来,对于有些学生而言造个假就跟喝水吃饭一样正常,有些大佬只要结果,论文到发表他可能都不看一眼。

我也看到过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篇 2016 年发表的 circulation research,那造假造的,说心肌细胞增大,其实就是把图片给拉大了。论文题目在这,有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Deletion of Interleukin-6 Attenuates Pressure Overload- Induce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Dysfunction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想感叹一句:我老板太牛啦!!

我是肿瘤免疫专业,清楚的知道曹雪涛在我们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他是教科书般的存在,10 月份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国际免疫学大会,刚刚听到曹雪涛院士的发言,和几个诺奖大佬同台,地位举足轻重。

但是,我的老板,超级看不上他,从来不让我们看他的文章。文献分享的时候绝不会讲曹雪涛实验室的文章,已经成为了我们实验室的惯例。

我曾经一直天真的以为这只是同行老板之间的私人恩怨,还以为我老板心胸狭窄酸别人,直到这个新闻爆出来!

感谢老板!让我们踏踏实实做实验,即使进展很慢,但每个实验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

没想到深夜刷新闻时的感慨会受到大家的关注,我想添加的解释是:我并不知晓真相,至于我老板是否知晓内情我也不得而知。上个月还是我所膜拜的大神,这个月就成为了公众质疑的对象。我只是感慨一下自己还是太年轻太幼稚,随意揣度了老板的心思。

至于我们为何不亲自去验证曹院士的文章的数据,我想做过一点科研的人都应该明白吧。我怎么可能有权利拿着老板申请基金的钱想做什么实验就做什么啊……

说我骗赞的,说我抬高自己老板的,我都匿名了我何必呢…… 抬高老板又不会多给我发补贴

以及十分感谢评论里对我善意提醒的人。

知乎用户 毕导​ 发表

最近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出 40 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数据图有 PS 痕迹。

曹院士是免疫学大牛,在全世界的学术地位都极高!但学术界是一个特别容不得造假的地方。这一锤下去,半个科研圈都惊得信仰崩溃了。

微博网民一开始喷曹院士骗子,再喷南开药丸,后来质疑曹的这个院士头衔估计也是骗来的。

但我坦率地说,大部分网友一不知道曹院士是谁,二吃不懂学术瓜,喷得很不理性。今天请允许我以我浅薄的学术水平,在此详细分析一下曹院士的前前后后。

01 事件的时间线

事情起源于 11 月 14 日,美国生医领域学术打假专业户 Elizabeth Bik 在推上表示,发现某中国大牛的论文图片有问题。她讲得很隐晦,没有点名。

随后我国打假专业户方舟子直接点名:此人是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有 18 篇论文被发现数据造假。

方在推里只配了 4 张图,并没有指明 18 篇论文是哪 18 篇。在国内传得最多那条微博就是方舟子的机器人小号,但我看这种阴阳怪气挺不爽的。

什么 “创下世界纪录”、“墙内禁止报道”、“硕士研究气功”,净胡扯。人家硕士课题是《白细胞介素 Ⅱ 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气功的事我们后面会单说。

**Elisabeth 将她对曹院士数据的质疑陆续发在了论文评审网站 PubPeer 上。**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 PubPeer 是啥。

论文发表的流程是:科研人员做实验 - 写 paper - 投给学术期刊 - 审稿通过 - 发表。一旦正式发表,就向全世界公开了你的科研成果。

**但如果你觉得其他人的成果有问题,你就可以在 PubPeer 上质疑他的 paper。**大家都可以在这讨论,作者也可以回应。

**Elisabeth 一口气质疑了 47 篇,**从 2003 年质疑到 2019 年,从水刊质疑到 Science 和 Nature 子刊,问题主要包括:

  • 有些地方两次实验结果图像竟然完全一致!好比你说你画了两幅画,竟然每个细节都一毛一样,那我只能认为你是复印的,不可能是画的;
  • 同一个实验图中,把部分点复制粘贴了一下,就变成了新图,这属于瞎编数据;
  • 有些图有增添、删减的 PS 痕迹;
  • 还有些是纯学术提问,这不属于我们本次关注的学术道德范畴。

**论文都分为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 discussion /Conclusion 四部分。**学术伦理要求每个科研人员都必须真实地做实验,真实地记录原始数据和图像,然后再把原始数据处理成图表,最终形成自己的成果。绝对不允许自己凭空捏造数据,否则你就是在欺骗全世界了。

**但曹院士的很多 paper 显然捏造数据了。**比如下面圈出来的几坨点,这么复杂的图居然能长得一毛一样!目测一个图是实验做的,另一个图部分是凭空 P 的,这就是造假实锤,跟玩连连看似的。

下面圈出来的那两大坨,也是一毛一样,目测就是复制粘贴,基本没得洗。

还有个比较扯的,他们把其中一个图转了个角度以为别人就不认识了,这种造假下次得注意不要这么明显。

曹院士昨天给出了回应**:“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昨天夜里,我发现曹院士在 PubPeer 上亲自下场回复了。

大概意思是:Bik 博士,那些 paper 的确是我发的。我已经把这件事列为最高优先级,仔细检查我们的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如果调查发现有任何问题,我们会和期刊合作处理。**但我对我们成果的有效性、重现性充满信心!我的确监督疏忽,这没有任何借口。**我将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在推进科学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也会做得更好。

看起来很有自信的样子。吃瓜群众既然想要吃这口科学的瓜,就要学会如何科学地吃瓜。鲁迅先生说过,学术瓜得吃第一手的。下面我们就去 pubpeer 上看看,曹院士被锤的文章究竟有多大的问题,曹本人要负多大责任。

02 就事论事,仔细分析

(1)锤他的 Elisabeth 是什么人?

Elisabeth 是微生物和免疫领域的博士,早年在斯坦福搞了 15 年科研,2016 年辞职专门搞学术打假 [1]。

她 2016 年还发过一篇 paper[2],专门吐槽了生物医学领域普遍有改数据的陋习,“不当图像复制 (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她还专门讲过国家与数据造假之间的关系:中国、印度的 paper 出问题的比例高,法德日美比较低。虽然很丢脸,但也没办法,就像我们平时做科研的时候碰到三哥的 paper 肯定都是绕着走的。

(2)曹院士的锤有多实?

先说结论:挺实的。

我上 pubpeer 统计了目前全部被锤的 paper,记录了期刊名、发表年份、被质疑的问题、曹组同学的回应。展示如下:

一共被质疑了 54 篇,其中 Elisabeth 对学术不端质疑了 47 篇,主要质疑原因是一图多用和改动图片,也就是疑似把其中一张图的数据用在了其他的图里,以为别人看不出来,或者是把数据图进行了裁剪和修饰。

目前有 5 篇得到了曹院士或他的学生的解答,其余 42 篇还没下文。

我们来抽几个案例给大家说明。

比如这篇《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2014 年的 Science。**在 Supplementary 里的俩图对比后发现,竟然有部分点是完全重合了!

两次实验密密麻麻的数据点居然能重叠,那真是见鬼了。可能因为是 Science,曹院士昨天夜里 2 点亲自回复了质疑,表示虚了,这是我搞错了,我们检查了原始数据,画了个新的图。

再像这篇《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2018 年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这刊是 Nature 旗下,去年 8 分。讽刺的是,曹院士是它的主编。

Elisabeth 的质疑十分直接,你这俩长一样,显然 P 图了。

这篇 paper 的一作出来回应了,表示我躺平认错,的确就是复制错了!我们会联系编辑更正数据的。话说这刊主编不就是你老板吗!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质疑被曹组完美解决的。

比如这篇《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2013 年的 Journal of immunology,5 分。Elisabeth 认为框住的图长得太像了。

此时一作 Li Lin 出现,一波原始数据直接甩出,并耐心解释了为啥它们就是长得像。

Elisabeth 听完表示服气。

还有的 paper,Elisabeth 在这没有质疑任何学术造假,而是单纯问了个学术问题。比如这篇《K3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Zap70 by Nrdp1 controls CD8(+) T cell activation》,2015 年的 Nature Immunology。

结果被不知道哪来的网友很不客气地怼了一楼

在《Platelets promote allergic asthma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CD154》这篇里,Elisabeth 质疑两个图长得太像了。

此时出现了两个路过群众,表示这俩图压根不像,你不要逮着一篇质疑一篇。

截至目前,大部分质疑都还没有给出解释。

(3)曹院士要负多大的责任?

**首先,改数据是实锤的。**曹组的人再怎么解释搞错了、复制错了都很虚无。因为显然不是简单的意外出错,而是主观意愿上的修改。

**这些 paper 曹院士都是通讯作者。**在论文中,“第一作者” 意思是做实验写论文的那个学生,“通讯作者” 意思是导师。你手下博士生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学术不端,导师肯定是要背锅的。

但其实根据我搞科研的经验,曹院士肯定不会亲自动手或者授意。院士在中国就是一个大山头的存在,当了院士后都不会亲自搞科研了,而是管着手下很多小老板,小老板具体负责带博士。

以曹的学术地位,真没必要改数据,大概率是小老板所为。

其次,修改的数据很可能不影响 paper 的核心观点,审稿人乍一看也看不出来问题,于是曹组的人用 P 图蒙混过关。

**40 多篇出问题,说明整个组的风气从曹院士带头往下都坏了。**要说曹院士对手下人 P 图不知情,我是不相信的。从 2003 年这种陋习就被默许保留到了现在,曹院士这个锅得好好锤。

(4)南开大学要负责任吗?

不,和南开一点关系都没有。曹是 2017 年去南开当的校长,目前被锤的所有 paper 的通讯单位都是第二军医大学,南开纯躺枪。网友们不要乱黑南开!

不过我听说南开学子对他的评价还蛮正面的。如果粉丝中有南开的可以分享一下对校长的感想……

03 曹院士这个人水不水?

(1)履历不水,甚至是极其天才

曹雪涛生于 1964 年,17 岁在第二军医大学读本科,22 岁读硕,师从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26 岁硕士答辩,在场所有专家看了他论文后拍案叫绝,纷纷表示你这水平都可以博士毕业了!

于是曹院士一举完成了 26 岁硕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这种骚操作。这是真本事。

此后人生继续跟开了挂一样。28 岁曹雪涛被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41 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不止是中国的院士,在中科院的官网介绍中,曹同时是美德法英四个国家的科学院 / 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学术水平是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

他的学术之路,也的确是一篇一篇 paper 发出来的。他发表过 200 + 篇 paper,总被引 1 万 + 次,是 2018 年 Els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CNS 大满贯。他要是骗子,CNS 编委难道全都没看出来?

曹雪涛 98 年当杰青,2000 年当长江,03 年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973 首席,05 年评院士,医学免疫学的教材就是他编的。

所以我认为,曹院士的水平是大牛无疑,虽然学术污点是抹不掉了。除非他真是一路骗出来这么多 paper,那我科研信念是真要崩塌了。

(2)他早年搞气功研究是黑点?

这次除了被质疑论文 P 图外,曹院士在 1989 年发表的一篇气功的论文也被扒出来嘲讽。

说实话,我觉得背锅的主要是那个时代。

那时候全国都在兴气功热,国内可能有 1 亿人都在练气功,钱学森也搞,还牵头搞。在 1986 年的时候,成立了气功研究学会,钱学森就是名誉理事长。

热火朝天练气功的中国人

所以这篇论文应该就是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产物。那年曹 25 岁,正在读研,跟着老板做了篇骗人的水文。我们倒也不必就此把曹院士的学术水平钉死在气功上。

(3)这么多论文造假,他的院士也有水分?

这个我觉得得摆事实。PubPeer 上他被质疑的 47 篇论文中有 10 篇是 2005 年评院士前发表的。

所以评院士之前的 paper 也的确出现了学术不端嫌疑,说明评院士之前就已经有掺假了。

我周围认识曹院士的人对他的评价是:能力强,人品好。总之我倾向于认为,曹院士是牛逼科学家,但手下带的人多了,学术伦理渐渐恶化,带出了 P 图的恶劣风气。

04 科研环境的水化

这件事让我感到很痛心,但我作为一个水博想结合我自身的感受冒昧讲讲当今的科研环境。

坦率地说,我感觉灌水难度是物理 > 化学 > 材料 > 生物 / 医学。生医里面的玄学因素实在太多了,P 个图根本看不出来。还有些科研人员,会先想好结论,再强行把数据往结论上做。

所以前有韩春雨 NgAgo 无法重复,后有李红良猴子实验数据争议,总之是门很玄的东西。

但真正的科研之路,是漫长、艰苦和枯燥的。

你今天制了个样,准备烘干打红外。结果 1700 的羰基峰很漂亮,但样品没烘干净,3000 以上有水包!**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样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怎么办?用基线把水峰 P 掉咯,反正不影响我的核心结论。

你对材料进行了 modification,理论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于是你约了 AFM。结果样品还是很粗糙!**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样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怎么办?当然是精心挑一个光滑的地方拍 AFM 咯,我的理论不可能出错。

你改进了一种反应物,理论上能把表面的 Nodule 结构变成 Sphere 结构,你兴奋地送了 SEM。结果发现只找到了 3 个 Sphere。**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样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那当然是强行拍一个 Sphere 宣布改进成功咯。

是啊!我心里的那些小九九谁知道呢?我做了十次实验,挑好的三次取平均加个 Error bar 有什么问题?我只不过是个水文混毕业的!老板看不出来,审稿人又不可能重复我的实验,谁管我啊!

**每一步都这样,科研还搞个屁。**现在中国硕博圈子里划水的人不要太多,大家都只想着灌水毕业。你说我们要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贡献?抱歉,博士工资一千五,青椒竞争那么苦,反正要转计算机,要做贡献你第一。

曹院士的问题,只是是近年来科研界急功近利,以高档论文,以项目经费论英雄,博士压力极大而导致不良结果的缩影。

然而时代越难,越要警惕。

我小时背过一句话,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科研工作更是容不得半粒沙子。如果 19 世纪的大厦是倾覆于伟大的两朵乌云,而 21 世纪的大厦是倾覆于豆腐渣工程,就太讽刺了。

希望曹院士早日公布自查结果,希望科研工作者们引以为戒,与你我共勉。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毕导”!

知乎用户 东临碣石 发表

护校不靠键盘,同学们不要犯低级错误,不要逆舆论潮流而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如果你想要所有的荣誉,就必须接受所有的非议。想要占有所有的功劳,就必须承担所有的责任。

通讯作者意味着版权,版权意味着责任。不管你有没有看,也不管是否主观造假,责任是必须承担的。

同理,南开也是适用这个道理,功劳与责任相统一,荣誉与批评相统一。假的就是假的,错了就是错了。

南开的同学们真的不要义愤填膺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发现问题是国外科研人员发现的。然后有问题的文章越扒越多,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已经发现 40 多篇了。注意曹不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美国医学院,德国科学院等外籍院士, 是有国际知名度的。这事对该领域的外国学者也是 “大瓜”。

2,有些有问题的文章,是 2004,2005 年发的,那时曹正在评院士。

3,曹 41 岁评上院士,评上院士的年龄非常年轻。

4,网上有个历年来拿到国家自然基金总数最多的人排行榜,曹排第三,拿了国家两三个亿的经费。

5,曹的问题,是近年来科研界急功近利,以高档论文,项目经费论英雄,导致不良结果的缩影。

6,特别是生物学研究的乱象的缩影。生物学科具有特殊性,实验条件各种因素干扰,得到好的实验结果很困难,很可能费了一两年的时间,也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一个高水平的小组,能够两三年出一篇一区的高水平论文就非常不错了。但是这样的速度可评不上院士,评杰青都困难,所以只能粗制乱造。科技部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说是图片误用,言下之意,主要数据结果是对的,但是如果允许粗制乱造的话,组里的风气就会变坏,那些一线工作的博士硕士们就会没有底线,主要数据造假也完全是可能的,那些想毕业的博士,在老师的 push 下,何事不可为?之所以曹的问题被挖出来,恰恰说明,管理太粗放了,太浮躁了,太追求成绩了,直接复制粘贴图片,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要是好好学习 ps 的话,完全可以做的细致一些,让人根本一眼看不出来图片重复使用。估计以后这些大佬会更谨慎一些,学生都得学会高级 ps。

7,听过他的讲话,曹本人还是有能力的,有点可惜了。有诚信问题的人并不一定不能干大事,这是吊诡和让人悲叹之处。

8,打脸南开(刚百年校庆完),乃至打脸中国科研界。此次造假事件,恐怕在中国科技史上,特别是国际影响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9,四十几篇论文,不止是他作为责任(通信)作者的问题,还有第一作者的那些一线的博士和年轻老师的问题,涉及的人不少。虽然他现在是南开的校长(曹读书和发迹是在二军医,我们有理由怀疑二军医的学风而不是南开),但就任不久,并没有南开第一单位的论文。而之前他工作过的二军医,协和,应该由他们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近年来科研的功利化倾向,造成了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的迷茫竞逐,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并伤害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想想那些在电脑前 ps 论文图片的博士生们)。对于少数有 “能为” 的人,那些作图精致漂亮的论文,却成了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和装饰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都做不到了,甚至都觉着 “过时” 了,那怎么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

知乎用户 Dr.Yan​​ 发表

司空见惯~

而且你能发现的造假,都是最低级完全不过脑子的方式~

==

只不过,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我有 100% 的把握,这个事件对曹大大的影响几乎为 0。

毕竟贵为院士,外加协和 + 南开 + 二军大背书。事情就是这样~ 只要有帽子在,又有体系支撑,绝对可以稳如泰山。

==

在我博士期间,就发现在生物领域,大量大牛的实验结果,即便你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做不出来… 当年还是太年轻,但大牛们的光环实在太耀眼,我竟然花了将近 1 年半的时间,才最终确信真正能重复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但这个圈子就这么大,拿基金、搞项目、谈合作、找审稿人全靠相互吹捧,即便都心知肚明,也不敢说破。越著名、越有影响力的期刊,实验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老板的名字… 科学嘛,就是这个玩儿法。

别看外文网站上闹得这么欢,国内科研圈里这个时候没人敢随便说话,只能~

毕竟谁也得罪不起曹大大呀~

但可以想象每年即使在 Nature/Science/Cell 上,就得生产出来多少废纸,更别说低级一些的期刊…

==

多年看来,韩春雨之所以比较惨,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足够粗的大腿…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dH8M2 发表

利益相关:我算半个南开大学校友(我本科时候学籍在天大,但是因为是天南大联合培养专业,所以前两年是在南开上学,班上也有一半同学是南开学籍),曹校到南开任职时我本科已经毕业离开了天津。

讲一个我站在校友的角度,在此事之前,对曹校很失望的事情。

这和今日爆出的曹校以一作发表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看,还真是有那味儿了。

重磅!16 位名家贤达受聘南开大学校董

2019 年 8 月 18 日,南开大学聘任资深校董名单中,出现美宝集团创始人,美国徐荣祥基金会主席李某。这件事还要补充一个背景:

在 2017 年初,还是龚校执掌南开的时候,南开大学接受美宝集团捐款 5000 万人民币,成立徐荣祥再生生命科学中心,引起了轩然大波。

徐荣祥在顽疾复原、健康延寿、再生还童等领域均创造了世界生命科学无法逾越的高度,获得了世界生命科学界无法企及的成果,奠定了生命科学前进的正确航向并远远的超越了世界生命科学的实际发展成果。 徐荣祥教授自 2001 年申报的体细胞克隆复制组织器官研究的美国专利平台,至今已经获得美国及发达国家的 27 项专利权(包括我国授予的专利权)。徐荣祥同时对体细胞转干细胞、原位干细胞再生复制组织器官、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原、衰老器官再生复原、断指再生复原等核心生命科学前沿理论和技术享有著作权和话语权。

龚校执掌下的南开大学因为五千万捐款,对这样一个四处招摇撞骗,坑害人民群众的 “企业” 做冠名宣传,在当时不但引起了许多社会人士的反对,也引起了许多校友的不满。同时,少部分尚在学校读书的学弟学妹在此事发生时的表现也很令人失望。

如何看待南开大学成立徐荣祥再生生命科学中心?

之后龚校退休,调来了曹校。听学弟妹说,原来夏天就热得不行的宿舍,也装上了空调,我和我的同学,虽然早在他就任前就已经本科毕业,而且班上只有一半是南开学籍,但其实还对曹校挺期待的。

这份期待,其实也包括了在美宝集团、徐荣祥基金会这个问题上,能纠正之前的一些做法,切实承担起一个学校的社会责任。希望新校长领导下的南开,不要因为科研经费的紧缺,就和坑害人们群众,尤其是有绝症病人的家庭这样的弱势群体的 “企业” 做交易,为它们搞冠名宣传。

但是曹校让我和我的同学失望了。

看到美宝的现任老总,和让人尊敬的叶嘉莹先生一起,并列在南开大学资深校董的名单里,真的是吃了老鼠屎一样难受。

今日看来,似乎,吹器官克隆、衰老器官复原,和气功抗癌,不就是一回事么。

对错误的做法,反对、纠正不彻底,甚至还悄悄的搞继承——那就是彻底不反对。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如果这事情是真的,那真的是幻灭。

最早听说曹雪涛,是因为这个人被称作最牛博导。为啥?因为他指导了 12 位全国优博,全中国范围内,其他博导都难以望其项背。

全国优博有多难,读过博士的人应该是有所感触,每年全国 100 人。这个 title 比优青千人都难入选。

我只说一下我认识的两个优博,毕业 3 年内在中科院当博导正教授,10 年内就能拿到杰青。

而优博数量,某种程度也是高校科研实力大比拼,因为这是全学科的 pk,之前南航全校有学生有资格冲击优博,为了这个学生,学校给了非常多的资源,无论是经费支持还是个人支持,还有全校配合,结果也没中。

所以,最早知道这个巨佬,那真是佩服之情滔滔不绝。

至于其他履历,也是牛顶天,26 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8 岁时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

可以说,曾经,这个人的辉煌履历就是个人心中的国内博导 top1.

没想到忽然间,这人就这么被爆粗造假了,真是难以置信。

到现在,我依然难以接受曹雪涛造假,但是事实却让人不得不相信。

真是难受。

如果这样一个神人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全国范围内,还有多少人要被重新审视一遍?

不管如何,我支持一查到底,彻底打击这种学术造假行为。

知乎用户 低调雾雨霏霏​​ 发表

第一,说明一下,这个事情官方尚未出调查报告,不能算实锤,但希望官方能尽快回应一下。

第二,科研造假里面 PS 只能算比较低端的一种手段,按理来说也是要极力避免的。我们组就经常强调 “造假是砸了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和老师的饭碗”,但导师却从来没有制止我们灌水。也就是说,对我们组来说,宁愿大家灌水,发开源期刊,也绝不允许造假。哪怕影响因子低,但只要学生能混个毕业,老师能接到横向项目也够了。

第三,为了发文章,我个人遇到的最接近学术不端行为就是挑数据,因为这个行为其实很难界定,那些不符合实验预期的数据既有可能是客观规律导致的,也可能是方法错误导致的,所以大家都懂,但最起码所有数据都是真的。

第四,在学术交流时发现不同国家不同老师在学术道德方面要求不一。在部分西方长聘教授的课题组,一个实验结果要求至少做两次,而且是不同人来做,确认实验数据是真实且可重复才让用来发文章(据称这是因为这些西方长聘教授没考核要求,不发文章都不会下岗,但发了文章却存在学术不端反而会下岗。)。而某些准聘的西方教授课题组,数据真实性就要差一些,但也绝不会搞 PS 这种太明显手段,因为一旦被发现,学术生涯就完蛋了。

第五,不要为通讯作者洗地。有人说这些文章都是在某大牛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的,虽然要担责,但不应该太过于责备。这一说法我是非常反对的,相信这个大牛在评奖 、争荣誉的时候都算上了的这些成果,咋出事了就撇清关系呢?学术界都知道,通讯作者就是这篇文章的最终负责人,之所以叫通讯作者,就是因为任何人对文章有任何疑问都是找通讯作者回答。一个大牛时间确实有限,但此时就应该只让自己看过的那些文章署名才对,没精力看的文章就不准署名。

国外很多大牛这方面就非常谨慎。之前我们组有篇文章的部分内容请教了一位西方国家的业界大牛,大牛也无私地提供了很多意见,我们最后想把大牛也添加为作者,被大牛拒绝了。大牛说,他不掌握论文全部内容,所以不同意署名。只是建议把他放在致谢,再多引用他几篇文章、给点好评价就很好了。

最后,无论这个事件是否真实,我个人建议还是应该对国内的学风道德进行整治:

第一,严格惩罚论文造假实锤的作者,轻易放过只会让普通学生心寒,最后大家发现辛辛苦苦几个月做的一条曲线,结果不如有人花五分钟编造的曲线。。。要是大家认为科研造假就是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那就完了!!

第二,除了确实涉密文章外,要求公开发表的文章应公布原始数据和详细实验方案,涉及编程的必须提供代码(现阶段我们领域有些期刊已经开始鼓励大家公布原始数据和代码)。涉密文章就增加审稿人数量,并将审稿意见附上。我们导师就吐槽过有的搞仿真课题组,文章发了不少,但都是现有实验条件无法验证的,再加上又不公布代码,谁知道这个结果对不对。。。

知乎用户 BenTham 发表

谈一个点。

曹院士在自己作为主编的杂志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发文,还被曝设计数据造假。

作为对比,光学领域著名期刊 Optics Letters 的主编 Xi-cheng Zhang(张希成)即将辞任主编,在告别信中写到:

Lastly, I made a decision six years ago that I would not submit my own research papers to OL while serving as the EiC. The reason for this was to protect the Journal’s reputation and to avoid any perception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However, I have published seven editorials in OL [1–7].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once again submitting my papers with good research results to OL starting next year!

在自己任职 OL 主编的时候,决定不会将自己研究文章投稿给 OL。 这样是为了保护杂志的名声同时避免任何利益冲突。张希成只在 OL 上发表过七篇社论(类似于每年的主编总结致辞),发的文章都是投递给 APL,Optica,Nature 子刊,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深表钦佩。

建议,杂志主编主动回避少投不投自己的期刊,减少灌水,净化科研环境。

参考链接:

1.OL 社论:来自即将离任主编的告别信

知乎用户 狼狈 发表

说点题外话。

在曹院士的气功相关的论文里,提到过一个特别鸣谢的人物,来自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的沈家麒教授,就是他给老鼠发功治疗肿瘤的。

百度搜索一下这个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个单位居然存留至今,甚至还有自己的官网。

机构简介 机构简介关键词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单位,成立于 1985 年 3 月 12 日,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气功研究机构。学术研究范围涉及传统气功的研究、教学、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机构设置有医学气功综合实验室医疗门诊部中医气功学教研室、气功文献情报室、气功养生文化中心气功史陈列馆等。

到上海市政府官网上检索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这个单位,还能查到这个部门的年度决算。

http://www.shanghai.gov.cn/Attach/Attaches/201909/201909050352284721.pdf

对比下曹教授的本行,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 2018 年度决算。

http://www.shanghai.gov.cn/Attach/Attaches/201909/201909050348395950.pdf

衰落到今天这样的气功所依然能拿到跟曹院士老本行差不多的预算,你再想想当年红极一时的时候气功所该能搞到多少钱啊。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当年曹院士还有很多大科学家要跟风去搞气功了吧。气功是不是骗人有什么打紧,只要银子不是骗人的就行。

知乎用户 Carl Jung​ 发表

首先声明下无利益相关,也不是德吹,情绪五味杂瓶,乱码一些文字。

刚看到这则新闻让我惊讶的久久不能入眠,真的对国内的生物医学科研界失望透顶了。

之前已经爆出了很多案例武汉的李某,河北的韩某,交大的陈某,因为他们名气不响,为了名声、职称、金钱,挺而走险,并不让我惊讶。

曹雪涛院士的学术成果放在欧美国家也是大牛级别的存在,在 CNS 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也是教科书般权威。而这样级别的人物出现了如此恶劣的造假行为真的是对人类科学事业的亵渎。对肿瘤免疫的研究生来说无疑等同于信仰的崩塌,你整天在实验室起早贪黑摸索实验条件,别人用 PS 五分钟就做成了,这是对那些踏踏实实做科研的工作人员极大的侮辱和不公。

本人在德国完成了科研入门训练,在三个实验室待过,有幸的是无论哪个实验室的科研态度都十分的慎重和严谨。记得硕士时老板让补充之前一位德国博士的论文结果,准备发表在本专业 Top 期刊上,影响因子并不是很高,刚开始我的 WB 结果不是很好看,其实已经达到预想的趋势,也可以用的 (相比那些灌水的论文结果来说),但导师还是让我反复重复,甚至买回来预配好的胶来做,让实验结果近乎完美,无可挑剔。浪费的时间和金钱,在国人思维里其实觉得很不值,正是因为大多数德国人的严谨的态度才造就了大大小小的行业隐形冠军。

博士阶段由于一个期刊约稿写一篇综述,导师那段时间比较忙,邮件转送给了我询问我有没有空写,我答应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出来给导师看,不到一周导师回复了,整个论文导师从头到尾都做了批注,甚至一些语法错误都改正了。我又花了一周修改,导师提出几个小问题,然后说改好了你可以直接投了,你是第一也是通讯作者,当时我惊讶得下巴掉下来了。我一个博士生哪能当通讯作者啊,后来也发现我们组的博士后做的分课题,因为是她拟初稿、投稿的,导师也主动让出了通讯作者,她既是第一又是通讯,导师作为实验室和总项目负责人列文章最后一位。后来才知道,导师只对他自己直接审改和投出的文章当通讯作者,因为通讯作者要对这篇论文负责的,回复以后科研界对你这篇论文的一切质疑和询问,如果你对你发表的论文不了解,甚至没看过,请不要做通讯作者。为什么不抢着当通讯,也许因为德国科研界的评价体系,发论文是没有经济奖励的,完全是增加科研工作者的声望和学术权威。他们没有造假的直接动机,不排除有少数造假组,但相对于整个科研界是极少数的。虽然我们组的发表的论文并不在 Top 期刊上,但数据值得重复检验的,甚至部分核心数据被共同作者重复分析过,才发表的。其实在 paper 为王的时代很吃亏的。我在国内开会讲过几次报告,私下甚至有人说你们这点成果我们实验室一周就能画出来。我真的彻底无语了。

我导师的科研态度让我一直觉得他生怕自己的结果 “带歪了科研界”。其实歪楼的 paper 太多了,他心理其实也是明白的,journal club 也会经常提出些质疑的观念,但科研就是这样,你要用你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证明你的观点理论,而不是先提出理论假设然后去收集挑选你想要的结果。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你永远不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欧美西方的天才发现,神来之笔都是这样的科研思维得来的。

真的希望国内少一些这样的事件了,心真的痛了。

还有南开、二军大、清华协和的同学们,你们不用沮丧,不用失望,因为未来是你们的。

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曹雪涛 是个有名的混子院士跟校长。

从他的第一篇论文就知道。而且他不是第一次被撕。

气功热的时候上面这篇是雄文。一直被人笑的。

不过对比起下面一片论文,气功外气的还算是披上了科学的外衣的。也就是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穿了一条透明的内裤而已。

————

在网站上举报的 PS 造假是石锤 + 实锤。

那些造假的痕迹太明显了。

————

但是院士造假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了,生物医学领域还有材料领域,用 PS 的这种低级手段造假长期存在。

也没见处理过谁。

比较有意思的是饶毅 被爆跟人合作的论文有 PS 然后对方把一堆文章去掉了。

具体大家可以去搜 饶毅、管坤良就论文图片的分析

然后再搜管坤良撤稿了一堆文章,并有一堆的更正。

——

顺便再说一下 PS 造假常见的地方

1、生物实验中的 电泳, 永远记住没有一次电泳是一模一样的。

2、医学里的 肿瘤片子。 比如这个老大的一看就知道是裁剪拼接, 这种 Ctrl+C 与 Ctrl+V 的 CV 大法,程序员是不算造假。但是医学里就是造假,而且很多都是目测可以发现的。

3、材料里的一些片子。 同肿瘤。

有个搞材料的就搞笑了,说他造假,他来一句实验室发大水,把资料搞没了。这些都可以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刚步入科研生涯的研究生,我真的很难受。前几天我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直播,真心认为前两位作报告的院士情真意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国家奉献自己青春。曹院士就是讲政策,讲环境,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啥干货。我当时认为这是有意为之,前两位从个人出发,激发学生和老师的学术热情,最后曹院士通过政策和历史理性总结,看来我想多了。

一个位高权重,向外宣称学术造假零容忍的学者,暗地里却做出这种肮脏卑鄙的事情,攫取学术资源,破坏学术环境。这些人就是没有底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用学术造假换来的名和利接着更加肆无忌惮的向外宣扬他们看来假大空的一套,真的不知道曹院士在人名大会堂作报告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有没有愧疚。

真正的学术需要金钱,需要时间,如果钱都被这些人申请走了,通过造假把你的方向都 “做完了”,没有继续的必要,那整个学术环境能好才怪。

我感到悲哀的是一个站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作报告的院士学术造假,这无一不说明只要你胆子大,名和利都会有,这是怎样畸形的价值观。

知乎用户 Dr.Evil 发表

学术造假之所以那么多,就是因为造假的成本是 0,就算被曝光也不会有人管。

这次有请曹校长给大家亲自演示一下。

知乎用户 禅风之竹 发表

=====

更新一个瓜,不知道今年(2019)有多少人关注 SIGIR 这个事情的,其实国外国内一个样,有人就有江湖,我们仅仅就事论事。

新智元:SIGIR 主席公开信回应抄袭事件:正调查但无法撤稿,已联系 Reddit 锁帖

=====

利益无关,纯吃瓜群众。

虽然本人不是生物、医学、化学类的专业,但是也是读过偏重实验的专业的博士的(某工科),其中的猫腻和门道还是略知一二。

“美化数据” 这种事情,基本属于大家心照不宣的 “潜规则”,只要你别做得十分过分,没人看的出来。就拿我自己亲身经历来说,我之前的方向算是理论和实验参半的,我们的底线是保证理论是正确的,实验也一定要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其他的就随意了。当年师兄亲口教育我,不好的数据不放,异常的数据也不放,仿真的参数不要给(给了别人就很容易知道你做的东西很 low 了),性能太差的结果要跟随主流改好点,数据点太多的用 Excel 作图,尽可能别让人看出细节来,等等。这样做,可以快速的发论文,快速的产出,经常一个实验在三天之内就搞定,结果图就都出来了,加班加点 007 的话,一周到 10 天,就可以产出一篇文章,老板非常喜欢师兄(嗯,博士期间发了五十多篇)。而且,同一个工作,纯实验发一篇会议,实验加仿真发一篇期刊(当然,文章要全部重写,但是核心方法完全不变),我问师兄,这不是一稿多投嘛?师兄说,这叫行业传统,不叫一稿多投。外人看来觉得师兄是大牛,拿了很多奖,但是动点脑子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当然,老板也是会把最后一道关的,太离谱的图肯定会被及时发现,只要他看不出来破绽,其他大佬也看不出来了,就可以放心发了。

其实,也不是绝对没人发现不了,能发现的都是第一线干活的博士生们,我开会的时候就有其他组的学生私下跟我说,我觉得你们做的实验有点问题。但是,发现了能怎样?你就是个没有话语权的在读博士(连博士文凭都还没拿到),你怎么跟大佬们掰手腕?大佬说,这个图没问题,你一个在读博士说,有问题,第三方机构信谁的?信一个小喽啰还是信一个 “科学家”?除非是那种世界级的大发现,全世界都关注的,否则谁会在意一个小的 incremental 工作的严谨性?

说实在的,上面我披露的做法在学术界还算良心的,起码,理论没问题,实验也验证了,别人可以重复(至少,是得到了 1 说成 2,而不是得到 0 说成 1,这是有本质不同的)。更恶心的做法我也不是没见过,完全得到 0 说成 1,或者直接剽窃别人的方法,换个名称就成了自己的了。

就像有的评论说的,这个圈子呆的越久,就越对学术圈失望。我曾经也是 Naive Boy,对学术充满了幻想,觉得大佬都是站在科学最前沿的,为人类做贡献的。后来发现,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披着学术,科学的外衣,沽名钓誉的。认真做实验,做研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那你就等着发不出论文,延期毕业吧。拿到学术圈外面,别人只会说,xxx 发了那么多文章,引用量那么高,天才,大牛,yyy 连博士都延期,那么多年只发了一篇文章,肯定是不学无术的混子。这也反映了学术界的封闭性,不透明性,和圈外人对学术圈的无知,误解,以及过于美好的幻想。最近不是 Nature 出了个对全球博士的调查报告嘛,有 80%的在读博士,觉得圈子风气不对,需要改进。这也反映出,天下乌鸦一般黑,跟中国外国没关系,也跟具体的研究领域关系不大,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

我相信,学术圈里还是有光明的一面的,有求真务实的人的,但是,这种组非常少,而不是 “绝大多数”。而且,这也跟具体的研究方向有关系,灰色地带很明显的方向更严重。

===

知乎用户 那年的那 发表

我想说的是,现在有多少人真的是在好好做科研,而不是造假水论文?反正我周边几个牛组都这样。原因很简单,造假成本低,收益高,被发现风险小。引用他们的几句话:

1. 写论文就是卖想法,好的想法才能中好期刊,方法行不行无所谓。

2. 写论文不是做完实验再写,有想法就可以写,实验慢慢补。

3. 论文理论写完了,实验还没做。

4. 找十篇论文,每篇摘抄一点,一篇论文很快就搞定。

说这些话的人不乏青千,优青。作为一个每个新想法实验做一遍,十个点子九个实验结果不好,剩下一个只能发低水平期刊的人,刚开始对这些话嗤之以鼻。时间长了发现这些人论文发的好容易,自己动不动被别人的假实验结果坑一下。

具体到这件事,这只是冰山下的一角。这种低级造假都有,其他不容易发现的造假肯定很常见。但凡有点底线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澄清一下:

1、我在说我遇到的情况,没有说所有科研工作者;

2、学科间有差异,有的偏理论学科或课题本身实验就不重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不用拿我的回答往自己身上套;

3、之前回答没有超过 100 赞过,此答说明很多人是认同的,或至少有类似经历,怼我的人真的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吗?

最后,向坚守在科研一线的人致敬!

知乎用户 任易​ 发表

南开在 10 月 17 号刚刚过完百年校庆啊。

去查了曹院士的文章,从完全一致的图,还有气功控制肿瘤的文章,我已经不相信这位曹院士的学术可信性了。

希望早点清理门户,重新继往开来。

知乎用户 霍真布鲁兹老爷​ 发表

已经见怪不怪了。

美国不清楚,但欧洲这边的科研严谨度是真的高。

我先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有次跑 Western 鉴定蛋白,因为有几个器官是阴性的,没有条带,我做报告的时候就直接用了同一个空白图片,结果被老板发现了。因为这几个空白图片上在同一个位置出现了同一个小黑点 (背景像素点)。我老板很严肃的问我,是不是粘贴复制的,我说是。然后他说,即便是空白的,也应该用原图的空白图片,你这么做虽然讨巧,但是对不起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然后他又诙谐的补充,当然也对不起我的钱。

第二个例子,所里的另外一个老板,他们组上投文章几乎都是老板亲自投。因为他们老板说,怕学生背着他修改些什么东西。。。

第一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知道即便是空白也不容掺假,**科学没有空子可钻。分享一句老板的原话,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 阴性结果不等于坏结果,坏结果不等于毫无意义的结果,即便是目前毫无意义,也许将来也会变得无比重要。**我相信一个认真的老板是不会培养出马虎的学生的,至少在他组里不会。我感恩遇到这么一个认真的极致的老板。让我可以每次拿着乱七八糟的数据讨论的时候,心里都无比坦荡舒服。

我实在理解不了,想问一句,造了一辈子假的,老的时候不会虚吗???我叫你一声老师你敢答应吗?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记得之前有个在知乎挺火的问题,大概是为什么没有中文顶级期刊,这个事件算是一个间接角度的解答,前几天也有个问题是中国首款原研药为什么要跑去经过美国 FDA 的认证,这个事件也算是一个间接角度的解答…..

韩春雨事件我曾经这么说过,对待一个学术造假行为无论主观有意无意的容忍,就是对其他踏踏实实做科研人员的残忍。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劣币驱逐良币。为什么?

奖惩制度中的惩罚制度存在的意义是规范集体行为的下限,如果有突破下限的行为且安全的先例,那么等于做了一次广告效应,人或多或少都有投机动机。

pubpeer 上的资料已经锤到不行… 后面继续吃瓜把

不知道之前数次学术造假 / 丑闻屡次承担责任的不明 J 外势力和繁华势力资助要不要继续背锅….

知乎用户 巴山 2 号​ 发表

继续吃瓜。

pubpeer 恢复了,有一些一作开始回复

这种个人倾向于打铁自身硬的。

还有一些

解释一下上图(没看原文),验证一些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表达情况,JAK/STAT 信号通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通路,应该是想验证实验条件下不是这个通路发挥作用,所以蛋白表达水平不变(从条带差不多可知)。

如果其中一张图是准确的,对结论没有太大的影响,洗成贴图错误我觉得可以接受(如果只有这一篇的话),但是很多都是这个问题,emmmmmm…… 至少说明团队风气有问题。

再更新

pubpeer 已经崩了,到欧洲时间早上才能恢复。

翻墙去看,bik 这姐们还在继续锤…… 精力是真的旺盛得可怕……

——————————

更新回答,看到气功那篇原文(80 年代发表)了……………………

……………………………………………………………………

……………… 谁都年轻过不是吗?

![](data:image/svg+xml;utf8,)

怕断章取义放原文给大家

图源来自微博 @CJ 的正 I 义(盗侵删)

——————————————

谢邀,人在上海,没上飞机(其实没邀)。

pubpeer 上锤的主要是实验结果 PS,讲道理我个人非常佩服这位 bik 博士的眼力,平时看文献就算精读的时候这种程度的 p 图真的完全看不到,比如 western 内参和流式图,p 图鬼才啊。

小文章(对于院士的话 cns 子刊及领域顶刊及以下)的 p 图对于曹来说完全是天降大锅,一般都是小老板管,虽然挂通讯要担责但是讲道理和他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然而坏就坏在出现了 cns 正刊级别的 p 图存疑,只要单这一篇锤死,对于其学术诚信的质疑就会无限扩大。

院士忙是肯定的,但是 cns 正刊水平的实验结果都不盯我是不信的,放生物圈子哪一个院士(授共和国勋章的两位除外)身上我都不信。

目前我个人就此持中立吃瓜态度,等看后续,不过曹的回复文相当有水平。

至于气功外功的硕士论文,国外也看不懂中文文献,节奏完全是方舟子一人之力夹带私货给带起来的,只给了个标题没看过原文,不了解不评价。

最后是关于学校的争论,背景水深之程度不是我等小透明可以置喙的,看舆论发酵过程就知道了……

以上。

知乎用户 弋柒 发表

2.5k 赞四更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从乍起然后渐渐平息,昨天又再次进入热搜(原因应该是当事人的回应和相关官媒的跟进)。问题本身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我这个小白也看不懂这个领域的论文,这部分还是交给业内人士吧)。

第一次回答就说了,我的关注点不在于学术不端,而是由此(这个此指的是 “疑似学术不端的报道”)引发的网络风潮,以及对其中出现的 “语言现象” 的反思。由此看来我似乎有点 “文不对题”,因此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批评我全盘接受。

这次的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于三更的最后一个问题尝试做一点回答——即现代教育是否要对这种畸形 “大局观” 的产生负有责任(相关概念的含义可以翻看下面之前的回答)

我的孔见是负有责任,但是原因在于我们的 “现代教育”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教育”,更谈不上 “现代”。(估计恨国党的帽子正在来的路上)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 “公民教育 " 为例引用徐贲先生的《统治与教育》一书中的部分内容)

后文还有关于 “爱国” 的一些表述,一道附上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不过可能不方便在此说出。

看到有评论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争论,贴一个我认为言之有理的答主在相关方面的表述。

这些看完大家都很累了,先更到这儿吧。

——————分割线——————

2k 赞三更

这一次的更新主要是进一步解释我二更最后提出的问题——这种思想的根源来自哪里?

(关于 “这种思想” 是什么,大家可以翻我下面的回答)

第一,评论有人提出来源于孔子所说的 “乡愿”,“乡愿,德之贼也”,如果有熟悉中国哲学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详细解释这个概念。我的孔见是 “乡愿” 大致表示一种伪善,一种 “慷他人之慨”。那么把这种畸形的 “大局观”(或者我说的 " 当局观 “)的根源归结于传统儒家” 帝王师 " 的君子人格是否有合理性呢?(需要说明的是孔子对乡愿也是持批判态度)

我的回答是,存在合理性。传统儒家的培养目标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在历代专制统治下,如此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 “大局观” 的伪君子们。由于 “文明的惯性”,当下这种思想仍然可能在某些人心中存留,也是可以理解的。关于这个部分,推荐一本书——张千帆先生的《为了人的尊严》副标题是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与重构”。这里面可能讲的比较透彻。

第二,这种思想来源于现代教育。关于这一点,我还没有想好,目前在看的徐贲先生的《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可能会给我一点启发,等我酝酿好了再更新一点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最后,大家的评论我都看了,我也反思了一下我的观点,确有不足之处。其中究竟是表述上的问题,还是我个人思想的局限性。还需要大家更广泛的谈论。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以理性交流为前提)

(手机码字,欢迎勘误)

——————分割线——————

没想到随便一答换来 300 赞,那就再更一点,首先对我贴的答主表示道歉,没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思,单纯就言论本身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其次,我也不是做这行的,对于院士大佬的文章到底有没有问题,还得等后续的当事人自己答复或是什么 “权威” 机构的声明。

我想谈的是关于语言的 “腐败”,就是当下的汉语使用中,所指与能指出现了吊诡的偏差。在这种事情发生之后,一个词被提出来——“大局观”。那么这个大局观究竟指什么?

奥运期间的三鹿事件,早先被爆出来却遭遇冷处理,原因就在于 “奥运” 是大局,不能因为 “奶粉” 而破坏气氛。后来新西兰方面介入才揭开这个罪恶的面纱。而这种事情在神州大地层出不穷。

(举了这个例子估计回答要被和谐)(狗头)

那么现在是否可以回答 “大局观” 是什么了呢。第一,既然有大局,相应的就有小局。和贸易战相比,华为 hr 是小局,996 是小局。和南开校庆相比,和院士头衔,国际声誉相比,几篇论文图有问题是小局。和中非友谊相比,中国学生待遇差一点,某个大学受点委屈是小局。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有了 “大局”、“小局”之分,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推出——小局要服从大局(尤其是在特殊时间)。还是想举 “秋雨含泪” 的例子:08 地震后,一些家长质疑学校的教学楼存在偷工减料的嫌疑,某位文人发文说,含泪劝告乡亲们,目前首要任务是抗震救灾,不是不追究建筑的问题,等 “大局” 稳定下来再依法处理。

好了,好一套理性、动人的说辞。到今天这番话无数次被重提,个个一言不合阴谋论搞起来,俨然成了高台之上的孔夫子,劝说台下的 “庸众”——不要被一小撮分子(美帝国主义、公知、愤青)洗脑,切以大局为重云云。

看起来这一套似乎有点道理,但是——如此却有一些前提:

①“大局”和 “小局” 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小局”定会破坏“大局”,民众对奶粉的恐慌会破坏奥运的热情,追究教学楼的建筑过程会破坏抗震救灾,声讨院士的论文造假会破坏民众对科学的尊重,会使得国外科研院所对中国人的歧视,华为管理混乱,吐槽 996 不符合劳动法会破坏当前的贸易战。等等等等

②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能做一件事。既然贸易战了,就没法再管 996 了。既然全民迎奥运了,就没法再管奶粉了。既然抗震救灾刻不容缓,就没法再查涉事教学楼了。等等等等

这两个前提的成立,才能推导出所谓的 “大局观”。还有一点,就是“小局” 低于 “大局”。这当然是“不言而喻” 的。

我的结论是,所谓的 “大局观”,

更不如说是 “当局观”。

是自动把自己带入到 “当局” 的高度,来 “统筹” 天下一切军政要务。从而得出一个 “理性” 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 “思想”,是从何而来的?它的根源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儒家“君子人格”,还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我也没有想好,等有线索了再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讨论。(手机码字,欢迎勘误)

以下是原答案

——————分割线——————

贴一个让我不寒而栗的答案

这种话术太令人熟悉了,先从 “国内已经够乱” 这样一个事实判断,推出 “不要添乱” 这样一个价值判断。再用 “逼走大牛” 之类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上升到 “中美”(或扩大至中西)矛盾,归结于一个长久以来的至理名言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集体意识”" 大局观 “,这样的说辞已经耽误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论文有没有问题可以各抒己见,有问题道歉文章撤回(按照过往案例,这个级别一般冷处理)也没什么争的。没问题皆大欢喜。为什么一个” 做没做假 “的事实判断,要上升到” 民族大义 “,” 这种时候 “爆出来就” 不合时宜 “?

阴谋论,大国博弈,这些套话说起来的确过瘾。糟蹋的是纳税人的钱,寒的是业内老老实实做实验的其他科研人员的心,后果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唯外国教授、外文期刊马首是瞻。

最后还是鲁迅先生结尾——小而言之,为了国家。大而言之,为了学术。(摘自藤野先生劝鲁迅继续学医时的话。)

知乎用户 胡三蛋 发表

主要是失败专业很尴尬,你让学生多学点计算机吧,学生就转走了。

你不让学生学计算机吧,连造假都造不好,

之前发现的造假也基本是直接的复制黏贴,但凡往信号上加一个随机噪音,也不会直接被发现。

知乎用户 知识分子​ 发表

曹雪涛多篇论文遭质疑,回应称对有效性和可重复性 “保有信心”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实验室发表的多篇论文遭到质疑。图源:南开大学
撰文 | 陈晓雪责编 | 李晓明

最近,论文评论网站 Pubpeer 曝光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教授实验室发表的多篇论文存在图片问题。这些论文发表于 2003 年到 2019 年间,涉及曹雪涛所工作过的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多个研究单位。
11 月 18 日凌晨,曹雪涛在 Pubpeer 上回应称,已采取措施调查提出的问题,“并仔细重新检查我们的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如果我们的调查显示已发布记录的最高准确度有任何风险,我们将立即与相关期刊编辑部合作。” 曹雪涛表示。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在 11 月 18 日表示,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多篇论文被曝存在图片问题

自 11 月 14 日以来,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工作的 Elisabeth Bik 博士指出,曹雪涛实验室陆续有多篇论文的图片使用存在问题。 “目前我已经发现曹雪涛有 25 篇论文存在图片问题,其中一些已经在 Pubpeer 上贴了出来,其他匿名的‘数据侦探’也发现了一些案例。我正在曹雪涛的论文中找到其他人的发现,并把它们发布在 Pubpeer 上。现在总共是 37 篇。”11 月 17 日, Bik 在回复《知识分子》的邮件中写道。

11 月 14 日,Elisabeth Bik 在推特上称她正在查看中国一个知名教授的论文,并贴出了 12 张流式细胞术实验的图像,请网友找茬。随着网友们的跟进,Bik 揭晓了答案:很多图片存在不正常的相似。
PubPeer 网站建立于 2012 年,是一个供使用者讨论及评审科学研究的网站,科研人员可以对发表的论文进行匿名评论或质疑,作者也有机会在论文下面 “辟谣”。2014 年的日本科学家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事件中,PubPeer 上首先出来了关于数据异常的最早讨论。 据《知识分子》查证,Pubpeer 网站上针对曹雪涛实验室论文的质疑包括:**1)**同一图用于多个不同的指标或数据,例如同一条带图多次使用,多次使用同一流式细胞术图,或者将同一切片图裁剪后用于不同结果; **2)**图片有被 PS 仿制图章功能改动的痕迹; **3)**疑似同一样本或个体被用于多处,但图片本身不相同。 Bik 称,她最早注意到曹雪涛的论文可能存在图片问题是在 2014 年。当时她和合作者在筛查了 20000 篇论文后,发现 782 篇存在图片问题,并在 2016 年形成了一篇题为 “生物医学研究出版物中图片重复使用不当的普遍性” 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协会出版的期刊 mBio 上。 曹雪涛的论文并没有出现在这 782 篇论文中,但随后在查阅这批论文作者的其他论文时,Bik 发现了有三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为曹雪涛,并在 2014 年 3 月向期刊报告了这三篇论文,其中一篇已经得更正。“尽管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有很多问题,撤稿可能是更好的举措。” Bik 说。 今年 3 月,Bik 辞职后全职查找生物医药领域的论文图像问题,最近才发现曹雪涛更多的论文可能存在图片问题。 “我仍然在研究该研究组的所有论文(超过 300 篇),因此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帖子。与其他幕后工作并提出其他问题的人员一起,Pubpeer 上现在标注的论文有 50 篇。”11 月 18 日,Bik 在推特上写道。
曹雪涛回应:将立即采取措施调查

11 月 17 日晚 11 点,Pubpeer 上出现了 Xuetao Cao(曹雪涛)对于 Elisabeth Bik 评论的回应。Pubpeer 网站已对 Xuetao Cao 的邮箱通过了验证。 该回应显示, 曹雪涛 “已将其(Bik 的质疑)作为最高优先事项,并立即采取措施调查您向团队和合作者提出的问题,并仔细重新检查我们的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如果我们的调查显示已发表的数据的最高准确度存在任何不稳定因素,我们将立即与相关期刊编辑部合作。” 曹雪涛称。 “根据我们到目前为止的分析(仍在进行中),以及我们从同事和同行那里收到的更多反馈”,曹雪涛在回应中表示,“我对这些论文作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我们研究的可重复性保有信心。” 与此同时,被质疑论文的部分作者也在 Pubpeeer 上进行了回应。 其中,对于 2011 年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的论文中关于图片 4C 和 5A、4A 和 5A 存在相似指出的质询,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陈涛涌贴出了原始实验的图像,表示四张图片中的结果数据来自不同的实验,“尽管它们恰好看起来很相似”。 对于 2018 年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的一篇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刘书逊回应称,不小心使得同一图像使用了两次,标记错了一个图像的百分比,“所有原始数据完全支持本文的结论”。刘书逊还称,已经联系《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编辑部,“更正后的数据将很快发表”。 另外,对于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之一、2017 年发表在_Hepatology_的一篇论文,有人两年前在 Pubpeer 质疑其如何通过单一次的抗原刺激使 T 细胞增殖如此迅速。对此,11 月 17 日晚,论文的第一作者、曹雪涛曾经指导的博士生韩丹解释称,刺激物是一种混合组分,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并且有文献支持。

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调查

Bik 向《知识分子》强调,她并没有指控任何人欺诈。 “我只是指出图片之间的重复使用,其中一些可能只是某个人匆忙或感到压力的情况下而导致的诚实的错误,还有一些重复使用可能是出于误导的目的。” “应该由期刊和机构来调查这些案例。这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因为 Pubpeer 上贴出来的曹雪涛的论文很多。”Bik 写道。 她同时指出,曹雪涛的案例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他很著名,并刚刚做了一个关于科学诚信的报告。 Bik 所说的报告系指在 11 月 13 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 2019 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曹雪涛曾作为学界代表发言,他的报告题目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其中提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
“作为最高级别的院士,曹雪涛实际上可以对科学在中国完成的方式以及科学诚信应该成为最优先要求产生影响。”Bik 在回复《知识分子》的邮件中写道。 “曹雪涛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同时他还是中国免疫学会的主席,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免疫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团队在免疫学领域也发表了大量的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但贡献归贡献,一旦涉及学术造假则归学术造假。而且涉及学术造假的人的地位越高,这样的造假对学术生态的破坏就越大,也就越需要接受调查。” 一位海外免疫学者评论道。 该学者认为,对于此次事件,相关部门(包括论文涉及的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还有支持这些研究的机构)都需要进行独立的调查。
据澎湃新闻 11 月 18 日的报道,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了解到网络上有关曹雪涛院士的投诉,我们会调查处理这件事情,但是进一步调查处理也需要花时间,具体以什么形式展开调查,目前暂时还不掌握最新情况,只是说我们(中国工程院)肯定会调查。” 假如导师失察,需要负责吗?

对于曹雪涛事件,有评论认为,很多实验室的领导者平时工作繁忙,可能不会做亲自做实验,因此论文中即使有无意的疏忽或故意的错误,也应该是具体做这个实验的人负责。 对此,Bik 评论称,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均对论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作为导师和教授,院士(指曹雪涛)对实验室的工作同样负责。他负责监督,并在实验室营造一种氛围,使人们可以花时间进行必要的实验,允许他们进行失败的实验,并且他们不会为获得某些结果而感到巨大的压力。他可能不是亲自操纵一张图像的人,但他可能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获得特定结果。或者,他可能只是离开实验室很长时间,而无法指导他的学生。但他仍需对研究的真实性负责。” 曹雪涛在前述回应 Bik 的评论中表示,在监督或实验室领导方面的疏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你提出的关切再次提醒我,作为导师、主管和实验室领导,我的角色和责任是多么重要;以及我可能会如何做得不够。因此,我对我现在和以前的学生,我的员工和同事,我的同行,以及更大的科研共同体感到心情沉重和非常遗憾。对于我的疏忽和由此可能造成的不便,我表示最诚挚的歉意。我将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在推进科学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也会做得更好。” 曹雪涛在评论中写道。 科学的真实性为何重要?

Bik 称,她是今年 3 月辞职以后才全职从事论文图片真实性筛查的,之前都是在周末时间出于个人兴趣筛查论文。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查阅了成千上万篇论文,发现有大约 2000 篇存在相似的问题。有时候我会遇到来自同一实验室或同一作者的论文问题集中出现,比如曹雪涛的案例。我并不是特别关注中国院士;我在世界范围内都发现了类似的案例。最近刚刚报告了印度一所大学的 200 篇论文(存在图片问题)。” Bik 说。 她介绍,她在 5 年前报告的 782 篇论文的图片问题,只有三分之一被更正或被撤稿,其他仍未被触动。 “我的目的并不是让人们受到惩罚,而是让科学正确。” 在接受国外一个媒体采访时,Bik 说。 “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工作)之上的。大多数科学家进行文献检索并形成新的假设,以建立他们的研究项目。如果有人以伪造或捏造的结果为研究模型,他们可能会花费数月或数年的时间来尝试复制未发生的实验。因此,如果一部分科学论文不正确,其他人可能会在他们的项目中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 Bik 告诉《知识分子》 “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深切关切科研诚信,而不是为了我们的利益操纵数据。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表论文,而且也借鉴他人的工作。”Bik 说。 以下为上述海外免疫学者在 11 月 16 日的评论:

评曹雪涛教授实验室论文涉嫌造假
近日 Pubpeer 网站曝光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教授实验室里发表三十多篇涉嫌图片造假。这些论文发表于 2003 到 2019 年间,涉及曹教授所工作过的多个研究单位。 我到 Pubpeer 网站查看的具体的指控涉嫌造假的证据,这些证据大致分为三类:免疫印迹条带的重复使用、流式细胞结果图的高度相似或重复使用、组化图的重复使用。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免疫印迹、流式细胞仪以及组化的图片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如果论文出现了同样的数据,很可能就有问题。 在不同实验的结果里重复使用同一图片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小心用错了,二是故意造假。虽然我们不能看到作者当年是如何操作此事,但有些时候光凭文章所呈现的数据我们也能判断出是哪一种情况来。一般来说,如果是作者的粗心用重复了,那么重复使用的图会完全一样(虽然完全一样不一定意味着就是粗心所致,也可能是故意造假)。但如果重复使用的图有经过作者人为加工(比如 PS)所导致的区别,那么这样的重复使属于故意造假的可能性极大。 回到曹雪涛教授实验室的涉嫌造假论文里来,无论是重复使用的免疫印迹图、流式结果还是组化图,部分图片都有人为加工的痕迹,包括组化图截取不同视野、流式结果图里人为地复制粘贴细胞点、免疫印迹条带的背景调整等。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曹雪涛教授被指控的涉嫌造假的部分论文里,问题比较大。 曹雪涛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同时他还是中国免疫学会的秘书长,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免疫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团队在免疫学领域也发表了大量的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但贡献归贡献,一旦学术造假归学术造假。而且涉及学术造假的人的地位越高,这样的造假对学术生态的破坏就越大,也就越需要接受调查。 所以对这次论文涉嫌造假一事,我个人认为相关部门(包括论文涉及的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还有支持这些研究的机构)都需要进行独立的调查。 为中国免疫学的旗帜性人物,也为中国这一领域的进步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曹雪涛教授,如果在这次调查中能够以身作则地配合这个独立、公平、公正的调查,并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将会是对中国学术的一大贡献。

附: 曹雪涛在 Pubpeer 上的回应全文:Dear Dr. 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 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 (still ongoing) 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 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致谢:**Winter、雕虫小技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
1. 中国新闻网,“南开大学曹雪涛:弘扬科学家精神 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学派”.https://news.eol.cn/dongtai/201911/t20191115_1693159.shtml2. https://pubpeer.com/search?q=xuetao+Cao3. 吴仪,” 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应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澎湃新闻,2019.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988425

曹雪涛实验室遭到质疑的论文部分整理: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制图:知识分子
制版编辑 | 斯嘉丽

知乎用户 光光​ 发表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学术伦理方面,但却很少有人从学术价值、学术范式角度考虑问题。可是,冷静想想就会发现,“造假” 之所以可能,是因为造假者知道编审想看什么

请问:

  1. 造假者为什么能够知道编审想看什么呢?
  2. PS 的结果,和确定目标后辛辛苦苦反复调实验得到的结果,在发明创新的层面上,究竟有没有本质差异?
  3. 问题的根源是个别科学家的道德问题,还是整个学术催产环境

现代科学是先验数学和经验实证的结合,即先有预期、筹划、数学模型,再买材料、搭建试验台、动手操作,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套路比较固定。

按照通常的道理,实验结果可能符合预期,也可能不符合预期;不符合预期的其实可能占多数。不符合预期的时候,可能是操作出了问题,也可能是预期本身出了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似乎只有漂亮的数据才能发文章

有答主都提到了,自己实验做不出来,老板会让自己重做,直到把数据做漂亮。比如做 10 次实验,有 3~4 次数据漂亮了,那就赶紧发文章。实在逼迫得不行了,数据怎么调都调不好,那就只能编造了。毕竟实验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做漂亮,是老天爷才知道的事情;但实验如果做不出来,那就肯定毕不了业。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可是,这种动手调出来的数据,除了多花费一些功夫,这和 PS 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无论是 PS 的,还是反复做实验调出来的,得到的都仅仅是研究者在心中早已构造好的数据,一组 “漂亮” 的数据。

“预设结论——PS 结果” 是造假。

“预设结论——反复调实验——挑拣实验数据” 就是真正的科研态度吗?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科研态度。

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往往都能正确区分世俗评价和内心评价,追求他们心中认同的意义。因为他们就是他们领域的权威,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自己的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他们关心的决不是最终的数据,而是整个实验的设计过程,关心的是设计实验的目的;数据不好,可能整个实验都需要反思、重新设计,而非不断调数据来迎合预期,因为面对自然的复杂性,人的预期往往可能是不合理的、或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严格的研究很难、很耗费时间,而且可能没有成果,只有真正的大牛才有实力做这样的工作;普通科研人员完全无法承担这种研究的风险。面对现实环境,普通科研人员不可能具备真正的科研态度;而非不想。大课题太难了。比如这篇医科圈的回答。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不可否认的是,就目前而言,学术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企业活动(Betrieb)。有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者确实就是在凑数据,只不过凑的程度、方式不一样罢了。在这样的态度下,实验者只会关注自己想要看见的信息,而把一切非预设的信息通通视为干扰。在这样的意义上,所谓的科研,或许只是一种看似更加高端的学术流水线生产。研究人员心里也很无奈,但是有苦说不出:没有文章,就没有饭碗。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潜规则是必然存在的;只是有的人底线比较高,有的人底线比较低。

因此,辛辛苦苦、反复调实验得到的结果,和 PS 的结果,有态度上的区别(这当然也很重要),但在发明创新的层面上,是没有本质差异的(这是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有时可能恰恰是那些所谓的 “干扰信息”,**是那些实验中的 “意外”。比如,石墨烯的机械制备法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 · 盖姆_(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 · 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_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
关于安德烈 · 盖姆。值得一提的是在发现石墨烯之前,早在 2000 年他还获得 “搞笑诺贝尔奖”——通过磁悬浮技术克服重力作用,让一只青蛙悬浮在半空中,并推论使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让人克服重力作用漂浮起来。

这种 “机械制备法” 显然不是什么精心预测的结果,而是源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意外,同时源于安德烈 · 盖姆对科学的兴趣,发现了意外中的惊喜;正是由于意外和兴趣的偶然相遇,让安德烈 · 盖姆遭遇了大自然的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大自然当成一个 “力之综合体”,用米、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堪培拉等基本单位的组合加以拆分。他作为一个科学家,拥有一双能够看见意外的眼睛。

又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天花疫苗的发现,同样是源于生活,而非实验室,那时还没有实验室科学。印刷术、造纸术、罗盘、火药都是人们在日常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发明);而非某种数学预测的结果。大自然是如此丰富,以至于古人总是会发现意外。人并没有预设规律,他只是偶遇了规律。

【PS:在实践活动的意义上是发现,发现自然给人的惊喜;在成果的意义上是发明,发明自然中原本不存在的技术物】

当然,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意外并不意味着都是好的,意外也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外具有双重性。但真正的创新,不正是源于意料之外吗?现代科学研究体系往往之关注意外所可能带来的危险,而没有意识到意外是科学活动中的必然成分。在这样的态度下,现代科学排斥意外,不承认意外,意外说明的是实验人员技术不到位,而不是大自然中蕴藏了其他可能性。

未经反思的标准化学术评价,往往会逼迫研究者只关注意料之中的结果,只关注结果和理想数据是否符合——如果符合,那么这篇文章好;如果不符合,那么这篇文章不好。尤其是发文章数量与职位变迁密切相关,成为了一种高利害的评价指标后,人很可能会为了发文章而不择手段。学术圈虽然是比较纯净的圈子,但在高利害的硬性指标的促逼下,总有一些人见利忘德,总有一些人被逼无奈。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科学的道路是由失败铺就而成的;但数据化的评价却只允许成功,只看文章数量,而不允许失败——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的促逼下,以至于连 “成功” 的标准都改变了。在当前的研究中,在研究开始之前,就需要将研究的价值、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都说清楚。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人凭什么对自己的预测能力怀有如此高的自信?沉迷确定性,以敷衍的态度考虑可能性,最终必然错失大自然的多重面相

以至于有人认为,诸如编数据、PS 的行为,在科研圈内部,早已见怪不怪了。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可能的危险:天才干不过造假的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真正的问题在于:漂亮的数据除了满足科学家的数学审美之外,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说科学仅仅就是为了追求精确性、严格性,而忽视人文关怀、社会价值,忽视自身的潜在风险,那么这样的科学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重点汇报成功的数据,而有意忽略失败的数据,这种科学的意义是什么?评价体系如何促进科学共同体的良性发展,而不是让劣币驱逐良币?

PS:“这样的科学” 指的仅仅是那些迎合数据指标的科学

这些问题很大,很难回答;但只有对这些问题承担起责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现状。

科学是如此成功,以至于科学的话语权是如此巨大,人类的生活从未如今天一般被科学笼罩。科学是如此精妙、复杂,以致于公众完全不能理解科学,只能被动地承受科学带来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好还是坏。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科学更应该关注传播问题。科学需要主动澄清自己的意义的局限,用日常化的方式来解释消耗巨额财富的研究的真正意义,把研究的真正意义交付公众评判,而不是完全与世隔绝,仅仅依靠 “论文数”、“引用量”、“影响因子” 等数字来凸显自身的价值,但事实上什么都没有说。另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往往由评价体系驱动。评价体系不能完全依靠文章数据,而应该参照更多方面的评价,比如学术共同体内部专家的评价、公众的评价;在大数据时代,评价的数据也更容易收集、统计,所有人都应该有权利站在自己的立场发声。

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科学主动传播自身,公众才能真正理解科学,从而理性评价;只有公众参与了科学,科学才能避免远离社会,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知乎用户 辣椒酸梅汤 发表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和实验室的同学在一起,大家看到那么低级的 ps 痕迹,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低级的错误,就不怕被抓到了,这可是关乎自己科研一生的名誉呀,如果是下边的学生做的假,那投稿之前大老板都不要自己看看数据内容么,ps 痕迹那么明显,应该会发现吧。

不知道,不敢问,不知道他们怎么可以都不害怕被发现。

我之前的一个实验做了快一年,可是,我后来发现是要结果有反复,超级害怕不知道要相信哪个,去找了老板说明了情况,老板立马让我停止实验,说这个结果不明确不可信反复的话,这样的数据发出去会害了你自己和整个实验室的,(虽然我们是小实验室). 不要再做了。

然后重新开始新的课题赶着毕业。

保佑我接下来实验顺利,顺利毕业。

知乎用户 酸菜​ 发表

做科研只要有功利欲望,就难以避免存在作假的动机,就像草坪上有一条踩出来的近路,你要拒绝它自然有一番心理挣扎。

**作假目的是短期获益,但长期看可能价值巨损,身败名裂。**一线做实验的年轻人大部分还不具备足够的远见,如果没有管理者对于学术道德的严格约束,以及实验室的督察机制发挥作用,做研究的初心很容易在拿学位奔好前程的现实面前变质。尤其是身边就有作假获利的现象,要坚守原则底线反倒有 “劣币驱逐良币” 的悲凉。

搞科研不应该功利,而无欲无求没有经费资助,这是一种天然的矛盾。最终修仙派的研究者并不是学术圈的主流,主流归于社交派,社交派中哪些是有情怀理想的,哪些是务实投机的,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从人性的角度看,既然某些教授晚上能变身野兽,对声色犬马之事如我辈一般爱好,你要说他们多么有情操我是不信的。

在中科院这样的科研机构你还能感受到满满的学术正能量,而在医学圈子里医院的科研氛围下,大多数人都在划水,你又如何独善其身?我因为做科研教学的原因,接触学员众多,也听说过不少奇葩故事,有三个月从无到有完成全套细胞动物分子机制数据产出的,有不给阳性结果老板不报销课题经费的,有发文章老板抢一作反而给学生挂通讯的,有署名强制加上领导或者小三的等等等等。现实如此污浊不堪,为什么还要做科研方法的教学传播?

因为我们都致力于让明天比今天更好

中国的科研跃进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2000 年左右,国内发 SCI 都凤毛麟角,如今似过江之鲫,每年 CNS 顶级刊物都要发好多篇,这种快速发展中是清水一汪还是鱼龙混杂?经历过改革开放过程的一代人不难判断。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建设,还是边打边跑逐步建立秩序?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后者更为有效。**过去二十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非常巨大,隐含的学术规范问题也显而易见,随着一些 “雷” 逐步暴出来,学术大环境一定会变得更严谨,更合规。**也只有把宵小尽量排除出去,才能保护真正想做事的初心。

回到曹雪涛院士近期被质疑的论文问题,我在脑子里搜了一圈,都没有想出来另外一个国内本土培养的能与之齐名的扛旗人,真的不愿意听到他实验室的论文出事。曹院士年少成名,在免疫学领域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声誉,这种江湖地位中国培养一个实在不易,如果最终作假证实,只能说,可惜。

泱泱大国,不会缺一个院士,但是学术江湖远比我们看到的复杂,不少事件背后都有争名夺利的 “纸牌屋” 故事。既不是论文的作者,又不是科研从业者,旁观的时候持黑或不黑的态度都可以,何必没有定论先打起来呢。

还有曹院士成名于二军大时期,黑南开纯属乱带节奏。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添加我的助理微信,私信不回问题:

解螺旋 - 酸菜老师

传播科研最前沿知识;

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现在添加还可领取 10G 科研资源大礼包!(内含:SCI 写作投稿技巧、数据库使用教程、国自然工具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十多年前我读书的时候,大家共识他的东西假的多真的少。

圈子里面谁的东西能看,谁的东西是辣鸡,谁特别会搞关系,上海滩谁红酒最好,谁白酒最好,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复用图片,ps,是最简单的造假方法也是最没技术含量的。 高手造假直接跑阳性对照你看都看不出来。

读文章都是看实验室, 信誉特别好的实验室 JBC 都很重要。 信誉不好的实验室,看他们文章和看科幻世界一样的。

就像贱贱老师说的,大牛给你挂个名,实际上占便宜的是你,大牛用他的信用给你背书好不。

大部分文章,甚至包括 N, C 都不重要,审稿人读读就好。 极少极少的大卫星才专门会有人上门来看一下能不能重复。 盛慧珍当年不就被 N 搞死了。。。杂志社专门来人,你当着境外敌对势力的面能重复出来,稿子马上就收。

真是猝不及防,卒

有句讲句,高校,PI 是利益共同体,PI 造假和高校没关系,反正撤稿都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不影响当年宣传。 造假拿到的经费是高校固定资产也不会退回去。 说白了根子在制度不在人。

除非, 造假石锤扣高校的行政拨款, 你信不信高校查造假比谁都热心。

但是问题又在于,做研究是可能出错的。 虽说造假和出错不一样,但是如果打假扩大化也会变成极左运动。

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更重要的还是要防止左。。。

哪怕现在这个狗屎样,没人愿意回到全国大协作的时代。

知乎用户 ViaX 盐趣科研教育​ 发表

心痛,曹院士一直我心目中是神一样的人物,在国内生物学界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这次事件的出现对于中国生物界绝对是巨大的打击,曹院士也必须站出来彻底对自己的团队进行一次大的清洗。

曹院士在回复中写到,他对自己论文中的科学结论的正确性有着绝对的自信。我仔细看了问题比较严重的几篇论文,发现并不尽然。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到底这些造假行为会不会影响科学结论,以及研究人员在 Pubpeer 的回复。

本文只涉及部分(加粗标黑划重点!)曹院士担任通讯作者的研究,同时本文仅专注于科学性解读(加粗标黑划重点!)

学术道德层面的问题可参考别的高赞答主的回答

学术道德层面的问题可参考别的高赞答主的回答。

学术道德层面的问题可参考别的高赞答主的回答。

1

2018 年的 WB 图片重复,实锤重复用图。第一作者承认错误,并提供了原始数据。但就算该图部分捏造,该图用了 5 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的是同一个东西,还是非常 Robust 的,只要一半为真,也足够证明作者的结论。基本 Clear。

2

2015 年的大子刊,Bik 认为体外 T 细胞的激活太强,与人体生理学不符。但在其他文献中非常常见,是 Bik 在该领域储备不足,假锤。Clear

3

接下来是 Xiaojian Wang 一作的两篇论文, 也是问题最大的两篇,在刊误过一次的情况下依旧充斥着大量不可能是粗心就能导致的重复用图和图片拼接,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至今第一作者还没回复。

这两篇可以往死了锤,流式细胞的结果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 Pattern, 明显是将相同 Gating 的不同样品拼凑而成的数据。如果数据够 Solid, 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出现这种规模的捏造,这种级别的造假不可能不影响科学结论,两篇论文的多数重要结论都可能完全不成立

王晓健 - 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这个浙大的博导的问题很大,曹院士出问题的文章里,和她共同作者的就 7 篇,而且都是清一色的流式细胞和 WB 问题,多数进行了刊误,还有部分撤稿,但曹院士的责任也不小, 需要彻底清算。重锤

4

Bik 发现两篇文章在不同的样品使用了同样的β-actin 条带,因为两个主要作者差别很大,可能是使用同样样品测量不同蛋白的在不同组织的分部,在样品或者数据交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希望作者作出澄清。从科学性来说对论文主要结论的影响都不太大,小锤

5

又是一篇比较大的 Blood,IF 然后重复使用同一张图片在 DigR2 和 CD54 的染色,后者为阳性对照,但只要 DigR2 为真,那对全文得出的科学结论没有影响,小小锤。

6

流式细胞实验百分比一样,第一作者进行澄清,Clear

7

又一篇 2017 年顶刊,Hepatology 的文章,不是 Bik 提出的问题。但已经被第一作者澄清,Clear。

8

2008 篇这篇 Blood 中,Bik 举报图 1A 一个组别左右重复,但该实验以 10s 时间观察同样的细胞在加样前后的变化,该组别就应该没有变化,所有图片没有任何问题,Clear。

9

2014 年的一篇 Cancer Cell 大子刊,重复用了一张 Mock 的图片,阴性对照,对全文影响不大,小锤。

10

还有 2004 年的大子刊,已经刊误,问题不大,Clear。

本人能力有限,如果有更严重的情况,请大家指出。但我认为有四十多有问题的文章中,大半出现的问题从科学性上说不会影响主要结论,尤其是影响因子超过 10 的论文,也有一小半曹院士不是通讯作者。

但一些小一点文章,特别是与个别人合作的文章,多次出现严重的造假行为,根本是澄清都没法澄清的。也不可能不影响数据的可重复性,曹院士的信心有点太过了,他作为通讯作者绝对要承担责任。但我们也不要说四十多篇文章全部都是造假。如果曹院士真正从中学习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对自己的团队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晰,我还是希望他还是能够走出来。

给大家一个案例吧,1998 年到 2002 年。一个叫扬 · 舍恩的年轻人,27 岁开始,到 31 岁短短 4 年在 Nature 和 Science 靠编造数据发了 15 篇第一作者文章,各个都是重大突破,玩的也是 PS。比什么某大最年轻博导强十几个韩春雨,是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

扬舍恩造假时期的导师巴特洛格,绝大部分 NS 文章通讯作者,全身而退,在苏黎世理工当院长做到退休。

扬舍恩造假时期的合作者 Christian Kloc,绝大部分文章的第二作者,现在在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做教授,为人处事低调,去年还在发在文章。

扬舍恩造假文章影响力最大的文章,单分子晶体管的第一作者和另外一篇的合作者叫鲍哲南,耳熟吧?2016 年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17 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还有力挺他的院士,诺奖得主,一个个都过得很好。

我不是洗地,我只希望所有追责落到实处,一切调查公开透明。


以上内容均由 ViaX 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相关领域签约导师提供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aochenxu@viax.org 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奇文共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1.18

胡说八道一通,没想到上来一看多了几百赞。私信还收到骚扰信息,不胜其烦。想想自己还是毕业要紧,胆小,匿了。

关于曹校究竟有没有造假的问题,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好下定论。今天看到曹校及其实验室研究人员对部分论文的回应,也不知是否妥当。不过这一事件掀起的风波,客观上对南开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果最后曹校确实能彻底澄清,那是我信口开河,立正挨打。

关于曹校造假和南开有没有关系的问题。他现在是南开的校长,和南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说能划清界限就划清界限的。但是如果有人因此而将南开贬低得一文不值,那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关于龚是否是个好校长的问题,我叙述的是我以及我从同学朋友那里听说的印象。虽然我得到的信息确实如此,但印象和现实之间会有差距,而我对于龚的治校举措也确实了解不深。思虑不周,引发了一些质疑,在此道歉,已修改。

—— ——————————

南开学子,已经保研本校。

很迷幻。

一直没听说这个消息,奇怪的是朋友圈也没有人转,还是外校的朋友和我说才知道的。

曹是 17 年接替龚到南开当校长。大家对曹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改变南开的困境和颓势。我是纯文科的,对曹在学术领域的情况没有什么了解,但两年来,总体上他担任校长的风评还是很不错的。百年校庆刚过,大家都觉得南开在变好。

然后校长就爆出学术造假。作为南开人,最应该感到讽刺,羞愧和痛心的是我们。

我自己也是想搞学术的人,学术造假败坏整个学术圈的风气,没法洗,没必要洗。如果查实,必须反复鞭尸,以儆效尤。

我最难过的是,他要把南开往下坡路上再推一把了。不管他学术造假和南开有没有关系,南开大学校长的名头挂在新闻上,南开的社会声誉和学术信誉很可能都会受到不小的打击,真心热爱学术的南开人也许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我是爱南开的,但南开真是太难了。

朋友:你毕业证书上搞不好还是这个人签名。

我:……

知乎用户 极光战虎​ 发表

为什么还审核不通过啊我到底要怎样啊!

知乎真的让人无语…

表情包都不让发了,大兴文字狱?

需要图的私信我叭,留个赞再走!

个人觉得材料、生物、医学之类领域,是 PS 论文图片高发区,你说你做出来了,我复现不了,那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是说不清的……

今年四五月的时候在新校区的图书馆就亲眼看到一个疑似做毕设的同学在修一个类似于晶体影像图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那么多义愤填膺的,等官方公告的,要彻查的,只能说要么年轻,要么外行。

生化环材这种专业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巨大,工作量繁重,别说一篇一篇去核实数据真伪,恐怕能验证 10% 的文章就不错了。二是这几个学科很多工作可重复性极差,同一个实验,夏天能做出来,冬天就是不行,张三能做出来,李四就是不行。这也就导致了筛选甚至伪造数据的空间特别大,反正你重复不出来也不能说明我造假,还可能还是因为你笨。写文章作报告只讲好的结果,坏的数据藏着掖着,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真要锤的话大部分文章都是有问题的,不说伪造数据这么严重的问题,就说筛选数据,挑好的结果发表绝对可以说是常态。至于伪造数据,那有一百种方法,根本查不出来。当年读书的时候被老板逼得紧了,也在要不要编数据上挣扎过,至少对于我的工作,我要编数据的话根本不可能被查出来。ps 图片、复制粘贴真的是蠢得不能再蠢。

还有人指望像翟天临一样处理,真是可笑,你以为刑不上大夫是说着玩的?造假,抄袭这种事只对刚毕业没背景的硕博有点用,杰青以上的人想靠这点东西就扳倒简直就是笑话。

在国内学术造假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另外如果真要彻查,其它行业不清楚,生化材这几个专业基本能连根拔起,全国没几个人能禁得住查。自己去

@贱贱

老师回答里搜 “造假”,看看有多少没有下文的造假抄袭案例,曹这件事最后一定会不了了之。

我就是被学术圈恶心走的,本来小时候特别崇拜搞学术,一心一意读到博士,结果读博的时候第一篇文章数据上是有些问题的,但老板强行自圆其说,最后硬生生发到了 ACS Catalysis 上,自此之后对搞学术也渐渐失望,毕业转行走人,拜拜了您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更————

此回答已经被踩到很下面了,没有猫腻骗谁呢?

多年前一个本科师兄发 C 刊,编辑那儿已经通过了,但必须要加上老师的名字才能发。如今的学术圈也越来越讲究门第出身,学术做得好不如关系搞得好。我等屁民不知道该说啥了。。。

原回答

曹雪涛院士 1964 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7 岁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本科,22 岁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6 岁时硕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同在 26 岁时被授予博士学位,28 岁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 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 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叹为观止的学术经历

他的求学经历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本是攻读硕士学位,竟不成想同时取得了博士学位的经历。

他是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当年他经过 2 个月的没日没夜复习,以 “总分第一名” 的好成绩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经过 4 年的攻读,终于迎来了硕士研究生论文的答辩。

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白细胞介素 Ⅱ 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竟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评委会一致认为他的论文在四个方面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评委会建议,他只要参加完博士生入学考试,能够补修完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就可以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了。

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同时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等。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

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共同主编、任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副主编等编委。在国内完成的工作以通讯作者在 Nat Immunol、Blood、J Immunol、Cancer Res、JBC 等 SCI 收录杂志发表论文 101 篇 (影响因子> 5 分有 27 篇,其中 10 分以上 6 篇、28 分一篇),主编专著 3 部,是国家 973 免疫学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负责人。

曹雪涛的人生里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 然而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如今却被爆出论文造假

2019 年 11 月 14 日深夜,斯坦福毕业的博士 ELISABETH BIK 在 PUBPEER 网站上发文并发推,指称她在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并担任某顶级高校校长的学者的多篇论文中发现疑点,怀疑是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 “用 PS 代替做实验 “数据造假行为。

第一篇文章:文章标题 “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

Figure 3D 流式图片 Medium 和 CH 组图片重复使用

第二篇文章:文章标题 “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 1”

图 1 显示了流式细胞图中一些意外的重复特征,放大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 PS 痕迹,红圈圈和蓝圈圈的图片一模一样

第三篇文章:文章标题 “Notch1 signaling inhibits grown or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图 6A 组及 B 组条带重复使用

第四篇文章:文章标题 “CD69+ CD4+ CD25-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 1”

图 4 几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组 (圆点所示) 出乎意料的相似。有明显 PS 裁剪替换的嫌疑。

网友评论爆料:

曹雪涛院士 11 月 13 日刚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和科技工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连续十一年指导了十一篇全国优博的导师,外加 2013 全国优博的导师

年份 论文作者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单位
2001 章卫平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2 黄欣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3 王青青 曹雪涛、余海 浙江大学
2004 李楠 曹雪涛 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 Siglec–10 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新分子 PHDP 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05 张明徽 曹雪涛 脾基质细胞对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诱导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陈涛涌 曹雪涛 来源于人树突状细胞的新型癌基因样小 G 蛋白 RabJ 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07 郭振红 曹雪涛 凋亡信号和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8 史丽云 曹雪涛 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性受体 DIgR2 的功能研究 浙江大学
2009 韩岩梅 曹雪涛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dMSC)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10 钱程 曹雪涛 Fas 信号和 TLR 信号促进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负向调控 CD4+ T 细胞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刘星光 曹雪涛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和 MHCII 类分子对 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教授。1964 年 7 月 19 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26 岁时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7 岁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28 岁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被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 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 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1990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历任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计划” 特聘教授、国家 973 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五”863 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 。第十一届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免疫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 973 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五”863 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任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青年科协副主席、《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等。

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 年 6 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工程奖”。

曹雪涛课题组的研究项目《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调控及其来源的新基因的功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殊荣,实现了军队医科院校这个奖项零的突破。目前,曹雪涛带领课题组,承担了包括国家 “973” 重大研究基础规划、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课题 17 项。

——————————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我只是个搬运工

。。。

论文写不出来闲的蛋疼吃吃瓜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应该说,科学院还是把住了关口,当年曹院士连着在科学院大会上做检讨,但是就有老院士对他的成果不认可,所以始终没通过!后来转战工程院,顺利当选………

知乎用户 iyou​ 发表

各种人的内心 os

1. 实验室学生: 每年发这么多论文,谁闲的查啊。导师逼得紧,实验室不都 ps 了嘛,反正挂上导师名字,肯定能发表,赶紧毕业,离开这个鬼地方。

2. 导师: 逻辑不通,英文润色一下,实验多做几个,图好看点!!再改。就是不考证论文真实性

3. 某期刊主编: zhou 一作啊,国内大佬,随便提两个不疼不痒的意见就行,录了!

4. 审稿人: 谁谁谁 (学生),过来一下,这有 1 篇文章,你审一下,随便提两个意见。

导致这种事件原因,导师不作为,逼创新;学生被迫丧失学术道德且存侥幸心理;主编过分看中一作,人情及想当然作怪;审稿人不负责,听之任之。

学术如此,何谈科技强国!!!

知乎用户 洛水 发表

一个科研中的 “潜规则” 就是,无论大小,无论多少,数据出现主观的捏造,修改等造假行为,这个人的科研生命就结束了,哪怕这个 “造假” 只出现了一次,发表在一个影响因子小于 1 的杂志上。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被发现的造假立马带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相信其他无法被眼睛直接看出来的真假的数据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呢?

所以,就目前出现的证据而言,technically,曹校的科研生命应该被强制终止才对。(我十分建议那些还说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能下定论的人去 pubpeer 看看,看看那些论文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反转图片,拉伸图片,一图多用,复制粘贴随机点等手法篡改数据的,包括 science 的回复也不 solid)

通讯作者的含义就是对所发表的文章全权负责。很多人搬出来说什么曹校这个级别的一来不需要造这么低端的假,二来手下人太多根本管不过来。对不起,你在享受这些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连文章都不看就敢挂通讯的人,本身就已经是很严重很严重的问题了,走这行的都知道,即便是随随便便挂个 N 作,都是需要细细的阅读文章的,南京大学 2014 年物理学院的两位大佬因为选院士发生的争吵不就牵扯到这个问题了么?

法不责众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在科研界存活的,我敢保证,随便揪出做科研的任何一个人,你问他,全世界的科研都造假,是不是我造假被发现就可以没事。他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很多人的逻辑非常清奇,你一说国内科研界造假严重,他立马就说外国也有造假;你一说曹,他就是你别忘了心肌干细胞;你一说国内有啥问题,他立马说国外也有。这无非是说国外怎么样,我们就能怎么样,我就想问,国外施行三权分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施行?美国允许公民购枪,难道我们也应该允许?

在这么实锤的证据下,还有人试图说什么别着急下结论的,看来离造假就差 5 里地了。

P.S. 曹是南开的校长,然而曹的工作却和南开没有关系,所以南开的声誉是这个事件中的受害者,试想,外人听到这个事情的第一感觉就是,哦,一个学术不诚信的人在领导一个一流大学。所以,我十分不能理解南开居然有学子们还为这件事遮遮掩掩,或者把自己高高挂起觉得和南开没关系。。。。你们难道不应该抗议么???

以上

知乎用户 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 发表

那就要看期刊该如何认定这些嫌疑论文了,如果 47 篇都存在问题,那么可真就打破世界纪录了。

当然一般处理嫌疑稿件期刊都是有一个标准的流程的,有些不是故意的错误,是不涉及学术不端的。但其他情况就另说了。

下一步怎么走,还是要回到期刊来看,看期刊该如何处理这些稿件,再次科普下这一流程:

我们根据 Committee of Publication Ethics 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 (COPE) Code of Conduct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Journal Editors 及 Code of Conduct for Journal Publishe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等资源作为参考资料,通过直观的流程图,让作者详细了解期刊在处理此类论文时的每一个细节。

案例一:稿件涉嫌伦理道德问题

案例二:稿件涉嫌数据造假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人在发现论文涉嫌存在一些学术问题时都会主动联系作者说明问题,而对于无答复的情况会联系其他作者或所属机构。其次,期刊联系作者说明问题,并不是就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只要不是故意的,就直面质疑,并尽快给出合理答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实验室的造假论文到现在已被发现了 64 篇,还在被源源不断地发现。曹校长作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 PS 实验技术第一高手,只是 PS 论文数量最多,其实 PS 活干得很粗糙,例如这幅图,截取、粘贴之后竟懒得涂抹痕迹,留下完美的 90 度角,曹院士的狡辩想必是放错图,请问这种完美 90 度角的图是怎么得到的,又怎么放错的?

据其以前学生的爆料,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细查其十几年来发的论文都会有问题。

我曾经带过一个博后,他就是曹带出来的博士。他读博时和曹汇报实验结果,被破口大骂。曹说他的结果是错的,然后手画了一张柱状图,说实验结果肯定是这样的。这个学生只好老老实实按曹的要求 “做” 出了结果。这个结果后来发表在某大杂志上。

曹雪涛神奇地证明了气功外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寿命。那时候还没有 PS 技术,想必画图画得很辛苦。现在有了 PS,省事多了。

很多人没有做过生物实验,有所不知。简单比喻: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有的叶子很像,但你仔细比较纹路还是有差别的。而曹的文章很多图是一模一样,**而这些一样的图是不同状态下得到的结果,**不同的实验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结果图,出现了,就肯定是在 PS 里头复制粘贴或略作改动(例如旋转),没有真的做过实验。图片中的相同颜色框框就是标出一模一样之处。

这个 PS 大法是我国生物医学界的秘密武器,许多科研人员都在使用,包括众多院士,例如第四军医大校长樊代明院士、原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马丁院士、海军军医大学孙颖浩院士的实验室都有多篇论文是这种造假论文,但曹校长实验室至少有 64 篇论文是这类造假论文,创下了世界纪录,是无可争议的 PS 大法世界第一高手。

曹校长教育学生们 “要系好学术的第一颗纽扣”,他自己当学生时这第一颗纽扣就是系得完美无暇。据报道,曹雪涛 “26 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他硕士期间一项重大课题是研究 “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用实验证明了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人不才,认为这种创世纪研究应该直接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11.20

在开头说完所谓用错图的情况,马上就来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好我毕业那年他来南开,到现在也就两年吧,记得他来的时候这个学术造假问题已经被南开学生挖出来锤了一遍,毕竟硕直博太可疑了,他的人生辉煌在第二军医大,也是太过神秘,可惜当时行政安排到南开,随意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院士的最新回应,摘自 pubpeer

Dear Dr. 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 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 (still ongoing) 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 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亲爱的 Bik 博士,

对于您最近发表的关于在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免疫学研究所进行的上述研究的质疑,我写信给您,我是通讯作者。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兴趣以及您对保护科学记录的准确性和研究追求的完整性的承诺。 一直以来,它们对我也至关重要。 在收到您的质疑后,我已将其列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并立即采取措施调查您与团队和合作者提出的问题,并仔细地重新检查了我们的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如果我们的调查发现所发布记录的最高准确性存在任何风险,我们将立即与相关的期刊编辑部合作。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分析(仍在进行中)以及我们从同事和同行那里获得的其他反馈,我想补充一点,我对这些出版物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和优势以及我们工作的可重复性仍然充满信心。 然而,监督或实验室领导地位的任何失调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您提出的疑虑再次提醒我,我作为指导者,主管和实验室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有多重要; 以及我可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因此,对于我现在和以前的学生,我的员工和同事,我的同龄人以及更大的社区,我感到非常痛心,并感到非常抱歉。 对于我的疏忽以及给您带来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我将以此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可以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得更好。

此致,

曹雪涛

知乎用户 Banshu 发表

曹的身份很特殊,地位很高,前几天还受到了极为正面的报道。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件事情都能够被有关媒体报道出来,并且引发了一定的关注,从某些方面来看,曹周围的人和他离心离德。

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希望从此以后,国内很多身份地位远不如曹的学者,在学术、师德等方面的问题,就更不可能藏着掖着了。请有关媒体和科学院、工程院、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被举报的人,给广大的基层科研人员,给对科研仍怀有美好向往的学生们满意的交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哎,有幸去听一回汇报,无聊之余做了好多笔记,现在看有点讽刺啊。希望事情能够调查清楚,清者自清,但愚弄人的把戏也总有露馅的一天。


emmm,受到暴击

知乎用户 xiao8 今天滚了吗​ 发表

目前曹院士也有各种回复,我目前 个人 主观认为,希望曹院士的团队,文章结论没有问题,只是组里一方面要求图片比较美观,但是大家又比较散漫,所以实验之后如果图片不美观,就直接 PS 一下,既可以得到美观的图片,又不影响结论。

但愿如此。

也希望真的好好抓一下学术界的风气,这种事情我也亲眼见过。我现在的领域里面最新的综述是印度的大学写的,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信…… 各位阅读中文文献的时候遇上不太一样的结论也会有点想法吧…… 希望各位同僚能够从自己做起净化一下环境……

……………………………………………………

辣眼睛,这是懒到什么程度了才会直接复制粘贴旋转镜像……

第一张 wb 重新点一次样品跑出来还能有人查得出来?实话实说我不从事免疫方向但是好歹也是生物学砖工,我可以想象这个实验室连这种最基础最简单的实验都这样造假,连重新跑一块胶都懒,我可以猜猜数据不符合预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自己修改一下,哎水面下问题更不知道怎么说。

知乎用户 3 营 6 组白面葫芦娃 发表

震惊加痛心!三观完全坍塌,比自己被绿了还难受。

看完爆料,感觉这个瓜跟南开没有多大关系。追溯 04 年的文章一直到 14 年,貌似从二军医大到协和一路都在造假。

之前在我心里他不是什么传奇人物,而是神!

工程院院士、医科院院长、协和校长、五大期刊大满贯、国际级的纯本土科学家、八年制《医学免疫学》主编、少将…… 这些头衔随便一个都是我等科研社畜一辈子望尘莫及的。私下和曹院长也有过接触,他为人非常谦和,谈话逻辑严谨,也能感受到他对于祖国医药事业的抱负和理想。

我宁可相信你不知情,你是无意的,甚至你是被摆了一道。

可是曹院长啊,如今面对这么多实锤,你怎么向当年泪洒协和听你谈 “坚守学者风骨” 的毕业生解释啊 。你是偶像,大神都这样,我等小喽啰还怎么相信所谓的科研情怀。

最后泣血椎心跪求邱校长别再出幺蛾子了,否则我等该如何直面你们签字的毕业证?

知乎用户 新京报​ 发表

论文造假,是事关学术道德的一个大事。

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术造假违背了治学的起码要求,更违背了学者的基本诚信。恰如费尔巴哈所说,“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 论文造假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不是白璧微瑕的小事,而是有损职业共同体声誉的恶行事件,是不折不扣的 “学术高压线”。
遗憾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丑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 2010 年卷入学术造假风波的长江学者李连生,到 2014 年《国际新闻界》杂志曝光大篇幅抄国外论文的北大博士生于艳茹;从 2018 年被曝多篇论文涉嫌抄袭的南大社会学院教授梁莹,再到 2019 年不知 “知网” 的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翟天临。尽管最后主管部门都给予了涉事人员严厉的处分,比如撤销国家科技进步奖、取消博士学位、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等,但目前还难以做到学术造假事件 “清零”。
个别的造假问题常常给整个学术生态带来污染:当一小部分人因抄袭、作假而名利双收,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其中很多人既是学者也是教师,更可能影响学界学风的未来走向。
也正因为学术造假的严重性,就需要匹配严肃程度相当的审慎调查。就当下曹雪涛教授被指论文造假来说,所涉及的是医学免疫学这样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远不是如同翟天临博士论文查询复制比就可以一眼看出端倪的事情,必须仔细检查论文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同时邀请业界国内外专家进行评析,才能得出结论。
**因此,对学术造假的调查,尤其是涉及科学研究成果的认定,还不是一个 “一刀切” 的问题,而必须还原事实,公正评判。**比如 2009 年 6 月时任辽宁大学副校长的陆杰荣教授《何谓 “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陆杰荣虽是第一署名作者,但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师大外国哲学专业 2006 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论文得以发表。
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悖学术道德,曹雪涛在回应伊丽莎白 · 比克博士时也表示:无论如何,在监管和实验室领导方面,没有任何借口出现失误。但 “主动造假” 和“被造假”,性质还是有所不同,这就给调查的客观中立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曹雪涛身为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学术共同体中居于重要位置,兹事体大,由不得 “自说自话”,有关方面当成立相对独立和权威的调查组介入调查,必要时引入国际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详细披露,以接受公众和学界的监督。
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术诚信问题极为重视。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表达出对学术造假 “零容忍” 的态度。
**当此之时,我们没必要对曹雪涛 “一棒子打死”,南开大学也无须背上沉重的抱负担,“允公允能” 是南开的校训,相比所谓的 “学术不端” 指控与学术清誉,更重要的是如何公开、公正地对待此事。**我们不妨把结果留给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期待问题尽快 “水落石出”。

此文部分内容来自新京报评论稿件《南开校长被指论文造假,期待 “公允调查” 》,作者莫一尘,编辑孟然,校对陈荻雁。未经新京报同意,本回答谢绝转载,欢迎各位说出你的看法,更多内容可关注新京报官方微信、微博、APP。

知乎用户 Narc 发表

ps 修图。。。。

你们学生物的连生成指定分布的随机数都不会吗。

建议去找张仁友学习蒙特卡洛方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施一公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很有意思。重点是最后面加粗的部分。

以下内容转载自经济学杂谈,侵删:https://c.m.163.com/news/a/EBFBNGAD0516EPQ9.html?spss=newsapp&spssid=96ff16d1272d03813186f154cc031bfc&spsw=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 2020 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语调沉重地说道。

面对这项数据,为何施一公脸上没有一丝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 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 3 次 “很担心”,让他感到担心的,是目前科研的现状和科研评价的问题。

“在中国,想‘做’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在此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 5 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如果较真一点,假设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从 100 增加到 300,技术交易额从 100 变成了 200,那么单个专利交易额其实是不增反降了,是 5 年前的 66%。” 施一公算了一笔账。

这一数据折射出来的,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称, 在各个单位,不论是晋升还是考量绩效,都会把专利、发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数和文章所发表杂 志的影响因子作为标准,而且这一风气愈演愈烈。
“但这几个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的影响因子——都可以人为地提高。我想大家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 他表示,“各个学校、单位都办了杂志,想要提高影响因子,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高了。”
“中国这样的国家,想要把这 3 个指标做上去,我认为是易如反掌。” 在施一公看来,论文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美国没有这样的评价方式,科技实力却依然 领先。
“因此,论文和科技实力是两回事,大家千万要分开。”

中国科研现状:表面上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

除了论文以外,目前中国的科研现状,也让人担忧。

前段时间,某国立研究所所长也在自述中表示,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

“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研的朋友,其实也都做得挺顺,但当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到了最后比较酣畅的时候,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产生深深的忧虑: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他谈到。

中国现在的科研

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现在成为大牌科学家的这些人,恰恰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最早 “觉悟” 的,所以走得最快,现在可能已经是院士、或者某些部门的科技负责人了。这些大牌科学家也许在夜半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也有些不妥,但是你要是公开说,就真的是动了他的核心利益,所以这种话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

所以我们的科学圈里有这样一个怪异的现状:当他(她)有创造力真正能做科研的时候,是在以利益化的方式在做科研;当他(她)做到功成名就,立马会反过来再去做一些真正的科学工作。但说实话,当人超过了五十岁,已经很难做出像样的成果了。

所以还是知无畏、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最容易出成果。但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还必须像他(她)的老师一样这么走,因为假如你过早地去钻研真问题的话,你 就会被淘汰。

所以你要想早点功成名就,也得去复制你老师的模式——以最快的方式爬到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再去悟道。

所以这个事情谁也不好捅破。并且这些人现在已经占据着这样的位置,即使他半夜醒来,心里偶尔会惊悚一下,但是他是绝不会认账的。

因此,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陷入一个往下坠的状态。对于基础研究的那些引导、激励措施,其实是在加速让科学下坠——这真的是一个灾难。

知乎用户 木工赛耳东五 发表

这些事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造神必有假。

科研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不为名利,只为真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寻思着,为啥知乎热搜榜没这条了?感觉下热搜没这么快吧

知乎用户 忘记洗衣服了 发表

想起前不久,有关阿兹海默新药的论文被曝出造假,方舟子也提出了质疑,然后就有一堆爱国群众表示:学术共同体有自净能力!不需要这些靠打假造人设的来搅浑水!

一年前还是两年前来着,他们也是这么支持韩春雨的,现在人还是稳稳当当坐着教授,不愧是学术共同体的自净能力啊。

ps:评论区果然又涌进了激愤的群众们,我其实很长时间都想不通,方舟子就算 “屁股歪”,他说一万句“三观不正” 的话,也没有任何对你现实生活的影响力,或者说影响力比任何一次类似的造假小四五个数量级吧?

你像韩春雨,在国际上败坏中国学术声誉,在国内恶化学术气氛,顺便骗了一堆实打实的资金名望,但许多爱国群众即便在真相大白之后,也只有被逼到墙角,连续质问具体态度,才会不痛不痒的作点负面评价,然后立刻把重点转移到我们发现了纠错了云云,呵斥你以偏概全是何居心境外敌特。

其实哪怕时间回溯到几年前,这些群众自己心知肚明韩春雨研究有问题,如果他们有的选的话,估计也会觉着不被揭穿更好,一切打醒梦境的,都是敌特啊。

以及,我也没说这造假是方舟子提出来的啊,只是想知道学术共同体的自净能力到底是啥。我们就看曹院士会走向何方好吧?

知乎用户 伍亦勤 发表

为善需有大局观,惩恶需有小局观

每当有人指责现有体系的腐败、堕落、罪恶,就有人跳出来说,“你要有大局观,大局为重。”

举几个例子:

1,学生举报留学生性骚扰。校方领导老是说,你要以大局为重,不要伤了国家之间的和气。

2,汉族学生被少数民族打了。校方领导又说,你要以大局为重,民族团结大于天。

3,学校爆出丑闻了。辅导员与护校兵说,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母校名誉就是我们的名誉,谁也不许在网上爆料内情。

4,网友指责华为违反劳动法。海军与自来海军说,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时值中美贸易战,我们要支持民族工业。

5,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被爆丑闻。网友说,我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内斗,不要让外国人嘲笑。

……

大局观,这真的是大局观吗?我看是臭局观。

每次腐烂发臭的东西被爆光,人就把 “大局观” 搬出来、盖上去,不是臭局观是什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局都不能清理干净,还谈什么大局?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家里勤于大扫除,这才是真正的大局观。

人感冒发烧了,总是先放下手中的事情,处理完疾病再做事,组织结构也是一样,扫除自身的积弊,就是真正为大局考虑。

扁鹊一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二见蔡恒公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三见蔡恒公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等第四次的时候,神医扁鹊知道回天乏术,逃秦矣,恒侯遂死。

照目前的症状来看,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工程院的病,不在腠理,不在肌肤,恐在肠胃,恐在骨髓,此时还讳疾忌医,还以臭局为重,扁鹊再世也无以为救!(南开大学如何待考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其他回答里有的人说学生准备背锅了,我来说说我的经历。

本人大导师也是一位院士,硕士在读期间一直跟着小老板干活。

小老板仿佛论文机器,产量惊人,并且深受大导师的喜爱,丰富了大导师的成就。我硕士入学时他刚博士毕业,毕业时他已经是副教授,香江学者,那年学校给了 30 万科研奖,大导师又给加了 50 万。

小老板一直盯着我们出文章,严格卡他规定写文章的时间进度,不断强调论文的精髓在 “包装”,稍微有落后就会上会下冷嘲热讽。我不是很明白,大家都要做实验,是怎么能够完美的卡在他对所有人一模一样的时间进度要求上的。我自己大概是一个又懒又笨的进度拖延者,再加上遇到这个人以后坚定死也不读博,被喷的了快三年“大家都明白了,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应该怎么写文章” 以后也就毕业了。

我对大导师没有太过于深入的了解,但印象还是很好的,年事已高,却一直忙碌在第一线,除了出差,只有过年休息三天。但大导师名下数百篇文章,有多少是小老板的呢,大导师名下的学生又有多少这样的功利者呢?

失察之罪必然会有,唯论文论的制度也受人诟病,学生背上的锅也不会说完全无辜吧。

————看了评论补充一下————

我觉得因为是出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都带着情绪在讨论国内科研的一些不正之风。但是绝对不应该以偏概全,科研这条路绝不是容易的,也有很多人在坚守自己的信念,包括我们研究所里很多人。

跟小导师一个办公室前,我们屋有一个人特别好的师兄辞职读博刚结婚,十一期间我早上值日来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他在电脑上贴了一个小便签,写实验成功就带老婆去迪士尼,月底有一个星期估计是他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整个人像失去灵魂一样一直趴在位置上,一个星期感觉都没看到他坐起来过,我们都挺担心的但是也没办法。那个星期后他又重新振奋了,拼命三郎一样了好久,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 QQ 空间看到了他和老婆去迪士尼的照片。这个师兄在我写论文对人生都困惑时也给过我积极引导。

我也见过非常乐于科研的青年老师,除了本方向以外还一直钻研一个特别有意思特别生活的实验(具体就不说了),反复打磨,还来和我们小导师讨论过(当然小导师对他的这个实验毫不关心)。

我们一个组的也还有和我一样坚持不认同小导师想法的师妹师姐,她们也在责骂中坚持自己的思路。

甚至也许小导师也曾经是怀着一颗赤忱之心过也不一定呢?

知乎用户 可惜我是射手座​ 发表

说句题外话

学术不端,第一责任人是一作,

另一方面,国际或者国内的共识,认为通讯作者比第一作者更为重要。通讯作者构思了核心的 idea,而一作只是具体操作的人。一篇文章下来,读者可能不在意一作是谁,但是一定记得这是哪个组的工作,一定记得通讯作者。

也正是这样,科技报奖的时候,获奖人都是导师,并没有学生的位置。

这就是整个事情吊诡的地方:权责不对等


当然,我也理解,让这些院士大佬还去洗瓶子过柱子不现实。

但是,目前这个体制,**这些大佬不就是奴隶主吗?**手底下的青椒和学生都是他们的奴隶。

所谓的挂通讯的文章,有多少真的是大佬自己的 idea? 有多少数据,大佬参与讨论?具体仪器原理和数据分析,还有几个大佬是懂的?他们的 PPT 很丰富,讲解很有激情,一起看起来那么美好。


在中国目前的这种环境下,只要有资源有帽子,你就可以成为奴隶主,去剥削别人。你可以在别人的成果上,挂上通讯,甚至按照你的意愿去安排整个作者排序。

等你文章够多,就可以拿到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帽子,招募更多的奴隶,发更多的文章,如此循环往复。

可是,长此以往,科研人员还会信奉科学吗?

我相信,他们信奉的是权力和资源!开始以官场那一套去搞学术,毕竟我们有太多的、太成熟的官场文化可以借鉴。

知乎用户 隐身​ 发表

这个性质是不是比翟天临更严重?

首先科普一下通讯作者。所谓通讯作者,可以是没上手做实验 / 做计算 / 完成文章主体的,但是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身份为文章背书,为文章内容承担全部责任的。文章出现造假,不管下面一作二作有什么责任,通讯作者的锅最大。

被折叠了多说几句. 院士, 著名大学校长, 不是第一次造假 (之前发过气功的文章), 然而仍然不影响身居高位仕途顺利. 甚至被爆出来之前有着完美的人设.

翟天临博士毕业以后到北大做博士后都能把北大拖下水, 虽然去哪儿当校长也不是学生能决定的, 但是当了一年多校长的南开不分点锅也不太说得过去吧.

知识分子微博这个图配得好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2 年 7 月 8 日, 国务院任命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名单公布

国务院任命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名单公布 • 时代学者

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名单

曹雪涛

=======================================================

曹雪涛院士总共被 JBC 期刊撤稿 16 篇论文. 还有 5 篇中文气功论文挂在学术网上,没有被撤稿。

曹雪涛院士 2021 年 5 月 13 日~ 5 月 22 日被 JBC 期刊撤稿 12 篇

https://www.jbc.org/action/doSearch?text1=Withdrawal&field1=Title&text2=xuetao+cao&field2=Contrib&startPage=&Ppub=%5B20201129%20TO%2020210529%5D

曹雪涛院士 2020~2021 年总共被 JBC 期刊撤稿 15 篇

https://www.jbc.org/action/doSearch?text1=Withdrawal&field1=Title&text2=xuetao+cao&field2=Contrib&Ppub=&Ppub=

曹雪涛院士 2015 年被 JBC 期刊撤稿 1 篇

IPP5, a novel protein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1, promotes G1/S progression in a Thr-40-dependent manner.

IPP5, a novel protein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1, promotes G1/S progression in a Thr-40-dependent manner.

曹雪涛院士 5 篇气功论文

http://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RZZ198904009.html

http://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RZZ198903008.html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43968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conference&id=23096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conference&id=96964

=======================================================

曹雪涛院士 2021 年 5 月 19 日~ 22 日被 JBC 撤稿 9 篇(曹雪涛院士现在总共被 JBC 撤稿 16 篇):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0-0/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49-4/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48-2/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60-3/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9-7/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8-5/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7-3/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6-1/fulltext

https://www.jbc.org/article/S0021-9258(21)00555-X/fulltext

曹雪涛院士 2021 年年初被 JBC 撤稿 3 篇:

Withdrawal: Notch1 signaling sensitizes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by inhibiting Akt/Hdm2-mediated p53 degradation and up-regulating p53-dependent DR5 expression

Withdrawal: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 promotes trans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 in human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ng proteasome-dependent ERα degradation via association with Src

Withdrawal: Endogenous human CaMKII inhibitory protein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by inducing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the 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Akt/HDM2 pathway

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1),2021 年发表的 1 区论文上 Pubpeer 了。TRIM41 is required to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 by polyubiqu…

JBC 从 2020 年 8 月份开始,已经撤稿曹雪涛论文 3 篇。

JBC 在 2020 年 9 月 25 日撤稿 1 篇。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9D5953C2321E226BBCA732CD9862C

JBC 在 2020 年 9 月撤稿 1 篇。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5DF920206D8B16786051D2F45AF545

JBC 在 2020 年 8 月 21 日撤稿 1 篇。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FF7DC84E9E05F9B2082B02AAF7792B

Nature News 2019.11.27

报道了 Chinese ministry investigates duplications in papers by university presiden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599-w

Science 2019.11.22

报道了 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 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11/top-chinese-researcher-faces-questions-about-image-manipulation

知乎用户 Richard​ 发表

看到有人说学术界是容不得做假的地方。我倒觉得,还是很能容忍的, 特别是对国内大牛级别的学术不端,基本不做处理。大部分视而不见,或就是由底下人背锅。对于这次事件,我的判断是: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找一两个做替罪羊。我希望我的预言是错的。这些大牛,掌握大量的资源和人脉。什么时候能对那些大牛的学术不端开始零容忍了,学术风气才会慢慢好起来。

知乎用户 一人一口酥 发表

我只想说,对于曹雪涛这事,我之前的发言被删除了而且封号一天,我不怪知乎,都不容易。2019 年了,还在解决发现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都已经实锤到这个程度了,还不让人说几句话,如果揭发造假的不是国外的学者和组织,而是国内的,想想当事人会怎么样。如果不能以此为一个契机,下重手降妖除魔,正本清源,让学术走向光明大道,那么那些在科学圣地上投机倒把、欺上压下、中饱私囊的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伤的不只是人民的心,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皇帝的新衣,看能穿多久。

知乎用户 李永菜 发表

造假水平太低了,抬走,下一个

是不是年纪越大越不会玩电脑?

不说啥 python + matlab

=RANDBETWEEN() 这个总得会吧

或者说您换一种不那么容易看出来的造假也可以啊?

流式细胞仪的统计结果能直接粘贴复制了事?太 low 吧

这已经不是学术不端的问题了, 这是智力缺陷的问题吧

老板以前问我你们中国的科研造假为什么那么严重?

。。。。。。

又要数据,又要论文,又要经费,又要时间

不存在的,老老实实做实验吧

不过上知乎您甚至能学会论文造假

什么蒙特卡洛分析,生成指定分布的随机数都出来了

大佬们可真牛逼

我的 C++ 和 Python 真是白学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反驳一下这个问题下面洗地说 “大佬太忙顾不上文章细节,大佬基本没什么责任” 的说法。

我老板是我们这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学会的主席,还是一个研究所的学系主任,级别仅次于所长;他还是两个大学的教授,一个由 N 个单位组成的协同大研究中心的主席,还是好几本杂志的编委。因为 base 有两处,导致每周都有一天要坐高铁上下班;因为行政职务太多,基本是一把年纪了都还是要一年到头经常在整个欧洲到处飞。这么忙的一个人,会忘记给我的文件签字,让他给我写推荐信有时候还要专门发邮件提醒他,我觉得忙的程度真的比曹校长这些大佬只多不少。

但是,就是这么忙一个老头,每次我们组任何一个人包括我在做分析的时候,虽然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都是我们自己做,但是每一项结果他都会认真过一遍自己眼睛,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自己的一个分析结果,就有个地方把代码写错了。熟悉数据的他,瞄一眼就看出来微妙的差异,直接指着那一整页 A4 那么大的表里面那一行错的结果说:我觉得这个结果不太现实,你检查一下是不是你代码有错。

所以,忙真的不是发现不了造假的理由。真正爱惜自己学术声誉的人,一定会严谨治学,结果如果不好,宁肯直接 move on 也不会去操纵数据。而如果有造假,还有这么多次,那可以说很多时候根本都是自己不重视或者有意放过去的。都当大佬了,还放过这些造假,无非就是觉得 “根据我以前的经验,一般这个没有人认真看的,审稿人会接受的”。

所以,可以说,这种事能曝出来,大佬本人没有责任是不可能的。还是中国人讲究和气,以前不注重打击造假,这些人没有怎么挨过同行问责的暴捶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Bik 小姐姐很执着

Bik 小姐姐好执着

知乎用户 一只科研汪 发表

一个果园有一两棵树长歪了的话,是树自己的问题。一个果园一半的树都有问题,那要么是照料的人的问题,要么就是果园主人的问题。

PS:果园主人坚信练习气功能够连接地气,让果园里面的果树产量更高,嗯。

知乎用户 提壶挂寒柯​ 发表

跟 BME/MSE 的同学聊了一下,多张图上的 PS 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外行围观一下本问题可以存活多久:)

知乎用户 孟浩巍​​ 发表

曹雪涛院士本身的科研经历非常励志和传奇,因此这个事件也印发了大家广泛的关注,而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理性的各位带来一些思考。

首先,目前来看曹老师的回复非常认真细致

上周五中很多被喷 PS 的地方,已经得到科学严谨的解释,大家可以参考 曹雪涛老师的回复

其次,要学会让子弹飞一会,要多点耐心。

在事实不明,真相不清的时候就开始大加议论,如果是科研圈以外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是还在做科研的人也这样,那真的是太缺少专业素质了。

_科学是必须通过质疑才能进步的,科学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可证伪。_但对于论文的质疑,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去质疑。随便找一篇文献,都能找点不 “顺眼” 的地方来批评:找实验设计的问题,找数据分析的问题等等,都能找到你想要批评的,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那是不是,当质疑者提出质疑以后,还没有等作者开始回复,一群吃瓜群众就可以开始带着键盘开喷了?

诸如很多 “早知道…”,“我就说…”,“很常见…”, “我是圈内人…", “利益相关…” 就开始出现在讨论中。先不说这些回答是否有逻辑,就从讨论问题这件事上,能 follow“罗伯特议事原则” 的绝对不超过 10%. 换句话说,分析讨论问题应该对事不对人,先分析事件。而绝大多数的讨论都变成了对当事人的攻击,猜测。这是不专业的,也是不具备科学素养的讨论。

而比这个当 “喷子”,“键盘侠” 更好的办法,是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比如图像处理的大神,根据论文中的可以图像,给出一些分析,来判断是否真的是 PS 导致的。还是那句话,一味地宣泄情绪,不解决任何问题。

再次,比 “造假” 更可怕的是“主动伪装”

用 PS 做科研,或者是直接造假这都是太低端,太拙劣的行为。一般来说,如果还想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深造的人,是不会主动赌上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做这么拙劣的事情。

但其实,科研圈里比直接 “造假” 更可怕的是“伪装”。什么是伪装呢?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现在网络上直接抄袭稿子或者文章是很容易被查的,但是有一种高级抄袭叫 “洗稿”,把相同的观点,相同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再说一遍。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说你抄袭,但是作为作者的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是抄袭。

那么科研里的 “主动伪装” 是什么意思呢?包括不限于:

  • 做过非常非常多次的实验,只把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报告出来,而对做实验成功率只字不提;
  • 对数据分析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分析方法产生的结果进行报告,而不管是否该方法对数据合适;
  • 先知道实验的结果,再去根据实验的结果设计实验写过程;
  • … …

上述这些 “主动伪装” 的方法,基本上你直接读文章是读不出来的,而且即便是你去质疑,论文作者也有 10000 个理由搪塞你,甚至是没人能够真的去质疑类似的结果。但这种 “主动伪装” 才是科研圈里更大的弊病。

最后,极端反感国内一些无良媒体

国内的一些无良媒体,就喜欢干两件事。一是牛逼了捧到天上造神,二是有点问题了踩到地上狂喷。而不去关注背后的真相。喜欢用扣帽子的方式来博人眼球。

就比如这次曹雪涛院士的事情,先不等作者回应,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反正有 “院士, 造假, 科研, 南开校长” 的关键词,先给你来几篇稿子刷一刷流量。他们关注的只有流量,有流量就能有钱赚,至于事情的真相,他们才不关心。

对于这种某一小撮无良媒体,本人报以最鄙视的态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网上搜到一篇九年前的帖子和最近的回应。

知乎用户 油菜尖儿 发表

科研是不可能科研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科研的。
整个基础科学这几十年基本都在原地踏步,我生物学又能有多大突破。
实验又不会做,就是这样 P 图,才维持得了生活。
当院士感觉就像回家一样,比在实验室舒服多了,
学术圈个个都是美工,数据又好看,我超喜欢的。

其实学术界这种人才是主流,大多数科学家都是普通人,

注定一辈子毫无建树,碌碌无为。

但是人嘛,总想要名利,

加上考核指标又需要拿东西出来,

怎么办,

只有抄袭,造假咯。

这位校长只是倒霉,被揪出来了而已,更多的人还藏着呢。

也是活该,都当院士了,造假水平还那么低劣,

学其他人,只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根本不会被抓到。

抓到了又如何,韩春雨不是过的好好的。

没办法的事,

我们知道会是这样,但还是要养着这些败类。

因为我们不知道,能改变世界的天才是不是也在其中。

哪怕一万个败类里出一个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这样的人,

我们都赚了。

原本是一个挺划算的买卖,可是,现在这条路仿佛走不通了。

科学越深入门槛越高,这种造假的文章审稿人都没办法去验证。

每一个科学进步都有巨大困难,但是造假就容易多了!

天才干不过这些走旁门左道的。

老老实实蹲实验室的,反而不会有曹院士这么高的地位,

韩春雨如果实事求是,绝对骗不到 3000 万。

我仿佛有点明白,为什么地球科技几十年没有什么突破了。

光给钱是不行的,劣币驱良币,最后只会养一堆骗子。

只有像二战时期,给钱的时候把抢顶在脑袋上,他们才会老实干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各位看官… 石锤主力军不是外国学者吗?你们就揪着方舟子不放几个意思?

从学者们贴出来的图来看,文章的作图确实是造假了,而且是非常 low 的那种,仅仅只用到平移、旋转、镜像,还 tm 就地取材,是得多懒啊。而且这个用 ppt 就能做了,用 ps 简直是侮辱这软件。

一篇文章,99% 是真的,1% 造假,那就是造假,就是学术不端。不过这事儿 99.999% 掀不起什么风浪,谁让人家是 ys。各位看客权当管中窥豹,看看现在学术圈是什么样的。


这事儿不能细品,越品味儿越大

答案里还有帮忙洗地的

科研人的事儿,能叫 ps 吗?

建议大实验室花点钱顾个人专门搞 ps,顺便封杀 pubpeer~

知乎用户 淑慎​ 发表

我不是很懂科研 更不懂生物 但是昨天才看了知乎热榜 今天公众号就给我推送这个 还是想笑

知乎用户 废纸 cc 发表

学术造假的问题在中国已是屡见不鲜,种类也是多式多样。过年的时候因论文抄袭造假,翟天临的北大博士后梦破碎了,引起了中国学术论文的大幅度改革,论文的审查被严格把控。本以为论文造假告一段落,前一阵又出现了女博士借感情关系被赠与 5 篇含金量极高的 sci。如今又爆出南开大学校长数据造假的论文高达约 47 篇。

中国学术界到底怎么了?

我们先来横向比较一下其他国家的学术造假事件,和事件的一些后续影响。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曾被誉为韩国 “克隆之父”。发表两篇 sci 论文,并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因此享誉全球。

  2004 年,有人爆出该团队存在论文数据造假行为。对此,首尔大学进行专项调查。历时近两年,在 2006 年 1 月 10 日的最终报告里,调查小组称两篇论文中的所有图像和数据都是伪造的。

随后首尔大学宣布解除黄禹锡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他的 “最高科学家” 称号。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之后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 2 年,缓期 3 年执行。

2001 年的美国,安韦萨研究组称,可以用骨髓干细胞(c-kit)使心肌再生。2003 年,安韦萨等人又在《细胞》杂志发文称不需要骨髓干细胞,使用成熟的心脏干细胞就能修复心肌。2014 年,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有专家通过严谨的实验发现:安韦萨所宣称的骨髓干细胞可以转化为心脏干细胞是无稽之谈。

从 2015 年起,哈佛大学医学院关闭了安韦萨的实验室并对他启动了调查,之后安韦萨被迫赔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笔高达 1000 万美元的巨款来逃避官司和监狱。

再结合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来看一看中国的情况。

1. 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在中国的本科硕士博士都以不同的程度存在,我重点讲述一下本科的数据造假。以生化类专业为例,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除了毕业论文和课程结课论文(这两种有严格的答辩环节)外,还有平常的实验里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论文答辩需要学生阐述详细的方法和过程,这样很容易辨别数据是否作假,且无标准结果数据供学生参考,所以数据造假的意义并不大,造假的情况也较少。而实验课主要看的是结果,课程的成绩会影响最终的绩点。在一些大学里,考虑到经济和任课教师的时间精力,很多实验设置地并不严谨,加之学生学识不精而操作失误等等,导致结果偏离标准过多。这时为了争取奖学金、考虑到往后的就业考研问题,便发生了本科生的大规模数据造假行为,由于课程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均不会被展示在大众前,**本科生的课程实验只是作为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程度的手段,于是这部分的数据造假总被大众所忽略。**当本科阶段适应了数据造假带来的福利时,硕博发生同样的事情也无从避免。

2. 学术赠与,物物交换

人心中有一台天平,把学术与另外一个物质被放在天平两侧。当天平向另外一个物质倾斜时,学术就不堪一提。这种情况不止在中国流行,在国外依然流行,这个与教育体制、学术氛围关系都不大,只看学术作者的内心方向。我认为唯一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是使学术精神更值得去追求,把学术诚信的种子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把成果栽在学术诚信的底线上。

当然学术赠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迫赠与。由于本硕阶段的学者在学术界常常处于无资源、无地位的境地,导致学术导师以招廉价工的方式为自己招工人,而非培养学者许多硕士阶段的学者辛勤的劳动全部变成了导师的成果,这也是学术造假的情形之一。

近年来,国内学术造假问题被频频爆出,于是大家纷纷赞赏国外学术诚信的环境而对国内发出质疑。在此我想说,国内外在学术造假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审控,你会发现参与美国学术成果审核的学者的数量和质量极为庞大,这极大地保证了学术成果的优质。而中国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人力资源与制度建立都跟不上,所以空子比较多。但我们也可以看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内学术水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已经成为死胡同,学术造假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的学术造假行为将会大幅度降低,中国的学术界也会比从前更干净。


来补充一下为什么对国内学术氛围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虽然偏题,但我觉得可以讲一讲):

1. 近来学术造假的曝光率很高,曝光率很高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曝光率高让我们有很大把握认为,中国学术造假有问题,而且问题可能还不小。其次曝光率高将大概率引发一系列有效的变革

举一个例子: 从 12 年开始中国的雾霾问题开始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到 15、16 年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事实上早在 2000 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就已超标,但是当时别说监测站了,关注大气污染的学者都寥寥无几。而在雾霾问题被揭开并大范围曝光后,今天空气治理的成效至少在我的家乡——河北,拥有可见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河北人民的生活健康。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短时间内转变传统工业的经济,迫使企业转型,突发性的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关停、倒闭、破产,使得这一部分人群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今年来,学术造假的一系列时间让全民参与关注的同时也已经有一些正面的改革。翟天临事件促使论文写作的难度大大提高,虽然可能对某些专业的学者如马哲类学者不太友好,毕竟马哲类经常引用到固定的哲学词句,但是总体上还是保证了论文的原创质量。

这让我对学术造假频频遭到曝光的中国学术界不仅不会去唱衰,反而看到了曙光。直面问题而不是不遮遮掩掩地,才有转变的可能

2. 大学教育改革

大学的教育改革目前成效还不足以被称赞,改革在大学生精进的基础上加了精出,希望大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更注重自己的学业。但是过程控制与审核还不够,特别是关于学业与学术品质,现阶段中国大学对这些的考核手段几乎没有,漏洞太多,有才无德的人难以被过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改革之后的教育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成绩里掺入综合评定,建立严格的规定 (我们学校作弊被抓当场取消领取学业证资格,我上一届的一个学长就成为了证明者),只是这些改革只能算摸索阶段,还未出现显著的成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这么多答案一个内行都没有。

什么基线复制粘贴啥的也就罢了…… 这 tm 是流式细胞仪数据,每个数据点代表一个细胞,xy 轴是不同 CD marker 的量,这要是能长得一模一样还带平移对称那我直播吃 pbmc

知乎用户 狼森森 发表

同为生物相关的学生。

在我上生物摄影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多次多次强调在论文里的图片有好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讲的最狠的就是:一定不能造假。

论文里对图片的要求有多严谨呢?

我举几个例子:

某人由于相机取景框容不下那么多培养皿,拍照了 A 培养皿,再拍照 B 培养皿,再用 ps 将图片连接。

这个操作并没有恶意,似乎也很合乎常理,然而哪怕仅仅只是连接图片,都会属于不严谨,可以被人质疑:这些培养皿真的是同期拍摄的吗?这些培养皿是用于对比,会不会 A 与 B 由于背景颜色,曝光程度,打光程度不同让视觉效果不同导致认知偏差?

所以在论文里的图片哪怕是曝光度,拍摄时间,背景板,打光程度等这些似乎不被重视的因素都需要严格对待,否则可能会遭受很多质疑。

有的人说何必那么较真?然而学术是严肃的,就是要较真。更别说泰斗级的人物的论文了。

然而生物方面的图片真的不容易搞,有的人可能一年两年都不一定能得出 “好看”(能较大程度支持论文观点)的照片。

然后生物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巨大的,一两年什么概念,我们学校的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年就要烧掉几千万的钱。生物实在是太费钱了,老板急着要成果,实验的人也想偷懒,然而生物岂是急就能得到结果的?哪怕自认为实验无任何偏差,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还是假造图片来得轻松无数倍,因此就走上了造假的捷径…… 别人辛辛苦苦得出来的图片,也许 ps 一两个小时就搞定了……

很遗憾看到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师图片造假了, 看了具体描述,感觉确实是实锤了。很伤心。

知乎用户 yang 元祐​​ 发表

他自己回应称不当复制

啥叫个不当复制

敢问这是咋复制的

回看一下小图,看下那个坐标轴,这两组数据还不是完全相同,而是按同比例增长,,,厉害了。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上公布的立项数据,曹雪涛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项,总经费达到 24430.44 万元,其中包括 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金额为 19000 万元,该项目名为 “天然免疫与炎症疾病”, 依托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如果真的有问题,纳税人的钱怎么追缴。

期待最终结果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刚去完人民大会堂听他讲要系好学术的第一颗纽扣,好讽刺……

知乎用户 科泽 发表

利益相关,南开大学在读

作为一个文科生,不清楚曹校造假与否的真相,仅仅谈谈对这件事的一点点看法。

前文看到一些朋友借这事拿南开开涮,各位校友都在解释曹校这些问题论文与南开的关系,身边也有好多同学表现出一种极力想要将我开与曹校撇开关系的态度。

我想起前段时间被刷屏的有关曹校成就的推送,包括我在内,多少同学以他为傲,把他的成就作为我南开的骄傲,视曹校为南开复兴的希望,现在一出事,曹校的成果突然又与南开无关了。朱苏力教授之前对媒体有过一段论述,我感触颇深,“当你利用了传媒,那么就意味着你不可能不被传媒所利用;当你通过传媒说话,传媒也在通过你增加了自己的影响。你不可能玩弄传媒于股掌,让它仅仅听命于自己,只获得传媒的好处,而拒绝曝光的不利。” 既然我们曾利用了曹校来为南开造势,现在就不该这么急匆匆的想要与之撇开关系,不论如何,他毕竟出事在南开任上,南开不需要为他承担责任,但也不至于跟他划清界线。我们做不到封住网友的嘴,那就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南开的这么多年遇到的问题还不够多吗?受到的质疑难道还少吗?被骂了这么多年我们照样要办学,现在接着被骂又能如何呢?衰落不可否认,但我们要坚守住自己的信念。

希望曹校能对此事做出一个公开的回复,真也好假也好,该回怼的回怼,该道歉的道歉,我开的校友也别急着骂网友,好好做自己的学术,毕竟问题也不是骂骂就没了,学校硬实力不够说多了都是自讨没趣,曹校的事也不是我们可以干涉的,希望各位南开人能够借此互勉,日后若能崛起丑闻只是我开复兴路上的坎坷,要是依旧衰落丑闻就永远定格为丑闻了。


貌似实锤了,今晚还上了热搜。。。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挺失望的,人在校中坐,锅从天上来,好好学习啥也没干打开手机这么多嘲讽我学校的?

希望校领导能好好反思反思,有所作为吧(可能也就希望希望),这么多年发展成这样不是没原因的,真是无辜受累学生。


想了想,取匿了,学校应该不会因为这个找到我头上吧(手动狗头),另外,我真不是法学院的

欢迎大家私信讨论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我怎么觉得,这两年学术上的幺蛾子,大半都是工程院的?

难道工程院选院士标准比科学院要低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D800J 发表

开了一个帖子,整理了一下,是不是造假,哪篇是,自己进来看看吧。

Mustela:2019 年 11 月 18 日 Elisabeth M Bik 质疑曹雪涛论文图片复用等不端行为的更新记录


艹,光顾着安慰南开的了,结果一看,一堆单位浙大的,这下子尴尬了。

南开,我心与你们同在!


吓得我赶紧打开了 pubpeer.

还是常见的复制,还是常见的 PS.

切割 复制 旋转 拼接 高斯模糊 仿制图章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就没有点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新花样吗?

首先看一下定性,从问题图来看,绝不是无意的图片复用,而是刻意地制造数据,我有理由怀疑,整篇文字都是如小说般臆造的。(当然,大部分情况都是结果不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长时间跨度、大范围造假?不清楚,可能性太多,我尽量控制自己恶意揣度别人的心理。

结果会怎样?大概率不会怎么样,这样的例子见多了?什么?你怀疑国外会歧视中国学者的学术声誉?拜托,这么多年了,那还是声誉让他们败坏?这是我这个星期到目前为止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知乎用户 从咨询跳甲方战略 发表

生物真的每年都要出包一次,所以说造假是普遍现象,只看谁运气不好被查出来而已。2014 小保方晴子、2016 韩春雨、2017 杨泮池、2018 Piero Anversa、2019 曹雪涛。

设想某一位大牛做实验时用了 5ml 的溶液来达成反应,结果他在文章中写自己只用 2ml 便能做到,另外一个实验室的老板看到了,吩咐他的博士生去重复一遍实验结果,那博士生发现 2ml 根本不行啊,必须要 5ml,但鉴于对方是大牛,博士生肯定只会先怀疑自己是不是操作不够仔细啊、该注意的没注意啊。拼死拼活花了两年终于可以下降到 4ml 了,这时博士生会想为了毕业,那也只好造假写 2ml,然后下一位博士生又重复一遍上述过程,无数人的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非升即走、影响因子暴政、publish or perish 毀了科研圈。什么时候不以论文定成败,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的科研。

知乎用户 Windrunner 发表

转载卢昌海之前对某类似事件的评论:

中国是大国,出个马屁精或者出个造假教授实属正常。(名字今须讳)

但是,教授一路做到院士,做到校长,就比较罕见了,但勉强还可以用偶然性解释。

而造假石锤了之后,这人依然什么然不动,那连偶然性这个遮羞布也挡不住了。

知乎用户 橙子橙 发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已经毕业一年多了,被学校要求再次提交毕业论文。

还没毕业的师妹担心今年毕业要求尤其严格,担心外审被针对。

我记得年初曹校长还疾呼,要恢复南开 “清北复开” 的地位。

现在估计连静静地没落下去都不可能了。

知乎用户 周悠悠 发表

生物学领域的实验结果可监督性太低,从某种意义上,全凭自觉。

作为生物学在读博士,我只能说,生物学界造假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一大半的顶刊文章无法有效重复。你不能说他们都造假,但是数据选择、拿特殊当普遍(比如跑 10 次 western blot 只有 3 次符合预期,就把数据拿出来用了,还做了漂亮的 error bar),文章记载的实验过程和步骤与实际不符等,都是在学术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造假手段,如果不查原始数据是无法发现的,甚至查了原始数据都无法发现(做过相关实验的人就知道,wb 或者 qpcr 造假有多容易,都不用 ps)。换句话说,你如果能发现一篇图片明显造假的论文,那这个组可能还有更多的论文存在问题。

**这点与体制、国籍、学校、文章发表期刊等等无关。**因此如果有喷子说这是体制问题,甚至扯到民族劣根性,就过分了。国外的学术不端和造假也有许多,比如小保方晴子,比如心肌干细胞事件(业内人士应该知道这个心肌干细胞事件有多么严重,数十万篇文章的可靠性被怀疑)。

回到这次的造假事件。

目前看到的有问题的图片,是真的有问题,这点疑问不大,连小保方和韩春雨之类 “重复实验” 的调查都不用做了。

wb 条带重复使用,细胞图片重复用甚至都不能算是 PS 修改过。

流式的图也 PS,我只能说想象力十足。想来对应的细胞分群和数据也都是编纂的。

这些基本表示你的结果是毫无可信度的,你连符合预期的图都做不出来,一张都没有,所以你才需要去 PS,或者去重复用图。因此,给你机会重复实验也是没有必要的。

有朋友表示,曹老师是通讯作者,日理万机,研究组其他老师治下不严,有疏忽很正常。但这不是一篇两篇,是数十篇(目前有消息 47 篇,数字还在增长中,也未求证是否每篇都坐实)!我觉得有必要统计一下这 47 篇文章的作者都有谁,尤其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为文章和图片通常都是这类作者整理的。

我相信这 47 篇文章可能出自几十个学生的手,现在这个年代,一般毕业能有 2-3 篇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几十篇文章和学生唯一的共同点是出自同一个研究组,曹老师这个研究组是不是出现了大问题?**作为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究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手下的科研人员这么激进的造假。这才是同作为科研人员的我最关心的。


补充:

research 类的文章,数据往往来源非常多。一篇文章的数据可能出自许多人的手,你不可能了解其他人数据的真实性。

在国外某些实验室,是有技术员的,学生有些实验不必亲自做,样本交给技术员,技术员给你数据。如果这些人心术不正,为了打发你,给你一些造假的数据,的确会存在大规模的学术造假问题。毕竟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技术员,技术员参与了几乎本实验室所有的课题。

但是国内一般是精密仪器或者操作复杂的仪器(比如电镜、confocal、气质、动物 CT、核磁、活体成像等)有专人负责;而 western、qpcr、简单的细胞实验、流式等都是学生全程操作,由单个人造假 47 篇不太可能。

因此,我希望能统计所有的数据来源。如果所有有问题的数据出自少数几个人或者小组领导之手,那就是害群之马,问题还相对简单一点,不会动摇到根本;如果出现问题的数据出自不同的人,这些人在时空上毫无联系,那只能说这个组从根上已经烂透了,甚至,曹老师本人烂透了。


我是南方高校的,和曹老师交集不大。

我其实不希望这事情波及到曹老师,毕竟学界巨佬,希望他是冤枉的,被某个学生或者实验员血坑。

但以我的经验和对圈子的了解,曹老师这次怕是难了。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学术造假泛滥的问题,根在于硕士博士招太多。他们诉苦,总得让发论文毕业吧,事不得已,没有办法。我觉得不能全怪他们,怪人性没有用,因为根还是这个社会这个制度太迷信高学历,迷信 paper,迷信假大空,喜欢面子工程。其实绝大部分工作本科绰绰有余,很多高中都够了,根本用不了硕士博士和他们的 paper。

这十几年来,本科扩招,硕博扩招,就会带来这样的后果。硕士博士,本来就应该很难,这些很难的研究工作,就该让少数有研究能力,适合做研究的人,喜欢做研究的人去做。这个根本问题不改变,严打学术造假就是空中楼阁,执行不下去。

大部分人读硕读博,不是热爱科研,只是为了找份优越的工作,或为了一个高学历的光环。他们寒窗苦读多年,结果还不让水论文,不让拿学位,就为了学术道德,让他们所有投入鸡飞蛋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身边的朋友,都已经是企业高管,功成名就,还跑去读博,弄个学历充门面,这是要做科研的样子吗?没办法,现在社会就是这样的,各大高校对学历的把关就是个花架子。

甚至找个对象,都要问学历,是硕士吗?是博士吗?你是特别青睐科研工作者吗?不然,要硕士博士干什么?没办法,社会就是盲目地要高学历,迷糊了,什么都要高学历。


凡是靠人而非事实评定的地方就一定有大量的假。

凡是不易验证真伪的地方就一定有大量的假。

凡是有名利的地方就一定有大量的假。

不仅有假,还有假对真的打压排挤。

不仅有假,还有利益和情感关联方对假的维护。

不仅有假,还有假对真的教育兼并演化,假会管理利用真,真也会与假媾和,生出更多形式的的假,使你很难将真假轻易分开。

不针对曹,不针对中国学术界,不针对学术界本身,其它国家其它领域也是如此,因为人性是一样的,甚至制度的缺陷都是相似的。

学术不做任何程度任何形式假的人虽然少,还是有吧,但我至今没有见过一个在任何方面完全不做假的人,包括很多算得上正直的人,我只是觉得真很不容易,还是希望真多一点。

我的微博猫完,以及新世界内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雪涛院士是中国免疫学界的标杆,相当于教科书般的存在。

我现在在读研三,学医,方向也是免疫学的方向。我的导师也在课题汇报会和我们多次提到曹雪涛院士。我的同学的课题做的也是与曹雪涛之前的文章研究的某个分子相关。不过… 看我同门做的死去活来的样子。我就知道她的实验非常不顺。

现在想想确实如果在源头就出现了很大的漏洞。那么接下来的人想继续研究真的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那个勇气自己去选择你想要的实验结果,或者再丧心病狂一点。自己去编写你向往的实验结果。

这种科研的荼毒已经弥漫很久了,我也深受其害。我本人在研二也是一个专心看文献的好学生,我也是选择顶刊 gut 等杂志来丰富我的研究内容,然而,现实确实很抱歉。我也是做不出来,先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再来就是怀疑这篇文献。再者发现了科研的阴暗面后我怀疑的是整个科研界。

私以为我在研究生期间帮导师写标书并中标,拿了国家几十万的经费,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导师也在全科室开会多次表扬我。然而我的实验也做不顺,实验结果也有很多是主观因素在内。我都不敢想象接我课题的师弟师妹会怎么坚持这条模糊不清的路走下去。

国家有十几亿人口,每个人都需要纳税,国家会合理分配这笔全国纳税人的钱到各行各业,包括基建等方面。科研是 21 世纪的主旋律。国家不可避免地为了软实力大量投入金钱。但是投入的金钱,有多少可以转化为成果??我们希望看到的成果不是一篇篇洋洋洒洒的英文字母组成的文章。我们要的是可以最终投入医疗工作的药品以及治疗方案。或许有人会抬杠从理论到最终产出所需要孕育的时间很长。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似多点开花的科研界,真的有多少人是清白的。

那些纳税人的钱,被有能力编写标书的人赚进口袋,买国外进口试剂,进口仪器,糊弄出一堆成果后,再花钱请国外的专业润色团队改句式:3 分变 5 分,5 分冲 8 分。最终再花一笔版面费给国外 sci 杂志社,使文章在上面发表。

然后呢?结束了,开始下一篇文章的制作。

这其中被吃掉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对人民而言 90% 以上都是血本无归。得到好处的是作者本人,在国家制定的规则下获得更多的权利和金钱,在科研内获得话语权后越来越肆无忌惮地跟国家要钱。从几十万,可以到几百万上千万。

所以,还是不读博来的好。科研太复杂,初心不改,问心无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谁还记得 05 年的钱学森之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光国足,教育、科研、国企,其实各个领域深水区都差不多。不是哪个球员或科学家的问题,从气功论文到学术造假到工程院士到师德标兵,一路畅通无阻,如鱼得水,原因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系统性的。不懂的总是亢奋厉害,懂的一直难得糊涂。 --转自网络

知乎用户 biokiwi​ 发表

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 · 威廉 · 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

事件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但是正式的调查结果还未发布,因此我们也不会试着谈论或者分析,这些实验结果是否真的是通过复制粘贴或者 PS 产生。等到结果出来,事情自然会有分晓。

大致浏览 Pubpeer 中这些文章和相关评论之后可以发现,被质疑的实验结果主要是流式结果(分析细胞或颗粒);印迹结果(分析 DNA、RNA 或蛋白质)以及组织切片或者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我们试着简单告诉大家:

**为什么这些结果不可能一模一样?**也算是回答,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绿叶。

所以,以下我们所用到的实验结果图片仅仅是为了说明实验本身,与学术内容无关。但是我们会大概地告诉大家,这些实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像自然存在的 “树叶” 一样,几乎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情况。

首先是如下图的印迹(Blotting),在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印迹的实验手段,而利用这些手段,我们可以分析 DNA 分子、RNA 分子或者蛋白质 / 多肽分子

Ren et al., 2017

其中不同的黑色条带通常指示一个样品,横 / 纵坐标可能代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标记或者这些分子不同的大小。

在一次试验中可能有很多个样品不同条件的样品被分析,所以有时会截取其中部分有价值的部分组合成为发表在正文部分的实验结果图片(如上图中横向的黑色方框,而完整的结果有时会在补充材料中给出)。

作为实验结果的这些条带,其形状、位置以及颜色深浅会受到很多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实验装置的各类参数、样品制备的过程或是在一块胶上的位置等等,所以即便是一模一样的样品,两次重复实验的结果也很难呈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

然后是如下图的**流式(Flow)**结果。**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结合了免疫学、激光和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技术,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析细胞或者颗粒的各类特征,并结合一系列分析的手段,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分类依据,把细胞或者颗粒分类归纳的一种技术

Xu et al., 2018

如上图中,一个一个的 “点 “通常代表一个细胞或者是颗粒,而横 / 纵坐标分别表示一些特征,这些不同分布的点便代表了样品中不同特征的细胞。通常我们会圈定具备一些特定特征的范围,计算其中细胞的比例进行分析(如上图中黑色方框)。

而不同实验中样品细胞的状态,流式细胞仪器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出现点的分布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还有一些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的组织切片或荧光显微镜下的细胞照片

就像我们用的那句话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绿叶,这个道理即使在微观下也是一样的。在实验中我们也很难见到完全一样的细胞或者组织。

Zhang et al., 2019

Chen et al., 2014

当然,写以上这些内容的目的仅仅是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被质疑学术不端的实验结果图片是什么,为什么会被质疑。真正确实可靠可信的结果还需要等正式的回应以及调查结果。

显而易见的是,最近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科研领域,我们会在在各大新闻门户的头条看到杰出的‘90 后’博导的报道,国内也出现了来自企业或个人专为科学研究设立的奖金不菲的奖项。

但关注的越多,对于污点或是 “黑料” 的敏感程度也就越高,对其容忍的程度也就越低。比如在娱乐圈中因为明星偶像黑历史的‘脱粉’行为;又比如之前在家门口举办的篮球世界杯的痛斥。

但是科学研究最看重的应该就是实事求是,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有所思考,而不仅仅是被一些标题党或是带有严重导向性质的新闻或者文章所引导,这对于我们寻求事实的真相并无好处。

正如同我们关注这些科研工作者,崇尚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样,我们也应该等最终确切的调查结论得出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但是诚然,在对于学术规范,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更加规范。

参考来源:

  • http://Pubpeer.com
  • Hua Zhang , Chaofeng Han , Tianliang Li , Nan Li , Xuetao Cao,The methyltransferase PRMT6 attenu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blocking TBK1–IRF3 signaling,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2019.
  • Wenhui Ren , Chunmei Wang , Qinlan Wang , Dezhi Zhao , Kai Zhao , Donghao Sun , Xingguang Liu , Chaofeng Han , Jin Hou , Xia Li , Qian Zhang , Xuetao Cao , Nan Li,Bromodomain protein Brd3 promotes Ifnb1 transcription via enhancing IRF3/p300 complex formation and recruitment to Ifnb1 promoter in macrophages,Scientific Reports ,2017.
  • Xiaoqing Xu , Jia Xu , Jiacheng Wu , Ye Hu , Yanmei Han , Yan Gu , Kai Zhao , Qian Zhang , Xingguang Liu , Juan Liu , Bing Liu , Xuetao Cao, Phosphorylation-Mediated IFN-γR2 Membrane Translocation Is Required to Activate Macrophage Innate Response, Cell, 2018.
  • Taoyong Chen author has email , Mingjin Yang , Zhou Yu , Songqing Tang , Chen Wang , Xuhui Zhu , Jun Guo , Nan Li , Weiping Zhang , Jin Hou , Haibo Liu , Chaofeng Han , Qiuyan Liu , Yan Gu , Cheng Qian , Tao Wan , Long Cui , Minghua Zhu , Weiqiang Zheng , Xuetao Cao,Small GTPase RBJ mediates nuclear entrapment of MEK1/MEK2 in tumor progression,Cancer Cell,2014.

知乎用户 哈 sea 发表

发一篇就被抓才叫造假,发了 47 篇才被发现有异常,这叫技术。

曹校长的成果是战略性的,他通过写文章论证气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成功把国外同行误导上错误的道路,让外国科研机构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不可能成功的研究中,如果我们能多出一些曹校长的话,一定可以把外国人的科研资源全部浪费掉,实现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弯道超车。

洛杉矶 VPS,限时五折,起价每年 12.5$ 续费同价,使用优惠码 VPS50off

知乎用户 投必得论文编译​​ 发表

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我就再补充一下吧:

1。 关于大家具体的质疑,我确实认为原文有不妥,所以也在文中修正了(原文也仍然保留)。

2。 我很同意 nananana 网友的观点,哪怕是一个对我们有成见的人提出的质疑我们也应该尊重甚至是要严肃对待的。我们也没打算为曹院士在这方面洗白(参看我们的最后两段),但是多了解一下这个人的背景也没什么坏处,尤其是在目前对曹院士已经口诛笔伐的环境下(如果大多数人都为曹院士洗白,我们也就不会拿出这点了)。

3。 其它的我也不多说了,总之我们总体的态度就是,落井未必需要下石,发现一个学术不端的也未必就一定要迅速把他打 “死”!

-———————————————————————————-

各位大侠已经从多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了。

我就直接摆我观点吧。

第一,学术界也有带节奏的。

曹院士组论文的质疑(或提问),最早的有两年前的,四个月前的也有。

从 Bik 开始,被发现疑似图片重复使用的文章爆增,以至于其他学者也加入进这场 “找相同” 的游戏中。比如曹院士刚刚发表的这篇《Nature Immunology》论文,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质疑了。

当然,这个节奏是有人故意带,还是学界的自发行为,目前还很难判断。个人感觉后者概率居大。

第二,要说所有论文都没问题,是肯定不可能的。

论文出现错误的情况很多,错别字之类的几乎没人能避免。我曾经在文献中见过把 metal 写成 meal 的,居然逃过了层层审稿,最终发表出来。包括弄错图片在哪的各种错误也都很常见。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任何发了 300 多篇文献的课题组,如果被人这么盯上,肯定都会找出问题。

第三,自证白是一件非常被动的事情。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的规律在这里也适用。很多文章的作者甚至所有参与者恐怕已经毕业了,再去寻找当时的原始数据,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从逻辑上来说,哪怕有一篇文章不能自证清白,曹院士也会留下污点。

第四,曹院士的水平就一定是个垃圾?(经知友讨论后修改)

第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曹院士的水平毋容置疑(原文)

曹院士 17 岁第二军医大读本科,26 岁硕士答辩,破格以博士身份毕业。随后,28 岁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博士生导师,41 岁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这样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全球科研圈也称得上个中翘楚。而且他不仅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是美德法英四国的外籍院士,大家逻辑判断一下,如果是靠造假上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

回复网友添加内容:

1。当然有网友非得说曹院士是个超级大骗子,骗了总共五个国家的院士评选机构,我承认理论上也是成立的。

2。我虽然不跟曹院士一个专业,但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我想跟网友从逻辑上辩论一下:有过学术不端,学术能力就差,科研水平就是垃圾!你们认为这有因果关系吗?(当然我不是鼓励造假,只是想探讨一下网友的论断到底是来自于情绪,还是来自于逻辑?)

3。 另外,关于我们写作本文的目的请参看文头添加内容。

而且,曹院士对这件事情回应很快,还亲自写了很长的回复,并且不是打官腔,而是实实在在地找相关实验人员拿出证据。个人觉得这个态度最起码就得先点赞!

第五,学术成果的鉴定是很专业的事情。

已经有评论说 Bik 找的同伴不太懂行。

也有很多参与 “找不同” 的人被指连论文的支撑材料也没有好好读。

专业的事情需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所以工程院也在张罗弄个调查委员会什么的,只是这事儿还没最终确定。

第六,人都是有成见的。

整个事件的关键节点,**是方舟子的推特转发。**方舟子搞 “学术打假” 很久了,肯定是看到这种新闻就上。但他最近对香港问题的一些看法,我个人非常反对。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大陆的成见。我就不上证据了,大家都找得到。

Bik 对大陆成见也不小。直接上实锤。

最后,这是一件好事。

甭管人家为啥,给咱们挑毛病总是好事。特别是这样大规模地地毯式地纠错,不光对学界净化自身大大有好处,而且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波操作下来,那些本来有念头造假的,肯定不敢了;那些已经造假了的,肯定晚上睡不着觉了。绝对好事!

反正我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希望这样的瓜越多越好。那些被人盯上的组,也摆正心态——有人免费帮咱检查文章,这不好吗?至少这广告效应是有了吧?好事!

所以,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知乎用户 CopperTellurium 发表

最全面客观的分析终于出来了

毕导发的瓜总是让人吃的明明白白!

一个科研狗对 “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 的完全剖析

今天是彻底对破乎和渣浪失望的一天…

很多高赞的看似理性的分析其实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阴阳怪气…

难道胖友们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了?非黑即白,听风就是雨,像极了一群做阅读题不看上下文单独分析一句话的小朋友了

各位大佬不要过度解读,不喜勿喷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造假都不肯多花点精力,差评。

流式调一下电压会死吗?

wb 再跑几个样会死吗?

做实验的时候顺手一做,根本没人发现得了。

恐怕是压根没做实验,100% 纯造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希望二军医和浙大给个交待吧,大部分都是在这两个学校造假的!


求求 Bik 别锤那些明显看上去不像造假的文章了,那么多外国网友都看不下去反驳您了。

我严重怀疑她的水平,建议方舟子打假 Harvard 气功大师。

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19/05/24/external-qi/


疑似造假论文有南开了。


评论区有人提醒,所以放这两张图说明。

另,再为复旦大学和阿肯色大学羞愧。


再为清华大学和沈阳某医院感到羞愧!


我开为新增的香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感到羞愧

并为没有南开大学感到欣慰


8 说了。

我们感到羞愧。

我开替疑似造假论文单位的,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山东潍坊医学院等唯独没有南开大学的涉事单位感到羞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也许很多朋友看不懂论文,那让生物狗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论文数据图,方便你们判断

做实验,就相当于把一把混合着红豆黄豆绿豆黑豆的豆子往地上撒的过程,不同的在于我们会根据需要混不同比例的和数目的豆子。而数据图,就是豆子撒在地上的样子,我们选择一个漂亮的视野把它拍照拍下来,作为明天交给老师的证据,证明我们根据某种条件,撒了豆子。

所以,就算条件一样,每次撒出来的豆子都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拍得出百分百一样的照片的,更何况,被锤的,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也就是初始被撒的豆子都不是一样的情况下,撒出一模一样的结果。照片只是从正面侧面俯视不同角度,以及灯光强度不同罢了。

40 + 篇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

——————————————————————

吃了两天瓜,说说关于这些图,生物狗的心理历程:

1. 晚上脱下手套刷会儿手机,一看标题 “18 篇”,大新闻呀,不是标题党吧,得看看!点进去两分钟,我擦,老曹这造假水平侮辱人呀,长点心行吗?这编编造造就能发大文章啦?哎,我们老老实实搞是拼不过哦~

2. 怪不得总重复不出来一些别人的结果,毕竟连这个级别的大牛都。。。

3. 老曹算是本土培养的大 icon 了,是旗帜,是国际名片,这。。。

4. 真的希望不是真的,但是事实如此,要是不好好处理,这圈子以后风气。。。

5. 哎,武大的老李也不没事儿吗,老曹,哎。。。

6. 完了,当医生医生被黑,搞科研科研也黑,咱是干一行垮一行吗?

7. 算了,读完博士不搞科研了,太难了。。。

关于造假的与否,我身边没有一个同学怀疑过,因为被发现的造假处都很明显,数量也很多。实验数据图本来是应该像世界上不会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绝不可能有如此多相同之处。一但发现相同,造假无疑。被揭发的图里面,复制粘贴翻转调整亮度对比度的一套做法,真是粗糙,低劣,可以说是 “连造假都没有用心。”

当然,解释理由是摆图错误,无心之失。面对现如今如此复杂的,甚至要关乎到某些大变革的时刻,我们也只能沉默。

————————————————————————

为什么大家总在锤南开,南开的学子都在说羞愧云云?

明明他 18 年才当上南开校长,之前是协和医院院长,这些有问题的文章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协和创造的吧,协和在这事儿上不很有责任吗?

神奇的是协和在这次风波中安然无恙高坐莲台也。

我三年前还想过去曹雪涛那儿哈哈,毕竟协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居然是这两天才知道他去南开了。哎,这搬砖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另:我还想过毕业以后去宋尔卫那儿呢,他来汇报的时候,全实验室都成了他的迷弟迷妹,希望新科院士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苦笑)。

知乎用户 ELNX 发表

鄙人在美时,曾担任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成员,主要工作内容是处理学生被举报的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道德委员会,相当于是学校的学术法院,任何人对任何学生或者教师的学术行为产生质疑时,都可以依据流程提交举报材料。然后相关的学术领导会召集学术委员会进行详细的调查最后给出判定。我在学校的时候经历过两起处理的案件,过程不再详述,但可以指出的是这是相当严格的过程。**一旦进入案件调查程序,则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被指认,如果有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抄袭,作假、剽窃等等都无法藏匿,连校长都无法逆转流程。**正是这样,才造就了美国顶尖大学几百年来的学术声誉。

今天听到院士被举报,不慎感慨。希望我国尽快完善学术尽善,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朋友可能说曹院士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科研贡献。我想说的是,院士这个头衔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当的,这种 14 亿人口大国的最高学术荣誉,难道不应该珍惜吗?这个民族的脊梁在哪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工科学校的工科学生,当时听完报告会要求当场写心得体会上交,不交不让走,当时很不解,现在知道了,怕学生回去看见这个新闻后就不写了。

他这是丢人丢到全国了,刚入学的研究生新生本来就不怎么重视学术风气,教育部兴师动众的做的全国直播全都毁了。凭什么学生造假不让毕业,你造假能去大会堂演讲。

知乎用户 王法​ 发表

我个人是相信曹教授对这些造假不知情,他当然逃不掉领导管理责任,但是主动造假或者主动纵容造假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我对曹教授本人并不认识,这个判断并不是基于对他人品能力的判断,而是基于风险和收益的判断:曹教授没有必要造假。

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院士级科学家,除了一些真正行业突破性的成果(这个集合的范围小于 CNS)以外,他完全可以接受所有论文都不挂他名字,不要说一些造假水出来的文章,就连那些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小文章,他也完全可以不挂名。曹在免疫学的地位,他的名字挂在作者名单的受益者是谁?是文章一作,是学生和项目真正负责的老板也就是俗称的小老板,而绝对不是曹自己。对于一位 41 岁就评上院士的杰出科学家而言,他剩下的人生追求无非就两条路:1)勇攀科学高峰,做诺奖级的科学研究;2)学而优则仕。曹教授被质疑造假的文章名单基本都是四五分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他这两条路的上进都谈不上有任何帮助。所以我判断曹教授是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去主动造假或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宽纵造假的。

曹教授明知道这是风险远大于收益的事,他还一直默认论文挂他名是他不明智么?这又要说回中国科研界的老问题了:唯帽子论以及在这个基础发展起来的巨型科研组。巨型科研组的 PI 往往是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各类帽子齐全,科研基金丰厚,招生权限很大,然后会有很多学术资源不那么丰厚的老师依附于他,真正在一线辅导学生,修改发表论文,这就是俗称的小老板。最后论文出来了,通讯作者还必须挂 PI 的名字:因为这个基金是基于 PI 的名字申请下来的,程序上所有相关成果必须有他名字,否则项目经费的核算,报销都要出问题。而且从现实利益考虑,挂大牛的名字对论文过审是有帮助的。而这些小老板们,因为各种资源匮乏,渴望做独立的 PI,因此需要快速积累大量成果,他们是真正有动力有胆量去造假的人。而曹面对一年那么多他名下的文章,考虑到他繁重的日常行政管理任务,我甚至都怀疑他有没有时间去把自己名下的文章都读过一遍。

要改造整个科研界的风气很难,吾有一计可以在表面上解决这个冲突,建议所有论文增设一个大老板作者席位。这样形成一个惯例:学生做一作,小老板做通讯作者,大老板就坐自己的专用席位,从而一举多得:

1)现阶段大老板拿了通讯作者的位置之后,小老板被迫去抢学生的一作,最后搞出多少师生冲突。我这个方案就皆大欢喜,大老板拿大老板席位去跟基金交差,小老板拿通讯作者去评职称,学生拿一作毕业。

2)出了造假的问题,通讯作者背锅,大老板也不用提心吊胆去担心下面哪个人搞个大新闻把自己坑进去。

3)领域内其他科学家读了论文,如果是寻求实验室的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知道直接找大老板即可,如果是询问论文细节,技术资料,找通讯作者即可,如果是探究操作细节,实验具体流程,源代码等,找一作即可,按图索骥,轻松愉快。

知乎用户 Opaque​ 发表

更新:曹雪涛的回应:

Dear Dr.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still ongoing)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翻译:

亲爱的比克博士

我写信给您,以回应您近期发表的有关我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的质疑。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兴趣以及您对保护科学记录准确性和正直研究追求的承诺。 一直以来,它们对我也至关重要。 在收到您的询问后,我已将其列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并立即采取措施,与我们的团队与合作者调查您所提出的问题,并仔细地重新检查我们的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 如果调查显示所发布记录的准确性有任何风险,我们将立即与相关的期刊编辑部联系。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分析(仍在进行中)以及从同事和同行那里获得的其他反馈,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我对那些出版物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和优势以及我们工作的可复制性充满信心。

然而,监督或领导实验室的失误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您提出的质疑再次提醒我,我作为导师、主管和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有多重要,我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不足。因此,对于现在和以前的学生、我的工作人员和同事、同行以及更广大的科研柔和,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并且极大地感到抱歉。 对于我这里的失察 / 疏忽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任何不便,我深表歉意。我会引以为戒,作为一个无价的学习机会,不仅在推进科学研究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正直的学术道德方面也做得更好。

此致

敬礼

曹雪涛


这种造假太特么低劣了!

曹雪涛院士是我之前非常敬仰的科学家。正是因为这么多人敬仰,所以,这次必须作出合理的回应。

因为别人的造假,我被坑过。被坑过会真正痛恨造假。生物科研花钱如流水,花国家的钱、没有给国家带来真实的成果,反而欺骗欺骗学术界、欺骗国家,给学术界造成后续损失,给中国科学家蒙羞。危害巨大。

做假账是腐败,这种学术造假行为一样是腐败!

中国生物学术界的这种不正之风,其伤害程度如此之高,要刹住,就要在反腐的高度去作斗争

不论涉及到什么人、职位多高,都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我不知道这种言论有多少市场。这种言论都让人有反串黑的感觉了……

知乎用户 艾德思论文润色​ 发表

心情太复杂了…

今年频频爆出大牛学术不端事件,相关话题甚至都有了模板:先是平地一声惊雷,炸出一个学术造假的院士,紧接着 “如何看待 XXX 被质疑学术造假” 登上热榜,接下来相关部门就会说将进行严厉调查,最后调查结果就杳无音讯了…

要知道,下面这个问题才过去 10 天而已啊……

如何看待国产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发明人、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被曝涉嫌多篇学术论文造假?

唯一值得肯定的居然是网络舆论?!舆论给为当事人敲响警钟,给当事人施加压力。不管怎么说,杀不了鸡,儆猴效果总有吧?

![](data:image/svg+xml;utf8,)

希望这种力量能够让更多有造假心思的人心存忌惮,约束自己!

娱乐圈常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认为科研圈应如是。大牛们应该牢记:院士的头衔给课题组带去最优秀的科研资源,但同时也赋予其最大的责任。你所受到的关注,权威性的认可,普通科研学子的指引方向,这些都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可辜负!

所以怎么看待这类事件?

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搞科研才是正途,其他的,都是花里胡哨,经不起检验!而至于调查,普通人也只能吐吐槽生生气,期待期待公平公正结果的到来了。

知乎用户 WaterSide 发表

学术界又一个偶像级人物坍塌了。我一直认为,学术界就不该有啥神话、传奇,除非是实打实地把成果做出来了,比如钱学森。学术的进步本来就应该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因此对于弯道超车类似的提法我一直很排斥。学术圈本是最不该造假的地方,因为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大 IP。但是在我国,结果为导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外行领导内行、职称评奖等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大家都是皇帝的新装,都在欢快地裸奔(可能有点偏激),都不说破,还生怕别人说破。今天还看到新闻说,中国工程院院长希望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减少其他影响。但是,我们看看每年增选院士当中,有多少是在各个高校、研究所、甚至还有中科院层面里当一把手、二把手的(大家可以查查今年刚公开的,就有多个行政领导)。有心人也可以去看看,多少人是先当上领导,再评上院士的!那些先评上院士,再当领导的才是真学术牛人(造假的例外)。我是真不相信,这些行政领导还有时间搞学术。但是在中国,只搞学术,不搞行政,很难评得上院士,比如屠呦呦。屠呦呦真的是狠狠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评审的脸。上述这种大环境为学术造假提供了沃土。

其实大家都清楚,学术造假非常危险,不仅仅是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国家决策层的错误判断。曹校长等人的诸多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整个中国学术圈的风气已经很严重(不过我自己是搞物理工程类的,我自己方向造假的东西不好糊弄人的,是否生命科学方向造假事件多一点?日本的,韩国的,还有前几年河北科大的,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真心希望领导层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不要像河北科大事件那样不了了之,这方面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学日本。最近几乎一年一个诺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知乎用户 冷傲孤魂 发表

这个问题能活到现在,出乎意料,但结果大概率不了了之,最多更正 / 撤稿。

性质和李红良差不多,李被实名举报都没事,院士更不会因为这点小事翻车。

==========================================

极端讨厌某些搅浑水 和稀泥 硬洗地的答主,你们的嘴脸真恶心!!

什么外行不要乱说,造假难道不是内行爆出来的吗?看图片有没有 PS 还需要多内行吗?

什么等官方消息,官方要是没消息,是不是就没造假,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什么气功是时代局限,气功热的时候就能影响老鼠吗,现在凉了所以影响不了了??当年永动机也火的很,300 年前有人声称造出了永动机,难道就不是造假了??

什么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难道 PubPeer 只针对中国学者??你有本事也可以去上面亡美帝啊??你咋不去怪造假者给人提供了炮弹 损害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形象呢??

什么已经 “一一回复”,扒出来那么多,回复的才几篇??为什么都是 “不小心放错图了”,糊弄鬼吗??早干嘛去了??

什么 “不能否认成就”,手下人大面积“疑似” 造假,学生时代就弄出气功影响老鼠的论文,这么一个人,难道不该质疑其“成就”??

=====================================

回答居然越来越少,会不会过几天就没了?

知乎用户 零度君​​ 发表

唉,又一个。已经懒得生气了。

一个很可怕的想法是对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忧。毕竟造假的话一学期三五篇论文跟玩的一样,坚持实事求是的话难度可想而知。时间久了,呵呵

知乎用户 旷世奇才 发表

我昨天还看他的演讲,我同学说三个演讲中就他胡扯八扯的 今天就爆出来有问题了?

果然,在人民大会堂装逼需谨慎啊!

知乎用户 Atropa​ 发表

我热爱科学。

我也早就说过,科研这个东西不能重赏之下有勇夫。

你用名,利,地位,晋级去吊着,招来的多数只能是沽名钓誉之徒。

真正的科研,只能让对科学抱有热爱,有着赤诚的好奇心的人去做。

报酬?探究答案的快感就应该是最好的报酬。

觉得不够?那趁早改行别干这个。

为什么呢?

做过科研你才知道,这种专业性超强的东西,有多少可以做手脚灌水而不被发现的地方:)

当你在屋里发现了一只蟑螂。

说明你家暗处有不止一百只蟑螂。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贫的生活?

知乎用户 莫放休 发表

刚刚去 pubpeer 网站上看了一下,过去 24h 小时又贴出了曹雪涛院士若干篇文章中的高度相似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是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雷同,有的是不同文章之间的雷同,这些疑似复制粘贴的图片已经涉嫌一图多用和结果造假,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曾经看到曹的光辉简历,会向很多身边的人介绍,然后引来一片赞扬和崇拜。当某一天,你发现那些身处神堂你一辈子都难以企及并视为心中榜样的人物,存在拙劣的行迹,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肮脏和卑鄙的行径时,作为一个刚步入科研岗位的工作者,对你幼小心灵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曾以为的美好故事,到头来你也会轻蔑的说上一句,呵!

守住科研底线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无关乎 CNS 还是任何不知名期刊,无关乎科研大佬还是虾兵小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单方面抵制谴责并鄙视一切学术造假的可恶行为!

-– 分割线

pubpeer 上持续更新曹雪涛院士发表的文章中疑似一图多用的图片,单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从 08 年跨越到 15 年,看来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课题组的氛围如此!疑似问题文章汇总:

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知乎用户 陈长生 发表

一直跟同学说,某些人,也不过是早出生了几十年而已,真以为自己水平有多高?

知乎用户 树宝宝 发表

一直有个疑惑,我们发了那么多 SCI。按理说,如此多先进的论文,国内医科、工科、理科的应用领域应该都很牛,但好像还是很差劲的样子。

有回答说生物学很难复现,这个倒是一个解释,可以通过造假发文章,但不敢真用。

还有别的解释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痛心

一直以来曹雪涛和邵峰院士在我心里就像是灯塔一样的人物。由于师爷和曹雪涛颇有渊源,我的老师一直对曹雪涛组极为推崇,让我们以此为目标努力。师弟昨天在群里推送了这条新闻,像是给我们所有人喂了一个苍蝇。老师一直跟我们说,做科研的人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声誉,我们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可以没有进度,可以不出成果,如果延毕的话老师可以多发劳务让我们安心的继续工作。只是有一点,试验不能马虎,数据不能造假。现在国内的大牛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这样的博士生、研究生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会有多少人想,反正大牛也造假,我就混个毕业证改改数据也不会有人发现的。会有多少老师为了快速的发文章,快速的晋升,慢慢地从坚守变成默许学生的造假。烂透了,国内的学术圈真的是烂透了……

知乎用户 陈辉 发表

方:很多中国研究生都在骂我,因为我对 PS 实验技术的揭露让他们没法写论文了。

知乎用户 白浪涛天徐徐落 发表

流程是这样的: 社会内卷化→→学历贬值、社会竞争加剧→→为竞争更好的工作而强上研究生→→能力不够所以学术造假→→假人入真圈子,劣币驱逐良币→→继续加大内卷化

如何解决?方案: 停止社会内卷,终结万恶之源

方法施行方法: 没有

知乎用户 行之 发表

作为一个医学本科生,我特么在学医学实验课的第一天就感觉这实验数据不是随便造假的么?虽然说有 “原始数据” 这个东西,但,“原始数据” 这东西还不是你自己记录的?小白鼠状态,那心跳,本来 720,你给他记个 520,本来 100 个老鼠,只有 20 个明显有效,50 个有点点效果,你眼睛闭一下,记载个 70 个明显有效,20 个有效,谁特么知道呀? 我随口问了一下实验课老师,老师说是有这可能。我心里呵呵一下,默认一个斜眼

等到了读哲学研究生,看了不少专业学术论文,毫不客气的说,至少 50% 就是重复或者无用的废物和垃圾,30% 是有点点用的废物(这一点点用是客气一下,留个面子),真正有用的,有原创价值,有创新思想或者创新方法的,有 10% 吗?没统计过,但是感官上,差不多也就那数,甚至还不到吧。

所以对中国人的实验结果,发表文章,“哼哼”,中国人我太熟了好吧,老实的人有,偷鸡的人绝对不少。论文造个假,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还有,据上次我与某朋友闲聊说到的,一般外单位不会知道内幕的,真正知道内幕的人不是一个组就是一个学校,要么就是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虽然有个东西叫匿名举报,但是第一匿名举报不会被重视,第二中国有 “匿名” 这东西吗?你举报了谁不知道是你举报的?所以,真正知道内幕的人,会实名举报老熟人学术不端断人家财路?那是多大仇

这么一想,也确实难搞,同行不会主动监管的。

还是论文制不合理,整个同行评议制,谁同意,谁签名,签完名了终生负责,你同意的那个人出了事儿,负连带责任,通报学校批评 + 扣他个 2,3 年奖金的,业内立马自己规范自己了。

现在政界领导、司法领导都终生负责了,学界为什么不可以?

制度上不更新,都是白扯,指望个人素质,自我约束,那可真是太不了解中国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学术圈必须国家出钱悬赏打架。发现 5 分的造假 1 万。发现 10 分的造假,5 万。抓到 20 分的造假,奖 20 万。

比起被骗的资金绝对是九牛一毛。


一群洗地的说什么曹院士太大牌了,他一定是不知情。我呵呵,曹院士拿这些文章升官发财的时候,怎么不说自己不知情?

请问这篇气功治肿瘤的文章,他一作也不知情吗?从一开始就是心术不正。


之前武汉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不一样是造假?最后学校为了自己的名誉还是保下来了。


事实就是学术界并不存在一个中心化的长期的监察机构,能否发现造假全靠同行随机抽检。加上学校、领导这些利益攸关方会极力包庇。

一个人想造假几十年混上高位并非不可能。不知中国如此,国内外都是一样。

科研本来就是 1/3 天才,1/3 庸才,1/3 藏污纳垢的地方。这种造假的都抓不住,更别说钱露露这种一路睡进斯坦福的了。

知乎用户 huyouer 发表

这种事情国外也有很多,而且还有很多没有被挖出来。我说这个不是为曹院士开脱,况且他是否造假,现在还没有定论。我写这个文章的主要想法是想让大家更关注一下现如今生命科学领域(甚至可以扩张到整个基础科研领域)的畸形现状。人的精力非常有限,每天只有 24 小时,即使有的牛人基因有优势,每天只需要 4,5 个小时睡眠,抛开吃喝拉撒,他一天的可支配时间也是极为有限的。以生命科学为例,多数实验周期是很长的,短则几天,长则以年为单位计算,一个课题所需的实验可能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所涉及的工作量都可能是巨大的。一个课题的主要实验设计者和执行者都是博士生或者博士后,完成一个课题所积累的实验笔记都可能是填满好几本笔记本的量,外加上大量的电脑数据。这些博士生和博后整理好数据并组织好写成一篇学术文章都可能要花上数月的时间。当一个研究团队的头,尤其是比较大的课题组,比如曹院士这种,手下可能管理这数十个课题,即使是 100% 专心做科研,他本人也是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把每一个课题的文章的数据从头到尾都细致的审阅,更何况像曹院士这种还有很多学术以外的头衔和职责。所以我猜测很多以他为通讯作者的文章他可能连看都没看过。外行可能不清楚,这些大科学家,其实运作起来更像商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从政府,私人企业或者慈善机构申请来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自己团队的研究。因此他们的任务主要把控研究的大方向,是否是热点领域等等,其他时间都要出去开会宣传自己的学术成果,结交人脉等等。具体的实验怎么做,数据怎么样,他们很多都可能是不看的。美国这边的很多院士也都没有这个精力,他们在很多文章上也都只是挂名。

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些大科学家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学术名声捆绑到了手下的人身上。如果手下负责课题的博士生或者博士后学术诚信不足,有意伪造数据,很多时候这些当头的科学家是发现不了的。但是现在学术界的惨烈竞争和巨大压力,是造成学术造假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我也没有为这些造假的博士和博后开脱的意思,但这的确是考验人性的。有人可能会说,做不出来好结果,换个课题,或者转行不就行了,干嘛造假。话说着容易,现实是很残酷的。换个课题,就意味着几年花在现任课题上的时间和努力全都白费了,但是新课题再做几年能否做出来,照样是未知数。转行?呵呵,生物博士和博后转行的苦难度有多大,我就不细说了,知乎上有太多的回复了。而且还有很大的可能是课题做不出来,被导师开掉,那可能连吃饭和养家都成问题。不信?去看看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将近 60 岁成名之前都在干什么吧,是怎么生存的。他是后来成功了,你知道有多少科研工作者没有成功的吗?所以有些博士生和博后在投入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青春和努力后,发现课题走到了失败的终点,那种打击是深沉的。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就被迫走上了造假的道路。当然,也有天性就爱投机取巧走捷径的科研人员,是积极造假的。而他们的导师,就像曹院士这种,就是跟着倒霉的人,因为他毕竟是通讯作者,出了学术造假问题,必将承担全部责任。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造假固然是一个人的品质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元凶还是现在学术界这种维成果论的体系。学术成果决定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一切,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甚至跟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否吃饱饭是直接挂钩的。当一个人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所以不从根上解决问题,以后学术造假这样的情况永远不会断绝。

那么在目前学术界还是比较功利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该如何呢?三种情况:

第一种,家里有矿,一辈子不愁吃喝,做科研纯粹是兴趣。恭喜,你就是 “科研是一项贵族运动” 中所描述的贵族,请像牛顿一样忘我的搞科研吧,不需要考虑是否会有成果或者是否有应用价值,就捡你感兴趣的东西做。

第二种,家里没矿但真心喜欢科研,请做好一辈子清贫的准备,死的时候可能身无分文,而且没有青史留名,但是自己心里高兴知足就够了

第三种,趁早转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知乎用户 克里斯 - 羊 发表

实验室博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延毕四位;硕士,朕不得不延毕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宵衣旰食,哪个不是 sci 的主力,哪个不是朕的廉价劳动力,他们 PS,朕心都碎了。

党和人民把南开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哇,朕有罪于国家,愧对党,愧对人民,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这群教授,虽然一个个冠冕堂皇地灌水,你们,就那么干净吗?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会 PS!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朕刚当校长的时候,以为学术圈最大的敌人是气功,朕学了气功,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微博,朕公关了微博,知乎又成了学术圈的心头之患,哎,朕平了知乎,斯坦福又成了学术圈的心头之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学术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生物界,就是在这实验室!就在朕的青椒和硕博们当中,咱们这儿 PS 一点,学术圈就 PS 一片,你们要是全 PS 了,娱乐圈各圈人士就会蜂拥而至,让咱们博士头衔贬值呀!想想吧,韩春雨,被查出来身败名裂才几年哪?忘了!那篇论文还贴在知乎上,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说点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哇。想来想去,只有这一句话:莫要 PS,要 python。这一句话,是从朕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这一句话,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啊?都把头抬起来,给朕好好看看, 记住喽,从此以后,生物圈就改名非 PS 圈!

知乎用户 马掌头​ 发表

其实这种是变相的贪污腐败,已经不是以次充好,是以假充好,他贪的不是眼前一朝一夕的利益,是长远的终身利益,是更大的名和利,这都是人民寄予他的希望,他却用国家纳税人的钱进行造假,骗取未来国家给予的名利权待遇,这种腐败甚至比贪污受贿的腐败更坏,更恶劣,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和公信力受损的程度更高,这种人就算他是学术大牛又怎样,破坏力更大。我相信他是共产党员,他而且违背了作为党员的誓词。有才无德的人配当共产党员吗?,一个腐败无信仰的人你敢信他吗

知乎用户 pola 发表

有个建议,以后副部级以上领导如果有博士学位的,一律公开学位论文和答辩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大领导的学位是凭真本事拿的,自然就不会允许别人弄虚作假玷污文凭的含金量,这叫打铁还得自身硬。(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虚实行者 发表

中国的学术圈,尤其是生物医学这一类的,造假的成本和后果太低了,而驱动力又太高了。

一方面,生物医学方面很多东西确实比较玄学,同样的实验条件,同样的实验方法,同样的实验对象,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可能飘忽不定,跟所见即所得即所证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不同。这种玄学进一步为造假提高了良好的温床。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要是造假的手段高明一些,编数据编的认真一些,没有明显的漏洞,那么你可以一口咬定自己没有造假,那些别人重复实验不一样的地方都是因为目前尚不明确的因素。在人体被彻底探明的那一天到来之前,谁能绝对否认你这种说法?

(并不是说能重复的实验结果才有价值。我想表达的是,高明的造假难以和正常波动范围的实验结果区分。)

第二方面,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唯成果论的。你去读一个博士,老老实实做个七八年研究,真不一定能研究出个什么结果。没有结果就毕不了业,你这七八年就白读了,别的不读硕博的同学早早进入社会赚的不亦乐乎,结婚生子,财务自由,你却啥都没有。那么就造成接下来这种情况。

没造假,做出好结果的人,当然活着。

没造假,没出好结果的人,只能凉了。

没出结果,但会造假的人,也能活着。

第一种人,值得羡慕,第二种人,让人悲哀,第三种人,让人寒心。

那么,每一百个广撒网的科研课题中,最后能出结果的有几个呢?每一百个学术战场的幸存者中,获得了真实结果的幸运儿占多少呢?哪怕是这些幸运儿,在以后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有多少会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初心呢?

中国目前往学术界投的钱倒是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钱真的能促进科研发展吗?

你发的结果越多,发的结果越好,你拿的钱越多。这样一想貌似没什么问题,细想呢?给人十年磨一剑的空间在哪里?给基层科研人员容错的空间在哪里?科研人员都是专职,那些没有出结果的人,要啃老活着吗?那些杀过高考独木桥的老实人,最后可能毕业都毕不了,面对长辈的关 (bi) 切(po) ,面对导师的默许,改一两个数据,很难吗?(注意此处并不是为学术造假辩护,只是介绍一下其背后驱动力。有些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原谅。)

科研界更应该把钱投入完善低保体系,哪怕这样会催生一大批一年都发不了一篇文章的 “混日子” 实验室,也比每年一篇造假论文的意义更大吧?

利益相关:某三流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学生

—————补充—————

我还是愿意相信曹院士的学术水平的,但这样的一个可以说是中国顶尖的实验室都免不了在某些课题上为了出更好的成果而造假,可见学术圈之不容乐观。

知乎用户 owenyaa 发表

我们要对曹校长有信心,他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压下来

知乎用户 lxwww​ 发表

曹院士已经在 pubpeer 上统一回复了 Elisabeth Bik (大部分的文章是她一个人挖出来的):

CaMKII promotes TL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t…

Dear Dr. 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 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 (still ongoing) 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 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还有专门回复了 2014 年 science 文章:

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In this paper, Supplementary Figure S12A presents a negative control experiment which shows lnc-DC-RNAi has no effect on dendritic cell (DC) apoptosis. As you have pointed, in this figure, the left-hand panel of No transfection group shown seems quite similar with the right-hand panel of lnc-DC RNAi group, which probably due to the placed FACS plots they represented the same sample with different gates during figure assembly. We have revisited all the raw data of these experiments. The corrected Supplementary Figure S12A and related raw data are attached below.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this unintentional error made before manuscript submission but we failed to catch at the submission and subsequent review and publication steps.

其他还有几个一作和陈涛涌教授回复了另外几篇文章。回复的基本是能找到原始数据说明是准备文章的时候失误弄错了。从曹院士的回复来看,其他有些文章应该是造假无疑了,作为通讯作者,责任是少不了的,看他之后会不会自己都调查清楚,该校正的校正,该撤稿的撤稿了。

知乎用户 DreamItPossible 发表

我导师入学就告诫我们,中文文献 99% 都造假!没法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就算爱惜羽毛想服软退下来,他的徒子徒孙会答应吗?他能今天这般 “枝繁叶茂 “,离不开徒子徒孙的众星捧月和 ps 成果。而弟子们靠着院士老板到处抢资源抢项目占地盘,曹如果下来了,这些抢来的资源不都得被竞争对手抢回去?更不用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板凉凉,弟子们就去喝西北风吧,他们比曹急多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入职培训的时候,是清华物理院的朱邦芬院士给我们讲的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的讲座。期间朱老先生最大的一句吐槽就是 “…… 这类问题在生物科学领域尤为严重……”

讲座期间朱老讲了不少案例,总的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术不端(造假、抄袭等大错误)和学术不当(署名不当、引用不当等小错误)之间有一个很大灰色地带(国内国外都是如此),所以很多时候出问题了,大多数当事人都是主动往学术不当上靠,就好比这次曹教授及相关作者主动承认可能用图错误并道歉。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当事人最后得到了惩罚,但是惩罚的力度和我们的预期是有距离的。这主要也是因为学术界名声很重要,所以圈内人看到别人有问题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无罪推定。比如说,我审期刊论文的时候,别人的数据是不是做假的,我大致能看出来。我记得我第一次帮导师审文章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文章的 XX 数据绝对是自己凑的。当时我老板的反应是,他也觉得,但是给编辑回复的时候不能这么说,也许别人可能只是写文章的时候不小心放错了数,你不能这么直接就说人作弊。

类似的,政策制定者们其实也很难去界定到底是学术不端还是学术不当,所以很难说去建制追责。因此,目前国内外整个学术界的惩戒,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和道德谴责。

当然,我个人是强烈建议国家针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人员,尤其是曹教授这种头戴帽子、手握资源的大牛,建立完善的调查与追责制度。一来千金买马骨,既能刹住国内的造假风,也能鼓励那些认真做科研的人;二来,更重要的一点,也是不要让政府大把大把的科研投入都打了水漂,除了换来几篇没有任何意义的文章,什么实质的收益都没有。

知乎用户 许桐楷​​ 发表

极大的挫伤了我本就不高的科研热情。

本身我就能力有限,资源匮乏,兴趣不足,现在告诉我,还要和这么一群人在一个锅里抢饭吃,怎么赢。

当然,说曹院士抢我的饭,是我吹牛逼了,但他带出的几十上百的博士,能信得过吗?教授不会还自己做实验写文章吧?又有多少没发这么多 CNS 的 “小曹” 在心存侥幸?

知乎用户 李必达​ 发表

无论曹先生涉嫌论文数据造假,还是在被爆造假之后部分人乘机把脏水往南开身上泼,其实都反映了当前大学学术圈山头化、帮派化的现实。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上海东北某高校生化环材类专业的博士,按他的说法,大学学术圈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院士 + 校长是各大门派的掌门人,一般院士是长老,博导硕导是传功、执法弟子,博士生则是普通帮众。所以一旦掌门人出事必然是一带带出一片。曹先生在二军医近 30 年,现在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二军医的学风受到人们质疑是合理的。但是有些人偏偏把节奏向南开身上带,背后很可能也是出于帮派思维的考虑——盯着南开的人显然比二军医要多得多。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打破学术山头和学术帮派,方式是要解除学术圈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这首先就要从削弱导师对研究生的绝对权力开始。

知乎用户 RoseofVersailles​ 发表

换个角度,为啥这几年国内外爆出的造假都是生物和医学相关的?

做生物的科研,就是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不断的做实验去尝试,如果花了大把的时间,最后实验的结果是负面的,就基本上证实了最初的想法是错的,也就和发文章说再见了。重压之下,必定会有人铤而走险,而生物的数据大多数都是图片的形式展示的,所以会出现 PS。

相比生物,做材料的就不一样。按照最初的想法做实验,结果做出来的结果是负面的,没问题啊,写文章的时候就讲这个负面结果是什么机理就可以,一样可以发出去,只不过投的期刊会差一些而已,所以材料造假率就比生物低了不少。

相比材料,做 CS 的就更不一样了。我的模型效率高不高还不是取决于我拿什么数据去训练?再说模型里面的参数都是可以调的,我就针对这个应用去挑我的参数,最后数据美得不行,而且这也不能叫造假。所以 CS 几乎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造假。

相比 CS,解析晶体结构的,测量物性的就更不用造假了。我就拿一个之前人没测过的东西过来,机器测出来是啥就是啥,性质是好的还是坏的和我没关系。

再看社科。每个人都有个猜想,然后猜想就可以发表,发表完圈子里的人可以互相 diss,玩得不亦乐乎,就算你想造假,也没有数据可以用来造啊。

最后看艺术。本来就是从自己的幻想里弄出来的,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真的假的概念,倒不如说越假越好。

这样看来,做生物的也是真不容易。找不到工作,拿着最低的收入当千老,发文章发不出来只能造假,然后还被大众拿出来批判一番。想想都觉得这人生也太悲惨了点吧,当初高考成绩谁怕谁啊,就是选错了专业,结果里外不是人 = =

知乎用户 王十三 发表

作为吃瓜群众,看了业内人士一一解读之后,也不惊讶。

这事还真要怪制度,任何制度只在一定范围内有积极效果,所以现在提倡考核多元化,但至今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大家那么重视论文,有人灌水,逼得水涨船高,你不灌,你回家种地…… 这是很自然的在勾引人犯错。

(估计很多人讨厌这句话,但就是大家齐心协力逼得啊!什么本科生九篇 sci,硕士生两年十二篇 sci…… 院士也有压力啊。)

(再举个例子,我昨天早晨,七点四十做好早饭,刚坐下,接到单位一个硕士的电话,说了五六分钟,问早晨九点的会,他要八点半到;挂了电话,吃了两口饭,又接到一个电话,打完八点多了…… 我 tm,饭凉了,随便吃完收拾,又一个电话…… 我本意也是八点四十之前去会场的,结果八点之后,电话一个接一个,穿衣服都来不及…… 我 tm,后来想想,就是第一个电话太早!年轻太急躁啊……tm 急什么,法定九点上班,谁在意法定是什么?)

————
说回,科研成果的论文,发文前,约束方法只有 “道德” 自律,发文后只能按照条例惩治整改,这不是扯淡么?

须知,科研成果是很难进行实质审查的,一般就是程序、要素审查,略略进行大体上的实质内容审查。

对文章进行实质内容审查是很辛苦的,我知道法学学科,很多教授都是懒得审阅的,扔给博士、青年教师的比比皆是。把一篇八千至三万字的文章读明白,评判其中论证有没有重要缺失、断链,比重复实验少了成本约束,但已经很困难。

我们都是人,行业大佬也是人。我讨厌清北有意无意的推崇 “天才”+“不眠不休”,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工作的目的,远期是改变世界,近期不过是生活。我们要生活,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很多大佬的出版数据,已经非人了,不要说生活,不吃不喝不睡觉,才能勉强做到。

这样情况,其实我们随便一看,就明白是团队精神,有的甚至是团队来做,成果也夸张了……

但期刊考核,以法学为例,至今在评 “自发率”、“合发率”/“独著率” 之类的东西。这不是胡闹吗?

以法学为例,为什么少实证、少田野调查、少习惯法总结,这东西一耗时间、二耗人,现在不缺钱了,交通也算方便。可署名,两个以上就不算 “牛逼”,谁来给你默默奉献呢?

考核!考核!考核!

就如我们要搞世界一流大学,就有人翻着看一流大学的标准——哦~留学生啊!

这些都是一个道理。凡是规章,过于原则、过于粗略、过于僵化了,都更会容易被发现空子、钻空子。

以法学为例,很多期刊要求类似八股文,快把我烦死了,确实有利,利于编辑读,可利于读者读吗?读者又不是每一期杂志通篇阅读。文章要求四平八稳,不能专攻一点,不能一眼看到价值,这不就是耽误事吗…… 但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啊!

这种形式要求,其实比比皆是,有其合理之处,但发展的久了,漫长岁月里,我们也就学会灌水了。

灌水何意?不反人类,只是没意义的废话较多罢了…… 不仅国内,大家也都是打个样,大家学罢了。以 ssci 的法学为例,标准规范研究,一段三句话,每句一个脚注;要么就一句一个案例;要么就一段一个图表……

看起来确实高端啊……

这就是现状。

我们在工作,如此而已。

这是无解的事情,我们可以批评,但也只能微调,因为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或许有一天,我们的教授类似德国那种教席制,德高望重?呵呵,但偶尔也会有问题嘛。

————

每个学科的杂志过于多,科研人员不可能看得完,在某些程度上,也增加了 “灌水且不被发现” 的可能性,都没有研究者去读,怎么会被发现?

但这一条在世界范围内不成立,因为世界本来就很大……

但以法学而言,立足国内,其实是很容易改革的,只是我们根本没有改革的动机。比如全面电子化、互联网化,看完点个赞、点个反对…… 有些破单位也配出期刊?每三年淘汰掉一部分杂志,估计三轮就清净了。

————

最讨厌的其实不是一眼谁,而是带着牛逼的外观的水文。我估计这次曝光的这位,就类似后一种,所以至今还在理直气壮。

就法学而言,我被坑过四五次,初看惊为天人,读完觉得不懂,两三天读了数次,逐行、逐词、逐脚注的学习,最后发现他大爷的基础概念理解有误,或是某个逻辑链是断的,类似于这位院士大佬,实验是有的、结果初看也很好,但中间某一步是他妈空的、断的、假的!

浪费时间啊…… 兄台

但后来与长辈沟通,或许有时候也不怪作者,人家也是在学习、进步,或者某些时候也是不经意呢?毕竟,起码在社会科学范畴内,我们也都曾感觉自己的文章很牛逼…… 唉……

以法学为例,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杂志期刊太多了。民国年间,很多大佬的文章,放到今天,没什么新颖了,很多拗口难度,但基础概念、逻辑推导、翻译,也都还是可以学习的,不能称之为出错。相较之下,确实难过啊。

但这也算是一种 “兴旺”,社会发展不能靠个别人嘛,要先把基数搞上来,要培养足够多的善于与世界交流的学者……

其实一个学科,做得不好的时间,不应急于创新,一个领导带队,做足了基础工作,哪怕是翻译、整理,其实都是巨大的价值,远高于具有创新点的胡搞……

但…… 这种有担当的团队,其实一个学科内也就一两家吧…… 倒霉学科里,还会遇到一个孤芳自赏的……

怎么说服一个人普通,不要搞创新,去搞数据整理…… 这玩意需要制度安排,考核方式而言,清北和普通一本院校一样,本就是胡闹,这事不是清北要求八篇 A,你要求三篇 B 就可以,是要正视,其实我们独立胡搞时,一篇也搞不出来。

闲言碎语,就这样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说实话,第一次受邀,就回答自己母校校长学术造假的问题,真是一言难尽。

尽管自己不是相关专业,但好友是免疫学博士,聊过后发现,其实曹校长不必解释,造假已是不争的事实,准确的说,痕迹还挺明显。

重点回应一下,通讯作者就是文章的把关人,这是学界共识,不容争辩。

引自知乎网友

讲真,尽管学术圈鱼龙混杂你我心知肚明,但一个堂而皇之编数据的人在我的博士毕业证书上签了斗大的名字,还是会有无法抑制的生理厌恶。是寒窗苦读十余载被黑色幽默戏耍了的悲愤。

另外发生了一件很魔幻的事,讲给大家听听~就在我在朋友圈抒发了震惊感叹之后,没多久,我之前的博导就让我同学劝说我删掉朋友圈,大意是,大家都知道,都不说,你也住嘴吧~还说是为了我好云云。

然后,我没有理睬他们,讲真,发布内容绝对是正当言论,就事论事,没有一丝反动黄色~再然后,我博导做了两件哭笑不得的事情:把我踢出了师门群聊,同时把我拉进了黑名单。

其实,我特想问问他,曹校长深陷学术丑闻,您如此这般诚惶诚恐 风声鹤唳到底是什么情况???

话说我们希望南开跟着校长受嘲笑屈辱 无妄之灾吗?并不是,实话说,毕业生比在校生更希望学校蒸蒸日上,也好扬眉吐气 与有荣焉。但是,抛开校长的学术丑闻,更令人心寒齿冷的是,身边的南开师生大多选择了沉默,还要捂住我们的嘴巴。

是不是我们都不发声,丑闻就能得过且过了,正如知乎的一些回答,自罚三杯足矣?

不得不说,也许在这件事上,南开是受了牵连,甚至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方,但我深深觉得,如果南开人自己丢了应有的学术风骨,百年名校的清誉还会被人肆意践踏。毕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以上

知乎用户 小莊同学​ 发表

表示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

这个回答将会收录部分相关推特。至少未来一周内,每天持续更新。

_若对推特网友的意见感兴趣而又无法科学上网_的乎友们可以收藏此回答。谢谢关注。

以防该提问被删除,本回答同步备份:

小莊同学:「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涉嫌论文数据造假事件」相关推文收录

【Nov 22, 2019】事件经过一周的发酵,在推特上的热度逐渐冷下来。Bik 女士同时也兼顾着其他的打假工作。推特网友对此事件的普遍评价持负面态度,而中资背景的媒体则保持中立报道。目前调查结果仍未给出。本收录的时间间隔会适当放宽,待该事件有新进展再更新。再次感谢网友们的关注。

【Nov 20, 2019】感谢网友们的关注。补充声明,本回答主要是摘录推特上有关本次事件的一些观点分享给乎友们,并非学术讨论。搜索时主要通过关键词搜 “最新” 和“热门”的推文。摘录时会先过滤掉偏激或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观点,然后尽量选择一些受关注的,个人观点新颖的,具有价值的推文。

网友

@ellenda 小怪兽

提出了有关本回答的观点倾向性和缺乏学术讨论的问题。这里回复一下:

1 本回答会尽量选择不偏激的观点。不过到目前来看,推特上大部分观点对该事件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如果有大 V 愿意为其背书,肯定也会贴出来。

2 本人并非方舟子的粉丝。本回答亦非赞同其观点。方舟子陈述的内容本人并无证实,读者需要自行判断其真实性。

———————————————Nov 22, 2019 Updated———————————————

———————————————Nov 20, 2019 Updated———————————————

———————————————Nov 19, 2019 Updated———————————————

———————————————Nov 18, 2019 Updated———————————————

———————————————Nov 17, 2019 Updated———————————————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亲身经历,国内的肿瘤免疫学研究、治疗是个大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母亲因为肺腺癌去世。2013 年,我怀着满心希望,问询了自己在上海的博士老板(某国内著名生物网站老板),希望可以参加一些国内的实验组,寻找活的希望。可惜没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肿瘤免疫学研究、治疗浪费了不少国家经费、浪费了不少患者血汗钱、救命钱。

而某些国内顶级专家的研究成果,很难直接转化到临床;相关领域的最新救命药物,来自国外。应该认识到,在肿瘤研究方面,因为某些人的 “利欲熏心” 研究,浪费了科研经费、浪费了宝贵时间。

最后,只恨自己没有能力,没法让母亲享受最好的治疗方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关心他主编的书还能不能看

知乎用户 雷克赛德 发表

作者们已经开始在 Pubpeer 上回应质疑了,回应的大致格式是” 啊这个 western blot 我们搞错了,正确的图应该是这张”。

发过两三篇稍微好些的文章的学生都知道,几十篇文章都出现图表用错的可能性是多少,更不要说 Science 级别的文章。这么多篇文章各种花式出错(大部分的错误还都是 “不小心” 用错图,呵呵),而且还都完美的躲过了投稿前数据的核对,审稿过程编辑和审稿人的眼,文章接收前作者对文章终稿的核对。即使作者没有造假,如此马虎的学者也应该被严肃调查,已经发的文章也不应该再被轻易取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同学刚去参加了生医大会就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尴尬

知乎用户 破了相的猪 发表

强烈建议立刻引进比克女士查图软件,来个中国论文大筛查。本科毕业论文全写某实验不成立研究,用人海战术从数据根子上正本清源。

教育部和学科大佬,有这个壮士断腕的勇气吗?

请理科生们扪心自问,如果知网把文章附图来个大筛查,有多少人能笑对检验?

这个洋女人只是代行知网职责罢了。至于论文数据,那更是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不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和评论中 “论文附图不重要” 论有什么内在关联。

本人文科小白,发了华南师大学报自科版地理类文章,理科文章发表流程走了一遍,自认还有点切身体会。

现在的查重仅是 “形式检验”,“科学检验” 只能交给产业转化。

韩春雨的研究让基因编辑大市场空欢喜,本质上就是来自产业驱动的 “科学检验” 让李鬼现形,论文发表前同行评议专家外审只 “议” 不“验”,那些专家对重大科学议题的不严谨是不是比韩春雨造假更可怕?

不知有多少论文是因为 “不慎” 而不是因为科研人员没市场头脑而夹在 SCI 发表和产业转化之间,以上都是我的“无端联想”,文科小白,一段胡言乱语。

抽空看了其它回答,觉着出不了理想结果又想毕业是学生修图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觉得应该允许学生写 “不成功” 论文,证明在何种条件下“此路不通”,倒逼大牛反思研究方向。

科研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枯的不止是自己的心血,更多的是别人证明此路不通。逼着学生说通,真的有违科学精神,这个我认为真的不好。

接受了严格科学训练的学生在唯真唯实的价值观下干任何事业,我觉得都会无往不利。

科研的此路不通是将来某路可通的前提,从这点来说,证明不通比证明可通更伟大。

文科博士一枚,对此深表赞同。这几年除了韩春雨外,还有多少理科科研人员做过类似勾当?

以后是不是建个匿名学术不端公开举报系统,

管理部门就举报内容委任匿名不少于三家的第三方科研机构就举报内容进行重复验证,

查实后褫夺被举报人教职并广告天下,

奖励举报人不少于举报项目资金百分之五的奖励,

给匿名验证机构不少于举报项目资金百分之十的奖励并日后优先发包有关举报项目领域的科研项目,优先考虑倾斜硕博招生指标。

以上现金奖励从被举报人所在单位的下一年科研资金中扣除并给该单位分管领导行政记过,情节严重则处分无上限,缩减下一年度该单位硕博招生计划,在知网上对被举报项目所有参与人标记学术不端历史标签,令大家审慎引用其学术成果。

允许被举报人所在单位向被举报人追偿。

刑法增加学术欺诈罪,由国家公诉。

给毕业后从行业滚蛋的硕博一个发财机会,让行业里鱼目混珠的混不下去,为国家挽回更大损失。

不知这个回答能活多久

自已投过国内的自科类核心期刊,查重环节是不包括图片的,建议国家买下这个图片查重系统把知网里的论文附图过一遍,过之前给三个月秘密撤稿期,自觉撤稿不通报研究者所在单位也不惩处。够给面子了吧?逾期查出,科研人员将负刑事责任。

理科不比文科高尚,至少我们要应付查重,洋刊物只评议不查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哎,一言难尽啊……

按辈分来,也算是我的祖师爷了。我现在博士导师和我科研男神都是曹院士的弟子。所以说摊子大了,很多事情就无法在你的掌控范围内了,但是你却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的导师是我读研读博以来遇到的最棒的一个人,身为他的学生真是我八辈子积来的福分。前几天导师从美国回来,给我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他诚恳的说他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科研的热忱都是从他的导师曹院士身上学来的。所以这个新闻刚爆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相信我的导师应该也很诧异……

这事曹院士肯定脱不了干系,文章结果在那摆着。曹院士本身的优秀也无法否定,只能说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令人堪忧,科研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以及一次又一次失败。一个不错的研究需要耗上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的努力。那些造假的人,不但不尊重科研本身,更不尊重那些还在热爱着这份事业且不断默默努力的千万科研者们…

我们科研是为了什么?我一个快 30 的人,每个月拿着国家给的 1350 元低保,买不起化妆品,买不起包包,买不起名牌服装,看着身边的朋友们全部步入生活正轨,我们图什么…… 算了…… 不说了 打字还挺累人。

至少,这也是给那些正在 p 图的人敲响了警钟。

知乎用户 吵闹村​ 发表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知乎用户 哈哈嗝 发表

在我看来这有可能是真的,而且绝对不是个例。

说起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爆出的美国哈佛大学心脏病专家皮耶罗 · 安维萨涉嫌论文造假的惊天丑闻。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丑闻,有意思到哪了呢?从 2001 年到 2018 年的整整 17 年间居然只有极少数的几个机构对其提出质疑,且在论文已经遭到质疑的情况下,全世界各大研究机构扔在研究着这栋空中楼阁。我不相信这些研究人员没有怀疑过论文的真实性,甚至他们很可能心里对这一切清楚得很,但是工作要紧、生活要紧、研究经费真香。

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各位: 虽然媒体一再强调科学家的贡献与伟大,但是不要忘了科研到底只是工作科研人员到底是人,大家伙都只是为了吃饭罢了,高贵和伟大只是忽悠人的东西罢了。

知乎用户 急诊狼人​ 发表

我感觉即便坐实,这种造假也比花九千多万买了十万例病例写了个不痛不痒文章,发了个高分的院士好,你感觉呢?

至少人家没花国家的钱,造了个文章!!!

知乎用户 Field T​​ 发表

看了爆出来的数据,觉得没法洗了,肯定要凉。科研数据就是这样,成也 data 败也 data。(山中申弥没有辞职,是深刻道歉,感谢评论指错)。

有很多人说曹院士大概无暇顾及每一个细节,都是下边人在作怪。那要我说,你如果无暇顾及就不去用自己的 big name 去冒这个险。名气再大你也是个科学家,你的文章就是你的科研产出,是科学家就该要为自己的科研结果负责。老板再大数据是不是 make sense 心里怎么着都得有点数。不然就别挂通讯。通讯是什么意思,就是文章有问题的联系人。所以现在有问题了,锅肯定甩不掉。

这个事情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术圈的层级制度的问题。下面这些真正一线的人上面总有人顶着,自己也没什么责任感,钱给的够够的,只要给 data 挂大老板就有大文章。国内一个院士下边团队太过于庞大,都是为了更足的经费和更大的文章。队伍一大鱼龙混杂,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大多数人总会对这些大佬有一种幻想,忘记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头顶上带那么多头衔的时候,要么脖子够硬,要么有虚衔顾及不到。像曹院士,就是没顾及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科学家。

所以啊,我就一直觉得,科研资源还是要回到一线,科学家头衔一多起来,一旦开始走向仕途,就应该脱离一线,权力下放。老科学家长处在资历阅历和经验,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一线科研的驱动力,一线科研需要的是想象力是创造力是敢于试错。资历和权威永远是科研的限制因素。该放放,想走仕途就专心干你的校长,想有更高的科研追求就踏踏实实专心一线科研,多看看自己发出来的数据。整这事儿校长也干不下去了科研也没法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人说这是什么国外势力栽赃我国科研的,我觉得是阴谋论看多了。科研的意义就在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用数据说话,数据摆在那解释不清就是造假。不是想栽赃就能栽赃的。

知乎用户 多塔大魔王 发表

人民会堂,感慨激昂。

咱搞科研,不能为钱。

编造数据,无需多虑。

区区论文,下笔如神。

受到质疑,公关不急。

日理万机,刚下飞机。

感谢监督,深表歉意。

明星轶事,出轨再次。

舆论注意,转移第一。

有了瓜吃,不了了之。


昨天写下这个答案,今天就有出轨了,快夸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这个不再做生物的人说句大实话:据我所知这在贵圈再常见不过吧,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结果怎么来的,有良心的只是挑一挑让结果更好看,结论还是那个结论,更过分的还能做完再分组你信不信?你说不挑啊?reviewer 就说,那个 xxx 文章结果怎么这么好,你这个在显著的边缘不行啊。

究其原因,我觉得根本是这个领域没有另外一套除了阳性结果以外用来评估科研人员 performance 的有效方法。生物这个领域,实验依赖外界的东西太多了,做不出来太常见了,大家应该有这样一个预期:做不出来才是常态。一堆真实的阴性结果,总比假的阳性结果要好对吧?什么时候一个博士生做了五年都是阴性结果也可以毕业,并且有其他办法可以衡量他的科研能力呢?

知乎用户 瓜子 J 发表

老板今天来实验室,第一句就是

你们的原始数据都保存好了吧?

我们点点头说都保存好了

虽然我们实验室没有很高分的文章

但从来没有造假的心

虽然我的实验做不出差异

我也不会强行修图出假结果

知乎用户 月球萌新 发表

本科毕设也不敢这么编啊。。。。。。真想看看那篇优秀的硕士毕业论文,居然可以直接给博士学位

上述只是稍微吐槽一下大佬年轻时候的文章,气功热毕竟是时代错误,但这数据着实有点好看。。。延年益寿啊

希望被查的论文是课题组底下人偷偷 ps 的,不要再翻车了,我还没硕士毕业呢,害怕啊

知乎用户 一次上岸​​ 发表

不用大惊小怪,曹院士估计也觉得自己很冤,明明很多人都这样做,怎么就我被拉出来了。

亲眼见过一位科研工作者先出结论,再根据结论去做实验,把数据优化到自己想要的就完事了,吾欲其几何,其必如此!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科研之至高境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校友来说几个有意思的事:

  1. 从出事到现在,理科这边静悄悄的,没有人发朋友圈,群里也没人讨论(是噤若寒蝉,还是心知肚明装糊涂?)。
  2. 非理工科的倒是看到几个出来发朋友圈和群里讨论的,有几个发朋友圈的说得都很隐晦,其中还有几个破口大骂方舟子的,看了下专业,有经济的、计算机的。

总结一下就是,真正能看懂的都避而不谈,其实大家心里都门儿清,造假的图就在网上挂着呢。反而倒是一些外行看不懂论文,来龙去脉搞不清的在评论,黑也黑不到点上,洗也洗不到点上。什么等待调查结果,不要一棒子打死,或者攻击方舟子,都挺搞笑的。

最后就是有一点点心塞吧,不懂理工科,看不懂论文,甚至连来龙去脉都不愿意了解一下,上来就破口大骂,真的辣眼睛。

知乎用户 天空之城的树屋 发表

大一新生,看到这个事情,先是 “不会是假的吧”,然后是,卧槽?

现在就一个要求,虽然这件事和南开关系不很大,但学校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要让我在本科四年为了这种事情担惊受怕。

突然想想,学数学还挺好的,虽然掉头发,但是基本上对了就是对了,错了也没得反驳,还真的有点无所畏惧的感觉。(滑稽)

…………… 分割线……………

这件事一开始是在一个游戏群里看到的,然后我转发到院群里去了。

链接…

(我学籍没了)

诸位别担心,我好着呢。

反正事件过于魔幻,我只能吃瓜了。

最近学着做鬼畜,别告诉我我的处女作是鬼畜自家校长。

知乎用户 lmn3951 发表

校长不清楚。
至少这个问题下,我看到南开学生得真诚,完全配得上学校和学生得名誉。

确实看到了百年名校得坚守。

祝福你们来成为民族栋梁。

知乎用户 Zazzz 发表

昨天,我给我一个南开的朋友转发了那条关于曹雪涛院士论文数据造假的新闻报道

紧接着,他打电话给我。以 “大家都在伪造数据”(所以他伪造数据是合理的)“这只是 18 篇论文而已”(他发过几百篇,所以是无关紧要的)“这个数据真正实验做出来要好几年”(他只是为了早点研究出来药为大家造福)“他开完会就被爆出来是被别人搞了”“数据是他手底下学生做的,他只是审查不严而已” 并不断的想向我说明,他们校长是被别人看不惯,被别人刻意的搞了

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来反驳他们校长论文造假

其次,我想说

您作为一个以后想出国搞科研的同学 仅仅因为 “他是你们南开的校长”“为了南开做了好多贡献”“你是其中的受益者” 就变得三观如此扭曲

中国学术界早晚要完

知乎用户 Samusa11 发表

曹雪涛团队有人在推上辱骂质疑者,貌似急得跳脚了。

————

更新下消息!洗地的也别洗了。

目前已经有一篇 15 年的撤稿了,这篇造假算是实锤了。

接下来撤稿的应该还会更多,我们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内分泌邹显彤医生​​ 发表

事情没弄清楚之前我不想做评论

等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我再说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邢不上大夫,假不打院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放一个 pubpeer 的链接,也就是这 46 篇论文被爆出来的地方,下面是所有关于曹院士可能有问题的文章:

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然后截至目前在 pubpeer 上共有 46 篇论文被提出疑问,有小伙伴整理了一份名单;

Mustela:2019 年 11 月 18 日 Elisabeth M Bik 质疑曹雪涛论文图片复用等不端行为的更新记录

关于质疑的回复正在进行,但是对于外行吃瓜人士,能看懂最多的就是图片(内容真的看不懂,感觉目前质疑的内容最多的就是图片造假;

  1. 但是首先要明白,有质疑不一定等于造假,回复不一定等于没有造假,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实验的可重复性,要由领域内的人士做出判决;可以质疑,但不等于盲目批判;一切以实验效果为准;
  2. 特别要强调的是目前别发现有问题的是 40 多篇论文,有的人拿着一个或者几个回复的截图说这 40 多篇论文没有问题,请问是在搞笑吗?水军洗地换个娱乐话题呗?
  3. 真正的结果需要是这 40 多篇论文全部调查清楚,由独立调查团队重复实验,看结果是否吻合;正如曹院士的回复所说,“对实验的可重复性有信心”,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应该等最终的结果出来,不是动不动就扣个帽子。
  4. 但是多个‘单图’中的内容重复率很高,这个绝对是不正常的;关于这一点如果不能有合理的解释的话,ps 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希望严肃处理;
  5. 有的图片可能本身就是一张图的多次处理,这种情况可能也可能存在,但是由于不懂相关知识,我(以及大部分吃过群众)也无法做出判断;
  6. 关于曹院士的第一篇气功论文,是一个很有污点的问题,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关联,但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要放在这 46 篇论文上,以及后续的追责是否公开公正;

这个事情的内容只限于曹院士以及他的团队的部分成员是否涉及论文造假,并不涉及南开大学整体;

国内的科研环境不乐观,如果院士团队都有这样的行为,对于整个环境的信心是一个打击,劣币驱逐良币;

  1. 希望能持续跟进处理,无论处理结果如何,都要公开;(虽然从相关事件来看几乎不可能;
  2. 我还希望的是能不能继续跟进一下上几次的论文被曝抄袭的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下去,指标不治本,只是媒体用来吸流量,公众用来表达愤怒的一次热点事件的机会罢了;
  3. 作为一名正在走向科研的普通人来看,目前的科研环境并不乐观;无论是从整体培养的制度,还是科研的成果来看,国内与国外整体的差距还有一段距离;承认差距,奋起直追(但不是造假式的直追,是踏踏实实的实验)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最后放一个 “知识分子” 的回答,文章最后有关于这 46 篇文章可能有的问题的说明;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知乎用户 地主杰 发表

想就气功那个事情说几句话

观点本身就是观点而已,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科学实验有

放在这件事儿上,就是在那个时代,你对气功有什么看法,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其实并没什么关系

但你做了科学实验来支持气功,那就有问题了,毕竟实验反映的是客观事实

那就要问了,图表里那么明显的显著性是怎么做到的?重复性如何?实验设计有没有问题?

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句 “时代局限性” 可以洗得干净的

知乎用户 知李 发表

看到这些新闻我气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广州限定版),手脚冰凉,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好了?中国科研到底要怎么活着你们才满意,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国际社会到处充斥着对中国的污蔑和侮辱,中国科研何时才能真正的站起来?桥都麻袋,PS 论文有什么错吗? 呐,告诉我啊。搜噶,你们已经不喜欢了啊… 真是冷酷的人呢, 果咩纳塞, 让你看到不愉快的东西了。像我这样的人,果然消失就好了呢。也许只有在环球时报的世界里,才有真正的美好存在的吧,呐?


最新研究已经有 60 + 篇造假论文了,估计数量还在持续上升中。

知乎用户 fishfish 发表

个人认为,有几篇可以回应,之后完全 clear,有一些明显有人为痕迹,难以自圆其说。

这只是图像,是人眼可以识别的问题,还有实验过程中如果人为取材,或者伪造数据画出 bar graph,在论文中是显示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所以科研人员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毁掉整个科研界。我们试想,如果科研界的大佬都象心脏干细胞那位一样造假,需要几十年以后才能为人所知,既花费了大量金钱,又浪费了大量时间,这和文革对科研界造成的后果一样可怕。

还有,这只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找到 copy and paste,以前还有发现几年前发表文章的 actin 或者流式细胞结果同新发表文章的相同,这样更难发现。

中国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也许大部分人看来,Dr. Cao 没有什么损伤,但是损伤的是整个中国科研界的信誉,国外知名杂志审稿和接受时都要考虑中国的结果是否真实。我认为该事件对中国科研界的影响是很大也很坏的。希望中国能象国外一样,发现造假严惩 PI,禁止其在该领域继续获得名利,这样才能制止类似的事件发生。美国还可以起诉造假者,如果证明造假为真,NIH 退还的 funding 会有相当比例奖励给举报人。

还有关于通讯作者,国外 RCR training 时明确指出,通讯作者对发表文章负完全责任,you get the credit, you have the responsibility。所以,说通讯作者不知情应该免责是行不通的,参见肯塔基大学事件,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博士毕业后在实验室待了 7-8 年,多篇问题文章都有他的名字,最后 lay off,老板丢工作,这是国外的后果。

知乎用户 Alex Cui​​ 发表

学术圈造假不少,但想不到这个级别的人有这么严重的造假行为,刷新三观!即使现在曹的声明甩锅给实验室的学生(研究员),但是这种集体性造假,想必是有实验室传统的。

来看看曹雪涛的履历:

曹雪涛,男,1964 年 7 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

1981 年曹雪涛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医学学士、博士学位。1990 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教授、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0 年至 2004 年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4 年至 2010 年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 年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 年至 2015 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5 年至 2017 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7 年担任南开大学校长。2019 年担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2019 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内学术圈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一旦有了官职,头衔接踵而至,实则早已告别学术圈。在二军大从免疫学所长到二军大副校长的飞跃,再到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过程,曹只有 40 岁,真可谓年少成名了。

这期间,曹有没有学术造假有待进一步考证。二军大在上海,所以他的实验室之一可能也保留在这里,所以他回复说要回上海实验室。如果论文源头就是这个实验室的话,那只能说呵呵了,这是从源头就开始造假了。

这些被疑造假的论文发表时间从 2003 年一直延续到 2018 年,绝大部分在曹雪涛供职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期间发表。文章多见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还有文章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 - 免疫学》,另有一篇论文 2014 年被《科学》杂志收录。-《中国新闻周刊》

知乎用户 Tfifthe​ 发表

知乎用户 Batman 发表

这有啥好奇怪的?我敢说你把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的论文拿出仔细审一审,做假的比例肯定吓死你。

中国的科技水平到底有多高?

我在这边文章里就说了,中国从来就没有科研传统,现代的科研也不过是个名利的垫脚石而已。既然最终目的是为了名利而不是发现,那么从业者当然要选择用最小代价得到最多名利的路。曹靠着造假当了院士,造假的回报和风险比例如何,不是很清楚吗?不造假老老实实做实验的不是傻瓜?

中国的科研没有希望,我几年前就说过了,一件又一件的丑闻,不过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已。大量欧美训练的科学家海归,让中国科研在面子上好像还过的去,这些人在造假上还稍微自重一点,但是大量无意义灌水也毫不示弱。至于土生土长的 “科学家” 们有多么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曹院士让你都见识到了。

知乎用户 PurpleCandle 发表

说实话,很多国内的院士的水平,呵呵呵呵呵。

我就有朋友的父亲评上院士的,碰巧他和我还是一个领域的,实际上他那个水平呵呵呵呵呵呵。反正我知道评院士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奔走打点关系和送礼。别意外,这在中国学术圈是基本操作。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大环境对于科研就没有清醒的认识。虽然我经常劝退博士生,但想做科研的,还是到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去。不肯同流合污的话,国内的大环境只会把你逼疯。

知乎用户 五月炼钢​ 发表

把 pubpeer 上搜索 xuetao cao 的相关记录有 54 条,我没有一一查阅,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被质疑图片的不当复制。其中有一篇是读者并未质疑数据,只是对数据分析出的结论有一些看法。

这 54 篇文章中有 6 篇标注了 “Author response” 即作者回应,4 篇标注了 “ERRATUM” 即勘误,1 篇标注了 “RETRACTED” 即撤稿。

我主要汇总那 6 篇有原作者回应的帖子,给大家呈现 Bik 的质疑和作者的解释。

第一篇

MicroRNA in vivo precipitation identifies miR-151-3p as a computational unpredictable miRNA to target Stat3 and inhibits innate IL-6 production,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 ,Xiang Liu , Xiaoping Su , Sheng Xu , Huamin Wang , Dan Han , Jiangxue Li , Mingyan Huang , Xuetao Cao

Elisabeth M Bik

Figure 5. Several panel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appear to look unexpectedly similar to each other. Exposure times might be slightly different, but bands appear to have a different shape and spacing. Shown with colored boxes.
图 5。不同处理组的条带看上去很相似。曝光时间可能有些不同,但条带的形状和间距好像不太一样。相似条带用同样颜色的方框表明。

Xiang Liu

Hi, Elisabeth M Bik Thanks for pointing out the error! We have checked raw data of related figure carefully and discussed with group members. These errors due to editing related westernblot raw data are shown below.
BIk 你好,谢谢您指出这些错误。我们仔细地检查了相关图片的原始数据并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这些错误在编辑这些免疫印迹原始数据时出现的。如下所示。
1…… 2…… 3……(解释了一大堆,大概意思是蓝框和红框那里是不小心把 d 图的放到了 a 图上,给出了 a 图的修正版;b 和 c 图也是一个意思,“unconsciously”,别问,问就是不小心,无心之过。然后给出了最终更正版的图 5.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these mistakes and thanks again for raising this concern. We have contacted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Cell.Mol.Immunol. for correction and the corrected data will be published soon.
我们真诚地为这些错误道歉,再次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已经联系了 Cell.Mol.Immunol 的编辑部做了更正并与稍后公布。

原始地址: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38007F0D9BE81295CC03584CF6D47

第二篇

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 Src and atypical PKC{zeta},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1),Mingjin Yang, Chen Wang , Xuhui Zhu author has email , Songqing Tang, Liyun Shi, Xuetao Cao , Taoyong Chen

Bik

Figures 4 and 5.
· Shown in red: One of the b-actin panels in Figure 4C looks unexpectedly similar to a b-actin panel in Figure 5A
· Shown in blue: One of the MyD88 panels in Figure 4A shows bands that appear to have the same shape as bands in a TLR9 panel in Figure 5A
看图 4A、4C 和 5A,用红框和蓝框标出的条带形状相似。

Close up of the red panels: The exposure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these images are not identical, but there are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in the shapes of the bands.
放大两组红框,图片曝光不一样,条带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有很多相似点

Close up of the blue panels: The exposure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these images are not identical, but there are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in the shapes of the bands.
两组蓝框中的条带也相似。

Taoyong Chen

Dear Dr. Elisabeth M Bik:
Thanks for the query for the unexpecte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ls in Fig. 4A, Fig. 4C and Fig. 5A in our article (PMID: 21911421). 感谢您对我们这篇文章中不同组图中条带异常相似的疑问。
In response to this query, we carefully checked the original data and could now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images. 为了回答您的疑问,我们仔细检查了原始数据,可以为您解释不同图像为何如此相似。

The above image demonstrates the raw data for Fig. 4C versus Fig. 5A for β-actin. The images in red rectangle were finally selected for presentation.
上图是 4C 和 5A 的原始数据,红框中的图最终用来做展示。

The above image demonstrates the raw data for Fig. 4A (for MyD88) versus Fig. 5A (for TLR9). The images in red rectangle were finally selected for presentation.
上图是 4A 和 5A 的原始数据,红框中的图最终用来做展示。
Based on the above illustrations, it is clear that the results data in Fig. 4A, Fig. 4C and Fig. 5A a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gels and films, although they accidentally look alike.
基于以上的图解,毫无疑问 4A、4C 和 5A 结果确实为不同组,只是恰巧看上去相似罢了。
Hope these explanations could answer the query.
希望我的解释能解答您的疑惑。

Bik

Thank you so much for providing the original films and taking away any concerns.

Cattleya Bicalhoi

The original films of Fig.4C and Fig.5A seem to be the same one with different cropping.

原始地址: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A4880BFC485A680B1F0A50D4000E34

第三篇

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 - 4 Comments,Shuxun Liu , Lin Yi , Ma Ling , Jinxia Jiang , Lijun Song , Juan Liu , Xuetao Cao

Bik

Figure 3D, righthand panels.
The Medium/Medium panel appears to look similar to the CH/Medium panel. Shown with red boxes. Could the authors please check?
Medium/Medium 组和 CH/Medium 的图看起来很像。用红框标注了。请作者核查一下。

Shuxun Liu

Hi, Elisabeth M Bik
Thanks for pointing the error! 非常感谢指出错误!
The errors due to editing the results are shown below. When we were preparing the results in the medium panel of Figure 3D, we repeatedly copied the data of the Medium group as the CH group, mistakenly copied the data of the CH group as the AdCtrl group, and the data of the AdCtrl group was omitted. And, the percentage in the Medium group was also wrong. We have communicated with the editor of Cell. Mol. Immunol. for correction, and the corrected data will be published soon.
错误是在编辑图片是产生的。当我们在排布图 3D 中 Medium 那行的结果时,错误的将 Medium 组的数据复制到了 CH 组,将 CH 组的数据复制到了 AdCtrl 组,而 AdCtrl 组的数据遗漏了。还有,Medium 组的百分数是错了。我们与 Cell. Mol. Immunol. 的编辑取得了联系进行更正,更正数据将于近期公布。

Liu 又回复了一次。

Hi, Elisabeth M Bik
Thank you for raising this concern, which we have looked into very carefully and discussed. Although we have all the original data and they fully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we regret that we accidentally used the data from the CH group to represent the AdCtrl group while omitting the actual data of the AdCtrl group when we processed and assembled the flow cytometry data for this figure (figure 3D). Specifically, identical image file (figure 3D, Medium group) was used twice by accident at the time. Also, the percentage in the Medium group was mistakenly labeled. We have revisited all the raw data of these experiments. The corrected figure 3D and related raw data are attached below.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this unintentional error made before manuscript submission but we failed to catch at the submission and subsequent review and publication steps. We stand by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conclusions made in the paper. We have contacted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Cell. Mol. Immunol. and already approved for the correction, and the corrected data will be published very soon.
谢谢您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仔细看了一下并做了讨论。虽然我们有全部的原始数据并且能完全支撑我们这篇文章的结论,我们还是很抱歉我们在处理和排版图 3D 的流式细胞图时无意的用 CH 组的数据代替了 AdCtrl 的数据,同时遗漏了 AdCtrl 组的实际数据。同样的图片(图 3D,Medium 组)在当时被误用了两次。Medium 组的百分数也标注错误。我们已经重新检查了这些实验的所有原始数据。更正过的组图和其原始数据如下面附件所示。虽然我们在投稿前无意中犯了错误,但在投稿以及随后的审核和发表步骤中没有及时发现,我们真诚地为此道歉。我们坚持实验的质量和论文的结论。我们已经联系了 Cell. Mol. Immunol. 的编辑部。并已批准更正,更正后的数据将很快公布。
Sincerely,
Shuxun Liu

Bik

Thank you for this explanation, and for correcting this error. Much appreciated. 感谢您的解释和更正错误。再次感谢。

原文链接: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7B8AF46A8B42CC47492CADBE7D040E

第四篇

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13) ,Li Lin, Jin Hou , Feng Ma , Pin Wang , Xingguang Liu , Nan Li , Jianli Wang , Qingqing Wang , Xuetao Cao

Bik

Figure 1A shows microarray images of several miRNAs. Unexpectedly, some of these images look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 Shown in red: In the Ctrl (Cy3) row, miR-351 and miR-322 look very similar
· Shown in blue: In the Ctrl (Cy3) row,miR-145 and miR-143 look very similar
· Shown in orange: The Ctrl (Cy3) and VSV (Cy5) miR-16 panels look very similar
Could the authors please check?

![](data:image/svg+xml;utf8,)

Li Lin

Dr. Elisabeth M Bik,
Thank you for the comments.
Figure 1A showed the microarray analysis of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mouse primar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infected with VSV (labeled with Cy5) or not (labeled with Cy3). Actually, these results were captured from the heatmap results of microarray raw data (see below, heatmap of the individual microRNA above and the layout of probes below). When the spots were captured from low-resolution heatmap (PDF format) and then past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figure (TIFF format), these spots would be obscuring and have similar appearance. Secondly, when the captured spo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RGB model P.S. file, there will be color aberrations of spots. 这部分内容不是很熟悉,大概意思是数据没问题,我们有原始数据,只是刚经过了放大(原图比较小)和格式转换之后(两次转换),那些点会比较模糊,产生色差,导致看起来比较相似。
Original heatmap results of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 microarray are showed below:

The probe layout of microRNA microarray is showed below, which correspondes to the spots in the heatmap above.
Additionally, the original raw data of this microRNA microarray profiling had been submitted to ArrayExpress public database for microarray experiments, with accession number (E-MEXP-2110) in the year 2009, which has been depicted i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raw data could be easily obtained in the website following the link address: https://www.ebi.ac.uk/arrayexpress/experiments/E-MEXP-2110/
这段是说原始数据 2009 年就提交到了一个公共数据库,为了强调数据的可信度。
We do hope these explanations will solve this puzzle.

Bik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is explanation! This is very helpful.

原始地址: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391C4750E86884E79CCFDDBA970DED

第五篇

CaMKII promotes TL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directly binding and activating TAK1 and IRF3 in macrophages,Blood (2008),Xingguang Liu , Ming Yao , Nan Li , Chunmei Wang , Yuanyuan Zheng , Xuetao Cao

这就是曹雪涛亲自回复的那篇,但并没有就 Bik 的质疑给出直接回答。

Bik

Figure 1A. The “unstimulated” and “LPS” panels in the BAPTA-AM row appear to look unexpectedly similar. Shown with red boxes. Could the authors please check?
图 1A 中 BAPTA-AM 那一列的 unstimulated 和 LPS 组看上去很像。已用红框标注了。请作者核查一下。

Hoya Camphorifolia 回复 Bik

“Figure 1A. The"unstimulated"and"LPS"panels in the BAPTA-AM row appear to look unexpectedly similar.”
If I understand the caption correctly, the cells are the same in each row of Fig 1A, and their fluorescence is recorded without and then with the presence of LPS. And the cell field in the 3rd row are also exposed to 6 μM BAPTA-AM, shielding them from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LPS. Is it possible that in this case, the level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panels is within the range of what could be expected?
如果我理解对了,图 1A 中每一行中的细胞都是相同的,在有和没有 LPS 的情况下分别记录荧光强度。第三行中细胞都暴露在同浓度的 BAPTA 之中,屏蔽了 LPS 的刺激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相似程度是否在于其预期程度之内?

Elisabeth M Bik

Thanks for the explanation, Hoya!
Hoya 感谢解答!。

Xuetao Cao

Dear Dr. 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 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 (still ongoing) 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 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就不翻译了,大家在别处应该看过了(其实是懒)

Clarias Submarginatus 回复的 Bik

The cells from each row are the same cells under different exposure. They should be the same. Please be more careful when you are questioning.
同一行的细胞是不同曝光下同样的细胞。他们应该是一样的。在提问时须仔细点。

第六篇:

Circular RNA circMTO1 acts as the sponge of microRNA-9 to su…

这篇没涉及到图片问题,只是就不理解或者没读懂的地方做请教。有兴趣自己看下。

知乎用户 fusion 发表

外还有一种声音会觉得大老板可能连文章都没看过,就挂个名。我承认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但不能因为常见就理所当然。挂了名,当了通讯,自然得为文章背书,承担风险。


中国的学术造假,向来都是评前严格评后宽

说白了就还是短期的商人利益模式,评前把你搞下去就可以自己上去~

你都评上了,再把你搞下去,又不能增选。

大家都为了利益而奋斗,至于为什么很少评后搞,一来学术论文其实经不起仔细审查的,不好说造假,就我看的论文而言,模糊、诱导和偷梁换柱比比皆是,很多说小了可以说是复杂体系下的疏忽以及局限性,说大了就是学术不端,很难界定本应考虑得到的这一概念。二来吃力不讨好,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说不定还会被反搞。

参考武汉大学李红良,大千人实名举报,好几年过去了,武大处理了没?嗯,处理了,千人被赶走了~

知乎用户 依然范德彪 发表

笹井芳树的学生造假,通讯挂了他的名字,笹井芳树知道了之后做了件什么事情呢?找了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于这事一个业内人士有几句话要说

1. 结果真的有问题,比如这张流式图,无论是什么目的,这个没法洗;

2. 跟南开没关系,因为刚去南开,两年内出成果可能性很低,即使有作假也是前期做的;

3. 甚至跟协和都没关系,曹雪老板在好几个高校都有实验室,有各自小老板在管理,可以看成比较独立的单位,当然之间会有一些交流,出问题的主要是浙大和二军医的;

4. 这事曹老板脱不了干系,但是我个人倾向他不知情,因为他这个层次不缺这几篇文章镀金了,他不会冒这个险,但是他的学生和手下小老板缺;

5. 曹老板很忙,有行政职务有好几个实验室,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看,这是每个搞行政的老板必须面临的问题;

6. 无论什么原因,曹老板主责(因为他是通讯作者)。

7. 他的毕业论文,虽然联系了气功,但是做的实验还是很好的,放在现在一些学校还可以拿出来作为硕士毕业论文,可以想象当时有多先进。(我解释一下这条,我是说他用的实验技术,把气功换成添加某药物,做这么一整套实验,还可以作为某些学校的硕士毕业论文。虽然对于气功这事现在看起来是挺扯的。)

8. 好多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自己跟自己做的结果有时候都很大出入。而且移植瘤小鼠这种,剔除极端样品之后加上老鼠数量不足够大,挺容易出现统计学趋势。加上很多人都会做多组实验选择一个利于自己文章的实验结果,这也是目前尚未判为是否学术作假的一个点。所以他毕业论文结果怎么来的,不评论。

知乎用户 翔宇​ 发表

将近三十年前,我国免疫学领域展现的三颗学术新星其中之一就是曹雪涛教授。

不发表看法,还是期待调查结果。

知乎用户 月半弯 发表

其实我看来倒觉得南开有点无妄之灾的感觉,本来想着百年校庆要来了,然后龚校任期满了,来个新校长加上百年怎么着也可以从中央多拿点经费,让政策也稍微照顾下我们。

然后刚来一两年出了这事,而且那些论文都不是在南开发的,二军医,协和,反而撤的干干净净事不关己,难道最应该彻查的不是它们吗?其实撇开这事曹校的一些政策确实不错,只是可惜估计要停了。

就算没有曹校也会有王校、李校之类的大牛来当校长,本来好好的一个借势成了这样,南开这波确实挺惨的。

但是一方面南开确实是借了曹校来宣传,急于撤身怕是不成,看后续怎么处理吧。

其实整件事情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有些人跑到社交平台说自己作为南开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了,南开要自绝社会了,啧啧,你以为你是独善其身?还是你为了大义?拜托,假如你真是我开的学生,你觉得你身上的烙印是你没事就跑去骂骂母校然后在一众人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奉承中就能去掉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你以为你是识大体?

想要个好名声你就不能先等等再骂吗?急于转投吃相也别这么难看啊,何况你转投到哪儿去了,时代都变了。

我觉得首先肯定是要彻查这事的,神一样的人结果现在被爆这种事,然后二军医,协和等等署名论文发表单位的,总不能这样抽出去吧。南开在任,当然也是要彻查的,事实上国内高校这方面都要查吧,毕竟这样一个类似于传奇的人物,如果被爆属实,很多都逃脱不了责任吧。

然后网上那些我开学生,建议理性分析后不要再回复别人,因为有些人就是带节奏厉害,很容易让你怒火中烧然后骂战开始那就真的说不清理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Bik 本人于 1.5 个小时前回复:一些复制粘贴属于真实失误,其他的是难以解释的(用于反驳有人拿蔷内公众号截图说什么 bik 说曹解开了她的所有疑惑,她的那个回复是针对某篇论文的,以及那篇公众号仅解释了其中几篇文章的缪误原因。静观其变是好的,但是烦请自己出去看他们的对话,这些个官方媒体公众号没一个不是在断章取义

看了几篇国内报道,天天放卫星的官媒喉舌可以不用看了,完全是有选择地从举报人的嘴挑字,澎湃虽然这几年也开始一副跪姿,但是在这件事上的几个跟进报道还算公正客观,包括曹针对 5 篇文章的解释,bik 针对曹的解释的回复,工程院态度和 bik 的依然质疑态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开在读博士。我只想说,锤吧。怎么狠怎么锤。该怎么追问就怎么追问。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

我看不得现在有同学说,我们的校长,不要跟风,等结果。还有人在群里吵吵。

我想说,造假了就问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很简单的逻辑。

知乎用户 金山木 发表

一个可能已经被降热 / 控评的优质回答,请移步

@刘秸秆

知乎用户 司想岛​ 发表

并不会感到太意外,学术造假一直在发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甚至发生在院士身上的概率更高。

不太怀疑曹院士个人刻意故意造假,这个可能性不大。但作为团队负责人,没有管好团队成员,没有审核好论文内容,甚至可能没有参与论文工作,一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评院士之前,需要 push 团队成员大量出成果,才有可能举众人之力推出来一个院士。评上后团队更是手握大量资源,出成果的压力一点不小。而每个人哪怕是团队最底层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发现了捷径可能就奋不顾身,毕竟现在的科研更多的是压力,不是轻松的自由探索。

究其根本,还是当前的科研体制过于强调成果产出,成果决定地位,地位决定资源和利益,而资源和利益过于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追求多快好省没错,但不能忽略科研规律,不能把大家逼得不顾一切。另一方面是部分科研人员太急功近利,无论是团队负责还是实验员,学术道德还是有不可触碰的底线的。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经济学专业,也经常会有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国内上刊的数据,都特别特别整齐的三星显著,但我拿一样的数据,无论怎么处理,断尾,都不显著或者反直觉,而且这种不显著甚至非常非常稳健。

but 上刊的三星显著,甚至是一个口径的,而查查老外的文献,不显著的,反直觉的,都有。我就很懵逼。

后来突然理解了老板跟我说的,要用老外的文献——因为接触的老外学生,他们都会说他们老板的要求是 “数据说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背景: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大学选修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老师,坐标东北三线城市的二表大学,班主任说这个老师是麻省理工的博士

故事:那天上课大家都困,倒了一片,老师也无心讲课,老师跟我们闲聊了会儿,他说我们这帮学生,生在了一个不好的年代,搞学术就像摘果子,下面的被摘的差不多了,上面的果子不好摘,新来的人没果子摘,地位高的人假装摘了上面的果子来维持高地位

八卦:后来听到过关于这个老师得八卦,他之所以来到我们学校是因为选择了爱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一个学长朋友圈之前转了浙大最年轻女博导的消息,没几天就给扒了。

昨天看到他转关于吹捧曹院士的文章,然后就又被扒了。

因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只能找到这个了。

希望学长再接再厉,多多转发这种学术大牛的新闻到朋友圈,或许就又能撕开几张面具了。手动狗头。

有点答非所问,不过今年以来,学术圈被扒的曝光率越来越高,长期来看也是好事,我们要忽略短期阵痛,着眼长期健康发展。

最后熟人太多就匿了。

知乎用户 solar 发表

作为一个做过 7 年 research 的人来说,我觉得非常神奇的一点在于,“虽然我的图给错了,但是不影响我的结论”。可能隔行如隔山,我 ee 的结论,是从设计实验,采集数据,绘制图标一步步推出来的,无数据图表无结论,审稿人必看的就是从数据图标到结论的推导。我假设审稿人 did their job,所以他们接受稿件的前提是数据图表可推出结论,一旦数据图表有错,我觉得完全可以撤稿。

数据造假应该雇佣无利益冲突第三方调查的,自查自那不叫查。

造假坑害的就是愿意拿科学态度好好做实验的人,曹院士弯道超车当上院士,占用的可能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应有的学术资源,妨碍的是万千无法重复你实验的博士生,浪费的是无数的科研经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的话,已经不能通过关键词 xxx 搜索到了,只能题目搜索。删热度可真快。

院士的实力经过多国认证,基本不可能是假的了,如果没有学术造假,就光明正大的给出调查结果,让那些质疑的人无话可说,不要遮遮掩掩的,反而显得心虚了。

知乎用户 并不酷 发表

生物实验数据张冠李戴的现象太常见了。尤其大实验室,高年级的 phd 和博后,手里可能同时做着十几个基因的分子克隆、转基因、基因编辑,然后实验数据就乱了,只记得当时做的是阳性,写论文的时候就随便找一个类似的图贴上去。

我为什么知道呢,因为我毕业论文就是跟一个博后师兄做的,他手里十几个基因,分给我做三个。我写论文的时候找他要胶图,给了我一张别的基因条带差不多的胶图,我当时收到数据的时候研究了半天也没懂(因为自己做的实验,哪几号样品阳性还是记得的),一问才知道原图找不到了。最后我也没敢用,毕业论文就少了一段,逻辑看上去很别扭,当然答辩的时候也没人问,我怀疑老师根本也懒得看。

曹雪涛先生说他对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有信心就是这个意思。实验我们都做了,胶也跑了,至于学生写论文的时候瞎贴图,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效率第一没工夫抠这些细节。

知乎用户 山寨版冯诺伊曼 发表

我觉得这个事情关键不是发生了会如何,而是如何妥善处理。科研造假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搜一下 Amitav Hajra, 当年大佬 Francis Collins 的学生,那可是现在 NIH 的头啊。最后发现文章里面的数据 90% 以上都是造假的,这个事情 Collins 当时是自己调查出来并且主动公开承认的,并不是外界发现的。所以造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处理。科研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和所谓国家利益没什么关系。现在各个领域的顶级期刊都有中国人做编辑,至少科研领域世界完全没有排斥中国人,我们自然也不能法外施恩。

知乎用户 恒昊 发表

如果是真的也不奇怪,建议工程院收回其院士名誉,建议国家对其执行炮决,别忘了捎上韩春雨。

中国学术圈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发毫无意义的垃圾造假文章,到处开旅游式的会,进行着打卡式调研。

假 大 空 浮躁的一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开学生,不请自来

看了那么多证据基本上作假实锤,说实话和南开没什么关系但这个锅大概是要南开背着了。刚看了曹校回复声明基本默认了造假事实,现在只是在找替罪羊了…

作为一个科研院系表示我们的实验真的很严谨,南开整体学术氛围真的挺好的,不希望有人因为这件事而放弃选择南开

挺难受的,本以为能领南开走向辉煌没想到加剧了南开走下坡路。我开真的太难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guess what, 一个去年在南开大学生科院毕业的博士,毕业证上签字的是曹,希望查完没有什么问题吧。

但是要是查出来有问题希望国家学校学院也不要姑息,顺便查一下其他所有的教授,据我所知,逼迫学生只选择有利结果或者直接作假数据的是真的存在的,越是那种有行政职位说话冠冕堂皇的。啥,你说我这样写,是不是不要学位证了?可耻的我匿了

关于气功那个事,因为我姥爷以前就是个气功大师,能强身健体是没有错的,但是治疗肿瘤这事,我是不信的,不然为啥我记得我姥爷是因为癌症去的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的这些教授领导,别查,一查一个准,不造假能往上爬?这就是现实,别挣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第一感觉是对国内科研的寒心。

大作坊,小作坊,干的都是造假的活。

多少一心科研,努力学习考研考博的人,被国内大学的教授们好好上了人生第一课,如何学会报账,如何造假,如何灌水。

但凡有点科研敬畏之心,也不会去在图片上作假。好歹学点统计学知识吧,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一下也不会闹成这样。

知乎用户 弗林 发表

声明:无利益相关,侵删。

作为欢乐的吃瓜群众是这样看待的:

首先是先打到关键字比如:

(关键词 1)中国名牌大学校长,(关键词 2)大量论文造假,这两个词组在一起,吃瓜群众第一反应应该是震惊,这种情绪转化为听觉语言就是综艺节目里常用的 dang dang 的两个音频(PS 周星驰早期电影里也爱用),这么欢乐的事情,就找个 funk 节奏,将这个情绪走个两个小节。

然后就是质疑所谓的 “实锤” 造成的紧张感了,随便找个底音,就用 G 吧,后面跟一组连续的小的音程 #D E #D,用电吉他表现效果应该不错。那就这样再续两个小节。

再接下来,开始有专业的人进场了。鉴于质疑的声音依旧很大,那就铺个贝斯吧,贝斯升个全音,做出一点疏离感。

然后!校长发推锅文,争论声音变得更激烈了。质疑声反而被掩盖了。这时,问题可以玩和弦内的东西了,A–#C,应该不错。两组和弦先互相掐会架。

等待后续 ·····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气功外气对抗癌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免疫干扰素及淋巴毒素)的促诱生作用

  • 【作 者】曹雪涛; 叶天星; 高也陶
  • 【日 期】1988
  • 【会议名称】国际医学气功学术讨论会

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1986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0 年获博士学位,1992 年年仅 28 岁晋升为教授。“长江计划” 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免疫学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各 1 项。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学科,大舞台——大创

免疫学科作为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支柱学科,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防治密切相关。“在这样的领域,不能没有中国人的声音”。“既然选择了从事免疫学研究,就要为中国免疫学界做点事!” 当年为了完成导师叶天星教授建立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的嘱托,曹雪涛毅然选择留在国内,燕子衔泥垒窝般悉心经营十余载,依靠成果转化积累了上千万元的发展资金,使得 1990 年只有 7 个人、10 万元陈旧设备的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发展成为今天拥有 100 余人、4000 余万元设备、5 层免疫学实验楼的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但这没有让曹雪涛满足,作为出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年轻一代,他深深地感到,对基础学科来讲,搞点应用研究,上点短平快项目,也许能够让大家率先富裕起来,但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在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免疫学事业才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免疫学科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定要有信心站在国际同领域的最前沿开展原始创新性研究工作”,这是曹雪涛院士几年来最深刻的体会。

“我们承认落后,但是并不甘心于落后”。

从 1995 年开始,他带领团队在继续抓好应用研究的同时,开始把主要研究力量调整到树突状细胞这一国际免疫学前沿基础研究上。这一重大战略转型,奠定了团队快速发展的基础。凭着一种知识报国、科技强国的志气和骨气,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在树突状细胞功能调控、来源新基因发现、免疫新分子功能研究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生物治疗与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发现全长新基因 124 条,证实了部分全长新基因的功能,提出并证实了树突状细胞新的功能亚群及其生物学作用。这些研究,极大丰富了树突状细胞免疫学特性及免疫应答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把中国关于树突状细胞功能及其在疾病防治中意义的研究成果推向了国际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影响因子 28 分的 Nature Immunology(2004, 5:1124-1133),这是该杂志发表的第 1 篇由中国学者自主完成的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 Ken Shortman 教授在同期配发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项令该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的新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影响因子 26 分的 Nature Reviews in Immunology 也对此工作发表了题为 “Not the end of the road” 的评述。 把个人发展与中国免疫事业紧密相连的过程,也是在各种利益和道路面前不断抉择的过程,曹雪涛一次次地经受住了来自各方的诱惑和考验。曾有国外企业家邀请他去开发肿瘤新药,美国耶鲁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曾邀请他去留学或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看到我国免疫学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毅然选择留了下来。“趁着年轻,给国家做点事,为免疫学做点事”,成为他的理想追求

大目标、大视野——大收获

曹雪涛及其所带领的科技团队之所以能得到国际免疫学界的尊重和认可,一个根本原因,是他始终放眼世界科技风云,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制高点上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抢占了一个又一个学术高地。 在科研方向上,曹雪涛坚持源头创新,走原创式发展道路。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完成的科研项目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调控及其来源的新基因的功能研究” 荣获 200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了军队医科院校这个奖项零的突破;研制的树突状细胞制品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批文,进入 I 期临床试验。 在发展路径上,曹雪涛注重融合吸收,走借鉴式发展道路。根据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他在教研室先后组建了细胞免疫学、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分子免疫学等 6 个功能齐全的研究室,购置了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支撑。 在学术交流上,曹雪涛经常讲 “小实体、大网络” 的发展模式。“小实体”就是自己的团队,“大网络”就是能够与自己团队优势互补、开展平等合作、实现共赢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学者的智慧。

十几年来,他代表免疫学研究所多次参加国际各类学术会议并应邀做报告,足迹遍及美、法、德、日、英等国著名医学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 MDC 分子医学研究所等国际 10 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到上海进行学术交流。1999 年,他和免疫学研究所的同事们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国际免疫学会议,在国际免疫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与世界一流强手的过招、比试中,团队成员的思维进一步拓宽,视野进一步开阔。 只有大目标才能带来大视野、大收获。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曹雪涛带领团队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54 项,13 项获得授权;4 种生物高技术产品进入临床试用,2 种已获国家新药证书;2 种 I 类生物制品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按 GMP 标准建成生物高技术中试基地;先后建成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在国际免疫学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包括 Nature Immunology 前主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国际学术大师来访参观,一些国外著名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也慕名来到这儿进行学术交流。

育健苗,成大树——结硕果

曹雪涛视人才为事业发展的关键和标志,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播新种,出新苗;育健苗,成大树;开新花,结硕果”。他常常用 “摘苹果” 理论教育大家:从事科研工作,就像在苹果园摘苹果,我们要摘的不是那些举手可及的,而是那些奋力跳起也摘不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摘到的苹果。他对每一个新加入团队的成员,都要求瞄准国际前沿做工作,要求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出论文,突破了过去按部就班、循序渐近的培养方法。曹雪涛注重用人所长,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他引入了专业化运作机制,把全所人员分成若干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都有自己和特色,而几个课题组之间衔接非常紧密。遇到重大科学问题,各个小组已建成的实验平台之间互相协作,集团作战,使得分散的特色聚合为整体的优势和群体的效益。 曹雪涛非常欣赏凤凰卫视和它的创始人刘长乐。他认为凤凰卫视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了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是激发创新的原动力之一。

凌晨 4 点多,冬夜上海五角场的街头充盈着丝丝寒气,但一群年轻人却兴奋地走着,争执相互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他们是曹雪涛和他团队中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刚刚围绕一个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结果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激烈讨论,发散的思维,多维的视角,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给实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带着兴奋的余热,大家不约而同:“走,到外面吃火锅去,继续聊。” 在免疫学研究所里,每周有两项活动是雷打不动的。一是周四的课题进展讨论会,每个人把自己的课题拿出来,谈思路,谈进展,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二是周六上午的国际学术前沿进展报告会,精选当前重要的学术论文进行研讨,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几个骨干成员,每隔一周半月就聚在一起喝咖啡,边喝边聊,自由放飞思想,平等交流观点,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许多创新思路和灵感就是从这样的碰撞中激发的。目前,曹雪涛已有 5 位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荣誉。曹雪涛的育才之方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育和谐,促共进——大发展

追觅曹雪涛成长的轨迹,不难发现他有这样一些优秀品质,那就是事业为重、艰苦创业的价值取向,民主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态度,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而正是他的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浸染,也使得他所带领的团队事业与时俱进、不断超越。 曹雪涛针对团队建设提出:坚持 “一个观念”——整合人才、平台、项目,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术持续、协调发展;提高 “两个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执行能力;强化 “三个意识”——先导意识、忧患意识和精品意识;狠抓 “四个重点”——科技团队、管理制度、科研基地、科研项目;树立“五大目标”——大项目、大成果、大基地、大人才、大学术。他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要有“十年磨一剑” 的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卧薪尝胆,摈弃社会上那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倾向和追求 “短平快”、“冒小泡” 的做法。 曹雪涛在团队建设上引入融合机制,提出 “科学组合、任务牵引;真诚合作、全力推动;求同存异、顾全大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的原则。团队成员个个学有所成,人人个性鲜明,但多年来大家一直相处融洽,特别是在科研攻关中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他经常说:“优秀团队的建立是成功的一半”。曹雪涛引进了一大批有才华、有抱负、有恒心、爱钻研的年轻人,并且热心营造能够使每个人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团队精诚团结,同甘共苦,产生出 1+1>2 的裂变效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资源共享、智力共用、任务共担、责任共负、成果共享、利益共分。“将潜力发挥到极至, 将内耗降低至最低”是这个年轻团队的共同理念和风格。正是这种和谐共进、共同成长、共同成才的文化氛围,使这支植根于国内的团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 事业为根,文化为魂。在民主开放、合作竞争、和谐奋进的环境里,曹雪涛带领着他的团队全体成员正向着世界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奋勇前行,把满腔的热诚、全部的身心和聪明才智,投入到为我国免疫学事业的发展和崛起之中

引自

一粒种子,一片森林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2007 年 4 月第 2 卷第 2 期

知乎用户 暮暝 发表

我很好奇当年让曹院士拿到博士学位的硕士论文到底有多厉害?能不能公布出来让大家拜读一下?

-—————–

北京时间 11/19 8:20AM 更新: 目前 http://Pubpeer.com 上已经有共计 59 篇曹雪涛的论文受到数据造假的质疑。Elisabeth M Bik 于 1 小时前又发现一篇。

知乎用户 爱生 发表

其实反应了一个问题啊,科研圈的游戏规则对现在某些专业的科研根本就不合适,像生物实验,周期长,变量多,几个月几年做的实验,结果不理想怎么办?

重新做,毕业前能做完不? 就算学生不急,老师也急啊,文章发不出来,基金怎么办,还想不想进步了,上进了,往上爬了?

那就只好润色一下,毕竟吃饭重要,房子重要,家人重要。

现在科研圈给我的感觉还是有种大跃进时代的风气,是不是上位者制订的科研圈游戏规则有问题呢?太理想化,不考虑人性了呢,而且与现在的社会环境是不是也不合适,现在房价那么贵,慢慢玩真的,谁给你钱买房子啊?全家喝西北风搞科研啊?

知乎用户 夜雨 发表

怎么看待?同为生物行业的我觉得非常悲哀。

老老实实做科研的人花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做出来的图,期间还要承受实验失败的折磨,花费大量经费,见到别人年年发文章,除了表示羡慕之外,还要对自己智商产生怀疑。

然而,他们花个几分钟做出来我们几个月做的事情,一年刷刷刷地发文章,把教职位置得推得越来越高,学生毕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搞得很多学校现在硕士毕业也要文章,考博士你没有两三篇一作文章你都没什么必要去面试了。

哦,对了,现在硕士毕业想读博的话,一些学校,研究院都不用考试了,硕士毕业的小伙伴是不是很开心?然而现实是,如果你没有一作文章你就是去当陪跑的,面试机会都没有!所以,你可以看到非硕博连读非直博的博士生分分钟秒杀你直博,硕博连读的博士。

当然,无可否认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真材实料的博士,但是有多少有水分的,谁知道呢?我只知道造假成本越低,水分越高。如果这次事情也是一笔带过的话,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拜倒在作假的淫威之下,毕竟只要作假方法高明一点,除非你的成果是世界级别的,全世界人都抢着重复你的实验,你就也能文章刷刷地发,成为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是这样的科研有什么意义呢?良心不会不安吗?如果只是为了那几个钱,也没太大必要走科研这条路了吧……

知乎用户 Tingnita 发表

现在哪个院士或者大教授会亲自做图?这八成是哪个博士生为了毕业改的。影响因子只有 4 诶,院士已经功成名就,需要做假弄篇这个论文吗。倒是很像为了毕业的博士生干的。院士估计自己审的时候完全没发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板永远喜欢可以证明自己 hypothesis 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每天轻轻松松,朝九晚八,却总是能按时毕业,奖学金拿到手软。

而做不出老板想要的结果的学生就会被质疑是实验技能有欠缺,被要求进行无止境地重复,每天朝九晚十一,没时间读 paper 思考,然后在 talk 的时候被老板说是 technician 而不是 scientist,每天只会机械性地重复。

谁不想做老板喜欢的学生呢?谁不想按时毕业呢?

但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

知乎用户 改个名字吧要不 发表

习惯了。

知乎用户 孙思邈​ 发表

侵删

知乎用户 真理越辩越明 发表

实验结果相似是有可能的,但是,大面积相似应该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可以理解为曹雪涛院士的工作高度类同,或者说,他的工作发表的文章再多也只能算 1 篇高水平文章,其它的只能算类同。

比方,一个例外的概率是百分之一,那么两个意外同时发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那么近 50 多篇文章都发生意外的概率该是多高呢?

显然,曹雪涛院士的所谓放错了图片的说法是逻辑上说不通的,那就是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有意的所为。

总共 250 多篇文章,出现近 50 篇文章出现这种问题,20% 的概率,应该不能简单的失误能够解释清楚的。

既然放错的图片可以得到科学性的结论,是不是意味着先造假发表文章,然后根据自己的假设补充数据呢?科学家应该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而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假设制造实验结果。

另外,其中的一篇,2008 年生物化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被撤回的应该有明确的解释,但是没有!

鉴于此,我作为一名南开人,强烈要求曹雪涛先生辞职走人!不要再闹出韩春雨式的笑话了!!


前几天他们的研究人员回应了涉嫌的文章中的 6 篇文章,应该是高级别的吧。

其中 3 篇文章他们辩称放错了图,而且不止一张。暂不说是不是真的放错了图,就是在那么高级别的文章放错那么多图片像话吗?又不是一篇文章有数不清的图片。

科学上那么不严谨的人能够做出那么多有价值的成就?


再续 20191128

科学 science 针对曹雪涛院士的事情发表了署名评论:称中国学术造假成本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在欧美国家被认定造假需要辞职或者被开除,但是在中国这种事情几乎没有。虽然有关机构先后发了相关规定,但是不执行不是变成空文了吗?

我们的近邻日本,小保方晴子的造假带来导师的自杀谢罪。日本近些年连续得到 19 个诺奖不是吹出来的。

反观我国,好像剽窃光荣,造假有功了?这样子,科学如何发展,没有科学的国家的前途会如何呢?

知乎用户 Vera Wang 发表

只看 WB,造假没跑的了…… 希望这些事情能让国内大佬们好好反省审查一下自己此前的论文吧,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过我的严谨甄别,目前为止的 49 篇被质疑的文章工作都不是在南开大学完成的,第一单位也没有南开大学。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搞错了,还是要多关注 PS 技术本身和真正负责任的人。

另外,挑刺这么多文章的这个主锤人居然不眼花看得过来,所以我合理怀疑这是一个有预谋有计划的境外敌对势力的阴谋,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

知乎用户 橘猫大橙子​ 发表

nv 我男朋友就在杂志社工作,他们单位主要做的就是学术期刊出版,就是核心期刊那种,作者的论文只要出版就可以评职称。本来以为这些发论文的专家教授水平有多高,经我男朋友口述,这些审核通过的文章的质量十分之差,几乎篇篇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编辑部编辑的工作就是改正这些毛病,最终使之顺利出版。除了文章写的烂,这些论文大部分还是找中介直接通过的,目前市场价 30000 一篇,甚至不需要你写一个字,直接一条龙帮你出版。这真的颠覆了我对大学教授、博士的认知。

文章就是这个水平,图片真实

同时,这些论文不但大多数是由中介代写的,而且大多数文章都存在严重抄袭。随便复制一段内容都可以在百度搜到… 对此,很多作者为了避免查重,故意把表格做成图片,把抄来的文章用翻译软件反复切换语言翻译,最后到编辑手中的文字已经不是人可以理解的了。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篇写经济类的论文,我看着看着里面出现了 “母乳供养”“供应链水管” 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偶尔还出现莫名其妙的乱码数字,我男友说是他们复制粘贴出岔了… 最可怕的是,这种到编辑手中的稿子就是百分百要发表的… 这就是我见到的国内博士教授的水平…..

说实话,有点失望

补一张图,你看得懂吗

没错就是这个水平

人民大学够不够大? 自己看这什么水平?

知乎用户 Hey man 发表

这是以院士为核心,博士硕士等为团伙,凭借项目的名义套取国家资金塞入个人腰包的大型诈骗团伙

知乎用户 战少勇 发表

@Mustela

引用

Mustela:2019 年 11 月 18 日 Elisabeth M Bik 质疑曹雪涛论文图片复用等不端行为的更新记录


刚刚发现一点,评论里实名的绝大多数都是非其专业的人士,而与其同专业学科的无人对那些论文实名评论。都是行家,几天功夫就光看举证的那些点应该也看明白了,想贬不敢贬的可以理解,想挺不敢挺的人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说院士不过是通讯作者而已,但你们知道通讯作者是什么?

还有些人说当年的气功论文是时代使然,但时代可真不背这锅,无论好的时代还是不那么好的时代,人们对于学者的定义是相同的,当然可以研究,但信誓旦旦说有成果,这是品质问题。


原回答

在一定级别和地位之上的学者,学术造假被揭露之后同学科乃至同级别学者们的心情

1、“有这种事?怎么处理的?我去看一下他的论文”

2、“有这种事?怎么处理的?我去看一下我的论文”

3、“嘿!我就知道,早晚的事!”

4、“唉!我就知道,早晚的事!”

孩子们,长大之后,你们就变成了他们

肯定不止一个人跟你们说过:“既然改变不了社会,那就适应社会”

知乎用户 昔年 发表

科研狗,来自另一个南大,但是我南大概天生不大会宣传,校长都是低调派

曹代替不了国内顶尖科研,至少我南这边,大部分人都是兢兢业业的做科研,我实验室大师兄曾经 72 小时不睡就为了每一小时取样。科研的希望始终还是在的,没必要唱衰。

虽然我很烦每次做数据都做不出大牛文章的曲线,但是文章来自国内国外都有,不独国人的文章不具备重复性,国外的文章也是的,我很想怀疑文章数据真实性,然而吾等没名没气的小实验员还是努力做吧,改善每一个条件。所以我理解有人实在烦的不行的时候,不如就 P 吧那种状态,因为不 P 就是做不出。

以及,大家难道忘了心肌干细胞的事情?

哈佛大学由于心肌干细胞不存在而大量撤稿,国内所有阳性指标论文是否都涉嫌造假?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11327

美国 “心肌干细胞” 造假地震引起中国科研界大海啸! - Dr.X 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205451

所以,真的没必要对学术界失望也没必要对学术界多么崇拜,学术界和金融和其他领域没什么区别,大家首先要活下来,要有经费,要有 paper,要有数据…… 都是死循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以我对中国的未来始终持悲观态度,人口红利已经吃完,未来的竞争力说到底就是科研的竞争力,而我实在无法想象中国科研靠什么弯道超车

知乎用户 紫慕年华 发表

利益不相关。我是个拍电镜的,也在跟各种图片打交道。

重复别人实验总是比较难的,这里面很多小技巧和心得是不会写进 paper 的。而那些个漂漂亮亮的图片可能又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优中选优的结果。平时重复的时候,结果打个半价就很欣慰了,比如前段时间重复一篇 science,韩国人说他们这样可以做单层,我们 repeat 一下发现能大差不差弄个膜状物就很开心了。

也看过重复过不少 paper 中的电镜实验,讲真,重复率并不甚高。当然这是因为我自己菜,这我是了解的。

其实 TEM 这行作为直接跟图片打交道的,又是图又是谱的,不说造假吧,吹吹牛逼还是可以做到很 “干净” 的—劳资就是说用单晶拍的,你没有拍到那是你没找到,条件还得再摸摸。一句话就甩锅完了。精修一下图,再喷点噪点,加点非晶碳的污染,谱更好改,直接修 txt 就完事了。于是又是一篇好文章。

跟图片啊噪点啊这些东西打了三年交道,看到这些个手段拙劣的 PS,总觉得被锤很活该。这年头,盗亦有道,干点啥,都讲究个吃相。

知乎用户 专业入坑 发表

本来就吃吃瓜,气愤一下。最近看到大批洗地的,其实吧,事情没有完全实锤,你们越是洗地就显得曹院士问题越大。跟大家分享一个刚刚遇到的清新脱俗的洗地。

下边这个哥们,以国家层面洗,话里话外甚至魏则西的事件当时就应该忍气吞声,不应该追究影响大国形象。我突然不敢说话了,毕竟曹院士代表了中国。。。。

以上

个人认为,这种事不着急打死,甚至作为一个曾经毕竟尊敬曹院士的人,我希望一切都是误会,他能自己说清楚。但是,不希望大家昧着良心洗地,更不希望行外人士被轻易带节奏。毕竟我见过为了一篇 cell 文章的返修做了一年半实验的人,他们凭什么一定要和你 ps 这个软件竞争呢。

知乎用户 司马继​​ 发表

我倒觉得,是我们这个社会太穷了,容不得 “失败” 的人,容不得没有立竿见影取得成绩的人。高中做生物实验,数据就要编造。本来就寥寥无几的实验课被挤占的差不多,剩下的时间实在太短,运气稍微差一点点都没法做出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不编造数据怎么拿成绩?会考高考一步慢步步慢,高中就开始编造数据,到了大学就能学好?大学里编造数据食髓知味,当了院士就能金盆洗手?高中→大学→院士,这一条道路上每个环节都要求完美贴合标准答案,当然是造假来的方便。在大家觉得应该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也在想,我们为什么非要挤入这个链条呢?如果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足够富裕,发展到比如说欧美那种高考失利的人也可以过上好日子的程度,那么可能学生就失去了在高中就开始造假的动力。如果大家都停止造假,那么即使是想挤入这个链条的人也不必把事情做的太绝,不要求跑第一,吃兴奋剂的就会少很多吧。

知乎用户 贵重物品 DR​ 发表

所以说不论哪个行业,最后都是要靠 PS 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闻报道,你想正面还是负面都是靠 PS 最后处理。

论文的论据是靠试验结果来论证的,那结果现在摆明就是几张图。一个 PS 高手,加一个论文高手,

基本可以看到一条上升的通道。。。

以后估计 PS 高手会成为全行业最需要的人才。

知乎用户 指南针咋指北哦 发表

既然挂了通讯拿了好处,那现在出了问题这个责任就必须承担,权利与义务是共存的,希望曹院士不要推脱,勇于承担(主观造假或失察都是过失),不要把院士的脸面彻底丢尽!

2019.11.23 更一下

强烈建议增设诺贝尔 PS 奖,由曹老师获得首枚奖牌!

社会我曹老师最新发表的那篇 NI 才叫牛(11.18 发表,很多公众号推送了),流式造假(老套路复制粘贴),WB 造假(磷酸化蛋白大片造假,把非磷酸化蛋白调整一下亮度就当是磷酸化了,属实牛批)染色造假(这次可不得了,以前只知道平移一下换个视野,现在技术有所提高,知道先旋转一下角度再平移了,这样一旋一移小鼠就 KO 了,厉害,实在是高,基因敲除只需 5 秒,把张峰大神秒成渣了,不得诺贝尔 PS 奖天理难容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科研狗对 “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 的完全剖析

感觉很理性

虽然论文是在曹校不在南开时写的,但毕竟现在是南开校长,同为 nk 人,心情很复杂

知乎用户 思辩​ 发表

曹雪涛即将去作报告,命令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一幅名为《曹雪涛在会堂作报告》的大型油画作为献礼。很不情愿的画家在威逼下接受了工作。画完成后,曹雪涛前来验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画面上被 PS 过的论文。 “这是什么?这论文是谁的?!” 曹雪涛愤怒的问。“您的啊。” 画家答道。 “那 PS 呢?!” “这是真的啊。” “可曹雪涛在哪里?”“曹雪涛在会堂。” 画家答道。

大会上,主持人说:“认为论文可以造假的坐到左边,认为论文不可以造假的坐到右边” 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

主持人:“这位,你认为论文应该造假吗?”

骑士回答:“我认为论文不应该造假是好的,但是图可以 PS”

主持人慌忙说:“曹雪涛校长您怎么来了?”


Shame。

知乎用户 烯醇和酮 发表

问个问题啊,如果这些造假水平都这么低,为什么当时发文章的时候没有被查出来?是和审稿的人 py 了吗?

知乎用户 Xerolen​ 发表

学术机构通过论文影响因子来评判学术成就(人才选拔机制),和人类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来推进知识边界(科学进步机制),在如今是否还可行?更悲剧的是,似乎也并没有更好的替代机制。所以很多人说这是理想和信仰的幻灭!

只要深入到科研圈的人都知道,现在发表的文章有多少是废纸,无论中外,大水漫灌。

这件事被爆出来让人感觉这造假水平真的是侮辱智商,捏造实验数据都算高端了。更不用提选择性的使用数据,统计偏差,强行凑出结果这种发文章的常见套路了。再仔细想想,自己做 review 时,即使是专业相关,又究竟能看懂了多少别人的文章,公式有没有验算,实验数据有没有核实。新进的 reviewer 尚且马虎,教授更是大致浏览一下,根本不可能深入认真地审稿。

科学大厦是不是也是纸牌屋?细思极恐。

最近还有个新闻是陶哲轩与三位物理学家提出特征向量求解新定理,这个新闻也可见人类目前在科研方向所遇到的困境。即使像陶哲轩这样不世出的数学天才,仍然暴露出很多其他数学家认为很基础的盲点。在科技高度细分的今天,由同行评审论文体系搭建的科学框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然而问题在于,目前也找不出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

低果已经摘尽,科技是否进入到大停滞?随着知识大厦需要更长的年限进行学习来抵达边界方可开始推进(个体学习的极限),随着隔行如隔山的专业高度分化(社会协作的极限),最终是否会达到智人这个物种的文明极限?所有文明因无法跨越这个极限而成为极高门槛的大过滤器?

科研很难很随机,以前都是天才和富二代的游戏。科学很强很有用,现在成为政客和商人投资的生意。曹雪涛院士很牛很聪明,一边是越来越硬的科学边界,一边是越来越广阔的政商平台,论文就是学而优则仕的金钥匙,“科研” 该怎么做你会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然是希望严查啊。

不管是不是造假,都给大家一个交代,千万不要护犊子,像李 ** 那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对科研圈绝对是利大于弊,在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通过浑水摸鱼而如鱼得水的人太多了。他们不但科研成果高产而且人际关系牢固,相互扶持。投稿的时候审稿人可以推荐自己熟悉的那谁谁来审,投基金的时候也提前给某某打好招呼,这些稿件的白纸黑字还不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前些天给我打好招呼的‘老王’的论文,这是我那师兄师弟实验室的基金,就这样一来一回,互惠互利。

那么,你说在审稿的时候有多少还会认真去扒拉你科学问题呢?

这种稿件大多数两三个月就接收,一年十来篇 SCI 真的轻轻松松好不好,更别说碰上各种会议各种专刊(special issue),这时候几个会议主持承办实验室更是分配大量投稿名额,随便写写就顺利接收了。你要说水平有多高?呵呵。先保证数据不造假就谢天谢地了。不过数据假不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隔壁实验室‘老王’能轻轻松松把你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发到行业一区 top,数据你说能不好吗,那结果横看竖看都是老老实实的齐上齐下,跟军训过的一样,显著性更是三颗星,低于两颗星那都不好意思叫有显著意义!

其实,外行人统称的‘分子’学科造假还是相对容易发现的,跑个胶还得有原始电泳图吧,碰上 PS 技术不行的或者缺乏经验的就难免 Ctrl+C/V 了。总得来说,这类学科数据量通常比较大,很多还要提供公司测序的原始数据,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而其他不那么依赖测序跑胶的数据你说我按照我的意愿修改了然后提交了我修改的原始数据你能发现(大家都知道现在投稿都是要求或者建议上传原始数据(raw data)的)?

说来说去,这一切都是涉及到科研的公平公正。你在外面风吹日晒好几个月拿到一批数据,加班加点地整理分析,发现结果还不好。本着对科研认真负责的态度,一顿操作,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用上了才勉勉强强说明问题。而人家在外面随便测测回到空调房里翘着二郎腿一边喝着茶一边编着数据,得到这么漂亮的数据,就用个折线图和方差分析就完事了。我见过一起做实验的同学,实验样品都发霉发臭,烂成一团后来人家还获取到数据的,我信你个鬼。最后你去投稿,各种拒稿重投一次大修二次小修三次小修甚至四次小修,引经据典跟各路审稿人掰扯,前前后后一年多,文章才勉强接收,而人家投出去直接小修接收,两三个月一篇,一年下来 TM 好几篇了。请问,你要。怎么跟人家 pk? 数量你比不过,影响因子你也比不过,毕业时间你倒是比过了,比人家多读好些年~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高产绝对是有问题的。光是一个实验的实验周期至少一年,你给我说你一年好几篇,十来篇,你当大家是傻子啊。

说多了都是泪。

个别人的学术腐败必将反蚀整个行业,这是必然的。

-——————————————————————————————

写的时候心情比较激动,发现了不少纰漏,稍微做了修改,还请见谅。对于这类事件,圈子里的老实人真的是愤慨,老实(honest)这个词在国内不再是褒义词的时候更让人无奈!这里建议那些一心向往科研的同学,读研读博能出去就出去,出不去选导师的时候也尽量避开那些领域很明显不会高产而高产的实验室,特别是那种什么烂杂志都去‘水’文章的实验室!

一个实验室的氛围跟老板的个人性情太相关了。老板严谨苛刻,那么实验室的大多数同学也会努力且严谨;老板行政官僚,实验室的大多数同学也逐渐会吹牛吹水,不干实事。不甚枚举。

科研圈子实在太小了,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

鉴于此,我也就匿名关评论了。

各位同志别泄气,继续努力!

-——————————————————————————————

知乎用户 中华锦绣皮皮虾 发表

国外不都实锤了么?只不过国内纵容包庇了而已。。。看曹委员的两会提案那才叫一个讽刺

知乎用户 七海​ 发表

这不正常吗?太正常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读了七年硕士甚至考上博,还要毅然决然地出坑。

大家不要总觉得科研很神圣,科研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工作,其具有几大凡人很难忍受的缺点:

一、周期长,失败率高

一次实验需要半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尤其是做细胞生物学的,细胞状态调节不好,试剂质量不好,随便哪个因素揪出来都能毁了你的实验。

而且生物领域不存在绝对的控制变量,总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干扰你的操作,这就导致实验结果时有时无,你甚至都找不出原因。可毕业期限不会等你啊,职称评定不会等你啊,怎么办呢?这时我们会使用一个强大的工具: photoshop。

二、成就感低

我必须要承认,中国人很勤劳很愿意吃苦,就算做实验这么痛苦,大家还是硬生生把老美的部分 sci 杂志从一区灌到了二区。

但那又怎么样?每天从早七点到晚十一点不间断地辛苦劳作,有时候连宿舍都不回通宵做实验,换来的只是几篇不痛不痒没有任何意义的文章。

这些文章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吗?没有。去百度学术上搜搜看吧,你的文章能有几十个引用都算是鹤立鸡群了。

这些文章给你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吗?没有。生物学科的硕士生出来跟别的专业的本科生没两样,不仅能力上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还会让你整个人都笼罩着习得性无助的压抑气息。

你说,好,那我忍一忍,坚持到博士或者博士后,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观呢?不好意思,有这么多年的时间你选择别的领域,做出来的成绩要比一味做实验好太多太多。当然,这个也分人,比如施一公就是做生意失败了才回头一心一意做实验的。

这两点综合起来就导致了一个结果: 生物学领域无法吸引到太多优秀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要么中途醒悟离开了,要么一开始就不会投入到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行业中来。所以,留下来的那些人做出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感觉奇怪。

知乎用户 曹嘈漕槽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流式图散点确实不该有这么多巧合性的重复,不过能发现这个的也真是神人,或者是 Adobe 公司的那个新软件检测出来的?

期待后续但是可能明天这个问题或者类似讨论就不存在了吧,毕竟曹雪涛院士在免疫学界的地位还是非常之高的,如果真的查下去可真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大地震,免疫学大佬们地位可真要重新洗牌了。

其实我觉得他这个图圈门也是有问题的……

知乎用户 不瘦十斤不换名字 发表

就看甩锅能力了和利益交换了

弃卒保车, 都是受奸臣蒙蔽.

手下负责这几篇文章的要被拿出来顶罪, 可能关几个实验室, 丢不少 funding, 去掉曹几个无关紧要的帽子

毕竟按照约定俗成, 这明显是曹的能力不足以管理这么大一个摊子.

一般来说刑不上院士. 最差最差, 摊子交接完过几年提早退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导师,个人资料从不更新,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没有荣誉头衔,不参与什么评奖,但是学术水平很高…

另外,我只想说,曹雪涛少将 涉嫌 造假的论文大部分是在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协和发表的,跟南开没啥关系。他是凭借这些履历来南开做校长的。倒霉是倒的南开的霉,丢人丢的是其他高校或单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去,这个话题下的好多回答都被删除了,因为我看到我评论过的几个回答已经不存在了,我本就没评论几个回答,娘耶,全被删除了。知乎这是什么骚操作。在首页已经看不到话题了,只能在科学版面看到还挂在第一位,和一个第二名的冷门问题竟然热度要持平了。

其实有时候德国这边的同学同事谈论国内的时候话里话外是都觉得中国太闭塞了,不民主什么的,我心里还在暗嘲他们民主是民主了,效率是真低,并且他们的民主也是资本操作的结果,主流媒体不都是被大鳄们控制吗,你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愿意给你们看的。

没想到。。。知乎,叫你你还敢应声吗?

——————

一天以后,这个话题已经全无踪迹,即便在科学板块也没了。

一位被删帖的答主私信回复我说确实是知乎删帖,并且知乎设置不能回复他的评论。

——————

以下是原回答。

怕,匿了。没什么具体感受,就是觉得国内太浮躁了。硕士期间三篇 SCI。见刊两篇,但是第二篇还没接受。

前两篇是硕士的大学做的,第三篇是在硕士期间跑到一个研究所做的。但是这些实验我都没做,都是送到公司,所以我学到东西十分有限。对这种模式爱恨交织,不要说我得了便宜卖乖,现在得了便宜,以后迟早要还。

今年刚毕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后面实习的研究所的老师对我都挺好,两位老师个人品格不做评价,讲几个小事,科研氛围自己评判。

我是往届考研究生的,所以我在得知录取结果后在家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去往硕士学校了。应该是 4 月中旬左右去的,导师特别开心,说好多年没见过像我这么上进的学生了,对我一顿夸,大饼一顿画,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到了实验室,看文章,从利用 GIS 研究中草药资源,到植物谱系地理,再到土壤微生物。换了三次课题,好在我前两个及时止损,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定最后一个也是因为当时这个项目需要东西,终于定了这个。虽然我完全不了解这个方向,但只能硬着头皮做,并且这个不用我做实验,全部送公司做,对此我当时心里是有点暗喜的。不过实验设计如何取样什么的还是需要一顿研究。然后我就开始采样,然后直接送公司了。很快,数据就拿到手,这些数据是要求要发两篇 SCI 文章的,进行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后,一年后发了一个水刊 SCI,这时候我研究生二年级,第一篇见刊了,第二篇也投出去了,无所事事,所以就申请去别的地方学习做实验什么的(向院里请长假只能用做实验这个理由)。到了另一个研究所,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我负责设计实验,不过这个研究所的老师就负责一些了,课题没有太多变动,主题比较明确,实验设计也会和我讨论,不过细节自然还是我们小兵做。然后送出去测序公司分析,然后到我手里,做一些统计分析,也就投稿了,这个项目整体上我感觉还是可以的,毕竟以前做过类似的,实验设计什么的考虑更加全面。导师期间偶尔催我第二篇文章,最后二篇被 FiM 据了,我后面投的几个杂志也不太顺,我就暂且搁置了。

今年年初,快到答辩时间,我回大学了。然后发生了一件有点让我心里不是很舒服的事。我第二篇文章的数据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导师把原始数据给我同届另一位同学了,然后她写了一片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接受了,在报版面费的时候负责报账的师弟发现了,然后问我这文章怎么和我在投的英文文章这么像(因为我在投的文章和第一篇见刊的相当于姐妹篇,并且这个师弟方向和我相近,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看了这篇中文文章后,基本是我英文的翻版,并且说实话,写的略微差,数据和图很多重复(这是自然,原始数据是一样),还有一个点就是,这位同学直接用了我第一篇文章的表格,并且连引用都没。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好。为了维持表面和平,为了不让师弟两面为难,我没有和导师说只言片语相关的话。只和师弟说她的这表肯定要引用的,不然她这算是抄袭了,连我自己第二篇文章用这个表格的时候也是引用,原表格都不敢出现,就怕被查自我抄袭。她这原表直接用还不带引用的,查出来肯定要牵连通讯(导师)。最后,师弟和导师说了表格和版面费的问题(我同届投的期刊是普通核心,版面费七千,略贵。核心期刊一般两三千,很多低影响因子 SCI 也是五六千就可以),导师认为版面费太贵决定不发,让杂志社自行退稿,然后让师弟处理,并且不能直接和我同届直接说是版面费太贵,因为老师不想和我同届关系搞太僵。

这件事有几个点解释下,数据是怎么到我同届手里的呢?

我同届因为数据太少(我来得早拿到了微生物项目,我的样品在研一开学前就采集完了,她是植物生理相关的项目),曾经问我要了一部分数据(这部分图我不用,并且她说只用其中的 1/4),所以一开始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我认定是她私自用了我发给她的数据,当时太生气了,脑子糊涂,加上发给她数据已经过去快两年时间了。后来想想我应该没那么糙,怎么可能把所有数据都发给她 (加上原始数据好几个 G, 拷贝挺麻烦的),我应该只发了一小部分。后来师弟说,我不在实验室的时候,老师在组里说过,实验室的数据是共享的,谁手快(写文章快)是谁的。所以,大概率上,我同届的数据是从老师那里拿到的。老师等同于默认她可以用,并且我不知情,与此同时我也在用这部分数据写的文章在投稿。(猜对了,投稿导师也是不管的,我是注册了个邮箱以导师名义投的杂志,我们组基本都这样,彻底的放养)。

老师将数据交给我同届时,据师弟说是让她先和我沟通好,我不用的部分她再用或者我俩共享,避免重复。 不知道老师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同届是完全没和我商量过,我是她文章要报版面费我才知道她用了我手里的数据。

刚想起来,我在研究所实习的时候她曾问我要过所有采样点的地理信息和物种信息(她的样地我也曾在那里采过土样,所以有记录,她说她当时没定位,参考我的)。当时竟一点没察觉。

而在研究所,争文章就更厉害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们只凭科研成绩出头,这点不像高校还可以科研教学两条腿走路。不像中科院和农科院系统,我实习的研究所是没有资格直接招研究生的,都是联合培养。我过去是不太受什么束缚的,老师不能拿毕业来压我。所以我在这里写的文章一作是我,虽然最后有妥协,变成了共一排第一的。而事实上,我的这个文章除了我和研究所老师作出了贡献,剩下的 23456 作包括共一的第二在文章见刊前根本就没看到过这篇文章,当然公司贡献最大,哈哈。但是这样的作者分配情况,我完全能接受或者说可以漠视了,因为实在太普遍。

但所里那些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就有些不容易了。第一单位必须给研究所,所以他们第一篇文章是没有办法用于毕业的。有些学生的一作还要送给代导师,代导师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词,和二老板差不多。我们组大老板不想管事,**只负责招不负责教(**曾经得过大病,看破红尘淡泊名利了),所以代导师实际上下面的学生很多是大老板的,这些大老板的研究生第一篇 SCI 的一作给代导师(像是缴管理费),通讯给大导师,第一单位给研究所。想想吧,辛辛苦苦做了实验,写了文章,最后毛线没有落下。用于毕业的文章只能草草了事了,更不要说拿文章评选奖学金了。反正好文章给研究所,烂文章给大学。

目前刚到德国开始博士阶段,不说别的老师,毕竟不太了解,我大导师学术态度是真的端正,对学生是真的负责。这不,来了快俩月,还在让我看文章 。他发组里做过的文章让我看,不能是那种走马观花的看,看完要和他讨论。(这时候真的该还得了便宜的债了,虽说写了两三篇文章,但是实验是真不会)由于缺乏实验技能和专业词汇的积累,后来,他直接让我去报语言班了。他这速度慢下来,我一时还真不适应。这边文章是这么分配的,mentor 当通讯,supervisor 当通讯作者前面的那个,谁写的文章谁是一作,后面的作者是给你改文章和分析数据等其他真正提供帮助的人。这边老板不抢通讯主要原因好像是这边统计文章不是看 head 个人的一作和通讯文章数量,而是看整个组的文章数量。就是他太忙了,并且还又固执又负责,就是说很多东西必须等他指令你不能私自决定,一定要和他讨论,一两句说不清楚的事一定要提前预约,说不定就要等下周,下周还是好的,事情不急的就等下个月吧。所以效率是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延毕的觉悟了。德国这边效率我真的无语,已经半个多月了,银行的信我还没收全乎呢,到现在还没收到网上转账的 PIN。

就我个人感觉,只学术方面(生活便利方面,光是淘宝,国内就赢了,更不要说还有京东苏宁天猫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有路网了,这边书是真 XX 贵)国内效率高,但是在很多普通组里学到的东西有限,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数在比例上不如德国(美加澳英法意北欧暂时不了解);德国学术界感觉是在认认真真搞事业的,不过真的太慢了,主要原因是这边是真的不加班,早九晚五很多都保证不了,每天还有 coffee time 和下午茶,哈哈。休假也太任性,听说前几年我导师因为他老婆生宝宝休了一年育儿假,直接导致我一师兄处于休学状态一年,现在师兄已经开始第六年的博士生涯,不过已经毕业在望了。

知乎用户 JACKCHEN 发表

从此图中可以看到,不仅仅是用错图,全图来源是公司完成,每个组仅 2 只鼠,每只鼠也只切了一张片,据了解此公司是从实验动物到组织学一体化服务公司,HE 照片是按切片的数量和拍的照片收费的,呵呵,!药学实验难道每组只需做二只鼠的组织学研究?不需要重复?

知乎用户 adgang 发表

有些东西大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端倪。

记得当时各种显微镜实验课,还要求画图。有个同学每次做实验都不认真听。但是一旦开始实验,他总是能找到更教科书一模一样的图片,然后精准地画下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教科书里的有些图的分辨率根本不是普通显微镜能达到的,你不可能看到那些细节。但是不妨碍这个同学理直气壮的说他就是看到了。不过这哥们最后每当教授算是学生和学术界之富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仔细看了 pubpeer 上的证据,造假无疑。虽然文章单位不在南开,但是也不能说跟南开半点关系也没有,因为他是南开大学的校长,我的若干个证上都有曹校的名字。

我很惊讶,我想以曹校的实力还用的着造假吗?那么优秀的经历,那么令人羡慕的履历,我想这样的聪明的人就该去搞科研。但是我看了那些文章的图片,拙劣的 PS 技巧,实锤。虽然曹校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文章造假,但是通讯作者是他,他就应该负责。我想着他平时有没有跟手下的小老板强调不能造假,如果强调了,有没有狠狠的强调。

我好难过,因为我还很喜欢曹校。因为他优秀,因为他在南开百年的时候来到这里定出了我觉得适合南开的发展策略,因为他对南开的一些问题从不避讳,对学校的认知非常的客观,有一说一,绝不鼓吹,也不卑微,就是踏踏实实干事特别符合南开的精神。

我还好难过,这个学术圈好浮躁,审稿人可能因为后面挂着某大牛就自然而然的放松了对于文章的审查吗?编辑可能因为文章有某大牛就增加接收的概率吗?造假的人,可知后面有多少人是在你的基础上做啊?

但是事情出了,爆出来的造假的文章越来越多,我看到有些公众号被删了,论坛被撤了,学校方面也没有出来变态,也没看到曹校的任何回应。我都着急的想给校长信箱写信,也着急的想把那几个造假的学生或者是小老板给 neng 了

造假了就是造假了,就算别人都在造假你也不能造假啊,我虽然论文写的不好,实验做的不好,但是我绝对不会造假啊

静观等待回应,虽然我好喜欢曹校,但是造假了就是造假了

知乎用户 why why 发表

第一反应,这是得罪什么人了么。所以遭到扒皮?

在德国研究所实习时,听导师说德国有一个学生和教授利益没掰清楚,故意伪造了数据,教授发表他成果,其举报造假,教授所有项目原地解散… 很有画面感的是教授当天在上课,一堆人闯进去宣布停了他终身不得研究,德国的法很严… 不过南开大学,记得以前同学吐槽过,在那里读书看过有人和辅导员走的近,考试泄题,然后看不过,向院长举报,匿名举报,结果还是全知道了。院长好好和其谈了话… 还好毕业出国读书了,当时其举报动机不是利益受侵,纯粹觉得不公平… 当时同学心很冷,同学是正义的大学霸,看不惯这个东西而已

在东华看到有同学考试替考,替考被抓都是直接开除的,那时还在想我是老师抓不抓… 学风重要,但直接开除又很过… 那时一直想换我监考会不会闭一只眼过去了…

再说一下我自己,在中国大学读化学时,分析化学滴定数据都是靠编…. 在德国研究所后,我一个数据有问题,德国导师声色俱厉地训了我一小时,说你这样是违法的,再这样,我们不能合作下去…

希望法律越来越严密,严格打假,希望每一个身处高位的人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宁愿少一点荣誉,不要背负造假的耻辱。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命运中所有的礼物背后都有其价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歪个楼

我所见的现象与此本质相同吧。我们学校一些教学质量最好的老师,有的靠想方设法挤走差生,有的靠和领导搞好关系教最好的班级,有的靠渠道搞到试卷。

有了资源,不顾底线,总能有不凡的成绩。然后资源越来越好,良性循环~ 就是这样上位的。

知乎用户 大王叫你去巡山 发表

我如何看待。

我就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绝望的死水。

我期待有一天 AI 可以完成实验科学的所有操作。到时候可能中国还会有希望。

话说 “心脏干细胞” 那几个亮闪闪的优青和项目有人管了吗?

别认真,认真也赢不了。

-—— 分割线 2019/11/22

偶然看到的消息,还是有人说出了这样的话。。。9102 年了,还想上演皇帝的新衣吗。

皇帝的新衣。

知乎用户 王冰 发表

因为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已经被删帖 + 封号 2 次;

但是还得感谢贵乎,让我变得遵纪守法;

不敢有看法了,转一下别人的看法;

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 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优质资讯推荐_腾讯网

11 月 22 日下午,Science 刊登了题为 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 的文章,文中讨论了 “中国工程院启动对曹雪涛院士疑似造假的文章进行调查” 一事。

这篇文章对于曹雪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国工程院、教育部等机构对此事的表态、国际学界的反应等信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报道。

在文章最后写到:

“在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非常低,或者说不存在。在美国和欧洲,学术不端行为通常会导致辞职或开除,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

(The cost of research misconduct is eithervery low or does not exist in China. Academic misconduct in the U.S. and Europeusually leads to resignation or dismissal, but that practice is not very commonin China.”)

“权威机关处理曹雪涛事件的方式,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在过去两年里,党和政府,以及多家重要学术机构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规范的指导方针,以及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处罚。但如果曹雪涛被认定违反了这些规范却能逃脱处罚,将意味着这些维护科研秩序的政策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How the authorities handle the Cao Xuetaoreview will be a test case, says Cao Cong. Over the past 2 years, keygovernment, Communist Party, and scientific bodies have issued guidelines forresearch integrity and set penalties for misconduct. If Cao Xuetao is foundguilty of violating those rules but no action is taken, he says, “it means thatvarious polici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emptytalk.”)

知乎用户 源氏 发表

知乎用户 柳叶泉博士​ 发表

不出所料,曹院士肯定没事。

这个结论是基于对国内科研学术生态的耳闻目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啊 呸

怪不得今年软件工程研究生

招生计划 51,推免 49

原来是要能发的了论文的人啊

知乎用户 备份帐号 发表

其实我也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位院士在评院士阶段没出问题,在二军大没出问题,在浙大没出问题,空降南开后出了问题。然后刷屏的全是南开,要求南开给说法,没人让二军大浙大教育部党组出来走两步?

很是好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开大学现在学术不端都流行了,前几天还有多家新闻网站,包括方舟子的网站,爆出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期间,四川选调生花钱买论文,买南开博士学位的事件:

Home | 成都公务员兰子鉴抄袭博士论文https://www.pinterest.ch/pin/815362707517530051/方舟子’s Site on Strikingly南开大学博士论文抄袭?_百度知道argparse/lanzjian_gamble_evidencehttps://argparse.github.io/2019/07/26/%E5%85%AC%E5%8A%A1%E5%91%98%E6%8A%84%E8%A2%AD%E5%8D%9A%E5%A3%AB%E8%AE%BA%E6%96%87%E9%AA%97%E5%8F%96%E5%8D%97%E5%BC%80%E5%A4%A7%E5%AD%A6%E5%8D%9A%E5%A3%AB%E5%AD%A6%E4%BD%8D/

知乎用户 快挂了 发表

造假成本太低了。

这本来应该是最严重到罪行,比故意杀人还严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chin 发表

你在家里发现一直蟑螂,那某个地方肯定藏了一个蟑螂窝

知乎用户 夏语冰 发表

凭借对于此类事件的观察,大约半年左右人们会忘记此事。然后院士还会继续做校长搞科研。

毕竟天才太少了要爱护。院士能够聚集的资源太多了更要珍惜。

知乎用户 张耿 发表

我觉得这次事件会竖立一根标杆,让我们可以判断出,现在正在大力宣传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到底是真正的在做,还是假打。

个人对曹院士的学术专业不了解,无法作出判断,但是舆情汹涌之下,相关的学术共同体理应作出有力的反馈:如果是冤枉了曹院士,那么应该作出澄清,如果不是冤枉,那么应该问责和处理,国办的条例摆在那里的。

整个学界都在拭目以待,这类事情处理的好不好,对科研风气有着重要影响。

知乎用户 李双茳 发表

截止 11 月 19 日 18:30,pubpeer 上出现 64 篇有问题论文。甚至曹雪涛团队 11 月 18 号被接收的 Nature immunology 都被人找出问题了。

刚刚又被找出有一篇顶刊有 PS 图片行为的,新鲜热乎

https://pubpeer.com/search?q=xuetao+cao

不得不感慨这有钱有势就是好,昨天开始知乎上出现一大批匿名洗地的,不厌其烦地和你辩,你知道曹雪涛有多努力么?虽然我数据造假,但是我还是好院士!我曹雪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坐等官方权威结果!

请不要总是把曹雪涛气功研究归结为年代所限,更不要让钱学森老先生背锅

钱学森只是说气功好哇,有必要搞搞,有必要研究一下。你曹雪涛是瞪俩大眼珠子在作假,围绕气功做了不少 “实验”,还煞有介事得出 “好结论”,就这两篇气功文章得到的结论发到 CNS 都足够了,试问他为啥不再进行下去了呢?可以看出他作假不是这些年才开始的,而是早早就有作假的经历。

气功不是一句时代错误就带过去的,曹雪涛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没有跟错误作斗争起码也要装没看见,而主动利用且助长错误为自己获得地位的怎么挨骂也不冤。 时代荒谬不是允许个人荒谬的借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回复一点,算是吐槽了吧。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我们系的教授,讨论学术造假问题的时候,说了一句:

只要教育行业行政化管理依旧普遍,那么这些污流就无法根除。

毕竟,政治本来就不该涉及到学术圈。

至此,深以为然。

不管是什么行业,拥有资本和权势就够了,其他的,都不过虚伪的作物。这句话,可以做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可以做前几天 “700 万和 700 分选择” 的回答。

知乎用户 什么嘛 发表

今日之大学已无大学之精神,空留虚名自吹自擂。我是名校毕业的,此观点实属真情实感。

知乎用户 刘不言 发表

估计在中国搞科研以后将成为一个骂人的词

知乎用户 肖雅楠 发表

今天想分析一下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腐败。

我曾经和所有对学术界抱有幻想的人一样,希望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过上有智慧的生活。直到最后一个希望破灭之后,我开始分析其中的原因。其结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得出的结论是:学术腐败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 首先想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靠什么过活?钱
  • 一般人怎么得到钱?工作
  • 谁是人最大的工作竞争对手?机器,电脑,互联网,机器人……
  • 自己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了怎么办?寻找机器干不了的工作!
  • 什么是机器仍然干不了,而且不久的将来也干不了的工作?搞研究!
  • 搞研究是为了什么?制造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

然后你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让人类越来越痛苦的怪圈。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学,涌向研究生院,涌向教职岗位,也就是这个原因。他们试图依靠更高的文凭来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竞争力,让自己摆脱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和无家可归的命运。本来貌似情有可原,然而久而久之,之前的这些 “可怜人” 爬上高位,致使更多的人卷入其中,就导致了世界性的学术腐败现象。记得吸血鬼的故事吗?每一个吸血鬼最开头都是受害者。我们同情那个受害者,然而他一旦变成了吸血鬼之后,就不再值得同情,因为他原来的灵魂已经不在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好奇心,良好的态度和卓越的聪明才智来完成高精尖的研究的。有些人本来就只适合(或者只愿意)做一些简单劳动的,这些人本来应该受到尊重,他们应该过上安稳的生活。而我们的社会用机器代替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给他们耐以生存的资源,所以他们迫于生活压力,只好硬着头皮去 “充电”。他们进了大学,甚至进了研究生院攻读 PhD。他们其实对研究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在那里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硬碰硬的智力较量他们是敌不过真正爱好研究的人的,所以他们就开始耍一些把戏。

有 “志” 者事竟成。制度有漏洞,人性有弱点。那么多的人需要高学位,这道防线岂有不破之理?所以呢,你就看到各种勾兑论文,新瓶装老酒,反正以把你搞糊涂混毕业为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研究课题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有些人却花了几十年来写各种论文。你要说他们抄袭那又不是抄袭,又没有违法,貌似一切都正大光明,可就是一点用都没有。

最开头教职岗位还比较好找,所以这批人就跟真正优秀的研究者一起,升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可是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的,他们对研究不感兴趣,只是想混口饭吃,所以他们就给同类的,以混饭吃为目的的人大开绿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尽管知道是扯淡还是让很多人写点论文混毕业。而这些人也极力的吹捧他们,本来没啥意义的研究课题也要说成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真正优秀的研究者的良心,学术界就展开了许多的政治斗争。然而真正的学者搞政治怎么可能是混混的对手,所以不是败下阵来就是看到别人败得很惨就明哲保身了。

早期的时候这一招是比较有效的,很多人找到了教职岗位。可是终身教授的铁饭碗岂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它们的数目显然是有限的,而 “终身教授” 意味着这些人直到寿终正寝都不可能被 fire 掉。通过简单的“非抢占线程调度算法”,你会发现这种职位很快就会饱和,产生瓶颈。如果教授职位饱和了,而你博士毕业要找工作怎么办?等吧,等到有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拼了六七年的 PhD 之后还要去做 postdoc。有些人在好几个学校做好几年 postdoc 才有机会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不要高兴得太早。助理教授又是一遭漫长的旅途,一般为期七年左右。这个过程不但是用来考验你是否能胜任终身教授职位的 “炼钢炉”,而且是学术界这台机器的上的一个 “等待队列”。两三年的 postdoc,加上七年的助理教授,总该有终身教授归西,腾出位置来了吧?可惜的是由于一些肤浅的评价标准,而且里面的渣滓大大的多于优秀的钢材,这个炼钢炉淘掉的经常不是渣滓,而是优秀的钢材。上面讲到的那些混饭吃的人当然是继续耍各种把戏,钻制度的空子,拍正教授的马屁,压榨研究生,甚至压榨跟自己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唯一的目的是攒够足够的论文,拉拢足够的地位较高者,以支持自己成为终身教授。

当然,随着终身教授职位越来越饱和,这种现象就愈演愈烈。以至于你几乎每次试图跟助理教授合作搞研究都感觉到两个字:贱!Push!有时候你想人家也没有办法啊,都是出来混的。人家可不会承认这一点。总是要举着贞节牌坊,打着一些 “高尚” 的目标作为幌子。只有跟他们合作的学生才知道里面的底细,但为了自己的饭碗,学生们当然不会告诉你这里面的潜规则。

助理教授以及很多正教授都爱玩一招类似计算机里的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的研究策略,只不过他们用来执行这些搜索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所以我们暂且把这叫做 “人肉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现在有 A, B, C 三个课题,都是比较扯淡的,但即便如此其中也最多只有一个发得了论文,但我不知道是哪一个。我就找三个 PhD 来分别进行这三个课题。其中两个人是很可能失败的,但我不告诉他们。我把那三个课题都说成是非常有前途的,伟大的课题,鼓舞着学生们努力向前冲。到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做出好东西,当然我的名字就在那 paper 上面,而且还是作为 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另外那两个失败的家伙,就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努力,或者悟性不强喽。我尽量避免让他们互通信息或者合作,因为如果他们做同样的题目,就会失去“广度” 和发 paper 的总体概率。我只关心总体的 paper 数,因为不管谁发了 paper 都算我一份,没有人会关心我手里 PhD 的毕业率。而且到时候几个人写差不多的题目,争锋斗角,更加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助理教授对于 PhD 学生都是 “求贤若渴” 的样子,随时不忘为自己的 “宏伟课题” 打广告。遇到这种助理教授你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很可能会被作为他的人肉搜索算法的其中一个“处理器”,最后发现自己搜索的是死路一条。

虽然如此,助理教授仍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它往往意味着低廉的工资,昼夜的工作,没有周末可言,工作和生活不分。不但要争取研究经费,还要做研究,指导(操纵)自己的研究生,要教课,还要发论文。学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东西,当着他们的面要说空话谎话,他们质疑的时候还要努力 “疏导”…… 容易吗我!还有些人结了婚,生了小孩,那就更麻烦了。学校根本不以你的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标准,所以助理教授上课一般都比较水,管你学得怎么样呢,反正我完成了任务。可是助理教授在七年之后能够拿到正教授的机会有多少呢?呵呵。恐怕比七年之痒之后没有离婚的机会还少吧。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腐败在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貌似更加厉害一些。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比较热门,机会相对较多,还有工业界作为退路。另一方面是因为物理等 “硬科学”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造成对地球人有意义的理论突破的机会已经很少了。科学都需要经过实验检验,而且论文把关比较严,所以物理等专业的 PhD 非常不容易混毕业,毕业了也不容易找到工作。计算机科学虽然名字里面有 “科学” 二字,其实根本不是科学,倒有点像艺术或者数学。不是科学没关系,艺术和数学还是很重要的,但它们的从业者比较容易扯淡也没人看得出来,只要随便给自己的理论起个像“后现代艺术” 之类的名字就可以了。现在的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里的创新程度,基本相当于有些本科生的 “毕业设计”,只不过写的让人更头痛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不合格研究者混进了计算机等专业。如果你要混饭吃,我建议你去计算机系。如果你想追求自己的兴趣,那就随你的便了。

这就是我对于整个世界学术界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了。简言之就是,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与资本主义资源分配机制的冲突,以至于大量不适合搞学术的人由于生活没有保障,进行滥竽充数,最终导致学术腐败现象在全世界蔓延。资本主义就像是一个内存分配和处理器调度没做好的操作系统,有些进程占用太多内存和 CPU,却没能有效利用,导致其他进程 “饿死”。除非社会的资源分配机制得到改善,否则学术腐败不可能好转,只会恶化。

不要以为所谓的 “世界一流大学” 里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因为没有人可以逃脱社会发展的规律。世界一流大学我见识得多了,本质都一样。而且由于很多人想进去,头破血流的机会还多一些。从那里面出来的人往往都有一种神经症,什么事都跟别人比想看看谁厉害,谁 “优秀”,娱乐活动都不例外。以至于你怀疑他们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中国人太多,而且虽然口头上说是什么 “有中国特色的稀里糊涂主义”,其实实行的是比资本主义还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或者被浪费掉,导致极度的贫富分化。再加上自古以来的科举制度和 “书中自有……” 的误导,绝大多数人涌向大学,涌向研究生院。所以学术腐败虽然是世界范围的现象,但在中国就更加厉害一些。

关于这种 “生产力” 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冲突,我们从小上政治课就背过了,不是吗?虽然政治课本大部分是扯淡的教条,但极少数几条不是中国人又不是俄国人发明的理论还真是管用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人是永远不会理解的,只有切合实际才会发现,某些德国大胡子说的其实是真话,是科学道理。

这些都是我们个人没有力量改变的事情。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

首先,有些知识是有指导意义的,知道了总比不知道的好。知道了学术界的游戏规则有利于我们玩转它,利用它,却避免它的弊端。比如,我早就知道了学术界的鬼把戏,所以我根本没有为成为它的一员做很多努力。从进入 IU 以后我就不在乎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论文发表,因为我知道除了学术界,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些。我知道有些领域整个都是扯淡的,所以得个高分不但对我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浪费了我的时间。所以除了自己喜欢的课程不拿 A + 都没办法以外,其它的都是按照能拿到学分的最低标准进行。我利用学校的资源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却没有为一些扯淡的论文之类花很多时间。每次做教授的 RA 都会发现是在做扯淡空洞的话题,所以我后来选择了做 TA。干这种 “体力活” 避免了脑力的冲突,自己才有机会去研究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东西。由于我知道助理教授们的生存现状,心理以及动机,我就比不知道的人做出更好的决定。当同学们怀着崇尚的心情,跟着一些吹牛皮的助理教授做一些没有希望的研究的时候,我自己的研究早就超过了他们很多年。

另外,这篇文章对于广大学术界人士也有一定意义。承认了自己在扯淡总是比举着高尚道德的牌子更加以德服人一些。我鼓励广大正在挣扎中的 PhD 和助理教授们发扬自嘲精神,勇于承认自己的现实和弱点,承认自己其实是不得已为了混饭吃,大家都是混饭吃的。有同情心才会有动力,同学们如果知道了你是在混口饭吃,反而会更加理解你的处境,停止质疑你的做法,进而帮助你继续混下去。

最后,知道事实的人多了,世界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很多人进学术界的原因是为了混饭吃,而当社会更多的了解到学术界的这一真相之后,“名校博士”这种东西就会逐渐贬值,失去它原来的光环。人们就会以平常心来看待,最后学术界就不再能吸引那些混饭吃的人,而真正喜欢研究的人也就能自得其所。人们也可以采取甘地的 “非暴力不合作” 精神,避免成为学术腐败的一部分,就像你知道某个街区经常有吸血鬼出没就不要去一样。这样吸血鬼们找不到食物,邪恶的势力就会逐渐萎缩。知道事实的人们还可以互相鼓舞,发扬正气。腐败的组织慢慢的就会失去人们的支持,走向穷途末路,或者改邪归正。

版权归退乎的王垠所有。

学术腐败是历史的必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老师在国外呆着,还收一堆学生,学生测数据学生花钱学生自己写的论文她反而舔着脸挂一作,学生二作 有没有造假他自己都不知道 要不是不舍得自己的心血,真想坑一坑她

科研这种东西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专业动科,辣鸡二本,今年刚进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开组会真的震惊我全嘉。数据处理的意思是,数据不合适你可以改数据,甚至编数据?!!我是真的震惊,我以为可能只是我们这一个老师这样吧,后来发现好像是大家默认的规则,震惊我全嘉。组里发多少文章直接和下一年能拿到的经费挂钩,为了钱真的是。。。有的实验你可能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因为你参考的文献有可能也是假的。。。终于明白了写论文的时候为啥师兄总说多看英文文献。。。

知乎用户 关东煮 发表

卧槽,这可是曹雪涛啊,世界观崩塌

知乎用户 fuller 发表

中国的院士们拿不到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

=========

中国高校校长、院长们用郭德纲相声来说:

跪一排,隔着枪毙不会有冤假错案。

中国学术圈真的太浮躁了,学阀们如马云之流,

未见转化成果一二,学术不端和腐败却频发。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学术圈呢?

享受着国家津贴、名誉加身、各种资源然后干着学术造假的勾当?而且学术造假成本极低,国外视学术造假如轮奸,到了国内就是轮流发生性关系,还是对方自愿的,自罚一杯了事。

你要是学阀,拍良心说你造不造假?

立法:只要触碰学术不端、造假的红线,一次严重警告,二次学术降级,三次 / 频发者剥夺全部学术职权名号,怎么就这么难?

院士怎么了?多个捷豹?

对,就多了个包在捷豹上的保护套。

知乎用户 小小的 c 发表

这几天一直有洗地党在洗地,发现大部分洗的人连基本的研究都没做过,简直有毒!但更令我震惊的,是专业的公众号 “弗雷赛斯”,这个号称宗旨是:“科学自由分享、人人平等,共求真理。” 的组织,竟然在这一次选择对该事件控评,帮“曹校长” 洗地,令人不胜唏嘘。

1. 目前,只是曹自查自己实验数据,这就和之前武汉大学的李某一样了,结局就是一定会水落石沉,或者甩锅下面的研究员,或者等热度过去后就没有然后了。

2. 做过 wb,fcm 的都看得出来,他的论文(指他署名的论文)一定造假,且造假造的很低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骂,因为太明显了,连 PS 都是最低级的 PS,fcm 能做出正方形,有点侮辱读者智商。现在就是看他承不承认,以及责任归谁。我希望结局是像山中伸弥教授一样引咎辞职,不然就是对科研的极大侮辱。

3. 本人和我的导师一样,在普通学校做研究,科研经费经常出问题,但我们人穷志不穷,极其厌恶科研造假。我导师和我说过:你科研可以偷懒,可以耍小聪明,可以浪费我的钱,但绝对不可以作假,这是人的底线。我也是这样坚持过来的,一遍又一遍做实验就为了找到正确的路,靠着这样的毅力才好不容易发了一篇二区,而这些科研毒瘤,随便 PS 一下就是一区甚至 nature 来一篇,我真的气死了,觉得自己干嘛要那么辛苦,这不公平!!!对我就是酸!我酸我有理!

4. 有人说要等官当实锤,那我想说,您可见笑了。武大李,复旦杨,当年都是官方定义没有作假,但是明眼人都明白就是作假了,你再想想连我们的韩老师都可以被证明没作假,这种官方说辞信服力越来越低了,官方实锤不用等了,如果真有,那这将是我国科研的一场重要改革,我会赞许曹校长的。

知乎用户 SanDisk16G 发表

幸好我赶在曹成为校长之前毕业了,龚校签名的通知书和毕业证。

知乎用户 司马孔明 发表

建议推选出几个论文从未造假的大教授,授予荣誉勋章,树立榜样!

知乎用户 White Me 发表

南开大学最近有点太背了……

目前网上已经曝光已上升 48 篇文章。曹还是德国和美国的院士,就算国内不出手,不代表外国科学家不会 “重拳出击”。

2019 年,南开百年校庆感觉出了不少蛾子事情。今年高考生源下降;国家杰青扩容,但收获仍然低;院士化学三人二轮最后零人当选。

最近和深圳搞了个生物医学类的研究院才刚刚起步又出现这个事情,大概率会对这个项目造成影响,曹代表的就是南开的生医系。

知乎用户 喵星人​ 发表

来看看我男神的图都是啥:

现在只看见十八篇中的四篇。

荷瘤那个流式图:检测的是荷瘤后脾脏的 MDSC。荷瘤后脾脏的的 mdsc 就是增加的,基本专业常识。而且这个 figure 想表示荷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高。所以作者真没必要在 WT 组加上很多 “点点”。ps 我不懂,免疫专业上我不认为造假。

做 medium 对照那个流式图:绝对是作图人的失误,谁傻成这样造假用一样的图。真实结果不知道。

WB 实验 actin:确实用重了。解释不动。

最后那个一堆小流式图:好像有问题。图太小看不清。

可以打假,但是不能为了锤而锤,也不能人云亦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回答下这个问题,在中国这个造假大国,这事儿一点不奇怪。

N 年前硕士毕业,导师目前也是跟曹差不多的地位和头衔,工科背景。

当时导师在校外有个公司,主营业务跟军队对口,看起来高精尖,说白了就是汉化国外软件,然后进行改造。因为这种软件属于极度偏门,经过汉化改头换面之后,不是内行根本不知道。那个时代,涉及军队的专项研究也根本不会让你去国外发论文,于是乎变成了造假者们的天堂。

导师当时校内业务也是跟此汉化项目相关,此后 N 年一路攀升,从部门领导一直升到校长院士……

据我所知,当时国内相关专业研究基本全靠汉化,以至于相关学校都上了米国某部黑名单。

这么多年过来,导师肯定还是有过人之处,只是我很惊诧,原来国内靠汉化出身也是能当院士的。比起来,生物医学届的造假也许技术含量还要稍微高点,至少还是有大量的基础实验不是。

知乎用户 Eelur Churchyard 发表

大家本科不都是抄过来的嘛?

还指望硕士,博士有所改变?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很明显,这是帝国主义学术界对我国无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又一次无耻攻击

各位只需要稍微动一动脑子就能想明白,**如果一个校长都在给自己的学术成果作假,那么他管理的学校风气又会如何?**一个作假泛滥的学校,怎么可能成为中国知名大学?

流言不攻自破!

知乎用户 伴鹤 发表

最新 11-21

我失望了,希望能辞职,已经有老师影射了(狗头)

分 割 线

为什么 wb 上学术不端可以上升到政治体制和中国人的性格,,,这些人感觉更不科学啊

最新(19-5:17)

质疑论文里面有南开了,,,

然后今天又发了一篇,,

8 说了,丢人了

最新回答:(18—10:00)

想起来张伯苓老校长一段话

“你们讨厌!”

“你们讨厌得好!”

“你们下次还这么讨厌!”

11-18 9:23

我感觉为什么在中国啥事都能扯体制啊

还有说百度气功外气的是高级黑吧

分 割 线

等曹校的声明或者回应

分 割 线

我才知道原来曹校有这么多粉和这么多质疑他硕转博的人 (手动狗头)

还有说硕士阶段研究气功的能去国图上查一查毕业论文吗 (手动狗头)

还有分不清科学院和工程院的 (手动狗头)

不是洗地,只是觉得这种大佬一倒很多人围上来舔血碰瓷的不太舒服 (手动狗头)

曹校该批,但是请批到点上 (手动狗头)

手动分割 -

校长邮箱也写信了不过没有回应(手动续命)

11-17 5:15

以后会不会形成个惯例:高校换校长的时候教授学生先查查他以前的论文做好心理准备(狗头)

补一下硕转博的那个论文

我是不懂请各位大佬看看有没有可以锤的

最新分割

曹校开始回应了,这个时候应该等最后的锤子落下来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先说一句,这个事还需更多的确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但有些话不吐不快,这个事和你我他,都有莫大的关系。

每次拉出来个典型,大家都一顿批判。但,都是被逼的。

学者是有地位,到如今,很多家长还是以孩子读博为荣。

年轻人嘴上不说读博光宗耀祖,但实际心理动机咱都懂。

做学问的人的光环,除了巨佬之外,本是靠待遇撑着的。

没有钱的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里什么时候被正眼瞧过?

鲁迅不拿高薪,他的文字不一定能在那个年代流传起来。

顶多是树立正面典型的时候夸两句拉倒,然后理都不理。

说回到这个事,说起来,知乎用户身边读博的人不少的。

大家都希冀着力透纸背,三十年如一日,闭门潜心治学。

可是有的时候,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尊严层,治学给不了。

你如果年纪不小,博士毕业,生活压力一下子扑面而来。

你得结婚置产,成家立业,重新在生活赛道上搏杀取利。

你得兑现多年苦学,你要给智识以金元,来为自己赋能。

你还需要文凭之外的社会地位,因为地位就意味着待遇。

你看到世道几多变迁,光谱变化何等迅速,万万等不起。

你看到财富轮转如癫,昨日刚刚起风云,今日富翁诞生。

你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拍拍自己的脸,怀疑这是梦境。

然而,这就是现实,沉重地一下下锤蒙你的普遍的现实。

你坐不住了。

你要动起来。

你要换思路。

你要快一点。

很多错误,也因此铸成;而那些错误,其实又不是错误。

知乎用户 玲珑 发表

我就很奇怪。

这曹雪涛院士,和吃喝嫖赌大字不识的山西煤老板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有钱么?

作为一个通讯作者,当然要为每一篇文章负责,要读懂每一个数据,保证自己不作假,不被骗,被骗了就要认错挨打。

现在对于各位大教授大老板的要求真的是太低了,太低太低了。

研究生,博士,那都是真正的临时工,尤其是博士,老板掌握毕业大权,他们根本就没什么选择,把锅推到他们头上,没意思。

知乎用户 WaffenSS​ 发表

没问题的院士是不存在的,而且这事对曹院士不会产生一丁点的影响。

知乎用户 网易智能 发表

论文造假,是事关学术道德的一个大事。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术造假违背了治学的起码要求,更违背了学者的基本诚信。恰如费尔巴哈所说,“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 论文造假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不是白璧微瑕的小事,而是有损职业共同体声誉的恶行事件,是不折不扣的 “学术高压线”。

遗憾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丑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 2010 年卷入学术造假风波的长江学者李连生,到 2014 年《国际新闻界》杂志曝光大篇幅抄国外论文的北大博士生于艳茹;从 2018 年被曝多篇论文涉嫌抄袭的南大社会学院教授梁莹,再到 2019 年不知 “知网” 的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翟天临。尽管最后主管部门都给予了涉事人员严厉的处分,比如撤销国家科技进步奖、取消博士学位、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等,但目前还难以做到学术造假事件 “清零”。

个别的造假问题常常给整个学术生态带来污染:当一小部分人因抄袭、作假而名利双收,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其中很多人既是学者也是教师,更可能影响学界学风的未来走向。

也正因为学术造假的严重性,就需要匹配严肃程度相当的审慎调查。就当下曹雪涛教授被指论文造假来说,所涉及的是医学免疫学这样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远不是如同翟天临博士论文查询复制比就可以一眼看出端倪的事情,必须仔细检查论文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同时邀请业界国内外专家进行评析,才能得出结论。

因此,对学术造假的调查,尤其是涉及科学研究成果的认定,还不是一个 “一刀切” 的问题,而必须还原事实,公正评判。比如 2009 年 6 月时任辽宁大学副校长的陆杰荣教授《何谓 “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陆杰荣虽是第一署名作者,但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师大外国哲学专业 2006 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论文得以发表。

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悖学术道德,曹雪涛在回应伊丽莎白 · 比克博士时也表示:无论如何,在监管和实验室领导方面,没有任何借口出现失误。但 “主动造假” 和“被造假”,性质还是有所不同,这就给调查的客观中立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曹雪涛身为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学术共同体中居于重要位置,兹事体大,由不得 “自说自话”,有关方面当成立相对独立和权威的调查组介入调查,必要时引入国际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详细披露,以接受公众和学界的监督。

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术诚信问题极为重视。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表达出对学术造假 “零容忍” 的态度。

当此之时,我们没必要对曹雪涛 “一棒子打死”,南开大学也无须背上沉重的抱负担,“允公允能” 是南开的校训,相比所谓的 “学术不端” 指控与学术清誉,更重要的是如何公开、公正地对待此事。我们不妨把结果留给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期待问题尽快“水落石出”。(新京报

知乎用户 二台​ 发表

其实很好理解,在中国普遍本科率还将凑在 4-5% 的这个阶段(当然有人质疑过这个数据说未去除 18 岁以下及 60 岁以上人群),硬性的科研、论文规定却没落下,甭管你是继续读书,还是找工作、还是晋升职称、论文都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数据造假、攒文章、抄袭文章、关系户发文章等一系列学术畸形问题,不单单是学术基础薄弱、发展时间较短等问题,大多数知乎上的精英,你的本科、硕士阶段是怎么度过的心里有数吧(博士另说)?论文哪会有那么多的创新和亮点,一方面是制度逼迫造成的,赶鸭子上架,没有文章你戴不上帽子,发展严重受阻,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学术修养的问题,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或者行业的科研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在这个圈里混的,谁几斤几两都还是基本清楚的,谁的文章能不能发还是能定的。

我说的是以前啊,以前

至于怎么看?继续吃瓜

至于造没造假?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曹院士的一作),这名字反正挺唬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请帮我点赞顶上去。我不想跟你谈什么曹院士的水平。愤怒,想洗地的别洗了! 特别不爽招超多学生(比如 40 多个)的团队,大牛导师基本不管,更谈不上花心思培养。被放羊的底下学生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多年的成果还可能被导师抢一作而且被没关系的老师占通讯。假如曹院士没有一篇论文是他本人主动造假,你们同情他背所谓的黑锅。你们在同情曹院士的同时,在成果为王的科研土壤下,怎么不可怜土硕土博因为成果出得太慢甚至没有成果而每天处于焦虑的状态呢? 你们这些人前风光的导师考虑过对科研有一片赤子之心却得不到好好培养的学生,他们每天心理会产生焦虑、丧气、不甘吗?在此敬告那些大牛导师,在享受大团队带来红利的同时,就得承担监管不利带来的不良后果(PS: 我就是大团队其中一人,只想早点滚蛋。)!!!

知乎用户 曲奇曲奇 发表

这个汇总貌似比较详细

https://mp.weixin.qq.com/s/1sPCaYzDUpI4V6ZadzfcHw

取匿了,没啥好匿的

再更

pubpeer 终于注意到网站崩了啥也进不去了

继续重申,关注进展事实,少看二手带节奏言论,少蹭热度煽动传播不实信息,谨言慎行。

点不进去网站我就只能继续刷推了。以下是原答。

首先,如何看待要基于事实基础。

我昨晚上推特找到了 Elisabeth Bik 博士的推特,她致力于寻找各种学术造假。

之后我没找到曹校回复,就找到了报导

首先,Bik 博士提出曹校团队论文出现疑似 ps 造假情况,现在曹校已经回应,客观来讲态度明确。

关于他的实验课题内容我不太了解,现在也没去看他的原文,估计我不会很理解他的实验思路过程结果因为我学的还尚浅 。

据说现在有一些作者已经开始联系 Bik 展开关于结果的讨论,解释图片的始末,且现在并不排除 Bik 博士也没有理解实验结果所谓 ps 也不是 ps 造假的可能性。

所以,曹校为通讯作者的论文疑似出现 ps 伪造结果的情况,本人已经做出回应。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看之后的调查结果。

接下来是我的分析看法。

曹校是通讯作者,他对这些实验的参与度大概率不高,但如果的确造假,他需要承担责任这很自然。

回应已经非常得体,杠什么推卸责任的也很有趣,事实就是他的确就是在实验室管理者的身份上以此回复没有问题,回应的正面态度是好的。但此事的确给科研人员都敲响警钟,如果署名,就有责任,即使不是一作二作,有名字有参与有问题也要承担责任。

然后一些营销号和带舆论喷的,实在让人尴尬,结果还没出来就开始各种角度开喷,把人做出的任何决策事情都拿出来无限放大,显然人都喜欢看大佬出现污点然后跌下云端趁机讽刺一波现状感叹一下啊这肮脏的学术圈各种我的朋友我的同学在他手下如何如何我可真是个先知如何如何的各种言论层出不穷,蹭的一水好热度带的一波好节奏。先不谈曹校之前做出了多少成果,就现在这情况,各种营销号的不实信息带节奏搞热度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谨慎吃瓜,谨言慎行,希望导师大牛在这次风波后都能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实验室的实验。等待后续,虽然我现在点进去 pubpeer 一堆链接看到了一堆 404502520 之类烦得很,不过还是会去关注第一手消息。

知乎用户 罗正强 发表

很不幸,我国学术科研界的某位杰出代表性人物及其团队,最近在国际上着实 “风光” 了一把,也让本已经过历年多次类似事件曝光之后不了了之而几近麻木的中国学术界产业界和广大网民表现出些许的震惊。但很快,随着吃瓜热情的降低和自古有之的 “看热闹” 心态,大部分人归于原本平静而又有些挣扎的生活工作,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

但作为一个坚持攻克癌症理想 12 年并致力于开发出我们中国真正自主原创的适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新结构 CAR-T 的创业者,原本作为与这位被曝光造假者同行,对其怀有几分敬意,而我却因为坚持做自主原创和不造假不搞关系不请院士专家站台等原因而拿不到相关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及投资,甚至前两天不得不到西湖边乞讨筹集新型实体瘤特异性 CAR-T 研发经费,如今看到这样拙劣的造假者却靠着造假攫取了累计超过 2 亿的科研经费,真的愤愤不平,并感觉对国内科研学术及产业转化界失去信心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曝光这样一个巨大的学术丑闻,同时也很幸运,这件事情发生在新一轮全球科技浪潮爆发的前夕,科学技术产业转化尚需要突破性科学技术进步支持的前夕,如果我国的科研学术界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并及时做出好的改进甚至部分体制机制方面做出彻底革新,我们就完全有机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让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学术工作真正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来临做好扎实全面的基础准备。

如此,最近深陷旋涡的这位杰出代表性人物,作为同行,我前面写了一篇笔锋犀利的对你的声讨檄文,但出于被人威胁强迫删除,加上我自身内心尚存的良知不允许我轻易发动革命,所以我奉劝你带着你人性中尚存的那点良知和真诚,本着肃清净化革新我国学术界和科技界的大义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就像你在人民大会堂刚刚讲过的漂亮话一样: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让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并借此真正焕发科研学术的第二春?(路行窄处,留一步于你走,且行且珍惜。)

具体这件事情和相关人物背景,我在此处不再赘述,最近学术界这枚最大的瓜相信真正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在此,我们上升一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件事情。

【这个地方本来有相关历史问题的较长而深入分析,奈何发不出来,只能删掉,要获取全文,请关注细胞极客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全文” 获取;或者微博搜索“人类永生计划第一人”,查看相关微博内容】

放在科研学术界,这样的人,恰恰又是极具高智商的群体,他们揣摩上意顺应社会时代及政治需要,巧妙地进行所谓的 “学术科研活动”——例如上世纪 80、90 年代的气功热时期,有些符合上述特征的科研工作者巧妙顺应时代需求和上意,不惜造假数据和编造结论,研究气功治疗癌症等。具有这样特征的人,在后续的科研生涯中不断巧妙地进行符合学术科研大跃进需求的所谓 “科研学术工作”——造假、编造数据、美化 PS 实验结果图片等等不一而足的浮夸风格大跃进手段,迅速大量地积累起丰硕的 “学术科研成果”,恰如大跃进时期的“亩产万斤” 和大炼钢铁疙瘩。于是,在单纯注重数量、影响因子、研究热点等学术科研大跃进氛围中,造假学阀横行、拉帮结派、学术行政化,跟风模仿式科研学术活动占据主流,重要的是——跟风国外研究热点重复相关无意义无价值的科研学术成果,加之跟在洋人屁股后面寻找研究热点然后不断花重金购买国外设备仪器,其中大多数重复浪费,然后还花重金在国外学术杂志发表跟风模仿别人成果的研究成果,这样,越来越在相关研究领域失去话语权——因为你做的都是别人已经开拓的方向和领域及热点,只能是跟着验证拓展别人的研究发现等。

所以,既然这样的 “中国式聪明” 自古有之并且已经经过一系列大跃进被释放培养起来,那我们现在总结经验教训并痛改前非,只能是通过立即坚决地停止大跃进,去除这部分人生存成长的土壤,让真正具有智慧、开拓创新、原则底线、道德荣誉感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起来,并获得应有的阳光雨露。
我的建议
鉴于如上述南京大学哲学系顾肃教授等一大批有良知和责任感的前辈已经写过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分析当前中国学术科研方面的问题和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然而还是没有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甚至这两年还是不断爆出相关的学术科研丑闻,直至如今这个国际级科研学术丑闻。那么,作为 90 后一代,我的建议将更为彻底和革新,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在职称评选中彻底去除一刀切的学术科研论文数量限制

在长期的实践中,科研机构、大学、医疗机构、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为了保证科研工作者(甚至非科研工作者)的职业晋升规范有序和公平合理,不得已采取按照学术科研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IF 值)进行相关职称评选和晋升的硬性规定和要求,但由于 “中国式聪明” 的作祟,这种原本比较好的方法却也演变成催生学术科研造假、学术科研成果恶意侵占、“唯文章论”、灌水垃圾学术论文等的温床,很多原本不需要科研学术能力的岗位职称等,也在这样的机制中让参与评选者想尽办法发表相应要求的学术科研论文,这里面便产生大量造假、灌水垃圾论文。

在笔者看来,单纯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岗位及其职称,应该还是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教育质量和效果上去,由教育工作者进行同行评议,降低或者去除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同理,医疗工作者也应该回归到看病医疗技能上去,医疗单位的科研就按照临床需求去交给专业从事基础科研的工作者相应的开展,或者由临床医生与相关基础科研工作者合作来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医生既要治病救人又要做科研,哪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职称评定及晋升等,更没必要严格要求和限制学术论文发表。

所以,这方面,笔者建议在非学术科研岗位的职称评级和晋升中,彻底去除或者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限定不能强制要求必须要发表学术论文,取消发表学术科研论文加分等措施。这部分人进行相关科研活动,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相关项目课题的申请和自己组织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学术科研造假和灌水垃圾论文产生的动机,也让科研工作者可以更好的专心踏实专业的从事于科研学术工作,避免恶性竞争和非专业垃圾干扰正常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二、建立我国全民参与的开放式学术科研成果交流(打假)平台和科研基金项目查询平台

在现行的学术科研论文发表机制中,一般的学术杂志采取的是接收到投稿的学术论文,在杂志编辑审核完基本的格式及查重等必要的防作弊抄袭工作之后,将该学术研究论文委托给专业对应的同行专家学者进行对相关内容和研究的同行评议,提出一些疑问和交流,确保没有学术方面疑问之后允许杂志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学术规范性。

但即便存在这样合理严格的发表前检查和同行评议工作,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诸如如今这样严重的多达 60 多篇学术论文疑似造假被曝光的情况呢?请注意,我在上述明确表示的是 “一定程度上”——之所以依然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原因在于发表前的检查和同行评议仍然存在漏洞可钻、暗箱操作等问题,例如投稿到自己担任主编的的学术杂志上、买通杂志编辑、买通杂志相关的同行评议专家学者(虽然这样的发表前同行评议一定程度上是保密进行的,但同样注意是“一定程度上”)等,再加上这样的发表前检查及同行评议工作难免由于人工疏漏及造假者造假手段高超(诸如此次大量的 PS 修改、美化、一图多用、编造数据也很容易在审稿中被忽略,更别提美化数据、主观选择有利数据、抗检查抄袭、甚至结果逆推伪造实验过程和数据、一稿多投、同一研究数据拆分及多重组合或者直接套用在不同研究论文中进行发表等很难在发表前的审稿和同行评议中被发现),这种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发表后“学术打假” 机制,完全靠科研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很难保证 “中国式聪明” 作祟下的各种造假不会出现。

所以,此次爆出这位中国顶级学者 60 多篇学术科研论文出现种种造假嫌疑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站 PubPeer 可谓对全球科研学术体系的健康运行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一环,要知道专业学术机构和杂志编辑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进行一篇篇学术研究论文数据真实性的检查核对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专业学术交流网站对于学术研究论文内容的交流、疑问的提出和交流解决、造假内容的揭发更正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值得我们全体科研工作者的一致支持。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学术科研环境的良性发展和健康有序,应该积极借鉴这样先进有效的国际经验方法,除了怀着开放心态积极接纳和拥抱类似于 PubPeer 这样的网站,也应该建立我们国家自己的开放式的全民参与的学术交流网站,让全体国民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能够开放透明地进行学术科研成果的交流探讨、有疑问内容的提交探讨交流解决、造假等学术不端内容的揭发更正等,从而有利的保证我国的科研学术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学术科研基金项目课题等方面,也应该纳入进来,同样可以公开透明的进行相关科研项目及其经费使用情况、科研成果产出转化等的查询、交流、造假等学术科研不端行为的检举。

第三、在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等学术科研教育工作中,落实灵活多样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避免因为一刀切政策规定而催生大量学术垃圾
目前,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在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甚至大学本科生的工作中列入了一刀切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有的甚至要求发表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不得低于一定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教学工作监管部门的工作,但是对于真正因材施教并非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样一刀切的要求而催生了大量灌水垃圾学术科研论文,甚至导致很多学生迫于毕业要求采取铤而走险的方式进行学术不端行为造假等,而这里面大部分学生可能毕业后不再从事科研学术相关工作,而想继续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同学毕业后找工作时科研成果有可能还比不过这样灌输垃圾论文甚至造假论文的学生,用人单位也比较难通过这一项来筛选出合适的人才。所以这样一刀切的要求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

故而,笔者强烈建议教育监管部门在学生毕业时的学术科研成果方面取消一刀切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可以因材施教及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及入学初的自主选择等自主决定是否要在学习期间进行长时间的学术科研锻炼及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并对于不选择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采取其他方面考核内容代替该方面要求,这样一来,可以在教育中有效地筛选出真正有志于及有兴趣于学术科研并且擅长进行学术科研的学生进行专业针对性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垃圾学术科研论文的产生,从而避免对学术科研环境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学术科研工作者有需求的用人单位的人才筛选难度,真正从源头上保证我国科研学术环境的干净健康有序、学术科研从业人员的专注专业及认真踏实,从源头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产生。当然,也避免对本不愿意及并不志于学术科研工作的学生遭受精神体力时间精力等多方面的伤害及人才浪费。

第四,国家层面试点推行基础科研和产业技术开发分开进行基金申请和评选,并分别按照 “学科问题导向式” 和“产业需求导向式”进行设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 “科学” 和“技术”的定义:

科学: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科学和科学理论是同义语。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科学目前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在中华民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看来,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不等于学科,也不等于分科,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陈世清:对称经济学术语表(二),光明网,2019 年 10 月 15 日

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77 年

所以,究其根本概念和定义出发,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 “科学” 和“技术”分开设置国家科研基金申请及评选,按照各自占相关领域总的科研基金 50% 份额设置。

最近几十年,因为我国经济建设等方面迫切需求,国家相关部门总是将 “科学技术” 合称为 “科技”,并且在相关科研基金申请和评选中针对经济民生建设中的产业转化需求而偏向于产业化技术方面课题和项目,使得一系列技术开发和转化类研究课题项目得到大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好的作用。

但,这也仅仅只是 “在一定程度上”,而更多的是技术开发转化类课题项目严重挤压了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和从事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缺失,导致的问题便是在技术转化中大量依赖国际国外已经开拓成熟的技术进行转化,但是当目前的相关科学技术被迅速大量的转化后,当我们面临社会生产生活中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转化来解决的时候,**却没有科学技术可以用来转化——国内因为严重挤压和不受重视而根本没有好的突破性的科学技术可以转化,向国外买技术,一来人家也有自己的保护机制(这在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已经显示出很严重的问题),二来,目前全球的科学技术研究方面面临阶段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开拓的停滞,这是由于目前处于一个科学技术奇点临近前的黑暗阶段,**举例来讲,如物理学方面从原来的经典牛顿力学发展到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阶段,但这一阶段很多理论的革新和验证及再发展,目前要进一步向更宏观的宇宙层面或者更微观的超粒子层面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物力进行理论探索革新、研究方法论的革新、研究设备的革新;如生命科技方面,在原来单纯朴素的观察阶段逐步进入到实验阶段,但科研方法和设备方面还有很多主观因素的干扰(这也是这次学术丑闻得以发生的一个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这个丑闻主要还是人的问题),而要进一步使生命科学技术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目前需要诸如在后基因组时代进一步研究清楚基因与更多个体表型、群体特征、表观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论的革新和进入设计实验阶段;如计算机科学方面,我们从原来基于二进制计算规则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算力和计算机的智能化,需要在新的数学算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进行长期大量的基础研究,甚至结合脑科学的基础研究,搞清楚人的意识问题然后借鉴到类脑计算及人工智能研究中。等等吧,诸如此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水平提升催生大量的新的需求亟待满足、大量的新问题需要解决。而目前,随着过去一两百年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挖掘已经十分充分,新的技术成果转化只能来自新的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所以目前我们急需要将原来一贯秉持的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优先的科研基金审评思路改成基础科研和技术开发同等按照各自占该领域基金总额的 50% 进行并独立运行。

在开发方式上,基础科学研究,不像技术开发及转化一样,可以通过买换或者在现成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转化开发,只能是通过问题导向和兴趣导向方式,进行长期大量的基础研究,来不断由科学内部和交叉结合的一系列问题来引导科研工作者不断进行深入或者拓展研究。所以,在基础科研课题设置和基金审评方面,我们不妨设置为学科内及交叉领域,由全国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基础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问题的开放征集和评选,然后按照问题导向方式设置相关科研基金的参与申请和评选,具体机制和模式,在下一节详述。

而在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类别中,可以结合目前的产业转化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目前常规进行的科学规划及各重大工程项目等方式,针对性地开发转化相关的适用于解决产业问题的技术,甚至为了提高转化的成果产出和效率,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相关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的机构及科研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申请该方面科研基金和课题项目,而具体申请方式及审评方式上,应该摒除以往由科研工作者主导而导致相关技术开发及转化的课题项目及其成果并不能解决实际产业转化需求或者应用性不强的尴尬局面,应该采取更广泛地让从事相关技术转化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广泛征集产业转化中的技术开发和转化需求,并适当参与到相关技术开发与转化项目课题基金的申请和审评工作中来,甚至可以在国家主导的公开平台通过这套机制进行订单式技术开发和项目对接

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受到挤压和不重视,同时避免产业技术开发和转化方面项目课题象牙塔式闭门造车甚至造假频出问题。

第五、在国家相关学术科研基金的申请发放中采取 “开放式分阶段” 申请和管理模式
有了上述科学和技术分类独立审评科研项目课题和对接基金,并允许产业转化相关企业家参与技术类科研项目课题及基金的审评、对接和订单式征集项目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让这一方式不形同虚设和避免有漏洞及空子可钻。

“不形同虚设”,就要求我们在 “学科问题导向式”的基础科研与 “产业转化需求导向式” 技术研究课题设置和审评中采取充分的 “开放式” 项目征集、申请、审评及管理。“避免有漏洞及空子可钻”,就要求我们建立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具有健康合理流动性的学术科研管理委员会和全体科学共同体成员参与的公开透明管理系统及平台,并做到委员会和系统平台二者之间的合理权重,做到既不被少数人独裁及暗箱操作,也不被多数人舆论和效应而导致效率下降及真理被舆论埋没。

在基础科研方面,我们可以按照年度周期、五年周期、十年周期,进行各自学科领域及部分跨学科领域内的全国相应科研工作者参与的学科基础科研问题 “开放式征集”,然后进行开放式评选,对于科学共同体公认的需要投入资金进行重点研究攻克的学科基础科研问题,进行立项,然后开放式申请

这类申请,应坚决摒除传统的申请人身份壁垒限制和有效避免人际关系效应。例如根据开放式征集的基础科研问题立项之后,每一类需要立项科研解决的问题,可以细分为不同具体项目,申报人可以是独立申请承担相应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多个机构实验室共同合作申请,可以完整地申请一个学术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分阶段的申请相应问题的部分解决,但不再对申请者身份和既往研究成果有硬性规定和限制,而是根据提交的项目申请资料,由上述学术科研委员会和公开透明系统平台进行对相关申请者的科研能力、项目规划可行性、专业性等进行综合有效切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判断和审评。项目申请人签署项目课题全流程监管和适当的成果披露协议,除了在项目课题进行的全流程中有义务配合学术科研委员会的随机调查,还应该在科学共同体的关切下适当的按时公开相关科研项目课题研究进度及适当公布相关科研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

并且,对于不同基础科研问题的分阶段申请解决,可以进行灵活多样的管理,例如可以进行一个大类问题的申请,也可以是一个大类问题中的一个或若干小问题的申请,但是相应的,针对问题解决程度的不同,应该设置相应的研究经费预估和预算调查,可以在解决问题的研究进展中补充或者拓展申请相应问题拓展部分的经费,并提供合理的说明及已有财务统计材料,供学术科研委员会和科学共同体审议。

而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鉴于技术研究开发及转化的确定性特征,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产业转化需求导向的优势,在申请和审评对接基金支持方面,除了从事相关产业转化的企业家参与审评及提出产业转化需求外,还应该让项目课题申请者签署基于技术成果产出的保障性协议,允许开放式申请,也不对申请者资质和身份做严格限制,但申请者需要和学术科研委员会和相关产业转化需求企业机构等签署基于成果产出验收的科研基金支持资金的保障协议,可以是分阶段按照成果的资金到位,也可以是一次性到位,但是需要申请者签署协议承诺保障技术开发和转化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如果出现所开发技术等相关成果弄虚作假或者失败,则需要申请者退还相应资金或作出客观失败等的原因陈述报告说明,供学术科研委员会和科学共同体调查核实确认,确认属于客观原因失败或未达到相应技术成果产出要求的,可以允许部分退还支持资金或不退还,但是相应的后续科研能力评估中以此失败扣除相应的能力评估分。

第六、以 “分阶段模式” 和“追加奖励机制”真正落实 “宽进严出重验收” 机制

如上述,在问题导向式的基础科研方面根据解决的问题及其难易程度进行分阶段申请课题及经费审评和补充拓展申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解决程度予以经费等方面的追加奖励机制,在原定申请的解决问题基础上如果有更好的问题提出并解决,有所创新和发现,则可进行相应的申报及追加奖励。而产业转化需求导向式的技术开发项目课题方面,鉴于技术开发的确定性特征,除了加入市场化订单式科研技术开发,也可以分阶段进行审核和追加奖惩机制,申请者和项目课题承担者根据项目进展及时地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需要根据相应的课题规划和申请规划及订单对接企业的监督情况,予以相应的奖惩。

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落实 “宽进严出重验收” 机制,避免传统的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中重身份资质和材料却没有好的验收机制,导致很多重大科研项目最终没有好的科研成果产出,白白浪费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

第七、执行院士、国千专家、各种学者等的 “摘帽制度”(该项不在此展开阐述,后续如有需要再展开论述)
您的意见和建议呢?
欢迎您关注细胞极客微信公众号并在后台留言交流,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净化我国的科研学术环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实情如何,但感觉知乎风气一片嘲讽,编排段子,戾气很重。人无完人。群众容易被媒体引导,甚至质疑整个中国学术界,或是科研学生发泄自己的压力。认真做科研的人很多,还是能希望不要妖魔化科研圈或者某个个人。

越来越觉得知乎不像以前了。太情绪化了。

刚刚在朋友圈看见有免疫学教员发的朋友圈

”60 后的我借用 90 后的小师妹的话表达下心声:

教授常年三地奔波,但从来没有脱离过科研的一线,我们经常感叹,教授是和 60 后一起打天下,和 70、80 后一起发展免疫学,现在又和 90 后一起奋斗在一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勿耽改。做科研的人都知道,文章无论改过几遍还是能发现错误。教授审阅文章的数量是我们每个人的十几倍几十倍,工作量更是难以想象。作为中国免疫学届的领军人物,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但这绝不能抹杀教授为中国免疫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影响教授带领我们在科学道路上进行继续的科学探索。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对很多问题进行了解释,质疑者对回答也非常满意,正逐步打消顾虑,最终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科研人的 “难和苦” 想必 “沉浸” 其中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会感同身受吧。”

希望偶像不要崩塌。

潜心科研的人依旧前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结果还没出,先不站队。

但是有些人对这次学术不端事件的第一反应不是先从学术上查证,而是优先怀疑曹雪涛是不是得罪人了,被搞了。我觉得这种反应是不对的,总有种变了味的感觉。

并不是不能怀疑,而是将这种反应作为第一反应有问题,学术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怎么感觉国内很多人像加入邪教了,事实就在那里,还捂着耳朵,遮着眼,端着我不要听我不想看的态度。一副全天下都要黑我大中华的样子,一副被扒光了依然裸奔的样子,可气,可恨又可悲。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47w9l 发表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三位院士的品格与境界感动莘莘学子

曹雪涛院士报告的题目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他用邓稼先、屠呦呦、顾方舟、黄大年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向大家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指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他还从科学学派对科学的贡献说起,呼吁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学派,通过鼓励批判、质疑探索精神,允许宽容科学研究的失败,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推动文化文明传承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走出中国道路,作出中国贡献。

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dtxw/ee6278bad0524cc0b0514fe5d9f46d2e?from=timeline

两个一对比,感觉像是在演喜剧。

知乎用户 Days Gone 发表

利益相关:南开刚毕业的一届,请随便锤,南开本就日显颓势,如果是个造假起家的新校长,那我们不如不要。

毕竟我们是研究型综合大学。

知乎用户 Mr.J 发表

这是 11 月 18 日最近发表的文章,Nature Immunology 可谓是行业内顶刊了。依旧是十分拙劣的技巧。附上链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88814D05C47794163ADFB5F7B22C3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知乎用户 连续对称守恒 发表

说对中国有恶意的可以散了,人家是流式打假专家,一视同仁。你算什么学校,护个几把

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19/11/20/all-that-glitters-is-not-gold/

另外,流式的坐标是对数的,怎么可能调粗 pattern,会的告诉我一声

知乎用户 猫眼 2020 发表

烂尾了 ?

知乎用户 大音希声 发表

五味杂陈;

圈里神一样的人物;

我读博士时候的偶像;

曾经一年发 9 篇 blood,CNS 刷遍的大神。

有种理想破灭的感觉。

老板经常跟我们说发不发大文章可以随缘,发表的数据一定要靠谱。

希望曹院士的文章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知乎用户 Transformer 发表

非相关领域研究者,不请自来。

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方法、实验和数据。

数据恰恰是其中最 “灵活” 的一环。

学术造假后果可以有二,一是沽名钓誉,二是可能影响学科正常的研究进程。一可以挽回,二覆水难收。

倘若事情盖棺定论,学术造假确有其事,我替该领域的学者感到悲哀和愤慨。

知乎用户 Judy 小姐姐 发表

从英文角度解析一下曹院士的回信。

英文写作水平很高,因为很地道很专业,他这个年纪的本土学者不容易啊,当然外行人也不要觉得被唬住了啊,这些都是相当 “模式化” 的用语,这并非创新性写作,都是工作学习中套话,写多了都能写出来。

常年地道英语写作或纯英语环境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应该懂,土著中国人出身写成这样真的不容易,但这么地道流畅英语写作却是用来混淆视听欲盖弥彰,我心疼这些文字~

❤❤❤❤❤❤❤❤❤❤❤❤❤❤❤

我半(偶尔纯)英文环境差不多十年了,虽然我自觉不善写作,但已经有很多次一般外国人觉得我写 idyllic,amnesia,traumatize 等太过分了,无数次被 native speaker 一脸惊恐地看着我说得比他们还溜还复杂,雾~

英语词汇量两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是如何将词汇量提升到 2 万,甚至 3 万的?如何让英语能力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哔哩哔哩 (bilibili) 上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

只要明白地道英语写作潜台词的人,曹院士的邮件等同于强行甩锅外加跪地求饶!!!

我这一辈子写邮件也没有这么低声下气过,所以我还真写不出了那些 ··· 毕竟我的邮件都是犀利霸道的,嫉恶如仇惩恶扬善一身正气不是白长的。

为什么曹的邮件回复如此无力呢?

请结合当事人处境分析各方事实 facts。

现在事实是什么呢?请从其他回答寻找,有没有造假自己判断。

曹院士态度很微妙,姿态太低,直接认领疏忽失责,这直接等于领罪了,具体自己思考,脑子是个好东西。

一些人根本不能明辨是非,拨开迷雾见也没法月明,跟我无关。

想想吧,习惯性学术造假还能身居高位教导众人,此等道貌岸然却依然能蒙蔽人心,可叹可叹~

❤❤❤❤❤❤❤❤❤❤❤❤❤❤❤

分析文章算是一流,嗯,一起吃瓜学英语~

话说这不是我第一次在线吃瓜了,都是从专业英语角度深入分析,每次都是干货满满,吃瓜不忘学习,一般乃们都看不到这么深入的英语八卦 er

英语写作细微内涵 subtlety 不是谁都判断的,这就是普通吃瓜群众和我这种感知力 max 的专业吃瓜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噗哈哈,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如何看待 5 月 30 日 CGTN 主播刘欣与 FOX 主播的这场辩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如何看待美国检方宣布不起诉刘强东?如何评价明尼苏达大学女留学生起诉刘强东,事件将会如何发展?

❤❤❤❤❤❤❤❤❤❤❤❤❤❤❤

Dear Dr. Bik,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recent inquiries you posted with regard to mentioned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t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ith me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吃瓜翻译:

关于你指出的 XX 大学和 XX 所的论文问题,我写信回应你,毕竟我是通信作者。

词句分析:

标准的邮件第一段,看门见山,自报门户。

with me being… 独立主格直接放句尾,相当于给出事由。

开场句简直是我正式邮件常年专用句式,只是咨询或撕逼我都不会写这么套路。

I’m writing to you in response to XX with regard to YY,大量的 v-ed 分词作定语,很地道也很常规。

I am writing to inquire about AA regarding BB on behalf of CC.

平时的普通邮件我都这么问。

I want to ask about…

I want to know if…

吃瓜分析:

所属机构相当于自报门户,很能唬人,类似于:你要知道你和谁在战斗~

我一般也会这样,哪怕我 p 都不是。比如在埃及遇到麻烦,动不动就搬出大使馆。

我要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给你们的外交部抄邮件~

马上上升到国家层面,带上一层保护伞!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our work and you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record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earch pursuit. The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e all along as well. Upon being notified of your inquiries, I have made them our highest priority and immediately took steps to look into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with the team and collaborators and carefully re-examined our manuscripts and raw data and lab records. We’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s) immediately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吃瓜翻译:

人在上海,瓜从天上来,但我还是得感谢你捶我。事关前途,请让我好好解释。我会团队和合作方都别跑,期刊也别跑。

※词句分析:

upon doing sth 一 ··· 就 ···

make xx highest priority 首先考虑,最高优先级

take steps to 着手

be of utmost importance, 很地道,很多人都不知道 be+ of + 抽象名词可以表示形容词意思,这是典型的学术写作和正式写作装逼利器。

Judy 讲解 “of + 名词” = 形容词

be notified of,是 notify sb of 的被动,这也是常规地道表达。

if 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any risk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published records 话说大量的介词定语连环使用我也吃力,但这些都非原创写作,很格式化啦。

※吃瓜分析

carefully, immediately 等词真的很低声下气了,但凡是对自己论文有点自信的人,也不会这样放低身份,而是会义正言辞,姿态会很刚,毕竟涉及到自己和团队名誉的事情,怎容人肆意辱没,但是怎么就如此温和甚至配合呢?

如果是被人恶意挑刺或误解,可以说:Please kindly point out the problems in my research/data,但这种一般是私下邮件操作,相当于给对方一个打假门槛,有本事你给我挑错误啊,所以**专业英文学术论文打假需要胆大心细和不畏强权,本身 level 不低还不在一个浑水里,**这次的国外女博士满足所有条件~

如果论文没有问题,邮件完全可以横,为什么说 I appreciate?说什么 highest priority, highest degree,any risk,这些最高级和 any 是 “过激反应”,慌不择路暴露自己的软肋。

就是纪检人员搜贪官了,也没有这么积极认怂地啊~ 贪官都知道咬死不承认呢

注意提到自己的团队还有合作方,还有相应的期刊编辑也别跑,这是在拖所有人下水,因为这么多论文,涉及可不只是他一个人,所有相关方都会插手力保,否则拔起萝卜带出泥,一个二个都别想跑。

尽邀进行实验数据调查分析,也算是拖时间,没啥不可操作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争取损失最小化。

名声烂了不是问题,利益体系别崩溃。

✨✨✨✨✨✨✨✨✨✨✨✨✨✨✨

以上两段不是重点,常规邮件用语,放低姿态就好,被人公开捶就洗干净。

重点是下一段,这一段决定了整个邮件是强行甩锅还是不畏调查。

Based on our analyses up to this point (still ongoing) and additional feedback we received from colleagues and peers, I would like to add that I remain confident about the valid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made in those publications and our work’s reproducibility. Nevertheles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ny lapse in supervision or laboratory leadership and the concerns you raised serve as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and how I might have fallen short.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看到我的小伙伴赶紧救我),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暗示中国学术界,强行带节奏).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小学生认错既视感)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Yours sincerely, Xuetao Cao

※吃瓜翻译:

各方询问,结论没问题,实验可复制督查不严和领导不力,板上钉钉,深感责任重大。出此纰漏,请手下留情啊。

(潜台词:我毕竟是导师,领导啊,我有身份,有地位啊,脸我都不要了,给您道歉,道十万个歉,求您高抬贵手)

我给您真诚地道歉,是我没有管好学生,同事,同伴,还有整个学术界(带上整个学术界就赢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没有做好监督这茬,我给您道歉了,给您造成这么多麻烦,让您浪费这么多时间实锤我,给你造成这么多不便,是额的错。我以后好好做人,这次就当是给我个宝贵教训,我一定长记性,以后继续促进科学繁荣,保卫科学公平正义(说实话最后这句简直 piapia 打脸)

※词句分析:

up to this point 迄今为止

lapse 你用 mistake 错误,人家容用 lapse 疏忽,高下立见

raise 提出用 raise,纽约时报等懒得用了,因为用烂了

a fresh reminder 形容词用得很骚气,但都是地道写作里模式化用语

heavyhearted 忧虑,焦虑

fall short 出纰漏,地道!!

not only …but also… 平行结构后用两个高质量动词!advance 做动词,促进;safeguard,你们的舒肤佳就是保卫

※吃瓜分析:

什么是通讯作者?

就是要为自己署名的论文负责,这是 supervisor 基本的责任。

a fresh reminder to me just how important my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s mentor, supervisor, and lab leader 他完全知道自己作为导师或通信作者负有什么责任!

大佬这次是被外国人捶的,还有各国 tittle,就算中国不动手,各所也要清理门户,雾~

❤❤❤❤❤❤❤❤❤❤❤❤❤❤❤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大全

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写过,英文正式邮件里,关于是非曲直的大事,直接写 I am sorry, 基本等同于红果果的认错。整个邮件里最可怕的是,大佬道歉的力度堪比剖腹自杀,就连最悔过那些犯罪分子也没有这么诚恳的。

I feel therefore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to my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my staff and colleagues, my peers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oversight on my part and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have caused. I’ll use this as an in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y to do better not only in advancing science, but also in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千万不要被这封邮件带歪了,做错大事才需要不断洗地。

我们看看院士如何洗地吧,我肯定是没有这么溜的,我承认我的英语写作很挫,肯定写不出这么多花样来。

lapse 疏忽

fall short 出纰漏

very heavy-hearted and tremendously sorry 对称结构哦,两组 “adv + 形容词” 地道得很

most sincerely apologize

❤❤❤❤❤❤❤❤❤❤❤❤❤❤❤

英语邮件 / 口语交流相对直接了当有一说一,也有形式和委婉语或政治正确等注意事项。

平时写邮件随便写,小错误也不会细究,给教授 or 政府部门写信会再三检查,回正式邮件时一定会一改我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仔细斟酌用语,确保时态大小写标点冠词介词正确,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暴露我的不专业,我一定会用强有力的语言申明我的立场。话说我这都是和歪果仁多年交流学会的,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低姿态,哪怕是犯罪分子也能正义凛然地说,“请和我的律师联系”。

就是当年和各种教授套磁我也很硬气,求人我也不带这样软的。

外国人最喜欢欺负贱 / 软骨头,我也是~

大佬邮件第一二段值得参考,第三段自杀式道歉,希望泥萌一辈子也不要,那得是多大的人生错误啊,雾~

让我给出很多一线骚操作,看看以下邮件我有多刚~

❤❤❤❤❤❤❤❤❤❤❤❤❤❤❤

顺便学一下如何和外国人理论吧,谁敢诬陷我绝对是以下待遇。

所以外国人一般没有实锤也不会这样指名道姓公开揭露,没事找事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为什么在国外总是出现华人被歧视?

都是我削人,我要捶人,我可以从来没有这样跪地求饶!

前阵子在埃及暴走,把一群违法作乱分子送到警察局去了,每次在国外都能找回不少损失,偶尔还有很多小福利。

以下适合口语表达或邮件投诉,偶尔适合正式邮件~ 那得是天大的委屈吧,希望你们不要遇到,但遇到了也要捍卫自己利益,实在不行也要反击回去,不争馒头争口气~~

来,英语嘴炮 max!!!

✨声泪俱下控诉体

I am tremendously disappointed to know that … 对于 ··· 极度失望

可替换成 upset, defeated, desperate,traumatized,dismayed 等

I lose confidence/hope in your XXX (service, standard, moral…)

Is that how your define justice(service) !

I doubt your words/integrity/character/moral standard/service standard.

✨扮猪吃老虎(切换成楚楚可怜小姑凉模式)

I am just a little girl traveling in your country.

I am totally horrified and helpless.

It’s my first time to be here.

It’s my first time to use…

I really anticipate a more pleasant```

I never imagine you could be like this, which…

✨强势敦促

I demand immediate refund/apology/explanations as my time is precious and my mood is at stake.

I have copied this email to the XX embassy and to the government of your country.

I don’t wanna waste more time on this. Please give me a satisfying answer.

✨暴走体(对应不同程度)

Don’t say sorry now. It’s too late.

Don’t be shameless. Be shameful.

i don’t wanna have pity on you.

I will show no mercy. I want my justice.

I curse you. You will be cursed.

Be well-mannered.

Show your respect.

Don’t you have common sense?

Don’t you know how to provide service?

✨戴高帽难以拒绝体

I know you are there to help me. That’s a great relief to me.

You give me more confidence in this country/company/brand.

I trusted my friend for your service, but…(你辜负了人家,嘤嘤婴~)

I really would give a five star grading if…(提出条件,很腹黑惹)

Thanks for being so responsive and helpful with your kind words/ speedy reactions.

英语学习关注公众号:“萌萌哒 Judy 老师” 或 Judy English

自我认知和进化关注:几维学院 Kiwi Academy

知乎用户 王诗翔​​ 发表

管理不当的问题,不用抹黑,承担责任是必然的。

刚看到方舟子评价,呵呵,泼妇骂街啊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百度上查了一下曹雪涛,发现他是少将,军方人士,看他的获奖情况,发现有几项是军队发明奖,且 显示获奖项目是什么。觉得可能和军事秘密有关,既然如此,我也就没什么评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更新:曹校和部分相关作者已经就此事部分文章作出回应:

曹雪涛及团队第一作者快速回应论文造假质疑,全网最详细

相信更多的回应正在路上,几百篇 SCI 目测曹校都会筛一遍,有些作者已经早就毕业,还不一定在国内,在学术圈,去联系也得费点劲。大家等等吧。

有些是作者疏漏造成的(诚实错误),有些是所谓打假者想当然,我看着像,你这就是 P 的。

挑一个看看吧《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我也以为会实锤的一例,影响因子:10.9)

回应简而言之就是,你说两张图很像,你说是我 P 图,那好,我把原始记录翻出来了,您瞅瞅,这是两个图还是 P 图?

作者回应:是我想当然了,我错了,虽然两张图很像,但还真不是同一张图 P 的。

  • 两年前的那篇:《Circular RNA circMTO1 acts as the sponge of microRNA-9 to suppres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第一作者 Dan Han 针对 Stachys Heraclea 两年前提出的质疑作出回应

所有问题一一回应,读者有问题不代表造假啊,朋友们,如果那样的话,会议报告谁一提问就是觉得演讲者的研究作假?至于你说为啥以前没回复,我觉得的和部分人在我知乎下评论我不回复一样吧,好像觉得没必要,还带点傲娇。

其他的自己看吧。我就不搬了

更新:事态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一点,曹校针对质疑开始一一作出回应。现在已经回应的,有部分是作者写作的纰漏,把图粘重复了,原始数据出来了,结果没啥影响,但也是属于错误,曹校已经和编辑部沟通了,另一部分就是所谓打假者实在是看见啥都是 P 的,曹校拿出原始数据实力打脸,不要认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利益声明,南开校友,北大博士,传统学科生物学,但是干湿结合,还偏干实验一点自以为未来的生物学家家和数据科学家的合体。亲眼见证国内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在部分领域冲在最前沿,这些全部都是一个个实验楼彻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一个个掉着头发琢磨代码的 PI 和博士生奋斗出来的,即便知乎上劝退人士居多,但依旧有大量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依然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为人类探索未知贡献力量。知乎上跟风劝退党可以问问你们导师,看着现在年年诺奖化学奖给搞生物的,顶刊 science、nature 一多半的文章都是生物领域的眼馋不眼馋吧。

我认为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想看我跟着骂的,现在就可以点击关闭这个问题了。

先说结论吧,已经报道出来的的确没得洗。有照片,但是大家也需要了解一下国内顶尖科学家的工作模式。

曹校是圈内神一样的人物,不只是因为简单的圈外人看到的 “工程院院士” 的头衔。他还是当年最年轻的医学教授、最年轻的医学教授、三大顶级刊物中《Cell》的唯二的中国人编委(总共 6 位华人,其他 4 位是美籍华人),另一位是北大的邓宏魁教授(目前还不是院士)(前段时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利用基因编辑治疗患有艾滋的白血病病人的那位)。

对于这种级别的大佬,很多学校非 top、或者导师非 top 的博士生可能都不了解,才会拿出,“我导师也是大佬,还亲自改了好几遍我的论文了,曹雪涛为什么不能?”。这里就用曹校举例吧。

曹校这种大佬,光实验室就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一手缔造)、浙江大学医学院、南开大学(不确定建起来了吗?校友可以帮忙科普一下)多个高校和科研单位有自己的 Lab,这些 lab 下面的博士生数量加起来大几十近百号人,比有些普通学校一个学院的博士生数量都多。所以你觉得曹校真的有精力去将这些学生的论文都亲自指导批改吗?

作为大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团队发展提供方向和资源。(参考马云之于阿里,马云不需要写代码,但阿里由马云创造无人质疑)

那如何管理呢?这就靠 “小老板” 了,也就是每个实验室下面的分管教授。每个实验室都会有分管教授(研究员),这位教授是直接向曹校汇报工作的人,团队中可能还会包含若干副研究员(副教授)、博后和小几十为博士生。

这就又回到题目中的问题,曹校真的可能是自己故意舞弊吗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但可能性很低。**理由是,曹校没精力、没必要、更没必要为了这几篇文章而冒险。从报道出来的文章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文章也有 10 分左右,但是如果你去查一下曹校署名的 publications 的话,你会发现 10 分的文章,对于曹校来讲,可能重视程度可能还不如你的一篇课程作业小论文。

曹校发的 SCI 有近 300 篇,

18 年前 4 个月就发了 2 篇 cell(影响因子:36 分), 一篇 nature(影响因子:43 分)。并且有一篇文章入选 18 年的 cell press 入选的 5 篇中国年度论文之一。

19 年前 5 个月曹雪涛团队就发了 7 篇文章:**影响因子分别是:7.551、32.621、19.734、10.892、41.98、21.809、12.353。**其中 19 分以下的文章只有 3 篇。(部分学校发一篇 10 分以上的文章,学院官网上估计都要好好宣传好久吧)。这还是在曹雪涛担任南开大学校长这一责任巨大、非常繁忙的副部级干部的行政岗位的前提下。

你觉得这种大佬,会为了几篇 10 分左右的文章,打开 Adobe Photoshop 来 P 图吗?(且不说里面的流式细胞等图,就算把可疑点全部去除,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我认为是不会的。那这些文章怎么解释呢?我觉得小老板不靠谱、博士生赶毕业指标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曹校这种大佬的实验室,一般是不会允许博士生发小文章的,普通导师可能觉得发个几分儿的文章,质量不行,凑篇数也行,但是大佬会觉得发小文章砸了自己的牌面。这种情况下,博士生在大课题遇到瓶颈、甚至失败的时候,又亟需文章来毕业的时候,可能会通过协调,拿出一部分小工作来发表,或者是做点其他的小工作来凑一篇 SCI 来毕业,而这种文章,肯定在优先级上,会排到实验室的最后面。这种文章,一般是博士生写、小老板审核、大老板签字。大老板断然不可能将那么紧凑的时间在这种文章上去细细拿着放大镜去查验。而博士生如果不靠谱,来作假,也就很不幸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曹校有责任吗?当然有责任,既然是自己团队的工作,出了问题,当然需要担责,但大家也不必因为这事情就对曹雪涛这位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失去信心。事实的真相需要再等一等。

至于,那篇气功小鼠的文章,大家看看就好,如果真的有那么有意义的研究,为什么会投中文杂志呢?我觉得也只是在曹年轻的时候,和当年的钱学森一样,测试了一下当时很火的气功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回答,怕被捶!我读硕士时,师兄造假,捏造数据,反而在科里很受老板重视,而那些拼死做实验的每次组会都会被老板铁拳攻击!老板急功近利,带的学生怎么会不受影响!我是对科研没信心了,早早退出科研圈。老板常说,做不出来是你们技术不行,我的天,难道你没做过实验吗?几个人重复不出来是技术问题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由最火的那篇 science 来说非编码 先不说造假不造假 没人拿的出证据 也没人有闲工夫去重复 这篇文章是当时的潮流和套路 把这个套路套在树突状细胞上 如果是编码基因敲除的细胞或动物获得结果大趋势可能比较稳定 但干扰一段非编码 rna 能调控整个表型和一条信号通路 有时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 micrRNA 热潮 到 non-coding RNA 热潮中 唯一稳定的结果在于初始的基因检测而不是干预实验 第一干扰技术很不稳定尤其对于动物 第二一个不编码蛋白的分子很难做出正真有差异的实验结果 失败率极高 这个时候某些鸟人因为特别想功成名就开始编数据了 更有甚者干扰一下某个 microrna 肿瘤就可以不转移了 造个一多一少真简单 老鼠随便摆! 殊不知中科院外围了多少皮包公司帮医院的医生做实验 殊不知整个国自然立项投资了多少钱在这些小 rna 非编码 rna 的课题上 正真可重复出来的数据可能不足五分之一 这是又一轮大炼钢铁 可笑的是 当年 sci 大炼钢铁始作俑者就是这类行政型学者 而更可笑的是 04 年让他登顶院士的文章竟然图片放错了. 而真正像屠呦呦那种 愿意以身试药的人 还有外科界的彭老 发明了刮吸刀和胰腺切除捆绑式吻合 这些人不是院士 不去追求分子机制潮流 但他们回归科研的初心 尝试解决某些临床的需求或单纯追求基础的发现 或许是国家的科研所需求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光明网发表的评论 : 论文涉嫌造假,无论是谁都要查清楚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有人说过这番话。2006 年,中科院科学道德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说,“院士就是院士,只是学术荣誉称号”,“不要把院士和学术以外的东西挂钩,这种挂钩可能导致不良科学作风问题”。
  问题出在哪,大家显然都清楚。并且早就清楚。

说得太好了。

论文涉嫌造假,无论是谁都要查清楚 _光明网

知乎用户 熙言熙语 发表

看了好多回答,好多是为喷而喷.

除了一些行业、专业、圈内人士,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懂 Bik 博士的文章.

论文被质疑,不管是否有造假,曹院士作为通讯作者,肯定要负责任的.

目前曹院士及部分一作已经做出回应. 保持关注吧.

关于曹院士气功论文,特定年代的产物,无法做出评论。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没有确凿的,不可置疑的证据,什么人敢质疑他!

在现有的科研环境中,洁身自好太难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干坏事,人在做,天在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于这个论文的事我就得吐槽一下我们老板了,依稀记得研一的时候我们老板在组会上批评道: 不要一心只想着写论文,写论文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这里指工程问题)能解决国家遇到的难题吗?

所以我们课题组硕士毕业都是 cscd 从去年开始才慢慢有 EI 了,其实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大量的实验,只是这东西性能那么垃圾,然后,,,,,

哈哈哈哈,只是苦了那些想读博士的师兄,没什么论文。

再逼逼一句,我们老板非常看不起那些只造论文的老师,浪费国家经费,除了一堆纸,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知乎用户 咖啡不加糖 发表

朝好的方向看吧,毕竟有助于改善国内学术氛围,规范学术标准。

论文数据涉嫌造假是个‘常见’问题。。。我了解的和我认为有必要的基本流程:

所在单位或学校组成调查小组,有自己学校老师,还有外校领域专家,还有本学校领导老师,共同调查研究举报的证据。然后所在实验室课题组需要提供当年所有的原始记录,包括不限于,实验记录本,胶片,图片,机器读取的原始文件。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重复指定实验,在一定时期内给与重复的结果。如果发现确实存在问题,需要 1,撤销责任相关人校内职务,职称,冻结课题科研基金,2,同时需要调查文章署名其他作者是否知悉相关问题,涉嫌责任也需要相应的处理。3,课题组没有毕业的学生需要分配到其他课题组,好毕业。4,相关问题责任人今后不得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5,领域内相应头衔需要相关机关单位决定是否剥夺。6,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交付相关法律部分处理。(有一点我觉得也有必要的就是,问题文章杂志应该调查文章的评审,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需要取消评审资格。)

不过,,,很多时候基本没这么做的。。。毕竟大家都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窃珠者盗,窃国者侯。劣币驱逐良币。生化环材的 paper GDP 水有多深由此可见一斑!以后大家做科研,拼的不是勤奋与智力,而是拼脸皮与胆量。国家再不处理,中国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会向曹院士看齐。中国还想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突破, 匹配大国地位?做梦吧!!!

知乎用户 神筆馬良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作为一个搬砖工外行人员总以为。科研灌水是最可耻的,现在觉得,灌水还是有一点职业道德的啊。

ps 科研真的太丢人了。

知乎用户 汐汐 发表

讲道理,导师的论文不都是学生写的吗。这能从侧面说明他的学生私德有亏,他自己晚节不保

知乎用户 小野妹子 发表

Science、Cell 都把这件事情挂上了头条,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术不端成本低的问题。

他们这样发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1、CNS 在审稿方面也存在问题,不然不会有这么多问题文章顺利发表,他们这么指责中国的制度是一部分转移注意力,将他们的过失淡化;

2、学术不端低成本确实在中国存在,这也是一个急需整改的问题,没有惩罚立不好威信将对有造假想法的人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这么多年得曹雪涛扶持的人应该不少,要让他得到合理的处理可能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看整改决心有多大。这次事件可能成为契机,让广大科研人员看到,造假后果严重,给学术圈带来一次洗礼,也可能真的烂尾不了了之,那以后中国学术圈不正风气可能会愈演愈烈。

我实在不接受发这么高分的杂志有那么多篇文章图片放错的解释,我也不太理解在气功流行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以此为题,但结果如何得出。

希望该被处理的人都得到惩罚,给每一个兢兢业业为了科研而头秃的人一个交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要是把锅甩给学生,才是真正的垃圾!

学生愿意造假?!就拿自己的经历吐槽一下

在实验室做了三年实验,实验结果都表示不支持结论

老板告诉我这不可能,肯定你做错了,我们的前期数据表示这个是新基因

你怎么办?继续做呗,结果做到最后被国外的实验室发了,用人家的结果验证发现和我的当初的判断一模一样。你说怎么办?

只能基础研究转应用,结果后来的实验的发现一点问题,我验证了几次,问题一模一样,有点坑,所以我怀疑国外实验室这个东西可能有问题,但是老板说,人家发的 NP,怎么会有问题?

你怎么办?你能怎么办?当初一腔热血投身科研,现在巴不得早点滚。

这个老板真的无语,没有想法,没有质疑精神,上至大老板,下到小老师都只会跟在别人后边做点实验,发几篇低分文章混吃等死。你能改变么?什么都改变不了。到最后我一腔科研热血也只剩下混吃等死。

发一篇 3 区文章,赶紧毕业走人吧,哎。

老板有时候是好老板,但是做实验毕竟不是你在做,而是我们在做。麻烦你尊重一下学生的实验结果。错了就是错了,为什么不能承认?有多少学生是在这种情况下造假的,各位老师心里没点数么?那些说造假是学生,不是曹,你特么自己做过实验么!你知道这些做实验的背着多大压力么。大多数研究生博士都不是什么富贵家庭,压力是真的大,要是老板坑,除了数据造点假真的很难顺利毕业的。

认识一个川大华西的小姐姐,自费做实验,就是想顺利别业。还有一个川大生科院的博士小姐姐,她老板经费很多,但是不给钱做实验,连个 RNA-SEQ 都不愿意做,连样本都不愿意采集。就想随便做几个实验让她们毕业,经费呢?鬼知道,反正小姐姐说,她博士 1 年 3000 块经费都没有花。这就是现实。

所以把锅甩给学生才是真正的垃圾!!!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学术造假是一个严肃问题。

教授们为了职称开始注水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以便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可以出成绩的科研,许多大学本科的选修课和公共课沦为 “大学良心” 课,以至于教育部联合数十所高校自纠自查砍掉了注水课程。

功利主义如果占领了大学老师的良心,那么缺乏中学监管的大学生们该怎么办?他们还会不会安心做学问写出解决社会问题的论文呢?著名演员翟天临同学硕士与博士论文造假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博士论文造假被追溯到硕士,硕士论文抄袭陈坤论文超过千字,那么本科论文呢?

学术造假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国外核心期刊的审核机制如同运动员反兴奋剂委员会一样的追踪溯源,著名运动员孙杨刚刚经历了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听证会,其过程是十分严格的。这一次南开大学校长被翻出博士论文造假,其中论文主题是气功与肿瘤治疗,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自然引发了发酵。

1989 年,气功热席卷中国,在钱学森的带动下,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气功进行研究。当时正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的曹雪涛,与其导师叶天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高也陶,在上海大学主办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 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一、二)》两篇文章,其研究方法是让气功师对接种了肿瘤细胞的小鼠发放外气,每次 30 分钟,一共 4 次。

实验证明了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今,在对曹雪涛论文的质疑声中,这两篇论文也被重新提及。

曹雪涛 1964 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7 岁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26 岁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两年后,曹雪涛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 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 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同时,他还是《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编委。

目前,曹校长对此回应还是比较坦然的,他表示知道了,自己在上海实验室忙着工作,稍后查一查给大家准确说法。作为曹校长论文造假披露者比克也表示自己并没有针对任何人和事给出结论,比克也在采访中强调,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出现图像的多次 “重复” 是有可能的,她只是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图像和论文标注出来,至于这样的图像是否构成学术不端,最终要看期刊的裁决。

11 月 17 日晚,曹雪涛教授在 PubPeer 网站上作出回应表示,收到质询后,他已将此事列为 “最高优先事项”,立即采取措施调查,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如果调查中发现对已发表记录的最高精度造成影响的任何风险,他们将立即与论文相关期刊编辑部合作。

18 日,比克在其社交媒体的最新回复中表示:“我想强调我无意指责任何人行为失当。请记住,很多重复也许只是‘诚实的错误’。

那么一切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作为权威期刊杂志《自然》是专业学术人士获得学界认可的一个标准,许多人为此苦苦追寻奋斗,这个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滥竽充数的人,他们不正当竞争引发学界秩序的混乱,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后进者如果按照《自然》杂志论文作为研究方向,那将会误人子弟影响科学发展前景。

知乎用户 一和风 发表

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头衔,院士如果有问题的话,说明评选体系有问题。评选体系有问题的话,说明我国的 xx 体制不完善。根据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可以推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综上所述,曹院士是不可能造假,该言论是境外反动势力对我国科研领域方面的造谣。请大家不要信谣,传谣,不要随意浏览境外不法网站,做一个负责守法的公民。

知乎用户 存天理灭人欲 发表

不只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腐败这么简单。前几年流行所谓学术型官员,那些喜欢搞个什么名校博士头衔的领导们,全中国上下各个省市的一把手,二把手们,他们的毕业论文更应该好好查查,特别是那些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出身的官员领导,他们的论文存不存在枪手代写?编造数据?是不是存在有的领导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有毕业论文,肄业了照发毕业证的情况?我百分之百相信这些人的问题绝对会比这些两院院士们,高校大牛们更糜烂,更腐臭。

知乎用户 争取一遍过的大喵 发表

反正我看到曹院士真勇气功抗癌心里就信造假这事靠谱,还有拍案惊奇。。。。莫不是当场发功治好某个答辩老师?

用谎言掩盖谎言,只能成为更大的谎言,再大的泡沫最后还是会破裂。大家也不要对国内科研环境丧失信心,美国这事也干了,君不见心肌干细胞最后也是一场闹剧,更别说还有被制糖业忽悠了几十年的脂肪假说,只能说,生化环材这种专业,本身就是造假的肥沃土壤。可重复性太差,很多研究充满了偏见。

不过这事好歹再次给我们生化环材的小伙伴们提了个醒,白纸黑字,一旦被发现可是证据确凿。。还是别干这种不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万一还发了个好文章,就更担心自己被揪出来。。还是踏踏实实做实验,做不出来也别强行挑好看的结果做出来。。

最后推荐大家去 b 站搜一下逐梦气功界,乐呵一下继续搬砖吧哈哈

有网友提示不是硕士论文,已修改。个人也希望曹院士能还自己一个清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知乎用户 质点集 MassPoint​ 发表

科研,ps 技术哪家强。

知乎用户 某常见物质​ 发表

看来有机会得向曹老师好好学习一下了

知乎用户 Wang Elk​​ 发表

爱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路过,的确是和生化环材几乎毫无瓜葛,顶多工作中和各种工程材料打交道,主要也是看看性能规格书、品牌价格后少少地买。

和南开也全无利益相干,前两个月去国家博物馆,还看到南开校庆的展览。当时的感觉也就是南开距离北京近,有些知名校友推荐因此可以做国博展览,但总体上是比较落寞的。把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时照片拿来明显是蹭好感,不是说不能蹭,而是这种级别的相关性,可以蹭的人和单位也太多了,大部分单位都要低调得多。

我觉得是个好事情,如果一直暴露不出来,或者暴露出来了一边倒的洗地解释纹饰,才不是好事情。甚至,通过这样的案子如果能暴露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更是个好事情。

我个人比较赞成技术专家就专心做技术专家,管理者就做管理者的方式(角色上回归劳动者和商人)。对戏子、名人、勇士或者科学家都不要过于个人崇拜或者职业崇拜。

PS1. 补充一点点 Bik 姐姐的信息,刚才用另外一个手机从领英上看到的,貌似是个很低调的人。如果有人打算去发现故意陷害曹教授的线索,可以去仔细找找看。

PS2. 吃瓜群众做点小贡献,Bik 和曹老师都是用词准确的人,水平不会比大多数吃瓜群众差,也比焦虑的南开学生强得多。而且我相信绝大部分南开学生和吃瓜群众也比翟博士学术能力强得多。所以,请大家放松就好,不用过于紧张。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43861/

这一次,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反应太慢了,可见公众号已经水化很严重了!191119 刚发。

还有,Bik 姐姐不是专门打假 15 年!这个是常识,而且判断又不难。

就算不用 vpn 无法看一些东西和直接交流,发邮件、打电话总是可以的吧?

PPS:当时曹校长回应挺快的,刚到上海,查一下。

现在一个星期了,不知道现在查出一点进展了吗?预计多久能差清楚啊?毕竟是会优先处理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利益相关:当年保研夏令营时在曹组面试过,见过曹院士

自身:底层一线科研人员

所有答案中唯一比较认同的是:

想就几点聊一聊:

1。曹院士个人科研水平是真的非常高,一般学生的小聪明很难入他眼,当年单独面试时谈到关键科学问题他的眼神非常犀利,能一针见血指出你想法中的问题以及看出你是否具备免疫学领域的知识,看一两篇前沿文献就侃侃而谈很容易穿帮。这样的眼神和对科研的洞察力,现在的学校很少看到过(可能接触的老师也比较少)。

2。虽然作为科研内行人对造假事件非常不齿,但自认为很多事情不是表面这么简单,就比如很多人挂出来的 pubpeer 已经找到 22 篇造假文献了,怎么没有提到其中一篇一作刚刚回复了:

一作 Li Lin 的回复:

并附上了 raw data:

这样的 heatmap 图如果 gap 不是那么小的话,两个点相似是很正常的。把普通的找不同用在科研数据上,还是要了解清楚数据本身的处理以及产出。至于 western blot 图,我也没做过所以不清楚,不过有些很明显的能看出来 PS。另外曹老板下其实有很多小老板管事的,大文章他肯定会过手,小文章的水分是否他只是背锅也很不好说了。【也希望更多被涉及文章的一作站出来展示你们的 raw data,哪怕是拍试验记录本,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https://pubpeer.com/search?q=xuetao+cao

3。气功那篇文章,20-30 年前的确有段时间是气功热,当年钱学森也支持,你拿现在的科学领域的眼光去丈量几十年前的文章价值观,未免也有点作弊了。就像你等 50 年后回望现在很多文章的灌水方式,不也嗤之以鼻?

知乎用户 肉喵喵​ 发表

不仔细检查学生的文章,现在遭报应了吧?我们所所长前几天刚刚开掉一个厦门大学的学生。就是因为他那个数据看起来很好,投稿后人家觉得有问题,在修改意见里说怀疑数据造假。所长让那个学生拿原始数据,他却说硬盘坏了。然后重复一个星期都重复不出来实验结果,所长就把他开了。后来所长给厦门大学的院系领导打电话说差点被你们坑死了,还好我机智。

知乎用户 指给我敌人在哪里 发表

一次次学术造假告诉我们,学校可以以我们家捐税和出钱养老师教我们为荣,我们何必以学校为荣

知乎用户 辰轮 发表

说实话,看着挺不是滋味的,因为像他这样的人物已经是学界巨擘了,是那种能呼风唤雨的人了,就算再怎么出黑料,也不应该在他的专业知识上出,这无疑是对于众多科研学者的一个打击,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挫败感。很多时候发论文全靠数据和图说话,这数据一清洗,图再来 PS,这样下来还有什么意思,科研最难的不在于那些大的部分,而是小部分的问题那种让你想解决都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才是科研周期为什么长的原因,这才是好文章为什么这么难发的原因,你既然想早点把文章发出来,想出成果,那你就摆正这些问题呀,把你发现的其他真实的部分写出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价值会打折扣,但是这起码是真实的呀,而不是为了荣誉啥都干得出来。

知乎用户 museguo 发表

中国古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还有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暂且不讨论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是否真的有作假,可以看后续他本人的回复。

我们说说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现状,就是虚假,浮夸,急功近利,搞学术的人参与政治,搞政治的人参与学术。本末倒置。

当一个社会,都在搞虚假,浮夸的时候,那么有些清者自清的学者,一心搞研究的,就生存不下去了。因为真实的研究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和数据验证,如果搞虚假,浮夸随便一下自己就成功了,功成名就,慢慢就没人真的去搞研究了。再加上部分需求商急功近利,基于变现赚钱,部分科研学术研究的人急功近利的要名要利,一啪即合,学术界就会乌烟瘴气,作假成风,偶尔几个认真做科研学术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孤立起来的另类,失去了科研和学术的土壤,这些清者自清的人,能怎么选择,只能选择学术科研更加纯粹的国外机构,导致人才外流。

当一个社会,搞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的人,都想着考公务员,当官,做领导,这个社会如何进步。或者是如果你想做搞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你就得先站在政治的角度去做,那么这样的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还是不是纯粹的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政治就是政治,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就是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不要相互参与。社会,国家,企业要给予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足够的纯粹的环境和氛围以及资金支持。这些是促进国家进步的核心力量。一心搞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的人,被迫参与政治,哪有时间去搞研究学习,自然就会把项目研究等事宜交给学生或者其他人,那样做出来的东西,可定容易出现假数据和浮夸的成分。更别说一个想做政治的人,想靠搞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来上位了,更加不会去在乎研究和学习了。必然是作假,浮夸。

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政府社会现状有足够的能力来提供和完善搞艺术学术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环境,给予哪些真的想做学问的人更广阔的空间。

希望未来我的孩子可以看到真实的社会。

知乎用户 姜正心 发表

美颜相机拍出来的妹子都很好看,但是真实的往往不那么好看。

知乎用户 Holy High 发表

毫不惊讶,说实话。

知乎用户 寂寂若离​ 发表

你去看看知网社科类的文章,更加没法看了。水文一堆,除了研究内容早就过时外很多文章包括核心期刊都是大同小异,看了后都怀疑是不是洗稿了。国内学者洗稿国外学者的文章,把人家的东西改一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或者把国内各个地方看的文章东拼西凑出一篇论文早就不是秘密。

知乎用户 悬崖上的月亮 发表

在已有回答的文章中,显示院士实验室的 HE 染色是谷歌生物公司做的,这家公司现在已改名了,整组实验只有 8 只小鼠,每只一组只有一个切片,有的只拍了一张照,科研如此,一个院士的简单实验需要外包,不知曹院士的科近 2 亿的科研经费,有多少进了这种皮包公司?

建议科技部好好查查,因为许多经费是 973、国自然支持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的不想说,这热度下降的也太快了吧?精准踩雷的抑郁症热度飙升,虽然给了一些医学证明,但是人 15 岁,等等一系列言论真的不是反向黑吗?

距离上次回答只过去了两个小时,目前 11.19 号下午 14:04。。。再加一点,知乎热搜一点都看不到了。。。。

知乎用户 朱迪思 发表

希望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么…… 很高兴我毕业证上不是他签的名,以及南开这一届可以参照前辈掀车的英姿把他掀出校长室了

知乎用户 clementdeli​ 发表

怪不得国足臭,原来是放错地方了,这明明都是搞科研的好苗子,当年咋进了国足呢??

知乎用户 另类 发表

这事是必然的 也是偶然

首先,校长本人我相信是不屑于在这种水刊造假的,关键是他课题组下的学生。

学生要毕业,这种大组能让你发小文章?又不是人人都天赋异禀,我还要毕业,那怎么办啊?

再说生物实验这东西,我做十次实验,我取最好的结果,然后我就说我一次就做出来,没再做,你能拿我怎么办?我拍 afm,我第一眼就看到非常好的表面,至于那些粗糙表面我就恰巧没拍到,真是巧了,什么?造假?你开玩笑吧?

至于这位校长背锅,应不应该啊?我觉得应该背锅。谁让你挂通讯作者的。众所周知,国内的大牛,越牛的越不去实验室。有的都五年不碰实验了。文章都是底下研究生博士生出,大牛负责申请基金,偶尔乱给思路瞎指导等乱七八糟的事。既然你能用学生的文章评奖评长江评院士,学生的文章出事你也得担着,很公平!

劣币驱除良币,造假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轻易让你的认真越来越难,你不造假,你文章就少,而造假的人文章多,那么你甭想毕业,而像生物学这种打假何其难,心肌干细胞才凉几天?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但问题不是出在老师和同学身上,就像美国人没有人性不能怪他们百姓不善良,而是资本主义人吃人的必然结果一样!不合理的制度会使整个产业链畸形。学术如此各行各业更是如此,理想的学术还是应该像 20 世纪之前的一样,让贵族去做比较好。要是把它做为阶级跨越的工具,底层人翻身的通道,问题就不能根本解决。

不欢迎圈外人士(尤其是本科在读未接触科研)的人评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新情况来看,应该基本可以确定是有造假情况的,这个该批,看看后续怎么处理。但我还是觉得,要批到点子上,他那几个文章的数据问题,确实实锤。但是气功这个事,都过去 30 年了,真别拿出来了…. 还有就是造假几篇就是几篇,别乘个几倍拿出来说…. 最后,希望所有责任人都能得到处理,应该端正端正科研风气。

知乎用户 活着最重要 发表

造假这个事情真的是不好评判。

比如,有人说曹院士的文章在国际上都有相互印证。我们姑且认为曹院士的文章数据都是可重复的,用相同图片和 ps 是不是学术造假呢?为了图快点发表,不做实验,直接 ps, 是不是对其他研究者不公平呢?但是,他的数据是可重复的,到底算不算造假?

再比如,有篇论文数据完全不能重复,但是确实是一手一手做出来的,数据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原始数据都没问题,可能是假阳性,也可能是细胞出现问题了,辛辛苦苦做了很久,也很自信的发表了,但同行重复不出来,说他造假,他自己可能都觉得冤枉,韩老师是不是这样的,不知道,但调查结果,无主观造假。

又比如,主要表型能重复出来,后面的通路完全胡扯,算不算?

再比如,跟风心肌干细胞,以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为基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还有,平行实验重复三次,你没有重复,直接用第一次做的。或者,你做了三次,结果不一样,你挑了对你最有利的,这算不算造假?

我个人感觉,除了第二种是无意造假,其他都属于造假。但这个社会,各种压力,你不造假你就落后了。知乎上很多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难道你们就没有造假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生物博士一枚,至今还没有见过不造假的,没有言过其实。cao 有问题早就有所耳闻。

对科研已心如死灰了。

知乎用户 捕梦网​ 发表

如果 PS 属实的话,曹院士的科研生涯就此结束。甩锅的事情根本不可能。自己的名字在上面,就要对文章负责的。而且这么多文章有问题。话说曹院士这么做,真的是给国人抹黑。让那些认真做科研的中国人的研究成果可信度也会受影响。

知乎用户 林博士帮你买保险 发表

谢邀!

我初步看了一下举报内容,图片中 PS 很明显,手段很隐蔽,对结果很震惊!

曹雪涛一直是广大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研究生的偶像,可以说其事迹激励了无数的寒门学子,如今人设崩塌,真的很失望!

接下来坐等曹院士以及相关责任人、单位的回应吧,大概率又是不了了之了!

知乎用户 李千 发表

曹乙己一到实验室,所有刚关上知乎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曹乙己,你在知乎上又被实锤了!”他不回答,对自己的博士里说,“公费买个电脑,要一个破解版的 photoshop,不要 ps。”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 ps 了人家的图片了!”曹乙几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复制粘贴了别人的数据,被吊着实锤。”曹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院士 ps 图片不能算抄……ps 图片!…… 科研工作者的事,能算抄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气功治癌症”,什么“都是学生干的”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知乎用户 大大 发表

其实做科研是导师和学生互相负责的,估计曹会把锅甩给学生或者下面的小老板……

由此可以看出,曹并没有认真指导学生,没有尽到导师的责任;学生造了假也算是天道轮回苍天饶过谁……

不吹牛,有些大牛到自己学生要毕业了都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叫什么,你说除了论文造假,别的方面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假呢?

学术圈也是个大染缸…… 不能多说

知乎用户 山水 发表

建议刑法上增加 “学术造假罪”,对严重造假骗取国家津贴、职称、毕业证书、科研经费、工作岗位的,视情节轻重,判处五年以下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单处或并处罚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l68Ps 发表

早说了 life science 就是扯淡。。。。life 哪来的 science,life 只配 death。

非要在生物这种垃圾平台上做开发可不要靠胡编乱造嘛。

知乎用户 查子 LA​ 发表

以前还在中科院读博的时候听过几次他的讲座,感觉很厉害的一个人,胸怀也很大,讲的气场很强,印象中他好像是少数完全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学术界高层。这次事件从 po 出来的图看基本实锤了,没得洗。

并且这是系统性的造假,一篇两篇可以说是某个学生行为不端,二十多篇出问题那绝对不是某个学生的问题了。

有些人说他不是做实验的一作,但是这个不能作为撇清责任的理由,文章通讯是文章最重要的 credit 所在,他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申基金也好,将来拿诺奖也好肯定是他拿而不是某个一作学生。所以文章有问题他也是负主要责任。而系统性造假更加。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外,肯定是调查撤职一条龙,但是曹校长应该不会因为这个受到很大影响,顶多就是在学术界声望有点不好,国情决定的。

知乎用户 风物浩然​ 发表

粗略看了下,这几篇 paper 的单位都是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本人可能对此并不知情,大概率是手下的博士生搞出来的。

第二军医大学学术造假的新闻,这个不是第一例了。

前校长孙颖浩不是也涉嫌造假和学术不端么?不过现在倒是下台了,后来结果怎样也不了了之。

所以,这种事不会对学术氛围有什么大的影响,大家该造假的继续造假,该捞钱的继续捞,爆出来也只是让大家惊叹了一下。

“没想到你也是同行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厉害厉害,热度降的这么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能说国内的学术圈太乱,我之前一个室友,导师是退休返聘的一位老师(风评不好),那个老师基本都在外出差圈钱,我室友也整天不做实验,白天除了在寝室睡觉,就在休息室追剧,实验数据都是自己按照实验室之前发表的文章瞎编的,就这样发了几篇文章,然后研二的时候,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等其他奖项,加一起有 3 万 +,毕业的时候靠着这些奖项还申请到了上海户口。我们平常只有国家发的 500 块,根本就不够吃,3 万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算巨资,可是我们这些天天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12 点都在实验室忙碌,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的踏踏实实做实验的人,心里怎么才能做到平衡???我当时是郁闷了很久很久,虽然当时总是被导师批评、奚落、冷落,但我很庆幸能坚持呈现真实的数据,无愧于心,老师整天在后边追着要数据,身为一个导师,前沿文献从没有看过,不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不关注不了解学生做的东西,指导学生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听过她最多的话就是:你看别人做的,你也照着别人的去做啊?emmmm,文献自己看,思路自己想,什么科学意义、科学假设,你自己去想去看去思考,而导师只看数据和结果(我导师曾是曹雪涛院士之前的博士研究生)。最搞笑的是我一个同门,一周 7 天,有 5 天不见人,做的东西自己都重复不出来,数据本实验室的人都没有一个人相信,就这样为了让他毕业,导师还让他发文章,还能怎么说?我自身的体会,踏踏实实做实验的人不受人待见,不受重视,各种被鄙视、人身攻击;花里胡哨,能说会道的人反而各种 paper 各种荣誉拿到手软,我仍然记得本业界的一个院士说的话:你做的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你做的东西漂亮的写出来,讲出来…… 我不评价曹雪涛院士的事情,只把我身边遇到的这些说出来,学术圈乱,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天的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生化环材造假真的太普遍且容易了。ps 复制粘贴这种纯粹就是造假都不走心的,稍微用点心根本发现不了。

比如我在做的锂电以及相关的各种锂硫,钠电等等,充放电曲线什么的该是个什么趋势稍微做一段时间的人心里都清楚。说的难听点,一个数据没有,你要我编,你告诉我循环多少圈,我都能手动输几百个数据用 origin 给你画个合理的曲线。至于数据不好看,那更简单了,微调一下,曲线斜率改一下,整体再上移一点,容量循环全上去了,你只要不搞个大新闻,谁发现的了。更何况现在大牛们的文章那数据一个赛一个的恐怖,讲道理,我编都不敢这么编,但人家就是能做出来,差的都是 jacs,am,aem 这种。至于你想重复,对不起,做不到。本人亲身经历,aem 按文献步骤一步步做,重复了 3.4 次,别说效果了,产物都做不出来。好不容易调研,尝试其他的方法弄出来后,性能跟别人天差地别,能怎么办。

总之,别的领域我不清楚,至少生化环材这种真的太常见了。至于处理,这种级别的只能说懂得都懂了。

知乎用户 唔得闲​ 发表

放心吧,没事的,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级别的人身后都有一个强力的利益集团,会摆平一切。大伙也就是在知乎喊几句,学阀的能耐早就贯通各种领域,散了吧。

知乎用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

怎么看?

又不是没看过,还能怎么看?

如果数据造假实锤,那么这个问题的重点就不是怎么看的问题,而是怎么办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曹院士怎么办的问题,而是对曹院士一类人身上反映出来的院士制度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说,是想不想办的问题。

办起来也不难:因为院士本身应该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科技领域杰出专家的个人成就和贡献的一种肯定,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归本位:保留院士荣誉称号,取消经济和行政待遇。

知乎用户 秋禾​ 发表

求求各位大佬别再瞎搞了,毕业生的日子已经很难了… 之前 ztl 事件出来后论文难度增加了不少,现在又来一个… 真担心自己还能不能毕业

知乎用户 dzqwym 发表

呵呵,奇了怪了,洗的人还不少。诚然,看戏的更多些,但是我对洗地的人,只能笑之呵呵了。

看简历,雪涛院士是个大牛。但是造假的事情都坐实了,而且是批量。陆陆续续好几年。

我觉得院士先撸掉,至少得 先辞职——双重辞职。院士和校长一把辞。

我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1)低估了人性的丑恶。我认识几个贪官,真的是有钱。本来就有权,什么开支都是单位买单。天天还收收收。有句话:谁送了,我不记得了。但是谁没有送,我记得清清楚楚。

雪涛院士啊,很清楚文章给他带来的收益。利益面前,雪涛院士也没能免俗啊。

(2)不排除被下属 “绑架” 了。这类造假。雪涛院士,基本上不会亲自操刀。而且,也不需要亲自操刀。动手的,基本上都是下属。

雪涛院士,更可能是一堆项目牵头人、组织者,手下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研究方向。雪涛院士的几个助手各自把持了一个领域,相互竞争。为了成果,估计也为了培养助手成为 “新院士”。助手暗示一线的工作人员做点手脚,动机十分明显。当然,作为大老板,是不必亲自知道“作假” 之事的。基本上,就是假装不知道了。

(3)雪涛院士,从专业的水平,完全可以发现作假的蛛丝马迹。但是,现实看,雪涛院士是鸵鸟啊。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 47 篇涉嫌作假的论文,是不同的方向,说明院士水平有问题。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均有高深的建树。

如果这些作假,是少数几个领域。那后面的研究人员,一定会发现点什么。因为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作假的,那就没什么参考意义呢。沿着那个发现继续搞,只会白费功夫的。要么就只能沿着那个领域继续造假了。

不知道还记得 “心脏干细胞” 事件吗?不单单是美国、欧洲,就是大陆,也有数百数千篇论文,在证明 “心脏干细胞” 的有效性。我都不知道那些人后来是如何处置的。

呵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开校友群里是噤若寒蝉,只不过把事情挑明,现在有这个事情发生,已经上了微博热搜,就被扣上了造谣传谣的帽子 虽然事情结果未明,但群众心中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若此事是空穴来风,为何当事人迟迟不敢发声,以证清白?一句结果未明,不许讨论,是否剥夺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

出了事情捂着藏着有什么好处?不让大家知道,不许大家讨论难道就能把伤害降到最低吗?何况又能伤害到谁呢?

舆论的压力有时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南开人,我们要求真相!最后加一句,堵得了一个人的嘴,堵得了群里几百人的嘴,堵不了天下悠悠众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等到了官方回复:

中国青年报的官方推送已经出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l98RoYgQfdgIgbOioWtX0w


曹校亲自出面回信,他和实验室里的学生(或已毕业)并对部分文章中被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来,纠正者秉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但并不是专业领域,部分文章本身并不存在问题,有问题的文章,作者也进行了更正,相信其他文章也会尽快的给出答复。

令人感到难过的是 整个事件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网友们的强大。不管他们是否做过科研,未弄清事实真相,随意跟风,人云亦云,甚至有人落井下石,攻击学校,攻击学生。

作为南开一份子,我觉得这件事情中最最不应该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就是南开学子。我们自踏入南开校园那一刻起,就被教育着爱校爱国,时刻为周恩来学长和张伯苓老校长鞭策着。我们尊重校长,也信奉科研诚信至上,不迷信权威。但当有人将还未调查清楚的几篇新闻稿上升到学校,上升到学生,这些南开学子站出来发声,却被人嘲为护校蛆!!难道现在爱校,为校辩护都要变成了一种被人嘲讽的行为了吗??

身为南开学子,我们被教导,自踏入南开园一刻,就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也请各位看客嘴下留情,在还未盖棺定论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

尽管作为相关领域在读生,没有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没做过这个实验,不了解全部事实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发声的原因。沉默不代表默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针对此次事件,偏个题。

每次都是哪所 985 出事后,很多人过去指责学校,然后学生就维护母校名誉,然后双方就开始互喷。

然后就有人大发感慨,诸如让人失望的不是此次事件,是 xx 大学的学生、中国高等教育造就了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云云。

每次都这样,看腻了都。

知乎用户 没小明 发表

不站队,不传谣,不落进下石,也不轻饶素放。

不因为一个人而定义一所学校。

不因为一件事就唱衰整个国家。

不卑不亢,就事论事,言之有据。

知乎用户 沈念皎 发表

希望自己无论在科研圈待多久,都能对科研保持热情和敬畏。

知乎用户 Loquat-Honey 发表

https://newxys.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caoxuetao.txt

https://newxys.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caoxuetao2.txt

知乎用户 大知闲闲 发表

转载一篇在某学校官网的学术诚信栏:

举报同事论文造假 南大教授退出院士评选

图片来源:王牧博客截图

在举报学院同事、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论文涉嫌数据造假后

南大一教授宣布退出院士评选

本报记者 叶铁桥 卢义杰 实习生 霍仟

10 月 21 日,中国科学院调查组离开一周后,王牧在博客上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博文。

这位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博客中公开发布了一个令外界错愕的消息:他主动申请退出 2013 年院士评选,停下了向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冲刺的脚步。

“我申请退出 2013 年院士增选,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科学道德的重视,并对这起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王牧在博文中写道,“学术不端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事情。”

他说的 “造假事件”,比他宣布退出院士评选还要令人错愕,因为矛头指向的是他的同事——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而闻海虎跟王牧一样,今年也被推荐为中科院数理学部增选院士有效候选人。王牧认为闻海虎一论文中的部分数据涉嫌造假,9 月 15 日,就此向中科院进行了实名举报。

10 月 21 日晚上,闻海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牧的举报大部分不属实,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错误的数据。“一切等调查结果出来再说。我只给你一句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认为同事论文涉嫌造假

7 月 2 日,王牧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工作简报上看到了闻海虎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 上发表论文的消息。王牧课题组的三位成员,也被分别列为论文的第七、八、九作者。

公开报道显示,《自然—通讯》是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的第 17 本子刊,创刊于 2010 年。与其他子刊不同,该刊覆盖了高能物理学、古生物学、天文学等多门学科,是集团旗下第一本以混合模式发行的期刊,“通过订阅或向作者收费以使论文可被即时开放获取”。

据了解,《自然—通讯》是第一本完全在线的《自然》系列期刊,没有印刷版本。2011 年,中国人在《自然》系列期刊发表了 225 篇论文,有 48 篇发表于《自然—通讯》。

王牧称,他随后找来课题组三位成员询问,3 位成员均告知 “从未参加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图片制作”,“甚至在投稿之前,没有看过该投稿稿件”。

3 人与闻海虎在这一论文中的交集产生于 2012 年 8 月。王牧在博文中描述,当时,闻海虎来到办公室商谈,要求与他合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钾铁硒材料中两相的化学成分。

王牧随即请课题组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安排实验,他的两名研究生则进行了样品的能谱测量。

“他们三人在分别测量后,将原始实验数据拷贝给了闻海虎的学生。” 王牧写道。

2013 年 1 月 22 日,这篇以闻海虎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投给了《自然—通讯》。当年 5 月 21 日,论文发表,署名中包括了上述三位课题组成员。

就在论文发表的前一天,中科院网站公布了 2013 年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 391 人。王牧、闻海虎均名列其中,且参选的都是中科院数理学部。

王牧表示,7 月 5 日,《自然—通讯》编辑部收到了王牧的课题组三位成员撤销其署名的请求,理由是 “该文违反了《自然》系列刊物的投稿规则”。这个撤销署名的请求,牵出了王牧对闻海虎论文的一些质疑。

按王牧的说法,从编辑的来信中,他得知三位成员中,有两位的的电子邮箱 “被伪造” 了——两名研究生不是南京大学的教职工,却被注明了只有教职工才能注册使用的 E-mail 地址。

对于编辑针对文章数据真实性提出的问题,王牧称,三位成员对比检查了原始数据与已发表论文之后,认为数据 “涉嫌造假”。

此时,距中科院物理学部分组投票结果揭晓,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7 月 17 日,王牧、闻海虎在分组投票结果中双双胜出,进入下一环节。

9 月中旬,王牧将这一 “造假事件” 写成投诉材料,实名发给了中科院。材料中,他对闻海虎的实验数据提出了 4 点质疑。

在题为《我为什么申请退出 2013 年院士增选》的博文中,王牧提出,论文声称在一幅图片标注的 50 个红点、蓝点处分别进行了微区化学成分测量。但他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王牧表示,在测量微区化学成分的状态下,无法获得图片所示的空间分辨率。他援引课题组成员的话称,成员拍摄照片时也未进行论文所称的微区化学成分测量。

王牧还列出了两幅原始数据与论文中的对比图。记者注意到,在王牧所称的原始数据图中,横坐标列着 0.65~0.85 之间的 5 个数据,纵坐标则为 1.60~1.85。实验数据呈蓝色、红色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共 68 个,从左上角至右下角逐渐分布,且两端较为集中。

但是,在论文的配图中,68 个数据被删减成了 50 个。对照原始数据来看,其左上角至右下角沿线的中间部分被裁去,仅剩下两端较为集中的部分。

“有趣的是,数据相当地收敛,并且主要分为了两组……” 论文写道。

对此,王牧认为,上述数据是经过处理、变造的,接下来推导出的数据之间的关联也是 “编造的”。

“我们能容忍的学术造假的底线是什么? 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几十个点,声称在这些点做过能谱测量; 从几块样品中拼凑出数据,说成是 来自同一块样品; 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点,删除其他点,声称数据是收敛的; 等等。” 王牧在博文中用词激烈,“如果这种做研究的行为‘不算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指导学生?”“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象屡屡发生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个警示: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触碰。”

10 月 21 日晚上,王牧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闻海虎的文章确实算是好文章,“但文章里面竟然有这么低级的错误,这是说不过去的。”

调查组称 “基本事实弄清了”

10 月 21 日,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新闻联络处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他们已关注到王牧公开发表的声明,目前,王牧投诉闻海虎论文 “数据造假” 一事尚在调查之中。

王牧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10 月 13 日、14 日,教育部、中科院两拨调查力量先后奔赴南京大学展开调查。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是中科院调查组成员之一。朱邦芬告诉记者,调查组已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他说,当调查组成员对报告的内容都表示同意,报告就可以作为一份正式文件,“但现在还没到那一天”。

“我们跟王牧、闻海虎两位都谈过。” 朱邦芬表示,调查组是 10 月中旬前往南京的,调查共进行了 4 个小时,基本事实都弄清楚了。

王牧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调查组找到他、闻海虎以及相关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此后,他把一些数据也提供给了调查组。

不过,朱邦芬没有透露调查结果的细节。他表示,如今应该先把事情弄清楚,下结论是第二步,“事情不清楚,先发言不好,我不赞成网络上过早讨论此事”。

但是,王牧博文的影响或许超出了调查组成员的预想。10 月 21 日晚,博文已有 3 万多点击量,且在微博、网络论坛上广泛传播。

令外界惊讶的是,王牧既然举报学术造假,为何要退出院士评选。

“我退出增选院士的原因是避开利益冲突,这样,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讲这个事情。” 王牧向记者解释退出评选的原因,“一个院士候选人举报另一个候选人,总让人感觉到怪怪的。既然中科院已经调查了,我的初衷也已经达到了,那么,我就申请退出吧。”

王牧的推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至展告诉记者,10 月 16 日前后,他接到了王牧的一封邮件。“邮件说您是我的推荐人,我向您写信声明我要退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恳请先生向学部报告。我立即向学部办公室报告了这个事情。”

徐至展坦言,他收到邮件的时候很惊讶。在他看来,王牧达到了院士的要求,所以才推荐他为增选院士候选人。王牧的另一名推荐人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沈学础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王牧非常优秀。

据了解,一起推荐王牧的共有 5 名院士。闻海虎的提名渠道则是通过教育部推荐。

徐至展说,目前王牧的举报已被中科院正常受理,调查正在进行之中,他正在等待学部对此事的调查结果。“现在就是按照正常程序来的,作为推荐人,按照他的要求和我的责任,我已经报告了学部。”

举报引发争议

闻海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知道王牧对他投诉一事,但对王牧公开发表的博文,他感到有些意外。“整个事情我知道,但是他搞到网上我才刚刚得知。”

“我的感觉是他搞错了。怎么说呢,我不敢多说话,因为专家组正在调查。” 闻海虎表示,王牧的举报大部分不属实,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错误的数据。

对于王牧的网络举报,学术界评价不一。

在学术科研人员聚集的科学网上,有很多人赞同王牧的举动,某大学教授黄秀清撰文表示,王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黄秀清说,王牧是他的老朋友,“也许是受导师闵乃本院士的影响,在南大,王牧教授以治学严谨而著称,他希望把每篇文章都打造成学术精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温文尔雅的他,最不能忍的是见到或听到有人学术不端,遇到这类事件,王教授的口头禅是:太混蛋了! 现在,闻海虎教授就在他眼皮底下造假,如果睁一眼闭一眼,那绝对不是王牧的风格。”

但也有人认为王牧此时举报 “不妥” 甚至“动机可疑”。

博客认证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教师的祝熙宇在王牧的博文后面评论说:“目前学校和院士局还没有定论。在还没有得出结论的情况下,举报人先后在科学网和小百合爆料,并且上线到学术道德的高度,是不是想把这淌水搅浑?”

他说,关于为什么王要打闻? 是不是真的出于学术角度,“我斗胆作点分析:最重要的一条还是闻威胁到王在南大的地位。”

祝熙宇还说:“这件事谁对谁错,还是那句古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相信闻海虎不久也会写文章来澄清,我们不妨等一等,看一看谁是谁非。”

对于举报一事,南大物理学院几位院领导都不愿置评。王振林副院长说:“这件事是学校负责处理的,我们不参与处理,我本人也不了解,我们也是同事,他们也不会跟我讲。” 南大物理学院办公室主任刘金生也说不了解内情。

南大一位校领导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第一,南大对于学风的态度是一贯的; 第二,关于所举报的问题,举报人是向中科院举报的,中科院正在进行调查; 第三,两位学者都是我校的学术骨干,学校不希望扩大。”

作为南京大学的毕业生,王牧在博文也表达了 “沉重心情”:“南京大学是我学习工作了 30 年的地方,我不希望这件丑事在公众中传播,让南京大学的公众形象受损。”

王牧同时称,科学的尊严、数据的严肃性必须要维护,青年学生和教师必须要学会对科学数据的敬畏和尊重,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对于退出院士评选一事,他表示抱歉,“非常遗憾这个名额浪费了”。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本报北京 10 月 21 日电

相似的是学术轨迹

王牧、闻海虎都是颇具实力的物理学学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网站对王牧和闻海虎都有详细介绍。

1962 年 12 月出生的王牧先后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2 年至 1994 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固体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 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牧 1994 年获首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的资助。1999 年起首批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南京大学特聘教授。2001 年至 2003 年和 2005 年至 2009 年任 “973” 项目 “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 首席科学家。2007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

1964 年 8 月出生的闻海虎,跟王牧有着相似的学术轨迹。1991 年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1991 年 10 月至 1993 年 10 月他也在荷兰留学,在荷兰自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 年至 2010 年,闻海虎担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其中,2000 年至 2009 年,他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 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第一获奖人)。他还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2010 年,闻海虎转投南京大学,担任物理学院教授。

记者注意到,当 2010 年闻海虎从中科院物理所进入南京大学教书时,1991 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王牧已经留校任教近 20 年了。

南大物理学院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实力强大,拥有 70 多名教授,数名院士。今年,南大物理学院仅凝聚态理论专业就出现三名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知乎用户 老姚说药​ 发表

Pubpeer 这个平台可以说是造假人的一面**照妖镜,**当然这是一件好事。

个人觉得这只是冰山一角,造假的 “伪君子” 实在是太多了。

科研人员应该珍惜自己的学术羽翼,否则,即使飞的再高,终究会掉落下来,很难再翻身。

这下,国人在学术界的名声又更臭了。

知乎用户 郭长草 发表

这热搜撤的也太快了,搞得好像知乎整个科学板块都没人一样。

知乎用户 蚪蚪 发表

坦白说像做到他那样的导师其实很少会认真去盯每一篇文章的,基本上大老板定期听一下汇报,平时都是交给小老板的。更何况他还要搞行政,放在科研上的心思就更少了。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学生的问题他当然也得负责任,因为他是导师,是通讯作者,审查不严指导不当都是错,不可能文章成果是他的名义,出了问题只怪学生。

不知道这件事会怎么解决,其实会不会发酵起来都很难说。

我开都已经这么惨了,什么时候才有好日子啊……

知乎用户 xBeng​ 发表

被人抓着小辫子使劲侮辱,难受。打嘴炮也没用了,我辈还是踏实科研,挽回声誉吧。

知乎用户 卡瓦尼 发表

他这表态,相当于默认了啊。

其实这些都存在,只是以前没揭发出来而已。

要不去北大仔细查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现没? 洗地要避开主要问题从旁枝末节开始洗,洗完再倒打一耙问你居心,从而实现从犯错者到受害者的身份转变。

知乎用户 小猪求职​​ 发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不知道曹雪涛院士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他。曹雪涛 1964 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7 岁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26 岁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两年后,曹雪涛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 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 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 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负责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战略发展研究、审计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编委。

可见在其专业领域,我们的院士是绝对的权威。先不说他论文数据造假是否属实,我们不用想也知道,以他的学术能力是完全不需要或者说不屑于造假的。

可是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 Elisabeth Bik 博士却曝出了曹雪涛论文图像存在异常。Elisabeth Bik 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6 年起,她就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大致内容如下:

自从 11 月 15 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 18 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 PS 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截止发稿时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 PubPeer 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 40 篇。

在这些以曹雪涛为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论文里,出现了两次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一幅实验图中,局部点图多次 “复制、粘贴”,两幅实验图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删减等 PS 操作的现象。《中国新闻周刊》查阅到这 40 多篇论文中的 35 篇,其中曹雪涛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有 29 篇。在这 40 多篇文章中,目前有 4 篇被更正勘误,有一篇 2008 年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的论文被撤回,该期刊 2018 年的影响因子为 4.106。

对于这些质疑,曹雪涛于 15 日下午回复《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曹雪涛院士还回应说:“针对出错数据已经联系期刊重新修改,不过对实验结果依旧充满信心。”

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有个漏洞,一个院士级别的人物,而且是专注于科学研究的人,从其严谨的思维和做科学研究的这种意识来看为什么造假还要用 PS 这种愚蠢的方式呢?这种低级的错误不太像是曹雪涛校长能犯的。

以吃瓜群众的心态来看也就是图个乐呵,“没想到这种级别的人物也造假啊!” 我个人是不太认为曹院士会造假的,还是等官方的解释吧。

但是这件事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被查出的只是一些最低级别的造假,那些常用的造假手段基本上是查不出来的。在一起低劣的、明目张胆的学术造假事件背后,非常可能还有 N 起不易被发现的、高明的学术造假,以及 N 起数据修饰。

当然,如果单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造假的动机和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因为国家在科研上设置的各种奖项和经费其实相当于变相的催促了研究者们更重在 “量”,促使研究者们更快的写作,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需要不断的宣称自己找到了“重大课题” 或取得了 “重大成果”,换句话说,曹雪涛不大量作假,就坐不到校长这个位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学术” 很容易就被挤到后面。

其实这类法则逻辑上很容易理解,如果规范制度合理、执行严格,出现严重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同样,如果一个课题组整体氛围上对学术红线要求严格,那么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假是很难出现的。

所以说,不论到底结局如何,还是耐心等待官方解释吧,还请大家相信中国科研,支持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知乎用户 江城 发表

利益无关。

非南开非生物化学医学。

如果要有关系,本人以及身边的朋友都将从事科研工作。科研狗,但一丝不苟。

在学术诚信面前,人人平等。

学术造假零容忍。

或许也不是件坏事,有些事情确实应该好好整治一下。

知乎用户 侨侨 发表

生物坑底搬砖狗,同方向不敢回答,但又不想匿名,一堆话想说。怕被扒,感谢 Pubpeer!

知乎用户 大器晚成 发表

我姐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们校长兼她的导师还直接拿她的毕业论文发表呐,数据造假?这算嘛事?你问问他造假的论文是他写的吗?

知乎用户 不是萝莉易推倒 发表

身为南开的毕业生,我希望这件事不会影响到南开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毕竟校长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啊… 南开还是很好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3i6R3 发表

我的天,都 9012 年了,大清都亡了,怎么还有人在说只是通讯作者,不是一作或者执笔人。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比一作更牛逼的存在好吗,很多时候论文接不接收都看通讯的面子,通讯是整篇文章的联系人和负责人。就这样了还出来洗没有责任?

知乎用户 上官无忌 发表

(1)许多所谓的学术大牛学术新秀,人前风光无限,但其实……。不进其团队无法亲身知道,等你进了其团队知道是怎么回事,已经晚了,想快点跳出来已经很难。

(2)实验数据,老实人想十次能重复八九次,结果只能发在一两分至四五分的期刊上;对于大牛或新秀,几十次能重复一两次那就行了,捣鼓捣鼓,联络联络,“请教请教”,推荐推荐… 便能发在八九分甚至十以上的。

(3)本人涉世不深,不谙世事,耳濡目染+亲身经历,窃以为所谓的学术界,将是继官场,生态环境之后,第三个被严加(至少引起高层重视)整治的领域。

(4)以下人可因 ZG 的科研受益:科研包工头及其各种戴帽子的朋友们,举办学术会议的,能画炫酷原理图并开班的(同理还有论文润色),国外高端仪器设备商,版面费高达上千的国际期刊…… 从中受害的:ZF(若投出可比九头浑身长满绒毛的蓝鲸,能收入一根绒毛便是万幸),科研民工(青春,梦想,未来以及许多男民工的秀发……)

知乎用户 小橘子 发表

今早看到毕导的文章,讲道理我不懂曹校的实验是怎样做的,所以之前一直抱有希望 我希望能得到好的回复。 但经过毕导的分析,图片确实有 ps 迹象,造假也确实捶的挺实的。

一个科研狗对 “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 的完全剖析

我在此也不能做出什么辩解了

我只是很难受 真的难受

自己敬佩的人倒在了我面前

我虽然也知道这些论文基本都不是曹校写的,况且以曹校现在的地位也没有必要作假,但自己实验室出了那么多造假的人,我也没法相信他一点也不知道。想起还在不久前,曹校还讲到要正学术界的风气,抵制造假。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觉得一阵阵的悲凉。

我也看到很多人说做一个实验有多么难,一步出错就可能出不了好的结果。而把结果稍微改一下一下就能出一篇好的论文。也有人提到学术界的乱象,说有时候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就是与实验结论相反,不得不改数据。慢慢的大家都沾染了不良恶习。

我也是学生物的,看到这些,我自知自己没有能静下心来做科研的能力。所以我很敬佩那些能苦心专研科研的前辈们。科研的道路确实很艰苦,但我还是希望做学术能静下心来。既然选择了科研,就应该做好,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完全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道路。

也希望借此事件能好好整改一下学术界造假的风气。还学术界一片清澈的海洋吧。

就这样吧。


一更

刚才去 pubpeer 看了 说很多图有 ps 迹象 我先放图吧

首先来说,我也不懂曹校是怎么样做实验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要这几张被放出来的图。

首先来说说这些图,我一一放大看了,个别地方确实有斧凿的迹象,但也有的地方明显含糊不清,根本看不出来什么。但也被圈上了。我认为实验做出来可能是有偶然性的,但可能又会问,偶然性这么多吗?毕竟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实验的,也许就是能出现相同的地方呢?谁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还是坐等回应吧。


原回答:

曹校的最新回应

同时伊丽莎白 · 比克学者也回应了 很感谢曹校的回复

曹雪涛及团队第一作者快速回应论文造假质疑,全网最详细

总之大家看到这类新闻时,都还是要理智冷静一点。在没有实锤之前还是先别妄下结论,抨击别人。我是南开的学生,我也听过曹校的讲座。讲的真的很棒,也是很让我敬佩的学者,所以在我看到这一新闻的时候,内心真的很不好受。

在看到曹校及其团队一一回复后,才轻松了一点。我相信曹校是不会作假的,但他确实有责任。这些论文曹校都是通讯作者,那如果发生了造假事件,曹校一定是有很大的责任甚至背锅。所以希望曹校以后把控好论文的质量。

知乎用户 头榜之乎​​ 发表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 8 月 26 日消息,日前,中央批准:陈雨露同志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曹雪涛同志不再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8 月 26 日上午,南开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同志,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同志主持会议。

官方简历显示,陈雨露,男,籍贯广东澄海(今汕头市),生于河北藁城,1966 年 11 月生,1984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 年 1 月参加工作,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陈雨露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从 1989 年硕士毕业后即在人大留校任教,于 1993 年 2 月任副教授,1997 年 5 月任教授。陈雨露先后担任过人大财政金融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并于 2005 年 5 月升任人大副校长。

2010 年 3 月,陈雨露调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校长,后于 2011 年 11 月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2015 年 10 月,陈雨露获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直至此番履新。

此前,南开大学校长一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 1964 年 7 月的曹雪涛担任,他自 2017 年 12 月任南开大学校长,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这事确实还不被处理,那么以后也别在说明星请水军了,别说药品造假,更别说用老鼠肉代替羊肉;也别说官员收受贿赂了,OK?这些都是被允许的嘛,很平常的

知乎用户 Touch Forever 发表

马照跑,舞照跳。

这个贴能留到现在倒是挺佩服知乎

知乎用户 AmandaW 发表

群众不是无脑慕强,就是疯狂洗地。

“通讯作者” 是什么意思望周知:用你的学术声誉来为文章担保,出了事肯定就应该你来负责。不知道这位曹院士怎么想的,至少在我们学校,普通教授都不会轻易的就给学生挂通讯,基本都是自己要仔细核实一遍,写的不好直接不让挂。

还有底下这种人,就不细说了,真是战狼成精了。不好意思,“自己国家的人还不依不饶” 这句话真让人看的浑身不舒服,难道因为自己国家的,所以他做什么大家都不能揭露?

小保方晴子当年因为学术造假,她的导师笹井芳树先生自杀了。我觉得人家对于学术的态度,出了 27 个诺奖得主很正常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8qDn4 发表

希望大家关注一下真实的科研情况,我大胆且没有证据推测曹老师的这几篇文章,他可能只看过几眼或者压根不知道这些图是谁做的。。。仔细程度可能赶不上审稿人。

很悲哀的是,一旦一个科学家决定搞产业或是担任行政业务时,放在科学上的精力必定会缩水,大部分在伪化生行业从事过得朋友,便熟知了 “小老板” 这个崇敬与戏谑兼备的名词。他们是可以博后,是战友,是心腹,是手足。有时,也可以是大坑。

知乎用户 北洋园钉子户 发表

竟然短短几天就被各种乱七八糟花边新闻给挤下了热搜。文章,经国之大业,不可不察。要是最后不了了之,真不知道该说世风日下还是该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第一眼不相信,但一看目前的证据就已经证明学术不端了~11 月 17 日

最新复制粘贴剧情,请收收好 https://zhuanlan.zhihu.com/p/92387410

~11 月 18 日

为什么关注度,新回答数目都很高,还是慢慢的掉出热搜前十?~11 月 19 日

感觉有些人的价值观已经歪到爪哇国去了:

1. 造假还没定论,静静等待官方结果:特么 P 图造假这种简单的活还需要麻烦官方才能定论?

2. 曹院士很牛逼,不需要 P 图造假:这是 21 世纪的掩耳盗铃吗?事实就是已经论文造假了!特么还来探讨需不需要造假是个什么情况!

4. 竟然还有一个说 “博士不好好做实验,没事总上知乎管闲事”!大清已经亡了多久了,可见傻笑着看同胞杀头的劣根性仍在。。

3. 爱国主义绑架与阴谋论:他造假给国家以及整个科研群体名誉造成重大损失,竟然会变成揭发这种造假的人损害国家声誉?死死捂住就不会有影响了?

综上所述,本次事件最关键处在:1. 有关部门迟迟不成立调查委员会,在等什么呢?2. 曹院士对论文结论及可重复性的信心是哪来的?造假了不是说自己态度诚恳就可以了!

gt3OCj”>~11 月 20 日

知乎用户 李子 发表

这种有凭有据板上钉钉的造假基本上是实锤,没有狡辩的余地了。

曹院士本人可能也有点懵,毕竟自己大多是通讯作者,很有可能被论文第一作者坑了。通讯作者意味着什么呢?不管你承不承认,学术圈的一大主流就是这种稍微有点地位的通讯作者基本上不会去管你的结果是不是真实, 只要合理即可,哪会认认真真看你的图是不是造假了好吧。更何况校长院士级别的曹教授,平时怕是只顾行政早已脱产多年,手下的学生可能名字都记不住,被通讯的可能性也不小。所以,自认倒霉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评论区给了挂南开名的论文被质疑的链接。

如果情况属实,本回答全部作废。

给要到我这留言的同志提个醒哈。

留言前希望您们明确一个事儿:您选择到我个人回答下留言,就是默认您在和我个人对话。

希望您掂量清楚群体和个人的区别。

您用您接触到的群体来质问不具有那类群体属性的我,您不觉得,您有点叛逆吗?

您爱觉得他们咋样就咋样,这个呢是您的自由,我管不着,也不稀罕管。

同理,您爱觉得南开咋样就咋样,这个也是您的自由,我也管不着。

但您在别人那受了委屈,或者是见到了看不惯的行为,少来我这说哈 。

我没心情替您担待。

因为正常人买西瓜总不会到复印店里问人为什么不卖西瓜吧?

要是您这样干了,作为复印店店主的我也就只能对您投以怜悯的眼光了。

【PS:我呢,还有点崇尚自由的心,所以不喜欢删评。但是触我雷区的行为我看见了还是会删的。不过删之前会先说一声。要是您被折叠了或是评论没了而没收到我的回复,只能说明一个事实:您说了不太好 / 不能说的用语。前者呢,建议您修炼素质。后者就质问某乎去吧】

俺改不动数据了。

论文自动替换成 59 吧。

曹校回应了,工程院回应了。

他回应了部分数据,但是有问题的文章是确实存在的。至于 53 是否确有其数?

等着呗。结果还没出呢。

继续查,最好把所有的责任人都给查清楚,让他们承担应有的后果。没责任的也麻烦澄清,虽然我知道不会有多少人看,不会有多少人信。

希望这件事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也希望这个事能对学术圈进行清洗

其实只是想打曹的,但不否认他是校长与南开的联系,所以还是加了校字。

所以别再说我撇清了。

那些澄清论文所属的人,除了部分,都没有否认过他作为校长同南开名誉的关系

我周围的人的想法都是:有错就立正挨打。没有人洗白他,尽管他来了后有些东西在改善。希望他引咎辞职的也不少。

当然,也有部分难受到卸载知乎微博。毕竟曹校 1017 发的信还热乎着,校庆礼品还没发完呢。

我 14 号就知道这事了,我应该是最早吃瓜的人。其实当时吃着别的瓜,转头发现自家房子塌了。心情挺复杂的。

但是因为关注的早,所以对接下来可能的舆论发展作了一定的预设,倒是没被气到卸载。只是失望,他没有担起师生的信任。

我没什么大的愿望。

只是我希望自己能见证某种历史。

看了些回答,新加几句:

与南开无关】X

【与南开有关,但在造假上关系不大。】√

有的言论真是越来越歪了。

论文不是在南开期间发表的,这话什么意思?意思是还有别的需要为此负责的部门。既然是事实,有什么不能说的?连说事实都要被扣帽子,那谈何客观?而且,难道不该继续把这些部门都挖出来?你们老带上 nk,是觉得 nk 有开除他的权力?还是觉得 nk 有能力组建检查小组?那想必到时候的结果可信度会打问号吧?

精准点草,靴靴。

虽然知道这么说会被骂,但我还是要说。

1. 曹有没有问题?

目前看来有一定问题。

2. 曹是不是南开大学校长?

是。

所以你们题目挂南开,你们谈到南开,这没问题。

3. 这几篇论文是在南开期间发的吗?

目前来看,没有。

那么我就想问,南开人凭什么必须感到羞愧

你们有些人凭什么认为南开人,全都,必须都感到羞愧?

你在 a 村贪污,在 b 村任上被举报,所以 b 村老百姓都得羞愧,不然就是精致的利己者?我就问为什么?

指出这种事实就叫洗地?

洗地不该是洗他没做错?

ok,也许有的人说不应该忙着撇清关系。

但你有没有想过,随着这件事越来越深入,到底谁有责任不是需要去明确的么?那么哪个单位负责的文?这也和南开有关系?

所以,他是校长,南开名誉因他受损,这是必然的。

但我不认为南开人因为他都得羞愧,都得卑躬屈膝。没必要就是没必要。

知乎用户 喜欢夕阳 发表

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这个是不是有点扯

家里啥背景啊,路子这么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涉嫌,涉嫌。

为什么一些知乎 er 都喜欢在真相没出来之前,不由分说的直接开始批斗?

不说学术圈外的人如何评价了,学术圈内的那些知乎愤青们,敢问您当下高就?发了几篇不水的 paper?恐怕硕士答辩都不得不靠水文吧。

就因为数据可能涉嫌造假,否认别人的思路,否认别人的为人?您配?敢问自己几斤几两,恐怕某天在为自己毕业焦头烂额的时候才会突然醒悟,哦我可以在网上重拳出击,向院士开炮,现实里我只是个唯唯诺诺的弟弟罢了。

声明。不是站曹院士这边,自己是不过是个还没毕业的普通学生罢了。但是看见知乎现在的风气,让我觉得有 wg 时 hw 兵内味了。可笑,可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csnJwh 发表

突然想 要是迈克尔孙和莫雷是在今天做实验 会不会迫于发文章的压力强行说干涉条纹移动了 于是相对论卒…

知乎用户 qing2019gb 发表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造假太常见,大老板只看数据,从来不问过程,做十次实验有一次数据是想要的,就可以用,谁管你重复不重复的出来。PS 大法也很常见,能有数据发文章就可以,谁管你怎么来的数据。以前也算是混过科研圈,对这个圈子有点失望,真真切切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国内很多基础研究大拿估计一查一个准,只是有些造假技术高明一些,表面看不出来。其实验证方法很简单,看实验能不能重复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想想,施一公虽然何不食肉糜,但是晶体学数据好歹是真实的。据我所知,晶体学这数据几乎没法造假,再怎么灌水,做出来就是做出来了,科研诚信的底线至少守住了。

以后少黑你了

知乎用户 怀抱花月的水妖 发表

真好!绝不止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知乎用户 随风 发表

我对是否造假不太关注,毕竟后续当事人会给出回复。但知乎这波热度蹭的也太他喵不要脸了吧,热榜为什么直接显示的是南开大学校长论文造假,很恶心的一波操作。


最新更新,当事人正在逐一回应论文质疑,我很厌烦那些事件不花时间了解就跟风直接给别人定棺盖论,什么网友爆料疑似 PS 造假,一些无良媒体,一堆奇葩在知乎回答,事件还没最终定性,静观其变!

具体内容看链接,侵删。

最新 | 南开校长曹雪涛和其他作者 “现身”,逐一回应!质疑者表示感谢曹雪涛及时的回复

知乎用户 jk11037​ 发表

募格学术疯狂洗地,管 ps 叫不当粘贴,取关了,哎。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