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辩证法及其三大规律?是其被马克思主义滥用还是自身有问题?
品葱用户 CCR 提问于 7/9/2020 除了量变产生质变这一规律我认同以外,所谓“否定之否定”“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意义均不大,“否定之否定”这个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就是螺旋上升的,曲折前进,一旦某套马主义失败或接近失败了,就会搬出这条定 …
“左juan与共趣圈里的一部分左壬,是全年坐着飞机满世界玩的富小孩。
我觉得与其说他们“混圈”是在“干革命”,还不如说他们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cosplay聚会。”
大致看了一下公号上的文章。说实话,以我个人的立场来看,我觉得这玩意儿完全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东晋清谈”。
这个社貌似很喜欢用拆解/重组逻辑链条的方式行文,把某种令人生厌的学术腔调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经常用这种方式涉及时事评论。连人话都还没学好就学鬼话,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这些高中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以为还没所谓。可你要我相信一个高中生(不管是哪里的、怎样的高中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包括知道自己在评论时事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评论什么,我宁愿信鬼。
高级平庸仍是平庸。当这些人选择用这样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去探讨现实问题时,我深表怀疑。迂回曲折从来不是问题。Foucault 也很迂回曲折,但迂回纯粹只是种途径、手段,更有价值的是最终体现出来的超出一般知识精英的爆发力、洞察力,或者说向这种力靠拢的高度自觉。
个人对哲学没有专门的研修,但在有关的接触中,我深深感觉到,能够称得上哲学家的人对生命通常都怀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厚热情。这种冲动强大而纯粹,以至于没有任何现实力量可以毫不自知地阻挡。而肆无忌惮的燃烧、发光对于一个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而言简直就是扯淡。
这么讲,不是说学习哲学等于成为哲学家,连看哲学也要向哲学家靠拢,而是想指出涉足其中的人,都应该充分体会“盖将以脱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一语的举重若轻。
我对那些能够放在学院中培养的套路不感冒。事实上哲学也好别的什么文学历史也好,本就不是生活必需品。你学,是因为你想学,否则你学得再多,早晚也会有像倒掉厨余垃圾一样把它倒掉的一天。它没有某些书呆子想的那么重要,一个人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一个人喜欢一天到晚去看那些常人很难看得到的风景,两者没有高下之别,风景看了更好,不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高中生,处在可以说一生中最为忙碌,也就是最热心俗务的时期,能有多大纯粹的冲动和热情?现在的人很喜欢动不动标榜自己纯粹,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纯粹实际非常罕见。把某种玄说当成身份、地位、智商的象征,为了获得什么乱七八糟的标识(虚的也好实的也罢)去学习,这不就是东晋清谈的当代翻版吗?
我觉的是个很棒的社团。希望越办越好!
看到目前的评论基本都是负面评价,不乏很猛烈的那种,但我还是忍不下心这样想,或做这样的评判。因为实在是太羡慕他们了,能在理智成熟的时候接触到真正思辨而深刻的东西真好,作为一个5线小城高压教育下走出来的人,当年我也曾有类似的冲动,但是身边没有人支持我。
译介一些欧美国家的思想的社团,大力倡导什么女拳、同性恋、又或者什么LGBT的团体。当然,少不了通过玩话术的方式针砭时事。
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会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毕竟这已经是一个 有了几年历史,从北师大附中校内的学生社团 扩展到 成员遍布全国各地的一个低年级本科生和中学生为主的网络组织 了,还涉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折射我国当代政/治生态的事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给出一个较全面的刻画的。
但是对已有的一些答案,我是觉得,与其说是完全针对这个社团的不信任,不如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非哲学学习者对「哲学」这一门类的不理解。
Q1:为什么你们谈论的总是西方的哲学理论?
A1:为什么你不问 为什么一个物理学公众号谈论的总是西方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范式下的研究?
首先,现代学术体制的绝大多数范式都是来自西方的。那为什么非要学西方的学术范式?
一、经过理性的考量,这一学术范式是产生了巨大成就的;二、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替代性方案:除了业已确立的物理学研究范式,你给我拿一个新的出来?三、这一学术范式来自于西方,这一历史事实却不一定能推导出,这种学术范式背后隐藏了西方的某种意识形态:我们所相信的Marx 也是德国人,没有苏联特色物理学。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些学术规范之下,一部分门类下,具有最大学术成就的,的确是一些居住在那么几个西方国家的人。
那么,这种学术范式是必须接受的吗?
不一定,只要我们能拿出更好的替代性方案。
那么,在现有范式之下,我们的研究就一定比不过“西方”吗?
基本没人会说今天中国的大部分门类的顶尖学术水平比 捷克、乌克兰等国家差,事实上当你说“西方”,你想得都是星条旗。但即使是星条旗,在很多领域我们也依然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但是在哲学领域,首先它不是一个只关心最新进展的学科,我们会大量讨论哲学经典,而相当多的哲学经典,都是“西方”,尤其是古希腊、现代德国等等的。
再次,我们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讨论新的重要的哲学理论的时候,讨论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的理论。但是这还是希望,还不是现实。
Q2:为什么你们支持女拳、LGBTQ等等一些我很讨厌的理论?
A2:你为什么讨厌?你能为自己的讨厌提出什么辩护的道理?这些人为什么支持?他讲出了什么道理?你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明白,你同意吗?如果你反对,你能拿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建议先问问自己。这些主张当然不一定对,也当然不一定是本国最要紧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反对,请你拿出更强的道理。哲学某种程度上,至少是,讲道理的学科。如果不接受“讲道理”这个前提,那么没必要和这些喜欢哲学的计较。
Q3:你们都是京城精英中学的子弟,你们是“上层人”,你们都是布尔乔亚!你们都是娱乐消遣!
A3:这种阶级定位,虽然有不准确的嫌疑,但是并非不可接受的。但是即便如此,这又怎么了?
获取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的确享受着在本国不太公正的分配体系下相当优势的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讨伐的,不应该是这套分配体系吗?
再次,哲学这个学科,本身就是纠正“屁股决定脑袋”这种思维方式的。学哲学,在生活实践上,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脑袋决定屁股”。
再三,至少我在这个社团的现任社长PZH的一些言论中,看到过 对自己及身边人 在这个分配体系中的较优势地位的反思。
我寻思这可比 不知道多少年轻人,不分出身,都更有出息了。
再四,恩格斯也不穷。
Q4:你们言行不一!你们想得都是当美利坚的舔狗!申请国外大学!想得都是赚钱!
A4:…… 您有什么证据吗?
没错,这个社团的很多人都不像同龄人参加高考,而是选择了申请国外大学,甚至把这个社团算作自己的申请文书中的经历。
可这又怎么了?一群高中生,搞了这么一个社团,不是一件很好很了不起的事情吗?为什么不能写在申请文书里?
也许会反驳说,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高中生,都在埋头苦读,考个211 985就是祖坟冒青烟,出国想都没想过,你们凭什么可以跟我们不一样?
这种控诉很正当。但是,again,我们要追问的,是不公正的分配体系。他们就生在那里了,一定要主动放弃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回农村打几年工,才是正当的?
再次,我在这些人身上看到的,对本国社会体系的不公正的反思,已经比同龄人不知道高出多少了。
Q5:他们关心的都是一些时髦话题,不了解中国现实,不了解社会。
A5:你为什么敢说自己了解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呢?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所关心和处理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当代哲学、社会学里的时髦问题,而不一定是跟本国现实最相和的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很多现象,没有切身的体会。
这些人,都是一二线城市里,相对不错的家庭出身,相对非常不错的中学里,脑子非常聪明的一些人。他们不了解西南地区的贫穷,不了解北京的贫民窟,不了解毛坦厂中学的学生的生活。这种指控可能问题不是很大。
但是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对一个高中生、低年级本科生是正当的呢?
我们当然可以有这个希望,但是这是希望,不是指控。
再次,我觉得这些人,已经比我见过的相当一部分本国同龄人,都更有出息了。
唉……说一句可能有点倨傲的话:
朋友们还是在所在院校,至少上一门《哲学导论》,再来评价这个社团吧。
哲学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类的存在方式,但是也是一门“科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了如指掌的。
哲学社这个公众号利用这个年龄段人急于改变社会的激情,给自己的利益铺路。
相当多的中学生已经迷进去了。
沉湎某种话术,被各种虚假的光环所吸引,自认为这是对社会深刻的批判。
所有的讯息来自网络,和自己的小社团。
但真实嗯社会远比你们想象得复杂,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是远远体会不到这种复杂性的。
就像我们和父母吵架或许父母在很多细节上争论不过我们,但是他们的对方向的把握远远比我们深刻。因为经历过这些,听他们的话是不会把你带偏的。
面对一个竞争愈发激烈的世界,这个年龄如果把精力全都投入到哲学、批判社会上势必会影响学习。
而你们身边的完全不关学这些的同学,通过高考上了个好大学找了个好工作。你们会发现那些你曾经认为只知道傻学习的同学,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学术上都走得比你们远。
这种痛苦是会把人摧毁的。
回顾过去,北京也有这么一批人,但他们其实比你们幸运得多,碰上了改革开放,碰上了40年的经济上升期。
由于家庭背景后来他们或于体制内作家,或于演艺圈知名导演,或于大学教授,或于海外(政治需要),大都惯于写青年时的回忆录,反思xx的讲座总能见着他们的体面身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过去了,凛冬将至。
粘贴此前回答。
高中生建一个哲学兴趣小组有没有问题?没有。不过个人感觉,**哲学学习不在于尽早掌握知识和学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应当是识别、保护和发展一个人的天分和潜能。**过早地学着大人模样搞学术研究,固然能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自我与知识,知识与世界那种根本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他们的确志在此处,其实他们所做的事在限制他们的发展。哲学与灵魂的感应本质是非常私人化的,一群具备相当成熟自我的人在一起讨论是花神咖啡馆,然而一群高中生学着前者分化成各种阶层和派系在一起讨论,本质还是一个优点和缺点俱全的“社团”,不应附着太多意义。
此类中学生圈子在欧洲为数不少,一些还留名青史。当代中国固然不具备合适的智识土壤,看了看其他回答,我想该社的精英化特征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前景,但与哲学本身的关系不会太大。同样,类似的社团过几年会在二线三线城市的著名中学里流行开来。有一群家境不错、渴望得到承认的高中生,再建立一个英国式的精英圈子,用宣言式的话语渲染足集体认同感,追逐西方最新潮的思想和生活趣味。这种组织形式之前的载体是模联,而现在是哲学。它和奢侈品差不多——吸引高中生的与其是讨论的东西本身,不如说是它意味着的一切:归属感、虚荣心、成年的快感、轻松逾越阶级和成绩的幻想。
我不喜欢任何形式的社团,也从未成为任何社团的内部稳定成员。学生时期的这类社团总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根本原因在于,即便以“年轻”自居,超前地占有了似乎被成年人垄断的“知识”,到头来却也是为了用“知识”证明自己,最后的目的还是像成年人那样做事。**如果连自己生活行事的模式都和父母没什么区别,那么所谓“青年”啊“后浪”啊就都是空话,毕竟早熟不等于革新,拥有知识不等于掌控知识。**强烈建议大家看看《恰同学少年》,不要因为它粉红就嗤之以鼻,在我看来,这才是我愿意选择的中学生活,这才是思想照耀下的少年时代。
不能说因为觉得人家理论水平不够或者观点不合意见就不让人家说话。我想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使用这种权利是正当的、神圣的、自由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想我们现在是欠缺的。因此我支持这种社团的出现。
价值观正确,思维缜密,文章严谨,有社会责任感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评价体系里
这样的社团都是绝佳的
不明白写出负面评价的人有没有读过p社的文章
先读读吧
品葱用户 CCR 提问于 7/9/2020 除了量变产生质变这一规律我认同以外,所谓“否定之否定”“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意义均不大,“否定之否定”这个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就是螺旋上升的,曲折前进,一旦某套马主义失败或接近失败了,就会搬出这条定 …
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荣膺国家新面貌之大任,足以挽狂澜于既倒,作中流之砥柱,慷慨而歌,自由交流,则神州幸矣。 品葱用户 恶习像弹簧 评论于 2020-07-06 祝各位品葱高考学子,考出高分,报到能够脱脂的地方,避免在艰难 …
可疑的“中国户外探险联盟” 作者:韩国菜008 你好!方博士! 久仰大名! 这是我遇到的一个香港公司以社团名义在大陆开展业务的典型案件。目前我也在咨询律师。 简介:中国户外探险联盟,官方网站:http://www.casemeet.com/ …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出现一系列失误的一个原因 作者:施郁 来源:科学网施郁博客 最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引起学术界人士纷纷表示不满,因为里面有很多内容恰恰与科学相悖。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只顺便推荐个相关的科普文 …
科普的艰难 作者:贾湛 一封在德国的华人写的信《普通人到底要如何培养科学素养?》,确实非常让人思考。科普的声音敌不过反科学的声音这让许多人彷徨。新语丝一直就不是一个仅仅揭假的网站,只是政府被利益集团捆绑不作为,许多人只好借助新语丝平台让作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