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屌丝到元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1889 年 4 月,元首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奥地利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曾经干过一段时间的海关底层职员工作,退休后在农村干点杂活为生。年幼的元首跟着父亲在各个村庄之间迁徙,居无定所,因此也经常转学。在他 6 岁到 12 岁的小学期间,就搬了七次家,转了五次学。毫无疑问,这样的经历导致元首的童年没有朋友,也没有玩伴,更没有所谓的安全感可言。这一段童年经历影响到了元首的一生,后来他终身不再愿意接受系统的教育。到了中学的时候,元首已经对继续读书丧失了兴趣,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画家,于是性情叛逆的他很快就违背父母的意愿,读完高一就辍学了,当然,从此他也没有再进过一天校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首的正式学历大概就是中学肄业。

(童年元首)

辍学之后元首就在老家以二流子的身份东游西荡,从 15 岁一直游荡到 19 岁,这期间元首尝试过两次报考位于奥地利首都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美术,都被拒绝,理由是元首的正式学历实在太低,不符合报名条件。到了 1908 年,元首的父母接连老死,元首丧失了生活来源,同时他又拒绝服兵役。于是元首逃到了德国慕尼黑,开始了新一轮的游荡。

元首在慕尼黑的生活可以说是暗无天日。他居住在各种苍蝇旅馆里,睡大通铺,经常要靠排队领取救济餐来解决肚子问题。为了生存,元首尝试了各种可能的底层工作:卖苦力,在街上卖素描,在餐厅洗盘子等等。整体而言,这个时期的元首跟凤姐很像:深信自己是被时代辜负的理想主义型屌丝。这种底层的生活一直持续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元首已经 25 岁了,在社会的最底层虚度了足足六年时光,几乎可以说是一枚已经定型的屌丝了。在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一战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将会改变这位屌丝的一生。

(元首的典型画作,风格沉闷,色调阴暗)

1914 年 8 月,长期在饥饿边缘挣扎的元首终于决定加入军队,毕竟入伍挣军饷,算是屌丝群体的终极出路了。由于对童年记忆的极端厌恶,元首首先就放弃了他真正的故乡奥地利的军队,而选择加入德国军队。他被派到西线去对抗英法联军,从头到尾经历了整个西线的残酷拉锯战役。元首的人生自此升华

各位必须知道的是:一战时期,德国西线战场是最残酷的血肉磨坊,各国军队拥挤在一片狭窄的区域,相互试验各自发明的全新的重型武器。重机枪、大炮和原始的坦克,纷纷被投入到位于德法边境的西线战场,双方的指挥官都缺乏应对这种新型战争的经验,只能用人命来进行试验。最早期的时候,战争双方面对重机枪封锁还会以密集队形冲锋,在巨大的伤亡之下,两边才逐渐的学会以班组为单位分散作战。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绞肉机型战争磨练之下,元首迅速成长起来。由于粗通文墨,元首从最底层的传令兵开始做起,一步步的提升为上等兵。他屡次受伤,又屡次重返前线。他见识了高级军官的决策全程,收获了战友的尊重,并亲身面对了最新科技催生的重型武器的轰鸣。他在血与火之中成长。作为传令官,他目睹了高级军团如何在复杂局面下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并发布命令,掌握了如何穿越枪林弹雨有效的传达指令,观察了下级军官如何积极或消极的服从指令。这一切,对一位已经 20 多岁的屌丝而言,是最深刻的政治学与组织学上的训练。1918 年底,元首由于在战斗中遭遇毒气而短暂失明,在养伤期间,一战结束了。这个时候,元首已经从一个无知的乡下小子,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这是元首的第一次蜕变

(一战中的元首和他的战友们,左一)

战争结束后,已经 30 岁的元首没有离开军队。由于他的服役表现极其出色,同时还算是文盲军人中的知识分子,他在战后被调入德军的政治部门,类似宪兵的角色,负责调查军队内外的政治犯。这份工作再次在元首面前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参与处理了很多宗德国军官组织各种激进思想团体的案件,这些经验当然可以与此前他在战争中获取的组织性经验进行相互对照,并得到提炼和升华。在此期间,元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型,并完成了第二次蜕变

一战,是一次瓜分全球殖民地的战争。战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其在全球的殖民地当然也处于被瓜分的状态。殖民地的本质就是终端市场,没有了殖民地,德国企业就丧失了市场,因此纷纷倒闭,德国经济当然也因此遭遇重创。面对这种局面,德国内部冒出了无数的思想团体,试图扭转危局。这其中最流行的观点,就是社会主义思想,即由政府主导经济,将企业收归国有,并对民众予以补贴。在这种思想基础上,英国人凯恩斯发展出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包括政府债务发行、政府统筹全部大宗商品生产和销售、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等,是为凯恩斯主义。这些思想直指人心,久经考验的元首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沦为社会主义 + 凯恩斯主义的信徒。试想一下,一个掌控了全部权力的大政府,控制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并向社会的每一名成员提供福利;而社会成员所需要付出的小小的代价,只不过是个人自由罢了,这笔交易实在是太划算了,如果能够系统性的予以实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德国民众,根本无从抗拒。而在这个时刻,缺乏系统性的学术训练的元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这一套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背后,真正的代价会是什么,又将会释放出什么样的恶魔。

1919 年 9 月,元首奉命去了解 “德国工人党” 的情况。元首匿名去参加了这个以社会主义党派自居的小党派聚会,看到这个小党混乱的内部组织架构与自相矛盾的政治观点,感觉到哭笑不得,于是他发表了一番激烈的批评意见。然而更有趣的事情在于,这个当时只有 50 多人的小党派,在事后居然给元首发了一封邀请函,正式邀请他加入该党派并担任委员。

此后元首一边继续从事他的宪兵工作,一边开始改造并升级这个德国工人党。他将自己的军事组织经验充分发挥出来,在党内建立了严格的组织分工,宣传、组织和行动体系各自独立,并统一向由元首担任宣传委员的七人领导委员会汇报。**德国工人党因此成为了当时德国组织程度最高,架构最严密的党派,并更名为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在组党成功后,元首于 1920 年从军队正式退役,全身心投入到该党的经营之中。

必须要说的是,在这个时候,元首开始展露出极其惊人的演讲天赋,他可以使用非常浅显的词语,煽起听众的情绪。他向党徒们描绘出一幅凯恩斯主义 + 社会主义而来的国家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并且言之有物,有措施,有步骤,有计划,比一般政客那种空洞无物的演说要耐听得多。元首因此赢得了越来越狂热的拥戴,纳粹党在他的推动之下,建立了正式的党报《人民观察家报》,并因此迅速扩大影响力,在一年后就聚集起百万党徒,发展成德国第一大党。

1921 年 7 月,元首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迅速发动其擅长的舆论宣传力量,号令其麾下的笔杆子对党内其它领袖发起了激烈的攻击,将这些领袖幼年时偷看了邻居的老奶奶洗澡之类的破事都揭露了一把。同时元首以退为进,以退党作为威胁,提前发起党内选举。在这次历史性的选举中,其他党内领袖基本上处于名誉扫地的状态,根本无从与 33 岁风头无俩的元首竞争。元首因此正式就任纳粹党元首,元首这个称呼自此才算是实至名归。上任之后的元首在第一时间就修改党章,废除选举制度,取消了党内委员会,一手掌控了党内大权。同时,元首担心以后党内还会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组建了 “冲锋队”,算是党内的战斗队,队员只对元首个人负责。这里顺带说一下,后来冲锋队迅速发展壮大,到元首取得政权后依然存在。其作为纳粹党内武装,配备完整的军事装备,成为介于军队与警察之间的奇特存在,拥有说一不二的国内执法权,可以肆意抓捕由其自己认定的所有敌人。一直到 1936 年后,由于规模发展得实在太大,超过 250 万人,成为了让元首本人都忌惮不已的独立武装力量,才遭遇元首的打压与清洗,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接下来,志得意满的元首的事业很快就遭遇了挫折。虽然他一手组建了德国第一大政党,拥有巨大的社会声望,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涉入政界,也没有行政以及司法领域任何实践经验,这意味着他在政治实践上非常幼稚。1922 年底,德国巴伐利亚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等问题上爆发日益激烈的矛盾,元首尝试利用这个矛盾,鼓动巴伐利亚地方政府独立,并向中央发动武装攻击。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元首犯了幼稚病。他根本不懂所谓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并不是生与死的冲突,只不过是双方在切割权力蛋糕上的争议,这样的矛盾甚至可以算是政治家之间的一场演出,大家心照不宣的表演给选民看看罢了。现在元首跳出来,要大家集体撕破脸,举兵相向,以便自己火中取栗获得好处,这简直就是神经病。各位政治老手看到元首如此幼稚拙劣的政治手段,估计连大牙都能笑掉。到 1923 年底,巴伐利亚政府在狠狠的利用完元首聚集起来的民意,在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之后,掉头就把元首关进了监狱,并且一关就是一年。纳粹党被禁止公开活动,党报也被禁止发行。

1924 年底,元首出狱。很明显,元首没有浪费在狱中的这一年时间,要知道监狱往往等于社会大学,还是考核最严厉的那种,唯有对人性的弱点和法律的漏洞把控得最深刻的罪犯,才能从这所大学毕业。元首跟大量的政治犯关在一起,当然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足够的政治经验或教训。这是元首的第三次蜕变,自此之后,元首才算是真正的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领袖。

出狱之后元首首先就降低姿态,去拜访巴伐利亚的地方政府首脑,低声下气的祈求他们的原谅。这种非常上道的态度让政治老油条们很是欣赏,于是对元首个人以及整个纳粹党的禁令都相继取消。元首沉默下来,开始在暗中蓄积力量。他在先锋队的基础上建立起党卫军,这是一支在当时来说真正的地下武装力量,在后期逐渐发展成集精英特种部队 + 情报机构 + 宪兵部队于一体的怪胎,在正面战场和后方的情报领域,都打下了赫赫威名。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党卫军简称 “SS”,也就是两个扭曲的闪电状 S 形,后来这个符号被漫威异化为九头蛇的标志,乃是人类世界最大的黑暗组织,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一心筹划着如何毁灭世界。

就这样,元首一边默默的扩大纳粹党的实力,一边等待着机会。他一直等到 1929 年底,全球最惨烈的经济危机爆发,整个欧美世界都遭遇重创,德国这样还没从一战的制裁中走出来的国家,更是哀鸿遍野,失业率超过 20%,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在饥饿之中挣扎,随时都可能饿死。在台上的传统政客对此束手无策,只有满口空话,提不出任何方案。而元首在此时终于走到了台前,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了组织极其严密的政党,甚至拥有两支真正的党内武装力量(冲锋队 + 党卫军),他有着成熟的政治技巧,还有系统的经济危机解决方案。具备这样的优势,其他人根本无从与之竞争。

更加可笑的是,此时的德国魏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本质完全是一无所知。,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在加速危机的到来。要知道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消费力不足,资本家的利润不会全部拿来消费,仅仅依靠工人阶层的工资,当然不足以消化全部工业产品。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底层输入购买力,就是凯恩斯主义或者社会主义路线。魏玛政权在 1930 年初实施了一连串的错误政策,包括紧缩货币、加息加税、裁减公共开支并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这一系列的措施,相当于釜底抽薪,进一步削弱了底层的购买力。这一连串的愚蠢举措,一件件一桩桩,不断的刷新德国人民对传统政客智商下限的认知。在元首这边,甚至不需要更多的宣传,只需要将这些蠢事按时间顺序列举出来,就是最好的竞选宣言了。

1932 年底,纳粹党在德国议会选举中获得三分之一的席位,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这算是纳粹党首次在德国政治舞台上获得发言权,不过他们还没有掌控任何关键的政府部门。紧接着元首与当时的魏玛政府总统兴登堡展开了一场相当直接的对抗,元首要求获得总理职位,而总统兴登堡予以拒绝,最多给元首一个有名无实的副总理干干。愤怒的元首决定孤注一掷,他发动纳粹党徒包围首都,让首都的秩序陷入了瘫痪状态。在这场终极博弈之中,总统兴登堡相当干脆的败下阵来,1933 年 1 月底,元首被任命为总理,自此走上了权力的舞台。

各位必须知道的是,纳粹党与德国其他的传统党派不一样,它是由一群屌丝建立起来的纯粹的民间政党,此前根本不掌握任何政治资源。元首出任总理,算是这个屌丝政党第一次扬眉吐气。元首很快就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关键政府部门的关键位置,并将党内冲锋队作为辅警部队使用,获得了合法的执法权。拥有极其强大的党内组织力量的元首一步步的排斥在政府和议会层面的异己,并且敢于使用传统政客连想都不敢的手段,包括故意纵火、动用暴力进行人身威胁,以及挖掘乃至是编造对手的黑材料等等。站在元首背后的数以百万计的纳粹党徒拥有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冲锋队和党卫军中更是人才济济,真要不择手段的干倒那些只会空口说大话的政客,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1934 年 8 月,兴登堡病逝,元首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就任总统,并将总理与总统的职权合并,自此大权独揽,开始实施全面改革,全力推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路线。

在经济上,元首的举措包括:1、将大量的破产边缘的小企业收归国有并组建为几个大型国有集团,统一招募工人并按计划生产。2、大量发行国债,并规定所有经济实体都有义务按规定额度购买。3、组建国有军工集团,大量招募工人,产品由国家发行国债购买。4、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失业救济、养老以及再教育体系。5、国家投资推进科研。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迅速补充了底层购买力,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到 1939 年失业人数下降到仅 30 万,这已经是零失业率了。当然,**要推进这样的经济计划,政府必须拥有极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并最大规模的聚集经济资源,这意味着公民权利将会逐步丧失。**因此在政治上,元首一步步的削减公民的政治权利,首先是强制兵役制度,然后是党禁,接下来是报禁,再然后德国公民被取消了自由迁徙权,紧接着的是无休止的宵禁。德国人民被死死的束缚在由国家指定的工作岗位上,穿着款式类似的服装,男士们梳起与元首类似的紧贴头皮的右边分发型。德国人民以为出卖了自己的权利,就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真正的代价,其实是他们脆弱的生命。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就是国家以负债为手段主动干预经济,这种负债其实是有上限的,当国家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付的时候,就是末日。而社会主义的本质乃是政府集中权力,管理一切。这两者结合而来的国家社会主义,政府掌控从经济到国民人身的一切事务,这本身也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无从实现这种权力集中,所以元首先是重用先锋队,1936 年后则偏重使用党卫队。然而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仅仅只向元首个人负责的武装力量,也还是需要国家财政供养的。**凯恩斯主义 + 社会主义,意味着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倍,这是不可能具备可持续性的。**在数据上,1938 年德国财政收入 177 亿马克,而支出超过 300 亿马克,几乎相当于收入水平的一倍。这里的财政赤字都指望着发行国债来填,这种状态是绝对不可持续的,德国政府随时都可能破产。在德国经济表面上复苏的背后,是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国债炸弹。顺带说一句,在美国那边,罗斯福总统同样也选择了凯恩斯主义来对抗经济危机,不过他仅仅只选了凯恩斯主义,摈弃了社会主义,所以美国那边的财政赤字膨胀速度还在可控范围内。

对德国的赤字危机,元****首焦头烂额,在无奈之下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扩张,并不惜发起战争。1938 年 3 月,元首吞并奥地利;9 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 年 3 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到 9 月份,元首正式出兵波兰,一直纵容元首肆意扩张的英法两国终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在战争之初,元首的德国具备最强大的从基层到顶层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使用了重型热武器的现代战争的实质就是动员能力,它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将战争物资和士兵精准的按照既定的时间计划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并由此实现战略优势。卡车、火车、坦克、舰艇或者飞机,都是完成这种运送计划的手段。要完成这样的物资和士兵运送,需要全国所有部门的高效配合。想想一条士兵使用的被褥,它从一家距离前线 1000 公里的农村小厂生产出来,集中到县城,再集中到物资配送站,再根据前线的要求配送到指定的地点,并发放到士兵手中,这其中有任何一步出现了差池,前线就会有一位士兵要受冻。战争越是走向重型化,物资配送就越复杂。不同型号的汽油、特定尺寸的炮弹、不同款式的军服,一旦发错了部队,根本就没法纠正错误重新配送。由纳粹党百分百支配的德国政府当然具有这样的效率,而当时的英国法国,动员效率低得令人发指。稍微要做一下战争准备,比如征用一点民用船舶用于运输,恨不得都要国会开十天会来讨论方案然后再投票,就这样的决策机制,想要跟元首扳手腕,那根本就不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实现了战争奇迹。元首指东打西,凭借其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在一周内就能完成足以覆灭一国的物资和人员准备,于是所向披靡。1940 年 4 月,元首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闪电攻势。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在 5 月底就被元首占领。然后元首挥师法国,到 6 月底就击溃了看似强大的法国军队。而就在法国被击败的前一天,法国议会还在激烈讨论要不要给法国军队那些严重老化的步枪升一下级,持反对意见的议员喷着满口唾沫,将主战派议员骂得狗血淋头,声称他们都是战争狂人,并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攻下法国之后,元首本来应该停下战争的脚步,与盟友意大利一起好好的消化战争成果。当时的欧洲大陆已经大部分处于元首的羽翼之下,并且元首付出的战争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最大的战争开销可能就是军队机械化前进所需的汽油。如果元首能够将欧洲大陆消化下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市场,整个人类历史都要随之改写。并且,这个消化的难度其实非常小。当时的苏联最忌讳的敌人是日本,并已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跟日本打了好几仗,苏联最重要的部队都驻扎在西伯利亚地区,随时应对日本的威胁。至于英国军队,更是孱弱不堪,英国政府内部各种政治派系林立,有效动员根本就谈不上,跟德军正面杠了一下的结果,就是惨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连底裤都扔了拼命逃回英伦岛,这还是英国老百姓实在看不过眼了,自己驾船过来接走的英军。一直到撤退结束了,英国国会内部还在吵架,丘吉尔还没能说服议员一致对抗德军,议会也没有授权英国政府去救回可怜的英国军人,看起来似乎议员们觉得让本国士兵们死绝了才好,士兵死光了就没有战争了,世界就和平了。这事说起来简直难以想象,但是在当时,这就是现实情况。这里顺便说一句,这种扯淡的民主制度在二战之后算是寿终正寝,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了 “民主的边界” 问题,类似战争动员这样的权力统一赋权给国家元首实施,不再由一帮不知所谓的白痴议员以瞎扯淡的方式投票决策,以真正提升决策效率。至于当时在经济上最强大的美国,还在执行门罗主义,非常严格的自扫门前雪,不愿意掺和进战争之中。要到 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会痛定思痛,真正的下场跟元首掰手腕子。

然而元首在连续的成功面前丧失了理智。我们必须再次清楚的意识到,元首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一直到三十岁的时候都是底层屌丝,入伍之后也是最底层的士兵,他始终缺乏系统性的教育,更不会有人教他什么叫适可而止。如果元首能够停下来好好消化各占领国,哪怕只消化两三年时间,他也能在欧洲大陆建立起全新的经济秩序,他可以将德国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出去,这种模式单单在德国一国推行,会有财政过高、财政赤字难以为继的问题,但是如果由整个欧洲大陆来背负实施成本,说不定就能背得动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1941 年 6 月,德军兵分三路攻入苏联,一开始确实所向披靡,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效率,到 9 月份北路军就打到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政府到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开始一步步的体现出来,苏联政府实施了战争总动员,全国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转为战争服务,并将莫斯科化为一个血肉磨盘。德军突然遭遇了此前闻所未闻的全民战争模式,他们遇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可能随时向他们开枪,他们打开的每一扇门背后可能都有一颗炸弹,他们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可能被下毒。强大的德军的前进步伐一下子就被遏制下来,并在随后的严寒天气中遭遇重创,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是纳粹模式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第一次直接对抗,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取得了成功。

此后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又较量了两次,均是苏军获胜。其中 1943 年 7 月在库尔斯克的大会战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型武器大会战,双方都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重型炮兵军团、坦克军团和空军,打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消耗战。这场战役,事实上是双方动员能力的终极比拼,比试的结果,依然是苏联以惨痛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苏联式的全民总动员模式,乃是人类在动员机制上的完美发明,社会科学领域最尖端的成就,要知道后来苏联凭借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美世界而不落下风,对抗了整整 40 年之久。如此强大的苏联模式,完全超出了元首的想象力极限,这种压力根本不是元首所能承受的。在持续的失败面前,元首逐渐变得神经质起来,敏感、多疑、易怒,整体表现类似抑郁症病人。从 1943 年底开始,元首就在公众面前消失了。我们必须再次意识到,元首并没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在面对高度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时,他缺乏深刻的思维模式训练。对于一般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问题,他确实拥有朴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当苏联这样的怪兽带着全民总动员机制咆哮而至的时候,元首畏惧了,退缩了。到了这个时候,元首的败亡,就是时间问题了。

1944 年 6 月,美军实施诺曼底登陆战成功。美苏两国开始从东西两边夹攻德军。在事实上,当时的美国在经济上实行凯恩斯主义,政府高度干预经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则对总统充分授权,以总统兼任三军统帅,享有最高的指挥权和物资调配权,全国所有机构必须优先为战争服务,议会不得在事前干涉总统的军事指挥,只能在事后有限度的问责。这种制度摈弃了欧洲国家那种泛着酸腐气的扯淡民主制度的弱点,乃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动员体制。美国式的总统动员机制,与苏联式的全民总动员体制,联手对付纳粹德国。战争中的三方激烈碰撞,以血肉验证了各自动员能力的强弱。

最后的结果没有悬念:1945 年 4 月底,苏军攻入柏林,元首在其地下指挥部吞枪自尽。之后的历史,就是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的长期对抗,而中国将在四十年后一步步成长起来,创造出第四种动员模式。当然,这一切,都与元首无关了。属于元首的时代,就这样永远的过去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共产主义阳光照不到的一平方公里(抢救自大象工会)

品葱用户 橘希实香 提问于 7/26/2019 **这是西柏林在东德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飞地,共产主义的阳光只照耀了四天…… 文|韩宁宁 ** 在上世纪 60 年代东西德分占的柏林,穿越柏林墙的行为受到严重限制,尤其是从东柏林去西柏林,甚至令许 …

1918年,爱因斯坦化解了科学史上最大的人质危机

如果哪个头脑发热的革命者向这些科学家开枪,整个现代科学就完了 1918年,时光与天才尚未在爱因斯坦的脸上结为联盟。他宽广而智慧的额头上还没有射出标志性的白毛,他还不怎么爱笑,他还要花几十年才能学会在镜头前吐舌头。相反的,这段时期的爱因斯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