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停工!當中國被按下暫停鍵 「武漢肺炎」經濟衝擊全解析
武漢封城。 路透 城,真的被封了。 「這感覺,就像在電影裡……。」王舍(化名)是某中國官方媒體的記者,封城令下達的幾天前,他正好來到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1月23日凌晨2點,武漢肺炎疫情傳出首例後的第47天,武漢市政府宣布當日10點全市公交、 …
閱讀時間 11 分鐘
西元 1666 年夏天,瘟疫席捲歐洲。英國劍橋大學被迫停課。一位老師只好躲到鄉間閉關思考。有一天,他從小屋的窗口外,看到樹上掉下一顆蘋果。他開始思考:為什麼蘋果會直線落下呢?
等到瘟疫於 1667 年春天退去,這位老師回到劍橋。不久便陸續發表多篇重磅論文,包括創建微積分 、指出日光包含多種顏色光譜,以及提出劃時代的萬有引力學說。這位老師 — 牛頓 — 後來說這 18 個月閉關期是他一生中創造力最豐沛的時期。後世稱之為「奇蹟的一年」(Year of wonder)。
三百多年後,人類對病毒的突變仍然措手不及。但我們累積了科學知識,有更多應對手段。如今的疑問已不是個人該怎麼防範病毒;而是在一個高度連結、互相依賴的世界,如何讓所有人同步採取最有利的措施。考驗的是人類的協調能力,以及社會的互信。
以下我分別討論武漢肺炎的已知現狀、近期影響,以及一些長期預測。
這裡我需要強調我不是醫學專業,也沒有長期追蹤生物科技的發展。所以歡迎相關專家補充。但我對生物科技不陌生。從台大動物系畢業後,我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取得生理與生物物理(Physiology & Biophysics)碩士學位。雖然已經離開實驗室近 20 年,但閱讀期刊與解釋資料是沒問題的。
台灣讀者對武漢肺炎已經相當熟悉。這要「感謝」當年 SARS 的震撼教育,媒體的 24 小時討論,以及政府的有效溝通。這一次台灣政府對武漢肺炎應對有序,放在國際上都是一流水平,值得肯定。
目前我們對病源(SARS-CoV-2)了解的不少,可是確定的不多。微軟創辦人、亦是長期推動流行病治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摘要了已知資訊:
武漢肺炎有兩個原因帶來威脅。首先,除了已經生病的老人之外,它也能殺死健康的成年人。目前資料指出病毒的致死率大約 1%; 是一般季節性流感的數倍;介於 1957 年的感冒大流行(0.6%)與 1918 年的流感(2% )之間。
第二,武漢肺炎的傳染力很強。平均一位患者會傳染給兩到三個人 — 患者數呈指數型成長。許多證據指出沒有症狀或是症狀輕微者也可能傳染給其他人。武漢肺炎會比 MERS 與 SARS 更難防範,因為後兩者的傳染力較弱,且只有出現症狀者會傳染。事實上,相較於 SARS,武漢肺炎在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已經造成 10 倍的病例了。
全球即時數字可以參考 WHO 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最重要的數字,如感染率、重症率、患病致死率等都還不精確。由於初期病例集中在中國,外界難以確認感染與死亡人數低報的程度。目前共識是武漢肺炎的傳染力高於 SARS,但致死率低於 SARS。潛伏期 14 天,平均 5 天。傳染是透過飛沫與共同接觸實體表面。老人與免疫力低下者致死率高,幼童的致死率低。
但更多疑問尚沒有解答。康復者有沒有後遺症?會不會生成抗體?復發?病毒是否持續變異?會不會有二次的傳染高峰(如 1918 年西班牙感冒大流行)?除了幼童之外,哪些族群有更高 / 更低風險?
目前最清楚的「控制變因實驗」是鑽石公主號。船上 3,711 名人員中,706 人受感染,6 人死亡。換算為感染率 19%,患病致死率 0.8%,整體死亡率 0.16%。
但這數字難以直接套用在全球。鑽石公主號的環境封閉,且乘客年紀比較大,因此可能高估了致死率。另一方面,患者獲得了日本頂尖的醫療照護,也可能讓致死率低於平均。相對的,中國武漢與伊朗的醫療資源較差,致死率就高出許多。
然而,0.8% 的致死率也是難以負荷的沈重。因為武漢肺炎的傳染力太強大。哈佛流行病學教授 Marc Lipsitch 預測病毒擴散無法遏止,最終全球 40% ~ 70% 的人口將受感染。其中大部分患者將是輕症,或無症狀。但若以台灣的人口為基數,乘上 70% 的感染率與 0.8% 的患病致死率,仍然相當於 13 萬人死亡。這是 13 萬個家庭的悲傷。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北野武
更嚴峻的是大量病患可能會癱瘓醫院。根據蘇一峰醫師整理美國醫學會的報告,在感染者之中,80% 有明顯症狀,其中的 15% 可能需要插管,5% 需要生命維持裝置,也就是「重症」。若再次以 70% 的感染率估計,相當於台灣有 193 萬人需要插管,64 萬人需要生命維持裝置。沒有國家能一次承受這樣的醫療壓力。
因此,今日台灣上下齊力防疫,最理想的結果是拒病毒於境外,「來一個隔離一個」。但更實際的目標是減緩疫情擴散的速度,為醫療系統爭取時間。確保疫情不會「一下子往上衝」,癱瘓醫療系統。而是緩步增加,讓病床與醫生可以輪替上陣。也爭取時間開發疫苗與特效藥、生產口罩與酒精、建立隔離病房。
疫情全球逐步擴散。病毒就像久違的查核員,開始一地一地的檢驗每一個社會的準備。第一輪受檢驗的是醫療體系。第二輪是經濟。
中國經濟第一個接受檢驗。中國密集的人口造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也成為病毒眼中最具潛力的攻擊標的。當中國封鎖城市、關閉工廠,試圖斬斷病毒的傳染鏈,也同時斬斷了全球的供應鏈。
一開始中國疫情主要影響全球商品的供給。工廠關門就無法出貨,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的實體產品銷售會快速跌落 — 我大概不用花太多心力分析下一季的蘋果財報。
在中國境內,疫情也重創需求端。特別是牽涉到人類聚集與移動的產業,如學校、旅遊、餐飲、電影、遊樂園、大眾交通運輸、大型會議等。傳統的公司組織也必須調整。而提供替代方案的產業則相對安全,甚至是因此受惠,包括電商、視訊工具、機器人、生產力軟體、遊戲、串流平台等。
隨著病毒搭上飛機,美國經濟現在開始接受考驗。這將更絕對性地削弱需求。當歐美需求減弱,會回頭二次傷害中國的製造業。
當需求與供給同步降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帶來系統性的風險。工人不能上工,就沒有錢上餐廳吃飯。餐廳付不出薪水給廚師。廚師付不起房貸。銀行收不回利息,就會縮緊銀根。工廠老闆借不到錢,就無法留住工廠。連鎖效應是工廠倒閉,工人失業,餐廳關門,房屋拍賣,甚至金融機構倒閉。
美國是大選年,川普不能坐視經濟惡化。因此美國聯準會突然降息 2 碼,提高貨幣供給,讓銀行願意繼續放貸,工廠老闆可以稍喘一口氣。
中國要鞏固政權,幾乎肯定也會採取多種手段刺激經濟。但這造成中共現在有兩個互斥的目標:
因此中國現在經常自相矛盾:一方面要求封城;另一方面又開始強迫工廠復工,無視群聚感染的風險。我很好奇中共現在寄望歐美防疫失敗,以襯托中共防疫措施的有效;還是寄望歐美防疫成功,人民維持消費力,連帶復甦中國的經濟?
其實近代大部分流行病本身對經濟沒有造成長期影響。投資分析師 Jamie Catherwood 指出,1892 年的德國霍亂(Cholera)流行與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經濟都在一至數年內恢復原狀。我更擔心的是各國政府為了救經濟,「以鄰為壑」,競相降息、舉債、紓困,埋下長期風險。感冒通常一個星期就會好;怕的是病人吃太多補品,反而腎功能衰竭。
回到島讀的主題 — 科技。我提出 5 個長期趨勢:
1. 集中權力
以中國為代表。病毒算是一種「外敵來犯」,正是讓政府集中權力、調動資源的好理由。在這次疫情中,中國在武漢成功實施「戒嚴」,進一步擴大政府的控制力。接下來推出降息、舉債或是紓困的經濟刺激方案,也會加速「國進民退」,讓政府更廣泛深入的介入經濟。
其中一個明例是「支付寶健康碼」。這是中國國務院與螞蟻金服合作推出的個人 QR Code。許多機關門口都會檢查此一個人碼。QR Code 有三種顏色:綠、黃、紅。紅色代表隔離,綠色代表通行。透過控制條碼的顏色,政府就能讓人寸步難行。這比台灣仰賴人民「自主隔離」更有效,但也更容易成為控制的工具。
2. 透明化
以台灣為例。民選政府要爭取人民的信任,方法之一是讓資訊透明。資訊透明可以「穿越」假新聞,也可以杜絕官僚的欺上瞞下。例如,許多人現在追蹤衛生署或外交部的 LINE 帳號,就是想要看到第一手資訊。如果當初武漢的第一個病例是自動更新在資料庫中,而不是透過醫生向上級呈報,或許就更難隱瞞。
未來醫院、藥局以及個人的健康資料會串連起來,以去識別化的方式公開。讓人民可以避開風險區,了解物資的使用狀況。食品的生產過程也會更透明,從產地到餐廳全程都記錄資料。
圖:Yahoo! 新聞
3. 自動化
這應該很好理解:人是高風險因子。任何產業能夠減少人類的使用,就能降低瘟疫的風險 — 當然也會帶來新的風險(電腦病毒?)
4. 分散化
集中帶來效率的優勢,但也會集中風險。因此不論是都市人口、工廠、以及企業的員工,都會開始分散。例如在越南、印尼、巴西建立工廠。或是鼓勵員工遠距工作,學生遠距上課。
5. 自給自足化
承上,在個人與家庭的層次,人們也驚覺太過依賴「社會」了。只要一個環節斷掉,就陷入買不到口罩、酒精、額溫槍、衛生紙,甚至是藥物、食物與水的恐慌之中。未來會有更多產品與服務協助人們能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地生活。當中美競相印鈔票,人們也會懷疑貨幣的控制權力是否太過集中,因此脆弱 — 比特幣的時代到了?
歐美科技業人士常有「無政府」思維,覺得政府腐敗、怠惰,不如不要。台灣普遍則相反:依賴政府,什麼事都怪罪政府,或是期待政府解決一切。武漢肺炎是一記警鐘,說明兩者都對:一個運作良好的集中組織價值連城,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但若組織失能、本位主義,無法互相協調,甚至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同時,病毒也逼迫我們再次聆聽專家、重視科學 — 病毒是不在乎假新聞或意識形態的。當我們身陷人類自己創造的各種口水戰、民粹、泡沫、對立,覺得無比痛苦;病毒來襲彷彿是在告訴我們「那些都不重要。性命比較重要。看見真實(truth)比較重要。」
此時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合作,以及或許學習牛頓,從社會稍微抽離,思考過去無暇思考的事情。
閱讀時間 11 分鐘
西元 1666 年夏天,瘟疫席捲歐洲。英國劍橋大學被迫停課。一位老師只好躲到鄉間閉關思考。有一天,他從小屋的窗口外,看到樹上掉下一顆蘋果。他開始思考:為什麼蘋果會直線落下呢?
等到瘟疫於 1667 年春天退去,這位老師回到劍橋。不久便陸續發表多篇重磅論文,包括創建微積分 、指出日光包含多種顏色光譜,以及提出劃時代的萬有引力學說。這位老師 — 牛頓 — 後來說這 18 個月閉關期是他一生中創造力最豐沛的時期。後世稱之為「奇蹟的一年」(Year of wonder)。
三百多年後,人類對病毒的突變仍然措手不及。但我們累積了科學知識,有更多應對手段。如今的疑問已不是個人該怎麼防範病毒;而是在一個高度連結、互相依賴的世界,如何讓所有人同步採取最有利的措施。考驗的是人類的協調能力,以及社會的互信。
以下我分別討論武漢肺炎的已知現狀、近期影響,以及一些長期預測。
這裡我需要強調我不是醫學專業,也沒有長期追蹤生物科技的發展。所以歡迎相關專家補充。但我對生物科技不陌生。從台大動物系畢業後,我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取得生理與生物物理(Physiology & Biophysics)碩士學位。雖然已經離開實驗室近 20 年,但閱讀期刊與解釋資料是沒問題的。
台灣讀者對武漢肺炎已經相當熟悉。這要「感謝」當年 SARS 的震撼教育,媒體的 24 小時討論,以及政府的有效溝通。這一次台灣政府對武漢肺炎應對有序,放在國際上都是一流水平,值得肯定。
目前我們對病源(SARS-CoV-2)了解的不少,可是確定的不多。微軟創辦人、亦是長期推動流行病治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摘要了已知資訊:
武漢肺炎有兩個原因帶來威脅。首先,除了已經生病的老人之外,它也能殺死健康的成年人。目前資料指出病毒的致死率大約 1%; 是一般季節性流感的數倍;介於 1957 年的感冒大流行(0.6%)與 1918 年的流感(2% )之間。
第二,武漢肺炎的傳染力很強。平均一位患者會傳染給兩到三個人 — 患者數呈指數型成長。許多證據指出沒有症狀或是症狀輕微者也可能傳染給其他人。武漢肺炎會比 MERS 與 SARS 更難防範,因為後兩者的傳染力較弱,且只有出現症狀者會傳染。事實上,相較於 SARS,武漢肺炎在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已經造成 10 倍的病例了。
全球即時數字可以參考 WHO 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最重要的數字,如感染率、重症率、患病致死率等都還不精確。由於初期病例集中在中國,外界難以確認感染與死亡人數低報的程度。目前共識是武漢肺炎的傳染力高於 SARS,但致死率低於 SARS。潛伏期 14 天,平均 5 天。傳染是透過飛沫與共同接觸實體表面。老人與免疫力低下者致死率高,幼童的致死率低。
但更多疑問尚沒有解答。康復者有沒有後遺症?會不會生成抗體?復發?病毒是否持續變異?會不會有二次的傳染高峰(如 1918 年西班牙感冒大流行)?除了幼童之外,哪些族群有更高 / 更低風險?
目前最清楚的「控制變因實驗」是鑽石公主號。船上 3,711 名人員中,706 人受感染,6 人死亡。換算為感染率 19%,患病致死率 0.8%,整體死亡率 0.16%。
但這數字難以直接套用在全球。鑽石公主號的環境封閉,且乘客年紀比較大,因此可能高估了致死率。另一方面,患者獲得了日本頂尖的醫療照護,也可能讓致死率低於平均。相對的,中國武漢與伊朗的醫療資源較差,致死率就高出許多。
然而,0.8% 的致死率也是難以負荷的沈重。因為武漢肺炎的傳染力太強大。哈佛流行病學教授 Marc Lipsitch 預測病毒擴散無法遏止,最終全球 40% ~ 70% 的人口將受感染。其中大部分患者將是輕症,或無症狀。但若以台灣的人口為基數,乘上 70% 的感染率與 0.8% 的患病致死率,仍然相當於 13 萬人死亡。這是 13 萬個家庭的悲傷。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北野武
更嚴峻的是大量病患可能會癱瘓醫院。根據蘇一峰醫師整理美國醫學會的報告,在感染者之中,80% 有明顯症狀,其中的 15% 可能需要插管,5% 需要生命維持裝置,也就是「重症」。若再次以 70% 的感染率估計,相當於台灣有 193 萬人需要插管,64 萬人需要生命維持裝置。沒有國家能一次承受這樣的醫療壓力。
因此,今日台灣上下齊力防疫,最理想的結果是拒病毒於境外,「來一個隔離一個」。但更實際的目標是減緩疫情擴散的速度,為醫療系統爭取時間。確保疫情不會「一下子往上衝」,癱瘓醫療系統。而是緩步增加,讓病床與醫生可以輪替上陣。也爭取時間開發疫苗與特效藥、生產口罩與酒精、建立隔離病房。
疫情全球逐步擴散。病毒就像久違的查核員,開始一地一地的檢驗每一個社會的準備。第一輪受檢驗的是醫療體系。第二輪是經濟。
中國經濟第一個接受檢驗。中國密集的人口造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也成為病毒眼中最具潛力的攻擊標的。當中國封鎖城市、關閉工廠,試圖斬斷病毒的傳染鏈,也同時斬斷了全球的供應鏈。
一開始中國疫情主要影響全球商品的供給。工廠關門就無法出貨,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的實體產品銷售會快速跌落 — 我大概不用花太多心力分析下一季的蘋果財報。
在中國境內,疫情也重創需求端。特別是牽涉到人類聚集與移動的產業,如學校、旅遊、餐飲、電影、遊樂園、大眾交通運輸、大型會議等。傳統的公司組織也必須調整。而提供替代方案的產業則相對安全,甚至是因此受惠,包括電商、視訊工具、機器人、生產力軟體、遊戲、串流平台等。
隨著病毒搭上飛機,美國經濟現在開始接受考驗。這將更絕對性地削弱需求。當歐美需求減弱,會回頭二次傷害中國的製造業。
當需求與供給同步降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帶來系統性的風險。工人不能上工,就沒有錢上餐廳吃飯。餐廳付不出薪水給廚師。廚師付不起房貸。銀行收不回利息,就會縮緊銀根。工廠老闆借不到錢,就無法留住工廠。連鎖效應是工廠倒閉,工人失業,餐廳關門,房屋拍賣,甚至金融機構倒閉。
美國是大選年,川普不能坐視經濟惡化。因此美國聯準會突然降息 2 碼,提高貨幣供給,讓銀行願意繼續放貸,工廠老闆可以稍喘一口氣。
中國要鞏固政權,幾乎肯定也會採取多種手段刺激經濟。但這造成中共現在有兩個互斥的目標:
因此中國現在經常自相矛盾:一方面要求封城;另一方面又開始強迫工廠復工,無視群聚感染的風險。我很好奇中共現在寄望歐美防疫失敗,以襯托中共防疫措施的有效;還是寄望歐美防疫成功,人民維持消費力,連帶復甦中國的經濟?
其實近代大部分流行病本身對經濟沒有造成長期影響。投資分析師 Jamie Catherwood 指出,1892 年的德國霍亂(Cholera)流行與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經濟都在一至數年內恢復原狀。我更擔心的是各國政府為了救經濟,「以鄰為壑」,競相降息、舉債、紓困,埋下長期風險。感冒通常一個星期就會好;怕的是病人吃太多補品,反而腎功能衰竭。
回到島讀的主題 — 科技。我提出 5 個長期趨勢:
1. 集中權力
以中國為代表。病毒算是一種「外敵來犯」,正是讓政府集中權力、調動資源的好理由。在這次疫情中,中國在武漢成功實施「戒嚴」,進一步擴大政府的控制力。接下來推出降息、舉債或是紓困的經濟刺激方案,也會加速「國進民退」,讓政府更廣泛深入的介入經濟。
其中一個明例是「支付寶健康碼」。這是中國國務院與螞蟻金服合作推出的個人 QR Code。許多機關門口都會檢查此一個人碼。QR Code 有三種顏色:綠、黃、紅。紅色代表隔離,綠色代表通行。透過控制條碼的顏色,政府就能讓人寸步難行。這比台灣仰賴人民「自主隔離」更有效,但也更容易成為控制的工具。
2. 透明化
以台灣為例。民選政府要爭取人民的信任,方法之一是讓資訊透明。資訊透明可以「穿越」假新聞,也可以杜絕官僚的欺上瞞下。例如,許多人現在追蹤衛生署或外交部的 LINE 帳號,就是想要看到第一手資訊。如果當初武漢的第一個病例是自動更新在資料庫中,而不是透過醫生向上級呈報,或許就更難隱瞞。
未來醫院、藥局以及個人的健康資料會串連起來,以去識別化的方式公開。讓人民可以避開風險區,了解物資的使用狀況。食品的生產過程也會更透明,從產地到餐廳全程都記錄資料。
圖:Yahoo! 新聞
3. 自動化
這應該很好理解:人是高風險因子。任何產業能夠減少人類的使用,就能降低瘟疫的風險 — 當然也會帶來新的風險(電腦病毒?)
4. 分散化
集中帶來效率的優勢,但也會集中風險。因此不論是都市人口、工廠、以及企業的員工,都會開始分散。例如在越南、印尼、巴西建立工廠。或是鼓勵員工遠距工作,學生遠距上課。
5. 自給自足化
承上,在個人與家庭的層次,人們也驚覺太過依賴「社會」了。只要一個環節斷掉,就陷入買不到口罩、酒精、額溫槍、衛生紙,甚至是藥物、食物與水的恐慌之中。未來會有更多產品與服務協助人們能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地生活。當中美競相印鈔票,人們也會懷疑貨幣的控制權力是否太過集中,因此脆弱 — 比特幣的時代到了?
歐美科技業人士常有「無政府」思維,覺得政府腐敗、怠惰,不如不要。台灣普遍則相反:依賴政府,什麼事都怪罪政府,或是期待政府解決一切。武漢肺炎是一記警鐘,說明兩者都對:一個運作良好的集中組織價值連城,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但若組織失能、本位主義,無法互相協調,甚至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同時,病毒也逼迫我們再次聆聽專家、重視科學 — 病毒是不在乎假新聞或意識形態的。當我們身陷人類自己創造的各種口水戰、民粹、泡沫、對立,覺得無比痛苦;病毒來襲彷彿是在告訴我們「那些都不重要。性命比較重要。看見真實(truth)比較重要。」
此時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合作,以及或許學習牛頓,從社會稍微抽離,思考過去無暇思考的事情。
武漢封城。 路透 城,真的被封了。 「這感覺,就像在電影裡……。」王舍(化名)是某中國官方媒體的記者,封城令下達的幾天前,他正好來到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1月23日凌晨2點,武漢肺炎疫情傳出首例後的第47天,武漢市政府宣布當日10點全市公交、 …
转自法广新闻,姓名应为“张永振”: 上海实验室发表全球首个病毒基因排序翌日突遭当局关闭 上海一家实验室的研究专家发表世界首个武汉新病毒基因组序列之后的第二天,突然遭到当局关闭。据南华早报消息报导,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 …
2020年3月2日,前方高危预警:全球审判中国。 今日BNONEWS 数据,中国以外九千人确诊新冠肺炎, 韩国四千三,意大利一千六,伊朗一千五。 日本256人,德国150, 法国130,新加坡106, 香港100。 病毒攻入60个国家,总计 …
克服误区 纽约动漫艺术家论教育(二)https://youtu.be/wzd9Ol3kexI 感悟生活 纽约动漫艺术家论教育(一) https://youtu.be/qL-5F4OzniE …
自己做的选择,自己就要勇于承担选择的结果 文/方方 今天仍然是大晴天。想起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大晴天》。内容说什么,早已经忘光了。前阵以为梅花已都谢尽,不料,昨天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红梅正怒放着。而且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开得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