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0 年 10 月 13 日凌晨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

by , at 16 October 2020, tags : 导师 毕业 抑郁 科研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零点九循环 发表

太抑郁了。

最抑郁的不是导师压榨学生。

最抑郁的是导师没什么大的问题,学生也没有大的问题,最后却是这么绝望的结果。

*

导师没有大的问题。

没有 pua,没有言语打压,最多是喜欢聊聊行业前景。

没有逼迫 996007,通宵是为了赶进度,赶进度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影响,并不是一直这么忙。

没有不让毕业,一直在为他争取只发相对简单的专利。之前疫情那么严重,半年时间封校无法做实验,也没有让学生延毕。

做的不对的地方,是修仪器浪费了一点时间。是沟通不畅导致一部分工作白做。(而且沟通不畅是导师和学生共同的问题,白做了一些实验在科研中也并不罕见)

甚至他自己都没有怨恨导师

甚至按照组里的传统,之前比他做的更不好的人都毕业了,他也大概率能顺利毕业

*

学生没有大的问题。

没有懒惰,一直在努力地做实验。

没有缺少规划,备考公务员也准备了很久。

友善待人,对老师不带有怨恨,只是客观描述了学习和科研的痛苦。

乐观积极,最后的遗书诙谐幽默,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

所以才绝望啊!

为什么自己是一个好人!遇到的都是好人!最后却是这样!

*

再说说疫情导致的就业难

就拿我所在的材料专业来说。专业二三十人,去年华为给了五个口头 offer,今年只给了一个。

其他公司,无论是给 offer 的数量还是工资,都比去年差很多很多。

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这届学生比较菜

*

我现在也一样抑郁。

导师是非常好的人,所有人都一致称赞,给了我很多支持,我永远感激他。

室友是很好的人,拉着我跑招聘会,帮我投简历,教我怎么面试,给我筛选好的公司。

导员很好,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家长非常支持,为我做了很多事情。

遇到的 hr 很好,即使没有录用我,也非常诚恳地指出我面试中回答的错误。

……

可我就是做不出实验!

可我就是找不到工作!

我过的这么惨,连一个可以怪罪的人都没有!只能去怪我自己!

也许可以把责任推到其他东西身上,比如疫情,比如专业,比如运气。

可是同专业的人过的好像都不错。

也许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无知无觉地继续走下去。

可是做不到,都读到研究生了,家人的期待,朋友的压力,还有自己之前付出的努力…… 这些都放不下

所以只能期待来生做一只猫,今生还是没有退路。

不过我现在已经想开了。

比起来生做一只猫,不如现在开始做一只猫。不要自杀投胎轮回转世,不要让中间商赚差价。

实验不会做可以延毕,找不到月薪一万的工作,可以去找四千的,考不过国考省考选调生,还有小县城可以考虑。

不就是当一只无知无觉的猫嘛!

猫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也不会为自己的处境而绝望

——————

不用担心我哒

我签了一个东北年薪十万的国企。有时候觉得还不错,以后找到更好的还可以违约(虽然听上去不太道德),有时候觉得自己太没用了,我本应该更努力的。

但是总的来说还挺满意~

我也慢慢接受了我拥有的一切,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知乎用户 毕导​ 发表

看了小哥写的遗书,我的心里很难过,和今天北京这鬼天气一样,寒冷又绝望。

他的文字不长,却充满了妙趣横生的比喻。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啊!竟然被科研的压力逼到了最后的角落。

但让我更心酸的是,我也是学化工的,看着他的几段文字,我隐约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我想许多环化材生的硕博们都会被戳到,很多场景简直就是科研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今天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毕导我读研好痛苦好焦虑怎么办啊,做不出数据导师不管我怎么办啊,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啊……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这几年的经历和心态吧。听完我这曲折坎坷的几年,也许你能开心一点。


一、在焦虑中自我否定是读硕读博的常态

2014 年我本科毕业。当年我成绩在专业排第一,妥妥直博了。可能因为成绩好,导师招我也挺高兴的,刚进组的时候我就被寄予厚望。想来好讽刺,谁能想到读了三年后我竟然休学了呢……

博一上学期我实验做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师兄们告诉我一定要早做实验,早发 paper!我深表认同,并问出了一个灵魂问题:“我也想做实验,但我该做啥啊……”

老板和大师兄告诉我,广泛地阅读本领域文献,找一个前人没做过的而你又感兴趣的方向,那就是你该做的。

好有道理啊!

**大师兄会给我发很多文献,但我看到后来就明白一件事:高 IF 的论文规律难以捉摸,但低 IF 的就是那么几种套路。**比如要改进炒鸡蛋,要么把炒鸡蛋换成炒鸸鹋蛋,要么往炒鸡蛋里掺杂了冬阴功粉末,要么把鸡蛋和鹅肝一起炒……

[创意:Lucas Landherr、Dee Nguyen;绘制:Dee Nguyen;图源:Matter]

我很怕大师兄问我:“老毕这周看文献看出啥新东西了啊?” 因为大部分时候我看完就是迷茫而无能着而已。

后来我想了个平庸的 idea,做了一个学期,数据倒是记了不少,看电镜也花了挺多钱,但没什么成果,没有为这个世界贡献任何科学新知。

一学期后,老板说,换个方向吧。老板遗憾又无奈,我难过又坦然。难过是因为这一个学期等于废了,坦然是因为废了也怨不得谁,就是自己菜而已。

有个周六的晚上老板回办公室取东西,看到了做实验的我。老板当即拉我到办公室谈了人生理想,告诉我要多看 Nature Science,要提出高水平 idea,放手去做,千万不要被经费束缚手脚。

那天晚上我受到了无穷的鼓舞,但实验成果与天气的关系都比受鼓舞的关系大。我也碰到了和大连理工小哥一样的问题:照着文献重复不出来,数据不稳定…… 晚上我也常常焦虑睡不着,有时候夜里就是躺床上哭。我的博士室友也没好到哪去,和他吃串比惨是我俩人生一大乐趣。

出自我的实验记录本,挺逗的……

看了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是不是觉得原来天下科研狗都挺像的吼,心里安慰了一点吧。

博三那年我开始写这个公众号,很庆幸地发现自己原来还算是有一件擅长的事。2017 年底,到博四开头我就休学创业了。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都快该复学了。

回想起来,前三年博士生活自我否定是常态,开心自信才是偶然。

读硕读博,是你在 21 岁左右时做出的一个选择。拿到毕业证是你这三五年间最大的目标。但从人生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台阶。求职定居、结婚生娃、生老病死,人生还有很多台阶要一步步迈上去 (没有说人一定要结婚生娃的意思)。

万一毕业这个台阶迈不过去了,还有好多路可以走,你真的可以退下来就不迈了呀。如果我们的观众里有谁读研痛苦到极限了,我真心地告诉你,不读研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二、对读硕读博的一些反思

这几年我国硕士的非正常毕业率已经达到 10%,博士更是高的可怕,已经到 65% 了。我都不敢相信这个数据。所以顺利毕业还心态良好的博士,真的很厉害的。

休学创业这三年,因为自己也做了公司老板,我才明白了我老板当年跟我说的许多话背后是什么意思。初看不知读博意,再看已是休学人。

所以最近我一直在反思,有哪些道理是我很希望我博一的时候就能懂,但我当时却不懂的?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进组时没人教你,什么是研究生?什么是好的研究生?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研究生?这是我迷茫的主要来源。

我了解周围硕博最多的吐槽,就是 “导师不管我”、“全都靠自己”、“导师不给我实质性建议”。

每个人进来都要经历一遍摸索过程,花一年时间弄懂一些最基础的事,这在我眼中的确是低效的。如果你现在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研究生,也许你可以拿这个问题直接问你的导师。和导师聊这个应该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这是导师最应该教给你的。

第二点我想描述一个我个人的观察,不一定对。那就是,**大部分研究生对搞科研这件事也谈不上热爱或讨厌,找到一个能做的 idea 发篇 paper 毕业就不错了。**少部分人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热爱科研,才发自内心地想探究清楚自己的课题,这个境界我估计只有 10%?

了解了大多数人的情况,也许能缓解你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吧。当然,不要因此就划水了,努力科研还是研究生的应有之义。

**第三点我想说,保研考研主要是看本科学习成绩,你能读上研说明你学习好。但读研需要你科研能力强,而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是两回事。**所以即使你过去成绩很好,也请坦然接受自己不一定擅长搞科研这个事实。

我微博下的一条评论,很佩服他的态度

我在我们公司里发现,我对同事的精神支持都会极大地影响 TA 的工作信心。同样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态度也会极大地影响 TA 的读研心情。

导师的态度是 “我们共同努力让你毕业,没那么难的”,还是 “你能不能毕业全看你自己”。是 “我要把我的科研阅历传授给你,把你培养成一个好的科研人员”,还是 “你不行,我很失望”。

在你心里导师是否和你站在一边,这件事会决定你的读研生涯是自信的还是痛苦的。毕竟导师是你最亲近和最能鼓励到你的人。如果你未来不想搞科研你的导师也能理解并支持你,那真是太难得了。

我最近这一年做 B 站的科普视频栏目,每天快乐地找选题,为了一个选题查几十篇文献,最后把这些内容表达成一个漂亮的视频。这个过程才让我悟到了,原来读博找选题读文献写论文也应该这么回事。可惜晚了。希望复学后读博二周目能顺利通关吧。


三、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从大连理工的小哥的微博中,我觉得他的压力更多来自于自身。导师也没有 push 他,也没有不放他毕业,他也没有责怪导师,但最后自己被压力压垮了。

很多时候,优秀的人难以接受自己平庸,因为他们自省意识强,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变现状。

我看到有人说 “主动降低期望值就好啦”,“学会破罐子破摔”。但这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啊。

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什么科研上的指导,就说几个调节心态的方法吧。

**第一,学会区分 “不开心” 和“抑郁”。**不开心只是暂时的,但抑郁会影响生活。我当辅导员的时候考过心理咨询师证,做题时判断人心理问题的一条标准大概是,有没有影响到你的食欲、睡眠。如果一个月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就是心理问题在敲响警钟了。

学校里一般都有心理咨询中心,再严重就去医院。抑郁是一个可被治愈的疾病。

**第二,学会倾诉,让情绪有个出口。**可以是家人,可以是对象,可以是同学,甚至可以是导师。像我读博焦虑的时候,我们一堆博士一起聊聊天诉诉苦,发现大家都焦虑,自己就会快乐一些……

比如今天我告诉你,中国的博士延毕率是 65%,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也还不错?

**第三,当你卡在科研问题的细节上时,不妨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一些更宏观的问题。**比如你未来究竟想干什么,你想不想走学术道路,导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助于你认清自己。

**第四,在科研之外找到一件调剂的事。**可以是健身、运动、跳舞、乐器,加入某个社团,写个公众号…… 不至于全神贯注地焦虑。

第五,实在不行就转硕、延毕、休学,不丢人。


四、一个结语

今年似乎格外难熬。疫情遥遥无期,我身边不断听说有离职的朋友,离开北京的朋友。好消息是,我的博士室友延期后终于顺利毕业了。看到他毕业,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充满干劲。

前段时间知乎上还有个问题,“如何评价毕导没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当时我看着也挺惶恐的。就是搞科研搞得不好才休学啊!为啥休学了还要被抓着问论文的事!真的很感谢在那个问题下面理解支持我的朋友们!你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

今年大家的压力都很大。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某个朋友不开心,你想关心 TA 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再想想你自己,今年的你是不是开心的日子没有去年多了?

长大是要背负更多的压力和责任,但长大不意味着失去快乐的能力。碰到啥事都别想不开!和朋友们见面聊聊天吧!实在不行给我公众号后台发条消息倾诉也成啊!

今天这篇充满碎碎念的推送,就让我们借机互相倾诉一下吧。如果你在科研上有什么不顺利的想吐槽的想鼓励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抱团取个暖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毕导”!

知乎用户 不会后空翻 发表

遗书中写下辈子的,都是对世界、对生活还留有遗憾的,他不该死的

知乎用户 酒酿 发表

我也去美团许了一个愿望,希望你来世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猫,不要在猫咖里招揽、取悦客人,也不要当野猫四处流浪。

如果时间刚好,可以当我的猫,我记住了你不吃圣女果,我今年也 25 岁,大概还会活很久很久,能照顾好你的一生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周围人人都好,硕士本人也很好,可是他还是自杀了。

这只能说明,自杀不是由于某个个体的原因,而是由于某一个结构性的原因。

或者说,这种压力不是某个个体导致的,如导师或父母。

而是整体性的压力,结构性的压力。

……

很多人都会想到,是不是毕业论文要求太高了。

但是好像并不高。有老师还嫌太水呢。

是不是老师太严了呢?但是好像也不是。

……

曾经有位校长跟我讲:人才的概率大概就是百分之二十,扩招之后,势必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这是他的观点,具体数据不论)

他当时正在为自己的研究生毕业问题焦头烂额,觉得现在的研究生有的还不如自己上高中时的能力水平。

他的意思是,真正能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本来就很少。

但是现在扩招,就会把本就不适合学术研究的人招进来。

他们也不是不努力,他们甚至很努力,但是就是写不出来合格的论文,甚至是低配版的论文。

……

当然,这位硕士并不一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随着研究生大量扩招,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

所以,要么降低毕业难度,要么就宽进严出。

可是宽进严出,貌似不错,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读到快三十岁,几乎耗尽了家里的所有资源,并且寄托了全家人的全部希望。

如果你这个时候毕不了业,相当于所有投资打了水漂,并且将在邻里间抬不起头来。

就相当于你本是富翁,为人所羡慕,结果一夜间股票崩了,变成穷光蛋。

在这种压力下,有几个人还能身心健全地活下去?

股票大跌的时候,会有人跳楼自杀。

研究生毕不了业的时候,也会。

……

很多人在叹息,在讲心理辅导。

是好意,但是我想说,精神上的作用,有,但是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也是一场空。

当一个人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时,你再怎么安慰,也不过是隔靴搔痒。

站在岸上的人,不知道快要淹死的人有多绝望和痛苦。

……

我其实赞成降低硕士毕业难度,直接就硕士文凭化,就当是提高学历和见识。

我也奉劝自觉没有退路的人不要读博士。

孤注一掷的进阶,是一场豪赌。

知乎用户 kkhenry​ 发表

微博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评论

突然想去和我的同学吃吃饭,聊聊天…

想起以前,我心情不好喜欢发朋友圈,然后就会有朋友发微信给我说,你在哪,我来找你。

后来觉得这些都太打扰了别人的生活了,于是朋友圈越来越少,渐渐也不发了。

评论里大家说的一点没错,我是被人爱着一路顺意的走过来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觉得人就是该被爱着的。

但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能多和身边的朋友聊聊天,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别把自己关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喘不过气来。

实在不行,也像曾经的我一样,发个朋友圈。别怕打扰别人,谁都有脆弱的权力,

我一遍遍看着他写得这些话,

我好想去抱抱他啊。


可惜,心疼。

喂,念不下去我们就不念了啊,工作总能找到的。

实在找不到在家陪陪爸妈,大不了承包了家里的家务,一步一步,总能好的。

你还有后面好多好多年的人生,都没有去经历,研究生算什么,哪有后面的精彩啊。


抛开碰到了带不动的导师不说,也不去纠结客观环境的不利。

谁没经历过 “我好像很没用” 的自我质疑?

以前我也因为实验做不出,文章写不出而纠结抑郁过,但后来一想,

大不了就不走这条路了。

前几天,爸爸和奶奶都生病,又碰上工作上的不顺,九月份休了半个月的假回家帮忙。

然后回了上海,照样面临压力。

有天晚上值班老妈说爸爸又怎么怎么不舒服,我听了以后安慰老妈说没事。她说

我怕你爸以后身体都不好了。

这句话还没来得及回,急诊来了。

我着急忙慌的麻醉,抢救,两个小时以后看到手机十几条微信,最后妈妈说,

你是不是手术去了?你忙吧,我们没事。

一下子没忍住,去隔壁手术室哭了。

那天忙到凌晨,写了条部分可见的朋友圈,

从大学开始到研究生,一个劲的往上走,争破了头留在上海,就为了去做成几件事情,就为了成为 “我应该成为的样子”。回过头才发现,离家远了,爸妈也老了。

长大,真是最无趣的事了。

我才明白,

人生啊,哪有那么多必须要做成的事。

努力了,做不成,就不做了,有什么要紧。

十一的时候回家,爸爸的病好的差不多了,妈妈也松了眉头。

老爸问我,这次没带电脑回来啊。

我说,嗯,没带。

吃完晚饭,我们三个人下楼散步,去超市买了点水果,回到家打开门的时候,猫咪找我要罐头吃。

妈妈把水果洗好,我们一起坐在电视前面,

我说,

我来选一部好看的电影。

时光真好啊。

知乎用户 鼎天立地​ 发表

中国对于读书人的教育,从来没有系统性地关怀过 “失败者”。

把怡然自乐叫做不求上进,把兴趣爱好称作玩物丧志,把强加意志叫做寄予厚望。每一代人都用相同的话术教育下一代:你的生活条件比我当年好多了,你有什么不知足的?!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的本质是一种浓浓的爹味,高高在上地教育别人要谦虚。把平庸定义成失败,把正常生活定义成碌碌无为,把情绪宣泄定义成心理脆弱。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两个父母,几户家庭的个例,而是覆盖全国的民族性。

有多少孩子,像胡适小时候那样,被母亲体罚,还不让哭。又有多少孩子心爱之物,像鲁迅的弟弟小时候的风筝一样被撕个粉碎,只是因为被人觉得 “玩物丧志”。

人为地创造苦难,你不光不准哭,你还得感谢给你苦难的人或者事;人为地被打击士气,美其名曰教育谦虚,即便是终于成功,又会被回以 “激将法” 之类的解释,并且要感恩当年的激将之辞。

昨天我爹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年有没有发论文,我说还没有。他又问我怎么不写论文,我说实验不顺利,他问为什么不顺利,是不是不认真做,我说我很难跟你解释。他说那你去问问你导师,我说你能想到的我早就想到了。他说哦,我只是希望你有所作为,我这一代已经不行了,要看你们下一代了。

我说我头发都在掉了。他说不要着急,心态要放平。我说哦。

我相信他是关心我的,也对我有厚望。但事实上,人越长大,所有的东西越是只能自己扛。即便亲如父母,也很难用他们的世界观理解你现在的心境。

同样地,所有人都在关心他,他却依然自杀了。因为超出必要领域外的关心实际上只能带来负作用。当身边的人,关心你的择偶、工作以及将来的发展时,这类关心往往是负面居多——除了徒增你的焦虑外无所作为。

想明白了这一点,各位就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在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已经是个独立的成年人,不需要感恩任何的 pua 式 “建议”,也不需要担忧任何人的看法。没有人会理解你,你也不需要去理解任何人。你甚至根本不需要别人的 “关心”,你只需要自己开开心心就好。

你就是你自己,决定自己一切行动和所有想法。想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只要不给别人带来麻烦,都是你的自由。

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Atropa 发表

我想我至少能部分理解他的感受。

我在实验室的时候的状态可以用以泪洗面来形容。

读博本来就不是我要读的,我是被家里逼着读的。这当然也怪我硕士毕业没在考博前找到工作。就这样半推半就被推上了读博的路。

我一直都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刑罚。劳改三年起步,表现不好还要加刑。罪名?没找到工作。

从读博的第一天我就是背负着这样负罪的耻辱感走进实验室的。

我导师也是对我寄予挺大希望,想给我更多机会,才把我送到一个级别很高的实验室去 “联合培养”。结果这个高级别的实验室差点把我活活逼死。

我导师真的很好。可恶的是当时实验室带我的那个师兄。几通下马威下来我跟他正面刚了几个回合,他就开始试图对我进行霸凌。

其实我都不该叫他师兄,我跟他根本不同门。他导师是我联合培养的那个实验组组长的直系领导,这样一个曲折的关系。不过我导师找到他带我是因为他媳妇是我同门师姐。其实我该叫他师姐夫才对。

但那个【友善度】师姐夫其实还真不是最大的重点。他就是个狗十三,我多看他一眼都嫌浪费时间。

我硕士其实念得也很坑,好在我好歹是临床专业型硕士,做一个那种几乎是纯机械性劳动的回顾性分析也就毕业了,更多的精力是用在了临床工作上。走进实验室我是很不适应的。首先不适应的就是,挫败感。

实验总在反复失败。

话说我也是纳了闷了,好仪器都到哪去了。实验室天天不是这个坏了就是那个坏了。动不动纯水机坏了,要去别的组借水,还不让多打,因为人家的纯水机制水速率也是有限的;要不就是细胞污染了,或者我的细胞没污染,跟我共享一个孵箱的人非说他污染了,要消杀整个孵箱;要不就是制的胶又漏了,破玻璃板下面都磨损了,怎么堵都还是会漏;国家的实验室就有一点还好,就是耗材管够。学校的实验室,离心管都要反复刷反复用,一个破手套恨不得让我戴一礼拜。

最蛋疼的是发光机器坏了的事情。本来发光机器就得排队预约,结果我们组的发光机器还坏掉了。坏掉就得跟别的组借,别的组的导师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十分不乐意不说,他们那个发光机器还不咋好用。

这些都算了,毕竟是真的有不少师兄师姐做出很棒的成果来的。

可是我做一开始那个师兄给我定的题目,预备要发两篇 5 分以上文章的时候,我的实验结果就是一坨屎。

就电泳结果发光出来就是一团乱七八糟跟注射器呲出来的水墨画之类的玩意儿。摇的菌提取的质粒每一次都有蜜汁杂质。培养的转染菌就是 tm 不长菌落。我遗忘在冰箱的过期食品,菌落都比我的培养皿多。关键我真的每一步都按照 protocol 在做,我 tm 都不知道我错哪了。后来有段时间我都觉得我每天像在搞行为艺术一样,机械地执行 protocol,往六孔板里加这个加这个加这个,饥饿六小时,再换液,就能得到跟之前完全没有区别的一个六孔板啦哈哈。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498505​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498505)

↑这就是我当时在实验室,被抑郁深深折磨的时候写下来的心情。

然后实验室对待研究生就是,把 8116 的作息当做理所应当。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那段时间搞行为艺术的时候我就会听有声书。又听了一遍《红楼梦》,听了一遍《倚天屠龙记》,还有《天龙八部》。还刷电子书重读了一遍《笑傲江湖》。就总在哭。听到元春省亲会哭,觉得我正是被父母亲手送进了这个不得见人的鬼地方;听到异兆发悲音会哭,觉得人生是这样的凄凉,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心,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总是要死的;听到张三丰说 “媳妇人好就行,什么出身不要紧。就算人不好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慢慢感化她” 的时候会突然爆哭,那时我就想我多么希望逼我读博的父母也能说一句,你能做个好人就好,学历不要紧的。听到虚竹不想做逍遥派掌门只想做个小和尚的时候,隔着玻璃对着大肠杆菌哭得跟孙子似的。所有人都羡慕他是逍遥掌门,灵鹫宫主,但是他真的只希望自己就是个少林寺普通和尚,宁可挑水浇菜都乐意。

张翠山自刎,萧峰折箭,宁中则自戕…… 这些我早就知道的情节在那时就像是在诱惑我一样。我特别理解他们。死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活着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就想贾府的那一场中秋夜宴,已是强忍着困意坐在那熬着,何不早点回去睡了更舒服。所以除了毫无征兆地随时爆哭,就是每天琢磨怎么死能一次死透。最好还没啥痛苦。我知道三唑仑类的安眠药物和酒精共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但是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不肯教给我们到底需要多少药多少酒。药和酒我都有,就是不知道该用多少才能保证一次到位。

甚至每次想到死的时候还会有些快意:你们不就是非想要个博士做孩子不可么?结果你们却只能给我收尸了,哈哈!

这就是我读博的时候的心理状态。


后来反正,一方面是我抑郁的状态被导师看在眼里也觉得不大对劲(我那时候都已经有点闪灵那味了),另一方面那个实验室我也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导师先是让我脱离了实验室,上临床工作了几个月。一做起这种脚踏实地实打实看得见意义的工作,我的抑郁症状很快就解除了。后来就让我回了学校,标准瞬间降低。去他妈的两篇五分,我就严守毕业要求底线水过去。赶上我毕业这年由于疫情,政策还发生了改变,居然不发 sci 都可以毕业了,我还真是幸运。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我在那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实验室继续待下去而不是博一结束就及时抽身。如果我导师不是这样的好人。

那今天我一定不会在这里了。迟早我都会迈过那道寻求解脱的门。

所以我特别同意很多网友的这样的一个说法:科研到了做不下去,研读不下去,到了无路可走的绝境,不如就先休学去工作吧。

要作息规律且合理,早上要早起,晚上可以按时回家吃晚饭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能让你明确感受到被需要的工作。


实际上硕士博士就应该是做科研的人。也应该只有想做科研的人来应征。

偏偏是我们的社会,过于抬高学历的价值,在各个关卡让学历作为敲门砖或者门槛,而并非考虑实际工作是否必需科研经历。

导致学历不断通货膨胀,科研质量反而在不断下降。

而无数的后来者将继续在这个膨胀的体系里像熬油一般煎熬着。

而人类的科研,呵呵,甚至都不需要智子来锁死。


其他相关回答,感兴趣可以看一下。这是我对科研这件事的一个观点:

[Atropa: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贫的生活?​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810502992)

知乎用户 龙小龙 发表

知乎上学生比较多,我这种从清华退学之后在社会上蹦跶了很多年的老油条过来扯些淡,希望能对一些人有些帮助。

开宗明义,去你妈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每一个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多年读书、考试、排名、评比,学生们都养成了我考试差了就完蛋了,我倒数第一我就是人渣。

但是,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书读不下去了就退学,没什么大不了的。

房子买不起就回老家,没什么大不了的。

父母喷你不努力就喷回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地球的生命进化了 40 亿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奇迹,每一个人的基因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单说地球上,虽然不美好,甚至有点丑陋,但生活值得一过。

发了几篇 nature 不见得高级,买了深圳两套房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社会还是很大的,今天的生产力足以保证只要干活,小康总是没问题的。当然,别人会教育你在北京没有 180 平米的都是下等人,这种人直接回复他去你妈的。

喜欢什么就努力去追求,拼尽全力了发现不行,那就不行嘛,又怎么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缺少说出这句话的勇气:
“这东西我努力了就是搞不定,但我自食其力努力生活着。您看不惯啊,得嘞,那您去死吧。”

知乎用户 陈子杨 Dr.outside​ 发表

他写了好长的话啊,

那么多话写出来,那夜也一定也经历了很久的心理斗争吧?

这么长时间,如果手机震一下,

弹出朋友的问候,家人的关怀。

哪怕是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小笑话,

说不定就会想到世界上美好的事,

也会驻足观望一下,

悲剧也许不会发生了。

我也曾经有过一个至暗的时候,

那天是 2012.12.23,我一夜未眠,

辗转反侧,

我记得那天好像是世界末日,瞪着天花板想:

天亮之前大家是不是都会死?

或者如果我今天死了,

对我来说也是世界末日?

那我一个死或者都死,对我来说都一样?

我竟然找到了当时发的想法…… 说说?

那会,是我心理素质最差的时候,

我实在熬不下去了,给我爸发了条短信。

只有两个字「爸爸」

我记得是凌晨五点,但没想到爸爸立刻回了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也没说,就问,你没睡还是起来了?

爸爸说:

自从你出去上学,

我手机声音震动都打开,

就怕你找我的时候找不到。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心安,

再大的坎,我觉得我也能迈过去。

毕竟家里还有他们在等我,

我不能死,我要好好活着。


最后,

如果他救过来了,想对他,也对所有人说句:

别灰心,人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的。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这个诙谐、调侃的语气看得人心碎

要么,他压力已经大到极致,不用这种办法就不能表达

要么,他本是一个乐天幽默的人,却被重重压力压垮

我还是觉得,大家都眼光放长一点,放开一点,跟漫漫人生长路比起来,眼前的学历、工作都别看得太重

生活,并不是学历、工资、财富这些数字的简单堆砌,不要被单向度的尺度限制了自己,甚至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要好好活着,为自己活着,有些单一评价体系里的东西,不适应就去他妈的

知乎用户 房东的喵​ 发表

我父母也是读书人,但真的受够了大多数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做事态度。

他们怕事,怕麻烦别人。有事情不愿发声,提倡中庸平和的解决之道。如果因为自身的过错影响了他人或者团体,就会过度的自责。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的比命重要。

从小到大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让我从自身找原因。

如果离开了一纸文凭,他们只会成为社会上人见人捏的软柿子。

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真的格局不应该只陷在学业这一亩三分地上,而应该在未来更广阔的天地中。

去他喵的论文,学位。这些跟活着比起来真的一文不值。我们该学的第一课叫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街边地痞,二流子都懂的道理。

至于导师和同学的评价,让他们去说吧,毕业不联系就是了。

要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勇气。更要学会一种尽人事后,听天命的姿态。敢说,敢做,敢质疑。

逝者安息。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的一句话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知乎用户 七个东东 发表

我退学之时一直认为我的心理状态很好,直到九月底我看到南航跳楼学生的遗书,才知道我也是某方面的理想主义者,才知道我当时的心理出了很大问题。

共情是很难的,南航那位是一个极端的我,所以我读完他的遗书万分悲痛,和我此时的感觉天差地别,但是我很喜欢这一位的这种告别方式,轻松简单,或许他从不想给任何人带来负担。

我自认我做不到他这么轻松。

其实我退学时父母也不同意,但是我执意要退,最后差点决裂,也是靠这点说服他们的,讲真的有点不孝,但他们太要面子了,若不是我性格里的犟脾气,怕也不是什么好结局。

我并不反对自杀,但我始终相信美好,我从不会简单放弃我自己的生命,即使做一个流浪者。

我依稀记得,我曾一度想去西北种树。

——————————

我把自己的一些心理过程贴在这里,在我的回答想法里都可以找到。

4.30 号的回答:

[七个东东: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学?​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90673495)

我的退学独白: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5922018​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5922018)

五月底回复老师的文字:

老师好,我听张主任说您已经同意了我的申请,所以没好意思联系你。关于你的三个问题,我在此做详细的回答:第一个问题,1. 我的课题选难了,并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张主任给不了多少建议,我大概率是有可能毕不了业的。换课题的事我考虑过,有可能延期,今明的就业形势严峻,很难顺心。2. 我并不看好当前建筑行业的整个发展形势,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些幼稚,也部分反应了我消极的心态。节能其实是个伪命题,环保才是重点,从这个方面来说,近零能耗建筑是个半伪命题,最终会成为房地产新的炒作概念,只不过偏向高端和大资本,至于大而不能倒的房地产究竟还能到什么程度,我不敢妄言。干建筑这行,我到三十五岁大概率失业。3. 从第二点已经能看出来,我的思想滑坡巨大,找不到努力的理由。考虑太过长远的事在普通人看来是错的,但是我的思维一直都是如此,凡事先做最坏的打算。

第二个问题,我真正想追求的人生,是幸福的,我所理解的幸福,是思想上的充实和自由。我对于物质的追求是很低的,父母最不能接受我的是 “现阶段钱对于我没什么用”,我的同龄人都在追求我看来是莫须有的东西,苦难而又劳累,不一定能赚到白银几两,却失了理想和方向。我反感整个社会所体现出来的拜金亲资本,我不喜欢当前思潮的极化、善意的消亡、空洞的文化、男女的对立,我想去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事物,我想去改变这些。可笑吧,我自己都觉得可笑,这是我对于社会的反叛,从这一点来说,我并不值得大师兄争取。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啦。

第三个问题,思想上的束缚是最难突破的。父母自然不可能同意我的想法和做法,在这件事上让他们蒙受了巨大的压力,在熟人社会,说是耻辱都不为过。我知道不可能会有人支持我这个决定,甚至我有的时候也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但是我现在的思想状态,何以能继续沿着既有的路线走下去,就该去自讨苦吃,就该去体味辛苦,知悲苦方能知进退。我选择的人生,已经不可能被社会认可了,怎么可能指望顺父母的心意,若凡事都要顺父母心意,何以能顺自己心意,不顺自己心意,何以能追寻存在的意义。

说到这里,老师估计已经认清我这个人了,胸无大志的庸人一个。我现在一心一意想留在乡镇,县级市以上我都不想去,而且迫不及待。凡事做到无悔,那多无趣,而且我现在并没有后悔,这两天难得的开心,即使以后后悔,那也不能把现在的我给彻底否了,这是一种不自知。

庸人 XXX

退学之后的对于我退学原因的思考:

今晚偷时间看了《半部喜剧》,因为我很喜欢任素汐这个演员。

男主的母亲和我父母类似,只不过程度不同,比我爸妈偏激,都是能为儿子付出一切,却不知道强加在儿子身上的理想太过承重而扭曲。

我真的很喜欢莫默那样的姑娘,我知道男主为什么会被她吸引,因为她的无所畏惧、横冲直撞就是男主最想拥有的而最没有勇气拥有的。

我之前一直想搞清楚我退学的原因,虽然退了之后很开心,但是我之前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前几天我想到了:我潜意识里对于当前加诸我思想上的束缚是非常反感的,我想打破这些被他人认可的正确,我要打破所有人的高期望,我要打破整个世俗的观念,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想要我自己的幸福,我想要在无人的旷野唱歌,我想要有大把空余的时间散漫,我想要真正体会自己做选择的感觉,哪怕是错的,哪怕会后悔。

退学的时候最难过的是父母这一关,我比男主勇敢而独立的多,我非常庆幸这一点,而且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更加肯定了我现在的理由。

父母这一关我是假装决裂才掌握主动权的,哈哈哈哈,真是不孝。举个例子,我爸说我做的选择大错特错,我是这样反驳的:你们要意识到,我这个 25 岁的人,现在就是去偷去抢去杀人放火,你们也没法阻拦,真的想要我按照你们的想法来走,那你们除非把我脑袋搬家。

被整个社会的观念裹挟着,活的太不自在,没钱在大城市生活毫无幸福感,而且并不能赚到什么钱,家乡的小镇那么舒服,为何舍近求远?这是我的选择,若是有陌生人看到,希望不要反驳我。

—-—-—-—-—-—-—-—-—-—-—-—-

我现在很安宁,对未来充满希望。

祝好,每一位朋友。

知乎用户 张大喵 发表

-“你连死都不怕,还怕延期?”

-“我不怕死,我害怕折磨下的生不如死”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

我最近状态也不好。

我昨晚给我妈打电话,我说妈你老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来北京住几天试试?你也一样急头白脸的,何况我已经在这个地方住了八年。谁能在北京住八年心理不出问题?不可能的事情。

我妈说也是,别说北京了,我在哈尔滨待两天都觉得喘不上气,你爸也是,一去北京就激恼的。

我想我家应该是祖传密恐。

我说妈你也不用太担心,我这个心理虽然也谈不上多健康,但在清华博士生当中绝对算中位数往上了。

我妈说对,你还行,你一遇到点事儿就日爹艹娘的,能发泄出来,比憋着强。

我说妈诶,我太惜命了,我是真的怕死。我是真的怕得抑郁症,有一点这个倾向我都很警惕,等得上了再警惕就晚了。

是啊,没人能否定这一点,警惕永远不会错。

我是真的能耍,我一旦意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耍的程度可能和同龄仙女癌有一拼。我把这当作自己的一项优点来看。

我有一次在北京四环上开车,已经堵了一个小时,预计还要再堵至少一个小时,车前车后的车长龙一眼望不到头。我特别想撒尿,我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说去你 mlg 凑 b 稍的,我不能让尿憋死。

然后我就下车撒尿了,在几百辆车的注视下。还有一个路政老哥缓缓走过,同情地看了我一眼,也没有罚我。

废话,他罚我我也得把最后一滴尿完。

其实根本就无所谓,一个大老爷们儿撒尿,谁稀罕看你啊。

人的生活态度都是一通百通。一件事想清楚了,再想清楚其他事情就没有那么难。

逝者安息。活人要各凭本事,挣扎着活下去。

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生存的东西,抛下。抛下也是一种努力。

知乎用户 Mais inutile 发表

最近因为焦虑和抑郁,轻生的念头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脑内。今天傍晚,我刚刚接受完心理老师加急的咨询,一个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时,就看到了这封遗书。

大家好,我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学生,导师是 Z 老师。我的研究课题是…
啊,别走嘛我不是来进行答辩的啦。
只是想来告个别,待会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

才只读了开头,我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遗书都先开了个玩笑,这个人平时一定是极有趣、极可爱的吧?可是这样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却在重压下不得不选择了死亡,这重压又该有多沉呢?

看到他朋友的回答,说他平时是个常做朋友们的表情包,旅游了会记得给大家带礼物,幽默、细心的人。包括他整篇遗书,都是用一种轻松、俏皮的语气完成。可他的口吻越是轻松,在此时却越让人感到沉重。

我简直都能想象出他笑了笑,然后选择离去的模样。

我一边走,一边读,一边哭,读到最后他说,来世想做一只猫,猫的寿命十来年,自己也没比猫活多久,我终于彻底绷不住蹲下来开始抽泣。

好想对他说,别走,再,再坚持一下,想了想都觉得残忍。

两年来我一直在生病,用病友的话说就是,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在前几天凌晨三点,我的焦虑发作,一瞬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整个意识都被恐惧占领,只觉得好害怕好害怕好害怕,全身出冷汗,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濒死感那么的强烈。我走出宿舍,坐在楼道的椅子上,大口喘气。

想到自己最近一个月已经去了四次医院,头晕恶心四肢无力手脚麻木便秘失眠…… 我真的恨不能立刻结束自己的生命,太痛苦了,活着的每多一分钟都太痛苦了。走在路上我好想被车撞死,被人砍死,想没有恐惧的瞬间死去。

但白天到来,我还是选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在今天,我又去做了心理咨询。

讲这些,只是想表达我对这个男生的共情,和太多复杂的难以表述的情绪。

hey,如果,如果你看得到,想告诉你,你一点也不差劲。你好棒啊,都坚持到二十五岁了,都读到研三啦,我真的好敬佩你呀。

这辈子你真的辛苦了,来世,你一定会做一只猫的。一只快乐的、拥有很多爱的猫咪。

我还要再撑一下,不过如果未来遇见的话,我愿意听你说话,再多,都愿意。

知乎用户 庆庆 skinny 发表

上午十一点知道这个事,全身发抖,哭了两个小时才缓过来。逝者同我一起跳了三年舞蹈,从峰岚杯到阳光杯,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晚会。

他是一个做事无比认真努力的人。当年一起跳峰岚,每天四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大家都是身心俱疲,所以很珍惜中途休息的时间,但是他为了让自己跳得再好一点,每次休息都在旁边加练,其实他真的已经跳得很好了。

他是一个关心朋友,也特别有心的人。大三的时候,他出去旅游,给我们一起跳舞的好多人手写了明信片寄回了大工。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珍重友谊的人真的不多了。毕业的时候,他也给我们准备了礼物,送给我了一本《白夜行》,我们也约定,我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去珠海找他玩。

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我们跳舞的时候,他总会偷拍我们每个人的丑相,做成表情包,天知道他手机里存了多少我们的丑照。

我真的无法想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一味地扩招研究生的同时,配套的设备,对应的经费,有师德、负责任的导师是否也相应配齐了呢?教育资源真的足够吗?研究生发生严重心理问题,导师应不应该受到一定惩罚?

最后希望大家遇到走不出来的坎,一定要跟朋友,父母沟通,主动去医院治疗。一定要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极不情愿地更一下,刚评论区出现了几个跟我搁这咔咔一顿分析的,就是说他导师没问题,做的很好,都是本人问题,这几个评论我都直接给删了。暂且不谈每个人都对研究生导师应该尽到的责任都有不同的标准,我就没明白他们想从我这得到什么回复?

被建议修改了,不知道哪句写的不好。


再更一下,关于讨论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责任人是谁,今后应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回答有很多啊,我写这篇显然不是想严谨分析这些点吧!!而且我也没说只是他导师的问题啊?我不是写了还有经费,设备之类的问题吗?我不知道那些杠导师没问题的是怎么回事。写这个回答就两个目的:①告诉一下大家,他是一个很努力,也热爱生活的人,他科研进度缓慢不是因为他浑浑噩噩,不思进取。②作为这么多年的兄弟,表达一下自己的追思。

别给我分析是不是导师问题了,这塔玛是我兄弟啊!!!!!


最后再说一点点吧。安慰我的人,谢谢你们;杠的,我为我有些过激的回复道歉。关评论了,也请大家不用再私信我,采访类的回答一律是不可以。最后祝大家都能每天开心,祖国繁荣昌盛。


心情平复很多了,再次谢谢安慰我的人。下面对一些集中杠(喷)点做一下总结,我女票跟我说在这种回答下面都能杠的你不用回复,那我不回复,我就写一下,有人想要喷的时候先对号入座,要属于是这几点呢,你们就省省吧。

  1. 说导师没问题的,说我不应该无脑喷导师的。

每个人对研究生导师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不同的界定,我不知道不关注自己研究生心理健康和能否按时毕业算不算。我的回答虽然不是为了分析这件事的原因,但是还是列出了几点可能的因素,经费,设备,导师等等,我并没有说这件事里谁就一定有问题,但是因为这件事,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些东西。大家是旁观者,可以理性分析,但是不要在我这个回答下跟我说抑郁症就应该去看病这类的话,给自己积点德吧。

2. 说我蹭热度,吃人血馒头

我写这篇的时候这个问题总共不到 50 个回答,最高赞的不过百赞,我要是有这个预测能力,那我也不必在浙大苦苦挣扎了,而且我写这篇的初衷已经表达过了,不赘述。那些觉得我蹭热度的,你们有亲友驾鹤的话,我高低给你们买个微博热搜让你们蹭蹭热度奥,随时可以来找我。所有想采访我,甚至有偿的,我全都拒绝了。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也不差这点钱,zju 这个三本让我以后毕业也不用挣这种钱,所以觉得这是个人血馒头的人,你们大可以去吃,但是我没必要吃。

3. 说作为挚友,为啥不生前去帮助一下。

本科一起跳舞,关系很密切。硕士我换了学校,换了专业,自己前两年也十分挣扎,相信类似情况的人有很多,跟本科好友联系真的没法那么紧密了。但是这个事我依然有责任,这个我承认。

4. 说我在写段子,臆想的。

点赞和评论里有一些我在大工的同学,也有一起跳舞的,是不是真事,他们知道就行,谁要是非得觉得是我编的,那我也没办法,言论自由。

什么说兄弟去世,他不会像我一样在公众平台上说的。我只能说我也不是什么知乎大牛,之前的回答最高不过 20 赞,都一样是普通人,你有你的想法,我也有我的,别管这么宽,整得我像明星似的。昨晚居然还有喷我为啥祝祖国繁荣昌盛的,我就当你没仔细看提问,那我就塔码想祝祖国繁荣昌盛不行吗???


作为一个常年在比尔吉沃特手撕各大喷子,跟各路孤儿高强度对线鲜尝败绩的曾经辩论队队长,我不是喷不过你们,只是这个回答下我做不到,你们要是想来,可以私聊我,咱们比划比划。

知乎用户 瞄小七. sunshine 发表

没想到,最后留给世界的温柔,竟然是一封长长的遗书。

看到这个,我想说的是,“希望变成小猫的你,什么都不做,依然有人爱你。”


今年真的太糟糕了。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所有人的节奏都被打乱了。

迎接着 “今年是史上最难一届毕业生” 的说法,2020 届和 2021 届的毕业生们,才遭遇了真正寒冬一般的毕业季。

校园封锁,实验没法进行,数据和论文简直比火烧眉毛还要紧张。

答辩临期,论文专利均空,毕业的硬性要求是悬挂头顶上的利剑。

企业艰难,岗位纷纷缩招,在毕业即失业的梦魇中打起精神找工作。

实际上,高校每年都会发生学生自杀这样的事,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声响。

有人说,是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太弱了,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

也有人说,学校和导师不负责任,将所有的压力都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熬。

再加上毕业压力,找工作的的压力,美好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足够令人崩溃。

在 “内卷化” 已经越来越深入各行各业的情况下,高校学生面临的选择面会越来越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名校留学生纷纷回国抢饭碗,以前平庸得瞧不上的岗位都炙手可热。

想继续深造,越来越高的学术门槛,令能不能毕业都逐渐成为了难题。

低廉的薪资,高涨的生活成本,是每一个社畜都在面临的,难言的生存隐痛。

可能就是因为承受了太多负面的东西,一直没有找到发泄口。所以遇到一次不顺心的事情,都可能会让情绪坍塌。


那种感觉很失落吧,

命都豁出去了,

双手却空空,

城市很大也很空,

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

这过程该有多么辛酸与苦楚啊。

原来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而是每一根。

而是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不堪负重,当人们给骆驼一次次的加重稻草,哪怕分量微乎其微。

命运已经决定:前面的一切它都能承受,可是你不经意间的一根,它终于承受不住了。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抱紧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

坐车来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

总是以你为重的人,

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其实当代的都市,很繁华也很沉重。

当一个成年人在你面前崩溃的时候,

请千万不要着急嘲笑他。

不要说他脆弱,不要说他搞笑,

因为他可能真的遇到了喘不过气的事情。

最好的方法,

就是不给他递别的眼色,让他发泄一会儿,

或者干脆坐下来陪陪他,

告诉他, 你真的很棒了,你的努力也一定会被看到的。

你在哪一刻崩溃过。

看看这个视频吧。

还记得我当时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感觉热泪盈眶。

是啊,成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每个人都曾被生活狠狠的锤入谷底,

故事里的主角也许是曾经的我们,

抑或就是现在的我们。

果然,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啊。

人间是个好地方,

下辈子不要来了。

但这辈子,我不想让爱我的人失望。

所以答应我好吗?为了爱我们的人好好活下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哪个研究生决心深造的时候不是壮怀激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谁没有欢欣鼓舞。以为会有德才兼备的导师指导你,让你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结果是 8116 的工作机制磨掉你的热情,然后导师再抢个一作挂个通讯作者让你没有按时毕业的希望,迫不得已延毕,更惨的导师放任你自生自灭,连个论文都没有,直接掐断你毕业的希望。虽然这有些极端,但是大部分研究生都面临一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退学沉没成本太高,家里人可能不支持不理解,要是没有足够的决心跟家庭抗争,退学是死路(家人不支持,心理和经济都有巨大压力),继续学习也约等于死路(都到想退学地步了,学校呆着生不如死),所有退路都没了,只能求一个自己解脱了。

还是难过,我也是学化学的,但是我没有念研究生,本科毕业就工作了,但是我的闺蜜在大工,也是化学,我眼睁睁看她从一开始满怀壮志要直博深造,到现在能按时离开就自觉祖宗保佑,是什么一点点磨灭了她的热情。努力有用吗?有用。有关键作用吗?不一定。就跟这个轻生的同学经历很像,学校仪器设备经常坏,一修就是三个月半年。修好了大家都要用,我闺蜜从研二就只能经常通宵去测样品,最倒霉的是测着测着仪器坏了,甚至把样品污染了,那她这一个月半个月的工作白费,又得再来一遍。好不容易出个成果,准备写论文投稿,导师一边说不行不行,这个只能发个次的,再收点数据,一边又给你安排其他项目,没错,她一个人同时做三四个项目。好在她还有我们鼓励,我们经常跟她说,实在坚持不住就退学,活着最重要。我们的群里,这个话题基本上半年要讨论一次,每次发生类似事件我们都要去给她做思想工作,对于导师(老板)来说,她只是个学生,但是她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她快乐地活着。

希望坚持不住的同学们冷静,退学是一条退路,为了别人的人生,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不值得。

希望我闺蜜能按时毕业。我太心疼她了。

知乎用户 Grit 发表

我是大工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因为中度焦虑和抑郁延期了一年,研三又重新找了工作,我是一个喜欢逃避,拖延的人,有时候怕不能毕业怕的要死,真正主动申请延期了我反而很坦然了,因为也就这样了,很多没有读研的同学和朋友也活的很快乐啊,绝大部分专业的同学你的课题说实话作用也就是老师用来骗骗科研经费,别想太多,你工作了基本上也用不到。

希望各位研究生们明白一件事,你我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人,哪怕你是 985,哪怕你是研究生,你大概率成不了你期望的那种人,你也不必觉得自己活在聚光灯之下。无关生死,都是小事,坦然一点,有些事真扛不住了就直接说,你还有很多朋友,同学,父母也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不开心的时候去打打球,撸撸猫,看看电影,万万不可做傻事。

最后一句话,你连死都不怕了,还怕延期?

——————————————————————

焦虑和抑郁不是我自己随便乱说的,是西山第七人民医院医生说的,除了几个好友,我甚至都没有告诉我的父母。

还有,最后一句话不是给这位学弟说的,而是当时我鼓励自己的话,他也许真的寻求到了解脱,但是我希望有同样困扰的同学能够再想想,不要走到这一步,不要把区区的学位看的比生命重要,逝者已矣,生者如斯,let’s face this fucking world

知乎用户 王俊俊 发表

其实不想死掉的

毕竟还有秋天的阳光斜在窗外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

国内国外,全世界和我一起闹肚子

是圣女果的错吗

它又做错了什么

应该还是我的错吧

原本可以走掉的

毕竟大家都说人有三急,管不了拉屎放屁

但是看着老师讲了五千年这么久

实在不好意思打断他

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何况是第一次和决定命运的师长见面

是我一紧张就肚子疼

我太没用了

本来应该出结果的

毕竟都是一样的设备一样的条件

弄虚作假可不行

可它为什么就是不出来呢

一定是我打了太多游戏

又或者刷了太多短视频

也对,像我这样的废物

没有结果也是应该的吧

其实不想死掉的

但我真的不明白

为什么大家都是放养

连小组会都不开

每个人都能顺利毕业

我却要面临延毕

还做梦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我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出

被瘟疫拿走的半年时间

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呢

无论如何,

也不忍心把错怪在设备身上

是我又懒又笨,才会搞成这样

可能像我这样一无是处的人

原本就不应该做人吧

记得小时候做过的梦里

有一片满眼青绿的森林

森林里的精灵,让我许三个愿望

我要了堆满屋子的金币

结果被小偷偷走了

我要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结果她却变成了小偷

最后我路过一个老妇家

我看见她和那只老猫

都在家里睡得很安详

我告诉精灵

今生最后的愿望

就是变成那只猫

精灵递过一节绳子说

那你得先自挂一下

我拿过绳子,它突然变成手机

森林变成了城市

精灵也变成了美团

还好只是做了一个梦

因为这个世界

昌盛繁华,家人朋友一切顺利

却没有许愿池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你把 100 万孩子撒在广阔的原野上,放着不管一年也摔死不了几个;

你把他们都放在有限的几座险山上,让他们爬,让他们挤。就算都系上安全绳,估计也要出大事。

更何况现在就没多少安全绳。

当下研究生们爬的这条路,叫中国式导师制;爬的这座山,叫中国科研环境;路边的悬崖峭壁,叫中国产业现状。

一个学术大拿,对多数高校来说都是金子般珍贵:国家实验室、国家课题基金、学科评级排名、发表论文数量。太多太多资源和大拿们绑定在了一起。

院士这种级别,到地方合作立项,补贴千万起,省级大佬接待。

我国高校体系往往把资源集中在个人身上,因此在根本上决定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极不平等关系。

到这步也罢,国外也好不到哪去。

但我们在校内学生组织上——因历史原因——留下了严重缺陷。高校学生的意见难以获得决策权重,必须由校方来协调管理。

你是校方,面对学生和导师,你会偏向谁?

学生的意见没有权重,资源又高度集中在导师个人。在这个前提下搞的导师制,必然是高度不平等且无第三方制约手段,这就是是当下研究生诸多磨难的底色。

然后是我们 “贵物贱人” 的科研环境。

几千万的设备几十亿的科研基建都可以谈,几百块的补助则有腐败嫌疑。前者可以数据化管理,总有实物,总能折算成资产和业绩;后者说不清。

说不清,就一刀切,省了麻烦。

人的科研劳动价值不被重视,和前面的导师制一结合,就演变成了 “科研包身工”。

以前叫 “科研民工”,我觉得不恰当,因为农民工是哪里有钱去哪里、东家不打打西家。在实验室里熬数据的研究生们,有这种自由吗?

于是 “教学任务”,就成了 “发论文任务”。教学?不存在的,只有老板让你干活。

没办法,核心期刊的数量和版面都有限。虽然没给几个钱且工作强度很高,但是让你早早的参与导师的论文和课题,你就该好好感恩了。

什么叫导师的学术指导?让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提供廉价甚至无偿的学术劳动,就是 “学术指导”。

关系不对等、劳动强度高且报酬低,再来一个条件,“包身工” 就齐活了。

这个条件就是当下的产业环境,产能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

当国家在用研究生扩张来暂时吸纳过剩劳动力时,你就该明白,很多人退无可退。

导师本来就掌握着 “包身工” 们的 “契约终止” 大权,但真正彰显这个权力的,还是外部的产业环境。

12 年前我在大学时,读研读不下去从来就不叫事:上班去呗,还能咋滴?

经济还在扩张期,各行各业都缺人,民企和互联网干脆到大学里 “抓人”。你去看看华为、阿里、恒大,中高管里多少是整个班甚至整个系成建制被“挖” 过去的。

现在,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进体制成了年轻人们日趋热切的追求。

不怪他们,外面空间越来越萎缩了。

所以,不要说什么 “当事人太脆弱” 之类的话。

退一万步,人群总会有脆弱的人。我们能创造出越宽松的环境,就能保护越多脆弱的人,让他们不至于跨过那条红线。

如果任凭环境收窄,那不仅脆弱的人会跨过红线,坚强的人也会感到重压、瑟瑟发抖。

大家都挤在高山上,又有什么立场去讽刺那些不慎摔下去的人呢?

知乎用户 胡诚​ 发表

我想起疫情快结束,六七月份我们已经在学校复学的时候,有一次中午去食堂买饭。因为疫情期间不允许在食堂堂食,都是打包带走,食堂的饭菜也都是一份份由阿姨打包好可以直接买套餐的。

那天中午因为实验耽搁,到食堂已经快一点了,进去里面空荡荡的,看到窗口阿姨正把剩下的一盘米饭往后厨端,以及没有菜了,看样子是下班了。正准备往出走,后面又来了三四个人,进来问有没有饭,紧接着又来了三四个人,这下食堂了一下子有了十来个人,我心想,估计有戏。

阿姨说饭菜已经收到后厨了,要下班了,你们吃饭也不来早点来这么晚。

这时候有个同学说的话现在依然还回响在我耳边:“阿姨我们也是没办法,因为实验、上课耽搁了,谁不想早点吃饭呢?我们也想早点来。”

或许是因为这个同学的一番话,后续是阿姨又从后厨把饭菜加热,然后又一份份端了出来,给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打了饭。

是啊,谁不想早点吃饭呢?

谁不想早点做完实验呢?

谁不想早点写完论文,早点毕业呢?

那天如果不是阿姨又给我们打了饭,或许那天的十来个人当中,就有人中午因为时间问题而饿肚子吃不上饭,或许又有人要在等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等一份外卖,或许又有人,因为这件事,那天的心情很差很差,在往抑郁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那这和大连理工的这位研究生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这位研究生留下的遗书,可以看到他也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但就是整个研究生生涯中的这一点点小事,一点点的坏心情,慢慢的摧毁了他。可能这些与他的导师、他的学校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谁不想白天做实验不用通宵呢?

谁不想早点毕业学以致用,而不是到头来还是去考公务员呢?

谁不想做个人而不是一只野猫呢?

可现实中就是充满了这么多的无奈,你没有更好的选择,尽管你做的都没错,但就是无奈。

这一点点的无奈,慢慢凉透了你满腔的热血,慢慢侵蚀掉你的魂魄。

我们生在了这样的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的文明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但我们在不惑之年,依然迷惑

我们却没有,没有这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也没有多少人所热爱的,就真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知乎用户 卡顿比 发表

我写点稍微政治不正确的东西,凡是自杀的学生,与亲人的关系一定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但肯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原来也在这种边缘徘徊过,能迈过这道坎的重要原因是父母说了一句:实在读不下去就退学吧,你健康幸福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这种时候父母漠不关心,甚至落井下石:别人都能毕业,为什么你不能,人很容易就没了。

有些父母不关心子女过得怎么样,就是想让孩子读个硕博,自己比较有面子。我本科班至少有两人是被父母逼着读博,读书期间都过得不开心,最后一个退学,一个转行。

这种家庭环境的学生,一旦读不下去面临退学延期的风险,很容易走极端。一是因为孤立无援,容易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二是退学延期不光是自己的事,还有可能关系到父母乃至家族的颜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年前中科大博士,因为六年发不出文章投湖自杀。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记者去他家(农村)采访,家里整一面墙都是他所获的证书和奖状,看到那面墙就什么都懂了,这种家庭环境就不存在失败的选项

[贱贱:如何评价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的导师陈伊翔?​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607813304)

这样的照片,可能有人觉得是荣誉,但是我看到的是满满的压力。

如果父母真把子女的健康幸福放到首位,凡事站到子女这边,哪怕遇到渣导也能应对。我读研时候的室友遇到渣导不放人,其父亲听说后第二天就坐车赶到学校,要找老板理论

我父母听说了我在学校的处境,也准备来学校找领导谈,并说了一句:不要怕,我们给你撑腰

有这种父母,遇到什么事都不可能自寻短见,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

所以读研,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读研之前要掂量一下家庭环境是否支持你走下去


每一起学生自杀的报道,我都会看两点,一是导师有没有问题,二是跟父母关系怎么样。遗憾的是,大部分案例都有跟父母不够亲近的迹象,甚至父母就是帮凶。

典型的像南大 9.19 事件,其父母在人走后还要甩锅给孩子 “心里承受力差”,“脾气古怪”,村里乡亲清一色在谴责跳楼的人。

在这种有问题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心理多半有缺陷,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遇到读博这种高压环境就暴露无遗。

对于这些事件,我的倾向是父母背最大的锅,一是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心理缺陷,二是在关键时刻没有拉孩子一把。就算没遇到渣导,遇到渣上司,渣对象,一样要出事。

渣导最多只能算导火索,如果导师是渣导,分三成锅。但不少案例里导师也是躺枪。

最可怜的是学生,生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出了问题不知道该求助谁,甚至求助了反而被责难批评,人走了还要被骂不孝顺。对他们来说这才是解脱吧,愿他们下辈子投胎到一个正常的家庭。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我求求这个世界!!!

说出那句话吧!!!!

说出那两个字吧:

退 学

不就是这俩字宁可死也提不上日程吗?

无论是 “大不了就退学”、“退学我养你”、“退学了也不是失败者”、“上这个学没有生命重要” 无论加了哪种修饰语,都一样的,请把绝路上凿一个窗,请让他知道自己可以逃生。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不要轻言放弃,教育得太过了。而且谁也不知道谁是那个真轻言放弃欠教育的懒 B,谁是已经把自己逼到绝路的沉默者。前者在网抑云把歌评写成抑郁症诊断书,后者把遗属写成段子。有人想获得同情,有人宁死也不示弱,谁分得清?

别分了好不好,承认吧,我们就是不如隔壁家的孩子,行吗?

家长都常常会误判进而导致对孩子的不理解,整个社会呢?谁理你。

别看这时大家都一个个的宽容这宽容那,假如知乎有一场骂战,大家抬学历出来对呛。结果你退学或延毕的 “黑历史” 被人拿出来,谁会放过你?没这个黑历史都恨不得给你编一个出来。然后马上就能削弱你的立场,当场受尽嘲笑。在知乎,浙大都自己算成失败者,你个纯失败者又怎么抬头?

但是要扒出人家有残疾的事,所有人都不觉得残疾人有什么错,反而觉得揭短的人没品。这就叫共识。

说白了吧,这社会根本没形成一个共识去宽容学生的退路。所有人还是默认退学 = 失败者 = 废物。实际上他也不需要退学,仅仅可能是延毕而已,他需要的只是一扇窗,不需要他爬窗户逃出去,他只需要这扇窗原谅他,看着他,为他通通风。

上不下去这个学,真不是废物,学术科研本就是非常反人性的,付出与回报的节奏极为不协调一致,哪怕进步也是走十步退八步,天天跟 “未知” 打交道的人没谁是不痛苦的。任何人说自己不适应它再正常不过,适应它不是人生的本分。

别光拿嘴去说什么世界多姿多彩。眼睛总盯着近距离的一件事,路会越来越窄,在哪都一样。富士康当年跳楼不断的事,有人分析过,就是因为封闭式管理,把厂区内建设得太完善,从卖东西的到娱乐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电影院。像个设施全面而封闭的小城市,这样把人圈得太死,反而让人生觉得只有工作了。

大学也是,哪哪都好,哪哪都自由,就是缺乏目标和需求的多样性。没有生态化自己的人生。

要是环境不让你跳出去,你就自己跳出去,对抗抑郁可不是意志能解决的。

有的时候意志越大越想死,只要想不通,意志就都可以用在死得轰轰烈烈上了。

还有,不是每个人都会把遗嘱写成段子。

还有的人会写名单呢,名单有谁就带谁走,也顺便不给自己留后路。到时候你们还同情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1、自我泄压是读研一定要会的技能。

2、永远不要指望他人能对你有所共情。

在南京大学那位战友跳楼后我就跟实验室的同学聊过,这种悲剧在明年 6 月前会特别多。

明年毕业的硕士博士们应该是这几年自杀比例最高的一届。我也在这一届,甚至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研究生们,可能过得比他还难。。

(我接下来说的不代表我认为这次悲剧中他导师占主要责任,只是研究生过得难这个问题不可能绕开导师这一环)

导师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老师的点在于:一、权力过大导致部分导师德才不配位;二、不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所以他们不能够,也没必要去关注学生的状态和需求。说白了,你把他当老师,他把你当学生了吗?

不得不承认,读研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情。理工科硕士最难受的不是无法毕业,而是你明明努力了,甚至比其他同级的人更努力了,结果你两年被换了 5 个课题,只能看着那些选对了导师的人 paper 一篇接一篇,你自己掉在沼泽里,越努力越难受。等你熬到毕业,拿着一堆做了半截的课题,求别人说:收下我吧,我能行的。结果旁边人几篇 sci 拍桌上,就问你哭不哭?

而且,越是抱着扎根科研的雄心壮志的研究生,导师发现画饼你还真吃,往往被压榨得越狠。隔三差五给你换课题,在自己完全不熟的领域让学生去死磕,也不管方向对不对,磕不出结果怪学生水平不够实在是太司空见惯的事情。

研二下期对于很多实验科学的硕士来说是要命的,很多不靠谱的实验室这时候才给学生一个勉强能毕业的课题。而疫情原因直接把这最要命的半年毁了。同时,不但不帮助学生毕业,反而想方设法让学生延期的导师大有人在。所以很多人都憋着一股劲做实验:老师赌学生要延毕,学生赌自己不会猝死。

我以前真的叫为实验室鞠躬尽瘁,最忙的一个学期,老板花式画饼,让我同时带 5 个实验,一共 3 个年级 27 个本科生,还不算自己的课题。焦虑到睡不着,每天凌晨两点睡七点半起,不能听手机提示音,一听就紧张半天缓不过来,手机静音了半个学期。就这样,好不容易把这些实验结项了,结果只捞着一句:你自己的实验进度太慢了。还给实验室其他人说以后我就是反面教材。至于我自己做了多少个课题,做到一半就给我换掉,那更是不想数了。

牛逼的是当我导师听到我因为没有 paper,准备考博以后,就开始搞事情,背地里给实验室的人说我不务正业,干考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阴阳怪气地多次暗示我要延期,想办法阻挠我的实验进度,忽悠我继续帮他做横向。好在经过了两年的磨练,已经皮了不少,顶着老板的压力,随便你软硬兼施,我就是油盐不进,闷头赶自己的实验,paper 我也不指望发了,抓紧在寝室的零碎时间备考,只想赶紧跑。

马斯洛说,要避免对人性的失望,首先要放弃的就是对人性的幻想。

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任何人身上,甚至不要寄托在自己的际遇上,也不要奢求任何人理解你。只要无愧自己,足矣。

用我以前给本科师弟师妹说的那句话结尾:顺境做科研,逆境磨心志。共勉。

知乎用户 同哥 Same 发表

抗抑郁:那年,我住到了省肿瘤医院旁

我有个很俗套,但貌似很有效的解决办法。

201n 年的某个寒假,还是小本科生的我,

去南京读了类似留学英语基础某培训班。

(原谅一下那时手机的像素)

培训教育水平倒也是差强人意,甚至几年后我还惊讶的发现班上某个老师居然成了名师。

坑的在于,他们的住宿是外包的,然后做为异类外地人我被安排去了, 江苏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快捷酒店。


肿瘤医院顾名思义,那就是看癌症的地方。

我那时是一个坚定的早饭主义者:中饭可以不吃,早饭是一定要吃的。

所以,每天早晨我就在该肿瘤医院旁的早饭点心铺准点报到。

这样持续一周后,这家店里的老主顾们就开始议论我了:小伙子,到底得了啥病啊?挂上号了吗?

我当即表示 :我了格去…… 但又一想,正值假期,我 20 出头年纪不睡懒觉,每天早晨准时来这吃饭,确实也算异常,难免别人不这么想。

我跟他们解释了原因,直爽的南京大爷们满口不好意思,我们也就这样慢慢熟络了。


类似省肿瘤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附近,都会形成寻医问药的群体小社会:他们住在医院附近的廉价快捷酒店,每天早起去挂专家号、打听病房,乃至被黄牛、游医再骗一次。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微信群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早饭铺往往成为他们的信息交流点。

在这居住的两个多月里,

我看到了校园外乃至我循例生活中都不可能看到的生活百态。

类似人世间的剧情,开始在我眼前活生生的上演。

我见到数周化疗后明显枯萎的生命。

我见到为了挂上号,苦苦哀求甚至跪地去堵医生车的家属。

我见到数着日子吃早饭,最大愿望是能活过今年的绝症患者。

我见到过被医托骗钱,深夜在快捷酒店要跳楼的看病者。

我见过为了等癌胚抗原报告,已经去了包括鸡鸣寺在内 N 多寺庙的大叔。

(图片 《人世间》第二季 第十集)


生命是最宝贵的,

你如果是一个无病无灾的正常人,你就可以算上是超越了无数人的幸运儿了。

如果在这基础上,你还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那你即使失败,也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我日后的求学、留学经历中,遭遇过网暴,甚至还有疑似精神病人的无端纠缠,遭遇过社恐(我学的英语怎么和他们不一样∪・ω・∪),当然也遭遇到学习上的一系列压力。

但我从未有极端的想法,因为在南京的生活记忆总是在反复告诉我:生命实在太珍贵。

当你负重前行太久时,其实可以往其他地方看看,跳出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也许真的会好一点呢。

知乎用户 心内科阳地黄​ 发表

这使我想起以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真的压力很大。

我是个要强的人,为了完成科里的课题,我能放弃过年回家的机会,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整理数据。

大年三十的晚上,窗外是万家灯火,大雪纷飞。

读书这么多年,即使外界的条件再艰难,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临床业务考核,我拿过全院第一,全校第一,全省第二。

我坚定的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这种信念,也让我在遇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就会难过很长时间。

当然,尽管我足够努力和优秀,毕业的时候,导师还是不怎么认识我。反到那些业务水平不如我的人,风风光光地成了博士。

那段时间真的是很抑郁。

今年生了一场大病,经历了这么大的坎坷,突然就看开了很多东西。

以前总想着考个博士,发大文章,做大专家。其实,有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

能健健康康地活着就很好。

养病的这段时间,总想起路遥的一句话。

说到底,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想要他成功就一定能办成的。

失败和挫折对我们这些平凡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

其实,平凡的生活,也有无穷无尽的快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且,这样的生活,是连圣人都向往的。

知乎用户 大王派我来炒酱 发表

逝者安息。

只能说让没有出过校门的学生自己悟出来 “一旦学会了破罐子破摔,世界豁然开朗。”、“只要你不想赢,你就不会输。” 这种道理简直太难了。

因为从小到大,所有在学生眼中 “权威” 的消息来源都告诉他们,努力才能成功,不成功就是努力不够,有问题你要反省而不是推给客观因素。这种鼓励埋头奋斗,鼓励埋头自省的宣传是非常非常失败和错误的。当然,奋斗和自省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是宣传出了问题而已。

这种思维的害处是很大的,如果走向社会,哪怕最开始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一旦发现了职场上的诀窍 “不爽辞” 之后,很多人都会从学生时代的那种自省到病态的习惯中慢慢走出来。

希望各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朋友一定要知道,哪怕你硕士延期了,你拿到毕业证还是硕士,至少和你自己比,要比本科强吧?哪怕退学了,还是学士,只要放低心态,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还是易如反掌?虽然时间成本已经扔出去了,但是任何成本和小命相比都不是成本。

对于我们这些看客而言,你可能只是每天发生的无数悲欢离合中的一个。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一样的变故。

最后复读一句,只要学会了破罐子破摔,世界豁然开朗!

评论区都在要的表情包在这里

知乎用户 柏舟​ 发表

这是一个柔软的人那,他太柔软了,不愿意麻烦到别人,听老师讲课肚子疼了也不打断老师去上厕所,晚上通宵做实验也不占用别人的时间,总是喜欢反思,觉得自己又懒又笨,觉得自己没有让周围的人满意,哪怕死了也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

可是就算你再柔软也会被生活里零零碎碎的荆棘刺伤。

我以前也是这种性格,下班到了吃饭的点了,本来不是我值班,但是来了新病人师姐说小朱你处理一下,然后整个中午都在处理新病人。更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后来有一次我有事没有帮她处理新病人,她直接在主任那里告状,说我懒之类。我当时特别难过,不是生气,我想为什么人会这样????

那段时间我都不想去上班,然后和导师申请去实验室了,和老鼠在一起的日子反而充满了快乐,做完实验又回到科室,我特别反感一些人的油腔滑调,对主任的阿谀奉承,我觉得自己是个不会说话的另类。

还好那个时候一起读书的两个朋友,对我十分理解。我们一起吐槽那些虚伪的老师,吐槽课题实验的不合理之处,然后一起在电脑面前研究数据,帮我解决了毕业的许多问题。读研的时候,请务必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定会在精神,学习,毕业上给你帮助。

这是我在很久以前知乎上写的,希望能给陌生的你一些安慰。愿你在人间获得快乐,有着一天一天的太阳与希望。

知乎用户 从夏 发表

用最有趣的文字,写最绝望的生活。

看到这篇遗书,恍惚间好像想起了自己,今天不想讲故事了,想说点不那么有趣的。

我和这篇遗书的主人经历有点相似,也是学了化学,更惨的是,读研也没戏。

一个高考化学考了 40 多分的人,在大学学了四年化学,这真的是一种从里到外的折磨。

可能很多人会说,你转专业啊?

并不是那么简单,转专业的要求是大一专业课要考到前百分之十,学得会的不会转,学不好的没机会。

我来人间一趟,觉得哪里都好,我爱这个世界,但我就是不想继续活在这里了。

大二的时候,我深陷抑郁症折磨,自己去医院看医生,自己按时吃药。

那段时间我夜夜失眠,白天假装自己是个正常人,插科打诨,风趣幽默,见过我的都觉得我是个乐天派,东北人天生就带着幽默感。

晚上的时候,就一遍又一遍的折磨自己,反复把以前的事情在脑海里重现,会难受到心口一颤一颤的疼,生理意义上的疼。

我不敢把这些事说给任何人听,尤其是我的父母,我们默契的对所有不和谐粉饰太平,平平安安,母慈子孝。

那时候就觉得生活好绝望,我很难接受自己庸庸碌碌的生活,生活和想象有一种微妙的撕裂感,让我喘不过气来。

年轻人的压力,有时候是不被这个时代理解的。

在父母那一辈看来,吃饱穿暖,生活富余,孩子为什么会不快乐?

就好像纳兰明珠在纳兰性德过世后,读到他的词的时候,发自内心的疑问:“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为何他如此不快活?”

我们好像什么都不缺,但又什么都没有。

看到最后一段,写着愿意捐赠遗体给有需要的人,祝愿祖国昌盛,亲友平安。

我太理解他了,因为我当初考虑要离开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把遗体捐出去吧,也算对社会有点用处,希望我离开以后,不要有人难过,假装我从来没出现过就好。

温柔又残忍。

我可以理解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唯独不愿意理解自己,因为我知道,我的麻烦都是自找的。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勉勉强强,算是走出来了。

到今天我依旧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但认识的朋友,对我的评价都是有趣又沙雕。

有个认识很久的朋友,机缘巧合下看过我的文章,他当时说:

“没想到你文风这样敏感细腻啊。”

“不太像你,跟我记忆里的你不太一样。”

仔细想想,这可能也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的表现——把所有好的,温暖的,积极的,都毫无保留的送给别人,把一切不好的,尖锐的,痛苦的,都留给自己慢慢咀嚼。

遗书的主人,应该也是一个温柔敏感的人,他小心翼翼的生活在这世界,生命最后一刻,也只忍心责怪自己。

越看,越觉得难受。

大二那会,我有次一个人坐在楼顶,吹了半个小时的风,没有联系任何人,也没有哭天抹泪,就是呆呆地坐着。

那时候我在想,如果我离开,那么绝望就只会转交给别人,它永远不会消失。

后来我给自己弄了一个空间相册,隔三差五的上传一些生活碎片(大部分都是吃的),取了个名字叫做《你看你看,这世界还有很多值得你去珍惜》。

后来我又遇见很多人,发现没有谁活的轻松愉快,生活可能就是这个不死不活的样子,每个人都有为难之处。

后来我想明白一件事,当我毫无芥蒂的接受自己平庸且无能的时候,忽然过的轻松了许多,过往所有为难,大部分来自于我对自己的期待。

谁年轻时候不觉得自己是个主角呢,看电视剧,带入的都是主角的爱恨情仇。跟主角一起苦大仇深,一起少年发迹,一起浪迹天涯,一起功成名就。

谁会把自己带进没几个镜头,连正脸都没有,刚出场就杀青,到死都不知道姓甚名谁的路人甲啊?

结果长大以后,品了又品,连路人甲都算不上。主角在风风火火搞事业的时候,我吃瓜都吃不到现场的。

如果遗书主人也能接受自己终将于漫长生活中变得平庸,也许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遗憾又难过。

附上相册照片

知乎用户 Mushroobby​ 发表

利益相关:这是我们珠海一中的直系师弟…. 他考上一中的那年我高考。
也可能我们被同一位化学老师教导过。

五年前的夏天,我在自家沙发上痛哭流涕,爸妈不能明白为什么我会放弃博士这种旁人看来很稀缺的机会。而且不是放弃一个 Offer,是三个。

那个时候我说不清楚。现在我深切的明白,化学这个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缺乏一种 “价值合理性”。虽然不是同学里学业最优秀的,但我依然比这个专业至少 99% 的学生要厉害,但是没用——时代的一粒尘。

211 以下的大多数学校没有条件搞化学科研。
211 以上的大多数学校没有必要搞化学科研。

R.I.P. 一中的直系师弟。

很难受,再多写点。我很能理解这个师弟的困惑,一模一样的条件,反应完了之后产物乱七八糟的,每次都不一样,这太常见了。

因为化学根本是一个经验学科,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很多理论是不完善、不成熟的(比如 MO),适用范围不够宽广的,同理:实践中的可复制性低。
同样的一个 C-N 键催化反应,同种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底物官能团的位置略有不同甚至是反应时间不同都可能导致结果大相径庭。但是我们所学的知识,它完全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就只能硬找 mechanism 来说服自己、说服所谓 “理性” 和事实的冲突。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上帝在和我们开玩笑,他到底掷骰子吗?我想可能偶尔也掷。

有些人在这种环境里,他的精神状态就不太好,因为每天都在怀疑人生,是很抓狂的那种。就仿佛物理学家第一次发现世界是不连续的时候,或者第一次细思极恐双缝干涉的时候.. 这就是我说的 “合理性” 的缺失。

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也不知道学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如果自己学的是对的,怎么实践中却不成?如果自己学的是不对的,可有时候又能成、别人也能成。巨大的自我矛盾。

——————————分割线————————————
人生可能都有某个时刻,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太重要。
我本以为:幸运的人漏走了这个时刻,不幸运的人抓住了这个时刻。
现在我已经不明白,到底谁才是幸运的。
一首歌送给他,送给你,送给我们自己:
奇异的梦里 高兴的变成风
来回地穿梭着 期待着些什么
熟悉的一切 会怎样去改变
年轻的美好的 一转眼
请你别说 那只是雨滴
在脸颊上留下了打湿过的痕迹
还是猜不透 她们为何而离去
只记得你眼睛 一如昨夜的群星
跟随着她 青春无比甜美
在奔跑时 孩子般的游戏
一起赞美吧 燃烧的火焰

明天永远只是明天
逝去了不会再来临
凝望着天空 乌云散开了吗
伤害过的那些话 有没有变成鲜花
是否在心里 仍然有一种感觉
有时像熔岩 有时像深深海水
跟随着她 青春无比甜美
在奔跑时孩子般的游戏
一起赞美吧 燃烧的火焰
明天永远只是明天
逝去了不会再来临

多年以后 我没有忘记
在那个陌生的房间里
是谁用手臂 围成一片岛屿
将所有的黑夜 都拽进手心
幸好我们不只是一场欢愉
也幸好 都以为那只是一场欢愉
繁华之处 难以为梦

当我回来时 我只要和你在一起

知乎用户 希刺克厉夫 发表

最近自杀的学生有点多,想起两个人:

1.“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2.1889 年 1 月 3 日,在意大利城市都灵一个广场上,宣称上帝死了的哲学家尼采看到一个马夫疯狂抽打一匹拉车的老马。他冲上前去,抱着马的脖子痛哭失声。

阮籍为什么哭?穷途末路,大哭而返。

尼采为什么哭?这个叫嚣 “上帝已死” 的男人,无人理解,抱马而哭。

研究生为什么而死?

我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而现实的骨感在咄咄逼人,曾经有多理想,现实就有多绝望,理想求而不得,生命如死灰烟尘,一切是偶然?又是必然。

导师有错吗?看似没有,他有错吗?也并没有,但是悲剧突然来临,此为悲剧之痛。

不想谈科研当中的焦虑与无助,只是在悬挂的暗影里,我看到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激扬文字的开怀笑容。

愿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如你所愿,想你所想。

理想支撑着我,乘一叶扁舟,迎着落日的余晖,沐浴着西方的星辰,前进,直至我生命终结”。(尤利西斯)

知乎用户 叮叮当当 发表

研究生,大概只有考上和毕业的那一刻是真正快乐的吧

知乎用户 糖衣玻璃渣 发表

行文来看真是一位可爱的小哥哥…

那么约定好了喔,以后顺毛的时候不许乱动,乖乖让我贴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天在自立自强标兵评选仪式上知道的,当时只是听邻座的化学同学说道:我们系有个学长自杀了。

回去和舍友聊到这件事,双双沉默。

我们今年大四,我保研,12 号刚拿到预录取;她考研,马上就要正式报名。

这一次,我们终于在上研究生这一光亮的名称背后,看到了深不见底的黑暗。

我想从另一个方面入手,通过分享自己在大工心理中心两年的助理经验,以便对质询心理中心的朋友有一个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本科算起),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工每年都会有一轮心理排查,向新生或样本老生发放问卷,对分析结果有自杀倾向的同学安排心理探查,每一人都会留档。

可能有人会问万一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填写真正的答案呢?那我只能说,就像那个故事里溺水的人等待上帝来救,却不肯登上救生艇和直升飞机一样。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新生讲座上就有心理中心的老师介绍其作用,并欢迎同学们有烦恼都来倾诉——注意,大工心理中心作为辽宁省心理咨询重点单位,接待校内校外人员咨询,但只对校内学生免费。

每个学院都有阳光心理协会分会,每一年级都有具有心理咨询能力的辅导员(当然能力有高有低),每个班都有心理委员,心理中心(俗称小红楼)就在西山宿舍区之中,走上二楼就会有助理帮助你为你安排心理咨询。

可以说,大工为学生提供了所能提供的一切服务——只要你肯寻找帮助。(大工对过就是大连七院,也就是精神病院……)

我在做助理时,最害怕接待的就是绿色通道(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开辟的通道)的学生,他们的档案有厚厚一摞,每一次面对他们都需要竭尽所有精力。然而,每一位有隐形自杀倾向的同学,都会是绿色档案,宁可多,不可错放。我们在培训时,老助理强调的除了保护隐私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心理无小事,只要你觉得不对劲,立刻报告老师处理。

虽然心理中心的老师总是会找助理做一些分外的事,虽然每年心理情况排查时都会忙的不可开交,甚至有些老师事儿还有点多,但是我可以负责地说,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上,他们无比认真。

我曾收到一位同专业的朋友发来的自残照片。TA 说 TA 抑郁症很久了,做网上的测试都是重度,希望我为 TA 保密。

我思想挣扎了一会儿,经验告诉我 TA 的情况严重,所以我立刻联系了学院中心理咨询经验丰富的导员(工作便利认识的),详细告知情况。现在 TA 正在慢慢治疗中。

举这个例子,更引发了我内心对这位学长的惋惜。

——明明在发的微博中是那么幽默乐观的一个人。

如果你能了解到呼救和帮助的途径,是不是本可不必发生这样的事,本可以继续和朋友们跳舞,本可以继续活着,在毕业后解开束缚的枷锁。

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把心理重视起来,走进心理咨询室,或者哪怕是向周围人呼救,也不要就这般突然的把悲伤带给亲人。

知乎用户 谈谈吃吧 发表

今天看到大连理工的小哥的遗书,唏嘘不已,我的处境和他相似,因为各种原因,7 月份来学校前,手头没有任何数据,来学校了 2 个月才轮到做 3 天实验,焦虑抑郁过,干什么都会觉得烦,很能理解他的感受,生化环材本来就很坑,希望处在坑中的大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多跳出去看看会好很多,去看看招聘会,吹吹牛皮,跟同门搞好关系吐槽吐槽老师,其实这些都没什么的。

有的时候,人真的很渺小,29-33 大危机的时候,会好几门语言的人都会失业,并不是你不好,不够优秀,让我们慢慢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实在不行回家种地也可以的,人间是值得的,很惋惜。希望小哥下辈子能过得开心一点,好好地去选择,被生活善待。

下面的表情包送给同处于生化环材的学子,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悲观的看待自己,你是值得的,那么多人渣留在世上为非作歹,你这么善良这么好的人才应该留下来。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终将谢幕 发表

逝者安息。

其实这位同学遇到的困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很多学生时代遇到的困境,在事后看来其实都没有当时认为的那么糟糕,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预设了很多 非得怎么样不可 的条件,然后自己把自己逼进了一条死胡同里,觉得自己完了,走投无路了。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觉得自己走入了绝境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向外部求救,很多你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你觉得的末日灾难,在外部世界看来都不算事情,甚至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怕就怕自己过早给自己下了定论,最后就再也无可挽回了。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完这封微博 “遗书” 之后,整个人都是震惊的,很久都没有缓过来。

因为这些困境在我看来,真的不算什么。

至少我自己都遇到过不少次,靠大型试验仪器做研究的研究生,在经费不那么充足的实验室里,都会遇到年久失修,经常瘫痪,经常出问题,正常运行也会不准的情况。

一旦修好,还要排队用,经常排了一个月的队,轮到了一晚上的时间,忙了一个通宵,最后被仪器或自己的一个小失误整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结果。

那你说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说实话,第一次遇到的时候,作为小白,大部分人都会很崩溃。

但次数多了,也就淡定了。

而且我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比这些还要复杂,能够走到跟大型精密仪器打交道那一步,说明我前面最关键的那几步都已经完成了,我在读研究生的前两年半时间里,连跟这些仪器打交道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我在合成的步骤那里就遇到了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第一次遇到时,都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

还记得我第一次完整做完一个模仿师姐全合成路径的时候,历时三个多月,好不容易做到了最后一步,前面几步收率都很低,我也忍了,好歹攒够了最后一步的反应量。

小心翼翼操作完,连夜后处理,第二天觉都没睡,继续过柱子,拿到产物。

赶紧点板,发现没有产物。

那一刻基本上就是天塌了的感觉。

觉得我在这条路上可能混不下去了。

可那时候我是在实验室啊,别人都还在嬉皮笑脸地边聊天边干活,我怎么崩溃?

最后只能跑到厕所里,找一个隔间,抱头怀疑人生了几十分钟。

最后的最后,还是嬉皮笑脸地出来,向师姐求助,帮忙找问题。

虽然师兄师姐都很热心地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还是靠我自己又重头再来了几次,找到了原因。

没办法,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糟糕,你还能怎样?

我在走完自己设计的合成路线的路上,一个人孤独地摸索了十个月,才搞清楚了导致每一步收率低下的原因,每一步的原因在最后搞清楚的那一刻都很哭笑不得,因为看起来实在是太荒谬了,在弄清楚前,你根本不敢相信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因素导致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把这一行称作炒菜学和玄学的原因,因为在你真的弄清楚原因前,你就是会遇到,你认为的同样的操作,出现不同结果的情况。

因为读博士期间见多了实验室里读不下去退学的例子,也看到了很多延期的硕士,延期对于很多博士来说都属于标配,所以最后也就淡定了,大不了就退学嘛,反正拿到了学位,也找不到比本科生好多少的工作。


在这个事件中,导师最大的责任可能就是在指导学生课题上的不作为吧!

但这情况在国内高校简直太常见了,导师自己都懒得读文献,更懒得看你做实验的种种细节,最后你出了问题去问他,他怎么可能知道?

按道理说,读研究生的过程,就是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的过程,导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找到研究的课题,如何独立开展实验工作,如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把结果发表出去。

但现状就是,在大多数高校的大多数实验室里,这一切都不存在。

全靠自己毕业。

所以,很多人其实在读研前应该做好调查工作,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并不是和本科生一样,你修完多少学分,熬完多少年就能自动拿到毕业证的。

尤其是实验类的学科,需要更多地依托各种实验器材和耗材,并不是靠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问题的,遇到倒霉的事情,你再厉害,也是延期毕业的结局。

如果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也接受不了导师只会给自己压力,却不给自己指导的现状,那就慎重选择读研,至少慎重选择读实验类学科的研究生。

化学类专业给人最大的欺骗性就是,你在读本科的时候,感觉这专业跟其他专业没啥区别啊,也是上四年课,修够学分就毕业了,也是谁分高谁就能拿奖学金,谁就能保研。我只要好好学习,就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

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去了解这个专业的全貌,稀里糊涂就做了读研究生的决定,等读到一半,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了,后悔了,开始觉得自己进退两难,既不想退学,也读不下去。

但这其实都不算什么,选错了的情况,在你今后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次,选错了,就退出,重新再来就是了,不要介意什么沉没成本,更不要看着自己的同学读研都很顺,几年后就能拿到毕业证而觉得自己一切全完了,记住我反复说过很多次的那句话:

人生的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更不是线性的。

无论什么时候,等在你前面的都还是一整个世界。

[大学专业选错,就真的完了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616656/answer/1508870131)[高考失利,人生未来还可以翻盘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39735/answer/725374992)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当事人怕的不是研究生毕业不了,怕的是毕业不了以后带来的舆论压力和社会认同跌落。

这也是我为什么劝人躺平的原因,你如果是马斯克乔布斯,也不会听进去,没有影响。但是普通人,会让你好过一点。

这不是让人放弃,只是有时候要先放下,才能走的更远。

知乎用户 AI Euler 发表

做研究、搞艺术,这些事的本质都是在探索最前沿的东西,最前沿也就是结果上最不确定。不论别人怎么瞧不起你的学科、你的研究和你这个人,不论薪水多低,不论结果多差,你想达到的目标,本质上就是一件很高级、很复杂、很困难的事。

很多人因为这类事做得不顺而精神崩溃,其实是把一件不确定性很强、极其容易失败的事 (甚至是几乎必然失败),当作了“努力就该能成” 的事。但我们都是人,无法控制太多的因素,对于这样的事,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可耻的。

另外就是我之前说过的:总要有个地方躲。比如,考虑人文、社会问题,或者参与实验研究,都容易面对更复杂、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好在我是学物理的,有个绝对干净 (过分理想、简单) 的地方可以躲。现实中的事只要都被扭曲、简化成真空中的球形鸡,就会显得蠢萌、有趣起来。

如果不以这种方式躲,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给自己找一项很简单,但是努力一点就有一点可见成果的小爱好,也会很有好处。

还有就是:不一定非要一直做一件事,试试并行几个不同的项目。一件事进展不顺利,另一件说不定还不错,所有事全都糟糕透顶的概率很低的。而且说不定这样搞一搞,就又发掘出其他值得做的事业了。

以上是在确定要选择这种不确定性强的事作为职业的前提下的一些应对方案。但其实如果兴趣不在这里,如果有别的可选,未必非要选不确定性太强的事作为养活自己的职业。还可以用确定性强的事赚钱,把不确定性强的事当作爱好。

知乎用户 看星空的仓鼠​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本仓鼠决定钻粗来讲讲自己的一点小故事 (`・ω・ ´)

这个故事在现实中有痕迹可寻,如果想学,可以去找找~

以下正文。

本仓鼠读研时也崩溃过两次,第一次是遭遇一个无良香蕉人导师,被疑似 PUA 了,天天(包括周六日)午夜十二点开始做题,十点半下课,上课水平奇差(一指禅打字,不会用 Excel),讲不好会赖学生玩手机…… 欺软怕硬,课上老黑老白不会做题骂她讲课不好,低着头听着苦笑;国人学生弄错一点点,不会骂你,然后你在得分系统里就会发现自己成绩被压得特别低╮(╯▽╰)╭

本仓鼠那会儿不想惹麻烦,毕竟别的课也不太好学,就觉得打太极忍着吧,谁知到了期末,导师开始作妖,一会儿改考试时间,一会儿又说考试资料得去她办公室管她要,等拿来复习资料仔细学了,到了考试会发现她出的题不仅没有同类型的,更是连学过的部分都没……

老黑老白一见这个就作弊,当然导师装作看不见,盯的是国人╮(╯▽╰)╭

于是本仓鼠等考砸了,虽然美帝一门课的成绩是平时大于期末,但随着导师逐渐上载平时成绩,大家的心逐渐凉成一盆冻粥……

于是本仓鼠崩溃了,在家里破坏东西,把塞尔维亚裔房东大妈吓得要命,等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以后,立即建议本仓鼠 “自救”,按美帝思维回敬这个香蕉人 (。・ `ω´・)

本仓鼠一听这个就冷静下来,发邮件并电话联系课上虽然作弊也够呛及格的老黑老白,凭着当初帮人做题的交情,集合了七八个人,大伙儿在图书馆碰头弄了份圆形请愿书(找个碗扣在打印的请愿书上,每个人沿着碗边签字),一式二份,分别给了 Dean 和副校长……

过了三天,成绩正式出来,所有人都给了 B,算是中水平掠过;之后 Dean 限制了这位香蕉人的讲课权利 (。・ `ω´・)

那以后,本仓鼠彻底抛弃了打太极的想法,有问题就发动进攻,绝不做角落里哭泣的大包子╭(╯^╰)╮

希望各位研究生也不要做角落里哭泣的大包子,宁可鱼死网破,也要维护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在天国的诸位研究生,还请安息,并给予斗争的精神支持。

就酱。

知乎用户 一个俗人 发表

逝者已矣。

只会一昧的妥协,为了达到别人的要求而努力,达不到就陷入绝望,这是基础学科的通病。

你们说他的导师没有错,我却看到了一种新的无形压迫。

沉默是没用的,默哀和祈祷也是徒劳,我们要做的,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逝者安息。

愿天堂没有天坑,没有化学,没有材料,没有伪科学和导师的变相压迫。

一昧地妥协和退让只会助长生化环材导师的剥削,我们不应该沉默。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1)真的是活的太累,也卷的太厉害,“几百万研究生不缺我这一个”,充满了绝望,“延期太丢人了”。

2)我在东南亚某国家呆的时间比较长,这儿的还在大都读个高中就去工作,邻居朋友间也都不会比来比去,没那么要面子。中学生就上半天课,简直不要太幸福,考上大学也可以不必马上去读,可以自己选个时间再去读。

3)在这个国家大家没事喝喝咖啡、喝点啤酒,有这个月花的就可以辞职,等没钱了再找工作,太潇洒了,没 996,house 比较便宜,60 万 rmb 的样子就可以买一套别墅带土地产权永久。

4)我感觉大连理工这孩子可能有抑郁症,但是不自知,其实现在这个比例挺高的,但许多家长也这方面意识不强,或者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每当开学,新闻就会爆出孩子跳楼的让人心痛的消息。

5)建议学校的体育课,拿一部分来上心理卫生课,或者就是经常做做心理测试也是好的,就这点做得太不够了。

6)愿逝者安息,愿几百万研究生都顺利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哎,感到痛心。

大连理工大学一直是很低调的 985 名校,其工科实力不容小觑,在其中的学生大概率不会差。

的确有大量研究指出,985 等名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后来,顶刊 Nature 专门发文警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究其原因,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教育的缺失。我们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将来做 “人上人”。但是,我们的教育似乎没有告诉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该怎么办。

第二,单一价值取向。能够进入名校的,大概率从小就学习比较优秀。在学霸们的心中,优秀的成绩、科研产出赋予了其存在的意义。一旦走入研究生,学习成绩并非主要,科研产出才是大头。而科研产出时常面临失败,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其实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是普遍的。

第三,同辈压力。很多人说你都 985 毕业的,前途光明,有啥焦虑的?说这些话的人是站在他们局外人的角度看的。名校的学生不会去跟很一般的学校的人比,而是会跟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比。大家在中学时代也许非常优秀,数一数二,但进入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大家分数差不多,很多人还比你有才,有钱,有颜值,有 paper,有 offer,焦虑感自然会很强。

第四,他人的期待。家庭与社会对名校学生的期望值太高,以至于他们不敢不做得更好。我走出去,做得好,人家说你是 985 的,就应该这样。做得不好,人家就会说 985 的就这水平?

第五,个体性格因素。本题主人公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寻求社会支持,只能憋在肚子中。

“名校焦虑” 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是从大学开始,而是要从小就开始。特别是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他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这也是我最近跟我学生(中学生)的家长聊得最多的。

至于如何对抗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倾向,这篇文章讲得很清楚,就是社交!社交!社交!

A new large-scale study out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elucidates how to avoid depression: socialize, socialize, socialize. The simple act of chatting up other people protects against depression.
Researchers looked at over 100,000 people in a cohort study called the UK Biobank, a data set that began in 2006, and thus is newly available for long-term analysis.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106 changeable behaviors, such as sleep patterns, diet, exercise, media intake, environment, and socializing.
The study’s focus on lifestyle factors that you can easily modify make it particularly useful if you suffer from depression. “Far and away, 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se factors was frequency of confiding in others, but also visit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ll of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protective effect of social connection and social cohesion,” says lead author Jordon Smoller, a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Socializing protects against depression even for people highly prone to depression due to either genetics or early-life traumas.
The study is equally as interesting for what it didn’t find: Though many behaviors, such as sleep pattern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researchers applied a complex statistical method call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o find which behaviors likely cause depression. Researchers found two behaviors to avoid:
TV watching
Daytime napping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pinpoint why. For example, both daytime napping and TV watching could be proxies for sedentary behavior. In the meantime, the data clearly shows that you can’t go wrong with a lifestyle of socializing, daytime wakefulness, and minimal TV.
“Depression takes an enormous toll on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society, yet we still know very little about how to prevent it,” says Smoller. “We hope this work will motivate further efforts to develop actionabl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depression.”
BY ARIANNE COHEN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英文杂志”

知乎用户 约克公爵 发表

算是亲手撕了毕业证的我,现在看似乎是给自己了一条活路?

好好念书,学有所成当然很好。如果学不下去,退一步也没啥。

这世界,终究不全是靠一串阿拉伯数字和校长签名的学历证明断生死的。

如果太累了,请首先好好活下去。生命是比成绩更重要的资源

知乎用户 白袍赵子龙 发表

这副躯体哪里是装着一个研究生的灵魂?

明明是一个诗人。

属于研究生身上的悲剧是现下这个体制赋予的,某 bo 撤热搜,也算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异声清除,一种自我维护。

我们也不必去过于 diss 现况,毕竟有一些深远的正面影响是我们这个阶段无法看到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很多问题,每一步的迈进都需要做出奉献和牺牲,伟大复兴的道路是这个民族的人民用血汗筑起的胜利阶梯。

我们只能相信,她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位可能已远在天堂的诗人,临了的一刻当是解脱了,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给活着的人亲友太多的悲伤。

谁还没想死过啊,谁还没一次次的想死过,

比如我,或者成千上万的你……

只是很多人做不到像他这样的洒脱,像一个诗人一样的死去。

所以,祝他来世做只猫,祝各位知友事事顺遂,让 2020 年赶紧滚蛋,愿我们的体制更先进,别再这么 “拉稀”,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愿我们身而为人,不必羡慕一只猫。

知乎用户 多伦多豪​ 发表

我自己就是研究生,十分理解自杀者因论文赶不出来而倍感焦虑和沮丧的心情。

研究生和本科阶段十分不同,本科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就算你写的比较差,老师多数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给你通过。

但研究生那培养的是国家的高端人才,更不用说还是这样一个 985 大学,再加上翟天临事件引发的余波,审核的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脑发呆,缺少跟人的必要交流,要是身边还有家里有矿的或长得帅的,天天炫耀硬秀,再看看自己的现状,谁来谁抑郁好吧。

大家不要觉得自杀者太过不知足,都读到著名 985 研究生了,还有什么想不开。

他面临的是更强的竞争对手、更高的自身标准,对于一贯优秀的他来说,发现自己智力上到达了极限,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痛苦事实。

因为,他唯一引以为傲的资本,竟然开始贬值和断货。

不是每一个事件我们都一定得找出什么问题才罢休,不是每一种选择只要不是主流选择就得批判。

但虽然如此,面对挫折和失意,我还是想用英雄联盟里,一个英雄的台词给大家建议:

“命运如织,当为磐石。”

知乎用户 白毛小狼狗 发表

说实话,这个小哥遇到的导师在生化环材里真的算不坑了。不 push 不 pua,而且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人人都能按时毕业。不及时指导学生确实是不对的。但是要按照 “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才算合格” 这个标准,全球的导师估计合格的没有 0.01%。起码我这辈子是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任何一个博士导师会做指导学生实验这种细节小事的。所以他这个真不是导师逼的,但他这一死他导师八成前途没了。可是导师还能怎样呢?难道非得说不行的数据行?那不就成了学术造假了?(补充:看到地下评论说这个导师人非常好。如果是真的那这导师也太无辜了。学校八成会把这个黑锅完全扣导师头上。这导师上哪说理去……)

这个小哥也是太实诚了。起码我是第一次见到会如此相信文献的生化环材博士。文献里说什么信什么的科研工作者,我这么多年头一次听说。要是我实话实说的话,我觉得首先感受是这个小哥真的不适合做科研。其次是感觉他是不是实验室没什么朋友哥们儿?一般来说,博士读博期间抑郁十之八九。就算跟父母家人由于种种顾虑不说,一般也都会在实验室里跟兄弟们吐吐槽的。最差也会出去跟外面圈子以外的朋友吐槽。大家互相倒倒苦水,安慰一下,听听别人的不开心类比一下自己,心情会好很多,难关也就过去了。这个小哥都难过到这个程度了,他周围就没个哥们儿啥的意识到么?

最后,奉劝各位做科研别钻死胡同。要是以毕业为目的,方法多的是。比如我之前在国内,隔壁组的师兄一篇文章都没有,就靠天天当这一群人口头吓唬导师自己要自杀(注意,真的是口头吓唬完全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趋势,而且背地里会告诉周围的师弟妹他就是吓唬人的),不但顺利毕业,而且毕业前还潇洒实习了大半年。这种钻导师制度的漏洞私以为是完全没问题的。这个世界大得很,没必要钻科研这个牛角尖不放,千万要记得随时意识到,不做科研的话,你能做的事情也有千千万万件。另外实在想不开可以知乎搜索下 “年纪轻轻得了大病是种怎样的体验”。看完以后就会觉得只要健康,别的根本都不叫事儿啊。

知乎用户 能天使 EXIA 发表

研究生心态非常重要,特别是某些科研和就业存在双倍压力的专业,对于心态出现问题的学生,积极地自我调整和外界干预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一个人心态彻底放平以后,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被延毕,不能发好的论文,掉进天坑了,找不到好工作,分手了,这些在你现阶段看起来非常严重,甚至天都要塌下来的事,可能几年以后回想都是一文不值。但是这个调整的过程会很难,自己做不到的话,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的时候,我没有考到 100 分,没有人夸我了,很不开心。

初中的时候,我上网的时候不小心点开了黄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无耻最邪恶的人,我很不开心。

高考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去了一所以前都没听过的 985,我觉得我高中的努力白费了,非常不开心。

大学的时候,发现喜欢的女生突然跟别人在一起了,当天感觉痛不欲生。

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年,我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深坑,开始怀疑人生。

现在我的心态正在朝谁都打不死的 “死皮赖脸” 级别发展,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内心发生波澜,这种感觉就像 “升华” 了一样,比起去年因为专业问题痛苦的时候,虽然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幸福感完全是质的飞跃,每天开心到同学问我说 “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锻炼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可能就是我读了这个专业最大的收获吧。

我的导师是一位人品非常好的老师,我甚至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导师,我时常会因为自己科研水平让她失望而感到内疚,觉得自己拖累了她,但是我实在不适合科研,特别是材料科研,没办法发很厉害的论文,老师对我的好,只有等我毕业以后,每年回去看她,聊以报恩了。

知乎用户 阿喵 发表

有些事情,开始和过程全都是对的,但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错误。这正是人生的无奈之一。

很少有人会将性格开朗的人和自杀、抑郁这样的字眼联系到一起,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至暗心境。

逝者已矣,令人扼腕。

做人,还是要谦卑一些。这个字眼用在这里,乍一看很是尖刻。

我为什么说做人要谦卑呢?因为只有足够谦卑的人,才能理解自我的源起,才能做到正视真实的自我,才能真正放得下外物的羁绊,不被功名利禄裹挟。

《论语》里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孔圣人的智慧,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宝贵的现实意义。

佛家说人生有八苦,其中的一苦便是求不得。我们用尽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者崇高的理想,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孔圣人的 “无欲则刚” 则是求不得苦的解药。

如果斩不断俗念,干脆就顺从它。

纵容自己有一些私欲吧,私欲满足不了的时候,记得学会放下,不要过于执着,这是对自己的仁慈。

愿活着的我们,都在漫漫人生途中学会多爱自己一些吧。

知乎用户 咨询师裕悦 发表

看完很难过……

他遇到的事,其实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研究生毕业,找对方法,是早晚的事……

毕业后就算行业不景气,也能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就算最差的结果,研究生没毕业,只要身体健康,也能找份工作……

天无绝人之路!!!

如果他当时懂得求助,有人开导、有人关爱他、支持他,即便是想自杀的严重抑郁症,好好治疗,也有康复的希望……

性格内向,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朋友,如果有个开明的父母,每天通通电话,唠唠家常,讲讲烦恼,也会好很多……

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去学校找心理咨询老师说说,也能缓解郁闷……

甚至在网上,找找同样学业压力的陌生研究生同龄人,吐吐槽,互相鼓励着,也能熬过去……

心理学强调,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康复的重要性,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就是来自他人的支持关爱!

难道是因为这个社会越来越冷漠,才导致悲剧发生吗?

不,我不这样认为!

人生不易,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烦心事,可能都自顾不暇……

但是,如果你发出求助,至少深爱你的父母、关心你的老师同学朋友,他们不会不管你!!!

如果你身边的人,没有注意到你的困境,你一定要懂得自救,自己主动去寻求帮助!!!

孤军奋战,最后,你很难自己抗过去………

懂得求助,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最明智的选择!

知乎用户 向向向向向太阳 发表

公务员当了两三年之后曾经一度很想死,一开始为什么不想死呢,工作来了大家一起干,领导把事情安排给科长,科长安排给手下人,虽然我是跑来跑去的小马仔,但是心理压力好歹是没那么大的,几个小马仔在一起,有事也总是能互相照应的。

遇到不公平的跟老领导吵吵嘴,气得他拍桌子,事后他想想可能我也有那么一丝丝道理,下次也会注意了

本来嘛,几个小马仔聚在一起,有活一起干,有骂一起讨,有槽一起吐,苦中作乐,我也还不是那么悲观。

以前我也是不愿意接这项职能的,因为我们单位事务性特别强,我手上这事也特别棘手,但老领导说 “哎呀,也不是你一个人干,我们都会去干。真让你一个人搞还把你累死了”,他也的确说到做到,虽然给我挂了个股室负责人的名字,但我股室的事情,当初是有五六个人一起干的

直到后来有一天,单位领导大换血,一个职能上恶心的活全压给我一个人,其他人分去其他恶心的活,我说这个职能的工作我一个人搞不过来,然后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你都不试试就直接说不行,你们现在年轻人都废掉了,一点苦都不肯吃,我像你们这时候如何如何…… 啧啧啧,现在的 90 后真是废掉了。”

然后我就磨,能不做的就装呆,不过还是没办法,出了问题还是讨骂,不管对不对,先把我骂一顿就是了,顶嘴也吵不过,气急了还容易哭,周末嘛,也是随时待命的,不在家里出去玩?那可就完了,能从白天把你骂到晚上,半夜想想还要再打个电话骂你一顿。手机不接?不存在的,手机响三声必须接电话,管你在洗澡还是在开会。后来一年中难得有一次我的身体超出了工作范围,星期六,我记得很清楚,去隔壁城市见男朋友,车程两小时,在大城市不过是个通勤时间,在我这里就成了一周见一面都要提前 7 天预约的异地恋,而且还会随时变卦,我工作忙,通常都是男朋友来找我,经常在超市,在步行街,在火锅店,我接到单位电话,急匆匆赶过去,把开了两个小时赶来的男朋友一个人撇下,去了单位可能也不是忙什么,反正就在那儿耗着,男朋友来了?见一面不容易?谁要你异地恋的!所以很难得的是这次周末我去看他,我跟单位的小姐姐说好了,如果真要加班她替我顶着,让我喘口气。结果,周六上午,陪男朋友逛超市的时候,我接到了领导电话:“周天中午过来加班。” 我说我在外地,如果加班已经说好让 XX 顶了。领导说:“她一个人不够。” 我说可是我在外地,领导说:“所以我提前一天通知你了啊。”

后来上升到周六上午我有事,周五下午跟领导请第二天的假,领导直接回答:“不可能。” 这个事情不是领导不会干,只是有你在,他为什么要出力。也不能说不,“你以为你是在为我干事吗?你是在为 X 委 X 政府干事!!你是在为 XX 百姓干事!!!” 这种政治绑架,大局观绑架,总是让我觉得跟对方难以沟通。

单位性质就是比较忙,四十多岁家庭异地的主任也是 24 小时随叫随到,全单位都被政治正确绑架着,一些小年轻天天晚上抱头痛哭感觉干不下去了,而我分到的职能比他们还要难搞

我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人生无趣,24 小时都被支配的日子没意思,跟父母倾诉他们只会赞同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干事,年轻人不要怕吃苦。

这个世界上从来也没有感同身受,在别人看来的一粒灰尘,发生在你身上就是一座能压死人的大山,随时随地就能要了你的命。被逼进死胡同里了,叫天天不应,眼看被一点点压垮,坚硬的脊梁被压得粉碎,尸骨无存。不是没有抵抗过,不是没有调节过,只是现实逼得太紧了,我们全力抵抗也无济于事,在现实将我们逼垮之前,我曾每时每刻都在奋力抵抗,只是我个人的能力已经止步于此了。

前不久我辞职了,全家老少都极力反对,都说什么青春年华就应该多吃苦,一旦辞职费尽心力的大好前途就荡然无存,这也太可惜了

怎么说呢,虽然他们不理解,但我还是谢谢所有人的劝慰,康庄大道就留给想走的人去走吧,毕竟比起所谓的前途,我觉得先喘口气活下来更重要。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作为一位过来人,给上研的同仁们几点建议:

1、博士毕业前一年是最难熬的时间。研究工作受到阻力,投稿的期刊论文屡屡被拒,毕业时间在即,来自经济上的、父母的、感情上的压力巨大。

这个阶段,失眠、头发大把掉、强迫症、抑郁等问题是常见的。

个人当年是晚上和两位宿友酗酒,每天晚上一打雪花或青岛。熬呀熬,终于熬过来了。

白天和师兄弟打羽毛球,打起球来就什么都忘了。

2、多参与集体活动。

相当一部研究生社交活动很少、交际能力较差。

个人当时主要还是参与课题组的集体活动。我们实验室每周会有组会,然后集体搞卫生,打羽毛球,骑自行车,聚餐,K 歌,春秋两际出游。

有时候也会有和其他实验室人的一起活动。毕竟本科同学分布在各个教授底下,别的学校也有。

经常找个由头见见面,比如修电脑,一起测数据,请教问题。

总之,多和人接触,不要有问题自己憋着。

3、平时学术上有问题,一定要多问

向导师问,向师兄、师姐、师弟们多问。

多问就会多说话,就会产生新思路,获得自己未曾关注过的信息。

个人现在也带学生了,硕士博士都带。虽然我有时也烦有的学生动不动就来问,自己不调研,光知道问。但总归,学生来问心里还是高兴的,至少证明学生是好学的,上进的,讨论中也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有更好的认识,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勤快的学生总是不会吃亏,总是能更快地掌握有用的信息。

总之,问问题是最有效、最快掌握知识和提高水平的方法。导师不会讨厌问问题的学生。

问问题也是心理疏导的有效手段。

4、任何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上学上到今天这个时候不容易。

即使毕不了业,延期一两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延期毕业的人有的是。

父母如果不断给你压力,那你就不要理会父母的意见,研究生的事很多父母也理解不了。都是成年人了,自己给自己规划。

如果家庭有困难的,向导师和系、学院反映。确有困难的,学校都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问题。

千万不要因为感情问题寻不开心。这是最不值得的。

5、和导师处理好关系。

有问题直接反映,比如就业问题、发论文问题。

有的工作成果,你觉得可以投稿了,导师认为不够,需要再补充,这都是正常现象。这种情况最好入学时就和导师说好,你就说我就想投几篇普通论文拿个学位毕业,找工作。导师说,我们组的论文必须影响因子多少、几区,数量必须达到多少。如果不合适,那就换导师。

你不能在招你的时候说同意导师的要求,然后进课题组了又说发几篇普通论文混个毕业。导师的日子也不好过,论文质量不行影响申请项目。这是明摆着的。每个实验室和教授基本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追求高,有的追求低。上研之间要调查一下。你不能进了要求高的课题组,最后要求导师放水给你毕业。要求高的课题组显然平时待遇之类的都会好一些。

我们组新进的学生都会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有的人说就想混毕业,得,那你就做点工程项目,整个核心期刊或专利,反而对你找工作有利。有的人说想出国、想去高校工作,那你就好好做,3 篇二区,甚至一区。

把这些都厘清了,和导师也不会产生太多的纠纷。如果自己实在不行,该退学就退学,该转导师就转导师。早点退早点换,互相好聚好散。至今为止,我们只有一位学生退学了,一位换导师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研究生没毕业用本科学历找工作一样没问题。更有奇葩当年退学了后来又考研考回来的,达到要求、说清任务我们也一样欢迎。

如果像有的导师在外面开公司,逼迫学生当苦力的,这情况尽早向系里、院里反映,不行去学校反映。自己屁股上有屎的导师,一般胆子小。

总之,活着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知乎用户 肖久材 发表

抛开共情和惋惜感给大家一点建议。

1. 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读研,工作并不可怕,人生出路不止一条

2. 老板不靠谱,求助师兄师姐,师兄师姐不靠谱,求助同学,同学不靠谱,求助网友,很多时候你的 “绝境” 在别人看来并不算事,闭门造车决不可取

3. 延期又如何?说的好像正常毕业就走上人生巅峰一样(滑稽),如果确定无法顺利毕业了,更不应该逼自己 “超越不可能”

4. 培养一个爱好!

5. 逝者安息,生者躺平。不要执着于线性竞争的执念,不必执着于虚无缥缈的 “脸面”,有什么比自己活着重要?

6. 实在想不开,就喝点啤酒。酒量好也可以整白的。

知乎用户 曹哲 发表

我当然知道,人总免不了会在某个时刻崩掉,我也曾特认真的考虑怎么在干掉自己之后捐掉眼角膜和一身的零件,然后托人在自己墓碑上刻上二维码,扫出来是一段文字「你踩到我了」。

还好我怂,又拖延症严重,撑过这个时刻,其实也就过去了。

写了很多,又都删了,说些旁的吧。

你知道吗,从化工楼出来,沿着体育场旁边的小路一直走出校门,右转能看到一堆野山,山上有很多的橡树,没有特别高大的,但也会结出很多果实,一到秋天,就会铺下满地的橡子,吃不得,但拿来玩还是不错的。

主楼后面有一颗栗子树,说起来还算橡树的同科亲戚。到这个时节应该正好栗子成熟,校园里的松鼠会爬上去吃果子,不怕被栗子壳砸到的话,趁松鼠不在的时候猛踹一脚就能掉下来好几个,生着就可以吃,比黑石礁买的好吃。

黑石礁到星海之间的海滩上有很多很多扁圆片的小石头,拿来打水漂最舒服了,经常有年轻人在那玩,如果手法足够熟练,打出六七个连着的水漂,说不定会有漂亮姑娘为你喝彩的。

从星海继续往东走,滨海路你肯定去过吧,栏杆外的灌木里其实有一株很隐蔽的不知道是白蔷薇还是荼蘼的花,特别漂亮,明年春天就能看到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希望你现在正鲜活的坐在屏幕前,看我跟你絮叨这些有的没的,然后明天把实验和圣女果丢进垃圾桶,去捡橡子,去找栗子吃,去打水漂,等明年疫情过去,去滨海路找那株白蔷薇。

或者咯咯咯嘲笑我这沙雕真无聊。

嘿兄弟,你看,这个操蛋的世界其实有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

还有,我懂,你最后的段子真是绝了,你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可惜再没机会听你亲口讲段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追加一下,大工真令人心寒,出了事闭口不提,没有心理疏导,而是发了一个夜间少于两人不得留守实验室这样的通知…… 令人窒息

————————————————————

我也是四大天坑的博士,搞有机合成搞得我心力交瘁,合成完了还得应用,测试,表征,战线拉的太久了,所以到最后的数据测试如果不理想,相当于白干。博四了,一篇文章没有,老师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课题没给过任何有用的想法,当你拿着自己设计的分子去找她的时候,她会各种贬低你的想法,没新意,没创意,没意义,那能不能请这种老师给一些有新意有创意有意义的意见呢?她们做不到,你只能再去想,硬着头皮做,做出来数据不好,就各种质疑你,做出来数据好她就不说话了,在写文章上卡你,再去测个这吧,再去补个那吧…… 耽误来耽误去,好数据也变成了垃圾…… 会找各种借口让你干活,帮师姐做合成啦,帮师弟师妹做表征啦,她就是不 care 你自己的课题进行到什么地步了,反而觉得是你自己效率低没干完,也挺无奈的。读博挺难的,也没少躲被窝里偷偷流泪,但好在我心态乐观,延期就延期,大不了也就是多个一两年呗,可能今天的苦一杯奶茶,一块蛋糕就给我冲走了,我真希望我这种心态能分给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我觉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只有活着才有各种可能和希望,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其实跳出这段时间回头看看,也不过就是几年的牵绊,何苦为了这几年浪费了以后几十年呢,毕业才是新的开始啊,想想家人,想想美食,想想世界这么大还没去过的地方,还没看过的风景,其实也很美好呀,❤️

真心希望各位在生化环材天坑里的不论硕士博士,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活着才有各种可能❤️

知乎用户 Heshawn 发表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构建的人生模型里,刻意抹去了 “运气” 对人生的影响。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斥了过度的确定性表述,你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是确定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是确定性;「有志者,事竟成」说的还是确定性。

我们过度强调人生因果的确定性。

可是,人生真的是确定的吗?

# 1

让我们听一句脍炙人口的英语吧,它出自一句傻子之口,但却显得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富人生智慧:

“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个盲盒,你付钱获得一次开启它的机会,但里面可能有宝石,也可能是坨屎。

付钱,就是你的耕耘;

宝石或屎,就是你的收获;

而在耕耘与收获之间,还有一层关系,叫做运气。

如果承认运气,面对结果就能更坦然一些。

小米雷军在创业前夜跟他的合伙人说:咱们就拿出 1 个亿来试试看看能做出个什么东西,要是最后搞不成,这 1 个亿烧完咱们就散了。

所以,在转型年代那个最顶尖的头脑北上前夜,感慨自己人生经历时才会发出 “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要靠个人奋斗,还要兼顾历史进程” 这种感叹。

你只知道雷军是创业小能手,带出两家上市企业,但是却不知道他看问题还如此豁达;

你只听说长者在关键时刻有雷霆手腕,却不知道他看待命运,还有柔和目光。

# 2

但是很可惜,我们的文化体系太缺乏对 “运气” 的接纳。

你看这段深夜写的遗书。

他考上了研究生,选好了题目,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熬夜做出了数据。

所有指标都指向「我应该有一篇好论文」,是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能否认识到 “运气” 对人生的影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幸福生活的最关键要素。

其实,吃得苦中苦,并不一定成为人上人。

这句话的正确表述是:吃得苦中苦,你有 80% 的机会成为人上人,还有 20% 白吃苦;如果不吃苦中苦,你有 80% 的机会成为平凡的人,还有 20% 的可能也会逆袭。

面对失败,承认这是自己的运气不好,很困难吗?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就是很困难。

我们需要用尽一生的力气,才能从那种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 的中二气质中走出来,接纳「运气」的存在。

# 4

中国有很多文化糟粕,其中最恶心的一句,就叫做「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是失败者的借口」。

我一直认为,就是这句话,害死了那个大连理工的研究生。

如果有来生,我还是希望你能意识到:

金字塔顶端的资源极度稀缺,二八定律在任何领域都始终存在。

希望自己成为前 20%,但接受自己最终只是后 80%。

张弛之中,才是人生啊。


你可能还想看:

[如何看待 9 月 22 日特朗普在联大演讲 7 分钟连提中国 11 次?​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552951/answer/1492237475)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的评论我有在认真看呀~

已经从泥潭里爬出来的伙伴,相信这段黑暗的时光,能够成为我们往后人生面对任何困难的底气;

还在坑里的师兄师姐,师妹师弟,在很难很难的日子里,请你们相信,再坚持一小下,真的可以挺过去的,你看,我这么怂的怂蛋,都过来了呀。

“冬日漫长而艰辛,万物蛰伏于土地。而人生亦然,众生皆苦,但是,活下去,终有一日花会重开,候鸟回头,活下去,等月再升起,终有一日,春至。”

——旧事

~~~~~~~~~~~~~~~~~~~

这段文字,和我当时做实验的时候想法一模一样。

2020 届应届毕业生,天坑专业之一。学院里要求发 SCI,拼了命的做实验。研二下半学期的某一天,是我的 24 岁生日,但是那一天我也迎来了一堆稀巴烂的数据,我对着那一坨数据,狠狠地抽了自己两耳光,为什么别人能有数据,能发文章,你就不行!这次实验出不来数据,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去问导师,永远都是那些 “你自己去想”“你自己去做” 的话。课题做不下去,我自己看文献折腾课题,做实验。同时还要负责实验室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从实验室出来回宿舍,会经过一条大马路。我有时看着飞驰的汽车,想着有一辆车过来撞死自己就得了,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父母也会说,大不了不念了。

可是,退学的成本太大了啊。我每次都哭着说 “我不做了”,可还是要擦干眼泪,再次出发。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不是么。

我看到有人会说,都是你们这帮学生,心理素质太差了。我承认,这多多少少和自己的性格和承受能力有一点关系。

可是,在一个没有指导,没有资源,还时不时压榨,时不时 pua,满口画大饼的环境里,我要怎样才能爬出泥潭呢?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感谢自己。

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啊。

这位隔壁实验楼的师弟,愿你来生,做一只快乐小猫咪~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脆弱而敏感,背负着非常重的偶像包袱,内心戏很多。

这种人不会去买论文、造假,甚至挑数据都未必拉的下脸皮,而在天坑里,节操和学位证只能拥有一个。

重复 N 次结果不一样?挑一个最有利的往下编啊。

编不动了?直接改实验条件啊。

加 1mg 药品没结果?10mg 总有吧?你怎么知道我当时加的是 1mg 还是 10mg?实验记录、原始数据都可以提供,随你挑刺,重复不出来是你水平不行。

就算你调出监控看到我确实是加的 10mg 又如何?我就说我当时看错了、手抖了,弄错了,抱歉我一定改。

有些人呐,应该庆幸这些学生心理脆弱,学校压住一个自杀问题不大,压制 10 个死亡案例就不容易了,化工专业的学生,一旦狠下心来,完全可以群死群伤的恶性刑事案件,你学校还能压得住吗?

知乎用户 倩 Sur​ 发表

前几天就看到了这条新闻,2020 年似乎冰冷又绝望,不仅是身边读研读博的朋友,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很多朋友面临着工作的调动,薪资的缩水……

各行各业都有着各自的不易,但是大家往往都存在着一个问题——越来越不快乐。

也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怎么办,工作好痛苦好焦虑想辞职,实验做不出成果想退学,毕了业找不到工作想不开…..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怎样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深渊。

情绪并不分好坏

实际上情绪本身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果着眼于 “我不能抑郁、我不能愤怒、我不能焦虑” **那么带来的只有挫败感。**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这些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焦虑不安、生气、开心…… 每一个情绪对我们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可以提示我们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做好准备。你看换个角度看这种“焦虑” 情绪,它是不是就是一种 “好” 情绪了(实际上情绪并不分好坏)?

这就是一种 “正念” 的想法。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压力和情绪困扰,它并不对自己的 “焦虑” 产生评价,只认为这是一种情绪而已。

简而言之,正念就是一种,察觉到自己正在焦虑、抑郁并接纳的过程(想想你平时如果出现不开心的情绪,是不是会觉得这种情绪不好,并产生自我怀疑)。

由此你可以看出正念的三个要点,即当下、觉察、接纳。

当下

要知道,像你经常思考的这些问题

  • 老板上次组会批评了我怎么办?
  • 早上我迟到了,扣钱好难过。
  • 这次回家我又被催婚了,好烦。

或者是

  • 我要延毕了怎么办?
  • 我月末没有业绩怎么办?
  • 我将来没有人跟我共度余生怎么办?

这些事情一般是源于过去的,或者是未雨绸缪的。我们内心的痛苦,正来源于此,不是事情本身带给你的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感受,正在一遍又一遍折磨着你。

正念,要求你把感受带到现在,专注于当下。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正念的练习,就在当下,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

你正轻松坐在椅子上,或者躺着。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想,抛弃你脑子里的工作学习和一些琐事。只专注于自己的一呼一吸,不用调整自己的呼吸,让呼吸按照自己现在的样子存在就好。你感觉自己正在一呼一吸,均匀又悠长,当你放松下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觉察了。先感觉自己的左脚底板,觉察它,并把注意力放在左脚底板,体会脚掌与地面接触的感觉,可能感觉脚掌有些地方很凉,有些地方发麻,或者什么感觉都没有,这些都很正常,我们并不需要去改变自己的觉知,只是静静地感受。你可以对它说声谢谢,感谢它一直以来地默默支撑。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感受右脚掌、左脚踝、右脚踝,直到大腿、臀部、手臂、脖子、头部…….

你可以放下手机,来一次身体扫描,可能你还没有好好感受你身上的每个器官,这么多年来,它们一直默默无闻发挥自己的作用。现在正是一个机会,你可以觉察到它们并说声谢谢。

觉察与接纳

正念的形式虽然各种各样,但是要点都是一样的。

觉察当下,可以是呼吸,可以是情绪,可以是身体感觉。这里的察觉是指不带任何主观因素的察觉,尽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恶、意见、想法所牵制。

我们现在只是带着这种觉知观察身体,当我们将正念带入生活后,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不断地对事物分类并贴上标签。我评价某些人事物是 “好的”,仅是因为我对他们感到愉悦。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 “不好的”,因为我对他们感觉不好。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第一要务就是能觉察这种自动评价的习惯。如此我们才能看穿自己的偏见与恐惧,也看到偏见与恐惧如何支配我们,之后才能从中释放自己。

比如,在上述的练习中,你心中升起 “这真无聊”、“这根本没用” 的想法,这些其实都是评价。当这些想法浮现时,首先要明白这些都是评价性的想法;其次提醒自己先搁置这些评价,只要单纯地观察心中所浮现的一切;然后继续全心全意地觉察呼吸。

**接纳,**就是不管我们觉察到什么,不管自己是不是有跑神和瞌睡,不管自己有不开心呢,我们要学习去允许和认可。

如果头疼,就接受自己头疼;如果焦虑,就接受自己的焦虑。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消耗很多能量来否认或抗拒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为我们总希望事情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但这只是制造更多的紧张与压力。

但是接纳并不表示你必须对现况满意或只能宿命的顺从容忍。它单纯代表着你愿意看到人事物的真实样貌。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你不会被自己的评价、恐惧或偏见所障蔽。对于所感受到一切,都抱持涵容与开放的态度,因为这就是当下的存在。

当你学会了身体的扫描,就可以开始更加进阶的正念练习了。刷牙、吃饭、行走、实验…… 你感受自己生活的每一秒钟,而不是在刷手机中忽略了一菜一蔬的美味。当那时,你会看清这个世界虽然也有不美好的部分,但也用力去拥抱它。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 / ins@juliemontagu

参考文献来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正念实验室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这个问题看着太无力了,我本来想从字里行间中,找到某个导师或者学校的错误,却发现整件事情居然没有一个人有过多的错误,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连一个能恨能骂的人都没有。

但又正是这类 “寻常的悲剧”,更显得真实,和每个人都有点关系,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好像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在交大读研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的情绪,不过没有到他这么严重。

这位同学遇到的境遇,应该也是很多理工科学生都遇到过的,只不过程度差异不同罢了。

我自诩心态调整能力还挺强的,当时我的解决方法是:不断问自己,再差能差到哪儿去?于是我脑补了很多:

假如研究生毕业有难度,那就延毕一年,很少有学校会让研究生都毕不了业;

如果延毕都不行,那就去学校学院闹一闹,起码我争取过了;

如果争取了都不行,那就没的说了,直接肄业用本科文凭找工作,就当是玩乐了 3 年。

有些人可以高考复读两年,再考研一年,这不也相当于浪费了 3 年吗,这么看来,自己也不是最惨的。

这样想想,心态就好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人都是被自己内心的执念所束缚,这种执念翻译过来,大部分都是 “沉没成本”,也就是:我既然都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不给我回报。

然而,沉没成本并不是真正的成本,有些东西该放弃的就应该果断放弃掉,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努力争取过后,还没结果的时候。

我们能够坦然接受,自己没有出生在北上深的拆迁户家庭,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自己努力了几年也是可以没有回报的呢。

当然,争取还是要争取的,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如果努力争取后,依然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应该果然放弃过去的沉没成本,去开始新的人生阶段,做出新的选择。

当人把内心的执念抛弃后,就会豁然开朗许多,毕竟算下来,自己真正损失的东西,并不多。

起码,没有那些因为车祸而残疾、或者被亲人抛弃、被结发夫妻欺骗而净身出户的人,损失得多吧。

人,要努力向上走,但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实在不行,就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

比着比着,心态就好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执念就会消失。

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封闭起来,否则就会越陷越深。多出去看看、走走,见识的喜剧和悲剧都多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无论再优秀、或者再落魄,都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都读了大学的人了,都用上知乎的人了(不是开玩笑),比下有余的多的多了。

知乎用户 赵和玉​ 发表

比痛哭更让人难过的,是笑着哭;比失望更让人煎熬的,是曾经怀有希望;比自杀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岁月静好的离开。

不论是延毕还是找工作的压力,这位同学遇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典型了。**疫情让太多的硕博毕业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事业规划、经济状况、感情状态,太多人太多事儿都因为疫情的突然降临发生了改变。

前些天,一位我非常尊敬的 “科研小蜜蜂” 级师姐和我询问心理咨询,说自己最近很失落。我告诉她,我最近也很失落,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找了咨询师,并且依然没有好转。emmm 生活让我们感到难过,川普还在当政,新冠还在肆虐。

当我们鼓励陷于抑郁状态的朋友时会说,再坚持一下,迈过眼前的坎,事情会有转机。

我们不会说的后半句是,眼前的坎可能只是刚刚开始,无法战胜的困难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生活就像多变的股市,你以为暴跌后就会大涨,却发现暴跌之后是下一轮暴跌。

有一个需要被正视的事实:**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如意也许就是常态。**要学会习惯黑暗和孤独,学会在痛苦中找到黑夜里的那只手,及时得拍拍自己,把自己从情绪的深渊里拽出来。

当我们谈论心理健康和过往经历时,事实上没有哪个人能够真正的温室花朵,无菌栽培。任何人倘若跟咨询师深聊,都可能被挖出痛苦的弹片。因此要学会与痛苦共存,适应它,因为这就是生活。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没错。可这终究会改变个体在自然界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你曾经拥有的、将要拥有的,都将不复存在。也许生命常常让你觉得很难,精神上的压力令你窒息,可它一如既往的有着独特其值得期待的东西,是应该被留恋的。

也许痛苦就是生命的常态。

知乎用户 时苓 发表

实名反对所有 “他留下的话很幽默诙谐所以他本不想死” 的论断。我请求你接着看下去,因为我也有几乎相同的经历。

这样表面的 “诙谐” 是一种极度压抑的表现。什么叫 “极度压抑” 呢?**不断的把所有事情压在心里,最后就会失去表达自我的能力。**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说 “既然你心里藏着那么多事那更应该可以表达出来才对啊?” 实际上把事情压在心里就像是把各种试剂扔进实验室的废液桶里一样,这扔一点儿那扔一点儿,最后谁也说不清楚废液桶里有些什么东西该怎么处理,但是谁都知道那个桶里的东西很危险。

对于压抑者,他们压在心里的那些事情已经不单纯是 “难过的事情” 了,在心底这个大 “废液桶” 里,这些事情已经被浓缩成了最纯粹的 “毒物”。哪怕他们忘记了这些事情,但是心底的这些“毒物” 造成的疮疤是抹不去的。为了掩饰这些疮疤,对别人和自己作出 “我很正常情绪很好” 的假象,他们就会选择幽默和 “欢” 笑的形式麻痹自己,乃至失去表达痛苦的能力。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三个月前写的遗书,措辞跟他的极为相似。当我极度绝望的时候,我却一件让我痛苦的事情都写不出来。接着我吞下了 20 片安眠药,后来发现自己在医院的急救室里。我去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大夫告诉我 “你就算是在说特别痛苦的事情的时候,表情都是开朗的,都是在笑着说的”。

看过《人间失格》吗?主角从小就擅长演滑稽角色逗人欢笑,这其实就是主角对自己的麻痹和保护。但麻痹终究只是对假象的掩饰。随着内心深处的压力越来越大,毒疮越来越深,可能就是某一个不眠之夜,感性战胜了理性,心中绷得紧紧的那根弦,就断了。

我希望大家能给我的回答点一个赞,把我顶上去。不为别的,人与人之间真的很难相互理解,我只是希望大家不只是抨击中国研究生什么的弊端,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回答能更多的理解身边有同样类型的人。

最后希望当事者能够安好,不管是作为人还是作为猫。


百赞了,你们都是善良的人,谢谢你们。

更新一些东西。

有些人可能会问 “那他们藏得那么深,我怎么判断我身边的朋友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这是我自己的方法,仅适用于交情较深彼此信任的两人,且不一定对所有人适用:当你发现你关心的人有些异常,你可以这样问他们: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指身体心情各方面,不要说谎现在就告诉我。”

要是他毫不犹豫地说 “很好啊” 那你就不用担心了或者轮不到你担心;要是他说 “不太好” 那你可以帮助他排解一下情绪,他应该是可以把愁苦说出来的人;要是他愣了好久才发言,沉默了或者想转移话题,那你就要怀疑他是不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了。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极度压抑的人一般不爱哭。不是因为他们坚强,只是因为他们已经麻木了,就算想大哭一场泪水也流不下来。

那么怎么对抗压抑情绪呢?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要不然我也不会闹个自杀未遂了不是?

我现在对抗自己的压抑的方法一般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比如我在想家门口杨树上的最后两片残叶和残叶背后的暖阳,想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走过的林茵道,想明天去医院会不会又要加大抗抑郁药的剂量…… 要是碰见了不开心的事就会尽量找信赖的人说;要是自觉说得太多了会影响别人的心情就写日记记下来。总之一定要把自己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但是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确实能够放松一些。

还是希望大家能点一个赞,虽然也有想要获赞的小私心,但我更多的是想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我现在只能想到这么多,要是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会继续更新答案,最后谢谢肯为这篇回答点赞的各位。

知乎用户 游子离 发表

我来回答这个题目吧。

我认为这个研究生,研究死,并且执行,是有任何的,活着的人可以指责的余地。

我是知乎,少数几个重度抑郁双向过十年的人。

我了解那种痛苦。体验的非常深刻。也差点要了我的命。

这个痛苦很难形容。折磨的你生不如死。我试着叙述下。

知乎有个答案,说一个医生,见到过一例怪病,三十岁的年轻人住院,心脏不稳,查什么都查不出来。什么都正常。就是心脏不好。

一问离婚了。妻子变心了。所以心破碎导致的心率失常。痛苦导致的。

我遭遇到这个五倍。

我妻子离婚,朋友反面,岳父母算计我,甚至拿刀比着我。

自己多病不能行走。

老板也跟我翻脸,作为元老被赶出奋斗多年的公司,净身出户。

拖着病体又去找工作。

积蓄都被前妻卷走,跟我离婚。而且恶人先告状,把我告到法院。

目的也很清楚,她要求把我的房子判给她。

很简单,她钻了一个法律漏洞,也是我当年心软,婚后自己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写了她的名字。她要求分割产权。甚至全要。

前妻家里很穷,家里的经济一直是我在开销。工资卡给她。

她拿了我的百万积蓄,平常给她买的首饰,钻戒,苹果手提等等贵重物品也都不翼而飞,甚至还拿我家的户口本(上面只有我父母,我姐姐,我的名字。因为当初买房子放在我家)要挟我家人,父母,还能如此阴狠,反咬一口。

然后一家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给我留下一张法院的船票。

2012,世界末日让你倾家荡产留下船票(传票)的人,一定深爱着你。

嗯,妻子,岳父母,朋友,老板(君臣),师徒(有些过去带过的人,现在机会来了,开始补刀,还不止一个)

凑齐了。

这叫五伦破尽,龚橙还有半伦~小妾。

然后老婆准备工资,积蓄,房产,贵重物品全部卷走,这叫四大皆空。

我这下真是举目无亲了。不见半伦。

五伦破尽,四大皆空。

成就达成。

你们以为我抑郁了?

不。我没有。

我不怕人坏,就怕人蠢。

你要是软的,我还真不好应付。想想夫妻一场,再给她四十万,让她走。

她不肯庭外和解,非要打官司。

那就打吧。

白天创业写文档,加班到一点,晚上看案卷,第二天请假去打官司。

一顿官司下来,是个女法官判的。判她败诉。赔钱给我。

老实说,那女法官修身缁衣, 年轻貌美,而且挺明事理的,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案情的关键,单独问我这么爱她,这么多东西都给了,为什么不肯和解。

我说你搞错没有,我是被告。

她一看卷宗才明白。

不过我的口才怼得前妻当庭流泪无话可说,她以为我是原告。

我一旦毒舌发作,刻薄起来,怼起人来不留情面,是容易把原告怼成被告。

以前一封信骂跑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副总。

所以逼乎有人要喷我?说要喷死我?

痴儿不畏死乎?

法官见我望着她笑,居然休庭的时候,在我面前背对着我徐徐脱下法袍。

很撩人啊。

我还偷偷摸摸拍了一张,发到群里请股友评鉴。

有个股友,年纪很小,才十几岁,刚够负法律责任的年纪,说了一句,刑事廷比这个严肃多了。

他并非在吹牛。他属于那种二三线小地方的二代,父母身价千万,不过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什么拆二代。

然后孩子疏于管教,又自恃家世,结交的狐朋狗友,犯了刑事,把他也搞进来了。

总之,人是保住了,但积年之家财为之破败。不过父母也是不要钱,只捞人。

这就是爱吧。

真有事你才知道你是不是亲生的。

不过逼乎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逼乎大部分虽然学历,薪资在哪里,但也只是学历薪资。大部分见识就是个做题家技能面板的毛头。

这位死罪可免,牢不用坐了。但学是不能上了,他因此痛定思痛,帮助父母做事。然后学习投资,励志把失去的钱赚回来。

他的父母据说暗地里下泪,觉得还是值得的。

所以有时候,人生按部就班,985211 虽然不值什么钱,大部分不会大富大贵,但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至少帮你父母省了不少钱。

当然我还得面对。

当然我还在法庭上打过几次游戏,手游~职业习惯。跟烟民抽烟没有区别,定定神。

我家三辈都没有上个法庭,我第一个开荤,还是被告,我得过过这瘾。不能白来。

法庭上怼人,拍照,打游戏,欣赏美女法官职业装,成就得做全。

那法官估计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以后就是判决的时候来过。期间只是一个戴眼镜的做记录的书记。

另外当时正好 15~16 年,股灾。我那两年那点工资满仓(闹事之后工资就自己留着了),几乎腰斩。

所以极为酸爽,那段日子。

你们以为我那段时间抑郁了?

不,我没有。就是心态有点崩,有点坏。不知所往。

刷那段时间我的回答,其实还好。

心态有点崩,然后把股票卖到最低点。从此学会装死。再以后打死不卖。删软件。

前妻输了官司,又找我和解,又哭泣。

再给了几十万,把失业补助也给她。离了吧。她反正怎么都赚。

我又失业了,当然不能说。

然后无事一身轻,开始刷知乎,当然主业还是自己在家里宅着。

每天三场电影,然后打单机。失业了,没钱打手游了。

觉得过意不去就开始刷知乎。

心态太坏就刷物理回答,天文回答。有时候也写两篇。

点赞跟挨骂一起来。知道跨界肯定挨骂。但是因为怕挨骂就会注意力更加集中。

然后慢慢炒股,调养身体。

我这病一发作就无法行走。

你以为我抑郁了?

不,我最多也就是穆迪中个小学生的索命咒,没有防备留点鼻血。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现在在股市里扑腾了几年,最近又把现金做到了离婚前的水平。

这种单独一项就能让普通人心律不齐,住院的痛苦,医生还查不出毛病。

换我这里五项全能。

鄙人三次创业,三次成功,(公司上市产品八九位数)三次净身出户。

那就那么回事。

还能说笑话。

反正人生四大支柱,

人生四老。

老师~我大专肄业。学历很低。文凭没有。

老板~目前事业三胜一败,提前滚蛋,每次辞职书骑领导脸,一言不合就创业。搞成这样也算正常。已经算死的很晚了。

老婆~属于让你倾家荡产还送法院船票的。我对她没有防备。原来以为家里有积蓄,有房租收入,她不止一次承诺要养我。经济上补助了她这么多年。房子也给了。工资也给了。应该知恩图报。没有想过她突然翻脸斗米仇的问题。

爱欲太甚。甚爱必大费。

老人~果然是有其女必然有其父母。上梁不正下梁歪。人穷都是有原因的。所谓好面子而无廉耻。

其实前妻学历不差,自己努力点不比班里那些同学差。我倒是没有想到她会为家里这点东西搞成这样。算起来家里积蓄,我和解费用也有百万。够她买房子了。

我对于数学好的,清秀的女孩完全没有抵御力。追过的三个都是这样的。前妻是最后一个。

看天才枪手这个电影,居然看的上头。

就喜欢这种坏坏的,但是聪明的。用智商犯罪的天才少女。

但你把心机用在我身上,那我就不客气了。

安全感这种东西,穷过的,家里不负责任的家庭,真的缺陷很大。

自己的问题则是爱欲太甚。

不是情欲性欲而是爱欲。一旦动情,不肯放手。

人生四大支柱,全部坍塌。因此乐得逍遥。

我抑郁么?痛苦么?

有一点痛苦。

没有抑郁。

把卖面子人情在朋友那里当顾问攒下来的最后不到二十万,丢进股市,在吃了四次股灾,三次熔断后,满仓腰斩讲笑话。

现在差不多又回到了百万。

不过我不建议多数人炒股。

我是死脸皮,股市里这点风浪,对我不算什么。

股友们公认我水平不高,但冷笑话说的不错。

所以股市最多流点鼻血,对你们就难说了。

我就股市写过不少歪诗与骚话。

比如我是读吴敬琏的。

吴敬琏说过,中国 a 股是赌场。

我经历过后,想说:

请不要侮辱赌场。

于是赋诗一首:

国做庄家股赌台,游资机构自掘埋。

千亿国帑砸下去,一版神票涨停开。

绿珠坠楼昨如梦,黄粱炊醒今更哀。

三月荣枯春云过,更喜一波新韭来。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这些痛苦,足够让一般人痛不欲生,送进医院查不出毛病,哭的不省人事,但对于我,加起来,再翻五倍,也比不过二十年前那场抑郁症的十几分之一。

我是得过抑郁症的。双向。

在人生最好的年纪。

17~27,差不多十一二年吧。人生应该是最美的一纪。却是我最黯淡的岁月。

休学,辍学,无法打工,幻听,没有食欲,恶心,呼吸困难,无法集中注意力,发作起来,喝水看书都困难,呼吸都感觉胸口里堵着一块东西,更别说打游戏了。

所以有时候能打游戏,就是进步。

我因此沉迷,某种游戏打成国手。

是真的跟外省的高手试过了。

但最难那阵,什么都不想干,都不想做,不想动。

不吃,不喝,不眠,不动,看不下书,不想见人,也不愿闻人语。

自己关在一所大房子里,父母怜我写上我的名字的房子。140 平米的不错装修,就我一个人住着。

泡在浴缸里,让热水浸泡着身体,躺着,来思考一个问题:

是否应该保持着年轻的身体死去。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念头。

浴室里透过朦胧雾气的照着镜子,照着自己年轻的裸体,发现自己还算长得不错,算的上条子模子都可观。而且年纪轻轻,已经拥有了一套房子,已经开始过上许多同龄人奔波劳累才能过上的不愁衣食的体面生活。

曾有几个可爱的异性迷惑我的外型,与才学。有时候就向我主动表白。

不知道我在还算清秀可观,身材颀长,谈吐文雅下,内心如此腐烂颓丧。以至于有结束的想法。

胃部一阵痉挛与恶心,让我反胃想吐,这是饥饿的证据,也是我还活着的证明。

我看看时钟,算了一下,自己已经 36 个小时没有吃任何的东西,胃好像在烧,胃部的痛苦终于盖过了抑郁的痛苦。

想了想,还是擦干净身体,穿上衣服,去外面找吃的。

太阳晃得我发晕,附近没有开发,比较荒凉,只有一家小馆子在营业,就我一个客人,那餐我一直记得,菜是蒸蛋里面有一条非常腥的鲫鱼,很不新鲜,难以下咽。

我只吃了一点点,就恶心的想吐。还是强忍着把那一小碗饭吃完了。也没有抱怨这让我获得体力的一餐,默默地付了钱。一共 22。没有还价,明显被宰了。

并不计较。就独自在中午的马路大太阳下行走。

努力让自己坚持不至于崩溃,让自己有疲惫的感觉。走了整整二十站路。

走到父母的店铺,也不让自己有睡意,因为现在睡着,晚上就会醒来,痛苦的睡不着。

有时候,二十多岁旺盛的精力,对于抑郁来说,是取之不尽的能量。精力不耗尽,抑郁不停歇。好像绑在树上的寄生藤蔓,吮吸着你的生命,将你覆盖。只有累到失去知觉,才能有片刻的安静。

一旦休息好,抑郁仿佛也随之苏醒,继续与你同在。甚至梦中将你叫醒,因为深夜无人而落泪。毫无根由。毫无预兆。就那样像个阴影袭来,如影相随把你包裹,让你固认为觉得生命本该如此。寒冷的人裹紧毯子,而抑郁的人裹紧痛苦,毫无解脱的希望。

你以为很漫长的痛苦,看钟才过了十分钟。强迫自己倒了一杯水,似乎在用别人的手,喝了药物,等待着药效。

我直到现在,睡眠都很浅,很短。并且有植物神经紊乱。并且安眠药无效。

晚饭也不想吃,真不知道自己两天只吃了那么点,是如何保持的那种精力。

然后再走回去,深夜到家已经是 1 点。如此折腾下来,终于有了点睡意。

只能驱使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耗干精力,让自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什么都不想,才能活下去。最困难时候只能用双倍的药物,抗过来。弄到自己很瘦,176cm,55kg。

看到知乎有个回答,抑郁症为什么感到痛苦。

人们能理解骨折无法走路。但不能理解抑郁无法生活。

意志破裂,人被巨大痛苦的阴影笼罩,如骨折无法行走。

而意志破碎,则是做不了任何事情。严重时候就是倒杯水也会因为自我分裂而难以完成。

就好像一只蜘蛛,毛虫,所作所为,不过是把自己束缚起来。终于在耗干精力后短暂释放。周而复始。

休学不是好主意。完美强迫症,过高的期许与压力固然会逼疯自己。

但完全遁入虚无也不是办法。

实际上,我直到去广州还是带着药物。

怎么好的呢。

第一个是叔本华,我读完了。认识到痛苦驱使的本质并非痛苦本身,而是外在的东西。

第二个是洛罗梅文。他是美国心理学大师。他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淤积的能量。不能发泄而导致的。

会画画的梵高是抑郁症。那么不会画画的梵高就是重度抑郁,加深井冰。因为他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表达自己。何况别人。那团淤积的能量于是乎不守控制的胡冲乱撞,将意志搞得支离破碎。

是的,我清秀,颀长,家世还好,不愁吃穿注用,而且其实我算优秀的学生,有点小才,课代表。文笔隽永的男生。应该算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虽然表面自由散漫,但其实骨子里非常认真,好胜。做什么事情,即使老庄读过,也是在意了就要做好。根本放不下。

不管是游戏,下棋,卡牌,还是做事,辩论,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只要自己在意,就有股既不放过别人,又不放过自己的狠劲。

从某种意义上,我可能是敏感而优秀的。

日后,创业,兴趣,也的确碰到一些,现在才意识到也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

是的,她们许多都成了大佬。当初相识熟悉都是非常偶然的机会。

通过交往,有些甚至在一起创业很多年。

她们都是聪明的懒人。非常懒而聪明。因此做了不少大事也游刃有余。活的自我恣肆。

至少让我明白了比较正常的成功人士的样子。

也明白那种什么成功人士都是超凡努力的,纯粹是扯淡。

明白了许多东西并不完美,至少开始的时候,学会妥协与接受。学会慢慢修正。学会在行动中改正。

学会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学会了不要被痛苦左右,不要被完美强迫症而束缚自己。

哪怕小孩的跌跌撞撞,也比故步自封要好。

也知道自己没有病,只是一种能量而已。当我把这种能量以艺术化有序的方式引导出来的时候,效果还是不错的。

是的,我痛苦,只因为胸中曾经怀着一个乾坤。

其实吧,不是我说风凉话。人类悲喜并不相通,而且差距与敏感程度,只怕比人与狗都大。

有些事情,可能在我这里非常淡,可能许多正常人会想不开。比如老婆离婚就把一些人搞进重症室。

当然我也想了有半年。跟上市公司法人谈过。跟一个上市公司总监谈过。也看了新老板的朋友圈。

他 13 年还是北漂的屌丝。16 年上市。想了很久。终于忍痛做了决定。

给钱走人。

有些人,只怕把老婆没了列为人生三喜。升官发财换老婆。

每个人都有在意的事情,如此而已。

只不过对于那些过于在于,以至于抑郁想不开的人也想说一句,放过自己。把这些事情拉长看看。

其实根本不值得。

这篇其实本来不想发。因为一些事情回忆起来并不愉快。也触痛了自己的伤疤。

只是想想,还是希望帮助到一些在意而有需要的人。

知乎用户 一雨叹千年​ 发表

这是来自母校的事情,他和我应该是同届的同学。我仔细看完了那位同学的微博,也看到了架子上的麻绳,内心并没有波澜起伏,因为我看到的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潜意识里依然想着这个人还在世间,尽管我已经得知他真的告别这个世界了。

想起了我小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人生应该怎么进行下去,我那时候只希望能考上一所高中。高考填志愿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听同学说起什么方向比较好,就按照臆想填报了。之后依然按部就班,看不清未来,在考研还是就业的迷茫中意外拿到了保研资格。现在我还记得,在夏令营面试的时候,一个老师问我愿不愿意读博,我不假思索地表示愿意。尔后我的导师告诉我,博士名额很少,所以我还是读了硕士,而直到现在,我依然庆幸这么一个结果,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与科研之间的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因为自己的原因,研一突然换了方向,在经历了一次次碰壁之后,在研二的时候我真正感觉到了无能带来的绝望,也许世界总有人有办法去完成它,但不可能是我。当一个人的科研追求从发表文章过渡到只求毕业的时候,他也基本上应该告别这个圈子了。应该说我很庆幸,老师人很不错,只是自己不太努力,虽然显得很差劲,可是能够毕业已经是我最大的愿望。不过还好,据我所知,作为硕士生,努力一把毕业还是有希望的。而我不敢读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陷入绝境,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选择做一个菜狗。

不是每个自杀的人都是那么决绝,他们依然对这个世界有过留恋,而很多人如他一般,是觉得抱歉,所以挥手告别。

我想起了两个人。

本科时在盘锦,曾有一个学长因为挂科劝退,老师要叫家长过来,他无法接受,因为他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样子,纵身从当时还未启用的国际学院大楼跳下。据说他上楼顶的时间很早,没有人知道在上边他究竟想了些什么,我们只知道最终他还是尽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努力。

还有一位和我同岁,他是两个月前从上海的家中跳楼自杀的,他的名字叫做范蕴若,曾经最强的职业八段棋手。我喜欢叫他大范,也曾无数次围观他和世界冠军的网棋对决,在农心杯上他一槌定音斩落朴廷桓,他曾是世界前十的棋手,却始终无冠,或许正是因为成绩无法突破导致他深陷抑郁症的困境。在跳楼前,他最后一次跟父亲说了一句他说过无数遍的"爸爸,对不起",在楼下的地板上,他表情安详,身下无血,似乎只是如他的网名"北海的早晨"一般以一种祥和的姿态告别世界。他们都曾爱过这个世界,也曾为之努力,只是最后,一声抱歉,挥手作别。

希望各大高校都能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研究生就业和毕业的问题,专硕的培养应该落到实处,而非一刀切。

以上,愿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一片云​ 发表

想过自杀的人心路历程何其相似啊。

没错,我在 2017 年也想过不活了,那时我 27 岁,但是我很绝望。

这个问题应该已经过了热度,但看到这封遗书,字里行间的笔触忽然觉得似曾相识,我想翻开自己三年前的伤口唠叨唠叨。

2017 年对我目前的人生而言是个很重要的年份,甚至比高考报志愿那一年还重要。因为那一年,我做了个令家人匪夷所思的选择。

2017 年我离开了一个人人都说好的城市,去了一个很多人都说没希望的城市。

那个人人都说好的城市是我老家,一座海港城市。那个很多人都说没希望的城市是我大学所在。一座东北城市。

2017 年我回到长春,又跟曾经的同学住在了一间宿舍。我们组了个可爱的微信群叫 “五仁儿行”。

后来我们都陆续搬离了宿舍,有人结婚,有人恋爱,有人离开长春,有人坚持到宿舍被征回。

我曾在某个下午留着眼泪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也许你们某一天真的会见不到我了。

我都没想着写遗书,就想着在那一刻告别后就结束自己。

可是我发出那条消息后,微信里同学们开始询问怎么了?于是就聊了下去,也就没有进行我计划中的下一步。

他想来世做只猫,我想来世要做条狗,每天只知道开心摇尾巴的狗。我不要像这辈子一样过得这么阴郁,我要开心的过一辈子,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年狗生。

有自杀想法的人不适合独处,可阴郁的人偏偏爱独处。

有时候只要身边有个人,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无论说鼓励的话还是无关痛痒的琐碎,只要有人陪伴着,可能就不会自杀。

自杀源于长时间的绝望,但实施自杀只是一时的孤独。

在 2017 年之前,在老家城市我有房有车,有着体面的工作,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有着有希望的生活。

但只有我自己觉得绝望。想逃!

那年我回到长春,家里的母亲每日用泪水控诉我,电话打来往往未开口便先流泪。

还未从之前的绝望中走出,又添加了更重的心理负担。压垮我只需要一根稻草。

刚跳槽那半年,薪水很低,适应期工作又出现了失误,自责、怀疑都转化成进一步的绝望。

他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自责没有完成毕业设计。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自责令父母失望。

压垮我的是跟女友感情的不顺,争吵,歇斯底里的争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让我的生活这么糟心。要钱没钱,要感情没感情,要理解也没人理解。我什么都没有!

我自幼学习努力,懂礼貌又听话。也曾拾金不昧,也经常做好事。我似乎没有对不起谁。想不明白怎么就把生活过成了这个样子。

他不明白为什么实验结果每次都不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仍过不明白生活。

太多的想不明白只会迫使人选择放弃。

有太多的绝望只会迫使人走上绝路。

我是幸运的,我没有选择写遗书,而是去跟朋友们告别,更幸运的是他们还关心我,虽然只是用 “怎么了” 这样简单的三个字。

我最终放下了绝望,放下了想不明白,收拾好心情继续过生活。

那时我说:只恨时光慢,又怕它太匆忙。

现在我只想过好自己的每一分时光,任它快,任它慢。

知乎用户 飞奔的马达​ 发表

看了这个留言后,没什么别的大道理能说了。就希望给所有奋斗着的,辛苦工作的人说一句:

对自己好一点,多考虑一下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自己应该做什么

无论老板 / 上司 / 导师或者什么其他人的要求 “看起来” 多么合理,只要当自己觉得做得不舒服了,压力过大扛不住了,就让自己休息,没必要为了让自己去适应别人而过分委屈自己。

面对外界的压力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这位同学一样的 “向内自我压迫” 的倾向。完不成任务了,就觉得是不是自己不行,太懒,太笨。

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勇敢一点,大胆地多为自己考虑一点,毕竟在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情况之下,即使再为自己考虑也不算自私。而假如连我们自己都不把自己考虑好照顾好,就更不会有人来考虑和照顾我们的。

有时候,**大声为自己代言,对自己好一点,而不是去责备自己,反而是一个更加困难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去做这个更加不容易,更加勇敢的选择吧。

最后,也想跟那些有机会给别人布置任务和要求的,不仅仅只是领导,同时也可能是家长,说一句:

接受大家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的现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乎用户 小仙 发表

为这个同学感到惋惜,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快乐。

有一种人是微笑型抑郁,他们平时永远给人以幽默乐观的印象,甚至在死前的遗书里依然保持幽默的笔触,但是这些人受到的伤害并不会因为他的幽默乐观而减损分毫,倒不如说他们的幽默乐观也同样带给了他们伤害,他们必须时刻保持开朗活泼,因为这个世界不允许他们在人前哭泣,只有像个正常人一样才不会给他人添麻烦。

我也是这样的人,如果我选择死亡,遗书里或许也是这么幽默乐观,以至于不像个寻死者。抑郁是个很难受的事,微笑抑郁更是,比起普通抑郁,微笑抑郁甚至都没有排解不良情绪的渠道,而且最令人感到抑郁的是,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相信你真的抑郁,这还挺幽默的。

作为一个正在理工科读博并且一度抑郁过的人,我想告诉各位也正在读博读硕的同学,生活的意义只在于生活,而不是读博读硕,读出来不见得会过的多好,读不出来也没差,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让自己快乐上。在读书和生活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客观上的困难,不管是学业还是其他,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好死不如赖活着,遇到垃圾导师,fxxk it,遇到 pua996,fxxk it too。平时不需要天天泡在实验室,用空闲的时间多去打打球,看看书,弹弹琴啥的。老师要求让干的与学术无关的事,完全可以不干,老师让加班,完全可以不去,老师不是你的老板,拒绝老师不犯法。有些同学就说,得罪了老师,就毕不了业了,问题是像这种给学生提不合理要求的老师,按他说的做也未必能毕了业,还不如一开始就划清原则底线,能顺利毕业的概率更大,自己也舒服。说句老实话,导师 pua 的永远的都是那些听话的,不惹事的学生,那些表面嗯嗯,实际啥也不干的人,老师也管不动,看着还烦,说不准就让他毕业了。还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划水摸鱼,我的看法是当老师向你提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他就已经不要脸了,在这个情况下,你要脸你就输了。

除了老师太极品,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和老师的做事方法不匹配,比如这位大连理工的同学,其实他的导师并不是那种 pua996 选手,只是不管学生。这个时候还是要多和老师交流沟通,他不是不管你嘛,你去找他啊,他总不能闭门不见你吧,如果有一个困难超过两周没解决,我的建议是立刻去找老师,虽然也不一定能解决这个困难,但压力会变小。这个同学就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说话方式,所以不经常和老师沟通,导致最后实验出问题压力很大。当然有些老师学术水平实在太差了,那就应该把话和老师说清楚,早点换个能毕业发论文的方向,老师水平再差论文总是能发的出的,不要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行,学生要毕业天经地义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我觉得很多悲剧本不应该发生的,现在的同学们太看重一些事了,太在意自己在导师,以及其他人心中的形象了,实际上导师让你做的所有事,你都不是必须要去做的。而这位大连理工的同学即使延毕,当那个延毕的第一人,那又如何呢,活着不是为了让导师满意,成为那个 “看上去一切正常的人” 而活着的,他连遗书都要写的让大家感觉正常,而我为这位同学感到痛心和可惜,感到痛苦就去呼救,别人听不到就大声喊,而不是保持沉默。

最后奉劝各位想要读研的同学,选导师,人品是首位考虑因素,选老师之前多去问问该老师的学生,不要光追求老师的 title 和行政职位。遇到好的导师,也要珍惜,好好干活,别当混子,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导师还是可以的,辣鸡导师还是少数。

知乎用户 宁静 发表

对于逝者,只能说一路走好。

并没有太多可说的,对于其他有类似打算的同学,请记得一点:校园心理老师并没有网上评价得那么不堪。你们依然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帮助。自杀不是面对困难的唯一选择。

知乎用户 磐石 发表

只看这个新闻还好,但是看了这个遗书,一下收不住了。

我承认,我哭的有点莫名其妙。

素不相识,却不停的泪水流下,又不停的擦拭。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我昨天和我最好的一个朋友,开玩笑一样的也交代了遗言。

我说,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只要你能做到,你就必须要答应。

他和我太熟悉了,回了我句:我不,你没资格剥夺我选择是与否的权利。

我叹了口气说:行吧,那这样,如果万一,万一哪天我出事了,你能不能帮我照顾我的猫咪。

他过了会,回一行字:不许胡说八道。

我莫名其妙苦笑了下:我没有开玩笑,只是觉得,人都应该防备一下,谁可以未卜先知遭遇什么,不如当下得找个信得过的人交代。

许久,他跟我回复:你要是状态不好,你告诉我,你不要每每都在人前装得疯疯癫癫,一副看透的好状态,太聪明的人,总是会自己背地里干啥伤害自己的事情。

你的毛孩子,我希望你善始善终照顾,而毛孩子它们肯定也希望你能照顾一辈子。

我不知道诸位怎么看这段话。

只是觉得,我朋友懂我,而我懂这个小哥。可这个小哥身边却没有懂他的朋友。

很多人,就是孤独的,人前欢笑,人后落寞。

真正的孤独,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走进你的心里。

所以,我一直说,活着才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死只要一丝丝的绝望就可以了。

就你一旦绝望了,你就可能抑郁,你抑郁了,你就会不停否定自己,你会觉得不配。

我会因为工作没有进展,对自己怀疑。

我会因为妈妈身体每半年需要检查,我会觉得做儿子不配。

我甚至养了这么多猫咪,我都开玩笑说,等它们都离我而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辈子也没什么意义了,这是绝望。

很多时候,渡人容易,渡己却难。

我其实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哥希望做一只猫?

希望自己都有独处的能力,拥有享受安静时光的样子,即使一个人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一个人,都不给自己上演自怜自艾的戏。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

无欲无求,无念无我,行走于天地万物间,不染凡尘,特立独行。

一方暖阳,一个被窝。想醒就醒,不醒就换个姿势继续睡。主人客人,视而不见,眼皮不抬,爱谁谁去。

一只蝴蝶,一只臭袜,一个线团,都能让我心满意足,每个细节都是享受,一猫一世界,一物一菩提。

人生苦短,等不及来日方长。

或许,十个人,都希望做一只猫,被人肆无忌惮的宠吧。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首先对这位同学表示遗憾!

好了,我不想像大多数的答案那样抒发情绪了,那样毫无意义,我试着和大家探讨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暂且放置专业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本次探讨的重点,我们从社会文化来探讨一下吧!

先说结论:我认为国人活得如此压抑,是因为社会给个人的容错空间太小了。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忧虑:走错一步,我的人生就完蛋了;更有甚者认为,慢别人半拍,我人生就是失败的。

比如: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啊?我考试挂科怎么办啊?我延期毕业怎么办啊?我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啊?没有房子怎么办啊?领导不高兴怎么办啊?我子女不孝顺怎么办啊?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人,一生之中就活在这样或那样的焦虑当中。

这其实与我国的文化渲染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的媒体舆论从来都是向大家传导 “精英文化论”。

比如,我们要努力赶超英美,我们要是落后就完蛋了——落后就要挨打!你要向某某孩子学习,看他门门课程第一!好好学习,不然你就是街边讨饭的人!

我们的社会,不管是大众舆论,还是教育系统,都是在向人灌输奋发图强,争做精英的理论。

似乎只有这样,你才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似乎普通人,都过着非人的日子。

难道,幸福真的是人上人的专属吗?

这样的文化场,充分展现了 “社会达尔文” 的本性——强者应有尽有,弱者一无所有!

实话实说,我不喜欢这样的文化,我喜欢一种共赢的文化。

何为共赢文化呢?就是不管你处于何种阶层,你都是有机会获得幸福人生的,文化需要做的是指导人们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获得幸福。

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重集体而轻个人、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字而轻体验。

比如:为了经济数字的漂亮,某些人大搞房地产经济。是的,这样确实可以助长经济数字的增长,某些人确实因为政策的滋养飞黄腾达了。但是,更广大的人的幸福感却实打实的下降了。

为了漂亮数字,即便知道有更好的更长远的道路,也宁愿选小利丢大义。

这样的文化场下,会极限挤压个人的容错空间,不仅如此,由于 “普通人的幸福人生” 教育的缺乏,人们就容易陷入压抑和崩溃。

幸福不能具有排他性。个人以及集体的幸福不应该侵占其他人的幸福,不能因为你的幸福,其他人就要不幸福!

就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今天看到过另一个新闻,讲的是日本自杀率,目前的日本,10 岁到 39 岁的人群中,死因的第一名居然是自杀。

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因在于他们比较强的生存危机感,这样的危机感会引申到怕落后就加班学习 or 工作,然后健康出现隐患,然后危机感进一步加强,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国人现在也陷入到了类似的恶性循环怪圈: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买不起房,没不起房就娶不了媳妇,即便娶得了媳妇也买不起学区房,那么孩子必然被其他孩子淘汰,孩子没有竞争力,自己老年还有操碎了心,即便一切顺利,房价那么高,中老年了还要为孩子的房子奋斗…… 如此循环……

有时候,退一步才海阔天空啊。

补充:多人提到了 “自己和自己和解”,这没有错,但只是一方面。

我觉得更重要的的是最高管理层要让社会创造机会,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这样,人们才会有更多收入。

同时,要给底层人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主要包括医疗和教育。

更多的就业岗位才是缓解甚至解决内卷的根本方法,基本的生活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把人们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实现这些需要很多钱,一是完成产业升级,这样,中国企业才能摆脱只能在 14 亿市场称雄,而无法走出国门收割其他国家,尤其是老牌发达国家,的财富的窘境。二是国内从基建房地产转型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PS:关于 “社会容错度” 的研究也是我长期关注和感兴趣的,我将拓展本文整理成文分布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阅读,让我们追溯很多事故的本源与真相。

知乎用户 书包 发表

我儿子上着两个机构的集训队课,昨天给他退了一个,他所有的课都是跟他商量后报的,隔一段时间就问问他想不想继续上。退的那个课难度太大他说不想上了,于是我马上就给他退了。

我跟他说,咱们做事情要尽最大努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在那里,如果超过了极限咱们就退一步。

我给他退课,就是想告诉他可以退一步。

知乎用户 冷哲​ 发表

本来心态已经平复了,结果早上看到这个一下子心态又崩了。


我看到新闻的时候觉得,只是觉得研究生抑郁的越来越多了。

但刚刚在题目里读完了他写的东西,哭了。

感觉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在我面前离开了…

看他的文字就像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我面前吐槽自己的生活:导师挺好的就是有点话唠,试验虽然总崩盘但也不是一直不顺,虽然毕业有困难但也不会毕不了业,找工作即便难也不会难过学生物的。仿佛接下来就着两瓶老雪可以聊到天亮。

然后他就突然在我的面前离去了,走的是那么的决绝。

对不起,我自己心态有点崩了。

愿他来世能做一只优雅的精灵。


刚在地铁上看了几遍他写的东西,心态崩的不行了… 没有任何原因,就是活不下去了,这是怎样的伤心啊…

咱们东北的孩子,有啥不能通过雪花解决的问题啊。老铁,走一个。

知乎用户 Brianna Gao 发表

书生困境:18 岁之前生命的每一天都被教导学习是所有的意义,kpi 全是成绩和排名,不论是家庭还是周遭环境都告诉你唯有读书高,1 分 1 千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理所应当你的世界变成了线性,一切衡量 “成功” 的标准都被量化。22 岁之后你开始变得举足无措,发现世界和之前的不一样,也没搞清楚到底哪条定理出了问题,迷茫的你选择读研读博,恰好正中学术资本家的下怀,利用你十几年被培养的思维定式和僵化的价值取向去让你继续“追求学术”,甚至不需要推诿你就会把问题和失败都算在自己的头上,世界在你眼里一天天变得畸形,你也很不惑为何一切和描述的不一样,为何自己用尽了全力却还是平庸之辈。醒醒!这一切是一个楚门的世界,你所听闻的都是被安排好的,你之前看到的世界是刻意被营造出的假象,他们在你身上加的杠杆只是画的空饼!

知乎用户 时乙戌​ 发表

从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再也没碰过化学,我对这位同学的感觉非常感同身受。

生化环材行业的发展,那是靠人的青春乃至生命喂出来的。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会问我是学什么的,我说我是搞合成的,抗癌药,修饰 DNA 听过没?

他们说好猛,牛逼。

然后他们说你为什么不再搞化学的,都读这么多年书了,现在搞自媒体,读的书不全糟蹋了?

我说我怎么跟你讲,我这个行业的研究生,在山东也就五六千一个月,本科生那真的是三四千,进生产车间,抬头就是黑黢黢的管道,闻着有味道的气体,还隔三差五听闻哪儿哪儿哪儿又炸了,又泄露了。

这就是大部分化学行业者的就业方向,进实验室的确是属于好运气了。

我曾经真的爱化学,我也想为人类做点儿啥,但是我得养活自己啊对不对。

我师兄,也是搞化学的,进了我国一个芳纶领域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化工厂,一个月七千,那是蹦着高进宿舍的。

我同方向的老师,读了三十多年书,来学校任教,一个月也就六七千,他如果能干到院长的位置退休,那也就一万二三。

我刚毕业的时候,找个月薪七千五的自媒体工作,简直乐疯了,我为什么不跳槽?

加上各种外快,一个月万把块钱,我们老师唏嘘的跟我说你刚毕业都比我工资高了,真是一浪胜一浪。

搞化学有没有挣钱的?肯定有,但幸存者偏差是这样,大部分人还是不挣钱的,真的是热爱这个行业,选择了这个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结果。

能说他们不努力吗?他们简直是努力到爆炸好吗,尤其是搞有机的,做完实验刷完瓶子都深夜了,哪有时间做别的呢。

苦,是真的苦。

你领域做的越尖,做的越细,那往往意味着能够帮助到你的人越少,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时,真的是绝望的大海。

短暂的茅塞顿开是偶然,长期的困惑不解才是必然。

面前永远一座大山。

有志者,去挑战大山领略风光,那就去挑战吧,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面对山时,能挑战就尽力而为去挑战,挑战不了咱们就看开些,没谁逼着你去挑战他。

在你的人生路上,有没有必要翻山?有,就翻过去他,没有,那就绕开他,失败并不是一个可耻的事情。

热爱生命最重要。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硕士读成这样还不如读大专,至少真能学门技术混口饭吃总不至于被学术小人当做发泄情绪的垃圾桶,更不至于落命。

所以我在很多专业选择问题上,反复强调学生一定趁大二大三要去实习,一定要克服心理惰性走出象牙塔,哪怕你今后下定决心要做学术,只有真正接触更宽广的世界后,对社会和自己专业未来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有个基本了解和认识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明白学校里老师学长们传达出来的谎言和伪善,才能明白你专业已经多么脱离实践多么该马上逃离它,才能看清对各种学术 pua,才能底气对逼蛰的象牙塔里发出来的恶臭内卷气息说一句 “fuck off“,告诉那些垃圾导师 “你们没有资格 judge 我!”

知乎用户 精神心理何日辉​ 发表

【此类悲剧的心理根源,往往是遭受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10 月 14 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13 日早 7 时许,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 排除他杀,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以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多见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物质滥用及其它行为成瘾、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的患者中。

其中,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是最常见的,而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时,也往往处于重度抑郁发作;

而在成瘾疾病方面,如果成瘾患者认为自己康复无望,走投无路,又不想拖累家人,比如网络赌博成瘾的患者在欠下巨额赌债时,也会萌发自杀的念头。其实,这些患者往往已经由于成瘾疾病而继发了重度抑郁症。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幻听,尤其是有命令性幻听(如命令他们自杀的时候)时,最容易出现自杀行为。虽然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丧失了自知力,但从客观上也属于广义上的自杀行为。

近年来,明星或普通人的自杀事件时常进入公众视野。比如今年几位日韩艺人的自杀、国内湖大研究生殉情自杀等。这些自杀者在之前可能已经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情绪早已濒临崩溃。

他们的情绪长期处于压抑、低落中,很容易陷入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负性单向思维,甚至是灾难化思维中。思维的性质与情绪往往是一致的,这是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遭受过心理创伤,只是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相比,我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相对较少,程度较轻。而当我们的创伤被激活,情绪不好时,脑子里也会忍不住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事件,容易把事态想得太糟糕、钻牛角尖,甚至作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不过,健康群体的这种体验并不频繁,随着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往往就恢复理性了,思维也变得正性起来。而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这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会让他们的心理临界点不断降低,当他们再次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即使这个事件在外人看来不算严重,但其大量相关的心理创伤很容易被激活,引发强烈的负性情绪,甚至萌发与世界决绝的去意。

所以,从客观上来说, 他们的 “心理承受能力” 确实较差,但差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是有大量创伤的。如果我们也经历患者所经历的一切,可能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样差,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

不过,大部分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一开始对死亡还是抱着一些恐惧的,可能一边考虑自杀的方式,但也一边考虑自杀对身边亲友的伤害,犹豫不决。

但当他们内心的心理创伤不断累积,感觉活着的痛苦大于死亡的恐惧时,他们便会采取自杀的行为,认为这是解决自己和他人痛苦最好的方法。

如果受到一些不良风气、扭曲观念的影响,或者因一些社会文化元素中的示范作用,有的青少年患者甚至认为自杀是勇敢的、很酷的行为。

网络畅销书《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一名双相障碍的患者,他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多看了这本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常崇拜太宰治,认为他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认为他的自杀是勇敢的,令人敬佩的壮举。

还有不少人会语带指责地问,“他们自杀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到父母呢?”

患者长期罹患精神心理障碍,肯定会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的,所以有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的离去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家人长痛不如短痛。

再加上如果不是家中独生子,他们会想自己逝世后,父母还可以依靠其它子女,很快便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其次,也要意识到部分患者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都曾遭受过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其父母盲目、无知的教育方式曾对他们造成过巨大伤害,这是令孩子患上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部分患者对于父母、亲人是冷漠的,甚至是痛恨的。他们自杀时不但不会想到父母,甚至可能会想到自杀后父母悔恨终身,有一种报仇的快感。

另外,“扩大性自杀” 也应该引起重视,产后抑郁症患者及经济压力大的成年男性群体最容易出现这种自杀行为。他们不愿再活下去,但又担心自己死后另一半和孩子在世间受苦,便带着他们一起离开人世。

这虽然是一种朴素的爱,但也是一种盲目、愚昧的爱,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愿天堂没有生环化材……

知乎用户 温和派小哥哥 发表

说实话,我宁可中国的学生俗一点,色一点,也真不希望他们成为苦修士了。

对于宁可死去也不敢卸掉压力重新上路的人,我只有叹息。

越南大奶妹、乌克兰嫩模,不需要你九九六加班供养,不需要你超跑豪宅。只需要你有手有脚,能达到中国的普通白领的平均水平就行了。她们当中部分人的愿望就是不要被另一半拐卖进红灯区,或者莫名其妙消失在人间。

大连理工大学就算不读这个研究生又如何? 本科水平难道不够混日子吗? 找个四五千的工作,学点外语,疫情结束直接起飞。

这日子说不上有多么有出息,但是总好过家人悲伤,校方难堪。

愿每一个做题家都能被生活温柔对待。

知乎用户 北风 发表

尽量远离底层科研吧。

我双非本科毕设的时候一个刚入职的导师带毕设,张口就问我想不想毕业,原因是因为引用里面一个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她读完博都快 30 岁了还不知道中国有这所大学,下意识问我想不想毕业,这还是本科毕设。她下意识的问我想不想毕业估计是因为刚读完博,这句话已经是她带硕士的口头禅了。

现在底层科研的导师已经严重极端化了,精神正常导师一般都很讲道理,也很自负,非常愿意送毕业,非常怕学生出事情。剩下的基本上全部是精神病患者了,就跟这个带我的导师一样,问你能不能毕业当成口头禅,她这种人来武汉教书,我真的很担心她长久的人身安全问题。

另一个我经常混项目的导师就非常好,研究生经常开组会的时候玩三国杀,导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经常陪学生逛街,送专利给学生毕业家常便饭。

所以造成科研底层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别比人与狗之间的差别还大,只要你没有提前套好磁,基本上就是赌命了。

知乎用户 LelaYuan​ 发表

这个世界现在真的太卷了,所有的人都太焦虑了,不夸张的说和周围的人聊天,十几句之后都能无缝过渡到找不到工作 / 申请不到学校 / 毕不了业的焦虑里面。

我自己最近也是收了一堆拒信 / CPA 复习不及预期 / 论文也写不出来呢。

但是各位要清醒一点啊!大家努力了半天已经走进了现在的大学,我们就已经是同龄人里面的前 1%,甚至 1%% 了。如果你不行,不行的人还大有人在呢。我们比上不足,至少比下有余啊。

我知道富二代有很多,有背景的人有很多,聪明的人有很多,努力的人有很多,聪明有努力还有背景的人有很多,但是我可以放弃和他们竞争啊!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努力,家里也没有矿,但是这个世界也得允许我们这样的人过的幸福啊。

毕业就月入百万的 / 没毕业就爸妈月给百万的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北上深买不起房子可以去广州啊,还可以去长沙和成都,实在不行还可以回老家嘛。找不到 tier1 的工作,还有 tier2/3/4,只要海投就不可能找不到工作。毕业就更不是问题了,硕士延毕的全中国能有多少人啊,不管论文写成啥就先写出来,你的焦虑就转化成了你导师的焦虑,他总得让你毕业啊。

你可以想想自己最差能混成什么样,最差也不过在一个二线城市挣着一点微薄的工资呗。这也不影响啥啊,还是可以有爱你的家人 / 男女朋友 / 好朋友,也许你男朋友给不了你 birkin 和莱美露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是没问题的啊,也许你们没法牵着手环游世界,也能一年攒攒钱去欧洲玩上七天,为什么要等下辈子变成猫,你这辈子就可以养一只可爱的狸花猫或者大橘,它也许不是什么品种猫,但是也会蹭蹭你的腿求你抱抱。也许你不能给爸妈买新房子买新车,但是你可以陪伴他们啊,逢年过节带点烟酒衣服爸妈也会炫耀很久的。这样的生活它就不幸福吗,我觉得甚至比 99% 北漂的社畜幸福感高。

我们当然应该鼓励奋斗,通过奋斗实现阶级跨越,可是你已经努力了,已经努力到让自己难过了,该放弃就放弃!李雪琴说的好,世界的尽头为什么必须是北京啊,它也可以是铁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幸福感的来源也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觉得你对不起谁!你和你的老板 / 导师本来就没有一毛钱关系,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建议找时间和父母聊聊,99% 的父母都会跟你说,这么累,实在不行就回家吧,爸妈还是养得起你。所以还有什么可以焦虑的啊,行而上学,不行退学还不行嘛!

我觉得这个小哥哥真的很温柔,他用这种调侃的语气告别世界,是不想我们都为他太难过。但是千万不要觉得给别人造成负担啊,千万不要讨好型人格,如果你真的觉得抑郁,觉得不想面对整个世界了,一定要说出来啊,一定要求助!你的父母 / 男女朋友 / 好朋友总会有人愿意听的吧,如果实在没有,你还可以在网络上吐吐槽啊,网络这么大,有好多陌生人都会愿意给你温暖和鼓励的。千万不要走进想不开就自闭,自闭就更想不开的死循环。

说真的现在我一焦虑就去 b 站看外卖小哥 / 搬砖小哥的视频,十几块钱的盒饭,忙碌一天几百块的工资,但是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其实给每个人快乐的机会,只是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罢了。

知乎用户 BioArt 植物​ 发表

类似的问题,今年,甚至是这两个月内,已然频繁出现了

[26 岁女孩发布「遗书」后在峨眉山失联,称「被抑郁症困住太久」,目前搜救情况如何?抑郁症该如何自救?​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003211/answer/1506307139)[如何看待四川大学跳楼事件?​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816745)[如何看待南京大学 2020 年 9 月 19 日晚 19 栋宿舍女生跳楼事件?​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997721/answer/1483517076)

BA 的小伙伴们和粉丝们也大都是生物学科研领域的本硕博学生

按照知乎生化环材的排序,唇亡齿寒物伤其类

我们似乎有更多的理由感到悲痛和忧伤

能够读研不易,要么努力做题考研,要么努力做题保研

读研本身也不易,严寒酷暑不避,天南海北不远,凌晨深夜不息,然而能否有好的平台,好的成果,好的出口,尚且悬着——有些事情与努力无关,甚至与天赋无关,很多时候,与运气有关。

party 正热闹的领域和方向的水文章,可能是一些其他方向多年难见望而难及的

牛组的实验室平台人手高分 paper,另外的一些达到最低毕业要求都尚且困难

本来已属不易,SARS-cov-2 又来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实验室关停近一年,样品呢 植株呢 平板呢 总不会等你一年

两年实验时间缩短近半

出国是不行了

就业也机会骤减

[你的 2021 年秋招进展怎么样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930877)

毕业还在坎上

当然总有一些优秀的个体或幸运的个体

那么那些陷入了结构性困境中那批人呢?

从现在到明年六月

还会有多少人看不见曙光倒下呢?

实在是想说些好听的勇敢的阳光灿烂的话给大家

但是想来想去就这两句

尽量试着再坚持一下吧

总会过去的吧

撰文 BA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评论区一些商科孩子的评论,emm 我想统一回复一下啊,我想跨考的是经济的原因单纯是因为为了回家能找着一份五六千块的稳定工作和经济可以考的公务员岗位比较多

(昨天国考岗位出来以后翻了翻发现化工能考的除了消防总队就剩海关基层了)

至于那种换个专业立码改变人生年薪百万出入北上广 CBD 的想法我是完全没有的

确实,现在这个大环境下每个专业都不容易,但是呢,商科的小伙伴们说的都是想提升自己读名校找实习搞竞赛去竞争那些少数高薪有尊严的工作

而作为一条化工狗,说点不那么符合知乎逼格的话就是,我只想考个 211 的经管类研究生,给我三年喘息和规划自己的机会,有时间去实习一点点丰富自己而不是钉死在实验室 8116,然后毕业去考家乡的公务员或者找份还过得去的工作

过得去是指研究生毕业工作稳定二三线城市一个月六七千不用担心毒气泄漏和爆炸不需要困在郊区厂房,能在市区工作有一个自己的工位,做得出职业规划看得见职业前景(我同学要求再加上一条女孩子可以在上班的时候穿小裙子和高跟鞋)

(当然,学而思那种三十岁以后就失去就业竞争力也没啥长远发展的工作不在考虑范围内)

你看,大家对未来的要求和期望是不一样的,我从未对未来抱有过高的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仅仅只是想,不成为父母的负担,能够养活自己,不用担心生命安全

我只是想像大多数非天坑专业的人一样好好活着,哪怕是每天焦虑柴米油盐

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的时候,谁在乎其他工作是站着挣钱还是跪着挣钱呢

(PS: 剩 70 天就考研了不要再在这时候劝退我考经济了啊我都报完名了,一开始用男孩子口吻说话是不想被人认出来,但是答主一个女孩子真的是没啥远大志向而且看见代码就想吐所以计算机也是真的不可以啊喂)

————————————二更——————————

从通宵自习室回来,忽然想起来一个事儿。

前两天开始找毕设导师,去办公室面谈的时候老师问要不要跨考,我说完要跨考经济以后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被嫌弃,然后老师一边碎碎念今年怎么这么多跨考的一边问我知不知道去年化院跨考的就几乎没有上岸的

好像别的院跨考或多或少每年都有几个成功的,化院这个大环境考不上就很正常。

而且怎么说呢,我总觉得学校的各种不合理安排处处都在表明,学校似乎根本就不在乎我们这种考研的学生,反正保研的那批人就已经能保证漂亮的升学去向了

辅导员说大家考研学累了就去逛逛招聘会拿个保底啊,结果打开就业群除了化工厂就是学而思

都说各有各的难处,总觉得天坑学子还是更艰难些的

————————以下是原答案————————

很难过,非常难过,又很理解,学长一路走好。

大工化工大四在读,怎么说呢,这几年反正我个人过的很不开心。

盘锦校区这边本来学风就不如本部,只有化院和本部期末统考,看着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小伙伴愉快地过大学生活,不用担心核心专业课 30-50% 的挂科率,不用担心每年 15%+ 的本科延毕率,疫情期间不用在考研的黄金八月联考 6 门专业课,不用大四上学期了还有四门课加课设实验实习化工设计实训

我承认我就是很羡慕

我商学院的室友听很多水课的时候我在实验室做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漫长实验,他们熬夜刷剧的时候我在写枯燥冗长的实验报告,他们考前背一背所谓重点交大作业就能加权 80 + 的时候我还在心惊胆战祈祷熬夜复习了两周总结了 20 多张 A4 纸知识点的传递原理过 60 万岁

一开始我还可以安慰自己说理工科都这样,毕竟化工王牌专业要求高一点也正常,我们本来就占便宜了,而且理工科毕业好找工作,老师和辅导员也告诉我们经管考研难落位率低,化工考研简单升学率高

后来啊,后来

后来我知道了所谓化工考研竞争不激烈的原因,知道了即使读研也是要为工作做准备的,知道了学长学姐读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压力,知道了经管本科研究生毕业去银行互联网的小伙伴和化工读研毕业进相关公司的薪资和工作环境

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重构了,扯下那层学校和社会之间脱节的遮羞布,我只后悔没有早一点清醒过来面对社会和生活

关于跨考这件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天坑专业之所以天坑,还在于它会占用你大部分时间让你没有办法去干你想做的事情

所以我周围除了一小部分早有准备转互联网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打算继续读化工的研究生的,又因为教学时间安排等原因大部分人的目标都是本部本专业

就这样,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能不能按时毕业拿到学位证,不知道化工厂会不会爆炸

不甘心于黯淡的现实,又没有拼一把的勇气,想要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又羡慕别人光彩亮丽的生活,只能闭上眼睛劝自己,你看周围的人,他们也是这么往前走的,读研拿个双 985 的牌子怎么也不会太差吧

谁知道呢

(没有什么逻辑的胡言乱语,就是有一点点感同身受的难过,以上)

知乎用户 刘留​ 发表

一个经历过情绪崩溃的在读博士不能再理解了

有时候不是实验不顺利或者老板 push

是真的过不去自己那关

大概一年半之前吧

我博士换课题

这我倒是没太崩溃

因为之前那个我也没做出啥

觉得开个新路子没准是好事

但是万事开头难的难真是太难了

资质一般

一直比较闲鱼

读文献都能让我抓狂

每次汇报

老板的那种失落都让我觉得被扎一下

然后懊恼 悔恨

觉得自己不配 还读

真是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那么几次和老板讨论课题时候

老板气的摔烟头

我心里也难受

就是那种平时看着大咧咧的 回去就和男朋友哭

吓得我男朋友一发现我不正常或者情绪低落了

就从上海飞过来陪我

那阶段和家里透露过不想读了

在视频那端都能感到父母的失落

他们觉得自杀的博士都是自私的

有什么读不下去的

而且 他们没说的 还有面子吧

这样辍了他们会很没面子

怎么办 熬吧

我都不知道那时候怎么熬过来的

其实当时那种不良情绪持续挺久 而且很强烈

但是身边没几个人知道

都看着我好像挺开心 没心没肺

但是其实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很丧

凌晨两三点睡

遇到困难或者被说了晚上就和男朋友哭

易怒 还把情绪迁怒在亲近的人身上

觉得总是达不到老板的要求

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改变

就这样一次次的情绪崩溃

后来熬过来了

是因为那阶段已经身体都不好了

没精神 总觉得手脚发麻

舌头肿大

去了几次医院 开了一堆药

我就想 何苦呢

科研是别人的

命和快乐是自己的

我这么和自己过不去

别人也还是不满意

那就看开点吧

做不好的事情 时间总能解决

反正都是要延毕

然后只要自己情绪低落

就去做高强度运动

或者刷综艺

慢慢的发现

不要只盯着科研

生活美好的事情太多

老板骂就骂了

确实也是为我好

虽然方法大多数时候让人难以接受

每天强迫自己下班

只要离开办公室就不想课题和实验

和男朋友发火前想想是不是又把他当垃圾桶了

就是不要把科研放在第一位

现在对我来说

健身,看书,和大猪蹄子视频

都比自己的课题重要

因为实验有失败

你运动,看书,哪怕刷刷剧

都会对你思想或者身体有影响

你总是想一件事情就会钻牛角尖

要强迫自己想别的

哪怕想想中午吃啥

总之

佛了

我注定不会对中国科研贡献什么了

能过好自己不给家人添负担就挺好了

所以…

我发现能想通的是少数

大多数卡在不良情绪那里就陷进去了

然后就走了极端

对于他们

可能压力真的比死可怕

都说生活很美好

可是陷进沼泽的人爬都爬不上来怎么去享受美好

还是希望以后不要再看到这种新闻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活的自私点

只为自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大家都有鱼死网破和接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的勇气

知乎用户 张亮​ 发表

逝者已矣,写给生者看吧:

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注定是辛苦的、波折的、时常遇到不快的。因此,我们要更坚强、更有韧劲,去面对这一切。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别轻易离场。

知乎用户 张佳玮​ 发表

密歇根的谢宇指出,科研领域正日益进入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

科研评断,越来越依靠数量和结果说话:

出版物、引文、薪水、补助金和研究团队的规模。

因此资源分配,完全不成比例。

科研界收入待遇不平等现象极其严重,以至于 Chris Elphick 提到,众筹才是科学经费的未来。

——以上是 2014 年夏天《Nature》上 Chris Woolston 写的某文的大意。


六年之后是否改善了?

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这大概率是个结构性问题,很难有速解。

只看到周围的朋友读博的都在用爱发电。我有朋友的导师口头禅是 “谁都不是做慈善的”。

大家也懂这个道理,不怨天不怨地,就平静绝望地努力着。

按基本常识:

任何赢家通吃的所在,下面的年轻人都看不到希望。

更可怕的是:

一般年轻人没出头机会,还有回头转行余地,你还能动之以情,劝他想开点。

然而大多数做学术做到一定程度的优秀人才,都(自觉)不那么年轻了,且都聪明理性到,一旦绝望了,就很难诉诸感情往回哄了。

唉。

知乎用户 姬无忧 发表

哎,太难受了。看着这些哭得我头疼,我哭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自己。

研究生期间的种种,说起来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起来却是青冥浩荡不见底。

我所有的境遇与这位同学相比,有过之而不及。我理解他所有的难处,工作以及毕业论文。

我之前写过一篇回答,为什么很多人读了研究生变得不快乐,它让我能够和很多境遇与我相似的人得以抱团取暖。

[姬无忧:为什么很多人考上了研究生变得不快乐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048884437)

人类的悲欢本就不相通,也不会相通。互相取暖也只能暖一下,过了时间地点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取暖。所以,人海茫茫,聚散有时,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个想法是在昨晚产生的。

其实,我昨天应该开心的,因为我去年一年的努力都化成了现实,我可以拿今年的省政府奖学金。对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这种幸福在脑海也就是发朋友圈的那么长时刻吧。

发这条朋友圈,屏蔽了所有研究生期间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在研究生学校认识的所有人。可能是觉得这对我来说很开心的事,对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并没有什么。

说着要进阶的我,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因为害怕在学校里待着所以开学去毕业论文田野调查了一个月,赶紧请假回家了,因为我在家准备考教资了。这一切得益于我的导师,她给予了我这一切,她让我从一个踌躇满志想要成为一个还可以的青年学者的有志于学的青年被打败,我现在只想快快毕业好好工作挣大钱。

可是,快快毕业的前提是论文顺利。我的论文顺利吗?

确实是这样的,在我那篇回答里这里的问答是我所有痛苦的来源,并且无法根治。

我甚至认为命运让我拿省奖就是在宽慰我,它想给予我动力让我能够继续好好的往前走。

毕业论文做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导师说,你做社交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觉得很扯淡,因为据我对社交媒介研究的了解(我本人非常喜欢社交媒介的研究),这个根本行不通。虽然文科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把话说圆了就可以,但就这,我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说服,我还指望说服导师们吗?那简直是在搞笑。

好了,我的导师给我指了个研究对象,结果她对这个对象一无所知,并且也没给我提供任何帮助。幸亏我同学的帮助,我才找到人去到这个集团当实习生。每天通勤 4 个小时。我本身膝盖就有滑膜炎,所以,那样的日子对我来说,真是痛苦至极。

这种痛苦持续了一个月,是的一整个月。当然,还有一个月,我后来想,身体的痛苦也不算什么,要是能够有所收获就好了,可是,我研究的是文化,结果去的是人家公司的爱心基金会,很闲却也没有什么收获。

没有办法忍受那种毕业论文毫无头绪的时刻,你的导师她给不了你任何帮助还会嘲讽你。你告诉她只看到一个现象还不会凝炼成一个理论点,她笑话你书读得少语言苍白。你问她我这个田野调查应该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更好的记录,她告诉你一个好的田野调查就该像居委会大妈一样,什么都知道。可是呢?你明明是在公司实习,还是人家的基金会,你怎么去楼上蹦哒,别人还以为你是个有毛病的人。我去基金会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我是来当实习生是拿实习工资工作的,不要随便乱串门。

又想起我鼓起勇气和导师说,我想读博希望能够得到引荐的话。她跟我说,这个想法很好啊,那你自己去申请吧。那我自己去申请,我还来和你商量干嘛。我又说某个学校今年第一次招博士挺好很心怡,她说,那你多备几个学校,像我这样一次就考上的很少。嗯,我知道你很幸运也很优秀,行吧,我不配。

放弃,其实对于执着于学习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躺在床上哭是常有的事,压力大和绝望的时候,突然间就想清楚了一件事,我没有必要非在学业上和我自己过不去,世间万物,大概都是这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以前是个特别不信命特别科学主义的人,读个研究生倒是把我读得迷信起来了。开始感叹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没有必要和自己作对。又想着人生难逢中土难生,我都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了,想来起点也很不错了。

我就想着啊,好好毕业就可以了。毕业论文吧,就我尽我的努力呈现我能给予它的最好模样,谁说我离开了导师的各种帮助就做不出来呢?只要她让我毕业,什么都好说,她仍然是我们初次见面时彼此客套与礼貌的陌生人。

人生本来就是个痛苦的过程,无疑这份痛苦自己在化解的时候需要用力过猛才行。

忍耐身体上的病痛折磨,将自己内心的道路撑阔,只要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并能将其外化,这一辈子都保持学习的能力,就总能够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总能够减缓自己被淘汰的步伐。

哭得头疼,哎,祝我毕业论文顺利,毕业顺利。其它的,我次而求之。

最后,我想就是这样的吧。

忍耐在岁月里也不曾发现自己过剩,我们唯有用成熟的勇敢抵抗历史的冷酷。

共勉吧,但愿!

知乎用户 曾云 发表

说一句不太尊重死者的话,

他的这份遗书,

文笔真挚自然、

思想天马行空

那些幽默的火花,

让文章增色不少,

最后结尾的独白,

既丧又有一点小俏皮,

仿佛一个朋友对你说他要远行了,

你们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看得人想哭。

这封遗书,估计许多中文系的都写不出来,包括我。

我甚至在想,

他如果不读理工科,

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作家,

愿天堂没有实验室,

希望这个小伙子下辈子,

能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知乎用户 郭航初​ 发表

最让人觉得难过的是,

这种平平淡淡,又略带调侃的语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学生平时多出去走走,兼职啊什么的体验一下,热闹的市场也可以。

真的,学精一点,看看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别傻傻的被骗着,还一天傻得乐呵呵的还给人压榨。人家花言巧语哄得你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人眼里的傻 x

真的,自己要硬起来,别那么容易否定自己,你人在这就是一种资本,就有资格谈条件。

要真到那种无可挽回的程度了,鱼死网破也别委屈自己,到头来帮着人家功成名就谁还记得你这么个傻孩子。别寻短见。

知乎用户 酸菜​ 发表

1. 死,对于硕博士真的是唯一出路吗?

硕博士,一个专业领域里死磕到底的人。正所谓,磕到深处人孤独。读博的心酸与苦涩,背负的期待与压力,夜深人静时总是无人可以倾诉,只能独立一人承担。

时日长久则病从心起,焦虑、抑郁暗自滋生,些许硕博士在不堪重负后甚至试图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显然,硕博士们已深陷心理健康危机。近日,Nature 再次聚焦研究人员压力,以一项持续 10 年之久且针对世界各地的 6300 名博士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强势地证实了这一点。

2. 超 1/3 博士焦虑抑郁

为了提高国际参与度,该调查首次使用了英语之外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汉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其中,超过三分之一 (36%) 的调查反馈来自欧洲,28% 来自亚洲(大约有 700 篇回复来自中国),27% 来自北美或中美洲,9% 来自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调查中,学生们表达了对博士培训、工作和生活间平衡、欺凌和骚扰事件,以及不甚明朗的就业前景等方面广泛存在挫败感。

但一如两年前 Nature 对博士生做的调查一样,积极因素总体上超过了负面因素:**约 36% 的博士生表示,曾寻求过有关读博引起的焦虑抑郁方面的帮助。**无独有偶,世界卫生组织于 2018 年发布的一项国际调查指出,过去的 12 中,有 31% 的人出现了精神障碍的迹象,如重度抑郁、一般性焦虑症或恐慌症。

3. 一个群体的自轻与自弃

笔者从网络搜集近年来的相关硕博自杀数据,以 15 年内的硕博跳楼案例进行统计和梳理,得出的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2005 年 9 跳,2006 年 4 跳,2007 年 2 跳,2008 年 3 跳,2009 年 6 跳,2010 年 10 跳,2011 年 2 跳,2012 年 0 跳,2013 年 0 跳,2014 年 0 跳,2015 年 1 跳,2016 年 1 跳,2017 年 2 跳,2018 年 6 跳,2019 年 2 跳,2020 年 2 跳。2015-2010 年(含 2010 年)总计 44 跳,2011 年至今总计 16 跳。15 年内,总计 60 跳。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见,2010 年是个转折点,是这 15 年内的跳楼高峰,甚至还出现了 “组团跳”。

2010 年前每年平均 7.3 起以上跳楼事件,2010 年后每年平均维持 1.6 起以上的跳楼事件。也许单看几个简单的数字是不以为然的,但我们通过一项已被验证的安全研究公式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发现了其中潜藏着的巨大跳楼危机。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 300:29:1 的法则,这个法则意味着当一个企业有 300 起隐患或违章,这背后将非常可能引发 29 起轻伤或故障,另外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还有 300 件潜在的其他隐患。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必然存在大量隐患。

从这个法则我们可以类推出:每有一个跳楼事故发生,背后就有 29 人怀有潜在而真实的跳楼动机,300 人头脑内存在过跳楼的闪念。

如此分析下来,硕博群体的自杀概率实在高得惊人。

4. 死,真的是唯一出路吗?

想要避免悲剧频繁上演,关键在于及时止损和勇敢维权。这个道理硕博生们未必不懂,只是有时,毕业和生命相较哪一个更重要,在万念俱灰的情绪操控下,总有人会做出一念糊涂的选择。在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考上硕博无疑是一种荣耀,自我的期许,亲友的期盼,但在延毕和羞辱面前,这一丝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

苦读多年,曾经的同学和同龄的亲友,眼见混得风生水起,夜深人静时,也会因不甘而辗转反侧吧。想要撤退,但撤退的沉没成本如此之高,只是想一想,也会望而却步吧。我们的天之骄子们就在这样的自我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面对这些问题,硕博群体,真的是走无可走,退无可退,死,真的是唯一出路吗?**笔者想说不。纵身一跳,伤心的永远是爱自己的人,对无关的人而言,自死也只是看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能连信息都会被抹掉,风过尚能留痕,但人走了,甚至不如阵风后的落叶,至少证明来过。没有经历过社会洗礼的天之骄子们,一心只知读书,面对问题,就如囚笼之鸟,四面都是绝壁,完全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我们呼吁,拒绝沉默,站出来为自己维权,或许也不是不能解决问题。**2010 年 1 月 16 日,南京理工大博士周健伟(化名)以跳楼做威胁,要求导师允许其毕业,虽然剑走偏锋,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了。**事件始末:**周健伟面临博士毕业,已具备毕业资格,但是导师不给毕业,让其完成设计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而周健伟找到一份工作,需要成功毕业才能任职。

其次周健伟爱人怀孕在身,无工作,博士延期毕业,面临拿不到补助,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情急之下选择以跳楼威胁导师,在已具备毕业资格的前提下,校方为其办理了毕业手续。

虽然这是一个危险的反向极端案例,我们当然不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解决毕业问题,但比起以死明志,笔者宁愿呼吁这个群体站起来为自己发声。

5. 曙光在哪里?

多年来的苦苦煎熬,我们总是寄望于导师制的解体,以获得最终的救赎,但就在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9546 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中,针对人大代表在提案中提出的 “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 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充分采纳此条建议,并进一步开展工作。

消息一出,瞬间炸锅,学生们纷纷表示导师权重实在过大,学生的权益日渐压缩,那么谁来强化导师评选体系?导师学生之间的双向考核制究竟何时能实现?也有理性派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虽然大部分导师是正常的,但是那么几个不配称作人的家伙突然有了这么大权力,学生怎么办?

酸菜老师认为比较合理的制度安排应该是:当我们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自由换导师的权利!这样才能反制对冲一下风险!

我国的目前研究生教育(不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采用的还是学徒制的教育方式。通常导师对于学生的论文发表,以及学生能否毕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能转圜的空间都比较有限。

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把 “导师带学生” 这种制度自由化,市场化,允许学生在二 三年级的时候去自由换导师。换导师不影响他整个学术发展,也不影响学生最后毕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霸凌学生的导师或人品不好的导师,他就没学生选他了。这种合理化且自由流通的学生机制,我认为是有利于对冲导师自主权的风险!

当然酸菜老师的建议还不能够成为这个国家的法规,只有同学们好好努力,成为有话语的人,未来才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学术生态!

与此同时,教育部透露,今年下半年将以教育部名义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其中将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并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

也许,我们或可期盼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印发之时,能实际看到,相关部门在不断给导师加权的同时,也能在充分考量师生矛盾的现状上,对其给予相应的制约,出产对应的平衡机制。

但我们也不可否认,无良导师终究只是少数,导师的确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导师所具备的资质、掌握的知识,对方向的把控,可以保证学生在研究方向上尽量不出现偏差,为创新研究提供更多助力,这是不能推翻的事实。

目前,也的确尚无更好的体制可以替代导师制,这意味着,短期内当前的状况和引发的问题还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改善。

我们也一直呼吁学校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其实有些学校在这一点上也已经在尝试改进,个别学校在导师考评机制内,把学生能不能正常毕业也列入考评标准,所以导师也是希望学生可以正常毕业的,如此才能不影响自己的考评结果。

此外,据数据统计,现在每年硕博群体主动退学的趋势在上涨,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当发现自己做了不合适的人生选择,有时选择退学也是及时止损。

6. 硕博士崩溃时,亲朋好友该怎么做?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压力过大、心情苦闷或者无法排解的时刻一定要寻求学生处、师兄师姐或者好朋友、家长的帮助。

记得以前读博士有次写论文的时候,我突然间就崩溃了。起因是件小事,虽然现在看起来实在不足一提。

当时,我本就因无法熟练操作一种新的数据可视化软件而感到沮丧,在得知论文初稿得到种种负面反馈后,身上肩负的诸多压力,终是化成了颗颗苦涩的眼泪。

自我读研以来,我生活中接触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对硕博士知根知底的人,以及完全不了解硕博士的人。

三年过去了,我仍然有一些朋友感到惊讶,他们认为我的博士工作就是一份全职工作,而我的一周其实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这与他们所认为的时间表驱动的、以学期为基础的 “学生” 生活是相矛盾。

我认为博士的日常生活经常会被他人误解,不过要怪的话,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和学术界。我们有许多人对粉饰自己的博士经历而感到内疚,平日里我们经常会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我们对所选领域的热爱,分享我们的研究、令人兴奋的成果时充满热情。但我们确实很少对博士生涯中低谷期的沮丧进行表述。

那么我们的朋友和家人能否真正理解我们学习、处理和实践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持之以恒呢?

他们是否明白,我们可以花费数周的时间来研究和计划第一次实验,然后在几天的时间里小心翼翼地进行实验,并等待更长时间才能出的结果,最后却发现实验失败了?

他们是否明白,重复的高时间成本的失败,再加上发表文章的巨大压力,已经让博士们成为了一种压力、失望、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混合体呢?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课题研究中。尽管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大有人在,但对我们而言,研究工作与自我价值紧密相连,我们很难接受失败。

我们需要具备弹性,当我们努力学习学术韧性时,我们需要我们的朋友和家人理解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正常的 “工作” 压力,也期望他们能相应地回应我们的支持请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分外沮丧时,需要与父母、亲戚、朋友进行沟通,表述我们的需求时也要明确,而博士生们在寻求帮助时必须更大声。

所以我期望身边有正在读硕博士的朋友以及家人能明白以下几点:

①获取学位并不容易。我们并不是 “非常聪明”,我们只是工作很努力。
②读博生涯中有欢喜,亦有很多痛苦。博士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与他们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紧密相连,因而,一旦课题或研究出现错误时,真的会感觉像是世界末日一般。
③请提醒我们,这实际上并不是世界末日。提醒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的努力拼搏挣扎只是科学进程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提醒我们,我们还只是学生,有些做不到的事情也属正常。
④当我们对一项实验感到困惑,或纠结于如何分析一组新数据时,请鼓励我们——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我怀疑,因为我们经常会忘记,其实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熟练的研究技能,才会从一开始就被课题项目组所接受。
⑤请不要问我们何时毕业以及毕业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也可能会心存恐慌。不过,我们知道的时候会主动告诉你的。未来或许有很多未知数,同时请你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在那里。

下一个实验是否会成功,文章是否会按时完成,论文是否会被拒绝,毕业后又能否会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种种问题我们心中并无答案,因而有时我们的内心并非不会被动摇,外在许多压力源都可能会向我们施加压力。

那么在那些我们动摇的日子里——就像任何职业的人一样——我们需要我们所爱的人支持与理解,并提醒我们明天是新的一天。

最后,祝愿每一个在硕博路上疲于奔命,把证书当成人生唯一出路的学子,可以及时清醒,不是没有证书就没了一切。

条条大路通罗马,将学到的知识装在大脑,将人生经历的困境幻化为智慧,它将助你披荆斩棘,更早摘到自己的彼岸花。

知乎用户 全麦吐司 发表

很难受。

如果这是此学生的遗书,看起来导师并没有太明显的问题。并未控诉导师压迫压榨,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世界道别,越看越难受。

知乎用户 么西么西 发表

他估计没少刷逼乎,被互联网 35 岁开除和生化环材劝退吓到抑郁,然后痛定思痛,决定去考公务员。

道路是很正确的,可惜没有坚持的最后。

在做 research 的过程中,这种数据怎么都不对的事情,我相信大多数研究生都遇到过,我自己就遇到过很多次,其中最狠的一次折腾了我整整三个月:公式推导了上百遍,但数据结果就是不对,相关公式也找不到、参考数据也找不到,我翻遍了 IEEE 就是找不到,问老板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自己做了一整年的 idea,就卡死在这一个函数,实在是非常郁闷且痛苦,茶饭不思,连晚上睡觉都在想这个公式。

我当时多么期望某一天能接到老板的电话,然后他告诉我:你是个智障,退学吧。

虽然最后我还是把问题找到了,但那个过程之痛苦让人无法忘记,我无数次悲叹自己就是条弱智愚昧下贱的蛆、一事无成。还好有逼乎,让我见识到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文盲,让我相信自己最多是个不聪明的人,但绝对不是智障,所以 phd 一定能读下来。PS:那是一个很小、很简单,但是你如果数学基础不够扎实的话,则就是想不到的问题(太丢人就不具体说了)。

有的时候信念很重要,人在逆境时,要少看世界的阴暗面,坚信自己和破壁只差一步。

对于他,有些羡慕,羡慕他没必要承担未来无尽的不安和痛苦;也觉得不值,世界上很多东西他还没有经历过,走的时候该有多少遗憾;但最多的还是恐惧,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在夜里拿着绳索走进实验室,他是心如死灰,还是无比痛苦?他的心率有多快?我很希望他能真的像遗书中所展现的那样,轻轻松松地套上绳索、然后随手告别,但我不相信他能做到。

他是学化学的,希望他自缢前吸了很多笑气,那样应该不太痛苦。

好在我这边可以轻松买到毒品,和枪。

知乎用户 网易浪潮工作室​ 发表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回答,我们对这件事感到十分惋惜。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高学历在读人群中间并不鲜见。

去年十一月,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2019 年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显示,博士生普遍存在抑郁、学术难搞、工作难找等严重问题,而在许多方面,中国的博士生处境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士生更差。

仅有 5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读博经历至少部分感到满意;这个数字在中国以外的学生中是 72%。45% 的中国博士生认为博士项目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在其他地区这一比例是 36%。具体而言,缺乏就业指导和建议、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够多、工作生活无法达到平衡,是中国博士生抱怨最多的 3 个问题。

我们的一位博士在读作者,曾写下他在读博期间抑郁、并与抑郁对抗的心路历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大家关注研究生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关注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压力以及这背后的问题。

在国内,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称为 “研究生”,所以我们在内文不明确区分硕士、博士,而是以“研究生” 作为统称。

本文所讲述的对象,包括硕士、博士、硕博生等。


我,生物博士在读,六个月前,我抑郁了。

你可能听过很多因抑郁离世的明星,比如前段时间的崔雪莉、具荷拉。在为他们感到惋惜之外,很多人也意识到,抑郁没那么遥远。

但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也经历着难以想象的抑郁折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质疑。他们就是研究生。

半年的时间,我就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抑郁体验。

**造成抑郁的原因不需要多么特别,抑郁也从来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当它们纠结在一起如山洪猛兽一般的来袭,心态崩溃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

没有电视剧里那种深夜痛哭、抱头大叫的 “狗血桥段”,起初我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甚至没有在意。但在短暂的心情沮丧以后,失眠随之而来。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严重失眠,她说 “看到星辰和大海依然开心不起来” 。实际上,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连这样记录的力气都没有 / 电视剧《小欢喜》

从最初每个月失眠三五天,到后来每周失眠三五天。每个失眠的夜晚,我都会使劲闭着眼睛。装睡其实还挺痛苦的,眼睛闭得越紧,大脑就越活跃,根本不受控制。

眼前电影般闪现那些让我感到不快的时刻,一遍遍虚拟自己跟导师吵架吵到不可调和,然后潇洒退学的场景。不得不说,这样想想还挺爽。

可是暗爽过后,总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昏沉以及不安。

我只能用压力太大,需要休息进行自我暗示,并告诉自己坚持一下,过了这段时间,一切就会好起来。

但坚持等来的并不是失眠好转、心情平复,而是彻夜的皮肤奇痒,宛如《痒》唱到的 “越搔越痒”。痒感只在晚上出现,偏偏在终于想睡的时候,与失眠狼狈为奸,夹击本就精神脆弱的我。

我游荡在灿若白昼的不夜城,看到的却是灰蒙蒙的灯,和灯下自己狼狈的影子,感觉世界的色彩消失了。不是看不到,而是感不到。

TED 演讲抑郁症的体验,“我的脑海中进行着一场葬礼,悼念者络绎不绝” / bilibili

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个月以后,我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于是我将我的情况告诉了一个学心理学的博士同学。

随后我进行了贝克抑郁量表测试(BDI)。测试结果: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同时她也告诉我,量表的测试结果只是临床诊断抑郁症的参考指标之一,让我不必太有压力。

看到结果后我更加确认情况比预想要复杂,所以在朋友的建议以及阅读了一些关于抑郁症的文献后,我给自己规定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整,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就去寻求专业帮助。

就在开始去了解抑郁症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抑郁症,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情况着实不容乐观。

在对抗抑郁的艰难道路上,我,并不是孤身一人。

抑郁中的研究生,你们并不孤独

如果我提到这些人,陶崇园、陆经纬、侯京京、陈慧祥,大家听说过几个?这些饱受抑郁症困扰的研究生,最终选择用死亡的方式结束这一切,又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

对于研究生的压力,人们要么不关注不在乎,要么熟视无睹,甚至还有人觉得这群人是 “读书读到牛角尖儿”,“小题大做不抗压”。

社会、家庭和朋友,方方面面的不理解,加剧了研究生的无助。研究生教育看似风平浪静,高产的文章,喜人的数量,“大跃进” 式的发展,背后却是以精神上的伤害为代价。

很多人以为研究生是做科研创新工作,实际上却可能是不断地重复实验 / Pixabay

有人会说,现代社会竞争压力都大,单独将研究生群体拎出来太小题大做。但研究显示,研究生群体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是普通人的 6 倍以上 [1]。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每隔两年会对全球的研究生进行一次调查,2019 年有超过 6300 名研究生参与了调查 [2],其中有近 700 名来自中国。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去寻求过帮助 [2]。

这仅仅是因为抑郁而寻求帮助的比例,有多少人在抑郁中独自煎熬,没有及时获得帮助,又有多少人在煎熬中不得解救,而走向极端?

一项小型研究的调查结果让我感到害怕。调查显示,7.3% 的调查对象曾想过去自杀;2.3% 正在计划自杀 [3]。

有的研究生同学,因为担心无法毕业,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或者焦虑

以上内容我只想告诉大家,研究生的压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育疏漏、个人案例。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在研究生群体中正如同瘟疫一般散播开来。

长期处于巨压下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被关注吗?

发不出论文,如同身在冷宫

不得不说研究生的地位十分尴尬。

首先,你是一名学生;其次,你是真正劳动在科研一线的准 “科研工作者”。

研究生们至少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作为学生随之而来的成绩、毕业、就业压力,以及科研任务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可是无论成绩也好,还是科研任务也好,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点,SCI 文章。

可能大家不太明白,为什么好好的人会被一篇所谓的 “论文” 逼到精神崩溃。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位博士,将自己申请奖学金、论文投稿的总共 17 封拒信做成裙子穿在身上。每一个能顺利毕业的博士,背后可能都有一堆发不出去的论文

这么说吧,没有文章的研究生,就宛如没有子嗣的嫔妃。

后宫的女人,无所不用其极只是为了生下一儿半女,因为只要有了孩子,就会多丝保障。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有了文章,无论你未来作何选择都会轻松一些。

但文章不是你想发,想发就能发。

妃子可能会在残酷的竞争中失去孩子,或者怀上死胎,在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后,孩子却未能成活。

研究生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多少人没日没夜的将时间花费在自己的课题上,经历种种磨难,可最终发现课题假设不成立,“胎死腹中”,除了将时间和青春与死去的课题一并埋葬,毫无办法。

颇高的年级让你无望在毕业前孕育一个 “孩子”,而新进入实验室的同学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更多,这让人如何没有压力。

常年无子的妃子不会得到皇帝的宠爱,在后宫中生活的举步维艰;而常年没有实验成果的研究生,也没有办法得到导师的青睐,只得低眉顺眼,灰溜溜生存。

读研期间发不了 SCI 论文的研究生,相当于在后宫 “争宠” 没孩子的嫔妃 / 《甄嬛传》

当然如果娘家有背景,皇帝也会把别人的孩子抱给她养。如同深受导师喜爱的研究生,也有机会将别人的文章,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并以此为跳板,从此顺风顺水。

所以,在后宫,争宠很重要。在实验室,亦是如此。作为 “冷宫” 研究生,我十分清楚。

以上这些,仅仅是来自于实验室的压力。

不少学校和导师将文章作为考核毕业几乎唯一的标准,没有文章,等于无法毕业。延期毕业成为了一种无奈又唯一的选择。

在你的同学朋友已经成家立业,有车有房的时候,你很可能因为延期太久且没有文章而被 “扫地出门”,而且是被扣发学位证的 “净身出户”。

研究生,到底是接受训练的科技储备力量?还是发文章的工具?

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面临的通常是读不完的论文和书籍,但哪些是真正的专业需要,哪些是发论文的需要 / 希帕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8 年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 273 万,毕业人数达到 60 万 [5]。预计到 2020 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要达到 290 万 [6]。

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想让这些人都有文章,可能吗?没有文章的数量庞大的研究生,又该何去何从?

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只有 “鸡汤” 告诉你,有文章有多好,却没人说过没文章该怎么办。

研究生的整个生涯,似乎都在为了文章拼死拼活。

研究生生活,比 996 还辛苦

和你一样需要文章的,还有导师。

后宫嫔妃依赖皇帝,而实验室里,导师独大。

有调查指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并不满意 [1][4],甚至受到过来自导师的霸凌 [7]。

虽然在对中国的调查中,被霸凌和被歧视的人数比例相比更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研究生没有遭受过不公正待遇。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冯钢,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拼死喝酒的意志” 是某学生的骄傲。但在大学里,很多学生喝酒也许不是因为意志强大,而是不得不如此 / 微博

我大胆猜想,可能是我们对什么是霸凌并不了解,或者已经对霸凌习以为常而不自知。

国内很多实验室,宛如私人工厂,学生们明里暗里会将自己的导师叫作 “老板”,甚至有的导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导师和研究生,就是雇佣关系。”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导师,在其他导师和学生的面前,对自己在场的研究生做出评价,简简单单两个字——“好用”。

作为一名学生,或者说是一个人,我可以想到很多的词汇来形容,勤奋,努力,上进,虚心…… 而 “好用” 绝不是其中之一,因为能被 “好用” 来形容的,是工具。这让我想起了《摩登时代》里只会拧螺丝的流水线工人。

卓别林扮演被资本家剥削的拧螺丝工人,如同一个没有感情的干活机器 / 《摩登时代》

当学生被导师这样看待,两者之间还有公平可言吗?

导师自然也有导师的压力,研究生也应该分担科研的部分压力,但是哪些需要学生承担,承担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保障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除了与导师之间微妙的关系,生活和工作的不平衡,也是研究生压力过大的原因 [1][2]。

身边的很多研究生同学都表示,读研之后,几乎没有私人生活。“996” 工作制对很多研究生来说简直是奢望,因为他们花费在实验室的时间绝不低于 “996”[2][4]。

没有自己的生活,意味着无法从压力大、任务重的工作中得到休息和释放。

而这种超长工作、昼夜颠倒的情况几乎已经是很多研究生的常态 [1][2][4]。就连著名院士施一公在公开场合谈到研究生的基本素质时,都将“时间付出” 放在了第一位。

但我却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在科研领域,大家要以 “过劳工作” 和“超时加班”为美德?

不少导师为了保证工作时长,甚至在实验室里装上指纹打卡器以及监控摄像头,目的究竟是出于 “督促”,还是 “强迫”?

工作中的过劳工作还可以申请加班补贴、调休,研究生全周全天无休止的工作,却连相应的保障渠道都没有

在这里解释一下,作为一名生物民工,我对于不同实验习惯十分尊重,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非常满意,那么恭喜你乐在其中。

我也非常理解科研竞争中 “快人一步” 的重要性,因此并不排斥加班。

可是将这种不得已,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和评判的标准,并要求所有人接受并适应,本身就是强人所难。

更可怕的是,处在这种价值体系内的人,习惯性将其一以贯之,层层加固。

收入低没退路,堪比签下卖身契

何况,超时工作背后,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和补助体系。

对于研究生来说,超时工作是日常,额外补助只存在于幻想。很多人的补助甚至不足以支持日常生活开销,很多导师甚至还会克扣研究生的补助,少发甚至不发。

想想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想想自己父母一把年纪还要补贴自己,压力如影随形。

奇葩说辩手庞颖提到 28 岁读研究生,一穷二白,焦虑真的在所难免 / @九爪小蟹

作为盛传的 “四大天坑” 专业,他们除了要担心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还需要担心研究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雪球只能越滚越大。

对于我所在的生物专业来说,收入水平并不乐观。即使拿到的薪水 “相对” 较高,也不能跟这些年的高强度付出成正比 。

**头衔高,付出多,收入少,这就是博士的尴尬现状。**尤其是海归大量回国,让原本拥挤的研究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付出更多,产出不差,因为没有海外经历而被用人单位嫌弃,成为了土博士(国内读博)的困境,也加剧了他们的紧张感。

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的研究生毕业,挤入就业市场中,压力不可能不大 / 希帕中国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想,念不下去就退学呗,难道是签了卖身契的杨白劳吗?

退学,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比如我,是一天里会闪过 800 次的念头。但是退学并不容易。

我是硕博连读生,学制是 5 年。相比于先硕士(3 年)再博士(3 年)的方式,硕博生似乎节省了一年。但是,硕博生通过考核转博,中间不颁发硕士学位,只在博士毕业后颁发博士学位证。

如果退学,不仅是浪费了几年时间精力,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只能以非应届高龄本科生的身份参与就业竞争。

也听说过很多家境殷实的同学,有底气选择转硕或者退学,但是对于更多寒门学子来说,回头的成本根本无法承担。

越是这样,他们越被迫接受不公正待遇,也就更容易陷入抑郁的困境。

关于 “抑郁”,可以做些什么

写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研究生们所面临的抑郁,并不是个人 “矫情”、“想不开”,背后实在有很多现实原因。

我目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上个月测试,情况已经恢复了正常。在这里我并不会详细分享我对抗抑郁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状态不同,解决办法也不会相同。

但是有几点我认为是共同的,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倾诉。

倾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能找到懂你境遇的倾诉对象,着实有些困难。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学会 “吐槽”。

我个人不是很建议大家和父母倾诉自己的状况,因为父母或许对抑郁的理解还停留在 “神经病” 的层面。陪朋友去医院的时候,我就亲眼看到一个父亲对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女儿几乎破口大骂。

在电影《82 年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就有抑郁症状,而她的婆婆则并不理解,甚至认为这样会影响儿子 / 《82 年的金智英》

父母不懂你的状况,看似冷酷,实则必然。对于他们来说,抑郁症本就很少见。有研究证实城市发展和抑郁症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8][9]。

有些人或许会想,导师有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也许能倾诉。但是,事实却远非如此。

一方面,学生担心暴露自己的压力会让导师产生负面看法。另一方面,导师如果跟学生沟通不畅,也会加剧误解。

并不是说 “天下导师” 一般黑,也不是说研究生抑郁错都在导师。有的学生也会找导师好好沟通,反正我是不敢的。

在一些国家,学生之间会成立 “互助会”,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经历,诉说痛苦以及寻求帮助。但我周围几乎没有听过这种实体互助会,哪怕是线上交流群,一旦得到上级 “关注”,随即会被勒令叫停。

所以倾诉,只是看似简单。

第二,寻找爱好。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动手活动,会极大的缓解内心的焦虑,让你感到快乐。我个人就从画画以及粘土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甚至有点欲罢不能,算是我在抑郁期间的一点收获。

超轻粘土制作海绵宝宝,这样的活动会让人内心感到平静 / bilibili

在这段时间,我还开始科普文写作。原本写科普文只是为了分散一下注意力,不要过度地关注于实验、毕业这些让我心烦的事情。

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机会,我竟然靠写科普文赚到了一点零花钱。

不得不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不多的稿费对于我自信心的恢复至关重要。有钱能不能使鬼推磨我不知道,赚钱能让我快乐倒是真的。

虽然后来事情败露,老板在组会上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直接否定了我写的文章,并勒令停止,但是恢复的自信没有被打倒。

不是说大家要放弃学业去赚钱才能改善情绪,只要是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爱好,都会让你感到生活不易,但美好。

第三,寻求专业帮助。

专业帮助无疑是最能有效的帮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心理咨询,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可以最直接改善你的现状。

以上这些,是我们个人能采取的应对抑郁的措施。但是研究生的抑郁问题,并不只是需要个人去改变。

调查显示,中国博士生有 40% 寻求过帮助 [4]。然而在那些寻求过帮助的人中,只有 10% 的学生在学校得到过有益的帮助,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这个数字是 28%[2]。

大多数时候,你只能看到研究生们拼命学习,却看不到他们背后承受的心理煎熬 / 希帕

在美国很多高校的主页上,都会有心理咨询的项目。很多美国高校都会定期发布学生心理及精神状况的调查报告 [10][11][12],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保障学生的精神健康。

不过好在,目前很多研究所和高校也认识到了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开放了心理咨询的渠道,有了开始,也就有了希望。

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工作压力、就业环境等,**很多并不是只靠研究生自己就能解决的,他们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不是只能等鲜活的生命敲响警钟。

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现状,即便是个人的悲剧,也会被时间盖上一捧黄土,无论它曾是怎样鲜血淋漓。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标题:《摧毁一个在读博士有多容易》作者 核桃

参考文献:

[1]Evans, T. M., Bira, L., Gastelum, J. B., Weiss, L. T., & Vanderford, N. L. (2018).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36(3), 282.
[2]Woolston, C. (2019). PhDs: the tortuous truth. Nature, 575(7782), 403.
[3]Garcia-Williams, A. G., Moffitt, L., & Kaslow, N. J. (2014). Mental health and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psychiatry, 38(5), 554-560.
[4]Woolston, C., & O’Meara, S. (2019). 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 Nature, 575(7784), 711.
[5]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十三五” 规划
[7]Woolston, C. (2019). A message for mentors from dissatisfied graduate students. Nature, 575(7783), 551.
[8]Lambert, K. G., Nelson, R. J., Jovanovic, T., & Cerdá, M. (2015). Brains in the city: Neurobiological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58, 107-122.
[9]Lambert, K. G. (2006). Rising rates of depression in today’s society: 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s of effort-based rewards and enhanced resilience in day-to-day functioning.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30(4), 497-510.
[10]Task Force on Student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18
[11]The mission of the Graduate Assembly is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graduate students and to foster a vibrant, inclusive graduate student commun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2]Smith, E., & Brooks, Z. (2015). Graduate student mental health 2015. Tucs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raduate–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the Graduate Professional Student Council, University of Arizona. Retrieved August, 5, 2018.

知乎用户 巉岩 发表

我建议各位研究生,可以开始写自传体小说了,或者至少开始积累素材了。不求发上网,就是放在阁楼里让朋友帮你出版的那种。

有一本书吊着,自杀的念头会受未竟事业的牵制。

另一方面,会读书写字的人可以这么痛苦,我猜中国也到了出世界名著的时候了。


诺贝尔文学奖?有些人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的,你们对于世界名著的印象恕我不是很能理解。

知乎用户 我有一只小鲤鱼 发表

当年在读本科的时候总是会被大学同学称之为本系大喷子,但是其实我最难过的时候也很想不开,反思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读出来以后要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想着想着就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彻夜难眠,甚至一度想走上绝路。

还好在最难过的时候还是父亲给我打电话一再劝慰我,“倘若这个专业真的在外面不好做,就回家考个公务员,你再回到我们这个小地方,其实也没什么。” 再比如:“有些事想想就过去了,爸妈只希望你过得平平安安就好,大学里只要你能毕业,学啥开心就好。”

因为父母的鼓励,我开始了放飞自我。基本上力学的课程不爱学的就不学,也不怎么参加考试。基础性的课程能学进去的就尽量过。

虽然这么做在大三的时候我收到了学业警告,但是那会儿我的心境已经全部走出来了,再度捡起自己不爱学的力学,却也能平静的学下去,然后全部通过,顺利毕业。

但是到了大四我已经 “油水皮划喷” 了,被其他同学戏称为五毒俱全。油就是做事老油子,不咸不淡;水就是对于成绩能水就水,毕业就好;皮就是在父母面前无需过度压抑自己,有一说一,父母的自己不同意,可以直接提出反对;划就是上课做事能划水就划水,老师交代的就划水做做试试看;喷的话就是有不爽的地方当面说出来,但是肯定也不会问候别人的家人,就直接说自己不爽的点在哪就好。

最后我毕业回到家的时候,我以为我爸会像励志电影里那样很认真地跟我说:“儿子,好样的,爸爸就知道你能行。” 结果是我爸对着我的学位证和毕业证认真检查,再三检查,最后确认那不是假的。以至于我要登陆学信网来证明我的清白。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这位同学的遗书完全展现了我当时的想法,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但是生活却还是一团糟,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只能埋怨自己,也无处发泄。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我可能也会走上向他这么一条路。或者生出心理疾病。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要多一点我大四的五毒俱全的感觉,少一点自我的压力。仅以我的一点经历和经验给大家一些借鉴吧。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好。

知乎用户 田可乐 发表

一直以来,所有声音都在教我们怎么向上攀登,怎么跨越阶级,怎么做社会精英。

可其实,快乐的要义是接纳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

*

当你觉得特别丧,丧得要命的时候,不要沉浸在网络里了,也不要执着于当前看似非常紧急的任务。

关掉手机,走出门,大口呼吸,听听歌,看看天空,摸一摸路边的花草,观察一下各个地方的小动物。

然后在街边小店,给自己买一个冰淇淋甜筒,慢慢吃完。

还是不舒服,那就结结实实睡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

没关系的。

"是不是我太懒,太笨。"

"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一个废物。"

不是的,你成绩优异,做事有耐心,表达清晰,字里行间还很幽默。

你只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哦。

知乎用户 QZhang95​ 发表

珍爱生命,远离生化环材

学计算机能够让人掌握逻辑思维,进而能够做到和无良导师互相对线,而且后路 B 计划多

学生化环材除了体力活儿,没有太多个人增益 buff,思想容易日渐僵化,慢慢会缺乏和无良老板斗争的逻辑思维,而且后路 B 计划少

这也算是我为什么劝退生化环材,劝进 CS 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知乎用户 寒涟漪 发表

我看着这封信,好想哭

我翻出了曾经死去的姐妹们的遗书

又一次成了泪人

他活着的时候,家长想要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孩子,只有他死了,家人才想要一个活着的孩子

知乎用户 克里姆林之主 发表

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在艺术上,靠变故、车祸、意外实现的悲剧都不是好的悲剧,真正好的悲剧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逻辑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没有赢家,没有幸存者。

——别林斯基

知乎用户 Yang Liu​ 发表

非常遗憾。

我们的教育里有一些绝对化的东西,入行科研的年轻人应该批判看待:“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那种拼命努力工作以求成功的想法不符合科研的逻辑。科研成果的出现是资源、努力、思考、运气等等共同决定的,这里面资源、运气等都是学生不可控的部分,片面强调努力无济于事。

有些学弟学妹觉得做科研是学校环境,还没有出社会,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和规则,大错特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十几年来的游戏规则主要是 “学习 - 成绩” 体系,努力学习和理解知识以求获得好成绩,这是一个全社会投入巨大资源努力维持的相对公平的评价体系。确实对运气、资源等等的要求都可以用努力强行补一部分,强调努力和回报也许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科研是真正的生存竞争,而且还很残酷,资源分配没有公平可言,回报近乎赢者通吃。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成王败寇,笑贫不笑娼。努力了,实验做不出来恐怕还是入门级的打击。就算赌上整个青春把某个重要实验做出来,你以为成功了,其实后面黑着的坑还多着呢。

年轻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和预期,进了这个坑,就和加入任何残酷的社会竞争是一样的,不能抱着侥幸和幻想。

知乎用户 程十二 发表

大工的化工,各位可以去问问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别说读研了,读本科都能恶心你。

哎,前辈安息。

补充一下,到现在了,还在跟我争论呢,假如这个同学不读化工的研究生,会变成这个结局吗?为什么选择在实验室呢?

化工研究生包括整个化工专业现状如此,加上天坑科研普遍负担重压力大,无提升,以文献,热点,影响因子为目标,老师群体也并没有承担到该承担的责任,你可以说这是整体的原因,不关这个专业这个学校什么事情,那么再问一遍,为什么这位同学选择在实验室结束自己的生活呢?以及学生群体还在这转移重点,强调我造谣一样,话是你们自己本校的学生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位学长走了但是也不会改变今后进入这个实验室的同学要面对的学业压力,什么都不会改变,就跟当年爸大那次一样。当时我看评论区也是这样,真妙哦。

知乎用户 猪逻辑 发表

同为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十年了,突然想起我毕业那年,有个因为考不上清华,被调剂到理工大学的,跳了,还有一个也是化工的,博士,感觉毕不了业,也跳了。

父母一代确实不能理解为什么现代人,明明生活过得那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轻生的,因为他们从苦日子过来的,由俭入奢易。其实恰恰是因为生活好了,才更容易有心里问题。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值越高,不是越容易因为达不到期望而感到绝望么。

这个时代大家心里压力都很大,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一场长达五年的失败的婚姻,导致轻度抑郁症,也曾经怀疑人生想过一死了之。

然而度过那一场劫难,反而让我看开了许多。现在我不怀疑人生了,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操蛋的,你怀疑他也没用啊,浪费时间。

钱,赚多赚少,也就那样,能活就行,除此之外,多赚了,存点备用,再多余的,偶尔潇洒一把。生大病了,没钱治,认命便是。飞来横福我不拒,飞来横祸我不怕,哪摔倒,哪躺着,歇够了,在起来,能碰个瓷儿算赚了,没碰着瓷儿,被车轧死了,算倒霉。找不到工作,考不上公务员,找个肯德基麦当劳打个工总行吧,没事儿还能揩点油,吃够了换必胜客,汉堡王继续揩油。罗永浩欠六个亿不也好好活着呢么,不仅好好活着还天天恬不知耻的在那显摆大局观呢。富贵可遇不可求,随他去吧。

老婆跟你好,那你好好过。老婆跟别人好,那你也可以跟别人老婆好呀。不是你的咋都不是你的,随他去吧。

孩子学习好,学习好能咋地,有屁用,说不定那天研究生毕不了业,也跳了,你天天累死累活给他花钱铺路,让他赢在起跑线上,然后呢,他摔死在地平线上。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

唯一可能对不起的可能也就是你的爹妈,你没下辈子,所以该还的,这辈子还完了再去死。

我们不能选择生于富裕,还是贫困,也不能选择是否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然而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幸运,还是悲伤,从结果来看,我们从此拥有了选择的机会。

对于死亡,可以选择大限将至之日,坦然接受的离开,也可以选择在大限将至之日,极不情愿的离开,更可以选择,提早退场——倘若如此,大约亲者痛,仇者快,不痛不痒的人,惋惜几句,继续该追剧追剧,该吃鸡吃鸡,若干年后,大约被遗忘,又若干年后,亲者仇者以湮灭于尘土,于是我们甚至不会被纪念于他人的记忆中,至于伟人,流芳百世,或于逆贼,遗臭万年,当事人依旧也是一把尘土,毫无知觉。

那些选择离开的。

不必谴责他心灵脆弱,说其毫无责任心——但凡选择自杀的,若不是绝望到极致,又怎么会放弃亲朋好友,独自上路。就好像看电影看到渣片,有人中途退场,你还能揪着人家说:“这是我爱豆的电影,你怎么能不看到最后呢?”

亦不必为其感到悲哀,——但凡选择自杀的,心灵上的肿瘤,已经日夜折磨这个人,让其痛不欲生。死一次没死成,死第二次的司空见惯,看开了的反而凤毛麟角。

倘若遇到奸恶之徒,每天逼你,坑你,害你,带他一起上路便是,切忌伤及无辜。倘若就是自己想不开,悄悄走了也无妨。

能选择死亡也是一种勇气,像我这种好死不如的,除了向你表示敬意之外,也只能祝福你倘若侥幸没死成,便看淡荣辱,活的快乐。

知乎用户 赵泠 发表

遗书谈下辈子不一定就是不想死,也许是相信庞加莱回归的同好。不过,小猫咪没有自我意识不代表它们没有喜怒哀乐,猫生也会有起伏的,建议同学们趁着人生还有时间的状态多开发、多经历,不用着急。

至于遗书里谈到的现象,我建议同学们放宽心:

一样的条件出不一样的结果,说明这里面有量子效应。写文章吹就是了,量子效应吹上九霄云外有什么的。

如果生化环材你委实做不动,遇到了奇奇怪怪的导师,你可以用简单步骤转入犯罪专业的。

可以参考:

你可以在这个问题下的答案里找到天坑专业罄竹难书、无良导师泯灭人性、来日方长延期再战、垃圾文凭不要也罢等各式各样的观点,其中一些是气话,学术造假赶紧写完、宁可我负天下人之类观点还会引起争议。不过,自杀本身就是拒斥社会的,跟自杀者谈不反社会属于行为艺术。

我们可以对自杀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处境困难、用 “节约社会资源、节约家庭财富” 说服自己(实则是对现状无能为力)的无奈自杀者。同时,我们应该尝试解决导致自杀的生存困境。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品葱能看懂英语的大概有多大比例?

品葱用户 naocan看门的 提问于 10/16/2020 在墙内被生活磨尽了脾气,看到你们发英语还看不懂,哈哈。如何才能在北方墙内脱离低人力成本的剥削,都瘦骨如柴了,还要拼命搬搬扛扛。 品葱用户 TISU 评论于 ~已删除~ …

关于施一公和颜宁

——转帖—— 与国内的结构生物学家不同,我所知道的美国的PI几乎没有人只解结构的,更没有人不停地换不同的蛋白去解结构的,他们往往专注于一个蛋白或者同一个家族的蛋白,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发挥功能的机理。所以,解析蛋白的结构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