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有哪些历史文化类词条内容错到堪称离谱?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首阳大君 发表

大名鼎鼎的清朝 “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继妻,朝鲜义顺公主的百度词条,简直创下了胡编乱造兼不求甚解的巅峰。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个词条本身就是错的,不知道是谁当初把 “义顺公主” 打成了“顺义公主”,而且因为是标题本身出错,还无法修改:

○以錦林君愷胤女爲義順公主。 加愷胤階嘉德, 優賜綿布及米豆。——【孝宗实录】

接下来看这个词条的具体内容,一条条我们来识别错误。

第一条错误:义顺公主的老爹是朝鲜 “锦林君”,名叫李愷胤。

“金林郡公李开音” 谁能告诉我是什么鬼?

第二条错误:多尔衮死后,义顺公主被分配给安亲王岳乐。安亲王表示我冤枉啊!!!!

根据【朝鲜孝宗实录】和【清世祖实录】的记载,义顺公主被改嫁的的确是 “白阳王之子”,但并非安亲王,而是端重亲王博洛。所谓“白阳王” 指的就是博洛的父亲,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他的封号饶余郡王的满语称号就是 bayan。

淸主大怒, 削號黜廟, 籍其家産於官, 分其諸姬於諸王, 義順公主亦歸於白陽王之子。——【朝鲜孝宗实录】
初,朝鲜国王族女为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妃。王薨,妃寡居。——【清世祖实录】

义顺公主真正的第二任丈夫端重亲王博洛是安亲王岳乐的哥哥,安亲王表示我被百度强行玩了嫂子!

第三条错误:朝鲜孝宗只是因为不想女儿嫁去清朝,这才谎称自己仅有 1 个两岁幼女。实际上孝宗当时的长女淑安公主都 13 了。

第四条错误:锦林君之所以肯让女儿给国王当义女嫁给多尔衮,不是什么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据【燃藜室记述】,纯粹只是他家穷困潦倒,贪图多尔衮送来的巨额彩礼。

据【同文汇考】载,多尔衮首次送去的彩礼包括黑貂皮三百张,金漆鞍、玲珑鞍各一副,各色织物 100 匹,马 5 匹。之后又加了赤金 500 两,白银 10000 两,苎丝 600 匹答谢朝鲜王(其中 1000 两白银外加 40 匹苎丝被赐给了公主生父锦林君)。

最后真是要感谢 08 年创设本词条的这位仁兄,简直为百度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财富。一个从头错到尾的词条。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百度百科有哪些历史文化类词条内容错到堪称离谱?​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070460/answer/645682487)

我对于

@数学老师

的答案有一些意见,关于马拉塔战争的讨论应该需要纳入更深层次的范畴,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军事史之上。并且在我看来,他的答案其中有一些论断遮蔽了很大程度上的事实,而这是需要被修正的,接下来我会提出我的观点。

一、英军在第二次马拉塔战争中是否取得了大量的军事胜利?

被挂起的当事人的论点是,英军在多个主攻方向都获取了胜利,我们从战事开始的 1803 年 8 月初开始看,据记载当时马拉塔军队除法国人训练的四万军队以外,总数为二十五万人,而相应的分散在印度各地的英军则是五万五千人,这其中英军增兵的过程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单论此时,英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亚瑟 · 韦尔斯利却对此有着准备,我们可以看到,战事有着两个中心,亚瑟 · 韦尔斯利在德干方面,而莱克(Gerard Lake)将军在更靠北的方面(这方面的结果是向德里进军),这两方面都获取了不少的战果。马拉塔军队在此中出现了军事失败的原因我不愿意在不通晓军事史的情况下妄下定论,我们姑且引用 R.C. 马宗达的观点和斯图尔特 · 戈登的观点,马拉塔军队渐渐抛弃了前辈所依仗的游击战术,转而在欧洲人的教导下采用他们的作战方法,这种对于欧洲军官(主要是法国人)的依仗随着军官的逃亡并遣散所负责的军队而成为了对于马拉塔军队重大的打击。

现在我们把视线回到战线的推进:很明显的,两个主攻方向都获得了不小的胜利。亚瑟 · 韦尔斯利的进军几乎可以用 “迅猛” 一词来概括,8 月 12 日占领尼姆扎边界上的艾哈迈德纳加尔,9 月 23 日对奥兰加巴德四十五英里以北的辛迪亚和邦斯莱联军取得了一场全胜,再往后是在 11 月 29 日对邦斯莱军队的彻底胜利,到了 12 月 15 日,连加维尔加尔的坚固要塞都落到了英国人手中。另一方面,莱克的进军也获得了不小成果,德里和阿格拉迅速落入了其手,9 月的德里战役对辛迪亚的北方军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接着他们又在 11 月的拉斯瓦里被英军重挫。很明显的,英军在此时已经获得了不少战果,于是辛迪亚和邦斯莱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分别求和:

1803 年 12 月 17 日的**《德奥冈条约》**,邦斯莱将库塔克省割让与英国人,并将其出现可能争执的仲裁权交于英国人。“未经英国政府允许,不得聘用任何欧洲人、美洲人或和英国人作战的国家的人民或任何英国籍臣民。”,作为 “回报”,英国人在那格浦尔保留了一位驻扎官。

1803 年 12 月 30 日的**《苏尔吉 - 阿尔金冈条约》**,辛迪亚割让了恒河和朱木拿河之间所有的领土以及其余几个拉杰普特邦国以北的领土和要塞,并且同样的接受了对于聘用的禁令和驻扎官的要求。

原图出自 V.A. 史密斯:《牛津印度史》,译制后

毫无疑问,英国人 1803 年在印度北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马德拉斯和孟加拉的领土一下子联结了起来,并且还向着其他方向拓展,挂名的莫卧儿皇帝已经在他们的保护之下,由法国人训练的马拉塔军队业已作鸟兽散,不少曾经作战的邦国也被迫或主动臣服。正如 QQ 聊天记录中所说,亚瑟 · 韦尔斯利就此供认:_“我声明,就以我最乐观的想法,我也不敢想望我的计划能一下子完成的这样迅速,这样稳妥。”_但是与他那个把合约看作永久和平保障的哥哥不同,他认为在自身的迅猛侵略之下的和平一点也不可靠。

二、数学老师在答案中列出的失败是否确凿?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确凿的,霍尔卡曾经与英国和平,但是随着 1804 年 4 月霍尔卡的宣战,和平就到此结束了。霍尔卡的军事战术据说更加类似于马拉塔人的传统战术,所以能够在不少的战斗中取得胜利。比如在穆昆拉山口逼退了冒进深入的蒙森上校,将其逼退至亚格拉,并进一步谋图德里。德里的围城战并没有持续很久便结束了**(仅仅持续一星期之久)**,之后霍尔卡的好运似乎就结束了,11 月 13 日在迪格的失败和 11 月 17 日他亲自率领的军队被莱克将军击溃是其中的表现(当然,在这几天的间隙,霍尔卡也在亲征中取得了自己的胜利)。

情况并没有在几场战役的胜利中变得明朗,莱克将军未能在 1805 年初期攻占巴拉特普尔的要塞,三个月的围攻并没有造成大的战果,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巴拉特普尔的统治者兰吉特 · 辛格最终认为情况难以为继而向英国人支付了赔款求和,为的是 “保全他的财产”

但是,这意味着什么呢?我是说,部分战役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失败,巴拉特普尔最终也只能是勉强获得一个 “体面的和平”。而在 1805 年的 12 月 24 日,霍尔卡最终还是在条约中放弃了自己被占地区的主权,这并不能算是对马拉塔诸邦国的一个好结局。而更进一步的,这其中的原因,是否不止在军事问题之上呢?

三、韦尔斯利的去职问题与康沃利斯的再次委任、巴洛爵士的代理与最终合约,其中到底存在着什么导向?

韦尔斯利在战场上的部分失利只能算是他去职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更关键的在于,东印度公司的定位所在使其必须严肃的对待债务问题,而韦尔斯利的赫赫武功很明显需要大笔的金钱来支撑。单单将韦尔斯利的去职归因于战场上的失败是明显有问题的,因为他在经济方面的手笔会更加触怒公司那些对于盈利兴趣超过征服的董事们。在 1797 年,公司的赤字是一千七百万英镑,而 1806 年便成了三千一百万英镑,公司在事实上已经陷入了破产的危机,而韦尔斯利却在这里表现了自己的傲慢与专横,甚至可以说是 “独走”当战事顺利时他可以靠着功业来避免弹劾,但是一旦出现败绩,他便不免被调走,转而由稳妥的康沃利斯履行职责了,其职责就是进行谈判来终止耗费甚巨的马拉塔战争。

康沃利斯的第二次任期并没有持续多久便病死了,但是他的继任代理总督乔治 · 巴洛爵士严格的执行了他的政策,最终以一种不算那么咄咄逼人的态度彻底结束了战争,归还了部分的领土,但是也将一些已占领土地进行了严格的划界。


我在这里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是为了表达,事情不总是与军事方面相关,即使是在战争事务上也是如此。这一点已经被我在三个问题中多次的重复。东印度公司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面相,需要从多重角度来看待,但是,即使单独的谈论军事史,我同样认为单单将英军的重大失败提出而不讨论此前的胜利,也是不甚合适的。**现在,最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强行将这个过程与大清与英国的战争相比对呢?**如果强行纳入这种比对,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因为前后的论点偏移而出现了一些叙述上的偏差——英军到底有没有人力的优势和资源的优势呢?马拉塔诸邦国中一个君主的奋起是否就可以将中国与英国战争中出现的一些表现全部遮盖呢?最后,到底我们视角中的印度是否需要一种认知上的改变——即将 “土著” 的固有观点抛掷在一边,而认真的承认这里在近代同样是一个充满着复杂变化的社会,而他们与欧洲的对比并不是天壤之别?

知乎用户 安迪斯晨风 发表

看到这个我真是目瞪口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现在百度百科的历史方面词条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大概 13 年以前更是不堪入目,以下是一些早期的截图,仅以头像为例:

此外还有一图 N 用的:

所以到底是谁?

最后声明:以上只是炒冷饭,大部分词条都已改正…… 李彦宏的喽啰们就不要追着我骂了……

知乎用户 一坨榈鬼 发表

百度百科的词条图片过于傻屌:

比如维尔纽斯


你以为这是维尔纽斯的图片吗?再看看下面这个:

果然是波罗的兄弟国家,建筑风格如出一辙啊 (大 嘘)

还有下面这个图更骚

介绍写的是爱沙尼亚首都,图片给的是河南登封少林寺的照片……

知乎用户 萌新风夏藤信长卿 发表

修改时间 2019.1.26 日 23:10

刚刚在度娘查询一个叫源田实的人词条,通过这个词条冒出一个叫辻政信的人,所以抱着看一下的感觉就点开了,结果我彻底震惊了

彻底表示:真的太强了,这才是真正的替身使者

大隈重信的词条感人中

重信公,你怎么变犬养毅??

第一张图片正常的

突然画风一转,大隈重信变犬养毅

犬养毅:我的替身使者大隈重信!

知乎用户 宣城郡公 发表

大家好,我是苏克萨哈

也是依江阿

还是和珅

他喵的还被 p 图

但是我真实的身份是鄂辉

是兄弟就来一起砍我

当然,比不了女装大佬福隆安

福隆安表示:老子没画像么

![](data:image/svg+xml;utf8,)

有朋友说可能是孝贤皇后的画像,毕竟福隆安是她的侄子,也算说得过去,但是以我这种眼盲的观察来看,似乎那是纯惠皇贵妃的画像。。。

知乎用户 南音 見雪 发表

说个不那么切题的:搜狗百科的摩尼教词条。

现在点进知乎的「摩尼教」话题,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描述:

我说,这图片是什么鬼啊?

摩尼教词条怎么放了个佛教壁画?

点进那个日志,我们可以看到知乎自有的话题描述——

这一位才是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

不知道知乎和搜狗达成了什么 py 交易,放着好好的自有话题描述不用,而调用搜狗百科的数据。

至于那位佛爷是谁呢,点进搜狗百科的词条编辑页面就可以看到。

…………

…………

…………

很显然,这一位编辑者分不清摩尼(Mānī)和释迦牟尼(Śākyamuni)。

丢人. jpg

至于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用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摩尼画像。

——反正我是看不出来人家跟释迦牟尼有什么相似之处。

知乎啊你可长点心吧. jpg

知乎用户 赤道扬马延 发表

版本感人。

知乎用户 mugumin 发表

古斯塔夫二世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克里斯蒂娜。

卡尔十六世是现任瑞典国王。

现任瑞典王室祖上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元帅。

知乎用户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发表

谢邀。

在之前的回答里面已经吐槽过百度百科了。

[如何看待白彦虎被评价为反清英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39798/answer/566620611)

杜文秀的主要文书都是用汉语,部下有大量汉、白、彝的将领,通用阿拉伯语根本不可能,何况回族本身会说阿语的也极少。还有那个 “回教国” 是哪个位面的东西?杜文秀是那个年代反清的各路首领中罕见的有政治头脑的人物,蓄发易服,遥奉太平天国为正朔,绝不会做这种事情。

蓝大顺是云南烟帮,或者说鸦片武装走私贩,部下一度几十万,绝大多数都是汉人,还自称过 “大汉显王”,根本和回族没有关系。

刚刚还看到一个已经无力吐槽的低级错误。

美国的菲尼克斯,和辽宁的凤城市很容易混淆吗?

知乎用户 Sacha 发表

不过,好像没有错。

知乎用户 鲤猹德鲳 发表

我,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

其实是我自己的侄子唐克雷德

也是我自己的对手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

知乎用户 YukiN 发表

联合国宪章 词条,该词条第五章安全理事会第 23 条,时常有 “爱国人士” 将“中华民国”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五章第 23 条五个常任理事国应为中华民国,联合国宪章关于 5 个常任理事国是写在宪章里,从未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 1971 年联合国 2758 号决议合法继承了中华民国的相应权利,本条词条是联合国宪章的词条,当然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准,详见联合国官方网站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charter/chapter5.htm

我也爱国,人人都知道我们中国是现在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但是这是联合国不承认中华民国后,我国合法继承的相应权利,就像里面写的是苏联不是俄罗斯是一个道理,随意罔顾事实乱改反而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方面忽视了我国为了重返联合国付出的巨大艰辛和努力; 另一方面,这是从未修订的历史文件,不管现状如何,历史文件啥样就该是啥样,就像我们总不能说 1945 年接受日本投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吧?

另,联合国宪章也是签订于 1945 年。

看了看该词条,好像现在已经改回来了,但是时不时总是有 “爱国人士” 会去继续修改。

知乎用户 红茶魔术猫 发表

我说一个有点年头的吧——投资 2 亿的电视剧编剧抄了恋尸癖编的百度百科词条。

2013 年黄教主版《精忠岳飞》播出,里面张馨予饰演梁红玉。然后编导组在编梁红玉之死时脑抽了抄了百度百科的内容,还在采访中明确说了是抄的 “梁红玉” 词条。

这个时间段正在微博和贴吧一起吐槽这个稀烂电视剧,看到这段采访果断觉得不对。稍微一查,这条词条关于梁红玉之死的部分,全是由某个恋尸癖杜撰的。

高能预警!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目前梁红玉词条已经修复正常,但是编辑记录里还有遗迹保留——

《英烈夫人祠记》“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 “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杨国夫人传》也记载:“杨国自领一军,号 “娘子军”,用唐平阳公主前例也。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数战于山阳,宿迁,皆胜,威名动于天下。金人忌之。八月丁卯战金人于淮水,遇伏。金军百倍于己。突围不得。身被数创,肠自腹间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顾左右曰:“今日得报君恩”。乃突击。敌以乱箭攒射,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遗体,数人各得其一体。金人曝其尸于市三日。

看上去挺逼真的是吧?还有两个史料来源互证有没有?——再度提醒,连史料来源和内容都是恋尸癖瞎编的!

宋代史料中关于韩世忠夫人梁氏的结局只有简单一句 “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也没有 “梁红玉” 的名字记载——看这待遇就是寿终正寝,绝不可能是英勇战死该有的抚恤。所以,词条里的中学文言文基础欠奉的两段《英烈夫人祠记》《杨国夫人传》都是瞎编的,还弄错了梁氏去世时的命号,可谓假的不能再假!

同一个编辑者,特别钟情于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女英雄,而他的变态方式,就是给这些女性虚构出同样残酷血腥的死状:斩首、分尸、曝尸……

2013 年为止,他祸害过的词条有——

平阳公主

刘金定

佘赛花

穆桂英

梁红玉

李素贞

方咏春

苗翠花

奇俊峰

贺英

…………

所有的词条都有共同的特点——

1、遭暗算而死

2、死前受重伤,尤其喜欢用 “露出肠子”

3、死前标准动作 “双脚一蹬”

4、习惯性用语 “死时芳龄不过 XX”

5、砍头、肢解后必遭曝尸

6、尸体最后被缝合

7、最后提一句埋葬处变成某某景点

这样的恋尸情节故事,即使在一般的色情网站上也是尺度过大而难被采用。但是改头换面之后,这种变态故事竟然能够在百度百科上堂而皇之地出现,对众多的网友造成误导。更不用说被缺乏责任心的编剧看到,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了。

再次高能预警!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追入林中,顿时伏兵四起。平阳公主的大刀在林中施展不开,一下卡在了树干上。敌兵趁机用长矛突刺,平阳公主身中数枪,肠子都流了出来,惨叫一声,跌下马来,壮烈牺牲了。敌将见平阳公主阵亡,上前将公主的首级割下来号令。这时前来增援的李世民赶到杀散了敌兵,夺回了公主的尸体。李世民见公主的首级满是血污,就把在娘子关旁边的一个水潭里清洗她的头颅。这个水潭就是今天的 “公主洗头池”。

佘赛花

王钦若假传圣旨,骗佘赛花说皇帝赐下御酒为其庆功。佘赛花没有防备,被骗进王钦若的营帐,饮下了毒酒。毒性发作,佘赛花方才明白王是奸细,拔剑要杀王钦若。不料中毒后功力全失反被王钦若一刀刺入小腹,将肚子剖开,肠流满地而死。王钦若将佘赛花的首级割下送去辽营报功。又把佘赛花的无头尸体用芦席卷了,偷偷运出宋营,扔进黄河毁尸灭迹。
(后面内容更加重口,不提也罢)

穆桂英

西夏伏兵见穆桂英只剩下一个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穆桂英强忍伤痛,一边挥剑跟西夏兵将厮杀,一边用手拔箭。西夏的狼牙箭头都带着倒钩,每拔一箭都会连皮带肉扯下一大块。拔到小腹和肚脐的箭时,箭上的倒钩竟然将穆桂英的肠子都带了出来。
穆桂英忍住剧痛,一手死死捂住腹部的伤口,不让肠子继续滑落出来,另一只手挥舞着宝剑向敌人冲去。穆桂英的武艺高强,西夏兵难以抵挡。穆桂英转眼伏兵杀死大半,眼看就要突出重围。正在这时,领队的两名西夏小校拦在了他的面前。一名用斩马刀,另一个手持狼牙棒,一起围攻穆桂英。
穆桂英虽然英勇,但毕竟身受重伤,流血过多。鏖战良久,她一剑砍倒那名用斩马刀的西夏小校,不料伤后体力不支,这一剑只将西夏小校砍倒在地,却没有将他砍死。西夏小校趁机一刀平挥,顿时斩断了穆桂英的一条大腿。穆桂英大叫一声,扑倒在地上。另一名西夏小校顺手操起狼牙棒,狠狠敲在穆桂英的后脑勺上。顿时打了个万点桃花开。穆桂英的后脑壳被狼牙棒上的铁钉敲出了几个手指粗的洞,粉红色的脑浆咕嘟咕嘟的冒了出来。一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这么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卒的手里。

苗翠花

苗翠花提剑掩护方德突围。半路上碰上白眉道人,搏斗中被白眉的手刀插入小腹,肚肠流出。苗翠花忍痛砍伤白眉,使其退走。苗翠花将流出的肠子纳入腹中,裹好伤口,护着方德跳上院墙正要退走时被高进忠射来的一支冷箭正中左乳,掉落墙外。方世玉赶来将其救起,只见苗翠花被一箭穿心而过,血流遍体,已经气绝身亡了。方世玉来不及将其埋葬,只得将尸体藏在路边的草丛中。高进忠赶来找到苗翠花的尸体,将其首级割下腌制防腐后送往北京报功。第二天方德父子偷偷潜回,苗翠花的无头尸体已经被野狗咬得残缺不全。方德父子含泪将苗翠花的碎尸拼凑起来安葬了。苗翠花牺牲时,芳龄不过二十九岁。

知乎用户 bool 发表

更新一波维基百科的错误

维基百科词条:晋东南 1938 年战役

晋东南 1938 年战役​zh.wikipedia.org

竟然出现了日军阵亡 11 人,伤 19 人,” 八路军自称胜利 “

看了一下编辑历史,明显有人恶意抹黑

-————————————- 分割线 —————————————

郦蟠郦庞等郦姓的词条,基本是郦姓后人随意捏造出来的,但是却在互联网广泛传播,真是可笑。

某段时间对西汉初年的历史颇感兴趣,在看百度百科的郦食其词条时,发现这样一段话

看到这里我就震惊了,郦蟠是谁,郦食其不就是陈留一个看门的吗,祖上十一世都被考证出来了,先看一下史记上对郦食其的记载: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史记 · 郦生陆贾列传》

这里没有其他记载啊,再看一下维基百科郦食其的词条:

同样也没有其关于郦蟠的描述,这时候我已基本认定郦食其的祖先是郦蟠应该是捏造的,可是竟然还有郦蟠的词条,那就看一下郦蟠的词条有哪些内容。

且不说陈留侯这种形式的封号只在西汉以后才出现(西汉也并没有陈留侯,唯一的陈留侯在北魏),一个春秋时期的小国有如此详尽的世系传承记载也是很奇怪的。而且春秋战国的史料是很少的,如果有这些记载,应该很容易检索到的啊,试一下用百度和谷歌分别搜索一下郦蟠。

关于郦蟠的搜索结果都是在介绍郦食其时提到的,而且是照抄自百度百科,现在基本可以认定,这些郦姓词条是杜撰,那又是谁又出于什么目的,杜撰这些词条呢。接下来,看一下郦蟠词条的编辑历史,一切就清晰了。

其创建者和最初的编辑都是一个叫郦林春的用户,郦林春的编辑的词条列表,也基本都是关于郦姓人物的。

郦林春的百度个人主页​www.baidu.com

很明显,郦林春专注于郦姓的研究,可能在一些族谱中得到了一些郦姓人物的历史,或者是完全自己杜撰,编辑到百度百科中,其他用户也不加甄别,继续在其基础上修改。词条的内容也被很多博客或者自媒体引用,也是挺让人无语的。

知乎用户 蓝果子 发表

天武天皇:别再说朕是篡位了!你们都被狸猫骗了,朕是舒明天皇啊!是中大兄的爸爸啊!是重祚不是篡位,不信你看下图,这可是遣唐使带来的唐国资料

藤原镰足:什么,你说孝德天皇是轻皇子?孝德天皇明明是我啊,还不是因为轻皇子太无能了,太上天皇陛下与中大兄皇子殿下就推举了我

元明女帝:悄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我是男的

草壁皇子:我娶了个女装大佬?? 我竟然没发现??

文武天皇、元正女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嵯峨天皇退位,翌日改变主意,嵯峨天皇重祚,是为淳和天皇

后白河天皇看着后鸟羽天皇:你和你叔叔长得好像……

大觉寺,当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后小松天皇的那一瞬间,三神器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芒过后,后小松天皇倒在了地上。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后小松天皇醒了过来,发现坐在皇位上,身体不是自己的,下面的人在欢呼,后来他知道回到过去,一夜之间,忧愁得头发全白了

明正女帝:本愿寺!你们的老祖宗我转世回来了!

西本愿寺良如:感谢佛祖,师祖已为人皇,吾宗即将重见天日

京都所司代:幕府有令,复兴伊势斋王制度,敕令主上即刻退位,开始斋王准备

两周后更新

幕府在出云的千家大宫司的帮助下,发现了真相,原来是西本愿寺动用法术迷惑了所有人。根本没什么转世,是一个本愿寺和尚用法术伪装。幕府在深山里找到了真正的明正女帝,随即护送其回了京都

德川家光:本愿寺!石山本愿寺的教训还没受够吗!!

西本愿寺良如:上大人!饶了我们吧!再也不敢了!

明正女帝真假风波 从此告终 可喜可贺

最后说个词条 · 吹上御所的

这段内容,将吹上御苑、吹上大宫御所、吹上御所(吹上新御所)混为一体了

文中一开始说的是吹上御所(吹上新御所),然后说其是 1961 年建成的,1961 年建成的是吹上大宫御所,当年叫吹上御所,平成换代后皇太后良子居住,所以改称吹上大宫御所,而且是以御文库(即图中的皇宫书库)为基础而建的,不是建在其南面,建在其南面的是吹上御所(吹上新御所)。还有图中所说的御所分为三部分,这个是吹上御苑的划分,不是御所的划分

还有,词条图片是京都御所……

知乎用户 车右花盾 发表

偏个题,不是百度百科,用搜狗百科凑合下吧

叉哥 28 岁就被烧了,这画像上的老人…

仔细辨认一下左上角的字迹,这分明就是把他同名曾祖父的画像调个方向拿来了嘛…

知乎用户 屠龙少年周旭 发表

之前吐槽大克鼎的译名错了,後来发现被删掉了。今天去看了一下小克鼎。


——百度百科人人都能编辑,你觉得有问题你倒是改啊?

——你以为我没改过吗?昨天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就试着改了。

——你看,说我常识性错误。人家更懂。可能是我把小克翻译成 Xiao Ke,太 low 了。

(本来这个回答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我试着修改,今天通过了。那就删去吧,既往不咎。)

知乎用户 石川雪穗 发表

斯大林德国间谍说,,,

知乎用户 星川蘭 发表

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例,当然早就被改掉了。

当然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过来说这是钓鱼,所以也在这里改写一下帕特森的 “鸭子论” 来说一下我对所谓钓鱼党的看法:

你看到有一个沙雕网友行走在互联网上。他的 id 并没有写着 “谣棍” 的字样,但他看起来像一个谣棍。他又登上 SNS,像一个谣棍一样传播虚假信息。接着他有登上百度百科,像谣棍一样乱改词条。这时你或许就能得出结论:不管这个人 id 里有没有“谣棍”,这就是一个谣棍。

—————

补一个,瓦格纳的词条

福州???

知乎用户 晴喵 发表

《防锈漆耐阴极剥离性试验方法》是唐代元稹创作的诗歌。

知乎用户 昭和维新晴空下 发表

震惊!腓特烈大帝无法攻下布拉格的真相竟然是这个!

知乎用户 苏鹭羽 发表

知乎用户 莫索托 发表

僧格林沁 郭嵩焘 傻傻分不清………。

知乎用户 螺旋真理​ 发表

仅举一例吧,“南京博物院”。

其中有三个重要的错误,一个是 “中国三大博物馆”。这个称号是流传在文博业界内部的一个称呼,简称为 “三大馆”,最早指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三座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博物馆,后来后两者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前者一起划归文化部管理,又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成为 “三大馆”。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呈去中心化发展,这一称呼基本上只有老前辈们使用,而百度百科的这个 “中国三大博物馆”,估计是媒体机构的彩虹屁,没有任何依据。

第二个是 “馆藏数量位居中国前三”,据可查到的公开消息,故宫馆藏 180 万件 +,陕历博馆藏 171 万件 +,国博馆藏 100 万件 +,此外台故馆藏 60 万件 +,所以真不知道这个“前三” 是谁统计的,八成又是媒体的彩虹屁吧。

第三个是 “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有史可考中国创建最早的是 1868 年的徐家汇博物馆(澳门或有更早的),中国人自己创建最早的是 1905 年的南通博物苑,都比 1933 年早多了。

再补充一个,“观复博物馆”

其中提到 “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如果计入历史时期,第一家为南通博物苑。如果只算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是约 1981 年成立的陈氏算具馆,第一家由政府审批的私立博物馆是 1993 年成立的四海壶具博物馆,都比观复博物馆要早。

知乎用户 故紙堆裏寄此生 发表

一、补充一回答

@byo sieuh

知友全文回答复制如下:

刘彻,字通,正史、野史皆无此事,百科误导我八年之久!
当是编者把**颜注「讳彻之字曰通」**理解错了。

注:此句「讳彻之字曰通」不是颜师古原《注》,而是他引用「荀悦」的话。

笔者按:百科又删去一个字,把原来的「字通」改为「通」。不过仍把「通」归为「字号」。显然是错的,详后文。

二、纠正一评论

荀悅曰:

之字曰

@梦露居士

评论如下:

理解、断句错误

此处的**「通」,不是「字号」,而是「避讳」之词**(相代之字)**。**正确句读:

讳**「彻」之字,曰「通」**。

那「彻」与「通」是什么关系?从词义上来说,他们是(同)义词

《说文解字》:

也。

在古代单音节词(一字一词)盛行,而不像现在双音节词盛行。

陈垣《史讳举例 · 秦汉讳例》:

汉宣帝(刘询)元康二年诏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此上书不得触讳之说也。
灵帝时诸碑,远不避光武讳,近不避桓帝讳,此
临文不讳**之说也。
惟汉讳有一定「相代之字」,后世无之,即有亦非一定,斯为独异耳。

陈垣《史讳举例 · 秦汉讳例》

「通」就是「彻」「相代之字」。如改「蒯彻」「蒯通」

其他如:

  1. 汉高祖——刘邦——改「邦」曰「国」——用「协和万」代「协和万」;
  2. 汉文帝——刘恒——改「恒」曰「常」——用「山」代「山」;
  3. 汉明帝——刘庄——改「庄」曰「严」——用「助」代「助」;
    ……

荀悅曰:

之字曰

梦露知友误判为:

諱**「徹之」,字「曰通」**。

  1. 把「彻之」当作「名」,
  2. 把「曰通」当作「字」,
  3. 称汉武帝曰「刘彻之」。

汉武帝的姓名就是我们大众所熟悉的**「刘彻」**:

(一)正史

《史记》云: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

裴骃《集解》:

《汉书音义》曰:「讳**『彻』**。」

张守节《正义》:

《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

![](data:image/svg+xml;utf8,)

《史记 · 孝武本纪第十二》

《汉书》云: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

荀悅曰:

諱**「徹」之字,曰「通」**。

應劭曰:

禮諡法:威強叡德曰**「武」**。

![](data:image/svg+xml;utf8,)

《汉书 · 武帝纪第六》

(二)野史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汉武帝未诞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崇兰阁。帝觉而坐于阁上,果见赤气如烟雾来蔽户牖。望上,有丹霞蓊郁而起,乃改崇兰阁为猗兰殿。后王夫人诞武帝于此殿。

《汉武帝内传》:

孝武皇帝,景帝子也。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下,直入崇芳阁。景帝觉而坐阁下,果有赤龙如雾,来蔽户牖。宫内嫔御,望阁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灭,见赤龙盘回栋间。
…… 旬余,景帝梦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帝曰:「吾梦赤气化为赤龙,占者以为吉,可名之。」…… 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令改名**「彻」**。

《汉武故事》:

汉景皇帝王皇后内太子宫,得幸,有娠,梦入其怀。帝又梦高祖谓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为。」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 胶东王为皇太子时,年七岁,上曰:「彘者彻也。」因改曰
「彻」

汉武帝名「刘彻」可以无疑也。


避君讳

所谓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文义上的若干混乱。例如:

  1. 汉高祖名邦,「邦」改为「国」。《论语 · 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
  2. 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
  3. 唐太宗名世民,「世」改为「代」或改为「系」,「民」改为「人」。「三世」称为「三代」,《世本》改称《系本》,柳宗元《捕蛇者说》把「民风」改成「人风」。
  4. 唐高宗名治,「治」改为「理」,或改为「持」或「化」。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把「治乱不知」写成「理乱不知」,李贤把《后汉书 · 曹褒传》「治庆氏礼」改成「持庆氏礼」,把《后汉书 · 王符传》「治国之日舒以长」改成「化国之日舒以长」。
  5. 清圣祖康熙名玄烨,「玄」改为「元」,「烨」改为「煜」。所以在清人的许多著作或清刻的古书中,有些地方本来应该是「玄」字的,如玄鸟、玄武、玄黄等,都写成了「元」。

由于避讳,甚至**改变别人的名或姓。**汉文帝名「恒」,春秋时的「田恒」被改称「田常」;汉景帝名「启」,「微子启」被改称「微子开」;汉武帝名「彻」,「蒯彻」被改称「蒯通」;汉明帝名「庄」,「庄助」被改称「严助」。刘知幾著《史通》,后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基幾同音),改为刘子玄所著(子玄是刘知幾的字)。到了清代,为了避清圣祖讳,又恢复刘知幾著,但是当提到刘子玄的时候,则改称刘子元。地名官名等也有不少由于避讳而改变的。[1]


三、一个回答——「教父」之训诂

百度百科:

「教父」意思指在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赐以教名,并保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出自《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笔者于 19 年 02 月 07 日 22:11 发了一条**《想法》**吐槽:

百度百科还是一如既往地坑爹。
「教父」有两个系统:
①教父(fù)
②教父(fǔ)
①教父(fù):天主教、正教以及一些新教宗派(圣公会等)行洗礼时为受洗者设置的男性监护人和保护人。 电影《教父》中之**「教父」当为「神职人员」的引申义**。
巴金《沉默集 · 丹东的悲哀》:「你们是老同学,他又是我们孩子的教父,你去找他。」
②教父(fǔ):父,开始。即教育、教戒的开始。中国最早的「教父」是两个词——「教」+「父」。
《老子 · 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河上公注:「父,始也。」
「吾将以为教父」补充完整就是「吾将以(之)为教(之)父」

想法

百科已于 2019-06-24 16:46 修正(右下角):

左下角 VS 右下角

参考

  1. ^ 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年 09 月,第 127-130 页

知乎用户 佟佳斡啜 发表

拿我以前旧答案里的例子来举好了,我没想到一年过去了百度百科仍然没有改答案: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的徐骏究竟何许人也?这些讽清反诗到底是真是假?​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09710/answer/283217399)

这里涉及了一个人:徐骏

那他的百度词条是这么描述的:

这个词条最离谱的是,一个人被杀了两次,一次是雍正朝(大逆不道罪),一次是乾隆四十三年(蓄意诽谤朝廷罪)。

呵呵……..


我们来一一纠正:

1、表字:徐骏,字冠卿。

词条里的表字述夔是乾隆朝徐述夔的名字啊!!!!!

徐骏,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进士;

徐述夔,字赓雅,乾隆三年戊午科举人。

2、徐骏是康熙朝入仕的,横跨了康熙、雍正两朝。

这上来直接就是雍正朝庶吉士………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进士:徐骏,**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

人家康熙朝就是庶吉士了,喂!

哪来的 “雍正时人” 啊!

3、雍正八年,徐骏就被处决了。

《世宗实录 · 八年十月己亥》载:

刑部等衙门议奏,原任庶吉士徐骏,狂诞居心,悖戾成性,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应照大逆不敬拟斩立决,将文稿尽行烧毁。从之。

  • 《郎潜纪闻四笔 ‧ 卷一》载:

昆山徐健庵司寇(徐乾学)五子:树谷、烱、树敏、树屏、骏,俱中甲科,官清贵。骏字冠卿,少聪慧,延孝廉周云陔为师。乡举后,与其师同居京邸,孝廉管束极严,骏憾之,市巴豆入茗盌,孝廉暴疾遽卒,而骏以是年捷南宫,入词馆矣。京师有知其事者,呼为 “药师佛”。骏恃才狂放,敛怨甚多。
雍正初年,怨家首告,以其诗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之句,指为讪谤。朝廷发刑部审讯,骏自供有心诽谤,遂伏法。或曰骏诗实出无心,部讯日,见司员松江胡宗琳立堂上,貌酷肖其师,乃大惊,误供有意,遂罹重典。

  • 《清稗类钞 · 卷二十六》记:

徐冠卿以诗被诛:昆山徐健庵司寇之幼子冠卿,名骏,少聪慧,延举人周云陔教授。冠卿得乡举,与其师同入京,试礼部。师管束太严,冠卿以百部食之,卒于逆旅。其年,冠卿即捷南宫,入词馆。京师人有知其事者,题其混名曰药师佛。冠卿恃才狂放,怨者颇多。雍正初,怨家某以其诗有 “明月有情远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之句,遂以出首。当刑部审讯时,有与司寇有瓜葛者,欲宽其罪,预告之曰:“实出无心。” 及讯,冠卿仰见堂上有司员松江胡宗琳侍立于旁,与其师貌无异,乃大惊悟,供有心诽谤者,胡亦力争,遂画稿定罪。将正法时,所亲犹怪之,冠卿曰:“吾命也。” 无他言。

4、乾隆四十三年,针对的是徐述夔,不是徐骏。而且徐述夔是被鞭尸,人早死了(乾隆二十八年病故)。

5、关于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的来源

这是百科里写的。

喂喂喂,胡诌都不带打草稿的啊,这句诗和人家徐骏有啥关系啊。

《清稗类钞 · 狱讼类八》:

世宗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是人家雍正出游碰到的好吗!人家没写是谁啊,咋还主动往脸上贴呢!万一人家雍正是雍正九年出的游,你都凉了一年了………

而且人家原文写的是 “何必来翻书”,咋还给改成“何故来翻书” 了????


此词条,不仅搞混了 徐述夔 和 徐骏 两人,以及他们俩所涉及的文字狱案件。还顺带造谣了一把,将著名的 “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顺带安在了其名下,并且还编造了 “民族思想浓厚,对满清统治十分不满,反清的诗句随口可出” 这样的 “进步” 思想(明明就是一首旧诗被有心人翻出来诬告他,咋就成了 “反清的诗句随口可出” 和“对满清统治十分不满”??)。

呵呵….

知乎用户 Tabata 发表

美帝高呼不可战胜

知乎用户 老兵菜鸟 发表

图片部分来自贴吧

先点一首苏联颂作为本帖的开幕

统一万万年.. 抱歉放错了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蠢驴大军们

维多利亚 2

欧陆风云 3

欧陆风云 4 游牧风云

欧陆风云 4 风云世纪 2000 年,现在已经不是了

欧陆风云 4 原版,现在也已经没有这图了

然后是罗马们

时代瞩目

接下来是自相矛盾队伍

都是马耳他骑士团词条,那么到底是交猎鹰还是交金币呢?

此图配合下图,均来自百年战争这一词条

总结一下,一个是法国撸头衔,英国才宣称王位,战争遂起,一个是英国宣王位,然后法国撸头衔。

最后是图文不合方阵

这军服都 19 世纪了。

先更这么点,缓更。

知乎用户 小兔 发表

当然是百度百科 “敦煌石窟”

1.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而自从汉代开始,敦煌就是汉族聚居区,也是汉代开凿河西走廊后开创的城市,而突厥人在大约 500-600 年才在蒙古高原崛起,当时敦煌由隋唐控制,所以莫高窟不可能由突厥人建造

2. 回鹘控制区域在新疆北疆,蒙古高原,俄罗斯贝加尔湖,哈萨克斯坦靠近新疆一带,从未控制敦煌。有一部分回鹘迁徙到了甘肃的张掖等地,不在敦煌。而且回鹘当时信仰摩尼教,不可能去建造佛教的莫高窟。

3. 敦煌一直处于中原王朝控制之下,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只有唐—西夏不被中原王朝控制,明代已经收复,怎么能说清朝纳入中国版图呢?

胡说八道,什么时候敦煌属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了?按这作者的观点,敦煌石窟谁开凿都可以,就是不能是汉族开凿的?

你也知道是新疆各民族啊。敦煌是甘肃的知道不?突厥,回鹘在敦煌生活过吗?

敦煌被北魏,北凉统治过,但这也和你突厥没任何关系好吧?敦煌居民还是汉族好吧?回纥啥时候统治过敦煌?明代敦煌属于明统治,不过和吐鲁番汗国打仗是边境而已,怎么成了回鹘的地盘了?

《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傅,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口。

怎么就成了突厥僧人?366 年还没有突厥人呢!

胡说八道,懒得吐槽。

PS:甘肃历史简史

夏商时期,甘肃主体居民为古羌人,即后来羌人、氐人的共同祖先。后来,大约从不窋开始,周人曾经迁徙至甘肃庆阳一代生活,后又迁徙回陕西。而后秦人先民居住在西犬丘, 即甘肃礼县、清水县,西和县和张家川县一带。春秋时期,秦人开拓甘肃,经过数百年的战争,秦人占据了甘肃天水、庆阳、平凉的一部分,定西、陇南的一小部分。秦人在甘肃甘谷县设置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还有争议) 战国时期,秦人继续开拓甘肃,芈月传中的义渠王就在甘肃。秦在甘肃设置北地郡、陇西郡两个郡,北地郡在庆阳,陇西郡在定西。而在兰州以北的甘肃,匈奴已经赶跑了月氏和乌孙,开始崛起。月氏和乌孙这两哥们跑到了新疆,后来月氏又被赶到了中亚河中地区。秦统一中国后,蒙恬继续在甘肃对匈奴作战,并修建了长城和秦直道。汉代霍去病河西之战,获取甘肃河西走廊。从东汉到西晋,甘肃是汉族、鲜卑、氐人、羌人混战的战场。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西秦、西凉、北凉建立于甘肃,甘肃一直处于战乱中。后北魏统一甘肃。后期,甘肃又成为突厥,吐谷浑等新兴政权的战场。隋朝先后击退突厥、吐谷浑,再次统治甘肃。唐朝前期强大,后来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其中敦煌人民孤城抵抗十一年之久。再后来,张议潮领导归义军起义,到了唐朝灭亡前五十年,甘肃终于全境回归唐朝的怀抱。西夏,金,两宋时期,甘肃是战区。后归于元。明代虽然没能统治新疆,但甘肃还是属于明领土的。

可见,甘肃历来都是中原王朝领土,即使清代搞什么内地十八省,也包括了甘肃,这也说明甘肃是成熟的、根基牢固的领地,从来就不是羁縻地区,只是位置决定她总是处于战争前线而已。今天的甘肃人,大部分是明以来的历次移民(元统一时甘肃人口损失已经极其严重,元不得不从内地迁徙大量人口到甘肃,并将中亚少量色目人迁徙至甘肃,清中叶的动乱再次造成甘肃人口锐减,又从内地大量移民到甘肃,后来新疆建省,又有大量人口迁入甘肃,同时有大量人口迁出甘肃),甘肃很多人追溯族谱都是始于山西大槐树和南京,这几年兴起的基因测试也证明甘肃汉族常染色体具有各省汉族最高的欧洲 + 西亚中亚 + 印度成分,也证明了甘肃历来就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沃土。但是!除了清代前叶,甘肃一直都是以汉族为主的省份!

知乎用户 地图炒饭 发表

当然是所谓 “六岳”、“天岳” 以及相关鬼扯了…

链接:六岳_百度百科天岳_百度百科幕阜山(幕阜山景区)_百度百科

知乎用户 李子寒泉​ 发表

谢骚男

@首阳大君

腰!

1、首先提名我们天津大学最靓的仔——自动化学院高宇副教授……

三年前的某个晚上,在实验室又过了穷极无聊、吃喝等死的一天,百无聊赖准备看看咱学院老师的简历,看看大伙儿都是怎么水上来的,前几个还比较正常,直到搜索到高宇老师时,眼前一亮:我猥琐天大居然还有这么靓、这么 freestyle、这么直击灵魂杀马特的老师!

见下图:

啊,我真的为我母校骄傲!

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啊,真 · 巍巍学府北洋高!

但……

后来我跟同学确认了一哈,他给我发来了一张 “卖家秀”:

我:

对不起,打扰了……

高宇大佬,我诚挚建议你们高压实验室需要开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洗运动了,这个百度百科词条绝逼是出自你爱徒们的手笔没跑了……

PS:玩笑归玩笑,百科词条有一些还是比较可靠的,就我所知,有一些学坛老前辈的亲传弟子们都会很认真的维护相关词条,引用精确、论证详密,比一般专业论文的水平都高很多…… 例如,据李零先生回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泰教授就编辑过夏鼐和苏秉琦的百科词条。就是不知道是哪里的百科,有可能是维基,因为我看了下百度词条,不太像学者手笔……

知乎用户 休道天暖好个春 发表

说一个逗乐的,(顾杲_百度百科)人物词条:

顾杲,字子方,南直无锡人。因写檄文攻击魏忠贤,致激众,死于义阊门
寺卿顾宪成之从子,工书法,与吴门杨廷枢同社,酒后与贵池吴应箕谈论天下事,辄痛哭;哭罢,辄狂歌。崇祯十一年(1638 年),顾杲与余姚黄宗羲、长洲杨廷枢等发布声讨阉党余孽阮大铖罪行的《留都防乱公揭》,列名第一,曰:“杲等读圣人之书,明讨贼之义。事出公论,言与愤俱,但知为国除奸,不惜以身贾祸。大铖饮恨刺骨,而东林复社之仇,在必报矣。”。后来又写檄文攻击魏忠贤,致激众,死于义阊门。

这里我看到就觉得很奇怪了,怎么都写完留都防乱公揭了,还写檄文攻击魏忠贤,还因此激众死于…… 义阊门是什么门?

于是一查,发现查继佐《国寿录》有记载如下:

顾杲,字子方,南直无锡诸生也。工书法,多为诗、古文。与吴门杨廷枢同社。逆监魏忠贤时,周顺昌坐罪见收。杲为檄攻魏,致激众,五人死义阊门。崇祯中,又为号忠揭,指国事。逗留触时忌不悔。乙酉五月,痛哭起事。有檄词,义凛绝。素与同学王玉汝善。玉汝知几先就,则大诃。计引玉汝而刃之。曰:吾不识人。与其子提数百人,共复江阴。巡乡,乡人误为盗,?而死。

呃………………

知乎用户 九磅十五便士 发表

(现在百度百科已经修正了)

知乎用户 BREgrenadier 发表

滑齿龙

都 9102 年了,还在用滑齿龙 25 米长的卫星…… 答主小时候看过一本恐龙百科里面,当时是用的 25 米,据说这数据来源于 BBC 一部纪录片(也难怪,那书就是英国人编的)。

由于滑齿龙的头骨相对完整的被发现过 ,所以后来科学家在对比了其近亲克柔龙类的体长之后认为滑齿龙类的头部大约占身体的 1/5 左右

实际上根据现代测量,滑齿龙体长大概只有 6.39 米左右,远小于此前推测的 25 米。

所以现在恐龙时代海洋生物最大者的记录基本上归沧龙科的霍夫曼沧龙以及蛇颈龙类的薄片龙所占有。前者体长大约在 12-18 米,后者体长大约在 10-14 米左右

薄片龙,它属于蛇颈龙科里面脖子较长的那类;脖子较短的则包括我们答案的主角滑齿龙和克柔龙所属的上龙亚目

和滑齿龙不同,沧龙类在十八世纪末就已经发现了完整的头骨标本,而且化石出土更多

霍夫曼沧龙的头骨

大概这词条的其他编纂者自己都不信这体长,于是乎在词条最后加上了这图…… 成了百度百科万千前后矛盾的词条之一。

2. 鳄龙的配图

其实这种错误在百度还是很常见的……

题图到底画了个什么物种确实很难知晓 ,不过下面这张图显然不是鳄龙…… 应该是一只类似于重爪龙的生物。

知乎用户 脱分化的大马哈鱼 发表

这个关中地区的人可能比较懂吧 哈哈

知乎用户 孔令远 发表

蒋门神之死,百度百科是这么写的:

但是水浒传是这么写的:

怕不是编辑把蒋门神和镇关西记混了。

知乎用户 念缺一 发表

巴耶济德是第二皇子,穆罕默德二世的长子是第二皇妃所生的穆斯塔法皇子。

知乎用户 长安 发表

重点是手下啊喂哈哈哈哈我不行了

没毛病

知乎用户 咕咕二十七 发表

菲律宾独立跟我美利坚联盟国有什么关系

你们瓜分非洲跟我斯大林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suttv 发表

既然有人提到 “教皇国” 了。

那就当然是——

白羊王朝。

而且还是 eu3!版本感天动地。

知乎用户 安国大将军 发表

低级错误

前田利长:我 是 我 爸 爸

吴佩孚寇英杰说,论证,请

(完 全 一 致)

迫真约克级,迫真皇家海军

PS 以上都是以前看到并截下图的,现在改了没有我也不知道~

知乎用户 曹彦士 发表

知乎用户 李狗蛋 发表

克苏鲁

知乎用户 煎蛋饼加葱花 发表

早年网易的文盲搞出来的 “魏武青虹” 造的孽。无数熊孩子前仆后继的把 “青釭剑” 词条改成“青虹剑”。当我发现某个玩梦幻的同学也热心修改这一词条后,我拿着《三国演义》去跟同学辩论,他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没错,虹是釭的简体字”…… 然后我可耻的信了。那时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那么大的公司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吧?”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狠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百度旗下产品远不如维基百科——

例如——冈村宁次的词条

这张冈村宁次的照片有点特别啊!!!

百度营销号也是不择手段造谣!!(抄袭自历史教科书)

最后——贵乎自媒体也跟风炒作!

知乎朋友们,其实这都不算无知无能之辈,还有更让人耻笑的事

在人教社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中,冈村宁次变成了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总司令)。

冈村宁次能指挥关东军、台湾军、滇西驻军、香港日军守备队、中国方面舰队?

九一八事变蒋之密令(铣电)必须改动一下,

这怎么能让日本右翼分子认罪!!!

知乎用户 熊猫树上熊猫果 发表

谁都能编辑,但能不能通过不是看你的准确不准确,鬼知道看什么?

例如下面的李又兰百度词条,明明是张爱萍将军的爱人,人物关系里竟然就显示一个还是战友张震,难道人物关系不是看亲近度是看官大官小?就算论官大官小,我寻思张爱萍将军似乎比张震大一点儿吧!!

还有一个词条《东狱庙》,这明明是文盲不认识繁体的岳字,我给纠正,它说我违反收录原则!!!

知乎用户 冥王 发表

蓝框没啥毛病,不知道为啥写到红框就精分了…

知乎用户 留史君 发表

说个现在还存在的。

在百度百科 “嫦娥” 词条下面,有一个栏目是文献记载,堪称是大型翻车现场了。

比如里面说《淮南子 外八篇》有这样的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还有:“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还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故宋人有云:“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汉代的淮南子竟然记载了宋代的诗。

而且淮南子中压根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外八篇,更没有这些浓郁知音味道的记载。

知乎用户 Scotty 发表

艺术史门类

在关于西方所有艺术门类词条的最下方下,都会列一个 “西方美术史” 目录。

目录中,在本应该是 “14—18 世纪” 艺术门类上,少打了个“1”,变成了“4—18 世纪”,多了 1000 年,直接纵跨了中世纪艺术;

此处本该是 “14—18 世纪”

要是只有一个词条错,那也就算了,最骚的是,这个 “西方美术史” 目录,在目录里面的上百个艺术派别词条介绍下面都会有出现:

“巴洛克艺术” 词条下出现了

“象征主义” 词条下出现了

平均每个词条下面的浏览数为: 80W,注意是平均,我没有用上 “印象派”、“新古典主义” 这样的几百万浏览数热门词条数据。

算笔账,一百多个词条乘 80W,总约 8000W 的浏览数,

这是什么概念?

四舍五入近一个亿啊!(手动滑稽)

这是算是供大众参考艺术资料的第一选择了

这么多年挂在上面,这么高的浏览数,愣是没发现这个明显地不能再明显的错误,

相当讽刺,我刚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自己错了,还再三确认;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想申请修改,但发现这玩意不属于词条本身,而是词条延伸的目录

根本就改不了

罢了

这就是一件很经典的当代艺术品,由百度的编写制度一手缔造

弄没了也可惜

我国艺术普及事业还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朱朱 发表

之前发现的,比教皇国那个还离谱,好歹欧陆风云里教皇国还活着,VIC2 里马里帝国毛都不剩了好吗!

知乎用户 吴略略 发表

[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BC%2580%25E8%25AF%259A%25E5%25BF%25A0%25E5%2591%258A%25E5%258D%2581%25E5%2585%25AB%25E7%259C%2581%25E4%25B9%258B%25E8%25B1%25AA%25E6%259D%25B0/3614562%3Ffr%3Daladdin)

很有槽点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李小龙啊。

以前在虎扑上看到一个帖子是八这个事的,有个狂热粉丝疯狂修改李小龙的百度百科,把偶像吹得神乎其技,而且这哥们还被百度认证了参与了百度百科的线下会议什么的,他写的东西一度是没法再做改动。

普通的李小龙粉丝担心这样吹嘘会给偶像招来不必要的黑子,想改却已经无力阻止这个狂热粉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帝师谈当年李小龙百度百科事件,百度并不能全信 ​www.iqiyi.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qiyi.com/w_19rwxxhxkx.html)

我搜到这个视频,因为网速暂时没打开,不知道是不是关于我说的这事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略偏题吐槽。

我大雄县,前面都强调了是地处【冀中平原】,哪来的【山地丘陵】,还有特产说有什么【山珍】啥的,什么鬼?……

知乎用户 赵焰渚 发表

随便一答。

话说这几天在翻译关于仆固怀恩的英文论文,查阅一些相关人物的资料。可等我查到骆奉先时。我震惊了。。。。

这,欺负我没看过《大明王朝 1566》吗???话说一唐朝人你给我一个唐朝影视剧的太监服装我可以忍,可你拿明代影视剧的宦官人物。这编辑是真心把我们当文盲使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百度已经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请问在哪里可以举报…

知乎用户 夏侯 发表

明朝文字狱百度词条,死人复生。。。

这段主要讲徐一夔犯了朱元璋的忌讳,结果被朱元璋砍了,但实际上,经学者考证,徐一夔一直活到了建文二年,亡者复苏之术,就问你怕不怕。

知乎用户 不愿说真名的丹特 发表

我没记错曾经孙殿英在百度搜狗等百科词条上赫然写着 “民族英雄” 四个大字,然后下面就写了孙大帅在抗战期间被包围投降日寇还帮助日本人诱降国军将领

是人都知道百度百科审核疏漏导致事实上这玩意儿就是人人可改

然后一堆极端分子上去实力表演精分

知乎上还有问题专门撕来着,炸出一堆 zz

[如何评价孙殿英盗掘东陵?​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27472/answer/167213375)

知乎用户 我单身我不快乐 发表

李天一案

那时候李天一的年龄到处变

知乎用户 武城山 发表

提名道家,无数个地方让人忍不住要吐槽。

(括号中是我本人的评论,其它是百度百科词条)###############################

道家

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的哲学学派

(首先,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其次把道家仅仅归为哲学流派,也低估了道家的价值,说道家是中国传统思想派别还差不多;第三,道家不仅包括老庄,还有黄老、杨朱等派别,不要一开始就用狭隘的观点定义道家;第四,定义道家时又出现道家学说的字样,是逻辑上的同义反复,可以说就是一句废话)

春秋时期,老子 [1] 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老子之前有道家吗?),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 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对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思想、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道家对东南亚有较大影响吗?除了越南,其它都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天下)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个只能说影响,而不要吹成自已的体现)

道家以 “道” 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是不是正确还得另说,动不动以马解道,把道家和唯物辩证法扯在一起,这是想歪曲道家思想吗?),是 “诸子百家” 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把儒家吹牛的言论拿来论证道家的伟大,尴尬不尴尬?)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名称

道家

时期

先秦以前(后演变为宗教)(道家从先秦到现在,一直不绝于缕,怎么时期仅仅局限在了先秦?至于后演变为宗教的是道教,又不是道家,不要混为一谈好不)

代表人物

黄帝、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至今也未有考古证据,将其列为道家代表人物本来就很无厘头,又来了个鬼谷子是搞笑的吗?还有,杨朱到哪去了?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去哪了?)

类别

哲学派别(又是搞笑的哲学派别)

主张

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杨朱的主张去哪了?黄老道家 “道生法”“因循”“杂取百家” 的主张去哪了?)

定义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这样说话脸红不?),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道家理论怎么变成了道德理论?难道是道德经这个书名?真搞笑)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儒家主张家国同构,讲什么齐家治国,难道讲究经身理国的道家也儒化了?开始将治国治家同列了?还有什么至尊宝术,你咋不说葵花宝典呢?另外只有少数时代道家被用来治国,怎么到你这儿就成了历朝历代?)

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 “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quānyòu)于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功成身退),在历史长河中每当灾世来临之时,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气挑战灾难乱源,诛邪卫道,拨乱反正,也因此激荡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传奇篇章。(好象没啥证据,像是自我吹嘘)

鹖冠子也在教育庞煖之时,将一位道家学者的基本修行方向罗列了出来,他称之为九道,分别是 “「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 缺一不可,只能多不可以少,能成为道家的人必须是全面的人才。(老子庄子甚至黄老要求道家删繁就简,返朴归真,宁静和平,与儒家的繁琐要求正好相反)

道因应无方,惟变所适。史公司马谈在《论六家旨要》所论。道家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虚无为本,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因时为业”、“时变是守”。故太史公突出强调‘变’。这得益于道家所具有的职业优势和深厚的知识背景。道家出自史官,在古代,史官的职责主要为观察星象、制定历法、管理王室典籍和收藏档案,掌管着华夏部落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所有官方所拥有的珍贵典籍,故其为通晓当时一切知识部门的伟大学者。(道家不仅出自史官,也出自王侯将相,学者和隐士,至于母系父系的分法,早被人们证伪了)

思想来源

《史记》中《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汉书 · 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中国大百科全书 · 哲学》: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子、彭蒙、田骈等,主要著作除了《老子》、《庄子》外,还有《黄帝内经》、《文子》、《列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易经》等。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因为对道和无为的理解不同,所以内部又划分为不同派别,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等。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每篇每个学派各不相同各,都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这是《汉书艺文志》的说法,且不说该书说法是否准确,至少东汉以后的道家学说是没有包括在内的)

道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论体系,与《易传》所提出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相类。老子认为是三(三才)生万物;孔子认为是阴阳、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生万物。(道家 “天道无为万物自化” 的观念,与易经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是截然相反的,而强分阴阳的观念正是庄子批判的“混沌开窍”)

《读子卮言》中《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先秦学术概论》:

“道家之学, 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 道家则总揽其全, 诸家皆其用, 而道家则其体”。

(诸子百家各有来源,虽然道家很厉害,但也未到百家之源诸家之纲的地步)

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 · 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怎么又跟伏羲女娲神农联系上了?还有许由巢父等隐士,哪来的治世思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 “黄老独盛压倒百家” 的局面。(彭蒙田骈慎到都属于黄老派)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 “文景之治” 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 “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 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道家经典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 (《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六韬》 、《易传》、《击壤歌》、《鬼谷子》、《孙子兵法》、《尸子》、《唐玄宗文集》等都是道家著作?兄弟你没开玩笑?还有经典两字怎么解释,你把一堆文集诗歌道教经书贴上来,冒充经典来了?)

然而道家典籍浩如烟海,除上述所列主要典籍外,还有众多经典著作,留有华夏文化热爱复兴者去翻看学习。

注:各《道家典籍注疏》是解释道家经典的权威教参。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这些注疏中。

道家类别

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的学说, 自上古至今,已历数千余年, 中间自然会经过许多发展的阶段, 出现许多不同的名称, 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它的较早时期, 按地域与时间则有郑道家、晋道家、秦道家、楚道家、齐道家、战国道家、先秦道家、原始道家等种种称谓(郑道家、晋道家、秦道家、楚道家、齐道家是什么鬼?原始道家又是什么鬼?是冯友兰这个儒棍为贬低道家发明的东西?)。按方向则有北方道家与南方道家(这又是什么鬼?)。从战国末至秦汉是一大阶段, 当时人称 “刑 ( 形) 名法术之学” 或“黄老道德之术”(前者法家,后者黄老道家,两者能混为一谈吗?)。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 史称 “玄风”、“玄学”。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要本都归于老子吗?那黄帝四经到哪去了?), 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 效仿天地而为,行为方式则是“为无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老庄派的主张吧?杨朱黄老没有这样的说法)。“与时迁变,应物变化”。后因侧重点不同,而分化为不同派别,形成了多种派别。仅据《汉书.艺文志》载班固所推崇的史官道家流,就有 37 家,共 993 篇。然多经秦火,汉火,衣冠南渡亡佚。(什么又是史官道家流?张口就来?《汉书艺文志》中道家书籍多为黄老道家,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更大吧)

道家现存学派:(什么是现存学派?道家现存的只有新道家,其它都是古代才有的)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 “不为物累逍遥天下。” 因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黄老” 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但时过境迁,儒学独尊后,道家沦为在野之学。道家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庄子》的政治异端思想抬头,并和《老子》的自然观宇宙论结合,形成 “老庄” 思想。从此,以老庄为主流思想的道家以异端的姿态,从天道观、人生观和政治论诸方面向经学提出挑战,并给东汉一代的政治和魏晋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老庄学对社会政治异化及文化偏向的批判精神普遍存在于历代异端学者的思想言行之中,被他们引为同调,并成为他们批判不合理现实的精神武器。如晋代鲍敬言的无君论;明代李贽的童心说,何心隐的育欲说,汤显祖的至情论;清代唐甄的破祟论,袁牧的性灵论等等,皆得力于老庄学精神。老庄学内部有异端派、玄学派、重玄学派等。[2]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王弼、郭象、嵇康、阮籍、张湛、韩伯、鲍敬言、陶渊明、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王绩、吴筠、唐玄宗、元结、无能子、陆龟蒙、苏轼、陈景元、邓牧、刘辰翁、刘基、庄元臣、傅山等。代表作:《老子》、《庄子》、《嵇康文集》、《阮籍文集》、《世说新语》、《无君论》、《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伯牙琴》、《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等等。(汉初治国用黄老而非老庄)

黄老之学

黄老派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种 “大音希声” 般的“仁”,故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这是老庄的思想,不要把黄老和老庄混为一谈)

主张 “不贵治人贵治己”(又是老庄派思想混入),因俗简礼,与时迁变,除衍存简,休养生息(黄老道家最重要的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呢?),成了历次大乱后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代表人物为黄帝、姜子牙、老子、文子、列子、范蠡、管子、田骈、宋钘、尹文、鹖冠子、屈原、吕不韦、刘安、严遵、王充、刘昼、吕端等等。代表作:《太公》、《老子》、《文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慎子》、《鹖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刘子》等等。

杨朱之学

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代表人物杨朱、告子、巫马子、孟季子、子华子、詹子(詹何)、魏牟、田巴、儿说、公孙龙等。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代表作:著作多亡佚。大体源出《老子》(如《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詹子(詹何)、魏牟等为庄子传人,公孙龙为名家)

道教之学

道家弟子张道陵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结合黄老方术,成立了道教组织。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 “道” 和“德”“太上老子”作为最高的信仰,在古代由于道家强大的影响力如果不分开道家与道教,佛教无法撼动道教,所以佛教徒释道安等等极力分开道家与道教的混用。早期道教之所以可以把道家和道教这两个词混用并借助道家影响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得益于天师道。而近来某些道教徒为了抬高元始天尊地位否定黄帝、老子、张道陵三祖的地位,竟然认为道教源自三祖说法是与学者谈论的时候的方便法。(元始天尊代表着宇宙最初的混沌状态,将其列为最高神也与道家思想相合)实质如佛教《辨正论》、《清净法行经》一般也。道教学派以张道陵、王重阳等为代表[3],代表作:《道藏》。(这里介绍的是道家,不是道教,要介绍道教,请另开条目好不?)

新道家

新道家,主要指的是当代新道家,它是董光壁先生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启发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后来,陈鼓应、胡孚琛、孔令宏、许抗生、张京华、宫哲兵等人把新道家的概念进行拓展,把它定义为一切从事道家道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凡是认同道,继承道家传统,在新条件下建立新体系并使之得到运用的人,都可称为新道家。还有民间人士认为,凡是愿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对别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现代人,都是新道家。代表人物金岳霖、陈鼓应、胡孚琛、许抗生、孔令宏、张京华等人,代表作:《道家的人文精神》、《论道》、《当代新道家》、《道家文化研究》等等

除了上述著名道家学者外,还有姜尚、许由、巢父、黄石公、曹参、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汲黯、王充、王导、谢安、李世民、李隆基、李白、李泌、严复、杨增新、颜廷利等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也服膺道家思想或者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历来也被视为道家人物。

注:两千多年来,人们往往把 “老庄”“道教” 和“道家”混为一谈。其实,“老庄”和 “道家” 并非一回事。人们所称的 “老庄之学”,本是指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但由于“道家” 在战国就已开始分化,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和思想倾向,而到战国中后期、秦汉以后更趋复杂,所以,不能简单、机械地把 “道家” 与“老庄”“道教”混为一谈。道家是整个道家众多庞杂流派的统称概念。老庄、道教只是道家众多学派之一。万不可说道教就是道家。

道家千古异端(把以安邦治国为已任的黄老道家放哪儿?)

道家认为只有老百姓认可的平等才幸福(老子说:天降甘露,不平自均,道家的首要目标是自然,不是平等),人们想要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 的社会(以上引文均见《诘鲍篇》)。他的无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对于后世的反君主专制主义思潮有重要影响。

儒家认为平等是来自于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善良的,既被证成的平等;而道家认为过去平等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现有的平等认知基础上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应该发展的更好才是,但是儒家礼教阶层阻碍了人类发展并成为窃国诸侯剥削百姓的大旗,所以要非仁绝礼消解各种意识形态,得到一个人类都满意的社会,既被承认的平等。面对西、东周之际礼崩乐坏的政局人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汲汲皇皇,为恢复周礼而奔波 ; 而以庄、老为代表的道家,冷刺热讽, 乃至有否定旧社会吃人文明之偏激(春秋战国,道家主流是提倡依道生法依法治国的黄老道家,庄子等只是偏支末流好不?)。一者意图恢复,以立为主; 一者不破不立。在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伪诈与腐朽每每如影随形,庄、老之流崇真黜伪,表现出异端主义的倾向。萧萐父便视道家为异端者 。即对既成秩序的否定批判以及变革 。 每当末世苍凉 ,实诚且有良心的知识者,往往皆会表现老庄的倾向,这是反对统治者赖以维系其统治的思想文化系统。不过 ,由于统治者所赖以维系之思想文化系统,亦为礼教维系精神之所在,故反礼教教义的同时,也要付出必要的代价,那就是知识者本人通过行为艺术无力改变扭转于现实的失落和愤懑,以致身心憔悴 。“杨朱泣歧路”,“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滕王阁序》), 焚琴煮鹤,玉石俱焚,留下一幅幅心胆俱碎的文化惨景。不仅如此还要受到像葛洪一样的礼教卫道者(葛洪从政治思想上来说属于黄老道家)的肢解与非毁以及著作像杨朱著作、元初毁藏一样的结果。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现代说到道家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的印象或中医养生,这是因为自宋代以后,道家被理学改造成心灵鸡汤。[4][5](不要煽情好不,这是学术问题)

基本概念

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依道家来看,儒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宋朝时,儒生发展到 “存天理、灭人欲” 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 “温检恭良让” 的人德,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 “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 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 “仁” 和“义”。

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 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又是以老庄狭义理解道家)

道家是否消极

道家是否消极,历代以来众说纷纭,而如今较大的误解主要有三处

(1)认为道家求于无用,居于下垢,消极避世。

翻开《老子》《庄子》书中随处可见守弱、无用、居下之词。然而,道家之意却并不求于此,正如一个人面对其上司时低眉顺眼说是谦礼与面对其下属时低眉顺眼说是谦礼的不同一般,道家更注重的是功成与弗居,生而不有的不为物累的超然状态,而不是用这些去甚求于委身保命,载于生,懒的人的借口。此外还常有人认为道家避世,却也并非如此,“道存则隐,道废则现。”这句话一直出现在诸多道家典籍中,而真正避世的,是那些以道家为外壳不敢面对现实的 “类道人” 而已(道家最早提倡官无为而民自化,即靠官员的消极无为,换来千百万民众的积极进取,但后来变成了官有为民无为,个中情由值得深思)

(2)认为道家听任自然,无为便是无所作为。

道家常见的 “无为” 两字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循道而作,法天地而为。其实无为正是有为的极致,让人变得淳朴自然,不做恶事,让人自化且自得富足,看似自己本应得到这一切,即民皆曰“我自然”,且道家并非听任自然,万事听天由命,而是自然而为,自然而生,不染物性,不为物累。(道家的无为当然是无所作为,不过不是普通人的无所作为,而是官员无所作为,给普通人留下积极有为的空间)

(3)认为道家过于玄幻

道家并不是阴阳家,如今假借道家名言所谓的阴阳生变,五行相生的,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本意只为了赚钱。而凡是真正有所建树的,不会如此。

况且道家追求的是纯粹素朴,追求的只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算阴阳,赚钱财,求得一时的快乐。(道教和道家的区别,道教讲阴阳五行,但道家不是)

知乎用户 布偶喵 发表

两个错误。

第一个:济尔哈朗是镶蓝旗。

第二个:不是还有多铎吗?

知乎用户 江诚 发表

斯普鲁恩斯:鬼知道我手下的那帮飞行员怎么炸沉赤城的。

知乎用户 宇宙巡警 发表

说一个很老但是影响挺大的错误:

百度百科布拉格之春词条被加入了 “尤里的复仇” 字样

应为 “多瑙河”,早已更正:

然而这个百度百科中的错误却被央视直接不加考据地照抄,还做进了节目:

现在输入 央视尤里的复仇 还能找到不少当时对此事件的新闻报道和引发的讨论,本篇回答所用的图片也源于这些旧文

知乎用户 诸葛孔博 发表

我该说什么好

2019 年 2 月 1 日和几个历史爱好的群友讨论时,一位说发现一本南宋的地理书《方舆胜览》的百度百科写此书因出版未申报而被南宋朝廷列为禁书,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并经过一番查证后确认百科书写为错误(查证过程附末尾),于是动手修改,虽然之前对百度百科没有什么好感,但总不能放任它继续传播错误信息,然而没想到百度让我们,大跌眼镜,彻底失望。

首先是一位动手能力强的群友(百科等级举人)先行修改,预览内容如下:

然而第二天(2 月 2 日),他收到如是通知:

虽然让人无语,但是我们仍心存着是不是资料太少而给打回的原因,因为他有事没法用电脑改,就由我(百科等级 4)来负责修改如下,修改引用资料并附上原文:

但附上参考资料后,让我最震惊的事发生了,百度百科居然对我编辑提出了如是建议:

这真的是神了,作为一个知识性网站,居然会堂而皇之地对编辑者要求删除著作类资料改用网络资源类。在查询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后,有的说可以无视,有的说会莫名其妙被挡下,我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

结果,一分钟后马上被打回,理由是:

???

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去问客服,结果发现客服是机器人,服务人员上班是 10 点 - 18 点。

吔屎去吧百度百科!

查证过程;

因为很少听说宋代禁书的事例,于是就去看了下,结果发现条目内容如下:

列入禁书的说法没有引用来源,也没有说具体时间。

于是我们就动手查了起来,结果发现这一说法来自网络上一些关于历代禁书目录的介绍,但文章却说「《方舆胜览》刊印后不久, 正巧赶上宋孝宗淳熙七年 (公元 1180 年) 五月, 朝廷发布诏令,禁止书坊擅自刻印书籍。」

然而按照上面的说法,《方舆胜览》成书于西元 1239 年,刊刻于西元 1269 年,这怎么会是正巧?

于是我们继续检索,发现有一篇关于宋代禁书研究的论文中有如是提到:

[1]

按这篇文章所说,对《方舆胜览》并不是禁出版,而是禁止盗版与翻版,和禁书没有丝毫关系。

按照其中的提示,我们找到了其中所说的官方发布的,严厉打击的榜文内容:

浙江榜文 [2]

据祝太傅宅干人吴吉状:「本宅见刊《方舆胜览》及《四六宝苑》《事文类聚》凡数书,并系本宅贡士私自编辑。积岁辛勤,今来雕板,所费浩瀚。窃恐书市嗜利之徒,辄将上件书版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舆地纪胜》等书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钱本,委实切害。」

照得,雕书合经使台申明,乞行约束,庶绝翻版之患。乞给榜,下衢、婺州雕书籍处张挂晓示。如有此色,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版,断治施行。奉台判备榜,须至指挥。

右令出榜。衢、婺州雕书籍处张挂晓示。各令知悉。如有似此人,仰经所属陈告追究,毁版施行。故榜

嘉熙二年拾贰月 日榜。

衢、婺州雕书籍去处张挂。

转运副使 曾 台 押

福建榜文 [3]

福建转运使司 录白

据祝太傅宅干人吴吉状称:「本宅先隐士私编《事文类聚》、《方舆胜览》、《四六妙语》,本官思院续编《朱子四书附录》,进尘预览,并行于世。家有其书,乃是一生灯窗辛勤所就,非其它剽窃编类者比。当来累经两浙转运使司渐东提举司给榜,禁戢翻刊。近日书市有一等嗜利之徒,不能自出己见编辑,专一翻板。窃恐或改换名目,或节略文字,有误学士大夫披阅,实为利害。」

照得,雕害合经使台申明,状乞给榜下麻沙书坊长平、熊屯刊书籍等处张挂晓示,仍乞帖嘉禾县严责知委,如有此色,容本宅陈告,迫人毁板,断治施行,庶杜翻刊之患。奉运使判府节制,待制、修史中书侍郎台判给榜,须至晓示。

右今榜麻沙书坊张挂晓示,各仰通知,毋至违犯,故榜。咸淳威年陆月 日。

使 台押

两浙路转运司状乞给榜约束所属不得翻刊上件书板,并同前式,更不再录白。

[1] 陈日升. 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 [J]. 福州师专学报, 2000(02):71-73.

[2]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续修四库全书 · 史部 · 目录类 · 日本访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5.

[3] 祝穆 / 祝洙 / 施和金 点校.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1237.

知乎用户 mp5player2 发表

百度百科里的东罗马之尼卡事件

现在好像被删除了

知乎用户 byo sieuh 发表

刘彻字通,正史野史皆无此事,百科误导我八年之久!

当是编者把颜注 “讳彻之字曰通” 理解错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川明 发表

陶安想和你聊聊天。

知乎用户 韩执中 发表

不客气的说,百度百科就是大杂烩,没用的垃圾多,有用的资料少。有精力还是维护维基百科吧。

知乎用户 吴思承 发表

想起一个去年被自己改掉的。

你再说一遍你是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求求你们读点书再写吧

知乎用户 刘义隆 发表

百度百科 刘裕灭后秦之战

义熙十二年北伐,超石为前锋入河,索虏托跋嗣,姚兴之婿也,遣弟黄门郎鹅青、冀州刺史安平公乙旃眷、襄州刺史托跋道生、青州刺史阿薄干,步骑十万,屯河北,常有数千骑,缘河随大军进止。
——沈约《宋书 · 朱超石》
义熙十二年北伐,超石前锋入河。时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有漂度北岸者,辄为魏军所杀略。帝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及车百乘于河北岸为却月阵,两头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长白毦。
——李延寿《南史 · 朱超石》
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沈约《宋书 · 胡藩》
从伐关中,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
——李延寿《南史 · 胡藩》

敢问百度百科,您这个安排是怎么知道的?莫非你是大宋高祖武皇帝转世,知道刘宋国家机密,还是连沈约都不知道的那种。

话说在洛阳东面的登封东南怎么牵制关中部队支援洛阳,牵制的事情不是沈田子在做吗?

引用源无力吐槽

知乎用户 加注 发表

百度百科曾经的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的头像,看来香港吕良伟版《太平天国》还是有不少人看的嘛。只是我李鸿章怎么就成了蒙得恩了呢?

![](data:image/svg+xml;utf8,)

端王他老人家也反清了啊,因为扶清灭洋不成,被当替罪羊受气了?反过来变性,玩起反清了?不过有些网文对端王联合哥老会反清描画的有鼻子有眼,也有部分网文把这一丰功伟绩安到载澜身上,现在的百科还说载澜参与辛亥革命。看来大清气数已尽,以前的顽固派都参与革命了,这同盟会也不行啊,皇族宗室都和你一伙了,还干不过袁世凯?

内务府大臣裆下一凉。

更奇葩的是编者的理由,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人家李莲英是总管太监,四十八处都总管,和内务府(总管)大臣两回事好吗?简称一样就是一个职位?

知乎用户 高玮明 发表

百度百科就从来没靠谱过

莫里哀 1672 年逝世,我非常想知道他是怎么死后就马上葬到 1804 年建成的拉雪兹神甫公墓里面的

事实上是拉雪兹神甫公墓建成之后,法国政府为了开展宣传活动,避免公墓无人问津的情况,专门把莫里哀和拉封丹遗体改葬过去以增加影响力的……

感人无比的历史水平和混淆不堪的编写逻辑

知乎用户 norman ZH 发表

也许 80 后是唯一一批呼吸过互联网自由空气的人。

在知乎上频繁看到” 我百度了一下”,” 百度百科写到” 等字眼,犯恶心。

知乎用户 旗木顺顺东 发表

没人提那个吗,克罗地亚龙迷

现在李小龙那些莫名其妙的夸张数据和吹黑等等一大帮乌七八糟的事都有这人一锅。每次想到李先生能一脚把壮汉踢飞二十米就想笑。

大致上是 12 年左右这人吹李小龙吹到神志不清,与贴吧大战后开始报复性修改百度百科,关键好多词条都被当时各种媒体引用以至于到现在都有很多这种恶意夸张的数据流传于世,随便点个跟李小龙有关的视频都能在弹幕 / 评论里看到这种扯淡被当真

战果

此人态度

知乎用户 赵主父 发表

唐雎的词条里面说 “《史记》里面干脆没有唐雎这个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魏世家里面就详细记载了唐雎出使秦国说服秦王出兵帮魏国击退齐楚联军的事迹。“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 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历史上有关唐雎的记载确实争议很大,但史记的确提到了这个人。

另外,词条下来还提到了唐雎的家谱,并称 “真实记载了唐雎后代的分布情况”。这个家谱的真实度有多少我也没法确定,所以也不敢妄言。

知乎用户 敷阳子 发表

这个问题就值得说说了

@死守成都刘公嗣

知乎用户 501 型有轨电车 发表

热 爱 隐 身 出 版 社

知乎用户 布吉阁大学士 发表

你们编辑词条的时候都不看看图片上的字吗?

公输般:虽然我也有个鲁字,但是将来报道出了偏差…

知乎用户 唐疯子 发表

那些年,无故多出来的表字别号

百度百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编辑词条太随意性了。记得以前在浏览三国人物相关的词条时,猛然发现张角三兄弟竟然发现了表字!?

王德发!?出自哪本史籍???

于是赶紧看之,只见:

张角字孟凌,张宝字崇焕,张梁字子舜

王德发????

我虽然不很精熟三国史,但也能算个入门吧?这几个表字恕我才疏学浅,都是从哪旮旯划搂过来的?

而且再看看,什么韩信字重言,凌操字坤桃,元稹别字威明等等…… 一头雾水,实在不知道出处。

于是我开始翻开二十四史,一步一步从史料中整理考据。

然而《史记》就要哭了我……

最后说一个发现的人公将军张梁词条的错误。

大概在 15 年左右,张梁除了人公将军的别名外,又多了一个「焱章将军」的称号。

当时小白的可爱的我,也把这个当真,一本正经地一笔一划记笔记了。

直到后来有一天……

我翻看了历史编辑记录,发现这特么的「焱章将军」是从一位名叫某「焱章」的仁兄开始加进去的。然后后来的编辑者们也没有发现!!!!

顿时心里一百万头羊驼驼在拉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乖乖站好………

说真的,百度百科这样乱来,早晚要负历史责任的!

以上

滑稽

知乎用户 侍奉寧卡西之人 发表

不請自來 ̄  ̄)σ

讀殷周制度論時想查一下 “洪范九疇”

然後

原來這是一本網絡小說

其實搜狗百科也是這樣。。。。

知乎用户 知行 发表

不邀而至,新鲜热乎的

原文是:行欲斩婴者十馀

你给我翻译成:斩杀夏侯婴十余次?!


等等。。。

所以说。。。

夏侯婴是九命猫妖?

那也不够砍得吧?!

知乎用户 邹肖 发表

说个略偏题的,社科法律类词条,比如百度百科中对于 “押金” 的解释。

看完这一段,我觉得稍微学过法律的人估计都快吐血了,解释不清就算了,因为法律本来就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硬造出一个 “意定担保物权” 是个什么玩意,你要说 2007 年《物权法》出台之前,有这种观点还可以讨论。这都 9012 年了还“押金当然是一种物权“,内容莫非是从十几年前的网络博客上扒的吗?要是真有人当真了觉得押金有担保作用,在庭上说这么一段话,不知道法官和律师是不是要疯……

知乎用户 GAT-X105strike 发表

百度百科的「高继能」词条

玩过三国杀的都知道,图中这位是太史慈……

另外这 p 图的水平太次了。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马步芳

马步芳的好色 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百度百科的宣传

其实马步芳的情妇也就是双丑算 在大陆时候

_生我_的, 我不敢。我生的, 我不淫。其余无可无不可 这是纪晓岚说的 后来被改头换面弄到马步芳头上

现在的百度百科还有

其实他引用的 11 这个引用现在已经被新华网删了

其实看看陈秉渊在 80 年的写的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

就知道马步芳的淫是多么的胡说八道

知乎用户 忙碌的懒虫 发表

不应该是这个吗?

这么知名的历史事件,在词条开头第二段就自我矛盾,强行让七月革命抢热月政变的戏份,无话可说。

ps. 其实课本上对热月政变的评价是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的标志”,而非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所以即使把这一段的七月革命改回热月政变,词条本身对于结束标志的介绍也很有问题的。

一般认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雾月政变(来源是维基百科)。

知乎用户 王二板 发表

1. 杜伏威本名尧,字伏威

2. 武德六年三月廿七暴毙

3. 贞观五年平冤

参考资料:《新出杜伏威墓志考论》

知乎用户 魏无忌 发表

戴圣:你说我一西汉的经学家咋就成了东汉章帝时代的写书的呢。
还有,东汉建初八年是公元 82 年,连 tm 最基本的年份都标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

说起百度百科历史方面的错误,我立刻就想起了其对【马拉塔战争】的错误描述,以及由此引发的一场友好而又亲切的学术争论。

一一准确的说,是一位百度百科史学家不慎遭遇某非职业百度百科编辑者的翻车现场

ps:以下讨论内容由笔者的一句 “英国人吸取了差点在印度翻车的教训,不愿意在中国重蹈覆辙,所以把大清当猪养” 的感慨引发。

对此我只能说很不好意思

一一近代所有被殖民的国家里,大清的表现最丢脸,大清的统治者最无耻、腐朽、堕落、愚昧,这一点谁也洗不白!

相关内容:

[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有无类似我国抗日战争的反抗行动?​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575044/answer/595776578)

由于事发当时在贴吧已经挂过一次,没有重复挂的必要,故而这里隐去当事人昵称和头像。

听起来很懂对不对?

然鹅……

这位大佬显然分不清楚 1803 和 1804 年的战役,以为发生在同一年。

由于百度百科对于马拉塔战争的记载混乱,导致这位大佬也确然连百度百科都看不明白,本人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最基础的科普读物科普印度史的基础知识。

【霍尔卡尔在战争初期袖手旁观】

注意,霍尔卡尔实力本身就比辛迪亚强,1802 年 10 月霍尔卡尔在浦那打败了辛迪亚和巴吉拉奥二世的联军。

巴洛达的盖克瓦尔也是马拉塔五大土邦之一,在整个第二次马拉塔战争中采取中立压根没怎么参战。浦那一开始由马拉塔的佩什瓦家族控制,1802 年浦那战役后,佩什瓦沦为霍尔卡尔的傀儡。

辛迪亚及其盟友主要控制北面的瓜廖尔和南面的那格浦尔,而霍尔卡尔及其盟友控制印多尔一直延伸到浦那,势力范围比辛迪亚王公的地盘更大也更肥沃。

原来巴拉特普尔之战惨败,这就是所谓的打得很顺啊,我不禁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位大佬并不知道,英军是在 1803 年与瓜廖尔的辛迪亚和那格浦尔的邦斯拉作战,1804 年这两人已经投降了,英军和印多尔的霍尔卡尔,以及其盟友 Ranjit Singh of Bharatpur 作战。

与霍尔卡尔作战时,德里已经在 1803 年被英军拿下来了,围困德里的是霍尔卡尔和 Ranjit Singh of Bharatpur 的联军(1804 年),而且只不过是攻城不克而已。

话说巴拉特普尔虽然不属于马拉塔联盟,但也是一家蛮厉害的土邦

Thereafter his son Maharaja Jawahar Singh also conquered Delhi.

贾瓦哈尔 · 辛格曾经攻打德里,迫使莫卧儿皇帝求和。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发生在 1764 年,与此同时莫卧儿主力和孟加拉联军在布克萨尔战役被英军击败,莫卧儿皇室沦为傀儡;之前 1761 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阿富汗人大破马拉塔,使得马拉塔人基本失去了对德里的控制。但是艾哈迈德沙 · 杜兰尼退兵之后遭遇旁遮普的锡克人骚扰,无法有效控制莫卧儿皇室,所以莫卧儿皇室恢复了一定独立性,直到 1764 年的布克萨尔战役被英印政府降伏,但仍然受到马拉塔人一定影响

也就是说 1803 年英军攻克德里,不过是为了彻底控制住莫卧儿皇室,排除马拉塔人在德里的影响罢了)

After Jawahar Singh, his brother Ranjit Singh of Bharatpur defeated British for 13 times at Lohagarh. So Lohagarh Fort is the only fort of India which was never won by Mughals or British.

在贾瓦哈尔 · 辛格去世之后,他的兄弟巴拉特普尔的兰吉特 · 辛格(注意不是著名的锡克的兰吉特 · 辛格)在洛哈加击败英国 13 次。因此,洛哈加要塞是印度唯一一个从未被莫卧儿人或英国人夺取的要塞。

大英 13 攻洛哈加不下。

一开始 Ranjit Singh of Bharatpur 是答应和理查 · 韦尔斯利结盟的,结果开战后帮霍尔卡尔,然后已经搞定了瓜廖尔的辛迪亚和那格浦尔的邦斯拉的英印政府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在北面的巴拉特普尔的兰吉特 · 辛格,和南面的印多尔的霍尔卡尔的夹攻下,即便巴洛达的盖克瓦尔(地盘在最西边的古吉拉特那块)保持中立,英军守住德里之后也感到力不从心,在攻打巴拉特普尔时损失惨重。

大佬又胡扯说即便是亚瑟 · 韦尔斯利被马拉塔人干掉,6000 多人全灭也不是啥大事。

然而事实就是,巴拉塔普尔围攻战,英军 1.8 万打一万,损失了 3262 人,梅特兰中校被巴拉特普尔人击杀,就导致理查 · 韦尔斯利遭到撤职。

【The British bombardment started on 7 January 1805, and a breach was effected on 9 January. The first British assault took place that night, led by Col. Ryan, Maj. Hawkes, and Lt. Col. Maitland. The assault failed with 400 British casualties, including Maitland being mortally wounded. A second attack on 16 Jan was also thrown back, after the Marathas added water to their moat. British casualties were 500, including the assault leader, Lt. Col. MacRoy. However, Lake continued to receive supplies and reinforcements, including Maj. Gen. R. Jones’force of 1600. This helped Lake deal with Amir Khan, Holkar’s general, who was raiding Bundelkhand. A third assault on 20 February also failed, as did a fourth assault the next day. British casualties for all four assaults were 3292. “The worst part of it was that many of the wounded were left behind where they had fallen. The defenders sallied out from the fort and killed them."】

哪怕巴拉特普尔向英国人求和,也是以归还霍尔卡尔的大部分失地,甚至把英国人在 1803 年从辛迪亚那里夺取的瓜廖尔和高哈德也归还给辛迪亚为条件的。英国人真正大面积夺得的,只有佩什瓦家族的浦那,和邦斯拉的那格浦尔。

即便马拉塔人是分两批在 1803 年和 1804 年分别投入战斗,还有巴洛达的盖克瓦尔看戏,但是德里之战马拉塔人失败之后,英军依然没能力歼灭印多尔和巴拉特普尔人的主力,反而在攻城战中损失惨重,而且损失数千就导致理查 · 韦尔斯利被撤职了,说好的英国陆军顽强如铁,不怕损失的呢?

第二次马拉塔战争最大的影响在于彻底摧毁了马拉塔联盟在印度的威信和凝聚力,此后英国人可以肆意地在印度招兵买马。

第三次马拉塔战争时,英军多达 12 万人(这几十年间英国也在不断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且对马拉塔人各个击破,根本就是以多打少。

而且二次到三次马拉塔战争期间,英国人也借助不平等条约,以经济手段削弱马拉塔人的经济实力。

基尔吉之战 2800 英军击退 2.7 万印军进攻,看似很牛逼,但别忘了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的时候,英国人就已经控制了浦那,把佩什瓦家族变成自己的傀儡了。这次战役不过是佩什瓦家族的起义暴动罢了,军队缺乏准备和训练,装备不足,又能有什么战斗力?

而随即举兵的邦斯拉和霍尔卡尔,也被多达 12 万的英军以数量优势、资源优势打败。

最后说句题外话,打个四分五裂被阿富汗打残的马拉塔联盟就要十二万大军,我想知道大英陆军马鹿从哪儿找八十二万大军征服中国

知乎用户 箭之人 发表

百度词条人人可改,看见错了,就给他改过来吧,后面的人最起码就不会更着错了。

知乎用户 捏捏狗脸 发表

目测是自动匹配到同名人身上了, 还几年了还是这样, 这个百度汉语也是够可爱的……

知乎用户 姫乃樹凛世 发表

知乎用户 瓷实 发表

知乎用户 夜雨听曲 发表

有关特斯拉的

知乎用户 成杨 发表

@螺旋真理

观复那个估计是马未都粉写的吧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白字先生错误

板 ita,坂 saka 不分,老梗了。

辻和迁不是差不多吗

十大战犯?我只听说过十大元帅。

先不说战犯是 28 个不是十个的问题,这货貌似连犯罪嫌疑人都不是。

井上被国民党翻了牌子,米内还在巢鸭住过呢。这才是犯罪嫌疑人啊

知乎用户 Heisenberg 发表

历史上的赖皮蛇的手下竟然是孙笑川和李赣,应该是带带大师兄和嗯冲

知乎用户 红红白白皆桃李 发表

在我年少少不更事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一直痴迷于唐家三少的小说

有一部阴阳冕,

里面不同的金木水火土有不同的图腾象征

当时以为这是真的

就打开了百度词条,螣蛇

补充了螣蛇也是阴火的象征…………

知乎用户 民航高德 发表

看到这个词条 “海参崴起义” 真是让人无力吐槽!!1968 年外东北的华人都被清洗了怎么可能会有华民发动起义???

词条里面写到了 “青岛” 之战,写到埃托林是 4 月 19 日乘阿列乌特号舰前往青岛(现俄罗斯阿斯科尔德岛)抢劫中国人的金砂,写到 5 月 29 日起义军被俄国人单方面镇压,然而当我浏览全球学术快报时,翻到期刊《社会科学战线》1979 年 01 期,才发现情况和百度百科描写的大相径庭!!

真实情况是起义是被清俄双方联合镇压,而并非是被俄国单方面镇压,埃托林也不是在 4 月 19 日乘阿乌列特号舰开往阿斯科尔德岛,而是在 5 月 1 日乘阿留申人号舰开往阿斯科尔德岛,起义首领也不是季亚琴科,而是许元丰,姜石严,石才,宋俊和李罄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东哥,布喜玛雅拉这个名字是《独步天下》作者瞎取的,然而百度词条到现在还没有改回来,反而让假名字成了正式磁条…… 剪纸让人恨的牙痒痒,我已经举报过好几次了…… 有毒。

知乎用户 不想说 发表

[亘古亘今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item/%25E4%25BA%2598%25E5%258F%25A4%25E4%25BA%2598%25E4%25BB%258A/4307524%3Ffr%3Daladdin)

大概就是这个了吧

至今仍然想不明白这和姑姑妯娌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错不错的问题,简直就是搞笑了吧

知乎用户 煮着火锅吃雪糕 发表

就是不管你搜什么,出来的第一条永远是广告!!!

弃了,还是打开我的 VPN 吧。。。

知乎用户 Friedrich II 发表

知乎用户 两朝开济忠臣心 发表

东魏名将高昂 (491-538),终年四十八(虚) 岁,然后他的大哥高乾,是 497 年出生??!!

知乎用户 雪狼 发表

知乎用户 倚天照海 发表

对于比特币的解释,简直错得离谱,根本不是 2100 万个难题,计算也不是为了寻找方程组特解。怪不得那么多人误以为比特币是一个一个买的,搞不懂一串数字能值那么多钱?实际比特币是一套全球转账系统。

比特币为什么有 2100 万个,借用我的 比特币是什么?的描述

“记账是有奖励的。一部分奖励是账单里用户自己出的手续费,手续费以比特币支付,这个手续费可高可低,给得高,记账者就倾向于先记这笔手续费高的账。另一部分奖励则是区块奖励,打包一个区块,就获得一定的区块奖励。按照比特币的规则,区块奖励起初为 50 个比特币,每出 210000 个区块后,奖励减半,差不多每 4 年减半一次。区块奖励一方面调动了大家去记账,另一方面也完成了比特币的发行。按照上述规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式子计算比特币的总量,就是 210000×50×(1+1/2+1/4+……),总共 2100 万个。

有了奖励,而且奖励颇丰,大家当然抢着去记账。为了确定以谁的账本为准,比特币有个最长链原则,谁的区块链账本最长,就以谁的账本为准。记账者把收集到的账单(记账者会先验证账单真伪,还会验证付款者有无足够的币进行支付)打包成一个区块,区块由区块头和区块体组成,区块头里有个记账者自定的随机数,还有个难度目标,记账者换上不同的随机数,对区块头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区块头的哈希值,算出的哈希值是毫无规律的,谁先试出小于难度目标的哈希值,他就将该哈希值对应的区块加在区块链上,广播给别人,这时候他的链就更长了,大家验证区块无误后,就都以他的区块账本为准,并继续广播该区块至全网。表明以该区块为准的方式,就是将该区块头哈希值纳入自己要计算的下一个区块头中。”

比特币是什么?

知乎用户 大宋忠良秦圣相 发表

震惊!川陕防区两大宣抚使,一个两败金兀术堪比岳武穆的军事奇才,一个镇守川陕二十年的边防重帅居然情同姐妹(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那珂酱 发表

截止发出时,这些错误仍未改正

我活了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听说 “战犯” 是个成就

这个 “十大战犯” 怎么总让我无端联想到另外的十个也用汉字写自己名字的军人


邱野一郎究竟是谁?

他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家臣

他还可以是幕末的浪人,松前藩主的大舅哥

还可以是关东军的作战主任参谋

看到这里,“邱野一郎” 究竟是谁,已经并不重要了。。。

知乎用户 三硝基甲苯 发表

百度百科上的李廷珪人物词条。

五代十国有两个李廷珪,其中一个是后蜀将领,一个是南唐著名的制墨大师。结果人物简介把他俩打包成一块了。。。

后边倒是分开介绍了两个人,不过把不同的两个同名的人放在一个词条里的操作也真的是敷衍。

~~~

~~~~~~~~~~~~~~~~~

段正严(段誉)词条

历史上段正严生父就是段正淳,词条中出现这种情况,将小说与历史混淆

知乎用户 扇贝 发表

麝香猫咖啡

麝香猫咖啡(Kopi Luwak),又称猫屎咖啡,它是由麝香猫在吃完咖啡果后把咖啡豆原封不动的排出,人们把它的粪便中的咖啡豆提取出来后进行加工而成。

关于动物的百度百科一踏糊涂。动物名称很多都对不上。麝香猫在百度百科里专指大灵猫。

而产咖啡的猫学名是椰子猫。

还有类似的很多,学名俗名根本对不上。

知乎用户 蘧不若 发表

说一条冷门的臧琳百度百科词条

臧琳(1650—1713),字玉琳,江苏武进人,康熙中,补县学生。生平博极群书,尤精《尔雅》《说文》之学。谓:“不识字何以读书,不通训诂何以明经。” 孳孳讲论,必求其是而后已。潦倒诸生三十年,未尝一日不读经。有所得,辄随笔记之,积文成《经义杂记》三十卷。每卷有标目,而不分门,凡五百十七则,皆会粹唐以前诸儒之说,辨其离合,咸有确征,非由臆决。至于《诗》《礼》二经,王肃私窜以难郑者,尤能推见至隐,盖有功经学甚巨;间附他说,亦不过十分之一,要为学者所当知也。书成,不自表暴,朋侪率非笑之,独阎百诗叹赏,以为学识出唐儒陆、孔之上,且称为隐德君子焉。玄孙庸取遗稿校正刊行,乃大显于世。别有《尚书集解》百二十卷,藏于家。会馆,先生亦往,万君向众揖先生曰:“此蠡李先生,负圣学正传,非予敢望。” 因将《大学辨业》之旨历历敷陈,曰:“此质之圣人而不惑者!” 其见重若此。适宛平郭金汤作令桐乡,聘先生往治所,举邑以听,政教大行。及故人杨勤令富年,亦敦请先生,事以师礼,事谘而后行,百废具举;关西学者,闻风麕集。逾年反里。谒选得知县,以母年高,改选通州学正,旋以疾告归,迁居博野,修葺习斋学舍,以收召学者,从游日众。公卿屡谋荐之,辞不就。雍正十一年卒,年七十五。

先生解格物心性,多本习斋。惟论封建郡县,语不强同。早从毛奇龄问乐,毛尝推为盖世儒者。后以论格物不合,遂斥先生为背师,并作《大学佚讲笺》以攻颜学。桐城方苞与先生交至厚,惟固信程、朱,与先生持论抵牾。后先生殁,方为作墓志;惟载先生论学始末,且谓先生因方言改师法,则诬说也。先生承习斋教 ,以著书自见。著有《小学编辨业》五卷,《大学辨业》四卷,《圣经学规纂》二卷,《论学》二卷,《周易传注》七卷,《筮者》一卷,《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中庸》传注各一卷,《传注问》四卷,《经说》六卷,《学礼录》一卷,《郊社考》一卷,《拟太平策》一卷,《恕谷文集》十三卷,皆刊行于世。其著作均由臧庸汇刻入《拜经堂丛书》。

这个清代学者本来就不出名,百度百科这个词条错呢,也不能全怪编辑的人。我想编辑者应该看不懂文献,然后就引用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网站清代学人列传。这个词条的内容都是从这里粘贴的。这个不靠谱的网站又是从一个似乎靠谱的网站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里粘贴的。

词条的内容也不是瞎编(也编不出来这种内容吧)关键是它引用的文献有问题。从最开始那个地方就错了。所以从文献来源的可靠性上百度百科就败了。

这段内容中的前一段是关于臧琳的内容没有错,这些内容来自于钱大昕的《经义杂识序》和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可自 “会馆” 二字以下的内容就很明显是关于李恕谷的内容了,不知道为何会竄入到这里。最可笑的是后边还加上一句“其著作均由臧庸汇刻入《拜经堂丛书》”

按说错了也不要紧,改就是了。但是我给修改了百度百科审核竟然不通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言投下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锟斤拷 发表

世界四大古都

整个词条根本没有注明这个 “世界四大古都” 评比的出处在哪里。

知乎用户 御坂 11949 发表

自相矛盾算不?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百科词条 “梁红玉” 的某个历史版本

[梁红玉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history/%25E6%25A2%2581%25E7%25BA%25A2%25E7%258E%2589/39436/42606356%235)

当时电视剧《精忠岳飞》的编剧也被忽悠了,真的在剧中搞了梁红玉战死沙场的大新闻

剧中还有首歌纪念

[银甲青衣(电视剧《精忠岳飞》插曲) - 韩红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usic.163.com/song%3Fid%3D27090007%26userid%3D321285165)

知乎用户 灵罗 发表

讲一个现在还有的,为了应对太平天国,清廷开征了厘金,厘金制度给我国的商人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直到 1931 年国民政府税制改革时才取消,但第一个开征厘金百度百科现在都没搞明白。

创办厘金制度的到底是叫雷以针、雷以诚还是叫雷以諴呢?

知乎用户 左中堂 发表

并不是错误,而是他屁股坐的地方。还不如外国势力

知乎用户 蓝领带 发表

不是历史文化,但不能轻饶,建议教育 @平安教育

动画中的历史文化

侵删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匈奴

巴比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比差在哪里?

知乎用户 李嫑嫑 发表 百度百科——只要你有钱,分分钟把一个无名草根包装成百度可以搜到的 “网红”(这种包装出来的网红我可以给你扒一堆),你可以在词条里把各种资料进行虚构,严重的会有人以此去行骗欺诈。除了网红就是企业 / 产品营销了,企业可 …

你为什么从百度离职?

知乎用户 张明 发表 我来腆着脸讲讲我的故事,反正这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假如能给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一些不一样的信息,那这段失败的经历也算能有些正面价值。 百度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我离开在百度一共做了 3 年多的时间,在中国互联网这个 …

学术上不大朴实的“布鞋院士”

学术上不大朴实的“布鞋院士” 作者:约客 今天从多个渠道看到“布鞋院士”李小文辞世的新闻,多为溢美之辞。但是读到“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Li-Strahler 几何光学创始人”(见《百度百科》)的说法,我产生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