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星巴克的争论暴露说理教育长期缺席的恶果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有一天下午,我在豆瓣发了一条关于贵阳城市气质的动态,并把链接转发到某985大学博士教师群:

“每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我都会去寻找那个城市的星巴克,坐下来喝杯咖啡,透过咖啡屋,观察当地社会。我喜欢台北忠孝西路的星巴克。好多清新飘逸、彬彬有礼、满是民国范的交通大学学生在里面写作业、看书、交流。我喜欢曼谷的星巴克。各种肤色的游客济济一堂,各国语言在那里交汇,真像一个国际大家庭。

贵阳的星巴克却实在让我不敢恭维,里面坐着的很多人,从言行、举止到气质——大声喧哗、手机外放等等——都非常粗俗。

没有产业支撑的贵阳,近些年的城市化主要依靠低廉的房价来推动。直到去年房价上涨之前,低房价吸引了近两百万来自贵州县城、乡镇、乡村的人来此定居谋生。结果是贵阳城市化更像是城市农村化。全国变成省会城市人最容易的地方唯有贵阳。这里说是省会,其实更像一个大的县城。县镇乡村文化挤压冲淡都市文化,导致贵阳城市公共空间扭曲变形,中产阶级很难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

不到十分钟,一位贵阳本地出生的文学博士怒气冲冲发了一段著名僧人佛印的名言:“因为自己是佛,所以看别人也是佛;自己是粪,看别人也是粪。” 随后,她把我微信拉黑。

她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我看贵阳是一垛屎,因为我也不过是“一垛屎”。豆瓣上的跟帖也是谩骂远远多于赞同。

对于喜欢争论、“身经百战”的我来说,这不算陌生。但是,这段文字、这种反应来自一位985大学文学博士和平均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豆瓣网友,却使我不由得有了如下几点思考和追问:

首先,面对异见,何必那么激动

难道因为你生在贵阳或爱贵阳,就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贵阳的不足吗?即使我批评错了,她完全可以有理有据地驳斥,而非拐弯抹角地骂我是“一垛屎”。

说理教育长期缺席,导致很多人面对异见、面对批评,往往只会立刻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而非冷静地分析说理、就事论事。说理教育从不灌输标准答案,而是时刻提醒受教育者:你有你的理,别人也有别人的理。但是,又不能因此而陷入不问是非对错的相对主义。凡事要学会通过开放多元的公共讨论来寻求共识,发现真理。

其次,论证说理,为何动不动搬用名人名言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大家都忙着学习背答案,几乎很难看到和开展有质感更有质量的公共讨论。一旦与人争论,很多人往往不是用事实、论据、逻辑这些支撑己方论点最关键的元素来说服和反驳对方,而是**跟小学生和中学生写作文一样,动不动从书本搬出名人名言,**以此证明自己正确。这难道不是知识或文字“搬运工”最擅长的事情?

在谷歌和百度时代,没有比这更容易的工作了,因为把知识从书本、网页搬到大脑和论文的过程,只需要动动手腕和眼睛。中国的教育最不擅长于培育的却是加工这些被搬运的材料和知识,形成有说服力的论点的能力。目前我们的论文产量全球第一,但这些汗牛充栋的文里面,有多少原创性的“论”呢?“知识不育症”的根源在哪里?

千万别认为,只有小学和中学才是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几乎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差别在于,小学和中学阶段是被动填鸭,到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就变成主动填鸭了。

第三,名人名言一定是真理吗

这位文学博士引用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是一垛屎。那套用这段话的逻辑,以其矛攻其盾:在她的眼中,我是粪,是否也说明,她自己也是粪呢?如果她是佛,她看我也应该是佛,就不至于听不得半点批评。

“在你眼里,全世界只有好人吗?如果你眼里有坏人,那请问,你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需这么轻轻一问,佛印那段话的逻辑通道就被轻易阻断了。当这位博士随手引用佛印这句名言的时候,她已经**不加质疑地把****文人斗嘴时惯用的相对主义诡辩辞令,**当成教条般的认知工具了。

填鸭式教育就好比“用土豆装麻袋”。越往上升学,麻袋里的土豆就越多。然而,土豆与土豆之间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链接,形成健全理性的判断力,却非常方便随时掏出来炫耀。在写作和论辩中,说不出自己的理来,动不动搬用名人名言,折射出的正是受教育者内心的贫乏和思维的惰性。

第四,“质疑精神”提倡首先质疑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面对自己不确定的事情,第一反应是人家错了?

我的豆瓣动态中提到,台北忠孝西路星巴克经常有很多交通大学学生光顾。好几位豆瓣网友看后满以为自己一眼就发现了我的破绽,瞬间优越感爆棚:“你晕乎了吧?交通大学不在台北,在新竹。难道那些大学生为了喝一杯咖啡,特地坐车去台北?” 

这些“有识之士”全都不知道,台湾交通大学有一个台北校区,就坐落在忠孝路街区。

填鸭式教育从不提倡质疑,只鼓励记忆,导致很多人不会“质疑”。他们脑子里的质疑首先是指向别人,而不是指向自己。面对未知,总是缺乏谦卑。对于自己不确定但是别人第一次提出的事情,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有可能是我不知道”,而是轻易认定对方是错的。其实,很多人都活在无知的自负中。

第五,“装逼”为何成为贬义词

在跟帖中,有些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完全跳开论题本身,指责我“喝一个星巴克还能喝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感。装什么逼!”

咖啡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象征阶层文化的符号。作为全球知名连锁企业,星巴克的品牌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饮品,更在于为中产阶级提供文化归属感。绝大多数消费都是阶层(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我们追逐品牌背后的深层动机,大都是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到星巴克去,我们喝的不仅仅是咖啡,更是体验一种阶层文化。从体验式消费的角度看,到星巴克“装逼”有错吗?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装逼”绝不应该受到大众嘲讽,成为贬义词。说理教育致力于培育的正是多元主义和包容精神。

很多人劝我谨言慎行。我理解他们的好意,但恕难做到。人过分屈从于生存智慧,凡事三缄其口,本身就是对说理教育精神的违背。这会让人失去思维碰撞带来的乐趣及其触发的灵感。唯有争论,才能发现思维的盲点。

老虱

谢谢赞赏。欢迎转发。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谢谢赞赏。欢迎转发。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豆瓣恨国党那么多?

知乎用户 理中客 发表于 5/15/2020 豆瓣的恨国党大部分都和方方一样,不说住大别墅但至少过得比大部分人好,而且学文科的起码八成以上,各个站出来说自己是鲁迅要批判一番,一边享受各种特权一边辱骂国家玷污劳动人民,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属实拉 …

为什么总有些中国人不看好中国?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因为没有事事遂了某些人的心愿。 他们心中的理想国是这样的: 拥有北欧的福利,美国的国力,荷兰的开放和巴西的自由。 他们自己要拥有统治者的权利,资本家的地位,一出场就是闪亮灯光,一招手就是明星超模乖乖爬上床。 而自己只 …

豆瓣是如何衰落的?

北京798的涂鸦。2007年5月3日 作为豆瓣曾经的忠实用户,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都没用过豆瓣了,你大约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一个爱过、沉溺过的网站,就这么衰落了,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符号,仅仅用来承载“文艺青年/中年”用户 …

为什么你会相信瑞幸?

北京来广营桥。2015年12月25日 我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你会相信乐视? 在我看来,贾跃亭的七大生态和所谓的生态化反,根本就是个妄想,但到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那里,妄想却变成了令人尊敬的梦想。在我看来,贾跃亭的野心大到了他的能力再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