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知乎用户 一只山鼬 发表 今天的大厂,已经庞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当行业突然转向,重锤接连落下的时候,不发生大规模裁员,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记得两年多前,那时候还没发生疫情,在全球到处跑还是生活的标配。有一次在国外和朋友聊天,聊到我们公司 …
行业不管是临时还是永久,
对个人来说就是永久的,
因为人的青春是短暂了,
你错过了这波红利,就永远错过了,
等行业起来,受益的是下一波人,跟你没有关系。
不是…… 它是本来就没那么大需求,说白了前两年打军备竞赛有很多原因,这两年军备该释放了发现远不达预期,不光裁,也不招了。
这种原因呢,说好听了叫业务扩张,说难听了就是 “你想升职你手底下得有人”。
于是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一行 if else 起码有四五个人靠在它身上写 ppt 骗钱,还有两个高学历花瓶在上面缝缝补补,一个互联网生生搞得像个庞氏骗局。
实际上哪个行业不是这样过来的?
换句话说,今年的所谓寒冬,只是行业要正本清源的开始。比如说那一行 if else 能带来 10 万的价值,之前除开归属公司的利润,大头都被那四五个写 ppt 的拿了,还有一部分拿去填校招生工资帽了,写代码的人手里大概也就拿了两千块钱——这谁能答应?码农不是傻子。
所以你就看今年降本降掉的也就是这几个写 ppt 的和当花瓶的。
这不难理解吧。
而且为什么寒冬来得这么猛烈,就是因为写 ppt 的和当花瓶的人远远多于真正干活的,还都特别贵。
至于大环境下受影响的个体:
人一到职场就得搞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 “核心竞争力” 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你的价值所在。
雇主掏钱了,你出卖的是时间,是什么让你的时间比别人贵?
是专业技能。
这个专业技能是说实打实被需要的东西,你写一行 if else 然后做了个 ppt 讲述你为什么要写它、写它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效果怎样,这叫方法论沉淀和总结,而一定是先有 if else 才有 ppt——毕竟上生产线的是代码,是需求,是设计图,是测试方法,不是 ppt。你那玩意儿几分干货几分忽悠你自己心里有数。
随后到底能应对多复杂的业务需求,代表了你的专业技能到底是什么水平。某种程度上眼界决定上限,摸过亿级产品的小兵就是会比在研项目的骨干还要值钱——人家那是亿级产品,在研能不能上都难说。
这两个最朴实的价值观可能不能帮你一夜暴富,但是最少能帮你平稳度过 “寒冬”。
很可能是永久的
当时互联网为什么会发展起来呢?
银联跟 VISA 勾心斗角,线上支付牌照却随随便便就发给了马云
现在,云闪付还会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吗?
现在这个也能叫寒冬?知乎现在的用户群体是有多没见识?先等腾讯跌到 6 块再说吧。
我是上上个时代的程序员,98 届的,目前(2022 年)还在参与一线代码。我给你们说说当年计算机行业的样子。
98 年是 web 黄金时期,无数互联网公司拿着大笔融资烧钱。我就是那一年报的 cs。结果没毕业就凉了,90% 小公司倒闭,大的也是苟延残喘。
98 年前后成立的互联网企业:
其中最牛的是中华网,没有用户,就拿着一个 china.com 就融资上市了。对,就一个域名融了 8600w 美元,然后上市。
到 2001 年全凉了,计算机,IT,编程,网络这几个都不咋样,统称做 IT 的。有个段子,说夜总会来了个富婆,要求包个男公关,要有文化,随叫随到,吃苦耐劳,还要价格低。这时经理沉思了一下,回头喊:做 IT 的,出来接客了!
收入么,和企业里面其它的运维岗差不多,计算机的工资和能还不如财务人事。写代码的工资属于最基层。
我那会和华为的人聊天,问及开发的待遇,说底薪 3000,4000,5000(本硕博),这在当时已经属于行业翘楚。那会上海的房价刚刚起飞,新楼盘从几千跳到 1w5。华为的博士三个月底薪才能在浦东买得起 1 平米。
哪里像现在,又是前端,后端,数据,算法,容器还有产品,运维。那会就是一个项目经理加几个程序员管全部。企业里面的网管,可能同时兼任后台 Delphi 开发,又管系统运维。
即使是那时候的互联网企业,新浪百度,在市值爆炸之前也都一般。有些早拿风投的互联网 1.0 很快就烧完钱死掉了。而且他们的雇员数量不像今天这么多,不足以影响一个行业。
我依稀记得,当年看着土木的同学开上豪车,那个羡慕啊。
就现在的情况,计算机的寒冬还没来呢。我这几年每次招聘开发,都感叹,老子当年要有这个待遇就好了。
评论区有些回复说 2000 年是方兴未艾。我只能说你们太年轻,不知道 1998 到 2000 之间发生了什么。
无数的互联网 web 1.0 风云故事,从 netscape 大战 ie,dot com 融资,到大量 IT 企业倒闭。那是一个风气云涌的时代啊。
看下当年的顶流门户雅虎的股价。从 110 跌到 6 块,市值跌掉 95%。
你敢说今天是寒冬?
互联网现在基本还是停留在面上解决各种资源分配的效率问题,制造业、土木这种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的渗透率是极低的。
特么的怎么这么多程序员都这么不理智呢?连个 IT 行业是否是寒冬都看不出来。首先我们要研究互联网的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互联网是否是永久的冬天,经济结构都没搞清楚就那里死命扯淡。
一、近 40 年来整个 IT 行业的飞速发展完全取决于硬件的革命,硬件的革新让各种社会形态诞生,让社会变成了信息化社会,这一切全是基于硬件实现的,硬件是整个互联网创新的基础,没有新的硬件诞生互联网自然缺乏创新动力。
二、互联网的创新本质是用计算机调度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的一切资源,这是互联网创新的本质。调度信息有了搜索引擎和新媒体,调度视频有了视频网站,调度服务有了各种团购、外卖、调度智能化设备有了物联网、调度人形成了社交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也是用商业套路去套路更多的资源,但是本质还是对资源的调度,只是手段创新而已,但是资源还是那些资源。
三、时代划分:
1、上古时代:莱布尼茨、差分机、蒸汽朋克时代。创新全靠科学家。
2、中古时代:约翰 · 冯 · 诺依曼、艾伦 · 麦席森 · 图灵、电子管时代。创新全靠科学家。
3、近古时代:威廉 · 肖克利,贝尔实验室、晶体管时代。创新全靠工程师。
4、现代:杰克 · 基尔比、罗伯特 · 诺伊斯、德州仪器集、成电路时代。创新全靠工程师。
5、现代:比尔盖茨 + 乔布斯 图形界面计交互时代,当然功勋还是贝尔实验室。创新全靠工程师。诞生无数软件公司。
6、现代:蒂姆 · 伯纳斯 · 李 、www 时代。诞生无数 net 公司。
7、现代:乔布斯用 ios 缔造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石,无数的互联网公司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8、现在又回到了馄饨初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还是脑宇宙,一切都是未知,到底谁是新的一轮硬件革命的缔造者,我们都不知道。没有硬件的革命就不会有互联网的革命。
四、押宝:未来就是生物的电子化,还是电子的生物化,是用基因种植芯片,还是用芯片种植基因,基本上这两种模式好像都已经呈现。但是有一种趋势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有机与碳基的界限会因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模糊。
以后程序员可能是去河里抓一条鱼上来,然后把鱼放在一个非常先进的鱼缸里,对着鱼儿开始写代码,写完把鱼放进河里,解决了河道里面的各种问题,我将其称为万物可编程时代的初期,最厉害但是对细胞进行编程,将细胞编程纳米机器人。
这就是新时代,计算机永远不会存在寒冬,只要智慧存在一天,计算机就会存在一天。
不用悲观,我们只需要等待那个创新的革命在哪发生就行了。
这次的互联网寒冬当然是永久的。
你以为 2000 年、2012 年开始的两波互联网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
2000 年,中国大批民众开始接入宽带,当时用的多数还是电脑通过 ADSL 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方式。大量网民的涌入催生了大量的服务需求,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就是这样起家的。
这次互联网黄金时代怎么结束的呢?很简单,电脑贵、而且电脑不好用,很多人学不会,导致 2008 年前后互联网接入率增长到 20%+,就开始增长趋于缓慢了。
没有了源源不断涌入的新用户,互联网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兼并开始加剧,程序员岗位减少,计算机专业学生找工作困难,2012 年左右计算机专业直接成了红牌专业。
幸好,这时出现了智能手机。2007 年出现、2010 年开始流行的智能手机太好用了,很多原来用不好电脑的人,轻松用上智能手机,互联网渗透率再次开始大爆发。从 20% 多一路高歌猛进,每年大批新用户涌入互联网,再次催生了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增长奇迹和程序员财富自由的神话。
但是,人口是有限的。现在互联网渗透率已经 70%+ 了,有条件接触互联网的人基本都已经接触了互联网。每年也就指望着新成年的那 1600 万儿童了。
所以,你看到了各大互联网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中小公司开始大批倒闭,兼并开始加剧,带来了第二次危机。
我直说了,计算机专业几年之内会第二次成为红牌专业。
而 70%+ 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叠加上生育率下降的 debuff,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不可能再有前几年每年大幅增长的好事了。所以,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常态基本就是增长停滞、半死不活,这次寒冬永远不会再结束了。可能会偶尔有爆款应用稍微减轻一下寒意,但春天永远不会再来了。
如果你认为土木的寒冬是暂时的寒冬,那么计算机的寒冬就很可能是暂时的寒冬,因为这两个行业是一样的。
中国过去 30 年的水龙头往哪里放啊?当然是往基建放了,对不对?这个大家都知道。这就造成了过去土木和建筑这类专业的大火以及高收入,因为它是离印钞票的出水口最近的地方。
美国呢自然是不可能像中国这样搞基建了,毕竟人家 100 年前就有地铁了。所以美国抓到了一个新的风口,就是互联网。天量的美元往哪儿印,他只能往高科技这方面,也就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
中国计算机高新其实是源于美国在互联网行业的大量投入的溢出,在 2010 年,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待遇虽然不低,但是也没有很高。
例如一个典型的百度程序员,在北京 2010 年只有 10 万元左右的年薪,这个其实相比于当时的房价也很低了。
互联网行业真正开始高薪的时候是滴滴快滴大战,百团大战这些风投的时候拉高的,这大概是 13 年前后的事情。
现在你看中国还会那样的,像 08 年一样搞 4 万亿的基建吗?现在美国还会像过去那些年一样往互联网里撒钱吗?
我看基本上都不可能,所以这次计算机寒冬,对于中国来讲很有可能是暂时的。因为中国在互联网这方面还有一个新基建可以搞,但是那个要等到中国有自己的芯片了才能搞得起来,不然没有这种物质基础。
用进口芯片去搞互联网新基建,那跟当年民国用进口水泥搞基建一个效果,都会因为过高的成本导致无法施行。而且搞大基建本质是拉动中国的上下游,不是拉动外国的上下游。
当然毕竟钢筋用的铁矿中国自己是物理上储存不足,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中国被澳大利亚的铁矿玩了好几年。如果用进口芯片,那么这个互联网大基建,那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所以等中国解决了芯片的问题之后,还会有一波互联网的春天。互联网从业人员最好期待中国有这样的自主的先进制程,不然的话那这个寒冬我看是不会有好转。
当然,没有谁能阻止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所以芯片迟早能造的出来。对于国家来讲早 5 年还是晚 5 年,其实区别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从业者来讲,5 年差距可老大了。
核心看供需关系
我们之前看到的 “春天”,主要是 “企业需求大,人才供给少”;
现在我们看到的 “冬天”,是因为 “企业需求缩减 / 归于稳定,人才供给变多了”。
人员供给的波动永远是后置与企业招聘需求的,大概率保持两三年后,会进入新的 “供给与需求平衡”。
关于宏观机会
过去的互联网行业一直处于上升期,仿佛任何东西 + 互联网都能产生巨额收益。于是行业扩展,资本敢投、企业敢干,打工人作为参与者即使只喝到一口汤也比其他行业喝的更饱,没准还能尝到几口肉渣。
但是这种状态显然不是常态,当 “互联网 + X” 的模式被跑了个遍,该垄断的垄断、该证伪的证伪,那这个行业一定会回归常态,企业招聘回归理智、工资回到更合理水平(但我相信互联网行业的工资依然会明显高于传统行业)。
至于我们说看向未来的 “机会”,人类历史上,所有最大的机会,都来源于 “效率革命”。
过去的机会: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效率的提升,于是 “工业 + X” 的模式被跑了个遍,欧美吃掉了最多的红利,所以同样的机械行业,我们的工资远远低于欧美。
现在的机会: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于是 “互联网 +X” 的模式被跑了个遍。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社交方式、让我们更容易获取内容、让我们不见面就能一起游戏,甚至还能支持复杂的玩法。这些都是基于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实现的。不过这次中国同样抓住了机遇,所以我也认为即使互联网回归平稳,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工资应该是高于中国传统行业工资的。
未来的机会:可能是能源传递效率的革命?可能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生产力解放?如果新的机会真的来了,互联网应该也会作为 “旧时代” 的产物被 “XXX + 互联网” 来改造吧。
对于个人的机会
如果你想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的话,上升期→平稳期过渡的这段时间就是 “个人的寒冬”。如果完成过渡后你成功的留下了,在互联网被下一次效率革命前,就是长期的春天。
如果你想探索新的机会,我一直觉得对普通人最好的就是 “乘大势,赚小钱”。不需要做引领大势的人,只做喝汤的人,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钻。刻在互联网人心里的一句话叫 “拥抱变化”,哪怕这个变化革了自己的命。当然我们需要在变化来临前做好储备,至少让自己 “在局中”。
举个例子
互联网时代最受欢迎的内容形态变化是这样:文字→图文→离线长视频→在线长视频→短视频。
我们谁都知道 “短视频” 一定不是内容的终态,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内容会变成什么形态。
但无论内容形态怎么变化,生产内容的核心逻辑都没变。写小说要讲究 “起承转合、创造矛盾”,拍电影要讲究 “起承转合、创造矛盾”,短视频一样讲究 “起承转合、创造矛盾”。只不过基于内容形态的变化,大家优化了创造矛盾的时间,在短视频里矛盾开场就抛出来了。
想想你所了解的行业至诞生以来就保持不变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做到下一次革命来的时候 “在局中” 就好了。
大厂码农会券商化,每年空出有限职位 target 几所精英学校
淘汰压力会倍增,不升就走
转码我觉得可以歇歇了,这个风口已经过了,以后就是看出身的年代了,不是 target school 的,您申请我们开什么玩笑呢?估计会是以后大厂 hr 的普遍嘴脸。
但是大概率转码的依然会千军万马,毕竟 30-40w 的入门级年薪你以为开玩笑呢?砍一半中国都有几千万人抢着做。谁叫咱人多呢。
更挤、更累、更穷就是码农的未来
如果这个是寒冬,那就是是吧
归根结底取决于口罩什么时候摘,这对营商环境和信心恢复太重要了。长期来看,未来是物联网的时代,对于计算机和软件的依赖不需要怀疑。
出租车在 2000 年之前是一个相当体面的工作,和码农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会开车可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技能。
我会你不会,活该我赚钱啊。
想去三里屯?坐我车 10min 就到了,您要是腿着去?且走呢。
这叫什么?这叫先进生产力,懂吗哥们?
我们出租车司机,哪儿不要啊?
怎么,北京城这么大一个城市,他能没出租车吗?
虽然开出租车不再赚钱了,但是开飞机还是挺赚钱的。
虽然码农不太行了,但是人工智能方向的都还不错。
本次的寒冬是暂时的,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来说,还差一次 web3 AIOT 阶段(可能是在兼容并进的)。
回顾一下我们经历过的互联网发展:
web1.0 是 PC 互联网,实现了平台信息向人的传播,核心的应用是信息传递,包括搜索、新闻门户是重点,网购和简单的即时通信开始发展;门户和专业人士是信息的生产者。
web2.0 是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人和现实世界的跨平台互动,人真正变成了随时随地 24 小时在线,如音视频聊天、O2O 服务、短视频的生产与消费等。门户和专业人士式微,人人都可以成为主角。
web3.0 应该是万物互联网,同时主角从平台转向个体的人,通过区块链、IOT 和人工智能,个人拥有经过数字联网增强了的现实生活。个人数据得到保护,人人都是小的平台。这个阶段还在艰难的推进中,还不知道在何处迎来爆发性突破,AR/VR / 元宇宙 / 智能家居 / AIOT 都有可能。
如果是从就业角度看,单纯的码农可能不太合适,有 AI 和区块链相关技能的人才有可能有一些优势,可以提前了解准备下。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来判断方法:看基建水平。
我看到有一个回答说是互联网和土木一样……
emmmmmm……
对比一下
政府主导的土木工程方向的大基建项目
和
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方向的大基建项目
就可以知道 互联网方向还差得远呢
永久,原来是靠互联网人口红利,现在没了,以后也不会有,也许印度非洲还有,但国内肯定没了,互联网的形态会极大改变,参考传统软件集成商比如 用友 金蝶这些,基本上待遇形态就那个样子!
严格意义上来说
“永久性” 寒冬不够严谨
只能说是回到了正常供求关系
行业需求本来就没那么大,前些年疯狂扩招
导致这两年不光不招了,还裁了
其中不乏疫情导致的
所以在经济未恢复得情况下
互联网行业很难短期回到过去那样的发展。
但要说永久性寒冬就不严谨了
结合现在科技水平和市场上业务来看
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关于 IT 行业(互联网、基础软件、集成电路)就业的问题一直在知乎刷屏,感觉大家对于行业的未来前景都感觉到非常的焦虑。以笔者所工作生活的成都为例,最早就是以软件服务外包起步,而逐渐以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分支研发机构而闻名于国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因而受到本次各大互联网企业裁员的影响也较大,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就业市场目前正在遭受的冲击。
笔者作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 IT 技术研发人员,早在 2018 年就已经不再玩互联网行业。主要是感觉 Web 技术栈已然走向全家桶化(例如后端 Spring
全家桶、前端 Vue
全家桶),而开发方式也日趋套路化与工程化,上手难度与技术门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下探,进而伴随着大量从业人员的持续涌入,整个行业全面开启了 996 内卷模式。除此之外,叠加近几日中概股跌穿了板凳,以及反垄断监管的不断强化,互联网行业合规经营的大幕徐徐拉开。未来全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必然回归至类似财务会计这类市场化职位应有的水平。高薪光环终究是到了褪去的时刻,重新回到利润与收支挂钩的市场化薪酬体系,将会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大势所趋。
笔者在 IT 行业的从业时间比较长,经历过 2014~2018
年国内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时期,目睹过众多互联网企业,在各路资本的助推之下大干快上,薪资水平与岗位数量两旺。然而时过境迁,又不得不感慨市场规律的强大力量:任何市场化行业,其薪酬与职位数量,都只会与该行业产生的实际利润相关。过去资本追捧互联网题材,一方面由于国内缺乏健全的反垄断机制,另一方面在于涌入资本对于美股上市有着极为强烈的偏好。在两者共同的化学反应之下,造成了国内互联行业短期的急剧膨胀,大量互联网企业出于垄断流量,或者资本市场套利的目的,在各类不赚钱甚至也不具备赚钱潜力的题材背书之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头来。
然而最近一年多以来,各家互联网大厂陆续发起批量的裁员动作,同时不断缩减校园招聘的 head count
,已然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开始走向消退。从国家宏观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互联网行业泡沫的出清,有益于中国科技行业整体的长远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对于各路流量完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然而后续并没有将资金投入至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反而在各式花样繁多的金融创新道路上渐行渐远。例如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每一家都有推出自己的金融消费贷款业务,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都投放在了垄断流量(例如社区团购)、金融信贷(例如 ×呗
、×宝
、×金
、×条
等高息信贷产品)方面。
反观海外的 谷歌 Google、脸书 Meta 等互联网巨头,就并未在本企业的移动 App 与网站产品当中,夹带与金融消费贷相关的业务与服务,而是在盈利并且获取行业优势地位之后,广泛的为开源技术社区进行贡献,新的语言(Go
、Dart
、Hack
、React
)、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
、Chrome OS
、Android
)、新的算法框架(RankBrain
、Deepmind
、Prophet
)、新的硬件(Tensor
、Portal
、Oculus
、BCI
)层出不穷。而对比同期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开源社区贡献方面,其建树近乎乏善可陈。
以搜索引擎巨头谷歌 Google 为例,其现有的金融业务当中,Google Pay 基于其自有的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仅提供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而与其核心搜索及广告相关的业务当中,贷款业务在其业务闭环之内,借款人限于客户,用途也仅限于对谷歌的广告支出;整体上,谷歌并未推出其它金融服务,从而利用其巨大的流量与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获利。
然而这个中的原因 ,并非是由于海外的互联网巨头们,自带白莲花属性,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在于其所归属的市场主体,拥有着健全的反垄断监管法律体系。企业难以通过流量与数据,随意扩张经营版图。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依靠技术层面的创新带动,而非依赖其自身的垄断支配地位。
近年以来,面对美帝在基础科技方面,三番五次的卡脖子行为。国内 IT 技术行业 头重脚轻、有软无硬、缺芯少魂 的短板暴露无遗。而彼时的各大互联网巨头们,却正在为孰能垄断社区团购流量,而激战正酣。所以人民日报专门于 2020 年的双十二期间刊文:《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时间转瞬即逝,来到了两年之后的今天,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监管祭出重拳,其意图就是倒逼国内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们,将精力放回至技术创新的主赛道上面,合法合规经营,停止无序竞争与流量垄断。
切换一个视角,美帝今日之所以能够制霸于全球,有媒体认为原因在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金融行业,也有媒体认为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高效的集约化农业**,而更多媒体则认为是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军事
、农业
、金融
,这些行业与产业背后的科技属性才是美帝百年以来真正的立国之本。除了脸书、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擎,以及微软、苹果这类耳熟能详的科技大触之外。美帝还拥有着工业软件领域的 Autodesk、Ansys、Altair,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的 Vxworks、FreeRTOS、QNX,电子自动化设计领域的 Cadence、Synopsys 两巨头,数学分析与仿真领域的 Matlab、Mathmatical,这些厂商在全球基础软件细分市场的份额约在 70% ~ 90%
之间。
而在底层硬件电子技术方面,从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 Keysight、Tek、Lecroy、Fluke,到拥有琳琅满目模拟 / 数字芯片产品线的 National Semiconductor、Texas Instruments、Maxim Integrated、Analog Devices,以及专注于 FPGA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 Xilinx、Altera、Lattice、Microsemi,这些体量与产品线都属于灭霸级存在的 IC 厂商,几乎垄断了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整体而言,美帝的 IT 行业,呈现出 芯片电子技术 + 基础软件 + 互联网应用 至上而下、齐头并进的全能型产业格局。
我国在**芯片电子技术方向的落后程度,相信大家已然从近两年的科技制裁与缺芯潮里有所领悟,无需笔者再耗费过多的笔墨。而软件程序技术方向**,虽然坐拥宠大的人口基数与工程师红利,但是在工业与民用领域的基础性软件产品当中,要么面临着功能与算法方面的重大缺陷,要么直接就处于一片空白的蛮荒状态。整体而言,由于市场化应用程度不高,导致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远远不及处于资本推波助澜之下的互联网。而在国内互联网行业高歌猛进的这几年当中,由于无数资本的蜂拥进场,快速抬高了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整体薪酬水平,致使大量原本就读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数学、机械、物理、化学等理工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悉数放弃本专业,而转投互联网 Web 技术方向。各个基础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而知乎上关于其它专业或者行业,转投互联网的讨论也一直延续至今。学生娃娃们都想着趁年轻,冲入互联网行业挣上一笔快钱。而在国家真正急需的光刻设备
、离子注入设备
、高纯度蚀刻用硫酸
、EDA 自动布线算法
、工业设计与仿真软件
、高精度多轴数控机床
等方向,却由于产业化能力不足,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明显低于互联网,因而一直乏人问津。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大,必然离不开科技的鼎力支持,互联网企业的合规经营与去金融化,虽然会带来短期的裁员阵痛,但是同样可以倒逼互联网公司们,将企业资源集中到科技创新的方向开疆扩土,让人才重新回流至本专业所属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国家当前所紧缺的底层硬核科技方面。藉以此文,笔者愿与众 IT 行业研发同仁共勉之,合光同尘,知行合一。
答主十二年 IT 技术研发从业经验,一直默默工作在**成都市天府软件园,日常阅读互联网、半导体电子、财经方向的书刊比较多,搭建了个人电子技术博客 UinIO.com 的同时,也开辟了知乎专栏 成都 IT 圈,时常撰写一些 IT 技术、产业经济方面的原创性文章**。
在互联网行业鼎盛的 2010 ~ 2016 年期间,既写过服务器端(Django、Express)也写过 Web 浏览器端(Backbone、React、Vue、Angular)的代码,顺手留下了如下一系列技术文章:
言简意赅 の Python3www.uinio.com/Python/Python3使用 Django2 快速开发 Web 服务www.uinio.com/Python/Django/概览 HTML 5 语义化标签www.uinio.com/Web/HTML/CSS 3 典型概念与布局详解www.uinio.com/Web/CSS/基于 ES6 的 JavaScript 简明语法书www.uinio.com/Web/JavaScript/SCSS 3.5.5 简明上手指南www.uinio.com/Web/Scss/jQuery 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www.uinio.com/Web/JQuery/为什么认为 Backbone 是现代化前端框架的基石www.uinio.com/Web/Backbone/Vue 2 技术栈归纳与精粹www.uinio.com/Web/Vue/AngularJS 1.6.x 最佳实践总结www.uinio.com/Web/Angularjs/React 16.6.x 全新全译www.uinio.com/Web/ReactFlux 数据流两三事儿www.uinio.com/Web/Flux/NodeJS 快速上手指南www.uinio.com/Web/Nodejs/Web 前端开发遵循的一些规范与约定www.uinio.com/Web/Convention/
而在 2017 年之后,看淡了互联网行业的急功近利与浮躁,同时觉得 Web 技术栈玩起来已经索然无味,因而响应了人民日报的号召,结合过去积累的电子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经验,配合上兴趣爱好的加持,在工作之余持续探索硬件科技的星辰大海,同时也将自己书房改建成了一间电子实验室,兴趣爱好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 •ᴗ•
开源 EDA 工具 KiCad 5.1.9 电路设计小书www.uinio.com/Electronics/KiCad_TutorialPCB 基本布线规范与设计原则www.uinio.com/Electronics/PCB_Principle宏晶 STC89C52RC 微控制器实践小书www.uinio.com/Embedded/STC89C52/宏晶 STC90C516RD+ 数据手册精读www.uinio.com/Embedded/STC90C51/意法半导体 STM32F103 标准库典型实例www.uinio.com/Embedded/STM32F103/基于 HAL 与 LL 的 STM32F401 开发实践www.uinio.com/Embedded/STM32F401/Linux C 标准程序设计语言www.uinio.com/C&C++/CBash Shell 脚本编程实践www.uinio.com/Linux/Shell基于 Linux 的 GCC 与 GDB 应用程序调试www.uinio.com/Linux/GCCLinux 常用命令行速查手册www.uinio.com/Linux/Command/Qt 5 桌面应用程序开发指南 - QtWidgets 篇www.uinio.com/C&C++/Qt-WidgetsQt 5 桌面应用程序开发指南 - QtQuick 篇www.uinio.com/C&C++/Qt-Quick使用 Electron 打造跨平台桌面应用www.uinio.com/Web/Electron/小议 MQTT 物联网传输协议www.uinio.com/Embedded/MQTT/电路分析经典理论与习题手记www.uinio.com/Electronics/Analysis_Mooc/模拟电子技术原理与综合运用www.uinio.com/Electronics/Analog_Mooc/《电路分析导论》读书笔记www.uinio.com/Electronics/Introduct_Analysis/玩转 Arduino Uno、Mega、ESP 开源硬件www.uinio.com/Embedded/Arduino/玩转 Raspberry Pi 4B 开源硬件www.uinio.com/Embedded/RaspberryPi/STLink V2 调试编程器应用图解www.uinio.com/Embedded/STLink/电子测量仪器通用术语与相关原理www.uinio.com/Electronics/Instrument/ 上面列出的每篇文章,都是相关技术栈万字以上的长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需进行食用。其中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相关文章,由于涉及到大量电路图与数学推导公式,单篇文章加载的资源较多,需要耐心等待加载完毕。同时,大家的点赞、收藏、**加关注,**将会是我持续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ヽ (✿゚▽゚) ノ。
仅以过往经验,没有任何考证和科学根据,不负责任地说,如果现在算寒冬的话,那会是永久趋势。
或许依托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家 tz,国内的行业发展几乎都是一个爆发式的周期,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后迅速进入衰退期。这个爆发周期说长点可能有十年,短一点或许也就四五年。
计算机毫无疑问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但是未来不会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光鲜亮丽了,很简单,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红利,那就只有出海了。把国内的互联网产品出口到其它的市场,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
另外一个方面,国内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得很快,但是传统工业软件寥寥无几,通用软件方面底子很薄。不过即便工业软件的技术能很快追上别人,国内用习惯了别人成熟软件服务的盗版,短时间内如何培养起付费习惯也还是个问题。
以前以为智能家电能很快普及开来,现在看来最先普及的智能服务似乎还是新能源车,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需求或许没想象中那么大,至于区块链和 XR,感觉被加密货币和元宇宙概念过度炒作之后已经变得有点一言难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寒冬又何处不是呢。
这不确定,只能说一直寒冬的概率,远大于再次红利
但可以肯定的是,2022 年是计算机今后一长段时间内,就业最好的一年了。 原因:
1、互联网能赚钱的业务都有大佬了。导致现在没几人敢创业,新的岗位出不来。
2、不存在退休的人员,不会空出位置。
现在多数情况是 30 岁员工被精化,然后新人卷王顶上空缺。但这只是加速内卷,毕竟谁都会 30 岁的。
3、学校大量开计算机相关专业,什么人工智啊,大数据科学啊,网络安全等等一系列。导致每年相关的应届生越来越多,最后大多又从事了码农工作。
4、大厂都在精简业务。
单单这几种情势下,2022 年绝对是互联网今后最好的一年。
我是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操作,能把上面几种原因给推翻了,把计算机从业人员拯救于水火之中。
所以当下选择旱涝保收的职业是最好的
比如医生,公务员,教师,国家电网等等
特别是对于穷人
一份稳定的中上等收入
比经常找工作 0 收入却在大城市高支出
好太多了。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你是期望着高薪的计算机应届生,我可以很肯定得告诉你这是个永久趋势
不会再有前几年那种三四十万 offer 满天飘的红火,也不会再有跳槽即加薪的光明前景
造就那些繁荣的不是高额利润,而是无处安放的国内外资本
热钱涌入,概念频出,四面都是新赛道,八方全是风口猪
企业为了尽可能得占领市场,不计成本得发补贴、挖人,都是在为下一个风口做准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资本的宠儿,好杀出重围上市之后再反向收割资本市场
至于那些已经上市的巨头,大概也只有两成的人是在做赚钱的核心业务,剩下的百分之 80 也不过是在复制上面的道路而已,一轮一轮的新产品失败也造就了互联网行业超高的人员汰换率
你说这种繁荣能持续吗?疫情前其实就已经疲态尽显了,就算没有疫情也最多推迟两年崩塌
但你不能说离开了这种繁荣就叫做寒冬
整个商业社会的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从 C 端消费者,到 B 端上下游,最终注定都会完成信息化,现在互联网打通的只是一个末端环节而已,还有信息化管理、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这些更为深入的应用都才刚刚起步
越是深入产业上游,每一个环节就越难啃,每一个产品的受众面就越狭窄,利润率远低于 C 端互联网,费时费力还赚不到钱,几乎完美融入制造业
虽然行业已经开始慢慢发展,但很少有人会把它当成工作首选,一是工资不高,二是吃经验,相比互联网入职即人上人的光芒显得可怜(再一次完美融入制造业)
至于更上游的芯片和工业软件,更看重积累和钻研,更不会出现互联网这样跑马圈地的火热
这样看来其实也算不上寒冬,只不过是又一次价值回归而已,回归到一分利润养一分人,回归到一门手艺学一辈子
1. 目前形势看起来是比往年不好,只是往年程序员的主体是互联网公司,目前会被分流到一些传统公司,这也会让传统公司的技术实力整体提升。
2. 未来涌入计算机行业的人也不会那么多,这也就代表职业周期会延长,换血速度不会那么快,之后就不需要担心所谓的中年危机。
3. 互联网会死掉?这是不可能的,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只是目前速度暂时减缓,但我相信未来几年会有新的一波高潮。因为从我未开始工作就开始听各种裁员了,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月,消息满天飞,但该发展的还是继续发展。
这些都是我阅读过的优秀书籍,里面涵盖了计算机大部分的知识,我也做了详细的归类,已经整理到网盘了,大家可以自行下载。
回过头看看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裁员风浪一波高过一波,技术人的心理防线也越来越低。有人说,企业经营压力大,为了生存,有些公司不得不选择裁员;也有人说,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太浮躁,大环境下企业的用人心态发生了转变;还有人说,现在这么不景气,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那么,**技术人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不惧裁员的人?**本次采访到了腾讯智慧出行高级架构师、腾讯云培训认证中心讲师周光,希望能给仍处于事业瓶颈期的技术人一些思考。
“关键是跳出舒适区,来逼着自己‘更新换代’”
当提到对于裁员、35 岁危机等负面消息的看法时,周光笑称:“其实我正处于 35 岁的所谓瓶颈期。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人们的精神也过度紧张,有些时候公司需要新陈代谢,人员也需更新。”
举个例子,2019 年 5 月,《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IBM 已经从其服务部门解雇了近 300 名员工。据了解,随着 IBM 专注于新兴技术能力,减少传统服务,原本一些没有跟上新技术浪潮的员工们被放弃了。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终端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期待,每家企业都必须时刻打起精神,把握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技术动向,无论是企业也好,技术人也罢,只有跟上大势,才能在这个市场浪潮上站稳脚跟。
“这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如果你自我抛弃,那社会也会将你抛弃。所以,若想成为一个不惧裁员的人,关键是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来逼着自己‘更新换代’。” 那么,从具体来看,技术人到底该如何做呢?
技术更迭瞬息万变,如何快速上手一门新技术?
最关键是要选对技术。首先要定技术目标,这个技术目标得是市场需要的,最好是客户急需的,其中周光将挑选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技术人需跟客户不断地交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倒逼自己学习精进;第二,多关注技术媒体、大会等前沿趋势的信息入口,从信息渠道、培训渠道来丰富自己,第一时间获取实打实的技术知识,选对需上手的技术要点;第三,通过腾讯云培训认证中心,学习腾讯内部已被客户需求打磨完整的一整套知识体系,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挑选好一个正确的技术方向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在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技术人需不断地奖励自己,并根据市场的角度迭代技术方向。周光还分享了一个学习小窍门,那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你学到最 High 的时候,控制自己停下来,下次再学,而不是学到精疲力竭而止。长此以往,这种方式会让你的大脑在每次学习的时候,都保持一学习就处于快乐和兴奋的状态,进而减少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情愿与疲惫感。
此外,当谈到考取腾讯云认证对技术人学习新技术的增益作用,作为腾讯云培训认证中心的讲师,周光十分的感同身受:“腾讯云认证中所传递的知识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客户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特别需要的。在技术人获取腾讯云认证的过程中,不仅可学习到需要数年才能获取的知识和案例,还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通过认证向客户展现自己的技术专业能力,属于一举多得的学习方法。”
进阶固然重要,但在长期 “996” 的情况下,如何在学习上保持足够的体力与精力?
第一,懂得休息大脑,学会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总会发现精力体力跟不上你的进度,这时就需要专门留出时间,让大脑休息。比如晚上睡觉前不要做脑力活跃过多的事情,并把今天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烦心事记录下来,必要时还可适当运动;
第二,多尝试一些兴趣活动。无论是运动还是美食,甚至一些娱乐活动都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趣,也是平衡工作压力与烦恼的最佳休息方式;
第三,多和家人唠唠。家庭是每个人最终的港湾,父母的支持、妻子的包容、孩子的未来都是你奋斗最充分的理由,并且家也能在你最劳累的时候,为你带来全身心的快乐与轻松。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惰性,要想合理规划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时间,保持自律,你还可以通过类似番茄钟、需求 & 项目复盘来不断激励自己,并订立合理的目标,及时奖励自己,甚至寻找竞争对手。周光表示,以上这些方式都是他在日常中,亲自使用并有效克服了 “拖延症” 的一些方式。
零散的需求太闹心,技术人该如何进行需求管理?
在程序员的世界里,需求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要有取舍,集中人力和精力做核心的业务需求,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因此,最关键还是要从选择开始,你必须知道什么样的需求是重要的,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往后放,每天不断更新并梳理计划。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技术人仍然会面对一些没有经过梳理和思考的 “一句话” 需求,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第一,多问为什么,并协助梳理出思路。比如你这个需求背后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你需要这个场景是什么样的?从提问和探讨中,一方面能增加需求方对你的好感度(如果需求方是领导或客户的话),协助需求方下一次提出更科学、更精细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梳理技术人自身的知识与思维体系,使其变的更加完善与成熟;
第二,给出替代方案。经由以上步骤,你已经过滤掉了一批 “一句话” 需求,但有些需求可能确实是有一定的价值,这时,你就需要思考替代方案,间接的达到 “拒绝” 的效果;
第三,有时,技术人如若直接拒绝需求方,会对双方后续的合作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当面临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先接受,但需做补充说明,以防背锅。譬如:我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或者仅是满足需求中的一部分,又或者如若一定要按时上,则无法保证上线后的效果与质量等,把选择权交由需求方来做取舍。
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加入学习群,获取学习资源,一起学习交流~
今日更新 | 1052 个成功转型案例分享 (Intel 微软 IBM 亚马逊虾皮 BAT)- 大数据学习之路交流群
能找到新的应用,就是暂时的。找不到就变成稳定的行业。
过去三年因为疫情,全世界的人都宅在家里,对网络的需求才那么大。但人已经解放出来了,就算管得最严的我们也是这样。过去三年能赚钱,就赚,不能赚也就难说了。
5G 好,就人个体验不出的。原来规划是工业互联网使用——只有机器才能有需要这么高的速度。给人用还需要发掘新的应用。有些技术开发出来十几年才找到应用的路径,没找到前都是存档起来。如果万物真能互联了,至少芯片的使用数量会有数量级提升,软件自然要跟上——但目前问题就是找不到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或者应用不成熟。
电用了差不多两百年了吧,不还在应用?只是没刚开始那么大规模推广了,是成熟的市场。锅炉也一样。互联网也差不多是这样子的。
今年,知名互联网公司也出现了裁员,就拿计算机行业的程序员来说,就有大批被 “毕业” 的情况。大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而很多中小公司裁员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对于埋头加班的程序员来说,前一天还在谈需求写代码,第二天就被通知解散。今年这样的情况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之前,你只要专注做好工作就行。眼下还要担心,你会不会被 “毕业”,毫无迹象地 “毕业”?互联网寒冬到底何时结束?未来,你又该如何顺利度过这个寒冬?
为大家整理了网上对互联网寒冬的分析解读,大致可以分为 3 类。
一、宏观经济不景气,行业增长见顶。
从宏观经济看,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地缘政治加剧、经济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反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房地产红利见顶、下行压力加重。过去十多年,中国 GDP 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房地产是重要的增长引擎。特别是 2022 年上半年,实际 GDP 增速只有 2.5%,难、难、难。
IT 行业方面,一开始从小灵通,2G,3G,到 4G,pc 和手机都呈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从网页革命,到 App 高速发展,互联网领域如入无人之地,正如雷军曾说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就拿微信来说,2011 年 1 月 21 日上线,从百万级,千万级,到近十亿级的用户规模。只花了 5 年的时间。在 2016 年,月活跃用户已经高达 8 亿。这背后反映一个黄金时代的增长,是多么疯狂。
当互联网从攻城拔寨,再到无寨可拔,自然就从原先爆发式增长,变成存量增长。如果想重现,延续那种辉煌。自然要有相似的动力,比如 5G 通信的普及、物联网、元宇宙,打破原先的技术瓶颈,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反垄断
2020 年估值一度高达万亿(巴克莱银行曾给出 1500 亿美元的估值,同期美国支付巨头 Paypal 市值 3200 亿美元)的蚂蚁金服,科创版上市被叫停,原因直指马云在上海经济论坛的一番论述。
深层次原因:蚂蚁金服,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漏洞,杠杆率过高。2021 年互联网行业面临强管制,同期教育双减,也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些背后是政策的影子,互联网仿佛不再是 “香饽饽”。
教育双减,是在学生和家长财务支出严重失衡的背景下出台的,过高的养育成本也是当下低生育率的重要推手之一。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互联网头部企业,典型代表如猿辅导、新东方,都难逃行业被颠覆,扼杀的命运。
可能你会问,这和程序员关系大吗?即便你不是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影响也是深刻的。中小软件公司,有很多都和大公司有商业合作。大公司业务萎缩,因此为大公司做项目的小公司,格外受伤。比如恒大出现债务危机,其背后的长年合作的供应商,很多财报也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你可能会问,就算知道了原因?你又不是老板,只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不急,继续往下看。
三、裁员
当一家公司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才会持续大规模招人。相反,当行业下行,裁员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往往是一种优化组织结构,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有效手段。公司一般会从边缘项目(没增长预期,年年亏损)开始裁员,如果你是在盈利的部门,基本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
在看完上述三大原因后,你对互联网寒冬的由来,和现状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深入了解趋势,有利于你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不再是做一位傻乎乎,谁都可以忽悠的小白。
互联网可能是寒冬
但计算机远远不是寒冬
就西安这行情,有两三年工作经验 + 二本学历,都能拿 20w 年薪,你告诉我说寒冬了?
但凡你有两三年代码经历,那工作真的太好找了
事实上还有大量的 “小白”,根本没有代码经历,专业也不是计算机,可能就学校学的 c/c++,从来没写过超过 100 行的代码,只要你愿意转码,你都能拿 15w + 在西安
这算寒冬吗?
事实上大量的工业界,生物医药界,半导体界,需要大量写代码的人,找个 c++ 的熟手都很难,你要有两到三年相关工作经验,那工作真的横着找。
个人认为是永久的,目前的寒冬造成原因主要还是国家迅速发展了三十年,互联网高速发展了十几年,也该冷静冷静。
曾几何时,大家都觉得体制内不香了,都跑出去下海进入互联网行业了,这时候难道没有思考,这是不是永远能够维持下去?
互联网行业的萎缩也受到供需关系影响,比如游戏行业,目前人民收入缩减了,没有那么多闲钱去贡献给游戏商,那么为游戏商服务的程序员们必然会开始内卷,比拼谁能加班、不把自己当个人。目前很多大厂的游戏事业部哀鸿遍野,领导各种 pua,一个岗位有一大串应届生抢。
比如广告行业,实体老板们被疫情整得够呛,线下经济已经崩盘,没有精力去做锦上添花的操作了。要知道实体都做不下,互联网推广更加没有意义。所以互联网企业的广告都在萎缩,字节跳动都已经把广告外包给第三方了。
这几天和我的一个客户对话,客户夸奖第三方的代运营服务好,收费低,随叫随到。
我问他你一年下来支付了多少?
他说 3000 元。
我感觉他用一年 3000 元买了一个听话的陪玩,在游戏贴吧找陪玩,一天下来还要一两百呢。
我建议他仔细问问这个运营的实际收入是多少。
当整个市场的实际支付金额远低于人力成本时候,崩坏是必然的。
互联网的崩坏还体现在劣币驱逐良币、企业都在做下沉市场,淘宝都开始抄袭拼多多的模式,大家都图便宜,似乎质量都是次要的。而且严格执行质量指标的企业,反而被当作是傻呗。
永久的意思是,经济也是永久性崩塌,这个别刚了,接下去就是涉及政治问题了。结束!
经济是生产和分配的循环:人们生产物资,然后通过某种机制将物资分配下去,再进行下一轮生产。
经济不好的直接体现,就是人们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物资来优化下一轮生产,使得经济车轮运转不够顺畅。
而决定经济根本因素在于生产力,在于科技,即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提高物资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需求。
市场是我们目前的分配物资的机制,是一个直接体现经济车轮运转是否顺畅的东西。所以市场环境不好,往往决定一个行业短期的兴衰。
而对于长久的趋势,尤其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却主要看该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的作用。所以计算机的寒冬是否永久还是要看计算机是否已经不是我们科技进步的前沿动力了
个人认为,计算机在一段时间内还是科技的前沿。
寒冬是暂时趋势,平稳和缓慢下降是永久趋势。
互联网在用户场景下渗透率已经极高了,甚至过头了,在产业端作用小,而投入、周期和风险又大,预计增长极缓慢。最后,反平台垄断,恶性砸钱砸市场的场面少了,不盲目扩张了,守好主页,就会进入平稳阶段,也是一个正常行业该有的正常状态。
热评说 “互联网寒冬是永久的” 这句话不够严谨。
严格的说,这个永久的寒冬是对于 “以平台经济为主要商业模式段的互联网行业”,也就是那些仅仅依靠在买卖双方之间搭建匹配平台来赚取利润差的互联网企业 / 部门 (如:淘宝、京东、滴滴、shopee)。这些企业只匹配供需关系,技术门槛低,同时不参与生产制造,因此一旦现有的市场被瓜分完,其增长空间就主要依赖于供给方的创新或需求方的增长,即:增长≈fx(供给方的产品创新,市场需求的增长)。
一个例子就是腾讯视频——为什么大规模裁员? 因为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为什么负增长? 因为疫情和审查让好的电影和电视剧变少了 (供给方创新)、经济萧条让打工人看剧的时间变少了 (市场需求减少)。 相反,抖音虽然也是纯平台经济,但是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因为短视频内容供应方的创新潜力还未释放完,短视频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这些需求从哪里来?一部分就来自腾讯视频的流失用户。但是等这部分市场需求转换完,抖音也会面临与腾讯视频一样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互联网企业在未来依然能够实现增长? 目前的判断是那些 “通过智能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并能够向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判断的依据比较粗浅——尽管平台经济在衰退,但是人工智能行业和高端制造业都在迅猛发展。
(太晚了不写了,明天再说。。。)
消费互联网可能进入寒冬了,因为多年没有大的创新了。
但是更大的工业互联网来了,所有的企业都要深度接入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应该不小于消费互联网(我预估 20 年内能达到消费互联网的 10 倍),毕竟万物互联嘛。
所以来吧,码农的上升空间是无限的。
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一概而论。互联网寒冬很可能是永久的,但计算机整个大方向的冲击是暂时的。
下一波科技革命(不用特别大的,像移动互联网这种小的足够撑几年了)很可能仍然和计算机有关。但没人知道它啥时候来。
热钱流走了,要么去别的行业,要么就是在观望。
计算机行业,或者说绝大部分程序员的工资都会回归原有的水平,去除掉的就是资本泡沫。
顺便从官方的行为来看,之前的那些,依靠垄断地位或者依靠亏损, 达到垄断地位,然后资本市场盈利的商业模式,可能走不下去了。
早年间那些迟到红利的程序员们,你们现在从所在的平台跳出来,想拿平薪的工资都不大可能了。
至于这个是暂时趋势还是永久趋势,记住:一块农田长过鸦片后就很难长出庄稼了。
哪来的寒冬,你不要乱说,等会我告你诽谤
昨天群里有个同学是这么理解的
这种理解是对的,校招薪资每年都会创新高,学计算机的毕业就能拿四十万的年薪,谈什么寒冬呢?
不要说什么一千万毕业生,什么生育率下降,移动互联网到顶
我就问为什么那么困难了,企业还能开那么高工资?
不要和我说虾皮裁员,网易校招缩减,什么腾讯技术 hc 两百人这些东西
我就问你还有人能拿到三十万,四十万起薪,怎么能算寒冬,啊,啊?我问你
不要和我说什么六亿人月收入一千,就算十三亿人月收入一千,他能开三十万的起薪起薪,说明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
部分人的寒冬不能掩盖另一部分人的春天,还是有人吃得起二十万一斤的茶叶,大家就应该偷着乐
结构性寒冬是暂时的,有可能明年多招了一点,那他就算是结构性暖春,或者叫结构性初春
结构性绝不是永久的,就是暂时的,不要说什么永久,什么未来二十年生育率走低,下一波婴儿潮长大还要再过二十年,至少五六十年回复不了元气这种话
没意义,懂吗,回去把措辞改一下
互联网好着呢
互联网出现之前,那些赚大钱的,很多是 zf 的正策支持导致投资利好,或者靠吃 zg 庞大的人口市场,但是不管怎样,财富越来越聚集到这些少数赢家们身上,互联网只是又一个新的快速割韭菜敛财方式而已,他并没有改变本质的东西,当然互联网本身是很方便的工具,让人们生活更便利还增加了很多就业,比起房地产之流还是对社会有很多贡献的,但是说到底还是加快了某部分人财富聚集。因为靠巨大市场就能轻松赚钱,谁也不会想着创新,大部分人都是直接照抄或者买来国外的东西直接投入市场就能敛财了。以往 zg 那些投资者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反正 zg 人多,生生不息,以后靠巨大市场割韭菜这一套就不怕赚不到钱。
但是现在,因为财富资源过于集中,阶级固化,普通人生育失去了动力,或者说资源不足以支撑自己理想的生育,生育率暴跌,人口发生了转折,以后照抄然后轻松割韭菜这一套可能玩不下去了。所以,正策和投资者都开始谨慎起来,没有正策扶持和资本大量投入行业就看起来寒冬了,企业招人也开始谨慎。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之前看到有人说,国外的尚层设计是,制度要保证厉害的精英在享受社会更多资源和待遇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带动社会发展,最终所有人都能得利,社会一起进步。
但是国内,卷出来的那些精英,手握最好的资源、全力等等,不要说带动社会进步,都想着割韭菜敛财后,资产和后代转移国外,自己继续在国内割,随时准备抽身,自己和后代就能一直享福下去。然后大众分到了渣渣生活变好了一点,但是那些吃到红利的人生活好了多少,财富增加了多少,普通人不能想象。
当然这是人性,无可厚非,但是 zg 这样做太容易了,确实人太多了,人就是他们的资源。极少人会真正为了社会发展而做贡献。导致现在,贫富差距巨大,阶级开始固化,这就是内卷和人口转折的根源。
放到你们计算机行业也是一样,早入行业的人吃到了红利,巨大的市场支撑了他们的收入,然后就是一样囤房投资让人接盘,收租当地主躺了,或者进体制还能再赚一波退休金。然后靠掌握的资源传给后代,让后代继续进这样的行业,重复割韭菜。年纪大了,收租也好,让后来人接盘买房也好,金融理财,资本收入超出劳动收入,本质上就是有钱人剥 xue 穷人,老人剥 xue 年轻人,资源越来越集中。
真正的牛人靠自己本事就能赚那么多钱财富自由的有多少,带动了行业进步甚至社会进步的人有多少,整个社会占大部分人的其他行业或者阶级的人分到了红利有多少,互联网行业的人自己心里有数。做不到这些,也不过是在阶级固化贫富差距的过程中盖上了一层繁荣的表象,漂亮的外衣罢了。然后就进入存量市场,新生人口越来越少,钱越来越难挣,越来越卷。
当然,这些人会说,zg 就是这么个规则,所有有钱人都在这么干,你不干难道放着钱不赚吗?
不过这也非常正常,这么多年的赚钱玩法习惯了,谁也不会预料到人口转折会来的这么快,毕竟前几年还有专家预测开放生育会每年生几千万呢。
反正计算机也好,下一个国外爆发出来的变革技术成为风口行业也罢,本质继续抄过来靠人口市场圈钱而不是靠技术进步升级,市场占完了饱和了,新人入场红利退去,今天互联网行业变卷这个专业学生就业变差的情况就会反复上演。但是少部分人会抓住这个风口红利阶级提升
不过,也许人口转折也有好处,倒逼 zf 和上层的人,以后不能靠这一套轻松躺着赚钱了,存量市场下,某些靠时运飞起来,或者出身既得利益家庭,本身就靠资源割韭菜得利,自诩为社会上层精英的人,慢慢会被脱去一层皮,露出本来面目的吧,必须开始考虑做出真正的好东西了吧。以后游戏规则可能要变了
有幸经历了所谓的互联网寒冬。然而我却想说互联网从未寒冬,经历塞冬的从来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先说自己认为的结论,互联网寒冬不会是有永久性趋势,只会成周期的波动。 每一次塞冬都是在等待下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狂欢。
2021 年下半年起就隐隐听说诸如阿里、爰奇艺、腾讯警边缘业务都在裁员,其中不少波及 21 年毕业的同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直到今年五月,正在我以为寒冬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也隐隐传言裁员,不久我便被动的加入了毕业大军。这次的互联网裁员比以往来得都要惨烈:不只是某一个垂类或者巨头,百度、腾讯、 滴滴、京东、美团等大厂接踵而至,规模不小, 更不要说悄无声息瑕制裁撤的中小公司。应届 生、实习生首当其冲成了被裁员的主力军,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当然裁员是必然的,刚毕业从事推荐算法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就发现,能够带来收益的任何一个算法模型在任何一家公司验证之后,其他公司必然蜂拥而至的上线发版测试,来享受微不足道的优化指标的提升。在模型、策略的变化下常常优化指标的提升都来自于 “波动”。当时就感觉所需要巨大计算量和计算资源支撑的模型,注定要在后续的优化中之间淘汰。
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互联网寒冬的呢,可能是切实的感受到了用户增长红利的消失。就拿抖音快手来说,前几年的用户飙增,算法的优化与否都阻挡不了其用户成指数增长的趋势。借着一次次的狂欢和用户增速带来的超额泡沫,抖音开始不断拓转边缘业务。虽然这些边缘业务也在去年被裁撤。接着数据来说,抖音总体用户活跃量达到 9 亿 10 亿之后,带来的不再是增长而是缓慢的下降和平稳。为什么达到这个红利就消失了呢,就拿微信来说,微信月活 9 亿多日活 9 亿多,这一概念就给所有是互联网媒体的用户增长探了天花板。
从技术上感觉红利的消失,这一点最为明显的就是算法的优化不再起这正向作用,反而成为了公司的累赘。为什么这么讲呢,哪一个点举例,抖音快手都有一个推送的弹窗功能,这个功能的定位是唤起用户使用 app。在用户增长初期和中期,推送功能带来的收益体现在用户活跃水平上,然而当一切成为日常之后,推送的优化点,算法、模型、资源、人力不再是正向收益而是而是累赘。就拿做过的一个实验来说,每天推送的条数减少一条对整体没有影响,去掉一个耗费资源的大模型同样指标变化微乎其微。在成本和收益之间看到不久暗示着互联网的未来么?
在裁员潮来临时候,从大厂传导到中小厂,还有一些不明所以就一时间收缩 HC 互联网。互联网真的寒冬了么?布什互联网寒冬,而是我们这群互联网从业者的寒冬。抖音的月活用户并没有持续下降、微信的用户同样没有持续下降。与其说互联网寒冬不如说我们现在整体面对的就是一个寒冬。寒冬影响的人群和行业是自下向上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平台属性,依托的是流量、广告、电商等收入。当整体实体经济下降的时候,实体经济投入广告的钱少了,流量自然也就没有之前那么值钱了。当人群感觉寒意收缩开支的时候,不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销售额都会明显感觉下降。
**几千万人从事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互联网从业者本身就是搭建平台的人,当平台成型,不需要更多的建筑,仅需要部分人员进行维护即可。在互联网争夺市场初期都是依托互联网从业者开始搭建一个个项目,现在潮水退去。裁员只是昔日战场上的士兵被放弃了,是互联网人海战术时代的结束
2000 年中国的基础设施通信 & 数据传输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易、搜狐、新浪等国内的门户网页开始形成,后续逐渐形成中国电子商务。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通信设备开始互联共生,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形成,包括后面的盛大、豆瓣、51job、携程、腾讯等等。然而这些设备很快就见顶,可介入的电脑设备在当时是有限的,觉得部分人难得到电脑从而连接到网络。在这种情况下,电脑设备引起的软件通讯、论坛等等很快就达到了用户增长的天花板。
**2009 年黄金时代的落寞和存量蛋糕的争夺。**这一年里各大厂商发现设备是有限的,信息是交叉的,为了争夺用户突发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大战。整个一年互联网都不平静。
1、淘宝发布购物搜索,屏蔽百度爬虫。
2、腾讯和搜狗针对输入法进行诉讼。
3、网络游戏《魔兽》的代理运营权,也在九城、网易之间拉锯。
4、QQ 社交网络关系的页游:偷菜,开心网和千橡开心网也进行了诉讼
这个时候互联网专业已然成为一片红海
这一切的一切到 2010 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均获得 3G 牌照,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原来大战的网络平台还是拼命争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 2012 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超过了电脑上网网民数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爆发许多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华为手机、锤子、魅族、一加、小米等等等等,互联网专业再次崛起。而后就是随之而来的互联网电商、金融互联网、智能互联、AI 等等一系列的技术
直到 2019 年 互联网一系列主流割韭菜的模式跌出不穷,到现在的寒冬互联网。不禁引起思考,
下一代主流硬件是什么?下一代主流 OS 是什么?
下一代主流社交网络工具是什么?下一代搜索是什么(是视觉识别和语音交互吗)?
下一代内容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新闻、文学、视频、音乐…。
下一代游戏是什么样子的(是 ARVR 吗)?
下一代电子商务是什么样子的?下一代后端企业服务是什么样子的?
与其探讨现在的互联网寒冬是什么,不如探讨下一次的狂欢的风能不能吹到你,是不是站在风口的猪。未完,有空继续追更
我是 @图灵不灵 ,一个从事过推荐算法的后端开发,热衷分享编程资料,技术文章和资讯的程序员。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您的点赞 、收藏⬆️、喜欢 和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一次科技革命(或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小革命)带来的颠覆式的新的应用行业出现之前,计算机互联网行业应该会中长期地平稳冷静下去。
颠覆式该怎么定义呢,移动互联网取代 pc 算一个,什么团购的商业模式、直播的商业模式,不算颠覆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繁荣。
不负责任猜测一波,有个潜在的颠覆式革命:
人工智能、彻底的人工智能,超级强化版本的 VR、AR 投产,戴个头盔或者眼睛可以实现目前手机实现的所有功能。
这玩意,等个三五十年不过分吧。。。
风水是轮流转的,好吧。
真以为有哪个行业是永久坚挺?
十几年前土木还坚挺呢,再往前会计还坚挺呢。
计算机的浪潮总会降低,毕竟计算机只是辅助类的职业。
盲猜一下,在未来,编程将会是大众技能,辅助工具。
人人会简单的编程,用编程的方式辅助主职业。
比如:
学会计的,会用各种工具制作表单;
学土木的,会做一些建模;
学金融的,会做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
学机械的,会做一些简单的虚拟场景模拟机械运行;
有些编程技能已经深入这些职业了,未来真要是死守着自己职业内的一亩三分地,大概率要被淘汰。
互联网的这场寒冬,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圈子,也席卷了整个职场。这次的裁员潮,从去年初蔓延到今年,算得上「互联网就业大逃杀」,各知名大厂的裁员比例相当高,在 20%~40%,有些部门裁员比例高达 70%,HR 办完了员工辞退手续后,明天就要办理自己的辞职后续。
一股危机感弥漫互联网,熬了好几年的寒冬始终不见晴,冷死倒下的一批批。
2019 年开始,互联网领域哀鸿一片。那些曾经让人尖叫的商业模式和创业项目,被市场追着要营收,终于向现实低头,降补贴、减成本、提价格,从增长模式转向活命模式。
身经百战的程序员也无法置身事外,底层岗位被精准围剿,优先淘汰;高层岗位未能幸免,无论 985211,还是双一流硕博连读,只要性价比低,年龄大,卷不动,收拾包袱几乎是唯一结局。
不仅是离开的人,留下的人同样忐忑不安。只能卖力工作,争夺现有资源,陷入更进一步的内卷内耗。
任何一个泡沫的兴起,开始时,基石是坚实的,逻辑也站得住脚,但慢慢地,热度变成了狂热,风口变成了泡沫,“集体非理性” 诞生了;泡沫破灭后,狂热散去,一地鸡毛,又滑向另一个极端。
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尽管没做错什么,却改变不了命运。
寒冬季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注意是:不要怕,春天在不远处。无论是 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 08 年金融海啸,中国市场恢复的速度都远比你想象得快。
本质上,增长只来自于两个维度:一是随着市场蛋糕扩大自然增长,属于风口里的顺势增长,不费力气;二是在固有市场空间里提高相对竞争力,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分化中增长。
行业上行期,吃的就是市场蛋糕红利,蛋糕越来越大,傻子都能赚钱,且往往胆子越大、赚钱能力越强,劣币驱逐良币;行业下行期,市场蛋糕不再增长,彼此真刀真枪竞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活下去,良币驱逐劣币。
大潮褪去,裸泳者现。风口期产生的泡沫,需要在下行期消化,挤泡沫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关闭、投资惨淡、降薪减员,勾勒出一幅 “寒冬” 的景象。
但泡沫破灭时,并非所有泡沫里崛起的企业都会倒闭。一些企业在风口里长出了 “翅膀”,培养出核心竞争力,便具备了跨越周期的能力。
行业周期,循环不息。周期循环里,一直都有跨越周期的东西。
寒冬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反应过度。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诸如别生孩子、别跳槽、别买车,就是反应过度的一种。
节流固然重要,但随着我们的人生发展,风险是一直在增加的,你要细想,会发现,对于职业规划来说,从来不会有特别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回头看,你会发现这几点都是错的:
所以,绝不能说寒冬来了,所以我不跳槽了,不买车了,不上床了。
这是一种偷懒思维。
按照过往每十年一次寒冬季的频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起码会遇到 3-4 次寒冬季节。
这个坑迟早会踩,但是晚踩不如早踩。
作为职场新人,你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就算是换行业也难度不大。这个时候踩,比起供着房贷车贷,还有给孩子付学费的时候踩,要幸运很多。
况且,每次寒冬危机之后,都会有新的企业腾飞,都有新的机会出现。
别怕,寒冬熬不过你们。
互联网寒冬已经被说了十几年了,年年都是寒冬,看来是个永久趋势吧?
只能说过去的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但碾压传统工科专业,在一本以下占据 t1 位置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像信息化一样,规模效应无穷大。
9 月 15 日,腾讯终于开启了 23 届的秋招,
但同时,有网友在通过招聘页面分析,
称今年腾讯校招名额仅 200 不到。
事实上,受到大经济化境的影响,
所有企业都在控制编制,甚至裁员,鹅厂也不例外。
腾讯今年八月份的实习生大概 2 千多,
转正比例 10%-20%,
实习生转正的 200 多人,
通常实习生和校招对半分,
那今年校招名额预计也就 200 左右。
为了验证这个消息,我昨天打开腾讯招聘官网,
投简历在选意向部门的时候,
发现 wxg 和 pcg 直接不开,
另外几个事业群 cdg csig teg 可选的意向部门都只有 1 个,
这样一看,200 个 HC 好像变得很合理了。
同样,知乎上有匿名网友,称自己是腾讯面试官,
透露仅第一天,就收到了 10 万封简历,
超过一半是 985、211,
每十个重点院校的毕业生,
就会有一个投递腾讯,录取率不足千分之一。
首先,互联网大厂对于学历的筛选,
也逐渐像金融、咨询行业一样,
名校研究生几乎是标配,
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同学,
提升你的学历是第一步。
其次,互联网行业极其看重相关岗位
以及同级别企业的实习经历,
比如你在阿里、字节或者百度等企业有过相关实习,
那么对于腾讯来说,会有非常高的认可度。
最后,进入大厂,
一直以来最好的方式无非都是实习转正,
提前关注寒暑假实习机会,
才是你进入大厂的捷径。
重点提示一句,
去年底腾讯开启了面向留学生的 pre 留学生计划,
今年 11 月预计将会同步开启,
如果你已经拿到明年的留学 offer,
那一定要抓住这个面向准留学生的专属实习计划!
还想了解哪些求职规划资讯,评论区告诉我。
敲黑板内容:
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夸腾(Kwasi Kwarteng)7 月 20 日通过推特表示,他已经发布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曼彻斯特大学向一家中国企业批出视觉传感技术使用权许可。
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理由,颁令阻止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向一家中国企业批出视觉传感技术使用权许可。 这份命令 是以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夸西 · 克沃滕(Kwasi Kwarteng;关浩霆)名义,引据《2021 年国家安全与投资法》签发。该法令自今年起正式生效。
据《泰晤士报》(The Times)报道,英国政府认为这次被禁出售的技术有可能被用于军用无人机和导弹之上。曼彻斯特大学表示将遵从政府颁令,但同时称,校方 “备有完善的内部制度来审视拟议的国际协议”。曼彻斯特大学发言人称:“本案遵从了有关制度,并且根据立法,我们自愿将此协议提交给了英国政府。”BBC 已联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寻求评论。
协议中的买方是北京无限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其网站介绍称 :“我们掌握尖端的 3D 渲染技术,为住宅文化和商业项目提供逼真的静止图像、动画和虚拟现实…… 主要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创作。”
根据协议,无限视觉科技将利用 “Scamp-5” 与“Scamp-7”视觉传感器,开发、测试与验证、生产、使用并销售获授权产品。据曼彻斯特大学网页介绍,这些传感器不会输出影像,而是会 “高速且低能耗地” 自动计算,可应用于 “机械人、VR(虚拟现实)、自动汽车、玩具(与)侦察” 上的“新型内载视觉应用”。
英国商业大臣克沃滕称,有关技术 “或会被用于建设国防或科技能力,而这将对英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刚在执政保守党党魁选举中被淘汰的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图根哈特(Tom Tugendhat;董勤达)在 Twitter 上表示欢迎政府的决定。他说:“我们不该任由北京买断英国的创新技术。
”BBC 中国媒体分析员凯丽(Kerry Allen)报道,中国微博网民猛烈批评英国政府此次决定,一些人认为英国必须与中国企业合作,才能跟上中国快速发展的技术。
今年早些时候,克沃滕对荷兰安世半导体(Nexperia)收购英国新港晶圆厂(Newport Wafer Fabrications) 展开国家安全调查 。安世半导体实际持有者是中国上海上市公司闻泰科技。
专家指出,新港晶圆厂的产品并非什么尖端科技,但评论人士认为,这家工厂对英国有战略重要性。
本月初 ,英国军情五处(MI5)处长肯 · 麦卡雷姆(Ken McCallum)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 · 雷(Christopher Wray)共同向商界与学术界领袖发出警告,称北京意欲获取 “领先世界的专长、科技、研究与商业优势”。
按现在的趋势,国内当然是彻底失败,不信等着看,你 it 产业砸了就砸了,又不是像房地产重要的事情,游戏?我卡版号,金融挖矿?我限电力,web3.0?我发文件。
国外会继续引领创新,度过这个低谷期,继续飞速发展,然后越拉越大,直到成为天堑,每个程序员的梦想就是去国外工作。
中国 it 印度化。
私认为会持续很长时间。
近些年的爆款互联网产品,能想到的就一个社区团购了。在各方大佬入场,群雄逐鹿之后也逐步稳定了…… 说白了现在就是没新业务。
智能手机逐步普及的那些年代,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能够不断地吃到增量市场。可这些年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地不能再普及了。就算是以往对智能设备绝缘的高龄老人,这些年也得备个智能机用来扫健康码你说是不是。
至于,什么计算机代表先进生产力。以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私认为这与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大国工匠,国之重器。” 一个性质,计算机界的宏大叙事。想想看,工业界这么多年不还是在用国外的软件。国外的软件公司才代表先进生产力,国内的都是金融公司罢了。(不过谁让搞工业软件不赚钱呢。)
纯计科学生将来可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就如现在的会计专业一样:大厂国企门槛顶天,小公司招专科(靠外包)就行。至于待遇……
想转硬件,人家可是 HARDware。
就像炒股,你高位接盘后立马开始小跌,你觉得 “都跌了这么多了,应该会再涨回去吧”。结果总是跌到谷底。
芯片的宝藏基本已经挖掘完了,所以你觉着寒冬来了,其实那是芯片的寒冬,而不是软件的寒冬,软件的宝藏还有 2 到 4 个数量级的挖掘空间,软件发展一向比硬件摩尔定律慢的多,举个例子吧,就说操作系统,主流的操作系统的基础理论还停留在 40 年前,做出的服务器只能稳定带百兆网卡,比如 mysql qps 只有 5000,甚至只能利用 10m 网卡,阿里云之类普遍 1 到 5m,而硬件网卡今年已发展到 400g,而革新这些基础软件的成本甚至不低于二战。
和 “PUA”、“渣男”、“内卷” 一样,“互联网寒冬”也被不了解本意的人瞎用成了热词,真的让人很无奈。
当自己搞不明白也不想花精力研究复杂的人性和人际关系时,用一个 “渣男” 来形容前任是多么的容易。
同样的,以 “大厂裁员” 来论证“互联网寒冬” 又是多么的轻松,还能用大噱头来引起讨论。
先摆结论:互联网没有寒冬;“互联网寒冬”的初衷和本意是让大家有紧迫感,“寒冬”是形容大环境不好,不是说 “互联网” 走入绝境。
最早提出 “过冬” 的是马云,08 年世界金融危机,马云在阿里内部信里说道:“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
此后,“过冬论” 几乎成为了互联网的常驻嘉宾,年年提,目的就是让企业保有居安思危,开拓前进的意识。包括前不久任正非的 “过冬论” 也是让大家更加拼搏,不是说华为走入绝境,让大家退出。
从 08 年到现在,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怎么可能离得开计算机、离得开互联网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这些人类最前沿的技术也都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等。
这是人类进步发展的方向,没有寒冬一说。
至于 “裁员”,那你有没有关注到全球经济环境都不好,不是只有互联网裁员;而且阿里不是只有淘宝、字节不是只有抖音、头条,互联网巨头都有很多的业务线,裁员具体裁的什么你得知道。字节裁撤的主要是冗余的 HR 团队和像在线教育这种因为国家发展政策影响的没有前途的业务。
而在云计算、云服务领域,阿里、百度、字节,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在加码。
阿里云如今已经能在全球市场和亚马逊、微软三足鼎立;前段时间还正式启动张北、乌兰察布两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 。
张北智算中心建设规模为 12 EFLOPS(每秒 1200 亿亿次浮点运算)AI 算力,超过谷歌的 9 EFLOPS 和特斯拉的 1.8 EFLOPS,成为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
简单解释下这有多强。智算,即为人工智能专门提供的 AI 算力。AI 训练最出名的例子:谷歌的 AlphaGo 彻底战胜人类围棋冠军 。它的智能水平就是经过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模拟比赛经验,经过积累实现了对于围棋世界的突破,从而站上了顶峰。
而 AI 的智商水平则是依赖于超大规模智算中心的科技水平、先进程度。水平越高,越先进的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才能训练出最聪明的 AI。
那么张北县的这个 “速度”,到底有多快?
举个例子。以前要训练一个自动驾驶的模型,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是 7 天。而在 “全球最强算力” 加持之下,这个时间直接缩短到了 1 小时之内,整整提速了将近 170 倍!
所以不要再曲解 “互联网寒冬” 了,降本增效是所有企业乃至国家的必然选择,经济环境不好时去肥增瘦也是理所应当。
希望题主看问题看到本质,找到合适的方向有所成就。
猜你想看:
如何看待软银大幅减持阿里巴巴,套现 340 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 14.6%?会带来哪些影响?
麦聪软件:数据库技术七大发展趋势(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 2021)
麦聪软件,全球领先的 DaaS 厂商。世界 500 强集团中已有 30 多家选用,两年内帮助近 400 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更进一步。
欢迎大家关注麦聪,产品了解和试用请前往官网。
麦聪软件 | 全球领先的 DaaS(数据即服务)软件厂商,让数据消费更简单
我是 17 年毕业生,
每年媒体都说物联网寒冬,
但是每年计算机软件通信信计这些专业的就业又远远秒杀其他专业。
是永久的
但问题是
这根本算不上寒冬
只是一个过度发展扩张后的理性收缩而已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不振,互联网行业也没有了疫情初期线上经济的强势。
潮水落下,万籁俱寂?
国内互联网旗帜性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业绩持续走低。二季度,腾讯营收 1340 亿元,同比下降 3.18%,净利润 186 亿元,同比下降 56%。同期,阿里巴巴收入 2055.55 亿元,与去年持平,净利润为 202.98 亿元,同比下降 53%。
诚然,“互联网寒冬” 叠加了疫情影响,但更多可能还是经济整体疲软之下,互联网行业的同步萧条。但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行业仍然只是从原本的烧钱扩市场跑马圈地,逐渐调整为缩小规模寻求利润增长的新阶段。
而且,以历史和周期的维度来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周期波动可能呈现出更有意思的趋势。
截至目前,互联网行业仍然依赖三种变现方式,分别是广告、电商与游戏,这三大行业的兴衰也基本代表了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的起落。
我们站在什么节点,面向什么样的未来?
1、广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数据显示,2017-2021 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 CAGR 达到 15.25%,远超同时期 GDP 复合增速 3.27%,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与 GDP 比从 0.27% 增长至 0.46%。
不过,从互联网广告行业的现状以及外部经济发展大背景可以预测,互联网广告业正处于即将进入一段行业衰退期的前奏。虽然发展速度还未开始停滞,但已经出现行业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企业收入滑坡的态势。
同时当前的广告行业也处于一个强监管环境下,国内外一系列监管法案的出台意味着监管逐渐趋严,将对科技巨头在广告业务领域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下行周期遇上强监管的背后,广告业无疑需要更改自己的业务逻辑,增强对于广告主投放产品的审核而不能 “来者不拒”,这在短期内肯定会直接影响到营收。
不过根据广告行业的历史周期预测,这样的衰退期大致会持续一到两年,也就是说在大约两年后,广告业便会有可能重新回到正常的增长区间。
2、电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当前,零售行业仍处在 “新零售” 模式出现而带来的高速发展中,不过在短期内由于疫情对供应链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而增速放缓。
电商公司营收、利润减少与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到疫情特殊形式的冲击,不时出现的疫情使风控区域变得无法估测,影响到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导致。无论是送货到家还是网上下单线下消费,都由于对疫情的恐慌心理而减少,这点无法避免。
以零售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韧性和抗周期性特征,电商行业并不会太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而长期衰退,只要关键影响因素疫情缓解,预测电商行业会迅速回暖。
3. 游戏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游戏主市场步入 2022 年后,整体市场营收增速确实连续同比下滑。**比如伽马数据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游戏市场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而 GI 分析师则表示,美国游戏市场已经连续 7 个月同比下滑。
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几乎每隔十年都会有一次的经济衰退或者金融危机并不陌生,但过去几十年来,游戏业始终保持了强势增长,似乎可以抵抗任何经济衰退,尤其是国内市场抵抗全球经济风险能力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是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也只是增速放缓而从未停止增长。
游戏作为娱乐行业中最具沉迷属性的产品,到 21 世纪后,已被各个年龄层广泛接受。同时,由于游戏行业持续创新,具备广泛吸引力的游戏层出不穷。
游戏行业长盛不衰,除了用户量之外的第二个因素在于高性价比的娱乐体验。一笔 300 元左右的支出,就可以为玩家提供 100 个小时以上的娱乐体验,有效覆盖数周甚至数月的娱乐开支。与其他任何旅行、外出、音乐会、电影票等休闲支出相比,游戏都具有碾压级别的性价比优势,这在经济下行周期无疑是更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不过,游戏行业的每一次爆发式增长 m 都需要新技术 / 新产品的出现来刺激。从街机到家用主机,再到信息技术时代的电脑,移动时代的手机,iphone 开创出智能机时代的各式智能手机,直至最近的 VR/AR 新游戏,无一例外。
近几年,游戏行业下行,与其说受到了经济疲软的影响,不如说是主要是由于游戏创新的停滞。自 VR/AR 后,已经有数年没有出现新的游戏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暂时没有出路的当下,游戏公司需要做的是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意,来创造出吸引人的新游戏模式才能创造新增长。而这一点的时间就无法做出推测了,可能是下个月,可能得数年。
而游戏行业,正处于没有新技术也没有新模式带来爆发式增长的缓慢增长期。这个周期持续的时间,暂时无法预测。
写在最后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行业发展周期预测,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互联网广告行业尚需一到两年才有可能重回增长轨道。电商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缓解后,电商的复苏将很快。游戏行业的增速不再,则并未受到经济疲软与疫情反复的太多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多年未有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模式与新玩法,它的下行周期可能会更久一些,但是一旦有新技术突破的话,它的成长天花板也会更高。
其实,不论细分赛道具体周期情况如何,不得不承认国内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 3 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达 11.83 亿,并在 2 月创历史新高,整体用户量保持稳定,大盘增长已接近饱和。再叠加上后疫情时代,人们对未来的增长预期减少,消费者普遍开始控制支出,互联网厂商们也不得不跟随调整步伐。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未来想在寻增量,只能向外走(出海),或者向内走。
得看智能手机之后有没有新的发展点接过大旗
互联网结束了,但计算机没结束。
计算机十几年不会成土木,只是太多人涌入了。
从现在的科技水平发展来看,计算机互联网寒冬应该是暂时趋势。
前几年,互联网行业一片大好。电商、短视频、在线教育、智能家居、网络游戏、SaaS/Paas 服务…… 似乎每个赛道都有掘金机会,企业也以高薪大肆收揽人才,为应届生和社会人员提供海量岗位。
近两年经济下行导致行业下行。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市场经济收缩;另一方面受政策影响,业务发展放缓 / 调整。双重改变下,互联网发展大大受挫。
因为前期的高速发展,许多互联网企业扩招了很大一部分人,业务收缩后,企业优化掉了大批储备人才 / 掉队人员,同时控制了人员招募。
在经济未恢复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也很难恢复之前欣欣向荣的发展。但是结合现在的科技水平与行业已有的业务来看,互联网仍然大有可为。
永久性寒冬。
从诞生开始就是寒冬,因为待遇实在太高了。这不,应届生的薪资又要大涨,只有互联网能做到哦,其他行业可降了很多。
赶紧宣传寒冬,不能让那些憨憨知道了进来抢饭碗。
暂时趋势。
曾经个人十分看空互联网行业。但在寒冬时节,我却要看多互联网行业。计算机科学是社会运转的基础学科了。未来的很多创新将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经济的增长首先要有经济增长点,那么只要增长点和计算机相关,那就又是一波互联网红利。
其次,市场在调节。就业市场也叫市场。在供求的强大力量下,随着热度消去,回归理性,市场会逐渐跨过均衡,供求再度不平衡,在寻求新的上升。这是从来不变的,无论干预,还是市场,目的都是两个不可能造成的字: 均衡。
我觉得这个认知本身就是存在偏差的。计算机行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确实略显颓势,但是这并不单单是计算机行业的行业形势,各个行业都是如此。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频频传出,的确对计算机从业者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但是只有互联网公司在裁员吗?答案是否定的。各行各业这两年都在缩招和裁员。而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计算机行业还算是比较稳定的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目前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寒冬,我更愿意说这是互联网行业经过夏季热潮之后略有降温的秋季。
而且这样的趋势是暂时性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永远处于上升期,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行业肯定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期,自然界一年中都要经历都要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行业发展当然也会经历上升期——低谷期——复苏期——再上升的过程。
面对这样的行业形势,作为处于漩涡中心的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再去讨论行业是否处于低谷期,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在行业低谷期如何实现自救。
最近有很多人来问学姐: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前端开发的求职者如何成功就业?前端开发工程师又应该如何在裁员浪潮中幸存下来?虽然群体有些许差异,但是解决方法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就是俗称的 “内卷”。
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内卷,但是该卷的时候不卷,你就会被别人比下去。那么,在前端开发行业怎么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有效内卷呢?
面对行业低谷、企业裁员,说心态不会受到影响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焦虑情绪之中。不管当前的行业形势怎样,结果如何,每多工作一天都是对经验的积累,可以对今后要走的路有所帮助。一味地担心或者纠结自己会不会被裁不如专心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去想想解决方法。
不管哪个行业,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基础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够学好吃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的。就拿前端开发行业来说,真正敢说将 HTML、CSS、JavaScript 这些基础学懂吃透了的人又能有几个。只有掌握技能基础,并不断的复习巩固,才能在基础智商获得提升,在当前所处行业上走得更快、更远、更稳。
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前端开发行业更新换代更快,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行业。如果不想在行业中被淘汰,想要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状态,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前端开发工程师,学好当前岗位所需技术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最多让你不至于落后于人。想要提升自我价值,那么在学好当下所需知识内容之后,可以适当扩展知识面,尝试学习后端或者计算机行业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或许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就算是之后受到行业形势影响被裁,也能有更多的资本和选择。
其实做到上面这几点,你就已经比大多数的前端开发工程师要优秀得多了,将这些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每天都能有所进步。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懂得盲目内卷只是在消耗自己,自我感动,只有找准方向,找对方法,进行有效内卷才能真正地提升你自身的竞争力,不管行业是处于低谷期还是上升期,你都能在这个行业中站稳脚跟。
互联网就看有没有新的增长点了 上一波是智能手机救的 这一波看穿戴设备
其实计算机又不是只有互联网 其他方向也可以看啊
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肯定也是职场中人。那我就拿职场中的具体事项来举个例子说明吧。
职场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工资滞后性。也就是说打工人赚钱的本事不是马上变现的。有可能你已经在工作中具备了某项技能,能力也达到了下一个阶段的要求,但这种能力变化不会马上体现到你的工资上。**可能要等到公司的下次调薪,或者等到你主动跳槽后,这份能力才会兑现成工资。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想说明:无论现在转不转码,你短期的工资都不会有大的波动,真正能把技术变现的时间可能是一年后或者两年后。
那就要判断几年后的互联网会有大的变化嘛。首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互联网会崛起,普遍的观点是新的生产要素出现了。**二十世纪以前,主要的生产要素就是人口、土地、资本。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了新的生产要素,那就是数据。**从这之后代表新要素的互联网行业开始蓬勃发展。那题主就需要开始判断了,这次的互联网寒冬之后,社会生产要素会发生大的变化吗?数据还重要吗?越倾向于肯定的回答,那说服自己转码的论点就又多了一分。
最后,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度过的,祝好~
从 2022 年起互联网大潮就算是过去了,未来可能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了。新的浪潮已经开始了,未来属于科技创新!
为什么说互联网大潮已经过去呢?首先这一波互联网大潮下,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便捷的互联网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比如:无现金支付、各种外卖、在线学习、各种共享服务等等,实在太多了,基本每一个角落都有互联网企业在服务。要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生活最方便,那肯定是中国,全世界都在仰望中国,觉得中国是最发达的国家!
既然互联网这么高度发达了,那么说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吗?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当欧美制裁过来的时候,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竟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华为被美国往死里整,海外抖音也基本变成了国外企业,其他制裁就数不胜数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高科技实力太差,有的只是一些表面的风光。
我们可以看一下 bat 这样的企业,有哪一家是有高科技实力的。就拿腾讯来说,有微信,有 QQ,有游戏,有腾讯云,有腾讯视频,还有。。。。,这里有哪一个能算高科技吗?没有一个能算高科技,顶多就是一些上层应用而已,想依靠这些制裁欧美吗?那是不可能的!
再反观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拿了大量高科技专利、标准、产品,比如:各种芯片、光刻机等等,随便哪一个领域,看高端产品都是欧美企业,低端才是国产。当然这是人家欧美企业经历了 200 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积攒出来的高科技实力。我们国家才 50 年的工业化发展,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话说欧美的互联网为什么不如中国发达呢?并不是人家不想大力发展互联网,只能说互联网只是众多方向中的一个,不会像中国这样大张旗鼓的搞互联网!欧美是一个重视高科技发展的模式,各个高科技发展的都比较均衡,有大量的人才在做贡献。就好比医药,人家的疫苗和药就是比我们的好!这种模式是对的,就应该各个高科技行业百花齐放,而不是全民搞一个方向。
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高科技的问题。互联网再繁荣也只是增加了生活上的便捷,不是真正的高科技。要想成为发达国家,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就必须发展高科技实力。未来全国的大潮就是高科技引领的科技创新大潮,谁能掌握高科技实力谁就是未来的巨头企业!所以互联网不会再有曾经的辉煌,但依然是一个好方向,只是它已经不是 C 位,C 位属于科技创新!
现在恐怕是见解分化,互道拜拜的时候了。
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趋势还在,但 toc 规模性就不多了。
寒冬?大哥,看看现在赚钱工具都是啥,赚钱的都是啥行业。
学农业吧,永远不会寒冬!
这么说吧,如果未来没啥新增长点的话,估计寒冬会持续挺长时间。
接下来就看汽车了,如果汽车能爆发增长点,像小米入场汽车,就可以看出来趋势。
以后围绕汽车的互联网产业了。
对于高手,
永远不差工作。
我们这样的渣渣,生存边缘。
暂时,速来,指不定 50 年后又好了
ps: 这次可不光是互联网寒冬,而是全球经济萧条
服务业长期向好,短期寒冬
计算机长期热门,短期回归
今年 hc 是真滴少了
互联网更多的还是模式的创新,而且随着互联网飞快普及,从零到一已经基本完成,加之全球经济周期以及互联网人才供给过多等因素,寒冬会持续不少时间,可以预见的是,在没有变革性突破的情况下,即便下降周期结束,经济回暖,也不可能出现从前的疯狂了
其实看下美国互联网现在是啥样基本就知道答案
肯定是暂时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计算机和现代社会已经深度绑定了。无论是高大上的航空航天,还是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计算机。
数据流和算力就像水电气一样,是社会运转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无限的,那么未来对计算机的需求肯定也是无限的。
至于有人呼喊互联网寒冬,制造焦虑和劝退,完全就是上车焊车门的行为。他们当然希望后来的人学计算机的越少越好,这样他们就没有被替代的压力了,就没有 35 岁被失业的压力了。
目前来看增长点是很少了。但是互联网还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赛道,目前的互联网是不会在现在都基础上有太多的扩张了,寒冬是一个长期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现在应届生去互联网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相对来说智能汽车行业,芯片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好一些。
先说下我对互联网的看法。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太多增长空间了。如今几乎人人都用移动手机,小学生都开始在互联网中踊跃发言,用户增长带来的收益已经收窄。
但是互联网的优势就是变化多,公司多,赚钱能力强。当年的 BAT 三家独大,到后面滴滴美团京东拼多多,抖音的强势崛起,社交软件探探陌陌 soul 小红书等等等等。互联网产品在金融支付,电商,社交,出行,社区运营等方面的产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所以互联网这个大产业可以容纳的就业人数是非常多的。几乎没几年就会有新产品崛起,老产品衰败或者是老业务萎靡不振。
裁员本质上就是业务不赚钱,公司不赚钱。宏观点看就是全球经济下行,微观上说就是组内的业务不行。
但是互联网发展之快变化之多还是可以给普通人很多机会的。磨练自己的能力,加入好的公司,好的平台。薪资水平超出其他传统行业一截,运气好的通过公司上市股票折算财富自由也不是没有可能。
互联网大龄危机真实存在,因为互联网产品之间的竞争本身就激烈,互联网又很赚钱,996 成为常态。所以很多工作让吃苦耐劳的小年轻来做是资本家的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内卷吧。当所有人都开始加班的时候,加班就成了正常工作时间。
进了互联网就意味着给了你更多的机会,但是没有了躺平的资格。
最根本的还是得积累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得选。如果还在选专业阶段,理工科就冲计算机和芯片相关专业吧。如果芯片相关专业的请务必读个硕士,计算机的话看个人选择吧。
互联网寒冬≠计算机寒冬
-———————————
科技≠信息科技≠计算≠集群≠计算机≠软件≠互联网
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
计算机架构师≠软件架构≠互联网架构≠计算机工程师≠程序员≠互联网程序员≠前端≠后端≠客户端程序员≠移动端程序员≠码农≠开发≠产品≠运营≠市场≠项目管理≠……………………………
计算机还有搞头 互联网应该是没有搞头了
绝大多数人,不管技术咋样,本质上都是业务工具人。业务没了或者开发阶段结束后,就不需要那么多程序员了。
现在的互联网,我是想不出有啥盘子大的新业务了 (不然也不会说进入存量时代了),该搞的、能想到的基本都那样了。
很多人咋说呢 总是拿 以前咋样咋样来预测未来 那我想问 你自己的思考在哪里呢?
pc 端到移动端 确实给互联网焕发了春天 但是接下来是啥?web3.0?元宇宙?智能手机刚出的时候是有无限遐想空间的,但这些玩意给不了我遐想,只是觉得遥远。
就像 5g 刚出的时候我就觉得即使落地了也没啥提升 (甚至都没落地),因为很多东西是有阈值的,通信本身已经很完备了,你在通信上再做改进会有啥革命性的结果呢?只能在别的赛道上(比如应用) 去寻求创新。
首先得知道为什么会有互联网寒冬。
1,垄断。①互联网天生就是赢者通吃,类似功能的 app,有两三家有存在感的就不错了。②竞争获胜的互联网公司享有超额利润,阿里腾讯巅峰利润都有一两千亿。③获胜的互联网公司凭借巨大的流量和利润,不断地向其他方面扩展,形成巨大的垄断帝国。
2,外资是大股东。垄断还只是一方面,垄断如此严重本身又是如此重要的互联网公司竟然大都是外资是大股东。这就相当于外资通过这些互联网公司垄断了中国的经济。这是完全无法容忍的。
3,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互联网公司利用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给员工提供了远超其他行业的工资待遇,像一台巨大的抽水机把其他领域的人才和资本都吸引过去。而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中美科技战。美国不断通过断供企图扼杀中国的高科技,而互联网公司在应对科技战上基本毫无作用,还不断吸芯片半导体工业软件等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和资本,这同样不可忍受。
互联网本身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人类也只是刚刚站在智能化的门口。但是因为有上述因素存在,互联网公司中期内很难恢复到前几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情况。等到有一天,涉嫌垄断的互联网公司逐渐被拆分,外资大股东逐渐退出,中国被卡脖子的技术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互联网公司应该还会有一波大发展。
今年的技术招聘市场, Java 依旧是当仁不让的霸主 !即便遭受 Go 等新兴语言不断冲击,依旧岿然不动。究其原因:
企业对 Java 的需求最大 ,Java 程序员的群体也最为庞大,有着 1658 万之多 ,彼此之间都有更多的选择。换句话说,也是最修罗场的!所以,要想在这个 金九银十拿下心仪的 Offer ,咱就一定要做好准备,把那些必考点、套路都给吃透了!
为此专门整理了一份《Java 进阶学习 + 1700 多页的面试核心知识宝典》分享给大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计算机基础、Java、JVM、spring、算法、微服务、分布式、大厂面经、技术脑图等等… 质量非常高!!!
内容如下: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data:image/svg+xml;utf8,)
京东篇:
美团篇:
阿里篇:
注:(以上面经不含解析 资料中已涵盖!)一、基础篇:2022 版(含:Java 概述,语法,面向对象,IO 流,API,集合,NIO,HashMap,基础常见面试题….)
二、设计模式篇:2022 版(含: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等 23 种设计模式…)
三、经典面试题篇:2022 版(含:22 大问题,从基础到高级,BATJ 面试常问的点…)
四、JVM 篇:2022 版(含:JVM 虚拟机,内存模型,GC 算法,性能调优,源码分析,老年代和新生代,JVM 常见面试题…)
五、算法篇:2022 版(大厂必备算法!含:红黑树,B + 树,贪心算法,哈希分治法,七大查找算法,动态规划,一致性算法,数据结构等…)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六、分布式篇:2022 版
(含:分布式系统原,数据分布式方式,基本副本协议,Lease 机制,Dubbo,集群,分布式锁,等…)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七、Spring 篇:2022 版
(含:spring 原理,spring AOP 的实现原理和常见,spring 5,spring IOC,springMVC,事务管理,MVC 框架等…)
八、Mysql 篇:2022 版
(含:mysql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类型,失误,试图,mysql 索引,mysql 锁,mysql 优化,等…)
九、Dubbo 篇:2022 版(含:Dubbo 基础,架构设计,集群,配置,通信协议,SPI,等…)
十、计算机网络篇:2022 版(含:网络协议,TCP/IP 系统结构,TCP/IP 协议族,常见面试题,等…)
对中国来说是寒冬吧!
互联网第一个阶段从旧世界的中心化新闻中心夺走了舆论权。
互联网第二个阶段旧世界的销售中心夺走了交易权
接下来依次要夺走的是金融权,行政权,军事权。
兔子是不可能接受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无论多么先进。
我觉的对人的工作年龄段来说几乎是永久的
用逻辑来想,互联网行业严重依赖一种硬件,屏幕,
没有屏幕就没有互联网,从 00 年代的 pc 互联网到 10 年代移动互联网。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能够给手机装上一块大屏幕
如果说未来互联网想要继续兴旺,
有两条路
1. 我们应该想什么设备我们经常使用,而且能够装上屏幕。**我思来想去好像只有汽车,**但是普通人在车上的时间一般一天只有 1 小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开车。除非有一天自动驾驶能够让人放心坐在车里玩,让电脑送到目的地,否则车载互联网也很难发展起来,我觉得这也是几十年的研发,而且在研发成功之前很难有机会盈利
而且即使历史一百多年的车的普及率也很难和历史几十年个人电脑,历史几十年的年的手机相提并论。这也是未来几十年要慢慢走的路
2. 让人们另一条路就是开发一种新硬件,如 vr,元宇宙,让人们在上面花时间。这条路意味着要和手机电脑争抢用户时间我觉得在人工作的这几十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综合以上,也意味着互联网很难像从前那样爆火
互联网寒冬是暂时的,做好准备就可以,等寒冬过去,就可以冲一波。
其实,有技术有学历有能力,寒冬根本不存在,加油吧!
大概率是永久的。
世纪初的寒冬那是之前炒的太高了,但几十亿人入网的基本盘没变,最后总能活过来。
10 年左右那是 pc 发展停滞了,计算机又是连着几年的红牌专业。12 年移动互联网起来,又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入网基本盘。
现在,你说还有啥基本盘能支撑下一轮繁荣的?vr?元宇宙?太远而且不是和三产联系紧密的刚需。新能源车?相比手机电脑,太贵,而且这几年下来红利也吃的差不多了,能挖的潜力远比不上前两次互联网繁荣。
所以,大概率就是保持竞争红海四五年,逐步完成向传统工科的均值回归,最终薪资收敛于应届本科 6-8w,硕士 14-16w,博士 20w 左右。没收敛到这个薪资区间,那计算机还远远没到底。
要记住计算机本质上还是技术,是技术在这片土地上长久来看就不可能有高溢价,也不允许有高溢价。
世界范围内是春天,国内就顶这了,已有的不变或慢慢缩减,新的别想了
从全球看,股价的寒冬只是暂时的,或者说上一波只是疫情下美元宽松带来的狂欢,加息周期一下就打回原形了。
从中概看,股价收到的影响因素要更多。活命要紧,不细说了,但是理智上讲都会过去。
有人问谈股价是不是跑题了。
讲道理,寒冬的感觉一半是股价带来的。比如某鹅如果股价还在 700 多,也不用理那些寒气。SEA 要是没有跌到脚踝,估计虾皮也不会演出来前几天的大戏。
那如果单从行业看呢?
记住一个关键: 人习惯进步后就很难倒退。
你习惯五排以后就很少拉朋友桌游了,爱上网购后就很少逛商场了,刷上短视频就。。。
固然这不是科技的进步,但是却是你习惯的进步,不会说过些年你的习惯还会退回线下,到了养老院里你就会扔下你加一起 300 多岁的队友去看老太太扭秧歌。
这样看下来,只要用户的生活一直在从线下向线上演进,不用发展到元宇宙吧,但至少互联网的地基还是很稳固的。
那么为什么还寒冬了呢?简单列几个因素。
确实不需要这么多人,toc 服务其实不用那么多人,tob 要的人多。
不出海的情况下,用户数和用户价值(取决于用户自己的收入)双见顶,自行理解。
社会传来寒气。
当然我个人来说,还是希望计算机未来能好起来。
单纯为了争口气。
我还记得,以前和一个央企的熟人聊到工资收入,当时他喃喃自语:
你也就(在)一民企,怎么能挣这么多。
如果你是计划学程序语言或者计算机技术,我建议你最好继续执行下去,不管寒不寒冬。
理由也不复杂,我认为以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程序语言会变成一项基本的工作工具,类似现在的英语,刚开始可能只有少数会的人牛逼,再往后会变成人人都会,不会的人就很难在职场立足了。
所以①现在只是短暂的寒冬,那你由原来的行业转到计算机行业,不亏。
②互联网永久 GG,那么取代互联网的下一个热门极大概率也不会是传统行业,会是一个更新兴的行业,而且这个更新的行业大概率也还是会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
毕竟根据我切身经历,现在哪怕土建,林矿,医学,经济等等,计算机技术的参与度都极高,很多买解决方案的都是往计算机公司找。
取代 bb 机的是大哥大,你是本来是 bb 机从业者,转大哥大可能是个很简单的过程。但是你是跑马驿站和养信鸽的,那就寄了,毕竟 bb 机会有永远的寒冬,但是驿站和飞鸽传书永远不会因为 bb 机的消失迎来第二春。
20 年校招:有鹅选鹅、无鹅延毕
21 年校招:有虾选虾,无虾延毕
22 年校招:都给我逃离互联网!
23 年校招:未完待续
互联网走到了瓶颈,但泛计算机没有。
距离下一次突破,估计还要五到十年。
目前的问题是,人才培养严重供大于求。
所以,这几年来看,天坑专业喜加一。
说永久寒冬未免有点太搞笑了,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是事物的必然规律。有怎么可能会有任何事物永远寒冬呢?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有金融危机就有经济复苏。计算机行业同样如此。
至于你觉得这波寒冬会持续多久?实际上还是随着大经济周期的节奏,这种事情近 100 年经历过很多次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一般而言债务危机去杠杆化的过程大概是 3-5 年左右。之后就会进入复苏周期,互联网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广告等相关业务必然会复苏的。
我觉得大家有时间不要自己吓自己,多去读一读历史书,我们目前经历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有过大小几十次,没什么特别的,而且因为有了很多经验,这也远不是最绝望,最困难的一次。大家做到顺势而为就行,危机中往往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尤其是对于现在入学的人来说,低点买入未必是坏事。
计算机要完蛋了,都别来,别来卷就对了
不管寒冬不寒冬,反正给你个转码的机会,你转不转?
再寒冬也是现在最好的机会,不要被卖惨的码农骗了,各个都是大厂 30w 以下不算工作,把条件放到 20 左右,那都是随便暴莎。
真要寒冬看看劝退专业,一个月 4000,就这种工作还得抢呢。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还是非常广的,大家常说的互联网发展寒冬主要是针对 to c 的业务,用户增长缓慢下,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就异常艰难。但是 to b 业务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在疫情影响下,企业不得不进行数字化的转型。
人类的科技发展只会前进,不会倒退的,在替代计算机的科技出现之前,人类和计算机的结合只会越来越深,这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是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计算机红牌红牌红牌,我们公司咋还招不到人(来应聘的基本是虾兵蟹将,大厂毕业的根本看不上我们这儿)
当前状况就是,我们看不上的要的还贼高,看的上的被截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个人看法,金字塔尖的依然是稀缺人才,基本还是大量需求,但是受行业影响,工资要放平心态,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是当地平均工资 1.5~2 倍就可以拉~
职业现状我想大家心里也清楚,没办法变改职业,就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自我审视,持续学习,做好规划,以 10~20 年的职业生涯为基础,未雨绸缪。
![](data:image/svg+xml;utf8,)
未来会改变支付方式,从现在无现金时代回到现金时代吗?
未来会改变计算方式,从计算机改为算盘吗?
未来 5G 技术会倒退回到 2G 时代,导航都打不开的时候么?
未来会取消智慧城市建设,回到过去的生活吗?
如果都不会,我们就不必在意互联网寒冬的说法,毕竟知乎一搜【互联网寒冬】从 2017 年开始到今年,没有断过话题。
我说这些,但我也承认互联网确实不会像之前一样了。原因如下。
几乎每一年都在说:互联网已经寒冬了。
由资本和热钱推动的爆发式增长,正面对可持续性问题。
虽然疫情带来在线需求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但这并没有转化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机会,而过度扩张造成部门冗余和巨大的人力成本,让互联网大厂难堪重负。但机会仍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有实力有准备,在众多行业中仍然是人上人的存在。
▶PS:这里分享一套软件测试的自学教程合集。教程很全,总量达到 300G,有从 0 基础开始学的全套完整视频教程和配套的视频课件,以及大量的测试项目练习案例(市面上绝无仅有),配合视频一起学,大概坚持个 30 天,就能学到不少知识点,学完后找个初级的功能测试工作是没问题的!
[
300G 软件测试 0 基础全套自学教程 (200 集视频 + 学习笔记 + 项目案例 + PDF 电子书).docx
838K
·
百度网盘
](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8hGzZuRhwikMlNHBnZNt2kXUTVjpkNQUPZz==)
我对于寒冬的处理方法是:要有危机意识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应对方法如下所述:
1、 加强知识储备,让自己变得不可被随意替代。因为越简单,越容易被替代的工作失业风险也更大。
2、不轻易离职跳槽。就业大环境本就如此凄惨,离职跳槽很容易面对更惨的结局,在合适的公司积攒经验很重要。
3、 存钱过冬。手中要存有一定的金钱,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
4、 消费降级。许多经济条件可以满足但是没太大必要的消费砍掉。
5、 慎重对待买房,结婚,生子。现在买房结婚生子,以后每个月的开销会拖累你在经济不景气下的生活质量哦~
6、 适当降低对未来的预期,互联网暴利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还是别做发财梦啦!
7、 不论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跟得上新技术的脚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8、 未雨绸缪,关注公司的业绩,提前做作准备,不要等到要被裁了,才开始找工作。
9、 别背太高的负债,比如房贷,万一哪天你被裁员了,一万多的房贷,可不少哦~
如果你想找一个不轻易被裁员的工作,进体制内吧,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马哲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趋势是螺旋向上的
本次回答是我专门整理了一份《Java 进阶学习 + 1700 多页的面试核心知识宝典》分享给大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计算机基础、Java、JVM、spring、算法、微服务、分布式、大厂面经、技术脑图等等… 质量非常高!!!
内容如下: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data:image/svg+xml;utf8,)
京东篇:
美团篇:
阿里篇:
注:(以上面经不含解析 资料中已涵盖!)一、基础篇:2022 版(含:Java 概述,语法,面向对象,IO 流,API,集合,NIO,HashMap,基础常见面试题….)
二、设计模式篇:2022 版(含: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等 23 种设计模式…)
三、经典面试题篇:2022 版(含:22 大问题,从基础到高级,BATJ 面试常问的点…)
四、JVM 篇:2022 版(含:JVM 虚拟机,内存模型,GC 算法,性能调优,源码分析,老年代和新生代,JVM 常见面试题…)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五、算法篇:2022 版(大厂必备算法!含:红黑树,B + 树,贪心算法,哈希分治法,七大查找算法,动态规划,一致性算法,数据结构等…)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六、分布式篇:2022 版
(含:分布式系统原,数据分布式方式,基本副本协议,Lease 机制,Dubbo,集群,分布式锁,等…)
由于需要控制文章幅篇的限制小编就用截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示需要获取完整版的小伙伴可【点此免费获取】
七、Spring 篇:2022 版
(含:spring 原理,spring AOP 的实现原理和常见,spring 5,spring IOC,springMVC,事务管理,MVC 框架等…)
八、Mysql 篇:2022 版
(含:mysql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类型,失误,试图,mysql 索引,mysql 锁,mysql 优化,等…)
九、Dubbo 篇:2022 版(含:Dubbo 基础,架构设计,集群,配置,通信协议,SPI,等…)
十、计算机网络篇:2022 版(含:网络协议,TCP/IP 系统结构,TCP/IP 协议族,常见面试题,等…)
个人拙见,经过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波浪潮之后,留给互联网行业的增量空间已经很小了,但不是一点机会都没,像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还是有机会再给互联网带来个小高潮的
中国第一波互联网兴起于 1995 年后,那几年计算机专业真是风头无二,以至于 rmb 持续贬值十年多后中国大学生平均工资都还追不上那个时候毕业后搞 it 的毕业生。第一次寒冬同步于世界寒冬,标志是 01 年纳斯达克神话破灭和雪崩般的股灾。主要因素还是市场因素,空有 “眼球” 流量而不知道怎么变现。
第二波互联网浪潮起势于 06 年左右,淘宝风靡全国,QQ 携带一大票游戏公司的盛兴,百度搜索霸占了全中国 pc 浏览器。这次寒冬开始于 17-18 年,跟之前那次有很多的不同。市场因素不再是主要因素,寒冬到来人们更加有预期,资本是逐渐退潮而不像之前那次那样闪崩,和世界 (美国) 互联网的周期并不同步等等。
综上,如果你问的互联网是世界范围的话,那么应该就是暂时的;如果是中国互联网的话,那只能说。。。不好说,它取决于____
我认为暂时的。互联网还差一点,就是让我们得生活彻底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是最后一赌。
永久的
正常的产品逻辑应该是
发现市场需求—创造产品
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是
先有产品,再创造需求
之前经济好大家都有钱
现在疫情让大家主动或者被动省钱
发现
我压根不需要那些东西
你说咋回春?
去骗那些没有经历过疫情的人?
首先,要看互联网热潮怎么起来的??
2010 年开始的互联网热潮,在中国确实增加很多互联网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在这波红利消失了。
2010 年开始,智能手机和 4G 网络,催生了很多移动 App,这带来了很多互联网的机会。
前几天,我看一个英语视频,老外制作的关于台湾的,谈到台积电,说台积电火起来,是从 2009 年开始,因为 mobile 市场火起来了,就是因为手机这些东西火起来了,带动了台积电的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业务都是源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目前中国经济下行,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肯生娃,后面肯定很难再现 2010 年这波繁荣景象了。
有很多外资大厂在中国也有业务,嵌入式类的居多,这些大厂在中国的业务也会下滑,自然导致计算机的形势不再那么好。不过,衰减肯定不如互联网这么严重。
如果从这来预算以后的三年,只会一年比一年难。
这件事不在于互联网好不好过,而在于你能否找到更好的路子,你要是医生律师证书啥都有,十年也熬了过来,那肯定不选互联网啊,那你要是传统理科,那互联网再差,在可预测的几年里也比他们强。
这件事不在于互联网好不好过,而在于你能否找到更好的路子
这件事不在于互联网好不好过,而在于你能否找到更好的路子
这件事不在于互联网好不好过,而在于你能否找到更好的路子
给你说三遍
很多对互联网不利的因素可能都不可逆了,但也不用过于悲观,如果是天坑专业还是可以考虑转的…
经济环境,国内外政策,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等等,这些都是行业发展客观上的不利因素,但国内外互联网公司依然是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选项,只是要降低预期,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 985 211 人手大厂 offer。即使如此目前的大多数中厂小厂相对于大部分传统行业依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再次,近几年高端制造的兴起,也提供了相比于互联网更有吸引力和未来想象力的机会,智能硬件 / 芯片 / 机器人 / 自动驾驶 / VR 等等,掌握相关的编程能力一样可以在这些行业吃到发展的红利。
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过冬的预期和准备,多看看各种机会和行业发展情况,不用太拘泥和悲观互联网的行业现状…
行业都会面临高涨期和衰退期,这个是由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决定的。
但是能肯定的是一定不是永久趋势,因为现在是科技时代,不可能不需要计算机。
对于个人来说,能及时跟上时代红利收益的就是你,但是前提条件是本身的硬件是否具备不可替代性,个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价值走到哪都不用担心,事业和爱情都亦是如此。
要保持一颗持续学习和坚韧的内心面对这变幻的世界和人心。
唐普,用心做好每一个约定
对工作有需求的伙伴们请联系:微信 / 电话:13215921075
关注我,一个有灵魂的小唐,了解外包不踩坑~
最近互联网行业裁员缩编消息不断,字节、网易、腾讯、小米、美团、阿里、百度、京东、快手、滴滴…… 有的说是 “正常毕业”,有的说是 “反垄断政策影响”,有的说是 “二级市场太差了”,事实确实已经产生,在我看来,是因为行业的发展曲线已经到了衰退期 / 蜕变期。
(图 1:行业 / 产业 / 产品生命周期)
任何一个行业 / 产业 / 产品都会有生命周期(见图 1),经历探索期 / 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 蜕变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
从 1971 年世界第一份电子邮件信息诞生,到 1991 年万维网诞生,到 1994 年第一个博客诞生,互联网行业经历了 10 年黄金发展期(1994 年至 2003 年),随后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2004 年 Facebook 诞生,2010 年微信的发展等,移动互联网也历经了黄金发展期(2012 年至 2022 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从 2009 年的 25% 上升至 65%(见图 2),中国手机网民也从 2008 年的 1.17 亿发展到 2021 年的 10.07 亿(见图 3)。
(图 2:全球互联网渗透率 / 普及率)
来源:前瞻研究院
(图 3: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
来源:QuestMobile,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山西证券研究所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期已过,表现出了增长的乏力。同时,今年(2022 年)高校应届生达 1076 万,其中 IT 相关专业毕业生占比达 10% 左右。
在这种 “风雪交加” 的情况下,IT 人该何去何从?
(图 4:2010-2022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在此,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见解:
第一、对 IT 的定义不要太狭隘
我们一起来看 IT 的定义: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产业。目前 IT 业的划分方法有各式各样,其中以美国商业部的定义较为清楚和合理,IT 业划分为 IT 生产业和 IT 使用业。
IT 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
IT 使用业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其中服务业使用 IT 的比例更大。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实际上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 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 WF(工作流) 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 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软件等;
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 ERP、CRM、SCM 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 DW/DM 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 (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
所以,
我们所知道的百度、阿里、京东、美团、滴滴都是 “商家 / 产品信息搜集、检索、使用” 的应用,分别在全网信息(百度)、商家信息(阿里)、数码商家信息(京东)、外卖商家信息(美团)、出行信息(滴滴)进行细分应用,“拉皮条的中介”,提高 “流通” 环节的效率。
我们所知道的腾讯、网易、字节、快手都是 “社交” 应用,使用了 “人与人之间语言 / 文字 / 声音 / 图像 / 视频” 的信息表达和交流,类比古代的 “鸿雁传书”,提高“信息传输(沟通)” 环节的效率。
这些企业只是满足消费需求,只是 IT 使用业的一部分,可称为 “消费互联网 “。
第二、聚焦新曲线——产业互联网
(图 5 互联网发展历程)
我们把焦点从 “消费端” 转到 “供给端”,从“互联网行业” 拓宽到“IT 产业”,就会发现,还有一片海阔天空——产业互联网。
那么什么是产业互联网?我们有什么机会?
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我们可看下,腾讯研究院(2019 年 4 月)对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
(图 6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2019 年 04 月
作为 IT 人,是否从中看到了未来的机遇?没错,产业互联网这里有 2 个概念:
(一)“各个垂直产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物流、文化、金融等产业的产业链都进行互联网的塑造和改造(数字化转型)。这也就意味着各个垂直产业都有 IT 人发挥的空间。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图 7 数字化新发职位在各大行业的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华为」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 2022 年 3 月
由图可见,互联网的数字化人才除了在本行业的流动外,选择电子通信、消费品占比位居第二、第三,为 9.46%、8.98%。同时,机械制造、制药医疗、能源化工属于典型的实体制造业,其数字化新发职位占比的增多,表明这些行业迫切需要吸引数字化人才的加入来完成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占据更好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内部价值链”,比如采购供应、技术开发、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市场营销、客户服、职能管理等企业内部各战略单元的价值链的重塑和改造。这也就意味着又是 IT 人的机遇。
(图 8 企业内部价值链示意图)
那么,内部价值链的重塑机会在哪里呢?
(图 9 企业内部数字化应用)
资料来源:「华为」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 2022 年 3 月
由上图可看出,企业内部价值链主要有 3 个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思路:
我们也可以参考学习下华为的智能化实践,更清楚企业内部价值链上,IT 人可以做哪些?
(图 10 华为智能化实践,创造 10000 + 数字员工)
资料来源:「华为」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 2022 年 3 月
看完以上,IT 人别再太焦虑了。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无论是(1)“各个垂直产业” 的数字化转型,亦或是(2) “企业内部价值链” 的数字化转型,IT 人都还有巨大的职业机遇。
目前计算机行业最大的风口被堵上了,老业务增长停滞。
一方面,培训机构满天飞,赚的盆满钵满的。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玩转低代码平台了。再加上现在互联网增速变慢,以后这行会越来越内卷。
这很正常,就像过个三五年什么产业都会迎来空窗期和寒冬的,互联网不可能一直都是都处于低谷期。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产业会再一次处于上升期。
那么像程序员,前端开发这样的职业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行业的低谷,和公司大量的裁员,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工作不能沉浸在焦虑的情绪,不管行业形式怎样,结果如何,都不如去好好工作,积累职场经验,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会有所帮助。一味地担心自己或者纠缠自己会被开除,还不如去认真工作,想想解决方法。
不管在哪个行业中,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行业获得经验,才能在这个行业真正的如鱼得水,特别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基础更加的重要了。只有掌握技能基础才能并且不断的巩固,才能在当前的行业越走越远。
活到老,学到老。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前端开发行业更新换代快,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活下去,只有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前端开发工程师,学好当前的职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想让你不落于人后,想要提升自我价值,那么在学好当下所需知识内容之后,可以适当扩展知识面,尝试学习后端或者计算机行业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或许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就算是之后受到行业形势影响被裁,也能有更多的资本和选择。
现在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寒冬,大规模裁员,大厂们已经在今年下半年轮番上。死了好几轮了,其中字节跳动和爱奇艺的动静算是最大的。今年下半年,字节跳动的教育、游戏、本地生活、房产等一系列业务板块都被爆出大规模的裁员。以往裁员的首当其冲的一般都是试用期员工和应界生,可是这一次裁员的规模之大已经波及到了中层管理人员,可见高层们裁员的决心已经坚如磐石。除了字节和爱奇艺,快手也被爆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而有的大厂啊,连实习生都缩招了。除了裁员,日常福利的压缩呢,也是肉眼可见的,后勤发放的抽纸呢,被换成了迷你版,下午茶从满记甜品换成了超市里面的泡芙,甚至连工位旁边的垃圾桶都少了,因为保洁阿姨也被精简啦,没有那么多人来帮你收垃圾。大厂们这么大费周章的裁员压缩福利,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缺钱。
你可别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啊。互联网大厂的现在是真没钱,我们还是来看几组数字,11 月 18 号阿里巴巴发布了自然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净利润啊是同比下降了 39%,跟之前的市场预期差了那可不是一点半点,数据一公布呢,阿里的美股股价也应声暴跌了 10 亿 %。在看腾讯第三季度实现的营收有 1423 亿,同比呢也是增长了 13%,看这数字还行是不是,可是凡事呢,咱都有的,但是腾讯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呢,只有 317 亿,同。比还下降了 2%。估计马化腾啊,应该是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净利润下降这几个字了。
可是互联网大厂们怎么突然就都不挣钱了呢?原因啊,咱还得往前倒。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看起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本质上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抢流量。从流量到变现模式也无非就是广告和电商。广告方面呢,教育和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广告收入来源之二,可这两个行业在今年那是收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广告投入自然是受到了影响。三季度腾讯的广告收入增长只有 5%,是从 2017 年以来的最低点。而从其他互联网大厂的三季度财报来看,广告增长也几乎都陷入了停滞。就连被称为字节跳动印钞机的抖音,也被传出三季度广告收入增速明显下滑的趋势。
电商方面呢?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这三巨头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营收增长难、净利润增速下滑等问题,作为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三季度。淘宝天猫佣金加上广告的客户管理收入啊,是 717 亿,同比增长是多少呢?3.4%,这个数字比市场之前给出的 6%-8% 的预期足足少了一半儿啊。同为电商巨头京东啊,还不如阿里,今年三季度京东的营收呢是 2187 亿,虽然同比是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点多,但是仍然是净亏 28 亿。收入锐减的同时,大场面的支出可是节节的攀升,比如说获客成本普遍呢是翻了几番,阿里巴巴要获得一个新用户去年的时候,他得花 237 块钱,到了 2020 年,他就得花 745 块钱,这可是暴涨了 200% 多。
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厂们突然就过得捉襟见肘了,这多少会让人唏嘘。看来 2021 年的这个冬天啊,确实不好过。于是啊,他们只能启动过冬对策,那就是降本增效。最先被抛弃的当然是一些不赚钱的业务线。九月份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说字节跳动正在收缩金融相关的业务,公司内部已经明确未来。不会再从事证券业务,已经有了,相关业务也要尽快卖掉,还有一些业务呢,也在被抛弃,主要的原因是政策的调整,比如说双减政策一出,大厂们就迅速行动,平掉了大部分教育相关的业务,字节跳动,腾讯、网易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把 K12 教育的业务缩减了大半,那就算是现金流充裕的腾讯相关团队啊,也考虑过转型,但是预算迟迟批不下来,上千人也只能就这么被裁掉了。
除此之外,那些烧钱的业务也无一幸免,最典型的呢,就是自己。跳动的本地生活和房产业务,这两个板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收入却并不高,自然就会被调整。十月份的时候,字节跳动就被爆出从 22 个城市撤出了本地生活业务,只有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还有所保留。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是大厂们自救的措施之一一方面啊,他们把重心重新放回了自己擅长的业务,比如说腾讯准备花更多的精力在云地图还有游戏领域,快手呢,则致力于用短句和体育内容来留住用户,寻求更多的广告投放和电商。收入,另外一方面呢,他们也在寻找市场新的风口,爱奇艺押宝的原宇宙概念和 VR 赛道,百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轻应用,另一方面呢,还把筹码压在了智能驾驶、人工智能上。和他们相比,阿里巴巴的选择就更加的简单粗暴,直接瞄准下沉市场,想要进一步的挖掘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机会。当然,业务出海也是大厂的选择之一,比如说爱奇艺就希望能把国内已经开发完制作好的自制内容在更多的国家发行变现,阿里巴巴呢,最近也调整了组织架构,把所有的业务都分。成了中国和海外这两大板块,也想在海外复制出一个淘宝。当然,互联网大厂们这条降本增效的过冬之路啊,才刚刚开始,那至于能不能走通,能不能把他们带入到下一段的辉煌,这一切可能还要交给市场去验证。
互联网寒冬还谈不上,只是日子没那么好过了,应该说放在世界层面,趋势还没结束。但在国内来说,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
要看互联网资本能否找到新的增值发力点,如果没有,或者力度没有以前那么大,开源节流是必然的,必然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计算机 = 土木工程,看土木工程 20 年的兴衰可知计算机
互联网永远都是一个好的行业
但现在运营都卷烂了的同质化存量市场
这本就是变化快 盈利多 但需要探索更好更能应用于人们切实需求升华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大多数盈利模式都喜欢服务并且驱动实体,对传统商业做提升,所以自然容易在不好的情况下成为空壳公司,产生大量泡沫经济危机!
你想加入永远都不算迟,只不过需要去有实力进行转型变革的互联网企业,有更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延续的也不仅仅止于物联网。
需要更多方面的探索,与时俱进从而打破现有红海市场环境的僵局。
目前来看 只能说比较鸡肋 有更好商业模式和转型驱动力的企业是值得加入的。
互联网业务 很多矛盾产生于产品 服务与利润 成本 实用度 之间。
互联网行业像思维工具 也像传统与科技的粘合剂
变则通 通则久 如果你没能转型升华互联网那还是别入了,可能长期红海。若能有效改变,并能友好符合市场实用需求,降本增效,无疑将迎来下一个美好时期!
互联网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行业,同时也是最能有机会走出新模式的行业,理性考虑,慎重选择。
若凭爱好就一往无前吧
快跑
互联网没有进入寒冬呀
可能别的行业已经进入冰河时代了吧
我是 07 年上的大学, 我们大学所有专业都是通信电子计算机相关得, 08 年时候就业极差, 感觉和现在一样, 但并不妨碍后续的红利期, 信息技术产业本就是这样, 一波一波改变我们的生活, 与其关心程序员就业发展怎么样, 不如关爱一下和目前互联网产业模式深度绑定的产品, 运营们吧
啥时候看不到这种话题就是真的寒冬了
这个得看你对寒冬的定义是什么了。反正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要想重回那个双非计算机吊打 985 机械,硕士人均 30w 的日子是根本不可能了。因为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知道互联网高薪资是因为以信息技术而带来生活方式的革新,这个革新过程中,资本涌入,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在随着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整顿以及其本身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革新和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已经非常有限,互联网的前景肯定比不上之前了,如果这是算是寒冬,那么就是永久的。但是未来肯定是信息化的未来,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程序员也肯定是个高薪行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 360 行行行转码农,最近几年互联网从业者的内卷和焦虑恐怕会让不少人丧失理智,尤其是那些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转码的人。不要说什么计算机不等于互联网,中国的计算机底层技术还有多少没被攻克等等。。。工科领域里没有被攻克的被卡脖子的多的很,怎么他们就不挣钱就计算机挣钱啊,没有了互联网的红利,计算机哪里还能接纳和创造那么多的高薪岗位?
互联网是寒冬,计算机可不是。
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计算机永远不会有所谓的 “寒冬”
首先,寒冬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是指大厂 HC 骤减,那我就我短浅的目光来看,这个寒冬就是永久的,但是就计算机这个行业来说,确实仍然有很大缺口,在教育、城市建设、交通、出行、工厂都需要计算机,这玩意确实能解放生产力,因为不直接与钱打交道,待遇跟那些大厂也查了不止一星半点,所以好好掂量,慎重考虑。
基本上已经没了,除非对外扩张。
不过 CS 贵族们要是愿意下嫁到智能制造、嵌入式软件、物联网之类的制造业,也还是不错的。
国内已经是红海了,很难再有增长。要想再增长,只能出海。
出海之路刚刚有点苗头,就被美国摁死了。
互联网是饱和,不能用寒冬来形容,本来互联网能富起来主要是因为让阶级财富流动了一下,用新手段打击旧有的利益者抢肉吃。硬说它创造了什么其实真没有,你看,生产互联网没有,消费你互联网也没有,有的说网购,网购这不是互联网创造的需求,这点很复杂,反正说白了需求本来就有,只不过原来的商家都不实诚,卖的贵。互联网出来主要是把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利润给分了一部分出来,可可以参考一下并夕夕和淘宝,所以说互联网本身也是跟着消费能力走的,现在这情况你看大家的消费意愿就懂了,分配做好多少,他就好多少
如果不是反复试错,人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代码
像中国这样,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软件几乎拿不出来的国度,是有大量的程序员,可那是低水平重复项目养着的。现在,政府没钱了,债务也达峰了。不可能每个街道都开发自己单独的网上办公系统了。医保都缺钱了,搞集中采购了。搞计算机的,赶紧转行吧,趁着脑子还没锈住
对于能力不足的大部分人来说,就是跟上芯片热潮都只能拿 1 万左右,啥行业都能做成夕阳行业
啊对对对
互联网有春夏秋冬
生化环材一年四季都是大雪冰封
洼地没有科技创新力
所以会一直是寒冬
互联网从烈火烹油,这才刚降到八九十度的水温就寒冬了?寒冬个 bird。什么时候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沦落到像同济土木一样降分都没人去,这才叫寒冬。
互联网的收入仍然是打工人能进入的行业里面至少 top3 的,只不过增量没了,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就算是早就沦落的乐视,剩下的员工过得不是也很舒服?
歪日,我还没毕业呢,这就寒冬了吗
但凡计算机的学生能看看制造业企业的招聘,而不是只盯着头部大厂,计算机都不至于被称为寒冬
现在家家户户谁家也缺不了互联网,上至老下至小
所以暂时性的,只是发展到一定饱和阶段,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空间(抖音等各种自媒体短视频都是属于互联网公司)
你跟我说说现在哪个热门专业吃香啊。
还是太卷了。学个土木,自动化,电气,机械。
真不如学个计算机。哪怕计算机凉了,就业面薪资待遇也比一大堆传统工科强太多了。
经济没活力。学啥都是 g
当然是永久的。当以前挖的坑被填满了,这个坑就没了,你只能想办法去找到新的坑。
互联网还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
制造业的产品一般是 1 对 1 的,比如汽车,你产能不足就吃不下更多销量,强行扩产资金压力也大。像比亚迪卖的再好,没车卖也只能把顾客送给友商。
互联网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了,而且互联网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一个产品,一个 app 可以 1 对 1,1 对 1 万,甚至 1000 万,10 亿用户都行,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但是互联网还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简单举例,阿里京东需要大家购物,腾讯需要大家游戏充值,美团需要有人订外卖,滴滴需要有人打车,不管商业模式如何,最终都是依附于实体的,实体经济整体下行,那么互联网行业也一定会整体下行。
但是他不会同于制造业那种《我吃不下的可以让给你》,互联网的最终结局一定是类似于垄断的那种性质,就是赢家通吃,输家甚至一点都吃不到,因为赢家增加用户的成本无限趋于 0。
太长不看版: 已知高度发达的文明的特点是高度的网络化 已知人类文明的目标是发展成为高等文明 所以人类文明未来的目标具有高度网络化这个性质 由此可见互联网还会继续发展 以满足人类需要
又臭又长版: 我翻了翻各个答主的答案 说的很专业 我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 大家如果要观察这种趋势 应该跳出具体的数据 它能反映现在的趋势 但没办法预测之后的趋势 我们应当把视线拉长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
我看科幻小说很多年了 当初报考计算机专业也是因为我坚信计算机行业将永葆青春 我们大家不妨设想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 这个文明一定会有无数的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 完成人类设定的工作 以此来创造出大量劳动力 人们无需工作或者工作很轻松 就会想到娱乐自己 vr ar 电脑等一系列硬件在高度发展后可以支持沉浸感更强的软件(元宇宙等)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身边的一切都进行联网(物联网) 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来为人类服务
在上面这个对未来世界的设想中 我们能瞥到网络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到无法设想的程度 新的硬件支持了新的软件 新的软件又催生了新的硬件 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 是无限进行的正反馈 共同催生了新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不会进入寒冬的 因为文明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的网络化 智能化 互联网行业会替代掉很多别的行业 难道还有别的行业能替代互联网吗 我想不出来 如果它进入寒冬期了 那就是文明进入寒冬期了
当然 以上纯属本人坐井观天 如果有不同看法 欢迎来讨论
关于寒冬的话题下面反驳寒冬的拉下去都是卖课和推广公众号的。
多少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参考土木,金融
码农是新时达工人,计算机不会有结构性寒冬。因为以后大部分工人都必须首先是程序员,大部分低端产业被机器人取代。时间不会太远,最多 50 年
按客观规律来说,是暂时的。
但是,把主观人为因素考虑进去,就不好说了。
计算机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之一。
当年满清,把蒸汽机等工业技术,贬低为 “奇技淫巧”,人为地荒废,使得相当长时间里,中国落后于西方。
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
因为开源,计算机互联网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行业之一。
但是,开源的贡献者,大部分是西方的工程师,差距颇大。
同样是供给侧改革,中国靠关厂裁员,遏制 “无需扩张” 来实现。
而西方,是通过四天工时制来实现。
人民喜欢哪种?
各大论坛和社区里也看见不少小伙伴慷慨地分享了常见的面试题和八股文,为此咱这里也统一做一次大整理和大归类,这也算是划重点了。
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看多借鉴还是有帮助的,这次腾讯也在疯狂招人!肝完这份八股文,38K 妥了!
这份总结内容涵盖极广,包含了 14 个技术栈:【点此免费领取】
基础篇
JVM 篇
多线程 & 并发篇
Spring 篇
MyBatis 篇
Spring Boot 篇
MySQL 篇
Redis 篇
Spring Cloud 篇
Nginx 篇
MQ 篇
数据结构与算法篇
Linux 篇
简历篇
注: 篇幅有限,已整理到网盘【点此即可免费领取】
整份文档一共有将近 480 页,全部为大家展示出来肯定是不太现实的,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阅读体验就只展示了部分内容,还望大家海涵,希望能帮助到您面试前的复习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
知乎用户 一只山鼬 发表 今天的大厂,已经庞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当行业突然转向,重锤接连落下的时候,不发生大规模裁员,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记得两年多前,那时候还没发生疫情,在全球到处跑还是生活的标配。有一次在国外和朋友聊天,聊到我们公司 …
知乎用户 劳动法咨询师韩飞 发表 公司通知立马解除劳动合同,支付你 N+2,作为员工是不是就必须同意? 未必。 公司团队调整,并非公司合法的解除理由。如果公司给你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上面写因公司团队调整,即日起与你解除劳动合同,支付 …
知乎用户 默默为莹 发表 昨天的经历很魔幻,甚至今年的经历都很魔幻 过年疫情没回家,过了年答辩拿到硕士学位准备休息下入职,结果 3 月被封在家三个多月,4 月被封禁在家线上入职的 SHDC,找学校教务拿了双证电子版,一入职就线上工作对一个应 …
知乎用户 阿麦哥哥 发表 烧烤。被裁之后可以天天到公司楼下卖烧烤,招呼还在职的前同事们关照一下。 知乎用户 童先生 发表 原回答如下。 之前公司裁员。 1300 多人的公司,裁了两轮之后,现在看只剩下 800 不到。 嗯,这一次 “减肥计 …
知乎用户 学灰 发表 也许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放弃保研去大厂打工了 知乎用户 就梦一场 发表 一边是计算机裁员,找不到工作 一边是材料 offer 收割无数,总包连创新高 xdm,材料翻身了,以后天坑专业叫做生化环计! 知乎用户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