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台湾人,我想感谢佩洛西
作为一名台湾人,我想感谢佩洛西 作者:陈玉洁 2022年8月5日纽约时报 台湾台北——作为台湾人,我有时会被问到生活在“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是什么感觉。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去年给台湾贴的标签,这不无道理。几十年来,台湾人民一直生活在中国吞 …
收录于合集 #人间值得 18个
文|西坡
贵阳高速客车事故,一名遇难者的女儿因在个人微博上发表过某些政见,而遭到一些人的攻击。
说是政见,其实过于隆重了,不过是一名网络草根,随手转发了一些时政信息,表达了一些个人看法。这些看法与攻击她的人不合,所以这些人对她冷嘲热讽。
灾难刚刚发生,家属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当此之时,因政见不合而幸灾乐祸,攻击受害人及家属,这是我不能理解更不能赞同的。
有人说,当事人的某些政见伤害了某国人民的感情,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且不说她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即便我们想象出这么一个人,他在舆论场上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曾经发表过影响力可以超越国境的某些言论,那么当他的亲人不幸遇难时,冷嘲热讽也并不是体面的做法。
首先,发表言论的人和遇难的人并不是同一个人。我们为逝者感到悲伤,是基于生命与生命最底层的连接。不管是同情也好,共情也好,我们还有动情的能力,说明我们还没有丧失人之为人的情感基座。人的眼泪从来不是为他人而流,只会为自己而流。
如果我们对于逝者的哀悼,因为与逝者有关的一个人的政见而消失或者改变,那么就要反思,我们是真的心痛那些生命吗,还是别有所图?
个体大于人类。生命大于观点。
某个姓胡的“资深媒体人”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抢话筒:“它首先是交通本身的悲剧,是生产安全事故,与客车所执行的任务不应该有直接关系。”这是极端冷血的操作,把生命轻轻抛在地上,把观点重重地盖在上面。
如果我们不赞同胡姓“资深媒体人”的做法,那么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否则我们支持的就不是“生命大于观点”,而是“生命大于我们不赞同的观点,但小于我们赞同的观点。”而我认为生命大于所有观点。
我早已发现,我与政见相似者的差异并不比政见相斥者更少。这个发现曾让我备感孤独,觉得自己可能不属于任何圈子。后来我想通了,扎不成堆事小,做不成人事大。
人群是一种诱惑,不管是大群还是小群,扎进群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温暖与支撑,不用对每种情境做独立的判断。我们离不开群体,就像海洋生物要借助洋流才能远行。但我们也要警惕群体的麻痹作用。当人处于以多对一的优势位置时,心中的恶就会不自觉地腾涌,对落单者的攻击中,夹杂着日积月累的无力与愤懑。
人可以无力,却不可以残忍。
良心从来只属于个人,而不属于群体。道德问题一旦进入群聊,很容易变成多数压倒少数的游戏。
任何时候,都不要向无辜个体释放恶意。这不是为了宽恕别人,而是为了保存自己。
面对苦难与荒诞,我们的心像是被鬼怪攫住了一样,急需找到可以痛快发泄的出口。可是不要忘了,如果为了自己的主张而不择手段,那自己不也成了鬼怪么?
继续阅读
防止失联
作为一名台湾人,我想感谢佩洛西 作者:陈玉洁 2022年8月5日纽约时报 台湾台北——作为台湾人,我有时会被问到生活在“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是什么感觉。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去年给台湾贴的标签,这不无道理。几十年来,台湾人民一直生活在中国吞 …
美国该如何帮助台湾反抗中国的霸凌 作者:BOB MENENDEZ 2022年8月3日纽约时报 普京对邻国乌克兰的残暴入侵已引发了世界上民主国家的全球性公愤,使后者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极端民族主义领导人习近平非但没有表示愤 …
南希·佩洛西:为什么我要率美国议员团访问台湾 《华盛顿邮报》8 月 2 日刊登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文章:为什么我要率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她首先回顾历史说: “大约 43 年前,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吉米·卡特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台湾关系 …
一天时间只为配合习主席二十分钟的秀 作者:落日余灯 对任务要看破不说破 作为一名老师,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被派到一个小区里,执行关闭窗户看住房主的政治任务。 6月27日晚上10点左右,我突然接到学校领导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简短地告知我第二天 …
戈尔巴乔夫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当我同意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时,我认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下去了。 完全由中央操控的国家所有制 ,无处不在的独裁的官僚主义体系,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垄断,社会思想和科学中的控制,耗尽我们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