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钱多事少,但我受够了这份工作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人毕竟是意义动物,做自知无意义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剥夺实验,它剥夺了你对世界造成影响的能力。 文 | 吴仲 1. “狗屁工作” 上午10点20分到单位。其实已经晚了,缩着身子躲进工位,领导信息发过来:小 …
所谓意义,其实是主体赋予的。
意义,不同于作用,就在于作用是一种客观效应,而意义是主客体交互的结果。
就像工作,作用是赚钱,这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会把赚钱作为工作的意义,作为价值感的来源。
因为很多人去工作是没办法,是被迫的,或被动的,无法在工作或赚钱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
可见,同样的工作过程,同样的赚钱结果,不一定会引发一样的意义和价值感。
这要害就在于主体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设计上。
这个道理就像同样的水温,有的人感觉凉,有的人感觉温。
就像同样平凡的一生,有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庸庸碌碌,有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幸福安宁,有的人觉得百无聊赖,有的人觉得此生足矣。
……
所以,在意义这个维度上,我们要学会主动去寻找,去赋予。
即,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首先你要好好审视自己,认知自我,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层的需要。
然后再根据这个需要,去选择合适的工作。这样,你的价值感就会非常明显。
就像我之所以选择当老师,是因为我既有求知的欲望,又有助人解惑的欲望。
所以我喜欢上课,喜欢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学生。
两者就会相互促进。
譬如,我每次看艰涩的文字时,就想着这将来是要讲给别人听,于是便有了动力。
这大概也是我在知乎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在知乎写回答,一方面是整理和记录自己的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和内化,一方面能帮到一些人,我就觉得有意义。
(当然,要是能挣到钱,那更好,哈哈)
……
但是很多时候,客观环境不允许你从事你喜欢的事业或工作,怎么办?
那就挖掘意义。
譬如老师让我背诵一段毫无意义的文章,我必须背诵。
那我就开始琢磨背诵的技巧,就当锤炼记忆能力了。
我甚至把这文章编成台词,想象自己在舞台上表演。
把一件无趣的事情变成有趣,把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变成有意义。
譬如我不喜欢勾心斗角,但是有几年没办法坐了办公室,然后进入了办公室政治,天天开会,做材料,听八卦,站队,揣摩人心。
这对于一个想要做学术的人来讲,其实蛮痛苦的。
于是我要赋予这段生活以意义。
我的办法是写小说。
不是现在写小说,而是告诉自己,将来可以把这样的人生体验写进小说。
于是办公室政治就有了意义。
于是我开始看各色人等的表演,参与观察,揣摩他们的内心戏,学习他们的技巧,偶尔也玩一把。
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
那几年,对于我的学术生涯而言,是浪费的。
但是我现在觉得那几年的工作很有意义和价值。
没有那几年,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层次的认知是绝对到不了今天的水平的。
换句话讲,我终于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比较通透的人了。
这个意义不可谓不大。
……
其实,所有的意义,本质上是虚幻的,但是又是真切的,且极其有效的。
我总是幻想着自己临终的时刻,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怎样的总结。
所谓总结,所谓意义,不过是给自己短暂的人生一个交代,确切点讲,其实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死得心安的理由。
意义虽然虚幻,就像宗教一样,但是它能让你过得更开心,这就是它的价值。
所以给平凡的人生赋予价值,给无法逃避的工作赋予意义,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自己开心点。
祝大家工作愉快!
2022.9.15
借用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的说法:人们需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用来对抗人生的无意义感。比如有不少人会出现退休综合征,退休前工作的目标、他人的期待都令我们的 “存在感” 得以存续。当不再有这些可以让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时,人们就可能陷入到对于自我有限性的过度思考之中,并且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我们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平凡与渺小,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继而陷入一种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绝望和焦虑。[1]
许老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标准答案在你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如果我们工作中总是被动地做事情,自然是难以获得价值感,但如果你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方向,价值感就更可能体现出来。
你肯定看到过这样的说法 “千万别把兴趣当职业,因为职业会毁了兴趣”。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如果把兴趣拆解一下,它可能包含 “好奇、理想化、热爱和创造力”,但职业表现更多的需要稳定、持之以恒、不出差错,看起来的确无法兼容,持续地职业化训练可能会让你的兴趣感消耗殆尽。
但现实中总会有人用实际行动向你证明,Ta 的工作就是兴趣本身,正是凭借兴趣和热爱,才能抵消工作上的平淡和重复。
马斯克在他人眼中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自己曾经向媒体透露每周会工作 85-120 小时,这个工作量大约是正常工作量(40 小时)的 2-3 倍。但他自己并不会觉得辛苦,因为 Tesla & SpaceX 是他自己认准的事业。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首富的例子太过遥远,可以关注一下短视频里的手工耿,他的走红完全契合了下图 “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从小热爱制作手工(兴趣),拥有电焊的技能(能力),本来两者结合会造就一个落魄的手工爱好者,但短视频的出现赋予了他经济和娱乐价值。所以他的日常生活就进入了一种正反馈的状态,诚然他是辛苦的,从产品设计(一定不能有用)、选材(废旧市场挑选破烂),到电焊成品,最后拍摄剪辑,无一不是亲力亲为。但他一定也是满足的,不论从经济收益还是从内心感受。
“真正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并不会区分工作与玩耍、吃苦与闲暇,而且也会模糊精神与身体、学习与娱乐的界限。他很难说清楚——丁是丁卯是卯。他只是纯粹地去追求把事情做到卓越和极致,至于说到底是工作还是玩耍可以交由别人来判断,对他自己来说,大部分时间两者兼而有之。”(教育家劳伦斯)
如果你不是公司负责人、项目总管、创始人,也不是作家、电影导演、学者等等文艺工作者;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那么你根本就不应该试图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和价值感。
因为公司主营业务是老板选的,你的工作和时间都是上司安排的。作为打工人,你在工作中的自主性极为有限。
没有自由选择权的你再努力地去寻求所谓的意义和价值感,最多也不过是公司业务方向是你喜欢的,工种是你觉得有价值的,公司文化和氛围让你觉得挺舒服。
但是每一天具体要做的事情里,你能把控得极少,你要执行的任务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由公司和项目负责人来决定,你只能接受和贯彻。
打工人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和价值,背后的一个根源的思维错误在于,把工作当作了生活。
但是工作是低于生活的,工作是为了我们的人生目标而服务的。
工作是为了实现你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你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你唯一需要认同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句话来自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故事以画家高更作为原型。
在接触画画的头十年,高更一直干着巴黎股票经纪人的活,来让自己有条件周末学画画。
他从没有试图在股票经纪的工作里找到喜欢,找到意义,找到价值。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到钱了就能支持自己对画画的爱。
绘画才是他的意义和价值。
后来高更来到了塔西提岛,原始的太平洋小岛不需要巴黎那样高昂的维生费用,塔西提岛上的高更就不干股票经纪的工作了,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画画和其他喜欢的事物上,比如女人。(笑)
所以,你要学着像高更那样,把工作的意义转化为一个更底层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工作?」**
包括打工人时期的我在内,对于这个问题。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赚钱」。
赚到养活自己的钱;
赚到可以让我们买买买的钱;
赚到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的钱;
赚到足够多的可以让我们不用再工作的钱;
你看,工作从来都就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它一直都只是一个工具。 那么,你为什么非要在斧头、榔头、起子里面寻找意义呢?
补充解释:和很多人所以为的不同,把工作仅仅视为手段和工具,并不会影响你的专业性。
最大程度利用好斧头,榔头、起子建造自己的理想的家,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你都会慢慢成为一个动作漂亮、技巧熟练的好匠人。
而且正因为你不可能去期待斧头、榔头、起子来给予你生命意义,你也自然不会因为它们使用起来的不顺手,就兀自生出失望抵触自我放逐之意。
一旦思维理清了,很多关于职场选择的迷惑,就自然会有答案。
你不应该去苦恼如何从不喜欢的工作中找到价值。
你要想的只是如何在上班这个不得不付出的生命时间里最大性价比地赚到钱,来支持你真正喜欢的事物。
如果你觉得当下的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不是你喜欢的。
那么就问自己:你有能赚到更多钱的工作选择吗?
有的话,立刻去换。
如果没有,没的选,那么就在收入接近的工作里选择难度最低、加班最少、最稳定的那份工作。
这样你会有更多自由时间来给到生命中你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人和物。
希望我的这个思维方法,能帮你跳出「工作没有意义」的痛苦漩涡。
知乎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许倬云。
有人问我工作到 92 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与普通人一样,但我长大的过程比较辛苦。我是严重的残废,所以学习任何事情,我除了用脑子以外,就用眼睛,用耳朵。我手脚不能用,所以许多事情要注意,要学得慢,慢慢可以赶上。正常人能够做的许多事情,终归赶不上——我与双胞弟弟在一起,我也总是比不上他知道得那么快、那么多。所以,这个就对我自己有个鞭策。
我一辈子在追寻方法学,一边用这种新的方法处理过去没看见的资料,是我一辈子做的事情。到我现在觉得这个方面的挑战非常强大,也非常吸引人,所以我乐此不倦,我不厌烦。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工作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工作是维持一定的规律的一部分。等于太阳出来,太阳下山下一样,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在群众之中工作,你不是一个人,你要顾及你的工作。工作无上下、无高低,按照个人性格、性情跟他的才能、天赋,自己去学,没有高低无差别,就看你喜不喜欢。每次你尽心尽力做好一个事情,就等于拿你自己当做雕刻的一个艺术品。你在一块木头上多雕了几刀,使这个木头逐渐呈现出生命;你拿这个石块雕刻,逐渐逐渐的变成是一个动作、两个动作之间的呼应,变成动作之间有感情——这个都是在雕塑你自己,工作就是雕塑你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正在走到一个波浪的平稳地区——波浪这样泼出去,波浪的尖端的后面一一条小小的平稳的地区。这波浪的速度会转动得很快,每个年轻人现在都有以前没有碰到的机遇,他碰到更多的工具,碰到更多的挑战,碰到更多的问题。如果他心胸开阔的话,他忙得很,他来不及生病,来不及心理烦恼。因为他要解决马上扑到你面前的问题、课题,你必须马上去找材料,必须马上去适应,不然的话他来不及。所以这个是请大家理解,这种条件转变的时代的关口,是个非常叫人兴奋的时代,不要轻易的就被漏掉了。浪在往前走了,不要被浪丢了后面,你可以做个冲浪儿,你不要做个海滩上的晒太阳人。
我们如何与工作相处,并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我想只有:
第一,尽其责。你让你做的职位,这工作的任务你不要看他小,这任务是一长串任务中的一桩,缺了这一环,整个任务就不能完成了。就等于打仗,战场上有一条战线,你这个缺口守不住,整条就会崩溃。你不要以为你这个一尺平方的地,这就是缺口的所在——你要体会,任何工作都是个缺口所在。
第二,你要投入工作。尽一分力,是一份后果;一分缺陷也是一份收获——收获的后果是工作白费,你白费你自己,你白费了整个的流程。所以这个是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做任何工作,要兢兢业业不能丢失任何一分。不是说叫你紧张,「敬业」的「敬」字,是不糟蹋它、不浪费它。
人生在世,这一生是替我自己活的,不是替他人活的,也没人家教我活的。你要掌着你的舵,狂风大浪你才挺得住。温和的天气,你不要懒惰,你有你的定见。我给出唯一个灵药,是你要自己掌握自己。
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工作的意义就是干活拿钱,当和尚撞钟。
而且打工人工作越努力,越积极,老板越高兴,越兴奋。
打工人工作得到的是应得的薪水,老板得到的是先换车,后换房,接着又换老板娘。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如果换个思维方式,工作中立马获得价值感。
比如说麻痹自己,幻想着努力工作就能把这家公司收购,然后把老板开了。
在把这个老板赶走之前,把平时老板骂自己的话做个合集,然后都骂回去。
如果能做到这样,价值感瞬间爆棚,每一个订单,每一行代码,都能被看做是反击老板的小拳头,做的越出色,离收购公司的梦想越近。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大,也没法一言以蔽之。我们还是展开来详细说说吧。
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职场新鲜人和还尚未进入职场的学生们,职场可能充满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想象,是自己踏入社会一展心中所学或者人生抱负的秀场。很多人可能觉得不管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是自己创个业还是跟别人合伙做点事情,总归要努力出人头地至少在同龄人中得出类拔萃。
但随着年岁日久工作时间的增加和人生阅历的见长,绝大多数人就不得不得承认:自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普通人,并没有拿到什么天选之子的剧本。
工作中会有很多烦心事儿,强势不讲理的老板,喜欢甩锅的兄弟部门和合作同事,复杂繁琐的工作流程,更不用说远远比不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带来的有限的收入。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时候疲惫压力大,不上班的时候也焦虑不安闲得慌。
虽然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很想上班,但是真的让一个人裸辞赋闲很久一段时间,以我有限的来自身边的观察和了解来看,还真没有人扛得住。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不工作最大的麻烦在于,一周至少 5 天乘以 8 小时的相对固定的具体的确定性的安排,没有了。而绝大多数人又是非常非常不自律的。
不上班的状态下我几乎没有见到什么活人能够做到按时早起早睡,一日三餐准时健康的吃,读书学习或者自我提升脚步不停。
当然以上的情况上班的人也没有几个能做到,但上班的人至少有 5 天乘以 8 小时的有效工作,且最主要的是,有收入而不是光支出。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就要花钱,衣食住行要花钱,孝顺父母要花钱,谈恋爱过婚姻生活要花钱,有了孩子养娃花更多钱。
有时间精力想这个意义的事儿挺好,但这个问题本身就没啥意义,当自己还不能完全做到财富自由(不工作靠被动收入就能覆盖日常所有支出),老老实实的工作赚钱,维持生活,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至于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这就是另一个大问题了。
每个人把职场当做的东西都不同,最看重的方面也不同。
有的人把职场当成银行,只要钱给到位,干啥都行。有的人把职场当成学校,个人学习成长最重要。有的人把职场当成游乐场,一定要好玩有趣有意义。有的人把职场当成贩卖机,工作生活平衡最重要,给一块钱干一块钱活。还有的人把职场当成秀场,希望大家把关注度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这就是职场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任何人很难有一份工作面面俱到都能满足。但能满足 1-2 个你最关注的方面还是大概率可以实现的。
每个人在每个不同的职场阶段,最看重的角度可能也不同,刚毕业前几年可能最看重的是个人的成长发展学习机会和物质回报,随着工作年限越来越久,更多的可能就会关注工作生活平衡以及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总是有所求的吧。找到你职场价值观中最看重的一个或者两个方面,只要工作中能够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价值感相信会挺不错的。
现在的职场大环境整体并不容易,祝大家都工作顺利吧!
最值得的是一种生而为人的有力感。
我今年 30 岁,在我 19 岁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力。
如果用运动员来做比喻,我当时的感觉应该是每天在 “我能拿世界冠军” 和“我是一个废物”之间反复横跳。
而我是长跑、标枪、铅球还是足球运动员,这件事尚且悬而未决。
我大概要做什么才能成为冠军,这件事我不得而知。但是书上每天都在教我成为世界冠军的若干法门,我也和朋友高谈阔论夺冠后庆祝的一百种方法,但…… 我实际什么都没做。
客观实践离我太远了,我能感受到他它的引力,像是月球一样起了无数的潮汐,但我又被困在 19 岁这个很愚蠢但精力十分充沛的年龄里,疯狂闭门造车,每天在自负和自卑之间上下横跳。
这种感觉就是无力。感觉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不值一提,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空虚和自我质疑。
而真正能解决这种无力的唯有真正的实践,掌握客观规律的那一刻,脚踏实地。
我读完硕士,进入了教培行业。算是知道了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员。
在之后的教学里,我在做的唯一工作就是理论和实践的打通。
这就好比你独自在山中练就了绝世武功,你得出去从峨眉山打到少林寺,才知道自己练得到底如何?何为武功?你又为何成为一个习武之人?
硕士学历的知识积累教一个孩子绰绰有余。但是,如何教?怎么才能教得更好?这就需要一些真正掌握客观规律的东西。
它是唯有实践能回答的一道题目。
渐渐地,我知道了在上课时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也逐渐理解了就教学一门而言的客观规律这件事情。以客观规律去贴近实践,你会有一种真正踏实的感觉。
它像是风,像是雨,无从把握。但是你此刻已经成了诸葛亮,在台上散发起舞的时候,你就笃定它片刻后肯定会为你而来,这规律的东风会助你走向人生最璀璨的赤壁一役,助长你的成功。
你把握它,就把握了结果。从而你的人生不再是轻飘飘的了,它是这个世界上比货币更实在的东西。
但等我到了 28 岁的时候,我又陷入了另外一种无力感。
从南京到北京,轮换十个教室,我都能在讲台上让下面的学生因我而热切,激烈,通达。
但如果讲台不在了呢?
在北京工作,是依赖平台的。越大的公司,越依赖平台本身。
其实我在 28 岁之前,就已经有一份很棒的工作了,钱多事少离家近,非常体面舒适。
但这也让我不安。
因为它的舒适体面不是我自得的,更多是平台赋予的。
我就是上面的一颗螺丝钉,到了管理层也是一颗高级的螺丝钉,但是可被替换和淘汰。
往昔的有力感变得很有气无力。反而你越是在工作上专精,这个问题越大。
一切在辉煌和焦虑里蔓延,直到所有的东西轰然倒塌。
其实,遇上了 “双减”,我并不觉得倒霉。
因为更多的人,并没有有这样的机会,被迫跳出成为高级螺丝钉的辉煌之路。
如果没有双减,我也可能会拿着近百万的年薪,接着无力下去,将错就错,用钱塞住耳朵也挺香的。
但我很幸运,有了一个机会。在双减后,我甚至有点偷偷如释重负了。
我开始尝试创业。
第一次,经历了投资人撤资,硬是抗住了,把自己投入的资金要了回来,也算是保住了团队伙伴的钱。
第二次,我开始真正抛弃互联网行业,做一个小而美的生意。
其实很有趣,你不再是螺丝钉的时候,你会很痛苦。
因为你只有你自己了。
你不动,这艘小船就噼里啪啦往下沉。你就只能动起来,靠你自己把所有的东西搞明白了。
我误打误撞,在机缘巧合下进去了珠宝文玩行业。最开始起步也很卑微,就仅仅在闲鱼这个二手平台上做了一个独立店铺。
别问,问就是为了操作方便,无额外平台成本。
而这个店铺折磨死我了。我是从 0 开始做的,除了给我供货的合伙人,所有人员只有我一个人。
我啥也不知道,对于做生意一无所知。
我的硕士学位对于开一家珠宝文玩店铺并稳定运营这件事,可以说屁用没有。
那还能咋样,硬着头皮做呗。好在我有一个好合伙人,能给我指点和反馈。
从二月开始,前两个月,每个月只有几百块的流水。
到了现在是九月份,流水已经破万很久了,我都不记得第一个一万块什么时候来的。
我在昨天刚刚有了 800 个粉丝,里程碑一样的时刻。
(从昨天开始,我恨不得把这张图贴我脑门上。)
现在,我就已经很熟练了。
它又回到了当初在讲台上的那个状态,就类似于我推出一样货品,写一份文案,拍摄一组照片,我就大致能知道,我的顾客和业绩会有什么样的回应。
东风已然振振在袖间了。虽然我现在还是行业新手,比起大佬们,那算是弟中之弟。但我已经能看到一些称得上客观规律的东西了。
不过,比之前更好的是,现在你问我,你要不转行去写小说,去卖茶叶,去做做香料生意,那我可能会不同于之前。
在之前我混迹互联网大厂的时候,我会说,别玩了,我疯了,才辞职去卖茶叶。就是被 pua,我也得呆在这儿。
但现在我会考虑一下,然后告知你说,等我想做,那其实也没问题。
工作的价值感,最后一定是落在自己身上的。人生的有力感来源于依靠自己做成一些事,而是做成事的关键,就在于用实践去把握客观规律。
它是人生的东风,在我们焦灼黑暗的赤壁之上,有很多烈火在等它点亮。
那火光,就是能被称之为意义的部分。
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确定的时代,如何找到确定性?这个秋天,我们邀请史学大家许倬云,一起探讨当代职场人的困惑。2022,向先生借智。
就如:在一千个西门庆眼里,有一千个潘金莲。工作对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以 “马斯洛需求层次” 的角度来看,有的人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还有的人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以,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类似 “小马过河” 的问题。工作意义的真相,就看你个人目前处在哪一层的需求层次上,从而在你心理呈现出相对应的结果。某项工作满足了你当前的层次的需要,你在此项工作中的价值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
从网文作者这个群体来讲,这里面有不少靠码字赚钱养家糊口的人。赚不到稿费,全家就要饿肚子。对他们来说,每天辛苦码字工作的意义就是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这时,你敢在他们面前鼓吹工作的意义是为了追求文学之美、文学价值,他们可能会跟你绝交,认为你丫的狗屁倒灶,装大尾巴狼。
在网文作者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缺钱,衣食无忧。他们每天也以写小说为工作,不遗余力,辛苦码字,但是他们的创作能力还不太足,作品毫无起色,乏人问津。
这时,你若劝他们别浪费时间和电费了,赶紧找个厂子拧螺丝吧。他们可能会把你拉黑,认为你丫的思想层次太低,眼里只盯着稿费,心中缺少文学理想。
所以鲁迅那句话说得不错:“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处于不同需求层次的人类,他们不仅悲欢不相通,他们即使干同一类工作,所感受到的意义也是大相径庭的。
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你若管不住自己,总是纠结它。
我的意思是,你还不如上点科技,来点狠活,去努力提升自己的需求层次。你的工作意义,便会如猪八戒擦粉——想遮也遮不住了。
看到这题的时候,我刚为一位客户完成了一次 3 个小时多的职业规划咨询,就像过去十年里的每一次一样,口干舌燥,嗓音沙哑,精疲力尽。
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咨询是我的工作,只是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从第一天干这个工作起,我就自己做自己的老板,没有为任何人打过这方面的工。
因为,10 年前的市场,没有足够的用户愿意为职业规划这种,刚需属性较模糊的服务付费,也没有公司支持得起雇佣全职规划师。
之所以我能提供这样的免费服务,经济上是依托于当时的另一块主业,精神上则完全是执着于我坚信的 “方向的力量”。
甚至,因为客户没有能在方向感上足够明确,而将不少金主拒之门外。
彼时,我从工作中收获的价值感是,客户从中情不自禁流露的感激,那种原本冲着某个自以为或家人以为的短期目标努力,意外发现居然更适合的另有他路!
看着客户再三感谢转身离去的身影,也望着身后费解和抱怨的同事,我有苦也说得出,但无奈于 “利己损人”的事实,貌似我是满足了自己的 “价值感” 需求,而损害了团队其他伙伴的利益。
那时,我能做的,一直都是用其他业务上更超出范围的努力来弥补同事,至于一直这样一意孤行的原因么,除了 “价值感” 之外,真的只剩下了那时常回响的执念“这样做一定是对的,哪怕艰难”。
我也不是什么怪人,更无特别的异于常人的天赋,事实上学生时代一路走来都是学渣
我也不是第一天起,就变得这么冥顽不化和执拗,而是在被一些事情深深刺激过才懂
很多同行至今费解,我曾帮助一些学生成功逆袭,二本进哈佛的案例却也曾令我神伤
逃学?抑郁?肄业?不念我们服务结果的超预期,反倒怨为何把 ta 送进不适合的名校
海外的顶级名校是 “严进严出”,严进的问题我们解决了,严出的问题我们没处理好
不是处理好不好的问题,这本不该我们管,但问题出在了开头,未充分考虑职业规划
海外的研究生教育讲究 “按需”,没想清楚今后要做什么,该校该专业该项目有何用
真的不该随意投资自己,什么是 “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穷的是 “真正适合的教育”
直到有一天,2015 年末,一位当时在腾讯工作的校友来访,好奇与我为何执着于这么干
清楚地记得他说 “陈老师,这样做本身没问题,眼下赚不了钱也没问题,问题是形式上,你能为客户为市场创造的价值,为自己获得的价值观,太有限也太低效了!”
“就你这样,正反馈短期有,成长性无,一年能这么发光发热覆盖多少个学生?真能长期坚持?”
我不解地反问 “那确实难,可又能怎么办呢?”
“你知道我们给组织一场 QQ 超级大群直播,一次讲座能覆盖多少人吗?”
我迅速回答说 “超级会员不就 500 人群吗?”
“技术手段上处理一下,我们一次打通 10000 人甚至数万人!按你每天给一个学生讲规划算,全年无休才 365 个,而我们这,一次就能顶你 30~50 年的量!价值能提起来,一切都会不一样!”
没错,我们每个人从工作中收获的价值感,就如同新婚蜜月期一般,一度甜蜜却迅速回归平淡
若想不断突破,持续获得更多价值观,那就必须突破个人工作对他人价值贡献的瓶颈才行!
技术上,熟能生巧,很快即达,也极难突破,3~4 小时的规划,我再熟练,语速再快,怎么也得 2~3 小时,咨询环节里必要的部分我不可能跳过,整体效率要提升一倍都几乎不可能。
但如果优化工具,提前做预习,提高沟通效率,提前设计问卷和量表,从不同的客户中找到规律,从不同的咨询中找到共性,系统性得优化咨询结构,就有机会突破!
而如果换个平台,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手段,一次讲话,触达 100 倍乃至 10000 倍的用户,这样的社会总价值将是多少???
在做了几年完全免费的职业规划课程和咨询后,2016 年我第一次开始收费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所在的平台是 “在行”,所提供的是 200~300 元的 2~3 小时的职业规划,而在这当中差不多 1/3 以上的咨询耗时在 3~4 小时。平台提供的评价系统如目前知乎的“值乎” 一样,为 “我能提供怎样的价值” 建立了一套线上数据库,供更多新用户参考,大大降低了我作为咨询师营销客户的沟通成本。
随后该平台还推出过 “分答”,类似现在值乎的“旁听”,1 元就能参考其它用户提问过的由我亲自回答的问题,我花 1 个单位时间服务过的内容,无数客户可以以更低价格学习,金额不高,但长尾可观!因为不单是长尾的总金额,而是类似“试用” 效果下的回头客(复购)!
至此,随着 app 内我的评价持续累积,咨询量的不断攀升,咨询单价的不断提高,我在工作中获得的价值观,从物质到精神,实现了双丰收,可持续、可期待、可增长的价值感双丰收!
再往后,我于 2018 年更进一步,all in 在知乎创作回答和文章,并在 2019 年一季度末做到了细分领域的绝对头部,同样的,更胜一层楼地收获了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至今,我依然在这条轨道上砥砺前行,2014、2018、2021 我出版了三本职业规划书籍,被国内近百家图书馆收藏,被国内百万人阅读,我的知乎和其他平台内容被学习超过 2 亿次… 今年 2022 年春节七天内,我每天直播 4 小时… 直播间里,很多人费解,但如果读过本篇回答,相信自会有答案。
所以,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无外乎是,在社会需要的岗位上,输出自己的价值,并在服务你的客户、同事、老板的过程中,不断精进技术,同时不断寻找杠杆,持续最大化并突破的个人社会总价值!
过程中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拓宽工作、事业乃至生命的宽度、深度、厚度和广度,这样,便能不断从工作中收获源源不断的价值感!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难,都复杂,但其实,也都简单,并不复杂。
关于上述提到的 “个人社会总价值” 和“职业发展瓶颈突破”,可以延伸学习我之前的这篇:
关于 “方向” 和职业规划问题,欢迎参考:
陈思炜:【精】职业规划 x 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67 节 936 分钟纯干货。)
更多职业规划视频类干货,可以参考:
陈思炜:【合集】职业规划 & 实习 & 求职(204 篇视频 - 220712) 持续更新中…
陈思炜
224 次咨询
4.9
353195 次赞同
去咨询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包含了很多部分,而工作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工作这一部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你人生所有的生命时光中,工作所占据的时间最长,你从工作中所获得的东西也将最终影响着你的生活。
我们能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层面: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从物质层面来说,就是赚钱,如何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赚到更多的钱。从精神层面来说,则是如何从工作中获得精神能量,获得成就感和比较感,获得驱动力。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意,并进而导致厌倦、焦虑甚至抑郁,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精神回报。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获得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前者能够让你改善生活,后者能够让你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找到你自身的优势,以及精神能量来源,你就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到充分的价值感。
以下是正文:时下有不少人总感觉活着没有意义,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不断怀疑自我,从而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及情绪焦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总计 6200 字,大约需要花费 12 分钟的时间。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受困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学识不同,见解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亦各不相同,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假如每个人的答案不同,寻找答案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那么诸如人生意义这样的抽象问题就很难解答了。
但我还是想试一试,看看是否能够找到解答此问题的通用最佳策略,直至我看到了哈佛大学博士泰勒 · 本 - 沙哈尔的专著《幸福的方法》,我觉得我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书中,作者以汉堡作比喻,将人生分为四种模型: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感悟幸福型。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这四种模型:横轴代表对当下产生的影响,向左为负面影响,向右为正面影响;纵轴代表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向上为正面影响,向下为负面影响。
享乐主义型:这种人生奉行的是 “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在将来产生的负面后果的影响。
忙碌奔波型:与享乐主义型完全相反,他们追求的是长远的、未来的快乐,并甘愿承受当下的痛苦。他们认为,当前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当下的痛苦过程就像是一场修行,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经之路。他们追求的是成功的结果,并不注重过程本身。
虚无主义型:这种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感悟幸福型:不但能够享受当下的事情所带来的快乐,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在这四种类型当中,虚无主义型最可怜,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快乐。而最理想化的模型,就是感悟幸福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能够持续不断地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能够感受到快乐的过程至关重要。“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我们需要的不是短暂的幸福,而是持续的幸福。这种持续,意义着不仅结果是幸福的,过程同样也是幸福的,这也是很多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如作者所言,“对个人而言,幸福感应该是我们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所有目标中的最终目标。”
“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所以,幸福的感悟和体验,应该是贯穿了整个人生的全过程,而不是当下或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否则,除了特定的时间点之外,你大部分时间感受到的只是痛苦,那么你的人生依然是不幸福的。
既然幸福的定义应该是 “快乐与意义的结合”,那么,何为意义?沙哈尔引用了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的 “心流” 理论。契克森米哈赖在其专著《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探讨了 “生命的意义” 这一宏大命题。他在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那么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就会形成蔚为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每种活动都深具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可能成为啤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疗法,或纯属生物本能——希望儿女过得好,光耀门楣。只要方向明确,行动规则清楚,并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标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肯定人生有意义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富于挑战性、足够凝聚他们全部精力的目标,人生意义就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我们不妨把这个过程称为‘找到方向’。心流的首要条件便是,行动必须有目标,如赢得一场比赛、跟某个人交朋友、用某种特定方式办成一件事。目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沙哈尔的这个观点包含了两个关键信息:“有意义的目标”与 “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包含了目标与过程。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 理论同样强调,要想让生命更有意义,要设定一个“困难的目标”,并且还要“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同样强调目标与过程,并且过程比目标更为重要。
这里需要了解另外一个关键词:精神能量。谈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另外一个词:精神熵。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其混乱程度越高,熵值则越高。反之,系统内部越有规律,结构越清晰,熵值就越低。
同样,每个人的大脑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会存在很多想法,很多念头。假如不加以控制,这些念头相互冲突,争夺你的注意力,在试图引导你往完全相反的方向走,你的大脑处于高度混乱的状态,虽然想干一些事,但却不知从何入手,此时你的精神熵就会非常高,你的人生也会陷入焦虑、迷茫、不知所措的混乱状态。反之,假如你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你所有的念头通过非常有纪律、有秩序的方式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个任务。这时你的精神熵非常低,“心里的念头就像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心所欲,喷涌而出但是又不会四处洒落,而是汇聚成一条水龙,冲荡开一切泥石沙砾,创造、奋斗、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这种状态,就是精神能量高度有序的状态,也会给你带来极其美妙的心流体验,这样的人生也会是一个极度有序、充实、幸福的状态。
但是,**要想真正寻找生命的意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 “做自己”,而不是伪装自己,否则你就无法寻找你真正的精神能量来源。**正如《幸福的方法》书中所写:“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我们把前面的内容总结一下,用一个完整的逻辑来概括,那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追求幸福,而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而要想让人生变得有意义,你需要设定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在建立在 “真我的呼唤” 基础之上,这样才能聚合你所有的精神能量,并在这些能量的推动下一步一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秩序井然的精神能量给你带来的心流体验。如此,无论过程还是结果,你的人生都充满快乐且富有意义,也就达到了幸福的目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定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则会产生焦虑,而太易则会觉得乏味,这两种状态同样无法让你产生心流体验。**只有当你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和你所面临的任务挑战难度相当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心流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既不能过高,但也不能太低。同时,当技能水平达到某种熟练程度时,则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向上提升,以应对更大的挑战,而不能长期处于某一状态,否则你只能从工作中感受到乏味或厌烦。
前面提到精神能量,那么,什么是精神能量?所谓精神能量,指的是大脑里本能存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人与人不同,这种精神力量的来源与组成亦各有差异。这种力量会驱使着你的内心,发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原意做、并且充满快乐的事,而不是违背自己的内心,刻意迎合他人或社会标准,以致让自己的心理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假如你的工作恰好有机会施展和释放你的精神能量,你就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到价值和意义,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等较多的正向反馈;反之,工作就会消耗你的能量,让你感觉到痛苦、烦躁、厌倦、逃避、排斥、厌世甚至抑郁,人生一片黯淡,没有任何快乐和希望可言。
举例来说:我今年上半年咨询的一个客户,负责市场策划工作,她在工作中的表现非常积极,并且工作成绩也非常不错,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有一次公司要参加一项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展会,由她来策划展会的活动与形式,这期间要填写很多资料和表格,搞得她心力交瘁。她跟我说,她大脑里每天思考的都是如何策划活动,应该如何创新,才能够从形式到内容更有吸引力,以便更好地为公司起到宣传和推广作用。但填写这么多的资料和表格,让她感受到了厌倦和疲惫,也觉得这些琐碎的纸面工作没有意义。对于她来说,创造性思考能力就是她的精神能量来源,假如工作中能够给她机会,让她施展和发挥这些能量,她不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产出,而且在工作中亦会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公司而言,这样的员工为极其有价值的;对于她自己而言,她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从中获得幸福感。她也曾经担心过公司加班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但从事了真正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有价值的工作时,即使加班,她也觉得有意义。
上述案例中所描述的精神能量,放在其他人身上,却行不通。我曾经在我的专栏文章《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从源头解决职场压力》一文中描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并不擅长创意性思考,当工作中涉及到方案策划方面的工作时,就会极大消耗我的精神能量,让我觉得痛苦、厌倦、煎熬、没有意义。而当我在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工作、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个过程是令我极其投入的,有时候跟客户约好 90 分钟的咨询时间,往往会延长到 120 甚至 180 分钟,最长的一次咨询,竟然连续进行了 6 个小时。但是这个咨询的过程我并不排斥,相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并沉浸其中,并且在进行了一次有难度的咨询之后,我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复回味这个过程。因为我的精神能量在于使用理论和逻辑对问题进行充分剖析之后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而非前文所说的创意性思考。
因为这种精神能量源自一个人内心里最真实的精神反应,所以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本能。我之前的专栏文章《为什么你的人生总是陷入周期性的厌弃与迷茫?》一文中提到的 “优势”,亦是对精神能量最合理的解释。比如,有些人天生喜欢表演和被公众关注,一站到台上就兴奋,能够从被他人关注的过程中获得精神能量,关注的人越多则越兴奋;而有些人一站到台上就如芒刺在背,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进去,这个过程只会令他们损耗精神能量。有些人喜欢结交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能够从结交朋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能量,并且觉得这个过程富有乐趣,而有些人则喜欢安安静静地做事。有些人天生喜欢忙碌,总期望不断挑战,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他们能够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精神能量,而一旦陷入重复劳动的平庸状态,他们就会觉得人生索然无味,没有意义。这些精神能量,本质上都是受到“优势” 的影响。
当一份工作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精神能量时,它往往有这几种表现:1)、这件事情会令你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你充满动力;2)、你能够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心流体验;3)、你可以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业绩表现。你可以回忆过往的成长、学习和工作经历,看看你在做哪些事情时,能够带给你上述表现。如果有,则很可能此类事情就是你的精神能量的来源。反之,如果工作带给你的只是厌倦、排斥、焦虑、痛苦、煎熬、逃避等各种负面情绪,那么,很可能你还没有找准自身的能量来源,也就是没找到自身的优势。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有些人会觉得在刷抖音、逛街、看电影、打游戏、沉迷网络小说等行为中获得精神能量,这种精神能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行为只是让你当下觉得很享受,但实际上对你长远的职业发展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精神能量的来源,只要找到优势,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无法从现实反馈中找到令你产生精神能量的事情,那么你需要通过盖洛普优势测评来发现,并在现实中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以确保让你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刺激更多精神能量的产生。
在我们以往的生涯咨询案例中,遇到的 90% 的问题,都是因为所从事的工作令自己痛苦、厌倦,感受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他们自身的优势与工作不匹配,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正向反馈所导致。比如,我们今年上半年咨询的一个客户,985 本硕,经家人托关系,在一家国企的办公室工作,主要的岗位职责就是审核资料、项目备案、资料整理等。虽然稳定,但她却提不起任何兴趣。而经过我们的咨询之后,我们发现她更擅长演讲表达,这样的事情也令她充满动力,这才是她的精神能量的来源。再比如,同样是今年上半年的客户,毕业后选择的是电话销售的工作,但只干了 10 天,就坚持不下去,“特别怕打陌生电话,怕到极点,整个人都被整抑郁了,尤其遇到客户电话里骂我,我就受不了,打了 10 天电话我实在坚持不下去。” 但他不死心,依然认为自己有做销售的潜力,于是换了一份工作,继续做销售。但是,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前期也要打电话,把我吓的半死,我都是找个角落偷偷地打,但是一点业绩都没有。” 整个工作中无法产生任何的正向反馈,没有精神能量来源,反而消耗了他大量的能量,以致后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严重怀疑自己这辈子还能不能有所起色。
本文一开头讲过人生的四种模型。假如我们把心流理论的 “精神能量” 这一概念整合进去,我们就可以对上述模型进行重构:横坐标代表工作带给你的精神能量(强调的是精神回报),向左为负,意味着工作带给你更多的是负面的、消极的精神反馈;向右为正,意味着工作带给你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的精神反馈。纵坐标代表职业的发展前景(强调的是物质回报),向上为正,意味着工作前景明朗,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回报,更大的成长发展空间;向下为负,意味着工作前景不明,甚至走下坡路,薪水和能力的提升皆较为缓慢,甚至没有提升。
**很显然,精神能量和发展前景都为正的职业,是人生的最佳选择,既能够从精神层面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美好,又能够从物质层面获得较高的薪水回报,让你有财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人生。**知乎上经常遇到一类问题:开心快乐的工作和薪水高的工作,应该怎么选?我会告诉他们,其实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在我们以往的生涯咨询中,我们给客户的职业方向建议,也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构建其长远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但假如物质和精神只能满足其一,也就是说:工作很开心快乐,但薪水却很低;或者薪水很高,但却一点都不开心。这样的工作,总会让你觉得不太圆满。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调整一下方向,让精神能量多起来,或者让发展前景明朗起来,就会让你的人生重新回到较为良性的轨道上。而最差的状态,就是既不开心、薪水又不高,这样的人生确实就没什么幸福感可言了。
我是
,12 年专职 1V1 生涯咨询经验,服务客户 5000+,尤其擅长优势挖掘、方向定位、转行咨询、瓶颈突破。
杨毅
287 次咨询
4.9
116177 次赞同
去咨询
我首先想到的是农村磨坊里拉磨的驴。
一圈又一圈。日复一日。重复。单调。麻木。
人本质上也是牲口。只是最高级那种。只有努力防止自己变成驴的人,才配去思考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是你为过想要的生活去支付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时间换钱的游戏。
正如自由从来都不免费,财务自由是商业时代通向自由的第一要素。
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工作不努力、挣钱不够养家,而是被欲望支配,被攀比绑架,工作充满意义但生活毫无意思。
人的时间最宝贵,所以拿时间去交换金钱的游戏你永远都是输家。
幸运的话,你可以通过工作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收获友谊甚至爱情。
工作只有不仅仅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上升到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度,才配谈意义。
如果工作最终帮助你通向了自由之路而不是坠入奴役之路,它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这是唯一的标准。与钱和牛逼无关。
2017 年,我 47 岁离开体制,正处级,十个中国新闻奖,出书五本,小有成就,选择裸辞,很多朋友不解,议论很多。
我只是希望能更自主地实现有限时间的价值。勤勉工作努力奋斗永远是一种美好姿态,但如果忘记了工作的初衷,你会很累。
生活的意思比工作的意义更值得追求。
世间唯美食、健康和自由不可辜负。如果你从心底认同这句话,就努力工作吧。这就是你当驴的意义。
巧了,作为服务过 2000 多客户的职业规划师,我正儿八经研究过 “工作的意义” 和价值感。
稻盛和夫说:
“工作的意义在于提升心志,磨练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
歌德说:
“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人间值得》一书说:
当你面对 “为了什么而工作” 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 “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 这就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
至于 “人生价值”、“自我成长” 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管理的常识》中给出了 5 类工作的理由:
1、赚钱
2、消耗能量
3、社会交往
4、成就感
5、社会地位
各路名人,各种图书,都讨论过工作的意义,总结来看,工作主要有四种典型的意义。
(1)谋生手段
多数人工作的目的就是 “为了谋生”,不涉及多少其他因素。这也是工作的基本意义。赚钱嘛,不寒碜。
(2)发展方向
持有这种工作目的的人,把工作视为职业,把工作看作创造自我、定义自我、证明自我、美化自我的方式。
这个时候,职业往往成为个人社会角色的一部分,他是消防员,你是大学教授,张三是建筑设计师,李四是律师,我是职业规划师…… 我们常常用职业角色指代一个人,也接受别人用职业角色指代我们。
(3)使命召唤
有的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为了完成家族使命、国家使命。
我曾接待过一位咨询客户,来自某石油系统,他的父辈、爷爷辈,都在该石油系统工作,他的父亲从小就帮他选好了将来的道路,上石油学院,进石油系统,绝不容许在石油系统之外工作。对这位客户来讲,他的工作源自家族使命的召唤,无论喜欢与否,他都要履行个人义务和责任。
还有不少人的工作,是为了完成国家使命。这两年有很多电视剧,《功勋》《觉醒年代》《山海情》《大江大河》,里面有许多例子。
(4)自我实现
把工作当作自我实现的人,更多强调从个人倾向出发来选择职业,而非经济回报、社会地位、家国使命等。
我的咨询客户中,就有放弃带编制的教师工作,跳出来做内容运营的,还有不做公务员转行咨询的,他们都是在寻求自我实现。包括我自己,放弃高薪的软件开发工作,转而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和写作,也是为了自我实现。
以上是工作的四种典型意义,它们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你工作是为了哪些意义并能在这些意义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工作。
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时,才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不能解决任何人的问题,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那他的工作就没有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医生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才有价值。
小学老师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家长的教育需要,才有价值。
中间件程序员满足上层应用开发者的需要,才有价值。
……
一个人满足了他人的需要,价值被他人肯定,这个人才会有 “价值感”。
因此,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劳动满足 “客户” 的需要。(这里的客户,泛指依赖你工作产出的人,可能是你的同事、上司,也可能是外部的机构、个人。)
所以,请努力在工作中创造有用的成果,找到 “被需要的感觉”,收获你的价值感。
关注职业规划师
,围观更多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干货回答。如果你有职业选择、转行、Offer 选择、副业等方面的个性化问题,请戳下面卡片向我咨询。
安晓辉
1987 次咨询
5.0
职场、职业规划、程序员优秀回答者
174933 次赞同
去咨询
今年出版了两本新书,欢迎支持。
[
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 [知乎出品]
京东
¥69.00
去购买
[
职业复盘:如何拥有喜欢又有价值的工作
京东
¥59.60
去购买
中国人管工作叫什么?
叫干活。
我还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中文为什么管工作叫干活,不得不佩服中文的博大精深、言简意赅,活就是活着,活下去的意思,不干活就活不下去,不然四川话为什么管出去打工叫做活路呢?
找活去就是找工作,找工作等于活下去。所以,简单的说,工作的最基本意义就是活着。
人是社会化动物,需要分工合作,需要交换劳动成果才能活下去,即使你离群索居隐居山林,也需要耕种、捕猎才能活下去,这也是工作,可以说是工作即生存,这是基本意义。当我们理解了工作 = 干活 = 活着这个逻辑,也就更深刻的理解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生存与干活相辅相成,可以说不工作就没有生活,甚至没有生存。
因此可以讲工作是生命的基本责任,人活一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要么自己创造能量,要么消耗别人的,比如啃老、啃小、啃低保,因此契诃夫说过没有劳动的获得就等同于偷盗。所以,工作是每个人一生最基本的责任,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工作,也可以说他不热爱生命,试想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去一个孤岛,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的时候,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劳作,那能说他热爱生命吗?同理,一个人不热爱工作,也可以说他内心没有爱,既不爱自己,也不爱家人,更不会爱他所处的社会。
具体到技术层面,如何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很简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效率最高、价值最大的事情,通过这个事情能够解决社会中更多人存在的问题、痛点和需求,简单的说就是让更多的人因为你的工作而变得更完善、更美好,这就是工作的价值。
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老师有天突然问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那会我们还是长在红旗下生在春天里的孩子,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和思想品德课本一致,但是音乐老师却告诉了大家一个非常世俗的答案,这个世俗的答案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有些震撼,很细小的一件事,多年以后没有人会去琢磨音乐老师那天的心态,只不过现在的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很多时候不应该是同样的。
不想浪费读者时间,写写一些人心里说的。
曾经问一个柜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她说纯属为了她老家父母的面子,北方四线小城,说自己女儿在省会银行工作,多少还算说得出口,几次跟家里说过这工作收入不高,工作量大,经常会对工作的意义迷惑,糟心的经常下班就要靠几个人喝酒吐槽解压,但是父母一直强调再忍忍,结了婚再说,后来懂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这份工作算是娘家彩礼的一种形式。
曾经问过另外一个柜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她说这是她父母退休前能给她安排的最好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更想去开瑜伽馆,为了自己活,后来没过多久她辞职了,趁刚退休父母的老底还没有被非法集资和卖保健品的逗去,开了一家瑜伽馆,活出了自己的洒脱。
曾经问过一个工作了十年的零售客户经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说已经被去能力化了,脑子里只有大指标小指标,招聘网站充值至尊 VIP,猎头微信列表能有半米长,几年里,生生看到猎头崔西辞职回老家卖化肥了,一点都没影响他跳不出银行这一亩三分地。
曾经问过一个机关的女员工,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她说她当初为了老公,放弃工作辞职回家生孩子,有天管老公要钱买护肤品,然后就看到了老公脸色一下子沉下来了,那一刻起,她才意识到,只要冲谁伸手要钱,都要看人脸色,所以她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收入,工作也要看人脸色,但是至少不会伤心。
曾经问过一个业绩不好的对公客户经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说为了简历好看。
曾经问过一个业绩很好的对公客户经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说这地挣得太多,多得以至于出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曾经问过总行的一个部室负责人,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她说首先周围人素质很高,哪怕是互相看不顺眼的,她觉得在这里不会落伍,另外就是孩子还没大学毕业,人走茶凉,她还不能走。
曾经问过一个分行行长,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说他这个年纪,更多的是为了当初年轻时候的情怀,想做出点事来,等退休的时候不后悔,我觉得他在撒谎,别说情怀,但凡有点良心,也不至于把底下人的绩效都扣着不发。
曾经问过另外一个分行行长,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说当然是为了家里人过得更好了,除了你家里人,你死了单位谁特么会哭,就给一万抚慰金,还特么要让你家里开一堆东西,现在连大巴车都不给派一辆,听完感慨这人能处,可惜退了。
大家对 “工作” 一词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我提供一个角度。
每个人在社会中会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是消费者,一种是生产者。
如果我们把各行各业,从生产资料源头到各级加工、各级流转、最终被消费掉看做一个链条,消费者通常位于最末端,只有比较少的、被动的社会参与。
生产者,会在某个中间环节,通常有上游也有下游。
对于 “工作” 而言,这个角度就是以生产者的身份参与社会运转。
在这个角度上,所谓 “退休” 就是生产者角色的缺失。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大概是一种对于身边社会的存在感、参与感、贡献感、价值感吧。
当然,只有消费者身份,也可以很快乐。
工作的意义就是要创造价值。
通常等于收入的钱。
获得价值感,就是要创造出钱。
这个钱倒不一定进自己的口袋。
关于工作的意义,我思考过很多年,借鉴两维度四象限模型来阐述一下。
通过两个维度分别是独立 - 融合,以及他人 - 自我维度。一方面,我们倾向于在工作中寻求独立性发挥,追求差异、独立、 决断、自控和竞争,以此来获得胜任力与创造力,从而体验到工作意义;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倾向于与他人融合(团队化、同组织或跨组织),追求接触、依附、联系、 归属与联合。同时,工作意义的感知也依赖于任务活动是指向他人还是自己,如指向自我的高薪酬工作能让人感到意义,以及我想起的一句话:“要做太阳,照亮他人” 来体现自己连接他人的价值。
根据这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在第一象限中的奉献(协同 + 利他 + 影响力),能带来深度的工作意义感。 第二象限中的个性化(自我与独立), 都是自我效能的体现,反映了工作的个性化程度,而个性化程度越高的工作越能让人产生意义感。 在第三象限中,自我与工作的融合产生了自我一致性、身份认同与个人投入,建立起了个人与工作的密不可分关系,能使人深深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也是大家经常说的 “工作狂” 模式,与工作融为一体。 第四象限是产生社会联动,即融入社会价值体系、产生社会身份感和建立广泛的人际联系,据此产生归属感与社会目标感,从而体验到与他人联系与合作的工作意义。
搞清了工作意义,我们来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价值感,是创造能满足自我标准的价值,那我们就该从经典的马斯洛需求来逐个剖析,先从个人层面看,选择大于努力,我们先要满足自己在一份工作中的亘古不变的” 欲望 “。
大多数人在选择工作时,都没有考虑长期目标,比如,我希望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体验? 我在 3 至 5 年甚至 10 年内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水准? 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去选择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热情,愿意奋斗的工作。第二点,满意的薪资这是不用说的了,公司都不愿意为你的价值买单,何谈价值?
多数工作内容并不是非常单一的岗位,更容易体验到价值感。环境中缺少机遇和资源,也会阻碍价值感的获得。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影响价值感,如果觉得自己的任务重要,则有助于增加价值感,这就俗话说的” 响鼓重锤敲 “。
第 4 点很重要,也就是拥有一个好领导,尤其拥有一个变革型领导,通过良好的组织文化,在日常与员工的交流和联系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深刻影响大部分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感。有学习氛围的组织文化更有助于获得价值感,能普遍让人感受到,付出即有回报。
同事,拥有高质量的同事关系,与价值感显著正相关。在工作获得的这些社会联系,有助于获得归属感和社会认同,从而对共同目标更加清晰和投入。
低质量的上下级关系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价值感,当然这也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大体为:把下属工作看成想当然(不认可);不公平对待(不奖罚分明);交给无意义的工作(无视流程);无视下属提出的更好建议(对工作没有掌控感和权力);使下属面临身体和情绪伤害;违背正确价值观做事。
但是有一点需要警惕,我举个真实例子,以前有个同事,以前在传统行业工作,本身没什么激情,后来跳槽去了曾经很出名的 K12 英语教育机构,即使是被政策腰斩了,但是领导者有格局,通过直播带货,让业务活起来。这个同事跳槽来这个公司三年了,工作的价值感完全被释放出来了,因为以上条件都满足,也赚到钱了。唯独有一点,因为连轴转大强度的工作,身体消耗透支很多,别说单双休了,连休息都没有。这个时候,对价值感的追求固然没毛病,可是,我认为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设想一个近 30 岁的女士,如果连续半年到一年都是 007 或者 996,往后身体机能下滑。那么,对工作的价值感的追求是否也会消耗殆尽?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获得价值感?除了以上一些非自我可控因素外,我想适用于多数人的就是:
**专注:**专注自己擅长领域,稳扎稳打,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自控:**控制对他人认可的过度需求,建立不被他人影响的心态,这一点需要你练就强大的内心,拿多数人会遇到的 SB 领导来说,你只有专注能力够强,你就有能力离开你不想处的人和环境。
各位,一起加油。
说一件小事吧。
-
昨晚一个客户突然找我,说孩子有一些异常想去医院看看,但不知道去哪合适。可以看出客户比较急,孩子也小,也没太多去医院的经验。我就立马开始打开各种挂号工具,看看哪个地方还有小夜门诊,同时也帮客户查了一下私立医院的价格等。
-
其实对我来说,就是很举手之劳的事儿,但对于此时此刻的客户,非常重要。第二天,客户感谢我,说 “谢谢昨晚的指导,帮很大忙了。”
-
那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一瞬间,我看似平淡的回复了一句 “好好照顾孩子,有啥需要随时找我。” 但实则内心非常开心,比吃烤羊腿喝扎啤还开心。
-
我很多次说过,虽然我曾把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一,但我的性格真的不太适合与人打交道,我不太会维系关系,不会送礼,不会说好听的。但我真的很希望在任何地方帮到任何人。我觉得保险经纪人这份工作,让我实现了我的价值,这个价值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被需要,被很多人需要。
-
这么多年,让我走下去的,让我带领团队走下去的,就是这些。我们做这件事儿,真的是希望帮到更多的人,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赚到钱,认识很多有趣且优秀的人,经历不同的经历,体验不同的情绪,也会成为让自己越来越喜欢的自己。
-
这是我做保险经纪人这份工作的意义,很开心也很感激自己能在这里,很开心也很感激遇到每一个你,很开心也很感激自己一直坚守初心。
去年读一本书叫 A World Without Work,没有工作的世界,主要讲的是技术对人工的替代。书中追溯历史,讲到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的产业工人发现是机器抢了自己的工作,于是组织各种反抗。这反映出两种丧失:一种是失去工作带来的物质报酬,经济学家会告诉我们说蛋糕变大了,每个人都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另一种则是失去了工作为劳动者带来的意义感——或者如问题中提到的——价值感。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作者在书中总结道:
For Freud, then, work was a source of social order; for Weber, it provided people with a greater purpose; for Jahoda, it created a sense of structure and direction.
对弗洛伊德来说,工作是社会秩序的来源;对韦伯来说,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大的意义;对雅霍达来说,它创造了结构感和方向感。
引用就到这里。
2022 年一定会比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年都更适合在未来的历史中单独成篇。就是在这么一年中,我开始更深入的参与到知乎社区业务的工作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它既是每天发生的新变化,也是过去十余年积累的总和。一万个人眼中,其实不止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想象与不满都在生长,乐观与悲观彼此交错。
每天清晨六点,我就看完了前一天的数字,涨,跌,就是工作的意义吗?
看到又有知友发私信来反映问题,复制,转发,回复,就是工作的意义吗?
更多时候,这些事情只是让人辗转难眠,自我怀疑。再敢于反思的人也可能在这种状态下走向封闭,这,就是工作的意义吗?
有一次和同事饮酒倾谈到深夜,仍不得解。
再来一段引用。
在另外一本书(After Steve)中读到 Tim Cook 的领悟:
生活的目的不是热爱你的工作,而是以某种广泛的方式为人类服务,其结果将意味着你会喜欢你的工作。
这段话和弗洛伊德、韦伯和雅霍达隔空辉映,照亮心中一隅。
2022 年,又一年开学演讲,聆听了许倬云先生的讲话,他说:你不要躲懒,你有你定见。
或许不是很多人耐得住性子看到这一句,而为那些耐得住性子的人做这一件事,就是此刻工作的意义。
看了老人家的想法,很激动,突然就回到了那个 “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能我们大部分人的父辈就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
我想了下,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还记得曾经感动中国的清华老年合唱团?还记得一位老者提到的,“祖国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到哪里就去哪里!”
那时候是分配制!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现在就是说我去建设大西北,可能也没有契机。从能力来说,可能无从下手!别添乱就好。
按照马斯洛理论,我们要生存。首先得能养活自己,养活自己需要工资或者报酬。更别说买房子,娶媳妇儿……
等我们有了一定程度经济基础,才可以考虑家国情怀!才可以考虑追求我们人生的价值。假如我们自己还在贫穷,那也是拖了全国的后腿啊!
以上我说的是大实话。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
工作的意义就是问了赚钱,为了生活。
但说到究竟意义,可以从人生开始说起。
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存、生活、生命
生存:
这一层面是最基本的目的,先养活自己,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就好了。
生活:
这个层面会比活着高一点点。
比方说,我吃一碗面可以吃饱,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加了牛肉,可能还会来一杯饮料,让我感觉更舒服。
俗话说,生活就是用来享受的嘛。
包括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空自己,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体现。
生命:
人活着一定是向上的,都希望自己能活的更好,能让生命绽放和精彩。
那么到生命到这个纬度的时候,可能就会开始想,我究竟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上哪儿去。
如果开始思考这些,那么一定会开始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而工作也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方面,并且可以将我们的价值量化。
就比方说,一个项目,会有一个总的 kpi,但是一个人肯定完不成,需要一个团队,那么团队里面的每个人各自承担那部分的 kpi,这个就是你在这份工作中最基本的价值。
那么价值感就是:
1、分配给你的 kpi,你能超额完成,并且能有一些超出意料范围外的惊喜和收获。
2、只有你能负责这一块,换一个人就不行,你是无可取代的。
3、整个项目统筹,能做项目的整体规划,能把控项目的每一个节点,能及时发现或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避免。
总之,价值感就是全心全力的去做,你要认为这件事情是你自己的,属于你,并且将这件事情做好,超出预期,有拥有感,你才会有价值感!
现代社会不管有没有工作,很难出现饿死的情况。
哪怕你学历没有、技能没有,每天去居民区马路捡瓶子,帮居委会承包附近单元房的楼道卫生,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如果稍微脑筋活一点,拍拍小视频、写一些文章、做一些兼职,那么不做体力劳动也行。
或者不怕吃苦,去送外卖、跑共享出租,一个月甚至能月收入上万。
有三五千的积蓄,创业路边开个炸串店,煎饼摊,度过前面三两个月的适应期,每个月收入也不低。
现代人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工作,而大部分人稳定的去每天上班其实还是前面说的 “安全感”。
人说到底是一种社会属性的动物,我们需要在相似学历、年纪的人群中,才更有归属感。
哪怕同样经济不好发不出工资,在一个稳定的大集体公司,知道身边的人也拿不到工资,很多人内心也是比较踏实的,大不了坚持三四个月再换工作。
但要是自己兼职或者创业,连续两个月零收入,基本就已经慌了,能内心平静的坚持自己做事的太少了。
当然,这类安全感很多时候是虚假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要有至少六个月的存款。
尤其在如今经济不稳定,生活规律不确定的时代。
最好的年代其实是 2010~2017 年左右,那个时候敢于放弃工作,去自己创业或作一些兼职的人,通过取得时代红利再投资,可能现在能做到经济自由,之后可能越来越难了。
群体中的安全感,也来自上司和同伴的鼓励、表扬,团队作用的成就感。但说实话,大部分无法直接转化为个人的财富。而兼职或者创业中的贡献转化为收入反而更容易。
三者的具体关系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最好在 30 岁前布局好个人兴趣、能力、机会的关系。为了自己 35 岁左右的职业第二成长曲线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
而对于什么情况下才能算经济自由,可以看这篇文章。
更多职场内的价值,可以看这篇。
既然很多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那么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
工作的意义上了热搜,敦煌研究院招不到人也上了热搜。
一边是现代人找工作挑三拣四,困惑,蹲考族,宅家族,躺平族横行。一边是优秀文化遗产无人继承研究。
你说好不好玩?然后非要请几个大师来给大家讲鸡汤,还是说再来几个二舅的视频,治疗一下精神内耗?
反正我觉得这事超级有意思的!
工作的意义还不简单吗?
大师能讲出什么花吗?
赚钱生存啊!养家糊口啊!
我要恋爱啊,结婚啊,生娃啊,给父母养老啊!
你告诉我哪个不花钱?
谁不希望兴趣和爱好能够与工作结合。几个人能做到?
还工作获得什么价值感?
老板,你每个月多发 5000 块钱,我就能感觉到我的价值。
你每个月多发一万块钱,我对公司文化深表认同。
你每个月多发我三万块钱,我可以叫你干爹!
你每个月多发五万块钱,我不需要周末,公司就是我家!
这可能么?
如果现在给我银卡里转 2000 万人民币,我立马辞职,去敦煌研究院当一个月薪 2000 块钱的零时工,我都干!
不就是什么美术专业吗?文物修复专业吗?我从头开始学都行,当学徒都行,我今年 32 岁,我学个八年,我不信我还学不会吧?
咱也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是咱肯定不笨吧?
从 40 岁,我能在敦煌干到 70 岁,啊不,干到死都行。
真的,我去敦煌旅游过,在那种小城市待一辈子我都乐意,搜集历史的碎片,还原古代的点滴,我真的特别喜欢。
真的,香樟哥我特别喜欢历史,特别喜欢传统文化,特别想为传统文化做贡献!
可是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啊,我要还房贷、我要生孩子,养孩子,给父母养老啊!
我必须在单位爬格子,而不是去做历史研究啊!
因为我穷啊!
如果我没有经济的负担,我肯定会做我最喜欢的事情啊!
把兴趣当做工作,不好吗?
可是我配吗?
我不配,我就是一个俗人而已。
不过看到这个敦煌研究院招不到人,我脑子里想到的居然是江西的周公子!
周公子炫富炫权,弄得全网口诛笔伐的!体制外的人觉得这是个傻叉,体制内的人觉得这是个大傻叉。
周公子发那些朋友圈,炫耀,其实不就是想泡妹吗?不就是想炫权吗?
如果他就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呢?
他的朋友圈是:
中华文化吾辈传!大美敦煌!
今天我太高兴了,我终于修复了 xxx 窟的壁画。
今天 xxx 省长来看敦煌莫高窟,还赏了我一根烟。
这样炫耀不比他直接炫耀什么车房更高端吗?
多发发敦煌的画和故事,不用发朋友圈,微博、小红书啥的多发一点。
自然有的是文艺女青年不远千里来相睡。
我就觉得,那些体制内二三代们,真的别去什么继承家业,回系统里呆着干嘛,又没有提拔的空间,只能一直占个坑,自己也抑郁,周围的做题家同事也看不起!
就像周公子之流的,直接送去学艺术,然后考敦煌研究院,做一个富二代应该做的事。
第一代打下了物质基础,让他吃喝不愁,如果没有什么做题天赋,能让家族更进一步。那他们就应该去做一个搞研究搞文化的人啊!
反正不差钱,研究院一个月 3000 块钱的工资就当加油和零花钱了。
远离内卷、远离系统,没事就来研究研究绘画,积攒下来人脉和行业经历。
就研究院的这点工资,肯定劣币驱逐良币,把能力比他们强的人都逼走,以后他们就是这个圈子里的大佬啊!
第一代搞物质打基础,第二代就搞文化啊!
这你家里第三代可就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啊!
你看这样多好,江西少了一个丢人现眼的体制内二代,世界上多了一个敦煌文化的宣传者!
耐思啊!
你上次想要辞职,是什么时候?
是被 KPI 折磨到掉头发?是老板强制加班?还是工资和期待相差太大?
我们对工作有许多不满,总想要靠跳槽来解脱。
根据一份超过 15 万用户填写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现在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时长有递减的趋势。
70 后工作 4 年换第二份工作,80 后变成了 3 年半,90 后锐减到 1 年半,95 后仅剩 7 个月。
越来越频繁的跳槽背后,其实是 1000 种不能解决的痛苦。
去年,我们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一起聊了聊 “工作之苦”。
什么是工作之苦,大家在工作中吃的苦到底值不值?我们能走出工作之苦吗?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梁永安教授演讲和答问的精华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值得耐心读完。
一个年轻人开始自己的人生,他最重要的两件事:
一是找到最爱的人,二是找到最爱的事情。事情恐怕有时比最爱的人还重要。
因为现在是专业社会,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就是他的工作。如果说爱情是通过别人来获得幸福感,那工作就是通过自己来得到幸福感。
工作中,我们经常被显性的痛苦所围绕,比如:
完不成的 KPI——
每天做着繁杂琐碎的事,加班到很晚,但技能和工资一直没有提升,感觉很苦闷。
复杂的办公室政治——
人和人之间很复杂,离人群越近,让你扎心的东西越多。
失去恋爱时间——
生活只有加班加点,把最重要的恋爱时间给剥夺掉了,生活就变得畸形。
经常想要跳槽——
很想辞职一走了之,但因为现实生存,还要在公司煎熬。
刚毕业的学生都对自己生存、工作环境很不满意,和想象中反差特别大。
年轻人不愁吃、不愁穿。
不像一些老年人,说起现在的生活满意得一塌糊涂。
我们年轻人的苦实际超越前代,是一种进步,对生活更高的内在需求。
我们以往的关注点,都是怎样给年轻人升职加薪,给他们获得感,提供技能性教程,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更优秀。
但这个问题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现在年轻人对自己生存价值,工作价值,甚至人生意义的思考。
以前有个女生跟我说,她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接受她要奋斗的教育,但她并不知道奋斗的绝对价值在哪里。
所以工作之苦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
本质既不是身体的苦,也不是功利性的苦,很大程度是我们在精神上的苍茫。
对这一代重要的,不是选一份工作去安身,也不是跳槽,更不是达到某一种薪水和职级的苦恼,而是一种工作价值的缺失感,也是一种快乐和成就的缺失。
年轻人的工作之苦,根本上是因为看不到忙碌的意义,才会陷入一个长久的焦虑、茫然、刺痛、无奈的状态。
上班像上坟——
按理说上班有钱花、有钱挣,那么钱就是感情,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工作没有感情寄托也会苦闷。
小镇做题家——
一路苦读,进入大城市后发现奋斗半天,才到人家的起点,人生挫败好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漂在大城市的异乡人——
打拼多年,没办法在城市扎根,又回不去,充满了漂泊感,每天都挣扎、不平衡,没有终点,随时随地担心自己滑入城市的谷底去。
代际关系——
我们很多家长就希望邻居的孩子去探索,自己的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太太平平的,一下子就过到 50 岁的状态,安安稳稳。
一个年轻人,如果他有 40% 的勇气,如果爸妈说:“好,人生就应该去奋斗,你就干吧”,他一下变成 80% 的勇气。
但往往父母反对,40% 也只剩 10% 了。
你靠 10% 的勇气去面对整个社会的困难,怎么过得去?
首先一点,我们身处大工业时代,成为了异化的单向度的人。
德国思想家韦伯分析过,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层化、合理化的社会,每一层只执行上一层。
不像传统你做一个完整的事情,做一个皮靴就是一个皮靴。现在你看不到前因后果,在分层里,在流水线的一节节里,你看不到上面,也看不到下面。
我们每个人就变成了单向度的,像德国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家马尔库塞所讲的,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
这样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也不再有能力想象与现实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精神价值的匮乏。
以前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者,爬雪山过草地,但他们不觉得苦,还很有目标,很有理想,乐在其中,哪怕是牺牲都不怕。
今天年轻人物质丰富,当我们回看生活时,忽然觉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
就像《包法利夫人》里面有一句话,女主爱玛感叹:“这世界为什么离我这么远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缺乏建设新生活的勇气,成为大世界里的 “窄人”。
人人都忙,觉得忙得很苦,但上层、领导就觉得你该忙,因为他们是忙过来的,苦干过来的。
我遇到一个大老板,他手下有 1500 人,我说:“你手下的年轻人加不加班?”
那个老板一听眼睛都瞪大了,说:“年轻人不加班,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不能去聚会,不能去看歌剧,不能去逛书店,也不能去和朋友自由地去社交,这些不能,使我们的生命穷尽掉了。
**我们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身之所往是心之所向。**但我们今天是分裂的,就变成苦上加苦了。
我们不但用工作来谋生,更希望在工作中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满足自我价值,找到喜欢的事业。
我们希望有另外一种生活,但是这种向往相反加重了苦涩,因为忽然发现,我们缺乏过另外一种生活的能力。
我们是最有向往的一代,是走出温饱压制的第一代,但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缺乏现代化积累的一代。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
走出工作之苦,首先要明白自己正在经历的是什么苦。
例如,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变得越来越佛系,好像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没有什么事能激起内心的激情。
这看上去很轻松,其实是麻木之苦,它来源于对现实的回避,更来源于对自己内心的回避。
青春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岂能在放弃中苟且?记住莎士比亚的警告:“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是在麻木中浸泡,还是以此为转折点,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最好的的期待,是转动,像向日葵一样追着阳光,哪怕有 1% 的转动,都是很美的,积累下来就是人生的变化。
每个人都转动了,就是时代的变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其实每个年轻人都很了不起。眼下的苦是一种磨练,实际上心里有无限的潜能,完全能够打开另外一种生活,关键在于反思和勇气。
在这万物更生的创世纪,行动力决定能不能起航,思想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
纵然波涛汹涌,我们也要一起远行。
至少三分之二的生命,你要和工作 “在一起”。
在未来大半被工作占据的人生里,我们需要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意义。
尽可能地少受工作之苦。
如果躲不掉,那么至少应该选择一种看起来不那么煎熬的方式。
我写个没价值感的,亲身的感受。
以前在职场,每个月月初会收到一份任务书,里面罗列了这个月,A 产品必须拓展多少个客户,B 产品必须有多少个增量,C 区域这个月必须新增多少个项目进度。
然后老大会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个会,详细分配好各自的任务。
后面就,开干,其实每个公司差不多都是这样。
然后我很经常有那么一瞬间的感觉:
怎么这个月那么快就完了,然后下个月很快又来了,老大又召集我们开会,分配任务。
如此循环,好像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回想起来有点背脊发凉的感觉:今年我究竟干了什么事,有什么职场上的收获,除了每个月拼命地赶任务,拿工资之外,貌似完全记忆不起来,我得到了哪些成长,收获了哪些经验。
我以为我谈的客户是我的,结果下一个季度就被区域总监分配给其他人去跟进;
我以为我跟渠道商、代理商关系打好了,后面会有利于我工作的开展,结果没两个月,领导就把我安排调岗了。
当然调岗之后,每个月还是逃脱不了任务书、开会、赶任务这样的循环。
谈什么意义?没有意义的。
当然,我的工作还算好的,比我工作更没意义的工作,外面多如牛毛。
除非你自己给自己找意义。
什么意思,就是刻意去对职场工作做总结记录,比如说今天去谈了一个什么客户,我心理活动是怎样,谈判过程又是怎样,结果是怎样,生成文字。
不过说真的,大多数人连个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都不想写,除非你以后也在知乎上写两笔,否则这些记录真心没毛用,我是因为喜欢文字、表达欲强才去抠这些细节和内心活动。
所以,慢慢我也意识到了,在职场,尤其是大公司工作的意义,就是让你和你的同事,组成一个一个的系统模块,让每个系统模块去保证这个大系统能够正常顺利的运作。
你病了,换个人顶上去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你老了,零部件运行不顺畅了,把你换了,找个更灵活的;
你厉害了,成为可以调控模块的子系统,任务依然是保证整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至于你收获什么,有没有成长、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价值感,这个不在系统考虑的范围内。
有的人比较看中工资、奖金、福利、双休,他们觉得用时间和劳动力去换取这些,值。这个也是工作的意义。
所以,在职场,你不能想太多。
想太多,你离辞职就不远了。
我就属于经常胡思乱想的,其实我的诉求也很简单:
你可不可以别在 35 岁后告诉我,我不适合这里了;
你可不可以别十几年了工资没涨、岗位没升,然后还要我像螺丝钉一样地付出。
但是,你办不到啊。
只要系统觉得我不适合这里了,你把我拿掉是不需要跟我打招呼的。
与其让你把我拿掉,倒不如我自己走。
离开了模块,离开了系统,也就离开了组织给到的一切庇护。
什么都没啦。
不会再有人给安排工作了,也再也不会有人每个月月初召集我来开个任务分析会。
可突然,我却觉得自主意识觉醒了。
我可以自己安排工作,安排时间;
跟我目标不相关的工作,我可以选择不做或者放慢做,以前是必须得做,因为任务书必须完成;
今年谈的客户,明年依然会是我的老主顾,后年也可能是,取决于我的服务;
今年谈的合作商,只要对方不出幺蛾子,以后可以一直合作下去;
这个月做这个项目好赚,我可以拼了命地疯狂加班薅他一把,下个季度不好赚了,可以先放放、缓缓;当然这种事搁在模块化系统里面是不可能的,行情不好你也踏马的给我上,你不上,我怎么跟上面交代。
当然,我还是会一直记录工作,总结经验,把我遇到的职场经验、做生意的心得、谈判技巧记录下来。
整理成文字,写到知乎上。
每一份付出,都被记录。
即便是没有金钱上的收益,有时候看着自己能帮助到网上那些跟我有同样经历的,正处在迷茫、困惑的人,心里也有满满的成就感。
当然还会有这些虚头巴脑的,但是看起来能让你的工作有价值感的激励:
他会让我知道,我前个月干了什么,上个月干了什么,在创作上有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往哪个方向可以释放我最大的潜力。
然后目标是什么,我能够得到什么,还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努力。
更重要的,他让我有期待。
跟农民伯伯播下种子,期待秋收一样的心境;
跟医生帮助病人,治好他们的病痛,收获患者会心的微笑一样;
结论就是,无意义的工作千篇一律,有意义的工作各有各的意义,各有各的价值。
李壮丁
7 次咨询
5.0
58101 次赞同
去咨询
如何从学习中获得价值感?
首先是没人逼你,然后是你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好奇心胜负心的满足,它使你的付出获得了情绪回报。
工作??
一个没人逼你的工作…..
emmmm
给钱。
把钱拉满。
谢谢!!!
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赚钱,赚的钱多则工作有意义,赚的钱少则工作无意义。
工作的最终价值是赚足够多的钱,以便提前辞职退休,进入不再工作的状态,实现时间自由。
谢邀。
有段时间,我非常认真的考虑过辞职这个事。
一方面是觉得省着花好像钱也够用了。当然这只是觉得,没有验证过。另一方面,那段时间,碰到一个特别没有担当的领导,瞎指挥就算了,到背责任的时候就不肯认账,工作非常郁闷。
但是到了今年,我断断续续的隔离差不多几个月。隔离有时候严格,有时候不严格,就是说,是能放出去买东西的。我发觉,我不工作也不行。
一个是跟家里人相处在一个屋子里,下了班几个小时容易,一天相处 24 小时,真的不容易。互相忍耐,是主流情绪。
第二个就是未必能有效率的干自己喜欢的事。上班时能用业余时间写文章,现在上不了班,反而干不了什么,脑子里一锅粥似的,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我打算乖乖上班,直到退休。上班能挣钱,有公司帮忙交五险一金,有饭堂能提供早午饭,还有同事在一起聊天八卦,挺好的。
至于说价值感嘛,我有自知之明,一个平头小老百姓也干不了什么伟业。就是认真干活,按时纳税,配合防疫,对得起所有相关方,就行。
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
对个人来说,最基本的意义是谋生;对身处社会中的个人来说,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跳出工作的客观维度去主观认知工作的价值
解决生存问题是最基础的人类活动,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工作显然是最普遍的途径
第二个意义是社会意义,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个与谋生不是因果关系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而一个社会结构中会有很多的定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都有
几乎每个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换个说法,就是我希望在社会中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既然是社会定位,那么也说明必须身处在社会中,才有社会定位(哪怕是当个隐士,也得有不隐的人,对比起来才有隐的一说)
对于是 /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定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藉由工作去体现的
人和人其实差别没那么大,但在不同的位置上,差别就会非常大
这个位置,往往就是所在的 “工作”,而且也包括工作的 “层级”(一个普通历史教师,和一个如许倬云这样的史学大家,都是老师,但层级显然差别巨大)
虽然说人并不被工作所定义,但人的社会定位却往往取决于其工作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工作中的价值感,我愿理解为工作中的 “幸福感”
幸福必然是一种主观感受,如果是一种客观的价值而缺乏主观幸福,对个人而言就是毫无意义
打个比方,假设某位科学家研发出某种技术,解决了全世界的饥荒问题,这个价值简直无可估量吧
但偏偏 ta 面对成果、 面对饥荒人民的感恩、面对财富、面对地位、面对荣誉等等 ta 毫不在乎
ta 会觉得工作有什么价值感吗?
在工作中想要获得价值感,就只能是跳出工作的客观维度去主观认知工作的价值
我是一个老师,客观上来说我给学生们讲了教学大纲上设计的知识内容,主观认知上我带着学生们在知识海洋中畅游、将来他们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师甚慰
我是一个程序员,客观上来说我写了一堆代码,主观认知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可是有我一份功劳可太棒了
我是一个火箭设计师,客观上我的工作就是把一个铁疙瘩扔到天上去,主观认知上我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多么了不起
我是一个卖冰淇淋的,客观上来说我卖出去了一个冰淇淋,赚了 2 块钱
主观认知上,那个吃到冰淇淋的人吃的第一口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给了 ta 一个美好的心情
我简直就是个传播快乐的小天使
工作对我的意义大概是,治好了我的焦虑症。
知乎应该有很多像我一样的 “小镇做题家”,带着不错的高考成绩,去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然后在美丽的校园里,遭受各路大神碾压,逐渐变得自卑,变得很难对自己满意……
校园里有不需要挑灯夜读,就能轻松拿国奖、保研北大的学霸。
校园里有颜值高,声音甜,情商高,俘获无数男生芳心的女神。
校园里有身兼数职,特长丰富,能力出众的社团达人、学生会干部。
……
颜值、智商、情商、能力、家境…… 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一样拿得出手,黯淡无光如同一粒灰尘。
这种自我否定的情况,一直到我大三参加实习才得到缓解。
2017,我来到北京,成为了万千打工人中的一员。
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在灯火通明的望京 soho 前,渺小的我终于跟自己的平凡和解。
其实,不管你是天之骄子也好,还是普通学生也好,大家最终都只是这个社会里的一颗小齿轮。做一个平凡、有用且快乐的小齿轮,是你今生最大的意义。
真的很感谢实习时遇到的前辈们,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是他们却会经常夸奖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会议记录,只要做得好,他们也会不吝夸奖。
是他们让我明白,我可以不用处处都和优秀的人比,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分内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值得夸奖的事情。
再到大学毕业,正式开始工作。
我终于找到了一条明确的奋斗道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朝我想要的生活靠近。哪怕跟顶端的人无法比,但是我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能明确看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它让我们有了一份收入,可以养活自己,照顾家人。
其次,它让我们有了一个团队,虽然团队里不可避免地有明争暗斗,但大体上,我们在并肩前行。工作不是考试,不需要争第一,我们只需要最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最后,它让我们保持进步,人的成长永远脱离不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总有惰性,但是工作会不断推着我们前行。
当然,也希望大家明白,工作只是工作,不能让它占据我们的全部生活。如果你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那么不妨去别的方面找找看。
为什么新东方优秀的老师不断离职?辞职后要删除领导和同事的微信吗?应届生参加工作,什么事情越早知道越好?面试者如何回应面试官问的「你有哪些要问我的?」?
工作的意义是尽自己所能给家人提供物资保障,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
报酬给够,才可能从工作当中获得价值感。
工作是一种劳动。如果我们不工作,择一个桃花源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可以的,也能获得很丰富的人生意义。如果我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更丰富的人生意义,那么我们就得从事工作这个现代意义的劳动。工作带给我们可以换取生活所需的报酬,带给我们友谊、欢乐和成就感等等很多正面的东西。但同时工作也给我们带来压力、失败、挫折等很多负面的东西。
大部分的打工人觉得工作剥夺了自己的生活,加班让自己过着狗一样累死累活的日子。但不需要工作就衣食无忧的生活就真的有意义吗?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描写了几个拆二代的生活状态。其中一个 29 岁,没有正经上过几天班。每天睡到自然醒,白天的活动从在一家米其林二星的粤菜餐厅喝早茶开始一天的生活。两个人的早餐消费一千多是很平常的事。早茶之后和朋友吹水、刷短视频就是所有的活动了。这样的生活他已经持续了五六年。另一个年轻人,天降的横财让他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无意中他迷上了博彩 APP 上的游戏。上一秒从父母手中拿来的 “零花钱” 下一秒就进入了博彩 APP 的账户。由于过于投入,不知不觉的欠下了 300 多万的债务。蒙在鼓里的父母最终知道以后虽然让这年轻人挨了一巴掌,但这对父母三天后就帮着把债还清了。还有一个年轻人,原本努力的工作着希望可以给父母换套大一点的房子。但拆迁款到位以后他发现目标已经实现了。立马从原来的公司裸辞,休息一段时间后换了一个家附近的国企,虽然工资低了三成他也一点都不在乎。这个数,也就是他过两年一个季度的出租房租金而已。拆迁拆掉了旧房子,但没有拆掉他们的旧思想,也没有拆掉他们的圈层。对于大多数的拆二代来说,他们的未来也被拆掉了。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你怎么看到生活。工作的意义也是类似的。你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是工作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更多的存在于过程之中,而不是在结果之中。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答案。
我先抛出个话题,在全世界的国家中,只有德国和荷兰实行了妓女、红灯区合法化,荷兰议会在 1999 年通过妓院合法化的议,案 2000 年 10 月 1 日正式执行。
紧接其后的就是德国,2001 年 12 月 21 日德国通过了妓女法案 ProstG。
在荷兰和德国,妓女是正当职业,她们也会跟妓院老板签订工作合同、劳动时间、解雇条件、支付工资、缴纳保险和个税,那么她们的工作意义又是什么呢?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意义,也不是所有的意义都要冠冕堂皇。
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工作的意义就是找到食物果腹。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生存,能吃饱饭,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维持个体生存,有的人工作是为了自我实现,实现理想抱负。
而这两者之间包含的就是成千上万的芸芸众生。
我再抛出个话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 5 层,从低往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求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工作可以满足你的基本需求,工作可以给你安全感、工作可以将你归于某一群体,建立情感联系,工作可以给你外在的成就认可,工作可以让你实现理想抱负。
如果要给工作一个意义,你可以往这个理论上套,怎么样,看着有道理吧。
其实这是一个万能的理论,人生的意义,学习的意义,还有各种各样的意义都能往里套,所以,其实没什么意义。
有一首歌叫从头再来,歌词气势恢宏,听得豪情万丈,可是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那怎么你不去从头再来,要让我从头再来呢。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别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
有人非要较劲,把工作的意义说个头头是道,对,你说的都对。鸡汤喝多了,会不会把自己也喝醉了。
如果要讲,我能讲出来十几、二十条的道理。
关了门可以不见人,课本心呢?谁还没几个道理挂嘴边,天底下就数骗自己最容易。
工作就是工作,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已,无外乎有的人吃的好一点,有的人吃的差一些,还能有什么意思?
只工作不给钱,再崇高的理想也抵不过一枕黄粱,只给钱不工作,躺平,那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善。
一个是正厅级、一个是街道办的小科员;一个是互联网大厂的高管、一个是创业小公司的职员;一个是星级酒店大厨、一个是路边早点摊贩…… 都是工作,你说意义何在。
这世上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这是人性。
当下的社会,你能从是什么样的工作,其实已经很标准化了。
无它,仅取决于你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
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背景越好,也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容易说出来一些所谓的意义,可这真的有意义吗?
稻盛和夫曾说:“工作的意义在于提升心志,磨练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
那是站在稻盛和夫的角度说的。
歌德曾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那是站在歌德的角度说的。
你问问一个车间里满头苦干的工人,你问问路边辛苦赚钱的摊贩,你问问跑滴滴辛苦拉活的司机,你问问中年失业送买卖的师傅,站在他们的角度又会怎么说。
大概会是多挣些钱,能够孝敬父母,能够媳妇买件衣服,能够给孩子买个好一点的电脑……. 这都是最真实的生活。
记得当年香港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穷富翁大作战,有一集是香港著名服装商人田北辰,出身商业豪门,哈佛大学毕业,拥有全球700多家分店的大老板。
田北辰被安排住在被称为 “笼屋” 的格子间里,只有三四平米大,进去只能坐着,根本直不起腰,整个屋子被格成了几十个这样的格子,大家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浴室。不过即使这样,已算是 “豪华笼屋” 了,笼屋的位置在旺角,每月租金1300港元。住在这里的人工作很辛苦,但依旧挣不到什么钱。
第二天早上6点,田北辰就赶到了工作地点,开始了清扫工作,虽然之前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清洁工,但真正拿起扫把工作9小时,他才切实体会到艰辛。
“做了几天,我的腰椎差点要断掉,一睡在床上就会觉得疼痛。” 即使累成这样,时薪也不过 25 港元,要知道,在香港一份便当都不止 25 港元。
在拍摄期间的三天内,田北辰每天只有 50 港元可用,有时他会与同事一起买饭吃,为了找一份低于20元的午餐,他们常常要走好几条街。
身体上的疲惫也许还能忍,最让田北辰难受的是来自别人的歧视。“曾经高高在上,前呼后拥,如今我推着垃圾车,周围的人都像躲魔鬼一样避开我。”
三天的体验结束了,当田北辰重新坐回高档专车时,他久久凝视着窗外的街道一语未发。
觉醒年代里面李大钊说过一段话:“我们要每天工作 8 小时,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了。” 可即便给你时间思考,那又怎么样?
多劳不一定多得,努力工作不一定有回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社会是不公平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人生的成熟,是要学会并坦然面对社会的不公平。
有些人站在山巅,有些人站在山脚,有些人却说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
语言说得有些苍白无力,这句话我是不信的。
工作就仅仅是工作,赚钱就是赚钱,996 就是 996,官老爷就是官老爷,资本家就是资本家,苦难就是苦难,大部分人的辛苦地、拼命地、没日没夜地、累死累活地去工作,非要给出一个意义吗?
如果有,那就是,工作的意义,本质上,意味着不同的资源和未来。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如果不能抓紧有限的时间,创造自己的命运,那么就会泯灭在人潮人海中,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自我价值,自我定义人生,而不是被他人定义. 比如父亲,女儿,老公,失败者. 一份工作,不仅仅带给人糊口的金钱,也带给人面对命运的无限勇气.
只可惜的是,我太晚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别人我不知道,我工作的意义就是赚钱。
无论是努力做好工作,为公司着想,帮工人解决问题,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钱赚得更安稳。
而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感就是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通知。
你为什么要工作?
是为了钱。
你为什么需要钱?
为了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
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为了满足你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而已。
那么下一个问题,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还是要探讨一下。
什么是工作的价值感?
我觉得工作的价值感就是努力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只要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就可以了。
我们能不能不要再假装寻找意义了?而是承认很多工作就是给电脑找了个操作员。
我感觉先要搞清楚一点,问题就简单了。
人是向死而生,人的终极就是要死亡,谁也逃离不了。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选择不多:
1。坐吃等死,摆烂
2。努力一下,过得好点
3。积极努力,改变最终宿命
那么,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从直立行走解决生理需求,到有了思想追求,再到改变宿命这个转变中。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最终要死去,但是大部分想忽略这个事实,我们去想活得更美,更好。不管有啥马洛斯法则,也不用管什么精神理念和社会形态。这一切都是在无聊打发生命的过程中,让我们变得更有点意义。工作就是这么来的。
工作的意义:
1。活着让你感觉你是存在的。
2。活着工作让你感觉你有事可做。
3。工作让你有物质需求的保障,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社会关系。
4。工作让你有群居的感觉,有了认知和不断画饼努力的方向。
5。工作实质让你在活着的过程中不那么无聊,还能做社会存在的贡献。
说白了,就是幻化的一场游戏。
你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吗?
说句实话,我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祖宗都说了,我只是多工作几年,所以我懂得比别人多,所以我有价值。
1。有人得过且过,有人兢兢业业,有人动脑子往上创造更多价值….
2。这个世界满目疮痍,注定是走向灭亡,那么我不得改变改变,哪怕一点点。
3。我要让我在这活着的有限时间留下点痕迹,灰飞烟灭的那一天,体验过各种。
4。价值和思维保持一致,你有欲望就有价值感。
中午吃饭了,我就胡乱了,凌乱了,先到此慢慢感悟。
但是当你遇到以下的情况,那有啥意义?只能养家糊口了,行尸走肉。
工作的意义,没什么高深的大道理。
因为工作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一部分。
罗曼 • 罗兰说:“工作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生活费用的途径,而且更是一个人整个精神的寄托。”
所以康德说,工作就是生活的中心。
人的生命旅程,主体部分其实就是工作的过程。
不管你的工作被视为 “下里巴人” 还是“阳春白雪”。
阅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而工作的经历往往就是人生的阅历。
不管工作是辛苦的,还是轻松的,是厌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人生的体验。只有尝遍甜、酸、苦、辣千般味,才不枉人间走一回。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尝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经过艰辛,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舒坦。有了拼搏的经历,才会有成就的快感。
自古以来就有 “行行出状元” 一说,能否成为那个“状元”,真不是靠的天上掉馅饼。
关键在于你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
歌德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全靠自己的追求和感悟。
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而奋斗。这个意义最好。但是,很多事情令人困惑,我也不太清楚。很可能,是一个行为艺术。也就是说,所有工作的人,都是一个艺术家,行为艺术家,他通过他的工作,完成了一个行为艺术作品。
例如我,在退休前,在大学上数学课,教过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矢量代数和场论,数学物理方程,积分变换。
我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深知下面听课的学生,一定会把所有我教的知识忘掉的。那我为什么还教?主要是生产出一种 “我是上等人” 的高级感。我是经常想着:“我是一个上等人,上等人!我,很高级!很高级!”
工作之余,也玩游戏。玩着玩着,突然编写了一个程序,比如矩阵相乘动画。这按说也是一个工作,但是啥好处也没有,一分钱挣不到。
正因为工作后还有大把时间,许多数学老师就去当家教,挣了不少钱。我不会去,虽然凭着我清华大学博士的头衔价格不低,那也不干。我是想着:“我是一个上等人,不干下等人干的事。” 农民生产了食物供人吃。当家教生产了什么?压迫孩子让他得抑郁症?考试成绩变好了?何必呢?考试成绩不好,社会上也要有人做清洁工的。
当教师最困惑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生产了一个什么。明朝的教师,辛辛苦苦生产出一大堆大笨蛋,围在皇帝身边,把明朝生生搞垮了,而且是被没什么文化的满族人搞垮的。
赚钱。
普通人只有赚更多合法合理的钱,才是真正建设我们的国家,而不是挤破脑袋去干啥高精尖。
我想分享一位经营大师的观点。
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创办了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热爱工作,视人生如修炼,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稻盛和夫认为,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工作是一种修行」
这是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
他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能力从 0 分到 100 分;热情也就是努力程度,从 0 分到 100 分;思维方式从 - 100 分到 100 分。
“能力” 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 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 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如果要把稻盛和夫与历史上的人物做对比。
那么应该对比的是王阳明、曾国藩、胡雪岩。
稻盛和夫如果在日本战国时代,应该类似太原雪斋,是统率、智力、政治都上 90 的军师。还多了魅力 90。
我们没钱和机会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也没机会能向任正非先生等经营界的大佬请教。
但是,我们可以有机会与稻盛和夫的经营精神对话。
[
活法 稻盛和夫著作 阿米巴经营京瓷哲学心法干法企业经
京东
¥17.90
去购买
[
干法 + 活法 + 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套装 3 册)
京东
¥102.20
去购买
许久之前,我曾想过,要是有足够多的钱,不必为生计发愁,那我肯定选择躺平。
这里的 “躺平”,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以及真正的躺……
想躺的原因,还是辛苦。
这种辛苦,并非是一时一刻,而是时时刻刻,无时无刻。
从早晨开始。
看 B 站时,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某个 vlog 里突然出现闹钟铃声时…… 弹幕里惊声一片、骂声一片……
只因打工人被起床铃声驯服出了条件反射,当它响起时,你当时的状态可用 “惊醒” 来形容。
然而此时的你,说是惊醒,其实是有 “惊” 无“醒”。
脑袋昏昏沉沉,你刷牙洗脸,穿衣穿鞋。
几乎是在本能的支撑下,半自动化地完成了这些事情。
看了看手表,我靠,有迟到的风险,这时候才算是醒了一半。
门一推开,急急忙忙出去,春夏秋冬就迎面扑来。
而后,为了上班,坐地铁、挤公交。你一钻到人堆里,像是进了杂烩炒锅,锅铲翻炒两下,冷热酸甜各种味道就将你包裹着,上糖色、进咸味儿、有时候还有点儿酸。
下车的时候,就像出锅一样……
此时人彻底醒了。
有惊无险,打卡上班。
绩效又向我们走了过来。
不同公司,搞法还不一样,KPI/OKR 各种体系不用赘述,核心就一点:目标牵引。
目标永远和职位、薪水、去留有关。
所以你当月的目标是什么?本周的目标是什么?今天的目标是什么?管得严的,半天的输出、小时的输出都有人给你计算。
工作量不饱和,公司会裁员吗?
工作量饱和,做得完吗?交付质量怎么样?
但工作的累,又不仅仅是工作目标和完成的问题。在实际上班过程里,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工作,是需要协同的。
说白了,有人要给你交付,你要交付给别人。
这一来二去,沟通协调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开会两小时,鸡同鸭讲,实属寻常。
有时候吵架,有时候差点要打起来。
于是,自己想着,我也不指望你了,我自己都给做了。那么好的,以后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了。
“你上次不就自己做的吗?你找我干嘛?”
同事一句话就给你怼回去了。
当然也可以摆烂,而短期摆烂,一般也不至于被开除。
但别人能惯着你吗?该骂还得骂。
总不会有人挨骂还开心吧。
但是,也有可能做得很好是吧。
万一做好了呢?大家一拥而上,老张发现的需求,老王制定的框架,老李想出来的具体方案的方向,你呢?你是做了落地,但不见得功劳能落到你头上啊。
没功劳也有苦劳,可一般来说,企业都不太认苦劳。
结果就是,奖金没你的份,成就感还不被认。
但认真干活总是没错的。
时间过得也很快。
一转眼就到了下班时间了。工作完成了,没有额外事情,准时下班自然很爽。
但也有很多,工作没做完的,又或者恰好遇到那种 “在下班时候被叫过去开会的”……
加吧,一开始指望着半小时能搞定。
天黑了,园区的灯也亮了。
公司里,也慢慢由热闹变成了冷清,同事一个接一个的回家了。
就你那个工位的灯还亮着呢。
电脑屏幕的冷光,印在你的脸上,噼里啪啦的打字,鼠标点点点点……
打工人都试过……
也不知到了几点,终于搞完了。长舒一口气。
收拾收拾,回家。
推开公司的门,又是春夏秋冬。不过一般加班很晚的话,就不用担心遇到人挤人的情况了。有的打车、有的坐公交、有的坐地铁。
运气好的还能有座位。
窗外霓虹掠过,自己又做了一次都市夜归人。
若是运气好,春夏、初秋时,能打开公交的车窗,路过公园,或植被茂密的绿化时,在清凉的晚风中,偶尔还会突然出现一缕沉静悠远的草木花香,顺着鼻腔钻到肺里、再由内而外洗涤了你的灵魂,算是为数不多的心灵平静时刻,属于是额外福利了。
到家附近,随便买点吃地对付一口。
上楼,开门。
“咔砰。”
当小家的门关上的那一刻,你才终于回归到了你自己的生活之中。
前提是微信别响。
脱下鞋袜,换了衣服,打开电视、电脑、PAD、手机,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着。
啊,没休息多久呢,就十一点了。
十二点,一点……
洗完澡,躺在床上。
已到深夜,但你又不舍得自己的时间就这么过去,强忍着疲惫继续刷着手机 PAD……
不知几点,终于顶不住了,睡吧睡吧睡吧……
直到 “滴滴滴”,闹钟再次响起。
新一天的循环开始了。
从睁眼开始、直到闭眼,再到睁眼、再到闭眼…… 既是一天,也是一年,好像也是一生。
无限循环。
在这样的生活之中,渴望能够躺平,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吧?
对有的人来说,甚至需要买彩票去纾解自己的情绪。
给自己一个盼头……
哪怕这个盼头本身是虚无缥缈的。
那照着这个角度说下去,永久的循环,便是永久的疲惫,工作,便是没有意义了呗?
然而为啥说人生来就是苦的,只因为,即便你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度的躺平,等待着你的,也是长久的无聊和永恒的空虚……
陈丹青在某个片段说:据他观察,有钱人的终极问题就是无聊。
通过我个人有限的朋友圈子,和小小的观察样例来看,我个人觉得,他们说得,是真的。
现在有个新词,叫电子游戏阳痿。
什么意思?
打开电脑、PS,看着各种游戏图标在那里,你却一个都不想点。
你对着他们发呆,却一个都不想玩。
我作为一个从小打游戏打到大的人,作为一个九几年开始就投入游戏怀抱中的人,我也会这样。
一个也不想玩。
说单机。
RPG 大作一年就几个,还不知有多少是复刻的,刺客信条看门狗又混了几代,没一点新鲜感;动作游戏的招牌鬼泣、古墓丽影,几年一代不知道是难产还是没了,怪物猎人没手练;FPS 年货就不说了,除了吹光追要么就是大逃杀,赶热度都吃不上热乎的;体育游戏,极品飞车拉跨就不说了,地平线 4、5 再优质你能玩多久?2K 换皮又混了几年,等着你氪金买点数呢,那科比真得像科比吗,PS 上 UFC4 感觉比 UFC3 更拉跨;RTS 没人玩了……;策略游戏最杀时间,文明、欧陆?随便选一个入坑,耗个几百小时差不多了……
独立游戏倒是热闹,到今天,有几个是混钱的,有几个是认真做的?每个类型下精品就那几个。
网游,MMORPG 不是死了就是半死不活吧?魔兽、剑网 3、顺火暖、天涯明月刀……
还有遗老遗少,梦幻西游啥的。
除了顺火暖,剩下都是玩情怀的。
是兄弟来砍你一刀不算网游。
唯一有活力的算是 LOL、DOTA 这种,但当你开了一百局,一千局时,在某一个普通日子里,某一个又在等待匹配、排位的时刻,你难道不会在心里泛起 “只是在重复而已 / 在耗费时间而已” 的感觉吗?
逆风翻盘、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电子竞技的热血我也懂一点。
然而这样的热血,能热多少次呢?
然后你就萎了。
你有很好的电脑、很多游戏,但你不想玩游戏了。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那么想要了。
不止是游戏,生活也是一样。
我知道,你缺觉,你很累。
但你读大学时,在某一个寒假或暑假时,难道真的从没试过闲着无聊,睡觉睡到头疼的时候吗?
渴久了的人,想喝水。但水喝多了,人就难受。
所以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吹水,提到一个观点:人就像马蹄子,得拎出去溜;跑得狠了,马蹄子磨损严重,或者干脆马腿断了,那不行;但是从来不跑,天天就在那圈养着,蹄子越长越长,扭曲直到腐烂,连地都下不了了,也不行。
人心也是这样,你得磨,但又别磨太狠。
我相信有很多人,他们做得工作真的很有意义,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但对于更多人来说,他的工作可能有一点成就感,但不多。
换言之,他没法从工作中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
工作于他而言,主要是解决马斯洛低层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和生存需求……
再加上一丢丢的社交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工作于大家而言,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在磨心上。
可能会磨得过了点…… 把你的脑袋都磨得光秃秃了。
但终归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有多余的心力,或许能像其他人说的那样,有更高的追求。试着在工作中寻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据说传统广东家庭,是不太允许小孩在家赋闲的。
不管家里有几栋房子要收租…… 又或者是有多大的产业。
小孩到了年龄,一定要去上班。
当保安也好,送外卖也好,去哪个地方打个工,当个司机…… 反正不允许在家闲着。
在他们朴素的观念中,闲着在家就一定会出问题。
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
究其原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劳、逸结合” 于人而言,或许从来就不是可选项、不是单选项。
两者皆是必选项。
在讲台上,我的感觉就是 “老子天下第一!”
不能获得价值感。
我最近确实思考过工作的意义,但遗憾的是,工作似乎对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我需要工作的理由除了钱之外,就是我觉得我除了上班打工也干不了什么别的事。
我是个兴趣非常寡淡的人,不能说没有,但确实很少。所以我经常提不起劲去参与新的东西或者去做什么喜欢的事情,我基本上也很难判断我自己特别喜欢做什么事。看知乎、b 站或者是对于抖音这样的平台,我都会觉得压力很大,我常常刷很久但是不想点进具体的内容,有两种焦虑缠绕着我,一是我不知道看完这个下一个看什么,二是我对还未点开的内容是有一点恐惧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像抖音这样一滑就是下一个视频的软件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刷着我都会感觉窒息。
所以如果给我大段的时间不让我工作,我也不知道干什么好。我虽然经常说一些有意思的话,也会写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看上去还有点有趣,但实际上我休息的时间,可以无聊到玩手指。
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对抗这种无聊和焦虑的方式。
从发展上来说,我深知我不是那种能做大决策大动作的人,也不是盯紧目标绝不松手的人,我目前的发展对我来说可能已经不错,但你要我做到什么行业顶尖或者极其资深,恐怕也需要点其他的机缘。
家里人有劝过我试试选个擅长的方向创业,或者做做自己的账号,但我都觉得不行,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是个上班打工的命。不用做大的决策,不用去赌,感觉比自己瞎奔要好。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于是我不再去思考工作的意义和具体价值了,对我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是维持我生命系统相对稳定的一种要素。
我这段时间在面试别人,有时候会问到面试者对以后的规划和想法,他们有的很局促答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也会跟他们讲清楚,我们的面试很坦诚,不用谈那些空洞的东西,哪怕你说你就是想找个工作稳定点不想要什么发展,我也觉得很真实,当然如果你需要在这个岗位上成长,我也会给出诚恳的建议,但你不能完全没想好自己到底要怎么样。
本来不是所有的岗位、工作内容都有意义,放到具体的人身上,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意义,可以思考也可以迷惘,但是别拧巴。
你不能做一个想躺的人但天天觉得工作没有价值,也不能做一个想做点事情的人但实际上什么都不去思考尝试。
想清楚就行了。
工作的意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份获得稳定收入的来源,能够养家糊口;能够按时交付房贷,车贷;能给孩子报上一个兴趣班,一个学习培训班;再好一点,能够带一家老小吃点美食,或者出外旅游一下。
工作的意义就是生存的工具。
而对创业者或者说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获得稳定收入的来源,更是获得个人成就感,价值感的所在。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所在的工作环境也是自己热爱的,当然是幸运的。
在【英】齐格蒙特 · 鲍曼的书《工作、消费和新穷人》中,在第一章专门有二节写道,“驱使人们去工作,要么工作,要么死亡。”
为了维持生活并获取快乐,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他人认同的有价值的事,并以之获取回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人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获取之前需要先给予。
所以,其实工作对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从事着不好不坏的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说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对家,对自己的一种 责任驱使着自己去工作。
在高票 92 岁的老爷子眼中:工作其实是立于微观的。简而言之老爷子并没有提什么宏大命题,就简单一句话:你的人生是你自己过的,管别人做什么。
其实我跟老爷子看法一样。
在抛弃了宏大命题以后,工作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破事儿。
而现在,很多人提工作,上来就一句话:工作的本质是被资本家剥削。
魔怔了吧?
我问一个问题:被资本家剥削了,是否就比被虚荣、愤怒、嫉妒、无望等东西剥削,更糟糕?
你以为你被资本家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呢?
现在毕竟不是古代了,你可以选择退出这个金钱的游戏,你为什么不退出呢?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不仅仅是肉体被剥削了,你连灵魂都不是你自己的。
买不起房子的人在喊跌,买的起的人在偷偷的买或者偷偷的卖。大 V 在唱空割韭菜。
找不到好工作的在喊世界不公平,有好工作的人在思考如何更进一步。大 V 在卖课。
学习不好的在思考毕业选择什么工作,学习好的已经在准备简历和面试题了。大 V 开了公众号。
弱者在哭泣、强者在准备。
弱者在乞讨、强者在掠夺。
弱者在祈求上仓的拯救、强者在思考如何在绝望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你转变心态,不再以弱者的地位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了。
因为在强者眼里,工作不是被剥削,工作是踏往成功路上的阶梯。
你瞧,只不过转换了一下角度。
为何你天天觉得工作如丧考妣,因为你看不到希望。
你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强者的价值观,即:未来希望渺茫,但是我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
而不是:未来希望渺茫,怎样都看不到希望,每天漫无目的的活着。
不计过往、不畏将来。
这不是鸡汤,你现在首先得琢磨,如何把心态建设成强者心态。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单靠自我催眠就能把心态建设好,有的人(例如我),需要首先建立工作中的正反馈能建设好心态。
我只根据我个人经验,简单讲讲如果转变心态的问题。
第一步,就是抛弃宏大叙事,从微观做起。
例如:
1、工作中一个小内容的自我超越。
2、跳槽到一个更好的公司。
3、加薪。
这些事情,依靠宏大叙事是解决不了的,只能依托于微观世界,一步步来。
就好像你高考的时候,去刷题,用做题家思维,一道道的刷题,刷一道就有一点点成就感,用一点点成就感不断堆积出自信。
自信了,做什么事儿都觉得不难、也不苦。
就例如很多高管,工作都非常努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人也没觉得苦,为何啊?
因为每天的工作都能带来正反馈。
就好像你打游戏十几个小时觉得特别爽,为什么?因为正反馈够足对不对?
所以,回到题目。
问: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答:需要转变心态,在工作中找到正反馈。
最后推荐我的另一个回答:
疫情几年,年轻人也只想躺平,学历越来越高,行动却越畏手畏脚。内卷的社会中,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最后说一句:不是说让大家完全抛弃宏大叙事,而是希望大家能搞清楚,宏大的事儿和微观的事儿,很多时候,都能分成两码事儿来看待。
就好像打游戏,有主线和支线。
宏大叙事往往是基于年或者 N 年为单位,那么这个目标是不可控的,毕竟现在变化太大了。
但是微观的事儿往往是以小时、天、周为单位的,更易达成且更易操控。
想做好宏大叙事,其结果都建立在微观之上的。
知乎问题越来越基础了。
工作的本质是人类的活动,其目的是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所以,工作的意义就是你出卖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来确保你能活下去。
价值感来源于你对某件事的价值判断。简单说,就是这件事做了对我实现某个目标有帮助,会产生想要的结果。但很多人会往工作这个活动里加入很多生存之外的目的,比如认同,比如成功,你想要的越多,获得价值的难度就越大,因为认同是别人给的,成功是要和人竞争的,只有活着是自己的。
活着,你就应该庆幸
成都今天解封,老实说,居家隔离的这十多天,人都快抑郁了,也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回到公司上班,由此也再次刷新对工作的认知:
首先,工作是社交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一人独处来得更有趣味;
其次,工作是学习成长的有效途径,增加个人阅历、构筑职场价值观;
第三,工作是打工人物质财富的直接来源,想要有更多资本去体验生活,只有努力工作;
第四,工作也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的直接来源,即便被榨取剩余价值,但客观上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
……
对应以上各条,工作中的价值感获得,分别源自社交需求、成长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他可以是一次小小的知识点攻克,可以是一次项目成果的完美验收,可以是升职加薪的快乐,可以是个人梦想的一步步逼近~
是的,或许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基本可以囊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本身,而作为打工人,想要理性看待工作这件事儿,不妨结合个人的学历、年龄、专业、理想、中长期的职场规划等要素来做具体分析。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把兴趣和职业相结合,在收获精神财富的同时,物质财富也源源不断地随之而来,简直是乐此不疲的最佳典范了吧!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加油咯~~~
我是汇智妹,软件工程师一枚,公众号【汇智动力学院】
每天除分享 IT 技术干货之外,也会聊聊 IT 圈热议的那些事儿,有意转行 IT 的小伙伴欢迎关注一波,查阅最新就业数据及高薪学员成功转行案例~ 比心
作者:大咸凉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9223256/answer/21000709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突然意识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编程其实是一种工具,这是一种悲哀吗?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本质上就需要 “工作”,既“创造性地改造环境”。马克思所说的工作,其实就是后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中的 “自我实现” 需求。
这也是马克思的牛逼之处,理论精髓之一——人的本质就是需要工作、热爱工作的,工作是人之所以为 “人”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雇佣关系,将工作这个部分严重扭曲了,以至于将 “工作” 与“人性”剥离开来。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无论是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工作都与人性割裂开来,甚至让 “工作” 与“人性”变成了对立的存在。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下班才是人生的开始。
所以人们才需要丰富的夜生活,才需要各种宣泄和放纵。
而这,也助长了消费主义。
但是消费带来的快乐,终究只是隔靴搔痒,甚至是饮鸩止渴。消费并不能真正填补人性被剥离的空虚。特别是,被剥离的部分(工作,或者说是自我实现)还是人性最重要、最核心、最高级的那一部分…… 这种人性被剥离的悲哀,就正是你体会到的悲哀。
你引以为豪的时候,是你以自我实现(工作)角度去看待编程,这是人性最高级的展现,当然值得自豪。
而你悲哀的,是发现编程如此高级的东西,它并不属于你…… 不仅编程的成果不属于你,编程的动机也不属于你,编程过程附带的精神回报也不属于你,甚至你的自我实现(工作)需求也不属于你了…… 编程沦落为一种生产商品的工具,甚至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你的自我实现,变成了一种交换生存资料的手段。放到马斯洛三角里,这种悲哀体现的更加直观:
**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最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直接压低到最低级的生理需求(交换生存资料)层次!**甚至,资本主义倾向于让你只能交换到 “刚好能活着” 的生存资料,多余的价值都会被剥削!甚至的甚至,再观察一下其他那些层次的需求,呵,这些东西在职场中都是要一一被打破的东西(职场 pua 请大伙卷起来!)。资本就是要把你压到只能获得生理需求的水平!
这实在是太 tm 悲哀了啊!
所以马克思也是深感悲哀,才搞出了共产主义。
而共产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要把资本主义剥离出来的人性还给人类,把工作和人性相统一,把每一个人都变成完整的人。
两百年前的哲学家,就已经从现象看到本质,抽离出一套理论体系,做出了一堆神准的推演和预言,定位了核心问题,并想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无论是公司创始人,还是企业员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价值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所以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一份工资,工作的价值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不要觉得你是在帮老板打工,是你在工作中成长了,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也能让自己衣食无忧。
老板是努力创造价值,让员工尊敬让同僚认可。每个人职责不同,分工不同,做好自己的本分很重要
不工作,为什么让你慌?反过来说,不工作你能坚持多久?从收入到心理到精神?
还记得 2020 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吗?全国在春节后都居家办公。满朋友圈都在刷屏:开工了开工了,在家办公,业务全面开启……
虽然刚开始工作,好像也没太多事情,但每个人都整装待发的。干了多少活不知道,但都晒着专门打理好的在家办公的工作台,一杯咖啡,一个笔记本,一台电脑,一副开工大吉的样子。
休息了那么多天,从刚开始放假的跃跃欲试,想要躺过整个春节,到发现在家呆着什么都不想干的无聊和抓狂,再到睡醒一觉发现假期又延迟了的焦虑。
起初大家还在晒无聊在家都玩点什么,比如在家钓鱼,在家旅游,每个人刷着网络哈哈大笑,炸油条做凉皮儿。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虑:到底什么时候上班?这样的放假会到什么时候?想上班,想健身,想开学。无所事事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太让人焦虑了。
这种焦虑不仅仅是因为看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种毫成就感和价值感的疏离以及对未来的迷茫。甚至于每花一分钱都觉得心里没谱,只花不进账的日子感觉很不好,没想到在物质条件已经很好的今天,大家都突然体会了一把 “物资短缺” 的感觉。越来越深刻的感悟到一句话:不是工作需要你,是你需要工作。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工作是收入的来源,同时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成就感。正因为有工作的约束,我们能按时起床,按时上下班,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在获得报酬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社会圈子里拥有了不可替代性。
上班的时候特别想放假,但放假之后才觉得,上班是一种能让自己自律的保障。
靠自己自律,大部分人都会废了。
想想放假在家的这些时间,日子都过出时差来了,吃了睡睡了吃,连轻松愉快的看电影计划都泡汤了。
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性,这是不服了很多很多次,上了年纪才认清的一个道理。
都说自律能让自己自由,但如果没有工作强制自己有规律的作息和上班,大部分人别说收入了,能早晨 9 点起床都费劲,更别提别的什么了。
很多人想念工作的日子,其实是想念工作时光里那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不断获得成就感与职场友情的状态,哪怕是跟同事吵一架,都是有斗志的吵架!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 996?很多网友可能会回答工作就是为了赚钱,996 是为了更快地赚钱。但是当你再深入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工作的背后还有一系列道德规范。第一,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些别人认可的、有价值的事情,以获得回报,维持生活和获得幸福。第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付出得到收获。第三,因为安于现状而停止工作,不求进步是可耻的,如果不是为了养精蓄锐,更好地工作,休息就是可耻的。总而言之,这些观点的总结是,工作本身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高尚而鼓舞人心的行为。
但是当我们讨论工作的意义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有些人对别人进行了道德绑架。例如,即使你看不到任何好处,你也应该坚持无私奉献。因为无私奉献才是高尚的,不奉献就是自私。实际上,我们应该意识到,过去做过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以及未来要做什么,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上班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你可以选择为了赚钱而工作,也可以选择为了无私奉献而工作,关键在于是否自愿,而不是被迫。
大多数人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收入和福利分配给那些有能力但不工作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不是说不应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是每个人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有不被剥削的权利。
当然是由你开始制定规则的时候
最近发现,在其他平台上面,有很大比例的人的提问类似于:我现在上班很烦,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同时又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担心自己被替代,应该怎么在职场中努力?
我想说,对于能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大概是还没有真正理解**「上班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吧,人与人差距的真正拉开,就是以对「上班的意义」的理解差异为起点的。
直接说结论。
上班的意义是:为了解锁下一级的人生游戏,完成个人头脑 & 资源的原始积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不是靠为别人打工吃饭。
**人生就像打游戏,认知程度就是门槛。**很多活法,过了门槛才能解锁。解锁不了的人,就只能在低水平竞争层级玩,不知道上一层能玩什么。
如果你的工作是一个螺丝钉角色,并且你为了挣到一份更高的工资而学习的话,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你全部的学习,其目标都在变成一个更好的打工者。
换句话说,你只是在积累让你老板过得更好的能力,而没有积累让自己过得更好的能力。
终于有一天,你感受到,你的劳动能力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你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了,你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了,你的经验很容易被复制。
做螺丝钉工作的知识边界太窄了,跟别人是重合的。于是:会引发激烈的竞争。低水平竞争的表现是什么呢?人踩人。因为不踩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结果只有一个:你被更年轻、更便宜、更有精力的年轻人所淘汰,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你的问题是,上班很烦,自己没有竞争力,怎么才能竞争过年轻人呢。我想你首先要自检一下,自己所在的岗位是不是一个螺丝钉岗位(经验如果被复制的岗位)。
如果是,就别在这个小圈子里,琢磨怎么努力的事儿了,因为你努力的方向错了。
所以,去上班,绝不要当一个螺丝钉角色。
螺丝钉的命运只有 2 个:第一,你所在的这台机器老旧了,你跟着机器一起被淘汰;第二,你所在的这台机器被放弃了,你跟着机器一起被放弃。
你要很早就明白,上班是为了给自己时间,学习是能让自己长期吃饭的本事并积累资源的,而不是为了挣一份工资。你要把自己看成是一项资产,你需要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增值。
有两种工作
第一种:为老板创造价值,那么你工作的意义就是活着。
第二种: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你工作的意义就是使命感。
第一种工作是没有办法获得价值感的。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工具一个生产力工具,一个工具没有价值感。对于这种工作的人,我劝你能躺就躺。
工作的现实意义是,养家糊口。
工作的价值感来源于,把工作的职业当成用心经营的事业。
更现实问题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很少能把职业当成事业,因此我们就往往只感觉到养家糊口的现实意义。
价值感也就止步于 “价值”。
像许先生那样的程度是把工作和事业紧密结合的,完成工作,是成就事业。成就事业,就是完整人生一部分。
如此工作就是自得其乐,就是衣食住行,就是习以为常,就是活到老做到老。
这份工作就具备超越养家糊口的现实意义,具备了某种超越性的个人价值。
大概是这么回事吧。
小王毕业后一直是程序猿,换了几个东家,从大城市换到小城市。可能跟大多数人一样,工作只是工作。
我付出劳动,我获得报酬。
对它说不上厌恶,也说不上热爱,不过在某些时刻也能感觉到它的一些闪光点。也不后悔现在的工作。
但也仅此而已。
这种状态下小王在脑海里想到的形象就是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只不过推石头过程是有饭吃的。
加缪说:我们应当相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我也应当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只是,还希望能更幸福一些。
也许能有幸找到所爱的事业?
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大概,以上。
[
西西弗神话 精装 加缪著沈志明译作品集诺贝尔文学奖得
天猫
¥16.00
去购买
工作似乎天然和娱乐、放松、休息是对立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当然要拒绝工作、排斥工作。但同时,“失去工作”、“没有工作能力”,又不是什么好事儿。每个人都既讨厌工作,又喜欢工作。这就如同加缪说的荒谬。多少人因为工作不开心,也就有多少人因为失去工作而恐慌。有人因工作抑郁,也又人因为退休而生病。
工作是人的特性之一,无论我们多讨厌它,都不能没有它。动物不需要工作,它们因此只能是动物。许多人说作一条狗很好,但没有人真正要一条狗的生活。
简单、重复、连续、不需要看见最终结果,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机器来说是友好的。程序喜欢循环重复,喜欢把工作分解成很小的逻辑模块,每片程序只处理一片任务。但这恰恰是反人性的。人不仅有两只手,还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情感。把人当成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或软件程序,这是反人性的。因此,虽然外卖小哥和产线工人收入差不多,甚至他们工作中还有更多风险,但外卖员这个岗位的吸引力,也远大于产线工人这个岗位。那种更能发挥人作为一个人的工作岗位明显更适合我们。人作为人,需要用脑、用手、用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需要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老板永远要记得,你雇佣的是完整的人,而不只是他们的双手。
一个老板成立了一家企业,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企业自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我们,脱口而出就会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组织”,“资本家(老板)是为了剥削剩余价值”。这样的说法,对,也不对。
现代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比如军队、警察、法院、学校、医院等等。军队是用来对抗敌人的,警察是为了维护人民内部治安的,医院、学校、法院、检察院也都各有使命。这些组织的存在,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也是要求。以上所有组织,没有一个组织是帮助社会变得更加富裕的。社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组织,它的使命就是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将较低价值的资源抬升到高位,变为较高价值的资源。这样的组织就是企业。它的使命和目的就是创造价值、盈利,让社会富裕度更高。
老板在创立公司时,甚至不想雇佣任何一个员工。因为业务就在那里,收入也在那里,只要控制好支出:支出越少,利润率就越高。但是老板不得不花钱雇佣劳动力,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人。他的精力和时间上不允许他完成所有的经营活动。于是,每一个受雇佣的员工都和老板达成了一个契约:员工万层某些本应由老板完成的工作,在这个层面上,他就是老板的延伸,每个员工在特定领域都代表老板;而老板必须为自己的延伸付费。这样契约就达成了,员工和老板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员工和老板共同通过经营企业共同创造了社会剩余价值,提升了社会富裕度。当老板将所有的职责都承包出去,甚至头脑本身的工作都让渡给智囊团时,老板便异化为一个纯的资本,他已经不是一个标准的人了。
因此,马哲说的两句话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组织”,“资本家(老板)是为了剥削剩余价值”,都是没错的。但理解起来,必须要足够深刻才行。
可惜他们只是把员工当成了自己作为工具的延伸,许多老板无法意识到员工也是人。他们采取 x 管理理论去管理人。在温饱和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形下,大棒十分好用。因为在社会大多数人都在温饱线挣扎时,解雇意味着失去生存的机会。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温饱早已不是主要恐惧,另外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成,以及更丰富和完善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出现,都让大棒逐渐失去管理效果。
大棒的反面是胡萝卜,马儿跑得好就奖励一支胡萝卜的时代也早就过去了。现金收入的巨大诱惑也使胡萝卜成为一个危险工具。收入越高的人,对公平性越敏感。当得知下一年度每月涨薪 2000 元时,大家都会高兴。但得知其他同事都涨薪 5000 元时,不平衡感便立马冲击内心。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宁可不让自己涨薪,也不希望同伴涨薪幅度大大超过自己。
更甚的状态是,老板表面上反对把人当成牲口的 x 理论,信奉把人当成人的 y 理论。但老板们采用了精神上的萝卜大棒,利用心理层面上的恐惧感操纵员工。这样做注定会失败。因为这样既不尊重员工,实际上也是在用 y 理论的壳子,行驶 x 理论的实质。
或许真正的企业运转,还是要把人当作人,既不要把人当成零部件,也不能把人当成牲口。
现代企业将工作模块化、流程化、工程化,这都是 “把人当作人” 的对立面。
互联网带来了一种可能。比如,滴滴这个 app 将需求和交付的链路打通,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平台,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这充分利用了人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人的双手,淘宝网、猎聘网等平台也都是这样的例子。但是这种模式依然有两大问题。
其一,是尤为重要的:平台是提供方,同时也是一家企业。如果它仅仅是为了赚一笔钱,而不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那么它们一定会在监管的漏洞上作恶。利用店大欺客的原理,损害供需双方的利益。特别是该平台企业的老板资本化以后,会把本应定义为服务行业的平台异化为掌管规则的垄断方,将服务工作变味税收工作。此时,平台并没有帮助每一个人释放巨大的工作能力,而又是又一次把更为庞大的员工群体变成了螺丝钉。
其二,是无法解决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细分还有很多种。比如造船业和制造手机的电子行业差距巨大。如果把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也算在内的话,就更加复杂。毕竟大批量生产的手机,每一台都长得一样,而每一艘船,或每一栋大楼都不一样。更复杂的是,有一些特别的制造业,比如石油化工或钢铁行业,它们也具有大量其他不同的特点。
自动化的实现,可以大幅度提高流水线作业水平,也可以把工人从作为零件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变成更有价值、更适合人的设备工程师。可惜的是流水化作业未必适合所有第二产业。碧桂园集团旗下的科技公司开发的建筑机器人或许是一个好的探索,虽然我并不看好它。
如何让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更加健康?如何让人真正作为一个人去工作?这个问题的解答,在猎头行业尤为典型。
猎头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它为需求方(企业)寻访高端人才,并协助其沟通、对接,最终以满足该人员需求的服务成功向企业收取服务费。
将猎头工作模块化或工程化以后,类似于流水线,它分为从上到下的几个业务流程:客户开发(bd)、需求对接(职位分析、项目管理)、做单(执行招聘动作)、后续跟进(回款等)。
如果按照流水线的方式,将每一个猎头顾问当成一颗螺丝钉,那么,一家猎头公司一定同时具备 bd 岗位、对接岗位(也可以叫项目经理)和交付岗位。如上述分析,这样的安排,势必会让每一个员工失去作为人的资格。猎头企业也仅仅雇佣了一批劳动力,而不是完整的一个人。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作为人基本属性的特点,都没有得到满足。这也是为什么自身的 bd 都想要尝试做单,而自身的做单顾问都有欲望自己 bd 的原因。
为了让员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猎头企业必须想办法让每个员工承接完整的猎头工作。这样的猎头顾问当然也必须具备从 bd 到交付,再到对接的所有工作能力,他们叫做 360 顾问。
这样的运营方式也面临一些问题:每一个员工都并非老板的延伸,他们并不是承接了老板的某部分工作而与老板达成了契约。他们只是在数量层面上增加了工作(虽然广泛意义上来说,他们属于老板的延伸)。因此,员工的被压榨感是比较强的。被压榨感或许是猎头企业在培养其顾问成为 360 顾问的过程中,顾问本身必须要承受的。而一旦他们羽翼丰满,就会想办法离开这种负面状态——也许会自己成立一家猎头公司,变成老东家的竞争对手。
以上判断,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猎头企业将需求岗位一方(也就是有高端岗位孔雀的企业)看作了客户。如果更灵活地考虑问题,客户也可以定义为其他人。比如,可以把找工作的候选人定义为客户,此时服务内容便是为客户找到最佳的雇主。当然,这时一定是重新定义的客户——找工作的候选人,来支付服务费;可以把客户定义为猎头顾问,猎头企业为客户提供诸如技能提升培训、客情资源、人才库、背景调查等服务。以上情况也并未列全,且美中情况都个有特点,我们暂时不继续讨论。
在定义客户方面,美国地毯行业是一个特别好的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地毯作为典型的中产配置,普通居民是难以负担的。有时候,中等家庭可能仅有一小块劣等地毯。后来,地毯行业重新定义了客户,这一改变使大多数美国家庭都用上了全屋铺设的中高端地毯。地毯行业同时也颇为盈利。
原来,地毯行业发现,有购房需求的年轻人往往不富裕,买房已经榨干了他们的现金和贷款。于是,地毯行业将客户重新定义为地产商。地产商通过全屋铺设地毯的方式提高了房屋品质,而融于房贷中的地毯价格对于买房者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了。
言归正传,怎么才能从理念上把一家猎头公司经营好呢?一定要把人当作人。把人的工作属性完全释放出来,而不是将人当成一颗螺丝。萝卜和大棒在一定尺度上是有效的,但它们并不是最佳手段。它们在学习习惯建立的初期作用中明显,但在学习本身形成正反馈后,以及工作任务上则作用不大。使用不当甚至会起到反向激励作用。
猎头行业把人当成人的方法,最简单的便是利用平台思维,猎头企业之于猎头顾问就类似于滴滴之于司机。但如前所述,互联网平台公司不可避免的异化成了垄断。现在,平台与个人猎头之间的分成比例大多是四六分成甚至更低,这比之打车 app 对司机的压榨有过之无不及。
似乎留给我们猎头企业向星辰大海进发的道路,只剩下了一条。
回归人、企业、以及工作的本质,我们将成块的工作任务进行打包,分发给每一个人。这些人可以选择完成工作的哪一个部分。其间,工作的自主性、成就感也就随之而来了。老板与每个人之间都是工作延伸式的契约合作关系。因此,工作成果带来的收入,也基本上可以保证是每个合作方应得的部分。单就猎头顾问来说,其工作成就和工作收入,都会远大于一颗螺丝钉。我愿意称这种模式为真正的合伙人模式。
最后,打一个广告,我们公司是一家经营成立 8 年、经营猎头业务 3 年有余的公司。
目前我们正在招聘两种猎头顾问。一种是上文提到的 360 定位的顾问,要新手,我们愿意用心培养;另一种便是上文提到的真正的合伙人。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欢迎随时沟通。微信:xfy119
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生活。工资拿的高,说明在单位有价值。不然东家不会给工资。
我工作就两个意义:赚钱和成就感。
(1)赚钱
这是我的首要目的,我要让我和我家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软件开发呀,虽然经常加班,虽然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虽然掉头发…… 但是,好在钱多呀,能让我、媳妇和宝宝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这就够了!
(2)成就感
其实做软件,还是蛮有成就的。你想想,自己写出的代码,帮助成千上万人解决问题。有人可以用它买车票,有人可以用它买油盐酱醋茶,有人可以用它看病,有人可以用它刷剧…… 你感觉自己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多带劲!
所以,就这两原因,我也会一直把工作干下去。
工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赚钱。
但是如果工作的意义只有赚钱,那这份工作就只能配得上糊口。
如果工作对你来说除了赚钱,还有其他意义,我认为才能被称作是事业。
如果工作的其他意义大于赚钱,那么一般情况下你在创业。
如果工作只有其他意义而没有赚钱的意义,那么这叫公益。
如果工作只有赚钱的意义,那么要获得价值感,就是赚更多的钱,要赚更多的钱要么付出巨大的劳动时间,要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一旦你具备后者,要么你会向第二种转化。一般只有第一种,最终形成内卷。
如果工作是事业,那么是最理想的情况,要获得价值感,就是把事业做好。
如果工作是创业,非常容易获得价值感,因为创业的意义是丰富多面的,每一步进步都是对于自己的突破。但是也很容易进入价值感的瓶颈,因为最终还是要赚钱的,赚钱多少是衡量创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标杆。他可以不是你最有价值感的一个方面,但是一定是任何事情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最后就是公益,公益就很简单了,只要做了,就会有价值感。赚钱在这个里面是没有具体意义的。从中获得利润可能会让你高兴,但是价值感反而会变弱。相反没有得到资金上的价值,其他方面的价值感就会很强。
所以我觉得工作的意义,取决于你在以上几种情况中处于哪一种。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意义就是赚钱,赚钱是 1,其他诸如个人提升、获得感、社会价值这些东西,都是 234,没有 1,就没有其他。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点特殊,可能只适用于很少的一部分人,比如我,因为我跟一种经常听到的声音——兴趣、工作和生活要互相分得清楚,正好相反,我刚好过去大概 20 多年,一直是把 “兴趣、工作和生活” 三者合一,不分彼此,三位一体。
所以,工作对我个人的意义,就是生活的意义,而经常说生活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也可以说工作也是没有意义的。
工作功能正常就好,就是可以赚钱,可以经济上自给自足的钱。
至于工作的 “意义” 层面,我上面说了,基本等同于“生活的意义”。
关于 “兴趣、工作和生活” 三位一体,互相不分彼此,我具体拿自己做例子,或许更容易理解一点,虽然不见得适合很多人,但也是一种参考,我相信我并不孤单,还是有些人跟我类似的。
比如,我从小喜欢电影,电影是我的兴趣,后来大学也读电影,本科和研究生,自然兴趣变成了工作,我一直做台前幕后各种电影工作,而这十几年,至少 1998-2013 这这五年,基本这也是我生活的全部。
后来,我从小另一个兴趣就是运动,后来随着长大,喜欢各种运动,但在 2010 年开始,阴差阳错接触到越野跑,慢慢发现这个长距离越野跑适合我,之后大概 10 年,“超马越野跑” 就从我的兴趣,逐渐变成了我的生活,我去了很多国家去比赛,甚至还联合创立了一个越野跑服装品牌,甚至还创立了一家越野跑文化推广的小创业公司(这两次创业都不成功,都是体验为主了),然后从 2014 年开始制作《雅荻跑世界》,到现在,第四季还在后期制作。然后这十年,也基本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再后来,比如我偶然发现帆船和播客都是我的兴趣,我从 2019-2022 年,基本一年就完全都在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 2019-20 赛季,中间被疫情打断的两年,基本就是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在做视频播客「关雅荻 · 开放对话」「关雅荻 · 共创播客」等等几档播客节目,也是能赚钱养活自己的。这基本也是我过去三年的生活的全部。
再后来,从这个月开始,我想花时间研究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去年参加了博士考试,今年秋季入学,此刻也正式开始了上海交大的一段四年全日制博士学习,这个当然也是我的兴趣,普通博士每个月还发点钱,当工资,虽然不够用,但至少说明博士学业就是未来四年我主要的生活内容,也算是我的一份工作。
包括未来,我在自己的「关雅荻人生愿望清单 2.0」里提到了将近 20 项内容,都是自己的兴趣方向,但真要做,就要努力把其中一部分兴趣,变成工作,给自己带来收入,然后也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做到了三者合一、三位一体,互相不分彼此,都是一件事。
其中「清单」里还提到,如果不小心「老来得子」,我就打算做几年育儿博主,我觉得也依然符合这个三位一体的逻辑。
讲这么多,工作的意义对我就是通过工作,我可以把我真正的兴趣,可持续性的塞满我的生活,让自己来不及思考所谓的哲学层面的意义,因为我相信可能在不同空间位置中,我作出的尝试、努力,换来的不同体验,对我就是最大的意义。
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不断把兴趣转化成工作,变成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命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这就是最大的价值感。
价值,是自我定义的,也是社会定义的。因为人就是自我与社会的融合体!
价值感,获得报酬是价值感;某个某个阶层的认可是价值感;获得在某事情上的自我进一步,是价值观;从中能体会到快乐,那是更高级的价值感。
之所以没有更高级的价值感,是因为低水平上的价值观还没获得,或是与自己期望的水平差异太大。现在社会资讯的发达,也推高了报酬的欲望、阶层攀爬的欲望、自我提升和进步的欲望。快乐,反而是次要的了!
卷的世界里,大概就是如此!不仅仅工作的世界里,功利性价值更大,在读书的世界里,也是如此的。
读书和学习的价值,读书与学习的真相?
你真的认知到读书与学习的价值所在了吗?你知道读书与学习意味着什么吗?
看了如下 “读书的真相”,你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可以判断 “自己的动力机制是否有问题” 这一个疑惑。
相信很多学子,都看罗翔老师的视频,有一期是重点在说读书的非功利性的价值和利益!
这里重点说的是功利性的价值和利益!比如,罗翔老师的读书和好好学习,最终让他是政法大学的教授!
请问一句,你读了那么多书,在学校的 PK 中,在社会的 PK 中,你被分布到什么样的位置?
读书与学习,不是自 HI,一定是在比较中见高低、见长短、见水平的!
这里解释读书的真相。
1、读书的最为现实的意义,就是人的分层,或者造就人与人之间分层的基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不是说着玩的,尤其是在青年之前的阶段。
小学没有分层。小学直接升入初中。
初中是第一次分层,直接让接近一半的孩子去上职高,组成未来初级技能工人的主力军。
高中是第二次分层,有的是去 985 与 211,有的是去普通本科,有的则是去专科。这次分层,直接确定了你是哪个层级类别的大学毕业的,市场上也会有相应的价格。除非你继续上行,否则这个标签会跟随你一辈子。
考研是第三次分层,大学毕业之后,有直接去工作的,也有像再次改命,让自己的层次更高一层的。最近的考验热是明证。考研,既有名校的标签,也有师门人脉的社会资源。
职场是第四次分层,但分层的规则,变为能力、资源、机会、运气的杂糅。而且这个时间非常长,**有再次突破的,有随大流的,有沉沦的。随大流的是多数。**混混潮流里,随大流最自然的选择。
职场的第四层分层,读书也是增强能力、获取机会的一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去扩展资源、发展资源,并碰碰自己的运气!
2、人之底层能力与素质的区分
之所以有人的分层,原因是:在读书和学习中,在竞争和选拔中,充分展现了人最为重要的两个能力和习惯:一个是积累的能力与习惯;一个是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所谓积累的能力与习惯,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地进行死磕,日拱一卒,形成时间流淌下的财富积累(知识、技能、思维、意志、品格、习惯)。
所谓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搞清概念,搞清关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形成**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
这两大能力与习惯,在考试中得以检验,得以区分,得以分层;在职场中同样得以区分,得以分层。
3、基于分层基础上的机会、岗位、资源和权力的占用
让能者上,贤者上;让不能者下,不贤者下。是基本的规则,是主流的规则。
比如,985 毕业的学生,通常接收到的机会和岗位通常比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要好很多。一个本科生,能接收到的机会和岗位,比一个专科生要好不少。不仅仅是当前挣钱的多少,而且还有发展后劲、发展前景的问题。
职场中,机会、岗位、资源、权力,都是分层的(积累 + 思考),当然也有其他的规则!
对于分层,人既讨厌,又喜欢!但无论讨厌和喜欢,分层都是存在的!
鸵鸟思维和言论,只能让心情舒服一些,真实分层的现实永远存在!
努力读书学习有两个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几年前,一个现在!这个努力,是真努力、真学习,不是装样子、无脑、无方法技巧的假学习、假努力!
读书,不是自 HI,一定是在比较中见高低、见长短、见水平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功利性价值是第一位的。
在等你高水平之后,也可以如罗老师一样,走个穴,吹吹读书的非功利性价值!
底层素质和能力,其实是影响自己的选择的和探索的,也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只是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有多大影响;但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发现已晚,或是要改进会发现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更关键的是,重塑自己的底盘,是很痛苦的过程。因为底层素质和能力,是长期变量!
底层素质和能力,从为人与处事 + 自我的角度出发,主要是**移情力、影响力、认知力、行动力以及自己的进化力**。
五大力的底层素质和能力
尽量去掉学生时代的思维,切换为职场思维(工作多年的人,仍有很多残留)
逻辑和思维,底层认知的强大工具
刘化檩跨界 OD 学堂:啥是逻辑思维?如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刘化檩跨界 OD 学堂:看似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13 赞同 · 3 评论文章
现实工作中,不可少的项目运作和销售:
刘化檩跨界 OD 学堂: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项目管理类书籍?— 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项目成员需要了解的项目运作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刘化檩跨界 OD 学堂:大客户销售是难题,有哪些 to B 销售的经典书籍?57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日本美食】福冈街头摆摊 50 年的大叔,一个人操作大排档人气满满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Ol3AxNr
在 B 站偶然看到一个视频,74 岁的老人摆大排档摆了 50 年,拍摄者问他经营这么长时间的诀窍是什么?他说的话瞬间击中了我。
【人不能为自己努力工作,不是不能努力,而是坚持不了多久。我的妻子是我经营大排档 50 年的原因。】
我觉得从这位普通的劳动者嘴里说出的大概就是解答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了。
为你爱的人去做你爱做的事自然最好。但哪怕在做你不爱做的事,只要想到这么做是为了你爱的人,大概你也同样能坚持下去,而这就让哪怕你不爱做的事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起来。
工作价值这个词就不该存在,上价值那是资本主义画饼时做的事。
为啥《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
还有《人生切割术》这部剧会受欢迎,
《毫无意义的工作》是在说工作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剧不公平的。
《人生切割术》是把打工人的想象搬上了荧幕:员工们分离出了公司人格和下班人格,前者拿来应对上班,后者拿来过下班后的生活。
格雷伯把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分成五类:
1. 马屁型(flunkies),比如门卫,行政助理,前台;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上级觉得自己很重要;
2. 打手型(goons),比如公关、游戏解说、推销,乃至律师、会计师,他们是雇主积极的打手,巩固权贵者利益的附庸;
3. 补丁型(duct tapers),比如负责 debug 的程序员,航空公司负责安抚乘客的地勤,处理本来可以完全避免的问题;
4. 报价机(box ticker),比如分析师、宣传员,负责撰写书面文件的文员,他们存在的理由是写书面文件,做些放空炮的报告;
5. 监工型(task master),比如那些没事找事的 HR、中层管理者,他们管理不需要管理就能运作的人;
格雷伯认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大量类似这五种工作的 “狗屁” 职位,它们不能创造任何实际性的价值,却将现代人禁锢在冰冷的职场格子间里,折磨现代打工人的心灵;
与之相应的是,那些真正为人类创造价值的职位反而遭到忽视,比如护理、幼儿教育及社工。
初看觉得自己被骂了,再看觉得我不应该拦着人说真话。
工作第一年,我们都踌躇满志敲打着键盘,以为自己能通过工作改变点什么,
事实上改变最大的只有你的发量,
我曾经见过刚来的实习生写周报,凌晨四点抄送给部门领导,3000 字的周报,包括目前的业务分析,横纵向对比,那个点线面结合,那个具体分析,
几个月后,此实习生转正,开始忘记写周报,活成了工作几年之后我的样子,
谁不是只需要短暂的时间就能看穿工作的本质,
画大饼上价值,参加两次周会,听几次放空炮的报告就能心领神会,
哪需要领导单个 pua 你搞资本主义剩余价值那套啊,
那为啥不喜欢工作还要工作,
因为生存,因为对生活的贪婪,因为某种必须一刻不停高效工作的综合征,所以我们依然埋头苦干,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抱负,
工作价值这玩意,我就从来不会说自己主业上,当然也不是副业,
工作价值这一词就不应该存在,
如果硬要上价值,那工作就是为了不工作的时候感受点人生价值,
毕竟我只有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感受到无聊碎片堆砌起来的活着的味道。
工作的意义,绝不止是获得一份收入,它对职业的发展、个人的正常成长、身心的健康,都有裨益、不可或缺。没办法,谁让咱们是社会动物呢,还是高级的。
工作的苦,就算是 996,都还是人类可以承受的苦;不工作的苦,哪怕衣食无忧,也是人类这个高级动物受不了的。
然而人们热爱生活远远超过热爱工作,这是普遍的人性。但是,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好,才是对生活最首要的安排,做好了工作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工作好了,生活未必好;工作不好,生活不可能好。这甚至跟薪资、跟钱无关。很多财务早就自由了的大佬、很多富二代,也照样在很投入地工作。
因为工作对人的意义不只是获得一份收入,工作定义了人,工作扩展了人,工作升华了人。是工作使人成其为人。生活,满足了人的自然属性;工作,构建了人的社会属性;而人本质上是社会人。
人生诸多忧惧,唯有忘我的工作可以消解、治愈。生活没这功能,世俗生活本身是烦恼的发生器。越热爱生活、排斥工作,人生越烦恼;反之则简单澄澈,通明透亮。忘我的工作可以治愈一切!
我觉得工作,只不过是做事情。
但做事情,可以分为:
为了赚钱谋生而做事情,和不是为了赚钱谋生而做事情(例如清洁家居)。
一般人说的工作,多半是指为了赚钱谋生而做事情。
在我心目中,客观上,所有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一个苦力或一个清洁工人。
但主观上,我们是否感到意义是另一回事。
我意思是:
无论我怎样告诉一个苦力,他的工作是何等有意义,他也可以觉得自己的工作,除了赚了点钱外,完全没意义的。
所以,
大家不需要思考你的工作,客观上有否意义?
因为一定有意义的。
你做什么工作,客观上都有意义的。
而主观上有否意义,我们又可以分为,你是否需要意义和不需要意义?
我从 MBTI 中明白,有些人是需要感到他的工作是有意义,他才能活得好;而另一些人,他只要完成工作,有工资就可以,有意义没意义,他不太介怀的。
如果你是「需要感到你的工作是有意义」这种人,你确实要了解一下,你心目中所谓有意义是代表什么意思?
是可以帮助别人?可以建设社会?可以帮助弱势社群?
甚至仔细地问自己:
想帮助哪种人?想建设哪部分社会?想帮助哪些弱势社群?
然后不要用客观的意义来安慰自己。
意思是你觉得公车司机没意义就没意义,你不需要游说自己,客观上,公车司机的工作也满有意义(虽然理性上你知道是事实,但现在考虑的,不是客观上有否意义,而是主观上有否意义)
之后就要鼓起勇气,离开你认为没有意义的工作,也不要理会那些「只要完成工作,有工资就可以,有意义没意义,他不太介怀的」的人的意见,寻找你认为有意思的工作,认识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派熊 2
76 次咨询
5.0
56929 次赞同
去咨询
这个和荒野会谈中所提及的,鲁迅散文诗《这样的战士》中「无物之阵」有些关联,可以借此概念来展开阐释。
从什么是「无物之阵」、为何要对抗,到如何对抗和对抗意义。以此引申出人生的自觉、意义,工作意义和工作本身的发展、变迁及进化。最终回到生活本身,探讨不同生活的确定性人生求取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和特点。
众多客体局部客观因素所构成的一种在整体层面上不容忽视的高度有序的潜在秩序场域主体,所散发的场域势能,便是「无物之阵」。
因与之受众个人主体相对悬殊的「势差」,而产生的势差压力效应,对个体造成直达心灵的潜在解构、物化和压迫之冲击,便是该「无物之阵」的影响。
它来自于具体「物质形式」,由空间客体物质组成。但又超越于现实利弊得失损益的「物质形式」之上,脱离物的客体范畴,超越物质的意志,具有了直冲人之精神内核的主观影响力。
这是「势」的魅力。
它来自于「形」,但却作用于心。凡求取个人独立、自主人格和革新成长的个体,首先要面对和挑战的,无不是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在之「势」的操纵和影响。
这是对抗性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我们对抗的,不是什么外在性上的不公、不义或不道,也不是经典力学和客观利益上的具体得与失。私心、私利、私情、私德、私权、私义,太过浮浅,不值一驳。
真正需要对抗的,恰恰是超越诸多具象物拾之上,以自己习以为常的价值伦常和自我习气为表现形式的外在之势在内心中造成的影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对抗的是自己!这是该有的精神自觉,和革命本质。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最紧要的工作。
而所有工作的意义,无不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它的结果才是换取了个人的劳动报酬、工资所得、买车买房、身份名利、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等等。但起因却绝非如此,也绝不能如此。不然就会失去对工作本身的热情,丧失掉基于能动意义、工作意义本身所建立起来的人生的魅力。
我们讨厌工作、对工作失望,何尝不是讨厌自己,对自己人生的失望?
以这个背景审视生活,就会发现平常理所当然的事物,都问题重重。比如考公考编热,抛除社会意义公共治理不谈,去到人本身和工作意义层面,编制就是对人格的侮辱!
以一个外在的家国社会层面上的神圣性,冒名、顶替自身内在主体价值秩序上的神圣性。个人的意义,需要得到外在某种权威的认证、标识,才具有意义。岂有此理
我们丢失工作的意义,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与方向,才会趋从一种现实的意志,沉溺于一种好处所得,沦陷在「无物之阵」的包围当中。
在普遍的既定的规则游戏上攀名附利,随波逐流,安放人生。丢弃自身主观能动性上的可能,换取一场衣食无忧的「套路人生」。
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就为了这点玩意儿吗?
回到对抗的意义和 (自我) 革命的本质。
革命,从来不是推翻一个身外什么东西,而是我们大家一起推翻我们自己——腐朽陈旧的自己!诸多新的自己,一起导致一个共同结果——改天换地、革命成功。
至于对抗从何而起,或者说如何对抗自己?答案是「诚」。
先真实地接纳真实的自己,既不是幻想中的自己,也不是各种知识能力武装、扮演起来的自己,更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是用真实的心去感受事物时那个当下真实的内心状态。这是超越「所知」之上的真实自己之「所是」。
有了「诚」,敢于拿出真实的主体,去直面和呼应天地自然之外在主体,接受它的摧残和考验,才有日后成长革新的机会与可能。无「诚」,则无法起步。这也是所有传统文化中修身修心之学问、功夫的第一要务,心诚方有灵。
无论是社会的革命,还是自己的革命;社会的进步,还是自己的成长;他人眼中的人生期望,还是自己求取的工作意义。都是基于「诚」上的自我对抗之功夫。广阔天地间,始于独处中。
所以,莫欺暗室。
**黑暗中的孤独,有着个人求取自我胜利的唯一希望。至诚,则无妄;无妄,则至强。**正所谓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以「至诚无妄之心」对抗「无物之阵之势」,在自身之上剜下 “旗帜” 和“外套”的真相。而非用手中的投枪,和眼中的怒火,去打倒什么虚幻的影子。这是走出现实力量的海洋,获取自我革命胜利的保障。
以上,是鲁迅发自肺腑,借「无物之阵」想说,但又未清晰表达的意思所在。
在此,工作、革命和对抗的意义,去到人生的意义层面,与做人高度关联。将工作的价值感,建立在人生成长和精神自觉的价值感上。外在工作与内在工作契合、对接,以内在之任务带动和「背起」外在之任务自然而然的创造和实践。
这是两全其美的美事,也是最为省力、无需额外做功和刻意努力的「无为而治」之道。它处在人体中线之上,因平衡而轻松自在,如影随形,内外合一。
1. 工作的本质、作用
工作的本质是个人通过能动实践,向外输出某种秩序价值,换取其他秩序价值生机回报 (作用),维持生命运作。
它的本质以一种能动形式,获取价值回报的「生存模式」。
其能动既包括「重复性」的秩序价值输出,也包括「创造性」的秩序价值输出。
前者依赖于外在既有现实价值秩序和体制平台,指向对某种既有价值体系的遵从和信奉。最终往往导致被动型工作,有限性的秩序价值输出,和封闭性的生机回报。
后者则依靠自身主体生命活力,在内在成长自觉中开创和挖掘更大的价值可能。最终往往指向主动型工作,无限性的秩序价值输出,和开放性的生机回报。
2. 工作意义
工作的意义,建立在工作的本质、作用之上,是「生存模式」之上的「生存意义」探索。或者说人生意义在能动过程中的尝试性投放。
工作的意义,不是对一种价值形式的趋从,盲目遵循、顺应和信奉。
不是换取口粮,以及衍生出的养家糊口的价值借口本身,更不是在既有工作定义、情境中向上攀爬、争强斗狠。
**工作的意义,是对抗旧我,是自我的革命、革新,从而更好的长生、长存!**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秩序愿景,对既有价值秩序的梳理、创新和重构,然后获得更为有序的生机满足。
众多人的一起革新,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工作场景和价值意义。从而满足新的财富分配,与资源匹配,推动社会「现实形式」跟随人心变化,自动革新、同步改变。
它们共同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多数生命个体更好、更有序和生机满满的运作!
3. 问题由来
如果缺乏上述这种自觉和同步——人人盲从既有工作形式与属性,展开重复性和有限性的秩序价值输出。
那么,变化后的时代人心就会格外拒绝、排斥和厌恶既有现实糟糕工作体系下的各种僵化工作,获取不到预期的生机回馈。既找寻不到工作的意义、人生价值,也满足不了生机需求。身心双疲!
敷衍应对,浮皮潦草。躺平、佛系,拒绝结婚生育,由此而来。
这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讨厌工作,讽刺工作,摸鱼工作,无法再从工作中寻到意义的根本原因所在!
它表面上是劳动付出与所得的不对等,社会贫富差距上的拉大,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实质上是自身内部,身与心不对等、不匹配,行动与意义无法对接,个人内部混乱的「外化」,造就外部共同环境的混乱。
与其说是,反感工作、反感社会,不如说是反感自己。现实不公的结果,替我们自己背了黑锅!
正是因为人人都不自觉,造就社会的不同步,个人身心的不匹配。从而让一套成熟的工作,打上时代的烙印,停止发展,自我设限,僵化扭曲。随时间累积,被后世粗暴的手段推翻、打倒,革去性命。
4. 工作的进化
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工作认知,和工作本身,终会被历史淘汰。原因在于,其违背人性的成长本身!
人是工作的决定因素,而非反之。
反工作、不工作、罢工,对现实工作形式的对抗,亦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工作!
这在动荡年代很常见,它被唯物史观描述成,生产技术的改变对旧有生产关系的反噬,或者说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这固然正确。但在微观时代当下,推动该宏大叙事生成发展的,却是变化的人心欲求与既有的现实形式的关系。
个人内部身与心的不匹配,「外化」出整体层面上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匹配,整个社会的形神失调。
是什么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呢?
不安的、鲜活生命力的心。那些无法于现实形式中寻找意义,从而对抗既有工作,自主挖掘价值意义,追寻真正工作本质的人们。
他们勇敢的自我革新、革命,推动了新工作定义、场景和形式的实践和实现,从而革了「老工作」的命。连带着的,还有过时的生产关系。
这是工作的自我进化。
5. 发展的节奏
①. 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僵化与进化,总是同时存在。僵化是过去「新工作」的逐渐成熟,走向衰老。进化是未来的「新工作」不断涌现,革掉「老工作」的命。
自主、恰当的新陈代谢。
这是开放的系统节奏。这个环境下,人们总是不甘于平庸,冒险激进善于挑战。依靠生命自身的力量,去开创专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从而推动社会不断推陈出新,往前奔跑。
追求过程中的惊险、吃苦受累和酣畅淋漓,从而导致结果上的平和、稳定。
该社会系统随时代个体心力的强而强,弱而弱。它严重依赖时代个体生命活力、心力意识上的普遍特征,具有某种历史纵向上的偶发性、随机性。
它在空间当下,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总能快速爆发出惊人的社会财富、创造活力,从而推动族群走向高度成熟、发达的文明巅峰。但也因过度消耗和依赖族群个体的生命能量,而缺乏物种持续的创新力量,总是暴起而暴落,速生而速死。极尽所能于当下,而不具备时间恒久上的可持续性。没错,它以西方社会为主要代表。
②. 但在另一种节奏模式中,不能说不健康,而是发展的节奏总是一慢一快相对极端。要么僵化持续压过进化,长久而缓慢的僵化,导致突然崩溃,然后迅速的洗牌重来。
如此反复,慢与快总是交替上演,就是不能做到协调中和。
这是封闭环境下的系统节奏。这个环境下,人们总是善于依附一个大而不能倒的体制、平台。借助现实的既有系统与力量,规避风险,省心省力,安居乐业,偷懒耍滑。
追求过程中的安稳,从而导致风险于结果上的一点点累积,然后崩坏重来。该社会系统 (相对来说) 不过分仰仗,或者说不过分消耗时代个体的生命活力去推动发展,而是一种较为节省心力活力,依靠系统机制自行反复洗牌的慢动作运行。因为不特别依赖时代人心,所以也不精确反应和精准匹配满足人心所需——这是不好的一面。
也正因不过度消耗透支族群物种的生命活力,去推动社会空间当下的快速变现——缺乏快速反应和应对变局能力,死气沉沉——节余出来的种族物种的生命能量,在关键时刻总能诞生出极为优秀的伟大人物,改天换地重整洗牌,带领族群走向新生——这是好的一面。从而在历史纵向上,表现出极为特殊的稳定性、坚韧性和可持续性。它以东方社会为主要代表。
③. 什么样的节奏,不同族群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各有优劣。
但如何适度地取长补短,兼顾当下与长远,个人的生存发展与整体的生存发展,这是需要思考的尺度。
这个节奏尺度,决定着时代当下大多数人普遍的价值感状态,普遍的工作态度,以及普遍的人生幸福度。
这些又间接导致,普遍的时代观念、时代性格和时代人口状况。生育指数,是生命个体幸福指数的反映和外化。只有时代下大多数人的身心和谐、形神兼备和幸福盈余,才导致一个族群人口数量和生育率上的生生不息和持续膨胀。
那么同样,深陷物质文明过度富足的现实,身心无法匹配,形神相互撕裂,人生找不到意义。这种不幸福的体验亦会反映于人口数量和生育率上,引发持续性的生育低迷、锐减和老龄化等人口问题。
这亦是时代特性的一种,可以泛称为「节奏的反噬」。
以#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梗,展开来说。
在不确定的环境、世事中如何确立自己人生的「可预期性」与「可确定性」?这是深处时代洪流下的人们最普遍的精神考题。它打破历史时空,不分古今,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同一考题。
关于如何构建人生,存在着截然不同路径模式。正因模式矛盾,充满辩证,它因此具有生生不息的内生活力,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在各个时代各种人群不断冒泡上演。
归纳起来,所谓确定性人生。无非是「以形致胜」——通过构建确切的外在物质形式来抵抗不确定。还是「以神致胜」——通过构建内在心灵的强大秩序力量来抵抗不确定性。
常人往往依赖「以形致胜」,选择拥抱过程、流程中确定性,来规避风险,求取好处。将结果上的风险踢给外在的平台整体。
非常人则打破流程的便利 “诱惑”,通常会选择依靠自身内心的愿景和力量,来构建终极的、全流程的确定性人生。
常人倾向于依赖外在确定的价值、景观 (人事物) 来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地构建所谓的确定性生活,并期待着在自身卑微的努力中获得来自宏大系统的褒奖——被认同、被看到、被尊重。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达成与满足,这恰恰是所有庆幸与不幸的来源!
一步步、一点一滴的程序、流程正义 (确定性),往往带来的是结果的非正义(不确定性)。靠山,山会倒。考编,编会爆。吃公,公家瘫。
它表现在二舅视频中,就是全家人对于那个额外来的被认同、被胜利的期望与幻想,以及得到后的惊喜与感动。
这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大的不确定性(隐患)——渴求外来的功名「认证」。
无数农村人乃至默默无名的普通人,在求而不得的境遇中煎熬、哀叹地度过了凄苦的一生。并最终滑向「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宿命论」式的消极、悲观意识旋涡。
「以形制胜」追求确定性生活的能动模式,归根结底,是「弱势文化」属性。
它建立在对既有现实的价值体系依附之上,妄图依靠物质的力量,来达成精神的目的。
它在短时间内,往往会因对外力的仰仗和攀附,而迅速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和结果——拥有空间当下的应变力和灵活转圜便利。
但在恒久的时间上,终因自身内在价值的缺席、不在场、未参与,而往往无力为继。
一方面因缺乏个人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彼此造就,变成单方面的依赖和索取,故难以可持续性地长久经营维持下去——这是客观的一面。
另一方面因身与心的分离,形与神的不匹配,无法在现实能动中自发、自觉地创造内生价值**,**实现自我满足。随时间发展会越来越空虚,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厌恶,从而缺乏内在长久可持续的坚韧性——这是主观的一面。
以上两点,均导致「弱势文化」属性的群体,总是迅速变强,显得一时很强势。但又迅速乏力、沉沦,落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一茬茬、一股股、一阵阵,不同人的不断暴起暴落的反复轮替中,显示出一时很强、时常很弱,或者一处很强、他处很弱的整体特征和整体局面。
机会靠命运,生活靠平台 (体制)。这是我们广大底层人民中的大多数。
我的人生,何以要他人来定义和认证?
举世之功,誉谤加身,不过浮云尔!这是另一种终极的确定性人生构建法—— 依靠自身内心价值与心灵愿景来改造现实,展开自主能动,创立专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
从依赖外在价值体系与既有景观的确定性,这种假象迷障中破除而出,获得内心的清醒与笃定。
依靠内在清醒而笃定的力量,来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以人生的意义,投放关照进工作、能动的实践过程中,建立工作能动意义与自身内在人生意义的高度统一。
变外在工作,为内在工作。外在任务,化进内在任务。借助内在力量的实践,顺便自然地背负起外在价值上的达成。内外合一,无需额外做功。
这个过程中,注定充满离奇、幼稚、荒唐、虚无、天真、理想主义和不切实际等不确定性的中间流程故障,也注定充满非议、贬损与毁谤。但获得的一定是确定性的终极结果——内心的满足与人生意义达成。
我是自己的神,不受任何人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逢迎、恭维或赞誉,还是贬低、咒骂和诋毁!
拥有如此态度,是摆脱「过程确定性」的常人人生构建法之后的自然结果。也是每个想要摆脱精神内耗,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生活的人的必经之路。
在文化属性上。「以神制胜」者是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属性。它在空间现实当下,往往因缺乏外力应变和随机转圜的能力,总是显得很被动、很弱势,以及很幼稚。但在时间纵向上,因找到根本性的力量源泉,无论任何情境和任何形式,总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专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从而强大起来。
因此,往往一时很弱,时常很强,一处很弱,处处很强。这是它的整体特征和整体局面。
机会靠自己,生活随它便。通透、豁达、轻灵、随性、有趣且生机满满。它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少数特立独行的强人所必然的选择。
「弱势文化」属性的一时强势群体,无法通过自身内在的自洽,实现价值满足。必须要借住外在他人的价值「认证」、「讨口封」,方能实现满足。
炫富,就是人形动物的「讨口封」。
流于形胜者,过程中的确定性物质价值占有,并无法满足终极的内心安宁。它必须通过外在系统的额外确认、认同和荣耀加持,比如炫富,来得到人群的认同、羡慕和仰慕,方能自洽!
这是所有贪腐子弟耐不住性子,冒着各种风险也要炫富的根本原因。其人生构建方式无法自洽,只能借用外来意识形态力量额外加持。
#江西周劼炫富 #表面,钱财并无法实现个人人生的确定性。只有首代创业者创造的财富,才能满足自身的人生确定性,实现自洽。自古以来财富创造者,都在自身的内心实践中得到了人生意义,因此无需再外求荣誉。而财富继承者,先天背上「形胜」的诅咒,或者说物质的诅咒。只能依靠外求、乞讨,来补上终极的不确定性。
如此,炫富源于痛苦,而非幸福。是苦难中的求救、乞讨和呐喊,只不过姿势太过生硬罢了。人生避之不及。
是「以形制胜」还是「以神制胜」,想必模式区别看到这儿,大概都能分清了。
分清了、知道了,与行动和选择,是两码事。
每个人都有自身既定的价值习惯,或者说现实习气,欲罢不能。强行扭转,不切实际。它与工作自我进化中的「节奏尺度」一样,都需要个人在自身辩证的基础之上,展开适合自己的程度、尺度上取长补短、内外兼修。
相对来说,把握住了自身的尺度,就是找到了专属于自身的道路。得失自担,无怨无悔,笃定清醒地走下去,这就是最好的人生和生活。
完
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都只是在这艹蛋的世界中苟活下去。
有点闲钱就苟活的好一点。
再有点闲钱就赡养一下父母,求个问心无愧。
工作基本不会带来价值感,除了被 pua 的。
也没有人在乎工作有没有价值感,这些在生存面前都是虚的。
赚钱
工作的意义
就是让你明白
读书其实真的有用
工作的价值感
真正的价值感
别瞎折腾了
90% 的工作没有意义
更惨的是 90% 里头的 70% 连赚钱的感觉也没有
生活就是这样,如同我以上瞎编的数字一样
工作的意义是挣钱,混口饭吃
去 nm 的价值感
爷就要钱
试想一下,有哪个老板不喜欢一个能给公司赚钱,或者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人?
哪怕你在这个公司待不下去了,但是你有足够的能力,就有更多的选择,完全可以找更合适自己的伯乐。
那么想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职场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业务知识外,你还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来寻求突破:
01 以结果为导向,专注自己的目标。
接到一个工作项目,你需要设定好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它。
虽然上学的时候,你的数学老师可能说过:
“大题中过程比结果重要,过程对了,结果才能对。”
但是在职场中,恰好相反,比起始末经过,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上级只会问你:
客户谈下来了吗?
并不会问你客户是怎么谈下来的,对他而言,重要的是客户谈下来了。
所以,你会看到,职场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员工都是以达成目的为最终目标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你可以适当地向上级反馈你的困境,但不要一直抱怨或反馈不好的信息,这样只会让上级怀疑你的工作能力。
_02_细化任务,过程越具体越好。
你可以用倒推的方法去开展工作,在设定目标之后,再回过头来将过程拆解,就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每个阶段的截止期是什么时候……
明确自己现阶段要做的事情,对于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地缩短和当初所设定的目标的差距。
_03_要懂得掩藏锋芒。
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有些成就就得意自满,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真诚学习,尽力获取新知识。
同时在一个团体中,要懂得适当收敛,避免自己锋芒太露,如果你事事都显得自己很能干,很容易让别人对你产生不满。
如果其他人都跟你对着干,可想而知,你工作的心情也不会很好,还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_04_做一个行动派。
有些人认为想要想要行动不出错,就要把事情详细考虑周到。
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你想得再多、再细致,一直没有行动,那么工作没有任何进展,别人又看不到你背后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不会认可你的工作表现。
所以,你可以先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随时根据事物发展变化,再去调整自己的行动。
虽然说,在职场中,和别人处理好关系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以你的能力说话。
你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
如果一个同事和你关系很好,但是她在工作中老是出错,要你帮忙收拾烂摊子,一次两次你或许忍了,但是对方一直如此,这个时候你会是什么想法呢?
最后,希望每个打工人都能在职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理想是不工作,我来工作不是为了来跟你谈意义和价值的,请跟我谈钱,谢谢。一旦有人跟你谈价值感谈意义,你的警戒度就必须直接进入战争状态——始终认为,这话应该写进面试 / 从业守则第一条。
别说是一个打工人,就是一些小老板,工作最大的意义就是赚钱,其它的都是扯淡。
啥阶段做啥事,如果我已经财富自由了,我肯定会想着工作的意义,比如成为行业独角兽,带领大家致富,捐款造小学,提供残疾就业岗位等等。
但是我还处于为菜米油盐而努力的时候,工作就是赚钱,赚钱,还是赚钱,没有其它意义。
谢邀!工作的意义就是让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阶梯,曾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姑娘,已经彻底被现实打败,被婚姻无情的摧残,受近了委屈,弄丢了是你如命的人,原本的快乐时光,却阴差阳错般走散,兜兜转转半生已过,青春年华留不住,岁月静好,木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却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幸福快乐早就消耗殆尽,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社会的无情无义,冷漠无情,次次都是这样,算了,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别人的幸福生活工作,不羡慕嫉妒,让花城花,树成树,本就孤独寂寞,何不放手一搏,既然已经到了现在,那就开心面对生活工作的一切,也许走着走着,就会遇到更好的,努力挣钱养活自己,长得漂亮不如活的漂亮,内心深处的格局眼界,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别人的雨伞再大,都不上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勇往直前,无惧风雨,笑看风云变幻,成就最精致的女神,优雅的走完余生,才是如今的自己……
过去的事情,忘记吧,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命中注定孤独终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擦肩而过的短暂的幸福快乐,就让她随风而逝,只不过是现在的自己,心如止水,不再打扰了,最好的礼物就是不打扰,选择原谅,如果有来生,绝对不要相遇,更不要做任何人的妻子,但愿余生的自己,开心就好,努力挣钱,实现梦想,释放压力,及时止损,彻底结束婚姻的不幸福,总好过彼此折磨,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手,最起码没有了那份喧嚣,痛苦,而自己也可以用所有的精力,完成属于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我的命运,既然这样的安排,那就随他去吧,反正怎么着都是向上走,半山腰的风景, 不如山顶的大气滂沱,努力到无能为力,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
工作的意义是为了「他者贡献」。
付出能让自己感到被需要,进而得到归属感。
当然有人说还要有钱,没钱就不干。这当然对,但也有人财务自由了依然工作的,甚至义工。之所以我们要求工作必须有收入,是因为我们需要钱来生活,而生存需求优先于认可需求。换言之,只要能持续获得钱(利息或收租),工作有没有收入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收入并不是工作的本质属性。
以下内容摘自《被讨厌的勇气》
青年:明白了。那么,假设我能够做到 “自我接纳”,并且也能够做到 “他者信赖”。那我会因此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哲人:首先,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 “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
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这种情况下,对你来说的他人会是怎样的存在呢?
青年:…… 是伙伴吗?
哲人:正是如此。对他人寄予信赖也就是把他人看成伙伴。正因为是伙伴,所以才能够信赖。如果不是伙伴,也就做不到信赖。 并且,如果把他人看作伙伴,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得 “可以在这里” 的归属感。
青年: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哲人:是的,你理解得越来越快啦!并且,视他人为敌的人既做不到自我接纳,也无法充分做到他者信赖。
青年:好吧。人的确都在寻找一种 “可以在这里” 的归属感,因此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这一点我没有异议。
但是,仅凭把他人看作伙伴并给予信赖就可以获得归属感吗?
哲人:当然,共同体感觉并不是仅凭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就可以获得的。这里还需要第三个关键词——“他者贡献”。 青年:他者贡献?
哲人: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青年:贡献也就是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为周围人效劳吧?
哲人: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 “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并且,请你想一想。我们只有在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或行为对共同体有益的时候,也就是体会到 “我对他人有用” 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这样吧?
也就是说,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 “我” 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 “我” 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青年:贡献他人是为了自己?
哲人:是的,不需要自我牺牲。
青年:哎呀哎呀,您的论调越来越危险了吧?这可真是自掘坟墓啊!为了满足 “我” 而去为他人效劳,这不正是伪善的定义吗?!所以我才说您的主张全都是伪善!您的论调全都不可信!算了吧,先生!比起满口道德谎言的善人,我宁愿相信那些忠实于自己欲望的恶徒!
哲人:言之过早了。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共同体感觉。
青年:那么,关于先生主张的他者贡献,请您举个具体例子吧。
哲人: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 “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青年:您是说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哲人:当然,赚钱也是一个重大要素。正如你之前查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 “被铸造的自由” 一样。但是,有些富豪已经拥有了一生也花不完的巨额财产,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至今依然继续忙碌工作着。为什么要工作呢?是因为无底的欲望吗?不是。这是为了他者贡献继而获得 “可以在这里的” 归属感。获得巨额财富之后便致力于参加慈善活动的富豪们,也为了能够体会自我价值、确认 “可以在这里” 的归属感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青年:嗯,这也许是一个真理。但是……
哲人:但是? 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 “这个我” 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件的他者信赖。对于青年来说,这两条都还可以接受。但是,他对于他者贡献却不大明白。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他人”,那就势必会是充满痛苦的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一种彻底的伪善。这一点必须得弄清楚。青年以坚定的口吻开始辩论。
以上内容摘自《被讨厌的勇气》
怕你无聊
最基本意义:生活所需
中层意义:在所属的领域里,不断突破自己,实现个人抱负,成就一番事业,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业地位及收入,让生活可以过得更好,不局限于小康,乃至中产甚至小资生活
顶层意义:认真、踏实、负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遵纪守法,就是在为祖国做贡献!
斯德哥尔摩了吧
混口饭吃还混出意义来了。
工作没有意义。地球离了谁都转,没有人类的日子,地球也过了那么久。
承认工作没有意义,然后尽量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也不枉世上一遭。
为什么总有人扯其他的
就像你换工作 HR 问你为什么,你说,为了更好的发展
你那是为了发展么?你跳槽不就是为了升职加薪?
我都不想戳破你!
在网上又没有其他人,说点真心话不行么?非要说违心话
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为了赚钱
为了钱
活着和工作都有什么意义?
活着不工作会是什么样子?
从工作中能获得什么价值?
工作真的有什么价值可言?
一、工作能够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活着就需要用有个证明的途径,那就是工作。
工作中能够保持一种状态,简单整装待发,出门跟在家里呈现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积极,努力,奋发向上,苦恼、困惑、争取薪酬,创造机会等多种情绪,多种层面,多种纬度,常说的痛并快乐着。
丧失工作能力,连班都不能上了,不是老了就是废了。
只是活着,不工作,啃老,瞎溜达,躺平,财富自由,也许适合一些人。
二、工作中获得该有的价值。
就是一个打工人,能有什么价值?如果不是养家糊口,才不要这么辛苦呢!
也许不无道理。
有些人会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
无论是销售,还是记账,无论是演戏还是教书,无论是厨师还是程序员,有些人在苦苦寻找中,庆幸找到工作与兴趣和爱好的完美匹配,乐此不疲的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工匠精神或享用快乐的源泉。
那么自己认为这就是价值所在。
张桂梅老师,魏书生老师,袁隆平,钟南山…… 太多了,他们的生命和工作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工作中逐步实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并带给人类更大的价值。
喜欢工作,老人不能在家待着无事可做,要参与社会活动,这是新加坡人的生活理念。
这里人均预期寿命世界第一,这是他们退而不休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通人也要有点事干吧?
不要去过分追求意义,谁会每天问自己吃饭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活着,那活着的意义呢。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或无限循环,没有任何结果。而这本身确实没有意义,因为意义的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意义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而不是去寻求他人赋予。
对工作而言,工作的第一目的性只不过是换取金钱,它是手段,是用来生存或生活的;它不是目的,其余剩下的一切都是附加的。当然不排除鸿鹄之志、远大理想的人,但这毕竟是极少数,金钱社会已经逐渐解构了宏大叙事,每个人终将分解成原子化的个体。所以说人不能一直在天上飘,脚也始终会有落地那一天,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金钱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衡量价值的一杆秤,金钱多少证明了价值的多寡,这不比探寻意义靠谱的多。
若是一直探究这个意义、那个意义,成天口号喊的震天响,而不谈钱,这才是真正的无意义、无价值。如果有一天,当面对工作时,钱都不能谈了,只能谈意义,那简直都不敢想象了。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生活节奏也快,物价和消费水平也在蹭蹭蹭往上涨,那就逼得人必须去工作,否则,每天面对着各类账单和生活支出如何承担?而工作可以带来收入,有收入才能支付账单,故,工作的首要意义是获取基本的生存物资条件,以解决人基本的生存问题。
而工作除能带来经济收入外,还能给人以成就感、自我实现感。比如,通过辛勤工作,解决了一项科研难题,为国家的技术进步贡献了力量,这种自豪感、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再比如通过自己的律师工作,解决了别人的法律问题,为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这种成就感,也是非常棒的。
总之,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或者是为他人解决问题,或者是为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或者是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或者是攻克了某项科研难题,这些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与努力,都能让人倍感自豪以及有成就感,会让人觉得活得很充实,活得很有价值。相反,如果不工作了,那人通常都会有空虚寂寞冷的感觉。所以,努力工作吧!
孙俊俊律师
128 次咨询
5.0
湖北斯洋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2209 次赞同
去咨询
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我曾经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正常人一样,有一份经济独立的工作,有一个可以获得价值感的工作。
但是我的不幸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幸运,我不记得有多少朋友跟我说过 “你不用上班,真羡慕你”。
此时我一般内心的景象是这样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流下两行泪)
如今我已经在与疾病对抗九年后被宣告临床治愈,前几年也去了不少地方,在很多地方也是边工作边玩,游学性质,住一般就住留学朋友的宿舍,打个地铺到处蹭住的_(:з」∠)_
如今定居广州,房子的贷款也换完了,我找了一份有寒暑假的工作,不用加班,也没有什么压力,因为我胸无大志,没想过要往上爬。同时我还兼职做心理咨询师,基本是公益性质,不收费,请我吃顿饭或者送个小礼物就超开心(害羞)
对于我来说,工作的意义在于 “出门” 和“恢复社会功能”。人到底是群居动物,现在不出门工作也能赚钱,外卖也给你送门口,但不跟人交流其实总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社会功能可以维持人的心理健康,社恐(这里只是指比较内向的人 ,不是指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可以有几个亲密朋友。并通过工作来完成经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等社会功能必要的任务。
我正常的工作就是为了赚点小钱,同时跟年轻人打交道很好玩,大家都叫我姐,不叫老师,大概是看上去没威严(泪)
但是真正让我获得价值感的就是我的心理咨询师工作。不管是否得到礼物或者收到钱,我在每次帮助患者理清一些困惑,或看他们偶尔茅塞顿开,又或者只是从我这得到了一些医生情报或者相关知识,我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我是一个精神疾病康复者,双相情感障碍困扰我九年,手上至今有自残時浅浅的伤疤,多少次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我还是挺过来了,既然挺过来了,我便是我生命里凯旋的英雄,我要讲病中的经历经验都分享给需要的人,将我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化为他人的精神食粮。
我不但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康复者 这个身份就给患者极大的信心。我会跟他们描述我严重时候的样子,患者大都会感同身受,马上明白 “这个心理师她真的懂我”。单有专业知识的咨询师很多,但是有起伏的病情经历的有多少?我便是要利用我的经历,帮助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用独一无二的经历获得价值感的方式。我也希望在以后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我看来,“被人需要”“被人信任” 就是我的价值感的由来。我也由衷希望可以多参加公益活动,尽量阻止现在精神疾病低龄化的现象。
一个人是脆弱渺小的,在历史洪流中,哪怕秦皇汉武,也不过是一点浪花而已,我只要拥抱属于我的那颗水珠,将他奉献在人类历史的洪流里,我的价值便就能体现。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概括的话:分人!
什么意思呢,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甚至于每个个体,可能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比如说一个北京二环的拆二代,坐拥几十套房子, 每月租金几十万,那他需要工作干嘛呢?当然是维持一个正常的社交圈子,否则就只能在家天天吃喝玩乐,对于我们来讲,可能很舒服,但是他万一他不这么想呢?
又比如说一个中年男人,背着上万的房车贷款,家里两个 8 岁以内的孩子,妻子还没工作,那他需要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和自己的生存啊!即便他不想工作,也得硬着头皮去干,所以你处于什么样的人生现状,工作对于你的意义完全不同。
大师肯定不会为了生计而操心,那他的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兴趣爱好找个发泄口,那我们跟大师的差距那么大, 总得自己去寻找啊!当你能够去掉工作带来的收入后,还不为生计发愁,这个时候再思考工作的意义,貌似更靠谱一些!
先说结论:复旦研究生、资深 HR 老袁认为,工作的意义是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你也能从工作中获得对等的报酬(包括薪酬、价值感、职业发展等)。
回想当年,老袁通过校招入职世界 500 强国有银行,但这样相当于管培生的工作却没有价值感,导致老袁后来果断离职。
为什么工作没有价值感?原因主要有 3 点:
1、薪酬性价比低,无法弥补工作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每月拿着低需氧的工资,却要背负沉重的业绩压力、长期长时间的加班以及各级领导的职场 PUA,真的心累。
2、工作没有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曾有一段时间被借调去做文秘相关工作,参与一些 “岁月静好” 报道,对比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真是讽刺。
3、工作氛围僵化导致逆向淘汰,留不住年轻人。“大人,时代变了。” 不改变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年轻人就会提桶跑路。
所以要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就要选择薪酬性价比高、能解决实际问题、年轻有活力的工作,从你内心需求出发,具体可看以下短视频▼▼▼
我是
,复旦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7 年互联网 HR 经验,前上市公司咨询师、世界 500 强国企员工。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老袁已给数十位求职者提供更深入、更个性化、更具体可执行的求职及职场建议,24 小时内回答 1 对 1 付费咨询▼▼▼
老袁 人力资源咨询师
6 次咨询
4.3
复旦大学 法学硕士
430 次赞同
去咨询
建议你细读以下好书,做好职业规划是找工作的第一步▼▼▼
[
电子书
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裂变
作者 于洋
会员专享 ¥17.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a5b8315b016855e48b3caf4da2f11038)
要想从工作中获取价值感,首先你要清晰知道你给自己制定了什么工作目标,你想要看到什么成果。
很多时候,不是工作没有意义,也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本和末搞错了。
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对任何事情都有信心的人,总是会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对任何事情都知道终点在哪里的人,总会获得成功的人生。
同样看到半杯水,有人说:怎么只有半杯水?
少数人却说:啊!我还有半杯水。
同样跑马拉松训练,刚开始跑一周,有人就说:我不可能完成马拉松。
少数人却说:我一定可以完成,只要我能够坚持跑下去,并学会科学的训练方法。
人生就是如此,工作本身或者事物本身,并不具备意义,意义来自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内心。
价值感也不是源于工作本身,而是你期待什么样结果,可以帮助到谁,是否会坚持完成。
做知行成一之人,知道自己的一是什么,剩下的交给知行,坚持下去,你就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你就能感受到价值感。
最近在看王哲峰的哲学课直播课,其中的一些看法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也转述下供大家分享。
他在说工作的意义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捧饭碗。**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不一定你觉得这件事有意义,而是公司觉得有意义。然后给你发工资,发五险一金,这样你的饭碗就捧起来了。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的比你快,这时候你不应该嫉妒,而是要记住工作是为了什么?**怎么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呢?很简单,追求成长,而不是追求成功。**可能一个人因为各种原因,老是换工作,外人看来这个人不行呀,老是被裁。但他如果能从不同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提炼自己的成长秘籍。这是什么?这就是成长,就是全面发展。
再比如,你生活中可能有这么个同事,平常马马虎虎老是挨挨。被公司辞退后找不到工作去创业,反而是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事比比皆是。这是你能决定的嘛?不是,这是命决定的。个人能做什么呢?就是做好能成长的事。
不知不觉就分享了这么多,希望诸君受用~
我做的工作其实很大程度是满足别人的社交需求,通俗的说就是满足别人的社交快乐,以及对朋友的渴望。从这点衍生出来到本质——你是一个肥肠值得交往的朋友。
这个社会大部分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为内容之一,大家都差不多。对于天生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来说,真的是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工作的原因所在。工作没有热情那么工作会做得好,才怪啦 这就是普通人平平凡凡的原因所在。
项羽很猛,但是平常工作不也是要与人打交道,手下大将,十几万士兵,几万文官,各路诸侯以及他们的手下,还有各种琐事,能扛得住小事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多耐得住磨砺的人才会成就十年后的大事啊。因为没有一件大事的转折是无缘无故就发生了。
项羽对手韩信大鸽,能够运转几十万部队,如果不能让别人听令而战,那他又天大地大的本事也发挥不出来,硕韩信大鸽出神入化变化无穷的能力实际落地也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并不为过。
将军除了专业过硬,平常日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陈毅元帅没有经历过红军长征,一样可以做元帅,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过雪山过草地的元帅。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人认为,科学家闭门造车的能力是最大能力?举个例,现在顶级科学家可以视同古代种田特别厉害的大拿,虽然解决了粮草大事但由于事情成败并不是单方面优势就能够决胜千里,最后去打敌人的还得靠二种人,一个是军队团队与参谋团队。所以,科学家在中国并没有上升到西方社会那么高的位置。
与人打交道的基础是什么?
就是你必须有个肥肠好的性格(如水自在),还有就是你必须不能表演,你就是你,你的个性就是你。真诚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逢凶化吉,也能再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学习?
可以通过身边人的做法去感悟,也可以看影视剧甚至小视频学习一些特别的技巧。但是比迷信书本与知乎里的大 V,他们的人际关系好的话,早就用不着写书赚钱了,靠回答问题赚钱,都是些骗子而已。
我不懂,我认为工作就是来搞钱的
快乐从别的地方获得
我想,工作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份不同的工作来说都略有不同。
虽然我相信这个问题它有着普世性的回答,但是对于我来说,工作的意义是为我们做出一点点改变。
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些针对于大学方面的咨询与指导,甚至于包括了未来的工作规划。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学生还是迷茫的,甚至于某一些小小的问题就可以困扰我们很长时间。
但正是这些小小的问题,会深刻地影响我们以后发展的诸多路线与方向。
曾经有同学跑过来问我,他说:“为什么你的论文相关的课程能拿很高的分数,我就一直没有办法做到?我觉得我做的也没有和你有很大区别。”
我把这方面的小技巧告诉了他,果然他之后拿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经历了不少最后需要提交论文的考试了。
小的分数差距积少成多,最后即使想往回抢,也很难抢得回来。
我也记得有的同学在大三的时候愁眉苦脸,他说:“要不然这个副主席你来干吧,事太多了,精力太分散了,我有点顶不住了。”
那个时候的他,和大一时满腔热血的他,判若两人。
是什么影响了他呢?是信息和计划。
我看到有很多同学,他们都在大三的时候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应该考研呢,还是应该就业呢?”
当然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没有标准答案,而应该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能力再来做决定的。
而这个决定最好在什么时候做?肯定不是大三。
因为到了大三,我们在大学能积累的东西都已经积累的差不多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其实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而不是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还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了,无论什么时候,一切都皆有可能。但是如果我们早一点、再早一点,看到后一步、更后一步,是不是我们一切就更有可能?
相比于在大学中迷茫的学生,也有少部分人有着清晰的目标。对于未来的愿景,他们有想变强的意志,却并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
毕竟大学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他们需要从头去搜集信息、获取各式各样的资源。
也有一些同学在这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但是他在某一个决策当中产生了一些失误,最后与我们的最终目标也失之交臂。
当然,你也会发现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一点失误也没有,最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上自己想要的道路的同学。
我看到了有些同学在大二的时候还在想着:“哎呀,找工作什么的,到大三的时候再想吧!” 我也看到了,有些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在问:“大学应该怎么样规划,怎么样去充实自己,怎么样能让自己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
让目前还没有目标,但是有一点点想努力的想法的同学找到自己的目标;让有目标的人重定向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定位更准确;让我们在大学的四年阶段当中,或者在这之前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方法;让这些一直在努力的人有着更系统化的、理论更清晰化的这种决策的能力。
帮助他们走上更好的道路,是我工作的意义。
看到他们一个又一个的实现我们共同制定的目标,就让我在工作当中获得了价值感。
当我们在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流程,不断有更多的学生经过我们理论化的帮助走上了更好的道路,当这样的人逐渐增多之后,我想他们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的环境带来一点点、一点点改变,这是我们现在有心想,且在蹒跚而行的一件事情。
但是我希望这些不断获得的价值感,最终会帮助我们改变点什么。
让大家共同走上更好的道路,实现更多的内心的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最优解,希望这份初心不会变。
工作的意义是赚钱,发钱的时候最有价值感。
我倒要看看这个问题下面能答出什么花来。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的客户,每家的要求和使用情况都不太一样。这些年,我基本跑遍了全国所有的乙烯压缩机用户现场,只要使用了我们生产的压缩机,我都会到实地去了解情况。” 想要面对面采访姜妍并不容易,而她发给记者的一份出行记录显示,今年以来,她已经走了 40 多个城市,总里程超过 29 万公里。
正是这样一位风风火火的女工程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设计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乙烯压缩机、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为中国石化装置安上了 “中国芯”。
跟着老工人师傅入门,7 年多记录 10 多本技术参数笔记
1997 年,从原沈阳化工学院毕业后的姜妍来到了沈阳鼓风机厂工作。工作伊始,她并没有被安排到压缩机设计部门这样的重要技术部门,只是从事简单的压缩机配套工作。
“我不如别人聪明,必须‘笨鸟先飞’。” 姜妍回忆。于是,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单位,打扫好工位,拿出笔记本,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带我入行的老师傅们虚心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勤恳朴实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 姜妍告诉记者,为了赶工期,大家劲往一处使,相互帮助。班组里不少熟练的老工人把自己的活干完了就去帮助新工人,大家伙一起把当天的任务彻底完成后才下班,绝不拖延。“每次工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收拾工作台、整理各种工具,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正是这段经历教会了我严谨、细致和认真,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勇于突破、攻克难关。” 姜妍说。
就这样,利用 7 年多的时间,姜妍每天跟着老工人师傅认真学习,光是记录各种技术参数的笔记本,就足足有 10 多本。“即便工作再简单,我也没有感到丝毫的枯燥和乏味,那些积累的资料反而为我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姜妍回忆。
白天奔波于各大炼化厂,晚上熬夜改图纸,成功设计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乙烯压缩机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压缩机,被称为乙烯生产设备的 “心脏”,而乙烯这个占据石化产品 70% 以上的化工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一段时间内,由于缺少乙烯压缩机的研发技术,我国只能租赁和购买国外设备,每年支出超过 50 亿元。
2006 年,沈鼓集团承担了研制乙烯压缩机的任务。“刚接到任务时,来不及多想就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 姜妍回忆,当时,摆在她面前的困难有很多:国内的相关资料几乎为零,国外技术层层封锁。但她从没有想过打退堂鼓,从黑龙江到广东,从辽宁到福建,刚刚三十出头的姜妍每天奔波穿梭于各大炼化厂,吃力地爬上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设备台,认真记录设备的外观结构和运行情况;晚上她又熬夜整理数据和资料,一点点改进设计图纸。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5 个小时,300 多份图纸像小山一般堆满工作台,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密布排列,一旁的饭菜从温热到冰冷也顾不上吃几口。
设计、试车失败、修改、再失败、再修改…… 直到 2010 年 1 月 8 日,姜妍设计的 45 万吨乙烯压缩机试车成功,实现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领域零的突破。随后,她一鼓作气,带领团队又成功设计了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彻底终结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踏踏实实潜心钻研,在设计一线见证技术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鼓自主研发的重大装备再创辉煌:成功研制了西气东输长输管线压缩机、用于航空航天试验的大风洞压缩机等一大批重大装备;姜妍也主持设计了中海油壳牌 120 万吨 / 年乙烯装置用压缩机组。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具有百万吨级乙烯 “三机”(乙烯机、丙烯机、裂解气压缩机组)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
“国之重器,不立于自身,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在 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沈鼓人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压缩机项目的成功研发,正是得益于这种坚守。” 姜妍感慨,25 年来,她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在设计一线见证和全程参与了沈鼓的技术进步。这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 “创新” 这个词。
在沈鼓有个 “铁规矩”,那就是研发经费和员工培训经费“两个经费不得削减”。而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沈鼓研究院、沈鼓大连理工研究院等为主体的“两站三院五中心” 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联合新模式,拥有 1600 多人的研发队伍,企业科研实力、产品试验和检测水平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当下,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每当听到有高新技术被研发出来,那种兴奋感和幸福感无以言表。现在正是科技创新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候,对于基层工作者,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姜妍说。(记者刘洪超)
记者手记:持续深耕 终有所获
在采访过程中,姜妍给记者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在相隔 10 多年参观同一家企业时,一名磨焊缝的工人仍坚守在同一个岗位上。她觉得,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需要这种坚守和踏实的精神,要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姜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这样评价她:“在我的学生里,她可能不是理论功底最扎实的一个,但却是学习态度最好的一个。她求知若渴的劲头,谁都比不上。” 在姜妍看来,科研攻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踏实。踏踏实实做实验、一个一个记数据,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却能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像姜妍一样,一线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之路虽然很艰辛、会遇到不少挫折,但只要坐住冷板凳、下得苦功夫,持续深耕钻研,终究会有所收获。
实现经济独立,
经济自由,
如果这个世界不需要赚钱就能生活,
那么,
大家做的事情都是因为爱好,
爱好,啥也不用考虑,分析。
工作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是指劳动。生产是可以创造价值;而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不创造价值,如无用功。工作:是在长时间内,做着重复的一系列动作(例:车间的工人,流水线上的作业人员等),做重复的一系列事情(例:以业务员来说下,讲的都是一些重复的知识,只不过人或对象换了一下)。工作就是在长时间内做重复的动作。通过工作来产生价值,通过工作换取一些物质,通过工作来寻找生活的目标。
**第一步:选择城市。**核心城市意味着更多机会、更高眼界、更好薪酬、更多竞争和更高成本。
第二步:选行业。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行业 – 不要选择太小太窄几乎还不能成为行业的行业。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对人真正有帮助的行业。
**第三步:选公司。**公司不一定要大,在一家超大规模公司,你往往只能做一颗螺丝钉,虽然学东西,但由于工作职责划分过于清晰,受到的锻炼有限。最好选择行业里顶尖水平且快速发展的公司,不太大,有一定稳定性,机会又多。
**第四步:选老板。**入对行,跟对人。大公司选文化,中公司选行业,小公司选老板。选一位值得追随的老板,是个人前途的保证。
第五步:选岗位 – 去公司的主战场,也就是给企业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
**第六步:选心态。**在多么好的企业都难免失望,在多么差的企业都有前途。
从繁琐的制表留存交接中解放,壹人事员工花名册让 HR 拥有愉快的工作体验
壹人事平台 | 社保账户托管服务拓展至 15 个城市、138 区域!
壹人事平台渐成中小企业人事管理标配,花名册、社保、薪酬和福利,一个都不能少!
个人理解,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工作的过程及结果来体现个人的存在价值,由此换来酬劳。
至于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有两种途径,一是精神层面的,二是物质层面的,二者缺一不可。不然,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怠惰情绪。
供参考。
对于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职场人士来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工作的意义其实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得一份薪水,是为了在单身的时候赚钱养活自己,是为了在结婚生子之后,养活整个家庭,是为了在赚钱养家之后,还能有点钱能孝敬父母。
这就是个伪命题,和吃饭的意义一样,需要维持生命的人吃个馒头就是为了活着,不需要的人,吃个馒头只是零食……
工作的意义就是赚钱,
赚很多很多钱,
工作中最大的价值感,就是赚的钱足够以后不用上班。
推荐阅读
《毫无意义的工作》和《工作的意义》
这都不是月薪三千的人该过问的事,廉价劳动力不需要思考这些
工作,事业是两个情况。我们说一个人事业有成,但不会说工作有成。工作本身是低层次的,可以说他的意义就是赚钱。如果你觉得这工作有价值,可以获得除了赚钱外的成就感,就可以考虑发展为事业,否则工作就是工作,干多少事拿多少钱,公平最重要。所以,对于老板,某些事情可能是事业,但对于员工则仅仅是工作,老板用事业的要求要求员工,是一厢情愿的。如果老板真的像让员工将工作看作事业,就要给予他们参与感,而不仅仅是安排工作,验收工作。而对于员工,别被工作套牢,找到自己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工作是谋生的一个工具手段。
工作带给我们的,首先是金钱。
一份好的工作,可以带给我们安全感、获得感、价值感。
在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增强各种能力,就像游戏打怪升级,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可看看这篇文章,再好好想想,就清楚了。
幸福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1. 幸福就是人的生理、心理、思想需求的满足感。
2. 人生的目的就是幸福的活着。
说明:
(1)人生一辈子,无论是追求自由、爱情、友情、事业,还是追求金钱、权势、名誉、地位等,最终都是为了 “幸福”,为了幸福的活着。
(2)本文所说的幸福,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社会法律道德和社会现实的幸福,因为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现实的幸福。
(3)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需求满足的层次及程度不同,其幸福也就不完全相同。例如,大家同吃一碗泡面,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人的思想、心理的需求满足,要比生理的需求满足困难得多。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需求满足,也会发生变化,其幸福也随之发展变化。
(4)在稳定的社会中,对个人来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满意的职业,就有了获得幸福的基础。如果社会动乱、不稳定,每个人都不会有幸福可言。
(5)人们的幸福与其努力追求的情况相关。
一般来说,符合自然规律、社会法律道德和社会现实的幸福,人们越努力,其追求的幸福越可能实现。
(6)从本质上来说,幸福就是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需求的满足感。从现象上来看,每个人在生活中感觉到、体会到和得到的幸福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有理解了,而且从内心上体会到了幸福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才是真正知道了幸福。
知道了什么是幸福,在生活中为幸福不断努力,躲藏在困苦后面的幸福,就会持续涌现在你的生活里,就能从内心深处 “品尝” 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幸福带来的快乐,生活的意义也自在其中了!
不言而喻,知道幸福、懂得幸福,一生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内心光明,生活坦荡,充满自信,活得最幸福!
不去社会层面找原因,这种问题都是在 PUA 打工人。
两百年过去了,这样的局面仍然历历在目,宁也配自称是马克思主义指导?
劳动力的表现即劳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活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的表现。工人正是把这种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可见,工人的生命活动对于他不过是使他能够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是为生活而工作的。他甚至不认为劳动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相反,对于他来说,劳动就是牺牲自己的生活。劳动是已由他出卖给别人的一种商品。因此,他的活动的产物也就不是他的活动的目的。工人为自己生产的不是他织成的绸缎,不是他从金矿里开采出的黄金,也不是他盖起的高楼大厦。他为自己生产的是工资,而绸缎、黄金、高楼大厦对于他都变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也许是变成棉布上衣,变成铜币,变成某处地窖的住所了。一个工人在一昼夜中有 12 小时在织布、纺纱、钻孔、研磨、建筑、挖掘、打石子、搬运重物等等,他能不能认为这 12 小时的织布、纺纱、钻孔、研磨、建筑、挖掘、打石子是他的生活的表现,是他的生活呢?恰恰相反,对于他来说,在这种活动停止以后,当他坐在饭桌旁,站在酒店柜台前,睡在床上的时候,生活才算开始。在他看来,12 小时劳动的意义并不在于织布、纺纱、钻孔等等,而在于这是挣钱的方法,挣钱使他能吃饭、喝酒、睡觉。如果说蚕儿吐丝作茧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那么它就可算是一个真正的雇佣工人了。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为什么很难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很简单,占有劳动成果的都是老板,因而获得价值感的也都是老板。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大老板,毕竟小老板也在受大老板的剥削。
解决方案有没有呢?也是有的。
造成工人阶级经济状况低下的,并不是工资的高低,而是下面这个事实,即工人阶级得不到自己劳动的全部劳动产品,而不得不满足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叫做工资。资本家攫取了全部产品(从中支付工人的工资),因为他是劳动资料的所有者。因此,工人阶级除非成为一切劳动资料——土地、原料、机器等的所有者,从而也成为他们自己劳动的全部产品的所有者,否则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放。
——恩格斯《雇佣劳动制度》
解决方案有了,就看这个糊涂宁还愿不愿意继续装下去了。
说真的,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意义
尤其是合理合法的赚到支撑自己生活的钱,还能有闲去做别的,这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待遇不到位,公司企业谈价值感都是耍流氓。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地活着,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力好一些的话,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来让自己以及家人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生存的最大的意义吧!
当然了,工作的意义也就是这样,我们首先要保证生活上的物质来源,所以才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来保证自己家庭的稳定的发展,来保证孩子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责任感,而在工作中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则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
很多人在职场打拼,也需要业界同行的认可,也希望自己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之中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这样才能让自己体现出更好的价值,也为公司乃至社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最大的释放,相信在这种释放中,个人的成就感也会爆棚,自我认知里也就更加认同自己存在的意义。
工作当然有意义,不过有的人把其中的逻辑因果关系混淆了。
工作的最基本属性是,工人提供劳动力,资本家支付薪水。双方建立起劳务合同,你劳他务。
那么意义呢?有两种可讨论的角度。
给自己做事,找到做事的乐趣,获取意义。
给他人做事,拥有给予(可能是奉献或牺牲)的乐趣,获得意义。
前一种很好理解,我们赚了钱,给自己花,觉得有意义,获得了开心。
但另一种却有点难理解,给别人做事,本质上你没办法要求回报的,如果你要求了回报,这就跟普通的工作一样,你给钱,别人给你报酬;给予呢?你给别人东西,但是不要求回报,能从这件事上感受到意义的人,我就不说他是什么样了,tg 罢了。
那么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当你做一件事时,受益者是自己,那么可以讨论意义;受益者是他人,那就是普通交易。
工作本质就是,因为你要活着,活着需要钱买食物填饱肚子,穿衣服遮羞或保暖,出行使用交通工具。所以才去资本家哪里付出自己的劳动,从而获得可以活着的钱。
这时有人要问了,那我不缺钱呢?那你工作肯定目的就不是赚钱了,你去工作,当然可以谈论钱之外的事物,比如体验。
那要是我缺钱,但是自己琢磨怎么赚钱呢?那你就是小老板,你可以随时决定自己赚多少钱,甚至不赚钱,你也能感受到价值,因为你对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关系。
受益人是自己呢?那我们的目的可就多了,社交、打发无聊时间、体验生活、寻找的事物。这些事很有趣,而且能让你体验到价值,但是他和工作的关系,只在于——你是用工作赚来的钱来完成这些爱好和兴趣的。
两者硬拗出了关系。所以,工作除了赚钱,大概就是能支撑我们的梦想,这还要在我们抛出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一个月赚 4000 吃喝拉撒月月光,那工作的意义可不就是让自己在目前这个阶段活着嘛!
所以,讨论在工作中如何获得价值感,就是一个伪命题。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感大部分时候都与我们心中向往的意义无关。如果一个人硬说,你赚多了,就可以完成更大的梦想了,那我们讨论的应该是工作中如果获得赚更多钱的能力?
与其在工作中寻找,你大多数时候只能在生活中发现的意义。不如想想,怎么在用最少钱的情况下,满足最多的精神追求。
以上。
工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说简单些是为钱,说高雅些是为拥有理想的幸福生活。工作可以让我们获取报酬,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拥有更好的生活,能维持你的爱好,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能让我们在有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想法时同时具备付诸实践的能力每天,你在闹钟的催促中醒来,洗漱打扮,赶到上班的地方打卡,随着下班时间的到来,结束忙碌的一天,回家点个外卖,吃饱休息,然后躺在床上,思考着这个问题生存是梦想开始的前提,为了报酬前进!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无论你怎么否定,工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说简单些是为钱,说高雅些是为拥有理想的幸福生活。工作可以让我们获取报酬,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拥有更好的生活,能维持你的爱好,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能让我们在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法时同时具备付诸实践的能力。同时,生存给了每个人独立能力,通过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获得报酬同社会进行社会生活物资交换,以保证我们能活下去,所以经济独立才是你追梦、成长、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大学毕业到进入职场,人的一生在要职场上几乎要工作在 30-40 年。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所以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方向是一致的。虽然作才能得到应有的收入,才能达到生活的最低需求。但这些只是工作意义的一部分,应该说是一小部分。因为:通过工作,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经验、思想,面对新情况、新状况,我们技术得到锻炼与提高,通过一个个工作目标的实现,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工作,我们会遇到难题,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会发现你自己也在随着你的工作一道在不断更新换代,每一步的成功都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标杆。当回首工作的一路,你会为自己的每一次脱胎换骨而欣喜、而感动。通过工作,我们解决各种苦难和问题,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和力量感,首先获得报酬作为显性的力量,社会地位和声誉作为内在力量也自然提升了,你成了所在领域的代表和专业人士。通过工作,我们历经挫折和苦难,磨炼了心志、提升了人格,工作造就人格,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踏实的人格。同时,生存给了每个人通过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获得报酬同社会进行社会生活物资交换,以保证我们能活下去,所以经济独立才是你追梦、成长、社会生活的开始。
何不食肉糜!
寻找工作的意义,本身对于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是有个误导与欺骗,因为太不现实,让普通打工人他们去寻找工作的意义,无疑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
1、有的人工作只为了生存
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劳动来换取价值,有的人追求物质的价值,有人追求的是精神价值,但是有的人只是为了生存。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一户家庭,家里有 5 兄弟,2 姐妹,都已组成自己家庭,还有他们的父母,但两老都是应该 60 左右了,因为但是遇到他们两老的时候都是叫爷、奶。
在村里自然是种田为生,但是人多地少,他们一大家子也过的并不好,后面他们家里有两个出去外面打工。
两老平时有散工也出去做,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少有人会需要,而且在农村也找不到什么工作,村里人都守着自家的二亩地,大都是看着米缸过日子。
我这样说,可能你们会觉得很假,跟现在所浮现出荧幕上农村样貌差别很大,但这就是事实,就跟最近海清主演的「隐入尘烟」里的农村一样,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比隐入尘烟的农村要好点。
都说苦难只对贫苦人,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就不必年轻时,二老身体都陆续出现各种疾病,每一次生病说要去医院的时候,他们家都会大吵一次,因为他们几个儿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过得比较节俭,并不富裕,每次去医院都是要费大量的钱。
在我知道印象中二老就只去过两次,后面就没有去过了,再后面他们就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土方子做药吃,不知道有没有效,就这样熬着。
再后面,二老有时是做点零散手工,自己赚点饭钱,而他们的几个儿子也是闭口不提这件事,也无能为力。
那时候我还不理解他们身体有病为什么不去医院检查,二老年纪那么大了,还要自己工作赚饭钱,他们几个儿子不也在工作吗?
2、普通打工人不应该追寻工作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工作?
金钱绝对是第一个原因,有了钱我们才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物质,
所以为了钱,那就是在交换,用工作来换取金钱,一分钱一分劳动,付出多,收益多,那就更好。
但是,没有人喜欢工作,如果人人都有钱,不愁衣食住行,谁还会去想要工作呢?
工作只是这种交换,一个让你获得更多钱的交易,收益对于普通打工人你不应该去追寻工作的意义,而是应该想怎么能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高管或是艺术家,那么你可以去追寻探索工作的意义,别人的认同感、享受管理感、利他感也好,在不在有生活物质的压力时,你可以去追求精神的价值。
**管理理念很多来自泰勒时代的人性假定,那就是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人本身根本就不喜欢工作,**因此,管理就是制定目标、安排工作、严格考核、奖惩到位,这样员工就会为了养家糊口而被逼工作。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个找不到工作价值的人,能够将自己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释放出来?能够将自己的热情感染客户从而赢得成交吗?能够突破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加班时间来付出吗?**当然不能!因此,企业缺乏的不是管理,不是绩效,而是唤起人心中对工作的激情。
唤起员工心中对工作的激情真的很重要吗?事实是最好的验证,他成功了!曾经就有很多企业在经营时,依靠人力力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变量!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接触了非常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发现有一些老板还是很固执的认为,企业要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数据管理体系,将每个岗位的绩效进行独立的、不依赖于人的评价,系统每月自动算出绩效的得分,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就可以进行奖惩。
在他们的眼中,员工不过是机械执行公司指令的螺丝钉,而通过高昂的系统流程建设是一个实现对人依赖的摆脱。简直大错特错!
华为没有职位说明书管理,一样可以做到 20 万人的规模,而整天醉心于岗位职责的清晰的很多企业,甚至还在 1 个亿的边缘徘徊;华为没有复杂的不依赖于人的绩效考核数据体系,自动可以得出每个人的绩效得分,但是依旧可以做到 9000 亿的营收,而醉心于把绩效当作神器的很多企业,无论如何还没办法摆脱几个亿的业绩便徘徊不前的困局。管理制度的先进难以弥补人才匮乏、干部不胜任的问题,人才是一切管理的根本!
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理念!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大变量,解决了人的问题,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而人的问题又是最大的难题!
人才都具有 “第一次原理”,一旦被实践证明做成功某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再到一个更小的舞台去重复一遍过去的成功,而是一定会选择更大的舞台或者自己创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无法通过花更多价钱想走企业成功捷径的原因。正确的做法,老板一定要练就一双伯乐眼,发现那些本该成功的高潜人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遇,充分实现人才的第一次,这就是人才困局破除的不二法则!
五年前,冉涛老师创办了百森咨询,一家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根据 “445” 人才评估模型(445 模型是指干部胜任的四层站位、四项基本能力和五项基本素质),对 60 多家企业客户的几千名干部进行了一对一的人才评估,发现按照华为的领军人才五项基本素质的录用标准,仅仅只有 1.5% 的人可以达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学习华为的各种管理制度但无法成为下一个华为的最大问题!
希望了解更多工作的意义,如何找到自己最大的潜力,欢迎点击链接
因为被需要大概就是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消防人员被需要是应对突发的火灾。
军人被需要是因为保家卫国。
医生被需要是因为救死扶伤。
警察被需要是因为稳定治安。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被这个社会所需要着,只要创造着价值,都会被需要着。
包括这次新冠疫情的医生护士和志愿者。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你我他。
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值得做,有价值,有意义,就坚持去做,总会有人被需要。
我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我是一位国有企业的正式退休人员,50 岁时离开任职 30 余年的三线小城,通过网上招聘,现就职于北京一家中型民企,在这里工作已满四年。
我是一千多人的公司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周围的工作伙伴大多数跟我的儿子年龄相近,连老板都比我年少十余岁。
我只是一位很普通的文字工作者;在原来的国企报刊做记者编辑。退休后重返职场,做的也是文字性工作,只不过原来做纸媒,现在编辑微信公众号。
50 多岁了,跟年轻人一样朝九晚六,有时还会加加班,很多人问,辛苦吗?为啥在该享受的年龄自讨苦吃?儿子甚至说,你再就业,像早高峰出来挤地铁,抢占年轻人的就业资源啦!
讪笑着解释:这码字儿的活,是年轻人不愿干嘞~~
没经过真正闲下来,找不到北的空虚、寂寞、冷,很难体会有事情可做的珍贵。忙碌的人,就不会敏感的一丝一毫去体会年华老去的无奈,就没时间介意他人一时一刻的态度和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对我来说,在我的精力体力都还好,心态还没有认可自己老去的时候,停下来是痛苦的。
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忙碌的状态。每天规律的一日三餐、作息、锻炼,阳光平和的精神面貌。
_保持与外面世界的连接。_尽管网络信息如此发达,但现在大数据推送信息都是挑人的,你生活在退休圈里,它推送的是养生、婆媳关系;你在一线城市的职场,手机里使用的 APP 都不一样,各种信息来源也不同。你就生活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里。
_保持学习,感受周围年轻人的活力。_尽管都是从事文字工作,但所处行业不同,会有大量行业常识的跨越;从纸媒到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百家号~~~ 统统用起来;业余时间和伙伴们聊天,电影、美食、旅游,了解到现代职场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在家里跟自己儿子想有代购都难。
_大都市丰富的文化资源,_各种展览、博物馆、文化场所,是不深入住下来,不可能去安静体会的宝藏。
**当然,还有收入,**在企业退休,收入会大幅度下降,大到让人不容易接受的落差。所以,有这样一份新职业,能为以后养老增加点筹码,也是好的。
写完这些,对工作的喜爱和感激陡然显现。
是的,工作着是美丽的。
先到这里,忙去了。
我们要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身于工作,通过这条道路——也只需要通过这条道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活法》
1:工作是为了钱
学生时代的我会回答:工作当然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啊
大学实习的我会回答: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为父母的晚年提供保障
现在的我会回答你:工作就是为了钱啊,如不是为了这碎银几两,谁又愿意工作呢?
“哎呀,下雨天外卖员好辛苦,骑车好危险。那我就不点外卖了。”
外卖员并不会因此觉得你善良,只会觉得你剥夺了他赚钱的机会。如若同情,就应该让平台完善派单时间,设置更高的费用奖励。
“哎呀,那些人力轿夫好辛苦,天气又热,身体年迈,还要在景区里抬着别人走。好心酸,大家一定要尊老爱幼,不要再去体验了。”
人力轿夫也不会觉得你善良,你要是真善良,你就多给点钱,好吧…… 大家都不去体验,那些一辈子就只会抬桥子的老人又去哪里找工作呢?
只要给的起钱,别说辛苦,别说加班,给你卖命都行
月薪十万,公司发展是我的责任
月薪三万,公司是我家
月薪八千,我愿意加班
月薪五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真的需要这一份工作吗?为了这点点要忍受老板的无理要求,要无条件接受公司的剥削
是的,你需要。工作就是为了钱啊,你需要工作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真正生活在底层的人,才不在乎什么自我实现,也不关注时代变迁。
为了生计奔走,我们已经在单调乏味生活中麻木,僵化。唯有在领到工资条的时候才会露出一丝稍纵即逝的笑容。
所谓的理想,所谓的价值感,是上等人才能拥有的东西,社会底层只想着再努力一点,再多赚点……
对社会底层的劳苦不够了解,才会说出大而空的话。
教材是这样写,舆论是这样引导的,大众文化是这样提倡的。
我知道你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什么用呢?
对于生活又有什么改善呢?又有什么实际好处呢?
对,没错。我们就是庸俗,我们就是麻木,我们就是不入流
刘小样曾说 “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绝大多数的人是,宁可麻木,不要痛苦。
尽管麻木,尽管愚昧,那请不要叫醒我,装睡已经很辛苦了。
因为我深知,我无法改变世界
可以提倡需要价值和意义,但不要将普通人的工作意义全部抹杀。
如果手里有钱,谁又愿意行尸走肉地麻木呢。
这是资本的技巧,这是社会的选择,这是自我的驯化。
只有麻木了,我们才能安心生活,维持社会的稳定。
只有麻木了,我们才能埋头工作,维持公司的运转。
只有麻木了,我们才能盲目乐观自欺欺人地活下去。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鼓励觉醒,但不贬低坚韧。
如果你真的在工作中找不到意义,你就去极致体力劳动一下,会很大程度上消解消极的情绪。
上班了,上班了,晚上再来更新
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来解决我们的生存的需要。这是我们工作最基础的需要,在我们没有财富自由,或者没有足够的财富储备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赚钱,就是为了钱而工作。赚钱在我们很多人工作目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只有解决了钱的问题,我们才能谈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常说,在这个世界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吃不上饭、治不起病的、上不起学的现象,往往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无论我们向往什么样的生活,规划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必须从赚钱开始,我们也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钱都是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因为钱的问题,不得不改变我们曾经规划的人生轨迹,甚至对我们身边很多人做出的选择无法理解,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他人对钱的需求程度。
赚钱,对金钱的渴望,是激发一个人最原始的动力,很多人正是因为对钱的追求,才成就了人生,也有人因为追求钱,而误入歧途。
所以为赚钱而工作不丢人,至少我们在用我们的价值在正大光明的获得金钱。
我们虽然已经处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很稳定的国家环境。但是竞争无处不在,危机也时刻伴随左右。在原始社会,我们需要与自然、与野兽作斗争,每一个人都需要群体相互助力才能生存。今天我们同样面临安全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我们如何不被社会淘汰,如何才能生存,因为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边界的,很多事情并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往往不是我们一个人就可以应对的,那么我们同样需要一个群体组织相互合作,来共同应对竞争带来的危机。
在每一个内心的身处都时刻存在这种危机,所以我们时刻在不断的加强自我的保护,寻找更多的同盟者。应对这种危机意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工作,为不安构建安全的防护措施。所以我们需要用工作来应对这种心理。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人的工作量不足时,就会闲出出很多的事来,内部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激化矛盾等等。这些都是安全感缺失,没有机会从正确的方向上构建安全保护而产生的,他们之所以勾心斗、拉帮结派都是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在构建自己的安全措施。
俗话说,闲来惹是非**。**一个人无事可做,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工作输出,才能抵消内心的不安因素。
工作可以让我们找到归属感。我们每一个人除了家庭内可以获得归属感外,在社会层面,我们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归属。而社会的参与,就来自于工作,通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可以交流的人,不在孤独。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有一个连接,而这个链接就是事。因为共同从事一件事,才成了同事。
每个人需要不同的身份,而身份是什么?其实就是不同的归属。所以我们在寻找和建立归属感时,就是不断的融入工作。
例如我们在很多场合介绍,会把自己的公司、单位等信息介绍给别人,一种是业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标记一个归属感。
尊重的需求,就是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如何才能获得尊重,其实就是我们价值的对外呈现,别人尊重我们其实尊重的是我们的价值。而如何才能让价值呈现呢?那么就需要工作,通过工作的结果对外呈现一种价值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在我们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或项目时,工作的结果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可以呈现的评估,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当我们能够达到一个结果,那我们内在的价值评定标注就会给自己一个认可的奖励,也就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在社会中,我们所有收到的尊重,都是来自于工作的结果被社会认可,才在社会中获得了相应的地位。
这具体其现在,我们通过工作结果的展现获得的职位、金钱、社会的荣誉等等,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豪感都是来自于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在我们获得了前四项的基础上,往往我们认知会进入到更高的层面,我们的视野也并不局限在当下,往往我们可能思考更长远的未来,也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构想,更真切把他转化到现实中。这时候对自己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更有价值的支持和回馈,那么就是自我实现。
当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了自己的工作的动机和动力时,我们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正所谓自知者明。唯有了解自己,才能为自己更好的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而作为企业的层面,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层面,才能够更好的去设计管理的构架和规则,为什么很多的企业管理效率不加,就是不了解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真实需求,管理者必须做到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差异,同时在差异中找到共性的问题,然后在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各种高赞答案主要是从三个方向给出了回答。
1 浪漫化路径,将工作浪漫化升华,远离工作中实际的具体事务。这样的路径实际上是在逃避问题,这条路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一场虚妄,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幻想。比方说,现在我告诉自己,你是个工程师,你的工作就是设计和建设工厂,你看着这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这难道不是意义吗?看这好像是挺有意义的,而且光是想想就很有成就感。好,现在让我们脚踏实地回到现实,补上实际细节后再描述一次:你是一名暖通工程师,你负责工厂中仓库区域的通风供暖设计,甚至不包括建设。这样再来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跟你还有多大关系?其他答案里其实已经有人提出了,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做的是底层工作,高层做统筹规划就可以适用于这样的意义。真的认真做管理的人,很少也不应该去经手具体事务,他们的困难在于协调资源,处理不同团队之间的纠纷。我是做过这类工作的,也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但我真不敢说我在这个项目中的贡献会比真的参与设计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高,那样的自我欺骗更加让人不齿。这条路径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在现代高度分工的系统下,绝大部分的工作的意义已经被瓦解掉了。
2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个人是能够理解这种想法的。但问题在哪呢,问题就在于它其实是 “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的同意句。你在工作中做喜欢的事情,并不能给工作中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找到出路。我在工作中有让我快乐的事情,那在游戏,电影,综艺节目中让我快乐的事情更多,我为啥要去工作呢。有人肯定要说,那你不能什么都要,总要有所取舍吧。这是对的,但是我相信在工作价值这个问题的背后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坚持我现在的工作,或者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如果要追求快乐的话,我为什么苦苦在不快乐的事情里寻求快乐,用这些快乐来赋予连同不快乐的部分在一起的整体工作以意义呢,我为什么不直接去娱乐呢?
3 逃无可逃了,干脆说工作不存在意义,工作只是为追求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的手段。这个想法试图从根本上否认工作价值的存在,但实际上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因为他根本没有触及后面那个问题。
既然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的观点也很明显了,工作是有价值的。但工作的价值绝对不是追求快乐甚至快感,现在的娱乐选择这么丰富,为了快乐和快感工作实在是个下下策。就像第一点里提到的那样,已经刨除了个人的部分,注意我说的是个人的部分,人的部分还是存在的(AI 的出现可能会威胁到这一点)。出去个人后,剩下的是人的部分或者说社会的部分。这里说的社会部分,不是大的国家范围或者社会范围的那种社会,更接近于生活圈子那个我们自己直接接触的社会。工作的意义应该是在工作环境中自明的,这种自明来源于这个生活圈子里的人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往大了说,就好像我们都会认为消防队员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甚至是伟大的。往小了说,我做是的外卖送餐员,收到我送去的餐点,顾客感谢我的的努力和付出,我也能从中感受到意义。反过来说,我是个救火队员,我搭上性命从大楼火灾中救出了一家三口的妈妈和女儿,没来及的救出爸爸,而这一家人就指着爸爸的收入过活。尽管母女两人活下来了,她们却过上了更为艰难的生活,她们不仅不感激我,还怨恨我把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我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找到意义吗?再往小一点说,我对自己做的工作很有信心,但是我的上司和身边的人就是不认可我做出来的东西的价值,我该去哪里找我所认定的意义或者价值的基石?
那我们该怎么办?把眼光聚焦在身边,我觉得我们普通人更应该积极地在工作中交朋友,认真诚恳地去谈谈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谈谈自己的工作。在这一来一回中,能够获得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不同视角,这能让我们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对同事,对自己的这个社会圈子意味着什么。当然有些地方,如果一个环境中的整体价值价值观就是歪曲的,我们要么尽微薄之力去唤醒装睡的人,要么换个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有,我希望有人知道是什么,我更希望知道的人能真的去做点什么。
工作其实是每个人和这个世界进行交换的一个重要媒介。你付出时间和劳动,工作通过薪水的形式给你反馈你所需要的等价交换物。
你为世界做出贡献,世界给你相应的酬劳。
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不要让工作的意义是成就梦想。用喜欢的歌曲当起床闹钟,不会让你喜欢起床,只会让你讨厌歌曲。你会既失去梦想也丢掉工作。
让工作回归它的本质,不要去追求意义,如果非要有意义那就是钱。
工作本身没意义,
低级点的就是为了养活自己,为了活着
高级点的就是挣大钱后享受生活
如果家里有个上千万,就回家啃老吧,在老家安安心心花钱 不大手大脚的,够混到死了
本问题由看看剩余价值协会赞助播出
给资本家卖命,结果资本家都不看你一眼。死不足惜。
目前意义下的工作就是参加社会劳动,换取报酬。参考一下马克思劳动异化的概念,可能有助于对于工作的本质理解。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①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虽然还曾讲到异化劳动,但已不再作为说明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
个人想要的工作价值感与个人的塑造过程高度关联。有何种价值观,而从事的工作能带来相对应的价值奖励,就能得到正反馈;反之得到负反馈。大白话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有获得感、价值感。
工作的意义在中国 就是违反劳动法
工作能有什么意义呢
赚钱。
要什么价值感?
遵守商业契约,事情做好、做好人、钱拿到手,各回各家,身心健康,就是良好的工作状态。
大部分人工作的意义就是被割韭菜;少部分人是实现自我理想;更少一部分人是混水摸鱼;割老板。
都在扯什么淡?
工作的意义就是赚钱。
赚了钱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活的好,就是价值感。
我认为工作就是在重复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审某项能力的过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款 RPG 游戏的话,工作就是在做任务获取经验,让本人升级的过程。
就像游戏里一样,你某个技能提高了,你是不是会获得满足感?只是现实中没那么好量化这个获得感、提升的数值。
但是,请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即便是 “卖油翁” 打游过铜钱,也仅仅是“无他,喂手熟尔!”
工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与世界连接的通道。
人总会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我们很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很想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但是很遗憾,我们很难知道。我们唯一能见证自己存在的,就是我们眼下这段不知道会有多长时间的人生。
这段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让我们能活着,工作让我们有存在感,干得好了还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深度的工作能够不断挖掘我们生命的潜力,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突破对自己的认知,从我们生命中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是工作带来的。当然,也可以在我们热爱的事情中找到,比如,登山、蹦极,跑步等等。但是,我们花最长时间的,是工作。因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先工作,才能有钱支持我们从事工作以外的活动。
工作还将我们与周遭的人、社会、世界自然地连接起来。你走在路边,想与一位美女说话,你过去了,这叫搭讪。但是如果你们之间有工作关系,你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交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自己不要太孤独,工作可以将我们如大家紧密连接在一起。我们一起参与各种工作活动。
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参与社会的运转,想要更深刻地认识这个社会和世界。把自己放在工作中,就会自然获得一个认识社会和世界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通过工作,把自己放在社会运转的一个链条中,通过参与工作,参与世界的运行。何其幸福!
有工作,很幸运!能工作,很幸福!
聊到工作就不得不提另一个词 “上班”
工作,是一个人为事业主动去做,有内在的驱动力;
上班,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人为了生计被迫去做,有外在的生存压力。
从工作中获得价值的前提是热爱所从事的行业,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
当下,很多年轻人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为 “工作”,而是 “上班”。内在的驱动力被现在的高强度业务和没日没夜的加班掩盖,留给年轻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所以,回到问题的开始,怎么获得价值感?
首先,从心态上要转变一下,明白工作和上班的区别,尽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而不是盲目从众。
其次,学会纵向对比,尽量不要横向对比。与自己的过去做对比带来的落差不会过大,但是横向对比的话与其他人比较会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那么价值感也就更荡然无存了。
最后,学会躺平,并不是真正的摆烂,更多的是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期的发展积蓄力量。
当我们用心地生活,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些焦虑、烦恼、摆烂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要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又能赚钱的工作,所以人要学习。
不然你会觉得,工作没有意义。
没啥意义,就是简单的拿钱办事走人,不用想太多
工作意义是指工作对个人生活的价值。工作的价值是通过工作所取得的自身价值,给社会创造的公共价值。
工作意义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报酬。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
2、活动水平。工作使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能量得以发挥,技术得到锻炼与提高。通过工作建立起实在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后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3、变化性。工作把个体带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使其有机会接触各种工具、设备等。经济收入又使个体能参加旅游等其他活动。
4、时间结构的改变。工作任务及日常事务使得个体时间分为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从而可以相互调节。
5、社会接触。接触各种人,了解不同的观点、经验、思想等。同事的支持可使个体解决许多靠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6、个人地位。个体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与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有紧密关系。通过工作而得到社会承认,从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
某种意义上,也许工作才是人生!
究我们其一生,无论财富,见识,友人,阅历,情绪,知识,智慧,很多的是非观,等等等等,应该超过 80% 的都来自于工作。
工作的意义上,其实就是人生!
当然是活下去啦
现在很多人愿意选择躺平,不愿意去打工,觉得给别人打工就是一件不成正比的事情,毫无意义,但是其实我理解的工作的意义在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建立社会的这样的一个关系,只有参与到社会当中,只有参与到工作当中,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结合社会关系提升自己。工作会使人带来成就感、幸福感,以及带来一定的财富积累,也是建立自己的自信心的关键,只有工作中达成的成就,才会更加的坚定相信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经验、人脉,还有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认可和坚定,这些比什么都有价值,
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才有意义 否则只是为了吃口饭而已 但大多数人无法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有的人会觉得工作的意义就是在工作的进程中不断的向上发展的过程,我觉得这绝对是一种工作本质的升华,而工作最基本,最底层的意义就是获得相应的利益,获得足够体现自身价值的经济体现。
这么说有一点太直白了,不过我认为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从事工作,虽然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发展有着更好的前途,但是这种前途也就伴生着经济利益的进一步扩大化,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我们自己生活的质量,所以那些成功的人士享受着比我们高一等的生活,我认为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在社会价值上创造的的确是比我们多得多,所以也就应该享受更加优厚高质量的生活!
如果你足够向往那种生活的话,那么你完全可以努力的加强自己的自身素质,素质的加强在很大机会上就能提高你获得更高经济收入的潜在实力,所以说不要太羡慕别人,努力的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很多人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养家糊口,能够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之中获得相关的经济收入,让自己的生活乃至自己的家庭能够有一个正常的发展的轨迹!其实这也是我们工作最终的目的吧!当然了,那些能力超绝的人除外!
当你的工作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那么你绝对可以选择那些你自己喜欢的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比如说很多热爱摄影的人,他们就会以此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他们会背起行囊,说走就走,去那些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拍一些惊世骇俗的绝美景色,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最理想的职业吧!当然了,我的个人爱好就是喜欢拍两张照片,所以说也就对这份职业充满了向往!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工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一种幸福的,所以我们为了这种目标,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希望,让自己的愿望成真!
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利益,能够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中给予家庭更多的帮助,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原动力吧!
当然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还会获得很多的附加价值,比如说某一项工作在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筹备与努力的推进以后,得到一种非常圆满的结果,这种时候无疑对我们的人生成就感会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让我们的精神以及我们对于工作的热情无限的高涨,这也是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愉悦方式!
我们从事一项工作,当然主要是奔着他的收益去的,但是一定要培养出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来,因为这样不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完成工作,还能在工作之中发现一些帮助别人的乐趣,尤其是像我这样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我觉得帮助别人就是我工作的最大的动力,有的时候甚至超越了工资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在这一刻非常的具有价值!
不知道《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跟《向里走 安顿自己》这本书,能撞击出什么样的火花?
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获取稳定的现金流。
每个月都能够按时,稳定的获得一笔收入,有很大意义,特别是困难的当下。
认真的挖掘工作的潜在价值,比如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开阔自己的眼界、有大的发展,丰富的阅历,实现更高的目标,这就是工作中的价值感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一份自己喜爱或者不喜爱的工作,为什么不喜爱的工作也要去干呢?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里,我们不能成为那种无所事事的人,我们一定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不能碌碌无为,坐吃等死,最起码应该有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样才能在最低的层面上维持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当然了,如果你的个人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你完全可以释放他们去追求更好,更加适合你的工作岗位,这就是能力提升带来的效果吧,所以说我们在平时即使担任着最普通的工作,也不要妄自菲薄,也应该争取一切能够充实自己的机会,这样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的发展方向上,才能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
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出发去有针对的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没准儿就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以后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这就是最完美的吧!
相信每个人对于工作的意义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要过多的去改变别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只要这个人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养活整个家庭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非常的具有价值,而且已经能够完美地完成自己所扮演的社会的责任!
每个人性格不同,他们在社会里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性格非常活泼,特别适合社交活动,这种人绝对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他们能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自己在工作中最大的价值,而有些人,他们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处理一些工作之中的事物以及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的晋升之路就会变得非常的坎坷,这也是无奈的地方,绝对是性格上对于工作的影响!
但是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职业,我们只要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去养活自己,不至于让自己变得无用就好!
必须能!
什么是工作的意义?相信百个人应该有 100 种解释,我们只要拥有符合自己信念的那一条,就足够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应该对于工作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只是因为工作能够提供给我们一种稳定的经济收入,采取参与其中,而是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不管是对于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价值释放。
我们毕竟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应该为整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觉得都会给整个世界留下一抹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在工作之中,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当然了,如果你能成就如此的话,也会给自己创造不平凡的收益,这样你的生活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这绝对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同样的,在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你也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促使你更好,更努力地再去工作!
工作的意义,是一个关于工作的终极哲学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解答,影响着我们到底可以从工作中获得那些回报…..
有关工作意义的答案,就是一个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万花筒。**你想从中获得什么,它里面就有什么,关键是你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可能真的是什么都得不到。
你想要更多的钱,那就什么工作赚钱多就做什么,怎么赚钱多就怎么做;
你想要被别人所认可和肯定,那就会努力工作以迎合和满足他人的需求,获得他人的信任;
你想要建立与他人的连接,那你就会营造一个宽松的职场人际关系,做工作的底线是以不牺牲同事关系;
你想要获得学习和成长,那你就会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甚至把问题和困难都当做学习进步的台阶;
你想要获得存在感,那你就会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
……
所以,这个问题看似很虚,很深奥,但其实很现实,很具体。我们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就是可以从工作中获得的回报。当然,具体能够得到多少回报,什么样的回报,还要取决于你自己努力的程度和方向是否正确。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答案其实就是一句话: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对组织有意义的问题。
员工在不同的行业、企业、部门、岗位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但获得价值的路径是相同的,那你就是解决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功解决问题就是创造价值。
我是做学生工作的,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做学生工作最大的期盼,就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很多。虽然工作中困难不少,但是无论如何我矢志不移,坚定地按照既定目标,最大限度做好自己工作,尽最大可能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满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专心致志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工作最初为了生计到现在为了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也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彷徨、认可、喜欢、热爱、珍惜的艰难曲折过程,期间做过多种多样工作,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有组织安排的也有我个人努力争取的,不管怎样,我都认真对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知识水平、工作和生活能力,当然也一直坚持锻炼身体,这是必须的,已经成为习惯。我坚信,只要努力、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是回报方式和回报时间有所不同。
和恋爱一样,剥去形而上的东西,无论是开飞机还是送外卖,你感到欢喜便是价值和意义。
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为了以后不用工作,能躺平,能在舒适圈里呆着~
话糙理不糙,除了研究院里的各位大神们,工作让社会进步;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高级的流水线;周九晚六,面对各种各样的杂事~
如果你坚持说你热爱工作,当然啦:你年轻,又要干劲,工资还低,哪个老板不爱~
中国人的想法,和外国人是不一样的,老外想,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而中国呢,都是拼命加班,赚钱,有些老板,到了一些层次的可能是想要自我价值的,这个,我觉得一般人,还没有 get 到这个意思吧,所以,工作第一个重要的意思就是为了赚钱吧,等你财务自由了,再说别的吧,否则,就是说,工作怎么实现价值,还是有点空虚的。
为了赚钱
别找什么价值感
要不然,老板会用价值感抵你的工资的
1. 先回答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意义都是为了生存。个人工作能力不足的养活一个人,个人有点能力的养活一家人,能力大点的养活一片人,能力强大的养活一国人。
2. 再回答工作获得的价值感:小人物的工作价值感显示在生存能力方面;大人物的工作价值感显示在社会效益方面。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助力,不过偶尔出现的几个渣渣也阻碍不了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
反问一句,人们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那不就是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想让自己、家人、社会人生存得更好一点吗?难道精神生活不会更富裕一点吗?
[
米乔人体工学乳胶可调枕 乳胶 抱枕
知乎自营
¥339.00
去购买
高枕无忧,难道没有人不想?
工作没意义,
现在除了国企的有编制的工人可以算工人阶级
其它工人不是人,
不配当人的人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值得美化你每天大螺丝的工作。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这个题目太多大神在回答了
莫不如我简单说下自己的体感
以最近几年的体验来看
你得先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义都是个体赋予的,所以,这个意义有挺多差异性,就像大神们所言
西方的主流基于宗教,个体是被上帝选中
工作也是,那是上帝的恩典
所以,这个意义就是神给予的
不过我们国人大部分应该是无神论
唯物主义的一个导向会向着物质意义
所以,钱,对于国人很重要
你缺钱么?缺的话,钱就试试很重要的意义
然后有些人努力学习工作,有了点积蓄,温饱有余
开始进入叔本华说的
要么无聊、要么焦虑
在两者间徘徊
你是哪一个?
无聊的化,工作给你丰满
焦虑的化,工作给你方向
如果两个都做不到
嗯嗯,那还真是个问题
你就会陷入另一个问题
快乐,或者不快乐?
工作能给你快乐吗?
能,那就是它的意义
不能,
嗯,我觉得你得多和自己相处一下了
也许
工作只是个工具
一面镜子
一个轮子
意义究竟又是什么呢?
工作的意义就是赚钱,赚钱为了生活
同事,钱赚多少反映你的价值
就这么简单
工作的意义就是不工作
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时间帮他人实现梦想从而从他人的获利中获取社会普遍认同的一定量固定工资以维持自己活着
续命,续更多的更好的更长的薛定谔的命。
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工作有多重意义。首先,人进入成年,就要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结婚成家了,要养家糊口;不劳动不得食;所以,工作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其次,一个人总得为社会做点什么,工作才是体现自己价值的形式,通过自己努力工作,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服务,造福他人和社会,所以,工作是有社会价值的。第三,工作是提升自己的平台,通过工作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经验,增加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所以,努力工作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第四,工作是自己交往的平台,因为工作,你会认识很多人,与一些人建立友谊,形成共同价值追求,让生活更充实,生命过程更美好。
首先要区分一下劳动与工作。
满足自己内在某些需求的——叫做劳动
满足外在是对你的要求——叫做工作
你去钓鱼——就开开心心的去了,钓上了十条,回去给孩子们分享,这叫劳动
你去钓鱼——必须钓上十条去市场上换钱,否则孩子们饿肚子,就叫做工作
工作是被异化的劳动。工作的意义,就是维持住你外在的身份与人设。
要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尽量选择能发挥你主观能动性的工作。这样会让你有非常充实的感觉,有种能力 + 1 的感觉。如果有选择,不要选流水线这类的,这会丧失作为人的敏感性。
工作的意义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少了它你会还不起房贷车贷,没钱娶老婆。什么?你说你有钱花不完不缺钱?好吧,你工作的意义是体验人间疾苦,丰富你的人生经验。
不要刻意赋予苦难于意义,包括工作。
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工作。
当然如果确实想从工作中找寻价值感,个人建议是把工作成果量化、可视化,每周用图表复盘。
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不至于一直只宅一处,脱离整个社会
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至于有经济需求时,出现一阵慌乱
有工作学到许多交往,沟通,专业和非专业的技能,一旦失业或离开现岗,不会有恐惧
工作的成果,工作的认可,工作的薪酬,晋升,被表扬,被鼓励,被需要,所有的成绩成就,就体现了工作的价值,存在的意义
我是一个比较丧的人。所以这是一个比较丧的回答。
先做一个小解释。因为讨论的是意义和价值,所以像挣钱吃饭这种功能性作用就不讲了。
对个人来说,工作的意义是缓解空虚感带来的焦虑。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在能持续性活着的基础上总要追求点活着的意义。但绝大部分人需要通过外界来认识自己,也就是大多数人需要通过和社会的联系来定位自己,那些社会的道德啊,人际关系,生产关系啊等等,都是帮助自我认知的坐标。而工作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 “人和社会广泛产生联系” 的方式,不管什么类型的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一套比较现成的人生坐标轴。而告别工作,某种程度,就如同进入黑森林,很容易就陷入迷失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讲,空虚比孤独可怕的多。
对外界来讲,工作的意义是有意或无意驯化人类的鞭子。一方面,劳动是人类社会的不在基础之一,工作就是一项规范的、异化的劳动。从这个层面说,工作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内在本质,就像人类驯化野生动物一样,人类也在无意识的驯化自己。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社会中的那些 “管理者” 而言,赋予工作各种美好的价值,甚至把工作道德化,是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有效方式。这不仅可以从法律上合法合规的保持资源的分配方式,也可以从道德上合情合集的区分人的好坏高低,这种驯化,上应天道,下应民心。
至于价值,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首先是有收入,
其次你和别人在某种程度上共情,人社会化的一个方向就是有不同的分工和工作去适应环境,和周围的人建立共同语言,
最后纯个人的话,人是非常容易胡思乱想的,需要有个什么东西把这个人大部分时间占满,除了恋爱,健身,学习之外,工作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方式,
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人也会觉得是工作,也算一种理解。
把工作和喜好,还有收入完全分开,单纯用掌控感去理解这份工作,用本能推动工作的进度,这样,会额外有战斗力,任何带有价值观,目标,期望,喜好的东西,都会有疲惫的感觉,但是如果用自己本能去驱动,(去掉所有的价值,只是为了单纯完成事情)用本能就会很真实,也会非常有效率
工作的真正意义是劳动,劳动可以获得价值感。
赚钱
活下去,
不开心就看看虚拟人直播吧
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工资就是工作中获得的价值
啊
不要想得太高大上,在现阶段,工作的意义就是让你有获得一日三餐的生存条件。
如果你有其他途径获得一日三餐的保障,你也可以不工作,尽情地去做你想做的事。
工作就是让大部分普通人少花钱,少点闲置时间做错事。你以为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非要逼自己下一代找个正经工作。
工作的意义就是老了可以不工作
赚钱
管理甚至老板
工作就是把自己变成机器的过程
获得价值感就是利用 “工作” 的名号把其它人变成机器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人毕竟是意义动物,做自知无意义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剥夺实验,它剥夺了你对世界造成影响的能力。 文 | 吴仲 1. “狗屁工作” 上午10点20分到单位。其实已经晚了,缩着身子躲进工位,领导信息发过来:小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从互联网大厂离职后,我就没再找工作,在四线城市的老家躺平。 周围的很多人在听说了这件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对于我能够拥有对抗 “社会强加在个体身上期待” 的勇气表达赞许。 同时他们听着我每天的生活和时间表也异常羡慕: …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王敏 唐亚华 李秋涵 邹帅 编辑 | 李秋涵 你的职业越老越吃香吗? 对于医生、律师、教师等传统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但对于当下流行的很多新兴职业而言,年龄已经成为打工人的紧箍 …
知乎用户 嘣瞎卡拉卡卡 发表 2021 届 211 汉语言,差点去电子厂打工了。。。 其实工资还挺高的,6000 的底薪,综合薪资可能有 900-12000,但是要疯狂出差…… 一个月 20 天都在出差那种。 转正就有 3000 奖金,外地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考研没过,教资没过,四级没过,二甲没过,国考没过,省考没过,计算机二级没过,征兵没过,国企面试没过,没有任何竞赛经验,看着五个室友四个都上岸了,剩下一个进了国家电网,一边祝福一边暗自感慨。 大一的时候进了一个社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