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一个亡国昏君如何被塑造成“天纵英明” ?
一个亡国昏君如何被塑造成“天纵英明” ? 作者:秦晖 明朝的末代皇帝——以其年号而被称为崇祯帝的明思宗朱由检,在我国历史上的历代亡国之君中,是最受后世舆论同情乃至赞扬的一个人。 清代纂修的《明史》称颂他“承神(宗)、熹(宗)之后,慨然有为。 …
01
朱元璋曾发行宝钞(纸币)作为货币,但因为宝钞面额大,而铜钱面额小,所以两种货币同时使用,小额交易用铜钱,大额交易用宝钞。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随着发行的数量的增多,宝钞出现了贬值,而且宝钞容易磨损,旧钞换新钞,朝廷还要收取3%手续费,所以民间不愿意使用宝钞。
朱元璋很生气,认为是小民与朝廷作对,下令禁用铜钱,只准宝钞一种货币流通。想要用强制手段让百姓使用宝钞,但铜钱依然在流通。而朱元璋力推的宝钞到了明朝中期就沦为了一张张废纸,甚至地上掉了宝钞,也无人去拾取,最后宝钞完全退出了流通市场。
当朝廷失去了公信力,自己铸造的钱就成为一张废纸。
02
1644年新年刚过,李自成就率领起义军,兵分两路从西安往北京进发,崇祯帝手足无措之际,大学士李建泰自告奋勇前去平定叛乱,崇祯皇帝十分高兴,亲自从京营中挑选了将士给李建泰。
李建泰带着这些人马向南出发,刚出城门,士卒就逃散了三分之二。李建泰就带着省下的人马到了广宗县城,但县令却拒不开门。城中的官员和百姓虽然没有见过李自成是个什么模样,但明军他们见多了,烧杀抢掠这些都是常态。
李建泰出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也没钱给他,让他自己的筹备粮饷。自己筹集粮饷说白了就是去抢,所以李建泰一行到了广宗县时,县令和一些乡绅不给他开城门。李建泰极为愤怒,拿着尚方宝剑下令让部下攻城,鞭打县令并杀处死了很多乡绅。
但李建泰打自己的县城还行,对付农民军就差很多了,后来在真定城被农民军活捉。
当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尚方宝剑来一座县城都进不了
03
万历末期,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并率领后金军攻打明朝重镇抚顺和清河,万历帝在全国个地调集军队,准备剿灭努尔哈赤。
但当时朝廷没钱,万历帝的内帑里面有钱,但是他不愿意拿出来,所以就向天下百姓加辽饷。这个钱当时也说好了,就加一次,这一仗打败之后就不再加了。
但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三路丧师,大败而归。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接连趁胜继续发起对明朝的进攻,为了对抗努尔哈赤,万历帝合朝廷官员们以此又一次地加辽饷,直到每年加520万两
到了崇祯帝时期,又加练饷、剿饷。
当初说的加一年,最后直到明朝亡国,仍在加饷。
在这种情况之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地,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就加入了农名起义军军中,明朝最终为农民起义所覆灭。
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实际上也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04
崇祯末年,崇祯皇帝也没有钱了,就想找国家的一些勋贵来凑钱,因为现在也只有他们有钱了。崇祯就让周奎起一个带头作用,捐个2万两,周奎是崇祯帝的岳父,家中甚富,但周奎却称自己很穷,最后捐了13000两了事。
周奎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于崇祯帝,如果明朝亡了,周奎有再多钱的也无处花了,那他为何不愿意帮助崇祯帝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故事。
崇祯九年,崇祯帝曾下令向武清侯李诚铭借40万两,发往关宁前线;借驸马都尉王昺、万炜、冉兴各自10万两,发往大同、西宁;又让工部借太监田诏10万两,借太监魏学颜色5万两治营铺。
这样的捐助并非只有一次,后来逐渐成为常态化。武清侯李诚铭死后,继承他爵位的儿子李国瑞也遭到崇祯帝的“借款要求”,最终李国瑞还因为不愿意借款而死。
崇祯帝如同一个在激流中挣扎的溺水者,只要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他都会紧紧抓住不放手。所以武清侯一家两代人都遭到了崇祯的“借钱”,只要还有钱,他就还会一直借下去。
所以,朝臣们宁愿亡国,也不愿意拿钱给崇祯帝了。
当朝廷失去了公信力,皇帝连钱都借不到。
一个亡国昏君如何被塑造成“天纵英明” ? 作者:秦晖 明朝的末代皇帝——以其年号而被称为崇祯帝的明思宗朱由检,在我国历史上的历代亡国之君中,是最受后世舆论同情乃至赞扬的一个人。 清代纂修的《明史》称颂他“承神(宗)、熹(宗)之后,慨然有为。 …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对汉孝武皇帝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大汉的朝廷君臣大会上,武帝一朝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武帝统一了思想,确立了抗击匈奴的国策。 自此以后武帝封狼居胥、收复瀚海的不世之功开始进入倒计时。 为了完成 …
本文作者:雷颐 清政府有心理障碍,觉得狄夷的东西我们不能用,为了克服这个心理障碍都用了12年,你可以想其它事阻力会有多大。更大的困难来源于修铁路。李鸿章也是从1872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来,跟恭亲王说要修铁路,他觉得修了铁路对运兵很有好处。 恭 …
兄弟我今天看见一篇很好的文章,大概意思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是这两个王朝主动采取的与时代相适应的对外政策。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好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学习历史和思考历史。 众所周知,我的主 …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历久弥新,经得起琢磨,比如水浒。网上关于水浒的解读可谓汗牛充栋。我也不能免俗,这些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琢磨一下水浒,也写过两篇水浒的读后感。最近突然想琢磨一下,水浒里那些在体制内生存的人,他们的生存状况和人生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