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反转?但我不觉得被打脸,我不会骂苟晶,更不会删帖
这几天苟晶顶替案的舆论导向出现了大规模反转,枪口朝向苟晶,狠厉程度甚至比之前对顶替者的批判还强。 甚至有粉丝凌晨发给我消息,说苟晶案反转了,她就是个蹭热度的,让我删掉之前的文章: 首先说明,我不会删,也不觉得苟晶就只是在蹭热度。 所谓的反转 …
这几天苟晶顶替案的舆论导向出现了大规模反转,枪口朝向苟晶,狠厉程度甚至比之前对顶替者的批判还强。
甚至有粉丝凌晨发给我消息,说苟晶案反转了,她就是个蹭热度的,让我删掉之前的文章:
**首先说明,我不会删,也不觉得苟晶就只是在蹭热度。
**
所谓的反转是什么?
症结点是苟晶对自己的成绩撒谎,本来成绩一般,却模糊细节,让人觉得她是个学霸。
我去微博翻了一下大家对苟晶的评论,恶评居多,最高赞的基本都是情绪化辱骂:
有人说她恶臭,别人偷了她的破鞋,她就说别人偷了她一个亿。
有人说她绿茶,本末倒置,无底线蹭热度。
核心不过是觉得苟晶就算不被冒名顶替,也上不了好大学,别人只不过利用了她放弃的名额,她居然跟受了多大的冤屈似的。
我理解说出这些话的人的心理,曾经支持过苟晶的人,知道自己被自己支持的人骗了,难免会觉得不适,激烈的表达,不过是那些曾经激烈支持过苟晶的人,用同样激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这些表达显得难以入耳,但这也是苟晶撒谎的代价,但抛开这些不谈,我们必须搞清楚:他们生气,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网友表达的非常到位:因为我们不要完美受害者,但我们需要诚实的受害者。
这句话说的很好,我们需要受害者诚实,撒谎也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但我们同时也得想想,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不诚实了。
我在媒体界待的时间不算短,深谙事件的爆火逻辑,从15年至今的短短五年内,新闻的离奇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以前弑母案会得到全民讨论,现在必须要高学历弑母案才会得到全民关注,以前研究生被逼自杀案会得到全民讨论,现在必须要985高校的自杀研究生才会得到全民关注。
为什么过往242例山东被顶替案悄无声息,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够离奇曲折,他们不是学霸,不够引爆观众的好奇心吗?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在当今社会,受害者只有通过过激的方式和表达才能得到关注,获得帮助。
苟晶做错了吗?当然错了,错在不该夸大自己的成绩。
但苟晶可恨吗?不至于。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调转矛头,对苟晶口诛笔伐,憎恨至此呢?
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骗了,被玩弄了,你明明成绩一般,为什么骗大家说你是个学霸呢?因此愤怒。
但这种被骗的感觉全然是苟晶一手为之吗?
不,更多的是媒体在推波助澜。
当初大肆报道学霸苟晶被顶替事件的是他们,而现在刻意营造反转,调转矛头的也是他们。
最初对苟晶的报道中,苟晶就没有直接表示自己就是个学霸,更多的是采访她的机构媒体通过各种方式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学霸,是她的班主任和她同学的表述,让群众错以为苟晶就是个学霸。但苟晶老师与同学的表述也并不一定失真,苟晶也不一定不是学霸,也有可能苟晶是一个平时小考成绩好,但一到大考就过度紧张,成绩会一落千丈的选手。想必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有这一类人存在。
而民众之所以会避开这些细节变得愤怒异常,也是因为这些媒体又试图刻意制造反转、引爆眼球,结果民众的情绪又从一个极端被带到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这两篇典型的文章,透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作者的得意,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把苟晶塑造成一个戏精,把群众称作傻子,仿佛只有他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拨云见雾两眼放光:
这篇就更极致了,苟晶的笑也变成不寒而栗了,评论区还有高赞回答说:“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女人的时候,就觉得她面相不好,不像好人。”
但仔细想想苟晶的反转真的有这么强烈吗?
首先苟晶被顶替是事实,她是受害者毋庸置疑,她被替换人生的事情也是事实,官方也查处了相关的十几个涉案人员,全是党员干部。
其次我已经说过,苟晶成绩不错的形象,也不是苟晶自己亲口塑造,是她的班主任和她同学的表述,塑造了苟晶这样一个学霸形象,其中根本没有多少成分是苟晶的刻意塑造。
结果到了这些媒体的文中,就变成了苟晶的居心叵测,笑容也变得别有用心,眼泪也是博取同情的手段,仿佛苟晶就是无恶不作诡计多端的恶魔。
对整件事抽丝剥茧,其实就是一个高考被顶替者想要求个公道,为了博得关注,就迎合了媒体对自己学霸形象的塑造,营造了自己是个学霸的假象,最后借助舆论解决了问题。
这里面暗藏的不是穷凶极恶,更多的是受害者的无能为力。
因为你不夸大,根本没有人想关注贱民们是如何被迫害的。在如今信息爆炸,各种离奇事件爆炸的年代,群众被刺激到麻木,没有爆点谁看你如何被害。更何况,事件被爆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解决,这不鲍毓明不就又悄无声息了吗?
这是事实,也是悲哀,苟晶有错,但我更愿意解读为这是她为求得公道的无奈之举,不然呢?像那242个被顶替者一样继续沉默吗?
还有人说她应该向陈春秀道歉,说她挤占了陈春秀的热度。这逻辑就莫名其妙了,合着受害者还得挑个时间受害,眼观天象手持黄历挑选良辰吉日再哭泣?
不是苟晶挤占了陈春秀,而是陈春秀让那些被当权者侵害的小人物,看到了可以一雪冤情的机会。同为受害者,同为尘埃,又何必互相排挤践踏?
我之前说我们要谢谢陈春秀,是因为她的悲剧让社会看到了这个被迫害的群体,也要谢谢苟晶,是因为她在陈春秀热度消退之际再添了一把火,让火炬继续燃烧,让更多冤情有了被重视的机会。
苟晶就这么值得被憎恨吗?
很多人说苟晶消费了关注者的同情心,滥用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但这真的是苟晶的过错吗?是苟晶的撒谎滥用了公共资源吗?
不是,真正滥用公共资源的,是:只有事情闹大了,才会被解决的诡异逻辑。
我说句危险的话:冤情诉诸媒体与舆论,是法律无能的表现。
受害者本该走法律渠道解决的问题,最终只能诉诸舆论,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与悲哀?
说到底,苟晶一案,陈春秀一案本就不该被报道,本就不该通过舆论解决,因为他们的冤情本该诉诸法律,如果诉诸法律有用,又怎么会有浪费公共资源一说?为什么还是诉诸了舆论,这是无可奈何的结果啊。
这个社会上,谁不弱小?哪个弱小的人不会被强者霸凌?哪个受到霸凌的人不希望得到帮助?如果可以诉诸法律,谁又想把自己的丑闻闹得天下皆知?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如此浓厚,试问我们自己就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放在阳光下,接受众人目光的炙烤吗?
她们愿意接受炙烤,想要得到帮助,就已经是一种勇敢,一种无奈,一种不得已了,更何况他们的曝光,还让更多冤情得以昭雪。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稍稍代入一点这些受害者的视角,就不会对他们辱骂至此,仿佛真正被顶替的是自己一样。
我对曾经支持了苟晶不感到惭愧,也不觉得她浪费了我的好心,更不会调转矛头辱骂她,我有的只是一个受害者应当被善待,问题应当被解决的朴素心理,我有的,只是当一天我也成为受害者时,也可以获得大家帮助,而非辱骂的卑微愿望而已。
借用《大江东去》中的一句话:
灰烬与尘埃,又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
PS:
整理了几篇被河蟹的文,后台回复**“香港”,可以阅读“**香港暴乱局势分析”。
回复数字**“1”,可以阅读“三观警察与小粉红现象背后的文化斗争”**。
回复数字**“3”,可以阅读“咪蒙被封杀的内幕”。**
其他被河蟹的文会陆续发给大家。很多老朋友应该看过,那就多多支持新文章吧~
**大号已封,新老朋友记得关注这个新公众号啊:
**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只是想说点真话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这几天苟晶顶替案的舆论导向出现了大规模反转,枪口朝向苟晶,狠厉程度甚至比之前对顶替者的批判还强。 甚至有粉丝凌晨发给我消息,说苟晶案反转了,她就是个蹭热度的,让我删掉之前的文章: 首先说明,我不会删,也不觉得苟晶就只是在蹭热度。 所谓的反转 …
**文/六神磊磊 ** 懒得管段落了,就这么一句一句写。 苟晶,陈春秀,还有王娜娜、罗彩霞…… 这些,都是高考被人冒名顶替的女孩。 看了她们全部人的采访, 你有没有发现一点: 她们都很像? 我说的“像”, 不只是说她们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 …
这是不墨大叔的第263次推送 1 清朝曾发生过三大“科场案”,也就是科举大规模舞弊案。 其中最后一桩案子“戊午科场案”,发生在咸丰八年。这场舞弊牵涉91人,其中5人被斩首,3人充军,7人充军后赎罪,7人被革职,16人被降级,38人被罚俸一 …
农村人之所以能够被轻易冒名顶替,真正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身份体系。 文|闻韶 2020 年 6 月以来,多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陆续爆出。最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是陈春秀,她在 2004 年考起了山东理工大学,自己却毫不知情,上大学的机 …
你细品,这简直是一个关于高考的恐怖小说 作者:王犀知 “顶替”。 最近,这两个字源源不断出现在我们视野里。 让我们深恶痛绝。 这两天,苟晶两次高考均疑似被顶替的事件在网上发酵。 在报道中,人们一般都说,苟晶被顶替了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