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记:试图安慰和拒绝遗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疫情终究过去。愿所有置身其中的真实记录,不会变成被「演绎」的历史。

我就活在现场中 —— 1 月 25 日起,作家方方的「封城记」,渐次成为公众关注武汉疫情的窗口之一。

冰冷的数据和失声的新闻里,以「实事报导」为执笔初心,悲愤至暗时刻,问责缺位机构;细语人间冷暖,静话生活琐碎。

正如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对方方日志的评价:宝贵「信史」。

当然,批判甚至谩骂,亦伴随于此。诸如放大黑暗,抑或煽动情绪。

最近一次的集中攻击,在于方方曾以湖北省作协原主席的「特权」,利用警方等,将其侄女送出武汉「避难」。

但方方侄女本属新加坡侨民,恰如近期中国自伊朗接回华人,新加坡政府自武汉的接侨举动,又为疫情期间媒体早既报道的事实。

方方则淡然道,作为身处疫区的 900 万武汉居民之一,其举不过是试图安慰,以及拒绝遗忘。

此外,方方也坦言自己并非「专门挑刺」之人,多有体谅治理难处外。对所见的「明亮之处」,同样会呈现。

李文亮殉职,方方写下:天气阴沉,不知是否苍天在向他致以哀悼。而当我们为此「肝肠寸断」时,正是因为窥见自己。

2 月 7 日,武汉 8 位市民,双闪驾驶 8 辆汽车(寓意曾因预警疫情而被训诫的 8 名医生),为李文亮送行。「他们都饱含热泪,话语哽咽」。

如今,李文亮的微博下,无数人在倾诉衷肠。「将那里当成了一个『哭墙』」。

刘智明牺牲,方方感慨「死亡的幽灵,依然在武汉徘徊。」

彭银华离开,方方痛惜「从此,再也不能迎接他的新娘。」

夏思思和黄文军的心跳,在同在一天停止,方方泪落道,「叹息和哭泣。」「很多声的叹息和哭泣。」

如此难以贴切形容的扼腕,归根一句,既为方方所言:医务人员的牺牲 —— 太惨烈。

方方日记连载

图源:方方财新博客截图

而痛隐心底的,是在疫情挣扎或丧亲的众生。

3 月 13 日,方方想起即将到来的清明。两月余的时间,数千人的命陨,「非但不能扫墓纪念,连骨灰都拿不到」。

就新冠肺炎逝者名单,方方认为,未能及时检测,和虽非新冠肺炎病患却亡于其中的,皆应通过社区等努力,逐一登记,分门别类。

如她所了解到的悲剧一角:一户两死,「殡仪馆一整天都没有车子接,到了晚上来了一辆箱式货车拖走的。」

面对还未统计在新冠肺炎死亡数据中的他们,方方希望,在未来的安抚中,「或可通盘考虑在内」。

沉重的代价正在付出,刺骨的追问尚无回应。

在方方的观察里,疫情之下,太多问题有悖常理,违反规则,不可解答。

当其看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在 4 名医生已然殉职后, 4 名医生又濒危,「有的全凭外部手段维持生命」时,则直问彭义香院长及蔡莉书记如何安心在位。「如有良知,请引咎辞职」。

而对「敷言塞责」的官员和专家,方方强调,「糊涂也好,渎职也罢」,均「等同犯罪」,必须严处罚,以儆效尤。

毕竟,不追责的结果,「最受害的是国家自己,丧失的也是政府的公信力。民心受伤,就更不用说」。

最终,灾难唯剩「结束」,没有「胜利」。

隔离期间,李晓平必读方方。

方方传达的悲愤和无助,「正是我所经历的,却远比她的描述痛得多。」

作为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教授林正斌的挚友,李晓平亲见的锥心点滴,却是夹缝求生的武汉日常。

当李晓平以日记回顾起期间细节时,才真切体悟到,如方方所言的 ——「在时代的一粒灰下煎熬」。

1 月 24 日,李晓平得知林正斌新冠肺炎。27 日林正斌入院后,儿媳 CT 显示肺部感染。李晓平决定:救人。

接出林正斌爱人和仅 9 月大的孙子,李晓平陪同他们转移到到万科一小区内。

1 月 31 日,林正斌儿子再被检测出疑似。生活物资短缺下,李晓平只愿能住进隔离宾馆,「至少不愁吃」。

眼见网络上,密集的绝望逐渐增多时,李晓平咬牙道:再多的焦虑和压抑,都不能表露。

2 月 1 日,林正斌已病重到接上呼吸机。对李晓平信息其家人情况,之前尚能详细指导如何预防用药等的他,只能简短回复道「谢谢」。

危急中,李晓平开始「谎话连篇」:我跟 S(林正斌妻子)说,林的手机没电了,护士们太忙,没时间帮他充电。然后,我把 S 的手机断了网,她上不了微信,只有听我胡说。

4 日,李晓平微信林正斌:心都揪疼了,老林,我等你回话。

6 日,李晓平知晓林正斌需要转入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因为那里才有 EMCO 」。

9 日,李晓平转发冯翔的歌曲《汉阳门花园》道:本以为重听这首歌会很亲切,谁知却很想泪水长流。

10 日,「最不想知道的结果还是来了」。不是医院的通知,而是「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惊闻噩耗』」。

日记里,李晓平已「不想再说那天的情形」。

李晓平的记录中,林正斌亲人亦在疫情中遭遇不幸

图源:新三届:《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生活,必须继续。

得知李晓平对林正斌家属的照顾,亲友们称赞其如「英雄」。但李晓平自知,「当初冲进旋涡时,并不知深浅」。

她凌乱地「絮叨」着无数的担忧,「我怕得要死」。

2 月 18 日后,同步方舱医院的投入,武汉进行全面排查攻坚,「小区才真正全封闭」。

此时,「外面的朋友,就算是生死之交的,也帮不上我们了」。

官媒公布的「团购攻略」,难以解决居民所需:例如「排骨 10 公斤一份,50 份起购」的限制等,常使李晓平「手足无措」。

五大商超的集中供应,首先须满足其方圆 5 公里范围,加之需求登记,志愿分拣,困难家庭求助等复杂程序,总难以落实。

李晓平「抱怨」道:武汉人一直是听话的,你说不会人传人,我信;你说有限人传人,我也信;你让不要自己去医院,等着社区安排住院,我就等着;你说封小区。我就不出门了。

但是,我吃的怎么解决啊。你就画饼给我看,肚子饿得慌的时候,能没有怨气吗。

3 月 5 日,李晓平已隔离 38 天。也终能买到协调的低价肉菜。

你好 3 月,你是带着希望来的吗 ——  3 月 1 日,金银潭医院护士柳叶(化名)轻问道。

武汉封城当日,26 岁的柳叶,瞒着父母写好「遗书」,连同银行卡和购房合同,一起交由姐姐保管。

在她的疫情日记里,一线医务人员的承担和承受,汹涌地流淌在平静的文字间。

3 月 1 日,柳叶在静候疫情防控转好的同时,更需面对生死别离:「 27 床的爹爹走了」,「我握着他的手,直到逐渐失去温度」。

柳叶将爹爹的视频留在手机里,但不敢点开。「爹爹走得很安详,替他盖好被子后,我出病房写死亡记录,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或许,她会想起,同事曾询问病人去世后的流程,「我说怎么了,她回过来 4 个字:『我爸走了』。」

柳叶对此记录道:同事父亲患有癌症,自我们收治病毒肺炎起,她就再也没有回家,她怕自己身上携带病毒,传给本就免疫力低下的父亲。

当被告知父亲病情加重而终去探望时,柳叶同事却格外无奈:「害怕身上有病毒,只能隔着门远远看着爸爸,不敢靠近。看到爸爸虚弱的样子,觉得自己很不孝,自爸爸生病起从没好好陪陪他。」

凡此悲剧人间,柳叶直面太多。

2 月 28 日,柳叶进入病房后,见 49 床眼角挂泪。一询问,病患就「绷不住」。放声大哭道:刚接到电话,我老婆死了。怎么办,没人给她办后事,我能出院送送她吗。

30 余载的夫妻相伴,瞬间两隔阴阳。「我和同事紧握着手宽慰他,想给他力量。想让他知道有我们一直在,他不是一个人面对痛苦」。

若非病毒凶恶,年轻的柳叶,或「不该」如此沉稳坚强。

2 月 10 日时,柳叶甚至「看到救护车就害怕」。一晚收治 200 个病患,在她眼中近乎「恐怖」。

当金银潭医院外援未至,600 余名医务人员神经紧绷,连轴奋战 20 天,「院长在会上哭了,因为心疼我们」;「这是我第一次见院长落泪。」

3 月 3 日,得知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梅仲明殉职时,柳叶已「没有震惊也不感意外」,「因为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隐藏的情感,只能记录在日记中,仿若一种「自主」的缓解方式:我们从死神手里抢回了那么多人,却抢不回我的战友的命。看着战友离去,我们痛心,胸口仿佛被巨石堵住,难受得我们无法呼吸。

这场疫情将我们打得遍体鳞伤,我们无路可退。咬着牙,边哭边战,边战边哭。

如今,方舱医院休仓,定点医院计划腾退,金银潭医院的重任,重新开始显现。

不过,柳叶正回归于「积极向上」:「我的遗书,银行卡和房本该收回来了」。

因为,「金银潭医院是战疫打响的地方,也将是战疫结束的地方」。

同于柳叶,坚守于武汉一线的,还有 4.2 万名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

除却对病患的关心,家人的思念,在他们的疫情记录中,更多体现的,是专业和冷静。

2 月 13 日清晨,感控专家,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陈萍,在接到国家卫健委抽调指令后,到达武汉。

当日,陈萍首先进入方舱医院,协助全程梳理医务人员防护流程。

14 日,陈萍再至其驻点医院金银潭,对「每一个新到的防护用品进行鉴定」后,完成病区流程规范设置,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及消毒药械临床使用指导。

她工作的目的,在于新冠疫情的处置中,金银潭医院可以做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优化流程及标化管理,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总攻做好准备」。

16 日,陈萍应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支援申请前往,发现医院「从隔离病区的布局流程,到消毒隔离意识及个人防护知识,(和综合医院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此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因「认识不足」导致院内感染,院内医务人员在内,短期内既确诊新冠肺炎 80 人。

更为危险的是,如此境况下,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又被列入定点医疗机构,以收治新冠肺炎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为杜绝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再陷困沼,陈萍开始事无巨细地指导改造。

陈萍武汉支援日历

图源:成都市公卫中心官微

在其「战地随笔」中,陈萍记录道,虽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将二七院区住院楼设为隔离病区,但「毕竟不是按照传染病病区建设。现有建筑存在很多不符合传染病感控要求(的地方),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改建」。

规划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确定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后,陈萍带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从每个区域的定位、功能设置、房间分配,到工作流程、人员管理、感控要点」,进行逐一解释。

2 月 20 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基本改建到位。

陈萍则不厌其烦地讲解实际操作,「每穿脱一件防护用品,我都会提醒他们使用要领和穿戴技巧。」「自己都觉得快要变成西游记里的唐僧了,恨不得将 20 多年传染病防控经验一股脑灌输给他们。」

陈萍深知,因前期防控经验的缺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出现集中感染,在金银潭医院治疗的医务人员,亦出现病危情形。她的努力,则是希望此后,「医务人员零感染」。

定向支援武钢二院的天津医疗队,和陈萍一样,以「红区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着介入经验和防控方式。

初接管武钢二院时,天津医疗队方发现「情况糟糕到超出大家想象」:病房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地上盖着厚厚的灰尘,甚至有的窗户缺失玻璃,医疗器械残缺不全。

天津医疗队和治愈病患

图源:津云

2 月 26 日,天津医疗队驻守武钢二院一月后,累计治愈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100 余人。

目前,天津医疗队终可修整,由贵州及云南医疗队「接力」。

虽成绩显著,天津医疗队专家组长史东升终难忘记第一位去世的病患。

逝者 52 岁,收治时已属危重。通知家属时,「电话那头只是一句平静的『知道了』」——「一种放弃抗争的感觉」。

如其所言,对于身处疫情之中又从未见到希望的个体,曾经的求助、呼喊,哭诉、叹惋,最终,或只能似碎片零散于尘埃,若锈蚀深埋在心底。

2 月 7 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住院老人死亡,其家属在微博上「孤零」地记录过程后,再无更新。

3 月 8 日,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儿,接到殡仪馆通知,需等疫情结束,再具体安排家属「接回」:「现在,我丧失了现实中与人说话的能力,只剩下写字了」。

(主笔更多好文,可点击「阅读原文」)

撰文:左异

Tips _

我们的新书《生死之间》出版了

可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购买

偶尔治愈

to-cure-sometimes

——

记录人与疾病、衰老、死亡的

相处方式

偶尔治愈  |  常常帮助  |  总是安慰

左异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方方:引咎辞职,从中心医院的书记和院长开始

方方武汉日记3月9日 反思和追责是两位一体的。没有严苛的追责,便不可能有严肃的反思。 引咎辞职,从中心医院的书记和院长开始 文/方方 昨晚的雨下得还不小,今天继续。感觉春雨的神韵本当是细小无声的,它却居然下得哗哗啦啦,屋里全天都得开灯。 收 …

武汉封城第43天,我问了方方一些日记之外的“批评”问题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武汉封城第43天,也就是今天凌晨,方方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人的记录,微不足道,更不足概括全貌,但无数个人的记录,汇集一起,真相便会以全方位形态露出水面。” 这应该是她对“方方日 …

专访: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

原标题:独家专访: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 中新社记者 夏春平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世人关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汉日记”也因此走红网络。其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叙事、真切的情感、敢言直言的风格感染着每一 …

透过作家方方、厅官叶青的刷屏日记,湖北官员该反思啥

最近的热点很多,多到让人目不暇接。里边的内容,吸睛,扎心,有的读着读着就泪目了。 比如微博网友@-skr哟 的“跪求”信,比如导演常凯的“遗言”(他一家四口死于新冠病毒)。而这其中,我读得最认真的是那些疫情日记。比如,企业家俞敏洪的日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