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是基建搞完了该怎么继续发展?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Kevin N​ 发表

其实更应该担心的是如此庞大规模的基建,在多年后老化后,更新成本和规模的巨大和困难。

美国其实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大量老化的基础设施更新起来很麻烦。

中国只不过是有后发优势,之前的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现在大力发展,所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国家在投入大量基建的同时,要如何以前瞻性的思维,为未来更新或者扩建留有余地,才是真正值得建设者和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

知乎用户 百川 发表

1、铁公鸡(高铁、公路、港口、机场)起码还得 10 年。

2、新农村(农村别墅化)起码 10 年。欧美一些地方高级的大农村(图书馆、博物馆等等参考欧洲的达沃斯、美国巴菲特的奥马哈小镇等等)。精致的农村 + 智能农业(山东寿光、山西农谷)、+ 文旅(浙江西塘、山西平遥、丽江)等等,互联网 + 物流业 + 交通费的持续下滑 + 线下到处的综合体,农村只会越来越值钱。文化去农村、去中西部(博鳌论坛、戏剧节、平遥电影节、西宁电影节、吕梁文学、)中国的文化根基在农村,现代化的北上广深诞生不了文化,只有比如山西阳泉小城市刘慈欣、曾经平淡的杭州余华、山东高密莫言、山西汾阳的贾樟柯,大部分农村消失而有部分农村会艺术化而现代化。

3、5g 与大数据中心新基建起码 5 年。

4、中西部中小城市现代化起码 20 年。

5、农业科技化(智能农业)起码 10 年。

6、能源革命(山西刚刚开始)多元供应 10 年。

7、养老基建刚刚开始起码 10 年。

8、大健康体育产业(欧美健身日常)起码 5 年。

9、通用航空(私人飞机)基建。

等等中国的基建还很落后。

总之:我 d 的执政理念共同富裕。

现代高端理由: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理说剩余价值会导致经济危机,导致国家奔溃。(现在的美国案例)

中国古人的翻译版理由:贫富差距过大,上层掌握大部分资源,底层一旦遇到瘟疫、饥荒等天灾人祸而无法温饱,就是一个王朝末日的开始。(现在中国经济放缓)

每次的大基建本质就是财富要底层倾斜,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对于共同富裕最大的敌人,就是以潘某屹、李某诚为代表资本家的关键时刻资本出逃(本质就是拿走社会财富),不想为共同富裕出力(低价出让资产有他们、低息贷款有他们、zf 保姆服务为他们,关键时刻资本出逃说这是 “我自己的钱 “)。这里必须要夸奖优秀党员马云,大量的财富不是个人得来的,而是国家信任你才让你掌管大量财富,就应该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这也是国企存在的理由,某些私企确实关键时刻是会卖国的。

再则就是 16-17 年某达地产、某邦保险、某某航空为代表出去买足球、买酒店而非帮助共同富裕买石油矿产的变相资本转移(挖共同富裕墙角)。

共同富裕:经济内生动力的发展(艰苦奋斗)、基建为代表的通胀富人,共同富裕的交替螺旋发展。

20200410——– 分割线

补充几个问题:

1、基建钱从哪里来?答案:发债券、然后还不上、降低利率发新债补旧债(2010 - 至今余额宝利息从 7% 到今天的 2%)、导致银行利率持续走低,债务发展一旦开始因为借新还旧并且还要继续基建债务就会越滚越大。

2、发债谁来买?你买我买大家买,但是几十万亿债只有央妈有钱买,换一句话就是印钱买国债,即印钞机。

3、印钞机的后果?可能通货膨胀。注意是可能。

4、日本疯狂印钱就没有通货膨胀,因为印多少钱没人花,低欲望社会。美国印也不会通胀,因为印多少中国就拿多少,结果是中国通胀。因为疫情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经济通缩,目前基建印钱应该不会通货膨胀,当然用力过猛又一说。

结论:基建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依靠自身内在发展经济。基建 + 内生发展(科技进步与科技普及)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式。

换一句话大家关心房价问题作为翻译:一座城市搞基建是发展经济的好事情,但是不可持续。基建一旦停止,而内生发展停止不前,就是房价下跌之时。

参考 2016-2018 年中国各个城市大搞基建导致的房价翻倍,以及最近疫情影响经济马上导致很多城市房价下跌。这次哪些城市可以继续搞基建,大家自己看债务率即可。

如下是政府债务简略:

如上是地方政府债务,个人债务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为东部某新一线城市也很可怕。房价过高导致普通人杠杠太高了。

2016-2018 年大部分个人债券基本都成了房奴指望不上了 = 卖地财政指望不上,地方债务如上超过 100% 的城市也指望不上了 = 卖地 + 税收总和指望不上,就看中央的债务了,通胀即将到来哈哈。

公积金、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逼你进城,猜猜哪个先来。

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

共同富裕的路上,

也有可能让一些人一贫如洗。

对于没有本事的农民或者普通人,

★土地是你对抗通胀与未来的唯一。★

所以东西都可以不看,

请记住★土地★! 土地! 土地! 土地! 那是你的命根子! 命根子没有了! 和太监追求权利一样。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中国的基建,搞不完,也搞得完。

搞不完,是因为基建是政府主导。

政府可以利用基建,引导超发货币定向投入在国计民生等低收益的基础设施,降低自由流动的热钱总量,压低超发时通货膨胀和 CPI 增长的势头。

进而再利用基建创造出大量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新增就业不仅有行业性的特点,例如建筑业相关;还有地域性特点,上大型基建项目的地方就业一定会整体增长,工人也要在当地消费嘛。

这实际上是一种调配区域增长不平衡的手段。

超发货币沉淀为实体资产,并带动就业,在消费端和供给端都实现了改良,降低了超发的风险。

这样,就能… 继续超发。

因为全球在超发,大家都停不下来,你只好选择最不坏的手段。

所以只要超发压力在、就业压力在、区域不平衡压力在,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建就不会停。

全球超发越严重,在美帝就能看到越多超乎想象力的金融产品,在欧洲就能看到越多福利政策,在我朝就能看到越多的世纪工程。

这大概是一个工程爱好者的幸福时代。

基建也搞得完。

因为基建还是靠人搞的。

工地上 60 后还有些,70 后主力,80 后比 70 后少,90 后又比 80 后少,00 后基本没有,有也是小工。

工地苦,愿意干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有点头脑的,都去做技术工种,相当于工地上的半个白领。

这是时代的美好:你富了,有钱让多数年轻人去上学,去选择别的工种,甚至蹲家瘫着。

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 “足以给多数年轻人提供高于工地劳动收益的就业岗位” 的阶段。

加上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在我们能像死亡搁浅一样用开罗尔物质 3D 打印公路大桥之前,我们的基建能力只会逐步下降。

这也是林毅夫强调的 “城镇化再繁荣二十年”。

城市化最近这几年达到极限,大规模基建的下一步投入方向就是城镇化。

因为还有大批城镇没有实现现代化,这些城镇也会是吸纳周遭农村人口的节点。在这里投入基建一方面是有效,不会闲置;另一方面是截流人口,防止过分依赖超大型城市。

还有个隐性要素: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

最晚 2040 年,80 后都快 60 了,最后一波愿意上工地的人,真的差不多了。

这繁荣的二十年,实质含义是:在只靠自身内部的条件下,稳定增长、保证不大规模失业的二十年。

换言之,继续超发、轻度内卷的二十年。

等这二十年也结束,真正的压力开始到来。

一:技术突破成功、争取外部空间成功,要么摆脱被迫跟随超发的命运,要么甚至可以转嫁超发的成本;

二:突破失败,继续跟随超发。但大规模基建的能力下降,早期基建闲置空转,维系成本飙升,基建无法成为缓解超发的有效手段。

超发后果开始爆发,无法遏制通货膨胀与 CPI 全面暴涨(不是四五个点,是九几年十几二十个点那种),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化。

三:最糟糕的,某些场景下,你的社会平均收益被打回去,打到比工地还低,连年轻人都只能老老实实去工地。

所以不要纠结之后干嘛,该纠结这中间干嘛。

知乎用户 佐伊 23 发表

基建搞完了中国经济何去何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中国经济有一个基本了解。

要了解中国经济,就不能从经济学的概念出发来理解中国经济的,也不是从经济中的个别现象来理解中国经济的,而是从中国经济内在的矛盾和逻辑来理解的。

首先讲一个基本结论。1996 年之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面临危机,缓解这两次危机的方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基建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所以要理解中国经济,就得从这两次危机讲起。

我分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1996 年危机和解决方法。第二部分、2008 年危机和解决方法。第三部分、当前经济的基本情况。

每个部分我又会分几个子话题,详细分析经济的内部矛盾。

第一、1996 年危机和解决方法

一、1996 年经济危机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当然,我们也会买国外的产品,所以计算出口的时候会把进口和出口抵消,算净出口。

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 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生产相对消费出现过剩的事情常有发生。前段时间全球多个国家奶农倒牛奶,就是因为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牛奶大规模过剩。当然,除了倒牛奶,生产过剩还有很多其他体现,比如让卖不出去的苹果烂在地里。

1996 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这种过剩。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 50%。产能利用率可以简单理解为机器利用的程度。国际通用标准认为,产能利用率低于 80% 就是产能过剩,低于 75% 就是产能严重过剩。按照这个标准,1996 年的产能过剩已经很严重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当时很多企业都处于破产边缘,只能通过不断倒腾资金,来维持现金流不断裂。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进一步下降,更多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到了 1998 年,商品库存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50%,产能过剩更严重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当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国家经贸委的赵晓甚至破天荒地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大萧条的历史会在中国重演吗》。把中国经济和大萧条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在之前压根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当时经济形势确实是岌岌可危。

但是 1998 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二、缓解 1996 年危机的办法

我们之前说过,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 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 “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延缓,而不是解决。

深挖国内市场。1998 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其中最典型的是房地产市场。1998 年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住宅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商要死不活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福利分房。1998 年的时候,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危机,国家终止了福利分房。也就是在这一年,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最终得以形成。这个市场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辐射冶金、化工、水泥、建筑、建材、金融、水电煤、保险、物业等众多行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一方面消化了大量重化工业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高房价的种子。

开拓海外市场。2001 年前我们出口受到诸多限制,很多国家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我们产品出口。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之后,这些限制大幅降低。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我们外贸订单大幅增加,国内产品潮水一般涌向世界。这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外贸订单增多,现有规模不能满足海外需求,资本家又扩大厂房,购买更多的设备,进一步带动重化工业的发展。而资本的发展必然要求雇佣更多的工人,这又带动了城市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 “外贸 - 投资” 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三、两个循环及其矛盾

内部循环。内部循环对应着整个房地产市场。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其次,银行通过三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第一个渠道是土地开发市场。每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投融资平台,比如某某市城市投资公司。银行将钱贷给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就用这些钱征收土地,搞土地开发。各个地方都有这种叫做某某城市投资公司的企业,基本都是干这种事情。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自己老家,肯定有这种公司。第二个渠道是土地买卖市场。地方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买地的钱,大部分也是银行贷款。开发商贷款买地之后,就开始造房子。第三个渠道是房地产买卖市场。开发商建好房子后,卖给老百姓。老百姓买房的钱,大部分也是贷款。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这就是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外部循环。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首先,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其次,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的股票、房地产和手中的债券就不断增值,形成财富效应。什么是财富效应呢,就是他股票或房地产等账面财富增加之后,他更愿意去买买买,这就是财富效应。最后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在这两个循环中,地产资本、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都找到了自己恰当的位置,资本在觥筹交错之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必然导致重化工业快速增长,而这为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种子。

这两个循环一个对应着房地产投资,一个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第一个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一旦城镇化停滞,就会出现问题。第二个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才能持续产生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消费需求,进而带动中国出口增长。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中国的房市和美国的股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

2008 年,这两个循环中的一个出了问题。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欧美日股市楼市纷纷崩盘,经济受到重创,买买买的意愿急剧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外贸订单大规模减少,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轻工业产能过剩,又传导到重工业,导致重工业产能过剩。在这儿解释一下轻工业产能过剩为什么会传导到重工业啊,因为出口快速增长的年份,轻工业企业每年都要向重工业企业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者修建新的厂房。轻工业产能过剩之后,买设备建厂房会大幅下降,重工业企业接到的订单也开始下降,导致产能过剩。

外贸下降,投资下降,轻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内忧外患之下,2008 年,我们经济再次走到了危机的边缘。这就是我国面临的第二次危机。

第二、2008 年危机和解决办法

就在中国经济万分危急的时候,凯恩斯主义横空出世,引领经济再次走出危机。那么,凯恩斯主义是什么?它又是怎么缓解危机的?它在缓解危机的同时,造成了什么样的矛盾呢?理解了这些问题,基本就理解了城镇化和中国经济的关系。

一、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举个例子。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国家不希望企业继续裁员,因为大规模裁员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危机,有人就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他说,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就业后这些人就有钱买买买了,这会进一步带动轻工业发展。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国家觉得挺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这个人就说,让银行印钱借给市政府就好了,反正钞票都是可以印出来的嘛。国家一听觉得可行,但是又有一个担忧,市面上的商品数量没变,但是印出来的钱变多了,这会造成全社会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手中货币贬值,这怎么办?这个人说啊,这个没有办法,只能请大家理解国家的难处了。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这是一段历史。1933 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去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种烂尾和不烂尾的楼。

听懂了吗?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

二、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讲完了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回过头来看看 2009 年中国的经济情况。这里要讲一个重要的部分,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2008 年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 10% 左右,迅速下降到 2008 年的 3.5%,随后在 2009 年更是下降为 - 44.8%。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这导致全国性产能过剩,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2009 年,中国出现了 20 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 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 2010 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 1.8 万亿,灾后重建 1 万亿。这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你对比一下四万亿计划和凯恩斯主义,是不是觉得很像,没错,四万亿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凯恩斯主义。

在这个中国版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下,经济从 “外贸 - 投资” 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 “负债 - 投资” 单驱动模式。从 2009 年开始,我国经济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盘活中国经济。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凯恩斯主义,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三、凯恩斯主义引发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过剩产能,并催生更大规模的产能。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工业领域各行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你会说,那就再修一条路。这可以继续延缓危机,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

2011 年底,产能过剩又出现了。我们以钢铁为例。凯恩斯主义实施初期,各地大搞基建,钢材需求旺盛,2009 年钢材价格一度高达 5000 元 / 吨。钢铁企业在这两年大发横财。一个才入职的本科生年终奖动辄超过 10 万,可见当时的钢企何其春风得意。但是从 2012 年开始,钢铁产能开始出现过剩,钢材价格急转直下,到 2015 年底,粗钢价格只有 1440 元 / 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业内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当时全世界有两个地方钢铁产能超过一亿吨,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中国河北。河北一个省的钢铁产能,超过了除中国之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

不光是钢铁,当时主要工业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具体数据我们后面介绍。

第二,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我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2015 年《每日经济新闻》的丁舟洋就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小机场建设热背后:超 7 成亏损,靠补贴生存》。不光是机场,地铁、市政、烂尾楼,都是这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独山县烂尾楼事件,你以为只是独山县的特例吗?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乡都欠了多少钱。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会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比如购买钢铁。基建项目周期内,钢铁企业订单就会增多,钢铁企业就要扩大产能。但是钢铁企业一时间没有钱去修厂房,怎么办?他们就会向银行借钱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之前网上有个毒鸡汤,说是你要体谅你的老板,你上班玩手机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焦虑;你盼望发薪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下一张借条上签名。

当然我们别去喝这种毒鸡汤啊,老板和我的关系本来就是我打工他给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他赚的利润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他的借款关我什么事呢。

但是,这个段子却反映了一个现象,企业负债急剧攀升。

企业债务有多严重呢?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对发债企业做过一项统计, 2015 年所有发债企业中, 98% 的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企业从 “借债投资”,变为 “借新还旧”。

2012 年之后,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实体经济收益越来越差,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实体企业,没办法,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高利贷续命,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割韭菜的大好机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把民间的高利贷搬上来,让放高利贷阳光化,这就是构成了 P2P 大规模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这会导致经济脱实就虚。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不光是银行把钱贷给房地产,实体企业自己也搞房地产,制造业的利润不再用于扩大生产,而是用来拿地开发。稍微大一点的实体企业,只要有可能就到处拿地搞开发。央企更是频频成为地王,石油、化工、兵器、烟草,各大垄断集团,谁不拿块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央企。在这个背景下,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甚至制造业自己的利润,大量流向了房地产。资金不再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炒房炒地,这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另一个重要现象——脱实就虚。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光看银行报表根本看不出来,因为大量流向房地产的钱都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曾经做过一个估算,他认为真正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约有 70% 左右,甚至更高。前几天爆出一个新闻,哈尔滨银行 80% 的新增贷款都流向了房地产。很多人看到新闻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流向房地产。其实这个不是什么新闻,好多年都是这样,而且各个地方都差不多。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导致中国房价在 2008 年后数次暴涨。到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所有年轻人心中的痛。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就是中国版凯恩斯主义导致的三大问题。

第三、当前经济问题

在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这三大问题环绕下,我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在这里,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一、产能过剩情况

首先讲讲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对一个经济循环而言,首先要采掘原料,这个就对应着采掘业;其次将原料制作成中间产品,这个就对应着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不论是冶金行业还是采掘行业,都需要相应的机器设备,这个就对应着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这些行业就是主要的重工业行业。这里插一句,很多人都号称能讲经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缺陷,他们对工业体系完全不懂。这里推荐本书,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清华出版的《工业系统概论》。

好,回过头来说啊。大家看下面这张表。这张表包括了重工业主要部门。采矿业包含了煤炭、石油、金属、水泥矿等等各种采掘部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包括了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各种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指的就是钢铁生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这一块非常重要,经济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油墨、燃料、各种合成橡胶,等等,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包括妹子用的化妆品原料,以及捡肥皂捡的那块肥皂(的原料),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通用设备更是包罗万象,小到阀门、水泵,大到机床、起重机,都属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某个行业专门的设备,比如石油行业需要钻井的机器,这就是专用设备。这些部门涵盖了重化工业几乎所有部门,从原料到设备到厂房,大致就对应这些行业。

这些行业的过剩情况可谓触目惊心。大家仔细看一下数据,绿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在 75% 以下的,也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黄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 75% 但是小于 80% 以下的都标,也就是产能过剩的。白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 80% 的,也就是产能不过剩的。

2016 年以来,主要重化工业部门中,几乎所有行业,在几乎所有时间中,全部产能过剩。采掘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也就是钢铁行业,只有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以刚刚压线的成绩达标,没有产能过剩,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部门,全部时间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通用设备部门,除了 2018 年第一季度压线达标外,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专用设备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

整个经济是联动的,重化工业的过剩会传导到轻工业。这里我们看一下轻工业过剩情况。轻工业中与我们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两个部门是食品和纺织,逛街的时候买买买,主要就是买吃的、买穿的。2016 年以来,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最大的两个轻工业部门,食品部门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且多数时间是产能严重过剩。纺织部门在 9 个季度中产能过剩,在 6 个季度中踩线达标。

可见,整个工业部门都处于产能过剩之中,重化工业尤为严重。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消耗掉过剩产能吗?

二、产能过剩能消化掉吗

之前说过,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因此,消化过剩产能也只可能有三种渠道,第一,拉动国内消费,第二,促进国内投资,第三,加强外贸出口。

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详细梳理。

(一)外贸

金融危机以来,先是欧债爆发债务危机,其后 2015 年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接着美国退群,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恶化,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按美元计价的出口总值,在 2009 年、2015 年、2016 年出口增长率都低于零,2019 年的出口增长也仅有 0.51%。外贸形势非常严峻,短期看无法通过外贸消耗过剩产能。

(二)投资

2009 年之后,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经济就是靠投资吊着一口仙气,持续至今。但是,投资这个引擎离熄火越来越近了。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三者的增长基本决定了投资的增长。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三部分的情况。

制造业方面。由于制作过剩越来越严重,投资增速从 2011 年开始持续下滑。

2011 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有 30% 左右,到 2012 年就下滑到不足 20%,之后持续下跌,在 2015 年 6 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没超过 10% 左右,到了 2019 年底,增速仅有 3.1%,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基础设施方面。自从 2009 年四万亿以来,基建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基石。在 2018 年前,基本保持 15% 以上的增速。但是,基建投资至少受到三方面的制约。首先,2015 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减慢,官方数据从 2015 到 2019 年城镇化率提高百分点分别为 1.33、1.25、1.17、1.06、1.02,呈逐年放缓态势。其次,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经比较完善,大规模基建的空间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这些企业往往债务高企。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从 2017 年开始快速下降,2018 年 5 月,增速跌破 10%,到 2019 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到 3.8%,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于是,只能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了。但是,房地产也有自己的问题。中长期来看,对房地产投资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的抚养比,也就是非劳动人口(老人和小孩)/ 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在中国,这一比例从 2011 年底开始逆转。这使得潜在买房需求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价格高涨,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越来越少,房地产相对过剩趋势明显。这些原因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 2003 年以来,除 2008 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机异常期外,基本保持在 20% 以上。到了 2013 年底,增速都在 20% 以上。但是从 2014 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到 2019 年底,增速勉力维持在 9.1%。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高达 20%、甚至 30% 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 10% 的增速,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更是仅有百分之三点几。它们高速增长时期催生出来的产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滩上。

外贸和投资都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那么就只有靠促进国内消费来消化过剩产能了。但这也做不到。看这个图,蓝色的线是人均实际 GDP 增长率,橘黄色的线是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生产过剩以来,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放缓,从 2105 年底开始,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就长时间低于人均实际 GDP 增长率,这导致我国消费长期萎靡不振。前段时间,官方号召消费升级,民间却调侃消费降级,就是最好的体现。

三、城镇化结束后经济走向

截至目前,中国大规模实施凯恩斯主义已经 11 年了。从整体来看,外贸、消费和投资领域都不乐观。从经济发动机,即投资领域来看,制造业由于前述原因,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和大规模负债,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房地产经过近 20 年发展,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房屋明显过剩,投资增速大幅降低;基建方面,由于前期发展迅速以及城镇化放缓使得投资空间缩减,也由于城投等公司负债严重,基建投资增速也开始降低。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快要走到头了。那么,城镇化停滞之后我国经济将怎么收尾呢?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凯恩斯主义和通胀的关系。

之前我国说过,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呢?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通货膨胀就是更多的钱去追逐数量不变的商品。凯恩斯主义增发的货币是印出来的,而市场上商品的数量没有变化,因此必然出现 “更多的钱去追逐原有的商品”,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我国反映通胀的 CPI 指数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也就是说,我国印出来的钱,没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当部分去追逐房地产领域中的房屋和土地这一特殊商品。这就是 CPI 涨幅并不大,但房价却暴涨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甚至把房地产成为“人民币的稳定之锚”,王德培曾经“掏心掏肺” 地说,“中国有 200 多万亿的人民币印制和发行,全世界之最了,为什么没出问题”,就是因为房地产,房地产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战场”,但是高价房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所以社会本身不至于出问题。王德培的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了,我国为什么不敢让房价跌,因为“货币大量沉淀在那里”,一旦房价跌了巨量的货币就会涌现其他商品市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做不到。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这一切都预示着房地产泡沫终将破灭。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最终停滞下来,而伴随着经济停滞的,是大量货币涌向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停滞和通胀将并存,凯恩斯主义最终将引来自己的归宿——滞胀。

这里我们再次做一个整体回顾。在第一部分,我们先回顾了 1996 年的那一次生产过剩,分析了我国怎么靠房地产市场和 WTO 延缓了危机。并且发现当时的经济形成了内外两个循环,而这两个循环既支撑着中国经济,又为更大规模的危机埋下了种子。其次我们讲了 2008 年金融危机打破了第一个经济循环,经济再次出现过剩的风险。在第二部分,我们讲到了我国怎么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延缓了 2008 年的危机。接着,我们又分析了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并且发现凯恩斯主义持续数年后,造成了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从 2012 年后,实体经济持续萎靡,投资增长快速下滑,大量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而这一切导致了中国经济当前的三大特点: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在第三部分,我们详细分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了外贸、投资和消费都难以消化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且大致介绍了货币增发和高房价的关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凯恩斯主义必然走向滞胀。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判断。另外,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地方债、失业、股市,等等,我会找机会以专题的形式一一分析。

我是一个对经济、民生和时事感兴趣的社畜,会定期回答相关问题。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感兴趣,请关注我或者关注 B 站同号。

知乎用户 东南亚漂​ 发表

我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基建背后的负债如何解决?

土地财政实际上是用来转移城市化基建债务,

2010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29109.94 亿元,

10 年后来到 8.4 万亿,明年会不会突破 10 万亿呢?

土地价格的飙升,带动房价上升,炒房者,富人,房地产商,银行各自大捞一笔钱。

政府用卖地的收入来还债来补贴公务员收入和福利,

最后所有成本都是需要刚需者来承担。

地铁,高铁线路大部分都是亏损,需要后期大量的投入维护,

这些都是需要从普通人口袋里掏钱来买单。

我觉得未来年轻人的工资提不上去,消费提不上去,割韭菜割不动了,

基建肯定是发展不下去,至于如何发展还是要等体制精英带领我们摸下一个石头。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发展主义者会告诉你发展的问题要用发展解决,基建的背后往往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副产品。

铁路,公路,基站都是科技革命成果的体现,所以只要科技持续进步,就不断有新的基建可以搞,问题在于科技进步缓慢和售后维护成本高。

前者是国家运气不错,前三十年积累维持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80 年代开始工业化扩张和调整,正好赶上了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扩张。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叠加爆发出巨大潜力,每一个十年都有其发展动力。

20 年代就是新基建进一步信息化数字化,其实这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预计下一个 10 年顺利的话第四次科技革命就要开始了,新新基建自然还能再玩 20 年。

后者的售后维护是一个问题,现有基建是建立在人口增量和经济增长信心带动的债务增量之上,蛋糕不可能持续做大,未来还是会面对西方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

增量停滞意味着未来资产税或财富税必然成为主体税收,来逐步替代现在的生产税交易税,最好能够替代债务增量的形式。

最好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福利体系,学西方一味地发福利去工业化也不是个事。税收都用来发福利,其他方面必然不够用。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虽然我反对只搞基建,但你这么问角度不太对。

基建是搞不完的,拆了建,建了拆,怎么搞完?

你这么问,出发点就不对。

到底为什么要搞基建?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基建就是生产力。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基建,就是修路。

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残砖败瓦当中的生产线,厂房,公路,全是无敌的资产。

当你手上有钱,不想吃喝想让孩子去抢着当人上人,又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怎么办呢?

现在第一波房二代已经吃到基建的红利了,不是吗?

第二个原因是,基建是一条超复杂,超巨大,提供饭碗超级多的产业链。

材料,物流,设备,人工,服务,甚至装修,施工……

国家负责给基建买单,可以把大量的钱发给真正没钱的人,

每一波基建别的不说,建筑工人是不会失业,收到的金融危机的伤害也比较小了,是不是?

所以,基建是搞不完的,搞完了也会继续搞,拆了建,建了拆。

而为什么基建那么好,我要强调只搞基建的弊病呢?

你们再回去看第一个原因,我说过很多次,国家选择放水,人民选择房子。

人民为什么选择房子?因为国家选择基建。

这叫看样学样。自从国家带头基建以后,你再忽悠屁民取消费就不灵了……

中国的基础教育率是非常恐怖的,所以没文化的多,但傻子很少。

老百姓一看,哦你要放水让我们货币贬值逼我消费了,那行,我学你这样消费(投资)。

然后就危!了,内需不足,流动性不足,什么毛病都来了。

再看第二个原因,整个产业链上得到便宜的人和企业,他们是谁呢?

他们又会把钱花到哪里呢?流动性会因此得到补充吗?

我不用回答,我想施工行业的人对这个问题应该比我清楚。

你们可以看这个问题下其他一部分泄愤的回答,自然对这个问题也心里有数了。

于是危!就变成了死!

所以的确要放一放基建(不是说不搞了),换一种思路来补血了。

以工代赈是好方法,但不是万能的方法。

但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 “基建搞完了” 得到的。

还是那句话,基建想搞的话,是搞不完的。

知乎用户 黄裳 发表

经济是一辆自行车,只有运动起来才能保证平衡。

中国的发展已经充分说明了,静态的经济学是纸上谈兵,是刻舟求剑,是掩耳盗铃。

中国为什么 30 年高速发展??是因为中国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社会资源被一个核心力量充分调动。换一句话说,中国这辆自行车是有人在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随机应变。如果按照刻板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早就崩溃了,不要看不起那些唱衰中国的人,人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说话都是有根据的,但即便这样,这些人仍旧变成了笑话。

你如果会骑自行车,就知道,在平滑的路上你尽可以高速,但遇到坑要懂得减速,眼睛要看得见,还要手底下有把控的力道。什么叫做把控的力量?就是你对社会要有控制能力,中国是通过庞大的国有资产对社会经济的底层有强大的控制能力的。

你问基建搞完了该怎么办?很简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 30 年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随时会摔倒的状态,但只要走起来,自行车就自然有平衡感。你只要抢在平衡失去之前及时调整,就可以让平衡感一直存在。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扩大产能的后果肯定是生产过剩,全世界都支不住中国的产能,好处是,我们提前布局,一带一路就是对方向的矫正,扩大内需也是对方向的矫正。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地当辛苦的农民工了,中国的庞大基建可能后继无人,人口以后会萎缩,庞大的基础建设不可能回本等等。问题很多。

但是,你必须把问题放在当时的情况下来处理,而不是规划,有时候人没有办法规划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人能预测的。如果你硬要规划,就变成纸上谈兵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把变化的世界引导到有利于自己的运动方式上来,例如中国的基建搞完了,怎么办??

如果中美竞争中国赢了了,中国占据了高科技的基本盘,在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网络等等方面拥有了美国现在的地位,那基建现在的地位就完全不重要了。

美国人借债没打算还,看起来不可能持续,但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这就是自行车在动态中前进的道理,美债至今仍旧是最高等级的金融资产。自行车前进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如果你控制不好,是会翻车的,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等等。

一群人骑自行车,互相较劲,就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动态过程,东南亚是美国人把泰国等推了一把,泰国的自行车就翻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光考虑内部不行,还要考虑外力。现在中美竞争,互相都希望对方翻车。这就是更加复杂的局面了。

整个世界拥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网络,是一个整体,所以中国这样的大国,一个问题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要预测就特别的难,谁如果有这个本事,到金融市场可以呼风唤雨了。

所以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正确方式是,我们走着看。

到时候,或者随着情势的发展,让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又或者,其他的问题更大,这个还不是那么重要。

我是看好中国的,因为中国这辆自行车,已经走了好几千年的路了,车手的经验太丰富了。

知乎用户 一步莲华 发表

基建怎么可能搞得完?

哪怕是深圳这种寸土寸金的发达城市都没敢说自己搞完了,更何况是全国这个维度?

深圳的村道改扩建、优化升级搞完了吗?你去深圳郊区的村庄看看村道,会车够不够?

没有吧,保守估计,三十年根本搞不赢。

前些年大基建解决的主要是 “有没有” 的问题,距离 “好不好” 还有几百年的差距呢。

交通堵点那么多,每年优化三五十个,也得花个百来年。

再说了,你搞再多的新路,也扛不住人流、车流量的增加速度啊。

路修好了,还得升级啊,搞个地铁之类的。毕竟高铁已经改变过中国了,要是地铁呢?中国不得飞起?

还有,大基建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园、国民健身等设施,这个得按人口配备的,搞完也得百来年。

对了,还有那代表啥的下水道,搞个日本欧洲那种可以拍电影的,有足够经费的前提下,也得花五十年以上的时间。

最最后,以上所有基建项目都需要维保的。有预算和人力这么整吗?

知乎用户 超级大笨狼 发表

基建是无底洞,不可能搞完,产能每年按照百分之十的增速发展一百年也不会搞完,算算是多少,一百年后需求会更大,起点更高。

小城市会变成大城市,大城市会发展成城市群,城市群又要连接起来,城市内部外部道路,铁路公路地铁,都存在巨大缺口,再来十倍投资也吃得下,而且像上海这种江南地方,河流纵横,总长度近三万公里,超过了道路总长度的两倍!每条河流都需要拦污纳管,海绵工程,每个小区都需要雨污分流,需要新增大型污水处理厂,即使不是每条道路都需要综合管廊,全国铺设百分之一也是天文数字了,一个管廊生产厂一年也就能产几十公里而已。

此外还有水利工程调水工程,风光电力和油气能源输送工程,通讯设备工程,跨海通道工程,充电桩,加氢站网点再来几万个吧。

产能只会出现阶段和局部过剩,全局长远来看,基建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2020 年是基建大年,从大型设备,水泥销量,地方债务放量上就能看出来,各地更是出台了无数巨大的施工规划,不止是百分之十的增速,而且是基建升级版,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虹桥浦东联络线工程,已经开工了,这几天我经常带狗子去那边游泳。

知乎用户 不锈钢老虎 发表

中国最大的迷思之一:成天高呼大工业国战无不胜、基建狂魔攻无不克。

同时基层工人的待遇始终得不到解决,更不用说他们的社会地位。

所以你可以放一百个心,因为不用等到基建搞完,就再也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了。

知乎用户 Belisarius 发表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中国房子产权 70 年,70 年后怎么办,到了那时候再说。

遇事不决搞基建,搞完了怎么办?先不说能不能搞完,就算能,到了那时候再说。

换美国也一样,只要放水力度小了,资本市场立马两手一摊。

操作类似,只是具体手法不同。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短期来看我们需要活下去。

药不能停。

知乎用户 阿疯 发表

搞基建

首先你要搞懂你在搞的是什么

搞懂什么叫基建

你就知道基建是搞不完的

基建一词来源于俄语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的、需要耗用大量资金和劳动的固定资产的建设。

基本建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而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面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

基建的包涵是非常广的。

5G 是不是基建?

5G 符合需要耗用大量资金和劳动的固定资产的建设的描述。

它就是基建。

堡垒

它属不属于基建。

都还在地上爬呢,你就觉得基础设施搞完了?

知乎用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发表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杞人忧天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你要想把基础建设搞完,那基本上共产主义也就差不多实现了

知乎用户 城市进化论 发表

在黔东南境内修高速公路,每公里费用平均超过 1 亿元,比平原地区高出一倍还多。

地形地貌 “拉高” 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却又相对滞后,这实际上正是西部地区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面临困难的 “缩影” 之一。

补基建短板,正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过去 20 年,打通 “大动脉”、加密 “毛细血管”,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对加强东西部互联互通、拉近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有目共睹。

不过,“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5 月 17 日晚,中央超万字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出炉。

“西部大开发的 20 年时间内,第一个十年主要打基础,第二阶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正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此前所说,第三个阶段除了延续内生动力培育之外,还面临一个新主题——西部作为中国内陆腹地,如何通过开放来促进发展,并成为中国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

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基建短板该如何进一步补齐?我国又将如何架起西部通向世界的通道,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通 “血管”

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或许就能给当地人打开一扇脱困致富的大门。在西部许多地方,交通不便仍是经济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一方面,交通不便,种再好的东西运不出来,也不能发家致富;另一方面,交通也是限制将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最大瓶颈。有很好的景色,但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照样没有欣赏的人。

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 “资金”。数据显示,“十三五” 期间,交通扶贫建设总投资规模预计达 1.8 万亿元。

巨大的投资规模下,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看遍 “千山万水” 的贵州,曾经是发展交通的老大难。但随着交通 “毛细血管” 疏通,综合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当地对外交流合作,正日益密切。2018 年,贵州公布的外省车流量为 6272 万车次,比 2015 年增长 1 倍多;外省货车流量 1768 万车次,增长 75%。

车流的成效也体现在钱袋子上。2018 年,贵州全年旅游总人数 9.69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30.2%;旅游总收入 9471.03 亿元,增长 33.1%。

曾经 “蜀道难” 的四川,也是典型的内陆山地省份。多达 42.5 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全省面积近九成。近年来,在打通贫困地区交通 “最后一公里” 上,四川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 5 月,《四川山地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显示,当地规划山地轨道交通线路多达 23 条线。到 2025 年,将有望建成 3 条具有代表性的山地轨道交通线路。

时间过去不到一年,今年 3 月,四川省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开工动员会举行。作为四川省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其规划客流正是有的放矢: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据点居民出行,另一部分就是旅游资源带来的旅客客流。

频频动作突显出西部地区打通扶贫通道的迫切。未来,以交通 “血管” 为西部贫困地区输血,有望迎来更多支持。

《意见》已明确,“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出海梦”

西部省份还有另一个共同的 “梦想”,就是出海。

从上世纪 90 年代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到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落地,它与向西的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和向东的沿江通道,一同构成了西部开放的三个重要通道。

此前,中西部地区和沿海经济联动,主要是 “以点带面”。十多年来,中西部地区复制东部沿海经济,采用产业转移思路,收效越来越不明显,承接能力越来越弱。

“过去的发展模式是成本洼地模式,以低成本劳动力、能源及土地等资源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工厂落户。” 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看来,“一带一路” 新开放格局下,以物流通道为依托,打造物流引擎效率高地,是中西部地区可探索的一种新模式。

实际上,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西部城市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愿望,已表现得日益强烈,比如重庆。

通过将大港口、大铁路和全系列外贸政策牌照叠加在同一区域,重庆正努力使物流资源高度聚集。这也为类似城市打造服务全球的物流通道和枢纽网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意见》已明确,未来将加强西部地区出海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将 “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除此之外,《意见》还指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将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其中点名重庆,“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同时明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

国家官宣以共建 “一带一路” 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西部城市离 “出海梦” 无疑又进一步。

谋大棋

实际上,若放眼全球,交通发展都可谓是我国近年来最亮眼的一张 “名片”。

以高铁为例,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崛起的新动能,我国高铁里程一直遥遥领先并不断增长。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2019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3.9 万公里,比上年增长 6.1%,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 3.5 万公里。

联通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及以上城市,高铁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但东西部地区的高铁发展,仍有明显差距。

从 2018 年数据看,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时速在 250km/h 等相对较低速的线路,占比仍相对较大;东部地区内部线路中,350km/h 等较高速线路则占比更高。

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交通运输发展上的不均衡,将带来地区发展更大的不均衡。”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这样分析。但同时,“如果没有国家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就很难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更谈不到高质量发展”。

对此,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向城叔谈到,“西部大开发已经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到 2018 年 7 月,连接中西部地区、设计规格在 250km/h 以上的已通车和在建高铁线路数达 40 条,已占到全国 65.6%。

但他也坦言,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来看,在国家全局中,西部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

《意见》出台后,“交通方面值得期待有三个方面”。冯奎指出:

一是从对外联系上,要快进快出,实现更快捷地与世界联通,所以这次政策提出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

二是在内部建设更密集的交通站点与更通畅的交通网络,这样可以更适应西部地区城镇、乡村集聚的特点;

三则是加强交通与产业一体化带动发展,主要是物流站点、平台与综合枢纽等方面的建设。

知乎用户 很倾城 发表

等基建搞完了,social 主义也真正到来了

—很倾城 2020.3.28

基建,任重道远啊,

基建搞完了,还有新基建,

新基建搞完了还有新新基建,

基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目前的新基建就是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 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多看看科幻小说,看看未来世界是怎么样的,未来,我 g 公民都可以负担起教育,医疗,吃喝拉撒,人人都有汽车,house,智能机器人工厂里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机器人又被机器人送到各个工厂参与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都由各种智能机器人工厂提供,巨大的资源消耗迫使人类走向太空,开发地外资源,史称地外殖民,而外星又缺乏外星生活设施,新新新新基建又开始了。外星资源的不断供应造成地球人口爆炸,人类不得不搞更多的超级星舰搞星际移民,,就这样,人类不息,基建不止。

知乎用户 nathianiel 发表

这个没啥好分析的,美联储正常操作,08 年危机连续降息十次救市,说点其他的。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基本面跟今天一样优秀,但干了啥?

大搞基建大放水,直接导致现在政府、大国企、房企大量负债,大搞低端产能,大量建设鬼城,把宝贵的税收投入到低效的地方。后果是啥?低端产能过剩,政企居三大部门债务高企,全民投机情绪严重,高新科技实体发展受到挤压,浪费了大好的机会。

美国这一波贸易战,针对华为的封锁,华为活下来了,这难道是普遍情况吗,要不是任总当年的远见,华为去年就跪了。这十年来,我们高新科技自主性、定价权依旧比较低,整体很被动。

这一次呢?同样的剧本。

美联储 08 年 10 次降息,现在又是大降息。我们呢?再大放水、大搞基建,浪费这种绝无仅有的弯道超车机会?

中国最突出的优点是极为高效的组织能力,可以尽量保证任何产业链、资本、人生命的安全。

如果全球企业都认识到在大危机下中国的安全,他们会怎么想?他们想把部分核心产业放到中国来。

全球的资本怎么想?他们想把部分资本投到中国。

全球的人怎么想?想到中国来避险,想来中国治疗。

中国应该怎么做?继续扩大开放,对高新科技合作开放,对资本开放,对外国人永居开放(当然要严格,仅限于高端人才)。新基建搞起来,带来高新科技产业链的迅速进化。提高大国企、房企的拿资本、土地等的成本,防止其对实体产生挤压。等等。

唯一不应该做的就是大放水,继续挖路,挖完再修,修完再挖。继续建鬼城,卖不掉就炒作导致老百姓恐慌。

我相信中国的领导人不会看不到这些,不会依旧为了那一点好看的 gdp,继续放水搞那边际效益很低的大基建。这次全球性危机,是我们的机会,是西太收回话语权、收复台湾的开始,是中美权利格局交替的开始,也是中国慢慢长牛的开始。

知乎用户 赵勇 发表

基建很难搞完,几乎不太可能搞完,

你看你身边的大马路也好,小马路也好,有几条会超过 6 个月不开膛破肚的,

电信过来挖一遍,缝好;

水务过来挖一遍,缝好;

市政过来挖一遍,缝好;

如此循环往复,往复循环;挖了修,修了挖;路无穷尽,挖无穷处,何时完毕?

这正是 GDP 妙处,都有饭吃了。干活的有了一天 200 块的工钱,挖掘机有了一小时 240 的还款,银行不愁挖掘机的按揭,工人老婆不愁孩子吃饭,都开心。

完是不会完的,永远不会完。

你说都找不到工人了?这个好像是对的。

目前工地上大部分 60 后,小部分 70 后,少少的 80 后,

别着急,我这 70 后马上也要失业了,找正经工作是难找了,刚验证过 35 不能再大了,

创业嘛,那点本钱除了炸油条没啥好干的。

工地吗,当然缺人,一天 200 块,你看一月还 5000 大几呢,苦点跟写字楼差不多,能干!

那还等啥,去干啊。生生不息就在于此。

你说万一那天搞完了,不好意思,我们搞完了铸币税应该可以收了,

倒不是替庙堂吹嘘,建这么多航母肯定不是让你上去喝酒看姑娘的,

出去收铸币税啊!就这么发展!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基建搞完?

别说全国的基建了,就是我一个人需求的基建,一万年都搞不完你信不信?

我想要个太空绳梯,能做列车上太空那种。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到国外去搞,一带一路不是很红火嘛。

西部大山里的高速公路、铁路都漂亮的一塌糊涂,世界桥梁和港口排名直接屠榜,再这么搞下去边际效应确实越来越小。除了机场还差那么点意思,估计在等大飞机量产。

工业产能过剩,欧美已经没什么增量了,全靠一带一路上的第三世界人们的消费拉动。问题是他们没路、没电、没网,东西买回去就是块砖头,那就给他们贷款搞基建呗。

他们有人头有资源,有了基础设施之后就能开发出来挣钱,有了钱就能还贷、买我们的产品,还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甚至政治抱团。虽然有一些项目会烂掉,但是大方向是对的,东盟和非洲近年来的贸易额上升就很快。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低端工业这块,欧美完全竞争不过我们,眼睁睁看着我们跑马圈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自己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亚非拉国家都看着很眼红,所以也愿意配合,现在不怎么鸟欧美人的煽动了。

不要指望我们能直接攻陷欧美的资本主义堡垒,历史上大部分成功的翻盘,都是先边缘发展最后中央突破成功的,也就是常说的农村包围城市。下图的标语要加强理解和认识啊: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永远搞不完。

高铁发明之前的基建哪里想到要修高铁?

同理,5G 信号塔。

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以后,

可以让汽车一边开一边充电的智能公路。

载人无人机停机坪。

地下城市系统。

等等,

国内的基建还在搞的时候,我们还在国外搞基建呀!一带一路。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大搞基建不能说没好处,但是好处有限。直接受益的是有关的大型国企和其它 “关系企业”,国家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回笼资金”,左兜换右兜,资金运用 “高效”,工程也见效快,效果可控,数字上还好看。

那些得好处的企业,或许会投资,但就算他们投资热情高涨,又能带动多少多大?何况基建这块关系的,大多不是什么高科技,创新也有限。

劳工也就是临时有点活干有点收入,工程没有了也就打回原形。

其它 “无关人员”,该干啥还干啥,兜里空空肚里咕咕走在溜光大道,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国家投资方面,其实有些弊端,多弄恐怕弊大于利。市场的事,终究还得交给市场去操作。国家临时刺激经济可以,但国家不应该也没有那多能力即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消费是生产的引领者,现在老百姓缺钱也胆小,不敢花不能花,这是市场的大问题。体制需要大改革,让老百姓富起来,看得到稳定健康的前景,这才有胆子、有能力花钱,和积极参加建设。

有了旺盛的消费,才有一切。美国经济为什么强?首先人家有个富裕成熟的国内市场,不依赖谁自己也能维持,此外才是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中国国内市场萎靡不振,自己靠不住自己,指望外人是不成的。

指望富人花钱消费?这个… 人家其实更喜欢海外消费。

知乎用户 冯嗅嗅 发表

基建搞完了,搞不完的。

现在在一家工程监理机构实习,监理的对象就是铁塔。

啥是铁塔?就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信号塔,没这玩意你手机就不会有信号。

它们大多长这样

也有这样的

其实基建我不清楚,我也不敢说搞完了咋么继续,我只能说一下工人。

因为监理的工作,我最常接触的就是这群可爱的工人。

真的很可爱,明明只见过一次,再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会很亲切地喊你小章小章。

我刚毕业,在学校的时候一直开玩笑,说工作了去搬砖,三百一天,一个月九千也不错。

可等我闲谈时才发现,他们大多数的工资都是 5-6k。

说实话我懵了一下,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真的很劳累,每天风吹日晒,有时候为了不妨碍交通,只能晚上通宵赶工。

很难想象这么劳累又危险的工作,每个月只有 5-6k,没五险一金,年终奖什么的看包工头。

关键是

我因为家里也是做建材水泥行业的,经常也会跟我爸去工地。

在工地里,我看到的基本都是 40 + 的外地工人,因为日复一日的搬运材料而佝偻的身材和黝黑的脸庞是他们的常态。

年轻人吗,很少很少。

毕竟工资不高,又这么累,关键很危险!

高空作业是常态,搬运的材料动辄几百斤,一不小心脚崴一下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我每次都只能一说再说。

戴安全帽,戴安全帽。

把绳子系上。

被我 “逼迫” 戴上安全帽的两个老姜。

他们都姓姜还是贵州老乡,来这里从事装塔工作六年了。

我觉得他们身体倍儿棒,还可以再干六年。

可是六年以后,我就不知道工地还有谁了。

工资真的不高,危险性又高,累么累死的。

年轻人,宁愿自己 3-4k,也不会来工地的。

如果工地还是这种状况,我也会在想,再过几年,这一批人老了以后还有谁来搞国家建设呢。

我国是世界工厂,出了名的劳动力不贵。

可是到了现在这年头,年轻人很刁了已经,就像我自己,虽然工资低点,但打死我我也不会去工地,为了多拿那么几百块,付出这么大危险。

单纯的体力多是廉价,可是计算工资的时候又可否将这个工作的危险系数附加到工资高低的考察条件里呢。

未来许多 “传统行业” 都被淘汰掉,换上了人工智能,可工地怕是还淘汰不了吧。

如果工地还是这条件,真的很难吸引年轻血液加入工地为国家建设添砖添瓦了。

有时候在那里监理,我也会稍微做点杂活,帮一下 “老姜们”。

真的挺辛苦的呀

知乎用户 徒步欧欧子 发表

永远都搞不完。基建搞好了还要更新维护,甚至升级。理论上这就是个套娃工程

知乎用户 大水怪出没请注意​ 发表


我是媛媛,这是我的《世界日记》


朋友你听说过埃及吗?大基建怎么可能搞完呢?

[

埃及建造者

大水怪出没请注意

的视频

 · 599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28589452316483584)

朋友,你听说过戴森球吗?基建怎么可能搞完呢?(战术后仰)

[

用戴森球获取恒星级能源

大水怪出没请注意

的视频

 · 246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28596101499895808)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组织文化需求是开玩笑吗?(笑) 基建怎么可能搞完。

[

终极工程戴森球

大水怪出没请注意

的视频

 · 158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28595820024307712)

毕竟我们的目标是银河大海啊!

视频略长,收藏了慢慢看吧。


[知乎用户:如何看待 3 月 27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8 万,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09091452)

媛媛日记 3.27

[知乎用户:如何看待 3 月 3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8 万,死亡人数超过中国?​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20761760)

媛媛日记 3.31

知乎用户 李牧探长 发表

可以参考一下现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可以发展的地方了。

住:

相对美国,我们的房子平均水平是很简陋的。美日平均水平就是独栋 house,一户几百平米,有游泳池、花园、监控,冬暖夏凉,智能家居。

就这点要求,达到全民普及,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绿色出行:

短途用电动汽车、电动公交或地铁,中长途用动车、高铁或飞机。

智慧城市:

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设备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

利用大数据打击和预防犯罪。

灾害预警。

物资智能供应的问题。

物流:

智慧物流,当日达、半小时达等。

教育:

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质优的教育资源?

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问题。

健康:

1、如何吃得健康?

2、如何科学运动?

3、如何高效、公平地就医?

4、水、空气、土地污染的防治问题!

科技创新:

1、航天发展:探月、探火、深空探测、宇宙探测

2、新式武器的研发

3、民用飞行器、大型船舶的研发和建造

4、运算芯片、液晶面板、存储芯片的研究和制造

5、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6、人工智能

7、AI

8、高速信息传输技术

9、量子技术

10、激光技术

11、真空驱动发动机的研发

12、宽体客机的设计和制造、民用机场的普及

13、智慧铁路

14、可穿戴设备

15、抗癌药的研发

16、心脏血管疾病药物的研发

17、预防衰老的药物的研发

18、智能家居(家政机器人)

19、5G、6G

20、星链

21、全球卫星导航

22、自动驾驶

23、可控核聚变

24、其它清洁能源

25、无人机

26、各种发动机(大飞机涡喷 / 扇发动机、汽车高性能发动机、核动力轮船发动机)

27、隐形战机、隐形预警机

28、反导系统

29、诺亚方舟系统(太空逃逸)

…….

有太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发展了。

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还是粗放式的。别看铁路、公路修得猛,但只是在打框架,有量没有质。再往后,目前的基建质量会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以后的基建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智能,越来越环保,越来越人性化,这也需要对建好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

精彩推荐: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 年优质扫地机器人评测推荐

平板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好评平板电脑推荐

笔记本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评价笔记本电脑评测和推荐

拍照手机什么牌子好?高评价拍照手机评测

智能手机哪个牌子好?2020 年高口碑、高销量智能手机推荐

知乎用户 理智 发表

说基建搞完了的人,我真是日了狗了。没下过乡没去过中西部地区?

什么叫基建搞完了?

基建搞完了表示你在乡村公路上开了二百公里旁边的公厕里面有热水,手纸和冲水马桶。这才叫搞完了。

基建搞完了表示你在贵州毕节的山上手机信号是稳定的不是断断续续的,你在新疆不用去哪里都开车小一天,各个县有通航机场,你在的城市救援直升机有地方停,你坐高铁只需要站台换乘……

基建还差得远呢!这还只是说老基建,铁公基。

新的信息时代,到现在内部信息网络都还没打通,信息高速互通时代都没开启,还说基建完了?少说再干十年,多了搞不好二十年。

知乎用户 dzqwym 发表

做不完的。

做完了东部做西部。做完了北上广还有黑吉辽。

修完了高铁修货运。修完了地铁修城轨。修完了常规修水利。修完了水利搞环保。大气治好了还有水。水务搞好了还有垃圾。垃圾搞完了还有森林。农业欠账亟待补。

应用科学要试验,基础科学要补课,还有 6G 要研发,数据挖掘刚开始。

生命科学差太多,医生人数也不足,幼儿教育是空白,职业教育要努力。

新疆人口还太少,西藏更是难逾越。

飞机数量需跟上。直升飞机是空白。

人说基建搞完了,对标欧美 50 年。

知乎用户 大忽悠​ 发表

当人类进入星际殖民阶段,太空堡垒都算基建

但如果按将近一百年前列宁导师的理解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我党基本已经实现最终目标,还升了个级。

所以说基建这东西是水涨船高的东西,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和科技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基建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在这次疫情中一个新词被提了出来 “虚拟基建”。

大数据追踪与识别、无人机执勤、健康码、外卖 app、网课、线上办公,这些都是虚拟基建的一部分。我认为我党完全可以乘这波潮流明确提出 “5g 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的这一口号。这个口号能用多久完全取决于 6g 还要多久实现。

对普通人,高度发达的虚拟基建大大的便捷了自己的生活。以这次疫情为例,事实已经证明了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是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有美团给你送吃的,有快递给你送东西,寂寞无聊了有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各类聊天交友、视频以及读书 app 为你消愁,这次疫情之后还有健康码为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健康提供保障。对政府说,通过疫情开发了很多奇奇怪怪新技能,比如无人机执勤、红外线扫描人体温度、疫情地图。

近期有两个消息,一是腾讯成为联合国合作伙伴,钉钉外交指日可待。同时腾讯也将承办联合国 75 周年所有线上活动,启用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进行数千场会议和对话,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是虚拟基建这方面。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人造太阳持续运转十秒。这东西只要稳定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海水中的氘和氚进行核聚变,提供清洁能源,如果用爱因斯坦的公式计算的话,一杯水里面产生的氘和氚是 E=mc2 , 相当于 300 公升汽油。这东西要是真的好用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脱离了传统能源的束缚,一旦落地普及,且不说能够给其他领域带来多少红利,光是配套设施又能收割一波。所以,你看到没,光是当前这两个大项目都够中国基建小跑十年左右了。

而且我们党打执政之初就对基建有着蜜汁执着,认为基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重工业实力的支撑、城市化进城的成就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故各届各级政府班子上台后都会响应提出工业和基建发展计划,将各种数据作为政绩的最重要体现,所以基建什么时候搞完这个问题只要我党存在一天就基本无解。

知乎用户 雲四野 发表

传统的基建是 “铁公基”,现在又搞出了一个新基建。所以这个基建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

看看中国的公路和铁路图你就会发现,高密度的网络还是在东部,中西部还有很大的空间。

东部的交通网络你以为就很完善了?其实浙江目前为止还未实现县县通高速呢!何况其他省份呢?

谁都知道依靠基建拉动经济不长久,可是出口和消费不行怎么办呢?把毒酒喝了先解渴,后面的事后面的人会更有智慧解决好的。

知乎用户 无力吐槽菌 发表

基建搞完?兄嘚,你怕是对基建有什么误解吧。。。

我们发展基建是为了与资本积累,技术革新,科技进步相适应啊。。

你说基建搞完了,每个城市都车站机场地铁路桥,但是后面还有磁悬浮真空管道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啊。。

你说基建搞完了,每个枢纽都有码头空港物流中心加油站,但是后面还有航空港高达机库太空梭能源站啊。。

你说基建搞完了,产业园变电站高山风力海边潮汐,但是后面还有核反应堆正反物质湮灭真空零点能啊。。

你说基建搞完了,地球上我们都包了,那月球呢,火星呢,氪星呢。。。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呆呆的坐在电脑前。。。

笨拙敲下基建未完成的结。。

知乎用户 桃李成荫 发表

基建还有搞完这么一说吗?

最简单的举例。

往前三五百年,有网络基站这个玩意吗?

未来,电气化充电桩,6G,7G,可控核聚变电力系统。

就是没有这些。一个地区人口变得更多,也会有更多交通线路需求,住房需求,商业配套设施需求。

这东西,永远搞不完的。

知乎用户 船舷上抽烟的水手 发表

黄帝纪年 4717 年。

公历纪年 2020 年。

中国大陆没有一座商用聚变反应堆。

太平洋海底没有一米真空磁悬浮高铁。

月球没有一座氦 - 3 精炼厂。

火星没有一片农田。

木卫二没有一只熊猫。

冥王星轨道深空观察系统没有一分钱预算。

比邻星探测飞船的图纸还戳在某片鸟不拉屎的地方郁郁葱葱,或许还长出了两片新芽。

太阳系真的就是一块蛮荒之地。

基本无害。

知乎用户 gump chet 发表

不邀自来。

八大建筑央企 + 上海北京几家地方国企一年总合同额破 10w 亿了吧。基建行业降下来是必然的过程。以港口为例,10 大港口 7 个中国的。大概 2017-8 左右断崖似的,港口投资下来了。 紧接着肯定会是公路之类的其他专业慢慢降下来,过程可能不会像港口这么突然。

好多答案里也讲到了,技术工人断层之类的其他问题。这是必然的,基建行业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向大机器、工厂化 等现代化转变是必然过程。

不必担心基建没了怎么办, 这个行业顶峰已经过了,这是个历史进程。

第一: 再过 10-15 年,基建行业还会承担那么多产业工人吗?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会变化的。 住建部要总包管起工人工资来,虽然有点拍脑袋,实际上也反应了历史进程。

第二:行业形态一直在变。入行的时候,标准职业路径是:实习生、技术员、工程师、项目部门长 - 副总工(或者其他)…… 一路下来,项目经理都小 40 了。项目模式都是: 设计施工分离,政府投资。现在 各种投融资模式,复合业态。 基建现在不再是纯技术的事。 如果基建产业也套用微笑曲线的话,施工企业也在向两端拓展,或者叫突围。

第三:当前的许多基建投资是战略性的。对西部的、对带路上的、对环境的…… 经济目的没有 10 年前、20 年前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这种战略性的投资都结束了的话,我们还死守着工地干嘛?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都变了,我们应该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纪念堂,告慰前人……

知乎用户 长蘑菇​ 发表

要走出国门。

别的不太清楚,单说电站。目前我国还是以水电站和火电站为主。新能源虽然说起来清洁,但是不稳定,也难以大规模发电。因此目前我国国内负荷还是以水电站和火电站为基础负荷,新能源是小规模调节峰值的。

那么电站主要建就是要建水电站和火电站。但是我们又知道火电站其实是污染比较大的,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发展路线,所以建的多的就是水电站。于是问题就来了,水电站需要水才能建,但是水一共就那么多,你又不能在国内搞出新的河出来。所以现状就是国内水电站趋于饱和了。

怎么办呢?一个是开发新能源电站,所以现在建新能源电站会有补贴。但是实际上赚不到多少钱。因为风电需要风非常大的地方,光伏需要太阳能暴晒的地方,潮汐就不用说了,要靠海,技术不够发达不说地方还不好找。所以说解决办法,一个是积极开发相关业务,比如说在技术上做研究、搞一搞给排水、水环境之类的。但是第二个,也是大头,就是 “走出去”,搞国际工程。逻辑简单粗暴,你自己国家的河流用完了就去别的国家找河不就得了吗?

去哪里找,当然发达国家饱和得比我们还快,所以就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国家不发达、没有成熟的施工企业、技术和经验,但是有大把未经开发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所以我们去投他们的标,去他们那里建水电站,因为有些地区水资源匮乏或者本身的发展程度远没有到需要考虑环保的地步,所以也可以建火电站。少部分地区符合条件的话可以建新能源电站。建电站其实包含很多,比如说厂房就是做建筑,比如说电站区域内的道路其实就是修路。所以说你做顺手了也可以帮他们建个大楼啊修个公路什么的。基建行业就可以继续蓬勃发展了。

那么这么穷的国家要怎么给我们付款呢?就有很多种情况,简而言之就是政府找地方贷款,比如说世界银行。贷款建起来的电站就可以发电,发电就可以卖电,卖了就可以赚钱,然后还贷款。顺便一般水电站建成之后都能做个景区什么的,发展一下旅游业也是极好的。于是我们赚了钱他们也发展了,这就叫做双赢。当然也有风险,比如说所在国发生暴乱,政府都被推翻了,还能去哪里要钱,别说钱了人可能都要被叛军打死,设备也要被抢走或者砸烂,所以说投标时衡量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这里说的过于浅显了,实际上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但是目前我们还是有不少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的。

这种贫困的地方,遍布全球,比如说跟我们关系很好的巴铁,比如说东南亚,比如说南美,比如说非常大的一个市场——非洲。非洲可是整个一块大洲,能开发的地方比巴铁不知道多到哪里去,而且跟我国关系比较好。也不像南美一样比较认美国而不是中国。非洲可以说是国际工程最大的市场之一了。

目前,我国的国际工程事业是蒸蒸日上的。当然,因为越来越多的玩家下场,并没有之前那么 “人傻、钱多、速来” 的感觉了,但是每年新签的合同还是非常多。而且你暂时也不需要担心 “如果全世界的基建都建完了” 要怎么办。

知乎用户 秋梓 发表

中国基建是搞不完的~

技术高速进步给基建带来的新需求也会不断的增加,更何况我们不像欧美政府,我们的基建最终目的是要惠及每一个中国人,哪怕再偏僻,所以本来需求就要比欧美大的多。光 4G 基站,全法国的数量还顶不上一个广州~

这不,咱们 4G 还没完全布置完,上头已经开始催各大运营商布置 5G 了。基建这事啊,没个头的,永远都不够用~

知乎用户 第七地区​ 发表

地上搞完了可以搞地下。

地下搞完了可以搞太空。

太空搞完了还可以搞戴森球。

总有一款适合你。

知乎用户 老肥牛 发表

我问下你啊

要刺激经济三种方法

1,抬股市

2,直接按人头发现金

3,基建

你是老百姓你选哪个?

选 1 你有几毛钱股票?拿你的税肥了富人你开心?

选 2 你个平头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保证钱到你手上不克扣,拿你的税金还你一点,以后还要加倍还回去,你喜欢一手烂牌还玩超级加倍?

选 3 至少这玩意得建很久,会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搞好了你还能用上。我问你,拿你的钱去干这三件事你愿意选那个?

说句很现实的话,谁纳税谁有最重话语权,任何统治者都不能一直无视纳税阶层

你今天选择拿我的税金去养别人,很好,那我以后就等着你养了

知乎用户 月色满楼 发表

医生行业对子女说,你们以后敢学医我打断你们的腿;

警察行业对子女说,你们以后敢学警我打断你们的腿;

教师行业对子女说,你们以后敢教书我打断你们的腿;

总结,行行都不容易,很多行业本身就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知乎用户 举宝爱好者 发表

建设搞完了可以拆啊

就好比环境专业的

以为毕业是去做环保的

实际上毕业是给污染大佬们找环保漏洞的

类似律师

知乎用户 根号三 发表

个人愚见,瞎扯淡的,欢迎指教。态度好与不好都随意,有些老哥性情中人,喷两句也很正常。

我个人觉得基建是搞不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总会有新的基建。以前的 3G,4G 基站,如今的 5G 基站,以后会不会有 6789G、量子通信基站不好说。

也许你现在觉得 4G 已经足够满足日常生活所用了,若干年前我们父辈觉得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够用了,若干年后我们的后辈觉得全息影像实时交互都不够。

以前的基建是加油站,现在的基建是新能源充电桩,若干年后也许太空补给站、卫星发射基地都是基建。以前没有人工智能,现在有 siri、小爱,以后还有贾维斯 1.2.3 代(出自《钢铁侠》)、桑尼 1.2.3 代(出自《机械公敌》),甚至带上《刀剑神域》里的生物电信号读取头盔,躺着操纵金木水火土星月球上的机器人开采资源、建设营地、运送地球上的废品过去。

既然是做梦,为什么不做大点?(《盗梦空间》)

制约新基(梦)建(想)发展的条件嘛…… 请允许我猜猜看:

1. 技术方面的突破(从无到有)

2. 技术方面的革新(从贵到便宜,方便大规模应用)

3. 获得的资源和效益(投入产出比)

所以我觉得基建是无穷无尽的。

欢迎各位大神、前辈批评指正(抱拳)

知乎用户 世界恁大 发表

一. 基建根本就没搞完,我们任务还极端沉重。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看光鲜亮丽的一面,根本不足以代表中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区,街道的背后或许是无数 “老破小” 和“城中村”组成的社区。

我并没有夸张,大家随便拿任何卫星地图对照一下中美的卫星图。中国城市与城市差异极大,而美国全国基本都是这样的标准。

如果说住宅我国有人口密度大的劣势,那铁路理应成为我国最大的优势。然而除开高铁外,看看中国铁路的真实情况。。

1910 年,美国铁路运营里程 40.6 万千米。

2019 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 13.1 万公立。

虽然我国铁路在技术上 (电气化 / 高铁等) 有很大优势,但是在覆盖密度落后美国一百多年。

真正现状是:我国不少百万人口的行政区域不通绿皮车,基建极其落后,交通成本极高。我家乡的四川省就有安岳中江三台射洪县等很多例子 (盆地人口密集区,并没有什么大山,充其量算土坡),最夸张的是 500 万人口以上的地级泸州市也不通客运列车。

二. 再说基建潮恐怕难以复制。

很失望这一点,我倒希望我预言的危言耸听而不是现实。很多朋友一直把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和拆迁当成是理所当然。然而从驱动力的角度来说,除了一两层的棚户区欧拆迁价值,我国绝大部分城中村和老破小改造根本就无利可图

众所周知一片土地改造要能进行下去,除了安置拆迁居民 1:1 甚至 1:1.5 的面积,还需要多盖一部分面积卖给市场回本。这时候需要向天空要面积。而我国的城中村早就靠 5-10 层的握手楼把法规可利用的空间透支干净了。就目前 “棚改去库存” 所炒作起来的安置成本来看,未来二三四线城市的非黄金地段(只有在 CBD 或者市政府新址上辣眼睛的房子例外)的老破小也很难有改造的可能了。

最后,大家成功上车的 33 层的高层住宅因为也并非是长期优质资产。

世界上除了香港纽约新加坡等极少数城市,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高层公寓是能持久维护和正常社区更新的。大陆自然是学习了香港的他山之石。

**实际上全球的小城市做过不少高层住宅的先锋实验,最后都是要么炸掉要么沦为贫民窟。比如美国二战后为安置生育潮和婴儿潮,给城市中产修建了不少实验性质的间距合理,的板楼小高层。**在我国可以算得上上非常优质的新小区。而美国小城市的实验案例是后来二三十年迅速沦为贫民窟,政府被迫出面拆除。

三. 趁着还能搞的这几年,撸起袖子搞就是了!

知乎用户 初墨 发表

基建搞完了?这是个什么神奇的说法?只要我们一天在进步在发展,我们的基建就可以一直升级下去。青藏铁路有了,未来就不可能有青藏高铁吗?而且基建可不止就是交通和能源领域的传统基建,如今我们还要发展 5G、大数据、数智化供应链等诸多新基建。

此前移动宣布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5G SA(独立组网)网络,这个消息对于正在使用 5G 手机的用户来说其实触动并不大,因为 5G 虽然很快,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现阶段的体验也就仅此而已。

但对于企业来说却很不一样,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因为 5G 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是未来十年发展的基础。

在 5G 正式商用前,物联网与智能供应链的问题就已经被提上了研究日程,而 11 月 25 日,在主题为 “数智互联 · 共塑未来” 的 JDDiscovery-2020 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就宣布了构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效率缩减成本。

先看数据,目前,京东自营商品有超 500 万的 SKU(商品数),库存周转天数降至 34 天,而全球零售业以运营效率著称的 Costco,库存周转天数也在 30 天左右,但要知道的是 Costco 仅需管理几千个 SKU。

这一方面京东可以说是全球领先,这些背后都是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做支撑的,包括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供应(Smart Supplies)、基于仓配送的智能运营(Smart Logistics)和基于人货场的精准匹配(Smart Consumptions)。

但这些还不够,要知道,虽然如今的我们社会化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已从 2007 年的 18.4% 降至目前的 14.7%,但比起欧美日本等地区不足 10% 的比重,我们依然任重道远,未来想要弯道超车,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模式不可或缺。

另外,针对物联网,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车辆偏移道路就会自动报警的功能了,甚至还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

一辆载有危险化学品的大货车,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就会触发报警,而被监管部门 “逮到”。

这正是京东数科助力南通市打造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其中分析研判系统汇聚 75 个部门数十亿量级数据,提供基于 AI 智能分析和专家智库的辅助决策建议,涵盖社情民意、政务服务、经济运行、公共安全等多领域。

而未来,5G 的高速网络就是这种系统最大助力,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系统也可能因此而彻底落地,自动驾驶也不再需要安全员,一切交由系统,真正做到智能可控。

而这,或许就是未来的基建。

知乎用户 设计菜鸟乙 发表

1. 搞不完的

2. 就算搞完了,还可以拆了再搞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都需要,尤其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各种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中国基建可以走出去。事实上,一带一路亚投行就是为了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中国基建而成立的。

除了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老的翻新维修升级。很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少基础设施如桥梁铁路港口等都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前修的,要么设备老化生锈需要重修,要么能力不够应对更多需求需要扩建。这也是很大市场。

基础设施建好后,正常运营维护保养得有吧,自然界各种氧化腐蚀,水和盐,巨大温差,生物等都会破坏基础设施。那需要定期维修。

基础设施很容易遭到天灾人祸破坏。比如发生地震洪水塌方火灾等,把桥梁铁路电线基站等损毁了,那就得修;发生治安犯罪如破坏偷窃设施设备,或发生战争恐袭造成损失,那还得重建。像中东等很多战乱国家地区,如伊拉克叙利亚,连年战争把各种基础设施打成废墟焦土,中国基建就进去重建。说的不好听一点,因为总有人会生病受伤,医生护士等不会失业;因为世界上不乏战争恐袭,中国基建战后重建也不愁生意。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首先基建是很难搞完的。这个事情几乎可以近似的认为永远不可能发生。因为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基建的内容是在不断的变化的。40 年前修个水库修条水泥公路就叫做基建,30 年前修高速路架电缆,叫做基建。20 年前修深水码头,电气化铁路,核电站叫做基建。10 年前修高铁,二线城市建国际机场,修地铁叫基建。而今天,建 5G 基站,构建智慧城市叫基建………

由于基建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改变的,所以几乎可以认为永远没有基建做完的那一天。即便国内的基建做无可做了,还可以一带一路对外输出产能。而即便是在很多年以后,各种工作都做完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40 年前 50 年前做的那些又需要重新来做一遍了,现在国内很多大城市机场已经开始搬迁,就是因为七八十年代修的第 1 批机场已经不能满足繁忙的空中交通需要了。

所以你就放心吧,基本上永远不会有完全做完,做无可做的那一天。再加上不断进行当中的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土地一二级整理…… 还有很多事要做。

当然基建一直做不完,不代表我们的经济发展一直要依靠基建驱动,这是两个问题。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转向贸易和消费需求应该是必然的。

有答主说,美国现在之所以基建跟不上,我们就是因为在四五十年以前,他们已经把能做的基建都做完了,今天的美国就是未来的中国。我觉得至少在基建问题上不是。美国政府远远没有中国政府这般的集中动员决策能力。中国政府可以集中进行城市规划,然后在规划下集中进行统一的拆迁,进行统一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以及土地一二级整理,美国由于民主制度和私有产权的限制,无法做到这样,拆个房子都很难,不是因为设施都做好了做无可做,而是因为无法集中动员,集中规划,集中建设。你见过哪个美国城市敢搞旧城改造?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据说,对岸的浦东大道,从浦东开发到现在,快三十年了,还没铺好。

知乎用户 东人酋长 发表

搞完去非洲搞,非洲 50 年也搞不完

知乎用户 乙幽 发表

我十分赞同高赞答案,确实是一位施工人对施工企业心灰意冷的真实写照,现在中国基建行业施工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工作压力之大是很多只知道享受中国基建红利却不知道感恩中国基建人的嘴炮党完全无法想象的。

我来举一个例子,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请先回忆一下是否有一种情况,你的工作在 deadline 前一个晚上还没有完成,你通宵加班时感受到焦虑、压力,以及你终于完成后感到的疲惫,请将这三种情绪代入到你工作的每一天,因为施工抢工期,每天都是 deadline,然后将除了除了春节外的所有休息日包括周六日通通从日历上删掉,因为要抢工期,没有时间休息。在这样的日子里,你住着由活动板房搭成的宿舍,每天加班很晚回到一个多人宿舍,躺到自己的床上,环顾四周,这里称得上与世隔绝,最近的村子也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你只能想念一会自己远在千里外的家人,盼望着一年春节只有几天的团聚,然后沉沉的睡去,第二天在疲惫中醒来,继续重复这一天,这样的日子,你一年至少要干 350 天,这还不提工地上随处可见的危险和无法与城市环境相比的卫生情况。

现在工地上工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而且几乎看不见年轻人,这还不说明问题吗?现在施工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毕业生,想过为什么吗?知道 100 个毕业生一年之后有几个会留在工地吗?只看到土木专业好找工作的人,往往也是最早坚持不住辞职的人。现在基建人的辛苦没人体会没人发声没人管,未来我们就会损失掉基建优势。让一代基建人流血又流汗甚至流干了眼泪,那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搞基建的时候,他们还能找得到现如今的中国速度吗?

知乎用户 林海 发表

估计有生之年也见不到中国的基建搞完。

长征九号发射如果成功,估计有人造月亮发电,长征九号后面运载工具的成功后还有泰森球。

一个搞出大运河、长城这样宏大工程的民族能满足于只修理地球?

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征途。

知乎用户 负二​​ 发表

那只能继续买美债,借钱给美国,补贴美国人民,指望美国的需求能恢复了。


貌似很多朋友没看懂,那我再把逻辑讲细点。

首先要明确,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本身就是需求(总需求 = 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政府要拉需求,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靠投资(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是配合。

中国基建搞完了(需要认识到产业结构升级也是 “基建”,“新基建” 的提法了解一下),意味着内需拉到头了,边际成本已经太高。

按照发达国家 / 地区的发展路径,接下去应该是低端产业链外移 + 大量就业岗位转移至服务业——这个阶段政府财政能够做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主要靠市场的力量,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叠加逆全球化背景,这条路不太可能走得通(政府也不会鼓励产业链外移)。

于是只能放眼世界,资本输出以期能创造外部需求。

一带一路在做,但是培育发展中国家需求的过程会非常漫长,短期还是要依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

日韩欧太老(老龄化意味着需求不足),靠不住。

看了一圈,好像外需还是只能靠美国。

PS:关于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向老百姓发钱——你注意看欧美大经济体的本轮救济政策,他们发钱补贴的对象是中产阶级(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对于穷人他们是放弃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干是没问题的,但是同样的政策放到国内恐怕会引发巨大的道德风险(试想政府给月收入 5000-10000 的群体发钱,会被喷成什么样子)——所以只能意思意思发点消费券算了。

知乎用户 Juli 发表

基建不可能搞完,基建的基础不是高速公路,是科技和需求。科技发展越快,人类需求越多,基建的未来就越神奇。

现阶段、未来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现实条件的差距。现阶段人类需要钢筋混凝土,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有一天人类有了新的需求,基建也会被赋予新的含义。

所以你们赶快去报考材料、生物专业吧!

直到我们拥有这样的城市

长期来看,可以拍一部科幻片。中短期来看,就是产能输出、内部城市化和智慧型城市这样的概念。这一批新基建完成,后续的工人数量变少,少下来的工人可以到一带一路和现有基建维护工作,人变少了,可能待遇会变得好一点。

人口红利即将吃尽,高赞答案担忧未来谁能接老一代的班。没人接班是好事,对普通劳动者也算是好事。稀缺高成本材料会催生低成本新材料的研发,稀缺熟练劳动力也会催生更高待遇、智能化的工作流程。剩下的人再不用死在建筑工地里,能更有质量地工作。

真到基层工人稀缺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去操心劳动者数量和建筑流程,希望用工荒的那天早点到来,这样大家就不用过苦日子了。

知乎用户 燕良豆子 发表

隋炀帝修了大运河后人们也这么问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搞完是不可能搞完的,但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干土木是大势所趋,土木他不香吗?香!香的一批!搞施工的常年日晒雨淋,回不了家,没成家的成家难,成家的回家更难,有这人更没这人有啥区别?你一定会说收入高对吧,那必须啊,领导收入哪个不高,几十号人里面全是领导对不?动动脑子,一线管理人员挣那钱甚至不如送外卖的你信不?不信对吧,那你看看每年施工单位为啥都在招人,因为跑的人多啊,所以每年割韭菜,骗一个是一个,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人民的英雄。不信看看土木吧,了解一下真相,别扯什么弄民工都 300-500 一天,你读十几年书就为了去当农民工干最脏最苦的活儿我无可厚非,那你干嘛要读书出来搞管理喃?初中毕业你就可以出来挣钱了对吧,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去当农民工挣这份卖命的钱?不然你看看,现在农民工的子女有几个子承父业的,父母辛辛苦苦盼子女读书,出人头地坐办公室为何?宁愿活得体面点,也不受这分苦!好了,再来说说大家喜闻悦见的高大上的精英阶层设计院吧。传说中他们挥斥方遒,运筹帷幄,年入几何,西装革履,人中龙凤,丈母娘招女婿标准人选能排进前五,做梦!你以为还是十几年前设计院?现在不叫设计院,现在叫脑力农民工人才市场!拿命换钱,记住,拿命换钱,并且,性价比低于程序员,时薪低于肯德基小哥,你信不信,你一定不信。因为这群人是不睡觉的,这群人是没有私生活的,他们眼中只有 cad 和进度以及永远改不完的图纸,然后忽然有天就死了,我悄悄滴来正如我悄悄滴走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有一份到死都背在身上的责任,还有这个月迟来的或者没来的甚至扣发的绩效,设计院已经招不到人了,现在但凡聪明点的 90 后已经不会来设计院了,即便骗到一部分人,搞一年甚至半年也会尽早脱坑,因为,这特么就不是人待的地方,玩儿命地加班,业主无止尽地调方案,一天一个想法,白天开会,晚上画图,现场随叫随到,施工单位都不会正眼看你的,觉得你就一来要饭的,毫无自由,毫无成就感,我相信,以前的老一辈大师们做设计很多是因为梦想和责任,想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但是,现在喃,梦想?给你时间寻梦?做梦都不给你时间,赶紧出图!晚一天罚 10 万这种事不是没有。后来 70-80 后后做设计是为了钱,确实,早十几年前做设计真的能挣到钱,不管在大设计院也好还是出来接点私活儿,一年 15-20 万很正常,注意,十几年前哦,但是现在喃,15 万正常,20 万稀有,这么多年了,收入没涨反而降,还累死累活,而且现在做设计比以前更累,为什么?现在成本控制,软件升级,责任划分等等各方面都更快,更强,更明确,设计什么都要承担,所以,连带承担了很多事情,现在做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图,而是不断地开会,汇报,协调,现场等等,最后,晚上通宵画图,这就是个死结,就这工作强度,操着卖白粉的心,干着苦力工的强度,拿着讨口的钱,你告诉我谁来?肯定会有人说,干不下来别干啊,矫情,是是是,千千万万设计人都矫情,但你还真不一定有资格来做,为什么,设计院高大上啊,非 985.211 不要,研究生起步,最差也要本科,这些苦读出来的家伙做梦也没想到出来干的是这样累死累活的工作,没有梦想,没有生活,只有混个温饱讨口饭吃,不是我夸大其词,真是实实在在万千设计人的现状,看看隔壁专业搞金融的,搞 it 的要么挣钱多,要么挣钱多还体面,做设计的蠢吗?笨吗,吃不了苦吗?不是,只是这群人本分,老实,但是 90 后可不一样了,90 后聪明,不好骗了,00 后?呵呵,你叫他们爷爷还差不多,90 后已经很给面子了,所以,说这么多,有点偏题,但是这就是万千基建一线设计和施工人的现状,基建不会干完,但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行业还有多少人在追梦,不得而知。

知乎用户 桑伽夜​ 发表

基建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需求。需求是杀不死的,只要还有人,就一定会有新的基建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终极形态可是要把每一个农村建设成江浙沪的样子啊。村口的路怎么着也得双向四车道,村里的 WiFi 网速 1G 起步,村里的到首都的路程不能超过一天,不是大病罕见病县里的医生都能治,村里的空地能容下蹦的的和踢足球的,村里……

要做到这一步,50 年内不用担心没有事做。实在不行,旧基建的更新换代也是要做的。

我们目前的基建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高强度的工作和大量的财政预算建立起来的。

中国将来最大的问题是超大规模基建日后的维护问题。

以目前建筑行业的待遇,我担心 50 年后还有没有足够的人,愿意去学土木,去维护这些基建。50 年后的工程机械能不能更上时代的需要。

基建的终极目标可是星辰大海,我们还差亿点点。

知乎用户 宁南侯 发表

那就再搞一轮基建。

知乎用户 踏歌而行 发表

基建是不可能搞完的。

最多可以说,建设期基本完成后的保有期怎么发展。

我认为,保有期还会有基建,有维修,有建设。

只是不会再有现在的大干快上了,而是更重视质量,更重视智能,更重视环保等等。

所以,以后水泥厂会减少,但水泥价格会增高,基建速度变慢,但环保会更好。

随着人们对基建扰民的反对,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后的基建会小心翼翼,会工期变长,会价格提高。

应该就是这样了。

知乎用户 云烟台纂 发表

人民最迫切最普遍的需求,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你想想中国人民目前最想要什么。

知乎用户 田伟 发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那个觉得世界有几台电脑就够了的人。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必然也会带动基建的发展,不用担心。

知乎用户 韩梅梅 发表

基建会有搞完的时候吗?那是不可能的。

以本地来说,市内相当一部分的双向两车道的非主干道,近几年由于 “创城” 的缘故,每年都要重修一次。修的时候,把路的表皮铲掉,然后把铲下来的材料稍微加工,再回填上去压紧就成了。

某一条主干道,路面没有损坏正常使用,整个全部挖掉重新铺路。新建之前,该路几乎没有发生过内涝,重建后下场小雨就会积水,中雨必定内涝。过去的下水管道是一米半直径的水泥管道,新修的时候全部改成了五十厘米直径的 PPR 管道。所以每年只要内涝,就宣称遇到了 “十年一遇大雨”、“五十年一遇的大雨”、“百年一遇的大雨”…… 这四五年,我就经历了五六次 “百年一遇”,人生阅历极大的丰富。

由于 “创城”,老旧小区改造,每年都要把墙皮铲掉重新刮腻子和粉刷。一般刷完三个月左右,墙皮就会开始脱落、鼓包,半年左右掉落。然后就是下一轮的刮墙、粉刷。而且巧合的是,接工程的人,和某些领导是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本社区的这些活全部由一人负责,开始“创城” 之前,这人就是骑个破电动车到处接些水电工散活干,“创城”二年后,直接开上了二十万左右的新车,散活一律不接。

一个塑料垃圾桶报价 800、一个铁皮垃圾桶报价 3000,一个五六米的彩钢顶停车棚造价两万,一个三蹲位的公厕造价五万……

基建工作会停止吗?你们以为 “基建狂魔” 是纯 “褒义词” 吗?那是你们忽略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我们的干部最喜欢搞基建了,没有工程,哪里来的油水?” 某基层小干部喝多了酒如是说。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房子拆了重新盖。

全部翻新,然后,十年后重来一次。

这是稳定的经济项目。比现在的几十年都拆不了一个房子都来的实在。

知乎用户 阿三山 发表

基建搞不完呀。以前只有普通公路,时代进步社会进步有了高速等。以前只有普快现在就有了高铁。所有的使用型基建都有寿命,需要保养跟升级换代,这些事都是基建生生不息的动力。只要有社会进步,就会有新的基建,只不过这个基会越来越高级。谁能说等人类进入了星际时代,空间站,飞船,基地的建设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基建呢?基建实力,一国之本。而且基建发展的动力,洽洽相反,基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以及发展成果的转化。国家发展了有了钱才会有科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推动基建的发展。在新的发展基础上,国家继续前进,就是一个车轮滚动往前。

知乎用户 find goo 发表

基建搞完?

基建永远也搞不完,物流速度的极限是光速。

光速网上下单,光速物流到达,经济的摩擦力最小,才是极限。

现在物流搬运原子的成本太高了,锁住了经济发展速度。

光高铁修成全国棋格式,每个县,每个大镇一个站,要多长时间?

飞机场,修到每个县,要多长时间?

极限是光速,外星文明。

优化无止境。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非常简单的问题啊!

这件事情早就看出来了。

搞一带一路啊!

去外国搞基建啊!

当然如果亚非拉的基建都搞完了,

那就共产主义了啊!哈哈哈。

知乎用户 阪泉君 发表

只能押宝第四次科技革命。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那就是经济永远能增长,其实大多数国家不衰退就不错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和一个人的腰包一样,除非涨薪,否则你完全能预计到明年收入和今年大差不差。过去二十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是基建和地产。然而基建早有一天会建完,而楼房已经过剩。将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只有第四次科技革命创造出新的需求才可以。

1984 年的洛杉矶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后面四十多年洛杉矶维持了 5% 以上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它的娱乐、影视、旅游产业,特别是好莱坞。中国现在大多数城市,维持发展的只有基建和地产,前景并不明朗,和美国情况大不相同,美国人口只有 3 亿多,东北部新英格兰、纽约发展医药、金融,西部硅谷、洛杉矶、西雅图发展半导体、软件、娱乐,拉斯维加斯发展 “特色旅游”,亚利桑那、德州发展石油化工,湖区发展重工和军工,佛罗里达发展旅游,基本覆盖了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红脖州发展机械化大农场。这是一个从农民到工人再到白领、从白人到黑人到黄人全部高薪的国度,是多方面原因塑造的。

四十多年推动美国维持 3% 以上经济增长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美国的经济表现一直比欧洲强劲,原因就在于美国创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欧洲基本是跟随者。中国要吸取经验,尝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至少能追随上,否则将来经济表现会无限和欧洲看齐,就是那种今年 2%,明年 - 1% 的经济增长模式。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基建吃的是人口红利、工业化红利。美国、日本乃至苏联崛起过程中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基建。曾经,美国在世界眼中也是工业实力第一的基建狂魔;但现在,面对搞得吓人的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特朗普竞选时的基建还是美好幻想。

上升期的国家总是雷厉风行,所以当年日本把公路修到了北海道荒芜人烟的地方,给熊遛马路用。这还成为了教科书上批判日本泡沫时期疯狂作死的一个铁证,被无数人嘲笑。可是,这大大加强了北海道与日本其他地方的联系。现在,日本政坛还有这种心气吗?

不出 20 年,我们很可能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就算想大搞基建,都没有足够的人力了。目前工地上的人,主力还是 80 后、70 后甚至 60 后,90 后有多少人能吃得了这个苦?00 后连工厂生产线都招不到人,你还指望他们风吹日晒干基建?

大概 3-5 年后,估计我们会进入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的阶段,蓝领工人会一人难求,而 10 年后,当 60、70 后那两代最能吃苦的人再也干不动了,蓝领工人的工资会被逼着大幅上涨。这时,还有条件搞大基建吗?

而且,很多社会随着发展的延缓,社会体制的变革也会慢下来。到时候,很多事情的推动也会更难。

虽然有新基建的概念,但这和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差异太大,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知乎用户 坏嘟嘟 发表

基建怎么可能搞得完呢?长江上每隔一百米就建上座桥,所有的大山下面都挖出来米字形的隧道,这么宏伟的蓝图,再搞上一千年也搞不完呐!

以上是吐槽。

中国要是成天就会搞个基建,还发展个啥呢?所有的发展不过就是花式堆砌钢筋混凝土。你管这叫发展?这不是驴拉磨呢么?

知乎用户 松云 发表

正常的基建:设定以成本较低、快速落成使用、寿命合理偏低的高性价比建设模式,配套成本较高、维护便利性高、使用舒适度合理的偏高的管理维护模式。

中国依旧属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当下的基建,采用这种 “发展中” 模式,是最有效率的。

由此,即便未来城市化率达到一流发达国家水平,依旧会面临大规模的城镇更新基建,只有经过至少 2 轮更新基建、不含地产建筑的服务业占比超过 7 成,才有可能进入超慢速基建年代。

知乎用户 俗人青春 发表

基础建设是不会完的,因为它会 “进化”

基础建设——个人认为,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最低下,但又很重要的各种生活用的构造。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而基础建设呢?当然也在不断的跟着 “进化”。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封建农耕时代,基础是开荒种田,马路+小道;现在呢?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又变成了海陆空建设,城建规划等内容。以此类推,谁也不知道人类社会今后的具体发展动向,那么,基础建设也会随意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更替进化

把农耕时代的基础建设拿到现在来看还是基础建设吗?可能是,但也只是现代基础建设中的一小点了吧,再把现在基础建设拿到未来?你敢说他们还会只满足当前的建设吗?说不定未来的人类早就不在地球上居住了。

所以,基础基础,它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它的门槛会不断提高而已。(个人观点,略有偏差)

知乎用户 蹬蹬你个蹬蹬​ 发表

基建是搞不完的。

因为人类的技术社会的发展永远都是在不断革新的。所以基建的技术标准以及形态永远都是在不断增长和变化的。

19 世纪中叶的时候没人会认为铺设完善的电路网络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19 世纪末的时候没人会认为,城市里铺设足够的电话线路是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20 世纪初的时候没有人认为建立足够大足够多的机场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20 世纪后半程的时候没人会认为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1998 年的时候没人会认为建立覆盖面足够的移动通讯网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2000 年的时候没人会认为一个城市要完全 wifi 覆盖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2008 年的时候没人会认为建立安全的移动支付网络属于基建的一部分。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基建,基建的建设是为其他经济形态铺路,保障各行各写,社会中的所有单位可以正常运行的建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产生新的经济形态和行业。而这些新兴的行业可能需要的就是利用新技术的基础设施。就像现在没有人会认为运载火箭的发射场属于基础建设的范畴,谁又敢说 100 年后运载火箭发射场不会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必须存在的东西,并且像机场火车站一样到处普及呢?

知乎用户 李虹 发表

第一种办法,炸掉旧了的重修。

第二种办法,把基建搞到太空去啊!月球上建个中国城。

知乎用户 保罗 · 天行者​ 发表

确实不少人说,我们基建是一代人做了 3 代的事情,把后面人的工作都抢了。

但是站在国家角度,基建趁早做也有道理,因为拖的时间越久,征地成本越高,造价也越高(材料费涨价,人工成本增加),还有民众 WQ(但有不少 WQ 夹带私货,就是不希望影响自己房产升值地基建落地)意识越来越高。

只有早做了,把交通、工业园区的底子建设好了,才有一个好的骨架,来供长期的产业发展。

知乎用户 Martin Wan 发表

基建搞完了,比如铁公基为首的交通,电力,通信等,还有新基建啊,比如以 5G 通讯,无人驾驶,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城市智慧化建设。

新基建搞完了,还有新公共服务,比如政府公共服务,涉及卫生,医疗,教育,环保等。

新公共服务搞完了还有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还有第四次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等等,反正,只要技术在发展,社会就会发展。

中国的人均 GDP 没有超过美国之前,其中的差距就是可以继续发展的动力。比如金融,高科技,太空探索,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国防工业等等,永远不用担心中国的发展潜力。

知乎用户 名前 发表

拆了重建

知乎用户 丁钥​ 发表

我的观点是基建是搞不完的。

国家经济运行的本质是需求,为了创造需求,基建一定会被规划到建无可建,修完公路修铁路,铁路修完修高铁,高铁修完建大桥,大桥有了通隧道。各大城市的地铁,轻轨,文体中心。

这不疫情后就传出了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消息。

退一步讲。

等到这些基建项目没得再建了的时候,那先建起来的那一批也该重修重建了吧?

那么多百年工程,寿命也就才一百年而已。

还是探讨探讨施工人员断层,建筑行业变革,BIM 的普及,相关法治的完善更有意义。

知乎用户 dywhehe 哒 发表

听了很多回答,我只想说一句,政府想的肯定比你多,国家统筹的能力肯定比你强,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批评也无所谓,也就是作为饭后谈资罢了。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个人的眼光还是太狭

知乎用户 理猹 发表

中国这么大,基建搞完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该出现了

所以基建搞完了怎么办呢?再搞新的基建啊

知乎用户 红叶 发表

基建显然是干不完的,等干完最后一个基建时,回过头来发现第一个基建破旧的需要重新维修了

知乎用户 老吴爱说话 发表

基建搞完了还可以拆基建。

比如说有些三四线啊城市,农村地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基建,现在建起了,本质上都是低效率的大地牛皮藓,后期维护还需要投入费用。

所以可以拆掉他们,恢复地貌,恢复生态什么的。这需要大量工人,或许这也可以拉动经济吧。

有的人开心了,要投入呀,要岗位呀,“阿吧阿吧”,太符合凯恩斯主义了,“阿吧阿吧”,有救了,“阿吧阿吧”,可以一直玩下去。

哦,只要那时候你那被胡闹霍霍了十几年的信用还没有透支光了。

知乎用户 腥酸苦辣甜 发表

1. 能源方向发展定位

2. 人口基数变化及资源迁移。

3. 经济体制改革,侧供给改革。

4. 行业规划调整就业岗位,半机械智能化替代削减人力资源,另增设其他行业岗位,如手工业改变成外发产品到社会上回流到企业之间的平台建立。

5. 互联网服务提升生活品质,物流增设地铁上的地铁柜实现城市当日达,高架桥上铺设传动带进行个人飞行器和通道实现多途径通勤。

6. 两栖装置被推行

知乎用户 rthzhao 发表

先不说基建还大有空间,就谈谈不搞基建还有哪些发展的地方。

不谈高科技产业,就说说必须发展的服务业。

就养老来说

今天全国大概 260 万养老院床位,失能老人数 2600 万,未来养老院床位翻十倍才能刚好满足今天的需求,按照五比一的比例分配护理人员,就需要 520 万从业人员,倘若扩大到所有老人,需要的护理人员数量五倍于此也是可能的。

再说教育

今天的教育跟没有也没多大区别了,别说根据天赋设定个性化教育了,就连识别天赋都做不到。

学前教育按照一比一分配老师,需要 4600 万教师;

小学按照五比一分配老师,需要 2000 万教师;

初中及以上按照十比一分配老师,需要 1200 万教师;

加起来一共需要 7800 万教师,今天教师数量是 1630 万,缺口是 6000 万。

还有育婴,出生一年内的婴儿。

按照 1:1 的比例配备育婴人员的话,从业人员就是 1500 万。

从效率的角度来说,把新生儿交给专业育婴师集体照顾也要比家庭照顾更合适。

关键要严格把控进入门槛,以及过程中的监督。比如三人一组必须两人同时在场,无死角监控,监控室 24h 值班,出现不合格行为当场纠正或者直接开除并追究责任,规则的出发点是认为育婴师随时准备伤害婴儿。

养老以及育婴这个行业非常需要进入门槛,比如从业人员最好要进行各种背景调查和精神测试,还有就是法律准备,要能够严格惩罚出现问题的行为。

这方面如果做好了,规范化规模化,可以大大降低育儿成本,增加生育意愿。

服务业对就业人口的容纳程度是无限的,只要制造业能够产出足够的产品,一切就是分配问题。

知乎用户 清岚 发表

基建是搞不完的,只要经济和科技一直有在发展,欧美基建不是搞完而是停滞了,主要是没钱、没人

以前只用搞水电,现在还要搞网,再以后呢?

而且这些东西有使用年限,老旧之后要缓刑,如果有新材料、新技术,这些也要换

所以只要中国经济还在发展,人还有,就还会基建就会继续搞下去的

知乎用户 方建华 发表

搞完基建,搞科技,科技永远搞不完让人活到二百岁,三百岁,科技搞好就可以搞基建,因为人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升级房子,升级公路!

知乎用户 超人的世界 发表

搞不完,一带一路,还有很多贫穷的亚非拉国家需要我们的基建帮他们建设家园呢,亚非拉国家也要发展嘛

知乎用户 btm 三年一百 发表

市政道路规范:市政道路饱和状态下使用年限 10 年。

知乎用户 一个纯粹的坏蛋儿 发表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

产能过剩和一带一路这两个词,可能很多人都经常听到,但是估计很多朋友可能都有个疑惑,这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所谓产能,就是指生产能力。而产能过剩,就是指生产能力过剩。

在现实中,产能怎么会过剩呢?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国内原先每年生产 2 亿件衣服,其中 1 亿件卖给国内顾客,另外 1 亿件卖给国外顾客。而如果疫情发生,国外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原先卖给国外顾客的 1 亿件衣服,卖不出去时,则国内的年产 2 亿件衣服的生产能力,就过剩了。

产能过剩,会导致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即对于过剩的这 1 亿件衣服生产厂家,将面临倒闭。一旦倒闭,将带来工人失业、机器闲置乃至荒芜报废、上下游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等不利情况。

市场经济由于是消费拉动生产,且存在严密的市场分工,这些问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工人失业后,他们的收入降低乃至没有收入,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能力。当他们消费能力降低后,会进一步导致对应的生产端出现产能过剩。比如,工人们平时每天都会买个西瓜吃,当做下班后的休闲享受。但是,由于收入降低,他们不再买西瓜了,于是,瓜农就没生意了,种出来的西瓜烂在地里。然后,瓜农被迫减少西瓜产量。

而瓜农开始减少西瓜产量后,对西瓜种子、农药肥料端的需求开始减少,经营农业的公司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于是,他们也被迫减少产量,并进而影响他们的上游公司。

这还只是工人减少收入后所带来的影响。还有比如,生产衣服的机器闲置甚至荒芜后,上游生产机器的厂家就将被迫开始减少产量,并一环扣一环,继续影响到他们的上游以及他们上游的上游。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的衣服产能减少,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出现减缓,并一环扣一环逐渐导致经济的衰退。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基本有两种方式:

1、国内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比如,原先购买国外货的,现在转为购买国内货。由于世界原来是一体的,有外国顾客购买中国的商品,也有中国顾客购买外国商品。因此,当外国顾客没有能力购买中国商品时,如果中国顾客将消费需求全部留在国内,则将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弱国内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比如,还是以上面的衣服举例。假设国内顾客对衣服的年需求量,就是 2 亿件,只是原来有 1 亿件的需求都是买的外国货。现在这 1 亿件衣服需求全部转为购买国内衣服后,则正好弥补了衣服产能过剩的 1 亿件,顺利度过衣服行业产能过剩危机。

2、政府投资拉动经济。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由政府出钱来拉动消费,进而拉动生产,或者弥补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比如,虽然国内的衣服行业产能过剩 1 亿件衣服,但是政府说,多余的 1 亿件衣服,我全买了,然后顺利解决了衣服产能过剩问题。

当然,在现实中,政府不会去买衣服,因为买了这么多衣服后,自己又穿不了,没用。所以,政府一般会出钱,去修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俗称铁公基)。相当于政府说,我要消费,想要买一条铁路,然后一帮人开始组织生产,投入到生产铁路的工作中去了。

这个有什么好处呢?还是以前面的衣服产能过剩举例,当生产 1 亿件衣服的厂家,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生产的衣服卖不出去,纷纷停工后,这边工人刚失业,那边修铁路的开始招工,工人们则又就业了。所以,工人们有钱挣,消费能力没有降低,继续买西瓜吃,然后上游的瓜农们继续种瓜,瓜农的上游农业公司也继续生产种子和农药肥料,大家几乎不受影响。

所以大家看到没,政府投资就是为了去弥补有些行业,因国外消费萎缩,导致行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并进而倒闭,给整个经济环节正常运转所带来的窟窿问题。

政府为什么要投资铁公基呢?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完备后,会加快物流,刺激经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在广东,专门生产荔枝。在物流不发达时,你的荔枝只能卖给广东,如果想要卖到北方,则绿皮火车可能要跑三天,中间运输时需要冷藏,产生冷藏成本,并且可能有折损,比如到目的地后,有些荔枝坏了。

因此,你的消费市场基本只有广东一带。假设广东的荔枝需求是 100 吨,则你每年只生产 100 吨荔枝。

但是,如果基础交通发达,从广东到北方只需要 10 小时,则你突然发现,你的市场一下子大大扩大了。你可以把荔枝卖到北方甚至全国。而假设全国人民对荔枝的需求是 1000 吨,则你会马上扩大产能,开始生产 1000 吨荔枝。

如果各个行业都这么做,你会发现,全国的物资总量开始增加了,作为消费端的人口也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突然从物质紧缺的时代,进入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

而一个社会的钞票价值,是和它的物资总量息息相关的。如果钞票(纸币)变多,但物资总量变少,则会发生通货膨胀,而如果钞票(纸币)没变,但物资总量增加,则会发生物价平抑甚至下跌现象。

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虽然我们的钞票总量增加了很多,物价也有所上涨,但是我们并没有陷入极度通货膨胀的境地。这是因为,政府将大部分多印的钱,都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国内物流水平,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导致国内物资大大增加,冲抵了多印钞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

说到这儿插几句。由于国内实行外币强制兑换制度,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外贸做的越好,美元挣的越多,国内多印的人民币(纸币)也就越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是一家外贸公司,往美国卖了 1 亿件衣服,挣了 10 亿美元。这 10 亿美元汇回国内后,是必须要换成人民币的。美元交给国家变成外汇储备,你拿走人民币。但是,政府本身是没有多余闲钱的,不会用财政盈余来跟你换美元,因此,会直接多印点人民币来跟你换。假设 1 美元换 7 元人民币,则政府会印 70 亿元人民币(纸币),来换走你从美国挣回来的 10 亿美元。

于是,社会上就多出了 70 亿元人民币的纸币。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老这么玩,很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国内的企业从国外挣回来的美元越多,则国内的人民币钞票总量会变得越来越多了。在物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钞票总量增加后,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何况,当国内的企业将物资卖到国外时,还减少了国内的物质总量。

但是,中国政府将这部分多印的钞票,全部投入到了铁公基建设中。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还是以前面的 10 亿美元举例。当你从中国政府手里拿到兑换之后的 70 亿元人民币之后,你会怎么做?一般来讲你会存到银行。然后,中国政府会设立一个国有企业(政府不能直接出面投资),从这个银行将这 70 亿元人民币贷款贷出来。贷出来之后,开始招标,组织生产企业修一条假设从广东到福建的跨省高速公路。

等路修完后,这家国有企业再对路过的车辆收费,慢慢还这 70 亿元贷款。等过了几年,贷款还清,则这个从印钞,到投资,到修路的闭环完成。

高速公路修完之后,广东生产荔枝的企业突然发现,荔枝市场一下增大到了广东和福建两省,消费人群增加了一倍,于是,扩大产能,从原先每年生产 100 吨荔枝,增加到生产 200 吨荔枝。然后,社会的物资总量开始增加,冲淡了多印出 70 亿元人民币钞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

你看,中国政府玩的绝不绝?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虽然整个社会钞票总量增加了很多,但是物质总量也增加了很多,完全没有陷入津巴布韦式的通胀境地。一个直观的印象是,以前我们经常缺东西,但现在,则是物质极大丰富。

但是,这个套路有个缺陷,即我们的铁公基生产能力越来越强,而国内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总有一天会修到头。当某一天我们无路可修时,这么强大的铁公基生产能力,该怎么办?

这些生产能力背后,都配备了大量的人员、专业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等,一旦产能过剩,无路可修,则会使整个经济链条中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

于是,一带一路就出现了。

一带一路的底层逻辑十分简单,即对其他国家说,你缺钱吗?你想修路吗?如果想的话,我借钱给你,来帮你修,顺便雇佣点当地工人,带动你们的经济消费能力。因为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 “穷” 的只剩下庞大的美元储备和巨大的铁公基生产能力了。

有的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觉得,我们不是傻吗?不是白白给别人送好处吗?错了。这是微观层面的逻辑思维,但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想法完全不对,因为逻辑思维是反的。

从微观层面来讲,比如你是一个家庭,你的钱当然越多越好,尽量减少开支,增加收入,多攒钱。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讲,钞票只是纸而已,就跟便签纸、厕纸一样。如果这些纸不能流动起来,不能让它们变成物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从微观层面来讲,现金(纸币)为王,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讲,物质为王,钞票只是废纸,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讲,手里掌握的庞大外汇储备,和巨大铁公基生产能力,如果不花出去,不把生产能力通过对应的消费释放出去,反而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东南亚某些国家同意了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则中国政府先把外汇储备美元,通过国家银行放贷到该国的国家银行,然后在当地设一个独资或合资公司,通过这个公司再从当地的银行,将这笔钱贷出来。然后开始招标,雇佣工人,组织生产,并将国内的修路机器设备等,统统拉到这个国家,立马开始干起来。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国内可能无路可修了,但是我们的海外项目开工,工人没有失业,国内的上下游企业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的原有经济链条中,没有出现巨大的缺口,经济正常运转。

这笔钱(纸币),从国内转到国外,然后,其中的绝大部分又被国内的工人和上下游企业赚回来了。等流转回来之后,我们可以复制同样的套路,再帮别人修第二条路。

而对于愿意接受我们帮忙修路的国家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事。第一,他们自己很穷,没有纸币和生产资料,来启动修路这件事。现在有中国来帮忙修,当然愿意。第二,中国的工人、机器设备、修路技术带过去后,会带动当地的消费,拉升当地技术水平。第三,这么庞大的投资,必然会雇佣当地工人,并和当地企业产生交易,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是一个绝对双赢的好事。

只不过,他们也会付出一些 “小小的” 代价,比如,既然是我们投资,从微观层面来讲,我们是甲方爸爸,修路标准当然是用我们的。还有比如,语言肯定也是以中文优先,哪有让甲方爸爸天天跟着你学当地语言的。另外比如,他们会欠我们一大笔钱,好几年可能都不一定能还清。

于是,诡异的事情可能就发生了。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慢慢的对这些一带一路国家,逐渐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还有比如,有些小国家可能会嚷嚷着要加入中国,愿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因为他们发现欠了中国这么多钱,还起来老累心了,有时还没尊严,不如加入你们,成为一家人,这钱就不用还了。

你看之前菲律宾总统在公开场合就说,愿意加入中国,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菲律宾省,就是一个表征。他很敏锐的发觉,与其做你的邻居,不如做你的自己人,来得更安全,更舒心。

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他难道不要主权了吗?他难道甘愿接受中国政府领导吗?国际社会是很残酷的,小国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他不看中国脸色,就是看美国脸色,主权毛用也没有。与其夹在你们中间到处看脸色,稍微说错话就被狂揍,还不如加入你们其中一方,少看一方的脸色,顺带还能沾很多光。

简而言之,穷人、弱小的人,是没有尊严的。国家也一样。

当车同轨、书同文慢慢实现后,中国国内的生产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比如,广东省生产荔枝的企业会突然发现,它现在不但可以在中国卖,还可以卖到接受一带一路的国家去,而且贸易成本非常低,高速列车直接就奔过去了,中间都不用换轨,过关检测全部简化,文字还全都附带中文,连翻译成本都省了。因此,它马上就要将产能,从原先的 1000 吨,可能扩大到 1200 吨。

而这些接受一带一路的国家,也很开心,因为中国的市场也完全面向他们开放,巨大的市场将瞬间刺激他们提升产能。加上同文同轨,交通急速发达,于是,以后我们坐在家里,也可能可以尝到东南亚的新鲜水果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在研究进一步磁悬浮的原因。假设从菲律宾到北京的物流,只需要一两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这将完全是将东南亚国家,全部纳入到同一个市场板块中的节奏。

而如果这一切全都实现的话,以后的世界,将是中国的世界。这也是美国政府现在为什么特别着急的重要原因。

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为什么美国领导了世界 70 多年,却没有做到这些呢?因为美国的领导方式,和中国完全不同,这个话题很大,这次讲不完了,下次再讲。

知乎用户 as 蓝月儿 发表

现在怎么拖都可以,但是从长期来看,肯定需要一波大萧条出清一下,瑞雪兆丰年。

等大概 30 40 年我们父母这辈身故之后,人口减下来了,人口结构不再是倒三角而是长方形了。那时候中国应该是四方来贺的世界中心了。

知乎用户 小小羊 发表

去非洲搞,去东南亚搞

知乎用户 耳屎菠萝味 发表

如果不考虑必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话,可以不断重复一件事情,比如一条路,修了拆,拆了修,

再拆,再修,修修拆拆无穷匮也,

这样的话,可以一直运转下去,修路工人们就可以一直有就业,有工资。

以上只是调侃,修路有成本,无论期限如何,如果总体上收益无法弥补的话,或者其他产业有收益,用来转移支付弥补的话,总体亏损,那么有一天一定会破产。

所以,其实发展靠的是各种能促进产业升级的新需求,

之所以要产业升级的新需求,而不是不断重复原来那些玩意儿,本质是这些新需求收益大于成本,不仅能让自身体系继续运行下去,还能再多玩家博弈系统中处于优势地位,免得被别的玩家踩死。

如果这些新需求不能做到收益大于成本,那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时候其实跟修路拆路的循环一样,

现实中,人们总是有的新需求占据一部分,比如原来没智能手机,后来需要、想要了,原来没车,后来需要、想要了,

原来能活 30 多岁,后来人们想活 90 岁,这是医疗需求。

还有新的教育需求等等,这都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经济学就是要解决人类无穷的欲望和有限资源之间矛盾,如何配制资源更经济或更不经济的学科。

所以这里插一句无关主题的:

本来不存在产能过程问题,因为生产出多少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他的本质是个分配问题,比如一人一辆车,咱们国家就需要 14 亿辆车,如果一天换一辆,那一年就是 14 亿乘以 365 辆,目前产能远远不够。(此处是为了理解举的不可能做到的例子)

言归正传,除了真正的新需求占据一部分以外,还有很多是类似修路拆路不断重复原地转圈圈的需求。

知乎用户 william 发表

其实应该担心的不是基建是否会搞完,因为确实搞不完。

最应该担心的是,后续的基建进行后,会不会和过去的基建一样,能带来生产力和运输效率的极大提高,以抵充基建(政府投资)所带来的通货膨胀。

正如最近大火的 “皇城根下的刀笔吏” 在他的博文中举的例子那样:一个卖荔枝的厂商一开始只能每天卖出 100 斤荔枝。然后政府说最近失业率有点高,投资个高速公路,让大家都有饭吃吧~很好的一事儿哈,又解决了失业又有了一条高速路,双赢啊!

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政府要修路,搞公共建设是需要资金投入的(相当于政府是个公司购买了高速公路这个商品),但是财政部是没钱的,他只管花钱,于是开始请求央行(管印钱那个)说:“铁子,不够花了,给我印点儿吧?”

OK,重点来了。光印钱是没用的,不是说你印个一百万就能当一百万花,而是要和这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相匹配的。还拿卖荔枝的举例子,假如一斤荔枝一块钱,那 100 斤荔枝就是 100 块钱,你央行非要印 200,那你印这 200 也买不到 200 斤荔枝啊,只能导致原来一斤一块的荔枝变成一斤两块。这个事儿就是人们常说的 “通货膨胀”,很可怕的,而且会滋生很多社会矛盾,比如民国末期那会儿人都吃不饱饭,拿着一袋子金圆券换不了半袋子米,所以他们就被咱们给打跑了。

按照上面这个逻辑,英明神武的央行肯定不能大开印钞机,要不也通膨了很可怕。但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咱们央行还真的没少印钱。怎么判断?你寻思寻思二三十年前,你爸追你妈(没有冒犯的意思)吃个饭看个电影花多少钱?现在你追个姑娘花多少钱呢?是不是感觉自己钱包越来越厚了,但是钱越来越不顶花了?这就是咱们事实上通货膨胀了。但问题是,咱们为啥没有经济崩溃,反而迈入新时代了呢?

这就要归功于咱们基建带来的生产力和运输效率的极大提高了。还拿这个卖荔枝的举例子,修高速以前,卖荔枝的一天只能卖 100 斤,因为没高速啊,这 100 斤只能卖给本地人,运输太慢,荔枝没拉出省呢就坏了。但修了高速以后,卖荔枝的可就奔小康了,他这荔枝就不仅卖给本地人了,而是由于高速大大缩短了他的货物运输时间,使得他能够把荔枝卖向邻省,那一天可能就能卖 200 斤了。这是修高速卖荔枝的就奔小康了,那要是修个飞机场,他不得飞上天和马云肩并肩啊?是不是这个意思?

总之,咱们的基建按理说是会带来很恶性的通货膨胀的,但是由于基建带来的生产力提高,而抵消了部分通胀。所以,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未来基建会不会修完,而是后续的基建投入之后能否像之前那样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是给卖荔枝的带来新的订单。如果卖荔枝的已经把荔枝卖向全国了,那再基建,就真的只剩下通胀了。所以有没有一个开拓国际市场,搞一带一路的冲动?那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一次在知乎答经济相关问题,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哈~然后也请喜欢吃荔枝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哈哈哈!

知乎用户 dfdgwsrycygj 发表

嗯,看到题目想起看过微型小说里一篇嘲讽文:这个领导上台,规划在城市里发展园艺,打造绿色城市。然后以此为政绩,升迁离开了这个城市。下一个接任的看着一半没搞完的绿色规划,全部推翻主攻经济改造。后来第二个领导也以此为政绩离开了。第三个来又换… 中国基建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外出读大学,每一次放假回家都感觉家乡的变化。修了新的高速公路,开始用网上支付(第一个假期在学校习惯用微信支付宝付账,回家忘记了带现金吃饭,没钱付账),网购开始风行,城乡公交车普及,红绿灯开始建设(不吹不黑高中才见红绿灯),家门口的路从下雨会泥泞不堪的土路 - 铺了碎石 - 弹石路 - 柏油马路,街道改整拆除违规搭棚,衣食住行玩大型购物超市出现,新的建筑社区,大大小小的菜鸟驿站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每个村子焕发新生,村中都是水泥路,每户建房还有建房补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土基房了。今年在家这边看到了共享电动车,没有单车就直接开上了电动车!家里长辈说,她小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知乎用户 titky​ 发表

基建就是形成资本的过程,基建狂魔的过程中,经济体主要靠投资拉动,也就是基建、地产和偏向中低端的制造业比较红火。

基建稳定之后,作为资本的设施也开始产生利润了,也就是资本开始 “钱生钱”。

举个例子,杭州、郑州和哈尔滨都是 1000 万规模的人口,gdp 大概是 1.7 万亿、1.1 万亿和 5000 亿,这个差距的根源,除了人口素质的差距(并不很大),主要就是来自资本存量,比如杭州的总部效应(前期投资的基建带来的)、高速公路酒店可以吸引温州的富人来消费,郑州的交通枢纽作用亦然。

当然这不仅仅是基建带来的,资本的形成有更广义的犯愁,但基建很重要,形成资本的基建在这个时期,会带动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业就会繁荣,也就是所谓的转型升级,这是个自然的过程,并不神秘,只不过需要教育、人才储备和相应制度的配合。

知乎用户 扶苏 发表

啥事基建?一般认为的基建就是建桥铺路建造房屋,但是还有好多别的基础建设啊!

比如说互联网。

咱们现在只是把可数字化的东西搬到了网络上,但是还有好多东西没有互联互通,实际也就是现在说的物联网。

基建,多着呢!

知乎用户 小山坡​ 发表

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我们的三倍,也就是说我们要过上美国人的爽日子,现在的基建规模还得翻倍。。。

知乎用户 蔡玉志 发表

把人口控制到两亿到三亿之间,一百多年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如果顺利,中国的粮食,能源,原材料,环境,气候,污染总之,一切和经济有关的问题都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将给人类和地球生物,到来根本的改变,同时也可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新文化!何乐不为?

知乎用户 halibote123​ 发表

搞新基建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百姓都住上砖瓦房了、我们可以再建大楼房、楼房建完可以再搞小洋房、别墅、后边还有生态房、智慧建筑、建筑 4.0 等等

你说是你盖房的速度快?还是人们的脑洞转悠得快?

除非有一天,人类不再依赖物质世界而存活,那样基建才可能搞完……… 但是,就算有一天人们都变成精神生命体,搞精神文明建设,不也算是基建吗?(脑洞 ing)

知乎用户 六华 发表

基建不可能搞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各种维护的,有自然损坏的,还有各种天灾人祸损坏的。

之后,还可以不断的提高技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耐用度、之后还可以美化。

还有就是现在中国已经在承接外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单子了,中国在一步步地变强。

船到桥头自然直,什么时候把中国变成人间天堂(粮食不用进口,完全自给自足了),就可以暂时安心了,离马克思预测的高度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呢。

天安门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已经给国人努力提供了一个大方向了,万岁起码得有一万年。历朝历代都没有超过千年,现在直奔万年计划,这个课题值得一直去做。

知乎用户 Shepherd 发表

金融,医疗,互联网。

知乎用户 封夜 发表

北京为了 2008 奥运修的的 t3 航站楼,到目前为止仅过去 12 年,就连续超负荷运载数年了。

京沪高铁 2011 年开通,过去不到 10 年,二线开始修建了。

永远不要觉得基建会是一件有头的事情。

知乎用户 王一旭 发表

基建,不管是规模还是人均,先追上美国再说。

知乎用户 淡定淡定 发表

现在说这个太早了吧,随着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推着基建前进, 一直到月球和火星的房价接近深圳,我们再来继续讨论下一步

知乎用户 包工头老 W 发表

中国的基建严格来说,现在已经搞完了,。未来靠的是制造业,无数的科技领域制高点。

基建只是城镇化的推动力,发展经济才是中国的未来!

包工头老 W:《34 万亿 “新基建”,这步棋走错了》

知乎用户 火是什么态 发表

拆了再建啊!搞这些主要目的是不能让社会闲人太多,维护社会稳定

知乎用户 呆蛙 发表

还远着… 如果实现了公路高铁地铁村村通实在没法造了,开发纳米材料造太空电梯吧。

知乎用户 锡纸鲈鱼 发表

各城市内建地上地下停车场,这也是个不小的基建了

知乎用户 无无名 发表

建议去非洲发展吧,国内蛋糕大集团分完了,

知乎用户 王絮飞 发表

中国基建还早着呢,还搞完,说不定还没搞完就换代了

知乎用户 大卫 发表

担心得太远了,中国还有 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没有机场,省会城市没有高铁,沿海和中部省没有 985 大学。建设还差得很多。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就是中国怎么发展嘛。

我觉得中国需要发展的地方太多了,基建是第一步,后面应该是教育吧。发展科学技术。感觉这个问题,应该看五年计划。

知乎用户 王不知 发表

基建升级……

知乎用户 十八 发表

广阔非洲,大有作为。

基建的确已经很多了,我这一个超级贫困县的偏远农村,都已经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家家户户都是。

我没看过经济学,我只知道根据历史的经验,基建搞得差不多了以后,是要向外经商,广开商路。(如果路霸不让我们经商,那么就会用兵,请参考汉唐。)

另一方面,提高生产力,对内满足黔首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福利。

纵观历史,超过两百年的中原的大王朝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当历史照进现实,其实不仅是非洲大有作为,而是整个世界。

知乎用户 虎豹狮象 发表

知乎小孩多看看历史,从各国历史上看。

大规模基建一个国家有且只有能力搞一次,一般在国势上升期。

就这一次,然后摊牌。

要么成为发达国家,受限于高人工成本高功迁成本高环境老龄化,,,搞不起第二次了,只能修修补补。

要么没发达,哪还搞个屁,基建要大量成本,命都没了半条还搞毛。

反正都不会有第二次了。

知乎用户 筷子​ 发表

基建怎么可能搞完呢?这是一个永远也搞不完的事情。。

你搞完了这里,那里又坏了。。。如果你所有的都搞完了,而且都还没有坏。。

那直接降低水泥标号。。用差的钢材。。反正让它更容易坏。。

这事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知乎用户 王半仙 发表

还有新基建,比如 5G 建设,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等等,旧基建是有寿命的,还可以拆一批建一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公路拓展,河道清淤,环境保护,新兴制造等等都可以拉动经济。基建搞不完

知乎用户 六爷 发表

第一,基建是搞不完的

建成的东西,拆了重新建

这就是个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就是走出去,一带一路

什么东南亚,什么非洲兄弟

他们那情况,再搞个几十年,轻轻松松

顺带弄点便宜的原材料之类,赢麻了

知乎用户 帝王蟹 发表

比如 10 年前有一个村一年种出 2 吨苹果能盈利 1w 元,原来不方便运输,损耗 1 吨,卖掉 1 吨,盈利 5000 元,现在花了 10w 开了条路,需要 20 年回本。但实际上算上通胀及生产效率提高比如机械化,土地集约等方法提升苹果产量,种出 4 吨苹果,只需 10 年回本,所以即使负债修路,这是也是笔合算的买卖,不但修路的赚到了钱,卖苹果的也赚到了钱。

10 年后的今天,村民富了不但还清了修路的负债,并剩余 10w 资金,想着当年靠着修路赚到了 20w,如果再修一条路不是能赚到 40w 了吗。那么这里有 2 个问题

1,村民们的 20w 是靠修路赚到的吗?

2,如果再修一条路真的还能赚到钱吗?

我的理解是 10 年前有 2 吨苹果,但是没有路导致效率低,损耗高。通过 1 修路 减少损耗,2 引进技技术提升效率,3 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种苹果的负责种,卖苹果的负责卖,研发种子的负责研发。通过 3 步或许有 4 步或 5 步,最终能种出 4 吨苹果。修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后面 2 个 那也仅是一条路而已。

事实上如果 4 吨苹果已经能满足市场,这时候要做的是要把苹果变成苹果汁,把苹果汁变成能量满满的维生素,重新取个名字,让人忘掉它原来苹果吧,这就是产能升级。说大话容易,风险就在于不确定性,再修一条路再努力干把苹果产量提升到 8w 吨,村民能看到一条路,还能看到 8w 吨苹果,钱花的实在。做成维生素?设备买回来再卖出去谁会要?这个东西市场会接受吗?咱们只会种苹果,不会做维生素呀。还是修路好。这就是中等收入陷进。

知乎用户 宅狼 发表

只要想搞就没有搞不完的,等你真正全部搞完又会发现最早的那批得翻新甚至重新建了。

知乎用户 杨坚鸿​ 发表

你们这些年收入三万元,其中还包括月收入一千元的六亿人,为什么总操心一些你们不该操心的事呢?到底哪来的自信???

月收入两万以下的也配谈国家如何发展?真不要脸!呸!安心当你的韭菜得了。

知乎用户 巨窝 发表

很多城市都想有地铁,但是没批下来。。。。。。

我山西想把山削平了。。。。

知乎用户 才子是我弟 发表

翻新啊。房龄才二十多年的楼房,拆迁的比比皆是。

知乎用户 徐伟 发表

楼主多虑了,基建永远搞不完,还有长城贴瓷砖,喜马拉雅山装电梯,黄河安盖子呢

知乎用户 Tracy 发表

如果社会管理体制,科技水平完成蜕变,奔向准发达国家。否则,拉美化。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站在路口,下一步怎么走的基调很重要。

…… 我深表担忧……

知乎用户 北院后门大白猫 发表

基建能搞完?你们小家装修有上限?

这波搞完,搞核电站,搞潮汐发电

搞 6G,搞高速无线充电,搞超铁

能搞得多了去了

项目投产之前,可行性报告都好看极了

谁知道投产之后,算不算低效投资,无用投资,重复投资

总之当年大伙都有活干,都有饭吃,以后再说以后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基建想搞,无穷无尽。100 公里时速级别的铁路挖了建 300 公里级别的。城市街道下水道全挖了,建海绵城市。老城区拆了,建新一代生态高楼。举办赛事,建新体育馆。整修马路,举办马拉松。雕刻山体,建世界高楼,重建古代遗址。划一个地方,新建一个高科技城市。花样繁多,只是收不住手会把自己建没。

知乎用户 蝶蝶舞 发表

怎么不能给全国的土地铺个地砖了?铺完了不能维修一下,不能趴了重新铺了?还搞完,想搞,怎么都搞不完。

知乎用户 茫尘 发表

基建搞不完的。

学土木,有时候说起未来,老师忽悠的话很多,但有一句是对的。未来是你们的,三百六十行,绝对饿不死土木的。

基建属于无底洞性质的。其他不必讲,高铁,港口,机场这种省际交通基建在未来十多年里少不了。还有地铁,道桥等城市交通。

我 d 的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建这种服务于基层大众的。只要不是真缺钱。撒开怀建就是了,不嫌多。

原来是大城市,现在是城市群,卫星城市群。小城市又慢慢变成大城市了。基建这东西不能复制粘贴,快速爆兵,只能慢慢来,靠时间人力堆上去。

知乎用户 木工米青 发表

以下文字转自互联网

盘点雷人工程 “给长城贴瓷砖、给大山装电梯” 你认为会实现吗

2018-01-13 19:18 不发芽的番薯

网上有一段子 “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挡、给大山装电梯,给太阳安上开关,给黄河装栏杆!” 这几项工程都是浩大的,没人会认为其中一项会实现。

在几十年前,有一个姓牟的就曾计划用罐头换飞机,用炸弹炸开喜马拉雅山,将中国人移民到非洲。

结果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计划,罐头换飞机实现了。然而把喜马拉雅山炸开,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让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变成江南一样的鱼米之乡却没实现。将中国人移民非洲的计划也泡汤,反而非洲人先移民到广州了。

还有人建议将渤海用陆地围起来,将其变成淡水湖,这样从山东到大连再也不用建海地隧道,直接建高速公里即可。

像这样脑洞大开的想法还真不少,你还别说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很多在以前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今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在几百年前,你要是告诉人家,飞机能飞上天,人家会说你咋不上天呢?

在几十年前,你要是告诉别人,你不用给钱,就能从千里之外能买到商品,人家会说你脑子坏了吧?

我不说其他的,就说给大山装电梯,湖南张家界做到了,张家界在悬崖峭壁之上,就安装了一部高 326 米的电梯。

给长城贴瓷砖虽然没实现,但是辽宁省绥中给长城已经抹好砂浆,就差贴瓷砖了。

也许有一天,给飞机装倒档就会实现,你们说呢?

知乎用户 安安小小姐姐 发表

当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 100% 的时候,大概基建会停下来。

然后,大力发展农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第二第三产业。

知乎用户 伍晴 发表

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能源革命,星际跳跃,星际殖民,时光穿梭,或者研究生物科学产生新人类,你想实现乌托邦也行,你想星际旅行也行,或者你只想玩虚拟现实在营养仓当个宅男也可以,只要科技生产力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中国是社会主义会怕经济危机,产能过剩?到时候给你一个开发火星殖民的项目,让你做上几百年。哈哈

知乎用户 小波​ 发表

" 新基建” 是最近非常热的 “热词”

5G 自不必说将也是今后很久一段时间的新基建主题词。

围绕着 5G 应用的智慧类互联网 + 的各种项目,各类云的建设,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雪亮工程、城市大脑等等都将成为传统基建后的选项。

当然这些 “新基建” 也升级了用工模式从 “劳动密集型” 向“互联网民工”转变。

承揽工程的也从地产商变成了系统集成商。

有形投资换来的可能不再是有形的东西,而是无形的数据与流量。

“新基建” 才是我们国家新的竞争力的体现。

知乎用户 李云 发表

不必担心,先不提搞不搞得完,就算搞得完,我们还可以一带一路输出到别的国家去。搞完自己的就搞别人家的。

知乎用户 veryfast 发表

基建在中国遇到的是技术瓶颈。将来如果成本提高到一定程度也会是制约。农村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孩化时代的人口成为建设主力。就智能化的新技术空间来看,三、五十年干不完。

知乎用户 小胖哥哥 发表

基建搞的完才是一个大问号。需求不同,基建就不同,除非人类自己满足了,不然,基建是搞不完的

知乎用户 jy00827510 发表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基建可以从陆地走上海洋。从海洋走上太空,2000 年内都做不完。

知乎用户 怕被认出改个名字 发表

基建搞完这是个什么状态?

全世界陆地面积占 29.2%,其中人类有效利用率在 30%,我国现代化建设只完成到了一线二线城市(三线连地铁飞机场都没有那能叫现代化?),只占了全部领地面积的 10%。

理论上,基建总要搞得完的。如果按照目前的 “中国速度”,大概三百年就能完成 960 万平方千米的现代化建设。不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帮助和对于地下领空领海的建设和利用。仅仅按照我们目前的人口数量,平均每个人将拥有目前在北上广深的生活条件下的 400 平方米住房面积。

这里我没有考虑时间尺度下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建设难度,仅仅简单的假想了一下我们已经完成了目前全部的基建计划,且没有开设新的基建计划。

十分粗略的估算一下,大概就是每个人拥有的资源是之前的十倍,如果想要维持那种假想的生活条件下,无人机运输和无人机载客一定是要成熟的。

我觉得这个时候就需要发展智脑,需要 “智械”,向火星探索,改造火星环境,殖民火星…… 如果没什么追求可以先改造月球背面。

总之,星际人类计划开启,愚蠢的地球人你们自己玩,爷飞升了!

知乎用户 菖蒲扇 发表

基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成本,而不是动力。

问这个问题,如同问 “我要是房贷还清了该怎么继续发展” 一样可笑。

知乎用户 精神病院的正常人 发表

搞完?

别开玩笑了,我们家门口的路,1 年时间反复开挖了 4 次!今天排水,明天排污,后天电信,大后天电网又来凑热闹!

我投诉过 12345,人家说施工方取得了合法资质,属于合法施工,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这样的基建,这路能旧了才奇了怪了~~~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古代一个合法政府需要做的几件事,兴修水利(防洪)建仓储粮(赈灾)开示科考。一千多年了,基建永远都做不完

知乎用户 刘明全 发表

搞完?

你不会以为一个基建能用一万年吧?

这玩意儿是要更新换代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960 万的土地能搞完绝对是个大工程!如果真的能搞完,还有一带一路的的大工程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基建还没搞完

就被社会经济紊乱扰乱进度了

怎么可能一直烧钱搞 f 建设替代社会经济产量增长?

要是都能无限印钞刺激基建,欧美日国家为什么会停下

阻拦的是社会经济的失衡主体

就像华尔街一样,金融可以无限量花样玩下去,但他的人民不愿意了,就这么简单

社会是人组成的,利益组成的,不是少数人相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看看大家的利益和篮子里空了没有再说

知乎用户 霍利斯悖论 发表

应该说,很难搞完。

可以看看几个目标,村村通电、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水泥路、县县通铁路和高速路,仅这几个除了通电完成了,其他几个还都没完成呢,基建之路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格物致知 发表

不把地球搞成变形金刚的塞伯坦基建是搞不完的。

知乎用户 文尼玛 发表

就不需要发展这种东西了,说句很残忍的话。很多容易死 人的事情,一定要在人 命不值钱的时候尽快上马并搞完。 感谢所有为阿中牺牲奉献的先辈们

知乎用户 壹只猫 发表

新基建替代不了基建,基建一般指的传统基建。

我这里

@壹只猫

,整理了基建行业研究报告,下面罗列一下文件名名称:

地产基建发力,货币社融新高. pdf
地产韧性 + 基建加码,建材景气有望持续走高. pdf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新变化:力度空前,基建复苏. pdf
场内基金与创新产品周报:Global X 推出 “技术颠覆” 主题 ETF:可再生资源 & 数据中心与数字基建. pdf
城地转债:基建 + IDC 双轮驱动. pdf
基建 REITs《指引》(试行)点评:放宽投资,加强监管. pdf
基建 REITs 专题:有望撬动万亿投资,工程机械景气确定性拉长. pdf
基建 REITs 扬帆,黑色板块起航. pdf
基建 REITs 系列深度报告之一:总览篇:好风凭借力,一举入高空. pdf
基建 REITs 系列深度报告之三:发展篇:深度剖析国内 REITs 发展的历程、潜力、影响、趋势. pdf
基建 REITs 系列深度报告之二:借鉴篇:境外 REITs 实践深度剖析. pdf
基建 REITS 试点政策发布,下半年扩内需战略利好基建板块. pdf
基建 REITs 试点点评:盘活存量资本市场,拓宽社会投资渠道. pdf
基建与机械设备行业:二季度业绩明显释放弹性,下半年景气可期. pdf
基建产业链可转债全梳理与重点个券盘点. pdf
基建低增之谜:钱都去哪儿了?.pdf
基建发力、需求可期,沥青盘面利润维持高位. pdf
基建周观点:社融扩张有望助力基建超预期,重视减隔震绝佳赛道. pdf
基建地产材料产业链梳理:基建地产风来了,哪些化工品受益?.pdf
基建地产相关化工材料全面盘点. pdf
基建地产需求加快修复,继续看好板块表现. pdf
基建投资为何低于预期?缘由与展望. pdf
基建数据周报:4 月申报金额同比上升 208.6%,中标金额同比下降. pdf
基建数据周报:5 月前 2 周基建申报同比增加 32.7%,中标金额同比增加 40.1%.pdf
基建数据周报:5 月首周申报及中标金额环比均下降,本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达 1 万亿. pdf
基建数据周报:6 月前 3 周中标金额同比下降 18.3%,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适当放缓. pdf
基建数据周报:6 月前 4 周基建申报同比增长 46.1%,中标金额同比下降 31.3%.pdf
基建数据周报:6 月第 2 周新增专项债发行 434.3 亿,中标金额有所回落. pdf
基建数据周报:6 月第一周中标金额同比增加 12.3%,无新增专项债发行. pdf
基建数据周报:7 月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18.0%,下周拟发行专项债超 1400 亿. pdf
基建数据周报:7 月前 2 周基建申报同比下滑 20.03%,招投标同比增长 3.87%.pdf
基建数据周报:8 月前 2 周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24%,专项债发行再度进入高峰期. pdf
基建数据周报:8 月第 1 周中标金额 1466 亿元,新增地方债发行超 2000 亿元. pdf
基建数据周报:中标金额环比持续回升,本周发行专项债 2336 亿元. pdf
基建数据周报:本周中标金额环比回升 10.8%,下周湖北拟发行专项债 227 亿元. pdf
基建数据周报:本周发行专项债 1274 亿元,中标金额环比回升. pdf
基建数据周报:本周发行专项债 853 亿元,8 月前 3 周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22%.pdf
基建数据周报:本周发行专项债超 6200 亿,5 月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46%.pdf
基建数据周报:本周基建申报环比有所回升,新增专项债发行 105 亿元. pdf
基建数据点评:10 月中标金额同比上升 29.0%,本周新增专项债发行 962.4 亿元. pdf
基建数据点评:9 月中标金额同比增长 6.5%,本周专项债发行 330.3 亿元. pdf
基建数据点评:9 月第 3 周中标金额环比持续回升,发行专项债 1693 亿元. pdf
基建数据点评:本周专项债发行 421.4 亿元,中标金额 1770.1 亿元. pdf
基建数据点评:本周发行专项债 1334 亿元,中标金额环比上升 15%.pdf
基建稳中求进,装配建筑鼎立革新. pdf
基建行业周观点:重视减隔震投资绝佳赛道. pdf
基建行业:建筑工业化之 PC 结构件,行业快速成长,关注产业链机会. pdf
基础化工行业 8 月份投资策略:持续关注基建相关周期龙头. pdf
基础化工行业投资周报:看好基建板块复苏,重点推荐 PVA 行业龙头皖维高新. pdf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持续回调,关注地产及基建产业链. pdf
大宗商品月度报告:制造业持续复苏,基建略低于预期. pdf
天下秀(600556):红人经济基建龙头,崛起正当时. pdf
太平洋钢铁周报:REITs 助力基建,建筑产业链高景气确定性强. pdf
太平洋钢铁周报:“稳地产 + 强基建” 将贯穿全年. pdf
太平洋钢铁周报:“稳地产 + 强基建” 趋势不变;关注 ST 抚钢、永兴材料、中信特钢. pdf
太平洋钢铁周报:“稳地产”+“强基建” 特征显著. pdf
宏润建设(002062)深度研究报告:区域轨交龙头有望借力基建政策东风,看好未来成长性. pdf
宏观专题报告:基建投资:粮草已备,兵马可期!.pdf
宏观专题:下半年基建投资高增,幅度和结构如何?.pdf
宏观大类日报:下调基建预期,关注消费. pdf
宏观点评:为什么基建增速可能低于预期?.pdf
宏观研究月报:地产基建托底 Q2 复苏超预期,经济下半年将正常化. pdf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基建能拉动多少 GDP?.pdf
宏观策略日报:多省督导专项债使用,基建投资有望改善. pdf
宏观经济专题:如何看待基建回升?.pdf
宏观经济点评:消费、制造业回升,地产、基建减速. pdf
宏观观察 2020 年第 23 期(总第 292 期):基础设施 REITs 起航,基建投资模式进入新时代. pdf
宏观视角下的白酒消费:绕不开的地产、流动性和基建. pdf
宏观:盈利回升提振税收,基建投放上升. pdf
实体高频观察(2020 年第 21 周):5 月地产、基建投资加速修复,预计进口金额增幅显著. pdf
实体高频观察(2020 年第 22 周):适度有效增加基建、房地产投资或是适宜选择. pdf
家电两会前瞻:后疫情时代扩内需和强基建仍是重点. pdf
建材 2020 年 1-9 月行业数据点评:基建支撑水泥需求,玻璃价格延续涨势. pdf
建材 Ⅲ:周观点:基建投资单月增速转正,重视 “两会” 临近政策催化. pdf
建材周报:8 月社融快速增长,支撑投资需求,基建有望先行. pdf
建材周报:二季度铁路基建投资高增 16.4%,支撑水泥需求. pdf
建材周报:长三角水泥价格全面上涨,看好雨季结束 + 基建的需求拉动. pdf
建材行业专题报告:受益地产韧性和基建回暖,建材景气度高. pdf
建材行业周报: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势头继续巩固,继续看好低估值建材板块. pdf
建材:地产韧性,基建加码,水泥有望持续景气. pdf
建筑 Q3 业绩改善有望持续,基建、钢结构、设计表现可期. pdf
建筑业 PMI 继续回升,重视减隔震与传统基建投资机会. pdf
建筑和工程行业 19 年报和 20 年一季报综述:央企降杆杆近尾声,钢结构业绩亮眼,基建 REITs 重构逻辑. pdf
建筑工程 2020 年 5 月投资策略:基础设施 REITs 试点,推荐基建产业链. pdf
建筑工程 2020 年 8 月投资策略:重点推荐基建和地产产业链龙头. pdf
建筑工程三季度订单汇总分析:疫情后整体订单增速回暖,基建带动路桥、钢结构新签订单较快增长. pdf
建筑工程行业周报:6 月基建投资持续改善,边际上受强雨季影响. pdf
建筑工程行业:业绩稳健向好,基建龙头估值修复在即. pdf
建筑建材行业 2020 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基建与竣工仍为年内两大引擎,“装配式”与 “精装” 已成行业趋势.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4 月复工推进,基建单月增速回正,水泥产量创同期新高.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5 月地产基建齐发力,早周期布局价值仍高.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交通基建加快推进,广东水泥酝酿涨价.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保就业稳增长政策加码明确,关注 “两新一重” 基建投资方向.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多重点领域工程加码提速,地产回升基建改善,雨季过后需求有望提升. pdf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社融超预期,基建开工有望加速. pdf
建筑行业 2019 年报及 2020 年一季报回顾总结:行业一季度受影响可控,基建央企和钢结构有望持续向好. pdf
建筑行业 2019 年报总结及基建专题研究:营收提速,业绩回暖. pdf
建筑行业 2019 年营收快速增长盈利稳健,基建 REITS 政策重磅发布. pdf
建筑行业 2020 年中报回顾总结:二季度收入利润快速恢复,钢结构景气度较高,基建龙头集中加速. pdf
建筑行业之基建篇 2:十年盛景不衰,未来聚焦市政、环保与海外市场. pdf
建筑行业之基建篇①:专项债成基建投资新引擎,发行特征有别于 PPP.pdf
建筑行业动态分析:6 月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改善,看好水利建设投资提速. pdf
建筑行业动态分析:9 月社融增速超预期,三季报建议关注基建、设计、钢结构优质标的. pdf
建筑行业周报:7 月基建投资增速稳定,国铁新纲要再加码铁建. pdf
建筑行业周报:REITs 破冰助阵基建投资上修. pdf
建筑行业周报:社融与广义货币增速加快,基建投资有望先行. pdf
建筑行业周观点:基建回升提速,重视减隔震、装配式投资机会. pdf
建筑行业数据点评:7 月基建投资增速稳定,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抬头. pdf
建筑行业深度报告:基建回升景气高,装配建筑潜力大. pdf
建筑行业深度报告:项目、资金双轮驱动,基建或迎丰收年. pdf

这是 2020 年基建研究报告,一共 279 份中的一部分,2021 年的基建研究报告在这里:

[壹只猫:【2021.04 更新】基建行业研究报告,一共 45 份,欢迎收藏。​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533002)

知乎用户 抱着自己前行 发表

广义上的基建没有可以搞完的一天,除非没钱了。

但对于国土辽阔有自己体系的国家,钱也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未来已来 发表

长城的瓷砖还没贴,太平洋护栏也没做,怎么搞的完?

知乎用户 瞌睡 发表

世界这么大

知乎用户 我是谁我在哪 发表

中国这么大,短时间之内搞不完的,要是真搞完也得折腾二三十年;搞完了原先那些也旧了,升级一下吧,于是又来一轮

升级基建是好事,但——

增的是 GDP,苦的是筑路队啊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还能怎么办?跟现在一样啊:支持美军全世界打,然后通过 Haliburton 拿到美国政府海外战后重建计划的无竞标合同 (non-bid contract),外包给中建,然后在美军火力掩护下重建。回头新闻联播一报道:“喜迎一带一路又迎来新的一波建筑高潮…” 美国朋友继续上镜头竖起大拇指惊呼 “OK! OK!中国速度!”

提前回覆跟帖的网友:既然你不是中东人,你就不能说咱们勤劳的基建工人们是皇协军。

知乎用户 梁知道 发表

人类发展现在看来是没上限的~~ 所以基建也是没上限的,怎么会搞得完~ 只是没钱而已,有钱能修到月亮去!

知乎用户 灯灯 发表

我可以介绍你来这边工地 ,有活三百一天,跟着这边老板 不需要专业要求,当然你也可以考一级建造师都可以!

知乎用户 简单的复杂 发表

真的恨出逃的资本家,有钱为啥投资外国?为啥不投资中国科技!

知乎用户 取泥德鸡糊 发表

基建怎么可能搞完了,路修好可以扒掉重修,桥可以拆掉重建,楼可以推倒重来,墙可以刮掉重刷,玻璃可以卸下来重装,只要开动印钞机,能放水,基建是搞不完的。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搞完?月亮爆了都搞不完

我们小区的所有道路最近在搞以下事情

才铺好两年的道路都挖了,重新铺

公园绿化拔了,重新种,亭子拆了重新盖

以上东西都没坏

知乎用户 Edinson Cavani 发表

还可以削平青藏高原,引雅鲁藏布江入塔克拉玛干。

这又够全国人民奋斗五十年的。

知乎用户 邹思默 发表

我们海岸线里的石油还木有开采呢!

知乎用户 你找谁​ 发表

中国距离所谓的基建搞完了还早得很。小到公厕马桶、无障碍通道,大到城市综合管廊、居民住宅、城市绿地公园、中小学文体设施、城市停车设施、养老设施、基层诊疗设施等等,还有很多需要建设的。

https://www.pbctoday.co.uk/news/planning-construction-news/countries-investing-construction/54507/​www.pbctoday.co.uk

看上面的报道,2019 年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的建筑市场,当年的预测是 2020 年中国建筑市场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到 2030 年中国会保持全球第一大。美国这个头号发达国家到现在依然有如此庞大的建筑市场,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单单住房需求就比美国大得多,再加上对应的其他配套设施,预测中国建筑市场会很长很长时间保持在高位运行,保持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的地位。

知乎用户 John Swan 发表

县里的铁路通的怎么样了 还有两三百个地级市的地铁还没有建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基建好就好在它是搞不完的,优化是没有止境的。

知乎用户 zhiqing zhang 发表

基建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卖基建(一带一路)和美国卖飞机卖军火,农业国家卖粮食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冬季限定 发表

搞不完,还可以拆迁,把房子拆了再盖高楼,扩宽道路,多修火车站、高铁站、机场。

而且技术在进步,说不定以后会有新的发明,机器猫里的东西都会发明出来。这些新东西就会淘汰旧的设施。

知乎用户 刘茂东 发表

一条路 10 年修三次,能搞完?

知乎用户 溜溜球​ 发表

还有新的建设方式:以前是拼命堆路,堆大型设施。以后会拼命堆科技基础。发展出新的科技再堆建设。基建不仅仅是水泥钢筋,科技类的基建对技术要求高,也符合新生代的需求,也能有好的薪酬待遇。老一代用血汗堆起的马路大厦,后辈可能会用机械来堆了。

知乎用户 WHH 发表

基建这个范畴太大了,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扩张。传统基建主要包括: 交通、电力、电信、水利、能源几个大项。现在新基建又增加了 7 个大项。未来新技术出现之后,必然会带来新的基建需求。

知乎用户 竹笋炒肉 发表

第四次科技革命了解一下

知乎用户 心态 发表

路修好了该买车吧,网通了该买网络电视吧,该买电脑吧,车买了该修房子吧,房子修了该买家电吧。

知乎用户 江赋 发表

基建能够做到尽头?这我不信基础性大工程的修修补补是没完没了的事,更何况还要升级改造,科技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知乎用户 龙泉剑 发表

基建是搞不完的,传统基建搞的差不多了,还会有新基建。4G 完了有 5G,5G 完了有 6G, 代代际际无穷尽也。

知乎用户 汤啸云 发表

拆掉再修一遍啊,就问你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一条修了两三年的路还在弄的?

浪费?不存在的,不要用一维的世界观看这个世界。拉动 GDP 的永远都是产业链,而不是具体某样事物。我重修可以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建筑工人是岗位,建材制造是岗位,建材运输是岗位,配套电力是岗位,食物供应是岗位,哪怕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哔——哔——本质上来说也是岗位啊,这么庞大的产业链怎么可能说停就停?你想停资本也会推着你走,实在不行不是还有逻辑鬼才们的珠峰电梯项目,太平洋大坝项目,北冰洋冰川运输项目么,够折腾的了。

知乎用户 极地钻井队​ 发表

硬的基建搞完了,还得搞软的基建,最好是两者一起搞。

软基建包括啥?最重要的是教育基础设施。第一是教师的素质,花大力气给现在的教师们提高待遇,提升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爱国情怀。教师们得轮流进修,同时向社会广泛招募优秀教师人才,那些混迹互联网、产业界、金融界的高级民工们,如果有 10% 能归回教育界,中国教师的各项素质都会得到提升。第二是现有的教育体系,教材,重新审视。历史教育要提升比重,不懂民族的历史,是不可能培养出爱国人才的。科学素养,要深入到教材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体制,怎么打破?让所有人都有爱学习的人都有学可以上。大学改革,撤换 90% 的现有大学教师,重新学习培训上岗。职业教育体系大跃进,请互联网、制造业等的大拿到职业教育学校去做讲师,让职校的含金量超过普通二三流大学。

哎哎,编不下去了。。。

总之,教育,科学,科技,工程,这些我们欠缺的太多太多了,砸个几百万亿进去都不嫌多的。

知乎用户 tmtmaya 发表

一群屌丝瞎操心国家大事,想多了~~

知乎用户 我懂你不懂 发表

基础建设。所有的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有了,那么,就不用继续基建了。

知乎用户 健康哲学 发表

看看现在的发达国家做法

看看他们做了什么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向外输出,从贷款开始,技术到工人再到设备材料可以配套输出。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怎样守住交换来的利益?按照美国的模式,是大搞军事,但显然成本太高了,不知道有没有另外的智慧能解决。

知乎用户 恒路敬不二 发表

作为中国来说基建是搞不完的,一是人均低,二是区域不平衡,更重要的是等全国基建搞上一遍了,你就会发现很多的基础建设需要更新换代了,比如等高铁网络建设完成了,时速六百八百公里的磁悬浮在发达地区又成了刚需。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陈旧的原因是拆不动、没有钱和撕逼,这在我们国家除了资金上的制约之外其他两项不存在的。

知乎用户 智哥 发表

基建这个东西,搞得完?

知乎用户 Neruthes 发表

中国的坚船利炮要为中国的基建产能争取生存空间。

知乎用户 知否知否 发表

收割全世界

内需拉动外需不是说说而已的。过去 20 年,中国制造由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变成了质优价廉的保障。如此巨大的进步从何而来?那是大量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成就的。

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拉动了各个基础制造行业的需求,扩大了内需,之后我们再用满足内需过程中练就的高水平技术,高性价比产品抢夺世界市场。从这方面讲,国家大的战略方向是很优秀的,成效大家也有目共睹。

但是,房地产的兴起还影响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压榨包括你我在内的国民剩余劳动价值。鼓动社会观念的变化,强行压榨。直至今天,被压榨阶级已经难堪重负,大量人开始撂挑子不干了。无论什么情况下,以牺牲年轻一代为代价去达到目的都是很愚蠢的,所以房地产变革就在当下。

具体的变革方向思路,一定是当代年轻人的软肋,能刺激他们的主动性。或者干脆已经强大到了能向外收割的地步,全民进入享受向外收割红利的阶段。如果这两者都没有,那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走下坡路了应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要是基建搞完了该怎么继续发展?

知乎用户 夜小喵 发表 我只是看到基建有感而发 文不对题 ,还请见谅 工人已经出现严重断层 他们年纪大多五十岁上下 年轻的寥寥无几 …… 他们的薪资一般(分小工大工特种作业人员等一天 150-350 左右范围) 近些年政策不允许拖欠农民工工 …

今年经济增长靠什么? | CareerEngine

不要低估中国政府这种“化零为整”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它对引导预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提振作用。2020年更要注重稳投资的长期效用 图/pixabay **文 |《财经》记者 降蕴彰 ** 编辑| 王延春 “两新一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 …

今年经济增长靠什么?

不要低估中国政府这种“化零为整”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它对引导预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提振作用。2020年更要注重稳投资的长期效用 图/pixabay **文 |《财经》记者 降蕴彰 ** 编辑| 王延春 “两新一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 …

美国是否后悔让中国进入WTO?

品葱用户 小天狼星 提问于 6/5/2021 当年克林顿为什么要让中国进入WTO? 甚至都已经发生了89天安门事件的情况下,还要去说服国会通过让中国加入WTO? 20年过去了,中国如今的实力变得非常强大,很大的起因都是源于加入WTO,变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