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称「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消灭新冠病毒,这种病毒或将最终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人类医学现在还非常之菜鸡, 从古至今由人类亲手通过医学方法消灭的病毒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所以说共存不共存的, 基本全看病毒自己乐意不乐意了 知乎用户 梦见未来 发表 世卫组织终于说了一次大实话了。 1918 全球大 …
谢邀,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有 10 月,从世界范围内情况仍不容乐观,虽然专家称秋冬季可能还会反扑,但从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个季的经济数据和目前的社会秩序来看,很直观地表明了中国已经控制住疫情,所以这个问题面向中国提出真的特别适合~
说回正题,自古以来,传染病就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部分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从中获取了无数的经验教训,首先来看看这次新冠与历史上的流行病数据对比,动态比较直观:
[
新冠病毒对比历史上的其他流行病(截止 9 月)
元宿 six 的视频
· 9.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01503110482419712)
目前全球已有 1,118,321 新冠死亡病例 [1],且还在持续上升中。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我们说几个经典的大流行来管中窥豹,要想知道如何从疫情中恢复,结合过去现在,从中总结最为实际。
黑死病是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实际上是 14 世纪 40 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的鼠疫,夺去了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约 1/3,而后在全世界都有再陆续出现。
当时人类对传染病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又由于宗教的统治地位,把疫病当做是上帝的惩罚,认为猫是幽灵和邪恶的化身,从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如捕杀猫咪)甚至加剧了疫情的严重性,在既查不到病因,又受观念限制的影响下,大量死亡,至今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2]。
黑死病的结束就是适者生存的典型,由于染上之后症状严重,病菌难以和人体共存,只能双双走向死亡,而没染上病的人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存活了下来。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教会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许多人开始把目标投向科学,欧洲社会转而走向文艺复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的改善使得鼠疫难以继续肆虐。
黑死病(鼠疫)这一课,是传染病斗争史上深刻的启蒙课,此后类似的还有霍乱等其他当时无法应付的传染病也有类似情况,都是在经过科学方法的调查和治疗下,才得以控制。
按照现在的口号就是「不造谣,不信谣」,用科学事实说话,这是疫情恢复的前提。
举个例子,如果国外对疫情始终持有阴谋论,对疫苗大部分不信任,那么任何防疫防控工作都无法顺利展开,这也是为什么亚洲普遍比欧美恢复得好的原因。
1918 年的大流感(又称西班牙大流感)在历史上似乎被遗忘了,但它和这次的 COVID-19 最像。当 1918 年流感爆发时,医生和科学家们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如何治疗,在 1918 年春正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病毒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感染了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尽管具体死亡人数尚不得而知,但据许多人估计,死亡人数超过了 5000 万 [3]。
当时暴发特别是它对健康成年人的影响,这与之前的暴发对免疫功能低下和青少年更易感的爆发不同,在没有任何疫苗的情况下,这种流行病不仅扩散快,而且还有两波。第一波比第二波温和。回国士兵促成了第二波疫情。
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药物治疗,主要还是靠诸如禁止群众集会和要求戴口罩之类的措施。这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多达 50%,但这取决于在疫情爆发初期实施这些措施,而并未过早解除这些措施。由此可见,带口罩并不是这次疫情才出现的方法,自古就有。
中国就是就重视防护和隔离措施的典型 [4], 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也进行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目前可收集到的所有科学研究证据,强调在医疗机构内外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使用口罩及眼部防护,可能是降低病毒感染或减少 COVID-19 传播几率的最佳方法。
即使疫苗生产出来了,也要在公共场所注意防护。研究表明,要通过疫苗达到群体免疫要至少总人口的百分七十 [5]**。**因此要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新型疫苗并覆盖公众的相当一部分,这仍将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我们仍未无法明确掌握疫苗的效力能达到多少,同时秋冬季节的其他流感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所以,任何一场疫情的结束都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些人把疫情的结束归功于天气变热,可事实上呢,西班牙流感前后发生了三波,持续 18 个月,这期间也经历了夏季,并没有消灭疫情。事在人为,没有那些医护人员,没有隔离措施,病毒是不会退却的。
非典是距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切身体会的一次传染病,非典是于 2002 年从东南亚扩散乃至全球,直至 2003 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控制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和前述的两种传染病相比,死亡的人数整个数量级就从千万下降到三位数,尽管与其他大流行相比,死亡人数被认为是非常低的,但死亡率却比 COVID-19 高,这也是一段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
非典时期,诸多国家都暴露出来了问题和缺陷,例如在疫情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和行政部门并未及时通报,导致错过了最佳时期,但也吸收到许多经验,例如非典之后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又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使得疫情的控制和应对有了相对完善的预案,从而避免了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和流行,一切都开始走向规范化、体系化。
及时通报疫情数据,意味着更高效的检测。如果上层决策可以准确地跟踪该病毒的传播,则下层医院可以执行他们的防控计划,避免出现进一步的病毒传播。
以国内青岛这次为例,5 天检测全城 900 万人口,这其中不仅靠着上下齐心的人力物力,也是体现了公卫与临床相互配合的高效体系。
即使在面对这次的 COVID-19,能否做到及时上报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提高公卫的地位,是未雨绸缪,即使度过了这次大流行,依然重要。
病毒面前虽然人人平等,但医疗面前却还未达到人人平等。
疫情期间太多失业的人,太多养老院、孤儿院、甚至流浪汉等弱势群体出现孤立无援的状况,但最常见的还是许多患有慢性病的人不能在医疗资源紧张时得到妥善的护理。
好在这次疫情也发展了各个国家的线上诊疗,由于新冠中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人其症状更严重病情更凶险,病人去医院就医显得非常的危险,网络就诊开始凸显重要性。随着 5G 基建的发展,未来互联网医院也将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出现疫情时,专家也无需满世界飞,网络会诊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但网络并不能解决一切,目前还是以导诊和简单咨询为主,所以国内此次疫情后,有多省市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始筹备新三级医院,三级医院建设发展或将迎来新拐点,借着经济低迷时需要刺激的政策,在当下疫情消停之时,新医改强基层成了大方向。
因此,要想真正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我们还是要把目光放长远,重视新冠病人外的弱势群体,易感群体,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攻关,在仅适应于急性病诊疗的医院之外,完善基层的慢性病管理职能,并提高卫生系统的运行绩效,以有效地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1、因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反复洗手、每天用酒精擦拭地板,再三求医确认没有感染、身体状况良好,但仍没有打消其疑虑。他可能患了 “疑病症”,更具体一点可以称之为 “新冠肺炎疑病症”。
“疑病” 本质上就是 “对疾病的焦虑症”,它有焦虑症的普遍表现,诸如过度紧张、担心,对结果的恐惧,伴随有心慌、胸闷、气短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新冠肺炎疑病症” 无非就是过度担心患新冠肺炎,过度地做检查,即便没有明确接触史,也无法阻止其反复就医、求证。因而多数人的认知里,“疑病” 是不好的,人们应该摒弃它。
但今天想聊一聊 “疑病” 的好处,《进化心理学》指出了焦虑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它让人识别危险,做出 “战或逃” 的反应。同样地,“疑病”可以让人提高对某种疾病的敏感程度,让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今天看到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论文,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 24 天,还有前几天看到的 “三次咽拭子均为阴性的患者”,适当“疑病” 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我们可以将 “疑病” 看成是一个连续谱系,它的反面就是那些 “不把健康当回事儿的状态”,身边不难见到这样的人,比如丝毫不在意烟酒对身体的损伤;明明已经超重了,但还是管不住嘴。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或者不同的时期,“疑病” 状态也应该是波动变化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2、一个初三学生,寒假一直待在家里,肺炎疫情让她的假期不断地延长,一开始窃喜不已,因为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本想着要好好规划一下,每天拿出一半的时间学习,剩下的时间放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好的事情基本没能实施,这让她懊悔不已,学习时静不下心来,总想着玩,可到了玩的时候却背负着满满的自责。
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何尝不是这样,还记得初中的寒假,最后一个晚上补了二十多篇日记,交上去竟然还被评了很多篇 “优秀”,不过还是被姥姥讽刺——“白天潇洒走四方,晚上熬油补裤裆”。
可能很多人就是靠着 deadline 活着,我们能够把任务拖延到最后,可能内心里就是相信有能力补得完。不断延长的假期把 deadline 弄没了,所以才会不知所措。
今天看到李松蔚写到 “我还活着,deadline 死了”,应该就是这样。
3、一位焦虑症患者在半月前偶然间看到新冠肺炎的新闻后,控制不住地担心会被传染,行为上表现出反复清洗、不敢乘坐公交地铁,Ta 会反复向周围求证 “我这样不会感染 Covid-19 吧”,并且期望得到确定不会感染的答复,可不论家人和医生如何解释安慰,Ta 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而且认定对新冠肺炎的担心会持续下去。
可半月后 Ta 来复诊,对新冠的担心竟已消散,我很好奇怎么会这样?Ta 解释为 “在乘坐了各种交通工具后,自己依然安好,没有任何感染的迹象,所以自然就不再担心了”。前后两种状态简直判若两人,但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说服我,我继续追问,Ta 才说 “其实是因为最近跟朋友的关系出了问题,整天为此烦恼,这才没时间和精力顾及新冠肺炎的事情”。
神经症患者惯常如此,在遇到了某个困境时,感觉人生会卡在这过不去,继而出现各种焦虑、强迫、疑病等烦恼,可偶然的境遇就能让 Ta 如释重负,可一般 “好景不长”,没过几日又会重蹈覆辙,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不妨回顾一下过往的经历,你可能发现自己只是在一个接一个的 “焦虑的轮回” 中度过,那这些烦恼还有必要么?
4、一位中年男性在好友突然离世之后,表现出突然发作的心慌、恐惧感,他认为自己是受到了惊吓。然而事情远不止如此,他因为新冠疫情已经闲赋在家很久,收入虽然没有太受影响,但不可避免地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担忧。孩子在家里上网课时控制不住地玩手机,也让他恼火不已,因为总与孩子起冲突,也时常被妻子唠叨。他似乎进入了 “中年危机”,在他看来一切都在朝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我们本能会抗拒 “失控感”,因为它代表着 “自我能力的下降”,我们拼命地试图控制自己、控制生活,比如有人想要控制睡眠,希望 “想睡就能睡着”,有人想要控制家人,比如孩子必须听话,不然就是对我不尊重。有人想要控制自己的事业,不允许出现大的失误。
但人生浩瀚,你能控制的部分寥寥无几,那些强扭的瓜都慢慢转变为对自我的攻击。“控制可控的,接纳不可控的” 是每个人都需要 get 的技能。
5、新型肺炎消息看多了,总觉得自己出现了被感染的症状,该怎么调整心态?
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疑病的内容——短期内增加某一信息的暴露,可能会增加疑病感。近一周以来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关注此事,因此出现怀疑自己得了 “新型肺炎” 的疑病感也一定会大幅增加,几乎每个人对发热、咳嗽都变得敏感起来,这是正常现象。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首先一定是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暴露机会;其次也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因为知晓自己有疑病的问题,就麻痹大意;最后还是得区分好普通感冒与新型肺炎有何差别。
在此基础上,学会放松心态,宅在家里也可以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并不是只有疫情值得我们关注,看几本之前一直没能开始阅读的书籍,挑选几部一直没能沉下心来观看的电影,或者打打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一下就是不能不重视,不能太重视,学会转移注意力。
2019 年末,COVID-19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球,直到今天,在部分国家仍然肆虐。毫无疑问,这一次疫情给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反思。在一件社会大危机事件中找到我们曾经的不足,从挫折中提炼能够处理下次相似危机事件的经验。《科学美国人》总编辑 Laura Helmuth 在今年 9 月 20 号曾发表文章:[1],论述了自新冠流行以来她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学到的九件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该文章列举的重点,大部分在国内已是耳熟能详, 但有些事实是需要被重复强调的。
Laura Helmuth 列举的事实需要被更多的人类去了解、认知,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新冠爆发于偶然,是中国最先发现了新冠病毒的流行,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新冠选择了中国,而非中国选择了新冠。至于中国的应对在有了明显的参考系之后,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称赞为世界应对新冠病毒的教科书典范。
其次,正确认识传染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并熟知在传染病流行中个人层面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应对下一次的传染病危机。
当下而言,从新冠爆发过渡到恢复,宏观层面上,决策者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Bapon (SHM) Fakhruddin 博士给出的建议 [2] 是
1. 将思维方式由 “if”(是否)转变为 “when”(何时)
和火灾的发生一样,流行病的爆发不是一件应该讨论 “是否”(if)会发生的事件,而应该讨论 “何时”(when)发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在火灾频发季节,荒地灭火人员和设备是备灾水平和资源流动性的出色典范。而应对不知何时会爆发的大传染,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具备消防系统应对火灾的能力。
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来管理 COVID-19 的聚集性爆发,包括灾难演练、实时监控、人群追踪等。基于大数据的建模,可以提供一个体系框架,以供核心利益相关者(政府、非政府组织)了解详细细节。
2. 构建更综合的流行病学科体系
流行病学概念应转向至跨学科科学,将医学和公共卫生与医学研究与开发,社会科学,外交,生物医学,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统计学,气象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相结合,提供了一个预防 - 准备 - 应对 - 恢复的综合循环。
3. 加大应急准备物资的资金投入
在本次疫情爆发以前,许多国家降低了其医疗保健系统或国际上关注的生态观察和扫描计划的公共资金水平,这些资金的减少被认为是 COVID-19 大流行如此具有破坏性的原因之一。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借由本次恢复的契机结合公众的需求加大公共卫生相关投资,以确保能尽早发现未来的新型病毒或生物威胁。
4. 加大对于多部门联动应对大流行的资金投入
除了造成健康风险外,传染病大流行往往还会给农业,公共交通,物流,金融和安全等多个部门带来风险和相关的灾难。致死性极强的病原体可能会导致全球全面停产,从而导致饥荒或另一场不可预见的二次灾难。由于每种新的病原体通常具有未知的特征,因此,做出的响应决策通常存在很大的缺陷且容易出错。所以,大流行的应对措施必须是社会整体联动应对措施。多部门联动应对大流行病的规划,结合不同部门的积极演练,可以帮助国家和城市为如此复杂的决策和后果链做准备。
5. 加强国际合作
为了预防流行病,应考虑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甚至制定公约。领头集团(在财政支持和政策制定方面)需要由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等已建立的国际组织,以及 G20 和 G7 这样的团体来组建。尽管领头单位将会来自上述集团(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能力和资源来领导),但发展中国家和非传统机构(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必要的且无法避免的。尽管近年来某些国家采取了与国际合作背道而驰的国内政策,并且对 COVID-19 大流行的一些应对措施使国家之间发生了双边争端。但在这样一场危机的规模和复杂性前提下整个世界寻求走向复苏,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实现。
此外,科学对于公众是否接受政策革新也至关重要(Science is also crucial to public acceptance of policy reform)
1. 对于新冠大流行的影响进行国家层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愿意倾听、考虑来自科学界的建议可以影响政策的施行是否成功。
2. 在与科学界沟通后采取的政策措施可以很好地使公众产生信任。
各种规划需一致(Alignment in planning)
1. 经济恢复行动应与健康恢复计划相结合
2. 即使有幸避免了持续的 COVID-19 浪潮,也需要解决长期后果,包括:
无独有偶,Robin Fears 等学者近期也在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上发表评论文章:Post-pandemic recovery: use of scientific advice to achieve social equity, planetary health, and economic benefits,倡导在大流行之后利用科学建议实现社会公平,恢复地球健康和经济利益。
他们提出了从疫情中恢复需要做到的两个主要任务:
首先,科学界应利用国际科学院合作组织(InterAcademy Partnership)的当前优势,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地区、国家之间的科学联系。其次,科学界应促进整个社会的包容性行动,以为决策者和其他人提供有力的证据。
我们的 2020 在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中拉开了序幕,所幸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众志成城等优良传统下发挥了我们强大的凝聚力、行动力并在我们的疆土内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然而,对于整个人类共同命运体来说,与新冠病毒的战役还道阻且长。
科学家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各种啼笑皆非的现象,让人类不得不自我反思:我们,真的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吗?
撰文 | 启萌星
内容策划 | Matteo
面对疫情时,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体验、感受、情绪可能都是不同的,这和我们自身的个体经验有关。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疫情造成的创伤 & 情绪问题呢?
首先我们想先明确一点:糟糕的事情不是一定会构成创伤,缺乏支持和理解才会。
其次,面对疫情期间的情绪及留下的创伤,给大家 3 个建议(划重点):
1. 如果你在遭遇现实的困难,请一定努力求助,包括寻求心理上的支持;
2. 不需要为自己体验到的感受而感到羞愧;
3. 当你的生活恢复如常,而你的情绪开始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时,一定要寻专业的心理帮助。
在疫情期间,简单心理 CEO 简里里曾录制了一个视频,和大家分享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创伤和情绪体验,分享在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如何应对疫情下的情绪问题?
简单心理的视频
· 449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01483748027068416)
划重点:
好多人问疫情之中会不会带来心理创伤。外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激活人已有的内在旧伤口,也可能产生新的创伤。
什么会构成新的心理上的创伤呢?
有两个因素同时出现: 1. 有坏事发生 2. 你心理上没有得到支持。没有人帮你。比如说你被人打了一拳,你没有得到帮助,没有人安抚你。你的委屈和愤怒等等感受没有被处理,淤积在你的体验里面,这构成了 “创伤”。未来你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感受会非常地强烈,这就是你内在的伤口在起作用。
怎么能减少创伤发生的可能性呢?
如果当坏事发生的时候,你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和安抚。糟糕的感受被看见、被理解;在糟糕的体验之后,你也体验到勇气、力量、被爱。这样尽管你经历了糟糕的事情,但你也在过程中体验到被关爱、甚至对于世界和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所以你看,糟糕的事情并不是一定会构成创伤,缺乏支持才会。
世界变得糟糕,但彼此之间的爱和善意最珍贵。
作者:简里里,简单心理 CEO.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近 900 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 10% 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 50 万 + 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wuli11」
众所周知,目前青岛的胸科医院附近的娄山后社区是中风险地区。
但是,除了娄山后社区,所有青岛人在不少地方都被当地拒绝进入,或者被追着做两次核酸检测,青岛市为全体市民做的核酸检测,不被当地认可,必须要去当地医院重新做核酸检测。
可怕的是,w 市做的核酸检测,到同省的二百多公里外的其他城市就作废了!
武汉人也有同样类似的遭遇。
中国的防疫很有效,但是这种以城市为计量单位的歧视、阻碍,也严重妨害了社会的交流和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猜忌和借疫情的刀杀(歧视和阻碍)(疫区附近的)人,对人和人的关系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恢复起来恐怕比较难。
青岛出现 12 例明确的进口冷冻海鲜相关病例,然后 11000000 青岛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是非常伟大,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疫情,青岛广大人民听话、附近省市支援的结果。
想起来很可怕,如果美国要击溃中国,只需要花点钱,买通二十个有条件回中国的人,或者是派遣中国身份的特工,带上四十份病毒,播撒在四十个大中城市的步行街等公众场合。
然后就可能是 5 亿人需要同时做核酸检测,剩下 9 亿人抵制这 5 亿人相关的城市。
不击自溃!
“教授,我发现我的实验失败了”
“怎么失败了?” 教授站在实验室琳琅满目的器材前头也没回。
“教授,你也知道,我们文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我在 96 号行星培养皿里进行了一项实验,叫《人类面对危机的处理方法对于碳基生物的启示》,来预测碳基生命处理危机的行为和方式,为我们文明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早期构建。”
“这个实验很有想法啊,为什么说实验失败了呢?” 教授依然没有回头。
“是这样,为了进行一场较大范围内的实验,我在 96 号行星培养皿里投放了一些特殊 “危机” 来考验人类的应对能力,在实验进行的前期,我发现人类对于危机的处理虽然受某种客观思想的影响,面对未知的危机会产生恐惧和慌乱,但总体来说还是进行了大胆合理的预防和控制。”
“这跟我预想的方向都差不多。” 我又补了一句。
“这样啊,碳基生物面对危机都这么迅速吗?” 教授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情。
我没有发现教授复杂的神情,继续说道:
“可是,实验进行到中期,到危机开始在 96 号星球蔓延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怎么了,碳基生物们团结一致战胜了本次危机吗?”
“教授,你不要太激动!”
“并没有出现我预想中的情况,人类团结一致战胜本次危机。相反,当危机从爆发的地点开始向全球蔓延的时候,不同地区的应对方式呈现出了巨大甚至无法理解的差异化。”
“怎么说?” 教授的语气明显放缓了。
“人类开始变得混乱,不同地区之间的人类开始互相攻击,抢占物资,丝毫没有他们是一个星球上的共同物种的觉悟,尤其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部落。”
“也就是说,碳基生物面对危机会在同物种间进行抢掠和攻伐。”
“是的,目前来看是这样的,教授,对不起,我的实验好像没有太大的意义!”
“你错了,孩子,你的实验和有意义!”
“哪里有意义呢?这个结果明显说明了碳基生物的不团结。”
“傻孩子,我们是硅基生物啊,我这就向帝国报告本次实验,你密切监视 96 号培养皿的情况!”
“我们的文明有救了!” 教授叫喊着跑出去,兴奋地像个孩子。
第一步,有效的疫苗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全面地实现覆盖?
这其实是解决新冠病毒最核心,也是唯一的办法。因为诸多国家的现状已经证明,中国式的抗疫方法没办法在全球进行复制,无论你说是制度问题也好,价值观也罢,总之欧美感染数字会在未来几个月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的规模,以死一大波人告终。
按照目前国内开发疫苗进展来看,我预测最迟在明年上半年左右,这个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至少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就能够避免新冠病毒造成的直接身体伤害了。
但这是乐观情况,如今感染人数太多导致的最大变数就是新冠是否会突然变得严重,甚至让目前的疫苗失去作用。我们永远不能低估新冠哥的本领。
第二步,全世界能否真诚地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强势地用科学有效手段控制住疫情,并且迅速恢复经济,凭借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 生产工厂的双重驱动,确保了不光中国人的生活恢复了正常,还能源源不断向外输血供货,并且国外的大量商品依然能够获得销售的渠道。
如果中国这次跟美国一样拉胯,现在发生世界大战可能性起码在五成以上,真的。
遗憾的是,欧美列强不可能理性地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并且凭借强大话语权优势,拼命营造出 “中国威胁论” 与“中国不堪一击只会撒谎”的矛盾形象,让绝大多数受到舆论控制的民众无法有效了解中国真正的贡献,甚至还会认为中国是邪恶的根源。
这个问题不解决,包括第一步的疫苗就很难有效地供应给大多数国家,民众们缺乏理性的抵制也将进一步延缓全世界恢复元气的速度。
第三步,为了维护 “现有秩序” 和所谓“价值观”,列强会做出怎样程度的反抗?
这其实跟第二步是并列的,但影响更有可能会在中长期显露出来。
就如 “我大清” 被揍了几十年才意识到自己这套玩法行不通,西方文明最近几百年来对于全球的控制,如今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地步。但它们必将本能地给予反抗,甚至不惜通过包括武力手段在内的形式,于全世界范围掀起各种各样的风波。
如果没有新冠,现在亚美尼亚跟阿塞拜疆打不打、泰国会不会出现让国王下台的抗争、吉尔吉斯斯坦是否会政变、三哥会不会过来找我们茬?这都是值得玩味的。
如此一来,人类从疫情恢复的速度就会更慢,有些人可能再也缓不过来。
人类应该是理性的,但人类也一定是讲政治的。否则哪怕以当前人类的科技生产水平,全球范围内的饥饿问题早就应该解决,甚至已经朝着星辰大海出发了。
有太多势力,正基于政治考量而做出的种种不利于疫情恢复的举动。
不知提出 “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 的诺奖得主先生,是否可以指条明路呢?
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
中国已经恢复了。
结论是:人类来学习中国模式,来学习大华人智慧与治理模式,把大华人思维推广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中国抗疫成功经验包括:集体主义抗疫,不搞身份政治,社会政治大于资本,金融始终控制在政治手中,在疫情面前打破阶级一视同仁对每一个人施救,科学精神,边抗疫边反对美国反人类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等………
更关键的是要学习**大华人文化与智慧,**比如抗击灾难的 “大禹治水负责到底模式”,而不是沙漠一神教文明的“诺亚方舟” 有钱人跑路模式:
要把美国普世价值批判成虚伪的反人类资本财阀自由主义。
此外,人类要学会尊敬华人,热爱华人。世界每多一份对华人的爱,世界将多一份幸运。
经验就在那里摆着,现成的,毕恭毕敬地向大华人老师们学习,人类就会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
更多大华人智慧可以参见《继续者法则》,如下:
本人大量文章已被删除,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人类不知道,反正对我自己没什么影响。除了煮水饺和泡面的水平提高了,真没有察觉出来什么。
先把疫情摆平了再说恢复吧……
15 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造成超过 2000 万人死亡。贸易发达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市民死亡人数甚至达到 80%。
人口大量的死亡导致绝望情绪弥漫欧洲,大家向宗教寻求慰籍。
在欧洲神职人员几乎垄断了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也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拯救信众的责任。
于是一群群信众在教堂集中,神职人员带领大家向上帝忏悔罪责,期待主的宽恕——聚集的人群加速了疫情传播。
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天天忙于布道的神父们是疫情传播的重灾区。大量的神职人员死亡,导致宗教控制力下降,神职人员再也无法垄断知识传播。
而造纸术逐步成熟,廉价的纸张取代了昂贵的羊皮纸,平民也能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书籍,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
黑死病疫情也导致大量贵族和平民死亡,原本固化的阶层壁垒有所松动,阶层间有了一定的流动空间。
神职人员大量的死亡不仅使宗教控制力下降,也让社会开始反思生命的重要性,对教义有了新的理解——宗教改革。
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也在两百多年后开始了。
人类的技术和生产力在短短的五百年内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亚欧大陆西边的一众小国开始殖民全世界,把亚欧大陆东边的天朝按在地上摩擦。
21 世纪,全球爆发新冠病毒,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神职人员充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后,用创新的方式布道,大大提升了效率。
他们电视直播隔空审判病毒,效率要比比 600 年前的同行要高出 N 个层次。
但从布道方式看,他们与 600 年前的同行没有本质区别,虔诚的宗教信仰 600 年传承始终如一,让人敬佩的工匠精神。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现在的事情也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孪生兄弟,主的荣光永远照耀你。
这次疫情如果全球采用中国的方式防疫,6 月份估计就结束了;如果采用欧洲的方式,我只知道黑死病流行了接近 200 年。
600 年前的黑死病,让亚欧大陆西边的一众小国取得了发展契机。
600 年后的新冠,我看好亚欧大陆东边。就算风水轮流转,今年怎么着也该到我家了。
最后还是希望疫苗快点能够通过三期临床,北半球就要入冬了,病毒传播速度向开了外挂一样上升。
早点研发出来,能够大批量投产,也能早点出口赚钱是不?
谁跟钱有仇?
一袋汤药漫灌,精神就好多了,这就是古老智慧;
一句大号流感,思路都通顺了,这才是认知革命;
一针疫苗下肚,消费全恢复了,这也是科学崇拜;
一方口罩捂嘴,恐惧才沉默了,这还是符号艺术。
泻药。这个问题吧,回答的有点惶恐。
看了视频,George Smoot 想向病毒和免疫学家来提问,来真正的了解新冠病毒以及如何能从疫情中回到我们疫情之前的日常生活。我够不上这 2 个身份,只能尝试着从生物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其实包含了 2 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新冠病毒,另一个是我们如何能从疫情这个困局中走出来。
关于什么是新冠病毒,我们有很多已知的内容:
我们知道了它的微观结构,基因序列序列组成,每段基因所表达的含义,甚至我们在做全球的新冠病毒的基因突变监控。
我们知道它可以通过飞沫,空气和气溶胶,物体表面等等方式传播,还可以通过远航冷链运输的途径进行传播。
我们知道了他们如何感染和侵入人体细胞,如何在体内复制和如何对人体造成破坏。我们还知道它能感染除了人以外其他的动物,比如水貂。
基于这些,我们可以有效的检测出病毒感染的患者,针对核酸和抗体都可以进行高精度检测。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口罩和酒精手部消毒。
我们基于这些已知信息,我们还在尝试开发和寻找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以其从可防进一步到可治。我这里只的可治,是指特邀药的针对性的治疗,并不是目前我们采用的广谱方向抗病毒治疗。
但我们还存在非常多的未知: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病毒表现出了如此诡异的传播情况,
比如潜伏期从短的不到一天,长的有几十天,比如不同的人群为什么对这个病毒的症状,从没有到轻微到危重症的,他们差别的原因。
虽然我们现在从宿主特异性分析发现了一些基因与 COVID-19 的病情相关,甚至对部分基因溯源发现这些基因甚至是来源于尼安德特人这种远古的人类,但对于更多的基因关联与引发炎症因子等相关问题我们还处在一个未知的层面。
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病毒从何而来,为何在这个时间在中国首先爆发。
我们不清楚病毒的源头,中间宿主。虽然我们从蝙蝠和穿山甲身上都找到了类似的基因序列,但这些都不是能支撑起病毒源头和中间宿主的证据。
我们曾经认为病毒是由蝙蝠到动物到人的传播路径抵达武汉,但是冷链运输的问题曝光使得这个路径备受质疑。
关于新冠病毒本身我们还有许多未知,对于未来,我们也仍然充满着未知与变数,可以说希望与风险并存。
当下国际仍然处在疫情大流行阶段,全球有超过 4000 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 100 万,可以说全球都面临着非常糟糕的情况。
有些人用流感大流行来对比新冠,觉得新冠的破坏了还赶不上流感。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对于流感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和药物,流感大流行的所能造成的各种情况都属于我们的已知范围,我们有特效药物,有指南,有疫苗。但是对于新冠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甚至不确定现在是不是新冠最糟糕的情况,它会不会变的更糟糕。
对于化药,刚刚结束报告的大团结实验告诉我们目前我们仍然没有特效药。地塞米松这种老牌激素药物反而还是效果最明显的,但副作用也是最明显的。
而对于抗体药物,单抗和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进展,但仍然可能面临着诸多问题,礼来和再生元最近的动态大家也都看到了。
对于疫苗同样也是有喜有忧。国内的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捷报频传,但是强生和牛津的疫苗三期暂停让我们认识到疫苗研发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说到疫苗就不得不题 ADE 的问题,最近二次感染的病例被逐步的发现报告。
二次感染直接打破了某些国家的群体免疫的幻想,同样二次感染的症状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更加的迷惑。有变轻有变重还有死亡的案例,使得最终的判断结果在获得性免疫和 ADE 增强这两种可能性中摇摆。
很多人寄希望于依靠疫苗在未来的两年左右的时间平复这场疫情,但如果没有,或者研发不出来疫苗怎么办?
我们仍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我们可能不会有疫苗。
虽然国际的大环境很糟,但是对国内的情况我是非常乐观的,即便今冬会有二次爆发,也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的影响。中国通过休克式的疗法成功的摆脱了疫情的阴影,三季度 gdp 由负转正说明经济和其他活动都已经回到了正轨。
随着公卫和科普的提升,中国对于新疫情的抵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北京连续 100 天都没有新增病例的情况下地铁里依然每个人都戴着口罩,而某些大爆发的国家还在大街上为抵制戴口罩游行。
世界可能会更进一步的分裂,但中国的复苏和崛起,并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停下脚步。
要扑灭全球性新冠疫情,不是一定要全球 70 亿人都打疫苗,主要就是在城市里病毒容易传播的场所对容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只要有足够的人群接种疫苗后形成一道抗体屏障,就能基本阻断病毒的传播。
根据测算,只要有 20% 的人群接种了疫苗,就能形成群体性的免疫能力。
全球 70 亿人,20% 就是 14 亿,以每人打两针疫苗计算,大致需要 28 亿剂疫苗。
——中国灭活疫苗预计今年 12 月就可以上市;
——今年年底我们已经建成的疫苗车间可以供应 1 亿剂疫苗,目前我们疫苗车间年产能是 3 亿剂,从现在开始大致再用 3—6 个月时间还将建成 2 期疫苗车间,这个 2 期疫苗车间年产能为 10 亿剂。
1、2 期疫苗车间合计年产能将达到 13 亿剂。
上述数据有啥意义?
意义就是**中国疫苗产能的建设是冲着解决全球疫情这个宏伟目标去的!**今明两年中国能提供 14 亿剂疫苗,占全球需求的一半。
目前抓紧研制疫苗的还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明年这些国家大概率也会研制成功安全可靠的疫苗,它们将为全球另一半人群形成群体性免疫提供疫苗。
以前我们常常这样调侃中国——**这个世界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从疫苗生产规划来看,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疫苗拯救世界这个大工程,中国干一半,外国干一半!
嗯,没毛病。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就现有的情况而看,国内基本上可以开始想 “如何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 了。
而很多其他地区,比如我现在住的加拿大和隔壁的美国。。。
主要还是在考虑 “到底如果才能面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和看上去远远不会结束的疫情”。
疫情不结束,我不觉得人们能 “恢复”,顶多能做到如何最小限度的受到疫情的影响。。。
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暂时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
看了下问题描述,乔治 · 斯穆特三世希望得到的是生物医学方面的回应,那么我们就聊一聊这个宏大的话题。
I’d be asking questions to virologist and immunologists to find out what was really known about Covid—19 and how can we recover from this and go on to doing what’s going on.
我想从这个角度来介绍:关于新冠,我们知道哪些?我们又有哪些未知?
因为已知的和未知的东西,决定了我们应对新冠的砝码,知道的越多,应对起来越更容易成功。
也恰好借此机会做一个总结梳理。
——————我们已知的——————
1,新冠的病原体
新冠是一种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疾病。这多亏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宏基因组快速筛选的力量,当年 SARS 培养了几个月。
2,新冠的症状(来自 CDC)[1]
发烧或发冷,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疲劳,肌肉或身体酸痛,头痛
新的味道或气味损失,咽喉痛。充血或流鼻涕,恶心或呕吐,腹泻
3,新冠的从感染到发病的周期
4, 目前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这一点不得不说,中国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全世界献上了一个成功模板(有意思的是之前的新加坡、日本甚至美国等被吹嘘的模范都失败了)。
—————已经证实不可行的—————
1,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对于新冠来说,要求太高。
按照之前的研究,新冠的 R0 大概在 3-5.7 之间,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要实现群体免疫,那么需要感染 80% 以上,这基本不可能,人类历史上鲜有病毒达到这种感染规模。
2,大号流感
一个 R0 是流感几倍,死亡率是流感几十倍的疾病,并且缺乏有效药物,且无视季节全年流行的疾病,比作流感,实在是夸张了。
不能因为理解乏力就认为披萨是馅饼等等。
新冠就是新冠,认为是大号流感,反而不利于防疫,国外已经用无数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了。
————我们正在需要的————
1,新冠感染深层次机制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明白新冠病毒针对的是人的 ACE2 受体,并且快速解析了病毒 S 蛋白的结构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对于新冠病毒具体的感染机制,以及引发疾病的相关细节,尚待进一步挖掘。
2,由此机制进一步引发的病毒治疗问题。
目前应对病毒和治疗疾病的策略可以用 science 上的另一篇文章一图来展示。
3,新冠的 ADE 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尚未明确答案,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了解这个问题,事实上关于新冠的 ADE,研究已经不少了。
但是缺乏明确的回答。
既有二次感染增强的,也有二次感染减弱的。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新冠的疫苗问题
4,新冠的疫苗
疫苗是应对病毒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如此广泛的传染病,更是如此,而目前新冠的疫苗,还是在进行中
尽管目前已经批准了 6 个有限使用的疫苗,但是大规模的疫苗使用依然需要更长的周期。
[
为啥疫苗研发这么慢?| 不务正业的李雷
李雷的视频
· 74.7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86346650009788416)
此外,由于疫苗研发周期长,这次快速上马,未来依然要密切关注疫苗的有效性。
5,新冠的无症状潜伏问题
无症状感染当前已经成为了新冠的一个潜在炸弹。
无症状感染的潜伏期主要和个体的体质有关,免疫和病毒长期战斗胶着给应对新冠提出了难题。
而无症状感染又存在一定的感染性。
因此无症状感染群体的潜伏问题是个重要议题
—————有效地策略—————
1,隔离,隔离,隔离
隔离是应对新冠的最佳策略,对于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隔离来避免进一步感染是最佳的策略。
2,早发现早治疗
现在核酸检测准确度已经很高了,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做到很好地效果。
就包括懂王也可以如此快速解决。
一旦造成损伤,那么治疗就不是应对病毒了,而是如何拯救器官的问题了。
3,日常防护
佩戴口罩。连曾经的 CDC 都站直推动戴口罩了
4,减少疫区进口
疫区进口已经是最近几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了,甚至还检测出了活病毒。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10 月 17 日消息称,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所以疫区进口问题需要严格管理了。
————个体恢复————
新冠有没有后遗症?
如果按照新冠和 SARS 同属于一个 species,在致病机制上,二者也非常相似,同样是 Spike 蛋白,同样是 ACE2 受体,那么二者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有后遗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另一方面,新冠和 SARS 治疗策略有很大区别,而策略是导致后遗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又似乎在否定后遗症的存在。可以说这是一个矛盾。
非典的病理后遗症
在身体方面:78% 的患者感到疲乏(其中觉得中到重度疲乏者有 29 例,超过 42%):74.3% 的患者易出:70% 的患者有气短、气促的感觉:50% 以上的患者感到心悸、睡眠差、口干、胸闷:26% 的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降低:23.08% 的患者出现小气道通气功能障得:65.58% 的患者出现残气容积增加:22.96% 的患者出现轻度肺弥澈功能障:36% 的患者仍见肺炎吸收不全病灶或间质性病变等(其中重症肺炎的忠者占 26%)
目前为止,看到一篇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是关于嗅觉和味觉的
发表于《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上的研究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新冠患者出现了味觉问题,在他们研究的 394 例经 PCR 确诊的 COVID-19 阳性患者中,有 129 例出现了嗅觉或味觉功能障碍者。其中不同区域比例不一样,中国、德国和法国患者嗅觉或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 32%、69% 和 49%[1]
但是从目前爆出的许多消息来看,新冠后遗症似乎不只这些
比如视力
英国首相鲍里斯 · 约翰逊表示自己最近视力明显减退,他认为这与之前感染新冠病毒有关。但目前世卫组织暂未把视力减退列为新冠症状之一。
再比如之前对生殖相关的研究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教授张铭等人在 MedRxiv 上传了一篇临床研究。论文的题目是《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翻译成中文就是:新冠感染对男性性腺功能影响的单中心研究。研究发现,新冠患者(FSH)相对 LH 的比值显著降低。尤其是催乳素,患者组高达 24.07,而普通人才 7.82. 我看了下,貌似这个数据都超过标准了,标准是,男:<20μg/L。催乳素过高可能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 [2]
而 ACE2 受体在体内多个组织都有表达,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会出现许多组织都受到影响的结果呢?
但是总体上,这些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因此可以通过日常的健康多锻炼得到恢复。
不过,新冠患者的肺部损伤是否可以得到恢复,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心理恢复————
此外,还涉及到心理上的恢复
在 2003 年一份调查显示:
在心理方面:57.97% 的患者精神变差或记忆力下降;55% 的患者觉得注意力受到影响:49.3% 的患者觉得自己工作能力降低、工作压力增加:44.9% 的患者觉得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40.58% 的患者变得容易躁:20% 的患者觉得恐惧或孤独:100% 的患者认为得到了家庭的温暖、亲朋的支持,并认为这对自己的康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这些数据来看,心理上的创伤也不小。
因此社会应该广泛关注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
—————经济社会恢复—————
我认为,通过全人类战斗,再加上疫苗,新冠在几年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那么未来的经济社会恢复呢?
自适应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Adaptive Regional Input - Output Model,简称 ARIO) 是一个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后地区经济影响预估评定的重要策略。
ARIO 模型从部门生产瓶颈、生产容量、生产 约束等方面考虑经济系统响应特性,依据外部输 入参数的设置对传统投入产出法进行改进,依据 描述经济部门投入来源、使用去向的投入产出表,能够准确反映经济系统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 数量依存关系,它能够对受到外部冲击后的经济 系统的恢复重建进行有效地模拟预估
通过前期数据,发现新冠对国内大部分行业产生了严重冲击,尤其是住宿和餐饮业。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了。
而根据模型,疫情的恢复需要经历至少 24 个月左右才能达到前高,也就是 2 年左右。
或者用这张图来看各行业的恢复情况,在其实在 3 年以后可能更准确。
[1] 三金.“非典” 十年: 关注 “非典后遗症”[J]. 中国减灾, 2013(06):52-53.
[2] 黄承芳, 李宁, 张正涛, 刘远, 王芳.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的中国经济恢复发展预估 [J]. 灾害学, 2020,35(04):210-214+221.
[3]Chaolin Huang et.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 2020
[4]Xu X, Chen P, Wang J, et al.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J].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
1. 要习惯疫情防控带来的种种约束,例如,地铁戴口罩,出国旅行受限等等,习惯疫情的常态化。
2. 做好全民接种疫苗的准备,说实话,还是挺期待疫苗的接种。
3. 做好新冠病毒随时出现变异导致疫苗重新研发的准备,要知道,每一次病毒的复制都一定概率产生基因突变,如果突变成全新病毒那现有疫苗估计要无效了。
其实目前防控措施不仅仅是防治新冠病毒,例如戴口罩对冬季流感等流行性疾病同样具有防控效果,所以目前防控措施下有利于减少其他流行性疾病的大规模发生概率。虽然出行稍微麻烦了点,但对于长久健康还是有帮助的。
由于疫情期间很多工厂关闭,全世界产能严重下降,所以需要在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赶紧恢复经济,恢复粮食产量。
首先要先解决疫情,然后很有可能上升期国家完善机制以便以后更快反应一手,国际贸易和一些依靠旅游的国家经济复苏。
不过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很多的问题是没法解决的,这已经是部分国家社会的惯性了,不可能指望仅仅靠新冠疫情就让很多人心甘情愿 or 不得不接受改变,更可能的却是加速这种惯性,激化矛盾。
新冠疫情的解决表面上是一个医学问题,但实际上背后站着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等极为复杂的问题…… 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本身就是一个多事之冬,中美贸易战、美国大选、欧洲内部问题、世界政治的风向等等,新冠疫情或许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他的持续性影响却是必然的,站在这个角度上,很多东西是恢复不了的,并且还会继续恶化……
慢慢的,不是说不可能一时间就马上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而且现在就是全球的病例还是不少的,根据所有国家的政策或者是疫苗的接种的顺序,肯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说今年的下半年就能够有比较很好的转机。
然后,陆续就是在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秩序都能够慢慢的恢复,并且的话学生也能够正常的恢复面对面的授课。办公的话呢也能够恢复原来的秩序,也不需要有出行的限制和一些生活上的商业限制,甚至是出行的时间的限制。所以说就是慢慢的根据疫苗的接种,根据防患措施的要求,还有就是有一些严格的宵禁举措等等,就是这些不同国家速度不同,但是肯定都是转好的。
虽然变异病毒的这种侵袭还是比较严重,但是由于现在的疫苗很多还都是对这一些病毒是有很好的抵抗作用和限制传播作用,而且伴随着研发和生产疫苗的技术,包括生产批次和量的积累,那么慢慢的整体这种疫苗的接种能够达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能够限制住疫情。
然后,至于影响,人们肯定是会害怕再次出现这种严重的传染病聚集,所以人们肯定在生活习惯上会慢慢的变得更加养生,心态上的话呢也会更加的这个倾向于做好自己现在的事情,而不会说只是不去追求眼前的幸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现在的内心,然后会更长远,谨慎考虑更多关于自我的问题,所以,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可能都有很多调整。
西班牙留学吕老师:最近一些留学政策和问题汇总(西班牙和英国往返,入境和疫苗接种政策,面对面授课恢复,今年官硕录取变化,日本新冠疫苗接种,西班牙住家证明和居留预约情况新政)
谢邀。控制好疫情(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必是重点),全球重视这个问题,哪一个国家都不可以忽视,如果明后年疫情控制之后,人类该反思为什么会发生世界大规模疫情这个问题,是否能做哪些改善?做好预防措施以防未来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
这个问题中国人民政府,已经用自己在过去 10 个月里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如果说的是健康方面的话,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探讨……
个人觉得,免疫系统的问题,营养充足就能慢慢恢复过来,不想引战,且听咱家慢慢道来
几百年前刚开始发现,并且探索营养的时候,人们想的也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种物质还能不能再继续分解下去,结果分解分解,就发现,细胞是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氨基酸构成的,所以补充蛋白质 = 能够合成新的细胞
然后当人们发现了营养的存在之后,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研究,研究缺乏它们人会怎么样,充足的时候会怎么样,结果发现,营养充足 = 免疫力强,营养不充足 = 免疫力低下
所以说,免疫力低下的人,在营养充足之后,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免疫力
比如说我,前几年我还会感冒咳嗽,明明今年是疫情流行的一年,但是我别说沾染新冠了,就是咳都没咳一声,就是因为,今年我营养补充的很充足
得到这样的结论之后,人们开始想下一步该朝哪里研究,这一寻思就发现,天然的营养素,虽然有效,但是贵,很多人用不起
当时大概是中世纪,外国人还没有钱,发现营养的存在,和营养的价值的时候,不能做到全民普及营养,而且当时的外国的医生,十分的傲慢,不接受任何建议
于是新的研究方向,就是普及营养
然而普及营养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于是研究人员们就走了捷径,发明了化工合成的营养素,就是现代我们在药店里,经常能够看到的那种
这样一来,大家就都知道了,什么样的营养素,适合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同时也因为化工合成的营养素,是作为药品出现的,所以医生们也就接受了营养的存在,或者准确的说,是接受了维生素的存在
虽然化工合成的维生素,有这样的好处,但是相同的,也有不好的一面
价格是很低廉,但是效果没有天然的好,往往四五片化工合成的,才能勉强抵得上,一片天然的,这还是质量好一些的化工合成的营养素,质量不好的,干脆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化工合成的营养素有毒副作用,没有天然的安全,一次吃四五片,容易损伤肝肾
化工合成的营养素不适合长期服用,没有天然的让人放心,化工合成如果长期服用,会加速衰老,这还是轻的,严重的话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就是这样,让一个新兴的科目,还没兴起来,就直接没落了
不见效、不安全、浪费钱
基本上这就是现代对于营养的看法
但是人们忘了,最初发现营养有效的时候,用的是天然的营养素,只有天然的零添加剂的营养素,才能够让人们提升免疫力,才能够对病情有所帮助
感谢知乎科学的邀请。
新冠疫情影响范围广,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已经波及到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建立在互换互溶的基础上,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前行,因此新冠病毒的对抗难度变得很大,单纯依靠对病毒的封堵,已经在国内证实了是效果显著的,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可能长期采取这种手段,这也是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利益和生命之间权衡之后,做出选择利益优先的根本原因。
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做,病毒的研究以及如何从病毒医学方面去搞定才是根本,在成功之前,只能是依靠国家政策了,包括制定如何病人的治疗,传染的防治,以及问题中涉及到的恢复。恢复个人认为是没可能恢复的,影响已经造成且后果十分严重,大量的人失去了生命,社会行为暂停也暂停了相当长时间。相对个体,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算是悠久了,这过程中经历了比这次病毒更严重的多次变革,战争,以及历史重大转折,每一次都没能击败人类,人类总能在付出代价后前行,相信这一次也是一样。
能击败人类的只有人类自己的错误选择和衡量。那么如何回到正轨,实际上更多的是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的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长久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武器,这次也不会例外,依然会继续前行,这是人类前进的选择。目前看,中国的选择优于其他国家,相信乔治 · 斯穆特先生会明白其中道理,找到他需要的答案。
人类,这个概念太大了,只能说政府的指导、引领作用是巨大的。
另外,我总觉得这个题目有点歧义。
改成 “人类应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
会不会更好?
谢邀,利用疫情期间时间学习呀,疫情过去之后利用学习成果卯足了劲干呗。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记得《共产党宣言》预告未来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可现在有些国家把疫情标签化,这对后疫情时代造成严重影响。只有各国人民团结共克难关才能战胜困难。未来是属于 “人” 的,而不是某个具体国家的。
人是一种观念动物,疫情发展到现在,对社会的破坏力并未超过流感,但是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流感。这是因为人们夸大了新冠的危害,自发制造了恐惧,同时又忽略了科学,无力分辨真相。
从疫情中恢复,首先要抛弃派别之争,依靠科学的力量客观面对疫情,对病情做出理性判断,并拿出合适的防疫措施。
科学帮助人们恢复理智之后,人类才好从社会崩塌中恢复、重建。
总而言之,首先需要是赶走恐惧,其他都不是事儿。
人类无法恢复,只能熬 “新常态”,会假设人类能恢复就是很莫名其妙的事儿,读一读历史就知道
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大流行病,人类都失败了,都失败的很惨,毫无还手之力,只不过不存在那个 “完美病毒” 把人类干掉,病原体逐渐变弱人类分批获得免疫力,群体免疫这种最糟糕的结果就正是每一次失败最终的结局
小问题:知道 1918 大流感是什么时候才弄明白病毒是啥么?90 年代。知道 1918 大流感哪儿去了么?现在的季节性流感就是,也就是到现在还没完呢
人类一定惨败的原因有两个
1,细菌学说到现在不过一百年出头,人类远没有能力去及时地正面对付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就没有这个工具。
2,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都不属于某个文明,缺乏向心力缺乏团结意识,仅有的 “隔离免疫” 一个手段都做不好,做不好这个就算有工具也白扯。
第一点起码还需要几十年才能有改观,大概要依赖 AI 技术,用工具生产工具才有可能短时间快速的生产出抗击病原体的药或者治疗手段。第二点有个例外,是中国,这就懒得跟外国人解释了,你们这辈子也不会懂什么叫文明,不会懂小家构成大家的基本道理,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国民可以在不用直接利益引导的情况下认同同一套道德观同一套价值理念。
最有希望建成文明的英吉利和法兰西都自己萎了,中国这边看欧美国家简直是可笑到极点,一点现代智人的样子都没有,还在按照生物本能来行事,满脸没开化的样子追随着 5 Stages of Grief,还在一伙人互相抛阴谋论互相造神去追随,猩猩馆一样。
您既然是诺贝尔获奖者,一定是高智商的个体,那你肯定是明白高智商人与低智商人相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的 “智商碾压”“你的一举一动我都可以轻易预测”,大概就是现在我们看你们的感觉。
几百年历史的国家,胆敢不相信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呵呵。
事实证明西方国家一直提倡的自由模式是失败的,对比之下显而易见的结果证明,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才是治国之道,自由不等于无知的认知,唯我独尊,没有任何的公共概念,假如当初西方国家能放下傲慢与偏见,相信世界的疫情早已得到控制,而不是现在的全世界恐怖的蔓延,束手无策
借楼提问:
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两年后疫苗接种完毕,WHO 宣布该大流行病正式结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各个国家前脚摘口罩,后脚就该发力给中国泼脏水了吧?我当然知道现在也没少泼脏水,但毕竟他们也焦头烂额,只能分出一部分精力给中国找麻烦,这要是疫情正式告终了,岂不是有超多精力给中国找麻烦?
到时中国要怎么应对才好?一个普通公民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尽快的研制出疫苗,这个是遏制这个病毒的根本,事实上很多国家也这么做了。
第二,国家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让普通的民众也足够重视。
第三,国家层面的作为,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
若想恢复,必先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病毒的继续扩散,而不是不作为。
不藐视病毒也不要被病毒打垮,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起始、上升、鼎盛、衰微四个阶段,待病毒式微时就是人类战胜它的最好时机,不管多么着急,都需经过必要的阶段和时间,就像爬楼梯,越过一级或几级楼梯快速跨越,不会有好处,不管多么着急,都要一级级地步上台阶,一口气跳上去,一定会发生不好的事,得回头重来。现在就是病毒猖獗之时,戴好口罩,研究病毒,找到它的弱点,保护好人类自身,等待大反攻的到来。
简言之:1. 繁荣的恢复不需要,也无法干预。2. 疫苗和隔离是有效的减损手段。
萧条的原因是灾难导致的生产力不足,发展生产力没有捷径。
历史和科学告诉我们,疫苗是解决传染病的最佳方法,而隔离是切断传播的唯一方法。
妄语:人类应该反思,西方看似科学的医疗体系为什么面对病毒如此的无能为力。
反而中国的传统医学能游刃有余。人类是否过度的迷信科技手段,过度破坏自然,而忽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我们认为人类只有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有未来,不然死路一条。
妄言忘语:强生之后又一家!美国礼来因安全因素暂停新冠药物试验,美国新冠药物试验该何去何从?
《医学源流论 • 阴阳升降论》(徐灵胎)【没有根的东西是走不远的,就像是无源之水一样】
东方国家的固有文化都被推翻了,要如何重新再把文化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们大家知识分子的责任(南怀瑾)
(南怀瑾):
所有西方的固有文化推翻了,宗教、哲学等等都站不住了。东方国家的固有文化也推翻了。这个世界的演变,要如何重新再把文化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们大家知识分子的责任,这个不是金钱能买得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价值、意义是要向这一方面去努力。(妄语:说的很对,大师的思想就是深邃)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经济、财经,包括金融、银行,自己要研究研究,建立自己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我是乱讲的啊,不过讲课的时候放言高论,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我们这个时代走到大河中间了,中外文化也走到大河中间了。…… 问题我们自己怎么准备好,不要 “中河失船”。万一船漏了,这个时候有一个什么办法,能够救起来这个时代,救起来自己国家民族的政治,政治包含了经济、文化在内,是很重要的。
黑死病曾经在 400 年间一直是欧洲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后来的人类社会恢复到没有黑死病之前的状态了吗?呵呵, 在全世界的,长时间的灾难面前,没有恢复这一概念,只有积极面对,负重前行!欧美诸多自以为是的国家在此次世界性灾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 1 推卸责任 2 恢复到从前。有此不正确思想,必然派生出不正确应对。疫情至今依然如此,情何以堪。现如今,又有这神马学者以恢复一词提问,正是欧美体系应对不及格的真实写照。恢复恢复恢复,恢复个球,恢复 nnngt,中国早已经给出了答案,积极面对,负重前行!不愿意承认中国的正确,不愿意承认中国的世界领导作用和能力,那么就继续用人命来填!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
我想起我半年前写的一篇公众号文章。
也许里面有一些答案。
所谓的活着?所谓的生的意义?2020 年 4 月 3 日,世界确诊人数超过 100 万。
Q1 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
这是一个我相信会被记录进人类史册的时间节点。在人类还存在的时候。
2020 年 4 月 2 日,90 万。
2020 年 3 月 31 日,80 万。
2020 年 3 月 28 日,60 万。
2020 年 3 月 26 日,50 万。
2020 年 3 月 21 日,30 万。
2020 年 3 月 18 日,20 万。
2020 年 3 月 6 日,10 万。
2020 年 2 月 5 日,5 万。
2020 年 1 月 24 日,1000。
2020 年 1 月 19 日,100。
数字还是在飞快的增长。
我们因为目前片刻的平静,已经似乎都忘了这次疫情目前在全球的疯狂。
这个倒序,只是想提醒自己。
一定要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哪怕它平凡的毫无张力。
更是提醒我自己,一定要记住,这次疫情里,自己所得到的那个财富。
去找到自己的热爱,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守护好自己的灯塔。
这,就是对那些逝者最大的尊重。
带着他们的那一份,勇敢而又颜色的活下去,活出来。
这是我文章最后的一段。
也是我在今年真正开始思考的东西。
如果,我们对生命,对平凡的幸福,能有敬畏之心,能有热爱之心,能有感恩之心。
那在这场共存且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人毒大战中,我们才能真的恢复且活出新的色彩吧。
疫情有救了,三只羊驼,草泥马有抗体 1000 倍的效能!
随着全球变暖和生态恶化疫情会越来越多温度升高 6 度大多数陆地会被海平面吞并人类只能灭绝,人类的文明也将灰飞烟灭。
以下皆为个人见解。
在回答问题前,我先大概说一下我所了解的病毒造成的影响。
截止目前,根据数据统计,美国累计确诊已经超过 800 万,印度累计确诊 700 万,巴西以 500 万紧跟其后,三者累计加起来就有 2000 万。
其中,美国尤其严重。在现存的确诊中,美国仍有超 200 万的患者,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印度现存确诊超 70 万,巴西超 40 万。
如今,美国累计死亡超 20 万,比它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的人还多。这是二十世纪来美国遭遇到的最大耻辱。
疫情爆发后,大多数国家经济停止增长甚至陷入负增长,中国也曾第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直至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经济实现了正增长,而在这些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的大国。
特别是饥饿!
根据联合国报告,疫情将会使全球增加超一亿的饥饿人口!
这意味着,全世界都要面临可怕的粮食危机。
这一点,我认为中国应对非常好,粮食安全问题基本不存在。
再有,根据某些人的预测【我不知道准不准确】,疫情还没到尾期,甚至可能还会于今年入冬在全世界再爆发,更有甚者,说新冠病毒今后会成为人类常态病毒【像感冒病毒一样】。
综合上述我所了解的,就整体而言,人类在新冠病毒面前的表现,差强人意。
尤其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却做着反科学的事情,完全不重视新冠病毒,一点都不以人为本,不顾大局,还转移国内矛盾,表现令人失望透顶。
令人惊讶的是某些亚洲国家表现得很好【排除欧洲的印度,狗头】,特别是东亚地区,其中我吹中国是佼佼者。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个人还看不到全世界都战胜新冠病毒的希望。而全局未定,区域不安。
不过可惜,某些国家某些人并不这么想。
各个国家本来就各有优劣,在疫情的影响下,劣势被放大,优势被缩小,使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幅度下降。
而全球化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连,安全一体,能帮助各个国家迅速从虚弱中走出来,重新恢复常态,甚至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遗憾的是,在美国的神奇操作下,全球化遇到了坚固的阻碍,似乎不太可行了。
目前世界的逆全球化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墙,把别人挡在外面,害怕别人对自己乘虚而入,趁火打劫。
以上皆为个人见解,定有偏颇,还请见谅。
老子说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疫情问题的真正本质在那里摆着,而人们却去回避,反而想出一些自欺欺人的办法、措施,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躲过了这个疫情,也会有新的疫情出现。人总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稍微缓一会而已,从没真正看到问题本质,所以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倒葫芦起来瓢,灾难越来越多。关于天灾人祸的根本原因,圣人们都讲过,并谆谆教诲,而人们早已忘记或不齿,自以为科技发达的今天比古人及传统高明的多,其实是被假象迷惑了的人更不识宇宙真相了。人类已到了选择正途还是不归之路的关键时刻了!不能麻木下去了!
谢邀。
这次疫情给祥和年代的我们上了生动有惨痛的一课: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教训是惨痛的,但必须从教训中学到一些东西,同时要保持战斗力,从这次疫情中恢复过来。
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生活,尤其是物品供应上出现了短缺。
1. 粮食,肉类都收到了影响。所以,这些关乎人类基本生存的东西,必须要保障。保障粮食生产
2. 加强网络建设,让受疫情影响的学生都能保障学习。
我们只有从教训中不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恢复。
非常感谢邀请,我很荣幸在此抛砖引玉。
人类历史上自从农业革命后发生了很多次比这次疫情严重的多,危险的多的大范围疾病流行,但是事实证明只要时间足够,大部分瘟疫都会自动消失的,比如黑死病,查士丁尼瘟疫,安东尼瘟疫等,但是时间的长短又与病患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正相关,所以无任何行动的等待虽然是一种解法但并不是最优解,因为成本会随之提高。
个人认为最优解就是公民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社群拥有良好的卫生系统,这比政府的任何紧急策略都有效。历史上所有的大型瘟疫都是卫生系统欠缺,以及个人卫生习惯差而大规模流行的世界历史中死亡人数比例排行前十名的瘟疫,有 6 次都是鼠患引起,3 次是因为战争中战场卫生环境恶劣(死尸,伤口感染,老鼠,虫类),当然当时大部分个体的卫生习惯也是非常不健康的。
农业革命后及工业革命前期,人口激增,居住区变得稠密,饮食,工作变得单调,所以瘟疫才有大规模传播的机会,所有的大规模公众卫生事件都发生在这段时间,所以还有一个理论上的办法,就是提高房价,减少各地人口,并分割大型城市乡镇,形成小规模的,功能同样齐全的城市和乡镇,并大力发展交通连接各城市和乡镇,形成星云状的卫星城,以分散人口密度。
随着疫情态势的逐渐向好,社会各界人士只需注意卫生,加强锻炼,然后正常生活,工作,消费即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会逐步将经济拉回正轨。现在,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商品的产能降低,消费者宅在家里,对非必需品的需求降低,所以需求侧的曲线向左移动(消费减少),供给侧的曲线也向左移动(供给减少),所以情况变成了经济的滞涨,所以个人认为政府方面应该稳定货币供应量(或发行更多货币)并减少开支,对供给侧(企业,工厂,公司)给予补贴(各种税务减免也行),供给侧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回升)会导致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增加,即促进消费。疫情慢慢走向尾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重新变强,导致需求侧向右移动,滞涨结束。
然后人类社会再次步入正轨,继续发展。但是很多人是记吃不记打的,依然。。。,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后新的疫情可能有又出现了,循环往复,历史出奇的相似。
这就是我的回答了,可能有不少理论我理解错了,还望见谅。感谢所有耐心把我这篇冗长的文章看完的读者,谢谢诸位。同时我在此欢迎大家对我理解错了的和不够深入的概念或是逻辑错误等进行批评指正,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注:可以骂我的观点,允许脏话,但是要有依据,不接受无理挑衅,请不要问候我的家人朋友,不要在评论区里互骂,都是文明人,谢谢合作。
世界新冠病毒以来,世界八十几个国家出现了病例,中国作为大国,在自身抗疫和防疫的基础上,为世界尤其邻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输出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和及时的医疗物资。所以,我的结论是,由于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表现,和显露出来的优势,以及困难来临中国表现出的大国担当,在疫情过后,中国的外交,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必然会有程度性的上升,自然会利于对外贸易。之所以我们进行”一带一路 “战略,并非向西方媒体所说的” 中国式殖民“,而是由于我们产能过剩,决定我们必须进行产能输出,在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缓解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是纯粹的贸易战略,而非意识形态入侵。
那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那?
从两个方面讲:首先政府层面。
①表现出了绝对强悍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在武汉地区疫情发生和发展以来,面对社会健康与稳定的危险情况下,果断下令封城,这是世界其他国家很难做到和实施的。
②绝对强大且令世界震撼的组织力。疫情发生之后,数以千计的党员、军人、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顶了上去。国家危难之刻,万家灯火的春节,别妻弃子,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果断出征,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动容?
③医疗监测方面。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医疗监测相对西方,是非常及时的。
在全球新冠病毒肆虐情况下,很多西方国家包括发达国家,虽然一直以来的医疗硬件和医疗水平方面都比我国稍强,但是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方面应对和处理并不近人意。包括美国和日本,美国流感以来,死亡人数过万,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社会与政府重视。新冠病毒病例在美国出现以来,对民众的监测工作也不够重视。经济发展重于全民健康的政府表现,严重打脸西方所标榜的 “人道主义”。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人没了,市场也就没了,何来经济发展一说。
其次社会层面。
①表现出超强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最重视的走亲访友的日子,为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一声令下,14 亿人安然居家不随便外出给社会和政府添乱。当然期间也有个别人表现不当,但是中国作为 14 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从比例上讲,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没必要像西方一些媒体那样断章取义,紧抓着中国的个别漏洞进行无限放大和强化。任何国家的社会进程中以及社会秩序的运行下都是存在弊端和漏洞的,所为人无完人,事无完美。我们需要学会进行比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可以和西方包括发达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你将会有新的认知。
②无与伦比的工业生产能力。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质缺乏,全面调动生产以后,目前就口罩日产量过亿,当然其他医疗物质也逐渐充裕。因为疫情,中国停工停产,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包括世界生产方面也无法进行。因为很多原料和零部件都是有中国生产的。随着中国陆续复工,短短数日,带动世界生产运行恢复正常。可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链条是紧密的。
③科技能力。 5G,医疗科研与科技,北斗系统,无人机,AI 机器人等很多新型高科技产品与技术在此次 “战疫” 当中表现突出,疫情过后,必然将加速布局。
④世界震撼的基建能力。10 天一个床位千张的野战医院建设完成,成为跨海大桥之后又一令世界震撼的基建工程与中国速度。
总之,通过这次” 战疫 “体现出了中国的魄力和制度优势,以及与世界生产与生活方面的联系和重要性。无论政治制度,还是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秩序,科技,工业,甚至包括军事都显示出了中国优势。对于疫情究竟是”中国欠世界一个道歉 “还是” 世界欠中国一个感谢 “,这里不做评论,因为新冠病毒的源头和起因还不明确,并没有最终的定论。但中国” 抗疫“以来为世界提供的经验和争取的时间是真实的,是经过 WHO 组织肯定和赞成的。
1. 从思想上认识: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社会,任何人,任何集团,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2. 从科技上总结:找准找到战胜了疫情的科学方法,从中提练出疫苗,从根本上消灭病毒。
3.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战胜疫情,要靠亿万人民群众,大家心齐才能劲足,病毒才能消灭。
4. 一定要有坚强高知慧的领导核心,这是战胜一切的根本。
以上之谈认真去做,方能使战胜疫情得到恢复。
是恢复成疫情前的?还是是恢复成所有人满意的?或又是倒退几年的?这个题目过分宏大,让我踟蹰,彷徨。这不是游戏里磕几瓶药就能绿条渐增。从 2019 年 12 月 8 日到现在,我们看到了许多,左右选择一直是全世界为之考虑与实践,各有所得各有所失,这里不做任何细讲,但请理智客观俯瞰这个 1.0832073×10^12km3 的世界。
03 年非典,我还是瓜娃子一个。我老爷子拿着几百块去镇上,便可办上一场热闹的满月席,众亲邻里,欢声笑语,酒香塞鼻,别样风采。
08 年大雪将金融危机淹没在这一池县城,有人砸锅卖铁为张张红色,有人眺望街道车流纵身拥抱,有人深夜独处烟雾呛出声声咳嗽… 我披上这厚实的棉袄,搓出一个雪球来,去打屋檐的魔窟(鸟巢),惹来屋里阵阵狮吼。
这是有幸也是不幸。20 年 6 月我受不住打击,听从家里的安排,早早结束了我的不屈。lolS10 没有掌声如雷,东路巷子没有热腾腾的混沌,酒吧那百来平方没有灯光瞎眼。我以为这是黑暗,末日一词重现视野,只是朋友圈被一条条口罩商霸屏,我才停止这愚蠢的想法。几张图,几个视频,几段句子总能勾起人们的小心思。我当时有朋友直呼 “国难财”,现又哀叹 “没挣到钱”。不会应和,也是不敢,不过一点,他们的趋利是成功的,至于他们发财与否,这是梦语。当某一天,再去光临,却是一个红色的感叹。但我相信,不久之后他们又会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那时他们还是他们,总是尝试,分得蟹黄。
中国股市没有因为疫情影响格局,它还是熟悉的 “高—低—高”,以此重复,百试不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漩涡里迷失,渴望一夜成魔。当然,也不清楚有人真能在这乱风岗披襟斩棘。但我知道,那些想着捞着一笔的,那些本不宽敞的,请观望,你不是最聪明那个,在那片花花绿绿的屏幕后是一张张迷网,一不留神就被捕获。
网上沸沸扬扬的 “报复性消费论”未经验证也被一句 “没挣着钱” 给活活憋杀。很多人失业,网上干枯枯的数字不能赢得所有人关心,人们习惯性的将注意力放在所站半尺间。人们更喜欢付诸短视频的快感,文字已经苍白无力。我们嘲笑老一辈色彩鲜明的图片,但我们也追捧那些道德绑架官,然后又次次被打脸,乐此不疲。
乐观,我想这是中国能在疫情里 “开挂” 的一大原因。但我希望,那些在网上,或是在外网上疯狂吹捧的人儿,请安稳些,请大气些,请绅士着,中华大国不会被疫情给干趴,是千百年的传承,是你我的奋斗,是这块土地的魔力,而不是你们口中的 “唯我主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道远且艰,望各友珍重。
今年应该少吃海产品,我的推测是澳大利亚山火烧了几个月,加剧了南极冰川消融,从而让南极冰川的上古病毒从冰块掉到了海洋。然后海洋生物感染了病毒,而我国这次疫情的高发区一直是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北京海鲜市场;新疆进口的冷冻海鲜。所以我国应该加快对海鲜是否存在病毒做检查。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类要反思,人类每年因为口腹之欲,要吃掉超过 700 亿头动物。而这些动物的怨气影响了地球的磁场。所以我提议,每个家庭最好半年吃一次肉,肉类营养品可用豆制品和牛奶代替。多吃水果蔬菜,这样人的身体也比较健康。
受损的国家,倒闭的企业,死去的病人,留下的至亲,时间会治疗一切,问题是不能改写历史。
剩下的人呢,继续在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海洋里遨游,去思考,去感悟,去喋喋不休。
人生起起落落多了。
如果没有影响,那怎么恢复。
切勿放大人类在生物界的地位!否则,还会发生类似情况…
谢邀
我觉得很难也很简单。
就目前的疫情状况来看。中国处于一种将消不消,随时出问题的时候。
新冠病毒从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被找出来,在人身上时的反应也越来越不明显… 它好像随时都会消失,可它也一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时刻防范。可很多偏远地区。人口流通不大,对疫情的感受成度非常低。觉得疫情对于他的困扰或打击不大。但在没有特效,或者治本的疫情药物出现,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恐惧,疫情的影响一直都会在。所以最主要的治疗药物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疫情情况更不用说,中国时刻关注国内疫情情况和国外疫情情况,时刻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健康。所以我们对外国疫情也算有了解。我真的觉得,应该管控!但管控的实行非常难…
影响很难平复,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药物,才能解决影响不是。
打败疫情就顺其自然了。
伟大的作家加缪写了一本《鼠疫》,整本书简单而又有效的描绘了整个抗疫过程,无论身处于鼠疫之间,还是面对灾难不断倒下的弱小受灾者,只有伟大而富有人性的医生不畏强权和死神的杀戮,一个个将徘徊在地狱门口的患者拉回人间。因此,人类如何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那就是捍卫生命珍贵的真理。
加缪把法西斯比喻成鼠疫,实际上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就捍卫真理——法西斯的不正义,那么我们要面对疫情,就得要高扬生命的伟大,尊重人类自身共同拥有的希望之路,碾碎一切阻挡光明的魑魅魍魉。
所以,面对灾难,只有共同面对,方才读过难关。
嗯,红脖子,不是我黑你,你连一个口罩都摆不平,资本家就那么让你这个灯塔国老大恐惧吗?没什么比我更懂社会达尔文主义了。
首先是疫情要被人类有效控制,不能反反复复,此消彼涨,疫苗的推广使用安全可靠。
扩大就业,稳定物价,保障民生,降低民用房价、降低医疗与教育成本。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1. 从经济消费来看。
在疫情之中,人们的消费大部分集中在线上进行,各种线上直播,活动,打卡,以及社群运营等,都促使人们去消费,去买买买,其中这里面也暗含着一个信息:人们通过消费来舒缓排解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感,从而减少疫情对心理和生活造成的压力;尤其是在直播行业,冲动性和释放性消费尤为明显。
疫情之后。各大线下商场商店超市等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摊经济带动社群消费,社区消费,促使人们大量地进行线下体验式消费,这点在餐饮行业尤为明显。
2. 从人们生活来看。疫情后旅游产业无疑是比较火爆的,特别加上各大节假日的到来,各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及其周边,都吸引了不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惬意,精神性消费更为突出和重要;与此同时,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尤为增强,开始注重质量和品质健康消费,更注重生活质量和品质,愿意为自己健康买单,更主要饮食健康和疾病防控等等一系列措施都在减少疫情对人们的影响。
仅提供部分看法,有更全面和权威的看欢迎共同探讨~~~
1、最要紧的还是 “釜底抽薪”,控制感染源。只要疫情没有完全褪去,针对大众的健康检测就不可以松懈。
2、加强卫生清洁,减少大规模人聚集活动,定期对公共区域等人流量较多的场所消毒。
3、监控媒体舆论,防止不良媒体,传播不实,不正确的疫情信息,造成大众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失。
4、宣传个人卫生知识,做好自我防控。
5、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工作需求。
6、赶快研制切实有效的疫苗,禁止放空炮,避免大众对疫情的严重性造成误判。
7、呼吁世界各国向中国学习。
疟疾、黑死病、天花、埃博拉、肺炎等等一系列疾病都跟这次新冠肺炎一样。不过这次的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会久一些(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外国的影响,全球现在 4000 左右的确诊,大胆推测会到一亿左右,为什么敢做这样的推测很大成分归功于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自由)
这次疫情的影响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我指的是各项损失)换句说法就是各个国家都参与的生存游戏。每个国家现在都多多少少的受到影响,随着感染人数的飙升,各国家开始对进出都有所缩紧,缩紧的同时会引发旅游、进出口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局面。间接的国与国之间就会加强警惕,造成 “闭关锁国” 的现象。
回到本次的问题如何从疫情影响恢复过来,什么时候真正的疫苗流向大众各国就能恢复过来,这是根源问题。而这次造成的影响应该是继二战后影响最大的一次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危险与机遇并存,但是这次没有一两年时间都缓不过来,确切的说是没有一两年是不会结束。
个人的想法和观点,理性讨论切勿人身攻击!
感谢知乎的问题邀请!
对于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我的看法有几点:
1. 专家们已经对新冠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其原理,也有了相关防治手段。这其中最主要防治方向倾向于人体免疫力,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个方向入手,提升人们的免疫系统功能。
2.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提高和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不要忽视预防措施,例如:养成戴口罩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吃野味等等。
3. 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高的同时,应该多一些真正有利于人们健康的科普宣导,让注重健康成为一种习惯。我这里说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思想健康。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希望对有缘人有所帮助
首先还是要象中国防得住,控得住。疫苗的研制工作进展情况虽然很给力,但是,现在世界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人类要走出这次疫情阴影还需时日。还是寄希望于科学研究成果早日出现。
泻药
1、各国要像中国一样严肃对待本次疫情,借鉴学习中国疫情防控经验。
2、各国加快合作,研制有效疫苗。
太平人时宠歌姬,酒肉欢中灭慈情。
天地动嗔怨毒增,劝尔念佛净土生。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今天 “图图知道” 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疫情对女性生育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法。
1995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通过了《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纲领》。文件讨论了妇女各方面的权益,其中包括解决女性因结构性不平等而经历的健康问题。2020 年距离《宣言》和《纲领》的发布,已经过去了整整 25 周年。然而,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不仅给全人类的健康、经济带来了威胁,也给女性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许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经济封锁引发的贫困、医疗资源挤兑带来的女性生育健康医疗困境、居家隔离带来的家庭暴力等问题。而其中每一个上问题,都可能给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带来难以克服的深重苦难。
疫情与女性生育健康
女性生育健康包括方方面面的议题:合理避孕、安全的人工流产手段、孕期照护和生产过程安全等。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医院面临资源超负荷调度和服务缺位的问题:医疗机构难以有效提供女性需要的健康服务,而患者考虑到新冠病毒的风险,也更加不愿意前往医院就医。在许多医疗系统薄弱的地区,这样的医疗缺位极大可能提高非计划受孕比率。根据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 (Marie Stopes International) 在今年四月的预测,持续三个月的交通和经济封锁带来的不便预计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 950 万女性接受避孕和流产后服务。古特马赫组织则提醒:现有女性生育服务每减少 10%,将导致近 48,558,000 名女性无法采取避孕措施,并导致 15,401,000 例额外的非计划受孕。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非计划受孕将给妇女群体带来额外的生活压力。
疫情中的医疗资源缺位还会提高生育风险,导致产妇死亡率升高。根据古特马赫组织的预测,现有女性生育服务每减少 10%,都会减导致大约 1,745,000 名女性在没有照护的条件下,经历重大的产科并发症,导致 28,000 例额外的生育死亡。以撒哈拉以南的塞拉利昂为例,该国是世界上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即便抛开流行病的影响,生育相关医疗服务缺位也已是该国女性健康的一大难题。根据 2010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每 100,000 名产妇中便有 1100 人死于生产。而在所有产妇中,只有 54.4% 的人选择在医疗机构生产。多数产妇的死亡原因,包括大出血、阻塞性分娩、惊厥和败血症等,本都是可以通过医疗照护来避免的。由此可见:在塞拉利昂,医院医疗对女性生育健康的作用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医疗资源不足、公共基建不到位以及患者就医意识薄弱,都是导致问题的潜在原因。
面对流行疫情,薄弱的医疗系统更是不堪重负。在之前的埃博拉疫情中,医疗组总结出了疫情给生育医护系统增加的三点主要挑战:第一,疫情重创了本就脆弱的生育医护体系(包括医护人员不足和医疗资源器械不足的问题),造成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第二,疫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的感染风险,而埃博拉病毒对双方都是致命的;同时,直接暴露在血液中的生产过程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健康风险;第三,妊娠并发症与埃博拉的感染症状相似,又导致两个次生风险:未及时隔离埃博拉感染产妇,造成交叉感染;错误隔离无埃博拉感染的产妇,错过生育医护的最佳时期。
以埃博拉疫情流行中的欠发达地区女性医疗反观当下的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共性与不同。首先,医疗系统超负荷和交叉感染问题是所有疫情都会面临的问题。公共卫生系统如何尽力维持医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并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和妊娠并发症相似性不大,没有过大误判病情的风险,但是感染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仍需要警惕。
潜在的解决之道
我们可以从制度和技术两个角度讨论欠发达国家疫情下的女性生育安全。
第一,从制度层面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当共同承担责任,采取行动,保证女性生育服务的相对正常运转:其中包括避孕指导、流产后照护、生产和新生儿照护等。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并不能在一朝一夕间解决,在尽力维持现有医疗运转的同时,外界的支援和帮助也起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妇女署在政策报告中呼吁我们以最大努力保证生产健康服务的运行,并提出将持续提供仪器和补给的支持。
第二,从技术层面讲,疫情中的女性生育医疗要做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平衡。一方面,医护人员暴露在病毒下的风险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待产女性的医护资源可得性降低、复杂性和生产风险增加。费耶萨和他的同事们提出远程医疗是技术层面创新的重要手段。位于塞拉利昂的基督教公主妇产医院 (Princess Christian Maternity Hospital) 在埃博拉疫情时期总结出了入院测温、隔离观察、实验室诊断和隔离治疗的经验方法。
几次大范围流行疫情都给人类带来过方方面面的危机,而这也是女性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疫情的流行加剧了现有的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又反之决定了疫情中的受影响对象和受影响程度。女性生育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关注程度常常不成比例。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生育疾病和死亡悲剧。提高公共关注、加强制度建设和发展技术是未来的解决之道。最重要的是:将妇女群体纳入健康事业的考虑范围内,听见女性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将女性纳入健康事业中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道主义主义事业,也是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重要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 UN Women. (2020). Policy Brief: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Women.https://www.unwomen.org/en/news/in-focus/in-focus-gender-equality-in-covid-19-response?gclid=CjwKCAjwn9v7BRBqEiwAbq1Ey-_-8rJ5P_XtNo1LfWwK-EUqm8N3s7KnjKd9xUfkHT3SVxsr0Gh3pBoCctAQAvD_BwE
2. Garde, D. L., Kahn, R. J., Mesman, A. W., Koroma, A. P., & Marsh, R. H. (2019). Care of Pregnant Women: Experience from a Maternity‐Specific Ebola Isolation Unit in Sierra Leone. Journal of Midwifery & Women’s Health, 64(4), 493–499.https://doi.org/10.1111/jmwh.12997
3. Marie Stopes International (MSI)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crisis Accessed from: https://www.mariestopes.org/covid-19.
4. Riley, Sully, Ahmed, & Biddlecom. (2020).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46, 73. https://doi.org/10.1363/46e9020
5.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Harvard T.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oston, Massachusetts
6. Cousins S. (2020) COVID-19 has “devastating” effect on women and girls. The Lancet. Published: August 01, 2020 https://doi-org.proxy.library.uu.nl/10.1016/S0140-6736(20)31679-2
7. Feyissa, G., Tolu, L., & Ezeh, A. (2020). 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The Case of Ethiopia. African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Health, 24–26.https://doi.org/10.29063/ajrh2020/v24i2s.3
作者信息:丁郑宁
文章信息:原文摘自《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总第 67 期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21 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 / 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图图知道”!
我们抵抗不了大自然的变化,我们只能跟随变化而变化,生活观念,方式,心态都要变才能适应自然环境恶劣的变化!
当前人类问题并不是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而是如何控制疫情,如何解决疫情。
控制方面我们中国已经给世界提供了经验指导,望各国效仿借鉴。
解决疫情任需要靠全人类共同努力,科学技术的存在可以为学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控制疫情后,首要的就是恢复生产。
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人类存活的依靠。
人类发展充满坎坷荆棘,疫情只是其中的一个,如何从疫情造成影响中恢复?中国就是个好的例子,复工复产,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呗,但是这次疫情给我们以警醒,大自然的力量很强大,禁食野生动物是防范于未然,中国不仅禁食,而且禁养,这就是我们的应对举措。
这是一个多余的问题。
人类有无限的聪明智慧和能力,不论任何环境人都可以适应。只不过需要时间的磨合。
当然,从阴影中恢复是另一个问题。疫情是一个人间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任意任性滥用满足,为了自己的好奇显摆狂妄屠杀试吃不该吃的动物以致让动物身体上寄生的人类根本承受不起的病毒寄居到人体,然后传播。这是一个严肃的教训,不知道人类是否会接受。因为人类,当然说的是主宰人类命运的高层上层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人类一直在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漩涡中挣扎。在它们心中人类只有成功沒有失败。不用说瘟疫,就刀剑饥荒也影响不了它们的狂妄自大。
战胜疫情是必然的。因为人类的末日不是瘟疫。可是怎么从疫情的阴影中恢复,就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来人是神工智能是神创造的智能机器,每个人都有应对环境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人要把自己的能力正常的发挥出来就必须有正确的真实的信息和数据而人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中却是正好几乎没有真实的正确的信息和数据。由其是小孩子时候,人几乎就接触不到真实和正确。这样人的能力就被严重地压制埋没消灭,本来拥有无限聪明智慧的人变成了愚蠢顽固。本来应该是美好幸福的人生变成了迷茫迷糊迷惑身不由己投进痛苦的怀抱。
人类的阴影太多了,何曾走出?即使恢复也还是在其它阴影中。
人类的痛深入骨髓,如不认罪悔改迎接天国降临,人类就只能在黑暗的地狱中挣扎。
疫情可以把我们暂时从名利追逐中解放出来,去思考生存的问题,像野生动物一样,活着就是胜利。就我自己而言,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期间,自己的收入水平,社会身份,和别人的攀比等等都停止了。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最基础的生理层面的感觉,想过自己万一没有了,那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再争再抢都是过眼云烟了。所以疫情结束后,自己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更懂得珍惜,更懂得爱自己和家人了,更珍惜赚钱工作的日子。我想社会也是这样,疫情期间大停摆,整个社会从内到外被动沉淀了一次。各行各业都是。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会自然恢复,所有杀不死我们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当然,生活模式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参加群体活动会更加慎重,有更多的人习惯宅家生活。日常卫生习惯会有所改善。又发现了很多防疫死角,以后对传染病的应对会更有经验。
但其实我要说的是,现在食物充足,人类数量已经超过地球承受限度,最危险的是食物短缺造成的地球毁灭级战争,其次是大规模战争造成人类科技断代。除此之外,不用担心什么恢复问题。
人类心中应该有一种信念,就是如今的科学已经很发达,我们要坚信疫情一定可以得到控制,我们只是需要耐心等待,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
其实,等待的过程是最熬人的,所以我们要对抗的是焦虑。对于普通人,我觉得大家应该认真过好每一天,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运动。
读书可以让我们思路打开,心会豁达,增加知识的同时,心胸也会宽广。
运动可以让我们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远离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又太渺小,所以抓住当下,活好当下,就好了。明天的烦恼,还是留给明天吧。
每个人,加油!
“人类摆脱新冠危机的复苏期将是漫长、不平衡和不确定的。”
10 月 13 日的时候,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这是 IMF 自疫情爆发以来发布的首份世界经济预测。
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新冠危机如今已经对全球经济留下明显的伤痕,失业和破产也给人类的生活水平造成持久性的伤害。
根据 IMF 的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4.4%,这是自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但是,IMF 也同时预测,只要疫情在明年得到控制,2021 年全球经济将反弹 5.2%。
这组数据其实已经告诉大家,人类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根源,在于如何控制住疫情。
我们国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我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前三季度我国 GDP 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0.7%。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4.9%。
按照 IMF 的预测,中国 2020 年 GDP 将同比增长 1.9%,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有望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这是成功遏制疫情带来的结果。
因疫情控制效果不均衡,人类从新冠中恢复的速度和程序也自然是不均衡的。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
随着目前欧洲第二波疫情来袭,法国等国家不得不采取 “宵禁” 等措施,以减少人员聚集。
这种强力防控措施,类似于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已采取的策略。
不得不说,在新冠疫苗正式问世之前,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
最后,
给大家送点福利~
谢邀,要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首先得战胜疫情
但是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来源并没有真正确认,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病毒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经过蝙蝠、穿山甲、冷冻产品等步骤传染给人类
由于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存在,看来是很难彻底战胜了,估计会像流感病毒那样长期存在,然后在特定条件如秋冬季节兴风作浪,人类也将不得不和它长期共处
不过既然传播路径明晰了,那么全世界抛开成见、通力使用,共同对抗新冠病毒这一全人类的对手,切断传播的各个环节也是完全可行的选择,而且现在各国正在加紧研发新冠疫苗,乐观估计到 11 月或 12 月普通人即可接种疫苗,届时人们需要保持常态防疫措施、在有必要时接种疫苗即可。然后等待疫情缓解,逐步恢复疫前的次序,“继续做原本在做的事情”。
但是很可惜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并不配合,导致疫情越演越烈,这大概就是 “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只会不停的重复历史” 的意思吧
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结成社会的人类的强大远远的超过你的想象,纵观历史做对比,区区新冠疫情完全不够看的。
国外先从戴口罩开始吧…
人类这个词太大,导致这个题近乎无解。
大家都看到了,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国外基本上都行不通。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习俗,导致疫情也是千差万别。
除非我们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否则,大家只能看到一部分人类从疫情影响中恢复,不会是全部。
讲人类讲得太大了,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像我们国家已经在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但西方一些国家的的人他就不接受戴口罩和社交隔离的方法,那疫情就暂时很难控制,更别谈什么恢复经济增长速度了。
该吃吃该喝喝,嘛事儿别往心里搁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人类自然的就走出来了。
前提是达成共识,西方国家到现在对戴口罩都没能达成共识,谈何抗疫,谈何恢复?
等它变成流感
我的观点可能比较浅显。
人类如何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呢?这就可能涉及到了病情后的常见恢复:
1. 具有疗效的抗议药物
抗议的药物无论多少以及疗效是否够好,只要有效果有较为充足的生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民对疫情的恐惧,可以更好的为接下来关于遭受疫情影响生产的恢复,不过,关于抗议的药物比较亲民比较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两年减少某些医药公司的税收让他们把价格降下来,(今年疫情下,一部分公司税收下调,仅限今年)在一定成度上还可以带动复工,恢复市场经济。
2. 公司工厂产业恢复和疫后防控
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对一些工厂做扶持政策,例如: 上面说的减税一年等等。促进市场经济恢复力度,进而把控疫情造成部分市场商品的变动过大,也可以打击部分疫情期间黑心产业,转移人民注意力,让人民有恢复到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同时,也要对于恢复生产的企业工厂进行到不定期疫情检测,日常测体温等,防止复发反弹,也做好一定防范措施
3. 加紧抗疫药物的研究与接种
对于疫情不能掉以轻心,不断更新抗疫药物的疗效与生产量做为备用,冬天可能会是一场较大的反弹期,可能会发生病变,积极接种,减少可能反弹产生的影响
学习中国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患病率控制在最小范围,一直到特效药出现和疫情结束
要么适应,最后新冠真的成了大点的感冒,要么全员疫苗,但是这个基本上很难做到。至于全民免疫,大概个别国家可以做到。其实只要陆军传染病研究所把特效药拿出来,也就差不多了吧
首先,要控制疫情,不然谈不上恢复。主要方法是,控制传染源 (通过医学检验识别并隔离感染者及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染途径(减少不必要社交,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和医疗端的保障(加强疫苗研发的投入,加强医疗物资保障,扩大医疗人员储备等)。
基于疫情可能得到控制的假设,做出以下恢复的方法的假设:
一,恢复秩序
快速恢复生活必需品及公共事务的提供。
逐步恢复企业的生产。对各地区各行业进行风险评价,优先有能力进行疫情防控并且与生活必需品相关的企业,逐渐推广。对于少数由于疫情极度贫困的人群,以工代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卫生建设等增加工作岗位。在疫情基本控制的情况下,适度进行消费刺激,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稳定后恢复学生上学。
二,恢复心理
建立灾后的特殊的心理咨询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非接触途径对于有心理问题的病人进行灾后辅导。
谢邀;我个人认为,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挺大的,但是在紧急时刻,相关领导人的决策和部署使其有很大的改观
疫情是警示,不可怕,而应感恩。
我们要恢复的应该是颠倒的意识、迷失的灵性,反思人类的错误,反思得足够深,恢复得就足够好。恢复的体现在于熄灭贪心,力所能及地保护自然,力所能及得以身作则去启迪他人的灵性。 比如改良土壤从此杜绝农药化肥、发扬中医杜绝滥用西药、推广茶艺养身净心、熄灭贪心杜绝刺激贪欲的科技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肆虐,如何有力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是一大难题。目前看来,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中国通过三个阶段来遏制病毒、重启经济。
在第一个阶段,中国进行了严格的封控管理。从 1 月下旬开始,这一阶段大概持续了 1 个月。在此期间,大多数人足不出户,非必要的服务都暂停了。
在疫情得到有力控制后,中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3 月,中国用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取代了封控管理。隔离措施逐渐放宽,以推动工业部门恢复生产。比如,汽车工厂和智能手机供应链大部分复工复产。随着工人们逐步返岗,一些必要的服务也恢复了,比如咖啡店以及其他的食品饮料店逐渐开门营业。
自 4 月以来,中国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服务经济谨慎重启,国内旅行逐步放宽,比如主题公园恢复营业。此外,孩子们也陆续开学。
总体来说,中国首先恢复的是制造业。鉴于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大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可能比大多发达经济体更容易反弹。目前看来,中国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已经完全恢复,不过服务业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恢复。
为了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措施。首先,采取经济救济措施,为陷入困境的行业和小企业提供再贷款便利,并通过临时减税措施来应对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接下来,中国又在 3 月和 4 月对基础设施进行了针对性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一些制造业领域,这些领域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关键支撑。
而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以来,中国已经开始采取第三步措施,以减税降费等措施直接支持中小企业和家庭。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工资,将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减轻他们对失业的担忧,进而阻止消费下降。这一举措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
我们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复苏中学到什么呢?一是在疫情初期主动进行封控管理,可能会带来一些重大优势。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分离很重要。美国和欧洲面临的服务业压力比中国重得多,即便是在给予大力支持的情况下,这部分经济也可能会遭受最严重的打击。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中国,欧美的复苏步伐可能会相对缓慢。
科学探索之路,不简单。前路崎岖,荆棘密布,但是总是有希望。
可是,如果不尊重科学的话,那就等死吧╮(╯_╰)╭
这是我该回答的吗……
疫情自古有之,人类不会因为疫情就怎么样,就好像地球不会因为人类就怎么样。这次疫情在现在看异常严重但从历史看也不算特别严重。不需要谈什么恢复,个人做好防护该吃吃该喝喝,该工作工作,该存钱存钱。
每家确实可以做一个医疗卫生的保险措施,存储一些基本的防护器材,比如口罩手套,消毒液,医用酒精之类的。其他就正常就好。
个人觉得疫情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人,那么这个新冠就仿佛这个人得了慢性咽炎,需要调理,需要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治疗,所以我觉得这个新冠就是一场百年战争!或许过几年我们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也不会觉得特殊了!
说实话,人类很难吸取这次教训!
如何全球在疫情中恢复过来,显然我们需要真正有效果的疫苗,或者特效药,这在目前都是还未做到的。
在北半球即将迎来的冬季,新冠已经再次开始肆虐,印度 / 美帝这两个自然不用多说,欧洲的这个新一轮爆发太猛烈了。
而国外很多老百姓却似乎更加地倦怠了,对于这一连串的数字开始不敏感,他们想出去上学 / 工作 / 交友 / 旅游……
国外,新冠将长期存在,也将长期威胁着国内老百姓的安全。
不是什么 XXXXX 学家,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单就医学或者说健康层面而言,新冠病毒的影响,或者说危害,被严重夸大了。
这位诺奖老哥把问题丢给医药工作者,窃以为这种思路是严重偏科造成的。(但专心于学术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必须承认这种天才老哥对全人类的贡献是极大的)
医药专家: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老哥你要的不是我能给。
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瘟疫相比,新冠的死亡比例都是最小的。甚至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很可能是对中国最有利的……
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
部分人类承不承认这次疫情
部分人类希不希望从疫情中恢复过来
以及,疫情之下,他们还希望保留自己的 “人类” 身份吗?
既然都被疫情弄得提高到 “人类” 的层次了,那么只有人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疫情这种病毒生物,才能彻头彻尾的取得胜利✌。设想外星人入侵,是不是得地球人共同应对才有活路呢?
1、从现阶段中的问题事件中反思人类做的不好的地方,从幼儿阶段就完成相应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多做实践性任务。
2、政府鼓励从社会方面寻求不同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办法,集思广益,给予一定奖励。
3、在医疗领域内完善对抗疫情的有效机制。
4、发展疫情下的线上经济
谢谢邀请。
人生本来就是苦难重重,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就能坚定地去追逐美好
我疫情期间的回答,和当时大家的回答差不多,真诚但不有趣。把当初的回答放到现在的很多国家,甚至都不真诚。只要想得糟糕,我觉得特朗普都不是百分百错误的,甚至感觉难能可贵。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更在意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注定要错过花期,该如何审视花落?
发泄情绪之后,即将到来的是纯粹的抒情。中国早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因此,在本应苍凉的基调上,中国的音符听起来就不那么和谐。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 “如何以一种中外都能接受的悲壮定义中国”。我觉得方方也不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和世界需要表达某种悲壮的声音。
虽然提问者和邀请者看起来很 “科学”,然而科学地讲,目前这个问题最需要开发,也可供网友们操作的空间,也许不是 “科学”。
小游戏《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V1.0
“恢复” 存在:
1. 疫情存在 or 不存在。
1.1 疫情不存在,本质论 + 1:
①宗教 + 1,圣战 + 1;
②懂王 + 1,甩锅 + 1,获得称成就,并解锁同名称号【游戏冠名者】,回到游戏主菜单,可备注处输入文字,例如 “艾达 · 王魔改版”。
1.2 疫情存在:
①认真应对,获得【论持久战】成就,全属性 - 999;
②不认真应对,获得【群体免疫】称号,全属性 -(233+666t),无后续新增剧情,返回游戏主菜单《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
2. 选 “疫情存在” 和“认真应对”,有判定:
①背包里有 “人和”,游戏事件开始回合数符合“天时” 判定:全属性 - 100,获得成就【众志成城】,一周目完美剧情达成,游戏进入下一周目,系统奖励开局发送;
②“天时”,“地利”和 “人和” 中暂时有缺:全属性 - 100,获得仅有一次的【读档自由】成就,自由进入除一周目完美剧情外的任何一处判定。
……
DNA 和文明和谐发展,知识与财富积累,人的寿命随之延长。然而,人类的长寿真的那么有用吗?
《人类如何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恢复》V1.0 官方免费超大 DLC《区区人类也敢定义恢复?》,玩法多样,剧情丰富,光速下载,未来 3000 年内均可免费试玩。
“恢复” 不存在:
……
理性,客观,科学地认识本次传染病,相信现代医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疫情不过是有人类以来的一件小事罢了,尽量恢复疫情前的生活节奏就好了。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人类医学现在还非常之菜鸡, 从古至今由人类亲手通过医学方法消灭的病毒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所以说共存不共存的, 基本全看病毒自己乐意不乐意了 知乎用户 梦见未来 发表 世卫组织终于说了一次大实话了。 1918 全球大 …
知乎用户 日月盈昃 发表 个人对新冠疫情的前景感到悲观。 整整两年过去了,全球真正做到规模化控制新冠病毒传播、变异、致死的国家,只有朝鲜和中国。(其实单从这方面来看,有朝鲜这样一个邻居帮我国顶住了陆地边境线的东大门,如果旁边的是韩国或者日 …
知乎用户 李华梅 发表 有的。 1952 年,澳大利亚为了控制野兔数量,引进了美国的兔黏液瘤病毒,效果是当年就杀死了 99% 的野兔,但是好景不长,到了 80 年代末期,野兔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种群开始恢复,到 90 年代末期,澳大利亚 …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感觉结束不了了…… 新冠在巴西玛瑙斯的传播已经彻底控制不下来了,按理说这个级别的感染率应该已经能达到最终的群体免疫效果,但是压根没用,甚至还进一步提升了,压根没有缓解。 按照刚才的最新消息来看,玛瑙斯的病毒不但变 …
知乎用户 生理盐水有点甜 发表 真以为网民的记忆只有七秒? 老调重弹的话题。 但是,当初武汉最早爆发疫情的时候,有些人可不是这么说的。 武汉感染几万人,死亡几千人,他们说是 “中国的切尔诺贝利”。 外国动辄感染百万,千万,死亡动辄十几万,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