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有道理吗?为什么?

by , at 09 October 2022, tags : 房地产 实业 房价 房子 台胞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你知道现在制造业老板聚在一起谈什么吗?

我刚从一次饭局回来,里面一桌全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饭桌上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房地产,每当某人谈到当年怎么英明地买下了一块地的时候,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而在座那些没有买地的老板,脸上则呈现出来落寞后悔和失望。而全桌最夸夸其谈的人就是那些买地的老板,没买地的老板则大多默不作声,仿佛没有发言权。

企业家,作为全社会最富进取心的群体,在圈子内认为当年买了一块地是自己一辈子最成功的决策,而生意上的成就感竟然连谈资都没有,可想而知老板们的心思会放在哪里?房地产巨大的泡沫和快速的财富扩张效应,让实业微薄的利润相形见拙,重房产而虚实业,企业家们埋头盘算的不是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如何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而是想着自己这块地已经可以让自己吃五辈子了,即使工厂明天关门也无所谓。这样的心态下,实业能不被拖累吗?群体中出现一两个投机者,没有大碍,但是出现一种群体共识,那就危险了。

知乎用户 tanjidong 发表

我还记得有个新闻,河南驻马店有一伙混混抢了运钞车,每个人分了好几百万。

其中有个人,在十多年后被抓时,已经靠经营房地产,成了当地的亿万富豪。

不需要技术门槛,不需要产业升级,不需要专业知识,不需要高端人才。靠一笔启动资金就能上天。在房市这种不正常的狂热带动下,有多少资金愿意去投实业?

知乎用户 咩咩羊​ 发表

不对。

是官资的杠杆太大,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

不得不以房地产为手段将风险转嫁到普通人手上。

为什么官资杠杆太大?

因为 GDP 是有指标的,在正常手段无法完成的任务面前,拔苗助长、杀鸡取卵就成了最佳方案。

上一任可以欠一屁股债,做业绩,升迁;下一任屁股刚坐下,就面临一屁股的债,所以不得不将上一任的资源抵押,拿到新的贷款,才能做的了事…… 这就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解局方法就是杠杆转移。

一切都是操作出来的,房地产企业哪里有这个宏观层高度?人家就是个做生意的,哪里赚钱去哪里罢了。

知乎用户 马千铭​ 发表

种地的都知道,修个蓄水池的确可以让农田在雨季不涝,而且村长还在里面养鱼,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旱季的时候把水都放在蓄水池不给庄稼浇水。

农民们拿着桶,瓶子去蓄水池要水。但看管蓄水池的村长说不行。给你们水太多了,你们都用来浇地把地给交涝了怎么办。水虽然多,但你们把握不住,我帮你们看着是为你们好。

农民没办法,只好用钱换一点水用。那一点水刚好够,庄稼不渴死,和夫妻俩的日常生活。夫妻俩不敢生孩子,害怕多一张嘴现在的水不够喝,孩子到时候渴死。

这时从城里来了一种新品种水果,城里人都喜欢吃,种来可以增加全村的收入,但是这种水果耗水量比较大。

这时候村长号召大家种这种新水果,但是大家还是愿意种原来的节水的高粱,玉米。而且村里的生育率越来越低,来找村长蓄水池买水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村长很疑惑,就在新买的苹果 13 的知乎上发文,为什么农民不愿意生孩子了?为什么农民不想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醒后沉默群 发表

专家的经济模型是,沿海房价上涨,工厂內迁,先富带动后富。然而珠三角工业迁移轨迹是改革之初的香港,到深圳,到东莞中山佛山等,到清远,到广西,到越南。

专家的人口模型是,开放二胎,继续保持健康的人口结构,保持人口红利。然而,二胎之后开放三胎,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

人都不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专家就跟自嗨网文写手似的,为了凸显自己高智商,并不着墨情节,而是选择配角降智。

我的另一个帖子,贴过来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天命,我之前写过中国面对美国的制裁打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庚子年疫情按照卢麒元大佬说的卦象是,门外全是尸体。

在疫情之前,三星全面撤离中国。苹果逐步剔除中资供应商,改用合资或者港台资本。富士康逐步放缓国内产能,跟随三星苹果转越南。小米逐步实现印度市场全本土化。

这是川普中期的全面打压。然而到了末期疫情爆发。之前撤出去的,现在不得不依赖中国。这就是天命。

但是问题始终要面对,不能因为过去天命挂逼体质,就打算未来都依赖外挂。对吧。

补充,有的人私信表示不懂为什么开挂了。我简单复盘一下中国近 30 年为什么是挂逼体质。再往前是不能写的,你们懂的吧?我把能写的复个盘。

。。。。。。挂逼体质一:克林顿时期。。。。。。。。

。。。。。第一,制造业成本分类之: 房租。。。。

制造业需要庞大的占地。仓储,设备,车间,研发实验室,员工宿舍。等。

深圳制造业外逃的原因是什么?房价 3 万的时候华为搬家去东莞,东莞房价八千。

现在东莞房价三万了,很多人搬家直接去广西边境,因为广西很多越南过来的工人一个月只要 1200。

而真有实力的,大企业,以富士康为代表,直接去越南。越南尤其欠发达地区,只要解决 1000 人十年就业,土地厂房全送。

房价是成本之母。今天你把这些人赶出深圳。你就得有心理准备,将来可能存在得反噬。

我副业做耳机的。我堂弟老婆家开氧化厂。最初在深圳,之后在东莞,后面在东莞桥头。然后是惠州博罗县。现在是在清远做货,每天靠长途客车带货。下一步如果还被赶走,就打算转行了。

这是一个缩影。深圳最初承接香港制造业外溢。逐渐香港空心化,香港在改革开放初期,承接了全球 70% 的塑料花和 50% 的假发制造。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好事啊,西部大开发啊!

你注意看。珠三角制造业的外溢路线是,广东,广西,越南。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跟外贸挂钩的。天然需要港口。

港口,货柜车,工厂,这三个外贸元素东西是一个体系。铁路都不是这个体系的。

那你会去西北做制造业吗?有高铁也没用。

深圳广东今天做的事。就是香港 80 年代在做的事。香港随着房价的提升,主要业务是房地产,金融,服务业。这三个东西都算服务业,金融也仅仅是高端服务业。不再有生产型收入。只有服务性收入。

很多人沾沾自喜,深圳人均收入如何如何。我看到的其实是深圳香港化。90% 底层从事低端服务业,10% 从事高端服务业,房价收入比全国最高,贫富差距最大。这份漂亮的光鲜外皮,作为无产阶级,难道你不觉得满嘴不苦涩吗?

。。。。。第二,制造业成本分类二: 人工。。。。。。

2006 年校招招聘。深圳企业,很少很少提供住宿。我在 2004 年在深圳同济人实习,住在白石洲农民房,地铁物业哦,房租才几百。在 2011 年仍然民治地铁口电梯农民房,我住的略贵一房一厅 900,同事有住稍微离地铁远点的,一房两厅才 900。

我在 2020 年去汕头大学做校招。所有人一看深圳公司。问,有没有宿舍。有的,大家聊。没有宿舍的,基本上第二句就问工资。

深圳合租,一个屋住两个人。如果离地铁近,农民房,一个月房租押金水电费支出 2000 + 很容易,电费马勒戈壁的一个月几百真的稀疏平常。小区房如果离地铁近,那得是有钱毕业生才住的起。

看懂了吗?深圳公司校招。4500 包吃包住宿舍离公司近,大学生很开心,因为 4500 是可支配收入。6000 不包吃住,吃住交通干干净净。

这是我的校招经验。6000 不包吃住,在深圳,毫无吸引力。6000 块钱,企业支出在一万 +。

那越南呢?越南欠发达地区,解决就业送地,厂房成本抵税。人工 600~800。而且越南是儒家社会主义,妹子其实跟中国妹子差不多。没啥明显区别。如果你是企业,在越南人工支出 800 送土地 vs 深圳人工支出一万交不起房租。你选哪个?

我有个建筑供应商。就是混子,活不下去的那种,送钱都竞标不上的水平。去越南做建筑施工脚手架。经常跟我吹牛逼请我去越南保健。说模特级别的一晚上也才 800。他如何牛逼。我去了如何招待我。让我把几个同事都叫上。

我明白他什么意思。他以前作为供应商,点头哈腰。现在可能有稳定现金流,想衣锦还乡一把。很有可能没啥钱,但是为了出口气。仅此而已。

还有一些制造业的同行。在越南建厂。当地设计水平不行,不得不求我帮忙审图。实在搞不定的,我还得把平面图大概画一下,然后越南当地设计院照着深化。

深圳正在香港化。越南确实分流了蛮多本该在国内解决的就业。

上个月我父母去重庆玩。我爸跟列车员聊天。以前重庆发广东的列车,车头挂十几节车厢,很多人去广东打工。现在只剩下 7 节。列车员的说法是,工作岗位少了很多,之前每个月奖金工资一万多,现在只有基本工资没奖金,奖金全靠车上卖货。当然,抬杠的会说,因为重庆牛逼了,不需要外出打工了。

。。。。第三,制造业成本分类,税费。。。。。。

我有个耳机单元供应商。在横沥有 800 人的厂,已经很大了。为了偷税漏税,买钢铁公司的税票。

钢铁公司国企,管控不严格。税票面额也大。卖给民营厂。

然后 2019 年被抓,罚 1200 万。这个供应商直接找镇政府领导,要罚 1200 万我直接关门。我手上现金才不到 100 万。后来找关系,最后变成了 x 百万。

这是中国制造业常态,制造业很多企业是亏损的,拿不出现金的。按照 b 站付鹏的说法,很多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资产(厂房设备),没有现金。整个公司在负债经营。现金只够付贷款利息。

整个发达国家,都在给制造业减税。耳机里头有个牌子叫歌德。雇员全是大妈。因为当地法律是,雇佣多少个女员工,减税。所以歌德的耳机,我们直接产好,配对好。然后到美国,大妈用铆压机,把头梁和耳机壳子,铆压到一块。就这。零技术含量。

是完全可以中国制造好运过去的。那为什么歌德要脱裤子放屁这么整一出呢?当地给制造业免税啊。

。。。。。第四,制造业正在生育率化。。。。。

专家乐观估计,一旦放开二胎,显著提升新生婴儿数量。未来仍然保持人口红利。

后面的事,我就不说了。打人不打脸。没必要。对吧?

。。。。。第五,收入增长放缓的指标: 二手货繁荣。。。。

香港日本二手货保存的很好,很爱惜。很多日本耳机我拍过来,成色非常新。

很多煞笔会说这是国民素质高。去尼玛的。这是因为日本人变穷了,用东西爱惜。卖二手的时候纠纷少。懂了吗?

中国也这样。无产阶级要么拼多多,要么闲鱼。拼多多超过淘宝,难道还不讽刺吗?

如果不是穷,谁那么贱。买拼多多三无产品?

拼多多超过淘宝是种必然。杂牌子弄不死人 = 无产阶级的实际购买力。

还没习惯拼多多的,请放下你可笑的尊严。早用早躺平。躺平不丢人

总结:

现在的年轻人不好骗了。上海一月一号出生人口对比,这个乌龙,我写过一篇。等到电脑上我转过来。很多媒体辟谣说是假的。感兴趣的,你们自己查一下,后台说明还在,只是结果查不出来罢了。

不好骗了呀。

知乎用户 海中青木 发表

2022 年 1~4 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97 亿平米,同比下降 20.9%。

然后,很多房地产商说行情很差,房子卖不动了,整天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但我想说的是,这才哪到哪啊。

2021 年,也就是去年,我们卖出了 17.9 亿平米的商品房。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假定按每套房 100 平米算,那就是 1790 万套房。

我知道大城市里绝大多数房子都是 90 平米以下的小户型,但我们这先按照 100 平米算,每套房子大体平均值应该就在这附近。

这个数字高吗?

对比前几年,还真不算高,中国住宅销售量的峰值出现在 2018 年,随后连续 3 年都很平缓。

但是,也不低,从这个图你可以看出来,这几年销售量都高高在上,是一个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很高的数值。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可能长期维持这个高的销售量。

别说销售量下降 20.9%,下降 50% 都是早晚的事。

一套 100 平的房能住几个人?

3 个人总能住吧,再不行 2 个人总是可以住的。

去年卖了 1700 万套房,按每套房 2 个人算,那就是 3400 万人。

但是人口撑不住了。

**2021 年,中国出生人口为 1062 万人,同一年中国卖掉了 1700 万套房。**把出生人口的数量制成图表,你会发现和人口图明显对不上去。

当然,1062 万人出生的那都是孩子,真正需要买房的是 20 岁以上的适婚群体。

2001 年,中国出生 1702 万人,随后十几年出生人口一直在 1500~1700 万之间震荡。

看起来好像 1700 万人对应了 1700 万套房,数据对上去了。

但大家想一想,真的需要一个青年一套房吗?

现在独生子女多,流行无论男女都一人一套房,婚后合住一套,另一套租出去,所以 1700 万人买走了 1700 万套房。

但我想问的是,如果都是一人一套房,人人都想着拿出一套收租,那租给谁呢?

1700 万人结婚,最多需要 850 万套房,这已经达到人人有房住的地步了,那还多出来 850 万套卖给谁了?

有人可能会说,卖给那些进城的农民工了,中国在不断的城镇化。

看起来好像很对,但如果把数据一列,就能看出问题。

1998~2021 年,中国共销售正规商品房 225.58 亿平米,毛估 2.25 亿套房。

其中,2009~2021 年这 12 年间,中国销售正规商品房 184.38 亿平米,毛估 1.84 亿套房。

![](data:image/svg+xml;utf8,)

以上我统计的,仅为统计局公开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那些无房产证的私房其实也是可以住人的,数量其实相当庞大。

仅按商品房算,2 亿套房至少可以住 4~6 亿人,如果考虑私房数量,数据则更为惊人。

中国的城市里有那么多人吗?

大部分流动人口最后都是回到老家宅基地养老的,他们买不起城里的房子,也没兴趣买,攒够钱给孩子在县城买一套娶媳妇就可以了,没有丝毫兴趣给自己也买一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 亿套商品房都能满足中国人的居住需求了。

如果销售面积不能下降,少个 20% 房地产商就开始要死要活,那可真不行。

很明显我们不可能长期保持每年 17 亿平米的销售量,就算强行保持也撑不了几年。

中国的年度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了 1000 万人,20 年后就是这批人结婚。

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的结婚人口数量高峰出现在 2013 年,那一年有 1347 万对新人结婚,随后一路走低,2021 年仅有 763 万对新人结婚。

这里面包含了二婚三婚的数据,但应该也可以大体看出头婚的减少规律。

2021 年结婚的人对应的是 2000 年之前出生的人。

从这个数据来反算,目前的结婚数量虽然是近些年来的历史最低,但会是未来的历史最高,以后不可能会超越这个数值,而且会节节下降。

以后的房子卖给谁呢?

每年 1700 万套到底怎么卖呢?所以,卖房数量总归会有一年开始下降的。

你可以把 1700 万套的数量再撑三年撑五年,但不可能永远这么撑下去。

因为每年没有 1700 万对新人出来买房,连 700 万对都够呛。

那你说,应该在哪一年把房产销售数量从 1700 万套下降至 700 万套,乃至于 300 万套呢?

好像哪一年这么降都不合适,肯定有人反对。

至于每年降一点,也有人反对,每一年都有人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再等等,等到明年再说,然后明年复明年。

你说这可怎么办?好像也没啥好办法。

按每年 1700 万套的速度继续狂飙,再过 5 年,中国的存量商品房数量将突破 3 亿套。

即便你把所有的私房和宅基地都拆成平地,这个 3 亿套也够中国人住了,要知道我这可是按平均每套 100 平的面积进行计算的,更别说你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私房和宅基地拆成平地。

所以,目前这种情况肯定撑不了 5 年,现在这每年的卖房数量实在是高的有点离谱了。

如果卖房数量下降,但我们把房价拉上去,让销售总金额持平行不行。

比如说卖房数量减半,我们房价翻倍,这样房地产商的销售额就会不变,至少日子能好过点。

能做到那倒是没问题,但这方面的空间也已经被透支完了。

过去 10 年,中国的房地产是量价齐升,成交量年年暴涨,房价也是年年暴涨,让房地产商的财报数据高到不可思议。

如今不仅销售量到顶了,房价也到顶了。

虽然说强调租售比 1.5% 已经是老调重弹了,但这是本质经济规律,威力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每年 4% 以上的房贷成本,让持有房产的人每年都在失血,而且失血情况很严重。

不涨就会亏,没量必然跌。

这种情况下还想着用房价翻倍来解决销售金额的问题?

请问房价还能怎么翻倍?房租能翻倍吗?

这种房贷失血问题其实很严重,远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

不少人总是拿零几年买房的人暴赚来举例,说这批人已经赚翻了,房贷早还完了,根本不用考虑房贷利息问题。

我刚才已经把商品销售面积的公开数据制成表格了,中国 20 年来总共销售了 2.25 亿套房,其中 1.84 亿套都是 09 年之后卖出去的。

这批人还贷不过 13 年,没还清的人是大多数。

还有更不怎么好看的数据。

2015~2021 年这 6 年,也就是房价最终暴涨这一轮,中国总共销售了 117.3 亿平米的商品房,折合 1.17 亿套房。

也就是说,中国销售的所有商品房里,买在 2015 年之后最高点,背负巨额房贷的人群,数量占比为总商品房数量的一半。

不要总拿 2001 年买房的神话来诱惑后来人,至少一半的买房人都是 2015 年之后买的房。

如果房价暴跌,跌到 2015 年之前,这批人怎么办?

那可是 1 亿套房!

从 2018 年开始算到 2021 年,最近 4 年的买房人是惨中惨,顶点中的顶点接盘,从买房之日起就一直在亏。

这批人买房合计 71.82 亿平米,折合 7100 万套房,为中国有史以来销售商品房总量的 1/3 那么多。

这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属于一个很大,大到不敢碰的雷。

这个雷不能动,也不敢动,没人敢让全国 1/3 的商品房业主亏损惨重。

但要维持现状,就需要每年持续不断的卖出 1700 万套房,或者持续涨价。

人口规律已经决定了这个离谱的销售量是不可持续的,而租售比这个经济规律也已经决定房价持续上涨也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撑不了几年了,拼尽全力也就三五年,留给我们拆雷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但还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拼命抵制调控政策,拼命想把这个雷再给弄大点,总指望这个雷不会炸在自己手上。

也许他们能侥幸逃脱,但这个雷总归会炸在某一个人手中。

一个一年出生 1000 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需要每年 1700 万套房,这账无论如何都算不过来,地产进入大拐点无非就是个时间问题。

一年过去很快的,刷的一下就没了,而我们已经没几年了。

房地产这种不健康,不可持续的情况,应该尽快扭转,否则后果真的会很严重。

希望那些房地产的既得利益者,别再为了一己之私在那里捣乱了。

这个雷,完全有可能炸在你自己手上,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幸运。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去年我们卖了 1700 万套房,但只出生了 1062 万人

知乎用户 财经小渔人 发表

你知道现在制造业老板聚在一起谈什么吗?
我刚从一次饭局回来,里面一桌全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饭桌上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房地产,每当某人谈到当年怎么英明地买下了一块地的时候,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而在座那些没有买地的老板,脸上则呈现出来落寞后悔和失望。而全桌最夸夸其谈的人就是那些买地的老板,没买地的老板则大多默不作声,仿佛没有发言权。
企业家,作为全社会最富进取心的群体,在圈子内认为当年买了一块地是自己一辈子最成功的决策,而生意上的成就感竟然连谈资都没有,可想而知老板们的心思会放在哪里?房地产巨大的泡沫和快速的财富扩张效应,让实业微薄的利润相形见拙,重房产而虚实业,企业家们埋头盘算的不是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如何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而是想着自己这块地已经可以让自己吃五辈子了,即使工厂明天关门也无所谓。这样的心态下,实业能不被拖累吗?群体中出现一两个投机者,没有大碍,但是出现一种群体共识,那就危险了。
专家的经济模型是,沿海房价上涨,工厂內迁,先富带动后富。然而珠三角工业迁移轨迹是改革之初的香港,到深圳,到东莞中山佛山等,到清远,到广西,到越南。
专家的人口模型是,开放二胎,继续保持健康的人口结构,保持人口红利。然而,二胎之后开放三胎,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
人都不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专家就跟自嗨网文写手似的,为了凸显自己高智商,并不着墨情节,而是选择配角降智。
我的另一个帖子,贴过来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天命,我之前写过中国面对美国的制裁打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庚子年疫情按照卢麒元大佬说的卦象是,门外全是尸体。
在疫情之前,三星全面撤离中国。苹果逐步剔除中资供应商,改用合资或者港台资本。富士康逐步放缓国内产能,跟随三星苹果转越南。小米逐步实现印度市场全本土化。
这是川普中期的全面打压。然而到了末期疫情爆发。之前撤出去的,现在不得不依赖中国。这就是天命。
但是问题始终要面对,不能因为过去天命挂逼体质,就打算未来都依赖外挂。对吧。
补充,有的人私信表示不懂为什么开挂了。我简单复盘一下中国近 30 年为什么是挂逼体质。再往前是不能写的,你们懂的吧?我把能写的复个盘。
。。。。。。挂逼体质一:克林顿时期。。。。。。。。
。。。。。第一,制造业成本分类之: 房租。。。。
制造业需要庞大的占地。仓储,设备,车间,研发实验室,员工宿舍。等。
深圳制造业外逃的原因是什么?房价 3 万的时候华为搬家去东莞,东莞房价八千。
现在东莞房价三万了,很多人搬家直接去广西边境,因为广西很多越南过来的工人一个月只要 1200。
而真有实力的,大企业,以富士康为代表,直接去越南。越南尤其欠发达地区,只要解决 1000 人十年就业,土地厂房全送。
房价是成本之母。今天你把这些人赶出深圳。你就得有心理准备,将来可能存在得反噬。
我副业做耳机的。我堂弟老婆家开氧化厂。最初在深圳,之后在东莞,后面在东莞桥头。然后是惠州博罗县。现在是在清远做货,每天靠长途客车带货。下一步如果还被赶走,就打算转行了。
这是一个缩影。深圳最初承接香港制造业外溢。逐渐香港空心化,香港在改革开放初期,承接了全球 70% 的塑料花和 50% 的假发制造。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好事啊,西部大开发啊!
你注意看。珠三角制造业的外溢路线是,广东,广西,越南。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跟外贸挂钩的。天然需要港口。
港口,货柜车,工厂,这三个外贸元素东西是一个体系。铁路都不是这个体系的。
那你会去西北做制造业吗?有高铁也没用。
深圳广东今天做的事。就是香港 80 年代在做的事。香港随着房价的提升,主要业务是房地产,金融,服务业。这三个东西都算服务业,金融也仅仅是高端服务业。不再有生产型收入。只有服务性收入。
很多人沾沾自喜,深圳人均收入如何如何。我看到的其实是深圳香港化。90% 底层从事低端服务业,10% 从事高端服务业,房价收入比全国最高,贫富差距最大。这份漂亮的光鲜外皮,作为无产阶级,难道你不觉得满嘴不苦涩吗?
。。。。。第二,制造业成本分类二: 人工。。。。。。
2006 年校招招聘。深圳企业,很少很少提供住宿。我在 2004 年在深圳同济人实习,住在白石洲农民房,地铁物业哦,房租才几百。在 2011 年仍然民治地铁口电梯农民房,我住的略贵一房一厅 900,同事有住稍微离地铁远点的,一房两厅才 900。
我在 2020 年去汕头大学做校招。所有人一看深圳公司。问,有没有宿舍。有的,大家聊。没有宿舍的,基本上第二句就问工资。
深圳合租,一个屋住两个人。如果离地铁近,农民房,一个月房租押金水电费支出 2000 + 很容易,电费马勒戈壁的一个月几百真的稀疏平常。小区房如果离地铁近,那得是有钱毕业生才住的起。
看懂了吗?深圳公司校招。4500 包吃包住宿舍离公司近,大学生很开心,因为 4500 是可支配收入。6000 不包吃住,吃住交通干干净净。
这是我的校招经验。6000 不包吃住,在深圳,毫无吸引力。6000 块钱,企业支出在一万 +。
那越南呢?越南欠发达地区,解决就业送地,厂房成本抵税。人工 600~800。而且越南是儒家社会主义,妹子其实跟中国妹子差不多。没啥明显区别。如果你是企业,在越南人工支出 800 送土地 vs 深圳人工支出一万交不起房租。你选哪个?
我有个建筑供应商。就是混子,活不下去的那种,送钱都竞标不上的水平。去越南做建筑施工脚手架。经常跟我吹牛逼请我去越南保健。说模特级别的一晚上也才 800。他如何牛逼。我去了如何招待我。让我把几个同事都叫上。
我明白他什么意思。他以前作为供应商,点头哈腰。现在可能有稳定现金流,想衣锦还乡一把。很有可能没啥钱,但是为了出口气。仅此而已。
还有一些制造业的同行。在越南建厂。当地设计水平不行,不得不求我帮忙审图。实在搞不定的,我还得把平面图大概画一下,然后越南当地设计院照着深化。
深圳正在香港化。越南确实分流了蛮多本该在国内解决的就业。
上个月我父母去重庆玩。我爸跟列车员聊天。以前重庆发广东的列车,车头挂十几节车厢,很多人去广东打工。现在只剩下 7 节。列车员的说法是,工作岗位少了很多,之前每个月奖金工资一万多,现在只有基本工资没奖金,奖金全靠车上卖货。当然,抬杠的会说,因为重庆牛逼了,不需要外出打工了。
。。。。第三,制造业成本分类,税费。。。。。。
我有个耳机单元供应商。在横沥有 800 人的厂,已经很大了。为了偷税漏税,买钢铁公司的税票。
钢铁公司国企,管控不严格。税票面额也大。卖给民营厂。
然后 2019 年被抓,罚 1200 万。这个供应商直接找镇政府领导,要罚 1200 万我直接关门。我手上现金才不到 100 万。后来找关系,最后变成了 x 百万。
这是中国制造业常态,制造业很多企业是亏损的,拿不出现金的。按照 b 站付鹏的说法,很多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资产(厂房设备),没有现金。整个公司在负债经营。现金只够付贷款利息。
整个发达国家,都在给制造业减税。耳机里头有个牌子叫歌德。雇员全是大妈。因为当地法律是,雇佣多少个女员工,减税。所以歌德的耳机,我们直接产好,配对好。然后到美国,大妈用铆压机,把头梁和耳机壳子,铆压到一块。就这。零技术含量。
是完全可以中国制造好运过去的。那为什么歌德要脱裤子放屁这么整一出呢?当地给制造业免税啊。
。。。。。第四,制造业正在生育率化。。。。。
专家乐观估计,一旦放开二胎,显著提升新生婴儿数量。未来仍然保持人口红利。
后面的事,我就不说了。打人不打脸。没必要。对吧?
。。。。。第五,收入增长放缓的指标: 二手货繁荣。。。。
香港日本二手货保存的很好,很爱惜。很多日本耳机我拍过来,成色非常新。
很多煞笔会说这是国民素质高。去尼玛的。这是因为日本人变穷了,用东西爱惜。卖二手的时候纠纷少。懂了吗?
中国也这样。无产阶级要么拼多多,要么闲鱼。拼多多超过淘宝,难道还不讽刺吗?
如果不是穷,谁那么贱。买拼多多三无产品?
拼多多超过淘宝是种必然。杂牌子弄不死人 = 无产阶级的实际购买力。
还没习惯拼多多的,请放下你可笑的尊严。早用早躺平。躺平不丢人
总结:
现在的年轻人不好骗了。上海一月一号出生人口对比,这个乌龙,我写过一篇。等到电脑上我转过来。很多媒体辟谣说是假的。感兴趣的,你们自己查一下,后台说明还在,只是结果查不出来罢了。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知乎用户 oliver 发表

反正这个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好的国家,房子都占资产比例很低。

就说五眼联盟的五个国家。

房价是加拿大 > 新西兰 > 英国 > 澳大利亚 > 美国。

人均 GDP 是美国 > 澳大利亚 > 英国 > 新西兰 > 加拿大。

有没有发现什么很碰巧的规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10 年左右 3000 多块一平的房子,现在二手卖 30000 多一平。我特码晚出生的刨你们家祖坟了啊,被住了 10 年折旧不说价格还要翻 10 倍。

新手村对新来的羊群这么不友好,还会有新小羊进来吗??

知乎用户 道朗马泰尔​ 发表

古代中国,儒家拖累了一切其他的行业,因为只有学儒家的东西可以当官,当官的收益碾压其他一切行业。

就算有脑子有运气经商发了大财,家族里没有一个有功名的靠山做防洪堤,照样可能因为得罪一个小小县令而搞得家破人亡。

至于别的比如工匠,手艺人,纯粹属于工具人待遇,搞艺术的就更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画画的玩音乐的,如果本身没功名,那就是三教九流的末流。

今天的房地产就是当年的儒家,因为现代政治比古代更加清明,像古代一样一当官就明着升官发财已经很难,普通人买房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提升社会阶层的手段。

至于实业就洗洗睡吧,古代匠人识字的都不多,就算通过一生努力参透了某些工程学奥秘也没法写书传下去,造皇陵的最后还要一起活埋了,怕走漏了墓穴构造,让后人轻易盗墓。

今天的宫酱也好不到哪里去,活埋是没了,但是一辈子在厂和工地里,远离文明世界,不能正常经营家庭,也是另一种活埋而已。

知乎用户 围城 发表

没想到竟然拿到史上最高赞,关于孔卡的问题再补充一下。

当年买孔卡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出处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文章中表示孔卡当时德转身价 340 万美金,对方俱乐部知道恒大财大气粗,志在必得,遂准备宰一刀,狮子大开口,要了 680 万美金。结果恒大直接拍出一千万美金,一手交钱,一手拿人!对方本想宰一笔,结果小丑竟然是他自己!为啥是一千万呢?因为宣传需要:国内第一个千万美金级别的外援!

以下是原回答。

本人毕业后先后供职于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国内两家汽车企业巨头,我记得在 2017 年的时候两家公司都提出了 2020 年产销两百万辆的战略目标。对于这两家从草根走出来的优秀企业来说,制定战略显然不是开玩笑,一定是经过了大量的数据调研得出的相对严谨的结论,当然,战略目标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到了 2020 年的时候,离两百万的目标差距巨大,吉利后来爆出裁员降薪丑闻,长城四年没涨工资,那到底是当初的目标定的有问题还是后来发展的问题,亦或是其他什么问题呢?

记得在 2019 年的时候,有一家比较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出现严重危机,公司我记得是国威科技,网传当时这家公司引爆危机的导火索是吉利拖欠货款,但是真正的原因是炒房地产被套牢!

以上三家公司为什么从之前的高歌猛进突然就到了悬崖边上了呢?

之前有专家预测放开二胎后,人口出生将达到四千万的峰值,而这个预测是 2014 年给出的。现实是他作为专家被骂惨了,而现实也确实狠狠的打了他的脸。那么这个四千万真的是预测错了还是现实出现了偏差呢?

以上我提到的四点问题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呢?

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房地产!

2015 年,是房价翻倍增长的元年,从 2015 年至今,从北上广深至十八线小县城,基本实现房价翻倍。而与此同时,居民存款被洗劫一空,并且倒赔三十年。在传统观念叠加房子疯狂增值的效应下,几乎所有的钱都进了房地产,不管有钱没钱,全部被迫上车,有钱人钱生钱,迅速完成阶级跃迁,没钱的只剩一套房子并且成为代价,或者挣着眼睛看着自己的钱疯狂贬值!当几乎所有钱都进入房地产的时候,消费只剩两个极端:奢侈消费和生存消费。这也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一边消费升级,另一边消费在降级。奢侈品消费屡创新高的同时,拼多多也崛起!

国威科技,一个做汽车零部件的实业,为什么会去炒房子呢?我是完全能理解的。辛辛苦苦的干活,养活那么多工人,应付各种检查,年底一看,利润只有几个点,稍有不慎就赔掉裤衩。与此同时,房地产疯涨,经营成本暴涨,工人生活压力增大,自己辛苦一辈子挣得存款竟然买不下一套老破小,钱在账上眼睁睁的看着贬值,怎么可能能静下心老老实实为房地产打工?在这样疯狂的背景下还能静下来踏实做实业,怕不是个傻子吧!所以国威去炒房子就很正常的一件事!

当正常的生活消费被严重挤压,那汽车消费和电子消费,必然首当其冲,长城和吉利无法完成当初的战略目标,就顺理成章。以长城和吉利为代表的实业公司能挺过这几年,实属不易!虽然未能达成当初的目标,但好在活下来了!当实业赚不到钱,那依附于实业的工人就更惨不忍睹,更没钱消费,就此进入死循环。

当实业苟延残喘的时候,我们再来看下房地产公司是怎么活的。中超这个烧钱游戏中,有多少房地产公司呢?恒大,富力,华夏幸福,绿城,绿地,万达,看看人家是怎么花钱的,大牌外援是怎么请的,工资是怎么发的?据说当初买孔卡的时候,对方俱乐部要价六百万美金,咱们的皮带哥直接拍出一千万,真是杀的一手好价!那这个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此一来,二胎出生没能达到四千万也并不一定真就是预测出了问题,谁又能想到世界会这么魔幻呢?!

地产只能拉鸡的屁,兴不了邦!

知乎用户 Brody·Wilson 发表

你是一家工厂的老板,你今年赚了 500 万,现在有两个选择

1、将这 500 万投资进去,扩大生产;

但是人工成本年年涨,环保年年查,再加上贸易战,上游原材料涨价等等,风险很大

2、买房;

嗯,房价年年涨,稳赚不赔

你会怎么选择?你觉得江浙广东福建的老板们怎么选择?

现在专心开工厂不炒房的老板,都是有情怀有操守的活菩萨,他们为屁民创造就业,为国家纳税,要知道他们本来可以关掉工厂去炒房的。

知乎用户 午后漫步 发表

何止是拖累,简直是致命打击好么。

在浙江、广东一些地方,一个开厂的小老板拼死拼活干一年的利润,还没有他老婆买的一套房的增值多。

假如你是这个老板,你怎么选?继续苦哈哈的开厂,还是把厂子关了跟老婆一起炒房?

自 08 年(4 万亿)以来,“开厂不如炒房” 成了全国的普遍现象,坚持从事制造业的老板,江湖人称 “活雷锋”。你猜猜房地产对制造业的打击有多大?

这些年制造业普遍出现用工荒,招不到人,很多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得不搬到东南亚去。而另一方面是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年轻人失业率屡创新高。这种诡异的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答案还是高房价。

房价太高会导致物价、各种服务价格上升,拉升生活成本。而过高的生活成本会拉高工资水平。因为工资低了根本养不活自己,谁还给你打工?

但问题是,中低端制造业恰恰是一个微利的行业。我国的中低端制造业的净利率普遍在 2%~4%,这么低的利润根本开不出高工资。工资低了年轻人又养不活自己。那就只好一边用工荒一边失业了。制造业要么搬到东南亚要么关门。

知乎用户 卑微小易 发表

难道没道理吗?地租成本大大加重了各行各业的负担。至于房价呢?不买房岁月静好,买房一生白搞。

996 为什么大行其道?因为工资高,为什么我要这么高的工资?因为我要买房。

房价为什么高?因为上面卖地的价格就定这么高…

应该说上面借房地产来鞭策企业不断创新,淘汰落后的企业,通过养蛊的方式产生高尖端企业。

这种模式客观上导致了中国人非常累,累到死的那种。所以我一直很反感分蛋糕的说法,明明就没有蛋糕,所谓的蛋糕不过是水泥外面附着一点奶油。不断做大的蛋糕也只是看上去大而已,真分下来大伙一起吃灰。

一辆宝马世界市场内就值几十万,一辆国产车就值几万,人家人均 gdp 当然是我们很多倍。房子呢?房子又不能出口,使用价值也值不了几个钱。咱们缺地吗?房子贵说到底是炒上午的,一双大手在推波助澜。房子的价格与价值偏离太远。造成了虚假的 gdp,也给人咱们蛋糕挺大的错觉,实际上就算拿水泥堆出来的蛋糕,咱们还是很小…

多说无益,比起资本家,地主阶级的嘴脸更恶心…

知乎用户 白老船长 发表

就没有人想到管仲三策吗?鲁梁贪图短期的利益,选择来钱快的行业,荒废了基础的农业,最终导致了鲁梁的灭亡。回到现在,如果没有高科技农业工业等作为基础,如果民用高科技处于被荒废被美帝卡脖子的境地,房价就是能把宇宙买下来也没用。

而那些让房子收益比搞实业还要高的人(某些身在异国的美籍华人?),其实就是有着狼子野心的管仲和齐恒公

以其中一策服帛降鲁梁为例。把房地产比喻成鲁梁的绨衣业(利润丰厚,躺着挣钱),把高科技等实业比做鲁梁的农业。几千年前就被老祖宗玩的不要的了,今天的人还在玩。

不过当时使计谋的管仲和受计谋的鲁梁是敌人。而今天,使计谋的人和受计谋的人,是敌我,还是同一群人呢?

附服帛降鲁梁,读读吧:

“开始的时候,夹在鲁国和梁国之间的齐国并不强大,齐桓公想要强国,就找管仲想办法。管仲听后,既不说囤兵备战,也不说扩大耕作。他说:我知道鲁梁二国有一种奢侈的衣服,叫做绨,价格昂贵。您可以带头穿绨衣打广告,让臣子近侍也穿这种奢侈品,再影响本国百姓跟着穿绨衣。

同时,您必须禁止本国生产制造绨衣。这样一来,咱们就有机会吞并鲁梁了。齐桓公听了之后后目瞪口呆,一副很懵的样子。但是想来只是穿一件奢侈品,就可以这么厉害。于是,他就下一道生产禁令,惠而不费。虽然会陷入高消费的境地,但齐国花费得起,怎么算都比屯兵备战要俭省得多。

接着管仲找到鲁梁的商人,许以高价厚利,让他们去收购绨衣,有多少要多少。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管子 · 轻重

于是,鲁梁二国商贾开始重金收购,两国百姓生产,两国君王也乐见其成。在这样的高消费主义的下,鲁梁二国不再发展农耕,而是兴起风气,开始生产绨布、衣。在春秋时期的经济体系下,鲁梁二国很快就成了单纯的衣物生产国和粮食进口国了。

这个时候,管仲就开始了自己的收尾工作了。他对齐桓公说,从今天起,您不要再穿绨衣了,也不要再进口、绨衣了。同时,还要设立关卡,不要再向鲁梁二国出口粮食了。如此一来,两国必然不战而降。于是,齐桓公便脱去绨衣,改穿帛衣,断绝与鲁梁的经济往来。

鲁梁原本价值千金的绨衣,瞬间变得分文不值。同时,鲁梁错过了农时,又没有补充的粮食,遍地饥民,经济崩盘。哪怕鲁梁的国君即刻让百姓去修农,也没有立时就能成熟的粮米。鲁梁的粮价暴涨百倍,而相邻的齐国粮价稳定一如往常。于是,两国百姓纷纷拖家带口的投向齐国。

经济崩盘的结果是显著的,鲁梁两国的经济过了三年也没能恢复正常,鲁梁的百姓已经有七成改投齐国,经济的衰落和后勤的乏力,使得两国也无力对外发动战争。无奈之下,两国君王只能选择向齐国投降。管仲通过哄抬衣的价格,给鲁梁制造经济泡沫,使得两国不战而降。”

[

通往奴役之路 (珍藏版) 哈耶克著

京东

¥24.3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51820086197272576-0-1&p=JF8BARUJK1olVQAFVV9UDEsQM2wAH1oWWAYDUV1UOA9IWzFXKwJQGEdAX0BDUA5DX3BTTkRHA1ocV1ZZCUgSA24NGFIKBENeCW4CTBBDcwh9TDgSWgJYFTUETAhsdzVeF1clXQ8CVlZcCUsQAF8IGloVWQMBV1hcOHsXBl9JdV4UVQEHZF9tCEwVCmcLGlIcXgcKUm5dAE8n1cGcztOqhLangvTz3can1uajz-WTbTYyV24GXR9eRnMIHl8VVAUDVVdaCEMRAGkLH10SQQceVG5eCUoeB2YLGVwcMwMCVV9fCEseCmpmGVoUXwQLVFxfAXsXM2w4RTUUDgEHXV5eDCVNRSlLHA8VHGgCUlhbD08UAmg4GVoUXwQy)

[

政府论 (上下册)(汉译名著本)

京东

¥25.5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51821524261400576-0-1&p=JF8BAR0JK1olXgAKV1dbCkkXBl8IGloWWAYDVV1bD00eA1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wNG1oUXgAFUlddFxJSXzI4czNDKUZDHAk9TBdeahBgSTp8R3BaEl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UwQC244GmsVWgQLXF1dC0gSC2gKK1sdWTbU-sqIgPTOs8resfXA0LbX3fWJts0nM18LKwBACU9HSF5YDEseAG8MGF4WWgYHVV9ZDkwLAnMIK1gUXA8GXV1fD0J5Bm8JGlkVXQ8LUTBfCUoVAWYIGVkcbQYyV24DZkpEBGoBG1sRM1xEEh0ISBZAbW8OElkWWwUGXW5fCUoVAV8)

知乎用户 焚山煮海 发表

深圳东莞的大多数工厂,也只是看起来好像很现代,其实不论规模多大,一直以来就是突击或者说游击式的作坊经营。制造业要的上下游稳定,是不存在的。先是不计死活的拉订单,赚不赚得到钱是一回事,单子毁在自己手里也要比给他人赚到钱好。订单来了,开始大肆招工人,开始与上游厂商拉关系,开始挖他人技术人员。订单一没有,马上裁员,马上砍研发团队,然后上游厂商是谁?忘记了!除了自家的亲戚作为体系骨架不在裁员范围内,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被处理掉,团队随着订单忽大忽小!像这种操蛋的经营方式,你管这叫做中国实业?

深圳的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这一条线,眼见着街面上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以前大片的工业园被万科或其他房企收了以后,招些清洁工打扫完毕,漆一刷就是 “梦工厂” 或“创意公园”的共享创业基地,旁边的街道做做美化,商业步行街整起来。再整个什么 “欢乐海岸” 或者 “原宿风情街” 的名字,钱就来了!

只会在工人嘴里刨食,又没点技术含量的老工业园能收得了几个税钱?现在漆一刷,每个平方创造的价值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更主要的是符合减排,面子里子政绩都有,一本万利的事,都开心!

当然创业基地的消费溢出效应,在数量上是不如工厂的,以前可能是 3000 个普工在这个区域消费,现在只有 300 个白领。但房租涨价 + 消费升级后的商业生态,普工的消费是撑不起这个场面的。比如早餐店,早餐店赚的钱根本不够装修升级后的商业街房租,于是只能是流动性的早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区域内的商业配套开始支离破碎。

以前是围绕着月薪 3000 左右的普工自然生成的区域商业生态,现在房租涨价,人为的拉升消费形态,转移到最终消费者这边,需要消费者的最低月薪要过 6000 才能使得整个区域的商业生态正常运转。但是月薪过 6000 的人比月薪过 3000 的人多了个供房子的想法,为了供房贷,他们的消费未必比得上以前月薪 3000 的普工,于是这个升级后的消费形态得不到适量的活水,也半死不活的。

你若住在旁边,会发现这种商圈的店面除了房东是稳赚不赔的,几乎是一年一转租。新的商业生态要死不活,旧的制造业被挤压的全方位外移,做点正经生意的悲催,收租的嗨到不行了,呵呵!

做个手机品牌,以前是深莞一小时产业圈全配齐。往后产业链条上的各类配套企业被持续向外挤压,深圳有很大的概率被排除在产业链外面!当然,这要看广州或者省里对产业链的整合是怎么打算的?又或者在珠三角产生一个新的制造业中心或者分门类的几个中心,这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珠三角各个城市间的心结非常严重,就是中央发话也不一定好使。

知乎用户 东南亚漂 发表

土地财政通过卖地实现债务转移来发展城市化,炒房子本质上是财富转移,我之前说了很多次,

也许还有人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

比如成都小县城的房东把一套 50 万的房子抛售,然后贷款 100 万在成都市区买了套很普通的三环外的房子,成都的房东卖了这套房子后又贷款 450 万在北京通州买了套 600 万的房子。

通州的房东则在 2015 年拿着 600 万人民币接近 100 万美元移民国外买了大别墅享受香甜的空气。

整个过程留在国内的小县城的买主负债 35 万加上 20 年的利息,成都的买主负债 100 万加上 20 年的利息,通州的买主负债 450 万加上 20 年利息。这些都是 600 万被掏空后普通人一起来承担地方债务和各种银行利息,炒房客抬高的价格成本等等。

整个过程并不创造财富,居民存款被掏空然后集体透支未来债务来支撑起所谓的城市化,

但是这种城市化基建所带来的所谓优势和便利对于在国外享受香甜空气的人而言可以随时回来毫无成本的享受。

这种基本上没有风险,获利颇丰的方式肯定比老实人去投资制造业好多了,

聪明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赚着白粉的钱而且一点也不操心为什么不去干呢?

而且这些被掏空的储蓄和透支的债务拿去搞基建可以迅速拉高 GDP,让普通人很容易自我陶醉。

政府最初的土地哪来的呢?直接到成都郊区农村规划一大片地,几万块钱一亩先囤起来。

然后几百万卖出去,这比搞制造业简单多了。政府愿意炒土地,富人愿意炒房子何乐而不为呢?

炒土地炒房地产把社会炒成 20% 的富人拥有 120% 的财富,而 80% 的普通人财富为负的 20%,但是大部分人依然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知乎用户 CCCBC​ 发表

不是拖累了实业,而是拖累了整个国家的年轻人,这是更要命的问题。

我是 80 初的,大约 0405 年,老妈就说要我看房,准备结婚用,我当时还不想买,结果错过了几波抄底的行情,到了 09 年才买。

在同龄人里,我属于买房比较晚的,同样的工作能力,也许别人还没我强,但他们早出手了,于是我和别人就有了几十年都弥补不了的经济差距。

于是我经常怪自己,为什么不听老妈的话呢?

我可以怪自己,但比我更小的 90 后年轻人呢?当他们走上社会,甚至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房价就已经涨到让他们难以企及的地步了。

他们有什么错呢?他们很多人的能力比我更强,却需要多付出几十年的努力,才能买房。

无非就是晚生了几年而已。

当晚生几年就会造成一辈子的差距。

你让他们去怪谁?

——————

难得起个早床,这个回答还挺多人喜欢,那就补充几句。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是应当有一些底层逻辑的,或者叫普世价值(虽然这个词已经被西方搞臭了)。

比如,努力比不努力好,能力强的人就应该比能力差的人赚的钱多,等等。

而这些,构成了一个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基本面。

如果这些底层逻辑是正向的,比如确实努力的比不努力的人过得好,那么大部分人就会去努力,这个社会整体就会向上走。

反之,我就不说了。。。

而房子带来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呢?

一个 78 年出生的男人,在 08 年满 30 岁,那么只要他家庭条件允许,那他大概率会在 08 年之前买房。

这就构成了低位入手的事实。

而这个事实很大程度上,与他的能力,与他的眼光什么的,都毫无关系。

仅仅是因为,

年纪到了。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知乎用户 皮革厂黄老板 发表

我们老板,工厂有 160 多个人的规模,一七年开始再不花钱升级设备了,就把钱拿来买房,正儿八经去做生意多累啊,都一群累死自己饿死同行的家伙

只能靠升级设备实现产业化降低成本才有点利润,但这些设备买的时候贼贵,你要不干了很难找到下家处理,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会把价格压低到发指,你上上班每个月是有固定收入,但创业赚点钱还要持续投资,感觉没赚多少钱只是搞了一堆货跟设备

相比之下买房炒房稳妥多了,遇到坎卖一套就解决问题了,比如儿子出国留学费用不够,基本稳赚不赔,所以一七年老板主要精力都在到处买房,公司基本上不太重视了,也不像前两年经常买机器了,所以我们公司从行业前三现在退到末流了,连以前跟着他干的都比他营业额高,不过这两年房地产不景气他好像准备回归了,但我感觉失去的位置想夺回来很难,所以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房地产对实业影响真的挺大的

因为觉得对厂未来不看好后来我也辞职了,是辞职了,不是倒闭了不要再讨薪了

知乎用户 戴宁马 发表

引用自己 2019 年的回答:

知乎用户 王宝来 发表

房地产拖累实业只是个表象,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哲学水平的落后。

经济决策的水平几乎就是路边摊小贩的思维方式,今天土豆赚钱,那么明天就卖土豆,后天大葱赚钱,那么就卖大葱。有竞争怎么办?996 的奋斗啊,薄利多销啊,至于未来怎么办,不知道。至于房地产会对未来造成什么影响,不管,现在能赚钱就行。

你如果问一个中国经济专业毕业的学生,市场经济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想办法让老百姓把手里的钱拿出来消费。于是房地产成了最优选,你必须买,不买让你很多事都麻烦,同时建筑又是个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哪里都可以搞。地皮也几乎可以无限量供应。

于是两种思维的叠加,成就了近 20 年房价突飞猛进,但是即使现在控制住了房地产,或者房价真的下跌到合理的价位,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要经济哲学的水平依旧低级,会出现下一个类似于房地产的东西,照样拖垮实业,照样掏空老百姓的钱包。

知乎用户 上帝方程 发表

去年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讲述广东中山,珠三角亡于地产泡沫的典型城市,引发当时中山房产中介的集体爆粗。今天在这里,我要讲述的是中山现在的境况:它是整个大湾区第一个明确走向扑街的城市。它的产业经济与消费均已陷入显著的萎缩。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2017-2018 年上半年,中山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剧烈的上涨,由于横跨珠江口的深中通道在 2018 年初正式开工,在这个时间点前后吸引了大量外地(尤其是深圳)炒楼资金聚集,中山的房价出现猛烈上涨。2016 年中山全市房价均价仅 7000 元左右,偏远小镇的房价维持在 6000 元左右。到 2017 年全市均价超过 9000 元,偏远镇区房价超过 7000 元;再到 2018 年中,伴随深中通道正式开工的消息,全市均价暴涨到 14000 元,偏远小镇的房价普遍过万。

然而 2018 年 6 月之后,纯粹依靠一条深中通道炒概念的中山房地产市场就丧失了增长性,并掉头进入了降价通道。作为深中通道出口的火炬开发区房价,从 9000 元直涨到 14000 元之后,到今年 6 月份已经降到了 12500 元;偏远镇区的房价则下降到 9000 元左右。

各位老读者都已经知道了,房价超越城市的可承受范围,将会极大的推高全行业的经营成本,给城市经济带来致命一击。中山本来是珠三角代工型基础制造业城市,主要从事服装鞋袜和灯具家私等产品的代工。代工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因此承受冲击的能力很低。中山经济由于这一波炒楼资金的冲击,遭遇不可逆转的重创。

2016 年,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峰值的 317 亿元,此后伴随着房价暴涨而持续暴跌,2017 年下降到 256 亿,2018 年继续下降到 220 亿,两年的降幅就达到了 31%。在中山各大产业园区,到处都是关门招租的厂房。

今年 1-4 月份,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面 25%,较年初的亏损面增加了 5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每四家中山的工业企业就有一家处于亏损之中。而在 2016 年底的时候,这个亏损面数据还只有 14%。在利润方面,今年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 月的利润总额 60 亿,较 2018 年同期的 76 亿,降幅 21%。这种持续三年的工业企业利润剧烈下降,是很难想象的,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持续承受这种利润持续剧烈下滑的后果。

在投资方面,2016 年中山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1149 亿,其中工业投资额 330 亿。到 2017 年,中山固投总额 1248 亿,整体上还维持着增长性,然而其中的工业投资额已经微弱下降到 327 亿,这已经是很不好的征兆了。2018 年,中山固投总额 1116 亿,较 2017 年的降幅 11%,其中工业投资 203 亿,较 2017 年的降幅达到了惊人的 38%。再到今年 1-5 月,中山固定资产投资整体降幅 7%(344 亿 / 368 亿 - 1),其中工业投资降幅依然维持在 32%(47 亿 / 69 亿 - 1)的高位。这意味着实业领域的资金正在夺路而逃。

在消费领域,2016 年中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11%(在这一段我就直接使用统计局的官方增幅数据了,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增幅数据往往经过美化,不如直接用原始数据除一下来得精准),2017 年的增幅为 8.6%,也还过得去。2018 年,消费增幅剧烈下滑到 4.5%,这大概也就是个通胀率,算不上有啥实质增长了。好吧,接下来重头戏来了:今年 1-5 月,中山消费增速剧烈下降到 0.99%,低于同期中山 1.7% 的消费物价增幅,这意味着中山的消费已经陷入整体萎缩的状态了。高房价必然吞噬居民的消费力,这就是贸然吹大房价泡沫的之后不可避免的恶果。

在对外经济方面,中山是港台企业的聚集地,甚至有港台后花园之称,然而外资也承受不住高房价的冲击。2016 年中山实际利用外资 4.7 亿美元,2017 年 5.1 亿美元,2018 年 5.3 亿美元。然而到了今年 1-5 月份,其实际利用外资规模 2.9 亿美元,较 2018 年同期的 3.6 亿美元,剧烈下降 19.4%。

从所有角度上看,中山经济都已经被高房价摧毁。除了房地产还在勉强支撑之外,这个珠三角三线小城市的实业和消费都已经处于扑街状态。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当然毫不意外。我现在的问题是:谁是大湾区被房价摧毁的下一个城市?是三线的清远江门珠海惠州?二线的东莞佛山?还是一线的广州深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PandM 发表

我爸的一个好朋友做电动摩托车的,手头上有几个厂,他家自己生产的摩托车销往国内和东南亚,身家保守估计上亿,经常骑着自家产的电动摩托车来我家喝茶,丝毫看不出是个有钱人,直到我爸告诉我他那条爱马仕的裤腰带要好几万……

用他的话说,三十年前他带着百来万辛辛苦苦创业,到今天也算小有成就,同一时期他的姐姐带着差不多的资金去了深圳,他姐姐深知自己没有弟弟那种敢拼敢闯的商业头脑,索性就放弃了做生意,干脆脑子一热就在深圳南山买了几套房,那会深圳的房子便宜得跟白菜一样,他姐姐自己住一套,其他的几套出租……

时至今日,他粗略算了一下他姐姐在深圳的几套房,市值有两个多亿,不比他这三十年来辛辛苦苦创业累死累活挣的要少,而且他姐姐是躺着挣到的……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思考一些经济问题时,关键是思考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才能得到一些相对理性的结论。

房地产是我们经济体融资再投入、再分配的最大平台,规模远远高于股市,根据最新的数据,2020 年上半年新房交易量约为 9.29 万亿,而前一年的卖地直接收入约为 8.4 万亿,加上直接税收估计上半年的所有收入刚好够给土地财政,至于下半年卖地的钱,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也要收入,银行的利息、从业者的收入、建材成本都要靠这些钱。8.4 万以注意是一年卖地的钱,还不包括各个环节的明面税,也就是房地产最大的成本和核心是税收,隐性的土地转让金和明面的各环节税收,其实回答了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商品最终的持有者是购房群体,也就是说房地产是筹集居民储蓄和负债能力的工具,大部分去了土地财政,少部分去了房企和金融机构,其中土地财政又要拿出来很大一部分给地方的土著,也就是拆迁致富群体,之后是公共福利,城市建设、教育支出等等,科技创新、高铁、地铁、城市公交补贴、招商引资等等,当然还有人员费用,另外任何环节的融资都将产生资金成本,金融体系就是另外一个大的受益者,近十几年货币供应增加了 180 多万亿,都要经过金融机构的手,也都会获得收益。最后是建设和工程相关的机构,承担了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富了一批房企、也富了一批国资的建设企业,当然也有包工头,农村 08 年之后成为暴发户的很多都与包工程有关,后来又返回负债累累也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宏观资源配置中,房地产扮演的是融资收税的工具,给地方筹集发展资金,钱从居民中来,到了相关的领域中去,只要是房地产获得的钱流向的行业,也包括很多实业领域都是利好的,比如基础建设投入、科技研发投入、高端制造投入等等,至于投入产出比我们很难拿到真实的信息,仅芯片一项在过去几年的烂尾规模甚至都可能达到万亿级别,但你不能能说这个行业是因为房地产而被拖累的,这个是拨付以后使用率和产出率的问题,我国的科研投入还在以较高的速度提高中,宏观资源配置中总有被配置的一方,也总有获得配置的一方,至少获得配置的一方相关实业并不能说是被房地产拖累了,而是既得利益者,包括前几年的造车热潮,都是典型的政策补贴驱动型而非市场驱动型,而补贴的钱多数与房地产获得的税收有关。

那么实业又是怎么被房地产拖累的?

这还是一个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房地产过度吸收居民的储蓄和负债,把资源集中起来再分配,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居民的钱和负债都去了房地产,负债还会产生利息,那么自然的没有的消费能力,正常运转的经济体一定是一个生产 - 消费 - 再生产的过程,但最关键的消费能力没有了,钱就流不动了,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支出,没人消费大家的薪资也就上不去,失业率压力增加,居民没有钱消费是房地产拖累实体的最大原因,店铺成本、人工成本最终都要靠消费才能支撑,钱都去了房地产及相关重点扶持行业,自然是少数行业兴而百业凋敝。

房子可以不买,消费也可以不增加,但不能没有就业,要知道世界各地经济体的内部大冲突都与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关,大批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后果可想而知,就业矛盾靠什么解决呢?出口,也就是说,对内消费能力不行,产能过剩的威力大家都是见证过的,通缩螺旋会急速压低就业率,既然国内没有消费能力,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维持出口规模,产能出清,换来必要的生活物质和外汇储备,就业问题解决了,消费问题也解决了,但解决的办法不是让自己居民消耗掉商品,而是国际需求,生活质量高低不一定在于你持有的资产数量,而是与你消耗的商品和劳务直接相关,意味着居民的劳动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生活质量。逻辑上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居民用更少的劳动时间消耗了比我们居民更长劳动时间多得多的廉价商品,而国内居民有能力的居民更喜欢把财富换成不动资产,非必要需求与刚需竞争有限的房源,结果是中上层有钱更喜欢参与资产投资游戏,中下层体量大但消费能力有限,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资产泡沫更像是上层瓜分、中层造势、下层接盘的债务传导游戏,有钱没钱的都撑不起消费活动。廉价的商品出口换来越来越不值钱的外汇储备,就这你还要担心别人买不买你的商品,如果不买,内需不足又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以至于影响就业率。

最后,预期比实际收益率更可怕,经过十几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内部大家几乎都形成了惯性思维,不管是刚性需求还是非必要投资需求,在买卖过程中都是需求,供需关系就会影响价格,那么钱的流向还是会更加单一,其他行业还是消费不足。现在疫情冲击下国际上的供给也出了问题,我们成为更稳定的产能供给方,可以暂时不打价格战和本币主动贬值来维持利润,但未来一味的依赖国际需求,靠宏观资源补贴求着别人消化你的产能,那么不少国家即便获利,也难免会陆续实行反倾销税,因为人家虽然依赖你的供给,同时你内需不足更依赖人家的需求,不管有理没理都是大趋势,如果未来国内消费能力进一步被困在房地产循环里面,内循环可就逐渐成为泡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诚惶诚恐,回答只是想阐释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房地产是过去 20 年内,门槛低,利润大的行业,上到开发房地产的房企,下到买了房的中小企业、老百姓;90% 以上都从房地产这个红利中分到了一杯羹,这是既定的事实。

现在对于资本来说与其投入新技术开发不知道能不能赚钱,不如投资房地产,目前看来 90% 稳赚不赔啊!

但是房地产是眼前的利益,对于将来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是不利的,所以现在开始打压房地产,限购限价,提供保障性住房,优化租房市场,回过头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扶持。

接下去就看,是资本的头铁还是我们的拳头硬了~

-———————————————————————————–

以下为原回答:

你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吗?我觉得已经击溃了。。。

之前服务过一个服装行业的老牌公司,和对接人闲聊的时候获知,公司从 13 年以来,利润的主要来源不是他们品牌服装的生产销售,不是他们的外贸代工,而是老板早年前在上海置地修建的 3 幢商务楼的租金。。。

公司最值钱的资产不是设备、人员、品牌,而是工厂的地皮。。。

那么你猜老板赚到钱是开发新款投入生产还是。。。

知乎用户 做游戏的小伙伴 发表

我给大家举个真实例子。

我们五线小城市,人均收入 2000 多的城市。我的发小开了个装修公司,每天从早忙到晚,每个月几乎不休息,只有过年休息几天。为啥不休息?休一天少一天利润,营收也还不错,但是成本支出大的吓人。雇佣了 5 个销售,5 个工人。这些人都没买社保,真不是不愿意买,是真的没钱买。我问过他为啥不买?我说风险这么大,一告一个准。他是把整个公司的情况毫无保留的告诉我,整个公司净利润就 8W 块钱,也就是说一年累死累活干下来就 8W 块钱。如果买社保,每个人每月大概 1K 块钱,根本就没钱买,不过我们这种地方,除了国企,体制内,也没啥公司会买社保。

为啥没利润?房租一年 25W,可能大家觉得不多,但我说了我们这边是五线小城市,人均收入就 2000 多。也就是说房东啥都不干,一年的收入相当于我们这边 10 个人干 1 年。你觉得合理吗?

他个人能力可以说非常强的,但是选错了行业。这个公司他做了 5 年,能活下来 5 年绝对不能说他干的很差。但是 5 年做下来,房租就交了 100 多 W,他自己的投入都没收回来。

房地产对实业最大的我个人认为有 2 点:

  1. 极大的压缩了实业的利润,可能大家都无法想象实业的利润有多低,很多行业可能就 2-3% 的样子。
  2. 对于员工来说,极大的打击了积极性。十几年前,我们那边平均工资也就 1000 多,但是房价才 600+,买个房不难。现在平均工资倒是翻了一倍有 2000 多了,房价 6000+。

-—— 补充一下 ———-

店面大概 500 平,现在的话估计 300W,10 年前估计 100W 左右买的(或者不到)。我说的是没有资产累进税,地产持有没有成本。导致了房东后续不用做事,只需要收租,就可以超过当地 10 个人的年收入,明显是不合理的。而且这部分收入也没有交税。这才是真正的地产挤压实业。几个明显的问题:

  1. 没有资产累进税,地产持有成本为 0。
  2. 几十万的房租不需要交税,月收入几千的人反而无法避税。
  3. 法律不完善,对租客没有保护。房东先等你装修,等你投入之后涨房租。

知乎用户 Jimmy Chen​​ 发表

1、我认为房地产是中国近十几年实业不太景气的重要推手之一,但不是唯一。

2、就这二、三年而言,大多数房地产经营性的净利率(排除车位货值,去化太困难)还真的就像制造业那样 2%-4%。房地产早就过了暴利时代,全靠融资手段赚钱。

3、现状而言,地产其实已经快要死了,最近暴雷的地产不要太多,甚至我有预感就在不久的未来,地产会比实业先死。

4、继续下去,如果地产死了,资金就会流入实业吗?我想可能不会。资本有逐利性,不去地产,它可能会流入到互联网,新能源等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传统实体经济依然得不到资金流的润泽。

5、房地产是技术性弱,政策性强的行业。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房地产行业,它是一柄双刃剑。这二、三十年通过土地财政,加快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加大的贫富差距,也加剧对传统行业的压榨。

6、实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如果不在供给端做出改变,哪怕房地产倒掉了,还有互联网,假如互联网再倒掉,可能还有其他。

知乎用户 这样的你很可爱 发表

只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成功,经济崩盘是迟早的事。

知乎用户 方鸿渐​ 发表

一个国家要成长发达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认为需要千千万万的实体企业,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体强则经济强,则国家强。 特别是像华为那样的高科技企业。2020 年,华为营收 8941 亿元,净利润 646 亿元,纳税 1010 亿元,每天纳税 2.76 亿。如果中国有 100 个华为这样的企业,你就是想不成为发达国家都难。

那么阻碍实体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高房价、高地价(工业用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靠着炒房炒成的世界第一强国的。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靠着发展房地产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房价不断的泡沫式上涨,只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种下恶果!

1、小微企业生存难

小微企业萎靡不振,固然有电商的冲击,但我认为罪魁祸还是房价(租金)太高所致。房租太高,加上人工成本、水电费,一个月不算物料成本都要过万了,更别说客流量在逐月减少,每天的流水剔除所有的成本,算下来还不如打工赚得多,还要承受每天起早贪黑,租金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的巨大压力。高昂的铺租和无法与之匹配的营业额是这些实体店倒闭的原因,但是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房价的一路高歌上涨!房价上涨,毫无疑问业主会把成本转嫁到租金上。很多生意人一合计,干脆关门大吉吧。如果小微企业都倒闭了,你连打工都没地儿去,毕竟金融、IT 就业岗位少,需要前期积累。

2、居民没钱消费

钱都用来买房了,加之巨额债务压身,哪还有钱消费?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永不停歇的 “吸金” 机器,能赚钱又有国家托底,所有人都挤破了头往里冲。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债务已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

“还完房贷只剩吃饭钱” 的例子不是少数,中国的 3 亿中产都是依托房子诞生的,资产上千万者无数,但同时这些中产又都是不堪一击的。专家有言在先,中国房价倘若下跌 30%,将会有无数家庭血本无归。

国家高喊 “消费升级”,实际上呢,超过 90% 的家庭,把超过 60% 的资金都用来买房了,而且剩余的资金和每月收入的大半还要用来还银行月供,手中可用的流动资金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大家用什么消费,谁敢消费?

3、实体企业无利可图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只要有点儿规模,都要转向地产、金融,就是因为实体经济不赚钱,哪还有钱搞研发,而且还有风险。强大如华为都因为地价太贵而移师东莞,其它实体企业就更难坚守实业了。

4、降房价,增收入

咱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降低房价,增加人均收入。

当前最应该重视的就是人均收入问题,否则高房价迟早会崩溃。

首先,国家经济发展不能永远只依靠房地产业,毕竟这个产业不是可持续产业,也不会给国家科技创新方面带来多大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经济的泡沫,所以房地产只能作为基础建设产业来定位,而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这些产业才能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一个国家的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房价增长速度,这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只有降房价,涨收入,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才会提高,才能降低年轻人迷茫浮躁的心态,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只要努力的奋斗 10 年就可以买得起房,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更加具有奋斗精神的。

国家发展房地产,实施土地财政政策有其必然性,初期肯定是利大于弊,决策都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不可能什么好事都让你占了,有得必有失,但是房地产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坏了社会风气,再不下重手,只怕会影响民族复兴大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5、德国经验

我觉得德国的经验值得咱们借鉴,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德国经济除了东德西德合并的时候出现了较大的经济波动之外,其他时间都是相对平稳的,这跟它没有房地产泡沫有很大的关系,最近 30 年来,德国房价仅仅只上涨了 60%,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 3 倍以上。

大力发展公租房,完善租赁体系,借鉴德国的租售同权

为啥人家德国工业实力牛逼?因为人家干正事啊!人家不炒房子啊!人家不靠房地产发家致富啊!在德国,谁敢炒房谁就要坐牢啊!在德国,技术工人最吃香,技术工人的薪酬也是排名靠前的。

综上所述,中国若想成为工业强国,就应该学习借鉴德国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脚踏实地的发展实体经济。

知乎用户 路过的吃瓜群众​ 发表

如果我真不是在制造业摸爬滚打几年,我还真信了房地产拖垮制造业的道了。

房地产真是个拖,啥事都能拖它出来,立个靶子,打一打,千错万错都是房地产的错。

中国制造业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本涌入房地产只是大环境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何为先天不足?那就是处于产业的边缘地位。

我们先来看几个浓眉大眼的大 A 工厂。

下面有请,各位选手上场:立讯精密、欧菲光、博杰电子……

一个个看起上名字好听,对外宣传也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

但,一句话,我就能让它三个说不出话。

苹果取消订单了……

博杰电子还好,立讯精密、欧菲光那估计得先躺下喘下气再喃喃自语:凭什么污蔑人家,人家和苹果爸爸好得很!

我估摸着,这两家的股票能跌个 10%以上。

讲这个段子,老夫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在国内,除了华为那几家有核心技术,其他都是扯犊子,都是处于产业链,赚点代工费,再改头换面宣传一波上大 A,股民接盘,各路高管套现套路。

说明白点,代工费不好赚,原材料一涨,人力成本一涨、客户要求一多,得倒贴钱给客户做单子,没单子也得做,要不然以后客户不给单了,上哪里找能给那么多产能的客户?

做个类比,苹果就像个白富美,养着一堆备胎代工厂,富士康阿、捷普阿、立讯阿…

数都得数一小会,苹果自然是舒服了,代工厂们就得卷起来:又要争取到白富美的单子,又得赚钱,难阿!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选了一条路,撤离发达地区,降低成本,从广州到佛山,从深圳到东莞,从中国到越南。

这撤离还得有技术,先得和当地政府打个照面,拿优惠政策,最好呢,多找几个地方,哪个地方政策优惠力度大去哪个地方。

再低价拿地,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把加班底薪降低个一两百,别看这一两百,工厂人多,总的人力成能降低不少呢。

一跑一扯,代工厂们能苟多几年,美其名曰,产业转移

谈完先天不足,我们再谈谈后天畸形。

代工起家,不丢人。

日本和韩国都是接欧美的单子起家,现在不也有一堆本土巨头。

我们虽然有华为、大疆等,但是这数量明显不符合我国泱泱大国的地位。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跑偏了。

相当之多的民营企业,一部分企业家在制造业赚到第一桶金之后迅速转向金融资本发展,另外一部分企业家则沉迷于低端内卷模式,无限压低制造业成本。

更有甚者,直接玩起了传销,比如前几年的芯片骗局和造车骗局,把地方政府和投资人骗了一个遍,捞钱跑路美利坚,烂摊子丢在国内。

当资本发现制造业无法提供高额利润时,自然而然涌向其他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互联网。

互联网可以无限亏本,燃烧概念,吸引投资,上市直接上百倍市盈率,钱都算到几十年以后,这想象力,实业没有吧。

房地产可以多个工地一起开发,银行的钱有多少借多少,高杠杆,高负债,不怕房子卖不出去,再不济,涨价去库存,实业没有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互联网增量也大不如前,房地产日薄西山,房企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实业更是凋零。

中国实业的问题不是另外行业影响的问题,而是整个结构的问题,涉及政策、产业等诸多因素,单拎出一个房地产出来当靶子打不可取。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我虽然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我老爹却比我开通。

他说:管理方可能就是希望通过一些房地产这样的方式,把个人散户手里的钱,集中到管理方和少数人手里去。

管理方再用这些钱修桥、桥路、修电站、扶贫;这些少数人有了钱,去投资建工厂、开公司、搞企业、研究技术,招聘更多的。

当然,他老人家没有受房地产资本家剥削之苦,不知道资本家的凶狠;更不知道资本家搞到了钱,并不一定去建工厂、开公司、研发技术,而是转身就把钱转到了国外

不过,管理方的出发点可能是确实是希望把资本集中起来办大事。

但是,谁知道资本不讲武德呢,马克思说它的存在惟一要务就是增殖。

资本家有了钱,又不折一切手段想搞更多的钱。

比如去年,刚开始说出口不好,快撑不住了,资金链快断裂了,管理方给他们开了个小口,给资金支持。可是他们拿到钱,转手又去炒房,深圳房价又瞬间飙起来了。根本不想着怎么搞好生产、怎么升级技术。实业就是这么被拖累的。

资本家时时刻刻想的就是如何垄断资源,攫取垄断利益。

芯片也是一样的。管理方希望在半导体上发力,摆脱困境,可是一堆套利的项目就出来了。

我们有房地产,老美有股市。

看谁熬过谁。

知乎用户 拉格纳罗克 发表

个人觉得房地产是果而不是因。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华夏文化在运作自组织 / 自运行 / 高复杂度的事情上,能力真的是没法恭维,“一人是龙三人是虫”,“三个和尚没水喝”,“囚徒困境” 之类的问题,简直遍地开花。

某种程度上说,除了 “低买高卖、内部剥削、坐地收租” 这传统三板斧之外,基本上华夏文化对于其他商业模式都是难以适应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奉献与牺牲?因为实际上很难处理好复杂业务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所以只能委屈一下部分 “红利” 与“代价”了。

然而不幸的是,想要搞比房地产高级的产业,高复杂度的运作就是必须的了,而这个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培养出来的。就说科技创新,欧美早就摸索出了产 - 学 - 研结合,互相扶持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体系,而中国在有作业可抄的情况下,却迟迟难以落地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而且问题往往就出在体系内协调与利益分配上,而非技术本身。中国产业升级任重道远,这就是基本的文化内因。

另一方面,房地产可以说是符合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了,操作简单,关系明了,利益稳定,传统华夏文化人不需要变革习惯即可适应。

故而,不能说是房地产拖累了实业,只能说对于华夏商业文化整体水平而言,难以大规模落地比房地产更高级的实业,那么,房地产作为实业顶流,,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知乎用户 北京名媛 发表

中国实业的问题表象是在房地产,根源却不是在房地产。根源主要是

  1. 市场经济法规不健全。
    不健全的法治法规是政府为行政干预埋下的伏笔,而大多数行政干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比如最近的打击校外培训结构和推出反垄断法等等。
  2. 错综复杂和漫无边际的政府干预。[1]
  3. 实业利润高度垄断化。
    目前,利润低的实业无法助力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但是理论高的科技含量过高而且集中且有赢着通吃的特点。
  4. 外国对我国的公司的科技封锁。
    意识形态和政党政体等多方面的的不同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体企业普遍持抵制态度。
  5. 年轻人创新活力不足。
    房价、996、接盘侠、老实人、女拳、催婚、合租、删减版的迪迦、清一色的主旋律大片等等等太多了。这些问题任何一个都不是社会活力的象征而是都是年轻人头上的紧箍。

给个赞,有动力了我接着写

参考

  1.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21208/110113941558.shtml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这是十年无教育欠下的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我看过一个美国创业者现身说法,痛骂美国的公司价格昂贵,效率低下,

他应该是做电子产品整合设计的那种公司,类似大疆初期,做一些智能产品,公司七八个人,已经打包卖给大公司获利百万美金了,早都财富自由。

他讲自己只是预定一些零件,比如需要 cnc 加工的,或者 3d 打印的,能批量试制的组件,订单交给美国公司,沟通无能,效率低下,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反应速度奇慢,最主要的是,真的敢要价,是中国的几倍价钱,

相比之下,订单给中国,就是一切都反过来,水平高,便宜,效率高,

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大骂制造业回流美国就是个 shit,根本不可能,

连制造业的配套都这么拉胯,更别提生产了。

反过来想想,

中国有又廉价又高水平的工业生产能力,然而把这些基础的组件打造成高溢价产品的人,还是这些白男们,

他们沿革多少年的 “车库创业“” 车库发明”,一直被国内的各种商业研究者,教育专家们津津乐道,

一直在投资各种青年创业园区,搞孵化器来试图促成有灵感的年轻人。

王健林在采访中讲万达是怎么最开始声名鹊起的,

王健林和他的团队反复讨论,最后决定采用 4 个创新—改没窗户的暗厅为有窗户的明厅、改木头窗为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卫生间入户。王健林曾回忆说,这些现在看起来很 “小儿科” 的创新,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政府规定,只有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为此,我还遭到了大连市纪委的审查,要我提供购房者名单。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思潮大势所趋,这个事才不了了之。”
  此次在大连采访期间,一位该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当时大概有一半的房子是回迁房,另一半当商品房出售,“前者户型不如后者,阳台小一些”。另一位居民则说:“这个小区和原来的棚户区比,条件好多了。王健林在这件事上做得挺好,名声不错。”

把回迁房做成了明厅,铝合金窗户,有防盗门,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型,这就是盖房子的人巨大的创新了,

让回迁的居民得到了实惠,

同时当商品房卖的也因为以上创举,即使贵点也根本不愁卖。

最早的房企实际上是玩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的物质精神需求,一样是迸发了创造力,

但很现实的事情是,

这种满足远远不够,创造力也远远不够。

不是房地产拖累了实业,

而是创造力的断档让十几亿人的想象力集中在房地产上了,

要知道房企的创造力可谓爆表,

什么户型都能设计出来,从奇葩的,到小面积搞出一堆的房间的,只有老百姓想不到的,没有房地产商设计不出来的房子,

为了卖更多的房子,又设计出首付和按揭,设计出公摊面积,研究如何多贷款少首付,怎么做合同,总之房地产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数人的创造力的结晶。

如果比烂,中美的其实一样,美国搞出金融危机也是因为创造力用在了次贷,研究出扯淡离谱的金融衍生品,一个榨果汁机都能融资几亿美金,

他们也是一样的,创造力在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一定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只不过国内过去的一二十年,房价飙升,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候,

一样是制造业水平飞速发展的时候,

汽车,电子产品,互联网服务,新商业模式,一样都是巨大的内需缺口,

但有很多产品真的就是,没有被创造出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能盈利,谁也不知道他能改善生活,或者获得特别好的体验。过去的好几十年,普通人教育断档,资本的拥有者们也缺乏想象力,

美国至今在很多领域依然在主导着消费升级,还是因为他们有一些有资本的人同时善于创造新产品,

钢铁侠电影里那种小朋友的车库,还是斯塔克的研究中心,在长久的时间里在我们的国度都匮乏,

年轻人虚耗了时间,没长见识,

中年领导者在柔软的老板椅上,面前是巨大的班台,背后是气势磅礴的字画或者一整套资治通鉴,

科研工作者与资本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了烟草院士,

制造者和消费者,一个瘠薄的我遇到一个瘠薄的你,最后一拍即合,盖房卖房吧,先别管别的。

这就是过往房地产成为主旋律的根本原因,房子像巨大的漩涡,把人们本来就缺乏的创造力一股脑吸过去了。

如果压根就没有良币,就谈不上劣币驱逐良币。

索性现在的青年人迎头赶上了,

在各自科技层面发力,

无论是生命科学,自动驾驶还是智能机械,最后的结果都是把房地产占据的天量资本吸引过来,走向更具有创造力的产业,并创造需求。

当然过程中肯定良莠不齐,蒙事吹肥皂泡的肯定不少,

就像最近沸沸扬扬的元宇宙大比拼,

那也好过过去那个全民盖房子看房子聊房子的时代了。

知乎用户 轮回​ 发表

没道理

国内实业不行是因为信用契约关系,消费力,国际产业链分工,XX,等因素造成的。

说白了营商环境十分恶劣。

而地产多年来倒是 s 老 x 姓为数不多比较靠谱的投资,保值的渠道之一,或者对有些人来说是唯一。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明朝亡了是因为陈圆圆吗?

怪女人,怪太监,怪电商,怪地产,都没触及到根本。

当然,触不触及根本,与你一个 s 老 x 姓关系也不大。迷糊点过也行。

历史从来不是 s 老 x 姓书写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前几年就此问题写过太多文字,主要针对信贷资源占用问题。

这里我想提一个新的视角:假设从今天开始从事房地产相关的整个链条任何一个产业公司都无法从金融系统获取哪怕一分钱的投资,请问刚需购房者买房会变得更容易还是更困难?

ps:这种极端情形其实就是去年年底以来逐步收紧政策之后当前趋势在未来的投影,预期≠未来,趋势也不等于未来的样子。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有道理,非常有道理,但是没看到本质,本质是官与民争利

现在的情况是投机客,地产商,资本家背锅,所以问题会解决吗?当然不会,问题的根源都找错了,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李尚星 发表

在一个产能已经过剩的国家谈发展实业,是要制造更大的过剩吗?学过马克思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需求不足,但在中国,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而且可以让习惯节俭的中国人心甘情愿掏空六个钱包,并透支未来三十年劳动所得。

房地产才是中国特色的最大实业,其产业链条之长,带动的实体部门之多,远远超出任何行业。

从开发商贷款拿下一块地开始,实业的链条就向两个方向开始延展了,一端是开发商,一端是 ZF。

开发商这端,首先是在设计建造环节,钢材、园林、水泥、瓷砖、玻璃、门窗、塑料、防水、管道,这些是不是实业?为这些实业配套的产业,挖掘机搅拌机卡车吊车龙门架,这些是不是实业?就不继续延展了,也不谈设计营销这些三产,单实业链条就很长很长,长到你想不到。

接着进入交付环节,要装修入住,受益的何止上百个行业。各类建材、橱柜、家电、家具、软装就成了刚需,实业链条同样也很长很长。不夸张地说,直接受益的就是中国实业的半壁江山。

接着来看 ZF 这端,拿了开发商的卖地款,再把未来要卖的地抵押出去,ZF 才有钱去搞基建。城市外部连接的:高铁、机场、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城市内部的:地铁、车站、高架桥、城市绿化带、公园、图书馆、办公大楼等等,这又带动了多少实业?光一个高铁,就催生了数十个新行业从无到有,并几乎囊括所有高新技术行业,这些也都是所谓的高端实业。

并且,正是因为基建发达了,电商物流电信宽带 5G 才能低成本地快速全面铺开,才有了互联网新经济的空前繁荣。说到底,都是地产经济的间接受益者。

这一切的一切,源头都是在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下,“刚需们” 争先恐后、掏空全副身家主动接盘换来的。“为国接盘”,是绝对恰如其分的。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中国实业的核心就是房地产

知乎用户 朝花夕拾 发表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你想不想买房,阶级上升那种房?

比方说,农村的去县城买房,乡下的去城里买房,年轻人到大城市工作几年,想买房定居。

毫无疑问,年轻人普遍想买房。

第二,房价贵不贵?年轻人买得起房吗?

大城市的房价比起年轻人的收入,确实让人绝望。

年薪三十万,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假如你没有住房压力,年薪三十万在北上广深,绝对可以过得很滋润。

都说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

其实,这三座大山存在的前提是生娃。

假如你不婚不育。

年轻人基本不生病,也有医保

租房子住就好,还方便辞职说走就走。

没有孩子,更不用考虑孩子教育问题。

但不生娃,国家吃不消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加速自我毁灭。

看看政府最近做了啥?

房住不炒。

其实,我们很需要房地产。

一则,可以提供很多就业。

二则,民众迫切需要买房。

年轻人有了房子,结婚生儿育女的事才好提上日程。

高品质的家电,家具,家居才会去买,生活品质才有提升。

所以,问题出在哪?

一,房地产商的利润并没有那么夸张。

但杠杆率太高,说白了,房地产商借高利贷导致赚的钱不归自己。

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这才拿了大头。

三,炒房团,中介从中牟利。热钱炒作,导致买房成本激增。

四,有些不配的人占有了城市发展的成果。

拆迁致富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凭什么因为是大城市的土著,一套破房子,因为拆迁,就可以让一个普通土著家庭成了暴发户。

破房子为什么值钱,是因为城市发展了,这是所有人努力的成果,却让少数人占有了,这不是社会主义。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国家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房地产,房子供给要更多。

第二,降低房地产商杠杆率,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放弃土地财政,尽快推出房地产税,让房价平稳增长,不高于民众收入增速。

第四,房住不炒,限制二手房,多套房房贷。设立指导价,基于指导价征收房产税和设置拆迁费。

最近为什么一刀切把教育培训行业砍了?

怎么看都不像是 2021 年的政府会干的事?

但事实就这么发生了。

原因无他。

现阶段,重中之重就是千方百计让年轻人生娃。

房地产行业也是同理,有了房子,年轻人才更愿意生娃。

所以房住不炒,包含两层含义。

一个是得有房子供给,一个是遏制炒作。

所以,对于年轻人的第一套房,应该是支持的。

而对于手头拥有多套房的,对于炒作房价的中介,才是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所以,要限制房子交易,能交易的房子才是钱,不能交易的房子,只是一堆钢筋水泥。

房产税要尽快提上日程,让持有多套房成本上升,逼迫炒房者抛售房子,增加供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给你们讲俩故事,自己体会。

1 南方知名服装品牌,雅戈尔,干了十来年服装,利润全部来源于老板早年的房产。

2 如果你说服饰类是低端产业,本身没多少利润,那说国内最能打的企业,华为。我一亲戚十五年前左右进入华为,夫妻俩目前年入过百万的,但是却背着很大的债,你猜猜为什么?他们在一线城市买了四套房,而且根据他们的说法,他们的朋友同事都这么干,继续赚了钱还会买房。

我在知乎上向来对华为无感也是这原因,赚再多钱有什么用?最终目的都是买房,买房,不断买房,而且他们赚的越多,后进城的就越没立足之地。

这本质是个规则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底下评论以个人道德没问题反怼我,我从来没觉得这是个个人道德问题啊,个人道德方面大家都没问题,规则就是这样,大家只能顺着规则走,然后就成现在这模样了,这些人都是道德方面没问题的人,可是社会问题也确确实实在那摆着呢。

再说个事,银行喜欢给抵押住宅的人贷款,但不喜欢给抵押工业厂房的人贷款,这个你们要是有厂房去银行抵押一下就知道了,什么意思呢?在银行看来,工厂的价值不如住宅。

花粉别在我评论里喷了,去年华为纳税 1 千亿,房产土地出让金 8 万亿,各种房产交易税 2 万亿,跟房产比,华为真的微不足道,自己算算,50 个华为也没房产重要。

知乎用户 SWHS 发表

最大最大的问题不是拖累了实业这么简单,而是把人心拖垮了,整个社会年轻人昂扬向上的势头被 15 年那一波给锤丧了,贫富差距被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撕裂开来,这一波伤了人心,年轻人的榜样以前是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现在成了早买房的人?一切都趋向投机化,谁还愿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干活,认认真真搞事业。

15 年前所谓的阶级固化这种话题基本很少讨论,大家都觉得只要努力 + 适当的运气,这社会不会让你坏到哪里去,而现在,资源被各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广大三四线,县城,农村的年轻人想发展他只能背井离乡,而房价像一朵永不退却的乌云,一旦抬头看天就会愈加的压抑,反而躺平自我消解,才能面对。

最后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终于走到了今天开始担心生育问题了。往上数 20 年想都不敢想这问题,当年为了多生一个家里牛被牵走,房子被扒了的,千辛万苦生下来的下一代开始以不结婚不生孩子来回馈了。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房地产最大的危害就是把人民本来就不多的收入拿走了一大半,导致人民无力消费各类商品,不但生活水平下降而且导致制造业出现极为严重的生产过剩,只能依赖出口。一方面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方面却是无力消费不得不忍受匮乏的痛苦。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没道理,要搞清楚,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房价是三个不同的东西。

房地产行业就是实业,房地产产业链涵盖建工、钢铁、水泥、玻璃、五金、涂料、管材、电缆等 60 多个上游产业(具体数字从几十到几百说法不等,我此处取偏保守说法),是中国第一大产业链。都知道中国钢产量占全球一半,那你知道中国钢材中一多半都流入了建筑业吗?也就是房子里使用的钢筋、钢结构,说房地产养活了唐山一点不为过。

中国接近三亿农民工就业,一多半都是房建解决的,是吸纳社会就业的第一大行业。

都说房地产挤压内需,但房地产就是最大的内需,中国 2000 年后三招稳内需大杀器:地产、汽车、家电,其中汽车和家电都是地产的后周期。房产带来的财富效应也是有房阶层扩大消费的主要动力,如果你去跟踪数据,会发现纺织服装之类的可选消费也是房地产的后周期。

房地产企业也没有拖累实业,事实上房地产是一个薄利行业,分不到多少蛋糕,房企利润率普遍都被压倒了个位百分比以内,近两年倒闭破产之声不绝于耳,硬要说拖累实业,还不上供应商账款算一种吧。

房价拖累实业吗?都说房价高,但从来都是低价拖累实业,你见过高价拖累实业吗?苹果手机越来越贵,消费电子蓬勃发展、茅台越来越贵,白酒指数屡创新高,如果高涨的房价能流入上面说的建工、钢铁、水泥、玻璃、五金、涂料、管材、电缆这些行业,那我们就能得到几十个利润日益丰厚、蓬勃发展的实业产业。

真正的问题是:高昂的房价并没有流入实业,时至今日,建安成本不过 2000 一平,精装修不过 1000 一平,也就是说,深圳 6 万多一平的房子里,抠出三千来,给上面那几十个实业产业分,再扣出几千来,让房地产企业赚,剩下的全流入了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

拖累实业的不是房地产!是土地出让金!

是土地出让金榨干了中国第一大实业,让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从业人员赚钱都无比艰难,还让这个产业成了中国最大的背锅侠,承受了最多的民愤和唾骂。

冤有头债有主啊!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我国其实没有房地产问题。

就算有,也是一部分企业缩短工期强加周转率的个别性的豆腐渣工程问题。

有人要说了,你这不是瞎逼逼么。

并不是。

他只是被顶起来了明白吗……

知乎用户 Jarvis​​ 发表

产能来看,目前没有,但是实际情况要分成两块来看。

实业利润总额下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通过环保治理和房地产挤压,实业出现了加速向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国资变成实业里当仁不让的绝对老大。

而且民营部分的实业,则确实哀鸿遍野。这个锅房地产责任很大,之前环保检查的一刀切也导致了大量中小型企业倒下。而且实业甚至出现了小城市萎缩,加速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这个实业向国资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会大大限制民营经济的活跃度。这个时候房地产起到了最后一击的作用,直接把民营经济的资本大量聚集到房地产(不动产)。做生意的为什么这么晚才掉头进入房地产?在真正做生意的人的认知里,要不是不行了谁愿意把钱变成不动产,完全没有灵活性。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民间资本在实业的两个集中和房地产的联合绞杀下加速流出民间,普通人手中的实际资本越来越少。而且民营经济部分的衰败,则让普通人聚集财富的能力进一步下滑。

总的说就是,对于经济层面,民间资本会持续被房地产吸血,同时难以从实业当中补充。同时,实业整体的创造力、活力会大幅下降,垄断寡头会更多,新技术线路、新模式会减少。

说到底,怎么看都是民营经济会大幅萎缩,同时也完全没有看到再分配起作用,反而是通过房地产进一步吃干净。

知乎用户 知乎老喷子 发表

当你掏空家里六个钱包,贷款几百万,月供一两万,找工作月薪税后低于 25000 的一概不能考虑,大概率都是 996 的工作,一年下来没存下几个钱,累了想想还有 25 年贷款要还,还不知道再过几年 35 了还能不能找到税后 3W 的工作的时候,你和我谈创造力?

更可恨的是,你这么努力了,人家还说,你买不起房子是因为你不努力,而那些整天啥也不干的房东阶层还总是说你们不努力,过着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还嫌弃你们不知道创造,你和我谈创造力?我他们连睡到自然醒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这个时候你一定想的是,妈的当年我为啥不移民。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今天彭叔和大家聊聊两件事,一个是彭叔对未来房地产行业的看法,还有是房地产怎么软着路。

第一部分:

未来房地产行业是绝对不会消失的,而是会长期存在,这是一个主基调,哪怕未来房地产行业真的硬着路了,但是房价跌到底以后,大家度过了那段心里恐慌的时间以后,房价还是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再次上涨,只过不可能出现像过去这 20 年来的大涨了。

这是彭叔对于房地产的核心观点,房地产不会消失,它是会一直存在的。

那么如果房地产一直会存在,那么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会变成什么样?

彭叔认为未来十年后的房地产,当然了,这只是彭叔的个人猜想,不作为大家投资的依据。彭叔认为未来十年后的房地产,会发生以下几个变化:

一、房价大涨看不到了。未来十年内,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财产税必定会陆续出台,像是空置税之类的不确定,但是这些税肯定会出台,这些税费再加上当前的楼市长效机制建立,也是房企的三条红线,银行的两条红线,地方上的集中供地,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再配合上这些财产税,以后房子大涨的概率根本不会有了。就像老美的房价,我们看新闻都觉得他们房价好像大涨了,但实际同比连 20% 都没涨到,就这点涨幅就被老美称之为 20 年来最大涨幅了,而我们国内房价一涨,20% 算什么?都不说棚改去库存那两年的翻倍,光去年上海、广州、深圳,哪个低了 20% 了。国外房价涨幅那么低,主要就是房地产税在调节市场,这也是我们十年后房价无法大涨的原因。

二、越来越多人注重房子的品质。现在很多人买房其实并不看重房子的质量,尤其是那些投资房子的人,他们都知道,当房价大涨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奇葩户型的房子,房价都能跟着一起上涨,只不过是涨多涨少而已,但是以后房价涨幅越来越低,在这个时候,房子的分化会非常明显,房子的居住价值会回归主流。

三、物业时代应该已经出现,或者是有明显的情况了。现在我们国内的物业作用还没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大家都还沉浸在房价这一个因素上,以后房价保持平稳以后,大家对物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随之对应的,物业的收费也会越来越贵。很多人都说现在物业费已经很贵了,但你放心,以后物业费会更贵。未来能物业收入是房企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四、租房时代出现。未来房价没法大涨之后,再加上租房的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在城市里面选择租房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主流。彭叔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各大城市的范围都是越来越大,郊区也在不断的拉大城市的骨架,你无法知道自己以后的工作会在城市的哪里,比如说你之前工作在城市的西边,然后你在这里买了房,然后工作调动,你去了东边,每天往返超过 3 个小时,这个时候你不可能为了这个工作在这里又买一套房嘛,你多半还是会选择租房,然后把自己那套房再租给别人。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以后大家有可能都既是房客,又是房东。彭叔觉得以后大的房企应该也是会搞这个租房业务,而且这个业务会占比房企业务比例高。

五、部分高层住宅会暴雷。现在我们国内一些高层住宅看着好像还不错,但那是因为这些高层住宅楼龄还不算老,所以很多问题都没有出现,这种老高层,一般过了 30 年之后,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我们国内大部分高层都是从 2000 年之后才开始修建的,所以换句话来说,现在国内大部分高层的楼龄都不是很大,但是 10 年以后,那就不一样了。大家应该还对前段时间上海某小区集资光刷了个小区的外墙,就花了几千万的消息吧,想想以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到时候维护这些高层住宅的钱要花多少。到时候有钱的小区还能自发的出钱搞,而没钱的小区,就惨了。

六、房地产从业人员会越来越专业,包括房产中介在内。彭叔一直认为房产中介是不可能真正取消的,也不可能消失,只要有房子,就会有房产中介,但是以后房产中介的素质肯定是会越来越高,各种制度也是越来越完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 5 年前的房产中介很多都是连大学都没读过的人,而现在房产中介里面读过大学的就很多了。以后这些从业人员还是会有的,但是会比现在少很多,一些浑水摸鱼的会消失,真正有技术的,还是可以留下来的。过去房价大涨的时代,就等于是发红利,只要参与进来,就都有,以后房价不涨了,比的就是专业性了。

今天先说这么六个吧,其他的以后想起来再说。

第二部分

其实现在楼市调控最大的麻烦就是大家对于房价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在 2015 年这波房价大涨之前,大家还能接受房价不涨时买房,而现在很少人能接受房价不涨了。就比如说大家如果知道房价未来三年不涨了,今年房价是 3 万,3 年后房价还是 3 万,那么哪怕在这三年里房价不跌,买房的人都会少很多。如果大家都抱着这种心态,那么房地产就只有硬着路了,因为大家都不买房的话,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凉了,开发商一凉,房地产还怎么软着路。

彭叔觉得现在楼市之中肯定是不能把大家对房价上涨的期望给全部灭掉,这也为什么各地的限价都是限制房价上涨 5%,这就是给购房者一个期望,房价是会上涨的,不然就没人买房。但实际这么做,又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的收入节奏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哪怕房价真的只上涨 5%,而大家的收入却跟不上这个涨幅,最后房价的泡沫只会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只有想办法增加大家的收入,通过时间来换空间,让大家的实际收入每年增速超过房价的涨幅。

彭叔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北京房价平均是 5 万多一平,我们就按照 5 万来计算,北京的 2020 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6 万 9,那么按照人均 40 平的平均住房面积来算,北京的房价收入比是人均面积乘以房价再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于是 28.98 年。也是不吃不喝 28.98 年才能在北京买房,而国际上其他的一线城市,比如说是纽约,房价收入比也只有 11 年而已。那么就算把其他的因素叠加上,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应该要降到 20 年才能勉强算是一个合理的。那么我们再假设北京的房价每年上涨 5%,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按照 GDP 的增速来增加,我们就设定的高一些,设成 6.5%,那么一年之后,北京 40 平房子从 200 万变成了 210 万,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6 万 9 变成了 73485 元,那么这个时候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就成为 28.57 年,这就是降了一些。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测算方式来算算我们要过多少年后,才能解决房价泡沫的问题。

这就是房价软着路的方法,控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增加我们收入的涨幅,然后把房价泡沫给去掉。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操作的时候难度是很大的,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让大家的收入增速超过了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就像去年,房价大涨,收入反而没增加,房价泡沫又扩大了一些。

现在国内房价既不能大涨,这样就把泡沫又吹大了,又不能告诉别人房价不涨了,那样没人买房,房地产就硬着路了,所以综合起来,就成了现在这样,横盘,但是又给购房者一点房价要上涨的感觉,不能让他们不买房接盘了,同时想尽各种办法去调节收入,让低收入者增加收入,缓解这个房价泡沫的问题。

今年是一个大变之年,很多过去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年都发生了,很多人的三观都被颠覆了。彭叔建议大家今年还是保守投资,冷静一些,别冲动,如果有闲钱的话,尽量多消费一点,出去吃饭的时候多吃一些,买东西的时候多买一些,现在你只要出去消费,就是帮助国内经济内循环,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那就惨了。当然了,你也不用过度消费,更不能负债消费,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多消费一点。

最后:

现在不是说不能买房,而是说不要去盲目去投资房子,眼睛一定要擦亮一点,你买错房子,然后亏了钱,损失是自己的,很少有人会同情你的。

知乎用户 Ray Kim 发表

没道理

不光没道理,简直是荒谬的倒果为因

开宗明义,房地产是个尿壶。

直接往这个尿壶里放尿的一共有两位

其一是地方克苏鲁的土地财政

其二是被外资高度控制的产业结构

先说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本质上是以土地为抵押物的债务财政。

传统的解释是地方克苏鲁事权与财权不符,导致缺口部分必须以土地财政的方式向社会转嫁。

但这个解释和所谓的房地产拖累经济发展的说法一样,都是只重复了现象,完全没有说原因。

因为如果真的是因为中央利维坦财权多,事权少的央地分配问题导致了地方的克苏鲁必须走土地财政的路子。

那么利维坦的财政应该是等比例盈余

与地方克苏鲁上百万亿各种隐形负债对应的上百万亿规模的积累盈余哪里去了?

就算这个过程中有损耗,这个盈余的规模也应该和负债的规模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要说即使上百万亿的盈余,连中央利维坦也是连续赤字。

只有两种可能的假设可以进一步解释这部分失落的上百万亿的财富。

其一、利维坦和克苏鲁的行政效率过于低下导致这部分财富被各种不可名状浪费了。

其二、在利维坦和克苏鲁之外,还有其他的旧日支配者以各种形式占有了这部分财富。

很不幸的是,两者均为真。

但从规模及成因上看,后者是主要矛盾,也是根本矛盾。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旧日支配者从这片大地上被驱逐,而这一世代的利维坦与克苏鲁刚刚诞生之时。

我们知道这一世代的支配着们完成的最伟大的历史成就有三,

其一,驱逐旧日支配者,推翻三座大山

其二、完成了工业化,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体量的前信息时代的工业体系

其三、构建了一个能够基本解决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治理体系

而很明显,这三个成就都不是白来的,有成就,必然有代价。

而代价的表现形式,自然不外乎生命、血汗和财富。

生命,既包括出生后消亡的生命,也包括未来得及出生,就湮灭的生命,乃至现在的生育率问题,老龄化问题,都可以理解为以生命为表现形式的代价。

血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血汗本身,正是财富转移的表现形式。

而财富,回到我们说的这一世代的利维坦与克苏鲁刚刚开始行走于大地之时,这篇经历了近百年战火与蹂躏的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唯一可见的财富就是土地本身。

所以土改,

所以工农剪刀差提取农业剩余完成工业化的资本增密

所以利维坦和克苏鲁长出了一系列存在目的就是稳定长期地提取剩余的触手与器官

但这个体系的平衡依托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就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土地,事实上由人民所有。

这是一个交易

利维坦把土地分给人民,在遇到危机时还把城市里的失业人口送回土地

而通过工农剪刀差,将剩余从人民手里提取走。

这个体系必然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痛苦

二是工人群体迅速被不可名状占据

当不可名状们最终再现三座大山中的其中一座的时候,另外两座的回归也不可避免了。

于是有了洋跃进

于是有了国有工业体系的全面崩溃

于是有了号称工业产值美日德之和世界最大工业规模,却依然被人卡 40% 脖子的工业奇迹

中国工程院 2019 年对 26 类制造业产业开展了产业链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只有 60% 安全可控,部分产业对国外依赖程度大,其中,6 类产业自主可控;10 类产业安全可控;2 类产业对外依赖度高,8 类产业对外依赖度极高

这只是按照产业链数量来分,如果按照产值占比来分,国内 20% 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是外商投资企业直接控制。如果排除石化、电力、建筑业等上游国有垄断行业和房地产这种虚胖行业,外资在工业增加值占比只会更高,如果再加上参股和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外资的实际控制能力甚至可以超过中国较为优质的工业门类增加值的一半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起码一半以上的产能事实上是在为外资打工

上面这句话有三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中国的产业链事实上只提供了不到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一倍的增加值。
将一国进出口额剔除国外增加值的重复核算部分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测算,2005 至 2015 年,中国增加值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相当于海关口径顺差的比重由 95.0% 降至 51.5%
第二个含义,则是这不到一倍的增加值还要有一半以上被外资以利润的形式拿走。
至于出口以后的货物在全价值链中的利润占比,富士康一台手机挣几美元的故事已经被讲烂了,各位自己品就好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就算
只有这几美元,真正落到中国人民
手上的**,也还不到四分之一**。
**第三个含义,就算所谓的内需市场启动了,**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利润,还是被控制着上游能源、矿产、芯片、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外资分走一大块,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国内的大豆压榨行业和美国进口冻猪肉在非洲猪瘟期间的完美协奏,一手操纵豆粕饲料价格,一手无人机投毒,堪称同步率爆表,天衣无缝。

表现在**国际收支上,**就是我们在天量货物贸易顺差的时候,还保持着同样天量的服务贸易逆差

你说服务贸易逆差是什么东西?

“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建设”、“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 “其他商业服务”6 个子项为顺差,“运输”、“旅行”、“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6 个子项为逆差,

一言以蔽之,直接理解成岁币就可以了。

![](data:image/svg+xml;utf8,)

表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就是相当比例的外汇储备事实上是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的外资积累利润。

表现在股权结构上,就是近十年占据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主导权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全部选择在境外上市。

好了,现在请你帮忙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1、当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的利润、权益都被旧日支配着通过制度结构设计拿走的时候,利维坦和克苏鲁从哪里获得其必须的营养?

2、当利维坦和克苏鲁必须依赖债务维持其基本的社会功能时,是不是必须产生财政和金融的双扩张?

3、在金融被动扩张的情况下,什么可以作为债务的抵押品?

4、当只有土地能作为债务的抵押的时候,土地在谁手里?

4、当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从人民手中被收走的时候,这是不是血汗和财富的双重剥削?

5、剥削血汗的手段是人口红利,那剥削财富的手段又是什么?

6、当金融扩张产伴随的资本泡沫扩张,而优质资产高度控制在旧日支配者和利维坦手里的时候,泡沫能去哪里?

7、这个泡沫的去向,是否有助于剥削财富?

所以,你明白了吗?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没有,房地产业就是中国实业。

房地产业是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实业之一,另一个是进出口。

2000 年以后,房地产业是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唯一推手,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发动机,没有之一。

没有房地产业就没有中国的国内大循环。

房地产下行,中国经济一定会下行。

房地产业直接贡献了近 40%的国家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 60%以上。

2020 年国有土地出让金 8.4142 万亿元,与土地和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五类税收(房产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涉及的税收实际上有十几种)1.97 万亿元,两者合计 10.39 万亿元,占 2020 年全国全部财政收入的 38%,如果考虑其他税种,这个比例近 40%。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比例达到 60% 以上。

房地产业直接解决了 5000 万农民工的就业和 500 万的城镇人口就业。

房地产业(包括居民房贷)占据了中国银行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60 万亿,房地产出问题 ,银行一定出问题。银行出问题,就是经济危机。

房地产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涉及 60 多个行业,上游产业链有钢铁、水泥、建筑行业等,下游产业链有装潢、家具、家电等,这些行业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中国唯一的国内大循环

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决定了几乎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兴衰。

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了中国近 50%的 GDP,60%以上的财政收入,解决了近 40%的人口就业。

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地方政府不卖地,拿什么给公务员发工资?

在一个短期的 GDP 考核任期里,基建房地产比任何一个制造业服务业或者高科技产业,省心省力的多的多。

知乎用户 肥托尼 发表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对外贸易交换得来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前者被房地产收税,后者被补贴外贸 + 外汇占款 = 货币征税,征税的白手套们都能欠债 2 万亿然后润,占了便宜还卖乖说自己一无所有,可想而知这么多钱都去了哪里。

去了哪里都可以,就是没有去中国实业。

老百姓的钱被征收走了,没钱消费,那么中国实业就继续萧条,中国以大消费为主的内需也长年累月起不来,连人家印度阿三的消费率都不如,但是房价泡沫化程度却远超当年日本东京,可是日本人好歹以发达国家的身份装逼了逼近 30 年之后房地产泡沫才破灭的,中国呢?新冠疫情一来,房价泡沫就加速破灭了。

中国房地产——吃人!

烂尾楼是中国房价泡沫破灭的代价之一,但是更大的代价是广大的高位买房接盘侠,他们用远远高于内在价值的房价购房,而且是 30 年的房奴,跟 30 年的有期徒刑一模一样。中国绝大部分烂尾楼的最终命运是永远烂尾。

中国房地产五大坑:别墅,商铺,海景房,公寓,精装房。

2022 年 9 月份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取消房价限跌令,即开发商可以明着大降价卖房了。中国房价还会继续暴跌,量价齐跌,无人接盘。

房地产老板:房子滞销,帮帮我们!

美国搞人才,中国搞人口

人家搞农业,我们搞农民,比如用 5 万块钱就忽悠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接盘

想千方设百计忽悠普通老百姓和年轻人买房接盘,就好比车匪路霸门的黑车,先把人忽悠上车,然后再把车门一锁……

谁是中国房价泡沫破灭的代价?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的烂尾楼业主,为卖高价而承诺的配套设施不见踪影,为赶进度而偷工减料的房屋质量、房企上下游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的商票,还有最广大的高位买房接盘的人民群众:他们用远远高于真实价值的房价买房,纸面财富无法兑现,真金白银打水漂,财富幻觉开始觉醒,银行和法院有的是办法对付 30 年的房奴。

中国房奴,为奴三十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收破烂儿都比收工抵房强。

中国房地产的本质是收税,收进城税,收 30 年的未来税,2023 年开始收房地产税。

中国房地产的出发点是土地财政,落脚点是普通老百姓和年轻人买房接盘。

所以一切兜售新房和二手房的花样,其目标只有一个:忽悠老百姓和年轻人加杠杆买房接盘,谁敢断供就让银行和法院收拾谁。

房票即绑票,逼着普通老百姓和年轻人用自己的贷款买房接盘。

养老只能靠自己。把房子当存钱就别想了,中国的房地产是用来收税的,无论是 30 年的税还是房地产税,收上去的税都已经用光了,还会返还给你个人吗?你买的房越多,交的税越多,国家越感谢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定孕育着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利用卡介苗数据推算出生人口,2018、2019、2020 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分别为 993w、916w、859w,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相差 400w-500w。

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18 年就可能开始负增长了,只是 2018 年的时候,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还能虹吸农村地区人口,农村地区先于城市人口负增长,然而城市人口从 2020 年开始也出现负增长,北上广深 2021 年统计数据也支撑不住出现负增长了。

深圳二手房挂牌量超过 11 万套了,而且还在激增!谁都想跑出去,可是谁都跑不了。

这里的产房静悄悄。

这里的房产也静悄悄。

认清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郑州是中国烂尾楼之都,所以郑州的银行不良率最高,比如郑州城商行,而且郑州是第一个撒绝户网的城市。

想千方设百计挖大坑请老百姓和年轻人买房接盘。

互联网大裁员,深圳杭州的房价因此而继续暴跌。

杭州亚运会延期举行,杭州房价因为亚运会延期举行而继续暴跌。

2022 年 6 月 27 日中国第 3 家房地产企业中国恒大被申请清盘。深圳:对恒大的处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恒大的破产清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重组案件。不良资产的处置价格是市场价的 2~3 折。融创就是第二个恒大,碧桂园是第三个恒大,谁是第四个恒大?谁是第五个恒大?恒大归零,但许家印不会,许家印哪里怕洪水滔天!

希望恒大的国内以及国外的债权人们,纷纷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对恒大申请清盘。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恒大香港总部被愤怒的债权人接管,大陆债权人和烂尾楼业主还在傻等。融创遭债权人提交清盘呈请,提出呈请的是安徽金大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花样年、新力控股、福晟国际、佳源国际、天誉置业、祥生控股、旭辉地产、领地控股等房企遭绝望的投资人提清盘申请。

深圳宝能城 484 套豪宅将拍卖、变卖,用以清偿平安银行债务!

深圳湾豪宅开发商半岛置业宣布豪宅停工,全员待岗,公司债务爆雷!

深圳龙光地产位于深圳南山区前海的豪宅全部烂尾。

深圳华讯方舟位于宝安区西乡的住宅烂尾!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子照样烂尾!

中国房地产的真实成交顶点是 2017 年,从 2018 年开始全国各地请演员请房托表演,从此之后房价阴跌变阳跌,阳跌变暴跌,暴跌变量价齐跌无人接盘,断供与法拍齐飞,爆雷与流拍共舞。

本来要给广东省的订单转移到了越南,中低端制造业向越南转移;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人口也要随着制造业朝中西部转移,失去人口的东部地区房价还要暴跌。

2021 年末深圳常住人口数为 1768.16 万人,比 2020 年仅增加 4.78 万人。

2021 年末广州常住人口数为 1881.06 万人,比 2020 年仅增加 7.03 万人。

广东每年的新生人口都是潮汕地区支撑着的,广州和深圳的房价还要继续暴跌。

有的人因为股价暴跌而不得不卖房,有的人因为房价暴跌而不得不卖股票。

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是房地产长期下行的年代,日本主动房地产去杠杆,中国被迫房地产去杠杆,房地产去杠杆时代就是通货紧缩的时代:现金不仅是王道,还很霸道。储蓄、保险、理财,学有余力的投资。

经历过泡沫经济破灭的日本人,内心是无比郁闷的,那些在泡沫最高点买房接盘的日本人,不仅要承担债务的羞耻,还要忍受月月还房贷的压力。

历史经验数据: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核心区域的房价会暴跌到泡沫最高点时候的 1/10~1/9。

那些指望买房抗通胀的,通胀没看到,倒是把自己真金白银搭进去,高位买房接盘了!而且还是 30 年的房奴接盘侠!

世界各国央行推出 50 年来最广泛的加息措施,全球进入加息加息加息时代。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坚决不会使用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币值坚挺的过程。

美元将强势加息进行到底!

人民币汇率保卫战:中国保汇率不保房价。

2012 年至今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年均增速 10.8%,与名义 GDP 年均增速基本匹配;2001 年以来中国 CPI 年均涨幅为 2.31%,美国年均涨幅为 2.28% 两者差距仅有 0.03 个百分点:有力地打了金融流氓们用大通胀吓唬老百姓买房接盘的脸。

现在所有人都看到的房地产不行了,现实其实早就已经不行了,这是客观规律。

推动房地产税实施,地方政府推三阻四的,2022 年各种救助房地产的政策都出来了,可是一点用都没有,新房卖不掉,土拍是地方城投平台、国企央企在捧场,二手房挂牌量激增:现在收你房地产税,没意见了吧?没话说了吧!

房地产税是最猛的一剂催化剂,会加速中国房地产负动产时代的到来。

2022 年 10 月份党的二十大再提房地产税,12 月底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2023 年在深圳杭州厦门首先试点房地产税。

目前为止 14 个省明确加强建立省域副中心,目的就是分省会城市的资源给省内其他城市,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省会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暴跌。

指望年轻人买房接盘的还是算了吧,中国的房子是用来收税转移支付给公务员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银行自己狂收利息用的,所以读书多而且聪明的年轻人才不买房:白嫖永不为奴。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房地产税势在必行。

2022 年上半年全国所有省市都出现财政赤字,连浓眉大眼的上海都有 18 亿元的财政赤字!土地卖不出去,那么只能收房地产税了!

对 50 后 60 后等的房子遗产,还要征收 50% 的遗产税,遗产税是直接税,可以直接补充地方财政,是房地产税的重要补充。

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人口负增长的年代,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会继续下行,中国房价还会继续暴跌。

仅仅 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 1120 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全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开始每年减少了:全国重点城市房价因为总人口每年减少和乡村振兴人员回流所以还要继续暴跌

普通老百姓和年轻人不消费,投的那么多大消费怎么赚钱?投的那些硬科技企业劲儿往哪儿使?

新冠疫情两三年了,俄乌战争给中美战争打了个样板,2018 年中美贸易战没有觉醒,现在老百姓已经普遍觉醒了,所以在降低自身负债,增加持有的现金。

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改善型需求给洗脑了!租房才是消费,买房就是投资。中国房价泡沫还会继续破灭,普通家庭辛苦赚的钱不要给房价泡沫做了陪葬。

跟谁有仇,劝谁买楼。

流动性是金融资产的生命:甭管你什么时候买的房,买的哪里的房,只要卖不出去,没换成现金,那都是纸面财富,啥都算不了。

纸面财富无法变现,这就是财富幻觉,虚假的财富,泡沫化的财富。房子换成现金是最惊险的一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房子,而是房子持有人。一瞬间,买盘虚空,而卖盘奔涌,大单小单,争先恐后地逃命……

2022 年美元加息 7 次并从 6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还带着欧元英镑港币一起加息,这个时候的人民币降息降准,A 股还得跌,中国房价还要跟着暴跌。美元暴力加息并提前缩表,带动除日本外所有发达国家一起加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跟着加息,中国房价泡沫加速破灭,中国房价还要继续暴跌,量价齐跌,无人接盘。

再苦一苦买房接盘的老百姓,忽悠老百姓和年轻人买房接盘,骂名由美国承担:美元加息,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资产泡沫破灭,中国房价还要暴跌,量价齐跌无人接盘。

少子化降低房地产需求,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压,房地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政策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加速加量降价供应,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缩短限售期到期踩踏式卖房:中国房价断崖式暴跌

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售压力:因为老年人最大的需求不是房子而是医疗。房子能不能换成现金,这是一个大问题。

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无论是大众自发炒成的,还是政府政策炒成的。

只要是泡沫,必然破灭。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忽悠老百姓房价软着陆是自欺欺人的,泡沫早刺破比晚刺破害的人更少,剩下的人才能以大消费为主的内循环:房地产不死,大消费不兴;打掉房地产,经济内循环!房地产不死,大 A 股不兴。

整天媒体们和砖家们忽悠普通老百姓房价软着陆。地球月球火星上都能软着陆,黑洞上也能软着陆吗?

这次不一样?中国不一样?你的房地产泡沫都已经集齐了所有的金融投机泡沫的共性特征,你能有什么不一样!

说好的房价永远涨,买房抗通胀呢?!房价怎么一直在暴跌?想打折低价卖房平台不让上架?房产中介忽悠的大通胀在哪里?房子为什么卖不出去?房子为什么每年还要倒贴钱去维护去交税?

一方面忽悠别人忽悠自己 “钱放在手里会贬值”,另一方面 “能贷款就别全款”“能贷多少贷多少,能贷多久贷多久”——现在又抱怨房贷利率太高了,贷款利息比本金还多:这是多么前后矛盾的人生啊?自欺欺人!

租房才是刚需,买房就是投资。投资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高位买房接盘,那就是 30 年的接盘侠。

吃不穷,穿不穷,买房接盘一世穷。

阿 Q 买房接盘后房价跌了卖不出去,首付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我比没买房的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使尽了平生的力卖房,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卖出去,但这可恶的新房二手房不但很多,并且不好卖…… 但是不多时他也释然了:孙子才卖得出去房子呢。

疫情、战争等加速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减少,包括中美战争,总人口减少房价就暴跌,因为房住不炒。

2022 年 7 月 11 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推动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购房居民享同等待遇。7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租购同权、老龄化少子化 + 房地产税导致的负动产时代,租售比过低导致的现金流黑洞,日元升值(人民币也在国际化升值),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东京核心地段房价暴跌到最高点时候的 1/9。2019 年 12 月的新冠疫情,2020 年的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火遍全球的元宇宙未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都是对所谓的核心地段价值的削弱——土地被技术平权了。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和元宇宙的未来,炒作核心地段是为了自己脱手变现而已。

房价跌幅最大的市场是以前全国价格最高的市场——爬的越高摔的越重,这是金融常识,为什么总有人会相信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保值增值甚至永远涨?30 多年前,日本东京核心地段的房价也是这样想的;300 多年来,古今中外炒作房地产核心地段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中国以只有发达国家 18-29% 的收入,在人均住房面积上达到了发达国家 56-111% 的水平,即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创造了比所有发达国家都要大得的多的房价泡沫。

所有房地产利益相关者必然在这段时间会抱团在各种媒体上极尽表演,操纵市场信息,比如上海的房地产炒作机器的第一财经。

贪婪和恐惧,买房接盘的人全都占了。他们自己还不敢承认 30 年的房贷是真金白银被人割了韭菜,还执迷不悟地对客观事实进行否认。

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北上广深房价暴跌就是从学区房开始的。

谁能够看清楚教育的本质,谁就能够看清楚学区房的本质。

《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和新生儿必打疫苗卡介苗数据认为中国总人口从 2018 年开始负增长了,国家统计局的美化数据从 2022 年上半年中国人口负增长,那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了。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全国 2021 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新生儿共 887.3 万。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开始就已经负增长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维稳工作是掩盖不住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规律的。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创造了三大奇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以及世界上最快速度的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和少子化。

中国经济数据,多年来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以来,注水严重,不可全信。中国的房地产数据更是假中至假,假中之王。

2015 年至今买房接盘的人会高位套牢一辈子,他们不仅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接盘侠了,他们因房致贫成为新穷人:房价上涨觉得自己跨入高资产人群成为人上人;房价下跌又把自己归类到底层人民。

2015 年及其以后买房的价格缺乏安全边际。

全中国所有城市都缺人,都在想方设法大规模抢人,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在总人口萎缩的时代,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成为所谓的抢人大战赢家。

为什么全国的房价一直在暴跌?不仅暴跌,还卖不出去?不仅卖不出去,还要收房地产税?

为什么全国断供房法拍房的数量连续每年增加?

2022 年法拍房数量已经超过 1 千万套,性价比远超二手房,不断激增的法拍房数量会带崩二手房价格和成交量,二手房全面崩盘近在眼前。

贪婪恐惧皆自取,

断供法拍你活该。

烂尾楼带崩新房,法拍房带崩二手房,房地产税导致房地产负动产。

新冠疫情这第三年,法拍房数量为什么激增?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排着队爆雷?

为什么房子严重供大于求,政府还要加速加量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什么深圳这样的城市要搞商改租?

为什么香港在 2019 风波事件之后要建设北部都会区吸引内地人才?

为什么 2016 年 12 月房住不炒之后,新生儿越来越少,连印度都超越中国变成人口世界第一?

为什么房企借了那么多美元债,而且美元要在 2022 年房企还债高峰年强势缩表又加息?

为什么部分地方政府降首付吸引买不起房的人去贷款买房?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婚不育保平安?

为什么关于楼市的任何问题,知名经济学家和专家的结论都是要老百姓买房?

为什么房地产行业一定要回暖,其他行业的人就活该给房地产行业做贡献?

为什么不看泡沫化程度就炒作核心区域居然还有人傻乎乎相信?

跟电商刷单一样:房子挂在网上的价格是给国家统计局和老百姓看的,真实的价格都是大幅度打折的,而且即便是打折也很难成交。没有交易量的价格都是虚伪的价格。但是每个月还的房贷确是真真实实千真万确的!

跟房价一样,没有成交量的价格都是虚伪的价格。

房租同理,没有租客的涨租金,都是二房东们的自娱自乐。

离沪潮之下,上海房价还要暴跌,房租也要跟着下跌。

中国比日本更快速度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而且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日本的房地产负动产时代,中国进入定了!

2022 年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并周期性下跌到 2035 年。新时代 2012 年出生的人口 2035 年也才 23 岁。周期之下,玉石俱焚。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985-1995 年出生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还是受到了 “必须买房,不然不能结婚孩子没学上” 的恶毒影响,土地财政、开发商、炒房利益集团等房地产利益相关者正是利用这种痴念般的社会文化观念,相互配合大规模地 30 年房贷割韭菜的。老韭菜割完了,而 1996 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就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房价开始隐裂,只是绝大部分人还没觉察到而已;1996 年及其以后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改变了:不会觉得买房是必须的,婚姻和孩子也不是必需的,所以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的情况了,2022 年 9 月份第 4 年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

狼吃肉,狗吃屎。狼吃完肉已经离场了,剩下的狗还在吃屎,狗吃屎不说,狗还以为自己吃的是肉,屎没有交易量了而且价格暴跌了,还说吃屎很香,还嘲笑其他狼说你们连屎都没得吃。

“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称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人。”——《自私的基因》

“新冠一代” 出生的婴儿,普遍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沟通技能测试中平均得分偏低,言语、运动、整体认知能力显著下降。新冠病毒会加重孕妇早产和死胎概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殖内分泌科 Marcelle Cedars 教授分享了相关数据研究,指出妊娠过程增加了女性感染后患严重疾病、机械通气甚至死亡的风险。妊娠早期感染病毒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如早产和胎儿死亡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 网络开放》称,与没有接触新冠病毒的婴儿相比,在子宫内接触到新冠病毒的婴儿在分娩后第一年更容易被诊断出神经发育障碍。最新研究再次强调并预示着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长大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症状。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4 次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加量降价供应,跟商改租一起,分流新房和二手房的需求:新房更难卖,二手房不仅比新房更难卖,还租不出去

香港北部都会区,定位在科技生活区,容纳 250 万人口,既可以吸引香港人,也可以吸引深圳人,等于是同时增加了香港和深圳的土地供应,降低了香港和深圳的房价。

上海临港新片区,2020 年底现有人口 83 万人,规划从 2020 年到 2034 年从全国吸引的常住人口达到 250 万左右,建设 292 平方公里。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一线大城市,其他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也要跟随北京减量发展。

雄安新区是定位在全国范围内吸引 1 千万人口的一线大城市,她首先吸收的就是北京天津的人口,所以北京天津常住人口从 2021 年就开始负增长了,北京天津的房价还要继续暴跌。中国有多个大湾区,多个自由贸易岛,N 个副中心,更可以新建不止一个雄安新城。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平均年龄 38.8 岁,印度平均年龄 29 岁。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趋势比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欧洲日本都要快!中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每年减少了: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年轻人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尽量不生,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先把自己活明白,不要害了自己,更不要害了别人。不要被房价泡沫、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所愚弄。储蓄、保险、理财,学有余力的投资。

房地产税是直接税,可以直接调节贫富差距,还能转移支付给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国防开支也需要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有助于共同富裕。深圳杭州厦门的房地产税已经确定了,北上广深杭房价泡沫正式破灭。

房地产税是在中国城镇化率已经到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合情合理也合法的,是变过去的农村反哺城市为现在的将城市资源转移支付给农村:农村户口开始变现。

房地产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还产能过剩,碳达峰碳中和之下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房价还要暴跌;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中国房价还要暴跌;中美战争摩擦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希望中国共产党早日兑现共同富裕的承诺。

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要指望后人的智慧了,因为社会主义已经快没有后人了。

中美之间由过去的合作大于竞争变成现在的竞争大于合作: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强烈但没钱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巨大但被收了 30 年的税,高收入群体有钱但消费不足以拉动经济,不仅如此他们有人还想着债务危机留在国内,自己去美国生孩子买房子移民:中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中国中间收入群体坍塌的开始,是中国中产阶级破产的先兆。中国是继续过去的老路然后滑向死气沉沉的日本低欲望社会,还是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刺激大消费为主的内循环?

改革也是革命,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就不革了!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既得利益出发,政策反复,改革停滞,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知乎用户 牛油果的脸 发表

我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学到的是当前我国的三大经济支柱行业:1. 出口 2. 投资 3. 房地产

我当时啥都不懂,所以还在纳闷,房地产为什么是支柱行业?

因为我在西南地区三线小城,对房地产的认知几乎为零,那个时候是 2005 年。我们家住的是国企小产权房,从来没有看到谁去买房,所以我觉得国家的这个政策很迷惑啊,我一点看不出他是支柱。

其实是因为我地处偏远,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大家蠢蠢欲动,已经掀起了第一波房地产热潮。

看了欧神的上海楼市往事,才猛然大悟,哦,原来是我的领悟力太差了,国家的指挥棒指向哪里,你就得去往哪里啊。

如果国家想要把那个行业作为支柱,他所有的政策都会鼓励你去做,只是有些人领悟的晚,有些人领悟的早。

朱总当时为了扶持这个支柱产业,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

一是房改房,以前的社会主义房掏点钱,给你房产证,变成商品房,你可以自由买卖了

二是在上海的新区郊区开发港澳台外国人专属楼盘,房价是上海市民房的 4 倍,自由交易

三是全面放开银行放贷,1 首付甚至零首付,让你入市

国家想要做成的事,真没有做不成的,很简单,一松就放,一 xxxx

2010 年后,房市开始蔓延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随着 90 后走入社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然后到现在,房市这个支柱性行业,变成了大而不倒的怪物,透支了全国人民未来的钱。

大家可以想想,在全社会各行各业负债急剧增长的时代,一般都会给下一代带来极不乐观的未来。

因为负债就是透支,轻微的透支是可以用现时的增长弥补的,但是巨量的透支只能用下一代的人来偿还。这就是阶层固化的本质,下一代下下一代从小就背负上债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青年低欲望,美国青年要起义,欧洲青年早已躺平。

20 年的黄金期,中国房地产足够了。

我觉得吧,不如还是跟着国家走,看一看下一个二十年国家在鼓励哪里。

目前一个很明显的方向,就是股市。股市可以培养筛选出科技创新力强的企业,带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经济和科技的巨头。

但是要如何在放水托股市的同时,不让房产涨,真的是个世纪大难题。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有道理,但有可能是错误的道理,历史证明,方向错误的道理不如没有道理。

日本经济战有条件投降的代价,去看你的硬盘。

08 年 “救美国”“有条件投降” 的代价,如果还有个第二个选项可以维持住第二产业百万漕工的土木饭碗,那就不存在所谓第三产业发展的任何可能性。

韩姓前 “青年领袖” 口中的 2005 年 Old Golden Age,饭店前台拿着几百块钱的薪水,在天桥皮疹山,杂牌洗发水中耗尽了青春。然而,这一切,终归比不得不出卖肉体,或是终老在毫无希望的村口要好。

而倘若听从了天涯 “良心经济学家” 的建议,那么当百万农民工返乡无地可种,随着人口膨胀,失业率陡增到一个非常可怕的水平,Old Golden Age 成为既成事实的时代。你究竟是分配别人的人,还是被别人分配的人?亦或是,你根本没有任何值得被分配的价值,连赎身钱都没有,只能卖了?

知乎用户 塔哥 FRM​​ 发表

这结论不能这么绝对。

凡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话,都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房地产改革虽然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但正式启动却是在 1998 年。

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实施新的住房制度,以扩大内需度过危机。

1998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福利分房年代的结束、住宅商品化时代的开启。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被确定为基本方向。房地产自此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

而伴随这个历程的是,中国 GDP 从 1998 年的第 7 名,到 2010 年跃升为第二名。

1998 年中国制造业产值排名世界第 7,同样到 2010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这个样子,如果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无论如何看着不像。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只能说明房地产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相关性,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是房地产发展的结果。

但这是误解。

首先,房地产占 GDP 的比重在这儿摆着,是各行各业中的第一位,属于绝对的支柱产业,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实打实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其次,房地产可以带动近 60 个行业,而且还有金融杠杆的加成,因此对 GDP 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据测算,每 100 元钱的房地产投资,可以拉动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 170 到 220 元钱的投资收益(吕银霞,论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必然性,资治文摘 (管理版) 2009(01))。

第三,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就是房地产发展。

我国目前城镇化率的水平为 60%,而这 60% 从无到有的建设就是靠房地产的推动形成的。

而且从城镇化率水平来看,我国目前距离 70% 的国际标准还有 10 个百分点,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的发展空间虽然不象以前那么大,但仍然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

这就是房地产所谓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区别。

最后,房地产自己技术含量可能是低了点,但是房地产给各级政府贡献了五成,甚至更高比例的土地收入。

作为习惯于大政府的老百姓,我们显然很清楚,这笔土地收入对政府行使经济管理职责有多么大的影响,它们是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资金来源。

当然,我并不否认房地产有负面作用。

但这是分阶段,或者说分具体条件的。而这个区分的分水岭就是杠杆率。

2017 年在十九大会议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被首次提了出来。

以此为标志,在此之前,对房地产的评价以正面为主——房地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在此之后,房对地产的评价才以负面为主。由于杠杆率和负债率过高,导致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均形成了挤压效应,制约了其他行业,尤其是实业的发展。

欢迎关注 “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知乎用户 Pony ma 发表

实体行业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以前的实体行业全部是赚信息差,比如无印良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获得信息极为简单,所以实体行业单纯靠赚信息差就更难了,所以无印良品就不行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实体行业给人的购物体验并不好,比如你去档口买东西,别人直接说,没钱别看,我现在去淘宝店,买东西,里面的客服叫我亲,叫的多甜。

还有在实体店,你们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款?

说白了,电商行业比实体行业的购物体验好的不止一点两点!

知乎用户 五个橘核​​ 发表

受恒大影响而面临风险的地产企业总债务在 2 万亿美元左右…

图知乎不让发,其实就是那些美元债暴跌的公司

差点忘了,是 “上市地产企业” 的总债务… 不算小一些的地产企业和承包商们

知乎用户 锐鸣 发表

地价的上涨,提高了生产成本,以及挤压了消费,并吸走了本来应该流入制造业资金,影响了制造业的升级。

1. 制造端:土地成本的提升,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一家中大型上市公司,不可能只靠自己完成全部生产,需要靠一系列大大小小供应商配套生产才能走完整个价值链,当地图价格上涨的时候,中小的供应商的制造成本就会上升,从而拉高了品牌制造商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了终端产品的价格高昂,特别是涉及供应商比较多的产品,如电子产品,而这类产品恰恰是最能代表着未来消费方向的。

2. 消费端:房地产压缩了年轻人的消费,推动了人口老龄化

房价的暴涨,会导致财富的再分配。当房价上涨时,房子持有者的资产就会上涨。他们更多的是集中在 40 岁以上的人,而那些 20~35 岁的人,他们才生育力主力军,当房价翻倍时,年轻人和房子持有者的资产差距就扩大,他们就只能更加努力地压缩开支,来存钱,这就压缩了日常开支,甚至严重减低生育意愿。由于高房价的压力,很多人不结婚或者很晚结婚,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即使是购房者,也由蓄储变成了负债,人民消费潜力下降。一家三代的积蓄被掏空司空见惯,由于背负债务,很多人不敢跳槽,不敢失业,不敢冒险,更不敢大手大脚消费。

“劳动者通过房贷而拥有私人住房,他们得意洋洋。但他们的房子不会成为资本,没有收益,反而是一个破败着的包袱。他们是一些可悲的人,将人生所有的东西都献给了这个巨大的垃圾。——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第 233-321 页)”

3. 金融端:抽走了制造业的资金。

房地产利润太高,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很多原本对工业的投资转向房地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银行更愿意贷款给房地产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导致对于工业来说资金匮乏,即使想要投资也不可得,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技术升级的动力从源头已然不足。违规的经营贷消费贷被移花接木流向楼市,就是一个例子。

[

新基建 任泽平 等著 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引擎 数

京东

¥51.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32470068625723392-0-1&p=JF8BAQIJK1olXDYCV1laCkgQAV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UBGgKGFwXQl9HCANtU08WBh8MQlJ1CWBbKSE7Q0wNChZhTVcZbQYLVFxVCUoXBGw4G1oUXQIHV11bCXsnA2o4TTUVXAcDVV9YC0kTM244G1wXWAQDUltbAU4WBl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VxeDU0WAmgBHFgRWwUAVlZeFEoLA18IGloWXAIFUFheZkp5A2cNGVkWWQUEXG5dOEgnXQEJSFsWXAcHBjAHTAlBWmpAUzUVWwIAU1hfDHsVAm4KGWs)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干化工的,就是四大天坑里生化环材

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呢?因为化工生产有污染,想去改善一下,保护环境,让世界有一点点不一样。并且,总觉得实干兴国,实业兴邦。也可能家里的长辈都是国企制造业的下岗员工吧,自己书读出来了还是干的这个。

但时与日驰,意与岁去。本科的室友 4 个继续读研,另外一个转计算机去读研没转成功,但是也找了份程序员的工作,也只有我,我是想转中文,没有成功,就回过头来继续干化工,发现现实确实跟想像的不一样。

20 年毕业,工资 4000,21 年到手 6000,但是房价是遥不可及的 1 万起步,干化工的好像多数都在郊区,没什么设施,饭店也没几家,人流量少,卖的贵并且常常有搜掉的肉食,就这地区,一年到头不吃不喝也挣不了几平方。

周围的同事也差不多同龄,30 单着的也有一大把,没办法,生活区域封闭,整天面对着阀门、压力、温度,又都是理工男(理工男出来背锅),一路本科读出来,尽管不是 211,985,学校倒也能叫上来,但是新来的同事吧,一批不如一批,愿意干化工的少之又少,最新来的同事读的是那种不用读高中的大专,一谈起来,我也刚毕业,年纪大人家五岁,真的不由得感慨老了,并且人家专业是学机电的,氮气加氢气生成氨人家都不懂。

没办法,没人。因为你不能要求每个人来这里倒班,一年一年的倒,三五年内几乎不可能脱离的了。有了女朋友的不敢结婚,比如我,有了老婆的不敢生娃,(因为一直想请假规避夜班调整一下 jz 质量,但是由于老员工没几个了,所以一直没批准),有了老婆,老婆也怀孕了,租房子已经是常态,唯一一个有房有娃的,人家是入赘,孩子被女方带着。

所以为啥去干化工呢?因为它能让你熬夜吗?因为它能让你吸到硫化氢,一氧化碳吗?

以前有个同事,其它班组的,炒股起飞,赚了一百多万,直接财务自由离职了。公司也在压缩成本准备上市,哪一块的员工福利都被砍过。所以,没什么资本来到这个人世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不说了,我还得给房东老大爷交这个月的房租呢。

知乎用户 八千岁 发表

看了回答,大家说的都是制造业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炒一套房赚的多,所以大家都不干实业炒房去了。但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制造业的问题,根本不是产能不足,而是产能过多,作为世界工厂,不仅供国内消费绰绰有余,还大规模出口,就这样大部分实业还是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各种低价恶性竞争。之前国家推行的严查环保和供给侧改革,解决的就是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说因为资金都去炒房不干实业是站不住脚的。

硬要说对实业的影响,感觉也就是人民杠杆太高,工资都还房贷了,没钱消费,从而影响实业发展。(这里吐槽一下,土地财政,真的把中国中低层搞成只 996 工作而不敢消费的人间炼狱)但因为中国的出口金额实在太大,外国的大量消费又弥补了国内的消费萎靡,所以感觉房价对实业真的没啥影响。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有,也没有。

有,是因为量化土地,用房地产周期最短,收益最高。

没有,是因为经济循环结构问题,不能只让房地产背锅。

知乎用户 女人的刚毅 发表

没有道理,中国实业是不可能被任何事物拖累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制度优势。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最科学、最健康的道路。数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甚至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自我革命,成为更好的中国——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不断提高,中国人生活在平等、自由、互相关爱的环境中,由衷地感受到了幸福。

随着物质保障的日益丰富,中国人渐渐出现了后物质主义的精神需求。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崇高的理想,中国大学本科生对圣洁的研究生涯、学术生涯产生了深深的向往;这就是中国本科生考研率一年比一年高的原因。

正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曹丰泽所言:“我们的强大先于一切经验而存在,是不可能被质疑的公理。”

知乎用户 asskicker 发表

made in china 这三个字非常长一段时间是低质量的代名词

即便到了今天,口碑也不咋地

到手就坏的玩意我想各位多多少少都碰到过。

是中国企业不能做好产品吗?

敢说是的人,大概有弱智早期症状

中国成规模的企业不但能做好产品,还能做各种档次的产品

只取决于一个因素,他娘的能不能卖的掉

当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多数只能负担廉价消费品的时候

你做高精尖只有一个结果,倒闭

对吧?

这个就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实业所面对的现实

所以,你觉得实业是被什么拖累?

这个国家不缺钱,缺钱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知乎用户 十一狼 发表

毫无道理。

房地产的本身就是实业的一种。

楼房本身也是被制造出来的。

又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带动的生产板块是很庞大的。

原料供应商,基础设施材料制造商,设计院,再到房屋装修的各种空调,厨具,家具,这些都是制造业企业。

再衍生,还有大型机械制造商,各类运输车型制造商。

等等。

地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这个是要被肯定的。

现在被诟病的不应该是妖魔化地产业的利润率。

高房价并没有给开发商带来利润率的大幅提升。

高房价主要因素不在于开发商,在乎需求端的问题。

就是对于买房市场的控制过多。

任何事物你 zf 插手扰乱市场,一会儿打压一会儿疯狂优惠,这是造成地产业,购房者不堪重负的主要原因。

行外人天天在那盯行业内利润。

自己的地又不肯便宜卖,地是公开市场化竞拍,

但造出来的房子价格是要被管控的,定价权不在开发商手里,在监管部门,这就很不合理。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没有 zf 调控,房价会更高的离谱。

其实没有第三只手的乱干预,市场有它自己的价格形成机制。

不是所有地段的房子都会高涨,也不是所有地区的房价都会暴跌。

市场化运作深了,地产市场才会分化产品的优劣,这里面包括地段的优劣,户型的优劣,环境的优劣。

毕竟导致同一地区不同板块的价格分化。

这更有利于消费者去购买。

现在的情况是 zf 在一味引导买房者只看价格,而不论其它品质。

因为也无法去对比品质。zf 把一手房价格给管控了,造成明显倒挂,正常的商品一般都是新的比旧的贵。

这几年搞的都是旧的比新的贵。

那市场价格机制完全就扭曲了。

市场化没有了任何意义。

再回到原问题。

一个实业行业怎么拖累实业行业发展?

拖累实业发展的原因是国进民退,大量国有资本经营企业过多,垄断市场。

造成市场创新乏力,经济活力不够,行政势力越来越庞大。

你民营经济发展不好了,实业怎么会好。

民为本民为本。

官僚资本为主体的市场会好吗?

这些年央企国企是做大做强了,整体经济更好了吗?

这不都是很看得见的事实么。

知乎用户 sjdvtbov 发表

有一点道理,但非常片面

房地产对中国实业是有功的,你很难理解是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贝叶斯选择过的结果,或者说幸存者偏差。有时间补充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本质不同。

服务业的价格水平高度本地化,中国的理发和送外卖价格再低,也影响不了美国的理发和送外卖价格,因为服务是无法储存和运输的。

但制造业产品是可以储存和运输的,如果中国的工人工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就会削减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产业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房地产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了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服务业价格的暴涨,从而不得不为工人涨工资,否则他们就难以生存,可工资一上涨,制造业的利润就微薄甚至没了。

如果一个中国普通家庭,不需要考虑买房子和还房贷,一个月三千收入足以生活的不错,多少大城市的有房一族一个月的基本开销都没有三千元,可一旦加上房子,一个月七八千都顾不过来。你拿七八千钱,那些工人也会要求七八千的工资,否则他们就会离开工厂,来和你抢这七八千工资的工作,事实也确实发生了,很多人离开工厂去送外卖,因为外卖一个月能赚七八千。

因此,高房价推高了生活成本,从而推高了工资水平,削减了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知乎用户 思命 发表

我老家同学他爸,做生意,一个四线城市,将近一个亿的身价,牛逼不?

但我告诉你,他做生意年年亏损,没有一年盈利的。而且有一年玩 P2P 玩脱了,损失四千万。

人差点气过去。

但是人家现在至少也有五千万的身价。

你知道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吗?

他的货,全国都有经销商。他为了他的货方便销售,所有的经销商全部包吃包住。

全国所有的省份,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都至少有两套房。一套用来存货,一套用来住经销商。

连续赔钱二十年,硬生生的赔出了个亿万身价。

老家现在他们家有厂房三块,三层楼带地皮的地一块,公寓十五套,门面房二十套,住房十套,别墅还有三套。这些都是清理完那些外地资产所换来的。

仅仅郑州三环两套住房,就赚了 270 万。当年 40 万一套带车位时买的,150 万左右卖的,车位是另算的。

他一辈子没信过房地产(不然也不会把多余的钱全扔进 P2P),却因为房地产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说,你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搭好房地产的车,就算再失败也是成功。你赚再多钱,没搭上房地产的车,再成功也是失败。

如果所有的生意最终的归途都是房地产,那么还有多少力量放在别的产业上呢?

就像家里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父母赚来的钱全喂给那一个小兄弟,别的兄弟就都得饿着,你能说,他没有阻碍其他兄弟姐妹的成长?

知乎用户 关关 - 运营狗 发表

这个问题下一堆讲故事的,整天说自己认识实业老板、实体经济老板,说房地产刺激了实体经济,还给房地产洗白

求求你们别洗了

如何定义实业?如何定义制造业?

如果说:实业、制造业 = 制造混凝土、水泥、砖瓦

那么房地产刺激了中国实业

如果说:实业、制造业 = 芯片、机器研发、飞机汽车发动机、航天、航海、航母、核动力等等

那么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

一个造砖、造水泥的场子,技术上就不说了,污染还严重,你也好意思说是实业、制造业?

知乎用户 执伞者孙羽​ 发表

很多人对产业补贴这块没什么了解就别来强行凑热闹了,单说产业引导基金在最顶峰的时候地方政府一年能投进去 5000 亿,相当于地方政府卖地净收入的一半(地方卖地收入有八成贴给了基建,征地土地前期开发成本等等)

不完全对,地方政府玩命推高房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从社会大众的兜里掏钱去补贴高端制造业。

举几个例子,政府补贴高端制造业最直接的手法就是从土地租金上补贴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厦门这种以房价畸高而出名的城市,火炬高新开发区报出来的工业厂房租金大约是岛外 10-12 元每月每平,岛内 30-35 元每月每平,当然只接受符合园区要求的高新制造业

再有就是各大城市普遍把工业用地价格压的远低于征地成本和一级开发成本,用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的收益来补贴这部分差额。之前和北京市规划院的人开会,对方告诉我北京上海深圳工业用地平均价格都低于 1000 元一平,即使是在远郊区县这个价格也低的令人发指。像前两年深圳给华为供地,51 万平的地皮标价才 2.98 亿元,建筑面积总共 76 万平,算下来每平楼面价连 400 都没有,以深圳的住宅和商业用地价格计算相当于一次性为华为提供了超过百亿元的补贴。

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工具是城投公司出面为企业提供融资,最典型的就是合肥政府投京东方的钱有一半是从合肥建投兜里掏的。(当时总计提供 175 亿,其中 85 亿银行贷款,市政府投 60 亿,30 亿面向市场融资)近几年地方政府疯了一样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扶持本地高新企业,背后多数是要当地的城投公司掏钱的。而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以土地为抵押进行融资的马甲,能够提供多少资金直接与当地房价挂钩。

知乎用户 喝茶聊天 发表

有一定道理,这个问题也在逐步解决。比如: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将长期 “无痛式下跌”。

1. 所谓 “无痛式下跌”,就是房价的绝对值长期持平或涨幅微弱,让人感觉不到下跌的痛苦和恐慌,甚至还有涨价的错觉,但实际价值在不断缩水。在 “无痛式下跌” 行情中,即使房价有所上涨,年化涨幅也会绝对小于工资增幅的 7%,相对小于一般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的 5%,经常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1.3%。这就是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所说的,房子失去金融属性。如果再考虑购房贷款利息 5% 的因素,可能算下来就是相当于自有资金 500 万,加贷款 500 万,买了一个 800 万的房子,5 年后涨到 840 万。看起来涨了 40 万,实际账面就亏了 500-(840-500)=160 万。如果再算上自有资金 500 万的 5% 机会成本,就还得再亏 150 万。那就是毫无感觉地,甚至带有涨价幻觉地亏了 310 万。当然,这个亏 310 万的模型是假设你的理财能力正好是 500 万,给你 1000 万也是浪费。这种无痛式下跌也恰好达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的,妥妥的稳,既稳了盼涨的预期,也稳了盼跌的预期。

2. 其实上海几年后的房价已经有结果了,上海已开始实行地价房价联动模式,也就是说,出让土地的同时就已经定好了未来的房价。现在是 2022 年,今年出让的首批土地已经出来,大家可以查一下,它所对应的房价已经公布。从出让土地的联动房价来看,相对过去 3 年房价,部分区域持平,部分区域微涨,最高涨幅也不超过 8%。强调一下,这是累计涨幅,不是年化涨幅。从土地出让计划,到房子最终交付到买家手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大约是 3 至 7 年,如果有政府规划的强行推进,比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示范小区,至少要 3 年时间,这也是非常少的,而大部分的房子需要 5 至 7 年时间。如果说房子 5 至 7 年都没有涨,或累计只涨了不到 8%,那么个结果算涨还是算跌呢?

3. 房价受市场因素影响,但不只受市场因素影响,甚至连方向都是相反的。最近大家关注到原油价格直奔 140 美元每桶去了吧?可曾想,这还没到 2008 年的水平,可曾想 2020 年原油跌到免费送,甚至还有负值。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当年的逻辑,应该越来越贵,怎么还有如此戏剧化的行情呢?比如房子,上海还限购,怎么价格就那么不好预测呢,这就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

4. 那么政府是如何调控以及发布政策的呢?我们可以从政府有哪些压力,哪些期望等方面去理解,大家可以自己找答案。例如:

1). 其他国家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我们要比哪些国家做得更好?

2). 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如何解决众多科研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4).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5). 如何鼓励二胎、三胎?

6).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7). 如何实现新百年目标?

8). 国内为什么要反垄断?

9). 如何刺激消费,推动内需?

10). 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人?

11). 如何解决企业家见面不聊行业创新,只聊房地产的尴尬局面?

……

5. 如果在上海买房,该买哪里呢?

先说结论:有钱没处花的买内环,想靠房子发财的买五大新城,内环以外至外环以内是高风险区,要说哪里有泡沫,就在这片 6-9 万的区间。大家扪心自问,买房是不是奔着翻倍去的?虽然房价可能整体进入长期无痛式下跌,但还是有局部机会的可能性的。上海是全中国的上海,也是全世界的上海,放眼全球,有钱人就数不清了,总有一些人钱多得花不完,也不知道怎么花,就想闭着眼睛买套房子。人家肯定买上海核心市区的,那就是内环。你想想,说起来挺有钱,结果在上海住在城外,是不是有点没面子,还敢说自己是富人吗?还有好不容易搞到一个房票,又不差钱的,肯定是哪里贵买哪里。所以,内环的房子总有人接盘。中国还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还得发展经济共同富裕。城市化和共同富裕肯定不是全国 14 亿人都去上海内环歌舞升平、拉菲红酒,而是要建设大容量的新城区、新城市群,新产业区、新经济圈,所以上海就是五大新城。再算一下风险矩阵就知道了。内环 10 万的房子涨到 20 万,虽然想想有点恐怖,但也不是没可能。内环跌到 5 万,怎么看都不可能,按照这个逻辑,五大新城不得跌破 1 万?那更不现实。所以,内环就是可能翻倍,不可能腰斩。再看五大新城,3 万涨到 6 万,就涨 3 万,政策再一吹风,还是可以想象的吧,如果跌破 1.5 万都赶不上成都了,也不大现实,但就算腰斩也才跌 1.5 万。所以,五大新城是翻倍有希望大,腰斩概率低,即使腰斩也损失小,妥妥的发财空间。最后再看内环以外和外环内的过度地带,从 8 万涨到 16 万,那内环就得翻天了,概率概率不大,从 8 万跌到 4 万太可怕,万一行情逆转跌倒 5 万还是轻而易举的吧?所以,内环以外至外环以内,翻倍没希望,腰斩就是他。再想想,要是我们拿高房价开刀,找个典型戳一下泡沫,杀鸡儆猴,哪里合适?当然首当其冲还是这个尴尬的城边区域。

6. 综上所述,个人预测:

1). 上海房价将长期 “无痛式下跌”;

2). 土豪砸金自然不会选内环外;

3). 想发财还得选五大新城,万一有逆袭的机会,就藏在这里;

4). 内环外,外环内是泡沫靶场,劝大家别去当炮灰。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房地产本来就是实业。

而且房地产相关实业行业更多的。

钢材、水泥、装修行业,机械加工、智能家居等等。

房地产不景气,连卖空调的格力业绩都下滑。

至于说中国房产拖累实业,更多是炒房收益大过做实业生意利润,如果房子不要上涨那么快,大家还是会踏踏实实去做生意的。

知乎用户 檬大 发表

房地产本来是经济的晴雨表。即,一个地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此聚集,置业购置家产,房地产市场需求高升,房价增长。反之人民逃离,房价下降。但后来变了,房地产被炒房团做高,利用资本控制了市场,无论人民是否逃离,房价只增不降。当然卖地在其中尝到了甜头,也暗中助推,但也是逼不得已,为什么呢。

因为互联网流量垄断让全国实业被互联网寡头地区吸收。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大范围的实业低迷,小范围的经济繁荣,从而少部分地区房价极端。

因为哪里有互联网流量,哪里的实体才能盘活,其他地区经济本来就没有什么增长点,导致了只能不断卖地买子孙后代的东西好让自己活命,从而让房地产变得畸形。

现在情况就是哪里有互联网产业,哪里有互联网流量垄断,哪里经济强。甚至恶心到,流量垄断地区的电商公司用流量营销一个空壳品牌,到实体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包括河北、河南、云南、广西、福建找低成本工厂采集原料进行代工,空手套白狼利润率能达到 300% 以上从头到尾只需要设计一个包装,编一个故事,再用流量把这个故事传到全国。把我们的四五线城市完全变成了东南亚代工厂,专门吸自己国家的血,压榨自己的同胞。

这是我们国家期望的,是某人一开始鼓吹的由互联网促进实体推广实体吗?当然不是。互联网促进实体,应该是把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的好东西告诉给全国人民,让酒香不怕巷子深变成酒香不怕国域广。是让全国的有实力的生产同一种类别产品的厂家都能在同一个平台比质量比价格,质量差价格高的淘汰,让市场良性循环。现在呢,是三流作坊用流量和低价把市场占有,把饭抢光,而一流厂家,不买流量就连汤都喝不到最后饿死,逼不得已卖血卖身,子女再被二流商贩瓜分再推向市场赚一笔。搞得好像是互联网带来了一流的产品二流价格。实际上互联网在这里不过是寡头吸全国经济的一个工具。

然后所有的实体都不再实体,只能投房地产。

不信,中央就算让房地产全国横盘,二手房不涨价十年,实业一样不景气,因为只要流量垄断,就没有人投实体,只会投那些流量控制不了的东西,经济最强依然是流量垄断地区。

我们本来已经修成了八车道的路,被某人限制只能走四车道,剩下的四条路要买他的流量才能走了。

总结一条,我国互联网现在就是我国罕见买办的敛财工具。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网友说房地产过热占用了过多投资,这个同意。个人的一点看法,是从消费角度看,实业被房地产拖惨了。

说来也简单,钱拿去买房了,就没钱去消费别的。不管什么实业,都需要实际需求和消费拉动的。

在一些大城市,一个贷款买房的劳动者,拿出一半甚至更多的工薪供房贷是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剩下的一点只好节省着花,也就谈不到什么消费了。

顺便,如今内地许多二线大城市 5000—7000 / 月已经算不低的工资,但对比高昂的房价,这样的收入呵呵。还没算失业因素呢。

没有消费,没有收益,也就没人生产,没人研发。实业也就完蛋了。实业完蛋了,大家也就没收入,还买什么房子?

表面上高房价下,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大肥特肥,还带动这个带动那个。可长此以往,把实业耽误了不说,房地产业自己也是完。

顺便,房地产业这行相当程度上就是一个经验活儿,现实中依赖垄断,本身没多少技术含量,带动社会高科技发展的能力其实有限。

过分火爆的房地产,就是一坑,深不见底。指望爆炒房地产快速发展,引鸩止渴。

知乎用户 呼延亚坤​ 发表

我另一个回答

知乎 -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最近两年我一直被我当年一个官宦子弟同僚在各种聚会上作为谈资嘲笑。因为十年前我辞掉公务员去搞外贸搞工厂,五六年前赚了一笔回来聚会装比,可能深深地刺痛了他,因为本来他作为官宦子弟本来是宴席的绝对主角,众星捧月。等到了 2016 年后全国房价普涨,他们每天捧着铁饭碗,上着惬意的小班,早年买的几套房子增值早已超过我历年的利润,他们牛气起来了,被当面嘲讽一回再也跟他没有交集了。最近两年房价更加离谱,我从别人嘴里知道他的话,哎,五味杂陈。

知乎用户 赫岑多夫 发表

房地产最可怕的点在于他在信用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你想象一下,他的原材料是土地;他的终端产品是商品房。找遍整个市场有哪个行业的抵押物价值比他强? 恐怕只有国家信用做背书的国央企能够比得上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价值了。这就相当于在信用体系里有两个强磁极,所有的流动性都会被吸引过去。其他那些实体经济只能分国央企和房地产吃剩下的流动性,自然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关于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目前还在更新中,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如何看待我国 2021 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知乎用户 冷柯文 发表

房价死扛不降,将会出现什么后果?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什么危害?

从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的发展历程来看,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事实上,如果房价死扛不降,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房地产行业有周期之分,房价的涨跌同样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专业人士看来,如果房价死扛不降,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 5 大危害:

第一,助长房地产投资投机等不正之风,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这一点不需要过多解释,大家也都明白,当投资买房成为绝佳赚取财富的途径时,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就会被投资属性压制,当读书、学历、埋头苦干、潜心钻研都不及一套房子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时,社会的公序良俗就可能瓦解——大量资金涌进楼市,民生房地产势必会被炒作成为奢侈品般的价格。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 “房价会一直上涨”。事实上,过去这些年,也正是这个信念在支撑着数以万计的炒房投资客在楼市中叱咤风云;

第二,不利于扩大内需。

虽然社科院张斌之前澄清,房价上涨不会挤压居民消费。但明眼人都知道,房价上涨确实会对消费造成挤压。为什么这么说?央行报告显示,国人近 77% 的收入都用来付买房首付款和偿还房贷了。也就是说,除掉买房的消费开支,绝大多数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剩无几了。现在的 80 后、90 后,普遍身上都背负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贷,每月都有大几千的房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要为房贷而奋斗,不敢请假、不敢辞职、不敢娱乐、不敢应酬,凡此种种很容易降低消费欲望,从而不利扩大内需;

第三,会抑制生育,不利于人口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 5 年,我国出生人口迎来 “5 连降”,尤其是 2021 年,出生人口仅 1062 万人,出生率低到 7.52‰。照着这个趋势,最多到 2023 年,我国就将步入 “人口负增长” 阶段。此外,我国的结婚率也和人口形势一样严峻——数据显示,2021 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到 763.6 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值跌至 20 年来最低。

出生率逐年下降、结婚率创 20 年来新低,这其中高房价有着无法开脱的责任。西南财大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商品房均价每上涨 1%,生育孩子意愿数下降约 0.2 个。张启迪也指出,高房价在 4 个方面对生育率有影响:1、高房价降低了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2、购房后负担过重挤压个人可支配收入;3、房价上涨预期过强导致购房成为优先考虑;4、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第四,房价死扛不降,实体经济振兴会受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性。

前文提到,房价死扛不降,楼市的投资投机情绪会高涨,资金会大举进入楼市,尤其是信贷资源会被占用。其结果是实体经济得不到应有的输血。与此同时,房地产过度繁荣,还会发生实体资金倒流房地产的情况。所以,房价死扛不降很容易导致社会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被边缘化。更不要说,房地产一旦出现问题,还会连累实体经济;

第五,房价死扛不降会拉大贫富差距,还会堵死阶层上升的通道。

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 20 年,我国的平均房价上涨了 5 倍多,尤其是四大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涨幅远不止于此。反观农村的房子,有的不仅未升值,还迎来了贬值。其结果就是,房地产严重拉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这是最真实的社会现实。城镇化的进程,一直牺牲的都是农民和农村的利益。

现在寒门很难再出贵子的根源之一,就是房价太高——勤学苦读十余载,拿到了高学历,到头来还是不得不面对高房价的现实压力。而那些早买房、多买房的人,仅仅凭借投资房产就实现了财富大幅升值,而且不乏其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所以说,高房价堵死了阶层的上升通道——很多人穷其一生,可能都买不起大城市的一套房子。

综上所述,如果房价死扛不降,将出现的后果是很难承受的,直白点说,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 5 大危害。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一方面国家仍然宣称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也在采取各种措施 “稳楼市”,坚持房住不炒的底线。

我的微信公众号:军师柯文,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柯文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楼市新观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房地产并没有拖累实业

实业和房地产实际上是两个赛道

房地产价格高涨,首先是因为二类住宅用地价格高,动则一亩地几千万,还要给政府盖配套的学校医院。

工业用地的价格并不高,大家走的是两条线。而且工厂可以设在周边城市,100KM 的运输距离对于工业生产问题并不大。

而且你要知道,在 2016 年涨价去库存之前,内陆的房价并不高,当时知乎的风气也是劝大家忍一忍,努力努力先上车。

中国人消费能力差,也不能全怪到房地产,主要是年轻人受影响,毕竟只有年轻人需要买 10 万一平的房子,像我这种 80 后吊车尾,是亲眼看到过深圳 4000 的房价的。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年人,他们成交的房价并不贵。

你现在看到的 10 万的房子,他可能当年 1 万块就买了,还能首付分期。

在深圳,你按照月供 2 万算,当然没钱消费了。但你按照月供 3000 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钱包还挺厚?

当然,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的消费也只是比年轻人好点。

中国实业真正的问题是民族资产阶级天然的软弱性,只能沦为买办。

华为本应该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底限,现在却成了天花板。

真正的资产阶级,不仅要压迫本国劳动者,更主要的是要向外掠夺,去家外边抢劫。

我们的资本家敢吗?不敢,他们只敢压迫本国劳动者

江浙粤的小作坊靠什么活下来的?不是靠低房价,而是内地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仅仅是十年前,中国最发达的珠三角,大量的工人工资还只有几百块,但凡工人们想多要一点,老板们就要破产了。

中国生产了全世界最多的手机,也拥有了自己的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但一场贸易战下来,大家看清了都是壳,造个壳也不容易,但也就是赚个造壳的钱。芯片是美国的,系统是美国的,华为算是比较自立自强的,但设计芯片的系统和制造芯片的机器,全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你还能买到 mate40 吗?真掐华为手机,直接把华为从全球第二干到其他分类里了。

我们看似强大的电子制造业,实际上也就是赚了个壳钱。

我们实业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当年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是以谦卑的姿态进入的,是完全接受了美国制定规则。**这个体系最核心的不是美国制定的规则,而是美国制定了规则。**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的定位就是产品代工。只能依靠压榨国内劳动者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我们要突破这个体系的定位,就要改变美国规则制定者的身份,依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个任务是无法完成的。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意去对抗美国,两国的资本家一拍即合,美帝的资本家负责提供技术和全球运行的体系,中国的资本家负责组织生产和稳定中国的市场。

直接把美国的产品卖给中国人,中国人会思考钱都让美国赚走了,他们可能会支持国货。

让中国的资本家买美国的产品和技术,然后包装成中国的品牌卖给中国人,他们会很自豪。

而且出口到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也可以扔给中国。

中国实业的命运,从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诞生就决定了,房价只是个表象,我们的定位就是代工,就是放大版的台湾,只能依靠压榨国内的劳动力而获取利润。

现在的问题在于,产业升级遥遥无期,就算升级也无法出海。内地的农民工不愿意再当牛做马,他们也想被当作人来看待。

美帝国主义和中国农民工两者对比,还是苦一苦百姓吧。

从资本家的角度看,不是房地产拖累了实业,而是农民工拖累了中国的实业。你们还拿 500 块的工资不行吗?再忍一忍,反正又饿不死。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1) 厂房

一个工厂的利润,抵不上同等面积的厂房出租收益。

理性选择是关厂。

如果以上选择是基于正常的,未被扭曲的经济要素价格,那么也无可厚非,就是说,工业的利润率不足以支撑,该企业需转型或升级。

可是,这种超额的利润,基于土地要素的限制供应,金融资本对房地产的不断炒作和大量贷款,那么意味着,厂房出租比制造业本身更有利润,不是因为厂房更有价值,而是它享受了不应有的超国民待遇。

2)人才

同时,年轻人比较多的企业,前十年,年轻人最大的压力就是买房,原本一个月一万元很爽的小日子,因为房地产价格奇高,造成必须要跳槽,要离职,宁可放弃几年,甚至十几年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积累的知识,这种损失是不可逆的,看似是市场行为,其长期损失比房地产这种不能增值,只能折旧的资产相比,对人力资源的过度消耗,才是对实体的最大打击。

3)资金

房地产企业占用大量资金,使得工业企业难以获得必要的投资。

如果有一个看似旱涝保收的投资渠道,银行还愿意把钱贷款给工业企业么?

当然,打击实体产业的不仅有房地产,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是从资金密集型企业,

因为房地产的存在,在过去 20 年里,资金渠道不畅,特别是中小企业,

以上, 土地,人才,资金,三个方面,房地产影响了实业的发展。

那么实体经济是如何破局的呢?

1)第一类,自己进入房地产行业。几乎所有央企都立刻这么做了。直到中央发文主辅分离,央企房地产的规模不得超过多少。

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央企,国企,将现有的房地产资源按市场价格处置,一方面,大量现有房产进入市场,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很奇怪,并且经营资金几乎会被现有的房产消耗殆尽。

这些企业,由于几十年前在城市发展初期的位置占据了比较大面积的区域,包括厂区和住宅区,现在城市发展,该区块通常已经成为市中心,所以,该厂区和住宅区的建设搬迁过程,也成为了国企的收入来源。

如果国企没能在以上地点获得足够优质的土地资源,现在发展中大量存在各种资金问题。

2)第二类,自有房产抵押价值升高,自建员工福利性配套性住房市场化。

3)利用国企地位,扩建新的园区,成为隐形的开发商,通常工业地块配套部分商业和住宅,如果这部分完全市场化,其成本很高,但是采用了国有资产的划拨等方式,其成本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获得土地的成本和代价。

未来,拥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房地产获利,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反哺实体经济和高科技产业。

碧桂园的机器人研究院,是一种方式,这种情况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其他的几个房地产企业,是否应该更多的比例支持科技发展?支持实体产业发展?

知乎用户 肥羊 发表

没啥道理,看的太浅了。

房地产不是拖累,是发动机,最多只能说动力供给方向有点歪,但再怎么也不至于拖累。

直接通俗易懂地讲吧,看钱的流向就可以了。老百姓买房的钱,一大半流入地方 zf,一小半通过房企流入上下游企业。流入 zf 的钱,通过政策这只手重新流回城市建设、企业发展。你看各大城市弄的那些高新区,每年投资给新型企业、高级人才的资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房地产供上来的。

都这么多年了,还看不出来么。国家通过政策和直接增发(货币化拆迁),带动房价,进一步带动老百姓用自己的信用贷款。再通过地价的形式将这些资金吸收起来,投入到建设和发展上去;建设发展带来的收益,通过个人 / 企业买房,重新回归房地产,进入下一个循环。很多人说企业炒房,其实只要资本不外流,那始终还是在这个循环内的,不是大问题。(所以资产外逃的那些都被搞死了)

所以国家关注的点跟普通人压根不在一条线上,国家在乎的是不能让热钱离境,被美国吸血;在乎的是架在房地产这架发动机上的金融体系,不要胡乱输血。所以监管也一直是在那些方面发力。而房价,只要不脱离国家允许范围疯长就 ok。

至于很多人说 “身边厂子不赚钱了” 之类,这个建议你关注另外一大块问题,就是说了很多年的转型升级。不赚钱,说明你这个实业的方向,跟国家转型升级的指向不一致了。


顺便,我不看涨房价,别急着喷。

房地产这架发动机用了二十来年了,有点老,后面保不准会换一台新的。

就像当年的人民公社,当年的国有企业,本质上也都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发动机。后面老了、落后了,该换那也就换了。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不是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而是中国实业内卷过度,抢着吐蛋糕,只能由地产利益阶层吃这块蛋糕了。

房地产利益阶层中,地产商反倒是不重要的,以拆迁户、老市民新地主阶级才是真正的终极赢家。

知乎用户 安不雷喂卜 发表

中国房地产十二大罪状

**一、占用土地,危及农业。**这是最直接的危害。中国现在已经是粮食不足,大量进口,粮食安全已经是重大隐忧。李嘉诚说,中国的粮食不足让他睡不着觉。中国这么多人口,粮食出问题,可是灭绝性的危机。看看盖房子占到了那么多大好的良田,让人心痛。

**二、加大了制造业成本。**这个成本是多方面的。比如购买土地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倍。劳动力的成本也增加了很多倍。因为工人也需要住房,买房的付出多了,这个成本也会间接落到工厂的身上。职工买不起房,怎么愿意到你这里工作? 要求加薪就是急迫的。相比较中国的土地成本和金融成本,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要高于美国很多。因为美国的土地成本可能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贷款利息,中国也高出四五倍,甚至更多。中国唯一的劳动力成本还有优势。国外到中国设厂,并不是看中中国的成本,而是市场。他们把工厂的成本都通过高价格转嫁到中国人民头上。比如汽车中国的价格要比国外高几倍,连在中国组装的手机、电脑,国外的价格也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三、加大金融成本。**经济学家早就论断,过度楼市必然带来货币泛滥。这是早期经济家坎蒂隆的论断。中国就证明了坎蒂隆效应。中国印了这么多钱,就是进了房地产,所谓政府重大项目,也多与房地产有关。印了这么多钱,实体企业贷款仍然困难。日本企业贷款利息不到 1%,而中国企业最少 15%,还可能要用高利贷。因为房地产的利润更高。银行都愿意贷款给房地产。

**四、加大了创业成本。**几十万。上百万,几百万,还买不到一套房。而中国很多 企业家当年创业时,可能都没有这么多钱。而现在买套房的钱都不够,人们怎么去创业? 谁还有创业的动力? 没有创业,怎么有企业和产业?

**五、创业不如炒房。**很多创业者认为炒房是最好的创业机会,银行还可以零首付,不需要成本。炒房比什么都赚钱。今天北京一个人说,当年以 6 万块钱炒楼,现在赚了 2000 万,该退休了。现在谁不赚房地产的钱谁就是傻瓜,谁去做实业就是找死。全民炒房就这么起来了。

**六、实业老板转到房地产。**几百人的企业干一年,还不如老婆炒房赚得多。许许多多实体企业转行做房地产,开发不了大项目,就开发小项目。

**七、国企大都跳进了房地产。**包括烟草在内的国营大企业,没有不进房地产的。一些地方的品牌企业也纷纷被地方政府拉进了房地产。房地产成主业,没有心思做别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普遍下降。

**八、高房价耗尽老百姓手里的钱。**城市普通人老少几代人的钱都花在买房上,成了房奴,吃饭、穿衣、给孩子买玩具的钱都舍不得,中国消费一直起不来,消费起不来,实体企业就拉动不起来,十几亿的人口,消费市场却不高,企业经营难以维系。

**九、房地产培育中国大批房地产富豪。**这些富豪移民国外,资金外流,他们狂买国外奢侈品,拉动国外经济,形成对中国民族品牌巨大挤压。

**十、房地产积累起巨额财政。**供养巨大官僚体制和官员,官场腐败,干预市场,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一个镇供养的城管就有 120 多人,城管对小商小贩打砸赶,这是对底层人民和底层经济的严重损伤。人民积累财富资本创业越来越难。

**十一、巨额房地产财政供养庞大官僚体制和官员。**使得财政需求越来越高,一旦房地产不能满足,他们就对实体企业大力搜刮,收过头税,无度罚款,企业苦不堪言。

**十二、炒房一夜暴富的奇迹。**催生了众多人的财富梦,炒房、炒股、炒钱、炒大蒜、炒绿豆。全民都炒。都想一夜暴富,还不劳而获,坑匡拐骗,信誉破产,经济环境恶劣。老板路跑跳楼,高利贷破灭,此类案件天天发生。

七匹狼做地产、美的做地产,海尔做地产,雅戈尔做地产,苏宁做地产,国美做地产,苏泊尔做地产,格力做地产,格兰仕做地产,奥康做地产,娃哈哈做地产,喜之郎做地产,奥克斯做地产、长城床垫做地产、长虹电器做地产,五粮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啊,让 72 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知乎用户 徽常 发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到: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 2 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房地产的迅猛发展,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目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要在短时间内,给数亿人口盖房子,这是古往今来,在全世界都没有经历过的大事件。

面对这么大一个蛋糕,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有钱就往里投,没钱就加杠杆,想赚大钱的就投钱再加杠杆。很快地,房子本身的投资属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居住的本质,成了资金的超大蓄水池,而且这个蓄水池的容量远超我们想象。蓄水池吸走了全社会的资金和活力,自然而然就拖累其它行业。

如今,国家采取各种调控政策,强调 “房住不炒”,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将资金和活力重新释放出来,让经济回到正常轨道。

而房地产行业也将会回归理性,未来房地产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自身产品的雕琢,重塑可持续的现金流,拓宽服务属性,毕竟,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对比香港和新加坡,差不多的两个地方,一个区别就是香港大力发展商业地产,而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屋。

由于住房是内需,无法创造外汇,因此可以理解为内卷。

房价最多的部分是地价,什么豪华装修、南北对流,其实用不了多少钱,最值钱的是地理位置。

而好的地理位置有限,因此这有点内卷的味道——你出 1 万,我出 2 万,他出 3 万——但最后还是这个地方。

因此,如果用房地产来剥削人民,这是很高效的。一个人肯定要吃饭、睡觉、呼吸,比如征收空气税,肯定得交。房地产也是一个道理,你肯定得住。

因此,政府把握住土地这个不需要动脑又稳赚的资源,人们就在其它产业上拼死拼活吧。比如广州,大家出口外贸赚外国人的钱,跟外国人激烈竞争吧,赚回来的钱买我的房子就行,因此广州每年土地出让金都很高,政府靠卖地维持。这也是专家说的高房价才能维持人们的奋斗热情的道理。

而且只能是出口产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因为本地百姓没有余钱消费了,只能赚外面的钱。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大部分贡献给了住房,那么其它领域的消费就会降低,其它产业就很难发展。香港一个特点是大家喜欢买奢侈品,为啥余钱不多了还要买奢侈品?因为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就是因为余钱不多了,又要维持体面的表象,只能买奢侈品了。

新加坡人反而不会买奢侈品,因为大家余钱都挺多的,没必要靠奢侈品维持身份,还不如花在实在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香港只能是房地产、奢侈品发达,而新加坡人还可以四处旅游。比如广州和深圳也是差不多的道理。深圳收入高于广州,但可用于消费的钱不如广州,因为深圳房价比广州高太多,远超收入的差距。

如果放弃房地产,比如政府不把它作为剥削的产业,而作为一种福利,比如新加坡大量建公屋,那么人们少了这么一大块支持,政府少了这么一大块收入,最终的结果有点类似藏富于民。人民会在其它产业消费,其它产业发达,但征税力度未必比的上房地产。

或许政府可以发展公屋的同时对豪宅征重税,这样可以进一步缓和贫富差距。因为豪宅对富人是刚需,否则一个有钱人住的这么窝囊图什么呢?如果对豪宅征重税,这肯定可以打击到富人,也肯定可以收的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Fl6MH 发表

首先,语不惊人死不休,应该为房地产说句公道话,房地产确实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作用很大,但这些都是过去式,当下的房地产的‘’扭曲发展‘’已经对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产出了极大的挤出效应。

我们房地产之所以能那么快发展,算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如果没有房地产的带动,很难想象我们的城市能一座一座的拔地而起,市区不断扩大,这样才能容纳许许多多的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因此,之前的房地产的‘’功‘’,我们必须要加以肯定的。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房价虚高已经让很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娶老婆,为了出人头地,你必须买房,你不买房就是异类,你会被别人看轻,会被别人私底下议论。这就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写照。那么,又如何呢?房价不跌,年轻人还是买不起,买不起就没有钱来消费,只会不断的储蓄,为了未来能有机会上车,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二十年后的房东。

国家为了促进消费内循环,也做了很多努力!大力打击整改教育培训机构,收回地方的土地出让金的财权,限制深圳上海二地的二手房成交价。所以,我在这里断言,房价在未来十年内会盘整,即使涨,也只是微涨。因为这次对房价的调整,是自上而下的意志,我相信世界最强调控力的政府,中国政府。

回归问题,扯了那么多,房地产拖累实体方面可能要分二部分来回答。一方面,房地产如果继续兴旺,那么水泥,钢铁,建材这些偏重工业方面的行业当然是利好,但是实际这些重工业是资金投入型行业,带动就业非常少,现在发达国家重工业占比都非常低。另一方面,由于房价虚高,社会习惯等方面会刺激年轻人储蓄,消费减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总结下,房地产过去是功臣,但现在确实抑制了百姓消费,不利于各行业的发展。

码字不易,都是手写的,给个赞!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没有道理。

因为现在的社会生产都是全球化的,经济基本也是……。我不想多说了,缺乏全球化视角来分析国内经济纯粹都是盲人摸象。

但是这并不是说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就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城市化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这样的,你发展大城市,就得发展房地产,还得发展配套设施……。生产和教育都需要集中,这样比较快。其实我是反对城市化的,因为我是温铁军老师的拥趸,但是不得不承认,发展大城市是一种比较快速发展的办法,也能够节约资金。

另外,中国没有什么实业。中国的一般工业品生产,多数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包括品牌,资金,等,不过中国掌握的更多,包括实际的厂房,物流,工人等。本来西方资本觉得随时都能转移出去,但是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家中央对抗跨国资本的例子。中央和地方能控制的东西不多……。意识形态啥的作用有限,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也很有限,每年呼啦呼啦的往外跑的人很多,劈里啪啦做奴才的大把的……。

很多人对国家和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二战那个时代,有些人还停留在大清朝呢……。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说的很残酷,事实就是如此,现实比这个更残酷。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人性,中国政府已经算是非常把人民的利益当回事了。但是也得照样驱使人民去给西方资本打工。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其实就是主权交换 20 年,不牺牲部分主权,不可能换来西方资本的注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人类的善良只体现在宠物身上,人类对待同类是非常残酷的,历史就是这么诉说的。

我可以非常负责人的说,如果中国的中央垮台了,中国进入分裂状态,人口会有极大的损失,会病死,饿死很多人……。历史就是这样的。

有点跑题了。

知乎用户 appobs​ 发表

看你的实业具体指什么

从经济模型来看,带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 C+I+G,也就是常说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但模型中还有一项是 G,也就是政府支出。

三驾马车很好解释:有了消费需求,才会有相应的投资:有人吃早餐的需求,才会有人摆摊卖早点。进出口贸易也好解释,早餐不仅买旁边的小区,还支持送外卖到几里地外的办公楼。

但假设有一天经济危机来了,吃早点的人大幅下降,早点摊支不起来了。这个时候政府就说这样吧,以后你就指定为我们市区的公务员提供早点,并且提供无息贷款让你买早点原材料。因此政府支出就起到了相关的作用。

回到你说的问题上,假设过了几天,你发现你早点摊的摊位涨幅速度远超过你卖早点的钱,你还会一直去卖早点么?你不会,因为没人跟钱过不去。所以你会舍弃手中的活,尽可能的去多占摊位,甚至会把原来做早点的原料钱用来买摊位。那手里的钱总有一天不够用,但你有不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赚钱,于是你就去把银行(贷款)和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P2P,影子银行,深房理)借了个遍。最后一看没人可以借了,一拍屁股突然想起市政府不是有给你买原材料的无息贷款(经营贷)嘛。

于是到最后你早点不卖了,买了一大堆地摊等着升值。突然发现身边的张三疯,王大侠,李二狗都在干同样的事。买早点的上班族一看:卧槽,这才赚钱啊。所以干脆早点不买了,班也不上了,直接加入你们的 “买地摊大队” 了。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

一群账面几千万身价的人,每天啃窝窝头,加榨菜度日(居民资产和负债杠杆过高)。

这时候回到最上面的原型: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全没了(房子又不能出口),毕竟连市政府用来买早点的钱也拿去买早点摊了。所以大家路不修了,车不造了,芯片也不搞了。

最后来了一个头顶三色旗子,外镶 50 颗星星的白人,找你签了个协议,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不错,这个游戏 30 年前有人玩过,名字好像叫日本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房地产就是实业,居者有其屋实现了吗。房地产不算实业什么算实业?房地产的问题在于房价过高,而造成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是这个行业。房价过高,消费就不足,确实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何止是其他行业,人口都快没了。

知乎用户 岂有此理的我​ 发表

也对也不对。

先说为什么对,我自己做的研究,结果在《房地产与中国经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最起码两个方面房价拖累了经济发展,第一高房价导致了高工资,高工资挤压了工业利润率,我测算的结果是,房价上升 100%,利润率下降 1.474%。第二高房价挤压了消费,其实房价对消费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你的房子更值钱了,你会多消费,这叫财富效应。二是房子更值钱,你为了买房子必须节衣缩食,这叫挤压效应,我们分析的结果是后者比较强,房价上升 100%,消费下降 5.36%。消费低了,当然会联动拉低实体经济表现。当然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影响,就是房企利润率太高,钱就会从实体进入房地产,不从事生产,还会让资金空转,原来放水是你你们买原材料生产的,你们倒好,拿到手全部去买房了。

下面说说为什么不对。房地产在经济当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是投资的拉动作用,投资在我国经济当中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去年我国遭遇疫情,经济增量当中超过 90% 都是投资贡献的,没有房地产的投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率太虚许多人体会不到,但失业肯定能实实在在体会的到。所以不要说房地产对你没好处。还有一个就是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卖了地,这些钱大多数都被用来建道路,建路灯这些基础设施,有了基础设施实体企业才会开工建厂。大家想想这些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扩展速度就知道了。

那到底是不是拖累呢?就看两者大小,我的结论是以前促进作用更大,但现在可能相等甚至更小。

我这是从整体经济发展角度来分析的,许多朋友用实例可能更有感染力一点。我的回答就是这样

[

房地产与中国经济 新版 盛松成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京东

¥4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07462752089268224-0-1&p=JF8BARkJK1olVQIEV11dDkISM28JGlgSWA4CVFpZCEsRMytXQwVKbV9HER8fA1UJWypcR0ROCBlQCgJDCEoWAGgNE1sVWQICVFhCUQ5LXl9cW1sQCH9ZDzwDajBhdBJjSF9cG0dyWFJtCEIXAWcJGlsSXjYCVV9dDE4UAGkJK2sVWDZDOlteDUwVM244G1wWVAQHUF1aAE8UBV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V9bDUwUBWsLGlIdXgELV11YFEoLA18IGloWVAIHVV5dZk4WAm4IHFwcXgNsVl9cC0kfAmYJG2sVbQUyCjBcW0sUAThYTDVPHwZGFA1ZSCUSC24LGlgSWzYAVV9fCg)

知乎用户 界与源 发表

开始的时候,房地产是作为英雄闪亮登场的。

房地产作为一个前端产业,可以带动大多数产业往前走。汽车行业也是前端产业。

发展前端产业的好处是可以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要想想,当时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小的可怜,不到 10 平米每人,急切需要房地产市场来满足消费。

和其他故事一样,英雄都会成长为恶龙。

房地产长大以后,犹如肆虐的恶龙,疯狂吸取其他产业的资金、人才、技术、消费能力,甚至成为货币的堰塞湖。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恶龙终究还会遇到新的英雄。

房地产已经从供不应求,发展到供过于求,发展方向也从规模到价值,没有价值的规模就成为了灾难,当下有规模没有价值的房地产企业倒闭潮就是这个原因。

恶龙就是恶龙,没有英雄,也会自己作死。如果没有其他英雄产业来屠龙,房地产就会成为屠龙的英雄。

正如《三体》中罗辑的面壁人身份一样,罗辑也是自己的破壁人。

一个大的产业政策,可以从很多方面看,有的方面是好的,有的方面是差的。总得来说,在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制内:

1、在产业政策的出现与发展阶段,一般都是好的方面大于差的;

2、当产业的收益损失平衡时,那就是成熟阶段,有的产业会长期处于这个阶段;

3、如果再发展,产业损失大于收益,那这个产业就会被慢慢挤出去。

房地产肯定不会死,这是经济体必要组成部分,最后的结果应该会长期处于收益损失平衡的成熟阶段。

知乎用户 hong zuo 发表

不止没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房地产业开放对中国来说,是改革开放实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不管未来怎么盖棺定论,房地产业在中国发展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现在被高房价所苦的年轻人说的对,房价太高了,高的买不起,但我说句难听的,现在国家按人头发房子,按贡献分地段,大家谁也不受房地产之苦了,那你们兜里的现金打算拿来干什么?说说,你们打算干什么?去参加非法集资给坏人造富?还是在资本市场上被人割韭菜?

中国解放后有个很大的问题,教育普及了,人的地位平等了,宣传过度的结果是,人人都觉着自己是天选之人,自己的物资和财富就该无限增值,不让当地主就当囤积商当财主,谁敢拦着谁是王八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各地地方政府的主要问题是没钱,一些县级单位因为几十万的款项筹集不到路都修不起,当时地方政府干的最多的是挪用公款,挪用的原因是公务员开不起工资,很多基层能欠半年以上工资开不出来,大家拆东墙补西墙,但就与此同时,民间的非法集资规模不断变大,上千万上亿上几十个亿,建设债卷不逼着谁也不买,银行储蓄利息太低,民间高利贷如火如荼,非法集资用麻袋装钱,当然崩盘了自然去堵政府门让政府赔,这套打发,几十年了,变过吗?国贫民富了?还不是一起越来越穷,说中国人爱种菜,不如说中国人有危机感和有囤积癖

是什么改善了这种奇葩的社会现象,是市场化,是卖地,是允许搞房地产,是允许交易,很坏很糟糕很资本主义,但至少缓解了中国的问题,地方政府有钱修路修基建了,有路有基建了才能发展实业,就这,就这,房产涨上天的几十年,中国人什么没炒过?哪年没几个案值巨大的非法集资暴雷?说国家不给老百姓提供投资机会,十多亿人的投资机会,咱们是有多少航母出去推销自由贸易啊,不让投了,大家偷摸投,让投了,亏了就骂街,都像个人似的吧(过去金融管控紧的时候,民间各种投资套路花样多的你们都想不到,说跟政府打官司,打赢了整个城都是他的,那种骗术有的是人信有的是人投,什么秦始皇打钱套路你以为是最近发明的?谁比谁傻)

好歹吧,一部分民间资本,成功的被利用了起来,基础设施建起来,实业也滚雪球式的发展,房地产业再糟糕,也比民间无序的把资金浪费在互相诈骗内卷上强,当然房地产还是要骂就是了

很多经济理论,都假设人人是圣人,谁也不投机倒把,每个人都依法纳税,但咱们活着现实里,不是活在纸面上,为了发展付代价就要付,免费的东西最昂贵,住赫鲁晓夫楼的人骂赫鲁晓夫能骂出花来,实际点,现实点,成熟点,真要全国人民能讲道理讲的通,大家真积极支持国家建设,那还有房地产啥事?既然世界不完美,那就为了让世界完美而努力吧

知乎用户 粤 A 羊城金融 发表

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居民的杠杆率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对 A 股哪些板块有负面影响?

答:居民杠杆率过高,说明两件事情,一是导致居民杠杆率提升的领域发展前景受限,比如国内来说就是房地产;二是意味着通过居民消费带动经济的可能性降低。而要去降低居民的杠杆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居民杠杆率过高,对于房地产企业是显著的利空,投资者要注意回避。,,,[

知乎用户 江先生​ 发表

因为钱不是凭空产生的。

房地产的钱大部分已经转换成一部分中国人几十年的债务,而这些还不够,你出去吃饭买衣服 K 歌,里面有一部分成本就是房租,因为服装店要收租、餐厅要租金、甚至很多他们员工也是外地人,需要租房,房地产某种程度现在已经在吸中国经济的血

知乎用户 找点乐子 发表

『复吸』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脱毒治疗成功后,又开始使用脱毒前所滥用的成瘾物质,如海洛因、吗啡等。复吸是治疗难点,也是吸毒的特点。

复吸现象不仅在吸毒人群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也是禁毒工作一直希望解决的难题。复吸不仅是戒毒者简单的个人问题,更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要降低复吸率不仅要戒毒者自己有顽强的毅力,更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关怀与政府的大力支持。

心理对毒品的强烈倚赖,即使躯体的倚赖症状消除了,精神倚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不易消除,强烈地存在着一种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开始还能克制,如果处于有利环境,再加上坚强的毅力,“心瘾” 会淡化。但如果有不利的因素、前途无望、或心理压力难以承受的时候往往会克制不住毒品的诱惑。一些案主仅仅在几次面试失败后,就感到人生无望终于又一次拨通了毒贩的电话。

由于吸毒者对家庭的伤害不仅仅是财产上的,更是在精神上给一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有多少家庭为此而破裂。亲人对他们戒毒失去了希望信心,亲情对他们的抛弃,更会让他们在吸毒的道路上 “义无反顾”。

知乎用户 烤鸡要没咯​ 发表

现房信息:

新宿 84.8 平米平房:69,800,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351 万),现货可买,约合 4.1 万人民币一平米。东京人均年收入 6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30 万元。核算 100 平米房房价收入比为 11.7

洛杉矶 1000sqft(联排、套内面积约合 110 平米,还带个小院子)的房子大约在 66 万美金(约为人民币 412.5 万元),2021 年洛杉矶平均年收入 7.7 万美金(约为人民币 48.1 万元),核算 100 平房房价收入比为 7.96

深圳房价 6w(罗湖)- 15w(南山,太离谱的就不算了)一平,深圳 2021 年人均月收入为 12000 元,年收入约为 144000 元,100 平房子房价收入比为 41.6-104.2

郑州当地房价为 1 万一平米到 1.6 万一平米,2021 年人均月收入为 3864 元(年收入约为 46386 元),100 平房子总价为 100 万元到 160 万元,房价收入比为 21.56 到 34.49

各位可以拿自己所在城市房价和平均收入算一下。

我这外国房价拿的都是核心区域的房子,外国城市边缘的房子可以自己去看看,便宜到不可思议。

炒,接着炒

知乎用户 独角 SHOW​ 发表

我不认为地产拖累了中国的实业。

假设如果房价不涨,比如上海的房价不涨,那么上海的工业会迁出吗?

不会的。

难道你是准备拿枪撵出吗?

那上海的工业迁出,迁到哪里呢?可以迁到重庆,可以迁到河南,安徽。

那上海的小工业迁出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是不是可以盖高楼,不仅仅是卖房子。还可以引进更多的产业,比如互联网,比如各种创新型企业。搞技术研发的。

一个小工业房子 3 层高,一栋大楼 30 层高。那个土地利用率更高?

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房价,高地价,逼走了附加值含量不高,产出技术性不高的工业,留下了那些高附加值,只是研发人员的高新产业

工业内迁就好了。

这是整个一盘大旗,知乎里但凡是搞这些专业的,这些年的收入都不低的。低的大多是那种万金油的专业,比如工商,贸易这种。但凡是搞互联网,搞人工智能的,真没有几个收入低的。

好多人抱怨伤了实业,大多是低端实业,这些实业其实内迁就可以解决土地成本高的问题。

沿海大城市的土地,另有大的用途。

这些城市,不发展房地产,地方政府吃亏,发展房地产,一些小加工企业就得迁走。

当地企业必须花重金大力气引进高附加值的产业。

卖房子可以先积累一批资金,解决债务,再放出优惠引进更有价值的产业,将现成的低附加值产业内迁

所以总体而言并不是坏事。

房子价格的主流上涨城市,往往发生在那些准备引进高新产业的城市,比如沿海的,比如合肥等各省会城市。

次一级别的上涨,往往是那些接受了沿海工业转移的城市,比如芜湖,滁州,苏北等地。

这两样都没有的城市,往往城市价格上涨就是跟风捣乱。或者有价无市的上涨。

比如河北石家庄辛集市,并没有涨,涨了也是有价无市。

要么接受了新产业,要么接受了转移的工业。这两类城市有涨的理由。

坐吃老本,人口迁出的城市,是跟风捣乱。

知乎用户 凉州刀笔吏 发表

摧毁制造业的不是房价,而是通胀和放水。

甚至不如说房地产给了制造业一根救命稻草,让无数依附在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人,辛苦积累的财富有个去处。

知乎用户 子楠​ 发表

与其说拖累,不如说房地产和实业衰落是互有反身性影响的。

实业衰败导致资金流入房地产,赌博等投机市场。资金流入房地产,推高房价,提高了创业成本,进一步促进实业衰落。

知乎用户 楼千阅​ 发表

现阶段而言,答案:是。

![](data:image/svg+xml;utf8,)

房地产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四:

1、房价高,过渡透支居民购买力,对其他消费造成挤压;

2、租金贵,提高实体经济经营成本;

3、房地产行业占用过多金融资源同 + 吸血其他行业金融资源;

4、造成贫富分化,买房上了车的人享受资产增值;

5、金融机构配仓地产权重过高,增加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房地产行业现在就像一条船,政府是船务公司老板,所有人都在船上。有钱人坐在一等舱和二等舱,钱少点的人坐在普通舱,没钱的人买站票。

一等舱的人肯定希望船票越来越贵,资产可以升值,没钱的人肯定希望船票便宜点,可以买张坐票,虽然大家对票价有分歧,但肯定都希望船平稳前行(摇晃的厉害,头晕),别翻了(大家都完蛋)。国家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让船更稳、让船有更多的座位,让票价更合理,让没钱的人起码能买到坐票(站着太累挺,GJ 都理解)。

2、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仅看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发展阻碍的一面,更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地产对经济推动的一面。

房地产现在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房价过高(及租金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但是房地产价格的长期上涨是制度性问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是改革的产物。国家要崛起必须实现工业化,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将产业划分为农业部和工业部,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不断将农业的积累转移到工业部门,初步完成了基础工业化,但这种积累方式不可持续,也无法实现工业化进阶

工业化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发达国家大多通过战争和掠夺的方式完成的。新中国不具备这样的积累条件。不得已,我们只能学习香港,在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尝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也就是以土地为信用基础,为城市化积累原始资本,“土地财政” 从此开始。

94 年的分税制改革,税收中央拿大头,地方政府拿小头,把当时规模还很少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 “土地财政” 的制度基础。98 年住房制度改革和 2003 年土地招拍挂等一系列制度性建设后,“土地财政” 不断完善。

自 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长达 20 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土地财政” 快速膨胀。**地方政府获得 “土地财政” 后,一方面快速实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机场、高铁及其他公共配套,解决了一次性大规模投资的资本短缺问题;一方面,政府利用土地财政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或补贴,支持企业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税负看起来高,实际竞争力却很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高效的 “土地财政” 融资模式使得中国在不对外发动战争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实现国家“和平崛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讲完背景后,我们重新审视房价问题,土地是房子的原材料,一二线城市地价占房价比例高达 50-70%,地价没有系统性的调整,房价高企问题也难以解决。从长期来看,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是根本。从中短期看,只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供给端:增加土地供应、加强保障住房建设,租售并举;

需求端:实施限购、限贷、限价等行业政策,不断提升居民购买力。同时,配合各种金融政策。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从这几个点出发,比如房产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22 个重点城市集中供地,集中增加土地供给;共有产权房等等。

知乎用户 莫凡 发表

何止实业啊!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被拖累了,不服不行,人家依旧吸血,人家依旧坚挺。

知乎用户 乌合 发表

房地产兴旺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

小城青年去大城,乡村青年进小城。从大城市到小城市房价一级级推高。衣食住行是人活下来的基本需求。总不能让人进城没地方住吧。巨大的需求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市场。

实业的范围很广泛,如果是指制造业。其实是我们到了瓶颈。目前制造业不大赚钱,很多就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白菜价。以前是薄利多销,现在已经混到了无利多销的地步。

我们的产能过于巨大了,大到很多世界所有的需求都吃不下的地步。这时候就需要有部分产能退出,把钱投入到赚钱的制造业上面去。哪些制造业赚钱呀?我们还不懂的。大家津津乐道的光刻机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技术上不去,大家只能挤在一起厮杀。蓝海变红海,红海变黑海。所以这个时候活下去只能靠创新。创造新的产品,能更好的满足大家的需求的。

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创新。基本上是靠试,一条路一条路的去试。试成功的,富可敌国。试不成功的,倾家荡产。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为什么总把锅推给商人呢

商人还不是在关园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赚钱

真正拖累实业的正是那些蒸测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有道理啊。

因为,所有成本都会被记入工资的。

这是以下一切论证的大前提。

开工厂需要租地 / 买地吧?

地价根据什么来?

开工厂需要人力吧?

那工人去你那儿干活儿,是不是要至少挣个温饱?

温:衣、住

饱:食

现在衣和食都很便宜,住就不同了,几乎吞噬了大多数工人一半、甚至一多半的现金流。

那工厂是不是得给工人把这部分先补上一点儿?

那用人成本是不是就高了?

其他行业也一样,开大车不需要温饱吗?不需要存车吗?不需要修车吗?

停车场、修车店不因为房价涨价吗?

干餐饮不需要温饱吗?不需要场地吗?

养猪场不付地租吗?

当不动产成本上涨的时候,所有的成本都会上涨,并最终转嫁到实业上。

北京农村为什么都不种地了?哪怕想去种地,租金也是特别高?

因为大家都在等拆迁啊,拆迁就能拿大笔的拆迁款。

那只能通过外地调粮食了。

那如果近处粮食绝收了呢?

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但开口子容易,封口子可就难了。

“给他们村儿拆迁款,凭什么到我们村儿就不给啊?”

那么这些成本会转嫁给谁?

就是来到当地工作的企业,以及当地实际工作的人。

成本高了,利润薄了,是不是商业缴税就要少了?

缴税少了,当局没钱了,是不是就疲软乏力了?

击鼓传花的时候大家都美滋滋,当局也拿得盆满钵满。

但这跟竭泽而渔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确实需要快速发展航海事业,确实需要空间站,确实需要高科技,确实需要大搞基建。

但现在开始,必须要调整产业重心了,必须做好细水长流的准备。

知乎用户 卡拉迦迪斯 发表

没有道理

总妄想着
可以做出超出常理的选择,然后得到超出常理的结果
是一种病。

知乎用户 齐本安之怒​ 发表

不对,至少不涉及本质。

过去十几二十年,我们太强调以投促投,以投资吸引投资。我在城投市政类公司上班,偶尔会看到一些资料,说实话,大多数人持有的思想还是过时的策略。还想着以投资促进投资,而不是更简洁的投资策略。

我修地铁,我不是为了拉投资,卖楼盘。之前有朋友开玩笑说,过去十几二十年,地方把地铁布局到荒山野岭,然后开发大量楼盘。你想交通方便,好呀,搬家买新楼吧。然后,吸引企业来吧。

这朋友意思说的不错,是的,确实如此。

所以,炒楼,楼市当然火爆了。但此举依赖的依然是人口流入,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拉动被指责的根本。

整个逻辑问题在于,我只想解决交通问题,但为什么,我要花巨资盖楼,买新楼盘?我为什么自费要搬家,好像没道理。

本来,这事儿逻辑链条是,交通困难,解决交通问题。

而在后来的地产发展下,逻辑链条是,交通困难,开发新城,吸引企业,吸引住户,开发商业设施,解决交通问题。但事实是,交通问题,好像没有解决。而产生了一堆不必要的东西,奥卡姆剃刀法则是,如无必要,勿填实物。但似乎,我们刻意违背这一原则。

有些人说,这条路可以解决问题,引导发展,非常巧妙。好了,我问几个问题?

商务区对企业的最优人口密度,是否和城市交通需求的最优密度点重合?若否,是商务区最优人口密度高,还是交通最优密度高。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是否能保证,老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相关因素是什么?人们购买房产,评估房产的相关函数与因素是什么?……… 还有就是,如果整个事件过程中,出现了和京沈高铁北京段这样,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可以无限制问下去,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只怕你写无限个报告也没结果。

知乎用户 狼外婆的守护者​ 发表

过去叫我小甜甜

如今喊我牛夫人

知乎用户 氕氘氚 发表

实业生产几个要素

劳动力、原材料、土地

你就品吧

给劳动力支付的工资,劳动力需要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如果劳动力支付的住的支出过多,势必挤占衣食行。但是工厂给劳动力支付的工资水平不是根据劳动力的需求来的,而是根据人口红利来的。

至于落到房地产相关利益方之后的 的运转,

傻子都知道资本家资本积累之后,不会把所有增殖部分都拿出去再投入,也就是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增加。

所以房地产,提高实业生产成本,挤占劳动力其他物质开销,增加贫富差距。

至于土地出让金的转移支付效果,除非知友认为这些钱由相关利益方花的很有效率,未造成浪费,且在流转环节未发生贪没。

知乎用户 无花无酒锄作田​ 发表

非常有道理。

我以前开厂的,工厂规模 500 多人,累死累活一年只挣个几十万,后来跟亲戚炒房,一年挣了一个亿。

现在我挣够了,移民美国过天堂日子了,我老家的房价从 5000 被我炒到了 50000。

我知道这样不对,所以我想把我炒房所得的钱全部捐出来,要怎么捐,在线等,急。

知乎用户 五利 发表

房地产 80% 利润由政府赚了,房企只有 20%毛利润就这点钱还要交税,政府拿这钱去修路建桥建电网基站地铁医院等这又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物流互联网等,政府自己又不生产财富,在本身全国人均不高之下,你拿什么搞基建,没有发达的公路铁路,你生产再多产品卖给谁去。

中国现在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全球 70%的需求,极少数高端科技未攻克,但好在还是有,只是好与不好区别,比如芯片我们国内也有几家自研自产的公司。就算没有美国那几家芯片公司牛逼但放眼全球国内这几家自产自研芯片公司也相当牛逼了。

你就算把全球目前现有高端科技全给攻克了国内人均顶天也就涨一两千美元。

根底上来说还是我们处于发展阶段,产能过剩是一种富人的烦恼,有产能过剩才能有基础调节收入分配等改革,现在正在搞的共同富裕,搞分配制改革,给资本上红绿灯政策就是这个基础。也就是说以后创新创业更加便利容易了,大资本逐渐受控引导其投资创业人员,等着涨福利发钱的目前来说不现实,人均放在这,没这基础人均一万美元就算,人人平均一万也还是穷,得加快货币循环。

有个财富公式。

货币循环速度与 GDP 增速成正比,GDP 增速与财富增速成正比。

即货币循环速度与财富增速成正比。

要增加货币循环速度,就要从投资 消费 出口上面做文章,目前投资与出口良好但也不断下行效果不好,消费环节大有可为。消费环节目前直接发钱不现实,人均低下问题在这里,就算平均发也才一万美元除去五险一金教育医疗住房也就没多少消费了,难点就在这,上面现在政策也是往这方面改,的确比较很困难,能让一亿三亿人富裕,但我们还有十一二亿人口,好在政府也在缓慢推进改革。把问题全怪房地产是非常片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比如鹤岗市 5 万一套够低吧经济还是起不来,这种城市中西部多了去了。归底还是人均低下,人均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口越多越复杂,一两亿人口靠出口靠几个高科技就能富起来,美国靠美元军事就能富起来,而我们要让十四亿人都富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出口与高科技都无法让十四亿人共同富裕,只能靠内需。十四亿人靠内需拉动经济富到人均像美国一样真的很困难,不知道上面有什么办法。

知乎用户 许松山 发表

日本七十年代搞了个 “收入倍增” 计划,于是日本的国内市场培养起来了。

而我们十几年前,搞的却是 “资产倍增” 计划,于是大概就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你说怪房地产行业吗(怎可能是因为某个行业),关键还是我们走歪了。而我们的制造业走歪也不是他自己想走歪的啊。

(十几年前的我们和七十年代的日本都有个相同点,那就是制造业的利润和增速还行,不然你让现在的日本倍增他也增不起来)

(我们现在倒是在提增加收入,但是如果银行不降息,咋增?根本没利润点增)

知乎用户 真. 不谢顶​ 发表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投入这里多些,投入那里就少些。

一是投入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挤占了投入其它行业的资金,二是房贷的压力压缩了贷款人其它的消费,两头堵,实业获取资金困难、扩充市场也困难,必然被拖累。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没道理,房地产不光没有拖累实业,相反是极大地促进了实业发展。

说到实业,好像默认就是 *** 老板,什么什么血汗工厂;

中国实业发展、产业升级就靠这一群吃人不吐骨头、996007 常态化的工厂主吗?

中国实业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勤劳的人民,丰富的人力资本、合理的规划运作;

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修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积累雄厚的产业资本。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我们有着勤劳的人民;

但是这么丰富的人力资本,怎么调动起来呢?难道让这些资本都进入那些工厂主的腰包吗?

显然不行,那怎么才能让钱进入该去的地方呢?

答案是房地产,大家买房,钱才能听从指挥,

才能让钱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修高铁、修公路、电网、互联网等等基础设施;

才能有钱去培育投资新的产业、攀登科技高峰,大批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校、研究所才能兴办起来,研究高新科技,促进产业升级;

才能补贴各类先进制造企业,奶出世界级的巨无霸,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然后才能带领一众小企业,走向世界。

你说不靠房地产,中国实业怎么能有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呢?说不定还在造袜子换飞机呢!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什么都拖累不了中国 “实业”,是中国“实业” 拖累了我们这个国家。

这些 “实业” 并不为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存在,而是为了出口换美元,它们其实就是出口换美元的美元矿机。

我国 “实业” 有三大罪:

一,长期压低工人工资和权益,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三,加深我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虽然我国” 实业 “历史上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例如增加了外汇储备,让我国有本钱引入一些先进科技产业,也让我国消费者享受了一些廉价的产品,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充裕,而科技产业被外国严格限制,已经不是花钱就能引入的了,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产品昂贵而是工资过低。

相对来说,房地产业提升了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住房,是真正的实业,比” 实业 “强百倍。

知乎用户 扬小硕考研 发表

不是拖累了实体经济那么简单。

是拖累了几代年轻人。

不就晚出生个十年,

80/90 初和 95/00 以及 10 差十年,

如果家庭不能给其提供房子的两个人来大城市一二线奋斗的,就晚出生十年。

80/90 这代买房和 95/00 买房,已经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差距。

80/90 在毕业一二线买房 2008 年或者 2016 年之前与

95/10 后毕业后在 2016 年以后买,那么 95/00 就得用一生奋斗来弥补这个差距。

所以这届年轻人躺平了,

不生娃了……

太难了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土地财政的本质,是普通人→→房子→→开发商→→财政,通过土地将劳动者所得收回来进行二次投资 / 分配。

炒 / 买房在疫情之前来钱快,收效稳,给贷松,这个大家都懂,也是问题所在,这也是为啥会有这个题目的原因。

但,我们的制造业在起来的时候,有吃到过房地产行业转移支付 / 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红利么?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毕竟在制造业起来的 90s,那个时候香港的楼花就已经风靡内陆,甚至搞出了海南房地产危机。

知乎用户 小伟 发表

一,搞清楚形成现有房地产模式的成因,才能判断现有模式对实业影响几何。

有人说土地出让金的本质是政府收的进城税,现有的房地产模式不过是政府债务转化为进城的居民债务的一套商业模式。有人说房地产的本质是金融属性,而不是消费属性。凡此种种都是对现有模式的描述,却不触及形成现有模式的原因。

地方政府将未来七十年的土地收益贴现形成了中国现代信用货币创生主体。这个过程大概是: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产释放了现代货币的内涵,经 82 年宪法确认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再经 88 年确定土地可以出让、再经 90 年土地协议出让、98 年房改、04 年招拍挂后,土地金融开始了我们现代信用货币的春天。通过土地招拍挂,将未来土地收益的贴现最大化。再通过已经最大化的土地信用形成抵押贷款而创造了巨量的银行货币,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的 70% 左右,债务形成货币。简化来讲,贷款所对应的减去存款准备金的银行存款就是 m2。这个过程的本质是土地金融。

二:土地金融为核心的房地产急速推动了实业和技术的发展。

通过一个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土地金融创生货币的优势。

04 年之后,通过土地金融,中国资本逐渐过剩,是在短时间之内形成的过剩,这形成了中国发展资本密集产业的基础。一方面,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为资本金所形成的债务支持了中国巨大的基础建设,从铁公基到学校医院,再到超级计算机,甚至很多工厂的厂房、设备、研发等都又政府负担。大量高风险的重资产投资由地方政府以规模效应的公共产品投资来完成,于是企业便可以轻资产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获取了大量外汇,形成了中国的基础货币,并与银行货币要一起急速扩张了中国资本实力。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外贸竞争力不是从加入世贸组织开始的,是从土地招拍挂之后开始的。土地金融是劳动力红利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大量拥有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外贸优势。这是房地产对实业的巨大推动。这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最大的利好。另一方面,充足的资本满足了大量资本增密为特点的技术研发,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研发投入和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显然,高科技产业是资本充足国家的专属。发达国家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强大的资本生成能力。这是房地产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

各位回想一下 04 年之前,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工业部门占有农业部门的剩余,公社 84 年取消、统购统销 93 年取消、农业税 06 年取消等等。另外,通过吸引外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在 97 年达到最高,占 17.5%。外资和内资的本质是主权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计划经济勒紧裤腰带来积累资本和依赖外资都未曾形成充足的资本来推动实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否认之前计划经济和外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二,资本过剩之后,过度发展房地产的结果是边际收益越来越大,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通过大量资本投入的资本增长阶段后,本应形成可以贡献大量利润 / 税 / 工资的优质企业的运营增长阶段,前者是存量阶段,后者是增量阶段。能否实现存量到增量的跨越是判断一个城市土地金融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1,显然,地价和房价的互动攀升(尤其是 16 年至今的涨价去库存)使得房地产收益完全背离了实业收益,资本对增值的天然冲动一定是弃实业而选择房地产,这是资本的必然属性。并进一步加大了实业的投资和经营成本。螺旋之下,实业不断退守。

2,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的地方债要通过房子的交易最终将负债置换为居民部门的债务才可持续。过快攀升的地方债前提下一定会更大强度的推高房价,进而增加居民部门的债务率。过高的居民债务一定会降低居民消费倾向,12 月消费数据已经是很多年来的最低值,只有 1.7% 的增长率,计入通胀率后是负增长。1 月份的居民部门的短期贷款负增长,消费数据可以肯定的是负增长。消费衰减下的实业一定是艰难的。

3,房价快速上涨的背后是贫富差距历史性的拉大和固化。之前买房人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增加是依赖之后买房人的高价进场实现的,更多买房人的高价进场形成了之前少部分人的净资产的快递暴增。富人的消费倾向远低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总量衰减的前提下,贫富差距使得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总量更低,实业更加艰难。

显然高涨的成本和低迷的需求共同挤压之下,实业不堪重负。实体经济是资本增长向运营增长转变的根本,可是过快和过高的房价增长逆转了这一转变。房地产创生货币和资本的红利在地方政府为主的各方贪婪冲动之下,既无法实现转轨,又断了房地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于是,纠结是必然的。房地产创生货币和资本的特点决定了打压房价必然结果是债务危机和通缩,甚至衰退;房地产对实业、内需、生育率、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等挤出效应又不得不抑制。

于是,左支右绌的政策本质是走一步看一步。总体来讲,二手房现售和限贷政策妄图在锁定房价的同时保持新房交易以及新房交易背后的土地收入不受影响,可是横盘的结果是数月后房价预期逆转向下的概率越来越大,随着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和开发商债务压力越来越大,降低首付和利息的政策已经频频出台。可是,居民债务率的上限决定了房价的上限,放宽限制吸引更多购房人进场的结果一定是居民债务率的上升,当下中国居民债务率已经是主要国家中最高的。放宽政策一定是投鼠忌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基本出发点,因为居民债务率继续攀升的结果一定是消费萎缩和实业衰退。

知乎用户 鹰郡铁匠 发表

房地产当然要背锅。但是问题的核心不在房地产,它没这个本事背这么大的锅。

实业的问题在于劳动法执行不力以及竞争烈度不足,也就是成本不够高,不能让企业进入有序竞争轨道。

没能有序竞争的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但地方保护主义不是错的,只是出了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提高 GDP 和财政收入,保护地方企业是正常的,但是陷入了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的困境。地方政府应该做的是保护优秀企业、淘汰劣质企业、扶持初创企业,而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扶持。

地方政府只需要对上负责,不需要对人民负责,这才是关键。地方政府本质上是按 KPI 工作,给它规定什么 KPI,它就怎么做。

所以我建议基层人大对人民负责,换届选举必须有超过 80% 选民参与方才有效,并且禁止组织、企业代投,选民必须以个人形式自行去投票点投票方为有效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名单必须由人大批准;超过 1/3 选民可以联名提起地方政府换届案,通过则必须立即召开人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期持续到下届正式人大。

增加人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并且将人民民主专政落到实处,才能避免这一现象。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当然没有道理.

没有房地产, 没有卖地的巨额收入, 地方政府靠什么去修公路, 地铁, 开发区, 等等等等的基础设施? 没有这些基础设施, 实业怎么发展? 民族怎么复兴?

任何一个爱国的人, 都应该去买房. 你在买房上花的每一块钱, 都有七角被政府用来建设国家了.

我爱国, 我买房, 我骄傲.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谢邀。

房地产就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刹车片,阻碍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房地产占用了太多社会融资,挤占了实体经济所需养分,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如此,收刮居民的存款和薪资,以至于消费不能起飞。

当初某个银行的工作人员还反驳我,说我胡说八道,这下好了,经济学家陆挺公布数据显示:在 2015-2017 年那段稳增长期间,新增信贷中房地产行业季度占比甚至会超过 50%。房地产何以挤压实体经济呢?历史论述如下:

过去很多年,我国的金融系统过去根本就是在为房地产行业服务,我们的货币只是在房地产内部内循环,不断地助推房地产泡沫,泄漏的稍许水分滋养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由于水分太少,根本无法照顾更广大的中小微企业,以至于还有高层给银行下命令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一个社会,资源的有限的,你如果这里资源倾斜多了,那边势必营养不足。

如果不破除我国金融体系对房地产的依赖,那么实体经济将永远不见好转,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出台 “房企融资三条红线” 和“限制银行个人房贷总额比重(也就是房贷集中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这两个措施效果显著,泰禾集团、华夏幸福、恒大等一批暴露问题)

这次就是不一样,你不管头埋多深,也无法改变事实。

那些曾经讽刺我的人啊,时间会告诉你你是多么浅薄。

岁月呢?则会证明,我当初是多么的深谋远虑以及忧国忧民!

下文写于 2021 年年初,很多预判基本在后续政策面兑现。

1、

3 月 7 日,工信部前部长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 30 年,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

制造业为什么占 GDP 比重下降过快?是制造业老板不努力吗?还是说是资源引导出问题了呢?

如果炒地炒房收入远大于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搞制造业的利润,为什么还要苦心经营实体经济?

经济不扭转脱实向虚的困局,30 年后恐怕又是 30 年,就这个 30 年,工信部前部长最起码 16 年就开始喊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 30 年” 了,5 年过去了,还是再喊“至少还要 30 年”。

我们还有多少个 30 年呢?已经浪费了 5 年啊,还要为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挥霍多少年呢?

记住我的这句话:当前,任何做多房地产的行为都是在做空中国的未来。

房地产再不迅速回归正常,可能要从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的功臣变为罪人!

经济和政治永远密切相关,现在的台积电不仅仅是一家先进芯片制造商,还是地缘政治的搅局者。张忠谋 19 年的预判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全球芯片大缺货,各国政府都在向台积电要订单,不仅如此,还给钱给地给人要求去建厂。

这说明什么?科学技术才是强国之本,没有先进的科技实力,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我国还不抓紧时间夯实实体经济、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的国人怕不是要去东南亚或者印度讨生活了。(PS:现在已经有很多国人随着产业转移去东南亚讨生活了)

2、

春节以来,股市经历了一轮腥风血雨;然后,又开始出现投资房子比股市稳妥的言论了。

我这么说吧,也就现在某些地方的人还可以这么喊喊,过些日子,估计楼市挤泡沫、或者说关门打狗会让他们又三观颠覆。

因为,股市即便大跌,还是可以随时套现,但是,房产怕是大部分套不出来了,会像吸血虫,寄生一辈子。

典型例子就是环京房市,去年末已经出现有炒房客 “送房”,实际上就是资不抵债,还不好套现,砸手里了,想找个接盘侠。这和我说的政府送房子不是一回事儿,我说的政府送房子,是货真价实送房子留住人。

我国这轮去泡沫,不仅仅去股市泡沫,还要去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泡沫。

不是有新闻报道一些银行要求违规流入房市的贷款提前还款么,这就是意志!

3、

泡沫是必须除去了,你们有没有思考过:00+10 后比 80+90 后少了一个亿,现在 80 后都 41 了,年过 40,基本上就一辈子望到头了,没什么冲劲了;90 后都 31 了,有冲劲的岁月没剩几年了,基本上到 35,如果成家立业,基本定型,折腾不了了。

若是 90 后这帮人被耽误了,靠少 1 个亿的 00 后和 10 后支撑中国老龄化吗?00 后比 90 后少了 4700 万啊。

如果,我是说如果,90 后这帮人被泡沫经济碾压的失去奋斗之心,基本上算是国家出现断层。我想,大家还是洗洗睡吧。养好身体,以后去东南亚讨生活。

我们国家,必须 2023 年前解决掉泡沫经济问题,最迟也不能 2025 年,那个时候 90 后开始 35 岁,人生进入摆烂混日子阶段了。

欣慰的是——

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所提 “十四五” 时期目标任务,进一步论证了我此前构想,报告指出:

在国内大循环的需求端,突出强调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促进消费”;

在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则强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国际循环方面,新增 “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阐述。

可见国家已然坚定了经济发展大方向**:消费升级加产业升级。要发展这两项,必须铲除房地产这个吸金黑洞。**

19 年末,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做过一个报告,其透露了几个数据,如图所示,这个数据不仅表明房地产很重要,更加表明当前房地产已经不是中国经济的助推器,而且刹车片,必须解决房地产尾大不掉的问题!

因为——产业的发展是需要资源投入的,一是资本投资,就是要砸钱,如果钱都被房地产吸走了,拿什么资金助推产业升级啊;二是要人们敢于消费,如何才能敢于消费?房贷没那么重就敢于消费了啊,人民不敢消费,谈什么消费升级呢?!

同时,还要加大国际大循环,当看到 “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的时候,瞬间精神一震。这句话基本上印证了我去年写的那篇文章,记得我还总结了一句话观点:中国将以世界最大单一市场以令诸侯!

4、

梁启超先生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这句话换到青年人也是一样的,青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青年有冲劲,国家就有希望,但是,现在的高房价已经湮没了无数青年人的希望。

当日子没希望、奋斗无结果,躺平就是青年人最响亮的倔强。

当前,国家最需要解决的是最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需要效仿几千年前商鞅的 “立木建信”,让广大青年人知道,奋斗是可以获得美满生活的,而不是给某群人接盘的。(挺好的,这篇文章写的实时还没有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没有强调三次分配重要性,现在都来了!

财富分配要靠个人双手获取,而不是靠拆迁、投机炒房获取。

现在房地产黑洞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刹车片、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不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那群食利者可以远走他乡,更广大的中国人民该如何呢?

目前,房地产就是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最大障碍!

“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和集中供地政策三管齐下、互为补充,基本上可以全方面遏制我国房地产泡沫继续无限制膨胀。

意味着国家下决心要撤掉房地产这个阻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刹车片——房地产已死!

还是那句话:当下任何做多中国房地产的行为,都是在做空我国的未来!


你们永远可以相信国家的未来,但是,你的未来如何,主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路,逆势对抗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大家现在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你没有高位站岗,还有机会翻盘。船舵现在无疑是在正确的方位,目前需要做的是好好工作、赚钱攒钱,以备过几年以合理价格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尤其要避免被一些无良大 V 欺骗。

真心劝你们别被用心不良的人欺骗了,别错把好心当驴肝肺。如果你们都分不清优劣、看到喊几句口号(最常见引用让子弹飞、周星驰台词以及很多键盘键政经常引用的句子,比如资本每个毛孔、牛奶倒了不给你、资本永不眠、自己割自己、死后管你洪水滔天)就觉得真知灼见的,岂有不被割之理?

你不听我的,难道不看新闻吗?房地产(HD)新闻、房地产股票走势?房地产一些大老板的声音应该听一听吧!(某些房地产中介都说得比房地产规则制定者和房地产建设者强了,你就这么容易被忽悠?)

  • 8 月 31 日,融创中国举办 2021 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说:“目前出现问题的企业,一定是之前就有问题,比如拿地错了、布局错了、产品有问题、战略有问题。” 还表示:“下半年市场压力较大,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压力较大后就降价,另一个就是国家政策比较坚决,使大家对房价有不上涨预期,购买力也受大环境有所影响。”
  • 2021 年 3 月万科业绩推介会上郁亮咋说的,要像制造业学习,郁亮还说:“**如果说政府最初提出‘房住不炒’时,市场上还有些侥幸心理,那么过去 4 年政策调控应该让市场主体清醒认识到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和坚定性。**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回归实业属性,已成为明确、清晰趋势,意味着行业回报水平将逐渐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
  • 2021 年 8 月 30 日,万科举行 2021 年中期业绩说明会,再喊 “活下去”,并表示 “农民” 心态仍贯穿始终,先能力后规模、长期稳健比短期回报更优先、土地投资量入为出…… 手握近 2000 亿元现金,万科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祝九胜在业绩会上却大谈 “胆小” 理念。

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自己关注,建议向上追溯其过去数年的言论,看其知识有没有体系,思想是不是越来越成熟。逻辑严密的文章不听,信明显跳大神的神棍,不骗你骗谁?

再次劝诫大家:

  • 一个人的奋斗只有与国家前途命运产生和谐共振,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 一定要相信国家的纠错能力,一旦触发纠错机制,必然有雷霆万钧之势能。
  • 天空已然破晓,一个居住无忧的新时代已经在徐徐走来,
  • 所有的铺垫,都为了一个目的,去泡沫让经济继续飞扬。
  •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重要提醒:论对未来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没多少人可以像我这样的吧,绝大部分就是墙头草、马后炮,更多深度前瞻性文章,详见公众号【Smart_Dreamer】和【悟空价投

知乎用户 李大哥​ 发表

拉倒吧

你知道房地产业最大的利润去哪里了吗?

就说 2021 年吧,从总体环境来看,对于制造业来说都应该是相当有优势的一年

国外经济不景气出口有优势、国内房地产被打压、金融政策扶持,可以 2021 年的制造业天时地利都有

但是,如果你有认识制造业的老板,你会发现他们今年明明营业收入涨了,但是净利润其实基本没怎么变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房地产和金融拖累了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和制造业转移,那是对的。

一些产业本来就应该追逐廉价人力迁移的,不可能一直在一个地方,可惜中西部没能接住这些产业,现在就祈祷东南亚和南亚也接不住了。

一些产业本该十几年前就应该高投入进行布局了,但是现在被制裁了才临时抱佛脚,还在自我感动。

知乎用户 彼得杨 发表

1. 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业走出大牛市格局,换个视角,中国各大小金融机构,也是大扩张周期,再追寻背后底蕴,就是整个金融抵押担保体系大扩容时代!再延伸,中国实业,可贷款,可融资,可发债,可上市数量,背后获得大量资金支撑,中国各大金融市场,逐渐建立起来,并且发展壮大。

2. 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发展的二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超越突破 50%,连带整个衣食住行,获得改善,关乎国计民生基础物价,随地区平均工资增长,获得稳定。各大小金融机构,抵押担保体系以房地产为优质抵押品,金融资产质量,获得提升,改善贷款结构。

3.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房住不炒,稳定房价调控措施,整个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型经济结构,中国经济转型金融经济,金融市场波动,助推区域经济产业链布局,助推科技创新,助推各大自贸区向纵深推进,国有上市公司优质资产,获得中长期可持续增长,中国金融市场,获得中长期牛市战略格局。

知乎用户 小般般 发表

房地产不是仅仅的买卖一间房子,而是代表了水泥,铝业,玻璃,钢铁,机械,涂料,木材业,电力,电器,能源,煤炭,交通,餐饮,等等一系列行业。买房的人多了,以上这些行业同样也会被带动。

所以房地产不会拖累实业,反而对实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振一大批行业。但过高的房价会引发社会问题,对人的三观有严重的影响,阻碍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房地产扼杀创新,如果大家都向钱看向房子看,还有几个聪明人愿意无私的十几年做原创性研发?都是看短期考核和业绩,赚快钱,就没人愿意做百年大计了。

知乎用户 缄陌 发表

没道理。

房地产只是表象。

税收制度是诱发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需要增值。

生产力发展有穷,但是资本增值无穷。

资本增值超越当前经济体的生产力时候,必然会簇拥在投机事件中,脱实向虚。

知乎用户 我如云般飞去 发表

这…… 该怎么说呢。

其实国家让搞房地产的初衷是好的,可以盘活经济,促进消费,拉动钢铁、水泥、能源、家电、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发展,还能拉动第三产业。实质上对实业是好事。

但是奈何好经碰上歪嘴的和尚,看见炒房来钱比搞实业更快,很多人就不去搞实业了……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这完全就是属于端着筷子骂娘了。

家里面穷得叮当响,父母砸锅卖铁供你上学,每天守着你做作业,不让你贪玩,也没有余力供你的兴趣爱好,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你的成绩逐渐上来了,位列前茅。

这时候,你说是父母拖累了你的创造力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

像话吗?

应试教育有没有缺点,当然有;素质教育、创造力启发式教育,好不好,当然好。

但是,你也要看看客观条件不是?若是没有当时的应试教育,可能你连高中都考不上,还谈什么创造力和素质?

如果没有房地产,中国的实业别说比现在好,能不能达到现在一半的水准都不好说。

没有房地产创造的劳动剩余和杠杆效应,那么多年那么多地方的 zf 投资怎么来的?

没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修高速公路,修高铁,修机场,修地铁,通电通水通气通网,没有大量的教育投入,没有大量的国防投入,没有大量的外汇稳定手段,……

就仅仅靠所谓 “实业” 自己当初的几个铜板,自己滚雪球,能达到今天的成就?

各地招商引资,多的是把各种基础设施做好,把五通一平弄完,各种补贴政策,然后电子厂、汽车厂过来建厂了,那么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的?

有多少人愿意贷款 30 年去买房,又有多少人愿意贷款去买各种实物呢?

房地产有没有双刃剑效应,的确有,但也绝不是说当初如果没有房地产实业会发展得更好。

很多人喜欢说,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质优势,尤其疫情以来,那你也必须要明白,房地产本身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手段,事实上也达到了国家想要的结果。

房地产可以看做是 zf 主导投资和货币政策的双重手段结合体。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zf 投资主导拉动的经济增长,长期来看也是有效的,也就是说 zf 通过房地产积累的劳动剩余而去建设的各种基建投入、教育投入、国防投入等等创造的生产力要素,长期来看是结结实实起到作用的。

但是,货币政策所拉动的经济增长,长期来看一定会回到其本源的、内在的价值。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国内的货币供给量 X10,短期内可以会刺激经济发展(也可能起反作用),但是长期看是没有用的,无非是稳定之后所有的价格等比例 X10 而已,内涵是不变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房地产当中的货币刺激属性进行价值回归,官方喜欢叫做控制系统风险,对大家称作房住不炒,其实就是顺利的让其回归本源的价值属性,与此同时还不去伤害到财政和经济发展。这就是另一个大话题了。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曾经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不好拖累了房地产发展,而不是反过来。

现在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是房地产不好拖累国民经济了。

前者卖房子,后者卖楼花的。

知乎用户 胖胖安​ 发表

看看「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曲線。
要達到「中國製造 2025」的目標。需要有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這個消費市場還必須加大競爭力道。
房地產吸納中國消費者的所得。中國消費者只能在比價中循環。
沒辦法逼廠商提高品質。
房地產、補習教育這種對系統成長無效的資源消耗行為。都會被打擊。
美國在 1950、1960 年代。為了贏得科技競賽。也是下死手。整治這些妨礙科技競賽的行業。

知乎用户 佐罗花道 发表

不能说拖累了实业,因为房地产也是实业。你想想看:消耗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的产物,怎么可能是虚的。

但是问题有两点:一是占用了过多其他实业的资源与关注度,二是遮蔽了大众的双眼,乱了大众的人心,让大部分看起来很傻。

实业好比一只篮球队,房地产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球队将资源偏向某位成员的时候,可以将他打造成明星球员。这位球星也会带动整个队伍的发展,包括成绩,形象,收入等,这些增量利用好,也可以促进其他成员的发展。但如果将大部分资源都给到这么一个角色,那其他成员的发展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资源而受到影响。当年捧你有多高,成绩不好的时候骂你骂的就有多惨。试想一下十年前,哪个人不是谈到房产就双目有神,甚至五年前还抢着都要上车!那个时候经济好,房价涨的快,全社会的资源,从上到下自然都要偏向于房地产,即使上面天天有人说要加以限制,可面对一支常胜之师,哪有对核心下手的道理?现在呢,成绩不行了,自然要骂那个享用了最多资源的角色。没办法,谁让你之前拿好处最多呢。

关于房地产如何遮蔽了大众的双眼,迷乱了大众的人心,让大家都看起来不太聪明,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故事:

1. 某老板在广东开厂,后来生意好了花 50 万买套房子养个小三,每个月给小三一万块,五年花了 60 万。五年后老板原配发现小三的存在,给了小的 20 万让她离开老板。老板无奈只能把房子卖了……250 万。

老板娘给了老板一个大比兜骂道:你怎么不多包几个呢!

2. 某老板经营大型生产企业多年,每天早出晚归不能照顾家里,只能每个月给媳妇儿几万块的零花钱,媳妇儿一个人在家无聊,于是约了几个相似背景的姐妹每天出去旅游。

几年后因市场压力巨大,老板工厂资金流出现短缺,无奈之下老板有了轻生的念头,幸好发现得早脱离了危险。

老板醒来后发现老婆泪眼婆娑地对他说:老公你缺钱怎么不跟我说呢,这些年你给我的零花钱我都用来买房了,房子升值加上收租赚了不少。现在卖了没有一个小目标,也有半个了。要不咱把工厂卖了,靠卖房收租过下半辈子吧。

魔幻吗,虚构的吗,最后面的才最真实。

3.2006 年笔者去北京找工作借住高中同学的宿舍,位置在三环边的公主坟附近。跟他们吃饭的时候都说:上大学最后悔的事儿,不是考试挂科或者没追到心仪的女生,而是 2002 年学校旁边起了一栋高层,均价 5000,四年过后已经涨到 20000 了。当时入学的时候就不应该交那 5000 一年的学费,而是拿来再凑点做首付,跟家里贷款买房。他们八人当中有六个北京人,却都没想到房价能涨成这样啊。2 万贵么,2006 年真的不便宜了。但是现在回头看看,三环边 2W,也只是个开始吧。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想象一下大家十年聚会的时候在母校看到这栋楼,会是什么心情。如果单靠买房就能改变人生,实现财富自由,那选择了努力工作,终身学习的我,是不是看起来很可笑?

现在大家为什么都骂房地产,因为第一他确实是占用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而是他蒙蔽了大家的双眼,改变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同时也让大部分人看起来像个傻子。

这还真不是我们老百姓三观不正经不住诱惑。之前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家就可以铤而走险。看看一线城市近十年的房价走势以及租房的价格,做什么生意,干什么工作能有这收益?

知乎用户 洛殇画​ 发表

有,说下我家的情况吧

07 年我家住圣灯那边,我爹退役转业加上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六个钱包凑了大概 100 万,当时这笔钱可以在河畔华苑买一套房加一辆好车,可以在当时的新楼盘红枫林买接近三百平。

但是我爹没有买房,他和别人合伙去做了机械加工厂的生意,靠着自己在军队的意志力和后来磨练的技术也算不错,长期给亚光,成飞,九洲迪飞以及酒泉那边供货。毛利率 25% 左右,去年真正到我爹手里的不超过 40 万一年,这还算年成好。

而代价是腱鞘囊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左手拇指被榔头砸坏了指甲盖,拔掉之后现在指甲都是软的,长期接触乳化液和切削导致的呼吸道疾病,长期打毛刺之后的视力下降,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一个 77 年的人活的像 67 年的人…… 而我那个在 07 年去买红枫林三套房的林叔叔,现在每个月光收租都接近 3 万块,每天早上 7 点去猛追湾游泳半个小时,晚上健身一个半小时,69 年比我爹看着年轻有活力。

歼十上有我们的滤波器,神舟上有我们的谐振杆。我至今都忘不掉我爹指着十号告诉我那上面有我们厂生产零件的自豪,和他右手的异常凸起的骨头。

制造业,完蛋去吧,炒房才是硬道理

知乎用户 广域工坊长王铁锤 发表

你还要怎么发展实业?

全球唯一 400 个工业品类全的国家。

全球一半以上工业品生产国。

美国欧洲日本老百姓如果不让用中国制造都得光屁股穿树叶了吧?

还要怎么发展?

房地产恰恰起到了一个缓冲池的作用,让贸易赚到的大量外汇对应的超发货币存储到不动产领域。

这样通胀就不会体现在物价上,于是工资涨了,物价没大涨,老百姓这 20 年生活蒸蒸日上,买车跟玩儿似的都得摇号。房价涨就涨呗,中国有多少睡马路的? 多少都有个住处吧?所以别拿刚需说事儿。北漂买房是需,不是刚需。

2000 年我们 m2 才 13 万亿,2020 年 218 万亿约和 30 多万亿美元,美国才 20 万亿美元。

如果不是通过信贷口把这些体现在房价上,让货币直接流入市场,物价上升固然农民的收入会高一点,但是他们的恩格尔系数也高了,毕竟地里种不出 T 恤衫种不出汽车摩托车。到时候民生丝毫没有改变,房价也会随物价上涨,也许比现在低一点但是更多人连肉都吃不起。

所以实业绝对没有被房产拖累。反而如果实业无止境发展,美国可能 2010 年就清醒了,开始限制中国,10 年的中国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还没有和美国角力的实力,实际上今天跟美国缠斗也不容易。如果当时就被限制的话今天的繁荣就不容易实现了。

所以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局面,好好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争取人均也要超过他!

知乎用户 Acme 极致 发表

“政府”曾经把房地产当鸦片用,鸦片有很多好处,能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创造 GDP,用房子敦促老百姓多拼命干活,并可使一些体制内相关的和搭上顺风车的人群富裕起来,可谓一举多得。当然鸦片也有副作用,比如剥夺底层人的幸福感,侵蚀实体经济,危害金融安全等,无奈烟瘾上来了,不好戒,所以反反复复,很多 “几条” 啥的,都不太管用。07 年开始,因为鸦片,对实体经济受损严重,金融安全也成问题,“政府”曾想下决心戒烟,所以 08 年的时候房价有了一个跟头。结果美国那边先发作了,中国怕也被传染病趴下,这个时候不能戒烟,相反地还得加大剂量(鸦片也可以入药的),于是来个四万亿,跟头变成了筋斗云,房价又飞起来了。但是这只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一个四万亿,把房价砸上去的同时,也把泡沫问题逼近了底线,所以这四万亿计划体出的同时,政府已经开始布局,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

解决的根本原则就是 “稳定”——房价(特别是主要城市的)不能大跌,相关企业(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不能倒闭,银行不能倒闭。。。

知乎用户 silentdarkness​ 发表

当然,挤出效应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早期,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业。

通过房地产将居民收入占为己有,这些钱拿来搞基建,带动了钢筋水泥的需求。同时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建筑工人,促进了消费需求,带动了经济。

为高房价而努力的家庭,以及背上房贷的家庭,他们远远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成为促进实业发展的蝼蚁,说错了,应该是蜜蜂,应该是大功臣。

但是到了晚期,房地产就开始严重损害实业了。

房价高到天价,就没人愿意为房价奋斗了,因为奋斗也买不起了,那么工人就不会努力在厂里打工了。

而那些还在努力打工买房的,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去消费了,必然打击实业的产品销量。

对于企业来说,过高的房价对应着过高的租金,同样不利于企业。过高的租金,也不利于工人打工,仅仅利于房东。

还有一个最大的坏处,不能刺破房地产泡沫,那么工人就需要长期被高房价拖累。

知乎用户 酱油七号​ 发表

看看天天在吆喝的新闻不就知道了嘛

1、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没渠道。

2、央行降息降准降息降准………

3、贷款暴跌,一直跌,断崖下跌……

4、保交楼保复工纾困资金百亿………

知乎用户 开心小花 发表

房地产的确对实业存在负面影响,但简单的定义成拖累,那就过于偏颇了。最起码在 21 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房地产对实业的正面贡献还是很大的。那个时候交通、通信都远落后于先进的工业国家。中国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人口,靠企业自发实现这种基建的快速追赶是不现实的。而房地产作为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可以快速汇集全国人民的财富,甚至适度透支未来的财富,来集中精力搞基建,为实业打基础。正面作用大于拖累。

知乎用户 allen xun​ 发表

一切不考虑现实的分析都是瞎扯淡。

看起来房地产和实业是两码事,实际上有房的人和做实业的人,其实是一个人。

知乎用户 轮回之眼 发表

知乎真的很差,颠倒是非。

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是巨大的错误!

**看下图:**这道题要有个限定,如果 A 股 3000 多家企业,代表不了实体经济,那么这个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就是胡搅蛮缠。

如果大家认同 A 股 3000 家上市企业可以代表实体经济,基于这个事实前提下。

那么为什么 1664 家持有投资性房产??事实是超过半数实体上市企业持有房产吖!!

谁是最大的炒房客?

而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接着看下图:

正是因为房地产才让衰弱的实体企业得以续命,持续经营哇,这是事实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其实理解片面了,房地产能带动钢铁、建材及装饰材料、电器、家具、装修、建筑以及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产业链也很长,并且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知乎用户 鳗鱼君 发表

房地产上下游涉及到如下产业,算不算实业?

工程类:基础工程、供配电工程、消防工程、防水工程、钢结构工程、直饮水工程;

服务类: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土地评估、地产勘察、造价招标;

设计类:工程设计、装修设计、电力设计以及人防设计等;

主体材料:防腐、防水、门窗幕墙、保温、型材、钢材、型钢、油漆涂料;

安装材料:电缆、插座、电线、开关、配电、阀门、 管材、管道、水泵、灯具、通风空调、光源、供水、升降设备、电梯、仪表、消防报警;

装饰材料:吊顶、板材、石材、龙骨、陶瓷、瓷砖、整木、布艺、家装、橡胶地板、地毯、地板、壁纸、塑料、创意家具、洁具、卫浴、整体橱柜、厨具、家具家电;

智能化:对讲、立体车库、监控、智慧、智能家居;

综合材料:家居、户外设施、消防救生器材、办公设计;

装修展区:家装企业、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实力建筑设计院;

知乎用户 钥匙 2020 发表

我认为有道理,现在大家基本上有点钱的就想攒了钱再买房,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钱投入楼市才是稳赚不赔,抵抗通胀的一个好办法,你把钱买车了,车子是消费品,二手车不值钱,你即使把钱买黄金,黄金的涨幅还不如房子。只有房子,尤其是好地段的房子,哪怕房龄已经很高了,还能卖得很贵。

大家的钱都攒着准备买房,已经买房上了车的人把钱用来还房贷,哪有钱用于消费?其他产品无论再好,愿意为他掏钱的人是少之又少。消费者们都不消费了,其他的实业又怎么会有发展?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不能说拖累。

因为不能高估各地方政府人员的能力,更不能高估他们的用心。

如果这些人有能力和用心,那确实不应该被房地产搞成现在这样。

可实际是,他们能力极差,还不用心,能知道搞房地产已经很不错了。

不然,可能更差,差到饥荒。

知乎用户 许撩撩 发表

房产泡沫是有其特殊的危害结果,实业也有其特殊的危机原因,两者不互为简单因果。

打个比方,股市进入疯牛行情,实业家纷纷抛下工厂,杠杆进场,账面财富以倍数增加,一天赚的是工厂一年的利润,最后疯牛离场,股市一地鸡毛,工厂荒草丛生,反过来能怪股市整垮了实业吗?都怪股市那只狐狸精勾走了实业家的魂儿吗?

房产泡沫有其特殊的危害结果。[1]

  1. 房价过高,意味着房产多头的城市原住民与作为房产空头的城市新人之间财富的反向转移,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与贫富两极分化;
  2. 普遍拉高城市的商务成本,导致大城市人才引进困难,规模效益、集聚效益的发挥受到限制;
  3. 引发人为的投机风潮,引起社会资源的错配,泡沫破灭还将引发银行危机

过度投资与房价泡沫的生成与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信贷资源错配、税收缺失、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因素相关。我国家庭将三分之二以上的资产配置在了房地产上。

家庭将房地产作为主要投资工具存在多种原因。

  1. 全球货币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环境以及中国较长期流动性宽松和利率下行的趋势使家庭投资者产生通货膨胀忧虑,期望通过持有房地产的价格跑赢通货膨胀。在我国租金收益率大致仅为持有房产利息成本(首付款利息以 3~5 年期存款利率计,抵押贷款利息直接由相关利息计算)的 40% 左右,因此,人们购入住宅并持有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房价的涨幅可弥补两者的利差。当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2. 我们实体经济中传统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准入限制,市场秩序缺失等问题的影响,导致 “好企业荒” 引发“资产荒”。这使银行和家庭都将房地产作为仅有的应对信贷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好资产。
  3. 现有法律制度在保护私有产权方面仍存在缺陷,特别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内部人交易时有发生。相对企业股权而言,房地产的房产非常明晰,作为私有产权完全处在家庭或房产持有人的掌握之下。相比较而言,人们购买股票把储蓄交给了企业投资或者经营时,中小投资者实际上无法掌控,无法影响企业决策。
  4. 户籍制度的限制、城乡之间与城市之间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等,使房产成为享有城市优质公共服务的入场券,而变得十分抢手。

实业也有其特殊的危机原因。[2]

  1. 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不利变化:总和生育率 (排 G20 第 14 位,在全球排第 180 位) 远远低于人口代际平衡发展要求;总抚养比将出现持续的上升。中国劳动参与率排名世界第一,但 2000 年以来已出现持续下降,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生育政策放宽和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可能会以更快速度下降。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报告预测,未来 20 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将净减少 8000 万~ 9000 万人。
  2. 随着房价和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工资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引发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向越南等亚洲低收入国家转移。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成本 10 多年来大幅增长近 4 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 2000 年的 0.6 美元增加至 2011 年的 2.9 美元,已相当于泰国的 1.5 倍、菲律宾的 2.5 倍,印尼的 3.5 倍。另外,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以投资和技术移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移民潮,以美国为出口目的地或能源密集型的在华跨国公司也有可能流回美国。
  3. 民众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对环境污染容忍度已达临界点,牺牲环境质量追求 GDP 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
  4.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美国全面遏制中国新战略倾向也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
  5. 投资拉动、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民财富的重要部分以官方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超过全球外汇储备的 30% 和本国 GDP 的 43%。外汇储备特别是以美国国债形式持有的面临很大的减值风险。过去 110 年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削减方式成熟经验就是保持低利率情况下的通货膨胀。持有大规模美国债权同时又高度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中国处在资产收益和购买力双重受损的境地。

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制造业的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其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先进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两方面机制。

在分工发展的一定阶段,商品贸易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其自身也实现了零售与批发的分工。零售相对分散在中小城市,而批发则相对集中在大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面向消费者和小企业的零售服务业在各个城市得到发展,并不断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制造业退出的劳动力;而总部经济与分工日益细化的先进生产者服务业 (或现代服务业) 则在大都市得到发展。

制造业的升级并非通过投资即可完成,而是需要同时具备一些重要条件。

首先,零售服务业 (或消费服务业) 需要得到发展从而为淘汰低端制造企业创造相应的再就业岗位。从韩国经验来看,过去 30 年制造业就业比重出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过程。就业比重的下降与制造业升级应该是一致的。由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个体理性行为往往导致产能过剩的集体非理性结果,竞争性产业企业数目过多已是极为普遍的问题。严介和认为中国竞争性产业的企业 90% 是多余的,未来都将被淘汰。因此,首先需要完成产业内的重组,淘汰落后企业,实现行业领先企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或者从加工制造的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的全面覆盖才有可能实现。而产业内的重组要求服务业创造 (通过适当培训即可适应的) 低端就业岗位,为低端制造企业的退出创造条件。

其次,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需要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探索教育与产业结合的办学模式,以适应产业升级对技术工人的客观需要;同时也需要探索与服务业 (比如银发产业、家政服务业) 发展相适应的新兴商业模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培训直接进入服务业创造就业需求。如果国家需要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持续吸引农村剩余的低端劳动力,那么,制造业的升级就会受阻或延缓。

第三,制造业的升级很大程度上需要先进生产者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发展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为制造业提供优质服务,而这些现代服务企业总是和制造企业总部毗邻而居在大都市,以降低其交易成本并实现规模经济。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也已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贫富两极分化更趋严重。2012 年 10 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披露,2011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 3.13 倍;人居收入最高与最低省市之间的差距城镇是 2.4 倍,农村为 5.28 倍。

服务业发展滞后通过以下机制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不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效益,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而进城的农民工工资很大程度上由农民的平均收入加上城市额外生活成本决定,农民收入越低,农民工的收入越低。农民工收入越低,城市居民中的体力劳动者工资也越低。结果是既拉大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又拉大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益差异。

发展两头在外的低端加工制造产业,虽然可以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但却不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工厂岗位比办公室岗位更为充足,中国年轻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是那些仅读过小学的同龄人的四倍。” 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碎了家庭的翻身梦,而且很有可能使整个家庭陷入破产境地。

地方政府追求 GDP 增长和土地财政收入大规模征地发展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也进一步导致贫富的两级分化。上表显示反映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在 G20 国家名列前茅。考虑到中国基尼系数可能低估,那么,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富两级分化的状况很可能是 G20 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上述问题,如果结合十四五跟 2035,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

  1. ^ 潘英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房地产投资以及房地产与城市发展问题
  2. ^ 潘英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基本国情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知乎用户 你说的对 发表

实业?二十年前是工厂老板最赚钱的时代,他们给打工仔涨过工资?

房地产老板和工厂老板之间的矛盾,和你一个打工的有什么关系?

厂子老板就是个毒瘤,两班倒,996,26 天制,大小周,说不完的坑。

房产老板不比厂子老板好多了,起码别人给的多。我宁愿跟着包工头混也不跟厂子老板。

知乎用户 月色沾衣​ 发表

想起很久之前看投资者文摘时候的一个故事,当年日本经济泡沫时代,有一个议员在经济法案的会议上慷慨陈词,大意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火山、地震、台风频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土地,除了日本人愿意居住,没有人愿意高价来买。所以这个地价不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日本制造业的高溢价,所以必须打击地价来保住制造业。之后,日本连续大幅加息,采用了极其粗暴的办法短时间内把日本房地产业从云端打到谷底。

我们现在所说的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本质上的逻辑大概也跟上文中的逻辑类似。

但是,从后视镜的视角来看,日本经济的长期无增长,萎靡不振,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形成巨大经济泡沫的原因也不能全部怪罪到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上面,事实上,日本股市当年的泡沫同样惊人,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本身就在下降趋势。

用更宏大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有一本很棒的书《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记录了 1636 年荷兰的 “郁金香疯狂”、1720 年英国的“南海泡沫” 和 1720 年法国的 “密西西比阴谋”,荷兰的疯狂的郁金香投机引发的后遗症就是“海上马车夫” 地位的大幅式微,但是你能说是郁金香拖累了荷兰么?郁金香还是荷兰的国花。

更好的一种解读是,高杠杆,泡沫化的金融产品对于制造业存在巨大的伤害。制造业的产能扩张是滞后,而高杠杆的资产泡沫推生的短期需求几乎是无限的。最近的一个例子,OFO 的大笔自行车订单最后给很多自行车厂带来的就是高库存、高欠款,最后现金流断裂工厂关门。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们可以说高度金融化特征的房地产需求对于实业长远来看是有伤害的。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 “房住不炒” 这个政策定位是多么的精准与切中要害。

就地产业本身,地产业本身就是实业的一部分,运营的好,可以增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福祉。毕竟,谁还不想住个大 House,给家人提供更有空间、更有品质的生活。

知乎用户 华三 发表

不能说是拖累,应该说是共荣共生。

在房地产大爆炸的年代,中国的实业能力一样是在大爆炸。

如今,实业遇到了各种阻力和瓶颈,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样走到了头。

从根本上来说,政府是借助房地产来融资,投资发展实业。中国没有殖民地、没有对外掠夺、没有占据世界市场的先机,独立自主的政策也决定了中国不可以接受过多的外部资金,那么工业化所需的巨量资金哪里来呢?房地产是一个重要来源。

房地产让人们怨声载道,这毫无疑问,但别真的什么都怪房地产。

知乎用户 子猫 发表

房地产最重要的优点是规模大且收钱方便,对照实业,一个小厂几千万到亿的营业额,一个个收钱又少又麻烦,哪有房地产收钱方便快捷,收钱也要是要讲究成本的。

既然房地产收钱这么方便,那就发展房地产吧。

知乎用户 半角 发表

严重挤压其他产业生存空间。

绝大多数人,是绝大多数,买了房之后会消费降级,降级的消费本应可以养活很多其他行业,现在全投入地产了,消费降级即使不导致这些其他产业倒闭,也会使发展受阻利润下滑。更严重的地方在于,房地产这么好赚钱我为什么还要做实业?像恶性肿瘤一样抢夺其他器官养分使自己壮大,壮大后渴求更多养分。

知乎用户 我是红领巾 发表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投资,没有五年规划和建设投资,没有大规模国家科技攻关投资,没有社会事业服务人员投入,

然后你可以指望靠着钉衬衫扣子过好日子

知乎用户 小天板 发表

高房价可以说是打了绝大部分人的脸,也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也集体降低了全民的道德,衍生出包括高彩礼、收红包、潜规则、赚外快、躺平懒政等行为。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小学老师,怎么都看不到买房定居的希望,或者身上背了二三十年贷款,没房低人一等,看着学生家里有房,哪还有师长的自尊感体验。也许起初还有一片初心,时间久了,还有多少耐心去完善自我、提高教研水平?!不如干脆上课读读 PPT,真正想的只是能不能收家长红包,去校外搞培训或者其他副业捞外快,因为不这样根本看不到希望。

所有这些包括老师、公务员、警察、银行职员、公司职员等,房价就是压在身上的大山,人的尊严被无情的打击,要么躺平,要么被逼的能捞就捞,能贪就贪。整个社会风气可以说随着房价上涨肉眼可见的在堕落。

知乎用户 穆逸扬 Myytydy 发表

肯定拖累得很严重啊。

这事儿不用想得这么复杂,其实可以从所有人都有体感的微观的角度分析一下:

假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背着的相当于你月收入 40% 以上的房贷 / 房租突然减半,同时对你的居住体验没有丝毫影响,那么你会拿这部分多出来的可支配收入做什么呢?

我猜大部分的人都会像我一样,选择花掉其中一大部分改善一下生活:除了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这样的基本需求,还可能考虑更多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如果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因为在房子上支出的减少增加和改善自己的消费,对于相关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过来其实也就意味着,房地产实际上是在通过房贷和房租的方式压缩了原本可以更旺盛的消费需求

而这还仅仅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假如你是一个在城市里开小店的店主,如果占据你成本结构至少 40% 的房租支出突然减半,你是否愿意为消费者提供更廉价的相同品质的商品服务呢?或者在同样成本支出的情况下考虑扩大经营的规模赚更多钱呢?我相信,答案大概率都是肯定的。

所以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既压缩了需求端的可支配收入,又增加了供给端的生产成本。这两根枷锁都解开,释放的经济潜能必然十分可观。

知乎用户 金钱发掘者​ 发表

知乎用户 江良 发表

但凡中国的股市基市 xx 市靠谱一点,谁愿意投资房地产啊?当年赚到钱的老板并不是人人想着买房的。

股市不行,侧面反映实业产业不咋地,实际上就是实业赚不到钱钱才往房市跑,而不是房市把实业的钱抢走了。

钱总得有个地方去,你实业不行,那总得有个地方花钱,zf 得有个地方收税,这个地方可能是金融保险医疗法律,也可能是房子菠菜。前者就是美帝的形态,后者是我们的形态。只不过美帝实业和金融绑定的更厉害,股市能充当大头的蓄水池而已。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实业也是分类型,与地产相关的方向都很辉煌。就算计算机这种开发的 APP 也开始接恒大的广告

与地产无关的方向可能会被挤压,比如生化环材…… 钱包都扁了开发新材料谁来用,将就一下得了

知乎用户 陈磊 发表

对也不对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真正的研发、创新能力,他们的利润不流入房市就只能盲目扩大产能,然而,需求还是那么多需求

过度竞争之后,也是一个字,死

但是

龙头企业、上规模企业、国央企,没有做好研发和产业升级的话,那就不应该了

知乎用户 林野 发表

房地产有没有拖累工业发展我并不清楚,但是房地产却确确实实的拖累了其他非金融的第三产业发展。一方面房价让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人们消费能力降低,另一方面高房价带动高房租让个体经营户负担严重。

知乎用户 月亮和六便士 发表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钱集中到哪,资源就集中到哪,某个区域或某个行业就会发展的更快。

08 年之后房地产行业的两次高潮,将房价推升的越来越高。开始的时候拉动了建筑,建材,水泥,钢铁,家居,家电,装修等行业的发展,让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了大量收入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边际效应递减,一套 1000 万的房子和一套 100 万的房子对上述上下游行业的拉动并不会有 10 倍的差距。反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第一个是对实业的挤出。房地产行业收益高,风险低 (相对),资源就会加速向房地产行业流动,实业开始失血。

第二是风险向金融系统聚集。房地产公司买地,开发要用贷款,房奴买房要用贷款,地方政府土地收储要用贷款。一旦房价硬着陆,接盘的就是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不可承受的,资产和负债可是成对消灭的。

第三是财富转移,贫富加剧。同样一套房,买房的时间晚了几年,就要多付出几十年的未来收入。年轻人越来越穷。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以后经济增速将回归世界经济增速的均值,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未来的收入并不会比今天增长太多,甚至可能停滞或负增长 (比如失业)。个人和家庭支出的大部分被房地产挤占,内需低迷。花的钱越来越多,买的房越来越小,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降低,以至于无论我们今天怎么做,人口负增长也不可避免,大概 2025 年人口达峰,开始负增长。

第四是房地产是几乎无法销售到国外的,赚不到外汇,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却要被高房价,高地价,高信贷利率,高人力成本等问题影响逐渐衰败,出口开始承压。能源,矿产资源,粮食,芯片都需要国家用外汇去国际市场上购买。

第五房地产行业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房地产不是蓄水池,是印钞机。银行以土地,房屋为锚,凭空超发了太多货币,而这超发的货币正是无数房奴未来几十年的收入现金流在今天的贴现。这些超发的货币是从未来借来的,代价是超低的生育率,越来越低迷的内需,是 996,是福报,是租 青一。

这个话题暂时就想到这么多,懒得想了。

就把一个经济体想象成一个人,骨瘦如柴,肚子却特别大,你觉得他健康么?

知乎用户 狼狈 发表

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你们吹基建给实体经济做了多大贡献的时候就没想过基建的钱都是哪来的吗?

知乎用户 答题人杨某 发表

很多人都在讲其他行业的实业,

我就来讲讲建筑建材类型的企业,

一带一路那会业内有种说法叫释放国内建筑产能,

为什么叫释放国内建筑产能,

能说多少算多少吧,诸君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吧,

首先第一点,一个地产开发一个新楼盘究竟要牵扯多少实业,

仅仅要涉及到很多建筑材料,建筑五金还有一些弱电产品,

粗略说一下都有些什么,钢筋沙子水泥,门窗建材,五金配件,防水外立面涂料,入户门楼宇对讲,监控,等等

这还是毛坯房,

如果是精装还要加上瓷砖地板卫浴五金等等,

这么多企业,这么多实业,都拴在房地产里,这是多么庞大的资金流,

如果房地产出现波动,

走循环付款的百强地产,很可能就付不起这些工程款。

第二点,08 年到现在,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了,

这是毋庸置疑的,别管现在是房子降价不降价,

贷款缩紧不缩紧,

但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

建筑行业内的龙头呢,说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企业,

防水材料的东方雨虹,涂料的三棵树,门窗五金的坚朗,弱电的海康威视,大华科技(这两主做监控安防,还有个华为旗下的海思,这三也是美帝重点收拾对象)等等,

他们每年的营业额都在持续增长,有的是 30%,有的是 10%,

这个势头不能断,

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在未来还有 10% 到 30% 的持续而又稳定增长空间吗?

没有这个增长空间的时候,甚至负增长的时候,

这些企业怎么办?

倒闭之后的人员就业问题怎么办?

这些都拴在房地产里面,

建筑行业实业没有希望房地产完蛋的,

你说他们转型,

很多企业也在转型了,

这涉及到太多的行业内都专业面这里不做赘述,

房地产养活了这么多实业,

但转而,房地产也把这些企业拴在了里面,

前两年,某百强地产找一个五金企业做融资,要两千万,

你可以进百强品牌库,大方向合作以你一家为准,

两千万的五金融了进来,

这就不是两千万的事了,

然后坊间又传闻另一家百强地产跟做涂料的今年是十五亿的合作额度,

这些实业跟房地产是紧密相连的,

拴在一起的,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如果房地产走远了,

这些实业也很难不走远,

黄金年代是互相成就,

下坡路的时候就很难了,

很多人讲房地产释放的产能应该多融在实业里,但实业能不能接的下来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知乎用户 抑郁失眠​ 发表

只能活在当下 当年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政府卖地的收入大增 政府有了钱 可以干关于国计民生的很多大事 我举几个例子 从一航母二航空三高铁四地铁五城市化进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中国第三艘航母突然加速 四大核心技术已全部成熟 目前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 001A(002 工程)已经几乎完成了舾装作业,火控雷达和近防系统也已经安装完毕,动力系统已经完成了测试,将于今年春天进行海试。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增加了 1.8 万名工人进行第二艘国产航母 003 的施工,目前正在以最高的速度在两个船厂分段施工,即将进行组装作业。

003 型航空母舰是中国航母三阶段的第三阶段,也是三艘航母里面全部采用国产最新技术的航空母舰。相比以库兹涅佐夫二号舰瓦良格号改装而来的辽宁舰、以库兹涅佐夫级图纸进行改进设计的 002 型航空母舰,003 型采用了常规动力 + 全电控制 + 电磁弹射系统的全新搭配。在吨位上,003 型航空母舰与美国的小鹰级航空母舰相近,同时 003 型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也将使用进行弹射适应改装的歼 - 15 战斗机。根据俄经济学家的评估,中国国产航母的总费用,包括人工和材料费用等,总造价竟高达 500 亿到 700 亿人民币,或者说,100 亿美元左右,这让俄方表示不解,认为太贵了!

2020 年,全球共实施 114 次发射任务,中国开展 39 次航天发射,发射 89 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到 2021 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创纪录的 55 次。

长征火箭是我国航天发射的绝对主力。1970 年 4 月 24 日发射的 “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其首次飞行,51 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了我国 92% 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 700 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 96%。

2012 年 12 月 26 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 – 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2014 年 12 月 26 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 – 兰新高铁全线贯通; 2017 年 9 月 21 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 – 京沪高铁 “复兴号” 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哈大高铁等的相继开通,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事业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先进的高铁工程正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目前中国正在洽谈的海外高铁项目有 20 多个,承建了世界高铁网络中的 60%。在高铁 “走出去” 战略和 “一带一路” 战略支持下,高速铁路作为中国制造的 “名片” 已经在全球市场上高铁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已经与俄罗斯、马其顿、土耳其、马来西亚、泰国、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伊朗等一些国家签约,在海外的高铁建设中将大显身手。

截止目前,在全国已经开通地铁的 33 座城市 (不含港澳台) 中,上海运营的地铁里程达到 669 公里位居第一位,北京以 617 公里位居第二位,广州以 473 公里位居第三位。运营商线路方面,北京地铁共有 20 条地铁线,上海有 15 条地铁线,广州有 13 条地铁线。截至 2019 年 4 月,中国已开通的城市地铁 (以首条轨道交通开通时间排序) 有 38 个,分别是:北京地铁、港铁、天津地铁、上海地铁、台北捷运、广州地铁、长春轨道交通、大连地铁、武汉轨道交通、深圳地铁、南京地铁、高雄捷运、沈阳地铁、成都地铁、佛山地铁、重庆轨道交通、西安地铁、苏州轨道交通、昆明轨道交通、杭州地铁、哈尔滨地铁、郑州地铁、长沙地铁、宁波轨道交通、无锡地铁、青岛地铁、南昌地铁、福州地铁、东莞轨道交通、南宁轨道交通、合肥地铁、桃园捷运、石家庄地铁、贵阳轨道交通、厦门地铁、乌鲁木齐地铁、温州轨道交通、济南轨道交通。

城市化、城市群的核心标志是产业、就业和交通。大城市化的核心标志就是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没有足够多的就业,那么大城市化是无法通过行政等手段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城市化的产业趋势。深圳已经定位全国的制造业之都,上海定位为中国的金融之都,北京则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高科技的产业集聚地,那么成都、重庆、广州、天津等大城市未来如何定位,则是我们大城市化的重点和核心。大城市化、轨道交通的必然产物就是人群的快速流动。未来,在大城市化、高速交通网络的推动下,中国的人员将会出现进一步的快速流动。首先是西部地区逐步向东部地区转移,小城镇化的事情可能逐步会被大城市化所取代。其次,人员会逐步向几大城市群涌入,因为更多的就业机会。再者,中国将逐步形成人口的城市群化,而更多的地区因为就业、产业等问题逐步沦为旅游、农业地区。

但现在房地产膨胀式发展的快速历史过程已经过去了 下面是我写的文章

从回不去的故乡看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差异化生存及房地产发展趋势

大家如果看陕北二后生给留守农村老年人做饭的视频就可以看出 陕北很多农村几乎没有年轻人 都去城里或者县城了 或者去镇里谋生 孩子也带着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家只有老年人 我为什么谈的是生活的变化呢 生活方式决定居住方式 要往前看 如果这些留守的老年人在二三十年年老去世了 已经适应了外面生活的年轻人中年人还会回来农村延续生活吗 需要考虑 看看现在的日本就知道 农村和乡镇破败的房子太多了
陕北 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家乡全是山 干旱少雨 若种粮食 产出很少 若种果树 照样需要水 那儿就是缺水 那怎么办 这属于回不去的故乡 那就沉住气在城市里发展吧 平原地带的区域 气候适合种粮食 若是成片也适合大片集中机械化种田 有的农民分到的土地还不到一亩 只有几分 平时种地也就是不买口粮了而已 上学等费用还是需打工 把地包出去也不过六百或八百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也是好路子 不惦记老家这一点土地了 融合到城市做个新城市人
下面引用一下报道 经济发达的日本,却面临乡村人口流失,近千乡镇恐 “消失”? 乡村人口流失,日本近千乡镇恐“消失” 导读:据媒体称,日本面临非同寻常的房地产问题:房子比人多。日本农村到处是“鬼屋”。年轻人的离去将导致一些村镇消失,一些村庄为了生存下去,免费发放房子。来源丨观察者网、参考消息网 据美国媒体 12 月 7 日报道,日本高龄少子化情形严峻,除劳动人口不足、老人照护问题备受关注外,无人照料的 “空房” 也是棘手课题之一。为改善这一问题,日本乡村地区相继成立“空屋银行”(空き家バンク),免费赠屋给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民众,并以提供修缮补助等优惠条件,吸引民众迁至乡下。“免费送你宽敞的双层楼房”
为什么呢 城市提高了效率 有挣钱的机会 人需要到能挣到钱的地方去才能生存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 不可避免地要为孩子的教育发展做打算 还要攀比 所以最终的目标还是大城市 但大城市竞争激烈 也不一定能挣到钱 这就有了分化 下面就根据几种情况来进行一个分析
好学校都在县城 农村镇里只有小学和部分初中 想上好的学校就得去县城上 特别针对家不在县城的学生来说 相当一部分是寄宿制 这和城市不一样 城市是高中才寄宿 县城反而住校早 农村的年轻人回到县城生孩子是可以的 现在基本都有车 两头跑的状态 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我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的方案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大家不买房了 经济压力就小了 可以响应政府号召多生孩子了 以后房子不是大问题 生活压力小经济压力小有利于多生 我赞成马未都老先生的教育说法 其实在 80 年代 高中只有两年 小学五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两年 大学上两年就行 19 岁参加工作 愿意继续学习的成绩好的继续学习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19 岁工作就行了 上两年大学学的知识足以应付大部分工作了 现在是教育和找工作内卷的厉害 普通岗位就要研究生 学历浪费了 国家取消辅导班就是避免内卷 人才总会脱颖而出的 自然生长或野蛮生长出来的人才才是聪明的 专门培养出来的好是好 有些方面还是要看天赋的 不好比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实际县城的医学资源是不错的 脑溢血 开刀 ICU 都有 也是正规的硕士毕业医生 农民几乎家家有车 穷的也有电动三轮车 生活范围都扩大了 生活半径都是在县城和农村老家两头跑
中国是个面积很大 地理情况不同又发展很不均衡的国家 历史上群众的文化程度和依赖的收入来源都有差别而且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也就说明了政府适应实际情况而去制定的政策难度也很高 在 1998 年公家单位取消了福利分房这种政策就掀起了房地产市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后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大可能 但也会有小波浪 在回答的后半部分我会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变化情况进行解释
中国现在处于巨大的历史进程当中 我们也许每天上班下班 没觉着哪一天特别 这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没有跳出来看问题 才不觉得移山填海般的变化 在三十多年前 农民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刚结束生产队记工分 实现了包产到户 还要交公粮 但以后就是农民工打工潮 包括现在的电商 十几年的光景把销售模式都颠覆了 现在的直播带货和淘宝拼多多也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部分农民也逐渐离开了土地 到了城市和县城过日子 这在最近十年是蓬勃发展的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首先声明一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但可以规划路线 百姓若能看明白大势就根据潮流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想我能不能不参与这些竞争 在农村或乡镇过自己的小日子呢 我先举个例子 大家知道若要是自己家做饭一般是买花生油 讲究点生活质量的还会买贵的花生油 因为价格贵的是一次压榨 物理压榨 那便宜的不可避免就要用到萃取的化学方法了 但实际上去饭店或食堂吃饭 大部分为了节省成本是采用的调和油也就是主要成分是转基因大豆油 那能不能用花生油呢 高端饭店有用的 但很少 饭店的成本控制很重要 这也是它的竞争力之一 所以资本的作用就是让钱流到最低洼处 这样在同样液面高度时其实产生了最大的效益高度 所以说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行为 只有在城市才能拥有最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和竞争力 产品并不是最好 但优势最大
若普通百姓不被裹挟着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去 那连挣钱的渠道都很困难了 因为单打独斗的小地方的竞争力与城市的经过充分竞争的竞争力无法相提并论 那就有两种选择方案 一种是**(重点一)加入其中 另一种就是(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先说第一种 加入大城市的生存就产生了住房的需求和各种配套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酒店的需求 住房的需求是大头 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上是落后于高企的房价的 群众的收入水平已经比第三世界很多国家高很多了 例如印度和越南 所以有些低端产品加工业也因为印度和越南的低工资转移走了 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和配套是最全的 工人的操作水平较高 也易于管理 所以中国加工业还是有优势的 另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为中国管控的好 印度越南之类因为疫情也造成了生产上的影响 低端服装鞋子还有电子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放缓了 那中国在哪里挣到钱呢 在百姓纷纷融入二三四五线城市后 哪个产业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大家开出工资来买房呢
实际上下一步中国能挣到钱的市场还是外部的大市场 在新冠疫情下我们虽然现在提倡内循环 把自己国内的市场做大 消费内循环 但实际上马无夜草不肥 只有外部的钱进入中国才会有持续的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税收 指望着单纯内循环 都只是消费的话 创造的财富都消费掉了 怎么做大做强呢 现在这个情况国家是知道的 这次华为事件被芯片卡脖子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全产业链必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全产业链 光刻机 硬件开发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技术 国内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国家已把发展此行业作为重中之重 投入大量的投资进入此行业 幸运的是 国内的市场本来就大 也有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也有国家意志 也有钱 在投入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资金到此行业后 进步肯定非常快 在中国突破了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过程后 世界的集成电路产量必将紧紧的抓在中国手里 这个行业的税收肯定超过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收入 原来说的土地财政就一去不返还了 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集成电路行业上交税收 政府指望卖地的收入那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躺平了 这是不稳定因素 故以后国家不会再去依靠卖地拉动房地产来实现税收了 让百姓都有地方居住会成为一个简单可获取的事情 廉租房政策必会扩大化 集成电路行业需要不了太多从业人员的 在国家在此行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后 其它的行业也就减轻了负担 本来钱就不好挣 老百姓挣的那几个钱在没有很大购房压力的情况下也就生活富足无忧了 大家都步入小康
从上可以看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一样 我只是拿出来集成电路一个行业说了一下 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中国占据绝对优势 例如工程机械 既可以向非洲等国家出口设备还可承揽建筑桥梁施工 都会有大发展 百姓还是想多挣钱 或者不愿到城市来过和别人一样的人生怎么办 那就是前面说的(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这也是分地域和条件的 举个例子 前面说的陕北 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家乡全是山 干旱少雨 若种粮食 产出很少 若种果树 照样需要水 那儿就是缺水 那怎么办 这属于回不去的故乡 那就沉住气在城市里发展吧 平原地带的区域 气候适合种粮食 若是成片也适合大片集中机械化种田 有的农民分到的土地还不到一亩 只有几分 平时种地也就是不买口粮了而已 上学等费用还是需打工 把地包出去也不过六百或八百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也是好路子 不惦记老家这一点土地了 融合到城市做个新城市人
下面我说差异性特色生存的重头戏 一个是有特色资源的 例如种植中药材或者果树或是搞养殖 或是农家乐旅游民宿 或是特色加工产业等 例如假发专业基地 汉服专业基地 棺材生产基地
举例说明 下面为引用 据日媒数据,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在日本的丧葬习俗中,棺材会与遗体一同火化,而曹县生长的泡桐木——这种当年焦裕禄在隔壁河南兰考县为防沙而推广种植的树木,由于生长快、木质更轻且易燃,成为了绝佳材料。曹县西北角的庄寨镇,是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更被业界称为木艺之都,尤其擅木雕。合适的木材、精湛的雕工,让 “made in 曹县” 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2017 年日本东京电视台一档名为《不可思议的世界》的节目中,在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提到日本 90% 的棺材,来自于山东曹县。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日本人为何远渡重洋来中国买棺材,他们不也是火葬么?原来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虽然和中国一样普遍火葬,但死者的遗体还是要放入棺材中的,而在劳动力昂贵的日本,一具实木棺材的售价高达 2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而山东曹县所生产的棺材不仅物美价廉(约 200-2000 人民币)还很好烧,于是曹县的棺材就这样逐渐垄断了这块细分市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和汉服基地。全县共拥有汉服的商家共计 2000 多个,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当然宅男喜欢的 JK 什么的也很可能来自这里。以一县之力,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演出服市场,由此衍生出热门的汉服产业,把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汉风唐韵,浓缩成一件件长袖飘摇的服饰,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曹县的大集镇承包了淘宝 70% 的演出服,镇里有 80% 的村民从事演出服饰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一个小镇掌握了一整个产业链,全县 2000 多家汉服产业商家,构成了曹县庞大的 “汉服帝国”。而淘宝百强县榜单上,菏泽市的 2 区 7 县全部入选,曹县更是以 151 个淘宝村、17 个淘宝镇的数量,排位仅次于成名已久的浙江义乌。
那梧桐木有生长周期 本地的用完了还没长出新的成才的梧桐树咋办 这就形成了迁移的生产工厂 迁到了兰考 还可迁到南方种植梧桐树较多的地方 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所以围绕着特色产品 产业链是发展变化的 跟随者效益和产出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 这在周围就形成了居住和电商等建筑的需求
前面我说了大量的经济活动 牵扯到人员的转移和聚集 那最终是和房地产有啥关系呢 以后城市的房价是受国家调控的 百姓总得有住的地方 所以廉租房建设或者慢慢下降的房价是政府保障民生和稳定的选择方案 这有前提条件 就是实现了税收的巨量源头的突破 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把全世界的集成电路的产量紧紧的抓在手中 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过去了 转向科技富国正是好时机 老百姓经过这么政府多年的教育投入 文化水平提高了 已经具备脱离土地当一个产业化工人的素质 所以等到老一代的农村老年人去世后 没有差异性特色生存能力的农村和乡镇必然慢慢要走向衰败 我们肯定不会让此事情发生 土地流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把土地集中起来 总有一部分能人会脱颖而出 搞起来新的发展项目 至于县城的房价 也不会高 为啥呢 我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正常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这是大的趋势 这个趋势无法阻挡 当然这时我一家之言 趋势中还可能有偶发性的巨大政策波动 例如我提出的方案探讨 如果真实施了 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分析如下
我前面说了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这个房子肯定是为了以后进行多用途设计 不会造成浪费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重写如下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我提出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都在县城 在市里的少吧 这属于未雨绸缪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再说一下台胞暂时搬回来后对城市的房价如何影响 台胞回来后安居好之后肯定会对大陆产生很大的兴趣 但在和平统一时期 为了保证安全和稳定 国家采取限制性去外地的可能性较大 不仅是台胞 大陆百姓也要配合统一的指挥和部署 所以在这时 台胞是没有购房资格的 也不可能参与在大陆购买住房 但和平统一之后 国家出台了台胞以何种身份可以在大陆买房的政策后 会掀起一个台胞在大陆城市买房的小高潮 面对着现代化的城市和发展机会 部分台胞不会无动于衷的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本能 所以从长远看国家会控制房价 使百姓安居乐业 但若有我说的方案情况发生的话 会对城市房价有一个提升 具体什么情况不敢喙言
此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长文分析仅是我从大局观和假设方案做出的我的判断 不构成投资建议 大家各有各的判断 但话说回来 房子和钱财属于身外之物 不能太执着 不能有贪心 人生短暂 白驹过隙 一刹那而已 要是光追求些房子啥的 聪明人没想开吗 不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共勉

和平统一时台胞暂时撤回大陆来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的分析

首先进行正常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这一类的文章很多 房地产价格与啥有关呢 与城市化 土地财政招拍挂 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情况 学区房 安家落户的户口问题 年轻人的婚房 拆迁 二胎三胎等等均有关 开发商的资金状况 购房者心理预期与当地限购政策等等很多情况都有关 相关文章一般说几种相关因素 接着分析分析 这要么是高校教师发论文的需要 要么是地产界分析人士或媒体人士写的行业稿子 都对 但都有局限性 我也写一篇 我从大局观和政策波动事件两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中国是个面积很大 地理情况不同又发展很不均衡的国家 历史上群众的文化程度和依赖的收入来源都有差别而且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也就说明了政府适应实际情况而去制定的政策难度也很高 在 1998 年公家单位取消了福利分房这种政策就掀起了房地产市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后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大可能 但也会有小波浪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会结合此文章的题目进行解释
中国现在处于巨大的历史进程当中 我们也许每天上班下班 没觉着哪一天特别 这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没有跳出来看问题 才不觉得移山填海般的变化 在三十多年前 农民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刚结束生产队记工分 实现了包产到户 还要交公粮 但以后就是农民工打工潮 包括现在的电商 十几年的光景把销售模式都颠覆了 现在的直播带货和淘宝拼多多也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部分农民也逐渐离开了土地 到了城市和县城过日子 这在最近十年是蓬勃发展的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大家如果看陕北二后生给留守农村老年人做饭的视频就可以看出 陕北很多农村几乎没有年轻人 都去城里或者县城了 或者去镇里谋生 孩子也带着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家只有老年人 我为什谈的是生活的变化呢 生活方式决定居住方式 要往前看 如果这些留守的老年人在二三十年年老去世了 已经适应了外面生活的年轻人中年人还会回来农村延续生活吗 需要考虑 看看现在的日本就知道 农村和乡镇破败的房子太多了
下面引用一下报道 经济发达的日本,却面临乡村人口流失,近千乡镇恐 “消失”? 乡村人口流失,日本近千乡镇恐“消失” 导读:据媒体称,日本面临非同寻常的房地产问题:房子比人多。日本农村到处是 “鬼屋”。年轻人的离去将导致一些村镇消失,一些村庄为了生存下去,免费发放房子。来源丨观察者网、参考消息网 据美国媒体 12 月 7 日报道,日本高龄少子化情形严峻,除劳动人口不足、老人照护问题备受关注外,无人照料的“空房” 也是棘手课题之一。为改善这一问题,日本乡村地区相继成立“空屋银行”(空き家バンク),免费赠屋给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民众,并以提供修缮补助等优惠条件,吸引民众迁至乡下。“免费送你宽敞的双层楼房”
为什么呢 城市提高了效率 有挣钱的机会 人需要到能挣到钱的地方去才能生存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 不可避免地要为孩子的教育发展做打算 还要攀比 所以最终的目标还是大城市 但大城市竞争激烈 也不一定能挣到钱 这就有了分化 下面就根据几种情况来进行一个分析
首先声明一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但可以规划路线 百姓若能看明白大势就根据潮流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想我能不能不参与这些竞争 在农村或乡镇过自己的小日子呢 我先举个例子 大家知道若要是自己家做饭一般是买花生油 讲究点生活质量的还会买贵的花生油 因为价格贵的是一次压榨 物理压榨 那便宜的不可避免就要用到萃取的化学方法了 但实际上去饭店或食堂吃饭 大部分为了节省成本是采用的调和油也就是主要成分是转基因大豆油 那能不能用花生油呢 高端饭店有用的 但很少 饭店的成本控制很重要 这也是它的竞争力之一 所以资本的作用就是让钱流到最低洼处 这样在同样液面高度时其实产生了最大的效益高度 所以说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行为 只有在城市才能拥有最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和竞争力 产品并不是最好 但优势最大
若普通百姓不被裹挟着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去 那连挣钱的渠道都很困难了 因为单打独斗的小地方的竞争力与城市的经过充分竞争的竞争力无法相提并论 那就有两种选择方案 一种是**(重点一)加入其中 另一种就是(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先说第一种 加入大城市的生存就产生了住房的需求和各种配套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酒店的需求 住房的需求是大头 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上是落后于高企的房价的 群众的收入水平已经比第三世界很多国家高很多了 例如印度和越南 所以有些低端产品加工业也因为印度和越南的低工资转移走了 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和配套是最全的 工人的操作水平较高 也易于管理 所以中国加工业还是有优势的 另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为中国管控的好 印度越南之类因为疫情也造成了生产上的影响 低端服装鞋子还有电子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放缓了 那中国在哪里挣到钱呢 在百姓纷纷融入二三四五线城市后 哪个产业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大家开出工资来买房呢
实际上下一步中国能挣到钱的市场还是外部的大市场 在新冠疫情下我们虽然现在提倡内循环 把自己国内的市场做大 消费内循环 但实际上马无夜草不肥 只有外部的钱进入中国才会有持续的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税收 指望着单纯内循环 都只是消费的话 创造的财富都消费掉了 怎么做大做强呢 现在这个情况国家是知道的 这次华为事件被芯片卡脖子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全产业链必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全产业链 光刻机 硬件开发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技术 国内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国家已把发展此行业作为重中之重 投入大量的投资进入此行业 幸运的是 国内的市场本来就大 也有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也有国家意志 也有钱 在投入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资金到此行业后 进步肯定非常快 在中国突破了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过程后 世界的集成电路产量必将紧紧的抓在中国手里 这个行业的税收肯定超过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收入 原来说的土地财政就一去不返还了 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集成电路行业上交税收 政府指望卖地的收入那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躺平了 这是不稳定因素 故以后国家不会再去依靠卖地拉动房地产来实现税收了 让百姓都有地方居住会成为一个简单可获取的事情 廉租房政策必会扩大化 集成电路行业需要不了太多从业人员的 在国家在此行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后 其它的行业也就减轻了负担 本来钱就不好挣 老百姓挣的那几个钱在没有很大购房压力的情况下也就生活富足无忧了 大家都步入小康
从上可以看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一样 我只是拿出来集成电路一个行业说了一下 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中国占据绝对优势 例如工程机械 既可以向非洲等国家出口设备还可承揽建筑桥梁施工 都会有大发展 百姓还是想多挣钱 或者不愿到城市来过和别人一样的人生怎么办 那就是前面说的(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这也是分地域和条件的 举个例子 前面说的陕北 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家乡全是山 干旱少雨 若种粮食 产出很少 若种果树 照样需要水 那儿就是缺水 那怎么办 这属于回不去的故乡 那就沉住气在城市里发展吧 平原地带的区域 气候适合种粮食 若是成片也适合大片集中机械化种田 有的农民分到的土地还不到一亩 只有几分 平时种地也就是不买口粮了而已 上学等费用还是需打工 把地包出去也不过六百或八百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也是好路子 不惦记老家这一点土地了 融合到城市做个新城市人
下面我说差异性特色生存的重头戏 一个是有特色资源的 例如种植中药材或者果树或是搞养殖 或是农家乐旅游民宿 或是特色加工产业等 例如假发专业基地 汉服专业基地 棺材生产基地
举例说明 下面为引用 据日媒数据,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在日本的丧葬习俗中,棺材会与遗体一同火化,而曹县生长的泡桐木——这种当年焦裕禄在隔壁河南兰考县为防沙而推广种植的树木,由于生长快、木质更轻且易燃,成为了绝佳材料。曹县西北角的庄寨镇,是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更被业界称为木艺之都,尤其擅木雕。合适的木材、精湛的雕工,让 “made in 曹县” 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2017 年日本东京电视台一档名为《不可思议的世界》的节目中,在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提到日本 90% 的棺材,来自于山东曹县。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日本人为何远渡重洋来中国买棺材,他们不也是火葬么?原来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虽然和中国一样普遍火葬,但死者的遗体还是要放入棺材中的,而在劳动力昂贵的日本,一具实木棺材的售价高达 2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而山东曹县所生产的棺材不仅物美价廉(约 200-2000 人民币)还很好烧,于是曹县的棺材就这样逐渐垄断了这块细分市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和汉服基地。全县共拥有汉服的商家共计 2000 多个,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当然宅男喜欢的 JK 什么的也很可能来自这里。以一县之力,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演出服市场,由此衍生出热门的汉服产业,把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汉风唐韵,浓缩成一件件长袖飘摇的服饰,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曹县的大集镇承包了淘宝 70% 的演出服,镇里有 80% 的村民从事演出服饰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一个小镇掌握了一整个产业链,全县 2000 多家汉服产业商家,构成了曹县庞大的“汉服帝国”。而淘宝百强县榜单上,菏泽市的 2 区 7 县全部入选,曹县更是以 151 个淘宝村、17 个淘宝镇的数量,排位仅次于成名已久的浙江义乌。
那梧桐木有生长周期 本地的用完了还没长出新的成才的梧桐树咋办 这就形成了迁移的生产工厂 迁到了兰考 还可迁到南方种植梧桐树较多的地方 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所以围绕着特色产品 产业链是发展变化的 跟随者效益和产出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 这在周围就形成了居住和电商等建筑的需求
前面我说了大量的经济活动 牵扯到人员的转移和聚集 那最终是和房地产有啥关系呢 以后城市的房价是受国家调控的 百姓总得有住的地方 所以廉租房建设或者慢慢下降的房价是政府保障民生和稳定的选择方案 这有前提条件 就是实现了税收的巨量源头的突破 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把全世界的集成电路的产量紧紧的抓在手中 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过去了 转向科技富国正是好时机 老百姓经过这么政府多年的教育投入 文化水平提高了 已经具备脱离土地当一个产业化工人的素质 所以等到老一代的农村老年人去世后 没有差异性特色生存能力的农村和乡镇必然慢慢要走向衰败 我们肯定不会让此事情发生 土地流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把土地集中起来 总有一部分能人会脱颖而出 搞起来新的发展项目 至于县城的房价 也不会高 为啥呢 我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正常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这是大的趋势 这个趋势无法阻挡 当然这时我一家之言 趋势中还可能有偶发性的巨大政策波动 例如我提出的方案探讨 如果真实施了 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分析如下
我前面说了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这个房子肯定是为了以后进行多用途设计 不会造成浪费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我提出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都在县城 在市里的少吧 这属于未雨绸缪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再说一下台胞暂时搬回来后对城市的房价如何影响 台胞回来后安居好之后肯定会对大陆产生很大的兴趣 但在和平统一时期 为了保证安全和稳定 国家采取限制性去外地的可能性较大 不仅是台胞 大陆百姓也要配合统一的指挥和部署 所以在这时 台胞是没有购房资格的 也不可能参与在大陆购买住房 但和平统一之后 国家出台了台胞以何种身份可以在大陆买房的政策后 会掀起一个台胞在大陆城市买房的小高潮 面对着现代化的城市和发展机会 部分台胞不会无动于衷的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本能 所以从长远看国家会控制房价 使百姓安居乐业 但若有我说的方案情况发生的话 会对城市房价有一个提升 具体什么情况不敢喙言
此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长文分析仅是我从大局观和假设方案做出的我的判断 不构成投资建议 大家各有各的判断 但话说回来 房子和钱财属于身外之物 不能太执着 不能有贪心 人生短暂 白驹过隙 一刹那而已 要是光追求些房子啥的 聪明人没想开吗 不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共勉

基于使用房产使用权和平统一台湾的探讨新方案中多功能房的设计与规划探索之一

说明:此一系列文章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 对此方案进行整体介绍及可以采取的对台胞固定本籍的方案及出租给去县城上学陪读家庭作为周转房使用避免浪费的思考 说明来龙去脉
第二篇 对多功能房子的功能与设计规划作一介绍
第三篇 对建造此类房子的财政分析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分析
第一篇 基于使用房产使用权和平统一台湾的探讨新方案的整体介绍及可以采取的对台胞固定本籍的方案及出租给去县城上学陪读家庭作为周转房使用避免浪费的思考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在统一台湾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很重要的。例如宣布一个昭示天下的统一时间我们大张旗鼓地宣布到时台胞暂时迁回大陆来,从这次新冠疫情台胞纷纷跑来大陆打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中央政府发动群众 大陆群众和台湾群众都发动起来 对台胞搞搞分化 把大多数台胞团结过来 搞搞群众运动 就和平统一了 大陆掌握主动权很重要
这些幻想和大陆进行巷战 打算在居民区开战绑架老百姓给国际社会卖惨这种行为是可笑的 绝对不给台湾这种机会 想这样打偏偏不这样打 就是搞群众运动 搞分化 把台胞暂时接回大陆来 不认同一个中国的愿怎样怎样 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由认同这个国家的人组成 目标难道能是找些反贼逆子为以后留麻烦吗 不可能的
我下面复制一下党中央精神 供大家学习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 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 “台独” 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那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只能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实际上统一是和统开始 中间武力登岛 这个武力登岛照样是和平统一的一部分 因为大部分台胞均已搬回大陆来 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也是和平统一 武力登岛是肃清武装反动派而已 这是小插曲 不影响我们是和平统一的根本性质 解放军登岛接管后 我们也是和平统一 坚壁清野后大陆各市县派驻政府工作人员和居委会人员公安干警等 我们的工作人员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 安全稳定和平 派驻工作完成后允许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岛 所以总体来讲我们一直是和平统一的过程
真要统一了大陆就提前发个公告 把台胞 2400 万人全部安排在大陆分散到各县暂时安置 住个一年半载的 一起参加大生产劳动 也发点吃喝穿用物资 这样台胞就不用花钱了 勤俭节约多好 吃喝穿用物资从轻快有乐趣的的生产劳动中发放 够吃够喝再喝点牛奶吃点水果 穿得暖和点就行了 特殊时期别想着发财 解放军登岛的事情就与台胞的性命安危无关了 那就能沉住气了 台胞不往大陆跑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跑回来带着房产证的就上交政府登记保护自己在台的房产 指望谁保护台胞呢 还是大陆政府来保护 拿着房产证跑大陆来登记得到保护 台胞的台湾岛房产得以保护了 还有额外的好事 大陆还分一套使用权房子呢 然后等着享受和平统一后的安全环境和胜利果实吧 傻的武力拒统的就被忽悠着当了炮灰丢掉了祖先的遗屋 图的啥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来吧
为什么考虑台胞申领免费使用权房子这个方案呢 因为如果武力收复台湾 倒是很简单 几天就完事 但是后面的管理不容易 民心比土地难收复 若是和平统一 现在怎么做思想工作呢 我在想从台胞纷纷来大陆打新冠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 所以如果大陆盖了房子免费提供给台胞使用 在网上一公布就行了 台湾同胞就在网上填表申请了 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大陆只要把各种房源所在市县的图片介绍 房源介绍都放在网上就好了 台湾同胞会踊跃网上填表申请的 热潮谁也无法阻挡 跑到大陆看房旅游的络绎不绝 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能不回归吗
你想想吧 这种免费分房子的好事别人都在抢 自己无动于衷是傻还是咋地 不可想象 所以此方案有很大的可行性 台胞必须先暂时迁到大陆来才好派驻我们的工作人员 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 安全稳定和平
台胞百分之九十是鸭子嘴硬的墙头草 百分之几是爱国人士 不到百分之几是铁杆台独分子 龙应台属于百分之九十的鸭子嘴硬的能发出反动声音的墙头草台独分子 可以分化团结的 没到铁杆台独的程度 台独分子也是墙头草 打嘴炮是自嗨 到时选房方案拿出来 晚上照样挑灯夜战研究哪个县的房子可能挑到摇号到 机会还需把握 民进党台独人士晚上也是和老婆孩子争论要哪地的房子 不要的拉到 谁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疫苗都有台胞跑大陆来打的 躲避战争风云台胞不来吗 愿意跑去别处也不拦着 大部分百姓是惜命的 我不信这个信誓旦旦的事儿 人性是复杂的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现在长城内外的百姓并无任何区别 台胞愿意回来暂避战争风云的就回来 有自己家的地方住 愿意与自己岛上的房屋共存亡的也是个人选择 各行其路 各得其所 统一后从大陆回去的台胞毫发无伤 心里也不会有待在岛上的人的巨大思想压力和武力风险 老百姓图个啥 安居乐业吧
台湾大约 2400 万人 若以四口之家来算大约 600 万个家庭 大陆内地 31 个省市自治区 若把 600 万家庭分到 31 个内地的省市自治区中合到 1 个省 20 万个家庭 1 个省有 60 个市和县 一个县大约分到 3000 个家庭 我想这样操作 每个县和市划出一部分土地盖 3000 套房子作为台胞专用家庭房 给台湾同胞说明白 只要认同一个中国 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赞同统一的家庭可填表申请大陆住房一套
网上申请时有五个选择机会 咱们现在对摇号这套政策是很擅长了 若是原籍山西太原或山东临沂 打个比方而已 可选择老家的一套优先 但肯定选北京上海杭州的多 那就拿出方案来 以申请前后顺序 原籍哪里制定出个政策来 每个家庭 5 个机会 这个房子可前来旅游看房 到时摇号确定 没有原籍的或不愿填原籍的都可按自己的意愿选 5 个房源参加摇号
摇号选出的 2 个备选方案确定后 等待中央下达和平统一的具体时间的通知 通知一旦下达 以台胞全家先赶到的 2 套备选房源中的真正抵达的一套作为最终登记使用结果 另外一套就是由赶来速度慢的家庭登记使用 这也在执行速度上形成了台胞的竞争关系 有利于及时高效地完成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接管工作
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黑龙江这些地方盖的大点 100 平以上 上海广州附近就盖的小点 让房子有差距 有的网友可能说我们一辈子还没挣套房子呢 你在这儿花国家的钱给台胞为好人呢 不是这样 我有用处 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想着这个房子台湾同胞不可能不要 具体政策不是我制定 但肯定有台胞要
台胞想在大陆要套使用权房子就好像肯定有台胞跑到大陆打新冠疫苗一样 别人有要的 自己也肯定要留后路 大陆要套房 登记好身份编户籍 发放房产证 不能卖的 只有使用权 要房的这属于人民 不是敌人 等要统一那一天 提前三个月告知民众要统一了 台湾岛要坚壁清野了 已在大陆分了房子的家庭抓紧暂时迁到大陆来 半年或一年后回来 有轮船接送 台湾岛只剩维持秩序的士兵警察和必要的电厂医院等部门人员 需按照我军方的要求佩戴相应明显标志听从管理安排 时间一到 解放军登岛 台胞和解放军都无后顾之忧和顾虑
坚壁清野后大陆各市县派驻政府工作人员和居委会人员公安干警等 派驻工作完成后允许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岛 愿意留在大陆的可留下 回台湾岛的可将住房委托政府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放入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另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
没人不需要房子 早晚统一 台湾同胞不会有人不要大陆免费房子的 有谁不要 那不傻了吗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哪怕没有多少认同祖国统一的台胞选 打疫苗都有来的 分房子不来吗 我可不信这个事 来多少算多少 不嫌少 来的就是中国人 不来的是自我选择 并不强迫 仁至义尽 并不推迟武力登岛的时间安排
房子在设计规划时肯定多用途设计 没人选也不会浪费的 有以后的用途 也往外出租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光搞房地产不搞科技研发了吗 以后主要研发光刻机 把世界集成电路的产量都抓在中国手里 原来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现在正是转向科技富国的好时机
我们有的是建筑企业 花点建筑材料人工费 划拨些土地 就避免了战争 因为台胞大部分都在大陆 统一时不受影响 武力登岛去管理反抗的武装极端台独分子并不影响我们照样是和平统一 国际舆论上也是和平统一
我的方案也没想着这么容易 但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以后省心 我提出的在宁夏或新疆黑龙江这些地方盖房子也并不是想着台胞真的来住 只是统一时的暂居点而已 分散开可减轻财政负担 投入成本压力摊开了 风险也局限在各个县市内 在看房选房的过程中台胞可看见祖国大好河山和县城农村真正的变化 以后发的代用券也是促进了台胞在大陆的旅游业的消费 不是单方面的光想着台胞受益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真要实施的话 自然有宣传和组织网上登记的工作安排 现在是纸上谈兵的笑谈而已
有的网友说:我们要用一辈子工作来买一套房子,凭什么给这帮星夜绣红旗的 2000 万哇一人送一套?不必眼红了 使用权 不能买卖的 以后出租费用一半归政府 要不怎么办 真是武力消灭吗 不至于 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都来了好登岛无后顾之忧 你若想住此房等台胞搬回去再到政府那儿租 估计贵的千数块 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在县城 市里的少吧 河南山东陕西陕北都不少 有的在黑龙江 也有的在新疆 坐火车几千公里远 还有在甘肃的县城的 有在富地方的有在穷地方的 别惦记了 绝大多数在县城 到时租吧 便宜 以后台胞拿到不到一半的出租收入代用券也是大陆坐车住宾馆 这个钱促进旅游 花在大陆 大陆老百姓也挣两个 亏不了的
这个提供给台胞的使用权房子的政策一出 仁义之心 天地昭昭 已先为台胞准备好了安居之所 后面武力登岛谁能说什么呢 师出有因
建造费用的财政经济分析 地是国家的 不花钱 暂居点分散开可减轻财政负担 投入成本压力摊开了 风险也局限在各个县市内 回台湾岛的可将住房委托政府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放入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地方政府出钱盖的收钱也归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故此钱地方财政出 以后发的代用券也是促进了台胞在大陆的旅游业的消费 不是单方面的光想着台胞受益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在设计规划时肯定多用途设计 不会浪费的 但是这个政策一出 仁义之心 天地昭昭 已先为台胞准备好了安居之所 后面武力统一谁能说什么呢 师出有因 怎么可能不安排台胞回来 人命也需菩萨心肠 回来安全
前面我在每个县给台胞建的 3000 套由台胞申请的使用权房子方案可以知道 摇号选出的 2 个备选方案确定后 等待中央下达和平统一的具体时间的通知 通知一旦下达 以台胞全家先赶到的 2 套备选房源中的真正抵达的一套作为最终登记使用结果 另外一套就是由赶来速度慢的家庭登记使用 这也在执行速度上形成了台胞的竞争关系 有利于及时高效地完成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接管工作 在全家到达确认后发放使用权的房产证 可以继承 登记身份 编好户籍 这个地方就出来户籍的问题了 我是想做好最坏的打算 若台湾当局不配合向登岛我方工作人员移交户籍资料 我们完全可以重建户籍资料 若配合的话 也不耽误我方在大陆建立一个关于台胞的完备的户籍资料 我想可以采用一个固定本籍的方案
大陆现在采用的户籍制度是户警合一制度 户籍迁移需要行政审批 户籍与公共服务挂钩 我国台湾地区是户警分离 户籍由民政部门管理 户籍迁移采登记制 户籍与公共服务挂钩 我不谈现在实行的台胞申领的居住证制度 这是未统一前的策略 当然我提的策略也并不是长期策略 我这里探讨的是统一时一直到包括最少一代人的台胞户籍管理策略 时代是发展变化的 肯定要与时俱进 至于以后要看形势的变化 总之还是要维护包括台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在最重要的维护统一后台湾省的长治久安 实现中央政府对台湾的顺利接管和便于共同管理
首先我现发表一下对户籍的认识 实际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户籍就存在了 儒家和墨家肯定是要求国家有户籍的存在的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 为了维持各个地区的发展均衡 大家都共同富裕 不会支持不论条件如何都往一线城市聚集的 那会造成贫富的巨大差别 也容易会形成贫民窟 不符合共同发展的实现共产主义的初衷 大家可以看出户籍制度存在了上千年 也必定会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继续存在 只是会发展创新 这次从新冠疫情的防控也可以看出户籍制度的巨大作用 实际上在国外的经济发达地区 相当于户籍管理的存在也是文明的标志 只有贫穷混乱的地区才会有混乱的不当事的人员管理
我说的固定本籍方案是指的大陆户籍管理部门拿出个政策来 对安置到本县的万把台胞进行一个固定本籍的户口登记 当然要有专门的一个小组管理 认定这万把台胞获得本籍的身份 全家每个人的户口就落在分配的使用权的房子上 每个人的信息登记要详实 其中提前通告的带着房产证的就上交政府登记保护自己的结婚证在台户籍证及在台的房产 人员身份社会关系房产资料都登记齐全了 以后再有啥台湾当局不配合的情况 并不影响解放军登岛后的我方的接管工作 户籍以大陆登记的固定本籍为准 其余的不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分子的处理怎么安置 那是另一回事 不在本篇文章探讨范围内
我说的对于台湾岛的接管问题重写于下 坚壁清野后大陆各市县派驻政府工作人员和居委会人员公安干警等 派驻工作完成后允许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岛 这里的派驻包括从大陆各个县抽调的政府工作人员 他们在接管台湾岛后 肯定要联合已回大陆的原台湾户籍管理人员把原先的台湾户籍工作恢复起来 两方形成一个统一的复核情况的交接 因为台胞的原先的健保和孩子入学问题还依赖于原先的居住户籍管理 只让这些服务类属性的户籍管理由驻台的大陆和台胞联合户籍管理人员管理 至于台胞人员的真实中国人身份及人口的增添和减员及出国护照事宜以及台胞向居住地的台湾居住迁移还需由大陆的县固定主籍公安户口管理部门负责 办公形式采取网上办公 台胞在台湾只需到当地找到大陆驻台的居住地户籍当地联合管理部门去申请就好了 当地通过核实真实本人身份后把电子材料通过专用网络提交到台胞固定主籍所在县的管理部门进行网上办理 这就就不会出差错了 台胞在台湾照样可以居住地迁移 来进行居住地户籍的变更 并不影响孩子上名校及健保的安排 健保的问题也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内
在此学术性方案探讨内 只定下了一点 就是统一时如何接管台胞的户籍问题 方案是中央确定一个权威的准确的台胞身份问题 就是把固定主籍定在台胞申请到的大陆的使用权房子内 这样也不会带来以后的混乱和差错 按以前台湾当局的管理 人员名字更改就较随意 若一个大陆的刑满释放人员和台湾同胞结了婚 拿到台湾居住地户籍后再改名字 那统一后大陆都查不出来他曾经是个大陆罪犯了 这就造成了混乱 另外对于外国人想入籍这个权力不能放在原有的台湾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 现在中国人的身份在全世界几乎是最难拿的 若在台湾开了随便的口子 那就乱套了 现在这个方案也并不是长期方案 随着情况的变化政府总会有更好更合理的方案出来 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完善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现在这个探讨性方案只是为方便接管台湾地区提供了方便 这种管理模式也会为保障台湾省的长治久安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此方为抛砖引玉 大家集思广益吧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我提出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都在县城 在市里的少吧 这属于未雨绸缪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拳拳之心 殷殷之望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这是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期盼的

基于使用房产使用权和平统一台湾的探讨新方案中多功能房的设计与规划探索之二

说明:此一系列文章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 对此方案进行整体介绍及可以采取的对台胞固定本籍的方案及出租给去县城上学陪读家庭作为周转房使用避免浪费的思考 说明来龙去脉
第二篇 对多功能房子的功能与设计规划作一介绍
第三篇 对建造此类房子的财政分析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分析
第二篇 对多功能房子的功能与设计规划作一介绍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前面说了房子是大约三千套 后面说选址 先说规划 为了管理的方便 肯定是聚集在一起 但又不是完全的聚集和融合 我的思路是分阶段施工 随时可能终止 因为要考虑到是否有突发情况 若有突发情况 直接就把台湾统一了 那还没建设的剩余楼盘就可以不再建设 不至于搞成工程的烂尾 所以房子可以分批盖 竣工一批 再开始下一批 每一批周围都有围墙 算是相对独立的小区
打个比方 因为按照四口之家来考虑 在房子面积上 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黑龙江这些地方盖的大点 100 平以上 上海广州附近就盖的小点 60 到 80 平方 让房子有差距 每个楼上的户型也不一样 有两室的 有三室的 大部分是两室的 少部分三室的 有十六分之一是四室的 有十六分之一是一室的 若盖带电梯的高层 每层六户 楼高 16 层 那一个楼就大约 100 户 5 个楼一个有围墙的小区单元 一共六个这种挨着的小区单元就完成了 3 千套的任务
为什么要 5 个楼算一个小区单元呢 因为小区单元是长方形 正好留出一个楼的空地位置来建设篮球场 还可作为大家跳广场舞活动的空间 这个空间地下也是要建地下菜市场的 通向小区外面 不属于小区内部空间 这个小区内的其余五个楼的楼下都是设有停车场 不建地下室 全是停车场 有的人可能想回来的台胞住半年到一年 又不买车 建这么多地下停车场干什么 这么多车位停谁的车呢 是这样 我的目标是这些房子在台胞走后最终不会浪费的 政府会出租出去的 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四五百元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有车 农村很多人租了后县城老家农村来回跑 很多都买车了 车不值钱 最起码有个跑出去干活的车 骑摩托车的有 但二手轿车一万内就能买 买新车在村里扬眉吐气 一般要花七八万的才能买个新车 实际上买个新的小货车或面包车就三四万块钱 农民工贴瓷砖的一天 300 以上 500 也不稀奇 农民工比城里打工的收入高 车总得有地方停

我画的示意图是个我的个人想法而已 只是个参考 为什么西北角有一个用围墙围起来的保留楼呢 这是因为大部分台胞是会在统一后回台湾岛的 但是也可能有极少数想留在大陆生活的 这个房子我们是给了台胞使用权的 而且台胞的本籍户口是落在这套房子上的 从法理上讲台胞在统一后继续住在这里是合乎法律的 但零零散散的怎么办 容易混乱 也不容易整体出租 故管理人员可将返回台湾岛的保留楼的房子与此想常住大陆的台胞的房子互换 让留下的台胞集中到保留楼上 这样既安全也便于管理 我们可以出台个规定 除了保留楼 其余房子是不允许空置的 只能是政府收回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还回县财政 另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 因为有六个小区单元 留下的台胞可能只有一个保留楼就可放下留下的家庭 那就集中到这个保留楼上居住 家庭再多就用两个保留楼 再多就三个 以此类推 有的网友说如果有台胞就一个人想暂时回大陆住怎么办 明明自己家庭有使用权的房子是否得公家让租客腾房呢 也不是 没必要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保留楼的北侧还设计了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筒子楼 台胞可入住 不用付租金 估计还有的钱找 因为上面说的政府统一出租的租金的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本来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给住户的 既然单人台胞已经入住筒子楼 那个要发放的代用券的价值肯定比筒子楼单间的租金高 把差价给单人台胞做个生活补助也好啊 总之是公平 两个人或以上还是要正儿八经安排到保留楼上居住的 自己只需交物业费
在小区单元的东侧外墙实际上一栋 3 层的有底商的筒子楼 一层是商铺 二楼三楼出租给经营商铺的小商户 共用卫生间和厨房 至于独立电表和刷卡买水充电等这属于细节 不再赘述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非常重要 县财政出了盖房子的钱 总要通过租金的方式把本收回来 所以必须想办法创收 开底层商铺既容易出租给小商户也容易形成方便的生活圈 有利于台胞走后住宅的出租 3 层是因为考虑到不影响正常高层居住楼的采光情况
在楼盘的施工上是遵循盖完一个小区单元验收合格后 再进行下一个单元的施工 随时可以戛然而止 如遇特殊情况 盖完本小区单元后 未开工的就不用开工了
至于楼盘的选址工作 这个选址国土资源局会结合各种考虑来进行的 能容纳开 6 个小区单元 地理位置相对独立 政府方便管理 台胞孩子要入学 离中小学距离要能接受 也许有校车可避免这个情况 还要联合管理部门考虑到进行大生产活动的项目企业或单位 还要考虑到这个地段以后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政府向外出租 要考虑的太多了 但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必担心
建筑设计院除了普通的设计院外 还包括人防设计院 人防设计院有应急特殊情况下的设计经验 例如这个楼是否设立专用的楼层安置少量服务型管理人员 给台胞以生活的指导及随时协调安排好大生产活动 以及医务室 食品衣物发放处社区食堂等等专用房间 这些都需额外考虑 设备房有无特殊需求等也要考虑 出入口 另外还包括紧急疏散等内容 这种以前未有过的特殊时期的房产设计规划没有先例 人防设计院必将会在其中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案
前面为什么说有十六分之一是四室的 有十六分之一是一室的呢 这是针对家族比较大的家庭 为了照顾老人方便 可选四室的 但大家庭中的小两口在晚饭后可返回一室一厅居住 至于怎么申请 若真能实施的话 会有相关政策的细则的
拳拳之心 殷殷之望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这是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期盼的

基于使用房产使用权和平统一台湾的探讨新方案中多功能房的设计与规划探索之三

说明:此一系列文章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 对此方案进行整体介绍及可以采取的对台胞固定本籍的方案及出租给去县城上学陪读家庭作为周转房使用避免浪费的思考 说明来龙去脉
第二篇 对多功能房子的功能与设计规划作一介绍
第三篇 对建造此类房子的财政分析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分析
第三篇 对建造此类房子的财政分析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分析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前面说过了建造费用的财政经济分析 地是国家的 不花钱 暂居点分散开可减轻财政负担 投入成本压力摊开了 风险也局限在各个县市内 回台湾岛的可将住房委托政府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放入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地方政府出钱盖的收钱也归政府 故此钱地方财政出 以后发的代用券也是促进了台胞在大陆的旅游业的消费 不是单方面的光想着台胞受益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在设计规划时肯定多用途设计 不会浪费的 政府统一出租的租金的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给住户的
重说如下 为什么西北角有一个用围墙围起来的保留楼呢 这是因为大部分台胞是会在统一后回台湾岛的 但是也可能有极少数想留在大陆生活的 这个房子我们是给了台胞使用权的 而且台胞的本籍户口是落在这套房子上的 从法理上讲台胞在统一后继续住在这里是合乎法律的 但零零散散的怎么办 容易混乱 也不容易整体出租 故管理人员可将返回台湾岛的保留楼的房子与此想常住大陆的台胞的房子互换 让留下的台胞集中到保留楼上 这样既安全也便于管理

我们可以出台个规定 除了保留楼 其余房子是不允许空置的 只能是政府收回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还回县财政 另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 因为有六个小区单元 留下的台胞可能只有一个保留楼就可放下留下的家庭 那就集中到这个保留楼上居住 家庭再多就用两个保留楼 再多就三个 以此类推 有的网友说如果有台胞就一个人想暂时回大陆住怎么办 明明自己家庭有使用权的房子是否得公家让租客腾房呢 也不是 没必要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保留楼的北侧还设计了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筒子楼 台胞可入住 不用付租金 估计还有的钱找 因为上面说的政府统一出租的租金的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本来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给住户的 既然单人台胞已经入住筒子楼 那个要发放的代用券的价值肯定比筒子楼单间的租金高 把差价给单人台胞做个生活补助也好啊 总之是公平 两个人或以上还是要正儿八经安排到保留楼上居住的 自己只需交物业费

在小区单元的东侧外墙实际上一栋 3 层的有底商的筒子楼 一层是商铺 二楼三楼出租给经营商铺的小商户 共用卫生间和厨房 至于独立电表和刷卡买水充电等这属于细节 不再赘述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非常重要 县财政出了盖房子的钱 总要通过租金的方式把本收回来 所以必须想办法创收 开底层商铺既容易出租给小商户也容易形成方便的生活圈 有利于台胞走后住宅的出租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对于住宅楼 我的目标是这些房子在台胞走后最终不会浪费的 政府会出租出去的 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四五百元

可以看出政府在此楼盘上能收到的租金收益有四块

一 是住宅租金

二 是外侧的底商租金

三 是底商上面的筒子楼的租金

四 是地下菜市场租金和车位租金

只要把位置等因素规划好 租金收入也是比较大的稳定的收入 可以慢慢收回市县财政在盖房时的投入 但政府不可能亲自去管 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 地方政府在盖房子时投入了资金 只能自己投最安全合规 国家已经出台政策 不允许政府工程出现垫资行为 这是违法的 若委托大开发商搞成长租模式 又丧失了政府的合理规划的主动权 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政府出资 再在以后的租金受益中收回成本

高层的建筑成本大约在 2000 元一个平方 筒子楼 1000 元一个平方 地下车库和设备房要两千多一个平方 但只要选好了地址 周围有学校 房子和底商容易出租 经济上还是可以收回成本有所收益的 但关键这是一个接收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工程 意义巨大 不能光以金钱来衡量

我前面说过了土地是国家划拨的 发放给台胞的房产证是使用权的 实际上国家若能出台政策把产权归属于市县政府 也就是国家的 在运营稳定后 收的租金是稳定的现金流后 市县政府若财政吃紧 还有别的方法盘活资金 那就是资产证券化 那属于投行的业务了

拳拳之心 殷殷之望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这是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期盼的

知乎用户 头榜之乎​​ 发表

没道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亦或是郊区开发,房地产行业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配套与人口引入上,功不可没!

知乎用户 苏晓天涯 发表

这种想法我觉得不对。

首先,我们都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因为我国居民的储蓄率比较高,所以消费相对来讲一直不是太高。那么,我们主要靠净出口和投资。而随着东南亚等国的制造业的崛起,我国的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就是这两年因为疫情,很多国家的产能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出口量大增。前些年我国很多是靠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企业投资,而前些年,房地产投资占了很大一部分,最主要的是房地产投资拉动了很多相关实体产业的发展。包括钢铁、水泥、建材、家装,甚至家电家具等等,这些都与房地产有关。而且促进了很多实体产业的繁荣稳定。这种作用不能视而不见。所以说,房地产没有拖累实业。

知乎用户 真理与面包​ 发表

没道理

房地产行业对实业实际上有很大的帮助

房地产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不管在原材料制作、运输、还是仓储,对实业的带动是相当可观的。

真正影响房地产行业口碑的,是因为房子有了金融属性,具有了投资价值

这本身就偏离了房地产行业的本质,这是政策和市场决定的,和房地产本身没有关系

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并不是对其他实业造成冲击

而是因为房地产预售制和借贷带来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行业,对其他实业的带动作用太多了

首先就是基本材料,就说大家都熟悉的,需要钢铁、需要水泥、砂浆混凝土等等

基础装修建材也少不了,玻璃、灯具、电缆、地砖、墙砖、乳胶漆等等

**设备器材同样是一大批,**园林绿植、草皮、摄像头、电梯、道闸、门禁,再加上供水、供暖、供电核心设备

家居用品,电器、家具、热水器、马桶等等

除此之外,整个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安装等等,滋生了多少产业,解决了多少就业

你现在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

我说的这系列产业,不是实业吗?

房地产行业的萎缩,这些和房地产密切关联的行业同样大幅缩水

房地产的金融泡沫,国家正在挤压

让房地产回归到建筑行业这个本质,是国家现在重要的调整方向

知乎用户 浪羁 发表

其实当你换一个视角,你对很多东西的认识就会完全不一样。

就以深圳的房价为例,让你站在主政者的位置你会怎么做?

1. 深圳地方小,不像上海是故意控制规模,深圳是真的缺地;

2. 深圳的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需要腾笼换鸟;

3. 在香港动荡后,深圳也想博一把当大湾区金融中心

有了这三个基础条件后你再往后推:

1 你要建金融中心,要产业升级,那么钱从哪里来?

拉高地价,信贷扩张,让奋斗者们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抵押融资进行产业升级。

然后通过企业上市后融出来的钱反馈房市构建正循环。

2. 既然楼市和股市是信贷扩张式发展的基础,但是深圳的地方又小,建房子的空间又有限,你要产业升级,怎么主动清理落后产能和人口?

将有限的地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写字楼和高端产业用地,创造企业税收优势,打造总部式经济

故意控制医院、住房等民生用地,拉高用工成本从而淘汰落后产业。

然后利用城中村拉低租住成本,提高收入,提供高端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过来就业,但是又留不下来。

-૧(●´৺`●)૭

但是这个模式的隐忧在哪?

1 必须保持开放。不然人力等资源要素吸不上来,分分钟宕机。所以深圳的人才政策永远是最好的。

2 必须维持住正反馈。这个模式极致的高效,也意味着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极致的动荡。一旦股市楼市熄火,信贷链条就全面破裂。从这个角度,你就知道疫情后深圳政府为什么要死保深房理炒楼,疫情打击下深圳企业的资金缺口必须通过继续拉高房价,放松抵押贷来让企业融资渡过难关。

以深圳为例,从主政者的角度看房价,你对房价的本质是否更清晰了呢?至于炒房之类的说白了只是政府为了运转这个模式所付出的代价。

而对于我们这代人身处其中,要让自己尽可能利用有利的条件并且避免成为发展的代价。

知乎用户 毯毯毯毯 发表

当然不是啊!房地产是制造了大需求的。

房地产的问题是,掏空了多年的财富积累,从而促成了虚假的繁荣。但是用力过猛,没有余力了。

这就好像一种武功,你用了以后会极大的提升功力,但是却会伤害身体,给身体留下难以拔除的隐患。

也有点像春药,一晚上金枪不倒,换来之后的阳痿和肾虚。

知乎用户 XXXXXX 发表

凡是涉及房地产的都是玄学问题了。。竟然都能搞出皮带的两万亿这样子的灵异事件。。还有很多不能说的灵异事件。。

知乎用户 不亦悦乎 发表

没道理,因为房地产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税,通过房子,把中产的钱收上去,然后他们再分配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种计划经济,房地产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的,都是被动的,收上去的资源怎样分配呢,这是一个大学问咯,问题就出在这里。

知乎用户 jocker 发表

我从个人体会说说吧。

房地产这十几年过来,尤其是近两三年,各个城市都基本达到峰值后,极大程度打击了年轻人的斗志,扼杀了他们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个基本上包括所有学历,优秀或普通,本科硕士博士,一视同仁。

只是对家境优渥的,不一定适用。

在我看来,谈到了美好生活,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需要的,但高房价面前,物质都难以保障,扯其他的就务虚了。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一样,都应该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是这部分根本无法立足,甚至难以生存下去,这是不应该的。

毕业季,找工作,你听听大家聊的,不再是我想不想在这个行业,这个公司工作,以及我未来要达到什么目标,做出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而是首先想这个鬼地方,房价我吃不吃的消,哪里搞钱快,我能搞钱搞到多少岁,家里能资助我多少,不能定居的话还有没有必要来。

在这种环境下,你要大家吃苦耐劳,实干兴邦,可连精力最饱满,身体最结实的年轻人都被压的只能看脚下,无法看远方。

年轻人想谈理想的时候,发现张口都会被嘲笑;现在他们老实了,不谈理想了,你突然又说什么未来,什么长远考虑,什么奋斗情怀。属实尴尬,反正搞来搞去,被压弯了腰的反而里外不是人了。

弯了腰看不了星空,这要看的话,得躺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对实业的影响,我觉得霸王别姬里有一句话特别好:

‘连你楚霸王都给低头了,那这京戏,它能不亡吗。’

知乎用户 老姜​ 发表

没道理。

什么叫实业?

水泥厂是不是实业?钢筋厂是不是实业?工程机械厂是不是实业?油漆厂、玻璃厂、灯泡厂,…… 都是不是实业?

房地产就是最大的实业。

房地产本身没有罪,发展房地产也没有罪,真正有罪的是高杠杆,就是通过借贷,现在就花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钱。

我曾经说过,经济领域目前最大的危机,就是债务。

借债好的处大大滴,未来 30 年的钱,现在卡的一下,拿出来,花了。直接拉动了 60 个产业的飞速发展,间接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但是杠杆加得太多,借钱借得太多,最后利息就还不起了。

去年 GDP 的增量还没有利息多,整个社会经济就必然会倒退了。

之前那么多年,保 GDP 是为什么?保 GDP 就是保债务不崩。债务不崩,就可以维持。

房地产跟其他的产业不一样,你买个馒头,是没办法用这个馒头去抵押借款的,如果没钱,你得用别的东西抵押,比如你的个人信用,你的房产,你的预期工资等。但是房子就可以,我买房子,然后我用我买来的这个房子抵押借款。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其实中国 1998 年以前,经济发展很稳健。大家辛苦工作,诚实经营,社会财富慢慢积累。

但是从 98 年以后,突然打开了房贷这个潘多拉魔盒,20 多年间,屁民们用房地产搞出来 70 万亿的债务余额,然后这些钱飞速地拉动了经济发展。这个经济发展,不是你真的厉害了,而是你把未来的钱现在花了,这种发展是没有根基的。说白了就是泡沫嘛。步子太大了,扯着蛋了。你还没有开宝马的积累,你就借钱买了宝马,开起来是很爽的,但是还月供的时候,要多痛苦有多痛苦啊。

你的所有消费,都降低了。节衣缩食,只为了还债。当没了消费,所有的行业就都衰退了。

借债的时候很爽,还债的时候很痛苦,尤其痛苦的是还特么的有利息。当债务太多,利息就还不起了。当利息都还不起的时候,你就崩了。

所以吧,不要妖魔化房地产, 发展房地产不是错,但是不应该鼓励屁民借钱了。必须要严格控制房贷了。

我个人以为,未来银行放贷,必须得严格清查贷款人的还债能力和家庭必要支出情况,必须把月供限定在 “家庭收入减去必要支出” 的一定比例之下,并且一定要考察贷款人收入的稳定性,要么你有体制内的稳定收入,要么你有连续多少年的收入、消费和保险证明,否则不给你放贷(这些要求银行应该都有,但是否真的严格执行了,要画一个问号,或者干脆都可以画一个叉)。对二手房交易,则需要更加严格的放贷。还应该像日本一样,搞一个房贷的保险,一旦贷款人出现死亡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由保险公司负责清偿贷款。这样,由保险公司来制约银行的盲目放贷,起到监督的作用,银行才不会乱来。

如果能这样,用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逐步的去杠杆,中国经济可能才会真正的去虚向实,真正的好起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才能真正健康良性地发展起来。

——————————————————————

PS。房价为什么会暴涨?为什么会出现泡沫?根本原因 就是银行放贷太随意。把银行放贷这个端口收紧,就可以倒逼整个房地产行业进行变革。

当然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尤其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会相当难受。

限制屁民们的房贷,就是限制当地房地产市场,当地的土地可能就拍不了高价甚至拍不出去。当地的财政就会吃紧,尤其是对于现在五年下课的地方主政官员,短视是必然的选择。一件事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才会有效果,五年以后我在哪还不知道呢?我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我还不如默许甚至鼓励银行,让屁民把未来 30 年的钱借出来,投在我管辖的这一亩三分地上。然后我这里看起来欣欣向荣,五年以后我就升职了,后面哪怕洪水涛天呢,跟我有啥关系?

这事仅靠命令,可是真的是行不通的。必须得靠一个巧妙的流程和制度来约束。比如我上面说的,设立一个保险制度,合格的贷款人的债务,保险公司来承保。保险公司跟银行不是一家,必然对银行的放贷进行审查,审查合格了,才能出保单。没有保单,贷款就不许发放。如果放贷行为只由银行一家掌控,那必然是自己管不了自己。

知乎用户 黑色 de 枪火​ 发表

只能说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

众所周知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出口出口不行,消费消费不行,那就只能靠投资了。

先说出口,涉及的是外循环,即国内生产,国外消费,挣到钱再加大生产扩大市场份额。国家的崛起也是顺应全球化的大势,承接了国外低端产业转移,在全球化浪潮下,以低人力成本的优势发展起来的。但 08 年危机以后,国外开启无限 QE(即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通俗叫法放水,直接叫法印钞。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多印的钞票不会产生原有的价值,只会让单位价值变低,也就是说出口带来的外贸红利会随着印钞越来越少。(说一个小故事吧,某洋人用 10 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在国内吃喝玩乐一年,一年后再把剩下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又换回了 10 万美元,白嫖一年,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消费内循环,即国内生产国内消费。说来轻松,但内循环的前提是底层得有钱消费才能循环,为了保证出口的低人力成本优势,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只能指望上层消费,但就这点消费,就算全用名牌奢侈品也无法完成内循环,况且奢侈品大多全来自国外。同样的钱给到底层可以大幅度改善生活,各种各样的需求也会应运而生,但真能轻易让利嘛,让利这个词也是说来容易。在现如今的存量时代几乎是不存在的,谁让利谁死的快,就靠那些人口红利,低人力成本优势呢,再让利这是让资本家喝西北风。

那就只能靠投资,投资带动产业发展。而见效最快的就是房地产,房地产行业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产业链长,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从最初的钢筋水泥,到之后的建筑开发,再到后期的装修物业,家具家电等等,带来了无数就业岗位。所以说房地产其实也是实业的一部分,但同时房地产因为它的特殊性,金融属性也在里面,甚至分税改革后地方开支的大头也在,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房价高,高的不是房子,是土地的稀缺性,抛开土地本身成本也就两三千。投资投下的是真金白银,换成房子当然也是真金白银,而它的稀缺性,又会导致价格上涨,当然也有很大原因在于放水,所谓的水涨船高。

说房地产拖累实业,房地产影响租金,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房地产增大负债,导致消费没钱。但这都不是本质,本质是全球大放水,拿房地产当蓄水池,至少目前看这是最优选择,比冲击到物价强,也确实比股市强。有人曾说房地产不过就是尿壶,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的时候一定要藏在床底,深以为然。但觉得更像鸩酒,鸩酒一壶,口渴当饮。

(PS:当然拖累实业的,不光是其自身原因和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房地产,还少不了互联网,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云雾看真相,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望指正)

知乎用户 郭向东 发表

房地产经济不仅是拖累,而且是坑惨了中国实体经济。

房地产经济,实质上是城市经营者的土地融资行为,其信用来源于高速增长地租的预期。

因此,就产生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由于土地经营的高溢价高周转,使得大量资金断舍离于低溢价低周转的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持续贫血。(曾经以生猪生长为例,生猪生长无法高溢价高周转)

二是实体经济端赖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就是场地地租不断高企。(零售业平均租金营业额比 2010 年不到 10%,但到如今已超过 15%,营业毛利已不能支持租金)

知乎用户 远行 发表

房产是最大的实业,地产是最大的金融业

中国家庭大多数住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人人住上漂亮舒适环境优美高科技的人均 60 平米的住房。如果实现这样的目标,还能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

而地产,空手套白狼,掠夺购房者的财富,推高房价,推高城市经济成本,推高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是有害于经济的。

把房产和地产分开,就一清二楚了。

中国的住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阶段,中国的实业就是应该以住房为主,让每个家庭都安居,住上优美的好房,创造中国人的伊甸园,这是最伟大的实业。

知乎用户 夏小满 发表

只有一点点道理。

这一点点道理就是,“土地财政”带来了近三十年的房市繁荣,而房市的持续繁荣,使不动产变成了绝佳的投资品,其收益和流动性远高于股票、黄金、银行储蓄等,这就诱使一部分本该流入 “实业” 的资本为了逐利持续地流入了不动产市场。

但我们国家实际上一直在走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和国家资本比起来,这 “不该” 流入房市的一部分资本实在是不值一提。

你可以先设想一下,老百姓手里的钱足够多了,是买苹果呢,还是买华为,是买比亚迪呢,还是买特斯拉,是优先用国产药呢,还是直接上进口药?如果得不出确定的结果,那么把时间在往前拉十年、二十年。然后再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没人用,它要从哪里获取反馈的信息,要如何做出产品的改进和升级?最后想一下,政府是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得初始资本容易呢,还是通过税收直接从老百姓口袋里拿容易?国库里没钱了,还怎么在企业端补助,扶持积弱但必须发展的行业?


“土地财政”确实带来了一些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但不该因此就全盘否定它。可以说正是 “土地财政” 使我国迅速成为了工业大国,虽然还不能称为工业强国,但已然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了巨大的原始资本。这钱足够政府有计划的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发展。汲取国外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计划走,就意味着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城市建设可以一步到位,基础建设可以全面展开,积弱产业可以在企业端大力补助等。而这一系列举措,又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受限于人口和土地,我国第一产业原本就不具备竞争优势。这增加的就业机会就是实打实地在解放生产力,把人口真真地转化为人口红利,使我国逐渐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大国。

其次,看起来 “炒高” 的房价百害无一利,但 “高房价” 也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促进国货的迭代升级。虽说搞 “土地财政” 近三十年了,但最初的十年,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房市会繁荣这么久,后二十年房价高高在上时,它开始不仅和教育、医疗、养老息息相关了,预期中的 “永远会涨” 使房子成为所有人的 “刚需”。“高房价” 压榨打工人,掏空 “六个钱包” 的同时,悄悄地促进了国货的迭代升级。兜里没钱,也就用不上进口马桶、电饭煲、电子产品了,国货凑合着也能用了。有人用,有了反馈,国货才走上了逆袭之路。比起舆论倡导,通过掏空老百姓的钱包,加大在企业端补助的方式来提升国货的竞争力貌似效率更高。

最后,土地财政和高房价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自然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当老百姓真被掏空连国货都买不起时,制造业也就谈不上升级了,内循环也就搞不起来了。当我们成为工业强国,制造业足够牛到让国人有民族自信,能靠消费和税收充实国库时,也就可以告别土地财政了。


好的投资品在保证收益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流动性,拐点将至。

知乎用户 一壶老茶出百味 发表

其实现在说这个问题已经晚了,基本上晚了 7-9 年的样子。大约 2012 年附近身边做实业的开始慢慢抽身然后买房投资。不劳而获当然爽了,稳赚不赔多舒服。

为什么说现在已经晚了呢?因为实业这东西最怕断档,断个三五个月工人就流失殆尽了,断个三五年基本这辈子接不上这生意了。

像我们这样脑子缺根弦的,一直在苦苦支撑,这些年一直在破产的边缘徘徊,后悔当初啊。真应该变卖产业加入炒房大军。

知乎用户 成都房小弟​​ 发表

房地产本身就能拉动很多其他行业。

比如修房子,需要水泥吧?需要钢筋吧?修窗户需要玻璃吧?建门需要木材吧?

修好房子了,肯定要装修吧。

地、灯具、铝合金肯定要吧。

再者,你买了房子,肯定一般是居家用的。那居家的东西要吧。

床、柜子,家用电器、厨具、电脑、沙发。

一般来说,购买一个住房,随机拉动的行业就已不在少数。

而这些都是以实体行业作支撑的。

也没有哪个城市或者地区,只依靠房地产就能发展起来。

因为人不可能只买房不工作。

只有有产业支撑,有消费能力,这个地区的房价才能够维持。

为什么北上深的房价非常高。

因为这些城市本身就是产业中心,云集全国的各种大公司、高科技公司。正是这些地区的高收入人群支撑了这些地区的房价。

而如果一个地区的实体经济层面出现了问题,那这个地区的房价必然难以支撑。

比如一些早年的工业老城,这些城市原本可能是石油城市、钢铁城市…… 在赖以支撑的产业没落之后,这个城市的房价就一落千丈,甚至出现大量空房(比如东北的一些城市)。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市场会预判这个地区房价会飙升(比如发现石油,或者又有了好政策),大量的资金和购房者会提前进入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脱离现象。

但如果这个预期并没有实现的话,当地的房价仍然会低迷。比如曾经的海南岛和前几年的鄂尔多斯就是如此。

许多从事实体经济行业的相关人士,在抱怨房地产之前,也许更应该明白的一个事实是,不是实体经济困难,而是他们所在的行业和企业困难。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凭借着廉价劳动力,可以轻松通过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赚取大笔收入。

但随着人力成本的提升,过去轻松的赚钱方式现在变得并不轻松了。

知乎用户 锐雯 发表

不是拖累了实业,是祸害了实业,太难恢复了。当其他搞实业的人发现,房地产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老本行,你会发现,他们赚的钱会慢慢投入房地产,前几年炒房真的稳赚不赔的,而且是暴利。不劳而获比兢兢业业赚的多,你选哪个?我想大多数人都只会有一个答案。

知乎用户 九月晴泓​ 发表

资本本来就是追逐利润的,不存在谁拖累谁的问题。房地产行业看起来很光鲜,本质是资本密集型、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利润率并不高,只是资金量大,看起来像个庞然大物而已。从投资回报率来看,银行完爆房地产行业,刚好银行、房地产的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基本上都上市了,大家去看一下二者的收入及负债便知。

客观说,房地产对于中国实业有一定的影响,本质上是加速了实业中落后产能的淘汰,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很多工厂 40 年不思进取,一直从事最低端的三来一补生意,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全部都是别人的,就是租 / 买了个厂房,请一些工人,本质上还是血汗工厂。这种实业有什么价值,在完成原始积累后,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凡有点上进心的实业,有做一些创新性的成果,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背靠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应该要活得很滋润才是,典型如机械制造行业。

所有行业本来就有正常的生命周期,说被其他行业兴起所拖累,很多时候都是咎由自取。一个行业不思进取,一成不变,在现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年代已经行不通了。

知乎用户 south 发表

简单一句话,没有房地产赚的那点钱去补贴实体径济,实体径济还干个屁啊

知乎用户 打断 xxx 发表

难道还有人觉得没道理?

知乎很多人算过,难道你看都没看过吗?房价翻 3 倍,实际资产翻了 20 多倍。

这种夸张的资产涨幅速度,直接扭曲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扭曲才是根本的。

天天见了神仙,谁还会苦着做畜牲?都以为能当神仙了,都往神仙的路上跑。

可不就苦了猪圈嘛。

知乎用户 积跬步 发表

没道理,大家只看到了房地产,看不到房价里其实包含了地铁、高速、医院、学校等等等等的建设费用。

(当然,其中肯定有钱被浪费了,并没有全用到民生基建上。)

另外,房地产不只是房地产啊!

不说房地产本身产生的就业,就说房地产上下游有多少企业在靠房地产吃饭…

只有大家有工作了有钱了才可能去消费国产产品,才能养出高端产业,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这年头,什么不好就都怪房地产就好了。不结婚不生孩子,怪房地产,实业发展也责怪房地产…… 莫名其妙。

首先从概念上这就是模糊的,和互联网相比,房地产本来就属于实业,所以所谓拖累实业,到底什么才是实业?我是个制造业的工厂,但我在网上卖货,那你觉得我是实业吗?

你的逻辑当然是说因为房地产回报高,所以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实业没有人去搞,那你怎么不翻过头来想一想你实业既然天好地好,为什么不能提供高于房地产的回报呢?在既定的经济条件下拿的钱的人把钱投向哪里是人家的自由,你又不能提供更高的回报,还要怪那些提供高回报的人,拖累了你的发展,这不是耍流氓吗?有本事就拿出更高的利润率和回报率来,要不然就别怪资金流向那些更吸引人的行业。

你要现在是造光刻机的造芯片的,你会抱怨房地产拖累了你的发展吗?但你要本身没技术没品牌,跟人家打价格战,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亏损,那你还用得着房地产来拖累你吗?你本来就不行好吗?

所以说房地产是有很多问题,但不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怪到房地产的头上,中国经济能发展到今天,房地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中国基建这么牛,科技发展这么厉害,和国家的税收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有关系的,而这些又都是和房地产发展相关的,毕竟,政府不会凭空变出钱来搞科技扶持,办教育,搞基础建设,造航空母舰。合着享受了房地产发展的红利,转过头来开始骂了?

你买不起房就买不起房,房价高就说房价高的事儿,不要试图去否定这个行业。整个房地产行业贡献 4,000,000 亿产值,真的没有这个行业,你我的收入都会大打折扣。不要觉得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就等同于房价高。你是买不起房,但不等于你买不起就是人家这个行业有问题。

知乎用户 M 记超人 发表

反了,房地产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没有房地产的支撑,中国 9 成的消费品都没有人去消费。中国的内需基本就是房地产带动的。剩下的内需就是吃吃喝喝。

知乎用户 树氲 发表

何止拖累,简直是粉碎性打击:

  • 几十年房贷粉碎需求端
  • 拉高居住成本压榨供应端

没需求没供应,谈什么提内需带动发展?

知乎用户 长路漫漫​ 发表

有一定的道理,房地产发展到今天,日益高企高房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很多工厂老板干一年可能还不如买一套房涨得多。

但除此之外,找不到第二条可以快速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办法。

知乎用户 磐石 发表

我并不认同这个道理。

我先问几个问题:

大家觉得是有房的人买车多,还是没房的人买车多?

大家觉得是有房的人买的电器多,还是没房的人买的电器多?

大家觉得是有房的人买的家具多,还是没房的人买的家具多?

大家觉得有房的人买的日用品多,还是没房的人买的日用品多?

大家是为了买房子都不装修就入住吗?是为了买房都不买电器?是为了买房都不买日用品?

大家不买东西真的是因为房地产吗?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一个现象,自己的房子,往往更舍得买家具家电置办家私,而不是租房子的人。

自己的房子里面,大家更喜欢买各种装饰品,而租房子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整。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房子,往往大家更喜欢买东西去折腾,去装饰,买更多的东西去把它弄好。

这说明房地产,其实拉动了很多实业的发展,而非阻碍。

中国几千年来,士农工商,农业的地位远高于工商业,农业的收入也远高于工商业。

但是近代以来农业成了落后的产业,农业的人均收入低得可怜。

而此时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工人干一两个月的收入,就可以顶农业干一年的,是因为工业拖累了农业吗?并非如此,因为农业受制于土地因素,也受制于产量。即使全国人民已经浪费如今天,其需求平均下来仍旧是很少的。这些需求所释放的货币,不足以使得所有农业人口都有一个好的收入。

而工业,现在其实也走进一个过剩的时代了。绝大多数人家的家具,家电,日用以及服装都不缺了,工业品从增量时代走入了存量替换的时代,这就造成产能严重过剩。

是因为过剩的产能,导致工业品需求不足,这才是导致中国实业现在低迷的根本原因。

房地产,虽然压制了很多家庭的消费,但是这些能被压制的消费,有多少是能落到实业上,真的难说。

买房的人,会缩减哪些开支呢?是会不购买电视,冰箱,空调,油烟机,热水器…… 这些东西,还是缩减旅游,饭局,人情往来……。

我想,正常人缩减的大约是后者。而这两类哪一类更偏重于实业呢?我想前者是更偏重于实业的。

终上,我个人觉得,现在实业不行最大的锅是因为产能过剩,所以我们必须要搞一带一路输出产能。而房地产对实业来说,既有拉动的一面,又有压制的一面,不能只说成房地产拖累了实业。

如何让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买得起房,让更多人住得上房,才是问题的所在,才能拉动实业更健康的发展。

知乎用户 你看我是谁 发表

逻辑关系反了。大量实业发展受限,回报率大大降低,促进了房地产的发展。

房地产的发展要有客户,客户需要资金。虽然可以用按揭撬动,但是还要有本金。这个本金的要求并不低,至少要能覆盖新区的拆迁补偿,七通一平,医院学校,公共交通,还要解决地方公务员绩效。

凭自己的工资买房,在多数年代都是很困难的。六个钱包又是少数。那房子大量卖给什么人了?上了岸的小企业主。他们为什么上岸?您说呢。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那是自然地,因为房价就是货币制造的动力源

房价涨倒逼 – 租金涨 - 人工涨 – 物价涨 – 土地涨 -,实业成本高企倒闭

二者互相循环助力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不完全对。

土地财政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的问题。

而这背后又是官员的政绩考核的问题。

一任地方官,当也当不了几年,从自私的角度看,当然愿意增加开支给自己增加政绩。债务?债务等下一任来还呗。

所以核心问题在哪?核心问题在于地方官员只对任期负责。那么这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短视行为、顾头不顾屁股。

知乎用户 风清扬 发表

对,也不对。房地产已经成为国内后发地区的发动机。表现在

一,新城建设。疫情之前,出去旅游,现在还在半隔离状态。开车逛了逛陕西的县城,建设水平不低于珠三角地区。靠的是什么,是土地出让收入,当地政府有了钱,才能投入到市政建设,社会福利。

二,制造业发展。现在后发地区招商引资,一般都需要给投资方配套商业住宅用地,不然谁会到这类地方投资。

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原因跟上面一样。要想富先修路。去西北地区玩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兄弟都是感同身受的。

但是,房地产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正常情况下会渴上加渴。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严格控制。不然,房地产会带着大家走向灭亡。原因就不多说了。

知乎用户 史蒂芬刚 发表

说没道理不客观,说都是他的原因也不客观。

城市化没有房地产何谈城市化,没有基础建设大干快上搞产业集群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房地产和城市化捆绑,而城市化发展好似和工业化程度是高度相关的,但细想又有一丝诡异。其中工业化的效率和人的幸福指数好像是负相关(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是 “人口红利” 下因人均资源高度紧张而派生出的“用脚投票论”,不是所有人都会倒立行走。

房地产是好事,谁都喜欢住新房子。我五岁前在村里住的是茅草屋,后来搬到镇上换了瓦房,我可高兴了。由村到镇 3 公里的距离,两个不对等的房子差价是 25 倍,我爸妈因买房家欠了一腚眼子债,这是成本,也是贫困平移的代价,没钱啊。搬家的理由是我爸上班方便,我们姐弟俩上学不必那么辛苦。

很多人说是金融属性使原本惠民的房地产变成了一个吸血鬼,它即是债务转移工具,也是搭上富贵的便车,总之他有利可图。市场经济就是如此,资本总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当前的情况也许早就是设计好的。房地产发展路径的成功如此顺利,说明它背后推力巨大,距离房地产生产端最近的一少部分群体必然是在合作中共赢的,而且各方有这不错的收益,集体的归集体,个人的归个人。我记得 06 年左右提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后发生了奇怪的现象,我们那的村办小学都关门大吉了,理由是家长投诉学校教学质量差,然后…… 都要求到镇上去上学。

当房地产生产端(第一产业)和需求端都无利可图的时候就是他回归理性的时候,也许那时房地产才会和实体产业和平相处,而房地产也将变成一个类实体产业。

知乎用户 干货逻辑​ 发表

真相是相反的,房地产不单只没有拖累中国实业,反而是推动了整体产业。

不妨先看统计局数据,房地产从 90 年代开始市场化改革后,进入房价快速上涨的 30 年,而这 30 年恰恰也是国内整体产业飞速发展的 30 年(是整体哦,不只是房地产相关),也是人均收入与消费指数快速提高的 30 年。

大家可以打开统计局官网,查找生产指数与消费指数的数据看一下。

当然,有人可能要说了,要是没有房地产,说不定发展的更快更好呢?

在理解现代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前,首先科普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面一个理论,就是市场经济要靠需求拉动。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只要有一样东西是市场所有人都需求,并且愿意花钱去消费,那它就能拉动整体产业。

很简单的道理,就直接拿房地产来说,你要买房,就必须挣钱先对吧?例如这个房子卖 100 万,你要买到它,就必须先挣 100 万,而你挣 100 万的过程,就是劳动生产创造的过程,你也许是卖手机的、卖雪糕的、卖衣服的,总之你为了买到这套房,于是给社会生产出价值 100 万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如果房地产这个市场成交越活跃,或者说价格越高 (价格都是因为成交推动的,你看到的房价其实是最新成交价),就意味着未来产值 GDP 越高。

当然,以上我是方便大家理解简化了逻辑,其实那是过去古时候的低效做法,而现代多了一样东西,能够把整个过程加速,那个东西就叫 “债务”,亦叫“杠杆” 现代经济就是靠 “债务” 来作为杠杆来快速拉动的,这么做到呢?,接下来是更全面的描述事实:

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万买一套房,所以就有住房抵押按揭贷款,买房人按月还款。所以真正的过程是,买房者从银行借钱(假设 100 万)买了房子,开发商因此瞬间获得了 100 万的收入,而买房者为了还月供而不得不劳动生产,假设这个买房者是种菜的,通过不停的种菜卖菜还清了贷款。我们可以看到,这笔债务从发生到消亡的过程,使社会多了价值 100 万的房子,与总值 100 万的菜,总共 200 万的产值(GDP)。

而且,在这笔债务发生的时候,银行并不需要真的有 100 万的现钞,它只需要在账目上记一下账,在开发商的账户上记增加了 100 万,开发商可以拿去消费,同样也是通过银行转账(过去用支票,现在用电子转移支付),这笔增加的货币,我们称之为存款派生货币,直接计入广义货币总量 M2 的增量里,这 “无中生有” 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银行的存款派生,你也许会困惑,这社会突然 “凭空” 多了一笔这样的收入,难道物价不涨吗?因为这 M2 货币是因债务而生,而负债人为了还债就必须劳动生产,于是社会总商品增加,跟增加的 M2 货币彼此平衡,而还债后 M2 货币也回到银行那里,债务也消亡了,整个货币流通是个闭环,由银行而生,最后流向银行,而因为这样的闭环,使得社会多出数倍于债务本身的产值。

债务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看成是负债者未来劳动生产的承诺,债务消亡的过程就是转化为 GDP 的过程。如果是企业负债,它肯定是拿去投资扩大产能,同时增加员工,那么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产出增加。如果是居民负债,他们肯定是拿去购买商品,于是企业有收入,同时居民为了还债会更积极参与劳动生产。所以,真正拉动社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其实是债务。通过扩大债务来拉动 GDP,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我这里说的不只是中国,而是任何一个有银行业的国家。所以我在其他文章多次强调,理解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占有怎样的核心地位,是理解现代经济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第一个利用债务拉动经济的是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广泛运用的银行支票与债券转移支付系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空前繁荣。我们国内历史教材,解释清政府为何失败的时候,因为政治的原因会说是体制问题,但如果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话,外面的解释是当时清政府虽然复制了先进产业结构,甚至后来也复制了政治结构(君主立宪制,还有后来的三民主义运动),但这些都只是枝蔓,真正的 “心脏”——也就是银行业的债务创造系统,却没有复制,这是外面所认为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间点,也是银行业改革的时间点。

说了那么多关于债务的认知,回到正题,关于房价。债务有个特点,必须有标的抵押资产(当然那些诸如消费贷信用贷的小额贷款则不需要),这个抵押资产并不是只能是房产,它可以是股权、大型固定资产、贵金属、矿业运营权、技术专利等等一切有市值能够流通的资产,所以这些资产价格直接影响了债务的额度,资产价格越高,那么债务额度越高,债务越高那么拉动的产值越高。所以资本市场的价格稳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债务违约风险,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在其他文章有详细描述,简单来讲就是因为债务占据了核心地位,所有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不发生债务整体违约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保证资产价格的整体稳步上升,篇幅有限就不详细讲了。

总结一句:真实的情况是,房地产业不单没有抑制其他行业的发展,反而是在促进,让经济以更高效率运转。

探讨完了生产,接下来从消费的角度探讨:

有专家说:房价太高,会压缩其他商品的消费,于是内需不足,商品市场会萧条。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这是很多专家的论调,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房价或房租涨的同时,其他类别消费价格指数应该是跌才对啊,但事实又如何呢?事实就是在房价房租涨的同时,其他所有类别消费价格指数几乎都是同步涨,这里包括内地跟香港,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大家可以百度打开国家统计局官网,点进 “数据查询”,找到“年度数据” 并点击,然后左侧找到“价格指数”,点开来各个分类都有,有近 10 年的数据,大家看下是不是都是在涨的?

抱这种观点的人,为什么就没想到有买就有卖,卖家一下子多了几百万,他不会去消费吗?就算按马歇尔的观点认为越富的人消费倾向越低,但投资和储蓄倾向高啊,就算存进银行了,那么社会流动性也增加了啊。

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回到上面提到过的模型,因为债务的发生,使得房地产卖家一下多了笔收入,另外买家为了还月供而不得不劳动生产,社会产出增加。而房地产卖家多了一笔收入,他拿去消费或者投资,从而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收入,商品市场的销售增加。这一切都是源于那基于房地产的债务的发生导致的。

简单来讲逻辑链是这样:为什么整体消费指数上升了?因为广义货币总量 M2 增加了。为什么广义货币总量增加了?因为住房按揭抵押贷款带来的。所以当有人负债买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增发广义货币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这么反驳我:如果不是因为高房价,人们可以把收入拿去其他的消费,这样不是更能促进消费吗?效果难道不跟把钱投入到房子一样,甚至更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问一下,人们的收入是怎么来的?或者说收入为什么会持续上涨?当然,你会说是因为付出了劳动力赚来的啊,这个确实,但购买你劳动力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尝试追溯下这笔钱诞生的第一因是什么?——第一因就是广义货币总量 M2 增加了,如何增加的?就如我上一段所说,因为有人申请按揭贷款买房了,于是社会上就多了一笔 M2 的增量,如我上文所说这可以看成社会凭空诞生了一笔钱,而这增量就是作为房地产商的收入,同时也可以看成是整个房地产业上游下游的收入,这行业的人收入增加,那么消费就增加,也带动了其他行业,于是社会上的钱就更多了。

所以事实真相是,房价的上涨不单不会压缩消费,而是更加促进消费,使得社会整体收入提高。

其实房地产不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房地产就是超发货币的起因,它就是水龙头。

很多民科以为,高房价,能够把新增发的货币吸引来,然后冻结住。或者他们会说高房价能够绑住超发的货币?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直接拿上文来反驳,你理解了上文就能理解这句话荒谬在哪。我只是很诧异为什么那些所谓的专家连最基本的宏观经济的形态都没搞懂就来忽悠人。

事实上,房地产不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而是超发货币的起点,上文已经解释了,人们因为申请住房按揭贷款,使得广义货币总量 M2 增加。

货币流通从来没有所谓的 “蓄水池” 和“绑定”的说法,这是那些对货币银行学不懂装懂的所谓专家自己臆想出来的。当货币流入到某个行业,某个行业的收入就会增加,他们会拿去消费或存进银行,于是货币仍然处于流动的状态。而物价上涨是整体上涨的,除非是某个行业的供应链或生产链出现问题,否则因 M2 增量带来的物价上涨必然是整体上涨。

============================

以上只是描绘过去已发生事情的因果关系,我并没有说房地产拉动经济就是最有效最完美的,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存在一定的有效性,我也并没有断定这是唯一的方式,甚至在道德层面上我并不完全赞成。至于以后这样的方式是否持续下去,持续下去带来的负效应是否会大过正效应,这个都需要理性探讨的。

我们不妨想想,有什么能够替代房地产呢?

社会发展的真实逻辑是,找到一样东西,是人们离不开的,人们为了获取它而不得不竭尽全力,当这么做的时候,国家得以发展。推动社会的是人口红利,而房地产只是一个工具,去激发人口红利。人口红利被激发,社会 GDP 才能增加,GDP 的增加直接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因为财政收入是跟总 GDP 挂钩的(人均 GDP 意义不大),其中最直接的税种就是增值税。财政收入提高,国家才能发展国防还有与之相关的工业体系。

上层有能力做到让每个人都有的住吗?完全可以,只要上面想,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让现在所有人都有免费住房,但是代价是什么?我们可以推演下:

大家都免费住房了,自然就不需要申请按揭贷款了。如果没有了这种按揭贷款消费,自然也没有 M2 货币的增量,开发商也没有了收入。开发商的业绩没有增加,自然也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没有生产规模的扩大,自然也没有就业岗位增加,没有就业岗位增加自然也没有消费力的提升,消费力没有提升,那么自然其他行业的整体收入也不会提升。而没有整体收入的提升,自然全体行业的业绩不会增加,自然也不会扩大生产,产能没扩大,自然市场规模与 GDP 也不会提升,GDP 没有提升,自然 ZF 的财政收入不会提升,财政收入不提升自然就不会有新路、新桥,更不用说火箭、航母,所以整个社会自然也不会有产业升级。产能没有提升,也不用考虑对外出口贸易了,自然也不会有后面提到的对外资本吞并。

现在你明白了房地产不可替代的作用吗?上层也在绞尽脑汁能找到替代房地产的东西,找到能够像房地产那样能够大幅度推动广义货币总量 M2 的其他渠道,所以现在鼓励超前消费,然而还有什么能够像房地产那样,是生活必需品,一套动辄上百万?亚当斯密说过 “市场经济要靠需求驱动”——而房地产就是你能想到的最大的内需。

真相是残酷的,我兔从几十年前一穷二白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现在制造业强国,你觉得不用付出代价吗?我们有的选择吗?

国家之所以安好,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挪威跟卢森堡,基本上他们不愁吃穿住,因为人口稀少,简单的旅游业与矿业就能使国民过得很滋润,然而整个产业结构几乎几十年没有升级过。你试下现在让他们造个航母,能造出吗?更别说导弹了,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工业体系,而卢森堡的军事可以去了解下,简直就是个笑话,远不如印度。你要他们造航母,怎么造?国民都不愁吃喝,有得住,又没有负债,怎么请得动他们?只能用更高的收入去请了,要动用比其他国家高几倍的薪酬才能请得动他们,那么问题来了,这经费怎么来?单纯的开动印钞机印钱吗?像委内瑞拉那样?

所以说句不客气的,要不是有北约,俄罗斯现在说要过去踏平他们,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国运交托在一个由别国组成的军事联盟上。你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先人用血肉换回来的教训,中华民族必须复兴,必须要称霸世界。你想着大家过着挪威与卢森堡的生活,又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伟大复兴,可能吗?现在中国能成为五常之一,你以为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善意吗?那是前人用鲜血换回来的敬畏。若不强大,我们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当人家用导弹对着我们的时候,谈什么自由还有意义吗?人家就一袋洗衣粉的理由就可以出兵打你,羊和狼怎么谈规则?所以,中华民族必须要站在世界顶端,世界会实现和平,但前提必须是由中华民族主宰的和平,世界可以由中华民族供养。与其把命运寄托于他人的善意上,不如崛起主宰他人。

最后,谈谈未来房价的走势,可以告诉大家,2021 年或 2022 年,是下一轮房价上涨的开始,为什么?具体可以看我下面这篇公众号文章:

为什么 2021 年是下一轮房价暴涨的开始——一篇文章把关于房价的所有问题讲透​mp.weixin.qq.com/s/SEuI0CsRHXFjX4iJlM2RCg​mp.weixin.qq.com/s/SEuI0CsRHXFjX4iJlM2RCg​mp.weixin.qq.com/s/SEuI0CsRHXFjX4iJlM2RCg​mp.weixin.qq.com/s/SEuI0CsRHXFjX4iJlM2RCg

知乎用户 豌豆射手 发表

准确来说是靠土地财政吃饭的体制拖累了中国实业。

知乎用户 叶龙夏 发表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错特错。

如何判断房地产为什么发展,现在为什么又限制了,我们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房地产之前的香饽饽行业是什么? 是资源类的,煤炭,油气等等。为什么资源类慢慢不行呢?因为它不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了,污染重,带动的其他行业有限,个别地方的财政好了,但大部分还是很穷。这与人们的利益相冲突,弊大于利。砍掉…

房地产就好很多,能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把人口聚集起来。促进了就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很多上下游产业也是实业呀。除了钢筋,混凝土等还需要各种保温材料,玻璃,各种装修材料等,虽然这些不是科技含量特别多的产业,那也是实业。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外资产的投资。想一想,能看得到繁荣发展能够很大程度得吸引到国外资本家。所以,在中国房地产很长

知乎用户 守护最好的纯纯纯 发表

因为越来越香港化呀

奋斗不如去炒房

奋斗不如当港姐

市场投机性强的时候,谁愿意去赚辛苦钱,去当老实人。

08 年股票飞起的时候,菜市场的大妈都知道要去投机。地产都飞了十几二十年了。

知乎用户 向阳 发表

你说的实业就是制造业吧,房地产谈不上拖累制造业。

毕竟,中国大部分产能早就过剩了。

知乎用户 核大国 发表

我国公有制国家,不存在谁拖累谁,是相互帮助。

有你这么问的吗?

知乎用户 王贤斌 发表

确切的说,是拖累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资金都流向房地产了,芯片、底层的软件、航天,有多少人去投资?

民生工程很重要,但比重太大,到后面就会失衡。

这个就是所谓的结构性问题。

知乎用户 暮雨吻残阳 发表

房地产不是实业,你没有搞清楚房地产的本质 房地产的本质是用土地透支三十年后的的劳动生产力,也就国家利用信用贷款,向人民劳动力贷款,房地产本身并没有为社会提供生产力,它是一个虚拟经济,可以说是虚拟货币,国家的目的很简单 利用未来的钱搞个基建及城市化, 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发展 瞧 计划很美好 然中国人从骨子里流淌的自私自利使计划一波三折,还有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危险,实体经济的利润不搞生产了,谁有钱都不高实业了,而是都投资房地产了,哪有利润钱往哪儿走,这就是房地产略夺侵占其它行业的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但是说钱往哪儿走,甚至就应该这么走有些欠妥,比如说全部往地产走是对的,那么就是全民投机思想,那国家就谈不上发展了,也谈不上什么共同富裕,就让富人击鼓传花得了(这里的富人包括享受到房地产红利的富人,这部分人也就是真正的大韭菜,将来命运会很凄惨),没有实体支撑的经济,最终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会越传越大而且是个炸弹,最终会爆炸,怎么炸?资产缩水,负债不减,这就是拖累。

知乎用户 房姐 发表

著 2005 2006 年左右,股市牛市。当时我拿着不到 3000 元的工资。无论去到哪里,都是谈论股市的。扫地阿姨卖菜的大妈都不例外。

于是我也进场了,每天盯盯股市,搞一个波段。每天都有四五百元进账。于是我开始飘了,打什么工啊,在家炒炒股一周都相当于打工一个月。因为那个是普涨的年代,买垃圾股都可以赚钱的年代。

我有几个朋友,他们是开工厂的,结果也把资金投入了股市。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他们的实体也因此垮了。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股市拖累了他们的实体,我自己也因此不断的补仓,几年下来最终也亏了几十万。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赚钱效应,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产品更迭,谁拖累谁还真的不好说,总有因此受益的,也总有因此而亏损的,就看你是哪个角色。

以前有顺口溜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后来我们又说网店搞垮了实体店。对网上售货的种种不满和批判此起彼伏。但我们却越来越依赖网店,实体店也进行网上销售。

赚钱就是要顺应趋势,而不是与趋势对抗。面对趋势来临,谁更快接受和适应谁就赚钱。就像刚才所说的网店与实体店,一些实体店就很快转型也进行了网上销售,线上线下结合就发展的很好,至少比以前单一的实体店销售更好了。还有些实体店,要么不想转型,要么缺乏人才,没有转型或转型太慢,所以最终也搞不下去。

回到房地产,这些年房价的上涨确实带来了赚钱效应。很多企业也转型杀入了房地产。当然赚到的也很多,确实有的比他之前实实在在搞实业赚得更多,但前提他还得有眼光,有胆量有资金。

但潮水终归会褪去,很多企业也因为步入房地产而倒闭。毕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房地产的良好发展,其实是会带动很多上下游产业链。例如带动家居行业,电器行业,建材装修行业等等的长足发展,也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疫情初期,口罩供不应求。很多完全不相干的企业纷纷采购口罩机生产口罩,赚得盆满钵满。而很多企业,却因为疫情无法延续。

疫情可以让他们加速倒闭,也可以让他们加速重生。是倒闭还是重生,取决于他们反应的速度,以及方方面面的实力。

这是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这是一个醒来太慢就不用醒来的时代。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去研究谁拖垮谁,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慧眼,积攒一些资金财力人脉,去研究等待下一个风口。

知乎用户 mike qi 发表

结论:房地产没有拖累实业。

先占坑,填不填看有时间没有。

知乎用户 小兵巡山 发表

我国近些年的发文一直是提振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还问这问题想啥呢….

上层都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国啥情况了,你为啥要臆想出来另外一种情况?

现在的情况就是产能过剩,要淘汰掉落后产能,向高附加值产能进军,就是消费欲望和能力不匹配,所以不是本身有钱买房,就别买房了,还是租房吧,剩下的钱买其它吧…

知乎用户 司马衵 发表

对于国家经济,居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实力来说,某个行业过热但是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就不是啥好事情。

像国内互联网平台也是如此,腾讯游戏,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消费等等。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不能大力提高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那么必然就变成灾难。

现在的重点不是房地产或者互联网平台被限制的问题。也不是指责搞房地产或者互联网暴富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现在的热点是什么,将来的热点是什么,怎么去创造获得财富的问题 。

抱怨过去有啥用啊 。买不了房或者开网店也是给平台打工啊 。不如想想新的热点的机会。

知乎用户 少年宫主孙连城 发表

万事万物能被别的拖累的,本身也是个弱鸡……

知乎用户 壹颂善 发表

没有

那之前带动的时候就全忘了?

现在是走到了一个拐点,这也不正在慢慢转变嘛,不要一竿子杵死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有些人认为没有道理,大概他们没见过背了房贷的那些人,尤其是从农村出去的那些孩子。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子。房子怎么来的,掏空六个钱包付个首付。

钱包空了,工资还房贷之后还要养人,他们自己不敢消费,也不能消费了。

实体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依赖出口和消费的。现在美国打压中国经济,再加上疫情导致出口迟滞,而国内的消费力又被房子套住,能没有影响吗?事实是出口迟滞的效应一传导,消费的脆弱立即暴露了出来。要知道,消费的主力军本应该是工薪阶层,这些人基数足够大,而且有稳定收入。

现在高价房地产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不需要什么手段调控,也已经不行了,因为房子过剩了,如果你结合独生子女数量再看看房地产,就知道是过剩的。

知乎用户 俩王四个二 发表

一派胡言。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房地产的无序发展,利润高,所以引导人们都一窝蜂去投资房地产,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去发展实业,这不是耍流氓嘛。

记得在房地产最红火的那几年,都说中国的房地产是丈母娘炒起来的,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中国的丈母娘是拖累中国实业的元凶呢?这个逻辑通吗?

好了,不扯闲篇。

资本是逐利的,人也是无利不起早。在地产红火的时候,赚钱了的感恩戴德,地产趴窝了,又开始埋怨房地产拖累实业,没这么卸磨杀驴的。

是什么推进了房地产的无序的发展,又是哪个让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又是谁赋予了房地产金融属性。

这三个问题想好了,就不会说出房地产拖累实业的话了。

一个基础行业被捧上了最高点,是政策、经济和社会共同的选择结果,换句话说,有丰厚利润的投资渠道,所有人都盯着手里能赚多少钞票,那时候有谁会考虑中国实业呢?

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是贪婪逐利的本性助推了地产,而实业为什么会衰落,核心科技研发为什么会落后?是和实业有关的人的问题,不能让房地产来背锅。

我要问一句:是不是中国房价没有暴涨,中国的实业就能发展好呢?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火石​ 发表

知乎用户 程谨谦 发表

没有道理啊

地产就是实业!实业就是地产!

知乎用户 古着​ 发表

我这边是武汉汉正街服装市场的,房地产的利润有多高就不多说了,但是实业的利润有多低,这么说,

一家服装厂,雇佣 400 以上的员工,每天累死累活,还要不断关注新的潮流趋势,一年生产的服装样品接近一千个,其中大部分只能买半个月,之后就要更新,一年下来,比较成熟可靠的厂家可以生产一百万件以上的裤子衣服。

猜一猜这么好的绩效,这么大的产量,利润有多少?

差不多就是深圳偏远地区买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

这就是四百人的集体劳动成果!

如果遇到烂账,退货过多,差不多就是维持生活,甚至还要向银行贷款度过难关!

四百人,有组织有纪律,有专业的谋划和生产,有靠谱的设计师和样板师,有每天都要去工厂,处理各种生产问题和员工矛盾的专业管理人员。

要是换成房地产公,呵呵

知乎用户 喻琳泓 发表

大家最直观的感觉房价高了、收入低了,周边的人都在说日子不好过,不敢消费了;商家生意不好做,关门的关门,转让的转让,没几个做生意的能赚到钱。

很难估算炒房客有多少。在直观印象中,只有炒房团才算是炒房客,实际上现阶段几乎每个人都是炒房客。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户均房产保有率达到 96%,户均房产持有量达到 1.5 套,与此同时有大约 40% 的家庭持有二套房,有 10% 的家庭持有 3 套以上房产。所以根本就不缺房子,房子反而供大于求了。

很多人买房,本质上已经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很多专业机构就预测,2021 年住房空置量超过 1 亿套。

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区域,才是推高国内房价的罪魁祸首。很多人表示,一旦买房,其他方面都不敢花钱了,连孩子都不敢生育了。正是由于买房这件事占用了过多的家庭消费资金,以至于没有能力去从事消费活动了。

大家都去买房了,没有能力消费,你说会不会拖累国内实体经济?

知乎用户 点火柴的小男孩 发表

房地产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争议话题,无论是涨是跌,或者巍然不动,都会引来一阵口水战,可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当下恰逢房地产又一次转向,现在大家都非常迷惘,有劝你买的,有劝你卖的,总之什么说法都有。这里我以一个多年从业人员的视角,做个小的行业预测,权当抛砖引玉

开头我先下结论,房地产不会一直保持增长,但是抛弃房地产的时机还远未达到

1

房地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老百姓整体是富裕了,但是贫富差距却是逐渐拉大。有了贫富差距,自然就会产生相对的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

举个例子,房地产老板组织员工生产了 100 套房子,财富分配是 99 个员工拿走 50 套,剩下的 50 套则是老板的,但是人家老板实际只需住 1 套房子,剩下的 49 套房子可以说是剩余财富,如果卖不出去就叫产能过剩

古代一直解决不了财富过剩的问题,地主有钱没地方花,往往是把赚的金银藏进地窖,只有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才会取用,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货币会越来越少,就成了通货紧缩

紧缩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货币升值,物价下降,工厂收缩生产,最后就等着大家伙集体失业一片大萧条

房地产的出现给这些窖藏的资金找到了去处,有个说法是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总市值已达 65 万亿美元,超过美、欧洲、日的总和,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几十万亿美元肯定是有的,这么大的资金通过房地产流入到基础设施中,最终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受益

说到这里大家也看懂了吧,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靠房地产在调节社会财富,把中产及以上人群的存款用房地产吸出来用于全社会的基建、教育、医疗支出

这种模式和收直接税差不多,老百姓也更容易接受,你投入的钱获得了城市的房子,这套房子不仅可以居住,还包含了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的回报

2

房地产的副作用

房地产调节财富的背后是土地财政,设立初衷肯定是为了共同富裕,吸收社会财富用于基础设施投入,最后让相对贫困的人群受益,这样完成缩小贫富差距

设计的初衷非常好,但是实际执行后房地产正在让贫富差距拉大。由高房价筑起的护城河,让原本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放大

一开始没能踏上房地产这艘巨轮的人只能在岸上捶胸,而在大城市有房的人则是踩在风口上,越飞越高

看看北上广深这些高房价城市的几个特点,收入高、基础设施完善、人口聚集。这些城市的高房价其实就是资本高度聚集后的产物,换句话说只要产业、资金、人口这几个基础盘不变,这座城市的房价就会一直有支撑

长久的看,富人出钱买到的越核心的房子不仅保值还会增值,和没能在核心城市买房的人差距越拉越大

说到底,房地产背后的土地财政只能管一时的经济发展,长久看会反噬自己,加剧贫富差距,类似于饮鸩止渴,后面肯定要调整

3

如何趋利避害

过去的二十年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房地产,其他诸如炒股、创业的,我听到的失败案例比较多

现在国家的办法就是搞共同富裕,做大蛋糕,调节分配,让乡镇的老百姓赚钱速度超过大城市,显然这是非常困难的,资本的天性是嫌贫爱富的,但是我们正在努力

房价的支撑在于产业、资金和人口,资金的作用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年国家有意识的搞乡村振兴,往乡镇投入巨资建设高铁、高速,引导年轻人往乡镇走,都是为了提高乡镇的价值,进一步缩小城乡的差距

同时房产税也在推进,未来向大城市收直接税对这些乡镇做转移补贴,也是这个思路(县城的土地财政已经很难维持,今后需要大城市向下输血)

房地产税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还很难说,参照欧美情况,大概率会使财富更加分化,美国的小城市到处都是别墅,而大城市则是高层建筑为主,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的方向

房地产是我们目前发展的重要一环,等到我们的添油战术,通过教育、医疗一步步的把城市化率推到 80% 以上(这个不能急),此时房地产真的就可以靠边站了

此时我们已经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依靠内循环带动经济发展

总之一句话通过房地产刺激经济绝对不能长久,但是现在还远远没有到抛弃的时候

知乎用户 深漂房哥 Joy 发表

中小企业活跃中的这些,有多少是和房地产开发相关的,有多少是唇齿相依的对象,是紧紧跟随房地产开发一起发展的公司,可以去对照对比。

难道非要说现在的网络经济才是新的经济引擎?而这些在网络上的过分宣传,以及过分夸大淘宝这种网站的好处,实际上淘宝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远远大过我们所说的好。

还有那些 P2P 贷款, 虚拟货币的炒作,什么网络的各种新概念,快速致富的新路子,难不成我们就没有想过这些看上去创富很快的部分,不是真正的虚拟经济吗?

如果我们对这种产业高呼支持,难道我们以后的发展是要加大虚拟经济前行,还是想在这些网络经济上做更多的文章,这不显得更虚吗?

房地产需要更好的健康发展,主要是需要政府让利,把土地的价格降低,把供给的土地数量不要人为地控制,并制造那种紧张的局面,引发房地产无奈的追捧,也只能踊跃加入,否则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游戏。

房地产牵涉到的行业真可谓千千万万,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是数不胜数,缴纳的税款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从这些方面看,怎么能忍心并任性地把房地产归纳成非实体经济的一方,这绝对是彻彻底底的误解,也是莫名其妙的中伤。

其实,只要 ZF 不炒,没有人能真正炒得起来。

房价过高,过快地疯涨,这确实会伤害到国家的经济,伤害到普通老百姓追求更好居住生活的目标。但并不能因为政策的原因,房价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就一定要给房地产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

知乎用户 菜头超人​ 发表

请问游戏拖累了中国学生的学业有道理吗?

在这类问题下,一个个都说,难道禁了游戏学生就会去学习了吗?没有游戏也会有武侠小说,围棋之类的消遣吸引学生。要像让学生去学习,你得主动作为,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现实中也能获得乐趣。

总之就是我玩游戏管不得,因为我是真爱玩游戏。要我学习你得想办法主动引导提供条件,学习就是对我好又怎么样?又苦又累,只有少数尖子别人家的孩子有成就感,我只是陪衬的垫脚石,高考怎么挣扎都上不了一本等于被淘汰,有啥意思?你们父母自己没出息,就想着压榨我要我对全家的未来负责,真是原生家庭皆祸害!

放到这问题下,一个个就变了脸: 中国商家不去做实业都是房地产害的!房地产太来钱,我们的商家一个个都沉迷房地产,不去做实业了,房地产真是害人不浅,应该大力打击,让商家回去好好的做实业!什么?做实业又苦又累没利润?你少谈条件,要自己努力投钱研发,改良管理,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只要成了头部企业,有技术优势高附加值,不就有利润了吗?我们没资本做实业,但你有,所以你要对郭嘉负责,对壬泯(我们)负责,看看别人家的华为!

我只能说,人都是双标的,特别能慷他人之慨,劝人奋斗,轮到自己了,就特别现实,能躲就躲,能躺就躺。真是说话全凭屁股。

知乎用户 刘公羊 发表

说两性交往中,美女的存在拖累了普女有道理吗?

有,但没用。

很多男人只能通过给自己灌输 “美女有很多罪无可恕的缺陷”,好让自己能安心接受普女。

面对不同事物的吸引力,大家都会用脚投票,不提升实业吸引力,那就只能洗脑了。

知乎用户 独有啊 发表

我个人觉得房产本身没拖累中国经济,原本 08 年的 4 万亿解决产能过剩就业等问题,并以此带动经济增长。这个罗斯福新政时候就用过,但是政策到了地方变味了。

地方 zf 看到,批块地做个规划税收那么容易弄过来,而且自己也不用出什么成本。就形成一个怪圈 zf 规划一个地方,房企就来拿地,房企也没那么多钱咋来的。银行贷款的,反正有地皮做担保。还怕钱回不来么?结果地价疯狂上涨,就是银行的钱堆出来的?

你们以为开发商赚个朋满钵满?就是个辛苦费而已,一个项目建完赶紧卖出去,就是快点资金回笼后续房价怎么涨,基本没开发商什么事情了。

房价大部分被地方跟银行赚走了。王健林自己都说搞住宅是亏的所以现在万达转行做商业地产。越来越多地产商做物业商业等等业务去赚钱。

银行除了贷款给开发商还贷款给买房的人,银行也不担心亏本。房价总是上涨的。

地方看到原来弄钱那么容易,我还那么辛苦招商引资干嘛?还不如盖房子赚钱。很多二三线城市规划了很多新城区。但是本地的人消费水平带不起来就忽悠那些一线城市工作人去买这些房子。

老百姓有点闲钱但是缺乏投资渠道,看到房子买回来必涨的。而且还有 zf 信用背书纷纷投钱进去,房价又涨了一波。

但是现在人看清楚了,房价涨到不在自己收入能力范围了。躺平了而且现在年轻人不愁住父母都有房子,但是银行还有地方坐不住了,你这个都没人接盘了以后房价还怎么涨?

然后让砖家对我们使劲忽悠,要生 3 孩。有人口增长房价才有涨的动力。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完全没有道理。

祸害实业的实际上是失效的或者完全沦为地方政府和国企附庸的金融系统。

首先房产本身也是实业,水泥,钢筋,工程器械,民工和打灰的工程师都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没有房地产难道央行放的水就能精准到实业里了? 放水和卖军火是一个道理,卖军火只有卖不和不卖的区别没有卖给谁的区别,只要卖军火最后都会流到愿意出价的人手里,因为你无法掌控下家。银行和拿到了低成本贷款的国企是把钱投入实业还是借给别人玩金融炼金术是也是央行无法掌握的。神是造出来的,没有房地产也有的是东西可以炒。

另外房地产本身就是国策,是地方搞钱的口子,那点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才多少成本? 土地卖多少钱? 那么多的政绩工程和公务员的奖金是怎么来的?

实业拿不到钱,消费乏力的锅轮得到房地产背吗? 很喜欢朱镕基总理的一句话: 吃相太难看。

知乎用户 Duke Sean 发表

搞反了因果。

实际情况是因为实业没什么利润,所以都来炒房地产。

正常的市场行为,不要污名化房地产。房地产本身没有错,开发商就算奸商那也是他本分,所有商都奸,有空间就要盘算榨取每一滴利润。商人不这么盘算都佛系躺平市场哪里来的活力?

问题是市场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钱? 投实业不赚钱那他们能干吗?存银行? 等贬值?问问央行利率是怎么定的?

央行说你问我,我带你去找大美丽国问他们家为什么几轮 QE 都要我们买单,今年可以不理他们好爽!

知乎用户 王不知​ 发表

上网去搜一下……

“衡山之谋”。

明白,也就明白了。

不明白,就别关心了。

知乎用户 吴晨 发表

以前没房贷的时候我还能出去吃吃饭啊 洗洗澡 现在 都没了

知乎用户 灰汉 发表

没拖累 何来为什么

知乎用户 木剑先生 发表

将来历史书一定将涨价去库存和大跃进并驾齐驱的

知乎用户 东方月初​ 发表

没道理。房地产是最大的实业。

很多人总是以现在的视角去看以前的遗留问题,然后想着,如果当初怎样怎样那就好了,殊不知,放在当初,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只能选择这个,才能走到今天。

比如说癌症放疗,放疗有副作用谁不知道?但是你不放疗,还轮得到谈副作用吗?

如果没有房地产,政府哪来的钱进行大规模基建,没有大规模基建,你当实业能发展起来?

是,现在房地产的副作用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所以现在开始提出房住不炒,开始打压房地产。

但是如果一开始抛弃房地产,现在中国能有今天的实力吗?就像很多人认为改开带来了 zbzy,带来了贫富差距,但是别忘了,没有改开带来的高速发展,我们现在可能不是均贫富的时代,而是下一个伊拉克。

08 年金融危机,除了房地产作为蓄水池,请问知乎 er 们,在当年 GDP 还没有日本高的情况下,你们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应对美元洗劫吗?别以现在的中国实力去衡量当年的中国实力,当年,你别无选择。

从 99 年台海危机到 16 年南海危机,一个国家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上,不可能不积蓄社会矛盾,看问题不是单看某一方面,大环境下,如果台海被封锁了,还谈什么实业?

是,今天,房地产已经严重影响了实业发展,但是,这绝对不是知乎 er 们认为的,房地产从来都是毒瘤,没有贡献。当年放疗的时候,你别无选择,你不可能现在一直骂放疗的副作用,却忽视了当年要不是放疗,可能都没有今天了。

知乎用户 梦想与现实 发表

没有道理,房地产行业本身也是实业,房地产只是表象核心是金融业,拖累实业的不是房地产而是金融业,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不断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业,金融业越发达的国家制造业的衰退越快,因为金融业主导了资金流向,只要你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这个世界金融体系里,你就逃脱不了制造业资金被析出大量流向金融业的命运,这也是现今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

知乎用户 江左梅郎 发表

可以把房地产当做广义税赋的一种,目的是筹集资金用于基建等公共用途。

房地产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用于一些公共建设,在某些时期对于实业有拉动作用,保了 GDP,也保了就业。

当然具体来说,对于建筑业,建材业等正向拉动,对于重工业相对拉动作用较大。对于商业服务业,零售业,其实是增大成本的。

当然因为 “永远涨” 的畸形市场(涉及到金融因素),房地产这个行业也畸形了,产业链上附着了太多寄生虫,吸血鬼,食利阶层,所以拉动作用是在逐步递减的。

而随着房价的上涨,人力成本上升,房价对于实业的负面作用日益显著,加之资金的虹吸,实业尤其是制造业日益艰难。制造业企业的负面预期让其更难拿到合理成本的资金,而涉房相关融资则相对容易,以至于后期需要监管政策的严格调控。

知乎用户 Most​ 发表

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不管你正着说还是反着说都有其道理。实业是什么?实体经济咯对吧。

房地产是一个集成产业,涵盖了冶金、木材、混凝土这些是实业吧;并且需要建材、装饰、家电来配套,这些也是实业;又因为房产是不动产,它需要园林、管道、水电煤等市政工程进行一个居住环境的保障这也是实业;有人住就需要交通,道路、公共交通站点是必须的吧,这还是实业。

当然房地产往往需要一个较大的资金支撑,这占用了较高的现金流,导致一些制造业融资困难。不过一个国家走向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成熟简直就是必备条件,我们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于居住的需求空前。然而收入的差距和主流城市对于财富发虹吸让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甚至租房子都成了难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来解决的问题。今年国家开始频繁提出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大城市居住不会成为拖累年轻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房地产不应该成为拖累实业的因素,只是前期房地产的高利润能增值的属性导致原来做实业企业家看着眼红,想去分蛋糕。现在国家严控的效果也看到了,许多开发商经营不善导致暴雷,但是经营良好的房企依然在拿地开发,实业家再想去分蛋糕没那么容易了。

你可以去看看一片文章《共同富裕需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里面大概的意思是我们要建成椭圆形的财富模型,扩大中产收入群体高收入和低收入都会被在再分配,中产阶级主要的财富就是房产。所以相当于侧面承认了房产的保值增值属性,这至少说明主流城市亦或者人口流入的强劲型城市房地产还是会健康发展,一些没有人口支撑的三四线城市为了保护房地产市场不会征收房产税是大有可能的。

知乎用户 edrthrtjr 发表

基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实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很能确定是不是房地产导致的。

我在陕西,去年跟过的实习就是在全省抽点实地调查疫情后的消费和产业经营情况。

政府项目,我不是大佬,只能作为一线调查员说几句自己看到的现象。

疫情之下大家都不好过,个体经营户倒闭的远比大多数人想的多,越是偏远的地区越严重。

先不提大的企业,就说平时常见的个体户,有很多背着好几套房的贷款,平时正常经营还贷,疫情关门几个月立马裸泳。

我问过一个老板为什么敢把钱都买房,也住不过来的。

他和我说,房子涨价很快,比他开店利润高。

你看,不用说,你也应该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人人都想躺着挣钱,谁愿意幸幸苦苦去打拼还赚的比人家炒房少呢?

再来说大的企业。

按照规定,我们不可以直接询问企业营销额,只能大概得到一个范围,还活着的企业有一部分还可以,有不少能快速恢复生产,也有些负债高的吓人。

也有很多人提到房价过高或者维权难的问题。为了小孩上学买的学区房质量出问题,学区划分不合理等等等。

宝鸡,汉中,延安都有这种反馈。

疫情之下大家都节衣缩食度过寒冬,只有房地产坚挺,就导致了消费降低,进一步压缩实业生存空间。

另一个实业凋敝的原因,我觉得是人口。

年末统计局普查人口,我也一线核查过人口情况。

偏远地区人口流失也很严重,能够支撑产业进行发展首先要有劳动力,但是很多小县城已经不具备这种条件。

知乎用户 给我多放肉 发表

问这个问题压根就没理解房价为什么高。

不是房价高了,逼着你去加班加点赚钱买房促进了 gdp,而是中国实业腾飞,赚钱太多了,这么极速的赚钱那么就必然有一个蓄水池把赚到的钱稳定下来,中国这个体量已经没什么地方可以容纳这么美多的经济增长剩余了,最后的选择只有房子。

不是房价高促进了经济,而是经济腾飞带动了房子,以至于房子跑的比一些低端实业还要快,,这是好事。

知乎用户 维生素美元 发表

想多了吧

实业有啥可拖的,跟房地产相比,除了互联网金融,其他行业都不是一个体量,还不如说房地产带动了实体发展。

知乎用户 白居不易 发表

有道理。

为什么国家这两年开始提房企三道红线,还有给银行设置房贷额度,目的就是不要让太多资金流入房地产。

一句话:防止经济 “脱实向虚”。

之前听某房企分享,这两年房地产行业 ROE 不到 6%,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却不能带来相应回报,资金利用效率极低。国家希望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

但创业有风险,银行出于惰性,还是习惯于靠房贷挣钱,不愿意把钱借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没有钱,无法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大部分放到房贷里,又会占用消费,同样影响经济发展。

所以国家必须出手,防止太多资金流入房地产,资金源头是银行。你全款买房没人管,但想借贷那不好意思:不行。管住银行就管住了房地产。至于民间游资,其实大部分炒房客还是要撬动银行。

很多人喜欢说 “中房美股”,二者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是巨大的资金蓄水池。但二者又有根本性不同:美股再怎么炒,总有资金流入企业,微软、苹果、脸书这些公司层出不穷,带来大量 GDP 和就业。美股还是个全球市场,可以向全世界投资收割,你看国内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在美股。

有这两点,美股除了是蓄水池,还是发动机。中房显然没有这样的功能,资金只进不出,没法带动经济双循环。

其实房地产本身也是实业,有推进城市化、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功能。但目前国内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60%,大部分城市拆迁基本停止,房地产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继续让太多资金流入房地产显然是不明智的。

知乎用户 程程 发表

肯定拖累了,并且严重影响。以我亲自接触的山东一个县为例。

不好说具体哪里,但是十年前还是贫困县,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知名企业,没有什么上市公司。

从 2017-2018 年开始,县里开始大拆大建,城中村改造,那时与县财经接触,人家都说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从上到下的状态,感觉像打了鸡血甚至吸毒了一样,真的感觉很魔幻。大力发展房地产的后果,是现在房价涨了 2-3 倍,周边老百姓的六个钱包应该掏空得差不多了。上个月过去与那边一个朋友吃饭,在当地银行上班的年轻人,她说县里应该差不多人均 2 套房。

然后县经济呢?这三四年,破产重整或者准备破产重整的企业至少 20~30 个以上,差不多个个都是在鼎盛时期能做到销售额上亿的。嗯,现在毫无例外,全部发生巨额贷款 + 现金流困难。说三个例子:一个老板与我说,八九年前,全工厂贷款只有 3000 万,能做五个亿左右的销售额,今年呢,贷款一个多亿,销售额不仅下降了,现金流也转不动了。另一个正在做破产重整程序的老板与我说,如果不是县里 2018 年非要她买工业用地投资一个多亿盖新工厂,现在应该还运营得好好的。还有一个刚刚通过破产重整计划的老板与我说,无论如何,再也不想与银行打交道,也终于不必再与县里领导应酬。因为这里的银行,根本无心支持实体企业发展;这里的领导,根本不会考虑当地经济未来的发展。

县里的消费和工资,我接触下来的,这四五年没有什么变化,消费可能这几年涨了一点点,但是与一线比,终究是便宜太多太多了,两个人点菜 50—60 能吃撑的那种。工资肯定没有涨,也不可能有高薪职位,除非创业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嗯,房价,涨了 2—3 倍,然后县里还有无数的几十层高的楼空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空着。

我相信这个县不是个例。中国的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工厂其实基本都在各个县里。

我相信中国尤其是四五线小城根本不缺土地,根本无需盖 20—30 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实体经济也是靠一个个普通人做起来的,通过几年的造城运动,把老百姓钱包掏空了,让一个个普通人成疯成魔,最后一定会反噬实体经济和个体收入。

今年,我看到当地的经济经济很差,老百姓拿不到工资的很多,房价好像也没涨了(我根本没有心思问跌没跌)。我感觉这好像还只是开始。

知乎用户 战斗的无神论者 发表

我同学他老板,零几年前后投资上亿做实业。拼死拼活干了十来年,

老板的兄弟,当年投资买楼。

现在,他老板气的要吐血。

知乎用户 Ray Chris 发表

其实没啥道理。

实体经济无利可图主因有二

一、货币滥发大幅降低入行门槛,造成内卷

二、依赖自主投资而非并购扩大规模,造成内卷

说到底是实体经济自己把自己卷死了

知乎用户 柿柿如意 发表

有点道理

知乎用户 青蚨 发表

为了大明,就让我担这个恶名。

再苦一苦百姓吧。

知乎用户 煮酒 发表

没道理,说房地产拖累实业是错误的,是高房价拖累了实业,买房坐等升值就行,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干实业利润又少。房价这么高是谁的职责没到位,大家都清楚,就不再谈了,留给后人去评价吧。

房地产救了很多实业是真的,房地产上游涉及的产业链非常多,钢铁,水泥,建材,装潢,家电等等,整个产业链又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说房地产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毕竟其他行业还真的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就业问题。

我们骂的从来都是高房价,而不是房地产。

知乎用户 金麦基 发表

扯屁蛋。

拖累中国实业的就是国企硕鼠。

老鼠太多了罢了。

知乎用户 证道 发表

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有一个 “容嬷嬷” 在推销自己的奴才理论。和刚过不久的,上海的一个妇女说自己是外国人何其相像!

多个论点的逻辑错误,居然还有很多人点赞~~~~~

你就这样娱乐支持你的人?

你就这样人间皆不对,就你对?

“而真正涨价的是什么?

是煤炭、铁矿,也就是与土澳毛衣战是一个错误的举动,”

引用这一段,是想问:毛衣战是我们挑起来的?

被别人打到家门口了,揍了叫的最凶的走狗是错误的举动?

你要是正在端着这个走狗的饭碗那是屁股问题

知乎用户 胖头于 发表

应该是说金融产业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只不过在中国股市常年不温不火的情况下,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被不合理的放大了。

根据我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一个合格且奉行自由主义的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有两件大事要做:1、建设且维护良好的基础设施,在物理上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2、打击扰乱市场的投机分子和垄断企业,使得生产主体能够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这一套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产生如可口可乐和华为这样的,依靠技术迭代速度快且薄利多销制霸市场的企业,同时它周围围绕着一大群虎视眈眈的竞争者,随时准备把它拉下神坛。

房地产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充当了生产发展的急先锋。这个产业一方面带动了百工百业,拉起来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能源水泥等,也拉出了一大波进城的农民,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有更开阔的视野,最重要的是有了让自己后代进城的资本;另一方面它实际上给其他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地方通过卖地获得了天量资金,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所谓 “面子工程”,如更宽的路更高的桥更快的高铁更多的通信基站等等,你可以说这是对于建设企业的利益输送,在台下有内幕交易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地方通过房地产融资后确确实实提高了基础设施水平,让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更加方便,为实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有人会说,没有房地产,这个急先锋也有人能当。对于这点我持开放态度,但是,在没有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我自己是没发现有哪些产业比房地产更能给地方的基础建设工作注入资金,也没有那些产业更能拉动大量农民工进城,如果哪位大神通过复盘能发现从未设想的道路,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然而,就像吃药一样,所谓 “是药三分毒”。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拖累了消费,因为大量本可以用于消费的资金被固化在了有形的房子上。这个问题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尚好时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新的大萧条的到来,实业生产出的产品外销逐渐乏力,必须要开辟内需市场

另外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也打击了投资实业的热情,因为搞实业是要有赚有赔的买房子在过去二十年里是稳赚不赔的。于是本来可以扩大生产的资金被用来买房置地盖楼。

以上两点是房地产对实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房地产业是给 8090 年代一来虚弱的中国实业下的一剂猛药,让它好像吃了某蓝色药丸一样,突然龙精虎猛攻城拔寨,但是后来感觉身体被掏空,后劲乏力,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这不代表这剂猛药不该下,因为死人是没资格谈论未来的。

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来是大多数地区对于建设更多新的基础设施的热情是稳定下降的,二来是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被有序剥离。未来随着房地产业对于实业的推进作用日渐减弱,“我很有用” 这块它曾经的免死金牌成了碎片,大地产企业要么寻求转型要么寻求紧缩。

有的人总将一时的问题视为永久,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不好的,历史并非不断重复而是螺旋上升,就像锯木头一样,有时向前有时向后,但总是在一点一点推进。

知乎用户 深度量化 发表

如果你仔细观察观察各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你会发现,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某种资源或资产的价格上涨。有的选择涨股价,有的选择涨人工,有的选择涨资产。

我们选择涨地产,所以我们的人工成本优势明显。

老美选择涨股价和人工。

北欧选择涨人工,所以他们的人工成本的优势薄弱。

资产价格上涨会提高整个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厂房成本、店面租金、员工住房成本会提高,员工住房成本提高后会消耗掉经济发展给员工带来的收入增长,所以我们会发现,经济越发展,资产看起来越多,但大家越来越累。

学过会计的都知道,企业当前的资产就是未来的成本。你现在一千万买的房子,未来的折旧就是现在一百万买的房子的十倍。

所以,房地产价格上涨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知乎用户 junjile 发表

有 10% 的道理,房地产确实直接拉高了运营的初期成本,但也算养活了一堆基建或者靠房子以及基建伴生的产业而我们在初期也确实需要,当然这属于房地产自己的钱罗圈儿赚,而同时将你未来的钱逐渐集中到它们手里继续转。

剩下的 90% 就是房地产等本身是作为一种投机的金融产品,而不是实体产业,比如我国前十大产业是卖酒的、搞教育的、银行、互联网及一些国有资源的产业外加房地产,这都是金融化的产业,在这种环境下,实业的收益周期长、相对获利较低、成本较高、劳动力较少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资本进入金融更容易获利,而这里的房地产实际就是前段时间金融的主要投机产品,所谓的炒作就是做多的过程,资金越流入房地产,其规模就可以扩张的越大几乎无人能挡,同时其资本力量越大,各地方、各投资人、各企业就更愿意让步甚至于服务于其,于是乎就产生了挤出效应,没有资本支持的实业纷纷无以为继,还外带它们自己还想着学习这种投机加速恶性循环,而存活下来的实业基本不是有着国家的支持就是利用金融投机获利所搞的兼并垄断,要知道市场就是规模越大、技术及劳动力越集中的成本越低、收益越高,而同时需要的劳动力会逐渐减少,由此便产生了中小微企业毫无竞争力几乎无法盈利,即便就是在它们效仿业界 “前辈” 克扣劳动力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依旧无法维系,外部资本挤压,内部管理又学那群狼,两头儿搞自己,几乎跟今天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如出一辙。

发达国家上世纪转型,讲高污染、大规模劳动力、长周期、低收益的基础产业转移至了发展中国家,它们完成了所谓的经济升级,而实际上却是只留下部分高技术产业与金融等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于是它们享受着高附加值的产业带来的所谓福利收益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廉价商品,而发展中国家不仅出高额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得低价出售商品,收益低就更难以为继,而赚来的钱还得为了获得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及需要进口的国际大宗商品而被以高价支付,扒两层皮的关系就成立了,今天的资本巨头与中小微企业就如同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而企业与劳动力的关系也如同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按顺序被剥两层皮,如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数值几乎已经二十年未变了,而同时货币却在持续贬值,这之中的收益被企业占有,而同时以这种工资水平支付上涨的物价,这就是第二层皮。

我们恰恰是金融化、全球化、市场化拖累了实业,这些及其宣传的运营、管理模式都是为了集中收益至某些个人的手段,致使市场分配、收益分配出现了结构性的大问题,单方面的资本流动几乎每个人都晓得这就是造皇帝同时杀鸡取卵,最终使得这些初期缺少的东西反客为主成为了主流,没有约束住它们侵占市场的手脚,直到今天它们光凭着手里掌握的大量的纸票子便变得难以处理,逐利的人自然逐利,而房地产便是逐利其中规模最大的产业。

知乎用户 蒲公英 发表

不是房地产业拖累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事实上,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建筑业,装修业,设计,销售,物管,都是实打实解决就业的大行当)。

而且房地产还拉动了实体经济。从原材料来说,钢材,铝合金,瓷砖,涂料哪一个不是实体?从附带拉动来看,家电,家具,家装,灯饰,哪一个不是实体经济?

真正的问题是,高房价、高房租以及房价房租的高涨速,阻碍了中国的实业。

中国是一个洲际级的大一统的市场,好处是,你干实业的话,在市场未饱和前,你极容易能找到一个生态位来赚钱(大概是 2010 年前),但是 市场饱和的话 你就要面临高难度的内卷。

在这时候,你还想着实业升级?你员工的丈母娘不答应啊。

你哭哈哈的干实业,给各位来检查 / 视察的大爷点头哈腰,一年赚个 100w,可是你炒房 随便一两年就能涨个 100w 你还想干实业嘛?

你开个实体店,苦心打理,年终盘点,发现你赚到的钱,扣除进货成本,员工成本和经营成本后,70% 给了房租,20% 是店里的库存,只有 10% 的利润。你才会发现,房东才 TM 是新时代的吸血鬼。

而且,房东已经通知你了,明年房租要上涨 5%。回到你租的公寓里,公寓房东又发信息给你了,明年房租得上涨 8%,要租的话,过几天来签约,不租的话,月底就得搬走。

所以啊,不是房地产阻碍了实体,而是高房价,高房租,以及房价房租的高涨速,才是阻碍了实体经济。

知乎用户 无情的小学生 发表

没事,美国佬印度佬印度佬日本佬来了我们可以用房子砸死他们,请放心。

知乎用户 水平线 发表

没道理. 说这话的人肯定没有经历过那个无房的时代.

房改以前. 城市居民主要靠福利分房. 没有资格福利分房的就是单身宿舍和住在自己父母的家里.

而所谓的福利分房,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就慢慢熬吧。也许有也许没.

年轻人可以去看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蜗居这两部电视剧. 非常形象.

中国房改进入商品房时代以后。老百姓才开始慢慢改善了居住环境.

而曾经的时代是几平方的蜗居,厨房, 厕所共用。狭小的面积挤着一家几口人.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梦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是真正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

对于一个国家. 衣食住行。是优先应该解决的事项.

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发展房地产. 否则去看看印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懂的都知道,房地产开发,拉动了上下游最多的实业工业。

但知乎上把一切问题推给房地产,就和把一切问题算资本家头上一样,毕竟你能安全骂的也只有这个对象。

知乎用户 我爱吃炒面 发表

资本是趋利的。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

所以为什么资金都房地产,因为利润高啊,实体利润少,不赚钱呀。

不用说资本了,我一个最普通劳动者都知道买房赚钱,所以大家懂的。

还有为啥普通劳动者不敢消费,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 3、医疗、养老、失业等,本来是社会保障,或者说是 gj 托底,现在呢?都变成了个人问题!

所以,靠消费拉动 zg 经济不可能的,而现在的高房价只是转移矛盾而已。

所以,房子能上车就上车,上不了车的,也就别考虑了房子了。

该考虑养老了,等老了哪里住不是住,问题是吃不起饭这才是最要命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t5wf4z 发表

直接说结论:没道理。

人的主要需求就是:衣、食、住、行。所谓实业,目的也就是给人们实现这 4 个需求。现在大家已经不缺衣服和食物,所以这两个产业已经进入平稳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行”仍然在发展,但速度也已经放慢,许多城市都甚至都要通过限行、摇号的方式限制机动车数量了。而房地产则是个人解决 “住” 的需求,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居住条件,判断一下这个需求解决的怎么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开发是创造价值的,解决大家实际需求的产业,因此就是实业。而 “炒房” 却是投机行为,不算实业。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不发展房地产,我们要发展什么呀?造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自行车?还是造电脑、手机、手表、游戏机?还是搞娱乐、搞旅游、拍电影?

我公司是既做实业(制造业),也搞地产,公司股东个人及家属也会买房,所以对各个产业的利润有非常直观的感觉。这么多年亲身搞下来,才发现利润是:买房>搞房地产>搞实业。注意没看错,买房的利润比搞房地产还要高!早知道房价这样涨,当初公司还不如直接买一栋住宅楼囤上十年,比亲自搞开发赚得都多。开发商虽然有钱,但跟全体国民的财富比起来还是小数,所以一旦到了解决大家 “住房” 需求的时候,全社会的资本都用来买房,房价其实是被全体国民的需求给推上去的,而不是被开发商的投资拉上去的。这些钱即使不用来搞房地产,也不会用于制造业,因为制造业的需求真的已经饱和了。

什么时候大家普遍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了,房地产也就真的到头了。

知乎用户 weiheishao 发表

不是拖累,是在毁灭。

知乎用户 诗酒趁年华​ 发表

可以说是非常正确了。

1 高房价是实业的一个很大的负担,增加了成本。

2 炒房比做实业赚钱,导致大量的人宁可炒房都不干实业。

知乎用户 青史红尘 发表

没有房地产的闪转腾挪,不可能有中国实业的今天。

顶多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怎么房地产沦落到拖累中国实业的地步了?

不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房地产都是救中国。

没有房地产,人民币的货币锚定在哪里?啥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没有房地产带动,上下游怎么起来?

没有房地产到腾出来的地,特斯拉怎么建厂?农地指标跟工业用地指标怎么指标?没有房地产,吉利玩儿屁的大学产业园区,老谋子玩屁的印象系列。

房地产至今都是银行最好的信贷抵押物。没有房地产,大陆金融业就不存在。

不动产啥时候都是根本。葛朗台都教过你了。只不过你没上得了牌桌而已。

知乎用户 陈钢 发表

首先要理清中国实业存在什么问题,才能说是否被拖累了。

中国实业首要问题是供大于求,其次是产业升级慢。

供大于求的问题,如果没有房地产业对实业的拉动,问题会更严重。房地产业对实业的各方面拉动都是巨大的。而在房地产需求最大的资金方面,实际上对实业来说是最不重要的。现在有些一提到振兴实业 ,就想到给钱,然而任何对实业加大资金投入的举措都会增加供给,而现在这种态势下增加供给是利是弊不用多说吧。

产业升级房地产到是拖累,房地产拉动的产业相对来说都是传统产业。

知乎用户 清贫道德君子​ 发表

瞎扯,房地产才是实业发动机,盖房子需要水泥钢筋建材管线吧这些都是工业品吧?房子盖好了有人买了,这个人才会买建材装修,瓷砖门窗家具电器炊具卫浴都是制造业啊,一个没有房的人是不会购买这些制造业大件的。不买房的除了电子没有消费啊。

知乎用户 我杀死了知更鸟 发表

不是 中国搞实业隐形成本太高,所以钱才流向了房地产而不是因为钱流向房地产拖累了实业。

知乎用户 菩提丶古树 发表

有道理。

啥叫实体经济?混凝土厂,构件厂,家具厂,防水、涂料、钢铁…… 这些算不算实业?

为什么当年刺激经济的时候是给房地产资金,是因为房地产在当时才是真正能带动大规模实业的行业啊。

还有好多答案说房地产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利润。以前刚起步可能是的,但是麻烦搜一下社会平均利润率和房地产这些年的数据。不说和国外地产持平了,已经低于传统制造业很多了

知乎用户 双洎河畔 发表

天涯 kk:房地产调控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kk.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yX4xogtp-I0Xx6kFmDHfQ?pwd=1234

提取码:1234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 APP 即可获取」

知乎用户 俺姑 发表

十年前还叫人家小甜甜。

知乎用户 边城十三郎 发表

没道理,上世纪末,好多 zf 部门发工资都成问题,更不要提基建投资了,后来有了土地财政才发的起工资,并带动家装家电市场繁荣,家装家电都是实业吧!

知乎用户 小火柴 发表

实业肯定不是局限于指代买个商铺卖货,实业更倾向于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可以推动生产力前进的,每次生产力大爆发都是科技爆发的推动。房产发展的过快,畸形,导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个来钱快热钱多的地方。人都是趋利的,商人更是,有个小故事,一个人卖掉了 15 年的房子出去创业,五年后,把所有挣得钱又拿来买回来原来的房子。但凡是个人,都知道创业不易,现在这么好的路子,买个房子放在那就能升值,为什么还要拼命去创业?这才是导致所谓房产导致实业不行的源头。你自己的钱往哪里投都行,这是你的自由,但是 gj 是不会允许的,当所有人都开始想着法挣快钱,科技没有了,生产力没有了,也就玩完了,这就是 gj 不会让你资本当道。至于年轻人的婚姻孩子的问题,不用否认了,这就是房产的直接恶果,一句话,当你所有的钱都在房产里,下馆子你都要考虑下个月房贷够不够。

知乎用户 沈先生评电商 发表

没有道理,因为这是政府要的结果,仅此而已!

从政府角度来说,当年 4 万亿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早晚会有这个问题了,不是吗?要不当初哪来的 4 万亿呢?当初不印钱,顺便汇率上升,问题不就解决了?

问题他没有这么做,他选择的是 4 万亿,因此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呗!

接下来就看他是再来个 4 万亿,还是选择提升汇率了。如果继续 4 万亿,那么北上广的房价继续起飞,对我这个上海土著倒也是好事儿,继续躺着呗!反正那么多钱进入房产市场,我家的房子不涨就怪了。如果提升汇率,对我而言也是好事,毕竟买国外的产品更加便宜了,不好吗?

各位也别急着骂我了,首先假设你是爱国的,你就没资格骂我,因为这个是国家决定的,我只是顺着国家的政策,赚取了个人的利益而已,这个政策也不是我想要的,而是国家强加的,因此错自然不在我身上。

假设你不爱国的话,倒是有资格骂我,不过也请不要骂,因为我也不爱国。我也希望能凭个人实力去奋斗,去提升自我,最后获得个人应得的财富。无奈上海土著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这也不是我的错!

知乎用户 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发表

现在的房东就是趴在实体经济身上的吸血虫,我最近在广州找实体店面,租金动不动上万,有的还要转让费几万到 10 几万都有,还要入场费几万,一个店还没开起来就要被吸走一管血,加上现在实体店风险很大,能好吗?什么时候重新打倒新时代的地主,中国的实业才有未来

知乎用户 夜雨三千秋​ 发表

房地产不是实业吗? 那什么是实业? 阿里腾讯跟京东吗

知乎用户 岩湘 发表

什么事情都是房地产的错,现在喷房地产就是政治正确,万金油背锅大王。

首先请认清一个现实,整个中国现在都只是劳动密集型城市,一二线的部分产业突出,整个中国还只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区域。

为什么?因为最近开的几个会和白皮书,给北京的安排是逐步成为全球科创高地,看清楚是目标、期望,通俗点说就是现在还不是,定了一个目标。

中国真正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城市少的可怜,举个例西部三巨头成都重庆西安,看起来现在势头很大,实际上还是工厂和劳动型城市,要知道连北上广深都是希望未来建成行业拔尖。

举国体制可以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但是还要更多的领域,中国依旧且相当长时间内还要处在中低产业链这一阶段,中国在追,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不是残疾人。说句反政治正确的话,中国根本没有可能一己之力完成对全产业技术追赶。

技术壁垒是真的非常森严,你们是不是以为举国研发就能搞定某个行业?敢情中国人强到举国就能攻坚,世界各族各色人种汇聚百年的技术体系?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唉呀,

你恰恰说反了,

是中国实业拖累了房地产呀!

都怪它转型实在拖拉,

导致房老板不能下决心再创佳绩!

都怪你这小小工人不够秃头,

拖累大爷不能给你重换小嫂子,

真是急死个人了吖!

你们搞实业地一定要争气,再肝一点点,

房地产不能等你们太久,

抗地已很辛苦是了!

知乎用户 蓝雨 发表

国家要想富,必须多种树,国家要发财,必须盖住宅

知乎用户 知行合一 发表

房地产真的拖累实业了?
我给你们讲俩故事,自己体会。
1 南方知名服装品牌,雅戈尔,干了十来年服装,利润全部来源于老板早年的房产。
2 如果你说服饰类是低端产业,本身没多少利润,那说国内最能打的企业,华为。我一亲戚十五年前左右进入华为,夫妻俩目前年入过百万的,但是却背着很大的债,你猜猜为什么?他们在一线城市买了四套房,而且根据他们的说法,他们的朋友同事都这么干,继续赚了钱还会买房。
赚再多钱有什么用?最终目的都是买房,买房,不断买房,而且他们赚的越多,后进城的就越没立足之地。
这本质是个规则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底下评论以个人道德没问题反怼我,我从来没觉得这是个个人道德问题啊,个人道德方面大家都没问题,规则就是这样,大家只能顺着规则走,然后就成现在这模样了,这些人都是道德方面没问题的人,可是社会问题也确确实实在那摆着呢。
再说个事,银行喜欢给抵押住宅的人贷款,但不喜欢给抵押工业厂房的人贷款,这个你们要是有厂房去银行抵押一下就知道了,什么意思呢?在银行看来,工厂的价值不如住宅。
细思极恐!

知乎用户 锻神锋 发表

明明实业被虚拟经济打死

把罪给房地产,牛逼。

说的房子价格降低了,就没有抄底一样。

明明有很多便宜房子,但是他就看一线房子,请问房价能不高?

有房很难吗?不难很多地方房子几千一平方,都没有破万,为什么不选择。

直接说白了,说房地产拖累实体,无非就是抄底而已。

为什么投资不流向制造业实体?没点数?

有五险一金吗?制造业起码 12 小时吧,

制造业把人当人?

投资考虑风险收益,当这个实体行业风险大于房地产,意思选择房地产。

这是市场的选择。

买房部分资金流向政府,买房有出让金给政府把这资金用来提高基础设施,提高了基础设施你跟我说要收房地产税,然后在批评先买房的群体。

提高基础设施我就直接说白,这是买房对社会贡献,他们透支了自己财务背负负债,把这钱流向了政府,给政府提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资金。

毛线的有房有罪论。

那些负债买房的我恰恰反对应该收房地产税,因为他恰恰他牺牲自己支持当地政府发展。

随意咯,有房就是有罪嘛,房价低了,我跟你抄底。

知乎用户 卢如是 发表

有道理啊。

剩余(也就是一时用不完的物质财富)产生后,总要有个储存形式。食物衣物汽车等快消产品很容易因腐败、落伍而贬值;黄金保值但是不能生息;现金存款可以有利息,但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时期,跑不过通胀,容易 “毛” 了;债券、证券都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剧烈贬值,风险很高。跟前几个载体相比,由于土地、尤其是中心城市和风景区土地不可再生,不动产一直都是相当完美的财富载体。

在田园牧歌的封建地主经济时代,围绕不动产的斗争,一直是经济史的主调。开国之初,一般都按人头纳税,后面土地逐渐被士绅阶层兼并,历朝历代积累个几十年,总会有长袖善舞的 “房叔房姐” 翩然涌现,这时候雄主能臣就会推出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对资产征税。然后士绅阶层与皇帝离心离德,遇有外患,士大夫乘桴浮于海润了,于是失国。

这个周期律后来被资本主义打破,它主张通过社会分工,依靠奇技淫巧而非彼此间暴力掠夺来增加社会总财富,打破零和博弈。比如说这个星球上最不值钱的一捧砂砾,被几个企业炼成单晶硅,再切片打磨流片,刻上些很细很细的道道,就成了最贵重的宝物,一但遭禁运有钱都买不到。

为了避免资本沉没在不动产中,不想在内卷中衰亡的国家一般都会对不动产科以重税,让资本流动起来,引导劳动和创新。但是,各国国情不同,不动产食利阶层的影响力也相去悬殊,所以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实施真正的房地产税政策。这个税种是判断经济体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知乎用户 Gwen 发表

没有道理。

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实业拖累了房地产。

实业不振,钱才流入了房地产。

知乎用户 在世之在​ 发表

房地产的确对实业存在负面影响,但简单的定义成拖累,那就过于偏颇了。

最起码在 21 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房地产对实业的正面贡献还是很大的。

那个时候交通、通信都远落后于先进的工业国家。中国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人口,靠企业自发实现这种基建的快速追赶是不现实的。而房地产作为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可以快速汇集全国人民的财富,甚至适度透支未来的财富,来集中精力搞基建,为实业打基础。正面作用大于拖累。

当然 2015 年以后的这轮蜜汁操作的确看不懂,很多都是过剩基建,也直接抬升了企业的土地、人力多方面的劳动要素,包括其他几个回答中的价值观导向,都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个就不展开了,展开也过不了审。

知乎用户 Erika 发表

恰恰是房地产拉动所有装修、家电、日化、生活用品的实业……

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扭曲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知乎用户 jiajia 发表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拖累中国实业的罪魁祸首不是房地产,而是形同虚设的劳动保护体系和福利制度,因为各种榨干式的劳动力利用方式,30 岁后普通人的经济产出力逐年下降,35 岁后更是面临直接淘汰,而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一个人的这种巨大风险给予防范和保护。那么在这种对未来的巨大忧虑之下,人们会竭尽全力储蓄,避免消费,这就导致了内需不足,至于房地产,那只是可怜的中年人为数不多的一点储蓄方式之一。

知乎用户 阿萨德 10086 发表

明明是臭工人好吃懒做,偷奸耍滑。要是工人一个月 1500 块,干 12 个小时,两班倒,全年无休,你看中国实业行不行,这帮工人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没有,有的只是被资本主义荼毒的偷奸耍滑和好吃懒做。

知乎用户 Feiyu 发表

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是饮鸩止渴

知乎用户 雷老虎 发表

没道理,是中国实业拖累了房地产。

知乎用户 庞明说财经​ 发表

实业不兴全赖房地产?

房地产不是虚拟经济,本身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房地产拉动了上下游上百个产业,吸纳总就业人口过亿。人们常说,老百姓手里的钱都买房了,所以没钱消费。买房是大额开支,既是投资也是消费,装修一套房子也得几十万,材料、人工哪个不是实体经济?老百姓不敢消费,主要是挣钱太难,靠谱的理财渠道太少,生活没有保障,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全得靠自己。

知乎用户 小太阳队长 发表

看你怎么定义实业

高端制造,工业母机,光刻机是实业

钢铁,水泥,玻璃,空调冰箱,也是实业

对于后者,房地产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对于前者,咳咳,在世贸体系中这块蛋糕就不是你的,洋大人不答应,买办也要阻止

知乎用户 天空之城 发表

没有道理,没有房地产,中国经济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

M0 是货币基础,M2 是信贷创造。M0 增长主要靠外储,M2 增长主要靠抵押。

现在 M2 是多少?2021 年 7 月, 货币和准货币 M2 供应量为 2302200 亿元,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能让 M2 增长到这个程度?

知乎用户 宇宙边缘的大土豆 发表

房地产就是实业。

有问题的是三把大刀

因:财政政策导致的地方政府行为。鼓励。

因:无序金融的叠加效应。杠杆

因:无序管理造成的倾轧效应。利润低。

三个因互相影响。

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知乎用户 小凡 发表

房地产会压抑人口出生率,人口减少加上地租成本会推高各行业的成本。

人口减少会降低国内总消费,从而打压各行业的需求。

房价推高会降低居民总储蓄,降低居民其他消费支出,从而打压各行业的需求。

一方面各行业的成本推高,降低了各行业的供给,另一方面各行业的需求减少。这会导致各行业生产规模萎缩,进而导致居民收入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各行业生产规模进一步萎缩,如此反复经济就陷入萧条,失业率上升。下一步就会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了,这个涉及政治,不谈了。

知乎用户 我是一个人 发表

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目前看问题很多,什么都怪他不对的,很多朋友说房地产套牢多少人,那么带动多少人,能源,制造业,工人,服务人员,基础建设,等等,财富都围绕这些集中,国家面来说,我们还贷款也是没有的消费,只是国家怎么管控银行来宏观调控分配,你没有发现很多城市的拆迁还建房,位置都很好吗,你没有看国家政策现在慢慢在搞共同富裕吗?我是高价位买的刚需房,我这个时候是不是很痛苦,目前还听到拖欠工程款停工消息,我觉得一味说房地产确实不对,不过房价这东西确实害苦了,很多人,包括我,有人还说我什么的了什么证?我也是无语,我只是觉得,大家讨论问题不是就是一味的骂,好多不是说早些年深圳,广州房子 20 万左右一套,当时人民有那个彩礼购买吗,那时候买房贷款借钱多难,我认为主要还是现在老百姓赚钱渠道太难,比如普通打工仔,想的就是公司业绩好,年年涨点,有希望有搞头,多少人涨工资了,现在工资不涨,事情越来越多,很多普通人年纪大了,想的就是舒服点钱多少心理有数,照顾家庭也行,企业角度来说,现在这么苦难,年年加人,利润和市场怎么去做大,等等这些就是相互博弈,我只能说,现在没有早些年的经济活力了,我干了八年业务,年年都是那句话,今年的生意没有去年好做了,实际情况是,还是做下去了,利润成本等一年比一年难了,所以,你说,就算房子都和长沙等那些城市一样控制比较好,经济就翻天了,认真做企业的一定不会去搞不死本企业之外的,只会本质企业领域发展,每个企业有自己发展规划,我任职的几个企业,和房地产相关,都没有自己去踏足房地产,现在贸易战开始,确实越来越难做,以前很多海外市场现在真的不好做,回到国内,转型,或者扑街,当然房地产也是让我吃苦受累的,买套房子真的太难啦,

知乎用户 小青年 发表

虽然我不看好房地产的未来,但也不得不为房地产的贡献说句话,要不是没有房地产行业,中国的建设不可能会这么快的,现在房地产确实在走下坡路了。

这个道理就如同每一代年轻人基本都不喜那些什么都不做天天拿着养老金的老年人,总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养着一群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放心里确实不太平衡,但是道理不是这么个理。

知乎用户 白色灰夜 发表

那就得问问银行如何给中小型企业贷款了!想从银行拿点儿钱多难!绕一圈翻遍所有资产能弄到钱的只有房产!每次都说要支持小微企业,结果呢!过去一看,还没信用卡给的多!尤其是大企业欺负小企业时候经常给承兑汇票,这时候银行在干什么?贴现又得给几个点的钱?资金周转怎么办?所以说拖累实体产业的不是房产,而是银行和那些吸血的大企业!

知乎用户 whillims 发表

没有道理,房地产加速了资本积累过程,为工业化创造的融资环境。

知乎用户 对抗熵增 发表

农民伯伯们种地时都知道,修蓄水池的确可以让农田在雨季不涝,旱涝保收。但前提是建立在有人能合理的分配蓄水池,而目前情况是村长和村长儿子们在蓄水池里面养鱼,赚的盆满钵满。即使到了旱季的时候,村长和他的儿子们也都把水放在蓄水池不给庄稼浇水。

农民们拿着桶,瓶子去蓄水池向村长和儿子们要水。但看管蓄水池的村长和儿子们反对直接说不行。说给你们水太多了,你们把握不住。我们帮你们看着是为你们好。

农民们没办法,只好用钱换一点水用。那一点水刚好够庄稼不渴死,和夫妻俩的日常生活。夫妻俩不敢生孩子,害怕多一张嘴现在的水不够喝,孩子到时候渴死。

刚好这时候从城里来了一种新品种水果,城里人都喜欢吃,种来可以增加全村的收入,但是这种水果耗水量比较大。

这时候村长和他的儿子们就号召大家全部改种这种新水果,但是大家还是愿意种原来的节水的高粱和玉米。而且现在村里的生育率经过普查,越来越低,来找村长和他儿子们蓄水池买水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村长很疑惑,就让其中一个儿子在新买的 iPhone 13 上知乎发文,为什么农民不愿意生孩子了?为什么农民不想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大大大夭兽 发表

那这个并不是正确的,房地产顶多作为影响因子。

房地产拖累最严重的是出生率。如果一年出生 1000 万人,100 年后剩多少人?

知乎用户 菲婆妖 发表

胡说八道,房价不高,能有我们的高速发展么?经济腾飞,抵御 08 年的经济危机么?房价不高哪里来那么好又便捷的公共服务?房价只有高才是本源。防止堕入日本的套路,我们不养废宅。看看,我华夏儿女意气奋发,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一心为国。这些都是房价高带来的。你说你买不起,那就是你不努力,不光你不努力,你爹妈你爷爷也没努力。所以你活该。北上广深的房价和香港没得比,还有很大的涨幅。祖国万岁

知乎用户 一铭行者 发表

房地产价格一直涨

商铺,厂房租金也一直涨

商户和小企业主交不起租金不干了

没有税收,

地没人要

地方当然发不出工资

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能有更好的赚钱保值财富的方式谁还会去炒房呢?其实将来房价是否稳定,大涨,还是暴跌,取决于不久的将来我国产业升级是否成功。当年美日为何刺破房价泡沫,就是有高附加值产业兜底,能全球吸血补充国内,居民有更好的方式获得福利。我们现在其实也又在了十字路口,这个路口就是产业转型升级,从加工制造业升级为高科技第三产业,届时,向全球输出成果获取高额利润,房子自然就不是唯一财富密码和保值股了。可能投资收益远远大于炒房,谁还会去炒房呢?那时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如果升级遇阻或失败,房子还是大部分人民最核心的财富,而且届时创造财富更加的困难,更多的资金将会涌入房子来保值和投资赚钱,行政手段也未必调控的了。但是多年后多轮普涨造成的结果可能并不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到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一起见证精彩,一路迎接未来。

知乎用户 shukun li 发表

房地产引发金融危机啊,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家搞房地产的,弄了钱,就拜拜了,例如李嘉诚。

有些想跑,跑不掉的,例如潘石屹。

这是一个大雷啊,现在拖累实业都不是事情了。

要是金融这个大雷爆炸了,那才叫热闹。

知乎用户 庚夕子 发表

房地产并不是单纯的靠建筑工人把房子凭空建起来,然后包工头开发商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先期得有整平场地,开挖地基,设备进场,同时各种原材料和运输同步开展,这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人员。

中期的主体建设阶段,钢筋,水泥,钢管,砖头,架子工,木工,钢筋,普工,强电弱电,也会带动一批人。

到了后期,室内精装,管线架设,外墙施工,包括园区绿化,这些都完毕之后,才能把房子交到业主手里。

我这里能想到为房地产服务的行业就有,施工机械,水泥钢铁各种建材,交通运输,相关的人力资源,水电绿化,电子电器设备,可以说房地产是很多产业的一个终端。

开发商固然有他的问题,过高的售价,但是就算再黑心的开发商,再差劲的施工队,也不可能把楼盖在空气之上。

土地出让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些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都做了什么?这才是根本问题。

知乎用户 忆君山​ 发表

没道理,卖了北京房,买下全美国。

搞实业能买的下美国么?

知乎用户 知音 发表

不是。房地产反噬了国家,蚕食了民众,蚕食掉了国家与国民的前景和未来,并制困致贫了后生人。

知乎用户 北京助贷老李​​ 发表

我并不认同

房地产行业转移了银行的金融风险,没有房地产,就没有城市化和现代化。

如果不是房地产大量吸收金融溢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银行业早就崩溃了。

房地产给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但是就如同药,可以止疼,治病,救死扶伤,但是吃多了会上瘾也会死人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过热,冷静一下也是好的,但是并不能抹杀掉房地产行业的功绩。

一个时代做一个时代的事情,现在的时代不是去否定地产,而是使其回归平稳。

知乎用户 昊昊 发表

影响肯定会有的,但这要看企业家怎么看。如果一个人绝对自己的成功不是靠自己持续努力取得,而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那可以把自己公司经营不好归咎于房地产。

不是说因为很多人说自己公司经营不好是因为受房地产拖累,就能得出房地产拖累中国实业的结论。君不见几年前的联想还是全中国的骄傲,柳传志被奉为企业家的 “教父”,而这个教父把技术、制作和贸易排序为 “贸工技”,社会也广泛流行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美国一开始制裁,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么多技术都可以被 “卡脖子”,原来我们之前的观点是那么天真,而联想也成为全网攻击焦点。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这个人能走多远,能走多高;一个公司的领头人能决定一个公司的经营成败和发展方向。如果一个人天天不想着提高自身能力,天天想着借助外力贪便宜,你觉得这个人可以不断的取得成功吗?同样一个企业不好好研究自己专业领域,而把自身发展不利归咎于外部原因,你觉得这个企业能做大做强吗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从局部资金流向来看是的。

但整体上看,如果没有土地财政,要么就没有大基建,要么这些财政收入就要从企业税上收了。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房地产明明拉动了实业,房价暴涨,老百姓不得不借贷买房,消耗了储蓄,透支了未来收入。老百姓即使不借贷也不会有更多消费,很可能储蓄起来,债务多自然干活更卖力,对资本压迫更容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最关键的是地方财政有钱,大搞建设,搞产业园,拉动地方经济,公务员收入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

知乎用户 卡机戏码 发表

知乎用户 雕刻时光 发表

先说结论:没有道理。

因为不管房地产是否发展,中国实业都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核心原因还是本质。

改革开放是中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一次大机会,市场开放,干什么都有前途都有利润,无论是做老字号生产,还是首先模仿国外的产品,起步再说。起步时候模仿是一条好出路。

踏出这第一步后应该如何呢,当然是精进产品,根据市场调整战略和战术,投入研发,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这些可持续的事。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后面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面,产品是基本不变化的,直到企业从赚钱变成亏损,然后关闭,这些企业都是打出第一炮,然后熄火了。苟活下来的,都是继续跟在国外产品后面做模仿,模仿几成熟,差不多了就拿去卖。

这现象不仅仅是一些小作坊,大公司也是一样,目前最大的那些公司,整天出现在新闻上的,有几个不是模仿起家,又有几个不是从模仿走到模仿,一直都在模仿的路上。赚了钱,不是如何做强,想的是扩展到投机业务,跨行抢别人的饭碗吃,只要哪里有钱赚就一窝蜂跟去哪里。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要脸。

我给中国企业家的定义是,几乎没有创业家,少有企业家,遍地是生意人。

这些人的行为可以定义为:志小才疏。无论怎么奋斗,底子里的穷人心态没有改变过。看看最近几年这些企业的动态就知道了,跟风造汽车,造手机,搞金融,除了赚钱,其他的事都没兴趣,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想干。这些企业能做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基数。

像这样一群人,要做出像样的企业,要做出能够成为国家支柱的企业,怎么可能。而民企都这样,国企干脆就不提了。

房地产只是个分支,没有这个行业的影响,也会有其他 N 个行业的影响。不炒房,难道不能炒别的?没有房价影响,难道这些企业都会考虑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谋求发展吗?

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强大,只有改变中国人的精气神,才能做到,否则,二等马跑不出一流的速度。

知乎用户 boris ken 发表

以前,地产养育了中国的实业。

地产带动下游占多少国民经济就不多解释。

很多制造业老板是看在土地厂房增值能给他更多流动性的面子上,继续给拼多多提供廉价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丰富的生活。

但现在是为了软着陆,防范金融危机,让经济发展与人口下滑趋势匹配起来,就必须要给房价泡沫放气,让过剩产能下来,那大家也要一起来承担过程中的阵痛。

现在软着陆才刚开始,等大家疼得没空总盯着地产业了,可能软着陆就算成功了。

知乎用户 千古雄才频阳帝 发表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实业)的二级火箭。

一级火箭叫基建。

没有这两样,经济增速就会自由落体

知乎用户 屠龙少年已经不在 发表

先说结论,房地产在中国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拖累的实业,毕竟做实业的绝大部分都越来越不赚钱,风险还大,可你看房地产,除了位置很差的地方的房地产,哪个不是赚得钵满盆满,那这样谁还去做实业呢,既然有风险低收益还大的事,这还是国家政府不排斥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那这样大家都去做房地产,谁还做实业呢?!

慢慢理解了制造业为什么说是立国之本。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印发货币,适度印发不会引起严重通胀,轻度通胀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印发多了就是超发,会引起严重的通胀,怎么办,那就需要有更多的东西来对标超发出来的货币,这样通胀就会削减,但有什么产业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那不就是制造业咯,把钱锁死在楼市只是缓兵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锁死的过程中也一样有很多看不到的坏处,就像慢性病一样不会引起重视,但时间长了影响就很大!

制造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商品,这是农业做不到的。服务业我不好说,不做讨论。

当然,制造业也吸纳大量的人口,所以你看,制造业相比其他行业,更能形成闭合循环,相比其他行业不会引来过大的财富分配不均,加强社会稳定性。所以说是立国之本

知乎用户 saasd 发表

2003 年红头文件把房地产和基建作为主要增长点

2023 年前要实现本国历史上第一次非饥荒时期的人口负增长

我一直觉得租售不同权没把房价列入 cpi 完全是扯淡

大多中国人一生就两件重要事,吃和住

知乎用户 尧大 发表

胡说八道。正是房地产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

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中国的 GDP 增加了十几倍,出口金额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迅速提升。如果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这么高速的发展是怎么做到的?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制造业水平还比较低。为了鼓励高科技制造业,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包括土地的三通一平,厂房建设,对企业头几年免税,支持科技研发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投入,制造业企业根本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但是,自从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其实是减少了,有一段时间连发工资都有问题。之所以能投入这么多资金,主要来源就是土地收入。在很多城市,土地收入占政府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没有房地产,地方政府就没有收入,更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去支持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

当然,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些贪污腐败行为,以及大拆大建,重复建设的问题。但是,党的干部总体上是值得信任的,大部分资金还是用在了实处。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快车道,招商引资也不再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国家的重心也从发展速度转为发展质量。因此需要对房地产做必要的调控,解决房地产行业野蛮发展,房价过高的问题。但是,如果因此否定房地产行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公平的。

知乎用户 咔咔十年 发表

没有道理

简直是胡说八道

岂止是实业

他使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未来都陷入了泥潭

知乎用户 Antares​ 发表

也有,也没有。

题主的问题就像是:我饿了要吃饭,吃到第四个馒头的时候吃撑了,吃馒头害苦了我。

题主所说的 “中国实业” 是指什么?

钢铁,水泥,木材,纺织,能源,运输?这些有多少是靠房地产带动的就不用说了吧。

如果是芯片,飞机,这些高科技产业,如果放在现在说,确实 “过度发展的房地产” 正在阻碍他们的发展。但就像房子不可能凭空变出来,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也一样需要时间,就不说研发出来之后的市场,就说研发的时间,首先,钱从哪来?二一个,科研往往不需要那么多人,那无法参与科研的人这段时间吃什么?

谁没有理想?谁不知道躺着挣钱舒服?可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还是在打工?因为:

梦想没有实现,可以慢慢努力,但是人不吃饭,就会死。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不养懒汉 发表

是大部分穷人不努力奋斗,不理解国家的策略,没有感恩心,拖累了中国伟大复兴的脚步。

别人都能天天上 12 小时,拿着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为什么不能?

老板也没有觉得天天上班累啊?

没有现在老板们的努力奋斗,哪有 2021 年胡润富豪榜,中国富豪比美国富豪数量多 300 多位,这一可喜可贺的成绩?

等产业升级了,等 GDP 超过美国了,等生产力可以移居月球了,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觉得人民的生活总能越过越好的。

主要原因,还是那些出了社会,见识了解了社会,靠自己不靠父母买车买房的穷人太多了,他们学历太低,只会在网上口嗨,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的太少了,容易被洗脑。不过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被蒙蔽了双眼,一定是拜登派的阴谋。

一线城市造成虹吸效应,因为绑架了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等。

他们这些人不会变通,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可以买二线啊,实在买不起可以租房啊。

作为一名在一线城市奋斗的打工者,年轻时就应该在一线城市奉献奋斗,即便买不起房,等我老了,我就回乡下养老,绝不给祖国添麻烦!

我爱祖国,正如!

知乎用户 10 年不够 发表

最近几年深圳大量工厂外迁,我认识好几个工厂老板都跑了,聊过几次,说深圳的成本现在太高了,本就利润不高,高额的房租、人员成本,只能跑去东莞惠州之类的。

你是不是以为我要说房地产拖垮了实业啊?嘿嘿其实恰恰相反,深圳这几年就是在产业升级,深圳要做全球的创意之都,这几年制造业外迁了 50%,但是另一头,深圳的高新产业增长了 700%,高新产业是不是实业?

说实话,认为房地产拖累了实业的,眼光太窄了,明明是产业自己本身没有跟上当地发展被淘汰了,城市在升级,你自己没跟上升级怪谁?内地大把房价低的没人要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去?南山留仙洞总部基地的写字楼,算上补贴后租金只要 120 块钱每平米,可惜你的企业太 low 了人家不要怎么办。城市在发展,你要是跟不上被淘汰了,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别一开口就是推卸责任,说是房地产的问题,有点意思。

知乎用户 湘湘 发表

实业的上限天花板的阻碍是国外的先发优势。想要突破国外的先发优势只能是政府补贴和国内的市场倾斜。只是实业的下限被房地产干掉了很多,利润率不足的实业都被房地产优化了。

房地产更多只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只是过去中国创造了恐怖的经济奇迹,所以常年超前预测晴天,导致房地产暴涨。但这种泡沫也是实业增长的资粮。

现在说一个晴雨表拖累实业委实也是太高看晴雨表了。

以前房地产本意想收的是分享到高速发展的中产的钱,不是想叫穷哈哈梭哈买房梭哈创业。

等不起的人,分享不到时代红利的人强上车在哪个时代在那个领域哪个行业都是悲剧。

但不得不说,确实这个经济奇迹太长了点。

只能同情等不起的人,同情生错时代的人。

知乎用户 超级小明​ 发表

没有道理。

说房地产影响消费的都是站在微观角度去看的。要知道房地产不是把货币弄消失了,买完房子不是钱就没了。房地产反而造出了更多的货币,这些货币都用来发展科技和实业(甚至产能过剩)。

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现在流通的货币里,大概 4 块钱的信贷,1 块钱的真钱。信贷基本都是房地产生出来的。这 4 块钱可以说是向未来借的钱,是实打实的能去购买国际上优质资产的。中国制造业这些年的腾飞,这些钱是功不可没的。

收税也好,打压也好,本质上都是把借的未来的钱还给未来,是不可能促进的了消费的。幻想降房价来增收入更是无稽之谈。

那我们为什么对 “房地产挤压了消费,挤压了生育率” 的体感这么明显呢?

我认为是城市弹性不足。只有一种高房价,没有其他选项,或者说公租房保障房这些要不很偏僻,要不就是到不了正确的人手里。中高收入者,炒房炒地怎么炒是他们的事情(关我鸟事),但是中低收入者搞的没房可住,没学可上,城市呆不下去,农村回不了,这个才是焦虑的源头,才是生育率出现大问题的根源。

造成这种原因在于之前城市之间比拼,都在拉高精尖的产业到城市来,城市配套服务都为这些高精尖而做。政绩上也有面子。可中低收入者根本没有可选余地,连摆个摊位都给环保了。

但是对于城市来说。只有高精尖,就是空中楼阁。也生存不了。低收入者走了,中收入者就要自己去扫大街,去疏通管道。中收入者如果也走了,高收入者,本来一小时创造 1000 块的产值的,结果去做个饭。产值成了 10 块。效率缺失。

美国敢于挤出经济水分,还钱给未来,在于人家高科技都握在自己手里。推倒重来还有其他国家一起承担损失,自己可以优化结构。

日本刺破泡沫。在于小国建立不了良好的循环体系,资源,军事实力各方面受制于人。

咱们现在这个中端的制造业,完全建立在地产这个大的资金池上面的。推倒重来是缴械投降。搏一搏,坚持个十来年,科技上取得一些不可替代的地位,买一些高端的人和技术回来,到时候再谈经济周期下行。应该是比较好的解法。

知乎用户 Open Fish 发表

没道理,房地产已经给实业让利到何种地步?为何还要咄咄逼人?

比如我,现在在北京租了一间市场价 600 多万的、40 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租金才 7300 元,一年租金还不到 10 万元,租售都不到 1.5%,我每天进屋一趟,就感觉薅了一大把羊毛,省下来的钱我就疯狂消费,支持实体经济。

知乎用户 kin56eq2 发表

不对,房地产是支撑了一部分实业的。

家里的家具、电器、窗帘、炊具和厕具都长足发展。

真正毁掉实业的是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

知乎用户 杠精铁骨铮铮 发表

房地产的本质就是地方税,没有房地产的早几年前,你可以清晰的知道,公务员,教师工资被拖欠,农民还在山里种田。外向型制造业对于劳动力的拉动很少,本国内需又不振。房地产是曲折的发展中的一条都能被承受的路。房地产带动的钢筋水泥玻璃铝合金,电线电缆,光纤,工程机械就不是实业了?地方政府有了税收就能搞铁公基,农民工有了工作,就能承接各种家电汽车手机下乡,国产车大部分是被农民工买了,农民的大体量消耗电能,刺激水电风电光电开发,一个良性循环。

知乎用户 有我一号 发表

任何国家的政府都要从房地产(土地或房产)收取税费,而且因是不动产,收益主要归地方政府。

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房地产税费收益收取方式,不是良性的,是难以持续,甚至是恶性循环的。

土地出让金等税费主要体现在购买环节,随后几十年的持有环节几乎为零,越来越寅吃卯粮,土地财政积重难返。地方政府饮鸩止渴,争相卖地,好地越来越少,陷入恶性循环。

房地产税(真房产税,非上海重庆模式,有两个条件,1 面向存量,2 梯级征税,)可以适当增加持有成本,持有数量越多税率越高,每届政府每年都有稳定收益,可只吃自己这节甘蔗,而不去热衷于卖地,人们持有多套房产将不是好的投资方式,拍地价格下降,一二级市场降温,逐步达成平衡。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70 年土地到期后,就可以不收或少收土地出让金,达成平稳过度。

有人担心税率,其实税率每年可调整,比如每人有居住税率和投资税率,居住面积内,开始每年收 500 元房产税,超过居住面积即为投资面积,越多税率越高,你有第 10 套房子,5%每年,20 年基本充公了。

至于征税单价,按照所在区域最近三年交易市场评估价,开始打个五折,

房产税,开始可以就低不就高,等几年大家习惯了逐步优化。

知乎用户 子叶​ 发表

当你发现有一种方式可以躺着赚钱,你还会想辛苦赚钱吗

买房可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那么他们就会投钱去买房,还会投钱到产业升级当中去吗

而且房产的收益是长期的,除了房价的上升以外,还可以出租持续盈利

至于房价不涨的话,投入到产业中去,会让更多的资金流动起来,涨工资,消费多一点,然后多赚一点,再涨工资,再消费

而不是现在房子一买,我的工资只够房贷,只能选择消费降级,花钱少了,其他人赚的少,然后公司盈利低,又继续想办法压低工资,进一步导致消费降级

当然,买房的时候花了那么多钱,那么钱都去哪了?政府,房地产商,很多地方政府就是靠土地出让金去维持运转,但这明显不合理。应该是一般紧着钱花,一边逐步修改税务政策,比如某些行业已经成熟,不需要再扶持时就可以不再给予优惠政策,比如阿里这些。初创时候,缺乏资金那就给政策,但是现在已经成熟了,就不应该再给予优惠政策,税该交还是得交

知乎用户 雷米欧 发表

不止是拖累吧?击穿了。

多少企业主体利润不如卖办公地皮的,其实表面的伤害远不如对人心、价值观的伤害。

而且这个损害会逐步体现出来。

打过魔兽或者星际之类的游戏就知道,**只扩地皮,不攀科技,**早晚地皮资源都是别人的。越拖到后面越明显,就是一波的事。

知乎用户 长青​ 发表

技术和机制。

知乎用户 奥拉大梦 发表

其实有一点可以看出来是是不是拖累了,就是你是老板你是愿意做做每年风险高,回报率低的实业,还是投资一个在中国属于回报率高,风险低的商品?

只要多数人选择后者,那很多事自然不必说了

知乎用户 蓝莓汁 发表

有人说蓄水池有很多优点,地上水池可怕不可怕?不拆房梁加固河堤就要被淹死了。

知乎用户 王亚斌 发表

房地产基本收割了大部分购买力,这句话还是在理的。

知乎用户 艾天涯 发表

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都依赖于科学技术。如果我们的国家不能制造人民想买的高质低价的产品,我们的工业将会继续萎缩,并会将繁荣更多的让给世界其他国家。

知乎用户 一本正经扯犊子 发表

没道理。

房地产拯救了实业。没有房地产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中国 gdp 比不上日本。不会有人怀念 gdp 比不上日本的时候吧,不会吧。

知乎用户 陈渐溪爱拉板 发表

流动性或重聚,景气度是核心

这种短期跌破均线后的反抽,一般不作数,只有站上之后三天,才能算。

这是从技术结构上所需要确认的,同时从微观结构上看

上证 50 指数的反弹,才引发了指数反抽,而上证 50 指数是否触底了呢?不一定,就算筑底,也要重新突破下降趋势才行。

所以本个交易日的反弹,没有什么好起哄的,甚至意义不大,最多就是从一线蓝筹的角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估值变化,吸引了一批长线资金进场抄底

总之,做好反复的准备就好。

在昨天的视频里,已经明确提到纳斯达克指数出现 MACD 日线死叉,短期顶部形成,同时创业板也已经在兑现了前期提到的极限估值压力区间。

但同时,目前来看,市场中成交量连续过万亿,那么接下来就是中证 500 的时间。

中证 500 里面,大部分都是二线蓝筹,也就是周期资源。

so,即便我跟你们讲过,我看好下半年的周期资源长线行情,那么,换个角度,市场依然在某个方面侧面映证了我的思路。

那么具体,我就不说了,大概就这么多吧,DDDD,yyds

同样的,即便某些方向依然存在确定性的景气机会,你们要做的并不是盲目参与,而是需要精选中间的标的。

并且做好中长期的打算,当然,我也不反对你们做短线。

这个时候,基本面的因素考虑,远远比价格更重要,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新高未必不能更高,跌停未必不是买入的好机会。

彩蛋:

知乎用户 方智毅 Yuri 发表

鹤岗 房价地价都便宜,可以说 没有房地产。

实业发达么?

生育率很高么?

目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不能单一的把责任算在某个行业身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的臆想某个行业没了就可以解决。

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公考小学霸 发表

房地产本来不存在刚需一说,只是价值导向让很多人以为人人要买商品房,买房子能够让全家拿钱消费,消费又是经济 gdp 增长的一个部分。

放眼如今的房地产,面临着未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趋势。房地产未来看人口,二三线城市的房子库存增大,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接盘少,房价下降趋势明显,只是时间问题。人口向一线城市,大城市集聚,供给跟不上需求,所以短期,大城市房价可能进一步上涨。

大量房产持有在二手房市场,二手房的交易和变现能力很弱,未来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两极分化,一个是新房和二手房之间,一个是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

房地产发展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要想实现经济腾飞,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才是根本出路,所以要明白时代的背景,靠炒房发家致富的如今就是镜花水月。

房地产风险,关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思考

任何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事物,都会被时间淘汰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房地产助力中国实业。

知乎用户 阿豪论市 发表

我之前服务过一个服装行业的老牌公司,和对接人闲聊时获知,他们公司从 2013 年以来,主要利润来源并不是服装的生产销售,也不是外贸代工,而是老板早年在上海置地修建的 3 幢商务楼租金。

他认为公司最值钱的资产不是设备、人员或品牌等,而是工厂地皮。于是,他得出结论:这些年就是房地产拖累了我们的实业,这有道理吗?为什么呢?

一、先用实际案例谈谈:房地产对实业的冲击到底在哪里?

我的老家是个五线小城市,人均收入大概 2000 多。我的发小开了个装修公司,每天从早忙到晚,每个月几乎不休息,只有过年休息几天。为啥不休息呢?休一天少一天利润,营收也还不错,但成本支出太大了。

他雇佣了 5 个销售和 5 个工人,这些人都没买社保,不是不愿买,是真的没钱买。我问他为啥不买?我说这风险这么大,一告一个准。他却把整个公司情况毫无保留的告诉我,整个公司净利润就 8 万块,也就是说,他一年累死累活就赚 8 万。如果买社保,每人每月大概 1000,根本没钱买。

  • 那为啥没利润?房租一年 25 万,可能你觉得不多,但这是五线小城市,人均收入也就 2000 多。而房东啥都不干,一年收入相当于这边 10 个人干 1 年,你觉得合理吗?

其实他个人能力非常强,但选错行业。这个公司他做了 5 年能活下来,绝不能说他干的很差,但 5 年下来,房租交 100 多万,自己的投入还没收回来。

可见,房地产对实业最大的冲击,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 一是极大压缩了实业利润,可能大家都无法想象实业利润有多低,很多行业可能就 2-3%。
  • 二是对员工来说,极大打击了积极性。10 年前,这边平均工资 1000 多,但房价才 600 多,买个房不难,如今平均工资倒是翻了一倍,有 2000 多,可房价 6000 多,可想而知。

二、可你要说是拖累,这么多年大家的日子,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

当然,要论我们实业的主要问题,其实主要还是产业链分工处于中下游,上游受资源方和技术供应方盘剥,下面又因为所处分工地位造成利润分配低下,导致内需不足。

比如苹果的一部手机 1000 多美元,扣除成本,200 多美元是苹果公司的,只有 10 美元是其他企业的,而这 10 美元国内各方企业还得争得火热朝天。

回头再想想,如果说我们不做城市化,不造住宅了,实业也就是维持现状,因为工业用地并不贵,住宅和我们的产业关系并不大,但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关系比较大。我们只有投资、科研、一带一路和实现制造业 2025 才能提升收入,这些战略都是短期看不见效果的。

  • 其实实业的关键是 “秘方 “,材料,加工技术,装配技术,这些都得烧钱花时间,同时还有已有的专利挡在前面。后发国家的优势是可以快速的从 0 变成 60,但想从 60-90 反而更难了,除非能改变原有技术路径,也就是新的 0-1 的质变。

可见,房地产开发为城市化建设,的确是贡献了不可磨灭的价值,即使对实业有冲击,我们也不能都怪房地产,产业升级才是最关键,毕竟这些年我们的日子真的变好了。

三、房地产不仅让我们生活变好,同时扮演的是融资收税的工具

思考一些经济问题时,我们关键是思考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才能得到一些相对理性的结论。

  • 要知道,房地产是我们经济体融资再投入、再分配的最大平台,规模远远高于股市,根据最新数据,2020 年上半年新房交易量约为 9.29 万亿,而前一年卖地直接收入约为 8.4 万亿。可商品最终持有者是购房群体,也就是说房地产是筹集居民储蓄和负债能力的工具,大部分去了土地财政,少部分去了房企和金融机构,其中土地财政又要拿出来很大部分给地方土著,其实就是拆迁致富群体,随后是公共福利、城市建设和教育支出,还有科技创新、高铁、地铁、城市公交补贴等。

其实任何环节的融资都将产生资金成本,金融体系就是另外一个大的受益者,近 10 多年货币供应增加 180 多万亿,都要经过金融机构,也都会获得收益。最后是建设和工程相关的机构,承担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当然也有包工头等。

  • 也就是说,在宏观资源配置中,房地产扮演的是融资收税的工具,给地方筹集发展资金,钱从居民中来,到相关领域中去,只要是房地产获得的钱流向的行业,包括很多实业领域都是利好的,如基础建设投入、科技研发投入、高端制造投入等。

可见,在宏观资源配置中,总有被配置的一方,也总有获得配置的一方,至少获得配置的一方相关实业并不能说是被房地产拖累,而是既得利益者,包括前几年的造车热潮,就是典型的政策补贴驱动型而非市场驱动型,而补贴的钱多数与房地产获得的税收有关的。

最后的话:房地产拖累实业并非绝对,产业升级才是关键

过去 20 多年,房地产是门槛低利润高的行业,上到开发商,下到买房的老百姓等,90% 以上都从房地产这个红利中分到一杯羹,这是既定的事实。

  • 但房地产是眼前利益,对于将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是不利的,我们现在开始打压房地产,限购限价,提供保障性住房,优化租房市场,回过头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扶持就变得迫在眉睫。

知乎用户 蕉仔 发表

有道理也没道理

基建 这么多年了 实业不会这么快的

房地产相当于线上主播。很多人刷礼物来的快

实体业相当于线下主播。场地固定。每次人数也固定

就只能装这么多人。 来的慢

当然了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 未来房地产会很好

抱歉,他在骗你。经济不会一直高速发展

知乎用户 AN0NYM0US​ 发表

没有道理。


没房地产,银行就没钱,银行没钱怎么放贷给中小企业主?

中小企业没有贷款还怎么经营?

中小企业没法经营又怎么去贴现 “承兑汇票”?

没法贴现承兑汇票哪有钱给员工发工资?

没工资大家不都得饿死?

多亏了房地产,大家才有贷款发展实业。

综上,房地产是中国人民的救世主,多亏了房地产,我们才觉得活着有愧于国家,努力工作建设祖国。


这辈子都还不完欠的这么多钱,巴不得生个孩子替自己还。

知乎用户 薪房通 发表

假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背着的相当于你月收入 40% 以上的房贷 / 房租突然减半,同时对你的居住体验没有丝毫影响,那么你会拿这部分多出来的可支配收入做什么呢?

你是一个在城市里开小店的店主,如果占据你成本结构至少 40% 的房租支出突然减半,你是否愿意为消费者提供更廉价的相同品质的商品服务呢?或者在同样成本支出的情况下考虑扩大经营的规模赚更多钱呢?相信,答案大概率都是肯定的。

所以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既压缩了需求端的可支配收入,又增加了供给端的生产成本。这两根枷锁都解开,释放的经济潜能必然十分可观。

知乎用户 机械唯物主义 发表

房地产不就是实业的一部分吗?

知乎用户 xiaofeidawang 发表

这认知不对。

恰恰相反,房地产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实业。

没有房地产,哪来的内循环。

多少企业围绕房地产做配套,多少人围绕房地产吃饭。

现在县城人很多都住上了漂亮花园电梯房子。

中国人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房地产善莫大焉。

知乎用户 张文远 发表

现代的代际继承徭役,可惜大部分收入都是修了阿房宫而不是长城!

知乎用户 罗宾老师 发表

没啥道理,没房地产割韭菜,拿什么建设国家?

拖累了中国实业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泡沫迟早会破的,希望投入其中的上亿年轻人能没事儿。

知乎用户 零隐 发表

没道理,地产拉动实业!

说拖累的是大量的资金炒作学区房和高高的地价和部分地区的高房价

知乎用户 黄小立 发表

突发的暴力强奸是一回事,在周围人的默许下,十年如一日的强奸是另一回事。

身为被强奸者的中国实业,自己也应该心里清楚才对,自己到底被分配了一个什么角色。

知乎用户 泛泛杨舟 发表

房地产让大量的社会财富沉淀。其社会作用是巨大。

当然,它的消极作用也不少。正因如此,政府要大力调控、整治。

知乎用户 翻车学堂 发表

没这个说法

土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高度稀缺的财产。

在西方国家,还是私有制,更难搞

美国的房价已经全面超过次贷危机前的价格了

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让你随随便便拥有土地房产的。只能说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环境和压力更小。东亚国家,人口密度极高,日韩、香港这种发达地区的土地也一点不便宜

知乎用户 洛洛洛洛洛洛翔啊 发表

我们家原来开机电厂的,在这个行业干了 20 多年,前两年慢慢不做了,因为每年挣得还没我家三套房涨的多,加上爸妈年纪大也干不动了,家业就到这了

知乎用户 海平 HAIPING 发表

高房价让人不敢消费,也没能力消费倒是真的。

知乎用户 花花酱 发表

你妈一个月给你 1500 的生活费。

谈个恋爱,对方一个月花 1200,这个 1200 是到一个固定的地方消费,别的也不做,这个地方拿了钱也不会往别的地方花,几个老板自己分了,水不会外流。

你还剩三百要搞定一切。

你说谈恋爱对你生活质量有影响吗?

你为了谈恋爱,可能连吃泡面都要一块面饼掰开成两顿吃。

什么啤酒瓜子矿泉水,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一个月都是每月零花钱 1500,对象都是要花 1200,都到那个地方吃饭。

这地方利润贼高,你谈个恋爱,不去那地方还不行。

毕竟你们想成家,没这笔消费,以后小朋友可没办法读书哦,老了也没人管哦。

于是大家都去哪里消费。

啤酒瓜子矿泉水和大家都没关系了。

卖啤酒瓜子矿泉水的人都破产了。

然后你怪你对象居然每个月要花 1200,TA 是女拳 / 鸡贼男。

然后你们之间 battle 个没完没了,她骂你没用,你骂她抢劫。

终于决定不去消费了,大不了不结婚了吧,继续 battle,既然玩不下去了,那至少要玩开心吧,自己开心最重要,使劲骂啊,骂道对方跪为止。

然而大部分人还是要去消费的,毕竟他们还抱着那么一丝丝希望,觉得这家黑店不至于把钱抢完,自己也花得起 1200 一个月。

没关系嘛,大不了一天打 12 份工。

承担不起 1200 一个月的经费,那得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能力不足,不够努力。

全然忘记了真正的强盗是不讲规则的,等你上供完了,那就换一套规则继续上供。

放过你?怎么可能嘛,没有黑店,还会有红楼啊。

顺便,找个工作,月入只有 500 哦,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哦。

加油,奥力给!

要相信自己,多干活少睡觉,毕竟黑店老板当年也是只睡 4 小时才实现的白手起家。

知乎用户 你电脑中毒了 1 发表

房地产不就是中国实业的一环吗?没有房子,家电卖给谁,家具卖给谁,建筑材料卖给谁?

知乎用户 十三楼 发表

房产兴邦,实业误国

车企 800 道工序,从采购原材料到造成汽车,再到你手里,需要花费多大心力,再有个断轴啊发动机漏油啊啥的,还不够费劲的

买房多省事,直接包一个楼盘,水电都不用开,雇几个保安就行,转手一卖 3-5 倍的翻番

不要怕房价跳水,三驾马车保驾护航: 国情 教育 户口

国家不倒房价不倒

学区房政策不改房价不倒

买房落户房价不倒

我记得之前知乎有个问题

八宝山睡一晚给落北京户口你敢不敢

我的回答是只要能给落户,坟头都能搭个上下铺

知乎用户 汪峰 发表

没有道理。

房地产是实业而且是实的不能再实的业。除了本身实,上下游拉动也实的一比。

真正的问题是城市化(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城市化)。这个发展路线下,改开前期制度设计上的二元化问题强化到极高的程度。人口高度聚集的东部沿海城市大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天生温床,例如互联网发展就根源于此。这种行业也是金融服务业的天生平台,强强加持,无敌了。但这吸收掉了太多太多的资源,而且这些行业几乎没有上下游可言,链条极短,实业发展受到了这些服务业压制。

房价是结果,是城市化 / 大城市化的结果。实业被拖累也是一样,城市化 / 大城市化在二元化加持下,东部沿海城市 / 大城市过早的进入了服务业大发展时期,有这种生意不做去磨内功做实业的话莫不是傻子?

知乎用户 失败人生 发表

资产性的收益大于劳动收益

所有人都想不劳而获

从而打击了社会的整体劳动积极性

资产收益本身不是什么发达的生产力代表,只不过是换个皮的放贷收租而已。

你说影响大不大。

知乎用户 布尔乔亚 发表

某电脑品牌

早早的进入中国市场,赚的利润不如自己在北京的大楼。

知乎用户 刘家忠 发表

有道理,也没道理。。。

房地产只是表象,

房地产行业,充满了大量的税收和隐形税收,

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土地财政的锅。。。

再深入下去的话,算了,我不想在这里说了

知乎用户 火西 发表

拖累中国实业的难道不是税吗?

知乎用户 不三不四人五人六 发表

房改之后房地产对中国的贡献最大,盘活银行、完成国家工业化,完成国家城市化,完成国家大基建。

知乎用户 灯塔 发表

先给个定性吧,有也没有。

有时间的人可以去看看中国建筑公司的专利数量,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这些专利,支撑着整个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领头地位。即使是发达国家,建筑领域也找不出几个能打的,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

建筑非常粗笼的分,可分为房地产和其他,其他建筑应该是基建为主,基建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专利是大家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大型建筑所需要的大型装备,比如盾构机,全世界也就五个国家可以自主生产,而我国是其中之一。科普一下盾构机,不知道的朋友请自行百度搜索。比如 SMPT 平板车,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平板车,很多国外的国家都想买技术,我国都不卖的。

最近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轮水轮机组安装完成,而这样的机组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重量高达 8000 吨,高 50 米水轮机,需要两台机器吊装,水轮机安装完成后摆动幅度不超过 0.05 毫米,这样的巨型机器达到这样的水平,难以想象。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实力。

当这样一个一个的大型工程完工,也伴随着大型机械不断的创造世界之最,专利数也是不断的飙升,他们是建筑领域的顶尖选手,带动整个行业的抬升,而这些顶尖选手的技术所溢出的技术,放到房地产搓搓有余。前有基建带头,房地产可以跟着吃肉。

我们顺着这样的路径去,基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而房地产只需要拿过来做做修改就能用到盖楼上了,那么就省下了高额的研发费用。那么就只需其他了,因为标准已经由基建定下了,用料标准,施工标准等等。

房地产现在剩下的就是钱来,而恰好 2000 年初中国加入了世贸,因此大量的钱去了基建,基建技术被房地产拿来盖楼,基建带动的东西少,而房地产很多。楼房盖好需要装修。装修带动了家装,家装完成后是电器,人住进去后水电气,结婚生育养育,儿童成长,家庭汽车出行需求等等都被房地产带动起来,房地产被称为第一支柱产业也并不为过。

从这样的角度看房地产是利好国家的,可是为何每个国家都死于地产呢?准确的说是被地产影响了,日本,美国都没逃过地产所带的负面影响。

房地产公司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房地产公司拿地盖楼,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钱太慢了,一幢楼从立项到拿地再到盖楼,再到售卖,需要长达数年时间,初期还没啥,当到了一定规模,钱就不够用了。

房地产公司需要创新,因此从拿地开始就变了,地价多少无所谓,因为要拿去抵押,价格高了更好,抵押贷款更多。拿到钱后就去盖楼,而盖楼还不是用自己的队伍,把这个项目包出去,由第三方建设,而且第三方自己先垫资,这样就省了一笔,材料供货商也是被压,先拿货后结款模式,尤其楼盖好以后结款,那样钱就能转的更多了,房产公司偷着乐,楼房盖好后,再把楼房抵押给银行,因此钱又到了,这样又可以接着上一个套路来了,而这只是房地产最简单的一些操作了。

给房地产公司贷款的银行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当存款人把钱存到银行,钱既是你的也不是你的,因为你存到银行的钱会由银行去支配,银行将你的钱以贷款的名义给了需要钱的人,用一定的利差赚钱以支付银行承诺你的利息。银行本身的属性就自带高杠杆,因此当你存 100,银行可以给你搞出 400 的贷款。

银行加房地产,高杠杆加高杠杆,会发生什么?当一切的一切都准备妥当,房地产爆发了,2000 年初到 2008 年次贷危机前,不到八年房价涨了十倍。2008 年以后到 2018 年又是十倍。这就是杠杆的威力,只怕是很多人都惊呆了,什么东西能给你十年十倍的回报?工资?公司?创业?还是投资?而且这还是可以让普通人都能得到的。我是想不出来。除非疯狂的炒作某个东西。房地产貌似属于这一个特点。

当一切向上的时候一切都好。可是杠杆就那么好玩吗?明显不是,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房地产明显逃不开,随着房价的上涨。我们发现 2006 年以后新生人口就下降了。苗头是 2000 年开始,也就是说,新生人口下降不是近几年的事。而是从 2000 年开始了,这是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影响之一。

房地产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银行烂账,因为很多人都在上涨中飘着。一直享受这坐飞机的快感,当飞机着落时才能恍然如梦的清醒,“房住不炒” 的政策落地。环京地产房价的腰斩再腰斩,直接把人打成负资产者,房价跌,可是负债是实打实的。这些债务所带的资产都是银行的,当债务人狠下心不想承担时。那银行就面临资产处理的问题了,资产处理实际上就是烂账了。债务人还不了债务,只能走破产这条路,或者成为被执行人。而债务的烂摊子就留给了债权人了。

这样的视角我们就能明白,当房价下跌时。即使已经跌穿了你的成本线亏损了,你也是需要还巨额房贷。债务只会随着你的还款增加才会减少,房贷占据了收入的一大部分,人们很难有多余的钱去消费了,因此消费低迷,消费低迷。需求不足,引发的就是企业收入下降,企业收入下降养不起那么多人就要裁员,然后这些有着房贷的人就断供,再次引发房价下跌,接着就引发了大量烂账。恶劣循环下去就是崩盘。

当房价涨到这个程度。影响就非常大了,我们的婚姻观变了,高杠杆的房地产把人们惊呆了,疯狂了,人们又买不起房,因此就只能看着或者成为自己择偶标准的一部分。很显然,大部分选择咯后者。

造富神话后的一地鸡毛,三观被颠覆,进一步打开观念束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种种社会现象,都映射这房地产的影子,因为他是第一支柱,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一切一切都在他的影子里。

房地产上升时带动了各行各业,实业也就被带动起来了,当它停止时,需求下降,实业自然也就停止了,只有那些收入不是由房地产带起来的企业受影响小,但是由于房地产的原因,导致人们的消费意愿下降。自然人的需求也就下降了,实业的收入也减少了。

疫情后我们国家经济过热,是国外需求带起来的,而不是房地产带起来的,国外需求一旦减少,经济下滑会非常厉害,实体企业自然也不会好过。

曾经热度非常高的房地产拖累实体了吗?明显没有吧,他带动了很多实体,现在走下行了,说它拖累实体,也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老狼 发表

也对,也不对。

知乎用户 akaraor 发表

具体讲,彻底改变了人的思想。

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一点讲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退出历史舞台。

奋斗者本可以想象劳动改变命运,但是房地产 10 年,或者讲投机性投资,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以前嘲讽买房的,小丑竟是我自己,所以具体体现在其他地方,就是实业要脚踏实地,但是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大家都只是嘴上说要搞,实际上都是看哪里投资好,楼市股市基金。

外因说完了,内因是实业不给从业者体面,多少实业重视技术品牌这些,都是搞营销,这点可以看出来,公司最重要的是业务与销售,技术还是稍稍吧。

知乎用户 居乾正观 发表

就看看有多少上市公司参与炒楼。

搞实业赚到的钱不是用来投入再生产。而是像地主老财一样去持有物业等升值。都想躺着把钱赚了。

个个都这样实业还有希望吗。

知乎用户 默鸣志 发表

此案凶手不只一个吧?元凶不是房地产吧?

知乎用户 北渔 发表

没有道理。

实业利润率太低,哪个行业不比实业利润高。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娱乐业,有利润高的地方,正常人都会抛弃实业。

和房地产有啥关系,没有房地产,不就要抱怨互联网金融了。

知乎用户 武天老师 发表

也对,也不对。关键是没说到点子上。房地产是一种税,凡是税就有纳税人和吃税人。纳税人很容易判断出来,就是大学生们。吃税人是谁比较隐蔽,其实就是按欧美学费本来上不起大学那帮人。所以房地产本身是一个次贷危机,如果你通过高考培养的真是人才能买的起房,那就是正向的贷款还贷而已。你培养的要是只是 996 型衡水土猪,那就是次贷危机。

知乎用户 刘凌波​ 发表

反了,是实业拖累了房地产。

妈的要不是那群干工厂的蠢货不给力,我又怎么会手里五套房居然都卖不到三千万呢

知乎用户 st.tail 发表

每年要放的水是一定的,,这些水要有个去处,要么去房地产,要么去股市,要么债券市场,咱们不行你收税给收上去,,,你猜猜你会选哪个?

知乎用户 凯的风云 发表

存地失人,人地接失。存人失地,人地接存。

但是明显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

知乎用户 人生不易 发表

实业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就是实业,没有谁拖累谁这么一说。

哪个赚钱,哪个就是实业。

哪个既赚钱、又容易、还来钱快,哪个就是实业。

哪个既赚钱、又容易、还来钱快、可持续发展,哪个就是实业。

知乎用户 霜叶瞳 发表

没道理,应该用 “摧毁” 这个词。

知乎用户 西陌 发表

比起银行,房地产本身就是实业。论题不成立

知乎用户 梁无名 发表

前头那个高赞看了感觉很搞笑,列举什么广东一些小老板累死累活还不如老婆买房。

我们国家实业发展或者直白的说,产业升级从来都不是什么小老板这些人能影响的,而且也不是每个买房者都那么幸运,赶上了这波红利。

你可以说房地产分润了现阶段国家发展的红利,从而导致产业升级的资源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从而延缓了产业升级,而不能张口说几个小老板就能拖累我们国家实业这样扯淡的话。

我们国家产业升级压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是个多因素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你感觉的,需要有数据罗列出来进行分析的。现在大多数人总是觉得因为房地产是自己焦虑的对象,从而觉得国家也同样如此。

事实是,国家有自己运行的轨迹,随着发展会出现偏差,但大体上都会沿着五年规划发展,而且随着发展进入一定滞胀阶段,各种产业升级调配都是有目标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现阶段我们国家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落后产能的实业即使存在,也无助于发展,反而成为拖累,应该说,产业升级需要将过去分割出来的一些社会资源重新整合,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重新分配。

要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红利可不仅仅存在于房地产,而且互联网过热的现象也存在,对实业发展也有负面影响,难道这部分资源就是一定是好的吗?

要综合看待社会问题,不要把自己的主观焦虑带入进去。

知乎用户 zanxas 发表

房价不控,深圳就是下个香港,金融发达,打工人住棺材房。

知乎用户 George 发表

房地产的畸形只是一一系列畸形导致的结果。为什么会有一系列畸形,不可说。

知乎用户 newstar 发表

辩证地看,房地产推动了中国的城市改造,城市改造推动了需求的进阶,需求的进阶推动了实业的转型升级…… 螺旋累进……

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任何来自外部的压力,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固有的段位上徘徊,产业也一样。当大家都陷入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 的思维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但是,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所以,当房地产越过了边际,必将迎来大调整……

知乎用户 书童 发表

房地产是堆积泡沫的过程,同时也是土地稀缺性造成的必然结果之一,资金涌入房地产必然会对实体造成一定影响,推高商品房价格的同时,多数人是按揭贷款未来现金流折现导致消费内需弱,日本用了多少年才明白只有实体经济强势才是真正的经济强盛。

知乎用户 寅虎大神 发表

大家都去炒房了,谁愿意干实体经济?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泡沫,也是中国最大的毒瘤!就跟以前的地主一样寄生着中国平(贫)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人人 office 发表

有一定道理

举个例子吧:

你好不容易筹了一笔钱创业,比如 120 万吧,准备运营 1 年的,就算每月 10 万

开始招人、租个办公室,开始不要求太大的办公室,10 个人左右创业初期,挤点吧

100 平的办公室 3 万元没有也还算能承受

但是,房东又收了你 3 个月押金,9 万元到房东口袋了

这意味着你少了 1 个月的运营资金

本来能运营 10 个月,到第 11 个月的时候被房东的押金给拖累了

如果

这笔钱还在你账上,就算周转 2 次的话,也相当于有 18 万可以用了

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创业企业被房东的押金给拖累了

还好,最起码在上海,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在上海

租办公室大部分都可以免押金了

不需要再白白给房东交押金了

毕竟

只有企业发展起来了

才有更多的机会啊!

知乎用户 斗战神狒 发表

地是抢来的?

知乎用户 tt 哥 发表

经济好的时候,是相互促进;经济差的时候,你说我拖累你。你爱我的时候叫我小甜甜,不爱我的时候叫牛夫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并且相互矛盾,相互影响。

知乎用户 新之佐助 发表

没道理,实业如果还有提升的潜力,钱还会留入,而且也在流入。相反,通过房地产的持续上升,每个买房的人都有了贷款,有了拼命工作的动力,而不会小富即安,沉迷物质享受,这对保持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是有益的。

而买不起房的,你都买不起了,还不努力工作。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

知乎用户 西安贷款经理 发表

把计划生意都是超额完成

知乎用户 ycpriscill 发表

营收-成本=利润,高房价极大的增加了成本,所有实业没有利润了。高房价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敌人。

知乎用户 不要怂就是干 发表

换个说法,资本收益率高过技术收益率和劳动收益率,很清楚了吧。

知乎用户 非典型 CFO 元宇宙​ 发表

有道理!

1. 肯定有人首先跳出来说,房地产带动了上百个直接或相关实体产业的发展,怎么说阻碍了实业发展呢,比如说冶金(螺纹钢等钢铁)、有色金属(铝合金门窗等)、建材(水泥、玻璃、砖瓦等)、机械(三一重工为典型代表)、电力、运输、建筑、设计、劳动力就业等不一而足……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房地产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很多实业的发展与繁荣;所以,国家在 2008 年等经济危机的时候才会通过房地产使得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安然度过这全球性的危机。

2. 但是,好多情况下是没有 100% 绝对好的事情,房地产就像一剂兴奋剂、一剂猛药,存在相当大的副作用。房地产带动的上述产业基本都是传统行业,整体存在 “高精尖技术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 的问题,所以前几年出现的“中兴事件”和近两年出现的 “美国刻意打压华为事件”、“芯片断供事件” 都反映了中国实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的占比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咱们中国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再被美国等国家卡脖子,就必须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中国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味的发展 “技术含量不高” 的“钢筋混凝土产业”。但由于商业都是 “趋利避害” 的,商业投机盈利的天然动力摆在那里,房地产业的 “虚假繁荣” 和“过度繁荣”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中央从国家层面坚持“房住不炒”,即使在疫情反复导致经济发展萎靡的情况下,这体现了中央“壮士断腕” 的决心。

总而言之,房地产带动了很多实业的发展,但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阻碍了国家层面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所以总体上来讲,目前房地产对于国家 “高质量大国崛起” 是弊大于利。

知乎用户 猪油拌饭 发表

房地产就不是实业啦?

知道房地产创造了多少税收,带动了多少行业,拉动多少就业嘛?

房产和汽车可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知乎用户 水混子 发表

房地产带动的这一大批产业不是实业吗?

知乎用户 王先生 发表

钢筋混凝土如果算实业的话,就没拖累

知乎用户 祥子卖骆驼 发表

房地产就是最大的实业。

知乎用户 放生 发表

房地产只是一个显著的表现,根本原因还是卷的太厉害

今天我卖公婆饼,赚钱,隔壁张三也开始卖,李四也开始卖,公婆饼做的都大差不差,怎么办?卷起来呗,卷到最后,房租都交不起了,公婆饼也就没了

房地产就是大卷,谁都想投机倒把来一发,谁还去脚踏实地啊

知乎用户 找个恐龙生个蛋 发表

当然是的。

但只有一小部分是,比较既得利益的范围在那里

当然有的不能说,说了就删了

知乎用户 阿杰 发表

美国制造业外流,是因为人工贵

中国制造业外流,是因为人工贵

美国人工贵,是因为美国人工服务贵

中国人工贵,是因为中国人工住房贵

知乎用户 印钱炒房 发表

房地产之所以让人愤怒,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洗劫的对象是无房户。其中尤其是低收入的无房户。它的财富转移只是让无房户掏空一切为有房户买单。为了不让知乎删帖,我就不咒骂了。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口中的代价。尤其是从受益者中说出。

知乎用户 四喜丸子访谈录 发表

纵观房地产行业下的回答,我们似乎看到了多种多面的许多偏见

偏见何来?来源于自身的不健全

北京嘉华宏远集团董事长赵文泉,1986 年进军房地产行业,作为一名地产企业家,他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房地产,缺点干实事的!”

” 中国房地产,缺点干实事的!“——听地产老炮赵文泉为你讲述地产企业家精神_哔哩哔哩_bilibili

知乎用户 大力说地产 发表

纳税大户,土拍大户,那么多资金,你说拖累

知乎用户 中县 发表

当然,你又不能把房地产卖到美国去。

知乎用户 爱跑步教高中数学 发表

知乎用户 沈书 发表

没有。我觉得不是。

为什么是房地产拖累实业?最赚钱的是房地产吗?

不是,最赚钱的是银行业。房地产只是银行业的保护伞而已。合法高利贷才是拖累实业的根本。

房地产算什么拖累?银行只要卡下脖子,房地产分分钟歇逼。

古代地主为什么可以剥削农民?真的是农民交不上地租的问题吗?不是,是荒年交不上地租之后,地主给农民放高利贷,这样利滚利才会永远交不上租子。

知乎用户 钱远山​ 发表

有啥道理啊,房地产大发展是出口型实业副产品。出口型制造业低利润高规模的错配与传统银行货币发行模式的结合,才是房地产暴涨的关键原因。

知乎用户 清晨的风 发表

我觉得应该分不同两种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已经把工薪阶层牢牢地锁住,无法为了理想去改变当下的工作和生活。身边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看看自己的房贷和目前的薪水,还是只能负贷前行,梦想只能先放一放。

然而,房地产业为中国制造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造业基础,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 年开始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已经走过了 21 个年头,这 21 年中国经济体量更是突飞猛进,且房地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房地产带动了制造业。与地产相关的产品太多了,比如家具、家电、钢材、门窗等,以及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行业。有了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就有了如今发达的制造业。所以我说,房地产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如果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那么就势必会压缩供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 房地产会拖累中国实业。

知乎用户 懂不懂 发表

不是拖累,是不可或缺

知乎用户 天真有邪小王子 发表

那倒没有,拖累了普通人而已。

除了被迫接盘的刚需以外,其他人全赢了。

完全是建立普通人的血汗上的。当然,普通人无法反抗,但可以用生育率投票,暴跌成这样合情合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呵

知乎用户 目标 1450 为了 50w 发表

其实早在 15 年之前就有大佬说过房地产对实业的影响,15 年高考完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忘记杂志名字了,只依稀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金融学院副院长,看完我觉得房地产对实业影响这么大,房子应该不会涨了,后来,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知乎用户 长生 发表

所以我们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进行了限制,来发展实业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小狐狸 发表

没有,相反促进了实体产业发展。实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建。而中国的基建花的钱,不就是房产撸的羊毛。

知乎用户 首付以外皆泡沫 发表

说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有道理吗?为什么?

没有道理,恰恰相反,是房地产振兴了中国实业,具体如下:

出口货品必须物美价廉,必须鼓励(工业用地廉价甚至免费 + 补贴 / 退税等)。

括弧里面的需要的资金,大量出自用作盖房的卖地钱。

所以,房地产越兴旺,地价越高,出口越兴旺,实业才能越兴旺。

知乎用户 司坤天南 发表

不是,是我们向灯塔学习,所以我们俩都有最大泡沫,和严重社会撕裂。

知乎用户 海绵宝宝的奇妙王国 发表

看看世界上的科技领先的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就很清楚了。

知乎用户 餐慁 发表

居民部门的绝大部分钱都用来买房了而且还贷款了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你说呢?

知乎用户 洁白无暇沙瑞金 发表

搞实业是不可能搞实业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搞实业的,只有炒房才能过得下去的样子。炒房的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炒房。

知乎用户 momomomo 发表

房地产吸干两代人过去和未来三十年财富,抑制了消费。没有消费热情哪里来的产业升级,哪里来的内循环?

但是话说一句,一边还贷,一边交房地产税有多少人受得了呢? 一千万的房子 1% 的税收一年就是十万。

再过不久土财就不够用了,拿什么来支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等的工资呢? 基建建设,补贴和维护的缺口怎么补?

你会发现,买房为土财做的贡献其实近似于提前一次性支付了一生的税。照理说,税不应该重复交。

刷的这张信用卡,造就了当前的繁荣。

可是月底到了,信用卡要还的。

总有人惊叹某些奇迹,感叹某些厉害。可是天上并不会掉馅饼,今天的羊毛出在明天的羊身上。

今天堆成百米高羊毛衫都是明天没能出生的羔羊的毛织的。

那么关于理财到底成不成功,我想我们应该要抱有信仰。

知乎用户 没事干 发表

搞笑。真正拖累了中国实业的是科技落后。

知乎用户 疯伙戏诸猴​ 发表

没什么道理,给开发商批贷款的不是开发商自己。

知乎用户 心灵成长 发表

大量的资源 (人财物。。。) 聚集到这个产业,还有了金融属性

知乎用户 武神 发表

错误的房产政策,使我们丢掉了人口产业化布局的关键期

知乎用户 鸡龟骨滚羹 发表

我认为是金融业拖累了中国实业,确切说是银行业。

在所有大型稳定经济体中,中国的利率是最高的,无风险收益也最高。本来账期的存在是提高结算效率的,但在中国就会侵蚀利润、甚至本金。头部企业为了占用资金,甚至会把账期拉长到跟业务效率无关的地步。早期的顺驰,之后的国美,现在的支付宝,都是利用强势地位占用资金的高手,也是借此登顶行业龙头。

为什么中国零售业、电商业能够发扬光大?其中一个根源就是没有账期,不仅没有账期,还能无成本占用别人的资金,不说高风险投资,买个信托年化也有几个点。

房地产不过搭个顺风车而已。

知乎用户 郝君​ 发表

房地产,包括今年以来原材料各种暴涨,本质上是少数人收割中下层的合法途径,真正的收割从来不需要违反任何法律,就可以把一切都往下转移同时自己盆满钵满

知乎用户 蘑菇 发表

房地產衹是個有金融屬性的資金池,沒房地產這金融池子就要有其他池子,比如股市 債市 期貨。可是我國啥情況大家也都知道,目前這種監管力度,你進股市債市就是被莊家割韭菜 ,老百姓還是投資房地產比較穩當,實在沒錢投資白酒也可以

知乎用户 知乎牛黑 发表

你问我我知道黑啊,我只知道我真的有几文钱,我只知道为了买房,我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人生理想和世界观

知乎用户 RoyalRothschild 发表

房地产不是实业之一嘛?房地产的崛起,不是带动了装修装饰等相关配套服务的产业链嘛?比如家具,家电等行业

真正拖累中国实业的,其实是土地价格,高昂的土地价格使得房价跟随着上涨,高昂的房价消费了大多居民手上的存款,以至于省吃俭用不乱花钱,消费端就萎靡了,那么实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就无人消费了。

知乎用户 小凡 发表

房地产不是实业?目前有哪个行业拉动上下游产业链能和房地产比?光一个建筑业虽然不能说创造多少 GDP,但是带动的巨量就业就是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制造行业也不能比。只能说以房地产,金融之类赚快钱的行业相对于制造业来说杀伤太大。是造成制造业空心化的最大推手,扭曲了经济结构。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没有道理。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但是硬是要超频这就没办法了。

知乎用户 魔都怪咖 发表

凡事都有两面性,房地产是改善民生的大基建的其中一部分,这本来是件好事,让老百姓从老破小的房子里通过努力奋斗,搬到新房子里。

无奈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炒房当做生财之道,一个人挣钱了,就会带动一窝人进来干这事,恶性循环,最终大多数老百姓的钱都投入到房子里,推高了房价。

其实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就是普通老百姓,这是人性贪婪的最直接的反映。

有人说这是地方为了提高财政税收,的确,有这部分原因,但不全是。

并不是一个两个因素就能够导致今天的局面,郭嘉出手控制房价不只是嘴上说说,如果不是因为调控,现在可能早就崩了,这对我们的经济会是致命的打击,将会有大批量的普通人面临下岗,物价飙升,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无法承受的结果。

希望调控可以让房价跑慢点,同时严厉打击那些投机者,让我们的实体经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让老百姓的收入可以尽快追上来,都能买得起心仪的房子!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qRfdm5 发表

截止到现在房地产都是在吃政策福利

到现在很显然房地产很难了,我不是说卖家难,这问题还不严重

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买家难,这事更严重

房子问题不解决,涉及到一个年轻人躺平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年轻人都希望破灭了,那这个国家的未来何在?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BZKOa 发表

没有道理,是实业不行了所以大家去炒房地产。

倒因为果,总有刁民想害朕是网民普遍患有的重度心理疾病。

知乎用户 小二 发表

一个 200 人的工厂,一年到头的利润就是两三套房,老板肯定觉得没意思啊,不如炒房轻松。谁不喜欢赚轻松又来得快的钱呢?

知乎用户 U2647 发表

过往绝大多数办实业甚至是互联网都知道上市之后的第一笔钱用来买地盖楼买楼收租就有现金流,除了钱在银行利滚利以外,实体就是最好的,房地产拖累了没有顺应房地产潮流的实业公司。其余的过往的商人,谁手上不几个好地段铺子,你自己做什么事情直接把铺子收回来就行了,垄断了好位子,很难不成,房地产不是实业吗?

知乎用户 铁男 发表

这只是现象。实质是金融挤占实业,这是人性、经济规模、政策共同决定的。这么问就象在说: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强者欺压了弱者一样,都只是现象。世界从来都在动荡与不公平的波动中维持平衡。

如果我说:电商拖累了门店,你会不会觉得很可笑?

知乎用户 莫能臣朴 发表

房地产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拖累实业,而是房地产导致的贫富差距拖累了实业。假设一个理想情况,如果房地产的增值是全民平均享受,那么全民的生活条件是同步提高,全民的不动产价值也是同步增长,那么消费将会相当旺盛,实业也会蓬勃发展。但是如果房地产金融化,增值受益只是部分人享受,那么就会消费畏缩,实业凋敝。

知乎用户 无情剑 xl​ 发表

那你看这些年国家不让投资房地产,钱用来投资高科技了吗?不是用来投资茅台,就是投资比特币,还不如炒房呢,建房子起码能住。

另外你去制造业好一点的厂子看看,用的机床高端的都是外国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国外垄断,最后实业生产的钱都落到外国人手里,中国建房子养活了一大群农民,生产重型工程机械的人,政府卖地赚了钱。做室内装修也赚到了钱。上下游都赚到了钱,资本家也把大部分钱投入了房子,没有转移出海外。

知乎用户 胡工 发表

房子问题在于,涨得这么快,这么确定性,让埋头研发,埋头制造,的人情何以堪?

产业升级是需要很强的基础研发的,失败风险很高,既然如此,不如炒房?

挤占实业投资意愿,掏空六个钱包,躺平结婚生育意愿,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不管炒作什么,终究都是需要有人接盘的

炒到没人接盘了的时候,就只能维持了,好在咱们的维持能力算是很强的

维持住,hold 住吧,虎视眈眈的秃鹫可是不少,大清又肥又弱就是原罪

知乎用户 Edward lee​ 发表

中美竞争,还是要多些华为,比亚迪,大疆,宁德时代,这样的科创企业,中国才可能赢美国。靠中国房地产,难道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卖给美国人吗?

知乎用户 小名​​ 发表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房地产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它吸走了一部分制造业原本用于研发的资金。

另外这些年大规模的基建,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

还有就是客观经济规律。即使房地产不能赚钱,工厂老板在靠代工赚到第一笔钱之后,会把这笔钱塞进自己的口袋,还是拿这笔钱投入研发?研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再加上中国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很可能投了钱也竞争不过那些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的发达国家企业。人天生是风险厌恶的,大多数老板很可能不会把赚到的钱投入研发。

蹲更好的回答

知乎用户 叶落 发表

实业是一个巨大的整体,

就比如做一个机器人,做外壳是一批,做芯片的是一批,做程序的是一批,中国的实业就是做外壳的那一批,一群人都卷的跟什么样,产业不升级,大头都被别人拿去了

房地产也是一样的,盖房子的一批,卖房子的一批,实业就应该和盖房子的比,而不是卖房子的比,更别提收房租的了

知乎用户 阳 Douglas 发表

有些实业没了就没了吧,去同质化生产嘛,别拿房地产当幌子

知乎用户 你比从前快乐 发表

什么是实业?制造水泥、钢材、智能家电、玻璃、电梯算不算?如果算的话这些实业恰恰是房地产拉动的!

知乎用户 路边一帅哥 发表

有一点道理吧,结合我的认知,在之前房地产是应该推动了中国实业发展的,到最近一些年房地产才开始拖累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房地产拉动了房地产相关实业,钢铁、水泥、建材等等。

至于其他不相关的,肯定萎缩了呗。

知乎用户 人民路灯 发表

没有道理。

按比例来看是拖累,但是其实按绝对值来看是促进的,只不过那个节点过后,生产过剩一直存在而已。

生产过剩 = 消费不足

根在分配上。

知乎用户 Knight 发表

现在烂的是资方,就看谁有铁血手腕管理好资方投资的一举一动,真正把钱都牢牢掌控在专政方手中。

知乎用户 一线生​ 发表

没有道理,实际上是促进了。

发展实业的核心是加入美元体系。

美元涌入需要蓄水池,高房价成了蓄水池。

知乎用户 骑骆驼的祥子 发表

2007 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房地产是中国支柱第一产业的时候,你咋不说拖累中国实业。

2015 年棚户改的时候,你家村里面 800 年都不修的路,终于修好了的时候,你咋不说拖累中国实业。

房地产的上游,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化学化纤

房地产的下游,家电设备,消防,园林设备。

受益于房地产的行业,城市基建,教育医疗,人口迁移优化,产业升级

国家逼你买房了?

知乎用户 安拉卡胡巴克 发表

都现在,人也不傻,很多事情慢慢就想明白了,唉,妄想壮士断腕,实际割破一点皮,好疼!

知乎用户 Dallin 发表

道理可以说出很多,但事实是这样吗?

2021 国家统计局年鉴增加了每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可查到 2005 - 2020 的数据 )

让我们看看房价和 GDP 的关系。 从统计局得到数据如下

房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关系

很显然可以看出

在 2008 年后, 房价增长率(蓝线 ) 与 GDP 增长率(红线 ) 曲线方向基本相反

基本可以确定

2008 年后, 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

知乎用户 虚拟内存分布菩萨 发表

曾经经济放缓的时间里

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提供了一半的 GDP

百分之 60 到 70 的 GDP 增速

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猫思愚 发表

当年日本的房地产价值都能买下美国了,然后说没就没了,整那么多虚的好像有用似的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气膜​ 发表

有道理。

房地产掏空了国民内需,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国内需求小于供给,要想办法把多余的供给消化掉。

如果不搞一带一路,国内供过于求,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利润下降,无法产业升级。就彻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国内有多少企业一年毛利赶不上一二线城市一套房,有些企业濒临破产买了几套房就利润暴涨。房地产二十年的野蛮生长,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认为房价上涨是永远的逻辑。多少企业把原本用于研发进行产业升级的费用投进了房地产。

房地产现在已经树大根深,彻底绑定了地方政府,绑定中国 GDP,绑定了普罗大众,绑定了各行各业。为什么广州某大有恃无恐?现在想软着陆简直是地狱难度。最佳解决时机已经错过,个人认为美帝次贷危机是解决最佳时机。而当时我们选择了接盘。

这两年可以说是最后的窗口了,一旦全球疫情稳定,就再没机会了!但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不一定是上层的打算。一个房产税遮遮掩掩多少年,就是出不来,足见其决心了。

知乎用户 利康 发表

房地产行业

才是中国最大实业

中国经济的 150%

来自于房地产这个实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tV8F3j 发表

房地产拿的钱有一部分是流向交通运输的,交通运输对事业发展有利。

过犹不及而已

知乎用户 杨过 发表

中国实业要点脸好吗,不要让房地产背黑锅,自己没出息而已。

知乎用户 人人都是发明家 发表

按照物极必反的逻辑可以推出大概率是拖累的,没理由不拖累啊。

changelog

  • 2021 年 07 月 10 日

知乎用户 认识那个人 发表

gdp 是数字,实业需要人 即使你再先进,县城发达如日本德国,没人你就没市场,实业也发展不了,全产业链更不可能。这就是人口的意义,一方面是市场,用来消化生产的商品,一方面是生产力。人都不愿意生了,实业只能转移到印度越南帮助他们发展。

只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虚假炒作才是原罪 一个幻想值那么多钱?

知乎用户 毅点观察 发表

不同阶段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没有房地产,财政的钱哪来,城镇化怎么快速提升?房地产行业直接贡献的财政收入占比近 4~5 成,也就是说,全国这么多的基建,有一半的钱都是取之于于房地产。

房地产及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占 GDP 的比重超过 3 成,所以说过去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挺扯淡的。

但却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城镇化率接近 70% 后,房地产吸纳占有的资源确实该降一降了,因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欧美科技封锁等等。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现在中国的房价处于什么阶段?

知乎用户 hooooker 发表 秘不发丧,臭味开始出现,需要注入大量咸鱼来掩盖臭味。 知乎用户 雷宇​ 发表 即将完蛋的阶段,现在所有的救市都是回光返照! 因为房地产能玩转的根本没了! 城镇率 65%、人口下降、库存太大、生育率降低、泡沫 …

房地产行业是真的要凉了吗?

知乎用户 及时晴​ 发表 黄奇帆说:“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府政策刺激,开发商调整行为方式,然后房地产又可以变得蒸蒸日上,是脑子(进了水)。” ——括号里的三个字是采访黄奇帆的记者补充。 看了黄奇帆的访谈,他列出了 9 个指标,证明我国的 …

2022 年 7 月,请问现在国内房地产泡沫是不是已经破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锡 zf 为了捧房价,左手倒右手的在本次土拍中把一块叫夹城里的地块捧出了 2.1 万的楼面价,刷新了本城历史。为此场重头大戏,打破了不交房绝对不公布学区的规定,提前官方公示配套幼儿园、小学是谁。 哈哈哈 就是这么 …

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到位,透露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这一系列的救市,最终还是一个字 “贷”,去救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方法是借给他更多钱,以债养债,用汽油救火,如果救不活,可能会理解为给的汽油不够,加大汽油的力度,侧面也能反应房地产才是真正的金融市场,房地产问题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