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IMF 预计「中国将成 2020 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知乎用户 晒太阳的书 发表 纽时刚出了一篇社论,作者是普利策奖的三届获奖者,挺大牌了,标题是:中国变好了,而我们病了,谢谢你啦,川普。(China Got Better. We Got Sicker. Thanks, Trump.) 文章 …
套用一本刚刚在豆瓣标记的书的书名吧,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叫《国家引导的发展》。
如果真有 “中国经济学”,可能更接近政治经济学,也就是不单单考虑经济本身的效果,而是把政治面、国家面的引导作用也拿出来,甚至作为基本面。
《国家引导的发展》这本书,研究了几大国家,包括成功的韩国,半成功的印度,以及比较失败的尼日利亚。韩国何以成功?因为在军政府时期,朴正熙当政,强行推行重工业化(为了应对北边),全国基本上上下一心。当然,说 “基本” 还是有点抬举他,朴正熙铁腕统治,派军队进工厂,拿着大铁棍子,奏着高音喇叭,谁敢摸鱼,棍子都是朝着头上来……
韩国的成功还在于日占时期搞了土改,为了最大限度汲取韩国的资源,灭掉了大量旧地主,照搬了日本的财阀模式等等。总而言之吧,作者的一个说法不错,韩国因为 “国家引导的发展”,建设了一个“凝聚型资本主义” 国家。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之所以没倒下,也是因为韩国人的这种凝聚型。
说这么多啥意思呢?
大家不要对当代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有所误解,认为它完全不顾现实,不是的,它只是在 “政府—市场” 这个双头模型里,比较偏重市场。拿萨伊定律来说吧,这个定律内容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简单说就是厂商只要生产,就一定会有人买。
你听着很奇葩吧?怎么厂家生产的东西,就一定有人买?瞧把你产商能的,生产过剩我可是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你还能强卖?
但就是这个定律,却是当代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 / 新 - 新古典综合的基础定律。
它错了吗?其实也有道理,产商不是造了东西就一定有人买,而是厂商也是从市场的需求的出发,提前获知了需求信息,按照需求去生产的。这些东西之所以一定有人买,是因为 “市场强大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非常有效。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萨伊定律会经过各种模型修正,但这里面有一个信仰式的基础——市场。所谓修正,也无非是思考:“市场这回哪里被阻碍了?”、“市场的价格机制怎么今儿个就不有效了?”、“哪个坏蛋在阻碍我美丽的自由市场?”
而中国如果要出经济学,其实不是从头推倒新古典,而肯定是对这种根深蒂固的市场信仰做一个偏转,强调制度、国家、政府的作用,会比较接近今天的主流政治经济学。
实际上,哪怕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本土经济学家、三农专家温铁军老师,他的观点也不是原创的,而是借鉴吸收了沃勒斯坦的 “世界体系” 论、阿明的 “中心 - 边缘” 论大量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本土事实来解释中国经济的。
但即便如此,我认为对话语权的争夺也算是好事,让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重新思考 “中国经济” 对当代主流经济学的修正,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自力更生,对于发展非常重要。在没有资本的时候,通过国家引导,而非市场引导,通过计划性的动员,创造初始资本,而不是直接接入外部资本,等人家赏口饭吃。
当然,我这里说的也只是预测,这批书到底是如何讲经济学的,我很期待买来看看。
“西方” 金融学是这样的:
1、底层的逻辑很简单:1 买,1 卖,再加上撮合买卖的中间环节。
2、因为要买卖,所以需要定价,定价的底层逻辑就两个:收益、风险。
3、收益和风险都是变量,未来才发生的、不确定的,于是就有了时间维度,对应的就是时间价值,以及围绕而来的一堆堆数学工具和模型。
好了,基本上所有的 “西方” 金融学,都是从 123 长出来的。
买方学科:以 investment(投资学)为核心,
包括:投资学、投资组合、固定收益、衍生品、其他投资品(VCPE、大宗商品、油气类、不动产、保险)等等。
你去银行存钱,是一种买;国家用外汇储备换美债,也是一种买。
卖方学科:以 corporate finance(公司金融)为核心,
包括:公司金融、财务报表分析、资产定价、M&A、各种高级金融模型等等。
一个小公司出让自己的股权换点融资,是一种卖;一个国家对外发售本币债券,也是一种卖。
中间方学科:以 market micro-structure(微观市场结构)为核心,
包括:微观市场结构、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事件分析、交易研究等等。
你在软件上操作,自动完成一笔股票交易,是一种撮合;国际投行帮助某个国家打包出售了一系列资产,也是一种撮合。
辅助学科: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博弈论,统计学,会计学,金融数学,金融建模,金融相关法律等等。
辅助工具:如 excel,各类编程软件(比如 C、VBA、Python),各类统计软件(比如 SAS、SPSS、MATLAB)。
以上,拿 P2P 理财举个例子,什么是金融分析的思路:
买方是谁?门槛低,几乎什么人都能参与,大量的中小投资者;
卖方是谁?各种在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拿不到钱的牛头马面,道理很简单,如果能在银行拿到 4-5% 的钱,谁会跑去拿成本超过 10% 的钱呢?那么如果银行不愿意给他们钱,是为啥呢?
中间方是谁?各种缺乏兜底能力的平台,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他们有没有能力去耍银行 + 担保公司都不敢耍的资产呢?
收益是?比如 5-10%,当然可能超过 10%,但一般不会超过 15%。
风险是?如果遇到违约,可能损失本金,最坏的情况一分钱拿不回来。
好了,梳理一下,一群大量啥都不懂的小玩家凑钱给了一帮在正规金融机构拿不到钱的未知玩家,你付出的风险是可能血本无归,你获得的收益是年化 10%,中间平台方能力和信用不可靠。能理解到这里,你一定不会去投 P2P 对吧,很简单直白。
再举个例子,央行碳减排工具,
卖方是谁?各类相关企业。
买方是谁?央行。
中间方是谁?商业银行。
于是本质很清晰,叫什么名字不重要,这就是一种货币宽松,俗称放水。只不过是定向到碳减排相关企业而不是漫灌。
所以,我十分想看看 “中国” 金融学,怎么别出心裁。总不能说你的底层逻辑、核心架构、学科内核都没啥不同,仅仅只是应用落脚点在中国,然后做了一定的本地化,就变成了《中国 xx 学》了吧?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还有美国金融学?日本金融学?新加坡金融学?英国金融学?德国金融学?法国金融学?澳大利亚金融学?韩国金融学?
那是不是统计学里面用了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这门学科就叫做《中国统计学》了?
如果是结合中国发展现实,通过详实充分的数据建立起不同于过去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解释的新的模型,说明在实践中对于西方理论我们验证了哪些内容修正了哪些内容,那么是善莫大焉。一来可以拓展学子们的认识,二来能更好地指导中国发展的未来,冠以 “中国经济学” 之名是实至名归。
如果是旧瓶装新酒,依然沿用过去西方学者研究出的模型和思路,只不过是把案例换成了国内,就冠上 “中国经济学” 之名,就有名不符实的夸大之嫌了。只为了虚名搞出一套没什么新意的“中国经济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识或建立自己的发展路径都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那种,类似于某些宣传材料的,只说(某些人想听的)结论,而不置现实数据、不做分析论证的教材,我觉得还不如没有的好——虽然正常来说有学术自尊心的人都不会这么干,但是目前像陈平这样的二把刀也敢自诩经济学家而且还真有市场,我还真不好说为了政治目标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了。
谢好几位邀请,但大家都被标题党骗了。这次根本不是标题所说的公布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而是公布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入选学校及团队”。等到教材编写完,怎么试、怎么审、怎么整合、怎么用都是有意思的问题。就我个人的偏好,我对于《中国金融学》、《中国财政学》和《中国区域经济学》这三本书是非常期待的。但是现在教材连个影子都还没有,有什么可分析和讨论的?另外,开展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的工作是 2020 年 12 月就公布的事项,观网下次标题党蹭热点最好还是抓紧点蹭。
现在如果硬要分析,还不如分析的教材编写团队的分布和教育部双一流名单之间的关系,指导未来一两年的专业报考大概还有点意义。
写完以后发现答非所问了
上面这个图,是我对经济理论的粗浅理解。
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变参数。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下,中国有一些区别于欧美的特征,这些特征会推演出不同的结论。
二是改假设。每一种理论都有对应的假设,这些假设都和现实中的某些特征对应。创建理论的人根据他们当时需要解决(解释)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选取了这些假设来刻画他们当时的现实。这些假设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对应中国的现实。这就需要关注中国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者抽象出那些重要的中国特色的特征事实,重新构建理论框架。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概念,引入新的方法;甚至可能有的概念很难用数学来表达。这就会引发潜在的问题:当新的概念开始引入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只能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的概念,就很难争论出对错。会吸引来一批思而不学的人大放厥词。
第三个层面是构建更一般的理论,搞出来的这个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甚至可以解释别的国家的经济现实。这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已经超出我的语言能力范围了。
经济学的确是根植于政治和社会特征之上的学科,尤其是有野心进行政策研究的时候。举个例子。
最近备课,重新翻开米什金的货币银行学。关于美联储的创建,有一句话:
“(美联储)的创建者意识到,如果权力过度集中于华盛顿或纽约这两个美国人通常不喜欢的城市,那么美国中央银行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公众支持,以确保运作效率。于是,他们决定建立一个由遍布全国各地的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的分权体系,这样货币政策决策就能够代表所有地区的利益了。”
这句话有两个含义,1、美联储的分权体系可以提高效率。2、分权提高效率的方式是使美联储获得足够的公众支持。
我之前读到的关于分权的讨论,也有认为分权可以提高效率的,但是是从局部信息的角度(Hayek 的著作,以及 Huang, Li, Ma, Xu (2017));其潜在含义包括,分权有损于上级的权威。而上面这段话可以理解为,美联储选择分权,是为了获得公众支持,是一种增强权威的行动,即通过分权来增强权威进而提高效率。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立足的现实不同,研究的问题不同,用到的理论也会有差异。
有的问题可以找到现成的理论,也有问题还无法找到现成的理论。
讲好中国故事,发展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不是一句空话。
______________
今年春天,我也参与了一个教材编写项目的申请,但是没有中。
作为一本经济学专业课(不是微观、宏观、计量)的针对本科生的教材,根据我的理解,要讲清楚下面三件事:
1、现有的主流的理论。
2、中国现实。包括历史背景、制度背景、现实做法。
3、中国现实和目前的主流理论,哪些相符,哪些不符。不符的地方,有哪些道理。
目前中国高校的经济学教材中,主要有两类教材,都有改进的空间。
一类是欧美的英文教材,影印版和翻译版,例如米什金的金融学和罗森的财政学,通篇是理论和美国的政策实践。中国的政策实践和美国的政策实践差异很大,缺乏对中国政策实践的介绍,肯定不行。
第二类是部分中文教材,理论讲不清楚,涉及中国的政策实践的内容既过分具体,又过分抽象,(难以描述,反正读着就难受,懂的都懂)。
老师们编写这套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我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做起来也很困难。不管最终的质量如何,我都非常敬佩他们。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大多数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 “早该如此” 派,另一类是 “不该如此” 派。
在 “早该如此” 派看来,现在大学里教的经济学不仅对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毫无解释力,而且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毫无预测力。早该另起炉灶了。甚至直接给出了答案:就在 **,** 和 ** 的著作里。
在 “不该如此” 派看来,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统统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中:中国做对了一些,所以取得了过去的经济增长;只要把那些尚未做的都做了,就可以在未来取得增长。写中国特色经济学,就是充当政府的喉舌,延缓中国做那些 “显而易见的” 没做的事情。
上述两种看法,虽然结论相反,但都是教条主义,都不是正确的研究现象和解决问题方式。
而实际情况会让这两派都大失所望。
坚持 “四个自信” 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结果,不少回答有些大惊小怪,很显然是新闻看少了,也不关注最近小学生教材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写进大中小学教材要做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型各学段,涵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融入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同学段全过程贯通,确保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看到了孟捷老师,稳了。
点进来之前就在想有没有,一看果然有。孟捷老师他们搞了很多理论分支,其中我有关注的是数理马政经,这个东西搞了很多年了,我自己也看过政治经济学新连线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看完就是醍醐灌顶,感叹自己终于入门了。
到时候一定要买一本看一看,看看有没有超越我手上这本。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相当的水平就行了。另外为了高校的师资能够跟上,我想恐怕某些方面需要做些工作,这也可能是学界洗牌的引子。只希望别不声不响、雷声大雨点小就好了。
书名是《马克思经济学与数理分析》,现在这本书似乎没有重印再版,二手的都卖四五百,贼贵。嫌贵的朋友可以去某宝买扫描打印版,讲讲价能讲到 30。
经济学是由全人类发展的,适用范围也是全人类,它首先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不会因人类立场而改变的,不宜冠以任何地理概念。譬如无论你在美国或中国,万有引力的规律不会有任何变化,现代经济学甚至能够解释古罗马的兴衰或者明清顺的演替当中的经济因素,如果有个符合理性的外星智慧生命,那他们的经济活动也符合经济学原理。把现代科学理论视为西方产物,热衷于另起炉灶搞一套独立于西方的科学,这实为自卑的表现,仿佛我国学者就不配享受全人类发展出来的研究成果,就不配在现代科学理论上冠名,就不配为现代科学添砖加瓦,就没有能力在同一理论体系下与西方学者话语权了。这样的尝试徒劳无益,因为同一现象不可能同时用两个互不自洽理论体系同时解释,自相矛盾的理论永远只能成立一条,反而会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功绩和发展主导权全盘让与西方。如果所谓中国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自洽,研究的是现代经济学的特殊情况,那么如同牛顿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特殊情况,不应该单独作为一个学科。
譬如你要发展一门中国计算机科学,那么就要完全抛弃西方技术和理论,至少其论文不能含有西方的参考文献。很显然,作为基础理论的冯诺依曼架构,开发软件所需的 IDE,操作系统内核 Linux 或者 Unix,开发芯片所需设计工具,写 ai 用的 Python,c++,写出来的神经网络,全都是西方技术,如果完全抛弃这些那多半只能是从伏羲阴阳开始重新发明二进制了。这样的做法显然非常低效,如果同时禁止研究西方计算机科学,那大概会导致至少五十年的延迟。
还有技术和科学是要分清楚的。科学研究的是普遍性的规律,而技术是应用规律的方法。科学是普遍适用的,技术则可以有东西方的区别。比如我国和西方的经济干预手段有所区别,中药西药都能治病。但如果谁不承认最基本的科学规律,那他就必定是非蠢即坏,他的技术手段也绝无正确的可能。譬如中药可能有用,但人是不可能有三百六十根骨头的,中医理论就与现代医学矛盾,所以中医理论是不足取的。因此,建立在中医基础上的中药选用也就不足取,只能是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决定用不用,怎么用。
科学研究从来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理论从来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凭空臆造出来的。和其他国家共用一套理论体系,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改进,这一点也不丢人。不是完全和敌人不同,要做到敌人用脚走路我就用手,敌人吃饭我就吃土才是光荣的。我国应该做的不是另立一套理论,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实验事实修正现代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占得话语权和部分主导权。修正的理论仍然适用于全人类,仍然是全人类的贡献,所以还是应该称之为现代经济学。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是不是 “中国特色” 经济学,而在于这不是某些学者毕生研究的总结,而是国家上面派下来的一个任务。
这就意味着这教材好不了了。
其实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有国家特色很正常。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应用 + 国家特色而形成的领域。
关键是有没有学者系统性的研究中国特色问题的经济学机制,发了论文的。有的话,那总结出来,做成教材非常好啊。但可能是中高级教材了,不太可能是给本科生看的教材。欧美日本也有很多这样的教材,一整本书几乎就是某个领域的前沿论文研究的总结集大成。我更喜欢称之为 “专业书”,而不是教科书。
关键是这方面的学术积累首先要有个十几年几十年,你才能出这么一本集学术论文汇总的专业性教材。
现在这个中国经济学教材,下面没有积累,上面派下来一个任务。说都给我写,写完了一起出版。那能有多大意义?
老师的答案里甚至也只说到可能几乎就是把例子换成中国的。
经济学的某个理论,本身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想找例子还不好找么。价格歧视的例子哪国都有啊。甚至这些例子你想找中国的,授课老师准备一下 ppt 就行了?重新写教材劳神费力有何用处。
我是支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的。参与编纂这些经济学教材的,有的就是我的论文合作者。并且主编的名额有限,有的老师不是主编,但是也深度的参与了教材的编纂工作。他们的水平怎么样,我自信还是比较了解的。都是很优秀的中青年学者,Top Field 的 Journal 都发表了不少,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写出和国际接轨的教材的水平是完全没问题的。昨天有一位在群里还在说,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心态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希望自己编写的教材能够经得起学生、同行和市场的考验。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没有中国特色的物理,中国特色的化学,但是宏观微观发展前面要挂中国两个字。这是因为经济学和物理化学是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在中国做和在国外做,只要实验室环境一样,参数一致,就没有什么区别。教科书的水平,谁高就该用谁的。
但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人的决策、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那中国、美国、欧洲包括其他国家,即便背后的模型框架是统一的,但是表现出来就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美国很多教科书和科普书籍上,都喜欢举一些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差异、大别墅的草坪除草消耗的劳动力时间、棒球明星的转会、美国芝加哥的犯罪率等等,这些例子当然都是恰当的,都可以表达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但是问题在于,对于初学经济学的人来说,会让人感觉『不接地气』,有一种生疏感。
因为这些现象都不是中国特色的现象,大都是美国特色。在美国的大学生和中产阶级看来,这些事情就近在眼前,非常容易理解和举一反三;但是在中国的大学生看来就是:哦,我知道了。
中国有自己的经济现象,比如城乡差异、比如中超球员的转会、比如人口的聚集等等。这些经济学现象背后,一样可以用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也一样可以代入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来阐述。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再比如发展经济学,如果看论文的话,顶刊上呼啦啦很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案例和数据——当然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探讨了重要的经济学问题,贡献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发顶刊;但是扪心自问,除了看方法,看观点来写论文的学者之外,对正常的中国经济学学生、和希望了解一点经济学的经济学爱好者而言,是用非洲拉美或者印度的一个不知道什么的部落或者村庄得出的结论来试图引起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好呢,还是用中国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数据来启发好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你用的数据就是你家乡的数据,研究的问题就是贴近自己身边,自己甚至于还亲自经历过的问题的时候,这种代入感不是拿着某个大牛在泰国某一个村庄搜集来的数据做练习可以比拟的。
是研究高铁带来的经济溢出效应有意思呢,还是研究智利的公路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意思呢?
正是因为这些,我觉得有中国经济学的教材是一件好事,不能因为我们现在研究水平还和美国有差距就不做。
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宏观和一些实证,那就是需要「研究感觉」的。华裔的学者之前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理论上的相对强势,在宏观上相对弱势,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计量和微观理论这些更多的是数学,对现实中经济问题的感悟和敏锐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是宏观经济学就不是这样了——这一点对于从大陆留学到海外的人来说,是有一点劣势的。因为毕竟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体制和中国差别不小,如果要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接触这一套体系,那么要和美国本土的天才比研究想法的产生,从起跑线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而中国之前也并没有本土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能够用中国的案例来深入浅出的讲解宏观的框架和模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做不但更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经济学感觉,也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其实现在早已经是另一条赛道了,无论是论文刊物,还是评价标准。除了偶尔在媒体上打打嘴仗之外,基本上已经和微观、宏观、发展等经济学从业人员井水不犯河水,并行而不悖了。
还是中国医学(中医)有先见之明,其他学科都得向它学习。
任何学科,作为学术要求,他都是面对普遍性来说,他总是面对全人类的命运,这是学术之所以为学术的要求。那些试图树立起某个民族的学术,已经不符合学术精神了
所以只能引以笑料,为后人沉思
一个学者,没有普世情怀,没有普遍性要求,他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学者。孔子也曾经说过,君子不器,就是这个道理。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渭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渭也。
试图把学术,作为提振民族自信心的做法,本来就违学术精神。学术搞到如此功利,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历数人类历史的学术成就,哪一个是仅仅基于某一个民族呢?哪一个学术成就,不是基于全人类的普世情怀给出?难道孔子的仁,只有中国人可以信奉,外国人不可以?显然不是这样。
我讲一个小故事。
苏联有位著名科学家,叫李森科。此人最大的成就,就是研究出生物遗传改变的超前科学——“获得性遗传理论”。根据他的研究,只要长期坚持改变生物的性状,就能够改变这个生物的外貌特征。具体的假想案例就是如果长期坚持给牛的某一边耳朵砍掉,那么多年以后,就会诞生一个新的物种,这个物种就是一头牛只有一边长着耳朵。
理论上来说,这个设想很难从现实层面去证伪,因为需要多年的时间去实验,但是从科学层面这个设想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李森科这位生物学家在当时混的是风生水起,因为他抱着苏联官方的大腿。没有科学工作者能够在科学层面战胜他,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站在科学那一边,所有科学家都在他的淫威下瑟瑟发抖,不过也有不少正直不屈的科学家,勇敢反抗这位 “笑话”,从而诞生了不少笑话。
有一天,科学家朗道问李森科:“你说把牛砍掉左耳,总有一天会诞生只有右耳的牛,是这样吗?” 李森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如果坚持砍掉牛的左耳,那么总有一天会诞生只有右耳的牛。” 朗道点点头,然后说:“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处女呢?”
所以,我们这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李森科式经济学吗?
继续捍卫和发扬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一些数理方法的内容。孟捷老师的书值得一读,财政学其实也一直有马克思主义传统。希望能早日把政治经济学过时论扫入垃圾堆。
其他的算是小事。
经济学是一门大众观感严重撕裂的学科。
经济学者: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需要数学和逻辑学的专业基础,通过观察已有的经济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论总结出可以验证的经济规律。经济学理论恢弘博深,普通民众根本理解不了。
普通民众:
经济学就是一门玄学,经济学家夸夸而谈,其实卵用没得。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对过,那些著名的中西方经济学家,脸都被打肿了。
理中客: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总结的是过去的经验,本身是有科学性的,很多理论规律也是具有普适性和长效性的。但社会形态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有的经济学家却往往囿于门派之见,不愿意修正自己的看法;有的经济学家沉浸于经济学理论的象牙塔中,不愿意深入民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经济学理论往往并不能指导经济运行。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经济学。
官员:
(召开经济学座谈会)专家的发言非常好,我们听了收获很大。我们特聘请您老为经济政策顾问。。。
这个工程,我觉得有利于民生,能搞活经济,可以干。
(经济学家:这好象不符合西方经济学)么事,大胆尝试,错了大不了重新干,但不干的话,错过这个机会就没了。
然后,可能黄了,也可能成了。但最终大部分地方真把经济搞起来了。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理中客的观点。
关于本提问,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不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实 “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本身的名称并不贴切,易引起误导(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民间化,但流传较广)。
西方经济学是主要由西方经济学者提出并完善的一整套经济学理论。为什么会由西方人首先提出呢,因为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学,就这么简单,并不是说西方与中国适用两套不同的经济规律。规律是一样的,只是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基础情况转化成经济政策。
所以,所谓的 “西方经济学”,可以称之为 “经典经济学”,它的基础理论是普适的。如果拿物理学概念来类比,它可比拟为 “经典牛顿力学”。
而中国经济学,是对经典经济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修正和创新,可以称之为 “在中国实践的前沿经济学”。它可以类比于物理学中的各种前沿理论,但能否达到类似于“量子力学”“相对论” 的地位,还没有经过时间和长期实践的验证,暂时达不到这个层次。也就是说,它暂时还没达到 “新的经典” 的程度。
这个提问下有的同学回答:” 以后学点正统的经济学就更难了 “,这就是把这两者看成矛盾体了。多学一个中国经济学,并不能阻止你学习西方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啊。
第二,此次中国经济学进入教材,是非常有益的一次探索,对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有点官话套话,但这是真实感想。
中国经济的未来总体发展方向,取决于大量的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生力军
但是,就现在而言,中国有一部分大学教授的 “以西方理论为宗的象牙塔思维” 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也难怪,他们成长的年代就是西方最强盛的年代,这种崇西方的思想钢印是很难通过 “理性思考” 消除的
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自信可能十几年前就建立了,但在学术领域,西方世界仍然具有极大的优势,学术领域的形势转化,要落后于经济领域十几年以上的。
这些教授学者们,在中国的经济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身是有巨大贡献的。我们不应该对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崇西方的思维过分苛责。
但是,学生们是要建设国家的未来的,决不能在他们身上继续按下已经过时的 “以西方为宗” 的思想钢印。所以,增加一些中国经济学方面的教材,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三。我们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把中国两字去除,把这些新的经济学理论变成新的经典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让全世界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经济仍然在发展变化,“中国经济学”也应该不断地发展完善的。对现在进入教材的 “中国经济学” 理论也不能过分迷信,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要适时修正这些理论。
无论如何,教授学者们也应该稍稍有一些超前的眼光和适度的自信,不管是否愿意,“以西方为宗”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几十年,谁又能说一定就不能逐步建立以东方思维及实践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学盛世呢。
终于开始做这项工作了,非常好。
林毅夫一直在宣传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西方在高速崛起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整套系统的,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做出解释的经济学理论。没有西方崛起的事实背书,就没有这套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林毅夫没有说的是:有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之后,这个世界就只能遵循这唯一的一套指引,采取西方希望你采取的方法,走西方希望你走的道路。
理论与实践虽然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当马萨诸塞州制定出美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时,但英国女王签发出第一张劫掠证时,离 “华盛顿共识” 的提出还很远很远。
林毅夫认为,在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迟早会填补上这一空白:一套像西方经济学解释西方经济一样,用我们自己探索出的道路为经验,以中国的崛起为背书,提出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用来解释中国崛起的经济学。
现在终于开始着手这个工作了,不急,慢慢来,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工作。
受过高鸿业折磨并被斯蒂格利茨救赎的经济学专业生表示
从最根本的意识形态上来说,我是绝对支持这种正本清源的,反正看过我之前回答的,不管是支持还是觉得我之所以左是仇富的,都知道我是你们嘴里所谓的 “左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系统化工作肯定要做
但是,但是我要说但是
现在整体上,基于 c=v 下 c+v 的系统数学化的工作其实进展得并没有那么顺利,很多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做过剩余价值经济体系数学化的工作,但也都不主流,这个系统建立本身的工作难度就已经,足够大了
与此同时,高鸿业等代表中国经济学基础教材编纂队伍工作人员的教材编写水平,我是要画个问号的
即使是基于效用价值替代的 “本质上错误但至少好解释” 的马歇尔体系,人家都比你讲得明白
还不成熟的剩余价值体系经济学入门,我对中国的教编水平,不能说完全没信心,只能说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很多人担心所谓 “特色经济学” 的解释权问题
但我甚至还没说到这个深度呢,我只是质疑一下教编业务水平问题
怎么这个问题就禁止匿名了?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到了这么敏感的程度了吗?
那你到底是四个自信呢还是不自信呢?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就非常容易加入政治属性。
比如一位美国人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他就冒充经济学家,为他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为美国资本收割他国财富创造条件。
苏联接受了西方提供的经济休克疗法,被折腾的九死一生。叶利钦连续换了 6 位总理后,换上强人普京后,才挽救了俄罗斯行将崩溃的经济,才体会到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比如,索罗斯在亚洲危机时,批评香港不该救市,有损香港自由港的名声。而 08 年次贷危机,他又大骂美国政府救市救晚了。美联储为了救市,先是偷偷救助金融机构 77000 亿美元,在全世界的批评声中,美联储又多轮量化宽松,仅第二轮量化宽松就给世界带来 12.5% 的通货膨胀。
世行高官佐利克给中国发展开出妙计,就是遵从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有一说一
这几本书值得一看。
但是如果是拿西经东拼西凑最后加上一章介绍国情的那种就没必要看了。
这几本书里的政经宏经微经发经
都是非常有趣并且困难的课题,对理论水平要求很高,基本也等于著书立说了。真的不知道他们会写成什么样子。如果真的可以把一些以往不知道的特色运行机理或者情报写在里面,学了之后对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并对未来有基本的预见性有很大帮助。
大家都知道赚钱要顺势而为,顺势就是让自己的资本依托更大的意志膨胀起来,也能规避风险。尤其对一个已经有了西经模型与概念的人,这几本书里观念上微妙的区别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去适应这种经济节奏。
这几本书意义很大,大前提是真写了点东西而不是粗制滥造。曼昆也说了离开政治观点谈经济学没有意义,这几本书会在思想上有什么让人启发的拭目以待。
我最害怕的恰巧不是大胆刺激的新观点而是找不到区别,就好像以前读过一本黄达的金融学,此先看过一本米什金的,觉得好像写的就是简单了一点,没什么区别。
西经的简单阉割版不要!!我宁愿看陈平经济学会怎么写也不要浪费我时间看阉割版!
————————
我从不迷信西经。
经济学这种东西,本身就基于一堆假设,这些假设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例如 “理性人” 假设解释不了工科的待遇与工作强度倒挂,有人说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那么一个广泛的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足以把不对称作为默认前提条件并在此之上建立新的经济学模型。
我建议大家对经济学严肃一点,务实一点。不要做西经吹,因为
不同经济学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不同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经济理念。
即使目的一样,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比方说我在 a 股认识一个人他把所有的股票都理解成有庄家的股票,并且严格按照推断筹码成本与主力持仓的方式来计算买入的盈亏比。
跟他交流股票每天都听到庄家散户之类的,让人生厌。
但他通过在这些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止盈止损模型,并量化成了代码靠这个发了财。
经济学是一门观测人类活动,提出假设,并建立模型的学科。
但并不是心理学科,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 a 股市场上 发财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发财了你说 a 股里全都是国家队在做庄,我也没办法反驳。
手段不重要,达到目的就行。
陈平老师的理论姑且不论,但他通过自己的经济学信仰,自己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这足以说明陈平经济学有可取之处。
我并不担心对特色经济学的大胆假设,那种假设就好像非欧几何的假设——平行线有交点一样。
我真的就担心几个人水平不行,对社会的阅历不够,拿着西经改一下交差。
“如果你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当前西经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那我们就会开开心心地把西经扔了学你的”
微观经济学实在想象不出来可以有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微观尤其中级微观(因为是教材,给本科生讲高级有点过分)的理论体系和结构已经很完善了,而且微观其实是没有流派也就是基本没有政治色彩的。唯一可以期待的是如果能按照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编内容顺序,定理深度,案例课后题。做成一本类似平新乔的十八讲,但是内容更新更全面的。
宏观还是有可以期待的内容的,宏观政策的指导性比较强,流派多更新也比较快,教材也是跟着作者本身所属的流派来安排的。经典的教材比如很多之前答案提到的曼昆,和他几乎对立政策观点的巴罗。还有米什金新出的那本宏观,站在美联储目前货币政策原则的视角,用泰勒规则代替 lm 曲线的政策分析。如果新教材能从我国央行政策的角度提出来新的东西那再好不过了(如果有的话),如果没有新东西的话,预期最高和徐高那本宏观类似…… 其实就挺好。或者再保守点类似张延老师那本书也挺好。
只是千万别马工程了…… ,要编就编套好的教材。马工程… 真是谁学谁知道,蚌埠住了。
我认为这是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社会科学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该系列教材是对过去 70 年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重要总结,是对中国经验的提炼和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建设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标志着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善,为后续中国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各学科应由相关部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积极学习,吸取经验,大力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在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领域依托现有优势,编好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教材。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领域积极探索,克服困难,努力打造中国自然科学教材体系。特别要注重编好中国理学教材,融入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理工科教材编写开一个好头。
在这个历史节点做这件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我国大概率在 2027-2030 年 GDP 反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时候如果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还没有关于自己经济体制成功经验的系统教学,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前几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西方经济学》,没办法,以前西方的经济制度确实被认为是最优选,美国和欧盟的 GDP 都远超中国,咱社会主义国家确实还没干出更好的成绩。
苏联曾经十分耀眼,但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
朝鲜、古巴也没有拿出有信服力的经济成果。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事实证明西方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唯一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在扶贫、抗疫、基建方面明显有些更大的优势,这深刻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给了其他国家很好的借鉴意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跟着我们一路学,现在成为了东南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以后像这种中国自己给出标准和教材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西方垄断各领域话语权的时代结束了。
作为一个已经从经济学跑路了但是没有完全跑路的学生,我认为对这套教材的期待首先应该是能够取代现在经济学教学中常用的外国译本和一些垃圾的国内教材。
外国译本的问题在于,举的很多例子都是美国的场景,中国学生并不熟悉,就更谈不上从中能获得什么经济学的直觉。学微观的时候老师总喜欢把教材里的冰激凌和披萨换成大饼鸡蛋和包子,这是一种简单的中国化,但宏观、贸易等领域的例子,有的离中国真的很遥远,也不是老师上课抖个机灵就能为学生们拉近距离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已经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学现象了,也有很多论文探讨过这些现象,比如高铁、电商平台等等…… 这些结果如果能够写在教材里,对于学生的理解应该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垃圾的国内教材,直接举例吧:高鸿业。懂得都懂……
其次,不是说顶着中国 xx 经济学的名号,他就一定要是中国自己的理论,就意味着中国人推翻了西方经济学,意味着我们基于多年的发展成果开创了自己的经济学流派,那还不至于…… 这套教材能不能做到开创新的属于中国人的理论,我的看法是很难,因为国内经济学的发展水平确实还没到那个阶段,国内现在能称得上开创新理论的,也就是林毅夫老师的新结构吧,但新结构是不是新的经济学理论,也很具有争议性。
在这个问题下很多人对西方经济学的第一个误解是:西方经济学=自由主义经济学=无政府监管=完全的自由竞争,事实上这是非常大的误区,西方经济学不仅有哈耶克,也有凯恩斯,克鲁格曼。况且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和政府干预的讨论,也已经非常详尽了。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话或许从 stiglitz1977 开始读起,我认为有中级微观的基础就能看懂。
很多人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第二个误解是:因为美国现在情况不太好,我们的发展状况比较好,所以西方经济学是错误的理论。首先中国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参考了很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的,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再比如财政的政策等等。另一方面,美国状况不好≠西方经济学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好的,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对于美国所处的困境也能给出很好的解释和预测,比如量化宽松的后果,但是经济学家无法阻止量化宽松的一次次进行。
不过,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一套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假以时日或许我们会有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经济学理论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抱有期待。(如果这套教材的质量不像马工程那样垃圾的话)
最后,一人血书教育部编一套《中国线性代数》!
如果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放进大学教材,至少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不是故事放进中小学主课里,把斯大林、毛泽东的理论而不是文艺作品放到高中考试大纲里
直接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不能再犯科举时代把儒家经典糟蹋成经学的错误了
五大导师一百多年的理论接力就是为了把真理说给普通人听,不讲好唯物辩证法就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本质上就是把真理经学化,不要再用传授真理的名义灭活真理了
只要教改能把马恩列斯毛的理论好好讲给孩子们,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必然可以轻松破除为垄断资本以政翳商以商代权而辩护的西式经济学经文,把真正的政治经济学说透,培养真真的经济人才
经济这个翻译本来很好,很佩服日本人的真知灼见,能用从中国学来的汉字高度概括了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生产与分配的本质,经邦济世,商业和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伸,但传播了多年的西式经济学,硬是把经济的政治属性给阉割了,现如今世人一听经济,就脱不开买和卖,确实亟需正本清源
但我不相信不做辩证思想的养成、辩证思维的培训、唯物辩证的实践,可以直接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突然搬出中国经济学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适。
经济学领域的所谓最高奖诺奖,本身就带着意识形态只发给西方市场经济那一波人。
各个大学的教授也是从西方开始学,对西方充满崇拜,很多教授甚至在国家要求用中文教材授课的同时依然让学生去买英文原版来读,并话里话外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充满不屑。
但,这只是在象牙塔,在所谓学术界。
真正中国运行,靠的依然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然,你也可以说中国特色就是凯恩斯主义等等,但凯恩斯是社会主义吗?
中国崛起的秘密,都写在了马列毛邓的文集里,既然现在的教科书根本解释不了中国经济,那么,中国经济不需要被重新解释吗?
一直被某些学者当成异类,被自己培养的学生当成不可持续的,就能对中国更好?
排斥理解中国,这是什么祸心?
把路都踩出来了,还没有道路自信……
这不是问题吗?
————————
有些人会说:
难道每个国家都要搞自己的经济学吗?
答:
经济学本身就派系林立,多一个中国经济学有何不可?
都是基于各自假说和实践,只不过我们以国家名为之冠名而已……
你看见中国就不爽?有什么毛病?
有人说:
为什么没看见有人搞「张三力学」「日本光学」,你非要搞「中国经济学」?
答:
经济学,研究出类似于牛顿三大定律这样的规律了吗?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是科学,但截止目前,经济学除了手段像科学,提出来的很多理论和规律都还很弱,而且包含了大量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算科学吗?是什么科学?
所以,用自然科学类比经济学本身就是荒谬的,因为经济学还没能达到自然科学的理论高度。
经济学可以是一门学问,可以是一门学科,非要说是科学也是依然处于类似于「地心说」「日心说」这种水平的蒙昧时期的科学。
那为什么不能出现「中国经济说」?
有人说:
这就不是要正经研究经济学,只是为了搞意识形态之争……
答:
中国经济这个屋子里的大象你假装看不见,却怪要研究这个大象的人想搞意识形态?
那些装瞎的人不搞意识形态他们能瞎吗?
有人说:
搞这个中国经济学没用……
答:
如果以后考研考公都需要考呢?有没有用?
如果以后各种相关职称考试也有呢?
这就急了?
去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警惕老逼登打马经牌
话说马经和西经的最核心分歧在于剩余价值,也就是总剩余如何分配
马经直接提出总剩余理应归生产者,但被资本方劫掠
西经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交给 “议价能力” 这么个现实主义概念,即谁能力强归谁
那么中特经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期待,不会是归漕工吧,不会吧
看了一下,发现竟然大部分哪怕是经济金融专业的人也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其实很简单
教员打下的几个基础
1. 党组织的坚强有力的领导
2.zz 独立自主,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军事力量
3. 经济独立自主完整工业体系
4. 储蓄人口
5. 普及化的教育和卫生
6. 财富平均化
有了这些,才有了几次战争,改开,产业转移,地方经济开发等等,这些只不过是把教员时代蓄力的拳头打出去,把储蓄拿出来变现花掉
我打算去买上一本瞅瞅,看过后再写一小段读后感,刚刚去淘宝搜索了,暂时没有卖的,细看新闻,原来是组建团队开始编写。
书暂时看不到只能说一说编书本身这个行为了。
我认为,中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记载其中的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很应当的,编纂自己的教材天经地义。
中国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也是非常正当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问题下面这么多莫名其妙的阴阳怪气,有多少是有所见地、有的放矢呢?
至于最后编出来的书会不会照搬过往理论体系或者会不会沦为政治空话,这些都等到术出来后再说吧。
经济学教材大跃进
受过高鸿业折磨并被斯蒂格利茨救赎的经济学专业生表示
从最根本的意识形态上来说,我是绝对支持这种正本清源的,反正看过我之前回答的,不管是支持还是觉得我之所以左是仇富的,都知道我是你们嘴里所谓的 “左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系统化工作肯定要做
但是,但是我要说但是
现在整体上,基于 c=v 下 c+v 的系统数学化的工作其实进展得并没有那么顺利,很多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做过剩余价值经济体系数学化的工作,但也都不主流,这个系统建立本身的工作难度就已经,足够大了
与此同时,高鸿业等代表中国经济学基础教材编纂队伍工作人员的教材编写水平,我是要画个问号的
即使是基于效用价值替代的 “本质上错误但至少好解释” 的马歇尔体系,人家都比你讲得明白
还不成熟的剩余价值体系经济学入门,我对中国的教编水平,不能说完全没信心,只能说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很多人担心所谓 “特色经济学” 的解释权问题
但我甚至还没说到这个深度呢,我只是质疑一下教编业务水平问题
怎么这个问题就禁止匿名了?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到了这么敏感的程度了吗?
那你到底是四个自信呢还是不自信呢?
难道你们都没发现么?9 本书里,中国人民大学参与了 6 本书的编写,是所有入围高校里面次数最多的。
温铁军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为什么不总结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为什么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能在 40 年内取得如此重要的经济成就?
温铁军貌似也是人大的吧?
中国继承马克思,有一套政治经济学。
把经济学起了个名字,叫西方经济学。
其实,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不是古人。
亚当斯密一开始是想当帝王师的,国富论不止是个经济学的问题,更多是个统治学问题。
对于计划经济,以前是有一套短缺经济学解释的。
但是,中国这套解释不了。
和中国这套接近的是日本以前搞的那套
产经联对标我们发改委,韩国也是这套。
越南也在学。
经济学有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是有点问题,你先得有安全和不被迫害的自由,才有经济人假设。
一个企业先得保证安全,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
那套东西的基础不一定存在。
看中国能编成什么样子吧
总体来说,这个肯定是支持的。
毕竟大家也是这么多年上学出来的,从大二开始本专业没有一本书是国人写的,人大出版社都快成人大翻译社了(笑),可能到了大四之后才能看到几本针对国内的研究或者中文工具书,很多研究的基础和命题都不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外的经济学教材也会告诉你这些理论本质上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导致很多人独立做研究的时候没法联系理论和现实。
但是有一点真的让人膈应,就是这套教材是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产物,但非要在书名前面加一个 “中国”,把学术活动生生搞成割裂经济学理论的“中西之分” 而不是我们在学术上更期待的 “古今之辩” 和“百家争鸣”,这让人始终有些隐忧。
就像医学,我们要的其实就是谁能救更多人,谁能让人更健康和活更久,医学的价值本身就是这一点,因此从这个效果看,应该只有经验学和实验学,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区别,但传统医学用 “中西医” 的概念保护自身不合理的存在,把学术和医疗效果问题割裂成华夷之辩为自己站台一样。
这不合理。毕竟你看,老外自己也没有写过什么 “美国经济学”“法国经济学” 对吧?就连西方语境下最离经叛道,且与中国意识形态最相近的苏联,也没听说他们创作过《苏维埃经济学》,对吧?
毕竟经济学是对一般规律的总结,一般规律只有表现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以一国的实践就可以冠名一种一般规律,这是非常无聊且可笑的行为。
当然我也是要反对一些人的,比如高赞
对经济学体系的错误认知和对经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囿于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化论证,或者说受到了单一的教育无法跳出这种窠臼,觉得离开经济学经典理论就无法讨论经济问题,这是错误的。
因为中国的经济实践与欧美的重大区别,就在于长时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出的以一般均衡,长期目标,计划经济和福利经济学的概念体系。
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事实上在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之外,应该从一般均衡开始,从微观走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推断统计学),经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技术流体系,从宏观走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凯恩斯 - 新古典经济学,财政学,经济统计学的路线,而不是现在经济学的从局部均衡入手推导出的和经济直觉毫无关系的诡异体系。
就像西方把他们那一套价值观默认为所谓普世价值一样,西方经济学常常被默认为现代经济学本身。
现代经济学确实发轫于西方没错,但人类对经济学规律的认识远远谈不上完美。当前的经济学理论阐释性远大于指导性,很多时候只能对经济现象做事后解读,事前预测准确程度堪比三十年前的天气预报。特别是在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常常错到离谱。可以说,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学规律的认识仍然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中国另起炉灶重新编写经济学教材,不是要否定西方经济学或者另创一门新的经济学科,而是为了给经济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既然是盲人摸象,多一个盲人一起摸,比一个盲人摸来摸去总是要更准确一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编写中国特色经济学教材十分有必要。
很有价值的改革。西方经济学主要围绕利润出发,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人是理性的,一切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当然,这是分析工具,但这种导向至少说明它的核心内涵是资本家的思维。可惜,资本家是少数,被资本的是多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平等,追求共同富裕。所以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学至少从出发点上就与西方主要研究方向有极大区别(西方经济学可能虽有研究,但不是主要),更多是围绕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如何平衡和相互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如何提供更公平、更多人享用、更稳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等。
反正作为普通人,我期待的是后者。诚然,西方经济经济学确实发展更久远,在自身领域研究更透彻、受人认可,但不代表就不能发展与之针锋相对的经济学科,想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补充一句,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毫无根据的质疑,你要质疑至少先去去学学看吧,教材都摆出来了,阴阳怪气算怎么回事。
再补充一句,请不要用经济学来碰瓷数学物理化学。
这玩意儿不管是改成什么牛马的经济学,超发货币就是通货膨胀,不论你在什么国家什么体质,他就是通货膨胀,刚性的定理你也改不了啊。。。
难不成你还能怎么洗白,洗白失业下岗,洗白涨价去库存是吧,搞出来价格上涨,销量增加的中国式定理吗,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还能不知道涨价去库存是怎么一回事吗。。
差不多得了,逢聚锦本来就是政治经济学大佬吧,他的讲义是最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他还能到老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
袁志刚在复旦好像就是教宏观的吧,好像也有宏观的教材吧,比一比嘛,看看有啥不同就是了。。
保罗约翰逊总结过,制造概念是万隆会议以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代新兴民族国家克里斯马们的共同特长。尼赫鲁、苏加诺乃至恩格鲁玛这批人都特别擅长制造朗朗上口的概念和口号。最后干的事大同小异,搞得一团糟就把锅全推给 “新殖民主义世界秩序”。
反过来,你就看不到什么”没有李光耀经济学就没有引进外资 “” 朴正熙 kaka 创造性地指出:要致富先办厂“之类的东西。看看一堆回答,原来凯恩斯这个两面不讨好的 fellah 又被开除西方籍了。反正大家都喜欢营销号带来的满足感,正经读点书是不可能的。2333333
最后一本我肯定是要买来读一读的。
幸亏没有编写中国会计学,毕竟企业会计准则还要进一步与 IFRS converge。
很好奇中国金融学里面是啥?如果全是宏观调控那不如改名中国货币银行学,如果也有中国公司金融和中国金融衍生品,是讲啥呢?
CAPM 不适用了还是我们有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线?
或者直接改名社会市场线?
说实话,我还挺期待,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内容。
温铁军准备写一本《中国经济学》,如果真写出来了,我一定买来读读。
经济学家何帆对罗振宇说,企业的使命是 “为人民服务”。
我还专门写了点东西,谈了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刚听到这个说法时,我有一点懵:人民是一个政治词语,企业难道不是为客户服务(或为用户创造价值)吗?你只要有需求,我就为你服务;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会尽可能扩大服务对象。而人民是政治词语,有一定范围。商人嘛,讲究在商言商,为什么要与这个东西挂上钩呢?难道因为你是外国人,你不认同中国,我就不与做生意了?
想了快一周时间,我才琢磨出它的妙处来。
这个提法确实与以往的经济学常识相冲突了。“资本没有国界”、“企业不是慈善家,必须追求赢利”、“企业家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元素”、“管得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看门人)”。如今,这些观念都要变一变了。
资本没有国界,但资本家有国界;企业家可以占有剩余价值,但员工的权益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企业当然要赢利,但要反哺社会,把一部分赢利用在人民福祉和共同富裕上。你不能说,“我赚的钱完全归于我,我想干嘛就干嘛,想拿到哪里去就拿到哪里去”。
你是赚了钱,我们也承认你有能力、你幸运。但是,你想过没有,光凭你个人的能力,你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为百亿、千亿级的富豪吗?你还不是享受了时代的红利,享受了人口大国的红利,享受了发达的基础设施红利,享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红利!如果把你放到另外一个国家,你的能力没有变,你的资本也没有变,但你还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吗?
本来嘛,照这样发展是可以的。但在外国势力挤压中国生存空间,打压中国进步的局面下,国内的企业家必须与人民站在一起,必须与广大群众一起,实现 “国强民富”、“民族复兴” 的目标。在这个时候,企业家必须响应政府号召,补充产业链,升级产品,而不盲目地追逐热点,赚快钱。政府的发展规划,需要企业家的积极配合,这才是长存之道。
实际上,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了,人民富裕了,这对世界都是有好处的,也更能促进企业的赢利,让企业家获得更广阔的、发挥聪明才志与创造力的新天地。
在中学政治课上,对人民的定义我还记得,大致有三个范围。现在,我们可以把人民的定义再扩大一下:凡是支持中国发展,平等互利,愿意与我们合作的,是人民;凡是愿意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的,也是人民。至于那些只图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利益,对别人进行剥削、打压,靠优势地位、信息差而是创新创造来赚钱的,就是敌人。
我们的企业为人民服务,不为敌人服务。
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真有 “中国经济学”,那一定表明经济学不是科学而只是技术。科学是 “一”,而技术可是是 “多 “。对人性可以不同的解释,对历史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经济也许与它们一样吧!
在我眼中,管理学也不是科学,所以有 “中国式管理”。这样说管理学家会很不高兴,那就这样吧:管理学是有一定科学属性、用了科学方法的一门学问。
看来以后经济学的学生要和萨缪尔森 曼昆 范里安说再见了,国内编的经济学教材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些人写的教材的水平。
幸好我入学早遇到的是这些教材 我听说我们学校今年经济思想史教材已经换了。
反正在公众眼里西方经济学就是异端学说,诺贝尔奖也都是狗屁,被彻底消灭了也好,让马克思学院取代经济学院吧,以后再也不会被骂了。
期待有中国物理学和中国化学。
————————————————————
昨天有点上头了,说了很多气话,纯粹是发泄情绪,没什么用处。现在看自己的发言确实不妥,我也希望新教材真的写的很好,等新教材出了我再找来看看再说。
那我来分享一下自己上课用的自认为不错的经济学教材吧,希望可以帮到学经济学的新同学。(本人双非 水平极低 大佬饶命)
微观和宏观初级用的是萨缪尔森的教材,但是曼昆写的我自己读过,感觉更加易懂一些。
经济思想史是这一本,内容挺丰富的。
这是我第一本全英文经济学教材超级厚超级重,但是读起来压力不大,可以配合中译版阅读。
计量经济学我感觉这本没有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好读,但是也不错。
我们学校中级微观用的是这本,不是范里安那本。
还没学完的数理经济学教材,一本小小的。
国内教材的就不展示了,很多是本校老师写的,展示了容易被开盒。
对 “中国经济学教材” 的含义
我的理解是:中国 / 经济学 / 教材,
而不是 :中国经济学 / 教材
就像我们的英语教材,不能总用英语国家的,要让教材体系和教学情景中国化,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编写一套中国的英语教材不是很正常么?为什么现在编写中国的经济学教材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
想不通。
观网的姿势水平真的要提高提高。
原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 “公布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入选学校及团队”
到了观网新闻的题目就变成了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
这是语文水平问题吗?
这是喝了几斤啊。
我完全无法想象一条正常的通知,就直接在原文底下被扭曲了。
我作为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那年也试着考过经济学的研究生,当时就感慨,像这种文科性强的学科,为什么我们的教材几乎是原版照搬西方的教材。
很多学校教材内容几乎一字没改,就直接改编者的名字,校对了一下就发行了。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正常的。
但我猜很大可能还是新瓶装老酒。
因为我们没有几个能真正把我们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说明白的经济学家。
跟西方经济学区分开来的经济学理论就更是压根没有。
没有理论基础,做出来的东西不就是空谈吗?
你总不能说陈平吧?估计也没几个人认可,而且陈平骨子里还是个西化的人,他的主张其实就是换套皮的全盘接受西方。
叶哲泰,你精通各种力学,应该看 到自己正在抗拒的这股伟大的合力是 多么强大, 顽固下去是死路一条! 今天 继续上次大会的议程, 废话就不多说 了。老实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六二至六 五届的基础课中, 你是不是擅自加入 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 “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 理论, 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 叶哲 泰回答说。 “你胡说!” 旁边的一名女红卫兵厉 声说,“爱因斯坦是反动的学术权威, 他 有奶便是娘, 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要建立起革命的科学,就要打倒 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黑 旗!
老司机是学经济的,但大学的时候,主要学的还是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课程也有一些,但都学得很马虎,为了应付考试背过一点书而已,现在基本全忘了。
10 多年前的整个社会,包括大学,都沉浸于西方崇拜之中,学术理论也基本以西方为主。而如果某个课程前面加上 “社会主义”“马克思” 这样的字眼,很多人心中都会升起一股鄙夷,带着怀疑、否定的思维,硬着头皮去学这本课。
那时候北大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海龟。很多学院还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是海龟,不能到学院任教。而这些从海外回来的老师,大多对 “土鳖” 学者有先天优越感。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以褒扬西方的各种理论、制度,贬低,甚至攻击自己国家的理论、制度为荣,也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满堂彩。
那是一个高晓松之流公知大行其道,言必称欧美,一切以欧美为标准,为价值取向的时代。
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 10 多年前,西方国家比我们强大太多,而且是绝大多数领域都可以把我按在地上摩擦。
10 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虽说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军事、科技等领域,但我们也可以对美国说出那句 “你们没有资格说凭实力和我们对话”。
从全面跟随,甚至崇拜欧美,到全面与美国竞争,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实不为过。
领导曾经讲过一句话,说成长在奥运会之后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是有平视世界的自信的。不仅仅是 00 后,其实很多 80 后,甚至经历过新中国最贫苦时代的老一辈们,现在对西方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经济理论,治国理论,到底行不行?事实证明了,还是行的。
前几天美国知名的投资家,波克夏 · 哈萨威公司的副董事长,也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副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国在面对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制度更适合自己”。
中国清醒认识到过分追求经济繁荣所带来的问题,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在经济繁荣时就着眼于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再采取措施,“我很钦佩这一点,在这方面他们比我们明智”。
国力的强大,带来的是全社会的自信提升。
高晓松之流公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国人不再言必称欧美,也不再用一种神圣而向往的心态看待西方。
但我们的文化、道路、制度、理论为什么可以?为什么管用?不光是大众,很多大学学者,社会精英,他们也不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出四个自信。
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等科目纳入到教材中,就是从理论上、学术上、逻辑上讲清楚 “为什么” 这个问题,让学术界、大学生真正从逻辑上理解中国理论,从内心接受和认可中国理论,这才是真正逻辑自洽,强有力的自信。
这种自信,和那种 “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很自信” 的盲目自大,是不一样的。
但面对西方理论和中国理论,很多人极其容易走极端。要么全面无底线地崇拜西方的一切,否定社会主义的理论;要么又全盘接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对西方的一切又嗤之以鼻。
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融合了社会主义理论、西方理论,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作出调整后形成的理论。
比如说中国在很多关键的领域都有强大的国企,这是社会主义的色彩;中国又在全力推进市场经济,而市场自由经济,又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无论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还是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在中国,都有一种新的样子,这就是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在坚持社会主义这个社会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社会和经济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和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执着于这是社会主义的,那个是资本主义的,这是六十年前的愚蠢思维,绝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基于此,并不是中国的制度理论比西方的要好,要强。如果我们是这么想的,那么和那些自以为西方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观的人又有何区别?
不过,有点需要吐槽的是,中国传统教科书的编写逻辑,实在是不忍卒读。
大学时经济学的入门书籍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书很厚,讲的道理却不多。论证方式,讲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会举很多非常贴近实际,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读起来不枯燥,不乏味,很容易理解。
很多西方作者写的书,都是这种风格。
但看一些中国学者写的教科书,真的是昏昏欲睡。他们写作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语言非常晦涩,全是宏观、概括性的概念词语;很少有举例论证,就算有举例,也是那种高大上的、概述性的例子;而且喜欢用理论论证理论。
语言和文风和机关理论文章差不多,主要风格就是讲道理,就像小时候的私塾老师,板着脸不苟言笑,嘴巴里念着大家完全不知道意思的《三字经》,还让你全文背诵,一个字不准错。
这种让人头痛不已的教科书,薄薄的一本书,倒是讲了一大堆道理。
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根本还是西方作者,大多把读者当成一个平等交流沟通的对象,竭尽所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告诉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认同。
而中国老爷爷作者们的思维,是教师爷的角色,他们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只管讲大道理,只管自己爽。用一些下里巴人、很 low 的事例来论证他们的观点,他们觉得实在是丢人,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必须得用高档的、高级的、宏观的、凝练的、概括的语句和词语,才能显示自己的逼格。(PS:很多人写申论作文,也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这些写书的学者们,没有把读者当成平等沟通交流的对象。
这种书读起来,真的是痛苦不堪。无论书里的道理是多么的深刻,多么的正确,大家不喜欢读,读不下去,读不懂,有个屁用?
这其实也是几十年来,大学政治课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恳请这些编写教材的老爷爷们,能降一降高高在上的教师爷的神位,别只顾自己装逼爽,不要脱离学生群众,能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好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接地气的语言,用生动活泼的论证方式,讲明白,讲清楚,讲到大家的心里去。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以后可以再搞出中国生物学,中国物理学,中国化学,中国数学等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等,提升民族自信,加强国家凝聚力,让四方洋人都来学习中国特色的各门学科,岂不美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评论区在说经济学不是科学,只是学科,有很多分支,意见不统一。不过貌似数学也是有很多分支,意见也不统一,你没见过 0.999… 等不等于 1 这个问题,都吵翻天了,好像也没什么结果啊,额,所以中国数学完全可行;物理学似乎也有很多分支,知乎贴吧上说相对论不成立,造出永动机的好像也有很多人啊,好像意见也没统一啊,不错,中国物理学,有搞头。生物学嘛,分支好像也挺多的,似乎进化论成不成立也挺有争议的,我就经常看到关于进化论成立与否的争论,所以中国生物学绝对也有搞头。还有医学的争议似乎更大啊,嗯,中国医学也搞起来,什么?中医本来就有,而且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那继续发扬光大就是了。
________________
经济学有后凯恩斯非主流经济学,数学的分析学也有罗宾逊的非标准分析哦。如果觉得 0.9… 是否等于 1 太低级,那玩高级的又不是没有?连续统 c 究竟应该是阿列夫 1 还是阿列夫 2 还是别的?选择公理究竟成立还是不成立?争论大着呢。所以依照同样的逻辑,中国数学完全也是可以搞起来的啊,不知道评论区这位同学在我这里杠什么?似乎都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又没说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不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是见识了到了某些人生导师,喜欢让人多读书,喜欢指导别人上幼儿园。而我,从来懒得指导别人读什么书,我只喜欢顺着别人的逻辑来说话。
评论区那位同学说:正因为经济学在撕逼,所以经济学不是科学。他是不是以为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就都没有撕逼的,或者都只有民科的小打小闹?
这当然涉及到什么是科学这样的复杂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是认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肯定是科学的,然后一种关于科学的定义把物理化学排除在外了,那么这种定义肯定是有问题的。
有实践,有理论。
特么早就该这么干了啊;
教材,这就是最基础的 “话语权” 啊;
以前用资本主义的的经济学理论、教材,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干怎么变扭,两种体系下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拿保护资本的理论,来实现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特么不是笑话吗?
中国盛产歪屁股公知,这些老教材就是很大的原因,人家读书时学的就是资本主义各种好,人家的歪屁股理论就是我们教材里的定律、公式。
意味着国家在保护青年打工人:
我很后悔上学时没有多了解中国特色经济学,缺乏对土地财政学、房地产金融学、A 股风云史、计划生育政策纪年、海南区域发展历程及 2014~2015 经济建设成就的认知
了解这些,就能离开宏大叙事,对自己的身份有个更清醒的定位,进而抛弃不切实际的成功学,放下虚幻的小资身份,亲密团结同龄打工人,识破找工作、炒股、买房买车、结婚、生肓诸多重大事项上的各路割韭势力,保护好自己和爱人的六个钱包!
这次教材编写活动是一场善举,我很遗憾它没发生在我的 18 岁!
西方经济学不是把咱们开革了吗?
不叫中国,难不成叫东方?
从长征开始,中国革命发展也不太受共产国际待见,中国特色一直存在。
苏联解体后,特色两个字就该去掉。
中国自主发展、总结、研究,不再需要参考一下谁。早就没有可参考的了。
有政治作用,也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作用
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
就是一点表层的歌功颂德,用表面的案例去阐释案例
要有一些理论的提炼
中国经济的成功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与西方经济学存在冲突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不是要去颠覆经济学理论,而是去丰富和充实
就类似于中医,推拿、针灸包括部分古方确实有效果
我们不能就是停留在五行这个阶段,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做出解释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要就停留在表面
我们都知道是党的领导,但是其中的经验和理论是什么?
千万不要就简单当做一个政治任务
这东西是要流传下去的,如果大费周折,最后在历史的评价就是
“贻笑大方” 那真的大可不必
我真的希望,可以沉下心来,好好把这几十年的经验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和入世,从抵挡外来金融、工业冲击到本国产业经济提升
做一个好好的总结和提炼
温铁军有一个说法。
宏观经济学是神学。因为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首先发展纺织业,之后发展轻工业,赚到钱以后发展重工业。一步一步的完成积累。这个在世界上没有成功案例。
二战以后所有成功完成工业化的新兴经济体都是在美苏扶植下产生的。欧洲方向,美国用马歇尔计划工业化了西欧。苏联用经互会工业化了东欧。亚洲方向,对应的工业化国家就是朝鲜战争引发的日本和中国。
温铁军老师的原话是:中国工业化的背景是美苏双寡头地缘控制下,分割世界形成的雁阵式排列。
本来早几年,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还能吹吹。一场东南亚金融危机把他们全打回原形。
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是假设政府不会干预经济。也就是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但是这个假设明显不存在。要是政府不会干预经济,那为啥美国政府要制裁华为??
而微观经济学,温铁军评价他们是庸俗经济学。
当一个理论完全无法符合现实。不管它有多么完美的数学模型,都是真空中的球形鸡。
1. 谢邀,因为没有看过教材所以不知道怎么看待,不晓得是东效西颦还是夜郎自大。
2. 经济学和金融学最本质的作用是解释现实,单就金融行业来说,目前的中国还没有用通用金融学框架解释不了的业务。
3.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要浪费在垃圾身上。
比较期待,看看能写出什么新东西来。
中国应该能够重建经济学的框架吧!
当然,这个回答下面一群人的反应很有意思,用不着杞人忧天,天塌不下来。
有人感叹我们只能用西方的经济理论,比如微观经济学。
是吗?一个错漏百出的理论,为啥有一群人热捧?!这个世界的确匪夷所思。
经济是中国历朝历代所有君王治理的基础,在数千年中,早就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可能由于时间过于久远,这些理论散落在汗牛充栋的书籍之中,需要点整理归纳,并结合今天的社会实践加以更新。
下面有几篇可供参考。
新供需理论 (一)—基本理论新供需理论 (二)—影响供需因素探讨新供需理论 (三)- 市场格局
物理学是科学,所以只有物理学,没有中国 / 西方物理学。经济学不是科学,至少学院经济学不是科学,所以当然可以有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就像有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一样。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的学院经济学家也不懂中国经济学,懂的人不写教材,所以这玩意也就那么回事吧。
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敢想。
我知道的是:
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仍是走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仅剩下个位数了。当今中国能活到现在,能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成就,靠的就是现实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尊重经济学底层逻辑;精英治国,论能力不看出身,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改革开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并融入国际秩序分工,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
彩礼经济学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
建议增加这项,凑个十全十美。
———进入正题———
某高赞好像没听说过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似的,一听到“中国经济学” 这样的表达,就开始犯公知病。
老实说,如果 Abenomics 的效果又好,又能持续好几届政府,就会有一帮子日本学者和外国学者去研究它,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为某种日本经济学,会很奇怪?
就很巧,我前几天才看了一篇经济学博士劝退的微博。
现在开了一条新路给大家,缓解一下卷状,是不是心中暗喜?
重点是,请认真看下第六条——经济学研究已经失去灵魂,作为一门世俗的科学,已经脱离了世俗世界……
也就是说本来就到了理论创新的时候。
自己不创新,等着别人去创新吗?等着别人借此掌握话语权吗?
虽然理论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肯定有一些乱象,但能迈出这一步也该鼓励。
明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进行理论创新,不是暴殄天物是什么?
这是一次拨乱反正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似乎成为某种信仰一般的存在
言必称西方。
西方经济学有问题吗?西方经济学没问题,但是现实变了,无法指导实践
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时候,往往是因为现实产生了理论上不存在的情况,需要修正理论
中国政治经济学其实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现实修正。
我喜欢通俗理解
拉美有三部大片,超级写实,分别是《上帝之城》《精英部队 1》《精英部队 2》
特别是精英部队,这两部片子,其中有个地方非常有意思
主角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他的目标是肃清贪污分子,清除街头暴力,是个有正当目标的人
他一开始研究的链条是这样的
毒品买卖——贩毒团伙——行贿受贿 / 保护费——贪污腐败的官僚 / 警察——反过来成为贩毒团伙的保护伞
这个链条没问题,并且这个链条主要的节点是——钱
对,即贩毒带来的利益
于是主角一开始将目标对准了禁毒,扫毒——打断资金链条——贪污腐败就会减少——治安好转,经济发展
这种思维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思维,看起来没有毛病
但是吧,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随着主角扫毒的成功,街头上的毒贩大大减少,毒品交易获得的资金大大减少,警察保护费能收上来的钱的确是减少了,
但是,警察们没有放弃手保护费的压力,毒贩们转型了——收卫星电视费用 ·····
腐败警察们突然开窍了,我们的目标是收费用,不一定非要依靠毒品,居民要看电视,要用电,要饮用水,要各种生活物资 ······ 这就是财源啊 ··
于是,当地各种黑帮兴起,街头火拼一点都没有减少,该腐败的照样腐败,一切都没有变好 ····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面临的现实局面——西方经济学遗漏了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因素
过去,我也沉迷于西方经济学,那种纯粹的理性的假设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翘楚——格林斯潘,一直是我的偶像
十几年前,我做黄金白银交易的时候,每周五,都清仓静待这位老人家的讲话
其实,我收集整理了他所有的讲话,甚至他说话的风格都影响了我
的确,作为期货交易的分析师,我当时说话的风格,几乎和格式风格有一拼
那就是模棱两可,正面说一点,反面说一点,看你理解,其实和算命先生一个风格
或者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和算命先生没啥区别
如果你听明白我说的话,说明你还没有真的明白,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听懂,那说明你真的听懂我说的一部分,我的预测和判断总是对的,如果和事实不相符,不用思考,是你理解错了——格林斯潘
后来我研读他的自传
我是非常仔细的研读的,因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大宗师,经济行业的翘楚,格林斯潘威望极高,他的一句话往往直接略过很多经济学的概念,因此真正听懂他说了什么,着实有点困难。
但是很快就感觉味道不对了,格林斯潘对计划经济明显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他的很多观念包括预测,在不到十年时间就证明是他自己理解有误,很明显,和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一样,他把某些其他成功归结为西方经济体制的成功
或者说,美国在大约克林顿时期经济表现的不错,绝对不能归结到格林斯潘乃至美联储的正确决策上,不过美联储后面的继任者,伯南克和耶伦其实也是格林斯潘的信徒。
啰嗦了这么多,我来给大家将一个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
![](data:image/svg+xml;utf8,)
一个小镇,经济萧条,人人都有债务 ···
一个游客路过一个小镇,他走进一家旅馆给了店主 100 元现金,挑了一个房间,他上楼以后,店主拿这 100 元给了对门的屠夫支付了这个月的肉钱;屠夫去养猪户家里把欠的买猪款付清了,农夫还了饲料钱,饲料商贩还清了粮食钱,农民拿着钱还清欠铁匠的工钱,铁匠把钱还给了妓女,他上次约炮没给钱,妓女去赶紧去旅馆还了房钱,这 100 元又回到旅馆店主手里,可就在此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但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
看完这个故事,请问有谁亏了吗?一个也不亏,没有这 100 元现金,大家都还在相互持续的追债,后果不堪设想,可外地游客带来的 100 元现金流动了一下,大家的债务就全部解决了。这就是资金流动让经济社会焕发了生机!
在西方经济学的语境下,流动性不足造成经济危机,如果没有这 100 元注入流动性,经济将低迷,无法产出
所以,美联储的责任——最后清偿力的来源,就是央行的使命,有错吗?没有错,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债务。
那么我来讲一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版本 ···
一个小镇,经济萧条,人人有债务,都快活不下去了
这时候没有旅客来,但是小镇上住着一个政治家,并且这个政治家手里还拿着一把加特林 ·····
看到小镇经济萧条,政治家出手了,他召集大家
首先对大家进行了劝说,我们都快穷的活不下去了,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是吧
酒店欠屠夫 100 元,是吧,欠 100 是欠,欠 200 也是欠,债多了不压人,没关系,你们继续赊账,咱们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了,先别饿死人 ·····
大家看了看他手里的加特林机枪,于是一致赞成了
经济继续运行,只不过债务在积累 ·····
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人担心换不起债怎么办?
于是大家又聚集到政治家这里
政治家斯条慢理的,哦,债务问题,
现在有人吃不上饭了嘛?哦,那还不至于
有人日子过不下去了嘛?哦,那也还不至于
政治家问,那你们担心个毛线啊?下面人问,要是有居民快饿死怎么办?
政治家抄起加特林,看了看 “家庭资产排行榜”,问问排前几位的愿不愿意行善?
![](data:image/svg+xml;utf8,)
没事,日常照样,过,接着奏乐,接着舞 ····
终于,其他的镇,上来讨债了,政治家搬出加特林机枪 ···· 谁来要账?
其他镇上的债主,哦,没事,没事 ·····
有过了几年,政治家正乐着呢,突然手下来报,隔壁镇上有来要债了,政治家不慌不忙,我们的航母舰队 ····· 我们的加特林机枪在哪呢?
手下回报,老大,人家也是扛着加特林机枪来的啊 ···
政治家,卧槽,你怎么不早说
政治家亲自走上前台,老弟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家都是有加特林的人
咱们要是火拼了,那些债务就黄了啊 ······
反正又没人会饿死 ·····,咱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
历史向前推进,这故事永远讲不完
政治:围绕这权力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政治经济:围绕着权力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 ·····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 / 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嗬,批判的人好多哦。
书,还没写出来呢,对吧?写好了您几位是排队道歉还是排队批判,那是您的自由。
这会儿书还没见到呢,乌泱泱一大片批驳,动了谁的奶酪?
支持,但我认为还不够。
应该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全部中国特色化,数学定理公理等内容也中国特色化。
很多数学定理都是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给学生的感受极差,应当改名修改其内容。
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分离体系,严重影响凝聚力和效率,我们说科教兴国,科学和宗教应当完全拧到一起,实行政教合一,科学辅助。
大是大非与逻辑,科学,事实有逻辑矛盾的时候,应当修改建立新的逻辑系统,保证与大是大非相融。重建所有的理工科的基础事实上已经迫在眉睫。
部分逻辑系统与统计数字与大是大非冲突的时候,应当重新定义数字和真值的含义,以便展示其无矛盾性,若是难以自洽,可以把无矛盾定义为矛盾状态。
西方的数学本身就是否认人的特殊作用,机械地理解逻辑和结构的关系,新版教材应该将π规定为 3,这样省了很多麻烦,也让世界看看强大的制度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70 年左右的时间里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不断强化。既然我国取得了优异的经济发展成绩,那么我国经济增长实践有没有包含一些 “中国特色” 的经济思想或经济规律,亦或是 “新” 的研究问题或话题?如果有(相信的确也有),这些教材能以 “中国问题”、“中国经验” 和“中国规律”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经济学范式和工具进行系统化的抽象、分析和阐述。如果真能有所突破,那么也算是对人类经济学所做的贡献。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理想,但能实现多少呢?至少会有以下难点。
第一、教材的定位。是本科教材,硕士研究生教材,还是博士研究生教材?如果是本科教材,那么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课程如何处理?如果开设,那么新编教材的很容易写成 “原理 + 中国案例”,这样的写作范式能达到为经济学做出中国贡献吗?况且,现在国内本科经济学教材基本都采用马工程教材,这两套教材有何区别与联系?
如果直接取代现有经济学课程,那这些教材的编写难度和包含内容可想而知。既要包含现有经济学的知识,再融入中国特色。如果想讲清原理,需要现有教材的体量,再拓展,那不还是两本书。还有,如果本科用这套教材,能否能继续学习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果读到硕士或博士,还不会建模型或者看懂模型,那会如何?
如果是硕士研究生使用,相对好处理。毕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可研究生需要这么多教材?还有按照现有范式,研究生需学习中级微观和中级宏观,这些教材能与中级微观或宏观兼容?
如果是博士,那意义就不大了。博士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而且博士研究以专题化为主,想研究某个话题。直接检索相关文献即可,奈何还去读这些呢?
第二、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权重的处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学者还没有建立中国的经济学体系,国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遵循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无论是数理建模,还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话题也大都在国外经济学理论所界定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博弈、环境等)。我们只是套用国外的方法用中国的数据研究而已,至于结论,具有颠覆性或开创性的研究十分罕见。就此而言,这些教材讲什么呢?用中国经验讲传统的经济理论或经济规律?还是讲中国学者的独创性发现?偏重经典理论,那很难叫 “中国经济学”。如果偏重后者,真能写成体系完善的经济学教材。比如,这套教材要不要讲“需求—供给” 框架,如果讲,中国特色的 “需求—供给” 与马歇尔的需求供给理论有何区别?如果不讲,那还能叫微观经济学吗?
第三、学习成果评价的问题。这套教材的目的是增加中国的话语,但现在国内高校的评价还是看 AER,JPE,SCI 和 SSCI,即使是国内的经济研究发的是什么的范式文章?不变革评价方式,这套教材的影响有限。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和前景的事,但是达到预期的难度会很大。
劳动者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往大了说,人类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不断的新陈代谢,旧的权威死去,新的权威到来。
我们在西方学科的窠臼中停滞太久了,我相信就算西方的科学家或者思想家自己也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历史没有暂停,历史也没有终结。任何的一般都是个别的。
观察者网杀疯了,全是他引战话题。
涨价去库存,印钞去泡沫,停电碳达峰,这才是我们东方经济学的精粹。
意味着,这是科学,这是政治,这是科学政治,嗯,合理性满满。
对于那些 yygq 说什么也该有中国物理学中国化学的,我就这一句
看来我得好好跟你讲讲道理了,你这番言论表面上是理客中,科学是唯一的不该受意识形态影响,实际上是崇洋媚外,颠倒黑白。
不服咱就评评理,科学是什么,是提出一个理论在现实中验证确实存在所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必须承认。所以物理学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中国物理学西方物理学,因为西方提出了物理学理论得到了现实验证中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了,那得到东西方共同认证的自然就是物理学,人类物理学。那反过来中国提出了经济学理论也实践验证过了那西方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这些,可西方因为意识形态不承认那反倒是中国的错了?这样一来中国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跪求西方承认如果不承认那就干脆把这些理论封起来别宣传,本着西方承认才是科学的态度。另一条就是把它说成是中国经济学,让这些证实的理论可以用来造福人类或者具体来说中国,毕竟西方不承认嘛,这才是实事求是
就跟中国抗疫方案一样,你跳出来说抗疫方案是科学分啥中国西方,可中国的方案西方不承认啊,那只能叫中国抗疫方案不能叫人类抗疫方案
你可别说中国没发现什么新的经济理论,那中国这四十年高速增长是怎么回事
你可别说这高速增长是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来的,那每年那么多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崩溃都预测二十年了是开玩笑呢。你总要承认西方经济学有错误或者说不全面中国发现了新的经济学理论补全了经济学吧
我觉得这是好事,经济学一直都是拿西方的译本学,现在有国内大牛结合我们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挺好的,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清楚为啥那么多人喷教材会有什么内容,有内容才符合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当然应该有内容。我不太清楚高校的经济学现状,不知道为啥主编里没有看到清华的大牛,是不是说经济这一块清华稍弱一些?
经济学在中国还是归类到文科。特别对很多领导眼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之一。
对精神文明传播的渠道,像互联网这一块。国内建一套就把国外的全断开了。
从中国的实践出发,为经济学理论做出贡献是很应该的。但也希望能继续引进国外的教材,他山之石也可攻玉呀。
差不多得了. jpg
真以为 XXX 有能力当李森科啊
能缝起来勉强自圆其说就不错了
具体到所谓的 “正本清源”,我只能说能不能先看两本当代经济思想史的教材,了解下不同学派的主张再来发表评论?
不要老学着某姓陈名平号奥斯丁剑客的国师,一天到晚找到个不知道哪来的错误结论就意淫成 “新古典” 的结论,结果到头来连新古典的索洛模型都搞不清楚。
有一个陈平就够了. jpg
这教材我也会编,以工代振,利出一孔,牛马为荣
不但很正常,而且很应该,意义很重大。
经济学本来就是总结经验的学科。
既然我们走了一条与西方明显不同的道路,而且走了 70 年,今后还得起码走几十年。
不说前瞻指导,总结一下经验也是应该的。
至于颠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我估计编教材的人都没这么大的野心。
很有必要,经济学有阶级性,文学有阶级性,自然科学当然有阶级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把阶级斗争贯穿我们教育之始终,把西方的本本全扔到垃圾堆里,让无产阶级思想占领我们教材的每个角落
其实现在手头都没几个人拿到书,却都感觉已经把这本书读了几十遍,然后在哪里疯狂输出,也不清楚为什么。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来说几点
1. 经济学是科学
很多同志对西方经济学嗤之以鼻,甚至直接批评经济学就是开枪以后画靶子,算不上科学。
但是我要说,这说的严重了
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对长久以来的经济活动和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尝试用数学语言或者模型描述趋势,对人类生活生产提供指导。
虽然流派众多,甚至自相矛盾的也有但是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学习科目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
其实争议不是很大,而且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经济学理论,确实指导了很多国家走出泥沼。
不能说不是科学,只能说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施与经济所处阶段,用的经济学理论不同罢了。
2. 经济学没有东西方
西方经济学不是西方的经济学,而且他们内部也不是一个整体,互相之间攻讦的也厉害,有无数个小流派,几个主要流派,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肯定都是不对的。
所以中国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本土流派,因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如果单纯用任何一种流派解释,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不能死咬着理论不放,削足适履,说中国经济有问题,没有按照书上来,那就贻笑大方了。
拥有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很多人担心与世界接轨问题,完全属于杞人忧天。
经济学理论从来只有参考,就算指导也要时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不可能抱着经典死守,经济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
西方的经验在西方成功未必适用于中国,中国的成功也未必适用于其他国家,我们也没有习惯将某些主义或者理论强加给他人。
3. 中国经济学有希望
任何理论都有草创,初创,润色,修补,推广的过程,有一点小问题了都有可能需要推倒重来,一蹴而就,没有这种理论。
推行理论肯定会面对批评和建议,积极消化吸收,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打补丁升级,未必不能诞生一个可以推广的世界各地的经济学理论
中国由弱到强,由农业国到工业国,从弱国到强国几乎都是依靠自身自强不息。
从穷国到经济第二,完全可以称得上所有发展中国家模板,整好理论,为什么会担心是我们自娱自乐呢?
就算没出来,从新能够梳理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也是好的,没必要那么悲观
4. 不用冷嘲热讽也不需要过度捧杀
理论诞生就是有益尝试,起码有思考
官方在思考,民间也在思考
欧洲诞生好几家经济学理论,美国也有芝加哥学派哈耶克一类的,中国既有广袤的领土,又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治理的难度只大不小,经济学理论也一样,未必真的就出不来一个学派。
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正确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知道,政治与经济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的关系,政治活动影响着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也影响着政治活动。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真真正正地把经济服务于人,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自由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例如,企业减税 [1],食物中的 20% 左右间接税 [2]),打造公正、清洁的社会。
此外,在这片伟大而不朽的土地上,学术必然是纯洁的,而没有丝毫阴暗的干预,更没有所谓的 “政治污染学术” 的丑闻。所以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纯粹的学术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相关工作人员,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满了敬畏与热爱,我想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名学子对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本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说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有趣、生动、迷人的课本,如此令人一见难忘、梦寐以求的政治经济学知识。
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对的。这次公布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传播正确的思想,扬弃过去的经济学教材;当然,我们也没有全盘否定其他经济学教材的作者的工作,正所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掉其落后错误的部分,保留其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部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著名瑞士学者表示。
“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著名神秘以色列学者说。
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有任何问题?
经济学现在都和数理化一样成为基础科学了吗?不能改变?
为什么那些公知大部分都是什么社会人文类?就因为这些学科不像数理化,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直以来这些领域用的都是西方教材,所以才培养出来一部分 “西方对、我方错” 的乐色。
所以说:
一群 orphan 香蕉人差不多得了啊。
服了,感情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一点个人的经历。
我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的,教材编队伍里写里也有我校的老师。
对于这份名单,我跟同学讨论的感知是,我们这种专业类学校还是不如综合类学校有优势。我则更觉得,这里面其实明显还有 “屁股” 的问题:
**北大的出镜率也明显低于人大。**都说北大屁股有问题的多,看起来上面也不是不知道啊。[捂脸]
经济学这种社会科学,到底有多大比例属于 “普适” 的“科学”,原本就是存疑的。全面的西化,必然代表着全面放弃话语体系和话语权。
上学那会儿,我记得我们经济学课上,老师给普及过 “毒品合法化管理”,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造不如买”,发挥比较优势等等。
2016 年的川普大统领胜选前我跟一个西安交大的朋友还有过一次讨论。关于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是否要自己掌握自己制造,我是坚定的认为,买到就可以,而朋友则坚定认为,应当自己掌握。当时我深刻的体会是,理工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我们这种财经院校训练出来的,在认知和思考方式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分野的。但紧接着两年后,中美贸易战打响,川普大统领就亲手砸碎了那些他们的精英教给我们的老师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框架,让我又结结实实的经历了一次 “认知再重塑”。
所以我非常认可这次教材编写,为了让今后的学弟学妹们不会再经历栽倒之后重新更新认知,还是从一开始就把我们的话语权夺回来,把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起来比较好。
哪些是真正具备 “普遍性” 的科学理论,哪些更多是 “特殊性” 的需要实事求是的认识分析,都给后人们摘清楚。学界中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这种事,是时候适可而止了。
——————————————
有些回答经济学前面加上 “中国” 就 PTSD 了,那这个就没问题。
经济学本身就是扮演着中世纪神学的角色,是工业时代的国学。其目的是给政权提供合法性,给政策背书。
古中国的国学是儒学而非神学,结果宗教领域先被印度人血洗,后被精神犹太人搅得天翻地覆
新中国长期用马哲做国学,就导致经济学理论被西方血洗。所以这次就主动出击,也顺便搞经济学了。
顺便说下,东亚最初接触西方的经济学的先贤,就已经发现这玩意是神学或者说国学了。所以称其为 “经世济民学”,简称 “经济学
看到这么多人捧西方经济学,捧萨缪尔森和曼昆,说什么诺奖都看不上了。。我就必须怒答一番。
首先,我也是系统的看完过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我不否认萨缪尔森,曼昆的教材确实讲的很好,符合思考逻辑,但是对于经济学而言,要看到的是,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的叙事下,其实包含着没有政府过多干预的假设,经济得是自由的。比如说,行政干预。
举几个例子,微观经济学认为的全球化能提高效率,需要建立在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叙事逻辑下,而当他们觉得呼吁全球化有风险了,他们第一个举起了逆全球化的大旗,那如果分工以后按照微观经济学来看,中国在很多产品的生产上有更多的比较优势,那为什么美国要着急的发展自己的产业呢?美国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不就是更合理的咯?
微观和宏观里面并没有谈到,低端经济可以是自由的竞争的,但是高端经济可不是自由的,高端经济产业高度垄断,比如说光刻机,诚然是市场化的,但是并没有出现量价关系而使得所有人获益,很多高端产业垄断以后出现的是爱买不买,所有高端产业里面的人会想办法阻止新进入者。我自己认为,微观经济学这里会用其叙事口吻说,创新是因为自由和垄断带来的。这里可以参见《从 0 到 1》,但是当中国通过国家垄断的资本来创新的时候,为什么西方叙事体系就能够双标的认为这是国家干预呢?为什么就不能认为是国家资本进行投入呢?
其次,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政治正确主义嘴上说的很美好,自由民主,但身体却很诚实,都是嘴炮政治和经济。我私以为,从微观经济学上,外部性章节明显的讲过,国家投入到环境,基础设施这些明显的是正外部性的东西,但是西方国家为什么出来那么多的嘴炮环保斗士,而不是真正落到实处呢?
再来,如果经济学真的讲的是社会的运行规律,那自由主义经济学要是真的那么好,为什么西方那么多游行示威,那么多的罢工?张维迎,许成钢,杨小凯这些经济学家鼓吹的自由主义,为什么在连美国这个灯塔国都开始出现经济动荡?其他很多相信了自由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依旧贫困,为什么人他们不能够像中国一样全民脱贫?
。。。。等等等等
所以这样看来,我私以为,经济学上,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其实是有缺陷的,因为这个,而经济学的发展,不是鼓吹曾经的诺奖和死守着西方经济学的叙事而不肯进步。我承认,新增的教材肯定不够好,甚至编写的可能晦涩难懂,但是当世界都发展困难,但是中国经济依旧发展良好的时候,有更多的眼光关注中国,把中国经验总结成完善的理论,这并不关乎 xx 主义,而是当老的理论不得行的时候,当然在学习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新的社会现象发展新的理论和流派。这才是高等教育对于民族和世界的责任。
课程中,中国微观,中国宏观等等,我可能觉得这会让我为未来的学生学习捏把汗,萨缪尔森和曼昆的微观宏观的课上教师多去花点时间介绍中国化过程中的思考我觉得更好一些。不过总的来看,这些课程可能不够好,但是至少,告诉学生,我们应该看向新的领域了。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直接批判。
以上。
本来经济学离科学还有很长距离,现在好了,直接倒回去,搞经济玄学了。
如果马克思的成果当做经济学往科学前行的标杆 1(宏观有力,框架合理,但微观不足,缺乏实践性,而后人们并没有往前推进多少,一多半都在念经,缺乏迭代性。而西方经济学微观有力,宏观不足,缺乏根本的元逻辑基石,变得越来越庸俗化和洗白剥削化),现在,这些人搞得东西,成了 - 100。(真正的社会科学是有普遍性的,不是什么特殊性和局部性,好比西方经济学,只要你搞市场经济,它就有用,缺陷是有缺陷,剥削也是有剥削,但是它就是有普遍性。同样,在马克思那里,对资本主义的结构危机批判也是普遍性,今天,欧美也好,中国也罢,都在马克思的批判框架里运行,谁也解决不了经济危机。而且,也别洗白和装傻,我们现在搞得还是西方经济学那套,别管叫什么,核心框架一模一样,只是技术细节偏差)
旧宗教不过是旧约、新约、古兰经、佛经等,新宗教直接披着现代学科的衣服搞了。
高明!
Ps.
真正的科学马克思经济学,是站在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上,把马克思经济学数理化和可证伪化的迭代,并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全取代现有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新模式去实践!(既保证经济效率,又保证分配公平)
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四处拼接,搞出来一个缝合怪。
意味着我国在新时代的世界文化斗争中取得了新的伟大胜利。这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的公布,为全世界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中国方向和中国模式。
以创造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奇迹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为基础,中国创造了中国特色经济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学理论成就,翻开了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经济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希望其他学科的相关教研人员要加把劲,让大家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以后大家学习就要用中国教材,学习相关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理论和科学技术等,比如:中国语文,中国数学,中国英语,中国物理,中国化学,中国生物,中国心理学和中国病理学等等。
“中国经济” 绝对值得经验上的分析和总结,也应尝试探索形成相关理论——中国经济学,而且大概率是结合国情案例对政治经济学的延伸研究。但是,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非常重要,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百年形成的西方经典经济理论,而是西方思维和逻辑的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是客观的,是发掘探索应用的过程,而社会科学是主观的,是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甚至存在认知底层架构的差异。
就以经济学为题,举个简单栗子。如果某个国家全盘搞计划经济,废除货币制,实施供需全额计划安排,那么西方经济学理论基本就没有用,但可以尝试形成 “计划经济学”。
没有数理模型支撑的经济学和 “高谈阔论” 的政治有什么区别?
没有经济学之前就没有经济了?所以经济学究竟是总结还是指导?如果是总结,那西方学者总结的内容能解释中国的经济吗?如果是指导,凭什么我们的经济需要他们来指导?
中国经济学的学术水平如何跟这件事需不需要开展有关系吗?我们学术水平不行,难道就不需要总结自己的理论?
用中国二字开头,还不是不想用这套理论强行解释或指导他国经济。我觉得很符合逻辑啊。要是直接写成社会主义经济学,我觉得才有问题吧。
当你看过马工程教材的质量水平之后,我觉得应该很清楚这个所谓特色教材的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
我自问自答:没水平。
意味着我们以后都可以有自己的科学体系了:
中国高数、中国物理学、中国化学、中国生物学。
期盼了好久的话语权,终于可以被我们自己掌握了
早该做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竟然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材。现有的教材,回答不了很多人的疑惑!
可以看看《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清华出版的
纯粹想讨论一个问题:
不知道同学是否有和我一样遇到过同样的困惑,就是在刚开始学经济学时:价格会画在 x 轴、数量会画在 y 轴;但老师说通常是把数量画在 x 轴、把价格画在 y 轴,这是传统。
为什么价格作为自变量要画在 y 轴,其实一直没理解。
因为在最早画需求图的 Cournot(1838 年)是把价格画在 x 轴的,
但后来 Marshall 却把价格画在 y 轴,又因是 Marshall 让画图分析流行起来,所以有了数量画在 x 轴、价格画在 y 轴这个传统。
如今使用的 Walras 模型也认价格是自变量,
就单纯的想讨论一下,你觉得价格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还是都可以?
或是可以根据表达效果调整?
你画错过吗?
你觉得画的就是错的吗?
所以经济学这东西…
好事,开始做开创性工作了,当知识有延续,有创新,实事求是开始做事,就是伟大的开始。
希望未来国外留学生也能以学习中国经济学为荣,并以实践中国经济学为荣,但愿水平够吧。
我完全不是经济学专业。但是我觉的经济学教材应该充满着数学公式。因为是大学学的,层次比老百姓高,所以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原理应该充满经济学教程。只写全是文字的教材的教授都是大骗子。领导作报告是可以全是文字,因为领导要向全民宣传。经济学家起码的能力,是领导提出一个文字的想法,他能够立即提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演算,而不是只用文字拼命拍马屁。你拍马屁都应该用数学公式拍。
有些人在阴阳怪气的,实在受不了。中国最好做西方学术理论的一辈子学舌鹦鹉?中国连尝试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都是错的?一群学术买办,生怕自己所学那一套西方的知识体系被抛弃,各种阴阳怪气。你们看看这些入选老师,哪个不是学科带头人?人家都有自我革命和革新的勇气和魄力,以及为后世著书立传的情怀。你们这群半瓶子醋,在那咣当咣当,还在那掉书呆子,酸不算啊。
最后说一句,我很期望这一套书出来,我一定认真拜读。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谁就被淘汰。
经济学哪怕我算它是自然学科,那也是偏向结果型的,而现在世界经济的结果就是世界经济实质上停止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用已经结果证明了不行的理论那是傻子的行为。
那样的结果其实现在已经显现了,不谈腾讯这种垄断企业实质上就是模仿的任天堂索尼迪士尼这种垄断企业的思维,在娱乐圈,造 cp,炒 cp,注重颜值,注重工业化,这就是西方的逻辑,当然,这种逻辑下也会诞生 “优秀的作品”,毕竟体量摆在那。
某些人夸任天堂贬腾讯其实没有逻辑的,因为他们属于一条进化道路,腾讯作为后来者,拥有了 “任天堂等游戏公司的成功经验” 形成的 “理论研究” 更加完善而已,他们是继承的关系,给任天堂腾讯这条件,他一样会这样做,所以理论不变,怎么做,结果很难变。
娱乐圈,现在中国一些人诟病明星只有颜值没有演技,但谈欧美明星,我以前看见的追星评论也是离不开颜值的,现在欧美明星评论区也一样,这方面中国娱乐圈人士就是师承欧美日韩那一批人长大了搞的 “颜值路线”。
然后谈变形金刚,感觉是什么?帅,场面大气,然后呢?你看一次两次,很不错,但这种电影成为主流了呢?然后有人反驳说他爱看, 是啊,他爱看,那他和那些只看明星颜值的有区别?哦,看的是外国人脸高级一点。
今年觉醒年代,以前战狼,还有你好李焕英为什么会爆火不仅仅是因为什么情怀,什么自我感动,还因为现在电视影视剧太 tm 无趣了,变形金刚这种高糖视频当成主饭吃的必然结果,人不是不能看爆米花电影,但人看电影只看爆米花电影那就会出问题,人们审美会疲劳,小丑这种角色会越来越受人欢迎,因为意境?不,因为小丑不是高糖食物。
意味着以后学经济学的终于不用,啊不对,终于可以少看点张嘴闭嘴就是要给企业老板减税的奇葩学说了。
减它——的税啊,给企业减税不等于白给老板捡钱吗?你们老板路上捡了钱会给员工发吗?
西方经济学核心思想就四句话
去翻所有能找到的经济学文献,你基本会发现这几句话,就连疫情期间人们的出谋划策也是给企业减税,结果呢?
就应该给那些企业老板加税加税加个够够的,然后用收的税给员工发奖金。
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连教的人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出一本中国的教材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比如说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老师,她自己就不太信,某次上课的时候就说,她还是不懂,为什么资本家可以入党了呢?反正就是一副信仰崩溃的样子。老师是如此,学生的看法可想而知。
我大学学过的相关教材,其实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性最好,体系最完整,最能让人在读了以后理解 “现在正在发生” 的事情,而不是产生一种 “这跟现实不一样啊” 的矛盾情绪。
不过其他的微观宏观之类的,加了 “中国” 俩字就能有啥改变吗?要知道现在的全套理论都是西方的,除非我们能自创一整套独立的理论,不然顶多是在别人的理论中加入一些中国的例子,说明中国的具体情况。
不过教材我也没看到,以上都是猜的,我估计我也没啥兴趣去再看一遍大学教材。只是觉得这问题下的回答是蛮逗的,就咋说呢…… 蛮逗的。
——
来具体写写为啥我觉得很逗。
日本有一部小说叫《十二国记》,其中有一篇未动画化的短篇,内容是说有一群年轻人,深感自己国家的统治者的施政纲领不对,于是扛着打倒 xx 的旗号获取了麒麟的承认(在这个世界观下相当于获取了政权),然后他们就抓瞎了,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对,还能把为什么不对说的一套一套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让他们自己去做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你巴巴半天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那总是容易的。打倒总是很容易,建设总是很困难。
然而年轻人看来最喜欢看的还是这种东西,反正打就完事儿了,上网不就是为了个爽,对吧?
还好,没有中国计量经济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 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 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 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 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 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 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 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 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 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 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 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 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 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 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文稿示例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 XXXXX 制度化。
以优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
以提质加速为责任,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
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 xx 工作智能化。
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 xx 工作规范化。
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
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 xx 服务优质化
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 xx 工作常态化。
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 xx 工作制度化
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
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
四、强化责任,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
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 xx 服务规范化。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
一是求真务实,抓好调研工作。
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
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
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
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一、理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新水平
二、抓业务,重实效,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重协调,强进度,尽快展现工作新成果
四、抓学习,重廉洁,促进队伍素质新提高
1. 着眼全局,做好 XXXX 工作。
2. 高效规范,做好 XXXX 工作。
3. 紧跟进度,做好 XXXX 工作。
4. 提高质量,做好 XXXX 工作。
5. 周密细致,做好 XXXX 工作。
6. 协调推进,做好 XXXX 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 xx 管理制度化。
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
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 xx 督查正常化。
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 xx 工作规范化。
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
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
动词(一字):
抓,搞,上,下,出,想,谋,订,定,给,出……
动词(二字):
分 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 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 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名词(二字):
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 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 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 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形容词(一字):
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形容词(二字):
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新潮,落后,滞后。
副词(一字):
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副词(二字):
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副词(三字部):
进一步 XXXX(可用排比三至五条)
后缀(2+1 字):
XX 化,XX 型,XX 性,XX 感,XX 型,XX 力(性: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感: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荣誉感。)
词组: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夯实基础。用心去感受
希望不再有图上的书,也不希望有图下的人。
挺有必要的,尤其是复旦一定要把它弄成 10 学分的必修
不然复旦经济学硕士不知道猪周期这种令人喷饭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怀疑复旦啊……
如果本科多学点中国特色经济学,那就不会傻逼兮兮的炒煤炭期货被套牢了……
我就关心涨价去库存怎么会怎么解释和评价。
什么时候能有中国特色的电动力学,统计物理,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看?
等不及了
有 “中国经济学” 吗?有 “中国某某经济学” 吗?很难说。或许有?
那么现实的做法,是借鉴两弹一星工程,走群众路线,搞群策群力。
具体的做法是:
1,搞一个网络平台,专门搞学术,搞理论研究等等。
2,搞 “揭皇榜”。动员广大学者学生提出一些课题,组织一些专家提出一些课题,让大家来搞。
这样,推动理论的成熟,学术的发展。进而,可能搞出 “中国经济学” 等等。
中国现在有 “中国经济学” 理论吗?如果有是什么呢?一个中心,二个平台,三个落实,四个面向。 - 跨学科讨论区 - 经管之家 (原人大经济论坛)揭皇榜,胜过清谈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经管之家 (原人大经济论坛)同行评议扼杀原创与天才,但中国的科研机制却奉为金科玉律 - 学术道德监督 - 经管之家 (原人大经济论坛)
政治经济学 : 指南昌 yuwei 局长搭配玛莎拉蒂银行女管理
没读到具体教材前,很难对其内容做出客观评论
但结合现有经济学教材,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很多答主都提到了高鸿业的微观,其实在中国经济和政治背景下讲好微观经济学是不困难的。用过学校屎一样的教材(马工程),再去看平狄克范里安,很容易得出对国内教材的负面评价
而高鸿业和平新乔侧重数理分析的推导并不是本土教材的’原罪’(恰恰 NB 的是马工程,直接给删了…),反而能够更加快速让学生在计算方面入门更高级的微观经济理论
所以,真要’霸王硬上弓’,也很难在该学的知识中夹一些奇怪的东西,(应该不会有人为了迎合什么而去创造新公式吧)
(除非他压根不想教∠(ᐛ 」∠)_)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框架是这样的。
民主越好,自由越好,人权越好,越公平,越市场化的国家,必然会导致更好的经济发展,更好的疫情控制,更好的扶贫,更好的体育。
但是美国又污蔑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
于是西方这些教材,这些理论,这些畅销书里完全不敢提中国。。。。。
我这里有 2 个建议。
1,非要编中国的特色教材,更要把西方的经济学都整理起来。把中国的例子加进来。
2,一些西方的教授学者还活着的。请过来,让她们写一个加了中国例子的经济学教材。。。
————————————
11.10 回答评论
今天早上 CNN 的新闻还在抨击中国政府管控了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和滴滴。
国内当然都是知道滴滴是把资料传到国外,蚂蚁是金融监管。
但是国外的造谣里,” 污蔑中国政府伤害私营经济”
我看到很多评论说什么,国外的经济学理论也有中国。。也有调控,也有国家管制。。
不知道评论的朋友是什么水平。也没办法提供确切的建议。
我只能说一句,要么多看看美利坚的新闻,要么看看最新的经济学作品。。。中国出现的太少了。这背后是有深刻原因的。
立足于中国经验的经济学教材要不要做?确实是很有必要的。现有的经济学教材再好,用的也都是美联储、房利美房地美的案例。奈何本土经济学教材在大纲设计、实例论证上都略显拉垮,任何上档次的经济学院都不可能把国内教材当做中高级以上经济学的教科书(经济学入门教材高鸿业版虽然写的很烂,还是不开 aoe 了吧)。
既然要做中国经济学,至少在财政部分,把最本土化的财政理论、政策议题,比如政企关联、晋升锦标赛、官员激励一类最前沿的中国经济解释纳入课程大纲(欧美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主要关注选举和社会偏好的表达,常见的阿罗不可能定理之类,这也是亟待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不是中国经济学),在引用实例时关注土地财政、政府债务等重大议题;而不是仅仅用中国的案例给范里安、曼昆套皮,把人家书里小麦换羊只改成水稻换耕牛,这并没有任何新意,也不存在边际贡献。
如 Li(2016)对中国省直管县改革的评估,最近 JDE 一篇探讨农村联产承包使农业机械化倒退的文章,都是挺好的案例。
稍微试想了一下财政学教材的框架:
同时,也请遵循经济学教材命名的一般规律:
《中级经济学:中国观点与实践》
《财政学:中国政府决策与行为》
以上名字我都觉得 ok,可能会少很多争议。
既然编写组主要是以高校主流的教授学者为主,而不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编写、观察者网出版,那就跳不脱经济学的框架,除非本来要写的就是政治课教材。现有中国经济学发展,担不起 “中国经济学” 这样宏大的命题,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的发展,是无数顶级的论文构建起来的,而不是陈平《代谢增长论》、张维为《中国奇迹》废纸的简单堆积。至少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算是一个样板,提出了一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陈平不等式?比美国中产阶级吃的好?就是丢人现眼的玩意儿。中国增长奇迹并不是什么从来没人研究的新玩意,更不是经济学上空的乌云,这种重大问题怎么可能没人研究嘛,只不过谁论文会明写《中国增长奇迹研究》?都是 “做小不做大,做精不做粗” 的时代了。想建构一个体系?建议多读文章,不要指望一篇文章能讲明白中国。
问题正在于某些人觉得可以一语道破天机,最终在文章里充斥了教义和信条,这就是部分假装学者的社会宣传者在做的事,他们只是在传教,而只有宗教才有单一的因果线。
“只要 A 就能 B”,这是话术,不是学术。
本问题若属于政治范畴,当我没说也没有讨论必要。如果国内经济学教材最终沦落到马工程法学教材的水平,我只能建议各位经济科学生把专业课当思修来上,自学成才。
经济学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都一个味,有了最自己的经济学,咱们的日子要好起来了
有一说一,这动不动冠名中国的,成绩都比较惨,中国足球,edg 夺冠千万别中国电子竞技协会,这种,然后一帮游戏都不玩的来指导
如果这本中特政经连最基本的投入产出计算都不介绍,我认为大家就不用看了。
言必称欧美,书必称希娜的时代慢慢过去了。
太好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经济学的雄起!霸气!以前每次看到那些公知学一点西方洗脑的经济学理论就对咱们国家的经济指指点点,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终于有咱们自个儿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了。我马上就去买,把这 6 本书学好吃透,以后和网络公知对线就有底气了,看我不驳得他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加油!中国雄起,中国必胜!
在全世界诸多国家大学都已经开设专门的「中国学」课程之后,中国终于承认了现实,官方开启了对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工作的书面学术化总结。
西方经济学从不承认国家意志决定经济结构到勉强承认国家意志影响经济结构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是时候告诉他们人类文明要进步,国家意志必然不能缺席的真理的时候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有很多没说清楚的地方,导致大家都认为学了没法用,我的大学老师开宗明义的就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指导革命的,不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现在全世界终于可以学到正宗且能用的《政治经济学》了,希望这些书的编著老师们胆子大一些,步子大一些,针对性强一些,宁可放弃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要给马克思一个完美的交代。
这让我想起了:
“价值决定价格,还是供需决定价格” 的争论。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供求决定价格。**一个东西的价格,取决于买方、卖方谁更迫切的需要这个东西,换句话说:“谁更急着拥有,决定了一个东西的价格”。按照这种逻辑:房价飙升、比特币暴涨、煤价创新高都是因为 “买方更迫切的需要拥有它,从而决定了卖方可以不断把它们的价格太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不这么认为。政治经济学(高中也学过):**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肯定是对的,是更为先进的,但我并没有理解的太通透,比如:一线城市的房价高企,决定因素是一线城市的房子价值更高?比特币号称毫无价值,为何 6 万美元一个?如果解释为供求影响,那 “价值决定价格” 体现在哪一个层面?
所以,我很期待这份教材
结合实际经济现象,让我能理解清楚,现在想不明白的事。
写在最前面,我希望中国的那些最优秀的所谓科班出身的经济学 “优等生” 将来都有能力回答我下文提到的问题,不然我觉得中国财经类院校实在应该把前面 “中国” 二字去掉。不过我估计这样一来也许你们会更开心点?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这次教材编写的关键词,肯定是这个【政治经济学】了,那么请大家跟我读三遍,然后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如果暂时想不明白,可以先思考一下:
第一,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什么美国在疫情下搞不好经济?
第二,正如各位经济学科班大牛所说,国内编著的经济学教材不堪大用,为什么中国就能在疫情下搞好经济?
所谓经济学,如果想要发挥实际作用,一定要和政治挂钩,不然经济学就无法解释同样遭遇疫情,为什么中国给出的经济答卷比美国的强。“因为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善于搞政治,所以疫情中中国人经济比美国人搞得好”,我斗胆请问哪一本英文经济学教材可以解释或者证伪这一现象?
所以首先,《中特政治经济学》是非常有必要出的,这点毫无疑问,因为中国学术界首先要解决自己身上的课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政治环境更有利于疫情下中国更好的搞经济。
然后我们就可以聊聊其他的教材了,那就是中国经济学系列。我发现越是科班出身的所谓经济学 “优等生”,越是看不起中国经济学教材,那么作为一个只对经济学有着浅薄了解的粗人,我斗胆向各位请教:
经济学中有理性人这一概念,那么中国的理性人和其他国家的理性人有区别吗?为什么有,为什么没有?
我姑且认为是不同国家的理性人有区别的,最起码使用的语言不同嘛,那么同样一个经济政策在国内起效在国外却不起效,如何把这种现象跟各国理性人特点的不同联系起来?
中国各地官员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基本上都与政治动员有着很大关系,那么政治动员能不能算一种经济学手段?有没有任何一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能够解释社会主义政治动员作为一种经济学手段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光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重新编写题目中提到的一系列中国经济学教材。
这书单给人的感觉就像绝望和希望中间夹着一堆墙头草。
气死了,你也能写经!?
求教,作为一个闲散爱好者,我应该先看哪本?
吵得差不多了。
不管是西方经济学也好,还是中国经济学,我只关心一件事,这个理论能不能指导中国经济。只要能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就是好的。
无非就是把经济学那套东西重新抄一遍,毕竟之前用的也都是那套理论。。。本来经济学也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流派,但目前也没一个流派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过就日常的观察来看,大多数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只是考虑到了其中的某个流派。
大学时期各种经济学课的老师好像都没用过西方经济学这个字眼。
我的意思很简单,芝加哥学派≠西方经济学
非常全面的经济学教材,涵盖了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新一代的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新的经济理论成果的总结,值得每一位有意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认真学习、理会,也是每一位经济工作者的睡前“枕边书”,该套教材秉承“继往开来” 的宗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身是不错的,但是不要强推,教材还是要竞争上岗。
之前学校老师向我吐槽,曾经受到教育部为什么不用马工程教材这样的诘问,不过马工程教材也真的太差了。
先回答几句:
这就是理论自信的表现。
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自然要进一步地发掘经济理论开发空间。
西方经济学在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捉襟见肘,鉴于此,一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另一方面就是形成一个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济理论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从教材入手,就是要引导培养一批以中国经济主题研究为主流的人才,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
现今有些学者主要是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观点的影响,在研究经济和制定方案时,也是依靠西方经济学那一套,修修补补,看起来洋气,高深莫测,但是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是中国社会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观,以中国经济本土理论作为主流观点,来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学术体系,而不是简单效仿或照搬西方经济的观点来处理中国的内部问题。
自己学校都不信的东西,吹的再响也只能糊弄糊弄本二本三大专的同学,增加他们获取真正一流经济学教材的讯息费用。
利益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本科生
看到底下一群人在阴阳怪气的针对 “中国” 两个字眼进行讨论,就用林毅夫先生,北大国发院的院长,有着 “国师” 美誉的经济学家的话语来稍微展开一下。如果对林毅夫的分量还不清楚的话,就再提醒一下,他是位列中央钦定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的三个经济学家之一。
以下为大意:伟大的经济学理论,是对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国中发生的伟大变革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理论结果,只有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国经济,才能诞生经典的理论和伟大的经济学家。因此,前期的大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英国人,他们通过观察英国的工业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学理论;近代的大师主要是美国人,他们观察和提炼美国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那么,作为最近几十年来全球最重要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在被这些理论和 “大师” 的批判和诅咒中发生的,中国的经济是 “违背了所有的经济理论” 的一个怪胎。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不遗余力地持续批判,还是应该根据已经真实无误发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来提出相应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所谓的 “经济学帝国” 的趋势,已经成为了现实中一大批带着放大镜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挑刺的所谓 “经济学人” 的理论武器,他们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新,试图用英美等国经济发展规律来圈定和判别甚至侮辱和污蔑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就如同对待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的无可辩驳的胜利一样,在一神教的信徒们看来,事实并不重要,你不按照他们的 “教义” 居然也能成功,那就是罪无可赦!
中国经济站起来了,但有些 “经济学家” 去继续匍匐在 “经济学圣经” 之下,我们需要把这些历史遗留的垃圾打扫干净,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胜利!
雷峰塔倒了,司徒雷登走了,这都是极好的!
我在这里求求 “赢麻们” 和“阴阳怪气党”,先让学习采用西方经济学的非洲、南美、墨西哥、东南亚等发达起来,行不?!我看了一圈还以世界上只有中国是穷国!
为中国经济学、中国医学点赞,期待中国数学、中国物理学、中国生物学
纯属于扯淡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赞成也有反对。我想温铁军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一定是赞成的,张五常可能会赞成。但反对的会是一大片的。原因无怪乎: 经济学政治学规律是客观的。
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的是: 政治学是有价值判断的,经济学是人的趋利行为的体现,政治学也人趋利行为的整体体现,也是人意志的体现。这样下来就非常有意思了。
物理学中有一门统计物理学,它说: 系统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的热力学性质是由微观粒子的统计体现。嗯,所以有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热量不能从温度低的物体流向温度高的物体。这也是客观规律,不可更改的。这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这时,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麦克斯韦妖出现了,它控制着一个小门,让速度高的粒子从一个方向通过,温度低粒子方向通过,这样热量就从温度低的物体流向了温度高的物体。你看,由于麦克斯韦妖的出现,热力学就崩坍了。好在麦克斯韦妖是不存在的…… 热力学才得以苟延残喘,觍着脸向世人说这是客观规律,第二类永动机就别费事了吧……
政治学经济学也是研究人的群体行为的,这些群体中每个人都是趋利的假设,这些假设固然没错,但是假如这个群体中,出现了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反趋利的人,你怎么把他给剔除出去呢?哦,你可以说是涨落,好吧,如果出现了两个,三个,越来越多,多到了足够影响到了整体行为时候,你还会为满足你所谓的客观规律,把这些人给剔除出去吗?你剔除不出去,你怎么还好觍着脸说自己是客观规律!
“大爷,你为啥参加共产党啊?”
“你看你问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
当人群中有为了民族解放、人类解放而抛弃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有为了脱贫而抛家舍业,扎根乡村,不脱贫不回家的;有为了筑起防疫墙而甘愿冒着未知风险、签血书、上前线的;有将自己全部奉献,用预支自己丧葬费来办学校,让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的……
这不是一个一个,而是一群一群……
来,你说说那些客观规律可以不可以改变?
努力下去,英特威雄纳尔就一定会实现!
去 tmd 的狗屁客观规律
这回答下面看到 “中国” 两个字就破防的蓝小将们属实给我整乐了。
我十分愿意相信和遵循你们所谓的 “正统” 经济学,和我愿意相信相对论一样真诚。但人家相对论的信徒真的搞出了原子弹,不论是美国的信徒还是中国的信徒。而你们 “正统” 经济学在中国的代表人物,茅于轼、张维迎又是个什么货色,又搞出了什么成果?
就这,不能置喙?不能亵渎?
你们是上学呢还是信教呢?
编出来大致会是这个样子: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编写权威的经济学教材,能够极大削弱《八次危机》、《告别百年激进》等民科读物的生存空间。
主编不包括温铁军,温粉狂吹温铁军推翻西方经济学理论这个说法是不是可以消停下了?
是该好好教育下了,别老拿资本主义那一套东西奉为圣经,要对自己有点信心。
说什么管制煤炭投机不符合经济规律,有形的手终究管不住市场会迎来反噬云云。那是完全站在资本主义立场的论调,无非是动了他们的蛋糕。
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只能称为一种有力的补充,资本市场只是工具而已。资本在这片土地上的核心功能只能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具,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悄无声息获得超额收益收割平民的武器。
来来来,看我一句话就把我身价提高 50w。
中国经济学就跟华为手机上的鸿蒙系统叫自研一样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很有趣。
有趣在于旗帜鲜明反对西经和旗帜鲜明维护西经的同学们。
而我看到的是滚滚而来的历史行程,无所谓对错——这是意识形态阵地的反攻尝试。
现代经济学跟古代儒学,基督教精神一样,是意识形态工具。
是的,你建模再多,回归跑得再多,仍然改变不了这个学科的实质。财富如何分配。
而财富如何分配,并不是建模可以理解和解决的。
财富分配是暴烈的阶级对抗。
中国经济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虽然没有获得任何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仍然让几亿人脱贫,让十几亿人奔赴小康的经济学。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却取得了西方经济学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
西方经济学只告诉了你,当你一切资源都充足的时候,当一切条件都满足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但这个前提是,你要么已经有了几百年的殖民掠夺的积累,比如英国法国德国,要么当狗忠诚的看门,比如日本韩国。
但对于一穷二白的国家该怎么办?
印度实行西方经济,结果怎样?巴西实行西方经济,结果怎样?
他们会告诉你:
如果中国 14 亿人口都富裕起来,那将是全球性的灾难
——奥巴马
而如果没有可供剥削和倾销的市场了,自己不在金字塔顶端了,会怎样?
美国盟友十年都在梦游,经济原地踏步,美国靠喝盟友的血和科技优势一枝独秀,而唯独中国在自己开辟全新的增量市场。
每个国家都有自有国情,抛开国情谈经济,就是下一个印度和巴西。
他们也知道,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这个经济基础,采取他们的经济制度的后果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没有他们的经济实力却采用他们的政治制度,更是天方夜谭。经济不成功,说你不民主,政治不成功,说你不市场。他们就是马后炮,自己殖民掠夺几百年自己富起来了,连狗都吃到肉了,就开始宣扬是自己经济制度带来的这一切。可这又怎么解释近十几年西方经济的集体拉胯?
这时候就需要中国经济学了。
我们必须系统的总结中国为什么成功,其他国家为什么成功,西方国家在他们奉为圭臬的经济学下为什么这十几年一直拉跨,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理念和共产主义经济信念。
举国体制的优点是什么?
公私营经济的优缺点是什么?
国营积极在市场中的地位是这样的?
这些都需要形成系统的、可复用的理论。
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由从缺衣少食极度贫乏的状态,发展为世界一流。
这才是全世界六十多亿人的现状。
最后,去他娘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至于其他回答里阴阳怪气的说中国数学,中国物理学的,一看就是文化程度仍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混为一谈的话,建议回炉。
意味着中国又赢了!赢麻了!!!
经济学这个学科,由于其特殊性,民科比数学、物理更多。
这次入选的团队主编,都是在大陆深耕多年的 “元老级” 人物。他们未必在经济学顶刊(比如 Top 5)上发表过文章,但却都是有一定政策影响力的人物。
引发的争论,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怎样定义 “经济学”。
如果你认为它是科学,整个逻辑是先做一些假设比如理性人(当然也可以不假设人是理性的),然后用逻辑推导出一系列结果,那么,它是类似于物理学的,社会科学也类似于自然科学,只是研究对象不同而已,正如物理没有中国物理和西方物理,显然也不应该分中国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如果你认为它不是科学,而是某种经验学科,还涉及一些意识形态,并且要承担回答 “应该怎么做” 的任务,那么它暂时是无法被完全逻辑化的,如果保留它 “神秘” 的部分,那么勉强分出个 “中国经济学” 也没问题。
经济学的这个争论,与医学非常类似。医学是科学吗?如果你认为是,那就没有中医西医之分了,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不都是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组成的?如果有什么药方对中国人有用对西方人没用,那也可以从科学上找到根本原因,或许是中国人有某种基因的表达,或许是中国人的某种生活习惯影响了它的作用,如果你认为医学是科学,那就应该去探究更 “唯物主义” 的原因。但你也可以认为医学就是个经验学科,知道怎么样能治病就行了,允许保留它 “神秘” 的部分,中国人就是有经络、穴位,而西方人就是没有经络、穴位,那么勉强分出 “中国医学” 和“西方医学”也是没问题的,因为两套体系确实都能解释得通,就算是中医的一些很玄的部分,因为它无法证伪,所以逻辑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医学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属性。
在新中国富强繁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我建议中国人民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数学教材以及特色生物学教材。
以《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等中国古代数学书籍作为教材,对提升我国的民族自信心大有裨益,也能结合《奇门遁甲》和五行八卦阴阳等知识大力发展我国特色现代化工业,此举措能大大证明我国特色道路的先进性、前瞻性、实践性,能动性。是发展我国特色教学需要迈出的不可避免的坚定的一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对新中国的要求。
同时,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教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能够实现坚维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经济保证的正确道路。
而特色生物学教材,虽然我国古代缺少相关著作,但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选择采取与我们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苏联的生物学教材,采取李森科主义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特色李森科主义,从而达到我国特色生物学与时共进的目的 /
好啊。终于有和反面学术权威战斗的阵地了。看看这题目底下多少人在鬼哭狼嚎,我的内心真是无比喜悦
搞了半天,没有出书呢?
还只是编写团队。
只看这幅图,从学校分布上来看,人大大赢家,这可是教材。
只想看有没有懂行的朋友,扒一扒各位主编,行外人看个热闹得了,一个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头衔对普通人来说顶了天了。
作为经济学的外行,看了一些答案,我来歪个楼,探讨探讨一个很纯粹的问题。那就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某些人文学科或者号称自己是科学的偏文科学科,究竟有多大的客观性?能不能有一个 “某某地方某某学”?能不能总结出等价或不等价然而同样有效的体系?
对于历史和文学,答案显而易见。中国历史和美国历史,或者汉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不说八杆子打不着,但起码研究对象的主体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经济学呢?
很多答案提到说期待 “中国物理学” 或者 “中国数学” 的出现。没错,理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似乎更 “普适” 一点。宇宙两端的物理数学规律都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更何况两个国家。然而,刘慈欣不就已经在《三体》里展示了改变物理规律这个脑洞嘛。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物理学规律究竟是不是普适的?什么规律才是普适的?为此我们可以考察物理学发展史,做一个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对于基本规律的认识其实是逐步深入的。物理学家的思维模式是:如果中国和美国的物理规律如果有所不同,那么一定存在一个更基本的通用的规律,而把中国和美国物理规律的不同归结为周围物质环境的区别。
比如,某星球的科学家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该星球指向地心恒定的重力加速度可能被当成一个基本物理学常数。然而随着他们科技的发展,他们发现各地重力加速度常数是不一样的。于是他们的物理教科书就完全有可能出现 “中国物理学”,“美国物理学” 不同的版本,直到他们最终把重力归因于引力和惯性力,才总结出更普适的物理规律,才会出一本统一的《物理学》。
物理学可以如此,其实数学也未必不可以如此。
举例而言,目前常用的实数,是基于本科数学《数学分析》教材里几大 “实数的连续性” 等价公理系统定义出来并实际使用的。在这个系统下,零点九九循环等于一。但确实存在另一个逻辑完全自洽的实数公理系统,零点九九循环不等于一。虽然不太好用,但也能使。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就是某颗星球上两个文明,在他们的数学发展史的某个阶段上,分别首先采用了这两种公理系统表示实数,还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吵得不可开交,于是真的出现了 “中国数学”,“美国数学” 这种东西?随后两国数学家逐渐认识到,这两种公理体系都是自洽的,就合编了一本《数学》?
你看,物理学和数学,在某个历史阶段,都完全有可能做出国别差异出来。只有当人们的认识深入到一定程度,找到更基本的规律以后,把区别归结于环境等因素,才能做到统一教材。但问题是,“基本规律”和 “环境等外部因素” 在某个阶段可能相当难以区分。
那么现在回归主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到了找到了最基本的规律,或者足够基本的规律,以消除地域国别差异,出一本统一的教材的地步了吗?
各位经济学家可以见仁见智。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我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得到的看法。
人类社会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虽然底层规律有可能简单,但是这个系统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多体的混沌系统。因此,如果物理上对于混沌系统尚不能完全解决,找到它们最通用的规律,那么没有理由相信经济学家能解决这个问题。
西方的经济学,确实致力于找到人类经济生活运作的基本通用规律,也确实成就斐然。这个进步当然值得肯定。但基于我以前的讨论,我不认为西方目前的经济学就一定是通用的。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对于经济活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应当远远到不了目前物理理论的水平。经济学过去总结的经验,被打破的也不在少数。这可想而知,混沌系统的规律,很多确实也并不那么 “刚性”。换个条件,很可能就变了。而这个条件,在研究的初期,很可能就被忽略了,或者被当作天经地义。这是人类常有的思维习惯。
而即便是物理学,我认识的一个美国物理博士后在评论一般美国媒体和百姓对于俄罗斯的偏见的时候,说得很好(以下为基于他的话的总结):
“微分方程是普遍的,但微分方程的解不仅取决于方程本身,还取决于初始条件。美国的媒体和老百姓不知道这一点,觉得俄国就应该实行美国的制度。然而他们不会去思考初始条件不同,解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
而目前的经济学,有时候恐怕连 “什么是微分方程,什么是初始条件” 都还分不清吧?更何况还有很多理想化假设,比如 “理性人” 假设。堪比物理学中的真空中的球形鸡。
所以我有时会想,如果经济学不首先诞生在西方,而诞生在一个感性的民族那里,会不会今天经济学上来教授的会是 “感性人” 假设。这属于不属于把初始条件当微分方程本身呢?
所以我的看法是,从原则上说,出一些《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之类的书籍完全有可能。长远来看也必须有这样的书。因为经济学本来就没发展到普适学说通行天下的阶段,中国的经济也确实有其特殊性,打破了一些西方的成见。更何况西方经济学自己就流派甚众,莫衷一是。当然也确实应该肯定,在某些发展阶段阶段,中国的经验也佐证了不少西方的理论,也有一些成就是在西方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下达到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纯粹是编书的人的水平了。其实平心而论,我也觉得这些书编出来很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西方经济学 + 中国特色口号 + 中国案例汇总。
但我想,我们可以呼吁专家们理应发挥出来的水准,把焦点放在这里。然而说什么经济学是普遍规律,不能有国别经济学这种东西,这话讲出来要小心。
这其实是典型的 “形而上”。我一直的主张是:探索的过程中要借助形而上的思维总结本质,但检验成果和预测事实的时候要对“形而上” 思维容易产生的 “片面孤立静止” 的思维倾向抱有警惕。
说实在的我是在最近才认识到为啥政治课本里说的 “形而上” 是指的 “片面孤立静止” 的思维方式了。
把一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当作普遍真理或者事物的本质到处套用,出现不符合就认为是事实错了而不是理论有局限,可不就是刻舟求剑,片面孤立静止嘛!其实,不是说形而上就等于片面孤立静止看待问题,而是形而上倾向的人特别容易片面孤立静止看待问题。
所谓洞中窥人,回头看本质不假。然而你怎么知道这个你看到的 “本质”,不是另外一个本质的 “拙劣的投影”?
物理学现在都不敢说自己就是 “本质”。广义相对论到了大爆炸奇点处就失效了。那里有啥我们到现在都不懂,未解之谜一大堆,更何况经济学?
在这里我还想稍微为陈平讲两句话。因为据说有人曾质疑他以物理思维思考社会,于是那人问道,是物理研究的 “物” 高级还是“人”(或生物)高级?言下之意就是你不要以研究低级事物的外行妄议研究高级对象的学科。
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就觉得这人无知。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一切物”。无论是人,生物还是啥,在物理研究范畴内没有“低级高级” 之分。那只是人的价值取向而已。
当然我不是要特意为某人辩护。我只想举这个例子,希望某些人能够思考一下,自己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普适性的映像,究竟有多少值得推敲。
想当年我学 econ 的时候,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连 econ 和 finance 都分不清的,别强答了,连经济学代表流派以及最新发展方向都不知道的,你们在哪批判个啥呢?
本人是经济学在读学生,非常不看好。
先看 H-INDEX,接触过学术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一个评价学者影响力的指标。具体方式可以见百度百科的例子:某人的 h 指数是 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 20 次的论文总共有 20 篇。要确定一个人的 h 指数非常容易,到 SCI 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 SCI 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 1 就是 h 指数
这里展示了世界前 14 位的经济学家,很遗憾,没有一个中国人。我试着找一下第一位中国人在哪里,很遗憾,我翻到 200 位都没有看到,放弃了。如果有小伙伴有耐心找到了第一个中国人的位次,可以在评论区发一下。
再看 QS 的经济学专业排名:
前十位,7 个美国大学,3 个英国大学,没有中国大学。(这么看是不是开个美国特色经济学更加合理一点?)
这次中国代表选手稍微好找了一点,北大清华分别位列 24 名、25 名。再往后翻就是上海交大 54 名。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历年经济学诺奖统计:
上图是历年所有的诺贝经济学奖的名单,顺着屏幕往下滑大家应该也能感觉到美国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绝对统治力,至于中国嘛……. 未来继续加油 (好像开设美国特色经济学越来越合理了 [dog])
援引了 h-index 学者排名,qs 大学的排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排名,我们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不但达不到可以和整个西方经济学分庭抗礼的程度,甚至连 “优秀” 都达不到,甚至说相比于中国巨大的体量,可以称得上“落后”。所以,从能力上,中国还远没到开创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层次。
中国特色经济学,可能大家听得比较多,觉得没有那么离谱了。但是呢,找几个同理但是没那么常见的例子,就知道这个命名有多么多么离谱了:
中国特色物理学,德国特色化学,美国特色生物学,日本特色心理学……
是不是一种诡异的感觉就来了。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因为它是客观的,是理性的,是没有国家界限的。真理就是真理,没有国别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来区分一下,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区别。两者相互关联但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我穿越会古代,提出相对论。我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离实践…… 十万八千里好吧。可能几百年后这个平行世界的人类的技术水平到那个层次时,我的理论会被拿出来指导实践。实践家也可以完全没有理论。比如说我造房子,我可以完全不算,就凭感觉拿着木头乱搭,倒了就重来,终于在某一刻我的房子稳固了,那我就可以住进去了。至于说我懂不懂造房子的原理,只能说一点都不懂。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是客观而伟大的,也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经济学家们也把这个称作是经济奇迹,并认真地开展了许多研究。但这只是实践的成功,并不是理论的胜利。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理论推导得来的,而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邓小平曾称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靠着强有力的政治执行力,大量的进行经济政治政策的试点,不断试错,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这是经济学吗?不是,这只是经验的总结,和实践家的智慧和勤勉。
中国虽然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但真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但凡中国有的话,光全国消除极端贫困这个伟大成就,就足以搞个诺奖。
硬要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似乎也只有马克思经济学了。据说现在国内的学校,也不上马克思经济学。
并且,马克思经济学也是在西方正统经济学外衍生出来的分支,没有扎实的正统经济学基础恐怕也很难学懂资本论的吧。
文末的祈愿:希望这不是政治力量把意识形态强加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上的开端
祝祖国强盛
表面上的自信掩盖内心的不自信。以上课程的教材早就是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学了,现在只是换一个皮而已,真正的自信应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其中最让人苦笑皆非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学》和《中国微观经济学》这两本书,这个是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入门必读书籍,也是在理论上国内最没建树的领域。经济学理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均衡、边际、效用、成本、市场、垄断、博弈论这些底层理论全是西方的,在经济学研究这棵大树上有上百名经济学家对这个大树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经济学界对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获得认可的中国人只有杨小凯,充其量再加个张五常和林毅夫。
我看有个高赞答案说需要加入中国案例,我个人觉得的确应该更多运用中国案例,但是因为用了中国案例就在整个学科面前冠以中国两字,那物理、化学、数学早就中国案例化了,你能在物理、数学、化学中看到西方案例吗?这些学科是不是应该要改名字了?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上大学学习的是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篇),整个教材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进行梳理和回归,特别说了其对我国经济的参考意义,看来光披着红皮没有用(封面是大红色的)。《中国宏观经济学》和《中国微观经济学》肯定是采用换皮术,先用 90% 的篇幅来讲西方经济学理论,再用 5% 来进行批判,5% 来讲中国实践。
如果真能抛弃别人的理论体系重建一个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我觉得怎么也值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家了,总之我对这两本书还是充满了期待。
如果这样也能称为《中国宏观经济学》和《中国微观经济学》的话,我觉得《中国高等数学》《中国统计学》《中国物理》《中国化学》《中国计算机》······· 这些教材编撰起来也没什么难度和压力。
支持进一步加快编写和使用中国特色数学、中国特色物理学、中国特色化学等教材。
我觉得是好事,因为我不喜欢「只有一家理论独大还要被其信徒奉为经典」的新自由主义一言堂。
不管什么经济学,学对了能发财就是好的经济学。
ps:学对了经济学的人没发财的我是真没见过,最多是发大财和发小财的区别。
吓得我赶紧看书柜上是不是有《美国微观经济学》、《美国宏观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原理》……
能不能先把 “八股文” 那样、不说人话的国内教材内容改改,看看把大伙都吐成什么样了:
————
这评论区又出现小屁孩了,连经济学专业的书本都没摸过,有个人估计摸过《牛奶可乐经济学》…… 笑
经济统计学专业来答一下
最近在研究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作为大学一年级就开设的入门级学科,我觉得很不合适。说实话,我很理解为什么要在大学一年级就让学生先入为主,避免思想右化。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很差,几乎全部的学生包括教学老师都把这门课程当做政治课来上,类似于思修马原近代史。但实际上,我更觉得应该先修宏观微观经济学,并且对社会有一定认识的大三大四再来深化这门课。老师就得正本清源,想明白你教的到底是什么?这门课程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的利器,是最反应社会经济本质的工具和基石。
我想,我最期待的就是这次中国化经济学如何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现代中国的经济问题的。
社会主义国家存不存在经济危机?
我们中特市场经济体制下存不存在经济危机?
这个问题恐怕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先入为主,认为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我们社会主义没有。
但是当你真正明白马克思讲的是什么,你就会明白资本主义是基于商品经济,只要有 **交换这一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路径,经济危机(即生产过剩)就会发生。**而我们如何避免最终走向滞胀,才是应该思考的经济科学问题。这一点不利用政治经济学是解决不了的。
一更:是不是当国家整体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产生李森科主义。
相对而言,自然科学还是好一点,毕竟逻辑比较严谨。
等经济学需要数学建模的时候,不知道中国特色这个变量该怎么设置。
回想到那句老话:棍棒打不垮经济规律
我最关心的是新编教材里会不会收录 陈氏不等式,毕竟这是当代杰出的经济学理论创举:
Chen's inequality: 2000¥>>3000$
正经说一句,除了微观经济学,别的基本都很好写。比如财政学讲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成因与解决,发展经济学和对外开放经济学讲土地财政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这样一个话题有多个视角,背后还有多种理论,对学生认识到经济现象和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有很好的帮助。
政治经济学更是有好几种写法,可以写成徐禾老师宋涛老师那种传统教材,可以写一本马克思 - 斯拉法的,可以写一本改开以来经济史,可以写后凯恩斯 - 卡莱茨基的,可以写后凯恩斯 - 斯拉法的,可以写调节学派或者 “新共识” 的……
微观经济学有两组,我跟其中一组老师聊的时候,想到三个方向:消费者理论讲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作为基于 WARP 的消费者理论的替代;生产者理论讲剑桥资本争论对生产函数的批判、讲投入产出分析、讲后凯恩斯的真实成本曲线;局部均衡讲一些激励理论:讲国企里面的委托代理、讲国企的预算软约束。根据其他教材的编写情况,还可以讲双轨制和价格闯关。
最后感叹一下,这个问题下百分之九十五的回答对经济学一无所知,当然他们也不会是任何经济学教材的读者。
当年是厉以宁编写了《政治经济学》,现在在前面加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味着马上要出版:
中国特色物理学
中国特色化学
中国特色生物学
中国特色数学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过于乐观了吧。
法律学科十年前就搞这一套了,深受西方思想的学者教授捏着鼻子编了一套新教材。
结果就是表面上批判了西方思想,但是没提出什么自己的理论。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批判的武器已经束之高阁几十年了。
学术领域的教材加中国特色,嗯嗯,熟悉的味道。
计算机领域的国产操作系统听说过吧?绝对的中国特色,要自主可控对不对?
各系统仔细一看,底子都差不多,开源的东西改改。
改了半天各自立山头,弄项目写论文拿补贴。
搞这么多年,业界主力产品还是 windows,linux(centos) 之类的经典操作系统,国产货市场竞争力继续拉胯 。
唉。
没有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参与编写的中国海洋经济学,很难让人认可
[飙泪笑] 一点意外都没,一堆二狗就抓住这项死命黑。请问经济学全世界有标准么?带个‘中国特色’让二狗汪起来了~ 哈哈哈。
了解一下世界的经济学派怎么命名的吧,中国以自己国家搞出个经济学派还不允许了?
我看到知乎不少人批评新经济学教程编写不够完美,但是你们都不知道在社会学科有个规律,最蹩脚的思想都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何况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四十年改革开放的首次总结的经济学。所以我是支持这次教材改革和编写的创新,没有奠基的初始,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宏伟大厦?
经济,就是交换,研究经济的学问必须以这个为微观基础。西方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交换双方是地位平等的两个主体,但是现实中经济活动中交换的双方在信息,需求和消费方面必然存在一定不平等,研究自由市场经济无助于消除这种不平等,反而研究在交易框架下有干涉的交易,或者在一定的看的见的手的调整下,经济的运作规律更符合这个世界的本质。
不知道这个经济学研究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是拭目以待吧
我觉得看到中国两字就 gc(两方都是)的大可不必。。经济学内部本来就不完全统一,如果写的好的话多加一个学派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写的不好在嘲讽就是了。毕竟应该还没人看过写得怎么样吧。。
不明白为什么像宏微观经济学这样的学科也要冠以中国的名字,这不等于说这个经济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不具有普适性了吗?西方的学者写经济学教材的时候,好像没有叫过西方什么经济学吧?人家就是叫经济学,因为想用科学的方法,像自然科学那样,以价值中立的态度,把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当做客观的存在来研究。如果经济学前面加上中国,那么将来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这些社会科学,是不是都可以叫中国什么什么学了?
这话题
不得等书出来再说吗
说实话
不知道编这套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简单的翻译西经挣点稿费
还是真觉得特色自信了
为以后数十年数百年的经济形势来点指导
希望后者吧。
先说结论:现下这个阶段,教材极有可能是名不副实的。
各路大佬把这套教材贬的一文不值,我本科辅修过经济学课程,不算纯外行,所以说说个人看法吧。
假如教育部领导和各团队学科大牛,不都是傻子。
那教育部知不知道这套教材争议性会很大?
编写组知不知道自己会被审视,被群嘲?
那为什么要编这套教材?
我认为,这是在占位子。
当《经济学》被翻译成《西方经济学》的时候,学术界和高层已经形成一个决定:经济学不止西方经济学一种。当这个共识形成,剩下的 不管是东方经济学,东亚经济学,还是中国经济学,都是名头。
起源:即使基本概念一致,但是诸如剩余价值理论,东西方的认识是不同的,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是不认可不研究这套东西的,所以中国需要更适合自己的理论学说。
目标:如果我们未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在世界的前列,新的生产力,新的经济问题,必然有新的经济理论。
所以我们有了三个前提
结论:或早或晚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经济教材
所以趁晚不如趁早,等到理论充实,学术繁荣,社会呼吁,黄花菜都凉了。
谁编写了第一套中国的经济学?谁领导了这份工作?这都是资历,都是功绩。谁占住了位子,这就是谁的。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上马,名不副实就名不副实的上马,如果三个前提都成立了,早晚在第 X 版上,会变得名副其实的。
我觉得,这就是这套教材的前世今生。
标准很重要
话语权很重要
凭什么你的标准我就要遵守
凭什么你的话语权我就要听从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现在国家在做的
当然我不是学经济出身,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曾深受自由主义影响,所以也看了点入门级的书,当时拾人牙慧挺装比的。
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就是对于经济这一概念的不同诠释方法
如同西方民主和我们的民主,都叫民主
这也是我国面对人权指责时,经常说的
中国人是不是人?中国的民主就不是民主吗?
光问是没用的
因为这是两套逻辑下的叙事,
能做到求同存异,这世界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如同我上个回答 “阿富汗带货松子” 下被折叠的回答一样的逻辑
别人说你给阿富汗带货,是交岁币,帮助阿富汗黄老爷,你就不要说什么这是国家大棋。这是不对的,这样对线是陷入了别人的逻辑。
就要声明一点,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罢了。要开辟属于自己的战场。
现在这个也是
我上大学的时候,政治是个贬义词,经济是个中性词,自由是个褒义词
所以自由经济是个好东西,政治经济是个坏东西
延伸出去,跟政治沾边的都不是好东西
你们看看这个问题下的某些回答某些评论,
不就证明了,人家那套话语权和标准起作用了嘛
咱们某些人可是当做圣经的
当然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是全对的,而事实证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对的。
诸位,这就是典型的搅浑水,不要辩经。
我大学的时候,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不认同的,觉得这个定性就是为了脱离社会主义而造的万金油。但是现在呢,就体会到了这层表述里把标准和话语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希望诸位明白,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界,不是洪水猛兽,人家那边也是很多人研究的,但是如同我们和苏联不一样,人家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结果也和咱的不一样。你可以理解成原教旨马克思,和结合中国实践的马克思。
如今我们要把中国体系中国实践下的马克思主义给定出个结论,定出个标准,就是高赞说的 “自信”。
而且我们没有对外输出,只是类似于一个对于实践的科学的总结。
科学和实践,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然了,我也看到了某些人某些评论所表露的那份 “担心”,不过又一个 “愚民政策罢了”
真的,拉黑吧。
我就说一点
现在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高涨,大家都看到了理中客说的,防止操纵民意,搞民粹主义了吧。
这套逻辑就是西方式思维下的产物。群众情绪高涨,盲从盲动,发展成民粹
但是咱们自古就有朴素的唯物观的啊,
所谓水无常形,人无常势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到底是人民史观还是英雄史观
很多人喜欢那勒庞的乌合之众说事
正好我大学的时候也慕名看过,
不得不说当时很对胃口
但是现在
我只想重复教员的话
人民万岁
意味深长,要造福世界的节奏。想学习中国模式的国家和地区终于有教材了。
东方经济学将与西方经济学齐头并进。
一、我们经济体制特殊在哪里
1、大国当中唯一一个与东方打交道,又转向与西方的国家
-既有社会主义,又是市场经济。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矿产、石油、电力、铁路、通信、银行、保险。
3、即是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拥有全球最多的中产阶级群体,也是制造业出口大国。
4、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人均 gdp 不高,但是经济总量全球第二,预计十年内全球第一,超过老美。
5、消灭贫困、也要解决卡脖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贫富差距,但是国际一流的技术也在同步公关。
二、理论高地变的至关重要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学习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
不管是计划还是市场,都不是我们完整的现实情况,我们走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路上,那必须在理论上有支撑,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就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次的九门教材编写,核心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财政金融、开放区域发展、经济史、政治经济学等学科。
与法学一样,按照刑法、民法、诉讼法、国际法、宪法、法制史等学科统一编撰,才能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人文社科还是与理工科有显著区别的,举个例子说明。
日本人的历史课本上根本没有大屠杀等侵略事实的客观陈述。
而德国的总理却可以在他国二战纪念馆前下跪忏悔。
三、经济理论只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我国经济取得了历史罕见的成就,但是无一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方的理论一定正确吗,显然不是的,颜色革命之后的国家经济并无一个转型获得成功。
每个国家国情完全不同。
美国就是典型的自由竞争的国家,其经济理论就是以自由竞争为核心演化出来的。
而我们本身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经济体制,对于学科的规划还是言必称西方,那么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何在。
我们坚持自己的国情,创建自己的经济学科体系,就是特别的重要。
北大的林毅夫坚持的新结构经济学,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的独立思考探索的结果。
总比照抄西方凯恩斯、萨缪尔森等主流得出来的结论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再不总结我们的发展优势,如何让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抄作业?
古代唐太宗时期极为开放,衣服不因为是北胡南越就不是衣服。
大学问家研究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不因在哪个国家、地区、宗教
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没有什么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学
政治学就是政治学,没有什么西方政治学、中国政治学
社会学就是社会学,没有什么西方社会学、中国社会学
哲学就是哲学,就算有中国哲学的说法,也只是笼统的概括。
医学就是医学,除了大体上说什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没有什么中国医学、西方医学
现在这些人搞学问,特别是喜欢搞假学问的,胡编乱撰,各种奇葩啊!
有人说唐太宗时不够开放,但最起码可以畅所欲言、百花齐放啊!
观察者网 + 中国 + 特色,触发关键字了属于是。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9 项,意味着什么?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经济国学」,兼容并蓄,吸收了东西方经济学精华,去其糟泊,结合我朝国情的经济理论创新。
以后大家讲新国学的话,终于有课纲和临幕本了,而且这是经济国学,故事讲起来动听,还朗朗上口,不似一般的传统国学,文绉绉,老八股。
想必西方的西方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可能要变成选修教材和参考书了,毕竟学子们精力有限,没时间顾及那么多书本,关键还要理论指导实践,大家课余时间忙着赚钱呢。
另外呢?这也是一种理论高度的上升,从涉及政策和民生的经济实践,经过浓缩和升华后变成理论教材,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成功的一种理论性总结。
新的国学经济理论将做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部分,将惠及国内国外更多的学子和理论探索者。或许,几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从此诞生!
虽然,目前只看到了教材明细,尚未看到教材的具体内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件大事,是 21 世纪初,中国理论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一件大事, 我们期盼了很久,终于初现端倪。
请记住几个关键词:“首批”“中国”“经济学”。
“首批” 意味着自从中国步入近代化以来,180 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未有过自己的经济学,万千学子所学的经济学都是别人的,这对于一个人口、地域上的超大型国家、全球重量级经济体而言,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可喜的是,现在终于走向正常化了。
“中国”二字意味着,这是我们自己的经济学,有别于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强调 “中国” 二字呢?这背后的逻辑你懂的。
“经济学” 三个字很值得玩味,长期以来,似乎只有西方人有资格谈经济学。这也难怪,自从国门被坚船利炮打开后,我们从启蒙学经济,到办企业、搞贸易,都是在学别人,别人当然可以教师爷自居,指点江山。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经济现象说明,那些高谈阔论的西方经济学权威,包括他们在中国的徒子徒孙们,未必真的懂当代世界经济。他们自己的经济都搞得一塌糊涂,有什么资格去对别人指手划脚。试问: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诞生的经济学不能解决今天西方的经济问题,又如何能指导中国经济、解决当今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连续十六年高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贡献总和,如此伟大的人间奇迹,仍然被西方经济学界和国内的经济学精英选择性忽视,说明了什么?说明,如果在经济理论上我们不能构建自己的话语权,中国经济无论怎么发展,都要被人家抹黑,替人家背锅;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有多大,似乎都是中国占了别人的便宜,因此,别人制裁、断供、围堵我们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永远只能被别人摁在道德的洼地。所幸的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构建自己的经济学,塑造自己的话语逻辑,再也不用受西方人的忽悠、恫吓。我们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理论建构去解读、评判当前西方的经济现象,乃至经济困局。这一点,很值得国人欣慰。
这一天,值得庆贺;这一天,我们等得很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在理论研究、舆论引导、教育纠偏等领域重视不够,导致西方学术思潮、价值观,乃至价值评判尺度如洪水般涌进中国。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底层逻辑,立足于当今中国社会和经济现状,着眼于发展,用心鉴别,去伪存真,批判吸收,有效整合,以此丰富我们自己的理论,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但是,学术界的一帮大佬们不加取舍,照单全收,甚至为了吸收,不惜全面抛弃我们长期立足于中国实践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成果,把西方各种理论当作《圣经》一样顶礼膜拜,并用以解释、评判中国的一切。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一种怪象。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学术上的全盘西化;说得不好听,这是学术上的缴械投降。
这些崇洋媚外的专家学者言必称美日欧,却忘记了这些国家在世界风光无限的历史亦不过一百多年,而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全然不存在,没有丝毫价值。社会上只要出现某些问题,他们动不动就说美国对此会怎么样,欧洲和日本对此会怎么样,一言以蔽之,中国这种处理方式不行,必须向美日欧看齐。这是哪家的逻辑,为何如此蛮横?
其实,中国有着自身的经济学基因,研究经济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曾有过自己的经济学——农耕时代的经济学,这几乎是当时世界难以企及的丰碑。
在整个中世纪,中国经济学领先全球,只不过中国几千年 “微言大义” 的学术传统,决定了我们的古人不会像西方人,以及当今某些中国人那样,就某个论题的阐释动不动就长篇累牍,发而为文便成累累巨著,去收获鲜花、掌声、名气、版税。我们的古人没有那么功利,虽然他们带给社会的功利很多。翻开《周礼》《管子》《商君书》《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著作,里面有均有不少关于经济的论述,着墨不多,点到为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书的作者本身就是搞经济的高手,由他们亲手打理的国家经济繁荣,气象森然,经济学对他们而言不过小儿科而已,况且他们平生志向,亦不愿以经济闻名,毕竟无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先贤们都不愿自己的身上沾上太多的铜臭味。直到现在,中国的巨人、伟人去世,尽管他们生前对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树颇多,但看看对他们的悼词、时代对他们的评价,多是 “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之类的褒扬之语,但绝不会有 “经济学家” 之类的称谓,顶多冠以 “总设计师” 之类的褒语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几千年来不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而是我们耻谈经济学。汉代的《盐铁论》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国家治理经济学,虽然,中国人从来没有把它当经济学看待,但是,这部经济论著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理念的影响,绝不亚于凯恩斯经济学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现代经济的影响。只是,中国人眼里看重政治学、军事学、人文学,没有多少人会把经济学当回事。之所以不当回事,是因为从几千年的世界历史看,相较于其他文明体,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在整个中世纪,中国经济无疑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好的,中国人很擅长搞经济,正因为擅长,所以才不把它当回事。要不然,唐代那么多外国留学生云集长安,日本前后派了十三批 “遣唐使” 前来长安,你当他们只是来学习唐诗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唐代如何稳定政治、繁荣经济的。那时,他们的经济跟唐朝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太落后。盛唐时期,长安一个马车夫的日子比罗马的不少贵族过得舒坦滋润很多。
从总体上看,这套农耕文明时代的经济学,适合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期的临菑、安邑、大梁、咸阳,汉朝的长安、洛阳,隋唐的长安、扬州、成都,宋代的开封、杭州,元代的大都、泉州,明清时期的北京、金陵、广州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商业繁荣,城内作坊遍布,不时能看到操着域外语言的人。
但是,当工业文明来临,农耕时代的经济学就落伍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着眼于全球化,拓展世界产品和原材料市场,追求利润的极致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侵略性;而农耕文明时代的经济学立足于一国之治理,着眼于自给自足。从境界、规模和实力上讲,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对农耕文明时代的经济学形成了降维打击。于是西方世界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国,冲击着中国广大乡村的自然经济和城市作坊经济,中国城乡经济迅速走向破产的边缘,庞大的中国市场成为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倾销地,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掠夺矿产及原材料的乐土。这是中华文明的至暗时刻。
虽然这个时候,我们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模仿西方人搞经济,以期富国强兵,但学来学去,无论是在洋务运动中产生的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是以上海十里洋场为中心而兴起的江浙买办资产阶级,都没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振废起衰,只不过社会多了一批洋味十足的资本家、富人、买办和金融寡头而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丝毫未变,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在加剧,社会族群在撕裂,于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彷徨失意中催生了新民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才了一丝新气象。
经过无数的流血牺牲,积弱百年的中华文明终于在 1949 年迎来转机,历史巨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告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此时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启动工业化历程。这需要系统的经济理论为指导。有了洋务运动和国民政府买办误国的前车之鉴,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舍弃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引进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引进的这套经济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最重要的事,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因此,中国在短时间内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具有了全产业链条的气象,只是小而多,大而全,不够强而已。
但是,这套计划经济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也有其弊端,最突出的就是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管得过多过死,收入上大搞平均主义,个人的潜能不能充分释放和发挥,不利于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历史的拐点来到了 1978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同时也引入西方经济学。政府的本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手段,刺激经济活力。政府这么想,也是这么做,从未放任市场信马由缰,狂奔乱跑,不时利用宏观调控,确保经济有序运行,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但是,中国学术界那帮崇洋媚外的大佬却不这样理解,认为既然技术上可以引进西方的,那么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也应按照西方的那一套来。他们鼓吹市场万能,主张把一切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要让政府彻底放手经济,由市场来主导经济运行。
这帮人有着深厚的西方背景,比如西方某知名大学的博士上、客座教授、×× 问题研究专家,在国际舆论的配合下,凭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代言人身份四处游说、渗透,进而操控了中国经济的话语权、评判权。
于是,世界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怪象:一方面,中国经济高歌猛进,几十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却认为这不合常理,经济过热,应该刹车;另一方面,欧美经济持续衰退,自救无力,却在无中生有、恶意播撒中国威胁论的同时,大肆唱衰中国,渲染中国经济崩溃论。可是,无论中外势力配合多么默契,双簧戏唱了几十年,也不曾见到中国无端去威胁了哪个国家,更不曾出现经济崩溃的迹象,反而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了稳定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连续十六年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贡献总和,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叹的数据,实实在在,没有水分!
经济学是什么?应该是来自于经济实践,反过来指导经济实践的一套经济理论。也就是说,真正的经济学应用于实践,不但能发现、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能解决经济问题。但事实上,那些崇拜西方经济学的大佬们,运用所谓的 “万能” 经济学,除了比较牵强地解释一些中国经济的现象外,从未见他们解决过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他们一个劲地鼓吹市场万能,希望一切都市场化,政府彻底放手经济,甚至主张将中国所有的国企一夜之间私有化。试想,在中国能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得有多强的脑回路,得有多大的底气?如此有恃无恐的背后,恐怕真的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只是这只无形的手来自国外。
市场真的就那么万能么?
市场由什么组成?商品、资本、人。其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尤其是掌握资本的人。既然,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又何来市场万能?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生产萎缩,经济低迷,消费水平下降,按理说,能原、原材料的价格应该在低位运行才对,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能源、原材料的价格涨幅高得离谱,这难道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市场万能的表现?
这些年,中国市场不缺物资,但前几年却出现的 “糖高宗”“蒜你狠”“姜你军” 等怪象,难道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中国的糖产量不够高吗?蒜农、姜农压低了产量吗?没有呀。一边是农民种的蔬菜五毛钱一斤没有人去收购,烂在地里,城市的菜却可以卖到十多块钱一斤,这难道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可见,市场不是万能的,只有资本才可以在市场兴风作浪。鼓吹市场万能的人,是在为资本操纵市场寻找遮羞布。若是真的把一切交给市场,90% 以上的中国民众只能充当韭菜,任由资本收割。
所幸的是,中国政府心明如镜,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是为了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始终把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严格管控资本,中国经济才得以长时间在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很显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是因为经济学家们鼓吹的市场万能,而是中国政府充分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坚持 “两手” 抓,既充分发挥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不适时机地伸出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管控资本在市场上的胡作非为,确保经济有序运行。
美国在大萧条后,为什么能在短期恢复经济发展,不是因为市场万能,事实上正是所谓的市场万能酿就了大萧条。它能快速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 “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强势遏阻资本的野心。
一句话,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宏大的理论建构。今天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创造了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经济奇迹,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的产生绝非偶然,更何况中国经济还在继续创造着奇迹,这背后一定有其必然的逻辑,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形成科学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于是我们有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这是一件大事,我们立足于中国经济的实践去建构自己的经济理论,重塑经济话语权,说明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不只是经济理论,在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我们也会着手理论建构,用西方理论、西方语境、西方价值尺度评判中国的历史开始与我们渐行渐远。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相反,这是历史常态的回归。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商品可以同质化,但意识形态、理论架构、话语权不可以,它应该且必须体现中国的立场、中国的态度,讲好中国的故事,形成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只有这样,我们的复兴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我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在我国不适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经济是为资本服务,利用其他国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其实是低价聘用其他国家的人来为它们制造商品,而通过高昂的服务价格来赚回它们为低廉的劳动力所付出的钱,通过同工不同酬,进行国际劳动价格歧视。
美国之所以怕我国技术突破,是因为我国技术突破后,他们现在资本主义的玩法就会彻底崩盘。
我国共同富裕是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的内循环为目标,不以资本利润为导向,通过调整各行业第一次分配薪酬,最终全产业链低净利润运行。
资本虽然通过杠杆可以加速社会进程,可以提供巨额的资金来支持技术赶超,我觉得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我们目前自有的技术水平,已经足够支撑起内循环的基础,虽然有差距,0.95 和 0.98 又有什么差别呢。加油!
同学们,讲完了黑苗白苗的区别,现在我们来学习大熊猫。其中片段,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希望特色能按照字面意思健康发展
请观看许家印总造车经济学的先进理念: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没想到汽车工业竟然被玩到了这种地步。
有点意义,但感觉还是有点搞笑。怎么,理论还能跳出西经的框架么?本质上就是用西经讲了一遍中国情况。
有这功夫还不如给学生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
说明经济学不是科学
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通论
不意味着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短语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政治经济学。划重点:政治。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差异在哪里呢?
差异就是要讲政治。西方经济学是只讲经济不讲政治,也就是不讲社会效用。
比如说,西方经济学的扛把子弗里德曼和曼昆,都支持贩卖奴隶和器官买卖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有需求嘛,就有市场,多合理的事情。
至于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那是政府的事情。俺们只管经济发展(资本家有最大收益),政府咋个擦屁股跟俺们毛关系。
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是完全基于资本家的立场,为资本所服务的。(当然,西方的政府本身也就是资本的傀儡小弟)
如果真有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它必然是站在全民的立场上的,为全社会大众服务的学说。(这个全民大众包括资本,否则特色那俩字就该去掉了)
这种学说是可以存在的。也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特色社会结构中的一种重要创新。
如果该团队能够真的完善丰富这种学说,在特殊的环境下创新出一套贴合实际,能够指导社会经济运行的新经济理论,那还是要拍手欢迎的。
对此我基本不抱啥希望。一种经济学说的成熟需要相应的社会结构和稳定的利益集团构成。我觉得离条件成熟还早了点。
至于判断标准也很简单。看它如何看待公有制经济和教育、医疗的市场化就行了。
我觉得可以加一本《中国土地(楼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 二八定律、赢者通吃 ,本质上是必须要有贫富差距,和电流水流都一样,有电压水压差,经济才会产生流动性!
中国这么多年一直是追随者、模仿者,没有基于自己的市场和文化产生原创性的经济理论 ,这是个正常现象。 读书时有过逆袭经历的人可能会有同感,你成绩比较差,被动式的学习,当你开悟后开始主动去学习,一开始只是补齐基础知识,对别人的方法都奉作经典,当你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成绩起来后,就会开始有自己的思考。
没看呢,真不知道,只是从题目上看感觉又赢了而且确实有点赢得有些略麻,至于是否特别麻还不能下定论。
《信用价值论》作为我国第 1 部理论经济学论著,既是政治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
这部论著已经给政治经济学编写组与宏观经济学编写组的每个人,每人寄了两套。
任何一个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一旦加上一个限定词,其内涵或外延就会变得模糊,意义变得不明确。如果一个概念,加上了很多个限定词,那么它本来的含义,可能就完全消失了。
提高生产力,可以涨工资。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正常下班。教材是标准、是规范。在标准之上,思想是自由的。在标准之下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咱能从一辆自行车都能得瑟几个月的时代
跑步进入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时代
经济大迈步发展那是铁一般的事实,学习学习理念无可厚非
如果老百姓吃不饱,隔三差五饿死人,还学习本国经济学,那才是有问题。
经济学 和 政治经济学 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大到能把新殖民主义甚至是自由派的骨灰都给扬了。
“西方” 金融学是这样的:
1、底层的逻辑很简单:1 买,1 卖,再加上撮合买卖的中间环节。
2、因为要买卖,所以需要定价,定价的底层逻辑就两个:收益、风险。
3、收益和风险都是变量,未来才发生的、不确定的,于是就有了时间维度, 对应的就是时间价值,以及围绕而来的一堆堆数学工具和模型。
好了,基本上所有的 “西方” 金融学,都是从 123 长出来的。 ——————————————————————————by. 此问题下的某答主
没地缘,没国家,没有暴力对抗,不提既有历史背景,
张口 “市场、理性人” 闭口“效率、均衡”
没提的东西通通都是它们不敢提的
就靠这种 123 构筑出来的所谓 [西方经济 “学”]
说白了不过是【骗子的独角戏和傻子的埋骨地】而已
那不是学科,那是 围绕垄断资本利益服务 的一套骗术。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确实很需要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开始学习经济学时,Mankiw 的经济学原理中总是使用「蒲式耳」或者「加仑」之类的单位,我是完全不知道是啥,只知道是一种怪异的计数单位而已。这个例子可能有些 trivial 了,并不会很大的影响学习,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学生,却从大一学年来学习 Fed 的政策以及美国的宏观政策,这客观上导致了经济学科班的本科学习很难带给普通学校的本科生关于本国经济运行的 insight,从而给了人经济学没有用的感受。
另外,我大致看了下各本书(除了政治经济,因为我不懂)的编委,基本全是各个学科的国内权威学者,虽然可能有些人没留洋读博士,但是却是广泛接受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政治宣讲会,相反,如果这套教材编的好,将启迪很多经济学的本科生,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思考本国的问题。
题外话是,China’s Economy 本来就是主流学术圈很喜欢讨论的话题,而且提供了很多独有的现象以供分析,例如如果你在做 misallocation 的 general theory 我想不到比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库更好的实证标的了。
所以,不要自嗨加嘲讽,感觉在这个领域我们正在倒退,相反,现在的中国青年学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经济学最核心的还是: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
1. 光有效率,没有公平,那不叫社会主义,因为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会越来越撕裂。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美国最上层是全地球最富裕的。最下层就是第三世界,食不果腹,睡大街上。所以,美国社会为什么越来越撕裂,因为贫富差距太大了。
2. 光有公平,没有效率,社会没有发展。整个社会就会死气沉沉,因为人性如此。所以,必须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而这个分配要靠市场。
所以,我认为西方经济学那套,中国经济学(东方)这套都要学,而且要两者灵活运用。万不可走极端丢了市场,或者丢了公平。
又一次坚定了我对知乎 18 年以来新增用户群体大致范围的认识。
——————————
不过马工程确实不行,当初我学的时候是看高鸿业的书,但像 IS-LM 系统,还是翻了昆曼经济学才基本搞懂。
刚好最近看到一个马工化教材的类似的案例:
2021 中国管理哲学(南昌)宣言: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3UAFM2052182I6.html
中国经济学到底是什么,教材到底应该怎么编,我也不知道,但是批判的前提是了解,恰逢双十一已经准备下单了。
以前我们用的是西方的经济学教材,现在我们要有自己的经济学教材,就有些人坐不住了,出来说什么 “缝合怪”、“还是西方那一套” 之类的话,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了华为当初投资研发芯片的时候,一群人抨击它傻,做个代加工不好吗?非要去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活?
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学教材,即便经济学背后的逻辑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当作用群体不一样的时候,它的表现就是不一样的,比如,锌和酸的置换反应、铁和酸的置换反应,两者都是置换反应,然而,两者的反应程度、生成产物都是不一样的,同一套经济逻辑作用在欧美和东亚社会上,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为什么会产生跟欧美不一样的效果,这正是经济学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学教材,一如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
不是,
到底是政治课本还是经济课本,给个准数啊…
干得漂亮!早就该有我们自己的教材了。这就是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以后不用再拿西方那一套知识构架在我们的发展经历和经验上生搬硬套来找合适的理论了。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对于那些希望能学习我们发展道路的国家进行这些教材的推广和普及,让我们的话语体系扩展得更加广阔。
自然科学 可观测可实验可逻辑推演数据累进可得。
人文科学 社会活动广泛共识即可成立。
比如找个经济学家问他下一个资本主义阶段是什么?资本主义还有多少个阶段?
或者简单点,下一次危机是什么?哪一国家爆发的?
经济作为政治的衍生工具。就像手 (政治) 使用工具(经济)。虽然违规操作工具会发生意外伤害。但是绝不可能工具自己飞起来干活,或者咬手的行为。
前几天的蔬菜暴涨,这种市场行为可有人科学的预测出来?
生产力内部有其自身运动规律也就是随着新分工的发展,两大部类动态最优比例的问题。以及生产关系内部随着新分工产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实现的问题。等等
过去计划经济过于看重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配置问题的实现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财富怎么更好创造的问题,也就是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进化问题。
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如何通过分工的中介进行相互作用。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但生产关系有对生产力反作用的一定活动空间,其可以适应生产力内在发展要求,也可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人类进步的理想格局当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能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也就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自觉主动积极地变革生产关系。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阶级斗争,过度盲目地进行生产关系升级,这是错误的。因为不管是右还是 “左” 都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历史规律。而且更是犯了用生产关系代替生产力的错误。生产资料从个人所有到少数人所有再到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升级是历史的历史的客观过程,我们最多只能顺势而为,在有限的范围对它的实现起加速作用。
就像用杠杆推动实现潜在增长率一样,这个潜在本身有多大是生产力自身决定的,杠杆可以加速它的实现,但也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热现象,那随之就是紧缩现象,我们不希望出现经济过大的波动,就要熨平它。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运用大负债推动的是有发展潜力的事物,那帐以后就可以平。但我们现在看到是美联储在短时期发了历史上一半的钞票,这更多对分配财富有用,对财富创造甚至有副作用,一是扭曲了资金的价格,二是大基建是走我们过去的老路。
西方经济学讲要素的优化配置,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到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创造性破坏构建新的生产函数等等。这些对生产力的理解是有阶级意识的,它们是按照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要素分配理论来讲的,斯密曾提出劳动、土地、资本的三要素,当然现在要素有很多,比如现在很火的数据也是一种的要素。
当然带有阶级意识的西方经济学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就像生产资料是永恒的,资本只是它的暂时化身,无产阶级消灭的是资本而不是去炸毁机器。我是很反感现在资本家代言人的西方经济学家,它们总是偷换概念,把资本本身逐利性的破灭,说成是国民经济也就是生产力本身的大混乱。当然这些人不是蠢被西经洗了脑,就是坏,因为有利益关系。这和过去有什么区别?都是内心阴暗满脑子的阶级斗争思维。树欲静而风不止,阶级斗争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有比它更重要的,那就是对人类发展的使命感精神,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不相信所有人都自私,人是有对真善美的追求的。
早就该做了
西方经济学太脱离实际,太教条了
一通操作猛如虎,但是整个宏伟经济学大厦的基础,是假的
理性人,你倒是给我找一个出来
意义很大,但不是一个颠覆性的理论创新,而是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在经济学人的前提之下,每一个人都是 “理性人”。都是追求自我效用最大化的人。**(注意:不是利润最大化)**而 “效用” 这个东西,很模糊,具体而言,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太不一样了。
稍微碰过微观经济学的都知道,这是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字母会有所不同)实际上,每一个字母前面都会带着系数,表示不同的产物增加每一单位所带来的效用不同。
效用这个东西,根据不同的文化圈,不同的行业,会带来明显地不同。我们可以比较下面两张图:[1]
很明显,中美两国的家庭资产配置明细不同,说明中国人和美国人针对不同资产所带来的效用不同。**而导致这些不同的效用原因有很多——一切社会科学的综合体。**在这里我不一一细说,这里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开始,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国家的主体产业,自然条件,教育水平…….. 总之,知乎 er 能想到的中美之间的不同,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与美国之间效用认知的不同。
中国固有中国的国情,而这些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并不只是生搬硬造一个 “中国特色”。而是承认经济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之上,讲解中国特色的 “效用”。比较不同经济体,不仅仅是比较自然条件,更多的是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程度的区别。比如说:猪肉在中国,除却信仰伊斯兰教,人人都要;但是在中东地区,估计是一个被唾弃的物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国情会带来不同的效用。
经济学,归根结底是要研究效用最大化的学科。教科书上为了简便,效用和利润画上等号。实际上,这种做法无法解释政府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去搞建设。相信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会解释这种现象。
很多网友的回答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个同学,他有一项特异功能,那就是只看书名或者只看作者姓名就能对一本书内容胡乱评头论足一通。
虽然他一次都没对过。
也不知道一群人在对着空气批判什么
书还没出来呢就开骂
我依然记得前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研究贫困与教育还是什么领域的几个人,我一直觉得不咋滴,不过也能看出来我们在理论这块有短板。我们的减贫做的非常多,但是理论方面总结的还不够,这也属于经济学范畴吧。
还有,经济学理论一直在往前发展,不只是停留在凯恩斯,这么多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就是从现实中推出新的理论吗?有宏观也有微观的。
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就不能研究总结了呢?高速发展几十年,有经验有教训,要总结一套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有什么问题吗?
等书出来了发现推翻了供需平衡你们开骂我觉得没问题,现在人家啥结果还没公布呢你们先脑补了几百页的东西,玩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科学的西方经济学吗?
《经济学人》:中国国足问题反映了严重的经济问题(中国 1:1 阿曼)
反正这些只是应付考试。
接触真实环境还是欧美教材。欧美里面还包括西马马列 zz 经济学。
你们这些顶级财校编写的教材是留给下层财校和其他大学的学生使用的,顶级财校最终还是会有充足的教师资源和课内外相关资料补充。
我所在的这所双非财校,不管老师们吹过其多么辉煌的历史,还是得老老实实的用马工程的教材——从财政学到经济思想史,除去本校自己编写的教科书,用过的马工程核心课程教材至少也有十本吧。翻开教材,我就赫然能看到上面这些顶级大学教授的名字。
个人而言,我也有很多 c9 或者在外读经济学的朋友。经常是:
A:“xxxx”
B:“啊,这个我不知道啊。窝去康康教材。”
B:“书上没有啊。”
A:“不是吧,我们之前上课刚说的诶。”
B:“我看这不是贵校的 xxx 教授编写的教材吗?那你自己也不用?”
A:“不用啊。”
我知道有人可能要说了:
“你们双非学生 xx 低,讲了那些也听不懂。”
私也不是没看过其他版本的教材。出于个人兴趣我翻阅过藏于我校图书馆的三四本发展经济学教材。所以等到拿到新学期的马工程发展经济学教材时,我震惊于其在数理证明方面的简略和在文字叙述方面的宽裕,这老师前半截课就能讲完的东西,后半节课干坐吗?
后来上课的时候我才明白,课时少(36 课时)就算了,原来一节课要花一个小时「指点江山,大国崛起」(好像是 xx 进课堂的要求?),怪不得两节课时刚刚好呢!
鉴于马工程教科书的现状,我不得不有如下预期:
我国未来经济人才必须要能够又红又专才行,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真正懂得党和国家为民为国的初心………..
单纯学习政治经济学只能成为一名专家,可惜,人必须有立场,就看你为谁服务?
如果你为资本服务就是失去了初心,如果你为了国家和广大老百姓,你的学习才有社会效应和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文革时期也是一样学经济学的,课程名叫 “西方宏观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
教授说每次上课前要加一段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错误的微观经济学是怎么说弹性和供给的,来批判一下他们错误的理论…”
下课前:
“同学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错误就错误在这弹性、供需曲线这些点,回去后好好复习,深刻领会它们的错误之处。对比理解政治经济学为何正确。”
按教授的说法,改革开放后把每节课开头结尾这两段话删掉,讲义就直接用了。
经济学这理论 work 不 work,那时候能懂的现在也懂,现在不懂的人那时候也一样不懂。
人生而平等,但不是在这些领域。
好!!!
希望以后经济学不要再局限于跟着西方念经,而是有中国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经书,是反对西方念经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学是有严重问题的,导致产生了一批当 X 未 X 之人。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不管怎样,开始改了就是好事,希望接下来轮到法学、新闻、历史等领域,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闭关锁国主义。
明朝片帆不许下海,清朝还觉得洋人的腿伸不直,用竹竿一扒拉就倒。
现在,似乎又有这种倾向。
中国经济发展了,某些人脑袋后面又不自觉的长出了辫子,觉得自己又行了。
他们又想在学术上搞闭关锁国。
西方经济学或现代经济学,只涉及买卖这一经济学范畴,学科价值和规范基础是市场均衡有效,假设前提是信息对称、理性自利和平等博弈,但真实世界此三项假设前提并不时刻成立,并且单靠效率优先的私有化独立微观经济个体可能永远无法逼近理想假设,还容易引发极强的负外部性造成泡沫经济、供需失调和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有为之手介入,从宏观微观方面下手对经济行为加以管理调整约束以确保生产生活秩序,此时便意味涉及了政治引入了民意和民生价值,诸如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以及熊彼得一派民主改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此而来。政治为什么要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目标是什么,会碰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中国人民给出了自己独特的优秀方案,该方案的背后有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孕育出来的民本主义思想普世价值,这就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通过中国、政治、经济,三者交叉的耦合学科提出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全方位方案,此方案比西方单一的经济模型,或者政治 + 经济双模型来的更加全面有效,还避免了在所谓建构主义,以及隐藏在建构主义背后的丛林霸权思想阴谋推动下的上层建筑颜色革命和党争身份政治陷阱,预计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赞啊,这算是我们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
学问只分真假,不分中西,谎言只能欺骗大聪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大的抓手是土地财政和外贸,没有土地财政和外贸就没有中国的经济增长。
这本书里根本就没有提土地财政的问题。
这是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进行的主动让步吧。
现在事实是,西方国家根本不遵循经济学,但却有一堆 “经济学家” 在站台,霸占着 “经济学” 这个称号,上演光天化日指鹿为马的把戏。
eg 负利率这玩意,有点常识的人,就能推断出一定得不到什么好结果——名义利率为负则会出现保险箱存钱的人,实际利率为负则会出现无脑囤积物资的人,而且这都是临界状态下产生的相变,就是保险箱存钱 / 无脑囤积物资会迅速成为市场的主流。进入了负利率,原来的理论就再也不适用了,最后结果只有崩溃。
但是呢?欧美照样用着负利率,照样用正利率时的理论来套负利率的情况,什么加息紧缩戳破泡沫,降息宽松刺激经济之类的,这算 “经济学” 吗?我不信美联储、欧洲,那一堆 “经济学家” 想不通这么浅显的负利率原理,但是他们有声音吗?
但这种 “伪经济学” 大行其道,霸占了 “经济学” 的定义权,如果想搞真正的有实际意义的经济学,还得另起个名字……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9 项,意味着什么?
土地财政,是得以成功的物质保障,但这些书,里面都未能提及,是个遗憾。
知乎用户 晒太阳的书 发表 纽时刚出了一篇社论,作者是普利策奖的三届获奖者,挺大牌了,标题是:中国变好了,而我们病了,谢谢你啦,川普。(China Got Better. We Got Sicker. Thanks, Trump.) 文章 …
知乎用户 激流青年 Roy 发表 社会主义从没有辜负过任何一个国家,但它却总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辜负。 已经长眠了的导师们,有人背叛了你们,但也总会有人再次接过你们的红旗,总有一天从西伯利亚到伊比利亚半岛,从落基山脉到亚马逊平原,从蒙古高原到 …
品葱用户 ZetaFC 提问于 6/23/2020 Mr. Hugh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in many ways,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
品葱用户 tony231 提问于 9/23/2019 关于中国是否会迎来经济崩溃,向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无意搞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研究报告,花费时间的确过长 也无法做一个只分析宏观/微观经济的深入报告,个人能力和背景都不符合 只能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通胀受不了了,中国又非常不配合的宣布人民币中长期会对美元升值,说白了就是美国放的水,我们再给他送回去。 如果通胀高企,美国可能要提前进入加息周期,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还没启动,贸然加息等于自杀,所以稳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