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都有过哪些厉害的狙击手和他们的故事?
知乎用户 申鹏 发表 张桃芳曾经说:“我比较笨,一高兴,忘了给提前量,瞄准第一个敌人,啪的就是一枪….. 第一个敌人跑了,第二个敌人刚好赶上这个子弹……” 就是这位看起来 “淳朴”、“憨厚”、自 …
我把问题修改一下,首先感谢大家的回答,还有何文波用户的提醒,是我自己的疏忽。今天下午看袁腾飞老师的节目才知道中国明朝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女将军秦良玉,而我以前从没听说过,却记得花木兰穆桂英这些虚构的英雄,所以我想问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英雄却不被很多并不是很懂历史的人知道?也就是说有哪些英雄在历史上很有名气而现在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让大家耳熟能详。
西南剿匪战斗中阵亡的部队中高级干部
中南地区(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西 广东)剿匪战斗中阵亡的部队中高级干部
还有大批牺牲在华东地区剿匪 西北西藏剿匪平叛 以及东南沿海反登陆窜扰战斗中的部队中高级干部 由于资料不足 就暂时不贴了
1630 年,张献忠造反的时候,有一个结义兄弟,名叫刘体纯。他与张献忠同乡,也是延安人,两人一起造反之后投入了王嘉胤军中。
王嘉胤后来被叛徒刺杀,张献忠自立门户,不知在什么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刘体纯与张献忠分道扬镳,加入了李自成麾下。推测他可能是跟随大部分的王嘉胤余部一起投奔了王自用,在王自用死后加入李自成部。
在之后追随李自成转战的过程中,刘体纯声名不著,只知道他是在崇祯十一年陕西农民军遭遇重大挫败时,少数坚持追随李自成的人之一。
刘体纯给人的印象一贯是特别低调。他本来绰号 “飞虎”,加入李自成部之后,因为李自成的侄子李过绰号 “一只虎”,刘体纯的绰号变成了 “二只虎”。后来他又长期做袁宗第的副手。襄阳政权建立之后,他受封为果毅将军,光山伯。闯军和清军的几次大决战,他都没赶上,但是这也使得他的部队成为李自成死后保存最完整的闯军部队之一。
李自成死后,刘体纯首先向田见秀、郝摇旗等人提出,应该与明军联合。但是与明朝督师何腾蛟接触之后,他非常不喜欢何腾蛟,于是与袁宗第一起前往鄂西,接连收复夷陵、荆门、郧西、内乡,一度围攻襄阳。这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陕西老家的求救信。
求救的人名叫孙守法,他是闯军的老对手。点灯子赵胜、闯王高迎祥这两个闯军的老战友都死在他手上。孙守法还曾经两次在闯军叛徒高杰的带路下袭击闯军老营,给闯军造成了很大损失。闯军平定陕西时,孙守法逃进了终南山,继续坚持与闯军作战。
尽管双方的仇怨这样深,但孙守法现在正在和清军拼死作战,刘体纯还是决定去救援他。刘体纯、孙守法、贺珍、武大定四支部队组成了一个陕西反清联盟,围攻西安。刘体纯是闯军,孙守法是官军,贺珍是投降闯军的官军,武大定是叛投官军的农民军,这四个人中的每一个都曾经和另外三个交战过。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让他们联合了起来。刘体纯接连收复了商州、石泉、三原、洵阳、汉阴、淳化。义军共聚集七万之众,围攻西安。但是由于豪格率领的清军援军赶到,义军被击败,刘体纯在商州、山阳接连遭遇失败,损失惨重,只得撤回湖广,屯兵于巴东县。
巴东的老百姓听说有军队来了,全都跑进山里藏了起来,刘体纯占领了一座空城。于是他派人出去到处宣扬:“出来吧,皇军不抢粮食!”(划掉)闯军在巴东驻扎了很长时间,老百姓见他们确实不杀人放火,便陆陆续续都返回了家园。有的乡绅抗拒闯军,双方发生冲突,刘体纯对俘虏以礼相待,全部释放,双方和解,团结抗清。刘体纯组织军民屯田自给,恢复生产,各地因剃发令和明清两军交战产生的难民都纷纷前来巴东投奔。
刘体纯并不满足于在巴东当山大王,他依然配合其他明军,不断对清军发动攻击。
1647 年,刘体纯与贺珍一同进攻兴安、汉中,没有成功。
1648 年,刘体纯随李过、高一功指挥的闯军主力反攻湖南,转战于新化、常德、澧州、宝庆等地。
1649 年,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主力开入湖南,闯军主力南下广西,刘体纯与袁宗第撤回了鄂西,收复慈利、平溪、房县,之后攻打澧州,没能成功。又击败了酉阳、平茶的土司势力。此时夔东地区驻扎了很多抗清军队,主要是闯军袁宗第、塔天宝、马腾云等部,也有其他农民军或者明军,刘体纯实力最强,资历最老,被推举为盟主。
1651 年,张献忠义子孙可望派部将张虎来与刘体纯接洽,以叔父事之。刘体纯占领施州,与利川的明军牟文绶部发生冲突,牟文绶假传孙可望的命令,骗刘体纯离开。
1652 年,刘体纯接连收复夷陵、竹山、竹溪、南漳、当阳。此时,高一功、李来亨、党守素指挥的闯军主力来到了夔东,刘体纯主动让出了盟主之位,让高一功领导夔东十三家。
1653 年,刘体纯收复虎伏寨,攻打铁壁。
1654 年,刘体纯与郝摇旗一起进攻兴安,在小广峪兵败,总兵傅奇战死,杨茂降清。高一功在和湘西彭氏土司的战斗中阵亡,刘体纯依然没有再去争取盟主之位,推戴李自成的侄孙小闯王李来亨为盟主,南明永历朝廷册封李来亨为征虏大将军。
1655 年,刘体纯发觉自己受到了牟文绶的欺骗,攻下利川,消灭了牟氏家族。这之后,又占领施州、远安。与塔天宝派出两千精兵渡过长江,奇袭容美,擒获土司田甘霖。此时明朝督师文安之与孙可望不和,依附于刘体纯。
1657 年,王光兴被清军击败,刘体纯让出两年前好不容易打下的施州地盘,让王光兴安身。
1659 年,刘体纯、郝摇旗两部奇袭襄阳得手。但一天后清军主力便赶到了,他们只能撤退。清军对夔东十三家采用重兵围困的战术,刘体纯、郝摇旗的粮食耗尽,只能南下重新与李来亨、王光兴会合。这时,清军对云南的李定国部发动最后决战。为了支援李定国,夔东十三家联手攻打重庆,刘体纯也参与了此战。由于叛徒出卖,重庆之役失败。
1662 年,永历朝廷灭亡,李定国病故,清朝调集三省十万大军,围剿夔东这块中国大陆最后的抗清根据地。刘体纯将自己的本阵安置在了巫山县的老木孔,做长期抵抗的准备。
1663 年,刘体纯与清四川总督李国英会战于三汇铺,部将白良辅、宋段战死,冯启凤等人降清。
5 月,刘体纯与李来亨趁着风雨大作的机会,对李国英发动奇袭,清军大败,退回巫山县城。6 月,李来亨趁大雾围困湖广提督董学礼,刘体纯与袁宗第、郝摇旗前去和李来亨会合。
闯军与湖广清军大战四日,难分胜败,7 月 23 日,闯军出寨佯攻,清军出寨迎战,闯军事先打入清军营中的探子突然放起火来,清军大乱,游击李允、段琦、李锜、李吾贵、杨九成,守备卢天宠、曹光启、毛石柱、阎懋功、孙绳统都被闯军斩杀。闯军追杀清军至黄龙山,斩杀副将赫尔德,参将张成志、都司赵进礼、守备马犹龙、刘本善、钱斌元、潘可官,游击张应坤、赵星炤。总督张长庚、提督董学礼落荒而逃,清军文武官员被斩两百多人,兵卒落入南阳河溺死者不计其数,河水为之不流。
8 月 24 日,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党守素、马腾云、塔天宝七营兵马合兵一处,共计五万军队。他们七人全都是闯军出身,是最后的闯军,也是中国大陆上最后的明军。他们的目标是攻打巫山,歼灭那里的清军李国英部。
巫山之战是闯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攻,战况极为惨烈。25 日,前营总兵陈某、副总兵王志道、贺某战死。26 日,外后营总兵魏某、副总兵孙某战死。28 日,内中营副总兵柯某战死。29 日,前营总兵吴某战死。9 月 1 日,左营副总兵向某、李某、王某等战死。4 日,领旗陈某战死。5 日,内后营副总兵李某、内右营副总兵谭某战死。7 日,中军总兵刘某、副总兵吴应虎、总兵胡某、前营副总兵李某、外右营副总兵胡某、内左营游击张某战死。闯军的粮食耗尽,不得不放弃围攻巫山。
从北京和西安赶来的三万八旗兵也加入了战斗,刘体纯在铁刹山、秦罗坪阻击清军不成,清军西安驻防满洲兵副都统杜敏驱兵大进,刘体纯节节败退,退守天池寨。12 月 23 日,刘体纯与郝摇旗会合,在三合铺击败了清军,但是清军继续源源不断地杀来。24 日,老木孔陷落,刘体纯杀死自己的妻妾和两个女儿,举火自焚。
不久,袁宗第与郝摇旗兵败殉国,次年李来亨殉国,闯军二十年的抗清斗争至此终结。
刘体纯经营巴东长达十七年,很多百姓都是自幼在他的治下成长起来的。为了逃过剃发令,躲避清军的屠戮,十七年来,各地难民源源不断地进入巴东躲避,刘体纯爱民如子,始终为他们撑开一张大伞,庇护着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得知刘体纯殉国的消息,巴东百姓无不泣下。李国英也敬佩这个对手,他本是左良玉的部下,从 1632 年起就与刘体纯等人交手,前后长达三十余年。李国英下令地方官员将刘体纯一家厚葬。
刘体纯至少还有事迹存世,然而更多的人,是陈某、贺某、魏某、柯某、孙某、吴某、李某、向某、王某、刘某、谭某、胡某、张某,甚至根本没有姓名留下。他们曾经是饥民、驿卒、逃兵、羊倌、工匠、奴仆,他们从未受过半点 “皇恩”,可他们却扛起了天下之重,守护明朝到最后一刻。他们并不爱明朝,可他们热爱炎黄子孙的尊严,为此可以不惜一切。
刘老庄 82 烈士,为护送领导转移出敌人包围圈,坚守阵地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1934 年 10 月,江西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十月金秋,阳光依然灿烂,而这天是中共红一军团进行长征的出发日。
长长的队伍后跟着的,是一群依依不舍的老乡,大多都是老弱妇孺。行军队伍里的年轻人们,有可能是他们的孙子,儿子,甚至年轻的父亲。
那时候的白思才只有 16 岁,甚至只跟手中的步枪差不多高。
他不断转身眺望,因为他的母亲已经徒步送他好几里路了,一路上,看着母亲那样跌跌撞撞的模样,他忍不住湿了眼眶。
因为彼此都知道,这一别,怕是再难相聚。
但白思才早就知道,他肩上担起的,是拯救这个国家的重任,他必须要走。
他只能故意走得慢一些,一步三回头地来到母亲身边,对她说:
「娘,您回去吧。」
母亲抹着眼泪,拉着白思才的手,说:
「儿啊,你要争气!要给娘长脸呐!」
白思才深情地对母亲敬了一个军礼,双眼含泪。
他知道,母亲知道他此行是要去做什么,母亲不会表达自己,要他争气,意思是要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革命的责任!
礼毕,白思才这才快速地往前走,消失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中。
但他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
牢牢记在心里了。
1
白思才跟着部队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 1935 年秋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6 年初,为了促进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他又跟随红一方面军主力渡河东征,加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战斗行列。
在「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并深入敌后抗战,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斗,长期斗争的锻炼使他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机智果敢的年轻指挥员,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很争气。
纵然他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
但他知道,只要抗战胜利了,只要把日本鬼子赶出神州大地,那么他与母亲就能团聚,他也可以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很争气,自己从未给母亲丢脸。
时间来到 1943 年春天。
盘踞在华中淮海地区的日本侵略者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中共红军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淮海一带的抗战武装队伍,切断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残酷的战争,一触即发。
1943 年 3 月 17 日,黑夜。
淮海敌占区日军全线出动,抢占渡口,秘密隐蔽,趁着夜色继续向中心区域移动。其余日军相互策应,连夜南下,企图首先将我党,政,军领导机关合围在六塘河一带,然后将我武装部队陷入绝境后,一网打尽。
此时的淮阴城门大开,大队日军列队出城,这股敌军就是侵华日寇主力之一的 25 师团,师团长川岛,也是这次「分进合击」战术的总指挥。
而刘老庄,原只是苏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人不过百户,由于紧靠淮沭公路,在此次敌军的「分进合击」的阴谋中,这个位置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绝佳的,拖住日本鬼子进攻步伐的地点!
但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狙击地点,因为挡在这个地方,就意味着是跟北川部队 3000 名精英部队进行正面交锋,非常凶险。
在敌军已经杀到家门口,性命攸关的时刻——
任新四军 19 团部 4 连连长的百思才站出来了。
他向团长请愿,愿意以全连 82 人的全副身家性命牵制日军 3000 余人,来换取淮海一带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
团长神色凝重地反问道:
「敌军大举进犯的形势下,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你们将与 40 倍数量的敌人展开对抗,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你们有把握吗?」
团长只是没有明说而已,「结果是可以想象的」,只意味着一件事。
战败是肯定的了,但能不能活下来,还得看运气。
白思才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请团长放心,4 连保证完成任务!」
见团长似乎还有一些忧虑,白思才又立正站好,坚定无比地说道:
「请团长放心,我连曾在以往的战斗中,多次与这支日军交锋,我连全员 82 人都等着复仇的那一天呢!我们连队的战士身经百战,保证只要我们还活着,敌人就休想前进一步。」
「好,」看着白思才脸上坚毅的表情,团长也狠心下了命令,「我命令 4 连立刻行军进入刘老庄,对来犯的日军进行阻击牵制!在完成对日军的牵制任务的同时,请一定要活着回来,回来我给你们庆功!」
「是!」
白思才应声接令,他的脸上,满满都是无畏牺牲的悲壮。
2
3 月 17 日夜晚,白思才已经带着 4 连共 82 名军士赶到了刘老庄,并埋伏在那里。
他们一夜未眠。
东方刚露出曙光,敌人的前锋部队就来势汹汹,白思才命战士在村口戒备,远远望到敌军后,立即命令部队在临时构筑的作战工事里展开战斗队形。
不一会,敌人的前锋部队毫无防备地进村了——
他们自信不会受到阻拦,他们小瞧了我们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
也是这份自信,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敌人的前锋部队全部进入伏击圈时,白思才率先纵身跃起,手中的重机枪瞄准敌寇,同时也发出一声怒吼:
「给我打!」
刹那间,埋伏在此的 4 连队发起猛烈的进攻!
火力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日本鬼子的前锋部队成片倒下,紧跟在后的后续部队一时没了主意,只能丢下几十具尸体,纷纷后撤。
埋伏起到了奇效,看着逃窜的远远的日本鬼子,战士们无不欢欣喜悦。
然而,这才只是开端而已。
听到前锋遭袭的川岛恼羞成怒,立即指挥大队人马向刘老庄迂回包围。
白思才的 4 连总共不过 82 人,弹药缺乏,为了钳制敌军,又不使群众的财产受到损失,他下了一道命令:
「转移阵地!撤出村庄!往村北走!」
原来白思才早就探好了地形并做了先前准备,他早就命人在村北的开阔地带布置工事,开拓了一条名为「抗日沟」的战壕,用来实施固守,拖延住敌军。
到达指定位置后,全连立刻以战壕为基础构筑掩蔽所,做好遭大队日军报复的准备。
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上午 9 时,川岛下令发起了第一次冲锋。
冲锋的是其麾下一小队步枪兵,但在距离抗日沟阵地 30 米处,就被白思才带人狠狠地打了回去!
但战士们也知道,这次日军冲锋只是试探而已。
其后,川岛立刻命人在抗日沟东西方向占领制高点,并派驻机枪手形成交叉火力网,同时,又命一个中队的日军向 4 连发出猛烈进攻!
任辅臣(1884——1918),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曾作为 “中国红鹰团” 团长,参与了苏俄的十月革命,被列宁亲自嘉奖。
1914 年,任辅臣在沙俄华工中建立组织,并为了华工的待遇与沙俄政府进行斗争,逐渐在华工之中积累起了威信。
1916 年,由于矿场与伐木场的老板克扣华工薪水,导致华工进行罢工运动,任辅臣便是这次罢工的组织者,后来因此事被俄国软禁。
1917 年,俄国革命爆发,任辅臣被华工选为红军中国团的团长,带领这些中国人们开赴前线。在战争中,中国士兵们作战勇猛,军纪优良,为俄国人所称赞,最高苏维埃进行嘉奖,中国团自此改名 “红鹰团”。
可惜,最终在 1918 年,革命成功的前夕,中国团在作战中遭到敌人包围,任辅臣也牺牲在白军的枪口下,年仅 34 岁。
任辅臣牺牲后,列宁称赞他为 “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卓越的指挥员”,并一并称赞了这些本是华工的中国军人们有优秀的国际主义精神。
毛泽东评价白求恩医生时曾说过,共产主义者应有 “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由此看来,任辅臣,也当得起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中国兄弟们,也当得上这个称号。
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本来扬威北方,建立功勋的国际主义战士们,本该作为英雄一直被国家传唱,但是自八十年代的一次外交纪念活动后,这些英雄就好像被有意的淡忘了一样,再无人宣扬他们的品质与功绩。
也许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吧。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记住,当年曾有那么一批人,愿意为了提高泥腿子们的地位,走上战场,帮助异国他乡的同胞们,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
杨根思。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到现在,已经历经 90 年的战斗。90 年中,服过兵役的人大概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人了吧。这这几千万人当中,只有两人被中央军委授予 “特级战斗英雄” 的称号——杨根思、黄继光。杨根思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第一位获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的人。
2009 年 9 月 14 日,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 11 个部门评为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22 年 11 月 6 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货郎店,原名羊庚玺。家庭贫苦,父母早亡,8 岁的杨根思就成了孤儿,10 岁当了放牛娃,12 岁随哥哥到上海,在地毯工厂做童工,1941 年地毯工厂关闭,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 “牛倌”。
1944 年 2 月,杨根思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 3 连 3 排 9 班的一名新战士。杨根思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的名字,杨根思答为 “羊庚玺” 却被听成了“杨根思”。参军后,杨根思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1945 年 6 月在浙西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中,杨根思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连队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
1946 年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战斗中,杨根思用 18 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天主堂,战后,杨根思首次获得 “战斗英雄” 称号。
1946 年 1 月,部队到达军事重镇兖州,杨根思报名去了兄弟部队学习爆破技术,1946 年 10 月 13 日,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冒着国民党军严密火力封锁,连续三次运送拉雷,炸毁敌前沿阵地地堡,被誉为 “爆破大王”。
1947 年 1 月,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国民党守军碉堡群,炸毁敌旅部核心工事,保障部队迅速全歼齐村守敌,俘虏守敌一个排,立大功一次,被评为 “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1948 年底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地摧毁一组暗堡群,歼敌一个排,战后被评为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称号。
1950 年 10 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赴朝作战。
1950 年 11 月 28 日,杨根思奉命坚守 1071 高地 - 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 月 29 日,战斗持续一天一夜,杨根思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 8 次进攻,当弹药用尽,美军发起了第 9 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 40 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1952 年 5 月 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 “特级英雄” 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1953 年 6 月 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云贵川,一个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1935 年 9 月 17 日,红军到达腊子口。敌军占尽有利地形,躲在碉堡里大肆扫射,红军无法从正面展开攻击,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能及时通过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关键时刻,云贵川以一根竹竿翻越绝壁,绕到敌人背后,向悬崖下的敌军阵地投掷手榴弹,配合主力攻破敌人堡垒。云贵川在此战役后牺牲,年仅十七岁。
我生长于河北承德的一个山村,念初中时,每到清明节,学校就会组织师生召开大会,纪念一位抗日英雄。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晓,原来在我们这穷乡僻壤,竟也出过如此人物。
其人名叫孙永勤,生于清朝末年,适逢乱世,外辱内忧,兵灾连年,盗匪横行,乡民为图自保,纷纷成立民团。孙永勤生的人高马大,且从小习武,急公好义,本就是远近闻名的人物,在加入民团之后,又开始显露出了过人的领导才能,深得人心,于是很快就当上了民团团长,在当地颇有威望。
到了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的承德还属于热河,也同东三省一样,遭到了日寇铁蹄的践踏。不久后,日军在兴隆成立了办事处,严令百姓不得私藏枪械,限时全部交出,否则一律视为匪类,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有断头之虞。
孙永勤便是兴隆县孙杖子村的人士,当地伪警署派人上门,威逼利诱,欲收编民团,投靠日本人,孙永勤严词拒绝:” 人是中国人,枪是中国枪,要我缴枪当汉奸,那是门儿都没有。“
拉拢不成,伪警恼羞成怒,便派人抓他,虽得逃脱,但在家乡以无容身之处。孙永勤心想,与其忍气吞声得苟活,做那亡国奴,还不如跟日本人拼个鱼死网破,于是就在这个时候,孙永勤同好友关元友、王殿臣、赵四川等 16 位志同道合的弟兄,在一座庙中歃血为盟,公举大计,成立民众军,打出了 “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 旗号。
民众军建立之后,四处出击,每攻破一处伪军据点,所得钱粮多半分与百姓,甚得人心。
于是民众军迅速壮大,还不到一年,已猛增至 5000 余人,声威远震。
就在此时,孙永勤结识了共产党员徐英,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徐英对孙永勤等人的抗日义举深表钦佩,而孙永勤则对共产党人的救国方针心怀憧憬。
随后,在中共京东特委书记李葆华的授意下,又派特委委员王平陆与孙永勤取得联系,在他的建议之下,孙永勤将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任军长,赵四川任副军长。
整编后,抗日救国军进一步的提高了战斗力,而后在迁西、宽城、青龙、兴隆、遵化一带四处出击,打出了威风。
在攻打孤山子和半壁山警察署分驻所时,活捉关税总长佐藤等 3 人,击毙 50 多名伪军。在舍身台与追击的伪满军遭遇,开展政治攻势,促使 300 名伪军哗变,杀死日本长官。黄花川一战,孙永勤采用 “瓮中捉鳖” 战术击毙日军 100 余人。南山子一役打死日军 200 余人,缴获 40 支枪。在烧饼铺,抗日救国军与日军遭遇,由清晨激战至次日晚,日军伤亡极重,动用 12 辆汽车装运尸体;于杖子西山之战,毙日军 55 名。在宽城县九虎岭,抗日救国军与日军千余人浴血奋战,歼敌 500 余人。
眼见抗日救国军愈战愈勇,日军难于 “进剿”,便派汉奸企图诱降,呈上了任命孙永勤为热河警察“讨伐” 大队长的委任状。
孙永勤当即将委任状撕得粉碎,怒斥来人:“你们没有脸,以为别人也不知耻吗? 我们是堂堂的中国人,岂能做日本人的狗下之狗?” 汉奸无地自容,畏缩而去。
招抚失败,日伪调来重兵,派遣第七师团一部对抗日救国军大举 “围剿”,以消除伪满 “西南国境的最大障碍”。
最后几番激战下来,抗日救国军虽给与日伪重创,但自身也元气大伤,全军不仅锐减到了 2000 人,孙永勤也腿部中弹负伤。
由于没有后勤供应,不仅武器弹药捉襟见肘,更是缺衣少粮,彼时到了 5 月份,天气日渐炎热,将士们还穿着棉衣与日军作战,条件异常艰苦。但是中共遵化县委的努力斡旋之下,不仅雪中送炭,送上了抗日救国军急缺的武器弹药,还派出游击队,帮助他们越过了长城,来到了今日唐山市的遵化、迁西一带。
这一带已经不是日伪满洲国的势力范围,归国民政府管辖。孙永勤等人还当已经摆脱日军,还想着南下去跟红军会和。
可是他们哪晓的政治斗争的残酷,在国民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的授意之下,国民党遵化县政府竟与日军勾结,以给抗日救国军换春装为由将他们诱骗集中在茅山一带。
日、伪、蒋三方约一万余人从四面包围而来,由于敌众我寡,火力差距更是悬殊,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孙永勤、关元友、赵四川、王殿臣等数百名官兵壮烈殉国。
对于孙永勤等抗日救国军主要领导人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表示了极大的敬意与惋惜。
1935 年 8 月 1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巴黎《救国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也就是八一宣言,其间高度赞扬了十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孙永勤赫然在列。另外十人分别是罗登贤、徐名鸿、吉鸿昌、邓铁梅、伯阳、童长荣、潘洪生、史灿堂、瞿秋白、方志敏。
晋王李定国
赵尚志——义勇军中的游击专家带领着曾经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珠河反日游击队取得胜利,最后却被汉奸串通日本人杀害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以身殉国。
那是 1934 年 6 月 5 日。
夕阳西下。
在前往老黑山的路上,一队看起来相当疲惫的游击队人马,正整齐有序地前行。
而被抬着的李根植腹部虽然已经用破布包扎起来,但仍然流血不止,他忍着剧烈的疼痛,流着眼泪说道:
「我肚子被打乱乎了,机枪没夺回来,我活着也不光彩。」
一边指挥部队前行,一边顾及伤员的赵尚志只能安慰他:
「说什么胡话!你是我们的英雄!你放心修养,到山上,我们就把你治好了!」
可是说完话转过身去,赵尚志自己却也偷偷抹了一把眼泪。
情况十分不妙。
他们根本就没有救治伤员的物资,他们才刚刚经历了日军一场残酷的追打,不得已才必须从村里逃往山上。
赵尚志咬着牙往前走,大声说话,持续鼓舞着整个游击队的队员们继续前行。
到了山里,队员们给李根植喂小米粥,可是饭从嘴里吃下去,又从肚子里淌了出来!
伤情惨烈得让所有队员都忍不住泪目。
直到晚上,由于流血过多,骑兵队长李根植英勇牺牲。
赵尚志咬着牙,悲痛不已。
1,
事情要从 1934 年 5 月下旬说起。
彼时,赵尚志率领珠河反日游击队,联合「黄炮」、「铁军」、「朱万金」、「北来」、「白龙」、「于九江」、「串山好」、「占山好」、「老来好」等义勇军山林队 400 余人,在三岔河一带设立抗日基地。
他们的理念只有:守卫国土,驱赶日寇!
但好景不长,日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支抗日队伍,于是他们派出了超过 400 余人的军队,带着精良的武器扫荡而来!
正是 6 月 5 日。
「不好了!鬼子大扫荡来了!」
那天,赵尚志正在「三门柴家」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突然收到侦查员报来鬼子发起进攻的消息!
战争,一触即发。
日军的这支大部队,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彻底歼灭珠河反日游击队。
赵尚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情,立刻分析了敌我情势和我军作战的有利条件,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马上将司令部由三门薛家撤到三门李家,一中队设在三门王家,二、三中陟驻守在三门高家,全体队员准备迎敌!」
安排妥当后,赵尚志亲自率领一支为「白龙队」的游击小队,共十余奇兵,在八里岗作伏击。
正午时候,敌军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赵尚志大手一挥,大喝一声:
「打!」
「砰砰砰……!」
伴随着一声声枪响,队员们突然开枪射击,子弹无情地射向日寇,一瞬间就把七八个鬼子打死在血泊中。
但毕竟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就摆好阵型架出武器应对,刹那间,密集的子弹朝着赵尚志一队人藏匿的方向射了过去。
伏击的效果已经达到,正面抗衡也并不是赵尚志想要做的事情,所以他当机立断地带军撤退,返回到了三岔河村易守难攻的三门王家大院里,与一中队共同进行防守。
不多时,日军的先遣部队也杀到了!
遭遇过伏击的他们极其小心,在远远接近三门王家之前,就连着打了 100 余发枪弹,以密集的火力封锁着赵尚志的游击队进行突袭。
接着,敌军又分散兵力包围了三门王家,一连打了 50 多发炮弹,不停地进行冲锋射击,轻松便占领了三门王家的东院炮台。
战局在不断地变化,情势十分危急。
大敌当前,赵尚志当机立断,重新调整了院内的火力,选择在中院驻守。
尔后,他又亲自指挥战局:
「吕虎章,你带人上炮楼和围墙进行扫射攻击!」
吕虎章是游击队机枪射手,只见在接收到赵尚志的指令后,他跟他的队员迅速就位,机枪呼啸,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应声倒下去。
紧接着,赵尚志又大声传达指令,鼓舞士气:
「各位,守住中院就能跟鬼子拼死一搏!千万打起精神来!」
他一边指挥着战局,一边构思着如何夺回东院,如何打赢这场形式不容乐观的战争。
2,
让日军没有想到的是,赵尚志带领着一中队,居然在三门王家的中院里一直坚守到了晚上。
晚上 6 时许。
敌人见游击队占领的中院久攻不下,便不惜一切地攻打侧院炮楼,使中院侧翼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紧急关头,赵尚志又急中生智祭出应对方法:
「李根植,你率队掏开东院院墙。然后顺着东院西厢房边上的小道,直奔东北角炮台!马上去!我替你作掩护!」
李根植领命后立刻执行,赵尚志带人掩护,抬头看到一个伪军在炮台上伸出头来——
赵尚志抬手一枪, 就把他钉在那里!
她们牺牲在异国他乡,又多是军统人员,事迹没有被中国大陆广泛传播。但她们的英雄行为本该和 “狼牙山五壮士” 一样流芳百世。
1941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胶着的白热化状态,国际援助中国的物资仅能从唯一的一条陆路通道即滇缅公路进行运入。为了确保这唯一外援物资生命线的安全,中英双方为此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
为此,中国政府派遣以杜聿明为首的十万远征军进驻缅甸。由于英国人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开始时一再阻挠或拖延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英国军队被日军击溃,败兵如山倒、丢盔解甲、一路狂逃。这时英军急忙请中国远征军进缅并担任掩护英军撤退的任务。
中国远征军经历了半年的浴血奋战,也取得了同古、仁安羌等战役的胜利。但由于日军攻击太凶猛,加之英军弃守缅甸撤往印度,导致中国远征军节节败退。杜聿明率大军通过野人山回国,伤亡过半;而另一部以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 38 师将向印度撤退。该师的电台小组有七名女译电员系军统人员,也随同大部队一起撤退。
在撤退途中,日军已控制了各个隘口、要道,大量的日军尾随后面进行追击,造成 38 师人员重大伤亡。且战且退的电台小队退到印度边境的当坡时,突然遭到日军的伏击。电台小队及保卫人员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拚命抵抗,直到弹尽力竭。
当保卫电台小队的士兵已全部牺牲、只剩下 7 名女译电人员时,凶神恶煞的日军紧追不舍,这 7 名女译电员边打边撤,最后退至一座山上。为了保住机密,她们烧毁密码本,砸毁电台,为了不落入日军之手,七名女译电员每人都拉响了自己手中的手雷后纵身跳下悬崖。
然而,其中的一名女译电员的手雷因故未响,但坠崖后已使她多处骨折,身受重伤。数天后,已奄奄一息的女译电员被当地游击队发现,女译电员艰难地叙述事情的经过后壮烈牺牲。至此,七朵美丽的女人花全部凋谢。
在她们的追悼会上,女将军姜毅英亲致悼词。
多年后,经过查证,这七位 “狼牙山五壮士” 式的巾帼女英雄中居然有两位是中共党员。
相关链接:名人轶事秘闻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红军长征时,有一位 16-17 岁的苗族小战士,他是红军经过贵州的时候参军的,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云贵川」**。
当时红军来到了天险腊子口,两侧绝壁高 70-80 米,几乎与地面垂直,红 4 团几次想过桥但都被敌人火力压了回来。
通过讨论,红军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派部队攀登到绝壁之上,从高空从下投掷手榴弹压制敌人,配合正面强攻。
计划虽好,可谁爬得上这座绝壁?
这时云贵川站了出来,说他可以爬上去。他带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上绑着铁钩,他用铁钩钩住绝壁上的数木,随后双手紧握竹竿往上爬,爬到树干上后,又用竹竿钩住更高的树木,就这样爬到了顶端。
突破腊子口全程解说欢迎观看视频~
我说一个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战斗英雄。司马义 · 买买提。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小学时候发的一个教辅材料中。这个材料估计只有新疆发行,加上由于那篇文章里的战斗描写非常细致,所以到现在还记得。
现在知乎有个不好的趋势,太喜欢用 “敌人不仅不投降,还胆敢反击” 这句话黑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印度部队。中印战争中印度确实被我军打的满地找牙,几个落单的士兵追击俘虏几百印度士兵也是事实,但是那是后期印军被打崩了,指挥彻底混乱 “几万人比几万头猪都好抓” 的状态下。
但是战争从来不是儿戏,而是会死人的。这位新疆人民的好儿子就是牺牲在这场战争中的。
司马义 · 买买提 (1943~1962 年),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英吉沙县人,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 壮烈牺牲, 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 光荣称号。
先放照片
以下为司马义的英雄事迹。摘自百度百科。这个 22 岁就英勇牺牲的维族巴郎值得我们祭奠。
1960 年 1 月, 司马义 · 买买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新疆军区某边防部队服役, 任战士、班长,1962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英雄事迹
1962 年 10 月 27 日,他所在三班在副连长吾甫尔 · 木沙的带领下乘汽车去边防线执行巡逻任务,行进到一段开阔地时。突然从右前方的山腰间飞过来一串子弹,一股窜入我国领土的印度侵略军,凭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向三班疯狂的扫射,子弹在战士们头顶上呼啸着,车厢板被击破,木屑四溅,汽车右前轮被打穿,驾驶员身负重伤,汽车不能开动,战士们完全暴露在这片开阔地段里。面对敌人的挑衅,战士们立即端起冲锋枪还击,但敌人火力太猛,要压制敌人的火力,非重机枪不可,而当时重机枪架在驾驶棚上,枪口是朝着前方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副连长立即下达就地卧倒的口令。面对这种对我不利的紧急情况,三班班长司马义 · 买买提的脑海里马上出现牺牲自己扭转战局的念头。他喊了一声:“副连长我去把敌人引过来,你们马上去移动重机枪脚架,调动枪口,反击侵略军。” 说着,便提起身子,掂起胸前的冲锋枪,一个箭步跨到车厢后端,扳动枪机朝着敌人猛烈射击。果然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吸引了敌人的全部火力,敌人的轻重武器,一齐向他射击。乘此机会,副连长迅速组织人力,调转了重机枪。正在这时,一颗子弹穿过司马义的右手腕,打进了他的左胸膛,鲜血直往外涌。司马义 · 买买提忍着剧痛,继续坚持战斗。当班长和战士艾克拜尔 · 乌斯满给他包扎时,他推开他们坚定的说:“别管我阻击敌人”。他那宏亮而镇定的声音鼓舞了全班的斗志。正在他换弹夹的一瞬间,他的右肋上又中了一颗子弹。敌人认为他已经死去,就又集中火力向驾驶棚上调转机枪的战士射击。这时司马义 · 买买提突然往前一站,冲锋枪又怒吼了,印军只好慌忙集中火力朝他开火。司马义 · 买买提咬住牙猛打,突然一颗子弹又穿进他的肋间,他的声音渐渐地微弱停止了射击。然而他以自己的英勇顽强和机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时我们的重机枪瞄准了敌人,正义的火力压住了敌人,使他们龟缩下去不得动弹,等到我们的援兵赶到,三班战士和援军一起全歼了这股入侵的印军
为表彰司马义 · 买买提的英雄事迹,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 追认为中共党员。1963 年 3 月 9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司马义 · 买买提 “战斗英雄” 光荣称号。[2]后安葬于新疆叶城县烈士陵园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 “兵” 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他的房子被炸毁了,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 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 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 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 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人民日报》1951 年 8 月 19 日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张议潮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英印政府对西藏的觊觎越来越明目张胆。1888 年,英帝国主义借口边界问题,悍然对我西藏日纳隆吐山发动了武装侵略。腐败的清政府不仅不支持藏族人民的正义斗争, 反而妥协投降,1890 年,清政府主和派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国签订了《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3 年, 清政府又在英帝国主义的压力之下补签了《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日纳隆吐山隘口落入英人之手,西藏门户大开。
**以地事英,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1903 年,英国人再次对西藏伸出了贪婪的魔爪,希望取得西藏作为 “缓冲区”,来和俄国争夺中亚。
1903 年 8 月, 由英国上校荣赫鹏和怀特率领 200 余人,打着谈判的旗号, 突然入侵西藏岗巴宗,后于当年 12 月侵占亚东,1904 年初越过帕里北面的当拉山, 盘踞土纳村, 进驻到曲米新古。
西藏噶厦政府派出 1000 余名藏军,由赖丁代本率领,谋求与英人谈判。英军背信弃义,佯作谈判,实际上偷袭藏军。已经熄灭火绳的藏军遭到英人猛烈火力残忍屠杀,流血成河,死亡五百余人,受伤两百余人。
是为曲米新古大屠杀。
英国人以为这样的大屠杀可以令藏人恐惧屈服。然而吐蕃帝国衰亡后,西藏虽然军事变得虚弱,但仍有高原险要。西藏愿意接受元明清三朝管理,是以中国历代政府不但不破坏西藏完整性,且通过赏赐、册封等手段给西藏输送利益为前提。而英国人割西藏地入印度的野心昭然,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就指出 “通商游牧所在, 将来即为英国之地, 大吉、 锡金还有明证”。
曲米新古大屠杀之后,英人增兵至 2000 以上并北上,直取拉萨门户,雪原重镇江孜。
由上图见,印藏边境距离江孜直线距离不过 146 公里,而从曲米新古大屠杀直到江孜保卫战结束,历时三个多月,双方大战六次,足见西藏军民步步设卡,以血肉为城,令凶残的侵略者推进缓慢。
藏军使用的是土枪、 大刀、“吾多”( 牛毛制的抛石鞭子, 可将鸡蛋大小的石子甩出 100-200 米左右),穿白色氆氇服,戴礼帽,用红布缠头,手举龙、虎、日、月旗, 吹号角联络指挥。
他们大多是从日喀则等地乡村征调的农奴, 无论军官还是士兵, 都没有受过近代的军事训练, 对于近代战争缺乏了解。
然而藏人抵抗意志坚决如铁。在扎昌伏击战中,藏兵设伏于扎昌谷地两侧,激战六个小时,打死打伤英军 150 余人。扎昌被突破后,藏军依托江孜宗山城堡及周边的大小寺庙庄园,形成网状防御体系。
由于藏军兵力分散,4 月 13 日英军突击得手,占领江孜。然而在扫荡周边要地时,藏人寸土必争,使得英人举步维艰。
藏军的战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如 5 月英军攻打卡罗拉时,藏军使出围魏救赵之策,于 5 月 4 日晚出动一千五百人, 直插江孜,收复许多要地,并迫使英军解卡罗拉之围。
西藏军民的作战意志顽强如铁,往往数日不眠不休。山上的水干了,民兵们喝自己的尿,也要坚持与侵略者血拼到底。
藏兵还广泛出动小分队,袭击英军粮道及突袭敌人。6 月 5 日, 荣赫鹏率四十名骑兵回春丕求援, 途经康马时,受到三百多名藏军的袭击,几乎毙命。
然而驻藏大臣,蒙古正黄旗人有泰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亲者痛仇者快。有泰对英军百般讨好,对藏人的抵抗大肆诋毁,抱 “任其战,任其败” 态度。
面对拥有优势武器,且再次增兵后人数达 5000 人以上的英军;武器低劣、指挥不统一的藏军经过三个月的生死争夺之后,最关键的要塞宗山城堡沦陷于英人步、骑、炮的夹击下。
英军又再攻卡罗拉,据点沦陷之后,一部分来不及撤退的藏军, 藏在山洞和岩石缝中继续抵抗, 剩下的人最后跳下悬崖,以身殉国,无一投降。英军遂长驱至拉萨。
卡若拉阵地的失陷, 主要是因为噶厦总指挥宇妥代噶伦被驻藏大臣有泰突然调回拉萨, 无人指挥全线战事, 以至卡若拉山藏军求援告急, 竟无人支援。这实是因为清廷官员颟顸畏怯导致的人祸。
8 月 3 日, 英军指挥官荣赫鹏进入拉萨之后 ,有泰为了讨好英军侵略者,送去牛羊、米面等进行犒劳,在给清廷的奏折当中竟还将自己对英军的犒赏当作是自己有功于朝廷!
**一直坚决组织抗英的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为避免被英军挟持,在英军进入拉萨之前出走至外蒙古库伦。**驻藏大臣有泰遂对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大肆污蔑,将英人多次侵略归因于达赖,结果昏聩的朝廷也因此褫夺土登嘉措的达赖称号!大清王朝昏聩腐朽如此,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最终,英方在 1904 年 9 月 7 日迫使西藏地方代表在布达拉宫签订了所谓 的《拉萨条约》,大清王朝代表西藏赔款白银 120 余万两。《拉萨条约》订立后, 先后屠杀了四五千藏胞、 焚烧劫掠了许多佛教寺庙的英国侵略军, 以 “胜利凯旋” 的姿态,带着大批珍贵文物 于 1904 年 9 月 23 日从拉萨启程返回印度。
然而在国内一片抗议情势下,清廷也很快恢复了土登嘉措的达赖名号,西藏僧俗人士毫无屈服英人之意,纷纷表示若英军再来,不惜再战。
青藏高原作为 “世界屋脊” 的地势,使得英人不可能在西藏长期作战。既然藏人经过此杀戮并无畏惧屈服之心,英国人也就不可能像征服印度一样征服西藏。这个角度上说,英国人的战略目的破产了。
清王朝灭亡后,西藏地方政府未尝没有与英人眉来眼去、虚与委蛇。然而藏人一直都明白,与中央政府数百年来一直尊重西藏的自治权不同,英国是要奴役西藏人,要割西藏的土地并入印度。
1930 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与国民党代表会谈时,明确表示:“英国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性质习惯两不容,故彼来均虚与周旋,未尝予以分厘权利,中国只须内部巩固,康问题不难定于樽俎。…… 吾于政府所希求者不大,能于最近予藏以织布机、制革机及各种工人足矣。”
虽然贪婪的英人在民国数十年间,又割取了喜马拉雅山以南的藏南等地入印度,然而西藏地方政府的的反英决心,使得西藏终为中华之土。保藏地于中国者,不是颟顸无能的满清朝廷,而是西藏军民的抵抗与坚持。
就这个角度上说,是西藏选择了中国。而江孜保卫战作为西藏男儿浴血写出卫国诗篇的气壮山河一战,力阻强敌三月,虽败犹荣,值得大书特书。
参考资料:
《始作俑者:1904 年英国入侵西藏始末》
《1904 年英国入侵西藏与《川藏奏底》研究》
《1904 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历程》
《1904 年英国侵略西藏战争》
《简论 1904 年江孜抗英保卫战》
这是一个和那个动荡时代气质迥异的平民英雄。
潘德明(1908—1976)浙江湖州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一位民国奇人。在 1930 到 1937 年,他骑自行车周游了欧洲美洲 40 多个国家。被希特勒罗斯福接见过。
见过希特勒罗斯福凯末尔甘地泰戈尔达拉地等等,可潘德明从来没拿这些吹过牛,人们是在他遗物中发现这些政要签名留言才知道的。
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回国后就泯然众人,终其一生都是个普通裁缝,似乎半世纪的政治风云从来与他隔绝,一直在大陆生活到 1976 年去世。1983 年国内出版社根据他留下的大量旅行资料出了一本书,才让一些人知道这段历史。
现在自行车协会有个奖以潘德明命名。
这是近 40 年前的书了,从封面设计看并无过时的感觉。
杨启良,陆军第 1 军 1 师 2 团 3 连 7 班长。1985 年 3 月 8 日,第 1 军 1 师 2 团参加 “852 行动计划”,一举夺占那拉地区的 156 高地、166 号、168 号高地,并出击了 167 号高地。越军不甘心失败,很快发起了反扑。3 月 9 日,越军组织了一个加强营兵力,由副团长亲自带领,在特工引导下分多路、多波次向 156 高地、166 号、168 号高地扑来,其进攻重点在 166 号高地。这次攻防战打得比昨天更加残酷激烈,越军顶着中国军队的密集火力,不顾伤亡地实施轮番强攻。在 166 号高地西北侧无名高地上,坚守 1 号哨位的 3 连 7 班 4 名战士连续打退了越军三次进攻,先后负伤 3 人,最后仅剩班长杨启良一人。这时连指挥所通过报话机指示杨启良:“敌炮火太猛,预备队上不去,你一定要守住阵地!” 杨启良向连领导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他不顾两天两夜没吃饭的饥饿和疲劳,拖着受伤流血的左腿趴在阵地上,用冲锋枪和手榴弹顽强阻击敌人。当越军以连排规模兵力沿着 166 号至 168 号高地间的凹部向无名高地凶猛冲来的时候,杨启良毫无惧色,一边向敌投弹,一边用报话机向营指挥所呼叫:“敌人太多,向我开炮!快向我开炮!”随即团炮兵群的猛烈炮火呼啸而来,在阵地周围打成一道火墙,越军的冲击队形被炮火覆盖,死伤遍地,不得不狼狈地退了下去。就这样,杨启良只身带伤坚守阵地 4 个多小时,凭借有利地形和炮火支援先后打退越军 4 次反扑,毙敌 18 名,始终没让越军靠上来。战后,杨启良荣立一等功,并被战友们誉为“老山王成”。该照片为杨启良的战后摆拍。
王杰你们听说过吗?
是徐州市王杰部队的那个王杰
扑在手榴弹上掩护战友的故事经常有人用,比如美国队长就干过
而王杰就是那个真的扑向炸药包保护战友的英雄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
英雄也不一定都是做了很多事情的人
他的英勇就像电影里一个一分钟的桥段
我的心里他就是中国队长
87 年前,10 月 1 日这一天,有个满身污渍、浑身腥臭的「老乞丐」,忍饥挨饿、不眠不休,徒步跋涉 1000 多里地,做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大事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一、乞丐信使
在蒋介石忙于新军阀混战的「中原大战」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江西等地开辟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队伍逐渐扩大。
这些根据地接近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给国民党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了稳坐江山,从 1930 年起,蒋介石调动了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红军进行了四次围剿。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主力南移至江西瑞金一带。
但,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彻底消灭,还请来了德国军事专家塞克特出谋划策。
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中,我红军主力还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悄袭来。
1934 年 江西
10 月 1 日的这一天,一位身着长袍马褂、戴着眼镜,貌似文质彬彬教书先生的中年男子,正提着一只木箱在排队等待盘查,不远处正是一队国民党官兵设立的关卡。
经过关卡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仔细盘问,随身的包裹都会被一一打开检查。为的是不能漏走一个共产党,一旦发现、立即抓起来!
一个国民党军官注意到了排队的中年男子,径直向他走来。
「咣」的一声,男子手中的箱子掉在了地上。几件衣服、几本字典顿时散了出来,一个药瓶滚落在了一边。
男子弯下腰将小药瓶捡了起来,打开盖子,用手指沾了沾里面的药水,放入嘴中搅了起来。
「长官,这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啊。」面对已经站在了身边的国民党军官,男子苦笑着说。
军官用长靴踩住了一本字典,捡了起来,拿在手中翻了一遍。
「跟我过来!」军官阴沉着脸,用字典指着男子严厉地说道。
那男子二话不说,赶紧把地上散落的物件搂进了箱子,跟着军官走到了静谧处。
不成想,军官一转身,脸上竟露出了笑容:「听你口音,像是连城人?我也是连城人。」
「正是正是,长官,在下正是连城人,在外混口饭吃,这不,正准备回乡看看老婆孩子。」男子谄媚地答到。
「看你这模样,想必是个教书先生。你们这些有学问的,有什么好的,上峰有令,要专门盯紧你们这种识字多的人,念在你我是同乡,还不赶紧走!」
说罢,把字典往中年男子怀里一扔。
「多谢长官、多谢长官!」男子点头哈腰,随即转身快步离去。
这名国民党军官不知道的是,他白白错过了一个天大的功劳!
中年男子继续往前赶路,只是没走多远,就闪身钻到了一片密林当中。
他做出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抓起一块大石头,朝着自己脸上「砰砰砰」闷了三下!
顿时,鲜血直流,他疼得晕死过去。
等他半天后醒来时,一股钻心地疼直顶到发梢,脸已经肿得不成样子,眼睛也肿成一条缝,脸上被自己砸得皮开肉绽,满脸是血,他喉头一涌,竟吐出四颗门牙!
鲜血混着泥土糊在脸上,加上之前风餐露宿长出的胡渣,整个一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这还不算,他又强忍着剧痛,把身上的长衫撕成碎条,用手把脸上的血抹下来一些擦在衣服上,再捧起一捧土往自己头上倒,用手猛搓,头发顿时又脏又乱。
汗味、血腥味、土腥味混在一起,本来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俨然成了一副年过花甲的老乞丐模样。
他脱掉了鞋子,捡起一根枯树枝当做拐杖,光着双脚,伛偻而行。
当他再次经过一处国民党关卡的时候,张嘴冲当值的哨兵嘿嘿笑了起来,一咧嘴,黑洞洞的口腔又腥又黏。
哨兵立即厌恶地捂着鼻子,嘴里不耐烦地骂道:「你的嘴巴怎么肿得这么大?」
乞丐谎称在一个大户人家要饭时,主人不但没有给,还放出恶犬咬他,他慌忙逃跑时摔倒。
哨兵听罢,信以为真,用枪托顶着他,让他赶紧过去。
就这样,这个「臭乞丐」,一路疯疯癫癫,每逢经过关卡,便被迅速地「打发」了过去。
他一路连走加跑,连觉也不敢多睡,丝毫不敢停歇,长途跋涉了整整六天,于 10 月 7 日这一天,来到了瑞金,红军总部所在地。
见到身着红军军服,正拿着枪在站岗的战士,「老乞丐」仿佛全身的力气被抽干,瘫坐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快,我要见周恩来副主席!」「快呀!我有重要事情汇报!」
小战士面对如此凄厉的叫喊,也不敢怠慢,立刻向上级汇报。
随即,老乞丐被几名战士搀扶着来到了周恩来面前。
周恩来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蓬头垢面浑身腥臭的人,完全认不出是谁。
只听老乞丐虚弱地说道:「周副主席,我是项与年啊!」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周恩来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眼含泪光,紧握他的双手:「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乞丐立马卸下身上的袋子,拨开上面发馊了的食物,从袋子底部掏出了几本字典,交给了周恩来。
字典里藏有重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他一路保护的重要情报!
这些情报是什么?竟能让他不惜自残、连续徒步六天,跋涉 1000 多里、舍命相送?
项与年送信路线图 / 闽西日报记者傅长胜制作
原来,就在不久前,蒋介石飞抵庐山召开五省军政要员军事会议,目的是部署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
这次「围剿」行动与前几次不一样,蒋介石采纳了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要召集 150 万大军,计划以中央红军所在地瑞金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径 150 公里的包围圈。
在包围圈尚未完成之前,国民党军会派出 12 个师的兵力与红军纠缠,迷惑红军;包围圈一旦形成,便断绝交通,切断红军的物资补给。
届时,各部队向瑞金中心每推进 0.5 公里,就布下一重铁丝网,每 5 公里筑一道碉堡线,计划每月向纵深推进 25 公里,利用 6 个月时间直逼红都瑞金,届时瑞金四周将竖起 300 重铁丝网、30 重碉堡线,以及难以计数的障碍物!
防止红军突围,每重铁丝网之间设立大量碉堡群、地雷阵。
如遇突发情况,还有 1000 辆美国军用十轮卡车在南昌待命。
这个计划被称为「铁桶计划」,阴毒至极!
蒋介石在致会议「闭幕词」时,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剿共大业已握胜券,望各方负责人积极执行会议的决策,毕其功于一役!」
在场的 200 多反共军事头目摩拳擦掌、纷纷发誓要在「铁桶计划」中,剿绝红军。
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这个计划于会议结束当晚就被共产党知晓!
正是项与年送的这份情报,使我党领导人意识到,红军已面临极度危险。
而前方战报也传来消息:战略要地古龙岗失陷,中央苏区仅剩瑞金及周围 4 座县城。
情况表明,敌人正按计划实施合围,再不跳出包围圈,后果不堪设想!
中央军委迅速决定实施战略转移,于 10 月 16 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0 天后,国民党兵临瑞金城下,红军主力却早已不见踪影了。
正在协和医院做检查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后暴跳如雷,可也为时已晚。
国民党 150 万大军精心铸造的「铁桶」,最终成了一只裂缝漏水的「破桶」。
毛泽东在突破乌江后感叹道:「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出来,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功的!」
红军长征路线图
二、迫在眉睫
项与年是谁?他是怎么得知这一绝密情报,又能通过层层封锁把情报传递到的?
项与年,当时的表面身份是国民党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情报参谋,实际上,他早在 7 年前,就加入了我党隐秘战线的灵魂组织:中共中央特科,在行动科三科科长顾顺章的带领下,从事反敌特工作。
项与年
但是在 1931 年的 4 月,顾顺章在武汉表演魔术的时候被叛徒认出来,随即遭到国民党的逮捕,在狱中叛变,成为史上「中共最危险的叛徒」。
随即,顾顺章带领国民党敌特席卷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虽经李克农、钱壮飞、陈赓等同志的力挽狂澜,但因为他的叛变,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全面的破坏,被捕、被杀的共产党员多达 800 多人!(详情见《不屈的气节》之李克农篇)
然而,顾顺章唯独不知道的一个中共秘密联络点设在一个汽车行里,而这个联络点正是项与年负责。
正是这个幸存的联络点在紧急情况下,掩护了不少中央领导同志。
此事发生后的第三年,受国民党德安专区保安司令莫雄之邀,经过中央特科同意,项与年打入敌人内部,进入国民党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任情报参谋。
而他的目标,就是在敌人的心脏内斗争,获取更多情报。
按理来说,当时项与年的级别并不高,别说是他,就连莫雄都没有资格参加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高级别秘密军事会议。
但,会议所在地庐山,正是德安专区管辖之地,是在莫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莫雄跟蒋介石是老朋友,曾经还救过蒋的命。因此,蒋介石钦点莫雄参加了此次会议。
莫雄
蒋介石万万没想到,他的「救命恩人」莫雄,在出任德安专区保安司令之前就向共产党提出过要加入的申请。
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张,并支持共产党的隐秘战线工作,中共上海特科派出了多名地下党员在莫雄身边工作并担任要职。
在会上,当莫雄得知了蒋介石的「铁桶计划」后,大吃一惊。
红军此刻危险重重,传递情报迫在眉睫!
会议刚一结束,莫雄就赶回德安司令部将项与年等几名共产党员召集起来,把重达 3、4 斤的《剿匪手册》、《围剿总动员令》和《铁桶围剿计划》及兵力部署,进攻路线、日程安排、战斗序列等有关图表文件,交给了他们。
这份厚重的情报对红军来说太重要了!中央苏区没有一点预警。倘若这个计划得以实施,那么红军迎来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怎么办?!
这么庞大的军事计划,发电报根本不行。一是电报根本不能传达清楚情报内容;二是容易被敌人截获,还会将莫雄暴露出来。
必须得有人亲手送到瑞金去。
谁去?
从德安到中央苏区瑞金,中间要经过八个县市,路途遥远,中途崇山峻岭、河流险峻,还要经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国民党关卡,此行必定是要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
即便是这样,情报也要送到中央苏区去,若不然,几人必定会悔恨终生,成为万死难辞其咎的罪人了!
当时在场的几名共产党员,有的是山东人,有的是安徽人。若是操着一口外地口音,那势必会引起国民党的怀疑。
而项与年正好是闽西连城人,连城与江西交界,他又是客家人,会说江西话、客家话。倘若以回乡探亲的名义赶赴瑞金,也是名正言顺。
因此,项与年自告奋勇,承担了此项重任。
历史选择了他,而他不辱使命。
情报用四角号码字典的字码编成密码,记在四本四角号码字典上,项与年连夜起程。
6 天的时间里,长途跋涉,为了不被反动派怀疑,他不惜自残,完美伪装,徒步 1000 多里地,专走山野林地,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山泉,将情报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莫雄之所以敢将此重任托付给项与年,是因为他早在几年前就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曾身手矫健,不辱使命,击毙叛徒。
三、东方第一暗杀大案
1929 年 11 月 11 日夜 上海
位于法租界的和合坊第 4 弄 43 号的范公馆,笼罩在夜幕之下,这个房子的主人是国民党上海党部常委、情报处长范争波。
晚上 11 点左右,范公馆门前寂静得有些异常,仿佛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中。
忽然,弄堂里传出一阵汽车马达的声响,两辆汽车由远及近向范公馆开来,其中一辆便是范公馆主人的座驾。
两辆汽车都没有开大灯,悄悄地停在了范公馆的后门。
昏暗的路灯照射下,陆续有人从范公馆搬运出几件行李塞进车里,不一会,又有一拨人走了出来。
为首的正是范争波,身后还跟着 5、6 个人,其中一位西装革履的男人神色慌张,左顾右盼。
正当这伙人走到离汽车还有几米的时候,突然从夜色中冒出几个黑影,大喝一声「白鑫!」
随即,啪啪啪!几声枪响震彻了整个弄堂。
那位西装革履的人正是被喊了名字的白鑫,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转身猫着腰狂奔,仓皇间拨出腰间的手枪还击。
电光火石之间,与白鑫随行的人一一倒地,范争波身中三枪当场重伤倒地。
见此情形,白鑫仍负隅顽抗,正当他慌不择路跑到弄堂 71 号门附近时,一颗子弹射从他的前额摄入,贯穿后脑,白鑫顿时仆地毙命。
白鑫是谁?为什么要杀白鑫?
因为他是中共叛徒,出卖多名中共领导人,害死彭湃等同志,被周恩来怒下绝杀令:只杀不赦!
白鑫
白鑫早在 1926 年就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四期的学生。作为进步学生,他在军校时就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期间,他还跟着有着「铁军」美称的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多次战斗,并且还是南昌起义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南昌起义后,他没有随部队南下,而是被组织派往了上海做地下工作,担任中央军委秘书,这个岗位上传下达,很是关键。
1927 年 4 月 12 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无辜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
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白鑫害怕了。
他开始犹豫自己的革命理想是什么?为了革命,把自己的命打进去是不是值得?最终,他抵不过强大的精神压力与诱惑,背叛了信仰,背叛了革命,向反动派妥协了。
他通过自己的兄弟联系上了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头子、国民党上海党部常委、情报处处长范争波。
他向党国说,自己加入共产党是「一念之差」。
白鑫叛变了!
但是白鑫对我党同志们隐瞒了他的意图,并决定在叛逃之前,做一件复仇之事。
1928 年的 8 月 24 日,这天是共产党历史上黑暗的一天。
中央军委决定在白鑫的家中举行会议,参会的有周恩来、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张继春等人,作为中央军委秘书,白鑫负责会议记录。
谁都没有料到,白鑫得到在他家中开会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范争波。
获悉周恩来也要参会的消息,范争波甚是高兴,如果能逮捕周恩来,那将是头功一件啊!
随即,他部署了详细的抓捕工作。
白鑫家周围布满了国民党特务,有的化装成小贩、有的装扮成乞丐和黄包车夫。
只等周恩来、彭湃等人的到来。
最先到达会议地点的是彭湃、杨殷等人,白鑫见到彭拜的到来,表面佯装客气,却心中暗喜,因为彭湃正是他要复仇的对象!
几年前,白鑫的表弟在彭湃手下工作,因为临阵脱逃,被彭湃就地正法,所以白鑫对彭湃一直怀恨在心。
他正是想借此机会,除掉彭湃。
不幸中的万幸,周恩来在去开会的路上,临时遇到了更重要的事不能与会,便通知白鑫他们先开会。
会议刚刚开始,一群全副武装地军警就冲了进来,把彭湃等人抓了起来,为了把戏演得更逼真,白鑫夫妇也佯装被捕。
没有抓到周恩来,范争波是捶手顿足,自觉错过了一个天大的升官发财的机会!
不过被捕之人都是共产党内的重要人物。
尤其是彭湃,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作为叛徒的白鑫,不但得到了夸赞,还因此获得了 2000 大洋的奖赏。
区区 2000 大洋,就让白鑫做了反动派的走狗,害了曾并肩作战的同志们。
不过在叛变后,他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提心吊胆。
睡觉的时候都把手枪压在自己的枕头下,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赶紧拿起枪躲在门后,生怕中央特科的人找他算账。
为什么这个大叛徒如此胆战心惊?
因为他深知中央特科「红队」得厉害。
「红队」又称「打狗队」,受周恩来直接领导,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安全、收集情报、严惩叛徒、营救被俘同志等,要是谁被「红队」盯上,那他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中央特科旧址
因为他,上海党组织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就在彭湃等人被捕的四天后,中央特科获悉了国民党要将人转移到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的消息。
周恩来指令特科;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彭湃等人。当街劫车,武装营救!并尽快除掉叛徒白鑫。
彭湃等人被转移的当天,包括项与年在内的「红队」几十名队员,化装成电影剧组工作人员,在囚车的必经之路枫林桥附近埋伏起来,等待时机。
他们还准备了一辆卡车,车内装满大米,只要暗号一响,他们将随即投入战斗。
为了安全起见,当时的「红队」队员手中没有配枪。枪支弹药被安排在了另外一辆车上,将在约定时间开到指定地点。
霎时间,一辆囚车驶过来了,这正是关押彭湃等人的囚车。一路上大批的国民党军警护送,沿途全部戒严。
彭湃
此时站在路边的项与年与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囚车呼啸而过,却没有得到执行任务的指令,到底是出了什么纰漏?
原来,运枪支弹药的车辆因为层层盘查而晚到了。
目送曾并肩作战的同志从自己的眼前经过,押赴刑场而不能施救,是什么样的心情?
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辛酸、懊恼与悲愤!
三天后,敌人枪杀了彭湃等四位同志。
周恩来悲痛万分,他指示陈赓,要迅速弄清白鑫的行踪,铲除叛徒!
白鑫必须除掉,但问题是,他在哪?
小英雄雨来
我家在河北省唐山市,15 年之前我所在区域是丰润区,后来划入路北区高新区。所以小时候童年都是在丰润度过的。
小学有一篇课文叫《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抗日战争,日本军入侵在晋察冀战区,这个小孩雨来面对残酷屠杀场面时机智应对的故事,他后来通过沉入还乡河逃走。课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丰润区曹雪芹西道那边就是这个还乡河。
依水而建了一座公园叫还乡河公园,小时候大家经常一起放风筝,摘松果。记得当时修建还乡河边一条路的时候,我跑着跑着不小心栽入石灰堆里了,我全身变得白花花的,然后还没学过化学,周围建筑工人叔叔阿姨们也不知道石灰遇水会放热,9 岁不到的我就去学校保卫室去洗澡,越洗越热……
周围有两个学校,一个是丰润二中(我爸高中母校),一个是金桥中学(我初中母校)。
2010 年左右我听大人说还乡河水系好像干涸了,再之后被人工灌水,还乡河从自然水系变成一条人工水系。
然后丰润区又争曹雪芹的故乡地,因为近年来史学争论曹雪芹的祖籍都是围绕河北丰润一说(丰润有了李大钊、高圆圆还不够吗),结果把还乡河公园改名为曹雪芹公园,并建了一个伪大观园,刻了几首《红楼梦》里的诗,完全变了味。
而附近的人都不记得雨来,我每次去公园,问我的同学你知道小英雄雨来和还乡河吗,她们都说不知道。我只能怀疑她们的小学学习记忆力。
附课文原文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 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 “雨来” 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 - 是 - 中国人,
我们 - 爱 - 自己的—祖国。”
三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儿有准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四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 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六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 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阿巴索夫,阿图什维吾尔族,新疆早期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者。
他 1935 年到乌鲁木齐在省一中和新疆学院附属高中部学习期间,受到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的培养,成为最早一批亲中共维吾尔知识分子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负责维文会青年队,天山南北巡演宣传国家认同和抗日战争并募集捐款。
阿巴索夫先生父亲因支持抗日多次捐款,涉嫌 “杜重远阴谋暴动案” 惨遭杀害,全家族财产被没收,他本人在中共委托苏联才幸存。阿巴索夫先后任伊犁专署督学、翻译,并在伊宁女子中学任教,秘密成立马列小组,组织进步知识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探寻革命道路。他一再表示要永远信仰马列主义,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虽然他家人惨遭杀害,多次面临酷刑虐待和被军阀歧视羞辱。但他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看待国家和民族,从没有走上极端和分裂。他在上学期间曾对同学们说:“应像林基路那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周围群众的态度,改变他们的民族偏见,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护。”
阿巴索夫在三区期间,坚决反对以艾力汗 · 吐烈为首的分裂势力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推翻和禁止民族敌视宣传,对汉族群众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命令禁止一切敌视言论和行为,颁布枪毙抢掠百姓的暴徒的规定。为了保护无辜的汉族群众,阿巴索夫要求各地进步人士担保自己区域内的汉族百姓安全,对于那些恶意损害汉族群众利益的人和事,阿巴索夫一律严惩,自己亲自枪毙抢掠百姓的暴徒。出动自己能调动的部队在伊宁、霍尔果斯、清水河等汉族群众集中居住区进行严加保护,并给每位汉族居民发放 “不准伤害” 字样的袖章。
他在三区做了大量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反对分裂中国而独立建国,也反对苏联方面干涉和并入苏联。带领青年知识分子宣传军阀不等于汉族不等于国家,主张在中共领导下与国民党谈判换取平等。阿巴索夫与阿合买提江等进步人士一起进一步反省和纠正三区在国家和民族问题上所犯的严重错误,对新疆三区干部群众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向新疆三区干部群众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和人民解放主张。
在此期间,他全力支持阿合买提江与艾力汗集团的领导权斗争,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积极协同阿合买提江等进步人士,夺权起义军领导权,挫败了艾力汗分裂新疆的阴谋,并鼎力支持阿合买提江取得了三区临时政府的最高领导权,在八个月混乱后三区恢复了秩序和理智 。
他还冲破世俗偏见和重重阻力,与志同道合的汉族女青年吕素新相恋结婚。他说:“维吾尔族、汉族,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恋爱、结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借去南京参加 “国民大会” 之机,他数次秘密赴中共代表团南京驻地,向董必武汇报新疆情况,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请求中共中央派人到新疆领导各项工作。他表示:“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去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我多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啊!”。
可惜,现在分裂分子骂他叛族卖族汉奸,国民党余孽又造谣骂他祸害汉族人。
欧阳海勇拦惊马,赖宁勇灭山火,草原英雄小姐妹,女武松陈传香。
救助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他也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反犹政策也从德国蔓延到了这里。
一边是危如累卵的奥地利犹太人,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德国纳粹,驻奥总领事何凤山夹在中间,屡感乏力。这位 37 岁的湖南汉子面临自己外交生涯的最大挑战。
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与何凤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也没有伸出援手的义务。而且,以何凤山的履历来看,他更应该是亲德的一方。
从 1926 年开始,何凤山就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读书,四年后,他获得了该校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对他来说,德国是求学之地,也是乡关之外的第二处故土。
从职业上看,何凤山的使命更要求他亲近德国。当时国民政府与德国往来甚多,蒋介石几年前就开始从德国进口武器、聘请军事顾问,两国关系还算密切。更关键的是,当时日本正谋求德国承认伪满洲国,国民政府为此伤透脑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驻留德国的外交人员能够多说好话,从中斡旋,哪里还敢节外生枝。
但何凤山天生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这类人也是恶魔的天敌。
德军进驻奥地利后,何凤山的办公室不断有人进出。美国在奥教会和慈善机构是第一批登门的客人。
何凤山中学和大学都在长沙度过,先是雅礼中学,后是雅礼大学。雅礼虽在中国,却拥有美国教会的基因。
这批美国客人给他提出了一个让人为难的请求:尽可能多地给在奥犹太人开具签证。
在当时的情境下,这个要求无异于慷他人之慨。美国在奥地利有自家的领事馆,自由女神像也是大部分犹太人的理想目的地。自己不干,让中国人做排头兵,这似乎说不过去。
客人无奈地告诉何凤山,如果美国政府靠得住,就不会找他帮忙了。
他们没说假话。自 1935 年通过《中立法案》后,美国就极力在国际事务中撇清干系,生怕惹火烧身。为了不给德国人留下口实,美国驻奥领事馆不但限制犹太人签证数量,而且还设置了极为严苛的条件。
对此,熟知外交事务的何凤山早就心知肚明。犹太人的苦难他看在眼里,就算这些美国教会人士和慈善机构不说,他也会尽心尽力地帮忙。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将希特勒称为「希魔」,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也让他不忍,同情心激发了他的拯救欲。
「凡可尽力之处无不尽力」,这位儒雅的中国外交官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17 岁的犹太青年艾立克是第一批感受「中国热情」的幸存者。
1938 年的那个夏天,艾立克在为一家人的生命奔波。纳粹屠刀就在头上,不知何时落下,他得尽快给家人办好签证,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艾立克每天跑 2-3 家领事馆,美国、英国、法国,这是他们首选之地,毫无意外,他的申请被通通拒绝。接下来的 20 天内,艾立克像鬼魂一般在维也纳街头游荡,一次次拒绝让他近乎绝望——他跑遍了维也纳 52 家领事馆,目的地列表上也已经划满了 ×,看不到一丝生的机会。
这天,他走到多瑙河西岸的约翰内斯加斯,无意中发现了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
中国,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像是在遥远的东方吧,那里没有多少犹太同胞。但严峻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想这些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艾立克走了进去。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像一场白日梦:坐在柜台那边的中国人热情得不像签证官,艾立克惴惴不安地告诉对方,要给一家 20 口人办签证,对方脸上不但没有一点难色,反而是喜笑颜开。
只要人来就能办。
就这样,中国领事馆一次就帮艾立克一家三代 20 口人办理了签证,他们全部逃出生天。
上海——这个远东地名开始在犹太人之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逃离无望的人涌向中国领事馆。
树大招风,何凤山和同僚们的善举很快引来了德国人的注意。领事馆外开始出现零星的德国秘密警察,没过多久,盯梢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犹太人根本不敢走进领事馆的大门。
何凤山看出了犹太人的顾虑。在跟同事们商量后,他做出决定:领事馆后门有个小酒吧,咱们可以到那里给犹太人办签证。
何凤山并不是在躲避德国人。当时犹太人处境堪忧,但纳粹的清洗计划还没开始,只要有签证,离境并不受限。对纳粹来说,监视中方的签证行为更像是例行公事的摸排调查。所以,何凤山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方便那些对秘密警察心存畏惧的犹太人,用这种反常的方式鼓励犹太人逃离纳粹魔爪。
在酒吧里,何凤山和其他外交人员发疯似的颁发签证。此时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每一张签证都是一条生命。尽管程序烦琐,但中国外交职员们仍然能在酒吧内保持高效运作,最多时,他们每天能够发出 100 多张签证。
就在何凤山热心救人的同时,中国驻德大使陈介泼来了一盆冷水:给犹太人发放签证的行为应加以限制。
显然,维亚纳的疯狂签证引起了驻德大使馆的注意。陈介此举也并非针对犹太人或何凤山,当时他的核心任务仍然是维持与德国的邦交关系,避免引起希特勒的猜疑,导致两国交恶。尽管此时中德的关系走向已经明了,德日同盟也蓄势待发,陈介的顾忌虽然徒劳,但初衷仍是维护国家利益。
从职务上来说,陈介是驻德大使,何凤山只是总领事,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凤山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何凤山搬出了国民政府的训令:犹太人请求签证入境者,条件宽厚,不予拒绝。
救人是对的,爱国也是对的,两人各自坚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何凤山在维也纳继续他的拯救事业。
1938 年 5 月 - 11 月这半年期间,在何凤山示意下,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共发出近 2000 张生命签证。何凤山希望能够救出更多的犹太人,但 11 月 9 日发生的「水晶之夜事件」已经基本宣告了大部分留守犹太人的死刑,何凤山无力回天。
但他的善行并未结束。在 1939 年犹太人遭受迫害的高峰期,何凤山仍然协调各方组织营救,仅这一年就有 3600 名犹太难民在他的帮助下前往上海,重获新生。
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故事并不像辛德勒那样广为人知。
1997 年 9 月,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 96 岁。女儿何曼礼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发布讣告,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公开父亲当年的善举。
2000 年 1 月,一场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在瑞典举行,自此,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故事开始在欧美流传,「中国辛德勒」的名声不胫而走。
第二年 1 月,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何凤山当年救助过的犹太人及其后裔出现在仪式上,六十余年后,他们终于可以对着这位英雄道出一声「感谢」。
晚年的何凤山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善举: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老先生继承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一贯的谦虚,甚至有些过了头。相比之下,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对他的评价反而比较中肯: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以上内容均来自个人专栏
我说一个真的默默无闻,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吧
司马义 · 买买提
维吾尔族,1940 年出生,新疆英吉沙县人,1960 年 7 月入伍,生前任新疆军区骑兵第 3 团机枪连班长,1962 年 10 月 27 日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中为国捐躯。战后,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1963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司马义 · 买买提 “战斗英雄” 荣誉称号。
1962 年 10 月,司马义 · 买买提随所在部队参加了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战羌山口战斗。1962 年 10 月 27 日,司马义 · 买买提和战友们在副连长乌甫尔 · 木沙带领下,乘汽车到喀喇昆仑边防执行任务。突然,一串子弹从右前方的山腰间猛射过来。一股窜入我国领土的印军,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向我军疯狂扫射。车厢板被打得木屑四溅,汽车右前轮被打穿,驾驶员身负重伤,倒在方向盘上。汽车抛了锚,战士们完全暴露在一片开阔地上。
情急之下,副连长乌甫尔 · 木沙指挥士兵挪动驾驶室上的重机枪实施火力压制,但被印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为了保存力量,他只好命令战士们卧倒在车厢里。这时,印军更加疯狂,枪声越发密集,子弹像雨点似的飞过来。司马义 · 买买提主动要求吸引印军火力,以便战友们移动重机枪脚架,调转枪口反击侵略者。他提着冲锋枪,跃到车厢后端,挺起身子扣动扳机,朝印军猛烈地射击,消灭了正在发射的印军迫击炮手。果然,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印军的全部火力,印军轻重武器一齐向他射击。
趁此机会,副连长乌甫尔 · 木沙迅速组织调转重机枪。此时,一颗子弹穿过司马义 · 买买提的右手腕,打进了他的左胸膛,鲜血直往外涌。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继续坚持战斗。当战友们要给他包扎伤口时,他推开他们,坚定地说:“快去调转枪口,消灭敌人!”
正当司马义 · 买买提换弹夹时,他的右肋又中了一颗子弹。射击暂停了一下,印军以为打中了他,就集中火力向驾驶室上调转重机枪的战士射击。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司马义 · 买买提全然不顾身负重伤,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猛地站起来,端起冲锋枪猛烈地向印军扫射。印军又慌忙集中火力向他开火,第 3 颗子弹又穿进他的右肋。这时,战友们把架好的重机枪瞄准了印军,火力压得印军不能动弹,全班战士和及时赶到救援的战友们一起全歼了这股印军。
司马义 · 买买提血洒昆仑、壮烈牺牲,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为永久纪念 1962 年 10 月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决定修建叶城烈士陵园,2009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陵园。
我觉得他的精神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个黄继光吧。
于安徽西北建立大宋政权(韩宋),组织过对元朝的北伐,北边兵临上都、大都(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和北京),在西南方向打到巴蜀,在东北方向两次杀进朝鲜(传奇一样的关先生)。话说,这大宋还是得姓刘的建立,赵宋完全没法比。
后来元朝天降猛男察罕帖木儿,刘福通兵败,又被南方得张士诚围攻,最后下落不明,一说战死,二说是被朱元璋溺死,再后来,刘福通被明朝定性为妖人。
刘福通兵败之后,中国南北方开始各自内战,北方蒙古人打蒙古人,南方汉人打汉人,元朝从中央政权也降格成了地方政权,直到朱元璋收拾破碎河山。
说来惭愧,我也曾在纪念他的广场旁边生活过几年,却和其界首人一样,把他当成了刘伯温……
杨廷麟
杨廷麟(?-1646 年),字伯祥。江西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 年)进士。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 “三翰林”。后来与杨嗣昌不合,被贬江西。
隆武时杨廷麟被授以兵部尚书,协同守将万元吉据赣州。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赣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将张安在城东梅林与清军激战失败,六月,广东兵支援赣州。十月初三日,清军发动总攻。至四日深夜,清军登城拆垛,蜂拥入城,明军与清军巷战一夜,黎明,清军占领赣州城。万元吉投贡江而死,杨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据传死时塘内尸体已将水塘盖住,杨廷麟是在浮尸中挤下去投水而亡的。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 命人画遗像,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民国时期,蒋经国曾经整修杨廷麟墓,并手提 “正气” 二字。后来杨公墓在文革时被几个毛头小子给拆毁。杨公投水而死的清水塘现在只是一口普通的池塘,塘边堆满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水泥纪念碑立在塘边。如今清水塘附近要搞拆迁整修,不知到时候这碑会不会也像杨公的墓一样荡然无存。
PS: 赣州有条路叫杨公路,就是为了纪念杨廷麟,但若不加解释的话,我觉得倒更像是纪念风水大师杨筠松的
麻栗坡烈士陵园
为了忘却的纪念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百年来,在红船起航地嘉兴,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在黑暗中竭力传递着光明,让我们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看到了青年的力量和国家的未来。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是令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中国人民无比自豪的日子,也是抚今思昔、温故知新、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今天,文博在线平台就给大家带来一本《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和大家一起学习。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嘉兴南湖纪念馆编写了《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一书。2018 年 12 月,浙江大学出版社社科大众和艺术出版联合党支部和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党总支第一支部举办联合党日活动,赴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座谈,为《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的正式出版奠定了基础。
书名: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
作者:南湖革命纪念馆 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 年 3 月
定价:78 元
字数:313 千
ISBN:978-7-308-21044-7
南湖革命纪念馆,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是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嘉兴南湖纪念馆编写了《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一书。本书辑录自 “五四运动” 至 2018 年 12 月内牺牲的嘉兴烈士(包括嘉兴籍烈士和在嘉兴牺牲的烈士)。本书主要介绍这些革命烈士的生平,重点突出他们的光荣事迹,书中附有大量照片,将这些为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牺牲的先辈的光荣事迹展现给广大读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初心永在——嘉兴英烈谱》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读物,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激励人民不断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图文材料来源于浙江大学出版社
图文编辑|杨逸尘
1999 年,李宁被国际奥委会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 25 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1982 年,是中国体操史被改写的一年。
在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上,出现了一匹「黑马」。一位年仅 19 岁的中国小伙子一人独得 6 金 1 铜,以 59.45 分的总成绩夺得了男子个人全能冠军。
要知道,世界杯的男子体操比赛一共只有 7 项,而这个小伙几乎包揽了全部金牌!
在单杠比赛中,他更是发挥得完美,得到了满分 10 分!震惊世界。
这位给刚刚开放的中国带来荣誉与激情的小伙子,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体操王子」——李宁。
此次世界杯中,他不但开创了中国体操的新篇章,也打破了苏联选手长期对男子个人全能项目的垄断,为国增光。
在其 15 年的比赛生涯中,他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一共赢得 106 枚国内外比赛的金牌,包括 14 个世界冠军,被世人称为「技术最为全面的男子体操运动员及最完美的男子体操选手」。
在体操界,由于诸多高难度动作的描述,既复杂又拗口,所以便有了一个传统:用第一个成功做出此动作的运动员名字来给它命名。
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动作有三十多个,李宁自己就贡献了 4 个,分别是「吊环李宁摆上」、「吊环李宁正吊」、「鞍马李宁交叉」和「双杠李宁大回环」。
四十年过去了,这四个动作依旧被全世界的体操运动员奉为经典而刻苦练习。
李宁这几个动作十分适合亚洲人身体素质,而中国男子体操之所以厉害,正是因为有了李宁这些人的动作奠基。
他经历过最高光也走过低谷,无数次靠着毅力与坚强,峰回路转。
在运动生涯即将结束之际,他没有急流勇退,而选择了带伤出战,最终在比赛上出现失误,抱憾告别体坛。
「李宁」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含义,是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是为国争光的好男儿。
在很多国人心中,他和中国女排一样,代表了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
赛场风云 成就梦想
40 年前,全国人民在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知道了李宁这个名字。
那是 1981 年的 7 月,素有「小奥运」之称的第 1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罗马尼亚举办。
初出茅庐的小将李宁,第一次代表中国体操队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面对东欧各国以及日本的名将,年纪轻轻的李宁抱着学习的态度,轻装上阵,以良好的心态和出色的发挥,摘夺了鞍马、自由体操和吊环三个项目的冠军。
这一成绩引起了全场观众和记者的瞩目,也让那些体坛老将们感到了危机。
不承想在吊环项目颁奖时,一场闹剧出现了:本应属于李宁的冠军台上,却站着落李宁 0.1 分的苏联选手阿柯皮安。
如此明显的分数差异,怎么会出现并列冠军?李宁拒绝领奖,颁奖人却将金牌硬挂到了他的脖子上,倔强的李宁当场摘掉金牌,转身阔步回席。
原来,是苏联控制了仲裁委员会,愣是让阿柯皮安和李宁的成绩变得一模一样,因此有了两个冠军。
全场哗然,这不仅损害了比赛的公平性,也伤害了国家尊严,所有人都为这不公平的结果表示愤慨。
裁判组专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强烈抗议,不经裁判同意,擅改评分,这严重违反赛规,必须给予改正,否则裁判组专家集体辞职。
最终,仲裁委员会不得不把分数改回去,还专门为李宁补办了一次颁奖仪式。
第一次获得国际性比赛冠军就遇上了这种风波,李宁的应变能力让人赞叹,这名中国小将不但有技术,更有胆识,令人喝彩。
众多媒体开始关注李宁,甚至预言,李宁将在日后取得更为惊人的成就。
果不其然,随后,李宁一次次站上了冠军领奖台,开创出了一个体操界的「李宁时代」。
传奇开始的这一年,李宁只有 18 岁。
同年 11 月,李宁作为主力,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8 岁的李宁正处在竞技状态非常好的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顶尖大赛,他立志一定要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为祖国争得荣誉。因为此赛的目标就是要冲进团体比赛前三甲,战胜民主德国,这也是中国队多年来的梦想,中国人民对此也充满期盼。
然而,事情却没有顺风顺水地向前推进。
向秀丽
1933 年出生于广东清远的一户贫苦人家,早年在火柴厂当童工,解放后在先后在广州市和平制药厂、何济公制药厂当工人。1958 年末,在晚间值班的向秀丽所在的车间因酒精瓶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如果不及时扑灭大火,火势蔓延至附近 60 多公斤易燃易爆的金属钠,极有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一潜在的威胁,向秀丽卧倒在火势蔓延的必由之路,最终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的发生。她本人大面积烧伤,次年伤重不治牺牲,年仅 25 岁。
1959 年 1 月 18 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同年追认她为革命烈士。林伯渠在悼词中写道:“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 广州市人民政府将何济公制药厂原址的楼宇命名为 “秀丽楼”,并把当时化工车间所在的上九路、下九路一带命名为 “秀丽街”。
赵尔丰(1845 年-1911 年),男,汉族,字季和,祖籍辽宁辽阳市,清朝大臣,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弟。历任静乐、永济等县知县,并得到山西巡抚锡良赏识,锡良调任四川总督之后,随之赴四川任职。
1905 年,西藏巴塘叛乱,赵尔丰在平叛过程中采用雷霆手段,被藏地叛乱势力呼为 “赵屠夫”。1906 年,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川边藏区进行 “改土归流”,历经数年战争,废除了明正、德格等土司和昌都、乍丫(察雅)等活佛。赵尔丰改任驻藏大臣,西藏噶厦深知赵尔丰主藏政必改革,意图武力阻止赵尔丰入藏。赵尔丰与钟颖入藏平乱,俘获噶伦,对所到之处的土司头人进行招抚建立郡县。
赵尔丰对于百姓的生计颇为关心。乌拉即农奴,赵尔丰实施乌拉改革,颁布新的《乌拉章程》,要求征乌拉者必须付给费用等,为遭受沉重徭役的农奴减轻了负担。
1911 年,民国蒲殿俊强行在成都阅兵,发生兵变,蒲殿俊、朱庆澜仓皇逃离,乱兵在成都四处抢劫。由于赵尔丰威望卓著,百姓环跪吁请平息兵变。此次应民请愿一纸平定兵变,为赵尔丰留下祸端,1911 年 12 月赵尔丰在被尹昌衡诱骗主动交出军权后于凌晨被抓捕处决。
先轸。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登高英雄杨连第烈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血战上甘岭的孙占元烈士。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小人物的伟大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和他的部下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只军队,他们拿着简陋的万国牌武器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他们埋伏在冰天雪地当中被成建制的冻死冻伤!
他们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潜伏了一个昼夜,有的人被活活烧死却一声不吭。他们抱起爆破桶冲向敌军和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用自己胸膛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们在长津湖,在松骨峰,在上甘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违背军事常识的胜利!但是现在的孩子开始忘却他们,他们觉得这是故事,是编的。
但这是事实!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但是却做下了非凡的事,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戴安澜将军,一个专为抗倭而生的军事天才,一个所向无敌的第一先锋。 这个大多数人都未曾听闻的民族英雄,长眠在了缅甸。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生。在昆仑关战役时,他出任第五军的王牌二〇〇师师长。
戴安澜——这可是一个专为抗倭而生的军事天才,一个怎么打怎么赢的悍将,一个所向无敌的第一先锋。
若不信的话,请看其简历:
长城抗战时任团长,于古北口初胜日军,崭露头角的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台儿庄战役时任旅长,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再胜日军。
徐州会战,激战四昼夜,于艾山击退强敌,三胜日军,升任副师长。
武汉会战,击败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四胜日军,升二〇〇师师长。
戴安澜上任后,为二〇〇师选了一首军歌,即那首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该曲成为共和国国歌。
血战昆仑关之后,戴安澜率领的部队接受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任务:
进军缅甸。
截至 1939 年年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日军仅以二十余万伤亡的代价,便让中国几乎陷入了绝境。
天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这些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全部被日军占领。自此,中国所有经济发达地区尽落敌手,所有主要铁路线均被敌人掌握。
中国海军全军覆没。自此,北起山海关、南到汕头的出海通道均被截断,这意味着「香港路线」完全中断。
不幸的是,「西北路线」也中断了。
1938 年和 1939 年的秋夏之交,苏联和日本在中苏两国的边境地带打了两架,史称「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第一架日军小胜,第二架苏军惨胜。鉴于大家的实力半斤八两,日本和苏联决定讲和,讲出来的结果就是《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自此,中国与苏联的陆路交通基本断绝,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本就不多的援助。
于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包括从国外购买的或者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只能是通过暂时没有沦陷的西南部进出。
而从中国西南部通往东南亚的路也就两条。
**一条是桂越公路。**桂越公路是广西与越南之间的一条国际交通线。当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是法国的殖民地,也就是说要走桂越公路还得看法国人的脸色,而且广西随时面临日军的攻击,很不安全。
另一条则是滇缅公路——云南与缅甸之间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滇缅公路则相对桂月公路更为安全,毕竟日军需要跨过广西或者打到缅甸才能威胁到这条公路。
所以二十万老百姓不怕苦、不怕死,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便修筑了一条跨越中国岩层最坚硬的山区、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
1938 年 8 月,滇缅公路通车。
公路进入缅甸后,就跟缅甸国内的铁路连接了起来,可直达仰光。抗战期间,中国几乎所有从国外购买的以及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都从这里输入。
所以,从通车时起,滇缅公路就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是埋葬日本灭亡中国梦想的大道。必须保护好,不容有失。
这就是后来中国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的真正原因。
形势如此恶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日本也不轻松。
日本本是希望速战速决,所以一开始便孤注一掷。要说这种选择也不能说毫无道理,毕竟日军做到了五个月就占领中国首都,一年多就攻陷了中国所有经济发达地区。
从古至今,没有几个国家输到这个份上还不投降的。
可令日本意外,令全世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在那时,除去精神就几乎一无所有的中国人,竟然还在坚持。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在用行动履行着「抗战到底」的誓言。
在沿途民众的热烈欢呼声中,第五军二〇〇师的将士们,身穿单衣,脚踏草鞋,登上战车,向西进发,烟尘相接,浩浩荡荡地踏上了缅甸的土地。
其余的部队在二〇〇师进入缅甸后,也陆续上路。情况大概如此——国军第五军余部为前锋,新六军居中,六十六军殿后。
如果早些入缅,远征军是可以从容布设防守阵地的。但因为英国人的狂妄自大,远征军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所以现在只能在哪儿碰到在哪儿打了。
更要命的是,第五军的三个师也是挺进速度不一,根本无法配合作战。
戴安澜的二〇〇师已经开到仰光附近的同古,廖耀湘(接替调职升官的邱清泉)的新二十二师还远在腊戌,九十六师竟然还在云南保山。
这相当于二〇〇师已经到了广州附近,新二十二师还远在长沙,九十六师则被甩在武汉。
二〇〇师是奔着保卫仰光去的,因此日夜兼程,千里急行军。
当部队终于赶到了同古时,映入远征军眼帘的那片属于仰光上方的天空,已映成了令人恐惧的红色!
仰光已在熊熊大火中陷落。
英国人全部撤离仰光,一路向西北逃窜,目的地是印度。
英军屁股后面,是陆空一体、四面开花的日军追兵。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群鬣狗追着兔子。鬣狗是日军,兔子是英国人。
戴安澜的二〇〇师刚好在同古碰到鬣狗追兔子,兔子向国军求救。蒋介石看在英国人是友军的份上,尤其是看在英国人承诺援助国军物资的份上,下令戴安澜向英军伸出援助之手。
追击的鬣狗是日军五十五师团,人数两倍于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二〇〇师,重武器也全面领先。
好在二〇〇师的战斗力和意志力极其强悍,依托自己抢修的防御工事,顽强地挡住了日军头几天的反复进攻。
但孤军作战,后援困难,补给跟不上,戴安澜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守住同古。
他问手下一个叫黄景升的团长:你有战胜日寇的把握吗?
黄景升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戴安澜深受感触。深夜,在检查完阵地之后,戴安澜在孤灯之下挥笔给夫人写下遗嘱,他要交代一下身后事。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戴安澜叔祖父)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战况在之后的几天里变得越来越坏。二〇〇师陷入了三面被围的危险处境。
孤军奋战的二〇〇师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戴安澜决定收缩兵力,依托工事和有利的地势,全力固守同古城。
在调整兵力部署的时候,戴安澜环顾四周,用沉重沙哑的声音大声对着到场的指战员宣布:
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须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长代之!孤军,也要奋战到底!
战场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主将拼命,三军用命。日军非但不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还死伤惨重。
日军无可奈何之下,又抽调五十六师团一部前来夹击。五十六师团(由日军第一师团主力扩充而来)与日军十八师团都极其擅长丛林作战,号称「山地之王」。
日方有生力军加入,人数数倍于己,重武器的火力远超己方,还有空中支援。但那又如何。
戴安澜的字典里只有六个字——誓死抵御到底!
佚名
流矢
或曰
得此三人可平天下
史世用,许仪后,郭国安,英雄无名。
先讲讲史世用与许仪后,1593 年 4 月,受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和福建巡抚许孚远的委派,锦衣卫指挥史世用化妆成商人,搭乘线人许豫的商船前往日本,两个月后在内浦港也就是今天的日本鹿儿岛登陆,从事情报搜集工作。事实上当时明朝与日本的较量并不局限于朝鲜半岛战场,也包括在谍报系统的各种暗战。而史世用这次前往日本虽然只有短短 4 个月时间,但却做到了基本摸清日本国内的真实情况,并成功与萨摩藩大名岛津义弘和岛津义久兄弟取得了联系,在获知岛津家愿意做内应协助明朝直捣京都活捉丰臣秀吉以后,福建巡抚许孚远还专门上奏万历皇帝制定出兵日本本土计划,可惜正准备实施的时候恰逢明朝与丰臣秀吉第一次议和,导致整个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作为一位优秀的情报工作者,史世用首先与岛津家的医官,华裔线人许仪后进行了接头,然后在许仪后的帮助下,利用最短时间就到达日军大本营名护屋城,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佐贺,将日军的部署情况和内部政局走向用小本记好,甚至还混入岛津家的使团,在京都见到了丰臣秀吉真人,为明朝搜集到了有关丰臣秀吉本人的第一手资料。
回到萨摩藩领地内浦港以后,史世用就利用商人的身份公开同岛津家的家臣进行接触,还见到了家臣之首,家老伊集院忠栋,不过伊集院忠栋毕竟老奸巨猾,早就看出了史世用的真实身份,只是没有说破,还送给史世用一套日本武士铠甲。
果不其然,在这次会面结束以后,岛津家的御用僧人玄龙就主动找上了史世用的线人许豫,将史世用的身份挑明。但史世用面对潜伏工作即将暴露,丝毫都不畏惧,相反他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判定岛津家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和政治野心,是反对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幸运的是史世用的分析完全正确,岛津家真是那样想的,而玄龙就相当于岛津家谈判代表。 之后岛津家的兄长,与岛津义弘平起平坐的大名岛津义久将岛津家族亲笔信交给许豫,请他捎给福建巡抚许孚远,证明史世用的情报工作取得成功。
同年十月,许仪后被岛津家派往朝鲜前线,史世用也认为是时候该回国了,于是和许豫分头行动。但不幸的是,史世用乘坐的船在途中遇见大风,被原地吹回日本,由于身边失去了像许仪后一样的翻译,史世用竟然沦落到在日本街头乞讨,直到第二年八月遇见琉球国使臣,才在琉球国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明朝。
回到明朝以后,史世用写下倭情备览一书,呈递给石星和许孚远,圆满完成任务。1594 年岛津家代表玄龙来到福建,表示岛津家愿意出兵 4 万,协助明朝在日本本土登陆,然后直捣京都,活捉丰臣秀吉。在得到这一惊喜的意外收获后,许孚远当即上奏万历皇帝,提出出兵二十万,集合大小战舰 2000 艘,进攻日本本土,从根上拔掉倭乱的隐患。
正当准备实施这一宏大的征讨日本计划的时候,明朝与丰臣秀吉开始第一次议和,外加许孚远离任福建巡抚,导致这个方案最终胎死腹中。
最后谈谈郭国安,1598 年 9 月,御倭总兵官董一元率领明朝与朝鲜联军对日本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侵略据点泗川发起进攻,而当时驻守泗川要塞晋州城的日军将领为萨摩藩大名岛津义弘,为了顽抗明朝与朝鲜联军的进攻,岛津义弘采取连营策略,在沿途四十里接连扎下八座大营,令战争陷入僵局。正当董一元一筹莫展的时候,昔日由锦衣卫指挥史世用发展的日本线人,岛津家华裔参谋军官郭国安果断与明朝接头并主动放火,为联军送上神助攻,扮演了类似电视剧风筝主角郑耀先一样的角色。
郭国安究竟何许人也,原来他祖籍福建,1559 年随家人来到日本发展,日文名字为汾阳光禹,号理心,之后从军,效力于萨摩藩大名岛津义弘。由于郭国安从小接受的是中华传统教育,因此当明朝锦衣卫指挥史世用于 1593 年前往日本搜集情报的时候,将郭国安发展为下线,通过郭国安提供的详细资料,让史世用对日本的军事部署情况了如指掌。后来尽管史世用回到明朝,但郭国安始终在隐蔽战线潜伏,希望有机会能为明朝效力。
因此当董一元进攻泗川的时候,郭国安觉察到机会来了,毕竟当时日军大本营望津营正好由他防守。于是郭国安派出一位朝鲜妇女秘密向明朝大营送信,信的正文表面上是求救信,但底下则是接头暗号: 知吾姓者,令公之后,埋儿之父,问吾名者,有或之口,无才之按,理心书。
当时收到这封信的人是明朝游击参将茅国器,信的内容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而这时候史世用正是茅国器手下的情报参谋,他听闻此事后,瞬间欣喜若狂,很快就破译了这封信的密文: 令公指的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军郭子仪,埋儿之父指的是二十四孝中的郭巨,说明写信人姓郭,有或之口则为国字,无才之按为安字,尤其是最后一句理心书,证明了写信人就是郭国安。
当史世用通过茅国器向董一元汇报此事以后,董一元很快就派史世用与郭国安成功接头并商量计策,即由茅国器率领先头部队伪装成日军混入望津营, 然后郭国安亲自放火,上演了一出火烧连营,令日军军心动荡,这个时候董一元则率军与茅国器来了个里应外合,将日军打的是溃不成军,一举攻破望津营并逼近岛津家主力所在地晋州城。
正当明朝有望取得大胜的时候,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后方火炮突然自己爆炸,导致联军后院起火。岛津义弘抓住机会展开反扑,重创联军,令最后关头功败垂成。
不过岛津义弘正准备一鼓作气的时候,突然传来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去世的消息,郭国安第一时间力劝岛津义弘撤军回国,理由是主帅已死,而日军的粮草快枯竭,军心整体涣散,无法再打大战。另一方面郭国安又把这个消息告诉明朝,从而让明朝心里有底,也为日后发动露梁海战全歼日本水师主力奠定了情报基础。
同年 11 月,明朝与朝鲜联军在露梁海战取得大捷,由于岛津义弘早早听从了郭国安建议班师回朝,所以没受到任何损失。战争结束以后,郭国安回到日本继续为岛津家效力,但由于明日两国再无战事外加日本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郭国安这根风筝线与明朝主线失去了联系。1639 年郭国安病逝,享年在九十岁左右,渐渐被历史尘埃所遗忘。
现在谁还记得麦贤得?
楊惠敏(1915 年 3 月 6 日-1992 年 3 月 9 日),上海人,祖籍江蘇省鎮江縣,女童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英雄,教師。
送旗事蹟
楊惠敏早年曾於中央技藝專科學校暨中山大學體育系求學
民國 26 年(1937 年)7 月 7 日發生蘆溝橋事變,中日之間開戰,楊惠敏加入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團。同年 8 月 13 日爆發八一三淞滬戰役,日軍全面大舉進攻上海,日方原本希望能以襲擊的方式迅速佔領上海地區,達成「三月亡華」的目標,卻出乎意料地與國民革命軍爆發陣地戰而成為長期纏鬥。
10 月 26 日爆發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由國軍第 88 師第 524 團團長謝晉元中校所率領的該團第 1 營死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僅有一條蘇州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作為中方軍隊在撤退至上海西部郊區的過程中、對日軍的牽制。
10 月 28 日夜間,楊惠敏將一面 12 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另有一說表示楊惠敏是循陸路靠近倉庫)。
楊惠敏也攜帶了一份四行倉庫守軍人員的名單返回公共租界,當時名單上共有 800 個人名,因此被稱為「八百壯士」,但事後證明這份名單是為了戰時的保防需要而捏造誇大,倉庫中實際上只有四百多名守軍。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隔天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的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事後楊惠敏與謝晉元的事蹟被編寫入中華民國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國際宣傳
淞滬會戰結束後,楊惠敏也跟著向後方撤退。1938 年,在當時國民黨宣傳部主任董顯光的保薦下,楊惠敏先在三月八日婦女節當天接受了蔣宋美齡的表揚,接著更代表中華民國到美國參加「世界青年自由大會」。
1939 年,楊惠敏再被國民黨政府選派訪問歐洲。到歐洲的旅程中,包括英國女王、墨索里尼、希特勒、荷蘭女王都曾接見過她。特別是希特勒,自己把自己身上的勳章拔下來,別在楊惠敏身上,對她說:「妳就是德國男女青年的榜樣!」
因此,楊惠敏變成了一個國家宣傳的偶像。
来源:Wikipeadia
老山,敢死队,副连长原明
1985 年 8 月 6 日,记者在老山为即将出征的 “敢死队员” 们拍照,当镜头对向副连长原明时,他把钢盔往下一拉,俏皮地说,“等当了英雄再照吧”。
“好!你当了英雄,我一定好好照。” 对话中我已下意识地按下了快门。
我料定这是一个好样的军人,遮了脸的 “废片” 被我珍藏起来。
1 个月后(9 月 8 日),原明带领 16 个人组成的 “敢死队”,用 13 分钟时间拔掉了敌人两个据点,全歼守敌,自己被炸掉了左眼和右手指,荣获中央军委 “战斗英雄” 称号。
10 月 8 日,原明出席人民大会堂英模大会,站在主席台上,我定格了英雄实现夙愿的庄严和自豪,也兑现了自己拍照的承诺。
——摄影师 王建民
爱新觉罗. 雅布兰
雅布兰的谱系是索长阿—龙敦—卦尔察—赫塞—雅布兰,他和顺治皇帝、豪格是同辈兄弟。索长阿是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的三哥。
雅布兰功绩:在大清进军四川的战役中,一箭射死大西王张献忠。
康熙 5 年,雅布兰病逝。康熙亲自写了碑文悼念。
我觉得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英雄和主流价值观有关系。 很多英雄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需要 所以比较不出名。
比如 耶律大石 算英雄么?200 匹马 西奔大漠, 重建辽朝。
郭昕算英雄么, 为大唐镇守安西都护, 誓不降吐蕃。
张富清老人,1948 年参加一野,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获得人民功臣的称号,关键是老爷子还健在。
高耀洁
聂士成。甲午战争清军少有能赢的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廊坊大捷有他一份功劳,当年的清政府和现在教科书基本上只说是义和团的。在天津保卫战中炮轰紫竹林租界,因为八国联军一直增兵,最终血战至死,壮烈殉国。
在天津保卫战中还被义和团背后捅刀子,死了之后清廷不给追封还说是 “误国丧身”,最后是袁世凯给平的反。
豫让。
《史记 · 刺客列传》中的战国五大刺客之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君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吞炭漆身等名句和成语的口述者和践行者。
其故事经历相比 “荆轲刺秦” 更为传奇和惨烈。
豫让,晋人,先事范氏及中行氏,无所知名.后事智伯,智伯甚尊宠。
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 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上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曰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死之曰.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豫让之忠义和赵襄子之仁义,可谓互相成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君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更是在中国历史和士人精神内核中回响了两千年。
但是你说豫让有多大名吗?不及荆轲万一。
明代方孝孺著《豫让论》,批评豫让 “不能扶危而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方孝孺不但没能辅佐建文帝平 “靖难之役”,更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灭十族。
讽刺之至。
当代花木兰,“他” 是唯一的女子特级战斗英雄,她就是郭俊卿
共和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战斗英雄,其中最高的战斗荣誉就是特等战斗英雄,那必须是死里逃生、十死九生的战斗幸存下来,并且立下了大功劳的英雄战士,才能获得的荣誉。
建国 70 多年来,共和国才先后评出了 78 位特级战斗英雄。
这 78 个特级战斗英雄,一个个的故事单独拿出来,都是传奇中的传奇,英雄中的英雄,小说都不敢写的素材,全部都发生在他们身上,这些人就是血与肉中熔炼出来的钢铁人物。
其中有 1 位特殊中的特殊,叫郭俊卿,特殊在哪?
并不是战斗荣誉或者战斗技能比别的英雄要传奇,78 个英雄的功勋和传奇不分先后,
这个郭俊卿神奇就神奇在,是一个女英雄,而且是男扮女装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敢相信吗?
下面允许我介绍下郭俊卿的情况。
这个郭俊卿,长得五官端正,出生在辽宁,是一个纯正的东北大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个长工,自幼她家里就非常穷苦,饭都吃饱,被迫和母亲一起去流浪。
在流浪的过程中,17 岁的时候,她参加了八路军,八路军开始嫌 “他” 太小了,怕郭俊卿承受不住部队的苦,没让他 (发现他女子身份前,一直用他) 加入,但是郭俊卿思想觉悟很高,苦苦哀求加入队伍,最终还是让他加入了战斗队列。
郭俊卿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女人身份,上厕所都是偷偷一个人上,洗澡也不敢和战友一起洗,平时包得严严实实。
虽然他是女儿身,但是在训练的时候非常刻苦,从不偷懒,每个军事动作都做到了完美,同时,他胆大心细,作风强硬,成为了部队里的一个明星战士,成为了班长。
他每一次战斗,都是舍生忘死,都能带领队友取得战斗的胜利,每次都在战友喊声如雷的庆祝声中夺取阵地。
他和敌人拼刺刀的时候,比敌人还凶猛,而且技术老练。
在和敌人比射击的时候,他的子弹就跟长了眼睛一样,每发必中。
在大拉子山狙击战中,他率领机枪班狙击敌人,子弹打光后,他第一个上刺刀跳出去和敌人拼刺刀,最终消灭了 56 人。
他参军短短五年内,先后荣立特等功 1 次,大功 3 次,小功 4 次。
他成为了军队中的传奇。
但是,长期的战斗创伤,让他的妇科病越来越严重了,他的子宫受损无法生育了,他再也掩盖不住他是女儿身的秘密。
在军医的检查下,他女人身份瞬间成了全部队都知道的秘密,都知道队伍里出了个 “花木兰”。
军长贺晋年知道这个消息后,久经战场的他,都差点吓掉了下巴,喃喃自语:
这娃娃竟然是女同志,不得了。
郭俊卿的事迹瞬间传遍全中国,她得到了伟大舵手的接见,她的事迹轰动了全中国,成为了鼓舞人们奋进的一个活的花木兰.
她在转业到地方后,拒绝了所有人的追求,领养了一个小孩,于 54 岁的时候逝世,她离世的时候,没有多的遗物,只留下了 80 元的遗产。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致敬现代花木兰!
您的关注点赞对我非常重要,辛苦您了,谢谢!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中坚持抵抗,绝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身边的人除去牺牲,就是叛变。
叛徒程斌,抗联第 1 军第 1 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 年率部投敌,组成 “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营全部捣毁,逼杨靖宇入绝境。
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 年 2 月带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此人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他的叛变导致杨靖宇很快牺牲。
叛徒张奚若,抗联第 1 军第 1 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
还有一个很难称为叛徒的人:蒙江县 “保安村” 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张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程斌、张秀峰、张奚若、赵廷喜,都是中国人,又都是失去血性,最终只能给别人当奴才的中国人。
赵廷喜向日本人告发前,在山上看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打算让杨靖宇出任伪 “满洲国” 的“军政部部长”,利用其影响制伏整个东北抗联。
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震人心魄。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围之下,杨靖宇用整个生命,大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今天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是因为有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端平入洛后,给南宋续命数十年的名将孟拱知道的人却不多,原因应该是中兴四将的名气太大吧。
毛德祖 必须得为这个人说一下 此人在历史上连传都没有
南明晋王李定国!
两厥名王。转战大西南,斩杀清廷两位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
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居然在影视剧上被黑成辫子。
这样一位可比肩岳飞的人,到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有个小祠堂,还是未完工的
[
大汉名将: 耿恭!
热血沸腾的视频
· 8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09258614360616960)
秦良玉起码玩过三国系列游戏历史武将扩展包的能知道。
你说的 “有名的英雄” 肯定是很多人知道的,没名的英雄一定是默默地付出了,在史书上都只留下一个某字
真正没人记得的人,就不会出现在这个答案里了。
郭道甫(1894 年-?),本名墨尔森泰,又称墨尔色,字道甫,号浚黄,达斡尔族,郭博勒氏,呼伦贝尔盟索伦左翼镶黄旗(今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呼伦贝尔政治人物。
郭道甫早年曾就读于海拉尔满蒙学校、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北京俄文专修馆等。1918 年回海拉尔创办私立学校并任校长,同时还组织成立了呼伦贝尔学生会。1920 年学校改为蒙旗官立学校。1922 年,共产国际派策登依喜到呼伦贝尔进行地下活动,郭道甫等人以兴办蒙旗合作社为名与策登依喜建立联系。1922 年郭道甫因与当局在办学方针上发生分歧而辞去校长职务。翌年赴北平,任教于蒙藏学校,并出任时任中俄交涉公署署长王正廷秘书、外交部俄文翻译。后被派往外蒙古与苏联考察,期间王正廷以 “赤化” 为名将其撤职。之后他以呼伦贝尔学生会为基础组建了呼伦贝尔青年党。
1925 年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后他出任中央执行委员、秘书长。但很快他就与内人党委员长白云梯发生冲突,1927 年在乌兰巴托召开的内人党特别大会上被撤销职务。1928 年,郭道甫与福明泰等领导呼伦贝尔青年党发动武装革命以争取呼伦贝尔自治,但因东北军镇压而失败,其后郭道甫前往奉天接受议和,并出任东北长官公署咨议。同年,他创办了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并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带领呼伦贝尔学生返回海拉尔,同年在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被苏联特工机关秘密逮捕,并押往苏联。之后因 “在内蒙古地区煽动民族主义、从事间谍活动、企图挑起武装冲突” 等罪名被判死刑,1934 年改为 10 年有期徒刑,此后其生平未见记载。1989 年苏联当局为其平反。
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唐朝的王玄策,带着几个手下灭了印度几个国家。
北京正阳门,河州马福禄。
德云一姐
相声皇后
演戏综艺两开花
是他 是他 就是他
摇滚老炮
于少保
白彦虎,马氏兄弟
明明是民族英雄,总有知乎刁民污蔑…
对了,还有皇太极,成吉思汗,李克用…… 等等
哈哈哈……
为英雄们点赞
杨国福 四百万中选出的 78 个特级战斗英雄之一
如果是英雄改变了中国并不想让我们记得呢?
绝大多数不都是吗
知乎用户 申鹏 发表 张桃芳曾经说:“我比较笨,一高兴,忘了给提前量,瞄准第一个敌人,啪的就是一枪….. 第一个敌人跑了,第二个敌人刚好赶上这个子弹……” 就是这位看起来 “淳朴”、“憨厚”、自 …
知乎用户 望远 发表 永远坚守小高岭。 网上一个短视频,亲历长津湖的 96 岁老爷子说当年要是每人多两个热土豆,一定全歼美陆战一师。 我们看不下去。 电影院里,到后半程影院不时有啜泣声。而我在看战斗片段时很平静。 让我泪如泉涌的,是在九兵团 …
大家好,我是陈拙。 前几天我和朋友去看了场电影。 朋友拍的票根和海报 这场电影我从开机就开始等,一直等到上映,就想知道它最后到底被拍成什么模样。因为我听亲历者讲过真正的长津湖战场。 他说在当年的朝鲜战场,天寒地冻,食物断绝,无数战士被活生生 …
知乎用户 琴岛往事 发表 从军迷角度看,细节比较好。 1. 七连一百五十多人,配置有炮排,比一般连队大,火力强。 2. 令行禁止,在干河床被攻击机扫射,没有得到命令,全连官兵即便是趴着躺着,也没有出现混乱,崩溃的情况,而且按照命令准备轻武器 …
知乎用户 新华网思客 发表 虽然志愿军装备落后,战略战术可是异常先进。 你以为志愿军都是《金刚川》里工兵,肉身抗炸弹?实际上是桥面不过水。更不要说金城战役牛逼的步炮协同。 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水平,1950 的英法我觉得打不出来。敌后穿插这种 …